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南方科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南方科大的几种死法
wliming 2010-12-24 19:12
南方科大终于在教育部不承认的状态下开始招生了,并且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可是,南方科大能生存下去吗? 我们不免有点担心。我想,南方科大有如下死法: 1. 政客当校长被封终身副部级; 2. 党委进驻; 3. 学生参加全国高考; 4. 被纳入国家学历教育系统。
个人分类: 社会|1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科一梦????
jiameng 2010-12-24 00:36
一位以推进真正的教育改革为己任的教育家,一所承载一流大学梦想的高校,一场史无前例的教改试验 南方周末:办一所出格的大学有多难 南方科技大学现在的校门还很简陋,而要去掉后面括号里的筹字,还有关键的一段路要走。方可成/摄 特区深圳想要一所好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带着深圳大学未竞的梦想,以改革异类的形象闯入中国高等教育界。它的远大理想令公众振奋。然而当理想触摸现实,一张盘根错节的教育体制之网,让它的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难。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仍然愿意接受这份校长任命? 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说:很难说。如果当初知道现在遇到这么多困难,确实不太容易下决心。 万事俱备,只欠学生? 10岁的山东男孩苏刘溢,仍然在等待他的同学们。住在南方科技大学3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里,他是这所新大学目前唯一的学生。 苏刘溢是今年最小的高考考生,成绩是566分。但他没有选择高校名录上的任何一所大学,而是南下深圳,参加了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为他举行的单独面试。按照原计划,苏刘溢应该在今年9月入学,成为南方科大的首批学生之一。 然而,时至今日,他依然孤单地住在南方科大的宿舍里,陪伴他的只有母亲以及负责辅导他自学的老师。由于迟迟未得到教育部关于筹建学校和招生计划的正式批复,南方科大的招生活动一拖再拖,开学日期也一延再延。苏刘溢的身份,也只能被定位为预招生,而非正式学生。 经历了三年筹建,南方科大的教师、课程计划、宿舍、食堂等都已到位,万事俱备,只欠学生。 最新消息是,教育部已经批准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筹建。不过按照规章,要想正式招生,还需要等待漫长的三年。 智力超群的苏刘溢可以7岁上初中,8岁升高中,10岁考大学,南方科大要想像他一样,用跳级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步到位建成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却要困难得多。我们在做一件现有的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根本不许可的事。校长朱清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64岁的朱清时,200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位置上退休。一年后,他被南方科大校长全球遴选委员会相中。2009年教师节,朱清时从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就任南方科大创校校长。 甫一上任,他就提出了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理念,广受关注。但现在,这些改革的理念却遭遇制度障碍,难以推进。 深大前车之鉴 南方科大碰到的制度障碍,在深圳已有前车之鉴。 深圳特区对一所好大学的渴求由来已久。深圳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深圳高等教育规模位列全国计划单列市的倒数第一名,不如青岛、大连,甚至不如宁波。 基于这一缘由,三年前,深圳市政府将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所学校的榜样,是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大成立于1991年,是一所真正意义上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大学,办学十几年,已在各类排行榜上跻身亚洲三甲、世界前五十。 有人将其速成的秘诀总结为两个词:钱和制度。这所大学创办资金近20亿美元,庞大的数字让议员们吵了不少架。白花花的银子配以现代化的大学管理制度,最终令教授和学生趋之若鹜。 深圳并不缺钱。深圳的财政年收入即将超过千亿,花几十亿人民币建一所大学,不是啥难事。南方科技大学能否成功复制香港科大的成功经验,制度是关键因素。 创办于1983年的深圳大学,正是因为无法突破内地的制度束缚,而最终泯然众校矣。 这所深圳的第一所大学,当年也曾寄托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梦想。当时深圳财政年收入仅一亿多元,却拿出一半的钱办大学。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梁湘喊出豪言壮语: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大学是建起来了,但却与最初的理想渐行渐远。校长章必功说:深圳经济的发展坐了特快列车,深大坐的是教育体制的马车。人事制度僵化,官本位严重,学术泡沫抬头深大经济学院院长陶一桃曾希望引进一位水平高的新加坡教授,却被人事制度卡住。大一统的学位管理制度,也让深大的发展迈不开步子。直到2006年,深大才获得博士授予资格。此时这所以改革创新为理念的大学,建校已经23年了,东南亚学术明珠之梦也付之流水。 不做体制的乖孩子 从一开始,南方科大就带着深圳大学未竞的梦想,以异类的形象闯入中国高等教育界。它的远大理想令公众振奋。 2007年,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建工作。次年,校长选拔工作开始,一下子吸引了全球目光的关注。这是一场动用了猎头公司的全球遴选,和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的传统体制比起来,意义不言而喻。 不过,猎头公司并非遴选过程的全部,也无决定性作用。一位参与组织遴选工作的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准确步骤是:由猎头公司和同行专家同时筛选推荐名单,择优形成10人名单后,交由遴选委员会投票决定。委员会主任,是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遴选委员会不是市委常委会,更不是科长处长组成的,里面专家学者的比例超过70%。这位负责人说。 最终,委员会选择了朱清时。这似乎是理想与现实接轨的最佳选择。