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汉语拼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促进会章程
热度 2 neudoctor 2012-5-31 15:05
总 则 学术促进会是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营造科技学术氛围,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产品转化,而成立的学术性社团。 学术促进会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生产一线,致力于做科研与产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努力为广大学术爱好者搭建学术交流、学术资源共享的平台,努力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对接。 宗旨: 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氛围,践行科学发展,实现科技转化。 会训: 知行合一,求实创新,团结友爱,真诚互助。 信念: 付出就有回报,诚信铸就未来。 会歌: 《付出就有回报》 会徽含义: 会徽整体呈现“X、C”,是学促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四个黄色球形团聚在一起代表学促会的成员平等团结共商会务;绿色代表学促人以构建和谐的学术氛围为己任;黄色代表阳光和积极向上;红色衬底代表在祖国的怀抱里;C形缺口和内部四通八达代表我们广泛联系外界勇于实践。 工作原则: 按制度办事,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组织照顾个人利益。 校学术促进会可以在章程范围内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手册。 第一章 组织结构 会长团: 由历届在分会长以上职位任期满一年的成员组成,qq群号为92850047。 荣誉会长: 在学术促进会会长、常委委员等职位上任期满三届,且对学促会作出突出贡献,聘为学促会荣誉会长;荣誉会长是会长团的杰出代表,代表会长团行使职权。学促会已产生姜庆伟一位荣誉会长。 名誉会长: 任期满两届的会长或其他社会贤达人士可以聘为名誉会长,指导、督促各部门的工作。名誉会长是会长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委会: 每年5-6月份由组织部组织全体大会,要求通知到所有的正式成员和永久会员,投票选举7名常委会委员,当场唱票,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选举为常委。常委会是学促会的常设决策机构,学促会的重大决定和分歧由常委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定。常委因故不能参加常委会会议要委托他人代行职权。连续三次无故不参加常委会会议,视为自动脱离组织,组织部组织增选常委。满足以下条件和程序方可确认为常委会委员:①会员转正满半年方有资格选为常委;②能够保证经常参加学促会活动,按时参加常委会会议;③满足投票选举的票数要求,并手写本社团宗旨、信念、会训、会徽含义等组织文化交组织部备案后,经会长团批准,组织部方可公示为常委。 会长: 会长团从常委会委员中委任一名担任会长职务。会长根据常委会决议代表学术促进会行使职权。会长对外代表学促会,对内负责协调各分会、各部门工作。会长的主要职责是为学促会拓展发展空间,制定发展规划。会长因故不能主持工作时,由其他常委代行会长职权。 分会长: 经组织竞选演讲,或常委、会长团成员提名,由常委会投票表决产生。分会长全面负责各分会工作,按照各分会职责范围开展落实学促会的整体规划。 部长及副部长: 分会长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任免;分会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选拔任命部长和副部长。 第二章 会员 年满十八周岁的社会个人,热衷于学术交流、愿意为科技转为生产力贡献力量和智慧,均可自愿申请加入学术促进会。入会流程如下:①下载《入会申请表》,填写后发送到组织邮箱chinaapa@qq.com,并将此表打印后由组织部存档;②按时参加例会,即为预备会员,预备期为2个月;③预备期满后提出转正申请,并作转正演讲,经投票表决即为正式会员。正式会员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申请表下载地址:http://1839965255.qzone.qq.com)。 学促会鼓励会员到各地按照学促会的文化制度建立分支机构或友好社团,并可资源共享。 第三章 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 为了保障学促会文化和制度的实施,并保证组织健康有序运行,特设置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在设置上与各分会同级。工作要求:①在每次全体大会上要对近期学促会各分会、各部门甚至个人在坚持发扬文化、遵守规章制度方面的情况做详细汇报,即什么活动、什么方面很好地体现出本社团的宗旨、信念、会训等,什么方面很好地执行了制度,提出表扬;以及什么地方没有很好地体现我们的文化,甚至违反了制度,指出今后需要杜绝;这些情况都要做详细的调查和报告;②对违反本社团文化和制度的任何级别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弹劾报告;这两类报告经分会例会、全体大会、常委会会议、会长团等任何一个团体投票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都可形成决定,一旦形成决定,立即执行,该停职的停职,该警告的通报警告。 对每次纪检委的报告情况,常委会都要投票表决,赞同票不足50%时,对纪检委的工作提出警告,连续3个月满意率不足50%,则组织另选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会长。 第四章 创业理想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这样的人才是社会的一种稀有资源。创业人生是富有魅力的,也是极富挑战性的,是智慧且勇敢的行动者的人生。 我们依托科研机构,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创办高新科技企业的重担必然地落在我们肩上。 一个人力量是微小的,我们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和相互鼓励的激情,每人付出一点点,整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果我们就能做成大事业。 当前中国,人们求稳、怕冒险的思想仍然很重,对创业创新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更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学促会整个平台和人脉资源。大家可以在已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基础上,寻求二次创业。逐渐摸索创业的成功模式,一旦成功,可以利用学促会的平台进行推广,学促会的成员享有最大优先权。我们要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小到大逐渐发展,但绝不停滞不前。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实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共享化。 注:本章程最终解释权、修订权归会长团所有。 附 录 会歌《付出就有回报》 刘林龙 姜庆伟 词 张松 姜庆伟 曲 成于天地,立于寰宇 五湖四海,志趣相投 齐聚一堂,书山飘香 知海无涯,虽微不卑 闻百家之箴言 求真理,不吝谏 怅学海之寥廓 携窗友,以共勉 求诚立信,知行合一 收获耕耘,自强不息 海阔天空,脚踏实地 践行真知,筑梦添翼 惜兄弟之亲情 同衣同泽奋而发 遇贤方思齐身行 见愚弃而内自省 前路崎岖携手进 求科学,践发展 以科技兴邦国 享自由,促和谐 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个人分类: 规章制度|18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此的教授,怎能让人尊重!
热度 64 caojian123 2012-5-2 10:39
记得写第一篇英文文章的时候,因为许多的不懂,不得不求助于一教授。起初,这个教授非常热情,说帮助学生是应该的。可后来发生了一连串事情(省略),让我大失所望。自己明明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还对别人违心的说,他根本没有做错什么,要错都是我的错。幸亏,这个人还能从作者系列中能评出该教授名字的汉语拼音。要不然,他人一直以为这个教授真是个热心肠,帮助学生纯粹出于助人为乐,别无他求。 事情发生后,心想:这样的教授毕竟少之又少,多数教授还是好样的,当时也就没往心上去。不过,这个事情给了我一个教训,那就是发表文章时,尽量自己想办法,轻易不要寻求帮助(尤其是国内的教授们,也许有点夸大其词)。 可我天生愚钝,有些事情还得求助于他人。比如,某些方法,因为繁琐的计算过程,自己往往无能为力,不得不请教高人。就在前几天,因为不明白一指数的算法,抱着一试的心态,给国内一教授冒昧写了份E-Mail,想让他老人家伸一下援手。苦等几天后,结果都与以前的几次求助信件一样,杳无音信。现在,真后悔,浪费时间写这些明知毫无结果的求助邮件。还有,对不起我搜肠刮肚找出来的那些敬词! 是我倒霉至极,偏偏遇上了这几个国内少有的教授呢?还是,这样的教授本来就很多,是他们倒霉遇上我这个少有的学生呢?不会、不懂为什么寻求帮助呢? 如果能想通这些教授不提供帮助是应该的,或提供帮助是有条件的。那么,这样的教授我能想通吗?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只要产出,不讲投入,高兴了还耐心听你的解释,不高兴了说什么都无济于事,生性多疑,出尔反尔,让你永远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即使你抱着十二分的忠诚,但他们还是怀疑你是否这样,或是否那样。 当教授连基本的乐于助人、心怀坦荡、做事磊落等传统丢失时,我还能尊重你什么? 不尊重教授的不只是我一人,教授的处境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真希望我是一个极度倒霉的人,偏偏遇上了这样几个为数不多的教授。但愿其他人比我幸运许多!
12905 次阅读|140 个评论
中国人在发表英文论文时汉字姓名究竟应该如何写?
热度 49 lionbin 2012-4-28 08:56
中国人在发表英文论文时汉字姓名究竟应该如何写?
