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培养目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培养目标这样?
Greg66 2019-7-15 21:24
培养目标这样? 关键词: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 1. 识别危险 2. 设计对策 3. 实施方案 4. 测量绩效 5. 终生学习、专业忠诚 6. 领导力与团队精神 7. 职业方式或者工程伦理
个人分类: 1|2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大学“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看危险源hazard的含义
Greg66 2018-9-24 10:03
从大学 “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 看危险源 hazard 的含义 关键词: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危险源含义 Hazard 在中国已经翻译成危险源了,那就得尊重。 如把物质和能量当作危险源,你得做多少工作?工作量有多大?看看下面这个大学的安全专业(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Applied Sciences )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你就知道了。如果根据 ISO45001 把引起事故的东西(事故原因、危险与有害因素、风险源 risk source 、隐患)当做危险源 hazard ,去解决,高效预防事故,有何不好?即达到了预防事故的目的又省事。又不再引起旷日持久的争论,多好! 理论就该来自实践、指导实践。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Applied Sciences, B.S.-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目标): During their first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 1. Graduates working as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SHE) professionals will demonstrate abilities to: (1)anticipate, identify, and evaluate hazardous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2)develop hazard control methods, procedures, and programs, (3)implement, administer, and advise others on hazard controls and hazard control programs, and (4)measure, audit,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hazard controls and hazard control programs. 2. Graduates will continue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he integration of new knowledge into their profession. 3. Graduates will act in a professional and ethical manner. STUDENT OUTCOMES (毕业要求) : AT THE TIME OF GRADUATION, STUDENTS WILL: 1. Recogniz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SHE applied sciences, which include the following areas: gene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industrial hygiene, systems safety, SHE regulations, fire safety, safety management, ergonom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ergency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and hazardous materials. 2. Anticipate, identify, and evaluate potentially hazardous agents,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and to develop hazard control designs, methods, procedures, and programs both in the classroom and while completing an internship. 3. Identify and apply applicable SHE standards, regulations, and codes. 4. Recognize the physiological and/or toxicological interactions of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ergonomic agents, factors, and/or stressors with the human body. 5. Understand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fundamentals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6. Identify and apply environmental permitting, sampling, and measurement methodologies. 7. Understand hazardous materials/waste recognition,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strategies. 8. Apply fundament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xposure and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as well as SHE data interpretation, including statist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principles. 9. Apply business and risk management concepts as it applies to SHE program management. 10. Complete an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 root cause analysis, and an incident trend analysis. 11. Develop or evaluate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SHE programs. 12. Apply adult learning theories in the completion of SHE training. 13. Solve applied science problems in algebra, statistics, human physiology and anatomy, physics, and chemistry,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conduct experiments in prerequisite courses and SHE applied sciences courses. 14. Develop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and understand the benefits of membership in professional SHE organizations. 15.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both oral and written. 16. Work in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while completing coursework and while on internship. 17.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SHE issues within a global and societal context.
个人分类: 1|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随感-10:从“君子不器”说开去
热度 4 sqdai 2015-1-13 10:20
