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傲慢与偏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傲慢与偏见:电影《12怒汉》的启示
热度 6 张海霞 2014-6-18 14:26
一到中午时分就头昏脑涨,不得不说这次我真的受到了时差的影响,世界杯的进展也加重了这份影响,尽管告诫自己不要看球,可是晚上仍然是无法好好入睡,那就索性写点东西吧,回来的飞机上看了经典电影《12怒汉》,回味无穷。 这是一部场景很简单的片子:12个来自纽约不同阶层的陪审团成员在一间会议室讨论一个案子:一个黑人男孩杀了他的父亲,有目击证人,有报警,有在现场抓到人,如此简单的一个“铁案”,12个人要讨论得出一致结论即可。可是,却因为1个人的反对,而改变了一切。 第一轮投票:11人同意有罪,1人不同意。这一个人就是主角。他说:我也不确定这孩子无罪,可是我觉得案情有很多疑点需要澄清。于是,他开始阐述自己的疑点,其他人多数反对,很多人认为是胡扯,但是他很坚持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再次秘密投票,如果仍是11人认为有罪,他就妥协,投票结果是10人认为有罪,1人认为无罪,于是,故事继续展开,争吵、辩解、案情的推演和解析...... 整个电影只有一个场景,就是这间狭小的会议室,12 个人轮番登场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每个人的小动作和面部表情都成了与案情相关的证据, 台词和表情都精彩纷呈,情节也跌宕起伏,直到最后,那个最顽固的爸爸在怒火中烧撕毁孩子照片的时候突然良心发现,扑倒在桌子上痛哭:孩子无罪! 案子到此结束,电影到此结束!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因为这个过程很好地让每一个人看清了自己: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到处充满了傲慢与偏见,包括我们自己,那些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傲慢与偏见,有多少时候左右甚至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和双耳,让我们远离真相!可怕!真的是可怕! 同样值得深思的还有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就像是那一个执着地认为孩子无罪的陪审员一样,他和这个孩子没有的关系,可是他有一份责任心和良心去探究真相(到那个黑人孩子的社区去考察、甚至在试着在杂货店里去购买凶器,还真的买到了!),并为之坚持到底!不得不说,这是当下我们最应该反思的问题: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面临是非曲直的时候,我们到底是选择抱怨怒骂、选择逃避醉生梦死,还是选择敢于坚持自己的责任和良心(也许只有你一个人)?! 这个片子真的应该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机会看看,更希望有更多这样有深层思考的作品在我们国家也出现,反思我们的社会问题、警示每一个可能迷失的灵魂、减少我们的傲慢与偏见!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6326 次阅读|6 个评论
《唐顿庄园》之傲慢与偏见
热度 20 YC2011 2013-10-3 16:59
《唐顿庄园》之傲慢与偏见 曾泳春 《 Downton Abbey 》 《唐顿庄园》的开场与《傲慢与偏见》有些相似,虽然场景已经从 19 世纪初走到了 20 世纪初,英国那些古老严密的法律还在一丝不苟地运行着。 Grantham 伯爵一家生了三个女儿,根据法律,她们都不能成为唐顿庄园的继承人,爵位、庄园和家产将由一个他们都不认识的远房表亲继承。为了延续这个家庭对唐顿庄园的拥有,最好的办法是三个女儿中的一个与这个继承人联姻。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承载着家族厚重历史的婚姻,爱情已退而求其次。事实上,三个女儿的父母,即唐顿庄园的主人和主妇就是联姻的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的英国庄园已是摇摇欲坠, Robert 迎娶了有钱的美国女继承人 Cora ,美国新贵的财富注入并保全了唐顿庄园。虽然这对夫妻的婚姻并不是以爱情为基础,但他们在后来共同的生活中,不仅保住了庄园,而且收获了感情和幸福。三个女儿呱呱坠地并长大,让他们的感情历久弥香。幸福与爱情的相关性很小,幸福的源泉在于睿智, Robert 和 Cora 都有着获得幸福的愿望和智慧,他们共同经营感情,在二十多年的婚姻里一直幸福满满——幸福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说回年轻的一代,与《傲慢与偏见》里俗不可耐的远房表亲继承人不同的是,唐顿庄园的继承人 Matthew 是一个有见识的英俊青年。正因为有见识,他对可能的未来——“他们会把其中的一个女儿塞给我”很不以为然。当他第一次造访唐顿庄园时,漫不经心地说出了这句话,一转身却与 大 小姐 Mary 四目相对了。