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放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真的要放羊吗?
wonsure 2014-5-4 23:40
有博友说,国外教育质量高,是因为卡的比较严,比如德国博士毕业率只有49% 。 中国什么样子呢? 刚看到一个帖子 ,某家长因其儿子被勒令退学而反对学校和中国教育。他给出一个统计数字:广西某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091班的学生入学45人,到大四仅剩29人,最后能拿到学位的应该更少。 这事情没去核实,但至少有一点,即该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被退学(并认为该动真格的事情没动真格的,如教学质量、无房教师住房问题等)。 显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毕业,学生也是如此;最近中山大学一硕士因无法按时毕业找工作受挫自杀事件就是个例证 。 难道中国教育真的放羊好些? 从德国学术界的收入水平看德国科学竞争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279-716121.html http://bbs.tianya.cn/post-828-377517-1.shtml 中山大学硕士因毕业延期找工作受挫自缢身亡 http://www.zyjjw.cn/news/edu/2014-05-04/160942.html
6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羊的老板
hellozxz 2013-6-4 23:02
媳妇说:“我怎么感觉你们老板是个投机的混子?” 其实我们老板是个放羊的。有的时候羊跑的都找不到在哪。 他前几年还是颇有些游历的,现在依然年轻,不过现在干的跟他的本行差的挺远。 他几乎从来不牵着他的羊去吃草,以至于他的觅食建议有时会被羊群们颇为质疑。 那他平常干什么呢? 去给羊找草场。 去草场上勘察地形。 以及挑选羊。 有的草场能吃三年,有的能吃五年,有的能吃二十年,三十年。 他已经找了三五年了,为了一块可以定居的草场。 没有狼,最好也没有别的羊,至少现在不要太多。 他甚至有时需要组织他的羊群去种草。 但不见得成功,他的羊大多数都不像别人的羊一样肥壮。 现在,他看见了一块肥沃的土地,试图从海市蜃楼中把明天的草场种起来。 羊群们疲惫不堪。 一片可能的广袤的草场。 他会自己去走走看,但毕竟草还没有长出来,饮水的洼地也只有溪流。 羊群们在为明天的草场劳作。他在一片尚显荒芜的地上规划着明天的牧园,带领羊群们劳作。 这里的草可能会长的很好,但是草质会比较坚硬。 那里可能涌出许多泉水,但是还有许多石块需要移开。 最好,还要有一场雨。 他也会看看劳作的羊群,他们疲惫不堪。 他们之前的劳作可能没有结果,他们也可能从生下来就没有学过觅食的本领。 他募来了许多羊,许多许多羊,无法一一关照的羊。 让他们劳作,任他们走开,几乎不教给他们觅食的本领。 在他们不愿意继续干下去的时候,任他们走开。 但是有的羊还在耕作,也在光秃的草地上尝试着寻找可能的一点秋草吃下去,也许没有营养。 虽然他不教给羊儿吃草,但是他询问羊儿最近吃了些什么。 虽然他不解释他的想法,但是他乐意像前来讨教的羊儿指点关于草场的故事。 他任他的羊儿走开,因为他将来并不需要那么多羊,也很难提供那么多羊的寓所。 他最需要的是几只头羊。几只耐旱,吃苦,在草场成型的时候第一批壮硕起来的羊。 我相信他也希望这些羊有一天能去寻找和建设新的草场,而不是死在涮汤锅或吃食的路上。 最重要的一点,他的羊就是他的羊,那是他的财产。 问题是,今后会怎么样。会下雨吗?
