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鸟类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鸟类

相关日志

艳丽的赤尾噪鹛
热度 2 yaoweijian 2019-3-4 08:53
赤尾噪鹛(学名: Garrulax milnei )中型鸟类, 体长 24~28厘米。 头顶 至后颈红棕色,两翅和尾鲜红色,眼先、眉纹、颊、颏和喉黑色,眼后有一灰色块斑。其余上下体羽大都暗灰或橄榄灰色。特征极明显,特别是通过鲜红色的头顶、翅和尾。 相似种丽色噪鹛,两翅和尾亦为鲜红色, 颏 和 喉 亦为黑色,但头顶不为红棕色,上下体羽亦较棕而少灰色。喜作喧闹的舞蹈炫耀表演,尾抽动并扑打绯红色的两翼。结群栖于常绿林的稠密林下植被及竹丛中。叫声响亮刺耳,群鸟发出叽喳声。 原生种分布地: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
4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节前喜拍-金翅雀
热度 1 yaoweijian 2019-2-3 09:08
金翅雀 ( 学名: Carduelis sinica) 又名 金翅 、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暗淡,头顶至后颈灰褐而具暗色纵纹。上体少金黄色而多褐色,腰淡褐而沽黄绿色。下体黄色亦较少、仅微沾黄色且亦不如雄鸟鲜艳。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2012年 濒危物种 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2754 次阅读|1 个评论
甘肃尕海湿地2007年鸟类达21000只
ghzcljz 2018-9-24 09:31
1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尕海则岔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增加七十余种
ghzcljz 2018-9-23 11:21
1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西部分鸟类
yaoweijian 2018-6-5 11:02
广西自然生态 类型多样, 生物物种 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气候温和,是 候鸟 南迁栖息过冬、停歇的良好环境,因此 鸟类 物种特别丰富,是我国鸟类数量最多的 地区 之一。 据林业部门统计,广西记录到的鸟类总数至少有 19 个目 56 科 543 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 44% 以上。我国有 100 种 特产 珍稀鸟类,广西占 18 种,占全国的 18% ;雁鸭类 46 种,广西占 26 种,占全国的 56.5% ;野生雉类 56 种,广西占 17 种,占全国的 30.5% ,因此被 国际 鸟类学界称为 “ 雉类的王国 ” 。 广西拥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 金雕 、 黄腹角雉 、 黑颈长尾雉 、 白颈长尾雉 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 海南虎斑鳽 、 白鹇 、 白腹锦鸡 、 红腹角雉 、 冠斑犀鸟 、 红翅绿鸠 等。其中,被称为 “ 神秘鸟 ” 的海南虎斑鳽,在消失近半个世纪后在我区重新被发现。全世界仅有 1600 多只的珍稀濒危鸟类 —— 黑脸瑟鹭在广西有 80 多只。 2008 年,国际著名的 动物学家 周放在 崇左市弄岗保护区 发现了鸟类 新种弄岗穗鹛 ,这是 70 多年来 在中国 第一次记录到的鸟类新种。(照片为广西大学黄钧先生拍摄)
4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在孵育下一代的辟鹈
热度 1 yaoweijian 2018-4-3 08:11
照片为手机拍摄
22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乌鸦VS鹦鹉,哪个才是最聪明的鸟
热度 5 beckzl 2018-1-7 23:41
     中国有很多与鸟相关的成语俗语,但似乎都不会谈及它们的智力。   可以看出长久以来中国人对鸟的智力都没有什么兴趣,更别说会有什么溢美之辞。   西方人则不一样,他们对鸟类的智力特别上心,发明了 “Bird-brain” 这样的词汇。   但很可惜,这是个用来骂人的专用词汇,相当于“猪脑子”。   不过也有例外,像是《伊索寓言》里“乌鸦喝水”的故事。   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难道寓言是古人胡诌出来的?   随着现代科学对鸟类研究的深入,被普遍视为“愚蠢”鸟儿也逐渐被平反。   相信大家都对已经成为网红的 “社会你鸦哥” 有所耳闻。    乌鸦 作为鸟类智商扛把子之一,做出扔石头进瓶子里取水的行为并不是多稀奇的事情。   实际上“你鸦哥”玩水这件事,是可以惊动整个科学界的。   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与剑桥大学合作的一项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你鸦哥到底有多强。   实验共分六组,难度逐次递增。   第一个实验设置了两个圆柱形容器,都放置了乌鸦喜欢的食物,区别在于一个装水另一个装沙。   嘴叼石块的乌鸦非常轻易地就理解了两者的差别,甚至都没有碰那个装沙的容器。   最终把石块扔进水中,液面上升轻易获得了食物。   第一个实验太简单了,对于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强的乌鸦来说简直是侮辱。   于是研究者设置了下一个实验,这次只有一个容器,但却有两种“石头”。   这两种“石头”分别是真正的白色石块和看起来几乎也一样的白色泡沫。   如果“你鸦哥”扔石头的技能只是生搬硬套过来的话,可能就要丢人了。   结果不用说,你鸦哥会是那种纸上谈兵的鸟么?这种难度就想击败你鸦哥,你还是退群吧。   之后的几组实验大同小异,分别测试了乌鸦对液面高低,容器直径大小,石块中空与否的判断能力。   最令人惊讶的是乌鸦甚至能搞定 U型管连通器 。   当然,一个认知实验说明不了问题,在道上混的没把趁手的兵器怎么做大哥。   