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内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特朗普总统正在背离“美国优先”的竞选主张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4-14 18:01
特朗普总统上台百日,内政方面由于国会山的掣肘,建树差强人意。 外交方面比奥巴马执政后期更加激进,中东与东北亚局势更加剑拔弩张 但是,叙利亚与朝鲜半岛问题实际上都关系不到美利坚的核心利益。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1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英国两党政治制度和内政PDF版
黄安年 2013-3-12 07:20
英国两党政治制度和内政PDF版
英国两党政治制度和内政 PDF 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3 月12 日 发布 从现在发布《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第五部分 A, 英国四 , 英国两党政治制度和内政 PDF 版第 207-215 页, 9 张。 我主编的《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1996 年 8 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共 448000 字, 552 页。本书集中了 1945-1970 年代初战后美国、西欧、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历史资料 350 多份 , 反映了这一时期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历史事件 , 许多经济史和政策史文选首次入选 , 许多资料选自原始文选 ,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些资料还加上编者按语。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所选的材料,一律不收著作。译文力求准确,带有某种程度的编译性质,此外,对某些资料还加了编者按语。参加编译人员的名字见于每件资料之后。 目录见: 第五部分西欧各国 A. 英国 (169) 四、英国两党政治制度和内政 (206) 1 .工党章程和工党代表大会议事规程, 1950 年 ( 节录 )(207) 2 .终身贵族身份法, 1958 年 4 月 30 日 (209) 3 .英国上院贵族爵位法, 1963 年 7 月 31 日 ( 节录 )(210) 4 .英国工党宜官, 1966 年 ( 节录 )(211) 5 .英国保守党宣言, 1966 年 ( 节录 )(213)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3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内政和社会经济改革PDF版,附中文书
黄安年 2013-1-27 08:53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内政和社会经济改革PDF版,附中文书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内政和社会经济改革 PDF 版 , 附中文书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 月 2 7 日 发布 为了回应网友和热心读者对了解美国历史的需要 , 自 1 月 16 日起 开始发布 《 20 世纪美国史》( 1989 ) PDF 全文版目录,该书是我国美国史中青年学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现代美国历史的专门论著。时间起自 1900 年截止于 1987 年。书中反映了当时笔者对这一时期的美国历史观察。 本书第九章 PDF 版共 246-274 页 , 共 29 页。 为了帮助了解相关中文论著 , 笔者附上当时印发由我编撰的书目即美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1994 年内部)。这些资料 2002 年 9 月 15 日发布在学术交流网上。 现代美国史研究指南(第九章) 黄安年辑 发表:美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1994 年内部;《学术交流网》 / 美国论著索引 / 美国现代史研究指南 /2002 年 9 月 15 日 网上首发 现代美国史研究指南 ( 书目 ) 09 第九章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内政和社会经济改革 091. 杜鲁门总统及其家庭 091A-1510-5001 杜鲁门著 , 美新处译:《杜鲁门总统言论摘要》 , 美国新闻处 , 137 页 091A-1606-5101 郭伊湛编著:《华尔街的看家狗》 , 上海通俗文艺出版社 , 1951 年 091A-1606-5102 年英编著:《法西斯刽子手杜鲁门》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51 年 091A-1606-6401 杜鲁门著 , 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 —— 决定性的一年》 , 第一卷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64 年 , 481 页。三联书店 , 1974 年 , 531 页 091A-1606-6501 杜鲁门著 , 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 —— 考验和希望的年代 , 1946~1953 》 , 第二卷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65 年 , 602 页。三联书店 , 1974 年 ,622 页 091A-1606-7601 玛格里特 · 杜鲁门著 , 南京大学历史系译:《哈里 · 杜鲁门》 , 三联书店 , 1976 年 , 299 页 *091A-1600-9201 威廉 · 爱德华 · 洛伊希腾堡著 : 《总统身后 —— 从杜鲁门到里根》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2 年 6 月 091B-1606-8201 马秋莎译:《杜鲁门》 (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 1980 年版条目 ), 《史学选译》 , (1982.10) 091B-1606-8301 何四洋:《布莱尔大厦前的枪战 —— 谋杀杜鲁门事件三分钟》 , 《外国史知识》 , 8(1983) 092. 艾森豪威尔总统及其家庭 *092A-1510-8701 艾森豪威尔著 , 罗伯特 · 费雷尔编 , 陈子思等译:《艾森豪威尔日记》 , 新华出版社 , 1987 年 , 560 页 092A-1606-5801 杜诺万著 , 马立浩摘译:《艾森豪威尔内幕的故事》 , 世界知识社 , 1958 年 , 150 页 *092A-1606-7701 德怀特 · 艾森豪威尔著:《艾森豪威尔回忆录 ( 白宫岁月 · 受命革命 , 1953~1956) 》 ( 上 ) 复旦大学译 , 三联书店 , 2 卷 , 1977 年 , 694 页 *092A-1606-7702 德怀特 · 艾森豪威尔著:《艾森豪威尔回忆录 ( 白宫岁月 · 缔造和平 , 1956~1961) 》 ( 下 ) 静海译 , 三联书店 , 2 卷 , 1977 年 , 816 页 092A-1606-8601 斯蒂芬 · 安布罗斯著 , 徐闻铨等译:《艾森豪威尔传》 , 上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6 年 , 600 页 092A-1606-8701 罗 · 费 · 伊凡诺夫著 , 朱荫枝、马坤麟译:《艾森豪威尔传》 , 新华出版社 , 1987 年 , 261 页 092A-1606-8801 德怀特 · 艾森豪威尔著 , 李志良、志刚译:《闲话平生 —— 艾森豪威尔自述》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1988 年 , 138 页 092B-1606-8201 杨丽华译:《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评论》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12(1982) 092B-1606-8202 杨扬译:《艾森豪威尔》 (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 1980 年版条目 ), 《史学选译》 , (1982.10) 092B-1606-8501 蒋平:《一代名将艾森豪威尔》 , 《世界知识》 , 9(1985) 093. 