3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所放羊式培养学生的高中里的几件事
热度 17 fdc1947 2013-1-24 08:20
苏州中学是一所在 100 多年前清末办新式学校运动中办起来的学校,一千年以来的郡学改革了,改成了新式学校。我进这所学校也已经是五十二年以前的事情,它当时的名称叫“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我在那里读了三年书,离现在时间久远了,情况变化很大。那时候的事情,说出来对于现在的教育,恐怕没有多大参考价值,不过随便讲讲故事罢了。 1. 松和严 有人(主要是学生家长)之所以说这所中学在放羊,是埋怨学校管理太松,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我在那里学习的三年之中,可能是年龄较小,不懂世事的缘故,确实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学习上的压力,好像玩玩罢了。 我们学校、班级从来没有对于学生的成绩排名次,这一点可能是小孩子不感到有压力的原因。我看现在的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经常说,上次排第几,这次排第几,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很恐怖。学习是日久天长的事情,需要一点一滴慢慢地积累,哪有一下子进步了多少,一下子又退步了多少的事情。如果成年生活在这种恐怖的环境之中,小孩子的身心完全无法“快乐地”健康成长。我很幸运,做学生的时候都很快乐,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压力和摧残。因为不排队,同学们相互之间没有争第一第二的嫉妒,也没有被排在后面的羞辱,所以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都比较友好。 学校的各位老师讲课很得法,各门功课的课外作业却都不多。这样,我上课的时候就基本上弄清楚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下午的自习课上便差不多能够把课外作业做好了大半。课外的时间,自由度就比较大,没有多大负担。记得那时候下午放学回家,我与沈信之同学经常在路上走得很慢很慢,一边走一边下象棋。当然,在路上走路下棋,只能下盲棋。他说“炮二平五”,我说“马八进七”。走到快分手的时候,一盘棋也下得差不多了,实在下不完,就“封棋”,第二天接着下。 每个学期期末考试之前,学校照例自习三天,个人看自己的书。我那时候真是不大懂事,太不知道用功读书。学校的“紫阳楼”后面有一排平房,最东面一间是空屋,我就找几个同学一起躲在空屋里打三天扑克。由于平时学习比较扎实,各科考试我也不斤斤计较于多几分少几分的,反正折合成 5 级分制基本上都能弄个 4 分加、 5 分减的,特别是数理化各科,考试前基本上不再花许多时间复习,一本书拿来翻翻,看看有哪些内容,是否还熟悉,一般有半个小时即可。 学校的考试纪律极为严格。我们那个年级总共有十个班,我记得十班的班长是个大个子。那年期末考政治,有一道不计入考试分数的附加题,内容是当时的时政新闻。当时中共召开 八届十中全会 ,强调阶级斗争。试题是填空题,要求填入八届十中全会中的八、十两个字。这位班长交卷出门后,看到坐在后门口的同学还在苦苦思索,那两个空还是空着,就在玻璃上的尘土间写上八、十两个字。最后,班长被撤了,得到一个记过的处分。 2. 文科和理科 我读书的时候,虽然高考是分文科和理科的,但学校上课并不分开。一直是上同样的课,也不分班。当时的数学教科书上有解析几何、极限等内容,高考时不考的。但是,我们照样与其他部分一样认真地教和学,包括准备报考文科的同学。各科课程一直上到高三下学期,高考的复习都是自己进行。 要说文理分开的,只有一个好像叫做“兴趣小组”的班。分数学和语文两个班,自愿报名参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参加的。我班与我一起上数学班的大概有不到十个人,似乎每个星期有一个还是两个下午在一起上课。坐满了一个不大的阶梯教室,大概有八九十个人。请全校较好的数学教师来作讲座。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沈雪声老师和傅祖崇老师。沈老师胖胖的,脸上一块大的红色胎记,说话、写字都较柔和,我们背后称他沈大块头。傅祖崇老师瘦瘦的,音调极高而带雌音,讲话如口吐钢钉,每一个字都短促而有力,写字工整而用力,似乎与黑板拼命一样。他们讲的内容大都与教科书无关,与高考更无半点关系。例如,我记得傅祖崇老师讲了拓扑学的入门,他用拓扑方法证明了多面体的欧拉公式:面数 + 顶点数等于棱数 +2 。这样的讲座一直进行到高三的下学期春天,即高考前的几个月吧, 语文班大概全部讲述文言文。我没有去过语文的那个班,不过我当时很羡慕他们,因为我们数学班没有讲义,他们语文班每次都发一两张讲义,当然是刻蜡纸油印的,上面印的是他们的课文。有时我就从同学那里拿来看看。印象深刻的有《庄子·养生主》、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进学解》等等。 但是,这样的学习在中国的高考环境中总不免吃亏。所以几十年来,苏州中学在升学率方面一直落后于许多以高考著称的中学。所以,有些家长对于学校的让学生“自主学习”颇有微意,批评学校对待学生像放羊。 前年,我在网上发现一位毕业不久的“校友”,他在一篇文章中说:“ 苏中给我们的最好的,就是把 其他学校梦魇一般的高中三年 变成我们今生最值得回味的三年。我同专业的同学里,有不少都是各省前 100 、前 50 名的考生,但别人的成绩是三年一周 6 天半,一天 15 个小时苦学换来的。”看来,我的母校至今仍然在放羊,这倒真的不容易。 我有的时候会胡思乱想。我想,人这一生要做的很多事情会不会是一个常量。我小时候这么喜欢打牌,可是大学毕业以来的几十年里,我极少打牌,近三十年几乎没有打过。小时候什么棋都下,后来却极少下棋,兴趣大减,最后差不多戒掉了。小时候极贪玩,长大却用功起来,到退休竟然几乎“手不释卷”了。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这只是胡思乱想,决不企图成为“科学定理”。
