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物技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红猪增刊]生物技术革命
eloa 2009-1-5 16:02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8-12-28 18:55 作者: Indira Nath 译者: BOBO 摘要发展中国家已跻身卫生与农业生物技术革命前沿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生物技术时代。 先回顾下我们取得的成绩吧。通过国际间通力合作,科学家已能对人类、植物与动物进行基因组测序,人类及植物的许多疾病也找到了DNA致病位点。抗药细菌及传播热点的辨别上亦有进展,流行病的传播中心能被及时发现。 现在,再展望下科学家眼中的未来。一些大项目包括应用DNA设计生物工程电路,探明细胞计算、程序设计与交流的完整机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人员已建立长拉伸的DNA与合成病毒,通过类似于计算机工程的方法,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切换开关、震荡器、模式成型及边缘检测设备亦正设计当中,终将导致生物计算机产生。这种生物计算机能用以检测身体的异常,如发现癌细胞随后对其进行毁灭。 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技术或将革新粮食生产与医疗卫生领域。以农业领域为例,研究者正基于DNA技术,制造适宜不同土壤环境的抗虫害高产农作物。 生物技术也是生物防治工程的关键。维生素A缺乏,若不予治疗将引起失明,影响逾一百个国家的上百万人口,而其中大多数均在发展中国家。铁缺乏引起的贫血也是营养不良群体中的常见疾病 为帮助攻克失明、贫血及其他健康问题,生物技术正致力开发富含维生素A、铁、微量营养素、蛋白及抗氧化剂的植物。最著名的例子是富含维生素A的大米(又名黄金大米),它于千禧年被开发出来。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菲律宾以及越南,正大力资助增加本国稻米产量的研究。据联合国估计,若避免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到2015年全球粮食生产量须提高50%方可满足需求。生物技术将是确保这一目标的制胜关键。 生物技术的前进道路上亦有障碍,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首先是知识产权(IPR)问题。相关知识产权多被发达国家的私人、公司及大学占据,若想获得关键技术,经费与时间投入巨大。第二大障碍是,担忧生物技术对健康与环境影响的利益集团,从中作梗予以反对。 总而言之,这些障碍的存在,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推广生物技术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黄金大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金大米培育生产中的70项专利技术,被授予发达国家的30家公司与大学,以保护黄金大米生产中使用的相关技术。经历一番努力游说,知识产权持有人才免除转让费,准许需要的人士使用相关技术。然而,仍有一些利益集团反对转基因农作物,担忧其可能向非转基因农作物授粉。这种反对声音近来愈成风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先前的转基因番茄、玉米、大豆在商业化过程中,却未遭遇反对。 新科技能将交叉授粉的问题将至最低。而且,野生型与栽培型水稻常有相互授粉的发生,并未出现生态改变。 毋庸置疑,生物技术(像所有新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大量科学研究与评估,我们确信转基因作物对人类是安全的。然而,仍有很多人质疑生物技术的应用。这样的怀疑声音不能也不应该被忽视。 生物技术的成果为科学界与社会享用,所带来的另一个担忧是,生物技术可能被滥用,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并危害社会安全。因此,生物技术研究必须依据严格的国际监管制度。目前,已有至少15项国际准则实施,旨在确保公众健康与环境安全,规范转基因公司的管理和贸易。 因此,为确保跻身于生物技术这辆快车上,发展中国家该有何作为?答案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把创造一切可能环境以激发创新潜能,作为终极目标。这意味着,必须培养足够的科学家与技术人员,建设高水平的大学与研究机构,提供充足研究基金,广泛建立国际通联合作,加强对外开放与沟通渠道。 同时,为确保能从生物技术中最大化获益,发展中国家政府须出台政策,激励企业广泛参与,制造有利于本国人民的产品,如预防儿童疾病的疫苗。此外,政府在激励创新与维护公众利益上,需寻求合理平衡。以印度为例,Shantha生物科技公司以酵母菌为基础开发出重组乙肝疫苗,使其价格从9美元降至0.6美元。通过合理调配学术界与公司潜能,印度、巴西、古巴现均能生产重组药物和疫苗。 路漫漫其修远兮!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前景广阔,但前提是有能力获取并利用好最尖端的科学与技术。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发展的走向
自我源于思考 2008-12-6 20:05
一方面,许多研究人员把中医药纳入到现代科技体系中,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少对中医有益的理论;另一方面, 中医药依靠疗效不断地拓展市场,使得中医药的销售额逐步提升(当然,在中药的上市方面,中国由于对产品开发不够重视而落后于日本)。以上两点提示中医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主要是由西医药构成的,疫苗、抗生素、检测仪器、手术等基本都是西医。 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兴起与西医息息相关,却与中医有些隔膜,这一点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在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的时候,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会怎样呢? 科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构成,其中包括中医,也包括西医。从目前来说,主要是西医。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也将证明,中医的确有自己的优点。有人抱怨说,许多中医诊疗时采用西医的方法,难道中医一定非要用阴阳五行的学说进行诊疗吗?西方哲学讲究辩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说的实质也是辩证、联系、系统的,而并不是玄幻神秘。 以前,药品监督局允许中药与化药的复方,这样会使药物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对药品的长期监测不利,现在已经不中止了。目前化药、中药、生物制品是分别开来研究的,这对于中医的发展其实是有益的。中医药的发展不能避开西医,反而要主动靠上去,一方面吸取西医药的长处,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优点产生对西医药发展有利的影响,如小针刀这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法便是中西医结合的发明创新。 对于中医药的未来,扶植是肯定的,要使之延续下去,但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决定中医药的应用规模。
