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免疫记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麻疹病毒感染会让狂犬病疫苗失效吗?
yanjx45 2019-11-2 06:17
麻疹病毒感染会让狂犬病疫苗失效吗? 恐狂症患者的一大特点是神经过敏,稍有风吹草动就浮想联翩、想入非非,随后就迅速进入神魂颠倒、惊恐万状的状态。 据 新华网 昨日的一篇报导:美国《 科学 》杂志公布的新研究显示: 麻疹病毒会“删除”人体免疫系统的部分记忆,让感染者容易再次受到 流感病毒 、 疱疹病毒 和 肺炎细菌 等病原体的侵害。 有些恐狂症患者一看到这篇报导,马上联想到狂犬病,并马上陷入极度的恐慌中。 麻疹病毒感染真的会让狂犬病疫苗失效吗? 恐狂症患者们新的恐慌是正当合理的吗? 新华网 报导中的主要相关内容见本文末尾的附录。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篇报导?应当如何正确理解 这篇报导的结果与狂犬病疫苗的关系 ? 首先,这篇报导并非空穴来风或一家之言,而是由两家国际著名医学研究机构得出的共同结论。尽管目前的研究涉及的病例数不多,还只是初步的研究,但 其意义重大,可能对全球整个免疫规划带来重大影响 (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通常有较大的价值)。 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完全确认 麻疹病毒 感染确实会让原来有免疫力的人失去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和肺炎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那么所有感染了 麻疹病毒 的人都要重新接种这些疫苗 。这会造成何等巨大的社会负担! 但实际情况并没有乍一听起来那么可怕。因为 麻疹实际上是一种经过人类长期持续的努力,正接近被消灭的病毒性传染病 。目前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麻疹的发病率已经相当低,可能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是极小的。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曾试图在 2012 年实现本区域内消除麻疹的目标,中国也曾郑重承诺在 2012 年消灭麻疹,实际上虽未能完全达到目标,但仍取得巨大进展。 世卫组织当前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在全球 6 个区域中,至少 5 个区域消除麻疹,其中就包括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 在中国(特别是中国的城市)人口中,能找到几个从未打过麻疹疫苗的人呢?凡打过麻疹疫苗的都可基本肯定不会再得麻疹,所以 目前在中国需要担心因麻疹病毒感染而导致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下降的人几乎没有 。 狂犬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死亡率最高,一旦发病,死亡率为 100% 。但狂犬病也有另一个较有利的特点: 几乎所有其他病毒病的疫苗都必须提前接种才有效,而狂犬病疫苗却是唯一在暴露后及时接种仍然有效的疫苗。 所以原来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人,而且以前从未打过麻疹疫苗,这样的人在被麻疹病毒感染后,也并没有必要马上再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只有在再次被疯动物咬伤后,才可能需要考虑重新接种狂犬病疫苗。 总之,目前对此问题的正确看法是: 尽管麻疹病毒感染有可能使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免疫保护力提前消失,但在中国,再次感染麻疹病毒的概率极小,而且只有在确实发生了麻疹病毒感染后,在再次被疯动物咬伤后,才可能需要考虑重新接种狂犬病疫苗。 关于麻疹病毒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也再次说明: 接种麻疹病毒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好处是非常大的,不仅能提供针对可能是致命的麻疹病毒本身的免疫保护,还可避免因麻疹病毒感染而降低人体对其他传染病的免疫抵抗力。 附录: 新研究:麻疹病毒会让免疫系统“失忆” - 新华网 ( http://www.xinhuanet.com/2019-11/01/c_1125181559.htm ) 新华社华盛顿 10 月 31 日电(记者周舟) 美国《 科学 》杂志及其子刊10月31日公布的两项新研究显示,麻疹病毒会“删除”人体免疫系统的部分记忆,让感染者容易再次受到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和肺炎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害。 《科学》杂志发布的研究显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与荷兰鹿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分析了77名未接种疫苗的荷兰儿童患麻疹前后的血样。结果显示,麻疹病毒清除了这些儿童体内11%到73%的保护性抗体。这些抗体本可以“记住”此前感染过的病原体,以避免人体再次被感染。 