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鸟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TheGreateDebate.com网站发表了一篇关于性选择的文章
热度 1 lcguang 2010-12-11 07:14
摘要:雄孔雀和雄鸭为什么长成那样? 达尔文说是因为雌鸭的审美趣味选择的结果。但是这趣味怎么来的? 达尔文说这难以解释。 华莱士说, 你这样解释就是在适者生存原理之外增加一条原理--按美选择原理。 这不行。雄鸭那样还是因为对生存有利。 可是旁观者说了: 有利在哪?我们都看不出来。 费希尔说:孔雀羽毛是追求大尾巴形成的泡沫(就像当初年轻人喜欢大喇叭裤)。 《蚂蚁和孔雀》鼓吹的是费希尔的解释, 也没啥创建, 现在作者成权威了。 可是众人还是不解,那鸭子脑袋, 鸳鸯尾巴又是因为什么?没有必然性? 都是偶然的? 我的发现: 原来是因为需求关系选择了孔雀和鸭子的趣味--有这种趣味,孔雀寻求浆果, 鸭子寻求螺蛳的动力更足。后来, 雌孔雀对浆果形状的审美趣味, 鸭子对螺蛳形状的趣味。。。选择了雄性的外表。 就这么简单!看看下面图片, 你能找到更简单的解释? 发表文章: http://www.thegreatdebate.org.uk/ESexualSeln.html 最然只是网络杂志, 但是我相信它会被传到权威们那里去。 我的性选择理论被广泛接受, 只是迟早的问题。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39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弯脖子的渔夫:大白苍鹭
SmileyCat 2010-12-10 15:01
在我常来散步的Vasona湖边有很多鸟儿,其中至少有三种鹭: 大白苍鹭(Great White Egret),灰苍鹭 (Gray Egret),还有体形比较小的雪苍鹭(Snow Egret)。 跟成群的大雁不同,鹭这种鸟儿比较喜欢独来独往,显得有几分神秘。这大概跟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常常独自躲在水草丛中,像一个耐心的渔夫,静静地等待他的猎物。它们异常警觉和耐心,能在空中看到水里的小鱼,便俯冲而下。或是为了等待捕捉猎物,能一动不动地紧盯着猎物好几分钟。可是一旦旁边有什么轻微的动静打扰了它,它就会毫不犹豫地飘然离去,头也不回。 大白苍鹭的体形最大,站在地上能有半米高。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那个弯弯的长脖子,和尖尖长长的橘黄色的嘴。那个长脖子弯得很奇怪,尤其是当他们专心捕鱼的时候,让人总想去给它捋捋直。 悠然自得 捕捉猎物 另外一张工作照 惊鸿一瞥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下一篇: 雪苍鹭
个人分类: 动物朋友|4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厦门生物多样性会议纪要
woodenson 2010-11-11 11:24
很久之前,就很期望能够去趟厦门,于是,当半年以前得知这次多样性会议在厦门召开时,心里还是相当开心。厦门之行,学术交流是小,休闲是真,呵呵! 11月3日,会议报到;11月4-6日,会议交流。 这里转帖一下大会官方的总结:大会报告15个,设立专题研讨会14个,专题报告200多个,研究生壁报37个,收到论文摘要370篇。会议共有512人注册,600余人参加,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其中,院士5人。 会议开幕式: 十几个专题中,我只说与我密切相关的两个专题:鸟类多样性与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鸟类本就是我的研究对象之一,而动物保护的载体就是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专题共有8个报告,内容涉及遗鸥及黄嘴白鹭的遗传多样性、滇池红嘴鸥对人工喂食的反馈、雉类的红外相机监测、扎龙、陕西及连云港的鸟类监测等,我们目前正在对江苏沿海的鸟类进行监测,这次也对连云港鸟类监测做了一个简要汇总。专题里还有一个台湾学者做了鸟类繁殖指数与环境的关系的报告,主要是通过对人工巢箱中集中雀形目小鸟的繁殖指数与自然气候的偶联,来探讨气候变化对鸟类繁殖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专题大概也是八九个报告,报告人更多的是北林保护区学院的老师。保护区肩负着生物就地保护的重要使命,保护区的管理相当重要。专题的内容涉及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保护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区的多样性监测等。北林保护区学院作为一个专门的机构和团队,目前已经活跃在国内的各个平台,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突出的成绩。 保护区管理专题: 鸟类多样性保护专题: 当然,此次参会的另一个目的,是参加planta的塔友聚会。说心里话,自从08年成为普兰塔论坛动物生态版块的斑主,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普兰塔的一员,看到日益壮大的塔友群体,心里由衷的高兴。这次塔友会,由于之前小规模的组织了南京塔友会,还被推为南京塔友会的会长,实在有些惭愧,但心里确实很感谢论坛,在论坛里,结识了不少同行,很不错。 塔友会: 最后一个目的,也是最重要的,呵呵,游厦门,尽管开完会,只剩下一天半的时间给我们,但够了,下面上图。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3902 次阅读|4 个评论
行为生态学大会之四:澳洲禽兽
woodenson 2010-10-14 13:59
