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成功人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干细胞科研领域的牛人们
xiazhi397288 2011-7-21 06:38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领域都有取得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也是后生崇拜学习的偶像。科研领域也不例外。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干细胞,该领域的大牛都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笔者总结了一下这个领域的牛人,分为国际篇、华人篇和国内篇三部分介绍。本文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欢迎补充。 一 、国际篇 山中伸弥 (Shinya Yamanaka) http://www.gladstone.ucsf.edu/gladstone/site/yamanaka/ 5年前,提起Shinya Yamanaka,可能只有做胚胎干细胞的人略有耳闻,而现在他的名字在科研领域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在iPS之前,他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如发现Nanog和Eras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2003, Cell ;2003, Nature ),但这些跟iPS相比,再好的工作光芒都会被掩盖,即使是CNS( Cell,Nature,Science )级别的工作。传统的观点认为核移植是获得个体特异的多能干细胞的主要途径,但该方法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至今没有获得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笔者至今仍记得2007年初(刚进实验室)看到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发表在 Cell 上关于iPS的论文时的兴奋心情。我立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虽然他们最初的结果并不完美,当时获得的iPS细胞按现在的标准只能算是半成品,因此部分人对这项工作的看法是半信半疑。直到一年后,Shinya Yamanaka和Rudolf Jaenisch同时在 Nature 上报道获得可以生殖系传递的iPS细胞,基本上打消了人们对这个发现的质疑,而随后越来越多的工作进一步证实这个发现。虽然这两年内他的产出不多(2010年有分量的工作只有一篇 PNAS ),但仅凭2006年那篇论文已经使他成为诺贝尔奖最热门的候选人。 Rudolf Jaenisch http://www.wi.mit.edu/research/faculty/jaenisch.html 提到Rudolf Jaenisch,在干细胞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1967年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whitehead 研究所,他是该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Rudolf Jaenisch在一系列领域都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包括基因敲除小鼠、表观遗传学研究、核移植、iPS等,并将这些领域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解决,唯一的遗憾是自己开创的领域不多。笔者有幸听过一次他的讲座,也同他有过简短的交谈,给人总体印象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比较严肃。他曾经担任过国际干细胞学会的主席。 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如 诺华 (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的副总裁李恩;近年内的学生有哈佛大学的 Konrad Hochedlinger 、 Alex Meissner 和 Kevin Eggan 、斯坦福大学的 Marius Wernig 以及即将去以色列任职的Jacob Hanna等。他的学生无疑是最成功的"牛二代"。 Austin Smith http://www.cscr.cam.ac.uk/research/smith/smith.html Austin Smith于1982-1986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1990年,他在爱丁堡大学 基因组 研究中心获得职位,1996年成为该中心主任,并将该中心发展成英国第一个干细胞研究所。2006年,他前往剑桥大学。目前是威尔卡姆干细胞研究信托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主任。Austin Smith在小鼠胚胎干细胞领域做出一系列杰出的工作,如阐明Oct4在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1998, Cell ;2000, Nat Genet );和Yamanaka同时发现Nanog在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2003, Cell );阐明Lif/Stat3和BMP/Id通路在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中的作用;提出多能性的ground state理论(2008, Nature )并应用其首次建立大鼠的胚胎干细胞系(2008, Cell )。 和Rudolf Jaenisch一样,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如日本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的 Hitoshi Niwa 、南加州大学的 应其龙 、威尔卡姆干细胞研究信托中心的 Jennifer Nichols 和 José Silva 等。小鼠胚胎干细胞领域的Austin Smith和人胚胎干细胞领域的James A Thomson是胚胎干细胞领域公认的两位大牛,Austin Smith在小鼠胚胎干细胞领域的成就至今无出其右者。奇怪的是,他的研究领域只涉及小鼠胚胎干细胞。笔者曾有幸听过一次他的关于ground state理论的讲座,该理论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如果该理论能在啮齿类以外的物种得到证实,笔者认为他应该获得诺贝尔奖。 James A Thomson http://www.anatomy.wisc.edu/faculty_thomson.html 少林和武当是武侠小说里武学的至高境界的象征。如果Austin Smith在小鼠胚胎干细胞领域的造诣使其成为"少林方丈"的话,James A Thomson在人胚胎干细胞领域的成就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武当掌门"。1981年Martin Evans和Gail Martin分别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而该项成果也让Martin Evans和另外两位科学家获得了2007年的诺贝尔奖。1995年和1998年,James A Thomson分别在世界上首次建立猴和人的胚胎干细胞系(1995, PNAS ;1998, Science ),而正是由于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才产生了再生医学的概念,使干细胞研究这么热门。笔者认为人胚胎干细胞能够广泛应用到临床之日,便是James A Thomson获得诺贝尔奖之时。在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之后,James A Thomson在人胚胎干 细胞培养 体系的优化、遗传操作、维持多能性及分化的分子机制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他比较成功的学生有贝勒医学院的 Thomas Paul Zwaka ;研发出著名的成分明确、无饲养层人胚胎干 细胞培养 基(TeSR/mTeSR)的威斯康星大学的 Tenneille E. Ludwig ,康涅狄克大学健康中心(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alth Center)的 Xu Ren He ,人iPS细胞最早建立者之一的俞君英以及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 潘光锦 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 马跃 等 Richard Young http://web.wi.mit.edu/young/young.html 当下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技术手段的革新非常快,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组学水平的研究使从整体水平认识生命过程成为可能。Richard Young在这方面尤其是利用组学工具研究干细胞做出重要贡献。早在2005年,他的实验室在 Cell 上首次报道人胚胎干细胞中三个维持多能性的重要基因Oct4,Sox2和Nanog在全基因组上的结合情况,揭示这三个基因 协同作用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分子机制,并提出核心转录因子调控网络的概念,突破了研究单个基因在干细胞中作用的限制,开创了从整体水平了解干细胞复杂调控机制的新时代。他的比较出色的学生有MIT的 Laurie A. Boyer 等。 Janet Rossant http://www.sickkids.ca/aboutsickkids/directory/people/r/janet-rossant.html 生命如何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复杂结构的个体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目前对哺乳动物发育过程的了解最清楚的要算早期发育,而Janet Rossant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该领域最好的综述也都出自她手。她首次建立滋养层干细胞,对小鼠早期发育中的谱系建立、体轴形成、循环系统的发育等作出重要贡献。 Allan C. Spradling http://www.hhmi.org/research/investigators/spradling.html 干细胞的特性由细胞内特定表达的基因和胞外信号共同调控,而干细胞周围的细胞及其分泌的信号分子构成了干细胞的微环境(niche)。Allan Spradling的实验室利用果蝇的生殖干细 胞作为模型,详细阐述了其微环境,加深了对干细胞复杂调控的认识。此外,Allan Spradling也是卵细胞发育领域的权威,尤其是果蝇和小鼠这两种重要模式生物卵细胞的发育。他比较出色的学生有Stowers研究所的 Ting Xie 等。 Gordon Keller http://www.uhnresearch.ca/researchers/profile.php?lookup=12091 干细胞要应用到临床,首先必须分化成功多能细胞, Gordon Keller是这方面的专家,该领域最好的综述基本上都是他写的。Gordon Keller在多能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尤其是血细胞)及该过程中的信号通路调控做出杰出的贡献,提出体外分化要遵循体内发育机制的原则。Gordon Keller于2005-2006年担任国际干细胞学会主席。 Irving Weissman http://med.stanford.edu/profiles/Irving_Weissman/ 造血干细胞是研究的最清楚的一类干细胞,干细胞的概念最初也源自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Irving Weissman是该领域的先驱者,在阐明造血干细胞如何分化成成熟血细胞及该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Irving Weissman曾担任国际干细胞学会的主席。 