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冬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春寒笋肥
liyou1983 2018-4-15 14:27
一 狗年似乎不是个好年头,比如戊戌变法、大跃进。帝都今年的气候更为怪异,从入冬到冬末一直没有雪。盼望着盼望着,清明时节竟然雨雪缤纷。晴后,日渐长,风不冷,冬天终于离去,春天卷土重来。近来产业升级,人口高端,低俗地想吃一口马兰头、水芹菜或紫蕺芽,却也遍寻不见。幸有市场这只颤抖的手,菜店、超市还能摆上冬笋、春笋、蒌蒿、豌豆等某些南方蔬菜。 经过一个秋冬的深藏潜滋,竹笋鲜嫩鲜美,实是人间至味。竹笋去衣,色白如玉,“明玉剥楚笋,嫩紫庖吴莼” 。而冬笋肥硕,春笋纤长,又引得诗人浮想联翩:“樱唇月下品玉箫,春笋花前按银筝”;“斜托香顋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笋刚上市时,一斤差不多二十元,犹豫了一下没买。过几天再见到,价格开始回落,一斤十元、七元甚至更低。我性愚懒,不谙烹调,不解风味,买来后最初只是简单地炒、炖,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吃了一次又一次。 二 中国是竹的故乡,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处都有竹的身影。如大至竹椅、竹席、竹屏、竹床、竹篮、竹筐、竹笼、竹盒、竹笠、竹杖、竹马、竹炭、竹纸、竹车、竹筏、竹桥、竹楼、竹夫人,小至竹简、笛箫笙筝、竹篦、笔筒、笔杆、竹尺、竹筷、臂搁、爆竹,还有打手心、打屁股的竹板,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竹丛或竹林,清姿逸态,潇洒怡人,幽簧拂窗,清气满院,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音,更为人们喜爱。 但竹子主要生长长江、秦岭之南,家乡在江之北,常见的只是清瘦伶俜的竹丛,尖细的竹笋亦不堪食用。兼之那时还计划经济,票证横行,物资短缺,市面上自然见不到南方的竹笋。父亲怅然说起和偶然见到的只是玉兰片,竹笋的一种干制品。 第一次见到竹笋,领略雨后笋的踔厉昂扬,已经是大学毕业后在南京的初春。那个周末,朋友几人相约登紫金山,观天文台。恰逢雨后,草木嫩绿,野花欲燃,竹林中的一只只笋子破土而出,若枪若剑,昂首挺胸,刚健凛然。 当我们按图索骥,沿着曲折悠长的小路,兴高采烈地爬到了山顶,却被告知:天文台维修,不开放!隔门看了看,有点失望。不过,一路春色,何虚此行? 三 笋的种类很多,爱春笋更爱冬笋。笋的各地做法也不同,杭州的油焖笋、成都的烧苦笋、苏州的腌笃鲜、北方的冬笋肉丝,都令我流连忘返,回味久长。 后来,又学了些其他做法,情有独钟的还是江南的腌笃鲜。做法是:将冬笋、咸肉(火腿更佳)、鲜肉分别切成块状,一起放入砂锅,加一点葱、姜、料酒,用文火焖烧,去沫,待到鲜肉有七八分酥烂,腌笃鲜就做好了。由于鲜肉、咸肉的油被笋片吸收,肉肥而不腻,笋鲜而爽嫩,汤既有肉之肥美,又有蔬之清香。李渔《闲情偶记》称: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秀色刀切玉,清香鼎烹龙。按照江南好友的指示,学着做过多次,果然汤清笋白,香味浓郁,不由得食指乱动。留不住春天,收不住春心,今年就多买几次笋,吃掉春色吧!
个人分类: 杂花野草|1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笋每斤2.5元,西红柿每斤4元
热度 2 黄安年 2012-4-16 10:41
冬笋每斤 2.5 元 , 西红柿每斤 4 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4 月 16 日 发布 4 月以来 , 我们所住附近的蓝桥农贸市场的冬笋价格和西红柿价格一直是 “ 倒挂 ” 的,冬笋每斤从 5 元到 4 元、 3 元和今天的 2.5 元 , 而西红柿一直在 4 元上下一斤稳定不变。南方的冬笋出现在北方的菜市场一般较为稀少,本应价格不低,问题是北方老百姓不认,几个菜贩是这样回答我的。于是对于我这个南北通吃的人来说 , 这些天就大吃起冬笋来,现在鸡蛋价格有所回落 3.4~3.5 元一斤 , 猪肉也相对回落 , 只是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3050 次阅读|3 个评论
奇怪的价格:北京黄瓜超冬笋
黄安年 2010-3-26 11:34
奇怪的价格 : 北京黄瓜超冬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6 日发布 自去年除夕以来 , 今天还是头一回上天通苑最大的农贸市场 ( 蓝桥 ) 采购 , 发现蔬菜价格普遍上扬 , 有的价格颇为奇怪。例如冬笋一市斤 3.5 元 , 而黄瓜一市斤 5 元 , 春笋一市斤 5.5 元 , 这冬笋价超过黄瓜就很难以理解了 , 我自然宁吃春笋暂时不吃黄瓜了。西红柿价格每市斤 3-3.5 元 , 而可供水果用的小西红柿每市斤 2.5 元 , 我也宁购小西红柿了。白菜春节期间价格每市斤 0.9 元 , 现在则要1 .8 元 , 等于翻了一番。白萝卜最便宜,每市斤 0.8 元。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4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