自己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到哪里自然都要多关注下动物,这里就是动物图片汇总,多数都不知名,也实在没空去查书,姑且给大家看看图片吧。 乌鸦啄食鸽子 监狱里看到的,类似于白鹡鸰。 某种斑鸠。 自此以后,多拍摄于perth zoo,某种鹈鹕。 黑翅长脚鹬? 很像夜鹭。 这是在墨尔本,类似于鹩哥的鸟。 凤头斑鸠? 骨顶鸡? 同一地方的红骨顶,但应该不是我们常见的黑水鸡。 象斑嘴鸭,可惜嘴巴上没有黄斑。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68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行为生态学大会之三:大会图片
woodenson 2010-10-14 13:50
行为生态学大会图片汇总之二,大会图片。 行为生态学大会开幕式。 Jens Krause做大会报告,关于社群信息的传递,很棒的报告。 Fernandez-Juricic的报告,也相当精彩,菲尔在鸟类警戒行为方面的研究相当出彩,值得细细品味。 这是一些poster。 这是Festa-Bianchet的报告,关于大角羊几十年种群数据观察得到的结果。Marco是加拿大著名的有蹄类专家。 会议指引牌。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53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普兰塔动物生态群南京聚会
woodenson 2010-9-23 16:38
原帖贴于普兰塔,欢迎访问。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topic.php?p=154472#154472 最近忙的不行,又是装修,又要照顾家小,还在准备参加即将召开的澳大利亚行为生态学大会,以致于一周之前的聚会一直没机会在坛上汇报。时间紧,主要还是以照片为主。 时间:2010年9月17日 地点: 上午:南京林业大学,由avian组织; 下午:南京大学,由woodenson组织 与会人员包括: 南京大学:李忠秋、郑炜、熊青海、陈婷 南京农业大学:连新明、李惠侠 南京林业大学:李宁、白冰等3人 华东师范大学:熊李虎、沈会涛 常州野鸟会:祁飞鸿 参加人员基本上都做了ppt或者口头发言,涉及研究的物种包括藏羚羊、长臂猿、黑颈长尾雉、震旦鸦雀、麋鹿、龙虾等,内容包括行为学、生境利用等。 报告交流时间为下午2点半到5点半,地点在南大生科院小会议室,有点遗憾的就是交流时间过短,很多内容只能简单过目,以后如果有机会,可能需要做一些专题扩展。6点,南大南芳苑餐厅,woodenson宴请宁沪常群友。 总体而言,通过交流,大家基本了解了各自工作,会后还进行了玄武湖等地的鸟类考察游览活动,哈哈,以后有机会,再聚会。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65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天赐》原来是这样一本书
gaolibo 2010-7-20 16:27
初看书名,以为跟好莱坞电影《天赐》有关,可看到封面就明白了,此《天赐》,非彼《天赐》也。封面上,乌云笼罩的天空下,一只幼鸥站在悬崖边,正对着镜头,像是要对读者说些什么 笔者所学专业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后来做了图书编辑,对于野生动物题材的图书一直比较关注,可笔者发现这类图书有些共性,都是对生物学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对动物形态、习性、所处生态环境的客观描述,或者就是罗列诸多生态照片,搭配文字说明,读后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读了这本《天赐》全名为《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并非如此,在精美、富有动感的图片旁,用简洁的语言,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顽强的生命黑尾鸥的成长故事,从主人公,即天赐出壳、学步、五口之家的幼年生活,到丧父、失去手足、再到成为孤儿、被同类排挤,无家可归,四处流浪。之后的天赐并没有放弃自己、放弃生活,而是勇敢地活了下来,它尝试捕食、自习飞翔,渐渐长大、成年,组建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这只是鸥群中成千上万只黑尾鸥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又何尝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生命历程的缩影呢。 本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主创们在拍摄《天赐》过程中的幕后故事,是什么力量凝集着作者和他的团队花费八年时间在孤岛上与鸥共舞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继续读下去。 读后思考良久,笔者慢慢懂得了,每种动物都有行为,有思维,懂爱,有社会性,那么它就一定有故事。动物世界里,时而温情,时而惨烈。近距离接触过动物的人,都会渐渐爱上它们,甚至模仿它们。《天赐》的作者就是从最初的摄影爱好,转变成事业,以岛为家、与鸟为伴、倾其所能,最终拍出了如此精美、动人的作品。 据说,同名、同主创的电影《天赐》即将上映了,笔者同样非常期待,这也是中国首部鸟类生态故事片。国际上,多年前就有人在关注动物世界了,电影《熊的故事》、《虎兄虎弟》、《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该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和社会公众人物关注生态、关注环保,并且义务做广泛宣传。 此时,笔者忆起了书中一位作者的话: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赐予,值得我们珍惜,值得我们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一样,所以我们关注环境,关注这个环境中各种生命的命运阅读《天赐》,体会天赐,它原来是一本励志的环保题材的图书。 如果您亲身阅读,也许会感受更多。
