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莜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野生莜麦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8-5-28 06:42
这是一株莜麦,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 莜麦,也称为裸燕麦
个人分类: Arbutus greenway|2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Cavena Nuda(莜麦):河东河西30年,Live English(16)
大毛忽洞 2017-2-6 00:01
Cavena Nuda (莜麦):河东河西 30 年, Live English(16) Avena Nuda 是莜麦的学名,在这里讲述了中国北方的莜麦怎么吃法 ; Naked Oats 是 莜麦的俗名 , 在这里展示中国北方莜麦和加拿大莜麦的外形。 Cavena Nuda 也是莜麦,是加拿大命名( C + Avena Nuda )的一种莜麦。 一般来讲,燕麦( Oat )不但有壳,还有细毛。 Most oat varieties have hulls and hairs that must be rubbed off through processing before you can eat them. 由此可见,燕麦需要脱壳去毛,据(文献)说加工比较复杂。 中国北方的莜麦,天然没有壳,但是长着细毛。 我和中国莜麦打了 18 年的交道,算是老朋友了。 Cavena Nuda (加拿大莜麦),有的品种既无壳( hulless )又无细毛( hairless )。 No, it’s not a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duct. Rather, it’s a crossbreed of oats, developed by Vern Burrows, a plant breeder for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When Burrows retired in 1997, the breed was largely forgotten. 这篇报道说:加拿大的莜麦( Cavena Nuda )不是转基因产品,而是杂交产品。非常遗憾的是,这文章没有进一步说明,加拿大的莜麦( Cavena Nuda )是中国北方莜麦和加拿大野生燕麦杂交的品种。 加拿大农业部的布罗斯博士是燕麦育种专家,从上世纪60 、70 年代开始,历时20 多年,他把中国 莜麦( 裸燕麦 ) 与加拿大燕麦进行杂交,培育出上百份 莜麦( 裸燕麦 ) 的新材料,使中国 莜麦( 裸燕麦 ) 带上了加拿大远亲的基因。杂交后的燕麦品种不仅保留了中国燕麦强韧特质,而且产量高、口感好、耐盐碱、营养价值更加丰富。作为一名世界级的燕麦育种大师,他的成就举世公认,被誉为“ 燕麦之父” 。不过,裸燕麦在加拿大并不种植,布罗斯博士的成果只能静静地躺在他的实验室里,上百份裸燕麦新材料并没有成为大规模种植的新品种。 以上段落来自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官方网站,文中所说的布罗斯博士,就是 Vern Burrows 。 需要强调的是,现在加拿大 Manitoba 已经开始大量种植加拿大莜麦( Cavena Nuda ),但是在温哥华的大超市很难买到。这说明用于人的口粮,推广得很慢,但是用于喂马喂牛等,已经很普遍了。 1998 年,布罗斯博士第一次来到白城,后来连续去了12 趟,他成了白城市的荣誉市民。因为中国的 莜 麦,布罗斯博士2001 年获得加拿大总督颁发的“ 加拿大勋章” ,2003 年获得中国外国专家局颁发的“ 国家友谊奖” 。 非常有意思的是,布罗斯博士( Vern Burrows )首先在中国打开局面,然后才被加拿大政府重视起来。 又一个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故事。 