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现实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现实

相关日志

现实中常见的概率分布
热度 1 zlyang 2020-3-26 13:44
现实中常见的概率分布 现实 世界中实际 观测 数据常见的概率 分布 :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极值分布、稳定分布、均匀分布。 一、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49901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probability-and-statistics/normal-distributions/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pareto-distribution/ 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和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并列为两大主导自然和人类现象的概率分布。 高斯分布的本质是独立性 (independence)。大量同质独立事件将导致高斯分布 (由大数定律保证)。 帕累托分布的本质是正反馈机制(positive feedback loop)。当事件不再独立(a. 事件之间通信成本降低; b. 事件之间的作用力增强 ),一个事件的产生对自身和其它同质事件的产生发生影响时,会导致帕累托分布。 Pierpaolo Andriani, Bill McKelvey. Perspective—From Gaussian to Paretian Thinking: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Power Laws in Organizations .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9, 20(6): 1053-1071. https://pubsonline.informs.org/doi/abs/10.1287/orsc.1090.0481 二、极值分布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s 极值分布(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s)是指在概率论中极大值(或者极小值)的概率分布。 极值分布分为第Ⅰ、Ⅱ、Ⅲ 型极值分布,也分别称为 Gumbel、Fréchet、Weibull 型极值分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E%81%E5%80%BC%E5%88%86%E5%B8%83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extreme-value-distribution/ https://mathworld.wolfram.com/ExtremeValueDistribution.html EVD Type I: Gumbel Distribution (also called the Gumbel-Type). This is the most common EVD and has two forms: one for the minimum, and one for the maximum,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gumbel-distribution/ EVD Type II: Fréchet Distribution. This distribution is used to model maximum values in a data set .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frechet-distribution/ EVD Type III: Weibull Distribution .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is used in assessing product reliability to model failure times and life data analysis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weibull-distribution/ 广义极值分布 , The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Fisher–Tippett distribution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extreme-value-distribution/ 三、威布尔分布 Weibull distribution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weibull-distribution/ Statistics How To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s above include two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top row), a right-skewed distribution (bottom left) and a symmetric distribution (bottom right).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is a special case of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which happens when the Weibull shape parameter equals 1.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Poisson Process)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exponential-distribution/ 四、稳定分布 Stable distribution Stable distributions are a general family of probabilities distributions that share certain properties. They were first described by Paul Lévy (1925) and so are also sometimes informally called Lévy distributions.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Stable_distribution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stable-distribution/ 幂律分布 http://wiki.swarma.net/index.php/%E5%B9%82%E5%BE%8B%E5%88%86%E5%B8%83 稳定分布与广义中心极限定理 http://www.swarmagents.cn/bs/membership/viewelite.asp?id=16660user=jakeelite=1 五、均匀分布 Uniform distribution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uniform-distribution-statistics https://mathworld.wolfram.com/UniformDistribution.html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u/uniform-distribution.asp Uniform Distribution / Rectangular Distribution: What is it?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uniform-distribution/ 六、 感谢 杨立坚 老师 推荐 Geometric Distribution、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 F distribution ;t Distribution; Kolmogorov Distributio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41132-1224413.html 6.1. 几何分布 Geometric Distribution Geometric Distribution The geometric distribution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failures before you get a success in a series of Bernoulli trials. https://mathworld.wolfram.com/GeometricDistribution.html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Geometric_distribution 6.2. 负二项分布 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 The 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 also known as the Pascal distribution or Pólya distribution https://mathworld.wolfram.com/NegativeBinomialDistribution.html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Negative_binomial_distribution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s=Negative+Binomial+Distribution 6.3. F分布 F distribution A continuous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which arises in the testing of whether two observed samples have the same variance. https://mathworld.wolfram.com/F-Distribution.html http://socr.ucla.edu/Applets.dir/F_Table.html https://courses.lumenlearning.com/introstats1/chapter/facts-about-the-f-distribution/ 6.4. t-分布 t Distribution A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published by William Gosset in 1908. His employer, Guinness Breweries, required him to publish under a pseudonym, so he chose Student. https://mathworld.wolfram.com/Studentst-Distribution.html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probability-and-statistics/t-distribution/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Student_test 6.5. 柯尔莫哥罗夫-斯米诺夫分布系 Kolmogorov Distribution A goodness-of-fit test for any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The test relies on the fact that the value of the sample cumulative density function is asymptotically normally distributed. https://mathworld.wolfram.com/Kolmogorov-SmirnovTest.html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probability-and-statistics/t-distribution/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Kolmogorov-Smirnov_test https://www.math.ucla.edu/~tom/distributions/Kolmogorov.html 好像网站《Statistics How To: Elementary Statistics for the rest of us!》很不错! https://www.statisticshowto.datasciencecentral.com/ Copyright copy;2020 Statistics How To | Theme by: Theme Horse | Powered by: WordPress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现实世界中常见的分布!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风电功率预测|925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巴黎大学的历史
fqng1008 2019-6-10 07:02
在1170年时,巴黎大学在圣母教堂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当时只是教授和学生的一种集合体,因为有教皇的支持,它成为了阿尔卑斯山北部的东正教神学的教学中心。 在14世纪时,它成为了基督教世界著名的教学中心。它分为四个系:神学、教会法规、医学和人文学科。在16-17世纪,它建立了许多学院,包括1257年建立的巴黎大学神学院。 在法国大革命后,巴黎大学成为“法国大学”(类似于中央组织)之一。从那时起,神学系于1886年被撤销了,并成立了一个新的科学系和药学系。教学变得完全世俗,摆脱了神学理论的控制。 20世纪中期,法国建立了国家公共教育部,取代了“法国大学”的职权。从这里开始,巴黎大学又一次成为了科学和知识的核心。这所学校的课程都是著名的教授教学,全校有教授600多人,在校学生就有2万人以上。在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之后,每个学院的权利不仅得到了扩大,而且学生也可以更多地参与学校的行政事务了。 附:巴黎大学今昔 一、欧洲大学之母 中世纪的欧洲,学校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而欧洲从混乱到形成秩序的过程中,教会在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遍布欧洲大陆各地的修道院,其实就在执行着学校教育的功能。需要产生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大学就这样应运而生。 巴黎大学最早也是从教会学校发展起来的,它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 “欧洲大学之母”。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索邦神学院, 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当时学生已经上万,其中有许多学生来自欧洲的邻国。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 17世纪,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学的校长,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它的国际威望。巴黎大学原址坐落在巴黎市内第五区,是个知识密集的地区。因为13世纪的大学里以拉丁文传授知识,所以该区又称为“拉丁区”。 二、十三所相对独立的学院联合 二战以后,随着法国经济的恢复和 -的发展,巴黎大学不断扩大,到20世纪60年代已有10多万学生。但是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高等教育仍然沿袭“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这种状况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活力,使之难以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 1968年的“五月风暴”运动中,巴黎大学的学生举行-并占领了学校,要求改革陈腐的教育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法国政府审时度势,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同时,取消了一个学区只能设1所大学的限制,将旧大学以大化小,并新建了一些大学。 改革后,大学规模划小,一个学区的大学数由 1所发展到若干所。在原来基础上,巴黎大学就由1所划分为13所,即现在所说的巴黎大学实际上是13所巴黎大学的联合体。新生的13所大学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但共同拥有一个名称“巴黎大学”。 三、巴黎大学当今风采 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典范,牛津、剑桥等大学都是按照它的模式创办的。如今,巴黎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大学。 法兰西国王的大公主 正是因为有了巴黎大学,文化名城巴黎才名扬四海。正如 13世纪另一位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所说的那样,巴黎成了“生命之树”,它吸收了欧洲各国最好的学生和许多来自各国的最优秀教师,巴黎大学成了“法兰西国王的大公主”、“教会的第一所学校”,而且还是神学事务中的国际仲裁人。 巴黎大学有四多。一是学生数量多,总数已达 30万,占全法国大学生总数的1/3。二是外国学生多,达到5万,占留学生总数的1/2。三是科研机构多,如巴黎十三大即有各类实验室100多个。四是图书馆多,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和分别供各阶段大学生使用的,甚至还有为病残者服务的特殊图书馆。 巴黎大学的 13所大学共同拥有——“巴黎大学”的名称。编号只代表顺序,与质量以及名望无关。这13所大学在学科设置上都具有多科性的特点,不过,各校根据各自的条件有所侧重。巴黎第1、2、3、4、8、10等6校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兼设其他学科。巴黎第5、6、7、11、12、13等6校兼有文、理、医、法、经济等学科,其中巴黎第11、第12和第13大学还设有工科,巴黎第9大学以经济和管理为主。 巴黎大学的组织机构 Sorbonne索邦大学 四、简谈巴黎十三大学 巴黎第一大学(邦戴昂 ·索邦大学):教学重点是外国语言文学、法律、经济学。 巴黎第二大学(法律、经济和社会科学大学):教学重点是社会科学、法律、经济学。 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被视为巴黎大学的象征。教学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化。中国留学生和进修教师在此学习的人很多。 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索邦大学):教学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化。总体上以文学语言及人文学科见长,留学生较多。 巴黎第五大学(勒内 ·笛卡尔大学):教学重点是生物学、医科、药物学、社会学。以医学为主。附属奈克医学院的肾病研究中心是当今世界上肾病研究专业机构中最著名的。 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 ·玛丽·居里大学):教学重点是理科、医科。 巴黎第七大学(德尼 ·狄德罗大学):教学重点是理科、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医科。医科包含了巴黎最大的两家医学院和欧洲最重要的让·贝尔纳研究组。 巴黎第八大学(巴黎万森大学):教学重点是人文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斯拉夫语言、东方及亚洲研究、语言学及信息学、哲学及精神分析学等。该校与我国有师资交换联系。 巴黎第九大学(巴黎多芬大学):对于信息管理科学、计算机系统、微处理机、远程信息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理经济学等方面人才的培养有丰富的经验。 巴黎第十大学(巴黎南戴尔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经济科学、法学、历史、地理、心理学及教育科学、社会学、哲学、文学、行政管理学、理工学院、体育运动等。 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南大学):教学重点是科学、医学、物理学,以基础研究为主。 巴黎第十二大学(巴黎瓦尔 ·德·马尔尼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城镇规划学院、 医学、经济科学、文学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公共管理及社会管理、技术学院。 巴黎第十三大学(巴黎北大学):该校包括有理工学院、文学院、医学院及法学院。理工学院以金属物理、高分子材料合成和通讯工程为特长。 五、巴黎第一大学 又名邦戴昂 ·索邦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集合了3大系科,即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学生在选定专业后在某一教研组的指导下学习,此外还有系际之间的学科、学院和所属中心进行的补充训练。 索邦大学历史悠久,创办于公元 17世纪,现有文学、语言、经济、法律四个专业,是巴黎大学中规模较大较重要的。教学重点是外国语言文学、法律、经济学。 巴黎第一大学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拉丁区。仅 2米来宽的大门是一座细长而雄大的建筑物。拱形大门的上头刻写着法文的“巴黎大学”几个字,门上则是拱形的屋顶。屋顶四周,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历史人物雕像,充满着古典艺术的气息。远远看去,这里根本不像是一所现代化大学的大门,倒像是一座古老的博物馆或艺术馆的外观。 索邦大学以悠久的传统和庞大的规模而享有世界性声誉。这所法国最古老的大学,有着近千年声名显赫的历史,至今仍处于法国乃至欧洲的高等学府之首。 六、巴黎第六大学 巴黎第六大学,又名皮埃尔 ·玛丽·居里大学,它是前巴黎索邦大学理学院的主要继承者,也是法国和欧洲独一无二的研究和教育中心。 巴黎第六大学的科研力量全球一流,在法国大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其中数学专业世界排名第一位。 巴黎第六大学拥有 181个与大型研究机构和著名学术机构合作的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四大跨学科轴心:模型化与工程-物质与新材料-空间、环境、生态-基因组、交流系统。 巴黎第六大学学校每年签署 300多项工业研究合同,并拥有10个与工业界合作的混合研究单位。学校还发挥孵化器作用,为30多家企业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学校以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要求是很高的,达到这一高水平是将博士研究生完全融入学校里那些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中。 巴黎第六大学位于市中心,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包括戏剧、歌曲、绘画和摄影等。学校的体育活动也非常普及,设有高水平的体育项目(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两枚金牌) 七、巴黎第十一大学 巴黎第十一大学,又名巴黎南大学,坐落于美丽而又富裕的巴黎西南郊区,学校有 5个教学中心,总部在距巴黎20公里的奥尔塞市,其余的分布在索城、沙特奈·马拉布里和卡尚等地。 大学主校区 200多公顷,占据了几座连绵起伏、密林覆盖的小山。造型各异并不高大的各种教学建筑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与其说它是校园更不如说是一个美丽的原始森林保护区。 巴黎第十一大学成立于 1970年,是在原巴黎大学理学院的基础上发展的一所包含理学、工学、信息与宇宙学、医学与药学、经济与管理学、艺术学、法学、体育运动学等以理工科为主的著名综合性国立大学。 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等专业在法国享有盛誉,在规模和知名度上在法国名列前茅,被誉为法国的 “硅谷”。其第三阶段的专业非常全面,有一些是法国独一无二的,这充分显示了学校的教学与研究实力。 巴黎第十一大学现有学生 27000名,教师1800名,研究人员1200名。学校下设5个院系级教研单位、3所大学技术学院、4所大学职业学院,共有127个高水平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研究实验室。全法国超过10%的科研成果出自该大学。该校的工程师学院每年培养近百名工程师。 巴黎第十一大学非常注重国际教育交流,目前与世界上 100多所优秀的大学有合作关系。有来自于100多个国家的3300多名留学生在该校学习。 2003年巴黎第十一大学与我国的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就人才培养制定出9年规划。该校与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也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八、巴黎大学的校园生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家们十分强调学校环境的建设。他们认为优美的校园,是建设教育环境,培养良好校风,造就一代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巴黎大学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者,那些古老的建筑、挺拔的大树、平整的草坪、知名学者的名言碑刻,多学科自由的学术气氛,激烈的竞争氛围以及反映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壁画、雕刻等比比皆是,置身其中,不由令人心旷神怡。 巴黎大学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巴黎拉丁区。区内书店林立,仅巴黎大学西门一侧 100多米长的街道上,大小书店就不下10家之多。咖啡馆和旅馆也成为巴黎大学附近的主要建筑,长期以来,学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热衷于课堂外的自由讨论,咖啡馆便为他们提供了适宜的场所。至于旅馆多,那是因为从法国和世界各地到这里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各种档次的旅馆和学生公寓便应运而生,生意兴隆。 巴黎大学没有宿舍和食堂,学生们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吃饭也在外面,好在凭着学生证,可以在巴黎的几十家学生餐厅吃上经济实惠的午餐。 索尔邦附近的卢森堡公园,也是学生们爱去的地方。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公园中的铁椅子上总是有大学生坐着。傅雷先生当年留学法国时,就对卢森堡公园情有独钟。 自由、独立、不受羁绊,一向是法国人最标榜的,这种精神也反映在学风上。巴黎大学没有新生训练、毕业典礼,没有上、下课铃,没有训导制度,甚至也没有所谓向心力、认同感。过了上课时间 10分钟还不见老师,学生们就自动退席。而老师讲得兴起,超过时间,学生也可以鼓噪。迟到、早退、旁听……一切悉听尊便。 九、巴黎大学与中国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巴黎大学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据有关资料报道, 1333年,巴黎大学的神学教授尼古拉作为教皇派驻中国的第二任大主教来到北京(元朝时称汗八里),所以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到北京的巴黎大学成员。 巴黎大学的汉学研究 在 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时,西方世界就已经接触了儒家经典。但真正当代学术意义上的汉学研究却萌发于西欧,较为科学地研究汉学的人应首推巴黎大学的阿贝尔·雷马萨。所以,20世纪前半期,巴黎被誉为“无可争议的西方汉学之都”。 1814年,阿贝尔·雷马萨在巴黎大学开设了中国语言学课程。自此,中国语言学在欧洲进入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被列为专门的学习课程。可见,巴黎大学与中国的交流和交往渊远流长。 著名学者傅斯年曾经指出: “说到中国学在中国以外之情形,当然要以巴黎学派为正统。”“而近八十年中,以最大的三个人物的贡献,建设出来中国学上之巴黎学派。”这三个人物是茹里安、沙畹和伯希和。 而巴黎大学中西比较文学讲座的主持人、学贯中西的作家与社会学教授艾田蒲则是法国从事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的一代宗师,对中国文化了解颇深。他曾与马尔罗等人发起成立 “中国之友协会”,又于20世纪70年代主持编译“认识东方”丛书,主要译介亚洲地区各国的文学作品。 中法高校间的合作 近百年来,巴黎大学作为世界顶级高校,一直与中国高校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派遣留学生等方面交往与合作日益广泛,它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著名人士,例如,严济慈、许德珩、钱三强、陈寅恪、施士元、杨秀峰、王力、王毓瑚、汪德昭等等。其中的施士元于 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巴黎大学留学,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博士。 如今,巴黎大学注重在各个方面加强与中国的交往与交流。 1999年1月10日,中国书法大展在巴黎索邦大学小教堂举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巴黎大学总训导长暨大学区区长布朗歇、巴黎索邦大学校长莫利尼耶等陪同下前往观展。原国家主席-同志和希拉克总统都为展览题了词。 十、著名校友 诺贝尔奖得主 玛丽 ·居里 ,物理学者, 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1911年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 皮埃尔 ·居里 ,物理学者, 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加布里埃尔 ·李普曼 ,物理学者, 190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让 ·佩兰 ,物理学者, 192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路易 -维克多-皮埃尔-雷蒙·第七代德布罗意公爵,物理学者,192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居里,物理学者,1935年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 伊伦 ·约里奥-居里,物理学者,1935年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 乔治 ·萨顿奖得主 乔治 ·冈圭朗 (Georges Canguilhem,1904-1995),法国哲学家、生物史学家、 科学史 家。代表作《常态与病态》。 1983年荣获 科学史 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 -- 乔治 ·萨顿 奖章。 哲学家 德尼 ·狄德罗 (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 让 ·伊波利特 (Jean Hyppolite,1907-1968),法国 哲学家 ,曾任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校长, 法兰西学院 教授。 吉尔 ·德勒兹 (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1925-1995),法国 后现代主义 哲学家。 让 ·卡瓦耶斯(Jean Cavailles,1903-1944),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代表作《论逻辑和科学理论》。 加斯东 ·巴什拉 (GastonBachelard,1884-1962),法国 哲学家 , 科学家 , 诗人 ,代表作《 梦想的诗学 》等。 吉尔伯特 ·西蒙栋(Gilbert Simondon,1924-1989),法国哲学家。著有《技术对象的存在形式》等。 科学家 保罗 ·朗之万 (Paul Langevin,1872-1946),法国物理学家。 儒尔斯 ·亨利·庞加莱 (Jules Henri Poincaré,1854-1912),物理、数学家。 路易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雅克 ·拉康 (Jacques Lacan,1901-1981),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 其他著名校友 西蒙 ·波娃, 存在主义 作家。 列维 ·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 人类学家 ,结构主义大师。著有《种族的历史》《 忧郁的热带 》等。 王世杰 , 中央研究院 第一届院士,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 金圣华 ,法国 巴黎大学 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校董,香港翻译学会会长。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张海霞 2019-1-23 08:35
跟很多青年朋友交流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 我是满怀理想的,可是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老师,我真的是很怀疑自己,有理想到底对不对? 我的总是跟他们讲这句启发和改变了我一生的话: 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这是林毅夫先生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他说得云淡风轻,但是这句话却醍醐灌顶、如雷贯耳! 首先是惊诧!林毅夫先生这样的理想光芒万丈的同志竟然说他 不是理想主义者 ,为什么?!仔细一想,他说的确实是对的,尽管他很有理想,但是他不是理想主义者,因为我们每个说自己是理想主义者的人其实都是暗喻着自己跟现实不合拍,而这个不合拍基本都是为我们自己逃避现实埋下的伏笔!所以,林老师果断地拒绝了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其次是敬佩, 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这句话简直是掷地有声一般的宣言,我们有几个人对自己说过这样的狠话?!无论现实多么残酷、真相多么可怕,纵然是刀山火海又怎样?我依然要做我想做的事情直到成功!所以,林老师决绝地理想的旗子查到了现实世界! 所以,青年朋友们,遇到理想和现实冲突时,多想想这句话: 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收留
李丕鹏 2018-11-26 00:12
\0谢谢你收留我!\0 这不,还没有定好机票,计划一起参加培训的同行就吹着问:什么时间到?我们一起在机场汇合好不? 我:好啊!我查一下航班。 问:你定好房间没有? 我:去了再定吧。 问:我收留你可以不?我已经订好了。 我:好啊!我看了航班,有中午起飞,五点多到达的。 问:那我们就这个时间段,先到者在机场等,好不? 我:好啊! 就这样,我们在机场汇合,不过我是先到者,呵呵! 到了培训安排得酒店后,我们真的共享了房间!说是收留我,我说我感觉是被绑架了。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共享生活。 培训即将结束,我们是不是还要共享着去机场,打道回府啊?
个人分类: 杂谈|4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少年何狂
热度 8 zhengyongjun 2018-8-25 10:10
“学霸都是相似的,学渣各有各的渣法。” ——尼古拉斯•赵四 暑假里,妹妹家的孩子来我这里度假。孩子的饮食起居,不再废墨描述,单表指导他复习功课一事,把我折磨得够呛。给他讲学习方法,他无精打采,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领他出去游玩,生龙活虎,欢实地不得了。看他颓废的样子,好几次忍不住想抓过来,胖揍一顿。这孩子的情商并不低,性格特好,嬉皮笑脸,还特能吹、能聊,说话的口气狂得很。总结与他的谈话内容,他常挂在嘴边的是他的三大梦想: 梦想之一是当作家 。他喜欢读唐家三少的小说,三少的小说他基本全读过,他的微信头像是《斗罗大陆》的动漫卡通图。我说当作家好啊,广泛阅读文学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我从手机上搜到一篇中学生暑期必读的书单,提问他其中的文学名著,哪本书是他读过的。他摇头说,基本都没读过。问他平时语文成绩考得如何,他说作文只要不跑题,基本能考及格。唐家三少年收入过亿,当作家能挣大钱,使他羡慕不已。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偶像就是唐家三少。他说的一句话吓我一跳:只要能跟唐家三少见一面,死了也值得。 梦想之二是研究历史 。他说初中的所有课程,只喜欢历史。来我家时,书包里只带了一本书,就是历史课本。我随便提了一些历史问题,这小子倒也差不多都能答上来。他说自己理想的奋斗目标是考上西北大学历史系。我说就凭你目前的学习成绩,明年考高中的希望很渺茫,更不要遑论考什么大学研究什么历史了。他沉思了一会说,假如明年考不上高中,他就离家出走,到西安去学习历史。 梦想之三是开一个公司,搞VR技术 。他说目前VR技术发展的制约瓶颈是无法使人时空穿越,美国人也没研究明白,他和一个铁哥们研究出了破解方案。我追问他怎么研究的。他故作神秘状说,灵感来自打游戏。还说等他公司成立了,高薪聘请我去当公司顾问。我问他,你知道啥叫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啥叫传感器技术?他迷茫地摇摇头。 人不轻狂枉少年,孩子有梦想是好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梦想是一个人成长的驱动力。回忆自己年少时,也曾天马行空地梦想过,也曾冒出过许许多多的稀奇古怪的念头。读了几本金庸的小说,也曾幻想着仗剑行天涯。一个人,能力与梦想总是处于不匹配的状态。能力与梦想,依循的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年少时能力弱小,人的梦想往往很宏大,犹如原始社会一样,生产力低下,流传的故事却都很神话;等年纪大了能力强了的时候,人们反而变得非常务实,没什么梦想了。这大概是梦想与现实碰撞磨炼的结果所致吧。 但是仔细分析小外甥这些天真的梦想,总给人一种荒唐可笑的感觉。这孩子整天沉迷于唐家三少的网络小说,荒废了学习。我感觉他想当作家是假,羡慕三少过亿的年收入才是真。我的天呐,一个中学作文勉强及格的孩子,长大成了作家,鬼才相信呢。他所谓的研究历史的梦想,据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 “挖古董发财”这句话,我断定他不是《盗墓笔记》读多了,就是《鉴宝》节目看多了,与学术没有毛线关系。至于开公司搞什么VR技术,纯粹是玩王者荣耀玩多了,走火入魔。 努力叫梦想,不努力叫空想,半途而废叫妄想。我担心的是,小外甥好高骛远,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不愿下力气搞好当下的事,却整天幻想着不劳而获发财成名。当能力无法支撑梦想,最终沦落成一个庸人废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小外甥的脑袋瓜挺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在班级垫底,基本被划为学渣之列。小外甥暑假后读初三,妹妹担心他考不上高中,来我家的目的是想让我帮忙,辅导辅导孩子的学习。自己苦口婆心地指导了半暑假,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这小子是龙是虫,到底往哪个方面发展,只能看他的造化了。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2996 次阅读|19 个评论
靠挤海绵输血能长久吗?
热度 5 zywsict 2018-4-4 08:20
人们常说像海绵一样挤挤还是有的,所挤出的水分只能当做救急之用,但想通过挤海绵,挤出一大滩子水,无疑是不可能。而现实中总有部分人,想依靠挤海绵来“输血”,从短期上看,可能有一定的成效,但从长久看是注定失败的,毕竟既想让马跑得快,又不给马草吃,这是耍流氓。
个人分类: 随想|265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未来简史(27)
罗非 2017-10-11 09:53
纸上的生活 就这样,文字带来了强大的虚构实体,组织了数百万人,也重塑了河流、沼泽和鳄鱼的现实。同时,文字也让人类习惯了通过抽象符号的调节来体验现实,于是更容易相信这样的虚构实体确实存在。 狩猎采集者整天爬树、找蘑菇、追野猪、抓兔子,于是,他们每天的现实就是树木、蘑菇、野猪和兔子;农民整天在田里工作,耕地、收割、磨玉米、照顾家畜,于是,他们每天的现实就是赤脚踩着土地的感觉、牛拉着犁散发出的味道,以及刚出炉的热腾腾面包的口感。相较之下,古埃及的抄书吏将大把的时间花在阅读、书写和计算上。于是,他们每天的现实就是面对莎草纸上的墨迹,以此来决定谁拥有哪块地、每头牛该值多少、哪个农民每年该缴多少税金。用写莎草纸的铁笔,抄书吏就能左右整个村落的命运。 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大多数人并不识字,但那些重要的管理者通过书面文字这一媒介日益看到了现实。对于识字的精英分子来说(不管是在古埃及还是 20 世纪的欧洲),一张纸上写的任何事情都至少与树木、耕牛和人类一样真实。 1940 年春,纳粹德国从北方攻进法国,大部分法国犹太人都试着往南逃离法国。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签证,于是成千上万的法国犹太人夹杂在洪水般的难民潮中,一起包围着波尔多的葡萄牙领事馆,希望得到一张能救命的纸。虽然葡萄牙政府下令,驻法领事需要经过外交部批准才能签发签证,但在波尔多的领事阿里斯蒂德 · 德 · 索萨 · 门德斯( Aristides de Sousa Mendes )决定无视命令,这也让他 30 年的外交生涯随风而逝。纳粹坦克不断逼近波尔多,索萨 · 门德斯等人长达 10 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不停签发签证、在文件上盖章。索萨 · 门德斯签发了数千张签证,最后因疲惫不支而倒地。 葡萄牙政府当时根本不想接受这些难民,派出专员将这位不听命令的领事遣送回国解职。然而,虽然这些官员对人类的苦难似乎毫无感受,却对文件深表尊重,不管是法国、西班牙还是葡萄牙的官员,对于索萨 · 门德斯抗命签发的签证仍然愿意遵守,于是让可能多达 3 万人逃出了纳粹德国的死亡陷阱。索萨 · 门德斯手中的武器可以说只有一个橡皮图章,但却完成了大屠杀期间单人推动的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2 文字记录的神圣性通常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1958——1961 年,毛泽东领导的红色中国实行 “ 大跃进 ” ,希望让中国快速成为超级强国。为了把余粮转为财政金,并投入到工业和军事计划中,毛泽东下令将农业产量增加两倍甚至三倍。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命令,从中央到地方,一直下达到村。地方官员不敢提出批评,还希望拍拍上级马屁,于是捏造出各种农业产量激增的假报告。这些虚假的数字又一路回传,每到一级就又夸大一些,在这里添上一笔、那里加一个零。结果,中国遭受了史上严重的饥荒,大量人口死于非命。 3 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 · 尼雷尔( Julius Nyerere )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让坦桑尼亚的农业实现现代化,尼雷尔决心,建立集体农场。 图22 阿里斯蒂德·德·索萨·门德斯——拿着橡皮图章的天使 图23 1940年6月,由索萨·门德斯签发的几千张救命签证之一 政府宣传把农场描绘得如同小天堂,但这些天堂多半只存在于政府文件中。其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上交的方案和报告宣称,在这天或那天,这个或那个村落重新安置到了这个或那个农场。但在现实中,村民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没有房舍、没有田地、没有工具,但官员却对自己和尼雷尔总统报告整个计划无比成功。事实上,短短不到 10 年,坦桑尼亚就从非洲最大的食品出口国变成粮食净进口国,如果没有外援,已无法自给自足。 1979 年,坦桑尼亚农民有 90% 生活在集体农场,但生产的粮食只占该国粮食产量的 5% 。 4 虽然从文字历史中处处可见这样的悲剧,但对于更有效率的行政管理来说还是利大于弊,至少从政府的角度看来是如此。没有统治者能够抵挡得住文字改变现实的诱惑,而如果因此导致灾难,补救的办法似乎也就是写出更多的备忘录,发布更多的准则、告示和命令。 我们可能觉得书面文字只是用来温和地描述现实,但它却逐渐变得威力无穷,因为它能够重塑现实。如果官方报告与客观现实有所冲突,最后让步的往往是现实。只要和税务机关、教育体系或其他烦冗的官僚机构打过交道,你就知道几乎没人在意真相,表格上写的反而才更重要。
个人分类: 科普|1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未来简史(26)
罗非 2017-10-10 09:37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人类创造了怎样的世界? 人类为何如此深信自己不但控制了世界,还能赋予世界意义? 而人文主义(也就是对人类的崇拜)又是怎样成为所有人最重要的宗教的? 第 4 章 说书人 狼或黑猩猩等动物,都活在一种双重现实之中:一方面很熟悉外在的各种客观实体,比如树木、岩石和河流;但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的主观体验,比如恐惧、喜悦和欲望。相较之下,智人则是活在一种三重现实之中。除了树木、河流、恐惧和欲望,智人的世界还有各种关于金钱、神、国家和公司的虚构故事。历史逐渐展开,神、国家和公司的影响也就不断增长,而河流、恐惧和欲望则成为被牺牲的代价。世界上还是有河,人类也依然被恐惧和欲望所驱使,但是耶稣基督、法兰西共和国、苹果公司都学会了如何建起水坝将河流据为己用,以及如何控制我们最深切的焦虑和渴望。 到了 21 世纪,新科技可能会让这些虚构故事更为强大;为了了解我们的未来,就必须回顾耶稣基督、法兰西共和国和苹果公司等的故事,看看它们究竟如何得到了这么大的力量。人类认为自己创造了历史,但历史其实是围绕着各种虚构故事展开的。单一人类个体的基本能力,从石器时代以来并没有多大改变,真要说有什么改变,也可能只是在衰退。但是各种虚构故事的力量在增强,它们推动了历史,让我们从石器时代走到了硅时代。 这一切开始于大约 7 万年前,认知革命让智人开始谈论只存在于人类想象之中的事情。而在接下来的 6 万年间,智人编织出许多虚构故事,只是这时的故事仍然规模有限、流传不广。某个部落里崇拜的先祖精神,可能到了隔壁部落就已经一无所知;某个地方能用作流通货币的贝壳,翻过一座山脉就可能毫无价值。但仅仅像先祖精神或是有价值的贝壳这种虚构故事,就已经能促成几百甚至几千个智人通力合作,远超过尼安德特人或黑猩猩,这都赋予了智人极大的优势。然而,只依靠狩猎或是采集并不足以支持城市甚至王国的运作,因此只要智人仍然是狩猎采集者,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大规模合作。正因为如此,石器时代各种神、精灵和恶魔,说起来也并不强大。 到了大约 1.2 万年前,农业革命拉开序幕,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能够扩大并强化人际网络。有了农业,就有可能养活拥挤城市里成千上万的市民,或是纪律严明的军队里成千上万名士兵。然而,这种人际网络也遇到了新的障碍。在维护这种集体神话、组织大规模合作的过程中,早期农民只能依赖人脑的数据处理能力,但人脑的能力实在有限。 农民深信各种伟大神祇的故事。他们为自己最敬爱的神兴建神庙、举办庆典、甘心奉献,双手送上土地、什一税或是各种祭品礼物。发端于约 6000 年前的苏美尔文化,城市开始形成,而此时的神庙不仅是信仰中心,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枢纽。苏美尔诸神的功能,很类似于现代的品牌和公司。今天,公司是个虚构的法律实体,它能够拥有财产、借贷、雇用员工、开设经济企业。在乌鲁克( Uruk )、拉格什( Lagash )和舒鲁帕克( Shurupak )等古城里,神也是个法律实体,能够拥有田地和奴隶、发放和接受贷款、支付薪资以及建造水坝和开筑运河。 因为神不会死,也没有后代互相争夺遗产,于是就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和权力。越来越多的苏美尔人发现自己成了神的员工,拿着神的贷款,耕作着神的土地,也得向神缴纳什一税。就像现在有人是谷歌公司的员工,有人是微软公司的员工;在古代的乌鲁克,可能某个人是恩基神的雇员,而他的邻居则在伊南娜( Inanna )女神的手下。恩基和伊南娜的神庙刻画了乌鲁克的地平线,神的标志也出现在建筑物、商品和衣服上。对苏美尔人而言,恩基和伊南娜再真实不过了,就像我们眼中的谷歌和微软一样真实。与先前石器时代的鬼魂和神灵相比,苏美尔的神已经是非常强大的实体。 不用说,各种业务当然不会由神亲自动手,它们根本只是人类的想象,也只会出现在想象之中。所有日常业务都交给神庙的祭司(正如谷歌和微软也需要有血有肉的人来管理其业务)。然而,随着神名下的财产和权力越来越多,祭司开始无力应付。虽然祭司可能代表了神威浩荡的天空之神、无所不知的大地女神,但自己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他们很难记住,究竟哪些是伊南娜女神的庄园、果园和田地?伊南娜的哪些员工已经领了薪资?伊南娜的哪些佃户还没支付佃租?这位女神对债务人又收了多高的利率?正是这一主要原因,使得无论是在苏美尔还是在全球其他地方,即使农业革命已经发生数千年,人类的合作网络还是迟迟无法大幅扩张。可见,没有幅员辽阔的王国,没有遍及四海的贸易网络,也就没有全球信仰的宗教。 障碍终于在大约 5000 年前被打破: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与货币。这两者就像双胞胎,同时、同地由同一父母产出,让人突破了人类大脑的数据处理限制。文字和货币让人类开始能够向成千上万的人收税,从而组织起复杂的官僚体系,建造出幅员辽阔的王国。在苏美尔,这些王国都是由同为人类的神职领袖来领导,以神的名义统治管理。在邻近的尼罗河谷则更进一步,将神职领袖直接与神结合,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神 —— 法老。 在古埃及人的概念里,法老不只是神的代理人,更是一位真真正正的神。整个埃及都属于这位神,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他的命令、缴纳他定下的税款。在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就像苏美尔神庙的情形,神并不会亲自管理他的商业帝国。虽然有些法老铁腕统治,有些法老歌舞升平,但不论哪种情况,实际的行政管理事务还是交给手下几千名能读会写的行政官员来处理。正如其他人类一样,法老有着生物的身躯,也就有着生物的需求、欲望和情绪。但这个 “ 生物的法老 ” 根本无足轻重;真正统治尼罗河谷的,是那个想象中的法老,他存在于数百万古埃及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之中。 法老自己安坐于首都孟菲斯,在宫殿里吃着葡萄、与妻妾调情,而他手下的官员则在整个王国四处奔波,从地中海沿岸至努比亚沙漠。这些官员计算出每个村庄必须上缴的税款,记录在长长的莎草纸滚动条上,再送到孟菲斯。如果孟菲斯下达了一项书面命令,要求为军队招募士兵或为工程征集工人,官员就会努力补齐所需人数。他们会计算王室的粮仓里有多少小麦,清理运河和水库需要多长工期,又该把多少猪鸭送往孟菲斯,好让法老及其后宫嫔妃大快朵颐。就算这位肉身之神死去,把整个身体做了防腐处理,用极尽奢华的丧葬仪式一路送到孟菲斯市郊的王室墓地,整个官僚体系依旧正常运作。官员还是继续写着滚动条、收着税、下达着命令,继续推进这部法老机器的齿轮顺利运转。 如果苏美尔的诸神让我们想起现代公司的品牌,那么像法老这种 “ 活神 ” 就像是现代的个人品牌,如埃尔维斯 · 普雷斯利( Elvis Presley ,猫王)、麦当娜( Madonna )或贾斯汀 · 比伯( Justin Bieber )。和法老一样,猫王有着生物的躯体,也有着生物的需求、欲望和情绪,猫王得吃、得喝,也得睡。但猫王绝不只是一个生物体而已,他也像法老一样,是一个故事、一个神话和一个品牌,因此,品牌的价值要远高于生物体的价值。在猫王的一生中,这个品牌通过卖唱片、门票、海报和版权,赚进数以百万美元。但在所有的必要工作里,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猫王这个生物体,绝大多数都是由经纪人、律师、制作人和秘书组成的团队完成。因此,就算生物的猫王已然过世,这个品牌仍然可以运转。即使到今天,歌迷还是可以购买猫王的海报和专辑,广播电台还是支付着播放版税,每年也还是有超过 50 万的歌迷,如朝圣者般涌向田纳西州孟菲斯的猫王家宅 —— 雅园( Graceland )。 图21 品牌并非现代发明的概念。 * 在文字出现之前,故事受限于人类大脑的能力,不能讲得太复杂,否则就没人能记得。但文字出现之后,忽然人类可以开始创造长篇复杂的故事,不再单靠人类大脑,而能记在黏土板、莎草纸上。没有任何古埃及人能记得法老所有的土地、税收和什一税数据,猫王也从未完整读过所有以他之名签署的合约;没有任何人真能对欧盟的所有法律和规章了如指掌,也没有任何银行家或中情局探员能清楚全球每一美元的流向。但这些细节都写在某个地方;把所有相关文件集结起来,就形成了法老、猫王、欧盟和美元的身份和力量。 正因为如此,文字让人能够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前文为了讨论情绪是什么、大脑如何运作,曾提过 “ 算法 ” 一词,它是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能用来计算、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在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类通过大脑完成所有计算和决定;而有了文字之后,人类就能组成网络,每个人完成巨大算法里的一个小步骤,而最后的重要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这正是官僚体系的本质。 以现代医院为例。一到医院,挂号处就会给你一份标准表格,询问一套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你的答案将会转交给护士,由护士依据医院规定判断该做哪些初步检验,比如,她可能要量你的血压和心率,另外做个抽血检查。值班医生评估初步检验结果,遵照严格的规定,确认你该前往哪一科室就诊。到了各专科,就会进行更完整的检查,例如 X 射线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厚厚的医疗指示手册详细规定了检查过程。接着,再由专科医生根据权威的统计数据库分析结果,决定该用哪种药物或进行哪些进一步的检查。 有了这种算法架构,谁是挂号人员、护士或值班医生无伤大雅,他们的人格类型、政治倾向或当时的心情也无关紧要,只要他们遵守所有规定流程,把你治好的概率就会很高。根据这种算法理想,你的命运是操纵在 “ 系统 ” 的手里,而不是哪个碰巧担任这个或那个职位的有血有肉的人。 医院的情形同样也能套用到军队、监狱、学校、公司和古代王国。当然,古埃及的科技远远不及现代医院复杂,但整个算法的道理是一致的。在古埃及,大多数决定同样不由某个智者来决定,而是用记在莎草纸、黏土板上的文字连接起由所有官员组成的网络。以法老这位 “ 活神 ” 之名,这个网络便重组了人类社会、重塑了自然世界。举例来说,从公元前 1878 年到公元前 1814 年,埃及由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 Senusret III )及其子阿门内姆哈特三世( Amenemhat III )统治,挖了一条巨大的运河,将尼罗河连接到法尤姆谷地( Fayum Valley )的沼泽。他们运用复杂的水坝、水库及运河支渠系统,将尼罗河的部分河水引至法尤姆,建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蓄水量足足有 500 亿立方米。 1 相较之下,作为美国最大的人工水库 —— 胡佛大坝拦截形成的米德湖( Lake Mead ),最大蓄水量也只有 350 亿立方米。 法尤姆工程计划赋予法老权力,让法老得以约束尼罗河,从而避免破坏性的大洪水,并在干旱时提供宝贵的水源。此外,法尤姆谷地本来是一片鳄鱼肆虐、沙漠围绕的沼泽,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埃及的粮仓。在这个新的人工湖岸边建起了一座新城,埃及人称之为 “Shedet” ,希腊人则称其为 “Crocodilopolis” ,也就是 “ 鳄鱼之城 ” 。全城最重要的建筑物就是鳄鱼神索贝克( Sobek )的神庙,索贝克的地位等同于法老(当代雕像有时也会看到有鳄鱼头的法老)。神庙里有一只名为佩苏卓斯( Petsuchos )的圣鳄,被认为是索贝克的神灵转世。就像活神法老一样,这位活神佩苏卓斯也由满怀关爱的祭司悉心照料,为这只幸运的爬行动物提供美食和玩具,让它穿上金色披风、戴上镶嵌着宝石的王冠。毕竟,佩苏卓斯正是这些祭司依附的品牌、一切权威和生计的依靠。一旦佩苏卓斯过世,立刻就会有一只新的鳄鱼被选出填补空缺,而过世的鳄鱼则被进行仔细的防腐处理,并制成木乃伊。 在辛努塞尔特三世和阿门内姆哈特三世的时代,人们既没有推土机,也没有炸药,甚至连铁器、役马或轮子都尚未出现(轮子一直要到公元前 1500 年才在埃及普及)。当时的尖端科技是青铜器,但价格昂贵、极为罕见,大多数建筑工具仍然是石器或木器,完全由人力操作。许多人认为,古埃及的各种伟大建筑(所有那些水坝、水库以及金字塔)一定是来自外层空间的外星人所建,否则一个连轮子和铁器都没有的文化,怎么可能完成这样的奇迹? 但真相与这种说法大不相同。埃及人之所以能辟出法尤姆湖、建起金字塔,原因不是外星人的帮助,而是杰出的组织技能。依靠几千位识字的官员,法老招募了数万名劳工,也获得了足以供应这些劳工多年劳动的食物。如果能有几万名劳工合作数十年,就算只是用石器,也足以辟出人工湖、建起金字塔。 当然,法老自己几乎连手指都不用动。他不用自己收税、不用自己画蓝图,当然也不用自己拿铲子。但那些埃及人相信,唯有向活神法老和他的守护神索贝克祈祷,才能让尼罗河谷免于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灾害。他们并没有错。虽然法老和索贝克都只是想象的实体,也无法提高或降低尼罗河的水位,但如果有几百万人都相信法老和索贝克,于是合作修建水坝、挖掘运河,洪水和干旱的概率就能大幅度降低。如果与苏美尔的诸神相比(更不用说是石器时代的神灵),古埃及的神已经是真正力量强大的实体,它们能够建造城市、招募军队,还控制了数百万人、耕牛和鳄鱼的生命。 这里所说的想象的实体能够建造或控制事物,乍听可能很奇怪,但我们现在却很习惯说美国建造了第一颗核弹、中国建造了三峡大坝,或者谷歌正在建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所以,为什么不能说是法老建造了一座水库、索贝克挖掘了一条运河呢?
个人分类: 科普|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未来简史(25)
罗非 2017-10-9 10:39
大同世界 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的想象之中。这张网,让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能组织十字军、革命和人权运动。 其他动物也有可能想象各种事情。猫埋伏着要抓老鼠时,虽然可能没看到老鼠,但很可能想象老鼠的形状甚至味道。不过就我们目前所知,猫只能想象这个世上实际存在的东西,例如老鼠。它们无法想象自己看不见、闻不着、尝不到的东西,例如美元、谷歌或欧盟。只有智人能够想象出这种虚幻的事物。 因此,猫和其他动物至今仍然只能处于客观的世界,沟通系统也只用来描述现实,但智人能用语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现实。在过去 7 万年间,智人发明出的具备互为主体性的现实越发强大,让智人在今天称霸世界。黑猩猩、大象、亚马孙雨林和北极冰川究竟能否挺过 21 世纪?这一切的结果,将要视欧盟和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意愿和决定而定。这几个实体其实都属于互为主体,只存在于我们共同的想象之中。 没有任何其他动物能对抗我们,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或没有心灵,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的想象力。狮子能跑、能跳、能抓、能咬,却不会开银行账户或提起诉讼。而在 21 世纪,一个知道如何提起诉讼的银行家,拥有的权力绝对远远高于大草原上最凶猛的狮子。 能够创造出互为主体的实体,这种能力不仅让人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也让人文科学与生命科学出现分歧。历史学家希望了解神、国家这种互为主体的实体如何发展,但生物学家很难认同这类事物的存在。有些人认为,如果我们能解开遗传密码、弄明白大脑里的每个神经元,就能知道人类所有的秘密。毕竟,如果人类没有灵魂,如果所有思想、情感和感觉都只是生化算法,那么为什么生物学无法解释人类社会的变幻莫测?从这个角度来看,十字军东征就是由进化压力导致的领土争端,而英格兰骑士前往圣地征伐萨拉丁,其实就像一个狼群想抢下隔壁狼群的势力范围。 相反,人文科学强调互为主体的实体,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激素和神经元。要用历史的方式思考,也就意味着要给想象中的故事赋予实际的力量。当然,历史学家不会忽视气候变化和基因突变等客观因素,但他们更重视那些人们发明并信以为真的故事。朝鲜与韩国之所以如此不同,并不是因为平壤居民和首尔居民基因不同,也不是因为北边气候较冷,山较多,而是因为南北双方相信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套故事。 或许某一天,神经生物学能有重大突破,让我们用纯粹生化的词汇来解释十字军东征。但我们现在离那一天还非常遥远。在 21 世纪,历史和生物学的界线可能会变得模糊,但并非因为我们将发现如何用生物学来诠释历史事件,而是因为我们会因为意识形态的虚构故事而改写 DNA 链,为了政治和经济利益而改变气候,用网络空间来取代山川的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的种种虚构想象转译成基因和电子代码,互为主体的现实将会吞没客观现实,而使生物学与历史融合在一起。到了 21 世纪,虚构想象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甚至超越自然选择。因此,如果我们想了解人类的未来,只是破译基因组、处理各种数据数字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破解种种赋予世界意义的虚构想象。
个人分类: 科普|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一半现实,一半幻想
fqng1008 2017-8-16 15:03
自语(画家:刘虹) 那天,为儿子去年10月的五首诗留言:人生,一半现实,一半幻想。儿子看了,自言自语地说:还是幻想多一点。 是啊,幻想多一点的人,往往在现实中碰壁。因此,人们把幻想看成是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或者是“白日梦”,儿子的苦闷可想而知。 幻想是童话的基础,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但应该说,童话是儿童的读物,是伴随儿童的成长而渐行渐远的东西。可是,儿子还沉浸在那些还没有来得及丢掉的幻想中,常常停留在儿童时代不想出来,甚至有种不愿意长大的感觉,这确实是件令人担心的事情。 我们常常见到,有的人实际生活能力很强,人生消磨在世俗的油盐柴米中;有的人很有情怀和情调,却实际生活能力相当差。当然,也有人二者兼顾,则是生活中的“白马王子”或“窈窕淑女”。 或许,人生就是穿梭在现实与幻想之中,或彼或此消长起伏。当然,幻想与理想是一种思维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具有这样的特质,即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 但理想是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幻想是脱离实际的理想,或者说缺乏现实约束的理想。如果用“实现”来判断,“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往往使理想成为幻想(其实,理想也并非都能实现);如果幻想的成分多一些,常常四面楚歌,最终成为空想者而蹉跎岁月 。 还有一个名词叫做信仰。信仰指对某种 主张 、 主义 、 宗教 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是,信仰带有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者会丧失理智。因此,哲学家是这样定义它的:“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 其实,现实也是令人苦闷的际遇,它需要幻想来补充。如此,我倾向于把“幻想”当成一个中性词,甚至不喜欢所谓“理想”,因为后者显得太过正式,有些古板的意味。总之,幻想由个人愿望或 社会需要 而引起的,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因此,幻想也应该与情怀相拥才行。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见随记之——龙旺庄
热度 1 yag195544 2017-3-28 06:42
随见随记之 ——龙旺庄 岳爱国/文 上周末去通州,路过龙旺庄,忽然忆起以前在一张小报上读到过的一个传说故事。故事大概情节如下: 话说乾隆爷巡视京东,刘墉伴驾同行。当过了京杭大运河向东没走多远,就见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座村庄。皇上问刘墉: “前面的村庄唤作何名?”刘墉手搭凉棚望了望前面的村子回道:“万岁爷,前面的村子唤作龙望庄。”“为何唤做龙望庄?”皇上好奇地问道。刘墉回答:“圣上您老远就望到了那个村庄,您是龙体,那不就是龙望庄吗。”乾隆爷对刘墉的回答甚是满意。说话间,乾隆一行已行至村旁。皇上又问刘墉:“路旁的村庄唤作何名?”刘墉转头看了看官道右边的村庄回道:“回圣上,此村庄唤作龙旺庄。”皇上很有兴致地问道:“为何唤作龙旺庄?”“皇上是龙体,您的到来为这个小村庄带来了兴旺,那不就是龙旺庄吗。”乾隆对刘墉的作答更为满意。再行,乾隆一行便越过了村子。不甘寂寞的乾隆又问话了:“刘爱卿,刚才我们路过的那个村庄唤作何名来着?”刘墉连头都不回就答道:“回圣上的话,刚才的那个村庄唤作龙忘庄。”“为何唤作龙忘庄这个名字呢?”乾隆爷假装奇怪地问。刘墉说:“圣上,您虽是龙体,但操心的事多着呢。您的国家又是这么的大,不可能将每个村庄都记住,既然已经路过了,那您就将它忘掉吧!故曰龙忘庄。”对刘墉的三次作答,乾隆爷既满意又佩服,因为刘墉的三次作答既幽默又机智。“哈哈哈哈!”乾隆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撒在京东的大地上。 后来,当地人便将被乾隆所关注过的这个小村庄叫做了龙旺庄。 当然,以上所讲只是一个传说故事,是当不得真的。那么,龙旺庄这个村名究竟是如何得名的呢? 早年间,在龙旺庄还未形成一个村庄的年代,龙旺庄前身的这片土地恰好处在通州的四河交汇处附近。这四条河分别为: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潮白河、温榆河。每到夏季的丰水期,四河河水充盈,作为下游的京杭大运河便不胜上游三条河的来水,虽修建了堤坝,仍有水满溢槽的状况发生,龙旺庄附近的村庄便首当其冲地不断遭受水害之侵。特别是,当年的潮白河就从龙旺庄的村边流过,再经今潞城镇的东杨庄、杨坨村,在郝家府村东南汇入京杭大运河,更使龙旺庄附近的村庄饱受水害之侵扰。我小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那一带搞所谓的军训活动,那里还是大片的沙荒地。而大片的沙荒地正是早年间每次遭水患冲积后所滞留下来的产物。于是,当地老百姓便将解决水害之重任 寄托在 了 龙王 爷的 身上。清代初期, 在 今 天的 龙旺庄处 修 建 了 一座龙王庙, 当地的老百姓纷纷前去祈求 龙王 爷 镇水消灾 ,致使这座龙王庙 香火很盛 。后来,庙旁 渐成一村 庄 , 因 庙名 而被 村民称 作 龙王庙庄, 后 “庙”字 渐被隐去 而为龙王庄 ;再 由 “龙王庄”的谐音转化为吉祥语“ 龙 旺庄 ”。 今天,随着通州区被确定为北京市的副中心,龙旺庄一带也已是旧貌换新颜,在曾经的沙荒地上矗立起了一片片的现代化小区。曾经的水患制造者 ——四河之水,已成为了通州的福水,经过通州人民的努力建设,五河之水(再加上解放后新开挖出的人工河——减河)交汇处已成为通州最美的景观之一。
个人分类: 散文|3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实如何虚拟?
热度 2 liuyu2205 2016-11-13 00:22
我们为“金融博览”2016年第8期撰写了一篇科普文章:现实如何虚拟? ****** 哲学家总是把明白人弄糊涂,“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主教兼哲学家贝克莱说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马赫则说“物体是感觉 ‘ 要素 ’ 的复合”,普通老百姓本来不会被这些名言弄糊涂——存在就是现实,不过就是自己的感觉罢了!但今天对“虚拟现实”这个时髦玩艺就真有些弄不明白了,现实如何去虚拟呢? 人是依靠感觉而感知世界的,细想一下,从视、听、触、闻等途径感官去模仿对一个物体对象的感觉,大体是可行的,比如假花就可以以假乱真的,假币真假难辨,但如何“虚拟”出“现实”而能使人乱真呢?现实就是整个世界,你能“虚拟”出一个世界?是的,有人是这样想的,也正在这样做,如果你的所有感觉都“沉浸”在一个虚拟世界中,你就难分“现实”的真假了。 从贝克莱的观点看,人确实是通过自己的感觉与外界打交道的,因此人的视、听、触、闻等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的一种“虚拟”,所以在技术上要做到对某种感觉的“欺骗”并不太难,比如你看电影时,你就能从视觉、听觉中深入其境,与影中人物同哭同笑,但是要使人具有一种真实的环境和实物的存在“感觉”,却非易事,按照马赫的看法,你得把所有的感觉复合起来构成对象才能是一个“物体”,所以如果说要对现实的“虚拟”,就要求一种全感觉综合的复杂合成,“虚拟现实”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这些技术化了的感觉的“要素”复合成一个统一的时空环境,使人能沉浸其中并得到一种“真实”感。 虚拟现实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你所有的感觉器官全部封闭、控制起来,所以虚拟现实是基于个人的综合性电子设备,“电子头盔”就是最基本的一种,电子头盔接管你的头部感观上的全部信息通道,提供三维全方向的影、音等感官虚拟环境。由于这种全封闭性,电子头盔能够提供比3D电影、球幕电影等更真实的现埸感。 虽然视觉和听觉是人从外界获得信息最主要的通道,但视、音频不能提供实体感,是人的触觉提供最基本的实物感觉,这在虚拟技术上就是由各种复杂的电子传感器、交互设备等提供的,其中电子手套是最基本的一种,比如你戴着电子头盔看到了一堆火,然后用自己戴着电子手套的手伸过手去,就能感到手上热度或灼痛,这时你就会体验到“这是真的”的奇妙了。虚拟现实技术不只是3D 影像等构成的虚拟场景,还可以提供气味、温度、湿度等感觉,甚至于物体的软、硬、滑、糙等触感,都有是可以实现的。 但这远远不够,一个身在其中的真实感不仅是来自对环境的被动感觉,还要能与环境互动,交流和互动的技术就难多了,比如人用语言这样一种信息通道进行互动交注是最基本的行为,但在人工智能中研究中,人、机语言交流至今仍是一个高难课题。对“虚拟现实”来说,人与“环境”的互动最主要的就是人的运动, 也就是要在虚拟环境中的人有自身的运动空间感、平衡感和物体感,我们都知道盲人或聋人虽然缺少了一、二种感官机能,但其它的感官、特别是运动方向感、接触力度感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视、听信息上的缺失,一根盲杖就可以行天下, 所以运动感是人对环境实在性的基本感觉,这也就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最困难的部份,这方面的研究大多还处在开发之中。 在虚拟环境中的运动主要表现的就是力度和方向,这首先要求能捕获你的全身运动状态并返回相应的力度和方位,比如你在虚拟现实中去打回一个球,这与一般的屏幕电子游戏不同,你不仅要有球来去方向的运动感,还要有一种回击球的力度感。所以在虚拟现实中,你的头、肩、臂、腰、肢各处都会安装各种传感器,捕捉你的全身运动信息交由计算机处理,然后及时返回各种感官信号、包括身、肢上由互动设备产生的力度和方向,这才能使你得到一种运动互动的真实性。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现在大家碰到的主要是指目前阶段上能达到的“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需在大量不同层次上的元素、信息、器件的交互处理,虽然在某些具体技术不难做到,但多种感觉的交互需要多种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的综合处理,这种复杂性对现在的各种技术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这要求深入到对人的感觉、感知的过程和性质更多的了解,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不同的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交叉。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基本的不同在于,人工智能主要在于信息处理的智能化,虚拟现实则重在信息的获得,转换和重现,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的智能面对现实,虚拟现实则是模仿现实去面对人,简单地说,一个是假人乱真物,另一个则是假物乱真人。 推广开来看,虚拟现实技术远不是消闲、娱乐、游艺上的应用,虚拟现实在教学、训练、工程设计等行业和各种仿真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比如,军事训练、外科手术练习、学生实习、飞机、航天、车、船驾驶训练、博物馆和图书馆中的历史、地理、宏观、微观、仿真场景等等。虚拟现实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正在涌现很多具有发开发性的应用,比如“虚拟现实艺术”、“增强现实”等,这此方向有的还只是开端,但来势不难可估量,这些一方面与个人的具体性密切相关,在人的基本观念上发生影响,别一方面这些技术是建立在高科技的支持上,所以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不断地发展,更不断地提出了新的问题甚至是对人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挑战。 人的现实性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往往貌似简单,却意味无穷。比如有一种游戏叫“平行实境游戏”(Altemate Reality Gaming ARG),就是以现实世界为场景作游戏,在现实中进行“游戏”,人同时处在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游戏中,所以叫做“平行”的游戏,其实儿童的“躲猫猫”就是这样,电影“甲方乙方”、“ 私人订制”也算是,更进一步就是在现实中引入虚拟现实,这就是所谓的“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VR) 比如在你的办公室里出现虚拟但可以互动的现场会议,我们在科幻电影中见到很多了。最近,一款AR手机游戏“Pokemon Go“(中文名“精灵宝可梦GO”或“口袋妖怪GO”)正在引发全球游戏热潮,“精灵宝可梦GO”是基于手机卫星定位(GPS)的增强现实游戏,通过手机在真实地理位置上出现虚拟的“精灵”(宠物、怪兽)和道具,玩家以训练师和主人角色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发现、捕捉、宠养各种不同的精灵,玩家角色的升级和相互进行交换、斗争等社交活动等,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刺激性。 过去常说,人即在现实中,也在游戏中,现在还可以在现实与虚拟的混合中,虽然“虚拟”与“现实”是对立的观念,但又会在观念上和事实上发生混淆,英文中虚拟的(virtual)这个词就具有一种“实际上有效”的意义,就是说形式上是虚的但却是有实际效果的意义,或者指形式与实质不符的意义,比如virtual height 就是(无线天线的)“有效高度”,这就是实际的,因此“虚拟现实”这个词虽然说形式上是虚的,但对人的感觉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乱真的。 俗语说,人生如戏,就是说现实与虚拟无分真假,这是常人的智慧,西方哲人的探讨止于感觉,中国哲人庄子则讲过人、蝶的超越交互,在这些并非无意义的浮思联想上,“虚拟现实”这个概念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启发比我们能想到的要多得多。
45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好看不好用的“灭火球”
热度 4 dfedhw 2016-9-24 13:49
网上盛传的灭火球(见以下链接),在实验场景下看似表现出色,实则与现实的灭火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难有用武之地。 扔个“球”就能灭火? 1. 实验道具为一个小型的半封闭空间,而真实的火场却很少有这样的条件,也就是说:实验条件为“凹”的,这样的实验效果最佳,而绝大部分现实燃烧物是“平”的,甚至是“凸”的,不具备这样的密闭空间来让灭火剂充斥其间,所以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既然是球形,当抛投过去的时候,遇到物体硬碰硬可能就弹开了,或是滚至一旁,无法附着和停留,如何灭火?实验演示仅局限于一个带开口的狭小空间,如果在有遮挡的复杂环境中,灭火效果还会打折扣,真实的燃烧区域外形分布绝不会如此简单,同时还要看灭火行动的实际介入时间。在慌乱的情形下,投偏也是常事,为了弥补这样的失误,为了保证后续不断供,则需要大量配备,成本问题始终无法回避,因为是球状物,不便拿捏及抓握,即使短距离搬运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3. 演示中爆炸看起来似乎对人没有伤害,其实哪怕威力再小,也没有人愿意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特别是老幼妇孺。演示者都是有备而来,那么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灭火剂、外壳碎片以及其它附带卷起的物件、火星等崩进眼睛或耳朵,都不会是小事; 4. 灭火球价格约几十元甚至更贵,寿命为 5 年,以一栋酒店为例,该配备多少个合适,总费用多少,由此形成的总体控制能力到底如何?火灾本身就是极小概率事件, 5 年内几乎不会发生火灾,那么 5 年之后全部更换,又该花费多少, 10 年或 20 年又当如何?真实场景下的随机起火点,附近是否有足够的灭火球作为备用,如果发生在夜间有无其它问题? 5. 如果要用于自动灭火,那么应该安装在那些部位,数量需要多少,成本多少?又将同时涉及到使用寿命问题。曾经见过一个仓库,每层货架上每隔 2 米放一个 自动灭火弹 ,密密麻麻,如果防火都需要按这样的“长城防御模式”来操作的话,未免显得技术含量太低,草木皆兵之余,也丝毫看不出设计者对此项技术的自信何在。 唯一效果好一点的地方,只能看看汽车的发动机机舱等狭小空间。“灭火球”花架子的成分居多,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和方式来看待及处理问题,作为演示灭火的玩具拿来玩玩可以,如果敞开放到各种真实的火灾场景中去细细考量,结合物流、成本、各类人员实际操作水平、火场心理、投送效率等因素考虑,实在难以堪当重任,具体操作起来只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更何谈“能够颠覆用了几十年的灭火器”?真的要是有信心,在没有事先告知的情形下,到现实生活场所点把火做个随机测试岂不是更有说服力? 在预设的理想状态下分割独立进行的片段式静态演示 实验 可以回避掉很多细节问题,火灾的周期性、随机性、突发性、 紧迫性以 及过程性基本无从体现,可时间和环境对“灭火器”功能发挥的综合考验却是一点儿都不会含糊,灭火的过程中火势实际也在动态地延展,把猎物关进笼子里狩猎和跑到野外同数目不详的野兽单挑完全是两个概念,到时灭不了火也许是小事,也许成为笑话,可耽误了救援时间却会成为天大的事。 化解火灾矛盾的可能性
19440 次阅读|18 个评论
现实的 中国 之二
热度 2 张能立 2016-9-3 23:39
图1 和 图2 是 某 大学的 两处 地方: 图1 大铁门 与 “暗道” - 1 图2 大铁门 与 “暗道” - 2 图1 处 靠近 马路,行人 要想 走到 马路上,就不能 从 大铁门 这个 地方 走,需要 绕行 一点点 距离,就可以 走到 马路上。但是,行人 为了 图方便,就 直接 从 小树丛中 开辟 一条路。 直截 了当地 说,这件 事情,代表 大铁门的 校方 没错,错的 是 行人 不肯 遵守 规则。 图2 处 是 操场。因为,大铁门 不开,师生 为了 锻炼 身体,只好 偷偷地 将 旁边的 铁 栅栏 弄开。校方 又将 弄开的 铁栅栏 弄好。反复 多次 这样 较量,校方 慢慢 默许,特意 在被 弄开的 铁栅栏处 安装了 一个 小门。直截了当地 说,这件 事情,代表 大铁门的 校方 做错了,师生 没错。校方 错误 在于 否认 师生 锻炼 身体的 正常 和 合理 诉求。 其实,无论 是 宪法、法律 还是 教育部 刚刚 颁布 不久的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其 质量 都不算 差。可是,现实 生活,无论 是 官方,还是 百姓,均没有 将 宪法、法律 和 规则,往 自己 心里 放。大家 在 生活 和 工作 之中,对待 具体的 事情,还是 依据 中国 文化的 典型 特色 “潜规则” 办事。 现实的 中国 是 代表 规则的 “大铁门” 是 有的,存在的 问题 有 两个 方面:有的 “大铁门”(规则) 是 违背了 天道 和 民意的,导致 民众 不得不 置 “大铁门”(规则) 而不顾,寻求 一个 活路;有的 “大铁门”(规则) 是 遵循了 天道的,但是,民众 为了 自己 眼前的 利益,仍然 置 “大铁门 ”(规则) 而不顾,走出了 一条 本不该 存在的 路。前者 是 政府 官员 执政 素养 差的 问题,后者 是 民众 遵守 规则的 意识 薄弱的 问题。 这就是 现实的 中国!
