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能力培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研究生需要哪些基本学术训练?
热度 25 wangdh 2015-2-8 20:28
研究生需要哪些基本学术训练? (王德华) 周五是例行的研究组组会。 利用组会,强化研究组教育和管理理念,强化研究组文化,是一个重要内容。很多方面是导师自己观点,学生们不一定认可。组会交流,有些研究生喜欢,有些研究生不喜欢。喜欢的同学,心情就好。不喜欢的同学,心理上就抵触,心情也好不了。 研究生教育是个性化很强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导师的性格、品行、学识、处世等等各个方面是会对研究生留下印象或烙印的。研究生的导师制培养方式,本质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研究生的。 但是当今导师的理念都不能对自己的研究生产生影响的时代,是很悲哀的。进一步说,如果导师的理念都不能影响自己的研究生,当今的研究生培养是一种什么方式呢?师生需求不一致,理念不一致,导师难受,学生难受,结局也就不会圆满。 组会上聊了几句研究生培养的事情。从近期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质量的规定看,除了说明主管部门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视外,似乎也表明对我国当今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很了解。 果真如此吗?如果是,当是国家的幸运。 我的感觉好像是,该管的不管(如研究生选拔,导师的遴选),不该管的(如指标、课程),干涉有点多了。不懂教育的官员在主管教育,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研究生需要哪些系统性训练呢? 研究生培养单位都有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基本要求都写得很清楚。为什么研究生还有疑问呢?甚至不少毕业了、已经获得学位的研究生都不清楚研究生该有哪些基本训练呢?一个原因是导师也不清楚,或者导师知道但没有去实施。 为什么那么多的研究生会感觉自己读研究生是给导师打工呢?为什么那么多导师会把研究生做劳动力使唤呢?一个方面就是师生都不清楚研究生培养需要哪些方面的训练。 我在给研究生做讲座和给研究生导师培训时,经常借用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图来说明研究生培养所需要的基本训练(见文后的图)。 研究生培养有 3 个方面的内容: 1、 基本知识 :包括宽广的学科知识和宽广的实验途径的交叉学科知识。什么是宽广,如何做到宽广,是很关键的。 我们今天的研究生,入学时绝大多数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所以,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都需要训练。 2、 研究技能 :包括 4 个方面,思考清晰的能力(有效地口头表达和写作交流能力),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文献阅读、评价和综合能力,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 3、 创新能力 。在 1 和 2 的基础上,研究生培养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条是产生 new idea 的条件,也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这 3 个大的方面,及其包含的内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缺了一环,其他方面会受到影响。尽管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也会有些补偿机制,但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科班研究生教育中学术训练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师生间的配合,需要研究生自己的主动性,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布局。这些基本能力具备了,一个研究生日后的工作能力和学术视野会有很大的提高。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自信心会增加,充实感增加,成就感增加。 这种自信、充实和成就感,绝对不是在研究生期间只发表几篇论文所能替代的。研 究生教育,不是培养技工,不是培养实验员,不是培养论文生产机器。这些常识,研究生自己要清楚,导师更要清楚。 日子过得太明白了,累。过得糊涂了,更累。该明白的,一定要明白。该糊涂的,还是糊涂点好。 (图片引自文献,中文是我自己加的。)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6866 次阅读|29 个评论
研究生应该怎样学习、科研及培养自己的能力
热度 34 liuboshanxi 2014-11-16 23:57
研究生应该怎样学习、科研及 培养 自己的能力 学习、工作(科研)、能力对研究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读书的时候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尤其是《华罗庚科普著作》中一些谈治学的内容,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头读一遍。现在我开始带研究生了,还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我每天也要学习、工作,也在培养自己的能力。我把我的经验写下来,一方面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给研究生提些建议,希望他们少走一些弯路、能够成功的更快一些。 研究生可分爱学习的与不爱学习两类。不爱学习的研究生的理由可能很多,我也不想劝他们学习,因为根据我的经验,劝说一般是不起作用的,只有自己某一天深刻领会到才会不懈追求的。其实诸如“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大道理他们都是懂的,跟他们说“知识就是力量”反而会被嘲笑的。对于爱学习的研究生,对“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是深刻领会的,但还需要明白“知识并不等于力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才是“力量”,所以不但要有“知识”,还要知道怎么用“知识”。不少研究生求知欲望强,学习、工作也很刻苦,但没有值得称道的成绩,这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学习知识,不知道工作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就在工作与学习之中。 1. 研究生应该怎样学习 在探讨怎样学习之前,首先应该明白应该学什么?在探讨应该学什么之前,首先要“虚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了,一些本科生学习的知识就不用学习了。我们很多研究生基础不扎实,就是需要学习本科生学过的知识。