后来他们知道,这其实是一次一见钟情的四目相对,而因为这句话,傲慢与偏见从此深深地驻进了这对年轻人的心底。他们的爱情分分合合,历经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傲慢与偏见最终释然,他们终于在这个家庭望穿秋水的期盼下修成正果。 与让人一见就喜欢的 Matthew 不同, Mary 是个一眼看去不那么讨所有人喜欢的女子。诚然,她容貌过人,聪明坚强,但作为 Grantham 家庭的长女,也许她的身上承载了延续庄园的家族重任,她有些冰冷且冷酷,正如她在听到 Matthew 说“他们会把其中的一个女儿塞给我”时,以冰冷的目光与 Matthew 一见钟情了。她势利轻浮,一直在寻找贵族继承人作为婚姻的备胎,直到那个致命的污点发生。她被一个做客庄园的土耳其贵族逼人的英俊吸引,在夜晚默许他进入她的闺房,而在情欲即将发生之际,他死在了她的床上。这是个可怕的污点,虽然经过掩盖,但这个贵族的丑闻还是断断续续地传播了出来。 Mary 是轻浮的,但依然是有见识的。她愿意承受她的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大战之后,她与报业新贵订了婚,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可以给有污点的她一个位置、一个很好的生活。他是爱她的,他花钱买断了这个丑闻所有可能传播的途径,他看中的是 Mary 的聪明和坚强,可以作为他事业有力的支持。但他发现, Mary 的心里一直有 Matthew ,于是他开始威胁她,以公开丑闻来逼迫她尽快结婚。 父亲 Robert 是被这件丑闻蒙在鼓里的一个,当年,母亲 Cora 帮女儿掩盖了这件事,不忍心告诉伯爵。伯爵看到女儿受威胁,终于从 Cora 那里知道了这件事。 Mary 惴惴不安地坐在父亲面前,她知道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 Robert 对女儿说:“你不是第一个犯错的女孩,与女儿的幸福相比,我不在乎唐顿庄园有一件丑闻。我给你的建议是,解除婚约,到美国去和你的外婆呆在一起,直到这件事过去。给我们带回一个西部牛仔,让我们眼前一亮。” Mary 泪流满面地与父亲紧紧拥抱。亲情是这个家庭牢固的根源,这个被新时代撞击得摇摇欲坠的古老庄园,还会经受很多的错误、痛苦和不幸,但亲情这根纽带把这个家族牢固地联结在一起。 这是一部基调美好的英剧,几乎每件事,都走向完美的结局。 Mary 在圣诞之夜诚恳地向 Matthew 吐露了这个污点,她说:你是完美的,而我就是有了污点的苔丝,你应该看不起我。 Matthew 说:在我做出判断之前,请先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我懂你,懂那个真正的 Mary 。 Matthew 原谅了 Mary ,他认识到,他们之前各过各的生活,犯各自的错误,而现在才是他们一起生活的时候了。于是在漫天飞雪中,这对年轻人释然了他们所有的傲慢与偏见,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不管以后还会发生什么,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我喜爱的结局。
13428 次阅读|47 个评论
读《傲慢与偏见》
热度 11 zywsict 2013-5-31 08:35
早在上中学时,就听说过该书;但那时的我对看书非常地排斥,自然不会抽时间去读。前两天花了点时间读完该书,才发现该书原来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现在终于明白了当时那么多同学喜欢读它的原因。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简 · 奥斯汀的代表作。书中主要讲述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的爱情故事。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从刚开始的讨厌,甚至厌恶,逐渐转变为感激,然后到爱慕。达西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不顾门第的差异,毅然对她求婚,没有想到遭到拒绝,在进行深刻的反思后,开始改变自己的作风,最后终于和心爱的人携手进入婚姻的殿堂。简对宾利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是一往情深,在经过一波三折后,终于修成正果。 读完该书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谣言;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男人到底喜欢伊丽莎白还是简。 记得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真理”,虽然谣言并非谎言,但谣言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伊丽莎白对达西之所以存在很大的偏见,主要是听信了威克母的谣言,后来达西写信辟谣,才迫使伊丽莎白逐渐改变他的态度。所以当有人造谣时,我们应该及时出来辟谣,这样可以尽量降低谣言的副作用。