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点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个老师点名连头都不抬”
热度 8 wangxh 2017-11-17 08:20
学生甲:“这个老师点名连头都不抬。” 这是卫生间里“偷听”到学生的说话(虽然仍然不好意思,但的确不是故意“偷听”的)。一般情况下,上课前几分钟或课间休息时,俺是不去卫生间的,一方面是避免与认识的学生在这里相遇有些尴尬,另一方面“把方便留给学生”是俺一贯做法。 另一位学生的回答,俺“偷听”了非常满意! 学生乙:“这是Ta(不知道哪个班,也不知道授课教师是男还是女)信任我们。” 不过,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鄙人:为什么大学生上课还要点名呢!?( 有些被强迫式学习 ) 这真是大学教育的普适模式? 当然了,俺上课也要点名的,但不是为了看看学生是否到,而是要认识他们,直到全部认识了选课学生,点名也就停止了。 俺强烈反对或反感以出勤率来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6043 次阅读|20 个评论
实名、点名论战才过瘾
热度 20 outcrop 2015-2-1 16:07
论战双方委婉的说了半天,观众可能都不知道在讨论啥,太纠结了,讨论效率低; 个人比较反感扣帽子、泼妇骂街;不过CY甚至觉得骂战也无所谓,毕竟观众有自己的评判。 如果谁反复耍无赖或者脑子不清醒,以后大家可能都不跟他玩了。 所以要想有思想火花,还是实名的点名论战吧;起码够磊落豪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84 次阅读|47 个评论
大学上课点名是一种变态
热度 6 shxzhang 2014-12-21 20:17
大学上课点名是一种变态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访学者问: 张教授,最近,媒体报道出大学教师点名很多高招与狠招,您怎么看待点名问题?怎么看待这些高招与狠招? 先鉴反问: 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方面报道。请问,媒体报道过哪些高招与狠招? 访学者答: 多啦。武汉某科技大学教师用学生证照点名;武汉某师范大学某教师用“刷脸”方式点名;吉林某大学珠海计算机学院用蓝牙点名;青岛某大学用短信点名;南京某大学用 360 度拍照点名;还有二维码点名、考勤机微博直播点名,等等,高招与狠招,层出不穷。 先鉴说: 在点名招式上,这些大学,这些教师,的确都很花功夫。这些点名招式,的确反映出一种心态、一种趣味,让人大开眼界。 访学者问: 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这些点名招式变态,甚至有人发布“变态点名排名榜”。张教授,您怎样看待大学教师上课点名?怎样看待这些点名招式?您说“反映出一种心态、一种趣味,让人大开眼界”,是一种两可性评议,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请您能直说。 先鉴答: 直说,我不赞成大学上课点名,更不赞成用这些所谓的“高招”与“狠招”点名。对这些“高招”与“狠招”,我同意变态一说,因为这些点名招式的确相当变态。 我之所以不赞成大学上课点名,是因为我认为上课点名是教师无能的一种表现。首先是教学上的无能。学术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行,上不好课,不能靠好课来吸引学生,只能靠点名来拖住学生。课上得好,学生自然爱选、爱听,根本不需要教师来点名。其次是认识上的无能。有时,即使课上得好,因为兴趣差异,也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不爱听,靠点名把他们强拖在课堂,是不关注、不理解与不尊重学生兴趣差异,是认识偏差与认识能力缺失。再次是人格上的无能。不能自我确证,不能对自己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做出正确评价,只能靠到课人数多少来做判断,俨然人少就说明自己不行,人多就说明自己相当行,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到课率,并进一步相信自己真是相当行。这三种无能之中,后两种基本上属于变态。 我之所以同意变态说,是因为这些“高招”与“狠招”在多处偏离正常思维与态势。首先是认识变态,已经在上节说清。其次是人格变态,也已经在上节说清。其三是行为变态。当教师,如果不把精力放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之上,而放在逼迫学生到课之上,不把宝贵课堂时间放在学术讲授与学术交流上,而放在非学术性点名之上,就已经偏离教师行为仪轨,或者已经开始漠视教师正业。 大学上课点名是一种变态。如果只是个别教师个人变态,让媒体与公众嘲弄几天,也许无伤大学教育质量与形象;但是,如果个别教师个人变态演变为大学组织整体变态,就不止是让媒体与公众嘲弄几天那么简单了,它必然伤害民族前程。 为防止大学组织整体变态,个别教师个人变态应该治一治。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430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课堂点名和最大熵原理
热度 9 yunlongwang 2014-4-8 07:39
先说课堂点名的必要性。对于一个课讲得好的老师来说,似乎点名不点名都很有道理。不过楼主根据自己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助教的感觉是,至少在本科课堂上,点名还是有必要的。 说到旷课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种: 1. 理工科的课程,往往都比较抽象。总有一部分人陷入听不懂,不感兴趣,不想上课,更听不懂这样的怪圈。 2. 另一种恰恰相反,有些人觉得课堂内容似乎不难,反正自己看看书也就会了, 今天早上实在起不来了, 不去就不去了。(我大一大二经常犯这种二,线性代数期末远低于平均分,然而它却是我学过的最重要的课,还没有之一。) 我个人感觉,我在概率习题课上就算讲的口吐莲花,跟说单口相声一样,他们也不一定来。说白了,我讲的不是历史,也没那么多小故事来逗闷子。伯努利们的故事挺多,可也出场不了几次。我就算如同新东方老师一般能扯,概率论就是概率论,要学明白就是要费脑子。其他那些信号系统通信原理之类更难的课,不点名上座率更低呀。当然当然,不喜欢点名的老师也有道理,强扭的瓜不甜。 言归正传, 我觉得因为这两种原因旷课的同学,都需要一个强制机制帮助他们克服惰性。点名就不错。一个紧接着的问题就是,点名特别费时间,不可能每次都点,那怎么样来优化点名的策略呢?宽泛的说, 我们希望用更少的点名次数来达到尽量多的威慑力。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点名方式: A. 随心情来,或者挑人少的时候点名。 B. 每次课都带个骰子,扔之,扔到 4 以上就点名。 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办法,不过我们是做随堂测验,就一个题,我课前打印好,下课前五分钟发,五分钟后收卷。假设一学期有 18 次课,采用策略 A ,点名 6 次(为了比较,假设两种策略付出代价一样)。从学生角度考虑(我有经验,上过好多年学了),上周刚点过名,这周点名几率应该不大吧,那就不去啦。何也? 因为每次点名与否是相关的,我可以根据点名的历史来推断今天会不会点名,我也可以根据上课同学发给我短信知道今天上座率,上座率高我就直接去网吧了。 再看策略 B ,每次点名都是独立的,场外信息完全帮不上忙,点名的历史记录也不能提供信息。我是学生,我绝对怕呀。不过策略 B 的问题是有可能点名次数会超过 6 次。长远来看,平均值就是 6 次,大数定律嘛。 语言分析结束,后面分析一下硬币另一面的数学。学生眼中的点名,是一个伯努利随机向量:( A1, A2,..., A18 )。其中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 0 或 1 的随机变量(标量)。对于这样一个随机序列,我们约束其元素和的期望为 6 。