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首批211评审专家谈中国高校
热度 1 laserdai 2014-11-28 22:53
漫话中国高校 , Robert 由于是当年参与 “211” 一百所中国高校专家评审, 对中国各高校家当有多少, 知道一些. 对中国高校和世界高校的差距, 也知道一些. 就从坏得说到好的. 首先落差最大的是武大, 和交大. 为什么? 校风保守. 武大自称综合性大学, 北大第一, 武大第二. 猛一听没什么, 哪所高校不吹牛逼. 但是北大第一, 武大第二的吹法是最有害的, 试想一下, 你就是复旦大学毕业, 也不敢到武大工作任教, 因为提职称是北大第一, 武大第二, 其它都排在后面, 难怪改革开放后, 武大衰落的最快. 还有更能吹牛逼的, 你到交大看看, 交大说我和清华齐名, 不是清华第一, 交大第二. 一位清华毕业生到交大工作后, 中肯的提了一些意见, 居然被知名交大老教授, 指着鼻子骂: 你小子牛逼, 居然看不起交大! 居然看不起交大! 朱九思是中国知名教育家, 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心胸开阔, 文革中保护了一大批人才, 为日后华中的崛起, 储备了足够的力量, “211”排名中, 华中成为耀眼的新星, 排进了前十名(第十名). 你说兰大是地理位置不行, 同在武汉, 开放和保守造就了武大, 和华中的不同天地, 真是具有讽刺意义. 朱九思是中国知名教育家, 毫无疑问, 功在华中. 朱九思到底水平有多高, 对中国高校和世界高校知道多少? 朱九思一高兴就吹了大牛逼. 华中要五年赶清华, 十年赶麻省! 事实上五十步年也赶不上清华, 一百年也赶不上麻省! 清华是排头兵, 说话气粗, 我们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 事实上是吓倒国内同行就行了, 和国际竞争, 也是一百年也赶不上麻省! 清华出的高官最多, 博士学位在中国最值钱, 别的就不提了. 中国还能找到实话实说, 了解中国, 了解世界的教育家吗?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3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胡适的《藏晖室礼记》自序读后感
ljphit 2014-8-17 02:41
胡适的《藏晖室礼记》自序读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胡适在美留学期间( 1910-1917 )的日记和杂记,札记总共有十七卷。这七年间大约有两年没有日记或是日记遗失了,胡适在序中还列出了没有日记的时间段。 在序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札记的初期目的和最后的用途。札记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记忆,后来因好朋友许怡荪要看,每册写完都寄给他并请他帮忙保存。从 1914 年起,胡适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并当作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 thinking aloud )。胡适这时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并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无论再忙,每天都腾出时间坚持写札记,且不再寄给朋友了,留着自己参考。胡适后来从这种思想稿中总结了一个道理,当时是用英文写的: 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impressions. 译文: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 我觉得这是整篇序里作者给我们提供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和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我用图表示出来如下: 我把上面的记录或表现成文章统称为为表达。从模糊的印象通过加工到最后的自己的表达,其中加工的深浅直接决定了对模糊印象的掌握程度,加工就是一个再学习和组织思维的过程。作者举了个关于儒学的例子,大家对儒学都有一定的模糊印象,这是很空泛,很模糊的认识。若要你去给别人演讲“儒学是什么”,你就得根据模糊印象来查资料,并弄清楚儒学到底是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思维组织起来,最后变成一篇你认为清楚而且有逻辑的演讲稿。而这篇演讲稿是真正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而非从老师那学来的零散的,模糊的印象。所以通过表达可以使模糊的印象变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表现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结果。而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只有学习知识,只获得模糊印象,却缺少了对知识的再学习和组织思维。(这里我还强调了加工是自己加工的。若是别人加工,自己表达,表达的结果还是模糊印象。如领导要对某主题进行演讲,秘书加工演讲稿,领导演讲完对主题的认识还是模糊的。胡适序里讲的是札记,必然是自己加工) 胡适认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了给自己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给朋友了解的;演说,发表文章,是给一群人了解的。这都是表达,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能。也就是说表达的对象不一样,思维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以一个主题,写札记可以随意些,可以涉及隐私;写文章,做演讲就得严谨一些,公正一些。所以说长期表达的结果就形成了思维习惯,这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病。 国内外的教学在注重表达上差异还是很大的,国外更注重知识的表达,而国内注重的是知识的记忆。国外的课程很多要求小的project或是小论文,这都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我们强调的记忆只停留在把知识学懂,而表达强调把知识学透。这点我深有体会,曾经英语课上我做过一个关于culture shock主题的小演讲,对这个主题我至今记忆犹新。 再回到札记的最后用途上来,胡适认为札记不仅帮忙他记忆一些材料,而且是记录自己的思维演变的过程;札记不仅是绝好的自传,还是学习用的材料,所以到后来无论再忙,作者都很起劲的写札记。 当你想一个问题的时候,把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都写在札记里时,这样的札记很可能就成为一个方案或一篇新文章。
5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说生态农业是高效的?
蒋高明 2014-4-17 11:20
为什么说生态农业是高效的? 蒋高明 这里我们所指的生态农业是,完全不用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和转基因 ( 六不用 ) ,和仅使用少量化肥而其它五项要素的技术 ( 五不用 ) ,相当于国家认证的有机和绿色标准,或略高于其标准。 这样的生态农业,如果在全国局部开展起来,其效益是很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经济效益高,农民愿意从事农业。当前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的最大障碍是谷贱伤农。如果按照黄金价格折算,目前的粮食产量与上世纪 70 年代相比应当在 20 元左右一斤。遗憾的是,粮食价只有 1 元一斤,如此低廉的价格,使得农民没有心思向地里多投入劳动,青壮年进城去打工,食品安全无从谈起。当年的食品几乎全部是有机食品,按照今天的有机食品价格出售,则农民的积极性依然会提高。有机食品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食品 3-5 倍,甚至个别产品超过 10 倍。这样看来,生态农业的附加值是提高的。 二是生态环境效益高,是最大的环保工程。由于农民不愿意多投入劳动,转而利用更多的化学物质,加上现有的政策市国家补贴化肥、农药、农膜,那么农民就用非常廉价的成本大量使用这些对土地和人体健康都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工厂生产这些物质造成大量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生态农药,仅保留了少量化肥,那么可倒逼一下化肥厂农药厂农膜厂关闭,而转为从事其他环境破坏小的产业。这样看来,生态农业就是最大的环保工程,是从源头减少工业的点源污染和农业的面源污染,还国人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三是健康效益高,有利于城市消费者远离医药和医院之苦。药食同源,城市消费者用廉价的成本购买食物,那就难以避免健康受损,就要用高价的投入去购买药物。这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得到验证。某些发达国家健康程度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最低线,就是用来购买食品的支出远低于购买药物,前者约 11% ,后者 17%-20% 。反观中国,我们也正在步人后尘,当前制药厂和医院生意火爆,就是非常不正常的信号。当前的许多慢性疾病包括癌症,还有性早熟、高血压、糖尿病,是与食物(包括中草药)及其工业化化学化生产过程密不可分的。 四是社会效益高,中国村镇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当前的经济发展,只重视城市,牺牲乡村,使得偌大的中国,人群向大城市集中,而农村衰败萎缩,这是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城乡差距扩大化。其中如果将城市好的要素(教育、卫生、医疗、学校、涉农产业、银行、旅游等等)搬到农村,而不是将农民装进城市,那么中国的居住压力将大为降低,压在普通家庭头上的高房价将率先崩溃。二农民可以住上别墅那样的房子,吃有机食品,在家门口有活干,收入提高,从此告别不人道的“三留守”。 五是和谐效益高,从此城乡真正良性互动发展,避免“互相投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当年发展经济,出发点是好的,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到后富的。遗憾的是,不少先富裕起来的人将钱拿到国外花,带动是外国人。优质安全农产品是健康生命的第一保障,即使对于生活在国外的人,也要考虑消费放心食品。如果先富者带头消费农民辛苦种植的优质农产品,用市场手段鼓励农民用健康环保的技术生产食品,保护生态环境,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中央政府的涉农资金应当率先向生态农业及其从事者倾斜。农二代及其农业大学生应当积极投入到这种可持续的行业中来,严保优质农产品质量,使得物流与货币流在城乡之间和谐流动,带动生态就业。 生态农业效益这么高为什么没有开展起来呢?其中有技术,资金,政策因素在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现在已具备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建议国家从中国 6 亿亩低产田开展做起来,带动 60 亿亩草原保护,既不影响现有的粮食供应格局,还潜在将耕地质量提高,低产田可变中产田,甚至高产田。利用市场和政策机制,科学解决中国人吃得饱和吃得好的问题,健康发展城镇化。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慢腾腾的英国人
热度 1 andydong 2014-3-12 00:34
BBC 上个月报道中国深圳基因测序已成产业,英国同事来探讨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发展趋势,满是欣羡,人家还在展望 NGS (下一代测序)时,中国已经大踏步变成现实,一切皆有可能了。这就是中国速度, 20 多年前就已经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了, 2012 的诺亚方舟只能在中国可以建成。 接触多了,深刻体会了英国人严谨而低效的特点,凡事都是慢腾腾的,凡事都要预约,有时我恍然在与杨浦公园的晨练老人交流,只是他们不会跟着“最炫民族风”一遍又一遍的跳广场舞。 Coffee Break, 下午茶,这里每日都要消极怠工好几个小时,也太没奉献精神了吧。 去年有个新闻图片,说英国四五个工人师傅换路灯的灯泡,一个人爬上去,其他人就站在下面等着,由此批评英国人效率低,浪费公众资源,用纳税人的钱养闲人。这个是有可能的,我每日经过的一条羊肠小道上(那是名符其实的“羊肠”,晴天一层土,雨天一脚泥),要挖坑修个下水道之类,这一挖就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哪像天朝大国的风格啊,就说我们魔都,那一路的井盖蔚为壮观,刚修好的沥青路像拉链一样,被各个部门轮番挖坑、填坑,速度还快。 英国要修一条全国的高铁,据说从论证结束到开始修建要等到 2020 年。这也太落伍了吧,让我怀疑火车到底是不是英国人发明的?我们魔都当年磁悬浮还在德国工厂试用时,早就用到浦东机场 5 分钟到市区了。更别说,我们的高铁早就跑出了飞机可以起飞的速度(当然,温州脱轨之类都是个别现象),另外,这里居然还能见到国内早已淘汰的蒸汽机车! 那一日去乘伦敦地铁,俗称 Tube ,发现这里的地铁太不高大上了,低矮、陈旧、老化,比我们的杭州、苏州地铁还差一个档次。只是,这里的地铁已经跑了 150 年了。还有下水道,电影里常见的警匪追击场面,只能发生在伦敦,如果改在重庆,只能卡住《疯狂的石头》里的黄渤;改在帝都,只能那一年雨季带着心爱的人去看海了。 说多了,会被国人骂。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发展都有个阶段,帝都有雾,少炒菜会好些,伦敦也曾是雾都过,我们还是要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辨证的看待事物发展。中国也有速度慢的时候,国内很多部门其实也很低效,门难进、脸难看、章难盖,据说某政府机关成立了个“马上就办办公室”还成了热议新闻,这英国人知道吗?