但我在网上却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 网友吐槽说,本来对某个事件的态度是模棱两可,但一旦政府或者政府型专家,出来辟谣,我就确信有这个事件 ” 。这个现象值得反思。 你喜欢简还是伊丽莎白呢? 伊丽莎白一个机智聪敏,有胆识,有主见,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女孩。她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够圆通的处理事情。 简温柔善良、漂亮贤淑、博学、单纯、缺乏主见,对待爱情是被动矜持,眼睁睁的看着爱情消失也没有挽回的勇气,但对待爱情却始终如一。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简,因为太有主见的女人,我是驾驭不住。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看?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150 次阅读|23 个评论
傲慢与偏见:玻尔当年遭遇剑桥脾气碰了一鼻子灰
热度 17 laserdai 2013-4-19 01:30
丹麦著名科学家 玻尔 的最大科学贡献就是, 提出了正确的原子模型,现在氢原子的半径还叫做玻尔半径( Bohr radius ),经常被用来作为原子尺度的标准,物理常数表中一定能找到。 玻尔之前的 原子模型 1. 汤姆森在1904年提出:原子是由N个带正电的颗粒和N个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它们相互均匀地分布。如果把电子看成葡萄干,而原子的其余部分为 蛋糕, 则可把汤姆森所提的原子模型看为 葡萄干 蛋糕模型。也有形象的例子说是西瓜模型,电子象瓜子一样嵌在瓜瓤里面。 2. 1911年 卢瑟福 修改了汤姆森的原子模型,提出:原子的正电荷一定是集中在原子的中心,一个很小的体积内,称为原子核,原子中的电子就均匀分布在周围。 当年,玻尔刚想出他的原子模型后,就去了英国,想和那里的大科学家一起认真探讨,完全 没有想到在剑桥大学碰了一鼻子灰。      最近解密的玻尔当时和未婚妻之间的通信,显示出他和当时的英国大科学家之间关于原子模型的思想碰撞 起伏过程。 玻尔作为一位最关键人物,年轻的他推翻了剑桥大学汤姆森提出 的 plum pudding 原子模 型,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了 电子围绕原子 核进行轨道运动,这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模型。 其实,玻尔的原子模型跟当时的理论根本不符合,也就是相违背的,这可是严重挑战了当时的权威! 玻尔在1911年专程去英国,想和一些当时著名的剑桥数学家(包括汤姆森)探讨这个问题。当时 玻尔与未婚妻的信显示出,钻到剑桥牛人圈中的玻尔当时受到的对待不是那么平坦 ,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 玻尔认为,汤姆森的确是一位大家心目中的天才人物,但是,当玻尔到了以后发现,汤姆森喜欢向大家卖弄/显示他的天才,并且总是在自己的领域继续往下做工作。也就是说,对玻尔的工作不感兴趣。    还有,另一位剑桥数学家——詹姆斯 · 金斯是个羞怯的人,根本不能和波尔论战(原子的模型)。这样就是说,根本就不理会丹麦来的这位观点疯狂的小年轻。 更牛的事情是 ,大牛人约瑟夫 · 拉莫根本不愿意去读玻尔的工作,还要求他先把工作翻写成流利而正确的英语,并且发表在一个合适的英文期刊上,之后才会去读。不过这些后来根本没有发生,但是我们很容易看出其中对 玻尔的轻蔑和嘲弄。 还有,伦敦的皇家协会也拒绝了玻尔的投稿,原因是他的论文没有认真论证好,也不接受发表在皇家协会的期刊上。这令玻尔大失所望,跟这些家伙们真得一点都合不来。              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他去了曼彻斯特。当年玻尔最有工作成效的一段时间是在曼彻斯特跟卢瑟福一起,参见下图。 博主的评论: 1.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在一开始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受到抵制。玻尔的遭遇也是一样。 2. 剑桥脾气:就是那种十分典型的无端傲慢与偏见,到现在完全一样,不管个人的实际 水平如何,全部都是牛轰轰的样子 。剑桥曾经 出过一些牛人, 但是比例非常低,实际上剑桥盛产的是垃圾。 这里声明,我是第一位使用这个术语的,拥有发明权。 3. 科学研究上遇到阻碍和困难千万不要气馁,所以玻尔后来去了曼彻斯特,找到了卢瑟福,两人合作很愉快。后来,玻尔成了很伟大的人,贡献远远超过汤姆森。 参考资料: Niels Bohr letters reveal trials of his time in England 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22174013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7950 次阅读|48 个评论
[转载]央视记者在伦敦为何感觉像狗一样被管???!!!
