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科研项目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科研项目

相关日志

科研随感
热度 1 jingbz 2014-10-15 19:07
2014年主持了安徽省科技厅年度重点科研项目,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试验、栽培试验、各地试种、野外调查,终于完成了第一篇科技论文,已投稿,等待审核和发表。这一年虽然辛苦,但是有所收获,还是有一种成就感的。也许科研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摸索,最后有新的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世,进一步看到它的价值,它带来的观赏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进步可能依靠严格的验收以及验收后的问责机制吗?
jiangming800403 2014-9-22 18:11
kexuegzz 2014-9-22 00:02 天朝科研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科研项目(经费)没有严格的科学验收以及验收后的问责机制! 博主回复(2014-9-22 10:41) : 科学研究本来就是探索性的活动,如果采用事后问责的办法,只会使学术活动进一步平庸化,甚至根本没人去搞探索性的活动。 kexuegzz 2014-9-22 13:48 科学研究本来就是探索性的, 你知道TA是在真探索还是在装模作样地假探索? 你知道TA是真有真探索的水平还是只有装模作样地假探索水平? 国家经费不同于私募基金, 没有严格的科学验收以及验收后的问责机制, 那靠什么来约束这些装模作样搞科研的呢(尤其在人情关系横行的...)? 博主回复(2014-9-22 18:06) : 问题是您怎么验收?每个项目结题的时候都会有厚厚的一摞SCI,论文只要想发表总会发表出来的。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1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发财,不应该打国家科研经费的主意
热度 89 Taylorwang 2014-7-27 08:46
一些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与高校的部分教授不按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求使用国家科研经费 ,或变相地将国家的科研经费,通过各种手段,将其转化为自己腰包中的钱,引进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导致网友的争论。有人认为:目前的国家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就是逼良为倡,然后再扫黄,让能拿到,并掌握科研经费的知识分子斯文扫地。也有人提出想当教授,就不应该想发财。我的观点是: 人人都有争取获得比较好的生活权利,想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多赚一些钱也是正当,合法的,但国家科研经费,就必须用在正道上,而决不能转化为申请者的私房钱!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国内的研究人员的工资,与国外研究人员的工资相比,是比较低的,故应从科研经费中拿出部分科研经费,用于补贴工资的费用。 虽然我也赞同增加科研经费中,关于人工费部分的比例,但我觉得,这个人工费,主要是用于补助参加研究工作的硕士生,博士生,或博士后的,而不是主要用于补助参加研究工作的研究员或教授。 原因很简单,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研究员或教授往往国家已发了固定工资,若申请者在申请科研经费时,写清楚大部分科研经费用于补助自己的额外收入,他还能申请到科研经费吗? 国内教授的工资,账面上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教授工资低也是事实,但这是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其实不仅教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其它劳动力成本也比国外低。国内教授的工资,还是比国内的许多职业工资要高的,当然与国内的一些特殊行业,高水平的工资相比不算高,这也与欧美国家类似,教授不算最高收入的群体。所以, 以教授的工资低为由,希望通过科研经费来补贴,是站不住脚的; 更不用讲那些通过各种国家人才计划,已拿到不少人才补助的专家学者了。 对于国内的科技工作者,如刚入职的年青老师来讲,负担最重的就是住房这一块, 特别是在北上广等一线高房价的城市,靠教师的普通工资来自己独立地解决住房问题确实比较困难。 高房价是由高地价,高税收,及开发商的高利润引起的。若高校帮助优秀的青年老师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由学校每年统筹一些房源,通过先租后买的形式,以成本价给在学校工作五年或十年以上的年青老师提供一套住房,无疑会解决许多青年老师的后顾之忧。 其它的所谓将来小孩入幼儿园的费用,读小学的费用等等都不值得一提。因为一般大学都有附属的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教工子弟入读这些学校,不需要“赞助费”,费用是比较低廉的。其实高校的教工子弟,真没必要花大价钱读社会上的贵族学校,好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源,大学附属中小学,由于生源比较优秀,也比较单纯,也许孩子们看重的仍主要是读书学习方面的事,而不是比较衣服或鞋子是什么牌子,家里开车来学校接送的是什么车。这与社会上的一些私立贵族学校是不好比的, 让孩子在大学的附属中小学读书,省钱,也更省心。 教授或科技人员要增加收入,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服务,技术成果转化来实现,而决不应该私自占有国家的科研经费。 低端一点的社会服务可以做社会上的各种项目的评审专家,一般一天的专家费 1000 元左右。高端一些的,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获得额外的收益。科学网上曾介绍,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研究生物的著名教授,先后成立或参与了十家高科技公司,我想,他从这些公司中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学校给他的教授工资。美国技术市场化方面做得比较成熟和规范,高校对教授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发的技术其潜在价值,往往有专门的评估机构,收益分配及法律介定都比较清晰。国内也鼓励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但许多高校都没有科研成果的价值评估机构,更谈不上如何指导收益分配,法律介定也比较模糊。在现阶段,只要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地在社会上推广应用,并取得收益,项目主持人不是极端自私,并尽量做到综合平衡,就能收到“皆大喜欢”的良好效果。 若能从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上获得收益,这就不是贪污国家的科研经费了,且这个收益也往往远远地大于国家支付的教授工资。 基础理论研究,应该是靠研究者的兴趣支撑的,国家应给予补助,以保障他们的小康生活标准,且这部分的研究人员,也只占少部分, 绝大部分的研究人员,应为解决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服务。 能拿到国家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科研项目的人,都应该是非常聪明的科研牛人,往往也都是能获得国家各种人才支持计划的高端人才。从收入方面来讲,即使不从这些科研项目拿一分钱,小康的生活水准一定是有保障的,当然,也决不可能与国内的富豪比有钱。做国家的科研项目,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为名,为解决某一科学或工程技术问题,而不应该以发财为目的。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能既捞了拿国家级大项目的名声,又将国家科研项目的钱捞进自己的口袋而发财!若想发财,就应该改变策略,将整天思考设立某个研究专项,所谓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前沿问题,“凝炼”出几个科技新名词,提出一个动不动就是几千万、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组合式科研重大项目,然后再考虑圈子内如何分钱,如何将钱分进自己的口袋,将来如何忽悠忽悠地发表几篇研究论文通过验收。 要想发财,就应该考虑自己的科研成果,能真正解决什么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将这些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社会上去,还存在什么技术瓶颈问题?如何开拓新技术的国内及国际市场问题?通过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自己的合法收益。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这些最聪明的科研牛人,往往热衷于靠自己的头衔和影响,向上跑,编织更大的“前沿课题”,来向国家要钱,而不梢于向下跑,了解市场,了解社会需求,来推广与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更麻烦的是,这些顶级的聪明科研牛人,只想通过拿国家的科研项目,不仅头上要戴着大科学家的光环,还想与社会上的一些富豪比有钱。虽然他们确实比较聪明能干,但也不可能比其它人多长一个脑袋,这样做,出事只是迟早的事。
22838 次阅读|212 个评论
