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去中国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未来某一天黄帝陵会被毁掉吗
bioxncai 2018-10-16 18:22
未来某一天黄帝陵会被毁掉吗,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一则消息,江西省安福县民宗局下令拆除老子雕像。须知老子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民宗局为什么如此急不可耐去中国化?这些年来,清真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民宗委甚至拿国家的钱大建特建清真寺,独独对老子雕像看不顺眼?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所以老子雕像不应简单界定为宗教雕像,民宗局对这些知识是不知道呢?还是有意为之? 下面为网友微博文字: 安西杂谈 今天 12:02 来自 微博 江西拆老子雕像,是性质极其恶劣的去中国化恶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衅与破坏:(1)江西以拆宗教雕像为由拆老子雕像,极其荒唐,放纵真正的宗教建筑,却拿老子开刀,这估计是江西民宗委搞的幺蛾子。(2)道家不等于道教,老子是道家思想创造者,不是道教创造者,把思想家老子雕像当宗教建筑拆掉,是极其荒唐的。(3)道教不仅尊崇老子,还尊崇黄帝,是不是也要把众多黄帝雕像拆掉。 #安西杂谈# 沙和尚休博:本微博代沙和尚发布: (1)先科普一下,道家不等于道教: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所以,道教和道家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宗教,后者是学派。 (2)道家思想: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影响了庄子。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3)江西拆老子像,是性质极为恶劣的去中国化行为,是对中国文明断根。与某教的沙化、西域的土耳其化是一个道理。 来源和网友评论请看: http://weibo.com/1568178954/GEa4oEYd8?type=repost#_rnd1539685029322
4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去中国化”与“去,美国化”
热度 36 xqhuang 2014-9-22 08:36
“去中国化”与“去,美国化” 最近,“去中国化”闹得很凶。 国人喜欢用“化”,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专业化、...,这里“化”代表变化、变革,物理学称相变,任何相变都有原因,内在的、外在的。 有“去中国化”,还有“去,中国化”,两者的中文意思截然相反。 古中国,世界的大哥大,周边的卫星小国纷纷:去,中国化!它们以能借鉴或引入中国元素(文字、语言、传统、习俗、艺术、技术、制度等)为荣耀和成功,就像当今的世界,许多国家和人都在:去,美国化! 随着近现代中国的衰败,曾经被认为代表人类先进文明的中华文化没落了,动力成为阻力,于是,就有了“去中国化”运动,根据老邪的考证,原创是我们的芳邻小脚盆。但是,文化注入就像转基因技术,一旦植入就再无彻底去除的可能性,脚盆语就是最好的证明。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敢于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必须指出,脚盆等不可能“去中国化”,能真正实现“去中国化”的只能是中国人自己。事实上,中国的历史是不断“去中国化”的相变,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场“去中国化”的革命。远的不提就说 最近的,我们从小被教育,马列主义代表着人类的先进文化,共产党是依靠它才夺取江山、才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红旗下生长的中国人,无论上学、上班、上进,马列主义理论是必学、必考科目,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早已深深地埋入到我们的基因中、溶入进我们的血液里,这才是“去中国化”。 古诗,它们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让孩子从小学习古诗,目的是什么?是了解中国历史?是提高素质?是拓宽视野?...?都不是!