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返璞归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苦楝树
pingguo 2016-3-7 15:50
时间的风,滑过蒲公英, 在我们到达不了的境界里注视我们。 上学的路,一直在延伸。 临近学校是一段山路, 路旁的苦楝树,日日相见, 并不是越来越熟悉。 同桌的你,用身体的变化, 开始了对我自然的启蒙。 你的四季与苦楝树的四季, 我在丙申猴年的起点,回望与眺望, 在一炷香的轻烟里, 仿佛苏醒。汉语里的字, 返璞归真的一个字, 等于一个词,一个词等于语言, 一如你的举手回眸。 我走进又一层春天,时间微甜。 2016-01-08
个人分类: 诗歌|1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今名人的垂范
热度 13 何裕民 2015-3-26 16:1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近年来,城市中经济条件比较好且更注重养生的人中,很多人开始注意饮食健康问题,少吃肉,多吃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蔬果等。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升和健康食物的推广和宣传,崇尚植物性食物的人群越来越多。 如果用“红”来形容动物性食物,“绿”来形容植物性食物。那么,似可引用南宋“易安居士”李清照这位清丽温婉的女词人的名句来比喻这一可喜的变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素食文化的崛起,大有返璞归真,重回大自然原生态之势。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偏素饮食风潮将是未来健康时尚的主旋律。 其实,偏素食之风古已有之。 但凡伟大的文明,无不和贪吃作正面的抵抗,以图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 毕达哥拉斯:西方素食之父 以西方为例,古希腊第一位卓越的素食思想者、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约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末期),被称为西方的素食主义之父。毕达哥拉斯是人类思想史上熠熠生辉的著名学者,思想光辉一直泽被后人。他认为动物也是有灵魂的,因此主张避免伤害动物,也不要吃动物的肉,代之以植物性食物,并以此来要求他的弟子们。 毕达哥拉斯认为:“只要人不停止摧残低等级的生灵,他就永远得不到健康与和谐。只因为人类大规模地屠杀动物,所以他们也将互相残杀。播种杀戮和痛苦的种子是绝对不可能收获爱和欢乐的。” 毕达哥拉斯的道德规范起初作为一种哲学伦理流行于公元前490年至前430年,旨在创造一种包括禁止杀生在内的普遍适用的法律,以禁止粗暴的流血,特别是动物祭祀,以及倡导“永远不吃肉”。 直至19世纪“Vegetarian”(素食者)一词被创造出来之前,“毕达哥拉斯派”一直是“素食”在欧洲的代名词。 前总统们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原先是甜食和油炸食品爱好者,喜欢吃汉堡、牛排、墨西哥风味鸡肉卷、烧烤、炸薯条等。因为患了心脏病,他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用四根血管搭桥,帮助恢复心脏供血。此后,他决心彻底改变饮食习惯,杜绝高卡路里、高胆固醇食物,转向“大豆汉堡包”等素食为主。为此,克林顿公开宣布:他已变成“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目标是:避免吃任何可能对他的血管造成伤害的食物。他的膳食和医学顾问等都同意他以植物为主的膳食,认为这甚至能够帮助他(在一定情况下)治愈心脏病。 坚持素食若干年后,伴随着长达20年的饮食结构改变,让这位前总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健康”。 与克林顿类似的还有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他因为心脏病等重病在身,到中国大连疗养。期间,他接受了中国大夫建议,借助中医学及中国饮食,很快病情大有改观。令世人啧啧称奇! 其实,克林顿、叶利钦等前总统们的改变,不仅是一个自我保健的好榜样,且昭示着一种世界性的健康饮食新趋势:以粗纤维、杂粮及水果、蔬菜为主的饮食,控制高糖(高卡路里)、高脂肪、高蛋白(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摄入。 如此,不只是可以防范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并有助于防范城市里高发的多数癌症,因为这些癌症同样是饮食过度“惹的祸”!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19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物极必反、返璞归真——人生的两大基本规律
