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入侵植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家乡生态环境的思考和担忧
热度 5 lixiong45 2019-2-23 10:10
现在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去,除了一定要吃上一碗正宗的曲靖蒸饵丝(我的乡愁),我最频繁做的事就是关注、吐槽和忧虑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 “ 村里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典型的有:1. 生物入侵。房子方圆50米,可以看到10种入侵植物,相反,多种本土植物已难觅踪影。2. 水土污染。化肥、农药、各种生活废物汇入房子周边的田地,通过生物富集进入人体内。3. 滥捕滥采。凡是有人需要能卖钱的生物都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致富”来源,几千万年进化的产物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灭亡,河沟里本地的野生鱼虾和蛇蛙都快绝迹了…… ” ——2018年10月6日朋友圈语录 除了已经存在的生态问题,一些新的耕作和农业管理模式,我想也会衍生和促进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如2018年许多外地收割机开始进驻家乡,算下来还比自己找人工收割划算,而且还方便,所以不少人都接受这种方式。 “ 传统镰刀打谷方式(左)和新型收割机方式(右)收割的水稻田,后者更为经济和便捷,但留下的秸秆太高,不方便继续种蚕豆,很多人可能也借此不再种小春,因为小春的利润较低,一些人已经放弃种蚕豆。然而不种蚕豆,生物固氮作用削减,来年或后续年份土壤氮肥降低,或许会促进化肥的使用,从而加剧水土污染。而留在田里的秸秆,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焚烧,则可能会引起大气污染。 ” ——2018年10月7日朋友圈语录 如我所料,当年果真许多用收割机收割的农田不再种蚕豆(下图拍摄于2019年2月初),预测今年插秧时节少不了一把火燃烧秸秆。 还有春节期间发表的博文《 毒气熏天 》展现的垃圾焚烧问题。 我预测,等家乡经过多年终于发展起来的时候,需要花很大的代价来治理生态环境问题。麻烦的是,这些既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开始报复人类!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这条河便知道了,谁敢说它对边上居民的生活没有影响? 乡愁,是对故乡的眷恋与牵挂;情怀,是对故乡的奉献与服务。我有一股乡愁,却不知如何发展成一份情怀!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23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名震山林”的土著居民——千里光
热度 2 lixiong45 2019-1-17 14:23
千里光,从字面意思理解,大有 “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 之意,加之又是菊科成员,曾一度让我误以为是外来入侵植物。 实际上,这个霸气的名字来自于一个典故。相传在古代有位农民生了两个姑娘,从小眼睛就不太灵光,看东西很模糊,请了很多大夫都没有医治好,后来一位百岁采药老人路过他们家,告知他们家房前屋后 这种开小黄花的植物就是 治疗眼病的良药。农夫听后,每天使用这种植物煎水后熏蒸两个姑娘的双眼,没有多久,眼睛居然能看的到了,而且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事物,这种药草也被叫做了 “ 千里光 ” 。 千里光 ( Senecio scandens ):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状茎木质,粗,径达 1.5 厘米。茎伸长,弯曲,长 2-5 米,多分枝,被柔毛或无毛,老时变木质,皮淡色。叶具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三角形,长 2. 5-12 厘米,宽 2-4.5 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戟形或稀心形,通常具浅或深齿,稀全缘,有时具细裂或羽状浅裂,至少向基部具 1-3 对较小的侧裂片,两面被短柔毛至无毛;羽状脉,侧脉 7-9 对,弧状,叶脉明显;叶柄长 0.5-1(-2) 厘米,具柔毛或近无毛,无耳或基部有小耳;上部叶变小,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渐尖。头状花序有舌状花,多数,在茎枝端排列成顶生复聚伞圆锥花序;分枝和花序梗被密至疏短柔毛;花序梗长 1-2 厘米,具苞片,小苞片通常 1-10 ,线状钻形。总苞圆柱状钟形,长 5-8 毫米,宽 3-6 毫米,具外层苞片;苞片约 8 ,线状钻形,长 2-3 毫米。总苞片 12-13 ,线状披针形,渐尖,上端和上部边缘有缘毛状短柔毛,草质,边缘宽干膜质,背面有短柔毛或无毛,具 3 脉。舌状花 8-10 ,管部长 4.5 毫米;舌片黄色,长圆形,长 9-10 毫米,宽 2 毫米,钝,具 3 细齿,具 4 脉;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 7.5 毫米,管部长 3.5 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长圆形,尖,上端有乳头状毛。花药长 2.3 毫米,基部有钝耳;耳长约为花药颈部 1/7 ;附片卵状披针形;花药颈部伸长,向基部略膨大;花柱分枝长 1.8 毫米,顶端截形,有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长 3 毫米,被柔毛;冠毛白色,长 7.5 毫米。 产西藏、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常生于森林、灌丛中,攀援于灌木、岩石上或溪边,海拔 50-3200 米。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菲律宾和日本也有。模式采自尼泊尔。 千里光姐妹众多,千里光属 ( Senecio ) 大约有 1000多 种植物,除南极洲外遍布全世界。 —— 引自《中国植物志》 千里光全草可以入药,具有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 用于治疗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痢疾腹痛及风火赤眼等症。在农村有这句俗语: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可见千里光的消炎作用是很显著的。 千里光(花期) 千里光(果期) 注:图片拍摄于昆明植物园。