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古诗不过是块敲门砖,考试中与标准答案的一字之差,都关系到孩子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大学等终身大事;古诗教育禁锢了孩子思想,为了追求考试的高分,对古诗的内容,决不允许与课本有任何不同的创新解读;古诗还成为体罚学生的工具,请听一个孩子的网络求助: 我语文期中考试默写古诗错了3句,老师说错一句要罚抄整首诗100遍。那我要抄300遍啊!大家给个主意怎么解决 。这种变相体罚和精神折磨,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地存在着。 去几首古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恐吓和励志下,孩子们被剥夺了最基本的睡眠与童乐。为了一首古诗或一分分数,可能 被去体育课、被去美术课、被去音乐课、被去实验课、...,被去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和交流,小小年纪就“弯腰驼背戴眼镜,体弱多病生白发”。 今年,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除全部古诗,这真算不上“去中国化”。如果上海教育部门的举措,能让我们的孩子从枯燥乏味的背书、默写、考试中解放出来,有点时间到操场跑一跑、闹一闹,那未尝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改革。 上海向左、北京向右,有人建议把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从8篇增加到22篇,我禁不住也叫声好!为何? 据最新统计,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学生获得赴美高中F1学生签证的数字,是八年前的50倍、两年前的5倍,留学低龄化已成井喷趋势。如果北京不断增加中小学古诗的比重,势必加速北京中小学生“去,美国化”的进程,这有利于减小北京市的人口压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期困扰首都的房价、就业、缺水、雾霾、堵车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如果认为中国化,就是多背几首古诗、多建几所孔子学院,或在天安门广场树一个孔子像,那真是Too young,Too simple,Too naive。中国化的核心是这片祖先留下的土地,这山这水能否继续养育他们的子孙? 谁?在“去中国化”。 谁?又在“去,美国化”。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8252 次阅读|67 个评论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热度 16 freefloating 2014-9-19 11:13
本来以为这些天这么忙,这个热闹我是怎么也赶不上了,但今天竟然发现我好像还可以就习大大北师大讲话凑个热闹说两句。 有博主批评习大大讲话,这是体现社会进步的好事,只可惜他们的观点我不认同。我觉得习总这么说说话挺好的。 首先,这说明大领导关注民意 上海市教委的做法,本来很多家长就不认可,很多专家也是不认可的,有争议了,上海市教委就有义务出来给大家拆白一下:此项改革出台之前,是谁拍的板?征求过哪些专家?做过什么样的调查研究?是不是脚踏实地的调研还是仅仅走了过场?可能至少上海教委的解释不能令家长满意,于是后来习大大也关注到了。 民意虽然这些年有网络的渠道可以表达了,但能上达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好像也还不多。所以我觉得值得高兴的是,习大大的讲话至少传达出的正面信息一: 中央领导还是可以关注到了民意的 。 鉴于我们历来感觉是,我们对于各种政策的不满吐槽总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且我们还认为很多时候正是“上有政策,下有政策”坏了大事,那么习大大的直接关注民意,不正是对各级行政部门敲敲警钟,此一表达,估计上海教委就不能仅以一个减负目的就敷衍塞责了吧?教育大计,岂止减负这一个指标就随意增减的呢? 其次, “习大大谈论教育”是否违背程序正义? 习大大发表了一下对上海一年级课本删减古诗词的看法,科学网的文哲小康同学竟然也不满意: 小康同学说:“ 对于这个争论一直憋着没发言,主要还是因为这件烂事搀和进去政治了,很烦人的;在现代社会某些政治行为的落实还像古代皇帝下旨一般,多少有些让人厌烦,即便这件事做的在我看来无比正确,但我也没办法去给大领导们点赞,毕竟这里面涉及程序正义的大是大非。 ”-《 说说最近关于古诗文的争论 》 小康同学认为虽然这是件“无比正确”的事情,但是违背了“大是大非的程序正义”,我不太明白小康同学追求什么程序正义?难道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民主?教委的事儿,习大大不能越级评论?不能发表看法? 我孤陋寡闻,请教小康老师以及诸位,什么现实是或者应该是当下中国的程序正义呢?