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时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粉红椋鸟:比一比谁的头型更时髦
热度 4 RollerMaMing 2018-7-3 21:41
国家保护的“三有”物种——粉红椋鸟 马 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粉红椋鸟的拉丁学名为 Pastor roseus (或者: Sturnus roseus ),英文名为 Rosy Starling,是新疆的特有鸟种。近期粉红椋鸟横扫北疆各地,几乎成为“网红”。这个网红不是因为几个亿的工程为其让路,也不是遇到了“大年”其数量遮天蔽日,而是因为这种椋鸟的“发型”变化多样,而令人赞叹不已。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粉红椋鸟是英雄鸟——控制虫害,功莫大焉,应该属于国家一二级的保护物种。查阅《野生动物保护法》,名落孙山,竟然只是“三有”保护物种。所谓“三有”,就是有益的、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也就是个三级,是不是级别太低了! 中亚温带地区是粉红椋鸟分布的核心地带,部分扩散至欧洲一些国家,冬季在南欧和南亚活动,具漂泊性。在中国,为新疆特有种,集大群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昌吉、乌鲁木齐、巴里坤繁殖(夏候鸟)。它们结成上万只甚至数万只的大群生活于中亚干旱的草原、开阔的山谷地带。追随畜群捕食被惊起的昆虫,特别喜欢吃蝗虫,有时候栖落在牛背上。 雄性粉红椋鸟形形色色的“发型”——大风头、飞机头、板寸头、莫西干、大背头、爆炸头、......,应有尽有 椋鸟被誉为“草原铁甲兵”,是草原灭蝗能手。在育雏期雌雄双亲每日捕捉三四百只蝗虫不在话下(照片),养育四五只幼鸟,穿梭往来,雏鸟的食量太惊人了。在新疆北部,椋鸟(包括紫翅椋鸟)成为生物灭蝗的主力军。除了吃蝗虫,它们还捕食螽斯、甲虫、蟋蟀、地老虎、家蚕、蚱蜢等多种昆虫。但在越冬地(如南亚)食物则比较杂,包含水果、浆果、花蜜、谷物等,被认为是一种“害鸟”,遇上大年就成灾了。 什么是“大年”,是指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现象。过去几年,我们在野外很少遇见粉红椋鸟,就是所谓的“小年”。今年,粉红椋鸟突然增加,几乎各地鸟友都发来数据和照片,铺天盖地的就是个“大年”。 粉红椋鸟是一种夏候鸟,往返于古北界(繁殖区)与东洋界(越冬区)之间,春秋两季长距离迁徙,新疆是其在中国境内唯一的繁殖区(特有种)。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阿勒泰、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哈密地区(天山以北)等椋鸟分布地区,农牧民曾经大量使用杀虫剂去消灭蝗虫,其代价昂贵且对环境造成污染(耐药性与毒药残留),降低椋鸟种群数量。到20世纪80年代,专家们发现生物防治效果可能会更好,就试着利用粉红椋鸟灭蝗虫,通过人工招引确实可以有效控制虫害。至2010年,“引鸟工程”与人工鸟巢建设在北疆推广开来,大大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量,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牧业生产的双赢局面。 废话少说,最后介绍粉红椋鸟的“头型”,这次拍照,发现一些雌性粉红椋鸟的发型都比某些男士还时髦。男椋鸟更不用说了,飞机头、碎发男、板寸头、莫西干、大背头、卡尺头、社会头、大风头、短毛寸、栗子头、嬉皮士的大鸡冠头、......,应有尽有。 几十万只的大军,横扫北疆大地,从伊犁谷地、塔城盆地、阿尔泰山脉到博尔塔拉、赛里木湖、巴里坤、乌鲁木齐南山、精河县(天山北麓),几乎随处可见(马鸣 摄)。 遇到椋鸟的“大年”,每隔七八年一次,黑压压一片——马鸣摄:粉红椋鸟喜欢集群在乱石堆中筑巢,每年繁殖期为5-7月。其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和草叶构成。每窝产卵4~6枚,卵壳淡蓝色或青灰色。每年繁殖期过后,种群数量成倍增加,保守估计几十万只不是吹牛。 看看这个雌鸟的“发型”,是不是很特殊,就是当下男星中最流行的莫西干嘛(马鸣 上周末摄于精河林场) 雄鸟的嬉皮士发型,正面看爆炸式(马鸣 上周末摄于精河林场一个羊圈 ) 在乱石堆里筑巢,每次带回七八只蝗虫,嘴里满满的(马鸣 上周末摄于精河林场一个羊圈 ) 上一次粉红椋鸟集群,是2011年。上下翻飞,队形整齐。遇到猛禽可以变换各种图形,恐吓天敌。是谁在指挥几万只椋鸟在一起不会发生碰撞,真是奇迹(马鸣 摄)
个人分类: 图览新疆|12931 次阅读|11 个评论
赫尔辛基的婚车
lifeng9038 2017-3-24 19:05