研究人员说,麻疹病毒比此前人们认识到的更具危害,这表明接种麻疹疫苗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科学 • 免疫学》杂志发表的另一项独立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来自英国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发现,麻疹病毒“重置”了人体免疫系统,将其复原为像胎儿一样的不成熟状态。 参与研究的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韦利斯拉娃 • 彼得罗娃说,这项研究首次展示了人体的“免疫健忘”,麻疹病毒使人丧失了对其他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3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忘了的第一次流感,你的免疫系统还记得
qujiangwen 2018-10-29 15:15
原文以 The ghost of influenza past and the hunt for a universal vaccine 为标题 发布在2018年8月8日的《自然》新闻特写上 原文作者: Declan Butler 你第一次接触的流感病毒可能决定了你在下一次流感大流行中的易感性。这就是科学家们试图了解免疫烙印(immunologic imprinting)的原因。 小孩子大约在三岁左右会发生第一次流感病毒感染。倘若感染比较严重,孩子会有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孩子可能会遗忘幼年时的感染,但她/他的免疫系统不会。 1918年流感大流行期间,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警察戴着口罩保护自己,当时的流感造成近5000万人死亡。 来源:National Archives/Time Life/Getty 流感病毒会刺激幼儿体内未成熟、未编程的免疫细胞迅速成熟,承担起追踪和杀伤流感病毒的责任。其中的“优胜者”,也就是与病毒结合最强的细胞,将对病原体产生记忆。一旦病毒再次入侵,这些细胞会迅速识别并进行有效攻击。 但流感病毒并不会坐以待毙。其外部蛋白质的部分区域可以在复制时发生突变,从而避开免疫细胞的识别。儿童再次感染新的流感病毒时,其免疫系统会基于初次感染的记忆进行反应,免疫细胞一旦识别到熟悉的病毒区域就会发起强烈的攻击,但对于已发生突变的区域,免疫细胞并不会发生反应。 免疫系统究竟如何“记忆”第一次流感病毒感染,对流感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题——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助于对抗病毒,改进疫苗。 科学家认为了解免疫烙印的作用机制可能有助于辨别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的易感人群。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的人在严重流感大流行中处境格外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幼年时第一次感染的病毒种类不同。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1918年流感大爆发中年轻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原因,当时全世界约有5000万人死于流感。 了解免疫烙印有助于病毒学家开发更有效的季节性疫苗,以长期抵抗流行毒株,甚至开发广谱流感疫苗,保护人们免受全新的,可能引发大流行的流感亚型。 免疫烙印似乎可以针对与第一次感染有关的流感病毒株提供部分免疫保护。 这种相对宽泛的免疫力通常被视为可能可以诱导免疫系统提供广泛保护的标志。 “它确实让我们对诱导广泛保护性免疫反应心怀希望。”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流行病学家Aubree Gordon说。 现有的流感疫苗并非完全无效。它们的效果只能持续几个月,即使在这个短暂的窗口期,它们也不是非常有效 。美国2017-2018流感季节调查显示,尽管疫苗接种可以减轻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但是接种疫苗的人群流感发生率只比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低36%。 免疫烙印可能有助于解释现有疫苗的不足。但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儿科免疫学家Jennifer Nayak表示,目前我们对这一过程背后的机制知之甚少。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病毒免疫学家Scott Hensley则表示, 若要开发适合过去暴露于不同流感病毒株的所有人群的广谱疫苗,了解免疫烙印非常重要。“既往暴露史不同,相同疫苗接种给不同人群可能引发不同的免疫反应。” 今年4月,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 (NIAID) 鼓励研究人员投身免疫烙印对免疫反应影响的相关研究,研究所也将对此加大资助力度以支持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 研究所计划投入500万美元进行一项大型队列研究;该研究 将对大样本量婴儿进行监测,监测期自出生至至少三个流感季节后;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研究初次感染、后续感染、流感疫苗对个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般来说,婴儿出生后6个月才推荐接种疫苗。 