个人分类: 万物生长|4145 次阅读|3 个评论
餐桌上的外来植物——牛膝菊
热度 2 lixiong45 2019-1-3 09:58
国庆回了趟老家,又过上了 “ 饭来张口 ” 的日子,母亲准备了几个家常菜,其中一种 “ 绿菜 ” 让我眼前一亮,那是老家称作辣子草的一种野草。 “ 这能吃吗? ” 我将信将疑的问母亲。信,是因为我知道这种菜应该没毒,从小就看到各种毛毛虫或昆虫取食,而且几乎所有牲畜和家禽都会吃,父亲也经常割去喂鱼。疑,是因为之前家里并不吃,我也从来没在饭店或菜市场看到这种植物。 “ 很多人还专门去找了吃,煮汤很好吃。 ” 母亲说 。 “ 好吧!你是从菜地采的吧? ” 我心里既很期盼尝尝这种草的味道,却似乎有些不放心。得到母亲肯定的回答后,我仍不忘从我的专业知识角度告诫: “ 这是一种入侵植物,到处都能长,要吃尽量采菜地里长的,其他地方长的不知道土壤有没有被污染,要是污染了,可能重金属超标,吃了对身体有害 ……” 这种在老家不起眼的野草,其身世可不简单。它的学名叫做牛膝菊( Galinsoga parviflora ),俗名有辣子草、铜锤草、珍珠草、向阳花等 1 ,在分类学上属于菊科牛膝菊属的一年生植物。通常人们见到的有牛膝菊本尊和它的亲戚粗毛牛膝菊( Galinsoga quadriradiata ) 2 ,肉眼不易区分,不过除了专业需求,平日里应该没有人去辨别其真身。尽管辣子草既能做饲料又能当菜吃,还有一定药用价值 1 ,但你可千万别被它这些好处蒙蔽了眼睛,它实际是一种不折不扣的 “ 恶草 ” 。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都原产于遥远的南美洲 1,3 ,迄今为止并不清楚它们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总之它们踏上这片肥沃的土地就贪恋上了这里,成为臭名昭著的入侵植物。自从 1915 年首次在云南宁蒗县和四川木里县发现牛膝菊后,它们已经扩散到全国各地,无论是田间地头、山林荒地,还是路旁河岸都有它们的身影 1 。 菜地里的牛膝菊 牛膝菊强大的入侵能力依赖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1 )牛膝菊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种子几乎没有休眠。牛膝菊种子小而多,一株牛膝菊就可能产生上千粒种子,种子容易随风扩散。在老家,牛膝菊种子在秋天随玉米一块成熟后落在土里不久就可以长成新的植株;( 2 )牛膝菊适应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低。如上文所说,几乎在各种地方,只要有土壤,牛膝菊就能生长,真可谓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3 )身在异乡,牛膝菊并不思念亲人,因为这里没有让其闻风丧胆的天敌,日子过得十分逍遥,实在是乐不思蜀。尽管很多动物,包括人类都在吃它,但在其强大的生殖力面前,这种损失实在是九牛一毛;( 4 )和其他入侵植物一样,牛膝菊也喜欢干损人利己的事。其根部能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生长,从而形成自身单独优势群落,给当地的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4 。说到这,没有人再为 “ 恶草 ” 牛膝菊喊冤了吧?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防控牛膝菊的战争从未停歇,然而这必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除了传统的人工去除或化学防治,利用大自然 “ 一物降一物 ” 的规律进行生物防治或许是长久之计。这其中,包括人或牲畜对牛膝菊的食用。 第一次吃了牛膝菊煮的汤,口感挺不错,也没有其他异味,或许不久后这就会成为一道大众的野菜,毕竟它在原产地也被当作菜吃,在其他地方也被奉为佳肴 5 。如果科学家对其营养价值做一个正名,大概会促进它的利用,这对于解决其入侵问题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吃也是一门学问,牛膝菊能吃,却不可随便采来吃,这是因为它还有另一条 “ 罪状 ” 。近年来,研究发现牛膝菊对重金属镉( Cd )的富集能力很强,属于 Cd 超富集植物 6 ,即使在土壤 Cd 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自身富集的 Cd 浓度也可能较高,而且大部分 Cd 会被转运到主要食用部位叶中。居于这种特性,牛膝菊对其他重金属也可能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也就是说,随意从路边或废弃地采食牛膝菊可能会增加人体摄入有毒重金属的风险,毕竟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7 。因此,野生牛膝菊,最好只采食用自家菜地里长的。当然,为了确保安全,也可进行人工栽培,但要在其开花结果前采食,不要给它传宗接代的机会。 说来说去,我们欢迎辣子草加入我们的菜谱,但是要确保来自 “ 干净 ” 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陈菊艳 , 邱建生 , 刘童童等 . 贵阳市乌当区外来入侵植物牛膝菊的入侵风险评价 . 贵州林业科技 , 2017, 45(1): 5-10. 2. 昌恩梓 , 齐淑艳 , 孔令群等 . 牛膝菊属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44(4): 108-113. 