Douglas A. Melton http://www.mcb.harvard.edu/melton/ Douglas Melton是胰腺发育领域无可争议的权威,在阐明胰腺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多能干细胞向胰腺β细胞分化做出重要贡献,继iPS之后首次报道直接将胰腺α细胞转分化为β细胞,掀起转分化研究的浪潮。 Azim Surani http://www.gurdon.cam.ac.uk/surani.html 原始生殖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它是精子和卵细胞的前体细胞,同时原始生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重编程为具有多能性的胚胎生殖细胞。Gurdon研究所的Azim Surani是原始生殖细胞研究领域的权威,在该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如阐明Blimp1/Prdm1在原始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等。 George Q. Daely http://www.hsci.harvard.edu/node/700 哈佛医学院的George Daely在多能干细胞维持全能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多能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等领域都作出重要贡献。其实验室是最早建立人iPS细胞及病人来源iPS细胞的实验室之一。George Daely于2007-2008年担任国际干细胞学会主席。 Sean J. Morrison http://www.lsi.umich.edu/facultyresearch/labs/morrison/pi Sean Morrison在造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Konrad Hochedlinger http://www.hsci.harvard.edu/people/konrad-hochedlinger-phd Konrad Hochedlinger无疑是国际干细胞界最耀眼的新星,被国际干细胞学会评为2009年度杰出年轻科学家。当他是Rudolf Jaenisch的学生时,就在核移植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如从终末分化的血细胞克隆小鼠。自己做导师后,在iPS这一新兴领域做出一系列重要贡献,如优化得到iPS的方法(减少重编程因子,使用非整合 载体 );阐明 p53 在重编程中的重要作用;发现iPS细胞中印迹基因异常沉默跟其发育潜能的关系;与George Daely的实验室同时揭示来源细胞影响得到的iPS细胞的特性,提出表观遗传记忆的概念。 二、华人篇 当今,华人科学家在科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也不例外。许多科学家在他们的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有些甚至是该领域的权威。下面列举一些代表性人物。 Kenneth R. Chien http://www.hsci.harvard.edu/node/698 心血管疾病在各种致死因素中排在第一位,因此关于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一直是热点。Kenneth Chien是该领域最出色的科学家之一,也是许多该领域最好的综述的作者。他的贡献包括发现isl1+细胞是心肌细胞的前体细胞,阐明心肌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等。目前是哈佛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的主任。 解亭(Xie ting) http://www.stowers-institute.org/labs/xieLab.asp 解亭博士在干细胞niche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在Allan Spradling的实验室作博士后期间,首次通过实验手段证实果蝇卵巢中存在生殖干细胞的niche。目前任职于著名的Stowers研究所,在揭示生殖干细胞niche的结构组成、参与调控的信号分子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袭荣文博士就曾经在解亭的实验室作过博士后。 丁胜(Ding sheng) http://www.scripps.edu/chem/ding/ 干细胞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开发可以调控干细胞特性的小分子,而丁胜博士是该领域做的最好的科学家。在北大读了两年后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习,之后在著名的加州Scripps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直接在Scripps研究所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他实验室的工作有筛选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小分子,利用小分子提高重编程的效率,首次建立大鼠iPS细胞系,首次通过蛋白获得小鼠iPS细胞等。 Ng Huck Hui http://www.med.nus.edu.sg/bioweb/huck.html Ng Huck Hui博士目前任职于著名的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在胚胎干细胞维持多能性的分子机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包括发现转录因子Klf2,Klf4和Klf5,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set,组蛋白去甲基酶Jmjd1a和Jmjd2c等在胚胎干细胞特性维持中的作用,研究胚胎干细胞中关键因子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点,发现Esrrb和Nr5a2在重编程中的作用。 李林衡(Li linheng) http://www.stowers-institute.org/labs/lilab.asp 李林衡博士目前任职于著名的Stowers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是造血干细胞和小肠干细胞。他的贡献包括阐明造血干细胞niche的结构,静息态和激活态造血干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BMP和Wnt信号通路在小肠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等。 应其龙(Ying qilong) http://www.usc.edu/programs/pibbs/site/faculty/ying_q.htm 应其龙博士目前任职于南加州大学。在Austin Smith实验室作博士后期间,他作出许多重要工作,如阐明BMP通路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分子机制,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单层法protocal等。近期内主要的工作有证实多能性是小鼠胚胎干细胞的ground state,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大鼠胚胎干细胞系,首次获得基因敲除大鼠。 张素春(Zhang suchun) http://stemcells.wisc.edu/faculty/zhang.html 张素春博士目前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是著名的WiCell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他的实验室主要研究胚胎干细胞(尤其是人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是该领域做的最好的实验室。他的贡献包括首次将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将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各种类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研究关键基因(如Pax6等)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等。 程临钊(Chen linzhao) http://www.hopkins-ice.org/stem/int/cheng.html 程临钊博士目前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方向主要为胚胎干细胞维持多能性及向血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近期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建立血细胞来源的造血系统疾病的iPS细胞系,利用锌指酶修复多能干细胞中的突变基因,人胚胎干细胞向滋养层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等。 范国平(Fan guoping) http://research.mednet.ucla.edu/institution/personnel?personnel_id=45766 范国平博士目前就职于UCLA,研究方向主要为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构在调控神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神经元的功能及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孙毅(Sun yi) http://www.mrrc.npi.ucla.edu/ysun/index.htm 孙毅博士目前就职于UCLA,研究方向主要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在调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范国平和孙毅还是夫妇,是不多见的夫妻档。 宋洪军(Song hongjun) http://www.hopkins-ice.org/neuro/int/song.html 宋洪军博士目前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方向主要为哺乳动物成体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发生的分子机制,包括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神经元轴突/树突的发育、导向和突触整合及可塑性,利用成体神经发生作为模型研究神经系统疾病。 三、国内篇 虽然近年内国家对科研投入(尤其是新兴的干细胞研究)的力度加大,国内实验室也取得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国内与国际顶尖的实验室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原创性领域的开创这方面。下面列举国内在干细胞这块做的相对较好的实验室。 周琪 http://sourcedb.ioz.cas.cn/zw/zjrc/200907/t20090716_2088445.html 周琪博士目前任职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移植和重编程。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大鼠,首次通过四倍体实验证实小鼠iPS细胞的发育多能性,发现决定小鼠iPS细胞多能性的关键基因决定簇等。 裴端卿 http://sourcedb.gibh.cas.cn/zw/zjrc/200907/t20090711_2065033.html 裴端卿博士目前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有胚胎干细胞维持多能性的分子机制及重编程的研究。