zhangwei2008 2012-8-5 15:13
  在旧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制订的租界公园管理规则中,其中第2条“狗与自行车不准入内”,第3条“华人不准入内”。随后不久,外滩公园门口出现了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子,上书英文“Chinese and dogs not admitted”,即“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为此,“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深深的刺痛了许多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而今这块已经被拆除了,但在某些西方列强傲慢与偏见的眼里,华人依然还是比他们低一等的人类。   这段时间,伦敦奥运会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其组织管理水平却备受质疑。其中央视记者张婕首先发了一条微博,她写道:“与雅典奥运那些洋溢着热情欢笑的工作人员相比,英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板着脸说"NO!"这次奥运会很多项目是我台转播,工作人员从早盯到晚非常辛苦!刚来的时候,工作间有一台极其珍贵的饮水机,可能因为大家渴了多喝了几杯水,第二天饮水机上就用中文贴上了刺眼的标签。”没过多久,张婕又发了一条微博,也是她对于伦敦的经历太过深刻,补充写道:“继续吐!体操比赛采访区不许记者站着,只能蹲着或者坐地上,总之就是躲在这个挡板后面。是!头顶有转播信号,但在团体和全能的时候很多需要关注的运动员不一定有画面!有时你伸长脖子想看一眼比赛进程,工作人员立即制止!挡板的前面还有很多摄影师,不知我们站起来会影响什么?像狗一样被管理还是首次。”   难道伦敦奥运会连喝水都被限制吗?男单记者要像狗一样被管理?张婕所说绝非虚言,伦敦奥运会的管理水平在这一个星期饱受诟病,天津某位记者就记录了他的一次见闻。他在文中写道:“由于有中国选手要参加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奥运会游泳馆的工作人员变得异常忙碌,他们得赶紧安排中文的同声传译。但当一位帅哥把中文同传的标志贴上同传室外墙的时候,记者立刻傻眼了——在硕大的”Chinese“下面是三个汉字”日本语“。记者立即上前指出了错误,一脸迷茫的大哥赶忙又拿出了另外一块牌子,果然,上面印的是”Japanese中文“。在确认他们把两个国家给弄混了之后,万般无奈的大哥只能临时用白色胶带盖住了”日本语“三个汉字,算是避免了被更多人知道这个笑话。”   一时间,央视记者在伦敦像“狗”一样被管理的消息在网上被传开,引起一番轰炸。然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呢?为何在我们的央视记者感到像“狗”一样被管理着呢?不外乎几个因素。第一原因的是英国人的傲慢,对中国人存在一种偏见。   有人说这次伦敦奥运,英国对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对待,因为那是要遵守奥运精神。听此言,我不由冷笑一声,一个不能容“消极比赛”而处罚运动员,却能容“假摔”现象的存在。这样的“奥运精神”会让人信服吗?因此,不要跟我谈“奥运精神”,那是西方人给中国所戴的“紧箍咒”罢了。令我不明白,国内还有许多官崽和爱国份子,在这样不公平的赛制下,为了那张虚伪的面孔,而不惜牺牲运动员付出的努力,而且还显得很正义凛然!   央视记者反映,在工作间多喝了几杯水,第二天钦水机上就贴着中文字:“水只能喝一杯”,为此,一些人说英国人节省,他们懂得珍惜水资源,不铺张浪费。或许这些央视记者在国内没为民众做几件好事,在英国受辱,我们冷眼旁观,满心欢喜,认为这是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教训。   有一点,我们要一定要知道,任何事要分轻重,国内官员铺张浪费,腐败是一回事,记者在国内没有职业道德,没有履行记者应有的职责,不干人事亦是一回事,但做为中国公民,在他国受到侮辱,应该要懂得据理而争。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取笑央视记者,因为她们只是中国社会制度下的一个传声筒而已。   还有一个原因,央视记者在伦敦之所以感觉到像“狗”一样被管理,感到无比的愤怒,那是她们在国内所碰到待遇有天壤之别,因为在国内她们所得到的待遇,是无比的尊贵,无比的荣耀,不管是普通民众,贪官污吏,见了她们者要以贵宾相待。而今,她们去伦敦所受到的待遇,感到是冰火两重天,为此,感到心理很不平。这就好比一个习惯了养尊从优生活的人,一下子让他过乞丐的生活,心理肯定接受不了。   为此,我希望,央视记者通过这次在英国所受的待遇,更应该要明白在国内,那些连“狗”都不如的民众是如何生存的状况。希望你们回国之后,用你们亲身经历像“狗”一样被管理的心情来履行自己职业的责任,多去报道那些善在国内连“狗”都不如的民众,帮助他们解脱困苦,过上人类本该所拥有的自由幸福的生活。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177397.html
2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所对科学家群体从事科普的调查结果
liuli66 2012-1-7 20:43
中国科普的傲慢与偏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1/255977.shtm ) 科普能否摘掉不务正业的帽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258189.shtm )
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博学让你口若悬河
pinger328 2011-11-11 10:27
