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顺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放砝码的顺序是否有讲究?
热度 1 hailanyun0415 2017-10-29 21:16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需要对力敏传感器定标,即确定电压与拉力的函数关系。拉力用小托盘和砝码确定,砝码盒里有 0.5g 、 1.0g 和 2.0g 的砝码,各取一个可以让 小 托盘中砝码的质量从 0.0g 变至 3.5g 。 以前一般是按 0.0→0.5→1.0→1.5→2.0→2.5→3.0→3.5 的顺序测量,表格也是这么画的,但砝码取上取下很麻烦,从开始到结束需要放 7 次砝码,取下 7 次砝码。 0.0→0.5 :放 1 次( 0.5 ),取下 0 次 0.5→1.0 :放 1 次( 1.0 ),取下 1 次( 0.5 ) 1.0→1.5 :放 1 次( 0.5 ),取下 0 次 1.5→2.0 :放 1 次( 2.0 ),取下 2 次( 0.5 、 1.0 ) 2.0→2.5 :放 1 次( 0.5 ),取下 0 次 2.5→3.0 :放 1 次( 1.0 ),取下 1 次( 0.5 ) 3.0→3.5 :放 1 次( 0.5 ),取下 0 次 3.5→0.0 :放 0 次,取下 3 次( 0.5 、 1.0 、 2.0 ) 总共操作了 14 次。假设一次操作(取砝码或放砝码)需要 2 秒钟,不考虑记数据的时间,总共需要 28 秒。有没有更快的方法?毕竟我们只需要记录 8 个数据,极限情况应该操作 8 次就够了。 新的顺序: 0.0→0.5→1.5→3.5→2.5→2.0→3.0→1.0 表格也得重新画了,从开始到结束需要放 4 次砝码,取下 4 次砝码。不考虑记数据的时间,总共需要 16 秒,节省了 (28-16)/28=43% 的时间。 0.0→0.5 :放 1 次( 0.5 ),取下 0 次 0.5→1.5 :放 1 次( 1.0 ),取下 0 次 1.5→3.5 :放 1 次( 2.0 ),取下 0 次 3.5→2.5 :放 0 次,取下 1 次( 1.0 ) 2.5→2.0 :放 0 次,取下 1 次( 0.5 ) 2.0→3.0 :放 1 次( 1.0 ),取下 0 次 3.0→1.0 :放 0 次,取下 1 次( 2.0 ) 1.0→0.0 :放 0 次,取下 1 次( 1.0 ) 当然,放法不止这一种。假设有 a 、 b 、 c 三个砝码,我们记录数据的顺序可以是: 0→a→a+b→a+b+c→a+c→c→c+b→b a 、 b 、 c 分别用 0.5 、 1.0 、 2.0 替代,那么就会有 6 种放法。 0.0→0.5→1.5→3.5→2.5→2.0→3.0→1.0 0.0→0.5→2.5→3.5→1.5→1.0→3.0→2.0 0.0→1.0→1.5→3.5→3.0→2.0→2.5→0.5 0.0→1.0→3.0→3.5→1.5→0.5→2.5→2.0 0.0→2.0→3.0→3.5→2.5→0.5→1.5→1.0 0.0→2.0→2.5→3.5→3.0→1.0→1.5→0.5 再考虑反过来的情况,总共就会有 12 种放法。 ================================ 10.31补充:感谢尤明庆老师在2楼的证明!补充几张图来帮助理解好了。 若横坐标为托盘上的砝码数量,纵坐标为次数,上图可以换成这四个图,有种不知该如何描述的自相似和对称性。 若 a=1、b=2、c=4、d=8、e=16 ,横坐标为砝码质量,纵坐标为次数,上图可以换成这四个图。 砝码数量超过2个时,放法不止一种。下面这种是最快达到最多砝码的放法,紫色曲线与上方的紫色曲线差别很大。 若 a=1、b=2、c=4、d=8、e=16 , 横坐标为砝码质量,纵坐标为次数,上图可以换成这四个图。
个人分类: 其他|66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表意文字的先进性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12-17 21:10
GPS2016/12/1711:54:56 充分说明英语是一种落后文字,词源庞杂,既有古日耳曼语,也有法语的成分,而法语又受拉丁、高卢(属于凯尔特语族)、法兰克语的影响。虽然汉语也可能提笔忘字,但表意文字的遗忘速度比那些毫无规律的字母串还是缓慢得多,这些是拼音文字的民族也会有很多文盲的原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21373.html 汉字是表意的综合体,不是只有注音功能二十六个字母可以相提并论的,如果真要比较也只能是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进行比较。而几千个汉字显然应该对应的是浩如烟海的英文词汇。我好歹也有几千个的英语词汇量,但是不借助翻译工具,在英文交流方面,我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半文盲。不过只要认识几千个汉字基本的汉语阅读就不会有问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68402.html 上一篇: 黄河九曲富河套昭武九姓六胡州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0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医生的职责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1-24 11:43
