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B模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谈“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harmonism 2010-7-9 00:25
再谈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曾纪晴 前几天与武夷山老师就他所写书评中关于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顶了一下牛,抬了一下杠(参见: 与武夷山老师商榷 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主要的观点是:假如布朗先生真的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武老师认为,布朗先生是不是真正的学者,读了他的著作才能下判断。不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是无法对他下判断的。 由于我确实没有读过布朗先生的著作,所以我只能承认我的无知。但仅就布朗先生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这一点来说,依据武老师的介绍,我想还是可以做一个判断或推断的。但毕竟没有读人家的著作,对人家的思想不了解,说话的底气就不足。 刚好前天科学网送了一张 20 元的礼品卡,我立即就用它购买了布朗先生的《 B 模式 4.0 》。很快,今天我就收到书了。中午书一到手,午饭都来不及吃呢,就快速扫描书中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所有内容。遗憾的是,布朗的书中没有出现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那样的内容。我认真地读了《 B 模式 4.0 》第七章消除贫困,稳定人口,也没有关于中国计划生育的内容。仅在第七章第二段提到了一下中国在消除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之后,则大篇幅地介绍了除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成功的 family planning 方面的经验和成绩。布朗介绍了印度、巴西、几个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非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埃塞俄比亚)、伊朗和墨西哥等国家实 行 family plan 的情况,着重推介了除印度之外的那些成功推行 family plan 国家的有关降低和稳定人口数量的成功经验。所有那些推行 family plan 的国家,都根本没有中国计划生育的影子。 按理,假如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 《 B 模式 4.0 》第七章消除贫困,稳定人口他就应该好好介绍一下中国计划生育的成功经验啊。但是,布朗先生根本就没有介绍中国的计划生育。我想,他应该是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完全不可能向世界其它国家推广的,介绍它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世界其它国家成功的 family planning 则是完全可以向世界推广的,也就是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假如布朗先生不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个关注资源环境与人口问题的著名人士,那是不可想象的。布朗先生应该是知道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同于 family planning 的。所以,他介绍世界其它国家成功的 family planning 范例时自然就不能将之混同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对不能翻译为 family planning ,翻译为 family planning 就是赤裸裸的对国际社会的欺骗。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较为准确的翻译应是 one- child policy 。其实,相对于 family planning ,中国的计划生育实为政府强制性执行的国家生育计划,因此可以翻译为 forced government planning 。布朗先生不傻,他怎么可能将中国的 forced government planning 当作 family planning 的典范向全世界推广呢? 在 《 B 模式 4.0 》中,我没有找到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据。武夷山老师认为,布朗先生 作为在美国的学者,在主流意识形态都认为中国搞计划生育就是侵犯人权的情况下,他不怕挨骂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我认为这反而是真正学者的表现。很遗憾,在 《 B 模式 4.0 》中我没有看到他这种 真正学者的表现。他连中国的计划生育都不敢提,更别说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而对侵犯人权的计划生育唱赞歌了。 或许,布朗先生虽然不敢高喊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他可能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比如据说他写的《谁来养活中国?》就是提供了一个在中国搞计划生育的合理性基础。虽然我还没有看过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但是我想,他即使是认为粮食问题可能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制约甚至灾难,实际上就是支持中国减少人口,他也是不敢公开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从他在 《 B 模式 4.0 》关于 family planning 的成功经验推介中,我们可以推测他所支持的减少人口的方式也是 family planning 那种。 布朗在 2008 年 6 月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曾经表示: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 计划生育 和淡水渔业。我们不知道他的英文原文如何,仅按翻译的中文意思来理解他似乎是对中国的计划生育的褒奖。或许这可以作为它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据?果真如此的话,那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不在他的 《 B 模式 4.0 》中介绍一下中国的计划生育对世界的贡献。或许,当时他是来中国访问,为了讨好中国(政府),而《 B 模式 4.0 》则是向全世界发行,他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或许,人是复杂的,读他的一本书并不能完全了解他的全部思想,听他说的一句话也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想法。我依然还是那句话:假如布朗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他就不配称为真正的学者。只是从他的《 B 模式 4.0 》来看,他是支持 family planning 的。或许他潜意识里愿意见到中国人口减少的结果,而不管这个结果是如何得来的。但正如武夷山老师说的,他不见得会支持中国计划生育过程中的一些野蛮做法。 2010-7-8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2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为地球开一张新处方