这件“无比正确”的事情,如何程序正义地得到关注? 凭着我朴素的认识,感觉多这么一个上行下达的渠道挺好的,比没有好。 可能由于中国的历史,让大家太过于恐惧独裁集权的模式了,大有从一种极端滑向另一种极端的趋势,如果拿出“开明盛世”和“民主混乱”二选一,我不知道知识分子们选哪一个,老百姓们又会选哪一个? 我猜想老百姓自然是觉得无论是集权下的广开言路,还是多数人的民主法制,只要让老百姓过得好就行;然而一些洞晓世事的智识公知们却一副听到中国相关就摇头的样子,若是有人那天不小心乐观了一下中国未来,那岂不是傻子疯子或骗子,要贻笑大方滴? 我怎么觉得,如果从历史的时空观来看,集权和民主都曾经以进步的面孔出现过,也都能以浩劫的形式出现过,并未见的怎么样就一定好。 形式的正义,程序的正义当然重要,但我觉得形式必须是多样的形式,自适应的形式,而不能是单一的形式,僵化死板的形式,不敢超越的形式,任何自以为正确的形式,都可以造成灾难。 所以我觉得好的氛围就是大家宽容说话,鼓励说话,学会说明白话,因为说话属于意识形态,是纠缠态,还没塌缩,还没熵增,还能挽回,我们需要从说话辩论中学会民主的表达,民主的诉求,民主的思考,民主的制衡……民主难道不是吵出来的吗?能吵的前提难道不是保证大家说话的权利,这其中也包括习总说话的权利吧? (插播: 我有时会觉得中国教育很缺乏口才的教育,看网易课堂,就看出中外学生的口才差异,这大概是中国的小孩子们总被大人以及各色人等打击说话的原因。 我觉得公民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每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诉求的能力、宽容理解的能力……因为你不是那个人,你就不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的忧苦,他的欲望,而一个和谐的方案必须建立在尽可能兼顾多方的维度上,如小商小贩、城管、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结,当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渠道表达自己,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调和矛盾在巧妙的升维后往往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大家都满意 ) 第三,习大大此举属“轻触”策略 习大大北师大的讲话,对此问题是“轻轻一触”,“轻触”就不是“重拳”,“轻触”就不是“责令”,上海教委不服气,完全可以辩解吗?北师大所长愿意弘扬国学,当然可以呼应吗?大家可以好好讨论一下,不是还有社科经费,派几个人好好做个调查,好好写个本子,让专家百姓都审查审查。写不好的,重写! 所以习大大挑了件可辩论的事情,给大家起了好头,来给大家一个演习民主决策的机会,倒要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这事讨论出个样子来。 这件事无疑是具有可辩性:古文能不能删,要不要加,本来就是件可以讨论可以试点的事情,一个地方的孩子被实验了,家长当然着急,希望补救,但实验成功与失败,乱不了大盘子。不就几首儿歌古诗嘛,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 其次这件事的讨论有重大的意义,几首古诗的删减可能并不关乎个人的命运,文化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但不恰当经不起推敲教育理念的扩大可能贻害千年。什么是教育的最佳模式理想目标,应该认真讨论,仔细权衡。 你看李铭老师们一方面担心因言获罪,一方面又一个劲儿发文唯恐引不起注意,很是卖力的表达,说明他根本就没害怕,因为他知道只要保证夜不归宿有正当理由,讨论讨论小学课本,顺便打击一下文哲民科,是没啥进去的机会滴。 附录: 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 但写得主要道理是不错的,我对北师大语文所所长不了解,所以她说加成22篇,也许有她的想法,若是早有此想法,一直被环境束缚,现在终于得着了引子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了,也还能理解。但是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如果不是心存正气,马屁还是不要拍的好。 到底谁是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2014-09-10 辛可 莫须有公社 教师节到了,习总造访北师大。讲话虽不多,也够老师们坐在小板凳上,忙活一阵子了。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习总表示自己不赞成语文教材中删减诗词经典。恕我孤陋寡闻,领导就这个问题讲得如此坦率,还是第一次。 就修辞学而言,“自己不赞成”应代表个人观点,但出自领袖口中,就全然不同了。