1945~1969 年间美国的内政 093A-1400-4801 赛德斯著 , 潘际炯译:《一千个美国人 —— 美国真正的统治者》 , 093A-1400-5101 康恩著 , 丁沈等译:《如此美国》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51 年 , 125 页 093A-1400-5301 华西里叶夫著 , 史岱译:《从后门看美国》 , 上海时代出版社 , 1951, 1953 年 , 294 页 093A-1510-620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国情咨文 (1946~1962) 》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62 年 , 378 页 093A-1610-8201 罗纳德 · 斯蒂尔著 , 于滨等译:《李普曼传》 , 新华出版社 , 1982 年 , 885 页 093A-2200-5101 朱彤著:《华尔街的统治》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51 年 , 123 页 093B-2160-5601 约翰 · 斯通:《美国内政的几个问题》 , 《国际问题译丛》 , 9(1956) 093B-3520-9301 李晓岗:《二战以来美国印第安人向城市的移居》 , 《史学月刊》 , 1(1993) 093B-3570-9301 徐雪萍:《试析战后美国华人地位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前景展望》 , 《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 , 1993(3) 094 .杜鲁门政府的 “ 公平施政 ” 094B-1010-8301 李存训译:《关于杜鲁门 “ 公平施政 ” 的美国史学》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3(1983) *094B-1410-8301 李存训:《论杜鲁门的 “ 公平施政 ” 》 , 《世界历史》 , 3(1983) *094B-1410-8601 李存训:《杜鲁门的 “ 公平施政 ” 是 “ 新政 ” 的继续和扩大》 , 《世界历史》 , 12(1986) 094B-1410-8901 于群:《杜鲁门的 “ 公平施政 ” 纲领和麦卡锡主义的猖獗》 , 载《资本主义现代化比较研究》 , 1989 年 094B-1510-8301 李存训译:《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3(1983) 094B-1510-8302 李存训译:《杜鲁门致国会的二十一点咨文》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3(1983) 094B-1510-8303 李存训译:《 1946 年的就业法》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3(1983) 094B-1510-8304 李存训译:《废除武装部队的种族隔离 —— 第 9981 号行政命令》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3(1983) 094B-1510-8601 杜鲁门著 , 王丽霞译 , 黄安年校:《哈里 · 杜鲁门在宾夕法尼亚的费城接受提名演说 (1948.7.15) 》 , 《史学选译》 , 1(1986) 094B-1510-8602 杜鲁门著 , 王丽霞译 , 黄安年校:《哈里 · 杜鲁门在纽约哈莱姆区的竞选演说 (1948.10.19) 》 , 《史学选译》 , 1(1986) 094B-1510-8603 杜鲁门著 , 王丽霞译 , 黄安年校:《哈里 ·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 (1949.1.20) 》 , 《史学选译》 , 1986 年 1 期 , 1(1986) 094B-1510-8701 杜鲁门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杜鲁门关于国民健康计划致国会的咨文 (1945.11.19) 》 , 《史学选译》 , (1987) 094B-1510-8702 杜鲁门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杜鲁门致国会第二个年度咨文中关于劳工关系的政策 (1947.1.6) 》 , 《史学选译》 , (1987) 094B-1510-8703 杜鲁门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杜鲁门致国会的民权咨文 (1948.2.2) 》 , 《史学选译》 , (1987) 094B-1510-8704 杜鲁门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杜鲁门关于房租控制与长期的住房致国会的咨文 (1948.2.23) 》 , 《史学选译》 , (1987) 094B-1510-8705 杜鲁门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杜鲁门关于社会保障致国会的咨文 (1948.5.24) 》 , 《史学选译》 , (1987) 094B-1510-8706 杜鲁门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杜鲁门宣布氢弹计划 (1950.1.31) 》 , 《史学选译》 , (1987) *094B-4340-9201 战葆红:《塞勒 - 凯弗维尔法与美国公司的合并》 , 《美国研究》 , 4(1992) 094C-4340-9001 战葆红:《塞勒 -- 凯弗维尔法与美国公司的合并》,北京师范大学 1990 年硕士论文 095. 麦卡锡主义思潮 095A-1610-8001 卡恩著 , 陈亮等译:《中国通 —— 美国一代外交官的悲剧》 , 新华出版社 , 1980 年 , 392 页 095A-2160-4701 根室著 , 小鱼等译:《美国内幕》 , 上海三人出版社 , 1947 年 , 254 页 095A-2160-4702 华北新华书店编辑部编:《美国的法西斯组织》 , 华北新华书店 , 1947 年 , 57 页 095A-2160-5101 莫宪斯基 ( 莫森斯基 ) 著 , 景远译:《美国政治生活的法西斯》, 时代出版社 , 70 页 ; 于友译 , 中外出版社 , 73 页 095A-2160-5401 恩仁编著:《美国没有民主自由》 , 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 , 1954 年 , 48 页 095A-2160-5601 郭英著:《美国政府六年来的反动措施》 , 法律出版社 , 1956 年 , 49 页 *095A-2160-5601 马图索著 , 张雄武、宗维贤译:《假证人》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56 年 , 244 页 095A-2160-5701 尼亚林 ( 尼尔林 ) 等著 , 齐力译:《今日美国》 , 世界知识社 , 1957 年 , 254 页 *095A-2160-8401 黄安年编著:《麦卡锡主义 —— 美国的法西斯主义》 , 商务印书馆 , 1984 年 *095A-2160-8701 张红路:《麦卡锡主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87 年 , 128 页 095B-1510-8101 艾森豪威尔著 , 李薇华译 , 黄安年校:《艾森豪威尔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1953.6.17) 》 , 《史学选译》 , (1981) *095B-1510-8102 艾森豪威尔著 , 李薇华译 , 黄安年校:《美国参议院关于谴责麦卡锡动议的辩论》 , (1957.11~12), 《史学选译》 , (1981) 095B-1510-8501 刘少林译 , 张宏毅校:《美国陆军与麦卡锡之间的听证会》 , 《史学选译》 , (1985) 095B-1510-8701 约瑟夫 · 麦卡锡著 , 朱立群译 , 黄安年校:《约瑟夫 · 麦卡锡致哈里 · 杜鲁门总统的信 (1950.2.11) 》 , 《史学选译》 , (1987) 095B-1510-8702 约瑟夫 · 麦卡锡著 , 朱立群译 , 黄安年校:《约瑟夫 · 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的讲话 (1950.2.9) 》 , 《史学选译》 , ( 总 13)(1987) 095B-1610-8201 科奈尔著 , 龚治基摘译:《原子弹之父 —— 有争议的案件 一书摘录》 , 《环球》 , 5(1982) 095B-1610-8401 张红路:《美国现代史上的一个政治妖魔 —— 麦卡锡的发迹和衰落》 , 《人物》 , 6(1984) 095B-1640-8001 董鼎山:《受了麦卡锡主义迫害的作家》 , 《读书》 , 11(1980) 095B-2160-5501 福斯特:《美国是处在法西斯主义的初期吗 ? 