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球自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拉尼娜天气将不会恢复:厄尔尼诺出现不可逆转
杨学祥 2009-4-17 06:27
  北京德润林 4 月 16 日 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 4 月 15 日 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太平洋地区拉尼娜天气状况几乎已经消失,大部分指标目前处于中性。   赤道太平洋表面和表面下温度已经逐渐上升,而热带太平洋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接近正常水平,春季和夏季期间信风较为强劲,不过三四月期间已经逐渐减弱。气象局称,少部分的计算机模型显示南部冬季或春季期间厄尔尼诺天气将会形成,而没有一个模型显示拉尼娜天气将会恢复。厄尔尼诺天气通常会导致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冬季农作物生长期间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进而导致冬季谷物急剧减产 。 北京德润林 4 月 15 日 消息:据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经学家达赖尔古德近日发布的周报表示,由于 2009 年农作物产量规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而未来几个月农产品价格将会剧烈振荡。目前生长条件仍存在不确定性。拉尼娜天气减弱,夏季期间厄尔尼诺天气和拉尼娜天气状况可能呈现中性。四月份部分地区天气多雨寒冷,威胁到耽搁玉米播种。但是本周之后农业产区天气可能逐渐转好,夏季天气将会左右玉米播种耽搁造成的影响 。 对于厄尔尼诺的形成,目前有两个有利条件: 其一,计算表明,当日月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由于速度增量比不同,大气圈最慢,水圈其次,固体地球第三,所以,大气和海洋相对固体地球向西运动,加强赤道信风和赤道暖流,使太平洋海面东低西高,有利于拉尼娜事件形成;反之,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和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情况正好相反,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这为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提供了新的能源动力,也是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圣诞节( 12 月 25 日 为圣诞节,太阳在 12 月 21-23 日冬至时直射南回归线, 1 月 3 日 或 4 日为地球近日点,太阳潮最强)附近发生的原因。日长幅值变化的极小值通常位于 1 和 7 月,原因就在于夏至( 6 月 21 日 或 22 日)和冬至( 12 月 21-23 日)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 我们在《拉尼娜呈减弱趋势: 3 月 16 日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一文中指出, 每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 目前处于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的后期,拉尼娜现象开始减弱,并可能在 4 月 7-9 日发生逆转,符合拉尼娜现象持续到春季的大多数预测。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拉尼娜现象消失快于预期,近期美洲中强地震值得关注。伴随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可能加剧 。 其二,目前地震火山活动逐渐强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2009 年 4 月 6 日 拉尼娜在预定的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末期结束。表明潮汐形变对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影响确实存在。伴随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交替,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的活动也异常强烈。 2009 年 2-4 月为火山活动异常活跃时期。频繁的火山活动为自然灾害敲响了警钟。由于 2009 年 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3-4 月为弱潮汐时期, 5-8 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将在 5-8 月进入高潮。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使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 20-40 厘米,地壳均衡产生 7-13 厘米的大洋地壳升降,加剧了全球的地震活动。 2009 年 1-4 月的地震活动与潮汐变化完全一致(见 2009 年 6 级以上地震表), 4 月下旬地震活动将迅速增强 。 火山活动: 2 月 2 日 日本首都东京附近的一座火山 2 日开始喷发,滚滚浓烟足有 1600 米 高,大量火山灰被抛撒在附近的东京市区内。 2 月 15 日 哥伦比亚官方证实,该国西南部的加莱拉斯火山 14 日晚发生大规模喷发,居住在附近的 8000 多名居民已被紧急疏散,同时这一地区也被宣布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灾害预警状态。 2 月 19 日 智利的沙伊顿火山昨日爆发,大量的熔岩,火山灰和气体随着激烈的爆炸喷发出来。当地的居民被迫撤离。根据智利当地的电视画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火山口喷发出的浓烟向天空延伸,高度达 6 英里。 2 月 19 日 柴滕火山再次喷发,大量火山灰及火山活动对柴滕市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智利内政部长佩雷斯 约马说,柴滕市已经 死了 ,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重建城市。 2 月 20 日 位于哥伦比亚西南部纳里尼奥省境内的加莱拉斯火山开始喷发,哥伦比亚政府要求附近约 7000 名居民紧急撤离,哥伦比亚地理研究所将警报级别从橙色提高为红色,并指出不排除该火山发生更大规模喷发的可能。 3 月 10 日 清晨 5 点 22 分,日本鹿儿岛市的樱岛昭和火山口 ( 海拔约 800 米 ) 发生小规模喷发,被喷出的大块岩石最远飞落至山腹。 2009 年 3 月 15 日 ,美国阿拉斯加,里道特火山冒出白色的热蒸汽,这座火上目前相当活跃,即将喷发。 3 月 18 日 ,在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附近,一座水下火山爆发后升起浓烟。火山 16 日开始喷发, 20 日仍在喷发。火山喷发伴随低沉的隆隆声,岛上已没有任何活物,在水中可见死掉的鸟和鱼,火山爆发几乎摧毁小岛。 3 月 22 日 美国阿拉斯加州里道特 (Mount Redoubt) 火山忽然爆发,一晚喷发了五次,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将火山灰烟柱喷射到距海面 9 英里 ( 约合 1.4480 万米 ) 的高空。美国阿拉斯加的里道特火山当地时间 3 月 26 日 剧烈爆发,大量的火山灰喷上半空高达数百米。 4 月 4 日 智利亚伊马火山 4 日起大规模喷发,因此民众展开撤离。据在现场进行灾害评估的专家称,亚伊马火山持续喷发出大量岩浆和浓烟,岩浆形成的熔岩流不断产生剧烈爆炸。炙热的岩浆瞬间融化山头上的积雪,造成邻近的卡尔布科河水位暴涨,甚至还因此冲垮了一座桥。 4 月 11 日 ,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费尔南迪纳岛上的昆布雷火山流出熔岩。火山流出的熔岩可能危害岛上稀有动物的生存。 地震活动: 2009 年全球 6 级以上地震目录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序号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 Ms ) 震中位置 001 2009-01-04 03:43:00 -0.7 132.8 7.7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 002 2009-01-04 04:23:00 36.6 71.0 6.2 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 003 2009-01-04 06:33:00 -0.7 133.5 7.5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 004 2009-01-16 01:49:00 46.8 155.3 7.3 千岛群岛地区 005 2009-02-12 01:34:00 3.9 126.6 7.2 塔劳群岛 006 2009-02-12 11:49:00 3.9 126.5 6.1 塔劳群岛 007 2009-02-19 05:53:00 27.3 176.6 7.3 克 马德克群岛 008 2009-02-20 18:02:00 40.7 78.7 5.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009 2009-02-28 22:33:00 -60.4 -24.9 6.3 南桑德韦奇群岛地区 010 2009-03-06 18:50:00 80.3 -2.0 6.8 斯瓦巴德以北地区   011 2009-03-20 02:17:00 -23.0 -174.7 7.9 汤加地区   012 2009-04-01 11:54:00 -3.6 144.2 6.2 新几内亚北海岸近海   013 2009-04-04 13:31:00 5.1 127.2 6.0 菲律宾群岛地区   014 2009-04-06 09:32:00 42.4 13.3 6.4 意大利中部地区   015 2009-04-07 12:23:00 45.9 152.0 6.6 千岛群岛地区 http://www.eqsd.gov.cn/09ml/09ml.html 4 月 1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发生 6.5 级地震 4 月 7 日 千岛群岛地区发生 6.6 级地震 4 月 6 日 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 6.4 级地震 http://www.eqsd.gov.cn/ Recent Earthquakes 04/16/2009 M 5.5, Kepulauan Mentawai region, Indonesia (印尼) 04/16/2009 M 6.6, South Sandwich Islands region (南桑德韦奇群岛) 04/15/2009 M 5.8, Bougainville region, Papua New Guinea (巴布新几内亚) 04/15/2009 M 6.2, Kepulauan Mentawai region, Indonesia (印尼) 04/15/2009 M 5.5, Kepulauan Mentawai region, Indonesia (印尼)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目前人们大多以地球自转减慢为指标预测厄尔尼诺,但自转减慢仅仅是现象,地壳扁率变大、容积变小导致的排热排气才是本质。地幔排液排气与地表构造相关,最大形变发生在构造带才能有地幔排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因素和地质因素的综合研究才能找到准确的预报方法。地壳扁率变大、容积变小导致的排热排气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地震火山活动 。 加拉帕戈斯群岛火山喷发和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增强敲响厄尔尼诺的警钟! 参考文献 1. 李磊。澳大利亚气象局称太平洋气候条件呈现中性。中国农业信息网。日期: 2009-04-16 13:43 来源:李磊工作室。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90416_1255575.htm 2. 李磊。美经济学家称 2009 年美国春播季节压力沉重。中国农业信息网。日期: 2009-04-15 13:59 来源:李磊工作室。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90415_1254833.htm 3.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4. 杨学祥,杨冬红 .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 3 月 16 日 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 . 发表于 2009-3-27 5:55:5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731 5. 杨学祥,杨冬红 . 拉尼娜将迅速减弱: 2009 年 3 月 23 日 和 30 日海温异常比较 . 发表于 2009-3-31 6:05:5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3498 6. 杨学祥 . 拉尼娜结束: 2009 年 3 月 30 日 和 4 月 6 日 海温异常比较 . 发表于 2009-4-7 5:43 :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734 7.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的警报已经拉响 . 发表于 2009-4-4 7:04 :5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283 8. 杨学祥 . 拉尼娜现象持续到 4 月 7 日 的预测得到证实 . 发表于 2009-4-8 5:13 :25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933 9. 杨学祥,杨冬红 . 加拉帕戈斯群岛火山喷发敲响厄尔尼诺的警钟 . 发表于 2009-4-13 12:06:1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5898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1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尼娜”赖在南京已三年(转载)
杨学祥 2009-4-11 02:49