加拿大政府网站介绍说: Lab coats and naked oats: The Vern Burrows Story In his long career, Dr. Vern Burrows has bred and registered 28 new varieties of oats. It is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Canadian grain industry. View this video to learn more about one of Canada’s star researchers.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Scientist Receives Honour from China Collaborating with agricultural centres and scientists in China,Dr. Burrows developed oat varieties that grow well in that country's dry and saline soil conditions, opening up new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farmers and increasing China's food security. His ongoing collaboration has helped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由此可见, 布罗斯博士( Vern Burrows )的贡献还在于加强了中国和加拿大的关系,就像白求恩所做一样。 下面是我上传在国内网站的加拿大政府网站关于 布罗斯博士( Vern Burrows )的 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5NzQwMDA3Ng==.html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4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vena Nuda(莜麦):河东河西30年,Live English(15)
大毛忽洞 2017-1-31 08:27
Avena Nuda (莜麦):河东河西 30 年, Live English(15) Naked Oats(莜麦):河东河西30年,Live English(11) 以上文章已经确认,加拿大中部省份种植莜麦( Naked oats ),而且长相(外形)和我们大毛忽洞的莜麦一模一样。以上文章也给出了莜麦照片和营养数据,生活英语称为莜麦为 Naked Oats (裸体燕麦)。 据 AAFC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介绍,加拿大莜麦既裸体( hulless ),又没有毛( hairless )。 而我们大毛忽洞的莜麦虽然裸体( hulless ),但是长有毛( with hair )。有毛和无毛是否能导致两种莜麦的营养有差别呢?俺不得而知。 莜麦的学名为 Avena Nuda (拉丁文),燕麦的学名为 Avena sativa (拉丁文)。因此,莜麦和燕麦绝对不是一个东西。 我们家乡大毛忽洞常种(庄稼)的三麦是: 小麦( Wheat )、莜麦( Naked oats )和荞麦( Buck wheat )。 小麦有小麦的故事,荞麦有荞麦的故事,莜麦有莜麦的故事。 今天单表莜麦的故事。 莜麦容易被误解为燕麦,如前所述,莜麦和燕麦完全不同,营养价值也具有很大差别。 小麦的麦秸除了造纸和烧火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用处。 莜麦全身都是宝,莜麦加工成莜面,人可以吃,而且营养丰富。莜麦秸也可以喂马喂牛喂羊,对它们同样营养丰富。当然了,莜麦(粒)是马牛羊最好的精饲料。参加运动会的马,日常生活就吃莜麦。 我和莜麦相处了 18 年,而且几乎天天吃莜面(莜麦的面)。 我们阴山北的源远流长的民谣说:大后山有三件宝,莜面、山药、羊皮袄。 北方所说的山药就是土豆,即马铃薯。赵树理的“山药蛋派”,其实就是“土豆派”或“马铃薯派”。以前山西人把土豆当主粮,我们走西口到内蒙后,还是离不开土豆(山药蛋)。 我在大毛忽洞时,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喝山药蛋糊糊。所谓山药蛋糊糊,就是在比较稀的莜面糊糊里加上山药蛋,即土豆莜面糊糊。 