》 , 《国际问题译丛》 , 4(1955) 095B-2160-8301 张红路:《麦卡锡主义的兴衰》 , 《世界历史》 , 4(1983) 095B-2160-9101 孔苈:《麦卡锡与 “ 党争 ”: 艾森豪威尔时期麦卡锡问题与共和党内部斗争》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4(1991) 095C-2160-8201 张红路:《麦卡锡主义的兴衰》 , 西北大学 1982 年硕士论文 095C-2160-8701 孔苈:《麦卡锡与 “ 党争 ”: 艾森豪威尔时期麦卡锡问题与共和党内部斗争》 , 北京大学 1987 年硕士论文 095C-2160-9001 丁夏林:《麦卡锡主义与美国民主的代价》 , 南京大学 1990 年硕士论文 096.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 “ 现代共和党主义 ” *096A-1420-8401 韩铁著:《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4 年。 *096B-1420-8301 韩铁:《试论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 《世界历史》 ,6(1983) 096B-1420-8401 罗伯特 · 格里菲斯:《德怀特 ·D· 艾森豪威尔与合作体共和国》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2(1984) 096B-1420-8402 玛利 · 考麦列夫:《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评论》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2(1984) 096B-1420-8403 , 小阿瑟 · 施莱辛格:《重游艾克时代》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2(1984) 096B-1510-8701 艾森豪威尔著 , 孙珊译 , 黄安年校:《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共和党原则的演说 (1955.2.7) 》 , 《史学选译》 , (1987) 096C-1420-8201 韩铁:《试论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 武汉大学 1982 年硕士论文 097. 五六十年代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 097A-3530-7901 艾伦著 , 上海五七干校六连翻译组译:《美国黑人在觉醒中》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9 年 , 301 页 097A-3820-5801 葛耶夫斯基著 , 狄平译:《美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 , 民族出版社 , 1958 年 , 205 页 097B-1040-7901 《黑人历史研究的新方向》 , 武汉大学《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3(1979) 097B-1510-8207 吴江梅译:《美国 1957 年公民权利法令》 , 《史学选译》 , 7(1982) 097B-1510-8701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 (347U.S.483) 》 , 《史学选译》 , (1987) 097B-1510-8702 艾森豪威尔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艾森豪威尔总统第 10730 号行政命令 (1957.9.24) 》 , 《史学选译》 , (1987) 097B-1510-8703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小马丁 · 路德 · 金牧师致艾森豪威尔的信》 , (1987) 097B-1610-8101 梅伟强:《时代的伟人 —— 杜波依斯》 , 《外国史知识》 , 9(1981) 097B-1610-8501 林家恒:《黑人的杰出领袖 —— 杜波依斯》 , 《中学历史教学》 ( 粤 ), 2(1985) 097B-2350-7901 艾哈迈里著 , 张念桥译 , 刘绪贻校:《 1960~1970 年的黑人学生运动》 , 武汉大学《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3(1979) 097B-2350-7902 向荣译 , 刘绪贻校:《 1960~1979 年间黑人学生的种族意识和阶级斗争》 , 武汉大学《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3(1979) 097B-2390-6301 梅祖培:《美国黑人彻底解放的道路》 , 《国际问题研究》 , 6(1963) 097B-2390-6401 杨立文:《美国黑人斗争的历史与现状》 , 《新建设》 , 2(1964) 097B-2390-7901 刘绪贻:《近年来美国黑人暴力斗争理论的发展》 , 《江汉历史学丛刊》 , 1(1979) *097B-2390-8001 刘绪贻:《从合法斗争到非暴力群众直接行动 ——4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初的美国黑人运动》 , 载《美国史论文集》 , 三联书店 , 1980 年 0*97B-2390-8002 刘绪贻:《从蒙哥马利到伯明翰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前期的美国黑人运动》 , 《武汉大学学报论丛》 , 1(1980) 097B-2390-8003 张德政:《美国 ‘ 民权法 ’ 丑史》 , 《世界知识》 , 15(1980) 097B-2390-8101 刘绪贻:《二次大战后美国黑人运动的起伏》 , 《武汉大学学报》 ,2(1981) 097B-2390-8201 《试论战后美国黑人运动的发展》 , 《四川史学论文集》 , 1982 年 097B-2390-8301 郝贵远:《从 “ 小石城事件 ” 看美国的种族歧视》 , 《外国史知识》 , 3(1983) 097B-2390-8501 董宝才译:《马尔科姆 · 爱克斯论革命》 , 《史学选译》 , 1(1985) 097B-2390-8601 侯文惠:《 60 年代美国的黑人运动》 , 《史学集刊》 , 1(1986) 097B-2390-8602 贾蔼美:《美国黑人组织及其在民权运动中的作用》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3(1986) 097B-2390-8701 王伶:《美国 60 年代后期的黑人民权运动》 , 《吉林师院学报》 ,4 ( 1987 ) 097B-2390-8604 朱彩霞:《美国黑人尚未完成的民权斗争》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3(1986) 097B-2390-8701 朱彩霞:《黑人梦 : 战后美国黑人的民权斗争》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7(1987) 097B-2390-9201 何章银:《艾森豪威尔及艾氏政府的民权政策》 , 《九江师专学报》 , 1(1992) 097B-3530-7701 美史室:《扼杀黑人革命运动的一把软刀子 —— 评 黑人资本主义 —— 量的分析 》 , 《南开学报》 , 5(1977) 097B-3530-8501 贾蔼美:《 60 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美国黑人状况的变化》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4(1985) 097B-3820-6301 李琮:《美国垄断资本的种族歧视 —— 美国黑人的苦难与斗争》 , 《新建设》 , 1(1963) 097B-3820-8101 董鼎山:《保守主义、种族偏见与黑人犯罪问题》 , 《编译参考》 ,4(1981) 097B-3820-8701 宣景峰译:《近 40 年来美国种族集团的变化》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10(1987) 097C-2390-9201 何章银:《种族集团与 60 年代民权运动》 , 南京大学 1992 年硕士论文 098. 