至少在追求“政治正确”的教育干将们看来,凡领导不赞成的,他们就应该变本加厉坚决反对。这是他们屡试不爽的游戏。 本人非常支持习总的看法,这跟他是多大的官没有关系。这几年的教材改革,根本就是一场闹剧,比如动不动把某某请进来把某某赶出去等等。我不敢说类似诗词经典这种东西就一定营养丰富、包治百病,可总比替换它们的一堆垃圾强(如果他们愿意弄点更有价值的玩意,删减那些东西我并不反对)!如鲁迅先生所言,孔雀开屏固然风情万种,但露着后庭,未必就比不开屏更有格调,或与时俱进。 看了习总的讲话,我跟教书的朋友打赌——教材中被冷落的古文又要卷土重来了。尽管如此,我以为卷土重来还要有个过程。始料未及的是,北师大的教育精英反应会如此迅速,可能是怕别人捷足先登拔了红旗。如果巴甫诺夫生在当下的中国,就不用为发现“条件反射定理”劳心费力了,至少会省下一大笔实验经费。 习总话音未落,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马上跳出来表态,所谓从明年 9 月起,由她负责主编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 6 到 8 篇增加到 22 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 100 篇。粗算一下,我的姥姥,这等于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到底应该增加什么或翻几倍,我不是所谓的专家,毫无置喙之处。作为草民,我所不解的是,以过往的经验,编订教材是何等严肃的事情,编什么不编什么,终归要认真研究一下,至少也应该装腔作势来上几个回合,讲出一番或真或假的大道理应付民众,怎么可能因为一句话,就随声起舞,甚至不用过脑子,直接具体到“从 6 到 8 篇增加到 22 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 100 篇”。就算是本能使然,那也条件反射得过头了吧! 我所不解的是,难道过去的教材不是他们编的,难道不是他们把李白杜甫鲁迅请出去的,当年一个个引经据典讲得口吐白沫,怎么就突然换上另一副嘴脸呢?川剧的变脸艺术之所以没落,大概是因为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这方面的大师,竞争太激烈了!假设习总不讲这句话,或者说就在习总讲话前一秒,他们也许还心安理得自以为永远正确呢!既然习总讲的是真理,那就证明他们过去是胡作为,既如此,在条件反射流口水的同时,难道不应该条件反射脸或者屁股红上几圈?——原来他们什么都清楚,存心糊弄祖国的未来啊! 话说回来,就算习总讲了,需要把被诸位扔出去的重新请进来,那是否应该严肃对待,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可以张口就来?毕竟这是关乎人才培养的大事,不是在农贸市场里买白菜!再说了,类似教材修改这样的事,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说了能算吗,你不用跟别人认真地商量一下?就算如任教授所言,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负责北京的语文教材编写,可你跟所里的其他人研究过吗,你急着表态,有时间跟他们研究吗?既如此,怎么就可以信口雌黄,甚至具体到多少篇?!投机当然要把握火候,但过犹不及,至少要懂得分寸,免得冲太快闪了腰,腰可是革命的本钱!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材不是一般的烂,里边充满着形形色色的谎言和恐吓!之所以这样,实在拜诸位所赐!为了他们的红顶子,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当工具玩来玩去。这几年,大家都在呼吁教材改革,可改来改去,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变着花样折磨老师学生而已。今天把这个请进来,明天把哪个扔出去,继续编造各种不入流的谎言,唯一的效果就是哗众取宠——拿学生当工具和白老鼠,然后扣上各种高帽子,美其名曰素质教育与时俱进云云。如果不变根本,改来改去不过是天天变换着马甲说瞎话、胡折腾罢了! 习总在北师大讲,要把教育界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去。这当然是好事。可到底谁是害群之马,是谁把教育搞到如此不堪的光景?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界真正的害群之马就是那些见风使舵、毫无人格、没有原则、上跳下窜、把学生当工具当白老鼠的党棍、学棍。要清理害群之马,就从这帮人入手吧。如果只是跟几个臭老九过不去,那中国的教育就像是奥吉亚斯牛圈,永远也打扫不干净。在一个臭气熏天的地方,如何培养出我们需要的人才? 说实话,对这件事的临床效果我很悲观,因为如果我们响应习总的号召,彻底清除了这些害群之马,那我们的教育界,特别是一个个富丽堂皇的象牙塔里,还剩下什么? 祝朋友们中秋节快乐,教师节快乐! 附录2: 述而不作:被删掉的八首诗?