现在看来,当年我在大毛忽洞喝的莜面山药蛋糊糊,是有机绿色营养丰富的“特供”早餐,这是 50 年前的事了。 如前所述,我们大毛忽洞的莜麦虽然裸体,但是却长着毛。莜麦的毛非常细小( fine hair )。当把莜麦加工成莜面时,如果防护不到位,莜麦的细毛会漫天飞舞,落到人的皮肤上时,被刺激后有一种发痒(刺挠)的感觉。 在大后山,从莜麦到莜面、再从莜面到各种面食,要经历“三火”。 第 1 火,炒莜麦: 加工莜麦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炒莜麦,要把莜麦炒到六七八成熟,这是一个苦差事,需要两人干,一人烧火,一人搅拌锅里莜麦。 据说牛奶最好的消毒方法是巴氏消毒法(不加热到沸点),有西方人吃牛排,要吃半熟的,或六七成熟。 我们大毛忽洞炒莜麦要炒到六七八成熟,也不完全炒熟。由此可见,莜麦是一种跨文化的好东西。莜麦炒得越生,碾成莜面后就越白。 《煮豆燃萁》说: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炒莜麦,是不烧莜麦秸的,因为莜麦秸是要喂马牛羊的。炒莜麦要烧麦汁(非常短小麦秸,主要是来自麦穗部分)。 小麦的这种短小麦秸(麦汁)还可以用来制备复合材料,用来糊墙 。 在大毛忽洞时,我是炒莜麦烧火的能手。 ^_^ 那时,人们炒莜麦要到生产队的炒房。生产队的炒房也是一个土窑洞,有个大炉灶和土炕相连,土炕表面比较细腻,炒好的莜麦要暂时扒拉到土炕上。 炉灶上座着一口特别大的铸铁锅,搅拌莜麦要用打扫院子的大扫帚(芨芨草扫帚),要用旧的,因为旧的已经被严重磨损了,大小正好用于炒莜麦。 莜麦被炒之后,就要用碾子加工成莜面了。 武夷山老师曾经转载了篇文章: 陕北方言考:在陕北听方言 “ 听见古代 ” (武夷山) 我在这篇文章留言,讨论了碌碡和碾子的区别及其用途。 碌碡在户外的打麦场使用,碾子在碾房用。碌碡用来碾麦子,即把麦粒从麦杆上弄下来。碾子是用来碾莜面的,即把莜麦加工成莜面。碌碡大的两匹马拉,转圈的半径也很大,有 10 多米,碾子一头毛驴就能拉动。此外,碌碡和碾子上的花纹也不同。 现在的年轻人,即使住在乡下,也不知道碌碡和碾子的差别了,也不知道关于它们故事。 我小的时候,每年都要参与碾莜面的任务。如果是磨小麦,就要用石磨,这是另外的故事了。 人们每次炒莜麦的时候,都留出一定份额,把这些莜麦完全炒熟了。完全炒熟了的莜麦,颜色就发黄了,因此,被称为黄莜麦。 那时,小孩子们都喜欢吃黄莜麦,但是家长总把炒莜麦的任务安排到最后。如果连续炒半天莜麦的话,会烧很多麦汁。为了火头旺,要不断地把灶坑里的火灰(火红色的)挖出来,以便燃烧室空间更大。 麦汁在灶坑里燃烧,火舌像海浪一样波动。火舌按照一定节拍,进去和出来地来回运动。如果在火舌退去的时候添加麦汁,如果每次都合拍的话,火舌会串出大约半米,这是炒莜麦烧火的最高境界。 半天时间的炒莜麦,炒房外面会堆起一大堆火灰,如果用棍子扒一下,里面通红通红的。如果把土豆埋在炒莜麦的火灰里,等炒完莜麦收工的时候,土豆就烤熟了。用炒莜麦的火灰烤熟的土豆,是真正的烤土豆。 黄莜麦被碾压后,就加工成了炒面。走西口的人,带上炒面,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开水,就可以吃炒面了。我在长春上大学时( 1978-1982 ),由于弄不到全国粮票,只好带几斤炒面,备战备荒为肚子。 第 2 火,用开水和莜面: 我们家乡吃莜面的时候,要用滚烫的开水和莜面。有检验的家庭主妇,有多少莜面,就用多少开水,一次成功,不软不硬。 这个环节,主要靠家庭主妇了。 我家当年人口众多,吃莜面饸饹、莜面窝窝和莜面饺饺居多,夏天也常吃苦菜莜面饺饺。 莜面饸饹是用饸饹床子挤压的,相当于现在的压面条机。莜面饸饹可以配热菜,也可以配凉菜。 莜面窝窝是用手掌在光滑的石头表面推压出来的,然后卷成卷。 莜面饺饺和包子差不多,里面包各种素菜。 关于莜面的吃法,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味。 第 3 火,猛拉风箱蒸莜面: 莜面面食做好之后,就剩下最后一道工序: 蒸莜面。 蒸莜面要用大火,因此要猛拉风箱。 照片来自百度百科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1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Naked Oats(莜麦):河东河西30年,Live English(11)