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渊博的学识并将这些学识运用到谈话当中去,使得自己的说话水平得到提高呢? 其实,渊博的学识大都来源于书本和生活两个方面。但是,切不可以生搬硬套、太过于教条,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其加以思考和引申。一个人的博学,不在于知晓天下之事,而在于对天下事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智慧博学的同时还能修身养性,下面这些书会给你帮助。增长智慧:《第二性》、《苏菲的世界》、《野火集》、《智慧的探险》、《这个动荡的世界》。 修身:《西厢记》、《飘》、《金粉世家》、《荆棘鸟》、《呼兰河传》、《生为女人》、《简·爱》、《围城》、《嘉莉妹妹》、《茶花女》、《傅雷家书》、《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 养性:《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随想录》、《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石评梅散文》、《叶芝抒情诗全集》、《音乐气质》、《雪莱抒情诗选》、《草叶集》、《西方艺术的故事》、《李清照诗词评注》。当然,在生活中,谈话的内容还会涉及历史,下面的书籍可以增加你历史方面的知识。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其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推荐大家仔细阅读。除此之外,还有《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尤其是《史记》、《三国志》很是值得一看。这些书中的任何一本,只要你细心看过,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如果你能够通读这些书籍,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你就可以有很多话题,就能够侃侃而谈。
0 个评论
转基因论战:精英们的傲慢与偏见
热度 9 meixianghao 2011-8-4 08:59
注: 时报今天的倒头条,吴昊同学作品,标题有改动。 转基因:精英论战为公众带来什么 “转基因商用”决策过程中不该没有公众的声音 本报见习记者 吴昊 最近一个月,关于转基因的“精英论战”如火如荼。 7月6日,上海《文汇报》刊登留美学者曹明华的文章《转基因食物在美国的争议》。作者以在美国见闻,质疑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自此开始,“反转”、“挺转”的精英们,将“中国式”转基因论战推向新的高度。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留美专家曹明华、化名作者柯贝等专业人士先后发声;《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文汇报》、《东方早报》等作为平台,纷纷加入论战行例。 自转基因技术诞生以来,争论似乎就没有停止过。专家们“华山论剑”,本是专业系统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必要方式。但重大决策需要公众参与已成社会共识,尤其在涉及国民健康及生存环境的“转基因商用”决策过程中,更不该没有公众的声音。 我们不禁要问,这场热闹的“精英论战”,能让公众获得什么? 自说自话 对于普通公众,前沿技术似乎太过深奥。他们最想了解的,是“别人如何看、如何做”,通过类比,让自己作出相应判断。美国政府、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消费状况,正是此次“论战”的交锋点之一。 不过,结论却让公众无可适从。 饶毅文《转基因在美国的遭际》中称:“美国93%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玉米86%是转基因。美国人直接食用转基因食物,也吃食用转基因食物饲料的动物,这两个群体加起来数量很大。” 虽同饶毅一样在美生活多年,但曹明华的立场完全相反:“美国市场上所有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基本都没有被转基因……美国人没有炒菜的习惯,白种人喜欢用只适合低温下用的油——橄榄油(不是大豆)做食用油。……(糖制品)有一个醒目的金色‘标识’明显增加:‘100%纯甘蔗,不含甜菜(转基因为主)……’某普通超市中,6个品种的糖里,也有5个如此标示。” 挺转派想告诉大众“美国人不在乎”,反转派则认为“美国人很在乎”。到底在不在乎,精英们似乎让中国老百姓更迷茫了。 傲慢与偏见 科学网博客上,不少人对南方周末化名柯贝的《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一文表示反感,认为该文态度傲慢,却很有些一叶障目。诸如“海内外华人主导反转基因的人,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出头激烈反转基因的都不是专家”这类话语不像在讨论问题,而颇似挑战檄文。 饶毅文中也认为一些专家不该越界,“有些怀疑是因为基因技术刚刚兴起时对它不理解……但有些是超越自己知识范围、越界扮演权威的蛮横所造成”。 不懂不该发言?这为“反转”者提供了口实。反对者认为,傲慢的态度体现出的是一种只见技术、不见整体的短视思维,更是“人能主导一切”思维下的科学傲慢。 “挺转”派在居高临下中,拒公众于千里之外。而反转派的“利益阴谋论”则挑动着公众业已紧张的神经。 “对美国政府来说,这个‘利益’与‘风险’的‘不等式’目前还是微妙的……美国目前将转基因食物都尽可能在向落后国家‘转’移。……而美国国内的转基因食物正愈来愈减少……”曹明华的文章中,将转基因商业化直指政治经济。 公众需要什么? 在人民网的“你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的调查中,有70%的受调者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潜在风险,需严格管理”。 受调者如何作出判断,无从揣测。但需要思考的是,公众真的了解转基因的应用吗?专家给予他们什么帮助? 