可以证明,当每个元素都独立并且每个元素为 1 的概率是 1/3 的时候,该随机序列的信息熵最大【 1 】。也就意味着这个系统(信源)最复杂,最难以预测,难以捉摸。 有一个很符合直觉的道理是,我们不希望两次点名之间有关联,因为我们不希望别人可以通过发生过的一次点名来预测下一次的点名。 对应到信息论,我们希望互信息熵为零。 摇骰子的妙处就在于,既保证了独立,又保证了等概率。 实际上,本例中, 目标函数是最大化点名这个随机事件的信息熵(尽量多的威慑力),约束条件是随机序列的和的期望为 6 (固定的点名次数)。 扯点题外话:这么点名也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代课教授想出来的。学生后来叫我骰子王,我也就呵呵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呢,最好让学生选个志愿者,上讲台来摇骰子,现场直播,非常 high 。每次摇以前,我感觉我就是大庄家,一人跟一个班赌。挺有意思。 还有个更刺激的玩法,就是把点名时间也设成随机的,在电脑上设个随机闹钟,可以防止有些人到快下课了才来 。 我也碰见过无敌的,就是不来,扣分挂科都不在乎。那碰见这种物理免疫魔法免疫的大神,代课老师也没办法。 当然当然,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好好备课。 点名这些都是些歪门邪道,愿博诸君一笑。 %%%%%%%正文结束%%%%%%%%%%%%%%%% 后面的是我稍微介绍一下信息量和信息熵的概念,方便读者阅读本文。都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啊,说错了请告诉我。首先需要定义消息,我对消息的理解是,随机事件的结果。比如我们得到一组数据,很典型,实验结果是非确定的,否则就不做实验了。比如某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在我知道结果之前,对我来说这是随机的。我可以想象成有个上帝,它用某种方法决定了本班男生的身高,对于他来说,结果是确定的,但对于我来说,平均身高是随机的。一摞洗好的扑克牌,第一张是什么牌,对洗牌的人来说可能是确定的,但是至少,我把第一张牌的可能性建模成了一个随机试验的结果。不拉不拉不拉,关于随机的本质可以扯很多,有点哲学的复杂性,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我理解的就是,对于未知的东西,观察者就把它建模成一个随机事件,观察者得到一个结果,那这个结果就是提供给观察者的消息了。 信息就是对于消息的抽象,有时候会混为一谈。比如一组关于某股票的时间序列。维基上说: Information is that which informs 。啊,定义不重要,理解就行。别问我消息和信息的区别,我也不知道。消息这个词可能是老师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吧。 信息量就是说这个消息够不够猛料。概率越小,信息量越大。 我们先假设随机事件是离散的。 假设某个随机事件X 出现某种结果 的概率是 。那么“得到了这样的结果”这条消息的信息量就定义成: 显然,随机事件不可能只有一个结果(否则就成确定事件了),我们可以用信息熵这样一个概念来衡量某个随机事件的复杂程度。如果这个随机事件是一个信源,打个比方,把信源想象成一大堆小球,如果需要用若干个小盒子把这些小球全部装起来,信息熵告诉我们需要多少个小盒子,其中每个盒子对应一个码字【 2 】。请注意信息量也是随机变量,由随机事件的结果决定,于是随机变量X的信息熵可以被定义成信息量的期望: 在本例中 。 对于连续分布的随机变量,也有信息熵的定义。但是因为牵扯到积分收敛的问题,比较麻烦,我就不多说了。 本来只是说点名的,结果扯得太远了,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一下“最大熵原理”,我觉得非常复杂,因为优化的变量是函数。本文只是提供了基于“最大熵原理”的一个小小例子。 【 1 】这个证明应该不难,虽然我没证,但是课本上有简化版的。第一步, Ai 之间肯定是相互独立的,因为不希望有互信息。第二步,任意其他分布的信息熵都小于均匀分布。 【 2 】这其实是香农第一定律: http://baike.baidu.com/view/497143.htm
7397 次阅读|24 个评论
签到的用处
zjwumei 2013-12-29 17:26
其实我是挺反感点名的,浪费时间是其一,“因为错过几次课就无法获得成绩让我不得不中断了某门选修课的学习”是其二(感兴趣不代表有余力,课程安排的很紧,旁听的时间接近于零)。博友讨论类似事情时,我也是支持不点名的课程实施,强扭的瓜不甜是其一,不往外轰来投之人是其二。 之前不签到的考虑是建立在选课的都是积极上进的学生。毕竟选课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基础千差万别,没有办法让所有人同时获得满足(基础好的感觉简单、基础薄的感觉巨难),多种学习形式(博览群书自学、一边听课一边在网上查资料相互印证等等)与课堂学习相互补充,能够发挥奇效。经过实践,这种实施方式效果很好。 现在发现之前出发点是有漏洞的,不是所有选课的都是自动、自发、自觉学习的,也有就是来蹭学分的,浪费宝贵的学习机会真是让人遗憾。下学期开始签到,把水分挤出去,把有限的座位争取给真正需要的人。 签到亦正亦邪,不是不能用,用签到把蹭学分的水分挤出去,把机会留给愿意学习但是没有余力旁听的同学,岂不是一件快事——现在看来签到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为了防止有人代签,拍照留念与之配合使用相得益彰。
个人分类: 盲人摸象|2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毕业班的课难上啊
热度 20 xin 2013-9-24 08:11
这个学期带了个大四毕业班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么课程是他们专业的骨干课和综合课。从专业知识理论体系角度来看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 根据国家学位建制,由于这个专业,只有本科,没有硕士博士。他们95%以上的都要面临转专业,从事其他专业的事情了。由于大四的学生,保送已经完成,成绩只要及格,对他们似乎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现在,他们目标明确,保研的保研,考研的考研,找工作的找工作。现在学生对上课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当然,这首先与个人水平与能力有关系。如果严格的点名与考核,对这群就业无望,转专业考研压力那么大的一群学生来说,似乎不近人情。如果尺度太松,又感觉愧对自己。 虽然这门课程我是第五次教授,但每周都是战战兢兢备课,生怕因为自己准备不充分贻误学生。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充满热情的去上课。可是,每次上课铃响了都是来一部分人。第一节课上完了能来一多半人。即使来的,大都低头看书,抬头看我的讲课的不超过十个人。 不管是我讲的慢一点,还是快一点,声音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低头的都是无动于衷。即使我停下来强调,还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有时候气馁,内心有情绪,但当老师在讲台上不能有情绪。每节课,每学期之后,我都总结自己,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如何才能更有效果。但不管如何,都感觉力不从心,效果不佳。 最近一段时间,我感觉当老师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情,有很多的无奈。不分黑白昼夜、假期与否,总是感觉空空如也。无形的压力让人喘不开气,焦虑与不安始终笼罩着自己。当老师很多时候就是演员,很难以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想要的自己,只可惜我们却这样白白消耗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怎样才能将毕业班的课程上的精彩呢?