个人分类: 好书推荐|4137 次阅读|2 个评论
拖了太久,可以开始了
woodenson 2010-5-22 21:27
最近的一个半月,由于岳父生病,基本上就奔波于宁常两地,很多事情都拖了下来,虽然这些事情看似都是无所谓缓急,但拖的太久,心里的压力也很大。盐城连云港的鸟调,本研学生的课程,几篇论文的改投,等等。现在岳父的情况稳定了,我的工作也要重新上手了。马上,连云港~ 上面是昨天的几句话,现在人已经在连云港。沿海开发正热,连云港是亚欧大陆桥头堡;因此,也可能是自然生境受到最大干扰最大破坏的城市。我们鸟类监测的两个地点与两年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沙滩变成了海港,食物少了,鸟少了,人类怎么就不能给动物留点空间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 (三)
gaolibo 2010-5-21 13:35
我也曾在公众面前高调亮相了。 《全球资讯》 新浪网报道 同学的评价。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二)
gaolibo 2010-5-21 13:16
当地状况 空检人员很羡慕我 回来后有特别想与人交流的愿望。 选国家运动员 在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当地的孩子非常聪明,可爱。 卖鸡蛋 饮用和生活用水 十几天洗一次澡。 一家人分糖吃 将衣服都留给他们了。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
gaolibo 2010-5-19 13:42
本科毕业我考了研,成绩还不错,一天一大早,我报考的导师给我打电话了( 之前未曾与导师联系过 ),显然他知道我是女生( 我的名字很中性,前两个字是按族谱排的,最后一个字是爸爸自由发挥的,他并没有给我取个珍啊,玲呀的很女生的名字,后来想想就是因为这个中性的名字改变了我的人生 ) 后,有些失望。因为林科院的导师每年只能招一个学生,当年招的又是开山弟子,要是做野外考察的话,他怕女生吃不消。听出他了的失望,我必须要为自己争取一下,不然肯定没有面试机会,更不用说录取了。导师最后还是给了我一个机会,我被录取了,成了他之后招的所有学生里的大师姐。 做野外调查时,团队里的每个人各有分工( 不能因为自己是女生就少干活 ),很锻炼人。且不说那几年里,学了多少专业知识,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光是那段生活经历就足以让我回味多年,并由此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横渡金沙江 (当时室外温度足有50多摄氏度,我们却笑得很灿烂) 在与少数民族同胞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们的淳朴、善良、博爱。2006年在云南昭通黑颈鹤越冬地考察时,在保护区管理局住了将近2个多月,与当地老乡接触比较多,有时还去老乡家玩,一次去了一小姐妹家里,她知道我爱吃当地的洋芋( 土豆 ),告诉我,不要总吃烤熟的洋芋,容易上火,看我嘴唇干裂了,她就给我煮了洋芋吃( 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洋芋真的很好吃 )。大家围坐在火炉边,边吃边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她还拿出手工做的新布鞋让我选,说我整天穿着厚重的登山鞋肯定不舒服。 可爱的一家人 (老人连拍照都没放下手里的针线活) 在昭通那段时间,还有一些小插曲: 有一次,一天一位苗族老奶奶走进保护区管理局,就跟我拥抱,又说了一堆话,弄得我云里雾里的( 我完全听不懂当地的语言,只是在微笑 ),临走还给我一塑料袋坨坨肉。老奶奶走后,管理局的人跟我解释,说是来感谢我的。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老奶奶却翻过两个山坡,特意把家里的年夜饭( 当地很贫困,老乡们半年吃洋芋拌辣椒酱,半年吃国家法的救济粮,肉和鸡蛋都是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 )送来,我受之有愧呀。 村子里 (房子外墙和房顶都是泥巴成的, 到了夏天泥里的草籽发芽开花,房子成了花房) 夏天就是这样的了 (油画作品)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我们坐着保护区唯一一个代步工具北京吉普,去乡里取饮用和生活用水( 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时刻,到乡里手机有信号,可以打电话了,电脑也能无线上网了。强烈呼吁科学家们早日研制出防冻的电线,在当地,每一场霜冻之后都要停几天电,就是因为某个点的电线冻断了,其实当地的气温并没有东北的冬天冷,但当地霜冻后电线上会积累厚厚的冰凌,对普通的电线是个考验,没水停电的日子太难熬了 ),刚出发没多远,路上有人拦车,走近了才看清,是位老奶奶,我当时听不懂老奶奶的话,同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老奶奶背着孙女去看病,孩子发高烧,烧得很严重,她已经翻过了两个山坡,可还有很远才能到,想搭我们的车。当时我们后排坐已经挤坐了四个人,必须得有人下车,我就下车自己走回住处了。 老乡们非常善良、可爱、友好,我似乎明白为什么将近2000只黑颈鹤每年都会从不同地点到来这里越冬的原因了,它们和我一样,喜欢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喜欢这里善良的人们。 在高原上登云驾雾 (身后3400多米的断崖,此地绝不可久留) 我在衡水湖边 在四川美姑县某个村子里 (可能是我们的车太显眼,引来全村的人围观。 后来听向导翻译,村里以为是领导下乡考察旱情呢。 