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资本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回顾之十:面粉增白剂
蒋高明 2017-9-23 19:36
资本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回顾之十:面粉增白剂 蒋高明 一、引子 几年前,甚至目前在部分餐馆还能发现,人们吃到的馒头是雪白的,其白度远远超过面粉固有的色泽。这样白白的面粉,被人赋予了“雪花白”美称。其实,真正的面粉是自然白的,加工中去掉的麸皮越多,保留的面粉越少少,如出粉率在50%或60%之间,其面粉越白,但怎么也达不到雪白的程度。采取自然白的加工方法,就需要提高面粉的价格,赔钱的事没有人干。但增加价格消费者会抱怨,为了让面粉增白,加上还能延长面粉的货架期,于是面粉增白剂就“粉墨登场”了。.. 笔者曾与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的一名专家,专门就面粉增白剂话题探讨过。笔者是不同意将增白剂之类的东西加入到面粉中去的,毕竟面粉是给人吃的,不是给人看的。从聊天中得知,国家叫停面粉增白剂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历程——几乎连续十多年来,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年年提议,并与面粉厂老板斗争多年,还遭遇过人身攻击,才使国家下决心在法律上叫停的面粉增白剂。如今,全国面粉加工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70%停产了,面粉增白剂也叫停了,但面粉增白剂会因此消失么?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也多次听人谈起过,面粉加工中的“黑幕”:在管理混乱的那几年,除了合法的面粉增白剂,有加石灰的,有加石膏的,还有加刷墙大白的。一个司机就告诉我,有一次他到某石膏厂拉货,老板明确告诉他不要拉错了,要注意判别哪个是建材用的,哪个是添加到面粉中去的,两者的价位不一样。添加到面粉中去的,美其名曰为“食用石膏”。当然,加石膏、石灰、刷墙粉都是非法的,不能以偏概全。但面粉增白剂确以合法的身份,在中国添加了近30年。 白度是面粉及其制品的重要指标,面粉加工精度越高颜色越白。面粉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故正常色泽多呈乳白色或乳黄色,达到消费者心目中的“雪花白”是有一定难度的。长期以来,在面粉加工过程中一般都会添加一种叫做“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增白剂,以增加面粉的白度,并延长保质期,就成了合理又合法的理由一。面粉增白剂在中国法律上被叫停了,但一些洋面粉依然允许使用。为迎合消费者对白度的偏爱,在面粉中过量添加增白剂,或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非法加入“吊白块”、滑石粉、石膏粉等,这样做白度是提高了,蒸出的馒头、包子的确很白,但带给消费者的却是健康隐患。 二、面粉增白剂是什么? 面粉增白剂,英文名称是benzoylperoxide (简称BPO),有效成分是 过氧化苯甲酰 。分子式为C 14 H 10 O 4 ,为白色或淡黄色细柱,微有 苦杏仁 气味;分子量为242.23,熔点102-106℃,103℃分解。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 乙醚 、 丙酮 、苯、氯仿 二硫化碳 等。 BPO的制作原理为:双氧水与30% 液碱 反应,生成 过氧化钠 溶液,再与 苯甲酰氯 反应而得。反应在0℃左右进行,温度过高则引起双氧水分解,苯甲酰氯也易 水解 生成 苯甲酸 而影响收益。将生成物析出的 过氧化苯甲酰 ,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成品。市售工业品 过氧苯甲酰 含量可达99%(二级品)。 这种工业“原料”脾气很大,受热或摩擦时会自发爆炸,接触易燃物会引起火灾,须贮于冷暗处和注意防火。BPO实际上是工业原料,主要用作塑料催化剂,油脂精制,蜡脱色,医药制造等。 BPO是怎样让面粉增白的呢?BOP在面粉中水和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释放出 活性氧 来氧化面粉中极少量的有色物质,达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同时生成的 苯甲酸 ,能对面粉起防霉作用。 从这两个作用来看,一是让面粉变白,满足消费者感官需要,另外则是防霉,即不生细菌,延长了货架期,这点是商家求之不得的。面粉增白剂由此满足了消费者的感官需求,又满足了商家的利益需求,你情我愿,只是消费者背后的知情权被剥夺了。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面粉增白剂(注意:又是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面粉增白剂不是食物,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的,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并有防腐,延长货架期效果。既然是化工原料,使用还是有要求的,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2007)明确将 过氧化苯甲酰 归为面粉处理剂类(漂白剂),规定其使用范围是 小麦粉 ,最大使用量是60ppm;美国是75ppm,加拿大是15ppm。当然,现在面粉增白剂在我国被叫停了,理论上连0.01ppm也是不应当测定出来的。 面粉增白剂也被一些商家炒作为食品添加剂,一度为我国面粉加工业普遍使用的品质改良剂。改良什么?显然不是营养,就是上面提到的外观与防腐而已。改良剂中,还有一款所谓增加面粉强度的强筋剂,也是一种化学物质,容以后有时间再详细介绍。 三、面粉增白剂引进者带头呼吁叫停 对于是否要禁用面粉增白剂,我国支持方与反对方的争论多年未曾停止。坚持禁用方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据;坚持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又是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以美国(又是美国)可不限量使用为据反驳。两派之争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委,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面粉增白剂,广州面粉商家率先引进这类面粉。“雪一样白”,立即成了受市场追捧的高档面粉。 王瑞元 先生是国内坚决要求禁止在面粉中添加 过氧化苯甲酰 的“元老级”人物。约30年前,正是他最早引进并同意在面粉中使用增白剂的,其时他担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如今的王瑞元,很怀念八十年代时“没有增白剂,没有漂白味”的粗面粉。那时的面粉普遍含有 麸皮 ,其粉色黄中带黑,虽“卖相不好”,但口感好。 1986年,在王瑞元推动下,商业部在新颁的 小麦粉 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2011年3月。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60毫克 过氧化苯甲酰 (60ppm)。商家在使用中,为其自身利益超标添加行为不断。后来,王瑞元看到白得异样的面食,都不敢吃。他叫家里的保姆绝对不能买加增白剂的面粉,他在外面也尽量不吃面食。 王瑞元之所以对增白剂的态度产生180度大转变,是因为他后来到国外考察时,发现挪威已禁用增白剂。1997年,欧盟正式禁用;大洋洲和新西兰也随后禁用。欧盟立法采用“预警原则”,意味着那些已经被证明无害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够使用。任何想要使用 过氧化苯甲酰 或其他漂白剂的当事人需要向欧盟食品安全机构(EFSA)提出申请。后来,欧盟出台了更严格的法律,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置于永久观察,随着使用条件的变化及新科技信息的出现,还应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 随着面粉增白剂被引进到中国,国内的面粉,则越来越白,甚至“像瓷一样白,让人不敢吃”。随之,假冒伪劣也越来越多,一白遮百丑,出现了以次充好现象。由于是 王瑞元 局长亲手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他对面粉增白剂滥用现象表现了高度的警惕。从2000年开始,他在各种粮油工业会和粮食行业会上都呼吁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 “订标准时,我有责任。现在有责任提出取消它,否则愧对老百姓。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这是一个有良知的官员难得的态度。 在王瑞元的倡议下,全国面粉龙头企业先后四次联名写信给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随后, 国家粮食局 站到了主张禁用一方,2003年后即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 小麦粉 国家标准,明确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四、中国叫停面粉增白剂曾遇阻力 然而,国家叫停面粉增白剂也遇到了来自利益集团的抵制,他们的理由有三个:一是在食品营养成分表中,面粉的β-胡萝卜素含量都是零,也就是面粉中就不含β-胡萝卜素,公众不必担心胡萝卜素被 过氧化苯甲酰 破坏掉;二是面粉中BPO含量很低,只有60ppm,含量少,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三是美国 FDA 是世界各国公认食品添加剂权威部门,美国允许使用,中国食用也应当没有问题。 