拉尼娜赖在南京已三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1日02:22 现代快报   持续了三年的拉尼娜还会继续吗?两年前的暴雪、今年的大旱等极端天气,今后会不会越来越多呢?昨天,气候模拟和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一批著名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拉尼娜现象每次一出现,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就会出现反常的变化,并带来飓风、暴雨和严寒。   南京的拉尼娜现象是从2007年春夏开始的,去年下半年有所减弱后又开始增强了。拉尼娜持续三年是比较罕见的。据知名气象学家罗京佳博士预测,今年拉尼娜还将持续,但正在减弱当中,明年就非常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了。金飞飞教授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个气象学博士,昨天他大胆预测,以后,厄尔尼诺会一直增强,而且可能会增强到两倍。有关专家解释,如果厄尔尼诺变强,则强台风次数就会增多,出现极端性气候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强了。见习记者 李蓓超   快报记者 胡玉梅 http://news.sina.com.cn/o/2009-04-11/022215448676s.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尼娜现象持续到4月7日的预测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09-4-8 05:13
我在 2009 年 2 月 4 日 指出, 2009 年 1 月 29 日 和 2 月 2 日 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显示拉尼娜现象正在加强。 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的预测 尚待证实(有关部门预测,此次拉尼娜现象不会超过 3 个月) , 拉尼娜现象所造成的美国中西部天气寒冷的状况可能要持续到春播前后的估计,表明拉尼娜现象持续到 4 月 7 日 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北方的春旱已经不可避免。 2009 年 3-4 月为弱潮汐时期,与春季弱潮汐南北震荡叠加,增大了干旱的几率 。 我在 2009 年 2 月 9 日 指出,如果拉尼娜现象在 2009 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得到加强,并坚持在 2009 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完全消失,则拉尼娜事件就可以形成。否则,就会在 2009 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逐渐消失,并因为 2008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 12 而在 2009 年下半年开始形成厄尔尼诺事件(本来应在 2008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因拉尼娜事件的延长而向后推迟一年) 。 拉尼娜在 2009 年 4 月 6 日 已经结束 。 2 月 9 日 的预测被证实了一半,另一半在 6 月末见分晓: 2009 年下半年形成厄尔尼诺事件。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拉尼娜预警:警惕 2000 年严重旱灾重演 . 发表于 2009-2-4 6:46 :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2830 2. 杨学祥 . 2009 年拉尼娜现象将逐渐减弱:报告与计算 . 发表于 2009-2-9 22:46: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947 3. 杨学祥 . 拉尼娜结束: 2009 年 3 月 30 日 和 4 月 6 日 海温异常比较 . 发表于 2009-4-7 5:43 :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73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8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厄尔尼诺天气(点评)
杨学祥 2009-4-4 05:29
中国农业信息网 国际动态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厄尔尼诺天气 日期 :2009-04-03 13:43 作者 : 来源 :李磊工作室 var i=""; if (i!="") { document.write(" 下载文件:"); } var j=""; if (j!="") { document.write(" "); }    北京德润林4月3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未来几个月澳大利亚可能出现厄尔尼诺天气,这可能导致包括小麦在内的冬季农作物受到不利影响。    报告称,一些计算机模型显示南部冬季或春季期间可能会形成厄尔尼诺天气。    考虑到三月到六月期间通常是厄尔尼诺天气高发期,太平洋状况以及模型预测将继续受到密切的关注。    厄尔尼诺天气通常会导致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导致冬季农作物在关键生长期遭遇干旱,从而致使产量大幅减少,出口相应下滑。    (李磊 仅供参考)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90403_1248737.htm 中国农业信息网 国际动态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厄尔尼诺天气 日期:2009-04-03 13:43 作者: 来源:李磊工作室   北京德润林4月3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未来几个月澳大利亚可能出现厄尔尼诺天气,这可能导致包括小麦在内的冬季农作物受到不利影响。   报告称,一些计算机模型显示南部冬季或春季期间可能会形成厄尔尼诺天气。   考虑到三月到六月期间通常是厄尔尼诺天气高发期,太平洋状况以及模型预测将继续受到密切的关注。   厄尔尼诺天气通常会导致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导致冬季农作物在关键生长期遭遇干旱,从而致使产量大幅减少,出口相应下滑。   (李磊 仅供参考)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90403_1248737.htm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4-3 4:14:51 分类:灾害预测│ 查看评论 :1 │ 浏览:221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拉尼娜现象消失快于预期 图 1 3 月 26 日 和 4 月 2 日海温 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由图 1 可以看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冷水迅速减少,拉尼娜冷位相将迅速减弱,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期,与 3 月 23 日 和 30 日海温异常比较所得趋势相同 。 我们在《拉尼娜呈减弱趋势: 3 月 16 日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一文中指出, 每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 目前处于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的后期,拉尼娜现象开始减弱,并可能在 4 月 7-9 日发生逆转,符合拉尼娜现象持续到春季的大多数预测。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   拉尼娜现象消失快于预期,近期美洲中强地震值得关注。伴随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可能加剧。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 3 月 16 日 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 . 发表于 2009-3-27 5:55:5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731 2. 杨学祥,杨冬红 . 拉尼娜将迅速减弱: 2009 年 3 月 23 日 和 30 日海温异常比较 . 发表于 2009-3-31 6:05:5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349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089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尼娜将迅速减弱:2009年3月23日和30日海温异常比较
杨学祥 2009-3-31 06:05
拉尼娜将迅速减弱: 2009 年 3 月 23 日和 30 日海温异常比较 杨学祥,杨冬红 图 1 2009 年 3 月 23 日和 30 日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由图 1 可以看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冷水迅速减少,拉尼娜冷位相将迅速减弱,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期。 我们在《拉尼娜呈减弱趋势: 3 月 16 日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一文中指出, 每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 目前处于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的后期,拉尼娜现象开始减弱,并可能在 4 月 7-9 日发生逆转,符合拉尼娜现象持续到春季的大多数预测。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110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   中新广东网 3 月 20 日电 ( 唐贵江 杨绮薇 潘蔚娟 ) 记者二十日从广东省气象局获悉,广西、海南、云南、江西、广东等五省 ( 自治区 ) 气候中心、香港澳门气象部门以及中山大学等华南五省港澳两地的四十一位气象专家,经过两天会诊后对外表示,今年华南汛期形势将依然严峻。   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梁建茵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今年汛期开汛特别早,加之年初的天气已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不寻常的一年。   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在二 00 九年华南区域汛期气候趋势会商会上,对去年以来太平洋热带海温状况和发展趋势、夏季风的爆发和强度特点、大气环流、天文周期位相、前期气候变化等各种可能进行认真分析,并就华南各省 ( 区 ) 及港澳地区汛期降水趋势、降水集中期、龙舟水、登陆或严重影响的热带气旋的年频数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专家们预计,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自去年十一月开始维持拉尼娜位相,很可能持续至今年春季,而西太平洋副高秋季偏强冬季迅速转弱等前期特征,将预兆今年华南汛期气候形势将不容乐观。   气象部门官员表示,本次华南区域汛期气候趋势初步预测结论,将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重大项目决策以及防灾、抗灾措施,进一步提高华南区域汛期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编辑 : 禾火】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 3 月 16 日 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 . 发表于 2009-3-27 5:55:5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731 2. 唐贵江,杨绮薇,潘蔚娟。澳门新华澳报、菲律宾联合日报:内地与港澳气象专家会诊今年华南汛期形势严峻。 2009 年 03 月 30 日 15:40 来源 : 广东新闻网。 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09/2009-03-30/2/12820.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3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3月16日和26日海温异常比较
杨学祥 2009-3-27 05:55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 3 月 16 日 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 杨学祥,杨冬红 图 1 3 月 16 日 和 26 日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此时日长增量 0.00027s, 相当于 1/3704s, 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当地球由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引潮力增加 10% ,得日长增量 0.00007s ,相当于 1/14286s 。这使远日点的地球自转速度大于近日点的自转速度。实际上,春分( 3 月 20-22 日)和秋分( 9 月 22-24 日)时,太阳在赤道,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大,每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夏至( 6 月 21 日 或 22 日)和冬至( 12 月 21-23 日)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小,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日长幅值变化的极小值通常位于 1 和 7 月即是证据。 由于潮汐形变,地球各圈层的转动惯量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引起各圈层的差异旋转。研究发现, 地球各圈层潮汐形变的规模不相同,大气圈的起伏约为 80m ,海洋圈的起伏大约为 60cm ,固体地球的起伏约为 20cm ,比例为 400 : 3 : 1 。据此计算,速度增量比也为 400 : 3 : 1 。当日月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由于速度增量比不同,大气圈最慢,水圈其次,固体地球第三,形成不同圈层差异旋转运动。所以,大气和海洋相对固体地球向西运动,使太平洋海面东低西高,有利于拉尼娜事件形成;反之,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和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情况正好相反,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每年发生的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前后,与 12 月 22 日 冬至以及 1 月 3 日 或 4 日地球轨道近日点对应,与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对应,验证了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自转加速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 每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目前处于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的后期,拉尼娜现象开始减弱,并可能在 4 月 7-9 日发生逆转,符合拉尼娜现象持续到春季的大多数预测。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关注 4 月中旬拉尼娜变化。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3.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652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2月12日和16日海温异常比较(转载)
