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无机材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波合成国际前沿著述,安东帕免费赠阅
bestlike 2014-12-9 17:16
2013年,安东帕公司微波合成产品研发科学家Alexander Stadler博士与Jennifer Kremsner博士共同出版著作“A Chemist’s Guide to Microwave Synthesis”,赢得业界一致好评。 Alexander Stadler博士在世界微波化学研究中心之一的Christian Doppler实验室进行过多年的研究,同时也是微波合成第一本权威著作《Microwaves in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作者之一。 时逢岁末,为答谢广大客户对安东帕微波消解及微波合成产品的支持,奥地利安东帕公司特意将这本微波合成前沿著作引入中国,免费赠予感兴趣的中国学者,供您先睹为快。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探讨微波合成技术和仪器的最新进展,交流微波合成在具体应用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内容: • 微波合成的历史及基本原理 • 微波合成的超级加热效应和微波效应的争论 • 如何根据常规加热程序创建微波合成反应程序 • 如何在微波合成在中实现条件一致的平行合成 • 如何利用微波组合化学技术来加速新药开发的hit-to-Lead • 反应的优化:序贯优化和平行优化的比较 • 微波合成如何解决规模放大问题及工业应用 • 微波加压合成技术和气体反应试剂的使用 • 微波技术在绿色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免费索取: 有意申领此书的老师,可将您的姓名、单位、职务、电话、地址,在12月30日前邮件发送到安东帕中国分公司,信箱:info.cn@anton-paar.com;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冒昧打扰,敬请谅解。 市场部 Anton Paar China 奥地利安东帕中国 Anton Paar (Shanghai) Trading Co. Ltd. 2 Floor, G Building, Yihong Hi-Tec Park 142 Tianlin Road, 200233 Shanghai/China 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上海市田林路142号, 怡虹科技园区G楼2层,邮编:200233 Tel.: (+86) 21 6485 5000 - 860 Fax: (+86) 21 6485 5668 http://www.anton-paar.com Density and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for laboratory and process applications | Rheometry | Viscometry | Sample preparation | Microwave synthesis | Zeta potential |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 Polarimetry | Refractometry | Flammability | Bitumen | Distillation 实验室及在线过程应用的密度和浓度测量| 流变| 粘度| 样品制备| 微波合成| Zeta电位| X射线结构分析| 旋光仪| 折光仪| 闪点易燃性测试| 沥青| 蒸馏馏程测定
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似美-无机材料的宏观组织与金属的显微组织比较
热度 2 rczeng 2014-3-30 17:20
相似美-无机材料(石头)的宏观组织与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比较 曾荣昌 2011年11月发表了博文: 相似美- 材料微观世界与自然界比较 。其实,自然之美就在你的心中。有了美的心境,就有美的眼睛,也随时都会有美的发现。 两年前的春天去开发区某体检中心体检,偶遇大厅石头材质地面砖,被它的山水画般的图案所深深吸引。有的像丛山峻岭,有的像海中岛屿;有的像珍珠项链,有的如翡翠;有的如玉带,有的似弥勒;...... 首次看见石头的内部结构具有与金属的显微组织相似的特征,一见钟情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可惜当时没有带相机,没能拍下。两年来一直铭记在心,今年终于又被安排到这里体检,总算可以了却一段情缘。体检完,拿出3G手机,用心拍了几张照片,与各位分享。 这些石头不像是花岗石,也不像大理石,需要科学网上的地质专家来鉴定。我更想知道这些组织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图1 由右下角皮鞋尖宽约4.5cm作为标尺,可大概知晶粒尺寸:小的约几厘米,大的约几十甚至上百厘米。 图2 小晶粒在晶界或附件形核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晶界弥散分布的“第二相”和小晶粒“珍珠” 图9 图10 图11 图12 由以上石材照片的组织特征:具有金属塑性变形后类似的显微组织,即:具有变形的拉长的晶粒;有的具有再结晶组织特征,即具有等轴晶粒,另外细小的晶粒在晶界刚刚孕育形核,还未长大。在晶界弥散分布的小质点如金属的第二相或金属间化合物。 下面图片为AZ31镁合金挤压态组织。基体相为alpha相,黑色质点为第二相AlMn相。晶粒度一般为几个微米到十几微米。 图13 图14 等轴的细晶粒在晶界,特别是三角地带形核.