4944 次阅读|32 个评论
从点名方式 :看理科老师和文科老师 - -
zxcvbmjz 2012-12-14 17:52
今天下午上数值分析,数值分析老师第一次点名了,哈哈,很有意思,背景:大教室,4个班一起上课,很多同学都喜欢坐在教室的后面,前排人很少,第一排就2个- -。老师第一次点名,采取的方法却是第一次经历,他让每一排的人拿一张纸条,写上:第几排,依次是哪几个人,学号,班级,姓名,然后他收上纸条,边收边数下纸条上的人数和其对应的那排是否相同,别的一概不管。此法甚妙,一举数得:一则将没来的同学一个不剩的点了出来,二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分布定他们的平时成绩,按照老师的说法,前排有座位而不做,如果你考试不错,那没关系,如果你考的不好,那么你坐后面就不能被原谅,相反,如果你往前坐,即使你考的不好,那么总分也是有可能过的 - -。老师的解释,让大家都忍俊不禁。 乘着老师收纸条的功夫,我们在下面就讨论开了,说到昨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师上课的点名方式 - -。同样是大班上课,她的点名方式是抽查,每个班抽几个人点,如果这个班前几个人到了,那么这个班就不错,下面就不点了,前面的班多点几个,后面的班少点几个- -,这个方法就不是很好了,一则抽样不是很好,点名有时前几个都点的是女生,由于女生出勤通常比男生好,这个班下面不点了,没来的男生就沾女生的光了。二则点名时不点全,代点的现象很严重,很容易蒙混过关。三则学生有侥幸心理- -。 我们都在那感叹,这学数学的老师和学文科的老师工作方法真不一样啊,哈哈,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嘛 - -。 (以上仅大家笑谈,- -)
个人分类: 笑谈|4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学生逃课说起:应规避自身利益损失最大化
热度 1 陈龙珠 2012-11-13 16:52
最近科学网又有不少上课点名的话题。上周开始,本博为本科生开始讲授一门选修课,有学生问是否每次点名。我反问道,为啥每次上课都要点名呢?上课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啊! 今天与同学们闲聊道,要是你们以逃课来抗议老师授课讲得差,则是策略上的错误-实现了自己利益损失的最大化;合适的方式,应是与老师交流,或者通过学校主管部门督促其改善教学效果。若你们本身对上课学习没兴趣,而找出老师授课很差的理由,则情况更为糟糕。 联想到今年国内发生多起环保群体事件,在行动合法的前提下,争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值得称道的。若对自己切身的合法权益都不关心和努力维护,则是对自己的亵渎。本博已多次说过,十字路口的状况,是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整体文明的一个缩影,且看最新的一个实例: 陈龙珠sh : 昨天傍晚无聊在一路边观察:从没有红绿灯处的斑马线过马路,自人站在斑马线端头开始计时,同侧50米以外来车根本没有减速让行人先行的迹象;( 我试着 )沿斑马线向前( 路中间 )挪动到估计与对面车流间隔 比一车宽点的位置停下来( 本博也怕死哈 ),同侧来车( 不敢穿行而 )减速并停车,但开车人猛按喇叭外加骂人。过马路,是观察中国社会是否和谐的一面好镜子。 在这个实例中,如何在交通法规前提下,让来车停下来、自己能安全地过马路而不无辜地久等,是问题的核心。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说‘上课点名’----只需要一个不值钱的‘规定’
热度 23 lin602 2012-11-10 20:58
我一向认为,大学生上课是有自由权的,可以听课也可以不听课。但现实情况是,如果可以来听课也可以不来听课的话,各个学校、各个班级甚至各个宿舍、各个教师、各门课的情况都不一样。缺课的现象可能会非常严重(一定要注意,必须是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统计与计算),不排除有的课会缺一半甚至更多的学生。 其实,按照我的想法,只要学校有这样的规定,教师完全可以不用点名,学生也可以自由选课。 课程完全实行学分制,取消补考,取消清考,完全跟班考试,没有任何例外。 这学期如果选了这门课,就必须跟这个班级一起考试,不及格没有补考这一说,只能跟下个年级的同课程考试,以此类推,直到这门课考试合格为止。更不能毕业前放水---清考。如果不及格的课超过多少门,或者超过学习年限,严格执行留级或退学制度。 如果真是这一条能够实行,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来听课,听课欢迎,不听课也没有问题。而且学校也不要再进行课堂人数的检查。 现实情况是,如果学生这门课不及格,可以补考,补考不及格可以再重修,重修不及格再补考,实在过不了关,最后毕业前清考,所谓清考,就是基本上给合格(许多学校都是这么干的)。结果是好好学习的毕业了,不好好学习的也毕业了,而且不少宿舍或班级,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还嘲笑好好学习的同学,对学习风气有极坏的作用,考试作弊现在在大学已经是正常现象。 还有这样的情况,最后清考的时候,有的学生到任课教师办公室说‘如果你不给及格,我就不能毕业’,说话口气中有哀求的,有‘协商’的,还有‘威胁’的,甚至让教师感觉到可能出现的人身‘不安全’。 现在大学很好笑,只要进大学,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高高兴兴拿着毕业文凭离开学校,不能毕业的人数很少很少。这符合教育规律吗?这符合人群的特点吗? 上课可以不来,作业可以不做,实习可以不参加,毕业论文可以不做实验,最后清考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统统成为‘合格大学生’。 哈哈,这样的大学培养的学生怎么样? 至于大家说的教师不好好教的问题,这也非常重要,这是学校管理上同时要考虑并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在这个地方说了。 1977年的恢复高考,让中小学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因为上大学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了,工农兵学员的‘拼爹’时代过去了。在中学不好好学习,要想通过高考上大学,门都没有。看看制度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5458 次阅读|49 个评论
论逃课——学生心里有杆秤
热度 4 luluxia8023shou 2012-11-10 19:20
一直以来 在大家眼中 我是一个乖乖的好学生 我有强烈的求知欲 一向喜欢张着嘴巴 瞪大双眼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只怕错过了一句话 希望能学到更多地东西 但是这两年 我也学会了逃课 和我一样爱学习的又没办法逃课的也真不少 真的有的时候 有的公共课老师 真的不是一般让人无语 不认真备课 讲课的时候一副不耐烦没睡醒的样子 一幅谁欠他什么似的的表情 整堂课下来嘴巴微微的嚅动着 讲着带着方言的普通话我们听着吃力就算了 说话的声音也不知道是饿了还是怎么了 一向坐在前排的我都听不清楚 他们不顾学生的反应 一个人不知道吭哝的啥 真佩服他们能这样有动力一个人自言自语 个别女老师顾家就算了 最受不了的是男老师也这样 假如您知道了他是一个海归 你会更嗤之以鼻 大家也都听之任之 慢慢的课堂上的人越来越少 当然也有唬人的点名 然后大家来了也是抱着手机或是看其他的书 没有人愿意站起来说老师您声音大点 因为都怕得罪了老师考试不及格了 从此老师敷衍学生 学生敷衍老师 互相糊弄着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真建议他们有空去听听考研培训学校老师的课 生动幽默有激情 我们听着也松弛有度 感觉一堂课下来 精神高度紧张 感觉过的很充实 虽然大部分老师还是很好的 我说的只是极个别 但是我有时候可能是性子急 坐那一会听不懂我就想出汗 我真想说 老师你随便找个人把你要讲的东西清楚的念一遍 也比你这样讲有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不管怎样说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 如果他感觉在你课堂上学到东西了 谁都不愿意虚度年华 谁都会爱戴这个老师 除了极少数学生例外 所以但凡一个老师课讲的好 往往跑去听课的人也多 学生的心里有杆秤 学生是交了学费的 学到东西与否那都是自己的 希望那极少的一部分老师 也许他觉得他给我们上课屈才了 这样的老师出了校园真的没市场 幸亏在学校 要是培训机构 早都给他辞了 一个人 爱自己的行业 他是快乐的 学生也是快乐的 一个老师很重要的是要有激情 但是假如没有了职业道德 何谈激情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 有老师给你们上就不错了 知足吧 抱怨那么多干啥 是啊 一个人成才与否关键在于自己 我们懂 所以我们从来不去抱怨 只是偶尔逃下课来坚持下我们的选择 只是今天看到太多教授谈到逃课和点名的问题 只是想站在学生角度倾吐下心声 所以我说十八大说了那么多条条 其实那很多都离我们很远 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 干一行爱一行 爱了就有激情做了 就有成就感了 一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老师爱教学 学生爱学习) 社会就高效有序的运转了 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个人分类: 读后感|2634 次阅读|9 个评论