ctex 2013-9-22 18:49
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许多事情到了极大的程度后,瞬间变为自身的反面。比如,子时阴极而阳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讲的物极必反,主要是针对我们人生中对自己和对别人不利的事。因此,我们要做的,主要是避免物极,从而避免其反。 比如,良好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对生活的质量、健康的保护都是有益的,相反,艰苦的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健康,繁重的工作、沉重的压力,超负荷的脑力、体力付出,都对身体是十分不利的。但我们也很容易看到,过于奢华的生活,过于没有压力,甚至四体不勤,终日汗都不出,甚至对身体的危害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高考前身体没出问题,考完放假后身体反而出了毛病,也是为什么很多富人、名人,身体健康反而不如穷人、普通人。这种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不少人,特别是取得过重大成就的人,反而更能意识到平常心的重要,这也体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就是说,当你为了追求某件事情而本末倒置,舍弃健康,舍弃快乐,那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最终也往往会任何都得不到。我曾听过一个相声,说的大致意思是穷人出一身臭汗还挣钱,富人在健身房出一身臭汗,反而要花钱。这就生动地说明,有时候富人的乐趣并不大于穷人,甚至在相当多的方面还比不了后者。这种说法至少有部分的道理,而不能说完全是精神胜利法。这件事同样也印证了马克思的观点,即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试想,整天不动弹的人,即便能终身享有富贵,又有何健康可言! 类似地,返璞归真往往是我们认识周围世界,以及学习、工作、生活的一个极为普遍的规律。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电视剧,总是习惯于询问里面的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大人们常常告诉我们,人是不能简单地按好人坏人来分的。这个基本想法,一般都会伴随我们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而当我们到了中年或者老年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此时的我们,对于面相的善恶,只要见过一面大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又回归到了好人、坏人上,但比小时候却是一个极大的升华,这种升华足足用了我们的大半生。 同样,我们小时候敢讲真话,敢于追求真理,大了以后棱角往往会被社会渐渐磨平。而当我们的年龄足够老,但思维仍旧没有问题时,我们中的不少人会将自己心中的重中之重又放回到对错、好坏、真假上。这和小时候有类似之处,但不同的是,我们已经真正地懂得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正确的,这显然也是一个重大的升华,而不仅仅是轮回与重复。 当然,简单的轮回和重复,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广义的返璞归真。这方面的例子就更加不胜枚举。我们常说老小孩儿,就是说人老了以后由于身体技能的退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和小孩类似的特征。当然这不能看作是一种升华,但也姑且可以认为是返璞归真的体现吧。 在返璞归真这个问题上,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里面,主人公之一所说的,从心中有剑,手中有剑,经过几个中间过程,最终达到心中无剑,手中也无剑的境界,也就是从表面上看又回到根本不会舞剑的人,根本不碰剑的人那样,但实际上当然不一样,是一个需要用生命获取的升华。 我不敢说这两个规律是人生的两个处于核心地位的规律,这种断言我是没有根据来下的,也没有说服力。但我想,上面的话已经完全可以证明,它们是人生若干基本规律中的两条,而且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两条。其重要性体现在它们的普适性。这种普适性使得我上面讲的那些现象一经写出便会引起极大共鸣,便会将一幕幕往事不由自主地映入网友们的脑海。因此,我坚信大家同意我上面的说法,并会深有感触。当然,类似的看法一定有不少人已经探讨过,我只是根据我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罢了。