很多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小学生明白的道理,我相信很多研究生已经忘记了或根本就不知道。即使自己知道的,如果再看一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必然会有新的理解。比如培根《论读书》一文中的这句话:“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大家中学的时候应该就知道,但现在未必能做到,看了这句话足以让自己警醒。所以只要是自己需要的、要用到的知识,都要虚心学习。如果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只能学习那些当下最迫切需要的,孟子说“当务之为急”。 在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虚心读书之后,就需要知道怎样学习?学习的目的是用,是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仓库,没有解决问题的任何能力,还不如那些没有知识能够办成实事的人。所以说“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所以很多教授很有知识,但仍然很穷,也没有多少成就,就是因为不会用知识。《尚书》中有句话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说的是“知易行难”。培根说的很明白:“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但“用书之智”并不能“全凭观察得之”,还需要“实践”、还需要“思考”,也就是要在工作中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会深刻的思考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白“知识”与“本质”或“实质”的区别与联系。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与新的认识就是“能力”,“知识 + 这种经验”才是真正的力量。只有实践才是创新的源泉。北航的校训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讲的非常好。 2. 研究生应该怎样工作 谈起“研究”或“工作”,我们的研究生其实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中国的研究生只能勉强维持在大学的生活,收入基本可以忽略,是“廉价劳动力”,所以很多研究生只愿意“学习”,不愿意“研究”或“工作”。如果不愿意“研究”或“工作”,对所学的理解也就有限,学到的知识当时不用,以后可能用不到,时间白白浪费了。所以中国刻苦“学习”的研究生很多,但很少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也许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 30 多年没有培养出来国际公认的大师的一个原因(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但是,孟子说:“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所以,杰出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能够看清时弊、敢为天下先、力挽狂澜的才是杰出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凡民”。我觉得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没有培养出来大师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培养,而是因为理工科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脱节了,是因为我们的研究生没有思想、不会“思考”。发达国家的研究生表面上收入很高,实际上他们上课得交很高的费用,住宿也得到校外租,校内更贵,这样算下来国外的研究生更“廉价”,但为什么能出大师?所以这是一个思想与认识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研究生要读《四书》、《道德经》等书,要明白事理,要有思想、有理想、敢为天下先。 在思想和认识上明白了研究生主要就是研究、创新、工作,所有的学习都为创新服务,然后就可以安心讨论怎样做研究了。因为跟不愿意做研究的人讨论怎样做科研就是对牛弹琴。此外研究生也不能只在意怎样发表几篇论文然后顺利拿到学位,而对创新并不感兴趣。实现个人价值、人生目标归根结底是要创新的,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不能模仿。第一个说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所以,学习、工作与创新是三位一体的,单纯的学习、工作或创新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作为研究生要以创新为导向,刻苦工作,学习只是充电。研究生经过本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从事科研的必要知识了,研究生如果还只考虑学习就不配称作研究生,就不是合格的研究生。创新是一个不断实践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加深自己对知识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并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正因为只有在研究的实践中才能产生灵感或加深自己对知识、规律的认识,所以研究生导师也要参与到研究的第一线,不然创新的灵感就会枯竭。 3. 研究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最根本的是思想素质。研究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所从事的研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工作态度要端正、积极,遇到困难能够坚持不懈直到解决问题,人际关系和洽,能够保持健康体魄。毛泽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就会迷失政治方向,就很危险。因此研究生不但要认真从事科研工作,补充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习怎样做科研、怎样做人、怎样思考。 研究生不要担心做出更多贡献、不要担心自己的观点、方法被别人知道,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耶稣说把你的生命交给我,你才能获得永生。你的贡献越多,你的价值才越得到体现,你才越会被受到重视。只有不懈的付出、奉献,才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 科研需要尝试,所以爱迪生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广为流传。在不断尝试之后,也许你觉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做一些其他的尝试,其实当你发现“走投无路”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有很多条路不能走,你已经看透了很多事物的本质,你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只要你一直走下去,成功必然属于你。俞敏洪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必将走向辉煌。”科研也是一样的。
