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拉尼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加拿大今年冬季天气的科学预测之争
杨学祥 2008-8-30 17:27
美国《农民年监》 (Farmers' Almanac) 的 2009 年加拿大版本预测,加拿大今年冬季的天气将较往常更为严峻,甚至出现灾难性情况。该份今周已于报摊出售的天文年历表示,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将会在摄氏零下 40 度或更低的气温。东部地区也会出现大雪,卑诗省预期是唯一一个较往常更乾燥的地区。已有 192 年历史的《农民年监》是在出版前两年作出相关的天气预测。《农民年监》的加拿大版本大约于 40 年前面世。该本年历根据太阳黑子、行星位置及潮汐活动作出天气预测。 《农民年监》的编辑盖格 (Peter Geiger) 声称,该份天气指引的准确性介乎 80% 与 85% 之间 。 加拿大环境部高级气象学家菲利斯 (David Phillips) 则表示,对于加拿大今年冬季的天气情况,任何人也可作出揣测。但菲利斯可以指出的是,《农民年监》的有关预测完全没有科学根据。菲利斯 28 日表示:「话虽如此,有时候我们的预测并不较为准确。」他续称,加拿大环境部采用大型超级电脑测试诸如海面气温、冰块及降雪情况以及土壤资料的 10 天数据,之后才会预测未来季度的天气。菲利斯指出,其中一项最能预测加拿大今个冬季是否取得严寒天气的预报性事物为加国会否出现厄尔尼诺 (El Nino) 或拉尼娜 (La Nina) 现象。他表示,该两项现象至今仍未见浮现。那意味著加拿大目前正处于 1 个中性境况。自 1950 年以来 23 次入冬前出现中性境况之中, 10 次最终得到较正常更为暖和的气候、 9 次较为寒冷,另有 4 次在两者之间。过去 1 个冬季的天气较为异常,降雪量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三多,整个夏季则接连下雨 。 美国《农民年监》运用的是天文因素预测法,加拿大环境部采用大型超级电脑测试模拟法。究竟谁的方法更科学更准确,尚需要实践的检验。 2008 年 1 月中国南方遭遇 50 年一遇的冰雪冷冻灾害,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是灾害发生的原因 。如此看来,多种方法的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当然,中国还有一个快速判别法:根据太阳黑子、行星位置及潮汐活动作出天气预测,似乎类似周易的算命迷信,是伪科学;采用大型超级电脑测试诸如海面气温、冰块及降雪情况以及土壤资料的 10 天数据,之后才会预测未来季度的天气,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是真正的科学方法。 不过,用计算机算命,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简单的头脑可以做出最快的决定,但却是最坏的决定。综合多种因素的预测才能更准确。 参考文献 1. 美国《农民年监》预测 . 加拿大今冬天气极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2008-08-29 22:33 文章来源:加通社。(首发子站:驻加拿大经商参处子站)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l/200808/20080805753091.html 2. 杨学祥 .  鉴别 2008 年初冰雪灾害的自然因素与人为作用 . 2008-02-05 11:57:43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5/content_732599.htm 3.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冰雪灾害 . 2008-02-04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4/content_732105.htm 4. 杨学祥 .  被忽略了的冰雪冻灾警报 . 2008-02-15 15:07:58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15/content_734758.htm 5. 杨学祥 .  灾害预报:学术研究的多样性与国家安全 . 2008-02-17 16:03:44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17/content_735280.htm 6. 杨学祥 .  历史教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 刊发时间: 2008-01-31 15:45:05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31/content_730230.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370 次阅读|2 个评论
秘鲁地震与赤道东太平洋暖水向西扩展
杨学祥 2008-8-27 08:30
2008 年 8 月 26 日 秘鲁北方发生 6.3 级地震。与此同时,从 21 日到 25 日,赤道东太平洋暖水向西扩展(见图 1 ),与 11 日到 18 日的退缩趋势呈鲜明对照 。 在拉尼娜与厄尔尼诺转换期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反向升降 40 厘米 ,导致地壳均衡降升 13 厘米 ,形成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赤道太平洋暖水的扩展和秘鲁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厄尔尼诺在经过前段减缓之后,又开始向前发展。 Earthquakes Home Audience For Public Earthquakes Recent Earthquakes 08/26/2008 M 6.3, northern Peru 08/25/2008 M 5.7, Sunda Strait , Indonesia 08/25/2008 M 6.7, western Xizang 08/25/2008 M 5.5, Nor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08/24/2008 M 5.8, Leyte , Philippines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图 1 2008 年 8 月 21 日 和 25 日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比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2008 年 8 月 11 日 和 18 日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比 . 发表于 2008-8-20 9:22: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525 2.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619 次阅读|6 个评论
日食的赤道效应:厄尔尼诺形成与赤道信风减弱
杨学祥 2008-7-29 22:02
日食的赤道效应:厄尔尼诺形成与赤道信风减弱 杨冬红,杨学祥 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与赤道太平洋面的东西坡度及逆洋流的强度的变化有关,而赤道洋面的东西坡度及从西向东的赤道逆洋流的强度又和南半球大范围信风系统的强弱有关,当赤道东南信风强劲时,在离岸风的作用下,会造成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一带呈现冷水上翻,使洋面和东西坡度增大,赤道逆洋流强度减弱 ,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 -6 ℃ ,高差为 40 -60cm 、 , ;而当赤道东南信风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东部沿岸的冷水上翻停止,赤道逆洋流增强,且在较大的洋面东西坡度作用下,有更多的暖水输送到赤道东太平洋,形成厄尔尼诺。因此有的研究指出,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赤道太平洋从东风转为西风,是个至关重要的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赤道信风的加强和减弱?当日食在赤道时,日月引力使 赤道长半径增加 2cm (岩石圈)、 6cm ( 水圈 ) 、 800cm (大气圈),由于地球形变使地球各圈层转动惯量变大,日食在赤道可使岩石圈日长增加 0.00027s ,水圈日长增加 0.00081s ,大气圈日长增加 0.108s 。换算成线速度,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线速度增量分别为 -0.000145cm /s 、 -0.000435cm /s 和 -0.058cm /s ,即地球各圈层自转减慢。反之,当日食在两极,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线速度增量分别为 0.000145cm /s 、 0.000435cm /s 和 0.058cm /s ,即地球各圈层自转加快。 地球各圈层潮汐形变的规模不相同,大气圈的起伏约为 80m ,海洋圈的起伏大约为 60cm ,固体地球的起伏约为 20cm ,比例为 400 : 3 : 1 。由 (15) 式,速度增量比也为 400 : 3 : 1 。当日月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由于速度增量比不同,大气圈最慢,水圈其次,固体地球第三,形成不同圈层差异旋转运动。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和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情况正好相反 。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食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其中,大气圈自转减慢量最大,水圈居中,岩石圈最少。相对岩石圈而言,大气圈和水圈都在自转减慢,相对岩石圈向西运动,加强赤道东风,使太平洋表面热水堆积在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则冷水上翻,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反之,当日食在两极,潮汐高潮区就会向两极偏移,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其中,大气圈自转加快量最大,水圈居中,岩石圈最少。相对岩石圈而言,大气圈和水圈都在自转加快,相对岩石圈向东运动,减弱赤道东风,形成赤道西风,使堆积在西太平洋的表面热水向东太平洋流动,使东太平洋海水变暖,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总之,日食在赤道,潮汐变形导致赤道突起增大,信风增强,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日食在两极,导致赤道信风减弱和西风增强,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形成。月食产生的强潮汐也会产生同样的效应。我们称之为厄尔尼诺的潮汐说。 林振山等人分析了本世纪以来所有的厄尔尼诺年和日食资料。通过比较,他们发现日食和厄尔尼诺现象之间存在着以下的关系 : A. 凡是一年内在极区(南、北极)连续发生 3 次或 3 次以上的日食,则当年必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B. 凡是一年内在赤道连续发生 3 次或 3 次以上的日食,则当年必发生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林振山等人认为,赤道到极地的大气环流是由赤道和极地的温差形成的,赤道到中纬的哈德莱环流是由赤道和中纬的温差形成的。赤道和低纬的气温升高,两种大气环流加强,低空流向赤道的偏东信风加强,将赤道东太平洋海面的暖水吹到西太平洋,可造成拉尼娜现象,相反,如极地、中纬气温升高,则使两种大气环流减弱,赤道东风减弱,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厄尔尼诺现象。而这些地带的气温升高,则是由日食形成的。所以,林振山等人提出,日食是形成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 2007 年 3 月 19 日 、 9 月 11 日 、 2008 年 2 月 7 日 、 8 月 1 日 日全食发生在极区,使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达到 12 ,引发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我们称之为厄尔尼诺的日食说。 这样,厄尔尼诺事件的日食说和潮汐说不仅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强潮汐是日月大潮中的最大值,因此,日食和月食发生的频率表明潮汐强度变化和全球气候异常的程度 。 参考文献 1. 余志豪。厄尔尼诺 - 反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 2. 倪允琪。气候动力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3 。 3. Quinn H.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El Nino invasions. J. Appl. Meteor., 1974,13:825-830 4. Wyrtri K. El Nino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to atmospheric forcing. J. Phys.Oceanogr., 1976, 6: 621-681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6.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7. 杨学祥 . 中国极端灾害事件的频发年: 2007 至 2010 年的中国日食年 . 发表于 2008-6-11 7:13: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91 8. 杨学祥 . 日食与强震的关系: 1976 年唐山大地震 . 发表于 2008-6-11 12:24: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625 9. 杨学祥,杨冬红 . 8 月 1 日 日全食将加速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 . 发表于 2008-7-26 7:16:2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325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7月29日-8月1日强潮汐
杨学祥 2008-7-29 10:09
新华网快讯:美国地质勘探局29日说,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当天上午发生里氏6 . 1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NEIC 测定,北京时间 2008-07-27 08:02 菲律宾群岛发生 5.3 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19.1, 东经 119.6 ,震源深度 35 公里 。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NEIC 测定,北京时间 2008-07-28 06:42 缅甸发生 5.5 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23.5, 东经 94.7 ,震源深度 112.1 公里 。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7月27、28、29日连续三天的5级以上逐渐增强的地震验证强潮汐作用。 关注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关注 7 月 29 日 - 8 月 1 日 强潮汐 ! 参考文献 1. 快讯: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6.1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29 日 09:25:41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29/content_8831417.htm 2. 7 月 27 日 菲律宾群岛发生 5.3 级地震。(山东省地震局情报资料室 译自 USGS 网站) http://www.eqsd.gov.cn/08dz/dg0728fl.htm 3. 7 月 28 日 缅甸发生 5.5 级地震(山东省地震局情报资料室 译自 USGS 网站) http://www.eqsd.gov.cn/08dz/dg0728md.htm 4.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5. 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6. 杨学祥 . 7 月 24 日 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24 5:58: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7. 杨学祥 . 7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是客观事实 . 发表于 2008-7-24 14:1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71 8. 杨学祥 . 崇州又发生 4.4 级地震:日本、俄罗斯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作用 . 发表于 2008-7-25 7:13: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224 9. 杨学祥 . 台风凤凰升级成为强台风:关注 7 月 29 日 - 8 月 1 日 强潮汐 . 发表于 2008-7-28 8:41:4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478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2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台风凤凰升级成为强台风:关注7月29日-8月1日强潮汐