关于《论语》的著述汗牛充栋,最近读到傅杰教授的《论语百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11 月),感觉不错。此书篇幅不大,却内容丰富,引经据典,言简意赅,颇有见地,且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这样的理工科学人阅读。本文概述笔者读该书所引的第六句 “ 君子不器 ” 的初步体会(原文见链接 1 )。 我以为,文中核心的叙述是: —— “ 君子 ” 虽不一定 “ 不器 ” ,但仅仅成 “ 器 ” 则一定不是孔子心目中的 “ 君子 ” 。 —— 成 “ 器 ” 所需要的只是训练( training ),成 “ 人 ” 所需要的才是教育( education )。 —— 选择如何生活的教育而不是如何获利的训练 —— 也就是选择如何成 “ 人 ” 而不是如何成 “ 器 ” ,才是高度文明意识的表现。 查对《论语百句》的前身《论语一百句》,此条中原有两段话: 孔子所言可能是就更广泛的意义而言的,而以这样的观念反思我们的求学与治学,也是可以从中得到启迪的。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力倡 “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 也就是专科学校才只会按成 “ 器 ” 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而真正像样的大学则不应以此自限。 (见 http://club.book.sohu.com/zz0056/thread/!40706b93f2b21669 )。 不知何故,傅杰教授在修订版(即《论语百句》)中删去了这两段话。其实,很多学者都在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思考和讨论,特别是,教育的目的何在?学校(特别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时有争论。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成“器”还是成“人”?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回想起五十多年前,对于我国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有过一场大辩论,发端于一所著名大学,双方的观点是(所引的均为原话,只是把校名改成“本校”): 甲方: “ 现在本校必须解决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要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取得大批地培养具有高度技术水平和政治质量的新工程师的实际经验。 …… 本校过去的工科毕业生并不能马上担负工程师的工作,一般只能当技术员或见习技术员。今后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过去的水平或仅仅比过去稍高一点的水平,而是要把学生的业务、政治水平大大提高一步,提高到本校毕业生都能担任独立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的任务。 ” 乙方: “ 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 但高等工业学校必须给学生打下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训练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一个工程师做好准备。 …… 工程师是我们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方向,但是不能作为五年的培养目标。 ” 这场争论以甲方取得压倒性胜利而结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践,双方的观点哪一方更有道理,似乎不用详细评说了。前面引述的孔子的话和傅杰教授的诠释,也为评判双方意见提供了判据。 这些年来,许多教育家、大学校长就此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近年来,笔者在《中国科学报》上经常读到他们的文章,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郑晓静所写的《 青年人之于大学教育的反转思考 》(见链接 2 )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文中,她说: “ 大学教育之于青年人的意义在于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具有多彩的经历、创新的智慧、健康的心理、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体魄,形成和谐人格,能够和谐融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 并从五个角度说明了应把青年人培养成怎样的人,而不是孔子所说的那种“器”,论述相当全面,颇有说服力。 “不器”的君子越多越好。 写于 2015 年 1 月 13 日 【链接 1 】傅杰:《论语百句》 - 君子不器 子曰: “ 君子不器。 ” 徐英《论语会笺》融会古注说: 器者拘于一用,譬如耳、口、鼻不能相通。故君子之学,不可拘于一器。必求其才之通、识之达,然后可以用周于天下矣。 随着科技日益发达,分工日益细密,掌握专门技艺也就是把自己锻造成为某一种 “ 器 ” 既成为我们谋生的手段,也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正如米兰 · 昆德拉揭示的: “ 科学的兴起把人们推入一条专门化训练的隧道,人越在知识方面有所进展,就越看不清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看不清他自己 ” ,最终陷入海德格尔所谓 “ 对存在的遗忘 ”—— 也就是由 “ 人 ” 异化为 “ 器 ” 。然而 “ 君子 ” 虽不一定 “ 不器 ” ,但仅仅成 “ 器 ” 则一定不是孔子心目中的 “ 君子 ” 。 钱穆说: 一切知识与学问之背后,必须有一活的人存在。否则知识仅如登记上账簿,学问只求训练成机械,毁人以为学,则人道 楛 而世道之忧无穷矣。 盖成 “ 器 ” 所需要的只是训练( training ),成 “ 人 ” 所需要的才是教育( education )。英国艺术史家克莱夫 · 贝尔在《文明》一书中力辩训练是为了获取谋生的技能,而教育则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生活从而享受生活中更为高尚的乐趣。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崇尚理性,热爱真理,有丰富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贝尔看来, “ 只有为得到美而有意识地牺牲舒适的人 ” 才有价值观念,选择如何生活的教育而不是如何获利的训练 —— 也就是选择如何成 “ 人 ” 而不是如何成 “ 器 ” ,才是高度文明意识的表现。接受了这种文明洗礼的人能 “ 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感受能力认真反对群氓本能,这样的文明决不接受像廉价处理品那样的低标准 ” 。 “ 不器 ” 的君子,正是 “ 决不接受像廉价处理品那样的低标准 ” 的精神贵族。 原文 :子曰: “ 君子不器。 ” (《论语 · 为政第二》) 今译 :孔子说: “ 君子不会把自己只当作一个器皿。 ” 引自 《论语百句》(傅杰著), 15-16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2914 ) 【链接 2 】郑晓静:青年人之于大学教育的反转思考 对于学生自我发展在五个层面上不可替代的帮助和促进,既是青年人之于大学的期许,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 长期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大学本身、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理论界,都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广泛深入探索。 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立足“人”来看大学,或者说透过“人”,特别是透过青年人的角度来反转思考“青年人为什么值得接受大学教育?”也许会对现行大学教育带来全新审视。 助航职业规划 大学教育可以帮助青年人在更广泛的层面作出职业选择。相比基础教育,大学课程更加丰富、系统、深入,与社会特别是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青年人通过广泛涉猎以及充分学习与体验,可以更加理性地确立自身职业理想,在更高平台上获得更多职业选择机会,并在更高起点上开启职业生涯。 大学教育还能帮助青年人在更理性的层面作出职业选择。中学阶段,青年人对职业的认知大多较浅显,对自身认知同样不够清晰,“受制”于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职业规划一般较为感性。而在大学,青年人能相对独立、非功利地思考和实践,更加成熟地选择和规划未来。因此,接受大学教育后的择业相对更理性。 然而,这种帮助和促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大学必须给予尽可能多样的机会选择,包括尽可能丰富的课程体系,专业选择的机会,多渠道、多方式、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多视角、多方位地支持“学”“创”结合、实现梦想的实验实践机会等。要善于放手,鼓励学生尝试。 奠基立身之本 大学教育提供的专业训练可以帮青年人获取未来安身立命的专业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走向新的、更高的学习阶段,直至创新创造的平台。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巴伯认为,“专业知识是高度专门化的观念系统,只有在相关领域接受长期训练的专业人员才能得到。而未接受训练的人理解这些观念只能了解某些基本思想,而不是完整的专业综合性”。从信息组织方式来看,专家通常拥有比业余爱好者更加精细的信息网络,信息结点多且相互联结,并有更好的层次结构。大学则同时具备了以上两个条件。 因此,大学教育既可以向青年人传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其综合运用知识。而每一个过程都是帮助青年人改正其持续性和成熟性不足的缺点,养成坚韧不拔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严格专业训练过程。这是大学教育对于青年人在专业层面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帮助和促进。 这里的核心前提是大学首先必须提供足够鲜活的知识体系,不仅不能过时且必须具有前沿性。因此,必须抓住鲜活知识的源头——科学研究,不能顾此失彼。特别是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绝不能将坚持立德树人简单理解为回归单一的“以教学为中心”,而应是“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辩证统一、螺旋式上升。其次,教师要能够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潜力,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而学生则应主动寻求适合的发展道路,不能将自己定位成知识的被动接纳者,这也是成长蜕变的必经阶段。 