个人分类: 怎样创建成功的科研人生|47080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研究生能力培养手册
zhangdr 2010-9-20 13:14
1. 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 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 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2.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 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您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3.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大家鼓励我能详细一点就更加好了!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想法及答辩感受再次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 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的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 (4)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未必正确),他们(包括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对你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留意你的导师对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包括训斥),在你的工作中加以利用或避免。 (5)对于有一定基础(高年级)的研究生来说,文献在你看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读文献,从中寻找你的方向和突破口,你可能做出比你说看文献更好的东西。 (6)向你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你注意到他们的成果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不要担心自己是小字辈别人不理你。我曾给国外一大师级人物发电子邮件索要一篇较早的论文,他告诉我他也没有电子版,可以寄给我纸板论文,让我告诉他地址,最后真的很快就将论文寄给我了。 (7)研究生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答辩,很快就过去了,因此,做事一定要有计划,头脑要清楚,要主动!确定导师以后就该主动多与导师联系,多与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联系,早着手准备,哪怕随便在网上浏览相关领域的新闻也好。不要总是等导师催你做什么,你才做什么,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8)当你很忙时,静下来想一想,究竟你是忙,还是茫或盲!无论如何,都要留时间思考和总结,投入很重要,但不要一味的埋头做实验! (9)做完实验,尽早处理结果,这对你后续实验设计非常重要!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象的结果,要分析,调整实验方案,不要等到毕业再来处理,到时候有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10)若有可能,在研究生期间尽早投一篇文章给好一点的杂志,即使不能发表,也会很有收获,因为好杂志往往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你评审,会给出很详细的评审意见,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导! (11)当你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以后,答辩就只是你展示的舞台了。因为所有在场的人中,你才是对论文中的工作最熟悉的专家。剩下的就是做好ppt了。 (12)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要抱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导师、课题组成员、经费......正确处理,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开心生活! 4、 每天睡觉前坚持做三件事 (1). 今天都干了些什么,那些与课题实验有关,用科学而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记录下来,自认为失败的实验也要认真对待,并找出原因。 (2). 想好并安排好明天要做的实验,千万不要到了明天再准备。 (3). 前两件事做不好,不要睡觉。 就这样,坚持做,一定会进步很快的。 5. 博士答辩过后的反思 我虽博士论文盲审和答辩均以全优通过,文章也发了不少(IF总和约20),但回头看,还是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在此将个人经验与各位XDJM交流,望批评、鼓励和讨论。 (1)、要脚踏实地,但目标不能太低。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口里可以说只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就可以了,但心里一定不能限于此。 (2)、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家欢迎的人。这对于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是否有人愿与你合作,是否有人帮助你(包括提意见和建议,哪怕所提意见和建议不正确)。 (3)、寻求老板的支持很重要,毕业时的每一步都要老板签字和鉴定。多与老板沟通,尤其是老板心情不错时与他多沟通!如果他对你帮助不大,你也得多与他沟通,至少让他少从反方向对你施加作用力。 (4)、研究生与导师或许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有时很难说谁对谁错,要多思考,自己判断导师的为人为学,或许师兄师姐告诉你的悄悄话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色彩。 (5)、如果有机会,一定争取在研究生期间出去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对于博士研究生,最好可以作一次会议的口头报告。也许参加会议不能提高你很多(或学不到任何学术知识),但对你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你也可以结识一些相关领域的同行(前辈)。 (6)、要豁达。不要只愿意听好话,听恭维的话!