近期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发现维生素C可以显着提高重编程的效率,阐明间充质表皮转换对重编程的发生是必需的,优化建立iPS细胞的培养基,建立疾病的iPS模型等。 高绍荣 http://www.nibs.ac.cn/index.php?act=viewid=417 高绍荣博士目前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移植和重编程。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通过四倍体实验证实小鼠iPS细胞的发育多能性,建立疾病的iPS模型等。 袭荣文 http://www.nibs.ac.cn/index.php?act=viewid=570 袭荣文博士目前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 成体干细胞 特性维持的分子调控机制,近期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阐明Wingless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果蝇小肠干细胞的自我更新,Psc和Su(z)2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抑制毛囊干细胞自我更新,TSC1/2通过抑制分化维持果蝇生殖干细胞等。 邓宏魁 http://www.bio.pku.edu.cn/faculty/denghk/ 邓宏魁博士目前任职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和重编程,近期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首次建立猕猴的iPS细胞系,发现抑制p53可以显着提高重编程的效率,建立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细胞、肝细胞、造血细胞等分化的protocal等。 金颖 http://www.ihs.ac.cn/cPI.asp?id=29 金颖博士目前是中科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主任、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有胚胎干细胞维持多能性的分子机制及向神经细胞分化、重编程等,近期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首次发现维持多能性核心转录因子Oct4的泛素连接酶Wwp2,阐明Oct4下游基因Stk40通过激活Erk通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原始内胚层分化,发现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及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发现羊水细胞可以被高效重编程等。 徐国彤 http://bkzs.tongji.edu.cn/Admissions_tongji/Medicine/info.asp?Id=922 徐国彤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老年性与代谢性眼病、眼科药理学及干细胞治疗眼病的研究,同时负责牵头建立我国的干细胞库,近期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保护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糖网病)等。 肖磊 http://www.cas.zju.edu.cn/dky2008/in/prodetail.php?id=4109sort=111sort_pid=73 肖磊博士目前任职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iPS细胞技术,近期内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大鼠和猪的iPS细胞等。 杨黄恬 http://www.ihs.ac.cn/cPI.asp?id=31 杨黄恬博士目前是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收缩功能调控和缺血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近期内主要研究成果有胚胎干细胞的心肌分化,揭示了由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不同发育期的基因表达和胞浆Ca2+信号的调控机制等。 时玉舫 http://www.ihs.ac.cn/cPI.asp?id=90 时玉舫博士目前是健康科学研究所的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等,近期内主要研究成果有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等。 戴尅戎 http://www.ihs.ac.cn/cPI.asp?id=23 戴尅戎院士目前是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骨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生物材料治疗骨损伤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景乃禾 http://www.sibcb.ac.cn/PI.asp?id=10 景乃禾博士目前是中科院生化细胞所的常务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神经发育,近期内主要研究成果有阐明FGF、BMP和WNT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等。 (作者: 石桂来,来源: 生物谷 http://www.bioon.com/biology/cell/476456.shtml )
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功人士是这个样子的
热度 3 AnjinLiu 2011-6-15 19:33
他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辈,在我看来是成功人士,但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 他80年代考入北大,人大博士,先做过学问,然后下海做企业,企业做大之后,然后转入官场,现在做官。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没有几个人的经历有我这么丰富。他吃的苦一般人没有吃过,也吃不了...他的成功绝大部分人几十辈子甚至几百辈子也成就不了,当然他的成功不可复制。 博士5年我有幸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在做人做事以及人生规划上得到他的帮助。 为人低调谦虚——他也这么教导我。他会送你到电梯门口,然后给你按好电梯。像他这种级别的人能这么低调,实在可贵。 先听你说然后他发表见解——每次他会让你先慢慢说,听完了他再说。他不会为你做决定,但是会给你分析利与弊,引导你怎么想。 他不会说教似的给你说你应该怎么做,他会结合他自己的曾经的经历告诉你他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选择的。 他强调尊重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当然他也是这样每次成功转型的。 95%的人都是别人的踮脚石,你是想做别人的垫脚石还是让别人做你的垫脚石,你自己决定。 在国内,一流的人在官场,二流的人在商界,三流的人在学界,你要做哪流你自己决定。 你这一生到底想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很多人想不清楚,也不可能一下子想不清楚,晚上没事的时候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就好好努力。 ...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4837 次阅读|6 个评论
房价和创业的关系
dongzg101 2011-6-11 20:37
越来越高的房价,最终会毁掉一批中国最具活力的企业家 。对于新一代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立业还是成家,成家还是立业,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可是对于越来越高的房价,生活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兴趣更被抛到脑后去了。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越来越热的方向。可是,创业、成家的成本太高,会抑制新一代大学生的创业。只能给所谓的过去的“成功人士打工”。过去的成功模式和方法,众所周知,将来未必成功。以关系和资本、垄断导致的成功会抑制知本、创新的新一代人的发展。 最终会拖延中国复兴的步伐 ! 或许,政府应该在高校的周围或附近建立小型公寓(少于20、30平米),由政府拥有,出租给毕业的学生,对一定年龄,符合一定条件的 毕业生予以申请。给予他们3-5年的时间,形成一个创业的环境。孵化新一代创业者,而与大学的互动,最终不仅带动他们的发展,也会带动大学的发展。而和大学的距离近,也有利于这些创业者实现跨学科素养的突破。而不是在大学一路到底。本科、硕士、博士,到了博士就很难跨学科了。 很多时候,科学或技术上的突破,源出于兴趣和多方的素养,还有对市场的敏感性。 政府建立保障房是应该的,可是对于最具活力的大学毕业生,是否也可以考虑提供一些保障呢?提供一个舞台,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终的胜利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热度 2 zhaoyp 2011-5-15 06:56
最终的胜利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是我认为人生最好的格言,也希望能给大家共勉。 一个人不会永远成功,而成功人士的特质恐怕都是百折不挠,这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在被压、被挤、被轻视、被忽略、被边缘化、被突然的袭击所粉碎时,那是怎样的心情,...,但是怎样才能再站起来?怎样才能摆脱那无边的苦闷?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会放弃?我得到的启示是,在你困苦时,可以去玩,去到大自然中享受,但是你却要读书,而最好的书却是国外一些名人的传记,为什么?就是他们不外乎都有过同样的经历,他们那睿智和幽默,特别是他们的直白,使我能够明白是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了,人情世故到底是怎样的,...,以及他们在获得成功之前的黑暗中是怎样摸索的。我很钦佩,很受鼓舞,很得到启示,所以给大家分享,但我还有一个忠告是不要看小说,特别是那种你平时最喜欢的,或无聊得随便什么都行的那些小说或读物,都不行,特别是那些非常唯美的、非常令人心碎的、非常深刻的小说都不行,...,为什么?因为小说家一般都是非常...敏感的,而你在最困苦时,需要的不是敏感的,而是那种粗旷的、那种告诉你历史曾经在这些人手中是怎样转变的情形,很好玩的,...,而最后一条是不要放弃,那就是我的最深刻的体会,我曾经遇到过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当我没有得到我应该得到的预期时,我曾经就放弃过,我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丢掉,但过了4-5年后,我的伤痛被消磨的没有了,这时再从头捡起时,才发现我仍然很优秀,但是如果我当时不丢掉就更好了,那我早就更成功了,于是在后来的每一次挫折中,我都不放弃,不管怎样都不放弃,他们还能怎样我?最终我就是走在前面,而且我不会很累,因为我在不放弃之中,就为自己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不需要与人争什么,我只是为了自己提升而努力,为了社会和身边的朋友而努力,为了更崇高的事业——这当然是我觉得崇高的事情,不一定所有人都一样的,我就奋力的做下去,结果我争取到了瞩目的成果,我还会继续努力的,这也是我曾经给我很多受到压制的朋友们的鼓励,他们无一不是在彷徨中又继续前行....,看到他们(她们)又上路了,我很高兴......