教授点名,不如点"心"
热度 15 cgh 2012-11-10 16:09
教授点名,不如点"心" 关于学生逃课和老师点名的话题,今儿个又说上了。前一阵大讨论时没表态,因为自己现在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了。但是,自己在大学时一门专业课老师的一句话,一直印在我脑海里,其实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交流,也可以看到大家对那个老师的这句话和态度是印象深刻的。他的那句话不但让我们知道要不要来上课,还有很多…… 当年,我们学校不是一流的名校,但是我们班的同学可是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报考名校的队伍中不幸的,被学校捡过来。自己刚入学还不知道这些都是奇才,因为自己一般般,心态还好。可是对于他们来说,来这里学地质与到名校去是很大心里落差的。慢慢从老师的思想教育中发现这些对自己不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如今,不乏有名校落榜生放弃其他学校录取回去复读的。于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对专业的情绪自然就影响对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也就存在逃课现象。 给我们班上课的都是地质专业领域的教授,没有一个副教授及以下的,连基础课都是数学、物理等专业的教授。我们那是一门专业课,这位老师非常语重心长的和我们谈到专业情绪的问题,其实这个他可以不管的。他说:“你可以不喜欢地质,但是你要知道你喜欢什么,你不喜欢地质专业可以在课堂上花时间学到可以通过毕业的程度,不需要特别好,在课下你可以不用管这些你不喜欢的,去学好你真正喜欢的东西。” 也许他们本来就是天资过人,自然用课堂时间足以通过所谓的考试和毕业。全班三十多人,现在还在做地质的应该不到三分之一,转行的都不赖。记得那时候计算机还是比较新的东西,有同学在课余自学,然后发动感兴趣的一起学,还组织一起去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当时就有几个过来高级程序员,还有几个程序员。还有好几个同学去外校修了第二学位。大四保送研究生的时候,有几个就放弃资格,自己去考了其他管理、信息专业,而保送的里头也近一半选择了地质相邻专业,他们当然是能获得那些专业老师认可的。所以,大学毕业下来,大家都没有因为对专业不喜欢而浪费时光,保持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爱这一行的可以在这个氛围中学好地质,不爱地质的可以在这个氛围中自学好自己喜欢的。 前几年毕业十周年回学校去聚会,这位老师也被我们邀请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毕竟,大家对事情的是非是能分辨的,对人是有感情的。这位老师那些用真心说出的话给人以真正的教育。如果换成威逼利诱,他也许不会在同学头脑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逃课总是有各种理由的,教授们上课也是不容易的,其实管理还是可以人性化的。与其吃力不讨好地点名,不如让学生自己明白其中道理。现在学生和老师的手段其实都很多,但是公平就好。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所谓自学不用听课都是对老师的极大不尊重。投机取巧的学生不能到最后比努力学习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成绩。老师也要理解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道理是可以讲得通的,十八岁以上的大学生可不是幼儿园的孩子。 个人认为,教授上课费劲点名,不如适时给学生点点心思,让学生学习之前学会做人做事。
个人分类: 杂谈|5918 次阅读|34 个评论
实事实地有实照,从此点名不烦恼
热度 70 tangchangjie 2012-10-26 10:57
实事实地有实照,从此点名不烦恼,—介绍一款照相点名软件(唐常杰 ) 最近,科学网上好几位活跃博主,包括乔中东,赵斌,王晓明等,议论了学生逃课现象与上课点名的利弊(见文后链接 )。他们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分析了少数学生逃课的原因、道出了点名的烦恼,如花时间,不治本,还可能导致不愉快,等等,的确有人在点名与不点名之间纠结。    轻松拍照,愉快签到,从此点名不烦恼 川大计算机学院的魏骁勇副教授从技术上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就是近几天在 “实践课中演劈砖,媒体火了半边天 ”的那位年轻人,他在科研实践课上,用全英语授课方式,通过劈砖,说明了在科学实践中,既要勇于探索,又要遵循规律的道理。   本文介绍他开发的“基于图像的课堂考勤系统”,俗称照相点名系统,此软件包括两部分:(a)服务器端,(b)客户端,采用通用浏览器。此系统从技术角度给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实现了轻松点名,愉快签到。   考察 逃课问题的治本关键,要靠“三好”,即老师教好、学生学好,管理管好;此点名软件也许能在“管好”方面提供一些辅助手段。   这项技术已经研究一年多,经历了测试-改进-成熟几个阶段,最近才获得了发明专利,推广的季节来到了。       我们系里的年轻人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一个电影,名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其中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红极一时;那时的小男孩只喜欢看“打仗”的电影,因而印象不深,而那些当时进入恋爱季节的影迷,至今还在怀念 。 这里,要夸夸 我们系里的年轻人 ,理由有三: 1) 计算机科学是年轻人的科学,我们计算机系里,有一批颇能干的年轻人,魏骁勇副教授是其中之一,他现是计算机系的系主任,笔者在多年前也曾任过此职,有此后生可嘉,当然要夸; 2) 本学期中,笔者在一个课程中学用了骁勇开发的这一软件,有些体会;以前,笔者曾在数据库课程考试时,用照片记录考场实景,作为缺考证据备案;监考中,当发现有人试图舞弊时,只需用照相机闪光作威慑,就把舞弊制止于未遂(当然,也使考生免受处罚),没有想到用计算机技术。 如今骁勇实现了照相点名系统,还在社会网络挖掘方面做了探索,将此技术升华为国际顶级会议论文,值得一夸。 3) 笔者在学院的本科教学督导中,兼作了一些协调与服务工作。觉得,建议学院推广这一软件,属于工作责任内容;如果此软件能进一步被校内、或更广范围内的朋友接受并喜欢,一定善莫大焉。   下面先介绍软件的大框架及其优点,再略微介绍一些细节。       软件思路大轮廓:一照、二选、三归档    一照 ,上课时,老师在适当的时机(上课铃声后p分钟,或下课铃前q分钟)照相,实事实地有实照,出勤状态瞬间被凝固在照片中,课后上载再上载点名服务器上,如图1。 图1 上载的教室全景照片   服务器上的程序,自动在上述照片中框出并提取头像,并编号;再借助基础信息(由班长在学期开始时提供),自动生成签到页,如图2所示。 图2 自动生成的签到页面 二选 ,学生在课后适当的时间(一天或几周内),凭账号登陆服务器,在图2中的自己的照片右边,点击按钮《It's me》,即完成签到。系统会自动在相关数据库(文件)中记录出席信息。其中用了若干图像识别的方法,例如:人脸检测与识别,等等。   学生的感觉是,有点奇妙,有点兴奋,至少不觉得签到烦,同时也知道,照相点名,实事实地有实照,不容易忽悠。   其中还有若干技术细节和技术约束,如防止替代签到等等,这些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是编程者的事情, 使用者不必操心。   觉得似可如下改进:每次点击按钮《It's me》或《not me》,是对系统的训练,或对系统人脸识别的认证。虽然每次的照片可能略有差别,但多次训练后,系统收集了足够的特征,就可根据用户账号,能以准确率K%猜出对应哪张照片,可以在猜测焦点处以高亮度显示或闪动,使得签到更为快捷;如果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就可以不必点击,而直接确认了。 三归档 ,系统自动地,增量式维护某一门课程的出勤情况,在适当的权限请求之下生成文档和分析结果。 基于角色的授权 点名系统的系统网址为 http://ucopy.net/ ,读者不妨体验。 点击网址后,系统要求出示一定的权限,这在预料之中。   系统采用了基于脚色的授权,所谓基于脚色,就像导演规定谁演皇帝,谁演大臣,谁演卫兵,责权利不是分配给演员,而是分配给角色,谁演皇帝,就能在戏中享受皇帝的待遇。