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校“去行政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改:欲借“高校去行政化”之名,行“政府卸经济包袱”之实?
周可真 2010-12-9 12:24
教育界呼呼已久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终于即将在江苏等省份首先试行了,而且苏州大学又是江苏的重点试改单位之一。 前天我打开电视台收看苏州新闻,看到电视台就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问题采访苏州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的节目,听这位副校长说,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首先是要打破教授的铁饭碗,而这种改革其实几年前就在苏州大学启动了,例如,苏州大学规定,任讲师后若干年内必须晋升至副教授,任副教授后若干年内必须晋升至教授,若不能如期晋升者必须离开教学岗位,他说,这个规定实际上是在教授的铁饭碗上打开了一道裂痕。当然,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还包括其它方面的内容,但这位副校长只是几句带过,没有像前者那样举例加以说明,这就给我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将要进行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似乎是以打破教授的铁饭碗为首要内容的。 这使我立马想到了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苏州大学流传的一种说法(未经证实):某省(市)已开始试行高校教师退休制度的改革,其改革后,退休教师的医疗保险划归当地社保局统管,相应地其养老金也将比改革前有所减少,等等。并且还传说,因为此例已开,尚未进行此类改革的某地高校的一些老教师听到这个消息后,原本到了退休年龄还想学校延聘者纷纷如期办理退休手续,甚至未到退休年龄者也找理由争取提前退休,以便能享受到退休制度改革以前的好处。尽管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种未经证实的传说,但常言道无风不起浪,故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人这样猜测:它不应该是空穴来风,而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有关决策部门故意事先放出的一个试探高校教师意见与态度的气球。 把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加以思考,我马上敏感到人们呼呼已久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有可能会走偏。 我并不反对我们学校已经进行的上述改革,但这种改革不应被笼统说成是打破教授的铁饭碗,因为即使是像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的高校,也还有终身教职,一经获此教职也就等于捧得了铁饭碗,这说明,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也还实际存在着铁饭碗,至于能否捧得铁饭碗,当然是取决于教师本人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以及资历因素。所以,一刀切地打破教授的铁饭碗,这恐怕在中国欲与之接轨的发达国家至今还没有先例吧,难不成在许多事情上都习惯于爱搞一刀切的中国又要一刀切地打破教授的铁饭碗了? 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去年本博发表了《 行政办学是中国教育 乱之首 》( 2009-2-9 )一文,指出: 现行教改的根本任务在于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只要全国的学校还是按国家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再到县市的教育局这种集权行政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国教育,学校必不具有自主权;而没有办学自主权的学校,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好学的 。 中国教育应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部对全国学校应实行无为而治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者,行政管理事务也;有所不为者,教学和科研事务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事务,应该是围绕着全国自主办学的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而提供政府所应提供的服务。至于教学与科研活动本身,则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而应该由民间性的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及各个学校来管理 。这就是说,在笔者看来, 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内涵是行政官员不直接插手高校的 教学与科研的管理(核心是决策),而是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来管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校内则由教授委员会来管理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政府官员和校内的行政人员只为专家对教学与科研的管理(决策)提供这种管理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与教授治校(对教学与科研的管理决策)。 但是,现实的迹象显示,由于整个国家政治体制未改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不可能改的,故由教育部所主持的自上而下的所谓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去触动拙文《 行政办学是中国教育 乱之首 》所指 的 按国家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再到县市的教育局这种集权行政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国教育 的现行体制,即其改革的宗旨可能根本就不是为了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而不过是为了减轻政府原来对高校所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减轻政府原来对高校教职员工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也就是说,将要进行的所谓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很可能只是政府利用来自教育界自身关于去行政化的改革呼声,偷梁换柱地进行名为高校去行政化,实为政府卸经济包袱的行为。但愿不是真的如此!