热度 6 大毛忽洞 2017-1-21 00:46
Naked Oats (莜麦):河东河西 30 年, Live English(11) 1960 年到 1978 年,我在大毛忽洞吃了 18 年的莜面(莜麦的面)。 人们现在才知道: 莜麦( Naked Oat )的营养价值比大米和燕麦( Oats )还要高。 正如泰戈尔所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1978 年到 1982 年,我在长春吃了 4 年的(红)高粱米,这是以后要专门讲的故事。 (我搜索了半天,才找到了这个介绍加拿大莜麦的营养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加拿大( Manitoba )的一个农场,农场主叫 Amy 。我写信问她(他)是否许可我把他们家孩子的照片放在我的博客上,她(他)回信说: Absolutely! 她(他)不但同意我把她(他)家的照片放在我的博客上,还希望我能提供给她(他)一个我博客的链接。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我的博客多了一位来自加拿大 Manitoba 的读者。我答应她(他):有关莜麦的故事,我尽可能多写几个英文段落。我告诉她(他),我们大毛忽洞吃莜麦的方法完全不同于加拿大 ( Manitoba )的吃法,也许这正是她(他)最感兴趣的地方。莜麦在中国有约 2500 年的历史,发源地很可能在阴山北的大后山(大毛忽洞周围 20 公里 ),这个问题以后专门讨论。 关于加拿大的莜麦( Canadian Naked Oats ),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塞北,此话题说来话长,而且涉及到 1 个中加友好白求恩式的故事,以后再介绍。 用百度也可以搜索到关于莜麦的营养价值,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科学数据,都是一些“养生常谈”的话,参看博文末尾的百度附录。 我在大毛忽洞的时候,有些年头几乎每天吃莜面, 那时莜面属于粗粮,因为没有别的选择才天天吃莜面。 现在的莜面和当年的莜面(绿色、有机、生物链循环), 不可同日而语。(此话题又很长,等以后展开叙说) 需要强调的是,在我们阴山北的大后山, 从莜麦到莜面的制作过程包含了很多的传统( traditions ),一环扣一环。 啥就传统( traditions )呢? 说白了,也就是说到底, 传统就是关于生活的学问。 How to eat , How to sleep , How to work , How to play , How to wear clothes , Because of our traditions, we have kept our balance for many years. (注意:秦始皇的长城可是修在我们家乡的!) 家乡大毛忽洞的三维地理坐标(地理坐标和吃关系巨大): Latitude: 41° 17' 13.5 (41.2871°) north Longitude: 110° 5' 9.7 (110.086°) east Average elevation: 1,588 meters (5,210 feet) 包头地理坐标 :东经 109°50′11″-111°25′ 、北纬 41°20′-42°40′ 先辈云:我们(固阳)后山有三件宝,莜面、山药(土豆)、羊皮袄。 实际上,我们大毛忽洞(固阳北)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农作物,例如: 三麦:小麦、莜麦和荞麦; 三米 :谷米、糜米和黍米; 三豆:胡豆、豌豆和扁豆; 三卜:胡萝卜、水萝卜和蔓菁(圆萝卜); 三麻:胡麻、大麻( Marijuana )和 荨麻;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 Marijuana 可不是随便玩的(要去请示当地政府)。 我们那时是生产队种 Marijuana ,目的是扒它的皮,做麻绳和麻袋。麻绳和麻袋是我们人民公社的基本生产工具资料。麻子炒熟了可以吃,鸟儿也喜欢吃麻子。扒皮后的麻杆还可用于建筑。按照我们村这样的操作流程,如此处理后, Marijuana 什么也没有剩下。我们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 Marijuana 还有其他用途。 