提升转化能力 大学是帮助青年人学会或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场所。“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然而,知识并不能直接等于智力和力量。按著名教育理论家怀特海的理论,“智力”就是当一个人离开校园若干年后,沉浸到骨子里的原理或思维习惯;而“力量”则是人在执行某项活动时大脑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运转,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知识只有在被“人”真正地掌握,并能通过一定方式自觉地正确运用后,才能转化为实现“人”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从知识到力量,包含了两个转化:一是将书本和他人“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二是将自身“知识”通过正确地运用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转化能力可在大学得到集中提升。这就是大学教育对于青年人在思维层面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帮助和促进。 能够实现此种帮助和促进的必要前提是大学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切身体验,即科研经历,同时能够开展有生命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则须改变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和习惯,主动思考,敢于质疑,在体验的过程中,切实了解如何进行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思考,从而将书本知识通过成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内化,建构进自身独特的知识结构中。 涵养精神气质 培育青年人的精神气质、提升思想境界是大学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神圣的学术殿堂,大学所独具的浓郁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大学教师传授高深知识、从事科学研究所体现出的儒雅气质和严谨作风,都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着人的精神与思想境界的提升。 大学独特的文化气质既滋养着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又外化于他们的言行举止,并跟随其走上社会甚至影响一生。具体而言,大学既有助于青年人养成儒雅习惯,使他们在相对纯净的环境中逐渐形成清朗、明礼、谨慎、淡定的风格;又有助于提升个人品位,包括涵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沉的内省功夫,品味和思考人生的价值,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大学教育对于青年人在精神层面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帮助和促进。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大学自身需要具有超越其物质存在的浓郁文化氛围。大学里的一花一草、一言一行,都要能够让人感觉到这里就是大学,是散发着独特的精神气质、体现着平等自由的文化气息、追求真理的学术殿堂。教师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充分尊重学生,时刻注意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成才、知识转化和创新的引路人。学生也应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不断走向成熟并获得精神的成长。 浅尝人生社会 大学为青年人成长提供了一个可尝试、可体验的,从依赖家庭到独立走向社会的真实过渡区。青年人常因为缺乏基本社会经验和生活智慧感到迷茫。但大学相较于社会,接触的人员相对简单,但是又比中学复杂些,青年人可以在此体验和积累与复杂社会打交道的初步经验。 不仅如此,在大学里,社会、文化聚合荟萃,科学、人文交相辉映,历史、现实汇集交融。学生不仅能经历“南来北往”、见识“南腔北调”,还可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练就应对各种文化环境的适应力;在参加社团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体验失败成功,学会求同存异;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了解国情和现实。 这是大学教育对青年人在实践层面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帮助和促进。基本前提是大学必须构建人格上平等、互动中民主、相处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开放的环境、课堂内外各种锻炼机会等,才有助于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更为关键的是,大学应将理性道德融入知识教育中,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育人的各环节中,提供理性的道德实践,使学生真正学会为自我负责、为社会承担责任,从而内在地建立起关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对于学生自我发展在以上五个层面上不可替代的帮助和促进,既是青年人之于大学的期许,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今天,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正是要改变当前大学教育对此根本目的在不同程度上的偏离。而反观大学之于青年人成长的意义,并借此深思大学教育发展所有问题的答案,正是我们通过改革回归教育本质、坚守大学理想所不懈奋进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科学报, 2014 年 07 月 10 日 http://www.wokeji.com/pl/kjjy/201407/t20140710_765606.shtml
个人分类: 教育随感|21232 次阅读|7 个评论
【老马27】皇帝的新衣
热度 60 yuncai 2015-1-7 23:47
这是几天前的事。 老马刚进来,手机就响了——是我的。 打电话的是党办小赵,小赵说要开民主生活会了,按上面要求,大领导的自我批评不能短于半小时,副领导们要至少20分钟。领导们想不出这么多的缺点,让大家帮着提点意见。党办要求每个处级干部给每个领导提的意见不能少于四条,要以书面形式签名交上去。 我不解地问小赵:前一段时间不是已经让我提过了嘛?怎么现在又要提? 小赵在电话里神秘地说,大家以前提的意见太随意了,多数的意见没有做到“真刀真枪、刺刀见红”,例如,有不少意见说‘领导太专注工作,不考虑自己的身体’,‘没有架子,不像领导’等等。还有一些意见又太狠了,已经不是刺刀见红,而是一刀毙命了,例如让A领导注意影响,疏远与某女下属的关系;还有的人建议B领导要更换超配的坐骑等等……。 听小赵说到这里,我就像出轨被抓了现行一样,脸唰地一下红了,支支吾吾地问小赵:“小赵,我上次提的意见也不合适吧?领导没怪罪吧?” 小赵像自己人一样,亲切地告诉我:“王老师,你提的意见肯定不行,我都没敢让领导看。王老师,你还没学会怎么提意见呢,不过,你毕竟不是党员嘛。但这次你可要好好提。” 我连忙问小赵:“那你给我说说,提什么样的意见才合适?我还真没有一点头绪。” “王老师,你和别人商量商量吧,我还要打几十个电话呢,实在抱歉!”小赵着急地说,“差点忘了,王老师,这次的民主生活会,省里的领导、省委活动办和省委督导组都要来参加,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希望大家提出些好意见来,保证让这次民主生活会一次过关。还有,后天学校要进行一次彩排,书面意见今天下班前就要交。” 我极其郁闷地放下电话。 “王老师,马上就2015年了,你不是说导师要请学生吃饭嘛,你啥时候请大家吃饭呀?”老马问。 “老马,先帮我个忙,咱们再说吃饭的事”。我连忙将电话中的事告诉老马,让老马给出点主意。 老马听完后,哈哈一笑,问我:“王老师,你知道不知道古时候的 衙役 在打犯人板子时,是有讲究的?” “老马,有话直说,别绕圈子。” “衙役打板子,有两种打法:一种是‘外轻内重型’,你看起来打得声音不大,皮肤还好好的,但骨头碎了、内伤有了;还要一种是‘外重内轻型’,听起来打得啪啪响,看起来也是皮开肉绽,但实际上没啥大事,只伤皮不动筋,过不了几天就好了”。 “老马,理论上我明白了。但是,你给我讲几条具体的‘外重内轻型’的意见吧,人家催着要呢。” “第一,生活会上你不能提领导生活上的意见,而要提关于工作方面的意见。如果你要是指出哪个领导多吃多占、公款消费、借机敛财等具体的生活问题,这个领导就完了,当然,你也完了。” “可是,人家开的就是民主生活会呀?” 老马不理睬我,继续讲到:“第二,你绝对不能提具体的意见,而应该提大的、宏观的意见,越大越宏观越好,要指出领导与圣人、完人的差距,这样领导才不会记恨你”。 “老马,具体点,具体点!”我连忙翻出纸和笔,准备记录。“ 老马一边想一边讲:“例如,你可以说领导知识架构不完整、政治学习不系统,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工作上精力分配不均衡,与下级沟通多了,与上级沟通少了;以事务性工作代替党性锻炼;没有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老马滔滔不绝地讲着。 在老马的帮助下,我很快凑齐了给10个领导的40条意见,签完字,赶紧让办公室的同志替我交了上去。 “王老师,这下可以讨论吃饭的事情了吗?”老马摆起一副功臣的模样,趾高气扬地问到。 “老马,饭可以吃,但我要先给你讲讲道理。”前两天我做足了功课,一直想着在老马身上板回一局呢。 “只要你请吃饭,你就讲吧。”老马不屑地说。 “前两天你说导师要请学生吃饭,可是你举的是苏格拉底时代的故事。你知道苏格拉底当时收学生多少学费吗?” “我还真的不知道。” “苏格拉底招学生,每个学生要收白银十迈纳,这十迈纳相当于4800克白银。那时候,你把人打伤了只需赔80克白银,打断别人骨头了才赔一迈纳。现在你打断人骨头试一试,没有几万块钱,能行吗?