个人分类: 医药|4258 次阅读|11 个评论
新发现中药可以治疗艾滋病
yebike 2008-11-13 19:13
前言:已在博客中一段时间了,已有很多搞生物的朋友在背后支持着我,很感谢你们。我越来越发现参赛的选手中很少有搞生物技术的,也没做过调查,主要是从发表的文章类型判断的。 也有些博客主,感觉很无聊,就在那里说那个不好,说这个不好,看看他们的文章,基本上都偏离了本次博客的主题,没有一点和科学相关的东西,有意思吗? 我希望借助科学博客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生物技术,了解转基因,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物技术的魅力。 =================================================== 废话少说,看看最近的发现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艾滋病研究协会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药黄芪中包含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 TAT2 ,研究人员发现 TAT2 是对付艾滋病主要元凶淋巴细胞杀手( killer T-cells )的有效手段。黄芪有望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式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最近 , 德国一名医生在南非和其它一些国家报纸上发表文章 , 提出抗逆转录治疗具有毒副作用。 由此想到未来艾滋病的解决方案会在中药中产生,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治疗癌症的中药 防治 艾滋病 : 中药治疗艾滋病 临床试验效果显著 老中医发明 艾立康 中药治疗艾滋病 疗效显著 中药治疗艾滋病 进入临床试验 - 复方三黄散胶囊 以下是一些已经被证明了的对治疗艾滋病有一定疗效的中药   黄参苓: 该药为静脉注射剂,于 1995 年面世,体外实验表明,黄参苓对艾滋病毒作用 2 分钟就可以使病毒百分之百灭活,体内对细胞不但没有损害,并有较强的促活作用,黄参苓已通过辽宁省药品检验部门检验,这是中医药历史上第一个纯中药抗艾滋病制剂。   克艾特:克艾特胶囊能迅速恢复造血功能,重建免疫体系,纠正免疫缺陷,全面恢复机体功能,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炎,镇痛等多种功效。   菲索:菲索为抗艾滋病膏滋(煎膏剂),经研究证实对艾滋病 I 型病毒有轻度抑制,对 II 型病毒有明显抑制,也能抑制多种感染病菌。同时它能增加艾滋病主要侵袭目标 CD4 、 CD8 细胞,又可降低过高的 IgG 、 IgM ,从而调节免疫功能。   艾滋一号:由冬虫夏草菌丝等组成,有明显的细胞免疫促进作有。可提高免疫低下的小鼠 T 细胞转化功能,使诱生的白介素- 2 活性明显增高, T4 细胞增加,调节 T4/T8 比值,在体外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 复方 SH :该药为抗艾滋病纯天然药物制剂。通过对三期共 150 位病人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SH 单独使用,有效率达 89% ;与西药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提高 T4 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且无副作用。 本文数据来自网络,一部分从我的书籍中摘抄而得。
个人分类: 双螺旋|6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细菌会吃塑料?!
yebike 2008-11-13 18:56
新细菌会吃塑料?! 据美国广播公司 (ABC) 报道,新发现的细菌处理过程能够让垃圾堆的数十亿个塑料瓶身价倍增,这个功臣就是假单胞菌。假单胞菌能够将用于制造饮料瓶的低级 PET 塑料变成一种价格更高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PHA 。 PHA 已经在医学上得到应用,例如动脉支架和创伤敷料。 处理后的 PHA 能够拥有一系列物理性质。导致这种塑料无法得到更广泛应用的一个障碍就是尚未找到一种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方式。新发现的细菌处理过程让本就可循环使用的 PET 塑料瓶更具经济吸引力。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凯文奥康纳 (Kevin O'Connor) 表示,这是因为回收过程就是将低价值的 PET 瓶变成价值更高的 PET 。他说:我们希望找到一种环境友好型方式,将 PET 瓶变成价值更高的东西。据统计,每年制造的 PET 塑料瓶数量高达数十亿只,但最终被循环使用的只有一少部分;美国 2006 的塑料瓶回收率也不过 23.5% 。 奥康纳和同事知道,在无氧情况下加热 PET 也就是指高温分解过程能够将它们分解成对苯二酸以及少量石油和天然气。他们同样知道,一些细菌能够消化对苯二酸,其它细菌则可以在受压情况下制造高价值塑料 PHA 。令他们感到好奇的是,是否存在这样一种细菌,既能消化对苯二酸,又能将它转换成 PHA 。奥康纳说,寻找这样的细菌是一种很少有成功机会的尝试。他的小组对全世界已知的以对苯二酸为食的培养菌进行了研究,但没有一个能够制造 PHA 。为此,他们决定在含有对苯二酸的天然环境下寻找未被发现的细菌。 奥康纳等人对来自 PET 瓶处理工厂的土壤细菌进行了分析,它们可能暴露在少量对苯二酸环境下。在只提供对苯二酸这种唯一能量源的实验室条件下,这些土壤细菌中共有 32 种存活下来。 48 小时内,他们对每一种可制造 PHA 的培养菌进行了筛选。最终发现 3 种与假单胞菌类似的培养菌能够制造数量可检测的 PHA 。奥康纳说,下一步工作就是提高这一处理过程的效率。每个细菌含有塑料的比例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我们希望将这一比例提高到 50% 到 60% 之间。 槟榔屿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微生物学家苏德什库马尔 (Sudesh Kumar) 表示,奥康纳的研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其它很多方式也能制造拥有更好材料性能的 PHA ,并且在经济上更具可行性,但奥康纳的研究却为解决垃圾场 PET 堆积问题找到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奥康纳说,如果仅靠利用这种新方式吸引业内眼球,目前还是不太可能的。在隔绝情况下利用这种环保技术只能减少成功机会。他指出,最理想的方式莫过于将这种新细菌作为具备在环境友好型方式下回收废品的生物炼制厂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不是觉得生物技术很牛逼啊?我相信,未来就是生物技术的世界,我执着,因为我们每天实验要做到凌晨一两点!