个人分类: 时评|11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被折叠到了第几空间?
张海霞 2016-8-30 11:07
北京折叠获奖了,还没看到,先看到的是这篇微信上流传起来的《北大折叠》,温拿道场果真是道行很深,故事十分耐看,人物和情节都耐人寻味,不仅自问:我被折叠到了第几空间?期待更精彩的续集。 北大折叠 原创 2016-08-29 春花 温拿道场 本故事逮谁黑谁如有雷同 请对号入座 Chapter. 1 凌晨三点半,一阵电流穿过卢瑟的身体,这是第三空间起床的信号。墙上的传送柜里早已摆好了早餐,卢瑟一手抠着眼屎,一手拿起杯子,仰起头把一小瓶营养液倒进嘴里。 又是学习的一天。 卢瑟戴上一个印着光华管理学院Logo的头套,等待三点四十开始的课程。 按照教学大纲,今天卢瑟要上的课叫“21世纪深交所交易(上)”,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叫数据传输。 彼时北大的第三空间,已经没有教室,也没有老师。中关村林立的高楼包围着北京两个仍然限高的区域之一,另一个是故宫。 密密麻麻的六层宿舍楼排列在燕园里面,每个宿舍里功能高度集成的床位,完全能够满足这些学生学习、进食甚至排泄和打飞机的需求。 等一会儿,卢瑟的头套将协同植入他脑内的高分子聚合纤维,根据第二空间的控制系统制定的学习进度,通过光信号和电信号的传递,把专业知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他的的脑子里。 离数据传输还有三分钟,卢瑟盯着天花板发呆。突然,一阵打鼾的声音传来。卢瑟转过头去,发现对面空了一年的床铺上睡着一个陌生的男人。 卢瑟打量了一下这个还在睡觉的人,他有些奇怪,他并不像是第三空间的土著。 第三空间里,睡懒觉的人微乎其微。在48小时的折叠周期里,第三空间只需要学习8个小时,剩下近40小时必须用来休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和稳定。另一方面,第三空间所有学生在入学时都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公司向学生提供奖学金。但如果被植入脑体分泌过少的类咖呔物质,则影响纤维的传递效率,无法完成每日的数据传输,有可能面临被撤销奖学金的处罚。卢瑟的上一个室友,是信科的学生,因为吃了小西天的感冒药,在传数据时打了个盹,就被Banana公司解除了协议,因交不起高昂的学费,只好退学回家。 而且体型也不太像…… 滴……滴……信号传输的预备铃响起,卢瑟顾不得好奇,集中精力接收今天的数据,按计划,今天他的学习量是5TB的交易数据。 11 点40,数据传输结束,卢瑟摘下头套,大一下学期学习任务突然加重,他有些吃不消,加上设备的冷却系统最近有些故障,这已经是这个星期第三次出现颅内的灼烧感了。他想给父亲说退学的想法,可是他又一次逼自己不要去想。他知道,自己通过高考进入北大,是这个农民家庭一辈子最大的骄傲,他不能让父亲失望。他决定先洗个澡。 床位切换洗浴模式的过程中发出了一些噪音,把对面那个一直睡觉的人吵醒了。卢瑟因为头疼,差点忘了这个对铺的陌生人。陌生人的双手在皮肤上不停地挠着,嘴里哼着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看得出来,他还是很困。他睁开双眼,看见卢瑟在床上泡着澡,两只好奇的眼神盯着他看。他有些窘迫,但他还是先开了口:“喂,有吃的吗?饿了。” “ 你旁边墙上,有个小门,打开来有午饭。” 他打开小门,看着那瓶营养液对卢瑟说:“只有喝的,没有午饭。” “ 那就是午饭,营养液,北大特供。” “ 营养液?” “ 对啊。没吃过?” “ 卧槽,有没有饭菜?” “ 在学校都不吃那个,浪费时间。一般放假回家才会吃。” 陌生人勉强喝了一口,但肚子里还感觉很空,又对卢瑟说:“吃不饱,还有吗?” 卢瑟笑笑:“只是现在没感觉,等会儿就好了,别看分量小,营养管够。” 陌生人嘴里嘟囔着:“第三空间简直不是人住的。” 卢瑟听见了他的碎碎念,突然意识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奇怪的人,于是问道:“哦,对了,你怎么会到这来?看你的样子,应该不是第三空间的学生。” “ 你怎么知道?我的样子,什么样子?” “ 我起床的时候就发现了。你看你的的腿,比我们都粗,而且皮肤也比我们黑。”卢瑟凝视这陌生人的身体,他发达的肌肉和黝黑的皮肤像一团火,不断灼烧着卢瑟的眼睛。卢瑟的目光赶紧躲开陌生人,他的眼睛转到了自己泡在浴缸里的身子,他从没像现在一样,觉得这个躯体那么丑陋。 陌生人似乎没有觉察出卢瑟的心思,顺口说:“我踢球,腿粗挺正常,皮肤嘛,经常晒太阳就这样了。” 卢瑟叹了口气:“不是这样的,我们醒来以后就开始学习,一直到睡觉,而且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连床都不下,更别说出门了。你看,我的小腿都萎缩了。”卢瑟这时刚好洗完澡,擦身子的过程中,陌生人刚好可以看见他干枯的小腿和白胖的肚子。 这样的不同,让陌生人意识到应该做一个自我介绍。 “ 对不起,还没介绍,我叫温拿,是……第一空间来的。”温拿说话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 “ 你好,我叫卢瑟,一直在这里上学。不过,你为什么会来这里,除了第二空间社会学系的调查团会来发问卷,我从没见过其他人,更何况,你是第一空间的。” “ 唉,说来话长。本来我是保送进来的,省三好学生,你懂的。在第一空间上了一年学,中央就开始反腐,我爸这个人啊,胆子小,坏事不干了,这好事也不敢干了。这么一来,他们省的经济数据掉得太厉害,被上面扣了个‘太平官’的帽子,就被问责了。这个问责本来也没什么,但是墙倒众人推嘛,中纪委也来了。我爸讲义气,自己担了很多事儿,那帮孙子又说他‘对抗组织调查’,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只要一落马,你做什么都是错,学校这帮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纪委都还没公布调查结果,就把我给扔下来了……”温拿这时瞥见卢瑟茫然的表情,停下了之前的话题,问道:“诶,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卢瑟摇摇头。 温拿意识到,第三空间只学专业课,根本接收不到这些新闻。他对卢瑟说:“你怎么什么都不懂,你是学什么的?” “ 金融。” “ 毕业做什么?” “ 入学的时候拿了凯培托公司的offer,做算法交易员。你呢?” “ 我啊,学艺术的。” “那你会唱歌吗?”卢瑟对他面前这个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 哈哈,艺术不是学唱歌的,这么说吧,是研究和欣赏唱歌的。” 温拿看到卢瑟有一些沮丧,想要安慰他一下,改口说:“其实我也会唱歌,要不我唱一首给你听?” 卢瑟已经很久没有听过歌了,每天不是学习就是睡觉,生活单调得要死,听到温拿要唱歌给他听,他的脸上泛起了一丝血色。 “ 你想听什么?” “ 什么都好,是歌就行。” “ 唱《未名湖是个海洋》吧,可是第三空间不让带吉他,只能清唱了。” “ 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我的梦,就在这里,都在这里……”温拿的嗓音很有些粗,但却像一股清流,回荡在47楼207之中,回荡在卢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卢瑟和温拿都不知道,早在北大开始折叠的时候,《未名湖是个海洋》就已经在第三空间成为了禁歌。卢瑟问温拿:“这首歌真好听,歌里面的未名湖在哪?” “ 就在北大啊,第一空间里,你没听过?” “ 没听过,第三空间除了宿舍,什么都没有。对了,未名湖一定很美吧。” “ 嗯,我们经常在湖边唱歌。” “ 湖里真的有诗人吗?”卢瑟继续问。温拿的到来,似乎给卢瑟封闭的生活里带来了一道光,光的后面,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藏在他每天生活的校园背面。 “ 湖里倒是没有诗人,不过现在是毕业季,经常有毕业生跳湖玩儿,你一定要把他们当诗人也可以。”温拿看着卢瑟激动的样子,即使是瞎扯也觉得挺有意思。不过温拿心中更多的是害怕,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接下来三年在第三空间的生活,只好通过和卢瑟的交谈缓解未知带来的恐惧。 “ 我想去未名湖!”卢瑟突然蹦出一句话。 “ 开玩笑吧,你不想上学了?” 卢瑟沉默了一下,气泄了一半。“退学我倒不怕。大一下学期数据传输量突然加大,我这几个月头疼得厉害,早就感觉撑不下去了。可我爸怎么也接受不了放弃成为顶级交易员的机会,总让我再坚持一下。我犯大过被退学,他在心理上还能接受。大不了名明年再考去一所普通大学,课程量少许多,比北大轻松多了。问题是就算我想去也没法子啊。” 温拿也沉默了一会儿,对卢瑟说:“要去也不是不可以,我知道办法。” 卢瑟突然起身说:“你告诉我吧!如果被抓到,我肯定不把你供出来。” “ 不不不,这倒没什么,我都那么倒霉了,不在乎再差一点。你帮我个忙就好。” “ 你快说,什么忙。” “ 去第一空间把这个东西带给一个人。”说着,温拿从包里拿出一个一寸高的金属瓶子递给卢瑟。 “ 这是什么?”卢瑟接过瓶子仔细端详着。 “ 我的精液。冷冻的。 “ 你恶不恶心。”卢瑟把小瓶子扔回温拿的床上。 “ 小心点!这是最后的机会。”温拿捡起瓶子,赶紧检查有没有破损。 “ 什么机会?你说清楚。” “当然是生孩子最后的机会了。” “ 和谁生孩子?你到底在说什么?”卢瑟完全不能理解温拿这种奇怪的行为。 “ 我女朋友。你给她就是了。”温拿显得很着急。 “ 那我怎么找到她?再说,你们又不能在一起了,人家凭什么给你生?” “ 大哥,你还活在21世纪吗?去年全国人大都废除婚姻制度了,你的思想怎么还转不过来。她答应过无论要和我永远在一起,还答应过跟我生一个孩子。现在这是唯一永远在一起的方法。只有基因的结合,才是最美的,最紧密的结合,你懂吗?” 卢瑟摇摇头,茫然地看着激动的温拿。 “ 不管了,反正你想去第一空间就得帮我做这件事情。明早八点,她在湖边的翻尾石鱼有读书会,你在那里等她就好。她叫马诗梦,长得最美的那个就是她。”温拿想到了马诗梦读书的样子,又想到了他们的孩子,嘴角划过一丝笑意,可是马上又转向了失落。他已经不再是省委常委的儿子了,诗歌、音乐、未名湖、马诗梦,一切都离他远去了,等待他的是第三空间的无尽折磨。 “ 折叠只有十分钟了,你快拿好瓶子,好好听我说。”温拿严肃起来,对卢瑟说:“原来我有同学在半夜夜袭过第三空间,我也只知道可以穿越的地点和大致的方法,想要成功,可能还要自己摸索。” 卢瑟点点头。 “ 我们这里是47楼,你出门以后往东走200米,那里有一个金字塔一样的东西玻璃罩,据说那是当年北大折叠工程的地下施工入口,也是三个空间的翻转轴上除了官方通道以外,唯一一个存在空隙的地方。那里有夜袭的人们留下的小洞,你躲在里面就好。” 卢瑟沉默了片刻,确定自己没有忘带什么东西,于是开门往外走。 “ 喂,等等。”温拿叫住卢瑟:“换一条长裤,你的腿……在第一空间太突兀了。还有,在第二空间别乱跑,我也不熟悉那里,被人抓住就不好了。第三空间见到学生你可以提我,都是熟人。” 卢瑟换上长裤,径直往那个酷似卢浮宫地宫的金字塔走去。 12 点即将到来,户外的阳光非常刺眼,宿舍楼之间空无一人,卢瑟快步朝温拿说的地点走去。那个丑陋的玻璃金字塔周围是一片绿化带,果然,草丛中不少地方有翻动过的痕迹,卢瑟翻开草皮,看见刚好能容得下一个人的小洞。没等他把身体完全放进去,折叠已经开始。 卢瑟看见北大南北两个区域的地面缓缓竖起,对着一条纵贯东西的大轴合拢,而卢瑟正处在这一条轴上,南北两侧的楼房和平地恰好能够互相交错,渐渐地遮住天光,朝着卢瑟压迫而来,最终合并成一个紧密的立方体。卢瑟躲在洞里,黑暗中,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跟着大轴在转动,直到另一个立方体缓缓打开、放平,卢瑟的身体转了180度,屁股从另一个洞里撅了出来。 Chapter. 2 张燕堂教授最近失眠得厉害,当第二空间展开,他就醒了。张燕堂锁好燕南园56号的院门,准备去北边走走。他魂不守舍地在校园里踱着,走到二体楼下的时候被绊了一下,差点摔个大马趴。回头一看,草丛的土坑里有个黑黑的东西凸出来。张燕堂走过前去,发现卢瑟躲在里面。张燕堂说:“嘿,你是北大的吗?在这里干嘛?” 卢瑟知道自己被发现,只好从洞里钻出来。他低头站在张燕堂的面前,双手攥紧衣角,汗水大滴大滴地从脸上滚下来。 “ 问你话呢,你是北大学生吗?”张燕堂又问。 卢瑟点了点头。 “ 哪个院的,躲在这里干什么?” “ 光……光华的……”卢瑟在第二空间没有勇气撒谎。 张燕堂听到卢瑟的回答,神情中闪过一丝兴奋,但他很快又把兴奋压了下去。他问:“第三空间来的?” 卢瑟有一些慌,连忙说道:“求你不要告诉别人,我只是想去……” “ 不不不,年轻人,你误会了,我没有这个意思。”张燕堂立马打断了他:“你先跟我来,我们慢慢说。” 卢瑟见张燕堂似乎没有恶意,心情平复了一些,可他对张燕堂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他回家,但卢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跟着张燕堂往燕南园走去。走在路上,卢瑟才敢抬起头看了看第二空间的北大。 第二空间里,北大基本上沿用了21世纪的格局和功能。路上有不少学生穿行在宿舍和教学楼之间,学生上课的制度还被保留,只不过都是一些讲座和大课。玻璃金字塔旁边有一些塑胶和人造草坪的体育场,虽然是正午,但已经有人来占着场地,第二空间大部分区域还是用作教学和住宿,娱乐的地点并不多。 卢瑟跟着张燕堂进了56号的小院。院子里有一栋小房子,与现代化的宿舍和教学楼不同的是,燕南园所有的墙面都是青砖,表面附满了爬山虎和紫藤。这个老宅子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了,在21世纪初的时候,学校重新分配燕南园房屋,把56号给了张家。当时接手56号的,是张燕堂爷爷的太爷爷,姓张,名旭东。当时北大国际化水平低,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张旭东牵头了一个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把外国的学生引进来,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外籍学生比例提高了,学校在面子上也就一流了。但是明面上却不能让国内学生看见这些,不然他们又要闹。所以张旭东出了个主意,借翻修草坪的名义往地下挖,让外国学生去地下被伺候,这样就能维护稳定和谐。这个建议被学校采纳以后,学生果然不闹腾了,为了奖励张旭东的贡献,把燕南园的一套房子分给了他。 进入22世纪,人脑数据传输技术飞速发展,北大教学成本降低,学生也越来越多。对学校的扩招,学校里分出了两派。一派是自主招生派,他们一般在城市中接受了素质教育,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的北大,所以觉得还是过去的教学方式好,学生老师能交流,课外活动丰富,人更全面,对扩招是很反对的;另一派是应试高考派,家庭多在县城和农村,多是通过应试高考进入学校,觉得北大这么好的教学资源,能让更多人分享总是好事情,所以大力支持。校领导左思右想,想到了前辈们的地下工程的思路,如果让不同需求的人分开空间教学,那么各自的利益都能保障。于是,就按照招生的方式不同,把学生分到三个空间,高考进来的去第三空间,自主招生进来的去第二空间,那些还住在地下,通过申请制进来的外籍学生和权贵,就去第一空间。高考生名额增加,自招生继续素质教育,申请生能走上地面,所以改革没有什么阻力,大家都开心地接受了这个设定。 张燕堂带卢瑟走进屋子,反锁了门,招呼卢瑟坐下。 “ 你叫什么名字?”他递过一杯水。 “ 卢瑟。” “ 你好,我叫张燕堂,是这里的老师。你刚才说你离开第三空间,是为了什么?” 卢瑟只好说出实情:“我……是为了去看未名湖。本来想在第二空间躲到晚上,没想到被您撞见了。” “ 你怎么会知道未名湖?”张燕堂有些诧异。 “ 是我室友告诉我的。” “ 你室友是谁?”张燕堂突然提高了嗓门。 “ 啊,不……不是我室友,我是……”卢瑟意识到自己因为紧张,不小心忘记了答应过温拿的话,把他暴露了。 “ 是不是温拿?” 卢瑟一愣,他心想:“张燕堂怎么会知道温拿,难道温拿从第一空间下放的事情全校皆知了?不可能,张燕堂在第二空间,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事情……” 看着卢瑟纠结的表情,张燕堂几乎确定了温拿就和卢瑟住在一起。这个第三空间来的年轻人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惊喜,一下子省了不少事儿。他推推眼镜,用很温柔的语气对卢瑟说:“你别紧张,我说了,我对你没有恶意,对你室友也没有。你要去未名湖,我不告发你,但你要帮我做一件事情。” 卢瑟有点懵,在去未名湖这个主线任务之外,温拿和张燕堂给他的支线任务让他的脑子不太能转得过来。但他却又无路可退,只能静静地看着张燕堂,等他布置任务。 张燕堂见卢瑟默认,观察了一下四周,对卢瑟小声说:“你去帮我问问温拿他爸的事情。” “ 他爸?就那个贪官?问什么事儿?” “ 哦?他都给你说了?那我就直说了,你帮我去问问温拿,这次案子进度怎么样,牵扯了多少人。现在恐怕只有家里人知道情况了。你问清楚以后,把消息放在你来的那个洞里,我去拿。” “ 我能知道为什么吗?”卢瑟还是想要问明白。 “ 我和他父亲是大学同学,他出事了,我这不是关心嘛。”张燕堂这么说,可他并不只是出于关心。张燕堂是北大国发院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教授,上大学的时候和温饱是同班同学,后面温饱当了官,张燕堂留了校。在经济还没垮的那两年,实体经济落后,金融杠杆奇高,金融市场很畸形。温饱当掮客,张燕堂当顾问,拉了几个资本家,借了一个基金公司的壳搞内幕交易。当时中央也严打了几家这样的基金,可是整个市场都混乱,还是力不从心,温饱他们也就幸免了。不过这次温饱落马,这件事情可能会连根翻出来,张燕堂因此惴惴不安,生怕自己被牵连。打听案情进展风险太大,张燕堂不敢,本来他想趁过两天去第一空间讲课的机会当面问问温拿,可没想到温拿被下放了。他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刚好遇见了卢瑟。 卢瑟说:“案情进展我倒不知道,不过我听温拿说,他爸担了很多事儿,看样子不太好。” “ 这我就放心……不,是不放心,苦了他了……”张燕堂怎么努力也掩盖不住脸上的喜悦:“不过你还是再帮我问问,就说定国基金的事情,重点打听一下这个。小伙子,拜托你了。” “ 嗯。”卢瑟松了一口气,这个事情不算复杂,如果温拿不想说,他也没必要强行问,只要塞个纸条带句话就好。而且他现在可以让张燕堂允许自己躲在家里,直到折叠开始再出去。卢瑟又问:“老师,我能待在这里吗,待到三点半。” “ 当然可以,我答应过帮你的。你先吃点东西,然后睡一觉。”张燕堂很爽快答应了。 张燕堂带卢瑟来到饭厅,饭厅的墙上有一个和卢瑟宿舍一样的小柜子,只不过上面有个触摸屏,可以点菜。张燕堂在上面按了几下,餐饮中心传来两份午餐。张燕堂招呼卢瑟坐下,端过两盘菜,每个盘子里有一块鸡胸肉,半根胡萝卜,还有二两米饭。卢瑟自从过年回来,还没这样吃过饭,顾不得礼貌,几口把饭菜扒个精光,又向张燕堂要了一份。张燕堂看着卢瑟直率的样子,反倒觉得他有些可爱,他开始主动给卢瑟说话:“小卢,你家是哪里的?” “ 贵州松桃。”卢瑟一边嚼着饭菜,一边回答着。 “ 哦,松桃,我去过,中国最后的苗寨,苗王城就在那里。” “ 嗯,对。我就是苗王城长大的。” “ 不容易,不容易,你们那出一个北大学生可真不容易啊。” “ 嗯,当年我考上北大,我爸在寨子里摆了三天流水席,他说苗王城上次北大学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卢瑟流露出一点骄傲的神情。 “ 听你说你是光华的,什么专业?” “ 金融。” “ 挺好的专业,以后做什么?” “ 去凯培托做算法交易员。” “ 好,数一数二的基金公司。那现在学习怎么样?” “ 还行,就是数据量太大,经常头疼。” “ 很正常,学金融,现在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只有脑子里的历史数据足够多,对金融市场才敏感,以后建的模才可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哈哈哈。” “ 张老师,您是教什么的?”卢瑟反问。 “ 我嘛……宏观经济。”见卢瑟不懂,张燕堂又解释道:“就是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你学金融看到那些数据,就是在我们调控之下社会资本的流动。” “ 那我们为什么不学经济呢?” “ 北大三层空间,不仅是空间的区别,还有学科的区别。你们第三空间主要是学技术活,金融、计算机编程、外语翻译之类的就是你们的专业。比如你要做的交易员,只要有足够多的历史数据,就可以按照行业需求去建模,制定交易策略,并不需要知道宏观经济的走向,数据里有所有经验。至于第二空间,主要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比如我学的经济,还有法律、社会学、数学、物理、化学,我们主要负责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规律,推动人类的进步。你们第三空间学的内容,就是我们二层空间制定的。” “ 既然只要数据,为什么不用计算机来做。” “ 理论上是可以用计算机的,不过还不成熟。还是用你举例子,市场的数据是瞬息万变的,计算机程序智能化程度还不够,有的情况还是人比较敏感,出错概率小。况且,即便是设计算法,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也需要一个中介,这就是你们的功能。之所以通过高考把你们选拔进来,就是因为你们瞬间计算能力和脑容量是同龄人中最出众的,更适合这个工作。” “ 第一空间呢?” “ 第一空间学的是文学、历史、哲学还有艺术。” “ 他们不研究规律,推动进步吗?” “ 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什么事?” “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卢瑟被说得越来越迷糊,他完全不能理解第三空间以外的北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 不懂就算啦,吃完饭好好休息吧。我要去上课了。” “ 上课?”卢瑟并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上课。 “ 第二空间的课有大部分需要老师讲,最新的学术成果一般都没有变成数据。再说了,我们这边重要的是逻辑能力和批判能力,光靠数据可不行。别问那么多了,我要迟到了,你快休息吧,晚上我来接你。”张燕堂说完把一头雾水的卢瑟带到二楼的卧室,让卢瑟先睡一觉,准备晚上的穿越。这也是卢瑟这个学期第一次不在催眠剂的作用下睡觉,他把身体摆成个大字,他感觉到肌肉被拉开,有点疼,但他很享受这种疼痛感。不一会儿,卢瑟忘掉了所有困惑,睡着了,他在梦里看见了未名湖的模样。 卢瑟睡了很久,张燕堂上课回来并没有叫醒他。看着卢瑟,张燕堂想起自己和温饱上大学的时光,那时候北大还没有折叠,所有学生都在一起学习。张燕堂的家学背景深厚,温饱是一个农村孩子,两个人却分在一个宿舍里度过了四年,三十年过去了,温饱的仕途起了又落,而自己作为一个经济学教授,却无力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甚至也跟着资本家为虎作伥。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心疼起卢瑟来。他之前没有告诉卢瑟的,是第三空间数据传输教学是以伤害人脑为代价的。卢瑟正在以生命的代价换取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也很感谢卢瑟,因为他带来的消息总算能让自己先把心放下来。张燕堂走回自己的房间,打算先睡一觉,等凌晨三点叫醒卢瑟,帮他去第一空间看未名湖。 Chapter. 3 在第二空间运转的这几个小时内,第三空间已经从转动轴上卸下,换上了第一空间的方块。第二空间合起,在大地的背面,展开的是第一空间。 卢瑟扭了扭身子站起来,眼前的东西完全超乎了自己对于北大的想象,他即使在梦里也没有想过北大那么得美。他往北望过去,眼前是一大片开阔的草坪,草坪东西两侧各建着三个四合院。卢瑟往北走进草坪,右手边三个四合院的大门上分别挂着哲学系、宗教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牌子,左手边是历史学系、艺术学系还有胡适学院。继续往前走,是一片树林,树林间稀稀拉拉的放着几个明清风格的建筑,路边还有一些石碑,看起来年代很远了,虽然卢瑟并不能认出上面的繁体字,但他还是很欣喜,这是能让他愉悦的东西。 一路向北,卢瑟翻过一座小山包,路走到尽头,眼前的景象把卢瑟镇在原地,一动不动。在卢瑟面前,中关村的灯光被湖面上的清风揉碎在水中,湖岸的柳枝沙沙作响,撩拨着卢瑟的心绪。他真想跳进湖里,和这片空间融在一起。 没等卢瑟往下跳,远处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把沉浸在美景中的卢瑟拉了回来,他赶紧躲到了树林里。一个穿着白色裙子的女孩,胸前挂着一个相机,朝卢瑟这边走来。卢瑟在第三空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女孩子,正看得出神,脚下一滑,正好摔到了女孩面前,把她吓一跳。 “ 你是谁?”女孩往后退了两步。 “ 我是……来散步的……”卢瑟没想到自己这么倒霉,每到一个空间都会被撞见。他只好硬着头皮解释。 “ 第一空间一共三百个老师,两百个学生,我全都认识,没你这号人。快说,你到底是什么人。” “ 温拿,温拿你总认识吧,他是我朋友。” “ 温拿?你到底是谁?在这里干嘛?”女孩有一些紧张。 “ 我是他新室友,我来帮他一个忙。” “ 这么说,你是第三空间来的?” “ 对啊,我看你是他同学才敢告诉你,你千万别再告诉别人。” “ 好好好,我不告诉别人,但你过来,仔细给我说说,他到底让你来做什么了。”女孩似乎猜到了卢瑟身上的任务。于是带他走上山包,在临湖轩旁边的亭子里坐了下来。“说吧,他让你来干什么?” “ 送东西,给一个女孩,叫马诗梦,你认识吗?” “ 送什么?”女孩接着问。 “这我可不能说,这东西不一般。” 女孩犹豫了一下,只好跟卢瑟说:“我就是马诗梦,你快说吧。”见卢瑟还是不太相信,女孩把相机摘下来,把相机背面錾金的花纹给卢瑟看: “ 喏,你看,定制的相机,上面有我的名字。” 卢瑟从包里拿出小瓶,放到马诗梦面前:“这个。” “ 这是什么。” “ 他说,你答应过他,和他生孩子。精液,他的,冷冻的。”卢瑟有点不好意思。 “这个傻子,这么大的人了,怎么什么都信。你快收回去。”马诗梦也有点不好意思。 “ 我回去该怎么给他说呢?”卢瑟没有去拿那个瓶子。 “ 你如实跟他说吧,就说我反悔了,我不想骗他。” “ 可是他似乎真的很喜欢你。” “ 他年纪不小了,怎么连真话也听不了呢?” “ 也好,这样能让他早点死心。” “ 我可不是这个意思,你还要告诉他,如果不坚持自己最喜欢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虽然我不给他生孩子了,但只要他还喜欢我,生命就仍然有爱情的意义啊。他的爱情与我的回应无关。” 马诗梦的话让卢瑟有点晕,他打算回去看情况再决定给温拿说什么。 “ 这样吧,你今天不要乱跑,看在你给温拿带东西的份上,你今天跟我走,我带你随便逛逛。”其实马诗梦并不是真的想带卢瑟玩,只是因为她不希望卢瑟被别人发现,把她和温拿的事情再传出去。马诗梦的家庭条件虽然不错,但比起第一空间的众多二代来说并不算好,她是通过舞蹈特长申请的北大。后来,温拿在读书会认识了马诗梦,开始追求她。马诗梦并没有那么喜欢温拿,在她眼里,温拿是一个简单阳光的男孩子,但总差一点能戳中她内心的东西。然而温拿对她很好,而且家境不错,所以她也没急着拒绝。不过,除了两个闺蜜以外,她并没有对太多人讲过和温拿的关系。 “ 好啊,我正想在第一空间多逛逛,这里可真美。”卢瑟这时已经忘掉了可怜的温拿。 “ 嗯,那你跟我一起拍照吧,我要拍一组照片,叫‘凌晨四点的北大’,很多人四年都没起那么早,我要把这些景色给他们看。” “ 第三空间每天三点半就要起床,不过四点我已经在上课了,也没见过凌晨四点的北大什么样子。” “ 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埋头在学习里只会让你错过沿途的风景,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你应该多关注一下才是。” 卢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马诗梦的话,他每天早上起床就要戴起头套,一直到睡觉,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看沿途的风景。更可悲的是,在第三空间全是冷冰冰的方块建筑,连风景也没有。他只是跟着马诗梦在湖边走走停停,相机快门转动和蝉鸣的声音交替划破未名湖的宁静,沉默的只有卢瑟。 两人从未名湖绕了一圈,已经快五点了,天光微微亮了起来。马诗梦带着卢瑟往南边走,这次他们经过的是另一条路。路的两旁是很粗壮的洋槐树,花瓣从树上落下,散在马诗梦的头发上,姑娘头发和的洋槐的香味夹在风里,朝卢瑟轻轻打来。卢瑟有一些恍惚,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里,或许这样的现实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梦。 咔嚓,一声快门,又把卢瑟从梦境中带回,马诗梦的镜头正对着一个食堂。食堂大厅里一个阿姨正在打扫卫生,大厅边上一个巨大的玻璃柜子罩住了厨房,两三个厨师在里面手工包包子。“你看,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早餐,背后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啊。”马诗梦一边拍照,一边对卢瑟说。 “ 我……没去过食堂。” “少吃一点外卖,对身体不好。” “ 不,我的意思是,我们那里没有食堂。” “ 啊?那你吃什么?” “ 营养液,一天两杯。” “ 好喝吗?” “ 没什么味道,不过营养是够的,喝了有劲儿。” 马诗梦一时语塞,她觉得卢瑟有些可怜,却没有意识到,卢瑟正是她口中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中的一份子,为了她习以为常的生活。 接着,他们来到了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的规模比21世纪小了很多,大多数的书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只留有一些古籍和经典书籍保留着纸质本。卢瑟原来从没有见过北大图书馆,因为北大图书馆的大楼和大部分馆藏都在第一空间。第三空间自不用说,数据传输不需要纸质图书,而第二空间用的基本都是电子资源。只有在第一空间,图书超越了知识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在第一空间有一句很动听的话——“博雅塔下宜聆听,未名湖边好读书”。 在图书馆外面拍了几组照片之后,马诗梦说:“累了,我带你去吃早餐吧,刚才那个食堂。”这是卢瑟24小时内的第三顿饭,从营养液到鸡胸饭,从鸡胸饭到手工包子,在空间穿越的同时,他的胃也经历了一场穿越。马诗梦吃得很少,在她面前,他没好意思再要一份。他吮吸着自己的牙缝,回味着包子的滋味。 这时,食堂里走进来一个男孩,马诗梦看见了他,脸颊一红,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男孩也看见了马诗梦,径直走到他们两个人旁边坐下。马诗梦带着羞涩对他说:“又起这么早读书啊?” 男孩显然对卢瑟这个陌生人更感兴趣,只冷冷地回了她一句:“你不也很早吗。” 马诗梦怕他误会,连忙解释道:“忘了介绍,这是卢瑟,我的一个……亲戚。卢瑟,这是庄微,我同学。” 庄微朝卢瑟点了点头,对马诗梦说:“今天总理来北大视察,校外的人怎么进来的?” 马诗梦差点忘了这茬,只好打个哈哈:“你别管了,反正我有办法。对了,你那篇写苏联插画艺术的文章写完了吗?我想看。” “ 库普里亚诺夫、克雷洛夫和索科洛夫的资料整理完了,施马里诺夫的东西还差一点,也就这两天了吧。今天未名湖安保升级,读书会取消了你知道吗?” “ 差点忘了,你一提醒才想起来,那十点的课还上吗?” “ 好像也不上了,总理要接见我们。你亲戚怎么办?” “ 这倒是个问题,我让他去教室待着吧。” 庄微取了早餐,认真地吃着。马诗梦在认真地看着庄微,眼睛里充满了爱意,他是马诗梦喜欢的那种类型。庄微瘦瘦高高,戴着一副颇为复古的黑框眼镜,他父亲是个画家,因此庄微自幼接受了不少文化的熏陶,和第一空间众多官宦和富商的子女显得不同。他不像温拿那样,开朗、纯真,反倒有些内向甚至孤僻,他喜欢的东西也很少有人欣赏,别人都在谈流行的时候,庄微却在研究苏联文学或者日本绘画;别人看足球,都喜欢世界冠军北京国安,他却偏偏喜欢英格兰第四级别联赛的阿森纳队,虽然马诗梦也不懂这些,但她觉得庄微是特别的那一个。 而在桌子的另一头,卢瑟却在认真地看着马诗梦。 庄微吃完包子便站起身来。“我去学生会准备接待工作了,你等会儿别迟到。”说完就走了。 马诗梦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读书会也去不了了,真没劲。” 卢瑟看出了马诗梦的沮丧,知道这一切是因为庄微,所以故意把话题往他的身上引:“他刚才说的学生会,是个什么东西?” “ 第三空间没有吗?”马诗梦有气无力地说着。 “ 从来没听说过。” “ 就是学生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其实就是给学生早一点接触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再说了,同学都是资源,反正以后都会互相需要,早打交道方便一些。”马诗梦看卢瑟又是一脸懵懂的样子,也没什么兴趣接着说了,她这时候心里想的全是庄微。“天亮了,走吧,我带你去教室,今天总理来,被保安撞见不好解释。” 马诗梦带卢瑟来到一间小教室,教室周围摆着一圈沙发,天花板上挂着一个多维投影设备。卢瑟问:“这就是教室?” “ 对呀。听讲座效率太低,我们现在都是讨论课,老师带着我们读书,和第二空间不一样。第三怎么上课?” 卢瑟涨红了脸,像是被羞辱了一样,含糊其辞地对马诗梦说:“和你们不太一样。” 马诗梦看见卢瑟脸色不好,把窗户打开,“你在这里待着吧,不要乱跑,我去换身衣服,上午还有活动,弄完了我来接你吃饭。”说完留下卢瑟一个人就走了。 空荡荡的屋子里,卢瑟回想了在这一天里见到和听到的一切,从张燕堂的那些话开始,他就充满了困惑,直到见了静园和未名湖,食堂和图书馆,见了马诗梦、庄微,这种困惑变成了一种羞愧和自卑,一种卢瑟无从发泄的羞愧和愤怒。他决定走出门去,去真正拥抱未名湖,这一切属于马诗梦,也应该属于自己。 七点不到,卢瑟潜入到未名湖中心的小岛,他在等,等马诗梦再次出现,他要在马诗梦面前跳进未名湖。他受够了第三空间的一切,受够了营养液,受够了数据头盔,受够了宿舍,他想吃包子,他想拥有马诗梦,他想在未名湖边唱歌读书,他想跳进湖里,成为一个诗人。 八点半,总理在校领导的簇拥下来到了未名湖。领导后面后面跟着一群男男女女,卢瑟认出了领头的是庄微,马诗梦在队伍的中间。他们渐渐走近了,在花神庙前面的河岸上停下,学生们围着总理团团坐好,有说有笑地交谈着。校长提议:“来,同学们,我们给学长唱一首歌吧。就唱《未名湖是个海洋》怎么样啊?”同学们也都纷纷赞成,其中一个男孩子拿出了吉他,弹起了歌曲的前奏。 卢瑟听见了琴声,心绪更不能宁静了,他跑到石舫上,朝远方挥着手,叫着马诗梦的名字。马诗梦恰好抬起头,看见了卢瑟,她先是一怔,又有些难为情,对卢瑟使了个眼色,让他快点闭嘴然后消失。对岸的岛上,卢瑟看见马诗梦也在看自己,便纵身一跃,准备跳入湖中。 “ 报告指挥部,湖心岛发现不明目标,是未经核查人员。” “ 当场击毙。” 突!子弹穿过枪膛,穿过消音器,也穿过了卢瑟的头颅。卢瑟掉进了湖中。 除了马诗梦,没有人听见卢瑟落水的声音。 湖面上依然飘荡着少男少女的歌声: 未名湖是个海洋 诗人都藏在水底 灵魂们都是一条鱼 也会从水面跃起 未名湖是个海洋 鸟儿飞来这个地方 这里是我的胸膛 这里跳着我的心脏 …… 我的梦,就在这里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4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批判历史与批判现实
热度 1 cgh 2016-6-30 02:40
批判历史与批判现实 骂祖宗,应该是中国传统中,最恶毒的“和平”攻击,与此相关的成语就一大把。批判历史,基本可以称为书面上的骂祖宗形式。事实上,基本上没有人因为自己祖上有某些问题而羞于给祖宗立碑树牌。因为,祖宗给我们是经验教训,不是固化模板让无能孙辈去照搬照套。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汲取优良的东西,铭记失败的教训。所以,研究历史重在发扬优良。 当然,时代的主题是言论自由、维护权利。这就必然有对现实的评论。打人骂人,没关系,装孙子都可以,比骂祖宗要强。现实和历史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直接影响到现实利益,而历史是过去,只能通过现实来再现。于是乎,很多人将批判历史幻想成批判现实,以为批判倒下历史就能阻止其现实再现。这种思路的缺陷在于看不到历史教训的本质,抓不住现实的关键。 有人乐于批判孔、毛、传统中医、文革。甚至主流媒体都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潮流。可是,当代社会,既不是孔时代的主仆制,也不是几十年前的毛时代,没有人强迫使用中医,更是已经官方对文革有正式文件定论。这些人为什么还骂得那么陶醉,甚至连自己都骂臭了?其实,只要明说对现实的某些现象不满,就足矣。那就大胆的去批判现实吧!批判的结果可以非常直接的产生影响。 然而,这个社会的病并不在于有一群骂祖宗的人,而在于这群人敢骂祖宗却不敢批判现实。骂祖宗不会受罚,批评现实却有可能遭罪。这是一个离奇的社会,没有正常的现实监督机制,想发挥监督的人只好去监督已经对这个现实世界没有直接影响的历史祖宗。当然也不否认,有些人滥竽充数看起来要批判,但是却实实在在的为自身牟利。
个人分类: 杂谈|3640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术圈现实和科学网差不多
热度 11 outcrop 2016-5-5 09:17
更注重形式与面子,而非价值与深度。 比如高山老师最近提到的系列话题很有意义;关于魏则西,陈安老师的文章也写出了高度。 但精选的多数是中规中矩、冠冕堂皇甚至不少看起来一本正经实际是废话瞎扯的文章。 小编这么做一方面可能因为这么个精选策略安全稳定;一方面可能因为不觉得有价值;一方面也可能是保护博主,避免成为出头鸟。 读者部分也差不多,不大喜欢能带来思考或者拐个弯深点的文章,直接摆出来的玩意最好,能偏激点一起吐吐槽就完美了。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5023 次阅读|31 个评论
迈入科普行业一年多,诸多困惑犹存
smilemooncat 2015-9-21 15:24
18日-19日,在参加岱山县科普活动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科普前辈,并有幸与他进行了不少的沟通。 即将退休的他,面对着已迈入科普行业14个月的我,他一方面表示鼓励,另一方面又提醒我注意一些现实的问题。我不禁也有了一些思考,该怎么办呢? 老师 :你天体物理博士毕业,在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从事科普工作。发展空间在哪? 我 :额。我现在台里主要从事两大块工作:科研进展报道和大众科普工作。关于前者,如果好好发展,我可以朝着国外科学记者的方向发展。关于后者...... 老师 :科学记者?国内外科普形势不同。首先,你现在做的工作不是科研进展报道,更像是科研宣传,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只关注本台工作,没有关注全国甚至全世界。其次,即使你成为了一名科学记者,基本的工作模式也是关注最新国内进展,请科研人员写个初稿,再由你来润色修改;或者做一个简单的采访。你一个天体物理的学生做这个工作,短期来看,优势并不大;但长期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你愿意现在朝着这个方向转型吗? 我 :我看到的是,国外不少科学记者做的工作是深入挖掘前因后果,而不是简单的宣传工作。我本来挺希望朝着这个方向走的。 老师 :目前这样的需求还不大。你如果要朝这个方向转型,那就应该想想是否该去报社等单位,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而对方是否又需要你的背景,也是个问题。 我 :除了这块之外,我在台里也要参与一些大众科普工作,例如路边天文、科普讲坛和课件制作等。现在,有些小学开始重视天文的教育,需要一些天文课件。我们也打算开始制作天文课件。但这时就面临着一个问题:要制作一套好的天文课件,需要有懂中小学教育的人和懂天文的人一起,搭建框架,填入内容,优化表达和视觉效果。 老师 :做这样的工作,不见得一个天体物理博士就能做得好。我想,学教育的人和现在的小学老师花些时间设置框架,再请天文科研人士花一点时间提供些内容,再由前者润色和修改,最终的课件效果比你做得可能还要好。毕竟,给小学生讲天文,绝对不能深。 我 :这让我想到这次给小学生上课的经验了。 老师 :如果你决心要走大众科普这条路,去从事科普管理的工作,会为科普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去科协或科委工作。 我 :在那里工作,主要就是为科普人士服务,最大化最有效化利用科普资源,调动大家科普积极性,做最好的科普。不过那样,就是一个公务员了,自己就不再在一线科普上工作了......我还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公务员! 老师 :刚才我们都是在谈梦想。谈谈现实问题,你刚才和我说,你现在的职称是助理研究员,那就意味着:你如果希望自己能在支撑上有所进步,你必须要继续做科研,发文章,申请基金。你现在有多少时间做科研? 我 :这戳到我的痛处了。刚来天文台时,我期待着自己能科研一半科普一半,现在连二八分都做不到。我试图业余时间做科研,一方面是希望自己不与最新的科研脱节;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职称的压力。倒不是说,职称有多重要。但试想一下,我此刻刚毕业,出去科普活动时,别人会介绍你是**博士,参与活动的人们还会相信你的水平;而如果10年后甚至20年后,同你一同参与科普活动的都是***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别人介绍你是***老师或**博士时,那时参与活动的人会更相信谁的水平呢?这也是体现个人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 老师 :这是我最想给你的建议。你还年轻,可以看出你对科研还是有兴趣的,应该继续科研。科普是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参与的。你可以主职科研,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做科普;而不是主职科普,业余科研。 我 :谢谢老师。尤其是这一次青年基金的申请,我的项目申请最后挂掉竟然是因为有人说“这个人现在做科普,并不是全职做科研”。看来,现实也早就告诉我,我目前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老师 :你这一年在科普行业工作,相信也收获了很多。自己要走哪一条路,确实应该想清楚。工作需要热情,也需要考虑现实。 我 :恩。 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problem. 当前,我还有一个重要的科普项目需要努力完成:12月初的天问智慧360科艺展览。这个项目要自己参与的事情很多,写文稿,作为编导去分场景,设置角色、请人绘图、制作表格、请设计公司设计。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在申请中允诺的事情太多:还有四份课件、四个微视频、四份科研进展细节解读、四份新闻报道等。这些码字和制作的事情,只能继续努力完成。 做好这一件事。然后再好好想想走哪一条路。 记录下这段对话,也希望为那些准备从科研岗全职跳到科普岗位的朋友提供一个参考。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交流|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控制论
benlion 2015-8-20 14:52
地球资源有限度,而宇宙资源无穷。 教育造就文化,文化影响体制,政治对资源分配,而不同分配原则,导致社会的文化和经济不同的发展模式。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包括,管理学和传播学等,属于社会学或社会的科学范畴。 (管理模式) 人类是心-身2元的整合体,包含心灵的精神和躯体的器物,社会组织的理念属于人文精神,而体制设计在于科学方法。社会的思想,根植于史学精神的传统,在中古代中国为道-儒家伦理模式,在近现代欧美是犹太-基督教的新教伦理模式。 文明的根基,在于思想的深度,而组织科学发现和工程制造的管理效益,导致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生存发展。 -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未来文明|1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不胜收(34)
tianwainanfeng 2015-7-8 09:37
你总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总是可以捡到硬币。关于这一点,我一个朋友曾经这么肯定地说过,“这里的硬币,就算今天你捡不到,迟早也会被你捡到。”于是乎,我幻想着我那流浪者的生活。可是,自从我见了你,常常都可以听到你捡到硬币的消息,你甚至忍不住自己的惊喜,还带有一丝侥幸地询问,“你捡到了吗?” 如果说,这是幸运的话,至少我倒愿意分一半给你。我并没有真正想过自己为什么能发现那地上的硬币,甚至它们有时候隐蔽的很好,也总在不经意间被我看到。究其原因,无外乎我的分心,我喜欢四处打量些花花草草,走路依旧像小孩子似的走路时候看看天,看看地的。有时候想到了它们,一低头也就看到了。这或许是一种冥冥中的缘分,因为它们就在那里等着你。 可是,有一次我却花光了所有的运气。那时候你正经历着难过心伤,而我或许也是如此。我们都无法摆脱一个现实的问题,以至于,在这个问题上,都受到了伤害。似乎我们谁也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正确的,可是,就算知道了又如何,倘使做人不开心的话,就算所谓的心安理得,也不过是些许都自欺欺人。虽然,我们足够善良的话,一切到了最后,不过是随风而散,似乎你看得越轻,越简单,才会越真,越美,越不忍心,那时候才是只有所谓的在乎。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是放不下,依旧认认真真地跟自己,跟现实较劲。这或许就是真实的人生,注定了有些事情一个人要去经历,要去承担。那一天我多么期望上天帮我做一个简单的决定,可是无论我怎么用心寻找,就是没有一个硬币出现在眼前。我也知道,这种接着上天决定的名义,来给自己找些信念和勇气的事情,上天也是很难为情。只是,那时候我已深深陷入其中。 自然,我还是没有那么幸运,兜了一圈,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我只有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我有一百个硬币,我便可以鼓起勇气去看你。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已经顾不得难为情了,他已经开始不忍心了,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有一百个。现在想来,人在脆弱的时候,却像是无赖地放纵自己一样,总是能给自己找到点希望。 我带着这一百个硬币,就那么在自己的任性中上路。路上的风景只是飘飘而过,难得我竟然可以不被它们分心。可是我知道,这一次,我是用光了所有的幸运。虽然就算见了你,我也是什么改变不了什么,因为我知道,你我都没有正视那个现实的问题。无论如何,我不过想见见你,仅此而已。如同那路上的风景不经意不去修饰一样,我不为别的,只为留恋那曾经美好的时光,情愿我从此一无所有。
个人分类: 美不胜收|1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应该一半现实,一半理想
热度 12 lin602 2015-4-1 11:47
大学教授,我认为生活与工作的态度是:一半要面对现实,一半要怀揣并实践理想。 面对现实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必须考虑到社会的竞争与需要,考虑到这个社会的复杂甚至邪恶,还要吃穿与住,还要管自己的家庭。如果不考虑现实,就会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被社会贱踏。 但是,毕竟大家是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的一些理想,让自己生活在一种半仙状态,特别是自己的思想,要经常悬浮在空中,不为现实完全左右。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授,说出来的话基本上是:房子,车子,炒股,女人,国外优越生活,官阶,等。评价的标准是:钱多,官大,人脉广。 特别是年龄大点的教授,房子不用月供了,孩子也出来了,教授也上了,收入可以体面地养活自己,生活基本上无忧了。这时候,要让自己摆脱一种俗,有点脱离这种社会标准,按照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为社会提供点服务的想法来做点事。 钱、官、房、车等都被当成身外之物,不为这些去动脑筋攻关,不用为这些去请人喝酒,不用为这些在权力面前点头哈腰,不要经常做自己违心不愿意做的事。 带好学生,做好教育,完成考核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点探索,为了快乐与爱好,自己或与朋友喝点茶或酒,散散步,旅游看看自然美景,再做点对社会有益的公益的事情。按自己的意愿说话,有些话可以不说,但不要为了利益而说,这样做个半仙,也是一种学者的风范。 有的教授让人尊敬,有的教授俗不可耐。这就是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
4212 次阅读|11 个评论
人工细胞的设计与合成
benlion 2015-1-31 14:37
一直以来,探索的是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管理体制,而且,目标就是一个实现中西医学模式转换到系统医学的过程,并涉及到相关的医学伦理和医患关系等宗教与人文因素。 在科学和技术上,则一直是探索生命的自组织化机理和工程生物系统等,核心技术是生物反应器和细胞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 细胞的起源和细胞进化、发育的过程,包括,细胞动力学、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分化、迁徙和凋亡等信号传导、基因调控和代谢反应的分子网络等系统模型、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技术和工程设计方法等。起因,却是中学时代,读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等转入生物学研究的科学观念,以及心理物理学、遗传工程和生物学教师说到的仿生光合作用工厂等影响。 由于涉及科学方法论,从而,转入科学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探索,而又中西医学、哲学和艺术等比较的分析与思考。 因而,导致了科学史和文化史的考察与研究;然而,探讨和一直追寻的核心主线就是: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 - 从基因到细胞,从神经元到神经网络,从电子遥控昆虫到飞行器,从计算机到纳米机器人等。 附、欧洲价值观 近现代欧洲的 2 大东方思想来源: 1 )以色列和希腊文化的犹太 - 基督教,欧洲中小学有传统文化的宗教课程 - 没有宗教仪式,也不要求接受教师的观点; 2 )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文化 - 影响的是欧洲哲学家和启蒙运动思想家,以及印度 - 佛教 - 影响的是高更等后印象派画家和荣格等心理学。 中古代天主教,政教合一体制、性恶论和唯理论的哲学诠释等,经历 3 次思想运动: 1 )文艺复兴 - 诠释上转换到经验论, 2 )宗教改革 - 结束了神权统治; 3 )启蒙运动 – 性善论和启迪式教育,而发展“自然神”论等,最接近于儒 - 道家的 “ 天道 ” 或 “ 天理 ” 论,也就构成了神权 - 君权 - 民权的转换过程。 中国发展的目标:以色列基布兹共产主义农场,北欧和西欧的福利社会主义。 - (科学与经济 – 学问与商业) -
个人分类: 201415|1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体 – 文化与体制
benlion 2015-1-28 22:01
中古代文明,对应于拜占庭文明的兴亡,也是中国文明繁荣与发达的历程,文明的历史是相对时空、地理的概念。中国文化,形成“儒释道”分立,以及与宫廷的分离体制,同处于山东,却存在儒家文化和水浒文化制衡,相应的欧洲文化,却是政教合一和经院学术、领主庄园。 犹太教的拉比( Rabbi )同于儒 - 道家的教师,而佛教的失却袈裟,也导致了师徒模式;因而,不同于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体制。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欧洲文明,从神权社会向君权体制转换,从地理发现到启蒙运动,则是从君权体制转换到法制民主的社会管理模式,从而,复兴了传统宗教的个体化信仰和教育模式。 经历中国 - 中东 - 查理曼欧洲文化轴线的历史过程,从环地中海文明发展到环太平洋文明时期,并建立了人工科学 – 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工厂、影视制作等文化和艺术、技术的工业发展模式;然而,海外中国科学家,难以在高尖端技术领域充分发挥才能,而在中国却难以得到足够的鉴赏与获得资金或投资的支持;因而,导致一个矛盾和不利于创新驱动的社会现象,技术创新型企业,分别走向 2 个不同路径:转入中国传统的技术和产业,或回到理论思考与学术探索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 附: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 近现代欧洲科学,如,物理学的 3 次大综合,就是将 1 )力学、声学、热学、磁学、光学等综合发展到 2 )动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而在 20 世纪进入 3 )物理学革命 - 人类,又进入了新的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遇,那么,中国就有可能在未来重新成为创新中心。其中, 1 )到 3 )就是不同层次的范式,中国古代科学或技术属于 1 )层次,《墨子》也缘由葛洪而收录入了《道藏》。 -(未来文明)-
个人分类: 201415|1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医学探索 – 综述
benlion 2015-1-10 14:20
人类的科学,起源于天文学和医学,近代也开启于天文学和医学革命,系统医学的全球发展,也预示了人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从大航海到星际探险,而关键,仍然是方法和工具的发明,即,观测仪器和飞行机器,及其设计与制造的仪器和机器等。 领引人类科学和文明发展的社会,必然是创新型社会,必然具备 2 个基本特征: 1 )重视和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和独立人格的个体价值; 2 )面向未来和面对未知的开拓与探险精神。并且,可以从 3 个方面考察: 1 )文化 – 教育和传媒的人文精神根基; 2 )科学 – 哲学思维的深度和数学方法与技术发明的知识化驱动; 3 )管理 – 学术研究基金和产业投资的远景视野等。 从中国 - 阿拉伯 - 查理曼轴线开始,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而后,近现代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科学体系和工业制造,不仅是产生知识、信息和经济、财富的方法,而且,也是社会的建制、组织与管理机制。从现代到后现代,经历了新艺术运动、新教育运动,而到新启蒙运动时代,以及“儒释道”文化分立和“政教商”分离体制的文明模式发展。 从意大利到荷兰,而后,英国、法国和德国到日本、俄国与美国的科学、艺术与工业发展,都是采取既传承了历史的文化精神,而又建立了科学方法和现代体制,尤其推进科学和技术建立,如,英国物理学、法国社会学和德国心理学等,英国蒸汽机技术、德国电气化和美国、日本的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等。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又进入新的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时期,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 系统生物学与系统遗传学、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发展,已经显现出创新驱动的大趋势,将决定全球社会的未来文明格局。 - (总结) -
个人分类: APEC|2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文明的路径
benlion 2014-12-11 21:45
近现代以来,中西文化与体制、中西科学与医学等反复辩论,消耗掉很多精力和时间,其实,关键在于人类文明的历史,以及近现代欧洲文明建立与发展过程的探索与研究。 近现代欧洲文明,不是直接在希腊 - 罗马文明上发展而来,其中,包括,中东文明和印度 - 中国文明的很多因素,都是近现代文明建立的基础,同时,中古代中国文明,也不可能直接发展到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其中,也包括,必须具有希腊 - 罗马和中东文明的基础。 近现代欧洲文明,诞生在查理曼欧洲和中欧到英国和北海区域,位于西班牙、波兰到意大利及其以西区域,历史的边界接壤阿拉伯帝国、蒙古汗国,以及形成东西方交流枢纽的波斯、中亚和黑海 - 里海区域的丝绸之路,构成近现代科学与工业诞生的环境背景。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缝合历史的断层 – 近现代欧洲科学与工业文明的历史;然而,并不是也不可能重走欧洲文明的历程或发展阶段,而只是科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与思考。 现代文化和体制的建立,都是源自于教育和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因而,必须建立现代教育、科学与产业组织与管理的创新型社会机制,尤其教育必须加强: 1 )科学方法论 - 属于科学哲学和创造学等方法论; 2 )人文主义精神 - 属于伦理学和人格独立精神的培养等体系,才可能形成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氛围与机制。 附、医学发展 现代医学从实验医学发展到系统医学,实验医学不是直接在欧洲传统医学上发展来,而是以实验科学的范式研究和转换的过程。中国传统医学也不可能直接发展到现代医学,而将是以实验科学和系统科学的范式研究与转换到未来医学。 - (历史与未来) -
个人分类: 改革|1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止于至善
热度 1 benlion 2014-12-11 16:45
止于至善 - 唯有“上帝”是至善,人和人的文化都不是完善和完美的完成,宇宙、生命、文明,仍然存在很多未知谜团,都有待于人类建立高效的组织与管理来展开研究与探索;因而,现实和历史、个体和社会,不仅应该看到存在的缺陷,尤其重要的是学习长处和优势。 中国文明直接发展到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是个思维陷阱;因为,没有希腊、印度和阿拉伯乃至其它文明的贡献,也不可能诞生科学文化和现代体制,应该和可能做的就是学习与研究近现代欧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发掘人类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发展未来文明 - 欧美的人类学和历史、考古研究就是走的这个路径。 人类文明的路径: 1)埃及-巴比伦文明,2)轴心时代古典文明,3)中国“儒释道”文明,4)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中国文明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直接学习与研究近现代科学与工业乃至人文精神,而后,在这个基础上挖掘人类文化和资源,包括,中医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开拓创新全球文明的未来。 -(历史与未来)-
个人分类: 201415|1638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benlion 2014-11-15 14:59
创造论与进化论,体现的是宗教与科学之争;然而,进化论的含义就有“进化论”的进化,也就是科学的发展观。宗教的不变论是恒久性概念;因而,必然是以历史的不可篡改和人类延续和生存的价值观为永恒的目的。 中国传统哲学,以伦理和道德哲学为主,对法国人本或人文主义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一定等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可能“准宗教”或宗教的伦理诠释更合适。 人文( Humanities )和人文精神是已有的概念和定义,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发现和发明,得到承认和接受,就成为了历史的传统,在以往的基础上开拓与发展,则是创造和创新 – 古今中外文献没有的新知识。 科学有传统,伦理也有传统;但是,科学不能停止进步,伦理和道德也不应停滞发展,而这个任务,在思想层面就是哲学,哲学的时代精神 - 人文哲学的任务是新伦理,科学哲学的任务是新科学。 哲学,不仅包括逻辑、伦理和审美,也包括自然哲学(希腊比较强)、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印度比较强),以及 1 )宗教哲学(犹太 - 基督教比较强)、人文哲学; 2 )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中国哲学,偏向于 1 )社会哲学和人文哲学等;但是, 2 )科学哲学则是现代开始于维尔纳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 欧洲科学建立,先有经验主义,到美国为实用主义。现代西方,已经进入福利国家和后工业化社会,我国则仍处于前工业化时代,思维滞后 - 这是难以创新的重要原因。 因而,进化论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传统和环境限制论,只理解了 “ 适者生存 ” ,却没有理解生物改造环境和 “ 发展进化 ” ,也没有理解进化论的物种起源与变异,也就是传统与发展的关系。 - (传统与未来) -
个人分类: 启蒙教育|2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未来
benlion 2014-11-15 07:33
未来学,介于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幻想学之中间。 科学传播,必须是已经证实的知识和理论,科学幻想,却几乎是现代神话的想象空间;然而,未来学,建立在逻辑推理和现实可行的设想上进行预测。 犹太教-儒(道)家史学文化,都有很强势的预言、预测传统,如,《圣经》描述的很多梦境和《易经》的筹算模型等;但是,科学是证实和证伪,就是预测必须可以验证、设想可以成为现实。 印度教-希腊神话文化,则有很强势的幻想、艺术传统,往往成为世俗社会与理想社会的平行与对映模型。 在德国,更多兴趣是说到道家、禅宗,儒家影响较多的是法国,而北美的传统源自英国、法国等欧洲移民,而又融合了印第安、亚洲等文化。 法国时尚和英国工艺美术,也是面向的未来,美国加州的“硅谷”和好莱坞电影等,造就了幻想、梦想与理想的创造、开拓精神。 也就是,科学是历史传统与未来设想的结合。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2014y|1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梦想,现实
热度 2 originaldream 2014-11-8 16:58
第一次发表博文,没有经验,望各位博友多多指教。。 从小,妈妈就经常会问我长大了以后要干什么呀。我就望着天上的星星说:“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当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现在想来,不禁哑然失笑。 我小时候就对未知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夏天的晚上,在房顶上铺张凉席,躺在上面看着天上的星星,总感觉星星是呢么的神奇,会发光,会组合成一定的造型。总想知道为什么,问妈妈,她回答不了我的问题的时候,就告诉我:“等你成为了科学家就什么都知道了。”于是,科学的种子就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了。我会经常在我自己的房间里做一些小实验,比如,用蜡烛烧一些东西,观察它们的反应;熬制黑黑的糖稀;拆一些机械的手表等等。妈妈似乎也挺支持我做这些东西,当我拆我家的大座钟的时候,妈妈只是告诉我,拆完了一定要把它完整的装回去。但至今我家的大座钟还是不会敲响。凡是我家能拆的东西我基本都拆了个遍。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实验是在我初中的时候,那是我从别人那里借到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关于埃及金字塔方面的内容。里面提到了金字塔的食物保鲜尸体防腐的功能,好像这个功能与金字塔的建造比例和放置方位有关。于是乎,我就对着书上写的,用硬纸壳按照比例,做了一个缩小版的金字塔,并按照方位摆好。本来是想放一块鲜肉的,但没有肉,就掰了一块小馒头按照位置放好,放了一个星期后打开了看,那块馒头变干了,并没有发霉,就感觉自己成功了。但是后来一想,自己没有设置 对照!有可能是馒头自己风干了!这或许是自己第一次想到在实验中要做对照试验吧。小时候,自己崇拜的人是爱因斯坦,霍金。总感觉他们很伟大,今后一定要做一个像他们呢样的人。为此,我还专门买了《时间简史》(虽然看不懂),以及他们的个人传记。 后来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自己也懂得了一些就业方面的信息,并且天文学这方面学校并不是太多。而我高考只考了603分,没发挥好,要想上一所211大学,就只能去一些偏远点的学校。招生办给我推荐 的学校是A大学,B大学,C大学,D大学等。我又不想去西部,于是乎,我就选择了B大学,并且 报了生物专业。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物理和生物专业,物理院没要我,只能到生命院了。毕竟物理专业跟天文学方面还是比较接近的,大一的时候想转专业,结果政策限制,还转不了。 进入了大学,我才发现,所谓的211大学,所谓的一本,原来是这样。我们学校比较偏文科一点,理科校区不是很强。并且,当时很多同学都觉得生物科学这个专业是个“坑”。先不说专业了,就说说大学生活吧。我理想中的大学是这样的: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老师跟学生能够在一起激烈的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自由决定自己喜欢的方向,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团,谈一场美好的恋爱。可是现实却是这样的:逃课蔚然成风,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考试前老师划重点,给参考资料,出往年原题(我透露一点,有些老师为了及格率,出百分之七八十的往年原题,更有甚者,直接把前年的卷子直接拿来考试,连卷子上标的年份都不改,也是令同学们汗颜)。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其实应该也都知道。 后来,我了解到中科院是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做科研应该是最好的地方,在我眼里,中科院是比清华北大更厉害的存在。大一的时候,我做职业生涯规划,我就是这么写的,先考研到中科大,再去中科院(可能当时对中科院不了解,以为只有先去了中科大才能去中科院)。后来了解到我们学校有保研的名额,并且可以直接保送至中科院。于是,我在大一到大三期间,一直很努力的学习,天天上自习,上课也基本没有翘过课,从没有挂过科。只是为了一个梦想,去中科院,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终于,苦尽甘来,我得到了保研资格。通过夏令营,我获得了A研究所的预录取通知书,并且通过近期的实习确定了自己的导师,目前还在实习中。 记得当初面试的时候,导师问我,毕业后是要继续从事科研,还是找工作。我知道研究所里的老师肯定喜欢搞科研的学生。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现实就在眼前摆着,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挣不了多少钱,他们只是希望我能一直往上读,因为他们觉得学历越高,工资越高,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个大学生,要读就要读到底,这样他们脸上也有光。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做科研不是为了挣钱,读研读博并不是为了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是出于对科研的热情,对科研的兴趣。但如今,我们有多少人是为了自己纯粹的兴趣,为了自己梦想去做研究呢?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研究所进行这个方向的研究,不禁感到自己也逃脱不了现实的束缚。 梦想与现实,到底该如何抉择?
