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释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求真的文化与学术的纯洁
benlion 2013-1-13 08:01
科学、文化的传播与行为,应该“理解信息的涵义”,不能只流于信息的传播形式,前者是同行或内行的信息诠释与传递,后者是一般外部操作管理,如同,考试题教授可阅读思考题,计算机只能识别打孔填充题,所见大量有关 SCI 、 GDP 和人才考核、绩效考核都是设计成便于一般管理人员操作的模式之故。 文库或知识体系,相当于人类社会的智慧库,如同一个人的大脑记忆信息,如果信息混乱和错误,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后果;故而,文化界、知识界、学术界和教育界、媒体界求证信息的客观真实,尤其学术界、科学界的求真务实、伦理规范和知识殿堂的圣洁非常重要。 参见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52509.html 。 另, 商业行为与学术行为有别: 90 年代参与的北京一私立 “ 转基因动物研究所 ” ,我设计其广告为第 1 家 - 因为,国际上未有以 “ 转基因动物 ” 署名的研究所,然,转基因动物研究在 1980 年已经建立是众所周知, “ 第一届 ” 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亦然,国际上已有大量会议只是未署名 “ 第一届 ” 等 - 当时筹建国际协会,《Transgenic Research》也应我之邀将作为会刊。
个人分类: 2013|1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集、约与集约辨析,兼论集约用地的五个层次
热度 2 vcitym 2011-10-25 20:12
一直在做集约研究,可今天突然想到,集约原本不是一家,后来成了一家。那么,不是一家之前是什么样子呀?百度一下,发现,原来如此。 集: 详细字义   集 jí 会意。字从隹,从木。“木”指树木。“隹”为“锥”省,意为“锥形”、“金字塔形”。“锥”省与“木”联合起来表示“金字塔形的树木上面里外都有许多鸟儿停歇”。 本义 :群鸟借助树木枝条组成金字塔形社会。金字塔形的鸟群体。 引申义 :(鸟群)会合。 说明 :“集”不是指乌合之众,而是指有最高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民众三个层次的有序群体。 维基百科: 集合 (或简称 集 )是基本的数学概念,它是 集合论 的研究对象。最简单的说法,即是在最原始的集合论─ 朴素集合论 ─中的定义,集合就是“一堆东西”。集合里的“东西”,叫作 元素 。有条件具有交换律、结合律等。 约:详细字义 约yuē ,字从糸,从勺,勺亦声。“糸”表示“缠束”、“绑定”。“勺”意为“专取一物”、“专注于一点”。“糸”与“勺”联合起来表示“专门对一件物品进行绑定”。 本义 :专物专绑。 维基百科:无解释 集约:详细字义 1、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2、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 核心力量 ,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3、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博主:我们理解的集约,其实就是不断形成金字塔,先是磊塔底(级差地租1,或者就是初级集约),然后是砌塔身(级差地租2,或者是次级集约),最后是搭塔尖(级差地租3,或者是高级集约,如CBD区)。 当前人们讨论节约集约用地,其实包括了几方面的含义。节约主要指增量而言的。集约则侧重于存量而言。节约抓得紧促进集约度提高;集约抓得紧促进节约度提高。 集约用地分为不同层次,初级集约就是简单的增加劳动和物质要素提高效益,如初级农业生产、初级居民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指主要指标),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看得见是标志。次级集约则是在初级集约基础上,增加管理和技术导致的效益提高,体现在辅助工作和生活科技产品替代人工,技术密集型替代劳动密集型。高级集约则是在次级集约基础上通过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增加艺术投入,提高效率和幸福程度。体现在智力密集型替代技术密集型。 延伸阅读1: http://wenwen.soso.com/z/q199583963.htm 反映集约经营程度或水平的指标有:①单项指标。包括单位面积 耕地 或 农业用地 摊得的 农具 和机器的台数(或机械马力数)、电费(或耗电量)、肥料费(或施用量)、种子费(或种子量)、 农药 费(或农药量)、 牲畜 头数和 人工费 (或 劳动量 )等。②综合指标。包括单位面积耕地或 农用地 摊得的占用资金额、 固定资产 额、生产 成本费 、 生产资料 费等。反映集约经营经济效果的指标有:单位面积耕地或农用地上所获得的产量、 产值 、 增加值 和纯收入,以及单位投资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增加值或纯收入等 土地经营集约度可以分解成两个相关联的概念,即初级集约度和次级集约度。初级集约度指在土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土地的资本或劳动的数量,土地产品包括作物、矿物、办公楼、住宅空间和高速路等。次级集约度指特定地点加工土地产品过程中使用资本或劳动的数量,例如畜牧产品加工、矿石的冶炼、 制造业 、商业的经营乃至住宅的使用等。 延伸阅读2: 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1/04/11/301243.html “与农用地不同,建设用地的利用有初级利用和次级利用,初级利用如房地产开发,次级利用如工业生产。在初级利用阶段,如果市场规划、技术条件都许可,开发商实际上有追求开发高强度的动力,毕竟开发强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初级利用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而次级利用强调的是能够产生最大的产出,效益最大化。” “现实生活中,在对生产的总投入一定时,建设用地初级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总产出和土地的总体集约利用程度。如何来权衡、选择?讨论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设定目标,即建设用地利用初级集约程度和总体集约程度都要高。前者反映了土地资源短缺的客观要求,后者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具体到评价指标的表征,建设用地节约利用评价重在考察增量土地利用状况,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侧重考察存量土地利用状况,评价指标应把握初级集约、总体集约的双重要求,着重考察土地对建设、社会(如人口)、经济(经济投入、产出或产生效果)的容受力状况。此外,土地利用管理(尤其是市场化管理)状况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土地管理绩效问题不能忽视。”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45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版《辞海》为何剔除“父母官”
gongshiliang 2010-12-16 20:59