个人分类: 双螺旋|27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科幻电影看生物技术的爆炸
yebike 2008-11-9 17:13
90 年代的时候,我们看黑客帝国,有关网络的科幻电影让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之心动,简直太牛逼了,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科幻电影是有关转基因的,像克隆岛,沙漠危机,很多大片都是围绕生物技术开展的。 通过科幻电影的发展简史,我们了解到当一类技术型的科幻电影在一个时代大量放映的时候,代表着一个新技术即将应用到现实社会中。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有关克隆的电影,我一直相信,我们的生物技术产业即将得到迅猛的发展,有可能在这个产业中,中国将超越美国,或许成为一个真正的发达国家。 当然最明现的表现是更多的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很容易就业,就像现在学网络学编程的本科生那样抢手一样,而那时搞信息的将是为生物技术服务的,或许修电脑懂编程的人就像现在村里的电工一样。 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为现在或未来的生物技术做准备的,信息技术不能带给我们什么新的产品,更多的体现在为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厂节省了开支,用节流一词可以很好的形容,大家可以试着从我们最容易接触的网络开始,网络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也一直认为华尔街的一帮大爷们把无限的资金投给不会有绝对性发展的信息产业是一种过度投资,或许他们认为投资信息产业会更容易见到结果,即使结果是馒头打狗一去不复返,因为假设投资生物产业,花很多资金,也需要至少 5 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新的产品诞生,他们大多数人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因为时间在他们眼里就是无限的资金。 现在还是那样认为 2015 年左右中国的生物产业必将有所抬头,尽管现在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只有棉花是大规模种植,但中国的科学家们,还有走在前线的研究生们,他们研究的领域已经很多,已经够成熟了,我们需要给大众一个接受的时间。
个人分类: QQ时事|5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电脑前放什么植物可以防辐射?
flytosky 2008-11-1 23:02
在电脑前放什么植物可以防辐射? 防辐射最佳植物 仙人掌或仙人球是庭院绿化美化的上好花卉品种,尽管它们满身带刺,但外形却很美观,可用以加工入药和食用,又具有吸收电磁波辐射、减少电脑危害人体健康的特异功能。仙人掌类带刺的身 肉质厚,含水分多,易于吸收和化解周围环境的电磁场辐射毒素,减少室内外的污染,有益人体健康。 有园艺专家建议,凡有电磁场辐射的电视、电脑和微波炉等放置地方,同时摆上几盆仙人掌为宜。国外许多大型的电脑放置场所,无不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仙人掌,这是先进的科学措施,不妨借鉴。 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器上加一块计算机专用滤色板,以减轻射线的危害。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避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辐射。 使用电脑时,应调整好屏幕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则小。因此,屏幕不宜太亮,以减少屏幕辐射对人体的侵害。 另外,在操作时应与显示器保持适当的距离。正确距离应在显示器0.5米以?外。 操作电脑后,要用清水洗脸。因为在操作电脑时,脸上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形成了脸部的电磁污染,对皮肤有损害。一般来说,受到电磁辐射后,用清水洗脸,可使辐射减轻90%以上。 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经常在电脑面前工作,建议你用下方法进行保护: 1:你可以穿防辐射服装(防辐射工作服)。 2:用防辐射护肤品。 3:显示器可以用电脑防辐射防护屏 4: 种些防辐射植物盆景(如仙人掌,石莲 ,孖宝) 5:在电脑前放些吸波材料,如竹炭 6: 用电脑辐射消除仪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41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身边博后的生存状态(转载)
flytosky 2008-10-24 22:48
我身边博后的生存状态(转载) 前天跟本系的一个助教受聊天,她是中国人。我问她还想不想要个薄厚,我一个同学挺 * 好的。她给我长篇大论了一番:现在国内的情况一塌糊涂,我一个 朋友 是 大学 的副校长,一个人带17个研究生,而他又公务繁忙,可想而知他怎么指导他的学生?现在国内的一些学生看论文有一堆,你都不知道真假。我一个朋友招了一个国内过来的,第一作者英文文章6篇(生命科学领域,不象化学,一个博士发这么多文章很难想象的),结果费了好大劲弄过来(如果是H1的话是需要做很多 paperwork的),什么都不会做!现在系里的 美国 教授每年收到中国学生的申请信一两百封,连看都不看,压根就不要中国学生。招个美国人,不满意直接解雇了就是了,美国人也不会觉得怎么着。你弄过一个国 ) ]: \( |) R% A 内的学生过来,想解雇都不好解雇,你说怎么弄?国内的学生,你push他一下吧,他还满 I- 腹意见,以 为那工作是给你干的。? d0 X _4 ^ P 这个教授的观点其实不是个例,国内过来的学生很多是很能干的,但是有那么几个表现差的话,就会影响到对中国学生的整体印象,为以后再申请的学生无形中设置了许多障碍。其实中国人在美国大学真的是很不容易,即使拿到教职也一点都不敢松懈的。一般中国教授周末正常上班是很常见的,没有办法,基金阿,文章啊。没有文章就没有基金,有了文章也不一定有基金,没有基金就没有工资(或者只有部分工资,美国教授的工资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己的基金来发的),就没法招学生,更不可能有文章。