yejian 2010-6-9 12:35
第一财经日报陈琳   沉重与担忧,从来就是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名片。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认识莱斯特布朗,是从1994年开始的。这一年,他把目光转向了中国,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前瞻性命题像一颗威力无穷的炮弹,在国际国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关于中国人口、粮食危机的争论。   不过,莱斯特布朗对于中国的影响不止于此。2003年,莱斯特布朗创立B模式的概念,呼吁全球各国利用低碳可再生能源,创造出可持续发展模式,取代以高碳化石能源为支柱的A模式。   B模式概念很快就在中国得到了响应。布朗的B模式对中国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包括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内的一批中国学者,迅速把B模式本土化,根据中国情况,提出了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C模式,成为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   日前,莱斯特布朗借中文版新书《B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首发之际,来到上海世博会参观,并在国际组织联合馆中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馆内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最初的B模式和B模式4.0有什么样的差别,你是如何更新的?   莱斯特布朗:2003年提出B模式以来,气候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来自联合国的最新报告指出,北冰洋夏季海冰将在几年之内完全消失,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全都超过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坏估计。由于气候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粮食供应还在不断趋紧。谁来养活中国的命题依旧成立。   但另一方面,很多国家都在努力,环境产业的各种创新技术不断涌现。美国得克萨斯州以后的风力发电,将会达到50个燃煤发电厂的总和。在中国农村,只要200美元,村民就可以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根据喜忧参半的情况和各国的成功经验,我在B模式4.0中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法。比如,让石油和煤双双淡出历史舞台,建造零碳建筑,发展智能电网,实行交通系统电气化,发展各种再生能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城市,稳定人口以消除贫困,保护生物多样性,用政策和技术恢复地球本来面貌,提供土地生产力,更有效生产蛋白质。根据世界的现状,对B模式做更细致的梳理。   日报:B模式的很多观点,与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Herman Daly)的观点差异很大。你在书中也多次提到他。而赫尔曼戴利认为,发达国家的确需要在物质消耗上大幅减肥,但发展中国家还在长身体,仍然需要一定的资源消耗扩张。在中国提出C模式之前,有很多人利用赫尔曼戴利的观点对B模式有所批评,认为要发展中国家实现B模式的绿色发展,在道义上不公平,而在实践上也是困难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莱斯特布朗:世界减排目标达成的关键,在于中美两国。美国在减排中必须以身作则,尽快实现完全绿色发展。而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由于人口众多,出现任何状况都会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B模式的理念,是一种期望、是一份指导,为人类发展提供新思路。惯性思维有很强大的力量,如果不提出新的方法,很多人还是会按照A模式来制定政策、工作、生活,一切照旧。我很高兴地看到,包括诸大建这些中国学者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中国情况的C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防止步入A模式的传统道路。   日报: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国家会率先完全实现B模式4.0,理由是什么?   莱斯特布朗:很多国家、地区都已经在改善环境和气候方面制定了野心勃勃的计划。比如,在2020年,一些欧洲国家承诺要减排80%。在我看来,两个小国家哥斯达黎加和马尔代夫,将会最先实现B模式4.0。只要海平面上升,这两个国家就可能被淹没在茫茫大海之中,不复存在。现在,能不能实现B模式4.0,对他们来说生死攸关。这种生存危机要比社会责任感来得更有效。   日报:你在B模式4.0中很重要的一章,以人为本设计城市,在B模式中,城市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莱斯特布朗:城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成了减排的重点。在交通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提倡自行车出行,减少用水量,特别是减少厕所的用水,同时发展废水回收利用技术,发展城市农业,利用屋顶、空地、庭院的小片土地种植蔬果。城市的减排潜力非常大。   日报: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很多城市案例馆都在展示你所提到的降低城市能耗的技术和方法,跟你所描述的城市部分很契合。   莱斯特布朗:是的,我已经听助手说了,丹麦欧登塞的自行车、日本产业馆里的能量回收卫生间、西班牙马德里的竹屋、伦敦零碳馆、汉堡被动屋,都是需要仔细去体验的项目。当然,这也是我选择在世博会期间来到上海看一看的原因。   人物档案   莱斯特布朗:著名绿色思想家、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26年来一直活跃在世界环境运动的舞台上,不停地为地球环境治理开出处方。主要著作有《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谁来养活中国》、《B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