杨学祥 2009-2-17 05:50
图 1 2009 年 2 月 12 日 和 16 日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拉尼娜现象将逐渐减弱:报告与计算
杨学祥 2009-2-9 22:46
路透纽约 2 月 5 日 电 ---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 (CPC) 周四称,拉尼娜气候将持续到 2009 年春季,但在此期间拉尼娜现象将会逐渐减弱。 CPC 在本月报告中表示,多数模型预测都表明拉尼娜在 2009 年 2 月 -4 月期间将会逐渐减弱,最终会过渡到无害水平。 CPC 隶属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NOAA) 。该机构表示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今春。 科学家们认为是拉尼娜促使大西洋洋面形成飓风,因为拉尼娜破坏了风矢量,而风矢量可以在暴风形成同时便破坏掉它。 CPC 表示, 2009 年 2 月 -4 月期间,拉尼娜的潜在影响包括,美国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谷地的降水量将高于平均水平,而美国西南和东南部的降水量将低于平均水平。其他影响还有,西北太平洋温度将低于平均水平,而美国南部多数地区的温度将高于平均气温 。 我们在 2008 年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 2008 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 我在 2009 年 1 月 10 日 指出,做好拉尼娜事件中的防灾准备:旱涝不均、低温冷害、台风暴雨和生物灾害值得关注 。 2009 年 1 月 29 日 和 2 月 2 日 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显示拉尼娜现象正在加强。 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的预测 尚待证实(有关部门预测,此次拉尼娜现象不会超过 3 个月) , 拉尼娜现象所造成的美国中西部天气寒冷的状况可能要持续到春播前后的估计,表明拉尼娜现象持续到 4 月 7 日 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北方的春旱已经不可避免。 2009 年 3-4 月为弱潮汐时期,与春季弱潮汐南北震荡叠加,增大了干旱的几率 。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 (CPC) 在本月报告中表示,多数模型预测都表明拉尼娜在 2009 年 2 月 -4 月期间将会逐渐减弱,最终会过渡到无害水平 。这与计算所的结果基本相同。这对中国北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旱灾可能在 4 月结束。 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如果拉尼娜现象在 2009 年 1 月 25 日 - 4 月 7 日 (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得到加强,并坚持在 2009 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完全消失,则拉尼娜事件就可以形成。否则,就会在 2009 年 4 月 9 日 - 7 月 28 日 ( 110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逐渐消失,并因为 2008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 12 而在 2009 年下半年开始形成厄尔尼诺事件(本来应在 2008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因拉尼娜事件的延长而向后推迟一年 )。 参考文献 1. 金红梅。 2009 年拉尼娜现象将逐渐减弱 -- 报告。 2009-2-9 07:37 路透中国。 http://cn.reuters.com/article/oddlyEnoughNews/idCNChina-3608520090208 2.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5.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8. 杨学祥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 发表于 2009-1-8 6:45 :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9. 杨学祥 . 2009 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做好防灾准备 . 发表于 2009-1-10 4:44: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437 10. 杨学祥 . 拉尼娜预警:警惕 2000 年严重旱灾重演 . 发表于 2009-2-4 6:46 :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2830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2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拉尼娜现象有增强趋势:北方春旱不可避免
杨学祥 2009-2-4 03:49
图 1 2009 年 1 月 29 日 和 2 月 2 日 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我们在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 2008 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 我们在 2009 年 1 月 10 日 指出, 做好拉尼娜事件中的防灾准备:旱涝不均、低温冷害、台风暴雨和生物灾害值得关注 。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31 日 总结中国南方冰冻灾害教训时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1998 年中国大洪水就与 1997 年 4 月 -1998 年 6 月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8 年 6 月 -2000 年 8 月持续两年的强拉尼娜事件有关 。 伴随拉尼娜的到来,中国的沙尘暴、台风、旱涝灾害将变得强烈,中国新闻界有责任让公众尽早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好预防的准备。厄尔尼诺是一种全球气候变化的暖事件,拉尼娜是一种全球气候变化的冷事件。中国新闻界对暖事件跟风报道,对冷事件不闻不问,这有失于新闻的公平和公正 。 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导致欧洲严寒天气 。中国北方遭遇的严重干旱也与拉尼娜密切相关 ,我们在 1 月 10 日 已给出了灾害预警, 做好拉尼娜事件中的防灾准备:旱涝不均、低温冷害、台风暴雨和生物灾害值得关注 。 最新天气资讯显示,尽管本周末会局部出现降雨,但难以缓解干旱格局,之后仍会再度出现炎热干燥天气,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三国机构已经分别下调了对于本国 2008/09 年度大豆播种面积的预估,因而对美豆形成短期强支撑。另一方面 拉尼娜现象所造成的美国中西部天气寒冷的状况,可能要持续到春播前后 ,是否会造成美豆播种的不利值得关注 。 图 1 2009 年 1 月 29 日 和 2 月 2 日 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显示拉尼娜现象正在加强。 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的预测 尚待证实 , 拉尼娜现象所造成的美国中西部天气寒冷的状况可能要持续到春播前后的估计,表明拉尼娜现象持续到 4 月 7 日 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北方的春旱已经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 我国北方遭遇严重干旱多地发布红色警报。 2009 年 02 月 03 日 17:08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3/170815105968s.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5.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8. 杨学祥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 发表于 2009-1-8 6:45 :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9. 杨学祥 . 2009 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做好防灾准备 . 发表于 2009-1-10 4:44: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437 10. 杨学祥。历史教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2008-01-31 1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31/content_730230.htm 11. 杨学祥 . 中国媒体为什么对拉尼娜噤若寒蝉? 2007-2-28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662 12. 杨学祥 . 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导致欧洲严寒天气 . 发表于 2009-1-10 11:00:2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468 13. 杨学祥 . 做好防灾准备:我国北方遭遇严重干旱多地发布红色警报 . 发表于 2009-2-3 18:02: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2781 14. 近期国内豆粕现货走低原因分析。 2009 年 02 月 03 日 10:23 农博网络。 http://feed.aweb.com.cn/2009/0203/47910261620.shtml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1月19日和22日海温异常比较
杨学祥 2009-1-23 05:11
图 1 2009 年 1 月 19 日 和 22 日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日长增加 0.00027s (秒) , 相当于 1/3704s, 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28 日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一致,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附近的季节性特征相符。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末的原因还在于,每年 1 月 3 日或 4 日为地球轨道近日点,太阳引潮力增大 10.2% ,与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并产生地球各圈层的差异旋转 。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我们在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 2008 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 。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现在已接近结束, 2009 年 1 月 15 日 到 19 日,拉尼娜现象的发展趋势减缓。预计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 形成拉尼娜事件 。 2009 年 1 月 19 日 和 22 日海温异常比较表明, 拉尼娜现象的发展趋势继续减缓,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是 形成拉尼娜事件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2.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3. 杨学祥 . 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不大变暖受阻持续 . 发表于 2008-11-4 7:27: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5349 4.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5.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8. 杨学祥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 发表于 2009-1-8 6:45 :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9. 杨学祥 . 2009 年 1 月 19 日 赤道太平洋海温降低减缓 . 发表于 2009-1-21 4:20:5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959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1月19日赤道太平洋海温降低减缓