陈君石院士是主张保留面粉增白剂的代表人物。陈院士曾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他曾明确表不赞同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他不认为面粉增白剂有什么问题:“如果说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带来安全问题,必须拿出数据才能证明”。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制定标准是非常谨慎的。在这一标准下使用,不会引起安全问题。”陈君石院士强调,这有明确的实验数据。在陈院士看来,过氧化苯甲酰其实属于面粉处理剂。比如在烘焙面包时,能使烘焙效果更好。公众将过氧化苯甲酰和增白剂划等号,是最大的误解。 笔者对上述声音非常熟悉,在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大头娃娃”奶粉、转基因食品安全等问题上,陈院士的理由几乎同出一辙,就是科学证据问题。他们要的证据要是最后出现了,如三聚氰胺最终导致了1.2万名孩子受害,4名死亡,在血的事实面前,专家院士们却“王顾左右而言他”了,当然,即使死亡的事实或许并不是他们要的科学证据。 在国家管理层面上, 国家粮食局 是主张禁用增白剂的。在国人喜欢白的消费观念未改变前,国家粮食局主张禁止面粉加工添加增白剂。实际上,增白剂不仅无益,还增大了监管难度,用量超标就是一个大问题。许多基层质量监督和 工商管理部门 向 国家粮食局 反映,增白剂超标是 小麦粉 质量抽查发现的最主要问题。他们普遍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剂。 2006年,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上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87%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 小麦粉 。随后, 国家粮食局 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国标委,在其拟定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中,明确提出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和 过氧化钙 两种化学增白剂。 然而,国家粮食局在做法确遭到了来自卫生部的阻力。卫生部认为,小麦粉国标修订草案中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等化学 增白剂 与《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有关规定存在矛盾。卫生部于2006年11月21日主持召开协调会,并在两个月后发函征求五部委意见。这五部委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除商务部提出“请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外,另四个部门均以正式文件明确表态要禁用。一个对于健康没有任何好处的东西放在面粉里面,完全是为了消费者的感官需要和商家的利益需要,对人类健康有害无益,主管老百姓健康的卫生部却不同意叫停,内中的文章很耐人寻味。 2007年8月,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征求意见。原定两个月后出结果,但结果没有公布,估计消费者的反馈与卫生部期望的不同,只是说禁与不禁两种意见都有。2008年10月底,卫生部向WTO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 小麦粉 中的使用许可。在两个月期限的通报期中,卫生部仅收到美国的反馈:“要求提出科学依据”。迄今为止,美国允许面粉中添加 过氧化苯甲酰 ,而且未限量。原来,卫生部是遇到了来自美国的阻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平也是叫停面粉增白剂的关键人物。据他透露,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抽查99个面粉样品,12个面粉增白剂超标。另据粮食局内部人士透露,2004年6月底南京“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会“上,国家粮食局就下了禁用面粉增白剂的决心。在那次会议上,出席会议的近80名专家、企业代表、质监部门代表,纷纷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剂。一位来自 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的女士站起来发言道:“我们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会。但领导听说后一定派我过来,就说一句话,‘就是要禁用。我们调查过了,没有任何好处。’”对于没有任何好处的东西,不添加到面粉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大阻力呢? 在企业层面上,一些有良知的企业人士也表示,加工技术即使不加增白剂,也可以增白面粉。“出粉率50%-60%时,面粉就非常白。深圳面粉厂总经理杨文军就是这样的企业家代表。 五、博弈继续进行 对于面粉增白剂,卫生部提出了诸多反对禁用理由,认为按我国标准规定的过氧化苯甲酰使用量,不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他们还认为,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允许使用,美国等国也允许使用。潜台词就是,美国人能用,中国也应当继续使用,不应当禁止。主管老百姓健康的卫生部,竟然以面粉增白剂不影响人体健康为由反对禁用,食品添加剂标委会、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和小型面粉厂等均支持卫生部的观点。 围绕面粉增白剂去留问题,出现了禁用后果的“乐观派”和“悲观派”两派人士。“乐观派”认为这无疑是对人民生命安全有益的好事,同时与欧盟等国规定接轨,增强我国面粉及其制品的国际信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乐观派”的理由简单干脆,既然没有用处,就停止使用,因为消费者不喜欢。 然而,“悲观派”却罗列了一大堆理由,认为不应禁止面粉增白剂,如果禁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其理由总结如下: 第一,禁用面粉增白剂后会带来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他们认为,除 过氧化苯甲酰 外,还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可以漂白面制品,而且方法很简单。面粉企业使用过氧化苯甲酰,面粉 白度 都已经达到了消费者(其实消费者是不知情的)要求,馒头坊、面条店以及餐馆再加任何的非法漂白剂都是画蛇添足;如果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由于面粉白度不够,很可能导致一些馒头坊、面条店以及餐馆不使用面粉增白剂而使用有毒有害方法漂白馒头和面条等面粉品,出现真正危及消费者饮食安全的问题。 第二,一些部门禁用面粉增白剂,旨在打击众多中小型面粉企业。禁用会导致众多中小型面粉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倒闭。3万多家中小型面粉企业是我国农村现状的需要,许多农户大都习惯把作为生活口粮的小麦代存,放在小型面粉厂,平时需要面粉时就到面粉厂领取,而这些小型面粉厂靠农户加工的面粉,一部分保证农户的换面赚取 麸皮 , 次粉 的利润,一部分面粉进入市场获取利润。这种储粮-加工-换面的体系应对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口粮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今,全国70%左右的面粉加工厂因过度产能而停产或关闭,这是否与面粉增白剂叫停有关呢?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面粉加工门槛太低,大量耗能、严重污染,加上恶性竞争才造成的产业萧条。其中面粉增白剂其实是扮演推波助澜作用的,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面粉越白,价格越低,市场占有率就越高。然而,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第三,我国禁用 过氧化苯甲酰 需要考虑和遵守 WTO 的贸易规则,必须考虑到SPS 协议。SPS协议 全称 为《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是 世界贸易组织 ( WTO )在长达8年之久的 乌拉圭回合谈判 的一个国际多边协议成果。我国在入世已承诺和保证“仅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限度内使用 SPS 措施,此类措施应充分基于科学原则。许多国家进口到我国面粉食品种类很多,许多的食品中都使用了含有 BPO 的面粉。 我国没有科学依据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许多国家进口到我国的小麦食品成为不合格产品,这是众多 WTO 成员国难以容忍的。 第四,面粉增白剂事实上无害。他们认为,如果有科学依据证明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使用(包括一些超量使用)对人体有害和破坏面粉营养,禁用是完全正确的。“悲观派”认为,一些禁用单位和人士,利用民众饮食安全的心态,人为的操纵媒体进行一些不实的报道,利用公众的担忧制造社会舆论,以达到禁用目的。面粉增白剂真的的无毒无害吗?后面还要介绍。 