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无风不起浪——谈谈波浪是如何由风引起的
热度 23 武际可 2016-3-21 10:36
无风不起浪 ——谈谈波浪是如何由风引起的 注:文中为了简单定量地说明具有微小扰动的液面,在风的作用下会起波浪,引进了少量简化计算,如果对这部分没有兴趣,可以跳过,直接看得到的结论就可以了。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是说风在水面上拂过才引起水面的波浪。所以 南唐冯延巳 有词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南唐冯延巳 的词是说的微风的情形,而且风是“乍起”,即风吹的时间不很长,所以只是把水面吹皱。如果风速很大,风吹的延续时间又很 长,还能够在江河湖海里掀起惊涛骇浪、翻江倒海。有纪录显示,台风引起的海浪起伏高度竟可达32米。大约有10层楼高! 图1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图2 惊涛骇浪 从人们的直觉来看,似乎是由于风吹过水面时空气与水面的摩擦力把水带动引起的波浪。其实,没有那样简单。因为要是那样的话,既然风与水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上,总是水平地沿着水平面并指向风吹的方向的,所以风的作用只能带动表面的水随着风的方向流动,而不会掀起那样垂直于水面起伏的波浪。所以实际情况和这种直觉并不符合。那么,水到底是怎样掀起波浪的呢? 这个问题有许多人进行过研究,有的主要考虑风对水面的法向应力 ,当然也有的主要考虑切向应力 。还有的用数值方法来求解。迄今也很难说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我们这里利用比较简单的力学模型来进行定性的讨论。 先来看一种情形,如图设粗线代表已经有一个波浪的水面。风是从左边吹来的。设想与水面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在虚线所画的那个高度上风速已经是均匀的了。并且设想风是吹过由水面与虚线组成的洞体的。显然,水面高处A,洞体的截面比起水面低处B的截面要小,所以A处的风速要比B处的风速大。 图3 风与水面作用的示意图 流体力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就是伯努利定律。这个定律说,在一条流线上,流体质点的速度与在这点的压强成反比。也就是速度愈大压强愈小。更具体地说是沿着一根流线,我们设流体质点的速度为 v 密度为 ρ ,这点的压强为 p ,它们之间有关系 ½ ρ v 2 + p = 常数。 从这个定律可以看出,流体速度大的地方,压强要小,速度小的地方压强要大。也就是一般地可以说,既然在水面高处风的流速比低处大,那么在水面高处相对于平均压强来说是负值,而水面低处取正值。 这就是说,在有风的情况下,只要是水面有了起伏,水面高的地方受一个向上的吸力,而低的地方受一个向下的压力。 在没有风,也没有别的扰动的情形下,水面的自然平衡状态是水平的。如果有一个扰动,使水面的一个地方鼓起来了,像下图,中心滴进一滴水。这时,在重力作用下,鼓起的地方就要向下运动,当鼓起的地方达到水平面时,由于向下运动的惯性,那些质点还会继续向下运动,直到把原来鼓起来的地方向下形成一个坑。这地方形成了坑,原来这地方的水质点便会被挤到四周,使得四周高起来。这时,四周高起来的地方又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又要形成一圈环状的坑,原来坑的地方又会向上运动鼓起来。就是说,原来鼓起来的地方的水质点,会不断上下运动,而周围便形成波,一圈一圈往外传。随着波的运动能量往外传,再加水内部的粘性,运动的振幅逐渐衰减下来趋于平静,水面又回复水平的平衡状态。 图4 水滴引起的波浪 图5 波浪起伏时流体质点的运动 图5表示在小振幅的波浪,或者说在线性化表面波理论之下,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它们都在沿着一个近似圆的轨迹运动。在质点处于液体愈深则圆半径愈小,切逐渐变为椭圆。 现在,我们考虑平静的水平面上有风吹来。从前面讨论,我们看出,只要水面有任何的轻微扰动,亦即当水平面有任何一点小的高低不平,于是高的地方就受一个向上的吸力,低的地方就受一个向下的压力。水面的任何地方都在上下运动,随着上下运动,同一个地方一会凸起,一会凹下去,凸起来,风就向上吸,凹下去风就向下压。不过,由于凸面不管是在上升还是下降都向上吸,凹面也是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都是向下压,所以这种情况下并不会有能量输入。水面的波动也不能够保持。 现在我们要问,当水面经过微小的扰动凸起来后,怎样的风速能够使这个凸起维持?显然,如果风速比能够维持水面凸起略微大一点,因为凸起的地方受风的作用向上吸,凹面受风的作用向下压,波浪就会维持和继续升高。