很惭愧,让他们失望了, 在人类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地区,谈环保显得苍白无力 ) 一天,保护区的车当天去昭通市区换班,我独自一人去村子里观鹤,回来路上看到很多老乡陆续赶场(集市)回来,突然一群狗从山坡上一处房子前向我的方向飞奔而来,接着就围着攻击我,我都不知道我哪里冒犯了它们,我并没有接近它们主人的房子呀,更没有攻击它们的举动啊,为什么这么欺负外地人啊。我拿着三脚架发疯似的乱拍( 当时太害怕了,当地的狗个很大,跳起来就能够到我的脸了 )。看我真急了,狗们三、四分钟后散了,但仍不时回头看我。我后来想通了,可能我穿着迷彩服,带着迷彩帽,跟当地人的穿着太不一样,把我当成敌人了。这时的我,把一段时间以来的压抑全释放出来了,哭得稀里哗啦,路上碰到了换班回来的北京吉普,我一语不发,还没从那场搏斗中走出来。回到驻地,感觉后大腿有点疼,迷彩裤被狗咬破了个三角口,因为穿的厚皮肤没有破,略红。裤子我缝补好了,后来一直在穿,至今还保留着。庆幸当天没有被咬伤,不然到哪里打狂犬疫苗 啊。 还有一次,我跟3名保护区管理员去实地跟踪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的黑颈鹤,当时鹤与我们的北京吉普隔了一个山坡,我怕人多惊动了鹤( 当时只有这一只在这个范围活动,它比较警觉 ),就让其他人原地不动,我一个人过去。2个小时后,鹤飞远了,我也想回去了。可问题出现了,我只顾观鹤,没注意周围的变化,起雾了,非常大,能见度也就1米多,完全看不到对面山上的队友和车了。庆幸的是,我带着手持式GPS,出发前我存储了停车的位置。我在雾中踉踉跄跄地找到了车,队友们却不在。我就在车旁等,又过了大概2个小时,大雾渐渐散去了,队友们也回来了。原来他们是去找我了,但在高原上空气比较稀薄,不利于声音传播,他们的喊声我根本听不到。 后来,队友们跟我说,怕我在大雾下走失,因为几年前有位画家的老婆就在傍晚走失了,发动了乡派出所的所有人拿着火把找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画家的老婆骑着毛驴被老乡给送回来了。 下面是几张动物的图片 黑颈鹤(伍和启拍) 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的黑颈鹤 ( 是在放飞后,对接在单筒望远镜下拍到的, 在100多只鹤里找到它可不容易呢) 旱獭 (藏民不杀生,所以旱獭种群在迅速扩大 ) 牦牛 (此情此景,让人感叹) 最近在做《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让我追忆起了往事。我懂得孙宪导演,他视自己为一只小鸥,用小鸥的眼睛看待世界,审视大自然。我相信,每个置身于美丽自然界的人,都会不忍破坏眼前的美景。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人类无权干涉和剥夺 。 中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水位在加速度下降,甚至已经沙漠化的迹象; 高速公路上,经常有野生动物葬身车轮之下(它们习惯了自由奔跑,哪里知道人类已经给它们建了特色通道呢); 人类为了自己的虚荣,杀死了大象(是不是大象进化成没有象牙了才能停止被杀戮呢);...... 人类,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81 次阅读|9 个评论
也参观了一把“鸟巢”
liudongyang 2010-5-6 19:10
武汉天气琢磨不定,五一之前要穿毛衣,五一要穿上体恤衫,这两日又风又雨,搞不懂的地球。 PK 晚上吃饭,路遇一鸟巢,捡了回来,也算参观了一把鸟巢。想必今日风大,把鸟巢刮了下来?巢内没有卵壳碎片,可能是主人废弃,或还没有到繁殖季节?巢壁主要材料为棕榈丝,外侧以苔藓相围,底部棕榈丝加白色丝绵,还加杂有少许兽毛、塑料条和纸带。这个蜗居,保暖,透气,只是防雨效果不好。 五一节,同学到北京游了一趟,人是巨多,不是观景,而是观人。我倒好,无乘车拥挤之虞,亦无汗流浃背之苦,足不出城,可以先看鸟巢。既可整体鸟瞰,又能细节品玩,心中平衡了些许,呵呵。以后说不定还可以看到水立方。 初夏是很多鸟类的繁殖季节,落了这个鸟巢,少生几只小鸟,少听几许鸟鸣,却多了 N 头毛毛虫。 把这个鸟巢留下来,待儿子来了,给他上一课:蜗居是怎样建成的!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657 次阅读|4 个评论
可可西里考察,图文再记!——动物
热度 1 woodenson 2009-8-20 16:32
关于可可西里的记录,上次只是在planta上发了几个帖子。歇了十来天,终于缓过精神,决定再次图文。 有时,要说的话很多,但轮到动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先从可可西里的动物谈起。 为首的,是赤麻鸭。赤麻鸭是可可西里最常见的两种雁鸭类之一,另外一种是斑头雁,这次考察虽然也见到了,可惜太远,没有清晰地照片。 第二张照片,是大杜鹃。我虽然知道大杜鹃是国内分布最广的一种鹃形目鸟类,但在青藏高原上发现,多少还是有些意外。 戴胜,常见鸟。 大鵟,可可西里常见的猛禽。 渡鸦,开始以为是大嘴乌鸦,后来看胸部的羽毛,应该是渡鸦。 凤头??,也是让我们惊喜的鸟种之一,没有想到他们会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出现,而且还繁育后代。 红脚鹬,不甚怕人,徐爱春摄。 胡兀鹫,高原神鹰之一。 家燕,真不愧是家燕,在无人区,他们也找家,就在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厕所里。 普通燕鸥,索站徐爱春摄。 棕头鸥,摄于雁石坪。 雪雀。总共见到了四五种雪雀,其中以棕颈雪雀常见,其他的如棕背、白斑翅、白腰等也不少。 看完了鸟类,再来看看兽类。 首先,看看青藏高原的keystone物种,高原鼠兔。虽然这种东西,让我们在考察研究中吃尽了苦头,比如说陷车,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原鼠兔对于维持整个高原生态的重要作用。 鼠兔有晾晒青草,储存过冬的习惯。 这是我们的旗舰物种,藏羚羊。时值产羔结束,藏羚羊或三五成群,或数十成伍,陆陆续续的从可可西里迁回西藏。 藏野驴,就在索站旁,可能是定居了的五只藏野驴,每天都可以见到。 藏原羚,雌性。记得两三年前还在北京,探路者在北京地铁的大幅广告上展示:寻找藏羚羊可可西里之旅,照片贴的就是藏原羚。我当时窃笑,这么明显的错误,居然堂而皇之的登上巨幅广告。藏原羚,雄性角后弯,且短而细,而藏羚羊的角前弯,长而粗,长过藏原羚的两三倍。雌性至少在个体大小和体色上有显著差异,藏原羚原小于藏羚羊。 这是一只藏原羚的小羊。 牦牛头骨,应该是家养的,呵呵。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7649 次阅读|5 个评论