研究生多听一些对你工作的批评意见有利于你后面的工作,虽然逆耳。 (7)、有的人是想从老板那里弄两条鱼走人,有的人是想用老板那里的网捕两条鱼走人,你最好借用老板的条件,学着织合适的网捕鱼。这很痛苦,但你毕业时的前途不一样。 (8)、如果你的老板很适合你,不要辜负他!如果你碰到的老板不如意,尽量不要抱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多沟通,多争取支持,争取多的支持,让老板对你有信心,看到你工作的意义。 (9)、如果你做的是新课题,迅速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课题)崛起,尽快在该方向超越老板,这有利于你后面跟老板交流。如果你是博士生,毕业时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还不如你的老板,有点失败! (10)、通过提高实力确立地位,不要学别人将心思花在请客、送礼、溜须拍马、打小报告上 6. 其他 1,不要轻易崇拜或者鄙视一个人   人都有偶像,但请拥有你自己的个性.不要刻意去模仿一个人,因为你就是你,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要有自信.也不要全盘否定一个人,每个人是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理解他,也请学会接受. 2,别把钱看得太重 不要抱怨自己现在工资低,银行存款4位数以下,看不到前途,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即使你文凭再高,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锻炼过程,社会永远是一所最博大的大学,它让你学到的知识远比你在学校学到的重要得多,所以同样,你也别太介意学历低.30岁之前靠自己能力买车买房的人还是极少. 3,学会体谅父母 别嫌他们唠叨,等你为人父了你就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他们眼里你还是个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得你哄他们开心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电话,一点小礼物,就可以让他们安心,很容易做到. 4,交上好朋友 朋友对你一生都影响重大,不要去结识太多酒肉朋友,至少得有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朋友,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就好好把握,日后必定有用,不管他现在是富还是穷. 5,不要沉迷于任何东西 所谓玩物而丧志,网络游戏是你在出校门之前玩的,你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这上面,否则你透支的东西以后都得偿还.一个人要有兴趣,爱好,但请分清楚轻重. 6,年轻没有失败 不要遇到挫折就灰心,年轻人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失败了,重来过;失去了,再争取别的。错过了,要分析,下次来,要把握;幼稚了,下次,成熟点。不要紧,会好的,哪怕到了极点,也不要放弃,相信一定可以挺过去。不要消极,会好的。曾经的错,过去了,总不能回味在过去。现在的,很好,累完了,很舒服。不要伤,总会有人在支撑你。 7,要有责任心.   不管你曾经怎样,但请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正直的人.男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不要懦弱,但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尤其是善良的女孩,因为这个世界善良的女孩不多了,即使不想拥有,但也请让她保持她美丽的心. 8,外貌并不重要.   不要为自己的长相身高而过分担心,如果有人以貌取人,请不要太在意,因为你不用去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而难过. 9,学会保护身体   不要以为现在抽烟喝酒,熬夜通宵也没什么事.那是因为你的身体正处于你一生的黄金时段.30岁以后你就能明白力不从心这个词的意义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所以要尽量让自己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 10,别觉得一事无成.   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成功,当然如果你有千万资产的除外.一开始太固定的职业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在不断的改行当中,你会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11,请认真工作   即使你现在的工作再怎么无聊再怎么低级,也请你认真去对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小的事做起,或许你现在学不到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但起码你要学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对以后很重要. 12,请认真对待感情.   逢场作戏的爱情只是让你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爱人,而是心中没有了爱,当你把我爱你3 个字变成你最容易说的一句话时,那么你在爱情的世界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了.爱情没有公平,总有一个人比对方付出得多,即使没有结果,也别觉得不值, 因为你的付出不光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你自己的爱,为爱付出是很可贵的,赞自己一下. 13.请留一点童心   在内心深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落里,请保持一份童心,不是幼稚,但有的时候单纯一点会让你很快乐.所以不要太计较得失,生活本无完美.    最后说一点,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个人分类: 我的推荐|2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动物的轮子”引发的思考:浅谈创新型人才培养
unesco 2010-5-6 19:17
