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丰田汽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丰田事件看美国人如何面对竞争
热度 7 储成才 2011-2-10 19:53
美交通部调查结果: 丰田汽车没有问题 ------ 从丰田事件看美国人如何面对竞争 2011-02-10日美国交通部发布调查报告称,丰田汽车电子系统及连串汽车突然加速与汽车设计和生产质量无关,这些非本意的加速多是驾驶者误将油门当刹车而造成的。 美国交通部长拉胡德前天在一份声明中说:“丰田汽车高速行驶下爆冲,并非源自电子系统方面的问题。”   对丰田而言,这一调查结果无疑是一大胜利,此前丰田公司为汽车突然加速事件饱受打击,在全球实施大规模汽车召回1000多万辆。当时,美国国会也认为,其电子系统存在问题,并要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到美国国会听证,且要求政府彻底展开调查。 此后, 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协助下,对丰田汽车的软件、机械系统,以及电磁干扰感受进行评估。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梅德福说:“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驾驶者误用踏板。驾驶者可能踩到了油门而不是刹车,又或是在踩刹车的同时,踩到了油门。”     在一年前敦促丰田车主不要再驾驶他们车子,从而引发恐慌的美国交通部长拉胡德,前天改而为丰田汽车背书,“我们认为丰田汽车是可以安全驾驶的。”他还披露,在女儿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向她推荐了丰田的Sienna小型客车。   其实事件一开始听起来就很荒谬可笑,只不过是美国人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其真实目的就是不愿眼睁睁的看到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三大汽车厂商永久性的倒闭,作为世界汽车业的龙头丰田自然是难逃厄运了。 2011年2月11日,还有同样的一则报道“ 中国输美国石膏板不存在质量问题 ”,原因如出一辙。 2005年,美国发生卡特里娜飓风等多起灾难,众多房屋倒塌。由于需求急剧增长,美国国内石膏板短时间供不应求,从中国进口了部分石膏板。后美方称,这些房屋出现了臭味及腐蚀管道的现象。2008年下半年,美国媒体开始大量报道,称美国沿海高热潮湿地区一些家庭因使用中国产石膏板,屋内出现异味,一些人出现流鼻血、头疼等症状,金属器件以及空调系统变黑或者锈蚀,带来健康问题。一些美国媒体将矛头指向中国输美石膏板生产企业,甚至将此次石膏板投诉事件称为“问题中国石膏板事件”。当时,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接到3000多起投诉,涉及96家企业,中国输美石膏板生产企业几乎尽在其中。2010年4月,美国一地方法院作出判决,判处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向7个美国家庭支付赔偿费共计260万美元(知道美国人如何致富,呵呵)。 几年后的2011年2月11日,当中国石膏板在美国销声匿迹以后,包括 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等众多检测机构的检验结果同样是“中国输美国石膏板不存在质量问题”。 我想中国是不是也能从中学会点什么。毕竟对于一个国家的关键性产业,任何国家都需要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加以保护,美国人是这样做的,我们呢?
447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什么无法刹车?丰田汽车故障思考
chrujun 2010-5-30 16:27
据报道,丰田汽车有刹车失灵问题。在另一则报道提供的图片中,丰田汽车工作人员在为招回的汽车更新软件。为什么会出现车主无法刹车的情况? 这个问题要从汽车电子业谈起。 目前,高等级的汽车就是一个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宝马车上就有100多个CPU在控制汽车的各种状态,100多个CPU通过工业总线连接在一起。可以说,高等级的汽车就是一个实时响应的局域网。这个网络的可靠性决定了汽车出故障的可能性。有如下五个原因可能导致汽车故障,当然,有些故障是相互联系的。 1、软件问题: 软件能不能探测到错误?能不能从错误中恢复? 如果软件挂了,汽车就失去了控制能力,就会出现无法刹车、无法开车门等问题。 2、电磁干扰: 汽车内的电子系统和汽车点火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破坏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CPU程序跑飞。也可能导致网络通信出故障。 3、硬件问题: 电子器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电子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正常工作能力是否达到要求,各传感器会不会出现故障? 如果刹车传感器出现故障,也会导致汽车无法刹车。 4、可靠性问题: 可靠性包括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由于新产品大量上市,产量快速扩张,汽车可靠性可能没有严格测试。工作时间长后,汽车的各种故障就表现出来的,而出现故障的间隔远小于设计要求。 5、产品周期问题: 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快,厂家为占领市场不断推出新产品。导致研究人员无法提供质量可靠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因此,盲目选择没有经过市场安全考验的新车,是有风险的!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486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