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舍去浮华 返璞归真!——谈谈对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风格的看法
热度 12 lanchaoli 2013-9-1 09:44
2013 年的自然基金申请结果陆续浮出水面,几家欢喜万家愁!近期中国科学网许多大牛谈了对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的看法(例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21211.html ),真知灼见不少,受益良多。本人虽没有申请过基金,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翻阅百度上下载的自然基金本子后,更觉得像喻海良、刘庆生等老师对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的建议实在是非常精辟、实用,确实为年轻后辈设身处地着想,赞一个!这里谈的是个人对目前自然基金本子流行撰写风格(看别人本子后个人认为是流行撰写风格)的一点个人看法,无意与看法不一致的大牛或前辈抬杠,先此声明。 目前,成功申请的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风格的最大特色是天衣无缝!也就是说,如果参加高考,那多半是满分作文!天衣无缝意味着什么可能的结果都想到了,但这都是在项目未实施之前。做过项目的人都知道,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实施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项目设计进行,如果不能按照项目的设计进行,那原来设计的天衣无缝不就成了编造或谎言吗?对了,也许谁都不会承认,可是又有多少人敢否认呢?因此,基金本子的撰写,个人认为是应该允许一些瑕疵的,甚至有瑕疵应该才是真实的。换句话说,无懈可击的基金本子本身可能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在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个人认为那不是精雕细琢,而是更具弄虚作假之嫌。 如此,费时费力地修改基金本子,究竟是文字游戏?还是为了提高科研实力?同样一个人,难道本子修改好了,水平就提高了?大家都是搞科研的,看项目申请书看的关键是基本构想,想法最重要,难道写的天衣无缝就 ok ?会撒谎的说出来的话都天衣无缝。个人有个看法,感觉现在的基金申请搞得跟谈恋爱似的,刚开始都不会撒谎,实话实话,老是被毙,最后会撒谎了,会扯淡了,搞到对象了,这难道是自然科学工作者追求科研真理的作风?我们的评审专家不仅审的是项目的可行性、前沿性等,是不是也应该提倡简洁明了、朴实易懂的基金申请书撰写风格,舍去浮华?毕竟,基金评审专家客观上起到了基金申请书撰写风格指挥棒的作用!如果他们提倡简洁明了的风格,注重申请者的开创性想法(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而不是关注基金申请是不是写得完美,基金基础性研究应该能够起到的贡献或许更大。 此外,基金申请是不是也应允许申请人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完全按照评审专家的意见去修改,那不成了是在按照评审人的想法在做研究了,创造性从何而来?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看问题角度不一样,想法自然不一样,或许认识也就不一样了,因此应该给与他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他才可能自由飞翔,发挥他的最大价值。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 总之,我认为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应该舍去浮华的完美主义,追求简单明了的风格,更应注重申请者的想法!因为,最终改变我们的不是华丽的文字游戏或八股框架,而是思想!
8376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七绝——返璞归真和兄长
热度 2 pww1380 2012-6-13 19:27
七绝 ——返璞归真和兄长 杨文祥 自在自由本自然, 万般丑恶在人间。 死生原本因缘定, 惟念瑶台可耕田? 参见:杨学祥《 返璞归真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81363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古体诗词集|2804 次阅读|4 个评论
返璞归真
热度 6 杨学祥 2012-6-12 13:13
返璞归真 洗去红尘返自然, 真假只在一念间。 生时万语皆空论, 死后一言了尘缘。 身后名,成笑谈, 不改千古旧河山。 代代阿房三百里, 一片火海都不见。
个人分类: 诗词|288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假如某天,你不再从事科研,会选择干嘛?
