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复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Perl中的文件和目录操作(打开、复制、剪切、删除、重命名等)
热度 1 bigdataage 2013-4-9 12:38
Perl中的文件和目录操作(打开、复制、剪切、删除、重命名等) Perl语言处理文本很方便,其简单的数据类型和强大的正则表达式让人用起来很舒服。 这里总结一下其文件和目录(文件夹)操作,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打开、读取内容、关闭、复制、剪切(移动)、删除、重命名。用到的函数包括open, mkdir, opendir, , readdir, close, closedir, copy, dircopy, move, rmove, unlink, rmdir, rename. 其中有的函数不是Perl语言的内置函数,需要导入模块 File::Copy 和File::Copy::Recursive。当然也可以不导入模块,而改用system()函数来调用系统命令。 详见下面的表格和一个例子: 其中的 rmdir ()只能移除空文件夹,若要移除非空文件夹,可以用函数 remove_tree ,但需要导入模块File::Path,此模块中的函数make_path还可以还可以建立多级目录。 导入方法,在程序的开头加一句: use File::Path qw(make_path remove_tree); 当然还可以换为调用系统命令,如在Linux系统下可以用: system(rm -rf 目录名);
174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网站克隆成功
热度 1 beepro 2012-9-4 21:35
原来的网站要涨价1倍, 而我的照片没有几个人买, 看来要另谋生路了。 头痛的是, 原来的网站的每个图片的URL都很复杂, 例如: BotanicGardens/Beijing-Botanic-Garden/i-dtpmnRq/1/L/DSC7947-L.jpg 中间有随机产生的数字。 主要是考虑到那么多的博客, 链接那里的照片, 如果搬家, 看不到片片了。 原来我是用Picasaweb的图片来做博客, 后来在科学网, 国内多数人看不到片片, 只好先上到我的商业网站, 再连过来。 现在商业网站要自己搞了, 要出问题! 前天开始使用ww3.beetography.com, 把新片片放在这。 昨天新血来潮, 下载一个复制网页的软件, 看可以复制整个网站不不。 看来原来那个公司的网页没有使用数据库, 要不可能就复制不了吧。 昨天下午3点左右开始, 晚上一直在拷贝。 今天看, 复制完了, 一共1.3G。 试了一下, 工作! 唯一不足(也是好事, 要不别人把我的原版都偷了啊)是原片没有, 但是有水印的L/M片子都拿到了, 路径也正确。 例如: http://www.beetography.com/BotanicGardens/Beijing-Botanic-Garden/i-dtpmnRq/1/L/DSC7947-L.jpg 这个片片下面也可以看到: 省了我无数时间! 估计一个月也难手工做好事, 电脑一天给完成了。 http://ww4.beetography.com/BotanicGardens/Beijing-Botanic-Garden/i-dtpmnRq/1/L/DSC7947-L.jpg 但是如果有不法商人, 这个软件也可以抄到不少东西的(尤其图片)。 因为对方使用的软件不让我SSH到机器上(如果那样就很简单, tar cvf beetography.tar beetography.com就完了)。 因为我自己懂(也Run)DNS, 最后把 ww4改成www就可以了。那样所有的博客的片片还是可见的! 这招不错吧! 现在还没有决定是手工下载那些原片, 还是先断了WWW, 然后去掉原片保护, 再备份一次, 以起得原片? 即使第2个方法, 我估计复制的网上依然自己拿不到的。 要到Linux里面去找。 也麻烦的。 看自己有多少原片, 多数有, 就算了。
个人分类: 电脑|3751 次阅读|1 个评论
DNA聚合酶是如何复制DNA的?
duke01361 2012-7-27 21:26
DNA聚合酶是如何复制DNA的? 在去年,我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把能够产生“套”在双链DNA-单链DNA交界处(DsDNA-ssDNA Junction)位置上的beta夹子基因给“串”了起来,然后把这样的两个“串”起来的基因进行了表达。之后,有先生就接着这个事情往下作,希望把这样“串”在一起的beta夹子蛋白给纯化,并培养出晶体,然后利用X-射线对这些晶体进行衍射,看看这两个“串”在一起的beta蛋白究竟呈现出什么样的空间构象? 由于我还有教学任务,不能继续往下进行,所以把后继工作转交给了一位博士生,过了几个月,我问这位学生纯化和晶体培养的如何?有没有希望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构信息?这位博士很淡定地告诉我,工作转给了另一位专家朋友去做,我随后问这位专家朋友,被告知这样的蛋白毒性很大,费了很大劲才能够纯化,并进行了晶体培养。 当时,我感觉挺惋惜,毕竟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 后来,他们组里的教授和我谈这事,告诉我说已经得到了很小的晶体,不知道最终能否被衍射! 我非常期待着个试验会有很好的预期,最好能够养出晶体,最好能够得到晶体结构! 我们的工作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我们需要知道能够“套”在dsDNA-ssDNA Junction位置上的这个beta夹子二聚体究竟会一何种方式与DNA聚合酶中的不同亚基进行相互作用的? 这不但对我和另一位朋友的结构分析的工作是一个必要的补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总在试图弄明白一个工作机制,那就是细胞内不同的DNA聚合酶究竟是如何在位于DNA复制叉(注*)的处进行有效“管理”的?细胞究竟用什么样的策略使用不同的DNA聚合酶合成不同情形下的DNA分子的? 由于忙于教学,很多时候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加之我利用互联网并不是十分方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是“死心塌地”给学生“唠叨”那些我“半睡半醒”近乎说胡话也不大可能讲错的“基础”,包括概念、机制、进展和可能的应用价值... 在这课堂上,我总是被学生们那特有的眼神儿搞到高度紧张,因为我总觉得他们有些问题似乎不能听懂,所以总是反复举例,翻来覆去地叨唠个没完没了... 