个人分类: 教育|43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光明网:高校“去行政化”应整体稳健逐步推行
xiaoxiaohai 2010-6-24 09: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日视察北京大学,看望青年学生,与大家共度五四青年节。 温家宝强调要记住科学民主精神,大学改革应逐步改变行政化,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 来源:5月4号中国新闻网)   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提出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也予以了足够的关注。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高校去行政化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的学术自由氛围的形成和营造。 这同样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始步入实质性领域,在逐步探求去行政化之路。 长期以来,高校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是靠行政命令,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而不是通过学者、科学家讨论。导致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以权力而非学术为中心,影响了教学科研气氛。 因此纲要规定,应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出席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普遍认为, 寻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将能遏制当前大学教育中出现的官僚化倾向,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的大学教育制度以及培养精英人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高校去行政化是中国教改最关键的部分。如果高校不去行政化,其他各种措施都是隔靴搔痒,修修补补。搞学术的人不占主导地位的话,学术机构就会萎缩,就会丧失活力。那还谈什么诺贝尔奖,还谈什么大师。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高校的去行政化固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根本出路,但在一个行政化体制普遍存在的国家,要把现已行政化的教育逐步改变成学术主导的教育,是需要一段漫长时间改改革前进的,更不宜一刀切的方法。在我国现阶段资源配置仍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的条件下,过早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确有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负面作用,不利于高校筹集教育资源。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并不是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内容,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是改变政府对资源的分配方式。如果政府不改变资源分配方式,而仅仅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那么大学的发展可能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甚至可能会出现不利于大学发展的状况。其次是体制改革。既不让行政干预高校自主办学,也不给高校定行政级别,同时要在教育评估时抛弃行政化标准。另一方面是高校内部体制改革。改革高校内部行政化,就是要淡化行政权力,恢复学术自治力。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管理|1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政化出不了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才----从高校“去行政化”争议说开去
黄安年 2010-3-10 11:36
行政化出不了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才 ---- 从高校去行政化争议说开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10 日发布 最近就高校去行政化主张引发了两会内外的激烈争议。这场争论预示着高校推行去行政化过程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对于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笔者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笔者以为需要明确目前高校是否确实普遍存在高校办学和管理行政化严重倾向 , 如果这种严重倾向不存在 , 自然去行政化出师无名 , 如果我们尊重客观事实的话 , 高校办学和管理行政化严重倾向的确实存在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需要明确依靠行政化或者行政强化敢于手段能否办出世界一流高校?能否培养出一流人才 ? 世界各国有此先例可资借鉴吗?至少目前反对去行政化论者难以举出令人信服的实例来。 第三 , 高校是学术教育单位还是视同行政机关单位 , 高校需要按照学术和教育自身规律和特点来管理和办学 , 还是只需按照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化指示行事。 第四,高校的各级掌门人校长、院系主任、所长首先是教育家、学者还是主要是行政管理工作者。他们的更迭需要按照学术和教育需要行事,还是遵照干部任期制来变更。 第五 , 去行政化的本意是为弱化高校管理还是要强化行政机构为学术教育的服务意识? 第六 , 教育部应扩大高校自主权,还是强化对高校的行政干预。 在上述问题讨论清楚后 , 笔者相信逐步推行高校去行政化就会顺利得多了,各类高校也将办出特色,在创造性办学过程中必将涌现世界一流的大学、各类专业人才、教育家。 附《高校去行政化为何引争议》报道 :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题:高校去行政化为何引争议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 连日来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采访,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知名高校校长对此却持质疑态度。这不禁使人担心:这项尚未开启的改革之路将充满荆棘。 争议一:高校要不要取消行政级别? 【焦点】目前我国有30多所副部级大学,还有正厅级的公办本科和副厅级的高职高专,其党委书记、校长也相应为副部级、厅级干部。高校该不该取消行政级别? 