杨学祥 2009-1-21 04:20
图 1 2009 年 1 月 15 日 和 19 日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日长增加 0.00027s (秒) , 相当于 1/3704s, 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28 日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一致,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附近的季节性特征相符。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末的原因还在于,每年 1 月 3 日或 4 日为地球轨道近日点,太阳引潮力增大 10.2% ,与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并产生地球各圈层的差异旋转 。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我们在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 2008 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 。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现在已接近结束, 2009 年 1 月 15 日 到 19 日,拉尼娜现象的发展趋势减缓。预计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 形成拉尼娜事件 。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2.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3. 杨学祥 . 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不大变暖受阻持续 . 发表于 2008-11-4 7:27: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5349 4.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5.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8. 杨学祥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 发表于 2009-1-8 6:45 :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2009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杨学祥 2009-1-8 06:45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日长增加 0.00027s (秒) , 相当于 1/3704s, 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28 日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一致,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附近的季节性特征相符。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末的原因还在于,每年 1 月 3 日或 4 日为地球轨道近日点,太阳引潮力增大 10.2% ,与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并产生地球各圈层的差异旋转 。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我们在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并没有改变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所造成的中东太平洋海温下降趋势,表明 2007 年 8 月至 2008 年 5 月拉尼娜事件的能量还未完全释放,并可能在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形成拉尼娜事件 。我们在 2008 年年初就指出拉尼娜增强厄尔尼诺后延的可能性 。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拉尼娜增强的原因 。 北京德润林 12 月 28 日 消息:据气象专家称,近几周拉尼娜天气已经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快速形成。这可能致使未来三个月南美部分地区天气更加干燥,而美国明年三月春播期间天气多雨寒冷。明年全球谷物和油籽作物可能受到拉尼娜天气的威胁。据美国国家气候及大气管理局的最新预测显示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目前的气候状况显示,拉尼娜天气还可能持续更久的时间,这可能导致美国天气多雨寒冷,从而影响明年春季的播种工作。专家表示,许多地区已经察觉到拉尼娜天气的影响,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雨更加频繁,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天气多雨,而南美东南部地区天气更加干燥。我们认为拉尼娜天气将会形成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每月厄尔尼诺的预测报告说,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数个模型,包括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气候预测系统,最近的报告中提及 2008 年 12 月到 2009 年 3 月的拉尼娜现象发展情况,报告注意到了拉尼娜现象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再次降低到了门槛线附近,但是在官方宣布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前三个月,海水表面已经就是这个温度了 。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2.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3.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4.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5. 杨学祥 .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 发表于 2008-12-30 10:01:4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6. 杨学祥。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7. 李磊。拉尼娜天气加强,全球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中国农业信息网。日期: 2008-12-29 14:24 作者: 来源:李磊工作室。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81229_1197898.htm 8. 美国南部历史上最干旱时期进一步扩大。 2009/1/7 /08:52 来源:水信息网。 http://info.water.hc360.com/2009/01/070852124582.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142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9月15日和12月11日以及15日海温异常对比
杨学祥 2008-12-16 06:06
2008 年 9 月 15 日和 12 月 11 日以及 15 日海温异常对比 杨学祥,杨冬红 图 1 2008 年 9 月 15 日 、 12 月 11 日和 15 日海温异常对比(白色为海冰) 2008 年 9 月 15 日 ,太平洋高温区在北太平洋,到 2008 年 12 月 15 日,太平洋高温区已经流转到南太平洋,南北太平洋的热量交换已经完成。南太平洋环流进入超常热状态。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有四个重要激发因素: 其一,每年发生的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 12 月 25 日圣诞节前后,与 12 月 22 日冬至以及 1 月 3 日或 4 日地球轨道近日点对应,与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对应,验证了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自转加速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结论,是季节性西太平洋暖水东移和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加强的原因。厄尔尼诺事件减弱了南太平洋的冷暖海流循环,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变暖的原因。拉尼娜事件加速了南太平洋的冷暖海流循环,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变冷的原因。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是主要原因 。 其二,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 , 由于暖水从北边涌入 , 每年圣诞节前后( 12 月 25 日,在冬至 12 月 20 日 -22 日和近日点 1 月 3 日或 4 日附近)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增暖现象 。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东太平洋海面,有北半球的温暖的赤道逆流和南半球的秘鲁寒流。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最大幅度的南北潮汐振荡使太平洋东部低纬度北半球暖流南移,南半球秘鲁寒流北移,振荡混合后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变暖,加强了北太平洋向南太平洋的热输送。这不仅说明了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的原因,而且给出了暖水从北边涌入的原因。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它导致热能在北印度洋和北太平洋的积聚、南北半球之间的流体对流和北太平洋海洋热能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 。 其三, 南极海冰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和流速相关。海冰净冰面积在 2 月最小,为 2.3 10 6 km 2 ,在 9 月最大,为 15.4 10 6 km 2 ,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 6.5 倍 。南太平洋低纬度的海温,历年在 3 月附近为最暖, 9 月附近为最冷。日长在 1 月份比在 7 月份要长,即 1 月的地球自转速度比 7 月减慢。在南、北半球 10 o 的低纬度地区,自东而西的太平洋赤道洋流在 2 月最大流速为 51 cm /s , 8 月最大流速大于 77 cm /s 。即 8 月赤道洋流流速要明显地大于 2 月 。 其四, 120 o W ~60 o W 南极海冰,即东南太平洋的海冰,主周期为 120 个月,次周期分别为 48 、 26.7 和 20 个月。全南极海冰主周期为 60 个月,次周期为 21 个月。南印度洋范围 (0 o E ~120 o E) 和东南太平洋范围的南极海冰的变化主周期分别是 80 个月和 120 个月,但都有显著的 48 个月的次周期。这个周期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化周期大致相同。因为环南极海冰变化和太平洋海温都具有准两年周期,所以厄尔尼诺热事件和拉尼娜冷事件应该与海冰变化引起的赤道海洋表面温度两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表 1 给出了厄尔尼诺事件与东赤道太平洋表层海温两年周期振荡的对应关系。厄尔尼诺事件一定发生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极大值之后的海温暖年内,它可以解释日食与 El Nino 之间存在 12 24 个月的位相差。这种对应关系表明,南极半岛海冰的增减是太平洋环流速度增加与减慢的原因。它与秘鲁寒流的增强与减弱一一对应 。 目前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条件有三个: 其一, 南太平洋环流进入超常热状态,有利于德雷克海峡海冰减少和赤道东太平洋升温; 其二,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对应,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自转加速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是季节性西太平洋暖水东移和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加强的原因; 其三, 海冰净冰面积在 2 月最小,在 9 月最大,南太平洋低纬度的海温,历年在 3 月附近为最暖, 9 月附近为最冷,这有利于 2009 年 2 月厄尔尼诺形成。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2. 杨学祥 , 陈震 , 陈殿友 等 .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003, 33(1):87-91. 3.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0. 60, 72-74, 88,105. 4. 周秀骥 , 陆龙骅 主编 .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1996. 1-5, 12, 44, 133, 380, 381~39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平洋盆地可能形成拉尼娜天气?