可是,你看,苏格拉底一个学生就收十迈纳,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了,而且他一招就是100多个学生,他一次学费就能收到几百万了。” “还有亚里士多德,他给亚历山大大帝当老师,那薪水还不多嘛,可他就是一心想回到雅典开私塾,认为这样经济上才划算。” 老马看到我歇了口气,赶紧插嘴问到“王老师,你到底想说啥?” “你让我说完。还有孔子,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说:‘只要你主动送我十条腊肉,我就没有不收你做学生的道理’。要知道那时候,平常人家很难吃到肉了,《礼记·王制》里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富贵人家也只是逢年过节时杀头猪、羊什么的,用大鼎煮一煮,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吃。可是,孔子一个学生就要收十条腊肉,他有多少学生?弟子3千!难怪他可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了。” 我将我这两天找到的资料一口气全倒了出来,这才总结到:“以前人家当老师的,收那么多学费,所以才管饭。你看现在我们的老师,工资才有几个钱?请学生吃一次饭可以,请的次数多了,还不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 谁知这时候刚入学几个月的研究生小刘怯怯地走了进来,喏喏地说“王老师,我想退学。” 我得意的心情一下子就没有了,但还是不露声色地请学生坐下,问:“怎么突然想起退学了?” 小刘依然怯怯地说:“我了解了一下,咱们研究的东西,社会上都不需要,对找工作帮不上什么忙。而且,这两年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工作都不好找,好容易找上的,工资还很低。听说去年毕业的一个学姐没办法只好去了她大学同学开的公司,人家还是看同学的面子才要的。上了几年研究生出来,发现原来不如自己的、本科毕业直接去工作的反成了老板了。所以,我想不上研究生了。” 我怔了一下,大脑高速运转,组织着语言,高屋建瓴地慢慢道来: “你完全错了,上研究生不是上蓝翔技校,不是社会现在需要做饭的,我们就要教你怎么炒菜。” “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培养你成为知识深厚、能力扎实、素质全面的复合型、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人才。光是素质培养就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除了思想道德,还要培养你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和团队意识。专业素质又包括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两方面,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综合分析能力、价值效益意识和革新精神……这些都是蓝翔技校教不了的东西,只有在大学里才能学到。 你明白吧,大学要培养你成为有智慧、有办法,能解决问题、且可以引领社会的未来人才;更重要的是,是培养你成为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倍增的社会精英。你现在的想法太简单天真了。这样吧,你先回去好好想想,再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见,也可以多问问其他老师,之后我们再讨论,怎么样?” 小刘一下子哑了,朝我微微地鞠了个躬,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老马却开了腔:“王老师,你说你们工资微薄,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智慧、有能力、比你们强一万倍的人才。就像一个只会点三脚猫功夫的拳师,只收一文钱,却信誓旦旦要将徒弟培养成天下无双的武士。你们以为天下人都会相信?现在都是咋啦?都不说人话,整天虚里吧唧地说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明明露着个光腚,还在扭来摆去,以为自己是皇帝穿上了新衣。就你们这样,还要培养出引领社会的精英?我看你们只能培养出不说人话的大小骗子!” 【老马26】吃奶的汉子 ; 【老马25】 导师要请学生吃饭! 【老马24】有利才引进,无兔不撒鹰 ; 【老马23】好菜费饭、好女费汉 【老马22】科技查新、滴血验亲与处女证明 ; 【老马-21】出名要趁早,好鸟多先飞 【老马-20】“国家级项目”发明30周年记 ; 【老马-19】是缺伯乐,还是缺千里马? 【老马-18】一件专利引发的血案 ; 【老马-17】 宋江是个战略科学家 【老马-16】斧头帮与非传统安全 ; 【老马-15】2011计划与2012映画                   【老马-14】国家基金:中有必然,挂亦偶然 ; 【老马-13】教师上岗服务公司 【老马-12】毕业季中的一女嫁七男 ; 【老马-11】资源型教授与学术型教授 【老马-10】知识分子的弱智之处 ; 【老马-9】文章他引vs民意测验 【老马-8】老马戏教授 ; ; ; ;;;;  【老马-7】都是基金惹的祸 ; 【老马-6】传达室老马的传奇学术生涯 ; 【老马-5】专利之转让篇 【老马-4】专利啊!专利! ; 【老马-3】马眼识人 【老马-2】:科技奖的另类功效 ; 【老马-1】评价导师学术水平的另类标准
个人分类: 小说|29025 次阅读|81 个评论
工科高校培养目标的变迁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3-9-20 22:15
文革前,工程类高校办学的目的比较明确,就是为培养工程师的。所以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材的采用也都是围绕这样一个目的。当然,那个时候,也有一些国家的项目需要由一些高校来承担。而高校也往往利用给国家承担项目的机会来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条件与便利。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人们对教育目的在认识上有所调整,甚至有所改变,所以原来那种单一的,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高校,就开始考虑另外的教育目标。在一些高校领导的眼里,如果只考虑单一的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这似乎有点过于小儿科了,或者说过于落后了。因为,这样的教育培养模式是过去学习苏联的结果。现在改革开放了,人们更多地是了解欧美的高校情况。人家那儿很多著名的大学,包括一些原来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也不提什么培养工程师的目标。人家讲的是基础,是基础理论的掌握。而欧美的科学技术,明显在很多领域是超过苏联的。两者相比之下,苏联的那一套显然落后了,不适应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于是,高校甚至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都把眼光转向欧美的高等教育模式。只是那个时候,中国人对于欧美的高等教育体制到底是什么个情况,了解得也并不详细,开始都只是看到外表的一些不同,反正先学过来再说。人家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必有其道理,所以咱们也应该照着学。 所以。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强调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把原来重视工程教育的一些做法就撇在一边。比如,对于原来重视国家下达的项目任务就开始排斥,对于国家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及相关研制也不予重视。这让当时一些国家部委对于这些高校的做法甚为不满。但是有些高校还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还要坚持一条道走到黑。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高校所预想不到的了。由于国家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而国家对于高校的投资却逐年减少。因为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所以很多资金都主要投放在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上,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明显减少,即使不是绝对值上的减少,但多年来在教育投资上停滞不前,让不少高校吃尽了苦头。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过的日子可以说苦不堪言。教师的收入明显低于企业职工的收入。学校在教学上没有能力进行更多的投入,过的日子捉襟见肘。校长们个个叫苦不迭,四处化缘,但成效甚微。不少高校在那个时候只得借贷为生,寅吃卯粮的日子真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开始向国家部委到处伸手要项目。因为有了项目,就有了钱,至少能够拆东墙被西墙,能把日子对付过去。那些部委看到这种情况,对于高校的反复无常也是又气又笑,在不少情况下,就像施舍乞丐一样,高兴时就给你点,不高兴就不给你,让你几次三番地求爷爷告奶奶,而且还得安排部委干部的子弟进你们的学校读书,以此为交换条件,来把带着钱来的项目施舍给你。 这时的高校,再想挺着脖子只搞基础理论的教育,而不想接项目,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那时唯一的目的就是搞钱。谁能拿的项目多,谁拿钱多,谁就是好样的,评正教授,这个项目经费成为重要的门槛值。这种做法今天看来确实有问题。可是在那个时候,这完全是没办法的办法。以此为指挥棒,高校为了生存而改变。 后来发现,通过有关项目的研制,对于教学本身还是有好处的。虽然对本科生的教育来说,这种项目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这却是很有好处的。研究生们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可以了解到国内需要的走向,也可以通过查找国外的资料,来了解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以了解我们与国外的差距,确立迎头赶上的目标。 