高校教师的工作中到底是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
热度 45 Zhanglincn 2014-7-26 11:51
从中国高校的发展趋势来看,科研在高校教师的考核和要求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其科研工作主要的内容有科研论文、学术著作和科研项目或科技转化的产值。往往一个高校教师其工作业绩的好坏大体可以用科研的指标来考察,而其教学工作内容现在已经成为边缘化的东西了,没有人会去过多去关心教学的好坏。科研在实际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科研工作的内容考核指标更客观和公正,而教学的评价太主观和复杂。对一个人来说谁科研搞的好,只要简单罗列出你的论文、著作和项目就可以,结果就显而易见,简单明了,不用多废话,任何人都无话可说。而对一个学校来说,科研论文的多少、层次的高低、科研著作的质量和科研项目经费的多少都是一个大学排名和影响力的重要参数,哪个人当校长都会很重视。但说起教学来主要是你承担了什么课,上了多少节,讲课水平如何,这个没人说得清楚,如果非要把教学算上那你的教材写了几部,你的教学论文写了多少,你的教改项目做了几项,到头来还是“科研”的那一套考核办法,所以说谁教学付出了多少水平多高没有人会认真对待。由于如此的境况,在大学里很多教授都不愿意去上课,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 (2)科研的成果属于个人,而教学的工作属于他人。这个大家都明白,科研成果署的名是教师个人,到哪里都能用,做什么都管用,考核、奖励、评职称和升职等等都可以用。而你的教学工作没有人会承认,你干得越多就越给集体或他人干得越多,那你最后的结局也就越惨,除非你是这众多人物中少数几个能出类拔萃的角色,弄个国家的教学奖或头衔,似乎才能对你起一些作用。可惜你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你一个人完不成这种蜕变,你必须有团队的支持,而且你精心培养的学生们并非都能短时间就成才,即便成了才也不能算到你的头上;而科研则不同,你可以随时随地一个人拼命去做,隔断时间再出去开开会合作交流一下就可以了,发表一篇论文就是一篇立刻就能归到你的头上。所以教学工作现在都被大学教师们看做是最不划算的一项工作。 但从理论上讲,谁都知道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位校长这个问题,他们都会说:教学和科研都很重要。可是在这样的“共识”下,整个社会和大学的群体实际上都没有去实践这样的“共识”,时间长了,很多人的理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都开始认为科研才是大学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相信这一点的人都在大学里混得不错。 这就如同一个国家的未来靠的是教育一样,社会很懂这个道理但社会从不愿意这样去实践。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本质上是靠培养人才来完成的。科研的体制和人类社会以及生物界的发展遵从同一条规律,任何体系的进步都是靠群体的筛选和淘汰机制完成的,而淘汰和筛选的前提是必须培养和维持足够的样本,只有维持足够的个体成长才能实现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说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都花这么多经费,撒出去那么多项目,也没搞出个什么来,只有区区几个人搞出一些成果,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你看牛顿、爱因斯坦甚至发明中国四大发明的人都没有给过什么项目经费,他们不是也搞出来了。所以搞科研的人和花的钱太多了,应该把钱只投给那些那些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他的人都不该给,这样也就能避免浪费了,还能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此想法是似乎很好,可惜,事物的发展并非是这样的,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谁或哪个科研方向会出现大的突破,所以你不可能事先知道这科研经费要投给哪里。整个科研群体的发展必须要经过“大浪淘沙”式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孕育出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果你就选出几个认为是天才的少数人去搞几个你认为重要的方向,那可能最后的结果是更差。所以在科研发展的这个过程中,培养大量的更优秀的后继人才让他们继续投入科研是一个国家科研持续进步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果大学和科研机构只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和人才培养,那么对一个专家和学者而言他可以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师,可以在某个方向领导世界潮流,但他的学术生涯结束或者他总会去世,那么此时这个方向便不再领先,不再继续前进,其水平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就是没有培养人才的显而易见的弊端,而这个弊端在只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中国却不断出现,而且会继续出现。对于一个大学而言不能不断培养出好的后备人才而只用科研经费堆出几个牛人的做法,不是一个大学应该发展的方向,而现在却都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我会经常看到一个大学在国内领先的方向由于一个教授退休而终止的事情,这就是中国的科研生态。而对于挣扎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大学教师来说,他们现在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关我何事!他们的意思只是无奈:我只是一个教师,能管那么多吗,我只能管自己做科研,不想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操心我的教学和学生培养,在大学里教师们都“自生自灭”还能管他们所培养的学生吗? *本博文在《科技导报》节选发表: http://www.kjdb.org/CN/abstract/abstract12383.shtml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22285 次阅读|102 个评论
华南理工大学招聘“化工系统工程”方向博士后研究人员
lihengchong 2014-7-15 15:18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钱宇教授团队,研究方向为过程系统工程。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系统中科学问题。围绕煤基能源化工系统进行建模、模拟、集成优化、过程创新设计、技术经济分析、能耗水耗分析、产品链规划和决策、可持续性分析等一系列问题。中心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973 项目,广东省团队基金等一批重要的科研项目。为引入团队新鲜血液,增加团队研究力量,现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1 名。 拟从事的研究课题 1 .能源 / 资源化工系统全生命周期建模、系统优化、可持续性研究。国基重点项目 2 .物质与能量高效利用的集成优化。国家 973 课题 研究以煤为原料的不同化工过程(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的建模模拟、合成、过程创新和优化、技术经济分析、水耗和能耗分析、全生命周期分析、可持续性分析。 3 .热解油气提质技术评价与高校炼制过程集成优化。国家 973 课题 研究非常规资源油页岩热解为主的综合利用过程,不同干馏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碎屑页岩和干馏气高质化利用过程创新,余热高效梯级利用研究,固体废物和废水分析。全生命周期分析等。 4.煤化工过程中水资源综合利用,煤化工废水的回用和循环。 应聘条件 应届毕业博士生,或最近三年内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志向在能源化工学科方向从事科学研究;或近年内从事过相关方向的研究课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心、乐观的工作和生活心态。 待 遇 按国家人事部和博士后待遇安排。团队另安排业绩补贴。学校提供住房。 具体待遇面谈。 导师:钱宇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 电邮: ceyuqian@scut.edu.cn 有意者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一份详细简历。包括教育和工作经历及其他情况。
2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改进科研管理方式 结余经费不再全部收回
redtree 2014-7-5 06:20