杨学祥 2008-12-12 06:19
图 1 2008 年 12 月 8 日 和 11 日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北京德润林 12 月 11 日 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 12 月 10 日 发布的报告称,考虑到目前的状况以及近来形势,一些拉尼娜天气特征已经在太平洋盆地形成,南半球夏季期间不排除出现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气象局称,一些计算机模型事实上也预测到拉尼娜天气,不过目前主要的气象指标依然为中性。自八月底以来,太平洋西部地区信风强于正常,南部涛动指数持续走强。截止到 12 月 8 日 的 30 天里,南部涛动指数为 15 ,略低于 11 月份的 17 。南部涛动指数持续正值,与拉尼娜天气相关。气象局还表示,印度洋偶极子依然为中性,夏季期间可能持续中性。如果拉尼娜天气形成,那么高粱和棉花等夏粮作物可能受到有力提振,从而潜在的提振生产力。拉尼娜天气通常会导致澳大利亚降雨高于平均水平 。(仅供参考)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日长增加 0.00027s (秒) , 相当于 1/3704s, 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28 日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一致,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附近的季节性特征相符。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末的原因还在于,每年 1 月 3 日或 4 日为地球轨道近日点,太阳引潮力增大 10.2% ,与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 ,并产生地球各圈层的差异旋转 。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澳大利亚气象局认为,自八月底以来,太平洋西部地区信风强于正常,南部涛动指数持续走强。截止到 12 月 8 日 的 30 天里,南部涛动指数为 15 ,略低于 11 月份的 17 。南部涛动指数持续正值,与拉尼娜天气相关 。根据计算,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 。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截止到 12 月 8 日 的 30 天里,南部涛动指数为 15 ,略低于 11 月份的 17 。变化趋势已经显现。 从月亮潮的变化周期来说, 12 月 6 日 和 19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拉尼娜特征的出现, 13 日和 26 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有利于厄尔尼诺特征的出现。因为 13 日也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 26 日也为日月大潮,预计厄尔尼诺特征出现的强度和可能性更大。 从太阳潮的变化周期来说, 每年 4 月 9 日 - 7 月28 日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发生; 1 月 25 日 - 4 月7 日 (72 天)及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发生。 综合分析表明, 2009 年 1 月 23 日前 后厄尔尼诺事件能否发生可以大致确定; 4 月 7 日前 后拉尼娜事件能否发生可大致确定。目前认定拉尼娜发生还为时尚早。图 1 显示,南美西部东太平洋的秘鲁寒流明显变暖,根据南太平洋逆时针的环流路线,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加和厄尔尼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李磊。澳大利亚气象局称太平洋盆地可能形成拉尼娜天气。 2008-12-11 13:49 来源:李磊工作室。中国农业信息网。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81211_1188300.htm 2. 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 20 ( 3 ): 39~48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5.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12月1日和4日海温异常对比
杨学祥 2008-12-5 12:27
图 1 2008 年 12 月 1 日 和 4 日海温异常对比(白色为海冰) 11 月 3 日 至 11 月 6 日 ,赤道太平洋增温受阻过程终结。频繁的东太平洋海岭的地震和扩张,以及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 1 月 23 日 (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将加快厄尔尼诺事件的到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西风。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 1 月 23 日 (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会激发西风的发生。 7 月 30 日 - 11 月 6 日 (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赤道太平洋海温变暖受阻的情况将持续到 11 月 6 日 。 11 月 6 日 阻碍厄尔尼诺生成的因素开始消失。 11 月 18 日 开始正异常区将快速发展。厄尔尼诺的发展将加剧地震火山活动 。 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 , 由于暖水从北边涌入 , 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增暖现象 。 海水增暖期间 , 渔民捕不到鱼 , 常利用这段时间在家休息 。 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前后 , 渔民就把它称为 El Nino , 音译为 厄尔尼诺 , 是西班牙语 圣婴 ( 上帝之子 ) 的意思 。我们称之为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前后,与 每年 11 月 18 日 - 1 月 23 日 (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 关注赤道太平洋海温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的最新发展。 Recent Earthquakes 12/04/2008 M 5.5, Antofagasta, Chile( 智利 21.255S, 68.218W) 12/03/2008 M 5.8,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日本 38.549N, 142.851E) 12/02/2008 M 5.9, Maug Islands region,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马里亚纳群岛) 12/01/2008 M 5.5, Tonga region (汤加) 11/29/2008 M 5.5, Pagan region,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马里亚纳群岛) 11/28/2008 M 6.0, Fiji region (斐济)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11 月 6 至 10 日赤道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区面积基本稳定 . 发表于 2008-11-11 5:58: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22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68 次阅读|2 个评论
阻碍厄尔尼诺生成的因素11月6日开始消失
杨学祥 2008-11-7 06:55
图 1 208 年 11 月 3 日和 6 日海温异常对比(白色为海冰) 我们在 10 月 28 日 指出,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 从图 1 中可以看到, 11 月 3 日 至 11 月 6 日 ,赤道太平洋增温受阻过程终结。频繁的东太平洋海岭的地震和扩张,以及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将加快厄尔尼诺事件的到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西风。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2009 年1 月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会激发西风的发生 。 7 月 30 日 - 11 月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赤道太平洋海温变暖受阻的情况将持续到 11 月 6 日 。 11 月 6 日 阻碍厄尔尼诺生成的因素开始消失。 我们还可以看到,德雷克海峡海温变暖增强。这表明环南极大陆海流加强,秘鲁寒流减弱 。 中强地震仍在亚澳和亚美交界处徘徊 。 Recent Earthquakes 11/06/2008 M 6.0, Kermadec Islands region ( 克马德克群岛 29.911S, 176.955W) 11/04/2008 M 5.3, Fox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阿拉斯加 52.116N, 170.567W) 11/04/2008 M 6.3, Vanuatu( 瓦努阿图 17.086S, 168.420E) 11/03/2008 M 5.7, Nias region,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1.211N, 97.313E) 11/02/2008 M 5.7, Kermadec Islands, New Zealand( 克马德克群岛 29.985S, 177.044W) 11/02/2008 M 5.5, Puerto Rico region( 波多黎各 19.431 N, 66.383 W) 11/02/2008 M 6.1, Andreanof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阿留申群岛 51.633 N, 174.379W) 10/31/2008 M 6.0, Bismarck Sea( 俾斯麦海 3.395S, 148.543E) 10/31/2008 M 5.0, Andreanof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51.478N, 174.462W) 10/31/2008 M 5.1, Andreanof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51.709N, 174.420W) 10/30/2008 M 5.2, Andreanof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52.100N, 175.900W)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 发表于 2008-10-28 9:57: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2.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3. 杨学祥 . 关注东太平洋海岭快速扩张:地震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 发表于 2008-10-31 5:32:3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857 4. 杨学祥 . 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不大变暖受阻持续 . 发表于 2008-11-4 7:27: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5349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118 次阅读|7 个评论
8至10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11月下旬开始增强
杨学祥 2008-10-28 09:57