38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南京唐骏自取其辱
热度 4 chowsiutung 2011-5-5 10:42
   作者:小树林   http://blog.sina.com.cn/xiaoshulin   耐不住寂寞的唐骏,在去年“学历门”事件后消停了多半年,终于又在公众 场合现身,4月27日去南京林业大学,继续宣扬他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据 南京林大的报道,“唐骏的讲座生动且幽默,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成功人士的人 生风采,也为同学们的未来方向指引了一条明路,告诉大家他的成功可以复制, 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让人受益匪浅。”   让南京林大的学生们开阔了视野的唐骏很得意地说:“我很普通,普通到连 我自己都很感动。”感动的理由自然是过去多次讲过的:是在追求其中的过程, 是在看自己有没有每天都在进步。唐骏不无得意地说:正是因为有了不懈的努力 和追求,他才在北邮的研究生中考第一名;而当在北邮无法取得出国名额时,又 转向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求得出国名额;也正因为有追求,才有了他 后来25年的幸福婚姻。云云。   大概是南京林大学生们的掌声让唐骏有点忘乎所以了,便开始接受现场提问, 不料半路杀出了程咬金:一位一直站在讲台上听讲座的女生鼓足勇气冲到唐骏的 跟前,对用唐骏面说:“我是南京大学的学生,幸亏你没有来南京大学,因为南 京大学的学生不会像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那样配合!”南大女除了当面质问唐骏 的美国绿卡的由来和对紫金矿业排污事件的看法后,拿出一叠“西太平洋大学” 学位证书复印接让签字。唐骏“很包容和蔼地点头说”:“要签字,我一定会给 你签的,最好签在你的身上!”   我与唐骏先生素不相识,对于唐骏的成功也没有什么关注。1984年7月,当 唐骏背着行李走出北邮的时候,我则背着铺盖卷走进北邮,可谓“擦肩而过”。 那时候,北邮是个小学校,校园里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加起来也没有多少,住也都 住在集体宿舍,所以,唐骏的那些留校的和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同班同学,我都是 认识的,也常在一起打桥牌。没有听说过有“北邮的研究生考试中的第一名,由 于在北邮无法取得出国名额而转向北京广播学院”这样的事情。北邮在当时是有 着邮电通信业黄埔军校的美誉,能考上北邮的研究生断不会“下嫁”北广的,除 非是邮电学院落榜而调剂到北广。而北邮当时出国的名额也很多,记得当时一起 在北邮玩的几个好哥们,大概也就只有我因为外语总考不及格而没有出国进修过。 所以看了唐骏在南京林大精彩演讲,我终于确信了方舟子的话:唐骏又在讲故事。   其实,成功人士成功后讲讲故事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成功学”的教科书都 是经过精装的。比如关于比尔·盖茨,媒体一直都在宣传他辞学创业的传奇,但 他自己也不会提及他的母亲是IBM公司的董事,更不会提及是她为儿子促成了第 一单的大生意;而巴菲特告诉大家,他老人家8岁的时候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 但绝口不提是他那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而且是由高盛的董事接待的。不信, 你去纽交所门口转转,看看你能不能进去。   但是,成功人士讲故事是要有个度的,比尔·盖茨弃学创业是事实,巴菲特 8岁逛纽交所也不是吹的。所谓的包装只是“忽略”了一些事情。这是讲故事的 底线。如果为了夸大个人的成功,讲些根本没有发生的“故事”来,那就不是讲 故事,而是编故事。编故事是很容易被戳穿。   “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并且现场分发“西太平洋 大学”的学位证书复印件。南大女这番刻薄的言语让南京林大的主办方很恼火, 指责其为“充斥着自大”“毫无礼节”。其实,在这种讲座中,只有演讲者和听 讲者,而演讲者和听讲者是平等的。主办方把演讲者捧为“嘉宾”本身就是对听 讲者的藐视。南大女作为一个听讲者,在唐骏讲演的时候听了,这就是对演讲者 的尊重。在唐骏接受现场提问的时候才提出问题,并非唐突。至于所提的问题是 否尖锐,是否给演讲者下不来台,与礼节无关。相反,唐骏对南大女的那句“要 签字,我一定会给你签的,最好签在你的身上!”回答不仅没有礼貌,而且近乎 猥亵。   一个猴子爬到树上去,人们都看到了它的红屁股,连过路的汽车都停了。猴 子却非要说她的屁股不是红的。谁说红,它就跟谁急。其实你要不想让人看到你 的红屁股的最好办法是别爬这么高,更不要爬高了还说你的屁股是蓝的。公众人 物和准备走上前台受到公众关注的人物,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人们以各种 方式来关注你。要想在众多人面前演讲,就要准备受到听众的质疑。不然,凭什 么你在讲台上面白话,让我们一大帮人在下面听呢?   南大女,你们很油菜。
915 次阅读|5 个评论
哈佛的启示-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区别
热度 1 冯用军 2011-4-2 22:00
哈佛的启示-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区别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在生活中打拼。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你是一个目标意识很强的人吗?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32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成功人士?
热度 1 wyc 2011-3-6 16:16
一些人觉得: 成功了光宗耀袓, 失败了好象很丢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唤醒这“一些人”, 也许是今天的博导们, 最值得去引“导”的善举之一。 班门弄斧,不怕失败。 引玉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成功人士!!!
热度 6 jsnjjlj 2011-3-5 19:29
一位儿时的玩伴,童年的邻居突然间就联系上了。 从童年搬家后的分离,到如今再见已是近二十载的光阴了。 杜放翁有诗云: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仿佛就在说我们的相逢!!! 一番交谈后才得知,这二十年,童年的伙伴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 大学毕业后,母亲病重后偏瘫, 为了照顾母亲,他毅然放弃了理想回到家乡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而在临近中年之际,这个国有企业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破产。 为了生存和照顾家人,他总是奔波于外出求职和回家探母的路上。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临近中年,我的朋友依然孑然一身。 谈话中,朋友谈及了买房 言谈中带着淡淡的忧伤 “去年主要是去北京找工作 挣钱,耽误了付定金 今年再买,又贵了十几万 但是房子还不错,有电梯,有暖气。” 听到这,我心理也在想,是啊 是应该买个房子啊,没有房子现在的女孩都不会嫁给你啊 但朋友下面的几句话让我自愧弗如,羞愧难当 朋友接着说: “有了电梯,我推我妈出去散步就方便了,有了暖气,他们二老就不怕冷了 现在首付付了,我就赶紧跑到上海来挣钱了,下面还要还贷啊” 吃晚饭,谈完心,朋友就走了 而我却心潮澎湃 这个世界里,把很多恶行累累却腰缠万贯的人奉为成功人士 而历史将证明 像我朋友这样的: 历经磨难而从不抱怨,困苦孤单却真心奉养老人的普通人 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 他们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403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
shawnshen 2011-2-26 07:48
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将人卷入无休止的购买与淘汰的恶性循环中,恋物成瘾;   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爱为药效,不断释放暧昧与激情的烟幕弹,纵欲成瘾;   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   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实现人生价值”、“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有车有房”、“三十五岁以前退休”……成功学泛滥于职场和网络,上进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课程和短期培训班里,成功学大师满天飞,成功学培训蔚为大观成产业。   ——我们何时变得如此迫切渴望成功?成功何以变得如此简单粗暴?那些成功学大师除了演讲收钱还能做什么成功的事?我们可不可以不成功?   个人奋斗很可嘉,实现自我很诱人,名利滋味很甜美。但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不过1%,且离不开长期实干和机遇。若成功一学就会,且成王败寇,成功人士光荣,非成功人士可耻,那么,社会中99%的大多数还怎么活下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和价值,是成功学课程所蔑视、给不了的和教不会的。   当全民成功变成狂热风潮,成功上升为绝对真理般的、人人趋之若鹜的主流价值观,成功学就是一粒毒药,而信奉成功学的人就沦为牺牲品。
个人分类: 生活百事通|2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热度 1 laojing 2011-2-18 17:58
(zt)新周刊: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 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将人卷入无休止的购买与淘汰的恶性循环中,恋物成瘾; 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爱为药效,不断释放暧昧与激情的烟幕弹,纵欲成瘾; 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 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实现人生价值”、“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有车有房”、“三十五岁以前退休”……成功学泛滥于职场和网络,上进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课程和短期培训班里,成功学大师满天飞,成功学培训蔚为大观成产业。 ——我们何时变得如此迫切渴望成功?成功何以变得如此简单粗暴?那些成功学大师除了演讲收钱还能做什么成功的事?我们可不可以不成功? 个人奋斗很可嘉,实现自我很诱人,名利滋味很甜美。但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不过1%,且离不开长期实干和机遇。若成功一学就会,且成王败寇,成功人士光荣,非成功人士可耻,那么,社会中99%的大多数还怎么活下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和价值,是成功学课程所蔑视、给不了的和教不会的。 当全民成功变成狂热风潮,成功上升为绝对真理般的、人人趋之若鹜的主流价值观,成功学就是一粒毒药,而信奉成功学的人就沦为牺牲品。 能不能不成功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读马克林
wyc 2011-1-17 10:32
从刘鼎铭的著文《 世界集装箱化之父--马克林 》一文可见: 1、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性人物的形成,是由一系列因素促成的,正因为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二者相辅相成。从马克林的成就中,亦说明了 人的因素第一,个人的素质、个人的魅力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品质。 不要 跑不快,老怪罪鞋子?! 2、一个成功人士,往往也会犯错误,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但这无损于一位 成功者的光辉。马克林一生犯过两次严重失误,正如文中所提到, 头一次是刚订造了一批高速船,迂上油价猛涨。第二次是当订造了 一批低速船,却又迂上世界油价大落。 3、不要以成败论英雄。要看全局、看主流、看本质。要发展地看问题, 不要只顾一点,不及其餘。一叶有时固能障目,但泰山依然屹立。 4、 写好一篇回忆录,支持出版一本回忆录,宣传推广回忆录中的先進人物和 亊迹,让他(它)们都变成为好榜样、好教材,实在是功德无量! 5、让我亦来一次“老王卖瓜”吧,我的瓜(指所转载的一些回忆录文章)包甜!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人际交往建议