你鸦哥没有三级包,不能带着兵器到处跑,只好学会了就地取材造兵器的好嘴艺。   会用工具的动物也能数出好几种,但能像你鸦哥这样用得出神入化的还真没几个,“愚蠢的两脚兽”算一个。   一般的动物也就会折跟树枝勾引点蚂蚁虫子出来吃。但乌鸦不仅会用树枝,在另一个实验里还将一根笔直的铁丝改造成铁钩,勾起放置在塑料管里分量较大的食物。   相比之下,猩猩这个傻大个想得头都大了抠得手指都疼了就是吃不到,只能做你鸦哥的小弟。   想必各位已经听闻了一些关于“你鸦哥”欺凌其它动物的事迹了。   像是踩一踩闯入领空的老鹰啊,啄一口肥润的北极熊屁股啊。   其实你鸦哥最大爱好还是吃完饭之后,找一头精壮的野猪。   跳上它宽阔的背部,啄一口遛一遛,也算是在冰天雪地里体验了下冲浪的快感。   原本这群乌鸦只是看到有人喂食这群野猪,于是便跑上去啄跑它们抢夺一些新奇的食物。   后来逐渐发现吃饱之后骑猪遛一遛弯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十足的消遣活动。   在你鸦哥的“葬爱家族“里,明争暗斗是很常见,想要当上大哥就得时刻保持警惕。   狂少是刚刚加入家族的小弟,它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块美味的肉块。   它悄悄摸过去,一口把食物吞下存在嗉囊里,然后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此时葬舞大长老正静静看着这一切,狂少察觉到了异样赶忙挖了个坑埋好食物匆匆离去。   长老紧随其后,它想把食物侵吞却发现被耍了,原来刚刚那一幕只是一个烟雾弹而已,人家早就溜走另寻他处了。 演员的诞生    你鸦哥从来都是“与鸟斗,其乐无穷”的忠实拥趸。    而鸟类当中另外一个智力扛把子则更爱“与天斗,与地斗”。   人工驯养的 鹦鹉 通常被认为只是个学舌的小丑,靠着模仿的能力博关注。   但在野外,你鹉爷都不用开口就能成为一方霸主。   生活在新西兰寒冷山区的 啄羊鹦鹉 最大的爱好就是在滑雪的季节闯入人类世界搞乱一切。   由于山区没有太多其他生物,啄羊鹦鹉比起乌鸦更喜欢自娱自乐。   叼个手套,扯个围巾,偷个零食,都不算什么。 溜了溜了,闯完祸就跑,真 刺激   有时候还能找到一个积雪的车顶当做滑梯来玩,乐趣不比骑头猪来得少。   啄羊鹦鹉信仰“大力出奇迹”的真理,不像乌鸦那种吃个虫还要费劲做工具的弱鸡。   你鹉爷想吃什么直接“咬爆一切”,藏在树干里算什么?爷照样把它弄出来送给最心爱的妞。   别说是吃两条肥虫了,就算是餐馆里的人造黄油,只要你鹉爷想,都是随便尝的。   趁那只愚蠢的猫溜出去的间隔,啄羊鹦鹉直接从门上的猫洞闯入餐厅。   径直走向厨房,找到装黄油的盒子,轻轻松松地打开,享用这两脚兽的馈赠。   鹉爷特别喜欢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说能反光的墨镜啊,亮瞎鸟眼的大金链啊。   但和别的妖艳贱鸟不一样,你鹉爷还特别爱品味好闻的香味(其实是蹭妞)。   啄羊鹦鹉的智力当然也是不输乌鸦的,只不过它们的喙比较弯曲不适合使用工具。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员设置了一个“保龄球”游戏来测试啄羊鹦鹉的智商。   一块被玻璃保护的斜板上放有啄羊鹦鹉最爱的花生,但它却不能用喙够到。   它很快就学会了用研究员提供的小木球,以打保龄球的方式把花生撞下来。   之后研究员还添加了陷坑等障碍,这当然都难不倒你鹉爷。   在野外,啄羊鹦鹉的表现甚至更加出色。   由于隔壁老铁澳大利亚的兔灾波及,新西兰曾经引进了兔子的捕食者貂。   但是,貂捕食鹦鹉的幼崽,偷吃鸟蛋,直接影响到了啄羊鹦鹉的生存。   于是,为了保护啄羊鹦鹉,动保组织制作了专门诱捕貂的机关陷阱,用鸡蛋作为诱饵。   最初,陷阱的触发几率很高,可是却没有捕获到多少只貂,反倒是作为诱饵的鸡蛋经常被偷吃了。   不必大惊小怪,这些鸡蛋不过是你鹉爷嘴馋,拿去打打牙祭了。   啄羊鹦鹉会用树枝先触发陷阱,然后再用完美的嘴上功夫打开机关,偷偷享用天赐的蛋白质来源。   “唉呀,墨镜这种东西我用自己的就好啦~” 不必劳烦,爷自备了墨镜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你鸦哥和乱世你鹉爷到底谁更聪明一些?   会是祖上三代木匠,用工具玩套路的乌鸦吗?   还是立志咬爆世界,不虚一切的猛男鹦鹉呢?   科学家们也想知道答案,他们设计了一个精妙的盒子,参赛鸟们有四种方法可以获取放在中间的食物奖励。   第一回合,食物上绑着一根细线,细线从洞口通向盒子之外,但这个洞口设有阻挡,不能直接接触内部。   啄羊鹦鹉和乌鸦都选择直接拖拽绳子取出了食物,没有任何压力,比分一比一平。   第二回合,刚才的细线被移除,必须选择其他的方法。   成天打开各种容器的啄羊鹦鹉先选择了一扇小窗,向外打开可以直接用嘴叼取食物。   除此之外,啄羊鹦鹉还发现了地上的小球,似乎可以推进盒子里把食物撞出来,但是很可惜它找错了洞口。   恼怒之下,它直接掀起了整个装置,直接把食物撞了出来,这种违规操作让实验员不得不额外用钉子加固了装置。   重回战场,它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洞口,用小球再取一分。   另一边,乌鸦显然更熟悉扔球的套路,很轻易就拿下了一分。   随后乌鸦又用最拿手的工具直接捅出了心爱的面包虫。   双方的比分相当胶着,最后剩下的那一个方法都是两者最不擅长的。   对啄羊鹦鹉来说,使用木棍太困难了,必须嘴爪并用才能吃力地瞄准目标。   而对乌鸦来说,打开小窗的操作是难以理解的,出于对陌生事物的谨慎,它们也不太会把头伸进盒子里。   不过最终两位参赛鸟都用四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完成了挑战,难分胜负。    社会你鸦哥和乱世你鹉爷果然都不是浪得虚名的。   两位鸟界智力扛把子确实令人类刮目相看,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除人类以外的灵长类。   看来以后除了 “乌鸦坐飞机” 之外,是时候考虑发明一招 “鹦鹉开坦克” 了。   鸦哥和鹉爷,你更想做谁的小弟?   *参考资料   宋慧刚.珍奇的啄羊鹦鹉 .野生动物,1991(01):39-41.   科学家发现乌鸦有着惊人的“思考能力” .生物学通报,2014,49(01):52.   飞翔的天才.自然传奇,CCTV10科教频道.   有头脑的鹦鹉,聪明的渡鸦.动物奇才,BTV纪实高清.
1732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林子大了,真的什么鸟都有!