在我们参观芬兰赫尔辛基著名的岩石教堂时,巧遇教堂里正在进行着一场隆重的婚礼。游客都在教堂门外等候,这时一辆与中国的老“夏利”相仿的轿车,也就是一辆又小、又老、又旧的轿车停在了教堂门前,司机从车里走出来,高高的个子,与这辆小车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所停车辆,肯定与这场婚礼有关,后来证实,这就是迎接新郎、新娘的婚车。这辆婚车除去后面拖着几个气球外,没有其它的喜庆标志。这就是芬兰的婚礼习俗,这就是眼下的芬兰时尚。 用这样的婚车接送郎、新娘,眼下在中国,不用说大城市,就是乡镇,也会让新郎、新娘及其家长无颜面对父老乡亲;也会让参加、参观婚礼者迷惑不解。因为时尚的中国年轻人的婚礼时尚是,不管有钱没有钱,不管有车没有车,婚礼用车必须高档,高档到何处,因身份而定,但最起码也得用奥迪。但一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一个世界上幸福指数排名第二的国家,结婚大礼用这种车接送新朗新娘,肯定不是某一个人的无奈选择,而是一种时尚,一种对幸福的理解,一种价值的追求。 芬兰的婚礼用这样的车接送新朗、新娘到底意味着什么?这要分析芬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和芬兰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资料显示,在芬兰,汽车已经不是身份的象征,汽车就是汽车,就和自行车一样,是个代步的工具。在中国官场,什么样的级别坐什么样的车,是制度的规定;在中国民间,乘私人飞机,坐林肯轿车,是富豪的身份象征。乘坐豪华、超豪华者,是在向下属,向路人宣示、宣告:我有钱,我有势,我高贵,我与你们相比,不是高人(你们)一等,而是高你们九等、十等。但在芬兰, 公车的使用和管理是十分严格。芬兰整个公务员系统,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4个人享有固定专用的公车待遇,但他们只能在上下班时使用,绝不允许公车私用。芬兰总统作为一国元首,也常常骑自行车出行。在这种政治芬围下,炫富,已经没有市场;用汽车显示豪华,不仅不是人们的追求,而且成了零类的无知。 芬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芬兰一家咨询公司今年6月至8月对1000余名15岁至70岁的芬兰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芬兰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芬兰人认为“生活得快乐、自由和悠闲”最为重要,而“挣更多钱”的选项则排在最末位。大康的芬兰,与小康还没有达到的中国无法相比,两者没有可比性。但从芬兰人的追求里可以看到,他们把“快乐、自由、悠闲”做为追求的最佳生活目标。人要快乐、自由、悠闲,必然要摆脱浮燥、虚荣、 嚣张、 炫耀、 豪华、奢侈、尊贵等等的困扰及其追求。 芬兰人都有信仰,芬兰是一个89%人都是基督教徒的国家,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必须遵守的一条起码教规,就是不能欺骗上帝。你有钱就是有钱,没有钱就是没有钱,不能装,不能炫富。没有钱装有钱,炫富,都是对上帝的不敬。
2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闻工作者不应把个人“追求时髦的爱好”带进工作中
fdc1947 2012-9-15 07:18
当某种手机电脑推出一款新的样式时,我们的媒体,无论是网络媒体、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台,甚至是冠上“中国”字样的“中央电视台”,都会发出一阵阵鼓噪声,傻乎乎地替这些企业做免费的大广告。 这样的广告甚至影响到社会风气,许多小青年以拥有最新式的这样的东西为荣,以无法拥有为耻,形成了所谓 X 迷。甚至有为了拥有一台手机电脑出卖自己器官的荒唐事。现在这个时代,出现各种各样的荒唐人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么多媒体集体给某些企业做免费宣传实在是一件真正的荒唐事。 有人会说,这不是新闻吗?不是,这只是商业炒作,更不是对科学和技术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新闻。像这类商业炒作,商业发布,应当由企业拿钱做广告。 与之类似,两个企业为了一个产品的某种原因去法院打官司,我们的媒体也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部地宣传,替他们做免费广告。 我们的新闻应当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做贡献,而不是为个别企业的利润做贡献。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媒体一次又一次的干这样的傻事? 除了新闻素质低下之外,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许多记者、编辑甚至更高级的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所谓 X 迷,他们本身就有这种追求时髦的爱好。某个公司发布某项新产品,这是商业的问题,应该由企业掏广告费作广告的。可是,由于这些新闻工作者本身的爱好,把它作为新闻来报道。 这一类东西,实际上与为正经的新闻工作者所不齿的专门挖娱乐明星隐私的小报记者的作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小报记者们是为了满足某些人某种低级趣味的需要,而这些傻乎乎的商业新闻则出于新闻工作者本身追求时髦的爱好。 为了出名的家伙可以做出种种丑事、暴露自己的种种隐私而出名,反正现在为了金钱可以不管丑恶,有了金钱之后,丑恶也可以变成辉煌。而商人也可以通过打官司做广告,扩大知名度。这又是两者的相似之处。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把商业影片的播映、某些荒诞无稽只供人们无聊时消遣的书籍的发行这一类商业行为作为新闻来报道。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也有某些 新闻工作者追求时髦的爱好的因素。 新闻工作者不应把个人“追求时髦的爱好”带进工作中。我希望我们的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和电视台不要再去做替某些企业的商业炒作做免费广告宣传的傻事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根叔”如是说--教育缺乏求是的动力