2010年4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的参访者承认,对于转基因作物“一知半解”和“完全不知”。 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接受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呈现降低趋势,其主要原因居然是目前较多的负面消息。 可见,公众虽然有希望参与“转基因商用”决策的诉求,但却受到各种未必真实的声音左右,使其无法通过客观理性的认知作出判断。 事实上,恐惧和怀疑的本质,是对不可知的或无法预测的事物的极端化思考。大部分公众之于转基因的态度正是如此——因陌生而畏惧。 此外,各种历史经验都证明,人类的社会意识与技术相比,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而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然超越了普通大众的认知和经验范围。 学者刘科援引《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一书中观点认为,“技术恐惧主义是人类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是人类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对技术的恐惧、害怕、厌恶、抵制中,必然产生对技术的有意识的反思和批判的理解,从而开始人类真正有效控制技术的历史”。 沟通之道 “激烈反对转基因的结果,只能是减慢我国新兴的技术开发。”类似于这样的结论似乎过于武断,事实上,很多公众并不反对转基因技术,仅仅是反对转基因在现有状况下的商业化。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真真曾带领课题组作过实验性质的“共识会议”。 他们在京某大型社区选取了20名原本对转基因食品几乎一无所知的志愿者作为样本。通过专家讲座、现场互动、专家答疑和自由学习讨论,志愿者在健康、环境、伦理、规制等方面完成了一个“和而不同”的共识报告。 阅读这份由普通志愿者共同签字的“共识报告”中关于健康的部分,或许能让相互攻讦的精英们有所启示——在信息对等、客观透明、平等交流下,公众也不仅仅只会“用脚投票”。 “我们认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是基本安全’的说法。但是,由于迄今为止,科学研究没有提供有力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是否安全。因此,我们仍然对其潜在的、长期的影响心存担忧;同时就转基因食品的影响来说,也不能排除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的情况,因此不能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安全问题今后不会发生。我们基本相信科研机构和政府所提供的信息,也希望科技界和政府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诚实地公开相关信息,特别是,当发现存在危险时,应及时停止或制止,并向社会公开。” 《科学时报》 (2011-08-04 A1 要闻)
个人分类: 科学与社会|4224 次阅读|28 个评论
《傲慢与偏见》——一场五百年前风干的爱情
热度 1 yurongming 2011-6-15 00:09
我对你们 美丽的人啊 永不会变心 ——萨福 年岁逐增,当童年的幻梦一点一点被现实撕碎,心,会在某一个莫名的瞬间颤动,透骨生凉。 无意中,点出电影《傲慢与偏见》,随着画面缓缓打开,那低沉幽缓的序幕音乐似有一种勾魂的魔力抓住了我的心。当温情的阳光抚摸在一个清纯美丽的看书的姑娘,梦,一刹那飘向远方。 姑娘在一个美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镇,这里的宁静和温馨让每一个心怀浪漫的人心甘情愿,在此终其一生。但小镇终究是耐不住寂寞的。小镇随着城里有钱公子彬格莱造访的消息而沸腾起来。当晚的舞会上,伊丽莎白的姐姐吉英与彬格莱一见钟情,激起了爱的火花。这时,我们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刚嘲讽完可怜的男主角达西是“痛苦的半个德贝郡”。 达西陪同他的好友彬格莱来到这里,根本就是一个错误。他与周围是那样格格不入,他没有跳一曲舞,甚至在伊丽莎白的建议和邀请下依然如故,从始至终他都坚持着自己的高傲、落寞与孤独。 “俯视着黄昏,我把悲伤的网,撒向你海洋般的眼睛。”见到达西的第一眼,我就感觉仿佛已与他相识了一个世纪。伊丽莎白看到的是他的痛苦,他的冷漠,他的自以为是和鄙视一切的眼神。我看到的是藏在冰冷外表下,火山般的心的热切,我看到了心痛,是他的,也属于我。 不知道是怎样的失落,才筑成了这样深入骨髓的寂寞!我只看到,达西,在他那坚强外表下包裹着的心是多么的柔软和脆弱:是否太多的失望,甚至让你已经忘记了如何去找寻? 达西对朋友说伊丽莎白:“她还没有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心”。我偏偏看到,只一个瞬间,他眼睛里闪亮的光华!伊丽莎白舞会上光彩四溢、火一样的青春燃烧了他暗夜的心,爱情在措手不及间俘虏了他,而此时伊丽莎白刚好是近乎宣判了他的“死刑”。他前边说过的话正好一字不漏地钻进了她的耳朵! 生活如投入一枚小石子的河流,微微的波澜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单调和寂寞依然是小镇生活的主旋律,青春的生命在茫然的期待中找不到停靠的方向。伊丽莎白似乎看到了自己凄惨的未来:“只有真挚的爱才能打动我的心,这注定我只能成为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青年中尉韦赫的出现和接着闪电般的消失似乎更印证了伊的想法。一个贫穷人家的女孩,有一个男人不在乎嫁妆,愿意娶你就是最大的恩赐,这就是伊丽莎白所面临的最赤裸裸的现实。但我们可怜的达西并不走运,伊从韦那里又“知道”了达西的“卑鄙和小气”。 花开了,又落了,伊丽莎白依然独守着她青春的寂寞,达西则默默挣扎在单相思的痛苦深渊。在又一次“偶然”相逢的宴会上,伊才知道最终导致姐姐与彬格莱分离的罪魁祸首:就是达西“挽救了他的朋友的一场不幸的婚姻”。