2824 次阅读|2 个评论
体制 - 科学与经济
benlion 2014-8-8 15:16
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的哲学和数学,象征近代与古代欧洲传统的分野。 从庙宇产生学堂,从宫廷形成政治,而在工匠和学者的传统,不仅产生了科学,而且也形成了商业。学者源自宗教和哲学传统,工匠是技术和艺术传统,而数学构成科学和商业的传统。从尼罗河的土地测量,产生了几何学,从天象观测和经济的计算,产生了代数学;因而,数学开始的起源,就与技术和经济相关。 自然与资源的认知和开发,构成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的方法形成。科学与艺术、数学与技术,终究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体制也必然是为这个目的而建立与改进。 国民经济管理学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科学基金和商业投资的分配合理,用对了方向和人,就是对社会乃至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投错了方向和投不中恰当的人,就是对一个社会和民族是巨大损失,乃至于错失整个发展的良机;因而,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金融体制和科学、产业的项目论证与资助机制。 目前,中国仍然不是创新型社会,对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分辨和鉴赏能力与评审机制,尚待建立起来。 因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等面向的是未来和未知,名誉和地位是面向过去和历史的奖励。面对未来和未知的判断能力和调控与管理机制,需要整体的教育、涵养和学术、技术水准的提升,才能具备对发展方向和前景的敏感,乃至用人的甄别能力。 设立创新型经济特区,将是一个推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解决方案。 -(创新型经济区)-
个人分类: 市场|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凡之路
热度 1 wido 2014-7-17 22:44
有几个小故事、小片段、小感想,且待我慢慢往下讲。 2014 年世界杯,克洛泽打破了大罗缔造的世界杯进球记录,在那个瞬间,他挥舞着拳头,没有空翻,也并不疯狂。后来跟同事讨论克洛泽,他很好奇克洛泽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想了想,也许是规律的生活、勤恳的努力、简单的热爱成就了克洛泽。他从未想过要超越任何人,当大罗在世界足坛大杀四方、裂土为王的时候,他还默默无闻,甚至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是一个好的射手。但是,最后他做到了,他坚守自己,他走了一条平凡之路。 还是2014年世界杯,荷兰坚持120分钟,最后点球不胜阿根廷,罗本走到看台边,隔着玻璃安慰自己的儿子。这就是现实,就是生活,你可以认为自己天下无双,拥有远大的梦想,但是现实不公,它抛弃了你,你没有到达你想去的地方,既然你跨越了无数的山和大海,它就该给你应该得到的。没有该不该,时候未到,老火汤熬不够足够的时辰,味道是出不来的,静静的等待吧,先武火,后文火,看着蒸汽慢慢冒出来,慢慢的,你会闻到那四处满溢的飘香味道。把不能控制的交给时间吧,这也是一条平凡之路。 2 011 年的夏天,姚明退役,我硕士研究生毕业。他在退役感言里说,在整个职业生涯里,他都在准备,准备接受退役的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承认身体衰败、生死轮回、人不会长盛不衰,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这还是一条平凡之路。 曾经,我以为这里只是一个中转站,一度害怕这里变成一个泥潭,让我抽不开身;现在,我意识到,即便这里是终点,那也并不可怕,可以接受。 所有的梦想照进现实,都是一条平凡之路。
个人分类: 青春无处安放|3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丰满与骨感
热度 4 sheep021 2014-6-10 18:34
一企业老总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 “高考已经结束,考上大学的同学注意了,要记得和没考上或弃考的同学搞好关系,等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的公司去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经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的领导就是他们!后面还有,二本的要跟大专的搞好关系,他们将是你们孩子的老师!”?? 有道理。这是现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0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战争】【说谎的人 L'homme qui ment (1968)】【法国】
lcj2212916 2014-5-25 20:51
导演 : 阿兰·罗布-格里耶 编剧 : 阿兰·罗布-格里耶 主演 :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Ivan Mistrík / Zuzana Kocúriková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捷克斯洛伐克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68-03-27 片长: 94分钟 又名: The Man Who Lies IMDb链接: tt0063080 这部战争片于捷克斯洛伐克实地拍摄,故事发生在森林里的一座古堡,主人公为自己创造了性格、过去和感情,但最终一切现实又反了过来,把他推回了森林中的炼狱。L’Homme qui ment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连贯情节,但是其复杂的对称、逆转与颠倒模式能提供相较正常叙事毫不逊色的快感与满足。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5311123
1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前世&今生
热度 45 boxcar 2014-5-1 12:39
1、这是最早的校址(1920年),现在的哈工大博物馆,每年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都在这里面的小礼堂举行。 2、土木楼,以前的哈建大 3、工大主楼,1950年代受苏联影响的特征明显。 4、现在的行政楼 5、正心楼
个人分类: 摄影|23003 次阅读|104 个评论
中日若再开战,哪方惨败?
热度 63 Majorite 2014-4-30 20:48
中日若再开战,哪方惨败? 请大家读读那小兵与恩格尔的对话, 或许有所思考。 那小兵:恩格尔,您上次关于刘亚洲《甲午国殇》的谈话让许多中国读者关注,而您自己独特的经历也让我十分好奇,您最近在写《远东地缘政治的当今与未来》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些这本书创造背景吗? 恩格尔:很高兴有机会与中国读者沟通。现在大家才知道日本过去和现在如何深入了解中国,连某些村子都不放过,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其实,德国人和日本一样,从八国联军时代开始就到处深入了解中国,这两个民族都是十分好奇和认真的。我到中国留学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图们江大桥,我当时提及这个地方许多中国老师都不清楚在那里。那个地方就在俄国和朝鲜边境上,离开中国边境只有数百米,但中国进入日本海的通道就此被截断了。我问许多中国学者如何看这个问题,他们很茫然,解释说“当时丧权辱国,不得已而为之”,我当时马上对中国人有了看法;为何这么大一个民族如此不懂反思?后来,我慢慢明白了, 中国人不懂反思是没有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缺少逻辑思维能力,更深层来说,是缺少心灵中的一种上进动力。 我记得鲁迅这么说过:雷锋塔终于倒了,每个人都抽掉它一块砖头,以为它不会倒塌,但最终谁有不愿对此负责。你想想,这种民族心理是什么?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犯罪。 每个人心中只有自己,把自己的自私利益最大化,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自由权利,最终导致大家集体失败。 三十年前,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都喜欢学物理学,而韩国人学政治和法律,中国学生告诉我学数理化比较容易在西方找工作,韩国人说要回国为家族争口气,同样是儒家文化竟然有如此天差地别的人生选择。中国人到了西方就努力争取脱离自己民族,除了吃美食和麻将就不会再提及中国文化,我对此十分好奇。一般中国人都不喜欢讲中国文化,即使讲也只是开口“五千年”,之后就没词了,然后就是西方列强如何侵略中国,中国死了多少人之类的,十分悲情,最后总得出一个“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结论。中国经济发展不但没有改变中国人这种心理,相反,把中国人推到了另个思维陷阱--- 全球GDP第二为何依然被人家看不起?中国人想到这里就不再追问下去,因为会预感到一种心理崩溃,一旦失去“弱肉强食”这个心理屏障后便会陷入不知所措境地,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依然在心中预设自己的文化最伟大,自己的文字是最高效的,自己的历史最伟大,自己的脑筋最灵光,背后是一种恐惧感,没有了这些虚构观念自己什么都不是了,不但什么都不是,而且自己就是这种集体失败的始作俑者。说到底,中国人虽然穿了西装,但脑子和心理素质还是农民的。日本人也不是个真正意义忏悔民族,他们不向别人道歉,但绝对向自己人道歉,更向自己内心灵魂道歉,甚至用自杀来实现这种道歉,而中国人刚好相反,可以卑躬屈膝向领导道歉,但绝不向自己心灵道歉,所有非常难被启蒙。也因此中国人无法理性面对国际问题,依然用“弱肉强食”解读一切问题,把利益分配当成唯一的化解手段,结果不但没有达成目的,反而弱化自己的道德制高点,甚至让问题无法解决。你想想看,用弱肉强食来解读这个世界,那么当然会怕被美国吃掉,同时也怕被日本吃掉,也怕被周边小国与美国和日本勾结起来吃掉,总是无法脱离“被吃掉”心理阴影,根本无法建立“大家如何一起吃的更好”这个概念,这就是当今造成中国外交挫败的思维漏洞。 那小兵:您如何解读这种悲情历史情结?这种情结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就怎么样的影响? 恩格尔:我还是喜欢把这个问题从文化角度分析一下。我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从先秦作品开始的,最喜欢《诗经》和《离骚》,它们都是用自己民族语言写的,尽管后来被翻译成了“书同文”的汉字,但依然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华夏的自由精神,屈原这样的诗人不是杜甫可以相比的,因为杜甫已经是中国悲情精神的产物了,屈原是个从自由人被迫失去自由的人,他发出的不是呻吟而而是呐喊,撕心裂肺的呐喊,这种呐喊从此在华夏土地上消失了。一个失去自由意志的民族何来的思想创新?秦赢来了,大家都是战败王国,大家开始成立亡国奴,然后是汉朝的扩张年代,大家依然是亡国奴,之后的三国,南北朝,隋唐等等,那个不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吞并?这种情况到了宋代从有所改善,可惜宋代版图太小,并不能代表大中华。接下来就更悲惨了,蒙古人来了,用屠杀来奴化中国人,用等级来禁锢中国人,让中国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异治”的国度。不客气的说,中国从农耕封建制度进入到了农耕奴隶制度,从奴才变成了奴隶,人口是被屠刀控制的,经济是靠强制掠夺的,甚至蒙古人和汉人女性生产的男孩都不准生存,因为蒙古人害怕蒙古勇士血统流入汉族,从此,中国人在自我意识上失去了“主人翁”这个元素,文化上开始出现浓厚的女性化倾向,这到了明清两代更加固化了。如果我们看看西方历史,就会发现 西方即使在中世纪黑暗时代依然保留了两个东西:一个是“人的神格”,另个是“神的终极定位”;人具有天赋的权利,人作为一个独立人的权利,他不是动物,不是非人奴隶,而是按照上帝样子创出了的人。另外,西方人很早就掌握了逻辑思维工具,人的行为力量来自思辨而不是屠刀,有方法论和本体论,依然把逻辑思维终端放在上帝身上,这正是理性启蒙的来源, 但中国历史错过了这些。中国人早早就被汉武帝剥夺了“天子”身份,只有皇帝一个人是“天子”,其他人都是奴才,奴才之间争当大奴才,血缘联盟与权力交换成为主要动力,如此循环不断。家族自私被无限极端化与神圣化,强权意识被不断合理化和制度化,个人权利被不断丑化和异端化,这就是中国“异治”的真实面目!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的历史悲剧情怀是必然的,它本身就是个历史悲剧。只要社会文化与制度不变,这种悲剧情怀会不断延续。 那小兵:莫洛夫用“农耕文化就是奴才文化”来定位这种悲情历史观,这对于中国现代国际发展战略有何影响?您如何解读? 恩格尔:我基本认同莫洛夫的这种看法,他的研究重点是俄国与中国文化比较学,因此更能深入了解俄国人和中国人的文化乃至心理区别。俄国人虽然曾被蒙古人所控制,但毕竟依然作为公国延续了基本主权,当蒙古人退却时,俄国人马上反客为主,扮演了“白可汗”的角色,加上彼得大帝能够接受西方科学概念,非常快速地进行扩张,乃至成为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后来俄国在击败拿破仑战争中获得另一次重要洗礼,让俄国人有了民族主权意识,这种意识成为沙俄扩张的极大动力。同时代的康熙皇帝年纪比彼得大帝十七岁,也是个从小受到西方文化启蒙的人,他会数种外语,懂得西方数学和天文学,是个有世界感的人,当俄国人入侵贝加尔湖地带后他已经马上有了反应,亲自带兵北上千里,经过战斗与俄国人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但他并不明白西伯利亚是怎么概念,让俄国人白白占领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乃至沙俄后来进入到美洲阿拉斯加,这就是康熙的局限性了,但他毕竟是个鞑靼帝国思维的代表人物。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如果不是康熙而是崇祯皇帝知道沙俄来犯会如何,那中国恐怕早就是沙皇的领土了,明朝皇帝是没有世界感的。德国学者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军事思维,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了海洋控制战略,另一种是以蒙古人为代表的大陆中心战略思维,俄国与中国都属于后者,日本却属于前者,就南海问题看,中国人显然在用大陆中心战略思维去解读海洋战略,最后总是给出一个“利益分割”结论,这是战略错位,结果越分割纠缠越多,甚至对于钓鱼岛保卫战概念也是用陆军饱和轰炸概念来应对。其实,钓鱼岛对于中国更多的是个面子问题,而对于日本却是民族兴亡问题,日本人有千年大陆霸主战略,他们深信中国改革的前途坎坷,出手机会必然出现,钓鱼岛是它唯一大陆架上的“钉子”,它绝对不能放弃,而且会产生更多理由把问题扩大化,而中国更希望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中国与俄国之间也进行着一种竞争,这是两国的大陆中心战略竞争,两国都继承了蒙古人的大陆帝国观念,但俄国是用现代化思维去继承这种观念的,普京此次在乌克兰的作为便是经典之作,而中国人依然是用农耕文化角色去继承这种雄心的,天然地处于守势。俄 国在苏联崩溃后依然有雄心崛起,因为手中有宪政体制,同时拥有民族共同进退精神,而中国没有这个东西 ,目前各类学者纷纷揶揄中国对日本开战,就如当年满清时代汉族官员揶揄满清和日本开战一样,希望中国战败散架,更有学者推出《中国需要一次大翻车》文章,备受热评, 恐怕真的一开战中国就没有回头路了。甲午战争后中国民心崩溃,军阀混战,但国民尚有抗战凝聚国民心志,而当今一旦散架,恐怕真的“孔雀东南飞”了,基本没有什么理念能够再统一起来了,日本与俄国就真的赢定了。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5673 次阅读|138 个评论
被现实击垮的知识分子
热度 4 bigdataage 2014-4-21 13:05
被现实击垮的知识分子 同人于野 很多业余股民炒股有一个常用的自以为是的技术。比如你在20元价位上买进了500股某股票,两个月以后价格跌倒了15元,损失了2500元,怎么办呢?这 个技术是这样:在现在的15元价位上再买进1000股。这样一来,股票不需要涨回20元,比如说只回到18元,你就可以挽回损失。 这是一个特别错误、特别没有道理的做法。事实上股票不会涨到18元,只会进一步跌倒10元,把你被彻底套牢。你选择持有/买进还是卖出某只股票的唯一理由应该是这个股票将来价格会不会上涨。 而它的价格未来上不上涨跟 你两个月以前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没有任何关系。 这么浅显的道理无数的人就是不明白。事实上当手里的1500股价格降到了8元,很多被套牢的散户仍然会执着的持有这只股票,非得等它降到1元才吐血”割 肉”。这不是炒股投资,这是跟股票较劲。在这个较劲的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好的股票和发财的机会他视而不见。很多人不是客观的去分析每只股票,而是跟把自己 套牢的股票产生了一种非要报复不可的愤恨之情。 仇恨和苦闷蒙住了被套者的双眼。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讨论炒股票。这个股票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世界怎么运行跟你基本上没什么大关系。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观察社会应该用一个客观的眼光,而不应该带有个人感情。 一个物理学家不会憎恨任何物理现象,因为他知道存在的,就算不都是合乎伦理的,也一定都是合乎物理的。 一个医生不会反感任何一种疾病,因为他知道疾病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特意跟你作对的。 一个小学教师不会讨厌任何学生,因为她知道只有坏老师没有坏小学生。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我国很多知识分子就是用这种被某只股票欺负了以后一定要报复的心态,去看社会。其根本原因是自己在社会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为这个社会对他不好,所以这个社会本身不好。他们就像怨妇一样喋喋不休,就像祥林嫂一样心无旁故。 我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王重旭的 《读史质疑》,就是一本怨妇语录 。这是一本短篇集,有些是对寓言典故的质疑,有些是借古喻今,有些是反思名人名言,有些 是谈论现实。我在网上买这本书还以为有什么另类或者是”逆向思维”,结果发现不是。 这本书不是逆向思维,是定向思维。 就好像欧洲中世纪的人从桌子腿都能联想到色情一样,作者每一篇文章,从所有不同的角度,最后都指向一句话:专制主义压迫知识分子太可恨。 在寓言这部分,作者恶搞了二十来个历史典故,每个故事都是在讽刺毛泽东,不过最有意思的是毛泽东这三个字居然没出现。我还以为他不敢说,结果后来进入第二部分还真直接点名了。批评毛泽东可以,问题你不能连李世民辛弃疾这些公认正面人物也一块骂啊。你总不能要求唐朝民主选举吧。 其实这本书真正的问题在于没有技术含量。你反专制首先要研究专制,比如宋朝其实是一个比较开明有点民主的朝代,而这位作者现在是全面骂。这跟什么都用阶级斗争去分析有什么区别?非小说类的中文书我读过不少,只有王重旭自称作家,可是此书文笔很做作不像作家像作文。 我估计王重旭是一个被文化大革命击垮了的人。 他始终陶醉在在自己的苦难之中,再也学不进新的东西了。 这本书如果在1976而不是2006年出版,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可是2006你还在想念1976的事情。这样的人能进步么? 很多80年代以前出生的知识分子喜欢用”苦闷”,”郁闷”来形容自己的心态,整个国家都欠他的。你跟他说点任何有意思的东西,积极向上的东西,有进步的东西,他的反应永远都是不为所动。总是一幅这些东西我早看透了你太幼稚的态度。 他的表情是冷笑,他的语言是哀叫。 他的剧情已落幕,他的爱恨已入土。 他被自己的不幸征服。 金庸讲述了黄裳写《九阴真经》的故事。黄裳为了复仇而不问世事专心躲入深山练武,几十年过去了终于研究出了绝世武功《九阴真经》。结果他出山找人报仇, 发现仇人们都老死了。 很多人因为文革等等一天到晚恨土共,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在呼吁政治改革。结果现在怎么样?全国人民都在忙着赚钱根本不理你了。 读书虽然不一定能致富,不一定能娶美女,但是一定能让人思想灵活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贪污腐败也好,言论压制也好,都是人性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而人性就好像物理定律一样客观。 一个有本事的人不会为社会的丑陋,更不会为自己的不幸而整天埋怨,因为他知道世界本来就是如此。 你要有本事, 你可以改变它;但是为了改变它,你要了解它。 为了了解它,你必须客观的对待它。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是进取的,是好奇的,是探索的。 苏秦第一次游说六国,出行之前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前呼后拥。结果游说失败回来的时候灰头土脸谁都看不起他。苏秦怎么说的呢?他说我爸我妈骂我,我嫂子看 不起我,甚至我老婆都不见我,这些都是我的过错。等到他第二次出去游说成功归来,对所有的人都非常好。就连当初背叛他的仆人都给了礼物。 这就叫有见识。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本来就是这样,为这些事情生气有什么意义? 所以李敖说 思想家不应该得胃癌死,因为胃癌很多都是生气气出来的。李敖说,一个思想家得胃癌,就好比一个神父得梅毒一样是可耻的事情。 那些一辈子受人欺负惯了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不可救药了。苦闷蒙住了他们的不能指望他们再有进步。 最后我打一个很不恰当很不政治正确的比方。我读野史故事,说解放前土匪绑票,如果绑架了人家的姑娘,则被绑的人家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把赎金送到。如果过了晚上,第二天就算筹到钱很可能家属也不会去赎人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现在对于那些在文革,反右等等中受到迫害,或者在生活中因为评职称分房子文章排名受到过欺负的中国知识分子,我主张也要敬而远之。 你让人欺负过了,我深表同情,这绝对不是你的错。但是我以后不跟你玩了。 原文: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138 这个作者( 同人于野 )的文章是可以看、值得看一下。但是其每一篇文章,从所有不同的角度,最后都指向一句话:我是最聪明客观的新新人类,别人都是在情绪苦海里翻滚不见天日的低等动物。这一点是不妥的。(转载者注)
1684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4.3月底-成都之行
wctttty 2014-4-7 11:15
科研没那么好做 任重而道远 生活要稳稳地过 简单且现实 2014-3-23 成都之行 和吕宏老师的讨论是受益匪浅的。。。。 转载自: http://wctttty.blog.163.com/blog/static/37534902201434101750400/
个人分类: 随感|3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要生孩子
热度 37 xqhuang 2014-3-29 16:10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要生孩子 孩子、教育、苦、穷与美元 看到置顶标题《 穷成这样你还敢要孩子?! 》,初步判断张老师要炮轰中国的计划生育,因为相对有钱的城市人不仅不能生、还不敢生,而相对贫穷的农村却越穷越敢生,一个家庭有3-5个孩子是普遍的事实。进一步猜想,张老师可能通过翔实的例子,批驳多子多福、再苦也要生孩子的落后思想,博文最后,张老师一定大喝一声:你们疯了,穷成这样还敢要孩子?! 点开博文,发现我彻底错了,这回张女侠要雷打孤魂吴。张女侠认为,孤魂吴的博文题目《 没钱招啥研究生? 》很雷人,依我看,张女侠博文的题目更雷人,一声炸天雷,报告孤魂宵遁。 在科学网呆久了,就会发现许多架都打得很雷人,常让围观者莫名其妙,这是哪跟哪啊? 两位这一战也叫人摸不着头脑,无论从立场还是观点,并无太大分歧,只是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张女侠是理想现实主义者,视招研、读研为恋爱,相信真爱无敌,人好才是真的好,钱不重要,只要志趣相投,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孤魂吴是现实理想主义者,视招研、读研为婚姻,相信爱情不能当饭吃,金钱是维系婚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孤魂主要鞭笞的是那些不求上进的“矮穷丑”,他们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却装成“高富帅”到处行骗,妄想空手套白狼,做着三妻四妾的美梦。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句常挂在官员嘴边的响亮口号,百姓最初的理解是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后来却发现,是国家要父母勒紧裤带支持国家教育产业化,残酷的现实是对口号最深刻的解读:苦了孩子、穷了父母、乐了官员、富了教育。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有人可以为了理想去考研读研,就像宁愿坐在自行车后笑、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女孩;有人可以为了现实去考研读研,就像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女孩。 理想比现实,不存在哪个更高尚、更伟大,一个理想和谐的社会,既要有理想者、又要有现实者,关键是如何在制度设计上保护理想者,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我以为这才是孤魂所关心的。当越来越多的理想者梦想成真,相信,会有更多现实者加入到寻梦的理想者队伍中,我以为这才是张老师所期待的。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6646 次阅读|89 个评论
杂谈:新、原创、创意和创新
热度 14 wangdh 2014-2-23 09:56
杂谈:新、原创、创意和创新 (王德华) New, original, creation, innovation (说明:英文不好,经常困惑,也经常会误解,甚至会由于自己的无知而得罪人。暴露自己的无知,也是需要勇气的。) 创新的思想: creation 创新的工作: innovation Innovation 基于 creation 说 Creation , 是指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和新的点子的能力。 说 Innovation ,是指把 creative idea 变成现实和实施 creative idea 的能力。 只有 creation 而没有 innovation ,是空想。没有 creation ,也就没有 innovation 。确实,最后的 innovation 才是实实在在的。 新,对不同层次、不同眼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一个思想,对你是新的,对他可能就不是,甚至是陈旧的了。所谓原创,就是以前没有的。 有些观念是社会常识,甚至是国际惯例。学术界都知道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因无知而无畏,那不是学者的态度。由于自我封闭造成的视野短浅,甚或自我陶醉、沾沾自喜,也属于一种无知。 站在山峰上说风凉话,坐在井底里自我欣赏,是两种态度,这两者要协调起来,也是可以协调起来。井底的人,需要有看到外面的勇气,山顶的人,需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双方需要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不能说具体实际就是目光短浅,但意识到天外有天、需要更高远的视野是必要的。 地位与学识不相匹配的时候,发声很容易错位。无论立足在哪里的发声者,在发声的时候,需要多关注一下近处,需要多望望远处,还需要看看那些不远不近的地方。 山顶上人的说山对面的风光最美,而山底下的人则说眼前就有很多美丽的鲜花,走到山坡中间的人则说,那里的花朵最美丽。不同位置,有不同的美丽,处在不同位置的人,自然观察到不同的景色,进行这样简单的比较,很难说那里最美。但是一个事实是,山底下的美丽,每个爬山的人,只要有心,都会看得见的,发现什么样的美丽则取决于个人的审美品位和视角。半山腰的山坡,那里有山底下没有的花的种类,也有很多是与生长在山底下一样种类的花。在山顶上,有一些特殊种类的花,在山顶的对面,也许是没有见过的花,那是从未看到过的风景。看到的人,是另一种别样的享受,是全身心的愉悦的享受。这种愉悦感,是山底和半山腰的爬山者所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体会到的。 目标是远方的,重视的是未来。 坚持脚底下的,看重眼前的实际。 三个视野都要有,三种需求都要满足。导师需要具备这三个视野的能力,有这三个尺度的实践。导师的责任就是告诉学生们,认识事物要有这三个尺度,需要具备这三个视野。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上,尽量做到都去了解一下这三个尺度,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于自己的选择。立足于脚底下,立志于攀登山峰,还是在半山腰安营扎寨,对于自己,都是正确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生活的快乐,工作的快乐。身心愉悦,生活快乐,应该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 今日的北京,严重雾霾。雾霾遮眼,自然不能望远。懵懵懂懂的雾里看花,如何欣赏那秀丽的山河? (传说中麒麟的形象)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875 次阅读|21 个评论
大学生还是不要太现实了好
热度 20 wangdh 2014-2-11 23:58
大学生还是不要太现实了好 (王德华) 老话重提。 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说:“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我以前写过的文章: 王德华: 年轻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王德华: 年轻人不要太现实了 以下是我在 3 位老师的文章后的简单评论,不展开了。 特别提醒:仅是个人观点!年轻人要学会辨析能力,不可以盲从,偏听偏信,一定要学会理性,保持头脑清醒。不读书,不思考,很容易盲从,但不容易理性。 吴老师: 人生导师当不得 王德华 2014-2-11 23:19 每个人只能是一己之见,受学识和眼光的影响。 导师、教授,不可以过于自信。大学生、研究生,更需要理性,不可以盲从。 读书总是有用的。 科学网都鼓吹、宣扬读书无用,就太可悲了。 读书和追求,本没有贫穷之别,穷人子弟就不能有高追求了吗?我一直不理解这样的声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林老师: 我给我的穷亲戚的专业建议 王德华 2014-2-11 23:33 大学生、研究生学习、读学位不是以个人兴趣为主导,而是以是否好就业为主导,虽是实际,但确是当今大学教育的悲哀。对当今多数学生可能是比较实际的,但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很可悲的。有些孩子,适合学技术,有些孩子,适合学人文,有些孩子适合学管理,有些孩子适合做科学。大学一定要有定位,国内优秀大学更要尊重和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李老师: 我们为什么越读越穷?一个网友的留言 王德华 2014-2-11 23:26 读书的价值,一定要用金钱来衡量吗? 读书,找不到工作,很悲哀。 挣钱多少,是唯一标准吗? 学生太实际了,不好。这位学生的视野太近视了。 别人不读书,能发财,你去羡慕。为什么,不去羡慕读书做千人的呢? 大学有责任,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去选择。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443 次阅读|47 个评论
谁说不是呢?
热度 6 wangdh 2014-2-10 17:36
谁说不是呢? (王德华) (说明:下午整理文件,发现自己以前写的几句话。感觉很有趣。记不起来写这几句话的原因了。看这个题目,应该是针对什么事情有感而发的。自己写的东西都记不清了,多可怕啊。想起凤凰卫视的一个栏目“口述历史”。感叹一声,岁月啊。2014.2.10)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是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导师给我们师兄弟们教导的。导师的话,是必须牢记的。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读《增广贤文》的时候,记住的。 理想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 现实中,很多事情是违背常规的。 不少人抱怨说,怎么都没想到,坑害自己、落井下石的都是昔日的哥们。 整人下手最狠、背后捅刀的,原来都是自己的手下、助手。 骂人骂得最响的,是昔日当政时自己鼎力提拔的部下、亲信。 也有海龟很惊奇地发现,在学术界打压同类最狠的,原来不是土鳖,而是当年一起上岸的海龟。 媒体也经常报道,动手动刀、反目为仇的,是亲兄弟姐妹们。 我们自己也有体验,说话最伤人的,是自己最亲的人。 最让你失望的,是你付出最多、寄予希望最大的人。 你最想不到的事情,往往就降临到了你的头上,这叫出乎意料。这种事好事不多。 你最有把握的事情,往往会竹篮打水、鸡飞蛋打。自己怎么都想不通。 你最希望的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自己总是抱怨,这个世界怎么总是跟自己作对。 古语说,文人相轻。 有人说,咱们喜欢窝里斗。 谁说不是呢? ******** 再补充几句新的,狗尾续貂一下: 我们不少人的心态是, 我得不到的,你也不能得到。 我享受不到的,你也甭想享受到。 你凭什么比我好, 他凭什么比我强? 我怎么就不如他? 他们不懂得欣赏,不懂得赞美,不懂得宽容。 心胸狭窄,小肚鸡肠。 他们只有嫉妒,仇视,赌咒,污蔑,起哄。 无中生有,惟恐天下不乱。 还有不少人, 喜欢小人得志、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喜欢坑蒙拐骗、信口雌黄、欺上瞒下。 喜欢欺软怕硬、阿谀奉承、背信弃义 当今看到最多的是, 小人得势,骗子横行,豺狼当道。 主席曾说,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谁说不是呢?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58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现实的日本
热度 3 Ecosinic 2014-1-18 16:31
这里所说的现实的日本是指日本人是现实的,是活在当下的,不是在历史中,也不管未来。这与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一直活在希望中,活在理想中,活在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哲学里。 日本民族之所以是这么现实,我个人认为与日本民族组成中大部分是渔民以及日本民族生存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有关。渔民的一叶小船在大海中飘荡,也许下一个浪涛过来就死在海里了;或者一个地震一个火灾顷刻身亡,且在灾难来临时无处躲藏(而中国则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灾民可以四处迁徙)。祖辈的这些经历使日本人的基因中只有当下,忘记过去,看不到或看不懂未来。 由于日本人生来就带有这种特殊的现实的基因,所以日本人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基本上从自己所理解的或所了解的现实状况出发做出判断。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或者中国人称之为什么事变什么事件入侵中国等之所以会发生就是源于日本意识到可以一战,而太平洋战争也是基于日本人认为可以和美国争锋。如今,安倍先生仍然觉得可以和中国一较高下,特别是有美国的支持,他觉得是有胜算的。但日本人的计算或算计往往由于自己太过现实的毛病而出现偏差,使其实际效果大大的打折扣。上世纪和中国开战时,日本战争狂人实际上只是从中国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上算计可以一个月或几天灭亡或拿下中国,但实际上中国军队不全是草包,也有能够打硬仗的主;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全中国人民都是抗日队伍。而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只算计美国有几条战舰,以为搞掉这些就可以,却不知美国的战略纵深战争补给能力比日本不知强多少倍,战争机器一起动日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如今,安倍先生仍然以为以当今日本的军事能力能够完胜中国,以日本的经济能力也能独步天下,所以,他作出做区域大国,带领强大的日本重新夺回世界强国的位置的决定,并表示有此决心也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他的考虑仍然以日本现在有几条战舰,有几架飞机为基础,对其他的也不予理会,也不会在意。 日本人 生来就带有这种特殊的 现实的基因使其在处理一些状况时有着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方式,他们醉生梦死,无崇高理想与信念,无坚韧不拔之毅力,无百折不饶之精神。对所谓生前身后事看得很淡,只看眼前,眼前于己有利,大喜大狂,不可一世;不利则大悲大泣。如战败了,切腹;生意失败了,自杀;失恋了,自杀;失业了,自杀;。。。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主要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过不去 当下这个坎,过不去,还有什么办法,只有死,只有自杀。(值得表扬的是他们与中国人不同,他们过不去不怪别人,不拉别人垫背,很多中国人过不去是会找别人的麻烦的)。当然,日本人的现实性还表现在死之前他们会拼死一搏,虽然这是典型的赌徒特性,但他们就要这一赌,就喜欢这一点。战争输了,其局部也要孤注一掷地来一次“神风”战斗,如今,安倍先生尽管遭到国际社会的围剿,也要孤注一掷地干出一些国际社会不齿的行为,赌徒之嘴脸尽显。 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地方看看日本人的现实性。如佛教本来是修脱离今生痛苦修来世安逸,但传到日本后,日本僧人则没有任何禁忌,该享受一样不少,至于来世,谁知道?基督教修上天堂入地狱,日本人根本不信这些鬼话,他们眼里,不管当下是恶魔、战犯还是圣人贤达,死后都一样。其次,与中国人存钱买房,买房结婚,尽忠尽孝,望子成龙,光宗耀祖,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观念相比,有几个日本青年会这样,他们最多会想想今晚和谁上酒店和谁泡温泉。再次,在全世界,日本信教的人口应该是最低的国家之一,如今已不足全部人口的20%,这其中还包括所谓的神道教。美国占领日本这么多年,不停地传颂基督,散布福音,日本信基督教人口也不过区区1千万。他们根本不信上帝,不信有什么天堂地狱。也就是说,日本是全世界最没用信仰的民族,因为他们不相信上帝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更不会信未来有什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了。日本人只信当下能够获得什么,有什么利益,只信当下谁的拳头更硬。又如,日本的一些政客,为了自己的选票,为了一己之私,根本不会考虑与邻国友好,更不会顾及国家的过去与未来,肆意胡为,因为他只看到自己当下的利益,甚至几天以后会怎么样也不管。 日本能够臣服美国多年,是明白自己搞不赢美国,但现在他们觉得美国国力在下降,美国又和不断强大的中国对不上眼,所以日本以为当下机会来了,明里随着美国挑战中国,暗中实际是调戏美国,中国还不是他们现在考虑的问题,他还没看上呢。 沉溺于现实的日本人,对外部环境的改变的反应首先只会顾自己,不会考虑其他人。日本民族的传统上父母亲老了,没有用了,就送到山上让其自生自灭。而今有些老人死在自己的公寓里多年甚至没有人问津。日本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隔离麻风病人和精神病人,杀死病人生下的婴儿或 强制堕胎 ,几年前有调查报告表明 在全日本6个国立精神病院中发现了死婴114人,若考虑到这种制度在日本实行了89年(到1995年废止),这中间杀了多少婴儿谁都说不清楚。所以,当日本面临资源枯竭,人口老化,经济增长无力时,日本民族首先考虑的是中日友好还是自己的生存问题,我们应该很清楚了。 试想,这样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仰,不管未来的民族,何谈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搞世代友好?当下对日本有利他们才会友好的,如菲律宾可以和日本一起反对中国,他们就会有好起来。可是我们很多领导或学者仍然醉心于中日世代友好,这基本上是痴人说梦。我们的学者和外交人员,对日本这种只认现实的民族性格一无所知或者根本不在意,在此情况下,如何搞得好中日之外交关系,如何明白日本下一步会干出什么来?可叹可叹。
个人分类: 杂谈|242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全球变暖?(图)
杨学祥 2014-1-11 13:52
全球变暖?(图) 复制链接 打印 2014年01月08日17:11 | 我来说两句( 0 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参考消息 1   被困冰雪中的船上的英文意为“全球变暖理论”。它撞到的灯柱上的英文意为“现实”。企鹅说:“他们也许忘了考虑(现实)这一点。”   受北极寒流南下影响,美国中部、东部大面积地区本周遭遇近20年来最严寒天气。   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去年12月被困南极浮冰区,本月初,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救出“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乘客后,也一度被困南极浮冰区。(原载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 http://roll.sohu.com/20140108/n393175713.shtml
个人分类: 图片|1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盘点2013-硕士毕业一年决定读博
热度 1 lr08788080 2013-12-15 21:30
把这个写在“ 科研笔记” 里,希望2014能是我科研的起点。 2013大事记 --2013.1.4 因对女朋友的感情没有信心,提出分手。 --2013.1 决定继续申请出国读博士,但与舍友玩一款游入迷,申请信一拖再拖。 --2013.2 两方家长施压撮合,与女朋友订婚;在爱情得意的时候工作不顺心,继续打算出国(没行动)。 --2013.3 在女朋友“一切都来得及,只要努力”的鼓励下立即着手申请;与此同时,领导打算让去美国半年,学习一项技术。权衡后认为自己出国读博也是为了移民,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感受一下国外的文化,各种风险最小。 --2013.4.1 把遗留在学校的户口迁到单位,感叹自己因为拖拉错过多少机会! --2013.4.10 去美国的事情泡汤,感叹企业里的承诺更不靠谱。 --2013.4.28 被告知将担任ME主管,对当“官”充满好奇和信心。 --2013.5.1 做为主管,陪小弟加班调试设备。实际情况是打上指纹就回宿舍玩去了。 --2013.6.11 端午节带着情绪陪女朋友去西安旅游,被骗400+。 --2013.6.15 帮女朋友写了一款收集数据的软件,受到她领导的好评。她领导有意要挖我,心动+发了简历,但没了下文。 2013.6.30 为了管理繁杂的文件和事务,因为兴趣编写了一款软件,后来被领导指为事倍功半。端午节去 --2013.7 没有专心处理自己的工作,而是与各部门扯皮;小弟们或懒散、或技术能力不足、或闹情绪。繁杂的管理工作让我几近崩溃。 同时认识到自己不善于与大团体、能力差异巨大的人合作,而喜欢与小团队合作, 重燃读博士的念头。 被告知部门即将撤销,盼望中。女朋友租的房子到期,因搬家时没去帮忙,被认为是不负责任,差点闹崩。 --2013.8 新领导让梳理工作。会错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七月份投出去的论文被拒。与 去年 谈好的外导联系被拒:超级大笑话! --2013.9 领导出差一个月,放羊加迷茫,同时反思自己该何去何去。所管理的指标急剧下滑。 --2013.10.1 回家后被长辈教训国外没我想象的好。 --2013.10.10 与一同学深谈,深刻反思自己。 --2013.10.26 一篇论文给大修,回学校补数据。与导师沟通,建议对未来早做决定。 --2013.11 利用周末的时间修改论文,已提交。收到卧龙岗的条件Offer。 --2013.12 继续陶瓷外导。收到卧龙岗奖学金失败的邮件。看了房子。 以上为发生我身上的客观事实,欢迎指教。
个人分类: 心灵杂记|34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的书信往来
热度 2 xiaoyanghe 2013-12-12 15:58
一、唐僧给孙悟空的信 悟空徒儿: 那天正在开会,没有接你电话。会场有监控,有些事电话也说不清楚。 回想取经路上的艰难困苦,没有你,为师早被妖怪吃掉变成肥料了。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思想、有魄力的人,现在却受了这些委屈。西天取经你确实成绩突出,这些都属于过去了。时代在变,光靠本事是不够的,我们都要与时俱进啊! 四个徒弟中,白龙马他爹是西海龙王敖刚,标准的“官二代”+“富二代”,取经回来才几天,就被任命为东海常务副市长。上次邀请我去调研,那排场比我这个天宫政协副主席强多了。八戒和沙僧是下派来挂职锻炼的,不但官复原职,昨天常委会还全票通过了明确为正局级。 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必须靠自己勤奋努力。不要看不起八戒,为人处世上要向他学习。 他现在如鱼得水,上层路线走得好,在女干部中也很有影响力。上次公推优秀年轻干部,你只得了2票,1票是我投的, 另1 票是你自己投的吧?八戒得票却遥遥领先 , 据说嫦娥都给他投票了。形势变化太快,为师都感到不适应。老实巴交的沙僧也搞了个流沙河房产公司,别墅都建到月亮上去了。现在他和七仙女同居,跟何仙姑也有一腿,光房子就有几十套。 悟空啊,务必要搞好上层人际,消除大闹天宫受过处分的不良影响。你临时负责花果山风景区管委会工作3年多了,为师也帮你协调过,为什么一直没有转正?原因要深入分析。克服你的性格缺陷,别老是火眼金睛的,让人不舒服。还有你这张猴嘴,看不惯的就乱说,必须要改一改! 现在就你还独身一人,排挤你的人到处造谣说是作风问题。不成家,何以立业?为师觉得白骨精还是不错的,上次人家还说你身上毛多,是标准的男子汉。不要揪住别人的过去不放,该考虑一下了。 昨天女儿国国王又催问我结婚的事,我想尽快给办了。虽然她没有蜘蛛精性感,也不如玉兔精清纯,可背景过硬,对为师以后交流到主干线帮助很大。如果蜘蛛精和玉兔精愿意,就做个红颜知己吧。 不说了,说的有点多了。 唐僧 二、孙悟空给白骨精的信 小白女士 你好! 首先,非常真诚地对你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昨天,师傅给我写了一封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正说到了我的痛处,象在我心上挖了一把,让我一下子醒悟了。我躺下反省了一夜,现在什么都想清楚了。活了几百年,胡打胡闹,今天什么都没有,算是白活了。想起来真的很痛心。师傅虽然虚伪一些,但对我还是实心的,说了一些推心置腹的话,我从心里还是感激的。 西天取经,其实都是玉皇、菩萨设下的套。路途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艰难,本可以派个功夫高一点的神仙,一会儿就取来了。但是,师傅是准备提拔的对象,只是缺少基层工作经历,就派下来锻炼一下,可是又不能让他自己受罪。于是就让我和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些犯了错误的人跟上陪练,伺候他。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也都是菩萨算计好了的。唐僧根本就没有危险,我们走到哪里了,观音菩萨一清二楚,每到要紧时刻,如果我不去找她,她也一定会亲自或派弟子来的。莲花一摆,妖气全消。而那些所谓的妖怪,除了象你这样没有后台自谋生路的外,其他不是哪个神仙的坐骑,就是哪个菩萨养的金鱼。他们手里都有神仙的独家武器,我怎么能打得过他们?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关键时刻,他们的主人就来了,说悟空啊,让我带走吧。我还能说什么?苦只苦了象你这些没有任何背景的,终被打得现了原形。 现在,提拔的年龄也过了,也不想那么多了,就想着找个人成个家,好好过日子得了。咱们两是不打不相识。在我认识的女人中,只有你是我最佩服的。虽然你有姿色,能力也好,但不投靠当官的,不傍大款,凭自己的能力创天下。而且,勤劳勇敢,善良贤惠。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很喜欢你的。咱们两人,其实都是性情中人,浪漫,正直,嫉恶如仇。你也老大不小了,转眼就成剩女了,不如咱们在一起过得了。去你的白骨洞也行,来我的花果山也好。我们可以依托花果山,发展旅游,我也可以办个武术学校,日子总是能过得去的。你有什么爱好,我都支持。好好培养咱们的孩子,长大了让他上清华北大,当官,不要再走咱们的老路。 不知可否,我期待着……祝你快乐。 悟空 2013年9月17日于花果山 三、白骨精给孙悟空的信 孙先生: 来信收到。谢谢你还记得我,但我不能嫁给你。很抱歉。我不是一个记仇的人,反而在过去还有一些英雄情结。当年你把我打回原形,我就在想,等你从西天取经回来,我就去找你,然后嫁给你,给你生儿育女,在水帘洞给你洗衣,在花果上给你翻土。其实当年你师父,还有猪八戒沙和尚都看出我是一个妖精,只是师父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八戒看上我的美色另有打算,沙僧胆子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有你还有些脾气,也有些正义感,在众目睽睽下追着打我。那个时候的我,确实该挨打。少不更事,成天做梦,伤害了一些人。是你把我打醒了,给了我教训,我得谢谢你。 但是,后来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我的想法也有了一些改变。你们取经回来,你师父被认为领导有方,决策果断,被提拔到更高一级的领导岗位。 我现在过得很好。我有自己的别墅,也有自己的车,还有自己的孩子。你也许不知道,你自谋职业回到花果山的那阵,我在天上人间坐台。后来遇见你师父。你师父每次来都是找我陪他。他给我说他回来后就和女儿国的那位结婚了。他还说他们感情不和,那个女人现在变成了母老虎,天天唠叨,查电话查QQ聊天记录。更重要的是,自从生了孩子以后,那女人突然发体,胖得不成样子,相当得罪观众。你师父还说,他当年就看上我了, 只是苦于组织上正在考察自己,不敢冒昧。回来后本来是要来找我的,但那女人的父亲和他的上司是世交,不敢得罪。总之 ,你师父要我跟他,除了名分,什么都可以给我。后来,我就搬到了你师父给我的别墅里。你师父还将当年的白马换成宝马,也送给了我。我虽然知道你师父外面还有女人,包括蜘蛛精,被他改了档案,改了年龄,安排在另一个单位搞接待,其中不乏蛛丝马迹,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去年我为他生了个儿子,不敢姓唐,后来跟我姓,叫白糖。 孙先生,你不要生气,也不要鄙视我。跟了你,我虽然有名分,但是没钱。 你也许不知道,我是穷怕了,现在的房子我们是买不起,总不能一辈子住在山洞里啊。现在的桃子也值不了几个钱,一季下来还不如我在天上人间一个晚上赚的钱多,以后怎么生活啊,还要养孩子,还要供孩子上学,想想都觉得太难。现在的人 , 只要你有钱,都会另眼相看,不问出处,也不管那钱干不干净。你说你办武术学校,我看还是算了,你就会点棍术,但你耍不过周杰伦的,人家的双节棍,那才赚钱。我只能说,你多保重吧。你要多保重身体,吃桃子要削皮,现在的桃子都有农药,是洗不干净的。据说牛魔王死了,你去看看铁扇公主,她正在守寡,也许还有希望。 再见,孙先生 博主注:朋友发来的,不知原作者是哪位,在此表示感谢!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2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王天旭事件之后的悲情思考
热度 1 ngh001 2013-12-10 18:17
王天旭事件在网络世界里如同人们生活中的快餐一样,在新的网络热点出来之后被人们逐渐淡忘了,这件事唯一难以忘记的也许只剩下是当事人了。第一时间看到这件事的报道的时候,很让人着急,第一是着急王天旭本人的现状,第二是着急相关主持人的智商和理解能力,第三是着急社会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对于王天旭事件的态度,第四着急一类人,也可以说,一个群体的焦虑。今日有时间静下来,写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算是一个小结。 现如今很多靠高学历支撑下门面或者申请项目需求等,一个博士后找到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读书读到如此程度,在当今一切以经济杠杆来衡量的时候,他成了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具有悲剧人物,是应该值得很多人反思一下,最起码的给自己一个警惕。一个好的科研平台、无非是这一群体所渴望的,博士的就业方向已经很狭窄了,这里所谓的好,事实上更多的是指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利或者参与决策的权利,这是目前体制的现状所具备的。关于这件事,有相关的专家学者指出科研界不够团结,事实上现如今是很多找到纯粹的科研界这一说法的,经济利益的极度渗透,让所谓的科研工作者都面临着恐慌,都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作为坚实的靠山,更多的是拥有良好的起码的生活保障,对于体制大多数人都是趋之若鹜的,维护体制内里的利益也必然是体制内既得利益者自然而然会去做的事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于王天旭本人而言是个不错的平台,他的渴望,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 王天旭的确做的不妥,根据已有的法律程序,如果是违法的,执行是必要的结果,也是尊重法律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人,他们也是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因此维护这一团体的利益也能说得通且是合法的。关于这一点,我想表达的几点意思是,第一,不因为王天旭的博士后身份而对执法人员有偏见,而是考虑执法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起码的对被执行人的尊重,是不是需要考虑执行的过程中造成对被执行人的打击做一下评估,这应当是法律上讨论的问题;第二,在执行的整个视频过程中,有删减的内容,这样的执行结果能否真实的反应执行的合法性和真实的表达被执法人员的处境;第三,执行人员的逻辑关系在哪里应当更清楚,强制执行更多的是强调的结果,应当是对事不对群体深度挖掘。那位主持人的就此事的表现,有点让人不着边际,是在批判读书人迂腐,还是批斗读书人痴呆?作为一个主持人,最起码的价值观判断应当是有的,应当明白公众节目不是私下小群体的谈话,而是面对于各个群体的,这位主持人所做出的逻辑判断和对读书人某一个群体的语言侮辱和攻击应当值得新闻从业者认真的思考一下。 来自于科学网上的和新浪微博上的关于此事的态度,并不如那位主持人所说的从对其同情态度转为愤怒,基本上处在中立和同情王天旭的立场上徘徊。网络上态度的一致性,认真反思,事实上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不简单的是这位博士后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悲催的人物,社会一方面对高校、科研院所有着让他们认真科研、埋头苦干的期待,同时当今社会的趋利性又不得不把高校、科研院所强行赶入经济竞争的潮流中。 事实上,王天旭的事情只是众多悲剧知识分子的其中之一,我国在大量培养人才的同时,缺乏一定的人才吸收能力和与之相符的人才适用观念。网络热点呈现的都是短暂的愤怒与被迫的思考,王天旭之类的人从一定程度上没有选择,是放弃狭窄的就业方向找一份及时的工作以解燃眉之急,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非某一平台的画饼充饥,这是在诱惑面前必然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相信很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都有这样的困惑。在当今学历泛滥、职称泛滥、经济至上的时代,任何一项指标或者参数再也没有办法更好的去评判一个人的高明与低级,妄加评论都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当事人的不负责。同时也有一些琐碎的感受,算不上是建议,分享一下。 知识分子向来没有真正的为自己谋过福利,个别人通过体制内的游戏求得上位,在权利之下争到了所谓的回报。从体制内获利的是少数,多数人依偎着体制苟延残喘,突破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让自己看着活的轻松实则不怎么好,一个是不怎么好的让自己看着活的轻松。请以现实为主,有时候如果现实问题不能解决,最起码的生存问题解决不了,然后就是没有然后了。最好的改革一定是触痛当前实际利益团体者的改革,但是这样的改革往往是避重就轻,我们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下自己,好像这是最容易的办法。事件是体制内部失调的体现,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譬如,老师在位的时候,没人去追求学生的问题,老师换位置了,就有点秋后算账的嫌疑,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反问“秋后算账”的主使者,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都这么牵强的干过同等性质的事情,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即便是怀才不遇,也需要考虑现实,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就成了逃避和幻想。权利体制下的媒体一定忠于自己的主子,它不一定像主子所介绍的那样真的公平、正义、合情合理且具有极好的人文关怀。 愿这一群体都及时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所发展。虽然这只是个理想状态,但也是全社会善良的人们所希望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懂得放弃或者是抛弃,更多的时候你不得不这么做。(2013年12月10日)
36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哲学 - 科学与艺术
benlion 2013-11-23 04:54
历史是永恒的过去,而哲学是时代的精神。 人类生活在宇宙中,自然对宇宙、生命和文明产生思考,这类思考就形成哲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推理等,就形成了科学,而想象的语言描述和符号成为艺术。 对科学和艺术的思考,形成数学与科学哲学 - 逻辑学、科学方法论等和宗教与艺术哲学 – 美学、艺术构思等研究,而科学和艺术的实践与应用,可能形成工程的技术和设计研究。 哲学与工程,处于思维和实践的两极,却又有技术哲学的连通,而社会的实践建立在伦理学 - 社会哲学和法律学 - 政治科学的组织管理基础上,可见,哲学思考无处不在,一切人的创造,终归来自思想。 因而,一个社会的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和政治开明,都需要一个哲学思维活跃的人文环境,尤其,需要科学思想和技术发明的进展。 呈现的经验是世界的表象和符号,造就宇宙万物的背后,在拉兹洛为隐能量,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背后,在自组织化理论为负熵,历史和文化演义的背后,也许,诠释为人类心智的逻辑发展。 在伦理学,体现为人类社会的群体智慧,在美学,体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逻辑学,体现在人类社会对宇宙、生命和精神的认知与实践。 - (沉思录 - 总结) -
个人分类: 2013|1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唯美梦境 - 20131121
benlion 2013-11-21 09:49
- 生物科技园 经常或周期性产生一些梦境,往往是相同的一些地方和景色,却不是现实中和经历中所存在。 怎么一回事情呢? “心身行”关系和人生经历的信息重新组合、情绪的调整等。 心物关系,宗教与科学关系,中间是思维和哲学,宗教 - “儒释道”是历史和人格的“德智体”教育,包括,个体与社会关系、情感操练和组织管理等。 在犹太教 - 儒家文化,以人类和民族历史和法律 - 伦理规范等教育为特征,在印度 - 希腊文化,以探索和思考自然与心灵的哲学 - 逻辑、伦理和美学等为特征,体现为舞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和文学,宗教可能就是历史教育和人格操练的结合。 科学是认识自然、心灵和社会,以客观知识和理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发展为特征,科学对于“心身行”研究,构成自然 - 精神 - 社会的哲学思考和物理学 - 化学、生物学 - 心理学和社会学 - 语言学等体系。 科学为什么?目的是什么?宗教是历史的教育和人格的操练,科学是客观的认识和社会的实践,体现在机器发明和经济发展、金融管理等,包括,数学定量、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综合体系。 因而,如何建立科技与产业的管理机制,将成为社会发展和组织博弈的关键。 - (生物机器设计) -
个人分类: 探索|1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是如何教我们趴下去做狗
热度 3 zywsict 2013-9-12 11:19
之所以喜欢《沧浪之水》这本书是因为书中主人公池大为的心境和自己特别相似。可能作为读书人都有一个通病——喜欢自恃清高,然而又时常彷徨和忧郁。池大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骨子里鄙视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也从心底里延误那些尔虞我诈的官场,更对那些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在人后倒插一刀的小人嗤之以鼻。在他看来那些行为都是猪人狗人的行径,而他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不屑与那些猪模狗样的人同伍。就这样,他一个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晃七八年过去了,还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要钱没钱,要房没房,甚至连想让孩子上个好点的幼儿园都比登天还难。眼看着自己最最鄙视的“小人”都一步步往高位爬,甚至开始对自己指手画脚,可是,他除了屈从,别无选择。他想要呐喊,可是却发现苍白的呐喊无力,诺大一片天地,想要自由呼吸,可是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氧气。他一直在坚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坚守那份平民的高贵,然而,他也一直备受煎熬,不断在生活里挣扎。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本应该那么骄傲,可是圣哲教我们如何站起来做人,现实却叫我们如何趴下去做狗。 池大为是善良的,但他错就错在不应该多管闲事,不应该为民请命,因而领导不高兴,便把他打入了“冷宫”,于是他也注定要受到惩罚。起先,他是有幻想的,认为事情的关键在人,然而,他错了,而且错的离谱。他要对抗的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规则,已经在这个规则庇荫下的既得利益者们,所以他注定要失败。 他说:“世界上,有两者人,一种人是要什么,有什么,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注;另一种人,要什么,没什么,甚至连他的手啊,脚啊都没地方可放。”随着年龄增大,池大为越来越看透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儿子被开水烫伤,到医院求救,没带上钱居然不给治,哪怕他一遍又一遍报上自己就是卫生厅的池大为,可是无权无势的他,谁认得啊?最后卫生厅的丁主任给医院打了个电话,事情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那次打击,让他彻底下定决心,杀死了过去的自己。他的生活太憋屈,太狼狈,也太窝囊了。他说:“要了这么多年的脸,还是没有要到脸,冲着这张脸,我也打算不要脸了。”于是,他开始拜访领导,学会了送礼,拍马屁,甚至是告密,渐渐地房子有了,职称有了,钱也有了。这就是生活,这也是赤裸裸的现实。人总是在最残酷的规则之下,渐渐地蜕变成为自己所最最不愿意成为的样子。 看完这本书,觉得挺震撼的,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烟酒伤身,都不戒;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现状,要保持内心最原始的本真似乎真的很难很难。我们只求不要泯灭内心的良知和践踏道德的底线。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034 次阅读|8 个评论
理想、梦想与未来
benlion 2013-8-28 22:47
理想是什么?大同世界。 梦想是什么?“珊瑚岛”上的实验室。 未来是什么?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 自 1983 年至 2013 年,研究主线是哲学与科学,以及探索企业发展路径。 哲学 - 自然、社会和精神哲学,人类文明史的逻辑学; 科学 - 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 将进入第 3 部分 - 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和艺术设计。 关键思想: 20 世纪 90 年代, 1) 从科学哲学出发,提出从实验医学到系统医学的发展,整合生物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综合系统理论以结构论的图论、拓扑学模型为可操作的方法。 2) 论述河流内生型与海岸外来型城市群概念,以及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大学文化与城市群地理布局。 3) 提出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和载体构建等方法。 20 世纪 -21 世纪之交, 1) 任副秘书长筹备中国转基因动物学会,任秘书长组织第 1 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和筹备国际转基因协会。 2) 筹备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协会和国际会议,提出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概念。 3) 系统遗传学的抗药性细胞突变实验、系统生物工程的细胞通讯分子电路概念图设计 – 合成生物学的细胞计算机原理。 21 世纪初, 1) 比较中西文化与艺术,探索古代以色列的历史,以及北方失去的十个部落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提出轴心文化的可能是人类大迁徙导致。 2) 提出人类 3 代文明的前后继承与发展关系,以及轴心文化模式的转换,中国襄阳 - 曲阜和登封 - 开封 - 商丘和 4 个书院的文化格局。 3) 论述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欧洲建立4个大学文化中心,意大利 - 英国、法国 - 德国等轴心文化模式转换, 4 次科技革命与 3 次工业革命等。 其中,系统医学、系统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工程已经成为国际前沿迅速发展的学科,城市群亚文化圈成为经济发展策略,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和细胞分子系统微电子设计原理等,已经成为生物工程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展望, 奥地利孟德尔 - 美国摩尔根经典遗传学, 美国华生 - 英国克里克 - 法国莫诺分子遗传学,到, 系统遗传学的发展,能够带来科技中心向太平洋西岸的中国转移。 - ( 2013 年 8 月) -
个人分类: 百家|2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重建与社会创新
benlion 2013-8-8 22:21
- 主流文化与世俗文化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分历史阶段,可以莱特飞机与波音飞机的比较为例。 还有,蒙古的马镫技术、荷兰的一刀切剖鱼技术等都很简单,却对草原帝国、海洋大国的缔造起到关键和重大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诸子百家,以及古代工匠、文艺、农业和中医等,传统学术、传统技术基本消失于主流社会,流落于民间,甚至成为另一类山塞文化,如同,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山塞化一般。 追求卓越,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追求引领未来,这是工业化精神,在德国的工业制造业、法国的时尚产业中充分表现出来。 中国古代 4 大书院等文化中心,也不同于渤海湾、长三角、珠江三角等近现代文化中心。 欧洲文艺复兴,建立欧洲大学和 4 大文化中心。 以信仰驱动的科学,以科学设计的体制,以体制带动的社会进步。 资治通鉴,记载了用道家、或佛家、或法家治理,没有儒家管理的朝代,历史上都出现问题或失败。 欧洲近现代化,也是引进了人本伦理和文官体制,才取得政教分离的社会体制成功。 当代和悠久历史的古代,都存在不同来源和不同层面的文化,还有流传的原始图腾等文化。彻底破了主流文化,留传民间的往往是原始、本能的非主流文化,或一般习俗文化,甚至迷信文化等。 因而,一个社会必须建立坚实的核心文化,学校教育和社区精神家园 – 正是欧洲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伦理主流文化建制。 注: 这里的“民间”、“世俗”指相对于知识阶层、学术共同体或专家主体而言,不是指相对宫廷、政府机构的管理。 古代中国医学、技艺和教育 - 私塾、商业,作为社会的文化和经济主体,一部分人做官 - 儒家、法家、兵家和一部分设立官方机构 - 天文、历法等属宫廷管理。 古代中国,以儒家的仁本文化为核心,道家和佛家为补充的主体文化,而以其它百家为致用的社会文化和体制。 古代中国 - 欧洲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以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为交通,形成一个社会的开放系统。 - (体制改革) -
个人分类: 百家|2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避现实需要是科技界的一个‘病’
热度 6 lin602 2013-7-13 08:50
科技是为人类发展与生活服务的,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当然这种‘用’一方面是物质的,一方面是精神的。 但是,目前的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有多少是与当今实际相结合的? 看了不少论文,有些论文是‘有用’的,有些论文是‘无用’的。当然如果说有‘可能有用’,也不完全错,只不过概率很低很低。 现在许多人做科研是没有主线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都做,看看什么地方还有点边与角,做实验写篇文章。 其实现实中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无论是工业、自然、环境、法治、教育、伦理还是社会。都有很多老问题没有解决掉,而且还不断出现新问题。 例如这次洪水塌了不少桥,死了不少人。这些桥塌的原因是什么?是不可抗拒还是设计与制造中问题?设计的保险系数为多少既能够保证安全,又能够不浪费。如何保证桥的建筑质量,材料质量出了问题谁负责,政府官员的责任问题,签字责任等,特别是如何操作与防范。 我们的科研缺乏深入、系统、细致的研究,许多研究都是浅在表面上,所以中国缺乏大师。怀里抱着西瓜,手里还要捡芝麻,捡了这个丢了那个,再捡再丢。 学者与政治家、宗教、社会学家都不一样,学者是以揭示规律,客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的的。 回避现实,避重就轻,蜻蜓点水,模特走台,清点‘钞票(文章与成果)’成为这个时代中国科技中的一个‘重症’。
3121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2013年重庆高考零分作文:梦
热度 2 mathmhb 2013-7-6 18:07
我的阅读提示: 1、有了梦,至少还有希望。 2、有了梦,如何变成现实? 3、梦中人,梦终归还是梦。 4、美国梦,激励无数成败。 5、中国梦,绽放几多光彩? http://www.xuexifangfa.com/zuowen/gaokao/lingfen/48666.html 2013年重庆高考零分作文:梦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一个酒吧当伙计。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是被暴踩了吗!”他不回答,对柜里说,“两打啤酒,一袋榨菜。”便掏出信用卡。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惹城管临时工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放了城管局长越野车的气,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那车是下属单位借给局长的…………临时的车,能算他的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吗?”,什么“国际局势”,什么“正能量”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处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家里也阔过,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但成天玩DOTA,毕业没找到工作;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不怕吃苦,便四处闯荡,换一碗饭吃:在河北卖过奶粉,在北京练过长跑,在上海捞过死猪,在海南当过校长,在长沙偷过井盖,在中储粮的粮库当过保管员。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买房了么?”我略略摇一摇头。他说,“呵呵……我以前也有房,你相信么?”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买房?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便恳切的说道,“我以前在北京的五道口有一套房……后来卖掉炒股了。” 然后我就笑醒了。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3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出国的建议
热度 4 sstone2009 2013-6-26 23:09
最近,又有一位朋友建议我出国去看看、学学,或者也是镀镀金。这个建议肯定是好建议,特别是在当下的情势下,仍然媚外之风盛行的中国,出国访学一定是好事。我的一位战友不久前出去了,他有一身的好本事,技术好、学历高、职称高、英语好、科研好,可是在科室内连组长也轮不上。在最近2~3年里,他进修了2次,刚访学台湾回来不久,又去访学美国,大好时光,学无止境。我很羡慕。可是,我却没有时间。 出国的建议,我虽认可,但我不必媚之。我实在没有时间,有许多工作要做,想去广西看看,还有无休止的写作计划……时间如此宝贵,我实在不敢想象要离开数月的损失。 出国的建议,我虽认可,但我不知道去干什么?我不要方法和技术,如果需要,书里都有!我不要镀金,尽管放眼中国,媚外成风,就像古汉语专家要过英语关一般可爱,去外面走一趟,难道我还会有个金身不成?在我看来,媚外的心理,只不过是内心需要伪装一下,全然摆脱不了空虚的现实。我还是回归到我的现实里,外面或许有技术,可是我不需要;里面有思想,等我努力探寻! 出国的建议,还是给需要的人吧。多方交流,一定是好事,一定有需要的人,比如我的战友,与其在单位里压抑困惑,有公费到外面去散散心,吹吹分,看看外国的月亮是否比家乡的月亮更远! 出国的建议,原本是好事,但愿不要被念歪了好经。
个人分类: 随笔|3240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药走向世界的愿望与现实
lilianda 2013-5-20 06:56
中药走向世界的愿望与现实 李连达 李贻奎 中医中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服务,是我国中医药界多年的愿望。 2013 年 5 月 9 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新闻:“我国八成中药作为注册药出口”。令人欣喜若狂,但在狂喜之后,有几个问题需要请教。 我国有近万种中成药,有批准生产证书的 2 万多种,若有八成可以作为“注册药”出口,将有成千上百种中成药作为“治疗药”“处方药”走向世界。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至今没有任何一种中药能以治疗药、处方药的身份进入美英等国。我国有 10 种中成药向美国 FDA 申请注册已十多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至今没有任何一种中药通过 FDA 审批,获准以处方药进入美国,合法的进入美国医院作为治疗药使用。 2012 年我国中成药出口总额为 2.7 亿美元(不是 25 亿美元),都是以中药保健品出口,而不是以治疗药、处方药身份出口,只有地奥心血康一个药进入欧盟国家,还有一些药厂正在申请,尚未批准进入欧盟国家。我国是否真的有“八成中药作为注册药出口”,应进行核实,并请主管机构提出确切可靠的官方数据。 我国将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中药保健品及中成药等,统称为“中药”。这些中成药经我国主管部门批准为“注册药”,在办理出口手续时归类为“注册药”是符合我国规定的。但不是在美英等国批准的“注册药”,未经美英等进口国 FDA 批准的,都不承认是治疗药、处方药。出口国与进口国的政策法规不完全相同。我国批准为“注册药”不等于美英等国批准为“注册药”。不应混为一谈。 在我国中医是合法的医生,中药是合法的治疗药(处方药、非处方药)。但是在英美等国中医中药没有合法地位,不承认中医是“医”,中药是“药”。我国医生(中医及西医)都不能在美英等国合法行医,我国中药也不能以治疗药、处方药的合法身份在美英等国合法使用。中医中药走向世界困难重重,阻力重重,不仅是医学技术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复杂问题。因此,当前仍以国内大市场为主,充分满足国内需求为首要任务。中药走向世界要有计划、有步骤,选择疗效显著、适应外国需求的“好药”。进行长期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不可一哄而上,不可浮躁浮夸,更不可误导群众。
11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讨论文革,更有现实意义
xupeiyang 2013-5-16 11:13
科学网讨论很热烈,很好。 讨论文革,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5月16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690422 “文革”并未走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7249-690417.html
个人分类: 文革研究|3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上才做梦,白天必须面对现实,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向梦想迈进
wya 2013-5-8 09:18
http://news.163.com/13/0508/02/8UAOFO4B00014AED.html 北京发改委:出租车涨价收益全归司机 (前提是:涨价要能带来收益,否则赔钱同样也是归司机!) http://news.163.com/13/0508/02/8UAPVTJL0001124J.html 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员担心司机收入增加更加挑活儿 (挑活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涨价+挑活岂不是更有的赚!) http://news.163.com/13/0508/00/8UAGRU1K00014JB6.html 多数网友反对北京出租车涨价 的哥称增收不乐观 本次调价将完全由消费者买单,对此,张师傅并不认同,他表示调价部分政府和企业应一起分担,全部由消费者买单并不公平。 出租车市场必须放开,若不放开出租车市场将是永远理不清的乱麻,不仅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也给国家增加巨大负担。 北京出租车的体制是最坏的,必须改,这是解决的根本办法。 http://news.163.com/13/0508/02/8UAOF6I100014AED.html 北京出租调价方案:出租司机每月最少增收1400元 北京市出租车调价方案昨日公布。市发改委同时介绍了2012年出租车计价器记录数据和市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队成本监审情况。根据两个调价方案,单个驾驶员收入将分别增加1400元和2300元。乘客每运次平均增支分别为3.3元和5.1元,但70%的乘客增支小于5元。 http://auto.163.com/13/0508/02/8UAN2AOR00084IJI.html 北京出租车涨价方案 乘客最高增支20% http://news.163.com/13/0508/05/8UB2I6ND0001124J.html 公务接待费“调整”80万元 昨日下午1时,白云区同和街以书面形式就其公务接待费问题,向韩志鹏说明。韩志鹏称该回复过于简单。下午近3时,该街道办再发函说明。据介绍,近年来,同和街人口不断增长,街道办除在职在编工作人员40人外,还聘请了包括治安联防队员、房管员、城管协管员、环卫工人、计生服务队员等在内的450余人。同和街解释,2011年的公务接待费包含了上述人员在参与如“创文迎检”和各条线的专项行动及节假日的加班所产生的餐费。由此,客观上加大了街道“公务餐费”的总额,最初公布的数字是108万元。昨日,同和街称,“将做进一步调整,把总餐费降下来,公务接待费要压缩到28万元以内”。 (看看纳税人的钱大头用来干什么了---吃饭餐费!养了一帮什么人!) http://news.163.com/13/0515/03/8USU38M900011229.html 记者调查,高炜晟是父亲高天峰超生所得。高炜晟出生后,高天峰为遮人耳目,将儿子的户籍落在郑州市一个亲属家里。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他们将高炜晟的户口落在郑州市管城区的一个亲属家。由此,高炜晟是在郑州上的小学和初中,偶被父母接回周口。 高炜晟所在高中的老师证实,高炜晟初中从郑州转过来的 ,是托关系进来。 高天峰和妻子都是公务员,很顾忌“超生”的问题,鹿 邑县一名曾与高天峰共事的人士称,他们之前不知道高天峰有个18岁的儿子。 http://news.163.com/13/0507/17/8U9OCSH700011229.html 张艺谋被曝至少有七个孩子 或被罚1.6亿元 (明星、名人超生,究竟有几个处理罚款的案例???????) http://news.163.com/13/0508/07/8UB9H5I10001124J.html 商户称凤凰旅游业下滑:表面热闹内在已近崩溃 http://focus.news.163.com/13/0504/11/8U1DRHGF00011SM9.html 要求农夫山泉下架协会曾为怡宝经销商 政府放手微观经济事务,开放出租车市场,以明规则战胜潜规则,真的就这么难???????????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15/c_115767422.htm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 同志们: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总结前一段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因为这件事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协同动作,所以开个范围比较大的会。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特点是改革方案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这是我们思路的进一步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是要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也就是说,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 这不仅是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 这次国务院机构调整力度不小,涉及十几个部门,撤掉了4个正部级机构,很多部门的职权、人员都要划转,动作比较大,相关部门“三定”方案正在陆续出台。机构改革不易,职能转变更难。这次职能转变工作,在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导推动、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审议,前两批共批准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重点是经济领域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项目,包括一些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以及涉及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质资格认定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进展,是不容易的。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后面的任务更艰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我们已公开承诺,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1/3以上,今年就要有所突破、有好的开头。做好这方面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既有利当前又惠及长远,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首先,要以简政放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下行的压力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又凸显,财政金融领域还存在多种风险隐忧。4月份铁路货运量等经济运行指标并不乐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中央财政持续负增长,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实际上,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是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的。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现在民间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力。近20年来,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已从30%上升到60%,外商投资也有潜力。然而由于有“玻璃门”、“弹簧门”的问题,民间投资仍存在有钱无处投、想进进不去的现象。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27个部门、50多个环节,时间长达6-10个月,这显然会影响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要下决心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 目前,国务院各部门还有大量行政审批事项。有些审批事项看起来让人费解,如对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社会投资进行核准、对某些渔船船名进行核定等。这不仅包办了该由企业负责的决策,费力办了事,又不符合发展要求,还影响政府形象。这次改革,就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做到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范围,最大可能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原则上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今后,政府一般不再新设行政审批事项,确需新设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切实防止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 第二,要以简政放权推动经济转型。做好经济工作不仅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把稳当前和增后劲结合起来。增后劲就必须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在优化工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没有大的发展,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消费拉动也拉不起来。今年前几个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是多年来同期较低的,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只增长8.3%,4月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落到51.1。这些都反映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缓慢,结构调整任务还相当艰巨。而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无论是金融、通信、物流,还是养老、医疗产业、非义务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垄断、审批过多的问题,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甚至很高,而这些产业恰恰是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相比之下,信息消费领域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几年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6亿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45%,这方面仍有文章可做。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市场机制具有优胜劣汰的功效。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必须转变职能、下放权力,下决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只要将增长的潜力和企业的活力有机融为一体,就能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要以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我们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今年前几个月,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保持了稳定。但就业的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扩大就业仅靠大企业、国有单位是有限的,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目前中小微企业就业已占城镇就业80%以上,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但现在创办中小微企业还有不少限制,既影响发展也不利于就业。前不久,我看到了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下降6.7%,而有些地方率先试行工商登记改革,取消前置审批,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幅高达40-50%,其中多数为中小微企业。这两次已取消和下放的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很多都是有利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下一步还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为人民群众增加更广的就业门路和更多就业机会,激发社会的创造力。 就业创业难,也与政府部门的资质资格要求多、认定多、考试多、证书多有相当大的关系。据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有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一纸证书漫长的认定过程挡住了不少人的就业创业之路。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人才的创业创新蕴藏着新的人口红利,而过多和费时过长的行政审批恰恰制约了我们这一最大优势的发挥。要通过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环节,继续清理不必要的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注意发挥和落实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责任,在不降低资质资格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营造就业创业的公平环境,调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第四,要以简政放权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要发挥好,该下放给地方的要坚决下放。如四川芦山地震当天,我们在灾区现场察看灾情、进行协调部署后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要各负其责,形成以地方为主、中央各部门和有关方面统一对口省里的一体化救援救灾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大量的具体救灾工作由地方和一线的同志承担,这有力有序地促进了抗震救灾。这样的大事急事经部署后都能交给地方为主去办去管,因此我们要相信地方也能办好管好其他很多事。反过来讲,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了,既管不了也管不好。各级政府要按照各自的事权分级管理,尤其是涉及改善民生的具体事项,要尽可能实行就近管理,不能什么事都到北京来批。 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的优势,从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履职的要求出发,把一些确需审批但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投资审批事项,以及量大面广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坚决下放给地方。比如这次就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机场扩建等投资项目审批或核准权放给了地方。事权调整必然涉及财权,必须加快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最近我们研究一个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时了解到,仅中央部门到省的涉农资金就有约100个专项,多头管理、撒胡椒面、跑冒滴漏,弊端很多。我们要下决心较大幅度减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合并专项,扩大一般”,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为地方政府更好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同时,有权必有责,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统筹资金使用的责任,把钱用到中央要求的方向上来,用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关键是要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基础上搞好宏观管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能,建设现代政府。这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我们最大限度地放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只有建立公平的环境,才能实现公平的竞争。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很不规范,经营不讲诚信、假冒伪劣屡禁不绝、侵犯知识产权时有发生、寻租行为不少。这些现象得不到有效制止,对于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就是不公平,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现象,从而伤害整个经济健康发展。这不仅会影响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会影响国外投资者来华投资发展。所以,我们这次改革绝不是一放了之,在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市场监管。 当前,一定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领域上来。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就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是一日三餐,民是以食为天,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加强监管。最近,“掺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连发生,加重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些虽然只是局部的、苗头性的问题,但影响恶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要让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决不能再出现问题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虽然现在我们财政紧张,也要在加强基层监管手段上舍得用力花钱,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有信心。还有环保问题,不仅是重大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环保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对建设项目实行了环境评价制度,但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问题仍然严重,未能实行全过程监管,造成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投入运营后,又因环境问题引发很多社会矛盾。我们说在环保工作上要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如果不加强监管是做不到的。加强监管还有利于环保和节能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次转变职能,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大量减少行政审批后,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现问题就必须叫停、处罚,这往往要得罪人,甚至要做“恶人”,比事前审批难得多。工作方式也不一样,事前审批是别人找上门,事后监管则是自己要下去,到现场了解情况,实施监管。同时,我们一些政府机关和干部在行政审批方面通常是轻车熟路,但在市场监管方面办法还不多、经验也不足。这主要不是因为干部水平本身的问题,还是体制不对头,所以事倍功半。这种管理方式上的转变,对各部门、各级政府都是新的考验和挑战,责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我们作为人民的政府和国家的公务员,要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就要担这个责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这是无法回避的。 第二,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经济领域简政放权的同时,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责必须加强。总体上看,现在我们的产品供应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过剩的,而服务则存在短缺问题,质量也需要提高。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要把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到“保基本”上来,加快织就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特别是要“补短板”、“兜底线”,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同时,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增加竞争,满足多样化需求。即使是基本公共服务,也要深化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要加快制定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凡适合市场、社会组织承担的,都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政府办事不养人、不养机构。这样既能加快解决公共服务产品短缺问题,又能形成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对企业、老百姓和政府,都是“惠而不费”的好事。当然,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监管、搞好服务。 第三,要优化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政府转型要有个过程,不该审批的不再审批,该审批的则要把关审好。由于多种原因,像钢铁、水泥等行业上项目都是需要审批的,但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相比之下,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不用政府审批,靠市场优胜劣汰,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说明,该审批的审批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的,费力办了事而又事与愿违,还不如已放给市场的。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反思。履行审批职权就要把责任担起来,本行业的事情一定要摸清摸透,出了问题要敢于碰硬,该报告的要及时报告,把确需审批的事项管住管好。现在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项目,可以批给张三,也可以批给李四;可以早批,也可以晚批;可以多批,也可以少批。这种自由裁量的随意性,不利于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了市场主体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也容易滋生腐败。解决这个问题,要提高规划布局和标准制定的水平,这才能真正考验我们的行政能力。还要从体制上加以保证,再造行政流程,完善审批制度,建立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 第四,要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管宏观,管好那些最该管的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那些该放的放了,才能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少管微观、多管宏观。宏观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搞好宏观调控,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制定,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结构优化,维护全国市场统一开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既要处变不惊、按预期的发展目标搞好调控,又要未雨绸缪、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如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怎么办,物价涨幅超出上限怎么办,农产品供给出现大的波动怎么办,诸如此类问题,都要超前谋划应变的调控预案。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把政府掌控的资源集中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中央在宏观调控上一定要有权威性,要留有“撒手锏”。在宏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国务院经统筹考虑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地方也要理解并坚决执行。地方政府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自觉维护党中央、国务院权威,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当前,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转变职能,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都是硬任务,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确保完成。 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的是,政府履行职能必须依靠法治。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本身就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无论履行哪一项职能,从行为到程序、从内容到形式、从决策到执行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让行政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要依法规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我们一定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职能,推动改革发展,建设现代政府。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决打好政府职能转变攻坚战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大幅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切实加强宏观管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 一是组织领导要有力。这次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部门包括内设机构已先行一步,要继续带好头,一级给一级作表率。国务院已经建立了机构职能转变的相关工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部门的职能转变工作负总责,把责任落实到各司局、各处室。既要落实放权的责任,也要落实监管的责任,两者齐头并进,既防止放不到位,又防止出现监管真空,一定要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中央编办等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研究审核各部门提出的职能转变事项,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二是部门任务要落实。要进一步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摸底核实,不能捉迷藏,也不能掺水分。尽快研究提出新一批取消和下放的事项,优先取消和下放那些含金量高、能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审批权。对应当取消和下放但一时还做不到的事项,要明确提出时间表,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推出。对应当保留的事项,要提出明确意见,优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根据职能转变要求,抓紧按程序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修订。要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长效机制。 三是地方政府要跟进。地方各级政府对国务院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需放给市场和社会的,任何一级都不得截留。对下放给地方的项目,要做好承接、加强规范,把后续监管做到位,切实负起责任。同时,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出台本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措施,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取消和下放。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增强全局意识,统筹抓好本省的职能转变工作。 四是监督检查要有效。落实好职能转变要求,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和有效的监督。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决不允许相互扯皮、推诿拖沓,明放暗不放。改革要公开透明进行,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适时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有督促还要有检查,各部门都要逐一对照要求,搞好自查自纠,接受上级督查。国务院将在适当的时候派出督查组,了解已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对做得好的要表扬表彰,特别对通过简政放权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成效明显的经验要及时推广,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要进行问责,以推动职能转变工作的深化。 同志们,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是一项重大改革。改革贵在行动。我们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版杀鸡取卵(血腥,慎入)
xuyingxiao 2013-5-6 19:42
禽流感前期买到的鸡拍到的照片。第一次碰到鸡肚子里面有完整的带壳的蛋,后来一想,这不正是杀鸡取卵么! 只是这次不是因为杀鸡取卵的人笨。 从买鸡的角度看,我买的是鸡肉,你里面却有蛋。蛋比肉便宜,买得亏了。 但从鸡的角度看,我是蛋鸡,不是肉鸡。蛋都孕育好了还有一个时辰就生出来了、后面还有这么多储备好的蛋,你却把我杀了。
个人分类: 生活|3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主义者的妥协——理想与手段同样重要
热度 1 zhaoming159 2013-4-23 22:45
面对不尽人意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坚持自己的理想? 电影《林肯传 》中 林肯总统对另一位激进废奴主义盟友史蒂文斯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很多启示: 我在外勘测时发现罗盘它会为你指出正北的方向,却不会指出沿途会遇到的沼泽、沙漠和深坑。如果在追求目标的途中,你一往无前,不留心障碍和困难,除了陷入沼泽哪里也到不了,那么知道正北又有什么用? ——献给所有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同学们以及所有仍然在迷茫中为理想打拼的朋友们 ——理想与手段(途径、方法)同样重要!