单纯研究病毒能提供的信息有限,想要找到更好的保护方法还需要将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人员意识到人体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广泛免疫力,即便对象善变如流感病毒。 “流感是全球研究相对透彻的病毒之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的流行病学家Katelyn Gostic说, “我们将在一个我们以为很熟悉的世界里发现全新的大陆。” 流感病毒和免疫烙印 免疫烙印的概念最初是由密歇根大学已故的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Thomas Francis提出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他的研究首次发现个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株产生的免疫反应明显强于再次感染时的反应。 此后,研究人员不断修正完善这一概念。在华南地区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检测了150多名7岁-81岁的研究对象对不同流感病毒株的抗体水平,以研究他们的免疫系统对生命中不同时期遇到的毒株作何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初次感染之后,再次感染的流感病毒株对个体免疫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小。 该研究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Justin Lessler解释说,“虽然免疫烙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只关注这一点可能会导致我们忽视多次感染流感过程中个体免疫系统发生的其它变化。” 保存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冷冻流感病毒株。 图片来源:Carolyn Kaster/AP/Shutterstock 2009年,墨西哥出现的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导致了一次流感大流行,这也为研究人员使用现代免疫学方法研究免疫烙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这种流感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非常强烈,甚至可以“唤醒”部分人群自幼年感染流感后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广泛免疫力。 这部分人不仅产生了针对这种新流感病毒株的免疫力,甚至产生了针对相近的病毒株的免疫力。 流感病毒分 很多种 。主要的人体致病型流感病毒还分为 不同亚型 ,不同亚型以其表面蛋白种类命名: 血细胞凝集素 (HA) 蛋白 、 神经氨酸酶 (NA) 蛋白 ,目前已知的HA蛋白有18种,NA蛋白有11种。 每个病毒亚型都具有特定的HA和NA组合,每个组合就是该亚型的名字,例如H1N1或H3N2 。部分流感病毒只感染特定动物,但有的病毒会产生可以感染人的新变种。 在2016年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中,Gostic和她的同事分析了 六个国家H5N1和H7N9这两种禽流感亚型所有的人感染病例 。这两种病毒亚型感染者的年龄分布是不同的。 H5N1主要感染年轻人,而几乎所有H7N9病例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研究人员对罹患流感的个体的出生年份进行了分析,发现 不同病毒亚型的易感性在1968年突然发生了变化 ,1968年 之前出生的人 更容易感染 H7N9 ,而1968年 之后出生的人 更容易感染 H5N1 。 这些人之前都未接触过H5N1和H7N9。但根据他们出生的时间,他们可能遇到过近亲病毒株。 流感病毒根据HA蛋白的某些特征可分为两组。就这点而言, H5N1与H1N1、H2N2属于同一组,而H1N1和H2N2刚好就是1968年之前季节性流感的常见毒株。 因此1968年前出生的人大都因为感染过H1N1和H2N2而形成了免疫烙印,从而能够对抗H5N1感染; 但1968年,一切都变了:这一年发生了H3N2流感大流行,自此H3N2成为了主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株。 1968年之后出生的人免疫烙印的形成大都依靠H3N2。 H7N9和H3N2属于同一组——因此1968年之后出生的人大都对H7N9具有免疫力。 这一发现表明,同一HA组别的流感病毒株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即便是一种全新的流感亚型。 这挑战了此前许多公共卫生专家的假设,即大多数人在流感大流行中几乎没有抵抗力,因为流感大流行通常是由新的流感亚型造成的。 “早期免疫烙印对严重H5N1和H7N9感染的抵抗作用令人震惊。”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疾病生态学家James Lloyd-Smith说。研究人员 通过建模发现,幼年形成的免疫烙印可以对75%严重的禽流感产生防护作用,使80%患者免于死亡 。 其他几次流感大流行中也观察到了不同年龄组之间病毒易感性的差异。 1918年H1N1亚型引起的流感大流行期间,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对H3N8具有免疫力,因为 H3N8是1889年-1918年他们还是儿童时主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株,而H3N8和H1N1属于不同组别 (详见“主要流行株”) 。 