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定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遗矢”的问题(3)过犹不及
热度 3 fdc1947 2018-3-11 08:11
说说“遗矢”的问题(3)过犹不及 如何处理好“遗矢”的问题,其关键还在于饮食,套用一句曾经被常用的语言:“问题在下边,根源在上面”。正确的饮食方式,才是处理好遗矢问题的长治久安之道。 什么是正确的饮食之道?说起来又是老生常谈,即平衡膳食综合营养。老生常谈,一般都是基本的东西、正确的东西,只有基本的东西、正确的东西才有可能被坚持下来,一遍遍地叙述。而 对于这些道理,许多人也常常没有做到,所以才需要“常谈”。 所谓营养问题,要综合考虑“进口”与“出口”两方面的情况。中国营养学会制定和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指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参考。 这个宝塔涉及到全部七大营养素。中国人过去把日常生活支出称“柴米油盐”,柴是燃料不在食物的行列。米在宝塔的最底层,油盐在最高层,从米到盐,宝塔基本上概括了我们所需要的主要食物。 这个宝塔很直观、清楚地表达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各类食物的数量,似乎没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解释。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工作性质、遗传因素等等)还是很大的,所以,必须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宝塔所给出的指南作必要的修改。在这个问题上,只有自己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相信科学,实事求是,做一些合乎自己情况的调整,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案。 在这个宝塔中,与“遗矢”问题影响最大的两项在宝塔的下面两层。最下面一层是谷薯类,它的上面一层是蔬菜和水果类。 我国面积广大,各地方以及各社会层次的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很大。所以,各类人们对于这些食物的态度相差也很大。 过去,很多地方的人都以粮食为主要的食物,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把一日三餐称为吃饭(甚至把赖以生存的手段称为靠什么吃饭)。而把蔬菜、鱼肉之类的都称之为下饭的菜。 他们吃菜(包括蔬菜和鱼肉等)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下饭” 。这些人就会形成吃蔬菜较少的生活习惯,他们的饮食往往缺乏膳食纤维。而在另一方面,又有一些更贫穷的人们,以粗劣的蔬菜、野菜来顶替一部分粮食, 造成“糠菜半年粮”的情况 。即使年景好一些,他们的粮食也往往是粗粮。因此,这些人的饮食习惯就是在食物中有许多粗劣纤维。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我们各类人们,无论南方北方、无论城市乡村,人们的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很多人的不少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还或多或少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艰难生活时期养成的习惯或思想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现在的生活和饮食。 有些人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食用的谷物类粮食日益精细,精米白面中已经没有多少膳食纤维,用来“下饭”的菜中间也是鸡鸭鱼肉类偏多而蔬菜偏少,即使有些蔬菜也是“少而精”的,这些人的食物中就往往是膳食纤维偏少。由于膳食纤维偏少,粪便中肠道中停留时间增加,粪便中产生的各种毒物不容易及时排出。 近十几年来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增加 (同期的胃癌发病率倒是相对下降的),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反映。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老年人数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对于健康问题的关心,膳食纤维与人们身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得到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注意,这是一件好事。老年人的各种器官的功能都处于逐渐退化的状态,大肠的蠕动也往往减弱,便秘等症状也常常出现,这样,许多老年人就更注意“遗矢”方面的问题。但是,有些人有时候过于“听话”,又没有把问题全部弄清楚,只是听说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于是也产生一些误解。 过去人们往往把膳食纤维限于纤维素,又喜欢使用“粗纤维”这样的词汇,因此,有的人就过多地食用纤维很粗的那些蔬菜,他们又害怕肉蛋和油脂会造成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害怕三高,不怎么吃肉蛋。这样做的结果是同样引起问题。 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分泌胃酸,而且在不断的揉搓中把食物磨碎成为食糜。如果食用过多的纤维很粗韧的蔬菜,就很难磨碎,这样, 食物就需要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加上许多老年人本来胃的蠕动就不足 ,这样就容易发生胃部的疾病。 纤维较粗的蔬菜往往也同时含有大量的植酸(有的还有大量的草酸),这些植酸和草酸都容易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另一方面,它们也容易与蛋白质结合。 如果食用过多的这种粗纤维蔬菜,就会影响到钙和微量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如铁、锌、镁等)以及蛋白质的吸收 。如果这些人又是很少食用甚至不食用肉类等动物性食品(这些食品是优质蛋白质以及钙离子和铁、锌等微量元素是主要来源),就会产生严重缺乏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不良现象。 所以,过多地食用大量纤维粗粝的蔬菜对于老年人来说未必合适。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 多食用一些既富含膳食纤维但其中纤维又不很粗韧的食物 。这些食物中可以有如胡萝卜、菜花、卷心菜这样的蔬菜,还有“宝塔”最底层中推荐的薯类。 有些人害怕薯类,是害怕其中的淀粉会成为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的因素。