不过,现在这种通过项目来服务于教学,在实际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这些项目本科生参与得较少,所以对于本科教学作用还不明显。而参与其中的研究生,每个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积极一些,有的也没有那么积极,比较消极被动。如果导师不推一推,他就不动一动。有时候推了也不动,让导师无可奈何。这与导师本人也有一定的关系。导师把握的基点较准确,就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如果导师没有能够准确地把握,而且导师自己的脑子里也不是很清楚。那事情就不太好办。 工科学校原来都有金工实习。现在这方面的实习期限似乎在缩短。而且让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效果也大不如以前。过去企业是比较积极接待实习来的学生的,学生通过企业实习能学到不少东西。现在企业其实不太欢迎学生来,觉得麻烦,所以顶多让学生走马观花一番,其他事情就恨不能让学生躲得越远越好。学生过去的实习期限也差不多有两个月,现在只有两个星期。当然在文革前五年学制的时候,那时的实习期差不多有半年到一年。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实习与毕业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实习时间不够,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必然受影响。现在一到毕业设计的时段,学生一大堆事,要找工作,要到联系好的单位实习(这与到企业的专业实习并不一样,是工作上岗前的准备,对学生来说,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十分重要)。大四第二学期的课很多人根本就不去上。当然是否应该在大四第二学期继续安排课程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情况下,有多少学生能安心做好毕业设计,真是说不好。糊弄事的肯定有,能做好毕业设计的也有,但不会很多。 对于目前的这种工科为主的院校教育,很多人忧心忡忡,但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做杞人忧天。当然,育人的成果要过若干年才能看得出来。现在一切担心都还缺乏实证根据。只是过去做过的,并且被证明是确有实效的做法,是不是都要一概扔掉,真是需要慎重再慎重。
31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态学本科教育论析
王震洪 2010-3-11 10:23
王震洪 ( 贵州大学,贵阳, 550025) 摘要 :本文对生态学本科教育现状进行了回顾,认为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产生活生态化、生态学理论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 生态文明建设方针 是 生态学本科专业开办的三个优势。生态学经历了 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后,新时期的标志是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向工程、管理、文化学体系渗透,深刻地影响着这些科学体系的发展,生态学正从生物学体系走向各学科体系。生态学进一步发展,将建立与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相对应的工程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 生态学本科生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课程体系适应毕业生就业要求还需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太泛,重点不突出,学习基本知识的课程太多,涉及实践性、综合性的太少。各个学校在生态学专业开办上,特色不明显;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似有下降趋势。 建议在理工、文科院校开办工程学、文化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专业;增加 《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生态学著名论文选读》课程,强化应用性课程学习,以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关键词 : 生态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问题;建议 1 生态学本科教育现状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 自从有了人类,生态学的有关知识就和人类历史一起发展了。如,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如何提高捕杀量的经验积累;人类居住环境如 何避免自然灾害;不同民族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等。但是,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到 1900 年才得以实现。目前,生态学经历了 萌芽时期(从远古到 16 世纪之前)、生态学建立时期(公元 17-19 世纪)、生态学巩固时期( 20 世纪初到 50 年代)和现代生态学时期(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现在)之后,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如粮食、能源、人口、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酸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为培养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才,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林院校普遍设立了生态学本科专业 。 生态学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毕业生要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课程设置,虽然不同学校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比较相似。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生态基本技能训练,得到良好的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基本素质培养,能在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从事研究、管理、设计、咨询和知识传播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 )掌握扎实的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工程技术; (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认证、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科研设计,资料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 )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独 立获取知识、信息,并具有初步创新的能力;( 7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的课程主要是校级通识课如中国革命史等;院级通识课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主干学科主要是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主要课程主要是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人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学、生态系统管理学、景观设计、生态环境规划学等。 根据调查, 20 世纪培养的生态学专业本科生,一般在农、林、水、环保、科研、管理部门就业,少数在企业就业。进入 21 世纪,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由于生态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也设置了一些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生态学交叉学科如管理学和文化学课程,生态学本科生毕业后,在政府农林水环保教育等事业和管理部门就业人数逐渐减少,而进入企业的人数逐渐增多。目前,进入企业的人数高于 70% ,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人数,由于受到研究生的竞争,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2 生态学本科教育的优势 2.1 随着 全球工业化的加速, 全球环境问题 越来越严峻。 解决 全球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长期挑战,对生态学专业不同级别人才有长期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要弄清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各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需要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作支撑,需要各级各类生态学人才去深入研究 。例如,生态破坏需要拥有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知识的人才;环境污染需要拥有污染生态、环境生态、生态工程知识的人才;全球变暖需要熟悉气象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学的人才;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土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需求呼唤生态学本科专业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生态学人才。 