新版《辞海》为何剔除父母官 【 作者:章关培 转引自《新民晚报》 2010-12-16-B5 版】 父母和官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合二为一,称父母官,成了专有名词,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社会影响。 老的《辞海》及新版《辞源》,都有父母官词目,但解释得并不完全,没有明确指出父母官究竟源于何时、盛于何时、历史演变,引证也有孤寡欠足之嫌。比如,宋王禹偁有《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百里抚惸嫠。该诗后有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个自注就比《辞源》更明白,是将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最早的一个出处。 《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明张志淳:《书》曰元后作民父母,《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则父母二字,皆人君之称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国君。 秦汉后,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建立、发展,以天子自居、雄踞九五的皇帝,对臣民仅仅称其为父母,显然觉得不够意思,皇帝把先秦以来戴在头上的父母冠扔了,遂称万岁、万岁爷。 汉代曾出现了两个有非常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吏民亲爱信臣,尊为召父。荏苒百年,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父母官一词即源于此。这时父母一词已有了地方官的含义,自此广传后世。称官为父母官,盛于明朝,风行天下,是明中叶以后的事。 父母官兼具领导与爱护两种特点:为民做主与爱民如子。在汉语中,父母官还有一种用法,就是指称家乡地方官。朝廷命官为避嫌,常要离开家乡异地为官。朝中的大官,极少有祖籍在京城,大多数父母都在京都外的地方。这些官对家乡官也称父母官。父母官的两种含义、所称适用对象虽然都是地方官,用法上却有讲究:前者是百姓对长官的称谓,是对长官的一种敬畏和赞誉,后者是朝中高官对比自己地位低得多的地方官的一种尊称、自谦表示。县官不如现管,是希望对方对自己的父母亲眷有所照应。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公民与政府、老百姓与各级领导的关系,成了主人和公仆的关系,成了衣食父母和儿子的关系。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阐明了这种关系。 说父母官,不是当官的把老百姓当作父母,而是把自己当作老百姓的父母,这就颠倒了国家政府领导与公民的关系,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父母官是人民公仆的对立面,实质是封建特权加草民意识形成的政治怪胎。也许这就是新版《辞海》删除父母官词目的原因之一吧。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2264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书笔记】《四书》名言释义
xu782219 2010-4-17 04:45
《四书》名言释义 《四书》体现了传统儒学两大里程碑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伦理思想有极深刻的影响。有人把它称作中国的《圣经》,是很有道理的。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论语》和《孟子》分别是后人所编纂的孔子及其弟子和孟子的言论集,《大学》和《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宋儒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门弟子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之孙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知儒学最重要的思想文献。朱熹据此将其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经典作家孔子、曾参、子思、孟子之手,所以称之为四子书,简称四书。朱熹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此后,《四书》受到历代重视,有很多学者注释。 ───────────── 1《大学》名言释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就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内心的光明之德,在于使民众自新,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不动摇。 达此目的的八个步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001- 致知在格物。 ──探究了事物的原理才能使识见提高。 002-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身修饰了才能使家族整顿,家族整顿了才能使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了才能使天下太平 003- 以修身为本。 ──把修饰自身作为根本。 004- 无所不用其极。 ──君子在任何方面都尽可能自新。 005-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 ──盛大的德行尽善尽美,民众不能忘怀。 006- 即物而穷其理。 ──接触事物而穷究它的原理。 007- 君子必慎其独。 ──君子必定谨慎自己的独处。 008- 心广体胖。 ──心胸宽广则体魄舒泰。胖( pan 二声):舒适。 009- 心不在焉。 ──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全句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010- 虽不中不远矣。 ──(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不能做到也相差不远了。 011-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君子自己具备的,才能去要求他人;自己不沾染的,才能禁止他人。 012-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喜好民众所喜好的,厌恶民众所厌恶的,这就叫做民众的父母。 013- 聚财则民散,散财则民聚。 ──聚敛财货民众就离散,散施财富民众就归聚。 014-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唯有仁人才能亲近人,才能憎恶人。 015- 君 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有一条大道,一定要忠信才能得道它,而骄傲放纵就会失去它。 016- 生财有大道。 ──生财有大道(:生产者多而消费者少,创造快而消耗慢,财富就会经常充裕)。 ───────────── 2 《中庸》名言释 ───────────── 017-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是不可片刻离弃的,可以离弃就不是道了。 018- 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谨慎自己的独处。 019- 中也者,天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是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是天下的基本规律。 020- 隐恶而扬善。 ── 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全句为: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隐恶扬善,把握住两端,取其折中施行) 021- 拳拳服膺而弗之失也。 ──有一点进步就牢牢地把握在心间而不失掉它。 022- 半途而废。 ──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全句为: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023- 君子之道费而隐。 ──君子之道广大而又精微。 024-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君子的道,从匹夫匹妇开始,但它的高深境界则昭著于天地。 025- 道不远人。 ──道不远离人。 026-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施加于自身感到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于他人。 