一般美国教授对中国来 8 F# Q7 S- V( h4 T 的学生的印象是比较肯干,能吃苦,多数是满意的。但中国来的博士后很多人没有什么进取心也是事实。有的找教职无望,现在去公司也不容易,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于是就准备做一辈子博士后了,尽管也可以买车买房,生几个孩子,一直干到退休,但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吧?本系就有一个国内过来的薄厚,已经薄厚了8年了,在这个城市也买了 house,家里有两部车,生了两个孩子,日子也挺滋润,整天就是上班干活,别的想法?好像是没有了。 ) e( T z; i0 M8 ^ 偶然的机会中午吃饭时遇到一群中国人在边吃边聊,于是凑了过去。这几个人最长的莱 % 了11年了,呵呵,不过好像是个技术员,就准备干到退休了,有来了6,7 年的,也没有什么好文章,前途如何也是未知数,有的在美国读的ph.d,找不到工作,于是找个 学校 做薄厚。互相聊起工资来,他们惊讶我老板给我的工资如此高(其实也不算高,不过考虑到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和一般博士后拿的工资,我的确实要高出他们一大截),说,xx拿的是美国的ph.d,工资也没你高啊。我当时想,美国拿的ph.d怎么了?大家都一样,都是中国人,本人认为在老外眼里,什么美国ph.d,中国ph.d,印度ph.d,都一样,外国人都是廉价劳动力,并没有谁比谁高一等的差别。还不是看个人的努力吗?可能大家起步都差不 多,过去几年差别就出来了,这才是个体差异呢。同样是在做博士后,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那工作的心态能一样吗?美国人可以一周工作5天,绝不多干一天,中国人有哪 4 i 一个能够这么干?谁不是周末自己给自己加班?这么拼命干,有什么机会自己还抢不过美 ' T 国人呢,还想享受周末?享受还是回国吧,反正一塌糊涂,回去大家一块糊里糊涂的其实挺好,找个二流大学,混个教授也不算难,拉拉昔日的导师啊老师啊什么的关系,弄个虚头虚脑的头衔,混个脑满肠肥还是不难的。? 4 Y3 X; z, {, ?7 |+ \; K V8 @ 中国在美 留学 生超过20万,有几个人发了SCIENCE,NATURE的?应该是占一小部分吧?大部分人干什么去了?还不是都在混着,其实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有努力的,肯干的,运气好遇到一个好老板的,混个位置,自己没有基金,也无所谓,自己干活,老板发工资呗 8 X5 ,这样的人其实占了很大一部分,这部分还算比较不错的,有的就比这个差点,博士去干技术员了,这样的还是挺多的,我一个朋友在NIH干了一年多薄厚,自己现在就一门心思 * 想找个技术员的活干了,不想做什么老板了,多累啊,干技术员一直到退休,也挺好,好 ; 房子买不起,随便买个二三百平的小二层不难啊,孩子上学不用花钱,也不用像 北京 的孩子一样要父母出几万块的择校费。唉,都是为了孩子,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的了。至少 ,孩子这一代人会感谢我们吧,不用体验国内那非人的高考,如果父母身体还好,再把父母接过来,安享晚年,也算尽到孝道了。? $ o! T2 N @( @# X: v 呵呵,随便瞎扯一通,其实这是据我了解在美中国学生(尤其是国内拿的博士的薄厚们)的一些想法,可不是我自己在这里瞎编的,让这个版的未来的薄厚们也了解一下。是不是感觉特庸俗,特没前途,特无聊,特失望啊?出国怎么能那样呢?一旦出国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干,即使发布了SCIENCE,NATURE,也要发篇PNAS,找个二流以上的美国大学当个教授,好好干科学,或者回国好好干,报效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其实我想多数中国学生在出来之前都是这么想的,但很多时候人的想法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事实 3 证明,慢慢的,很大一部分就成了上面的样子。其实安家乐业,安享天伦没什么不好,咱们中国人好像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一定要出人投地,其实何必呢?自己过的舒服就行呗,人 一辈子就这几十年,能够经历一些事情,然后安安静静走完一生,也不错。? 4 \5 `; D' V0 k; X( }# z 瞎扯这一些,可不是打击有志青年们的积极性啊,看过之后,一笑了之而已,权当娱乐,回头该发信发信,该陶瓷陶瓷啊:) 大傻论坛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4103 次阅读|1 个评论
流落缅甸65载的中国湖南籍老兵—李锡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flytosky 2008-10-22 15:48
流落缅甸 65 载的中国湖南籍老兵李锡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姓名: 李锡全, 年龄: 89 岁 (2008 年 ) , 籍贯: 湖南 常德 桃源 ,家庭状况: 四哥、五哥均牺牲在战场,其他三个兄弟都已经相继过世,抗战经历: 1943 年,李锡全所在部队编入 中国远征军 第二十集团军,后编入 54 军, 方天 为军长,曾为直属军部的辎重团特务长,曾从 广东 到 广西 ,再到 贵州 ,随后开赴 云南 的中缅边境,在收复被日军占领的 腾冲战争 中负伤,未随大部队开拔之后,流落 缅甸 密支那。 2008 年 10 月 12 日 下午4时,中缅边界。 89 岁高龄的 中国远征军老兵李锡全 ,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一步步踏入国门。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哽咽: 这条回家的路,我整整走了 65 年。 自从 腾冲 收复、扫尽日军后, 李锡全 离开了祖国,一别就是 65 年。期间,老人无时不在想念祖国、家乡和亲人。 2008 年 10 月 19 日 下午 1 时左右, K472 次列车将驶入 长沙 火车站, 89 岁的李锡全老人将在时隔 65 年后重新踏上故乡 湖南 的土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阔别家乡 65 年的 89 岁远征兵李锡全于 20 下午 16 时左右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常德市桃源县大洋村,数次落下激动的泪水。他用未曾变味的常德话说 太高兴了 .