个人分类: 解我之愁|3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逐梦时代 - 走向未来
benlion 2013-3-24 08:26
一、文明的精神 如果说历史科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为的是追求真理,包括自然历史、人类历史和科学历史等,或称为客观事实的知识发掘;那么,设想未来、探索可能和实现美丽梦想的目标,就是织梦的艺术想象和实践设计的科学。 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探索,20世纪90年代倡导21世纪将是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的事实。近几年在国内阐述,或提议为第3次工业革命预备创新型机制,而2012年开始第3次工业革命的讨论,也应证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期待趋势。 2003 年,当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理论和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的概念共识形成之时,我已转入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而在这里,再次关注环太平洋信仰的发展趋势–或称儒学与基督教精神的融合。 二、科学方法论 近代科学,采用逻辑、数学和技术方法的观测、实验科学,从意大利到英国的两端,开始于力学、光学与几何的天文学和解剖、绘图、分类的医药学,而化学的冶炼、制药等是玻璃 制造 、光学和机械仪器、医疗化学的基础,生物电的发现和伏打电池的发明,又导致了电化学、电学和磁学发展等;也就是动力学和电力学奠基了2次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 纺织业发展和蒸汽机发明,内燃机和电动机、发电机,使用的能源仍然是中国发现的煤炭和石油,以及古老的风力和水利等,煤炭和石油等矿物能源是最古老的生物遗骸沉积形成,而最终又是来自太阳核聚变辐射的能源。 三、工业经济学 能源技术革命,其实是能源形态转换技术,动力机的发明和演化及其扩展的传送带、工具等外端,这是第1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并延续到第2次工业革命时期。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是第2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印刷技术和形成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及其终端的打印机、摄影机等技术体系。 热力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实验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建立,而法律学、教育学和经济学建立在科学方法的社会学应用上;因此,第3次工业革命将是建立在管理学、生物学等科学及其技术发明的基础上。 参见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5393/ 。 - (总结)-
个人分类: 社会|2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游戏是祸还是福?
热度 16 fouyang 2013-3-21 08:52
一谈起电子游戏,我们往往就想到孩子,特别是不那么用功的孩子。但实际上,电子游戏在各种年龄的人中间都很流行。根据电子游戏行会的调查,2011年在美国有72%的家庭玩电子游戏。玩家中18%是十八岁以下,53%是十八到五十岁之间,剩下29%是五十岁以上的人。2011年美国的电子游戏销售量为一百六十亿美元,加上硬件和配件则达二百五十亿美元。相比之下,全美电影的总收入只有一百亿美元。 为什么电子游戏如此风行呢?它是提供虚假快感的精神鸦片吗?它能帮助我们的现实生活吗?最近由游戏开发专家写的一本新书《破缺的现实》(“RealityIs Broken: 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by JaneMcGonigal)试图以社会和心理理论以及自己的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我在以前博文(见文末所引)中提到过,人的内在动力有三个元素:自主权,适当程度的挑战和与更大的事业相联系的“意义(meaning)”。按照《破缺的现实》的说法,游戏,特别是电子游戏,恰恰提供了这些动力。显然游戏是完全自主自愿的活动。玩者可以选择是否参加和参加到多少程度。其次,游戏提供的挑战程度是根据玩者的能力自动调节的。它让玩者比较容易地进入心理学家所向往的“心流”(flow)状态。那是一种“物我两忘”,全身心投入的境界,会带来极大的愉悦。由于游戏视听效果的巧妙设计,即使“失败”的体验都能让人欲罢不能。游戏还提供即时的反馈(得分,晋级等),让玩者感到自己时时在取得进展,也就更有动力。有些游戏聚集了很多玩家来完成同一个任务,称为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massivemulti-player online game)。这种游戏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一个大事业的一部分,甚至游戏场景本身的宏伟规模也给玩者带来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这就是“意义”所在了。亲朋好友同玩一个游戏,在游戏平台上可以合作,对抗,平时也多了个交谈话题。这样,游戏又带来了人际关系方面的满足。仔细考察游戏的设计和玩家的反应,对于人们了解自己的心理机制是很有价值的事。 游戏之所以能比现实生活更有吸引力,是因为它不受现实的约束,它的规则和机制可以按照“最大愉悦”的需求来设计。那么游戏必须与现实相分离吗?是否能利用游戏来帮助我们的现实生活呢? 首先,游戏不一定是对现实的逃避,而可以是现实的一种补充。最直接地说,游戏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情和心态,帮助我们放松和“充电”,以便更好地应付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它还可以让我们不再纠结于不愉快的现实状态(如处在拥挤的飞机里),而得到更好的主观体验。还有些游戏是专为调整我们的现实行为而设计的。例如,有个游戏能把家务劳动变成“挣分”和“升级”的途径,让人们乐在其中。也有游戏用挣分和升级来鼓励人们“日行一善”。还有些游戏能影响人们看待生活的角度。例如,有个“找朋友”的手机游戏,让碰巧在同一个区域的人一起玩。这个游戏让人领悟到,身边就有很多和自己一样渴望朋友和交流的人。作者把这种游戏称为“替代现实”(alternativereality)。我觉得称为“改变的现实”(altered reality)更确切。我们仍然面对着现实生活,而游戏只是给现实加了些“佐料”,让它更加“可口”。 更重要的一种途径是:游戏为现实生活中跨区域,跨人群的大规模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又有两种做法。一个是利用游戏的技术来促成大规模合作。上面说到的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能连接和动员成千上万的参与者来完成一项共同任务。它已经被用作“众包”(crowdsourcing)的工具,完成过从寻找蛋白质结构到检查大量公务员报销单这样的大规模任务。另一个做法是利用目前已经形成的游戏玩家群体。这个群体对游戏这种合作形式很熟悉,也渴望用他们的人际资源来做些现实中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媒体如游戏论坛,游戏社交网等来调动这个群体,并用他们已经习惯的计分,升级,声像反馈等手段提供动力和激励。通过这些手段,游戏可以帮助动员和组织遍布全球的人群来应对巨大规模的挑战,比如通过节约和创新来挽救全球环境。 《破缺的现实》扮演着电子游戏工业发言人的角色。这本书条理清晰地解释了游戏的机制,列举了它对个人和社会的种种益处,并具体介绍了好几款游戏。对于想了解和进入电子游戏世界的人,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当然,它不会给游戏任何负面的评价。所以这里我就基于自己的思考补充一些。 电子游戏说到底是对我们感官的一种操控。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游戏提供了即时,强烈和持久的快感,但它毕竟不等于个人心灵的养护。这就像快餐能让我们满足食欲却未必提供均衡的营养一样。游戏只能作为我们个人成长活动如读书,交友,思考等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而且,我们也要避免让游戏左右我们的世界观。游戏通常展示一个过于简化的世界模型:我们遇到的不是盟友就是敌人,我们的成就可以量化为分数和级别,我们的体验取决于计算机平台的性能和游戏设计师的想象力。而现实世界要复杂,丰富和精妙得多。不要让游戏限制了我们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我们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在参与以游戏为形式的公益活动或合作任务时,要记住我们在做游戏设计者要我们做的事,我们看到的反馈也很可能是来自游戏所使用的模型而并非真实的世界。例如,我们发明的一项技术是否真的能阻缓全球变暖?游戏里说可以,不等于现实中真的如此。所以,不要忘记了我们真正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能力。游戏只是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做本来就想做的事。别让游戏左右了我们的目标。 心理学里有新兴的一派,称为“正面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它的注重点不是解决心理问题而是提升人的生活体验,也就是说,它研究如何让人感到更快乐。游戏,特别是电子游戏,可以说是正面心理学的实验室。游戏编写中体现了很多提升快乐感觉的奥秘,游戏本身也是提供快乐和动力的一个廉价工具。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和人类本性,即使我们不是玩家,也值得关注和尝试电子游戏。 有关博文: 超越胡萝卜与大棒:探究内在动力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9403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493380.html
个人分类: 书山有路|8611 次阅读|44 个评论
理想、现实、红尘、净土及其他
热度 1 sheep021 2013-2-18 13:47
理想即现实:理想太遥远,现实太平淡。心怀天下,现实即理想。 红尘即净土:红尘难舍,净土难觅。一心向佛,红尘即净土。 中医即西医:心怀慈悲,西医也中意;一心想钱,中医也西医。 传统即科学:传统即古老的科学,科学即未来的传统。 再来一句老蒋爱/不爱听的: 吃肉即吃素:肉难舍,素难吃。心存善念,吃肉即是吃素;恶念起时,吃素也是吃肉 凡事,皆因心而异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24)
罗非 2013-1-13 12:33
通往绝对确定之路上的怪事 电影 寻火记 (Quest for Fire ,不同的版本也译为“火种”或者“人类创世”——译者注 ) 提供了某种对史前人类文明的敏锐洞察。有了火作为生存工具之后,古人就能够保护他们自己免遭食肉性捕食动物的攻击,并且在此过程中,迈出了他们征服环境的巨大的一步。尽管早期的人类能够使用火,但他们却不会生成火。这些部落花费了大量的集体能量来保存他们的火种,甚至在旅途之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部落丢失了火种,它很快就退化到猎物的地位,必须不断地警戒周围黑暗中四伏的捕食者。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中,我们的史前英雄学会了怎样造火。电影对这一幕充满激情的事件的描绘出色地捕捉了我们进化史当中的关键时刻之一。在那一点之前,人类的意识都被怎样在一个由贪婪的食肉动物主宰的世界中生存所占据了。自从掌握了火,人类就再也不仅仅是另外一种动物了;他们已经踏上了通往成为生物圈中的主导力量的道路。在电影的结尾,整个部落安全地围坐在火塘边,我们的主人公抬首向天,望着一轮满月出神。在基本的生存得到保障之后,人类就有了反思世界本质的自由。 从这个谦逊的起点出发,科学的尝试最终进化为正式地探索、分类并了解我们的世界是怎样工作的。在西方文明中,传统科学在希腊的黄金时代正式兴起,那时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搜集各种关于他们的世界的观察与领悟,并把它们与那些从简单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整合起来。 在基督教一神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基本范式之后,它继承了古老的希腊科学,并将其整合到它的世界知识合集之中。托马斯·阿奎奈和艾伯塔斯·马格努斯修饰并改写了希腊科学哲学,以装饰并支持基督教经典中的教义。这种新的基于教会的科学,亦即自然神学,确定了科学在理解并研究神的创造物时所应采取的方式。在这种支撑性的职责之下,科学顺从地接受了它作为教会女仆的位置。 正如前文曾经描述的,当科学被招来解决教会的历法难题时,就埋下了范式革命的种子。哥白尼关于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发现,标志着现代科学作为某种与教会分开而且有别的正式架构的诞生。这一发现的公告于世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它将引发对教会的无过失性的更多的挑战,并且最终导致一神论范式的崩溃。 公元 1543 年被当做现代科学革命降世之年。在这一年中,哥白尼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发表了他的名著 关于天球的运行 (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俗译天体运行论 ) ,成功地挑战了教会那自称的无过失性。 现代科学不得不全力克服的第一批难题之一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真相?”还记得吧, 16 世纪的科学就是一批从希腊流传下来的、加上了基督教神学家的修饰的古老猜想。当时的科学困惑于一个事实,就是没有任何办法区别或者检验一个东西究竟真的是 真相 呢,还是被人们狂热地坚持的 信仰 。 因此,现代科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创造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评价数据。从本质上,这种科学方法必须包括做出观察与测量,形成解释性的假说,然后再用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说。实验的结果再用来改进假说,从而对实验结果更具预测力。最终,预测能力就是科学真相的最主要的标志。 勒内·笛卡尔通过呼吁实施完整的科学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这种新的范式。他强烈建议抛弃已经存在的古老希腊信仰,代之以那种可以用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分析方法学来检验的真相。“怀疑一切,”笛卡尔说,而且的确,他唯一知道可以确信无疑的东西就是他自己的存在。“我在思考,所以我存在,”这是笛卡尔的名言。或许,正如我们很快要看到的,宇宙也有能力做出同样的宣言。 科学方法要求人们直接对研究对象实施观察与测量。由于没有今天的技术手段,早期的科学家们被局限于只能研究那些他们能够看到、接触到并且测量到的东西。因此,那种关于某种不可见的能量母体——也就是现代量子物理学称之为“场”,爱因斯坦后来称之为“控制物质的唯一力量”——的概念显然不是牛顿和笛卡尔时代的科学观察所能及的东西。 因此,那时科学方法的各种参数不可避免地把科学限制在对物理的、物质的世界的研究上。通过缩窄其研究的关注点,并认定诸如精神和心智之类的非物质概念处在分析科学的沙箱之外,科学就正式地获得了科学唯物论身份。作为其结果之一,科学认为那些属于不可见界的各种因素都是超自然的观念,并且很痛快地留给了教会去处理,不再接受严格的物理科学定律的检验了。 通过脱离教会的信仰并把观察对象局限在物理的、有形的宇宙,科学家们开始了某种新的哲学。科学家们不再把宇宙看成由某种精神力量控制,而是在追逐这样的观念,即宇宙是某种物理机器。对他们来说,行星、恒星、植物和动物都只是某个巨大的钟表机器当中的机械齿轮而已。 尽管科学家们支持那种神制造了整架机器的观念,但他们同时也相信,一旦机器开始启动,神本人就不再参与它的日常运作了。科学没有把神想象成盘旋在世界上空并像控制牵线木偶一样用精神之线控制世界,而是把宇宙知觉为一架永动机,它所反映出来的只是其机械零部件的行为。 艾萨克·牛顿爵士采用数学手段科学地验证了笛卡尔关于宇宙是一架机器的假设并将其具体化了。通过观察和测量行星天体,牛顿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关于宇宙——以及生命在整体上——如何工作的哲学。牛顿正式地创建了力学这门科学,也就是人们最早所知的物理学,它是研究宇宙运作内在机制的学科。 牛顿的科学建立在两个绝对的基础上:绝对的空间和绝对的时间。牛顿所定义的情况是,在一个可以定量的宇宙中,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在这些绝对当中运动。重力是某种不可见的力,但牛顿得以认识到它是通过了它的果实,具体而言,就是一个正在掉落的苹果。作为唯物论者,牛顿的追随者们没有被重力那不可见的特征所吓倒。他们很简单地把重力归因为是由物质和某种气态东西的组合作用所致,他们把这种东西称为“以太”。这样,他们就把重力知觉为物体质量的某种属性。 自从 1700 年代起,牛顿哲学的三个主要原则就塑造了科学家们处理其对于宇宙的研究的方式: 1. 唯物论——物理的物质是唯一的根本现实。宇宙可以通过有关其可见之物理部件的知识而加以理解。与其引入看不见的生命力或者精神,倒不如说生命源于构成身体的自反应性化学过程。简单地说:“重要的只有物质。” 2. 还原论——不论一件东西看上去多么复杂,它总是可以加以分割,并通过对其每个零件的研究加以了解。简单地说:“要了解一个东西,就拆开它来研究碎片。” 3. 决定论——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由因果决定的,这是基于每个作用都必然引起一个反作用的概念所得的推论。任何结果都可以通过不连续事件的线性发展加以预测。简单地说:“我们可以预测并控制自然界过程的结果。” 牛顿的唯物论、还原论和决定论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某种对宇宙的分析,它还承诺了一个可控的乌托邦。代价呢?思想世界将不得不牺牲它对神、精神以及各种不可见力的关注。 在牛顿所处的 1700 年代早期和启蒙时代的 1700 年代晚期之间的某个时候,新兴的现代科学范式和仍处于统治地位的、由教会控制的一神论范式之间的张力曾经一度得到了缓和。人们很方便地把宇宙划分为物质界和精神界,科学统治了物质世界,而宗教则取得了超自然世界的控制权。 自此,科学获得了追逐它关于宇宙的物质本质之证据的自由,而宗教仍然引导着灵魂超越的航向。尽管这是两大智力超级权威之间的某种实用的停战协定,但它所导致的精神与物质的分离却带来了某种失衡,这种失衡今天还继续危害着我们的世界。 当 19 世纪接近尾声时,整个物质宇宙很舒服地建立在某种无可争议的牛顿式真相的基础之上。人们觉得科学已经证明了,宇宙就是一架物理机器,它由称为原子的基本颗粒组成;而整个宇宙的动力学可以通过研究那台球般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而加以理解和决定。事实上,到 19 世纪末,物理学家是如此地自满,以至于他们公开承认,物理科学已经完备,没有任何更多的东西可学习了。 以开尔文勋爵为人们所知的威廉·汤姆森是一位爱尔兰数学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他在 1900 年的英国高等科学协会上对一群科学家发表了演讲,他说,“在物理学上,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新东西可发现了。剩下的只有越来越精密的测量。”另一次类似的宣称则是由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做出的,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物理学家。牛顿式的科学看上去已经如此之完美,以至于作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主任的迈克尔逊诙谐地说,已经再也不需要物理学研究生了,因为正如他所说,“宏伟的基本原理已经被牢固地建立起来……更多的物理学真相将要到小数点后边第六位上去找了。” 然而,在通往绝对确定之路上发生了一件怪事。仿佛要再次证明骄傲总是会在崩溃之前出现,出乎意料的异常现象开始颠覆整个牛顿物理学世界。机械世界观的第一道裂纹出现在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在研究 x- 射线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力,它由物质当中发出,并且可以穿透其他物质。随后,法国物理学家安托万 - 亨利·贝克勒尔以及随后的玛丽和皮埃尔·居里发现了放射活性现象,它揭示元素的原子并不是像人们假定的那样不可改变的,而事实上,基本元素可以嬗变成其他的元素。 两年之后,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检测到电子,从而表明原子并不像牛顿学派物理学家所宣称的那样是宇宙的最小颗粒,而是由更小的亚单位组成的。 在研究加热物体的发射光谱时,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发现,电子可以从原子的一个能量层跳跃到另一个能量层,从而由一个能量水平直接到达另一个能量水平,而不表现出中间的能量数值。因此,普朗克认识到,电子是由不连续的辐射能量单位所组成的,他把这种单位称为 量子 。他的工作揭示,当电子在能量层之间跳跃的时候,它们要么获得、要么损失一个量子的能量,这就是 量子物理学 这门科学的由来。 在 1905 年,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关于光电效应的研究显示,非物质的光波表现出了以往只能归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基于他的观察,爱因斯坦假设存在某种 光子 ,它是光辐射能量的量子,但却表达着粒子般的特性。物质表现得像光,光又表现得像物质,牛顿物理学的那些确定性突然之间好像就不确定了。 1926 年,法国物理学家路易斯 - 维克托·德布罗意预言,所有的物质粒子都应当同时也表现出类似非物质的波的行为;三年之后,他的德布罗意假说在对电子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这些实验显示,电子同时具有波一般的性质和粒子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同时是物质和非物质。 有了这些发现,在汤姆森和迈克尔逊关于物理学之绝对终结的讲话之后只过了短短四分之一个世纪,牛顿物理学那坚实的基础看来就已经消融在某种富有禅意的佯谬之中。 粒子与波之间的这种混淆状态最终因量子力学的出现与确立而得到了解决。这种作为量子物理学标志的波 - 粒子二元性 ,为理解所有的物质都同时具有与粒子和波相关的属性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欢迎来到量子奇异世界! 爱因斯坦的物质 - 能量方程 ( 经常象征性地用等式 E=mc 2 来代表 ) 宣告了能量与物质的统一,其中能量 ( E ) 等于质量 ( m ) 乘以光速 ( c ) 的平方。爱因斯坦通过这个公式显示,原子其实不是用物质制造的,而是由非物质的能量构成的!今天,人们已经确定物理的原子是由一群像夸克、波色子和费米子这样的亚原子单位构成的。有趣的是,粒子物理学家把这些基本原子构件看做就像纳米龙卷风一样的能量漩涡。 换句话说,人们长期持有的关于牛顿宇宙那种完全由物理物质构成的观念,原来是某种精心架构的幻觉!相反地,爱因斯坦的那个试图解释所有物质与能量的本质和行为的统一场论提出,宇宙是一个不可见的动态整体,其中所有各种物质构件和各种能量场都纠缠在一起,相互依存。 在量子力学削弱了人们对唯物论的执着的同时,普朗克的工作还质疑了那种对还原论,亦即关注单个部件而忽略整体的做法的看重。尽管还原论看似可以解释简单的机械过程,但普朗克证明,某些事件不能通过线性的因果作用来预测,而是看起来同时发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叫做 场 的能量母体之一部分。普朗克的这一深刻洞察强调,为了理解宇宙的本质,我们必须放弃还原论,改为采用整体论,也就是万事万物都与其它的一切相互所用。 有趣的是,那个用来描述还原论的经典类比包含了拆开一个上了发条的手表,看看是什么让它嘀嗒报时的。通过观察机械齿轮和发条的相互作用,假定你能学会修复或者改造任何其他钟表的机构。类似地,科学家们假定,为了决定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活的有机体运作,他们可以简单地把一具身体切开,研究它的碎片。 对我们而言很幸运的是,还原论和手表的比喻一样,现在已经完全地退出时尚了。想一想数字式手表吧。拆开它,研究它的零件,然后……怎么样呢? 数字式手表包含了源于量子力学的技术,它是通过能量的运动,而不是通过物理齿轮的相互作用来工作的。靠拆开一块数字式手表,去研究它的零件和碎片,永远也无法解释它的工作本质。对还原论的追逐,仅仅关注于单个的物质部件,就是没办法为一个相互纠缠着的量子宇宙的整合机制提供任何领悟。 除了挑战了我们对唯物论和还原论的迷恋之外,量子物理科学还摒弃了决定论观念,也就是那个说一切事件,包括人的选择和决定在内,都由特定的、遵循自然定律的因果反应链所决定的教条。简单地说,决定论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就能预测未来。 然而,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沃纳·海森堡发现,不可能同时测定原子当中电子的位置和速度。对位置的测量越精确,其速度的数值就变得越不确定,反之亦然。 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适用于任何两个成对的变量,例如位置和速度、时间和能量、旋转角度和角动量等。该理论表明,测量其中一个变量将导致对其配对变量的干扰,以至于永远无法同时精确地预测两个变量。海森堡的理论不仅直接违反了决定论,它还提示物质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确定的。 请注意采纳量子力学并不意味着否定牛顿物理学,而是包括了后者。换句话说,量子物理学是某种更为广大的认识领域,它包括并极大地扩展了牛顿物理学所提供的讯息。因此,量子力学不仅解释了已知的一切,而且增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解释了一种前所未知的力,就是它控制着我们宇宙的演变。 量子力学强调,物质宇宙——包括它所有的原子、粒子和物质——实际上是那不可见的、包含着能量和力的宇宙母体的某种组成部分,并且受控于这个母体;这些能量与力的集体共同构成了场。 或许,你记起了小学课堂上用一块磁铁、一张白纸和一小堆铁屑做的一次实验。当你开始把铁屑撒在白纸上时,那些颗粒是随机分布的。然而,如果你把磁铁放在白纸底下,那么洒落的铁屑就总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排列了,这种模式反映了不可见的磁场的形状;铁屑每次都会这样表现,不管你把这个实验重复多少次。 现在,想象当你没有任何关于磁铁或者不可见的场的作用的知识,然后试试解释这种模式形成的现象。如果你 只能 看到铁屑,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你可能很容易断定,那些铁屑,那些物理物体,的确非常神奇——它们可以自己排队! 这就是如果我们尝试通过仅仅专注于物质界来理解我们的世界时所处的窘境。特别是当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不可见的场对物质的支配作用时,这就是一种极其恶劣的错误。或者,就像爱因斯坦用无与伦比的简捷语言所说的:“场是控制粒子的唯一力量。”爱因斯坦的意思是,场是宇宙的能量母体,它控制着一切物质,包括那些神秘的铁屑。爱因斯坦进一步强调了场在塑造宇宙方面的作用,他说,“在这种新的物理学当中没有地方同时容纳场和物质,因为场是唯一的现实。” 在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物质 - 能量方程 E=mc 2 ,以及关于物质和能量内在地相互关联、相互纠缠在一起的信仰一个世纪之后,许多人却仍然顽固地紧紧抓住那个错误观念,即现实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我们在我们的周围所看到的这种疯狂——假如我们自己没有那么严重地卷入其中的话——其实就是以下行为的副产物,即试图在一个爱因斯坦式的世界中活出一种牛顿式的存在。 有趣的是,按照量子物理学家的定义,那种塑造了物质的不可见的能量场,和那种玄学家定义为“精神”的不可见的塑形场具有同样的特性。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旧译波 - 粒二象性,但该译法隐含了在二象背后另有一个统一的本质之义,但迄今并未得到科学证实,故改为今译——译者注
个人分类: 科普|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22)
罗非 2013-1-10 11:18
第二部分:启示录中的四种错觉 “当你发现自己身处某种恶性循环之中时,看在各种老天爷的份上,别再走下去了!” ——斯瓦米·贝雍达南达 我们已经看到,知觉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物学,进而协助产生了我们的现实的。我们也已经看到,我们的故事——即知觉戴的那副哲学眼睛,我们就是通过它去观察和了解世界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集体现实的各种参数。我们对历史的回顾则揭示出,随着一种基本范式故事在某种动态的螺旋舞之中让位于另一种故事,文明在持续不断地进化。 文明的确在跳一场螺旋舞,不过看起来,我们转得有点儿失控。全球危机和不断增加的混乱预示着某种不断迫近的进化转折点,这是一种兆头,表明我们已经接近下一次范式更替。既然我们已经充分体验了科学唯物论这一极,我们的道路正在迅速逼近重返那个强大中点——也就是整个图上最强有力的那一点的状态。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两度处于中点,在那里精神和物质两种世界合一。第一次是在伊甸园里,那时我们的本真论世界观并不区分精神与物质。那还是在我们开始自己伟大的学习冒险之旅以前。 在我们的进化旅途上的第一腿,文明就横越了一条深入非物质领域之路,搞出了一个外星的神。在完成了我们对精神界的探索之后,人类的道路迅速地再次穿过了中点,进入了唯物论的领域。那相当于在启蒙时代和自然神论时期,人们同时拥抱精神和物质哲学的时期。独立宣言就是一个混合了精神上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中的现实主义的完美实例。然而,文明与平衡之间的调情稍纵即逝,因为人类一头扎进了科学唯物主义的极地王国。 文明对唯心论和唯物论这两极的短暂造访,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现实之本质的深刻洞察。现在,当我们的进化道路再度要把我们带回中点时,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面对着两条根本的道路。要么我们统一成一个全球社会,吸收并整合我们的各种极性化的见解,从而产生一次量子进化跃迁;要么我们可以继续这种两极性精神病,听任宗教的和科学唯物论的两种原教旨主义主义者继续决斗,那将是立足于这颗濒死的行星之上的最后一种范式。 我们是否能做出这次量子跃迁,取决于我们从当前和以往的各种范式当中学到了多少。如果我们懂得了进化其实是累积起来的意识之演变,那么或许,如果我们能聚焦我们的集体意识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刚好加速了进化的过程。 揭开旧纱,显露新容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用特写镜头细看我们当前的基本范式,即科学唯物论带来的致命后果。我们将特别聚焦于那四大文化信仰,尽管当代科学已经发现,其中的每一个即便不是彻头彻尾的谬论,也都存在着重大缺陷,但它们却仍然是构成我们当前现实 (reality) 的基础。我们将把这些信仰表达为启示录 (Apocalypse) 中的四种错觉,这是参考了如果我们继续在当前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话很可能会去到的地方。 现代社会对物质界的信仰和崇拜,已经让我们直接冲向某种足以炸碎地球的火车相撞事故。通过加速抽取自然资源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土地当做大垃圾场,把空气、水和土壤当做各种污染物的最终栖息地,这是自杀性的行为。把战争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已经事实上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危险的边缘,也就是人类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没有了人类,就没有任何问题。 很清楚,当前的科学唯物论范式无法胜任即将来临的进化任务。而返回先前那个范式,也就是宗教一神论,也一样不能带着我们前进。我们面对着各种预示世界末日的不祥之兆,好像已经到了某种危及生命的绝境。然而,避免世界末日那种毁灭性大崩溃的关键,就在于充分理解 世界末日 (apocalypse) 这个词——抢在它 变成 “世界的终结”的代名词 之前 。 从词源学上来说, apocalypse 意味着某种预言性的启示 (revelation) ,亦即“揭开面纱” (alifting of the veils) 。它代表着某种隐藏的东西的暴露,而且自希腊时代起就已经与揭示在时间终结之时将要发生什么联系在了一起。有关这个词的某种新的——或者说,实际上,是旧的——理解提示我们,通过揭开蒙在我们被编入的那些不可见的程序之上的面纱,我们还有可能避免这场火车相撞事故;而如果我们继续走在当前轨道上的话,它将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唯物论给我们的主流基本范式提供了四条原则,直到最近,它们还被普遍接受,并且当做不容置疑的科学事实: 1. 唯物为重——我们看到的物理世界就是全部的存在。 2. 适者生存——自然宠爱最强大的个体,丛林法则就是唯一真实的自然法则。 3. 全怪基因——我们是自己生物遗传的牺牲品,我们最多也只能盼着科学找到办法来补偿我们的遗传缺陷和弱点。 4. 随机进化——生命从根本上是随机的、毫无目的的,我们得以出现在此,其过程很像无限多只猴子在无限多个打字机上乱敲无限久远的时间,最后有可能会得到整套莎士比亚全集。 在接下来的四个章节中,我们将逐个地追踪这些原则的发展历程,从它们做为错误知觉的起源,直到当代科学所提供的大量反思。 在第九章, 连接障碍 中,我们将逐个地考察把这些信仰推向其逻辑上的悖论性结论的后果。我们所研究的各种架构——经济、政治、卫生、通讯——都遇到了同样的致命灾难:它们实行科学唯物论已经到了某种畸形的程度,并把金钱、物质主义和机器变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更有价值。 然后,在第十章 重归觉醒 中,我们考察了怎样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把我们从目前“神的孩子”的身份转变为成年的神。我们会看到,我们怎样才能协同性地向我们在这条进化之路上已有的经历学习,并因此而变得自愿参与到我们与彼此、与自然、以及与那遍在一切之中的神性的重新连接之中。我们将学会如何接受我们尚未开发的力量——并且以仁和、友善、谦恭的方式去接受。 这种对当前的状态和未来的可能性的研究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带着清明、爱意乃至幽默去观察世界的话,我们就有机会打破这种恍惚状态,实现自发进化。或许,用来观察当前文明所处之地位的最适当的眼镜,就是那种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对一切科学性事物的崇拜就不会存在的娱乐体裁:科幻。作为一个实例,考虑一下电影 黑客帝国 。 在某种处于不久的将来的剧情设定中,一位名叫尼奥的年轻电脑黑客发现,他自己正身处两个相互平行的世界之中。其中一个世界,即母体 (Matrix) ,看起来就是网络时代日常生活所处的正常现实世界。另一个世界则是世界背后的世界,在那里他发现了许多很像人类的人形机器,它们把活的、呼吸着的人类吸引到高高兴兴的娱乐之中,与此同时不断地剥削他们,为这些人形机器提供能源。在尼奥的世界里,大多数人类都有意无意地吃下了 蓝色药片 ,进入某种无知无觉的,或者说至少是被动的愚昧状态。尼奥和他的同袍们,墨菲斯和特里妮蒂,则吃下了 红色药片 ,那是一条危险得多的觉醒之路,他们通过它就可以走出母体之外。 觉醒个什么呢?正如墨菲斯告诉尼奥的,“母体是某种由电脑生成的梦幻世界,它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对我们的控制,以便把人变成这个。”这时墨菲斯拿出一节铜帽电池给尼奥看。考虑到科幻经常就是科学事实的前身——想一想在朱尔斯·维恩的《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潜艇——我们很可能可以走出生活的母体之外,并且非常好奇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 正如我们在有关“大众娱乐武器”的讨论中将要看到的,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蓝色药片,告别现实而选择了电视真人秀。然而在每一天当中,都有更多的人选择红色药片,醒觉自己正身处一个极度奇妙却又令人极为困惑的世界中。 一旦我们意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是人类本能的行为,大部分其实都是发育编程的结果,那时这些困惑就会立刻澄清。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描述我们是怎么会接受这些信仰的,它们一度曾经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却只是在帮忙摧毁我们的世界。由于没人告诉我们面对这些危机应该怎么办,我们的程序让我们在某种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局势面前觉得非常无助。 我们必须想办法处理的真正问题是,几千年来我们都被编进了软弱无力的程序,而作为其结果,会依赖于他人来维持我们的生存,特别是在精神和健康领域更是如此。当然,这是有代价的,当初做的这项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今天的全球危机。然而,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跳出我们给自己强加的母体:我们可以很简单地重新编程自己的人生。通过获得新的知觉并在其基础上行动,我们就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改写文化局限的程序。 改写程序的第一步是反编译。我们可以通过从母体 之外 研究程序来做到这一点。怎么做呢?在他的书《当下的力量》中,艾克哈特·托尔描述了在他人生当中的某个时刻,当时他正经历着如此的绝望和折磨,以至于他已经在考虑自杀。那时,一个疯狂的想法进入他的脑海:“到底谁是那个想干掉谁的‘谁’?”通过这个顿悟,托尔意识到 他 同时也是身处母体之外、超越了这个情境世界的观察者;这就把他从他所执着的那个他认为自己是的那个 谁 上解放了出来。 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观察会改变现实。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们所提供的关于启示录之四种错觉、以及它们所衍生出来的关于人类和社会之异常的领悟将会帮助你以及我们所有的人,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希望这将让我们能够唤醒我们的集体意识,并同时也改变我们的集体现实。 请注意, Reality 这个英文概念不同于当代中国人在汉语中所赋予“现实”的那种实实在在的内容,而是代表了存在于我们知觉之中的实在;相比之下,它更接近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的意义,即显现出来的真实——译者注
个人分类: 科普|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型or理想型?
热度 6 cutefay 2012-12-27 23:52
如果把人们按照思想行为是更考虑理想还是更考虑现实分类,可以分为理想型和现实型两种。 理想型的人会在生活中可能会为了实现理想而牺牲现实的某些利益,理想型的人可能会在外人看来很浪漫、有品味、有追求、有情调等等。而现实型的人在现实和理想有冲突时,会更考虑现实问题。 周围一些人看我平时生活挺有情调的,可能会以为我是个理想型的人,但我认为自己是个现实型的人,做事情更考虑实际情况。例如,买东西会更注重实用性或性价比,而不是追求美观性或高质量;在家里,摆放物品会更考虑如何生活更方便,而不是让屋子显得更整洁;当现实中遇到不如意事情时,会选择明哲保身或顺应形势,而不是激进地反抗或放弃一切;平时生活中更注重美容和养生,而不是注重漂亮的衣服、名贵的包包等;平时工作更注重脚踏实地奋斗,而不是树立很大的理想。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4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对事不对人:理想但不现实的原则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12-15 20:38
  事都是人做下的,说事的时候你不联系那人,那人还会自动对号入座呢。   如果N多的人做了某事,谴责某事的时候其实那N个人都会有感受,随后会悔改,其他人就有点隔岸观火的意思了——自己注意就是批评绝对不会有太大促动。   不过,对人不对事倒是经常会有的现象。   A讨厌B,B所有的事情A都要去嘲讽一番,做得对的说得对的则干脆无视(比如:吃饱饭会不饿这样的真理)。   科学网也不例外。   俩人常在科学网就事论事地掐架,还能一桌子吃饭吗?我看难!   此时会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不是“事不对,人没仇”。   某日,某科学网网友对俺说:某某,你觉得见见如何?   【书中暗表:某某和俺不停地吵架,而且看上去很伤和气的吵架。】   俺说:没关系啊,可以见!   结论:俺从某种意义上是算不错的网友,自我表扬一下。 大家别害怕。  
个人分类: 事论|440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当今日行为变成历史,未来你也应该敢于直面它!
热度 17 陈安博士 2012-12-14 22:09
【Blog主人按1:让我们撇开事情论道理,回头再去想事情。本文为不引起关注,特意起了一个很俗的题目】 【Blog主人按2:看着朋友和骗子一伙得了利之后面带喜色,自己是跟上去祝福一把欢乐一把呢?还是退避三舍做旁观者?这恐怕是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差异吧。】   其实,当方黑可以很骄傲,毕竟老方不是一切正确,加之言语刻薄,黑他一道也没关系。   但是,当韩粉一定丢人,为了市场利益而不惜委身于韩2牛仔裤下,那就是自甘被羞辱了。当然,一定有很多人不觉得丢人,甚至觉得我“市场了”,我“销量了”,市场不是道德,所以,我很光荣呢。   而看着朋友和骗子合流被羞辱时但因得了利而面带喜色,自己是跟上去祝福一句欢乐一把?还是退避三舍做旁观者?这恐怕是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差异吧。   其实,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再对话已经不再有意义,因为完全不属于一个话语体系,我写完本文之后也抓紧“逃”了吧——您有利有理,俺没利也不符合当下的道理。   还记得之前科学网争论过顾秀林解除与顾准的父女关系的事情,有朋友说:不要刨祖坟,把顾年轻时代脱离父女关系的事情都给掀出来,那样不厚道。且人家解除关系表象的后面还有若干原因呢,比如,顾准同意这样做;比如,闺女当年确实还年轻;比如,那个时代不正常,是被逼的;比如,不是顾秀林牵头的;云云。   那好,那是不正常的时代,现在的时代正常了吧?当然,很多人说,赞美韩2真的很正常。我想了想,觉得也只好点头,这是“很正常”啊!   其实,帮着顾女士回忆一下年轻时代的事情,“挖祖坟”只是能比喻的说法了,殷鉴根本不远。那更是一个人无法抛去的个人历史,几十年罢了,人都在活着,而且做决定的那时也算不得10岁的不懂事娃娃,还有分辨能力。于是,提一句当年我认为未尝不可。   当然,即便是提当年也不能造谣。而如果确属事实,说说又何妨呢?   如果每个人都觉得可以原谅自己以前的错失,则不需要责任感这个东西,每个人只看当前对自己有利的利益行事,之后再说当年的“彼情彼景,不得不然”,也就足够了呢。   彭德怀和XXX结婚后,一直还不错,XXX是北师大的校长,就地位而言两项结合也算不错的组合形式了,可是,批彭还是开始了。不久,XXX和彭离了婚,当时,一位更老的前辈拼命地劝说XXX不要和彭总离婚,尤其在彭总有难的时候,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离了。   等彭德怀的事情翻过来之后,XXX来到这位老前辈家中,解释当年为什么要离婚,如何如何的情非得已、迫不得已、无奈、后悔,云云,老先辈面无表情道:“知道了。”再也 不愿多话。   每个人做了让自己羞辱的事情,或欺骗了亲人,或赞美了骗子,你做的时候当然有一万个理由,解释起缘故来还会头头是道、理直气壮。市场嘛?当然可以利用骗子,可以顺便让骗子得些利,这有错吗?咱们难道不是在说市场?而是在说道德?   想到这样的情景,恐怕还得提那句老话“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且不说这目标高尚不高尚,即便不高尚,人家也只想谈市场而不想谈任何道德上的东西。况且了,咱们还可以认为那目标高尚得很呢。   不好意思地说,我自己小时候也尿过床,甚至初中的某一天还突然尿床了呢,但是我知道即便是小孩子,那也算不得什么光荣,绝对是很羞耻的事情。不过,小孩子嘛,不懂事无法自控是应该的,大家都理解。   我18岁之后,做了成人之后,也干过坏事,但是,至少我不会为干这些坏事而感到荣耀,觉得无比光荣,我知道该是耻辱的依然是耻辱。   我后来当了导师,可是,有时候也为很多项目的评审结果“优秀”而签字,也会为朋友的书写“好话”,甚至因此被人说成“陈安你怎么也做吹鼓手?”   但是,我知道,如果那项目很差,那书没有一点优点,我那么说、那么写是我的耻辱,而不是荣耀。我至少不敢把这样的事情写到自己的博客里炫耀。   好在,朋友的书毕竟是朋友自己写的,尽管有瑕疵(我在书评中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也还是倾心多年的成果,里面也有不少闪光的地方,封面上也没有请大字不识几个对这个方向毫无了解的干露露、芙蓉姐姐、凤姐们来做主编,借着这个名头多卖几本。也没有随后很得意地说:“这是市场,不是道德。”   但是,很多项目确实是烂货一堆,我也确实是签了字,这个耻辱只能当耻辱记在心里,写出来的时候也还是耻辱,我不能去为了当前大家都这样就解释成“我只是从众了一把而已”,“不算啥”。   我想我的朋友们都至少知道,主动地去赞美那戴上骗子帽子的东西,至少不能是什么光荣。虽然有的东西带上骗子的沉重大帽子后会因此激起了更多的尘埃。如果不看那本体上的骗子嘴脸,而是因为朋友赢得了利益而帮着张目助声,这个这个,还值得自己那么自信吗?!   等你的今天终于成为了你的历史,哪天提到一句“当年你还为自己的朋友和骗子的联合而广告过呢”,也许依然没有任何羞辱感,而是无比的荣耀,如果真的如此是,这个世界大约才是“正常”吧,这个世界怕正是如此“正常”着。   我,则一边无语着,一边抚摸着自己对以前做错事后居然还有的羞耻感,而羞耻着。   【另外,需要特别批评一下科学网编辑部看博文的眼光和基本人文素质,即使不在内容上过于追究“政治”正确(如精选宣扬宗教的文章),那些“政治明显错误”——暗里为骗子张目的博文至少不至于如此被青睐吧。】
个人分类: 事论|3483 次阅读|39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知识就是力量?