3. 李晓春 , 齐淑艳 , 姚静等 . 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 生态学杂志 , 2015, 34( 12) : 3306-3312. 4. 汤东生 , 董玉梅 , 陶波等 . 入侵牛膝菊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植物检疫 , 2012, 26(4): 51-55. 5. 窦剑 , 陆秦 . 羌寨里的 “ 猪草 ”—— 牛膝菊 . 生命世界 , 62-66. 6. 林立金 , 罗丽 , 杨代宇等 . 混种富集植物对牛膝菊镉积累的影响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4, 28(6): 319-324. 7. 环境保护部 , 国土资源部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 环境教育 , 2014, 6: 8-10.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2844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大看花”二则
热度 3 benjaminliu 2012-10-4 09:28
“北大看花”二则
按: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燕园草木》普及本(我是此书作者之一)的时候,也同时推出了一本名为《北大看花》(张弛编,2011年11月)的小书,收录有关北大植物的散文随笔。   早在我做“燕园草木志”网站的时候,就发现季羡林先生写过不少有关北大植物的散文。我想北大出过那么多文人才士,写北大植物的散文应该所在多有。但是这本小书编成之后,我才发现其中以季老和宗璞先生的文章为主,间或有两三篇谢冕先生和刘华杰老师的文章。莫非我原来的猜测有误,以北大植物为主题的散文随笔其实并不多?如果是这样,那我更加觉得有必要普及博物学精神了。   书里还收了我的两篇拙作,与大家名著相比,的确是寒酸渺小——特别是其中一篇还夹在宗璞先生的《丁香结》和《紫藤萝瀑布》两篇名文之间。下面把这两篇文章发上来,以见笑于大方之家。 连翘——我心目中的北大校花 (在书中发表时改题为“我心中的校花”) 盛花的连翘(2006年3月29日刘夙摄于北京大学)   北大的邻校清华大学,早就确定了校花是紫荆和白丁香,紫色和白色因而也成了清华的校色。2010年,中关村大街上另一所著名大学人民大学也确定玉兰花为校花。但北大却一直没有校花,连校训、校歌都没有,有人把这视为北大宽容自由、洒脱不羁的象征。   可是,作为一位北大校友兼植物爱好者,我总不禁问自己:如果一定要选一种植物出来作为北大的校花,你会选什么呢?现在我已经给这个问题找到了明确答案:如果我要选北大校花的话,我会选连翘。至于选择理由,尽量罗列的话,也可以列出不少——   比如,连翘在北大校园里栽培很广,每年四月份,在图书馆南,在电教楼东,在其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满树的灿烂黄花。一所学校的校花,首先应该是这所学校中的常见植物,连翘显然符合这条标准。   四月份在北京尚属早春,这时候校园里开花的植物并不多,开得如连翘般绚烂的植物就更少。于是,早春开花的连翘,又象征了北大“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有人说,迎春花花期比连翘更早,开花时的热烈也不输连翘,迎春花岂不是更为天下先?然而,迎春花花期早则早矣,花谢之后却不见结果。连翘则不然,虽然花期略晚,然而秋天是能够结出果实的,而且这果实还可以入药,包含它的药方如双黄连口服液、维C银翘片之类,至今还在中国的药店中有售。回顾历史上的各种变革,往往都有一种现象:最早出头、冲锋在前的人,常常是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的一批人,按他们的方式来变革,最终往往归于失败。这时候,必须有多谋之士继他们之后而起,缜密计划,慎重行动,变革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我当然希望北大人都向春华秋实的连翘学习,而不要沦为华而不实的迎春花,哪怕是拱手让出“第一人”的美誉,也应在所不惜。   还有,连翘的名字富于古雅气息,在读音上还给人设置了一个善意的陷阱——“翘”字虽是常用字,但在这个名字中却要读破(音“桥”),而不能读如字——也就是说,不能读成口语中最常见的读音(“窍”)。因此,选这样一种名字的植物做为校花,还可以体现北大的人文特色。   然而,在我支持连翘做为北大校花的各种理由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它的花色——黄色。   在北京早春开放的花朵中,黄色和紫色是最常见的两种颜色。既然清华已经占去了紫色,那么常常和清华并提的北大不妨选择黄色。更何况,北大的前身——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清政府)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选择一种具有“帝王之色”的花卉作为北大校花,也是合于北大的光辉历史的。   我想肯定会有人不解:北大的特点是什么?是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那种不畏权威、特立独行的气节,不是甘当走狗,不是阿谀媚主。“帝王之色”云云,莫非是兄台的反讽?   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并不了解像北大这样全国顶尖的大学的真正价值。   长期以来,西方知识界左翼有一个偏见,仿佛觉得知识分子必须保持独立性,必须时时保持批判状态,绝不能和政府“同流合污”,否则就是堕落,不配叫“知识分子”。这种偏见在国内也很有市场,很多人视和政府合作的知识分子为“帝王师”,认为他们是“卖身求荣”。这样的言行,颇迷惑了不少尚在茅庐之中的大学生。   然而在我看来,“思想独立”指的是有自己的主见,不唯上,不唯书,更不唯众。与政府合作的人,思想未必就不独立;反之,不与政府合作的人,思想未必就独立。再说,与批判相比,建设才是更重要的工作。只破不立,是不可能给民众带来幸福的。更何况,一个国家的统治精英,本来就应该先从优秀人才中选拔,而像北大这样的顶级大学的学生正在优秀人才之列,如果不说他们有建设国家的义务,说其中一些人有建设国家的权利总可以了吧?