小马丁 · 路德 · 金 098B-1510-5701 小马丁路德 · 金著 ,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小马丁路德 · 金牧师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信 (1957.9.25) 》 , 《史学选译》 , (1987) 098B-1510-8401 小马丁 · 路德 · 金著 , 安利明译:《我的梦想》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1(1984) 098B-1510-8402 朱彩霞译:《小马丁路德 · 金发自伯明翰的信 (1963) 》 , 《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 , 1(1984) 098B-1510-8701 金著 , 黄伟业译:《我的梦想》 , 《文化译丛》 , 5(1987) 098B-1610-7901 史步:《黑人领袖马丁 · 路德 · 金》 , 《工人日报》 , 1979 年 3 月 18 日 098B-1610-8001 顾学稼:《马丁 · 路德 · 金》 , 《历史知识》 , 2(1980) 098B-1610-8101 张彦:《黑人深深怀念马丁 · 路德 · 金》 , 《人民日报》 , 1981 年 1 月 21 日 098B-1610-8201 徐更发:《非暴力主义者 —— 黑人领袖马丁 · 路德 · 金》 , 《外国史知识》 , 9(1982) 098B-1610-8301 封雄:《马丁 · 路德 · 金的梦想和现实》 , 《人民日报》 , 1981 年 1 月 20 日 098B-1610-8401 曹德谦:《马丁 · 路德 · 金的生平及其思想特征》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22, 23(1984) 098B-1610-8601 赵大华:《金牧师的理想和社会现实》 , 《了望》 , 6(1986) 098B-1610-8701 李昌道:《从马丁 · 路德 · 金生日法定为国假日谈起》 , 《政治与法律》 , 3(1987) *098B-1610-8702 李道揆:《 “ 争取正义乐队的指挥 ”—— 小马丁 · 路德 · 金牧师》 , 《美国研究》 , 1(1987) 098B-1610-8704 夏伯铭:《暗杀马丁 · 路德 · 金之谜》 , 《民主与法制》 , 9(1987) 098B-1610-8704 杨德印译:《马丁 · 路德 · 金 —— 为黑人权利尔奋斗的战士》 , 《文化译丛》 , 3(1987) 098B-1610-8801 丁建伟:《马丁 · 路德 · 金谋杀案》 , 《名人传记》 , 9(1988) 098B-2390-8301 汉曼 · 阿特金斯著:《两位美国黑人领袖的一生 马丁路德 · 金和马尔科姆 · 爱克斯 一书摘要》 , 《环球》 , 3(1983) 098B-2390-8501 郑亚英、朱彩霞:《马丁 · 路德 · 金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 《外交学院学报》 , 1(1985) 098B-2390-8601 候文惠:《马丁路德 · 金和美国黑人运动》 , 《兰州学刊》 , 1986 年美国史专号 099. 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 099A-2320-5001 欧中译:《美共全国委员会重要报告》 , 新华书店 , 1950 年 , 157 页 099A-2320-5101 施艺禅译:《美国人民保卫和平的道路 —— 福斯特及美共十五大主要决议》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51 年 , 72 页 099A-2320-5102 淑之等译:《为组织人民和平阵线而奋斗 —— 美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发言》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51 年 , 291 页 099A-2320-5801 《美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加拿大劳工进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重要文件汇编》 , 世界知识社 , 1958 年 , 185 页 099A-2320-5901 契尔卡索夫著 , 梓江译:《美国共产党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59 年 , 36 页 099A-2320-6001 《美共十七大重要文件汇编 (1959.12.10~13) 》 , 世界知识社 ,1960 年 , 185 页 099B-2310-8201 菲利普 · 丰钠著 , 张毅摘译:《当代美国社会主义流派》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1982.2.8) 099B-2310-8202 辉波:《当代美国社会主义流派介绍》 , 《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 ,12(1982) 099B-2320-7701 《关于美国共产党的一些材料》 ,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 , 2(1977) 099B-2320-8401 焦流整理:《丰纳谈美共的历史与现状》 , 《共运资料选译》 ,2(1984) 099B-2320-8402 张高:《福斯特与毛泽东》 , 《牡丹江师院学报》 , 2(1984) 099B-2320-8701 葛斯 · 霍尔著 , 谭朝洁译:《阶级对团结 —— 全民团结 : 唯一出路 —— 美共总书记葛斯 · 霍尔 1987 年 8 月在美共 24 大的报告》 , 《共运资料选译》 ,5(1988) 099C-2310-8801 肖庆平:《陵谷之变 —— 战后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史述评 (1945~1958) 》 , 中国人民大学 10988 年博士论文 0910. 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工人运动 0910A-2330-5501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 , 姚明译:《美国劳工研究 (1951~1952) 》 , 世界知识社 , 1955 年 , 198 页 0910A-2330-5601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 , 马狄清译:《美国劳工研究 (1949~1950) 》 , 世界知识社 , 1956 年 , 202 页 0910A-2330-5602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 , 辛化译:《美国劳工研究 (1953~1954) 》 , 世界知识社 , 1956 年 , 214 页 0910A-2330-5701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 , 王觉宁译:《美国劳工研究 (1947~1948) 》 , 世界知识社 , 1957 年 , 228 页 0910A-2330-5801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 , 许国诰译:《美国劳工研究 (1955~1956) 》 , 世界知识社 , 1958 年 , 204 页 0910A-2330-6101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 , 陈原译:《美国劳工研究 (1945~1946) 》 , 世界知识社 , 1961 年 , 341 页 0910A-2330-6401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美国劳工研究 (1957~1958) 》 , 世界知识社 , 1964 