有新生,就必然有死亡。每一个人出生后,都必然有一天,要去安葬自己的地方。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一出生,我们大家就在排队,按照先后顺序去火葬场。医生是干什么的?,医生的职责就是 防止有人插队,把插队的人,拯救出来,让他/她退回到原来的队列顺序里 。 因此,那些不守规矩、违反职业道德、不顾自己身体、谩骂、殴打医生的......都是准备插队的人。
个人分类: 浅谈|3041 次阅读|1 个评论
构建效应——屡败屡战
热度 2 ncepuztf 2014-8-14 15:44
构建效应指问题表述方式变化会影响决策后果,最有名的就是“屡败屡战”的典故了。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幕僚李元度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无独有偶,曾经我的身边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高中时班里一个同学是个“混子”,整天不是看录像就是打架斗殴,学习很差。学年结束要寄家长通知书的时候,该同学求班长(班主任的事,但一般由班长代劳)给其写评语“该生发展潜力大,有培养空间”。假期后回来炫耀,老爸又奖励他***钱。 最近看到朋友微信里一则段子,说: “如果你说一个女大学生,晚上去夜总会陪酒,听起来感觉就不太好,可如果你说一个夜总会小姐,白天坚持去大学听课,就满满的正能量了。 所以说话的时候,顺序特别重要。” 由此,“想想现在一些犯罪分子,还在政*府各部门坚持为人民服务,真是很励志!”
个人分类: 囧事趣事|24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论文、成果的署名顺序问题
热度 8 Greg66 2013-3-7 08:25
我国很多单位评审职称时,都重视被评审人的第一作者文章,对于其第二、第三作者文章几乎不予考虑。这特别不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时还会引起作者之间的争议。一个好现象是,导师和学生一起发表文章时,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学生参加评奖学金等时,学生被视同第一作者。可是这样也有问题,如果学生有两个导师,正导师和副导师,学生排第三时,有点麻烦。导师的助手(教师)指导的学生,助手就只有排第三位时才不影响学生评奖学金,这也不太公平。需要在“技术上”想办法处理一下。 国外有些大学,文章的合作者们,按照作者姓氏的首字母顺序署名,学校根据发表文章期刊的影响因子,给所发表的文章一个总分,然后各个作者根据贡献分享这个总分,每人分得一份。业绩考核时,按照每人在一定时期所得的总分计算。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这就淡化了排名问题,但是个单位的做法不一样,在社会范围内衡量一个人的业绩时,可能又是个问题,但无论如何,总比只重视第一作者好。 如果仿照上述国外的做法,文章署名可就不能乱署了,亲戚朋友的就不能挂上了,只有有贡献的人才能参加署名,这个是需要注意,也是需要有一个较长适应过程和自觉过程的。科研项目的成果署名也可以参照执行。 尽管国内的署名事情有不少问题,但是有些学生认为,文章是他写的,他就应该署名为第一作者,这种做法也未必正确。思想有可能是指导教师的,研究条件一般也是导师提供的,研究工作可能是导师团队共同做的,所以导师署第一作者完全也是应该的,这一点学生应该认识清楚,否则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争议也时而存在、时而听说,甚至学生和导师闹矛盾,导师也有时失去指导的积极性。专利署名也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应该认识到,在校期间,学的是写文章的本事,学会了本事,以后能写更好的文章,出更好的成果,如果让导师失去指导的积极性,可能本事就学不到了,仅剩几篇在校期间的文章,也没多大用,而且在校期间的文章,高水平的也未必很多,价值远没有学到的本事重要。顺便说一下,我本人指导能力不咋样,所指导的学生写的论文,还不能够使我当第一作者,所以我第一作者的文章只能自己写,学生帮助做些工作并参加署名。 项目成果署名可能更为复杂,涉及合作诸单位等较多因素,建议各单位在当前重视本单位人员的排名顺序,如某人在本单位的人员中排名第一,则他就是本单位项目成员中最主要的成果完成人,如果把所有人放在一起,然后注重总排名,这并不公平。
个人分类: 10|19495 次阅读|12 个评论
顺序很要紧,回应“科研误国,工程兴邦”
热度 4 liwei999 2012-12-4 12:40