让他们都去当“公共知识分子”,那才是大材小用呢。   我还有一个更不客气的观点:有很多标榜自己“自由独立”的人,其实不过是被另外某种思潮洗了脑而已,所以才会一面唱衰中国,一面又对大洋彼岸的某个大国投去艳羡的目光。对这样的人,多言无益,只能是付以一笑了。   我希望,北大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栋梁,能够主动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一迈入北大校门起就应该负有的责任。当然,我不能决定别人的选择,但每逢春天看到怒放的黄色连翘花,我自己总会记起自己的责任,记得珍惜光阴,克勤克俭。 北大的入侵植物 (在书中发表时改题为“野草之野”) 圆叶牵牛(2012年9月12日刘夙摄于中科院植物所)   在北大校园里面,有引种栽培植物,有本土野生植物,也有一类听上去有点吓人的——入侵植物。   所谓入侵植物,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常常是人为原因)从原来的产地进入另一地生长繁殖,并对该地的生物多样性、经济活动或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植物。当然,这个“不利影响”的判断是比较主观的,把标准划宽一点,则很多入侵植物不过是“归化植物”,是已经和本土植物和谐共处的移民而已;而如果把标准划严一点,那几乎凡是外来野生植物都是入侵植物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植物种族主义”。   圆叶牵牛便是北大校园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入侵植物。在多数时候,这种藤本野花给人一种柔弱优美的感觉,它那纤细的缠绕茎,它那心形的叶子,它那硕大的喇叭状花,还有它那不到一年的寿命,都让人想起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形容南朝后期士族子弟的“肤脆骨柔”“体羸气弱”的绝妙好辞。每年公历七八月份,京城气温尚热之时,在植物生理学上称为“短日照植物”的圆叶牵牛已经觉察到了白昼长度的缩短,知道秋季将不免到来,于是纷纷开花。到一株的花开到不能再开的时候,凉秋便真的来了。这种对秋季如此敏感的气质,又令人不禁想起古代贵族深闺里那些似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的女子。   可是,圆叶牵牛偶尔也会凶相毕露,会大量缠绕在侧柏、圆柏之类生长缓慢的园林树种之上。许多的心形叶片联合起来,如瓦片一般覆盖在树冠之上,遮蔽阳光。久而久之,柏树便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制造养分而慢慢枯死。因为这个原因,原产于热带美洲的圆叶牵牛毫无疑问可以归入入侵植物之列。   北大校园里面另一种常见的入侵植物是小蓬草。小蓬草原产于北美洲,和圆叶牵牛一样也是一年生植物。但和圆叶牵牛不同,这种杂草在春末刚萌发的时候,就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给人健壮刚毅之感。它的生长速度很快,几天不见就能拔高一大截,在周边的草丛中鹤立鸡群。它的茎笔直,常不分叉,颇有专心致志、一意孤行的意味。   也许你会期待这样旺盛的生命到了秋天会绽放出什么鲜艳亮丽的花朵吧,然而不幸的是,小蓬草辜负了所有人对它的期望,只开出了许许多多小而黯淡的花,蓬松地生在傲然的茎顶,恰似少年得志的英雄中年后失意消沉、醉酒度日。当然,植物学家会指出,从这黯淡的花里散放的花粉对某些人来说是过敏原,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会引起一系列的过敏症状;而这些花的繁殖力也不容小觑,可以结出大量的种子,被风吹得四处飘散,来年又会诞生一大批的少年英雄,重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   其实,很多入侵植物在原产地是比较安分守己的,但为何到了新世界,就变得不可一世了呢?2007年,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的冯玉龙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说:在原产地,由于入侵植物有天敌,它们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氮——这是植物3种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分配给体内防御天敌的生理系统。而在新的环境中,因为缺少天敌,原先分配给防御系统的氮素便都分配给了体内制造养分和繁殖后代的生理系统。这样一来,入侵植物的生长繁殖速度自然大大快于本土植物,其压制本土植物的入侵性也就因而显现出来了。   听到这个新奇的假说,我突然联想到了医学界著名的“胚胎决定假说”。   这个假说由英国医学家巴克(D. Barker)提出,它是说,一个人成年后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胚胎发育时的营养状况。如果母亲在怀孕时营养条件不好,那么她腹中的胚胎就会感知到这一恶劣条件,并将其作为外界食物匮乏的表现。为了应付出生之后仍可能持续的食物匮乏,胚胎在发育时便会有意降低个体对营养的需求性,这不仅导致出生后的婴儿体重较轻,而且还使他在成人之后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现象,即使摄取和一般人相同多的食物,也容易患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营养过剩造成的“富贵病”。   两个假说,一个针对植物,一个针对人类,但都有着共同的原理: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遗传会对环境做出响应。当生存条件恶劣的时候,生物体会着重考虑应付难关;只有生存条件良好的时候,生物体才会从容地把资源更多地用于自身的积极发展。所以,在没有天敌的时候,入侵植物会茁壮地生长、拼命地繁殖;而在胚胎时期免于营养匮乏的人类个体,也会在成年后本能地需求更多的食物。更有甚者,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当一个人在解决了最低的物质层次和安全层次的需求之后,他并不会因此感到满足,而是会生发出更上档次的需求:他要有情感和归属感,他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他还要自我实现……   可是,需求上了档次的我们,是否也更像是自私自利的入侵植物?