改进科研管理方式 结余经费不再全部收回 解读《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作者:陈瑜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7-4 13:34:36 6月初,“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 这个历时6年多的项目共设置了10个课题,经费高达10亿元,结余的1800多万元经费验收时留给了课题单位。 “具体到某一个单位,结余的金额并不多,但与以往相比,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在6月24日科技日报社组织的解读《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座谈会上,一位专家说,这并不是孤案。刚刚结题验收的一批973项目,2000多万元的经费留给了课题单位。 所谓结余经费,是指所有科研任务都已经结束,最后还剩下的一些钱。按照以前的经费管理办法,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要全部原渠道收回。这一规定与科研活动的规律和实际需求不完全适应,是科研人员讨论比较集中的焦点。 “我们和很多单位交流,人家都说怎么能剩钱呢,必须平账。”座谈会上,有专家解释,这是因为一旦出现结余,将影响下次课题申报预算总额的批准,并有可能影响整个单位的信誉。 “《意见》不再一刀切地把结余经费收回,更能体现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北京科技大学曹文斌教授谈及了“在一线干活的”科研人员的感受。 曹文斌说,项目预算是一个很专业、也比较复杂的工作。尽管科研人员在前期进行了认真的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但由于科研工作的特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研究内容难免会出现一些变化和调整,继而引起经费使用的变动,包括出现科研经费结余。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淑英和记者分享了自己所在单位的一个真实例子。 去年,院里承担的一个项目进入验收程序,当财务审计验收时,判定其中两个课题分别有8万元、3万元的结余,一个月后召开项目验收会议时,财务专家开据了11万元结余资金原渠道退回的通知,但课题负责人解释该经费在财务审计验收时已支出,只是当时没报销。经财务部门确认后,面对退款通知书,院里只好用自有资金垫付了11万退款。 宋淑英分析,因为财务审计验收和项目验收二者隔了一段时间,可能课题组已花了钱还没有报账,或预留给验收的经费不满足最后实际需要,但财务审计验收已给项目画句号了。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怕经费被收回而突击把钱花完。 与会人员认为,按照《意见》的规定,可避免突击花钱,更加合理地使用经费。 “比如科研人员在课题完成后要进一步完善课题内容或开展下一步预研,但在没有申请到新课题经费时,院里可以把结余经费统筹安排给科研人员做续研或预研,这既鼓励科研人员合理预算使用经费,也有利于科研任务的持续和延续。”宋淑英说。 有专家表示,结余经费大概有几个来源:实验做得很顺,减少了重复性过程;在申请项目经费时,多报一点以备审批时被缩减,而缩减的幅度又没预想的那么大;项目主持人花钱比较节省。 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刚提出,科研人员不应该成为财务专家,但其生活在经济社会中,应该去学一些财务知识,知道东西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因为尤其涉及到大任务,合作单位多时,预算显得尤其重要。 结余经费应该留下来,这比突击花掉要好很多。牛刚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如何管好、用好结余经费是个难题。 牛刚建议,是否采取梯次管理,比如10%、15%或者25%,应该设置一个上限,要不然预算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即使只有10%的比例,对几千万的项目来讲,结余的经费额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但也有观点认为,任务本身有它的不确定性,归根到底要看是什么原因出现了经费结余。 《意见》规定,结余经费的安排将与项目验收和信用评价相挂钩。对于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可按规定留归项目单位使用;项目未完成、资金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仍要原渠道上缴国库。 “这个信用体系如何记录、评价?”对于与会人员的疑问,科技部有关人士表示,信用评价和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套系统,国外的信用体系也是经过多年摸索逐渐完善的,目前科技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这项工作。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项目为什么失败了?--不合理的分工
Enago 2014-6-23 20:41
团队合作在科研项目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身为项目负责人,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来思考如何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积极因素,调和成员之间的关系, 让整个团队可以顺畅的运作。 从如何高效完成项目的角度看,团队中的每个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最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但是从科研人员的角度上看,科研本身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一直都在不断强化自己已经比较熟悉的知识领域,很容易就丧失科研兴趣,从而降低积极性............. 查看 详细全文 请点击链结造访 英论阁官方部落格 ※ http://enago.cn/blog/ 项目为什么失败了?-不合理的分工 ※ 博客内容皆由英论阁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英论阁专业团队提供 英文论文编辑 、 SCI 论文润色 、 全套式发表支持 http://www.enago.cn §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4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项目为什么失败了?----领先技术的诱惑
Enago 2014-6-19 16:12
科研人员或者技术人员都有一个共通的毛病,很难抵挡所谓的领先技术的诱惑。比如那些程序员,看到那些新出来的编程工具或者编程语言,禁不住总是会靠近去闻一闻,嗅一嗅,摸一摸。遇到好玩的,总也会想着,要是能在新的研究或者项目中用上,那一定是很酷的。 科研项目通常是为了实现一个或者几个主要的科研目标,只是现在的科研装置越来越复杂.............. 查看 详细全文 请点击链结造访 英论阁官方部落格 ※ http://enago.cn/blog/项目为什么失败了?-领先技术的诱惑/ ※ 博客内容皆由英论阁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英论阁专业团队提供 英文论文编辑 、 SCI 论文润色 、 全套式发表支持 http://www.enago.cn §
个人分类: 科研出版趋势|3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适合科研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dengyh123 2014-6-13 14:50
本文成果 来自 Advances in Education Sciences,2013年第4 期,请大家批评。丽水学院 邓永和2014-6-13 不适合科研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邓永和 丽水学院土木工程学系,丽水,浙江,中国 Email : lsxydengyonghe@sina.com 通讯作者:邓永和 关键词 : 科研项目 ; 科学研究 ; 支助 中文摘要 . 文中指出了现实中 存在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给出了例子,并做了详细分析。为了公平公正,建议对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进行支助,同时对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进行限制。这有利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活动本身上,从而促进科研的健康进行。 1 .引言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科研项目对于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科研成果的取得,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中,竞争也比较激烈。如果竞争取胜靠的是大家正常的实力,但还罢了,问题是,现实的竞争常常夹杂着学术腐败,因此,如何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弱学术腐败在项目立项中的负面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现实中,实力强的申请人没有申报到科研项目,有的是因为非正常竞争而落选,有的是该科学研究不适合项目的形式。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是令人遗憾的,它们都很有必要得到科研经费的支助。科研项目申报的非正常竞争,这方面的文献很多,笔者就不再赘述;而科学研究不适合项目的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人研究。因此,笔者在本文研究那种科学研究不适合项目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指出了现实中 存在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并做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健康进行,并在一定程度抑制学术腐败。 2 . 不适合科研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是存在的 哪些科学研究不适合项目支助这种形式呢?