朱清时是信奉改革的教育家,任中科大校长期间,他曾以坚决抵制扩招、无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等赢得声誉。同时,他是一名中共党员,政治上靠得住。 朱清时本人也懂得利用这种身份推行改革。上任不久,他就提出兼任南方科大校长和党委书记。这样,就不会违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事实上,当时朱清时并不愿意出山,最终打动他的是一位院士的话:我们这一代人,追求教改这么多年,条件总是满足不了,到退休都很遗憾。现在深圳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在朱清时眼中,行政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严重弊病。为了去行政化,他决定利用特区立法权,以现代大学管理思路,制定一份《南方科技大学条例》,为学校以教授治校运转保驾护航。 具体而言,条例中将设计理事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校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机构,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学生、行政、学术的权界。 这在内地尚无先例。香港科技大学正是通过地区立法,拥有了自己的条例。在条例保护下,香港政府虽然对学校建设斥以巨资,但对学校的干预却几近于零。有了条例作为法制基础,就能保证不管我后面来的是什么人,都可以朝同一个目标走。朱清时说。 南方科大之难 朱清时学实验物理出身,信奉一个改革的行动,胜过一打改革纲领。他希望在南方科大这张白纸上,推行一场没有历史负担的改革试验。 但试验的难度让他始料未及。一年中,我有数次陷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状态,觉得我可能真的做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朱清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第一个险些迈不过去的坎,是学校如何得到教育部的承认。 办南方科大,不过是深圳市的一厢情愿,没有得到教育部的认可,甚至被一些人认为胡闹。 朱清明一次一次地通过媒体,告诉公众自己的改革设想,同时也积极疏通各方关系。2009年12月底,他利用在横琴岛参加澳门大学新校区奠基仪式的机会,与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作了沟通,争取他的支持。 从去年底至今,教育部长袁贵仁、副部长鲁昕等人,都表示支持南方科大做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试验。鲁昕还说:如果事事都要上级批准,那就不可能有改革。 但中国事情的复杂性就在于,得到上级批准,难;但上层领导表态了,也并不意味着事情可以变得顺利。朱清时说:后来的实践使我认识到,部长的态度,不等于教育部批准。2007年深圳市已和教育部进行沟通,一直没有结果。对于设置大学的申请,教育部一年只开一次会讨论。在朱和深圳市多方努力之下,今年9月,教育部为南方科大开先例,专门开会研究南方科大问题。这是他们对我们的照顾了。朱清时说。 不仅仅是与教育部,南方科大与深圳市也在碰撞中磨合。 今年初,在深圳市政府协调下,南方科大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接手了一个校区,不料存在建筑物漏水问题。按规定,修缮工程要经过评估、审批、立项、招投标、拨款等繁琐的步骤,几个月后才得以动工。同样,朱清时想给办公室配一台电脑,也要走至少两个月程序。 好在市政府全力支持,决定网开一面:给南方科大每年一千万元机动经费,校方可以不走程序,自由决定将这笔经费用到需要的地方。 校址确定后,需要制定教师队伍薪酬制度。朱清时制定方案,学校领军教授的年薪,从115万元人民币起步,舆论迅速热炒。 这个薪酬数字,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但作为深圳市政府全资建设的公立大学,南方科大的出格薪酬,直接影响了深圳市的整体薪酬体系,一时间议论纷纷。 几个月后,这一薪酬标准才得到政府各部门的认可。 招生路上多坎坷 校区准备好了,教师来了,学生呢? 招生问题,成为过去的一年里南方科大迈不过去的槛。 第一个拦路虎,是国务院一份名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的文件。这份文件发布于1986年,到现在已暂行了24年。《条例》第17条规定: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批程序,一般分为审批筹建和审批正式建校招生两个阶段。朱清时在中科大当了10年校长,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条例。开始他以为教育部批准后,就可以招生,没想到教育部批复筹建。而从筹建到正式建校招生,需要一到五年时间。不亲自去组建一个学校,就根本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教育的规章制度,不知道卡得这么死。朱清时感叹。 他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南方科大应该坚决跳过筹建步骤,申请正式建校招生。 然而,想要跳级,也没那么简单,得满足条例所设置的许多严格条件。例如,在校学生计划规模不能少于五千人,图书不能少于六万册,等等。 南方科大永久校区刚开工,年初得到的启动校区内,仅有四栋建筑物,第一年招生计划仅50人。要想获批正式建校,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对于南方科大来说,只有招生了,试验才能真正启动。经过争取,教育部允许南方科大与中科大联合招生。这已经是为改革试验开绿灯以往,尚在筹建阶段的学校,连联合招生的资格都没有。 南方科大计划从报考中科大少年班落选的苗子里,挑选可塑之才。这时,另一道政策紧箍咒传来:联合招生的学生,都必须是中科大学籍。 这让朱清时再次感觉掉进了坑里:我们如果只是对中科大的学生进行异地教学,改革试验的意义就很小了。 被逼出的冒险改革 朱清时决定不再等待。他要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冒险跳出现行教育体制,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 最重要一步是:从教育部手中要回招生和授学位的自主权。也就是说,苏刘溢们将获得由南方科大授予的学位。 原因很简单。如果南方科大按照现行制度,从专科开始办学,升到本科,再一步步申请硕士点、博士点,要办成一所研究型大学,至少要二三十年。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教育部是否承认此学位,尚是未知数,万一不认可,学生们毕业后能被社会接纳吗?家长们能放心让孩子来吗?但在朱清时看来,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现在,招生工作已经展开,学校希望从完成高二学习的学生中,招收50名左右的学生,寒假考试,春季开学。然后,再马不停蹄开展新一轮招生,第二届学生将在明年秋季入学。 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这场试验,朱清时承诺:南方科大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将是世界先进水平,即使基础课,也都请最优秀的大师级人物来讲。