做事情的顺序很是要紧,回应“科研误国,工程兴邦”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3/2012 21:49:58 科研误国, 工程兴邦 是个很扎眼的题目。比起这个说法来,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毫无根据的说法 的说法或许更扎眼。只是因为藏在文章里面,很少有人能看到罢了。在周期性的边界条件下,无所谓那里是开始那里是终止。比如说在经济上,很难说是 需求决定了生产 还是 生产决定了需求 。因为这是市场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不否认科技在某一个瞬间是个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平均地看,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规律。发展科技与建立国家实验室养博士基本上是不沾边儿的事儿。应该首先充实企业口的研究所。因为长期以来,这是国人的缺口。这个层面的位置定好了之后,作为上游的国家实验室的结构也就明了多了,人材的层次也就清楚多了,人材的接收口也就开拓了。不然国家实验室做企业研究所的活儿,还“冒充”是生产力,简直就是开国际玩笑呢。 抓中间,带两头的思考,才能奏效。这个中间,与工科是重合的。当然也可以有农科、畜牧科。这些领域,不必花力气去到洋人那里发文章。国内自己的杂志搞工程的人看,不必包装得那么洋气。因为工程要算成本。做的研究都成了洋文,现场用的时候就麻烦了。没有人主张PC的OS用英文的吧?道理是一样的。这样才能拯救一批学术刊物,才是 兴邦 。有些人总是拿《自然》等来说事儿,整得人们以为有篇论文、有个专利就可以当饭吃了。这的确是 误国 。理科的所谓科研,用洋文发就是了。反正现场也不急着用。但是与产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不妨用汉语写论文。至少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是这样做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75 次阅读|3 个评论
怎样决定做实验的顺序
热度 6 lingfeng 2012-9-22 03:59
怎样决定做实验的顺序 一个课题有一个核心假说或问题,它又可以分为几个 “ 分假说 ” 或 “ 分问题 ” 。为了检验假说、回答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实验。这许多实验,到底哪些先做,哪些后做,是一个影响进度的重要问题。 一. 先做决定成败的实验 对核心假说或问题的直接检验或回答,可称为核心实验。核心实验一旦得到阴性结果,就可以推翻假说,其它实验无需再做或者必须重新设计;或者一旦得到阳性结果,基本上就证实了假说。所以,这样的实验要先做。 二. 先做重要的实验 是对分假说或分问题的直接检验或回答。它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分假说是否成立,或者回答了一个分问题。 三. 先做容易的实验 在重要性相同的情况下,应该先做容易的实验。 四. 先做耗时长但量不多的实验 有些实验周期长,但需要的时间不多。为了防止延误进度,应该及早抽出时间做起来。 五. 不要只做卡壳的实验 当遇到总是做不出来的实验时,不要把全部时间花在这个实验上。否则总是失败,会极大地打击信心。而同时做容易的实验,就会有一些成就感。其次,有时当其它实验结果出来后可能发现这个实验不是必须的了。再次,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自然做出来了或者发现了问题。 总之,要先做性价比高的实验。性,指的是能增加假说可行度的概率;价,指的是投入的时间和经费。当得到关键实验结果之后,再补充多方验证性的实验,增强结果可靠性。 说明:本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12年第15期“读者之声”栏目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DB201215031.htm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18168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掷硬币决定署名顺序
热度 1 is163 2012-6-14 12:58
[转载]掷硬币决定署名顺序
期刊的作者署名顺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网上的热门话题。科技论文的署名,说实话,国内外都一样,很难严格按照贡献来作为顺序依据。有些对成果没有任何贡献的人想办法把自己名字放在前面,而相反的是,有些人为了能够显示自己在Group中的地位,想办法把自己名字往后移,移到最后一个打星号的人之后更好。据说数学界有按姓氏笔画排名的习惯,也有些情况按首字母来排. 但是用硬币正反面来决定署名的好像不多见. 2011年9月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就是用掷硬币的方式决定署名的. 第一作者or通讯作者? determined by coin toss. 哈哈 原文 一视网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7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也谈进化论的误区--顺序与方向
smallland 2011-1-4 00:03