一般说来,原创性较强的科学研究不适合项目的形式。因为,这些研究常常需要跳跃式的思维,难于预见研究的结果,也难于确定研究方案,故无法用预见性较强的项目形式详细写出申请书,特别是研究方案很难写出来。下面举三个例子。 2.1 若我们申请“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的研究”这个项目,能成功吗? 在人类的历史中,当我们还不知道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 180 度的情况下,假设要申请“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的研究”这个项目,你按现在申请项目的要求如何写出研究方案呢?笔者估计了以下四种情况,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情况。 第一种情况,或许你写着“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若这样,评审专家完全可以认为你写的很不具体,项目不具有可行性。 第二种情况,或许你写着“通过三角形所在平面内,过三角形任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和直线的角度等于 180 度,来完成项目。”。如果你真这样写的话,其实,这个项目已经没必要立项了。因为,你在申请的时候都已经完成了。 第三种情况,或许你写着“利用平行线和直线的性质,来完成研究项目”。若这样,评审专家就会说,你没有指出是平行线和直线的什么性质,故项目不具体,不可行。其实,你若再具体点,就可能变成第二种情况了。 第四种情况,或许你写着“我也不知道如何研究这个问题,但我会全力投入这个研究,根据我的研究基础,相信能解决这个问题。”。若这样,评审专家就会说了,既然你不知道如何研究,那这项目就不要立了。可若照此观点,那么,人类历史上出人意料的许多公式和定律都不大可能得到项目的支持,因为:许多当事人起初真的不知道如何研究,完全是凭兴趣在做,偶然发现而已。但是,若人类历史上出人意料的许多公式和定律都不大可能得到项目的支持,而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却得到项目的大大支助,那么,我们的项目意义究竟是什么? 可见,假设的项目“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的研究”在今天的项目申报实践中,根本无法立项。但是,这个不能受到任何级别支助的、简单项目“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的研究”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却比我们今天已经获得支助的许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还要高些。笔者在这里强调一下,复杂并不一定代表水平高,简单也不一定代表水平低,因为复杂常常是没有看透事物本质或没有归纳好事物本质。因此,我们不要以为第一个解决“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 180 度”的人水平不高。 2.2 若阿基米德申请“国王的王冠是否有杂质”这个项目,能成功吗? 历史上,某国王直接将“国王的王冠是否有杂质”给阿基米德,不要求他写什么项目申请书,结果是做对了,阿基米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如果要写项目申请书,又将如何写呢?笔者这里也只探讨项目的研究方案。根据史料,笔者认为应该这样写 : 第一步,冥思苦想。第二步,去洗澡,并得到灵感。第三步,把金王冠和纯金放入水中,做比较研究。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的分析,可以判断王冠是否为纯金,顺便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减轻的重量等于它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可是,当时阿基米德接到这个难题时,根本无法预料他的冥思苦想到底能不能解决国王交给的这个问题,也根本无法预料是洗澡、还是别的什么能带给他灵感,也根本不可能预料他会顺便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减轻的重量等于它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事实上,他解决国王的问题及发现阿基米德定律,具有偶然性。进一步说,如果按今天我国项目申请书的要求,阿基米德拿不到国王的这个项目。因为,如果在项目书中写到诸如此类“第一步,冥思苦想。第二步,去洗澡,并得到灵感。”,定会被笑掉大牙的,怎可能拿到项目? 当然,阿基米德的项目申请书可能是其他版本,那么,他的研究方案将可能与实际严重不符,因此,现行项目的规则是不能容许阿基米德申报成功的,这岂不令人遗憾? 2.3 若牛顿申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项目,能成功吗? 幸好牛顿没有去申请;否则,可能他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据历史事实,设想一下项目申请书的研究方案,笔者认为应该这样写 : 第一步,思考什么力量驱使月球围绕地球转等问题。第二步,必须在苹果园里看到苹果落下来,并联想第一步做思考。第三步,他小外甥必须玩小球,并引起他结合第一步和第二步做思考。第四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做验证。 显然,这样的申请书也是很难得到我国科研项目支助的。评审专家会想,第二步为啥必须是苹果,难道其他就不行?第三步干为啥必须是他小外甥玩球?申请书这样写,显得不理性,不科学了,怎能得到立项支助?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体现了科研成果的获得具有偶然性。因此,用确定性的项目形式去支助不确定性的科学发现,是不合理的。 当然,牛顿的项目书可能是其他版本,那么,他的研究方案也将与实际严重不符,现行项目的规则也是不容许牛顿申报成功的,这岂不也令人遗憾? 3 .我们应公平对待那些 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要公平对待那些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既要不允许创新性不强的项目立项,也要严格要求已立项的项目结题,还要合理支助那些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3.1 创新性不强的项目不能立项 如果科研项目只是把某种已有的理论或方法从一个领域运用于另外一个、或另外几个、甚至另外几十个领域,变成另外一个、或另外几个、甚至另外几十个科研项目,它们只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做项目,因为这里的创新性严重不足,则这些项目不应获得立项,也不得认定为本文研究的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如果科研项目只是把几种已有的理论或方法拼凑在一起研究,做一些肤浅的研究,由于这样的项目也很容易被人想到,创新性也是严重不足,则该项目也不应获得立项,也不得认定为本文研究的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如果创新性不强的项目能够立项,获得支助,这就意味着创新性较强的项目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支助。同时,如果学术大牛们或其他强力人士利用人脉关系等,故意用前面两类容易想到的、创新性不强的项目去抢立项,也将显得很容易,这也将容易导致学术腐败。 当然,这里提到的两类项目,尽管不便于作为科研项目,但是可以为考虑生产性项目等。 3.2 严格要求已立项的项目结题 对于已立项的项目,如何严格要求呢?一般是看是否完成了项目申请书中的预期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如果申请人真完成了项目申请书的预期研究成果,也没有被人举报查实,我们可以认为该项目没有受到学术腐败的影响,该项目的立项应该是公正公平的,他们可以按照所申请项目的级别结题。 如果申请人无法完成项目申请书的预期研究成果的一定比例,建议撤销该项目,追回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并限制他们以后的项目申请。 如果申请人完成了项目申请书的预期研究成果的一定比例,但无法全部完成,应根据实际完成的科研成果,把该项目降低一个或多个级别结题,同时按结题的级别追回多支助的科研经费,并限制他们以后的项目申请。 如果科研成果不是该项目的申请人完成,只是受到该项目支助,或者根本没有支助而只是虚假标注受到某项目支助,则该成果不应作为该项目的成果。 如果某篇论文是某项科研项目的成果,则该论文不能再算作任何其他项目的成果。这样可以限制多立项,也可激励多出成果。 如果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论文,则该项目不能结题。这样做,可以较好地保证项目负责人是真实的项目负责人,而不是甩手掌柜。 如果科研项目参与者的一定比例人员不能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论文,则该项目也不能结题。这样做,可以较好地减弱或消除项目中不劳而获的挂名问题,从而督促项目成员潜心研究。 如果科研项目参与者没有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论文,则认定该参与者对项目的贡献为零,视同没有参与该项目。这样做,也是可以较好地减弱或消除项目中不劳而获的挂名问题,从而督促项目成员潜心研究。 若采用以上措施,申请人就会根据自己的实力申请项目,而不大可能利用权力、关系等去抢项目,也不大可能只重立项而轻科研实际。这样,有实力而没有权力或关系等的人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立项支助。此外,还让学术腐败的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 3.3 合理支助那些不适合项目支助的科学研究 如何合理支助那些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呢?