Fangjinqin 2017-4-26 08:47
http://mp.weixin.qq.com/s/UEY4aR_1DHWWJ1lu3eA3lQ 🎄 林子大了,真的什么鸟都有! 2016-12-26 单反入门知识摄影技巧数码拍客控 点击上方 单反入门 ,关注 中国顶尖摄影微刊 来源:BBC奇妙大自然(ID:bbcdzr) 5:56 秋日私语 来自单反入门知识摄影技巧数码拍客控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罕见珍鸟的照片 ,一定有你不曾见过的 ▼ 巴拿马国鸟:角雕 ▼ 白腹锦鸡 ▼ 白冠长尾雉 ▼ 反嘴鹬 ▼ 菲律宾国鸟:食猿雕 ▼ 珠颈斑鹑 ▼ 刀嘴蜂鸟 ▼ 雄犀鸟 ▼ 王极乐鸟(雄性) ▼ 鲸头鹳 ▼辉蓝细尾鹩莺 ▼蓝脚鲣鸟 ▼流苏鹬 ▼波兰鸡,贵妇人 ▼安第斯冠伞鸟 ▼北方皇家姬鹟 ▼波西米亚连雀 ▼大军舰鸟 ▼东非冕鹤 ▼红鹭 ▼皇家琵鹭 ▼萨克森风鸟 傻傻地分不清楚,谁更像谁? ▼珍贵珠鸡 ▼极乐鸟 ▼仙唐加拉雀 ▼啸鹭 ▼长冠八哥 ▼蓝凤冠鸠 只想说,大自然真是神奇,果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底部点大拇指来个 吧! 推荐走心微信号 环球旅行大师 微信号: gongjiao8 生活就是一场旅行,路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海量美图、旅行见闻、度假攻略,只给懂得享受的你!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温馨提示:《拍客控》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 您 告知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 理或撤 销; 商务合作QQ:602216096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个人分类: 动物世界|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鸟文:鸟毛还没长齐,小鸟就学会撒谎了
热度 24 ecoliugy 2016-12-7 09:45
旅鸫(Turdus migratorius)正在喂食小鸟.小鸟撒谎乞求多余自己所需的食物。(via PNAS) 小鸟在幼儿时期,会抬起头,张大嘴巴,唧唧乱叫,乞求妈妈给自己喂食。这样暖意融融,充满温馨的画面曾无数次感动我们。然而,别小看了这些幼小无助的小鸟,它们可不是只会叽叽喳喳摇头晃脑的肉球。研究发现,小鸟也会撒谎。 鸟毛还没长齐呢,小鸟就会撒谎了。科学家又发现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本期 PNAS之上 (2016),报告了牛津大学鸟类学家的一项研究,通过对60种鸟类小鸟的乞食行为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小鸟存在一些匪夷所思的欺骗性行为,即小鸟也会撒谎。 首先,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什么叫小鸟撒谎呢。鸟类学家把小鸟不饿,身体生长不需要食物资源的时候,依然摇头乞食的行为定义为撒谎。 那么为什么小鸟要撒谎呢?第一个容易想到的答案是,每一只小鸟都需要和兄弟姊妹竞争食物。当父母所获取的食物资源有限的时候,每一只小鸟均有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是决定小鸟能否长大的原因。没错,当小鸟兄弟姐妹数量增加之后,小鸟撒谎的频率就会增加。每窝儿女多的鸟类,小鸟确实行为不轨,爱撒谎。 兄妹多寡、父母未来繁殖潜力和父母婚姻关系均影响小鸟诚实与否 除了与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小鸟的撒谎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母亲未来的繁殖潜力。若母亲在喂食小鸟的时候,有意节约资源为下一窝小鸟做准备,那么小鸟便会撒更多的谎。换言之,小鸟会通过撒谎求食,减少父母未来的生殖能力。自然选择最终进化出一个残忍的现实,小鸟的行为意思就是“老子要累死你们老两个”。 小鸟撒谎的乞食行为,还与父母的情感纽带有关系。父母关系不稳定,行为“浪荡”(多配制)或者父母离异,一方父母突然死去的情况下,窝里的小鸟撒谎情况更多。如信天翁,这种寿命长,一夫一妻制,一窝只生一只小鸟的种类,小鸟撒谎求食的情况就少得多;而比如大山雀,这种多配制,一窝可以生好几个小鸟的种类,孵出的小鸟就很喜欢撒谎,唧唧乱叫以求取过多的食物。 这个研究说明,关系冲突是导致小鸟撒谎的原因。兄弟姊妹间的竞争,父母的感情关系均影响着小鸟的行为。特别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小鸟竟然表现出与“无形的”,“不存在的”兄妹竞争,撒谎求食减少母亲未来生小鸟的能力。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真的很经典,科学家的发现和小鸟的表现都实在太绝了。以前只听过小鸟撒欢,没想到小鸟还撒谎,并且撒谎原因如此精妙结论。特别是受父母关系影响,以及与不存在的姐妹竞争而导致的撒谎行为,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绝了。
14686 次阅读|33 个评论
鸟类翅膀的进化场所应该在水岸边
coltec11 2015-12-11 16:03
动物从水里到陆地进化,只能爬上岸,不能飞上岸吗? 鸟类的翅膀对应人及其他陆生哺乳动物的前肢,对应海洋鱼类的胸鳍。 鸟类应该是在海里就进化出这样的结构功能, 鸟类翅膀应该是直接从鱼类的胸鳍进化出来的。 若鸟类是在从海里爬出,在陆地上进化出这一结构功能的,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 前肢的解放 2. 对抗重力 3. 不被摔死或摔伤甚至不能受一点伤害 若鸟类从爬行动物进化阶段,解放了前肢, 那应该像人类及灵长类一样, 首先用在搜寻食物上, 而不是用于飞翔。 若解放了的前肢,可以去进化为翅膀, 那解放了前肢的树栖猴子 应该有部分 可能成为下一个有翅膀的物种。 但如何对抗重力,从高处跃下,不被摔死? 鸟类若遵照这个过程,要进化出翅膀, 一定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即便不会摔死无数头,至少是伤痕累累吧。 有哪个物种会去选择这样的进化方式呢? 若没有付出极大代价,物种还能持续存在, 一定需要很大的物种勇气、物种决心跟物种智慧 。 但若鸟类是在从水里出来前,就会飞了,需要克服的问题就没那么严峻了 1. 有发达的胸鳍 2. 有一定行走能力 3. 有在陆地上觅食的能力 若在海洋里,像飞鱼那样进化出飞翔能力再上岸 至少物种不会面临被摔死的命运, 其肺部功能进化,似乎跟“爬上岸”、“飞上岸”的方式没太大关系。 鸟类的后肢,是否也是在海里进化出来的 跟我们见到过的海底会爬行的鱼那样? 只会爬跟飞的鱼就可能是鸟类的祖先。 从这些构想中看,鸟类的飞翔能力,应该是在水岸交界处进化出来的。