相信,这是各位在投稿英文刊物时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已经在有意无意、自然不自然地用一些不知道规范与否的汉语拼音转化为的英文代码了。但是,如果认真考察一下,发现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本文就是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我自己的建议。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申明一下。“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现在谈论这个规则,并不是想限制各位“姓名拼写”的“自由”。人人有捍卫自己姓名拼写的权利,但也有遵循拼写规范的义务,追求书写个性,不应摒弃遵守拼写规则的前提。各位在网上用的网名,目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你愿意怎么用都可以,但必须遵守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而在正式出版物中,特别是科研论文中,就应该稳定地拼写自己的姓名,并符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便于他人辨别。科研论文一般也不提倡用笔名和艺名等。本文所谈论的中国人的英文姓名拼写,仅指使用汉字作为自己姓名的情况。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不使用汉字姓名的民族,具体情况我是一无所知的,很抱歉有这个可想而知的遗漏。 (敬请各位在评论前,将本文看完。我发现许多的评论所说的问题我在文中已经进行了充分解释) 对大多国家来说,姓名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姓”和“名”。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大多国家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也有例外,例如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就与我国人名相似。而在亚洲,受中国文化辐射影响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我们是用英文发表文章,那么就应该遵守英文的姓名使用规范,所以先让我们来看英文姓名的拼写规则是什么。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加入姓氏的姓名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Given Name)+自取名(中间名,Middle Name)+姓(Family Name)。如George Walker Bush,George 是教名,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其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的名字,有点像中国的小名(乳名),但它是要叫一辈子的。Bush是姓,说明其家族渊源,这跟中国相似。特别注意Walker是中间名,即本人在以后另取的一个名字,排在教名后,在很多场合往往缩写,如Walker缩成首次母W.,或者干脆略去不写,如George Walker Bush,要不是为了与其父亲(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区分,他的姓名经常会写成:George Bush,当然现在我们常见的形式是:George W. Bush。如果布什也发表科学论文,他的名字一般会写为George W. Bush,或者简写为G. W. Bush,或者Bush G. W.。 作者名称在编制二次文献中有重要的用途,因此我们更需要注意这个规范,否则就可能引起误会和混乱。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直接采用汉语拼音的规则就可以了。如果将中国人英文姓名简单等同于汉语拼音,麻烦一点也不小,不信您往下看。2010年报道的《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中(当时说即将出台,一年多过去了,也没有查到是否已经出台)做了如下说明(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10/25/t20101025_21915506.shtml ):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予以统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假如你的名字叫张大山,今后拼写汉语拼音时就得规范为姓在前、名在后,即Zhang Dashan,而非Da shan zhang或Dashan zhang等颠倒写法。而根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76年修订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以及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颁布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译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须大写。如Li Hua(李华)、Wang Jianguo(王建国)。其中,姓名应尽量使用全称,若译名过长确需缩写,则姓用全称,名用缩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Z.Y.(Zhang Zhaoyang张朝阳)、Ouyang X.Y.(欧阳向远)。 如果遵循汉语拼音的这些拼写规则,直接作为英文姓名的拼写,在英文刊物发表文章就会引起很大的混乱: 1) 姓在前,名在后,不符合英文姓名的拼写习惯,二次文献收录和检索会引起错误 (姓名颠倒,或者无法辨别姓和名)。检索机构也不可能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姓名做特殊处理,特别是一篇文章中有中外作者混合的时候,更是无法区分。2) 双名的采用类似Zhang Z.Y.的缩写方式,与英文姓名中的中间名混淆 ,会让别人误解其中一个缩写(比如这个例子中的Y.)是中间名。可见, 我们国家自己规定的这个所谓的汉语拼音规范,只适用于标注汉语拼音,如果说照搬照抄到英语署名上,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潜在麻烦。 这不是骇人听闻,举一个我们投稿的真实例子: 我们曾经投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在投稿前,翻阅了其杂志文章的撰写格式。 因此,我当时想也没有过细想,就将作者姓名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了排列: M. M. HE, B. ZHAO*, Z. T. OUYANG, Y. E. YAN and B. LI 文章接受后,文字编辑进行处理时要我提供姓名全称,我害怕他们搞混,就按照如下姓名的拼写方式回复了邮件: He, Meimei;Zhao, Bin*;Ouyang, Zutao;Yan, Yaner;Li, Bo 很快,编辑给我写信:I noticed also that the names of authors in the paper have been reversed in order and that middle names have been omitted. Note that the order should be first/personal names(s) followed by surname/family name. (Middle names are intended to be included in 'first/personal name(s)' unless you prefer to omit them.) There should be no commas separating them. 很 明显,两次名字的不一致,让人家误解了我这次删除了中间名。我只好回信解释:You may know that Chinese name don't have the middle one and the order of a full Chinese name is family name + personal name. I add the cammas here just want to let you know which one is surname, which one is personal name. For example, Zhao is my family name, and Bin is my personal name. 最后文章出来,变成了如下的排列方式,我们的名字的全称都有了(这个杂志其实是要求名字缩写的),这样倒也不错。 这样的情况发生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拼写方式才比较好呢?我们可以先看看使用英语的人如何翻译中国人姓名的。在中国还没有出台汉语拼音规范的时候,《毛泽东全集1917-1949》当时就被翻译为“Col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1917-1949)”,毛泽东就被译成了“Mao Tse-Tung”。显然,进行这样的翻译看起来是非常不错的。一方面考虑到了汉字的单音节属性用连字符隔开,同时也尊重了中国人姓名的拼写顺序。毛泽东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这三个字本身放在一起就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因此不会引起更多的误解,姓和名孰前孰后已经不重要了,这个名字就与一个特定的地名一样,只需要直接音译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名人,其中的歧义还是有的,我估计现在母语是英语的人也未定能辨别Mao是姓还是名,估计认为是名字的人更多。好在有人称呼他为Mr. Mao(规范英语中Mr.后面只能跟姓,而不能跟名),也许能消除一些误解。 因此,中国汉字人名的翻译,可采取的方法推荐如下: 还是以毛泽东的名字来举例。首先应该按照汉语拼音来拼写汉字,然后按照英语姓名的顺序排列,而且应该区分汉字的音节,那么就 毛泽东的英语姓名应该写成:Ze-Dong Mao 。在填表或比较正规场合使用的时候,为了更加清晰,可以写成Mao,Ze-Dong。如果要简写,可以写成Mao(,)Z.-D.或者Z.-D. Mao,这样就没有任何歧义了。有人奇怪,为什么要区分汉字的音节呢?一方面,一个汉字和两个汉字的汉语名字差别是很大的(从中国人的文化习惯讲),另一方面,这方面确实有引起误会的案例。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陈镜明,他在国外工作,现在的名字就变成了Jing Chen,估计就是拼写成Jingming Chen后让人家难于发音,因为Jingming连在一起太不符合英语的拼写和发音习惯了,久而久之,就只剩下前面的音节了,如果刚开始就用连字符区分为Jing-Ming,估计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另外,用连字符区分名字的音节,对于有连读可能的名字优势更明显,比如,李丽安写成Li-An Li,避免Lian读成“莲”。其实,这样的拼写方式在中国的许多英文杂志中都在采用(如下图)。