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理论物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理论物理前沿讨论会(南开,2011.6.17-19)
dudy75 2011-6-21 11:13
理论物理前沿讨论会(南开,2011.6.17-19)
Theoretical Physics Frontier Forum - in memory of Shiing Shen Chern and celebrating Chen-Ning Yang’s 89th birthday The Theoretical Physics Frontier Forum was held at Nankai University on June 17 - 19, 2011, to celebrate the opening of the memorial of Shiing Shen Chern couple and Chen-Ning Yang’s 89th birthday. Over 300 physicists and Physics students, including Chen-Ning Yang, Ching-Wu Chu, Yongshi Wu, Bai-Lin Hao, our journal’s editors-in-chief Professors En-Ge Wang and Kuang-Ta Chao, and about 30 academicians and oversea famous physicists, attended the forum. During the two days forum, Profs. Chen-Ning Yang, Ching-Wu Chu, Bai-Lin Hao, Bang-Fen Zhu, En-Ge Wang, Yu-Ping Huo, Guang-Can Guo, Chang-Pu Sun, Jian-Wei Pan, Yu-Peng Wang, You-Quan Li, Gui-Lu Long, and Tao Xiang gave brilliant lectures on cold atoms,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Gene/DNA Sequencing, topological insulators, study of water at surfaces, statistical physics, quantum manipulation of light and cold atoms, and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respectively. The managing editors of the journal “ Frontiers of Physics” and Textbooks of Landau Series also attended the forum. Some physicists, such as Ching-Wu Chu at Houston Universityand Yongshi Wu at Utah Universiy, have consented to draft articles for us. Ke Gong, Chen-Ning Yang, and Pu Chen Pu Chen and Ching-Wu Chu Chen-Ning Yang's lecture on cold atoms
个人分类: 物理前沿|5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学术专制”一文作者两个问题
热度 3 zhouxinli68 2011-6-17 11:30
通过博主罗教明同志的博文“关于学术专制的个人观点和态度”,我才知道近期有位博主吴宝俊先生发表了名为 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学术专制” 的文章,看了之后,我觉得很无奈,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无名小卒,并且还不是学物理专业的,不是博士,也不是教授,但我还是想能否在这里请教吴宝俊您这样的专家级的大人物几个问题:即您认为全中国 所有的BBS和论坛里,除了新水木清华的理论物理版,几乎没有人真正懂量子场论! 那么,我想请教的是“据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开始只有3个人能看懂,请问您认为到现在为止,国内外所有真正懂量子论的专家们其中真正搞懂相对论和迈克尔逊实验的人有多少呢?您或许会说,这个问题太幼稚,真正懂量子论就肯定真正懂相对论和迈克尔逊实验!那好,既然如此,我就想接着请教两个简单的问题:一个问题是,不管是相对论还是量子论都涉及到一个关键概念,即“空间维数”,在这里,我们不去比较欧几里得几何和黎曼几何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好坏,但至少有一点我们都很清楚,即对于一个一维直线坐标轴,无论该直线怎样无限延伸,位于二维或三维空间的点除去该一维直线上的点都始终在该一维直线坐标空间之外;同样,对于一个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无论该平面怎样无限延伸,位于三维空间的点除了该二维平面上的点也都始终在该二维平面坐标空间之外;现在,我很想知道的是,您以及国内外那些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专家们是如何解答“对于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当该三维平直空间向外无限延伸时,位于四维或四维以上空间的点究竟是在该三维直角坐标空间之内呢?还是在该三维直角坐标空间之外?”这个问题的。