个人分类: 燃烧的理想|2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当时有中华民国的国籍是否真实?
flytosky 2008-10-22 15:16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当时有中华民国的国籍是否真实? 赛珍珠 ( Pearl S. Buck 或 Pearl Buck , 1892 年 6 月 26 日 - 1973 年 3 月 6 日 ),美国作家。 1932 年籍其小说《 大地 》( The Good Earth ),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 1938 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本名珀尔 布克。赛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 赛金花 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于 弗吉尼亚州 西部,父母是美国南方长老会的传教士,他们一同于 1895 年来到中国镇江,她在那里长大成人,首先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然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值得一提的是,从幼年起,她就在鼓励声中开始写作。 17 岁回 美国 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 梅康女子学院 (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 攻读 心理学 ,毕业后又来中国。 1917 年与传教士约翰 洛辛 布克结婚,从事传教工作。婚后随丈夫迁居安徽北部的宿县(今 安徽 省 宿州 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 1921 年秋她的母亲去世后,全家迁至南京。 1927 年北伐军进入 南京 ,她离开中国。自 1921 年至 1935 年,她与布克 (J. L. Buck) 长期居住在所执教的 金陵大学 分配给他们的两层楼房里。在这里她写出了于 1938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说,并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 1934 年与布克离婚; 1935 年与约翰 戴公司总经理、《 亚细亚 》杂志主编理查 沃尔什结婚,因而进入约翰 戴公司任 编辑 。以后在 宾夕法尼亚州 的农庄里从事写作。 1934 年由于中国条件较差以及为了亲近她的女儿以及 Richard Walsh ,赛珍珠告别了中国,回国定居。回国后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 1942 年夫妇创办 东西方联合会 (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 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 1949 年出于对当时收养政策歧视亚裔和混血裔儿童的义愤,她还创立了国际化的收养机构 Welcome House ,在后来的 50 年,这个机构帮助了超过 5000 名儿童。 1964 年为了帮助不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她还成立了 赛珍珠基金会 (Pearl S. Buck Foundation) 。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以后,她主动支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BC) 的专题 重新看中国 节目,并积极申请访华。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氛围,她的访华申请遭到了拒绝。 1973 年 5 月 6 日 她郁郁中去世于佛蒙特州的丹比 (Danby , Vermont) ,葬于宾西法尼亚州普凯西的绿山农场。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热爱的中国大地。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 赛珍珠 三个汉字。 美国新闻名人海尔德 . 艾赛克斯 (HAROLD ISAACS) 在他的杰作《我们里的烙印》一书讲到,他曾深入采访过的五十年代的美国政府、新闻、商界等要人们,都深受赛珍珠笔下刻画的中国人物的影响。尤其神奇的是,尽管经历过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和 文革 ,美国百姓对中国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位超前女性对中国的杰出贡献。 赛珍珠于 1922 年开始写作, 1931 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立即印成为 畅销书 , 1938 年因此而获 诺贝尔 文学奖。在她的一生中,赛珍珠创作了超过 100 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题材包括小说,小故事,剧本和儿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性的。她的作品主题涵养了女性、情感(广义的)、亚洲、移民、领养和人生际遇. 摘自百度百科
个人分类: 奇闻轶事|9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获得诺贝尔奖的十位华人
flytosky 2008-10-22 14:56
获得诺贝尔奖的十位华人 赛珍珠 : 1892 年 6 月 26 日出生于美国 弗吉尼亚州 西部, 1938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赛珍珠有中华民国国籍,诺贝尔颁奖时也邀请了中华民国政府参加 李政道: 1926 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 195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 31 岁; 杨振宁: 1922 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 195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 35 岁; 丁肇中: 1936 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 1976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 40 岁; 李远哲: 1936 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 1986 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 50 岁; 朱棣文: 1948 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 1997 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 49 岁; 崔 琦: 1939 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 1998 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 59 岁; Tenzin Gyatso( 达 赖 喇嘛 ) : 1935 年生于青海,中国国籍, 1989 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年 54 岁; 高行健: 1948 年生于江西,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 2000 年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 52 岁。 然后是钱永健 : 今年的化学家
个人分类: 天下事|2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家必需知道的抗癌而又美丽的植物—长春花
flytosky 2008-10-20 09:41