杨学祥 2008-7-28 08:41
新华网杭州 7 月 27 日 电 凤凰从生成以来,强度在不断加强。在 26 日连升两级后, 27 日再次升级强台风。今年第八号热带风暴凤凰 25 日 14 时在菲律宾东部洋面生成, 26 日 8 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 26 日 17 时加强为台风, 27 日 20 时加强为强台风。目前,台风中心正以每小时 15 至 20 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浙江省气象台预计,凤凰将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台湾沿海靠近,并将于 27 日夜到 28 日上午在台湾东部沿海登陆。台风中心进入台湾海峡以后,将向闽浙沿海靠近,并最大可能在闽中到浙南一带沿海再次登陆。受其影响, 27 日夜里到 28 日浙江沿海海面风力可达 9 至 11 级,阵风 12 级以上;浙江沿海地区阵风 10 至 11 级; 28 日到 29 日浙江沿海地区和浙中浙南地区将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个别地方有特大暴雨 。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月的强降雨与强潮汐激发密切相关,时间一一对应,值得关注。在强潮汐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潮汐作用而加强,可能造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应注意预防 。 2008 年 7 月 5 日 鄂霍次克海发生 7.6 级地震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 , 19 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日本发生 7.3 级地震 。 24 日日本东北地区再次发生里氏六点八级强烈地震。潮汐组合 A 、 B 、 C 、 D 对地震的激发作用显而易见 。 请关注 7 月潮汐组合 E 的激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岳德亮。台风凤凰今日升级成为强台风。 2008 年 07 月 27 日 22:17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7/221716009049.shtml 2.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3. 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4. 杨学祥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 6.2 级地震验证强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0 6:54:5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772 5. 杨学祥 . 日本 7 月 19 日 发生 7.0 级地震:验证较强潮汐作用 . 发表于 2008-7-19 14:00: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89 6. 杨学祥 . 关注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7-18 13:18: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97 7. 杨学祥 . 7 月 24 日 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24 5:58: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8. 学者杨学祥 . 崇州又发生 4.4 级地震:日本、俄罗斯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作用 . 发表于 2008-7-25 7:13: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224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8508 次阅读|6 个评论
崇州又发生4.4级地震:日本、俄罗斯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作用
杨学祥 2008-7-25 07:13
自从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之后,我一直在注意观察潮汐与余震的对应性。根据观察资料,我在 2008 年 7 月 18 日 提出, 对比潮汐和近日地震信息,潮汐 A 组合对 7 月 2-6 日的 9 次多发地震、潮汐 B 组合对 7 月 8-13 日 4 次地震、潮汐 C 组合对 7 月 15-18 日 6 次地震均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特别是四川绵竹县地震对强潮汐特别敏感。请关注 7 月 23 日 潮汐 D 组合、 7 月 29 日 - 8 月 1 日 潮汐 E 组合的强潮汐激发作用。其中 E 组合潮汐作用最强 。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月的强降雨与强潮汐激发密切相关,时间一一对应,值得关注。在强潮汐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潮汐作用而加强,可能造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应注意预防 。 2008 年 7 月 5 日 鄂霍次克海发生 7.6 级地震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 , 19 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日本发生 7.3 级地震 。 24 日(北京时间 23 日)日本东北地区再次发生里氏六点八级强烈地震。潮汐组合 A 、 B 、 C 、 D 对地震的激发作用显而易见 。 请关注 7 月潮汐组合 D 的激发作用 。 继 7 月 23 日 日本本州岛东部发生 6.8 级地震、 24 日凌晨 3 点 54 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 5.6 级余震、俄罗斯千岛群岛 24 日早上发生里氏 6.4 级地震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南岸的太平洋水域 24 日北京时间 9 时 43 分发生里氏 6 . 1 级地震和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 时 9 分 28 秒 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交界发生 6.0 级地震之后 ,北京时间 2008-07-25 04:54:01.3 在崇州又发生 4.4 级地震 。 7 月 23-25 日日本、俄罗斯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作用。 这一推断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不是临震预测,只是希望人们关注和检验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增强人们的防震能力。相关的物理机制也作了介绍 。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太阳从赤道移向南北回归线,太阳潮逐渐使地球扁率变小,这时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可以增强这一效应,使地球自转变快,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从夏至到秋分和从冬至到春分,太阳从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太阳潮逐渐使地球扁率变大,这时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以增强这一效应,使地球自转变慢,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 9 月 22 日 为秋分,太阳在赤道面上,使地球扁率变大,如果月亮赤纬角为 0 (即月亮也在赤道面上),日月引力就会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减慢,激发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因此, 6 月 22 日 - 9 月 22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地震的激发作用越来越强。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化加强了这一效应 。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已经很明显。 潮汐激发地震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 。地震预防必须关注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学者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2.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3. 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4. 杨学祥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 6.2 级地震验证强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0 6:54:5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772 5. 杨学祥 . 日本 7 月 19 日 发生 7.0 级地震:验证较强潮汐作用 . 发表于 2008-7-19 14:00: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89 6. 杨学祥 . 关注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7-18 13:18: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97 7. 杨学祥,杨冬红 .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 发表于 2008-7-21 6:35: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6 8. 杨学祥 . 7 月 24 日 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24 5:58: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9. 杨学祥 . 7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是客观事实 . 发表于 2008-7-24 14:1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71 10. 四川青川和陕西宁强交界发生 6 级余震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37 四川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4/153715992850.shtml 11. 四川崇州发生 4.4 级地震 成都市震感强烈。 2008 年 07 月 25 日 05:46 四川在线。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5/054615996514.shtml 12. 杨学祥,杨冬红 . 月亮赤纬角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 2007-4-2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359.htm 13.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14.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0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提出了7月23日潮汐与余震可能相关的论断
杨学祥 2008-7-24 19:49
自从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之后,我一直在注意观察潮汐与余震的对应性。根据观察资料,我在 2008 年 7 月 18 日 提出, 对比潮汐和近日地震信息,潮汐 A 组合对 7 月 2-6 日的 9 次多发地震、潮汐 B 组合对 7 月 8-13 日 4 次地震、潮汐 C 组合对 7 月 15-18 日 6 次地震均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特别是四川绵竹县地震对强潮汐特别敏感。 请关注 7 月 23 日 潮汐 D 组合、 7 月 29 日 - 8 月 1 日 潮汐 E 组合的强潮汐激发作用。其中 E 组合潮汐作用最强。 继 7 月 23 日 日本本州岛东部发生 6.8 级地震、 24 日凌晨 3 点 54 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 5.6 级余震、俄罗斯千岛群岛 24 日早上发生里氏 6.4 级地震 和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南岸的太平洋水域 24 日北京时间 9 时 43 分发生里氏 6 . 1 级地震之后,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 时 9 分 28 秒 ,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交界 ( 北纬 32.80 度,东经 105.50 度 ) ,发生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0 公里 。 ( 据央视最新消息,余震已造成 10 余人受伤, 360 余间房屋倒塌。 ) 这一推断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不是临震预测,只是希望人们关注和检验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增强人们的防震能力。相关的物理机制也作了介绍 。 原文及评论附后。 参考文献 1. 学者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2. 杨学祥 . 7 月 24 日 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24 5:58: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3. 杨学祥 . 7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是客观事实 . 发表于 2008-7-24 14:1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71 4. 四川青川和陕西宁强交界发生 6 级余震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37 四川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4/153715992850.shtml 5. 杨学祥,杨冬红 . 