个人分类: 教育|5118 次阅读|34 个评论
羊倌周老汉
热度 1 huailu49 2012-6-1 11:45
羊倌周老汉
泰山的天烛峰线路,又称后山线路,游人稀少,可在山呼门处还是遇到一位在此歇脚的放羊老汉,攀谈之中得知他姓周,今年七十有二,山下艾洼村人。他热情地为我指路,并告知我19路车收车的时间。话别时还站起来目送我下山,真是一位好心的老人。祝福他!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830 次阅读|2 个评论
放羊与放洋(留洋)
热度 2 sheep021 2011-6-26 21:13
一、昨天孩子的写作课上用的素材是这个: 成长不可无书——关于读书 ①在不久前各大传媒刊播的“中华好风尚:公益主题广告”中,一张大报刊出了这样一则广告: 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 …… ②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 ③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 ④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还有一大批像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 ⑤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可达成。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在“放羊—— ”的循环重复中延续。 ⑥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人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⑦“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 ⑧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读书上进,就是当今世界极成功的商界精英也无时无刻不在以书为伴。电脑业两位巨头比尔·盖茨(微软)和安德鲁·葛鲁夫(英特尔)不久前便公开表示,要保持领先就必须跟上一些令人激动的新事物,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长。为此,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每天晚上都在计算机网络上调阅明天出版的大型报刊电子版,力求比别人早一步获悉新的信息。 ⑨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一切渴求成长、成功、成熟的上班一族,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终身相伴,终生受益。 二、放羊也是一种人生 很显然,这个素材的主题是认为人家放羊的人生是可悲的,要人养成读书的习惯。其实, 读书--挣钱--娶媳妇儿-生孩子--读书 这样的循环何尝不是可悲的? 这个故事脱胎于富翁和渔翁的故事。富翁不能理解渔翁,谁说渔翁一定没有富翁幸福呢? 三、如果说放羊是可悲的,留洋也可能是另外一种可悲: 留洋--挣钱--娶媳妇儿-生孩子--留洋 这样的循环何尝不是可悲的?而且很可能是要命的。 加华裔女子杀母案5嫌犯落网移民教育引深思 浦东机场杀母留日学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总结 素材中说放羊饿孩子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其实大谬,他的人生目标非常清楚: 放羊是为了挣钱,挣了钱好娶媳妇,娶了媳妇就能生儿子。 本文不是说放羊一定就好,读书一定不好,留洋一定是罪恶的,而是想说,生活的方式各式各样,不能以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来衡量全世界。俗话说,五个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呢。 芸芸众生何尝不是一样呢,人生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是现代人的无奈,还是悲哀??? 补充:蒋科学啥也知道,原来,留洋就是放洋,而且比放羊更水。 放洋   ZDIC.NET 汉 典 網 (1).谓船只离开港口经远洋航行至国外。 宋 朱彧 《萍洲可谈》 卷二:“ 广州 自小海至 溽州 七百里……商船去时至 溽州 少需以诀,然后解去,谓之放洋。” 孙中山 《中国内乱之原因》 :“﹝ 陈廉伯 ﹞所领的护照,是预备第二批军火到的时候才用的,后来果然有第二批军火由 欧洲 放洋。” (2).指乘船出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 卷四:“ 大观 末,( 任宗尧 )从尚书 王寧 、中书舍人 张邦昌 使 高丽 ,为上节人,至 四明 则放洋而去。不十日, 四明 忽传副使舶坏,众为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 :“ 元丰 初, 安燾 厚卿 、 陈睦 和叔 二学士,奉使三 韩 ……放洋之二日,风势甚恶,海涛忽大汹涌,前后舟相失。” (3).旧时指出使外国或到外国留学。 巴金 《沉落》 :“你知道 云先 今天放洋么? 云先 平日很用功,所以有这个报酬。”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当他出国放洋之日,送他一部 《孽海花》 。” 相关链接 混世魔王的人生哲学——两条道路,同一结果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问:博士生的自主性?——“鱼”与“渔”
热度 1 biofutureken 2010-4-22 23:07