大家必需知道的抗癌而又美丽的植物长春花 前天做了个开题报告,导师允许我以长春花为材料进行研究,我非常地高兴,因为我研究我自己喜欢的领域,那是我的兴趣之所在,现在把这种植物和大家一起分享,愿我的实验一切都顺利,希望和我同样的博友实验快乐! 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又名日日春、山矾花、天天开等,为夹竹桃科的常绿直立亚灌木。株高 30 厘米 -50 厘米,叶长椭圆形,深绿具光泽。花腋生,花冠高脚碟状,五裂片,平展开放,呈电扇叶排列,花径 3 厘米 -4 厘米,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长春花的嫩校顶端,每长出一叶片,叶腋间即冒出两朵花,因此它的花朵特多,花期特长,花势繁茂,生机勃勃。从春到秋开花从不间断,所以有 日日春 之美名。长春花原产西印度,性喜高温高湿,耐半阴,生长最适温度为 20℃ -33℃ 。在我国南方各省,可露地栽培。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多作盆栽欣赏,春末移至室外,冬季室内越冬,最低温度应保持在 5℃ 以上。长春花多采用播种繁殖。早春播种,幼苗早期生长缓慢,待小苗长到 3 片 -4 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栽。 五月份定植花坛中,隔 3 天 -5 天浇水一次,适当追施磷钾肥,则花多叶茂。扦插繁殖 : 可在春季取越冬老株上的嫩枝,剪取 8 厘米 长,附带部分叶片,插于湿润的沙质壤土中,生根温度为 20℃ -25℃ ,注意遮阴及保持湿度。苗高 10 厘米时,打顶促使发棵,然后上三寸盆,逐步翻到七寸盆。又长春花的成熟果实能自行开裂散落种子,应注意观察其果实发黄时,即应及时摘取,否则难采得种子。长春花不仅姿态优美,花期特长,而且它还是一种防治癌症的良药。据现代科学研究,长春花中含 55 种生物碱。其中抗癌成分为长春碱、长春新碱、环氧长春碱、异长春碱、烃基长春碱等。由于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对治疗绒癌等恶性肿瘤、淋巴肉瘤及儿童急性白血病等都有一定疗效,因此,它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抗癌植物药源。
个人分类: 我的植物园|3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跪拜在石榴裙下”的传说
flytosky 2008-10-20 09:30
跪拜在石榴裙下的传说 石榴( punica grantum L.) ,为安石榴科石榴属的落叶花木 , 花期 6-10 月 , 花色具有红、粉红、黄、白等色。传说在唐天宝年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 炽红火热 的石榴花丛之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杨贵妃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贵妃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 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 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要求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 , 跪拜在石榴裙下 的典故流传至今,成了崇 拜 女性 的俗语。
个人分类: 我的植物园|2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详细篇]不是院士却胜似院士的著名学者颜济
flytosky 2008-10-19 12:40
不是院士却胜似院士的西部学者颜济 --- 详细篇 颜济,农学家, 1924 年 5 月生于四川成都市一个书香世家。 1943 年秋,考入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牙科就读。 1944 年秋,日本侵华陆军攻陷贵州独山。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空军军官学校 24 期飞行班学习飞行。 1945 年,日本投降,离开空军,重返华西大学学习,改学农 学。 1948 年毕业后,留校在生物系任助教。 1952 年院系调整,由华西大学调整到四川大学农学系任讲师。 1956 年农学系独立建院为四川农学院,随院迁至雅安。 1965 年 任副 教授。 1982 年 任 教授。后四川农学院扩大并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他筹建小麦研究所并任所长。 1994 年 7 月,以高龄辞去所长,仍 任终身 教授。 为国际小麦族协作组( InternationalTriticeaeCooperative )成员,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议地方组织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国际小麦族会议第三次大会主席( Session3chair )。 1986 ~ 199 年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遗传种质资源委员会小麦族资源普查中国大区普查 1 队队长。在国内外科学期刊发表 科学论文 150 余篇。曾获成都市先进工作者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曾获四川省科学大会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四川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农业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一等奖。曾任四川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四川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遗传学会副主席。 50 年代,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都是引进的意大利品种,每公顷产 2250 ~ 3000 公斤,条锈病与倒伏为害严重,常造成颗粒无收 ! 颜济 教授与 CIMMYT 在 50 年代初期,都不约而同地以半矮秆育种来解决抗倒伏夺高产问题。他以地方品种为基础进行矮杆抗倒、抗病的系选的同时,引进国外新的种质进行杂交育种。由于目的基因筛选明确,很快选育出一批矮杆抗倒、抗病的高产品种大头黄、雅安早、竹叶青。在 1962 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达 22500 万公顷,打破了意大利品种在四川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小麦公顷产达到 3750 ~ 4500 公斤。 济畸态学,如果缩短小麦第一发育形态阶段,适当延长第二与第三形态发育阶段,即可缩短总生育期而获得高产。根据这一设计,以及当时资源情况,需用多个亲本杂交才能把所需遗传基因聚合在一起。美 国哈兰 教授虽然提出聚敛杂交可能的方案,但后代群体需要太大,并且机率太小,实际上很难应用。 颜济 教授加入选显性的方案,就大大缩小后代群体的需求,便于目的基因的追踪。在 70 年代很快选育出一代新品种繁六繁七及其姊妹系。使产 量达到每公顷产 5250 ~ 6000 公斤水平,在四川个别田块第一次亩产过千斤。 由于它们的农艺性状都是显性,适应性广,后代传递力强,由它们又派生出一大批新品种,使繁六及其姊妹系成为优良的种质资源。它们聚敛了很强的抗锈性,能抗条中 17 到 29 的 13 个生理小种, 20 个生理型。维持抗性 20 年不衰,为世界上罕见的两个事例之一。仅四川省具有繁六血 缘的品种累计栽培达 0.14 亿公顷,平均产量在原有水平上又提高 30% 以上,完全取代了意大利品种。它们是四川当时生育期最短、产量最高的品种。它们的推广应用改变了四川农业的耕作制,把小麦播种期由霜降推迟到立冬,从而也大大减少了条锈病冬前侵染时间,有利于避病。 为了四川小麦品质的改良, 颜济 教授把来源于克里木卡的高分子量谷蛋白 5 + l0 亚基的基因转育在 70-5858 种质源中,派生的绵阳 11 达到烘烤品质全国十优的水平,打破了四川不能生产优质小麦的旧有认识。为了克服穗发芽降低小麦品质的问题, 颜济 教授发现采集来自河南新乡的节节麦具有特强的休眠性,在四川潮湿的田间,甚至在稻田中也能自然越夏,他 指导助手用四川四倍体矮兰麦与节节麦杂交合成新的六倍体小麦,证实含有高抗穗发芽的基因,为四川选育抗穗发芽的优质小麦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颜济为了实现他第三级育种目标,选育出稳产千斤、优质、抗病、抗逆的新一代品种,投身于育种研究。他多次深入西藏高原与西北荒漠,跑遍全国各地,采集小麦族资源并广泛征集、采集国外材料,发现了一个新属, 9 个新种, 4 个新变种。他在新疆戈壁中发现了能在极 度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戈壁仲彬草,在日本采回能在水中生长的湿生鹅冠草,为麦类抗逆育种收集到丰富的基因资源。