月亮赤纬角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 2007-4-2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359.htm 原文: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分类:灾害预测│查看评论: 3 │ 浏览: 444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记录, 6 月 29 日 至 7 月 17 日 的地震列表如下: 表 1 自 6 月 29 日 至 7 月 17 日 地震列表 时间 震级 经度 纬度 深度 参考位置 2008-7-17 06:58:22 5.3 092.10 33.20 033.0 青海唐古拉地区 2008-7-15 17:26:21 5.0 104.00 31.60 015.0 四川绵竹县 2008-7-15 17:26:21 5.0 104.00 31.60 015.0 四川绵竹县 2008-7-15 03:56:33 4.2 104.00 31.60 029.0 四川绵竹县 2008-7-13 22:58:29 6.0 120.80 21.10 010.0 台湾恒春海域 2008-7-12 05:35:80 5.2 120.90 21.10 033.0 台湾恒春海域 2008-7-10 07:19:50 4.0 104.90 32.20 020.0 四川平武与江油交界 2008-7-08 20:12:58 4.3 103.90 31.40 008.0 四川什邡县 2008-7-07 14:32:52 4.6 123.00 47.10 010.0 黑龙江龙江县 2008-7-06 17:37:50 4.0 103.60 31.20 015.0 四川都江堰市 2008-7-06 02:50:13 4.0 104.10 31.60 012.0 四川绵竹县 2008-7-05 15:00:44 4.5 104.10 31.60 011.0 四川绵竹县 2008-7-05 10:12:05 7.6 153.10 53.90 610.0 鄂霍次克海 2008-7-05 09:36:23 4.4 117.90 24.50 010.0 福建厦门市、龙海县交界地区 2008-7-05 06:10:54 4.1 104.10 31.80 014.0 四川茂县、北川交界 2008-7-03 12:08:12 4.0 103.50 31.20 016.0 四川汶川县 2008-7-03 04:23:00 5.1 088.30 35.80 033.0 西藏班戈县 2008-7-02 03:57:53 4.1 103.90 31.40 017.0 四川彭州 2008-6-29 20:47:27 5.5 088.30 35.70 033.0 西藏班戈县 2008-6-29 07:55:20 4.1 104.60 32.10 022.0 四川平武县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http://www.ceic.ac.cn/ 四川绵竹县发生 4.6 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8 年 07 月 18 日 02:0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7 月 18 日 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7 月 18 日 0 时 40 分 在四川绵竹县 ( 北纬 31.7 度,东经 104.1 度 ) 发生 4.6 级地震。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18/020915951993.shtml 甘肃肃北 16 日发生 4.2 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8 年 07 月 18 日 01:45 兰州晨报   本报讯 ( 记者路燕 ) 据我省地震速报台网测定, 7 月 16 日 23 时 07 分 10.5 秒,在北纬 39 24 ,东经 95 33 ,即甘肃肃北发生一次 4.2 级地震。震中周围的肃北县城、敦煌市区、瓜州县城均无震感。   据酒泉市地震局报告,此次地震震中位于肃北县党城湾镇大红泉村附近,大红泉一带属牧区,约有 6-7 户牧民在帐篷中居住。目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中。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18/014515951764.shtml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对比表 1 和近日地震信息,潮汐 A 组合对 7 月 2-6 日的 9 次多发地震、潮汐 B 组合对 7 月 8-13 日 4 次地震、潮汐 C 组合对 7 月 15-18 日 6 次地震均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特别是四川绵竹县地震对强潮汐特别敏感。 请关注 7 月 23 日 潮汐 D 组合、 7 月 29 日 - 8 月 1 日 潮汐 E 组合的强潮汐激发作用。其中 E 组合潮汐作用最强。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本文标签: 潮汐 地震 激发 检验 灾害 当前推荐数: 0 ( 注册用户可推荐他人博文,博客首页显示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36 小时内的博文。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张咏军 回复 吉大的学者我们广元应验了你的科学推断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herryh 回复 MAP 5.0 2008/07/17 16:40:43 31.660 104.239 16.2 EASTERN SICHUAN , CHINA MAP 4.6 2008/07/17 16:40:42 31.685 104.324 10.0 EASTERN SICHUAN , CHINA 美国地震局网上的数据,看来果然跟潮汐有相当大的关系。 标题:很 发表评论人: 很好 回复 好 记录总数: 3 总页数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7月23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是客观事实(续)
杨学祥 2008-7-24 18:39
新华网莫斯科 7 月 24 日 电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南岸的太平洋水域 24 日发生里氏 6 . 1 级地震,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俄塔社援引俄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堪察加分所专家的话说,地震发生在莫斯科时间 5 时 43 分(北京时间 9 时 43 分),震中位于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南 250 公里 的太平洋水域,震源深度为 10 公里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区有较强震感,居民家中吊灯晃动,但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没有引起海啸 。 继 7 月 23 日 日本本州岛东部发生 6.8 级地震、 24 日凌晨 3 点 54 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 5.6 级余震和俄罗斯千岛群岛 24 日早上发生里氏 6.4 级地震之后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南岸的太平洋水域 24 日北京时间 9 时 43 分发生里氏 6 . 1 级地震。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其中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 客观事实进一步证明, 7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地震有激发作用。我也给出了明确的地球物理机制 。 谢谢网友的关心! 最新消息: 四川青川和陕西宁强交界发生 6 级余震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37 四川新闻网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15 时 9 分 28 秒,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交界 ( 北纬 32.80 度,东经 105.50 度 ) ,发生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0 公里 。 ( 据央视最新消息,余震已造成 10 余人受伤, 360 余间房屋倒塌。 )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4/153715992850.shtml 参考文献 1. 卢敬利。俄远东堪察加半岛附近发生 6.1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5:32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24/153215992848.shtml 2. 杨学祥 . 7 月 24 日 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24 5:58: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3. 杨学祥 . 7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是客观事实 . 发表于 2008-7-24 14:1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71 4.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7月23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激发地震是客观事实
杨学祥 2008-7-24 14:17
中新网 7 月 24 日 电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千岛群岛 24 日早上发生里氏 6.4 级地震,目前没有伤亡和损失报告。据美国地质研究中心发布的消息称,地震震中位于千岛群岛东北偏东,震源在海床下 35 公里 ,没有发布海啸警报 。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NEIC 测定, 2008 年 7 月 23 日 23 时 26 分 (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东部发生 6.8 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39.8 度 , 东经 141.4 度,震源深度 111 公里 ( 震中位置见下图 ) 。 继 7 月 23 日 日本本州岛东部发生 6.8 级地震和 24 日凌晨 3 点 54 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 5.6 级余震之后 ,俄罗斯千岛群岛 24 日早上发生里氏 6.4 级地震。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其中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客观事实证明, 7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地震有激发作用。其形成的物理机制为: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太阳从赤道移向南北回归线,太阳潮逐渐使地球扁率变小,这时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可以增强这一效应,使地球自转变快,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从夏至到秋分和从冬至到春分,太阳从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太阳潮逐渐使地球扁率变大,这时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以增强这一效应,使地球自转变慢,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9 月 22 日 为秋分,太阳在赤道面上,使地球扁率变大,如果月亮赤纬角为 0 (即月亮也在赤道面上),日月引力就会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减慢,激发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因此, 6 月 22 日 - 9 月 22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地震的激发作用越来越强。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化加强了这一效应 。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已经很明显 。 我不作临震预报,只是研究潮汐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及其物理机制。潮汐激发地震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 ,这为地震预报和预防提供可能的机会和条件。 潮汐预警为灾害预报和地震预报提供天文条件,能否有效利用还需各专业的观测数据、历史资料和动力模型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千岛群岛今晨发生 6.4 地震。 2008 年 07 月 24 日 11:3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24/113015991761.shtml 2. 7 月 23 日 日本本州岛东部发生 6.8 级地震。(山东省地震局情报资料室 译自 USGS 网站)。 http://www.eqsd.gov.cn/08dz/dg0724rb.htm 3. 杨学祥 . 7 月 24 日 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24 5:58: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9 4.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5. 杨学祥,杨冬红 .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 发表于 2008-7-21 6:35: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6 6.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7.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8. 杨学祥 . 声明:强潮汐预报不是临震预报 . 发表于 2008-6-10 6:25:1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47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02 次阅读|3 个评论
7月24日日本地震和四川余震验证潮汐激发作用
热度 1 杨学祥 2008-7-24 05:58