除了学位没有得到教育部承认外,我们的学生在其他方面,都会比其他学校学生收获更多。他们读完后,会觉得上这所学校不是损失,而是一种荣幸。能参加这场改革的试验,也是他们一生的骄傲。南方科大希望全国知名中学的校长们推荐学生来考试,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不过,在深圳的一次座谈会上,校长们的担心很现实学生只完成了高二学业,我怎么给他发高中毕业证?起码体育课就没修完。如果推荐了一个本可以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中学岂不更是少了一个成果?家长们则担心,没有教育部的学籍,学生户口、医疗保障如何解决?南方科大的学生如果没有拿到教育部学位,报考其他学校研究生如何解决? 一年多的坎坷,令朱清时苍老了许多,他被层出不穷的难题困扰,经常失眠到靠大量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以前,他每半年会做一次体检,就任南方科大校长以来,他一次体检都没做过。反正我现在也没时间休息,看到体检结果反而影响心情。他说。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仍然愿意接受这份校长任命?朱清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很难说。如果当初知道现在遇到这么多困难,确实不太容易下决心。 南科一梦? 南方科大的英文名缩写是SUSTC,朱清时喜欢将其与英文单词sustainability联系起来,意思是持久、永续。 然而,一些评论者将这一试验视为南科一梦。他们认为,要在中国内地建起这样一所理想的大学,不过是一场白日梦而已。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甚至断言:南方科技大学的努力必定要失败,因为它无法跟庞大的行政体制对抗。其实,朱清时也将南方科大视为一场梦。不过他说,不是白日梦,而是一代人的梦想。 尽管未来难以预料,好在梦想仍在生长。除了来到南科大的院士、学者外,一些大洋彼岸的华人学者,也为南方科大的改革梦想所激动。 朱清时在北京开会时,好几个大学校长告诉他,自己学校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海外回来的教师们,开始有些军心不稳了。一些海归不适应国内大学体制,想投奔南方科大。 10月30日,朱清时在北京见到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后者欣然为南方科大题写了校名。写完之后,李政道特意题了四个大字:敬祝成功。 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658-1.shtm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方科大院士面试16"神童"考试就像做游戏
xupeiyang 2010-12-22 19:31
2010-12-20 18:07:29 来源: 山东商报   核心提示:南方科技大学复试内容备受关注,考场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问、试卷上的考题全看个人理解、有个问题是要说出自身的缺点 咨询会现场人满为患 媒体聚焦咨询会 南科大复试现场 复试报名的学生 导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告慰钱老在天之灵!这是昨天南科大在首次复试现场门口摆放的标牌。昨天,备受关注的南科大迎来了首批16名考生,这其中包括已经在该校就读的10岁男孩苏刘溢等3名山东泰安孩子。考题均为朱清时、张景中、陈应天等大师亲自拟出,其中绝大多数的考题并无标准答案。 面试题目 朱清时校长给出的题目: 6个字母排成数列,按照一定规则置换1327次后,要考生写出答案。 张景中教授给出的题目: 列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奔驰,乘车的乘客从车厢的窗口向外眺望,远远近近的电线杆、树木、建筑物好像都在运动,请你描述一下在旅客看来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思维没有止境,你们答完题后还可以延续思考。 陈应天教授给出的题目: 给考生们介绍了马赫和牛顿有关加速度和运动相对性的争论,让考生们参与论战,向大师发起质疑。 王文英教授给出的题目: 七张表格的心理测验。表格上是些乍一看很相似,细看又有着微小区别的符号,每一张表格都有不同的含义在5分钟的时间内,学生们要在表格上按要求选出这些符号。最后的5分钟,王文英让每个考生在纸上画出一棵树。 》》》详细阅读 山东商报报道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南科大校区,此时已经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学校,与普通的入学考试不同,记者发现学生都不带课本复习。校长朱清时表示,此次参加复试的学生,都是2010年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且参加过6月份高考、成绩过了一本线的考生。来自安徽的蔡敏行今年15岁,他说自己在12月9日就已接到电话通知。其中,校方特别指出,复试不用带学习课本,主要是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上午9点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陈应天、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来到考场,首先进行的就是学习能力测验。与常规考试拥有大量的考题不同,朱清时、张景中每人只出了一道题,陈应天的物理题目虽然有5个,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 记者注意到,这些题目中除了陈应天有一个请写下马赫生平及其主要成就外,其他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 据朱清时介绍,对孩子进行复试的这三套题目都是他们各人所拟,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记者获悉,该校师生比控制在1:8左右,为此,该校第一年只招收50人,第二年将增加到150人,以后每年本科招生人数2000人,将尽量采用英语教学。 复试前朱清时劝慰孩子别紧张 这就完全像是做游戏 考场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问、试卷上的考题全看个人理解、有个问题是要说出自身的缺点昨天,南科大举行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招生考试,本报记者直击了这次复试过程,用朱清时的话说这就完全像是做游戏。并且,他们还从苏州邀请专家,专门编出测验学生心理健康的试题,对孩子进行测试。对于这样的入学考试,考生都是第一次遇到,普遍觉得新鲜。 第二页:没有考场纪律的入学考试 第三页: 怪才:我们都偏爱南科大 相关阅读: 南方科大自主招生受追捧 千人赶场咨询会(图) 南科大打碎学历铁饭碗 不靠教育部批复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方科技大学:谁在吃螃蟹?