热度 20 tt52dj 2011-9-27 20:58
曾几何时,想到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从事科研的激情与精神慢慢地被现实的喧嚣以及灰暗而耗尽,你会选择去干嘛呢?换而言之,你又能去干嘛呢? 兴许,我会毫不犹豫地拿仅有的微薄薪水的节余,到家乡去买块荒地,种点果树、蔬菜,养点家禽,盖几间茅屋,效仿陶渊明式——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此乃理想。然则如今,这对于我而言,永远只能是幻想了,毕竟到了养家糊口的年龄,现实已容不得我如此这般简单了。
个人分类: 杂谈随笔|3499 次阅读|28 个评论
三火返璞归真
yangyongtian 2011-8-15 19:43
三火返璞归真, 恢复张焱真身。 从此沟通方便, 不再转弯脑筋。
个人分类: 友谊|1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卡姆剃刀是返璞归真的利器
热度 3 sheep021 2011-1-22 19:48
奥卡姆剃刀( 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是由 14 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 William of Occam )提出的一个原理。 奥卡姆( Ockham )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这个原理称为“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 )。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事实上,只有前两种形式见于他现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种形式则由后来的一位学者撰写。威廉使用这个原理证明了许多结论,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这使他不受罗马教皇的欢迎。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 对于科学家,这一原理最常见的形式是: 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切掉形而上学的概念。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与洛仑兹的理论就是一个范例。洛仑兹的理论认为在以太中运动的尺收缩、钟变慢。爱因斯坦关于空—时变换的方程与洛仑兹方程在钟慢尺短效应上一致,但是爱因斯坦和庞加莱(法国数学家——译注)认为以太不能根据洛仑兹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检测到。根据奥卡姆剃刀,以太就被排除了。 这一原理也被用来证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海森堡从光的量子本性和测量效应中推出了不确定原理。 史蒂芬·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中解释说:我们仍然可以想像,对于一些超自然的生物,存在一组完全地决定事件的定律,它们能够观测宇宙现在的状态而不必干扰它。然而,我们人类对于这样的宇宙模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看来,最好是采用称为奥卡姆剃刀的原理, 将理论中不能被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 。 但是“不能确定以太的存在”和“以太的不存在”都不能仅仅根据奥卡姆剃刀推出。它可以区分两个能做出同样结论的理论,但是不能区分其他可能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实验的证据仍然是必需的,并且奥卡姆本人支持经验主义,而不是反对。 厄恩斯特·马赫提倡奥卡姆剃刀的一个版本,他称作“经济原理”,表述为:“科学家应该使用最简单的手段达到他们的结论,并排除一切不能被认识到的事物”。把它引入哲学就形成了实证主义哲学,即认为某物存在但无法观测与根本不存在是一码事。马赫影响了爱因斯坦关于时空不是绝对的论述,但是他(马赫)也把实证主义应用到分子的概念。马赫和他的追随者认为分子是形而上学的概念,因为它们太小而不能被直接探测到。这种主张不顾分子论在解释化学反应和热力学上的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使用经济原理抛弃了以太和绝对参照系的时候,爱因斯坦几乎同时发表了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它证实了分子的实在性,这就打击了实证主义的使用。这个故事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使用奥卡姆剃刀。正如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笔记》中写道: 即使是大胆而天才的学者也会因为哲学上的偏见而妨碍他认清事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人们常常引用奥卡姆剃刀的一个强形式,叙述如下: 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 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 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 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 让事情保持简单! 注意到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现在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 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 ”。