censambao 2010-12-8 20:53
1.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自己没错(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对方的感觉。 2. 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即使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过程。 3. 大方一点。不会大方就学大方一点。如果大方真的会让你很心疼,那就装大方一点。 4. 低调一点,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要比临时工还要低调,可能在别人眼中你还不如一个干了几年的临时工呢)。 5. 嘴要甜,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会夸奖人。好的夸奖,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但不要过头到令人反感。) 6. 如果你觉得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顺利的不得了,那你就要多加小心了。 7. 有礼貌。打招呼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长辈的称呼和年纪大的人沟通,因为你就是不折不扣小子辈。 8. 少说多做。言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9. 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0. 手高眼低。 11. 遵守时间,但不要期望别人也遵守时间。 12. 信守诺言,但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把别人对你的承诺一直记在心上并信以为真。 13. 不要向同事借钱,如果借了,那么一定要准时还。 14. 不要借钱给同事,如果不得不借,那么就当送给他好了。 15. 不要推脱责任(即使是别人的责任)。 16. 在一个同事的后面不要说另一个同事的坏话。要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要微笑。 17. 避免和同事公开对立(包括公开提出反对意见,激烈的更不可取)。 18. 经常帮助别人,但是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 19. 说实话会让你倒大霉。 20. 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21. 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又自负了,又骄傲了,又看不起别人了。(即使你有通天之才没有别人的合作和帮助也是白搭) 22. 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要忍耐一生的啊,有的人一辈子到死这门功课也不及格) 23. 新到一个地方,不要急于融入到其中哪个圈子里去。等到了足够的时间,属于你的那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 24. 有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事要往坏处想,坏事要往好处想。 25. 尽量不要发生办公室恋情,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那就在办公室避免任何形式的身体接触,包括眼神。 26. 会拍马屁(这是和顶头上司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小心不要弄脏手。 27. 资历非常重要。不要和老家伙们耍心眼斗法,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的。 28. 好心有时不会有好结果,但不能因此而灰心。 29. 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30. 如果你带领一个团队,在总结工作时要把错误都揽在自己身上,把功劳都记在下属身上。当上司和下属同时在场时要记得及时表扬你的下属。批评人的时候一定要在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职场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转)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综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 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干到这个职位上,至少有某些过人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 在办公室里上班,与同事相处得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人家的隐私抖了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同时,对工作我们要拥有挚诚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人家的观点和思想,而一味地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影响公司决策层的信任。 对朋友善交际勤联络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现代激烈竞争社会,铁饭碗不复存在,一个人很少可能在同一个单位终其一生。所以多交一些朋友很有必要,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因此,空闲的时候给朋友挂个电话、写封信、发个电子邮件,哪怕只是片言只语,朋友也会心存感激,这比邀上大伙撮一顿更有意义。 我有个朋友在一个大公司一时难展才华,心情郁闷。朋友得知后,邀他到一家略小的企业试试,结果如鱼得水,半年之内就荣升部门主管,这就是交朋友的好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就拉近了朋友的心,如此亲切的朋友,有好机会能不先关照你吗 对下属多帮助细聆听 在工作生活方面,只有职位上的差异,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在员工及下属面前,我们只是一个领头带班而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荣耀和得意之处。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愈好,工作就会完成得愈出色,也让你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树立了开明的形象。 而聆听更能体味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美国一家著名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当管理者与下属发生争执,而领导不耐心聆听疏导,以至于大部分下属不听指挥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换掉部门管理者。 向竞争对手露齿一笑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对手。许多人对竞争者四处设防,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冷不妨地插上一刀踩上一脚。这种极端,只会拉大彼此间的隔阂,制造紧张气氛,对工作无疑是百害无益。其实,在一个整体里,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任何人都有可爱的闪光之处。当你超越对手时,没必要蔑视人家,别人也在寻求上进;当人家在你上面时,你也不必存心添乱找茬,因为工作是大家团结一致努力的结果,一个都不能少。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千万别跟他较劲,轻轻地露齿微笑,先静下心干好手中的工作吧!说不定他仍在原地怨气,你已完成出色的业绩。露齿一笑,既有大度开明的宽容风范,又有一个豁达的好心情,还担心败北吗?说不定对手此时早已在心里向你投降了。 转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53d5b0100h2jg.html
个人分类: 他文共赏|2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华德福教育理念谈精英教育的实践
热度 1 arithwsun 2010-6-12 17:59
从华德福教育理念谈精英教育的实践 王永晖 最近跟国内一些民间的华德福教育专家接触,很奇怪的是,他们一致地认为华德福教育,跟所谓的精英教育是不搭边的,如果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精英人士,则最好不要送他上华德福。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成功人士、精英人士的定义问题了。比如有人就问,卢安克是不是精英人士。在我看来,当然是了,但是我的一位德国朋友,长期合作伙伴,向他介绍了卢安克的事迹后,他认为,在德国人们是不会认为他是精英人士的。其中道理,我跟他争了半天,他终于承认,卢安克将来有可能成为德国人公认的精英,毕竟,他大大促进了德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进一步提高了德国人在中国的美誉度。 其实,行行出状元,每一行每一业都有各自成功的标准。作为教育体系,应该承认目前社会上既有的各行各业的评价标准,而不能自搞一套,或者干脆不管不顾。 一个好的教育体系,一所好的学校,完全应该充满自信地说,不管你拿出这个社会上何种成功人士、精英人士的标准,我培养出的学生中,都会有人跨入其中。 不敢面对,采取逃避的态度,像佛家一样自称不在三界中,跳出五行外,只不过是自欺欺人,或者是准备为自己的不负责找借口。历史上流传的一些宗教传播方法,口头上是一套,手底下是一套,我们搞教育的,不能这个样子,毕竟教育的根本在于知行合一。 一个不敢采用人类社会中公认价值标准体系的教育体系和学校,不敢、不愿、不能培养出精英人士的教育体系,终归是会被社会、被国家、被民族所淘汰的。 实际上,中华民族现在最缺的就是精英教育。教育界不少有识之士,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张英伯(中国数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专此为文,大力呼吁。 发达国家数学英才教育的启示 那么华德福教育体系,能否响应这个中华民族的基本需求呢? 其实,根本不用拘泥于成功人士和精英人士的定义问题,就拿社会上已经有的各行各业的现成标准就行。比如说卢安克吧,他的行业是在农村小学教师,那么作为一个中国的农村教师,他的知名度极大,中央台也采访了,用中文也出版了好几本书。 你说,这样的农村教师算不算成功,算不算精英。如果谈及挣得钱太少,那是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是国家政策的问题,这个农村教师行业,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当于能够决定国家命运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 实际上,按行业标准取定成功人士,是早已通行的常识。只有毫无知识的极俗之人,才会以金钱为唯一的标准。比如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年轻数学家,目前年薪也就40万美元,而同样伟大的一个老年数学家,年薪也就15万美元,因为前者正在出工作,星光四射,所以工资要高一些,但也就是如此而已,相比于同样顶级的硅谷计算机科学家,自然不用在钱数上相提并论了。 国内数学家,顶级一层的工资已经上涨,年薪能上30万以上了,但同样若论钱数的话,可能比不上一个公司的中低层领导。 你能说他们不是人类的、民族的精英吗。你能不承认这些人类已经稳定化下来的,各行各业的精英标准吗。 