另一个问题是,不管是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对与错,至少有一个问题他们都不能回避,即“地球和太阳以及与其它星球之间在宇宙空间里相对运动是客观的,但地球和太阳以及其它星球其中之一就其自身在宇宙空间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且“迈克尔逊进行实验时,他凭什么会认为 光线在平行于地球运动方向和垂直地球运动方向上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这个问题可以引申至“假设 在空间里任意两个物体 A 和物体 B 之间的相对运动,那么这两个物体在空间里的状况是否存在以下四种:即要么物体 A 在空间里静止,物体 B 在空间里运动;要么物体 A 在空间里运动,物体 B 在空间里静止;要么物体 A 和物体 B 都在空间里运动;要么物体 A 和物体 B 都在空间里静止 ? ”。 上述两个问题,如果您认为民科网上的人水平低,您可以转载到您知道的所谓的高水平的BBS上,我很想知道这些高水平的专家是如何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谢谢! 在这些准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专家们是否真正能讲清楚上述这两个问题的疑问下,我想最后发一些感想,即不管是民科还是官科, 对宇宙真理的追求是不服从任何权威的,因为 对宇宙真理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是没有错的,事实上,过去多数伟大的科学家在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之前并不是都是科班出身的,就连爱因斯坦在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之前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他的相对论按当初的情形如果放到今天是不是也早被拒之门外呢?可是到现在,人类的科技进步了,难道思想却退步了呢?我很困惑, 人类一直都在致力于对宇宙中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起源的探索,并且渴望能找到一个可以揭示宇宙奥秘的终极理论,这个理论在现在来讲,就是能包罗万象的统一力场的理论 (T 、 O 、 E) 。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和弦理论,物理学家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曲折和惊喜无不使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不断地向前迈进。然而,当物理学家们到了快要揭开宇宙神秘面纱的时候,宇宙万物的底牌却好像变的越来越模糊不定了。直到现在,距离终极的理论似乎仍然还很遥远。人们不禁在问,宇宙究竟有没有终极定律?它最终能否被认识?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问题在于,近代物理学在相对论这个以“光速不变”的一个未被客观证实的原理作为基本假设条件的理论的基础上所不断分支和发展是否让我们对宇宙的思考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玄乎?而在过去,牛顿的经典力学之前,物理学定律最终追求的总是“简单”!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和感想, 如有不妥,就当是本人所发的牢骚,请科学网将这篇博文删除,谢谢! 周新力 邵阳学院
个人分类: 评论,物理学|23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论物理QQ交流群期待你的加入
热度 2 bingtangphy 2011-6-10 17:58
如果你热衷于物理,热衷于科研。。。。就请加入QQ群:159120706。大家一起来交流物理,交流科研心德。
5520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研究生上课(一)——我讲《高等量子力学》
热度 3 sunbaoxi 2011-5-30 16:51
我在北工大,每年都要讲很多课。既有本科生的,也有研究生的。2005年,黄老师让我讲研究生的《高等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物理》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都是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基础课,其中《高等量子力学》也是全校物理类研究生的公共课。在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里,只有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才有资格主讲其中的某一门课程。蜀中无大将,宝玺为先锋。我明白只有把北工大的理论物理摊子撑下去,将来才会有希望。于是义不容辞,决定讲好这两门课。 《高等量子力学》是全校物理类研究生的公共课,除了数理学院理论物理专业和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以外,固体微结构研究所和激光研究院的很多研究生也来听课。这门课强调对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为研究生同学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它的内容非常博杂,由一些相互之间有一定关联的理论组成,没有一条主要的线索,完全不同于《量子场论》等其他课程的教学。幸亏我还保留着以前在南开读书时的课堂笔记,又打电话给南开大学的孔繁梅老师,询问她当年教我们时都分别参考了哪些书籍。她在电话中一一告知。于是我就着手撰写讲义,每一章的题目拟定后必先阅读三、四册书籍的相关内容。然后逐一推导公式。每每写完一章,往往有诸多心得,也一并写入讲义。 黄老师告诉我学校规定讲课必须有课本。我非常吃惊,北工大竟然有如此规定。我读研究生时,老师只指定一些参考书,从来没有一名教授按着某一本书的内容讲课。尽管现在有很多《高等量子力学》方面的教材,但是,每一本教材内容都很多,著者几乎把一生之所学全部汇编于其中。另外,很多内容的教学思路与所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我还是决定遵守学校的规定,自己买了几十册四川大学吕晓夫老师等人编写的《高等量子力学》,分发给研究生同学,期末考试后收回。 