关于大麻,也有很多故事,以后再叙说。 每种农作物后面,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从时间、地理和文化的角度叙述出来,都包含很多动人的故事。别忘了,我可是用世界的眼光来讲述我们大毛忽洞的故事。因此,才叫 Live English ,而且跨度是河东河西 30 年,东西加起来就是 60 年的跨度。人活着就要讲故事,如果有条件,当然最好用英语讲给全世界听。 1989 年在家乡大毛忽洞,我给儿子讲述莜麦的故事,照片在示范割莜麦 我割莜麦的技术水平是“一色镰”,即右手的镰刀和抓莜麦的左手同时出发,初学者非常容易割破自己的手指。 加拿大( Manitoba )的一个农场,农场主 Amy 家的孩子的照片。在莜麦地里,小孩咬着莜麦的铃铛 一只蚂蚱正在拥抱着莜麦的铃铛,我们大毛忽洞也有这样的蚂蚱。照片里蚂蚱告诉我们:莜麦上没有农药 ( Organic ) ,可以吃。 百度百科说: 莜麦的 营养价值 很高,在禾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很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组成也平衡,维生素E 的含量也高于大米和小麦,维生素B的含量比较多;蛋白质含量平均达15.6%,高出大米100%、玉米75%、小麦面粉66%、小米60%,8种氨基酸组成较平衡,赖氨酸含量还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脂肪和热能都很高,脂肪是大米的5.5倍,小麦面粉的3.7倍,莜麦面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可降低 胆固醇 、预防 心脏病 。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2769 次阅读|12 个评论
莼鲈之思(1):莜之礼赞之上
热度 10 geobob 2012-12-7 23:18
莼鲈之思(1):莜之礼赞之上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思吴江歌》晋. 张翰 西晋人张翰,在首都洛阳任职。《晋书》记载,某天见秋风起,突然不可遏制地思念起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然后说:‘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于是收拾行李命驾还乡。上面这首《思吴江歌》就是当时所吟,张翰的家乡在今天的苏州一带,他的家乡美食莼菜羹,今天至少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一带的人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抛却避乱念头,张翰与其说是‘吃货’迷恋家乡美食,不如说是他对故乡的一份眷恋之情。扪心自问,黑面书生不算‘吃货’,向来对吃并无讲究,尽管对我而言天下美食止步于莜面,我写这篇博文也不是为了美食,更多的是一种对以莜面为符号的那一方水土养育之情的眷眷之怀。所谓儒冠误我,我伤感读书多年,家乡依旧落后而我无能为力,这篇博文算是对家乡一方水土的一点敬礼,慰我拳拳之心,是为记。 小时候, 家乡人们会说内蒙有三件宝: 莜面、土豆和皮袄 ,两食一衣,这三件稀松平常的东西,却包含着中国老百姓朴素的民以食为天的情怀,至于皮袄则是内蒙古寒冷冬天御寒之物,三宝保证了家乡人民的饱食暖身,所谓衣食父母,贴切如斯也。 莜麦,是家乡最重要的农作物,不是之一。莜麦,禾谷类作物,学名裸燕麦,百度百科描述为‘莜麦籽粒瘦长,有腹沟,表面生有茸毛,尤以顶部显著。形状为筒形或纺锤形’。或许各位看官都认识小麦,小麦的特点是籽粒略微圆润些,也同样有腹沟,顶部茸毛较少。 为了以示区别,打个感性的比喻来说,假如小麦是体态丰腴的胖妇的话,那么莜麦便是身姿秀颀的少女。 莜麦,能看出与小麦的区别么? (本图转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家乡位于明洪武长城和嘉靖长城之间,恰好算是塞外,至今仍然保留有不少烽火台遗迹,沿着这段长城东西延伸一线,历史上一直为塞外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往来冲突界限,刘邦当年被匈奴围于白登山,即位于此线大同境内,家乡和大同接壤,为历代兵家重地,清朝在这里设置丰川卫和镇宁所,用个时髦的称呼,这里属农牧交错带也。 