热度 5 陈龙珠 2012-11-26 09:26
陈龙珠sh : 知识再多,在未得到应用前,毫无价值;而知识大多又是中性的,只有被用于为善,对发展社会和丰富生活,才会产生力量。同样,说教与行动(尤其是缺乏监督的隐蔽活动)不一,说教一定会变得苍白无力。这些尚未被近十余年来的现实所证实?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346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转】何处安魂:悬浮着的学术精英
kangjianscu 2012-11-23 23:19
一 前一阵子一个来自芝加哥的教会阿姨跟我说几年前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西北大学读博士,毕业后回国由于没有受到预想的待遇而抑郁自杀。教会阿姨说芝加哥的教会都为这个有才华的中国年青人逝世而惋惜,后悔没有早日领他见到主,若是他早日见到主了这个悲剧就能避免。 我当时不记得有看过相关的新闻,回来搜索了一下:涂序新,浙江金华人,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士、法学学士,美国西北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博士,发表SCI核心期刊3篇,2009年回到浙江大学工作,2009年9月11日向浙江大学填报申报副教授的信息,六天以后自杀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死前留下遗书: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很多人猜测,涂序新自杀之前,有人向他暗示了副教授的申请结果,虽然之后没有人站出来承认。和几个同学聊起这个事情,有人说国内学术界黑暗,有人怪这个人心态不好,大家看法上莫衷一是,感情上都很惋惜。 二 和很多其他美国商学院一样,UTD的商学院也在扩张,今年一年就招了20个faculty,昨天去学院拿了宣传手册,浏览了一下这些未来有可能成为自己老师的人,发现三个亚裔面孔,看罢简历,三人本科都毕业于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之一,然后在美国常春藤或常春藤级的名校拿下了博士学位,年龄在三十上下,我真的由衷佩服这三位前辈,美国学界教职十分紧张,好多一流名校博士只能到次一级的学校教书,但是终身教授制度规定除非学者违反了法律,美国学术机构不能解聘获得终身教授身份的学者,这样优厚的待遇、自由而独立的工作、以及社会赋予学者的尊重,使得美国的professorship严重供不应求,这三人在中国成长、接受教育,用第二语言研究学问、表达学术观点,不但能受到美国学界的认可,还能在美国拿到教职,这意味着美国人愿意花自己的钱供养他们的智力创造,也意味着美国人放心把他们的next generation交给三人来塑造。 手册里,三人西装革履,自信满满,神采奕奕,眼神中仿佛世界朝他们打开了。百度百科上搜出涂序新生前的照片,也和他们一样,清秀俊朗,帅气阳光,只是现在,鲜活的生命已经变成了一个词条,被压在人们记忆的杂货柜底。我眼前浮现出教会阿姨想我讲述这个悲剧时的样子,我不禁想问她:若真有主,若主泛爱众生,为何他待人差别如此之大? 三 在UTD有幸结识Dr.Scotch,一个有俄罗斯血统的典型的西式老学者,三十多年前,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而后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社会学博士,之后教书并从事关于disabled people的研究。来到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马克斯·韦伯的画像,韦伯双眉微皱、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好像向前能刻穿任何和他对接的目光,背后又有不可测的渊深。Dr.Scotch看到我对韦伯的画像很感兴趣,从书架上拿出了一本皱巴巴的旧书,对我说This is the first sociology book that I read. At that time, I wasn’t in Harvard. I was in University of Chicago。我双手接过书,生怕不小心把老教授少年的记忆珍藏弄破了,定睛看看书名: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Spirit of Capitalism,哎呀,这不是久违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吗?我尽量保持对仗的跟他说This is also the first the sociology book that I read. When I was reading its Chinese version, I wasn’t in America. I was in Xiamen University. 一学期下来旁听了Dr. Sctoch的课程,顺便观察了这个学者的生活,大致是看journal里的paper, 去conference和其他教授讨论paper,写自己的paper,改自己的paper,给学生布置paper,看学生的paper,改学生的paper。他那两大常春藤名校的光环随着接触变多而渐渐褪去,有时我会好奇,这个老爷爷研究了三十多年的disabled people,他到底研究出了什么?发的paper的名字都能写一页又一页了,这些paper有多少人看过?disabled people的生活又改变了多少?世界对disabled people的理解和认识又如何不一样了? 一天下课他跟我说,学院要选一个新的院长,但是他不想去选,他觉得当个学者就很好,每天他都可以慢慢的吃一顿午餐,如果他做了financial analyst,他恐怕就没有这个特权了。我恍然一小悟,什么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through cutting-edge research,什么facing the greatest intellectual challenge of our times,孩子,你不是想多了,你是想太多了!你以为每个学者都是马克思·韦伯啊?若是每个学者都像韦伯老爷子那么猛,《社会学入门》早就写爆了!你想累死社会学系大一新生啊? 大部分的学者一生只能重复咀嚼韦伯老爷子的观点,然后把咀嚼出来的成果吐给next generation,在读完同行几百篇paper之后,从一大堆重复的观点里挖掘出一点点新意,浩浩荡荡几千字,其实只在一个大话题的小问题里做出一点点进步。而若不是有其他学者也面临着相同的写作压力,很少有人再会从这佶屈聱牙的文字梳理出他的思路,他的“智力贡献”就此被封存到了书柜的角落里。与韦伯不同的是,没有一老一少会将它从书柜里重新拾起,然后重复Dr.Scotch和我的对话。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学者也一样,也许,学者这份工作的特殊之处就是能慢慢的吃一顿午餐吧。但是学者在学生面前还要重复着勇于创造、大胆创新学术精神,尽管有时他要拉直嗓子说这些话才有底气,尽管他知道也许他本人也无法留下什么创造被人铭记,因为台下坐着的保不齐就有人有韦伯的笔力,潇潇洒洒便揭示人类发展的奥秘,而对于其余的人,还有他自己,也许在一开始就注定被遗忘,但是有过认真努力便是意义。 四 小时候常觉得读博士作学者是一件崇高伟大的事情,长大了发现周围很多好友都读了博士,其中去国外读博士的人也大有人在。Personal Statement里面为学为师的誓言写的令读者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然而私下里聊来大家的动机都莫衷一是:有人确实爱学术;有人觉得博士的光环很诱人;有人喜欢大学的环境、教授的待遇;有人想出国,硕士太贵了,博士倒贴奖学金,算一算比国内工作的同学挣得还多,这何乐不为;有的人压根没想好干什么,先读着,反正多读点书没有错。 在这一群人中,有极小一部分人有幸去到世界名校,有幸享受到世界上最精致的教育资源,翻开北美各名校网站,看一看博士生的简历,每个名校的项目一两年间都会招一个中国学生,涂序新的教育背景是这一群人的一个标准模版,本科清华或北大,博士常春藤或常春藤级名校。 犹记当年我在辽宁参加高考,三十多万人同进考场,清华北大也只要几百人而已,能考入这两所高等学府之一已经是几千人中的一个了。进入北大清华,他们要与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头脑竞争,GPA、语言考试、学生活动、学术论文,一切的一切都冲在前面,才有一定的几率进入梦寐以求的西方学府开始自己的PhD生活,走到这一步的人称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若是来北美,PhD的学术训练要求又是惊人的严格,稍不留神又有奖学金停掉、资格考试不过、毕业论文写不出的障碍,于此同时还要在一流刊物上发尽可能多的文章以提高将来找到教职的概率。困难虽多,总有人能够克服万难,最终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在世界级的top journal上发表了文章。我由衷的羡慕和钦佩这些人,因为超常的智力水平和坚韧意志,只要少了一样,他们都走不到这一步。 只要想想从应试教育的苦读到博士帽流苏的援正之间所有的希望、努力、坚持、辛苦和拼搏,我们便可以稍微理解涂序新的心情。他的成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是用paper的冷寂和实验室里的汗水交换来的,是他用最真实最纯粹的努力创造出来的。现在,他要社会给他应得的尊重和奖励,就像他做对了题就该得到相应的分数,他付出过了努力,也该有百分之百的正当性得到与之对应的评价和报酬。可惜生活不像是一场考试,更像是一次实验,结果有时和努力并不相关,因为大自然有自己的轨迹。 六年的苦读后从西北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也许是因为照顾家人的考虑,他没有留在美国而是选择了到浙江大学教书,也许在他心中,自己去浙大是overqualified,也许评上副教授是他给自己不能再退的底线。当他带着北美名校的荣耀重踏故土,被浙大安排在57平方米的教师公寓里,现实的感官刺激太强烈了,即使你是那么优秀、那么上进、那么努力,即使你有那么多成绩,生活依然不容易,作为一个新人,这里有副教授们、教授们、院长们,你名校的荣耀不能免除你和他们经营关系的负担,你要考虑岩土的构造,也要以相同的审慎去考虑见到什么样的人该怎样说话;你可能看惯了美国人的大house,但是以杭州高企的房价57平米的房子已经是浙大腾出的一笔价值不小的资产,想要大一点的房子,靠工资收入也只能一平米一平米的挣,一间厕所一个厨房的积攒。 很容易知道,现实的这一切和涂序新想象的太不一样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努力,一切是否值得,若是不值,青春也覆水难收。也许副教授的职称是他最后的慰藉,但是生活严酷的说:这,我也不能给你。遗言中,他斥责中国学术界的“残酷、无情、无信”,他的评价或有几分偏激或有几分真,实际上不仅是中国学界,整个生活似乎都在骗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终将会来临。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五 夜半观影,随便一选竟是一部德州的电影, No Country for Old Man ,中译《老无所依》。结尾处,牛仔的妻子对杀手说:你没有必要杀我,你已经拿到了钱,也杀了我丈夫。 杀手拿出一枚钱币,抛过后掷出生死一问:告诉我,是正面还是反面? 牛仔的妻子说:钱币不能决定什么,决定权在你。 杀手不高兴的回复道:我来到这里的原因,和这枚钱币来到这里的原因,没有什么不同。 这个世界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是有逻辑的,一件事情确有另一件事情的引导,又确凿的引导另一件事情的发生。然而这个逻辑并不掌握在人手上,有时生活总向希望的反向行走,而且走的理直气壮,有时你用你的逻辑去框定它,它便告诉你它的那些必然而不期然的偶然。 The finity can't comprehend the infinity. 影片里的老警察无法继承父辈们惩凶除恶的荣耀,无论多么努力,杀手的狡猾精明面前,他总是幼稚无力。最后,他决定退出这场不是为他的智商设定的游戏:I always figured when I got older, God would sort of come into my life somehow. But he didn’t。 体制之过?人心之恶?涂序新之错?神之责? 我想到了教会的阿姨跟我讲述这个悲剧时的样子,我想问问她:如果真的有主,如果主全知全能全善,那么他能不能告诉我,悲剧为何? 六 xmmxmu最近有一条微博:“我渐渐开始意识到,我这辈子极有可能成不了富二代他爹官二代他爹,只能当一个平凡的我娃他爹了。。。每每想到这里,我就觉得眼前的生活开阔亮丽了不少。” David呆回复他说:“有时候觉得接受自己终将平庸的事实也算是成熟的表现啊。” 不知怎的,毕业三个月后,这些当年被我视作不上进的语言,现在听起来都有道理了。拿出毕业前为班级毕业大戏写的朗诵词,勤勉与善良,智识与理想,悲悯与传奇,凌云寺里写下的文字,我还信着。只是,我也许一生最传奇的事情就是在毕业季给已经毕业、正在毕业、将要毕业的同学讲文庆校长的传奇;只是,我也许一生也没有能力在宏大的背景里演绎悲悯,但是我还是有可能完成小学生守则里的要求,做几件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总是梦想改变世界,慢慢发现世界早有自己的安排,不需要我去改变,我需要改变自己,那样也是在改变世界,因为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慢慢感知到自己的普通、平常,只是属于正态分布一个标准差里的一份子,没有什么“异禀”,不见什么“大用”,只是一个比较努力的平常人吧,而这个世界努力的平常人很多,况且不平常的人也在努力。我知道自己还会努力,但是我也承认一生极有可能只能做些平常事,父母都是平常的人啊,有我平常的乖儿子不是也挺幸福的。我骨子里留着百姓的血,百姓的血带着百姓的命,也带着百姓的福。 承认自己平常,没有那么难。卸下荣耀,也是卸下重量。还原自己,也是上进。 七 在写作此文想法出现的第二天,网上便传出MIT投行女郭衡自杀的消息。郭衡在华尔街投行、私募对冲基金都做过,就读蜚声世界的MIT斯隆管理学院MBA,还自己开办过公司。从博客里看,她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有很多独立的想法的人。透过MIT,她仔细的观察着世界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发现自己无法与他们竞争。她还忧心中国传统文化的陨落,渴望振兴传统文化,这里摘录她博客里的一段文字: “ 今年是龙年,我依然用着这传了五千年的宝贵文字纪录我的人生。在我生日之际,我真心希望所有龙的传人能够睁开双眼,看看我们所面对的真实世界,客观地分析一下我们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 想想民族的未来,也想想自己的现在:自己开心吗?自己喜欢什么?自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强者,其实我们同情弱者的同时,自己也许就是弱者,是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帮助人,但是自己病的咬牙坚持的时候,治愈自己便是对世界很大的帮助,因为自己轰塌的时候,这个世界中与自己有联系的部分也会颤抖。 任何人都需要一个宏愿。任何一种伟大都是自然发生的。 八 谈及涂序新的悲剧,教会的阿姨说其实侍奉神不需要什么地位,哪怕是一个普通老师,在讲台之上,如果能充分演绎神性的伟大,也能为神创造不少荣耀。 作为非基督徒,我尊重她对世界的理解,就像她尊重我对世界的理解一样。 涂序新临死时还有一个女儿在由她姥姥姥爷抚养,我想,如果真的有所说的神性的伟大荣耀,那必然在他女儿嫩嫩的掌心。 原文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48692874/883147762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或许是可以“量子化”的
热度 12 boxcar 2012-11-21 08:38
这两天科学网上又流行谈理想,而且谈得上纲上线、炮火连天的,很多和理想本不搭界的东西都混了进来。作为一个曾经把一份理想 HOLD 了将近 30 年才开始有点儿摇动的科学家伙,此时不说两句显然会让人觉得比较 OUT 。其实,在科学网博客上看帖 2 年半以上的博友也许还有人曾经注意过,我早在 2 年半以前就谈过“理想”,当时那篇博文不但谈了“理想”,而且还很有“主义”的【 1 】。先把旧文的文本贴上,然后再说今天的观点。 我看“理想主义” 刚才看了王晓明老师的博文 “ 寒春、吴飞鹏和我:三个理想主义者 ” 【 1 】,我在评论中写到: 理 —— 理性 想 —— 思想 主 —— 主张 义 —— 道义 现在,我就详细地说说我是如何解读 “ 理想主义 ” 的,因为我或许勉强也算个 “ 理想主义者 ” 所以才会有看到这篇文章后便突然爆发出写写 “ 理想主义 ” 的冲动。当然,由于很多人都主张学者应该 “ 多钻研问题,少提些主义 ” 的, “ 主义 ” 说多了容易让人厌烦,甚至还可能被人给扣上 “XX 主义 ” 或者 “N 毛党 ” 的帽子,所以我干脆先把 “ 理想主义 ” 断成四个独立的字,然后再组词详加分析解读。 ( 1 )理 “ 理 ” 是 “ 理性 ” 的 “ 理 ” ,也是 “ 道理 ” 的 “ 理 ”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 “ 理想主义者 ” 比较怪,他们可能与世俗的普通人想法很不一样,所想多是空想,所说多是胡说,所做所为就更加 “ 不切实际 ” 了,因此不免会对 “ 理想主义者 ” 敬而远之。我想说, “ 理想主义者 ” 其实首先是 “ 理想 ” 的 “ 注意者 ” ,他们是真正重视自己理想的那种人,而不是随便地说出很时尚的 “ 理想 ” ,然后又迅速忘掉甚至背叛自己 “ 理想 ” 的人。这些 “ 理想注意者 ” 的既然要坚持自己的 “ 理想 ” ,必有其原因,通常他们的 “ 理想 ” 是在理性地充分思考过自己的状况、研读过历史、分析了现状并考虑了未来之后树立的,多半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优化的选择,所以也应该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当然,也许会有人说 “ 理想主义者 ” 是被人 “ 洗脑 ” 后变成了 “ 一根筋 ” ,可问题是, “ 一根筋 ” 那么容易被 “ 洗脑 ” 么?后面没有深刻的 “ 理性 ” 作为根基的 “ 理想 ” ,可能会很善变。 ( 2 )想 “ 想 ” 是 “ 思想 ” 的 “ 想 ” 。前面我已经说过,真正树立理想的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应该有一个 “ 思想 ” 的过程, “ 理想 ” 本身是思考的结果。同时,由于 “ 理想 ” 要到未来才能实现,所以注定了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也只能是一种思想。由于这种思想是虚的而不是实的,换句话说可能会被认为是很虚妄的,却不会立刻带来实际的利益,正因为如此,能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始终坚守理想的人才会那么少。 ( 3 )主 “ 主 ” 是 “ 主张 ” 的 “ 主 ” ,也是 “ 主动 ” 的 “ 主 ” 。很多 “ 理想主义者 ” 不会停留在自己树立理想、让这种思想永远埋藏在自己的脑海底部的阶段,他们会把这种理想表达出来,或写或讲,通过立言让它作为一种主张流传于世,影响更多的人。他们还会主动地把思想付诸行动,让 “ 理想 ” 得以实现,而这正是。 “ 理想主义者 ” 与空想家甚至妄想狂最大的区别所在。 ( 4 )义 “ 义 ” 是 “ 道义 ” 的 “ 义 ” ,也是 “ 义务 ” 的 “ 义 ” 。 “ 理想主义者 ” 往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们关注人类社会的 “ 道义 ” ,会主动把解决人类面临的困难、改善他们希望改善的那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作为自己的义务。 实际上,芸芸众生之中,很多人可能是 “ 利想主义者 ” ,利益是他们经常思考的东西,也是他们行动的动机所在,时常因 “ 利令智昏 ” 做出些蠢事。相比之下, “ 理想主义者 ” 似乎永远是少数,但他们却很可能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最重要的来源。 ~~~~~~~~~~~~~~~~~~~~~~~~~~~~~~~~~~~~~~~~~~ 参考: 【 1 】王晓明:寒春、吴飞鹏和我:三个理想主义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863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36079.html 我认为, 对于每个人(特别是普通人)来说,理想有一点儿就够了,不能完全没有,但也不能过多或者过大 。 完全丧失了理想的人,将从此没有人生的目标,搞不好就退化成了尸位素餐的行尸走肉。 有太多、太大理想的人,固然可以很有目标,并且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学习和工作,但是为了实现太多的理想和目标会让自己每天都很忙很辛苦,可能会因此疲于奔命,这种状况很难长期保持住。理想如果太大,脱离当前的现状太远,可能缺乏可以走得通的途径,便可能时常碰壁,又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为了太多、太大的理想而奋斗,需要非常强悍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够坚守住,也需要非常好的体力才能拼搏尽可能长的时间。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次人生和事业的“长跑”——马拉松或者万米(只可惜长跑已经被取消了)。实现理想就如跑到了“终点”,人可能一下子就累倒了,更多的人可能在长跑的过程中就已经耗尽了体力或者失去了信心而中途退场。 如果理想不是太多太大,而仅仅是“有一点儿”,则更像是去跑个 100 米、 200 米、 400 米甚至 800 米、 1500 米,如果不要求在奔跑的速度上去直追博尔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可能很多人都能够跑得到,跑一跑还是可以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甚远大的这“一点儿”理想,可以让他们有个目标和“奔头儿”,每天都能很充实地活着工作着,还能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实现这个小小的“理想”而获得些成就感和心理满足。在以自己正常的、没有透支的体力达到一个近期目标并实现“一点儿理想”之后,他们可以有信心去树立新“一点儿”理想,而且有体力去实现这下一个理想。 最后讲个故事: 我们的井孝功教授在前些年搬进了新楼,可惜给他们家分的是 5 楼。井老师的夫人赵老师腿脚不是太好,始终担心爬楼梯太累,认为自己不能一口气走进家门。我们这位长期主讲《量子力学》、还编著若本《量子力学》教材、对量子力学做过很多独到研究的井老师问赵老师:“你可以爬上半层楼不?”回答是“这当然没有问题 ! ”“那好,你爬上半层楼,然后在缓台处站住歇一会儿,然后再爬半层楼,再歇一会儿,。。。这样半层半层的走,你就可以到家了。”看看,“量子力学”教授把上楼的过程搞了一次“量子化”,就基本解决了上楼的问题。 理想,或许也是可以这样“量子化”的。 参考: 【1】 吕喆:我看“理想主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36079.html
个人分类: 社会|4381 次阅读|23 个评论
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
热度 2 fytc27 2012-11-20 23:08
自从网友们对逃离科研这一话题展开激烈争论后,关于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也成为了关注焦点。今日程老师在他的博文中谈到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北大张老师更是用其犀利的语言痛斥了没理想没抱负的表现;东华大学的曾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只要是追求自身价值,都是理想的实现。也有许多网友认为(在我上一篇博文的评论中也有体现),现实的因素必须要考虑,而且从现实出发是无可厚非的。 现在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理想究竟是什么?理想和现实是否冲突?青年人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改如何选择? 一、理想是一种持续的精神追求 首先我认为理想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抛开现实的理想永远都是幻想。不是说追求理想就是可以不顾一切,抛开所有现实问题,也不是说追求了理想就必然导致一贫如洗、生活困苦。 理想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持续的精神追求。 对自己事业(不仅仅是科研)的献身精神,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等等,这些都是理想的表现。 二、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理想的现实是极端的功利主义,没有现实的理想是虚无的空想主义 ,两者其实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没有任何精神的追求,那他也无法有大的成就,因为一旦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没有精神的力量支持他向前进。一个人如果整天高扬理想的旗帜,脱离实际,那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现实基础的支撑,一切理想都是空谈。因此,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大地 。 三、青年人更要有理想 青年人要多一些理想,少一些现实。第一、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必然要求我们要有理想有抱负,要将自身的成长成才和祖国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不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是对我们自身有利。第二、当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环境相对比较浮躁,如果我们内心不保持着一份理想,不守住自己内心的精神净土,如何抵挡住外界的诱惑,如何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同时,这不代表我们就不要考虑现实,就业、买房、娶媳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我们青年,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内心持续的精神追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支撑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竭的动力源泉。至于安逸舒适的个人生活,我们现在完全考虑这个,还是有点为时过早! 程老师博文:《 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 》 张老师博文:《 不想吃伟哥才有性,那就让自己成为有性的伟哥吧! 》 曾老师博文:《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
115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前途无量还是前途无“亮”
热度 9 yuxiaolong 2012-11-17 21:3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科研,有些人认为搞科研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为科学工作者要有定力才能静下心来钻研问题,这也是基本的素质之一。但是为什么搞科研的要甘于清贫甚至是清苦呢?或者换一个方式问,为什么科研工作者给人的感觉是清贫和清苦呢? 首先,这可能是大学里那些疲于导师项目看不到未来的一些人的感受。大学里有些教授暗地里被其学生称之为“老板”(众所周知有钱人的代名词),这些“老板”们披着科研的外衣成为“学术包工头”之后,将其“承包”的项目分包给其手下聚集的廉价学术苦力(硕士,博士)。他们帮着“老板”做实验,写论文,写各种项目申请材料会议报告材料等等,“苦力”们终于被“老板”榨干了对科研仅有的一点兴趣,得到的回报加起来不及“老板”的十分之一(看来这关系类似于建筑工人与开发商)的“生活补贴”。而等到毕业时,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成就了导师的各种学术头衔,却成就不了自己微薄的理想。走出校园时,一方面要接受同龄人生活质量,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等各种对比;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年迈的双亲的赡养与个人问题。这个时候还会不时听到老一辈科学家的谆谆教诲“年轻人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要耐得住寂寞”,我想这类似的要求对于年近三十的“三无(无房无车无老婆)”人员来说,能够如此淡定耐得着住“寂寞”的人,要么是长期压抑以至于精神生理不正常,要么是百年难遇天降大任的伟人。对于普通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来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衣食无忧”虽然不是理想的全部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吧。 其次,可能是一部分外行人的感受。我们的新闻媒体善于宣传“奉献”,仿佛付出越多功劳越大拿的越少或是不计回报才是高尚,在这样的标杆下被宣传的科研工作者不是在大漠荒烟的核爆试验场“坚守”二三十年甚至一生;就是工作劳累过度最后突发心脏病死在工作岗位上或是临死前还在布置科研任务;或者是为了攻克科技难题十几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节假日没有家庭生活从早到晚辛勤工作最后攻破难关却得了绝症。在长期这样的“感动”下,部分人对科研的印象是清贫或是清苦也就不足为奇。 再次,可能是学术界的贫富差距给一些青年学者的感受。 政府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评价其效果的最直观(注意:我没有说是最佳)指标是 GDP 。学术界当然也不落后,今天一个“创新平台”明天一个“协同中心”;今天一个“ 112 ”工程,明天一个“ 121 ”工程。当然,按照科学规律,这些“烧钱工程中心”无法快速看到效果(比如说整个诺贝尔奖出来),所以毫不客气的拿出大把纳税人的钱完全不顾“土鳖”的感受,大肆招揽各国“百人”“千人”,更有地方政府“亿元聘请院士”。这样看来,搞科研的人也不缺钱。对某部分人来说,确实不缺钱,但这部分人的学术水平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吗?你以为政府的钱那么好拿的(贪官除外),“百人”“千人”加起来不到万人,而整个博士团体又有多少人。除去“逃离科研”的博士外,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的人还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津贴靠理想支撑着走下去,也许有些人还会感叹“现在自己流下的泪就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 当然,科研的前途无法简单地界定,因为它只是一个行业,是个行业就有各种风险。一些青年想象着高学位带来的高回报,为此投资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现实往往并非常常如人所愿,高投资能换来高回报毕竟是少数。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理想破灭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 对于大多数刚从学校里走出来有志于科研的青年来说,在自己事业稳定之前,确实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这或许是选择走这条路所不得不承受的考验吧。但我希望这段时间还是越短越好,更不要人为的去制造“黑暗”“苦难”。难道青年们的科研之路在刚起步时学术环境更好些生活压力更小些待遇条件更好些不利于科研的发展吗?很明显,政府到现在缺的不是钱,那缺的又是什么呢? (此文有感于近来科学网对于“逃离科研”的讨论,虽然还没有开始博士课程,但从各方面也获得了许多信息,有些地方也可能存在个人的臆断,希望大家指正批评)
6382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为什么逃离科研 最该问作出选择的学生
热度 5 flysky97 2012-11-16 10:41
程代展 老师发了博文 《 昨夜无眠 》及《 我的反思 》…… 程 老师的文章里没有过多提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 这些天我和周围许多同学都开始找工作,有点焦头烂额,或者,是内心里一种焦虑,面对不同的选择而难以权衡,在现实中的各种纠结里迷失…… 看一看周围面对转博面对就业的同学,偶尔也会想一想大家的归宿。想一想支撑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理由! 个人体会: 为什么逃离科研 最该问作出选择的学生……(还好,后来看到了 程代展老师学生回应的博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感同身受……) 其实,程老师的文章限定在“优秀”的学生为什么选择不作科研——而我或者大多数人,还远远算不上优秀…… 任何付出都希望有公平的回报 ,这似乎是连猩猩、猴子这类动物都会有的天性——如果,默默在科研的岗位上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却看到外面花花世界里无数人因为“小聪明”就能过得逍遥自在——又有几个人因为“为科学献身”这么崇高的目标就轻易地说服自己别无所求?——在这儿,不得不说,大家通常将回报仅指金钱或者经济上的,实际上,精神层面的在后来将会越来越成为首要目标! 追求高学历, 同时也是追求个性发展更大的自由空间 ——如果,大家不断地考试、科研,最后只是达到一条曲高和寡阳春白雪高处不胜寒的境界,而没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恐怕没有人仅为了高学历仅有的金钱回报而孜孜以求……而这种自由空间除了经济层面,更重要的则在于精神层面…… 一、科研 Vs" 非科研"? 即使只把科研仅看成一种职业,科研与生活并不完全矛盾, 也无法完全割裂……暂时的离开,也许还可能重新回来,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更取决于内心的选择! 另外,如果把 科研视为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阳春白雪的东西,那恐怕最终逃不出沦落的命运 ,这似乎也是目前科研的现实,一方面基础研究少人问津,而另一些研究也以“科研”的名义大把地耗费着人力、物力而看不到实际的意义…… 二、理想(梦想)与现实 科学网的大佬们通常不屑于谈论房子、孩子入托、入学这些太俗的问题;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成功者…… 但是,对于年轻人,这些又是那么赤裸而冰冷的现实 ……而“理想”呢——“理想太贵……”、“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三、兴趣—— 周围的朋友们通常都会喊累,可是,我知道, 这种累,个人以为,更在于精神方面,而非肉体 …… 其实,当初,无数的热血表年,也是因为理想而来,却终被现实击溃……兴趣,在不断地被压抑,最终消磨殆尽…… 对多种事物(学科)的兴趣,最终在现实中一种工作的压力下而不得不牺牲……而我以无法衡量,这种损失究竟是因为选择了重要的事情,还是永远失去了向其他维度扩展的机会…… 四、成就感或满足感…… 只是生活中极少的一部分人拥有,而有成就感的日子,通常也只是那些人生活中极少的一部分…… 金钱可以让人有一定的满足感,却不足以支撑所有的梦想,不能让人有全部的满足…… 对于科研人来说,最理想的是远离金钱的干扰和诱惑……但是,目前的大环境却没有能让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有这样的单纯和清净…… 科研,或曰工作, 如果不能与个人未来的发展相结合,不能与其自身的兴趣和物质相结合,不能给其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在未来旷日持久的工作中,就难以变得轻松和愉快,只能是看起来漫长持久的“累”的生 活…… 五、变? 科研的进步所受到的阻碍,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人自身,而我 把希望寄托于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还有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而这些问题,却不是一个人轻易就能改变得了的…… 如果,世界给我一角清静,我愿意用清贫的生活交换一种自以为高尚的理想——(在这儿,不能不说, 每一个追求的满足感和兴趣都各有差异 ,名、利、温饱……其实还可能会有更高一点的精神世界) 相关博文: 程代展 :《 昨夜无眠 》及《 我的反思 》…… 程代展老师学生 :《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吴宝俊 《理想太贵,谈不起》
个人分类: 人文|475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当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时候
热度 9 cutefay 2012-11-6 00:09
响应肖重发的号召,写这样一篇命题作文。 当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时候,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1、你总是在尽力做事情,努力奋斗,但还是现实离理想较远。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三点: (1)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你认为自己能力能做到某种程度,而实际是做不到的。 (2)你错误判断了事物和环境。你认为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会如何如何,但实际并非如此。 (3)遇到突发情况,有某些人们无法预计的事情发生,导致情况突变。 对于(1)和(2)来说,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然后适当调整好目标,继续努力奋斗。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很多人倾向于用“怀才不遇”来形容自己,但我认为,“怀才不遇”往往只是自我安慰的话,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以及机遇的判断不对,想当然地认为机遇一定会很快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觉得人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不能总之指望着这不靠谱的机遇活着,应该抱着无论是否有机遇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的心态。有机遇那就最好了,没有机遇也不要抱怨什么。 对于(3)来说,那没办法了,人都有倒霉的时候,只能调整好理想,调整好心态,继续奋斗。 2、你没有努力去奋斗。 这种情况只能怪自己没有努力了,怨不得任何人。 最后说说我自己经历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吧!从小到大,经历的所有人生大事中,只有一件事情我认为是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找工作。读博士期间,我认识的人比较多,很多也比较优秀,工作薪水也很高,所以总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当时还有人为我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所以当时理想挺大的,希望能好好做出一番事业。后来找工作时并未找到当初预计的那种好工作,自己尝试做了一段时间创业的项目,发现从这个角度创业还是困难重重的。于是,就放下了原来的理想,重新审视自我,在自己能够拿到的offer中选择了一份自己比较喜欢做的工作,就坚持到了现在。工作了两年多再回头思索,发现其实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也是不错的,如果再让我换其他薪水高的需要在风浪中狠狠打拼的工作,还真不想去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拼搏的劲头不足了,还真不一定适应那种高挑战的工作呢。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4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理想主义者
热度 3 cutefay 2012-11-3 18:01
今天听一位朋友说他装修房子的费用原计划40万,而现在看来远不止40万,还需要再多攒点钱,所以有些感慨。 我一听,40万装修费,是我从来没敢想过的。按照我的性格,花个几万元钱装修房子就可以了,何必装修得那么豪华呢? 他说,他要把阁楼拿出来作为练功房(练舞蹈基本功),等等。我这才明白了,原来装修费是为了这些而多花的。一个跳舞的业余爱好者费这么大心血打造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没有一颗执着的心是不行的。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是“烧钱”的行为,但我认为,只要他自己觉得这样生活很幸福,其实是无所谓的。原来我认为他和我一样是偏现实主义的人,通过这件事情,我才发现其实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我还认识几个和他一样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舍得投入的人,例如退学创业的人,等等。我很佩服他们的那种为了理想的执着精神。如果是我,不会做出这样一些“疯狂”的事情,缺乏他们的那种勇气。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2678 次阅读|8 个评论
与梦想有关
Lovewkr 2012-10-23 21:36
记得,儿时是个爱做梦的孩子,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晚上做梦,第二天清早便正正经经地讲给大人听,大人都说早晨不能讲梦,不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我依然会大声地讲给他们听。除了晚上做梦,我白天也会做梦,看着天空,梦想有朝一日坐着大飞机到地球外面看看,是怎样的风景。诸如此类,儿时的梦,五彩斑斓,而又遥不可及。 到少时,梦想大都与学业有关,梦想着得奖状,考高中,考大学。我不得不说自己是个勤奋的孩子,或者是个好学的孩子。一路披荆斩棘,几似癫狂,倒也算顺畅,成了乡里的榜样,享受着别人赞许的目光。我慢慢感觉到,梦想真的可以照进现实,而且是在强烈的阳光下,我手舞足蹈。 上了大学,我第一次梦想有个女朋友,记得那时渴望从无如此强烈过,像一根点着的烟,每吸一口都会惦念着下一口。那时的我依然如少时的我,为梦想陷入癫狂,但最后无疾而终,我第一次尝到梦想破灭的苦涩。还好,我硕士入学成绩优秀,为我大学的梦想画上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 硕士期间,我梦想一个好工作,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准备。虽然开始并不顺利,但最后还算满意,签到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而现在,我忽然没有了梦想。 我浑浑噩噩度日,工作一塌糊涂,每天只想呆在屋里,而在屋里我又无所事事。我变得越来越焦虑,以至于晚上难以入睡。 我的梦想哪里去了呢?是过于遥远变得不可触摸,还是在行进的路上一不小心弄丢了?
个人分类: 随想|2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医和研究之间的选择
热度 3 KONGX 2012-10-19 11:31
日本人 Yamanaka 获 NB 奖算是众望所归,而他个人的事业追求和人生轨迹更是给足了鼓励,从收入颇丰的骨科医生,到为经费而四处奔走的 PI ,为了实验室和项目的生存而发愁,难怪有人把 PI 直接用拼音第四声发音 ...... 生活有不同的选择,安逸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工作气氛、充足的经济收入、受人尊重而又有大雅之风,这样的生活或许是许多人蒙昧以求的, “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经 ” 。很多人在为这样的生活不断的拼搏,而还有一些人却情愿放弃这样的生活,自己去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接受挑战、忍辱负重,选择继续奋斗。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选择了后者,他们放弃更高的薪水,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选择去探索与发现、选择接受失败的不停打击,当然也将自己的名字化成沙粒沉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这可能是发表文章带来的最大利益。 一直期盼有机会去看看敦煌的壁画,从小就听说过,那些画栩栩如生。在丝绸之路上,流传着很多画师的故事,有一位叙利亚的画师,年青力壮的时候来到敦煌,每日沉湎在作画为乐的生活之中,快乐知足,直到他双目失明,年老力衰,他才放下自己手中的画笔,一颠一踣的行走在回叙利亚的道路上,最后未能遂愿,客死在汗血宝马的故乡。这个故事我始终不能忘记,敦煌的文化和艺术之所以称为宝库,其背后正是成千上万的这样的画师,而他们甚至比他们更早的先人,期盼自己离开的时候,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笔,这个是他们生命中最值得去追求的目标。 回到现在,有位华人医生说过,你想拿美国 top1% 的收入嘛?想,对,有谁不想?放下所有的牵挂,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吧!有位朋友,快做完病理的 Fellow ,闲聊起来,想留在 Academia 嘛?直摇头,同样干活,学术界赚的比私人医院每年少 100K ,图个啥?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相信 90 % 以上的人会选择更高的薪水,事实上我问过一些我的朋友,至今为止还没有不选择一年多 100K 的。在唯钱是尊的社会,理想不得不屈从现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极少数愿意选择薪水低,前景极不明朗的研究工作。 研究,永远没有止境。不管你以前有何发现,面对新的假设、面对新的问题,你将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甚至用很长的时间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这样的痛苦可能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当你刚刚走进去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是个阳光大道,可是当你朝着最宽的道路走,没过多久大道就消失了。半年以来,有一个课题刚开始很兴奋,觉得很有做头,可是几条道试下来,前面像是个坑,不是大道,不得不又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最近有篇文章投 Plos one ,相当于死刑缓期执行,为何?因为继续走下去,前面的坑实在太多。 继续走路,选择,没有对与错,痛并快乐着 。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50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实往往比故事要残酷
热度 7 cutefay 2012-9-11 22:56
在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中,如果是爱情故事,经常是正面积极的,鼓励那种不爱物质的纯真爱情。例如,有一个穷小子和一个富小子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那个女孩最终选择了穷小子,后来穷小子也很争气赚了很多钱,两个人生活很幸福。 这只是故事,而现实往往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我认为这个小故事更贴近现实情况:宝马里是她前男友。前男友降下车窗问她,你后悔吗? 她说,不后悔,你的宝马是你爸给你的。十年之后我俩也会有宝马的。 十年之后,她的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 他的宝马换成了迈巴赫.... 现实往往比故事要残酷的,故事里的爱情,往往是讲到两个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就戛然而止,没有后续的了,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爱情故事往往很完美。而现实中,两个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只是生活的开始,面对未来的往往不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油盐柴米之类的生活琐事,要让未来的生活更幸福,往往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两个人在困难的时候能够相濡以沫。有句话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虽然这话很难听,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基本上是事实。爱情有时候在现实条件下,会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现实,它往往比故事要更残酷,需要我们有强大的内心,来面对这样的现实,尤其是这个物欲横流,没有钱连安家之所都没有的蜗居时代。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41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有点心不在马
dragon513 2012-8-27 18:20
父母年龄大了,都有些杂七杂八的病了,日子熬着过真不是什么味道。毕业时本来有很多不错的选择,老板对未来的描绘让我冲动地选择做博后,现在感觉自己似乎也不是此前认为的那样能有所作为。说到底还是没努力够呀,众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努力程度应该是主观意志决定的吧?最近激情正慢慢被现实磨灭,心有点迷茫...难道科研真的属于那些生活没多少忧虑的人干的事,这条路还要不要坚持?现在我再也不敢那么肯定地回答了
个人分类: 心得偶记|3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腐败是现实的吗?腐败是合乎理性的吗?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2-8-19 20:01
关于黑格尔的那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其实人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千差万别。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到,无论是当时德国的保守派和自由派,都把这个命题理解为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辩护。当然,其实也不能否认,这个命题有这种辩护的含义。但是恩格斯认为,问题绝不是这样简单。 有人说,如果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那么小偷是现实的,那么小偷偷东西是不是也是合理的呢?这个问题无论怎样回答,似乎都不是太妥当。如果说小偷偷东西是合理的,那么这件事的合理性究竟在哪里?如果说这件事不是合理的,那么它是不是现实的?现实中确实存在小偷偷东西,既然是现实的,那么就应该是合理的,云云。 小偷是现实的,小偷偷东西也是现实的。那么这种现实是不是合理的?如果说不是,那么黑格尔说错了吗?如果说是合理的,那么它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恩格斯说,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都无条件地都是现实的。黑格尔认为,现实性这种属性同时又仅仅属于同时又是必然性的东西。这并不是说,普鲁士政府的任何一个举措都无条件是现实的。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是合乎理性的,是同理性相符合的。如果说普鲁士政府的一个措施在我们看来终究是恶劣的,而它尽管恶劣却继续存在,那么,普鲁士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当时的普鲁士人有他们所应得的政府。 如果用黑格尔的这种方式来分析小偷的行为,那么这意思就是说,小偷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社会存在着不公平和贫困。那么有少数人为了生存,就采取了这种不道德的甚至非法的行为。虽然我们反对这种不道德的做法,但是现有的社会状况还不能完全根绝这种现象,所以小偷的存在有其必然性。那么这种必然所导致的现实性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了。那么这种现实的合乎理性在哪里?这是社会对贫富差距的一种非自然、非正常的调节。偷窃行为的存在能让少数人得以生存,而不至于饿死。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强词夺理,也许我们从感性上不太能够接受。但是在理性上它又确实如此。 再比如,腐败现象。除了个别人把腐败说成了市场经济的润滑剂而加以肯定,绝大多数人肯定是反对腐败的,认为腐败是有弊无利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么腐败现象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在哪里?这是因为,在资本占有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下,权力的参与必然会导致腐败现象。腐败的根源在于私有制,而不是如有些人所说,在于人性,在于人性的贪婪和无限制的欲望。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根子也仍然在私有制的存在上。腐败在私有制的社会中,是无法根绝的。正如私有制的消灭需要客观物质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生产力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之前,硬要消灭私有制就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硬要在目前的状况下消灭私有制,就会给人类的生产与社会带来极大的混乱。所以私有制在目前的存在是必然的和现实的,这也就导致腐败在目前的存在也有其必然性和现实性。那么它的合乎理性又表现在哪里? 这个问题分析起来比较绕,但是并不是不能分析。这要看我们国家的现行制度以及多数公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虽然从口头上,人人都在反对腐败,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目前的制度下,或者在监管不够严格的状况下,我们有多少人能自觉地抵制腐败?也许有人会这样做,但也会有人做不到。虽然在他们没有处在权力位置的时候,会大声反对腐败。而一旦人们自己有了这样的机会,还会严格要求自己去抵制腐败吗?这恐怕是太难了。我相信,那些已经落马的贪官里,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他们血气方刚的时候,也一定是曾经高呼反腐败的热血青年。但是,到了今天,他们背弃了当初的理想。这里有个人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有制度的原因,也有监管不到位的原因。 这里所谓腐败的合乎理性,并不是说,腐败本身是好的,是应该肯定的,而是说,在目前各个因素相互结合或者相互制约的情况下,腐败在目前还难以根绝,甚至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并不是像躲避瘟疫那样去躲避腐败。人们在距离权力相当遥远的时候,高喊反腐败是比较容易的。而一旦他们坐在权力的位子上,他们要在行动上反腐败和抵制腐败,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腐败现象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是有一定程度的合乎理性的。正如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说,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我们社会中的腐败,也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这里所谓合乎理性,绝不是在为腐败开脱,而是帮助我们认识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因为私有制是腐败存在的基础。私有制没有消灭,腐败也不会消灭,但是它是可以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这就是问题之所在。正如我们不能消灭所有致病的细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力,而把细菌的活动范围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使细菌不能扩大活动的病灶范围,以此来保护我们的健康。
34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理想与现实
qinchuanq 2012-7-20 14:29
转载自: http://www.phrack.org/issues.html?issue=68id=1#article -----( Dark Thoughts )----- Today I woke up thinking about the death of this Chinese little girl . I felt bad. It's true that watching the youtube video was disturbing but something kept hitting my mind. What if the incident had occurred in my country? Would people really have behaved any differently? I have doubts. Just because a video leaked on the Internet people conveniently blamed China, a country both controverted and feared. What if the modern society in general was tending to slowly become amoral and cold? A proof is that we all watched this video fully aware of its content. Vicious, aren't we? But not only that. We're also fucking cowards. Suddenly discovering that there is a darkness hidden inside the very roots of our society is dramatic. But pretending to ignor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countries in this world where atrocious massacres are part of the daily life seems fine. It was written in the U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at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How could that possibly be true? This morning I was at home, healthy, comfortably sitting in front of my computer screen, with a cup of coffee in hand. A few minutes later, I was working (or luxuriously pretending to be) to earn money that I spent in the bar that night with my friends. In the mean time, not so far away, people were killed, raped, mutilated. The truth is that I don't even care when I think about it. This morning I was pretending being concerned for other people, but tonight I don't give a shit anymore. Something must be wrong. -- anonymous coward / Phrack http://www.chinapost.com.tw/china/national-news/2011/10/21/320549/ Chinese-girl.htm 究竟是现代社会才有的问题,还是古已有之?假使可支配的物资无穷丰富,人类会趋于尽善,还是依旧美丽与丑陋并存?人人平等究竟是生而有之,还是社会理想亦或国家选择?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发《老老实实地研究一下社会主义理论(1)》
热度 1 zjzsdy 2012-7-10 19:58
转发语 “什么是社会主义?”一直是关心国家前途的人们,尤其是代表国家民族未来的年轻人所关注的议题。关于这个议题,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老老实实地研究一下社会主义理论( 1 )》 一文就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实在的,我不完全同意文中的观点和定义,但涉及的问题的确值得研究。讨论清楚后,将有利于认识和理解我国的现状,有利于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将此文前三节转发与此,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以求获得更清晰的概念。 ================================================================= 老老实实地研究一下社会主义理论( 1 ) 金宁《论社会主义社会》摘要( 1 ) : 设想的和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设想了一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弊端的社会形态,并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这在当时是一种主观设想,一种美好愿望。但马克思的设想,不仅仅是建立在美好愿望之上,而且还基于 "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 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必然会有新的社会形态出现。接在资本主义社会后面出现的就是 " 社会主义社会 " 。 * 中国,越南,朝鲜,古巴,前苏联与东欧等国家,都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也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形态,有着明显的相同的特点,就是国家拥有大多数生产资料,这也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特点。这些国家的社会形态 , 就是现实世界里的社会主义社会。    * 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前的社会主义理论,无论是圣西门、欧文,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的理论,都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没出现的时候出现的,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成分。    * 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前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那些被认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里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几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 《论社会主义社会》摘要( 2 )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化大生产,产品不是为了生产者自己的消耗而是面向全社会。 *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相同。 * 公有生产资料占主导地位,但生活资料是私有的。 * 生活资料的私有决定了私有财产的存在,由此决定了私有生产资料的存在,决定了私有观念的存在,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存在,决定了劳动的私有,人们将用付出的劳动来获取报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依然少不了雇佣劳动的形式。 * 公有生产资料的主导地位,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既有不同生产单位之间的组织性,也有整个社会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组织性。全社会的有组织的生产,使社会主义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所在。 * 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制度将继续存在。但与以往的国家制度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将不仅仅是社会政治次序的维护者,而且是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并且,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政治次序,包括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的有组织性,包括了能否保证公有生产资料管理者们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了能否协调人的社会关系使一部分人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管理。 *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彻底否认私有生产资料、私有观念、商品交换,否定人们将用付出的劳动来获取报酬,这些就是极左的做法,在历史上都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过巨大的困难甚至灾难。这些极左,不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过早地试图提前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而是“偏离了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方向,错误地试图实现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设想出来的社会制度”。 金宁《论社会主义社会》摘要( 3 ) :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 * 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存在着官员阶级 ( 公有生产资料的控制管理者集团 ) 、资本家 ( 拥有私有生产资料的并依靠其利润为生者 ) 、和群众阶级 ( 工农兵一般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依靠劳动所得为生 ) 这样三个阶级。其中官员阶级和群众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始终存在的。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则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不同的。这些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固有的阶级,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而不是从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阶级。 * 社会主义社会最初建立的同时,旧的阶级划分就被新的阶级划分取代,过去的革命者们也分裂开来,分属官员阶级和群众阶级。官员阶级的主体就是革命队伍里的干部们。而绝大多数革命者们、过去的无产阶级、贫下中农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组成了群众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群众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无产阶级的直接继承者。是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革命阶级。 * 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官员阶级,有两个特点: 1. 除了开国元勋们,官位将不是终身的。 2. 官位不能按血统继承。 * 官员阶级右派的“全民国家”理论,否认阶级斗争,实质上是掩盖官员阶级压迫群众阶级的事实。 * 官员阶级左派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理论,虽然曾经是民众造官员阶级的反的理论武器,但现在实质上是官员阶级打击要求民主的群众阶级的理论武器。谁要求民主,谁就被戴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帽子,受到打击迫害。 * 那些没有实权官职的一般知识分子,其实是群众阶级中的一部分,是群众阶级中掌握了较多文化、能够独立思考的一部分。把知识分子划为“小资产阶级”,实质上就封住了群众的喉咙。旧社会,具有足够的知识而成为知识分子的人,往往出身于那些拥有小规模的私有生产资料的家庭,所以知识分子才和小资产阶级联系在了一起。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这种情况。新鲜出炉的知识分子们,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没有任何私有生产资料的。 【本文来自】:求是论坛 (http://bbs.qstheory.cn/) 【详细出处参考】: http://bbs.qstheory.cn/bbs/viewthread.php?tid=43202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12
1955 次阅读|2 个评论
精神统一场论
benlion 2012-7-2 00:33
- 科学与信仰的和谐 人类不但在生物物种概念上是同一个物种,在文化上也是彼此学习与借鉴的传播与创造过程,不仅在人类的迁徙与交流、贸易历史上,而且在现代全球化构成的时代。 所有我的思想无非是探索人的心身行合一,追求一种完整的人格精神。 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个体的才能和情感操练体现个体的智慧,个体之间的诚信与仁义道德反映的是一种群体组织化的智慧。 传统与创新的统一:传统是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现代的创新是未来的传统。历史的传统构成宗教,以史为鉴是宗教传统的实质。探讨人类的来龙去脉,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信仰的追求。 文化与经济的统一:信仰是一种精神和对精神的信仰,知识的发现和发明的知识构成对自然资源人工产品转化的经济,知识来源于精神的探索。 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从艺术的幻想和希望到工程的制造技术和组织机制的设计是理想成为现实的历程。 因此,从个体到群体的组织化,从知识到经济的信息物化,从理论的设想到现实的实践,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为人类面对未来提供生存与发展的途径,构成人类文明化的发展。
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眼见不为实——也谈导热性、热容和”蓝田日暖玉生烟“
热度 2 llei66 2012-6-28 21:12
看到 廖俊林博士 的科普文章“物体的导热性与热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0310-586342.html ,其中讲到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解释问题,觉着其解释比文中所说的那位留洋学者入理。在看了文后的评论之后,觉得也需要说几句。 感觉是一回事,实际是另一回事。人常说,眼见为实,但实际上,心理学实验证明了眼见的未必是真实的。因为人只以常理论之,在经过多重折射之后,人们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可能和实际的东西完全不同。 关于“蓝田日暖玉生烟”,本人没有见过。但是,如下事实可能很多人见过,就是早晨的时候,水塘或湖泊水面上会有濛濛的雾气飘动。这是不是“水塘日暖水生烟?”因此,我的解释是,“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那个玉上因为吸附了一层水,在日光的照射下,玉石吸热而致使水汽蒸发,恍若烟雾袅袅升起。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可符合大家的理解吗? 说起导热性和热容的问题,实际上物理学有严格的定义。导热性讲的是物体传导热的能力。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其大小可用热导系数来衡量,其定义是当物体上下表面温度相差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热量。热容是物体蓄热能力的量度,定义是对于给定质量或体积的物体,每升高1摄氏度需要的热量。因此,导热性和热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对于放在太阳底下的金属和木头的问题,需要存在第三个概念,就是物体吸收太阳能的能力。以同样强的太阳光照射物体,有些物质吸收能力强,有些物质则较弱。因此,太阳能热水器通常都涂覆一层特别的吸光物质。吸收的太阳能会使物质的温度升高,但蓄热能力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和热容。在一定时间内,导热性好,意味着更多的物质可以通过温升蓄热;热容高则意味着同样的热量造成的温升较低。需要注意的是,当物体的温度较高时,物体向周围环境的热辐射也会增强。因此,物体在太阳能的辐照下,温升有最大值;该值决定于物体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导热性和热辐射能力。因此,太阳底下曝晒的金属的温度和木头的温度有可能不同。 人对物体凉热的感觉通常决定于物体向人的感觉器官(通常是手)传热的速度。当物体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同样温度的金属物件(导热性较好)和木头,人们会觉着金属物件较凉,即感觉温度较低。这是因为金属物件导热性好,人体在持续不断地迅速丧失热量。因此,感觉凉的未必温度低,感觉暖和的也未必温度高。所以我们说,感觉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
61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侨香一梦
fqng1008 2012-6-21 08:10
因为亲家夫妇前来,我们搬到侨香村已经13天了。刚刚装修好的房子,每天下班后清清洗洗,时光过得很快 。 今晨醒来前,忽得一梦。梦见大山上一个洞穴,洞穴里供着佛爷、观音之类,刚刚进行过祭拜之礼,众香客已经散去。在这个洞穴寺庙之外,有一间矮小的普通房子,寺庙唯一的和尚(应该是主持)推门进去,里面非常简朴的铺盖,让人感觉到明显的不一般的“世外高人”形象。竟然,我幽灵一般对他采访 : “ 高僧在此多久,为何而来 ?” “ 十余年矣。曾为贪官,避罪而来;企望高山云雾,淡泊心志 。” “ 有否云游 ?” “ 每年数次。闲云野鹤,来去自由 。” 我忽然感到:信仰来自于对现实的摆脱 。 或者说,追求往往是超现实的 。 作为旅游者,我常常碰到官员、富豪、功成名就者烧香拜佛非常虔诚,也看到芸芸众生为求一愿而磕头祈祷,如果说是因为佛教世俗化才能使其广泛传播的话,我相信真正的信仰者必然寥寥无几,甚至在泰国“双龙寺”看到那些个买纪念品、食物的和尚,让人不得不钦佩世俗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 如果说“南柯一梦”是失落者的“功名之梦”,那么,我的“侨香一梦”是不是失落者的“信仰之梦 ”? 附:南柯一梦 唐· 李公佐 《 南柯太守传 》记载: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与想象总是有差距
热度 2 csiro 2012-6-17 17:18
周日聚会结束,孩子就想去位于Hurstville的“上海扬州饭店”吃狮子头。据说很好吃,家里做不出来的味道。直到我们简单点了三个菜,才品出来狮子头并没有想象的好吃。就连最简单的宫保鸡丁也不似国内的味道。 美味,不能想象得太好。只有在不经意间,一个很平常的菜可能让你回味无穷。就如这次在西安吃羊肉泡馍,大家说了很多次,结果真正吃上以后就没有想得那么好。 现实总是与理想有差距。我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理想,逐渐实现了不少,也逐渐麻木。如果回头再想想,我一个贫穷落后地区的穷小子,那么早就应该满足了。所以经常回味过去的理想,就会心存感激:知足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55 次阅读|2 个评论
雨淋过后
xuyuexuyue 2012-6-9 16:56
雨淋过后
下午4:30,黑云压京城,大概老天也受不了几日来闷热的天气,率性地将一场甘霖倾泻而下。 人生大概是随时要迎接雨的。雨时时引起我的好奇,多次想抛开手中的伞,在雨中潇洒一番,直到雨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雨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雨中挥洒出恣意的笔尖。但。。。哎,无论多美好的东西,一旦不适合自己,都是枉然。当真的在雨中淋过之后,才知道自己是属于有阳光的晴天的。嗅着风的褶皱里夹杂着的水分,发现阳台上晾晒的衣物没有干,还是期待着云团的艳阳!- 无奈,这就是现实。 我是一只蜗牛,雨中的镜花水月与我无关,我只知道一步步的往上爬,爬到现实的制高点。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采集到花瓣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采集到花瓣
3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理论应当如何介入现实
热度 2 xscb 2012-6-1 09:45
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理论应当如何介入现实
《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当代阐释》一书,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郗戈博士所著。该研究通过对关键概念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的深入透彻的解析,不仅生动鲜活地重现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演进路径,而且在这过程中重建了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内在统一,深刻反思了资本逻辑与现代性问题,同时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建构的新路径。 据介绍,该书的写作源于作者郗戈老师对任何一位力图打通理论与现实之间隔阂的学者所必须直面的根基性问题的持续思索——理论应当如何介入现实?现实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关系恰如一场戏剧的台前与幕后;热闹红火的前台,总是分外衬出后台的落寞冷清。或许很多学者都时常追问自己:研究工作的台前与幕后能否如此迥然分割开来?我们能否固守于某种未经反思、既定现成的理论体系,而简单套用到不断更新演进的现实问题之上?如果仅仅停留于当代时兴的各种外在于理论的“问题意识”,而不首先深入到经典作家的思想和文本的“内在问题意识”之中去,是否能够真正激活现实发展与理论创新二者间的互动与张力?这些纷至沓来的问题,都催促着作者不断从当代现实问题研究返身到基础理论研究之中去,特别是返身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野之中去。因而,作者的研究兴趣开始日益聚焦于一个未必新鲜时髦,但颇具开掘潜力的研究领域——《资本论》哲学研究。本书关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之关系的探究也就构成了作者未来研究工作的一个导引或序奏。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较,本书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和理论观点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特色。 第一,本书具有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学界现有研究长于宏观整体把握,但对基本概念、范畴的研究明显不足;而本书则从关键概念和基本范畴的研究视角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力求推进到基础理论的内部,开展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 第二,本书运用了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想史诠释和理论探讨的方法,而本书则力求将文本解读、思想史诠释与问题式理论探讨三者整合起来,形成更为全面的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第三,本书回应了当前学界讨论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理论观点。 本书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内在统一的基本立场出发,综合运用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与原理研究的方法,深入阐明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实质,专题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若干基本范畴的历史起源、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力求夯实历史唯物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建构的理论路径。 郗老师的这本书稿,不仅给人的深刻透辟之感十分强烈,书中创见颇多,分析透彻,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其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真是名符其实的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作者所提交的原稿本身的差错率就已经相当低了,可以说其中的差错难得一见。 本书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很好的学术价值,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建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合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者及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郗戈,男,陕西省商洛人,2000-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资本哲学、现代性问题等。在《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光明日报》、《现代哲学》、《哲学门》、《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编。 《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当代阐释》
3064 次阅读|4 个评论
把汗水洒在值得浇灌的地方
热度 18 cwufp 2012-5-14 15:20
今天上午,一经常交流的年轻青椒和我说起他碰到的烦恼,不知道自己做的题目是否可以持续,也不知道能否利用在那个研究方向的积累为自己将来的生存打下基础。我很直白的告诉他,他在错误的地方种错误的庄稼,现在这样下去,无法成为真正能够自立的研究人员。 很早以前,我曾经写过博文,说做科研和种地差不多。袁隆平老先生站在长江南岸,面对一大片大好河山,说要在这片土地上全都种上亩产1000公斤的杂交水稻。俺杜撰的这句话,不仅是袁老的雄心壮志,也是选题正确性的体现,更是其科研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体现。相对于袁老,俺自己就是把锄头在一个小山坳里一横,指着两畦薄山地,说,俺要在这里种上优质的红薯,保证今年冬天一家老少不挨饿。 看看自己的方向,是否适合自己生存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生存,什么科研事业都将是空话。自己在什么性质的地方工作,在什么大领域内生存,是决定自己做什么的基础。如果您不幸生活在西部一个小山村里当农民,千万别有在后院种上韭菜,把韭菜卖出去就发家致富的想法;也不要身在福建广东,却喊出要种多少小麦,实现小麦高产,让那两个省的人都能吃上土产面粉的雄心壮志和发财梦。当然,更可怕的是还居然把这样的想法当成了创新! 我不知道现在多少拿到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在抱怨各种问题的时候认真分析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仔细想过可能实现自己理想或者愿望的途径。认真的花时间思考比每天忙乎各种申请不知道强多少,花时间分析自己专业方向或者人生规划与现实的结合,比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怀揣着与大牛混个脸熟好让以后能够有个关照更现实。 因为他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所以,花十分钟写出来,记在这里,可能对其他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565 次阅读|43 个评论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搜狐微访谈2月23日9:30,敬请关注!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2-22 16:00
微博的阳光,有多少照进现实?第四十三期《微言大义》,关注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并回顾节目创办以来的四十二期话题,和朋友们一起观察思考身边的社会事件,看看有多少微博的阳光能照进我们的现实。主持人曹保印对话旅德作家夏阳,清华大学副教授蒋劲松,敬请参与。本期节目也是《微言大义》的最后一期。 微访谈请点击 http://t.sohu.com/talk/1015636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648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23):理想之歌 (旧作新编)
热度 1 pww1380 2012-1-2 09:16
信息文明之光(23): 理想 之歌 (旧作新编) 杨文祥 理想之歌 追求理想 源于对现实的失望 生命 在现实中挣扎 文明 在理想中升华 昨天的理想 终于变成 今日的现实 今日的理想 文明的曙光 人类的希望 怎能不会是 明日的辉煌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12536584 作者 : pww1380 2008-01-26 22:24 星期六 晴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885 次阅读|2 个评论
难道现实不是用来扭曲的?
热度 1 zhangxp 2011-12-1 01:40
  这两天在看乔布斯传,书中说乔布斯能产生一种场----现实扭曲力场,现实本来是这样的,但他可以把它扭曲成那样,并且能让听的人真信,然后,局面就真的发生了变化,未来也就“扭曲”地发展了。   和美国人比起来,我们太规矩了,太相信唯物主义了,太无聊了,以前还有一个谁说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话中国人说不出来,人家的一个公司老总,可以踩着滑板车去上班,在咱们这不行吧。   其实是自己想不开,我现在是想开了,芙蓉姐姐和凤姐,都是好样的,开风气之先河,实乃解放思想之潮流引领者。   难道现实不是用来扭曲的?   其实不仅现实,历史也一样,李亚辉有句名言:难道历史不是用来篡改的?   历史真的是用来篡改的,你们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热度 36 xin 2011-11-21 21:14
参加工作 3 年半了。一来到这个单位工作。我就经常听别人说,有个研究生对科学特别热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做学问。后来,我慢慢的认识和熟悉了这位青年。他对科学的执著和热爱,让我感到发自内心地对他喜爱。当时他还是硕士,今天,他已经是明年将要毕业的人了。 今天他告诉我,他要去某某单位。在我们心目中,这是一个生产性的事业单位,意味着他要改行不做科研了。我们都很惊讶,办公室同事也帮我劝他不要放弃。我劝他到国外读博后,在国内生存压力太大,土鳖似乎出头之日遥远。到国外混个资历,有朝一日回国也好生存。在国内,为了生活,为了与种种事情打交道,什么科学梦想都难以实现,甚至对科学的热爱也会慢慢的消退。还是趁着年轻出国,到外面相对安静的世界做几年科研再说。 我让他缓一缓再考虑。 刚才他告诉我。他已经考虑好了,他说他在现实面前妥协了,无法坚持了。为了生活,他要这份工作。记得他的 QQ 签名档,很长时间是“不自由,毋宁死”。当今,自由的代价是贫穷,有理想的代价是幼稚,先生存再发展,每个人都生活在活生生的世界。 一个刚在科学界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一个曾经将科学看作比什么都重的年轻人。为了生活,离开了他曾为之付出五年青春的科学春梦。研究生毕业后,到底去继续做科研,还是改行,对于那些在我眼里很有科研潜质的年轻人来说,我的心是很矛盾的。选择了科研之路,大多数的时候可能意味着选择了寂寞与清贫。 不知道在这个年代,是否还存在理想主义,也不知道坚持梦想的人是否还让人感到羡慕。现在从平常感觉而言,坚持梦想的人,更多地意味着不识时务,一个幼稚、不开化的人。 旭日阳刚和老男孩的歌,让多少人共鸣,让多少错过梦想的人流下辛酸泪。梦想已经远离了年轻人,远离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物质,也充满了迷茫与困惑。 补充:大家热情很高,再补充几句。 ( 1 )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木讷的人、一个羞涩的人、一个生活中摆脱物质束缚的人。他的行为可能是僵硬的,但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话语可能不是很多,但谈到他的专业,口若悬河。我很怕他的性格,到社会上会不适应; ( 2 )他对专业的热爱。这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可能研究生中能做到的不及 10% 。北京西山的小木屋,不是所有年轻人可以长期待下去的,而他却在那里观测了五年。我觉得两类人适合做研究,或者能在研究上有所作为,一种人是智力极高,只需要稍微花点儿时间,就可以开拓一个领域,引发一场革命。一种人是热情极高,常年如一日的坚持,也终有所作为; ( 3 )未曾绽放,已经掉落。他的专业与观测有关,与偏远的环境有关,因此,特别需要耐心和热情,这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而他偏偏是那样的人。他付出了五年,刚刚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五年的积累还将有更多的成果陆续出来,可是,戛然而止,为此让我感到惋惜; ( 4 )他有梦想,却妥协于现实的无助。出国一直是他的长久的梦,托福、 GRE 一直准备,并且也都通过了。他对外边并非不是不渴望,只是一切都太匆忙,让人迷茫、神伤。
7489 次阅读|76 个评论
幸福了吗?
evahjyu1987 2011-10-28 22:03
幸福了吗?
《幸福了吗?》 晚上回到寝室,喜欢坐在床上看会书。接连几个晚上,看完了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很喜欢,合上书,却没记住些什么,也许那些已存在着,不用再去记忆! “你太现实了!” “你太单纯了!” “现实”、“单纯”,两个中性词,渐渐的变了味,变“贬”了,因为“你太现实了,一点不单纯!”或者“你太单纯了,现实点吧!” (一) 幸福,一个很老的话题,但又却是个不落的话题, Google 中输入“幸福”两字,出来成千上万条结果。 什么人喜欢谈幸福呢?年轻人喜欢,中老年也喜欢。区别在于:年起人是在寻找幸福的答案,而中老年人是在给出幸福的答案。有些矛盾,既已有答案,又为何去追求? (二) 怎样才幸福呢? 地产大亨任志强: 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小时候,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人活着之所以感到很累很累,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证严上人: 精神如能常满足,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最平常的人最富有。 白岩松: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杨澜: 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世界。 王筝: 用一首歌《越单纯越幸福》做了回答。 …… …… …… …… 无数的人给出了无数的答案,却发现这些答案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在不停地重复地写着相似的答案呢,因为当初他们也许认同了这些答案,却依旧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答案,越走越远,直到中老年时才发现,答案早已在那。这个寻找的过程,让他们失去了很多,他们悔过了,所以重复地写下了答案,告诉小辈们:“ 小辈们,少物质些,多单纯些,这样才会幸福。” 小辈们回答道: “您说的很有道理儿,但没有物质,生活保障不了,幸福是不会持久的。” 于是 小辈们像你们当初那样,寻找着自己的答案,到了中老年,醒悟了,写下同样的答案,告诫小小辈们,如此反复循环,关于幸福的书、文章越来越多…… 关于幸福的书看两本足以,自己不去真正的体会、思考、铭记,看再多的书,也抓不住幸福! (三) 英国某杂志调查发现,人类的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一个 U 型转弯:在刚进入成年的时候,人们一般都很快乐,而进入中年便开始走下坡路,在跨过中年危机这个低谷之后幸福感便又开始止跌回升。 看到这个调查结果,我想那些中老年人会比较高兴,因为这个结果验证了他们的答案。 小的时候,父母帮我们解决了物质,所以单纯“占据”着我们,我们很幸福。 长大后,现实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多考虑些物质,慢慢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被“现实”控制着。直到中年,物质问题已不再是问题时,我们停下了脚步,思索着:这二十年来,不停地劳作,追求着物质,是为了得到幸福。物质得到了,但幸福却变得有些陌生了。于是,开始思索,悟透了,写下了篇关于什么是幸福的文章,挽救自己的那份心灵,告诫后辈,也告诫着自己。 进入人生后半生,已悟得人生,怎能再容许自己犯错呢!于是,单纯慢慢地再次夺回被物质控制了几十年的领地,遗失了很久的幸福再次回归。 (四) 其实,现实与单纯是可以“兼容”的,或者说,一定得兼容,只有兼容了,才会真的幸福。 幸福的主体是人,是否幸福,要靠自己感受。幸福由物质、精神、情感共同组成。情感也属于精神,但又有些区别,特别是对人来说更显得重要。 老白说: “想要幸福的话,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没有物质这个基础时,情感和精神是脆弱的,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追求物质是为了得到幸福,只是很多人在追求的过程中,渐渐地忘了自己追求的目的,用老白的一句话就是: “走的太远,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一直认同的物质作用,也十分赞同物质的追求。昨天 A 君玩笑地说:“你很拜金呀”。是啊,为了事情一二三,下月底前得准备五六千,预想中的事情 ABC 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去了,再次验证了“墨菲定律”,只能给自己制定“月 3000 ”计划,二十来天已攒得 3000 ,是有些拜金了,幸运的是,自己还清醒地知道自己在拜金,知道自己拜金的目的。如果不知道自己在拜金,忘了自己的目的,也许等到中老年时,我也会试着写本书,一本关于幸福的书。 (五) 姐说:“今天是 ****** ,你准备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我说:“我在修电脑,然后去买一块钱南京酱饼,再去二食堂吃饭。”她有些意外,觉得没啥特殊,但对于我,却是很幸福的事儿。 南京酱饼、二食堂的菜,都是我喜欢吃的,真想买 5 块钱的酱饼吃够饱,恨不得把二食堂的菜都尝一口,哈哈。在 C 君来看,我这叫做没追求。幸福的感觉有很多,自己觉得幸福的事,就好好去做,不用拿来和别人比较,别人幸福的事,对于你不一定是幸福的。 幸福是不能攀比的,越攀比越不幸福,国人的攀比心比较强些,在物质不断提高的同时,国人却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所以和谐社会提了出来,幸福两字进入了政府的工作报告,幸福城市成为了一些城市的发展目标…… 下午和 D 君通了很久的电话,聊了他过去一年的情况,接着聊到了幸福,可能自己讲了很多,触动了他,电话中感觉到他哭了,他说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真有点想打自己,说不下去了,结束了通话。认识这么多年,没想过会有这一幕,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 (六)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七) 幸福可以残缺,但不能中断,断了就很难再找回! 为了幸福,为了稳固幸福的基石,追求物质吧,但要时刻记住当初为什么出发!