yejian 2010-5-28 23:33
莱斯特R布朗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称他为环境运动的宗师。198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征集他的著作作为馆藏档案时指出:你的著作和在你领导下的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工作,已经对思考世界人口和资源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布朗1934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曾在美国农业部任职。30年前,布朗率先提出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用于他所架构的生态经济理论。 1974年,他创办了从事全球环境问题分析的世界观察研究所。他作为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创办者和连续26年的所长而闻名于世。在世界观察研究所,他于1984年创刊的《世界现状》( State of the World )年报,目前已经有30多种文字的版本,被誉为全球环境运动的《圣经》。1988年,他又创办了《世界观察》( World Watch )双月刊,发表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文章。1992年,他创办了一种新的年报:《重要征象:塑造未来的趋势》( Vital Signs: The Trends That Are Shaping Our Future )。 2001年5月,布朗又创办了地球政策研究所并任所长。这个设在华盛顿特区的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其宗旨是提供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构想,从目前经济模式转向生态经济的途径,并且不断地对世界是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进行评估。 布朗获得了国内和国外的20多个荣誉学位。他是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学术奖的获得者,并且获得其他许多奖金和奖章,其中包括1987年的联合国环境奖、1989年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金奖,以及由于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的1994年的日本蓝色星球奖。1995年,在《马奎斯名人录》( Marquis Whos Who )发行第15版之际,布朗被选为50位杰出美国人之一。 布朗独著作或与他人合著的书有30多本,包括被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Wilson)誉为一出版就成为经典的《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 Eco-Economy: Building an Economy for the Earth )。1971年,世界观察研究所以布朗等著的《拯救地球:如何形成环境上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一书领头,开始出版环境警示丛书。布朗的其他著作包括: 《人、土地和粮食》( Man, Land and Food ,1963); 《增加世界粮食产量》( Increasing World Food Output ,1965); 《变化的苗头》( Seeds of Change ,1970); 《没有疆界的世界》( World Without Borders ,1972); 《为了人类的利益》( In the Human Interest ,1974); 《仅仅是面包》( By Bread Alone ,1974,与他人合著,获克里斯托弗奖); 《第二十九天》( The Twenty-Ninth Day ,1978,获意大利弗罗伦萨生态研究奖); 《构筑空中楼阁》( Running on Empty ,1979,与他人合著);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 ,1981); 《人满为患》( Full House: Reassessing the Earth's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1994); 《谁来养活中国?》(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 ,1995); 《面临全球粮食短缺挑战的艰难抉择》( Tough Choice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Food Scarcity ,1996); 《超越马尔萨斯:人口挑战的十九个方面》( Beyond Malthus: Nineteen Dimensions of the Population Challenge ,1999与他人合著)。 《B模式》:23 种语言、27 个文本,全球宣讲可持续发展之道!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此中文版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程合作!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76 次阅读|4 个评论
气候变化与A模式、B模式、C模式
yejian 2010-5-28 23:21