热度 4 JQWangIoP 2012-4-26 16:13
今天读了搜狐网转载的重庆晚报报道的网络名人“根叔”(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的昵称)访重庆南开中学的报告记录,有些许感触,不吐不快,与大家分享。 http://news.sohu.com/20120426/n341669680.shtml 根叔叔说当今知识分子里最 时髦 的就是抨击 教育 ,这个俨然成了社会问题。 俺想,既然是时髦,根叔肯定是不能落伍的。果不其然,根叔在这个给中学生的报告中从哈尔滨“弑医”事件聊到了“叫兽”,从教育行政化聊到了 学生私自换演讲稿 ,从高校的厅级升副部级聊到了教授、院士、校长和根叔。覆盖面之广绝对是追逐“时髦”的典范! 俺从小就不是一个追逐时髦的人,不是俺不想,是家里条件所限情况不允许。 可是,可是,根叔在中学(著名的南开中学)大谈特谈时髦的问题,俺那已不再那么年轻的心灵窃以为他是有深邃的用意的。 这要从昨晚和爱人的卧聊说起。爱人在北京某中学做数学老师,由于俺也是师范大学毕业,对中学生教育稍有认识,因此她会时不时地不耻下问,和俺探讨一些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俺也是不厌其烦得给她解释 和探讨。 最近期中考试完,她教的两个班的成绩差的有点多,一个是年级第一而且遥遥领先(姑且定为A班),另一个排年级倒数第三(姑且定为B班)。 我听到这个很吃惊,于是提醒她教学中不能有偏向,这样会害了很多学生。 她马上大呼冤枉,说平时教学中对学习差的B班更加的用心,经常占用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多加练习;而A班平时管得很少,却每次考试都挺好的。 我很纳闷,继续问她平时课堂表现两个班有什么差异。 她告诉我说,为了相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她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在课外及自习时间或课上讨论部分,遇到问题小组内先讨论,并由小组长监督成员的学习动态,随时向老师汇报。 这个时候差别就出来了,A班的学生非常的活跃,学生不但经常向她汇报学习情况,比如作业完成状况等,还经常有学生向她打小报告说某某上课总玩手机,等等诸如此类。 注:我爱人不做班主任。 这种学生之间的积极帮助和相互监督给班级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的负担。 然而,在她布置完作业之后B班各小组组长经常告诉他说找不到人讨论,或者组成员不在乎组里的讨论,而当我爱人检查的时候发现大家有很多问题都还没有掌握,可是学生间的讨论非常的消极。这就导致她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进行个别式讲解,可是效果一般。 这两个班不同的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优略,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也会影响深远。 根叔的报告中提到---- 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 “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驱动,缺少批判质疑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 我想这其实就是人们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这个不只是高等教育的问题,而是从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造就了这个问题和困境, 从根上出了问题,不能只抱怨树干长得不好。 学习主动性的欠缺可能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根叔在一个中学针对目前时髦话题发表的观点,在我看来,就是为了激起年轻的学生进行逻辑思辨,促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很好的举措。这不也正是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可贵品质吗?! 科学上的时髦是真的可以追的 ~ 另附:根叔把教育和对学生的期望,做出了“金字塔”式的注解 最底层: 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这是起码的要求; 第二层, 有文化; 进一步: 德智体美; 再进一步: 创造力。 最高要求: 自由发展。
3627 次阅读|8 个评论
髦红:红布裹树
热度 4 大毛忽洞 2011-6-24 21:52
髦红:红布裹树
髦红:红布裹树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4140 次阅读|7 个评论