8 至 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 11 月下旬开始增强 杨学祥,杨冬红 图 1 2008 年 8-10 月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白色为海冰) 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 , 由于暖水从北边涌入 , 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增暖现象 。 海水增暖期间 , 渔民捕不到鱼 , 常利用这段时间在家休息 。 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前后 , 渔民就把它称为 El Nino , 音译为 厄尔尼诺 , 是西班牙语 圣婴 ( 上帝之子 ) 的意思 。在本文中,我们称之为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 后来科学家发现有些年份海水增暖异常激烈 , 暖水区一直发展到赤道中太平洋 , 持续时间也很长 , 引起当地气候反常 , 给全球气候带来重大影响 。 现在 , 厄尔尼诺一词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 。 一般标准是海温异常超过 0.5 ℃ ,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其周期为 2-7 年,有 2.2 年、 5.5 年、 11 年和 22 年重复出现的可间断周期( 表 2. 1. 1 ) 。每次厄尔尼诺约持续 1-2 年左右。在本文中,我们称之为厄尔尼诺事件,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相区别。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 La Nina 的音译 , 是 圣女(上帝之女) 的意思。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的定义正好与厄尔尼诺相反,因此也被称为 反厄尔尼诺 。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日长增加 0.00027s (秒) , 相当于 1/3704s, 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110 天)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72 天)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109 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一致,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圣诞节附近的季节性特征相符。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末的原因还在于,每年 1 月 3 日或 4 日为地球轨道近日点,太阳引潮力增大 10.2% ,与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66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 ,并产生地球各圈层的差异旋转 。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109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66 天)为地球季节性自转加速阶段,是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年 8-10 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与季节性气象不利因素阻碍有关,表明各种因素相互抗衡,季节性因素决定了异常变化的方向。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的快速进展将发生在 2008 年 11 月 18 日 -2009 年 1 月 23 日( 66 天)的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相一致。 请有关部门注意观察验证。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 20 ( 3 ): 39~48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13 次阅读|1 个评论
10月5日中纬度地震增强:日本发生5.6级地震
杨学祥 2008-10-2 03:23
据中新网报道,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 10 月 3 日 至 5 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较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其中,西南地区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汉水流域、江淮、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四川地震灾区需注意防范因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另外, 2 日至 3 日,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有 4 ~ 6 级偏北风,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和华北北部气温将下降 4 ~ 8 ℃ 。气温下降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和林业育种等将会有一定影响,要注意防霜冻危害 。 我在 9 月 2 日 指出, 2008 年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5 日为日月大潮,相差不过 3 天,为强潮汐月。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延续 5 个月,值得关注。 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10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36969 度, 7 日为上弦,月亮潮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10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6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 17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两两叠加,日月同时在赤道附近,赤道地区潮汐变化最大,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2008 年 10 月 1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26901 度, 21 日为下弦,月亮潮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潮汐组合 D : 2008 年 10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52 度,月亮潮在赤道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 E : 2008 年 10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变化较大。 根据一般规律,德雷克海峡海冰在每年的 2 月份最少(南半球夏季),在 9 月份最多(南半球冬季)。与此对应,由于秘鲁寒流的减弱, 3 月赤道太平洋海水最暖;由于秘鲁寒流的加强, 9 月赤道太平洋海水最冷。因此, 10 月开始赤道太平洋海水变暖,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强潮汐的作用值得关注 。 地震与 9 月的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性,比较 9 月和 10 月潮汐组合,可以得到地震发生的相同规律。 潮汐组合 A : 9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14 度。 8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朔日)。两者叠加,赤道地区潮汐变化幅度较大(太阳离赤道较远)。 ( 2008-08-31 17: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攀枝花市仁和区交界发生 5.6 级地震, 2008-08-30 21: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发生 5.3 级地震, 2008-08-30 17:14)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发生 6.1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B : 9 月 7 日 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抵消,强度最小。 9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54947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对应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北方部分地区大风降温, 9 月 6 日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兴都库什山区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 9 月 8 日瓦努阿图 6.2 级地震, 9 日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2008 年 9 月 11 日 ,日本北海道发生 7.1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C :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9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望日), 22 日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9 月 13 日哥伦比亚 5.7 级地震、东帝汶 5.7 级地震, 9 月 15 日阿拉斯加 5.2 级地震, 9 月 16 日中大西洋海岭 5.8 级地震、东帝汶 5.7 级地震, 17 日中太平洋海岭 6.0 级地震,都发生在低纬度地区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20 日 汶川 4.1 级地震,银川 2.6 级地震,加拿大 5.2 级地震,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 22 日日本发生 5.7 级地震, 9 月 24 日 墨西哥太平洋沿海地区发生 6.4 级强烈地震,西藏 6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E : 9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59 度, 29 日为日月大潮(朔日), 22 日为秋分,日月同在赤道附近。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27 日菲律宾 6 级地震, 29 日克马德克群岛 7 级地震, 10 月 1 日 日本 5.6 级地震 ) 。 我在 9 月 18 日 指出,继当地时间 9 月 14 日 东帝汶 5.7 级地震之后,低纬地区和中高纬地区先后又发生了 4 次中强地震,验证了赤道强潮汐的作用。此后,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太阳在赤道上空),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下弦时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中纬度地区地震开始增强 。 我在 9 月 19 日 再次指出,地震正向中纬度和中低纬度的结合部转移,海温增加显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增大 。 在 9 月 20-22 日中强地震向中纬度地区转移之后, 28-29 日潮汐组合 E 时期低纬度地区地震将有明显增强 。 9 月汶川和全球地震验证了地震的潮汐波动特征 。 在 10 月 5-7 日潮汐组合 A , 5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月亮潮南北震荡较强,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中纬度地区地震增强; 7 日为上弦,是余震的敏感时段 。新西兰 7 级地震后的 9 月 29 日 至 10 月 1 日 ,亚洲、澳大利亚和美洲都发生了 5 级以上地震,亚洲次数最多,值得相关部门关注。 9月22日到12月23日,即秋分到冬至,太阳从赤道向南回归线偏移,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激发地震火山活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增强这一趋势。在此期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激发作用明显增强,于12月达到最大强度。 Recent Earthquakes 10/01/2008 M 5.6, Izu Islands , Japan region(30.092N, 138.841E) 09/29/2008 M 7.0, Kermadec Islands, New Zealand( 克马德克群岛 29.860S, 177.653W) 09/26/2008 M 6.0, Mindoro, Philippines( 菲律宾 13.402N, 120.476E) 09/26/2008 M 5.7, Mindoro, Philippines( 菲律宾 13.387N, 120.494E) 09/26/2008 M 5.6, Carlsberg Ridge( 印度洋卡尔斯伯格海岭 3.091 N, 65.442 E) 09/24/2008 M 6.0, western Xizang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 30.927N, 83.449E ) 09/23/2008 M 6.4, off the coast of Colima, Mexico( 墨西哥, 17.658N, 105.507W) 09/22/2008 M 5.7, Hokkaido, Japan region( 日本 , 41.603N, 140.457E) 09/20/2008 M 5.2, Northwest Territories, Canada (加拿大 63.601N, 129.157W )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GFZ Potsdam - Earthquake Bulletin Legend Origin Time UTC Mag Latitude degrees Longitude degrees Depth km AM Region Name 2008-10-01 17:03:52 5.0 35.07 S 070.61 W 143 A Chile-Argentina Border Region 2008-10-01 09:38:12 5.4 30.10 N 138.85 E 415 M Southeast of Honshu , Japan 2008-10-01 07:34:49 5.2 26.05 N 125.12 E 156 M Northeast of Taiwan 2008-10-01 06:19:46 5.0 17.52 S 178.70 W 539 M Fiji Islands Region 2008-10-01 03:12:24 5.0 01.44 N 097.13 E 10 A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2008-09-30 13:25:48 5.0 06.48 S 129.99 E 185 M Banda Sea 2008-09-30 07:35:25 5.0 09.59 S 124.74 E 56 A Timor Region 2008-09-30 04:05:21 5.2 04.01 N 126.85 E 46 A Talaud Islands, Indonesia 2008-09-29 16:10:32 5.1 29.97 S 177.34 W 10 M Kermadec Islands , New Zealand 2008-09-29 15:19:26 7.2 29.77 S 177.64 W 10 M Kermadec Islands , New Zealand 2008-09-28 22:20:23 5.1 71.56 N 003.93 W 10 A Jan Mayen Island Region 2008-09-28 13:43:01 5.3 06.16 S 130.24 E 162 A Banda Sea 2008-09-27 06:41:02 5.0 13.66 N 120.04 E 142 A Mindoro, Philippines http://geofon.gfz-potsdam.de/db/eqinfo.php 参考文献 1. 