《B模式4.0》序 很荣幸能够为布朗教授的《 B模式4.0》写一点读后感,也利用这个机会谈一些对中国绿色发展的看法。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美国著名绿色思想家莱斯特 .布朗的了解,主要有两件事。一是1994-1995年他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命题,二是2003年他开始出版《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系列著作。前者引起了有关中国粮食问题的持久的争论,后者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发展的C模式(参见诸大建等著《C模式:自然资本约束下的中国发展 (2004)和《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07)等)。 《B模式》是布朗希望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的很有雄心和政策意义的绿色宣言书。它每2年出升级版,从2003年到2009年已经有了四个版本。出版后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深入的讨论。因为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关系,我每次都很快、很认真地研读B模式的英文最新版。总揽这本书前后四个版本的演变,可以领会到到布朗B模式的以下主要观点: 一是以高碳化石能源和线性经济的物质过程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即一切照旧( BAU)的A模式是资源环境不可持续的,已经走到了尽头。变革的方向是以低碳可再生能源和物质再生性利用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B模式,B模式的实质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从追求更大的发展到追求更好的发展,关键是提高稀缺性自然资源的生产率。 二是当前基于 A模式的世界经济已经陷入了庞氏困境或者庞氏陷阱,即世界经济是在耗用自然资本的本金而不是利息在过度扩展,一旦资产耗竭,发生的便会是庞氏类型的崩溃。这是因为混淆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而造成的,即经济系统应该是内含于生态系统的关系,而不是像强调经济增长的主流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经济系统包含了生态系统。 三是 B模式的目的是把世界领出通向衰落和崩溃的老路,转而踏上使生态安全得以重建、人类文明得以长久维系的新途。B模式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净排放80%;世界人口稳定于80亿或者更少;消除贫困;以及恢复地球的自然体系,包括土壤、地下蓄水层、森林、草地和渔场。 四是从 A模式到B模式的转变需要采取战时动员的方式。要抢在全球庞氏经济突然破灭以前拯救地球,人类需要战时状态那样的动员和反应速度。布朗研究了三种能够社会发生巨变的模式,即珍珠港模式、柏林墙模式以及三明治模式。其中,珍珠港模式在导致社会快速转变上是有效的,但是其获得效果的成本也是巨大的。柏林墙模式是社会思想、制度、技术慢慢变化到一个转折点或者起爆点而出现的社会变化,它的演变是需要时间的。三明治模式是自下而上的草根组织和自上而下的政府领导相结合,导致社会在短时间内实现变革的事件。例如,2007-2009年美国上下合璧的可再生能源与提高汽车效率运动,它可能使得美国用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进入起爆点。布朗认为这对于实现B模式是管用的。 我认同布朗 B模式中所传达的许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思想观念和政策建议。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的话,我的看法是:布朗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即不要走A模式的一切照旧发展道路的看法是正确的和应该考虑的,但是提出的解法要求用B模式不加区别地解答发达国家的稳态发展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发展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例如,布朗在《B模式4.0》中建议,中国应该停止建设所有燃煤电厂转向可再生能源,恐怕就不是一个当前马上可行的建议。这使我想到布朗的观点与他在书中多次提到的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戴利观点的重大差异。按照戴利,可持续发展或者减物质化发展首先是应该针对北方发达国家的,而南方发展中国家的关键是在经济增长中注意可持续性。因为发达国家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因此需要在物质消耗上大幅度进行减肥;而发展中国家就象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基本需要尚没有得到满足,因此仍然需要有一定的资源环境消耗扩张(参见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诸大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这就是说, B模式的许多思想和政策建议,对于发达国家的绿色转型肯定是重要的和必须的,但是对于中国的绿色发展却是需要做进一步的转化和加工的。中国的绿色发展,一方面需要避免走上布朗指出的传统A模式的道路,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防止走上有资源环境保护而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从布朗书中得到的最大意义的借鉴,就是需要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原理的另一种模式如何使中国这样的众多人口尚没有脱贫的发展中大国走上资源环境消耗与社会经济增长相对脱钩的发展道路,我称之为中国发展C模式(用不超过世界人均生态足迹的意义上提高中国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否则,我们就无法合理地回应许多发达国家提出的中国从现在起就应该进行高强度的二氧化碳总量减排或者控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强调布朗的 B模式对中国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其一,B模式中传播的许多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经济学思想,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对于研究思考中国发展C模式是有用的。其二,中国当前发展的主要风险仍然是防止A模式的传统道路,布朗提出的警示对于中国发展的绿色转型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 在没有提出中国自己的 C模式理论以前,许多人对B模式的批判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A模式偏向。 其三,在自然资本总量受到约束的地球上,如果发达国家不能在推进 B模式方面做出实质性的示范,要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发展,在道义上是不公平的,在实践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是为序。 诸大建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低碳城市项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2010年 4月25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B 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