连日来,围绕博士生导师的问题已有多篇博文讨论,这里就不一一引了。这里仅就我想到的再提些问题,有兴趣者可以一并思考。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已近而立之年,我们是否有 自主意识 的觉醒?直接点的问题是:为谁而学(是否有自主性)?为何而学(学习目的是为了一纸文凭、长些见识、长些能力)?怎样学(有些可能需要手把手教,有些是否可以摸索者学,有些是否可以有所创新)? 为谁而学 相对简单,可惜正因为简单所以有时候更容易被忽视,而且是习惯性的忽视!如果真正是自愿来学的话,请每日 三省吾身 。毋需他比,只要每日清点一下自己与昨日相比有何收获即可。日结、周结、月结、年结, 凡有所成皆可喜 。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 对照的设置 非常重要,于是先要做好自我剖析。 为何而学 原本也简单,曾写过 读博士的目的?读世界因你不同感言 。主要谈及两点:一则是在本专业领域有所成(博士加了专业的限制,有所成的愿景可以激励我们更加努力。需要补充的是请保持好 心态 ,不妨读下我的公告栏^_^);再一则才是最重要的 能力、经验与胸怀 (因为这才是你真正要带在身上的),专业领域是用来磨练技能的,一旦走出,你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用上这段经历所赋予你的才能。(上篇未能详解,在此加注) 怎样学 相对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是放羊,苏武可以牧出千军万马,羊村快乐的羊儿们我却更爱三分( 喜羊羊、懒羊羊 我都喜欢^_^)!授人以渔,有时候需要;授人以鱼,有时候也需要。以前对老师统称老师,自然教授了一些本事,鱼吃了一些,渔应该也学了一些。研究生时特化出了导师,导的意味更浓一些,指导、引导、督导,具体界定暂且不论。在这里想问的一句是 你快乐吗? 栏目分类中我分了一个快乐科研,希望能与大家分享研究的快乐,同时希望能化解研究中的苦闷。对于教育中由来已久的问题,我们或许一时难以改变,但是我希望能保有一份美好的心态,在日后我们能够改变时别忘了再来改变也就是了。怎样学多少有些具化的东西,我在博客中转了一篇以前写的拟南芥转化技巧,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欢迎指教。 在问罢目的,讨论了大是大非之后,我们不妨做些力所能及的,可以先调动一下自主性,让自己从科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个人分类: 快乐科研|44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究生放羊说
liudongyang 2010-4-13 17:11
看着实验楼前闪过一波又一波的人,一张张充满希望期待的年轻面孔,加上略带羞涩的眼神,提示我又到了研究生复试的季节。在上篇博文《 西行复试忆当年》 一文中,俺隐晦的写了一些东西,回头看来欠稳妥,便自己和谐了。要在江湖混,有些话还是烂到肚里面为好。在文末夸下海口要扯一扯放羊,今天就扯一段。 http://www.kerqin.gov.cn/upimages/20095784918159.jpg 本文对事不对人,请勿联想对照入座。 首先要问为什么会放羊 畜牧生产中,自由放牧是一个重要的生产方式。一片草地,两个山头,一堆羊,一个老汉,主人公和场景都有了。这种放牧条件下,吃什么,吃多少,是否饱,老汉不管。待日暮斜阳,手挥羊鞭,吆喝着回家去。在圈舍再补充一点精料,如此日复一日,时光流转,初冬季节,便可上市。山羊绵羊自由放牧并无不妥,那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使然,而研究生培养中的放羊,却是研究生的大不幸也。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不过几年;对于国家来说,也不差这几只羊;对于一个个鲜活靓丽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和想法的个人来说是百分百的悲剧与无奈。本科教学有一套体系作保证,一门课砸了,不至于影响太多;研究生的培养却是一对一方式,被放羊了,是个人科研生涯和职业生涯沉重的打击。 原因: (1)老汉巨牛型:分身无术顾不上。 (2)天上盘旋型:东奔西走也太忙。 (3)自由发展型:任你东南西北啃。 (4)无力掌控型:名不副实做羊倌。 放羊的结果 (1)勉强出栏:自己后悔,前途平平。 (2)留下怨恨:分道扬镳,险些闹翻。 (3)转寻他师:终于醒悟,转寻高人。 (4)偶有成功:暗自庆幸,误打误撞。 应对放羊的对策 (1)不被放羊。这种情况是最好的。需要在考研前仔细的了解掌握所报考团队的课题、基金、论文发表和导师的管理方式。选择一位负责任的导师,选择一个有干劲又团结的团队。在一个学校呆上三年,对今后个人发展影响太大了,一定要慎重。 (2)不耻下问。这个词提到的多,真正践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问导师,问同学,问图书,遇到不懂之处一定要多问。爱面子,吃亏的的是自己。网络是个好老师。 (3)定下目标。广泛求证,定下目标。认准一个方向做下去。看专著,读文献,听报告,写文章,记笔记,做教辅。弥补因为放羊而引起的损失。 (4)抽身而退。走为上策,这需要勇气。 做一只主动的羊 导师在个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刚入研究生行列的新生。导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个人对科研的态度,今后的择业,个人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是放羊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一种蔓延的趋势。 天行健,君子自己放自己。 作为成年人,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管理好自己是为良策。放羊的老汉给你找了一块地,那么就想办法吃好,吃足,多吃豆科牧草,抓好秋膘,争取卖个好价钱。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3423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