027-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上不埋怨老天,下不责怪他人。 028-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的道,好比走远程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山必须从低处起步。 029- 大德者必受命。 ──大德者必定会承受天命。 030-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 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亡者如同侍奉现存者。这就是孝的顶点了。 031-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亡故,这些政事就废弛。 032-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亲近亲族的差别,尊敬贤人的等次,就是礼产生的原因。 03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做任何事情,预先有准备就成功,没有准备就失败。 034-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是上天的准则,做到诚是为人的准则。 035-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国家将要兴盛,必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败亡,必定有妖孽的前征。 ───────────── 3《论语》名言释 ───────────── ───────────── 3 -01 《论语学而》名言释 ───────────── 03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时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 03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同志和同事不约而同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038-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为他人所知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39-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大道就会产生。 040-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仪容伪善,仁就不多了。 041- 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日用三件事省察自身。 全句为:曾子 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042- 言而有信。 ── 说话算数,有信用。全句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043- 过则勿惮改。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044- 慎终追远。 ──谨慎送终,追念远祖。 045- 温良恭俭让。 ──温顺、和悦、恭敬、克制、谦逊。 046-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年不改变父亲的准则,可以说是孝了。 047- 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作用,和谐为重。 048-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贫困而不谄媚,富贵而不傲慢。 04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 3 -02 《论语为政》名言释 ───────────── 050- 为政以德。 ──用德行来治理国政。 051- 一言以蔽之。 ──用一句话来概括。 052- 思无邪。 ──思虑没有邪念。 053-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用德行来引导,用礼仪来治理。 054- 三十而立。 ── 055- 五十而知天命。 ── 056- 从心所欲,不逾矩。 ──随心所欲而不逾法度。 057- 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有的知识,了解新的知识。 058- 君子不器。 ──君子不是器皿。君子不应像器皿那样只具备某种单一技能,而应是具备多种才能,而且又能将这多种才能融会贯通、互用的人。 05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先做,而后再说。 06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具体实践中疑惑、犹豫。 061-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学习异端邪说,这才是祸害啊! 06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063- 多闻阙疑。 ──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其余的,就会少犯错误;)。 06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作为人而没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 065- 见义不为,无勇也(化为见义勇为)。 ──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是没有勇。 ───────────── 3 -03 《论语八佾》名言释 ───────────── 066-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067- 礼,与其奢也,宁俭。 ──礼与其奢侈,不如俭约。 068- 祭神如神在。 ──祭神如同神存在。 069-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得罪了上天,连祈祷的地方也没有。 070-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周借鉴了夏、殷两代,多么丰富的典制啊! 071- 每事问。 ── 072-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快乐而不放纵,哀怨而不感伤。 073- 既往不咎。 ──过去的事情不怪罪。 ───────────── 3 -04 《论语里仁》名言释 ───────────── 074- 仁者安仁。 ──仁者安于仁(安贫乐道)。 075-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仁者能喜好人,能憎恶人。(区分善恶) 076- 朝闻道,夕死可也。 ──早上闻知大道,晚上死去都行。 077-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谋求能为他人所了解。 078- 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主张是用一个东西贯穿着的。(一:忠恕,即仁) 07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对义明了,小人对利明了。 080- 见贤思齐。 ──见到有才干的想向他看齐。 081-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岁不能不知道,)一则是因此喜悦,一则是因此担心。 082- 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语谨慎,行动敏捷。讷( ne4 ):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083- 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行的并不孤独,必定有亲近他的人。 ───────────── 3 -05 《论语公冶长》名言释 ───────────── 084- 道不行,将桴浮于海。 ──大道施行不了,就乘着木排飘洋过海。 