【观点一】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代表:行政化是高校没有活力的症结之一。高校是学术单位,不该有行政级别。学校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难产,对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按官阶定地位、定待遇的结果,使不少教师千方百计挤进管理者队伍,把当官看成追求的目标。 【观点二】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委员:大学行政化的表现是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是靠行政命令,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而不是通过学者、科学家讨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应该代表教授的声音,现在成员多为各个系的主任、院长甚至校长。 【观点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高校行政级别不是现在有的,中国人民大学以前是副总理级,文革后变成司局级,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为考虑到大学跟社会的交往问题,才把级别提高到副部级。把学者放在一定的行政岗位上,恰恰不是行政化,是尊重教授。从学术评价看,任何学术权力都是行政权力,把两者截然对立是不对的。当社会习惯于以行政级别来衡量其社会地位时,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现在我可以找北京市长、副市长,取消以后我肯定找不到了。大学校长应该是社会名流,但我们国家还做不到这一点。 【观点四】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代表:有人说高校行政人员太多,什么事情都是行政人员说了算,这不符合事实。高校工作有学术和行政两大类,行政为学术服务,大学里的行政工作必须要有,这些工作包括人财物的分配、安全保卫、后勤等。 【点评】对高校行政化的诟病通常集中于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纲要把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改革目标。当社会评价标准还未转变时,高校行政级别即使取消,恐怕也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争议二:高校该不该实行教授治校? 【焦点】大学事务是行政权力说了算,还是学术权力说了算?该不该实行教授治校? 【观点一】朱清时委员:教授治校、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是大势所趋。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应该形成崇尚知识和作为的大学文化,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一个学校就像梅兰芳以前唱戏的剧团一样,学校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梅兰芳能够唱好戏来运作,所有干部都是为梅兰芳搭戏台的人。在南方科技大学,老师能否获得尊重看他的个人能力和业绩,而不是看官职的高低,开学术会谁讲得精彩就把谁放在前面。 【观点二】东南大学校长易红代表:大学是学术组织,要保障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学术的作用。学科设置、研究方向等应该由学术委员会来决定,不能以行政权去限制学术权。 【观点三】纪宝成代表:我从来不赞同教授治校。比如盖楼房,还得靠行政权力,不过是建立在教授讨论的基础上,尊重教授意见,集中教授智慧。我赞同教授治学,在学术方面,比如学术评定委员会,成员绝大部分都是教授,这不是校长说了算,而是教授说了算。 【点评】不管是治校还是治学,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提高教授地位,是当务之急。世界一流大学运行成熟的以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能否在我国落地生根,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争议三:高校是不是被行政化? 【焦点】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学校行政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除了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以外,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高校外部行政化应该如何解决? 【观点一】朱清时委员:比起大学内部的行政化运作,更严重的是外部行政化。我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放权,现在人事、财权、评估、毕业证书发放等权力都在行政部门手中,学校被捆绑得一点活力都没有。外部行政化是高校内部行政化的根源。 【观点二】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代表:高校要去行政化,最关键是政策上、体制上要有保证。政府管理部门不能过多干预学校事务,学校的经费怎么用,专业如何设置等,都应该有自主权。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学校内部,要让教师更多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点评】长期以来,政府对学校管理太细、包办太多,使学校陷入行政化的泥潭。纲要已经提出,要取消对大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外部环境改善后,内部行政化的痼疾能否迎刃而解,人们拭目以待。 争议四:高校能不能去行政化? 【焦点】纲要提出高校去行政化的方向,高校去行政化之路应该怎么走? 【观点一】朱清时委员: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是必由之路,但需要慢慢来。去行政化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老学校行政化的机构和体制已经形成,只能逐步改变;去行政化应该从新生学校开始。从现在开始,对新建立的学校去行政化,进程应该很快。 【观点二】纪宝成代表:去行政化不只是教育一个领域的事情,所有事业单位、企业都要取消行政级别,同步配套进行。 【点评】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和管办分离,高校要开启去行政化之路,需要落实配套措施,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策划:汪金福、宋振远;执笔:张晓晶、杨金志;采写记者:程义峰、王骏勇、仇逸、刘宝森、赵仁伟、尕玛多吉)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08/content_13126481_3.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55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