4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高效地工作——读Aaron Swartz博文有感
热度 11 kevinatuofc 2013-5-25 06:39
昨晚看某位教授的blog里提到了 Aaron Swartz, 于是就google了一下,原来真是一位大牛。RSS的1.0 版本就是他有份参与订制的。只可惜后来在MIT的非法下载大量的JSTOR论文(在中国人看来这就是屁大点儿事),Aaron面临多项指控,包括违反著名的CFAA ( 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 )法案。在2013年1月13日,他在纽约布鲁克林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26岁的生命,让人唏嘘不已。详情可google之。 当然,本文不是为了给 Aaron Swartz 写传记,而是就他写过的一篇关于Productivity 的博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博文的链接在这里: http://www.aaronsw.com/weblog/productivity 文章读完后,我第一感觉就是:原来AS牛人也有过跟我类似的烦恼! 以下是一些文章句子的摘抄,以及我的个人理解。(注:以下讨论的前提是,你具备英文阅读能力,并已认真通读一遍原文。) 1. writing a novel is undoubtedly a better use of time than watching TV — but what about the hidden assumption? Such comments imply that time is “fungible” — that time spent watching TV can just as easily be spent writing a novel. And sadly, that’s just not the case. 大意是:时间的质感并非每时每刻都恒等,有时可以被充份利用,有时则是无法利用的垃圾时间。意识到这一点后,作者利用时间的思路是(1)利用好那些有质感的时间,如果早上思维快就把重要工作安排到早上;如果深夜精神不错,那就在晚上来做工作;(2)做好工具准备(例如随身携带纸笔),以便很快进入状态,不必为身边没有工具而苦恼。 2. Having a lot of different projects gives you work for different qualities of time. (此观点我不太赞同) 此句大概说的是,安排几件不同的任务放在to-do list里,轮流着做,这样能(1)让时间能有不同的质感 (2)不同事情可能给你不同的思路,或能让你找到创新的灵感。 这让我想到从小学到高中,课程都是轮流着上的,语文上完了就数学,然后是英语,然后是地理生物化学什么的,那时候感觉自己的脑袋转得很快,很有活力。而现在,整天窝在家里写论文,感觉自己的视野和思路都比以前变得狭窄了。经常会卡壳,偶尔会呆滞,然后烦闷,继尔什么都不想干,仅想好好地睡一觉了事。 必须澄清一点,我认为作者建议的是给一个时间段(例如一天,一个上午,两个小时)安排几个不同的任务,并不提倡在某个时刻同时做几件事,说白了,就是最好不要一边跟好友聊Q,一边写需要高度集中的代码。专注集中,才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重要的任务。至于原理嘛,我想到一个很geeky的表述:一般人的脑袋都没有双核CPU,很难并行处理好两个以上的任务。 就笔者个人经历而言,为了高效地做事,我们都要学会在一段时间内心无旁骛,高度集中精力去做事。我记得以前读过的心理学入门书籍说,正常人都有一个注意力集中时间段,或是一个小时,或是两个小时。只是现在的人们易受到各种干扰,例如某女孩在图书馆自习时,一会儿上个校网看好友的更新,没写10分钟又想去Tim Hortons 买个甜品回来吃……这些不必要的干扰都造成了注意力时常被打断,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个人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课就是如何保持自己能持续专注地工作两小时,不受任何干扰。对此,笔者试过用番茄工作法 ( http://www.pomodorotechnique.com/ )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效果不错。 3. Most people have tons of stuff they want to get done. But if you try to keep it all in your head it quickly gets overwhelming. The psychic pressure of having to remember all of it can make you crazy. The solution is again simple: write it down. 常人想做的事尤其多,像我这样的俗人,今天想发一篇惊世骇俗的博文,明天想开发一个同样惊世骇俗的软件,后天又只想做点什么让女友高兴一下…… 如果任由这样想法在脑海里转悠,你就会感觉信息过量(Geek按:大脑内存溢出 ),造成心理压力,这些欲念就会变成阴魂不散的魔障,极易让人精神失常。 心理压力的缘由在于大脑要处理的信息太多,而大脑本身就是单核的,同时想多件事情,一边在踌躇做哪一件事好,另一边又在为如今什么事都没有做好而感到沮丧,两者一结合,就产生了负面情绪。情绪一坏,自然会产生心理排斥感,就更加不想做眼前的事了,这时又可能自责自己什么都没做好,继而陷入这个死循环:感到什么做不成=产生负面情绪=更加什么不想做 = 产生负面情绪…… 解决办法就三个字:写下来。 这个我深有体会。把想法写下来看似很简单,实则威力无穷。写在纸上(或者敲进电脑里)相当于把数据从内存移到了硬盘里,这时大脑内存被释放了(这里可能需要自我心理暗示一下,告诉大脑:我要想的东西的都已写在纸上了,它们不会跑,先集中精力完成眼前重要的任务,将来的事,以后再做定夺吧! ),这能极大地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消除所有的负面情绪,还你一个低负荷运行的大脑! 4. Hard problems: (1) Break it down; (2) Simplify it. 个人感觉,西方人思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这三个词:Break it down (把问题分解)。如果你碰巧与我一样上过计算机算法课,你会发现算法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可被解决的子问题,然后逐个击破,最后解决了大问题。 好吧,扯远了。回到博文上来。常人没有动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问题定得太难、太大、太虚无缥缈了,例如“我要开发一个让全世界人叫好的软件”,“我要写一部牛X的侦探小说”,这些愿望很宏大,可以内化为持久的动力(这点连我都没有成功过,信口说说而已,但我相有人能做得到),但不能成为具体的目标。 其实,在我把问题分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问题之后,我欣喜地发现事情好像有了眉目和转机,这时会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在问题分解前,问题看似大得不着边际;分解后,问题变得有头绪了。注意这里有一个质变的过程,即是从“我没有头绪,我不知如何着手”到“我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接着的问题就是怎样让自己动手去做了。 当然,我们在一开始很少明彻地了解问题应如何分解。这时,我们不应该奢望一下子就想出一个完善的计划蓝图,只要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就能毫无悬念地达到目标。作者建议我们采取一种 务实 的态度,先确定第一步要做什么,假如我的终极目标是写一部小说,但是我又不知道如何开头写,语言功力好像还不够,那么经过问题分解,为实现此宏伟目标的我需要迈出第一步,那可能是先看小说写作教程,然后找一两篇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品,读完后再决定下一步做什么。 5. So the secret to getting yourself to do something is not to convince yourself you have to do it, but to convince yourself that it’s fun. 这一句是对文中一整段的总结。作者指出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外界动因,例如做完后可以得到多少金钱回报,亦或者做不完就会面临惩罚,这些外在动因会抑制内在动因,会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导致我们的意识认为是为了外界因素才做事的,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兴趣,这时我们会产生排斥感。 People’s heads seem to have a deep avoidance of being told what to do. (人们打自心底就厌恶由别人来告诉他怎么做) 作者如此解释到。 更吊诡的是,有时连我们自己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时,潜意识也会产生排斥感。这里说的是排斥感,是一种心理感觉。例如,你跟自己说:“我一定要在明天前把事情X做好! ” 那么,说完了后,内心其实很可能是不太情愿做X的,但是由于太过匆忙,或者本来就大大咧咧,没有意识到要回顾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么这个声音可能就被忽视了,潜伏在心底。若那种排斥感得不到疏导,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结果对自己将要做或正在做的事产生极大的厌恶感,难以长久持续下去。 既然如此,那能不能用逆向思维,通过告诉自己去做事情X的反面Y, 让自己对Y产生厌恶,从而放弃Y而转做X?这种想法很好,是一种内心骗术,但是由于我们大多数人只有一个脑袋,当自己“想”实施这个骗术的时候,大脑就已经知晓了这个骗局,它已经有了那部分的记忆。你能让你的大脑一刻也不去想它已经知道的事吗?很难吧?所以,除非你能抹掉自己策划大脑骗局的记忆,否则这种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实,作者追求的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只要自己的内心有一丝的排斥感,作者就认为那是不自然的。而让自己的脑袋进入最自然的自我驱动状态,那就要靠兴趣 (fun, 对,就是'兴趣')。允许我再ctrl+v一次这句话:“So the secret to getting yourself to do something is not to convince yourself you have to do it, but to convince yourself that it’s fun. 好了,原文说得很直白了,我就不再废话了。 这句后面还接了一句:“And if it isn’t, then you need to make it fun. ” 学问就在于如何 make it fun. 作者举了自身的例子:当年Aaron为了毕业,像世界上其他受苦受难的学生一样,他必须写完毕业论文才能毕业,可是他又很厌恶做这件事,怎么办呢?他就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创造力的事): 为了显出他的Aaron style,他尽力模仿那些著名演讲稿的口吻来行文,我很好奇Aaron的老师们看到他的大作时脸部是一种什么表情。 拓展阅读 1. 番茄工作法 ( http://www.pomodorotechnique.com/ ) 2. Getting Things Done, by David Allen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16569/ ) 3.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4. 《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
112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你是想读书,还是想读完书?