年 , 196 页 0910B-1510-5501 马秋莎译 , 黄安年校:《劳联 —— 产联章程》 , 《史学选译》 , (1987) 0910B-2330-5501 王益英、郭寿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反劳工立法》 , 《新建设》 , 10~11(1964) 0910B-2330-5601 西蒙:《美国劳联和产联的合并》 , 《国际问题译丛》 , 4(1956) 0910B-2330-8201 菲利普 ·S· 丰纳:《美国的劳工运动和民权运动》 ,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 1982 年 0910B-2330-8401 菲利普 ·S· 丰纳 , 黄开来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劳工运动史》 , 《史学选译》 , 1(1984) 0910B-2330-8402 菲利普 ·S· 丰纳 , 黄开来译:《美国劳工现状》 , 《史学选译》 , 1(1984) 0910B-2330-8801 蒋劲松:《论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劳工运动》 , 《湘谭大学学报》 , 3(1988) 0910B-2330-8802 张友伦:《 20 世纪 60 年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 , 《国际共运史研究》 , 3(1988) 0910B-2330-9201 张友论:《二战后十年间的美国社会和工人运动》 , 《南开学报》 , 6(1991) 0911. 六十年代美国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 0911B-1050-8701 泉晓:《不可思议的 60 年代 : 震撼美国的岁月》 , 《世界图书》 ,1(1987) 0911B-2350-8301 杰 · 纽菲尔德著 , 柯南译:《无为的一代和跨掉的一代》 , 《世界青年丛刊》 , 1(1983) 0911B-2350-8401 梁厚甫:《美国的青年运动》 , 《编译参考》 , 4(1984) 0911B-2350-8501 吴小平:《美国 60 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的社会根源》 ,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 , 4(1985) 0911B-2350-8502 薛福康:《 “ 跨掉的一代 ” 在美国重新崛起》 , 《光明日报》 , 1985 年 7 月 15 日 0911B-2350-8701 李春玲:《一次未完成的观念变革 —— 评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运动》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11(1987) 0911B-2350-8702 张桂华:《社会文化变迁的表征 —— 美国 60 年代学生运动研究之一》 , 《当代青年研究》 , 8(1987) 0911B-2350-8703 张桂华:《庭的困惑与学校的困境 —— 美国 60 年代学生运动研究之二》 , 《当代青年研究》 , 10(1987) 0911B-2350-8704 张桂华:《服饰发型、音乐毒品与青年文化 —— 美国 60 年代学生运动研究之三》 , 《当代青年研究》 , 12(1987) 0911B-2350-8801 李国平:《美国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产生的原因》 , 《青年探索》 , 1(1988) 0911B-2350-8802 张勇进:《在历史的轨迹中 —— 战后美国青年运动略述》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1(1988) 0911B-2350-8801 赵一凡《对美国迷惘一代的文化背景透视》 , 《青年研究》 ,6(1988) 0911B-2350-8901 温洋:《反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 —— 嬉皮士》 , 《美国研究》 , 4(1989) 0911B-2350-8902 温洋:《从 “ 嬉皮士 ” 到 “ 雅皮士 ”—— 重返主流社会》 , 《美国研究》 ,1(1989) 0911B-2350-8903 《摇滚与革命 —— 美国 60 年代反主流文化》 , 《当代青年研究》 , 7~8(1989) 0911B-2350-9101 菲利普 ·G· 阿尔特巴赫著 , 方巍等译:《美国学生行动主义 : 六十年代后的走向》 ( 续 ), 《青年研究》 , 6(1991) 0911B-2350-9102 赖斯 , F·P· 著 , 乐嘉勇译:《美国青年亚文化》 , 《青年研究》 , 7(1991) 0911B-2350-9103 王恩铭:《美国六十年代反正统文化运动》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6(1991) 0911B-2350-9104 王恩铭:《美国六十年代反正统文化运动》 , 《史学月刊》 , 4(1991) 0911B-2350-9201 理查德 ·G· 布朗加特等著 , 沈英译:《从嘻皮士到雅皮士 :20 年来美国大学新生的心态变化》 , 《中国青年研究》 , 2(1992) 0911B-2350-9203 沈宗美:《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 , 《美国研究》 , 3(1992) 0911B-2350-9204 王锦瑭:《评美国的 “ 雅皮士文化 ” 》 , 《九江师专学报》 , 4(1992) 0911C-2350-8701 李春玲:《一次未完成的观念变革 —— 评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运动》 , 北京大学 1987 年硕士论文 0911C-2350-9202 李今朝:《美国六十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2 年硕士论文 黄安年 1994 年 5 月 16 日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622cid=30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1898~1929年美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和内政PDF版,附中文书目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20 08:08
1898~1929年美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和内政PDF版,附中文书目
1898~1929 年美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和内政 PDF 版 , 附中文书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 月 20 日 发布 为了回应网友和热心读者对了解美国历史的需要 , 自 1 月 16 日起 开始发布 《 20 世纪美国史》( 1989 ) PDF 全文版目录,该书是我国美国史中青年学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现代美国历史的专门论著。时间起自 1900 年截止于 1987 年。书中反映了当时笔者对这一时期的美国历史观察。 本书第三章 PDF 版共 54-93 页 , 共 40 页。 为了帮助了解相关中文论著 , 笔者附上当时印发由我编撰的书目即美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1994 年内部) , 《学术交流网》 2002 年8月19日网上首发。 ***************** ******************************** 现代美国史研究指南(第三章) 黄安年辑 发表:美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1994 年内部);《学术交流网》 / 美国论著索引 /2002 年 7 月 2 日 网上首发; 2002 年 8 月 19 日 重发 03 第三章 1898~1929 年美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和内政 031. 