在一门课程相关处理中,学生是低级用户,授课教师是中级用户,授权管理只需分配角色,略需班长或学习委员的轻微辅助。详见说明书 。   课后,任课老师将照片发高级管理员(也是一个角色)邮箱, 有程序对照片作预处理(如照片拼接等),发布为签到网页,供师生做签到认证。   照片略需小技巧 如果在扇形教室,或教师有超广角镜头,且用较高分辨率模式,容易照出教室全景照片 (囊括所有学生)。否则,需多照几张供系统拼接,只要连续两张照片有1/3以上的重叠,这个聪明的点名系统,会用图像处理算法自动拼接,如图3所示,此外,建议关闭闪光,因其减小了快门时间 ,但闪光仅对近对象有效果,有的相机可调感光度ISO,夜间上课不妨调大一些试试。 附加功能 实践表明,照相点名系统可在课后帮助老师迅速认识学生,叫出学生的名字,这可能是意料之外的收获。点名系统还支持课程主页功能,为每门课程生成一个子页面,任课老师可在这里发布课程计划,课程PPT,等等,如果对象规模大,要求服务器硬盘有足够容量。 微观宏观都有看点 : 目前的点名软件,主要实现了照相点名功能,觉得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增加若干功能。    微观信息 :一个指定学生的出勤情况,属于微观信息。如果对一个学生的出勤情况跟踪,多一些数据,就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指定学生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成长历程。如果分析某学生喜欢的座位,还可以反映出一些心理学、性格的元素或关联;如果学生座位的突然变化,说不定以蕴含着某种变化。这种关联,可能是数据挖掘研究者和教学研究则都还没有充分关注过的。 宏观信息 : * 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学生选课的热点,..... * 从统计角度看的某门功课、或某位老师所授课程中学生的签到率;如果有多年数据可挖掘,可以看出教师教学方法的进步,以及受欢迎程度的变化,..... * 看出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者能看出是哪一间教室,设备如何),...... 其他用途以及相关法律讨论 此软件还可用于机关、企业的会场签到。至于在法律上是否合法,以及是否涉及在公共场合的隐私的问题,不在此讨论。不过,如今在公路上,在公共场合到处有摄像头,即便走在旷野中,美国的间谍卫星拍摄的照片能看清胡须。如果坐上超光速的火箭,说不定还能拍摄某人小时候顽皮的形象,按科幻小说的描述,也许早被外星人拍摄了若干照片。被拍摄得太多了,人们就不怕拍摄了,逐渐淡化了反摄意识。 选课时,课程说明中可标注“课程将用照相点名”,选课就表示了同意照相点名,不愿被照相点名的可以选其他老师的课;其次,只有同班同学,任课老师,或主管部门老师能登入子页面看见照片,如果计算机安全措施足够好,照片不会扩散,仅此而已。 技术发展会促进法规发展 如果这类软件使用的机会多,使用中出现了新问题,自然会有管理专家、法律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一起来讨论解决,那是后话。 产学研结合的成果 从表面上看,软件涉及图像处理,是外向型的工作。事实上,要把这个软件做得可用、好用,且被教师喜欢用,还有若干涉及数据挖掘的深层次问题。 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ACM Multimedia 2012 (MM'12)上,参见文献 ,这是一个顶级国际会议。 文献 包含 技术和应用两部分,技术部分介绍了涉及的一些图像、图形处理以及人脸识别算法机器系统实现技术,应用部分基于从图像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学生选座偏好、学生之间的交互情况)构建了一张课堂内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与学生的课程成绩联系起来进行了教学分析,最后把分析结果与传统的教育学或心理学学者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对比。 目前,这一软件已获得发明专利,不管今后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广,只要人们喜欢用,用的人多,就实现了量产,所以这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好成果。 (联系方法:有关软件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改进,合作等问题,请直接和魏骁勇副教授联系,他的邮件是 qsc1999@gmail.com ) 博文发表后,魏骁勇看了博友们的30多个评论后,发来了下列补充解释 : 谢谢 唐 老师通过博文介绍照相点名系统,可能有些博友有所误会,特解释如下: (1)点名不是强制出勤的手段,开发此系统的初衷最主要是好玩; (2)已出勤的同学常常反映,不点名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3)系统开发中用到的技术,与讲授的几门课程相关,开发的同时,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 (4)课程考核主要依据是课程设计和小组现场报告,师生同时听报告打分,出勤率仅作参考; (5)系统中的数据挖掘那一部分,是在系统运行了一年多后,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增加的; (6)目前,此系统不卖。 20121105补充 :晓勇的博客在昨天才开通,博友可以和他直接交流, 点击这里 。 参考文献: . 乔中东,《我为什么每次上课都要让学生签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16948do=blogid=624422 . 赵斌,我上课不点名,但也反对学生逃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624908.html . 王晓明, 解决逃课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61-625349.html . 魏晓勇,基于于图像的课堂考勤系统使用手册, http://www.qsc99.net/mojo2365/home.aspx ; . Xiao-Yong Wei, Zhen-Qun Yang, Mining In-Class Soci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Pedagogical Analysis, ACM Multimedia 2012 (MM'12), Nara,Japan, October 29-November 2, 2012 相关博文(教学难点系列) 辐射、服碘、补盐、空袭和卷积 ----- 教学难点讨论之一 引玉之砖释小波--教学难点讨论之二 小波的 尺度伸缩,男女声合唱与数学显微镜--教学难点讨论之 三 怎样讲解较复杂对象的演化过程 — 教学难点讨论之四 实事实地有实照,从此点名不烦恼--介绍一款照相点名系统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24979 次阅读|159 个评论
我上课不点名,但也反对学生逃课
热度 29 lionbin 2012-10-21 23:32
我上课不点名,但也反对学生逃课
最近几天,科学网博客关于大学生上课逃课的话题开始讨论了。虽然算不上热论,但从各位的观点来看,正、反两方面的争议还是非常明显的,大有势不两立之态。 首先是乔中东博主发表了《我为什么每次上课都要让学生签到》,其主要观点如下: 签到对于好的学生,就是一个过程,是我认识他们的过程。对于那些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签到则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当发现某个学生经常不来上课的时候,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和学生们取得联系,和他们谈话,让他们来上课,而不是宅在宿舍里,玩游戏。睡懒觉。其实,上课是每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 之后,龚明博主发表了《翘课者说》,其主要观点是: 翘课没有什么可耻的,关键是为什么要翘课。学生翘课,有主动选择的,也有被迫选择的,光靠点名和签到可以解决问题吗? 要想让翘课的人少些,改变今天的教学模式非常关键。对中国教育模式方式反感的,不仅包括翘课的人,也包括很多不翘课的人。希望那些老师少拿学生说事,好好反省反省自身的问题。 说完了有代表性博主的观点,再来说说我自己授课的情况。 我上课是不点名的,特别对于选课人数比较多的课,点名有点儿浪费时间。但是我是反对学生逃课的,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种浪费。我很有自信:在我所授课的内容上,学生还是略逊一筹的,是可以给他们增长见识的。我们学校选课体系还是挺好的:一个学期开学前两周,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听课,两周结束确定最后的选课。在10周左右,学生还有一次机会退选。