2.2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确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甚至生活方式将不断生态化、绿色化、有机化、和谐化,在生产和管理中需要越来越多的生态学人才。 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把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科学发展规律与各种生产部门的生产和管理结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废物排放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创造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应用到工业和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了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式和循环农业模式。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建筑业、城市规划、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了生态建筑、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和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交叉,如适应性原理、协调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高斯竞争原理、生态系统平衡原理、限制因子原理、生态因子作用原理、食物链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的应用 ,发展了政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企业管理生态学,对提高行政、企业管理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领域都需要生态学人才去建功立业。生态学理论作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石影响着各行各业,并推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建设。 2.3 生态学经历四个发展 时期之后,理论体系已比较完善,工程、管理、文化学把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地应用到自身的学科领域,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生态学也向这些学科渗透,生态学学科发展拥有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是理论体系是否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学科是否有影响力主要看这个学科被关注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研究表明,尽管生态学的新理论仍然不断涌现,但现有的生态学理论已对其它学科、社会经济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态学真正开始从生物学体系走向了各种科学体系,生态学范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利用 google 对不同学科名词的搜索结果表明,生态学在各种电子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次数,在生物学二级学科中是最高的,它正在接近于一级学科的出现频率(表 1 )。这表明,生态学广泛被关注。长期实践也表明,在充分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领域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明显高效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明显被有效推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改变社会经济政治实践方式明显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性质。事实上,生态学已经开始成为非生物学背景各种工作者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工具。 2.4 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方针和目标,这是生态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政治保证。 十七大报告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部分提出:“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部分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些论述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生态化,对生态学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表明了生态学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意义。 表 1 2010 年 2 月 18 日用 google 对一些一级学科和生物学二级学科名称搜索结果 学 科 搜索的英文名 学科级别(级) 出现频率(次) 生物学 Biology 一 78 600 000 物理学 Physics 一 79 900 000 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一 75 000 000 化 学 Chemistry 一 85 300 000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一 134 000 000 管理科学 Management science 一 203 000 000 生态学 Ecology 二 37 500 000 植物学 Botany 二 13 400 000 遗传学 Genetics 二 49 900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二 16 700 000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二 19 000 000 动物学 Zoology 二 11 600 000 生理学 Physiology 二 20 100 000 3 生态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学本科生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课程体系与产业联系不紧密,真正适应毕业生就业要求还要进一步改革和探索。 生态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到事业、行政、企业单位从事管理、教育、研究、设计、咨询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在企业从事管理、设计、咨询工作。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是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生态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调查研究方法,是针对学生在教育、科研、行政单位就业而设计,针对企业就业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薄弱。在课程的设置上,校级通识课程不同专业基本一致,院级通识课为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生物学课程,专业课是各种专门的生态学课程,这些课程属于生物学课程体系。尽管为了适应生态学发展趋势和提高就业率,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能力及课程设置初步体现了与工学、管理、文化学体系的交叉。但总体上,与产业联系不紧密,毕业生就业适应性还不高。 然而, 20 世纪中叶后,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初步和管理学、文化学、工学交叉,发展了交叉性生态学。这些交叉性生态学和产业联系紧密,行业涉及广,是生态学发展的新趋势。概括的说,这些生态学是研究主体(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人群)与影响主体的环境 ( 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 ) 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调控的科学。例如,人文生态学其主体是人、文化,自然的、文化的、社会的一切条件是环境。主体与这些环境相互作用发生了不同的适应、进化、发展,形成了不同自然环境适应类型如不同人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类型如不同民族,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阶段如原始部落、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等。文化艺术生态化设计和生产是文化产业具有生命力的领域。社会生态学主体是社会这一复杂系统,影响社会的条件是环境。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中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主流思想的形成、调控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生态学以教育系统为研究主体。