个人分类: 文艺|1039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五十二:生物入侵典型案例
热度 2 蒋高明 2012-1-8 00:40
蒋高明 案例1:大米草入侵 大米草也称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植物。原产英国南海岸,法国也有天然分布,是原产于英国南海岸,是欧洲海岸米草和美洲米草的天然杂交种。目前在世界许多地方,如爱尔兰 、荷兰、联邦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都有栽培。 大米草为C4(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类型)植物,阳性,湿生,不耐荫蔽与干旱。气温在5℃以上,营养体即能进行光合作用。春季返青,12~13℃以上生长迅速,花期长,5~11月陆续 开花,10~11月种子成熟。在部分地区,冬季地下茎继续生长,植株仍能分蘖。米草根系纵横交错,特别发达。在嫌气条件下,根系不易腐烂,根区细菌增多。这类植物适应幅度大 ,既能生于海水、盐土,也适应在淡水、淡土、软硬泥滩、沙滩地上生长。分蘖力特别强,在潮间第一年可增加几十倍到一百多倍,几年便可连片成草场,因此具有很强的入侵能 力。该物种耐水淹(每次潮水淹没时间在6小时以内生长正常);耐风浪冲击;耐淤(植株一般能随淤随长);耐高温(气温在40.5~42℃时,若水分充足仍能分蘖生长);耐寒(在辽宁省 锦西县已安全越冬,该地冬季气温一般为-20℃);耐石油、重金属、放射性金属污染。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 1963年,南京大学生物系仲崇信教授率先从英国引种大米草在江苏省海涂试种并获得成功,1964年引种于浙江沿海各县、市,1980年引种到福建,之后逐渐被其他沿海省市引种繁 殖并取得成功。随后,全国近海滩涂引起大米草成风,栽培面积达30 000 公顷。尽管该种在许多地区对护滩固岸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在原引种地以外地段,发现滋生蔓 延,形成优势种群,排挤其它植物,构成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如今成了中国几千公里海岸滩涂湿地最为严重的入侵植物。 2002年和2006年,笔者曾两度赴江苏盐城考察大米草入侵情况。现场发现:在大米草分布的地方,几乎为该物种的单一种群,能够生长的其它物种很少;当地雇用湖南、河南一带 的农民抓一种水蚯蚓的物种,出售到日本做钓鱼饵料,效益很低;另外,丹顶鹤喜食或孵卵用的本地植物基本被米草消灭了。去除这一恶性入侵物种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目前我 国是世界上遭受大米草最严重的国家,现在大米草已经传播到我国北起辽宁锦西,南至广西合浦的100多个县市的沿海滩涂,严重威胁我国海岸带生态安全。 案例2:凤眼莲入侵 凤眼莲也叫水葫芦,是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 的其它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动物因得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而消失,对引种地水生生态系统危害很大。 凤眼莲原产巴西,我们是以猪饲料名义引进的。现见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长江中下游每年8月至10月开花,花期较长。该物种可漂泊在 水面上,可在潮湿岸边生长。喜高温湿润气候, 一般25~35℃为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它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由腋芽长出的匍匐枝即可形成新株;母株与新株的匍匐枝很脆嫩, 断离后又可成为新株。我国南方高温、富营养的水域极易爆发该物种。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入侵途径上,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其生长需要吸收氧 气,从而导致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不仅如此,凤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 对引种地物种可谓采取了“三位一体”的灭杀战术! 案例3:紫茎泽兰入侵 紫茎泽兰, 又称解放草,黑头草,大泽兰,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大约20世纪40年代紫茎泽兰由中缅边境传入 我国,1935 年在云南南部首次发现。 在生长过程中,下部茎老化变硬,呈半灌木,高0.8~1.2m,最高可达2.5m,茎暗紫褐色。每年2~3月开花,4~5月种子成熟,种子很小,有刺毛,可随风飘散,种子产量巨大,每株 年产种子1万粒左右,为其向入侵地扩张储备了大量的种子资源。该物种沿河谷、公路、铁路传播;侵占农田、林地,与农作物和林木争水、肥、阳光和空间;能分泌化感物,排挤 邻近多种植物;堵塞水渠,阻碍交通。紫茎泽兰全株有毒。更糟糕的是,其种子上面有很多有毒细毛,牛误食后无法消化而死亡,对畜牧业危害很大。 2004年和2008年,笔者在云南怒江、金沙江流域调查时,发现这个物种在自然保护区都很泛滥。其入侵途径是沿着公路传播,然后向山坡蔓延,直接与本地植物争地盘,其分泌物 可杀死其它植物。在紫茎泽兰分布区,能够幸存下来的本地物种很少。只有一些高大的树木和灌木能够存活。由于该物种水土保持效果差,紫茎泽兰分布的山地,多发生比较严重 的水土流失。 至目前为止,云南80%面积的土地都有紫茎泽兰分布。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等地都有分布,大约以每年10~30公里的速度向北和向东扩散。