xqhuang 2010-12-22 13:06
在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免高考免学费,自授学位和文凭等鞭炮声中,南方科技大学闪亮登场了。2010年12月18日,南科大启动了2010年教改实验班自主招生咨询会,据报道现场无比火爆,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增加了两场咨询会。 南方科技大学最响亮的口号是:高校去行政化,南方科大第一个吃螃蟹!在现行体制下要去行政化,难!这说好听点是改革,说难听一点就是造反。不过从南方科大请李政道先生(而不是某行政官员)题校名,不难看出,深圳市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学铁下心要第一个吃螃蟹了。 南方科大吃螃蟹,就是朱清时先生吃螃蟹吗?答案是否定的。朱清时先生不过是南方科大(深圳市政府)请来的蟹菜大厨,朱先生目前推出的菜谱还是很诱惑人的。除了不要参加高考,学费全免,授课教师将由一批大师级院士、教授担任,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及我校全球遴选的一流师资队伍,采用全英文授课,确保为学生提供一流的优质教育;实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面教育体系,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有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的创新型人才,这些并不是最给力的。请继续看菜谱:南方科大与国际接轨,实行书院制度,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辅导员、导师,对书院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归属感及友谊。 如此顶级豪华蟹宴,却要每年倒贴一万元请人吃,这明显是亏本赚吆喝,何故?教育部不给准生证!惊闻,南方科大要踢开教育部闹革命,自授学位和文凭。没有教育部认可的学位和文凭,还算文凭吗?如此,南方科大不就成为真宗的野鸡大学?南方科大已经决定首批发放50张限量版餐券,这蟹宴好看,是否好吃?吃下去会不会闹肚子?谁又会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现在不急着谈南方科技大学是否会成功,如果十年后它还存在,就是成功! 顺便给南方科大提一条建议,聘请李政道先生为南方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我在憧憬着这样的一个人才市场:有很多人持有教育部认可的两证,还有一小部分另类,他们手里握着朱清时和李政道先生签名的两证。 如果有一天本博主能获得诺贝尔奖,我会首选应聘到南方科大,不为什么,就欣赏朱清时先生这股犟劲。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995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希望南方科大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平台
wliming 2010-12-22 12:15
最近南方科大总算开始运转了。很可喜的是,南方科大是在没有教育部批复的前提下开始运转的。 中国这个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从来都习惯于从上而下的君王统治,臣民只能五体投地唯命是从。民主自由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但是,南方科大开了个好头,甩开教育部,自己招生,自己发文凭。教育部不承认也没关系,社会承认就行。只要不是非法办学,我看南方科大就应该这样办下去。破除王权,办学自主,教授治校,学术至上,南方科大进军世界一流指日可待。 中国现有的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个人分类: 社会|1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南方科大领导的信
phd9992000 2010-12-21 18:14
------兼为青椒呼吁 领导: 欣闻贵校打破条条框框,开始招生,祝贺! 若需师资,吾愿报名申请。吾要求不高,仅以下2点: 1)不求发财,能够使家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准。 2)希望每年能够有一点钱(例如几万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希望能够直接拨付,不必写申请。本人希望站着做科研,不喜欢为一点钱去迎合评审专家。也希望不要有发表文章的指标,-------偶不喜欢追债式的科研。可能发不了CNS,甚至也发不了SCI,EI。只是希望能够探索一些喜欢的东西,得到一些结果,或者是失败经验。说得自私一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为了避免骗钱的嫌疑,希望能够在年末向专门的教授委员会汇报自己的科研情况,由他们来判断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资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行科研活动的最佳时间、兴趣、激情和能力正在逐步流逝。这对于喜欢做科研的人,是一种无奈和痛苦: 希望能够减轻这种痛苦。 因为不知道各位的地址,所以就直接冒昧地晒在这里了;但愿各位能够看到。同时,也算是为(不是代表)青椒们呼吁一下。
2244 次阅读|5 个评论
教育部不承认南方科大的学位怎么办?