做科研该不该赶“时髦”
热度 21 DrWangXY 2011-5-9 07:22
做科研该不该赶“时髦” 作者:王孝养 据百度百科介绍,“时髦,古代指一时的英才。现指短暂的时尚。时髦是非理智的与过流性的行为模式或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以持续的时间讲,时髦现象处于风格与时尚之间”。(http://baike.baidu.com/view/115548.htm#sub115548) 各行各业都有时髦,拿穿着打扮来说,文革期间穿军装很时髦,文革后期穿喇叭裤时髦,后来又流行牛仔裤,再后来…。 科研的时髦是什么?我的理解是,科研的时髦就是当今科研究领域最新流行的被许多科研人推崇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别的专业领域我是外行,以生物医学领域为例,干细胞研究应该是最时髦的,2010年有关干细胞的论文发表多达18910篇,估计参与干细胞研究的全球科学家多达十来万。其次是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无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況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如DNA的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再次,是新一代高通量DNA测序技术。 有些科研之所以能成为时髦的领域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比如该研究意义重大,或该技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再加上科学界领袖们的大力推介,很快在科学界流行起来。 作为科研人,科研的时髦该不该去赶?这个问题值得深思。首先来看看赶时髦的好处:1)容易找到更多的参考资料,由于时髦的领域从事的人较多,发表的论文也较多,容易找到一些较新的资料。2)论文容易发表在影响因子(IF)较高的杂志。大多数高IF的杂志都要求论文有较广泛的读者群,只有时髦的领域的论文读者群才会多。3)时髦的领域的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机会更多。4)对于许多以IF为评价标准的单位科研人员来说,时髦的领域的科研会给个人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利益,包括奖金、职称晋升和科研经费的获取。 赶科研时髦的坏处:1)竞争激烈:做的人多自然竞争就会激烈,甚至有同样的课题若干个实验室同时在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动作慢、科研效率低和产量低的实验室会很吃亏,因为自己刚做出的东西,可能别人已经抢先发表了;2)难有重大原创:在一种科研领域成为时髦的时候,应该做了一段时间了,许多重大原创可能已经产生了。这时候进入该领域,多数只能是跟踪性或重复性研究。 从科研时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科学家的才能分为五个档次:第一档次是天才:在科学界天才引领时髦,这样的人才极少,他的研究能让一群科学家们跟进研究,从而开创一个时髦热门的研究领域,比如PCR 技术的发明者。第二档次是人才:人才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结合时髦科研,让自己原有的科研更加深入;第三档次是迂才:迂腐之才完全不理会时髦科研;第四档次是蠢才:蠢才乱赶时髦。这样的科研人还是有一些,今天看到这个课题时髦就玩一下,过段时间另外一个课题时髦又来做一个,结果没有一个课题能做的很深入。 作为科研人,该不该赶科研的时髦,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一下利弊再做决定,完全不理会当今的时髦科研是不可取的,胡乱的赶科研时髦更是使不得。引领科研时髦的天才毕竟是少之又少。对大多数科研人来说,坚守自己的阵地,同时根据情况引进时髦的科研技术和理念,让自己的科研课题更加深入,并具有连贯性,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自己坚守的阵地丢失。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3373 次阅读|35 个评论
赶时髦,聊“蛋疼”
热度 11 andrologist 2011-4-17 21:55
赶时髦,聊“蛋疼”
蛋疼,网络流行语,“蛋疼”由中国的魔兽世界玩家创造,原为北方俗语,英文为"Ballache", (来源Headache, 头疼),一般的含义是指因为太过无聊而做出的种种不合常理的事情,也代指无聊的状态,如“闲的蛋疼”。广义而言,做的所有不合常理的事情都可以叫“蛋疼”。反义词是“蛋定”, 俗语有云:不要鸡冻,要蛋定。 “蛋”虽只是个男性器官,医学上称为睾丸,可这种暗含的无聊情绪却不分男女,于是女人无聊时也在用。可“蛋疼”一词其本意显然是有着明确解剖学指向的,那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无聊”与“睾丸疼痛”,是怎么莫名其妙的联系到一起的呢?仅仅是好事者对语言的随意发挥么? 可以肯定的是,“蛋疼”的火爆始于网络时代。无聊时,很多人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如果是男性,长时间坐在沙发一类的软椅子上,由于睾丸长时间受到来自下方的托力(如为硬质板凳人在坐位时睾丸被悬空,则危害相对减小),致使睾丸外周的温度上升,更兼静脉回流受阻,于是因睾丸缺血引起的“蛋疼”也就不可避免了,也许这便是“蛋疼”一词引申语意的最初来源。