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亲代投入之物种差异
热度 1 smallland 2015-9-25 16:18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解释,亲代投入与先期投入有关。投入太多的一方,成本太高,不能轻易放弃。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比如昆虫,鱼类,两爬,鸟类,兽类,这个原则应该是一致的。然而,亲代投入还受若干因素的影响,比如,雄性是否能确定自己的血缘关系paternity,比如环境,比如物种生活史特征,等等,均有决定性作用。下面是拷贝的一个数据: 哺乳动物:90%雌性负责;10%双方负责;完全只有雄性负责的,没有 鸟类:8%雌性负责;90%双方负责;2%雄性负责 鱼类:30%雌性负责;20%双方负责;50%雄性负责 这三类中,哺乳动物,毫无疑问,雌性的先期投入是最高的;鱼类,是最低的。在paternity确定性方面,鱼类应该是最高的,因为雄性可以守住很小一块地盘,确定是自己的sperm;这方面,鸟类和兽类的雄性就没这个条件,adultery是常有的。 按说,雌鸟产一枚卵也不是很廉价,但双亲育雏很普遍。显然,仅仅是产卵的先期投入不足以解释。这部分与其行为特征有关,雄性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求偶,要花大量的精力筑巢,这些,都是投入。 另外,鸟类的生活方式(飞行)也是决定性因素。小鸟出窝前,总是比较危险,双方共同努力,加快速度,尽快让后代飞起来。
26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动物的启迪:毕业季不再迷茫
热度 11 xiyuniaoguo 2015-5-19 17:03
动物的启迪:毕业季不再迷茫 又到一年的毕业季,万千学子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踏入陌生的社会,丰满的理想遇上残酷的现实,立即变得骨感起来,毕业季因此也了迷茫季。学子们忆往昔,叹今朝,敢问路在何方?恰逢,前日,一个美丽而又单纯的小学妹,也有此惑。有心解惑,无奈根基浅薄,不敢随意发言。人类的世界我不懂,不过鸟类的社会,了解那么一点点,就索性讲几个动物的故事,权当逗学妹一乐! 找准生态位 遥远的新疆有一片美丽的土地,叫卡拉麦里,那里有一座神奇的红山,我们称之为鹰山。常言道,一山难容二虎,神奇的是,小小的鹰山仅仅一块断面上,就有上百个猛禽的巢穴。金雕、雕鸮、小鸮、棕尾鵟、红隼、黄爪隼 …… 各路英豪,齐聚于此。感叹之余,令人疑惑从生。如今 985 、 211 很多名牌高校的学生出来都不容易找到称心的工作,小小的猛禽是如何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生存? 听说人类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红隼 西锐拍摄 在猛禽的世界里,它们拥有自己的生态位,依据个人体型和行为习性划分自己生存的空间。大型猛禽比如金雕捕猎中大型的鸟类和兽类,即便是一对金雕,雌雄因个体的差异,捕猎的食物也是有所差别的。雌性金雕相比于雄性个体偏大,它捕抓的猎物也比雄性略大。同为大型猛禽的雕鸮人家就白天休息,夜晚捕猎一些夜行性的动物。往下,中型猛禽偏好兔类、鼠类。再往下,小型猛禽如红隼则捕猎鼠类、蜥蜴、爬行类。为了避开竞争,和红隼体型、外貌极为相似的黄爪隼则偏爱昆虫。这样一来,各位猛禽,依据自身特点,占据自己的生态位,即使偶有重叠也不会构成恶性竞争。 相比于猛禽人类的社会要悲催了,众多学子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追求,找不准生态位。掌管教育部门的人员,大都不懂“生态”,学校里专业的设置往往和社会需求的生态位不匹配。平时还好,一到毕业季种种矛盾就爆发出来了。学生们找不准自己的生态位,往往产生恶性竞争,几千个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而真正社会需要的行业却无人问津。 小处更精彩 在生态位的竞争中,动物界还存在一个现象比较有意思,如今大型动物生存越来越艰难。贵为百兽之王、呼啸山林的老虎大哥,如今只有动物园接受改造;称雄雪山数千年的雪豹二哥,也是逃的无影无踪。就连一向吃斋念佛的大象叔叔,也是独留象冢向黄昏 …… 反观,小型的鼠类、兽类以及小小的昆虫,无论沧海桑田,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使是人类告别地球的那一刻,强哥蟑螂还会有勇气继续活着。 这年头二哥也不好当啊 雪豹 西锐拍摄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小处更精彩,越小越容易选择突破口,反而会有更广阔空间。人类有何尝不是如此。按照社会大众的观点我们做动物生态的可能是冷的不能再冷的专业啦!每次回家都很尴尬,叔叔伯伯们问:“你学的什么专业啊?”弱弱的回一句“动物生态”。没等我进一步解释。“搞动物有什么用啊?闲着没事玩啦”。说的我都抬不起头来。可是真正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了,虽然算不上多好就业,但是比起所谓的金融、计算机等还是有信心的。 不仅专业如此。很多行业的发展也遵循此道,就拿传媒来说吧。目前中国报纸发行量的大哥是人民日报,二哥参考消息,他们的发行量,我不用多解释,相信你懂得。可是三哥的排名,要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啦。不是南方周末,不是新京报,它是快乐老年报!就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看是狭小的空间里,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喜鹊的北京户口 提起喜鹊,相必很多北漂一族要汗颜啦。对于万千北漂大军,北京户口或许是一生可望不可即的金牌令箭。此外,寸土寸金的首都,房子更是遥遥无期。而看看人家喜鹊,那真是一个羡慕嫉妒恨啊,不仅早早取得“北京”户口。居住的房子也是独立二层小洋楼,堪称鸟类的中的豪华别墅。说道此处,众看官可能要生气啦“那是鸟,你怎么老是拿人类和鸟比啊,有可比性吗?” 我要飞得更高 喜鹊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好吧,那就和鸟比吧。中国有一千四百多种鸟,能在城市中生存的有几种。数据告诉你,偌大的北京城,能够生存下来的鸟类,仅仅百余种,大部分还是迁徙期的过客!能够常年见到的不足十余种,还大都生活在北京五环以外。能在北京市中心,各大花园、广场招摇过市的仅有喜鹊、八哥、乌鸦等少数种类。即便是鸟类社会,喜鹊的成功也绝非偶然,那是 99% 汗水和 1% 的机遇造就的。且看喜鹊的成功之道: 口碑佳,名声好 。在鸟类中喜鹊的外貌平庸,叫声只能说比乌鸦好点,至于优美悦耳,是和它毫不相干的,可以说随随便便拉出个鸣禽来,都甩它好几条街。但是人家却有一个好名声。对于鸟类而言,它们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人类说你是好鸟你才是好鸟。看看悲催的猫头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捕抓害虫,捍卫庄家。