城市化低下和交通不发达的旧时,家乡一带蔬菜瓜果种类较少,寒冷的气候更是导致了冬季几乎没有绿色蔬菜可吃,仅有地窖储藏大白菜和圆白菜可食,而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到冬季便几乎与蔬菜隔绝了,但是长期以来家乡一带人民并没有因为蔬菜匮乏而营养不良,为什么呢? 常言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悄悄地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家乡的一方水土虽然没有丰盛的蔬菜,上天却赐予了莜麦,因为莜麦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禾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组成也较平衡,维生素B1、B2、E、叶酸等和钙、磷、铁、锌、锰等矿物质也很丰富’,完全弥补了蔬菜匮乏的弊端,真可谓一物抵千金,千百年来恩泽施于家乡世代的人们。 家乡的秋天局部图,图中远处白色即为莜麦田,土堆为烽火台遗迹 莜麦蛋白质含量高,‘ 含量平均达15.6%,高出大米100%、玉米75%、小麦面粉66%、小米60%,8种氨基酸组成较平衡,赖氨酸含量还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脂肪和热能都很高,脂肪是大米的5.5倍,小麦面粉的3.7倍’ 。 因为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莜面比较耐饿抗寒,在田间劳动的农民以及干体力活的人尤其倾向于喜食莜面。 同样饱餐一顿白面和莜面,吃白面的农民早已饥肠辘辘,而吃莜面的农民还体力充沛干活带劲。 同时,莜麦的糖分极低,是糖尿病患者很好的食品 。糖尿病患者通常情况下不能吃白面面食,也不能吃米饭,但莜面却可以充当主食首选。此外,莜面富含亚油酸,而‘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 因而莜面也是老年人的理想食品,且通常用于产妇催乳、婴儿发育不良以及老年体弱症。 如此多的优点集于一身,呼其为宝,名符其实,而各位看官居然不曾食用,惜哉惜哉! 麦田青青 (本图片转自网络无商业用处) 莜麦浑身是宝,无一废物,麦粒自不用说,而麦秆是上好的动物青草饲料。将一头食草动物其置于莜麦田和小麦田间,它必然会自动选择莜麦而舍弃小麦。冬季来临,野无青草,而储藏的莜麦秸秆用铡刀切成短截,就是牛马羊的冬季饲料了,而小麦秸秆牲畜则不屑一顾。特别地,家乡的农村,若是母畜怀孕或是初生牛犊羊羔,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怀照顾,都会经常喂食些生莜麦,牲畜很快便会健壮起来。 莜麦之近窥,美如花也 ( 本图片转自网络,无商业用处 ) 据百度百科,莜麦有多种称呼,‘ 如“油麦”“稞燕麦”“玉麦”,“苏鲁”等。《穆天子传》称“焚麦”,《黄帝内经》称“迦师”,《广志》称“折草”,《稗海博志》称“燕麦”,《史记》称“斯”,《唐本草》称“麦”等等,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从唐代始,从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处被引种到俄罗斯、智利、美国等国家’ 。‘ 莜麦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莜麦的主要产区,西部各盟市都有种植,以乌兰察布市最多’。乌兰察布正是黑面书 生家乡,为了显得国际化或者时髦些,我可以告诉大家乌兰察布对应的英文名字是Ulancab 。 莜麦种植范围大致依阴山一带,除了内蒙古,山西也是重要的种植区。试问天下英雄谁敌手?吕布也。 遥想当年,温侯吕布一人挑刘、关、张三位顶级高手,酣战淋漓,痛快致极,不可不谓三国最为精彩的打斗也,然而各位看官可曾想到否? 这里黑面书生不加证明地给出一个合理的假说: 吕布之所以英勇无敌,万夫不当,很有可能因为他是内蒙人所以从小吃莜面因而铸就了极好的体质。吕布无敌,皆莜麦所赐神力也。(注:吕布为东汉五原郡人,即今天包头一带) 秋天长熟的莜麦 数年前回乡探亲,黑面书生与父亲伯父步于乡间小道,时月光如洒,皎皎当空,伯父捋髯叹曰:“吁!