10 月 3 日 至 5 日中东部将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 2008-10-01 23:44:51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21cn.com/domestic/shiyong/2008/10/01/5267639.shtml 2. 杨学祥 . 2008 年 10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9-2 14:51: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6 3. 杨学祥 . 2008 年 9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8-18 14:5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87 4. 杨学祥 . 潮汐组合 B :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 发表于 2008-9-9 6:27 :2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257 5.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6. 杨学祥 . 赤道地区地震继续趋强:关注 9 月 15 日 潮汐组合 C. 发表于 2008-9-18 11:47: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22 7. 杨学祥 . 赤道太平洋暖水区继续扩张与地震趋势 . 发表于 2008-9-19 8:14: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52 8. 杨学祥 . 9 月 20 日 汶川都江堰交界发生 4 级余震:中纬度地震增强 . 发表于 2008-9-20 4:00: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659 9. 杨学祥 . 9 月 20 日 近地潮: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汶川银川地震 . 发表于 2008-9-21 9:22:1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797 10. 杨学祥 . 强潮汐对弱震的激发作用:历史与现在 . 发表于 2008-9-22 3:05:1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886 11. 杨学祥 . 下次 7 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哪里:亚洲还是美洲?发表于 2008-9-30 8:49:0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950 12. 杨学祥 . 潮汐对余震激发作用资料分析 . 发表于 2008-10-1 7:38: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023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5612 次阅读|5 个评论
警惕天文大潮期对超强台风“森拉克”的影响
杨学祥 2008-9-13 06:57
中新社北京 九月十二日 电 ( 记者 阮煜琳 ) 今年西北太平洋的第一个超强台风森拉克来势汹汹,目前正加快脚步向台湾省东部沿海迫近,并于明天下午到后天凌晨登陆或擦过台湾,逐渐向浙闽沿海靠近。 由于恰逢天文大潮期和移动路径复杂 ,中央气象台正密切关注行踪莫测的森拉克走向。中国气象局今天上午宣布立即启动台风Ⅲ级应急响应。今年中国首个超强台风森拉克已于昨天下午正式亮相,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十六级。从一开始诞生到今天,森拉克的生长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就摇身一变成为超强台风,不过预计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台风强度将缓慢减弱。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发布台风消息,今年第十三号超强台风森拉克的中心今天早晨八时位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南方大约 三百五十公里 的洋面上,预计将继续以每小时五至十公里的速度逐渐向台湾省东部沿海靠近,并于十三日下午到十四日凌晨登陆或擦过台湾东北部,逐渐向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 。   新华网北京 9 月 12 日 电 面对强台风森拉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沪粤浙三省积极备战,全力防御。浙江省气象台 9 月 12 日 连续发布强台风警报,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副省长茅临生在当天晚间召开的全省视频会议上宣布,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浙江省气象台正密切监视,及时滚动发布台风最新动态。据介绍, 13 - 14 日浙江省沿海海面有 8 - 10 级大风并逐渐增强到 10 - 12 级,其中中部南部沿海海面有 13 - 15 级大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大暴雨 。 据晨报记者葛志浩报道,从 9 月 9 日凌晨 2 时 ,到昨天下午 5 时左右,前后约 63 个小时内,今夏首个超强台风森拉克正式亮相。记录森拉克这个超强台风成长的数据从 9 月 9 日凌晨 2 时 开始,当时的森拉克中心风力仅 5 级,最大风力也只有 10 米 / 秒。但 3 小时后,它的中心风力一下提升到 8 级;再过 6 小时,中心风力达 9 级;又过 6 小时,中心风力达 12 级直到昨天下午 5 时左右,森拉克将中心风力提升至 16 级,最大风力约 52 米 / 秒,正式跃升为超强台风。目前,这个超强台风已来到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南方的海面上,并以 5 至 10 公里的时速,缓慢地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速度只有 5 - 10 公里 ,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用比正常步速稍快的步伐走路。相比此前台风凤凰、海鸥接近 20 公里 的时速,森拉克简直像蜗牛在爬。事实上,这是因为它周围的引导气流太弱,以至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推动能量。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加上森拉克走得慢,走向曲折多变,因此它是否会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还需进一步观察。 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表示,对于森拉克的走向预测,目前较为集中的意见是近期偏北偏西。之所以加上近期二字,则是考虑到未来它还可能出现转折。 对比了历史上 34 个最初行走轨迹类似的台风之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台风都是在靠近沿海地区后又折回海上,看来森拉克也有可能步此后尘 。 超强台风森拉克快速升级源于特殊的潮汐环境。我在 8 月 18 日 指出, 2008 年 9 月,月亮近地潮( 20 日)与日月大潮( 15 日)相距超过三天,为弱潮汐时期。根据天文奇点,可划分如下: 潮汐组合 A : 9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14 度。 8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朔日)。两者叠加,赤道地区潮汐变化幅度较大(太阳离赤道较远)。 ( 2008-08-31 17: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攀枝花市仁和区交界发生 5.6 级地震, 2008-08-30 21: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发生 5.3 级地震, 2008-08-30 17:14)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发生 6.1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B : 9 月 7 日 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抵消,强度最小。 9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54947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对应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北方部分地区大风降温, 9 月 6 日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兴都库什山区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 9 月 8 日瓦努阿图 6.2 级地震, 9 日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C :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9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望日), 22 日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潮汐组合 D :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潮汐组合 E : 9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59 度, 29 日为日月大潮(朔日), 22 日为秋分,日月同在赤道附近。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从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导致赤道突起增大和地球扁率增大,地球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大这一趋势,导致异常现象发生。所以,潮汐组合 C 和 E 值得关注 。 9 月 8 日 14.2 时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7.54947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其特征是大气潮和海洋潮在 12 小时从南北纬 27.54947 度之间南北震荡一次,即 9 月 8 日 14.2 时南纬 27.54947 度为月亮潮高潮区, 12 小时后, 9 日 2.2 时北纬 27.54947 度为月亮潮高潮区,再过 12 小时后, 9 日 14.2 时南纬 27.54947 度为月亮潮高潮区。潮汐高潮区的南北震荡不仅导致海面的南北震荡,而且导致海面的垂直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旋转地球是非惯性系统,不同纬度的旋转速度是不同的。由海面震荡产生的台风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导致台风能量的急剧升高。 2006 年伊始,我们就一再发出 8-11 月的强潮汐预警: 2006 年 8 月 11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2 日月亮在北纬 0.00100 度, 9 日为日月大潮; 24 日为日月大潮, 26 日月亮在南纬 -0.00003 度。本月在强潮汐时期(近地潮与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小,冷空气活动弱。 8 月 6 日 月亮在南纬 28.59372 度, 8 月 19 日 月亮在北纬 28.64375 度。因此, 8 月 6 日 和 19 日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9-11 日和 24 日,潮汐东西震荡较强。 8 月上旬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 第 8 号热带风暴桑美( SAOMAI ) 2006 年 8 月 5 日晚 在关岛东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恰逢 8 月 6 日 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历时 12 小时在南北纬 28.6 度之间震荡一次,使桑美 8 月 7 日凌晨 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下午加强为台风; 8 月 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时差不超过 3 天,形成强潮汐,半日潮使桑美在 8 月 9 日上午 加强为强台风,傍晚加强为超强台风。 