中新网东京 七月二十四日 电 二十四日当地时间零点二十六分,日本东北地区再次发生强烈地震,晃动前后持续了约四十秒钟。 NHK 报道称,此次震源位于岩手县沿海北部,深度约 一百二十公里 ,震级被推定为里氏六点八级。报道称,地震不会引发海啸。除东北地区外,东京、京都等关东、关西日本各地均有明显震感 。 西部网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 , 北京时间 2008 年 7 月 24 日凌晨 3 点 54 分 46.5 秒,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 5.6 地震(震中位于青川县东北 43km 天水南 198km )。受影响地区包括震中 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 200km 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我省西安、宝鸡、汉中等地都有震感 。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月的强降雨与强潮汐激发密切相关,时间一一对应,值得关注。在强潮汐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潮汐作用而加强,可能造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应注意预防 。 2008 年 7 月 5 日 鄂霍次克海发生 7.6 级地震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 , 19 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日本发生 7.3 级地震 。 24 日日本东北地区再次发生里氏六点八级强烈地震。潮汐组合 A 、 B 、 C 、 D 对地震的激发作用显而易见。 请关注 7 月潮汐组合 D 的激发作用。 日本地震之后, 2008 年 7 月 24 日凌晨 3 点 54 分 46.5 秒,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 5.6 地震,强潮汐对四川余震的激发作用也十分明显。潮汐 A 组合对 7 月 2-6 日的 9 次多发地震、潮汐 B 组合对 7 月 8-13 日 4 次地震、潮汐 C 组合对 7 月 15-18 日 6 次地震均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特别是四川绵竹县地震对强潮汐特别敏感 。 9 月 22 日 为秋分,太阳在赤道面上,使地球扁率变大,如果月亮赤纬角为 0 (即月亮也在赤道面上),日月引力就会使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减慢,激发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因此, 6 月 22 日- 9 月 22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地震的激发作用越来越强。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化加强了这一效应 。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已经很明显。 关注 2008 年 10-12 月的强潮汐作用。 参考文献 1. 日本发生 6.8 级强震 东京京都等地均有震感。 2008 年 07 月 24 日 00:3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24/003015986875.shtml 2. 编辑 : 刘晓斌。宁强青川交界发生 5.6 级地震 西安有震感。时间 : 2008-07-24 04:38:28 来源 : 西部网。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8-07/24/content_1320315.htm 3.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4. 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5. 杨学祥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 6.2 级地震验证强潮汐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0 6:54:5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772 6. 杨学祥 . 日本 7 月 19 日 发生 7.0 级地震:验证较强潮汐作用 . 发表于 2008-7-19 14:00: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89 7. 杨学祥 . 关注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7-18 13:18: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97 8. 杨学祥,杨冬红 .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 发表于 2008-7-21 6:35: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18638 次阅读|31 个评论
冻灾过去了,震灾过去了,自然灾害依然存在
杨学祥 2008-7-23 04:55
  新华网武汉 7 月 22 日 电 从 7 月 21 日 8 时 至 22 日 14 时,湖北西南、西北以及江汉平原北部 30 个县市发生强降雨过程,引发局部洪涝灾害, 11 座水库水位超汛限,清江出现近年来最大洪峰。 据湖北省防汛部门介绍,在本次强降雨过程中,湖北十堰市的竹溪、襄樊市的襄阳、恩施州的建始、宜昌市的五峰、荆门的钟祥和神农架林区等 30 个县 ( 市、区 ) 普降暴雨,降水超过 100 毫米 的县市有 10 个。襄樊市樊城区雨量高达 271 毫米 ,为全省之最,襄阳区 201 毫米 次之,均为特大暴雨。   受强降雨影响,十堰、襄樊、宜昌等市 11 座中型水库水位超汛限;襄樊、恩施、荆门等市州和神农架林区的 12 个县市、 58.4 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 6.098 万公顷,倒塌房屋 110 间,各类直接经济损失 2.236 亿元。 清江恩施水文站 22 日 14 时出现洪峰水位 418.17 米 ,超警戒 2.67 米 ,为今年以来最大洪峰;恩施市因降雨强度大,加上城区防洪工程封闭圈未形成,致使城区南门、官坡、龙凤、巴公溪等地受淹,其中居民 135 户。目前当地已紧急转移安置群众 1.2 万人。湖北省暴雨持续已造成 6 人死亡 。 我在 2008 年 7 月潮汐预警中指出, 7 月暴雨灾害成首选 。今年 7 月确实有很强的暴雨灾害 。 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爆发时期,在拉尼娜、沙尘暴、冰雪冻害、强烈地震之后,还会有厄尔尼诺、低温冷害和流感爆发的袭击 。 防灾减灾必须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 郭嘉轩。湖北 30 县市降暴雨 襄樊最大雨量达 271 毫米 ( 图 ) 。 2008 年 07 月 22 日 21:58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22/215815979248.shtml 2.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3. 学者杨学祥 . 暴雨灾害预测得到证实: 7 月暴雨灾害成首选 . 发表于 2008-7-3 15:46: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46 4.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5. 杨学祥 . 转发: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 发表于 2008-7-13 7:58:0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040 6. 杨学祥 .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 发表于 2008-7-19 8:16: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7. 杨学祥,杨冬红 .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 发表于 2008-7-21 6:35: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6 8. 杨学祥,杨冬红 .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 发表于 2008-7-22 15:51:0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73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杨学祥 2008-7-22 15:51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杨学祥,杨冬红 据英国《泰晤士报》、《独立报》报道,英国上议院政府间组织委员会在 2008 年 7 月 21 日 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生活方式改变,一种新的感染性疾病正在出现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仅英国就可能导致 7.5 万死亡。委员会呼吁改善国际监督防御系统,在感染性疾病大肆爆发以前采取有效行动。报告估计未来可能爆发的流行性疾病或导致世界范围内 200 万 -5000 万人死亡,其中约 5 万 -7.5 万在英国。英民主党人甚至将此次流行病威胁与恐怖主义威胁相比。该委员会主席 Soley 指出,过去的一百年中,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取得很大进展,而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新的感染疾病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新一轮传播。 75% 的人类流行性疾病都来自动物,这是人类卫生监督系统需要着力关注并处理的问题。据悉,自 1968 年以来,欧洲未出现大面积流行病爆发,一场新的灾难很可能无可避免地到来 。 2008 年 6 月 23 日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教授在黄埔讲坛上表示,人类历史上平均三十至五十年会出现一波大流感。现在距离上次 1968 年的大流感爆发已过去四十年,发生新的一波大流感的概率在增加。上世纪全球发生了三次大流感,可以说,真正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可以说就是大流感。目前中国和全球各国都处在预警期,已经有人感染到了病毒,只是还没有发生人传人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国必须作好应对新的一波大流感的准备。 闪淳昌说 。 海口晚报网 7 月 5 日 讯 新理念新战略新海口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专题报告会结束后,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教授接受了海口晚报记者的专访。作为《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起草人之一,闪淳昌用形势严峻来形容我国当前的减灾形势。他说:当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 20 万人,伤残超过 200 万人,经济损失超过 6000 亿人民币。自然灾害被闪淳昌排在了我国影响公共安全的第一位,他透露,因自然灾害,我国年均死亡 1 万多人, 3 亿人口受灾,年均损失 2000 亿元,倒塌房屋 300 多万间。闪淳昌在报告会上提出,一定要警惕流感大流行。他说,据以往人类经验,平均每 30-50 年就会有一次大流感,上一次发生在 1968 年,现在已经 40 年,也就是说新一波大流感的发生概率越来越大。世界卫生组织对以往大流感发生状况的分析认为,大约 25% 至 35% 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温和情形下全世界可能有 200 万 -700 万人死亡。中度严重乃至极端情形下全世界可能多达 1400 万到 1.42 亿人死亡。闪淳昌呼吁,大流行的威胁持续存在,但何时、何地、何种亚型、严重程度尚难预测。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 从气候变化的规律而言,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时间规律是,流感爆发成群发状态,两次群发期之间相隔 30-40 年,群发期内每隔约 10 年爆发一次。自 1888 年以来,已发生两次群发时期,目前面临第三次群发。第一次群发期有三次禽流感爆发: 1889-1890 年 流感世界第一次大流行 、 1899-1900 年 较小规模的流行 和 1918-1919 年 流感世界第二次大流行 ,处于 1890-1924 年的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第二次群发期也有三次禽流感爆发: 1957-1958 亚洲型流感 、 1968-1969 香港型流感 和 1977 年俄罗斯流感,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相邻边界。 其中, 1888-1889 年、 1889-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 1976-1977 年是厄尔尼诺年。这一规律不仅符合 1900-2000 年两个周期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变,而且符合 1700 年以来世界流感大流行历史规律 。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较弱)、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较弱)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 2000 年世界已经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7 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中国强沙尘暴年, 2007 年或 2008 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2008 年 1 月中国发生了严重低温冻害, 2008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目前已具备流感大流行的 6 个气候特征中的 5 个,严峻的形势符合国家内外专家的宏观估计和历史规律。 下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是流感大流行的警报。 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们在 2003 年 12 月的《世界地质》和 2004 年 6 月《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上提出了检验厄尔尼诺预测理论的三个预测: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8.5 的 2004 年海温暖年当年或隔年的海温暖年 2006 年;下次拉尼娜年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0 的 2007 年海温冷年; 2008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当年的海温暖年 。 2004 年曾一度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但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2006 年 8 月 -2007 年 2 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目前, 2008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迅速形成 。三个预测已经发生了两个,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正在经受实践检验。 我们在 2003-2006 年三年期间,预测 2006 年(已发生), 2008 年、 2011 年、 2018 年为厄尔尼诺年, 2007 年(已发生)、 2010 年、 2016-2017 年为拉尼娜年, 2007 年、 2011 年、 2018 年为太阳黑子极值年, 2008 年、 2011 年、 2018 年可能为流感爆发年 。 即将爆发的厄尔尼诺事件将敲响流感大流行的警钟! 参考文献 1. 徐雯婷,蔡潇倩。英国预测新感染性疾病可能全球传播夺 5 千万生命。 2008 年 07 月 22 日 11:53 新民网。 http://news.sina.com.cn/h/2008-07-22/115315977169.shtml 2. 蒋隽,郑伟德。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大洋新闻。来源 : 信息时报。 2008 年 6 月 24 日 A10 版。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8-06/24/content_235086.htm 3. 王绍兵。国家减灾委专家闪淳昌海口谈防灾减灾。日期: 2008-07-05 12:05:14 来源:海口晚报。 http://www.hkwb.net/html/2008/07/05/66675.html 4.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6.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7.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8. 杨学祥 .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003, 22(4): 380-384. 9.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10.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11. 杨学祥 .  盘点 2007 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 2008-01-03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12. 杨学祥 . 医学警钟:禽流感病毒已生变异可能引发人传人瘟疫 . 发表于 2008-5-27 10:38:1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813 13.