085- 闻一以知十。 ──闻一知十。 086- 朽木不可雕。 ──腐朽的木头不能雕琢。 087-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言谈而观察他的行为。 08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奋勉而好学,不耻于向下求教。 089- 三思而后行。 ──反复思虑多次以后才施行。 090- 斐然成章。 ──成绩相当可观。 091- 不念旧恶。 ── ───────────── 3 -06 《论语雍也》名言释 ───────────── 092- 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于人,不重犯错误。 093- 君子周急不继富。 ──君子周济急难不襄助富有。 09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的人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095-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谈论高深的东西,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 096- 敬鬼神而远之。 ──敬奉鬼神而远离它们。 09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 098-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广泛地学习典制,用礼仪来制约。 09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要立身从而使他人立身,自己要通达从而使他人通达。 ───────────── 3 -07 《论语述而》名言释 ───────────── 100-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传承成说而不创立新义,信奉并喜好古时候的准则。 10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不满足,教导他人不厌倦。 102-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引申为举一反三)。 ──举一个方面不能进而理解其他方面就不再讲解。 103-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举用就实行,舍弃就藏匿。 104- 死而无悔。 ── 105-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临事有所戒惧,喜好谋划成事的人。 106- 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很长时间不知道肉的滋味。 107- 求仁而得仁。 ──谋求仁而得到了仁。 10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却富有而且显贵,对于我就如同浮云一般。 109-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发愤起来忘记了吃饭,欢乐起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 110- 生而知之。 ── 111- 好古,敏以求之(好古敏求) ──喜欢古代典制,勉力以求。 112-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神鬼。 1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同行,必定有我足以师法的东西。 114- 天生德于予。 ──上天把德行赋于我。 115- 文、行、忠、信。 ──典制、德行、忠诚、守信。 116- 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向往仁,仁就来到了。 117-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心地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 3 -08 《论语秦伯》名言释 ───────────── 118-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快要死去时,它的叫声悲哀;人快要死去时,他的话语善和。 119- 犯而不铰。 ──受到冒犯却不计较。 120- 临大节而不可夺。 ──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动摇。 121- 任重而道远。 ──责任重大而道途遥远。 122- 死而后已。 ──直到死才停歇。 123-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对于道,)民众能在使用中遵行,但不能在使用中理解。(须教育) 12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谋划它的政务。 125- 才难。 ──人才难得。 126- 三分天下有其二。 ──据有天下的三分之二。 ───────────── 3 -09 《论语子罕》名言释 ───────────── 127-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任意,不专断,不固执,不自大。 128- 空空如也。 ──一无所知。 129- 循循然善诱人(循循善诱)。 ──有步骤地善于引导人。 130- 欲罢不能。 ── 131-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变化为待价而沽) ──卖掉它!卖掉它!我在等待买主。 13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去的就像它那样,日夜不停。 133- 好德如好色 . ──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色。 134- 苗而不秀。 ──庄稼发芽而不扬花。 135- 秀而不实(华而不实)。 ──庄稼扬花而不结实。 136- 后生可畏。 ── 13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能被夺去主帅,普通百姓却不能迫使他改变志向。 13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39-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明智者不疑惑,仁者不忧愁,勇敢者不畏惧。 ───────────── 3 -10 《论语乡党》名言释 ───────────── 140-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物不嫌做得精,生脍不嫌切得细。 ───────────── 3 -11 《论语先进》名言释 ───────────── 141- 未知生,焉知死? ──还没能事奉生人,怎么能事奉鬼神呢? **孔子并没否定鬼神的存在,只是强调事人和知生的首要地位。 142- 言必有中。 ──除非不说,说了必定合乎道理。 143- 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已经登上殿堂,还没有进入内室。 144- 过犹不及。 ──过头和不够不相上下。 145- 鸣鼓而攻之。 ──公开声讨。 ───────────── 3 -12 《论语颜渊》名言释 ───────────── 146- 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 147-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去听,不去说,不去做。 14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人。 149- 内省不疚。 ──内心自省不感到愧疚。 150-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语) ──生死自有命运,富贵在于上天。 **冥冥中自有造物掌控一切。 151-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子夏语)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152- 民无信不立。 ──民众没有信任就不能立国。 153- 驷不及舌。 ──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了。 