为此,我们做下面的简单估算: 考虑图3上的A点,大气的密度为 ρ 风速为 v ;我们还由小振幅重力波理论知道,水面上A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以 R 为半径的圆,不妨设这个质点的运动周期为 T ,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是1000 kg/m3,重力加速度为 g ,A点的速度是2πR/T显然质点A所受惯性力和风力与重力相平衡的条件,即风对A点向上吸力加上A点做圆周运动的向上的惯性力应当和A点所受的重力相平衡,这就是: ½ ρv 2 /R+1000(2πR/T) 2/R=1000 g. 密度用 ρ =1.29kg/m3 代入 , 近似用g=10m/s2,π2=10代入,就近似得到。 v 2 =800 R (10-40 R / T ) 由于式中左边为正,所以右端必须有 R / T 0.25., 即R0.25T,否则在无风的条件下,A处的质点会自动跳离水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在实际情况,水面的微小扰动,可以有不同的R和不同的T,这对应于不同的波长与周期。于是可以看出,当 R / T 与0.25很接近时,很小的风速就能够使微扰动的水面凸起不再下落。 上面我们是对于水面上一个质点微小扰动后所受的重力、风力和惯性力来讨论,他被风“掀起”的条件。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讨论风压对这个被扰动后的液面所做的功。 设在传播中的波面的表达式为 y = A sin 2π ( x/l — t/T ) , 其中 y 是波表面质点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T 是周期, l 是波长, A 是波幅。 我们知道,力乘物体的速度,就是力做功的功率。现在我们来考虑空气压力作用在行波面上做功的功率。为此,我们计算上下运动的速度 u=∂ y /∂ t = — ( 2 A π1/ T ) cos2π( x / l — t / T ) , 其中 u=dx/dt ,是波传播速度。 现在考虑作用在波面上的压强。我们前面讨论过,风压的分布是随液面的起伏不同,扣除平均大气压力,在波面高处,有向上的吸力,在低处有向下的压力。在实际情形下,压强的最大处并不是出于如图 3 波面的最高处,而是略微偏右一点,也就是略微偏向波面最高点的背风面。这种情况就使压强的表达式有一个小的位相偏移量 δ 即 p =Bsin( x / l — t / T — δ ). 为简单计,令 α = x / l — t / T ,于是在一个振荡周期中,风压对波面所做的功率在一个振荡周期上的积分为 U=ʃ pu d t = ʃ d t , 积分是从 0 到 T 。 由于 sin 2π ( α—δ )=sin2 π α cos 2π δ —cos 2π α sin 2π δ , 把它代入上式,经过简化和积分就得到 U= ʃ pu dt= ( 2 AB π 1 /T ) sin2 π δ ʃ d t , 由于积分前面的系数都是正的,被积函数又是平方项,显然这是一个正值的积分。就是说,风压对波面不断做正功。也就是说,只要是有风,它就会不断向有微小扰动的液面输入功,从而增加液体的动能。这就是只要风不断吹,波浪就会不断升高的道理。 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看到,在用前面的式子求出的风速的条件下,水平的水面平衡是不稳定的。就是说风速的任何增加都会使水面离水平面越来越远。这就是为什么,风一吹,水面就起波浪,也就是“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道理。 不过又会产生一个问题,既然有风持续吹,波浪就会越来越高,是不是就会无限高下去呢?不会的,我们知道波浪往远处传就相当于把能量传播出去,另外水的粘性也会消耗一部分能量,这样,当风输入的能量和波传播以及水的粘性消耗的能量平衡时,即使风继续吹,波浪也不会再高上去,而会维持在一个高度上。一般说来风速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浪越高。下面这张表,就是一张在风吹的条件下风速和海浪高度的对照表。它对于航海的人和渔民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因为从气象台知道了预报的风速,就能够大致估计出浪高,就会估计是不是适宜出海。 风力等级和风速的关系对照表 风级 名称 风速 风压WO=V 2 /16 kg/m 2 ,10N/m 2 陆地地面物体象征 海面状态 浪高(M) km/h m/s 0 无风 1 0-0.2 0-0.0025 静,烟直上 静 0 1 软风 1-5 0.3-1.5 0.0056-0.014 烟能表示方向,但风向标不动 微波 峰无飞沫 0.1 2 轻风 6-11 1.6-3.3 0.016-0.68 人面感觉有风,风向标转动 小波 峰无破碎 0.2 3 微风 12-19 3.4-5.4 0.72-1.82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小波 峰顶破裂 0.6 4 和风 20-28 5.5-7.9 