进步运动研究 *031A-1320-8501 理查德 · 霍夫斯塔特著 , 四川大学历史系译:《进步运动 (1900~1915) 》 , 美国史译丛 (1985) 031A-1320-8901 理查德 · 霍夫斯达特著 , 俞敏洪、包凡一译:《改革时代美国的新崛起》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89 年 *031A-1320-9201 李剑鸣著:《大转折的年代 --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1992.5, 329 页 , RMB$ 4.75, ISBN 7-5309-1325-5 *031A-2160-9201 张友伦、李剑鸣主编:《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1992.2, RMB$5.60, ISBN 7-5309-1182-1/D.24 031B-1040-8701 柯磊:《进步运动史学评述》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12(1987) 031B-1320-7901 克 罗农著 , 郑亚英译:《 20 世纪初美国的改革运动》 , 《美国史研究通讯》 , 1(1979) 031B-1320-8701 曹德谦:《扒粪运动的明星 : 林肯 · 斯蒂芬斯》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5(1987) 031B-1320-8702 吴志文:《 20 世纪初美国的改革运动》 , 《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院学报》 , 1(1987) 031B-1320-8703 张小青:《论美国进步运动的思想背景》 ,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 5(1987) 031B-1320-8901 董继民:《简论美国进步运动》 , 《山东师大学报》 , 3(1989) 031B-1320-8902 冯伟年:《 20 世纪初期的社会改革运动》 , 《宝鸡师院学报》 ,2(1989) 031B-1320-9101 高春华:《美国进步运动中的思想界》 ( 硕士论文提要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 , ,(1991.11) *031B-1320-9102 李剑鸣:《关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几个问题》 , 《世界历史》 6(1991) 031B-1320-9203 孔凡保:《尘世的希望 : 进步运动及寻求道德精神的斗争》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6(1992) 031B-1320-9301 孔凡保:《浅析 20 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的性质》 , 《河南大学学报》 , 1(1993) 031B-1320-9302 李天喜:《论 “ 揭发黑幕运动 ” 对西奥多 · 罗斯福改革立法的影响》 , 《河北师大学报》 , 2(1993) 031B-1320-9304 肖军政:《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文化解释 : 介绍 大转折的年代 的一个特色》 ,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 3(1993) 031B-1340-9301 王恩铭:《美国 1920 年的 “ 红色恐怖 ” 》 , 《史学月刊》 , 2(1993) 031B-2290-8601 王旭:《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市政机构改革》 , 《兰州学刊》 ,1986 年专号 031C-1320-8201 王心扬:《论 ‘ 进步运动 ’ 中阶级斗争的主体》 , 南开大学 1982 年硕士论文 031C-1320-8801 柯春桥:《美国进步运动的兴起》 , 山东师大 1988 年硕士论文 031C-1320-9001 王春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资产阶级的改革 —— 进步主义运动初探》 , 华东师大 990 年硕士论文 031C-1320-9002 张聪:《进步主义时代与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演变》 , 南开大学 1990 年硕士论文 031C-1320-9101 高春华:《美国进步运动中的思想界》 , 河北师院 1991 年硕士论文 031C-1320-9102 袁鹏:《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 世纪之交美国社会思潮主流之转变》 , 华东师大 1991 年硕士论文 031C-1320-9201 滕鸿君:《揭发丑闻新闻记者在进步运动中的通讯作用》 , 北京外国语学院 , 1992 年硕士论文 032. 西奥多 · 罗斯福和西奥多 · 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 032A-1604-3801 罗斯福著 , 李国欣译:《我怎样改造美国》 , 商务印书馆 ,1938.10, 119 页 032A-1604-7901 胡子丹译:《希尔多 · 罗斯福传 (1858~1919), 台湾中华日报社 , 1979 年 032B-1040-8701 李剑鸣:《美国史学界对西奥多 · 罗斯福的研究》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11(1987) 032B-1320-1201 钱智修:《罗斯福之政谈》 , 《东方杂志》 , 1, 1912.7.1 032B-1320-8001 埃蒙德 · 莫里斯著 , 刘峰摘译:《西奥多 · 罗斯福的崛起》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 1(1980) 032B-1320-8201 邓红风:《论西奥多 · 罗斯福的对内政策》 , 《山东师大学报》 , 5(1982) 032B-1320-8401 理 · 斯老特肯著 , 马绍中、舒衡哲译:《怀旧与进步 : 西奥多 · 罗斯福的边地神话》 , 《武汉大学学报》 , 6(1984) 032B-1320-8501 熊伟译 , 顾学稼校:《西奥多 · 罗斯福论新国家主义》 , 《美国史译丛》 , 1(1985) 032B-1320-8601 李剑鸣:《论西奥多 · 罗斯福当政时期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 《湘潭大学学报》 , 2(1988) 032B-1320-8801 李剑鸣:《 20 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改革》 , 《南开史学》 , 1(1988) 032B-1320-8901 李剑鸣:《略论西奥多 · 罗斯福的国内政策》 , 《欧美史研究》 (1989) 032B-1320-9103 王淑丽:《析 1900-1917 年美国联邦政府干预经济之渊源》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 4(1991) *032B-1320-9201 李剑鸣:《西奥多 · 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 , 《美国研究》 , 2(1992) 032B-1604-0801 述迁:《奋斗的美国大统领罗斯福传》 , 《河南》 , 3, 1908.3.5 032B-1604-8501 易永清译:《西奥多 · 罗斯福》 , 《美国研究丛刊》 , (1985.12) 032B-1604-8601 李巧云译,黄安年校:《西奥多 · 罗斯福》 , 《史学选译》 , 1(1986) 032B-1604-8901 徐承范:《西奥多 · 罗斯福》 , 载《美国历届总统传》 , 1989 年 032B-1604-8902 李剑鸣:《评西奥多 · 罗斯福》 , 载《日美问题论丛》 , 1989 年 032B-1604-9101 李剑鸣:《 西奥多 · 罗斯福传 前言》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 , ,(1991.11) 032C-1320-8201 邓红风:《论西奥多 · 罗斯福的对内政策》 , 山东师大 1982 年硕士论文 032C-1320-8802 刘元珍:《西奥多 · 罗斯福新国家主义初探》 , 山东师大 1988 年硕士论文 032C-1320-8901 李剑鸣:《从公平之政到新国家主义》 , 南开大学 1989 年硕士论文 032C-1320-9001 陈奕平:《城市化 , 郊区化 , 乡村化 —— 论西奥多 · 罗斯福改革的思想与实践》 , 南开大学 1990 年硕士论文 033. 