不过,由于这种缺血性的疼痛是缓慢发生的,因此容易被男人忽视。研究表明,常年坐办公室的男性,阳痿的发生率比其他职业男性高出几倍(当然对睾丸的影响也许只是原因之一,缺乏体力活动等也可能与阳痿的发生有莫大关系)。另外,睾丸之所以远离身体,躲到垂在体外的阴囊里,主要是为了“避暑”,正常情况下,阴囊内的温度平均比体内温度低上2-3℃。如果睾丸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会严重影响精子的产生,造成婚后不育。可见蛋疼不可小视,所以建议男士在选椅子的时候,尽量选硬质的,久坐办公或上网玩游戏时,得时不时的站起来活动活动,倒杯水,上趟厕所什么的。 那没有蛋的女人是否会发生蛋疼呢?至少久坐对女性的健康肯定也是不利的,尤其是影响盆腔的器官。而另外一种蛋疼的情况,男女真的就比较接近了,我是说疼的位置接近。 这就是某些牵涉痛导致的蛋疼。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的疼痛,这称为牵涉性疼痛。例如泌尿系统的结石导致的输尿管痉挛,可以表现为阴囊及睾丸疼痛,这是由于输尿管和睾丸的自主传入神经进入相同的脊髓段。然而,这一脊髓段的神经分布男女是近似的,因此,这种牵涉痛如果发生在女性,疼痛的部位则为同侧的大阴唇。事实上,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当混沌初开、男女初辨的当口,阴囊与大阴唇原本就是同源器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蛋疼,男女殊途同归也就不足为怪了。有过被肾结石折磨经历的人,回忆一下,在剧烈的绞痛发生之前,蛋疼了没有? 影视中我们时常见到的一个场景是,当女性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男性的暴力威胁时,冷不丁飞起一脚正中男人的裆部,在男人痛苦万端时,女人趁机逃跑。女性的疑问可能会是,对方真的会那么疼么?这一招在危急关头好使么?对于多数男性而言,对此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就算多数男人没有被女人的撩阴脚重伤过,但是在体育运动中(足球、棒球一类)误伤了睾丸的情况下,就算没重到需要医生的救治,其疼痛程度也是刻骨铭心了。我只能提醒女性,撩阴脚杀伤力太大,只能用在紧急关头,非用不可时…… 在泌尿外科的范畴,引起蛋疼的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情况而外,还包括前列腺炎,睾丸扭转,睾丸附睾感染、 肿瘤、 腹股沟疝、 鞘膜积液、 精液囊肿、 精索静脉曲张、阴囊手术史等,但不管怎么说吧,多数还是能找到病因的,目前都有相应的处理办法,有规范的治疗原则。但大约有25%的蛋疼,是找不到原因的,这就令治疗十分棘手。你都不知道敌人在哪,就算你有导弹在手,你朝哪发射呢? 有人说,既然是蛋疼,那原因肯定在蛋上,把敌人的老窝整个端掉,我让你再蛋疼!没有被蛋疼折磨得生不如死的男人,可能真的无法想象,病人会因为疼痛而下决心切掉自己的男性象征。 1990年Davis BE等人 报道了一组睾丸切除术治疗睾丸疼痛的病例,结果发现经腹股沟切除睾丸的患者,其中 73%疼痛完全缓解,其余患者疼痛减轻;经阴囊切除睾丸只有 55%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这一结果应该说很难令人满意,病人付出了失去睾丸的巨大代价,结果还有那么多人仍在蛋疼,这算什么治疗手段?1991年的另一篇文献,则直接将这一手术彻底送进坟墓了。Costabile RA等人 的研究发现,睾丸切除后仍有 80%的患者阴囊或睾丸部位疼痛,致使治疗更加困难。而且切除睾丸的病理诊断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异常,10例切除的睾丸 ,有 8例为正常睾丸组织,2例为睾丸曲细精管萎缩,病理诊断并不能完全说明慢性睾丸疼痛的病因(把病人的睾丸切掉,病理结果却是正常睾丸,这怎么跟病人和他老婆交代?这种事如发生在中国,家属非把主刀医生揍到蛋疼不可——假如主刀是男人)。由于睾丸切除后仍有持续的睾丸部位的疼痛,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废止这种手术。后来又有学者改进了手术方式创立了显微外科睾丸神经剔除术,但经过进一步观察以后,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也不怎么样,甚至还可能因手术而保不住睾丸;随后出现的精索神经阻滞虽然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还是有部分病人不能达到疼痛的完全缓解…… 这种棘手的局面,想起来真的很让人“蛋疼”,如果不能找到确切的原因,恐怕任何治疗措施的效果都将难以奏效。不明原因的男性慢性睾丸疼痛,也许还得让医学界“蛋疼“一段日子了…… 【参考文献】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testicular pain. Chronic orchialgia in the pain prone patient: the clinical perspectiv e
个人分类: 男性|858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春晚赶时髦,怎么能叫做“春晚的收视主体是普通老百姓”?