可是猫头鹰有个问题,作息时间和人类不一致,昼伏夜出,干的好事人类看不到,而晚上凄厉叫声反而被人听到啦。于是乎悲剧产生啦,恶名背负,功劳全没。对比下人家喜鹊怎么做的,早早的起来,人类出门前,叫几声,下午人类回家,它再叫几声。并且每次叫声都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叫少了听不见,叫多了扰民!好的名声就是这样来的,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恰到好处! 随机应变,主动创造机会! 说起名声和口碑,北京雨燕也不差,当年 08 年奥运会的时候,雨燕还是奥运吉祥物之一的妮妮。曾几何时,每年 4 月到 8 月,遍布城区的雨燕还是北京一景。可是时至今日,你看看北京城里还有几只雨燕在飞舞。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雨燕不懂随机应变,不会主动创造机会。雨燕的教训告诉鸟类,人类是需要讨好,但是一定不能和他们离得太近,因为他们随时可以翻脸。想当年北京城到处是古建筑,雨燕的巢就建在其上,一时间成为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典范!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建筑被毁,雨燕又不知道主动变通,于是就悲剧啦!想想,人类连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都随便破坏,还会关心你鸟事!喜鹊就深谙此道,从来不依靠人类,而是把巢建筑高高的树上,此外,电线杆上、高的平台上,人家也能建巢,不依不靠,随机应变,主动创造机会!它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因人而食不会长久,随机应变,主动创造机会才是生存的王道! 合作共赢 。当今中国动物界,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会分享懂合作,成为主流。想当年,奉行个人英雄主义动物,地面的老虎,空中的金雕那是何其的威风,如今走的走,散的散,一部分住进动物园。而反观,集群生活的乌鸦、鼠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自岿然不动!喜鹊就是一个懂合作、会合作的鸟。尤其是繁殖期的时候,它们的巢区连在一起,互为依托,有出去捕食的,有站岗放哨的,轮流值班,合作共赢,一旦发现敌害,群起而攻之!即便是鸢、红隼靠近,也被它们打得落花流水。 团结就是力量 灰喜鹊 图片来自网络 无任何商业用途 能吃苦,能适应 。鸟以食为天,技能再好,没有食物也是枉然。很多鸟类濒危,不仅仅是因为栖息地的破坏,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它们食物单一,过于矫情,一旦环境变化,找不到合适的替代食物。而喜鹊不一样,它们食物来源广泛,从来不嫌饭,草籽、虫子、蜥蜴都是它们的食物,食物短缺的时候,人类的生活垃圾它们也不嫌弃。能吃苦,能适应,也是它们生存的一个重要特征! 动物的世界很精彩,它们生存也时刻充满危机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很多故事值得我们细细的回味!迷茫的日子里,不妨暂且停下繁忙的脚步,一起聆听下动物们的故事!
个人分类: 科普|6241 次阅读|21 个评论
鸟类识别和学习的网站收藏
ynwaterbird 2015-5-12 16:45
1、 http://niaolei.org.cn/bird/c.asp.htm (中国鸟类手册在线版,国内比较受欢迎的鸟类手册,虽然有很多错误,但已是差强人意了。建议下载一个CHM到手机,方便浏览) 2、 http://www.cnbird.org.cn/ (中国野鸟图库,看看你拍的鸟,你看到的鸟在图库里面能不能找到) 3、 http://old.wwfchina.org/birdgallery/ (中国鸟类图库,本来是不推荐的,但是可作为参考。要注意了,里面好多照片是业余观鸟爱好者上传的,一些鸟种的鉴定让你苦笑不得) 4、 http://sound.niaolei.org.cn/ (上千种鸟的鸣叫记录,你要的一般都可以找到) 5、 http://niaolei.org.cn/sounds ( 鸟叫声_鸟类网, 160种鸟类的叫声) 6、 http://www.birdnet.cn/portal.php (鸟网,里面的图片美美哒~) 7、 http://avibase.bsc-eoc.org/avibase.jsp?lang=ENpg=home (世界鸟类数据库) 8、 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leucosticte-sillemi.html (东洋鸟类图库,当国内的图片库和资料尚不能满足你的鉴定需求时,不防试试这个网站,说不定那天就从邻国飞只新纪录过来呢,呵呵) 水鸟篇: 9、 http://www.sjhbhq.cn/sf_29E689EF0CC242AFAB8A898EE53D41A5_240_8129996.html (鹬类识别,出自黑皮)
个人分类: 鸟类识别|9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鸟雀羽毛如何模拟蚁群
热度 1 lcguang 2014-12-27 03:21
我发现鸟类炫耀毛反映了它么的食物和促进需求(见我前面博文)。 最近系统性考察鸟类羽毛,又发现鸟类羽毛如何反映们和蚂蚁之间的需求关系。 我发现身上会有黑点鸟原来模拟的是它们喜欢吃的蚂蚁,比如棕曲嘴鹪鹩(Catus Wren), 身上有白点的鸟可能是因为喜欢吃蚁卵,从而模拟蚁窝和蚁卵, 比如鳞斑地宝鸟(Scaled Ground-roller) 还有些鸟, 身上有蚁群形状, 但是我很难查到它们吃蚂蚁记述。比如褐矢嘲鸫(Brown Thrasher): 还有黄褐森鸟(Wood Thrush): 还有Mistle Thrush和red tailed hawk。 Mistle Thrush: 后来发现, 有两种原因使得他们喜欢蚁群。 一个是它们有用蚂蚁擦身, 或在蚂蚁多的地方洗澡习惯--可能是为了消灭身上寄生虫。英文叫anting,参看这里: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ing_(bird_activity). 这种奇特的需求关系培育了它们对蚁群的审美兴趣, 有这种羽毛的鸟类更容易赢得异性的亲睐, 从而有了更多后代。 red tailed hawk在洗蚂蚁澡: 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身上有蚁群状的鸟可能是行军蚁的跟随者 Amy Ant followers. 行军蚁前沿有昆虫或小动物逃亡, 它们趁机猎食。 有意思吧? 可见, 不要认为鸟身上很多图案是偶然的, 无意义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 我们总能发现更多秘密。 图案很像蚁群, 则一定反映和蚁群的某种需求关系。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 -- 并不是喜欢蚂蚁的鸟身上一定有蚁群形状。这是由于进化来自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 -- 包括性选择。如果一种形状没有变异出来, 就算是美的, 也没法表现和遗传。 这也是为什么, 我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 用经济基础解释意识形态, 但是并不接受其中的历史决定论。 我们需要的是历史选择论。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6446 次阅读|4 个评论