一般人总是倾向于认为进化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直观来看,这么想也没错,复杂的东西总是后来出现。然而,这不是进化的必然趋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仍然是原始状态。 这样的误会是因为混淆了两个重要的概念:顺序和方向。进化的顺序是先有简单的生物,后有复杂的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就必然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世界上的简单生物数量和种类那么庞大,而高等生物那么少,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如果每种低等生物都努力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还会有那么多的低等生物? 生物结构越复杂,进化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小,那需要天文数字的偶然突变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几十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其后代绝大多数目前仍是单细胞生物,按照普通人理解的进化,它们只是变化了,而没有进化。 简单的生命有进化成复杂生物的可能性,但复杂生物就几乎不可能再通过进化返回简单状态。一个没用功能的生物结构,当退化到不影响生存和生殖的程度,就会被保留下来。地下鼠的眼睛和人类的阑尾虽然变得很小,但依然存在。 就以地下鼠的眼睛为例,即使其眼睛大小和视力只剩下其祖先的1%,但基因可能并没改变多少。并且,因为眼睛已没什么功能,可能保留了更多的遗传漂变,也就是,控制眼睛的基因更复杂化了。如果通过基因工程改变其眼睛基因,使其恢复祖先的视力水平,它们可能都有严重的眼病。 进化的不可逆,就像一个人在黑夜的沙漠迷路让他按原来的脚印返回一样不可能。进化就像这种不可逆,有顺序,但没有方向。顺序是通过研究总结出来的,而方向则是根据人类的思维习惯总结出来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00 次阅读|1 个评论
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
热度 4 yaoronggui 2010-6-5 15:52
昨天晚自习的时候有一位学生问到一道关于 亚铁离子、 碘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的问题,这个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容易忽视,所以在此列出高中会碰到的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 这四种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亚铁离子<碘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离子 依据 : 2Fe 3+ + 2I - = 2Fe 2+ + I 2 SO 3 2- + I 2 + H 2 O = SO 4 2- + 2I - + 2H + 2S 2- + SO 3 2- + 6H + = 3S + 3H 2 O 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 : S 2- SO 3 2- I - Fe 2+ Br - Cl - OH - 含氧酸根 F -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25181 次阅读|3 个评论
谈谈爱的顺序
harmonism 2010-5-2 14:30
谈谈爱的顺序 曾纪晴 爱是否有先后顺序?是先爱国家,再爱家乡,最后爱自己的妈妈呢,还是相反? 记得前不久,周洋小姑娘在 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获得短道速滑 1500 米冠军之后接受采访时,开口就表示感谢父母,认为她的获得金牌 会让我爸爸妈妈过得更好 。原本朴实与真诚的自然流露,却遭到有关领导的批评,认为周洋应该先感谢国家再感谢父母。 周洋小姑娘朴实无华的爱的表白,是人性之爱的自然流露,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肯定和赞扬。那种道貌岸然的道德说教,立刻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社会是多么地渴求人性自然之爱。虽然经历了学校长期的道德说教与主流媒体的强大宣传,但人们心中自然存在的人性之爱依然不灭。这也说明人性之爱具有强大的自然生命力。 爱的顺序是一种自然的秩序。古人早就揭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爱是一个由己及人的过程。爱首先是自爱,然后才是爱家人,之后才是爱他人。爱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爱首先是爱家乡,然后是爱国家,之后是爱世界。爱其实就如地球的地心引力,它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然而,我们的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热爱党、热爱政府、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学校里一般都不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父母,更不教育他们要爱自己 于是,我们的社会被扭曲了,爱的自然秩序被打破了,被颠倒了,各种奇怪的社会现象就出现了。 2010-5-2