六、”石灰”面粉风波 就在围绕是否叫停面粉增白剂争吵的异常热闹的时候,2010年4月,一个叫《面粉增白剂加石灰粉被指要出人命》帖子在网上发酵,报道声称某公司在面粉加工中使用了 石灰粉 ,是要人命的事情。这个报道给支持面粉增白剂的人士以更强的理由”挺白”。 针对上述报道,有机构出面辟谣称:报道中厂家使用的“石灰粉”其实就是食品添加剂—碳酸钙,是常用于各种食品的 营养强化剂 。常用的 补钙 营养强化剂—碳酸钙有两种:一种是 重质碳酸钙 ,是石灰石经过粉碎到一定的细度用做食品添加剂;另一种是 轻质碳酸钙 ,是石灰石经过煅烧制得。报道声称江苏“要出人命的增白剂”使用的其实就是碳酸钙。 该机构称, 碳酸钙 是 食品营养强化剂 ,经常食用的 补钙 产品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有些就是直接采用的 重质碳酸钙 做补钙剂。常见的含钙食品如高钙饼干、高钙 挂面 、钙糖果等,还有营养强化小麦粉也都是添加碳酸钙做补钙剂,其中不少食品的补钙剂使用的就是石灰石经过粉碎到一定的细度碳酸钙产品。 碳酸钙 是世界各国都普遍使用的 补钙 添加剂,我国关于碳酸钙在食品中使用也有完善的法规和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GB14880-94规定:碳酸钙在 谷类 及其制品添加量为:8g/kg;碳酸钙在婴幼儿食品添加量为:7.5-15g/kg;碳酸钙在饮液及乳饮料添加量为:1-2g/kg。《营养强化小麦粉》国家标准GB/T 21122-2007规定:碳酸钙在面粉中添加量为:4-8g/kg,主要用于强化 补钙 。 “石灰粉“面粉报道后,争议了几年的面粉增白剂的话题重新被提了起来。2010年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 和 过氧化钙 公开征求意见。这次卫生部变被动为主动,跟上了国家粮食局等部委的步伐。卫生部监督局出具情况说明表示,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消费者也普遍要求 小麦 粉能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普遍不接受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小麦粉。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添加限量下,现有加工工艺很难将其添加均匀,容易造成含量超标,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情况说明称,尽管过氧化苯甲酰按规定使用未发现安全性问题,但由于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技术必要性,因此建议撤销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苯甲酰 。对于同样作为面粉增白剂的“ 过氧化钙 ”,鉴于已无技术必要性,拟一并撤销。根据征求意见的公告稿显示,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产品保质期结束。 七、面粉增白剂真的无害吗? 过氧化苯甲酰 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支持面粉增白剂的专家认为,关键要看它是否有 急性毒性 。 毒理学 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 半致死量 ,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他们认为,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 大鼠 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比食盐还轻(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 他们认为,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91%%以上变成了 苯甲酸 。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 过氧化苯甲酰 高得多。如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 面粉增白剂果真像专家轻描淡写的那样无大碍吗?事实上,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对面粉本身品质就产生了影响。过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可造成面粉营养成分破坏,影响小麦粉特有的风味和食用品质。概括起来,面粉增白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对面粉气味的影响 。面粉具有自身特有的麦香味,过氧化苯甲酰具有苯甲醛的气味。在正常添加量的情况下,对面粉的气味影响不大,但过量添加,易使面粉失去原有的麦香味。另外,未分解的过氧化苯甲酰在加热时形成苯游离基 ,与0H基结合则形成苯酚,后者具特殊的气味,并且有毒性。 ② 对面粉色泽的影响 。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粉增白是它本身的功效,但随添加量增加,增白效果趋于平衡并略有下降。过量添加,将使面粉氧化作用剧烈, 造成面粉煞白甚至发青。在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过高或混合不匀时,还会出现面粉制品在冷却放置一段时间后或再蒸时,出现褐色班点。 ③ 对面粉烘焙品质的影响 。在正常添加量的情况下,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粉烘焙性能不影响,但过量添加,对面粉的筋力和弹性有一定的影响。添加量越大,破坏程度随之增加,面粉加入增白剂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面筋弹性变差,易使面制品出现面条断条、饺子破皮、馒头不起个等。 ④ 对面粉营养品质的影响 。面粉中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元,β-胡萝卜素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两个分子的维生素A,具有维生素A的作用,而面粉增白过程中,过氧化苯甲酰氧化了胡萝卜素,不能再转变成维生素A,面粉本身固有的维生素A也被破坏。过氧化苯甲酰还极易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E和 维生素K,对于其他维生素如vB1、VB2等也有少量影响。长期食用过量添加增白剂面粉,易发口角炎、角膜炎、神经炎等疾病,甚至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积累性损害,导致失聪,生物节律紊乱,引起四肢麻木或颤抖等。另外,面粉增白剂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及致敏作用。 八、结语 2011年3月1日,卫生部等多部门发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钙 ,同时设置两个月合理过渡期”。争议11年的面粉增白剂终于在法律上被叫停。而今,这个过度期已经过去6年了,真心希望市场上再也加不到面粉增白剂的影子。面粉增白剂的叫停过程是漫长的,中间出现了专家、院士、企业、官员甚至卫生部官员的声音。更奇怪的是,还有来自美国的声音。中国人吃什么还要看美国脸色吗?美国标准曾一度被认为是国际标准,殊不知美国的食物体系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面粉增白剂对健康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可经过吸入、食入面粉中的增白剂而危害健康。这样浅显的道理,要经过十几年争吵才能够被一些院士和官员接受,真是莫大的讽刺。在面粉增白剂叫停过程中,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剥夺。那些说消费者喜欢雪白馒头的,真的跟消费者解释过:普通的,颜色偏黄的面粉,是用人体根本不需要的乃至有害的化学物质才变成“雪白”乃至“瓷白”的吗?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美国毒物学数据库检索结果
xupeiyang 2010-12-29 08:37
  http://baike.baidu.com/view/488645.htm 过氧化苯甲酰是中国GB2760允许使用的面粉处理剂,近年来经过多方的论证,无论国外和中国的权威部门都已证实,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使用是安全的,而且没有对面粉的营养产生影响。 国际上,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禁用,也没有任何关于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使用对人体有危害的科学报道。   按照《食品卫生法》,批准或禁用 食品添加剂 ,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而且对于禁用的依据一定要确定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把一些主观舆论和没有定论的观点作为禁用的依据,更不能有意夸大或者捏造事实去误导主管部门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有人认为过氧化苯甲酰只是面粉增白剂,对面粉只有增白作用,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面粉的质量,反而掩盖了麸星不合格的缺陷。而事实是过氧化苯甲酰根本不能漂白麸星,反而会使麸星更加明显;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也不只是漂白剂,更主要的作用是熟化剂,这一点在CAC、FDA、 加拿大 以及 日本 的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解释,也是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常识。   