人生朝露,岁月冉冉,年与日驰,吾今老矣。忆昔年盛时,吾拔山举鼎抱瓮挟磐如儿戏也,而今体衰力乏,牵小犊尚不能胜之,步履蹒跚,岂不令人伤悲!”我怪之甚,因而问曰:“伯父不过年且六旬小翁而已,何来暮年之叹?饮食若何,尚啖莜面乎?”伯父讶曰:“小子何以知之?吾不啖莜面久矣。汝伯母每日造饭于灶,为莜面制作繁缛费事,遂以白面相替也。”我笑曰:“此之谓也。伯父自感力乏体衰,皆因不食莜面之故也。从今而后,蒸莜面大啖,不出半载,必矫捷如脱兔,迅健如奔牛矣。”伯父喜,曰:“老夫且试之。” 成熟后的麦穗之近窥 从田间莜麦到桌上莜面,中间要经过多种工序,首先莜麦收割之后,要用专用的脱谷机先把麦粒打下来,过去在家乡这种脱谷机只用于莜麦而不能用于小麦,但是今天的收割机能否收割莜麦我就不清楚了。其次,旧时靠人力在场面上借助风力再把纯麦粒分离出来,俗称‘扬场’,就是用木锹将麦穗等混杂物抛向空中,因为麦皮麦芒等较轻被风吹走一旁,而麦粒较重跌落原地,如此不断循环,就可将麦粒收尽。以上两道程序和小麦并无特别异处,而在于再次,用大锅将莜麦炒至半熟,火候把握很重要,既不能太熟也不能太生,不然最后磨出的粉面就会大打折扣。最后,将炒完的莜麦经磨面机而成为面粉,这样才成为了莜面饕餮美食的直接原料。 而接下来便是巧妇们施展才艺的时候了…… 田园秋收图 莜麦脱谷进行时,一般至少需要三人,一人递运麦禾,一人往机器里推送,一人将麦秆叉走(本图转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待续,另著博文简要介绍莜面常见吃法 ----------------------------------------------------------------------------------------------------- 三宝之土豆开花 图片转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三宝之土豆开花 图片转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梧桐疏影--翩翩我怀|14257 次阅读|27 个评论
俺和俺的故乡(图片版)
热度 1 geobob 2010-3-21 16:04
题记: 08年暑假回家,返京之前天下午去拍了些家乡的照片,当然是仅仅限于最侠义的家乡范畴了,那就是村庄尺度的。当然我很懒,也没有到处转转去拍,只是站在一块田地里向四周拍了些,希望以后自己可以为她多拍些。虽然这只是局部,但可以大致反映我家乡的风貌,至于真实的情况,或许比照片要美,也或许不如照片。但我坚信,之前的她要美丽些,因为有活泼的小河流,如今已然消逝。 这些照片也是她第一次出现在网络上,尽管照片汪洋大海淹没了当代,但不曾有过她的一张。谨以此博文献给我的故乡,那一片小小的黄土地,她叫北吉沿,坐落在内蒙古南部正中。这也是我慈祥的奶奶度过了一生的地方,她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也长眠于斯。 我最熟悉的地方,故乡的山和故乡的原野,这并不是很高的山,山上种着杨树,据说是多年前飞机播撒的,因为缺乏打理,长得并不高大。这些小山似乎都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一座稍微鹤立鸡群的山,可惜我没有拍摄她,她叫大旮旯山。一般而言,翻过这些山大概就是山西界了。 照片中间黄色和白色的两道是什么作物呢? 再来的近些看,黄色的那道便清晰了,这是什么作物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胡麻,故乡最好的油料作物,地位高于菜籽。 胡麻籽可以榨油,渣子麻饼(麻生)也是上好的动物饲料,甚至不过分地说,人是可以吃的,闻起来也很香。 小时候,老师总是说学生,学习好将来就可以吃花生,学习不好就吃麻生。 因为故乡不产花生,因此以花生来代表好日子的象征,麻生是劳苦日子的象征。 这张照片的核心自然是中间的那个土墩,这是烽火台,故乡大概有很多这样的烽火台,至于历史我不得考证而知了,似乎是明朝的?土地是收割了庄稼之后耕翻过的,准备来年种植,故乡全部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因此米面是比较营养丰富而好吃的。 照片中所看到的树都是白杨树,天如此之蓝,万里无云.... 