个人分类: 来学往教|3589 次阅读|40 个评论
去中国化、转基因
热度 8 lix 2014-9-16 21:50
“去中国化”,原创是我们的芳邻小脚盆。但是用脚盆语讲起来、再翻回中文,叫“ 脱亚入欧”。这话太地理,而地理上则根本不可能――就算巧取豪夺全球的可利用能源,恐怕谁也没办法把小 脚盆拖到大西洋去和欧洲亲热一番。历史也几乎已经证明“ 脱亚入欧”是失败的,连“当用汉字”表都被“常用汉字”表所取代了。 用中文来主张 “去中国化”,比较知名的应该算阿扁。有人认为“去中国化”是外国人(如日、朝 / 韩、越)的专利,显然是忘了(或认同)阿扁。 打个比方,“去中国化”或“ 脱亚入欧”是 转基因入了魔,要脱胎换骨的转基因。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是“敲、转”一些基因特征。但是的但是,这要水平,要对这些基因段和转基因的后果有透彻的了解,而不是只图省事。 很好奇,又反转又反反去中国化的交集有哪些位博友?听听 ta 们的意见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346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全盘否定国民教育和去中国化有何区别?
热度 5 黄安年 2012-9-7 07:31
全盘否定国民教育和去中国化有何区别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9 月7 日 发布 香港一国两制说的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的两种制度 , 一个中国的国民自然需要了解中国 , 接受中国国民教育 , 至于国民教育如何进行是在肯定需要国民教育的前提下民主讨论商议的问题 . 如果否认自己是否中国国民 , 那么则要要先讨论香港居民是否中国公民的这个头号问题,再来讨论中国国民要不要进行国民教育问题 , 而非如何进行的问题 , 而且这类问题用静坐、罢课、罢教的施加零和压力的方式能够解决吗?我看在大英帝国也解决不了。如果连国民教育都要全盘否定 , 那么请问某些年轻人及其 “ 教导者 ” ,你们需要的什么教育 ? 教育部长袁贵仁说得对: “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国民教育。因为,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要受国民教育。至于国民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各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国情、省情、地情来制定 ” 。我们的官员应该理直气壮地宣扬国民教育,如果对这样的问题也要退让,那么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全盘否定国民教育和去中国化有何区别 ? *********************** 袁贵仁回应香港国民教育争议:公民需要接受国民教育 2012 年 09 月 06 日 19:33 来源:凤凰卫视 var vid="8912dde1-d38f-4637-88f0-6e0352607146";play(vid);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6 号在国新办记者会上表示,预计今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将达到 2.2 万亿,他也强调将会采取监督措施,用好管好这笔费用,以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各地都积极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预计 2012 年的教育经费可以实现 GDP4% 的目标。他指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新增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他也强调教育部门将会保障经费在阳光下运行。 而在回应目前香港在国民教育上的争议时,袁贵仁就表示,作为公民,需要接受国民教育。 袁贵仁: “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国民教育。因为,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要受国民教育。至于国民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各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国情、省情、地情来制定,这是我的态度。 ” 另外,袁贵仁也说,自己并没有看过香港国民教育课本,因此不能说对或是不对。同时他也注意到香港特区政府对于推行国民教育的态度,并表示这件事情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http://news.ifeng.com/hongkong/detail_2012_09/06/17407018_0.shtml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06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文化強拆與去中國化
热度 15 jiangjinsong 2011-5-12 07:24
簡化漢字運動是政府野蠻的文化強拆。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 漢字則是庇護我們存在遮風擋雨的華屋。 政府利用政治權力強行推廣簡化字, 剝奪我們使用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漢字, 割斷歷史的血脈, 讓我們在面對強權推土機的時候, 再沒有能力利用傳統文化予以抵抗, 只能無助地精神自焚, 簡化漢字運動是政府野蠻的文化強拆。 究竟是誰最先搞“去中國化”的? 讓我們無法閱讀古人的經典, 無法接受祖先的教誨, 憑空丟失古人智慧的支援, 在全方位的洗腦中失去對抗的文化資源, 讓我們成為孤苦伶仃的文化孤兒, 不再是龍的傳人。 究竟是誰最先搞“去中國化”的? ++++++++++++++++++++++++++++++++++++++++++++++++ 對於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在漢字問題上的荒腔走板 請讀李詠老師的: 所谓新文化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698 次阅读|53 个评论
“台独”为什么又要“去中国化”?