不过,这些杂志还采用将姓完全用大写标注的方式进行区分,这好像是参考日本人的拼写习惯,我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以前,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都是采用的带连字符的姓名拼写方式。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难道与入选SCI有关),去掉了连字符。 尽管我们的名字对于英国人来说有点拗口,有时候甚至不能准确发音,但是许多英国人对我们的中文名字还是非常有兴趣的,也很尊重。有些英国人知道每个汉字都是很有意思的,见面的时候常常会好奇地问我们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这有时这也成了一个聊天的重要话题,何乐而不为?外国朋友能这样认同我们的名字,说明在他们的心底的认知上,我们中国人就应该以中文名字称呼。我们自己当然更应该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骄傲。保持自己的中文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对民族自豪感的宣誓。 另外,还有一些复姓,是否需要做类似的处理?是的,比如欧阳(Ou-Yang),诸葛(Zhu-Ge)等等。当然,我觉得作为两个汉字的复姓,中间的连字符可视是否让别人拼读方便考虑加还是不加,因为姓一般总是用全称,而不会像名字的简写那样产生歧义和问题,比如Ouyang,Zhuge总是连在一起使用,按照放的位置和简写情况,就一定会被理解成姓。比如,诸葛亮可拼写成Liang Zhuge(Zhuge,Liang),L. Zhuge, Zhuge L.等。 后来我们有文章发表,我都采用了这样的格式,似乎从投稿到接受出版没有任何障碍,检索也没有麻烦。 语言的目的首先在于交流,但交流的最高标准是便于使用、易于理解、避免混乱。从约定俗成看,为交往方便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采取彼此都接受的拼写方法,对于已经习惯的拼写方式,已经成固定用法的姓名,没有必要更改。
个人分类: 学术生态|207235 次阅读|120 个评论
【陈热闹事录】初次遭遇学术不端
热度 44 陈安博士 2012-4-19 09:07
一,前言   1.1,陈热闹和幼儿园小朋友经常比赛,比如比赛谁早上第一个到达幼儿园,等等。而作为家长,可能会比赛谁的孩子智力表现好。   1.2,现在的小学一年级课本我已经系统看过,难度堪比我当年上小学时的三年级课本,知识量也许还有过之。主要原因当然是幼儿园或之前家长和园长们纷纷拔苗助长,提前教育,把100以内的加减乘除、汉语拼音、英语、汉字等教了个差不多。   1.3,陈热闹从认识第一个字“京”开始,识字也很多了,今天念个报纸啥的已无问题,而这个能力倒也不是硬培养来的,而是在一个俺家这个文化气氛极其浓郁的环境里就慢慢养成了,我妈(陈热闹的奶奶)又是小学教师出身,教书育人40多年,在幼教方面更加给力。   1.4,甚至,陈热闹能完整地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那天,她对着我背诵岳飞《满江红》,背完后还都给我每句都解释了一下,除了个别句子(朝天阙等)的含义有点说不清楚,基本都是正确的,可怕呀可怕!   1.5,好归好,但是最近陈热闹却涉入了一起学术不端事件,虽然事情好像并不严重,但是“学术道德”还是应该从娃娃抓起。 二,关于陈热闹涉入学术不端事件的综述   2.1,在幼儿园里,经常会搞个小测验啥的,无非是加加减减的小游戏。每次回家,陈热闹都会拿着100分的卷子给我们看。我看后觉得现在的小孩大概都有100分的能力,陈热闹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2.2,有日,她幼儿园同学兼朋友的妈妈来访,说到自家孩子,言语里有恨铁不成钢之意,这让我们很诧异,不就一幼儿园孩子吗?还要求她啥呀?弄个几十以内的加减,不也很简单吗?说到这里,那位妈妈很生气,说,就这么简单还经常错呢?!然后大大地夸奖了俺家娃娃,我就突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莫非100分真不是人人都得得了的?!   2.3,再一日,那位妈妈再度莅临,却是认真来访。开口就问陈热闹:你是不是作业让谁谁抄了?陈热闹也诚实,说“是啊,当时慌着交作业。”这位妈妈对我妈说,这次回来我看孩子得了100分,心中疑惑,觉得进步不能这么明显啊,就逼问她是不是抄了陈热闹的作业,逼问之下回答“是”,然后再来这里验证一下。   2.4,接着的话题就是不允许陈热闹再让朋友抄作业,我们家也威胁陈热闹,再如此玩学术不端,看我们不回来打你的屁股。而那边立着的她的朋友,已经噤若寒蝉了,按照我的推测,在家已经挨过训或打了。 三,将结论推而广之   3.1,作为家长,如果自己孩子通过抄作业得得到好的成绩,第一反应是很正义的——坚决反对并给予惩罚以儆效尤,因为孩子未来的路还很远,如果不靠自己的能力,而单凭抄作业这类投机取巧的技术,会有一天吃大亏,所以,家长的反应一定会循着正义且正确的途径。   3.2,当孩子从幼儿园逐渐过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阶段,甚或当了教授,因为能力有限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而涉入这类学术不端,从国家的角度上说,也应该和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一样——这既会害了个人的未来也会害得国家或机构没面子,甚或国家崛起的希望也部分丧失。但是,我们总是看到的情形却是:对孩子该批评就批评,但是年龄越大的人反而越具备免责的权利了。据我所知,“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是大夫知耻,公开的丑闻一旦出现,就会自觉没脸面而主动撤出大家视野的呀。   3.3,如果陈热闹朋友的妈妈从幼儿园时期就纵容或者不谴责这样的学术不端,为了孩子为了自己,她心里肯定过不去。可是,一个国家的学术不端却能够被一次一次容忍,几乎所有涉事的人都浑若无事。而其实这两件事在逻辑上完全一致,但是实际操作和应对时却背道而驰、截然相反,到底咋回事? 四,成人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我们的专著《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一书,其中部分内容被人抄去(抄袭嫌疑人的名字匿去),作为对方著述的三分之一内容。请注意,是一字不差地抄,改写都木有。我因为此事跟对方交涉,获得回应如下:   4.1,抄袭嫌疑人:我们正是因为觉得陈老师的工作很好,才作为主要文献进行了引用,我们也把你的书放在了书后参考文献里面。   4.2,抄袭嫌疑人:我自己不认为是抄袭,你去找出版社吧。   【而当我们真找到出版社,倒还算老实,因为毕竟白纸黑字,认账,且开始计算赔偿的数额,可是.....】   4.3,抄袭嫌疑人很激动:陈老师你们这样做还让我活吗?你如果再追究,我都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4.4,其实,作为被抄袭者,我们只想让你至少道歉,赔偿则可以和出版社一起商量。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比如把抄袭事件写到博客里(现在都不想直接点名),也没有就此事和你的工作单位接触,应该说,够宽容了吧?!   4.5,可是,面对4.3的(威胁?)说法,我竟然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权利。想想自己真没出息..... 五,结论      5.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5.2,其实,不自觉间,大家都会犯错误,这很正常,但是,真犯完错误,也要知耻而后勇。我们的环境如果不给“知耻”一个机会,最后大家一定都会成为小辫子很多的懦弱的人。
个人分类: 人论|12421 次阅读|97 个评论
应当让26个汉语拼音字母转正
热度 4 fdc1947 2012-3-12 11:50
汉语拼音字母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开始推广了,可是到现在为止,仍然只是一个供小学生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辅助工具。它仍然不是汉字,即不是被官方承认的汉字。我看,是到了让汉语拼音字母正式“转正”,称为汉字的一部分的时候了。让汉语拼音字母成为正式的汉字,我们报刊及其他媒体就可以正式的在文章中夹入汉语拼音字母。 汉语拼音字母首先可以用于拼写非汉语民族人士的姓名。非汉语民族人士的姓名由于往往辅音连辅音,写出汉语后出来许多元音,不但读起来别扭,写起来更是冗长。有的新疆人士由于名字太长,坐不了飞机,甚至办不了身份证。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国外总有新的人士登上新闻媒体或其他书刊,而名字的翻译经常有矛盾。大名鼎鼎的 Bin Laden 到死在中国的媒体上还是本·拉登和本·拉丹两个译名。美国总统 Obama 的姓氏到底没有按照美国人的要求译成欧巴马。他姓名 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大陆译成小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台湾则译成小 巴拉克·海珊·歐巴馬 。像奥巴马和欧巴马尚相似,侯赛因和 海珊 则很难认为是同一个人。因为汉语拼音字母是拉丁字母,与英语字母一样。 如果中国大陆的媒体都用 拉丁字母拼写非汉语民族人士的姓名,两岸在交流上会少一些障碍。 地名的翻译也是如此,我有一个同学生活在美国加州的 San Diego ,我告诉他,中国的地图上标的是圣迭戈,他说什么也不信,说那里华人都说圣地亚哥,直到我给他看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他才相信(该地在我读小学时尚译成圣地亚哥,对此我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国外地名的翻译亦最好写成汉语拼音字母。 汉语拼音字母已经推行了 50 多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早就认识这 26 个字母。在成千上万个汉字之中,增加这 26 个“新汉字”不可能引起人们阅读上的困难。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7899 次阅读|6 个评论
【微博】106岁的周有光:发明是在自由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热度 16 曹聪 2012-3-5 03:20
【微博】106岁的周有光:发明是在自由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出生于1906年1月13日的周有光已经106岁了。他是一个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在银行工作,在大学教过金融,与爱因斯坦有多次长谈,还是汉语拼音的发明者。他在 新浪有博客 (最近一次更新是去年8月12日)。今天的《纽约时报》发表了关于 他的特写 。 周有光出版了40本书,最新一本是去年出版的(据说是禁书)。《纽约时报》特写引用了其中的两句: “Inventions are flowers that grow out of the soil of freedom. Innovation and invention don’t grow out of the government’s orders.” 发明是在自由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创新和发明不可能出自政府的号召。 祝老先生健康、长寿!