芝加哥大学免疫学家Patrick Wilson表示, 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是由H1N1流感病毒的一个变种引起的,老年人中感染病例并不多,因为他们的免疫烙印形成于1918年流感大流行之后的更早版本的H1N1。 H1N1流感病毒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出现过:它与以前的病毒株非常相似,因此 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是从实验室或疫苗试验中意外泄漏的 。“ 根据出生时间推断最初的免疫烙印也是件挺有趣的事情。 ”Hensley表示。 图片来源:P. R. Sanders-Hastings and D. Krewski Pathogens 5 , 66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楚人体接触的第一种病毒株究竟是如何留下免疫烙印的。 “我们需要弄清楚它的免疫学基础是什么。” Hensley说。 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在分子层面研究免疫烙印的方法。测试一次流感感染中总抗体水平十分容易,但是 如果要探究免疫烙印的根源就必须着眼于能产生广泛免疫力的抗体亚群。 例如,研究人员现在能够 分类和分析成千上万个细胞,他们可以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对第一次感染前后的主要免疫细胞进行表征分析 。科学家们想知道这些细胞是如何对后续流感感染产生持续反应的。 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范德比尔特疫苗研究项目负责人Buddy Creech说:“现在,可供使用的工具更加精良,我们可以 非常精细地观察首次接触和后续接触流感病毒和流感疫苗时的情况。 ” Buddy Creech是广谱流感疫苗研发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这是一个多所大学合作的项目,于去年10月启动,旨在研究针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以及广泛免疫是如何被激活的。Nayak表示,只有充分了解了背后的机制,我们才有可能利用类似的免疫反应来增强疫苗的保护力。 人群研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盖茨基金会等机构组织正在逐步资助那些希望利用现有免疫学方法研究免疫烙印的科研人员。 盖茨基金会于4月宣布了一项1200万美元的资助项目,计划资助开发广谱流感疫苗的试点项目。在资助内容中也提到了宿主免疫烙印和其它免疫特征的研究,并提到将优先资助那些更为大胆激进的项目。 同样在4月,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启动了500万美元的资助项目,资助对象为对大样本量儿童进行为期至少三个流感季节甚至数年的追踪随访研究。NIAID表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开发长效、广谱的流感疫苗提供基础。 Nayak表示,到目前为止,对童年流感接触情况的研究十分有限,因此NIAID的资助十分及时。 大多数关于儿童流感的研究样本量都比较小,且并没有足够明确详实地归纳每个研究对象的流感接触史。 “这些研究连免疫烙印是否发生都无法证明,更不要说明确背后的机制了。” 研究受限的部分原因在于对婴儿的免疫系统变化进行追踪意味着需要反复抽血。5年前,免疫学检测需要抽取10-20毫升的血液,这对于婴儿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一个3千克的新生儿只有240毫升的血液) 。 但技术进步已经克服了这一阻碍。 “ 通过单细胞分析,你只需要1-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大量免疫学检测。” Hensley说,他已经申请在美国和香港进行一项相关的队列研究。 这些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准确记录婴儿感染的流感病毒以及接种的流感疫苗,并详细监测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对幼儿免疫系统的不同影响。 NIAID的资助项目 旨在对现有的全球流感情况队列研究进行补充 。NIAID此前 已经为尼加拉瓜、香港、新西兰的部分流感队列研究提供资助,但这些研究并未侧重儿童免疫烙印。 Gordon负责管理尼加拉瓜的队列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儿童群体中流感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尼加拉瓜队列研究也是唯一一个从婴儿出生时就开始招募并进行长期随访的大型研究,因此很适合研究免疫烙印。 Gordon已经申请了NIAID的资助以为其团队招募免疫学方面的专家。 Nayak已经在开展一项小规模的免疫烙印试点研究。自2016年底项目启动以来,她已经招募了129名儿童。她也申请了NIAID的资助,罗彻斯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将参与研究,研究对象招募将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展开。 在多个地点进行招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较低流感季节,或连续多个同种流感病毒主导的流感季节的影响。 