雄孔雀模拟果树吸引雌性--美国人的发现比我晚
lcguang 2014-12-16 14:05
最近看到美国学者Jacobs 1999年的专著: http://naturalscience.com/ns/articles/01-11/ns_mej.html 其中肯定鸟类炫耀羽毛和食物有关,认为孔雀模拟果树, 许多热带鸟类 羽毛模拟花果。 我是1987年发表的文章: http://survivor99.com/lcg/my/005-dawinleaft.html 2003年发表专著的: 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beauty/index.htm 2010年英文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有更多图片: http://thegreatdebate.org.uk/ESexualSeln.html 更多图片见我的相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albumid=23161 感谢《自然信息》发表了我的文章, 不然人家会说我抄袭洋人! 虽然有相同发现, 但是理论解释不同。 Jacobs认为雄性表现食物是提示, 而不是引起美感, 因而否定达尔文鸟类有美感的说法。 而我肯定达尔文鸟类有美感的说法。 只是,我还追究鸟类审美趣味的来源--鸟类对食物和环境的需求关系选择了它们的审美趣味, 后来这些趣味选择了雄性或异性的羽毛。 看看谁的理论能取胜, 走着瞧! 有关期刊编辑, 我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
个人分类: 美感,需求和进化|7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探秘北极之四:鸟类的天堂(3)
热度 1 张海霞 2014-8-13 18:59
女儿北极科考的系列照片与科普介绍开始在科技馆网站小志愿者专栏连载: http://cstm.cdstm.cn:8005/cms/columnmanager.do?method=moreid=tree0430e3648848 在此转帖,敬请大家欣赏。 1 、长尾鸭 (Long-TailedDuck) 是一种中等体形的海鸭,它们主要在苔原水池和沼泽中繁殖。雄性的长尾鸭有长而尖的尾巴( 10 到 15 厘米)和深灰色的鸟喙。在冬季,雄性白色的脸颊上有一个暗色的斑点。在夏季,雄性的头部、颈部和背部是黑色的,脸上有白色的斑点。雌性有褐色的背部和一个相对短而尖的尾巴。在冬季,雌性的头和颈白色的且有一个黑冠。在夏季,雌性的头部是暗色的。图中的两只长尾鸭都是雌性的成鸟。 2 、管鼻鹱 (Northern Fulmar) ,又称暴风鹱,是一种迁徙鸟类,这种鸟形似海鸥,夏季栖息在北极的池塘附近。管鼻鹱嘴尖略呈钩状 , 趾间有蹼。一只管鼻鹱只生一个卵,真是少生优生的模范啊!管鼻鹱的鼻腔像是一根管子一样,它也因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鼻腔通道中有盐腺,可以用来淡化它们喝进去的海水,并从鼻腔中排出一股含盐量较高的溶液。 3 、粉足雁 (Pink-FootedGoose) 是一个在格陵兰东部、冰岛和斯瓦尔巴德群岛哺育,在欧洲西北部越冬的物种。它拥有一个短小的喙,喙的尖端和底部是黑色的,中部是亮粉色的,非常独特。它有着一双粉色的脚,它也因此得名。它的身体是灰褐色的,头部和颈部为暗棕色,臀部为白色,尾巴为灰色,有白尖。它们几乎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在夏天,它们广泛食用陆地上和水中的苔原植物。像图中这样大群聚集的粉脚雁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并不是那么常见,它们一般只会在有好的食物的地方大量聚集。 4 、紫滨鹬 (PurpleSandpiper) 属于中小型涉禽,栖息于海岸、近海岸沼泽、河川等地。繁殖于多雾的北极高地,越冬地北至格陵兰和英国;体呈淡灰色,脚和嘴黄色;在野外易于接近。飞翔力强,飞行时颈与脚均伸直。取食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在沼泽、河川附近草丛中筑巢。当有天敌接近它们的巢穴时,它们有时会装作受伤把天敌引走。 5 、雪鹀 (Snow Bunting) 是相当大的,翅膀很长的鹀类。在飞行时,它的白色翼斑使它变得容易识别。繁殖期的雄性是难以认错的,它所有的羽毛都是白色的,背部为黑色;繁殖期的雌性是背部是灰黑色的,鸟喙则是黄色的,且尖端为黑色。图中的这只雪鹀就是雄性的。不像大多数的雀形目鸟类,它的跗骨是有羽毛的,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没有其他的雀形目可以像这个物种一样在冬季到如此北方,除了渡鸦。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4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探秘北极之三:鸟类的天堂(2)
热度 1 张海霞 2014-8-12 18:02
女儿北极科考的系列照片与科普介绍开始在科技馆网站小志愿者专栏连载: http://cstm.cdstm.cn:8005/cms/columnmanager.do?method=moreid=tree0430e3648848 在此转帖,敬请大家欣赏。 1 、黑海鸠 (Black Guillemot) 是一种中等体形的海雀。成年的黑海鸠通常拥有黑色的身体、白色的翼斑、细长的暗色鸟喙以及红色的腿脚。在冬季,它身体的羽毛颜色是浅灰色的,而腹部则是白色的。它们通常在临水的岩石上孵蛋。它们会下潜来寻找食物,主食鱼和和甲壳纲的生物,有时也会吃软体动物、昆虫和植物等。 2 、厚嘴崖海鸦 (Brunnich's Guillemot) 是海雀科体形最大的成员之一,它的成鸟头部、颈部是黑色的,背部、腹部和翅尖是白色的。它们的鸟喙又尖又长,有一个小小的圆形黑尾巴。这个物种在繁殖地会发出各种尖利的呼叫,但在大海中却很沉默。厚嘴崖海鸦除去繁殖的时间外全部生活在 8 ° C 以下的海水中,而繁殖时它们则密集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它们繁殖所需的领地是所有鸟类中最小的,每只鸟只需要不到一平方英尺,这一点从照片上它们密集的聚集在一片小小的石崖上也可以看出来。尽管它们一窝只孵一只蛋,它们却仍是北半球数量最多的海鸟之一。 3 、欧绒鸭 (Common Eider) 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的海鸭,它在北极和北温带地区孵蛋,冬天却要飞到有点遥远的南部温带地区,在那里它可以在沿海地区形成大型群。