即将启程可可西里,祈望一切顺利
woodenson 2009-7-17 10:49
中午一点,我们即将启程前往可可西里。这是在半年前就已经确定的行程,青藏铁路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的快速评估。此行三个单位,八名成员,时间在20天左右。希望一切如愿,鸟类、兽类、景观、数据、文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这是我的第二次可可西里考察,谈到可可西里,更多的人是向往,但是,但凡去过可可西里的人,恐怕就不会再有这个想法。这次随行的八个成员,有五六个都是首次登上高原,希望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 等着我们的照片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0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雨燕正在告别北京
eloa 2009-7-6 20:48
张撞鹿 发表于 2009-07-04 21:09 (已发表,略有改动。) 1 没有人记录下,北京雨燕是从什么时候起定居北京的。它们实在太寻常了。 专家推测,它们或许已在这里居住了上千年。每年3月,这种小鸟都会从非洲或东南亚跋涉而来,钻进楼宇、庙塔屋檐下的缝隙,生儿育女。除了北京,只有中国北方少数几个城市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直到1955年,一个傍晚,初中生高武路过东直门城楼,还能看见几百只北京雨燕飞在空中,黑压压的,像团云彩。但如今,它们正在离去,这让许多人牵肠挂肚。从官方机构到民间组织,人们纷纷传递着这个消息。 2002年,由官方资助的调查者在65个观测点,数到了3182只北京雨燕。2007年,另一群志愿者在北京四环路以内,统计到的数量已不到2000只。 北京雨燕是北京人最不陌生的候鸟之一。它们住在皇城,很少踏足郊区;它们只栖身在高大的古老城楼里,对低矮的民宅不屑一顾。1870年,英国人温斯侯在北京第一次采到其标本,并命名为北京雨燕。但在北京百姓的嘴里,这些势利的鸟却有另一个名字楼燕。 科学家早已替它们洗去冤屈。北京雨燕,属雨燕目雨燕科,因为爪的4趾都向前伸,它们无法在平地站立,一旦落地,不借助外力很难起飞。因此,这些可怜的家伙,只能从半空中跃下,经过滑翔,才能飞起来。 北京雨燕的近亲们,多半住在峭壁的洞穴里。而这座古老皇城的高大建筑,则为它们提供了岩穴之外的最佳住所。从正阳门到报国寺,再到大大小小的箭楼,人们早已习惯在老北京每一座楼台外,看到这些小东西舒展双翅,遮住天空。 因为数量太多,前门附近的许多老人都还记得,小时候常在前门城楼里捡到掉出窝的幼鸟。而在后海边,许多老人至今能一眼分出雨燕和普通家燕的区别。甚至,有人照着它们的样子做成风筝。 这群候鸟,见证过一代又一代王朝兴衰交替:宫殿烧了,城门拆了,又建起来,统治者走马灯一样变换,城市的名字也改了几回,北京雨燕却没离开过。但等它要离开的时候,却格外匆忙。 2 只用了50多年时间,北京雨燕的身影就从北京大多数地区消失殆尽。 50年来,北京城发生了几千年来最大的变化。城楼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现代建筑。野地和树荫,逐渐被宽阔的水泥马路和规划过的绿地取代。 1965年6月底的一天,北京学者郑光美沿着故宫外围的筒子河,骑自行车慢行,他边骑边数,一路发现了近400只北京雨燕。到2000年7月初,已经是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的高武,沿着同一条路走过,这一天,他见到了80只。 在北京大多数地区,高武已经无法见到北京雨燕的踪影。他目睹了这个种群在北京的盛衰,也目睹了背后所投射的,整座城市的变迁。 自1417年开始建成的城门门楼,一直是雨燕在北京最主要的栖息地。从1950年开始,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这些栖息地开始消失。 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 但历史没有记载,这些拆除背后的北京雨燕之殇。与此同时,庙宇、古塔也因各种原因被拆除,高武说,北京雨燕栖息地迅速减少,成为其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这在高武的印象里,是北京雨燕群体数量发生的最大一次削减。从此,雨燕漫天飞舞的景象成为许多人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古建筑的命运发生了变化。高武发现,许多高大的古建筑得到了细心的修复。为了保护,文物单位采纳专家意见,在古建筑的屋檐下拦起了防雀网。理由是,防止麻雀等鸟类的粪便污染古建筑。 这成为对北京雨燕的又一次重大打击。除了少数雨燕能够钻过防雀网以外,这些残留的栖息地,也已经对它们挂起了逐客的牌子。 尽管找不到详细的数据,但高武相信,经过这两次打击,北京雨燕的数量已经锐减到现在的水平,并且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此后,他身处的这座城市,飞速建起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但那些用玻璃和钢筋水泥搭起的现代建筑,没有给北京雨燕留下任何居住空间。 这些可怜的鸟,搜索着残留的居所。在鼓楼、前门这些残留的城门门楼下,在没有被防雀网封闭的几座高塔和楼宇下,它们继续繁衍生息。 人们还发现,另一些北京雨燕与时俱进了。几年前,有人在天宁寺桥、建国门桥这些立交桥的桥洞缝隙里,见到了北京雨燕。再往前10年,几座6层高的现代 楼房檐下,也出现了雨燕的身影,它们钻进破损的水泥洞里栖息。 