censambao 2011-2-15 00:24
兔年央视春晚只说两个字:“钱”与“色” 娱评·娱事纵横谈 2011-02-13 19:29:50 阅读 8558 评论 58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文/小腾哥 元宵节未过,这个春节还未算过完,央视春晚仍然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其实,不管你喜欢或是厌恶、承认或是否定、接纳或是抗拒,央视春晚在近几年里都是从年头讲到年尾,一年又一年的从不厌倦的热点新闻,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都时时刻刻争先恐后报道有关央视春晚的点点滴滴。央视春晚,过时过气了吗?不!只要央视年年举办春晚,那么,央视春晚就不是“鸡肋”,而是绝大多数媒体及其观众从年头吃到年尾的丰盛“大餐”! 当然,从不否认越来越多人厌恶、憎骂、拒看甚至漠不关心央视春晚。但是,到底有几多人真正从不看央视春晚,从不留意央视春晚新闻,从不参与讨论央视春晚话题的人呢?真正与央视春晚隔绝的人恐怕不多!央视春晚,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成了地道的“年夜饭”,想不“吃”也都挺难的!就算忍住不“吃”,也会在茶余饭后拿它说一说。 好了,回头讲兔年央视春晚吧!怎么说才好呢?官方的说法永远都是称美的言语,而民间这些年都是一片褒贬不一的争论,批评、质疑声一年比一年响得大。这真的很让央视春晚导演头疼,到底怎么样才能办一届可以让社会各届都皆大欢喜的春晚?而央视春晚的铁杆粉丝也急了,大声抗议那些批评、质疑者,你们有能耐的去试办一下?哦,也是,换个位置换个角度而论,谁有本事能办一届所有人都满意的春晚呢?当然没有!就算是火星人来办,也满足不了人类各种光怪陆离的欲望与喜爱! 不要纠结于皆大欢喜这个结局!这个结局,本就不可能存在!只能说,央视春晚只要满足大部分观众的欢喜,就已经成功了,并称得上相当出色了!显然,央视春晚将这个简单的目的复杂化,生硬将一台纯粹的娱乐晚会变成“政治秀”,自然照顾不到观众的胃口了。不好意思,要长篇幅地引用主持人贺炜在微博中对春晚的生动说法,“一个好厨子若是想做出一锅好吃的饺子,他当然能做出来。问题是,当司务长告诉他饺子需要体现出厨房的精神、经理告诉他饺子需要体现出酒店的风貌、街道主任告诉他饺子需要体现出街道的特色、区长告诉他饺子需要体现出区里的规划、市长告诉他饺子需要体现出市里的发展时,他做出来的,只能是春晚了。” 心领神会了吧?央视官方说法,观众喜欢央视春晚,并认为办得很好!不要否认这个说法,即使民间评价非常低。我们一定要承认,央视春晚确实是很多家庭观众的选择,但必须指出,很多很多观众,特别是农村观众,其实是被欢喜被满意的!因为,这些农村观众不像城市人有着丰富的娱乐消遣节目,根本别无选择,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或者说除了看央视春晚,还是看央视春晚)。另外,还有一个是收视习惯,这也说明央视春晚一到长江南岸,越是往南,影响力越是小。 再者,农村观众看央视春晚也非常简单,是地地道道看电视,绝不会计较太多太多精神、思想、艺术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淳朴的农村观众,能说今年央视春晚是无亮点无看点无笑点的“三无产品”吗?