blueice1126 2013-3-9 12:09
以前,读书前会很想读一本书,但实际读书时,经常是“想读完书”,而不是“想读书”。这种想法经常会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痛苦,当你做一件事想着快点做完时,你的心思其实已经不在这件事上了。 这个问题在我大学时困扰了我很久。我没有意识到这本身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以至于我常在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中寻找答案。那些书都只能让你更高效地“做完事”,却不能让你在做的过程中更投入一分。 直到后来离开学校,了解了一小部分禅宗思想,我开始豁然开朗。禅宗讲求摒除心中的杂质,全部精神专注于当下,摒弃过去摒弃未来,任何的多余的念头都可能使你正在做的事情不纯粹。禅宗上,这叫“正念”,我非常非常欣赏。 想想看,你去旅行,那你是为了旅行和生活本身呢,还是为了旅行回来能增加一点谈资、写一篇游记呢?答案是显然的。 人生也是一样,如果你一心只等着功成名就家财万贯衣食无忧的那一天,就好像你旅游时只等着回去写游记和炫耀一样,旅行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生活就像这样的旅行,我们今天读的每一本书,写的每一个字,迈的每一个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这趟旅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能专注于它本身并享受这种过程,那整个生活就会变成急不可耐的煎熬。 回到读书上来,现在我觉得对书的“量”的追求是完全无意义的。如果我在读一本书时专注于其中,不仅可以获得远比匆匆翻过更深入的东西,而且还能为人生增加不曾虚度的有趣有意义的几天或几小时。 对了,在很多领域都有一个词叫“flow”,描述人们沉浸在某事中获得的愉悦状态,根据我粗浅通俗的理解,禅宗正念的目标,就是把这种状态扩展延伸到你生命的每一秒。
3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工作中如何与上司相处?
blueice1126 2012-7-9 19:31
如果你有一位让你感觉非常好的上司,那你真的非常的幸运,因为这样的工作会使你感觉到愉快,也会助你在事业上获得更多的成功。但却有不少人周一到周五的早上醒来就有恐惧感,因为他又要去和他非常不喜欢的上司工作了,他的上司将会无止境地给他出难题。你可以选择上司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你又如何确定你所选的将来的上司会比现在的好多少呢?说不定还更糟呢?可能有人会说把他从领导的岗位拉下来也是一种做法,但此种做法一样不是最佳的方案,因为他下来了,你能保证新来的上司比他好吗?一样的答案是“不见得”,所以在你没有找到更好的上司之前你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应对现有的你不喜欢的上司呢?    你之所以不喜欢你的上司,往往是在以下5个方面产生了冲突,通过这5个方面的十种极端情况我们来了解一下其对应的方法:    第一个冲突源:工作方法。其两个极端为“拖遢大王”和“控制狂”。    “ 拖遢大王 ”——你交给他的审批的东西可能在他办公桌上放了3周之后才返还给你,于是你就得想办法弥补失去的时间。当等待成为你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方法如下:    1、帮助上司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公司。如果你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就可以成为他的重要资源,要帮助他建立框架并及时完成工作,你拥有的能力是他需要的,而且可以帮助他达成自己的目标。对你来说,这是一大利好。    2、友好而坚定。要不断给他提示。如果他答应周一给你的东西千万别等到周二或周三才找他要,而是应该周一中午愉快地提醒他。可以反复询问,但极限是不要把他惹恼,要做到友好而坚定。    3、设定底线。假如他又一次错过了期限,直到很晚才把工作交到你手上,导致你需要加班加点去弥补,那么你可以表示拒绝,但讲这些话时要态度友善而坚决。如果你总是做出牺牲,为他收拾残局,那么他的散漫无序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 控制狂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授权委托他人并赋予自主的处置权。相反,他更愿意针对每个细节做出明确的指示,并对此执行实施监控。对细节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失去对整体的把握。应对方法如下:    1、先认可领导所说的。要积极理解他的本意,首先认可他所说的,然后再提出你的想法。    2、建立信任。如果你的工作方法给他的印象就是马马虎虎,难免会得到他的更多关注。要尽量减少形式上的错误,遵守他的规定和流程,避免对此提出异议。观察什么对他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不要让他着急,应在行动前知会他,千万别等到他来追问。他需要获得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你就给他这样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就会放松对你的控制了。    3、去承担那些你可以自主管理的工作。每个控制狂都会有他热衷控制的领域,你可以主动去承担那些他缺乏兴趣或者不擅长的工作,如果之前你们已经建立起了信任,那他在这些领导就会赋予你更多的自主空间。    第二个冲突源:专业知识。两个极端为“无知的笨蛋”和“吹毛求疵的人”。    “ 无知的笨蛋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一方面,鉴于对业务并不精通,他们也许会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傀儡,一味听从别人的观点。所以有时他们会违背你的合理建议,做出毫无理智的在你看来完全不可理喻的决定,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就是要向你展示,他才是真正的领导。应对方法如下: 1、让领导获得决策者的感觉。让他感觉自己是做出决定的人。把精心准备的决策文档上交给他,但要能够保证一个前提,这就是他能够按照这个文档做出正确的选择。    2、避免让领导参与某些决定。对于一些要承担责任的决定你可以帮他做出决定,而且要给予一个漂亮的借口告诉他你为什么替他做决定(如:他外出了等等),但如果你的决定是错误的请记得你要承担所有的后果,而且要把他从责任人中撇出去。    3、永远不要让领导出丑。如果领导的观点或决定恰恰暴露了他的无知,你不要有任何表示(包括语言和肢体语言),永远不要让领导在同事面前丢脸,他会因此对你产生忌恨,并寻找机会给你难堪。    “ 吹毛求疵的人 ”——他花大量的时间,只为保持专业知识第一的地位,并且他还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深感骄傲,他总会在你负责的项目的一些细节问题上指手画脚,而一旦他追求展现自己的丰富知识,对别人都不屑一顾,那就会使事情变得更为复杂。应对方法如下:    1、让他感觉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对他的知识发出感慨,给予他恰如其分的尊重。他喜欢别人向他寻求建议,特别是在面对疑难的专业问题时,务必请他参与意见,并对此表示感谢。    2、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但避免制造竞争气氛。他与那些具有类似特征的员工总是有着特别亲近的关系,因此,你也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并且偶尔在谈话中展现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否则就会很难获得他的认可,但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让他感觉你自认为比他更加优秀。    3、填补管理真空。追求专业知识的领导,缺少在管理方面的时间投入。员工谈话、个人发展和目标设定往往会被其视为令人烦恼的工作,而仅仅走个过场,或者完全被忽略。身为他的下属,并且同样属于领导层的你应要在一定程度上去填补这一真空。    第三个冲突源:对变革的热情。两个极端为“墨守成规的人”和“自发的创新者”。    “ 墨守成规的人 ”——他害怕做出变革,他需要对变革事项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思考,因此,对于做出的决定他往往一拖再拖。应对方法如下:    1、澄清存在的风险。与变革后产生的结果相比,如果能让他对维持现状的结果产生更大的恐惧,他就会真心地愿意做出变革。    2、提供决策文档。守旧的人不喜欢对变革做出决定,你要想办法把它变得简单易行。你可以准备好决策文档,在其中清楚地列明各种决定会产生的结果及做出这个决定的必要性,同时要清楚地表现出你在所有选项中的倾向。在决策之后,你同样应该向他保证此决定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给领导提供安全感。他们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因此你要表现得平静而谨慎,让他知道你已经做了全面的思考,要对现状给予积极的评价,要说明正是需要进行哪些变革来维持现状,要按照他的语言特点来进行陈述,千万不要让他感觉你是一个“**者”。    “ 自发的创新者 ”——他们灵感的火花四处飞溅,一个火花闪过,就诞生一个新的主意,他们总是乐于动员各方力量行动起来,这个主意还没有取得显著效果,马上又产生了另一个点子。应对方法如下:1、表现得饶有兴趣。由于他的新点子又出来了,他可能会让你停止上一个未完成的项目,并开始布置新的任务,而这会使你手头的项目陷入紧张。这时,不要马上心怀不满地发表批评的意见从而使得老板看出你有拒绝之意,他绝对不喜欢这样,你应完整地听取他的观点,这会令他感到愉快。    2、冷静观察。你可以满怀兴致、热情洋溢地倾听,但不一定要去承担相关的工作。如果他想给你分配任务,就向他说明你目前正在处理哪些重要的工作,友好而坚定地告诉他,如果停下手头的工作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并明确地说出自己的决定,告诉他“我希望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再执行新的任务”,有可能过几天他的新想法就没了,同时又产生了更新的想法了。    3、加入更多灵感。做为下属你应为上司提供支持,如果你认为某个主意确实很好,那么就整装待发,表现出你的勤奋和热情帮助他推动它的实现。如果某个主意在你看来不切实际,那么你可以等一等,看它是否会慢慢熄灭,如果没有熄灭,那么在目前所有项目的背景下,谨慎地帮助上司领导为他的这个主意进行定位。    第四个冲突源: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两种极端为“冷酷先生”和“狂躁症者”。   “ 冷酷先生 ”——他会用尽一切手段避免感情外露,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情绪。在应该表达感情的时刻,他会显得冷酷麻木,而如果别人在他面前流露感情,他也会将其视为反应过度,甚至带有轻蔑的态度。在困境中能够自持、冷静,这可以算是优点,但在美好时刻仍然不苟言笑,那就该算是缺点了。应对方法如下:    1、保持距离。要接受现实,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有争论的时候,要尽量摆事实,不要添加个人情感。    2、友好相待。他也具有感情,只不过他将它压抑在心中。尽管如此,面对他人的关怀他一样会感受得到,一旦你增加了对他的了解,并且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他,你就会认识到他是如何以低调的方式来展现对他人的好感的。    3、积极寻求回应。有时候你应该单刀直入地询问他对你工作的评价,如果他回答太过泛泛而谈,你就要追问具体是哪些地方令他满意或不满意。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他本人及他对你的看法。    “ 狂躁症者 ”——他们喜欢通过激烈的呐喊宣泄自己的压力。在高层领导面前他们尚能保持矜持,但转身之间就能强烈爆发,起因根本无关紧要,一旦导火索出现,一丁点儿火星就足以使他爆发。对应方法如下:    1、保持冷静。他的咆哮通常不是针对你的,心理学家称之为“迁怒”。他是因为自己的上司才产生了怒气,但不能对上司爆发,于是抓住某个小事借机对你发泄,如果针锋相对,只会使情况更加恶化,你完全没有机会取胜,要保持冷静和镇定,要认识到他的攻击不是针对你个人的。    2、设定底线。必要时你应该说“对不起,这样我们没法讨论,也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吧,请见谅”然后转身离开。这样,你即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可以省去与其的对话。    3、运用外交手段。在重要事项上对他表示反对意见要谨慎而圆滑,千万不要言辞太过激烈,就象外交家那样。第五个冲突源:情感认知。两种极端为“剥削者”和“好伙伴”。    “ 剥削者 ”——他唯一感兴趣的是工作是否完成。他无法容忍任何员工因私人问题而对工作造成影响,员工在他眼里,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业绩,其他的一切根本与他无关。应对方法如下:    1、提供支持。找出哪些可以使他的事业获得成功的目标,以及他所看重的事情,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协助他。一旦他将你视为自己的“支持者”,你就可以避免接受最悲惨的待遇了。    2、给予认可。他们通常都会有过度的自尊,需要他人经常给予抚慰。找出他们真正擅长的点,以谨慎的态度和方式对此加以肯定。千万别虚伪地夸他,因为剥削者通常聪明,能敏感地察觉出你的谎言。    3、保护自己。不要成为他手中的软柿子,被榨干最后的精力,要以妥当的事实为依据进行防卫,并设定出底线,如果你没有防卫的策略,他会得寸进尺的。尽量用书面的方式与其沟通,特别是在你觉得目标和时间要求难以达成时,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在事情进展不顺时成为他的替罪羊。    “ 好伙伴 ”——他非常在意团队和每个人的感受,他将所有员工视为自己的亲属,他总是在你身边给予支持,对所有人表现出充分的理解,他乐于花时间进行私人谈话。但是,他会要求你付出无条件的忠诚,任何批评都会被他视为背叛,并被看做针对他个人的。应对方法如下:    1、避免过于亲近。你可以通过自我约束避免关系过于亲近。    2、区分对人和对事的评价。当你要对事进行批评之前,应先对他本人及你们的关系做出一个肯定的评价,让他清楚地知道此事是对事不对人的。    3、还施彼身。这一点运用得好将会使你得到不少的利益。    以上十种都是最极端的情况,一般的上司还不至于如此极端。不管你的上司有多“极品”,也不管你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应,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效、高效,而且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帮助我们自己走向成功。
2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会休息吗?掌握最高效的休息方式
hongri1130 2012-4-23 10:05
[转载]你会休息吗?掌握最高效的休息方式