DNAgene 2010-12-21 10:01
南科大在没有取得教育部招生资格审批情况下,开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这应该是中国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尝试。欢呼之余,我们还是冷静思考一下,这是一次明治维新,还是戊戌变法呢? 首先说,没有审批,擅自招生、擅自授学位,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即使不说你是非法办学,至少可以说你的学位是国家不承认的学位。我们分几种情况仔细思考一下,国家和教育部不承认南方科大的学位,对南方科大的学生有什么影响。 1、南方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如果教育部承认你们,你们还可以像很多985高校的杂牌专业一样蒙混过关。但教育部不承认你们的学位,这些学生就和没上学一样。 2、南方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差无几。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条件下,你少了一个认证,凭什么相信你,用人单位会想还是国家承认的高校学生更放心一些。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南方科大的学生求职时会屈居劣势。 3、南方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明显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强。这种情况承认不承认就没关系了。政府机关,你不承认,我不去了还不行吗,我去外企私企、我自己当潘石屹、我自己办中国的微软。盖茨还没学位呢。升学(考研、读博、做博士后),国家不承认没法去北大清华,水平在这里,我可以去哈佛、剑桥、耶鲁。过去也经常有人问我,美国承认不承认中国(或北师大)的博士学位。我说不知道,没必要知道。有了高水平论文、电话面试时表现出很强的科研能力,就可以到欧美做博士后。 真心祝福南方科大。同时提醒南方科大的老师们、学生们,你们没有退路,你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选择了南方科大,你们就必须凭真本事吃饭。 考虑到现在各教育部承认高校的师生混日子的人很多,在先天素质相同的情况下,自身努力刻苦,加上少一些传统制度的束缚,我设想的第三条是可以实现的。
个人分类: 科研、科技、科学家|5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名传统学生眼中的“南方科大”
热度 1 sleepingsui 2010-12-19 22:05
一名传统学生眼中的南方科大 作者:陈钊 吴晓邃 期待已久的南方科大招生计划终于启动了。面试招生,跨越高考,自受文凭,大师授课,免除学费,补贴一万,这些耀眼的词语无不让人感受到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也让我们对南方科大充满了各种期待与幻想。听说南方科大招生咨询会异常火爆,这也是让人兴奋的新闻。 作为一个后辈,对改革开放的历史了解不是很深入。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王荣书记和朱清时校长现在干的事情就犹如吴南生书记和袁庚老先生 30 年前在深圳干的事情一样。或许 30 年后的南方科大将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就犹如深圳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它需要的是开拓者的勇气与智慧。在此,对朱清时校长和王荣书记带领的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都知道,教育改革并不同于经济改革,它需要融入更多的智慧,需要解决更复杂的问题,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不过,我们坚信中国人是可以把教育搞好的,也相信朱清时们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摸出一条石路出来。 本人是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的陪伴下长大,积累了从小考,中考到高考的一系列完整的考试经验,也老老实实的修完大学要求的各种学分,顺利本科毕业。 鄙人算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幸运儿,从小学开始成绩都很争气,所以一直都享受着全国中等水平以上的教育资源,在某城市最好的中学渡过高中,并考入一所还不错的 985/211 高校。 也要感谢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让我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教育制度的切身体会者,能有幸和全国 2000 多万普通大学生共同经历这有着惊人相似度的教育经历,此文也才能有充分条件得以诞生。接下来,我想以一名在中国教育制度下成长的学生的身份,向朱清时校长谈谈我们这类人所期望的大学! 一、 提供提升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机会 通过高考踏入大学之门的我们,整整读了十二年的语文,到头来甚至连一篇文言文也读不好,也不用说去品读先秦百家或四书五经。而对于艺术,就更不用说了,每周一次的美术课、音乐课也只不过是应付了事而已,一方面师资有限,一方面高考不考,何必那么认真呢?我相信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大部分是还不会看五线谱,也分不清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哪。历史、宗教、哲学等,这些不会对高考产生直接影响的知识便成为了学生眼中鸡肋。 从这样的教育制度中走出来的学生,既没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点滴积累,也没能享受到艺术带来的点滴美感。得到的只是如何能够仔仔细细的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能力,如何在 100 分试卷上回避最难的题,以及如何在每次考试中都争取一个好的名次。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根本谈不上什么国学素养和艺术素养。或许只有那些具备特殊家庭背景或特殊教育条件的学生才有机会享受中国五千年文化所带来的乐趣。 虽说现在大学基本都在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感受到学校领导的用心良苦,用大笔资金筹办人文学院,艺术学院。但作为一名切身体会者,可以坦白的说,这些功夫其实没有直接用到学生身上。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当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文选修课之后,却发现 100 多人同时上课,老师讲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仅仅期末交份作业就草草了事。这样的课程设置同样无法满足学生对文化与艺术的渴望,也无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与艺术。 而在我看来,一个人肚子里如果没有点文化墨水和艺术情操,就很难称得上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缺少文化和艺术的大学生,顶多就是一名高级技工,就算学历再高,也只不过是科研上、技术上的一名工匠而已。