1.89-3.9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轻浪 白沫波峰 1 5 清风 29-38 8.0-10.7 4-7.16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中浪 折沫峰群 2 6 强风 39-49 10.8-13.8 7.29-11.9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大浪 到个飞沫 3 7 疾风 50-61 13.9-17.1 12.08-18.28 全树动摇,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巨浪 破峰白沫成条 4 8 大风 62-74 17.2-20.7 18.49-26.78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狂浪 浪长高有浪花 5.5 9 烈风 75-88 20.8-24.4 27.04-37.21 建筑物有小损 狂浪 浪峰倒卷 7 10 狂风 89-102 24.5-28.4 37.52-50.41 可拔起树来,损坏建筑物 狂浪 海浪翻滚咆哮 9 11 暴风 103-117 28.5-32.6 50.77-66.42 陆上少见,有则必有广泛破坏 狂浪 浪峰全成飞沫 11.5 12 飓风 118-133 32.7-36.9 66.42-85.1 陆上绝少,其催毁力极大 海浪滔天 14 13 134-149 37.0-41.4 14 150-166 41.5-46.1 15 167-183 46.2-50.9 16 184-201 51.0-56.0 17 202-220 56.1-61.2 在图3上,我们看到的情形是在水面有起伏时,水面上的空气流动还是贴着水面流动的,也就是说空气的流动还没有产生漩涡。实际上,在波浪的形成的水面背风面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在浪的背风处就会有风的漩涡产生。如图5我们看到在波浪背风的地方产生了风的漩涡。我们知道漩涡中心的压强很小,所以那里的吸力更大。这就说明当波浪高到一定程度,波浪的形状便会是顺风的一侧更高。这种压差,一方面使波浪顺着风吹的方向前进,这就表现为行波,即波的高度不变,但它的波峰以一定的速度顺风前进;另一方面背风涡的压差使得波的形状愈来愈不对称,即背风面愈来愈陡,这种趋势不断发展下去波浪就会破碎产生如图7那样的效果。在实际中就会出现浪花、波浪倒卷、波浪翻滚、惊涛骇浪的情况。 最后,回过头来说一说风和水面的摩擦力的问题。我们看到风引起的波浪起伏主要是由于风引起水面压强变化。原因是风与水面的摩擦力很小,是因为空气和水之间的黏性系数很小,只占次要的位置,所以在讨论风引起的波浪时可以忽略不计。 还应当指出的是,如果有两种比重不同的流体,而且上面比重小的那一层在以一定的速度流动,两层流体之间也会有波动。这和风与水波的情形是类似的。在具有泥沙的水库放水时就有这种情形,这时,比重大的泥浆在下面,上面含泥沙较少的水流动,就会激起下面泥浆的波动。如果控制得好,就会把水库里的泥沙带走,使水库的泥沙沉积减缓。这就是平常说的异重流的问题。 图6 波浪中背风的漩涡 图中带箭头的线表示风的流动方向,黑箭头表示水质点运动方向,+、-号表示该处压强与平均压强为正还是为负。 图7 波浪破碎 所以,我们可以做结论说,风引起波浪主要是由压强变化而不是由摩擦力引起的。 参考文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nd_wave 王振东,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谈流体运动的不稳定性,《力学诗趣》p.43-48(王振东、武际可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Phillips,O. M. (1957), On the generation of waves by turbulent wind, Journalof Fluid Mechanics 2 (5): 417–445, Bibcode:1957JFM.....2..417P,doi:10.1017/S0022112057000233 Asin2 π(x/l — t/T) Miles, J. W. (1957), On the generation ofsurface waves by shear flow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3 (2): 185–204, Bibcode:1957JFM.....3..185M,doi:10.1017/S0022112057000567 附记:本文中的图片与表格,除图3外都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科普|32491 次阅读|26 个评论
求助:游泳池水波模拟软件
热度 1 charlesqwu 2012-5-29 06:50
求助:游泳池水波模拟软件
求助:游泳池 水波 模拟软件 问题:在一个平静的水面,加入一个或多个移动点后,模拟其水波。 如果你使用过或知道此类软件,请给一些信息。非常感谢!