yejian 2010-5-28 22:40
B 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 《谁来养活中国》 一书作者莱斯特布朗,赴上海参加低碳之道环保沙龙启动仪式暨首期沙龙: 对话Lester Brown 论道B 模式与低碳城市 暨《B 模式4.0 -- 起来,拯救文明》中文版新书发布 聚集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媒体精英和商界领袖,扩散环保理念,影响消费行为,共同推动可持续低碳 发展 之道 嘉宾: 诸大建 教授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张跃 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王利民 博士 WWF 中国项目运营副总监 时间:2010年5月31日上午8:3011:30 地点:上海肇嘉浜路500号 好望角饭店 中科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 * 发展模式选择与国家与城市战略: 中国是否应从现在起就进行高强度的二氧化碳总量减排和推行控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严格措施? * 发展模式选择与个人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型: 低碳元年,个人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面临哪几方面的关键转型,如何应对? * 发展模式选择与企业家行为转型: 低碳元年,对企业家的关键挑战与机遇何在?如何发挥人的社会属性,帮助中国社会完成发展模式转型?中国的比尔盖茨是否会诞生在低碳经济领域? 23 种语言、27 个文本,全球宣讲可持续发展之道! 拯救文明,危言耸听? 置身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撇开2012 不谈,我们也许难以想象,现代人类的命运与诸如玛雅人、巴比伦人远去的背影有何实质性的可比性。对于苏米尔人来说,他们灌溉系统的缺陷导致土壤盐分上升,降低了小麦和大麦的产量,最后殃及文明本身。对于玛雅人来说,持续的大旱加剧了土壤侵蚀,显然摧毁了他们的食物供应和文明的基础。对于其他崩溃了的早期文明,其衰落也多半由于或急剧或持久的食物短缺所致。 我们的当今文明是否也会遭受类似的命运呢?在食物等式的需求一边,是人口增长、以谷物为基础的动物蛋白消费增加,以及最近出现的将大量谷物用于生产汽车燃料。在食物等式的供给一边,土壤侵蚀、地下蓄水层耗竭、使作物减产的热浪、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给主要河流和灌溉系统供水的山地冰川消融。莱斯特R布朗用他冷峻的观察告诉我们,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以破坏环境和牺牲生态位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A 模式),确实正在将我们的文明逼入绝境。 我们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时间。大自然在给地球掐表,但我们看不见这个跑表的表面。 解决之道就是B 模式,以人为本的生态经济模式。稳定气候、稳定人口、消除贫困、恢复生态,仅仅将2008 年全球军事预算的13%用于执行B 模式,我们便可绰绰有余地使整个世界走向可持续进步的道路。 莱斯特布朗以实事求是的坦率方式,告诉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公正的世界,并应怎样拯救地球于气候变化。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倾听的。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莱斯特R布朗 著 林自新 胡晓梅 李康民 译 暴永宁 校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此中文版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程合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夷山老师:布朗喊你关注他的《谁来养活中国》续篇
yejian 2010-3-22 17:20
Newsweek : Business as usual has started to read like the end of the world. 《B模式》,全球23种语言、27个文本除了英语,有阿拉伯语、保加利亚语、汉语、波斯语、法语、德语、印地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马拉地语、挪威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俄语、斯洛文尼亚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泰语和土耳其语。英文有三个版本(美国∕加拿大,英国∕英联邦,印度∕南亚),西班牙文有两个版本(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中文有两个版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 《B模式4.0》,大陆中文版预计2010年4月出版(林自新、暴永宁、胡晓梅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莱斯特布朗以实事求是的坦率方式,告诉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公正的世界,并应怎样拯救地球于气候变化。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倾听的。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B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 中文版序言 《纽约时报》 最近刊登了基思布拉德舍( Keith Bradsher )撰写的文章,认为中国加大油门力争成为绿色能源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在面临气候挑战的世界中,这是鼓舞人心的喜讯。 作为经济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方面,可能成为世界的楷模。例如,仅仅几年前,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还集中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地。可是,到了 2006 年,中国的产量便超过了美国。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中,中国正在进入世界领先地位。 