个人分类: 微博|5292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全国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nkivy 2011-5-10 00:00
第十六届全国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2011.8.1 — 8.19 天津 南开大学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数学学院、组合数学研究中心 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数学学院、组合数学研究中心资助与支持 暑期学校组织委员会(按汉语拼音为序): 陈永川 (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扶 磊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郭军义 (南开大学数学学院),李学良 (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 梁 科 (南开大学数学学院),龙以明 (主席,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王兆军 (南开大学数学学院) 课程方向:非线性分析、李群李代数、组合数学、概率统计 基础课程: 第1组:临界点理论、黎曼几何基础、代数拓扑、李群理论、 第2组:组合计数、组合优化、试验设计、随机过程 选修课程: 极小化方法与非线性椭圆方程、不变流形及其应用、李群表示理论、李群表示的分支律、近似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统计质量控制、临床试验中的自适应设计、随机分析 前沿报告将介绍相关领域最近研究进展 讲课教授(按汉语拼音为序,含基础课、选修课与前沿报告): 陈永川(南开大学)、邓少强(南开大学)、堵丁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段华贵(南开大学)、范更华 (福州大学)、郭军义(南开大学)、侯庆虎(南开大学)、侯自新(南开大学)、胡飞芳(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籍传恕(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江一鸣(南开大学)、李学良(南开大学)、梁科(南开大学)、刘春根(南开大学)、刘民千(南开大学)、刘兆理(首都师范大学)、龙以明(南开大学)、史永堂(南开大学)、王向军(南开大学)、王兆军(南开大学)、王志强(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南开大学)、杨立波(南开大学)、曾崇纯(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张润楚(南开大学)、邹长亮(南开大学)、邹文明(清华大学)等。 欢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申请,暑期学校组织委员会将为获批准的正式参会学员提供免费食宿,总名额180人;并对部分学员提供单程硬座票补助(主要面向西部地区)。每位正式学员必须在第1与2组基础课中各至少注册1门课程,并至少注册1门选修课。请从会议网站下载 课程信息 、 课程表 和 申请表格 ,申请截止日期: 2011年5月20日。请在截止日期前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提交申请人信息采集表和经所在校系盖章后的申请表或其扫描件。组委会将在6月10日前在会议网站公布获批准参会学员名单。 网址: http://www.cim.nankai.edu.cn/activites/conferences/hy20110801/index.htm 联系人: 邓玲玉 老师 电子信箱: cim@nankai.edu.cn 电话:022-23508313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300071 注册: 2011年7月31日 地点: 南开大学嘉园(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学者公寓) 嘉园前台: +86-022-23508089 附: PDF Bilingual notes for taxi drivers
个人分类: 会议&暑校|4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文文章中中国人姓名的写法探讨
waterlilyqd 2011-4-30 10:23
中国人以英文发表文章时作者姓名的写法跟各个期刊的要求和英语的习惯有关。 很多研究人员和期刊编辑人员讨论过中文作者的姓名究竟应该怎么写这一问题,这一点也是期刊编辑人员非常的纠结的事。 虽然英语的姓名写作习惯是名前姓后,但是,作为中国人始终感觉有些别扭。国内相关的协会有一个关于中国人的姓名的写法 和国际惯例要求用上全拼就算不错了,有的人把姓非要按照外国人的做法放在后面,而且名用的是缩写(只用第一个字母),这样,在查检索和收录的时候会出会很多同名同姓的人,很容易搞错。另外,在书写中国人的姓名的汉语拼音时,也要作一规范才行。我发现,SCI索引数据库中把姓名叫Fan Jian的名字缩与写成了 FAN JA, 收录人员很可能是把 Jian 一个字当成Ji An两个字了;而另外一作者名字叫 Li Yimin的却在收录中写成 Li Y。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姓大写,而Mid name 和Last name 则没有通行的标准,有的把两者放在一起,只大写mid name的首字母,有的在mid name 和last name之间加短线-, 也许最好的办法还是将mid name和last name 的首字母也分别大写, 这样老外在著录的时候才不会搞错。
个人分类: 编辑杂谈|2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有光: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wya 2011-3-24 14:16
http://www.caijing.com.cn/2010-06-30/110470117.html 105岁的周有光老人对富士康和悟本堂事件感慨万千,在他看来,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很低,不存在“中国奇迹”;权贵资本主义的问题只有靠走民主化道路才能解决;中国必须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    【《财经》记者 马国川】“ 最近两大新闻,一个是富士康的新闻,一个是悟本堂,说明中国落后是惊人的,我们的现代化没法说”。   这话出自一位105岁的老人周有光之口。   周有光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主持编制的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泽被亿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周有光老人的前半生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在银行供职二十多年,和几个著名经济学家在上海主办刊物《经济周报》,还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   直到1955年,周有光才奉命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这让他逃脱了两年后的一场劫难。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上海经济学界几乎全军覆没,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志远自杀,周有光的一个学生王世璋也自杀了。   虽然离开经济学界半个多世纪,但周有光老人对现实问题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中国要建立一个模式,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    《财经》: 近年来,您提出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政治上,从神权到君权再到民权;文化,从神学到玄学再到科学。在您看来,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处于什么阶段呢?    周有光: 在经济方面,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同时进入信息化,但是水平非常低。中国的工业化是廉价劳动和外包经济,这是低水平的工业化。最近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工人一个月正常工作只能拿到几百块钱,生活都不够,工会不能保护工人的利益。你去看看英国工业发展史,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跟英国最落后时代的血汗工厂差不多。   至于信息化,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很低的。罗斯福讲四大自由,现在我们要超越“四大自由”的自由,第五大自由就是网络自由。   网络自由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中国还没有了解自由的重要,原来“四大自由”都没有,第五大更谈不上。全球化时代是透明化的,反对透明化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苏联经不起透明,一透明就垮掉了,我们难道害怕透明吗?    《财经》: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这两年不断有人鼓吹“中国模式”,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榜样。您怎么评价所谓的“中国模式”呢?    周有光: 据我看到的资料,关于“中国模式”国内外有两种讲法。第一种讲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中国模式。中国原来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搞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后来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于是经济就发展了。还有人想模仿我们,越南模仿,也很成功。   第二种讲法,认为美国的民主模式不行了,美国在慢慢衰弱下去,要衰亡,中国的模式起来了,大国崛起嘛。这种说法鼓吹说,将来世界中国模式代替美国模式。那么我就找一找,哪个国家学习我们?没有。所以我想这不是真的。   中国改革不是一步一步走的,是半步半步走的,走了半步,大家已经很满意了。外国人研究中国的社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简单来讲,就是“半封建半资本”,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发展经济。    《财经》: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也能够发展经济?    周有光: 可以发展经济。归纳起来,有几种社会转型的现象是相似的。第一种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四大财阀垄断了日本的资源。第二种是苏联瓦解以后的俄罗斯,今天俄罗斯的大资本家都是苏联原来的官员。第三种是中国,叫做“翻牌公司”,“公营”一翻牌就变成“私营”了。第四种是印尼,苏哈托上台以后经济发展了,搞的是“裙带资本主义”。国外研究认为,这四种转型是同一个模型,都是原始积累。原始积累很难逃过。    《财经》: 当前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分化严重,有人说中国有堕入“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周有光: 国内外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国不是有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而是已经进入权贵资本主义时代。权贵资本主义跟印尼的裙带资本主义、日本明治维新四大财阀是同一个类型,跟苏联官僚摇身变为大资本家是一个模式。俄罗斯学者写了很多文章,可惜我们很少能够看到。    《财经》: 那么,权贵资本主义问题怎么解决呢?    周有光: 不走民主道路是不可能解决的。专制,有野蛮专制,也有开明专制,走开明专制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本来苏联是一个集权模式,中国是学苏联的,许多国家学苏联的。学苏联最厉害的一个高潮,一共有40个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今天还有几个呀?说明苏联这个模式失败了。中国要建立一个模式,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国的社会结构水平还是很低的。   最近新加坡李光耀发表了一篇很长的谈话,他说,中国是在起来,是在发展,也发展得很快,但是要追上美国,至少要30年,而且这30年美国不是站着不动的。中国是在发展,但是太乐观不行。我觉得李光耀讲得对。    《财经》: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教训多多。您认为有哪些教训值得汲取?您理想中的现代化中国是什么样的?    周有光: 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向苏联“一边倒”,苏联自己不是都垮掉了吗?   我理想的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呢?我想,很简单,我们必须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走这条道路,中国会发展;离开这条道路,中国受灾难。没有第二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可走。    《财经》: 这些年出现的新情况,有些人觉得中国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来,好像我们发展经济的方式还挺管用,我们不是创造“中国奇迹”了吗?    周有光: 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国朋友开玩笑说,你们不是参加WTO了,有几个WTO?改革开放以后,新加坡大学邀请我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新加坡大学规模不大,各方面非常好。空闲下来,我和一位英国教授到公园散步聊天,我问他,许多人说新加坡是一个奇迹,你是什么看法?英国教授告诉我,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常规。什么叫常规呢?按照国际先进的先例来做,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国家要是民主的,要是开放的,有这个条件就可以得到国际帮助。新加坡本来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后来被赶了出来,李光耀大哭,我们又小又穷,又没有人才,又没有资源,怎么建立国家呢?后来召集国际会议,说建设一个新国家很简单,没有就请求帮助。新加坡走民主道路,搞开放,很短时间就“起飞”了,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前些年大家都说“大国崛起”,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小国崛起》,新加坡就是典型。   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研究员张森根先生为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奇文应欣赏,毒文宜杀菌
热度 3 cyj 2011-3-1 22:56
这里有一篇以“和谐世界”的汉语拼音为匿名的先生,在科技部撤销李连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决定发表次日,因国家将李连生们造假行为公开曝光,立即发表了下述毒文:—— hexieshiji e 2011-2-11 12:30 陈教授,敬佩你的所做所为。同时为你感到可悲。 你们可以揭露一个学校的造假,谁来揭露一个国家的造假?我们活在一个漫天造假,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社会,国度,你们的所作所为除了能让西安交大当造假的替罪羊,能让他更快地败落外,再无其他作用。你们在视频里说,希望交大回答那个踏实,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工业,认认真真做事的年代。我告诉你们,回不去了!永远的都不可能回去了!这是你们的悲哀,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你们爱西安交大,你们希望他回到过去。可是现在你们确亲身掐死了这个你们热爱的学校。 CCTV 乐此不彼地报道着造假,殊不知, CCTV 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最有影响的造假机器,谁去报道 CCTV 造假?你们敢不敢去国务院揭发 CCTV 的各种假?敢不敢去联合国揭露国家的各种假?敢不敢去火星揭露地球的各种假? 假字当头,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只有让它腐烂,再腐烂。烂到消亡。 说难听点,你们不识时务。说好听点,你们没有把思想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用毛爷爷的话说,理论联系实际。 现实即是如此,揭发又有何用?可悲,可怜。—— —— 我们现在先将原文公布,并请关心我国教育、科技事业的、乃至关心祖国命运的同胞们过目和思考。待博主眼疾略有好转后,即当予以剖析!即颂大家安好! 博主六人敬礼!2011年3月1日.