笔者提出以下方法: 自拟一个项目名称,将与该项目主题相关的论文合在一起(建议一篇论文只能列在一个项目下,理由也是:限制多立项,鼓励多出成果。),根据已完成的科研实际情况及成果的水平补写相应级别项目的申请书,并提交结题报告。当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按相应级别的成果要求,严格审核结题成果及结题报告,若认为它达到某级别,就按某级别补办项目立项手续,并按相应规定拨款支助。当然,在这个补办的项目中,也应打击常规项目中的挂名等学术不端行为。 一般的项目是先立项后实施,而这里是先实施后立项。由于它们都完成了必要的科研成果,这样,后者也没有什么不妥,所以,它们都应该受到科研经费的支助。事实上,这里提到的先实施后立项的项目,有点像我国历史上的“招安”对象。 4 .结束语 本文指出了现实中存在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并举例做了详细分析。 本文建议对不适合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进行支助,同时对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做必要的限制,这样,既有利于支持科研中的“老实人”,也有利于打压项目中的学术不端,从而引导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活动本身上,而不是歪门邪道上,最终促进科研的健康进行。 References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021203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6401665.html . 56不适合科研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pdf
1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 年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 科研项目资助评审结果
wangcq2005 2014-6-7 08:58
2014 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实施委员会秘书处共收到 16 份一般项目、 9 份重点项目和 2 份重大项目申请书,经计划实施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 会议讨论通过,同意对下列 10 个一般项目、1 个重点项目和 1 个重大项目立项 资助。上述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签订资助协议后,连同一般项目的资助经费将统 一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汇至各校提供的美元账户,请各项目组根据项目资助 通知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2014 重大项目资助清单 西安交通大学, 刘进军, 基于分布式多变流器的微网控制方法 与系统稳定性研究 2014 重点项目资助清单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春青, SiC 器件封装材料、工艺及可靠性研究
1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什么项目最需要钱?
chiyanbing 2014-4-29 16:58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承担单位/负责人 经费(万元) 立项年份 1 高速列车永磁电机牵引传动系统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32000 2011 2 高速铁路减振降噪关键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24000 2011 3 PB级高性能海量存储系统的研制和应用示范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1850 2008 4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电力电子集成技术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17400 2007 5 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与验证系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16500 2011 6 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项目 15000 2011 7 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检测技术平台 2011年“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课题 13500 2011 8 煤制天然气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2400 2011 9 大尺寸Si衬底GaN基LED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及封装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2000 2011 10 铝/铬亚熔盐清洁生产共性关键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项目 12000 2011 11 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2000 2011 12 煤分级炼制清洁燃料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2000 2011 13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2000 2011 14 面向三网融合的统一安全管控网络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1900 2011 15 光接入网络演进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0900 2011 16 融合网络业务体系的开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 10000 2011 cnki 不完全统计
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让潜心研究的人生存下去’背后的背景是什么
吴信 2014-3-14 16:31
前一段,《中国教育报》报道‘政协委员建言科研评价:让潜心研究的人生存下去’,说的让人倍感心热;仔细想想背后多少科研人员会有多少心酸:寒心、寒战、冷淡与冷漠。 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是导致学术腐败、科研急功近利的重要原因。如何对科研进行科学评价,一直是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今年两会上,三位政协委员对此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尹卓: 让潜心研究的人能生存下去。 “为什么许多大学都要延揽院士,因为有院士就可以拿到科研项目,可以拿到带着许多科研经费的大项目,有了这些大项目才可能评高奖。这就使得一些科研人员去评奖、公关、追逐名利了,真正踏实做科研的人越来越少。”全国政协委员、军事专家尹卓少将告诉记者,要按科学的办法来管理科研,要以人为本,要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一些高校规定要发表一定数量、一定档次的论文才能评高级职称,才能参加相关奖项申报等,应把这些所谓的量化评价指标去掉,只看个人的科研成果。而这些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应该由同行业的专家来评审。”尹卓说。“我到一些学校去,他们跟我介绍说学校又评上了多少教授、副教授,获得了多少科技进步奖等。领导干部不要浮躁,要去功利化,不要把科研人员的成果当成自己晋升的一个台阶。”尹卓说。尹卓建议,只要科研人员所做的科研是前沿的、方向正确就要鼓励。要建立这样一种制度,让这些潜心科研、一辈子为科研奉献的人有一个生存条件。如能做到这一点,科研就一定能繁荣起来。 反观‘让潜心研究的人生存下去’背后的背景是什么?是否是‘潜心研究的人生存不下去’?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2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克强:财政科研资金要“用到刀刃上”