这样的状态常使我连续讲完课后就没有了说话的欲望,也使我总想睡上一觉才有痛快地感觉... 这样做其实是教学所必需的,教学通常是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别是你非常在意学生的听课效果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合理化的时候,这种力气可谓费老了去了。 这样的教学工作就象DNA复制,就象DNA必需要在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时都要复制出一套完整的基因组DNA分子一样。 无需过多解释,生物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而“自然”环境中很多的条件都可以对细胞内负责携带遗传信息的DNA造成伤害的,比如把一个核苷酸的碱基、戊糖或磷酸骨架等部位施加破坏,这样的DNA损伤并非都被及时地加以"Repair",如果等到DNA开始了复制依然没有被发现,并有效修复的话,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影响DNA的复制... 生物为了体现那种我们常常讴歌的“顽强生命力”,就在漫漫进化的长河中获取了好多针对这些含有“损伤”的DNA进行合成的“策略和技巧”。 其中,有一个策略就是保留了各种不同结构和忠实性的DNA 聚合酶... 这些DNA聚合酶是如何被有效管理的? 现在知道的管理手法还主要是通过一种平时“阻遏”抑制其基因表达的办法,这种调控可以有效的降低那些仅有较低复制活性和较小复制忠实性的DNA聚合酶分子在细胞内的“数目”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即使这样,细胞内与DNA分子忠实复制的DNA聚合酶的分子“数目”还是要少很多,更有甚者,这些不忠实的DNA聚合酶可能均有能力和套在dsDNA-ssDNA Junction位置上的beta夹子二聚体发生作用。这势必存在一个“竞争”问题! 而这在前几年还是根本无暇顾及的问题。 最近几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Sutton等人的工作表明,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5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Word2007 无法复制粘贴的原因以及正确加载mathtype
Irasater 2012-6-28 21:04
http://blog.csdn.net/mao_kun/article/details/7451394 最近用word2007,发现无法使用复制黏贴功能,网上查了很多原因,发现都不能很好解决。陡然想起,前段时间刚好加载了mathtype的插件,后来在“\ApplicationData\Microsoft\Word\STARTUP”下面将先前复制过来的 MathPage.wll和 MathType Commands 6 For Word.dot 给删掉,再重启word发现又正常了。这说明我先加载的方式有问题!后来发现如果使用 MathType Commands 6 For Word.dotm 替换 MathType Commands 6 For Word.dot 就正常了,因此正确加载方法是: 在mathtype的安装目录下找到MathPage.wll(在MathPage文件夹中)和 MathType Commands 6 For Word.dotm (在 Office Support文件夹中),然后复制到 C:\Users\***\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STARTUP(如果看不到AppData文件夹,则需要在 菜单栏中点击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显示所有文件夹)中。 这样复制粘贴功能恢复正常,同时mathtype也正常加载到word2007中,ok!
个人分类: Else|6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阿尔卑斯棒棒糖吃出5只死蟑螂;复制银行卡休眠卡
wya 2012-5-25 09:40
http://news.163.com/12/0524/17/829LPIRU00011229.html 男孩拆开阿尔卑斯棒棒糖上裹5只死蟑螂 “没见过这么恶心的事,小孩平时还特别喜欢这个牌子的棒棒糖。”许先生告诉记者,5月20日当天,他在位于南环路的新华安超市 购物 ,买了儿子最爱的阿尔卑斯棒棒糖,一共10根,每根0.5元。当天,儿子吃到这一根时,是许先生先帮孩子把外包装开了口,儿子拆完袋子就将棒棒糖塞进嘴里,然后觉得嘴里不对劲,拿出棒棒糖一看,吓得差点哭出来。这根直径不过2厘米的棒棒糖,上面竟然裹着一堆蟑螂尸体。许先生数了数,叠加了大小5只蟑螂,赶紧拿到超市辨别真伪,并要求赔偿处理。 “我们卖的是正规的阿尔卑斯棒棒糖,不是假冒伪劣产品。”新华安超市负责人程先生说,事发后,他也查看了该棒棒糖,确认是阿尔卑斯出品的没错,随即跟厂商联系。但至于为何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程先生也不知情。 不法分子1秒复制银行卡 休眠卡被售疑用洗钱 http://v.news.163.com/video/2012/5/O/C/V81CC2EOC.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搞定PDF不能复制的问题
热度 1 Bearjazz 2012-5-8 14:54
搞定PDF 不能复制 的问题 原文地址 http://blog.chinaunix.net/space.php?uid=10449864do=blogid=2956861 今天要写份文档,有一个比较好的 pdf 文档,想复制里面的一些内容,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开始还以为是键盘的原因,放狗搜了一下,有几个方法可以解决,最后实践发现, “Adult PDF Password Recovery” 这个软件最好用,而且转换速度比较快。 下载地址: http://www.jz5u.com/soft/security/recove/1851.html 这个软件是绿色汉化破解版的,使用很简单,就不啰嗦了。 编者:如果您在源地址下载不到软件可以联系我,给你传哈,祝您科研愉快!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4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例外是怎样练成的?