经过几十年挣扎,这些昔日皇家楼宇里的堂前燕终于接受现实,飞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里。 3 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几个关于鸟的意象。一个是矗立在城市北方的鸟巢体育场,一个是5个吉祥物中以京燕风筝为原型的福娃妮妮。 不过,此后相继传出的消息,让这两个意象颇为尴尬。北京观鸟组织的志愿者在鸟巢附近进行的鸟类观测发现,这一区域鸟的数量,比环境相同的区域少。鸟巢周围的建筑和宽阔的水泥广场,并不适宜鸟类生存。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鸟巢,但鸟却正失去落脚之处。 此后不久,另一则新闻提到,被作为妮妮原型的北京燕,数量已经极少,需要人们保护。 事实上,早在1999年,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北京雨燕作为世界上飞翔最快的鸟类之一,被选为吉祥物。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北京正在失去这种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 随后,专家呼吁、政协提案纷纷出现,人们甚至规划并建设了一座雨燕塔,希望留住北京雨燕,却并未见到明显效果,雨燕塔至今见不到北京雨燕的踪影。 北京观鸟会会长付建平介绍,根据这一组织的观测,发生在北京雨燕身上的命运,同样发生在家燕、金腰燕这些更加寻常的燕子身上。 与北京雨燕不同,家燕和金腰燕多半生活在普通民居里。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登堂入室,将巢筑在普通人家的堂屋房梁上。 北京后海附近的一位白发老妇,仍能描画老北京一幅日常图景:春夏之交,居民们大开房门,捅破窗户纸,燕子们于是自由进出,在梁上欢叫。老人们相信,这些飞过海才能来到这里的小生灵象征着吉祥。 现代生活方式统治了这座都市,多数家门不再洞开,多数房梁上也不再欢迎鸟雀筑巢。这几乎断了家燕和金腰燕的活路,到上世纪70年代末,高武发现,家燕和金腰燕在北京几乎消失了,只有极个别地方还能见到。 到1990年代中期,改变了生活习性的燕子才重新多起来。它们接受了在屋外筑巢的命运,费力地寻找着每一个灯泡、铁架或者废弃的牌匾。而燕子们双栖玳瑁梁的往日浪漫,在这座匆忙前进的城市里,已经不见踪影。 4 通过个人记忆,高武几乎可以构建起一部有些模糊的北京鸟类消亡史。尽管近几年,主管部门在网站和各种公开场合表示北京鸟类的数量正在增长,但这位鸟类专家固执地认为,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的鸟类数量急剧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同鸟类数量减少背后,有不同的原因。比如,城楼和古建筑的拆毁和保护,是以高楼为家的北京雨燕消亡的主要原因。而家燕和金腰燕的减少,则是伴随着旧城民宅的改造和新住宅的兴建而发生的。 栖息地被破坏,是鸟类数量减少的最重要原因。这位老人发现,北京鸟类数量的缩减过程,与整座城市的拆迁、改造过程,基本上重合。 上世纪50年代,北京雨燕遍布天空的时候,初中生高武站在城楼上,可以看到四处一片绿色。当时,北京城就是一个大林子,没有宽阔的水泥广场和柏油路,没有高大的现代建筑。那时候,城市四周都是农田,每个院子里都种着海棠、玉兰和花花草草。 随着城楼被推倒,城市逐渐扩张到很远的地方。高武逐渐发现,城市里几乎找不到未经人工规划的绿地,城市周围也罕有农田和湿地。燕子们几乎找不到可以用来筑巢的泥。 在仅剩的绿地上,绿化部门统一规划,定期打药,割草。结果,鸟雀们作为食物的虫子、草籽迅速减少,这与栖息地减少一起,成为鸟类离开的原因。 鸟类是环境的指示性动物,高武觉得,鸟能不能留下,说明这个环境是否适宜人居住。他曾经在颐和园的后山进行过调查。起初,那里有20多种鸟。但管理部门为了绿化和美观,将灌木清除,种上一年四季常绿的冷性草,他再去调查时,鸟的种类减少了一半。 这位老专家觉得,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和园林、水务、旅游、环卫乃至规划、建筑设计等部门打交道,但其中的沟通很不够。 这种沟通的缺乏经常导致悲剧发生。两年前,北京天坛祈年殿进行大修,但选的日期,正是燕子繁殖的季节,但事实上,这完全可以避开。 鸟类学家痛心疾首的事情,在古建筑保护者看来,也许不痛不痒。高武曾就安装防雀网的问题,跟某一个公园的管理处进行协商。对方听说他们要保护北京雨燕,觉得很诧异,那是害鸟,为什么要保护? 而当鸟类学家建议在新建筑楼房为北京雨燕等留设栖息地时,一些建筑设计师听了觉得很为难:设计成本要增加,谁来出钱呢? 人的纷争,并不能挽留北京雨燕。50多年前,高武在清晨和黄昏的老北京,看见成百上千的雨燕盘旋在半空中,他感受到的是一座城市古老而悠扬的韵味。 如今,走在这座新生的现代都市,走过前门、鼓楼等地,他偶尔还能看见北京雨燕在空中飞,但数量比以前少了很多。很难说,这是不是北京雨燕留给北京的最后背影。 图片来源: apus apus / common swift / gierzwaluw by janGlas 注:图片并非北京的雨燕
个人分类: 生物|1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图说话——中山植物园鸟类学实习
热度 1 woodenson 2009-5-24 21:48