关于认为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超标事件时有发生;添加剂和面粉均为粉末,易结团,很难保证和面粉混合均匀,是重大卫生安全隐患。可以说是对面粉添加剂的使用技术不了解。事实上中国的企业超标使用基本上都在100mg/kg左右,而 美国 (FDA)对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的使用不作限制(GMP),加拿大规定的使用量在150mg/kg, 中国的使用量不存在重大卫生安全隐患。 http://toxnet.nlm.nih.gov/cgi-bin/sis/search/f?./temp/~DbSQL2:1 Evidence for Carcinogenicity : 关于致癌证据 Evaluation: There is inadequate evidence in human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benzoyl peroxide.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benzoyl peroxide. Overall evaluation: Benzoyl peroxide is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Group 3). **QC REVIEWED** Consumption Patterns : 使用方式 Benzoyl peroxide is used principally as a source of free radicals in the plastics and rubber industry. /Lesser amounts are used as/ a food additive and in non-prescription drugs (1985). **PEER REVIEWED** FDA Requirements : FDA 规定 Benzoyl peroxide is an indirect food additive for use only as a component of adhesives. **PEER REVIEWED** FULL RECORD BEST SECTIONS Human Health Effects Evidence for Carcinogenicity Human Toxicity Excerpts Skin, Eye and Respiratory Irritations Drug Warnings Probable Routes of Human Exposure Minimum Fatal Dose Level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Antidote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Animal Toxicity Studies Evidence for Carcinogenicity Non-Human Toxicity Excerpts Non-Human Toxicity Values Metabolism/Pharmacokinetics Metabolism/Metabolites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Excre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Interactions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 Uses Drug Warnings Interactions Minimum Fatal Dose Level Environmental Fate Exposure Environmental Fate/Exposure Summary Probable Routes of Human Exposure Natural Pollution Sources Artificial Pollution Sources Environmental Fate Environmental Biodegradation Environmental Abiotic Degradation Environmental Bioconcentration Soil Adsorption/Mobility Volatilization from Water/Soi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Regulations FDA Requirements Chemical/Physical Properties Molecular Formula Molecular Weight Color/Form Odor Taste Melting Point Density/Specific Gravity Heat of Combustion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Solubilities Spectral Properties Vapor Pressure Other Chemical/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Safety Handling DOT Emergency Guidelines Skin, Eye and Respiratory Irritations Fire Potential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Fire Fighting Procedures Toxic Combustion Products Explosive Limits Potential Hazardous Reactivities Incompatibilities Hazardous Decomposition 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 Protective Equipment Clothing Preventive Measures Stability/Shelf Life Shipment Methods and Regulations Storage Conditions Cleanup Methods Disposal Methods Occupational Exposure Standards OSHA Standards Threshold Limit Values NIOSH Recommendations 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 Manufacturing/Use Information Major Uses Manufacturer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General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Formulations/Preparations Consumption Patterns U. S. Production U. S. Imports Laboratory Methods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 Analytic Laboratory Methods Sampling Procedures Special References Special Reports Synonyms and Identifiers Synonyms Formulations/Preparations Shipping Name/ Number DOT/UN/NA/IMO Standard Transportation Number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bank Number Last Revision Date Last Review Date Update History http://toxnet.nlm.nih.gov/cgi-bin/sis/search/d?./temp/~Z4KFCs:0 SIS Home About Us Site Map Search Contact Us GENE-TOX Search Results Env. Health Toxicology TOXNET GENE-TOX Relevancy Ranking Relevancy ranking attempts to find those documents most pertinent to your search, and to place the most relevant documents first in the list of returned documents. The ranking derives from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 search terms occurring in a document, the number of times each search term occurs in a document, its rarity within the database, and the nearness of search terms to each other. Documents having combinations of search words tend to be ranked higher than documents having isolated occurrences of the words. For chemicals, add synonyms and CAS numbers to search: Yes No Item 1 through 1 of 1 Select Record Substance Name The following is the primary record for the chemical. All of the query terms were found. 