“动物为什么没有进化出轮子?” 当我向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都觉得奇怪。因为他们从未听说动物长出轮子来,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也有不少同学积极开动脑筋,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动物既没有像自行车一样的链条,也没有像汽车一样的发动机,没法自己转动轮子。” “动物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支持轮子的持久运动。” “假如动物进化出轮子,在平地上行驶有优势,在凹凸不平的地表则很不方便;遇到沟壑等障碍也无法越过,对动物生存不利。” “动物在胚胎时期就没发育出轮子,所以长大后也没有轮子。” “动物的基因里应该没有能使它们长出轮子的基因,当然就不会长出轮子了。” “目前动物尚处于进化中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化出轮子。” 同学们的回答很有意思,有些还很有想象力。由于并非动物专业,一些同学的回答显得不太在行,错误自然在所难免。不过,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因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可以来自实践也可来自书本,但最终来源于实践。提出一个好的问题需要有别常规的思维和视角,只有想象力丰富的人才能做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小孩子天真烂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其想象力不可谓不丰富。但长大后,多数人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好奇心被泯灭,想象力也被无情地扼杀,甚是可惜。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这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了。假如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发明创造,即使把整个图书馆里的书都背下来又有何用? 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并因成功解释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光”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当记者问他光速是多少时,他却说不记得了。但凡学过中学物理的人都能随口说出“光速为30万公里/秒”,爱因斯坦何以不知?其实大致的光速爱因斯坦是知道的,他所说的只是不记得精确的数值而已。象光速这样的常数完全可以在教科书或专业书籍中查到,没有必要死记硬背。与具体的知识相比,爱因斯坦更看中发现、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爱因斯坦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突出。他从学校毕业后没有进入正规的科研教学机构,而是去专利局当了一名普通职员。假如按照现行教育模式来衡量,爱因斯坦成绩一般,并不适合做科学研究。可偏偏这个被排斥在主流科学界之外的小职员,在专利局的办公室里写下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被喻为科学史上划时代的贡献,当时他才26岁。 爱因斯坦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仅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否则很有可能使一些有天分、有才能但不善于考试的学生遭到埋没。反观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片面强调学习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可能学得较扎实,考试分数可能很高,但能力未必就强。在我们身边就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成绩很好,但对所学专业不太感兴趣,平时不善于也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更不用说提出问题了。他们喜欢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象提线木偶一样,离开老师就寸步难行。如此这般老师教得很累,而学生学了几年,只是象机器人一样按老师要求做了些功课,兴趣谈不上,能力是一点也没提高。这样“高分低能”的学生培养出来又有何用? 上述例子从反面说明了兴趣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正是我们现行教育模式所欠缺的。好在一些学校和老师已开始从灌输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向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教育界的许多同仁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所有这些努力在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面前都变得黯然失色。只要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改变,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制已成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然而,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短期内将已推行多年的应试教育一下子都改掉,取消考试,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为推广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可以先从改变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入手,将那些死记硬背的题目改为灵活的、启发式的问题,也可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或是口头答辩、写课程论文等。以考试改革来引领教学过程的改革,从老师单向的灌输式教学逐步改为师生双向互动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将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以加深理解。而要想提出好的问题,除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外,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基于兴趣的学习有可能变得漫无边际,需要考试的压力在学习内容上加以引导,在学习时间上加以限制。以上教学方法对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触动不大,但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提问来说,本文开始的问题就别出心裁,很有新意。假如把它作为一道考题,死记硬背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书本上根本找不到标准答案,需综合几方面的生物学知识(动物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才能回答。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不妨也来试试。
个人分类: 科研与教学|394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与王鸿飞老师商讨
accsys 2009-12-26 08:02