昨天也就是周六,带动物专业的大三学生实习,地点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山植物园是个好地方,历来都作为新鸟上手的好地方。虽然我也是第一次到植物园,但多次在野鸟会的论坛谈及植物园,对这里的鸟类构成并不陌生。 或许是学校多年没有脊椎动物实习了,所以简单的望远镜都只能自己准备,呵呵,设备有些落后。幸好学生们也很积极,多方筹集,实习时基本保证了人手一个。效果好不好没关系,总比裸视好的多。再多的话不说了,早上 7 点 50 ,我们进园,观鸟开始! 最先看到的就是乌鸫,黄嘴巴,黑皮肤,特征明显,但叫声却相当复杂。 这是乌鸫的幼鸟,后来和一些老鸟讨论才知道。搞得我们当时查图谱难以断定,误以为是蓝矶鸫的雌鸟,真是够迷惑人的! 山斑鸠,脖子上的斑纹为黑白条带,珠颈斑鸠的斑纹是斑斑点点。照片拍的不好,只能凑合看了。 噪鹃,黄绿色的嘴巴,黑色的羽翼,有点像乌鸫。我们走了没多久,就一直听到苦唔的单声拖音的叫声,费劲力气,终于在枝头把它拍到,尽管也不太清楚。 灰喜鹊,最常见鸟种之一。黑冠,蓝翅,长尾。 小??,最常见水鸟之一,在琵琶湖见到。 白鹡鸰,又称晃尾巴,只要在水边,看到尾巴一劲上下摇摆的雀形目小鸟,多半就是白鹡鸰。 鸟的照片只拍了这些,还都不太清楚,总算有个记录,其实见到的种类还是不少,学生最后统计,大概是 29 种。对于他们而言,初次观鸟,能够见到并知道了这么多种鸟的名称,应该是不小的收获。 这里再附送桥世界的游玩照片,是在我们观鸟结束后,休闲所拍。 双筒桥,最难过的桥之一,只能手脚并用了! 索桥,应该是最费力气的桥,王佩渡桥坚持了半响,最后还是掉进了水里。 独木桥,李靖将几乎所有的桥都走了过去,最终还是在独木桥这里落水! 邓泳昊看到前方有人落水,又想一试身手,只好跨过独木桥了! 这是我们的全家福!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7105 次阅读|3 个评论
鸟的情感问题
eloa 2009-2-19 09:24
瘦驼 发表于 2009-02-13 14:22 原文刊于《人与自然》,发表时有删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词如今几乎被滥情男叨念的成了笑话。各位mm下次再被这句词骚扰,不妨让滥情男接着往下背,我猜他们多半会卡壳脸红灰溜溜的跑掉。的确,与前面这句相比,这首《摸鱼儿》接下去的这一句就要默默无闻的多,然而它却点明了全词的核心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词的主人公并非是什么多情公子,而是大雁。金代诗人元好问在途经山西某地时,曾经碰到猎人捕雁。一对大雁中一只被杀,一只逃脱,但逃脱者并不离开,竟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被这事感动,买下双雁合葬一处,还写下了这著名的《雁丘词》。 日前某媒体评选的08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名单中,位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朱坚强之后的,就是一对诠释了生死相许的小鸟。那是在重庆,人们发现一只雌鸟守在一只雄鸟的尸体旁,哪怕人群嘈杂,也不愿离去,直到检疫人员将它们双双带走。从照片上看,这是一对黑头蜡嘴雀 Euphona personata ,不知道好事者如果知道它的英文名字会不会又有话说,在英语中,这种鸟被称作日本蜡嘴雀(Japanese Grosbeak)。它们出现在地处我国中部的重庆,说明这对生死相许的夫妻很可能是一对从鸟笼中逃脱的末路狂花,因为黑头蜡嘴雀繁殖在西伯利亚、我国和日本的北部,而在我国东部和日本南部越冬。 说起对配偶忠贞不二,包括小小的黑头蜡嘴雀在内的大多数鸟类都可以做我们的楷模。据研究,91.6%的鸟类都是单配制的,单配制是生物学上的行话,通俗的说就是一夫一妻。而伟大的人类所在的哺乳动物中,这一比例只有很汗的3%。所以古代的少男少女们用在天愿做比翼鸟期许未来是大有科学道理的。 在动物行为学家眼里,鸟类不像哺乳动物那么乱搞男女关系,并不是因为什么道德因素。动物行为学家的解释是这首先是由于在抚养后代方面,雄鸟雌鸟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下蛋只是雌鸟的工作,但在这之外,孵卵、照顾和保护雏鸟,鸟爸爸可以做的跟鸟妈妈一样的好。而在哺乳动物中,雄性既没有子宫胎盘让胚胎生长,也不能提供哪怕一滴乳汁,所以大部分雄兽只是干完好事儿拍拍屁股走人,而把拉扯孩子的活儿全甩给雌兽来做。著名的皇企鹅 Aptenodytes forsteri ,也就是俗称的帝企鹅,由于繁殖地和捕食地相距遥远,因此雌企鹅把卵产在雄鸟脚背上之后便跋涉到海边觅食,这一去便是两个月。在零下40摄氏度的寒风里,雄企鹅不能有片刻懈怠,如果卵滚落到冰冷的地面上哪怕只有一分钟,蛋中的小企鹅也会夭亡。等雌鸟回来,她看到的是自己从未谋面的孩子和已经瘦脱了形的丈夫雄企鹅的体重已经下降了一半。如果皇企鹅天生轻浮,这种可爱的大鸟早已灭绝了。另一方面,鸟类的生活环境里资源相对集中,不管是筑巢地还是食物,很多时候雌鸟和雄鸟通力合作才能打拼出一片天空。比如在临海的峭壁上繁殖的新西兰王信天翁 Diomedae epomophora ,一名叫做里奇戴尔(Richdale,L.E.)的新西兰科学家连续观察过这种鸟长达16年,最终不得不宣布,它们很可能真的会白头偕老。 帝企鹅 王信天翁 一夫一妻给鸟类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虽然对于雄鸟来说,不去寻花问柳少了很多让自己基因散播出去的机会,但专心照顾雌鸟和雏鸟也提高了自己后代的成活率。1986年,两位科学家比约克伦德M. Bjorklund和韦斯特曼B. Westman用绑架雄鸟的方法研究了单亲家庭对于大山雀 Parus major 的影响,他们发现一对亲鸟在一个繁殖季节平均可以养活8只小鸟,每只小鸟的平均体重为18.5克;相比之下失去了丈夫的雌山雀只能养活5.5只平均体重为16.5克的小鸟,这还没有将雌鸟的来年成活率考虑在内。不但如此,老夫老妻配合更默契,比如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一项研究发现,大约64%的繁殖三趾鸥是一年以上的老夫老妻,这种情况下,雌鸟比新婚的雌鸟提前3-7天产卵,幼鸟的成活率也更高。 凡事皆有例外,一夫多妻制虽然不是主流,在鸟类中的确存在。这种颇为人不齿的繁殖方式的起因也是多样的。一种情况是寡头的存在,某些雄鸟占据了大量的资源。比如响蜜鴷 Indicator indicator ,这种生活在非洲的小鸟专以蜂蜡为食,强大的寡头雄鸟会占据一个大蜂巢,赶走其他雄鸟,而雌鸟来填饱肚子的代价就是带走它的精子。再有就是剩女问题,有些行动的慢的雌鸟会面临一个抉择,要么选择继续寻找那些领地狭小的光棍儿,要么屈尊给占有第二领地的强势雄鸟做二房。二房当然不是那么好当的,以一种猫头鹰为例,雄鸟的第一配偶平均能育出3.8只出巢幼鸟,而几乎得不到雄鸟帮助的第二配偶只能育成1.6只。然而聊胜于无,因为雌鸟的繁殖窗口期很短暂,如果在为寻找单身汉浪费哪怕一两天的时间,也可能彻底失去这一年的繁殖机会。 