所以,我衷心希望南方科大能够把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作为一项基本的要求培养,就像培养我们的数学能力,外语能力一样。 中国现代的大师大多出生于民国初期,像叶企孙先生,钱学森先生这一代人。四书五经中陪伴着他们渡过童年,科学技术的发展沐浴着他们茁壮成长,或许他们能成就伟大事业与此是分不开的。就像钱学森先生所说的,学文科的要懂点科学知识,学理工科的也需要学点文史与艺术。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物理学所面临的困难将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和掌握一些哲学问题。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哈佛大学也强调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中国人没能跻身于当代的诺贝尔奖得主行列中,是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抛弃了伟大的国学传统和艺术修养相关呢? 在我理解中,何谓修养?修养就是在熏陶中慢慢修炼和培养。如果以此定义,则文化和艺术修养,远远不只是背背课文,考考文章就过关,上上音乐课或美术课就大功告成的,它需要的是一个环境,一个尊重文化,敬仰文化的环境。如果一所大学不具备这样一些环境条件,而是以就业论英雄,以文章论成败,甚至文理科之间相互鄙视,那么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最多只能是一些勤勤恳恳的高级工匠而已。 学生对知识总会充满好奇与兴趣的,关键看能否把这种好奇与兴趣调动出来。高考前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好奇和兴趣在此暂且不做讨论,但是逃离了高考枷锁,经过了高考洗礼的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憧憬与激情进入了大学,我想大学就有义务也有权利把握住这个时机,把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好奇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所以,我衷心的希望南方科大能够真正调动起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好奇和兴趣,把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来看待。我想,这应该是培养大师级人物和培养杰出人才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吧。 二、 把大学精神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当今,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成了我们最耳熟能详的高校发展目标。而这些所谓的 XX 一流大学仅仅像是一个人的头衔,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头衔而努力的话,那这个人再怎么做也不会干出什么大事出来。在我看来,真正的大学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但在当下的中国,有哪几所大学真正把大学精神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呢?反之,很多高校会为了所谓的头衔而不择手段,舍本逐末,急功近利,最后那高校也趋向于平庸而势利了。我们放眼世界,真正称上一流的大学,哪所是高喊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呢?世界一流大学是办一个大学的基调和定位,但它不是目标。我们可以说南方科大的定位是世界一流大学,而不应该说南方科大的办学目标就是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本科时我经历过一次本科教育评估,对于学校的做法我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发表评论(我相信学校领导也存在不少苦衷)。可我希望南方科大不会掉入这种沼泽地,而举办世界一流大学这样一个目标其实也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沼泽地而已。 所以,我认为,要把大学精神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办学者应该把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将大学的思想,理念和精神传授到学生中,让学生真正领略到知识仅仅是学校带给他们的一部分,学校还教会了他们做人处事的法则,看社会和世界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坚持的精神和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学校的培育下,自己正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能想到学校中教予的东西,让他们由衷爱上学校,感激学校。 三、不拘一格地引进教师 最优化理论告诉我们,最好 + 最好的模式并不一定能得出最好的结果。学生真正需要的老师并不一定是院士和大牌教授,学生需要的是能真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再前沿的知识,再优秀的教师也是无济于事的。院士和大牌教授固然值得我们敬仰,但院士和大牌教授的称号并不一定保证他们的课就能上课非常好。而普通的教师虽然没有太多的光环,也不一定就说明他们没能把课上好。所以,建议南方科大在不拘一格招生的情况下,也能不拘一格地引进教师。 以上是一名衷心支持南方科大的在读研究生的一些建议。如果能对南方科大的发展做出微弱的一点贡献,那是本人的荣幸。即使没有,也谨借此文表达我对南方科大的一点祝福!
个人分类: 个人评论|3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期待的 南方科技大学 开始招收生啦
liuhuan0216 2010-12-9 13:54
南方科技大学是2010年中国十大教育事件之一,也可以说是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三大事件之一,整个教育界都在属目这他的发展,已经筹办三年的它至今还没有拿到教育部的准生证,也让希望中国教育现状得到改革的人们为他捏着一把汗并为之担心着它到底能不能成功创办?这是很多人关心和期待的事情。 昨日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招收南方科大第一批学生,招收工作于12中下旬开始,采取学校推荐,然后面试考核等理性化标准进行选择。第一批学生预计招收50人,学费全免,每人每年还能得到1万元的生活补贴。大三之前所有学生一起上课不分专业,先是采用双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全英文教学的,全面学习各种历史社会人文等综合知识,大三之后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然后每个人都有直接进研究所开展学习实践的机会,动手实践占教学课时不低于百分之四十,让每个人都具有领导的能力,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论是在科学、企业或是什么单位都能够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看看,南方科大的条件很诱人吧, 大师授课、不用交学费、每月一千元生活费、领导者的培养方式 。要是真能想所说的这些这样能做到的话,那确实会是很成功的办学。 南方科技大学 是中国现在教育的试验田,是传统教育的挑战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希望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不要被现实所同化,希望探索出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不要夭折于中国的行政化干涉,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和大师级人才。