个人分类: 材料之美|533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无机材料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两院院士严东生
cuiyerang 2010-10-11 20:53
这位杰出的材料化学家,一生与无机材料打交道,成果涉及高温结构陶瓷、无机复合材料、高温无机涂层、耐火材料以及高温过程物理化学研究等方面。为我国飞机制造、卫星上天,突破着一个个材料瓶颈。这位卓越的科技管理者,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期间,建立起了一套依靠科学家的评审制度,坚持公平、客观、择优支持、杜绝行政干预的原则。这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积极推动我国与海外的学术交流,晚年还应邀出任了欧美同学会会长,为凝聚海外归国学子,为祖国建设出力。 当他谈起这一切,总时不时会说无非二字。这两个字中,流露出一种智者的自信。这种自信,能应对一切困难的挑战;这种自信,能包容种种疑虑,开拓前行的道路。 早年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学习 简历 1918年2月10日出生于上海,1935年-1941年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硕士学位,1949年5月在美国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获博士学位。1950年4月回到祖国,任开滦化工研究所及北方交通大学副所长、教授。 曾任中科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1980年11月当选中科院化学学部委员。1981年5月-1993年任中科院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1981年-1988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特邀评议员。1981年-1987年任中科院副院长。1982-1988年任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员。1987年1月起任中科院特邀顾问。 1982年-1988年任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副主席。1989年-1995年任主席。 创新激情到老不衰 就在我们采访严先生的前几天,刚得知他领导的大尺寸掺杂钨酸铅闪烁晶体及其制备技术项目,获得了2007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使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为国内外唯一能利用下降法工艺,大批量制备出大尺寸、高性能掺杂钨酸铅晶体的单位。 当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时,严先生呵呵一笑,说:主要是年轻人在做了。但谁又能否认,这个历经14年探索与攻关完成的成果中,何处不闪烁着这位耄耋院士多年的经验结晶和智慧火花呢? 从1935年踏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严东生就在无机化学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一腔创新的激情,至今仍鲜活激越,如清泉汩汩,无衰无竭。 科研:急国家之所需 在外行看来平淡无奇的粉末、块块,在严东生看来,却如一支支各具特色的奇兵,在经济建设、国防、科技的前沿冲锋陷阵:送卫星上天,纳铁矿炼铁,甚至钻入人体治病疗伤。而他,既像伯乐,从林林总总的材料中选出奇才,又像三军统帅,将各种不同材料训练再造成合用的特种部队,为国家出力。 1949年春天,严东生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博士学位。当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他辞别伊利诺伊大学,于次年初夏回到了中国。他深知,祖国百废待兴,多么需要自己为她发展材料科学。此后,他的科研生涯就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50年,我国钢铁工业急待恢复,严东生就任开滦化工研究所副所长后,立即开始了耐火材料的研究,并到鞍钢参加制订了我国第一个耐火材料的生产、检验、测试标准。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多年,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 1954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包头钢铁厂的建设是国家重点项目,然而包头铁矿的含氟量很高,由于高温下一些氟化物具有很强的侵蚀性,对炼铁装置中的耐火材料的寿命造成严重威胁,这在国外铁矿冶炼中还从未碰到过。这时,刚到中科院冶金陶瓷所任研究员的严东生立刻对耐火材料侵蚀机理和合理选材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先后写出了十几篇学术论文和报告,对高炉各部位的选材提出了科学建议。最后,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稀土中蕴藏着各种稀有金属,其中也蕴藏着许多特别的未知的应用,怎样挖掘我国稀土矿藏的潜在价值?1960年,严东生担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后,指导两个课题组对稀土氧化物与其它高温氧化物体系,进行了十几个系统的相平衡与结晶化学规律的基础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为此,他们在1982年再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上世纪50年代,他研究各类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抗氧化无机涂层和无机高温材料的制备等,使我国飞机发动机的寿命成倍提高;60年代,他研制新型扩散涂层材料,为我国各类卫星的姿态控制开发了关键材料和部件;70年代,他倾心发展特种无机复合材料,为远程导弹突破再入热障难题、发展洲际导弹提供材料基础;80年代,他不断完善学科布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从材料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网;90年代,他预见到纳米级无机材料的研究,将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又朝着这个方面开拓。 管理:内行评审立制度 能攻下一个堡垒的,是将才;能运筹帷幄、统筹全局的,是相才。在科研领域,严东生可谓是出将入相的全才。