热度 2 yaoqizhou 2011-7-22 22:25
在学术上,例外是指孤立的异常观测值。新的发现常常从研究例外开始。例外因为突出而被关注。同样,做人要想突出就得成为例外 。我有一个优秀的学生毕业时找工作不顺。我让他给我看看他的求职信。发现信既简单而又无特点。我和他说不把你的优点突出来使你成为求职者中的例外,谁会看你的信哪?后来他汲取教训,成功地找到一个教授职位。 那么怎样能成为例外?美国有个六到八年级数学竞赛叫 Mathcounts 。今年是一个吴姓华裔得了全国第一名。因为我女儿参加过比赛,我对其难度和深度有所了解。最后一轮是 “Countdown” ,由笔试的前十六名口试互相 PK 定胜负。一般是一个主持人读题,二个人抢答。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有时题目刚刚在屏幕上显示,主持人才读了开头,我还没看明白,就有孩子将正确的答案讲出来了。注意:这可不是简单选择题而是有相当难度的应用题。后来在网上发现了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颇有名 Mathcounts 教练的经验介绍我才明白。他说训练数学竞赛学生就象训练体育运动员一样要时时练,一直练到能条件反射,见题就知道解法而能速算才行。也就是说,把人练成计算机就成了。数学竞赛如此,钢琴比赛也大同小异。我女儿参加辛辛那提世界钢琴比赛,我们向同胞取经。发现有人一年就只练比赛的曲子,不断练节奏,抠细节,找感觉,一直把死的曲子练活了才行。[需不需要追求这样的例外,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畅销书名作家 Malcolm Gladwell 2008 年写了一本书叫《例外者成功的故事》(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里面他提出了一个一万小时的定律。成功需要一万小时的在同一个事上不断地磨练(十年,以 20 小时一周算的话)。他说披头士乐队在英国的成功是建立在德国汉堡 1200 多次现场演出的基础上而比尔盖茨从 13 岁开始编程到 12 年后推出了 MS-DOS 。 MalcolmGladwell 的成功公式被批评太简单。但也反映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例外是千锤百炼炼出来的,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长城也不是一天能建得起来的 。所以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然如果不是铁,再怎么炼也炼不出钢的。我小时候是以跑不快,跳不高,扔不远而得不了三好学生而出名的。但是人人都有闪光点,都会有不同的特长。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蒸馒头也可以争口气。活着、存在自然有它的意义。成功不可能也不需要去复制,因为条条大路都通北京,贫富贵贱美丑城乡都可以成为成功的资本。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利用它。 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刻意培养磨练,你就一定会成为又一个例外。
个人分类: 政策评论|5549 次阅读|1 个评论
癌症中的拓扑异构酶II:失手的魔术师,还是披着羊皮的狼?
热度 15 GumpForrest 2011-6-3 08:50
癌症中的拓扑异构酶 II : 失手的魔术师,还是披着羊皮的狼 ? 李福洋 危险的游戏 , 惊险刺激;可一旦失手,往往酿成悲剧。网上流传 “英国魔术师师表演锯活人成悲剧”这件事,不知真假,但是中国魔术师秦鸣晓在玩这项魔术时伤了自己却是真的。 细胞里也在时时上演这样危险的游戏,那爱冒险的魔术师就是 拓扑异构酶 II ;它玩的可是“锯”断细胞内的 DNA ,再给接上, 那可是真锯! DNA 就像两股拧在一起的绳。细胞每次分裂前, DNA 双链都要解开,分别作为模板去指导合成新链;还有, DNA 局部要应转录的需要时不时地被解开。 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想打开拧好的绳子,那可要克服绳子的“拧劲”;如果绳子很长,你打开了其中局部的小部分,那“拧劲”其实分布到旁边了,旁边的绳子会由于“拧劲”太大而形成缠结,绳子的结构就被破坏,很难再恢复回去。 DNA 复制过程中,或在指导转录过程中,都会遇到上述的“绳子”的问题。还有, DNA 复制后合成的新链和旧链“纠缠”在一起,怎么分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化过程中,拓扑异构酶就应运而生了。 拓扑异构酶的基本工作方式(简单地讲)就是把 DNA 先临时剪断,松松劲,然后再连上。按照剪切 DNA 的方式可以分为 I 型 (Topo I) 和 II 型 (Topo II) 。 I 型拓扑异构酶只是把双链 DNA 中的一条切断, 相对 比较温和;而 II 型却要把两条都切断,那可是比较冒险的。 您大概不太清楚 DNA 两条链被同时切断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细胞内一个 DNA 双链断裂(如果不能修复)都可以要了细胞的命;而单链断裂,一个正常细胞每天大概有 4000 多个,只要在下一次 DNA 复制前修好就行,不那么急着要命。所以拓扑异构酶 II 抑制剂就成为临床重要抗癌药物。 ( 略额外介绍一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根据针对的酶类型,可以分为 Topo I 抑制剂和和 Topo II 抑制剂两类,代表药物分别为喜树碱和足叶乙甙, 其实基本上都是抑制拓扑异构酶的 ATP 酶部分, 让酶只能切 DNA ,不能接 DNA ,这样给 DNA 制造损伤,从而杀死细胞。 因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DNA复制频繁,因此对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相对敏感;副作用是体内正常的增生活跃细胞也会受到伤害,这就是这类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 一些植物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如槲皮素、染料木黄酮、白藜芦醇等 (quercetin, genistein, resveratrol) ,都是很强的 Topo II 抑制剂。另外,茶叶中也富含多酚类,孕妇尽量减少饮茶,因为胎儿肝脏还没有发挥解毒功能,对这类成分比较敏感,这是有流行病学调查证据的。)