教育系统包括不同级别的学生、教师、各级各类学校、管理部门等。教育生态学突出了研究这些生态系统组成之间、组成与环境条件之间关系及调控和管理等。 20 世纪末,工业企业管理者、产业技术专家和生态学者把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和管理中,发展了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管理生态学。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研究,并和城市规划和管理交叉,发展了城市生态学。 笔者认为, 21 世纪是 态学发展的新时期。与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比较,这个时期的标志是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与工程、管理、文化学体系结合,并深刻改变这些科学体系的面貌。 生态学进一步发展,将建立与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相对应的工程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表 2 )。目前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 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课程体系主要涉及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将来在不同院校形成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工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是必然的,生态学科体系将更加完善,与产业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就业空间会显著扩大。 3.2 课程体系太泛,重点不突出,学习基本知识课程太多, 以 “ 问题为导向 ” 的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目前生态学专业主要在 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学院、农林院校设置,课程体系属于生物学。但是, 由于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工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渗透,生态学专业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在课程设置上,常常在专业课中引入交叉性课程,如工业(产业)生态学、人文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艺术设计、生态经济学、旅游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态系统管理学、民族生态学、政治生态学、企业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然而,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是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因此,生态学课程体系涉及到生物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工学、管理学、文化学、艺术等。课程体系太泛、重点不突出,甚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互脱节。教师、学生常常要花大量时间在讲授基本知识的课程上,缺乏利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某类问题的整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课程,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笔者认为,把生态学划分成传统的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工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后,不同体系生态学课程设置上是不同的(表 2 )。通过不同生态学体系课程设置分类,可使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学习有针对性,增加问题导向性、实践性课程,强化应用,减轻教师、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表 2 不同体系生态学课程设置 生 态 学体系 校级通 识 课 院级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生物学体系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法律、计算机、英语 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生物统计、组织培养、显微镜技术等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自然地理、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污染生态、植物生态、植被生态学、景观生态、全球生态、微生物生态、生态工程、 GIS 和 CAD 等。问题导向课: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等 工学体系生态学 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波谱学、数据库、材料学等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土木工程基础、化工原理、高等力学、数学建模、基础工程计算、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工业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工程、工业规划、景观设计、 GIS 和 CAD 。问题导向课:循环经济、绿色工业品生产、生态城市规划等 管理学体系生态学 高等数学、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 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普通生态学、 国际贸易、财务管理、企业经营、质量管理、金融学、市场学、企业管理法规、 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企业生态学、政治生态学、人文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管理心理学、生态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学等。问题导向课: 生态旅游与规划、企业生态文化设计等 文化学体系生态学 古代汉语、民族学、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史、现代文化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概论等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态学、民族生物学、 人文素养、现代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古建筑、文物学、书法、素描、 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文化生态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艺术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生态旅游学。问题导向课:生态汇展、原生态文化评价、保护与利用、生态艺术设计 3.3 各个学校在生态学专业开办上,特色不明显。 目前,在拥有生态学专业的学校一般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在教学上,非常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教学,以使学生有比较扎实的生态学基础,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准备。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由于行业的优势,在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应用方面相对受到重视。但是,总体来看,这些学校生态学的开办都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特色不是很明显。生态学在区域上、行业上、发展阶段上、学科背景上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如不同区域生物类群、气候因子、人类活动是不同的,立足地区差异,生态规律和模式也不同,区域性的大学可根据这些差异在生物学体系生态学下建立鲜明特色的生态学本科生培养模式。又如,生态学专业可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生态系统。地处工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可重点关注城市生态系统,而相对欠发达地区,可更多地关注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不同行业、不同学科背景学校,通过利用自身优势,也是生态学专业办出特色的条件。 3.4 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似有下降的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扩招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这是生态学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毕业生素质下降严重影响着生态学专业办学前景,提高生态学办学质量是生态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克服的艰巨任务。