紫茎泽兰对我国西 南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每年安排大量资金用于该物种的防治。 案例4:火炬树入侵 火炬树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入中国,1974年以来陆续向全国各省区推广。原来主要以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栽培较多,目前长江流域也 广泛栽培。该物种有非常强的侵占力,凡是海拨500~3000米,降水在300毫米以上、温度在25~45℃之间、年平均温度在8℃以上均能够繁殖。在原产地,自然生长海拨高度在 1300m~2200米之间,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适应的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35℃,因此具有极广阔的生态位。由于生态失衡,一旦离开原产地,大量滋生并危及引种地的生态系 统。 火炬树的入侵性是笔者研究小组最早在国内提出的,当时提出的时候,引起了不少争议,园林专家甚至部分生态学家认为该物种不是入侵种。现在,这个物种已被总部在英国的《 全球入侵植物名录》列为入侵植物。 2005年,为调查火炬树是否在北京构成危害,笔者带领5位科研人员、历时1周、驱车行使2000余公里,调查了北京周围9区县的火炬树种植与生长状况。结果发现,火炬树是北京危 害潜力最大的入侵物种。在野外,火炬树表现了不折不扣的入侵行为:每种下一棵火炬树,第2年就会发展成100多棵,5年后就会覆盖半径5-8米的所有土地,并表现出强大的侵占 力。其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农田。尽管农民将路边的火炬树已砍伐,但砍伐反而刺激了它的扩张,蔓延的幼苗依然在农田里出现,不得不用镰刀割断扔在地头暴 晒。但“草”斩了根依然除不掉。2)危害果园。在密云水库公路某段,由12棵母树在8年内产生繁殖的火炬树幼苗,折合每亩1.06万株,平均高度达1.5米,覆盖度100%。为了防“ 火”,群众只好挖“防火”沟,切断根部的入侵,但是,蔓延的趋势并没有制止。3)危害公路。种植5年左右的火炬树根系能够穿透坚硬的护坡石缝,对公路设施造成危害,有的 甚至从排雨沟下,进入到油路边的沙化路面上生长。4)危害本地生态。种植仅3~5年的火炬树, 入侵苗已经向山坡蔓延了30多米,个别地方达到100米。火炬树分布的地方,除了 3~5种草本植物外,几乎难以见到本地种。而在北京自然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常见的乔、灌、草本植物及其树木幼苗应当有30~50种。 火炬树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入侵能力?第一来自其惊人的根蘖繁殖潜力,其根系分布很浅,为1.5~15厘米,表层土下,火炬树盘根错节,想要彻底去除是非常困难的。第二是其强 大的自我保护能力,该物种的分泌物以及密集的绒毛,几乎使其“刀枪不入”,没有昆虫吃它,也没有天敌控制它。第三,“火炬”上成百上千的种类为其立于不败之地,留下了 大量的后代。 案例5:福寿螺入侵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为苹果螺科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分布于溪流、池塘、水田。1981年引入中国,当时引进的理由是,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另外,还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饲料。但是,因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不看好,该物种被大量遗弃,很快从农田扩散 到天然湿地,成为南方“臭名昭彰”的入侵物种之一。 福寿螺食量大,可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可造成严重减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另外,福寿螺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污染水体。繁殖量惊人,每只雌 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为其进一步入侵、扩张地盘提供了源源不断了“战斗部分”,由此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破坏引种地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稻田里,孵化后, 福寿螺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 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 内感染。而管圆线虫病是因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脑膜脑炎。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 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492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海市常见入侵植物(Common invasive plants in Shanghai)-30种
bestkiller2008 2011-10-20 10:46
上海市常见入侵植物(Common invasive plants in Shanghai)-30种