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老玩冒险的游戏,总有失手的时候吧? 本来, DNA 复制这么重要的过程需要拓扑异构酶 II 来冒点险也就罢了,毕竟细胞一生(分裂一次算一生)只有一次,可是后来发现,在基因转录这个 “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的过程(如雄激素受体激活的基因转录)细胞竟然也用拓扑异构酶 II 这种来解决问题【 1 】,那不是“引狼入室”吗? 染色体转位(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是癌症细胞的一个特征。简单地讲,就是两条不同的染色体接到一块去了;打个比方,胳膊和腿都断了,粗心的医生把胳膊接到腿的位置,断腿接到肩膀上。染色体转位的后果之一是本来不挨的两个基因结成一家了,成了一个新的“融合基因”。这两个基因原本良善,可是这一结合就不是好东西了,成癌基因了。比如导致白血病的癌基因 Bcr-Abl, 还比如前列腺癌中的 TMPRSS2-ERG ,就是这么来的。(除了转位,还有其它后果,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推测一下)。 关于染色体转位的可能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 DNA 双链断裂假说。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像废话, DNA 双链断裂是染色体转位发生的前提,就像胳膊腿不断,怎么会有接错这种事情发生?不错,但是这里说的是断裂次数太多,难免偶尔出错。可是,在正常情况下,在一个应以条件和管理都十分到位的医院,医生能那么粗心接错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因此还有第二种假说,认为细胞内 DNA 断裂修复的调控机制功能异常是重要原因;就像是:断裂经常有,接错不常有,蒙古医生多(或医生不尽职,或管理混乱),接错就“常有”了(怎么有点像医患纠纷?)。细胞内确实存在引导 DNA 断裂正确修复机制的存在,这也是这几年 DNA 修复研究的一个小热点。我前老板的实验室 08 年就在这方面发了一篇 Nature, 作者之一(复旦本科毕业学生)博士毕业后到 Sloan Kettering 新实验室 换个系统,最近又发了一篇( Nature structure Mol Biol )。 当然,这时你可能会很高明地说,把两种假说综合应该更合理。说的不错,但在实际研究中,尤其是做机制性探索,我们往往喜欢把变量因素控制得越少越好,最好能集中在一种变量上。如果变量太多,结果往往是一笔糊涂账。我们实验设置那么多对照,就是为了排除其它变量因素的影响。 不过,不论是上述哪种假说,都还没有得到直接证据,也就是说还没有把染色体转位的发生和融合癌基因形成的过程真实地还原出来。为什么?因为染色体转位是个小概率事件,我们很难通过细胞学手段去实时( real time )观察。 似乎扯远了。在回到拓扑异构酶 II. 我们几天其实要讨论的主要是 DNA 双链断裂和染色体转位、融合癌基因形成。 临床观察发现用拓扑异构酶 II 抑制剂抗癌反而引起继发性癌症,如白血病,而且发现有染色体转位。 2009 年,范德比尔大学的 Neil Osheroff 教授以“ The DNA cleavage reaction of topoisomerase II: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为题写了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 II 型拓扑异构酶的催化原理。把拓扑异构酶 II 催化的反应比成“披着羊皮的狼”(拓扑异构酶催化的 DNA 切割反应:披着羊皮的狼”) 可话又说回来了,“披着羊皮的狼”这一指控其实是缺少直接证据(实验学证据); “作案”细节也是完全缺乏的,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做出各种推测,然后通过实验进行人工模拟还原可能的作案细节。 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项新证据。这是一篇发表 Nature Genetics 上的一篇 article ,典型的 Hypothesis driven 研究【 2 】。假设之大胆、数据之多(正文 7 幅图,补充数据中 19 幅图, 4 个表)都不多见。一般说来,非同寻常的主张就要非同寻常的证据,数据多是必须的。 这篇 article 的题目:很勾人,正如王守业老师描述的“两性”。 Androgen-induced TOP2B-mediated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prostate cancer gene rearrangements 。 雄激素在前列腺癌发生起重要作用; 50% 以上前列腺癌存在由于染色体转位形成的融合癌基因 TMPRSS2-ERG ; TMPRSS2 和 ERG 都是受雄激素受体调控的靶基因;由于雄激素受体激活靶基因表达过程中需要 Top II 来解决 DNA 拓扑结构问题 ,加上以往大家对 Top II 形成的“狼”印象,作者提出下面这个假设: Top II 在帮助解决基因雄激素靶基因转录中 DNA 拓扑问题的同时,这种冒险行为(反复切割 DNA 形成双链断裂)直接导致染色体转位以及融合癌基因(如 TMPRSS2-ERG )的形成。 这项研究通过实验还原了 Top II 如何与雄激素“狼狈为奸”,引起特定基因部位 DNA 双链断裂,其中包括 TMPRSS2 和 ERG ,然后这些断裂如何接错,形成新的癌基因 TMPRSS2-ERG 。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细胞系统,通过巧妙的设计,从细胞学水平捕捉到那个鲜见的染色体转位和融合癌基因形成的事件, 实验设计逻辑线路十分清晰,特向感兴趣又有余力的朋友推荐。 细节我就不叙述了,太具体,专业口味太重。 Ju, B.G. et al. A topoisomerase IIβ-mediated dsDNA break required for regulated transcription. Science 312, 1798–1802 (2006). Haffner MC, et al. Androgen-induced TOP2B-mediated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prostate cancer gene rearrangements. published online 4 July 2010. 42(8):668-676 全文 Androgen-induced TOP2B-mediated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prostate cancer gene re.pdf Sup sup.pdf