1 BENZOYL PEROXIDE 94-36-0 http://toxnet.nlm.nih.gov/cgi-bin/sis/search/f?./temp/~Z4KFCs:1 BENZOYL PEROXIDE CASRN: 94-36-0 For other data, click on the Table of Contents Substance Identification: Substance Name: BENZOYL PEROXIDE CAS Registry Number: 94-36-0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Category: Lactones, organic peroxides Taxonomic Name Assay: Prokaryotes - other genotoxic effects Mutagenicity Studies: GENE-TOX Evaluation A (pre-1980): Species/Cell Type: Escherichia coli polA (W3119 vs P3478) Assay Type: Rec-assay, DNA effects (bacterial DNA repair) Assay Code: RE1T Results: No conclusion Panel Report: EMICBACK/45048 ; MUTAT RES 87:211-297,1981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GENETOX Record Number: 671 Last Revision Date: 19910822 Update History: Complete update on 01/30/1991, 6 fields added/edited/deleted. http://toxnet.nlm.nih.gov/cgi-bin/sis/search/r?dbs+toxline:@term+@DOCNO+EMICBACK/45048 SIS Home About Us Site Map Search Contact Us TOXLINE Env. Health Toxicology TOXNET TOXLINE For chemicals, add synonyms and CAS numbers to search: Yes No Include PubMed records: Yes No Print this page Search tips Find full text Item 1 of 1 EVALUATION OF TESTS USING DNA REPAIR-DEFICIENT BACTERIA FOR PREDICTING GEN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REPORT OF THE U.S. EPA'S GENE-TOX PROGRAM Authors: LEIFER Z KADA T MANDEL M ZEIGER E STAFFORD R ROSENKRANZ HS Source: MUTAT RES 87:211-297,1981 Test Object: BACTERIA Assay: Test Category: EFFECTS ON NUCLEIC ACIDS Specific Test/Endpoint: DIFFERENTIAL KILLING-REC ASSAY Test Category: EFFECTS ON NUCLEIC ACIDS Specific Test/Endpoint: DIFFERENTIAL KILLING-POL TEST Test Category: EFFECTS ON NUCLEIC ACIDS Specific Test/Endpoint: DIFFERENTIAL KILLING-MULTILOCUS Publication Types: REVIEW Journal Title Code: MUREA Title Abbreviation: MUTAT RES Year of Publication: 1981 Secondary Source ID: EMICBACK/45048 General Note Owner: MUTATION RESEARCH Document Number: EMICBACK/45048 http://toxnet.nlm.nih.gov/cgi-bin/sis/search/h?./temp/~EhZ2FX : TOXLINE for document.mainform.queryxxx.focus() Search History will be lost after one hour of inactivity. To combine searches use # before search number. e.g. #2 AND #6. Searches may not be combined across databases. 各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和检索结果 Query: 检索策略与检索用词 ( benzoyl peroxide OR panoxyl OR dibenzoyl peroxide OR benzoyl superoxide OR vanoxide OR persadox OR oxylite OR luperco ast OR lucidol OR loroxide OR 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OR dibenzoylperoxyde dutch di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ylperoxyde dutch 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peroxide benoxyl ) The chemical name benzoyl peroxide was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terms were added from ChemIDplus: panoxyl dibenzoyl peroxide benzoyl superoxide vanoxide persadox oxylite luperco ast lucidol loroxide 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dibenzoylperoxyde dutch di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ylperoxyde dutch 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peroxide benoxyl CAS Registry Number: 94-36-0 Search Database Query Time Result # 6 toxline EMICBACK 45048 19:31:51 1 # 5 toxline EMICBACK 45048 19:29:51 1 # 4 toxline tox predicting genotoxicity carcinogenicity deficient repair 19:29:14 100 # 3 toxline EMICBACK 45048 19:28:24 1 # 2 genetox ( benzoyl peroxide OR panoxyl OR dibenzoyl peroxide OR benzoyl superoxide OR vanoxide OR persadox OR oxylite OR luperco ast OR lucidol OR loroxide OR 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OR dibenzoylperoxyde dutch di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ylperoxyde dutch 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peroxide benoxyl ) 19:27:56 1 # 1 toxline, dart, chemid, hsdb, ccris, cpdb, genetox, ctd, iris, iter, lact, tri2007, hazmap, hpd ( benzoyl peroxide OR panoxyl OR dibenzoyl peroxide OR benzoyl superoxide OR vanoxide OR persadox OR oxylite OR luperco ast OR lucidol OR loroxide OR 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OR dibenzoylperoxyde dutch di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ylperoxyde dutch benzoylperoxid german benzoperoxide benoxyl OR 94-36-0 ) 19:23:57 1217 http://toxnet.nlm.nih.gov/cgi-bin/sis/search/d?./temp/~VmzzAu:0 各个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文献和数据量),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分析这些文献和数据。 