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 天地之大 , 赫瑞修 , 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出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景——译注) 朴素是主观的,宇宙并不总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成功的理论往往涉及到对称、美与简单。 1939 年保罗·狄拉克写道: 研究者在把自然法则转变为数学形式的时候,应该为数学的美而努力。对于简单和美的需求往往是等价的,然而当它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后者应该优先。 吝啬原理不能取代洞察力、逻辑和科学方法。永远也不能依靠它创造或者维护一个理论。作为正确性的判别方法,只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和实验的证据才是绝对的。狄拉克的理论很成功,他构造了电子的相对论场方程,并用它预言了正电子。但是他并没有主张物理学仅仅应该基于数学的美。他完全赞同实验检验的必要性。 最后的结论来自爱因斯坦,他本身也是一位格言大师。他警告说: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  本博评论: 奥卡姆剃刀是返璞归真的利器。可惜具体操作起来主观性太强,几乎每个科学家在解释自己的理论时都认为自己“有必要”再增加一个或几个“实体”,从而躲过“一刀”,使得科学越来越复杂。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都是为了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而“新增”的 反之,对于处于劣势的观点,则经常会被“挥刀斩之”,错杀无辜。 所以,关键是如何去把握“如无必要”中的度 还有“ 将理论中不能被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 这一条显然受限于人类的“观测手段”,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科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脱离自然,就应该考虑“动刀”了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88 次阅读|4 个评论
返朴归真的“朴”字,大有玄机
sheep021 2011-1-11 14:41
返朴归真,或返璞归真,这个朴(璞)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朴,瓢,璞,樸,都是一个音 pio ,虽然一般情况下已经读pu了,但在姓氏中还保留着pio 的发音。 Seal (說文解字來的篆軆字) Characters S04118 LST Seal (六書通來的篆軆字) Characters L27532 L27533 L27534 L27535 L27536 朴 p 【名】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博雅】朴,大也,猝也,離也。 又【玉篇】普木切,音扑。本也。 離:【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散也。兩也。 瓢 pio 【名】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 看完以上解释,就不难理解道德经》第十章(抱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古人怕后人理解不了,又编了两个故事,作为引子: 1 人间卖药百余年 无人能识灵丹妙 有一个卖药的老翁,无人知晓他的姓名。当有人问他时,他说卖药翁就是他的真姓名。有的人在童稚时见过卖药翁,到了老年又见到他,可他的容貌依然如故。 他 经常提着一只大葫芦卖药。有人到他那儿求药治病,给不给钱他都不在意,只是将药送给别人,人人都说药有效。有的人没有病,开玩笑去求药,即使得了药,过一 会儿准不见了。因此人们不敢妄自向他求药,对他敬若神明。他常常在市肆喝得大醉,有钱就送给贫穷之人。有的人和他开玩笑,问道:有大还丹卖吗?他 说:有。一粒一千贯钱。人们都取笑他,认为他说疯话。他经常在城市里笑别人: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无人理解他的话中之意,更加嘲笑他。 后 来他在长安卖药,有许多想买药的人,他抖了抖葫芦,里面却已空,仅有一丸药倒了出来。这药极大,放着光明。他把这丸药放在掌中,对人说:我在人间卖了一 百多年的药,与我擦肩而过的有成亿成兆的人,无一人肯花钱买药吃,我深感悲哀!现在我只好自己吃了它!药刚入卖药翁的口,他脚下立即生出五色云彩,飘飘 而起,飞腾而去 2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传说费长房是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挂了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 当他再来时,壶翁邀他一起进入葫芦中,只见大厅布置得整齐华美,佳肴满桌,他立刻拜壶翁为师,学习医术与修仙之道,几年后,费长房艺满后,也开始悬壶济世行医。 3 百家姓中的朴姓 朴字 朝鲜语 读bag,与樸素的樸读音完全相同,但因为bag又有瓢(瓠)的意思,朴的得姓又与瓠有关,认为朴姓就是瓢姓,所以中国的 朝鲜族 将朴姓读若瓢。朝鲜民族移居中国的历史很早,有的甚至移居到了中国的内地,后来融入了 汉族 。因为汉人感觉朴姓读瓢不雅,而朴、樸本来同音,因此他们将朴姓读作樸,有的干脆改成樸。例如北京市大兴、丰台地区,从前就有樸姓,从1957年起,由于汉字简化,又改成朴姓,但仍读作璞。再如 江苏省 南京市 六合 区(就是从前的六合县)汉族朴姓,先世即是 高丽 人。明时来华入籍六合。其姓读若标(见方以智:《通雅》)。到了清代改成樸姓,估计现在大概也改成朴姓了,其读音恐怕並未改变。 土家族 也有朴姓,例如四川安县、苍溪、大邑、平昌.通江、万源、达州、宣汉、渠县, 重庆市 大足、石柱、丰都、武隆、忠县,湖北武汉、黃石、 大悟 、 咸宁 、郧西、浠水,湖南衡阳市、邵阳市、邵东、芷江都有。除了少部分地区可能有朝鲜族外,大多可能爲土家族。据称土家族的朴姓读缥,是上声字。土家族的先民就是古代的板楯蛮、賨人,也称巴夷。今天土家族的朴姓就来源巴夷的朴姓。 据此,朴姓并非只有朝鲜族才有,汉族和土家族也有朴姓。它至少有4个读音:瓢、璞、卜、缥
