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被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论文被拒怎么办?
AJE2017 2019-3-27 08:46
科学出版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一篇论文从初稿到最终发表需要经过多次编写、修改和编辑。作者们负责收集来自合作者、同事和审稿人的意见。最理想的状态是,这款精心打造的作品可以迅速与公众分享。然而,事实上调查表明,有 21 %的论文在没有送审的情况下便被拒绝。大约 40 %的论文在同行评审后被拒绝。 论文被拒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说也同样如此。所以说,我们没法避免被拒稿,但却可以积极的思考该如何面对被拒稿。如果是送审前被拒,那么请尽快寻求新的合适的期刊重新投稿。如果是送审后被拒,那么请认真对待同行评审意见。它们非常有价值,会为你改善文稿到最终发表提供很大的帮助。以下是被拒稿后最常见的应对方法: 1、向编辑申诉 每本期刊都应该有一个公开的关于拒稿申诉的政策。作为作者,您有权利向期刊编辑对拒稿提出申诉。但请理性对待申诉而不要情绪化。如果是由于误解或错误导致审稿人建议拒稿,请向编辑概述您的观点,不要贬低审稿人或雄辩。此外,如果是对期刊的范畴和文章影响力进行申诉,往往成功申诉的可能性不大。 2、修改后重投同一期刊 你的文稿有可能第一轮被某个期刊拒稿,但被邀请按照审稿意见修改后重投该刊。如果您很想在该期刊发表,那么此选项可能是您的首选。但是,有些期刊对修改后重投的稿件并不感兴趣。那么你应该尊重这个决定并尝试其他期刊。 3、修改后改投其他期刊 第三种选择是迄今为止 最常见的选择 。仔细考虑您从审稿人那里收到的审稿意见,努力改进您的稿件,并将文稿投到另一本期刊。在重新投稿前,请务必调整投稿信,参考文献格式和其他期刊指定的详细信息等。 4、不做任何修改重投其他期刊 这是一个简单但不推荐的选项。对审稿人反馈的意见视而不见,且不做任何修改的话,你便浪费了同行们在审阅你的论文上花费的大量时间。有些建议即便是有错误,但却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文稿。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做任何修改,再次投稿时论文被送到同样的审稿人手上。他们看了之后会向期刊推荐发表你的文稿吗? 5、放弃重新投稿 放弃一篇论文,决定不再投稿是很容易的。但对科研界的同行们却是可能是一种损失。因为你的数据很有可能对于别的研究人员很有价值。避免别人掉进同样的“坑”,或者是为同行们提供类似问题的部分解答。当下的学术出版状况仍然是出版量太少而不是太多。如果您对期刊的专业领域范畴没把握,您大可选择综合类多学科的开放发表平台,比如 BioMedicalCentre (BMC) 。此外, 论文数据发表到 Scientific data 这样的期刊或是上传到 Figshare 这样的网站,可以让更多的人来自由访问并引用。 希望以上这些选项可以为你面对拒稿提供参考。如有任何关于写作和投稿的相关问题,尽请发送邮件到 AskAnExpert@aje.com . 祝您成功发表!
个人分类: AJE 学术博文|8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马拉松日本人日企全滚蛋
热度 2 冯用军 2012-11-10 22:02
据朝日新闻网报道,11月25日开幕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9日表示,日本国籍选手不能参赛。赛事官网中,国籍一栏内“日本”被删除。截至去年一直是赞助商的佳能等日企本次也不在赞助商之列。组委会表示,“若选择中国或其他国籍报名的话,日本人也可以出场”。 来源: http://news.163.com/12/1110/11/8FUR49G30001124J.html?f=resysnew 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和战略目标,就是成功干掉小三,努力晋升二奶,下一步是干掉正室,像田朴珺一样通过长江商学院的舞台自己转正! 其实,我最近看到的几个大的国家活动,也拒绝日本人或日企参与,这是个好现象。
个人分类: 国家战略规划研究院|1965 次阅读|5 个评论
ACL short paper 被拒内容及感受
热度 1 zeroiszero 2010-4-22 17:04
ACLshort paper被拒,有点郁闷,本以为short paper本来就是考虑到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工作的前期部分,可能实验不会太完整,不过似乎我想错了,在文章中由于篇幅,没有将实验部分交待的很细致,实验也没有完全展开,本以为能对前面的基本假设做一个初步证明即可,结果3个评审倒是意见一致了: (1)the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 on Semeval 2007 needs more details. Its not clear how the training set expansion is done and the different systems are defined. This could be the more interesting part of the paper but is vaguely described in one paragraph and consequentl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 features used by other Semeval participants w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2)All in all, the results over ngrams are interesting, but the application to WSD needs more work. (3)It will be more interesting to see your comparison for several languages--- currently I find your results too limited for ACL. 当然,外语写作的问题再次暴露,虽然我找了个人帮我改过了。 The paper would really profit from an English native speaker for proof-reading. It is partially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and some sentences just don't make much sense. Ths goes beyond the standard number of mistakes that are unavoidable for non-native speakers.