笔者认为,生态学专业本科生除了对通识课程学习以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对关键的核心课程的学习,掌握扎实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对每个学生要严格要求,在专业上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即突出本学校在某些方面最拿得出手的课程或领域。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得到良好的能力训练,每个学生要拥有至少 2 个专长,如外语能力、 3D 设计、 CAD 、植物分类、经济动物饲养方法、工程稳定性分析、 GIS 、生态工程设计、实验技能等。 4 对生态学本科教育的建议 4.1 建议在理工院校、文科院校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生物中就包括人,人与环境、人与人关系也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严格说,工学是人与机器、资源、生产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学;管理学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学;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既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也是生态关系的产物。作为传统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学科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尺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调控这一关系的技术。通过研究获得各种尺度上生态学知识并应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是其典型的特征。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强调向自然学习,使生态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与工学、管理学和文化学体系生态学相比,由于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的认知性、基础性特征,本科就业领域相对较窄。因此,建议在理工院校开办工学体系生态学专业,在文科院校开办文化学体系生态学专业。在具有工学、管理学、文化学背景的综合性大学,可和生物学体系生态学一起联合开办生态学专业。 20 世纪中叶后,生态学和管理、文化和工学交叉发展了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管理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艺术设计等交叉性生态学,是 21 世纪生态学新的发展趋势。 在理工院校、文科院校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 就是适应生态学发展的这种新趋势。同时,这些交叉生态学的发展也为 理工院校、文科院校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 通过本科专业办学的扩展,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与产业联系的、掌握着工程技术、管理学和文化艺术知识的生态学复合型人才,适应本科生就业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掌握生态学理论的人才广泛进入工业、管理和文化领域,工学、管理学和文化学体系生态学将在现在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丰富整个生态学体系,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化,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4.2 在校、院通识课程、院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四大模块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进行调整。 在课程设置上,减少在很多课程中重复的生态学基本知识讲授学时,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生态学著名论文选读》课程。可选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奥德姆《基础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吴钲镒《中国植被》、蒋有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克里门茨《植物的演替》、 Tilman 的《 Resource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学》等著作 。结合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系统讲述生态学发展简史。了解各种现象的发现、理论的建立过程和生态学家对生态学的贡献,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生态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4.3 强化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学习,以适应毕业生就业需要。 目前生物学体系生态学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到企业就业,开展的工作主要是管理、设计、咨询和施工。针对这些工作性质,应该学好五大课程:普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环境监测、景观规划和设计、生态工程;三大软件: GIS , PHOTOSHOP 和 CAD ;认识 100 种地区分布的主要植物和功能;准备通过三证考试,即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土地评估资质证。这样进入企业,特别是生态、环保、地产、土地、矿产、公路、建筑公司,很快就能够适应就业的需要 。也可独立创业。 References Li B, Lin P, Yang C. 2002. Ecology . Higher Education Press. 5-9. Sheng L X, Wang W, Feng J. 2002. Environmental ecology .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98-325. Shang Y C. 2002. General ecology .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49-125. Zheng S Z, Wu Q H, Wang H B, Tao Y. 1993. General ecology, principle,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 .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1-52. Zhu T, Zhong Z C, Li J D. 1988. Plant ecology . Bei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328-339. Qu Z X, Wu Y S, Wang H X. 1984. Plant ecology . Bei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1-21. Wu Z Y, Jiang H Q. 1987. Yunnan Vegetation . Beijing: Science Press. 1-60. Jiang Y X. 1996. The Law of Forest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China .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145-260. Feng, Z W, Wang X K., Wu G. 1999. B 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 na . Beijing: Science Press. 1-35. 参考文献 李博,林鹏,杨持 . 生态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5-9. 盛连喜 , 王娓,冯江 . 环境生态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98-325. 尚玉昌 . 普通生态学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9-125. 郑师章 , 吴千红 , 王海波 , 陶芸 . 普通生态学 —— 原理、方法和应用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1-52. 祝廷成 , 钟章成 , 李建东 . 植物生态学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328-339. 曲仲湘 , 吴玉树 , 王焕校等 . 植物生态学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1-21. 吴征镒,姜汉侨 . 云南植被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1-60. 蒋有绪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6: 145-260. 冯宗炜 , 王效科 , 吴刚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9: 1-35. 王震洪主编.云贵高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