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7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8 14:17: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04 14. 杨学祥 .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 发表于 2008-7-19 8:16: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15. 杨学祥,杨冬红 .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 发表于 2008-7-21 6:35: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83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杨学祥 2008-7-21 06:35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杨学祥,杨冬红 首先,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在 2003 年 12 月的《世界地质》和 2004 年 6 月《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上提出了检验厄尔尼诺预测理论的三个预测: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8.5 的 2004 年海温暖年当年或隔年的海温暖年 2006 年;下次拉尼娜年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0 的 2007 年海温冷年; 2008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当年的海温暖年 。 2004 年曾一度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但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2006 年 8 月 -2007 年 2 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目前, 2008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迅速形成 。 其次,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网站报道,该机构的研究表明,引发周边地区暴雨、干旱、酷暑等自然灾害的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IOD 现象)今年可能再度出现。该机构在过去的两年间曾对 IOD 现象的出现进行过成功的预测。所谓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是指与平常相比,印度洋热带海域东部海面的水温变低,而西部海面的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该现象通常出现在 5 、 6 月, 10 月左右最明显, 12 月开始缓和,与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相似。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已经在前年和去年连续发生。在前年,受其影响,非洲东海岸(印度洋西部)各国频发洪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而在印度洋东部的澳大利亚则连续两年遭受干旱。据日本研究人员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的出现也给东亚地区造成了影响,最近几年夏天,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就与其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出现后的第二年,海水水温下降区域的温度就会上升,而上升区域的水温就会下降。但是连续三年出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这在 1950 年以来还是第一次。根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预测,今年夏天印度和东非地区将会出现经常性大雨天气,而印度尼西亚西部等地区将会干旱少雨,因此他们提醒相关各国应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海温由西暖东冷变为西冷东暖,多雨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转为干旱,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沿岸转为多雨。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使印度洋热带海域东部海面的水温变低,而西部海面的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与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相似。受其影响,非洲东海岸(印度洋西部)各国频发洪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而在印度洋东部的澳大利亚则连续两年遭受干旱。因此,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可以增强厄尔尼诺现象。 2006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和 2007 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前期较弱,都是受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的影响 。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IOD 现象)今年可能再度出现,将增大厄尔尼诺发生的几率和强度。 第三,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地震的地震火山集中爆发与厄尔尼诺事件相伴生,近期频发爆发的地震火山活动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兆。 国外研究的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 o S 到 40 o 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相关。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巨大的能源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厄尔尼诺和地震群几乎同时发生。在过去最持久的 6 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同时发生 。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我国气象工作者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了统计,发现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统计还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的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 ENSO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最重要的外强迫因子 。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得到有力的支持 。 东太平洋海隆有加拉帕戈斯三合点,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有活火山分布。太平洋暖池与地幔热气排放相关 ,海底火山在秘鲁和厄瓜多尔西边海域的加拉帕戈斯三合点和热点喷出会加速厄尔尼诺现象形成。 Herbert Shaw 等估计,海底火山比大陆火山要强烈得多,平均每年至少有 100km 3 的岩浆溢出海底,释放的热能为 4.5 10 21 J ( 10 的 21 次方焦耳) 。模拟试验表明,冷水下沉和热水上升,都是沿类似热幔柱状的连续通道上下运动,与周围热交换极少,符合刘厚赞等模拟计算结果,即地幔排出的热液会很快覆盖海洋表面 。海底探测资料表明,东北太平洋样脊有两个地热排泄区,位于 12~ 24 o N , 110 o W 和 40 ~ 50 o N , 135 o W 。大量岩浆由洋脊轴部溢出形成海底火山活动带。 1982-1983 , 1986-1987 , 1991-1992 年 3 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前这两个地热排泄区( 1982-1983 年只有其中一个)表层海水均有持续发展的 海面水温 ( SST ) 正距平区 。 新华网圣地亚哥 2008 年 7 月 1 日 电 智利南部第九大区的亚伊玛火山 1 日凌晨开始喷发。该区政府随即宣布火山附近 4 座城镇进入黄色预警状态,一些城镇已开始疏散居民。据智利军警通报,亚伊玛火山当天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800 多米长的熔岩流。亚伊玛火山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 600 多公里处,是智利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亚伊玛火山曾于今年 1 月 1 日喷发,产生的浓烟高达 1000 多米,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2500 多米长的熔岩流。此后,亚伊玛火山活动减弱,但最近几周其附近的地震活动有所增加 。 2008 年 7 月 18 日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 1200 公里 的柴滕市附近,滚滚浓烟从柴滕火山喷发出来。柴腾火山于今年 5 月初开始喷发,目前火山喷发加剧 。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迅速变暖相对应,与拉尼娜事件的结束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相对应 。 新华网基多 7 月 18 日 电厄瓜多尔西南太平洋沿岸的瓜亚斯省 18 日凌晨发生里氏 5 . 2 级地震,地震造成数人受伤以及轻微财产损失。据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本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18 日凌晨 0 时 41 分 (北京时间 18 日 13 时 41 分),震中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西南 310 公里 处。包括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在内的许多地区有明显震感。目前尚无人员死亡的报告。厄地球物理研究所称,当天厄北部沿海地区当地时间 10 时 37 分还发生了里氏 4 . 2 级地震,但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静报道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北京时间今日 10 时 39 分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距离海面 40 公里 的北太平洋海底。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日本发生 7.3 级地震 。 阿拉斯加一个岛上的火山 2008 年 7 月 12 日 大爆发,把大烟烟雾和灰烬喷上约五万多尺的高空,遮蔽了半个天空,附近一个牧场区的居民被迫紧急疏散。由于事前没有太多征兆和警告讯号,气象人员都感到诧异。据星岛新闻集团消息,该座名叫奥克莫克卡尔德拉( Okmok Caldera )的火山,座落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西南 1385 公里 外的格伦堡岛( Fort Glenn ),于周六中午左右突然爆发。阿拉斯加火山中心的地质专家事后才表示,较早时探测到该区有轻微震动,但没料火山口爆发来得这么快。地质物理学家麦克纳特说,爆发的威力非常猛烈,在该区上空形成一朵灰烬云,最少高达最少五万尺。上一次爆发是在 1997 年 。与火山爆发相对应, 2008 年 7 月 5 日鄂霍次克海发生 7.6 级地震。 新华网圣地亚哥 2008 年 5 月 1 日 电 据智利《信使报》 1 日报道,智利第十大区洛斯拉戈斯近日连续发生地震。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报道说,从 4 月 30 日 当地时间 19 时 30 分起,智利第十大区的猜腾、富塔莱乌富和帕伦等地连续发生了 60 多起地震,地震烈度在麦氏 4 度到 5 度之间。智利内政部国家紧急情况办公室已派出专家组前往猜腾进行实地考察,并制定了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 中新网 2008 年 7 月 9 日 电综合报道,当地时间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造成一名 93 岁男子死亡,另有至少 4 人受伤。据美国地震局称,这起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8 日上午 4 点 13 分左右。秘鲁当地官员称,一名 93 岁男子在家中被倒塌的墙壁压死,一家烟花工厂在地震中爆炸,有两名工人被烧伤。去年 8 月,秘鲁发生里氏 8 级地震,至少造成 500 人死亡, 4 万座房屋被毁 。 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使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的高度反向升降 20 -40 厘米 ,重力均衡运动导致洋壳反向升降 7 -13 厘米 ,形成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期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发生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强潮汐起激发作用 。 7 月 19 日 日本 7 级地震进一步验证: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的激发作用不可忽视,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增强了潮汐的跷跷板作用 。 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值得关注!有人发现,地震和火山活动区域,海水温度明显变暖(见图 1 红色和黄色区域)。 图 1 2008 年 7 月 17 日 海温异常(红色和黄色代表正异常,蓝色代表负异常) 参考文献 1.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2. 杨学祥 .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003, 22(4): 380-384. 3.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4.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5.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4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5 16:56:1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252 6. 葛进。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预测 印度洋周边气候今年将出现异常。科技日报。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8-07/19/content_840348.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 增强厄尔尼诺效应的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 发表于 2008-7-20 7:31:3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762 8. Walker D A. More evidence indicates link between El Ninos and seismicity. EOS , 1995, 76(4): 33, 34, 36 9. 张丽欣 . 厄尔尼诺来自天道的警告 . 北京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42~43, 293, 294, 315~316. 10. 