个人分类: 文字乱弹|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出鬼没的病毒,让生物进化论犯难
热度 1 sheep021 2011-1-11 09:58
Wuyishan 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而来的吗? 从现实来看,未见到万物越来越简单。但是,简单的阿米巴原虫还生存着,复杂的恐龙早就死翘翘了,这也是自然选择吧。 博主回复:这个例子好。 神出鬼没,让科学家束手无策的病毒就是朝着越来越简单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典型。 越复杂,越臃肿的越容易被淘汰所以,最智慧的策略是永远处于朴或素的状态。如果脱离了,就要想办法反这就是返璞归真,以求长存。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说明他只观察到了事物发展的表面,没有悟到事物发展的本质。 根据进化论和我们以往的常识,所有的生命似乎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出现了无脊椎生物,再往后出现了脊椎生物的鱼类;鱼又爬上了岸成了两栖类,进而发展成爬行类,最后出现了哺乳类动物。生命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尽管不像其他生物发生了那样明显的变化,但细菌也改变了40亿年,进化了40亿年。   按照这样的观点,病毒这种比细菌还简单的生命应该是在细菌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细菌应该是从某种病毒进化而来的,这就是某些进化论者的观点。然而,这种观点有致命的逻辑错误!因为病毒是为细胞而生的,病毒只有在细胞中才能繁衍。如果病毒是在细菌出现之前就存在了,那病毒如何复制自身?如何繁殖?如何进化?大自然从来不会创造出一样毫无意义的东西。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病毒是在细胞出现之后才出现的。病毒是某种单细胞生物进化后的结果。而这种进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一种在结构上的逆向进化从复杂到简单!说到底,自然选择不是为生物生活得更幸福而考虑的;自然选择是没有任何感情的基因裁判员,而所有生命的基因都在这场残酷的竞赛中你追我赶。谁能让自己的基因一直存在下去,谁就是胜者! 20世纪60年代索尔施皮格曼(Saul Spiegelman)和他的同事在伊利诺伊大学,做过一个富有启示的实验。施皮格曼把一个略长于3000个字母的病毒的RNA分子放入一个试管中,并在试管中倒入能使复制分子复制自身的原料。人们期待这个系统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会进化出更复杂的复制分子,但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复制分子随一个个世代的推进而缩小了。实验开始时分子大约有3000个字母长,而结束时已缩短到只剩下550个字母的长度。自然选择有利于那些能以最快的速度复制自身的分子,而这个550个字母长的分子就是被精选出来的,能以最快的速度复制自身的变异体!尽管这个实验的体系和磅礴的地球不能相提并论,但这至少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化会向更简单的方向进发,正如病毒所做的那样。   病毒是天然的纯粹的基因库。病毒对自身DNA编码的凝炼几乎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一些病毒的基因少到无法编码自身所有的蛋白质!当然实际上是够用的,因为病毒可以在一个基因中包含另一个基因。这就像是计算机世界中的数据压缩技术一样,病毒在最小的DNA编码中存储了最大量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病毒那么容易变异的原因,因为随便哪个核苷酸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它所在的那个基因!   简化到极致的病毒,却是生物多样化的源泉。一个生物要想变得更高级、更复杂、更智慧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更长的基因。 病毒侵袭细胞的生活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基因的融合和交换。因为一些病毒在从宿主细胞中脱颖而出时,会拖泥带水地夹带一些原宿主细胞的DNA,并把这些DNA带入到下一个宿主中。这些原宿主的DNA,甚至病毒本身的DNA,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现在的宿主细胞所捕获并合并到自己的DNA中,从而增长并丰富了自身的基因。当然,除了这种方式外,宿主细胞的DNA在复制时也可能由于某些跳跃基因的影响,而把自身中的某个基因或某些DNA片段多复制了好几遍,从而使子代得到了更长更复杂的DNA。也许,我们人类能够变得这么智慧,病毒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结论: 显然,病毒的演化方向是不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这让达尔文犯难了。 看来,生物演化的方向,不单是从简单到复杂,也不单是从复杂到简单,而多样化的演化趋势同存,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简繁相错,升降相因,一阴一阳之谓道,真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啊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35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