其实,如“宝塔”最下一层的说明中所叙述的那样,每日少吃一点薯类而且适当减少谷物的摄入,应当没有什么问题。许多书上所说的“升糖指数”是单一食用某一种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现象。从原理上来说,它与从食用到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吸收的时间相关。像我们一般中国人吃饭那样一口饭一口菜混在一起慢慢地吃,这种情况与单一食物引起血糖升高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地瓜(即红薯、山芋)与蔬菜一起食用,也可以避免单一食用而产生的刺激胃酸过多分泌造成的“烧心”现象。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多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但是,也应该“有度”。少了不好、太多也不好,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当然这里的“度”还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究竟如何掌握这个度,只有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实践。其实,世界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嘴上说说容易,实际上 能否掌握好“度”,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在一个人在处理某个方面问题上水平高低的体现 。 要处理好“遗矢”的问题,还要掌握好时机。我们在《遗矢(1)》里说到过,当 直肠内粪便蓄积足够数量时,肠壁因受到压力而引起排便反射。这种反射传递到大脑而产生便意。产生便意的时间对于各人是不同的,许多人会产生在早晨,特别是早饭后。当产生便意以后,最好就去实践,并养成定时的习惯。 如果产生排便反射后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去排便, 经过一段时间,大肠会逆向蠕动,将直肠内的粪便送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便意就消失了。又过一段时间,再将粪便推入直肠,产生排便反射。经过这样的反复,粪便在大肠内停留就长了,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排便就困难了。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直肠壁对于粪便压力刺激的“灵敏度”也会降低,便秘就会发生。所以,产生便意后就应当去方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而且一旦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随便破坏,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所谓定时排便,也不是刻板地掐住点的定时。我们的很多老年人是非常守时的,几点钟做什么就一定做什么。这里所说排便的定时,也要等到有了便意。人的生物钟虽然是很准时的,但是,排便这个事情还是与前一天的食物、休息的状况、穿衣盖被受热受凉等情况有关,所以便意到来的时间前后相差十分、二十分钟也是常事。如果已经养成了习惯,就还是等有了便意再去,否则,准点在那里空坐着用力也是白费劲。有了便意再去,就能够很快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过”和“不及”都不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遗矢”这个问题上,虽然是老年人表现出来的问题大,但实际上往往问题在中青年时已经产生。只是中青年仍然身强力壮,有点困难能够克服过去,但是,有些问题是种下了根,到了身体略微衰老一定就表现出来了。像肿瘤这样的东西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 在比较年轻时就注意饮食和健康问题才是根本。有些问题到了老年再注意,也只能如亡羊补牢一般了 。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508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linux上使用linux at命令定时启动程序
swx0789 2011-7-7 20:36
cron被用来调度重复的任务,linux at命令被用来在指定时间内调度一次性的任。要使用linux at命务令,你必须安装了at RPM软件包,并且 atd服务必须在运行。可以使用service atd start启动atd服务。要判定该软件包是否被安装了,使用rpm -q at命令。要判定该服务是否在运行,使用 /sbin/service atd status 命令。   配置linux at命令作业方法:   要在某一指定时间内调度一项一次性作业,键入 at time 命令。这里的 time 是执行命令的时间。time 参数可以是下面格式中任何一种:   HH:MM 格式 — 譬如,04:00 代表 4:00AM。如果时间已过它就会在第二天的这一时间执行。   midnight — 代表 12:00AM。   noon — 代表 12:00PM。   teatime — 代表 4:00PM。   英文月名 日期 年份 格式— 譬如,January 15 2002 代表 2002 年 1 月 15 日。年份可有可无。   MMDDYY、MM/DD/YY、或 MM.DD.YY 格式 — 譬如,011502 代表 2002 年 1 月 15 日。   now + 时间 — 时间以 minutes、hours、days、或 weeks 为单位。譬如,now + 5 days 代表命令应该在 5 天之后的此时此刻执行。   键入了linux at命令和它的时间参数后,at 提示就会出现。键入要执行的命令,按 键,然后键入 Ctrl-D。你可以指定多条命令,方法是键入每一条命令后按 键。键入所有命令后,按 键转入一个空行,然后再键入 Ctrl-D。或者,你也可以在提示后输入 shell 脚本,在脚本的每一行后按 键,然后在空行处键入 Ctrl-D 来退出。   应用实例:   at 19:00   at /usr/local/f-prot/f-prot /mnt/winc -report=/root/.xfprot/xfprot.log -dumb -archive -noserver   at   job 1 at 2007-03-09 19:00   以上是在linux上使用linux at命令定时启动程序的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VC定时及计时的三种方法
eaglezxw 2010-4-2 13:48