8 月 10 日 17 时 25 分 , 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7 级( 60 米 / 秒),中心气压为 920 百帕,是近 50 多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 。 陈国生在《 2006 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 29 页)中指出,台风在 8 月 7-11 日内会造成不可抗拒的灾害。该预测被证实,原因在于强潮汐的激发作用 。 潮汐组合 C : 2008 年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9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望日), 22 日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根据强潮汐使台风桑美从小泥鳅变为大鳄的历史经验,受强潮汐激发,超强台风森拉克致灾作用会继续增强。 警惕天文大潮期对 超强台风森拉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阮煜琳。中国气象局就超强台风森拉克启动Ⅲ级响应。 2008 年 09 月 12 日 11:19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9-12/111914440932s.shtml 2. 沪粤浙三省全力防御台风森拉克。 2008 年 09 月 12 日 22:14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9-12/221416283025.shtml 3. 葛志浩。超强台风森拉克是否登陆我国尚难确定。 2008 年 09 月 12 日 02:56 新闻晨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9-12/025616276596.shtml 4. 杨学祥 . 2008 年 9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8-18 14:5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87 5. 杨学祥 . 潮汐组合 B :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 发表于 2008-9-9 6:27 :2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257 6. 杨学祥。 2006 年 4-7 月弱潮汐预警和 8-11 月强潮汐预警。 2006-1-8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361 7. 杨学祥 . 8-11 月:预防下一轮的地震旱涝高潮 . 2006-6-23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005.htm 8. 杨学祥,杨冬红。 2006 年 8-11 月月亮赤纬角变化与强潮汐。 2006-7-30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182.htm 9. 杨学祥 . 火山群发又发出了天灾警告(修改稿) . 2006-8-1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198.htm 10. 杨学祥 . 强潮汐使台风桑美从小泥鳅变为大鳄 . 2006-8-1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315.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6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球自转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杨学祥 2008-7-25 14:44
网友最近提问:地球自转速度和地震、火山活动是怎样一种关系?不同的科学假说会有不同的回答。 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原因就在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使赤道突出,使两极下陷,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决定了地球的形状。 根据李四光的构造运动地球自转假说,地表的构造运动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是在地球自转速度控制下发生的:自转加速时两极物质向赤道运动,造成两极海退和赤道海侵;自转减速时,赤道物质向两极运动,造成两极海侵和赤道海退。地表和地下物质的流动破坏了原有的地壳重力均衡,海水增加或减少,洋壳就会均衡下沉或上升。由此造成相应的地震火山活动。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如李启斌、傅征祥、杜品仁、、徐道一和郭增建。详细论述可参阅他们的专著。 观测和理论分析表明,潮汐中、短周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性,这种对应性在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中也有很好的表现,成为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的证据 。 据罗时芳等( 1974 )和任振球等( 1990 )的研究,地球自转周期有 11.169 (对应 11.2 年太阳黑子周期)、 12.15 (对应 12.01 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8.6 (对应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9.855 (对应 19.858 年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22.337 (对应 22.2 年太阳磁周)、 29.783 (对应 29.46 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 59.555 年周期(对应 59 和 60 年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振幅分别为 0.162 、 0.141 、 0.521 、 0.189 、 0.434 、 0.521 、 1.239 毫秒 。 此种解释的矛盾是,木星与土星相比,其质量大,距离地球近,产生的地球自转振幅却仅为土星的四分之一。如果加上月亮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潮汐周期,就有很好的对应性和可比性 。 我们在 1997 年和 1999 年就论证了地球潮汐形变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 。 李国庆发现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周期 18.6 、 29.783 、 59.555 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在 18.6 年内由 18.6 度变为 28.6 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1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 。 2006 年 5 月 16 日 接连发生两次 7 级以上强震。这一天的特殊天文条件是,月亮赤纬角在南纬 -28.54009 度,为最大值。南纬 28 度和北纬 28 度的地壳在 12 小时内经历了高潮与低潮的南北摆动,潮汐负载的剧增和剧降激发了地震和火山活动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月球在地球赤道面上,使地球的瞬时扁率达到最大,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也会影响地震。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与最小值年间隔 9.3 年,一个周期变化为 18.6 年;在每月内,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日与最小值日间隔为 6.8 天,一个周期变化为 13.6 天。地球自转确实存在 13.6 天和 18.6 年周期。 李国庆发现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震的激发原因之一 。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我们考虑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三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从春分( 3 月 20-22 日)到夏至( 6 月 21-22 日),从秋分( 9 月 22-24 日)到冬至( 12 月 21-23 日),太阳潮高潮区由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逐渐加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易发生强震;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太阳潮高潮区由南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之叠加,形成赤道潮汐高潮叠加区,易发生强震 。 对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1.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总数 60 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 1947 年 7 月 29 日 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 7.7 级地震, 8 月 2 日 月大潮, 7 月 3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6.3 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 2. 日月大潮周期为 15 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9 。出现频率为 19/60 ,小于 1/3 。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 3.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 27.5 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 4. 当月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 6.8 天。距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23 。出现频率为 23/60 ,大于 1/3 。 5. 距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 6. 不符合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8 。出现频率为 2/15 。即受潮汐影响的地震占 13/15 ,即 86.67% 。其中,受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影响的地震频率最大,为 23/60 ;受日月大潮影响的地震频率次之,为 19/60 ;受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影响的地震频率最少,都为 1/6 。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3. 罗时芳 , 梁世光 , 叶叔华等 . 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 天文学报 ,1974,15(1):79 ~ 84 4.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0. 60-77. 5. 杨学祥,杨冬红 . 潮汐变化气候周期及其作用 . 气象港。 2006-8-30 。 http://qxg.com.cn/upload/720507055.doc 6. 杨冬红,杨学祥 .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受潮汐影响验证 . 2007-3-19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522 7. 杨学祥 , 陈殿友 , 李守春 .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 西北地震学报 , 1999, 21 ( 1 ): 44~47 8. Li Guoqing. 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 Adv. Atmos. Sci. 2005, 22:359-374. 9. 杨学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2006-5-1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136 10. 杨冬红,杨学祥 . 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 . 2006-10-29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795 11.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1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13. 杨学祥,杨冬红 . 地球潮汐形变、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周期对应性 . 2008-4-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331.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4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