王老师的博客少一些独立思考也许更好如果是为了炒作,没什么可说的。如果真是这样教导学生,那就应该好好地商讨一下了。 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力的培养。凡大师者必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创建一派学说,不然绝不能成为创新派的鼻祖。我们自己或是大师,或不是大师,然而培养学生总是要向大师学习吧?特别是指导研究生级别的导师,你不是技术工人带徒弟,将那实际操作的手段交给徒弟就算完成任务,你是要指导他们进行科研,让他们学会从事科研的本领和方法,其中鼓励他们多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导。诚然,有的学生好高骛远,在基础的东西还没完全掌握的时候,就提出非分之想,那就批评他不注重学习的缺点,也不要说出不用独立思考的话。 事情很凑巧,我刚刚学习完王老师的博文,一个学生拿来一段描述译码器的Verilog程序给我看,并十分赞扬:太简单了! 这段译码器的程序如下: module yimaqi (x,y); input x; output y; assign y = 1b1x; endmodule 的确这段3位数译码器描述很简练,但背后有这个运算符需要解释,不然不能充分理解这段程序。我要这个学生按着这个描述将译码器电路做出来,他考虑之后,认为这比用8个三输入与门和3个非门组成的电路要复杂。其实这样的问题不用找老师,学生自己就应该能够思考出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是在创新发明中需要,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十分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巨人的经验和体会,学生自己才能够记牢。 作为研究生的导师,一定要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进入科研创新之路,即使导师因此有时会丢面子,然而也是值得的。个人有特别的想法不足为怪,如果王老师是因为教育那些用独立思考给老师捣乱的学生,痛下杀手,可以理解。 2009-12-26
个人分类: 教学点滴|7656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高等教育: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1)
hucs 2009-11-16 22:12
博主今年曾申请美国汉佛莱项目赴美学习高等教育管理,未果。这里发表自己关于高等教育感悟的两篇文章。( 2 ) 中国高等教育:应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前曾多次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不仅是向总理提问,也是向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普通教师的提问。如何培养和钱学森一样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也就是我们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接受人生的第一个 20 年(从幼儿园到完成普通高等教育)或 30 年(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后,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本领,去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我们的高等教育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甚至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这里,谈谈作者的看法。 个人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应以培养人才的 5 + 1 种能力 , 即 获取( G etting ) 、 实践( P ractice ) 、 学习( S tudy ) 、 传播( C onduction ) 和 创新( I nnovation ) 知识的能力以及 社会活动( A ction ) 的能力(英文简称: GPS.CIA )为目标,这也是高端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 1 获取知识的能力( Getting )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获取你所需要的知识?这是高校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目前,各种媒体 ( 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 ) 、图书馆(各类书籍、资料)、书店(教材、著作)等是人们的知识来源,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世界是平的 ,通过网络搜索公共资源,人们获取知识越来越高效便捷。因此,要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己需要的东西。对于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人们也可以从专业资源库中寻找。为此,我建议将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提前到入学第一学期,让高校学生们进入校门不久就能掌握获取知识和从事科研的基本技能。知识、信息就是金钱,就是效益。获取知识的能力很重要。 2 实践知识的能力( Practice = 应用 Application + 转化 Translation ) 理论联系实际。获取理论知识后,关键是要善于实践,即善于应用,善于转化,才能将理论成果变为有效的生产力,为人类发展服务。实践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可操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能,有实干精神的重要方面。例如,医学院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生产实践,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是衡量学得好坏或进步快慢的重要标准。 3 学习知识的能力( Study ) 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由一个人先天智力水平决定的。当然,也有后天努力,付出时间、个人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事半功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就能不断进步,获得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也是很有道理的。在校学习阶段,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关键阶段。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也要从实践中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经念,并总结提高,最后形成自己的看家本领。此外,我们的高校毕业生还要积极倡导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三天不学习,就有落后的感觉啊。 