5295 次阅读|4 个评论
期刊杂谈3:汉语拼音的“多此一举”与“求之不得”
热度 1 gongshiliang 2011-2-8 15:08
期刊杂谈 3 :汉语拼音的“多此一举”与“求之不得” 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3259-92 )要求:“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依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目前绝大多数期刊都已按此在封面或在期刊的其他规定“场合”加注了刊名的汉语拼音,科技期刊更是有法必依、有章必循,率先执行,从无二话。法制社会理当令行禁止,办刊人自然应与时俱进,循规蹈矩,这也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无须多议。 只是本人迂腐,总觉迷惑:按目前的数千种中文期刊,就是初小文化水平的人,刊名还是认得的,哪怕极为专业的科技期刊,尽管刊文内容高深莫测难明就里,也不妨碍刊名的通俗性,其刊名的汉字还是认识的多啊,还要加注汉语拼音是否多此一举?何况有些人能认字却还不见得懂拼音呢,或许是借此推广下汉语的拼音方案? 有个地方倒是对汉语拼音求之不得却始终难觅踪影:国内或大或小的各式博物馆,很多出土文物的标示铭牌总是充斥大量生僻字,青铜器考古专业的或许能认全,汉语专业或历史专业没准也有不认识的,真是太费思量,高雅太不亲民,以致于印象中那些玩意除了煮酒喝酒之用连个称呼都叫不上。现在有些铭牌和介绍文字还附上英文、日文、韩文等,却把字典里也少露面的古汉字也没想到用拼音注一下,如此下去,博物馆再免费开放,也难以真正深入人心呐。这应是举手之劳之举,功德无量矣。没几个参观者会当场临摹下来,回去再查康熙字典的。就是通晓外文,却反而不知其物尊名大姓,岂不枉然? 国家文化部门或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此出台个相关规定倒是更有针对性一些。鄙人愚见,不知然否?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3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據說這些北大人看到漢字很不爽
热度 12 jiangjinsong 2011-1-17 01:17
蔡元培﹕      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钱玄同﹕      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改用拼音是治本的办法,减省现行汉字笔画是治标的办法……治标的办法实是目前最切要的办法。      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处处都足以证明(汉字)这个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的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意,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非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陈独秀﹕      惟有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               鲁迅﹕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若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瞿秋白﹕      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文集二卷六九○页。)          胡适﹕      我以为中国将来应该有拼音的文字。但是文言中单音太多,决不能变成拼音文字。所以必需先用白话文字来代替文言的文字,然后把白话的文字变成拼音的文字。      汉字是“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077 次阅读|34 个评论
新中國的三大英明決策
LEOLAND 2009-9-29 20:28
曲津華 要國慶了,一直自豪於新中國的幾個英明決策,因為它們為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方便。 第一個,是公元紀年。紀年,就是年份的編號。怎麼編這個號,還真是有些講究在裏面。自古以來的傳統就是,換了領導就一切歸零,從頭再來。想想也沒有大錯,就如一家幾個孩子,老大老二老三總是從自己家做起,不能接著別人家的末尾再往下排吧。當然,中國有堂兄弟姐妹混排的習俗,也只是在一個小範圍內打破了家庭的界限,不具樣本意義。環顧上下左右(即古今中外),不採用(或不主要採用)公元紀年的國家(或地區)比比皆是。他們的自豪感是有了,國際交往起來就多少有了一點換算的麻煩。八幾年之前上溯到我會看書,都對日本的紀年還有個換算的公式在心裏面。後來人家老大換了,我也懶得記什麽公式了,愛多少年就多少年吧。至於咱自己的民國元年,那是不會忘記的,換算起來麻利的很。 新中國建國之際,對要採用的紀年方式也是有討論的。托明智先輩的福,我們終於一步到位地採用了公元紀年。至於什麽公元紀年有基督教色彩等等顧忌,也在偉人的高瞻遠矚中化為無形。 第二個,是採用了公制度量衡。這個決策尤其英明,相信沒人會反對我的用詞。不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保留了市制的斤這個最常用的重量單位(確切地說是質量單位)。它也難怪被保留下來,因為它就是公制千克的一半,好換算(也許國人有節儉的慣性,買東東都要悠著點)。不過我國內地也有使用公制最徹底的地區,那就是雲南和新疆(據筆者足跡所及),那裡基本就沒有斤的概念,而是一律使用千克(公斤)。筆者好像聽過當地人使用KILO這個英文詞,時間長不敢確定了。 這裡順便也討論一下英美的主流非公制度量衡。筆者一直感歎,就是因為人家有實力,對好處多多的公制竟然不愛用,搞得我等公制人士一見了英制就傻掉。最無奈的是人家說某人身高或氣溫時,我們就都no idea了。英制的惡果也反映在香港,使其成為中國的一個度量衡特區。好在平方尺與平方米有個大概10倍的關係,這才不至於在港人說房屋面積時迷失自我。英制還有一個一次性的惡果,是美國某年的一次航天災難,起因就是一次度量衡忘記轉換了,弄錯了部件的尺寸。 第三個英明決策,是讓漢語拼音採用了羅馬字母來書寫(羅馬字母與拉丁字母有什麽不同?)。當時蘇聯對我們的影響婦孺皆知,偉人智者們能頂住壓力,沒有採用斯拉夫語系的俄文字母,是一個無比偉大的決策。設想,如果我們的漢語拼音現身為俄文字母,那今天我們的計算機鍵盤該是什麽樣子?好懸啊,差一點沒讓蘇式社會主義把我們害了。就看看我們的港澳臺同胞,他們沒有學用漢語拼音,其中文輸入竟會這麼難(筆者的香港朋友很多是回大陸買中文寫字板的白領)!再看一下國外,採用了俄文字母書寫本國文字的保加利亞和蒙古兩國及其可憐的人民(或有遺漏,純屬保護),他們的文字輸入又多么不國際,多麻煩! 慶倖吧,新中國,當然遠遠不止這些。 2009-09-29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大了才明白语文教学是怎么回事
gothere 2009-8-13 11:41
在师范大学、文学院,十年,经历了很多事,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语文水平这么差。无论是大学语文还是现代汉语,每次给学生上课,必说起语文的定义。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记得小时候起,到上大学之前,并没有哪位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语言究竟是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并不明了,只是照参宣科吧。 语文课,是传统的私塾教学之后,在上世纪20年代随着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兴起的新课程。简单地说,白话文运动,就是黄遵宪所言的吾手写我口的宣言。只是黄先生自己还比较文言,到了1920年代,人们对中国两千年文白分离的现状深恶痛绝的时候,开始把白话文收入语文教学课本。这里要多说一句,所谓文白分离,就是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和作为口语的白话长期分离。人们平时说的是白话,可读书写文章时一律用文言文。鸦片战争之后,国内的精英们发现,正是文言文为代表的古代文学作品及科举取士主导了青少年的教育,因此无暇学习科技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把难读难写的汉字作为罪魁,浪费了中国人的大好青春。在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们站了出来,想了很多办法,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进行教育改革,开设更多的自然科学课程和西方的文化课程,一是改革语言文学课程。而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开始把语言和文学分立两课,为国语(当时的普通话)和文学。前者注重于汉字、国语的教学,后者主要是文学。在教学中逐步发现,两者除了汉字教学的差别外,到了课程后期都成了文学作品的选讲,于是两门课还是合并为语文。建国后依旧沿袭了这样的传统,唯一的不同,是改进了拼音方案和简化了汉字。 放眼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是怎么安排他们的语文课程呢?这得注意到西文的特色。由于儿童上学前已经大致掌握了口语,亦即掌握了语音、大量词汇和基本语法,当然语法是无意识地掌握的。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的就是规范口语,教授书面语,也就是这样三方面:第一,正音,尽量往标准口语上引导;第二,书写,把口语中的词按照拼写规则写出来;第三,语法,教习构词法和句法规则,使得学生能够认识更多词、书面语更合语法规范。当然,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文选,教习青少年经典的文本,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和把握经典的文学和民族文化。西方特别注重的是公民的基本读写能力,读写能力实际上就是书面语能力,是文盲和非文盲的根本区别。这也理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不得不承认,汉字的存在,让我国的青少年花上了比西方多得多的时间来掌握文字。因此,从1920起到今天,汉字拼音化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以后再说。这里只提一句,汉字拼音化是基本行不通的)。可从另一方面说,汉语教学基本排斥语法。不教语法,大多数中小学生依然可以把书面语掌握地很好。而西方不同,英语、法语、德语,都带有大量的构词规则和语法规则。不教这些,全凭学生的口语知识,当然也可以,但一旦教会学生这些明显地规则,对于学习是一种帮助,对于规范化也很有意义。有趣的是,现代的汉语语法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却一直没能给出一套像样的语法体系。究竟是汉语本就如此还是研究不力,就有待语言学家的努力了。 这样归纳一下,中国的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应该是:第一,正音,教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第二,写字,掌握常用汉字及书面语词汇;第三,文学文化传统的传授。前两者是基本的读写能力,后者则是文学文化修养的提升。 在这三个方面中,现实中做的最好的应该是第二个方面。小学语文基本上遵循了由简而繁,将常用汉字教给了学生。可是这也经常为人诟病,其主要攻击点就是简化字。现代文和古代典籍、海峡两岸,都是繁简相对。想当初,简化汉字是为了扫盲,而且简化字大都遵循了一定的原理,特别是从古代的行、草书中挖掘出了不少简化字,但确实不便今人读古书。加上古书是右起竖排,阻碍了青少年直接阅读古文。其实,简化字总共2000左右,青年人大可不必过于担心读不了古书。只是这2000字是常用字,也比较烦。简体字方便书写和学习的初衷,在今天看来似无必要了,因为现在电脑用得多,拼音输入法打字很快,学生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不必为几个部件而节省时间,而且简化的往往是有助记功能的形旁部件,也变相增加了记忆的负担。港台的学生不是学习得很好嘛。个人以为,随着教育体系的成熟,回归繁体字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回头看第一点,正音。普通话的教学,在今天看来,除了受到方言的影响之外,普通话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影响。即使教师自身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视、音像产品而学会普通话。社会的使用,是促成口语标准化的最大动力。西方发达国家,在两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中,从方言的多样化到今天的标准语基本通行,经济交流、人口流动、教育发展、传媒发达都是重要的原因。记得前些年,荷兰的语言学家就跑到中国来研究工业化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因为他们在欧洲已经找不到中国这么好的研究地域了。