热度 1 shehp 2014-1-23 16:4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应当居于核心位置;科技投入则是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发展,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始终将科技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1688.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约5600.1亿元,年均增长22.73%,7年累计2.42万亿元。 钱有了,花得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益,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将科技资金“用到刀刃上”。 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对于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基础性、前沿性科技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短期内往往很难收回。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热情。此时,就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介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财政资金应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同时,政府也应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础科研,又搞应用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在科技创新中,政府既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不可“缺位”;但是也不宜“越位”,直接介入科技研发的具体过程。当前,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益仍需提高,具体表现在:一些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重复,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引导支持机制不够完善,绩效管理亟待加强,项目经费使用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举例来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专利申请国,但是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能入围“2013全球创新企业百强”。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创新,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为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这意味着,我国科研人员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将不会耗费在“跑项目”和“过考核”上,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研究。在此基础上,也要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 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政府要大力减少和纠正用行政手段包揽、直接介入或干预科技创新活动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上来,发挥好“推手”作用,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完善分配政策,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积极理顺薪酬体制和激励机制,让他们体面地、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创造性智力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来。 “科技肩负重托,创新成就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了部署。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 只有让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发挥好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才能真正进入创新型国家之列。(张爽) http://www.gov.cn/jrzg/2014-01/22/content_2573316.htm
4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总理: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吴信 2014-1-23 15:25
李克强: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一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财政资金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对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决定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础科研,又搞应用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二要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三要着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让创造性智力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来。 会议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为保护和鼓励创新、更好实现创意和设计成果价值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支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以市场为主导,鼓励创意、设计类中小微企业成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领域,设立创意中心、设计中心,放开建筑设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四是突出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通过完善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方式加强引导,推动更多绿色、节能环保的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五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蓬勃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强调,一切重大工程不仅要依法建,还要依法管。为确保工程有效运行、发挥效益,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及时跟进。草案重点明确了南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水质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护的要求,用法律手段保障调度合理、水质合格、用水节约、设施安全,确保清水北上、造福沿线亿万群众。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1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另类的科研评价方法:投入产出比
热度 2 silane 2014-1-17 15:32
现在国家与社会在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成果时,一般最看重的是文章数目、成果、专利等,其中的科研项目一般是作为一个可以添彩的成份在大加宣传。所以,科研界的大牛们一般穷其心力在争取课题与项目经费上。现在的科研大多是一个比较烧钱的行当,有一定的经费,拉上几个学生,经过几年的折腾,多多少少会在文章上,成果上有点成绩。现在对一些科研标兵的宣传上,一般只看到最后的一个结果,也就是文章数目、专利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合理吗? 因为笔者做过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应用,并不成功地进行过企业运作,所以总有一个投入产出比的思维在心里头。在评价同样的科研成果时,总体上来说,投入的经费越少,花费的人力越少,这样的科研效能应是越好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烧钱情况是不同的,这增加了投入产出比的比较的难度。但不管怎么样,在评价科研成果时,应当把国家与社会的投入作为一个参考的内容。这使得大家在评价牛人时,不是拿经费越多越好,而是拿合理的经费,做出优秀成果的人能力最强。 因此,只有增加这样的一项指标,才能合理利用国家的科研经费,让花较少的钱做出最多成果的人脱颖而出。因为对大多的科研人员来说,心知肚明的知道,更多的科研经费,紧跟热点,总可以做出更多的跟随性的科研文章的。 因此投入产出比,是不是应成为科研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呢?敬请发表观点,当然这也是我作为没能力拿到大项目的科研人员的一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
453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科研项目应取消“纵向”“横向”分类