他已把黑麦多对多小穗基因转育到小麦核基因组中,改造产量构成因素,育成 10 A 多小穗资源材料,使小麦小穗增加了 30% ,目前已在国内许多育种单位应用,有希望在近期选育出稳产千斤的新品种来。 在小麦的发育形态学的研究中,他发现复小穗的器官形态建成过程与过去的茎叶节学说 ( phytontheory ),以及当前流行的顶枝学说( telometheory )显然矛盾,由此建立了多级次生节轴学说( multiplesecondaryaxestheory )统一了这些矛盾,阐明轴性上端适应光合作用而扩展,表面面积增长大于体积增长造成中空,形成内腔,并开裂平展形成叶。在吲哚乙酸集中的内腔底部形成次生分生组织并发育成次生生长点成长为次生轴,按第一节轴的同一方式扩展成为第二叶。第二节轴两级生长的下端分生组织形成节间生长组织。按同一方式构成上位的各个叶片,多级极轴的联合构成茎,合理地解释了所谓的根茎转换。双裂节轴构成对生叶,由于对生叶相互间不平衡发育造成位移并形成互生,发育不平衡带来的面积差所造成的相互推移,构成了螺旋互生叶序。左旋、右旋是初始面积差的方位确定。脉序是促使输导组织特化的吲哚乙酸流迹所形成,并合理地阐明了勾芒以及禾本科叶片缢痕的来源。指出原始的双裂节轴是石松,单裂节轴是真蕨,多裂是木贼。并指出泥盆纪的星木才是高等植物演 化进程中的一个主干,尼莱蕨是旁枝,可能是一种叶退化了的腐生植物。 颜济在小麦族属种间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中发现细胞间核物质不但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以染色质的形式相互转移,还可以通过接合管或接合孔转移整个间期核,转移分裂前期的染色丝,中期的染色体。肯定了细胞融( Cytomixis )在系统演化中的作用。阐明了高倍同源异源多倍体起源的机制。并提出花粉管可能是接合管演化形成的一种变式。 颜济指导博士研究生从地方品种中筛选出高杂交亲和材料 J - 11 。它除含有中国春含有的 kr1 , kr2 , kr3 三对高亲和基因外,还含有一对新的位于 1A 染色体上的 kr4 基因。 J-11 与黑麦的亲和性可高达 95% 。与其它属、种的亲和性也比中国春好得多。目前已成为各国学者手中的犀利的工具。目前他们在四倍体小麦中又发现一些新高亲和基因。
个人分类: 榜样的力量|10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催人泪下的的博士论文致谢词,你流了吗
flytosky 2008-10-18 17:20
humolon发表在小木虫论坛的硕博家园版,值得聆听前辈的经历,转载此文与大家分享,以激励大家努力把握好研究生的来之不易的机会!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十年前,我体重60kg,十年后,我体重还是60kg;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十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十年前,我眼睛明亮、有神,十年后,摘掉眼镜,我已看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手指了;十年前,我声音洪亮、清澈,十年后,已经是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十年前,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十年后,我心如止水,只求温饱;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十年前,我还是个农民的儿子,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博士;十年前,我只懂得砍柴、种田、割草、放牛,十年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机械、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您问我这十年最大的长进是什么,我将告诉您:十年前,我十七,十年后,我二十七。 这十年中,我最渴望、最追求的是什么?是知识?不是。是美女?不是。而是钱。在我的脑海里,钱就是那种一块、一毛的硬币,我曾无数次翻天覆地的把它们找出来,目的就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吃一顿晚餐,而且找的时候不能太仔细了,太仔细了,下次就没有了。有时候,当我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的时候,我想要是天上能掉下点钱就好了,我抬起头,只看到发黄的树叶正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我想要是能在地上捡点钱就好了,我低下头,只看见一些面包的包装纸以及一些插羊肉串的竹签。我从没见过天上掉过钱,也从没在地上捡过钱,所以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因此我没有信仰。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10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衷心感谢各位同门师兄弟姐妹,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苦难岁月。 衷心感谢我年迈的父母,我在这十年之中不忠不孝,没有让他们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他们还不停的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经常问我缺钱吗?所以我相信亲情。我从不要他们的钱,我不想看到一百块钱,就想起几百个鸡蛋,几百担猪草,几千个红砖。 衷心感谢我的五个姐姐,是她们陪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她们美丽纯真的少女时代唤起了我对异性的尊重与渴求。她们在我求学的十年中,不停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身体,生活,要我多吃点,给我寄钱,我也一直拒绝她们。这十年里,她们在广东的毛织厂、制衣厂过着非人的岁月。我不想看到那种用血、肉、生命、青春换来的东西。十年前,她们还是花一般的容颜,十年后,当她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已经不相信她们就是我的姐姐了。 最后,我要感谢与我相茹以沫的女友博士,我们以总共不到600元的月收入,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生活了5年。这5年里,我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礼物,而她却无数次在我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给我寄来她省吃俭用的钱,我才得以完成学业,所以我相信爱情。我无法明白她以275元的月收入,居然还可以救济我,或许她那纤细、苗条的身材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苦难中的学子们 humolon再次让我的心灵震撼!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344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帖]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
flytosky 2008-10-18 16:21
来源于yebike 接触网络这么多年了,越来越发现网络诞生不了什么,就像网络爱情大多都会死去的,呵呵,可网络带给我们什么了呢?方便,就这些了,它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什么baby,所以现在的互联网基本上是依附于传统行业的,传统行业要提高生产率,有很多方法,信息技术来了,正帮着这些传统的行业进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阿里巴巴马云算是现在大萧条下传统行业的一个救命草,用一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是节流的。 而生物技术会是什么呢?它是开源!它会彻底革命关乎人类生存的每一个领域,它生产的东西会更多更好,比如说,利用传统的工业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生物技术被利用后,就像袁隆平梦想的哪天可以坐在水稻下乘凉,看着厚甸甸的稻穗,产量将是以前的很多倍了。 yebike写的不错,但是我个人强烈不支持他的观点,尤其是那张图片,现在连饭都吃不饱,腰带勒紧的很,简直是胡说,当然,前途还是美好的!