与这些天生的浪荡子相比,那些传统上一夫一妻鸟类的出轨行为背后就隐藏着更厚重的故事。最早为人所知有偷情行为的鸟类是阿德利企鹅 Pygoscelis adeliae ,这是一种黑白分明的小个子企鹅,人们对企鹅的传统印象就来自于它。对于这种企鹅来说,用来筑巢的干燥石块是一种稀有资源,偷窃石块的行为会得到领地男主人的坚决打击。有时候雌企鹅会避开丈夫与相邻领地的雄企鹅交配,这样她就能堂而皇之的得到邻居的石块。 有时候新科技会揭开一些不堪的秘密,当鸟类学家将用于亲子鉴定的DNA指纹技术应用在鸟类上时,很多人跌碎了眼镜。比如芦鹀 Emberiza schoeniclus ,一项研究发现这种传统上认为一夫一妻的小鸟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纯洁一个繁殖季节中,至少55%的雏鸟来历不明,被研究的34只雌鸟中,33只产下过私生鸟。这种偷情行为的目的并非是获得其他雄鸟的恩惠,而是为了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还有我们喜爱的小燕子,家燕 Hirundo rustica 的雄性魅力是靠它剪刀一样的尾巴显现的,尾羽越长,对雌燕的吸引力越大。科学家给雄家燕美容,为它们接长尾羽,结果这些家伙立即成了卡萨诺瓦,获得了更多雌性的投怀送抱。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后院失火,自家巢里私生鸟比例从未美容前的4%猛增到41%。 不纯洁的芦鹀 看到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很多憧憬爱情的小朋友可能会产生诸多感触进而可能心灰意冷,甚至会怨恨这些无情的动物学家拿浪漫开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动物学家们还有积极的数据告诉我们,比如天鹅仍然是好同志,它们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多数童话故事里的那种天鹅疣鼻天鹅 Cygnus olor 每年的离婚率低于5%,而小天鹅 Cygnus columbianus(bewickii) 甚至会为死去的配偶守节3年。与本文开头《雁丘词》里提到的大雁一样,各种天鹅和各种雁都是有着忠贞美名的雁形目鸟类。不过动物学家忍不住又要来泼冷水,雁形目虽然整体表现良好,但那些有着美男子的种类往往记录不良,雁形目中的美男子首推中国的爱情鸟鸳鸯 Aix galericulata 。 疣鼻天鹅 唉,现实总是比梦想残酷的多。
个人分类: 生物|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盐城看鹤归来,图文小记
热度 1 woodenson 2009-1-12 23:36
12月25日,圣诞节,我离开南京,到盐城射阳看丹顶鹤。丹顶鹤就是常说的仙鹤,体态优美,寿命绵长,因此代表了吉祥,代表了长寿,广为人们所喜爱。11月下旬已经去过一次射阳,此次再去,已经有了丹顶鹤行为研究的思路。我想,或许丹顶鹤会是我将来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见证。 12月25日下午4点到达保护区,当夜无话。26日早饭后,我们一行三人在保护区科研科殷鹏的导向下,先到了芦苇公司。芦苇公司有几万亩的苇地,承包出去的苇地很多已经被改作稻田、麦田或者棉田,这里人为活动频繁,偶尔还有偷猎野鸭的不法分子,但无论是收割后的苇田稻田,还是播种不久的麦田,都为丹顶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芦苇公司已经成为丹顶鹤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场所。一个上午,我们共见到了5群约40只丹顶鹤。越冬期的丹顶鹤通常是以家族群为单元活动的,两只成年鹤带着一只或两只幼鹤,当然也有刚刚配对或者丧子的成对成年鹤。这些小的家族群,也常常会混合成大群,但这种大群,通常都非常松散,小的家族群可以随时加入或者离开。 26日的下午,我们改道核心区。核心区是盐城珍禽保护区的核心所在,面积6万多公顷。这里覆盖着较为原始的滩涂植被,芦苇、碱蓬、米草等各自形成了优势群落。核心区人为干扰较少,为丹顶鹤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宁静的环境,因此这里通常会聚集着数量丰富的种群。由于前几日刚刚下过雨,核心区道路泥泞,我们只是在核心区的边缘转了一圈,看到了3群25只丹顶鹤。 27日如旧,上午芦苇公司,下午核心区。看到的丹顶鹤多了些,加起来大概有150只。行为记录在这两天也一直按照计划进行。 28日下雨,29日也是,有点可惜,只好在宾馆附近转转,拍了些常见的鸟,如下而已。 独飞的丹顶鹤 丹顶鹤一家 丹顶鹤一家和他们的邻居白鹳先生 丹顶鹤的近亲灰鹤,他们通常都集成几十只的大群 东方白鹳,有时在野外稍不注意会以为是丹顶鹤,确实有相像的地方 白琵鹭,以及他们的邻居大白鹭等 黑水鸡,不太怕人,就在管理局招待所旁的水沟里觅食 苍鹭,又名长脖老等,懒洋洋的样子 白头鹎,俗鸟一种,但其实很漂亮 北红尾鸲雄,翅上的白斑是鉴别特征 大山雀,又是俗鸟,但就是漂亮 黑尾蜡嘴雀,胖嘟嘟的样子,煞是可爱 乌鸫,除了嘴巴黄色,全身乌黑,倒是有点象乌鸦 棕背伯劳,很凶的小鸟,可以捕食田鼠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922 次阅读|3 个评论
延庆鸟类调查,上几张图片
woodenson 2008-12-20 01:22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942e70100bo61.html 17-18日,在延庆野鸭湖北岸的西卓家营鸟类调查,十天前下的雪还很厚,也很冷,鸟的种类很少,数量也少,拍了几张常见鸟,共赏下!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喜鹊 Pica pica 灰斑鸠 Streptopelia decaocto 猎隼 Falco cherrug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551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