Search All Databases (e.g. asthma air pollution, ibuprofen fever, vinyl chloride) References from Biomedical Literature TOXLINE Toxicology Literature Online 毒理学文献 1065 DART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Literature 发育毒理学文献 19 Chemical,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Data ChemIDplus Chemical Identification/Dictionary 化学鉴定/词典 1 HSDB 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危险物质事实数据库 40 CCRIS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Information 化学致癌信息 4 CPDB Carcinogenic Potency Database 致癌作用数据库 1 GENETOX Genetic Toxicology Data 遗传毒理学数据 1 CTD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 比较遗传毒理学数据库 6 IRIS 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综合危险信息 2 ITER International Toxicity Estimates for Risk 国际危险毒性评估 1 LactMed Drugs and Lactation Database 药物与哺乳期数据库 6 TRI Toxics Release Inventory 毒物详细目录 48 TOXMAP Environmental Health e-Maps 环境卫生数字地图 Map It Haz-Map Occupational Exposure/Toxicology 职业曝露/毒理学 Show me Household Products Health Safety Information on Household Products 家用产品卫生与安全信息 Show m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 急症医疗处理 EMT Copyright Disclaimer: Portions of the POISINDEX(R) and MEDITEXT(R) database have been provided here for general reference. THE COMPLETE POISINDEX(R) DATABASE OR MEDITEXT(R) DATABASE SHOULD BE CONSULTED FOR ASSISTANCE IN THE DIAGNOSIS OR TREATMENT OF SPECIFIC CASES. The use of the POISINDEX(R) and MEDITEXT(R) databases is at your sole risk. The POISINDEX(R) and MEDITEXT(R) databases are provided AS IS and as available for use, without warranties of any kind, either expressed or implied. Micromedex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reliability, timeliness, usefulness or completeness of any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POISINDEX(R) and MEDITEXT(R) databases. ALL IMPLIED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AND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USE ARE HEREBY EXCLUDED. Micromedex does not assume any responsibility or risk for your use of the POISINDEX(R) or MEDITEXT(R) databases. Copyright 1974-2010 Thomson MICROMEDEX. All Rights Reserved. Any duplication, replication, downloading, sale, redistribution or other use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is a violation of Micromedex' rights and is strictly prohibited. The following Overview, *** BENZOYL PEROXIDE ***, is relevant for this HSDB record chemical. Life Support: o This overview assumes that basic life support measures have been instituted. Clinical Effects: 0.2.1 SUMMARY OF EXPOSURE 0.2.1.1 ACUTE EXPOSURE A) WITH POISONING/EXPOSURE 1) Benzoyl peroxide may be irritating to the eyes,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s. Signs and symptoms of exposure may include decreased pulse and temperature, dyspnea and wheezing, abdominal pain, and stupor. 2) Conjunctival inflammation and superficial corneal opacity have been noted when benzoyl peroxide was applied to the eyes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llergic dermatitis may occur. 0.2.4 HEENT 0.2.4.1 ACUTE EXPOSURE A) WITH POISONING/EXPOSURE 1) Conjunctivitis may be noted from ocular exposure. 0.2.14 DERMATOLOGIC 0.2.14.1 ACUTE EXPOSURE A) WITH THERAPEUTIC USE 1) Skin contact causes primary and sensitization dermatitis. Moderate erythema and edema have followed topical exposure to 10% solutions. 0.2.20 REPRODUCTIVE HAZARDS A) Benzoyl peroxide is classified as FDA pregnancy category C. There are no adequate and well-controlled studies of benzoyl peroxide use in pregnant women. It is not known if benzoyl peroxide is excreted in the breast milk. 0.2.21 CARCINOGENICITY 致癌问题 0.2.21.1 IARC CATEGORY A) IARC Carcinogenicity Ratings for CAS94-36-0 (IARC, 2004): 1) IARC Classification a) Listed as: Benzoyl peroxide b) Carcinogen Rating: 3 1) The agent (mixture or exposure circumstance) is 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This category is used most commonly for agents, mixtures and exposure circumstances for which the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is inadequate in humans and inadequate or limited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Exceptionally, agents (mixtures) for which the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is inadequate in humans but sufficient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may be placed in this category when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mechanism of carcinogenicity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does not operate in humans. Agents, mixtures and exposure circumstances that do not fall into any other group are also placed in this category. Laboratory: A) The L929 mouse fibroblast cell line may exhibit similar benzoyl peroxide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as human eye fibroblasts. Thus the L929 cell line may have application for testing the cytotoxic vapor effects from benzoyl peroxide containing dental products. Treatment Overview: 0.4.2 ORAL EXPOSURE A) DILUTION: Immediately dilute with 4 to 8 ounces (120 to 240 mL) of water or milk (not to exceed 4 ounces/120 mL in a child). 