对于想要攻克广谱流感疫苗的科学家来说,队列研究是多管齐下策略的一个重要分支。此外,他们还需要进行病毒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并找到可能的新疫苗成分。 “我们真的必须从多个方面下手解决这个问题。”Creech说。 ⓝ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5889-1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yMDY0MQ==mid=2652555555idx=1sn=d92d5e664cb2fab8bd1dd8847215cc66chksm=80cd67adb7baeebb92de58c54c7a43c1cca60b2e33bdcad7a0f7ad5e51455d5e9a56142a889atoken=165098055lang=zh_CN#rd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免疫记忆最新研究动态与文献分析 1962 - 2010
xupeiyang 2010-10-12 07:54
研究确定人体免疫记忆关键蛋白 http://lab.sciencenet.cn//htmllab/20101011154610763225.shtm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1mOWEB10O00d000j10020001000h00100090000 8,959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1 2 3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702 2008 650 2010 625 2006 578 2007 570 2005 488 2004 445 2003 435 2002 394 2001 367 2000 359 1998 258 1999 257 1997 240 1996 183 1995 175 1994 159 1993 146 1992 143 1991 141 1 2 3 1 2 3 4 5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3,241 United Kingdom 524 Germany 504 France 365 Italy 304 Japan 296 Australia 274 Netherlands 221 Canada 218 Switzerland 210 China 138 Sweden 136 Spain 94 Belgium 90 Israel 85 Brazil 80 Austria 66 India 49 Norway 42 Denmark 40 1 2 3 4 5 1 2 3 ... 38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Bethesda 221 London 192 Paris 174 Boston 166 Los Angeles 165 New York City 149 Philadelphia 137 Atlanta 127 Baltimore 115 Berlin, Germany 103 Amsterdam 73 Tokyo 73 Zrich, Switzerland 70 Rome 69 New Haven 68 Oxford, United Kingdom 66 Stanford 64 Melbourne 63 Worcester 62 Seattle 61 1 2 3 ... 38 1 2 3 ... 78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Immunol 996 Eur J Immunol 301 J Exp Med 280 Vaccine 243 Immunology 242 J Virol 210 Blood 189 Infect Immun 189 Cell Immunol 142 Clin Exp Immunol 125 Immunol Rev 114 P Natl Acad Sci Usa 90 J Infect Dis 87 Int Immunol 75 Transplantation 75 Cancer Res 72 Scand J Immunol 68 Immunity 65 Aids 64 Nature 61 1 2 3 ... 78 1 2 3 ... 783 Top Terms Publications Immunization 8,292 Immunity 8,258 T-Lymphocytes 5,890 Animals 5,746 immune response 5,110 Immunologic Memory 4,790 Humans 4,605 Mice 3,872 Antigens 3,632 Lymphocytes 2,814 antigen binding 2,654 Antibodies 2,509 T-cell surface glycoprotein CD4 2,411 Vaccination 2,108 B-Lymphocytes 2,038 Viruses 1,979 Vaccines 1,976 Antibody Formation 1,855 Lymphocyte Activation 1,855 Cytokines 1,764 1 2 3 ... 783 1 2 3 ... 1621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Zinkernagel R 45 Ahmed R 43 Welsh R 35 Hengartner H 35 Doherty P 32 Holt P 27 Autran B 23 Selin L 23 Butcher E 23 Woodland D 21 Thorbecke G 21 De Boer R 20 Picker L 20 Altman J 20 Lanzavecchia A 19 Holmgren J 19 Letvin N 18 Swain S 18 Schirrmacher V 18 Miedema F 18 1 2 3 ... 1621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免疫记忆和脑的学习记忆