个人分类: 科普 科学|5427 次阅读|1 个评论
钱学森之问应该不是疑问句
outcrop 2010-11-7 18:2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尝试回答或者讨论的朋友,可能落入了一个思维定式圈套;就我感觉,这句话不是疑问句,而是反问、提醒。 因为钱老好像提过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方科大高薪还不如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outcrop 2010-11-7 02:27
偶然看到新闻,说是南方科大领军教授年薪115万。 第一感觉就是南方科大又落入了金钱买人才的俗套,有些人,不是钱能买去的;对有些人,年薪115万也不如他在原来位置获取的多。 冲着钱去的人,科研又会是什么姿态? 还不如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比如配置好住房,固定工资等等,让科学家处于一种追求学问、有安全感的状态。 希望只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宣传策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12 次阅读|5 个评论
南方科大终于露出了底牌:115万
大毛忽洞 2010-11-3 20:53
南方科大终于露出了底牌: 115 万 给 115 万,你们来吧! 再给你们搭配一个去行政化的红包。 人民网 1 + 1 观点: 小蒋随想: 有种说法是世上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大问题。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钱解决不了一切问题,何况钱不可能是无限的。钱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的价值,但如果一个学者只认钱,这种人恐怕也研究不出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在真正的科学家眼中,钱不可能是最重要的,否则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不会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有人可能会说,时代已然今非昔比,如今的人更现实。那么就按世俗的标准看, 115 万年薪折合不到 20 万美元,这样的价码真的能和国外顶尖的大学薪酬匹敌吗?就算价钱一致,南方科大有什么独特的吸引力,能够让一流学者为其效力?换句话说,世界一流教授往往已经捧上了不错的碗饭,人家跑到南方科大来,图什么呢?就为了一句尚未实现的去行政化?国外的私立名校本来就没有行政化,一流学者恐怕犯不着冒险预期。更何况,南方科大还算不上国内一流名校,别到时候, 全职 教授挖不来,又搞成客座兼职教授混钞票。南方科大近期的响亮口号着实喊了不少,但人们更关注的是有什么实际学术变化。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7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只怪朱校长忽视了“国情”
张显峰 2010-10-26 23:21
现在看来,朱清时先生和深圳市有关领导都有些不谙世情。 深圳市几年前大张旗鼓全球招募校长,要在南中国建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一时被很多人寄予厚望。从中国科大校长任上退休的朱清时先生,怀揣未竟之梦想接过聘书,谁都以为这事一定很顺当。因为有这么一位资深的大学校长,而且是在得改革风气之先的深圳,更有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这事办不好才叫奇怪。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称,这个筹建了三年的南方科技大学仍未获批,这让外界一片哗然。学校已破土动工,朱清时先生早早便以校长身份四处招募贤良,深圳市甚至要出台专门法律保护南方科大的独立性,公众情绪也已调动,谁知将要坠地的竟然是个连准生证都还没拿到的黑孩子。 或许是因为报道此事的媒体非同一般,很快就有消息传出: 近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会议,批准南科大筹备建设。 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也颇耐人寻味。 不过,我对后一条消息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感觉,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比比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因为前一条坏消息所搭乘的媒介,注定是要来的。我只是在想,既然可以这么迅速解决的事情,为什么会拖三年之久?《人民日报》的那篇报道没有详说。但报道中大概说,根据规定,高等学校的设置必须从大专开始,然后是学院、大学,要按部就班地发展,然后再申请博士点,十年、二十年才能成为研究型大学。这是规定,也就是官方给出的一所大学的科学发展路线图,南方科大的目标路径远远超出了标准答案,自然不会那么轻易地及格了。 这或许正是被朱先生和深圳市忽略了的现实。他们以为只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就够了,只要把香港科大的模式挪过一条河来就可以了,但却忘了,就算一条河的距离你也得过海关,更得安检。只看到香港科大短短十几年变成世界大学百强的传奇,却忽略了自己置身的土壤,这也只能怪朱先生和深圳市的领导不懂国情。 一所以去行政化为醒目标签的大学遭遇行政化羁绊,这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去行政化要得到行政认可,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你试图立起去行政化的牌坊,埋葬的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种种权与利,它岂能让你轻松得逞?除非教育行政部门有革命的自觉。 记得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说:当一个社会以行政级别来衡量所有人的社会地位时,单独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一句话激起不少口水。 但是细想,他的贬低教育之说或许正是南方科大遭遇之精辟概括。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人、财、物等公共资源都垄断在行政的手中,你自己要摘了官帽,跳出行政化的队伍,这意味着什么,还用说嘛。 南方科大就算拿到了准生证,也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有长大的诚意,但在成长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三聚氰胺、过期疫苗和农药残留的威胁,它的去行政化旗子能撑多久,显然不能只看它自己的体格和毅力。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9743 次阅读|30 个评论