西奥多 · 罗斯福的反托拉斯改革 033B-4340-8801 徐承范:《试论西奥多 · 罗斯福的反托拉斯战》 , 《山东大学学报》 , 2(1988) 033B-4340-9204 万松玉:《试析西奥多 · 罗斯福的反托拉斯斗争》 , 《史学月刊》 ( 开封 ), 5(1992) 033B-4340-9301 黄安年:《从九十年前美国的反回扣法说起》 , 《光明日报》 , 1993 年 9 月 29 日 033C-1320-8401 徐承范:《论西奥多 · 罗斯福的反托拉斯政策》 , 北京师范大学 1984 年硕士论文 034. 美国反托拉斯政策 034B-4340-8101 丁耀堂摘译:《美国反托拉斯法》 , 《外国经济参考》 , 3(1981) 034B-4340-8102 刘铭昌:《美国经济学界重新评价反托拉斯法案》 , 《国外社会科学》 , 10(1981) 034B-4340-8201 高西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国际贸易问题》 , 2(1982) 034B-4340-8301 高坚:《反托拉斯立法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北京政法学院学报》 , 2(1983) 034B-4340-8302 齐瑞庆等:《美国 “ 反托拉斯法 ” 简介》 , 《上海外贸调研》 ,2(1983) 034B-4340-8501 董沛霖:《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 《法学杂志》 , 4(1985) 034B-4340-8502 王奔洲:《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 《百科知识》 , 5(1985) 034B-4340-8601 汤树杉:《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及研究该法的现实意义》 , 《北京社会科学》 , 4(1986) 034B-4340-8701 孙南申:《美国反托拉斯法简述》 ,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 , 10(1987) 034B-4340-8801 汤树杉:《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的实质性条款及其发展》 , 《外国经济管理》 , 6(1988) 034B-4340-8802 张振高:《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制定与实践》 , 《经济与法》 , 9(1988) 034B-4340-8901 汤纳德 ·J· 杜威著 , 黄海译:《美国反托拉斯法》 , 《法学译丛》 ,4(1989) *034B-4340-9001 胡国成:《美国反托拉斯立法研究》 , 《世界史研究动态》 , 9(1990) 034B-4340-9301 习录:《初议借鉴美国反垄断立法经济》 , 《经济与法》 , 2(1993) 034C-4340-8401 邱鹭风:《简论美国联邦法托拉斯法的发展》 , 厦门大学 1984 年硕士论文 034C-4340-8601 汤树杉:《论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 中国人民大学 1986 年硕士论文 035. 西奥多 · 罗斯福的自然资源保护政策 035B-4820-8301 罗凤礼:《游老罗斯福岛 话保护自然资源》 , 《外国史知识》 ,8(1983) 035B-4820-8501 姚波译 , 顾学稼校:《西奥多 · 罗斯福论自然资源保护》 , 《美国史译丛》 , 1(1985) *035B-4820-8701 顾学稼:《自然资源保护与西奥多 · 罗斯福》 , 《美国研究》 ,1(1987) 035C-4820-8401 李薇:《试论西奥多 · 罗斯福政府的保护自然资源政策》 , 北京大学 1984 年硕士论文 036. 伍德罗 · 威尔逊和伍德罗 · 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 036A-1605-2801 俞定著:《威尔逊》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28 年 *036A-1605-8201 邓蜀生著:《伍德罗 · 威尔逊》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2.9, 240 页 036B-1320-1301 钱智修:《威尔逊新自由论》 , 东方杂志 , 9, 1913.3.1 036B-1320-8501 王英文译 , 顾学稼校:《伍德罗 · 威尔逊论新自由的意义》 , 《美国史译丛》 , 1(1985) 036B-1320-8701 李剑鸣:《美国资本主义合理化进程论纲》 , 《南开研究生论坛》 ,4(1987) 036B-1320-8801 顾莹:《试论威尔逊的经济改革》 , 《苏州大学学报》 , 2(1988) *036B-1320-9301 黄安年:《美国现代史上四次经济改革调整高潮及其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3(1993) *036B-1320-9302 黄安年:《美国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浪潮》,载《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1993 年 036B-1605-1501 严桢:《白宫中之美国总统威尔逊》 , 《大中华》 , 7, 1915.7.20 036B-1605-2401 诵虞:《威尔逊评传》 , 《东方杂志》 , 4, 1924.2.25 036B-1605-8101 摩西等著 , 林同瑞译:《多病的总统》 , 《环球》 , 11(1981) 036B-1605-8301 蒲榆:《伍德罗 · 威尔逊》 , 《史学情报》 , 2(1983) 036B-1605-8601 何四祥、吕凤林:《随机应变的威尔逊》 , 《外国史知识》 , 1(1986) 036B-1605-8602 于树景、郭凯译:《伍德罗 · 威尔逊》 , 《美国研究丛刊》 , (1986.12) 036B-1605-8901 张倩红、李景文:《伍德罗 · 威尔逊》 , 载《美国历届总统传》 (1989) 036B-4580-8401 林连连:《美国联邦储备制度两次重大改革的比较》 , 《国际金融》 , 5(1984) 036B-4580-8402 郑德程:《美国联邦储备制度的两次改革》 ,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 1984 年特号 036B-4580-8403 郑德程:《浅谈 1913 年美国联邦储备法案的理论基础》 ,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报》 , 2(1984) 036C-1320-8701 宋绍力:《威尔逊 “ 新自由 ” 的思想和实践》 , 山东师大 1987 年硕士论文 036C-1010-8702 杨彪:《作为史学家的伍德罗 · 威尔逊》 , 华东师大 1987 年硕士论文 036C-1320-9001 孔凡保:《试论罗斯福新政与进步主义运动的内在逻辑》 , 河南大学 1990 年硕士论文 036C-4320-9001 张书亭:《美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 , 南开大学 1990 年硕士论文 036C-4580-8401 郑德程:《美国联邦储备制度的改革及其在经济中作用的演变 (1914~1935) 》 , 中山大学 1984 年硕士论文 036. 萨科、范齐蒂案件 036A-1340-5601 法斯特著 , 冯亦代、杜维中同译:《萨科和范塞蒂的受难》 , 北京作家出版社 , 1956 年 036B-1340-2701 共产国际执委会:《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为援救萨科 — 范塞蒂而发生的呼吁书 (1927.8.6) 》 , 载《共产国际文件》 , 036B-1340-2702 国闻周报记者:《轰动世界之沙沟樊泽地案经过》 , 《国闻周报》 , 34, 1927.9.4 036B-1340-2703 味荔:《萨奇范士底案的经过》 , 《东方杂志》 , 21, 1927.11.10 036B-1340-8001 顾学稼:《萨科和范齐蒂案件》 , 《世界现代史文集》 , (1980) *036B-1340-8601 顾学稼:《从一个案件看美国的司法制度》 , 《兰州学刊》 , 1986 年专号 037. 猿猴审判案件 037-3300-2501 白本:《美国的猴子事件》 , 《东方杂志》 , 19, 1925.10.10 037-3330-2502 受百:《美国进化论大讼案》 , 《国闻周报》 , 40, 1925.10.18 037-3330-8301 约翰 · 斯考柏斯著:《一出滑稽又严肃的话剧 —— 美国田纳西州 ‘ 猿猴 ’ 审判记录》 , 《外国史知识》 , 11(1983) 黄安年 1994 年 3 月 25 日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美国论著索引 /2002 年 8 月 19 日 重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368cid=30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4876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早期垄断统治的内政(1992)PDF版