个人分类: 生活所思|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个数学研究者的自白
PoseaFables 2011-9-13 00:35
[转载]一个数学研究者的自白
上周写完了博士论文。从最初的写作到最终的出街,历时三年。博士论文写得挺长,总 共190页。正文主体发表了30页, 没发表有130页。发表的部分保证了我在程序上可以 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未发表的部分见证了一个人在迷惘年代的英雄梦想。花几年写的这 些东西,不能指望对数学有什么意义, 但对于我,它达到了自娱自乐的目的。我从没 想过它是现在这个样子。二十多年前,我不想上学;十年前,我不想学数学;六年前, 我没有想过学现在的方向。现在看来,都失算了。这些年是不能谈什么意义的,因为你 总得选择一种方式去度过。怎样度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后,和内心对峙时,你 不觉得亏欠它什么。 有很多朋友会问我,你们数学研究什么啊。每到此时,我都觉得很为难,我不知道怎么 回答。一是因为自己水平有限,二是因为,数学它很难通俗化。它不像文学,绘画,音 乐等大众文艺一样,你可以通过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来主观感知出个好坏优劣。数 学很小众,她其实就是一群虔诚者的自娱自乐和精神安慰。它的受众仅限于那些能够坚 持并且还觉得可以坚持的数学研究者。 因为不涉及意识形态,它与政治没有必然的联 系。 作为一个数学研究者,显得比较比较安全。不像文人,仗义执言易落得秦城相见 ;也不像媒体人,有所追求常意味被追被囚。所以,作为数学研究者,现实是允许你胸 怀理想的,唯一的风险是内心的失衡甚至扭曲。除去受众的差异,我不觉得数学和其它 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探求人的心灵。 几年的研究生涯,我深刻体会到这一 点。要是约这么几个人搞文艺的人来个对话,比如请王朔谈谈写作,陈丹青聊聊绘画, 贾樟柯说说电影,我想他们一定会把酒言欢,其乐融融,说不定桃园三结义。尽管艺术 形式不同,但人内心那些最朴实的需要不会有所不同。 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基本不会谈到数学。你要说的太专业,人家都觉得没共同语言, 你要想说的很通俗,你又没有那么多积淀。所以每次他们问起,我都支支吾吾搪塞过去 。大多数人对一个数学人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或者思考状态其实并不那么清楚 。即便我最好的朋友们,他们也不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如果要我谈点感想的 话,我只想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是那种特别能坚持的人。在这十年中,我的 想法变了很多。十年前,正好高考,那时我死活都不想报考数学系。原因很简单,高中 时因为很多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以致我错误的认为,数学就这么多。既然都学完了, 大学还去学什么数学啊。填报志愿的时候想都没想,数学直接就无视了。现在想想,那 时年轻气盛,欲望很强,总觉得自己知道的就是一切,固执的有些可爱。后来上了大学 ,发现原来数学还有这么多啊,而且还那么有趣。于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学这东西,大 三的时候转到了数学系。后来就准备保送研究生。当时我不想呆南京了,就寄了一份申 请材料给北大,结果被北大拒了,说我大学前两年不是数学系的,而且成绩又不算好。 当时有些失落,就想复旦我也不投申请材料了,毕竟在数学上它和北大是一个档次。心 说花好长时间准备申请材料,结局还是一样被拒。要是被拒多次,那就真成悲剧了。当 时幸好两个最好的朋友(虞童鞋,幸童鞋~~)极力劝说,并且还给我打印申请材料,逼 着我填写,我才勉强填了。终于赶在申请复旦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在邮局关门前把材 料寄出去了。就这样歪打正着,我后来就到复旦读研究生了。 后来到了复旦,很喜欢念数学,第一年花了一年时间去学偏微分方程,学到一年结束, 就不想学了。并不是因为学得不好,恰恰相反,我学得是最好的几个之一。之所以不想 学是因为,我觉得偏微分方程它不漂亮。现在看那时的自己,像看一个乐观狡猾的小子 。会惊叹那时做选择的标准,竟然是内心的审美,尽管这种审美很自以为是。随着年龄 的增长,人都会变得保守,我现在很难像那时一样思考问题和看待自己。于是毅然换了 方向,放弃了以前学过的所有东西,选择现在的方向,叫做复动力系统。因为本科前两 年不是数学系的,很多基础课没有学。于是我就在研一和研二去学习那些本科的东西。 可以说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开始。 就这样,傻逼呵呵得边读研究生边旁听本科的 课程,又念了一年。学年末的时候,参加了硕转博考试。记得是三小时考12道题选6道 ,都对就满分。我做了6道的是时候才过一小时,觉得不踏实,又做了一道,提前交卷 了,出去一看表才过了一个半小时。后来同学告诉我,我得了唯一的满分。听着挺高兴 ,但我心里其实已经知道满分了,因为这些事我都有把握。尽管如此,我对考试这事一 直很没好感。分数是除了表明读博资格,对我没有任何其它意义的。羡慕你的人来几句 ‘哇塞牛’,嫉妒你的人来几句‘哼切呸’,仅此而已。它不能把一个人的未来定型, 因为人生路上的很多问题,远非动动笔就能解决。 这一切看起来多么富有教育意义啊,简直都能写到语文课本去了。可就在这时,一个人 到了迷惘的年代,开始在选择坚持和选择放弃之间左右徘徊, 在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 现实之间进退失据。当时,念了两年的研究生,突然之间就看不到方向了,学的很多课 程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研究也没入门。整个人变得很迷茫, 是2007年。暑假回家呆 了将近两个月,只为了逃避现实。 每天晚上躺在自家平房上看满天的星星,幻想着能 从星空中得到些启示。即便这样,也没有得到康德那样的感悟: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东 西能够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心中无比崇 高的道德准则。”那个时候,没什么能震撼自己了,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也没有 什么方式能排解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后来也没有什么让自己一下子振作起来。说起来 就是这么窘迫,它听起来很不励志,因为这就是真实。残忍的真实,远胜于浮华的虚构 。现在想想,一人到了低谷,就不可能更低了。只能坚持向前走了,就像赶鸭子上架, 虽然自己不是鸭子,但也只能上架了,因为没了退路。后来觉得应该慢慢做好一件事情 ,来证明自己。我想到了补英语,这是曾经我一谈起就屡屡有挫败感的科目。我幻想能 有所改变,万一进步了,它一方面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我预感自己有可能在一 些国际性会议上作报告,提前未雨绸缪也好。于是就找新概念英语去背,每天背一课, 模仿发音,坚持了二十多天,后来减小强度坚持了半年。一年之后,在上英语口语与写 作课的时候,外教说我的演讲从内容,发音,表情,眼神都没有任何缺点,就给我的演 讲打了满分,大概班里唯一一个。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心理暗示,就是一件事情自己只 要用心做,就会做得好。 后来的一年没有什么特别的好转。只记得那年三件事,和女朋友分手了,花了半年读了 一篇论文还没读懂,去北京呆了半年。但整个人的精神不是很好。国内的博士,要面临 发文章的压力。但我又不喜欢做那种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文章,总觉的和自己追求的东 西相去太远。考虑再三,我想了一个折中现实和理想的办法,先发几篇文章应付毕业, 然后再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于是花了半年,自己找了个两个问题,写了两篇文章, 后来就都发表了。这样保证了毕业不成问题。后来我就没做这样的文章了,去做喜欢做 的研究课题。 现在和一些博士朋友聊天,通常会讨论发了多少文章。 我对于他们的高 产量都付之一笑,这些数字对于我没有意义的。因为数量这东西,自己只要尽力就能做 到,而质量这东西,是很多人再怎么尽力都做不到的。我从来就没觉得我是一个博士, 我只是一个数学研究者。研究者最愉快的的事情是让心灵世界不像现实世界那些到处遗 憾。我就是这样的人,对觉得容易做的事情不会去做,对那些自认为有挑战的事情情有 独钟。 为了想做的事情,也会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去应付,只是为了铺路。我觉得自 己既不是理想主义者,也不是现实主义者,而是理想现实主义者。 从那以后,我的精神状态改变了很多,没有了压力,可以很轻松的思考的问题。但是对 于数学审美,我一直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不好的数学。这种标 准一直指导我做研究,但它也使我痛苦。 我对自己做的东西,一向都不满意,觉得自 己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我相信最完美的数学只有一种写法,正如最完美的雕塑只有 一种刀法,最完美的绘画只有一种笔法,最完美的女人只有一种长法。很多时候,因为 达不到这种好的写法,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研究的能力。 我身边的很多博士朋友都喜欢去办公室工作。我是不喜欢去的。我觉得那么小的空间就 像一个条条框框,限制了人的思想。数学思考是需要在一个无拘无束,思维开阔,轻松 自由的坏境下才能极大的发挥。这就是为什么大数学家的很多漂亮的想法产生于咖啡馆 的原因。 比如,以前波兰学派的人喜欢在咖啡馆里讨论数学,有钱的数学家呢,一般 在高档的罗马咖啡馆里谈论数学;穷一些的数学家呢,喜欢整天呆在一个苏格兰咖啡馆 里,那里的老板挺不错,即使过了营业时间,也不会赶他们。这样子很多年轻的数学家 都来到这里,每次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就纪录在一个大的笔记本来,并保存在店里,这 就是著名的苏格兰手册。我的主要的数学想法产生于三个地方:床上,路上,车上。 说 到床上,很多人会眼前一亮,误认为是上床。其实,床上二字最为微妙。我相信床上给 很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正是在床上,我们的生命有了最初的形态。 对我而言,它 也是我很多数学想法的发源地。在那段特别低迷的时期,自己整天无精打采也不爱去交 际。人家寄情山水,自己委身小床。整个人一趴,脑袋前放一本书,边看边思考,竟然 有些想法。 说到路上,其实是为打发行路和逛街时间。车上确实值得一提的。这里的 车专门指法国的火车。我最近一年做的东西,很多想的源于法国的TGV(指的是高速火车 )。行路没伴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好在思考数学不怎么依赖环境,于是想来想去还 是思考数学最适合。所以,感谢SNCF。 它不但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铁路运营 提供了榜样,而且在特定的时间它最有效率的打发了一个人的时间。 我得承认我的生活带有很多模仿的色彩,我的很多世界观都是承袭的。有的时候它的真 实性让我怀疑。就像是演戏,演的久了都难分辨真假了。如同程蝶衣,入戏太深,模糊 了生活和戏的界限。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其中的真真假假,又有多数人能分辨呢。几年 以前,我模仿数学家思考,几年下来,学的有模有样。以致使很多人都相信了,包括导 师和很多国内国际的同行。他们给我发邮件说很感兴趣我做的一些东西。这是挺让人欣 慰的一件事,数学本来圈子就小,再有几个人欣赏,那让人很知足。我问自己,这是真 的我吗?如果不是,什么才是我真正的角色呢?如果退回几年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 择过这样的生活吗?我不知道。我觉得人生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有很多可能性。未来就 像一张展开的白纸,你可以随意书写和描绘。而笔锋的浓淡,取决于你自己。 即使是最近,我也经常会有放弃数学的念头。这源于对自己的资质的不自信和面对孤独 的挫败感。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小情绪。如同夫妻之间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但长 期来看,他们还是蛮幸福的一对。所以不论以后怎样,我写文字或者做其它,我首先是 一个数学研究者。 与数学的结缘就相当于和一姑娘的相识相知相许。它是精神意义上 的一场恋爱和婚姻。大学前两年对数学有兴趣就像喜欢上了一姑娘,那时两情相悦,是 恋爱阶段。后来正式转到到数学系,就相当于和姑娘结婚。 其后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 欢喜悲忧就相当于和姑娘之间的相互磨合互相改变。当在坚持和放弃之间徘徊不前时候 就相当于婚姻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当坚持下去,在数学研究中达到了一种内心的自 由和平衡时,就相当于大家常说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写这些文字,不是为了什么意义,而是为了记忆。所谓的意义,其实都是意淫。写给那 些曾经或正在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迷惘的人。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陪着或陪着你 们一起迷茫的,还有很多人。我相信文艺是让现实和人心变得美好的东西。而文字作为 受众最多的文艺形式,她应该承载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这个理想被架空的年代,作为阅 读者,至少还可以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2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梦想与现实
热度 2 jlxt33 2011-8-23 11:33
梦想与现实
梦想,有时仿佛很遥远, 可是,信念和坚持却可以让梦想实现; 现实,感觉总是在手边, 可是,闭眼和睁眼的瞬间却可以溜得了无踪影。 所以,让梦想照进现实, 是美好的,也是艰辛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无任何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品味感悟|157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现实
dongzg101 2011-8-21 14:47
上回去北京偶遇一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的高中同学,搞计算机的当时进了北京市某银行,现在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中层。前几年听在医院听她妈妈说,他在和协和的博士谈恋爱。问她怎么样结婚了吧。是啊!再具体问,对方是李宁专卖店的。靠,我说:不是听说你....,没钱,买不了房,只好分手了,找了一个当地的,家里有几套房子。当年我是不是太迂腐了,要介绍一个有房有车有公司的,某重点大学,家里还有一个退休的部长什么的。哎,婚姻也就那么回事。到现在,连个恋爱都没谈过,要是现在的我回到十年前,估计也就立马答应了。一念之差啊。这社会经验果然要付出时间的代价才能学会,难怪清华硕士要奋斗十八年,才能喝咖啡。从了吧,铁道部这个英雄都从了。中石化估计也要从了。
2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与本土,虚拟与现实。
halcon 2011-7-29 21:55
昨天晚上看了欧洲飞镖锦标赛,比赛非常激烈,好几个电视台进行直播。没想到小小的飞镖这么受欢迎。我想除了欧洲酒吧文化造就的飞镖运动的普及和流行,与国际竞争的关系也很大。一旦一个运动在不同国家普及了,有了竞争的平台,那么就可以被迅速地转化为人种、文化优劣的竞争平台。 围棋和象棋就是典型的两个例子。除了围棋自身的算路多样的因素外,中日韩三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厮杀可以吸引大量观众的注意力,也使得围棋运动员的收入要大大高于象棋运动员。 这次温州的高铁事故之所以受关注其实也沾了这个光。高铁是政府最大的形象工程,是政府为数不多的可能进行对外技术输出的拳头产品。甚至已经被塑造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象征和代表。于是出了事故自然引起国内,国际的分外关注。这次不同的是国际的关注度远远没有国内的关注度高。 与此同时, 7 月 16 日 的徐州, 5 月 23 号沪昆铁路都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都死伤了很多人。由于交通工具只是汽车和普通的火车,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铁道部也在善后处理,赔偿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压力,随便就可以打发了。 而我们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不受关注的本土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买菜,做公交上班。老老实实过日子。 微薄可以让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可是 微薄的声音如果没有主流媒体(门户网站,报纸,杂志)的认可和放大,很快就会被新信息埋没 。 可以说我们已经可以很方便地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 如何将虚拟世界的信息作用到现实世界转化为行动 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我认为这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工作。
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知道我太大惊小怪了
热度 1 LiChunrong1987 2011-7-12 11: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以前只是在史书里听过 现在知道那也是现实 ........ 有多少事情是我们没有看到的? 有多少人在羡慕着我们现在拥有的? 什么人能告诉我们这条路还能走多久? 未来的路又将如何走下去? 也许你不知道.ppt
226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现实与理想(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
热度 3 lgb2008 2011-7-12 08:02
前言 人生最困难的课题,莫过于现实与理想间的矛盾:我们希望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让身边的每一个人羡慕、敬佩,甚至于连父母脸上都有光彩;但是,我们又不想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赢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 汽车后面的保险杆上流行一个贴条:「事业的成功,不能补偿家庭的失败。」但是,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失败的家庭:夫妻不合,亲子生疏;收入有余,却不知道如何安顿心灵。至于理想呢?到了四、五十岁的年纪,除了极少数的男人还有事业上的野心之外,绝大多数人对生命都失了的热情与憧憬,只知道什么叫做「生活上的享受」。人活了半百,一旦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与向往,活着的会不会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和欲望?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很少人敢认真去面对这么一个质问! 「金钱不是万能,没钱却万万不能。」这句流行话虽然很有理,大部分人却只是拿后半句话来强调现实的重要性。许多人不但不去深思「金钱不是万能」的涵义,甚至也没办法深刻体会到「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在今天的实质意义。 在今日台湾的现实处境下,只要有固定的职业收入,绝大部分人都足衣足食:房子也许小一点、偏远一点;车子也许旧一点,但却衣食住行样样不缺。甚至在这个号称高失业率的年头,许多人还是靠着自己或长辈的储蓄在过日子,不肯屈就较辛苦、收入较少,或者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既然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有办法过足衣足食的日子,而远离了「没钱万万不能」的处境,为什么许多人都还是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呢? 更奇怪的是:和光复初期比起来,现在台湾人的财富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但是现实的压力却更大了。我们看到许多人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而疏忽了夫妻关系的经营;为了「不要输在起跑点」,而把小孩子所有的时间交给各种补习班、双语学校、安亲班、才艺班。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只感到小时候的竞争压力,而感受不到情感的温馨和心灵内在的喜悦。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小时候虽然普遍地物质供应窘迫,却有着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但是,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有太多人连童年都是活在惨白的竞争压力之下。 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早已脱离了「没钱万万不能」的历史处境,今天的现实压力到底从何而来? 壹、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 人到底需要多少钱,才够满足现实上的需要?其实这根本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和身边的人比较出来的。 小时候,家里不算宽裕。难得在餐桌上看到一锅炖肉,伸筷子去夹,在锅边就被祖母的筷子敲到一边去:「大人还没吃,小孩子等剩下的吃!」家里难得来个客人,没喝完的黑松汽水小孩子抢着喝。衣裤上只要没有补丁,就算是家境很不错,甚至足以傲人了。晚上睡觉,一家五口挤在三、四坪大的卧房里,床边还挤着一个臭气熏天的尿桶。今天四十岁左右的人,谁不是这样长大的?但是,当时谁曾经觉得自己苦?谁曾经觉得自己穷?现在每次看到电视广告里「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的镜头,还不是会勾起许多人童年的甜蜜回忆? 今日的台湾,只要肯工作,不得已时肯当大厦厕所的清洁工,谁的日子会过得比当年还穷?即使是九二一的灾区,只要平时有储蓄的习惯,都还可以过得远比我父亲那一辈人好:小学五年级就辍学,负责养活一家人,还包括一个卧病在床的父亲和一堆弟妹;到建筑工地挑砂石,挑不动;到空军基地的厨房当军夫,只为了可以把厨房用剩的油拿给家人吃;躲空袭,过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明天。这么苦的日子,只因为当时大家过的都一样,所以也不曾觉得苦。 想想我们童年时的物质条件,甚至我们上一代的物质条件,那样的生活都过来了,还有什么样的生活不能过?所以圣严法师说:「人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很多。」 托尔斯泰有一篇短篇小说,题名为:「人需要多少土地」。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在帝俄时代,有一个出身农奴的俄国人。他的体格很强健,又很努力工作,省吃简用,所以很年轻的时候就积存了足够的钱,给自己赎了身。从此以后,他租别人的田,继续努力耕作,不但更加省吃简用,甚至除了睡眠之外罕有休息,除非病得起不来否则天天下田。所以,到他壮年的时候,已经存够了积蓄,买到了几亩良田,成为一个小小的地主。他继续这样子吃苦耐劳地生活着,到了晚年的时候,他不但有十几顷的良田,甚至还有农奴在帮他耕作。不但衣食无缺,甚至丰盛有余。 一般人在他这个年纪早已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但是,他仍积极地在寻找增加财富的各种管道。 有一天,他听说在南方靠近乌克兰的地方有一大片黑黝黝的肥沃土地,地上长的麦子远比他田里的还粗大又饱实。这片一望无际的沃土属于一个偏远的部落,他们对金钱的交易了解很少,只要给族长一小袋黄金,他就把你一天脚程内所能围绕起来的整片土地都送你。 这个农夫盘算一下,一袋黄金只不过是他十分之一的储蓄,但一天脚程可以围绕起来的土地,却是他既有土地的十几倍。更何况,那里的土地都远比他现有的土地肥沃哪!所以他就赶快带着一小袋黄金和一个最强壮的仆人,赶到那个部落去。族长很热情地接待他,也证实了传闻中的土地交易方式,只多加了一句话:假如他日出时出发,而无法在日落时赶回到原点,他将一无所得,而那一袋黄金仍归族长所有。对他来讲,这个条件倒是很公允。所以他就把一袋黄金交给族长,并且挑了一块看起来最肥沃的土地,约定第二天天亮前在那里和族长碰面。 第二天一早他就起床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再叫仆人把昨晚准备好的木桩、午餐和饮水一起背在背上,趁天亮前赶到约定的出发地点,发现族长已经和族里一群喜欢热闹的人一起在等他了。当第一道晨曦的光芒进入他眼帘的时候,他就急急忙忙地带着他强壮的仆人一起连走带跑地出发。 昨夜他就已经盘算好了:一出发他就往北走,等太阳升起到40度仰角的时候,他就要左转往西走,在接近中午的时候他要停下来边吃午餐边休息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左转往南走,当太阳落到40度仰角的时候,他再左转面向东方走回到原点。这样,他就可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围绕出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地。 他和仆人边走边打木桩。但是,当他朝北走到应该要左转往西走的时候,却发现前面的土地更肥沃。于是他想:「没有关系,我再往前走一段路,等一下再左转。反正我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地,而不是方方正正的土地。」可是愈往前土地愈肥沃,害他一直朝着出发时往北的方向走下去,舍不得往左转,直到他意识到已经快接近中午了,才勉强狠心往左转。到了中午的时候,他才往西方走没多远的路,如果照计划左转往南走,他的土地将会非常狭长。因此,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继续往西走。此外,他放弃了中午的休息,为了赶路而边走边吃。过了一段时间,他警觉到太阳已经快落到40度仰角的时候,他才焦急地想要左转往南走。可是算一算时间,如果这时候他才往南走,出发地点将在他的左方,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左转往出发点走呢?因为时间显然不够了,他只好放弃原来想拥有一块方正土地的期待,直接往出发点走过去,心里想着:「一块三角形的土地总好过一无所有!」 可是,他这个决定还是太晚了,眼见着太阳即将下山,他还看不到出发点。于是他焦急地奔跑起来,并催促着疲累的仆人把整袋木桩丢了来扶着他跑。他跑得又饥又渴却不敢停下来喝水,等他都已经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才看到远远山顶上有一群人在出发点上等他。可惜的是,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已经没入地平线下。他正伤心的时候,却发现出发点上的人又叫又跳,好像在鼓励他,为他打气。于是他想起来:出发点的地势比较高,所以还看得到夕阳。于是,尽管他已经喘不过气来了,还是拼命催促仆人搀扶着他往前没命地冲刺。终于,在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中,他到达了出发点的山头,累得趴在地上──却从此再也起不来了! 族长指挥着他的族人和这个农夫的仆人,就在山头上帮他挖了一个坟:六尺长、三尺宽、三尺深! 这个老农夫死后到底有没有得到那块肥沃的土地呢?故事没有交代,其实读者也不会想知道。毕竟,人死后的财富是不值得关心的。 这个故事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农夫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只要他不那么贪得,他有很多机会可以不需要付出这个代价的。偏偏,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往往像是中了蛊或着了魔一样:明知道贪欲已经过了头,有可能会为此付出痛心的代价,却总是欺哄自己说:「再多一点点就好了,我以后还有补救的机会。」就这样一直耽溺下去,直到一切补救的机会都已经消失为止。 可是,你读完这个故事以后就会完全解除对现实的恐惧与贪恋吗?不见得!假如人对现实的需要并不多,为什么人想要的又偏偏多出那么多?甚至于多到简直无止境,连生命都可以赔上! 贰、现实的压力来自于精神上的惶恐,更甚于物质上的匮乏 今天的台湾,虽不必然每个人都可以锦衣玉食,倒也真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足衣足食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只要学会储蓄与俭约的生活,不得已时愿意做别人不肯做的工作(当清洁工、值夜班、卖小吃),就可以免除现实的烦忧了。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忍受这种简朴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谁都想出人头地,哪有人甘居人后,当工友让人指使? 因此,与其说现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质需要,还不如说它是地位和成就的象征,是一种自我肯定的工具!所以,说到头来,现实根本是一种「精神上」的要求,而不是一般人所误以为的「生理要求」或「物质需要」。假如一个人不需要跟别人比就可以很满足(譬如得道高僧),他所需要的现实会很少;假如一个人整天都要跟别人比,给他再多都不够。 换个方式说,在今日的台湾,「现实」的意思已经不再是足衣足食了,而是「免于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以及「成就感、被肯定、不受他人的轻蔑与羞辱」。 假如可以不花任何代价就获得一笔巨款,它将可以被用来保障我们未来的生活品质:不用怕中年失业、生病时可以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医疗照护,还可以用最昂贵的教育来保障孩子未来的竞争能力和生活品质。当一个人的财富多到三代也用不完的时候,他就真的可以不用再为现实烦忧了。还有更重要的,财富可以用来肯定自己的能力、赢取别人的尊敬与羡慕、让别人不敢卑视你。 相较之下,假如一个人的收入只足够应付眼前的衣食与住行,也许他可以不羡慕有钱人的物质享受,但是他却要如何去面对未来生活中不确定的风险(如失业、老年医疗)?更何况,一个收入低的人,如何面对亲戚眼光中的轻蔑,乃至于言语中坦白的的嘲讽与羞辱?从小到大,我们被重复地教会了一个现实:没有了钱,在别人眼中就连最基本的人格尊严也都没有了! 我曾经问学生一个问题:「假如我是神仙,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但是你只能从以下两个愿望中挑一个,你会挑哪一个?(1)给你像比尔盖兹一样的财富,但是你要跟他一样,终日和钩心斗角、唯利是图的人生活在一起。(2)让你一辈子衣食无缺,没有多余的财富,也没有现实的压力,但是你一生中所接触到的人,都能肯定你,并且怀着善意接纳你。」 听完这个问题,所有的人都用理所当然的口气说:「当然是后面那一个!」 这个简短的对话突显出几个事实:(1)大部分的人都想拥有比尔盖兹的财富,却不想要和钩心斗角、唯利是图的人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说,财富虽然吸引人,但是衡量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后,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多余的财富。(2)对大部分的人而言,假如可以被肯定、被接纳、被善意地对待,那么他们对现实的所求就可以降低到「一辈子衣食无缺」的程度,而不愿意为了多余的财富付出没必要的代价。 其实,一个人只要职业稳定,有固定的收入与退休金(譬如公教人员),那么他将和比尔盖兹一样地一辈子不愁吃穿。因此,他们财富上的悬殊只能造成一个实质上的差异:他们死的时候,比尔盖兹会留下比较多钱。但是,死后的财富有什么意义呢?值得人为它做任何的牺牲吗?所以说,显然一般人所以羡慕比尔盖兹,为的不是他死后留下多少财产,而是这些财产在他生前带给他的自我肯定和别人羡慕的眼光。因此,人之所以会去追逐一生花不完的财富,积极的说是为了自我肯定,消极的说是为了自我武装,防范别人的轻蔑与羞辱。也正因为财富对人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是被肯定、被接纳,所以一旦我们可以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就被肯定、被接纳的时候,我们就会吝于为多余的财富付出没必要的牺牲。因此,在前面的问答里,我们会选择「一辈子衣食无缺,没有多余的财富,但是被肯定、被接纳」;而不愿意为了比尔盖兹的财富,去忍受和唯利是图的人朝夕相处。 所以,假如这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社会,人人愿意彼此急难救助,相互接纳、肯定,应该就很少有人愿意为了名利而付出夫妻失和、亲子生疏、心灵空洞等代价了。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将会花费更多的心力,认真地去思索人生的意义,追求超出现实层次的「自我实现」。而平常被当作空话、不务实的理想、热情、憧憬、向往、心灵、生命等等东西,将会变得非常地吸引人,令人振奋,甚至于是「人要有滋味地活下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幸的是,我们从来都没有经验过那样子有善意的社会。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人都太势利。或者说,虽然人都或多或少隐藏着一些对人的善意,但是这个社会的习气却太恶质,使得这些善意根本无从传达、交流。从一懂事开始,我们就经常被亲戚和邻居拿来做为「比输赢」的工具。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比看谁家小孩长得漂亮,看起来聪明。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也学着大人的口气,比出国的次数,比汽车和房子的大小。小学开始就被拿来比成绩,比才艺,比英语,爸爸、妈妈、姑姑、阿姨、叔叔、伯伯都七嘴八舌地进来搅和,不把这场输赢的比较弄到沸腾就不罢休。难得过年,所有表兄弟姊妹玩在一起,偏偏就会有三姑六婆或阿姨、舅妈会 问:「你们家慧娟功课好不好呀?」或者假猩猩地炫耀:「我们家志洁当了学校的小市长,回家都不肯讲,还是老师打电话来道贺才知道呢!」活在这种整天比输赢、争高下的恶质习气里,每个人自卫都来不及,根本没有机会表达出隐藏在心里的善意,甚至因为害怕天真的善意会换来无情的羞辱,以致于在一再的压抑之后,对自己的善意变得愈来愈迟钝而不敏感,最后甚至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就这样子,我们每个人都被教养成随时在为不可预期的「决斗」作准备。收入再多都不够,随时可能会碰到一个亲戚或同学半路杀出来,用更高的收入把你踩到脚底下去。社会地位再高也不足,随时爸妈都可能会碰到一个失散多年的同学,用更杰出的儿子把你比下去,让你爸妈多年来的骄傲瞬间变成一团粪土。子女的成绩再好也不够,你随时可能会发现工友的儿子成绩更杰出,让你的自尊心变成别人脚底下的一块脏抹布。每次碰到熟人或陌生人,你都要机警地防范对方会不会无预警地出招,一刀毙命地残杀了你的自尊,让你的屈辱汨汨不绝从伤口涌出来,甚至让你在满溢的屈辱中窒息而死。 所以,我们急着用百万名车武装自己,从遥远的距离就开始发出自卫的讯号:「你们谁都别想瞧不起我!」我们用千万豪宅当武器,看谁不顺眼就轻描淡写地把对方的自尊心踩在地板上。在区公所被办事员刁难或瞪白眼的时候,就拿出亮丽的学位或头衔,逼对方弯下腰来道歉,甚至露出谄媚的神情来抱大腿。我们加入了那个「人欺人」的社会,用学位、豪宅、汽车、收入、储蓄、配偶的成就或容貌、子女的成绩和成就,以及一切可能的工具,一边武装自己,一边在必要的时候反击。开始的时候或许不习惯、不情愿,久了以后却像决斗岩流岛的宫本武藏,决斗成为一种本能,刀一出鞘就可以让对手尊严扫地、屈辱横流。然后,我们就可以偶 而轻轻松松地感慨着说:「唉!这真是个人欺人的社会!」 然后,我们开始羡慕,甚至于崇拜,传说中的史丹福大学教授。他不但有亮丽的学位和头衔,而且自己在硅谷开一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财产有好几十亿美元。从来都是别人听他的,没有人能够指挥他。所有他看上的女人,甚至不需要他开口,只要眨个眼,就会自动跟他上床。有一次机场因为大雪而下令所有飞机停飞,他硬是叫州长身边的要人打电话给机场主管,逼得机场塔台不得不让他起飞。这个人,就像美国人最崇拜的英雄:「他只负责定规矩,从来不需要遵从(He makes rules but follows none)。」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宫本武藏。而在这个万事以美国为尊的台湾社会里,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传奇英雄,每个人心目中的偶像。 于是,许多年轻人提起他们的「理想」时,他们说的就是这种「永远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人。他们所谓的爱情,指的是每个异性都爱她╱他,但是她╱他却很可能不爱任何人。他们所谓的「自我肯定」,其实一半是自卫的姿态,一半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欲望。他们所谓的「理想」,其实在中文字典里原本应该是叫做「野心」。 这是一个没有能力分辨什么叫鄙野、粗暴,什么叫崇高、热情的时代! 当然,人是有护卫他的尊严的需要。但是,我们需要多少的财富、头衔与地位,才能达到自卫的需要?而这些财富、头衔与地位,又值得我们为它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叁、金钱只能换来虚假的情意,而换不来真心的接纳与善意 托尔斯泰晚年写了一部很薄、也很感人的小说:【伊凡·伊列区之死】,探讨一个问题:「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些什么?」 伊凡·伊列区是个高等法院检察长,有一个人人羡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彼得堡的上流阶级和贵族。他从小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也善于应对逢迎。因为出身贫苦,所以从小就力争上游,立志要出人头地。他聪明又用功,很顺利地拿到人人称羡的大学文凭。进入法院以后,他比别人更用心办案,也擅长交际,所以就比同事更快地获得各种升迁的机会。在人生最高峰的中年时,他和美丽的太太搬进了彼得堡宽敞的豪宅里,开始用心布置这个家。就在挂窗帘的时候,他从高高的梯子上摔下来,从此卧病不起。 从小到大,他第一次有很多时间去看他身周的人,以及他这一生真正所拥有的。虽然他很用心布置这个房子,极力想要摆脱中产阶级的品味,但是从家具到窗帘,没有一样东西和他相同社会阶级的人有任何的不同。就像他的一生,虽然他一直都不甘心当平凡人,但是却也从来不曾追求过任何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他从来都不曾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么,也从来也不曾认真问过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整个一生,他只是活在别人的期许和羡慕之中。所有他曾追求过的东西,都只是因为别人认为那些东西很体面,值得称许或羡慕,而没有一样是他自己要的。就像他的婚姻,不是因为两人相爱,而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两人条件相当,未来将是非常体面的一对。 卧病以后,他那爱慕虚荣的的太太和女儿从来不曾真正关心过他。其实,他也从来不曾关心过别人。医生不在乎他的疼痛与忧虑,不把他当作一个有感觉有思想的人,只是机械化地用专业角度在处理他的身体。这就像他在法院一贯的风格,他只想从专业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优雅地处理掉,冷漠到近乎无情与残酷。即使发现当事人有冤屈或不得已的苦衷,他还是硬着铁石心肠依法办事。他的同事没有人同情他,反而整天在打听他的遗缺可以带给哪些人升迁的机会,就如同他以往在类似场合下会有的一贯作风。把他和家人联结在一起的力量不是爱情与亲情,而是虚荣心和一家人的面子;把他和同事连结在一起的,不是同事的情谊或关怀,而是 社交的利益和人脉网络的经营。没有人是真心地活着,大家都只是活在别人的期许和羡慕里! 当他看透了这一切,突然发现他从来不曾有过真心的喜悦和眼泪,不曾为自己的心愿而生活、奋斗,他的一生根本都是虚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他很想从头来过,尝试过一种更贴心、更真实的人生。但是,他已经是绝症的末期,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 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在人生已经不可能再重头开始的时刻里,却对自己有过的一生感到后悔、不值得!那么,人要怎么活这一生,才会觉得值得呢?我们曾否认真地想过? 我问学生,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准备你的婚礼?很多人都愿意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筹备。那么,你是否曾经花一整天的时间去想想:「什么是你这一生中最想拥有、最珍贵的东西?」不曾有过!太忙了,国中开始忙联考,联考后还有联考,大学毕业后还有研究所,研究所毕业后要进园区。进了园区更忙,忙得有家归不得,有些人连想生小孩都找不到时间。 「那么,你会不会是第二个伊凡·伊列区,临死的时候才对一生后悔?」 「不会吧!想办法赚钱解决现实的问题比较实际,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想『人生观』这种无意义的问题!」 真的吗? 大部分的人从一懂事开始就活在怕被别人比下去的恐惧当中,所以终其一生,他们只有在现实的恐吓下拼命地力争上游,追求财富与权势,作为武装自己和践踏别人的工具,却从来没有机会停下脚步来好好地想一想:这样子做,真的会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可是,假如你会怕鬼,你总觉得鬼在你的身后。你愈是跑得快,愈是觉得背后有什么东西在追你。真的要解决这个恐惧,唯一的办法是停下脚步来,勇敢地往后面看清楚。只有当你敢往后面去看鬼的真相时,鬼才会消失掉。一味地在它的恐吓下拼命地往前跑,累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现实的压力,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当我们看透了现实能给我们,以及不能给我们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坦然地面对现实。 假如我们所以追求现实,为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别人的善意、接纳,这一定要用名利权位才能达成吗?还是说我们可以有更简洁、更有效的方式来肯定自我,并且获得别人更真心的善意与接纳? 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请你就认识的熟人中,选出五个你认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和五个你最讨厌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你仔细分析看看,你认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当中,有几个刚好是学历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权势的?除此之外,你也仔细查查看,最让你受不了的人中,有几个刚好是学历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权势的?很多人都会发现:在名、利、权、位的追逐上愈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讨人嫌的人!那么,这个社会为什么普遍鼓励我们去追逐名利与权位?因为这些东西对陌生人很有效! 譬如,你到户政事务所去办文件,承办人对前面几位都大小声,乱发脾气。轮到你的时候,他看到你光鲜亮丽的衣着和你先生的博士头衔,态度突然柔和谦卑起来,这时候会让你觉得衣饰和头衔很好用。但是,这些表面上的荣耀与光彩,只对陌生人有用。对于那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而言,名利与权位很难影响到他们对我们的善意与肯定。譬如说,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许会在你获得博士学位时为你高兴一下下,但是没多久你和他的关系又回复到以往的状态。反过来说,假如有人因为你新获得的名利与权位而急着和你结交,这种虚情假意的朋友还不如不要! 绝大部分的人都和伊凡·伊列区一样,花费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虽然这会换来许多陌生人的羡慕与激赏,却换不来身边人真心的善意与对待。一辈子只为了一群不相干的路人而活着,值得吗?很多全球著名的艺人都有酗酒、吸毒的麻烦,就因为舞台上的风光掩饰不住私生活中的空洞与虚幻。 我没有办法许诺你一生当中所遭遇到的人都接纳你、肯定你、对你怀着善意。但是,如果要做到「你常接触到的人大多数都接纳你、肯定你、对你怀着善意」,这并不会很难,而且它和你所拥有的权势、名利、地位几乎毫不相干。其实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对别人时时怀着善意。 金钱换不来人的善意,只有善意可以换来善意。假如你希望熟人对你有善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对别人怀着善意。终身在印度救济贫民的泰瑞莎修女,她在全球所获得的肯定、尊敬与善意,远远超过比尔盖兹和英国女皇。 假如你是一个对生命的真谛有深刻体认的人,而且对别人怀着善意,那么所有认识你的人都会尊敬你、接纳你,并且对你怀着善意。当然,大部分的陌生人还是看不到你对生命的体认,因而只能从外表的判断对你漠视、轻蔑,甚至羞辱你。但是,假如你真的对生命的真谛有深刻体认了,你还会在意别人只凭外表所做出的轻率判断吗? 所以,我们所以需要外在的现实武装来保护自己,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想用它来遮掩我们内在的贫乏(包括智性的与情感的)。但是,一个内在贫乏的人,不管他在外表尚有多么足以夸耀的权势、名利与地位,他自己会知道自己的贫乏,他的亲人会知道,而他身周的朋友也都会知道。我们可以愚弄马路上的陌生人,却愚弄不了自己,以及身周朝夕相处的人。因此,想要靠权势、名利与地位去换得身周熟人的肯定与尊敬,还不如努力去累积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对人的善意。 伊凡·伊列区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警觉到:挣取权势、名利与地位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而累积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过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因此,赢得权势、名利与地位的过程必然牺牲了我们可以用来累积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资源。结果,一个人在权势、名利与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往往他在人生智慧和善意的累积上愈贫乏。一个外表亮丽而内在贫乏的人,注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羡慕,而无法赢得身周人的真心肯定与善意。 所谓「赢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正是伊凡·伊列区的写照。但是,它却也正是整个社会盲目地在追求的人生目标。当你仔细看清楚这个真相的时候,会不会一身冷汗? 肆、没有了憧憬与热情,生命还有什么味道? 人活着,假如生命里早已不再有任何的感动、向往与憧憬,而只剩下虚荣和财富,以及为了把别人踩在脚底下而终日无歇地苦劳与钩心斗角,这样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滋味?这样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差别?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只是盲目地想延长寿命,而很少去注意活着的品质。所以,即使看透了「现实的成就换不来别人真心的接纳与善意」,很多人还是舍不掉对财富的盲目追逐。因为,财富可以用来保障未来的生活与医疗品质,还可以用来延长寿命。 居安思危的风险管理其实是值得提倡的,但却没有必要让它变成一种毫无节制的夸张性恐慌。假如只是要保障家人在自己意外之后可以有最起码的生活能力,消费性保险的保费是一个有限的财力负担,并不需要为了它而终日追逐无穷无尽的财富。但是,大部分人真正担心的却是:假如罹患绝症,而没有足够的财富接受长期耗费巨资的医疗,怎么办? 大陆有个叫马桥的偏远小镇,在那里年轻人叫做「贵生」,上了五十岁的人叫做「贱生」。年轻时活得健康、有憧憬、有热情、有活力,生命是可贵的,所以叫「贵生」;上了五十岁,齿危发秃,吃不得、动不得、浑身是病,死拖活赖地活着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所以叫「贱生」。所以,活不活得好不好,其实远比活多久还重要。 一位六十多岁的医师发现自己有癌症,考虑良久之后,决定不就医,而把一部份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后就去旅行了。医界朋友说他不肯和癌症抵抗是为病人立下一个错误的范例,他回答:假如我决心和癌症对抗,可能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卧在病床上,即使治好也是身体虚弱,不能再好好利用我的残年。但是假如我不浪费时间在病床上,就可以利用这三五年,好好去做我一直期待着要做的事。何况,与其拿庞大的财富去医治一个原本就已自然地衰老的身体,还远不如把这钱给非洲那些贫困而健康的儿童,让他们有机会好好地度过一生! 大部分人都只是未经深思地企图延长肉体的生命,却从来不曾思索过:要怎么活才是值得?从释迦牟尼的角度看,除非人活着是为了一些憧憬与向往,否则无趣地活着而时时必须忍受生老病死的各种苦,实在没什么道理。 人所以能热切而充满活力地生活着,是因为他对人生还怀有着期待与盼望,因为他还有理想与热情;而生活之所以困乏而无趣,则是因为我们已经丧失掉对人生的好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假如一个人早已丧失掉生命里所有的感动、热情、向往与憧憬,就算给他全部的现实,他还有可能靠着空洞的躯壳去活出有滋味的人生吗? 偏偏,很多人都发现:现在赚的钱远比小时候所能想象的多了几十倍,却比小时候所能想象的还更不快乐! 回想起小时候,每天一张开眼就急切地翻身下床,兴奋地往外面跑,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与盼望,对人生充满着向往与期待。但是,长大后有钱了,自己可以作主了,却反而失去了对人生的憧憬与期待。人生,好像就意味着无尽的苦劳,以及永远不会终止的输赢和野心!即使偶而和朋友嬉闹、聚餐、逛街、乃至于party,那种欢乐不管多兴奋、刺激,都好像气球里的空气,过一夜就消散得无影无踪。每次狂欢之后,最难忍受的是随之而来的怅惘与失落感。长大以后的快乐好像都很不实在,很少能留在记忆里。 面对这种现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了就要面对现实呀,只有长不大的人才会甩不掉小时候的天真!」言下之意,现实虽然是一种无奈,却是人活着所不得不认真面对的。假如活着真的就是一种无奈,死活又有什么好挂虑的?人又何必为了不可测的未来而整天辛辛苦苦地钻营财富?显然,活多久根本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活得起不起劲! 很少人能体认到:其实,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现实上的成就,而是保持心中的憧憬、向往与喜悦。假如我们能像小孩子一样随时保持着对这世界的好奇、憧憬与向往,我们的心就会随时保持着喜悦。在那种心情下,现实的一切都很难对我们造成困扰。反之,当我们对人生的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愈淡薄的时候,现实对我们的纠葛就愈深。所以,与其说人是因为现实的存在而丧失了理想,不如说人是因为丧失了理想所以才会掉入现实的漩涡。 那么,人的热情与理想怎么会消失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理想与热情是需要细心栽培、灌溉、维护、修补的。甚至于理想与热情是需要我们花费很大的心力去创造、经营的。 小孩子所以能够随时保持着对这世界的好奇、憧憬与向往,确实是因为他们未经世事,因此对他们而言,天底下没有哪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我问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假如我给你一千块钱,你要拿它做什么?」他说:「给我妈妈买一座城堡。」对他们而言,明天就是一切的可能性。不管是什么事情,如果今天做不到,那么只要等他长大,他就会做得到。 但是,对大人而言,所有今天不可能的,明天将更加地不可能。随着年纪愈大,我们愈清楚地知道现实的局限性。尤其是四十岁的人,所有能得到的他都已经得到了,所有还未得到的他都已经尝试过了,现在不可能的都永远不再有可能了。于是,生命成为一摊死水,困窘而促狭地被挤压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怎么样子都活不开来。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这样。有些人机缘好,在童真的热情消失之前,他们就已经利用年少时的热情发展出新的憧憬与盼望,把它给寄托在文学、艺术或者对于大自然的关爱当中。随着年龄渐长,他们的情感持续获得更宽广多样的滋润,从戏剧、舞蹈、音乐、文学、电影、哲学与宗教作品中,他们一再经历心灵被激励、提升、陶醉的感动。在这个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人文精神里头,他们感受到生命内在的活力与无限开展的可能性;在前人的引导下,他们见证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波澜壮阔与甘苦酸甜。对这样的人而言,活着就是一种可能!对他们而言,人的热情有生灭、有消长、有困顿与丰盈,却不会了无生机。因为,通过戏剧、舞蹈、音乐、文学、电影、哲学与宗教作品的传承,我们随时有机会去亲近过去四千年来人类最极致而精粹的生命经验,以及最璀璨动人的时刻。 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愈来愈细腻深刻,思想愈来愈开阔透彻时,我们也见证着自己内在生命的生机与开展。活在这样一种持续的开展之中,我们才能够有信心地说:活着,就是一种可能。也因此,我们才能够信心满满地对人生怀着憧憬与热情。活在这样的情境里,我们不需要别人羡慕的眼光就能够自我肯定,被陌生人鄙视时也能坦然地面对自己。这样的自我肯定,远比通过财富或名利更来得踏实。这样地活,才真正活得有滋味。只有体会过这种生命的滋味的人,才能真心信服圣经里的许诺: 「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你想想乌鸦,它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上帝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这是最小的事,你们尚且做不到。为什么还忧虑其余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朵花呢!你们这些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到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结语 现实,是人活着不可逃脱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的现实,不过是足衣足食而已。人会把现实夸大到那么令人惶恐的程度,其实是因为他已经丧失了对生命的热情、憧憬与向往,却又不甘愿让生命归于徒然而一无所有的虚空。但是,财富换不来真诚的善意与接纳,也阻挡不住生命中空虚的呐喊。其实,一旦能做到衣食无缺之后,人真正的需要是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而不是现实。 但是,离开童年之后,人的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是需要花心力去培养、经营与创造的。可悲的是,人经常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经营他的现实,以致让他的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一一消耗殆尽,只剩下空洞的灵魂,在陌生人的羡慕中,困窘地而孤单地反复着没有滋味的人生。
3474 次阅读|4 个评论
唱过红歌后怎么办?
热度 6 泰山 2011-7-2 15:28
唱过红歌后怎么办? 唱红歌确实有这个效果,在唱红歌时,尤其是大伙儿一块儿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唱起“团结就是力量”,只觉得热血沸腾,精神亢奋,忘记了现实,但是一旦我们停止唱歌,回到家里,让快速旋转的思想停止下来,回味一下我们刚才唱的歌词,我们会发觉一些什么,感觉到一些什么,一定会的,不信你就试试! 例如,当你唱到“共产党 …… ,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 .., 难道你的心里就没有触动,现在多少贪官在做裸官,他们的孩子,老婆,存款都转移到了国外,如今他们一个人在国内做官,早已准备好了自己的护照,时刻准备溜之大吉。你会对这句歌词产生无穷多的疑惑,假如你是体制中人,你的内心会有多少感慨? 也许你是一个下岗工人,和你一起唱歌的是个富二代,官二代,年收入百万千万,你和这些人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呵呵,这个时代和三十,四十年代不同了,同样是党员,身份地位也有天壤之别,他们唱完了到大酒店去聚餐,去天上人间嫖娼,你呢,要挤公交车回家做饭,要为下一年的孩子学费发愁 … .. 呵呵! 是的,唱红歌可以在一霎间让人产生错觉,让人在亢奋中觉得大伙儿都是平等的,但是一旦平静下来,你无法不想到现实,无法摆脱现实,你会想到各种社会的不公,想到为何公开官员的财产那么困难,想到唐福珍们为何要将汽油浇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变成肉身火炬,想到为何公民个人想参选的阻力那么大。 不可相信,某个方面大员会不顾及自己治下的百姓的生计,沉湎在红歌中。 在那么深刻的现实面前,我相信多少人一边跟着唱歌,一边在思考,难道我们就是这样下去,我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鸿沟,裂隙都明显的横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这些仅仅唱几段红歌就能解决了 ? 我们很多人是从反右,文革运动中走过来的,从小就非常熟悉这些红歌,是红歌熏大的一代人,但是过去唱了那么多的红歌,并没有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中国解放三十年,老百姓还是那么贫穷,也没有解决体制中的缺陷,反右、文革将我们原本还算正常的社会制度,法律都统统打烂,老百姓天天听着红歌,唱着红歌过日子,但是国家经济几乎要崩溃了 …… 。 唱红歌一时会让人忘了“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社会深层矛盾掩盖在歌声中,表面的和谐,表面的繁荣掩盖了一切丑陋。 我想很多人在唱红歌时,当唱到“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 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会突然亢奋,这里面含义不言而喻!我们不是不敢说真话,因为社会现实是:我们不说真话是因为我们心怀恐惧,而这真话就隐含在歌词中。
2133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今天,心终于平静了下来,写下来,以资鼓励
热度 5 xinjie0705 2011-6-29 22:17
开学这半年来,心里一直在抵触导师,总觉得很多的问题出在导师的身上,而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今天看到导师的那副表情和李老师告诉我的话,突然间觉得导师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做好自我反省,一切问题都会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的。 虽然自己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一切都应该在做好现在工作上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把现实搞的乱七八糟。回头去看,那么多人仍在默默的关心着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自己并不孤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理想,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也要多考虑一下他人。在接下来要多关心他人,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相信自己会做的更好。 近一年的生活让自己学会了怎样准确定位现实中的自己;学会了忍耐;学会了积极主动;学会了如何选择;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博弈,从困难的日子里谋求各方最大的利益。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一切将会更好的。为自己,为明天,加油! 2011年6月29日 22:15
个人分类: 心情|324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该不该?高校食堂大灶菜单价禁超6元
cgh 2011-5-11 23:06
该不该?高校食堂大灶菜单价禁超6元 高校食堂大灶菜单价禁超6元( http://bjrb.bjd.com.cn/html/2011-05/11/content_399903.htm ,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5/11/6303987_0.shtml ) 市场经济,要求欧盟和美国承认,人家怎么承认? 要么让学生按市场到食堂消费,政府补贴学生,食堂按市场价格操作,要么让食堂免费给学生吃饭,政府按市场价格补贴食堂。现在既补学生又补食堂的做法,和市场一点都不沾边,让学生脱离社会的残酷环境,以为自己活在共产主义社会,难怪这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拿点不够租房的工资还挺高兴地感谢党和政府。 不得不又说到房子,廉租房、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也似乎是相似的怪胎,既要按市场机制向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又在土地等方面给开发商补贴。要么政府出钱按市场规律买房给穷人,要么给穷人补贴让其按市场规律买房,不是更简单? 难怪有人直呼,这些政策怪胎,都是用百姓的钱给官员挣功名,给腐败留后门的把戏而已。
个人分类: 杂谈|2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明的理想,我的现实
热度 1 purplelab 2011-4-18 18:01
我和姚明一样大,实际我比他小2个月。这是我们之间最小的差距。 身高差距56cm,金钱差距无情大,…… 所以我一直把姚明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人家学习,虽永远不可向其背,但总有个追求吧。 大概三四年吧,一直学习的很好,学习他的为人,学习他的态度,虽然有时候半年也关注不了他几下,也知道他也有自己我们同龄人的通病,但毕竟人家见的多,总有优点值得我等默默无闻的人学习下。 这次海南博螯论坛,他是世界青年代表,谈了中国人的信仰与理想,他在思考转型。 而最近的自己,也在思考转型。 学得倒是无奈,南辕北辙。 人家是准求自己的理想,而我是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现实的金钱,我发现,一个准博士,工作了10年;每月2000元的工资,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我向来鄙视金钱,宁愿自己花钱做学术,宁愿2个月坚持到每晚12点写自己认为有用的报告,最后呢,束之高阁,没有任何价值。 理想依旧,只是暂时妥协,先考个注册师挂靠下,然后在从新开始自己的学术——水循环学,微观城市水文学 还有30年苏北农村,人性与社会心理。 平衡,其实是我们两的选择,只是我们在跷跷板的两极。
个人分类: 三十而立|2550 次阅读|1 个评论
面对读博士,留还是遛
热度 14 zhyzx 2011-4-16 16:56
最近在校内上看到好几个本科同学(现在中科院或国内知名高校读研)更改状态——转硕了。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是有点惊讶的,因为那些同学曾经多么坚定地要做科研,或者在我看来多么适合科研。而今,再说这些都没用了。其实,我更愿意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这些“准博士”们开遛了?或者说,是自身原因还是客观的一些条件呢?当然,针对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各种原因。比如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科研啊,课题不感兴趣啊,巨大的就业压力啊,或者家庭因素啦...... 就我个人而言,直至现在,我可能都还是处于迷茫状态。一方面要面对艰辛的科研任务,另一方面还会考虑将要面临的激烈就业竞争。经常是夜里睡不着,或者夜里做梦都在做实验。师兄师姐调侃说我已经达到了科研的某种境界。每每如此,我都只能苦笑,因为纠结的、难受的只有自己。每次都静静地告诉自己慢慢来,车道山前必有路。可是每每遇到一些科研的失败或者本专业师兄找工作未果的风吹草动,我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 也经常会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听他们分析我们80后的种种遭遇以及即将面临的挑战,竟有点失落。原来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不能度量的。正如理想中的科研与现实中的科研,理想中的将来与现实中的将来。在这个日益钱与权的时代,我们更容易迷失自己。也许这也是我的那些同学转硕的原因之一吧。都说80后是没有理想的一代。我现在倒是想争辩一下,80后的我们不敢再有理想,因为知道理想没有实现的那天。 应该说,对于我的这些同学,我还是很为他们高兴的,因为他们差不多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面对没有希望的生活,也许退出才是真正的选择。 最近自己也在纠结一件事,就是将来我要怎样生活。虽然现在还在思考稍微有点晚,也很希望找到从前的那份执着。不过当真正再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感到奇怪,因为我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认真思考之后,坦然执着地走下去。 祝福自己也祝福所有的同学!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402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听雨
热度 36 weijia2009 2011-3-7 10:35
听雨
听雨 贾伟 这两天一直下雨,春寒料峭,雨滴在屋顶上淅淅沥沥,听来别有一番味道。这春雨跟秋雨就不一样了,说来就来,忽大忽小,气温也随之起伏不定。春天的脸也就在阳光、乌云和雨水里变换,让北卡平静的时光泛起一环一环的波纹。 一直喜欢家乡的春雨,那是江南的春雨。上大学时常在雨天里跑,书包里带上些桃酥饼雪片糕之类的干粮,就约了同学在雨天游公园、登山。毕业后依然不改,周末逢雨,就约了大学的好友到无锡市中心的“城中公园”一起喝茶。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两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坐在一群退休的老头老太当中,端着“碧螺春”,在茶亭外的雨声、亭内鸟笼子的唧喳声中,高谈阔论未来的人生规划。 回忆读过的诗词,蒋捷的“听雨”堪称绝佳之作。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青春是一首激越却又太过匆忙的歌,少年听雨其实是一种不真实的梦境。不论是旧时的红烛轻摇,暖香在怀,还是现今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春潮涌动间,我们有过太多的梦,我们不知道哪里是梦的尽头。然而生命的声色终会随时光的流去而渐渐沉淀,留给我们的是以前梦里没有过的东西,它叫现实。 去年我回到 90 年代读书和工作时的密苏里大学做了场报告,晚上跟导师和同事们吃完晚饭,就互相道别,开车去圣路易斯市了。但车上了高速后总觉得心里还有什么没放下,便在下一个出口返回了。那是个雨夜,我一辆车静静地停到了我在学生时生活了几年的 University Heights 公寓楼下。我停的是以前自己的车位,一个人坐在车里往外看,十几年后的今夜,这里一切依旧,房子没变,每天散步的小道还是那样弯曲着往丛林里延伸,连垃圾箱的位置也没半点改变。楼上我原来住的那个单元的灯光亮着,有个亚裔(多半也是来自中国的)女生在我当年读书的窗前在伏案看书,看来她是个新生,礼拜五晚上还在挑灯夜读,还没买车 - 我正占着她的车位。十几年一晃眼就这么过去了,一切似乎都没什么改变,所不同的是屋内的主人已变了很多代。主人变了,主旋律没变 -依然是读书、寻梦、美国梦、中国梦 …… 那一刻时光似乎真的在倒流,我隔着车窗静静地看当年的我,当年的雨中散步(见照片),当年窗前的那些梦,透过雨刷划动中的车窗,眼前一阵清晰一阵模糊。雨夜里短短的 4 - 5 分钟,就好像是人生一次长长的停泊。 蒋捷的词中,“壮年听雨”的意境是悲凉的,寒雨孤舟,云低风急,前路水天模糊,四周苍茫无依。我们从少年到中年,先是在别人深邃的故事里寻找着自己的印迹,然后发觉自己也就是一只孤雁,在苍茫无依的天地里不留印迹地默默飞行。不同的时空下,相同的是雨声,生命的境界随着我们的机遇在不同的时空里升腾变化,这种变化就像春雨那样来得无可选择、变得那样通透彻底、那样润物无声。当我们已忘却昨天,在屋檐下静静地听雨的那一刻,也许我们心里意识到,又到了人生的一个驿站了。 听雨让我们觉得自己和万物一样在代谢中变老,但我们内心依然可以年轻愉悦。我总觉得蒋捷的《听雨》写得过于凝重和苦涩了,它少了巴山夜雨下的共剪西窗烛的欢笑,少了江南寻常巷陌中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悠闲、恬淡。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苏轼的《定风波》,同样是听雨,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辽远而松弛的人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天里的一场没来由的山雨,雨滴穿过竹林,打湿衣服, 透心凉爽。 苏轼同学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春雨中时而低吟,时而高歌。 回首来时的坎坷小径,总有风雨相伴,但 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还会下雨,风雨也好晴天也好,都无所谓,都是人生际遇。这便是更高一层的意境了:内心的不安比人世的缭乱更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果这世上晴雨都可任其有无的话,我们更可以少一些利害之念、得失之患了。当你心静如水,也就无所谓“雨”还是“晴”了。 当年的雨中散步
9385 次阅读|65 个评论
网络与现实,文与人——2.25聚会小记
热度 12 lvnaiji 2011-2-28 08:58
吕乃基 自从在科学网开了博客,结识了不少网友,随着了解的加深,就有了相见的愿望,一旦有出差机会,愿望便成为现实。我想,各位博友的相见过程大概都是如此。笔者第一个如此相见的博友是周可真老师,机缘是去苏州出差。第二位相见的是程木老师,这次是他来南京出差。 这次是“群英会”。 2 月 25 日晚,借去北京出差之便,见到了多位博友: 刘立、刘刚、刘锋、王德华、李亚辉、迟菲,还有媒体朋友,凤凰网的杨霞清,以及瞭望周刊的屈一平两位女士。 由网上交往而现实相见,无疑,头一件事便是在心中把有意无意勾勒的形象,与眼前的真实人物做一番比较:例如网上较真的周可真与眼前温文尔雅的周可真;语言透着老辣的程木与对面年轻朝气的程木。这次,一下子蹦出那么多鲜活的真人,一时间让我乱了方寸。刘锋和李亚辉竟然是不大不小的“总”(裁、经理)或(董事)“长”,前者是在自家公司业务和专业的碰撞中激发出“互联网进化论”,至于后者的形象,实在难以与“鬼王”(三峡的一处景观)挂起钩来。李老师在逻辑上的严谨更与博文中激扬文字形成对比。刘钢老师的儒雅,王老师的温润同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迟菲有一点倒是如其名:姗姗来迟! 所有人,可以说,包括先前的周老师和程老师,一个共同点是,现实中的人较之网上之张扬感觉内敛。文非如其人。这似乎印证了通常关于网络的观点:在网上,在现实的社交圈外,个人一般会更为自由的舒展自身,以及网络有助于激发个体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怎么没提及刘立? 怎么会不提他?刘立可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另一位是刘峰。感谢二刘!刘立是我几十年的老友了,豪爽,热诚,这样的印象对于我已是刻骨铭心,无论他在科学网如何修饰打扮。 刘锋不仅组织博友,而且特地邀请了两位记者。于是,这次聚会,便有了媒体与网友的对话——实际上很难定义:杨霞清可是一身而二任,挂着凤凰网科技频道副主编的衔! 于是,这样的各色人等,却都具有较高水准;无一定之规,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喜好及科学素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朋去远方不亦乐乎,走到一起来了。(在广西柳州一家大排档的墙上,“目标”之前的定语是:“吃喝”)。自然,我等凡夫俗子也需食人间烟火。二刘埋单。本来这些人就满腹经纶,能言善辩,在鸡鸭鱼肉的催化下,在酒精的燃烧中,再加上两位记者还有后来的迟菲三位美女,一来谆谆善诱,二来亲自出战,气氛更为热烈。以信息论为核心——刘钢老师现场赠书,笔者亦赠书助兴;话题兼及生物、科技政策、宗教、历史、音乐,乃至北非现状……当真是挥洒自如,挥斥方遒。一旁的屈一平比较她日前参加的另一次聚会,为今日如此的参与和热烈气氛而备受鼓舞。 虽说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这次却是被餐厅早早的下班打断,留下些许遗憾。 作为个人,似乎网上较之现实更为发散;作为聚会,现实却远较网上相对理性、滞后、可以不予理会甚至删除的评论,哪怕上百上千,更为热烈、乃至激烈,一切就发生在现场,就在当下。一个个生龙活虎,摩拳擦掌,由不得迟缓,不容许免战…… 写博客前在各自单位的你我,科学网上隔空对话的你我,聚会上直面相对的你我。你我顺着这一连串的脚步走来,文在行,人在走。是文如其人,还是人如其文? 虽说没有不散的宴席,虽说经历过的宴席多到数不清,但这次宴席,将留在我的脑海,印在我的心底……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72 次阅读|31 个评论
杂感2011-1-9
eryzms 2011-1-9 23:39
今天中午到江宁参加了高中同学周小宝儿子的满月酒宴,晚上参加了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的年终聚餐。 晚上回来后,安顿好夫人。坐在床尾,帮夫人抓痒痒树。冬天到了,她的小脚趾有冻疮。 一边抓,一边和夫人聊天。 想和我来说些事情,又怕增加你的负担。我说啦,如果不想听或者不想想,我就不讲了。 你说吧 我前几天和苏定雷提到的去医院工作的事情,我还在想着。如果真要去,就得做些工作了。 你去医院只能当个普通的医生啦 普通的医生也比普通的老师拿钱多啊 你对当老师没有信心啦,升不上教授啦 这个得花时间啊,三五年能升副高吧,然后升教授可能得要四十了 五十五升教授,干五年就退休。 也不会那么迟的。http://www.sciencenet.cn/m/admin/default.aspx 你还是跟着老卢干吧 谢谢夫人对我的支持。作为一个男人,赚的钱不够养家糊口,实在是亏心啊。 普通的大学老师,一个还在读博士的普通的大学老师,真的是很对不起自己的家人。 这段时间,夫人总是和我说钱的问题,她的内心又希望我是大人物。夫人还是希望崇拜我的。可是我现在做得到不够好。 不要再和夫人argue了,也不要再和岳父岳母argue了。 如果有不同意见,就放在心里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间万象(2):简论中美关系
pww1380 2010-11-27 10:10
世间万象(2): 简论中美关系 杨文祥 无 论我们在主观上是否喜欢,也无论是在历史上,现实上还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美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和国际事务中最重要的国家关系,无论这一关系处于卿卿我我的蜜月状态还是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紧张状态。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3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的两个世界
zza212 2010-11-20 23:10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睁眼可以看到、伸手可以触摸到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别人无法窥视的、秘密的思想世界。两个世界的内涵都很丰富,后者往往比前者更加宽广和美丽。由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所以每个人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中追求绝对的自由和完美,但是一个人的细想世界是独立的,在思想的世界中,可以追求超越宇宙的自由和完美,在思想的世界中可以尽情的发挥,而不必担心影响到别人和招来麻烦,所以每个人的思想世界是最浩瀚、最复杂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两个世界,两个世界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现实的世界对每个人而言比较难以掌控,而思想的世界则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每个人总是首先从思想的世界中找到自由和完美的标准,然后努力在现实的世界中去变现。然而由于缺乏对现实世界的掌控,两个世界的状态往往是有差异的,而且总是思想世界的图画看起来更加美丽。 在面对两个世界的差异时,一个人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降低来自思想世界的标准,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努力达到来自思想世界的标准,或者放弃在两个世界生活的念头。降低来自思想世界的标准是无奈的选择,或者是成熟的表现。在现实的世界中努力实现来自思想世界标准的做法是坚强和勤奋的表现。 当一个人对现实世界失去信心的时候,或选择活在思想的世界中,这其中有些人获得很成功,这类人最终成了思想家,他们把现实的难题和丑陋分析的见血见肉。一个人一旦选择放弃思想世界的时候,往往就是选择在两个世界都不活了,这类人很快走向了灭亡。处在这两类人中间的群体,则选择了一半现实世界、一半思想世界的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累了,就在思想的世界中寻求暂时的宁静和安慰,在思想的世界呆久了,就到现实的世界中走走,希望挣来点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听郑智化的“大国民”,恍若隔世再现
seoal 2010-11-18 11:41
大国民 ------------------歌词-------------------- 伟大的工程要建三百年 区区的小事 六年国建 小小的岛国 肮脏的台北 贪官污吏 一手遮天 美丽的谎言 说过多少遍 说来说去 从来没实现 宣传的口号 说大家都有钱 贫富的差距 假装没看见 这不再是个适合好人住的岛 礼义廉耻没有钞票重要 这不再是个适合穷人住的岛 一辈子的辛苦连个房子都买不到 嗨~嗬~嗨~嗬~嗨嗬~嗨嗬~嗨嗬~嗨嗬~ 大家辛苦啦 (music) 两岸不通航 辜汪谈一谈 谈判像谈天 还是没主张 1997要解放香港 日不落帝国 向中国投降 有人搞台独 没人来帮忙 放眼看大陆 遍地是台商 台湾的未来 究竟会怎样 政府和人民 大家还在想 这不再是个强人统治下的岛 生存和面子问题哪个重要 这不再是个明天会更好的岛 何去何从二千万同胞 嗨~嗬~嗨~嗬~嗨嗬~嗨嗬~嗨嗬~嗨嗬~ 向钱看 十亿人民九亿商 还有一亿在观望 伟大的祖国挥挥手 中国中国一定强 这不再是个适合好人住的岛 礼义廉耻没有钞票重要 这不再是个适合穷人住的岛 一辈子的辛苦连个房子都买不到 这不再是个强人统治下的岛 生存和面子问题哪个重要 这不再是个明天会更好的岛 何去何从二千万同胞 -------------------华丽的分割线--------------- 想想现实,似乎还没有那么恐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走了
热度 1 ysughb 2010-11-15 10:08
科学网也引入了敏感词过滤机制,而这里必将离真实越来越远。虽然理解其做法的现实理由,但离开或许比留下更有意义。 希望网管不要删除这里曾经真实的脚印,如果我们没有希望的未来,更需要还算有点意义的过去来慰藉 。 继续的脚印,草根网链接: http://ghb.caogen.com/ ,那里虽然相对冷落,但更接近真实一些。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人幸福 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主义  
phw1987 2010-11-10 12:36
人人幸福 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主义    《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续一二六    王奇臻    2009-9-30   引言    本文是 2007 年9月1 2 日,十七大召开前在乌有之乡发表的文章《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和后来的一系列文章(最近一篇是《反毛出现小高潮 -- 反对毛泽东的都是魑魅魍魉》)的续篇,文章大多在乌有之乡网站 www.wyzxsx.com 的《作者文集》中 wqzwangqizhen 名下。本文仍然以对话的形式写出,网友不代表具体个人,特此说明。 人人都应该幸福,而不是只有少数人幸福,这是不言而喻的公理,是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的愿望。 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理想世界,却没有人正确回答出来。马克思主义的最伟大之处在于指出了光明大道,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也就是人人都幸福了。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是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的新里程碑。本 文想说明一下毛泽东主义等问题,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补充,特别欢迎善意的转帖。如能得到你的支持将不胜荣幸。 关键字    | 人类解放 | 马克思主义 | 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主义 | 阶级斗争 | 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 | 继续革命理论 |   标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二、列宁主义的历史贡献 三、毛泽东思想的理想贡献 四、毛泽东主义的历史贡献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 网 友: 人人都应该幸福,而不是只有少数人幸福,这是不言而喻的公理,是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的愿望 。但是为什么至今没有能够实现人人幸福的理想社会呢? 作 者: 因 为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处于必然王国时期。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要困难得多。长期以来,人们不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知 道被剥削被压迫的原因,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就这样浑浑噩噩,人类社会发展到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凡是存在的,都是注 定要灭亡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从 1825 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之中。社会的痉挛造就了社会的庸医,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学说盛行。《共产党宣言》列举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它们都不能正确地说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发生,自然也不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灭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呢? 是揭示了社会必然会发展到无阶级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和资本剥削的秘密。于是无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人类也从此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因此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觉醒时代的革命理论。        二、列宁主义的历史贡献 网 友: 后来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没有取得胜利呢? 作 者: 因为当资本主义改变策略时,无产阶级理论家没有能够及时发现社会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沦为了修正主义者。领头羊出了问题,羊群当然找不到方向了。我在《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中解释到: 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内并没有出现马克思恩格斯预期的革命高潮,反而是机会主义横行;另一方面落后国家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却是此起彼伏,高潮 迭起。机会主义者感受不到时代的脉搏,而列宁却在努力研究。马克思说过: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 450 页)    列 宁终于发现,时代已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超额利润延长了资本主义的生命。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机会主义横行?列宁回答说:在发 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革命工人运动受到阻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本家拥有殖民地,获得金融资本的超额利润等等,因此能够在国内培养出一个比较广泛、比较 稳定而人数又不多的工人贵族阶层。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 300 页)由此还可以得出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那就是斩断资本主义伸向殖民地的黑手。    列 宁不愧为无产阶级最优秀的领袖,认识到了时代的特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掀起了第二个高潮(顺便说一下,这一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理论的重要性)。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理想贡献 网 友: 但是十月革命的方式后来又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中国按照城市起义的办法就吃了大苦头,后来多亏了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作 者: 是的。中国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胜利的,所以从历史发展阶段上看,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过程中的创新的理论,应该属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与列宁主义性质相同,其根本任务是成功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由于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比俄国更加落后,所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更困难,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更完备。        四、毛泽东主义的历史贡献 网 友: 国外现在有大量的毛主义者,照你这么说,因为他们还在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的阶段,实际上应该叫做毛思想者? 作 者: 按照我的理解理论上应该是这样。但是因为叫毛思想者不如叫毛主义者妥当,所以我认为按照国外的习惯,还是叫毛主义者好。 网 友: 那么严格地说什么样的人是毛主义者? 作 者: 掌握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仍然坚持继续革命理论的人才能叫做毛主义者。 网 友: 这么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不承认继续革命理论就不是毛主义者,也就不是马列主义者了。 作 者: 是这样的。 网 友: 请你详细说明。 作 者: 好的。 马克思在 1852 年致约 魏德迈信中的作出了有历史意义的表述 :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 ⑴ 阶级的存在 仅仅同 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 相联系;⑵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 无产阶级专政 ;⑶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 消灭一切阶级 和进入 无阶级社会 的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 332 页)。 从历史眼光看,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必须经过夺取政权和利用政权去消灭阶级直到无阶级共产主义的长期过程。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有一段名言: 只有承认阶级斗争、 同时 也 承认 无产阶级专政 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列宁选集》,第三卷,第 199 页)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点是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承认阶级斗争,因为阶级斗争是在共产主义实现以前(包括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在内)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现在有人否定阶级斗争,说明他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连资产阶级的左派都不如。 有压迫、剥削就必然有反抗,世界上任何反抗压迫、剥削的造反都是有理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支持一切造反者的革命运动 。 第二点是 在承认阶级斗争的正当性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才行,因为只有通过 没有私利 的无产阶级掌权才能最终实现人人都幸福的共产主义。但是现在看来,仅仅承认这两点还只是停留在列宁主义时期,还远远不够,因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说明,代表无产阶级掌权的干部会变成无产阶级的叛徒,从而葬送社会主义。 经过对苏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研究,毛泽东同志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时期,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情况下,必须继续革命,所以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把马列主义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毛泽东主义历史阶段 。所以十月革命以后的共产主义运动史告诉我们: 只有承认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同时 也承认继续革命理论 的人,才能马克思主义者 。 网 友: 也就是说:在共产党掌权的情况下,不承认继续革命理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作 者: 是的。有人承认毛泽东思想,但是不承认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作用和继续革命理论,当然容易沦为无产阶级的叛徒。 修正主义者也可以承认四项基本原则,但是如果不承认继续革命理论,很容易就将共产党的领导变成国民党的领导,将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将无产阶级专政变成法西斯专政,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束之高阁 。 网 友: 这么说光增加毛泽东思想万岁方阵还不够? 作 者: 确实不够,只是说明改正了一点错误,减少了与民意的尖锐对立,但是不能说明承认和坚持继续革命理论了。然而 如果不公开坚持继续革命理论,那么亡党亡国的危险性始终存在。 我从《社会主义继续革命论》开始的所有文章都在论述这个问题。     世界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决战的伟大时期, 中国纠正错误路线就会像当时的延安 。 生在这一伟大时期是我们的幸运。不要因为没有赶上革命战争而懊恼,因为现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生死搏斗的战争正在继续,而且战斗到了决定胜负的关 键时期。在中国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事关中国的前途命运,而且必定会影响到世界革命。所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优秀代表都来支持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吧!全 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个人,如果只为个人生活好些虽然无可指责,但是当你决心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时,你就成为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退休教师 王奇臻    E-mail 电子邮件: wqzwqz666666 @ sina . 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电影《潘神的迷宫》
lightw626 2010-11-8 18:56
《潘神的迷宫》,影视频道播放的,我还以为是个童话电影,没想到是个现实与童话交错的电影,故事发生在在二战期间的西班牙,法西斯独裁政权依然控制着西班牙、并疯狂追杀封锁着政见不同的组织。一个名叫奥菲利亚的小姑娘随着怀孕的母亲来到继父这里,她的继父是统治着那个地区的残暴的法西斯军官。奥菲利亚在精灵的指引下找到了那里的一个地宫入口,并且遇到了潘神,一个看上去羊头羊身会说人话的神,(我曾几次认为他是个坏人)他告诉奥菲利亚她是地宫的公主,她的父亲-地宫的国王要找她回来,但是为了证明她没有失去自己的本性要奥菲利亚去做三件事情,如果都成功了就让她回到地宫。奥菲利亚按照潘神的要求做了第一件事,但是做第二件事情的时候她没有听从潘神的警告差点被怪物抓住,潘神很生气,警告她说要让她永远呆在这个冷酷黑暗的世界直到孤独的死去,但后来还是给了她一次机会。这时候奥菲利亚的妈妈生下了他的弟弟并且死去,潘神要奥菲利亚用弟弟的血打开地宫的入口,善良的小姑娘拒绝了这个要求,被尾随而至的继父追到抢走弟弟并向她开了一枪,奥菲利亚的血一滴一滴滴入了地宫的入口,地宫的门打开了,她进入了温暖而金碧辉煌的地宫并看到了她的父母,原来她通过了所有考验被接受了,奥菲利亚在人间死去的那一刻就是她在地宫中被认可时发自内心的微笑,她再也不会孤独、寒冷、无助地留在人间了。 地宫的金色暖调和现实生活中的黑灰色与血腥、以及童话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给人相当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在苦难中生活的人们渴望着美好的生活,我想,影片中的地宫象征了人们结束战争开始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而相信奥菲利亚死后去了地宫的这个结局才能给活着的人一些心里安慰。 本片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和化妆奖,值得一看。
个人分类: 电影电视剧|3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凡与不平凡!