一头黄牛在吃草,故乡其实是恰恰坐落在山脚下,有河流冲击和山沟,因此很多地方并不适合机械化,甚至连拖拉机也是不方便的,因此更多的人依然是愿意养活牛马作为劳力的,特别是如今村子里没有年轻人的情况下,多数人都把地包出去或者是干脆荒了,自己只种少数的几亩良田。 其实还是那个烽火台,只不过换了角度, 画面中间左面的一小片作物是马铃薯,右面自然是草地了,下面则是一条不能再浅的小溪了,曾经水大些,会传出声音来,可是现在她静悄悄地,像是在忧伤地告别.... 这便是以上照片中白色那道风景, 这种作物便是故乡三宝之一------莜麦 ,人人喜欢吃的莜面即来源于此。上面是收割捆起来了的莜麦,下面还等待着收割... 一头驴子在吃草,照片中充满了层次,最远处自然是蓝天,依次是山峦、树林、胡麻地、翻耕地、收割了的莜麦田.... 给个特写,这就是莜麦,本张图片的焦点是这两三粒莜麦,是不是有点像微型玉米呢?这两粒莜麦小麦穗大概长约2厘米的样子,一株莜麦大概有十几个个这样的小穗子,小穗子里面有有好几粒莜麦。莜麦收割了,自然是用机器或者石头碾子把麦粒弄出来,麦粒要用大锅炒个半熟,然后采用机器磨成粉,便是莜面。 有人说内蒙古后山地区,人们一到冬天几乎没有蔬菜,但是人们并没有因为缺乏营养生病,就是因为吃莜面的缘故。我的家乡就是这么一种情况,甚至不夸张地说,不光冬天,甚至春秋季节大家都很少吃菜的,即便吃菜也是大白菜和圆菜就这么两种,但是照样健康,无非是因为吃莜面的原因,富含8种氨基酸,均衡搭配,高蛋白低脂低糖,我觉得是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的唯一的主食了,而且适合老人吃,因此无愧于故乡的一宝,在所有作物中享有最高的地位,没有莜面故乡人们大概长久以来是无法生存的。 推荐大家有机会尝尝莜面,非常好吃,而且绝对健康的理想食物,买了面不会做可以请教我的哦。 田园劳作图 ,这是两个农民在胡麻地,男的戴着草帽,肩上扛着一个捆好的胡麻卷,应该是在往车上放,女的等在那边。这幅图片 是不是典型的农民劳作的朴实而诗意的画呢 ?注意到画面中的绿色只是杂草,是蒿草,黄色的才是胡麻,星星点点的便是胡麻果实,是不是看不清楚呢? 不清楚就来的放大些看看,左边这颗不在焦距处,因此虚幻,这株胡麻还是绿色的,因此并没有成熟... 这次来个特写,这下看清楚了吧?这个小圆圆的东西便是胡麻果实,是个小圆壳,用手轻轻一捏,便可破开来,里面大概藏着5-10多粒胡麻,这个壳大概是比衬衫纽扣还要小一些,大概直径0.5厘米的样子... 一小群羊在吃草,似乎已经夕阳西下的样子,这便是那条浅浅的河流,绿绿的草,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河流,之所以呈现河流的感觉,完全是我的拍摄技巧。真实的情况是这是那个小铁矿排出的赤裸裸的黑泥水,当然如今这个小铁矿已经倒闭了,显然地,原因并不是乡里取缔,而是因为矿石价格下降无法经营自动撤退了。这些水是这个铁矿霸占了乡亲们水浇地的水源,当然这也是山高皇帝远的乡里小贪官们和小奸商们同流合污的结果,这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么?据我个人的体会,乡亲们是很痛恨乡间政府的,后来我才知道,贪官不仅故乡有,很多地方都有,你们哪里呢?常见的情况是低保户往往不是最需低保的,而是村里的有关系的或者‘富人’,比如我从来没听说他们有谁用了‘家电三下乡’的补贴去购买家电,甚至他们都没听说过,言外之意这些补贴可能早已经被小贼们瓜分了,比如比如,我几乎可以保证,所有补贴以及惠农政策到达农民基层的时候都会变为0或者至少打个折扣的,这无异是一种悲哀,因此对于这些小的‘土皇帝们’,我依然保有儿时的那种痛恨和鄙夷,如同乡亲们所拥有的态度。 ---------------------------------------------------------- 分界线 ---------------------------------------------- 既然题目叫做俺和俺的故乡,那么还是要有俺出场下。这是俺娘为俺拍摄的照片,身后是一小片莜麦田.....侧光之下,明暗分明, 我的肤色只有配上这种土地的颜色才会觉得浑然一体,比较和谐,所谓黑面书生是也,哈。 这张也是俺娘为俺拍摄的,我给莜麦当背景,焦点聚在了莜麦上, 我很喜欢这张照片,因为这是我在家乡拍摄的,而且是和莜麦合影,而且也是母亲为我拍摄,那年俺24岁 (全文完)。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君子好色|2624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