于是,在前两周的时间,我会不断强调:“教学是一个相互激励的合作过程,我们走到一起来,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冲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的,那就是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我这是一门选修课,没有人强迫你来选,如果对这门课没有兴趣,只是来要学分的,这样的学生我不欢迎,而且我恳求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早日退选(我不在乎虚假的选课人数),免得之后弄得大家都很不开心。”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警告,将喜欢旷课的学生过滤在外(我实在没有精力去与喜欢旷课的学生理论,如果有这个精力,我宁愿花费在不旷课的学生身上)。经过这样的劝说,的确有一些同学退选了。第三周上课,我会再次强调:“那么现在来的学生,就是对这门课有兴趣的了,但是如果你之后发现还是认为错选了这门课,你随时可以不来了,并请不要忘记在第10周退选(第10周我会照例提醒一次)”。同时,我会告诉学生,下周将点名、拍照,请大家都来。第四周的课间我会为所有同学拍照,然后记录下学生的姓名。每次上课前,我会快速将这些照片浏览一遍,让我将学生的面孔与他的名字建立起联系,一学期下来,还真记住了许多学生。至于拍照的目的,我这这样告诉学生的:“我某次上课,如果心血来潮,特别是感觉考勤严重不达标的时候,我拍摄一张整个教室的照片,作为有限的考勤记录(学校教务处是要求每次上课都记录考勤的,我认为没有必要)。其实,一学期下来真正需要对着教室拍摄的情况并不多,因为后来发现每次上课有90%的学生都来了,没有来的学生,还主动上交了请假条,也有通过电子邮件请假的。据说学校教务处还聘请了一些退休教师,不定期地在各教室进行考勤抽查。也许运气比较好,在前两年的抽查中,我的班出勤率比较高,有时候甚至是全勤,这是让我非常欣慰的。我上课有一个硬性要求,上课只能做两件事儿——睡觉或者听我讲课。也就是说,除了睡觉,不能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儿,比如用电脑、玩手机和看别的书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为什么我觉得上课是可以睡觉的呢?因为我认为犯困是一种生理反应,有时候是无法通过主观努力克服的。而且我还极端地认为,上课学生犯困主要责任应该归教师,是教师上课的内容过于枯燥,或者讲课没有技巧,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我首先要求自己保持激情,课前认真备课,准备足够多的素材(甚至包括准备一些相关的内涵段子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热点问题),学习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尽量让学生兴奋起来。总体来说,学生对我的这种方式给予了肯定。学生的评价参见我另外一篇博文:《 孤芳自赏一下一学年以来学生对我的授课评价 》。 下面就谈谈我对学生逃课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无论如何,学生逃课是错误的行为。引用我以前博文中的话:对于错误与正确的关系,英语有两个看似表达相反的谚语:1)Two wrongs make a right,意指用他人的错误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事实是他人的错误与自己的错误并无关联。简单说就是:别人错了,不等于你对了。2)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两个错误不能构成一个正确,是错上加错。因此, 如果说教师的课上得不好是一个错误,那么用逃课的错误来对待这个错误,绝对不是正确的! 如果要为旷课寻找什么积极的意义,甚至到处宣扬,那是一种强词夺理的行为。因为通过旷课这种方式,并不能“激将”任课教师将课上得更好,可能只会更糟,并走向一种恶性循环。中国教育模式的改变,不能光靠教师的努力,学生也有责任,显然通过旷课的方式对这种改变是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的。 有人认为,大学的教学可以类比为服务业,如果提供的服务我不满意,当然可以拒绝这个服务。在服务业,一般称顾客就是上帝,所以服务不周,就应该受到上帝的惩罚。可是,没有那个高校标榜学生就是上帝,也没有任何时候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从古到今,也不管是哪个国家,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买卖关系,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高校不是服务业,高校教育不是简单的消费关系。 另外,学生对教学不满意是很难定义的,究竟如何学生才满意?有的学生喜欢老师多讲一些,严格一些,而有些学生可能只是为了学分,希望老师松一些。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按照学生的好恶来安排教学,而应该按照教育的规律来指导学生,这才是教师的天职。如果真有老师违反这些天职,那也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老师也不是不能受到惩罚的。尊师重教,那是指对教师这个行业,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教师。教书育人,必须以身作则。不能做到这点,就不是好老师,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反对整个教育行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这是天经地义的。 一个教师能走上讲台,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需要很多的修炼和储备。如果这门课你只能坐在下面听,那么至少这门课,你与老师比起来,是更加无知的。虽然那个授课教师也很无知,但还是要比你强。 我们学习,是学习什么?是学习别人的长处。 我不相信那个老师本身或者他授课的内容,完全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现在的学生都很有主见,似乎都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是真的吗?扪心自问一下吧! 上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义务,学生也有,而且其最终的效果还是学生受益更多。 喜欢做老师的人,本来就有“好为人师”的天性,看到听众对自己的话题有兴趣,会激发起热情并超常发挥。 所以,学生应该去“捧场”。知识是为未来储备的,你知道未来会用到什么知识?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比你高明。别到了知识用时方恨少。老师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但学生大多没有做过老师,谁更高瞻远瞩,谁看得更透是很明显的。学生有主见,这并不是坏事,但请放在做学问上,而不是体现在某种涉嫌违规的行为上(几乎全球所有正常的学校都认为旷课是违反校规的)。可能有人会问,你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你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旷过课吗?坦率地说,我那个时候也旷过课,但并不能因为我曾经旷过课就应该认为这是一种正当的行为,或者我不能反对旷课。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学生和教师的双重经历,我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也才能有今天我在这里旗帜鲜明地反对旷课。 在工作中,同事之间有竞争,生怕自己知道的东西被别人学到了。课堂上可不是这样,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多学点儿。这种情形非常奇怪,一个教师可能在办公室还是非常保守的,也生怕其他老师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但到了课堂似乎就变了一个人,希望将自己知道的东西都传授给学生,有时候只恨自己学识疏浅。大家想想,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学习知识? 可能有人会说,有些老师的课我就爱听。毋庸置疑,老师的口才确实千差万别,有些人讲话确实非常吸引人,一门课经他的口出来,能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么我想问, 你不想上某门课,究竟是排斥那个老师,还是排斥那个学问?我们上课不是来听笑话的,更应该关注的是知识。那么,你有什么理由不上课呢?潜意识里,你是不是认为如果我不上那门课,反而会学得更好,真的吗? 最后,我想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是一无是处,旷课也不是中国高校特有的现象,而且也不一定是最严重的国家,但是, 不管教育体系多高明的国家,也不管教育多么成功的国家,都是反对学生旷课的。对于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就不要再对旷课行为表现得那么理直气壮了。其实,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可值得讨论的问题,讨论这样的问题就好像在说一个规则是否应该遵守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上)