上海市常见入侵植物图片集 注:本文图片多搜集于网络 1. 空心莲子草-苋科(中国第一批入侵生物名单,上海市普遍分布,亦常见于各大校园) 2. 加拿大一枝黄花-菊科(中国第二批入侵生物名单,上海浦东南路近塘桥路、科技馆附近) 3. 互花米草-禾本科(中国第一批入侵生物名单,崇明岛东滩) 4. 凤眼莲-雨久花科(中国第一批入侵生物名单,俗称水葫芦,黄浦江外滩) 5. 大薸-天南星科 (中国第二批入侵生物名单,上海交大体育馆桥) 6. 一年蓬-菊科(常见于各撂荒地) 7. 圆叶牵牛-旋花科(栽培后多野外逸生) 8. 土荆芥-藜科(崇明岛,见于路边,茎叶揉后有腥味) 9. 北美独行菜-十字花科(崇明岛) 10. 美洲商陆-商陆科(路旁、宅边杂草群落,赤峰路、四平路) 11. 紫茉莉-紫茉莉科(多为人为观赏种植传播,见于鲁迅公园附近) 12. 红花酢酱草-酢浆草科(又名铜锤草,多见于各大学校园及公园绿地。如,复旦大学、鲁迅公园) 13. 葎草-桑科(常见于宅旁、荒地) 14. 水盾草-水盾草科(青浦城区) 15. 小蓬草-菊科(别名:小飞蓬、加拿大蓬、小白酒草。见于四平路) 16. 钻叶紫菀-菊科(亦称钻形紫菀,常见于公共绿地) 17. 白车轴草-豆科(又名:白三叶。常用于草地绿化,后逸为野生。青浦城区) 18. 臭荠-十字花科(青浦城区) 19. 野胡萝卜-伞形科(崇明岛) 20. 刺苋-苋科(彰武路) 21. 班地锦(大戟科) 22. 野老鹳草(牻牛儿苗科) 23. 毛酸浆(茄科) 24. 苦苣菜(菊科) 25. 芫荽(伞形科) 26. 反枝苋(苋科) 27.婆婆纳(玄参科) 28.阿拉伯婆婆纳(玄参科) 29. 费城飞蓬(见于杨浦区几个校园,如:同济大学四平校区) 30. 蚊母草(见于大连西路某花坛) 参考资料: 左倬,蒋跃,薄芳芳,等. 2010. 平原河网地区滨岸带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及影响研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3): 665-671.
11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明日报就入侵植物问题对笔者的访谈
蒋高明 2010-4-4 09:30
切勿以观赏等名义引进外来入侵物种 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一席谈 本报记者冯永锋  发布时间: 2010-04-03 09:01 来源:光明日报   生物入侵的危害性正日益受到重视。据专家初步调查,世界上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已入侵了中国。2010年4月2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蒋高明博士。   蒋高明说,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 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过程。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存在许多阻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达到生态平衡。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的天敌及生态条件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蒋高明举例说,云南的紫茎泽兰很可能是本地自然生态受到严重干预后入侵进来的,江苏、山东、辽宁、广西等地的大米草是作为海岸带防护植物引进的;北京的火炬树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   我国地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种。甚至在自然保护区中,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外来杂草。这些有害外来物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许多重要部门,如农业方面,受到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甘薯长喙壳菌和豚草的威胁;畜牧业方面,紫茎泽兰在南方一些地区已经成灾;林业方面,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成为灭不掉的外来害虫;园林方面,蔗扁蛾等悄然进入城市。   蒋高明说,一般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不太重视外来生物入侵这件事,但其危害就在身边。比如北京的火炬树,现在已经被列入外来生物入侵种名单,北京以后将不再推广。但已经推广的,就不太好清除了。火炬树原产北美,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入我国,1974年以来陆续向全国各省区推广。原来主要以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栽培较多,目前长江流域也广泛栽培。该物种有非常强的侵占力,凡是海拨500~3000米,降水在300毫米以上、温度在25~45摄氏度之间、年平均温度在8摄氏度以上均能够繁殖,具有极广阔的生态位。我们发现在火炬树成片生长的地方,基本上其他物种被排斥,长期下去是非常危险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尤其近郊区绿化中大量采用火炬树。郊区9大红叶观赏区植物选择了火炬树造景,每区在千亩以上,个别景区甚至超过万亩;一些传统文化名山也利用火炬树来点缀甚至成片栽植;京郊可观赏的30万亩彩叶树面积中火炬树占了很大比例,甚至连著名的香山红叶区也混入了5000多棵火炬树。   蒋高明介绍,世界上知名的大城市,都非常注重城市生物多样性问题。比如,莫斯科是世界上少有的重视天然植被在城市中地位的城市之一;维也纳是有名的音乐之乡,十分重视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结合;欧洲国家的绿化强调本地物种,很少将来自异国他乡的物种作为自己的行道树;美国19世纪就注意到行道树的选择,并以法律的手段保障行道树在城市中的位置;澳大利亚悉尼市为举办2000年奥运会,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要明确,乡土植物或者本地植物并不见得土,它们适应自然,是最美丽的。本地种类或者乡土种类是城市建立之前就存在的,是城市的当家主人,应当请它们回来。   如何有效对付外来生物入侵,蒋高明说,我们要接受现实已经在发生的诸多教训,切勿以科普或观赏等名义轻易引进有害物种。因为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生物入侵,在没有任何天敌抑制的情况下,后果实在无法估量。   我的想法大体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把绿色GDP与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各种实践;二是尊重乡土生态,信任本地物种,慎用外来物种;三是实时监测外来入侵者的状态,研究有效方法,减缓其伤害力;四是要淡化部门利益,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重大工程科学决策的透明度;五是要开展入侵物种危害生态环境警示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311 次阅读|5 个评论