雄性的欧绒鸭是很容易辨认的,因为它拥有独特的黑白羽毛以及绿色的后颈。雌性的欧绒鸭是棕色的鸟,但依然可以从尺寸和头部形状上和其它鸭子轻易区分开。由于欧绒鸭的雌性和雄性相貌差别很大,因此很容易被认成两种不同的鸟类,我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4 、北极鸥 (Glaucous Gull) 是一种巨大的海鸥,它有着苍白的羽毛,它的英文名称“ Glaucous ”正描述了这一点。成年的北极鸥是浅灰色的,有着粗大的黄色鸟喙,而未成熟的北极鸥是灰色的,且有着粉色和黑色的鸟喙。北极鸥是比与它相似的冰岛鸥更大且有着更加粗壮的鸟喙。同许多鸥类相同,它是一种杂食性的鸟类,它们吃鱼、昆虫、软体动物、海星、碎屑、蛋、小鸟、小型哺乳动物、腐肉以及种子、浆果和粮食,因此我们常能在捕食的北极熊身边看到等着享用腐肉的北极鸥。 5 、侏海雀 (Little Auk) 是迁徙性海洋鸟类。 侏海雀成百万只飞到岩石上产卵,它们的外形很像企鹅。和南极不同的是,陆地食肉动物可以到达北极,所以,侏海雀没有失去飞翔的本领。每年的夏季会迁徙到北极育雏,在大海雀灭绝以后成为北极最类似于南极企鹅的海鸟,由于北极仍然与外界相连,捕食动物动物仍然对它们,它们保有飞翔能力,同时也是潜水的能手,可以轻松地潜入海底 50 米深的水层。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高高的悬崖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大群侏海雀在飞行,有时在海中也能看到小群的 5~6 只侏海雀在觅食。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6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探秘北极之二:鸟类的天堂(1)
热度 1 张海霞 2014-8-11 21:45
女儿北极科考的系列照片与科普介绍开始在科技馆网站小志愿者专栏连载: http://cstm.cdstm.cn:8005/cms/columnmanager.do?method=moreid=tree0430e3648848 在此转帖,敬请大家欣赏。 1、北极燕鸥(Arctic Tern)是北极夏季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也是已知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一种。它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北极燕鸥经常成群活动,在有敌人靠近它们的巢穴时,它们会集体防御,向敌人俯冲攻击以轰走来偷吃鸟蛋和幼鸟的貂和狐狸,甚至北极霸主北极熊。 2、北极海鹦(Atlantic Puffin)是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种的海鹦,它分布范围很广,数量巨大,是无危物种。在陆地上,它以直立姿态站立,在海中可在表面游泳,以捕鱼为生。夏天的时候,它的鸟喙像鹦鹉一样巨大、五彩缤纷,也因此很难与同区域内的其它鸟类弄混,而到冬天时,它的鸟喙则会变小,眼部周围的皮肤也会变为灰色。 3、白颊黑雁(Barnacle Goose)是一种在北极繁殖的鸭科黑雁属的鸟类,它栖息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繁殖期的生境主要是由苔藓和地衣覆盖的冻原或灌木冻原地带,特别是在苔原上地势较高而又比较干燥的地方,或水域附近有稀疏灌木生长的苔原地带。冬季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地区,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 4、短尾贼鸥(Arctic Skua)别名白腹贼鸥,通常分为淡色型和暗色型两类。淡色型的短尾贼鸥夏天羽额、头顶至枕黑褐色,颈白色,后颈羽毛延长,部分有窄的淡黄色尖端。翕暗褐色,较头顶稍淡。初级飞羽褐色,2-4枚,有时到第五枚初级飞羽羽轴白色。尾黑褐色,基部白色。中央一对尾羽延长,显著突出于外侧尾羽,末端较尖,基部灰褐色。耳区、颈侧缀有黄色。颏、喉、前颈、胸和腹白色,两胁灰褐色,翅下覆羽灰色。图片中的便是夏季拍摄的淡色型短尾贼鸥。值得一提的是,短尾贼鸥和长尾贼鸥很难区分,两者的主要区分点在于,短尾贼鸥的初级飞羽的羽轴背视为辐射状,长尾贼鸥只有前面几根是白色的。 5、黑脚三趾鸻(Black-legged kittiwake)也被称为三趾鸻,体白色,翕珍珠灰色,翅尖黑色,脚黑色,嘴黄色,营巢於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海滨。在北极地区,它和北极鸥在飞行时较难区分,相比北极鸥,它体形更小一些,翅尖为黑色,且有一双黑色的脚(区别于北极鸥粉色的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97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滩湿地
热度 1 taodeng 2014-7-6 17:48
上海 崇明 东滩 当1300年前长江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慢慢堆积,鸟儿们一定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落脚处,于是把这里当成中转站和居留地。不过,人类的拓展渐渐侵蚀了鸟儿的天堂,直到1992年被列入中国保护湿地名录才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不巧,现在已过了迁徙季节,鸟儿们大都北上远东。潮湿的天地中,只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47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许源记
热度 2 seexf2012 2014-6-22 10:08