高庆华 , 胡景江 , 徐炳川 等 . 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6. 131, 135, 148. 11. 侯章栓 , 李晓东 .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0, 36 (5): 641 - 650. 12. 刘厚赞,刘辉,俞永强。海底火山喷发引发厄尔尼诺事件的数值模拟 . 气象学报 . 1998,56(5): 602~610. 13. 杜乐天 . 自然灾害可能的深部流体肇因 . 地学前缘 , 1996, 3 (4): 298~305. 14. Shaw H and Moore J. Magma flows blamed for El Nino events . New Scientist, 1988, 12 (10): 17. 15.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地球物理解释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2001 , 7 ( 4 ): 509~510. 16. 赵凯,许云鹏。智利南部亚伊玛火山开始喷发。 2008 年 07 月 02 日 14:0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2/140915858317.shtml 17. 智利柴滕火山加剧喷发。 2008 年 07 月 20 日 10:46 常州日报。新华社 / 法新。 http://news.sina.com.cn/o/2008-07-20/104614190241s.shtml 18.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7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8 14:17: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04 19. 杨学祥 . 强潮汐预测得到证实:拉尼娜事件于 2008 年 4 月结束 . 发表于 2008-7-3 11:03: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24 20. 郝云甫。厄瓜多尔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19 日 05:3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053915960102.shtml 21. 李静。日本发生 7.0 级地震 政府发布海啸警报。 2008 年 07 月 19 日 11:41 环球时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114115962171.shtml 22. 编辑:冯辉。阿拉斯加火山爆发 附近居民紧急疏散。星岛环球网 2008 年 7 月 13 日 。 http://www.singtaonet.com/hot_news/gd_20080713/200807/t20080713_811915.html 23. 许云鹏,赵凯。智利连续发生地震引起当地居民恐慌。来源: 新华网 2008-05-02 14:24 。 http://news.cqnews.net/system/2008/05/02/001178062.shtml 24. 秘鲁南部发生 6.2 级地震已致 1 人死亡 4 人受伤。 2008 年 07 月 09 日 17:1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9/171015901907.shtml 25. ElizabethS.Cochran,JohnE.Vidale,andSachikoTanaka.EarthTidesCanTriggerShallowThrustFaultEarthquakes.Science.2004,306:1164-1166. 26.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47 ( 4 ) :616-621. 27. 杨学祥 .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 发表于 2008-7-19 8:16: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5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增强厄尔尼诺效应的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杨学祥 2008-7-20 07:31
增强厄尔尼诺效应的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杨学祥,杨冬红   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网站报道,该机构的研究表明,引发周边地区暴雨、干旱、酷暑等自然灾害的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IOD 现象)今年可能再度出现。该机构在过去的两年间曾对 IOD 现象的出现进行过成功的预测。   所谓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是指与平常相比,印度洋热带海域东部海面的水温变低,而西部海面的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该现象通常出现在 5 、 6 月, 10 月左右最明显, 12 月开始缓和,与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相似。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已经在前年和去年连续发生。在前年,受其影响,非洲东海岸(印度洋西部)各国频发洪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而在印度洋东部的澳大利亚则连续两年遭受干旱。据日本研究人员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的出现也给东亚地区造成了影响,最近几年夏天,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就与其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出现后的第二年,海水水温下降区域的温度就会上升,而上升区域的水温就会下降。但是连续三年出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这在 1950 年以来还是第一次。根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预测,今年夏天印度和东非地区将会出现经常性大雨天气,而印度尼西亚西部等地区将会干旱少雨,因此他们提醒相关各国应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 EI Nino 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 3 - 6 摄氏度 。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对于我国而言,厄尔尼诺当年易发生干旱,次年易发生洪涝。如 1997 年干旱和 1998 年大洪水。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海温由西暖东冷变为西冷东暖,多雨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转为干旱,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沿岸转为多雨。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使印度洋热带海域东部海面的水温变低,而西部海面的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与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相似。受其影响,非洲东海岸(印度洋西部)各国频发洪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而在印度洋东部的澳大利亚则连续两年遭受干旱。因此,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可以增强厄尔尼诺现象。 2006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和 2007 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前期较弱,都是受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的影响。 2008 年 3 月 7 日 ,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以西 400 公里处的帕克斯,一处干涸的河道呈现条条裂缝。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第一大河达令河已经失掉约一半的水量。由于前所未有的干旱,达令河沿岸的水坝以及灌溉设施也相继减少了供水量,这对于众多澳洲农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 2007 年,小麦出口占全球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小麦产量减少了一半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 8.7 级)海啸导致印度洋表面海水变冷,这是澳大利亚近年来干旱加剧的重要原因。在 1889-1924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发生 6 次,这可能是 1895年至1903年澳大利亚曾经历过一次持续8年的严重干旱的原因。可以对比的是,这两次干旱时期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初期,形成澳大利亚干旱的百年周期 。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频遭寒流的袭击。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增强,近 20 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 。   据 2006 年 12 月 11 日 新京报报道,澳大利亚境内的干旱已持续 5 年之久。在一些地区,旱情使得昔日湿润的土地上出现大面积不规则裂纹,给依赖降水的农牧业带来巨大冲击。法新社 10 日报道,澳医疗机构估计,由于收入急剧下降,澳全国每周有 4 名农民自杀,农民自杀率是全国平均自杀率的 2 倍。《卫报》 10 日报道, 5 年来,干旱使伯克镇面临无比严峻的危机。人们每踩一脚那里的土地,就会激起一股细沙漩涡。伯克镇近期没有降雨,最高气温超过 50 摄氏度 。滋润那一地区的生命线达令河眼下已经断流。当地气象部门预测, 2007 年中期以前可能不会有足够减轻旱情的大量降水。我们正处于 100 年间最糟糕的旱情之中。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彼得科斯特洛说,农民收入已经下降了 70 %,达到十多年来的最低点,我们在农村的生产活动正在面临一次衰退,也可能是一场大萧条。一份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报告说,伯克镇经济情况比 2001 年下降 21 %,正处于崩溃边缘;犯罪率和失业率提高,酗酒和吸毒现象增加;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当地居民生存状况普遍下降。上周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数字显示,由于干旱, 2006 年该国冬季作物比去年减产 60 % 。 1998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2 , 2000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4 ,长达两年的 1998-2000 年强拉尼娜事件导致东太平洋海温连续年为冷水控制,使厄尔尼诺年延后到 2002 年发生,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 14 集聚的能量开始缓慢释放,导致东太平洋海温为暖水控制。 2001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3 , 200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2 , 2004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8.5 , 2003 年中期和 2006 年初增出现了拉尼娜冷位相,但均为 2004 年和 2006 年下半年厄尔尼诺暖位相所压制。这是澳大利亚连续 5 年干旱的原因。 2008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将在 2008 年海温暖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在此之前,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的负值已经累计到 -5 ,将在 2007 年发生一次较强的拉尼娜事件。我们在 2003 年就预测, 2004 年或 2006 年的海温暖年将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2005 年 5 月以后或 2007 年的海温冷年将发生一次尼娜事件。澳大利亚连续 5 年干旱将在此次拉尼娜事件中得到缓解 ,我国北方的长期干旱也会结束 。 由于 2004 年出现的厄尔尼诺暖位相强度较低,最终未形成符合标准的厄尔尼诺事件。按照我们的分析,原因是受到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的干扰,出现 2005 年 2 月的低温冲击。未释放的能量可能在 2006 年引发厄尔尼诺暖位相的回潮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根据 2004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 8.5 , 2006 年的厄尔尼诺不会发展成为强厄尔尼诺事件,时间也不会超过 2007 年的 6 月份。因为在 2008 年强厄尔尼诺事件之前,还有一次拉尼娜事件的能量没有释放 。这一预测也得到证实。 由于 2005 年是海温冷年, 2006 年是海温暖年,所以,在 2005 年 9 月开始的拉尼娜现象持续到 2006 年 3 月就突然消失,未能形成合乎标准的拉尼娜事件。但是,相应的能量并不能消失,会在 2007 年的海温冷年释放出来。这是 2006 年 9 月出现的弱厄尔尼诺现象在 2007 年初结束的原因。如果 2006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发生拉尼娜事件, 2008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就得到证实 。 从目前澳大利亚干旱的形势来看,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的拉尼娜事件并未完全缓解其干旱状况, 2006-2008 年连续三年出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是主要原因。这表明, 2008 年末 2009 年初将要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会给澳大利亚带来更严重的干旱。 关注下一次不同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 !    参考文献 1. 葛进。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预测 印度洋周边气候今年将出现异常。科技日报。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8-07/19/content_840348.htm 2. 编辑:王娟。澳大利亚干旱 第一大河已失掉约一半水量。 2008-05-29 10:02:10 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80529/6188.shtml 3. 黄汉权。国际粮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 年 06 月 04 日 09:40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7339346.html 4. 杨学祥,杨冬红 . 澳大利亚干旱的百年周期 . 2007-5-1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430.htm 5.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7.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8. 刘鹏。澳大利亚内陆干旱持续 5 年 每周 4 名农民自杀。 2006 年 12 月 11 日 00:09 新京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6-12-11/000910731658s.shtml 9. 杨学祥 . 澳大利亚干旱需要一次拉尼娜来化解 . 2006-12-1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898.htm 10.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11. 杨学祥 .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2(4): 380-384. 12.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13. 杨学祥。灾害链的发展趋势: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 2006-6-6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343 14. 杨学祥 , 杨冬红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正在被证实 . 2006-11-5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876 15. 杨学祥 , 杨冬红 . 中国取得诺贝尔奖零突破的希望: 2006-11-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090.htm 16. 杨学祥 .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 发表于 2008-7-19 8:16: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68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7月19日发生7.0级地震:验证较强潮汐作用