4 传播知识的能力( Conduction = 传授 Teaching + 推广 Spread ) 高校毕业学生(本科生、硕士、博士),无论是走向教育岗位,还是从事科研或实际应用工作,都是要为师带教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硕导或博导,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要善于向学生、徒弟或后人传授知识技术或方法。同时,也要善于将自己成功的方法技术或成果向社会推广,让更多的人们从中受益,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茶壶有货倒不出,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不善于宣传、推广也是不行的。现在的商家,动辄花费数十、数百万元,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或理念。因此,要善于传授,善于推广,巧妙的或者花费代价的,传播知识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5 创新知识的能力( Innovation ) 创新是一个非常时髦,也很重要的一个词汇。进入 21 世纪,无论是理论工作,教学科研,还是社会实践,创新都受到人们普遍推崇和重视。作者曾提出创新:学术力的金标准。的确,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是离不开创新二字。创新才有竞争力,仿造或低水平重复是落后的,也是早晚要被淘汰的。我们的高等教育工作,很重要的方面和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围绕创新,来开展我们的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只有创新,我们才有核心竞争力,才有发展后劲。 6 社会活动的能力( Action = 沟通 Communication + 组织 Organization + 协调 Coordination ) 要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甚至杰出人才,除了具备上述五种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包括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例如,与上下级沟通,与同行、同事交流或协作,组织一项大型活动或研究。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学科带头人或技术带头人,申报重大课题,参与国际竞争或合作,去完成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任务,从而走向国际前沿,受到海内外同行或更广泛的关注。 有了这 5 + 1 种( GPS.CIA )能力,我们的人才才会有核心竞争力。当然,具备 5 + 1 种( GPS.CIA )能力,不一定能成为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却至少是一名优秀人才。而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必定具有上述 5 + 1 种( GPS.CIA )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必定超强。 围绕培养人才的 5 + 1 种 ( GPS.CIA )能力,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环境设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时代传播学本科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
chensh 2008-11-6 09:36
关于传播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定位和能力培养问题,目前争论很多,众说纷纭。有些人据此说,传播学本科专业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不确定。也有人说,传播学是国外传入的,外国很少有传播学本科,所以我国办传播学本科似乎也不合适。依我看,这都是一个专业在起步和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必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培养某些特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目前别的专业无法培养的或者没有去培养的。 依我看,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传播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努力的。 一是媒介形态、服务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去的媒介形态和产品比较单一,网络改变了这种现象,为媒介形态、服务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比如,网站是典型的媒介形态、服务,也是一个媒介产品,其开发不是计算机的简单应用,属于社会性软件。传播学专业自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是媒介的内容组织和管理。网站的海量信息化,信息的组织、加工和管理远非过去书报刊的编辑所能及,也不是过去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需要全新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手段对这些信息和内容进行系统地管理,此外,还涉及到内容分发机制与系统。而目前的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尚难于关注到的。 三是传播效果的综合监测、分析与应用、管理。过去的媒体单一,效果分析通常也单一的。传播活动很活跃,但对传播的效果监测、分析和应用依然是薄弱环节。目前很多新闻传播类专业重点放在采写、制作、创意策划上。而对媒介使用、扩散、综合监控等的教学投入较少,而这又是目前目前需要的,比如那个报纸网站在投资价值、社会价值、广告价值等方面如何,需要监测。由此延伸,媒介信息安全、公共关系、区域信息化评测、社会冲突预警、产品市场认可度、市场趋势预测等都是其应用领域。 四是传播实务能力。传播活动需要大量的组织、运行和管理,市场环境下的媒体更需要,媒介经营和管理能力也是传播学可以发挥的空间,此外还有很多新的领域待开拓,如科技传播、知识扩散、健康传播、技术传播等。
个人分类: 传播学教育探索与思考|4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科研需要严格训练