在 2009 年初,中国技术开发集团公司和青海新能源集团宣布:它们拟在边远省份青海联手建造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厂。第一期工程的发电能力为 30 兆瓦;全部工程完工后,总发电能力将达 1000 兆瓦。对于中国这个在 2008 年年底只有 145 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能力的国家,这是向未来跃进了一大步。 太阳能开发的步伐,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又一种太阳能收集器)的出现而加快。中国现在已经安装有 2700 万只屋顶式太阳能热水器,大约有 4000 个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的厂家,这种相对简单便宜的技术已经惠及还没有通电的乡村。只要区区 200 美元,村民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洗上热水澡。以 2009 年时的情况而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是在中国。 中国也在迅速开发风力资源。这个国家的北部平原、西部高原、广袤的崇山峻岭和绵长的沿海地域,都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中国拥有充足的可利用风能,利用风能可以轻易地使其现有的发电能力翻上一番。目前,中国已经有大约 12000 兆瓦的风力发电能力,绝大多数来自 50 到 100 兆瓦的风电场。另外还有许多中型风电场正在兴建中。 最近即将启动的名为风电基地的开发项目,目的是建设六个吉瓦级的风电场集合体,每个的发电能力至少是 10 吉瓦。这些风电场将分别建在甘肃( 15 吉瓦)、内蒙古西部( 20 吉瓦)、内蒙古东部( 30 吉瓦)、河北( 10 吉瓦)、新疆哈密( 20 吉瓦)和上海北面的江苏省沿海地带( 10 吉瓦)。建成之后,它们的发电能力将达到 105 吉瓦,相当于 2008 年初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总能力。 到 2009 年中期,几乎所有的主要汽车制造厂家都已经宣布,准备上市插电式复合动力车或者全电力汽车。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辆达到商用水平的插电式复合动力车,已于 2008 年 12 月在中国进入市场。它就是中国的比亚迪( BYD ),目前已批量生产,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每辆 22000 美元的价格出售,并计划在 2010 年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 这些进步令人振奋。但是,像我在《 B 模式 4.0 》中所提出的,如要在 2020 年达到减少碳排放 80% 的目标,还要做更大的努力。燃煤发电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它使地球变暖,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系统造成压力。食物很可能是导致文明崩溃的薄弱环节。(参看第一章。) 和世界各地一样,中国的食物供应也不断趋紧。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侵蚀,耕地它用,以及冰川消融,使得食物产量严重降低。在小麦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玉米占三分之一的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迅速。过度抽汲已经大量消耗浅层地下水,不得不打井开采当地的深层地下水,而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回补的。 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说,中国正在北方三个相邻的流域中开采地下水。它们是流经京津地区的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其南部的淮河流域。因为每生产 1 吨粮食需耗水 1000 吨,而海河流域每年短缺近 400 亿吨水( 1 吨水的体积为 1 立方米 ),这意味着蓄水层一旦耗竭,粮食收成将减少 4000 万吨,按目前的消费水平,这是中国 1.36 亿人口的粮食年需求量。 而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之时,作为黄河和长江水源的冰川也在不断退缩。中国科学家历经 25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为黄河和长江补给水的所有冰川都在迅速消融。这会导致黄河这一目前养育着 1.47 亿中国人的河流,在旱季出现流量的剧减。长江也受到冰川消融的威胁。居住在这个流域的 3.69 亿人民之所以能生产出中国绝大部分的稻米,靠的都是长江水。 中国权威冰川学家姚檀栋预测,到 2060 年,中国三分之二的冰川将完全消失。他说:青藏高原冰川的全面消融终将导致一场生态灾难。而且,随着收成减少导致食物价格上涨,还会引发经济和社会灾难。 在中国,燃煤发电厂是造成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和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的祸首。然而,中国还在运行着此类发电厂并拟建新的燃煤发电厂。这就是说,这个国家正在用自己的努力,释放出使全球变暖的祸首二氧化碳,从而使自己的食物安全遭受到最直接的威胁。功过真是令人难以评说。 现在,中国的食物安全取决于从根本上改变其能源经济构成。要保往青藏高原的冰川,中国不仅必须停止建设新的燃煤发电厂,还必须将运行中的陆续关闭。中国的谷物收成,大约 80% 来自水浇地,而中国的灌溉,绝大部分是水利用效率不高的地面灌溉,其中大部分灌溉用水取自黄河和长江。 对中国未来的食物安全而言,能源政策比农业政策更为关键。如果冰川消融断了他们的灌溉用水,农业产量必定下降。对此,农民们是无计可施的。这种灌溉用水的可能丧失,连同华北平原地下蓄水层的面临耗竭,是中国食物安全前所未有的最严重威胁。 中国不是面临挑战的唯一国家,但由于人口占了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强,中国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会影响世界的其他地区。伴随着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这个国家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从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动力向以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为动力转变的主要领导国家。 莱斯特 R 布朗( Lester R. Brown ) 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1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