你会休息吗?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困扰呢?当睡了十几个小时起来仍然觉得疲累;当花了不少钱去旅游散心却没有增加生活的激情;出去K歌和逛游乐园完并没有使自己更开心。 休息应该是使你摆脱疲劳、放松神经、使你重新精力充沛。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听起来多轻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抛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 看看我们对休息有哪些误解: 脑力劳动者,补瞌睡对你没什么用 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这一天我要睡个好觉。我们的常识使得我们对疲劳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吧”,但这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着或体力劳动者适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通过睡觉,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偶尔累时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活动。 但如果你是坐办公室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连正常睡眠时间都达不到),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恢复体能,而是要 找个事儿把神经放松下来 。这样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你周末两天不出门依旧无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后游泳半小时就神采奕奕。 不必停下来,只是换一下 既然睡觉不能帮助我们休息大脑,那什么办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动,而 只是改变活动的内容 。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 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 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写了5个小时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们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阳晒屁股。还有一点,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你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 所以,这天你要是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的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 最好的休息,是让你重燃生活的热情 我们的疲惫主要来自对现有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项目就是那些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如果你干完一件事,能够幸福地感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恢复热情,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可惜,我们缺乏对“休息”的想象力。我们能想出来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我们给你开了下面一些活动清单,基本思路是 以“做”来解决“累”,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 。当然,最适合你的方法还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实上如果你觉得打扫卫生比坐过山车是更好的放松,那么就去吧,别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么。 也许你可以: 用看两小时让你开怀的漫画或小说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变的口水歌 试着放弃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点入睡,然后在7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从来没有机会看到的早间剧场,你会发现这一天可以和过去的千万个周末都不相同。 不要再去你已经去过无数次的度假村找乐子了。找一条你你从没去过的街道,把它走完。你会发现这个你感到腻味的城市结果你并没有完全体会到它的妙处。 旅行,而不是换个地方消遣。去一个地方对那个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对自己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经验范围以外的人生样貌。而不是坐了5小时飞机,只是换个地方打麻将,换个地方游泳,换个地方打球…… 从这个周末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艺,比如弹电子琴,打鼓……每周末练习1小时以上。 去社交。不要以为它总是令人疲惫的。虽然和看书比起来,它稍有点令人紧张,但也能让你更兴奋,更有认同感。你必须每周有两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亲戚 外的人打交道。它让你在朝九晚五的机械运行中不至失去活泼的天性。女性朋友们尤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会,这些时刻你不再是满脸写着“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个裙裾飞扬的魅力焦点。 做点困难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神经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神经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给出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职业类似的。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从学徒干起,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会不顾任何代价去求得一个好的休息。花些时间休息,可以使你获得大量的精力、体力,使你取得从事任何工作,应付各种问题的力量,使你对于生命,能有一个愉快正确的认识,天下还能有别种时间的投资对于你更加有利吗? 最后, 学会享受你的无聊 。我们知道在忙碌的工作学习后进入假期,过上几天就会觉得闲暇时总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无所事事,而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负罪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传统的教育告诫我们“无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一个奋发向上的人绝对不该有这种情绪,甚至不应该留给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机会。生活中我们都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于是我们活得好累,冠冕堂皇的说压力来自外界,但我觉得更多的压力是我们自找,因为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没有学会给自己减压。看看那些静静躺在海滩休假的人们,我们应该懂得无聊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或许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更难得。因为它需要你有好的心态、长远的眼光,要先接受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你才会真正的享受它。它绝不是一种颓废,它是 一种休整、一种积蓄 ,它会让我们戒除“只会工作”的毒瘾。 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诉过我们: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可我们由于功利的原因,早已将这一说法忘记。于是我们忙碌,我们努力,于是也就害怕无聊、害怕无事可做,甚至会因为闲暇而几乎惶惶不可终日。 工作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是工作的主人,绝不是工作的奴隶。千万不要以为无聊是消极、是不敬业。
个人分类: 生活其它|2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大连PX工厂的搬迁,谈当今汽油的毒害与改进
热度 2 scientister 2011-8-16 14:02
周公仆 最近的一场“梅花”台风, 让PX工厂和PX产品再次成为新闻热点 。 大连福佳大化PX工厂 被迫即将搬迁;之前, 厦门翔鹭的PX工厂 也被迫搬迁到了漳州,远离居民聚集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PX有少量毒性 。PX是对二甲苯,是芳烃的一种。芳烃几乎都是有毒性的。国家标准规定每立方米空气中二甲苯含量不得超过90毫克;每立方米空气中甲苯含量不得超过60毫克,每立方米空气中苯含量不得超过20毫克。 汽油中含有芳烃,含有甲苯、二甲苯、乙苯、甲乙苯等,这些都是有毒性的 ,国外也一样。 苯由于毒性较大,已经被禁止添加进入汽油 。 由于芳烃的辛烷值较高,一般在100以上,例如:甲苯的辛烷值为:104;二甲苯的辛烷值为:103;乙苯的辛烷值为:98。所以,现代的高辛烷值汽油无法离开芳烃, 故而现代社会有意无意地回避汽油中芳烃的毒性问题 。实际上,由于汽车保有量增加,汽车尾气对人体的伤害日益严重,各种疾病的种类增多、患病率也在提高。 前不久,国际上提出了 无芳烃燃料 的概念。 然而,我们课题组却领先一步,已经实现了这个无芳烃燃料的概念。 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我们研究成功的低辛烷值汽油,不但不含有芳烃,而且效率比普通汽油高40%。与普通汽油相比,低辛烷值汽油(例如40号汽油)有7个方面的优越性,生产成本却低于普通汽油。 使用低辛烷值汽油,老百姓可以节约40%以上的燃料费用;全世界可以减少汽油消费4亿吨/年,相当于减少原油消费5.6亿吨/年;地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年以上。 我们研究的燃料是国际领先的,我们试验所达到的内燃机效率也是国际领先的。 现在回到博文的标题,PX工厂可以搬迁,汽车往哪里搬迁?汽车尾气往哪里搬迁?无处可去! 我们国家应该跟国际接轨,大力推广低辛烷值汽油(无芳烃燃料),推广压燃式汽油机。 但是,我们课题组的成果应用却遇到难题,找不到推广应用的渠道。 恳请广大网友援助! 帮忙把帖子推荐到首页, 谢谢! 详细资料欢迎阅读: 国内原创、国际领先的高效率内燃机和低辛烷值汽油燃料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5320fromuid=506306 欢迎评论,欢迎批评,欢迎指导,欢迎合作! 欢迎跟帖。
个人分类: 研究工作|26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进行高效严密的实验设计
热度 9 jiangjiping 2011-6-19 06:35
如何进行高效 严密 的实验设计 蒋继平 2011 年 6 月 1 9 日 在我发表了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 )一文后, 有的网友要我进一步谈谈实验设计的具体细节。本文应这样的要求而作, 并本着与同行们交流的心愿, 希望我的经验可以为您提供一点借鉴, 或者从您的评论中我可以学到更优秀的方法和思路, 从而起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不过,我要利用这个机会,郑重声明:鉴于我的专业是在生物学方面, 而且是搞实用研究的, 不是理论研究, 所以,要是您是在纯理论或者非生物研究领域的科技人员, 我劝您最好就此打住, 不要继续往下看, 否则的话, 可能会浪费您的宝贵时间。因为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我担当不起这个罪过。 · 总体部署。 在接到研究课题后,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总体部署或者称之为总体规划。 这个部署应当着重分析决定这个课题成败的关键因素。 找到这些关键因子后, 要对各个关键因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试验, 以确证这些因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达到试验的要求。拿我自己的经历来作为一个范例。 老板要我建立一种对付青椒茎腐病的温室抗性筛选方法。 他的要求是, 这种方法必须是能够在温室条件下进行可靠的和大量的人工筛选。 接到任务后, 我立即认真地分析了这个课题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是:菌源, 环境, 种质资源和植物的生长期。这是导致植物生病的三要素。 在对现有的实验室的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后,我发现这三要素是齐备的。所以,我的总体部署是:先在温室种下带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四个品种, 每星期种一批, 使种苗具有不同的生长期。与此同时, 在实验室制造菌源, 主要是如何获得大量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孢子,和掌握获得这些孢子需要的时间。至于环境, 主要是湿度, 这个病是发生在高湿度的环境下的, 因而, 提供高湿度是关键。 根据这个信息,我自己在温室作了一个大型的塑料湿度接种箱。 现在总体部署已经完成。 · 具体设计。 在物质和条件齐备的情况下, 接下来的就是具体的实验设计。 这个设计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排列组合的运用。 因为涉及到三个关键因子, 每个因子具有不同的参数, 因而,必须采取科学和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下面是我设计的第一个实验内容。 表一:不同孢子浓度对四种青椒品种的影响。 播种日期: 苗龄 : 接种日期: 浓度 \ 品种 / 病害 1 2 3 4 备注 2000/ml 5000/ml 10000/ml 20000/ml 50000/ml 100000/ml 在接种后大约一个星期左右, 或者在感病品种已经彻底死亡后, 观察记载各个品种在不同孢子浓度下的反应。 找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区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孢子浓度。 然后, 就用这个孢子浓度作为标准浓度。 接下来要继续测试不同苗龄的抗性表现。 表二:四种青椒品种的不同苗龄的抗性表现。 孢子浓度: 10000 接种日期: 苗龄 \ 品种 / 病害 1 2 3 4 备注 二叶期 四叶期 六叶期 八叶期 在获得不同苗龄的实验数据后, 经分析得到接种最佳苗龄的结论。 然后就用这个苗龄作为标准苗龄作进一步的实验。 因为这个病害的致病菌的孢子是游动孢子,它们必须在有水的的情况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致病性。 因而,在接种的时候,必须保证苗盆的土壤有足够的饱和水。 所以,被接种的苗盆必须浸泡在水中。可是,浸泡的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 鉴于这种原因,下一步就是要测定浸泡的时间长度对病害严重程度的影响。 表三: 浸泡长度对病害严重程度的影响。 孢子浓度: 10000/ml 妙龄:六叶期 接种日期: 时间 \ 品种 / 病害 1 2 3 4 备注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 48 小时 60 小时 因为病害的严重程度会随着植物生长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要建立一个可靠的筛选体系,必须知道在接种后多少时间对抗性进行评估。 表四:接种后的时间对病害严重程度的影响。 孢子浓度 : 10000/ml 苗龄:六叶期 接种日期: 浸泡: 36 小时 天数 \ 品种 / 病害 1 2 3 4 备注 7 天 10 天 14 天 21 天 28 天 · 综合分析。 在获得了以上四组数据后, 就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到最佳组合。 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其最佳组合应当是:用 10000/ml 的孢子浓度, 在六叶期苗龄接种,接种后将苗盆置于饱和水的湿度箱中 36 个小时, 然后搬出湿度箱, 在接种后 14 天进行病害严重程度的评估, 测定不同品种的抗病性。 以上只是非常简单地说明一个具体实验的设计程序和操作过程, 因 此 表中没有列出具体的数字。 在完成第一次实验后, 在得到最佳组合后, 一定要重复这个最佳组合的实验, 以证实它是可靠的。 这也是科技界的要求和常识。 在重复实验获得可靠的结果后, 就可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程序上了。 简言之, 一个高效的实验设计是环环相扣的。 我上面的例子只是非常简略的说明一下。在实际操作中,我是一步到位。 换句话说, 我几乎是同时进行几个试验,而不是等到一个试验有结果,才进行第二步。生物试验周期较长, 一定要有严密的规划。 其中的细节, 比如说, 4 个品种, 至少 3 个重复, 每个重复至少 12 株苗, 6 个不同的孢子浓度, 4 个不同的苗龄, 5 个不同的浸泡期, 5 个不同的评估期。这就需要从一开始就准备种多少苗。更为重要的是, 要计算好需要多少用于接种的孢子,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前任科学家就是因为不能准时在实验室生产足够的孢子而做不出任何结果。所以,他的课题组已经做了三年了, 毫无进展。 我接手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完成了这个课题。 (注: 没有作者的授权, 不得分享和转载)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5679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怎样高效地阅读文献