xiaoyphebau 2013-12-23 16:33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纠正了横向科研经费属于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的观念。这位负责人强调,不管是纵向科研经费,还是横向科研经费,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中国青年报1月2日) 育部在《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要求,高校优化考核与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在笔者看来,取消“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的划分,取消将获得项目作为学术成就,关注学者的学术价值,而不是其学术头衔、身份,就是最好的“创新”。 其次,通过完善年薪制,切割研究人员薪酬与课题经费的关系。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之所以把横向课题作为自己的经费,是因为“工资+津贴”的薪酬制度,让他们自己去挣津贴那一部分。于是谁的课题多、经费多,赚得就多,科研经费由此成为福利的来源,也制造大学里的贫富差距。这一薪酬制度,应该由年薪制取代,大学支付教授事先约定的年薪,教授不能再从课题中提成,科研经费完全用于学术研究(包括支付研究生资助费、访问学者费用等),这有助于科研经费回归本质,学术研究回归本质。 对于普通公众,何为“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往往搞不明白,在他们看来,科研经费就是科研经费,都是用来做科学研究的。这其实是一个基本“常识”,但这常识性问题,却被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异化,“纵向”、“横向”不仅体现科研经费的来源,更体现科研项目的“级别”、“层次”,是科研行政化的结果。比纳入财务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取消这种区分。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纠正了横向科研经费属于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的观念。这位负责人强调,不管是纵向科研经费,还是横向科研经费,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中国青年报1月2日) 对于普通公众,何为“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往往搞不明白,在他们看来,科研经费就是科研经费,都是用来做科学研究的。这其实是一个基本“常识”,但这常识性问题,却被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异化,“纵向”、“横向”不仅体现科研经费的来源,更体现科研项目的“级别”、“层次”,是科研行政化的结果。比纳入财务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取消这种区分。 所谓“纵向”经费,是指从政府部门(包括政府背景的基金)获得的课题经费;所谓“横向”经费,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经费往往具有更大的含金量,比如,有的高校、科研机构评职称,明确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者社科基金项目,而横向课题,即便经费多,含金量通常被认为不高。 这是学术评价行政化的直接后果。纵向项目、经费之所以被高校、科研机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项目、经费来自政府,代表政府对研究人员的某种“肯定”,学者获得课题,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办学业绩,于是只要获得课题,还没有开展研究,学者就被宣传,而学校也将其列为办学成果,比较突出的就是长江学者,本来这是一个旨在帮助青年学者安心学术研究的计划,可是,无论是学者本身,还是所在机构,都把“长江学者”作为了重要的学术头衔,该做什么倒忘记了。而横向经费,来自民间,难以纳入学校的成果范畴。如此一来,大家争相去申报“纵向”课题、经费,并将获得课题、经费作为“学术成就”;对于“横向”经费,其更大价值就在于搞到一笔钱 所谓“纵向”经费,是指从政府部门(包括政府背景的基金)获得的课题经费;所谓“横向”经费,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经费往往具有更大的含金量,比如,有的高校、科研机构评职称,明确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者社科基金项目,而横向课题,即便经费多,含金量通常被认为不高。 这是学术评价行政化的直接后果。纵向项目、经费之所以被高校、科研机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项目、经费来自政府,代表政府对研究人员的某种“肯定”,学者获得课题,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办学业绩,于是只要获得课题,还没有开展研究,学者就被宣传,而学校也将其列为办学成果,比较突出的就是长江学者,本来这是一个旨在帮助青年学者安心学术研究的计划,可是,无论是学者本身,还是所在机构,都把“长江学者”作为了重要的学术头衔,该做什么倒忘记了。而横向经费,来自民间,难以纳入学校的成果范畴。如此一来,大家争相去申报“纵向”课题、经费,并将获得课题、经费作为“学术成就”;对于“横向”经费,其更大价值就在于搞到一笔钱。 如此界定纵向、横向课题的“价值”,也导致高校、科研机构管理纵横向的课题的方式不同,对待科研经费的态度也不同。在大多高校,纵向课题的提成比例(也称劳务费用开支)比较低,经费管理比较严;而横向课题的提成比例,则相当高,甚至有的就被认为是项目负责人的经费。这种“双轨制”管理,直接造成经费管理的混乱,有的负责人既有纵向课题,又有横向课题,于是在纵向课题中报销横向课题的设备购买费用,在横向课题中列支纵向课题的劳务费。总之,用到学术研究的实际费用少之又少,最终有相当部分都想办法进了研究人员的腰包。 其实,科研经费都应该用于学术研究,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学术水平,应以其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而不是 获得的课题项目、经费进行评价。获得课题、经费,还没有做出任何成果,就被认为是学术成就,这使我国学者普遍关心课题的申报,而并不关心具体的学术研究。为此,我国有必要取消对课题项目“纵向”、“横向”的分类,对于所有科研项目都一视同仁。而根据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发展纲要》,政府部门必须转变管理方式,退出行政评价,让位于学术评价,这就要求取消各种行政性质的计划、项目、课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所谓纵向课题,也不应该再继续存在。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纠正了横向科研经费属于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的观念。这位负责人强调,不管是纵向科研经费,还是横向科研经费,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中国青年报1月2日) 对于普通公众,何为“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往往搞不明白,在他们看来,科研经费就是科研经费,都是用来做科学研究的。这其实是一个基本“常识”,但这常识性问题,却被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异化,“纵向”、“横向”不仅体现科研经费的来源,更体现科研项目的“级别”、“层次”,是科研行政化的结果。比纳入财务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取消这种区分。 所谓“纵向”经费,是指从政府部门(包括政府背景的基金)获得的课题经费;所谓“横向”经费,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经费往往具有更大的含金量,比如,有的高校、科研机构评职称,明确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者社科基金项目,而横向课题,即便经费多,含金量通常被认为不高。 这是学术评价行政化的直接后果。纵向项目、经费之所以被高校、科研机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项目、经费来自政府,代表政府对研究人员的某种“肯定”,学者获得课题,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办学业绩,于是只要获得课题,还没有开展研究,学者就被宣传,而学校也将其列为办学成果,比较突出的就是长江学者,本来这是一个旨在帮助青年学者安心学术研究的计划,可是,无论是学者本身,还是所在机构,都把“长江学者”作为了重要的学术头衔,该做什么倒忘记了。而横向经费,来自民间,难以纳入学校的成果范畴。如此一来,大家争相去申报“纵向”课题、经费,并将获得课题、经费作为“学术成就”;对于“横向”经费,其更大价值就在于搞到一笔钱 首先,不应该把项目、课题作为评价学术成就的指标。把项目、课题作为学术成就的指标,就好比种田不比收成,而比谁的肥料多。按照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一个人不断去弄肥料,不精耕细作,没有任何收成,会评为种田能手;而一个人不去向国家要肥料,靠自己的双手,种出好的庄稼,有不错的收成,反而被淘汰,原因是没有用国家化肥。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大量学术经费被浪费,学术氛围极为功利、浮躁,学术变为“课题学术”、“经费学术”。教育部在《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要求,高校优化考核与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在笔者看来,取消“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的划分,取消将获得项目作为学术成就,关注学者的学术价值,而不是其学术头衔、身份,就是最好的“创新”。 其次,通过完善年薪制,切割研究人员薪酬与课题经费的关系。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之所以把横向课题作为自己的经费,是因为“工资+津贴”的薪酬制度,让他们自己去挣津贴那一部分。于是谁的课题多、经费多,赚得就多,科研经费由此成为福利的来源,也制造大学里的贫富差距。这一薪酬制度,应该由年薪制取代,大学支付教授事先约定的年薪,教授不能再从课题中提成,科研经费完全用于学术研究(包括支付研究生资助费、访问学者费用等),这有助于科研经费回归本质,学术研究回归本质。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47710102e905.html ) - 科研项目应取消鈥溩菹蜮濃満嵯蜮澐掷郷熊丙奇_新浪博客