个人分类: 憨人的科学|28481 次阅读|24 个评论
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共语80后
热度 3 zls111 2011-5-12 08:54
某某人说成功是可以复制,就拿自己来佐证,再告诉大家怎么做。荒唐。从广义上讲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每个时代的环境都不一样了。当然有的东西每个时代都一样,比如品德之类的。相对来前一个时代这些各种因素应该是比前一个时代进步的,用前一个时代成功来复制,难免出差错或者不适应时代发展。这里面当然不能否认时代有时是会倒退的,不过至少眼前不是,社会已经变化的非常快,不了解社会的进步,难免不适应,成功就很难。 做科研最讨厌的就是复制,一篇CNS(Cell,Nature,Science)复制过来,那地方都不能发,哪怕不是复制,同样的结果早发一天你的工作就大打折扣。 复制别人的文章要是发出来,还可能杯具了,那是抄袭,道德大忌。做科研,只做别人没做的,他人没做的。只做自己独特思考的东西,这样才会尽可能避免重复,每个人思考与角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难免竞争,当然是鼓励竞争的,这样能更好的反映水平,一但牵涉到竞争就是残酷的,永远只有“第一”,体育竞技场上是最好的体现,不过这样更能鼓励斗志,发挥个人的水平。 作为我们80后就要想想怎么才能成功,我觉得首先要避免复制他人的成功,走很多人走过的路。比如象眼前大家都通过国内教育,国外教育,回国这种方式来奋斗。这种方式确实是非常符合眼前的环境,就凭很多学校引进人才只引进海外的,就逼着我们向外面走。还是有外力推着我们向这个大家都走的道路而行走。那么有没有问题呢? 当然有的,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会说明什么呢?扶不起的阿斗?我们的教育是阿斗?是我们水平真的就想阿斗那样?我想不是的,是这种环境把我们向哪里推。如果我们80后好好想想国家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体制与环境。当然我们很难有能力去改变这些,但是每个人都努力一点点就是很大力量了。也不要想着体制与环境会慢慢变好,你不努力,大家不努力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再者这种环境与体制的改变已经快降落到我们80后肩膀上了,真得到我们头上我们没有去做,就是历史的罪人(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事实)。 我觉得我们80后就应该考虑国家发展经历,根据现时代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怒喊。出国成才了,已经没啥意义,你觉得你做得过王晓东,施一公吗?但是有的地方你是可以超越他们的,那就是在国内成才,影响和改善国内教育,使国内学校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哪怕最后结果不是很好,最少我们是奠基石,总是需要牺牲者,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问心无愧。 自己经历了国内的教育,至少熟悉这种环境,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首先呐喊出来,等有能力做出改变就干起来吧。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在海外的80后,祖国同样需要你们。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永远是过时的,为他人做嫁衣裳是可悲的,老美拿我们钱还不够,尽管那里有好的条件能过得更好,但是就你们的能力在国内一样能过得很好。把青春放在祖国至少就如GDP在国内消耗,
3785 次阅读|5 个评论
成功的“复制”、“复印”与“孵化”
热度 10 boxcar 2011-5-2 19:55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打工皇帝”唐骏(以下简称“唐皇”)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为此还专门出了本书,据说卖得很好。前几天,“唐皇”到南京林业大学作以此为题目的报告,结果遇到了点儿小麻烦,遭遇“踢馆”风波。去“踢场子”的南大女生杜 MM (目前还没走进职场,不是杜 LL )说“你的成功可以复印”,拿了一沓子“西太大”文凭的复印件出来要找唐皇签名,被唐皇“轻佻”地回绝了。由此引发几个问题:“成功”是否可以“复印”?什么样的“成功”可以“复制”或“复印”?如果“成功”不能靠复制或复印,又将如何取得? 关于“复制成功”这个话题,我在去年夏天“唐皇”的文凭风波炒得最厉害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做最好的自己,何须复制他人的成功”【 1 】,为了这个话题还和人“文斗”了几个回合【 2 】。我的看法是“成功”通常也没必要去“复制”,也很难“复制”。“复制”一个“成功”,至少要按照“成功之路”再走上一遍,把“成功者”做过的事情照人家的样子再做上一遍。作为学生,如果我们看好了前辈学生的成功之路想“复制”一下,大概要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他上哪个重点高中咱就上哪个,他考哪所大学咱也跟着考哪个,他进什么专业咱跟着进什么专业,他读啥书咱跟着读啥书,他跟哪个老师做论文咱也跟着哪个老师做论文,然后他去什么单位咱也跟着去什么单位,以后的职务升迁也一步不拉地跟着走一遍 ...... 这是对成功的完整复制过程。当然,不幸的是,没有谁能走完这条复制之路,不是没有耐心和毅力,而是没有机遇。 相比之下,“复印成功”就容易多了,所有这些过程基本都被免除或简化了,复印机一转,“成功”就带着复印机的热量“新鲜出炉”了,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明白,印出来的可以是一张成绩单、一份文凭或者一张委任状啥的,这更像是办假证的套路,而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功之路。“复印成功”是个非常大胆而且很有才的提法,这种“复印”似乎比“复制”更简单更快捷,似乎与当下这个浮躁社会的节奏很是合拍。