154-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有若) ──百姓富有,国君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国君怎么会富有呢? 155-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时希望他生存,厌恶时希望他死去。 **既希望他生存又希望他死去,这就是疑惑。薛定谔猫? 156-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主像君主,臣属像臣属,父亲像父亲,儿子像儿子。 157-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君主不像君主,臣属不像臣属,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 158- 片言可以折狱。 ──能以片言只语断案。 159- 无宿诺。 ──没有隔宿的许诺。 160- 必也使无讼。 ──必须使诉讼不发生。 161-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 162- 政者,正也。 ──所为政务,就是端正。 163-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君子的德行是风,小人的德行是草(,草遇上风必定倒伏)。 164- 察言而观色。 ──审察言谈,观察神态。 165- 举直而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举用正直的人来代替不正直的人,能使不正直的人变得正直。 166-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以学问来结交朋友,以朋友来辅助仁德。 ───────────── 3 -13 《论语子路》名言释 ───────────── 16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称不辨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做不成。 168-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刑罚不得当,民众就无所适从。 169-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信也。 ──君子命名的东西必定能说,说了就必定能施行。 17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号令也不服从。 171-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不能端正自身,怎么纠正他人呢? 172- 一言能兴邦。 ──一句话能使国家兴盛。 173- 一言能丧邦。 ──一句话能使国家灭亡。 174- 近者悦,远者来。 ──近处的人快乐,远处的人归附。(政务) 175- 欲速则不达。 ──求快就达不到目的。 176-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177- 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一定信实,行为一定果敢。 178-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狂者激进,狷者有的事情不肯做。 179-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协调关系而不结党营私。 180- 泰而不骄。 ──安详而不骄傲。 181- 刚毅木讷近仁 . ──刚毅、果敢、朴实、谨慎,接近于仁。 ───────────── 3 -14 《论语宪问》名言释 ───────────── 182-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有德行的人必定会讲理,会讲理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83-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仁者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84- 爱之,能勿劳乎? ──爱护他,能不使他勤劳吗? 185-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困而不抱怨很困难,富有而不傲慢却容易。 186-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利益能想到大义,见到危难就献出生命。 187-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没有管仲,我辈大概要沦为野蛮人了。 188-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行起来就很困难。 189-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向上进步,小人向下沦丧。 190-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时候的学者为提高自己而学,现在的学者为向他人表现而学。 191-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感到羞耻的是言谈不符合自己的行为。 192-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同 128- ,次序有所不同) ──仁者不忧愁,智者不疑惑,勇者不惧怕。 19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本领。 194-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所谓千里马,不是称道它的力,是称道它的德。 195- 以德报怨。(有人说,非孔子说,老子有此观点,孔子反对) ──以恩德来回报怨恨。 196-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要以正直来回报怨恨,以恩德来回报恩德。 **孔子以直报怨与老子以德报怨不同。 197- 不怨天,不尤人。 ──不抱怨上天,不责备他人。 198- 下学而上达。 ──学习浅显的知识而通达天理。 199- 知其不可而为之。(守门者语) ──知道行不通而要去做。 200- 修己以安百姓。 ──修饰自身来安定百姓。 ───────────── 3 -15 《论语卫灵公》名言释 ───────────── 201-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 202- 予一以贯之。 ──我是凭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的。(忠、恕,即仁) 203- 知德者鲜矣。 ──了解德的人太少了。 204- 无为而治。 ──(圣人以身作则,任用贤人,故不用做什么。异于老子无为而治) 205- 言忠信,行笃敬。 ──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恭敬。 206-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明智的人既不错过对象,也不说错话。 207- 杀身以成仁。 ──牺牲自己而成全仁。 20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做好他的事情,必须首先使工具精良。 209- 放郑声,远佞人。 ──禁绝郑地的乐曲,疏远奸佞的小人。 2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事先的谋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11-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从未见到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貌的人。 212-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要求自己严格而对他人责备轻。 213- 言不及义。 ──言谈不涉及正理。 214-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所担忧的是离开人世名字尚不被人称道。 