好,现在来谈谈华德福教育理念,能否培养出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 通过我前面几篇文章,开始逐渐思考了华德福教育 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粗浅认识 华德福教育发展较慢的原因 数学九九表要不要背的讨论贴-----兼及华德福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认识到,华德福教育理念本身,实际上已经含有精英教育的元素,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位,完全是可以培养出精英的。我在 小学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 中,将很多华德福元素,串联在一个逻辑线条上,接触到的民间华德福教育人士对其中前三条都表示可以执行,即A1, A2, B1, A1. 小班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大约会15人,绝对少于24人。(注释:目前连香港也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最近的改革,也只能做到25人) A2. 主班教师,在小学生面前,往往产生自然的 权威 ,主班教师不会滥用这种 权威 于拔苗助长,而是以同理心为基石,不强迫、不急燥,让孩子慢慢地长大, 让幸福感和安全感发芽生根 , 长大后自然地过渡到,尊重智慧,敬爱众生, 掌握 权威 的真正内涵,不仅真正自足而且还具有带给他人 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能力 。 B1. 不强调考试,使力性课程、礼性课程和艺术类课程得到真正重视,使得他们在小学阶段就达致相当程度的完善个性,学会做人。 B2. 强调学生自制课本,精化语言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和理性课程的有效学习,从而最大可能地发展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做事。 C1. 主班老师,一男一女,共同负责整个7年的主要教学工作。两位老师自己安排轮流上台讲课,台下老师负责备课、管理学生作业和自制课本,以及将精华内容同步上传网站。 C2. 家长会,非常强调家长在教学流程中的参与作用,将之制度化,让家长和老师们,跟着孩子一块成长。 但是他们对B2的理解,却跟我有很大出入。学生自制课本,是华德福教育理念的重要一条,因为在华德福教育中,不考试了,或者不强调考试了,那么考试这块弱下去,必然需要有另外一个强上来,否则,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肯定要比传统学校还差。 他们讲,国外华德福数学的自制课本,要求并不像我说的、我理解的那样,即让学生自己制作出精益求精,完全正确,比课堂笔记还要高一个层次的文档。很多就只是学生练习册而已,相当于作业本而已。 这些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准,自然可想而知了。考试降下去了,但是没有东西升上来啊。 我在大学教书十年,自己也在不断地做科学研究。深知自制课本这一招,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自学能力,会有多么重要。 我的很多首师大本科生们、甚至研究生们,很难真正地提升自己,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做、去整理老师再三强调的个人笔记,不愿意使用建立在记笔记基础上的滚雪球式学习法。 实际上,若一个孩子真能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 自制课本这一学习习惯,将来做任何工作,尤其是白领工作,必然会做得非常好。这是每个有点知识的人,都可以想象得到的。 这样的孩子,将来成为成功人士,成为精英人士,又有什么可疑议的呢?所以华德福教育理念,本身已经包含了精英教育的元素,主要是看执行力了。 在邀请小巫到首师大演讲的讲座上, 2010-05-23 周日讲座通知: 小巫,华德福教育简介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及附注 很多家长们有点误会,以为华德福教育是针对于 弱智儿童,或不善数学的儿童,是专门为他们设计的。 实际上,这只是说明华德福教育,包容性很大。 相反,我的观点是,很多智商高的孩子,更需要华德福教育,更需要将整个能量在身-心-脑三方面均衡。有一些心理学或教育理论认为,智商是天生不能改变的,姑且当作正确,那么华德福教育,可以帮助每个人更好地使用他们的智力、心力、体力,让他们每个人更好地完成各自的人生使命,而不是在人生征途上,因为一些非智力因素,心力憔悴于家庭不和、人际不善,体力疲惫于生活紊乱、欲贪念婪,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当然,对于成功人士和精英人士的制造,要采用理性的态度,不能如国内很多小学奥数培训那样,做的其实是南辕北辙的事情。这并不能说明精英教育本身就是错的,正像毛主席曾说过的,要在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精英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类似的道理,即要调整好心态,才能真正发动智慧。 心态上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中国,想成为成功人士的门槛,有点过高了。也许,在西方国家,如果能混到人前50%,就可以称作成功人士了,就可以活得非常好了,拥有自己的独家小楼,在安稳之上,建立生活了。所以,有时候可以感觉到他们对成功的欲求很不强烈,缺少中国人那种只争朝夕的劲头。 但是,社会是靠精英人士率领的,精英人士,比成功人士还要稀少,可能要到人前5%,才勉强有资格称做精英人士吧。精英人士,是不能只争朝夕的,是必须想的长远,才能对国家,对民族起到领袖作用的。 我们国家,按这个标准,精英人士是太少了些。 最后再说一段,有些热衷于华德福教育,将国内公立学校传统教育视为地狱(不知是真的,还是妖魔化了)的家长们,其实认识上也有很大的误区。他们以为,孩子通过华德福教育或其他某种专业知识要求较低的教育,长大后可以不参加国内高考,直接去读国外的大学去。 其实,美国大学,算上两年制社区大学,共有4000多所,如果家长把目标范围定在这个里面,当然是很容易让孩子去的。但是,美国比较好的大学,也只有200所,而想入前30名的名校,则难度一点不会亚于我们的高考。 想必这些家长们看清楚这个现实后,就会懂得精英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了。实际上,真正的精英教育跟让孩子达成幸福感、安全感并无矛盾,追求卓越,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是孩子无需口授即会拥有的本能。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华德福教育,容纳百川,更像是一种社区活动,在 薛涌的文章 中 『 根据对SAT考试成绩与宗教信仰关系的统计,35个宗教的信徒中,在SAT中拿分最高的,是一位论教派(Unitarian)的信仰者,平均分为1209;犹太教信徒居第二,平均分为1161;全国平均成绩则只有1020。不过,SAT的考生中一位论教派的信仰者只有2354人,犹太教徒则多达27120人,比一位论教派多十几倍,成为最大的一个高分群体。于是,为了吸引这批学生,各校不惜争相建立犹太文化中心,开设犹太研究的课程。 』 就说明,我们建设的任何一个教育体系和相应社区, 将来是否受到重视,还是跟它的一些基本参数,如高考分数/名校入学率,是息息相关的,毕竟现代文明社会的精英阶层,还是大多产生于这里的。 也只有如此,也只有华德福学校的学生们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才有能力给其母校带来各种形式的回馈,毕竟,光靠学生学费,是不可能支撑起一座精英级学校的。只有通过 校友会的制度,在文化和经济上方能形成良性循环。 总此为文,只是从理论上、从理念上,想澄清一些事情,真正做下来,肯定很难,正如国外已有的现实一样,不一定是每一个华德福学校,都有能量有师资可以去实现精英教育的,道理跟难以完全实现华德福教育理念是一样的。 附注:各行各业的有益经验和智识,当然可以用来滋养教育系统。但是一定要注意,教育是一个减法的过程,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各行各业的经验智识,必须经过这个过程,方能融化到教育体系中,求同存一。
个人分类: Book-W|998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成功人士具备的能力(缺少的话就抓紧吧)
niu1023 2010-5-8 20:54
无论在内企,还是在外企,凡是 成功 人士(以下简称他们)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或许正是一般人所缺乏的。他们的成功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机遇好。这些能力可概括为: 1、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方法。而且,上司可能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时,他们擅长用逆向思维办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清楚具体 业务 执行者比上司更容易找出问题的节点,是人为的,还是客观的;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漏洞。采用逆向思维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更容易从问题中解脱出来。 2、考虑问题时的换位思考能力 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常人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立场上尽快妥善处理。而他们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公司或老板,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方案。面对人的惰性和部门之间的扯 皮, 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能始终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上去酝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地他们便成为可以信赖的人。 3、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他们具备的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比常人强。总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驾驭事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否则就不会干同样的事情,常人一天忙到晚都来不及;而他们,却整天很潇洒。 4、简洁的文书编写能力 老板通常都没时间阅读冗长的文书。因此,学会编写简洁的文字报告和编制赏心悦目的表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们也能将其浓缩阐述在 一页 A4纸上。有必要详细说明的问题,再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或表格后面。让老板仅仅浏览一页纸或一张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况。如其对此事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可 以通过阅读附件里的资料来了解详情。 5、信息资料收集能力 他们很在意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政策、报告、计划、 方案、统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尤其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遇到用时,就可以信手 拈来。这在任何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的,也不是那个老师能够传授的。 6、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能力 遇到问题,他们不会让 领导做问答题而是做选择题。常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领导汇报、请示解决办法。带着耳朵听领导告知具体操作步骤。这就叫让领导做问答题。而他们 常带着自己拟定好的多个解决问题方案供领导选择、定夺,这就是常说的给领导出选择题。领导显然更喜欢做的是选择题。 7、目标调整能力 当个人目标在一个组织里无法实现,且又暂时不能摆脱这一环境时,他们往往会调整短期目标,并且将该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大家的观点就容易接近,或取得一致,就会有共同语言,就会干的欢快。反过来,别人也就会乐于接受他们。 