个人分类: 师生之间|16162 次阅读|74 个评论
我的治学之道
热度 15 ailincnj 2012-4-6 21:10
  读了林中祥教授的博文“上课到底要不要点名? ”,无限感慨,也晒晒我的治学之道,也想听听高人指点。   第一,上课一定要点名。内心也不想点名,让不来听课的感到是损失,做得到吗?因为不是讲艺术、讲故事,枯燥的专业课吸引不了他们。记得做年青教师时,每次上课都像演讲,如果没有眼神交流和互动,下课后心里不舒服,认为课没讲好。通过点名还能约束学生来教室,凑个热闹。时间花的不多,先数人数,只有在人数不够时点名。为了节省时间,只点学号,碰到25和38要注意了,就要念成二十五和三十八。点几次后就能发现不来的多半就那么几个,后半段采用抽查,很灵的。第一次课公布规矩,旷课一次扣平时成绩2分,迟到一次扣1分,有不良记录者,不调等级,如69、79可调到70、80 。可能有些人不苟同这点,我的一同事,吹他不点名,那天有点下雨的晚上,50多名学生只来了6人,不好意思对我笑笑,带学生到办公室去上课了。   第二,有严格的请假制度,事假必须班主任批,病假必须有医院的休假证明(不是病历),还有一个特殊就是教务处教学科的也能算,什么学生会、团委、体育部的批假一概不认。   第三,上课不准私下讲话、不准接手机(到教室外接手机也不行)、不准上厕所(除非有病拉肚子),课间迟到也算迟到。   第四,上课时允许看其他书籍和打瞌睡,因为不影响别人,也许是自己课讲的不好,要给他们一点自主权。   第五,考试绝不允许作弊,有人会笑话我,谁还会允许作弊,还真大有人在,现在很多教师是睁只眼闭只的,发现抄袭只敲敲桌子。如何抓作弊可以写本书,恐传授作弊术之嫌,不敢动笔。本人抓到作弊卷面作零分处理,给点平时成绩。不敢上报学校,报了学校也不会处理,还认为给他们出难题。   第六,关于混混。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好学(多为女生),三分之一是在混。不听课,没有教材,不做笔记,只是在考试前复印女生的笔记背背,很容易过关,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心慈手软,学校也不会高兴你让很多人挂了。所以我告诉他们是平时从严,考试从宽。比如多出主观题好送分,有个潜规则是见字给分。另外扩大平时分的比例,占20%,也就是说100分试卷考50分就可以过了。如果100分考35分及以下坚决不给过,领导来做工作也不行,往往我教给他们方法,补考时不要找我就行,年青人肯定会让过的。   由于我自认为对得起良心、自认为替孩子的父母负责,坚持自己的规则,少不了骂。一次是不让学生上课接手机,被该生发贴在网上辱骂,没有领导会处理学生的,怕学生跳楼,最多对教师说几句安慰的话;另一次是学生说补考不过就要揍我,结果反映到班主任和领导那里,他们说他和他妈都有病,只能不了了之。   看到教育现状很痛苦,但领导总认为形势大好。一个课堂上前面大片不坐人,没有多少想学的,作为老师的心情你们懂的。我有很多方法可以挣钱,怎么今天好象在混每小时30元的课时费,悲乎!教育部你们到处搞评估,为什么就不搞点实在的。没有淘汰机制的大学是不可能培养人才的!我只是巴望着少上点课,早点退休,干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此文会不会被领导认为揭了学校的短,放心吧,领导:中国政法大学杨帆上课好不了多少,也许是普遍现象,你们还是很有能力的,党和人民把学校托负给你们是放心的!呵呵!   
6217 次阅读|27 个评论
上课到底要不要点名?
热度 9 lin602 2012-4-5 22:46
上课到底要不要点名?学生的答案与教学多年的教师的答案可能不一样。 从内心来说,我非常赞成学生愿意来上课就来听,不愿意听课就不用来。说实话,我在大学有时候也不听课去听著名学者讲座的(例如:曾经不听课去听著名学者卢嘉锡、蔡启瑞院士到中山大学讲座)。 但是,目前中国高校如果你不要求学生来听课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可以这样说,许多学生会不来听课,即使我这个出了名的‘严厉’教师,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来,碰上点名时,他们名字记录在案。有的睡觉,有的出去玩,有的在宿舍上网打游戏。 如果许多学生考试不及格,那心慌的往往不是学生,可能是教师。为什么,学校要求成绩正态分布嘛。我当系主任时,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考试不及格率高而担心,担心学校的批评。最后我给他们打气,说学校要批评我来承担。 如果学生这门课不及格,那没有关系,补考,补考不及格也没有关系,可以重修及再补考。如果还是不通过,那没有关系,毕业前一个清考,统统过关,手拿毕业文凭,欢天喜地离开学校。哈哈。 所以有的学生干脆不补考,也不重修,最后清考一下完事。清考是什么,反正在高校工作的‘地球人’都知道,这里也不多说了。因为学校要‘维稳’。让学生们高高兴兴出门,领导们就没有忧愁了。 唉,你说这教学质量如何抓?为这事,我找过教务处领导甚至校领导,没有用处。许多教师都反映这个问题,没有掀起一点波浪。 所以我只有采取一个最原始也是最笨的办法----点名。 因为要对这些学生负责,对这些学生的家长负责,要对这个社会负责。他们坐在教室中,不管怎么样,总比在宿舍打游戏好点,因为我还会多多少少提问,让他们有点紧张,再讲点科研与工厂中的事情,讲点毕业校友的事情来提提他们神,多少还是能够学习点东西。 唉,想起来心里就有点郁闷,这教师变成什么了?保姆?家长?幼儿园老师? 作为大学教授,无奈! 注:一般来说,不同学校风气有差别,管理也有差别。学校录取成绩不是太高的,学生风气更差。
4313 次阅读|23 个评论
学生逃课与老师点名——猫与老鼠永远的游戏
热度 3 heitiedan2012 2012-4-4 22:51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中青报载, 据媒体报道,日前重庆某高校启动了指纹签到系统,想睡懒觉让同学代替签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学生逃课,老师点名,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玩了很久了。在这场游戏中,就跟那个好莱坞的动画片似的,双方的争斗没完没了。在动画片里,老鼠似乎略占上风,而在现实中,老师和学生都不是赢家。 从学生角度上说,你老师的课讲得不怎么样,凭什么我一定要听,我不如去图书馆看书,做些有兴趣的事,这比听那种淡而无味的课好得多。这种情况肯定有,但逃课者并不都是有着如此自觉性的学生,有的学生就是对任何课程都无兴趣,什么课都不想听。只是到了期末,快要考试了,要去听老师讲考试要点的课,这才不得已而听之。还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虽然讲得不差,但是这门课本身没有意义,对将来就业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那么在学生看来,就没有必要去听。还有的个别学生就是晚上天天玩游戏,几乎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既无精神又无兴趣上什么课,所以就干脆睡觉逃课了。 从老师的角度上说,我辛辛苦苦地备课,学生不来上课,就是不尊重教师,这是不允许的。来了教室又不认真听,对教师仍然很不尊重。所以有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来听课,不惜运用点名的方式,并威胁如果不到,会有怎样的结果云云。开始有的学生的确有点害怕,被逼无奈,只好来教室上课。但时间一长,就都摸出规律来了。所以代替点名的情况相当普遍。由于教室大,学生多,除辅导员外,上课的老师能认识的学生很少,所以代替点名的方法相当行之有效。老师也没有什么办法治理,有点一筹莫展。 在我看来,如果学生确有学习的自觉性,偶尔逃一次两次课的确没什么了不起。作为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每次上课都来听。当然,如果逃课的学生多了,次数多了,教师首先要检讨自己的讲课有什么问题没有。如果老师认为自己的确很认真地备课了,当然也肯定认为这门课对学生很重要,而学生经常没有什么理由就不来上课,从学校方面来说,当然需要某种强制性的措施。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所谓必修课就是带有强制性的课程,你喜欢要上,不喜欢也要上,必须上,所以称为必修课。但是现在必修课逃课的仍然不在少数,那么学校和教师运用点名的方式来实施这种强制性,也是完全应该的。 只是现在学生人数太多,点一次名要花将近半个小时,再加上很多人代替缺席者点名,所以点名的效果很有限。我在这里介绍一种方式,可是节省不少时间。就是作为教师,你拿着学生各班的名册,不需要挨个点名,而根据每个小班的班号,统计每个小班的出席人数。