0.4.3 INHALATION EXPOSURE A) INHALATION: Move patient to fresh air. Monitor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If cough or difficulty breathing develops, evaluate for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bronchitis, or pneumonitis. Administer oxygen and assist ventilation as required. Treat bronchospasm with inhaled beta2 agonist and oral or parenteral corticosteroids. 0.4.4 EYE EXPOSURE A) DECONTAMINATION: Irrigate exposed eyes with copious amounts of room temperature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If irritation, pain, swelling, lacrimation, or photophobia persist, the patient should be seen in a health care facility. 0.4.5 DERMAL EXPOSURE A) OVERVIEW 1) DECONTAMINATION: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wash exposed area thoroughly with soap and water. A physician may need to examine the area if irritation or pain persists. 2) Vitamin E may be of use in therapy. Range of Toxicity: 毒性剂量 A) Human exposure to 12.2 mg/m(3) produces nose and throat irritation.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9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对健康的危害
xupeiyang 2010-9-15 08:57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00915/08178659131.shtml 卫生部研究停用面粉增白剂 http://baike.baidu.com/view/488645.htm?fr=ala0_1_1   过氧化苯甲酰是略带刺激性气味的白色粉末,在加热或受到摩擦时易产生爆炸,对人体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在化工行业被广泛用作 氧化剂 ,如用于 石蜡 的脱色。医药行业可将它作为角质溶解剂用于治疗 痤疮 的外用药,在提醒患者的注意事项中一栏标有本品仅供外用,如果出现严重刺激反应立即停药,不得用于眼睛周围或粘膜处,对小鼠进行的研究试验报告表明,过氧化苯甲酰极有可能有致癌性,说明过氧化苯甲酰可能是促发因素,妊娠及哺乳妇女慎用等字样。 联合国粮农组织 和 世界卫生组织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专家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动物食用625 mg/kg过氧化苯甲酰的饲料后会出现不良症状。   过多的苯甲酸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肝、肾会出现病理变化,生长和寿命都将受到影响;面粉中残留的未分解的过氧化苯甲酰,在面食加热制作过程中能产生苯自由基,进而会形成 苯 、 苯酚 、 联苯 ,这些产物都有毒性,对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自由基氧化会加速人体衰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诱发多种疾病。中国的国家标准中规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为0.06g/kg.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4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漂白剂
jxz1963 2010-7-29 21:19
再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漂白剂 近日,卫生部网站正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过氧化苯甲酰还将继续作为漂白剂添加到面粉中使用 , 作为消费者我们真的很困惑、也很无奈。过氧化苯甲酰这个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具有安全隐患的化学漂白剂,为何至今还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一日三餐之中?禁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为何被拖六年之久而至今不能实施? 记得三年前,同样是卫生部网站曾对国标中是否取消过氧化苯甲酰作为漂白剂征求过意见,当时我和杨万生先生一起曾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见《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76 ),随后在业内引起激烈讨论,也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南方周末》等媒体也曾做过专题报道,但结果如何三年后的今天问题依旧停留在原地,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说是由于某些利益相关者的极力反对才造成了问题的久拖不决,过氧化苯甲酰在我国作为食品添加剂只能用在面粉中,不像香精等其他添加剂,你不让它在大米中添加它还可以添加到别的食品里,一旦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被禁用,这些生产过氧化苯甲酰的企业就将面临倒闭。如果原因果真如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亿万民众的食品安全重要,还是个别企业的蝇头小利重要? 还有人说美国等先进国家都允许使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殊不知美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所以基本不会出问题。 瘦肉精在美国可以合法使用不出问题,但在中国一用就出了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问题主要出在中国的小型加工厂众多,政府监管难度太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恰恰与此原则相悖,其添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掩盖粉色缺陷,添加不但造成了 - 胡萝卜素的破坏,降低了面粉的营养价值,而且还留下了安全的隐患。 面粉是老百姓餐桌离不开的大宗食品原料,对于这种关系亿万民众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原料,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其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关于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有何危害的研究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此类化学制品在人体内代谢定会增加肝功负担确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不会忘记,曾几何时,溴酸钾作为面粉改良剂列入 GB2760 被广泛使用多年,早期研究也未发现肿瘤发病率提高的迹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溴酸钾确有致癌性,所以 1994 年 FAO/WHO 联合专家委员会做出了不适于用作小麦粉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随后各国纷纷禁用,我国于 2005 年 7 月 1 日起也已禁用。 前车之鉴不可忘! 综上所述,在当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年代里,在面粉质量抽查中频频出现漂白剂使用超标的情况下,在小麦粉中继续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漂白剂既不符合时代潮流,更无一丝必要。 在此,我们再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禁用为盼。 杨万生(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食品专家高工) 蒋新正(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高工) 附《南方周末》 2008 年的报道: 面粉增白 20 年屡受质疑 N南方周末 中国在普通面粉中使用增白剂,已有二十多年。   