只不过这个被“复印”出来的“成功”,可能只是个一张一戳就穿、一股风就可以吹跑的纸,它的得来没有知识、技能和成就积淀过程,只会是给人以一层虚假的外在包装,却严重缺乏内涵。 真正的“成功”,不会是“复制”来的,更不可能是“复印”来的,是要通过努力“孵化”才能得来。“孵化”成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孵小鸡需要受精卵)、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需要适当的外部环境、更需要耐心和精力与体力的付出,具备了这些,才能在最后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梦想成功的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竭力避免浮躁,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火候到了,总会取得成功。 ************************ 参考: 【 1 】吕喆:做最好的自己,何须复制他人的成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342297 【 2 】吴曼丽: 回应 “ 做最好的自己,何须复制他人的 “ 成功 ”” 作者的回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568do=blogid=343658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272 次阅读|24 个评论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热度 6 hongfei 2011-5-2 05:44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2011.05.02 如果曹广福兄是唐骏的话,他就会在做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演讲的时候说: 我的座右铭是:Dignity, always dignity! 曹广福兄《如果我是唐骏》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439224 Who would give a damn? Dignity, always dignity-雨中曲
个人分类: 影音爱好|8639 次阅读|6 个评论
研究调控基因进化的意义
热度 1 Bearjazz 2011-2-18 17:06
研究调控基因进化的意义 熊荣川 选译 调控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生物多个特征的协同进化,因为它们控制着一整套目标基因。调控基因发生很少的变化,就能导致发育模式、繁殖、或者生理上的显著而全面的改变,因为它们控制着由其它基因组成的功能网络。这些所谓的调控基因通常编码转录因子或者信号蛋白,其进化似乎经常以基因的复制进而分化为基础。 关键词:调控基因 转录因子 进化 复制 分化 原文 Coordinated evolution of complex characters can occur by altering regulatory genes that control large suites of effector genes. A small number of changes in these regulatory genes can result in conspicuous and harmonious changes in developmental pattern, reproduction, or physiology, because they co-opt entire functional networks of other genes. These evolving regulatory genes usually encode transcription factors or signaling proteins, and their evolution appears often to involve gene dupl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 Emerson et al., 2009 ) 参考文献: Adaptive Evolution in 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s.pdf Emerson Ryan O.,Thomas James H. (2009). "Adaptive Evolution in 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PLoS Genet 5 (1): e1000325.
个人分类: 翻译作品|4448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实难以复制就说明未曾经存在吗?
jlpemail 2010-12-7 11:46
按照方某的说法, 从现实难以复制和历史记录互相矛盾上看,地动仪只是个传说. 难以复制和记录矛盾,都不能保证方的正确. 因为复制和记录,都是地球仪产生以后出现的.他们的失败和错误,不意味着地球仪 本身的存在问题. 类比一下.假如一个记忆力很强的人,用英文记载说方先生属猴;目前,方也未能被克隆 出来.按照方的逻辑.记载错误,复制困难,是否就表明,方不过是一个传说,而从来就没有 存在过呢?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2896 次阅读|3 个评论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理论相似点
热度 1 sulihong 2010-10-16 11:26
笔者在从事纳米粉体研究和制备过程中,对于生物复制成长的问题有了新的见解。 实际大部分生物生长过程是通过复制和分裂形成的,因为为了形成有序和更复杂的功能结构,必须保证个体性质的一致性和均匀性。这一点与纳米粉体制备过程要求粉体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纳米粉体只有所制备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保持高度一致,才可以实现良好的分散性和后续自组装过程。在这点上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个人分类: 纳米粉体|3817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可以复制?