8、超强的自我安慰能力 遇到失败、挫折和打击,他们常能自我安慰和解脱。还会迅速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坚信情况会发生变化。他们信条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或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9、书面沟通能力 当发现与老板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佳时,他们会采用迂回的办法,如电子邮件,或书面信函、报告的形式尝试沟通一番。因为,书面沟通有时可以达到面对面 语言 沟通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较为全面地阐述想要表达的观点、建议和方法。达到让老板听你把话讲完,而不是打断你的讲话,或被其台上的电话打断你的思路。也 可方便地让老板选择一个其认为空闲的时候来聆听你的唠叨。 10、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他们对新组织的企业文化都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换个新企业犹如换个办公地点,照样能如鱼得水般地干得欢畅并被委以重用。 11、岗位变化的承受能力 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成败可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对他们来讲,岗位的变化,甚至于饭碗的丢失都无所畏惧。因此,他们承受岗位变化的能力也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的问题。 12、客观对待忠诚 从他们身上你会发现对组织的忠诚。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忠诚并不仅仅有益于组织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为,责任感和对组织的忠诚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他们更清楚投资忠诚得到的回报率其实是很高的。 13、积极寻求培训和实践的机会 他们很看重培训的机会,往往在招聘时就会询问公司是否有提供培训的机会。善于抓住任何培训机会。一个企业,如果它的薪酬福利暂时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但却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他们也会一试。毕竟,有些经验不是用钱所能买回来的。 14、勇于接受份外之事 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他们都不轻言放弃,而把它看成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并意识到今天的份外,或许就是明天的份内之事。常看见他们勇于接受别人不愿接受的份外之事,并努力寻求一个圆满的结果。 15、职业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高效、敬业和忠诚的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现代化,拥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将其运用于经营实践中。言行举止无私心,在公司的 业务 活动中从不搀杂个人私心。这样,就敢于直言不讳,敢于纠正其他员工的错误行为,敢于吹毛求疵般地挑剔供应商的质量缺陷。因为,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待人接物 规范化,这也是行为职业化的一种要求。有了这种职业精神的人,到任何组织都是受欢迎的,而且,迟早会取得成功。
个人分类: 生活百科|3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只按事业上如鱼得水的学者的建议进行教育改革是会出严重问题的
whitesun 2010-3-1 22:25
俗话说,穷则思变,如果一位学者在事业上如鱼得水,与同样奋斗的欠成功的学者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够,然而,政府官员能接触到的大多是如鱼得水的学者,而欠成功的学者的认识与体会才是教育行业存在问题的关键,如果官员们不深入到第一线,做出错误的判断的可能就会很大.因此,改来改去改不成功的根源是听成功者的意见太多,失败者的意见太少.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官员如果没找对妈妈,那只能继续找,假妈,后妈不可能比亲妈好很多的.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2723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麦立强 2008-9-20 07:54
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军队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全球销量超亿册! 史蒂芬 柯维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对公司的运作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习惯一:积极主动的心态( BE PROACTIVE ) 即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主动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发挥人类特有的四项天赋 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由内而外的来创造新的天地。积极主动者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积极主动的心态使你从生不逢时的自怨自艾中解脱出来,面对现实,不再一味的埋怨和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 习惯二:从设定目标开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所有的事情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性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远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和目标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宗旨和使命是远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 习惯三: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则( PUT FIRST THINGS FIRST ) 要事第一,是你的梦想的组织和实践,是你的目标、远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一定要把实现你的目标的要事放在第一位去思考和处理。 习惯四:双赢思维是协作的基础( THINK WIN/WIN )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的敌对式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赢 - 输),亦非损己利人(输 - 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都要从互相依赖的角度来思考(是 我们 而非 我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资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真正沟通来源于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 当我们舍弃说教,改以了解的心态去倾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强彼此的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开放心扉,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认识自己更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的关系,则能大幅的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协同效应( SYNERGIZE ) 协同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相互尊重的结果:不但了解彼此,而且彼此称许差距及互补,互相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协同效应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协同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建设会扬弃敌对的态度( 1+1=1/2 ),不以妥协为目标( 1+1=1 ),也不仅止于简单的组合( 1+1=2 ),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 1+1=3 或更多)。 习惯七:不断更新( SHAPPEN THE SAW ) 不断的更新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中不断的更新自己。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荡涤心灵尘埃,陶冶精神,掌握人生方向;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读书和写作是砥砺心智的重要途径;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习惯七可以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远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于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能够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个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使家庭日新月异。 前三个习惯(习惯一到习惯三)是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的提高您的自信。您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和能力。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和自制力。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习惯四到习惯六),能够帮助您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加巩固。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您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相依赖。 +++++++++++++++++++++++ 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 只有事业,是成功吗? 我曾为自己定下许多目标,也都一一达成。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这值得吗? ;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都觉得很紧张,匆匆忙忙。我无法过着理想中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而且别无选择 ; 我拥有财富和成就感,可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这无疑是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写照。 《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作者倡导有识之士应告别旧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革命性的效果,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树立克服 惯性 的信念,并且 由内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 。