个人分类: 杂谈|2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
yebike 2008-10-18 16:07
【原创】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连载一) 欢迎大家批评,尤其是信息专业的兄弟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可能有点偏激,我是一名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生,我看好生物反应器,就像当年比尔盖茨看好它的的那些代码,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发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观点,辩论让我们看问题会更清楚点。 一直以来,生物技术还在实验室阶段,至今中国的批准的转基因作物中也只要棉花,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还在实验阶段中,对了,中国的棉花之父------郭三堆,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大学期间都有幸面对面交流了,这一直激励这我去深入的学习、思考、实验,以后我会在我 的博客中介绍郭三堆先生的,因为他就在我们这里。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我们为什么不愿做奴隶。 信息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路飘红,中国的互联网技术是从94年正式开始发展的,自己也是个个人站长,混迹于站长圈,可惜没有发财啊。之后我们看到了yahoo、新浪、QQ一批网站,接着是百度、google工具的诞生,到现在第三阶段的校内、开心、淘宝web2.0时代。而生物技术依然还在实验室中,我们不愿做奴隶--------我们的生物技术要真正成为引领21世纪发展的第一技术,信息技术只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技术的附属体。 接触网络这么多年了,越来越发现网络诞生不了什么,就像网络爱情大多都会死去的,呵呵,可网络带给我们什么了呢?方便,就这些了,它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什么baby,所以现在的互联网基本上是依附于传统行业的,传统行业要提高生产率,有很多方法,信息技术来了,正帮着这些传统的行业进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阿里巴巴马云算是现在大萧条下传统行业的一个救命草,用一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是节流的。 而生物技术会是什么呢?它是开源!它会彻底革命关乎人类生存的每一个领域,它生产的东西会更多更好,比如说,利用传统的工业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生物技术被利用后,就像袁隆平梦想的哪天可以坐在水稻下乘凉,看着厚甸甸的稻穗,产量将是以前的很多倍了。 为了证明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我将收集更多资料,用真实的数据证明。
个人分类: 双螺旋|3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起着重要作用
cutefay 2008-9-24 19:35
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每当看到有报道哪里环境污染的时候总会很心痛,当看到报道说什么食品里含有什么有害物质的时候,总会有种痛恨商家的情绪,一想起煤和石油几十年就用完了,心中总有无限的惆怅。 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是一种无奈。纵然医学再怎么进步,健康出了问题后再去治疗,总是得不偿失的,这就跟我们先把环境破坏了,再昂贵的代价去治理是一样的。 我们吃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安全的,例如,一种食品,即使它在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是安全无污染的,那还有可能原料有农药污染,即使没有农药污染,也也有可能在生长的时候就被污染了因为现在很多土地都被污染了,被污染的土地长出来的作物,无论给人还是禽畜吃了,都会污染到动物体,人再吃了受到污染的动物,还是会被污染的,也就是说,如果整个食物链都被污染了,你无论吃什么都不安全。 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最终还是要靠生物技术。生物把太阳能给固定下来,世界上废弃的生物质资源如果有一小部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能源和资源;生物技术应用在工业领域,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医学、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变革,也都要靠生物技术。 在过去几十亿年前,原始生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浓度很高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释放氧气,才让我们的地球从一个红色光芒笼罩的炙热的星球中转变成现在的蓝天白云,以及事宜生命生存的气候条件。原始生命固定的太阳能以碳固体的形式保存下来,经过数十亿年的变革,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煤和石油。然而,今天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把数十亿年前生命固定的生物质资源一下子利用了,生命固定的二氧化碳被大量排放出来,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然而,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的现代生物技术还远远不成熟,虽然现在生物技术是飞速发展,但离能够实现人类的梦想还很遥远,还需要生物技术科研工作者前仆后继很多年的努力。我想,可能数十年之后,生物技术才真正能够给人类带来变革。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我想,生物技术发挥价值的时候不是在21世纪初,而在21世纪末。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有办法亲眼看到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奇迹。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572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