whitesun 2010-7-14 16:17
复制这个词是我在上大学时学DOS时才知道的,其实我一直用copy,不喜欢用复制,就我的理解,二者还是有差别的,copy是一个特定的计算机命令,实现的是信息的更换位置和原样增加,而复制直接理解仿佛就是重复制造?一直不怎么明白深意,往往就理解成copy的含义。 稍微深入点来说,能copy的信息是被计算机系统存储好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怎么产生的却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如果一样东西可以复制,那么它应该具有类似特点,否则无法复制,顶多叫做仿制,我是认为成功可以仿制,无法复制,显然是习惯骗人的人才会说出类似的话,一些毫无道理的话,来哄外行。 到底什么是复制?我认为,应该是某实体一切特性已经具备,可存储该实体的空间有2份以上,其中一份(A位置)已存储了该实体,在一定的机制下,将已存在A位置的实体,在B位置参照A位置的实体重复存储一次,这个过程叫复制。那么究竟什么可以复制?首先是表格上的信息,计算机中的软件等,其次就是两个理解力相同的人或系统,当其中一个系统具有某实体的信息,凭借一定的装置或学习,另一系统也可以有该实体的信息,例如开会的时间,A告诉B,B记住了,这个信息就算复制了;再次就是一些动作了,例如拳法等等。按照我的理解,软的东西才有可能复制,硬的东西不可以用这个词,如果成功可以复制,那就是软的东西,或说假的东西更准确。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3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应“做最好的自己,何须复制他人的“成功” ”作者的回复
heimei4476 2010-7-13 19:58
在吕喆先生 做最好的自己,何须复制他人的成功? 一文中,我做了以下评论,之后吕先生又进行了回复。 发表评论人: heimei4476 很抱歉很厌恶这样的文章,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之嫌,打的是名气的主意或者文字的虚荣;请问楼主是否读过那本书,单凭复制成功可以正反说出很多道理论证,但作者言后之义就因你这样不负责任的评论就被真正需要的人所忽略;唐骏固然有地方不好,但何至于全盘否定,在现在社会中,中国的发展还是很需要这样的人的。更鄙视这些空口说白话的人;即使拿了真正的博士学位,也只会在众人膜拜中自以为是、不做实事,更谈不上对别人的积极的影响。 博主回复: 1)很遗憾,确实没有读过,因为我对这类书籍并不感兴趣。当然,我在这里写下的也并不是书评,所以不读唐先生的那本书、仅仅受书名的启发也可以照样写出这篇博文,我的很多博文就是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启发下写成的,每篇博文的开头都交待的清清楚楚。 2)名气和虚荣就更加没必要在意了,因为俺在科学网开博1年多,博文写了200余篇,置顶博文、精选博文和热门博文都颇有几篇,大名气谈不上,在本网的一点点小的知名度还是有的,根本无需沾人家学位门的便宜。 3)我写这篇博文的目的,主要是提醒年轻人,认清自己的实力和状况、把握住自己,做到最好才是第一重要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迷信和盲从。 4)当下的中国或许很需要这样的人,持您这种观点的人似乎也不少(特别是年轻人),但靠这种模式能走多久,能走多远? 5)我写的这些,其实是我自己做实事中的一些感受而已,可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不介意。其实,我写这篇博文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挨板儿砖拍的心理准备啦。 对于我的评论,吕先生做了详细的回复。对于他的回复及这篇文章,我再提出我的看法。 首先吕先生承认他确实没有读过这本书了,可以说他的出发点是对《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 复制 二字望文生义进行主观的理解。毛主席都说过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没有读过这本书,有什么资格对别人的书进行批评?吕先生说写的不是书评,当然不是,没有读过这本书怎么写得了书评;但出来的结果比书评还有效果,书评家对一本书做好评,引得读者去读这本书;做了坏评,别人就不会费这工夫去读这书。吕先生的 书评 很有效果,一板砖拍死一个标题,顺带一本书。不用说吕先生不严谨的写作态度了, 很多博文就是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启发下写成的 ,跟有些作家吃个饭、放个屁都能写个文章出个集子一样。 吕先生显然是愿意社会上发生的事情的积极公益分子,这点很好,不好的还是那句话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至于我质疑吕先生 打的名气的主意或者文字的虚荣 ;不过觉得趁着 学位门 拉扯到它的书 复制门 ,有点故意炒作之嫌,打个比方就像是张柏芝生儿子了,然后就有人专门撰文盘点十大明星生子; 这样的文章总是很有点击率的。吕先生显然也不是专门做这个营生的,人家撰文赚钱了,吕先生不为钱财,品位还是高点。 吕先生写博文的目的是好的;为提醒年轻人认清自己的实力状况,把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大概把年轻人都当成看到 复制 二字就跟他一样望文生义的人了。读过这本书之后才知道是收获、还是作者刻板的经验灌输。我想这本书至少有两点比吕先生好:一是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点是没有问题的,开复等人也是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阐述自己观点的;而吕先生就不同了,搞文字游戏 复制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在逻辑学上,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词语的意思的不同理解完全造成沟通的阻绝,这也给了一些人文字游戏的空档。二是作者是用事实告诉你这个社会是怎样,用怎样的态度、把握怎样的原则来使自己奋斗之路更为顺畅,而并不是告诉刻板的经验,这也是吕先生对 复制 二字进行刻板理解所没有理解的 复制 中的真义,复制的是 成功的原则 ;与作者相比,吕先生是把个人价值观赋于文中,告诉别人应该怎样做。 是怎样 和 应该怎样 是两种不同的表述,前者讲述事实、让听者自己选择;后者表述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思想灌输。我希望更多的人用 是怎样 来描述一个事情,而不是尝试告诉别人 应该怎样 。 我说当今中国需要这样的人,一个从普通的打工者通过奋斗为自己获得财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是中国不需要的吗?至于你说的这个模式不值得学习,我不知道吕先生是觉得怎样才行? 附博文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229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97 次阅读|4 个评论
做最好的自己,何须复制他人的“成功”?