nevergu 2010-3-16 03:56
很早以前就有一个念头出现, 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和免疫细胞的学习记忆有什么关系?会不会有着相似的途径? 学习医学的人大概都知道利川根进(Susumu Tonegawa) 由于在抗体产生遗传机制的发现而独享1987年度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当知道他从自己熟悉的免疫学研究转到学习和记忆研究时( 参照以前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7080 ), 当时心里想利川根进是不是也会这样想. 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是这个理由让他从免疫学转向神经生物领域. 普遍的说法是利川根进自己认为免疫学最重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小问题了. 看来我自己是胡思乱想了. 从后来利川根进的研究中没有看到这一关联, 与另一在学习记忆领域的大人物埃瑞科. 坎代尔(Eric. Kendal) 不同的是, 他选择小鼠的海马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海马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 具体的讲就是利用各种基因敲除小鼠研究海马内学习和记忆机制. 很有点庖丁解牛的意思, 敲除了许许多多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受体, 配体, 发现了很多关键的信号分子. 基因敲除也由传统的全部敲除( 小鼠体细胞该基因从小就不再表达) 到特异性组织或细胞内敲除( 特定基因只在特定细胞内不表达,其余则正常), 现在已经到可诱导性敲除(俗称开关老鼠,可以人为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关闭),很多方法都是其实验室首创, 通过他的一系列创新研究, 我们对于高等动物的学习和记忆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 回过头来我们讲讲免疫记忆和学习记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查到一篇由徐春鸽等发表在 计算机技术和发展上的人工免疫系统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尽管文章不是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机制,而是利用免疫学机制建立数据挖掘的人工免疫系统. 看后还是很有启发, 因为人脑的学习和记忆可以认为是一信息存储,处理,再现的过程, 因此人们也经常把人的大脑比作一个超级计算机. 该文章指出从信息处理的观点看,免疫系统内部蕴含着信息的分布、识别、学习和记忆等复杂的信息处理机制. 免疫网络和克隆选择理论解释了免疫应答过程的机理,表明抗体的产生是免疫系统的学习过程。外来的抗原侵入机体,机体的免疫细胞会针对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 并产生对应的记忆细胞, 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 免疫细胞会产生更快更强烈的应答. 从脑的学习记忆看, 比如我们的视觉感受, 当一个图像经过眼睛, 视网膜,最后到达脑内视皮层, 完成视觉信息的处理. 当我们再次看到类似景象时, 我们一般会很快意识到我们曾经看到这一或者类似图像. 正常人血清中的抗体含有成千上万的、多种多样的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抗体的多样性受 B细胞系统的遗传基因控制。肽链是由两个不同基因分别编码可变区或恒定区,造成免疫球蛋白分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可变区V基因编码的异质性。外来的图像或者其他感觉, 会不会也像外来抗原一样, 脑细胞当然不会像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对抗外来抗原, 可是是否会产生其他变化来对应接受的外来刺激. 还有我们经常遇到一个现象, 有时候一个事件开始时无论如何就是想不起来,可是一旦想起一点,就会有很多相关的事件在我们脑子里逐渐显现出来, 好像一串用线穿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记忆串珠, 牵动一头就会带动所有的都出来. 我们记忆时也经常采用联想记忆,相关记忆的办法来强化. 是不是脑内也存在一个像编码抗体可变区的基因,可以有无数组合, 可以编码各种各样的记忆痕迹随时应对各种各样的外来感受. 免疫系统时的B细胞通过识别与被识别组成一个网络, 神经网络和免疫网络一样,都是一个能够学习与记忆的自适应网络。我们大脑里数亿的神经细胞通过突触和周围以及更远的其他细胞形成网络, 完成我们信息的处理. 突触具有可塑性,学习能够使得联系增强. 最后申明, 以上纯属遐想, 梦呓.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82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