他不仅在科研上建树不断,在科研方向的把握上,也眼光独具。 1960年上海硅酸盐所成立,时任副所长的严东生就将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从传统硅酸盐材料,逐步转到以无机新材料为主体的轨道上。 在他的领导下,上海硅酸盐所在晶体方面,除水晶、云母、金刚石外,开展了电光、声光、闪烁晶体的研究,侧重晶体生长,并相应开展性能测试与器件研究,对铌酸锂、氧化碲、钼酸铅、钽酸锂晶体的研究在国内是开展最早的,也是做得最好的,后来对锗酸铋(BGO)的研究与开发无论在质量、数量上均居世界前列。在结构陶瓷方面,开展了氮化物、碳化物、相变增靭氧化物等新材料的研究,使上海硅酸盐所成为国家六五、七五无机材料攻关项目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氮化硅的研究可以说是全国的发源地,对涂层材料的研究也是如此。 80年代初,严东生在对国内外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央领导提出了《无机材料的新进展迎接未来的挑战》的报告,建议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强某些薄弱环节,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工业领域缩短与国外的差距,重点发展几种与信息、能源密切相关的无机新材料,以此作为开创这些新兴技术领域的突破口,使微电子技术、光导通讯、新型发动机、太阳能利用、能源储存等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这些建议在编制1986-2000年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的新材料规划中得到了体现。 让科学家管科学家,避免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行政干预,是严东生对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一大贡献。1981年严东生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负责常务工作并主管科学院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委员会。 那时,我的家人在上海,我在北京一直住旅馆,吃客饭,持续了好几年。严东生说起那段日子,淡淡笑了笑,反正那时候出差多,也不很在意这些。80年代初,科学的春天刚刚到来,为重新建立一套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科研管理制度,他和同事到科学院下属的各个所潜心调研。当时我们每到一个所,都要住上五六天,白天晚上开会、谈心不断,一个个实验室去看,掌握了大量而实在的情况。 在如此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他领导建立了一套依靠科学家的评审制度,坚持公平、客观、择优支持的原则,明确规定不得有任何行政干预,这为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作体制的建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交流:心结四海纳贤才 严东生俨然是我国材料学界的一张国际名片,他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名誉科学博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法国波尔多大学名誉科学博士、美国陶瓷学会杰出终身会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衔称委员、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主席、国际陶瓷学联合会执行理事和亚洲地区代表、国际陶瓷科学院创始董事、国际陶瓷学大会主席团成员 他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些头衔对于他的意义:要进行充分的国际交流,才能走到世界科学的前沿,让世界科技为我所用。 改革开放后,严东生几乎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与国际学术界建立联系的努力。1978年,严东生参加中科院访英、瑞典代表团,访问期间签订了中科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的合作协议,以及与瑞典皇家科学院及皇家工程科学院的合作协议。1979年严东生推荐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第一位赴英国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此后又陆续派出多名去联邦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访问学者,这些人回国后大都成为新一代的学术骨干。 从1979年开始,严东生又利用在美国的同学关系,促成了中美陶瓷学界的学术交流。他多次组织双边和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国际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顾问,受邀请作报告,并通过这些活动确立了我国陶瓷学界在国际上的地位。 严东生与丁肇中教授的合作,成了我国科学史上通过国际间科技合作促进我国科技研发能力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个合作在此后的20多年中,不断推动着我国在闪烁晶体领域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几乎是独占性的产业。 1983年,严东生了解到,西欧核子研究中心L3组的丁肇中教授由于建造L3探测器中高分辨率电磁量能器的需要,要生产一万多根23厘米长的BGO晶体。当时,国内外尚无人能长出这种无缺陷、大尺寸的晶体。 但严东生决定接受丁肇中教授的要求。他大胆改变该晶体的生长方案,经过一年的实验室研究,就得到性能优良的大尺寸(30厘米长)单晶体材料。当时美、日、法有关公司也在竞相研制,但在各项性能的比较测试中,上海硅酸盐所的晶体名列榜首。在此基础上上海硅酸盐所和L3组签订了合同。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从实验室成果到大尺寸晶体批量生产的开发工作,保证批量晶体的质量与成品率,成为世界上BGO产出规模最大、质量可靠、享有信誉的单位。 严东生颇感欣慰地说:现在,闪烁晶体已经发展到后BGO时代了!上世纪90年代发展了第二代晶体碘化铯,现在在发展第三代闪烁晶体钨酸铅,因为它的成本可以下降30-40%,而且出光更快。如今,钨酸铅晶体已在上海硅酸盐所的实验室中悄悄生长,预计今年3月有望完成与欧洲核研究中心的CMS探测器合作,晶体将用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 欧美同学会是1913年成立的欧美归国留学生组织,蔡元培是首任会长。