假设 1 班应出席 30 人,老师就让在场的 1 班的同学举手,由老师清点人数。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代替点名,所以就不会有冒名者。假设举手的人有 15 名,老师就要求下课前,该班班长或负责的同学把这 15 个出席者的姓名与学号写出来。而且要求这个名单不允许超过 15 名,如果超过了实际出席的人数,老师就宣布将随机删除人名,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出勤了。学生无法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如果名单上的人数超过实际出勤人数,说明做假的是学生,老师当然有权予以处罚,所以随机删除颇有杀伤力。这种方式既有效,又省时,是一种较高效率的做法。 当然,作为教师,我并不愿意总是这样做。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你通过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下一堂课的出勤者多一些,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是怎么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没有找到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因为大环境如此,老师再使出浑身解数又能如何?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单靠这种外在的压力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和上课的动力,这真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与工作。包括各院系的学生工作系统,包括辅导员、团委、学生会等,都需要围绕着教学来作为他们的第一要务。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只让教师一个方面来负责,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然而,现在惟有教师在关注这种事,其他方面包括院系领导,校教务部门,校领导部门和校级负责干部,都似乎不把教学秩序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所以我说在目前的状态下,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来上课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我以为,作为教师,不管学生来多少,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要认真对待已经来上课的学生。不管他们来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教室,来听你教师的课,你没有任何理由轻慢他们。你教师不能因为别的同学没来上课,就对已经来上课的同学掉以轻心,甚至满怀怨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与愤懑,这对已经来教室上课的学生是很不公平的。如果你真的特别认真地对待你的课程和你的学生,至少对于那些已经来听你课的学生来说,这堂课来听是值得的,他们的口碑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上课。当然,这不是必然的,也许你教师的努力并不一定吸引多少学生来听课,但是至少你是问心无愧的。就单凭这一点,也是值得的。
310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点名就没法保证学生上课?
热度 8 outcrop 2012-3-3 12:12
新闻 《南师大防逃课拍照点名 师生称本末倒置》 ,我的评论是:“不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不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不提高老师的素质,变着花样点名就是浪费时间和钱财。”。 新闻 《科学报:拍照点名与李政道“被逃课”》 有一条典型的评论,morgile:“此一时彼一时也,先生讨论此问题情有可原,但望您仔细推敲,莫将彼时的西南联大与今日众校相提并论,世易时移,此不足以令人信服,不是么?” 还有学生normanaachen评论:“能理解,我上课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书本几乎都是自己自学,老师的进度太慢了,而且几乎是照本宣科,不听也罢!毕竟老师的授课对象是大多数同学,既然自己不属于大多数,那就坐在教室后面自己看自己的呗,上课就算凑个人头~”。 我不知道目前的大学生是什么情况,但起码我上大学那会,学生的逃课率和老师的魅力,是负相关的。记忆中逃课最多的是政治课,到课堂看闲书的时候也多;最认真的是单片机,当时补家武老师自己专业过硬,对行业也了解,每讲一段知识,都可能知道用在哪里;而且有很多行业里的故事。 难道现在的学生变的很不爱学习了?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3 次阅读|15 个评论
方舟子同学点名的十大科学网人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1-4-8 17:23
才九个吗?感觉有点少似的,应该还有吧? 一,吴宝俊【大宝,俊着耶】 二,吕乃基【吕兄,激着哪】 三,罗渝然【罗学长,燃着嗯】 四,王铮【王老师,铮着呢】 五,曹广福【曹大侠,福着唻】 六,肖传国【肖大夫,过着吧】 七,刘华杰【刘教授,接着呀】 八,廖俊林【廖先生,凛着吗】 九,沈阳【谁他爹,痒着呐】 十,蒋高明【蒋首席,明着咧】
个人分类: 人论|3487 次阅读|16 个评论
选修课到底该不该点名
热度 1 gloria76 2010-6-23 21:43
选修课要不要点名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学生关注最多的就是能否及格了。这学期我只教授了一门选修课,把考核分成了两部分:平时表现+期末设计。平时表现中有一项是考勤,我不是每次课都点名,随机抽查了几次。这学期到课率极低,我分析原因如下: 1、授课的内容需要更新。教授这门课有几年了,虽然课件每次都不同,但内容大体不变,再者授课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强,听起课来兴趣不大。 2、授课方式方法需要改进。授课过程中没有体现个人魅力,虽然大学生不像中学生那样,因为喜欢老师才喜欢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但个人授课方式绝对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个人决策问题。原来选课的对象是全院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改成了大三,大四,大三的要准备考研,大四的要准备就业,所以到课率不会高。 分析完了原因,还有一点疑惑,那就是: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到了,到课率会高吗?不点名,怎么保证选修课的到课率?从百度上用选修课 点名为关键词搜了一下,出来的相关网页绝大多数是不点名的选修课受欢迎。难到真的要靠不点名、好过关来争取生源和学生的好评?
个人分类: 教学|1131 次阅读|5 个评论
点名的艺术
kingstar 2010-3-17 16:47
下午领雁是到海运学院的天象馆考察,昨天下午烧坏了两台机器,所以今天的观看质量大受影响。天文这个方向广大的科学老师还是想热切的了解,知识可以百度,观测技能与实践经验确实不是搜索引擎的特长,因此,如果可能再安排一次实际星空观测,倒是很现实的事情,估计庄老师或者陈浩可以加入我们的师训队伍。只是在宁大观测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初步是建议去黄贤,只是学员要自己出经费了,这两天算算了培训经费,那是相当的令人失望,政府工程嘛,和其他的不一样,我承担这个项目是有另外的好处的,能够认识一线那么多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这对于我也许是最大的收获。如是,那就幸莫大焉。 三个节目后,考察结束。五楼的天文工作室今天下午因为开双代会,就暂时不上去了,等下次或者晚上,我那些设备也可以秀秀。OK,忘了点名,这是规矩。那就拍张照照吧,这是可以作为呈堂证供的吧,呵呵,咔咔,两张,生活原状态,我是不习惯喊123的,所以集体照很是有趣。各有特色,如有不雅,也请不要作为饭后谈资。正待撤回,忽见一人闪出,问之也是学员,漏下了,我提出给她拍照,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呵呵,旁曰:是做点名照用的于是欣然。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311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