光明日报:切勿以“观赏”等名义引进外来物种
蒋高明 2010-4-3 22:19
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一席谈 本报记者冯永锋  发布时间: 2010-04-03 09:01 来源:光明日报    生物入侵的危害性正日益受到重视。据专家初步调查,世界上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已入侵了中国。2010年4月2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蒋高明博士。   蒋高明说,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 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过程。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存在许多阻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达到生态平衡。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的天敌及生态条件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蒋高明举例说,云南的紫茎泽兰很可能是本地自然生态受到严重干预后入侵进来的,江苏、山东、辽宁、广西等地的大米草是作为海岸带防护植物引进的;北京的火炬树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   我国地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种。甚至在自然保护区中,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外来杂草。这些有害外来物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许多重要部门,如农业方面,受到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甘薯长喙壳菌和豚草的威胁;畜牧业方面,紫茎泽兰在南方一些地区已经成灾;林业方面,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成为灭不掉的外来害虫;园林方面,蔗扁蛾等悄然进入城市。   蒋高明说,一般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不太重视外来生物入侵这件事,但其危害就在身边。比如北京的火炬树,现在已经被列入外来生物入侵种名单,北京以后将不再推广。但已经推广的,就不太好清除了。火炬树原产北美,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入我国,1974年以来陆续向全国各省区推广。原来主要以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栽培较多,目前长江流域也广泛栽培。该物种有非常强的侵占力,凡是海拨500~3000米,降水在300毫米以上、温度在25~45摄氏度之间、年平均温度在8摄氏度以上均能够繁殖,具有极广阔的生态位。我们发现在火炬树成片生长的地方,基本上其他物种被排斥,长期下去是非常危险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尤其近郊区绿化中大量采用火炬树。郊区9大红叶观赏区植物选择了火炬树造景,每区在千亩以上,个别景区甚至超过万亩;一些传统文化名山也利用火炬树来点缀甚至成片栽植;京郊可观赏的30万亩彩叶树面积中火炬树占了很大比例,甚至连著名的香山红叶区也混入了5000多棵火炬树。   蒋高明介绍,世界上知名的大城市,都非常注重城市生物多样性问题。比如,莫斯科是世界上少有的重视天然植被在城市中地位的城市之一;维也纳是有名的音乐之乡,十分重视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结合;欧洲国家的绿化强调本地物种,很少将来自异国他乡的物种作为自己的行道树;美国19世纪就注意到行道树的选择,并以法律的手段保障行道树在城市中的位置;澳大利亚悉尼市为举办2000年奥运会,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要明确,乡土植物或者本地植物并不见得土,它们适应自然,是最美丽的。本地种类或者乡土种类是城市建立之前就存在的,是城市的当家主人,应当请它们回来。   如何有效对付外来生物入侵,蒋高明说,我们要接受现实已经在发生的诸多教训,切勿以科普或观赏等名义轻易引进有害物种。因为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生物入侵,在没有任何天敌抑制的情况下,后果实在无法估量。   我的想法大体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把绿色GDP与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各种实践;二是尊重乡土生态,信任本地物种,慎用外来物种;三是实时监测外来入侵者的状态,研究有效方法,减缓其伤害力;四是要淡化部门利益,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重大工程科学决策的透明度;五是要开展入侵物种危害生态环境警示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