这是一种极具争议的面粉添加剂。坚持禁用方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据。坚持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以美国可不限量使用为据反驳。   两派之争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委,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   尽管争论继续,但农业行业标准的《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已规定,在任何情况下,绿色食品中都不得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今年新颁布的《营养强化面粉标准》也称,在营养强化面粉的卫生指标中 不得检出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 【禁与不禁】 主禁方 最早支持者反水   王瑞元是国内坚决要求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 元老级 人物。 20 年前,正是他最早引进并同意在面粉中添加有漂白功能的增白剂,其时他正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    1986 年,商业部在新颁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 60 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但后来王瑞元看到白得异样的面食,都不敢吃。这是因为他后来到国外考察时,发现挪威已禁用增白剂; 1997 年,欧盟正式禁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随后禁用。   王瑞元认为,目前欧盟已全面禁用,美国虽然未限量使用,但 法制观念强,企业不会乱来 。国内的面粉,则越加越白,甚至 像瓷一样白,让人不敢吃 。随之,假冒伪劣也越来越多,一白遮百丑,出现了以次充好。   从 2000 年开始,他在各种粮油工业会和粮食行业会上都呼吁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此时,他已从国内贸易部工业司司长位置退休,担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 70 岁的王瑞元说。   在王瑞元的倡议下,全国面粉龙头企业先后四次联名写信给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国家粮食局、四部委:明确表态禁用   随后,国家粮食局站到了主张禁用一方, 2003 年后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的草案。 2006 年,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上进行消费者调查, 87% 的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小麦粉。   随后,国家粮食局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国标委。在其拟定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中,明确提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两种化学增白剂。   卫生部于 2006 年 11 月 21 日主持召开协调会,还在两个月后发函征求五部委意见。这五部委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除商务部提出 请扩大征求意见范围 外,另四个部门均以正式文件明确表态要禁用。 反禁方 卫生部不同意    2007 年 10 月底,卫生部向 WTO 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使用许可。两个月的通报期中,卫生部只收到美国的反馈, 要求提出科学依据 。迄今,美国允许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而且未限量。   此后,情势逆转。卫生部提出了诸多反对禁用的理由,认为按我国标准规定的过氧化苯甲酰使用量,不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   卫生部还认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引致贸易壁垒。但商务部世贸司参赞张德禄告诉记者,禁用 不构成贸易壁垒 ,只要是不安全的食品问题, 各国可根据情况来制订标准 。   在数次协调会上,卫生部指出禁用会导致食品添加剂厂破产,员工下岗。国家粮食局某内部人士反对这种观点: 国内生产的所有面粉全部加过氧化苯甲酰,它的总价值还未到 1 亿。与国人食品安全相较,这难道是值得国家专门扶持的行业?  此后,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为代表的数十家食品添加剂企业联名反对禁用,国标委将小麦粉新标准草案的批准延搁了下来。 【危害多大】 主禁方 有致癌作用   据介绍,增白剂的主要成分过氧化苯甲酰具有强氧化作用,它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为雪白,同时面粉原有的麦香味会消失,散发出 漂白剂的味儿 。 以国内面粉龙头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国家粮食局为主的主禁方一致认为,过氧化苯甲酰仅改变面粉外观,却有致癌作用,欧盟等国已经禁用。还破坏了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   据张铣、刘毓谷著的《毒理学》称,苯甲酰过氧化物是一种 促癌物 , 不单纯有致癌作用,同时亦具有引发作用 。    2003 年,山东省青岛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杨新美等人做的实验证明,过氧化苯甲酰确实破坏面粉中的叶酸。 2004 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报告认为,因为缺乏叶酸,全国每年有近 40000 名缺陷儿出生,高危人群在北方。中国北方,正是面食的主要地区。 反禁方 经 JECFA 评定,安全   反对禁用方以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卫生部为主。   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董事长郭士军认为: 经过 JEC - FA(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 评定的,一般来说都是非常安全的。   但主禁方几乎一致认为西方是动物性食物结构,肉食为主,粮食为辅,而我国是植物性食物结构,主要营养摄取来自粮食,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食。 JECFA 以西方人为研究对象,数据不适于我国。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毒理学会主任委员韩驰的认同。她介绍,国外并不以 JECFA 为唯一标准,那样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中国,因为 生活方式、环境、饮食习惯、体内的基因状况都不一样 。 【不能忽略】   美《良好生产规范》强调监控生产过程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对过氧化苯甲酰的解释为: 在现行《良好生产规范》的情况下,该物质在食品中可无限量使用。该成分被作为食品漂白剂,用于面粉、牛奶等。     但记者发现,《良好生产规范》认证对生产和实验室的环境采取综合办法来进行测试,被抽样统计的产品将不仅强调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而且生产出的终端产品也得进行抽样检查。此外,《良好生产规范》还要求,所有的制造和测试设备都将确保是正确使用的,所有生产流程 ( 如制造、清洁和临床试验 ) 都得用于毒性测试,以证明这些产品所标明的药效和功能是真实的。   然而,我国目前对食品质量的监管限于事后监管。如果面粉中添加的过氧化苯甲酰超标,也只在终端市场的抽查中才能发现。 国内事关食品安全的毒理研究很落后   其实,无法拿出确凿的科学理据是双方的软肋。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介绍,卫生部做一条标准只给两三万元钱, 这钱连组织各地专家来开会都不够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标准是参照国际的,因为自己的研究力量不足。   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病理学顾问、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教授李寅增则认为,对添加剂做单一的毒理实验是不够的。因为现代人会同时接触到多种人工添加剂。多种添加剂加在一起,对人到底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呢?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毒理实验很少。而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非常快。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7330 次阅读|9 个评论
"实用护肤简论" 第7章(2)祛痘的成份
yejianq 2010-3-13 15:13
个人分类: 护肤教学|2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