顶着磅礴大雨,与佛罗里达大学Scott Robinson教授一众再次来到熟悉的千岛湖界首林场野外基地。一路上的风景几无变化,只不过雨中的山林蒙上了一层雾气,飘飘渺渺地在各个山头挪动。沿着千岛湖至汾口的千汾公路往南走,在里童村的公交站点处左拐,再往前走数里,便是里童码头了。码头的另一侧,便是章师傅家 ––– 一栋早期的仓库用房。里童是一个早已废弃的码头。说是码头,倒不如说是一条窄路的尽头,是伸向水中的一个缓坡,目前仅供当地渔民靠船上岸之用。只是听当地人说,多少年前,千汾公路未通之际,这里曾经是一处热闹地。当地渔民集散于此,并开上自家的木头渔船“通通通”地跑上一个上午的水路,赶排岭镇的集市。这一带渔家常用的小木船类似绍兴乌篷船,“前头通”,船体中部是一顶篷布遮挡雨水与日晒。排岭镇,这个地名除了在当地人口中还代代相传,估计不久的将来便会迅速消失在历史中。至于外人,那些热闹的游客,几乎根本不知排岭镇在何处,因为这个老地名早被“千岛湖”代替了。 千岛湖,由于1959年修建新安江大坝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处在浙皖交界处。从老地名排岭即可联想到在大坝未建成之际,这里是成排的山岭,群山林立。历史上亦是强寇出没之地,大有一方占山为王的气魄,比如宋朝年间的方腊起义,老巢就在淳安千岛湖。当新安江大坝建成之际,蓄水达到108米的最高水位时,以前的各个山头被水淹后,形成大大小小的岛屿,共计1078个,故名千岛湖。成百上千的岛屿,为研究栖息地片段化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提供了理想的野外实验平台,于是 一支来自三墩职校的研究团队 自2003年在千岛湖地区开展鸟类调查,正式拉开搞鸟岁月。五年后的2008年4月,我正式加入这支队伍。至于搞鸟岁月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3-2007),我从长期为我们开船的魏德富师傅和众师兄口中了解到开辟千岛湖战场的李必成师兄的英雄伟绩。“小李啊,当时就搭个帐篷几个月住在岛上看鸟,每天中午我开船给他送饭。我今天吃什么,就给他带什么。”魏师傅叼个烟嘴,每每提及李师兄,必是一副神采得意,因为那是他的黄金岁月。初来咋到的李师兄根本来不及了解淳朴善良的当地渔民有揩油的手段,深深地信任当地渔民,直接把油桶由师傅保管,结果柴油耗费得比喝水还快。后来由于我们发现了这个猫腻,紧盯着魏师傅并试图揭破他的伎俩,也慢慢地管紧了每天油量的供应,以至反倒被魏师傅抱怨:柴油又不能炒菜,我要它干嘛。所以,魏师傅一旦提到“小李岁月”,肯定是无比地怀念。而且,听说魏师傅是参与我们研究团队开船的第一个当地师傅。因为听说李师兄刚来到湖南面的许源村,在村里逛游寻找合适的开船师傅。魏师傅那日正好在村中闲逛,两人碰见,一拍即合,于是前前后后帮我们团队开了近十年的船。后来由于酒瘾不减,身体素质下降,我们怕在湖中开船时出现万一,便慢慢另觅他人了。后来,魏师傅由于一次酒后回家时脚软,跌翻入沟渠中,当时在家疗养许久。闻讯后,我和张蒙师兄曾去探望。可惜的是,一年之后,噩耗传来,魏师傅同样是因酒后走路踏空而跌倒丧命。叼着烟头面部轮廓酷有三分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的魏师傅,撒手妻女离去,令人不甚唏嘘! 李必成师兄当时住在岛上是研究海南鳽(学名: Gorsachius magnificus )的繁殖生态。海南鳽,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被成为是“鸟中的大熊猫”,数量十分稀少。由于需要连续观察海南鳽的雏鸟成长过程,于是李师兄便直接在海南鳽繁殖的岛屿上搭帐篷,昼夜监测。到后来,我们组内口口相传,直接称呼此岛屿为 小李岛 。小李岛处于湖区南部,面积不过5公顷,地势缓平,如今还能看到一块平坦的矩形凹印,那是李师兄十年前的“窝”。类似小李岛的其他大大小小逾40个岛屿,是我们鸟类调查的目标,基本散布在湖中心最大岛界首岛的四周,而当时的基地则在湖区南岸的许源村,也是李师兄当时岸上的“窝”。2007年之后,研究团队增加湖区北端的小金山一带调查岛屿。每每从许源开船至小金山,需要穿越中心湖区,直线距离大约18公里,来回近四五个小时的“航程”。由于当时我属于刚入编的菜鸟,于是远程的任务多数由我抗了下来。记忆尤深的是2008年冬季,异常寒冷。比如挂在屋内的毛巾,早晨醒来,发现依然处于冰冻状态。刚刷完牙的牙刷,放在阳台上,上完卫生间后出来,牙刷又回到冰冻状态。把船桨从湖水中取出后,从船桨上落下的水珠,滴到船仓底板后直接冰冻住了,真个是“滴水成冰”的体验。一大清早穿越千岛湖中心湖区持续两个小时的“通通通”航行,寒风刺骨,回头张望坐在船尾开船的师傅还能从发动机边取热,并能吃个用发动机热水煮熟的鸡蛋,到让我心生几分羡慕。如果撇去寒冷不谈,早晨的湖面异常宁静,飘忽着淡淡的薄雾。我端详着大自然的静谧,可脑中多数还是夹杂着对冷风的怨念。每每到达小金山岛屿,第一件事就是使劲窜腿,活动筋骨。待完成调查任务后,下午将再次穿越中心湖区返回许源。此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午后湖面一般起风,半米的波浪对木头渔船便是致命的考验。“湖水翻白浪了,太危险!”开船师傅不时念叨。“白浪”是指波浪较大冲出水面后浪头呈现白色,因此很容易把湖水打入船舱内。如果开船师傅驾船方向正对着浪头,那么船体的震击力度更加明显,也更危险,所以此时老练的渔民都是侧着浪头的波纹开船,以使浪头对船体的震击降到最小。不过,“常在湖中走,哪有不失船”。其中方师傅的船比较老旧,船体周身用水泥加固,导致船体重量增加而吃水较深,因此更不能抵御白浪的冲击。于是就传闻李鹏和张竞成师兄曾坐着方师傅这艘“水泥战舰”,在白浪中使劲不停地舀出船舱中灌入的湖水,一路狼狈地挪回许源,所幸最后人船无伤。 从排岭镇,也就是千岛湖镇,到许源乡,坐上大巴沿着湖的南岸弯弯绕绕着行驶。一天来回的班次有限,而且中途需要等待上江埠的轮渡,一天的渡轮班次更加有限。将近30公里的行程,对于初来咋到的多数人,如果能保证第一天不晕车,就算是大幸了。许源乡的野外基地,其实是当地提供住宿的唯一一个小卖部,住宿费每人每天十元(抑或是五元,有些忘却)。小店老板是一名当地精炼的村妇,见到我们这拨意想不到的生意,活似捡了个宝,而且我们又像迁徙的燕子一般,年年定时到来。但是你丝毫不能从老板娘的脸上看到一丝得意,反倒是感觉欠她八辈子的账似的,全不把我们这帮带着眼镜的学生放在眼里。正如有一次张蒙师兄跟老板娘闹开:“这老太婆...”。话音未落,“老太婆”清亮的声音已从门缝中传入,“你们这帮搞鸟的,算啥东西,在我眼里什么都不是!”许源方言中,“鸟”跟“屌”的发音一致,而“屌”又别有他意。所以有时村人问帮我们开船的师傅:那些挂着千里镜(当地人对望远镜称呼)的人搞啥的。“搞diǎo的”。不过,小店旁边便是辽宁省皮划艇训练队,偶尔会有运动员来店里买些东西。老板娘抬头望着一个个不管男女都人高马大的运动员,倒是一脸喜气从心来。可能长期客气惯了,反倒就被认为是习惯了,所以老板娘的底气一年比一年足,给我们的饭菜也一年比一年精简。甚至有一日,我们在湖中捉了一条两米多长的乌梢蛇(学名: Zaocys dhumnades ),出钱让老板娘帮我们炖好,顺便邀请魏师傅来喝点小酒。结果,最后端上来的蛇肉才不到一盘,约莫四五厘米长的八段。我们当场质疑,老板娘却说:你们这些读书的就不知道蛇肉炖熟了,肉会缩紧吗?不吃,以后不要叫我做。魏师傅跟我们挤眉弄眼,谁都知道被老板娘坑了半条蛇肉,因为肉熟了,莫非蛇的脊椎骨也会收缩不成? 住宿、吃饭、出行都面临窘迫时,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换“基地”。后来联系了湖区中心岛的界首林场,有意租用其中一栋房子给我们当实验室及住处。加上询问了周边的可能帮我们开船的师傅,于是一年后,我们跟许源老板娘表明了意图。此时,老板娘倒是“服务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过我们去意已定,事已成定局。搬迁之日,用上了方师傅的另外一条大船。船速虽慢,载货却多。临走之时,丁志锋博士倒流连于许源湾处的一茬油菜花,快速捉下快门,拍照留念。 原文链接: http://sixf.org/cn/2014/06/field-survey-in-thousand-island-lake/
个人分类: 科研趣事|2106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