3759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波
热度 1 math611 2011-4-13 10:28
渺渺水波低赤岸,蒙蒙云气淡扶桑。---- 王安石 偏微分方程要介绍的一部分内容是波的传播。内容上需要推导方程和解的讨论,包括弦的振动、膜的振动以及高维体的振动。 理解波的传播可以通过实际观察。这里依据方程做了一视频供参考,帮助理解波传播的性质。详细请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4NDMwNzg0.html (高清) 有点搞笑的是居然被Youku放到了“ 原创频道 原创列表 自拍作品 ”,自拍作品哦?是不是骗过了编辑不得而知。 模拟演示的是一滴水滴入水中后荡起的涟漪,可以看见通过堤坝间的小缺口后还会产生衍射。视频还反映了波在边界和堤坝上产生的多次反射。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贴子: 水波 PDE 波动方程 模拟
3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水波引起的疑问
热度 2 pengcd0632 2011-3-5 10:31
这里讨论的水波是空气的流动即风引起的. 首先,水面上的空气由于温度的变化存在一种密度梯度导致流动,由于摩擦附带水面发生波动。那么,风速和水的波速之间定量关系如何?波纹出现或者可观测的波纹出现又需要风速达到什么样的阈值?空气在出现温度梯度的时候水同样也存在面内温度梯度,这种面内温度梯度会不会导致形成水波?那么,如果在一个水面内本来就存在一块突起的石头,这时由于温度导致的波纹会首先出现在石头附近呢?还是从远离石头的地方奔向石头?(石头导热是快于水的,这里给出的水面和石头在大小上是可比的,不像辽阔的大海上的小孤岛那种形式,而是一种湖中小岛的模式). 其次,我们把这种湖岛空气模型的热源由太阳转变为底部供热即水底加热,热量通过水传递到岛或者空气,在这样的一个温度梯度下,当温度由高(远低于沸点)至低(远大于结晶熔融温度)变化时会导致形成什么样的水面波动?(这里要排除由于温度剧烈变化导致的湍流。)
3492 次阅读|2 个评论
体验水波:横波和纵波的混合
wliming 2010-10-6 22:48
一些教材指出,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而是两者的混合。但是,我心里还是一直犯嘀咕。刚过去的暑假,我在海里游泳,特别注意体验了一下海浪的感觉。我感到,浮在水面上的人体,在海浪经过的时候,的确很像是和下图中的圆柱体一样运动的,特别是海浪过后的回水感觉非常明显。当然,观察水面上的树叶的运动可能更清楚,可惜我当时没找到合适的目标。
个人分类: 物理学|417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雨滴掉在池塘里会形成一个一个圈圈?
harmonism 2010-4-16 19:18
为什么雨滴掉在池塘里会形成一个一个圈圈? 曾纪晴 昨日,冷空气来袭,原本潮湿闷热的天气突然就变得冷雨霏霏。这样的天气里给我们接送孩子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如果不是下雨,平时我跟儿子都是一边聊天一边去幼儿园或从幼儿园回家。可是下雨时,我只顾着早点回家,也就不吭声了,况且雨声哗哗,说话也很难听清楚。 可是,当我骑车经过一个池塘边的时候,儿子突然大声地问我:爸爸,你看池塘里有什么? 我看了看池塘,池塘里什么也没有啊。这是我们单位里一个废弃的池塘,除了蓄水长蚊子之外恐怕没有其它功能了。于是我问:没有什么啊。你看见了什么呢? 小家伙于是提高嗓门再大声说道:你再看看!池塘里有什么! 没有什么啊!只有雨打在水面上。我看见除了雨点打在池塘水面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那我问你,为什么雨点打在池塘里会有一个一个圈圈呢?哦,原来小家伙注意到了雨点打在水面上形成了圈圈。他就是想问这个问题啊。是啊,我们大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似乎它们早已不存在。而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 哦,是啊!我看见池塘里好多圈圈了!你提的问题非常好!等一下回家再给你解释吧!我想很快就要到家了,回家再说吧。 可是儿子很想现在就知道。只好费力地在雨声中给他讲解:你想想,雨滴掉进池塘里后,原本平坦的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会被雨滴打一个洞!儿子大声说。 没错!但是这个洞会一直存在下去吗?我问道。 不会!它会弹起来!小家伙用了弹起来的说法,很形象。 是的,雨滴打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洞,接着又马上弹回来。但由于雨滴从天上掉下来的时候它有很大的动能,当那个洞弹回来的时候,它不会刚好回复到原来的平坦水面的位置,还会往上供,形成一个凸起。那么,这个凸起会不会一直凸起来呢? 不会,它会沉下去!小家伙又大声回答到。 是啊!你看,雨滴从天上掉下来打在池塘水面上之后,形成一个洞,然后洞又弹回来,又向上形成一个凸起,这个凸起又要往下沉,下沉之后它又会形成一个凹洞。就这样,在雨滴掉下去的地方,就会形成振动。你知道,振动就会形成波。我以前告诉你声波和光波,那么你知道这个水面上的振动形成的波叫什么? 那就叫水波了! 是啊!这就是水波!就像声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水波也会向四面八方扩散,扩散的速度是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圆圈。你有见过雨滴打在水面上形成三角形的水波吗?我觉得三角形这个说法估计会引起他的兴趣。 果然,小家伙听说三角形的水波就哈哈大笑起来:你也不会见到正方形的水波,你也不会见到长方形的水波,你更不会见到梯形的水波,你也不会见到菱形的水波! 2010-4-16
个人分类: 天和之路:一个父亲的育儿日记|10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