热度 2 bestener 2010-11-6 23:28
当我们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的时候,当我们每天都活在最现实的现实中的时候,当我们能够感觉到爱恨情仇的时候,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也许,只有在这些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什么叫平凡!而也只有当我们知道什么叫平凡的那一刻,我们才会懂得什么是不平凡!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平凡中的最不平凡!
个人分类: 余思吾悟|2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我如何不造假
longfo 2010-11-3 13:09
大牛们拿着国家钱,小牛们拿着地方钱。 啊! Sci 觉定了我前程,教我如何不造假。 政府热爱着科研,人民拥护着政府。 啊! 这残酷也似的现状,教我如何不造假? 期刊文章着急发,高校职称着急拿。 啊! 诺贝尔你说些什么?教我如何不造假? 技术在文章里倒,科学在数据中销。 啊! 科研还有神马真假,教我如何不造假? 前几日,做了点科研,现在的大白鼠,越来越贵,质量越来越不好,很多大鼠都有疾病,我们做些科研还好些,那些做临床毒理研究的如何确保数据真实呢,在这个残酷的现状下面,再加上上面的这些压迫,让人如何不造假?科研啊科研,你什么时候也变成了三聚氰胺,掺假在人类的文明里。不能保证科研每个环节的纯洁,永远也别想科研做的真实!!!!!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187 次阅读|3 个评论
like a dream
happycat0924 2010-11-1 21:34
刚看了吴彦祖和袁泉演的“likeadream”,觉得不错。讲的是同样是曾经失去过温暖和亲情的两个人,无法在现实里会面,只能通过梦境相遇,寻找心灵的慰藉。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或许这部片子也在劝告我们不要失去信念,执著追求,锲而不舍,珍惜人生。其实回首来时路,几许感伤,几许踌躇,或许夹杂着几许后悔,五味杂陈——这或许就是人生,真实的人生,无法复制无法剪切的人生。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3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还是骨感些好
cuizhendong 2010-9-4 19:22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颇有讽刺意味的话最近在网络上相当流行,这种比喻形象、贴切,大家多用它来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但是,不知各位是否仔细思考过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之间的某种因果联系呢? 理想丰满反映出一个人的梦想和目标比较多,而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区区数十载,个人资源、智力、精力和能力都极为有限和骨感。所能做成的值得说道的事又能有多少呢?用有限的生命和骨感的资源去实现丰满的理想,无异于痴人说梦,徒耗心力而已。于是有人抱怨现实太骨感了,其实是怪你的理想太过丰满了,导致你的兵力分散,甚至无法集中攻下一个理想高地,只能望着别人丰满的现实而兴叹不已了。 翻开浩瀚史书或观察一下身边已退休的前辈们的人生历程,不难发现:那些旷世奇才或机遇极佳的人能做成几件被人们记住的事儿呢?以刘备之仁、孔明之智、关公之勇,倾其毕生之力不过是为阿斗建立一份家业而已;以钱学森先生之聪慧和历史机遇,其主要杰作也就是两弹一星工程、奠定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控制工程理论等几件事。许多知识分子虽然倾其一生埋首书斋而著作等身,在历史荡涤后留下的代表作也不过是某个学说或假说、某几篇文章、某几部学术专著或文学著作等,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钱伟长先生的板壳理论、钱钟书的《围城》和《管锥编》等、老舍的《茶馆》等。上述这些旷世奇才所取得卓越的成就,也有很多别人的直接或间接的功劳在里面,很多成就远非个人一己之力所能企及的。 我辈凡夫俗子,对这些高山仰止的奇才远不能望其项背,能做成一件或几件普通人的份内之事算是不枉此生了。小人物自然有小人物的梦想和活法,或学业有成、事业稳定,或封妻荫子、教子有方,在自己的父老亲朋或同行的小圈子里能够小有威望,这也算是今生无悔了。例如,一个农民或工薪阶层,能把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供养到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而后移民大城市或国外,可能就算是其一生中做到的最值得荣耀的大事了;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培养出几个像样的栋梁之才,便问心无愧了;一个工程师,一辈子能参与设计或建造一些国家重大工程,便也足以笑傲人生了;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能为人类知识的演进和人类思想的不断开化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便已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理想不分贵贱,但确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这需要对自身特点和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我们能不能在充分了解和剖析自我的基础上给自己的理想瘦瘦身?去除那些不切实际、不合乎自身特点的理想,留下骨感的却又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理想,然后坚定地朝着一个目标勇敢奔去,持之以恒,到人生大限将至之日即便没有大成,也必会有所小成吧。 奉劝各位也顺便自勉:理想还是骨感些好,这样以来,现实或许会变得相对丰满一些,人生价值也能体现得更充分一些。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4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虚拟与现实的互动——推荐观看【BBC】未来景象-人工智能革命
icstu1 2010-8-13 10:50
刚看完一个视频《未来景象--人工智能革命》,结合相关积累有感而发,记述如下:我觉得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拓展,虚拟情境与现实情境的界限会走向模糊。虚拟属性会成为自然人类的重要属性,当然更是自然人类之间交往关系的重要属性,虚拟由中介走向人身具在,主动赛博格行为与被动赛博格行为并存。泛在计算走向深入,智能感知无所不在,物理信号与生物信号合理论合目的性契合,超越自然智能的善恶伦理规范讨论走向激烈。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互相被建构,增强了生活世界的复杂性。主体及主体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塑力度。各种信号走向集成,人机一体,人环境一体充满生活虚拟空间。回归生活世界是件很奢侈的愿望,生活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伴而行,是虚拟的生活空间?还是生活的虚拟空间?只能由存在于空间的另类主体来识别。 2007年BBC带给我们全新的预见未来文化和科技的纪录片,共3集。在理论物理学家和未来学家Michio Kaku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将探索今天、明天和未来的科技尖峰。人类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我们将经历从探索的年代到掌握的年代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将从被动的自然观察者到主动的设计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yNTUyMDA=.html
个人分类: O 回顾 质疑 假说|1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四 完)赛博空间里的牛排
luocun 2010-8-9 14:01
在这里讨论数字信息技术带来的这些巨大转换: 空间的塌缩 、 煎饼的流行 和 关系的泛滥 ,是为了说明这些历史性转变的基本特点并不是走向虚拟。信息时代里新的时空联系、新的本体构型、新的关涉方式,一般而言并不让任何新或旧的东西变得更虚拟,而更多的恐怕是在转换和创造新旧现实与现实中的新旧关系。 一句话:在线和离线的区分并不是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即使是所谓虚拟环境、虚拟世界,其构成里最重要的方面也不在于它们在虚拟着现实,而在于它们所实现的那些货真价实的、新的呈现、交流、活动乃至生活方式。 还记得《黑客帝国》里面的叛徒Cypher吧。他一边心满意足地大嚼牛排,一边对Agent Smith说:你晓得的,我知道这牛排不存在。我知道我把它放嘴里时,是Matrix在告诉我的脑子它汁多肉美。可是,九年过来,你知道我明白什么了吗?无知就是福啊。 嗯,真他妈好吃。 Cypher当然错了,他错在把它赛博空间里的牛排接受为传统的、有时候其实是乏味地鲜美的牛排,从而堕落为自欺欺人的天真的现实主义者(naive realist)。然而,Cypher其实也是有道理的:那就是这个数字现实,这个Matrix,这个赛博空间里的牛排咱们也得要当真才行。其实,Morpheus的观点也和Cypher差不多,更像是个保守而天真的传统主义者。想想他是如何教导Neo的:赛博空间里的美女也好或高楼也好,一旦你看穿了它,就什么也不是了,只不过是你的脑或心让它成真的。俺认为Morpheus这简直就是胡扯:Morpheus不懂计算机;如果Neo真的信了他,那Neo也没搞懂。 《黑客帝国》里面好些科学和哲学想象其实是幼稚且保守:要么是绿里吧唧哗哗流淌的真实比特,要么是栩栩如生以假乱真却不必当真的虚拟现实,选择吧──要蓝的还是要红的?多么俗套的 两极化的非黑即白 啊!(不过,如果不是精彩的俗套,好莱坞又如何赚钱呢?) 其实,任何计算、通讯、虚拟现实系统,其真正的复杂性、有用性和意义,都在于这样的两个极端之间。想想计算机如何给我们提供写作支持的吧:有个文件我们在修改,文件有文件名,有修改历史,在硬盘和内存上各占一定空间,有时候显示在屏幕上;敲一个键,可能引发一连串的事情:从字库的访问,到拼写字典的查询,到文件字符的计数,到修改历史的扩展,到显示的重新分页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文字处理计算的现实的一部分,但恐怕没有人会愿意、试图、应该去在哗哗流淌的比特层次上来理解和组织这些现实的计算活动吧。反过来,为什么没有人把用于文字处理的计算机叫做虚拟打字机呢?比特的流动所支持的写作,跟传统的小锤敲击式的打字或者钢笔墨水爬格子是的写作比起来,似乎确实很虚拟啊。我想答案在于99%的文字处理的实质性设计、实现、系统复杂性、开发难度和应用意义都是在比特流的层次和虚拟打字机的(错误)抽象层次之间的。 在这一点上,正牌的虚拟环境也不例外。今天的虚拟环境(比如 Second Life )一方面利用人类现有的传统的与世界打交到的感知运动方式,另一方面又以传统事物和活动为现实的标准,由此出发让虚拟现实去逼近现实。然而,比较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由于对传统的维护和逼近,虚拟环境反而容易被认为是虚拟的,不真实的;而像文字处理等等虽然在本体特点上离传统实践可能更远、更离奇,却反而被认为其间的真实性并不存在任何问题。或许,当有一天,人们不再以所谓现实世界来想象从而束缚比如Second Life那样的虚拟环境,虚拟环境才会真的像文字处理那样起飞了。 当然,Morpheus、Neo们反对的,不是虚拟性本身,而是虚拟性掩盖之下的奴役和压榨。然而,把反对奴役和压榨的斗争焦点视为看穿虚拟性,让Neo一旦看穿Agent Smith不过是比特流而已,在修炼上就完事大吉了,这样搞出来的革命,恐怕最多也只能是文化大革命那种对于灰色现实的过于黑白分明的反动。而真正的革命,比如信息革命,恐怕是在人们认识到数字化实现在比如说文字处理等等中的潜力时,事情才刚刚开始。我想,这是每个程序员都清楚的,也是每个魔兽世界的游戏者都清楚的:文字处理程序里的现实,魔兽世界里的现实,既不是0和1,也不是虚拟,而是在于依托于比特流,我们可以做出些什么、拥有些什么。 所以,我要说:Cypher错了,Morpheus也错了, 黄富强是对的 :所谓赛博空间里虚拟的东东确实是可感、可知、可触、可控的。而且我要说的是:虚拟一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去掉。虚拟不是赛博空间的一般形态,甚至也不是虚拟环境的一般形态。 赛博空间里的牛排既不是真牛排,也不是假牛排。赛博空间里的牛排是赛博牛排。什么是赛博牛排,那才是问题所在。 赛博空间(Cybersapce)一词是从控制论(Cybernetics)来的。控制论在希腊文里头的词根其实就是驾驶、操控的意思,跟虚拟不虚拟根本无关。 黄富强,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勇敢地面对塌缩的时空关系、横飞的数字煎饼和泛滥的现实关系,在赛博空间里赛博──航行──吧。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伯伦—中国现实的先知!
biotrader 2010-8-5 10:49
纪伯伦 《先知》中的三段诗,他真是中国现实的先知!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居室》 告诉我,奥法利斯城的人们,你们房屋中有些什么?你们用紧闭的门守护什么呢?   你们可有安宁,那显示你们力量的平静的冲动?   你们可有回忆,那连接心灵峰峦的隐约闪现的桥梁?   你们可有美,那将心灵从木石之所引向圣山的向导?   告诉我,你们的居室可拥有这些? 莫非其中只有安逸和追求安逸的欲望这鬼祟之物入室做客,却变为主人,进而成为一家之长?   可叹啊,它竟又化作驯师,以诱饵和皮鞭使你们更大的愿望变作玩偶。    尽管它的手如丝,但它的心如铁。   它诱你们人睡,只为站在你们睡榻边嘲弄你们肉体的尊严。   它嘲笑你们健全的意识,把它们像脆弱的器皿般置于蓟绒下。   的确,贪图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情感,而它还在葬礼上例嘴嬉笑。   但你们,宇宙之子,静中之动,你们不应被捕陷,不应被驯服。    你们的居室不应是锚,而应是桅。   它不应是遮掩伤口的闪亮的薄膜,而应是保护眼睛的眼睑。 你们不应为穿过房门而收敛翅膀,不应为防止撞到天花板而俯身低头,也不应因担心墙壁开裂坍塌而屏住呼吸。   你们不应居住在死者为生者建造的坟墓中。 纵然你们的宅邸金碧辉煌,它们也无法隐藏你们的秘密,掩盖你们的愿望。 因为你们内在的无穷性居住在天宫里,它以晨雾为门,以夜的歌声和寂静为窗。 《致孩子》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结语: 我也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希翼; 一切的希翼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行动; 一切的行动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And I say that life is indeed darkness save when there is urge, And all urge is blind save when there is knowledge, And all knowledge is vain save when there is work, And all work is empty save when there is love; And when you work with love you bind yourself to yourself, and to one another, and to God.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奈的选择:历史和现实的两场地震同时发生
杨学祥 2010-7-25 07:06
7月22日,冯小刚导演的灾难片《唐山大 地震 》全国同步上映,而24日菲律宾连续发生3次强震。对过去的地震无奈,对现在的地震无视,这与人类要减缓全球变暖的豪言壮语背道而驰。 菲律宾今晨1小时连发3次强震 最大7.2级地震(图) http://sc.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11:00 四川在线 北京时间7:15分,菲律宾棉兰老岛再次 发生 里氏7.1级地震。    最新消息:   北京时间7:15分,菲律宾棉兰老岛再次发生里氏7.1级地震。    此前报道:   据 国家 地震台网中心显示,菲律宾棉兰老岛 今天 清晨6:51分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中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南923公里,距离地面616公里,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也未有海啸警告。   另外,在之前6:08分的时候,该地发生里氏6.6级地震。 相关报道: 匡政:含泪看《唐山大地震》看人性的无解 2010-07-23 15:19:11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到位2490.22亿元 2010-07-23 07:23:59 广安岳池官场地震 书记县长及多名官员被双规(图) 2010-07-22 08:00:47 农民:地震余悸未过又遭洪灾,人为因素不可忽视 2010-07-21 16:41:15 四川近期连发8次4级以上地震 2月5月居多(图) 2010-07-17 13:37:51 阿坝州小金县7月16日23时23分发生2.8级地震 2010-07-17 13:33:43 长宁县发生3.3级地震 与犍为地震无关 2010-07-17 10:17:11 犍为地震系震群型地震 专家称此地有前科 2010-07-16 09:28:00 犍为震群地震不属于汶川余震 不会对成都产生影响 2010-07-16 07:51:19 http://sc.sina.com.cn/news/z/2010-07-24/110098676.html 太原举行地震应急桌面推演 2010-07-25 06:09:00 来源: 山西晚报(太原)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模拟地震发生后,市府启动III级地震紧急响应 本报7月24日讯 (记者 要维维)我省728防震减灾宣传周前夕,太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新修订的《太原市地震应急预案》,于今日举行了2010地震应急桌面推演。模拟地震发生后,市政府紧急启动III级地震响应,9个专业防救组随即奔赴现场进行救援。 7月日8时,铃太原市地震局震情值班室内,地震警报急促响起。值班人员立即就位,开始震情处置。随后,通过33333手机短信,地震局全体人员迅速到岗就位。 8∶05一号震情通报编发:通报显示,在太原市柴村一带发生6.2级破坏性地震,详细参数正在测定中。 8∶10震情报告通过电话传达到抗震救灾指挥部。 8∶11总指挥下达命令:启动III级地震应急响应,紧急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短信通知抗震指挥部成员,召开指挥部紧急会议,向地震现场派出工作队,起草紧急电文 8∶59太原市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全部到达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 9∶00指挥部会议召开。此时,经过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30余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尖草坪区大面积断水、断电、通信中断,大批房屋及预制板房倒塌,灾民无处居住 9∶05总指挥部发布1号命令:立即派出太原市现场指挥部、地震救援队,同时要求通信、卫生、电力、地震等部门尽快抽调第一批抗震救灾队伍和工作人员赶赴地震灾区,各专业防救组迅速开展对口抢险救援。紧接着,抢险救灾组14个成员单位、医疗防疫组7个成员单位、灾民安置组7个成员单位、后勤保障组8个成员单位、城市基础设施与工程抢险组14个成员单位、次生灾害组6个成员单位、治安保卫组4个成员单位、新闻宣传组4个成员单位、教育防御组3个成员单位依次接受任务。 9∶20各救援小组分头赶往震区。随后,经过紧急调运,食品、帐篷、被褥等救灾物资分批运往震区。 10∶11震情趋势判定结果报告到总指挥部。根据调查,本次地震宏观震中以柴村为中心,裂度达VIII度,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尖草坪区人员伤亡比较严重。经专家会商:地震为孤立型,未来3个月发生大于6.2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10∶15总指挥部发布2号命令:初步确定本次地震应急期为10天,民政局协助当地政府,妥善做好灾民安置,次生灾害组密切加强对各种次生灾害源的排查。 之后,指挥部又收到各种次生灾害报告,氯气储存罐泄漏、汾河二库坝体出现裂缝各救援组及时到达现场后,控制了险情,最终次生灾害险情也都被排除。 此次地震演练,太原市派出的现场指挥部和抗震救灾队伍包括:抢险救援队伍、卫生防疫救援队伍、公安、交警、消防应急队伍、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多支现场队伍,共2888人,车辆385台,各种监测、检查、抢险设备45台(套)。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 http://news.163.com/10/0725/06/6CDSGD4U00014AED.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三.1)塌缩的空间
luocun 2010-7-24 12:19
[在外头旅行,写得短一点。这个之三就分几次完成吧。] 前面说到,虚拟这样的说法流行,是因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历史性转换,带来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事物,新的交互方式,扩张了世界的本体现象域和人 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扰乱了我们熟悉的传统事物的范畴。然后,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把传统事物、现象、方式、范畴等等设定为更真实、更本真、更完善,就难免把新 的事物、现象、方式、范畴等等视为虚假的、仿冒的、有缺陷的。 这些天翻地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性转换虽然极其容易让人困惑,但其中的一些基本方面还是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的。 (1)首要的一个方面是在空间关系上。从电报到电话,从广播到电视,从远程终端到视频聊天室到Second Life和魔兽世界,空间上的分隔,不再如以前那样绝对地隔绝实时交互。当信息的传递依赖于物体(或者说原子)的传递时,空间分隔就只能以快马加鞭的方式 运输写了字的纸张那样的方式来克服;而物质的转移是要受到相对论,甚至基本的牛顿力学的制约的:加速、减速、在阻力下保持速度都是费时费力的事情。(驿站 是那个年代的典型,而烽火台则是例外。)而当信息的传递以比特的流动(或者说是电磁场的调制)为基础时,信息的传递不再预设物质的转移。基本的限制变成了 光速、信道带宽(与调制方法、编码方式和信道噪声水平等等有关)和编码解码速度。环绕地球的实时交互成为可能。空间似乎塌缩了。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说法,就是在说实时信息交流带来的空间塌缩。跟地球另一边的朋友在网上碰个头,甚至比在一个实际的村子里从村这头走到村那头还容易,消 耗的能量还要少得多。不过,今天村这头联络村那头,也多半会用手机了。(当然,准确地说,所谓空间塌缩只是相对于传统的那种信息交流依赖于跨越空间的 物体运输而言的: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物体的传递来想象比特流,那么在今天的数字实时远程交互情形下,极大的空间分隔对于交互的影响真的是很小,通常只是增加 一点点延迟,空间就好像塌缩掉了一样。) 这种塌缩了的空间,似乎正是虚拟容易登场的地方之一。 举个例子,当你和我在Skype上视频聊天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旅行到对方的一边,然而你确确实实看见了我的一举一动,我确确实实听到了你的一言一语。相对于传统聊天的那种必须面对面、处于同一物理空间的前提,空间真的似乎塌缩了。你我 似乎真的 相遇了。然而,你我又并没有在传统意义下那样相遇,并没有同时共处同一空间。那么,难道不可以说:你和我在赛博空间里虚拟地相遇了,或者你是在和虚拟的我聊天,或者你和我在虚拟地聊天,如此等等?当然可以。而且,虚拟在很多时候似乎正是这样用的。 可是我觉得虚拟用在这里并不合适。因为这里并没有什么东西是假的、不真实的、或者只是似乎的。尽管在我们俩之间的时空关系下,在过去是不可能有聊天发生的,然而我们现在确确实实、实际地聊天了,只是所用的方式和所处的时空关系与传统不同而已。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二)
luocun 2010-7-21 13:08
赛博空间是虚拟的这一说法广泛流行,有个大的背景,就是在数字时代,人们如何谈论各种新生的数字事物。很多传统词汇,都被借用来描述新的现象,比如桌面、窗口、邮件、文件、文件夹等等。有人也许会觉得,这些老词汇的新用法只是隐喻而已。可是,电子邮件确确实实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邮件。如果电子邮件只是隐喻而已,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再以文件夹为例,据说有位老先生,买了台电脑,手册上号称文件夹可以像传统文件夹那样使用,把文档拖到里面,它就会呆在那里。于是,写作完毕,老先生就把自己写好的文档,拖到文件夹里,然后直接拔掉电脑的插头。下次,再开机,却找不到上次写的文档,老先生奇怪:不是说放进文件夹就好了吗?诚然,老先生没搞懂此文件夹非彼文件夹也。两者名称固然相同,行为固然相似,类比却还是有限的。然而,要说数字文件夹是虚拟的,是不真实的,这恐怕也说不通;恐怕是在像老先生那样,按传统文件夹来看待甚至要求电子文件夹。 同样,数字摄影在今天已经是摄影的基本形态了。但是,没有人会认为摄影从胶片发展到数字是变得更虚拟,更不真实了。 再来看看虚拟作为技术术语的具体意思。比如虚拟内存,是指从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员)的角度看起来一台机器的主存可以很大,可用的地址空间可以大大超过实际内存容量,而当程序访问到不在内存中的数据时,相应存储页面的内容就会由操作系统来从外存(比如硬盘)调入内存。 虚存的实质,就是在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支持下,把一个内存加外存的系统协调起来,呈现给应用程序一个更大的内存系统。 这大体上是个以时间换空间、换简单性的做法。虚存妙就妙在,它完全是以真实的机制,通过操作系统的协调来实现的。 代价就是数据不再内存时,访问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把数据从外存调入内存。 在概念上,重要的是分清应用程序的和操作系统这两个角度:应用程序那边看到的是一个相对比机器本身的内存加外存更为抽象、也更为简单的的内存似的(拟)系统,而这一抽象之所以成立,则是由于从操作系统的角度,它与硬件真真实实的协调配合。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的意思是:就好像内存那样,意思是差不离,而并非不真实。没有人会说,虚拟内存、虚拟硬盘是假的。虚拟机的情况类似,它们是用这些虚拟构件拼出来的。 我们还没有谈到的,是三维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这里,三维和二维的区别,其实并不是实质性的。电脑桌面其实就是一个二维的虚拟现实,给人们提供与电脑上各种文档和程序的直观的组织和交互方式。恐怕没人会以为电脑桌面上的文件是存储在屏幕上的吧。)三维虚拟现实的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把人沉浸式地放到一个三维环境之内。这样,大家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一样,在其中可以用他们和普通物体打交道的方式与虚拟物体交互。这样一来,这个虚拟环境里面的东西的真实性,就可疑了:一方面虚拟环境可以做得越来越逼真,而另一方面它却好像永远不可能成真。 然而,难道虚拟环境的目标真的是为了逼近现实吗?虚拟现实真的是越逼近真实越好吗?不对!想想飞行模拟器。 虚拟现实在这里的价值,正在于它与通常现实的不同:模拟器里飞机虚拟地坠毁时,飞行员可以毫发无损。如果在虚拟环境或者里面的东西真的要跟日常现实一样,那它还有什么用?有什么意思?难道真得要机毁人亡才是真实的吗? 所以,飞行模拟器也好,魔兽世界也好,它们完全可以自己是本真的环境,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所以,不能说你在魔兽世界里的角色,(你通过)你的avatar的所作所为,是不真实的,是虚拟的,是非本真的。 这些其实跟传统的象棋围棋有很多相似之处。象棋、围棋都是游戏,也许还可以说是模拟战争的游戏,对于职业棋手而言,它们完全可以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事业,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魔兽世界,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是数字化时代的人们游戏、娱乐、学习、交往的方式,它并不构成另一个世界,尤其不构成一个不真实的、非本真的世界。很多人可以不在里面玩,但这并不意味它是虚假的;正如,你可以不下象棋围棋,但这并不意味着棋的输赢是虚假的。 我想,这些恐怕是每个程序员、每个玩游戏的人,骨子里头都知道的:这些交互、娱乐、游戏、学习、甚至生活方式,确实是新的,但也仍然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把计算机、互联网空间里面的现实,一网子视为虚拟,错得有点离谱,而实际上基本是保守派的做法,是在试图以传统的、大家习以为常的方式或事物为真、为正、为优,而以新的为假、为邪、为劣。 半年前的一天,女儿在企鹅俱乐部网站(http://clubpenguin.com/)上玩卡片柔术的游戏。她很开心地说,我很快就要拿到黑带了!我不想让她太沉迷,就说,你跆拳道不是也快拿黑带了吗?那才是真的黑带。她回答道:这是个真的企鹅世界啊。它还有个真的网站呢! 我想,对于他们这一代而言,把在线世界视为虚拟的,视为不真实,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一)
luocun 2010-7-18 12:05
读黄富强题为 《感知现实与感知虚拟》 的博文,欣赏他对所谓虚拟东西的可感知性的直觉,有点触动,于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写成个小系列来凑凑热闹。 虚拟这个词,按照 汉典 [我见过的最好的网上中文字词典!]的解释,有两个意思:(1) :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例如:虚拟的情况;(2) :凭想像编造的,例如:这个古人是虚拟的。 可见虚拟这个词的本义是包含了虚假、不真实等否定性的、负面的含义的。 在计算机技术里面,虚拟这个词作为术语用得也挺多的,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程序设计语言里虚拟机的概念、人机交互里面的虚拟现实和虚拟环境, 目前广泛流行的服务器的虚拟化等等。 在这些术语用法之外,虚拟这个词还被用来一般地形容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新的事物和现象,形容这些事物和现象所构成的所谓赛博空间。比如,百度百科是这样来界定赛博空间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 这个更为一般的用法,很多时候又进一步结合虚拟这个词传统上的虚假、不真实等否定性含义。于是,就有人会说,赛博空间里的东西,甚至一般而言的计算机技术的产物,都是虚假的而非真实的,至少是模拟的而非原来的或本真的,是次品、赝品而非正品,如此等等,并由此得出各种重大结论。比如有人会说,计算机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做,只会模拟,所以人工智能永远也不可能造出货真价实的人类那样的心灵来。又有人会说,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游戏,比如魔兽世界,全是虚拟的,沉浸于这类游戏,就是脱离现实,甚至是不道德的。 当虚拟这个词的不真实的含义被一般地用于计算机领域,有时甚至渗透回对虚拟技术的理解,从而造成误解。比如, 比特网上面是这样来定义虚拟化的 :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这简直有点太离谱了!难道程序员们真的是魔法师,能够让不真实的基础提供实实在在的网络服务或者计算资源?这种说法似乎是把虚拟的传统意义和术语意义给混淆起来了。 那什么才是关于赛博空间虚拟性的正确理解呢?先喊几句口号吧: 赛博空间不是虚拟的,是真实的! 赛博空间不是模拟的,是本真的! 赛博空间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赛博空间不是另外一个世界,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些口号背后的道理其实不难明了。想一想:你的存款难道因为记录在银行的计算机里就只是假钱吗?你昨晚发给女朋友的手机短信,当它穿行在赛博空间里时,难道只是在模拟你的真情流露吗?你的实验数据,一旦搜集到计算机里,难道就不再具体,不再关涉你千辛万苦才成功完成的实验吗?你发表的博文,难道一旦传到网上,就不再是你在这个世界里的生活的一部分吗? 百度百科关于赛博空间的说法,看来是错误地假定了下面这样的简单二分: 赛博空间:虚拟的、模拟的、抽象的、另一个世界 ───────────────────────────────────── = 错! 传统事物:真实的、本真的、具体的、这个世界 而我认为,正确的图像或许应该是: 在这个世界里 赛博空间:虚拟的/真实的、模拟的/本真的、抽象的/具体的 传统事物:虚拟的/真实的、模拟的/本真的、抽象的/具体的 就是说,赛博空间里的电子、数字事物绝不比传统意义上的事物更虚拟、更模拟、更抽象; 传统事物也不比赛博空间里的事物更真实、更本真、更具体。赛博空间里的一切,与传统事物一样,都同样属于这个世界;赛博空间与传统事物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划分。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人们通过魔兽世界里的化身(avatar)的所作所为、所感所知也都是真实的吗? 欲知答案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现实改善回忆,用现实创造未来
longfo 2010-6-26 18:48
很多时候,我们沉溺于回忆,无论是甜蜜的还是苦涩的,但是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其实,回忆更多的是参杂了自己的现实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美好的未来,都希望未来是美好的。其实,未来也是现实的影子。与其展望未来,不如让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
个人分类: 伯乐论|22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longfo 2010-6-20 15:04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28 次阅读|2 个评论
或许无奈
Aresjason 2010-6-18 21:54
上海的黄梅天气让人的心情也变得不是十分晴朗。 很久没有写博客,不是没时间,是常常不知道该写点什么。本科的时候倒是意气奋发,爱恨分明,而且常以舞文弄墨为乐。慢慢的成熟一点,或许是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卑微,或许是已经能够理解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情事故,所以逐渐变得沉默。 前不久给父亲电话,和父亲聊到一些事情,另我内心许久不能宁静。大姐刚在中山定居了,为了要有自己的事业,不得不把母亲接过去,一者能够帮忙料理一些家务,再者小晨晨(大姐的女儿)自出生就由母亲带大,大姐定居中山后把晨晨了过去,母亲自然是不适应离开她宝贝孙女的日子。母亲去和姐姐一起住自然是没办法,然而父亲却得一个人留在家中耕耘他那心头放不下的几亩良田。父亲年过花甲,再加上一个人生活,做儿女的显然谁都放心不下,然而我无奈,姐姐或许也是出于无奈。对于父母愧疚太深,然有很多的感慨却不便发,只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 程老师(我的导师)常常会和我谈论到理想,我也不仅一次在心底扣问,我究竟有没有理想,如果有那理想又是什么。或许正因为理想像程老师说那样神秘,理想是那样的抽象,又是那样的具体,他既高于现实,又不脱离现实,所以我一直感觉他是那样的若即若离。但是我想,倘若不是因为理想,我此时正应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圆满的家庭,守候在父母的身边伴他们度过晚年。 是啊,理想让我变得既强大又弱小!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格尔如何解读: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sheep021 2010-6-16 09:53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有人立马就跳了起来:骗子,小偷,强奸犯,杀人犯,贪污犯,岂不都是有理的? 黑格尔嘿嘿一笑,唉,你这小子,太让我失望了,跟我学逻辑这么多年了,咋就没一点长进呢。有点生活常识好不好,这些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根本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虽然,你可以随便把它们叫做现实,但是在我眼里这些所谓偶然的存在,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无的东西。 附原文: 黑格尔《小逻辑》:在我的《法哲学》的序言里,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认为合理性的东西就是现实性这种说法颇与一般的观念相违反。因为一般的表象,一方面大都认理念和理想为幻想,认为哲学不过是脑中虚构的幻想体系而已;另一方面,又认理念与理想为太高尚纯洁,没有现实性,或太软弱无力,不易实现其自身。当我提到现实时,我希望读者能够注意我用这个名词的意义,我不仅把现实与偶然的事物加以区别,而,实存以及其他范畴,也加以准确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尽管人们都随便把它们叫做现实。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觉里,也会觉得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因为所谓偶然的存在,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无的东西。 。 本博对这一格言的解读 黑格尔所说的理性,显然是指人理,现实显然是指人类社会的现实。也只有在人类社会,才有骗子,小偷,强奸犯,杀人犯,贪污犯之类的错误、罪恶。在动物世界,绝对没有骗子,小偷,强奸犯,杀人犯,贪污犯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和繁衍,动物们可以肆意欺骗、盗窃、猎杀和强奸,而不会有任何内疚,因为这都是合理的。但在人类社会,这显然是不合理性的。所以,黑格尔才说这些坏东西根本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 当然了,如果有人说自己只属于动物世界,不属于人类社会,那他也可以认为:骗子,小偷,强奸犯,杀人犯,贪污犯,都是有理的。如日本侵略者对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种种兽行至今不思悔改(个别老兵除外),甚至不予承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19 次阅读|4 个评论
幻想与现实(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sheep021 2010-6-7 15:29
1 幻想可以变成现实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当属幻想吧? 但今天的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却是现实吧。古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曾经是幻想吧?但今天的遥感雷达却是现实吧。 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幻想100年后(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今天,这个幻想也成为了现实。凡尔纳的幻想从地球到月球,今天也已经成为现实。经过人类世世代代艰苦不懈的努力,无数曾经的幻想,都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幻想来自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源自人类求知的本能。幻想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是快乐的源泉,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莫过于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充满幻想,幻想不断变为现实的历史。 2 现实可以变成幻想 正如有生就有死一样,幻想既然可以变为现实,现实同样也可以变成幻想。比如,一个百万富翁一夜破产,流落街头,曾经的现实都变成了幻想,整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更不要说什么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了。 从长远看,人类的历史,也可能有从现实到幻想的转变历程。白垩纪的恐龙园,至今已经是个幻想而已。地球上为数不多的至今无法揭秘的古代文明遗址,考古学上的零星发现、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至今无人能解的《周易》,无不说明他们曾经是活生生的现实。洪水猛兽,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常常在须臾之间。正如毁树容易,种树难一样,现实变成幻想,要远远比幻想变成现实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多少现实眨眼间即变成了幻想。 2 介于现实与幻想之间 一般认为,幻想是虚拟的,现实是真实的,二者不可兼得。然而,幻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幻想可以变为现实,现实也可以变为幻想,一切都是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一切都是幻想和现实的统一体,没有脱离现实的幻想,也没有脱离幻想的现实。一切都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现实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现实的源泉。 正象气功和特异功能一样,没见过的人,会说是幻想,见过的人则肯定会认为这是现实。说到 腾云驾雾,大家肯定认为是幻想了,但这一思想也来源于生活,甚至,他会变成现实。 寻找现实中的哈利路亚山 室温超导体 一文,在结尾指出: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前行,现实中的哈利路亚山室温超导体也许不再是梦想。到那时你或许可以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在云彩之中练瑜伽或在悬空的白云沙发上酣睡,那是何等地美妙和惬意! 人体悬浮瑜伽与悬浮云沙发 关于这个幻想,本博曾与罗博主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发表评论人:sheep021 由此看来,西游记中的腾云驾雾是真的了 博主回复:那是个传说 标题: 发表评论人:sheep021 传说?也许,10年后,本文提及的人体悬浮瑜伽与悬浮云沙发成为现实,再若干年后,由于某种自然灾难,人类遭遇大面积毁灭,文明失传,只有部分高原人幸存,部分资料得以保存,他们看到书上的人体悬浮瑜伽与悬浮云沙发图片,也只能当传说了。 博主回复:呵呵,世界末日观 标题: 发表评论人:sheep021 不是末日观,是历史辨证观 天有春夏秋冬,历史没有春夏秋冬乎? 博主回复:嗯,哲学家。 有了前面温室超导研究的铺垫,人体悬浮瑜伽与悬浮云沙发就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了,否则就纯粹是幻想,如果有朝一日人类实现了这一技术,他就是现实。再有朝一日,这一技术失传了,对后人来说,他就是幻想。 如此看来,是现实还是幻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认识主体本身。所以,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立足现实,实现幻想 现实是残酷的,幻想是美好的。人们多不满足于现实而憧憬幻想。然而,现实是真实的,幻想是虚无的。幻想可以变成现实,但幻想被实现的难易程度还与他距离现实的距离有关。有些幻想可以在眼见的未来即可变成现实,有些幻想,需要人类几千年的努力方能变成现实,有些则有可能永远也不能变成现实。 实干是幻想变为现实的途径。只幻想不实干的人生是虚幻,只实干不幻想的人生是枯燥的。 我们必须放飞不切现实的幻想,立足现实,扎扎实实、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方能实现幻想,找到人生的快乐。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黑--杀人游戏
moxj 2010-5-29 23:30
同学们答辩结束了,最近都在聚会庆祝。难得人多,大家连续两次玩杀人游戏,我是第一次玩,听说网上也有,没有查阅学习,同学们玩的也相对简单,只有平民、凶手、警察、法官这四个角色。 两次游戏有点感触非常明显: 凶手总是很会撒谎,平常很实在的同学,拿到凶手角色都自动进入凶手角色,不管杀人技巧高低。 好人总是很难做,警察既要引导平民做出正确的选择,还不能暴露自己,保留铲除坏人的机会。 暴民总是很多,常常被谎言错误诱导,把好人杀掉,更有甚者,主观臆断、错误猜测、混淆视听 又想起前几天的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家热衷的杀人游戏有如此的吸引力,或许因为它比很多模拟现实的虚拟游戏更加对应现实。 尤其当下的大陆社会现实。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和现实——鸡和蛋
longfo 2010-5-26 16:10
教育告诉我们要有高尚的人格 现实中龌龊小人得利者不在少数 教育告诉我们要诚实 现实中作弊赢利者多矣 教育告诉我们努力奋斗终成大事 现实中奸馋滑懒者成大事者众 教育告诉我们爱情需要付出 现实中金钱比真情付出更重要 教育告诉我们要默默奉献 现实中倒是高调炒作者受益 教育告诉我们礼义廉耻 现实里倒是小丑出名 教育满嘴仁义道德 现实中满是伪君子 教育告诉我们克己奉公 现实中贪官污吏当道 这巨大的落差啊 不知道是应该教育引导现实 还是现实引导教育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还有梦想么?
fireflylhl 2010-4-17 22:58
大学同学在海淀小剧场办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说这个是自己从高二开始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很羡慕他,直到如今还念念不忘当初的梦想,并且努力的一步步靠近。 反观自己,梦想还剩多少?日复一日待在实验室,似乎已经茫茫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激情没有追求,如在真空中一般。 和妈妈打电话,说到某某同学也开始找工作了,而我还有两年才能毕业。多么长久的两年啊。妈妈说两年很快的啊。可是,怎么知道两年会发生什么。让爸妈过上舒服的日子,也曾是我的梦想啊。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会好很多吧,有时候会忍不住这样的想。 还有我的老师梦。看到今天同学个唱,他的很多学生,那么出色那么可爱。而我的老师梦只能是梦了么? 还有我那高中同学。之前的我们是那么坚定的相信着真爱的存在,但在现实面前,她选择了屈从。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对是错,或许选择本就没有对错。只是,心里总还是为她有着些些的惋惜。 成长的路上,梦想是不是一个接一个插上翅膀,悄悄地飞走了啊?可是有人选择了放弃,有人选择了坚持。有时候想,人生其实充满着无常,想做的事情如果没做,就这样带着遗憾过着日后的每一天,真的不会后悔么? 无梦的人生很荒凉,感谢同学这场个唱,款款道来人生的期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蒋介石人生悲剧的现实意义
wujingzhi 2010-3-20 16:01
周末读点杂文,偶然看到被人们遗忘的蒋介石。新华网读书频道的 蒋介石传:三大缺陷注定一生悲剧 , 让我忽然觉得现实中很多地方和蒋介石的这些所谓缺陷非常的相似。这篇文章这样描述了蒋介石的缺陷: 首先是蒋介石在幼年时缺少教育,造就了后来他成为保守主义的革命者这一扭曲而奇特的现象。同时,也因此形成了他在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喜欢用强力来实现自己的权威,头脑简单。 其次是在意识形态上落后,他根本不知道中国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农民,不懂得争取他们的支持,也不懂得笼络知识阶层。推行了多年的新生活运动根本得不到任何响应,国民也并不理解。 最后是个人水准,蒋介石作为政治家来说,精于战术而非战略。他擅长各种权谋法术,自我宣传,但是最终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而作为一名军事家,他也有相同的问题,并造成了战争的失败。 在所有的这些错误之上,他最大的个人悲剧大概是和毛泽东处在了同一个时代。 我们再看看现实! 首先 ,我们目前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呢?我们是不是正在造就一大批这样的人呢?我们是在推行大众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培养了什么人,人的什么?我们现实中扭曲而奇特的人还少吗?~~~最直接的,现在从个人到集体,有多少喜欢用强力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且头脑简单到认为人民都是傻子? 其次, 我们现在的意识形态落后吗?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根本决定力量在农民?有多少人试图去取得农民的支持?政府推行的各种惠民举措有多少得到普通民众的响应和拥护了?我们的知识阶层呢? 最后, 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水准,领导干部的个人水准。有多少人精于各种术而没有略!有多少善于权谋法术,自我宣传,而胸无大志?作为企业家、科学家、法学家、政治家、作家、影视家~~~是不是也有同样问题呢?这或许造就了某些人的人生悲剧,也造成了社会的悲剧~ 那我们最大的悲剧是什么呢?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吴毓林:青蒿素 --- 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twsliu 2010-3-20 08:38
感谢吴毓林研究员提供原文。为方便阅读,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原文: 吴毓林-化学进展-青蒿素-2009 青蒿素 --- 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吴毓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2) 化学进展,2009年21卷11期,2365 - 2371. 摘要 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是全球抗疟药物发展史上继奎宁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它是在科研计划组织下,全国多部门、多学科尽心协作、相互配合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成功范例。青蒿素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突出的生物活性显示出它是一有深远影响的研究对象,不仅对于药学,而且对于植物化学、生源合成、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都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课题。30年来国 外已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探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期待着在青蒿素的故土上结出更多的果实。 关键词 青蒿素 疟疾 中药过氧化合物自由基团队研究 中图分类号:029: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 (2009)11-2365-07 上世纪青蒿素和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以来已经过去了3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没有被人们遗忘,相反却越来越显示出她是中国科学家在近代对人类社会、健康卫生事业的一项杰出贡献。疟疾是由寄生虫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自古以来一直是一种危害人类的流行性疾病,直至今天仍是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疾病,每年2-3亿人感染,200万人死亡。人类社会一直致力与疟疾的抗争,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曾成为最有效的药物,治愈了众多的疟疾患者;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模仿奎宁基本结构而合成的一批新药如氯喹、伯喹也在那个年代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以往常用的抗疟药(如氯喹、磺胺、奎宁等)的效果不再,以致于造成了无药可医的局面;特别在东南亚、非洲地区更为严重。因此青蒿素和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这一抗药性的问题,成为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批准生产以来,已在国内和世界范围内救治了上亿疟疾病人。中国研发的蒿甲醚、青蒿琥酯和蒿甲醚本芴醇复方得到了世界医疗卫生界的公认,分别在1997,2002和2003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后列入了第9、11和12版基本药物目录(Essential Medicine List)。青蒿素类药物正在为救治感染人数最多疟疾的病人作出贡献,也成了中国人民对当今疟疾最高发的非洲人民一种最好的支援。 前两年国外一篇介绍青蒿素发现的文章中,该文作者感到不解,20世纪60,70年代正是中国动乱时期,却在抗疟药物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2003年泰国Mahidol亲王医学卫生奖在授予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成果前,也曾来信询问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其实对国人来讲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年由于偶然的机会本文作者有幸接触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测定工作,后来参加了青蒿素的合成工作,80年代后又陆陆续续地做了一些青蒿素化学方面的探索工作,一直到最后退休。因此回顾往事也感触良多,值此化学进展创刊20周年纪念专辑征稿之际,愿写上一些个人的思考,从一个化学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谈一下由青蒿素研究工作中得到的启示,是否言之有物,当请读者批评指正。 1. 青蒿素的发现是团队协作的成果 要回答青蒿素如何发现的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先提到当年的越南战争。热带丛林地区疟疾肆虐,成为部队大量减员的主要原因。为此越南方面向中国提出了协助解决疟疾困扰的要求,中国领导人接受了这一要求,在他们的指示下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67年5月23日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由此确立了由全国多部门参加的、以疟疾防治药物研究为任务,代号523的紧急军工项目。523项目的下达也使得在当时到处停工的医药研究单位留下了一支队伍,也使后来青蒿素的发现有了可能。523任务涉及了疟疾防治的多个方面,其中在解决抗药性的问题方面除注意化学合成新化合物外,更特别期望从中药中寻求突破。523项目中的中医中药专业组各参加单位从民间调查、中外古今文献调研开始,再在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配合下,进而对得到的中草药材提取筛选,甚至对其中的活性成分再进一步进行结构改造。据事后各单位的粗略统计,先后曾筛选了数以百计的中草药药材,从中获得了一批有抗疟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后来在杂志上发表的如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的青蒿素(1) [ 1 ] ,鹰爪(Artabotrys hexapetalu L.F. Bhand)中的鹰爪甲素(2) [ 2 ] ,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中的常山乙碱(Febrifugine)(3) [ 3 ] ,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中的仙鹤草酚(Agrimols)(4) [ 4 6 ] ,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中的大叶桉酚甲(Robustanol)(5) [ 7 ]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中的普鲁托品(Protopine)(6) [ 8 ] ,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Merr)中的鸦胆子苦素D(Bruceine D)(R,R = O)(7),鸦胆子苦素E(Bruceine D)(OH, R = H)(8) [ 9 ] ,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 A. DC.)中的暗罗素(9)[10]。在这些成分中,从毒性或植物资源方面的考虑后,青蒿素最终才脱颖而出。 523项目的系统工程成就了从中草药中筛选出青蒿素,不仅如此,进一步青蒿素纯品的获得、大量样品的提供、青蒿素结构的确定,以至抗疟活性和临床应用的肯定也都是在这一系统工程的安排之下,发挥了各参加单位的特长,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的。523项目开展40周年前夕,当年523办公室的老同志撰写了523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的回忆录 [ 11 ] ,书中详细真实地记录了青蒿素发现到成为今天抗疟药物的这一值得纪念的全国大协作过程。这里作者将从学术层面,主要还是化学的角度,对青蒿素的发现作一些解读。青蒿素的发现,从提取、分离到结构测定基本上属于天然产物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领域,60、70年代国际上由于众多新的分离、分析技术的出现,质谱仪、核磁共振仪乃至X衍射分析仪的普及,天然产物化学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处于动乱中的中国实验室则很少有这些先进的设备;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科研人员,不管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需要更新知识来适应这一发展,因此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大协作,青蒿素的发现是不可能的。 先从青蒿素的分离、提取说起,青蒿素在药材青蒿中的存在有其特殊状况,中药药材包括两种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青蒿(Artemisia apiacea)或甚至更多,现在知道仅在黄花蒿中含有青蒿素,而 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大有关系,中国北方产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极低。60年代就有单位进行过中药青蒿的分离研究,但未有所获,有可能所取药材不对。1971年北京中药所发现市售青蒿用乙醚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残渣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100%,而且在初步的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继续提取到的青蒿素II却效果不佳,也许与其前后采用的药材产地不同有关。有幸的是523项目内部的信息交流使北京中药所的研究结果启发了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了高效的抗疟单体,称之为黄花蒿素或黄蒿素,也即现在的青蒿素。而云南药物所更发现了四川,现重庆酉阳产的黄花蒿含有较其它地区高得多的青蒿素,所以后来在酉阳建立了第一家吨级规模的青蒿素生产厂。 青蒿素的结构测定由北京中药所和上海有机所在上海进行,虽然当时这两个单位都还没有结构测定必要的核磁共振仪和高分辨的质谱仪等仪器设备,但藉助于523项目大协作的机制,从国内仅有的几台先进仪器设备获得了青蒿素所有当时能测得的波谱数据。与此同时,有机所和中药所的研究人员作了大量化学反应的研究,从另一方面探索青蒿素的结构信息。1975年初,综合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时,已经能得出其结构的大致状况了,如青蒿素是分子式为C 15 H 22 O 5 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不含羟基和双键;但仍然留下不小的困惑,从青蒿素的核磁共振谱看来仅有1个氢原子与氧原子连在同一碳原子上,在此要求下也就很难在15个碳原子的骨架上排列下5个氧原子,当时也曾想到分子中间是否可能存在过氧基团,但青蒿素是一种很稳定的化合物,甚至在150℃左右的熔点时都未见分解,这与一般过氧化合物的性质并不相符。也是有幸于523项目内部的信息交流,医科院北京药物所在4月的成都会议上报告了鹰爪中鹰爪甲素的结构,鹰爪甲素是过氧化合物,这一信息启发了有机所,当即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青蒿素确实也是一种过氧化合物。至此从所有这些部分结构的信息,再参考南斯拉夫从同一植物中分到的青蒿乙素(Arteannuin B, 10)结构 [ 2,13 ] ,提出了过氧基团处于内酯位的可能结构11。这一推测的结构可以解释波谱数据和化学反应,但未能确定其立体结构。事后看来,除过氧基团的位置外,11还是给出了正确的平面结构,为当时生物物理所的计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当然,完整的、确切的青蒿素结构还是由生物物理所在化学推断的基础上于1975年底通过单X射线衍射分析定了下来,1978年再由反常散射的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 14 ] 。 青蒿素的结构报道后,当年从Artemisia Annua L.(黄花蒿)中分得青蒿乙素的前南斯拉夫化学家曾一再声称,他们当时除青蒿乙素外也已分离到了青蒿素,只是因没有确切地定下结构,因而未正式报道。对此他们很遗憾,他们错过了这一重大发现。据我们事后看到的他们刊登在国际会议论文集上的摘要,他们分离得到了一种新化合物,并认定其为臭氧化合物,现在看来此化合物的分子式虽然与青蒿素相同,但另一些数据和反应情况与青蒿素则有些出入。其实他们所采集的当地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很低,分到青蒿素的难度较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事纯天然产物方面的自由研究,即使发现了青蒿素,也不易由此发展出新一代的抗疟药物来。 总而言之,青蒿素的发现确实是我国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最重要的是人和,是当时数以百计多方面的研究人员在团队合作的组织形式下高速完成的。虽然30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15,16],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看不到523项目参加人员的协作奋斗,但是这改变不了青蒿素是团队协作成果的事实,没有523项目,没有523项目的系统工程,中国的抗疟药,乃至世界的抗疟药很可能还会在含氮杂环化合物中摸索。 (省略:青蒿素带动了系列学科的发展) 3 结语 --- 青蒿素的启示 上述两节简要地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以及随后一系列科学研究,尤其是化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展开。在这系列过程的叙述中也曾穿插提及了一些作者个人的感想,现在在本文结束之际还是想汇总一下对青蒿素研究的看法和30年来感受到的启示。 青蒿素确实说明了中国传统药物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草药、天然产物的研究还是大有可为。新药的发现,以及其它功能分子的发现都有可能是在向自然学习、探索中获得成功。 现代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已不可能由个人自由研究来完成,而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来进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科研的基础薄弱、设备条件不足,则更只能依靠多学科、多单位的通力协作,青蒿素的发现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成功开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相对于60,70年代的艰难条件,我国的科研环境、设备条件、人员经费已经显著改善,但是当年科研项目的组织、系统工程式的协调,尤其是团结奋斗的精神仍然是值得发扬的。 重大科研成果的意义通常不仅仅在于成果的本身,而且还在于对周围学科发展的影响和促进。青蒿素分子发现后,523项目即安排药物合成实验室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从而成就了新一代的抗疟药物,这是青蒿素成果第一步工作成功的扩展。从药物化学角度下一步工作是从青蒿素过氧化合物这一特征出发研究含过氧基团的青蒿素类似物,这方面主要是国外实验室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结果,虽然现在还只在实验室的阶段,但也不排除将来可能会超越青蒿素衍生物。随着青蒿素类化合物其它药理研究的展开,出现一类有多种药用的青蒿素类药物或过氧化合物药物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研究人员、科研规划部门也许可以给予多一些的关注。 青蒿素过氧化合物这一特征是很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植物体生源合成中过氧基团是如何引进的,这不仅是一个基础研究的课题,而且也可能是青蒿素生产的问题。青蒿素的化学合成迄今还只是纯学术的课题,主要还是因为缺少高产率引入过氧基团的方法,有机合成化学家应该来迎接发展方法学的挑战,在有机合成中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 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化学生物学研究应该也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工作,如果确证青蒿素药物的作用是由在现场形成的碳自由基多靶点进攻疟原虫蛋白酶的话,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减少或甚至消除对产生抗药性的担心;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有抗癌活性,但体内大多无效,如果活性也是由于形成的碳自由基,那么也有可能找到体内也能生效的方法;与此同时也可能为青蒿素找到更多的用途。生物体内生物分子间通过自由基发生的作用应该说研究得还不是很多,因此青蒿素作用机制的探索,对整个学科是大有意义的。 青蒿素是在中国大地上开放出来的奇葩,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是回顾起来我们还是没有把握好这一机遇,以此带动学科更多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90年代以后青蒿素研究在国内冷冷清清,成了难于获得资助的昨日黄花,但国际上反而出现了研究热潮,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今天在感慨之余也还看到青蒿素仍然留下不少的科学问题有待探索,而今天中国的科研条件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知识面更广的一代新人,希望他们能在多学科的精心合作下,在绽放青蒿素的故土上结出新的果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
metanb 2010-2-24 22:26
要想将理想变为现实,就要善于用现实掩护理想。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不要混为一谈
可真 2010-1-9 02:42
拙文: 我为什么反对提倡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基础上? 网友评论: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inglu 删除 回复 婚姻与爱情是两个不同质差与质次系统,有不同条件要求,不能简单混为一谈!条件实际上是一个适宜性概念,婚姻适宜性与爱情适宜性显然不同,换句话说,适宜恋爱与适宜结婚显然不能等同,也不能随意代换,既不能按恋爱适宜性结婚,也不能按婚姻适宜性恋爱!这是理论!就实践而言,质差质次都是矛盾,恋爱适宜性与婚姻适宜性也是矛盾,二者完全统一的理想美满情况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也是绝对少!因此大多数人的正常婚姻,都是按恋爱适宜性与婚姻适宜性分别处理,才能保证婚姻的稳定;而绝大多数婚姻的不幸,都是由于否定婚姻适宜性而理想主义地简单用恋爱适宜性处理婚姻问题!就此而言,恋爱是不稳定的,而婚姻则是稳定的,这是一种规律性社会现象,厌恶与否定都没有用!因此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理论,理想与实际,不要混为一谈而造成不必要的事实婚姻,事实错误与事实痛苦!因此我同意和支持可真意见! 博主回复 : 谢谢英老!理想与实际,不要混为一谈而造成不必要的事实婚姻,事实错误与事实痛苦!这正是我想表达的。爱情是高层次的感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层次,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或主观意欲要达到这个层次的。把爱情与婚姻捆绑在一起,看似天经地义,实际是混淆了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种情况类似于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的基本要求,其实这种要求完全是不切实际的,这种规定客观上让党的形象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害,因为这个要求其实是对圣人的要求,而圣人在现实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也没有可能现实地存在,当然,其主观愿望是不错的,可实际上没有一个现实的人能够做得到!把实际上没有一个现实的人能够做到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来规范和约束现实的党员的行为,这完全是由于陷入了理想主义而造成的。国人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区分应然与必然、当然与实然,才使自己的生活实际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种混乱导致了无谓的心乱与烦恼,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934 次阅读|3 个评论
冷冷的......一点点酸.....
zhengyanfei 2009-12-14 18:01
冷冷的风,从窗户的隙缝中钻了进来,看着冷清的办公室,想到校园中的最后一个圣诞即将来临,感觉好突然。。。 昨天碰到现在正在上高中时的一个校友小师弟,他问我高中时有没有人追我,这让我想到了那个青涩的年龄,调皮捣蛋的小男生和敏感羞涩小女生之间的故事。。。小师弟说他喜欢的一个女孩子跟别的男孩子在一起了,因为那个男生比他帅比他有钱,我对他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帅,有钱,并不代表以后你不会比他成熟更有魅力。。。 上午看了一部校园DV剧《彼岸》,男主角车南不是大学生,长得不帅,也没钱,但他的爱很令人感动,似乎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像他这么单纯执着又很有义气的男生真的很少,女孩子也爱上了他,但是,结局很写实,他们并没有在一起,就像歌词里说的一样梦想和现实,总有一些远~~ 中午和师妹谈起大学时的感情和生活经历,又回忆起那时候经常和男朋友坐在学校小石凳上聊天,也是在冬天,圣诞节前夕,在热闹的鲁巷广场,他温柔地帮我披上黑色大衣时的那一幕,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温馨。。。 本科毕业,在破旧的武昌火车站,他泪流满面地追着徐徐前行上海的火车,而我也用报纸挡住自己的头,不想让对面大叔看到我止不住地掉眼泪,那时差点以为我们会就此分开。。。 在上海一起的日子,有酸的,甜的,苦的,咸的。。。 但是,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 或许是个理想的童话,有很多的现实因素,都无法预料,但是,与其花费心思去权衡这场恋爱值不值得爱,何不不顾一切轰轰烈烈爱一场,谁能说得准你就不是对的呢? 印象中,校园爱情,无论最后是到达彼岸,还是相互说再见,永远都是刻骨铭心的,爱了,就不应该去想残忍的现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蜗居,告诉大家了什么?
pony911 2009-12-14 11:07
蜗居,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何?看了蜗居而改变自己梦想的人,几何? 以下转载两篇博文,仅供参考! 《蜗居》观后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6884 《蜗居》错就错在太真实!: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8250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那个叫鲁迅的终于从教科书里滚蛋了
emlyn 2009-11-26 12:32
我转载这个,感觉写的很现实很深刻,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当过激的愤青,发现问题很重要关键是如何妥当解决问题,我也希望将来能够从政的读者记得这篇文章。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滚蛋,已经是时候了。/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阿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卖淫、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2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录一下现实的社会!“他们只认钱,我们很单纯!”
hongkuan15 2009-11-4 10:07
大学生救人溺亡 船主手牵绑尸绳要钱(图) 这是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是现实的社会,也是社会的现实!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看人家如何为一条裤子讨价还价吧, 经典搞笑片
tianli99 2009-10-16 20:46
顾客:老板,请问这条裤子多少钱? 老板:180元,广州正宗货,要不要? 顾客:我先看看 老板:别看了,东西是好东西,给你优惠点170元。 顾客:这也叫优惠啊? 老板:呵呵,好吧就140元,这回可以了吧。 顾客:哈哈哈哈,我笑! 老板:你笑什么,难道嫌贵? 顾客:不,何止是贵,简直就是用水泵抽我的血! 老板:哪里有那么夸张,看你是本地人就120元吧。 顾客: 老板:你不会还嫌贵吧,我最多只挣你几块钱。 顾客:不,我没有说贵,这条裤子值这个价钱。 老板:你真有眼光,快买吧。 顾客:裤子是好裤子,只是我口袋里的票子有限啊。 老板:那你口袋里有多少钱啊? 顾客:90元。 老板:天啊,你开玩笑,赔死我了,再添10元。 顾客:没的添,我很想给你120元,可无能为力。 老板:好吧,交个朋友,你给90元拉倒。 顾客:我不会给你90元的,我还要留10元的车费。 老板:车费?这和你买裤子有什么关系? 顾客:当然,我来自很远很远的地方,我必须坐长途汽车回去,车费10元。 老板:你骗人! 顾客,我从十八岁以后再也没有骗过人,相信我。你看我的脸,多么的真诚啊。 老板:虽然我看不出来你的真诚,但我认赔了,算你80元好了。 顾客:等等,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还没有吃早饭,我很饿。 老板:你!!天啊,你太过分了,你在耍花招。 顾客:相信我,我很真诚。如果再不吃饭的话,我会昏倒在你面前。 老板:我真是倒霉,遇到你这样的滑头。可你的确过分,一会要坐车,一会又要吃早饭。是不是你一会还要说你口渴,想喝饮料呢? 顾客:你太小瞧我了。相信我,我没有要求了。 老板:相信你?最后一次? 顾客:是的,相信我。 老板:好吧,痛快些,70元。 顾客:我这就给你钱。 老板:快些。 顾客:等等,这里的颜色好象有点不对劲啊。 老板:不,不是,这是磨沙颜色,故意弄成这个样子的,这叫流行。 顾客:是吗,怎么看起来象旧裤子,怪怪的。 老板:什么?你侮辱我人没有关系,请你不要侮辱我的裤子。这是真东西。 顾客: 老板:好吧,我给你看我的进货单你瞧,进货日期是上个礼拜,进货单位是广州某某服装厂,这怎么能是旧裤子呢? 顾客:哦,对不起我误会了,不过天啊,进货价:20元每件。 老板:哦,不对,不对。这是没有上税前的价钱,缴税后每条成本价是40元。 顾客:你在撒谎,你以为我是傻瓜吗,这是增值税发票,是缴税后的价格。这条裤子只值20元,可你 老板:嘿嘿做生意吗,你要知道我每天的门面房租金上百呢,不赚钱我吃什么? 顾客: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心太黑! 老板:嘿嘿,30元行不?我的好兄弟,让我赚点。 顾客:钱是小意思。只是你的行为让我气愤。你深深伤害了一个消费者的心灵。 老板:有那么严重? 顾客:难道你认为欺骗行为不严重吗?再发展下去,可就是诈骗,就是犯罪! 老板:妈呀,好夸张啊。这样,你消消火,我25元卖给你,就赚五元。 顾客:什么?25就是二百五的意思,你瞧不起我? 老板:没有没有,就24吧。 顾客:有一个4,就是死的意思,不吉利,我很迷信的。 老板:天,23没有毛病吧? 顾客:好吧,成交! 甘肃省的人们在用传统手势方式讨价还价 ----------------------------------------------------------------------------------------------------- 博主: 主流经济学的静态研究模式还能再走多远? 现在建立动态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已经提到了日程。讨价还价问题就是一个较好的理论研究突破口。 以后为这个搞笑的讨价还价过程建立个数学模型吧!