jacky2008 2008-8-3 17:09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谈到科学研究需要严格训练的学者,本人非常赞成这种说法,科研是一项严格的既要动手又需要动脑的工作,其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谨性与一般的工作不同。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后,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学者才能做出有意义的工作来。当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更是需要对科研工作者进行严格训练。应该特别注意下述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1、 广阔的知识面与深厚的基础 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到现今,学科的交叉已为大家所共知。因此一个科学工作者,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是必需的,如果仅仅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同一知识领域的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如药物化学的人对于药剂学、药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不了解这些学科新进展和发展动向,也很难在药物化学方面提出较新颖的 idea 。此外,还应关注其他的学科(非药学学科)的新发展、新动向,能够将他们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在药物化学领域,才能够产生较新颖的 idea ,做出较大的建树。因此,广阔的知识面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广阔的知识面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对什么都精通,因此对本学科知识具有最深厚的基础更是最重要的,实际上,什么都知道,而什么都不精的万金油式的人是不适合进行科研工作的。因此,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应该既要抓广(广阔的知识面)又要抓深(深厚的基础),深是关键,是重点,不能因为要广而忽略了深。现在某些学校 ( 大学 ) 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放松实际上将会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应该在狠抓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的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野,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个水平。 2、 文献调研能力与动手能力 与过去不同,互联网的优势已经被广大科研工作者所了解,因此查阅文献已经不是什么艰难的问题。但是这并不表明每一个人都能够很好的利用文献。文献的利用与很多因素有关,对个人来说,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知识面是文献应用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很难说能够较好的应用文献知识。另一方面,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相应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是是否能够准确应用文献的关键。从众多的文献中归纳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是一件非常麻烦的工作,因此,建议年轻的学者多写一些综述性文章,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锻炼你查阅文献、总结文献的能力。 动手能力应该属于基础,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动手能力。不仅能够想出点子(提出 idea ),还要能够干(将 idea 变成真实的东西),这里的动手能力是针对文献调研而言的,通过文献调研提出自己的idea,还要通过实际的动手,将idea付诸于现实。因此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会想,还要能够干,会干,当然还要会说,将自己的想法和工作说出来,让大家知道你的工作,你的想法。 3、 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与持之以恒 毫不怀疑,对于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是科研工作者所必需的,只有在抓住事物的关键点,敢于创新,才能够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持之以恒也是需要的,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要不怕失败,不抛弃、不放弃认真地干下去。当然,在失败时要总结失败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调整路线和方法继续做下去,而不是一味的重复失败的结果。有些学生在实验失败时也不放弃,但是只是重复试验,这样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成功和失败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才会有进展。如果只是对于新事物敏感,有很多新的 idea ,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就放手不再继续下去,就像猴子摘玉米一样也将会一事无成。 4、 争强好胜与团结互助 在竞争的时代,争强好胜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人都想做的更好。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想做为一匹黑马冲出来,这是好事,是事业发展的保证。但是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可能单枪匹马在科学研究中创出较大的成果来的。因此,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而且也有必要和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一起工作,所以如何搞好团结,如何协调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很好的在别人的手下搞好工作,是今后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科技工作能否上一个台阶的问题,而现今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在这方面还未能真正的做到。 要想使我国的科技工作发展的更快,真正的将科研工作搞好,的确需要大批经过严格培训的科技工作者,然而,如何进行严格的培训,怎样进行培训,需要培训那些内容,却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也许是会牵扯到大学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问题。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4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