douglee1986 2011-1-9 17:30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 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 。我们的大老板说, 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阅读大量的文献,尤其国外的 。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 。重要的如 ISI , Medline, Ncbi 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 group 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 。 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 可以 在 google 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 alert, 他 24 小时更新 , 会不间断地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 cell , nature,science 还是很重要的 ,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 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 nature,science 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 ( NO.1 )( 国外医学 各个分册每册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 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 , 增刊 , 很重要 ! ),应该是 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至少每篇的 TITLE ABSTRACT 应该阅读的 。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 ,可以 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 ,然后 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 ,如此往复循环, 你的 idea 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 。我们老板说过, 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 。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 , 按图索骥 , 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 , 而且 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 !! 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 , 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 阅读文献 从教科书开始 - 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 ,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 找原始文献, 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 。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 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 ,会有两种结果:① 证实 ,那你就是 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 ;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 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 现在世界上 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 做到了何种程度 , 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 . 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 , 我觉得尤为重要 ! 2 )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 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 的 综述类文章 。 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 ,而且能 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 等等;其次是 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 。 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 , 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 ;再次是 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 、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 新书 通常 汇集了最近 5 到 10 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 ) 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2 、 根据研究内容查阅最近 3 年的中文期刊 , 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 ,还有 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 ,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 . 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 , 你可以联系他们 , 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 3 、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 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阅国外文献 。 我的体会是 , 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资料 ,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 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 ,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 。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 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 ,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 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 。这时候,你可以 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或许,此时 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接下来,就可以 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 , 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 。 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 。但千万别忘了, 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 。最后一条, 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 , 先找相关的综述 , 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 , 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 , 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 , 优秀的综述可以当作教材来阅读的 .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 ,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 是 从综述到论著 。一般 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 ,甚至打印出来, 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 。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 E-mail 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 。 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 ,建一个 word 文档, 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 好处是 , 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点 。 如何阅读文献: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 可 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 ,如 : 进展 ,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 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 。 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 ( 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 做到知己知彼; 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 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才 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 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 SCI 上发 ,所以 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 并记下来 。另外, 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 勤思考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 考虑别人没做什么 ,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 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 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 。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做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 。 看文献时懂得抓重点,找思路 , 主要是学习别人的 IDEA 。也就是 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哪里 。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 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 。 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 ; 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 。 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 , 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 ,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 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 ,特别是在中国, 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 。 