普通话教学的另一个瓶颈,就是汉语拼音的不完善及教学方法不透明。汉语拼音是至今最好的普通话拼音方案,但是其原理,很多小学教师并没有掌握。比如,i,这个拼音,实际上有三个差别较大的发音,分别是衣yi、自zi和纸zhi。有些小学教师就让学生二拼,结果学生拼不出正确的zi和zhi来,不信您也可以试试看。因为zi中的i在z的部位,舌头并不动,如果发为z+i,舌头一定会从z滑动到i。没办法,只好让学生强记,zi这个音就是整体拼读。当然,用国际音标的话,就非常清楚了,只是让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学国际音标有点不合时宜。作为教师,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参写不清楚教学技巧,教师自然不清楚怎么教才好,只能靠个人的摸索。而普通话的真正培训,只有在北京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才能见到。但即使是科班考取的学生,如果想学得赵忠祥样的口音,也得另外大交私人讲学的费用,才入得门庭。其实,国际音标应该纳入中学语文的教学,甚至是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可以只教而不考。国际音标,不仅仅方便学英语,对于普通话正音也大有好处。当然,这里还得补充一句,所谓国际音标,并不是一般的英语词典中的那种音标,而是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音标,用IPA谷歌一下就明白了。英语词典中的音标是英美人士对国际音标根据英语的不同修缮方案,如英式英语主要是DJ音标,美语主要是KK音标。 下面再说文学与文化教学。这方面的教学既可以让年轻人学得一些传统文化,也可以学得谋篇布局修辞之法。这块内容,现在的教学确实搞得不太好。一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文化常识,结果是学生考完了就忘。二呢,是让学生归纳段落大意,写中心思想,特别是写某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老师上课并没有讲清楚动人的时代背景、真实的作者生平、待研究的写作心态,学生只能靠老掉牙的理解方式,把鲜活的文章读得死气沉沉。这也涉及历史教学问题,在非重点的中小学校中,罕有几位历史老师,能把历史讲得激扬。语文老师就更没这个本事了。教参也不可能达到教学所需的深度和细度,因为这种度靠的是教师的内功,靠的是教师对于历史、文学和文化的积淀。这种内功需要在中师、高师教学中打下基础。而我不愿说的是,现在这两种教育并不能造就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这样说,很得罪人。就我自己所见,师范生,学得好的一般都考研去了。研究生之后,如果去中学也是进名校。还好,当下名校师资也足了,研究生开始进入大城市的非重点的中学甚至小学了。也许,再过若干年,他们也会进入中小城市和乡镇。我这样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教师就要被批判,被轻视。他们中,优秀教师也不少,靠着自身的努力,尽着教书育人的天职。教师也很痛苦,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教师。因为他想教给学生的,和考试要考察的内容往往是两回事。比如说,他想告诉学生鲁迅多伟大,生平多曲折,文章多深刻,可是最终的考试(中考高考)不这么考。这也不能怪罪教育部,他们也要考虑师资的一般水平,考试太活太深会把教师折腾死。这些深刻的鲜活的知识,在中小学课堂是很难听到的,所以,百家讲坛才拥有大批的少年儿童受众。 社会历史的因素不能多说了,还是回到这样一个议题,较为理想也较为现实的教学策略是什么。首先,是教材的编写,这个争论得很多。这两天关于鲁迅的文章是否该收就引起了热议(http://blog.qq.com/qzone/289825598/1249969768.htm)。鲁迅的文章当然应该收,要在篇目上选取更有意思的文章才好,比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既容易讲明历史背景、学生也感兴趣。拒收像《秋夜》类的文章,秋夜通篇是暗喻和象征,没有历史背景的充分阐释,是没法理解的。学生读了就是受罪。对于重要的作家,要嵌入时代背景来理解,让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启发式地思考中把握文章的情绪、感情、思绪、立场。鲁迅的文章是不好读,可连鲁迅的文章都读不出个大概,何谈中国文学的教育。鲁迅的文字是艰涩,可是有老舍、沈从文乃至史铁生的文字。不同作家的不同特色,正是教学中理所凸出的内容。其次,是考试改革;再次是师资培养的改革。这两点都不是个人能力所及的方面。每个人都只能做好分内的事情。 最后要说的是,汉语的白话文运动并没有终结。作为口语的白话在书面化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最终定型。百年来,我们的文学家通过个人的实践不断丰满着白话文的文学创作,至今没有巅峰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呈现。我们的口语和书面语,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在变,语文教学任重道远。
个人分类: Linguistics|3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拼对你的姓名
wangyk 2008-8-29 03:57
拼对你的姓名 王 应 宽 2008-08-28 古云 : 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可见,姓名从古至今是多么的受重视。姓名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符号。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 , 蕴涵了人的精、气、神。 与人交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名字。很多时候都是先闻其名,再见其人。而在听到别人名字的时候,我们已经对这个人在心里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这就是姓名的一种信息传递功能。 因为中国汉字很发达,姓名文化也源远流长。中国人大都有一个字义考究、响亮动听的姓名。好的名字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素质的象征。中国人的汉语姓名一般较少出问题。问题大多出现在对外交流中用拼音代替汉字的英文名。同一个人的姓名在不同的场合拼写不一致,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还有人拼音不过关,经常拼错自己的名字,试想作者千辛万苦完成研究写出一篇文章发表了,也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了,可是因为拼错了自己的名字,结果检索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到头来白辛苦一场,岂不悲哉! 拼错姓名不仅造成交流上的不便和混乱,也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可见,正确拼写自己的姓名至关重要。 学者李霞的博文(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中的正确表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1147 )分析了目前中国作者在国际英文期刊中的各种表述及其优缺点,很有参考价值,但似乎没有最终回答什么是正确的表述?文章建议,作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一种相对最佳的表述方式;而且一旦确定就不要更改,保证自始至终的一致性。还谆谆劝导作者在给期刊投稿注册时,一定要把 姓 (Surname/Lastname) 和 名 (Givenname/Firstname/Christianname) 填清楚,万不可因为一时的疏忽,两者颠倒了顺序。不但写对自己的姓名,还要写对其他署名作者的姓名。 最近笔者连续发表几篇博文 (1. 有关汉语拼音的法规、规范、标准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44 ; 2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21 ; 3 汉语拼音方案及正词法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20; 4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19 ) ,内容都是关于汉语拼音方案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人名拼写法方面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力图帮助大家做到:拼对你的姓名。 要拼对自己的姓名,首先需要知道对错的标准。敝人的前几篇博文为大家提供了参考的依据。答案很明确, 《汉语拼音方案》既是国家标准又是国际标准,是中文人名拼写的唯一标准。 为贯彻执行此标准,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有关汉语拼音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笔者坚持认为: 中国人姓名的正确拼写方法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标准拼写。即,中国人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使用全名而不缩写。 与李霞博文总结的第一类相近。例如,钱学森、王选、诸葛俊在英文中分别用 Qian Xuesen 、 Wang Xuan 、 Zhuge Jun 的形式,这既与中文名保持了一致,又减少了中国姓名出现差错的几率。由于国内外的文献著录体系都要求姓前名后,且姓氏不缩写。当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时,采用此方式的署名,作者的署名方式与该文作为参考文献被其他同行引用的著录方式也是一致的,这样就减少了转换之劳,减少了文献传播中的差错率。事实上,除了国内的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对中国人名采用这种规范的拼写;海外的一些主流媒体也采纳这种拼写,如CNN, VOA, BBC等华国锋的报道都采用规范的拼写名Hua Guofeng。 当根据标准和规范,确定好你的姓名的正确拼写后,你的姓名的拼音和对外交流的统一英文名字就此确定下来,如同你的中文名,印在身份证上,是唯一的、确定的。就要坚持使用,坐不更名,行不改姓,而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改 。 著作权法赋予了作者署名权,署名权是人身权的一部分。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那么,属什么样的名,怎样拼写作者自己的姓名是作者的权利。只有正确的拼写自己的姓名,才能更好的保护作者的署名权,即使署名权受到不法侵害,也有助于确认身份,主张权利,挽回损失。 但如果作者自己的署名不正确,不一致,就会造成混乱,或不便于维护自身权利。当作者确定自己的姓名拼写方式后,期刊一般会尊重作者自己的选择。但如果所投稿的期刊要求作者改变署名方式,作者可以著作权赋予的署名权为由予以拒绝。这既是主张作者现在的权利,也为了更好保护将来的权利。 汉语的魅力无以伦比。但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许多东西,我们追求的好东西,都是英文的。我们还需要用英文交流,但在对外的学习和交流中,中国人要坚持做到:拼对你的姓名。不必担心外国人不适应、不理解。随着中国的强大,汉语的强势会将汉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相信有一天,老外们会把中国人的姓名搞得很清楚!相信有一天,中文托福考试( TOCFL )会比英语托福考试( TOEFL )更热、更火爆。犹如网友们所预期的:以后中国强大了,叫老外考中文托福,文言文太简单,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考听力用周杰伦的歌,《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给听一遍 , 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最正常的语速 !
个人分类: 编辑视点|5562 次阅读|7 个评论
有关汉语拼音的法规、规范、标准
wangyk 2008-8-16 15:41