杨学祥 2008-7-19 14:00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静报道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北京时间今日 10 时 39 分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距离海面 40 公里 的北太平洋海底。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紧急发布海啸警报。此前,日本媒体曾报道此次地震震级为 6.6 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日本发生 7.3 级地震 。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静报道 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北京时间今日 10 时 39 分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日本气象厅紧急发布海啸警报。目击者称地震引起城市大楼晃动。美国地质调查局表示,此次强震之后又再次发生了一次 5.3 级强震。日本 NHK 电视台报道称,地震发生之后海面出现了 20 厘米 高轻微海浪 。 我在 6 月 21 日 给出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6 月的强降雨与强潮汐激发密切相关,时间一一对应,值得关注。在强潮汐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潮汐作用而加强,可能造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应注意预防 。预计热带风暴海鸥 7 月 18 日 晚在浙闽登陆, 18 日为日月大潮,较强潮汐将加重热带风暴的致灾作用。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期间,地震活动和余震活动也很活跃 : (2008-07-18 09:26) 四川青川县发生 4.1 级地震 (2008-07-18 00:40) 四川绵竹县发生 4.6 级地震 (2008-07-17 06:58) 青海唐古拉地区发生 5.3 级地震 (2008-07-15 17:26) 四川绵竹县发生 5.0 级地震 http://www.csi.ac.cn/manage/html/4028861611c5c2ba0111c5c558b00001/_SUBAO/index.html   新华网基多 7 月 18 日 电 厄瓜多尔西南太平洋沿岸的瓜亚斯省 18 日凌晨发生里氏 5 . 2 级地震,地震造成数人受伤以及轻微财产损失。据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本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18 日凌晨 0 时 41 分 (北京时间 18 日 13 时 41 分),震中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西南 310 公里 处。包括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在内的许多地区有明显震感。目前尚无人员死亡的报告。厄地球物理研究所称,当天厄北部沿海地区当地时间 10 时 37 分还发生了里氏 4 . 2 级地震,但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 19 日日本 7 级地震进一步验证: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的激发作用不可忽视,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增强了潮汐的跷跷板作用 。 参考文献 1. 李静。日本发生 7.0 级地震 政府发布海啸警报。 2008 年 07 月 19 日 11:41 环球时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114115962171.shtml 2. 李静。日本发生 5.3 级余震 海面出现轻微海浪。 2008 年 07 月 19 日 12:02 环球时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120215962211.shtml 3.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4. 杨学祥 . 关注 7 月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 发表于 2008-7-18 5:00: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51 5. 杨学祥 . 关注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7-18 13:18: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597 6. 郝云甫。厄瓜多尔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19 日 05:3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053915960102.shtml 7. 杨学祥 .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 发表于 2008-7-19 8:16: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8.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的前兆:厄瓜多尔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 . 发表于 2008-7-19 9:30: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7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厄尔尼诺事件的前兆:厄瓜多尔发生里氏5.2级地震
杨学祥 2008-7-19 09:30
新华网基多 7 月 18 日 电 厄瓜多尔西南太平洋沿岸的瓜亚斯省 18 日凌晨发生里氏 5 . 2 级地震,地震造成数人受伤以及轻微财产损失。据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本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18 日凌晨 0 时 41 分 (北京时间 18 日 13 时 41 分),震中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西南 310 公里 处。包括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在内的许多地区有明显震感。目前尚无人员死亡的报告。厄地球物理研究所称,当天厄北部沿海地区当地时间 10 时 37 分还发生了里氏 4 . 2 级地震,但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 3~ 9 ℃ ,高差为 40~ 60cm 。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交替中至少分别升降 13~ 20 cm ,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与潮汐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完全相同。两者叠加,相互加强。因此,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换时期,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非常活跃 。 厄瓜多尔西南太平洋沿岸 18 日连续发生两次地震,这是海温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的次生后果 ,是全球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前兆。 参考文献 1. 郝云甫。厄瓜多尔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19 日 05:3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053915960102.shtml 2.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3.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7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8 14:17: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0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杨学祥 2008-7-19 08:16
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在 2003 年 12 月的《世界地质》和 2004 年 6 月《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上提出了检验厄尔尼诺预测理论的三个预测: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8.5 的 2004 年海温暖年当年或隔年的海温暖年 2006 年;下次拉尼娜年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0 的 2007 年海温冷年; 2008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当年的海温暖年 。 2004 年曾一度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但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2006 年 8 月 -2007 年 2 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目前, 2008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迅速形成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正在经受实践检验。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 EI Nino 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 3 - 6 摄氏度 。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对于我国而言,厄尔尼诺当年易发生干旱,次年易发生洪涝。如 1997 年干旱和 1998 年大洪水。 气象学往往用均值(或平均概率)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实上,在特定条件下的条件概率更能准确把握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首先,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7 年、 1969 年、 1972 年、 1976-1977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54 年 -1956 年、 1964 年的拉尼娜事件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 2000 年世界逐渐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7 年 -2008 年的拉尼娜事件已经在 2008 年 1 月给中国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下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将带来严重低温冷害的预期值得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 20 世纪最强烈的两次厄尔尼诺事件( 1982-1983 年、 1997-1998 年)没有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因为它们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在这里,条件概率更能准确地描述灾害特征。 其次, 2007-2008 年为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据有关专家统计,太阳黑子谷值时期中国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在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的次年。 第三,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7 年 8 月发生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2007-2008 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沙尘暴趋于强烈,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冻害。流感爆发六大气候特征已发生了 5 个。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是流感爆发的警报 。 关注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它是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 参考文献 1.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2. 杨学祥 .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003, 22(4): 380-384. 3.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4.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5.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4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5 16:56:1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252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7.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8.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3 ): 1-8 。 9. 杨学祥 . 澳大利亚气象局:不排除出现厄尔尼诺天气 . 发表于 2008-5-23 16:12:4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436 10. 杨学祥 . 医学警钟:禽流感病毒已生变异可能引发人传人瘟疫 . 发表于 2008-5-27 10:38:1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813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5388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4天趋势比较