215-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责求自己,小人责求他人。 216-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矜持而不争执,合群而不偏私。 217-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为言谈而举用人,不因为人而排斥言谈。 218- 巧言乱德。 ──花言巧语扰乱德行。 219-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处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220-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大家都憎恶,必须审察;大家都喜好,必须审察。 221-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错了不去改正,才叫做过错。 222-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营求大道而不营求食物。 223-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忧患大道而不忧患贫困。 224- 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行仁的事,不向老师谦让。 225- 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小信。 226- 有教无类。 ──进行教育没有对象的区别。 227- 道不同不相为谋。 ──见解不同,不相互商议。 228- 辞达而已矣。 ──言语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 3 -16 《论语季氏》名言释 ───────────── 229-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不担忧寡少而担忧不平均,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 230- 既来之,则安之。 ──既招来了,就安定他们。 231- 我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氏的担忧不是来自颛臾,而是来自自己的内部。 232-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天下清平,庶人们就不会议论。 233-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朋友正直、朋友诚实、朋友见识广博,是有益的。 234- 血气方刚。 ── 235-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敬畏天命,敬畏有道德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236-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天生就懂者最优,通过学习而懂者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者又次一等。 237-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见到善如同赶不上,见到不善如同手伸进了开水。 238- 行义以达其道。 ──施行道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 239-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就不能言谈应对。 240-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就不能处世立身。 ───────────── 3 -17 《论语阳货》名言释 ───────────── 241-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天性相互接近,习气就大相径庭了。 242-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不可改变。 243-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干嘛要用牛刀呢? 244-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能够即景生情,能够观察风俗,能够合群相处,能够抒发怨恨。 245- 色厉而内荏。 ──神色严厉而内心虚弱。 246- 乡原,德之贼也。 ──乡里的好好先生,是损害德行的人。 247- 道听而途说。 ──道听途说,是遗弃德行。 248-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患得患失)。 ──他在未得到时担忧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担忧失去。 249- 恶紫之夺朱也。 ──我憎恨紫色排挤了大红色。(重正色,轻间色,反灰色) 250-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憎恨郑地的歌曲扰乱了典雅的音乐。 251- 天何言哉。 ──上天说了什么呢? 25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整天吃得饱饱的,一点脑筋不动。 253- 唯女子与小人难为养也。 ──女子和小人可算是难以养护。 ───────────── 3 -18 《论语微子》名言释 ───────────── 254-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不能挽回,未来的还可补救。 255-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256- 无可无不可。 ──孟子释: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257- 无求备于一人。 ──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 3 -17 《论语子张》名言释 ───────────── 258-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子张) ──(士人)遇到危难献出生命,遇到得益考虑大义。 259-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子夏) ──即使是小技能,也必定有可取的地方。 260- 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夏) ──君子通过学习来达到自己的大道。 261- 小人之过也文。(子夏) ──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62- 望之俨然,及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 ──(君子)远望神态庄严,来到面前温和可亲,听他的说话严厉不苟。 263- 大德不逾闲。(子夏) ──大的操行不超越界限。 264- 有始有卒。(子夏) ──有始有终。 265- 学而优则士。(子夏) ──(出世而有余力的就学习,)学习而有余力的就出仕。 266- 君子恶居下流。(子贡) ──君子厌恶处于下等品类。 **文化。居下流者,天下之恶皆归焉。 267-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贡) ──君子之过就如同日、月蚀。有过时,人人都能见到;改正时,人人都敬仰。 268- 不得其门而入。(子贡) ──寻不到门路进去。(子贡) 269-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在世时誉满天下,去世后受到哀悼。 ───────────── 3 -20 《论语尧曰》名言释 ───────────── 270- 允执其中。(尧) ──得当地把握住正道。 271-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复兴灭亡的国家,承续断绝的世系,举用隐逸的人才。 272-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 ──宽厚就会获得百姓,诚实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 273-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知晓命运,无法成为君子;不知晓礼仪,无法处世立身;不知晓言谈,无法了解别人。 ───────────── 4《孟子》名言释 ───────────── ───────────── 4 -01 《孟子梁惠王》名言释 ───────────── 274-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上上下下交相牟利,国家就危险了。 275-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古时候的君子与民众一起快乐,所以能够感到快乐。 276- 五十步笑百步。 ──(后退)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而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 277-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而民众却脸带饥色,野外有锇死的人,这是放任野兽去吃人 278- 仁者无敌。 ──仁者是无敌的。 279- 君子远庖厨。 ──君子远离庖厨。 28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敬重自己的长辈,从而敬重到他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爱护到他人的晚辈。这样,天下就能运转于手掌之上了。 281- 缘木而求鱼。 ──(犹如)爬到树上去找鱼。 28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犹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主以民众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民众也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民众的忧虑为自己的忧虑,民众也以君主的忧虑为自己的忧虑。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虑为忧虑,做到了这些却不受到天下人的拥戴,还从来没有呢。 283- 王顾左右而言他。 ──(宣)王左右张望而言论别的事情。 284-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筐装着食品、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的军队。 285- 若大旱之望云霓。 ──犹如大旱时盼望下雨一样。 ───────────── 4 -02 《孟子公孙丑》名言释 ───────────── 286-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有智谋不如乘时机(,有锄头不如等农时)。 287-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饿的人容易吃得香甜,干渴的人容易喝得甘美。 288- 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花上古人一半的力气,必能得到双倍的功效。 28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直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盈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产生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290- 揠苗助长。 ──拔苗助长。 291- 具体而微。(公孙丑) ──(颜渊)具备了(圣人的)全体而规模较小。 292-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圣人)高出自己的同类,超越自己的群体。 293-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依靠道德来使他人服从,他人才心悦诚服。 294- 无敌于天下。 ── 295-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凡是人都有怜悯他人之心。 29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 297-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君子没有比与人为善更突出的地方了。 29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9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道义的人援助多,失去道义的人援助少。 300- 绰绰然有余裕。 ──宽宽舒舒地有很大的余地。 301- 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古时候的集市交易,以自己有余的东西来换取所没有的东西。 302- 龙(垄)断。 ── 303- 彼一时,此一时也。 ──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 304-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每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 ───────────── 4 -03 《孟子滕文公》名言释 ───────────── 305-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讲性善,言谈不离尧舜。 306-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民众的一般规律,有恒定产业的有恒心,没有固定产业的没有恒心。 307- 为富不仁矣,为富不仁矣。 ── 308-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在上者懂得了人与人的伦常关系,庶民们就会在下面拥护亲附。 309- 夫仁政者,必自经界始。 ──施行仁政必定从田地的分界开始。 310-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劳动心力的人治理人,劳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养活,这是普天之下通行的道理。 311-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民众找到贤才难。 312-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物品之间不相一致,是物品本身的特性。 31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聚所里,站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 314-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施行自己的原则。 3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无法诱惑,贫贱无法动摇,威武无法逼迫,这才叫大丈夫。 316-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 ──孔子要是三个月没有事奉君主,就会惶惶不安。 317-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父母的这种心情是人人都有的。 318-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我难道是喜好辩论吗?我不得已啊! 319-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社会产生很久了,时而太平,时而动乱。 320-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孔子写作《春秋》使作乱的臣仆、不孝的儿子惧怕。 321- 正人心,息邪说,距( bi4 ,左讠右皮,偏颇邪僻)行,放淫辞。 ──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 ───────────── 4 -04 《孟子离娄》名言释 ───────────── 3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 ──不使用圆规、曲尺,不能画出方、圆。 