作者史蒂芬 . 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 杀鹅取卵到何时? 伊索寓言《鹅和金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很穷的农夫在鹅窝里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蛋,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蛋是纯金的。这之后,农夫每天都可以从鹅窝里拿到一个金蛋。然而,当他日益富有的时候,他也越来越贪婪,以至于没有耐心等待每天只有一个金蛋,他想一次拿到鹅身体里的所有金子,于是他杀了这只鹅,但结果却是什么都没得到。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常常有像愚蠢的农夫那样以牺牲产能(鹅)的代价来提高产出(金蛋)的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忽视效能,这使我们破坏了取得成果的能力。而惟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日常活中,足以印证这个道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你曾经因为想多做点儿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但倘若是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则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者七个习惯的基础。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 我们常说: 我不会 ,因为遗传 、 我迟到,因为 、 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 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 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 选择的自由 。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 以终为始 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 使命宣言 。 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 使命宣言 ,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 使命宣言 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 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 要事第一 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 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 不 。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 双赢思维 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 我已经戴了 10 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 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 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 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 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 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 知彼解己 是交流的原则。 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 了解他人 与 表达自我 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 换位 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 1+1 可以大于 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统合综效 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 个人成功 ;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http://xixipin.blog.hexun.com/23090095_d.html
个人分类: 健康保健|391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母亲,国民的命运”之杂感
热度 3 freefloating 2008-8-3 17:26
为什么只有逃离教育残害的成功? 读了李飞老师的《 母亲:国民的命运》, 一时感慨颇多,反倒没了思路,不知道要按照什么样的主线与文笔来整理我的思考。 我想还是抛却感性,只是尽量理性而简单的去列一个提纲好了。 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考虑的: 女性,中国女性,当代中国女性,当代中国知识女性,当代某一类知识女性,当代某一个知识女性。 个体的生活能以何种程度上升社会层面我是怀疑的,但社会层面的东西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体生活,如果说现代社会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其实新的藩篱和新的代价也使美好变得更加沉重。 其实剖析一个社会或是一个人都是只有全面和透彻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为这些都是过于复杂的体系。以数学物理学为基础的狭义科学为什么是如此典范有效,是因为它的纯粹与理想。而我们想从复杂的社会表象中揭露出一两个本原往往注定是失败的。 但我们要讨论这些问题,所以需要一些前提: 1. 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有简单的答案。 2. 个体与社会间的信任是相对的。 3. 个体的表达不过是合乎自身利益的诠释。 4. 复杂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难于操控,但不是不可控制的。 5. 大量个体的尽可能深刻真实的表达对于得出准确的结论有直接的关系。 6. 个体在概率统计上的社会进步始终是可以信赖的。 在这些前提之下,虽然社会问题太复杂以至于相对无解,但是研究社会问题还是可能和有意义的。 社会学的发展很多情况下都是基于极端问题的研究,但极端状况总是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的,而即使整个人类的灾难时期,也总有人相对幸运和快乐。 那么提出了母亲这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是要从历史与民族的渊源中去统计结果,还是从个体的发展中吸取技巧呢?我想这应该是一篇大大的论文,而且即使成文也不过是在罗列一个个小题目之后举例说明个案的可能及原因。我想我还是放弃吧。 不过作为个体的是有一些感受的: 一、牺牲女人成就男人是不公平的。 在男权社会,女权主义者是相当可怜的。男性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世俗的惰性维持的社会舆论和对女性的价值取向,总是在影响着新女性的成长。其实当男人们发现这种阴暗的心理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时?女性也因此扭曲了自己而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快乐。 我非常讨厌韩剧,因此看的不多,本来没有发言权,(不过有时觉得她们的衣服很好看,家居很别致,还是忍不住要看一下),就像我不喜欢张爱玲的作品一样,虽然她的语言是美的,但是总感到弥漫着对生活的无奈、失望、奢华与沉迷,总之心里不爽,其中没有智慧的火花和人性的升华。 我认为与其花费精力描写人性的扭曲,不如创造一种更为美好的生活方式。 如果整个社会建立在更为健康、宽容、友善、乐观、信任和有效的氛围中,个体的能量其实可以更大。 二、我们要什么样的女权主义:健康的女权主义是否可以存在? 我觉得是可以存在的,首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有自然、积极、健康的态度,健康的男人们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和健康的女人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是统一的,追求在可能的范围内自我完善应该是每个女孩子坚强的心理后盾,合理有效的追求美丽,欣赏艺术和科学的美好,自立和宽容的心态,解决日常问题的技巧,享受为妻为母的快乐,其实是可以兼顾的。 一个追求智慧,追求快乐,追求美好的民族教育其实是一定可以培养出追求智慧、快乐、美好的女性来的。 我自身感受是我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在人生的很多阶段我确实无法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很多时候我不知晓如何驾驭人生,获取健康快乐的生活。而随着成长慢慢感悟,发现本来有些都是可以靠努力得来的,而且并不是很难,所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不但是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的,同是还压制了孩子的天性的发展。 同样做一件事情,比喻生养孩子,不同心态下所得到苦乐是不同的,一些观念技巧的引入完全可以消减事情的难度和不应有的摩擦。 可能关键是社会中还没有太多幸福而且优雅成就的女性的生存范本可以让女孩子效仿,不是遥不可及,就是已经被糟糕的社会谩骂摧毁掉了。 三、个人、家庭、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说“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我是有些相信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复述自己三岁之前的感受,所以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我们自己并不很确切的知道。况且即使我们有一些感知,我们也不能确信我们的感知就是影响我们的主要因素,各种的分析各种的理论也就因此只能成为不确切的理论。 社会上充斥的各类教育不过是快餐式的自以为是,一个个传销式的热闹场面很难让人相信其中的思想内涵,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被一些人放大后反馈,逐渐呈现出自激后的歇斯底里。 如果欧式几何是建立在四大公理之上的,如果相对论是建立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之上的,我们的教育理论又能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推演出多姿多彩的幸福人生? 我一直都不能丢掉我做教育研究的梦想,其实为师为母,日常中也在依照自己的学习和直觉在努力,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很多问题上是疑惑的,正是因为我相信幼小时代的教育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所以有时不免诚惶诚恐,不知道真正影响孩子发展的是什么? 其实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表露出他们的成功不过是他们逃离了教育对他们的残害,追寻对科学和艺术这些伟大思想的向往而成的,那么古今中外的教育有多少是可以相信的? 也许,假如可能, 对成功人士做较为全面的深刻成长剖析,从历史、社会、家庭、人性等等的不同角度加以诠释,从中得到使孩子们快乐的有所成就的无数可能,虽然不同的人从中的解读是不同的,但是足够的信息总能得到相对正确的答案,最终总结出可操作的基本教育模式,让尽量多的女孩成长为快乐的母亲,让尽量多的男孩成长为快乐的父亲,一起努力着探寻为人的智慧和快乐。 就写这些吧,本想算个开题报告,回头一看,不知所云。
个人分类: 生命驱动|6331 次阅读|3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