能像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一样质疑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马东“我无意追问马东导演们究竟从哪里获得授权办这样一个‘春晚’,我只想质询———多年以来,春晚导演们的‘重心’究竟是在‘取悦’还是在‘取笑’作为‘大部分人’的‘农民’?”吗?…… 这——不禁让人想起,赵本山的小品,几乎都是拿农民说事!但农民观众有计较过吗?千万别侮辱农民的智慧,只不过农民老实本份罢了,同时也没那个质疑、批评的话语权!连他们本身的权利、权益、权力甚至尊严、生命、生存都无法抗争,他们还在乎一台央视春晚的好与坏吗?就算他们在乎“好”与“坏”,又有谁聆听过?央视么?不,央视只有傲慢与偏见!你看,难得今年让“草根”演员上台表演,主持人却不停地提示他们是农民、农民工,刻意显露他们“弱势群体”的身份。 央视将一群深圳农民工的舞蹈变成主旋律,失去打工群体粗糙生活的原生态;西单女孩被要求问候家中父母,主持人董卿还问她“站在这里感觉大吗”,任月丽回答“感觉自己好小”……央视是处处以异样的目光、心态对待这些农民、农民工演员!或者,过于敏感,但敢问央视,有真正平视过这些农民工、农民演员吗?事实上,让观众看到是央视那一张居高临下的脸。但不否认,央视这番“亲民”,其实是一个多么难得的进步! 马东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定会听到知识界的精英这样那样的想法,严格来说,我们心里很坦然。说实话,春晚的收视主体不是他们”显然,马东的意思是,春晚的收视主体是普通老百姓。的确如此,以亿算计的普通老百姓(以中、老年人为主),才是央视春晚的收视主体。可惜,整一台晚会,却跟普通老百姓保持远远的距离。别的不说,就说央视春晚重头戏即语言类节目相声、小品吧,也不要说这些节目内容内涵了,就说众多作品出现的网络流行词,多少普通老百姓能明白“给力”、“围脖”、“小月月”、“神马浮云”等是什么意思呢?估计,对这些词听得一头雾水。 央视春晚,其实这几年还真的被网络牵住鼻子走,但跟普通老百姓生活离得有些远,不是么?不要再跟我扯谈普通老百姓不懂网络,其实他们很多人还真的对网络一无所知!假如有可能,我小腾哥还真的希望他们都知道网络,因为,这样,这些普通老百姓,特别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他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发出更多的真实心声! 不过,有一样东西,不管是知识界精英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会清楚地看出,兔年央视春晚,其实都在赤裸地说二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色”。本届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其实就是当下社会的浮世绘。这,也许,就是今年央视春晚一个可圈可点亮点!尽管,这个亮点流于表面,跨张浮躁,体现不出价值、道德、信仰,但恰恰正是目前缺失价值、道德、信仰的社会现实!只是,央视拿出这个亮点,却又用歌舞升平及歌功颂德一点一点掩饰起来。 转载: http://lushuteng.blog.163.com/blog/static/898834201111372950920/?shehui
个人分类: 他文共赏|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见过这么时髦前卫的雷锋吗?