黄安年 2012-10-24 07:35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早期垄断统治的内政(1992)PDF版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早期垄断统治的内政 ( 1992 ) PDF 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0 月 24 日 发布 本文是笔者 20 年前所著《美国的崛起》一书的第十二章(第 382-413 页),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出版。没有全文在学术交流网和我的博客上发布过。 美国和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笔者的论述反映了 20 年前自己的认识水平。 现在发布的是这一章的 PDF 版共 32 页。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5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仍以霸权主义态势对待中国!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7-18 11:12
美国仍以霸权 主义 态势对待中国! 1 .公然 会见达赖,借以干涉中国内政 美方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安排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达赖,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方核心利益,损害中美关系。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达赖是打着宗教幌子,为复辟农奴统治的叛国头目,妄想利用达赖干涉中国内政,只能暴露美国当局霸权主义的野心。 2 .以联合军演,给掠夺我国领土海域者助威、打气 美国与日本搞“联合夺岛军演”,并且,竟然宣称:我国领土钓鱼岛属于它们共同防务范围。给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掠夺我国领土、海域壮胆。也只能 暴露美国当局霸权主义的险恶用心。 美国与越南、菲律滨,搞“联合军演”,大谈美军“不离开南海”就是要挑拨、助威那些妄图霸占我国领土、海域的国家,侵犯我国权益。 钓鱼岛、南海,自古就无可争辩地就是我国领土、海域。 美国当局的如此做法, 也只能 暴露霸权主义的险恶用心。 我们希望维护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美国也多次如此表态,但是却如此显著地言行不一!中美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最基本的是要: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决不能以霸权主义做法,损害对方权益。美方必须彻底改正这种霸权主义的恶劣做法。
个人分类: 其它|210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官方智库的同质化与劣质化
harmonism 2010-3-25 22:50
中国官方智库的同质化与劣质化 王洛克 近来,朝鲜二次核爆使得朝鲜问题进一步升级,凸显中国对朝鲜外交的巨大失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这么多朝鲜问题专家干什么去了?作为国家智库的社科院的那么多国际问题专家究竟怎么啦?难道他们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朝鲜问题?然而,事实是冷酷的。事实上,中国不仅在外交上由于外交战略的错误而经常失利,在国内改革与发展战略和政策上也都经常发生重大失误。国家决策高层不是没有足够多的智囊,据有关资料,中国有研究机构2500家,专职研究人员3.5万人,工作人员27万人。其中,以政策研究为核心、直接或间接为政府服务的智库型研究机构就达到2000家。但是,为什么官方的智囊总是难见高招,倒是经常出现昏招或者无计可施呢?这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官方智库完全同质化,并日渐劣质化。官方智库为什么会出现同质化和劣质化倾向呢?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官方智库没有独立性 中国官方智囊是由政府供养,并接受执政党领导的机构。这样一个机构不能摆脱官方意志的主导,学术屈从于长官意志。没有学术的自由,没有思想的碰撞,只有揣摩上层旨意,投其所好的阿谀奉迎,如此学术环境,怎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呢? 民间智库机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茅于轼说:官方智库独立性不够。由于其生存发展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影响,批评主管部门,是不可能的。他们更多的是承担对政策的维护和解释功能。 国家智库是干什么用的?实际上就是为了指出决策层出现的错误,说白了就是要对主管部门执行的错误决策进行批评,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方案。如果明明知道高层决策失误,也不能说,还要绞尽脑汁为其错误政策辩护,大唱赞歌,这样的智库有什么用?无非就是一些替决策层搽屁股,愚弄和欺骗人民的一群废物与走狗而已。 二,决策层不善使用国家智囊 多年来,国家在强调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但是实际上呢?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有多少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与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后做出的呢?决策部门制定政策的时候,往往是只偏爱个别接近决策层的所谓专家学者的意见,甚至领导们自以为自己足够英明不需要咨询智囊,一拍脑袋就匆忙做出决定。长期以往,个别受宠的所谓专家学者江郎才尽,其他专家学者却没有向领导进言的机会,所谓的国家智囊也就形同虚设,或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三,某些智囊成为利益集团附庸 当今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某些智囊不是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建言献策,却争相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为其出谋划策。官方智库的所谓专家学者,日益脱离民众,背离民众利益,因而也广受中国民众的批评,称其为砖家。砖家们的人品与学术劣质化,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中国官方智库的同质化与劣质化,已经在国家的内政与外交各个层面导致了严重的失误。最严重的内政失误就是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政策,此一失误将使整个中华民族付出沉重的代价。国家决策层究竟咨询过哪些智囊机构,他们提交了怎样的科学研究报告?我们只看到野蛮的计生标语口号刷遍神州大地的每一扇墙。直到现在发现高考人数大幅回落,才吃惊地看到未来20年后中国的恐怖结局,为时已晚。 2009,6,13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