个人分类: 会议与期刊动态|9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科学战胜学霸的刁难 – 成功挽救被拒文章的经历
sunx0053 2010-3-13 16:54
投稿多了免不了有被拒的经历。 被拒的文章不一定是不好的文章。 如果所投杂志的标准高,很好的文章也有可能被拒。 有一篇好的文章总想往较好的杂志投,但若定位不合适就有可能被拒。若是如此, 倒也没什么。 吸取经验,下一次定位时就会更准确。 不过偶尔文章被拒却是因为同行不公正的评审直接造成的。 这时候, 作者就需要披挂上阵,与之较量一番。 如果正义还在的话, 科学最终会胜出。 我最近投了一篇文章到本行的旗舰杂志,J. Pharm. Sci. 文章算是我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们通过修饰颗粒的表面性能,使细沙具有了极优良的压片性能。这是我把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结合起来解决药学制剂方面的常见问题的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这个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解决药物压片性能差的问题。 所以所投杂志的定位是合适的。 文章投出,估计问题不大。 我便把精力集中在别的研究上。 等收到同行评审的意见时,一个评审人提了些小问题对文章的总体评价很高。 第二个评审人的意见总体也不错, 但提出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排除另一个机理。他所提的另一个机理其实并不是什么机理, 和我们讲的也没有冲突。 我就仔细地把这些讲清楚, 同时安排博后作了两个实验加强我们之前的解释。 以为这样就好了。 没想到, 又收到这第二评审人的第二轮评论。 他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 忽略我的回应, 并指出他自己二十年前做过一些研究,和我们的类似。并给出了他三篇文章的详细信息。 言下之意,他要我们对他的文章膜拜。 那些文章发在一个二等杂志。 我仔细读了发现 他们使用湿法治粒的工艺使玻璃小球有了可压性, 确实和我们的研究有关。 但他们的研究是纯粹经验式的。 完全没有给出一个解释。我们的研究是以一个理论模型为基础, 然后用实验证实这个模型。 和他的研究完全不同性质。 我们的研究恰恰给他们的观察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就如此修改了文章, 指出这两者间的关系。没想到, 等了很久,文章却被拒了。唯一的原因是这个评审人认为我们没有对他之前的研究给于足够的重视。我们没有讨好他顺水推舟赞扬他的大作。 这有点荒唐。 一个人的自大难道可以封杀一篇好的文章? 我就写电邮给杂志编辑。 据理力争, 指出此评审人持有偏见,要求第三个人的公正评审。 很快,编辑回信。 他说, 我其实很欣赏您的大作, 但这第二个评审人是个有名的专家。 我没法不给他面子。不过,请您重新递交。 我会亲自评审。 因为我对您的文章很熟悉, 很快就会有答复。 这样可以么? 我就按编辑的指示原文重新递交。 过了几天, 就被接受了。 不知道此君日后读到我们此文是会有何感想。 他会觉得世道不公吗? 从此经历中, 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 以过去的成就而托大并且蹂虐年轻学者的朽木学霸是各国都有的。 2.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对自己科研的信心是战胜学霸百般阻挠的前提。 3. 受到排挤或者阻挠时不要轻易放弃, 科学会最终胜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737 次阅读|1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