VC经常要用的定时,下面的几种方法比较实用,文章原文来自http://www.cnblogs.com/domini/archive/2005/05/14/155246.html 1.用定时器设置定时间隔,如SetTimer(0,200,NULL)即为设置200毫秒的时间间隔; 2.在应用程序中增加定时响应函数OnTimer(),并在该函数中添加响应的处理语句,用来完成时间到时的操作。这种定时方法是非常简单的,但其定时功能如同Sleep()函数的延时功能一样,精度较低,只可以用来实现诸如位图的动态显示等对定时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而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条件下,这种方法应避免采用。   精度时控函数   在要求误差不大于1毫秒的情况下,可以采用GetTickCount()函数,该函数的返回值是DWORD型,表示以毫秒为单位的计算机启动后经历的时间间隔。使用下面的编程语句,可以实现50毫秒的精确定时,其误差小于1毫秒。   DWORD dwStart, dwStop;   // 起始值和终止值   dwStop = GetTickCount();   while(TRUE)   {    dwStart = dwStop;   // 上一次的终止值变成新的起始值   // 此处添加相应控制语句    do    {   dwStop = GetTickCount();    } while(dwStop - 50 < dwStart);   }   高精度时控函数   对于一般的实时控制,使用GetTickCount()函数就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但要进一步提高计时精度,就要采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数和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这两个函数是VC提供的仅供Windows 9X使用的高精度时间函数,并要求计算机从硬件上支持高精度计时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数和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的原型为:   BOOL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ARGE—INTEGER *lpFrequency);   BOOL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ARGE—INTEGER *lpCount) ;   数据类型LARGE—INTEGER既可以是一个作为8字节长的整型数,也可以是作为两个4字节长的整型数的联合结构,其具体用法根据编译器是否支持64位而定。该类型的定义如下:   typedef union —LARGE—INTEGER   {    struct    {   DWORD LowPart; // 4字节整型数   LONG  HighPart; // 4字节整型数   };   LONGLONG  QuadPart;   // 8字节整型数   } LARGE—INTEGER;   在进行计时之前,应该先调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数获得机器内部计时器的时钟频率。笔者在主频为266、300、333的三种PentiumⅡ机器上使用该函数,得到的时钟频率都是1193180Hz。接着,笔者在需要严格计时的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分别调用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利用两次获得的计数之差和时钟频率,就可以计算出事件经历的精确时间。以下程序是用来测试函数Sleep(100)的精确持续时间。   LARGE—INTEGER litmp;   LONGLONG QPart1,QPart2;   double dfMinus, dfFreq, dfTim;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itmp);   // 获得计数器的时钟频率   dfFreq = (double)litmp.QuadPart;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 获得初始值   QPart1 = litmp.QuadPart;   Sleep(100)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 获得终止值   QPart2 = litmp.QuadPart;   dfMinus = (double)(QPart2 - QPart1);   dfTim = dfMinus / dfFreq;   // 获得对应的时间值   执行上面程序,得到的结果为dfTim=0.097143767076216(秒)。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每次执行的结果都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由于Sleep()自身的误差所致。   本文介绍了三种定时或计时的实现方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程序的定时和计时功能。以上程序均在VC 6.0、Windows 98环境下调试通过。 本文from:http://www.cnblogs.com/domini/archive/2005/05/14/155246.html
个人分类: VC++开发|4795 次阅读|1 个评论
VC定时的两种方法
eaglezxw 2010-4-1 09:28
1、可以采用GetTickCount()函数,该函数的返回值是DWORD型,表示以毫秒为单位的计算机启动后经历的时间间隔。 ? ? DWORD ? dwStart ? = ? GetTickCount(); ? ? DWORD ? dwEnd ? = ? dwStart; ? ? do ? ? { ? ? ? ? ? ? ? MSG ? ? msg; ? ? ? ? ? ? ? GetMessage(&msg,NULL,0,0); ? ? ? ? ? ? ? TranslateMessage(&msg); ? ? ? ? ? ? DispatchMessage(&msg); ? ? ? ? ? ? dwEnd ? = ? GetTickCount(); ? ? ? ? } ? while((dwEnd ? - ? dwStart) ? ? <= ? ? 2000); ? ? ? ? 2、? 一种更精确的微秒级延时: ? ? LARGE_INTEGER ? ? litmp ? ; ? ? LONGLONG ? ? QPart1,QPart2 ? ; ? ? double ? d=0; ?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 ; ? ? ? // ? 获得初始值 ? ? QPart1 ? = ? litmp.QuadPart ? ; ? ? while ? (d<40)//你想要的时间 ? ? { ? ? ? ? ?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 ; ? ? ? ? ? ? ? QPart2 ? = ? litmp.QuadPart ? ; ? ? ? ? ? ? d=(double)(QPart2 ? - ? QPart1); ? ? } ? From:http://topic.csdn.net/t/20050528/23/4042951.html
个人分类: 开发经验|2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