1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话科研项目奖励
热度 2 libseeker 2013-11-22 17:05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科研工作重心要有所调整。科研政策做相关调整第一条是“奖励的重点由奖励论文转向奖励项目。鼓励老师多申请各类项目,奖励重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还将通过设立青年基金、博士基金和创业基金的方式,帮助老师申报基金项目。” 有自然科学领域青年教师对该条发表以下感想:“对很多像我这样在科研道路上起步不久、正在奋力前行的老师来说,职称没有上去,即便有博士学位,要想申请到项目或课题,仍然是很困难的。而对于已经有一些课题项目在手的教授、副教授兼博士的老师,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工作积累,在课题和项目申报方面相对我们有很大优势,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导致我们可能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机会。我们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在申报课题方面给予一些指导,在项目和课题的审核和通过方面,甚至在职称的评定方面,都能够适当给予一些倾斜,使我们的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起步并开展下去。在制订奖励政策时,不能向项目和课题有太大的倾斜,因为项目、课题数目有限,能够获得这些的老师毕竟只占少数。高水平的论文是自己实打实写出来的,可能通过努力能获得的几率要比课题项目要大;而项目和课题可能有的时候需要靠关系、头衔或其他手段得来的。如果一味的重奖课题项目,会降低老师搞科研的积极性。” 笔者很赞赏那位老师的观点。笔者对学校科研政策有所关注,自认为是学校科研政策的受益者之一。科研工作重心有所调整是必要的、及时的,就科研项目奖励,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我们当前的奖励政策大致为:每个项目只奖励一次,奖金由我校排名靠前的项目承担人负责分配。省部级以上项目,若实际到账经费大于下达经费的25%以上,奖励金额=奖励基数×W4(单位排名系数)×W5(人排名系数),奖励金额最低不少于实际到账经费的5%。奖励基数,国家级重大项目10万,国家级基金项目5万,国家级一般项目3万,省级基金项目2万,省部级一般项目1万。部级以上项目,若实际到账经费小于下达经费25%,按其他纵向项目奖励办法处理。其他纵向项目按实际到账金额的5%进行奖励。指导性计划项目按校内课题的形式予以资助,但资助金额不超过立项资助项目经费的50%,不再奖励。(横向项目激励办法另有政策) 以上政策,突出特点是向“钱”看(项目经费及项目实际到帐经费)。笔者对人文社科领域项目有所了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联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等,要么自己作为负责人参与申报过,要么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过,目前校级以上作为项目主持人的没有,但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完成的有数项,在研的也有数项。人文社科科研项目,总体来说经费不多,甚至有不少项目为无项目经费(指导项目或立项不资助)。学校历年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支持的很少,我参与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全部为其它单位,全部没有“到帐经费”,因此从未得过学校的科研项目奖励。当前的情况是,许多科研项目,存在申请门槛,受学校、职务、职称约束,部分项目还须前期投入(比如委托科技查新、需要交纳评审费等)。省教育厅的项目,经费不多,但为限项申报,普通教职工基本无缘。科研项目申报、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环节够劳心劳神,项目经费的使用、完成项目任务更是不省心。 因此,个人建议是统筹兼顾,循序渐进。(1)重视科研项目,也重视奖励论文,尤其是没有项目资助的高水平论文。因为科研项目本身,考核的硬性指标主要还是论文。(2)既然是“鼓励老师多申请各类项目”,那就不能唯“项目经费及到帐经费”,甚至不能唯“第一单位”(鼓励与外单位合作,哪怕是象征性的予以激励)。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7814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项目与冯小刚的电影
热度 3 ncepuztf 2013-11-21 23:08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11岁已经65公斤,1.65米了。 再照照镜子,发现头发花白的自己,熬夜也熬不动了。 曾经的大好青春23-31岁都奉献给了有无穷无尽变化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迷死)开发,当明白这并不是我该干的事情时,身体这架机器已经被磨损的不成样子。 利用强弩之末完成了博士学业,待到将有创新时又被教育部的本科评估折腾得精疲力竭,2年啊,枕戈待旦的岁月,午夜凶铃般的检查。 2年后的博士后留学虽然略经休养生息有所恢复,岁月不饶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岁月留给我们的是磨砺,让我们不为过去的选择后悔,不因前路未知而停步。 发呆的时候常常回忆当年的趣事,傻傻地想,傻傻地笑起来。 当年看冯小刚的电影,竟然觉得和我们做项目如此的合拍。 如今愈感冯小刚是那么的有才,拍电影都能把科研项目总结出来。 甲方乙方: 项目主角 非诚勿扰 1,2 :拍拖几次才能 签定合同 谁说我不在乎: 项目金额 我是你爸爸: 甲方的态度 没完没了: 需求变化,改起来没个完 手机: 联络不断,24小时响应 不见不散: 现场解决,每周末必去 唐山大地震: 甲乙理解偏差太大时 私人定制: 特殊要求,留个后门自己修改数据 集结号: 每次验收前 天下无贼: 出差路上,经常被小偷盯上,被偷得很惨 一九四二: 出差回来像逃亡,多天不洗澡,睡不好觉,当地宾馆卫生太差 大腕: 负责人的遐想 夜宴: 项目阶段性验收后庆祝 一声叹息: 项目结局,MIS项目多数失败了
个人分类: 科教|2421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术报告预报:学术研究与科研项目申请
热度 3 Wuyishan 2013-11-5 15:44
学术报告通知 题 目: 学术研究与科研项目申请 报告人: 黄长著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时 间: 2013 年 11 月 8 日(星期五)下午 2:30 地 点: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层第五会议室( 196 房间) (北京复兴路 15 号,中央电视台西侧) 黄长著研究员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长,国家社科规划办图书馆 · 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 研究领域:语言学、情报学; 1942 年生于重庆, 1964 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同年到中国科学院(现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英汉机器翻译研究,“文革”后从事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 1984 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工作,翌年起任中心副主任, 2000 年秋至 2006 年 1 月任中心主任。 1986 年评为副研, 1988 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1992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 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担任两届联合国社科文组织国际哲学 人文科学 理事会副主席( 1996 — 2000 );担任 1988 — 1990 年度亚太地区社科情报网络地区顾问小组副主席;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评估专家、中国社科院翻译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长;全国社科规划办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和委托课题、院重点课题等;撰写、主编各类著作 10 多种;论文近 200 篇(其中 20 余篇用英、法文在国外发表)。代表作:《世界语言纵横谈》、《各国语言手册》、《当代西方学术思想潮丛书》等。 欢迎所内外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 二 0 一三年十一月四日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学研究|386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