个人分类: 随笔时评|4722 次阅读|5 个评论
护肤笔记之护肤品的使用顺序
yejianq 2010-4-4 19:01
护肤笔记之护肤品的使用顺序 当皮肤有不止一项护肤需求的时候,怎样安排这些护肤步骤的先后顺序? 护肤的目的是为了让皮肤吸收护肤品的有效成分。皮肤(主要是角质层)有很好的保护功效,能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身体造成伤害。不过正是由于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太好,阻挡有害物质的同时也阻挡了有益成份的渗入。合理地安排护肤步骤,为的就是让皮肤更好地吸收。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成份的油溶性 / 水溶性,一般来说油溶性物质比水溶性物质更好透入皮肤。此外皮肤含水量升高也能促进皮肤吸收。 基于这些理论知识,下面列举几种护肤步骤的顺序并分别作简单的评述。 1 化妆水精华液乳液面霜胶 这是传播最广泛的说法,无论是网上还是专柜的 BA ,都向消费者灌输这种理念。这个顺序是以产品的形态作为判断标准。首先用化妆水为皮肤提供水分,使皮肤吸水量升高,为吸收浓度高的精华提供良好的环境。随后的乳液和面霜都有油性成份,能起到助推(助渗透)作用,推动和加快水性成份进入角质层。最后用大分子聚合物凝胶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性的膜,阻挡有效成份和水分的向外流失。 这个顺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从产品外观的形态就可以判断使用顺序,缺点是颠倒了外在(形态、名称)和内在(成份)的关系。一个产品究竟发挥什么功能,应该是由产品含有的成份决定,而不是由产品表现出来的外观和名称决定。例如有些保湿用的化妆水,含有较高比例的透明质酸,按照这个顺序在最前面使用的话,其实会形成一层膜,阻挡后续有效成份的吸收。再如,一个精华面霜究竟应该算作精华还是面霜呢? 2 先小后大,先水后油 这是张丽卿老师提出的观点,张老师把成份按水性 / 油性和分子量大小分成 4 类,使用的时候按水性小分子油性小分子水性大分子油性大分子的顺序进行。张老师的解释是水性小分子先行,然后油性小分子起助推作用,最后水性和油性大分子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性的膜,阻挡有效成份的流失。 张老师的理论以产品的有效成份作为判断标准,因此比较严谨。然而要求普通消费者区分成份的分子量大小和水性 / 油性,这无疑是难度太高了。另外很多产品同时含有水性小分子、油性小分子和水性大分子,这也给顺序判断带来了不确定性。 3 清洁修复防护 这是我个人提出的一种看法,是以产品的功能作为判断标准。概括地说,是先用去油、卸彩妆等清洁产品,然后到修复产品,包括美白、祛痘、抗皱等,最后是保湿和防晒的防护产品。由于清洁成分停留在皮肤的时间很短,用后要清洗干净,因此最先使用。随后的修复成分要渗透进皮肤才能发挥功能,而防护产品的成分一般只需停留在角质层即可发挥作用,因此最后使用。 对于同属清洁类的产品,是先卸妆(去除油彩)再洁面(去除皮脂和残留的油);同属防护类的产品,先保湿后防晒,原因是防晒成份对皮肤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先用保湿凝胶形成封闭膜,阻挡防晒成份的渗入;同属修复类的产品,可擦拭一些在皮肤上,干燥后观察屑的含量,屑少的说明凝胶较少,阻挡作用也较低,因此可先用,屑多的则后用。 这个顺序以产品的功能作为判断标准,对于没有明确指明功能的产品,可结合成份和其它宣传信息来判断主要功能。而对于号称多功能、多元、全效之类的产品,则应尽量避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顺序不是一种规则,而是一种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护肤品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也越来越不容易判断产品的使用顺序。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是指望一个万能通用的答案。在使用皮肤科外用药物时,应该按照医嘱来用药及确定护肤步骤的顺序。例如外用维 A 酸是很好的祛痘药物,但刺激性很大,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可在保湿凝胶之后用,逐步培养皮肤的耐受性。当皮肤已经适应维 A 酸的刺激性后,就可以放在凝胶之前使用了。这里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使用顺序。
个人分类: 护肤笔记|5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