有关汉语拼音的法规、规范、标准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2008-01-25 王应宽 转载 2008-08-16 链接网址: 有关汉语拼音的法规、规范、标准 . . Available at: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126/2008_2_1/3_126_3274_0_1201850119885.html 一、有关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1958 年 2 月 11 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决定:一、批准汉语拼音方案。二、原则同意吴玉章主任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认为应该继续简化汉字,积极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 年 10 月 31 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1 年 1 月 1 起施行) 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二、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1 .国务院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 1957 年 11 月 1 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 这个方案草案在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之后,可以在师范、中小学校、成人补习学校,扫盲教育和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完善化。 2 .国务院批转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 1978-09-26 ) 改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法,是取代威妥玛式等各种旧拼法,消除我国人名地名在罗马字母拼写法方面长期存在混乱现象的重要措施。 3. 国务院关于发布《地名管理条例》的通知(国发[ 1986 ] 11 号) 《地名管理条例》第八条: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拼写细则,由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 三、国务院部门文件 1 .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教学拼音字母的通知( 1958-03-13 教育部发布) 从 1958 年秋季起,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及师范专科学校一年级新生应当教学拼音字母。初级中学一年级,原则上应该从 1958 年秋季起教学拼音字母。小学一年级应该尽可能教学拼音字母,利用拼音字母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在城市和北方话区域农村成人教育中,也可以试教拼音字母,帮助扫盲识字。少数民族的学校,也可以试用拼音字母来学习汉语。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和师范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应该于 1958 年秋季开学前,进行一次拼音字母的学习。 2 .在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上加注汉语拼音字母的联合通知( 1958-09-30 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 新设计的商标,必须尽可能在图样和商品包装上的汉字下面加注汉语拼音字母;已经注册的商标,再印制图样和商品包装时,也应当在汉字下面加注汉语拼音字母;加注拼音字母应一律以普通话语音为准,拼法必须正确;出口商品的商标图样和包装,不论是否印上外文,也应该加注拼音字母。 3 .关于公布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的联合通知( 1963-12-29 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 《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第一条:汉语手指字母用指式代表字母,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成普通话,作为手语的一种指语。 4 .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 1965-05-12 国家测绘总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 1976-06 修订) 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的主要用途:( 1 )作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标准( 2 )作为地图测绘工作中调查记录少数民族语地名的记音工具( 3 )作为汉字音译少数民族语地名定音和选字的主要依据( 4 )为按照字母顺序统一编排我国地名资料和索引提供便利条件。音译转写法限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 26 个字母,两个有附加符号的字母和一个隔音符号 3 。跟《汉语拼音方案》中读音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字母,一律照写。 5.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1974-05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 1976-09 修订) 中国人名分汉语姓名和少数民族语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名,汉语姓名按照普通话拼写,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拼写。《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可以适用于人名的音译转写。 6. 关于颁发《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通知( 1984-12-25 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发布) 7. 颁发《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87-03-27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地名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发布)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我国地名,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 8. 颁布《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87-04-0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 使用汉语拼音,要拼写正确,分词连写,以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公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987 年)》为依据。 9. 印发《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87-04-10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商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 使用汉语拼音,要求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拼写准确,字母书写正确,提倡分词连写。在商品包装、广告等上面出现企业名称、地址时,应当使用汉字,或汉字、汉语拼音并用,不得仅用汉语拼音。 10. 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 1987-12-02 中国地名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 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也不得使用英文及其他外文译写。违背上述原则的,应及时予以更正。 11. 关于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规定( 1992-07-09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 使用汉语拼音,要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要求拼写准确,字母书写正确,分词连写。 四、国际标准 1 .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ISO - 7098 (国际标准化组织 1982-08-01 通过、实施) 本国际标准说明现代汉语,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语言普通话罗马字母拼写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8 年 2 月 11 日 )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用汉字书写的数字,一般译成汉语拼音。 2 .联合国秘书处关于采用汉语拼音的通知( 1979-06-15 ) 从 1979 年 6 月 15 日起 ,联合国秘书处采用汉语拼音的新拼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从这一天起,秘书处起草、翻译或发出的各种文件都用汉语拼音书写中国名称。 3 .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关于中国地名拼法的决议( 1977-09 ) 会议注意到《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用于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法是最合适的建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 五、国家标准 1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3259-89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2-02-01 批准、发布, 1992-11-01 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出版的中文书刊名称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正式出版的中文书刊名称的汉语拼音的拼写,也适用于文献资料的信息处理。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拼写原则: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词义等因素,同时考虑词形长短适度。 2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T16159-1996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 - 01 - 22 批准、发布, 1996-07-01 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内容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同时提出一些可供技术处理的变通方式。本标准适用于文教、出版、信息处理及其部门,作为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统一规范。 3 .地名标牌 城乡 GB17733.1-1999 街牌标示道路名称和汉语拼音。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854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wangyk 2008-8-16 02:55
博主按: 笔者在编辑处理英文稿件和阅读文献时,发现中国人的作者署名五花八门,同一作者在不同期刊发表论文的署名形式各异,极为混乱,很不规范。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相关标准和中国的文化习俗,笔者主张和倡导 中国人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一、中国人名分汉语姓名和少数民族语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名,汉语姓名按照普通话拼写,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拼写。 二、汉语姓名拼写法如下: (一)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 例如:杨 / 立 Yng L ,王 / 应宽 Wng Yngkuān (二)复姓连写。例如: Zhūgě Kǒngmng (诸葛 / 孔明), Dōngfāng Shu (东方 / 朔)。 (三)笔名 ( 化名 ) 当作真姓名拼写。如, Lǔ Xn( 鲁迅 ) , A Sān( 阿三 ) 。 (四)原来有惯用的拉丁字母拼写法、并在书刊上常见的,必要时可以附注在括弧中或注释中。 三、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依民族习惯。《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草案)》可以适用于人名的音译转写。 四、姓名的各个连写部分,开头都用大写字母。如, Zhāng Sān( 张三 ) 五、汉语姓名在对外的文件书刊中可以省略调号。王 / 应宽 Wng Yngkuān Wang Yingkuan (基本规则摘自《中国人名地名汉语拼音拼写法》,文字改革出版社, 1978 年版)