xpzhan 2010-10-7 02:49
  台湾朋友很多,平时 不谈敏感问题。今天在中国店遇上一老太太,大陆出生,台湾长大,移民美国。她滔滔不绝,主动谈论台独的事儿。开始她也不解,为什么闹台独,还非要搞去中国化?原来,当年日本战败时,25万日本人在台湾留下了,过了60年,这些人的后代有100万,他们绝对不要当中国人,不喜欢中国文化。而且这些人,与日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台湾非常有势力。   看来反台独,其实关键是要如何收拾台湾的日奸。假使真的哪天统一了,大和民族和汉族岂不是平等的第57个兄弟民族了?
个人分类: 随想杂谈|24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谈NATURE和KFC
mhaozhang 2008-11-20 11:27
国人只有在汉唐时才有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在清后期至今丧失殆尽。世界的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都不再在中国,所以这才是为什么我们的自己纳税人出的钱搞的研究会不来支持自己国内的期刊,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是世界的科技文化中心吗!广大的对国内期刊意见纷纷的同志们难道不是就想说这一句吗?科技文化中心的地方才SCI影响因子高吗?不是吗? 你们可以这么看这么说也这么做,但是 当你们把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浇到别人的院子里面,为别人的院子争光添彩的时候,把别人家的院子装扮的五彩缤纷而炫目美丽的时候。你就没有资格来嫌自己家的院子脏乱差!熟话说子不嫌母丑,连狗都知道不嫌家贫!况且你想想你自己为自己家的这个院子做过什么?施过肥了吗?打理过了吗?那你有什么资格还来指手画脚的嫌这嫌那的? 中国的逆向种族主义,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紧紧围绕着西方文化,没有任何一点自身的主体意识,它是一种被西方文化支配或奴役而产生出来的思想。说的好听的基本都会被冠以国际化的名义,难听的就不是去中国化吗?其实不就是承认西方文化是主流文化,英文为主流语言吗?不过这个也很正常,谁叫人家是主流文化呢?俺们主流文化的汉唐时代已经过去了,就算你现在再去国外搞那么多孔子学院,主流文化还是西方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某些人头脑中的意淫罢了。我觉得我们如果大家都承认这个是主流文化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好再争论下去了。现在是西方文化主流,人家牛X的东西,肯定拿到西方去发表的。这个是不用争的!就好比KFC他卖的不是食物,而是美国的文化主流。 你说我们投到NATURE的时候会关注,他里面有那么多零引用的文章吗?就像我们这里去KFC吃饭的人,会考虑KFC提供的都是垃圾食品吗的道理一样的。当一个国家不保护不支持自己的民族的产业的时候,那你就看着诸如KFC之类的西方老板们在那里偷笑数中国人钱吧!的确西方的都是好的,期刊应该学习的更西方化了,这样才好是不是? 那你说当我们为政治经济改革出路所苦时,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西方人把一个更好的方案放在了我们手边,我们为什么不拿起来就用呢?