SoSoliton 2010-4-10 19:06
记得读小学时学过关于雷锋的课文,知道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7 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下来,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还记得大概在读小学四年级时,我获得全公社语文和数学联考第一名,老师带着我走了七八里山路赶到公社中学参加表彰会,奖品就是一本《雷锋日记》。那时的农村孩子,除了几本教材和家家户户都发的《毛泽东选集》、红宝书外,其他任何书都没见过。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本《雷锋日记》,特别开心也特别珍惜,反正也没其他好玩的,于是《雷锋日记》背得滚瓜滥熟。雷锋影响了我一生。 雷锋跟我父母同龄,所以我总是用我父母的生活状况来想象雷锋的生活。从小时候知道了雷锋之后,我就一直认为雷锋的少年生活很艰苦,比我应该要艰苦得多,更不用说比我的父母更艰苦了,所以我一定要向雷锋叔叔学习,穷且益坚,不坠凌云之志。看了今天的《潇湘晨报》“ 你见过这么时髦的雷锋吗”一文及所配的雷锋照片后,感觉我的想象是错误的。原来少年雷锋不仅生活幸福,而且生活方式时髦,思想观念前卫。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雷锋的少年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说雷锋少年生活幸福,当然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雷锋读小学时就有照片了,我想那个时代能够照相,就象上世纪 70 年代有收音机、 80 年代有电视机、 90 年代有汽车、新世纪有别墅一样,是很奢侈的事情。我可作雷锋的儿子,但我直到初中才照过像,我父亲至今几乎没照过像。雷锋 16 岁穿上了皮鞋,还系上了围巾,我直到读大学才穿上皮鞋,至今没系过围巾,我的跟雷锋同龄的父亲在雷锋去世 10 多年后还在穿草鞋。所以,雷锋比他的同龄人甚至他的儿子辈的生活都要幸福。当然了,雷锋的幸福生活归功于 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 《潇湘晨报》问我们“ 你见过这么时髦的雷锋吗?”当然其意图就是要告诉我们,雷锋的生活方式很时髦。我尽管没见过这么时髦的雷锋,也知道用现在的眼光看雷锋根本谈不上时髦。但我一看到那张白色衬衣领子露在外面的照片,马上就联想到了我读初中时班上一位镇上来的、家里吃国家粮、学习成绩倒数第一的同学的装扮,我们同学当时很羡慕,也很鄙视。羡慕的是这家伙衣着出类拔萃,衣食无忧,而我们都还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鄙视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贫下中农同志们都认为那种穿着的人基本上是寄生虫,耍公子。 其实, 《潇湘晨报》还应该问一个问题:“ 你见过这么前卫的雷锋吗”? 也许是不好或不便说,只好装作没看出来。 思想观念前卫的一杆标尺是对男女关系的认识。我活到奔五,一路见识过我们这个社会对男女关系观念的演变。小时候见大人们男女之间分得特别清,以开会为例,大人们经常男男女女猫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听工作组干部讲阶级斗争新动向,但绝没有男女坐一条长凳的情况,即使是夫妻关系也不在公开场合坐一条凳子。当然了,雷锋是小孩,年少,没什么顾忌。但我的印象中,我这般人(是指农村孩子,城里孩子我不知道)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男女之间几乎是两个世界。小学时老师为防止男生捣蛋,一般安排男女同桌,与女生同桌时男生比较规矩,显然是基于男女生互不来往互不侵犯的前提。小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一条三八线,女生的手只要稍不留神过了那条三八线,十有八九都要挨揍的。到初中时,老师将这种做法在我身上继续发扬光大。我年少时天生好动,上课时喜欢给周围的同学(当然是男同学)这个戳一下,那个捏一把,常弄得同学尖叫老师愤怒。班主任老师想了个招,将我用墙壁和女同学围起来,我靠墙坐,同桌是女同学,前排和后排都是女同学,这下我老实了。高中时学习任务重,一个个都是机器,男女同学天天见面但从不打招呼,也不敢打招呼,否则会被怀疑有问题,班主任老师会找来家长,教导主任会找去训斥,同学会耻笑。我可是雷锋的儿子辈呀,我们这代男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都不敢跟女生说句话,但雷锋在五十年代就敢 悄悄地绕到女孩子身后把女孩子的头发系在椅子靠背上, 就敢 每次见到公社里的姐姐们,就跑上前去给每个人一个大大的熊抱,就敢坐在女人堆里和公社里的姐姐们照合影。 雷锋简直就是 21 世纪的雷锋,还不前卫吗? 阳光帅气、敢为人先和超前意识是不是也是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的原因呢? 1954 年,雷锋在清水塘小学加入少先队,这也是雷锋拍的第一张照片。 喜欢白衬衣,还喜欢把领子露在外面,雷锋引领着当时的时尚潮流。 刚入伍时的雷锋眉清目秀,算帅哥那个梯队的。 1958 年 10 月 30 日,雷锋(下排左一)和公社里的姐姐们合影留念。雷锋喜欢拍照,公社里的姐姐们留影时也不忘叫上好人缘的雷锋。 1957 年夏天,雷锋留着时下很流行的齐刘海,白色的衣服上还写着 “ 锻炼 ” 二字,颇为英俊潇洒。 1956 年,刚参加工作时,雷锋在望城县照相馆拍的纪念照,围巾、皮鞋,再配上小偏分的发型,玉树临风,书生气十足。 照片来自《潇湘晨报》( 2010 年 4 月 10 日) “ 你见过这么时髦的雷锋吗”一文。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90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