留学美国的时候,严东生就曾担任伊利诺大学中国同学会主席。文革之后,他加入了恢复后的欧美同学会。严东生十分重视同学会的工作,在北京,他多年来兼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并任留美分会会长达十余年之久。 2000年7月8日,严东生接替病逝的谢希德先生当选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第六届会长,连任至今。每次邀请各国领事的迎春招待会、国际交流活动,只要他出席,就会亲自撰写英文发言稿,并以流利、纯正的英语致辞,增进与各国使节的友谊。 两年一届的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国际研讨会是欧美同学会的品牌活动,严东生担任了其中四届的组委会和专家委员会主任,并亲自确定选题。为组织好这些严肃的国际会议,严东生一次次亲自致电致函,广邀海内外专家友人,将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进中国。在2006年的国际研讨会上,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教授推介了国外先进的气候交易所新概念,严东生院士敏锐地感到这个想法价值巨大,特地嘱咐大会将建议报送有关部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同学会将举行第六届国际研讨会,主题为现代服务学与大都市发展。原来的题目中提的是现代服务业,严东生将其改成了现代服务学。他说:近些年各国对于服务业的研究促进了新兴学科服务学的诞生,同学会的国际研讨会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品牌,要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对待这个主题。一字之差,足以看出严东生对国际学术发展和变化的密切关注和他持之以恒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养生怡情持之以恒 退休后,严东生的科研工作一天也没停过,不同的是,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他除了上午去研究所外,下午常会和夫人一起在附近小公园里散散步,或者兴致所致,到路边茶坊喝茶,或小咖啡馆品咖啡。 严东生的女儿严燕来这样评价父亲:爸爸一生只为工作,从不虚度光阴,即使每周打两次网球,也是为了锻炼身体,更好地为祖国工作。 的确,面对思路清晰、谈吐挥洒自如的严东生,还真不敢相信他真有90高龄。他颇为得意地告诉我们,现在他即使不戴眼镜也能看书看报,我只有150度的老花。这样的健康,实在让我们忍不住又问了一个他已经回答过很多次的问题您是如何养生的? 网球:打到85岁半 严先生爱打网球是出了名的。这次造访,我们特地带了他喜欢的网球明星费德勒的签名照片。他拿着照片,笑了起来,说:我夫人比我更迷费德勒,她看到一定更喜欢。这两位90岁的老人,甚至还会半夜起来收看温网、美网的比赛。 我打网球直到85岁半。严东生开始聊起了他的网球生涯。他回忆说,清华有个习惯,不管多忙,一到下午4点半,大家都去体育场锻炼。清华当时最红的运动是打篮球,还有一个室内游泳池,几个网球场。他在崇德中学、清华和燕京大学养成了锻炼的习惯,从读研究生到当助教,他每天下午5点,必定去运动场锻炼,完后洗个澡,吃晚饭,然后晚自习。 此后,他一直坚持锻炼,即使在文革时期也不曾间断。他喜欢运动,尤其是打网球。几十年来,他每周四、日的上午,一般都会到网球俱乐部里去打上一两个小时的网球,有时也会在健身房的跑步器上快走三四千米,让自己舒舒服服出身汗。 直到2003年初秋的一天,严东生上午刚打完网球,下午去公园散步,没想到膝盖突然出了状况,被出租车送回了家。经过医生诊断,原来是软组织磨损,内部发炎了。医生下了禁令:从此不能再从事跑、跳等剧烈运动。他的网球生涯从此结束了。 知道不能打网球后,我把拍子、网球都送人了,不过比赛还是喜欢看。他说他喜欢费德勒的风度。当然,他也喜欢看别的体育赛事,如田径、足球,他已经在盘算着今年的北京奥运会,有多少精彩的比赛可看了。 几十年始终对网球热爱 休闲:喜欢读书读报 在严先生的书桌上,少不了放着《科学》、《自然》等著名的国际科学杂志。他告诉我们,这是他的另一大休闲方式读书读报。我一年要花费上万元人民币,来订阅《自然》、《科学》和《先进材料》这三本杂志,这使我能随时掌握国际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自然》、《科学》这两本杂志选稿、审稿严格,新闻、消息、论文又来自不同国家,他认为非常有学术价值。严东生不但会仔细阅读每期刊物,还会将其中一些认为值得关注的内容推荐给学生。 说到报纸,严先生特地提到了文汇报,我家里报纸也有七八种,要算文汇报订的时间最长,从什么时候自费订文汇报,我也想不起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此以后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他还特别提到科技文摘版面一些有关介绍新材料、纳米技术的文章,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机化学》对无机材料工程专业不重要吗?
wangxh 2010-4-16 09:00
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两个方向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真的不重要吗? 鄙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向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非常匮乏。询问之后了解到,学生在大一仅仅学了48学时的《 普通化学 》。学生说,书的内容浅、老师讲的也浅,甚至达不到高中化学的深度。找来一本看了看,感觉安全工程、经济专业挺适合跟科普差不多。 查了国内一些设置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学校的培养方案,《无机化学》都是很重要的基础课,而且设置学时一般不少于80学时。所以在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时,就把《普通化学》改为80学时的《无机化学》。 有意思的是,讲授金属材料方向课程的部分教师则认为《化学》基本没什么用,打算把《普通化学》也给砍掉! 就刚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向09级34位学生群发一个信息: 你们学的大学化学是不是这个?大学化学,编者: 徐雅琴、张金桐,中国农业出版社 。收到的几个回复如下: 看看回复,只能是一声唉息,这可是上学期刚刚学的呀! 请各位帮个忙,给点建议或观点,倔人俺在此深表谢谢!
个人分类: 教之道|5152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