323-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国政,仅有法度不能使之自行实施。 324-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在上者没有礼仪,在下者没有教育,作乱小人兴起,国家的灭亡就在眼前了。 325-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凡是所做的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返回来从自身寻求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就会归服。 326-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327-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顺从天意者存在,违背天意者灭亡。 328-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定自辱了,才会有他人来侮辱;家必定自毁了,才会有他人来毁灭;国必自伐了才会有他人来讨伐。 329-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天下是有途径的,得到了天下的民众,就取得了天下;得到天下的民众是有途径的,得到了他们的心,就得到了天下的民众;得到民众的心是有途径的,他们想要的让他们积蓄起来,他们憎恶的不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 330- 胸中正则眸子( liao ,僚左人换目)焉,胸中不正则眸子( mao4 做目右毛)焉。 ──心胸端正,眼睛就明亮;心胸不端正,眼睛就昏暗。 331- 古者易子而教之。 ──古时候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 332- 求全之毁。 ──苛求完美的诽谤。 33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的行为有三种,没有后裔最为重大。 334-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君子)说话不拘泥于信守,行为不拘泥于果敢,只依据义的所在指导言行。 335- 赤子之心。 ──婴儿纯朴之心。 336- 左右逢其原(左右逢源)。 ──(把握大道才能)左右逢源。 337-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者爱护他人,有礼的人尊敬他人。 338- 君子有终身之犹,无一朝之患也。 ──君子有终身的忧愁,没有一时的担心。 ───────────── 4 -05 《孟子万章》名言释 ───────────── 339-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男女生活在一起,是人与人重要的伦常关系。 340-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君子能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蒙,却难以用违背常规的手段诳骗。 341- 齐东野人之语。 ──齐国东郊乡巴佬的话。 342-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不因为文字而误解词句,不因为词句而误解诗意。 343- 集大成。 ── 344- 金声而玉振。 ──敲钟起音,击磬收尾。(敲钟起音,是井然有序的发端;击磬收尾,是井然有序的终结。井然有序的发端,是智的做法;井然有序的终结,是圣的做法。) 345-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交友,是结交他的道德,不能有所依仗。 346- 却之为不恭。(万章) ──拒绝馈赠是不恭敬的。 347- 御人于国门之外。 ── 348-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丧失自己的头颅。 ───────────── 4 -06 《孟子告子》名言释 ───────────── 349-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的本性趋向善,犹如水趋向于下流。 350- 食、色,性也。 ──饮食、性欲是本性。 351-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暴十寒)。 ──一天曝晒,十天寒冻。 352- 舍生而取义。 ──舍弃生命而取义。 353-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只是找回丢失的心罢了。 **因为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舍弃的路要找丢失的心要找回。 354-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不要因为小损害大的,不要因为次要的损害重要的。 355- 心之官则思。 ──心的官能是思考(,思考便有所得不思考便无所得)。 356-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先确立主要的东西,次要的东西便无法与它争夺了。 357-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大匠教人必定依据规矩,学习的人也必定要依据规矩。 358- 人皆可以为尧舜。(曹交问,孟子肯) ──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 359- 以邻国为壑。 ──把邻国作为沟壑。 **而大禹治水是把四海作为沟壑。 360- 距人于千里之外。 ──把人拒斥在千里之外。 36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天将把重任降临给这些人,必定先磨砺他们的心态,劳累他们的筋骨,饥饿他们的肌体,空乏他们的身子,一有行动便阻挠扰乱他们的作为,以此来触动他们的内心,坚韧他们的性格,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能力。 36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忧患中生存,而在安乐中死亡。 ───────────── 4 -07 《孟子尽心》名言释 ───────────── 363- 万物皆备于我。 ──万物都为我所具备。 364- 习矣而不察焉。 ──(实行了却不明所以,)习惯了却不察究竟。 36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 366- 不言而喻。 ──(肢体的动作,)不必言语就能使人了解。 367-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看过大海的人难以注意一般的水流,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难以注意一般的言论。 368- 引而不发。 ──拉开弓却不发射。 369- 以身殉道。 ──以身与道相始终。 370- 当务之为急(当务之急)。 ──把当前的要务作为急切。 371- 春秋无义战。 ──《春秋》没有合乎义的交战。 372- 尽信书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书》,不如没有《书》。 373-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仁者无敌于天下。 374-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木匠)能把方法传授给他人,却不能使他人技艺巧妙。 37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众最重要,其次是土地神和谷神,国君最轻。 376-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自己的模模糊糊,使他人清楚明白。 377- 充实之谓美。 ──充盈实在叫做美。 378- 往者不追,来者不距。 ──离去的不追赶,前来的不拒绝。 379- 说大人则藐之。 ──向显贵进言就藐视他们不要顾及他们高高在上的模样。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