boxcar 2010-7-8 19:00
最近几天网络上很热闹,有一个被称作唐骏学位门的事件持续发酵,详情我就不细说(其实我也说不了多少,因为没深度关注),相关的资讯和评论铺天盖地,大家不妨自己去看。只是今天我想说的与唐骏先生的那本惹了麻烦的书名《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有关,所以才拿学位门事件做个引子。我的观点是 做最好的自己,无须去复制他人的成功 。 其实,希望复制别人的成功的年轻人会有很多,希望别人来复制自己的成功或者自己所宣扬/宣传的成功经验的人也有很多(有大量传说中的成功学著作为证),所以我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是该先鼓足勇气的,要做好向我拍板儿砖的心理准备。人人都不想失败而渴望成功,当一个成功人士绝对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奋斗目标,这是很正常的,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取得成功或做到成功人士。在这个问题上,唐骏先生用一个很赫亮的书名告诉大家《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换句话说,很多人可以向这位唐先生学习,从他那里复制成功的轨迹,就象大学生们在可见拷贝教师的PPT课件一样。 对此,我提出的问题是,就算你们完成了这个复制(copy)过程,一定能够找到粘贴(paste)的地方吗?如果找不到粘贴的空间,这个复制本身,毫无意义。 不独一个唐骏先生(顺便说一下,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脑袋里浮现的是著名的文物唐三彩骏马),每个成功人士都可以写出一部让人看着极为神往的自传或奋斗史,不管是亲自操刀按键盘,还是口授速记整理,甚至有人枪替代工,总之这本书绝对地吸引人和感动人就是了。这些书里面能够值得学习的东西肯定不少,如果奋斗中的年轻人看了,通常都会有些收获,他们可以把这些经典实例牢记于心,把当中的名言警句深刻脑海,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可能会在随后走向社会时,去实践这些先进经验并尽量避免那些刻骨铭心的教训。遗憾的是,肯定有许多人会发现,这些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会失灵,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变了、所面对的人也不同了,按照成功的轨迹可能已经走不通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可以复制不假,但可能没地方去粘贴。事实上,或许只有在一个异常稳定的社会结构中,亦步亦趋地紧跟在一个成功者的身后,踩着他刚刚留下的脚印走,才稍稍有可能去复制成功。这就如同前面提到的唐三彩骏马文物,真货可能在文物收藏市场上价值连城,后人也完全可以按照它的样式做出坯、涂上色并成批地烧制出来,不过这种批量生产的复制品除非成功地忽悠了不识货的人,否则是根本卖不上价钱的。 既然不能去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就应该做最好的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为此,年轻人应该先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实力,审时度势,寻找机会,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勤奋忘我的工作,靠充分调动了自身优势和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失败教训可以吸取,但一切都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般地盲目地照搬照抄。 做最好的自己,不但表达出了一种强烈的自信,而且会让自己真正做到(所能达到的)最好。幻想复制别人的成功,可能会不幸走进的是一条看似辉煌、挤满了有着相同心态的同道们的死胡同,这条死胡同前面有一堵墙,是在众人竞相追捧的成功者通过之后,就忽然拔地而起了,想要翻越这堵墙,仍需自己付出努力,而再无捷径可走。
个人分类: 社会|6970 次阅读|14 个评论
怎么忽然想起了玻恩
yanghualei 2010-6-28 17:55
昨天坐在车上,走在通往郊区的路上 老表说:这路怎么那么赖啊 好久没那么敏感了 怎么忽然想起 玻恩说过的一句话: 一处的光强代表每一次光子在此处出现的概率 在现实中这种法则处处体现 手机按钮的磨损度 代表按的总次数,即按钮被按的可能性 道路的破坏度 代表通过此路段的车流量,即一车辆通过此路段的机率 、、、、 一直很敬佩傅里叶 其说过:对自然的深刻研究是数学是最丰富的源泉 想改下: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可能是科学最丰富的源泉 也许 当我们变的对自然习以为常的时候 可能是科研生涯结束的时候吧 、、、、 这种通过下游变量估计上游变量的思维方法 虽然很简单 值得学习 深思 、、、、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3228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雷人的论文原创性声明(ZT)
lix 2009-6-21 10:05
本人郑重声明: 1.本人虽不是文盲,但文化素质不高,特别对文字不敏感,所发贴内容文字均不认识,纯系在网络上东拼西凑,粘贴复制而成,也不理解文章是什么意思。 2.由于文章内容纯粹虚构,本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不认识文中主人公,且自古以来与文中主人公无利益关系。文中所表述之事与本人无关,只是本着看贴(虽然看不懂)回贴,繁荣网络的本意,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用于检验本人电脑键盘录入、屏幕显示的机械、光电性能。并不代表本人局部或全部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文中观点。 4.如本人发帖或者留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网络管理员及时删除本人发帖或者跟贴。本回贴不暗示、鼓励、支持或映射读者作出生活方式、工作态度、婚姻交友、子女教育的积极或消极判断。 5.因删贴不及时所产生的任何法律(包括宪法,民法,刑法,书法,公检法,基本法,劳动法,婚姻法,输入法,没办法,国际法,今日说法,吸星大法,与台湾关系法及文中涉及或可能涉及以及未涉及之法,各地治安管理条例)纠纷或责任本人概不负责。 6.本人谢绝任何跨省追捕行为,如有需要请直接联系网络管理员或法人代表。 7.最近电脑黑客肆虐,因此回复内容可能为黑客发出,而非本人真实意思表示,谢绝跨省追捕,如拟了解详情,请直接与计算机黑客联系。谢谢。 8.所有线索及引用,均来自网络。如论坛编辑和版主发现有问题,请及时站内联系并删除,以对笔者和论坛进行保护,如果因不及时删帖而引起的法律纠纷本人概不负责。看帖者也请于24小时内自觉、主动、完全忘记。 9.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14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