个人分类: 期刊|4213 次阅读|22 个评论
“去中国化”运动只能引起中国对美国善意的警惕
杨学祥 2008-8-5 08:31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左兰成、司马源发自北京 7 月 31 日 ,美国国防部公布了《 2008 国防战略》报告,这份 23 页的文件解答了包括美国军方对华战略在内的诸多问题。与 2004 年版的美国《国防战略》只明确提到一次中国不同, 2008 年版多达 17 次。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并发展军事能力的主要着眼点是台海冲突,但这也能在其它意外事件中派上用场。美国国防部将通过引导和防范,来应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力及其使用方式的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改进并完善必要时对中国做出反应的能力。我们将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增加国防开支、战略、计划和意图方面的透明度。我们将与美国政府其它部门合作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以引导中国做出选择。 国防大学海军少将杨毅认为,在美国看来,中国发展对他的霸权是一种威胁,但美国对待这种威胁,不是采取过去的遏制和对抗政策。美国很清楚,这样会把事情搞得更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正如这份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美国选择引导( shape )和防范( hedge )。 事实上,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引导( shape )和防范( hedge )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好莱坞、《时代》周刊和《科学》期刊封面成为中国文化名人争相追逐的目标,引领中国科学文化新潮流。美国境内的中文网站不断发起一场场去中国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医到中国地震预测(首例海城地震预测已被世界公认),一概都被列为伪科学;从中国科技部到中国顶级科技期刊《中国科学》,一概被批为支持伪科学。美国掀起的这场去中国化运动值得关注。 美国文化科学的先进性不容否认,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客观存在。美国人不能指望中国完全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进入美国文化。因为美国可以豢养少数境外的文化俘虏,却不能养活大批中国文化人。同样,美国可以优待中国的少数精英,却无法维持中国为数众多的平民生活。中国的问题还是需要中国人来解决。去中国化运动只能引起中国对美国善意的警惕。 应该承认,美国文化科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短暂的历史和唯利是图的传统,在世界的形象多受非议,难以取信于天下。中国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存在于世是合理的,中国存在于世也是合理的。互利互信才是共荣之道, 据《财经网》记者李虎军报道,几年前发端于中国的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已经在英国生根发芽。 7 月 18 日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的 2008 欧洲科学开放论坛 (ESOF2008) 上,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斯蒂芬明格 (Stephen Minger) 博士讲述了人兽混合胚胎研究落户英国的曲折经历 。 今年 1 月,明格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和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首次获得英国人类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 (HFEA) 颁发的人兽混合胚胎研究许可。英国议会下院则正在审议一个新的人类授精与胚胎学法案,新法案如果通过,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将在这个欧洲大国获得明确的法律支持。在英国发生的这一切,会给欧洲乃至全球的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带来深远影响。而明格博士等科学家之所以提出人兽混合胚胎研究的想法,得从一位中国女科学家说起 。 2003 年 8 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盛慧珍教授的研究小组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英文杂志《细胞研究》上发表论文报告说,通过融合人兔细胞,得到了胚胎干细胞。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人兽细胞融合,或者说人兽混合胚胎的正式论文。 2001 年,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的陈系古教授曾宣称获得了类似研究成果,但由于未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没有获得国内外同行的普遍承认。明格博士对《财经》记者说,他正是在看到盛慧珍研究组的论文之后,萌生出了在其实验室也开展人兽混合胚胎研究的念头 。 中国期刊绝不像有人描述的那样支持伪科学。可以对比的是,韩国的黄禹锡曾于 2004 年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已成功克隆出人类胚胎,但最终被证实造假根本没有一起成功的例子 。有谁攻击过《科学》杂志支持科学造假吗? 容忍西方科学杂志的错误(美其名曰对科学的宽容),攻击中国杂志的权威性(美其名曰捍卫科学的纯洁性),双重标准的美国传统令世界瞠目。 美国对中国的引导( shape )和防范( hedge )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左兰成,司马源。美 08 国防战略 17 次提到中国 明确指出对华防范。 2008 年 08 月 04 日 10:53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8-04/105316057651.shtml 2. 李虎军。人兽混合胚胎旋风刮到欧洲。百灵网 2008-07-19 18:33:00 。 http://news.beelink.com.cn/20080719/255537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