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令伊丽莎白痛哭失声。在磅礴大雨中伊丽莎无助地狂奔,她恨老天为什么如此残忍,更恨达西这活活拆散一对恩爱恋人的“恶魔”。达西追了出来,他放下了一切的矜持和高傲,竟然不知自己犯了多大的错,却鼓足了勇气开始求婚。“就是天下的男人都死光我也不会嫁给你!”虽然后面会证明达西是多么的无辜和可怜,可这一刹那,伊丽莎白使我再一次清醒地审视:什么是清白的、真正的爱情! 别人做梦也梦想不到的幸福,在伊丽莎白眼里却不屑一顾。任青春寂寞无助的燃烧,她以毫不犹豫、坚定的回绝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纯洁的心灵! 我不知是生活如戏还是戏如人生。真相一步步揭开,回头一望,伊丽莎白才发现,原心中自以为的恶魔,其实才是真正的天使! 我的心随着他们坎坷的爱情时起时落,达西变成了我。 当他们终于屡经感情的折磨,在失眠的半夜不约而同,相逢在缀满露珠的草原上,天,灰蒙蒙只有一丝亮光。误会消除了,看着因憔悴而形伤的达西,伊的手心疼抚在他的手臂上:“你的手多凉”!只一句话,我的眼已经含泪满眶。 剧终,人总要散场。可是,那一个如水的夜晚,是谁,勾起了你内心止不住的忧伤? 伊的爸爸含着泪:“我真不敢相信有人会配得上你”。他们都幸福得流下了眼泪,我也幸福地湿润了眼睛。终于明白,只要有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那早已消失的,五百年前风干的爱情!
个人分类: 电影评论|325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式的傲慢与偏见:警钟敲不醒的睡狮
热度 8 杨学祥 2011-4-19 14:20
中国式的傲慢与偏见:警钟敲不醒的睡狮 杨学祥 现在,大多数人都承认中国的科技落后于世界,出国留学已成为成功的捷径。然而,背书是为了考试过关,一旦获得了文凭,中国式的傲慢与偏见又会死灰复燃:在科学大潮中随波逐流,对独特创见却冷嘲热讽,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美国国防部的气候报告 2004 年 2 月,美 GBN 公司(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预言中国南方将在 2010 年前后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尽管“预言”有些耸人听闻,但国内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应从中警醒,将气候研究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今后 20 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 2.8 摄氏度 ,北欧下降 3.3 摄氏度 ……到 2020 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英国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 这些“预言”来自美国五角大楼 2004 年向美国前总统布什递交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警告说:今后 20 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报告特别提到 2010 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中国南部地区在 2010 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报告”具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 针对 GBN 报告的预测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三次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虽然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中对中国部分的预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的,它提醒中国科学家将气候变化研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必须指出的是, GBN 报告描述的情景仅是极端的情况,也许发生在某些地区,但不会是全球所有地区,而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这就是中国式的傲慢和偏见:惊天霹雳传到中国也会变为催眠曲。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则出来澄清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国防部的官方立场。而且施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只是使用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报告,而中国却缺乏这样的综合性的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 。 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3 月,中国西南发生罕见的旱灾;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百年一遇的冰雪冻灾; 2010 年初和 2011 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跟风全球变暖的中国学者在干旱和低温到来之时毫无准备,除了嘲笑美国人预测不准确之外(中国的西南不是南方),这样重大的教训被文过饰非。 “ 2012-2020 年气候综述” 报告向美国国防部发出警告 俄罗斯多家媒体日前发表消息称,美国两位未来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向美国国防部发出警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在近年引起全球范围的政治动荡,而日本为了要生存下去,很可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 俄罗斯《一周论据》、《俄罗斯观察家》、《自由媒体报》等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这份报告名为“ 2012-2020 年气候综述”,是美国未来学家自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应五角大楼之邀所写。 两位学者在报告中强调,大灾难很可能在下个冬季到来。 2012 年,可怕的严寒将袭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迫使当地居民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移民;而日本为了生存下去,可能决定侵略邻国,以便占领大陆领土。此外,来自加勒比岛国的难民潮将涌向美国、墨西哥和其他美洲国家。 2015 年,欧洲可能因水资源、食品以及能源问题爆发冲突,而东京与莫斯科将就西伯利亚和萨哈林能源利用达成战略协议,美国则再次面临来自欧洲的移民潮,不过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富人。 报道指出,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认为,上述灾难主要应归咎于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大洋流的激烈变化,这将使北冰洋内因冰盖融化产生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此外,北欧的天气也将急剧变冷 。 值得关注的报告无人关注:中国学者集体失语 “ 2012-2020 年气候综述”的报告从 2011 年 4 月 14 日 开始在网络传播,至今未查到相关官员和学者的评述,值得关注的报告无人关注。 为什么全球变暖有人跟风,美国国防部报告无人理睬?因为全球变暖是虚的,即使变冷了也可以说是全球变暖的表现;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是实的,干旱和低温是小概率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为什么要冒险支持?避实就虚,这是中国人做事的诀窍。 假若“ 2012-2020 年气候综述”的报告成为现实,中国人能躲得了吗?如果中国只是一块肥肉,那么只能被吃;如果中国是一只睡狮,但愿他早日睡醒。 平庸的科学界却人声鼎沸,高调和喧嚣震耳欲聋,警钟被淹没在乐钟之中。 参考文献 1. 刘梦。我国多地现气候异常 报告称南方将持续 10 年干旱。 2011-01-13 11:09 来源:北京日报。 http://www.cnr.cn/gundong/201101/t20110113_507580386.html 2. 杨学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与 2010 年中国气候突变。发表于 2010-1-30 12:03: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74 3. 王玮。美专家发警告 称日本为生存将侵略邻国。 2011-04-12 15:36:42 燕赵都市网。来源:环球时报。 http://world.yzdsb.com.cn/system/2011/04/12/011044487.shtml 4. 美专家:日本为求生存很可能发动战争侵略邻国。 2011 年 04 月 14 日 12:36 新华网。 http://news.qq.com/a/20110414/000816.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2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傲慢与偏见——李四光、翁文波是间谍和八卦
热度 1 sheep021 2011-3-15 09:05
胡锋 : 地震不可预测与自组织临界性思想 sheep021 2011-3-14 18:05 惊!地震预测之争的本质是文化之争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22176 不知博主如何解释那么多被提前预测到的地震 博主回复(2011-3-14 18:26) : 如果真有那么多被预测的地震,那么这个预测方法早就应该称为国际上的主流认识了。 可惜事实不是这样。 sheep021 2011-3-14 18:32 事实是什么样,欢迎爆料。 博主回复(2011-3-15 07:07) : 我目前对间谍和八卦没有兴趣。 既然,科学认为地震不可预测,又不认可别人的预测成果。岂不是典型的傲慢与偏见 退一万步说,即便他的预测方法与八卦有关,只要能预测地震,又何必在乎是科学还是八卦呢?难道非要洁癖到“ 宁要科学草,不要八卦苗 ”的地步?宁愿 科学地 不能预测地震,也不 八卦地 预测地震 ? 本博不认为李四光、翁文波这些院士级别的科学家会是 间谍和八卦。如果有人认为他们是间谍和八卦,欢迎举证! 本文原标题是“科学的傲慢与偏见”,后来感觉不妥,改为“ 傲慢与偏见 ”,因为 就像 李四光、翁文波也不代表 间谍和八卦一样, 胡锋 也不代表科学。 相关链接: 牛!先把能预测地震的都打为伪科学,然后宣布地震不能预测 地震真不能预测 这门科学,不但在倒退,而且即将消失 地震专家又闹大笑话——南京出现“天坑”与巨云圈,与地震无关 李四光: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不是偶然的 也谈 地震预测 地震预测 与预报有感 36年前的科普:“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
个人分类: 地震预测|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