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 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 。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 文献量是不是就成 N 次方增加了!!! 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 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 。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 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 。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 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 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 (或科研小组) 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 ,或者 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 方法 。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 ,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金量高的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 ,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 Sample, 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哪里 。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 。一定要清楚 , 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 ;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 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 , 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 . 问题是 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 , 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 1. 摘要 、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2. 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 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4. 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5. 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6. 讨论和结果进一步掌握论文, 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 。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 最重要的部分 依次是 : 图表 , 讨论 ,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 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 implication 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 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 ,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 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 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依靠背景知识通过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内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摘要,略读前言,再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 如果文章对自己很有意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 。 如 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 ,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 , 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 个人的经验 是 尽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 ,然后是 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 ,最后是 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 等。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 ,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 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 paper 的讨论部分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势解 析,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我们老板经常说:如果某篇 SCI 级别的文章让我们这些菜鸟来写,可能发国内核心都非常困难。 我觉的 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 idea 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做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样一个观点,别人有可能表达的很地道,同样一个图表,别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给老外投 稿,人家的修改意见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后还要求多用简单句,能用简单句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复合 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让同一个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 ......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 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注意用词的恰当和简洁 ,久而久之, 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往往你的 idea 别人也会有不谋而和的时候,所以 要特别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向 。 在抓紧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时,随时根据有可能出现的撞车进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 。 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踪,现在国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 ,我们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可以扬长避短,做出新东西来。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 group (研究团体以及牛人)所发表的论文 。对于数据库的 定题、定词地定期搜索 , 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 。 文献总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方向为方向服务 ! 已定课题的实施 1 、 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 、 查相关中文综述 , 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 3 、 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 ,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4 、 查阅关键的参考文献 , 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 、 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 、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 、 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 、 根据框架图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实验 思路永远要走在实验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没错 !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 , 力求用实验室最成熟的技术 . 对于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 , 一定要吃透原理 , 再下手不迟 , 切记盲目 . 有些实验若自己实验室确有困难 , 可以考虑合作 ,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什么都做好 . 我的体会是 , 有时就需要请教专家 ! 原文: 怎样高效的阅读文献
个人分类: 从事科研|32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走进激光清洗技术from学生作业
horstar 2010-11-25 14:27
走近激光清洗技术 吴**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北京 100084 ) 摘要: 激光清洗技术是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型清洗技术,它以自身的许多优点在众多领域代替了传统的清洗技术。本文介绍激光清洗的原理、方法和特点,以及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和对激光清洗未来应用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 清洗技术 无污染 无损伤 高效 精细 0 引言 激光清洗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引起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宇航、天文、环保界,乃至艺术家、历史学家和文物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激光清洗属于干洗,不需有机溶剂,没有废液排放,残渣很少,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能有效清除其它方法难以去除干净的吸附在物体表面的亚微米粒子。该技术柔性高、可控性好、易于选区定位精密清洗,易于远距离遥控清洗难以到达或危险的地方。近十年来迅速发展,已由实验室走向实用。已有成套的激光清洗商品系统出售。清洗工艺日趋成熟,在许多场合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 1 原理 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的特点,这是普通光源所无法比拟的。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经过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上千度甚至上万度的温度。激光的高方向性使得激光能有效进行长距离传输。激光的单色性极高,波长单一,有利于聚焦和波长选择。 激光清洗就其清洗机理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清洁基片 ( 也称为母体 ) 与表面附着物 ( 污物 ) 对某一波长激光能量,具有差别很大的吸收系数。辐射到表面的激光能量,大都分被表面附着物所吸收,使之受热或气化蒸发、或瞬间膨胀并被表面形成的蒸气流带动脱离物体表面达到清洗目的。而基片由于对该波长的激光吸收能量极小不会被损伤。对此类激光清洗选择合适的波长和控制好激光能量,是实现安全高效清洗的关键。另一类是适用于清洁基片与表面附着物的激光能量吸收系数差别不大或基片对涂层受热形成的酸性蒸气较敏感,或涂层受热后会产生有毒物质等情况的清洗方法。该类方法通常是利用高功率高重复率的脉冲激光冲击被清洗的表面,使部分光束转换成声波。声波击中下层硬表面后返回的部分与激光产生的入射声波发生干涉,产生高能波使涂层发生微小爆炸。涂层被粉碎、压成粉末,再被真空泵清除而底下的基片不会损伤。 激光清洗与机械磨擦清洗、化学腐蚀清洗、液体固体强力冲击清洗、高频超声清洗等传统清洗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点。它高效、快捷、成本低对基片产生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小清洗为非损伤;废物可回收,无环境污染;安全可靠,不损害操作人员健康;多功能,可以清洗各种不同厚度、不同成份的涂层;清洗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远距离遥控清洗等。 2 方法 从方法上分析激光清洗方法有 4 种 :1 激光干洗法,即采用脉冲激光直接辐射去污 ;2. 激光 + 液膜方法即首先沉积一层液膜于基体表面 . 然后用激光辐射去污 ;3 激光 + 惰性气体的方法即在激光辐射的同时,用惰性气体吹向基体表面当污物从表面剥离后会立即被气体吹离表面,以避免表面被再次污染和氧化 ;4. 运用激光使污垢松散后,再用非腐蚀性化学方法清洗。目前,常用的是前 3 种方法。第 4 种方法仅见于石质文物的清洗中。 3 特点 与传统清洗工艺相比,激光清洗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l) 它是一种干式清洗,不需 要清洁液或其他化学溶液,且清洁度远远高于化学清洗工艺 ;(2) 清除污物的范围和适用 的基材范围十分广泛 ;(3) 通过调控激光工艺参数,可以在不损伤基材表面的基础上,有效 去除污染物,使表面复旧如新 ;(4) 激光清洗可以方便地实现自动化操作 ;(5) 激光去污设备可以长期使用,运行成本低 ;(6) 激光清洗技术是一种绿色清洗工艺,消除的废料是 固体粉末状,体积小,易于存放,基本上不污染环境。 