杨学祥 2008-7-15 16:56
我们在 7 月 14 日 指出, 2008 年 3-7 月南极半岛连续冰架裂解坍塌和 7 月阿根廷冰河国家公园竟然出现冰河急速崩解的罕见景象,表明德雷克海峡正在经历异常变暖过程,与同时期拉尼娜事件的迅速减弱密切相关 。根据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海冰减少将拓宽德雷克海峡的环南极海流通道,减弱秘鲁寒流,加快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与更大规模的南极半岛冰块破裂出现在 2002 年和 1995 年相对应, 2002 年 5 月 -2003 年 2 月、 1994 年 10 月 -1995 年 5 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6 年 8 月 -2007 年 2 月的厄尔尼诺事件也与德雷克海峡海温变暖相对应 。 7-9 月是德雷克海峡海冰逐渐增多的时期(见图 1 白色区域),德雷克海峡附近海域异常变暖的海温和气温可能加快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见图 1 红色和黄色区域) 。 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 2008 年 8 月 1 日 在极区发生的日食是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达到 12 ,将导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两年波动特性,我们准确预测了 2006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2007 年的拉尼娜事件: 2006 年 8 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 8 月发生拉尼娜事件。预测同时表明, 2008 年 8 月后厄尔尼诺事件也有可能发生 。 2008 年是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转换年 。 图 1 2008 年 7 月 10 日 和 14 日厄尔尼诺现象发展状况比较 与 7 月 14 日 给出的 7 月 10 日 全球海温异常相比较, 4 天后 7 月 14 日 全球海温异常变化非常迅速:深蓝色的冷水区域明显变浅,黄色和红色的暖水区域显著扩大。 德雷克海峡海水变暖意味着海冰相对减少,流量增大。这将减弱流向南美洲的秘鲁寒流,加快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暖。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 南极半岛巨型冰架坍塌与厄尔尼诺事件 . 发表于 2008-7-14 6:01: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126 2. 杨学祥 . 厄尔尼诺快讯:东太平洋海温变暖速度加快 . 2008-4-12 5:17:0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91 3.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4.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5.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6.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发: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杨学祥 2008-7-13 07:58
转发者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是中国低温冻害高发年,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 2008 年末 2009 年初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应网友要求,将光明网已发文章再次转发,并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冻灾频发的历史规律。以下是网友要求及作者回复。 否能分析一下 2009 年是否还会有冰灾 杨教授 : 您是否能分析一下 2009 年是否还会有冰灾 ? 我们急于想知道 . 因为我在电力部门工作 ,08 年的冰灾给我们带来巨大损失 , 现在过去了 , 但我们要解决电网中的问题还很多 , 许多线路要改造 , 提高抵御冰灾的能力 . 要花大量的钱 . 我们认为要履行社会责任 , 亏损也得花 . 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很快又有冰灾 , 技术改造工作可以根据企业实力 , 慢慢来安排 , 我们无法说服这些人 . 如是只是提前十天半个月的预警 , 我们什么也来不及了 . http://blog.gmw.cn/u/466/message.html#58 转发: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 杨学祥  刊发时间: 2008-02-27 11:35:28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 23 日说,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农作物受灾面积 1 . 78 亿亩;倒塌房屋 48 . 5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1516 . 5 亿元。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已造成 129 人死亡, 4 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 166 万人 。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冻灾被称为 50 年一遇的突发灾害,在严重的灾害损失面前, 有人可能心存侥幸,以为 50 年后才能再次遇到同样的灾害,丧失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的警惕性。这是非常危险的。根据历史规律,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频发。   研究表明,中国严重的低温冻灾集中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强度较小。 50 年前的 1954 年 12 月至 1955 年 12 月南湖南严重冻灾发生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南方的低温冻灾发生在 2000-2035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间间隔 53 年。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   根据湖南暴雪冻害可以预测的五大特征,在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可能的太阳黑子低值年 2018 年和 2029 年湖南将发生低温冻害,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 2018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 。   根据中国北方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 2008-2009 年、 2011 年、 2015 年、 2018-2019 年是预测的厄尔尼诺年,因而是可能的北方严重低温冷害年。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1977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为 5 次,即平均 5 年发生一次;而 1985-2007 年期间一次也没有发生。综合考虑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数据,上次冷位相期间中国平均每 4 年发生一次严重低温冻害。   根据统计规律,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预测和预防形势严峻,低估或忽视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丁一汇院士指出,要研究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以及重现期变短等问题。要立足于防大灾、重灾甚至巨灾出现的可能性 。 表 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1946-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1955 年到 1984 年,开始时间后延了 9 年,结束时间后延了 8 年;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2008 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 8 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 8 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 30 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从表 1 中还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共 7 次, 1955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5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6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69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72 年(厄尔尼诺年)、 197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8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9 年。 参考文献 1 .责任编辑:高瑞。雨雪冰冻灾害造成 129 人死亡 直接损失 1516.5 亿。 2008 年 02 月 23 日 11:33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sohu.com/20080223/n255316453.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 . 湖南暴雪冻害可以预测的五大特征 . 2008-2-13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5393 3 .杨学祥,杨冬红 . 雪灾后的历史资料检验:灾害链规律存在不容忽视 . 2008-2-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92.htm 4 .丁一汇。透视大雪灾。日期: 2008-02-24 来源:文汇报。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本文见: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7/content_740049.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7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强潮汐预测得到证实:拉尼娜事件于2008年4月结束
杨学祥 2008-7-3 11:03
早报讯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气象局局长汤绪介绍了今夏上海气候趋势、奥运会气象服务准备情况以及开展民生气象的工作情况。 2007 年 8 月发展的拉尼娜( La Nina )事件,于 2008 年 4 月结束,持续 9 个月, 2007 年 11 月为拉尼娜( La Nina )最盛期。本次拉尼娜( La Nina )事件降温过程幅度大、速度快,是一次明显的拉尼娜( La Nina )事件,对大气系统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现阶段,虽然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显示拉尼娜( La Nina )事件已经结束,关键区海温距平上升至 -0.5 以上。中部海温虽然有所上升,仍维持负距平,而且大气环流对海温变化的响应还存在 3 - 6 个月的滞后期,因此,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受前期海温异常偏低拉尼娜( La Nina )的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 2008 年 1 月以来,维持偏弱的态势,同时近期海温仍旧维持负距平,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偏弱,导致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异常不稳定 。 我们在 2007 年 10 月 26 日 指出,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 8-9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拉尼娜可能在 2008 年 4 月前结束, 2008 年的厄尔尼诺可能在 4 月以后出现早期症状,在 10 月形成 。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27 日 指出,德雷克海峡和南美沿海有明显的增温迹象,需要严密监测 。 2008 年 4 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迅速增加,为拉尼娜结束提供了条件 。 2007 年 8 月发展的拉尼娜( La Nina )事件,于 2008 年 4 月结束。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强潮汐时期与拉尼娜事件的结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 编辑:陈伊萌。 7 月 4 日 上海正式 出梅 预计今夏有 3 个台风影响申城。 2008-7-2 15:51:25 东方早报。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35/userobject1ai98317.shtml 2. 杨学祥 . 澳大利亚气象局:不排除出现厄尔尼诺天气 . 发表于 2008-5-23 16:12:4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436 3.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兆:德雷克海峡海水明显变暖 . 2008-4-3 科学网。 http://159.226.26.14/blog/user_content.aspx?id=20359 4. 杨学祥 .  关注禽流感、地震和拉尼娜的最新发展 . 刊发时间: 2007-10-26 11:21:33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0/26/content_689261.htm 5. 杨学祥 . 厄尔尼诺前兆:德雷克海峡和南美沿海有明显的增温迹象。 2008-1-2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72.htm 6. 拉尼娜天气增加 美国干旱风险增加。 2008 年 01 月 04 日 10:29 金牛财顺。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20080104/10294366944.shtml 7.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8. 杨学祥。 2008 年拉尼娜事件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 2008-4-4 15:24:4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520 9. 杨学祥 . 厄尔尼诺快讯:东太平洋海温变暖速度加快 . 2008-4-12 5:17:0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91 10. 杨学祥,杨冬红 . 东太平洋快速增温:厄尔尼诺初见端倪 . 2008-4-15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356.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75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