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通信讨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普稿件写作:蜜蜂的导航
zhuchaodong 2016-9-17 17:15
命题作文:蜜蜂的导航。 受许木启老师邀请,准备一篇《生物学通报》的科普稿件。 前几年,和澳大利亚国立昆虫标本馆的John La Salle博士、台湾的杨曼妙教授等合作,曾经基于wikipedia一起写作了一篇姬小蜂的研究论文,并发表在Zootaxa上(Two new Aprostocetus species (Hymenop tera: Eulophi dae: Tet rastichinae), fortuitous parasitoids of invasive eulophid gall inducers (Tetrastichinae) on Eucalyptus and Erythrina , PDF/A ( 2.86 MB )) 。个人感觉共享方式很方便,也考虑到不同合作者的科研习惯和时区差异。关键是:基于网络合作很有趣;期待从其它学科角度对营巢生物学产生新思路。 这篇科普论文,我想尝试用这样有趣、求新、共享的方式,及时听取同行的建议、意见和评论;并给自己规定了个时间表,以免耽误许老师和编辑部的工作。QQ和微信可以实时讨论,但是毕竟知识梳理需要精心,落笔需要斟酌。因此,我将尝试同时基于科学网和ResearchGate开始这个小题目,看看能否在下列时间表内完成任务: 1、9月中旬-10月末,阅读文献,并完成初稿; 2、11月,邀同行参与并邮件交流; 3、12月,内部修稿; 4、12月底,给许老师交稿。 进展: 2016年9月17日,围绕蜜蜂, 适度延伸阅读昆虫的导航现象和机制; 2016年9月18日,阅读2014年6月2日Nature新闻(( http://www.nature.com/news/bees-build-mental-maps-to-get-home-1.15333 ); 在ResearchGate上提问:How do bees navigate within their territory?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ost/How_do_bees_navigate_within_their_territory) 阅读Insect Navigation: Do Honeybees Learn to Follow Highways?( http://dx.doi.org/10.1016/j.cub.2015.01.045 )
4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谭人中来信讨论
Fangjinqin 2010-4-3 11:13
与谭人中来信讨论 老谭: 这二天忙,看了就忘记把你的讨论意见挂到网上. 现在补上.让人讨论. 方 在2010-04-01 13:35:00,tanrenzhongtanrenzhong@163.com 写道: 方老师:您好! 在《复杂网络论坛》待了些日子了。我总在思考:在我与其他学者间,对复杂不确定性的思考中,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这也许会让我想到,或许会存在一个复杂与不确定性原理? 我有时候就在问自己:我的复杂与不确定性定义的基础是什么?与其他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是否一致?当然,在我认识到其他学者也都存在着《从混沌走向有序》的情节后,我会认识到我们之间是有一致性的基础的。但从更开放些的思维中,我宁可相信还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或者生物学、数学学、社会人文学等等,竟至于会有不同的复杂通道呢?我的态度是允许这些通道的存在,就如同您现在允许我的文章挂在您的论坛上一般! 但光允许,未必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以为从思维的径向上,我们或许应该更广博一些,将所有的复杂通道作一个开放性的综合,并将其于发散的基础上,体现在一个整体的架构上! 如此,我们即可了解各通道的差异,亦能发见其共同之所在!这样对复杂网络科学的发展不是更有促进的条件了吗? 当然,我知道我又在想入非非的胡思乱想中了,这是我的一个很讨厌的毛病,让您见笑了。 并颂 春祺! 谭人中敬上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3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谭人中与朋友的通信讨论
Fangjinqin 2010-3-8 11:49
谭人中与朋友的通信讨论 按语:因为很长时间网络上的讨论区不能使用,所以我把通信讨论粘贴在这里. 方老师:您好! 下面是我刚收到的一位管理学界朋友的来函,及我给出的回复。我记得科学网是配有讨论区的,能否让这配置发挥作用呢?请指示!谢谢! 敬颂 春祺! 谭人中敬上 谭老师:您好 你看我这样参加战斗如何?如方便,请您帮我发到网上。 老谭 10 万字的文章是以西方的科学文化为背景,来研究中国的现在管理的现象问题,我认为,研究是有难度的。但是,我想作者的本意是想与大家一起讨论他的研究成果可行性和局限性。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讲,也是有难度的,难在需要花上大块的时间认真阅读,不知道作者能否提供一些比较短的文字来简单描述一下全文的基本思想? 文理 文理老师,您好! 您有这样的想法,便是对我的一种支持和激励,我将其粘到文章一后的回复区,您看行否?回头我再与方老师联系一下,看其博客配置的讨论区是否能发挥讨论的作用?谢谢! 并祝 春安! 谭人中 !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24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