4 应用实例 4.1 激光清洗古石制品 古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大量精雕细琢的石制品,如石狮、石象及宫殿金壁上的石雕群等 等,让后人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但随着年代的久远,细观察都会留意到黑色硬壳层附着 于表面,这是由于石制品含大量石灰石成份,它与大气中燃料废弃物 502 、 NOZ 发生化学反 应而生成黑色壳层,从而加快了石制品腐化变质,缩短其寿命,也严重影响外观美观,传 统用高压水柱加磨料的冲刷方法或机械磨擦等物理清洗方法都容易使石雕品受到损伤,一些拐角细密雕刻之处也无法清洗干净,采用激光清洗这一新工艺方法,可避免上述问题,且清洗效果颇佳。这种激光清洗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 一是激光器及其导光系统 ; 二是检测清洗效果的检测系统,采用的激光器是波长 1.06 拌 m 的调 Q 多模 Nd:YAG 激光器,在重复频率 10H: 时每个脉冲的最大能量为 300rnJ ,直径 6mm 的凸透镜被用于辆合聚焦激光束到待清洗物上,调整凸透镜与石制品之间的距离以控制激光焦斑面积,待洗样品置于上下左右可数控的工作平台上。检测系统由波长为 6328.snm ,功率为 lomw 的 He 一 Ne 激光器及光电接收器构成。 4.2 激光清洗模具 我们采用 Q 开关 Nd:YAG 脉冲激光器,波长为 1064nm ,脉冲宽度为 Zoons ,激光光斑 的直径为 0.Ogmm ,能量密度为 O 一 85.0)/cmZ ,激光扫描速度范围为。一 200omm/s ,对 轮胎印字模具和汽车轮胎模具表面覆盖的橡胶层进行了激光清洗,橡胶层的厚度为 16 卜 m 。实验中采用的扫描速度为 300mm/s ,在 71.2)/cmZ 的能量密度下实现了对模具表面橡胶层的完全清洗,而对模具基材表面无任何损伤,清洗效率为 0.4m 2 / 天。 4.3 激光清洗金属表面的锈蚀 俄罗斯《工程师报》报道莫斯科天文物理科研所对钢铁大桥、铁塔等钢架结构表面锈蚀进行了激光清理。传统的除锈方法是用钢刷或喷砂等,工程庞大而复杂,并且锈粉不仅有害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 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用直径为 12 mm 的激光束照射金属表面及钢构架结合角落 , 可瞬间去除锈层,并且可以改善金属表面的抗锈能力 . 它还可以用来清洗核反应堆的锆管,核反应堆中的锆管在使用过程中表面会被氧化 , 吸收放射性元素而变成放射源。一般人们用电化学的方法清洗钝化这些锆管,但是需要大量昂贵的化学清洗液,并且生成大量的放射性废液,仍需处理。而用激光清洗这些锆管就能简化操作过程,比化学清洗的洁净度高两倍。 4.4 激光清除海面石油污染 前苏联科学家研制激光清洗设备,用来清除泄漏在海面上的石油。用燃烧的方法去除,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生成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海洋。而激光清除石油的方法是通过控制激光能量,使石油受热蒸发而不燃烧,然后用真空回收装置收集石油蒸气并冷却 . 若油层较厚,可采用大功率激光下到石油层底下进行扫描,石油层会形成浓缩的石油膜,而海水在激光作用下受热沸腾,使得石油膜被高高托起,此时用过滤收集石油膜的特殊装置进行收集。激光清洗速度快、效率高,将激光清洗设备装在船舶上一天可清除数十平方公里的海面。 4.5 激光除锈 激光除锈应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桥梁、电视发射塔、高压输电线路的铁架等高架建筑物的表层锈蚀、镀锌板表面的红锈、铜材表面的氧化层等。如果利用传统的除锈方法进行清除 , 工程庞大而复杂 , 并且锈粉不仅有害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 而且严重污染环境。而激光在这方面却大显身手 , 可以高效快捷的除去金属表面或角落的锈蚀 , 并且防止进一步氧化。 激光除锈的基本理论是 : 激光是一种能量、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等都可控制的光源 , 当在适当的功率密度下辐照到被处理物件表面时 , 利用物件表面锈斑与基底热参数的差别 , 可使锈斑迅速气化。理论计算表明 , 调 Q 脉冲激光作用深度远比毫秒级脉冲激光的作用深度浅 , 所以使用调 Q 脉冲激光可避免物件的深部损伤。此外 , 当功率密度超过 107W /cm2 时 , 激光产生非常显著的冲击波 , 冲击波的反冲力也能有效地清除金属的锈垢 , 不会伤及金属构件本身。而且表面粗糙度仅为刷除法的一半。激光作用的时间很短 , 除锈的速度非常快 , 比如铁锈的除锈速度可以达到几十 cm2/min 。 4.6 激光清洗技术在武器维护保养上的应用 采用激光清洗技术 , 可以高效、快捷地清除污染物 , 清除部位可以进行选择 , 实现清洗的自动化 , 不但清洁度高于化学清洗工艺 , 而且对于机体表面几乎无损害 , 还可在金属机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 提高表面强度 . 激光清除的废料是固体粉末 , 体积小 , 易于存放 , 对环境基本上不造成污染 , 还可以进行远距离操作 , 有效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损害。 5 未来应用展望 5.1 激光为油画除尘只拂尘不蹭油 世界名画往往价值连城 , 保护这种油画一般需要在上面附着一层薄薄的透明漆 ; 但天长日久保护层会氧化 , 加之蒙上灰尘 , 保护层就会变黑掩盖油画的真实颜色。为恢复名画本来面貌 , 传统做法是用解剖刀和溶剂清除表面已变质的保护层 , 这种工作极其缓慢而且风险很大 , 不小心就可能损坏保护层下油画的颜料。 西班牙马德里科学研究协会研究员玛尔塔卡斯尔乔提出 , 用激光清洗弄脏的油 画。用紫外线激光清洗肮脏的雕塑品已有几十年历史 , 但从未有人敢用激光清洗变脏的油画 , 因为担心激光可能损坏昂贵的油画优美的色彩。卡斯尔乔目前一项研究表 明 , 用一种固定波长的激光连续照射油画 , 可以做到既清洗变脏的画面 , 又不使色彩受 任何损害。卡斯尔乔说 , 用激光清洗油画是一种非接触性清洗工艺 , 激光的作用只限于清洗已变脏的表面保护层。他在研究中发现 , 用紫外线激光可以安全地消除外层变脏的保护层 , 不会影响油画颜料的化学成分 , 故不会损坏下面的油画色彩。 清洗油画的具体步骤是 : 用氟化氪气体激光器产生固定波长的紫外线激光 , 先在 一种人造的含各种有机和无机颜料的老化油画上照射 , 看能否从表面蒸发变脏的保护 层 , 这不会威胁极其贵重的油画的安全 ; 在用激光照射时 , 用一种吸气工具把由激光 加热蒸发的羽毛状气体吸走 , 一旦激光接触较深层次时 , 这种工具装置即能自动检测 到油画中颜料分子的痕迹 , 让人们知道已经接近油画的真正表面。 对清洗过的油画的分析表明 , 保护层下面的颜色仍然保持稳定不变。现在卡斯 尔乔已研制出一台实验机 , 并在油画上进行了一些试验 , 效果令人满意。 5.2 净化太空垃圾 40 年来的空间活动,在近地球表面空间产生数十万个尺寸大于 Icm 的碎片,构成对国际空间站的严重威胁, C.R.PhipPs 等提出建造猎户座 (ORION) 激光系统清除这些碎片。经大量前期试验和方案论证,倾向于用 Nd:glass 或碘化物激光器 . 装备直径 6m 的聚焦系统和矫正大气紊流扰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 5.3 清洗核辐射污染 净化核设施造成的放射性尘埃和废水以及贮存退役的核能设备,已成为人类面临环境污染挑战之一。采用激光辐照离解核污染的废水,辐照核污染的水泥混凝土建筑物表层,使之变成为无放射性危害的可贮存的设施。 5.4 激光清洗博物馆纺织品中锈蚀的银线和铜线 纺织品中已经锈蚀的银、镀金的银或铜制的金属线进行清洗,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通常用于纺织品和金属的处理方法是不一致的。机械清洗会除去表层的金属。如果线是用银或镀金的银制成,可以采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但是浸泡过程中会损害纤维,也会溶解任何染料。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文物保护工作者探索包括干燥方法在内的其他清洗技术。激光技术在这个领域似乎很有发展潜力,但是相对来说大多数金属会强烈地吸收紫外线辐射 (UV) 波长 。因此,在紫外线和红外线波长范围内辐射会导致金属线发热,当混合物是由纺织品和金属制成时,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激光清洗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将不难得到解决。 5.5 激光清洗微电子元件 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 , 主要是得益于半导体微细加工技术的进步 , 它对硅片基板的加工及电路光刻技术、微组装技术都要求相当严格 , 光刻技术现已达到 0.13 m 以下的光刻水平 , 下一代的产品将达到 65 nm 。对于微电路 , 即使是微米级的个别外来微粒都是危险的 , 很容易造成电路失效。一旦衬底表面的污染微粒直径达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最小何尺寸的 1/10~1/3, 就能对器件造成致命性危害。统计表明 , 微粒污染已成为微电子工业中器件失效的最大缺陷源。因而在微电子制造工艺中 , 微电路衬底表面的清洁问题是很重要的 , 甚至可以说有 50% 不合格品直接或间接与表面残存微粒有关。对这些表面的污染颗粒的清洗成为集成电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传统清洗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还使用 , 但其自身的局限性很多 , 特别是随着集成电路中光刻线越来越小 , 传统清洗方法对微米级及更小尺寸微粒的清除也就越来越无能为力。比如传统清洗法中精度最高的超声波清洗法 , 也无法清除微米级 (0.5 m 以下 ) 污染粒 , 通过对采用超声波清洗法清洗后的基底表面进行分析与观察 , 发现表面仍残留有极微细的污染杂质。显然 , 传统的清洗手段很难克服微细沾污物的粘附力 , 如果不解决此问题 , 就难以制造出高质量的光电器件。 在这种情况下 , 人们尝试用激光清洗技术对集成电路进行清洗 , 并大获成功。实践已经证明 , 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洗技术 , 激光清洗是获得高洁净表面的最佳清洗技术之一。它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 也不损伤基体 , 可提高光电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 其潜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6 结束语 激光清洗技术的出现 , 开辟了激光技术在工业应用的新领域。它在微电子、建筑、核电站、汽车制造、医疗、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开发方兴未艾 , 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在大型件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的应用已初具规模 , 在钢铁除锈和模具去污方面的应用还是空白。而激光清洗技术在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的市场仍在开发之中。目前虽然还难以详细估计激光清洗技术的应用市场份额 , 但上述领域不少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激光清洗技术渗入其中后 , 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利用我国现有的激光技术条件 , 开发配套的激光清洗设备 , 并使其在短时间内实用化、产业化 , 是完全可能的 , 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身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Lu Y F, Song W D, Ang B W,et al.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ser removal of particles from solid surfaces . Ap-plied Physics A, 1997,(65):9~13. Lu Yong Feng, Aoyagi Yoshinobu, Takai Mikio,et al.Laser surface cleaning in air: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 Jpn. J.Appl.Phys., 1994,33:7138~7143. Larciprete R, Borsella E, Cinti P. KrF-excimer-laser-induced native oxide removal from Si(100) surfaces studiedby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 Applied Physics A,1996,(62):103~114. 张魁武 . 激光清洗技术评述 . 机械工业激光加工中心 ,2002. 陈继民 . 激光清洗技术 . 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 ,2000. 宋峰 , 邹万芳 , 刘淑静 , 等 . 激光清洗微电子元件 . 清洗世界 ,2006,22(1):38-43. 谈奇石 . 清洗新技术激光清洗 . 中国石油报 ,2003. 张银江 . 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 化学清洗 ,1999.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  金 杰 , 焦 强 , 贺士娟 , 等 . 激光在清洗方面的应用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1997,10(5):29~32. 思源 . 放射性物质污染材料的激光除污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98,(10):42. 陈云生 , 张荣康 . 英国开发用激光清洗雕像设备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95,(2):45. 友清 . 深紫外激光清洗表面沾污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96,(11):40. 伍珊红,方鸣岗 . 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展望 . 激光与红外 LASERINFRARED,1998,28(2):81-83.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 徐 军 , 孙振永 , 侯素霞 , 等 . 激光清洗技术在武器维护保养上的应用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1.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物理教研室 . 王泽敏 , 曾晓雁 , 黄维玲 , 等 . 激光清洗轮胎模具表面橡胶层的机理与工艺研究 . 中国激光, 2000 , 27 ( 11 ): 1050-1054.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国家模具重点实验室 , 激光加工工程中心 . 小田 . 世界名画常挂常新不失真色彩 . 科技博览大众科技报, 2003. 金杰 , 房晓俊 , 姚建松 , 等 . 激光应用的新领域一激光清洗 . 应用激光, 1997 , 17 ( 5 ): 228-230.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 王泽敏,曾晓雁,黄维玲 . 激光清洗工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 激光技术, 2000 , 24 ( 2 ): 68-73. 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理工大学激光加工工程中心 .