个人分类: 经管评论|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与理想
xu782219 2009-10-10 18:24
现实与理想 人要生活在现实中, 还要生活在理想中。 生活在现实中, 活在当下,是基础,踏踏实实; 生活在理想中, 向往未来,是目标,寻寻觅觅。 两者结合,有近有远,是人是仙。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梦想离现实到底有多远——电影《立春》观后
罗帆 2009-8-12 09:13
立春之时,春天却未至,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 看完电影《立春》,我一直在想,梦想离现实到底有多远 ? 那是一个发生在北方小城的寻梦追梦的故事。 主人公王彩玲为了梦想一直努力奋斗着。她就像一只努力吐丝做茧的虫子,幻想着破茧之后的自己会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但她不明白,无论她如何努力,只能是一只丑陋的蛾子。姑且不考虑阳春白雪的歌剧有多少商业需求,不考虑在艺术上成名成家的概率有多低,不考虑主要靠自学成材的演唱技巧是否专业,制约她实现梦想的致命因素是长相丑而且不再年轻。她梦想着登上顶尖的歌剧艺术舞台,但观众的目光会是挑剔而残酷的 ; 她梦想着甜美的爱情,但恋人的眼光会是嫌弃和残忍的。王彩玲以为自己得到爱情之后,在学校教音乐课时神彩飞扬,演唱《暮春》时痴迷的表情,那种陶醉的幸福的眼神,令人感动。而这种美妙的情景瞬刻之间就被粗暴而绝望的咒骂声所破坏,直至她被羞辱地摔倒在地,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钢厂工人黄四宝是王彩玲的初恋。他一次次地想考入北京的美院,又一次次地失败酒醉而归。梦想毕竟不是现实 , 他不是梵高再世。虽然在梦醒之后离开小城去深圳下海,但后来回城后只能靠开婚介骗钱,最后逃脱不了被人四处追债的窘境。当他在被人打破玻璃的车里与王彩玲擦肩而过时,那种无奈又无望的眼神是复杂而迷离的。 按照阿德福的挫折回归假设,当一个人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而受挫折时,就可能退求其次,即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当发展需要屡次受挫之后,王彩玲不得不追求关系和生存需要的满足,为此她抱养了孩子 ( 虽然独身,但尚有家 ); 为了独自养活孩子赡养老人,筹齐为孩子治兔唇的手术费,她放弃教职去贩卖羊肉。而黄四宝在发展需要多次受挫之后 , 剩下的几乎只有生存的欲望。 王彩玲第二次爱情萌动时,偏偏遇到的是被称为二胰子的舞蹈教师胡金泉。他热爱舞蹈,爱到了分不清舞蹈和现实的地步。生活里的他,彷佛也在舞蹈。他希望可以尽情地跳舞,即使是教人跳舞,也是非常投入。可惜,他太另类了,虽百般努力,但始终无法见容于世。所以,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在教舞的间隙,高声叫出一个女学员,表演了强奸未遂的构思。当他被判刑入狱以后 , 依旧对舞蹈满怀热爱。他对来探监的王彩玲说,布鞋和舞鞋差不多,也可以踮起脚尖。他站起来,翩翩起舞,仿佛在演一出荒谬的人生舞剧。 影片中,王彩玲四次去北京。第一次是为了自己的歌剧梦想,第二次是为了爱情梦想,第三次是为了那个假癌症女孩的成名梦想,第四次是为了什么 ? 她终于从梦想的云端回到了现实的地面,带着女儿进京,彷佛是为了纪念那过去的梦想。她望着活泼可爱的女儿,幻想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情景,虽有些令人心酸,但也透露出一丝立春的暖意。 在逝去的那个年代,小城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环境,让人深感压抑。如今的社会已经多元化,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对个人的价值有了更多的尊重,对个性化的甚至另类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宽容。如果是在今天,王彩玲也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她受挫后可以通过升华或补偿的方式,教授音乐以培养出有演唱才华的学生。 年少之时,我们都有过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经过生活的经验教训,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明白,梦想与现实遥不可及,其间的距离不仅仅是靠自身努力就可以缩短的,所以要力求适应现实,学会知足常乐。但有一些像王彩玲似的人,选择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们能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活得很不快乐。在他们的身上,依然有一些东西会打动我们。 梦想是想象的翅膀,是人生最美好的憧憬,甚至是驱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然而,作为老师,我们经常要教育学生 ; 作为父母,我们也会教育子女 : 不要好高骛远,要认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了解和适应现实。其实,谁能够说清,梦想离现实到底有多远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496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实的世界离理想有多远?
shushenlw 2009-6-7 12:01
看到科学网的几篇文章,其中一篇题目是祖国处处是矛盾,今天又看到一组图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474 ),内心被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么?这就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祖国?好像现在的草根阶层真的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父辈或者再上一代之中,也许就又很多人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但是那毕竟是在国家不富强的情况下的写照,可是现在国家富强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依然贫困? 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使处在社会底层的我深深忧虑,不仅忧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也在担心国家的命运,我们的国家是否会像苏联一样,强大的外表下隐藏着分崩离析的危险?最近发生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度的事情太多了,除了大的灾难,还有无数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社会的中上阶层,好像真的是无视这种现象的发生吧,依然过着自己逍遥的生活。 我仅仅是一名小小的研究生,人微言轻,注定不能改变什么,但从小的教育使我知道,位卑未敢忘忧国,看到矛盾的同时,我的眼中也含满泪水,当权者啊,发发慈悲吧,社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个人分类: 评论热点|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遂、决裂与编辑部推荐
dongping2009 2009-5-16 14:28
几天前谈了一次博客推荐,说的是作为一名暂时的、阶段性的博客发烧友,如何对待其他博客的推荐一事。 今儿个再弹博客推荐,但这回弹弹编辑部的博文推荐。 推荐这东西,出现在中国,大概也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了吧,古时即有举荐不避亲的呼唤,说的便是与推荐有关的这档子事情,境界更高如毛遂者,还能够脸皮巨厚地来个自我推荐。 国人对于推荐,年长一些的可能印象会很深。记得文革后期一部电影,大概叫做《决裂》吧,说的是关于马尾巴功能的故事,其中的一个情节尤其动人心魄,画面上一个有权能够推荐别人的人物,举着另一个被推荐者的一只手高高在上,并指着其手掌上一层厚厚的茧子,理直气壮地对着台下的众人大声疾呼:看看,同志们看看,就凭这双手,他(被推荐者)为什么不能够上大学? 是的,他为什么不能够上大学?难道这位手上的厚茧子,不也是其能够上大学的一个分数和一个重要指标吗? 那位推荐者据此进行推荐,与我们大家根据被推荐者脚底所长茧子的厚度进行推荐,目的都是一个,举荐贤者! 本质上有啥区别吗? 可能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主要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个板凳上,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是也。所以,我在博友苗元华同学刚发的一篇文章后留言:呵呵,舆论控制在哪都一样,你请到Nature或CNN等处的论坛博客等处试试。说到底,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最为重要,这儿也就是一个乐和乐和的场所,偶尔不小心,认识一二情投意合的朋友,足矣! 苗同学,您觉得我这样说,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说啊,如果编辑部不小心推荐了苗同学您的博文一把,您就认为这是天上或然掉下来一个馅饼;如果编辑部慧眼没有照顾到您,您呢,就与我们大伙一起,在科学网这个好地方,自个儿围成一个场子来,乐和乐和。 不亦乐乎! 标题:谢谢东平老师 发表评论人: qlms 删除 回复 你和曹老师都专门写了文章来谈论这件事,让我不胜感激。 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在科学网上乐和乐和。毕竟,这是为数不多的实名博客,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谩骂,无趣和不必要的争执。这里也是为数不多的以从事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人所组成的群体,大家共同语言还是比较多的。 另外,东平老师不要不要称呼我老师了,我现在还是个学生呢,呵呵。 我自己其实发文很少的,被推荐还是不被推荐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昨天无意中发现,分类栏目点开之后,没有显示发表的文章,才提出这个问题的。 其实我的建议,要求也是非常低的: 编辑部推荐博文,可以没有 首页的分栏目推荐博文,这个可以没有; 打开分类栏目,文章按照发表顺序显示,这个应该有。 博主回复:好的,改成同学了,其实今日的同学即是明天的老师,包括我魏同学在内。 正文里补充回答:我魏同学现在完全明白苗同学你的意思了,完全支持你的观点!
个人分类: 布局中盘|5931 次阅读|8 个评论
宋江、板凳与博客推荐
dongping2009 2009-5-13 04:25
进平兄对于读博写博萌生倦意,我看过之后劝了一下,说到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处理,如果旁观者再说话大声了些,还进一步可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来处理,做到我自读博写博,休管东西南北。 人这一生,说到底,加上亲朋好友,同事上下级,如果是教师的话,加上学生等等,全部算起来,真正做到能够互相熟识的,一般应不超过100人,当然不排除个别者可能超过100人的情况。进一步能够真正谈得来的,我意是互相谈得来的,不包括那种一方竖着耳朵,来听另一方叭叽吧叽给你强行布道的那种情况,那么能够达到50人左右,也就很不错了。到了极致便是: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是实际社会中我所理解的情况,但同时又有另一种观点(大意),说的是这个世界,如果你将这世界上任意两个人,非要往一起推并联系起来,中间一般不会超过5个人,比如说将 你与奥巴马 放在一起,中间可能有希拉里、唐老鸭、宋江等等你们互相都还比较熟悉的人物,拴起来了,串起来了。但这两种观点也并不矛盾,你想啊,50x50一直乘上六次,该是一个相当不小的数字啊! 科学网是认识这些实实在在真人的另一个好地方,他还好在这些真人大多数与你不是同一个行当,所以你能够看到,或听到不少新东西,当然你也可能就学到这些新东西了,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科学网中既然有我的师傅,我读我听他们的这些闲言碎语,有所心得的情况下,推荐一把即属情理之中,遇到写得特别好的,留个言发点感慨心得,也无不妥,如果进一步收到互动式的回复,便会更加感觉高兴起来,这样5来6往的,有一些道合者进入我的视线,我也同时进入对方的视线,可能我们双方的闲言碎语写得也并不特别好,但是仍然互相愿意留个言,交流交流。如同平时,你走在路上,遇到你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很熟的50人之一,停下来打个招呼,问问好,聊几句。 所以,如果你一不小心,在科学网上认识几个这些真人,你能够实际很好互动的人数,不就超过一般人的50个了吗?多么好的一件事! 在我的眼中,科学网上都是牛人,没有更牛的牛人一说。换句话也可以说,科学网上没有牛人!但遇到那些对我的留言一概不理的牛博们咋办?好办呀,逐渐减少留言,到不留一言,不就行了?如果这些牛博们写出好文章了,被很多人推荐了,置顶了,我也会点击开读上一读的,觉得好,跟着大伙推荐一把,觉得一般,瞄一眼走人。 留言吗?我为什么留言? 但于我,还有另一种情形需要说明,就是如果我在某位博主的文章下留言了,如同实际生活中,我到了你家里,与你打了招呼,还在你家的沙发或板凳上坐了一会,翻了翻你家的藏书。你说,你这么做的时候,要不要在临走前表示表示? 我的表示就是,我推荐你的这篇文章一把! 以上总括起来,就是我的博客推荐观。同时也顺便回答了一位名字叫剪刀+糨糊 的游客,对我作为专业人士,发出的推荐需要慎重之劝告的一个回复。 回过头来,我要对进平兄再说一句,我很高兴有你的推荐与留言。
个人分类: 布局中盘|4409 次阅读|17 个评论
文化和现实之于学问和学问者的影响
gjszhangtong 2009-3-22 16:23
一、学问作用的无限与无奈 先前曾经看过别人的一篇文学评论,现在还很有印象。它剖析了类似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其走过一生的心路历程究竟是如何波动起伏的。众所周知,但凡作家都是用独特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世界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纷繁复杂,但在作家或深邃、或浪漫、或现实的诠释中,无不可以通过人性来透视、来折射、来揭示世界的本质。人性伸展构成文化性,又或者反过来文化性影响人性。总而言之,作家是经由人性而意欲把握世界,又试图改造人性从而改造世界。这种对世界的改造方式相比机械物化方式应该算是根本性的,但是问题在于,它能够实现吗? 托尔斯泰们经历了思想的一生和现实的一生,最终明白了一个不是很复杂的道理:人类思想能力的无限,与思想结果的局限,是金币的两面。托尔斯泰本人长期研究社会、观察人生、关怀大众,最后却将自己由希望变成为失望,无奈地将人性描述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发出改造人性是如此困难的一声叹息。 进而联想到学问和做学问的人,无论是研究自然问题,还是研究社会问题,想要实现的目标,何尝不是试图积极地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且在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过程中改造自己(不知不觉好像在阐述实践的内涵了)。通过学问过程探究纯粹知识、展开理性思考是不存在什么大的障碍的,只要学问者遵循方法、坚持不懈应当就可以了。学问、思想尽可展开翅膀自由飞翔,触角无所不及。 以做学问为职业的人是越来越多,自然也产出越来越多的学问,不想着怎么用、不拿出去用没有关系,但是学问要拿来在现实中使用,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必然会对它施加这样那样的影响。再者,如果做学问的人两耳无需闻窗外事,甚至沉醉于如学界某些人自我戏谑的 集体催眠状态,那就真可谓是心无旁骛地安心做学问了。然而学问者也是人,也有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也不得不生活在时代群体中和社会文化中。 如此可见,现实是一方面知识拿出来用的时候,要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做学问的人也时常面临主体选择。这两方面都跟学问本身无关,但都制约着学问的作用,以及学问者的心态或境界。学问本身为自然、社会和人提供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但只要是学问一旦与现实发生关联,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常常表现为难以抗拒的人为因素干扰,从书斋想象中的无限可能性变成无奈的现实。与此同时,学问者在现实中、在学问使用中也很可能会慢慢异化。 二、文化、现实与学问者的选择 有人曾经总结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和文化人之间的演变关系,谈及了文化人的两种取向,即学统本位、道统本位,另外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政统本位。几个概念换个表述,实际就是说的学问和学问者的几种倾向。这其中,关于学统和道统的区别与联系,时有争议。比较政治色彩化的观念是说,所谓学统就是崇尚坐而论道,道统就是内学而外治即以学治世;比较中性的观念是说,学统就是重视学问研究的过程和自然结果,道统就是试图将学统的过程和结果确立到公认的高度,即前者做而不在乎评价,后者做也是为了评价。此处并不想论及政治这类复杂事情,只是局限在学界之中谈学问和学问者的倾向而已。显然,学统易而道统难,学统的要求是重在坚持,而道统的要求是内外一致。 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学人以为,古代中国以中心自居,自信满满,学统就几乎和道统同名,否则同样的学问如何可以做上千年而不变。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传统的中国文化人在面对西方强大科技文化的挑战和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世俗诱惑时,只好坚持学统本位,守好自己的传统学问领地,不再奢求由学统而致道统了。本来学问者纯粹做学问也是可以的,但是在中国历来存在一股强大的约束力量,就是要求学问者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如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无用的文人,以天下事为己事、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正因为如此,对近代中国学问者保守性的批判不可谓不多。 中国文人也还有一种处世哲学,就是自己修养不足坚持不了学统,更机缘不济走不了道统,就干脆走向实用,将个人和学问拆散了功利地、无原则地用。例如历史上的绍兴师爷们也曾风云际会一时。实用可以被看作是对政统倾向的庸俗性诠释,政统既不同于学统,也不同于道统,出发点不一样。道统必须以学统为基础,而政统既可以依靠学统和道统,也可以不依赖它们而是偶然地利用一下它们。要给政统下个简单定义,就是以实际社会效用的主观理解确立学问的方式和学问结果的评价。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结局。学问者在学统与道统上面的选择也不例外,他们会在两个极端之间摆来摆去,走向其中任何一端都觉得不完美,是不得已而为之,最好是兼而有之,不争名而有名、有名而不恃名,实际理想的人生目标是想做一个既具备学统本色,又具备道统地位的 great master 。再具体联系到国情实际, great master 最好还要拥有权力,这样还能同时取得政统地位。这样一来,学界小圈子、后台、前台都有自己的舞台,在什么环境下就以什么身份出现,便是十分地完美了。过去俗话说,做不了学问才只好去做事或者去做官,现在这只是学界无奈的卫道舆论,事实却是学而优则仕已是主流了。最近,学问者的这一喜好倾向与专职行政群体的利益还发生着不小的冲突,被后者看作是横刀夺爱、口中抢食。 细细考察原因,发现也不全是个人境界影响。以眼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为例,去精英化多元型社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学问和学问者冲击很大。如果说学统向道统的转变在封建时代是为权威者所抑制,那么现在就是为社会发展趋势所抑制。因此,理性上考虑,如果学问者按学统做到了该做的事情,道统做不做得到应该无所谓,然而学问者也是人,有价值观念,不甘寂寞,也要争强好胜。现在有一部分学问者正是担心学统再也转不了道统,就转向了政统。结果学问所得、心中所想与其正在做的却不一致,那样对己对人皆是很糟糕的事情。有人曾经深刻地评论过古代中国文人的双面性,说他们隐居于山林在野的时候是儒家,而一旦在朝在职就变成了法家,不再坚持自己的学问原则。这样实在是很功利主义的。 上述关于学问和学问者的各种现象,探究其原因,除了个人因素和时代背景之外,也许可以从民族文化上找找答案。曾经有不少关于中国人用感性去工作和生活的说法。 2008 年某天看了凤凰卫视的一档节目,主持在比较中国和其它国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差异时,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个西方学者先后到日本和中国生活和工作,第一感觉是日本的一切好像都井井有条,而中国的比较混乱随意,从理性分析日本方式似乎更可取,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西方人发现最初生活在日本虽觉得很好,但是时间长了却觉得冷漠,没有人情味。而在中国刚开始虽觉得不规范,但是过后却觉得比较有意思、有情趣。这个故事是赞扬了中国人的人情味和灵活性,它对于社会机械化和物化是一种批判。但是也要看到,人性虽然高于物性,人性本身却是优缺点始终并存的,也不是什么都是好的。 感性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于理性竞争和理性发展,应当是弊大于利的。中国人比较善于折衷、转折,善于自我解脱,善于活在当世,可能与哲学和世俗化宗教信仰有关。这个对于争取理性的自由,实际的确是一种文化上的障碍。中国重视人,但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而不是人自己的自我认同和人的一致性。 感性工作和生活更加容易因想八面玲珑而患得患失,当代中国学问和学问者又何尝不是容易患得患失。导致的后果是,有力有心者,随风摇摆、左右逢缘;无力有心者,心之不甘则心不静,既损自己又损他人。与其如此,不如做一选择,从一而终,安心为之,世俗人眼中的成功和失败则由他去。关键是文化是否能够支持正确合理的选择。 世俗中的人可能真的如大作家、大思想家们所定义的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那他们已经改变不了,因为他们是做事的人不是做学问的人,没有这么多主动的前思后想,也没有物质意义上的机会和条件去选择和考量,属于难以框架化的人群,没有框架的人其实也很好,就是活得自然而感性。但是,做学问比不得做事,做事可以没有框架,今天不用再回想昨天的事,而做学问必然会有框架,不然哪有积累可言。有框架则必然会在各种灵活人面前经常有挫折感,这样似乎结果看起来,学问者只要不甘寂寞,终究是摆脱不了首鼠两端的烦恼。 要想让社会跟着学问和学问者走,显然是不可能的。反过来,学问和学问者跟着社会大众走,好象也是不对的。今天虽然早已不片面倡导纯粹学问、书斋学问,但是还是要倡导学问和学问者既不阻止社会自然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向前走,也不应盲目地跟着走;要以有用的学问影响社会、改造社会,但是要遵循学理、理性至上,尤其是所思、所想、所得、所行要一致。如果这样的结果不受社会欢迎,也就由它去,而不是通过削足适履来功利地适应。
个人分类: 科技人文|52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在考博之前
siluyu 2009-3-3 20:55
今天距离考博的日子还有十天。十天不算长,因为人的一生有众多的十天,可是每个十天的意义是不同的。 其实,人生是很偶然的,可也是必然的。必然来源于选择,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选择自己的事业道路,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人生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选择的不同。有的人面临选择,很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的人面临选择,能够很坚定的坚持自己的道路,很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和他们相反。了解自己并坚定方向的人,容易走向成功,反之,则是一次次的后悔与自责。 人生的机遇可以穿行于每一个俗人或穷人面前,只是每个人把握的能力不一样。当然每个人对于机遇的理解不同,每个人所需要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我讲的是当人们面临自己所渴望的那种机遇的时候,每个人把握的能力是不同的。其实,成功和失败只是一线之隔。别人看待你的眼光的好与坏,也是一线之隔。我们自己可以用不俗的眼光看待自己,理解自己,但是社会上更多的是不能理解你的俗人。 考博是我的选择,是我一直的选择,我目标坚定,但是意志没能够坚定。我不能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当然,工作或许或少也会牵扯自己的精力,周围的环境也是那么个环境,这里不是考博的天地,也不是科研的殿堂。但是怎么办呢,或许改变自己的方法就是做那个卧薪尝胆的人,做那些为数不多的人。 其实,能否成功并不是一次的表现,但是,如果经常的持有不同的目标,经常性的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你选错了道路,或者是你将要面对失败。 不知道前面的路如何,但要学会坦然的面对世上迎面而来的一切,无愧于心,就好。 写在考博前十天,谨以此纪念第二次考博。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9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十岁,我的理想与现实
yangfangimr 2009-2-28 08:39
二十岁时,羡慕三十岁的成熟;三十岁时,缅怀二十岁的年轻与活力。 二十岁时,告诉自己要勇敢,要坚强;三十岁时,仍然会软弱,会悲伤,会流泪。 二十岁时,希望自己能镇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三十岁时,遇事还是会慌慌张张,沉不住气。 二十岁时,天不怕,地不怕,巾帼不让须眉,梦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三十岁时,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只想再多发几篇 SCI 论文,早点博士毕业。 二十岁时,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希望飞到远方更远方;三十岁时,明白此心安处是故乡! 二十岁时,感觉手里有大把的时间,一切都来得及;三十岁时,能感觉时间溜走的步伐,觉得什么都有点晚。 二十岁时,刚入大学,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三十岁时,博士快要毕业,很怕会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二十岁时,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盼望白马王子和我一起来演绎爱的神话;三十岁时,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想和家里的那匹黑马好好过日子。 二十岁时,看到喜欢的书却囊中羞涩,书店前徘徊又徘徊;三十岁时,钱包里略有盈余,却没有了书店里买书的情怀。 二十岁时,向父亲要大学的学费,感觉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三十岁时,离家前塞给母亲两千块钱,为不能给父母更多的报答暗自羞愧。 二十岁时,一个月给家里打次电话,觉得父母真是罗唆!三十岁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感觉生命很短,很害怕有一天父母会离我远去,而我还没有好好孝敬他们。 二十岁时,觉得自己很年轻,三十岁是件很遥远的事情;三十岁时,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很怕四十岁会不期而至。 二十岁时,觉得生活是一种苦难,永远没有尽头;三十岁时,不害怕死,也不害怕好好地活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路上
zhjiheng 2009-1-7 22:00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路,在路上,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能有不同的感觉和收获。在上路之前,谁都无法预料这一路将会有什么样的情形,也没有人能够一次将整个路程的计划全部做好,只能边走边看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态度,便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很有意思,也很无奈! 你没有选择生的权利,没有选择活的权利,却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不知道是不是上帝在不经意间犯下的错误。在年少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的权利,不管那一方面,都会有人帮你选择,包括成长方式以及最初级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都是由别人给你灌输的,比如你会被别人教会对长辈要有礼貌,对正确定事情要肯定,而错误的事情需要改正。而这些往往都是经过反复的说教甚至是棍棒或者耳光的洗礼。 当有一天你开始自己选择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前被灌输的非此即彼的道理往往没有作用,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这么简单的选择。你会彷徨,会犹豫,良久之后才做出一个战战兢兢的决定,战战兢兢地走了。好在生活会很快将你的选择的结果告诉你,就在你选择的同时。 关键的问题是你会装的很聪明,拼命的伪装和掩饰自己。很多时候你会不明白你到底是在掩饰什么,你在躲避什么。你甚至不敢面对自己,尤其害怕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清除心灵深处的灰尘,但是往往是无济于事,结果只有一个,你会越理越乱。到头来,你只有一人藏在角落里对着自己灵魂中的尘土大哭,大哭之后要么一切照旧,要么你自己将自己推向深渊。 你总是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拥有余秋雨的睿智,拥有席慕容的温馨,也会拥有三毛对西蒙那样的忠贞,拥有张爱玲那样的对生活或者世界的领悟,可是到头来,你的心头却只有了无限的悲凉,拥有了无法改变的忧郁,当你的苦苦挣扎没有结果的时候,当你心中的结已经无法释怀无法解开的时候,你的结果就在你的面前。 突然有一天感觉到生活很没有方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怎么办呢?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名震全国的学者,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授,还是去一个不用动脑而只管埋头苦干的单位?第一个选择有点犹豫,是因为我担心我会承受不了那种高强度的生活;第二个选择有点不甘,因为我自己心里的野心只有我自己才能清楚;第三个曾经是我比较向往的选择,可是现在不行了,原因在于亲身的接触。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思想的高纬度上颤粟
suqing1961 2008-12-9 15:43
苏 青,刘绪义 思想,见诸于文字,就能给我们提供探寻思想者思维活动轨迹的各种蛛丝马迹。读李森的《思想的纬度》,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在思想的高纬度那颗颤栗的灵魂。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李森写作这本书里的五十多篇杂文随笔的时候,正好处在知天命的年龄。然而,这位知天命的思想者,却一点儿也找不到知天命的感觉。他自称自己到了一个让人困惑的年龄、一个让人尴尬的年龄、一个让人焦躁的年龄、一个脆弱的年龄。李森无疑希望自己活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与天同在、同思、同行,通晓天理,顺乎天意,思维可以在天地间任意驰骋,活得自自在在,逍逍遥遥,洒洒脱脱,坦坦荡荡(后记)。 然而,李森不能。困惑、尴尬、焦躁、脆弱,交织在他知天命的那个尴尬的年龄段。 他的困惑,源于现实社会少数人的富裕,和大多数生活并不富裕的穷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穷人和富人);源于当通过提价来调节需求致使相当多的人看不起病、得不起病的时候,或者相当多的家庭因看病而致贫、返贫的时候,甚至在看病的问题上也是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时候,还有什么贫穷百姓的活路?还有什么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言?(医疗市场化的末路) 他的尴尬,不只是因为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还能吃什么?还敢吃什么?(我们还能吃什么),还有湖南省录用公务员的体检标准中,有要求女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乳房对称、无肿块的歧视性规定(录用公务员要求女性乳房对称)。当对生命尊严的蔑视并非个案存在的时候,作为生命存在的思想者同样会为自己为生命尊严的呐喊和呼吁感到尴尬。 他的焦躁,源于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现实社会尚存在大量不尽如人意现象之间的反差。上学接受教育,本是孩子不可剥夺的天然的权利,也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现实却是,不断涨价的学费和名目繁多的乱收费,造成许多本该上学的孩子上不起学,本该读完的学业也不得不中途辍学(教育产业化还能走多远)。 说到他的脆弱,每见一个个身强力壮的矿工在一声声沉闷的瓦斯爆炸、透水坍塌声中,瞬间成为冤鬼的报道,李森便会眼含泪水怒问矿工的命究竟值多少钱?当外国建筑师设计的蛋壳、鸟巢、水立方、智窗纷纷伫立北京街头,脆弱的李森不禁发出了一连串的质问:强调建筑的时代性、现代化,真的可以不要民族传统和风格吗?强调建筑是一门艺术,真的可以忽略建筑的实用功能吗?中国建筑师真的不行了吗?中国在现阶段搞建筑真的不在乎花多少钱吗?(蛋壳、鸟巢及其他) 思想,只有直面现实才能真正具有威力;只有扎根地球,感受地球每一纬度温度的变化,切近地球的每一寸肌肤,思想者的思想才能让人真正产生刻骨铭心的颤粟。 在下级只需对上级负责的干部体制里,一些领导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把投机视为能干,把圆滑看作成熟,把顺从夸为党性强,培养了为数不少毫无思想或不敢表露思想的平庸官员。作为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机关干部,李森表现出了他热爱祖国、忠于信仰、勤于思考、直面现实、仗义执言、特立独行的高贵品质,成为官场上的稀缺品。或许正是对思想高纬度的不懈追求,正是思想高处不胜寒的不断攀升,让出身于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产业工人家庭、已经知天命的李森,却找不到天命之所在。 文章是属于一个时代的。时代是会老去的,而文章却可以不老,思想也可以不老,李森《思想的纬度》或许进不了当下堂皇的文坛,却无疑为我们这一时代刻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记。 (刘绪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个人分类: 图书评论|5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影文学剧本《梦想照进现实——一个女演员和导演的夜话》
lengwa 2008-10-28 11:01
电影文学剧本《梦想照进现实一个女演员和导演的夜话》 黑底渐亮。一只女人的指尖在飞快地摁手机键子。 手机显示屏:醒着还是睡了? 黑色光标在通讯录名单上快速下移,黑掉一个来不及看清的名字。 画面全黑。出片名。 哔一响,手机又亮了,进来一条短信:醒着。 回复:有事和你说。 黑隐。出主创名单。 手机又亮了,一个字:说。 回复:想和你当面说。 黑隐。出主创名单。 也许一下想不到是手机铃声,一个干净、有罐头味的男嗓子很唐突地跑出来一小声一小声认错。 铃声:我是太自私了,我是太自恋了,我是太自大了,女的一给我好脸我就牛起来了 一只女人的耳朵被手机捂透明。 女声:喂。 男声:电话里说行吗? 女声:电话里说我怕你容易拧巴。 男声:我现在很脆弱,你这一说我都不敢深猜了。 女声:没事,顶多有点糟心。 男声:我糟心的事还少么? 女声:你行,我知道,哪件事也没拦住你呀。 男声:那是你以为。你在哪儿呢? 女声:房间。 男声:我上去。 女声:没不方便还是我过你那儿。我这儿太乱,不能让人看。 男:没不方便。 电话挂断的嘟嘟声。 静场。黑底字幕全部出完。 叮咚,门铃声。 黑底渐亮,这是一间小饭店使用多年的老套间,刷着绿墙围子,沙发、地毯都很旧,书桌上亮着一盏台灯,门漆已经多一半掉色和暴皮,紧下边一排黑鞋印子,最高的踢到门腰那儿,板儿已经踢桥了,下半身合不严了。 男人,从里间一溜小跑出来,脚后跟贴着创可贴,屁股裹着三角裤,背上俩肩胛骨一动一动的。 他把门打开条缝,走廊灯伞脸上。 男:你也太神速了,我还裸体呢。 男人回头,伸胳膊抓起沙发上一条皱巴巴的裤子,立地当间,金鸡独立往裤腿里蹬。 男:马上! 走廊有风,门一点点自己开了。 女人,蹲在门口,头埋在胳膊弯里,一只手向前当啷着,露在门口那圈光里,光卡着手腕,像戴着个金手套,几根手指捏着手机中南海红塑料打火机。 男人拉裤子上腰,吸气收腹勒皮带。 男人架着胳膊没头没脑套圆领衫。 男:好了。 女人站起来,猛一吃光没眼白了,嘴唇也是黑的,脸蛋硌着胳膊印。 女人皱着眉,一手捂着肚子,趟水似的进房间,见到最靠门的沙发立即转腰,一屁股坐下。 女:出门还没事,摁门铃肚子开始疼。 男:有药,但是治头疼的。 女人从屁股底下抽出一泡着烟头的矿泉水瓶子,跟着又摸出一大墨镜。 女:先忍会儿吧,不想乱吃药我。 她又从屁股底下抽出一散了装订的剧本,一电视遥控板,一堆窝了的照片,一条内裤。 沙发的簧已经塌了,女人腾空了就像陷在篮子里。 男人踹了一脚,门才全进了门框。 男:你不舒服就躺那长沙发上去,要不把脚翘茶几上,翘着舒服。 女:我盘着吧。不知道你已经大脱了。 男:刚上床。一堆人刚走。明儿生孩子的戏可能拍不了了,医院不让拍了,说又来传染病了,一病毒又变种了,探视都停了,刚下的通知你说寸不寸?孩子我都借了,一对双胞胎。 男人往女人对面椅子上一坐。 桌上那盏台灯,灯罩像撒过尿有一圈圈锈。白墙照上去以为贴着黄墙纸。俩人脸往前一凑,都跟杏似的。 女:也就是你非要拍那场戏,你是把生孩子当床上戏了。 男:比较人性主要考虑。 女:那个能说实话吗?我最讨厌电影和电视里面拍生孩子的戏,对着镜头龇牙咧嘴的,这就叫人性啊? 男:抽根我的烟? 女:你什么烟? 男人把烟盒给女人看,一种外省出的无名豪华烟。 女:我还是抽我的吧,烤烟抽不动,原来还能抽,抽了阵儿外烟再抽国烟呛嗓子。 男:中南海还行。 女:中南海还行。 男:你这是点几的? 女:点五的来根儿吗? 男:前两天抽点一的拧巴了,跟抽空气似的。 女:嗯,我抽点一的头晕。 男人给女人点烟,两人各自深吸一口,静了一会儿,灯下才有点浮烟。 男:还是酒闹的你这肚子,假装有量,本来是不是想灌我,把自己搞大了吧? 女:每个月这时候我肚子都疼大哥。又不是我挑的头。 男:酒不是好东西,你这一晚上就挂相儿了,你瞧瞧你那眼袋,不是小姑娘了咱们。 女:我还算有酒德吧,没骚扰你们谁吧?我已经很控制了,我喝大了还跟人打过架呢。现在已经学乖了。 男:噢是吗,还好啊,就是话密,觉得自己特懂事,特别会聊天,不许别人插话,也不许别人走,和旁边一桌人挨个热烈拥抱。 女:什么人旁边的? 男:我哪知道,住店的?来开会的?一叫就过去了。 女:呵呵,没说什么不该说的话吧? 男:没有,话说得都特别够意思,一点毛病没有,尤其是跟你最烦的那个,就瞧你们俩在那儿交心了。好戏呀,都不过,脑子都倍儿到位。我还想呢,这要我导这场戏,可能就让你们哭了,哭就不对了。我采访一下你啊,你当时意识里有控制么,我拣好听的说,让她以为我酒后吐真言? 女:没你说的那么多心眼,当时是真的,她也不算我真讨厌的那种,一碰杯一下就感动了。 男:要说会演还得数女的,我没见一个男的能演得自己都信了。 女:嘁!你可千万别跟我说你们不够假。你们那是演的太投入都给自己演成真的了,把自己都给骗了。你想想象你这种演了40多年,跟你搭戏的男的女的有几个看出你在演了? 男:哦,你就是这么看我的啊,我可觉得我还挺真实的。 女:你?好吧,越发证明我是对的 男:不过我觉得你喝了酒倒是挺好的,比平时放的开。 女:真的啊,我一喝酒比较爱往高处走,哪儿高往哪儿站,但是我喝酒从来不断片儿。 男:不会吧这次您从头到尾没断篇儿? 女:没。中间有少几格的,酒满了,杯子空了,谁喝的?这个过程没有。 男:那你一定记得最后你给餐厅题的词了? 女:我又题词了?我题什么了? 男:您老题什么?您的口号是什么?对我们的总结,喝大了一定要嚷嚷唯恐天下还有不知道的,你想想? 女:男的都是王八蛋? 男:对呀。写在人专门留言的大红本上。这餐厅经理也是缺心眼。 女:那我是大了,代表替我一女朋友题的,我要代表我自己题就说:男的都挺可怜的。我挺同情你们的,活着不容易。 男:好吧好吧,最后一画面是什么? 女:你搂着我脖子,说下一部戏咱们还合作。 男:是你搂着我妹妹,跟我推心置腹:哥,咱们得拍点好戏了。之后全不在脑海中了吧? 女:我没砸店吧? 男:手我已经全攥住了。这一嘴酒精可全喷我脸上了。一点不夸张啊,现在我这鼻子人中周围还杀得慌呢。俩眼珠子,你见过那快没电就剩丝儿亮的手电筒么?就那样。聚着那一捻光问我:你觉你很精是么? 女:呵呵,可能吧,我怎么觉得我喝大了干的事儿都那么眼熟啊,演各种人。 男:你知道啊?一晚上我这酒没大,被你一喷就大了。房间一下扩出好多倍,尽管好像是在广场我还有一心眼醒着,督促着我说:我傻。你已经掉转枪口顶着人经理胸脯喊:你觉得你很精是么? 女:太不好了太不好了。不是人都老说我精吗,这是哪和哪啊,你这时该叫人马上把我弄走。 男:我说的这都已经是安兵杨超举着你往外走了。这时候看出人了,要不是咱们组一帮哥们儿争着承认没你精,你哪能一路笑着离开。 女:我还笑着?我太现了。 男:也不知笑谁呢,笑得那叫一个瘆人。上楼换了4个场工,一人一条腿儿,到门口又坐地上了,死活不进屋,说这不是你家,非让我们送你回你家。你现在去看二处,估计脸还没正过来呢,想开导你,这是剧组。没蹲对地方,你斜么岔儿卧着,他斜么岔儿在你之间,被你一腿蹬脸上,回头是墙。 女:我说我怎么脚疼呢?明天给二处买一年足底,请全组喝可乐。我一不认人了,潜意识里只记得一个家,就是小时候我奶奶那个家。 男:你这潜意识里是有暴力倾向的,幸亏二处骨头还硬,这要蹬着女孩,脸盘就碎了。 女:别说了!再说我找地缝钻进去了,我太不靠谱了。我承认,我是有点儿暴力倾向。冬天一下雪,我就做入室杀人的梦,脸上蒙着毛袜子,一进梦就知道那家路怎么走,一出梦就忘。你没发现我一到冬天,不沾酒了?我还挠谁了?我这十个指甲里都是人皮。 男:以后别再吹有酒德了。 女:不吹了。我这算酒炸吧,我还觉得我都好了呢? 男:当然还不算我见过的最邪乎的。喝不喝水?酒后应该叫水呀。 女:渴。嗓子特别干。 男:我这儿有好茶。 女:茶免了。回去该睡不着觉了。这一分散注意肚子还真忘了。我挺喜欢喝酒的,喝完酒想骂谁骂谁,想和谁掏心窝子就猛掏,但是一喝大了就过了。以后戒酒了。 男:这种誓也不必发,你哪知道以后呀?人还是要交几个坏朋友的,日子就是这样儿,隔几天跟你起一次腻,酒还能随时给自己起个哄。当然酒是坏朋友里比较低级的了,也不能太拿它当朋友,一起玩行,跟它交心不知道给你带哪儿去了别带着心事喝。 女:行了吧,我没心事,我没没心事儿的时候,我最烦人家老假装知道我有心事儿的样子。最好谁也别关心我,我有事儿我想说我自己就说了,别老假懂事儿。 男:好吧,你牛。不过我现在也一点不喜欢酒了,经常喝一晚上没感觉,越喝越醒,醒得跟鬼似的,要就一杯就过缩儿,直奔晕恶心去了。酒跟我不亲了。事后胃难受也让我不喜欢。第二天酒还下不去,还在胃里逛荡,反上来剧酸,全是醋嗝儿,打得我咬牙跺脚攥拳头,非得跪马桶抠嗓子眼儿,跟刮宫似的,食道那个辣,那个烧灼,那个不能碰。不过我要喝你这么大绝对第三天见了。你好像还行,这才几小时就起来了。吐了么?还是年轻。 女:吐了。就是起来吐,吐醒的。再躺下后脑勺不能挨枕头,闭眼比睁着眼还晕,整个屋子这么打秋千,只能起来坐着,竖着头。估计你们没走多一会儿我就起来了,一直坐海盗船。现在晕是好点,疼也不是正经疼,是那么个劲儿,一小脑人在里边跳绳。 男:女的是比男的能扛这点比较佩服。我建议你吃片药,能缓点缓点。肚子彻底不疼了? 女:没那么疼了,哪儿都不舒服,它也不显了,我不爱吃药。 男:吃吧,你这么不吃药扛着我跟你说话心里有负担你起来一下。 男人从女人欠起的屁股下找出一版已经抠了几粒还剩几粒的药片,大脏手指头抠出一片,摊掌心递过去。 脖子一骨碌,全是鸡皮疙瘩。女人咽了药,眼泪也同时下来了,连忙用手擦。 大脏手指头在桌上一堆乱七八糟东西里扒拉出一包纸巾。 女人揪纸巾擦眼角。 女:我怎么那么讨厌自己呀? 男:别这么说,谁都有大了的时候,上次我还不是抱着化妆不撒手。 女:我就是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一放开了,特别难看。 男:你这是酒后忧郁症。那不是你,是一漫画。正常时候,你还是挺好一人,大家都觉得你挺哥们儿的真的。 女:你是说平常的我么?你不是觉得平时我很装么?喝大了出来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我。 男:你可千万别这么想,你会恨自己的。平时大家都装,不装早打出脑浆子来了。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儿装呢,跟家什么想法不管,见面必须彬着。谁不装,有人找你聊。人类,就是装着装着,才进步的啊 男人张着嘴,打了个长哈欠。 女:我不是说别人,我是说我自己,我也一直在演一个我自己,一开始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别人全知道,就看我演呢连喝大了我都还演呢你懂我意思吗? 男:你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了。不是我说啊,这可能是你们演员的毛病啊,走到那丢自己觉得由观众跟着你。你不是也看出我演了吗?我在乎了吗?你也把别人想得太真实了,没人要看真正的你,就是要看演出来的你。 女:你说的那是拍戏的时候,那是名正言顺演戏。我是说平常的时候,小明星像小明星,太有钱的像太有钱,勤勤恳恳为别人活着的像勤勤恳恳为别人活着。特别低调不爱张扬的人最难演,我基本没拿准过,也没见谁拿准过,那劲儿太难拿了。 男:关键是你心里写着个装字,以为自己不装,现在要演一个装的人了,一打灯把装照脸上了。要说还是你们演员单纯,往社会上那些老油子跟前一站就显出来了。装,不可耻。装得可耻才可耻。我强烈建议你观察生活。某人说他不装,从来没装过,你赶紧上去记住他长什么样,您见到不要脸本人了。某人岁数很大,某人可以原谅,他一定有想装正派但别人强调他装反派,很有必要很糟心的经历。他讲的真正意思是他不爱装反派。再一位可以原谅是这哥们儿是一可怜人,生下来家里就是一台戏,父母是好演员,演员世家。小学老师是著名导演,进课堂就给他排戏,栽培他,然后自己悟性很高,然后很快自己能给自己导戏了,自己找戏给自己演,怎么演努力,怎么机遇好你要好好把握,怎么八十一难,怎么最后认为自己很成功。从来没出过戏的人我必须承认他,演员很伟大。这就是腕儿。这是一境界,也是一幸福,咽气的时候可以非常轻松地告诉周围:我曾经走过。故事是烂故事,全是改编《西游记》。腕儿遇到,你也别聊了,他一定强烈反感表演是可以通过方法完成的表演系老师观点。他一定要你真听真看真经历。而且反对演员跨戏。 女:他那是蒙人的,蒙那些傻帽儿的,他要来这套,那我觉得他太假了。什么都是真的?拍10条哭10条,都是真的?眼睛还怎么接戏呀都成桃了,还不哭死?哭是最骗人的,不懂表演的人才以为会哭就是会演。再说他都是来真的?你要觉得是,只能说明你没看出来,那是技巧,我们学表演的一演就看出来了。 男:好吧,那你们也很幸福,摆明了是演员,假一点没人挑你,不像我,站在这舞台,暗劲使得皮裤衩都撕了,还不能咧嘴,还要绷着,告白观众,一切来自自然,我就是这么一人。 手机响了,是男人的,男人看了看号码,没接,扣过来,让它脸朝下闷在茶几上响。 手机响了两遍没声了。
个人分类: 我说电影|7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面前,对与错已不重要
kerer009 2008-10-20 16:21
多年以前的一个深秋,那时我正在哈尔滨的一所大学里上学,周末准备乘车去长春的二姨家。记得当时在学校里吃食堂,肚子里油水有限,到长春后我的二姨会好好治治我肚子里的馋虫,到二姨家去改善伙食是令我十分兴奋的事,因而在买完车票后去候车室的路上我兴致很高。 突然一位的老妇人迎面出现在我的面前,轻声问道:小伙子,能帮我个忙吗?,老人穿着旧式深褐色大衣,我回应道:阿姨,有事您说,孩子,我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你能不能借我几块钱?我跟家里打个电话,我不由得仔细打量了一下老人,老人头须发白,慈眉善目,衣着简朴却十分利落,质朴的神态上展露着一丝雍容,我不由想起我从未见过面的奶奶的形象,老人面带微笑的眼神让我不忍拒绝,我没有再多想,就从兜里掏出所有的零钱,留下公交车费后全都交给了老人,老人的一句谢谢你了,孩子的话,让我有了助人为乐的喜悦,我的心情更加舒畅,我继续向候车室方向走去。 这时,在我前面的一名中年男子转身过来告诉我,小兄弟,你上当了,她是骗钱的,顿时觉得被泼了一盆冷水,我不由得愣住了,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样一个慈祥的老人会是骗子。于是我继续向前,走到一个柱子后面观察,结果发现老人又在接着向别人重复刚才的故事,我顿时怒不可遏,觉得老人骗了我,慈祥老奶奶的形象突然变成了骗子让我简直无法接受。 我面带怒容蹬蹬蹬地走了过去,见我回来老人突然愣了一下,嘴张了张没有说话,随即又镇定下来,我气愤地说:老太太,你怎么能干骗钱这种事呢?,老人目光躲闪着没有说话,走,跟我去派出所去!,我气急了,拉着老人的胳膊就往站前广场去,老人一扭身,低声喝道:别拉我,我自己走!,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我不由得放开了手,和老人一起走到了大厅门外,老人边走边说着说:孩子,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啊,连这里的警察也都知道我的情况啊,我真的是实在不容易才这样做的啊!,我也很生气地数落到:那你也不应该骗钱啊,我上学还得打工挣钱呢,难道我就容易吗?,老人听了后把钱还给了我,我把钱揣回兜里,准备离开。突然我发现老人用手捂着脸,无声地哭了,花白的头发也散落下来,我顿时有点于心不忍,就走上前去,又把钱塞往老人的手里,她急忙摆手不肯接,于是我直接把钱塞到老人的大衣兜里,就疾步转身离开了,听见老人在后面急声说:好孩子,你快把钱拿回去,这钱我不能再要啊,我听了觉得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于是就更加加快了脚步向通往候车室的电梯走去,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我一直没有回过头看,耳边还隐约传来老人的声音。 二天后,当我从长春回来路过候车厅时,再没有看见老人的身影。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老人为了生活而这样做的对错始终让我萦绕于怀,虽然老人曾经欺骗过我,但我还是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对是错。我的做法只是出自于我本心,对与错已经不重要,只是觉得对方处在那种困难之中我就应该那样做。
个人分类: 心灵随笔|4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扪心自问:你适合搞研究吗?有胆量的就说
yebike 2008-10-19 15:49
作为过来人,每每看到这些小朋友都不会这样去做的事情,我们到底在做什么,那些呆在实验室的研究生们,你们有多少个是真心的会去搞科研,那么多优秀的研究生最后竟然找不到工作,改行,生物领域里, 10 个中能有 2 个说我就是要在生物技术里做出名堂就算不错了,不知道信息技术,工程、物理、管理等专业的会有多少呢?那当初信誓旦旦的抉择又跑到哪里去了,不再浪费生命那在做什么,这不能仅仅怪我们,还有社会的现实性,朋友们,假如我们重新回到大学,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你觉得现在的生活与学习是你真正想要的吗?我们真正的了解自己吗? 不适合科研的人当初是这样在想: 一是想通过研究生考试来向朋友、亲人等证明自己实力的人。   事实上研究生考试的成功和自身实力并没有完全直接的关系,如果要证明自己,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是害怕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   此类考生参加考研完全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找不到好工作,以至于不敢去找工作,所以才选择了这种逃避的方法。其实,应该明白,研究生毕业以后还是要去找工作的,那时候就业形势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完全是不可预知的。其实,找工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勇敢面对就是了。 三是没有目的、随波逐流的人。 还有一些看到那么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就像是时代潮流,不参加好像显得没有实力或者跟不上时代一样。考研是对自身人生的一个阶段的抉择,请慎重对待,避免随意从众。 适合科研的人当初早已经想好:   一是有志于深化本专业学习的考生。这类考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希望在本专业的科研和学术方面有所成就。当然,如果考上,这类考生多会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以后的人生规划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发挥更大的力量,对于这样的考生当然是会百分之一百地支持考研。   二是为了兴趣决定放弃本专业的跨专业的考生。这类考生一心追求自己人生的乐趣,实在无可厚非。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知识去钻研,去更加深层次的进步,当然会对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这类考生也是强烈推荐选择考研的。 三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或扩展自己的知识层次的考生。这类考生可能已经参加工作,在工作中发现知识的欠缺和事业的狭隘,决定通过考研提高自己。 作为过来人,每每看到这些小朋友都不会这样去做的事情,我们到底在做什么,那些呆在实验室的研究生们,你们有多少个是真心的会去搞科研,那么多优秀的研究生最后竟然找不到工作,改行,生物领域里, 10 个中能有 2 个说我就是要在生物技术里做出名堂就算不错了,不知道信息技术,工程、物理、管理等专业的会有多少呢?那当初信誓旦旦的抉择又跑到哪里去了,不再浪费生命那在做什么,这不能仅仅怪我们,还有社会的现实性,朋友们,假如我们重新回到大学,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你觉得现在的生活与学习是你真正想要的吗?我们真正的了解自己吗?
个人分类: 生活杂谈|3710 次阅读|1 个评论
静夜狂思-(21)-理想、信仰
考槃在涧 2008-8-5 18:17
理想是不可能达到的,可以达到的是目标。信仰是不可能触及的,可以触及的是目的。 人们往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迷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理想的狂热走到现实的懵懂。其实理想和现实都是人需要的,没有理想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现实的人是镜花水月。 摆不平现实的人没有资格谈理想;不愿谈理想的人沉沦在现实中。 现实让人冷静而理想让人激动。但你可知,没有现实的理想是浮躁;没有理想的现实也是浮躁。前一种浮躁让人狂热,后一种浮躁让人迷惘。 我很幸运出生在狂热之后,成长于迷惘之中。没有经历过狂热让我宁静,而目睹父辈的狂热让我警醒;成长于迷惘让我思考,而走出迷惘让我静心。 人不应该因为理想达不到而不去理想。尽管没有理想人们也可以生存得很好,但有了理想大家可以生活得更好。如果理想是一百分,没有理想的人可以及格,只怕超不过七十分,而有理想的人可以到九十分甚至九十九分。 理想和空想的区别是,理想是合理的想法而空想是空洞的想法。希望每个人都有饭吃是理想,希望每个人都有肉吃也是理想;希望每个人躺着就来钱是空想。 我们经常把空谈理想和理想混淆,就像我们把经常把书和知识混淆一样。买一百本书回家不读的是空谈理想,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空谈理想者是精神暴发户。 理想是每天买两张彩票幻想中 500 万,空想是每天幻想中 500 万但不买彩票。 一般我们批判空谈理想的人,这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往往对没有理想而又百事不做的人视而不见。前者起码让你听到了声音,后者在默默无闻中浪费粮食。 当理想破灭的时候,我们总是先丢掉理想。其实往往我们只是有了个错误的理想。也许我们可以丢掉错误,保留理想。 理想不只有感性,感性的想法是感想;理性的想法才是真正的理想。错误的理想来自于不用大脑:那是感想。 如果你认为人民只要不加思考的接受你的理想就够了,你将把国家陷入狂热之中。 如果存在公认的理想的话,我相信那也一定不在文件和讲话之中。 不要奢望理想能帮你成功,理想只是帮助你保持激动的安静。没有理想也不是世界末日,但我相信你会要么过于激动,要么过于安静;你还会经常觉得生活和工作是鸡肋。而你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你没有勇气,或者,你根本就是个懵懵懂懂的猪头。 我们曾经以为嫦娥奔月是神话,而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火星,理想是飞出太阳。其实理想和科学有一个共同的内涵:没有不可能。 ------------------------------------------------------- 没有信仰也是信仰。没有信仰的信仰是不信仰。 我不知道怎么能够让你明白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如果你经常觉得绝望、迷惘、彷徨、沮丧、无助,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去看心理医生,要么去信仰。不要迷信金钱、烟草、爱情、酒精和大麻,那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 重要的不是你信仰什么,是你有没有信仰。 信仰可能让人狂热,也可能让人宁静。信仰现实中的人让人狂热,而信仰不存在的人让人宁静。 上帝是不存在的,但他存在于人们的心里。 即使存在一个客观的上帝,他也不会是你想象中的那个上帝。好比你觉得你的明星偶像很完美,但当你真娶了她做老婆,三个月后你会觉得她和别的女人也没什么分别。 对地位的信仰是所有信仰中最不理智的。 我们往往对高高在上的人抱有信仰。如果你非要信仰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倒建议你信仰自己。 信仰不见得总能帮助你,上帝是不会帮你生火做饭的。 如果你奢望别人可以给你信仰,你为什么不让他也代替你入洞房? 不要以为信仰可以帮你消灭痛苦,它只是帮你正确面对痛苦。 信仰也许由痛苦而生,却不会只看顾痛苦的人们。 既然真空中也有量子涨落,那为什么信仰不能让一个原本渺小的人伟大? 怎么说信仰带给人的力量呢?你相信你可以飞上天空,于是你观察飞鸟,按照它们的样子做了很多翅膀。你失败了无数次,但你还是相信你可以飞上天空。这一天风特别大,你又因为艰苦工作瘦得不成样子,结果你和翅膀一起被风吹上了天空。你只在天上呆了 30 秒,但是你已经肯定的知道:人可以飞上天空。你不尝试无数次肯定无法飞上天空,而支持你尝试无数次的,是信仰。 尽管信仰科学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不得不说:对科学的信仰还很年轻。正如很多年前我们对宗教的信仰一样。 我信仰智慧,但我不知道怎么让你明白,就好像当年布鲁诺也无法让教会明白一样。幸运的是,今天有人不会把我烧死,最多不屑一顾。 信仰本身都是非科学的,但如何信仰可以是科学的。 科学需要信仰,科学家也需要信仰。科学家的信仰是他竟然可以知道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科学的信仰则是它竟然可以拯救人类。 人类有三大信仰:他在宇宙中是不孤独的,起码还有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可以认识宇宙,尽管他只在后者之中;他可以认识自己,尽管他就在自己眼前。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本身就是多么美妙的奇迹!我相信这源自宇宙的信仰。 ------------------------------------------------------- 黄舒骏 雁渡寒潭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惊鸿一瞥 潮来潮去 洗去多少足迹 一切都是缘 多少人曾经轻轻掠过我的眼帘 多少人曾经闯入我的内心世界 多少人曾经用思念将我撕裂 多少智慧才能忍下我的离别泪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静看人间是与非 我们组先 在这土地繁衍 岁岁年年 多少人默默挥下他们的汗水热血 多少人只是贩卖台面上的谎言 多少人随时准备远走高飞 多少智慧才能破解这虚伪的一切喔 ...... 喔 ...... 多少意气风发的少年 失落在理想现实之间 口口声声要做英雄圣贤 最后却变成魔鬼 多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 却向往另一个世界 多少智慧才能逃离这古老的预言
个人分类: 哲思|5431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