个人分类: 编辑视点|12541 次阅读|2 个评论
汉语拼音方案及正词法
wangyk 2008-8-16 02:52
汉语拼音方案及正词法 王应宽 转载 2008-08-16 转载网址: www.shisea.com/yuyanwenzi/ 汉语拼音方案及正词法 .doc 扩展阅读:中文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http://www.pinyin.info/rules/pinyinrules_simp.html 汉语拼音方案 ( 一) 字母。共有26个: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i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其中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 二) 声母。共有21个:   b p m f,d t n l,g k h,j q x,zh ch sh r,z c s。 ( 三)韵母。共有38个:   I i i u er a ia ua o uo e ie e ai uai ei uei ao iao ou iou an ian uan   an en in un n 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 四)声调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表示声调的方法是在元音上加声调符号,阴平加ˉ,阳平加ˊ,上声加ˇ,去声加ˋ。轻声无号。   声调符号加在韵母里哪个元音上,可以分成四项来说:    1 .韵母包含一个元音字母,调号就加在元音字母上。 如我W ǒ, 你nǐ ,他tā,日r,夜y, 布b,灯dēng。 2 .韵母包含两个元音字母,其中一个是a,调号加在a上。 如: 大d,家jiā,瓜guā,来li,好hǎo,小xiǎo。 3 .e,o和i、u、u结合成韵母,调号一定加在e、o。 上。如多duō,狗kǒu,解jiě。 4 .i和u结合造成韵母时,调号加在后头的元音上。 如堆 duī 丢 di ū 。 总起来说,加调号的优先次第是(1)a,(2) e,o,(3)i,u,。韵母包含一个元音,调号就加在那个元音上。韵母包含不止一个元音,有a调号就加在a上,没有a调号就加在e,o上,要是a,e,o都没有(只有ui,iu两种情形),调号就加在后头的元音上。 ( 五)隔音符号。 以a,e,o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             xi'an(西安) xian(鲜)             pi'ao(皮袄) piao(飘)             jiang(激昂) jiang(江)             qie(企鹅) qie(且)             sheng'ou(生藕) shengou (深沟) ( 六)汉语拼音方案y和w的用法。 如果把y和w看成韵母起头的部分,y和w的用法可以这样说: 1 ia, iao, ian, ie, iang, iong 六韵不拼辅音声母的时候,i要改成y: 牙y, 咬yǎo, 盐yn, 秧yāng 2 .i,in, ing 三韵不拼辅音声母的时候,i前加y: 医yī, 印yn, 硬yng 3 .ua,uai,uan,uang,uei, uen, ueng,uo,八韵不拼辅音声母的时候,u要改成w: 瓦w ǎ, 歪wāi, 围wi, 问wn, 瓮wng   4.u不拼辅音声母的时候,前头加w,如五wǔ: 5 .an,e,n, 四韵不拼辅音声母的时候,前头加y,同时上头两点不写: 圆yun, 月yu, 雨yǔ。 汉语拼音正词法 汉语拼音方案只规定了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它并没有规定词、句子的拼写规则。从这点说它是不完备的,还需要有正词法规则加以补充。汉语拼音正词法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1996年1月2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 1996 )。本标准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内容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同时提出一些可供技术处理的变通方式。本标准适用于文教、出版、信息处理及其他部门,作为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统一规范。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拼写普通话基本以词为书写单位。例如:r n (人)、pǎo(跑)、p ngyou (朋友)、yu d (阅读)、d nsh (但是)、fēich n ɡ(非常)、di nsh j ī(电视机)。 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双音节和三音节结构,连写。例如: g āngtiě(钢铁)、h ngq (红旗)、du buq ǐ(对不起)、chīdexiāo(吃得消)。 四音节以上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名称,按词(或语节)分开写,不能按词(或语节)划分的,全都连写。例如: w f ng g āngguǎn(无缝钢管)、Zhōnghu R nm nG ng ɡh gu (中华人民共和国)、h ngsh z hu (红十字会)。 学习正词法首先要建立一个观念,就是用汉语拼音拼写词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分词连写。不要按音节(也就是按汉字)分写,也不要全连成一长串。例如新闻联播 ,可以有三种拼法: 1 .分词连写: xīnw nli nb ō 2 .按汉字分写:xīnw nli nb ō 3 .全部连写:xīnw nli nb ō 只有第一种写法符合正词法的规定。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63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
wangyk 2008-8-16 02:37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 王应宽 转载 2008-08-15 转载: http://www.jyb.com.cn/xwzx/gnjy/zhbd/t20080125_139531.htm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 1 月 25 日 讯 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 2008 年第 1 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汉语拼音方案》在现代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 中国的人名、地名拼写必须使用汉语拼音。   王登峰说,目前,汉语拼音的使用,在社会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首先,在创制《汉语拼音方案》时,其初衷是为了尽快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要尽快地摘掉文盲的帽子。应该说,汉语拼音当时创制的初衷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识字,在中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里面,在小学生学习汉字汉语的过程里,汉语拼音还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汉语拼音的应用已经有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在信息化时代,很多汉字的输入法都是采用汉语拼音。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推行 50 年以来,拼音教学的经验总结,以及如何更加重视汉语拼音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进行认真总结的。   其次,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家的标准,也作为国际标准,是拼写中文的人名、地名的唯一排他的标准。 例如,就北京的拼法,法语里用法语字母来拼,英语里面用英语字母来拼,德语里用德语来拼。有了拼音方案以后,全世界要拼北京,就必须用汉语拼音。 作为国家来讲,人名、地名的拼写必须使用汉语拼音。 目前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今年要在北京举行奥运会,很多人对我国的运动员在国外参加比赛的时候,他们衣服上背的姓名的汉语拼音拼写有很多的意见。 按照国家标准,我们的汉语拼音来拼写中文的人名的时候,是姓在前,名在后。 现在很多人在自己的名片上,包括我国的运动员衣服上的名字,都是把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而且缩写也极不规范。这些都是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执行的一些表现。另外包括现在很多的街道名称,建筑物的名称,把应该用拼音的都用成的英文或者外文,这都是在现代汉语拼音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包括英语现在在国内很多民众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学习英语。同时,可能也还存在着一些观念上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我们在我们的人名、地名里面采用了英文或者外文越多,越表明我们的国际化水平越高。比如我们把街道的街名、地名,把能用英语的地方全部写成英文,甚至不能用英文的地方也都改成英文,这是为了方便外国人,或者为了表明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否是国际化,首先要遵守的是国家标准,而且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也应该是遵守国际标准。在这些问题上,可能在实际的现实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例如,街、乡、村,到底应该怎么来拼,比如说 中关村 不是村了,中关村是 中关 village 还是 中关村 这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里都是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就是人名、地名的通名也必须使用汉语拼音,不得使用其他的注音方式以及外文。这在国家的法律里是非常清楚的。   另外,关于运动员人名的拼写,实际上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有过很清楚的规定,在 2007 年的 9 月 9 号,国家体育总局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就是关于规范我体育团组人名地名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面 特别强调了根据《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和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 年颁布实施的《汉语拼音正写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译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 这是去年 9 月 9 号重申的。   之所以重申,也是因为很多群众提出了这样的一些意见,这是我们中国运动员的人名、译名按照我们自己的习惯来写。其实如果把姓放在后面,严格意义上来讲,把中国人的人名给改了,特别是把姓给改了。过去我们开个玩笑讲,中国人是坐不改名,行不更姓。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很多人还是更多的为了照顾外国人的习惯,而没有考虑我们自己的国家标准。在汉语拼音使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界作深入的分析和报道,帮助我们更好地推用汉语拼音的使用。(责任编辑 李红)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754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