个人分类: 佳文共赏|4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师资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什么?
pony911 2010-7-3 17:46
现在我们的老师们很难形成团队,而形成团队后,应该秉承一个怎样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核心价值观应该反映什么样的内涵? 每个团队成员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是否有些空洞? 这种很难量化的指标,是否能够纳入到考评体系中?考评必须量化吗?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3546 次阅读|3 个评论
劳动节:热爱工作,高效工作,享受放松
cwhm 2010-5-1 02:47
每年的劳动节都有各种各样的表彰,这些受到表彰的人物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无论岗位平凡还是高贵,那背后的付出的点滴都是竖立在我们各行各业前面的标杆!受五一表彰的这些劳动代表,他们的付出收获了认可的荣誉花环。但是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甚至为了工作,牺牲了为事业再拼搏的身体。所以我在想怎么样的劳动才是享受,怎样劳动成果才会被社会认可,怎么样的劳动才叫健康的劳动? 劳动是枯燥的事情么?胡锦涛主席五一讲话指出,我们要热爱劳动,劳动光荣。这么光荣的事情为什么要让他变得枯燥呢?而且想高效的劳动,首先是 要爱你从事的工作,这样工作起来才有乐趣,才有追求,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谈可能的事业 。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看着那些跳槽的一波接一波,想跳槽的又进退两难徘徊,很多人都在做着自己不情愿的事情,这样的每天八小时的上班劳动能高效么,说不定久了还能憋出病来。看来要想工作顺心高效,还是得从兴趣出发。 就拿科研来说吧,如果看着公式就头疼,读起文献就头脑发木,即使博士学位的光环再耀眼,还是离他远点好。如果看到实验仪器就兴奋,看到程序就睡不着觉,即使外边朋友开着奔驰,自己骑着二八自行车,自己也能享受到这淡淡而平静的生活中时不时会有的喜悦。 怎样的劳动?为什么同样是八小时的坐班,有人升迁,有人被炒鱿鱼;同样是教书做科研,为什么有人能发CNS,有人连国内会议论文都被拒,二十年前是同学,二十年后,有人做了老总,有人却是下岗工人;同样的事情太多了,造成最后的不一样的因素也太多了,但是人与人就是这么的最后不一样了。工作的效率是不是造成了这样的差别呢? 很多成功的人都能很好的制定计划,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而我们大多数人呢,也包括我,很多时候往往要么没有计划,要么就是计划不切实际,最后搞的工作很凌乱,一团糟。再则成功的人能很好的进行时间安排,毕竟上天是公平的,我们都是24个小时,这些 成功的人他们懂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而我们呢,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黑白颠倒,我们把时间当铁来用,成功的人才真正的把时间当黄金来用。 成功的人知道善后,知道总结 ,一项工作,一段时间都是有条有理的,甚至能在工作结束后,升华地看待前期的工作。不成功的人事情都是虎头蛇尾,更不要说来做善后了。 劳动固然光荣,固然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人不是机器,我们还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因为劳动而忽视了放松,忽视了健康。 亚健康是横在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面前的可怕信号,为工作太拼命,那就是折磨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不负责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清华大学还倡议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可是想想去年那些离我们远去的年轻科学家,他们在事业的黄金期,在家庭孩子其乐融融的时候走了,事业不能继续了,也留给了妻儿朋友无限的痛苦。 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科学的,它有自己的生物钟,有自己的生理调节需求,打破生物钟带来的亚健康,疾病岂不是成了高效工作的负担,这样的劳动即使再有趣,我们又何尝要热爱它呢? 你说呢,可持续性的和谐劳动是不是这个理?最后,五一劳动节了:祝广大劳动者快乐的劳动,高效的劳动,健康的劳动,最重要的别忘记了劳动之余注意休息和放松,这才是和谐,才是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0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软件技术
Jroy 2010-3-13 11:29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都不陌生,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这句话和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密不可分,虽然我们并不一定是取得了好的成绩。而这些巨人不只是精尖行业科学技术的奠基者,也有我们许许多多的其他行业工作者。 ?? ??譬如 ?? ??我们可能在网络上看见一段很好的可利用视频,可是无法下载收藏利用; ?? ??我们可能某次需要移动的磁盘文件移动硬盘也不能一次搞定; ?? ??我们可能下载一个word文档却无法打印编辑; ?? ??我们可能下载了一个pdf,烦人的水印怎么也没办法清除; ?? ??我们可能在文献中看见一幅和自己工作紧密相关的坐标图,但没有办法提高质量来与自己的结果对比; ?? ??我们可能在做幻灯片时,发现插入图片的背景有碍观瞻; ?? ??我们可能上传一个较大文件,可是允许的最大单个文件却远远小于这个文件; ?? ?? ?? ??怎么办?打电话?找电脑专家?请专业人士? ?? ??算了吧,不要占用他人时间,不要花费本应该省下来的前,百度一下,解决它们。 ?? ??如果您连百度一下都不愿意,那么请您站在若干网友的肩膀上吧。 ?? ?? ??一、下载网络不可直接下载的视频文件 ?? ??操作要领: ?? ??1.找到视频所在网站; ?? ??2.清空临时文件夹(这是为了便于你寻找到将要下载的文件); ?? ??3.在线播放视频文件; ?? ??4.待缓冲结束打开临时文件夹,找到你需要的视频拷贝出来(你需要的那个视频往往是临时文件夹中最大的视频文件,所以你从文件类型和文件大小就可以判断。) ?? ??5.验证是否是你需要的文件。 ?? ??文后有视频操作过程可下载! ?? ?? ??二、制作交叉线,毫无障碍的传递文件 ?? ?? ??操作要领: ?? ??1.准备好普通网线的制作工具和材料:水晶头2个、网线1根、专用钳子1把; ?? ??2.制作交叉线 ?? ??A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 ??B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 ??3.用网线直接连接联接两台电脑 ?? ??4.设置两台电脑的ip地址 ?? ??(1)开始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连接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属性TC/IP协议属性使用下面的IP地址。 ?? ??(2)输入一个ip地址,如192.168.0.1,在另一台电脑上同样操作,但是输入的ip地址前3段应该保持一致,最后一段应该不同,如192.168.0.2。 ?? ??5.在两台电脑的任意一台设置一个共享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一定要能够被网络用户更改),在另一台电脑上搜索设有共享文件夹的电脑(即在搜索网络上的一台电脑对应框内填上设有共享文件夹电脑的ip地址,此ip地址为第4步设置),此时搜索到共享文件夹。 ?? ??6.如果您的文件要从设有共享文件夹的电脑转移到另一台电脑,将文件放入共享文件夹后,在另一台电脑直接拷贝或剪切。如果是从没有共享文件夹的电脑转移到有共享文件夹的电脑,直接将文件拖入共享文件夹即可。 ?? ?? ??三、水印和密码,毫无意义 ?? ??1.去密码当然需要用到专门的软件:word去密码,pdf去密码。用法就不赘述了。 ?? ??2.不过有的pdf去掉密码之后发现中间会有几页打印出来是空白,这时需要用到一个软件solidconvertpdf,使用该软件将pdf转化成word再打印成pdf就ok啦。 ?? ??3.这里着重谈谈pdf去水印或者编辑的问题吧。 ?? ??操作要领 ?? ??(1)有密码的pdf先要去密码; ?? ??(2)简单的水印问题使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软件就可以解决了,操作过程见视频吧。 ?? ??(3)有的水印或者是不像看到的东西是无法通过上述办法解决的,那么就转化成word编辑吧,要不就使用foxitpdfeditor编辑吧。在牛的水印,只要你舍得时间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 ??(4)当然盗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有新的办法加水印,请你一定相信百度后会有新的办法去水印。 ?? ??以上涉及的3个软件在网上都能下载到免费版,因为太大就不附带。 ?? ??文后有视频操作过程可下载! ?? ?? ??四、坐标图,传递的是数据信息 ?? ?? ??坐标图数字化软件: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将扫描的 坐标图 转换成数据,以利于比较或提高图形质量.这里就提供两种软件方式,试了一下,还算好用,相信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朋友们非常有用.plot_digitizer可以独立使用,是绿色版.origin方式需要在origin7.0以上版本中使用. 相关软件到下载网址: http://www.antpedia.com/?uid-15335-action-viewspace-itemid-41121 。 ?? ??文后有视频操作过程可下载! ?? ?? ??五、学会抠图吧,幻灯片效果会更好 ?? ??这是利用ppt中图片填充原理进行抠的操作,操作要领: ?? ??1.原始图片修整,即是将要选取的部分最大化; ?? ??2.获取目标形状; ?? ??3.填充后形成目标形状的图片。 ?? ??文后有视频操作过程可下载! ?? ?? ??六、压缩文件,传递无忧 ?? ??此操作是将一个大文件压缩成几个压缩包,利于网上传递,操作要领: ?? ??1.选择要压缩的文件; ?? ??2.右键添加到压缩文件,设置压缩文件名和参数; ?? ??3.设置每个压缩包大小,选择保存路径,压缩完成。 ?? ??文后有视频操作过程可下载!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262194PostID=19080760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62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