不必对南方科大太高期待,尝试本身就是进步
bigpan 2010-10-21 17:01
《人民日报》连续两天登载文章,介绍南方科大筹建三年来,作为高校改革先锋遭遇的行政挑战。一时间,南方科大、朱清时、深圳市政府、教育部等字眼成为人们议论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按照《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笔者总结:南科大改革遭遇了行政阻力,主要有两点: 第一、先生孩子再结婚,教育部不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不符合办学条件审核的高校,不具有招生资格。这些办学条件包括:校舍面积、教师队伍、图书等指标。南方科大现如今只有启动校园而无建成的正式校园,老师等教育资源并未到位,不符合教育部核准的本科招生条件,因此教育部对其招生请求不予批复。据悉,该校现在招到的第一名学生是山东泰安的“十岁神童”。 第二、用钱校长说了算,深圳市不准 作为政府出资兴建的学校,添置设施等要走政府采购,需要漫长的审批程序。报道中称,南方科大启动校园的教学楼顶漏水需要修理,需要经过评估、招标、评审等过程才能完成。这种程序化保证了政府资金的规范使用,却牺牲了用钱效率。弄得南方科大朱清时哭笑不得。 教育从来就镶嵌于经济与社会之中,南方科大单兵狂飙式的教育改革,中国社会的巨大行政惯性一时间很可能难以与之配套狂舞。到底是谁能扭转谁?朱校长的话值得深思:成功了,可能闯出一条新路;失败了,可以为中国高教改革积累经验。南方科大的路并不好走。 模仿港科大建立的南方科大,和港科大的建设过程相比,至少面临着几个不同: 第一、人才引进问题。香港的护照可以和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免签证,而大陆的就少之又少。真正成名的欧美学者,会认真考虑任教地点问题。大陆无法复制香港的人才吸引优势。 第二、科研体制问题。饶毅等知名学者撰文批评过国内的经费申请体制太过行政化,这是固化的东西一时半会变不了。在我国,学校背景与裙带关系是课题申请的重要依托。南方科大初来乍到,必将遭遇一定阻力。 第三、地方政府投入强度问题。深圳市希望南方科大迅速建成高水平一流大学,如果十年后情况不如所料,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否有持续性。香港的所有学校都是公立,一视同仁,而南方科大为深圳市出资,如要与北大清华等由国家出资的央属高校比肩,非需要深圳市稳定和不计短期回报的大力支持不可。 由此,笔者认为,不必对南方科大抱有太高要求。作为去行政化改革的尖兵,其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多示范作用。硬性约束难以一时改变,朱校长不如放开手脚大搞实验,既然不希望遵守既定的名额计划——高考选拔的模式,不妨连各级学位也不要国家学位办认证,而直接由学校发放。既然搞实验,就有成功与失败的双重可能。十年后,如果搞成,那也一定是行政体制与学校融合的中国特色,而非照搬香港模式;如果失败,教育部门就更加坚定现有的办学思路吧。连深圳政府想做的都没做到的事,其他地方政府就别尝试了。 最后,突然有个念想:要是深圳市这么多钱不用于新建大学,而是投入哪个985高校,结果会如何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首先要办一所普通的、正常的大学
harmonism 2010-3-23 12:41
中国首先要办一所普通的、正常的大学 王洛克 近来,由于朱清时就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钱学森去世以及教育部长易人,一连串的社会热点均围绕着中国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问题。一时间,整个社会似乎都在重复着所谓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教育界像砸了锅一样地热闹,教授们甚至纷纷写信给新任的教育部长,明知故问地请求教育部长给出答案。其实,教育界的每个人心里其实都非常清楚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中国的学校缺乏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之所以被人们寄予厚望,无非就是因为朱清时校长承诺南方科大要 去行政化、去官化 ,而这不过是大学需要 独立 与 自由 的通俗表述而已。谈到南方科大的创建,其实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创新,朱校长明确地告诉大家:这只不过是回归到办大学的正常轨道。因此,与其说中国需要办 国际一流大学 、要培养 杰出人才 ,还不如说中国首先要办一所普通的、正常的大学! 中国知识分子所津津乐道的 西南联大 ,在全民抗战的 非常 时期却能办成一所 正常 的大学。而在如今的所谓 和谐盛世 ,中国却无法办成一所正常的学校。这其中的原因,想必任何一个头脑没有贵恙的人只需将现在的大学与西南联大做个简单的对比就能轻易地找到。遥想当年的西南联大,在那个所谓 国民党独裁专制 的 黑暗年代 ,学校竟然没有国民党支部书记,任何人都将不得不发出深深的长叹! 学校是一个传承人类文明,培养社会建设的各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那种把全国的学校都当作是某个政党培养其后被党员或干部的做法,完全扭曲了正常学校的应有功能。执政党培养后备干部,完全可以自己兴办党校,根本没有必要把全国的学校都办成其党校。人类文明博大精深,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绝非某个政党所能垄断得了的。所谓政党,无非就是某个利益集团的组织,其意识形态无论它标榜有多么先进,也总是具有某种排他性。政党办教育,其结果必然就是不可能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近日,看到朱清时先生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的报道,他谈到 南方科大要一步到位办成亚洲一流大学 。我想,即使像朱先生这样的人物也不能摆脱当下急功近利的思潮,中国教育有何希望?当下,我们的大学动不动就宣称要办 世界一流 的大学,朱先生似乎比较清醒,他只说要办成 亚洲一流 大学。但是,五十步笑百步,其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当然需要亚洲一流、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是,假如我们整个国家的所有学校都还没有成为正常的学校,以其畸形的发展,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吗?因此,我们不必空喊口号,还是老老实实,先把我们的学校建成正常的学校再说吧!正常的学校才有正常的教育,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何愁不会出现人才辈出、欣欣向荣的教育前景呢?! 2010-1-20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2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