我讲《高等量子力学》的时候,有很多工科专业的研究生也来听课。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学过《量子力学》,读研究生时的研究课题却需要用到《量子力学》的知识。我们现在的大学的课程设置往往倾向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许他们能够很快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却无法明白实验结果中包含的物理信息。应该在机械、材料、电子、能源、生物、化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中设置“四大力学”等理论物理基础课程,把《高等量子力学》设为全校理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如果有必要,工科专业的研究生还应该学习一些《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的知识。我认识一位物理系的毕业生,文革中在钢铁厂工作,通过生产实践和个人学习,成为了一名炼钢专家。改革开放后去美国读书,取得了著名大学的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回国后又成功创办了自己的钢铁公司。可见,学好物理的人有多么大的知识自我更新和开拓新空间的能力。
个人分类: 教育随笔|7699 次阅读|7 个评论
如果把博客当成一个树洞(2)----那些你不得不佩服的心灵
热度 2 jiyipeng 2011-4-20 14:47
如果把博客当成一个树洞(2)----那些你不得不佩服的心灵
陈省身曾被人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尝云 :“许多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感与哲学内涵和数学王国中的壮美风光与高深境界是相通的 。”陈氏亦善诗。 1980年作《访理论物理研究所》: “物理几何是一家,共同携手到天涯。 黑洞单极穷奥秘,纤维连络织锦霞。 进化方程孤立异,对偶曲率瞬息差。 畴算竟有天人用,拈花一笑不言中。” 其诗自然流畅,声律谐和,颇有唐人风味。后一首是在杭州武林书店偶然翻到《陈省身文集》文集的时候看到的。 英人李约瑟曾以其七卷二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令世人瞩目,被誉为著名的科学与科学史家。1943年至1944年他曾在中国四川等地作科学考察。1943年6月4日,李约瑟在生物学家石声汉教授等人陪同下,由岷江乘船前往宜宾。途中小雨绵绵,淅淅沥沥下个不止。面对此情此景, 石教授背诵了南宋词人蒋捷的词作《虞美人》: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蜡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寮下,鬓已萧萧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李约瑟听后大为感动,旋即将此词译成了英文:    As a young man, listening to girls singing in a tower, I heard the sound of the rain/While the red candle burned dim in the damp air/ In middle age, traveling by boat on a river, I listened to the rain, falling, falling;/The river was wide and clouds drited above/I heard the solitary cry of a teal borne on the west wind.    And now in a cloister cell I hear the rain again,/My hair is grey and sparse; Sadness and happiness,separation and reunion, seem all one /They move me no more/Let the rain drop all night on the deserted pavement/Till the day dawns.  《国文月刊》,封面四字竟然是请水利工程专家陈士骅教授题写的。陈教授不仅在水利、水土诸多方面造诣颇深,而且擅长书画和传统诗词写作,有《陈士骅诗集》行世。其中《宿菜园渡武侯祠》一诗 明净洗练 ,最为感人。诗曰: “ 夕照桓侯戍,烟笼丞相祠。 泉流疑琴韵,梦惊觉马驰。” 中国老一辈科学家文学修养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个人分类: 诗词自娱|2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时光之箭
热度 2 chaolihit 2011-3-16 15:31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谓“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皆云时间如离弦之箭,一去不回头。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故月盈则亏,物极则必反。马哲也谓之曰“事物总是螺旋的发展”,为何独时光之箭始终向前?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倾城容颜而放缓,不因身处危地而加快。二维动物不知莫比乌斯带为一循环,故以为自已生命有限,前方无限。三维生命如人者,跳出二维框架,然受制于天,终不明时间之事。有翁言相对论,谈及时空弯曲事,或有时空虫洞等物。理论物理,非天赋异禀绝无融汇贯通之理。茫茫人海,亿兆圣灵,深明相对论者恐未及百人。小子粗鄙,某日偶发奇想,或曰时光之途亦为循环,其长数亿亿年,然生命有限,高寿如彭祖者,不过八百年尔。故无人知晓时光之往返,只叹人生之短暂。歪理未经科学之验证,只为个人之扯淡。附议者欢迎,拍砖者免见。
29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朗道《统计物理1》前天发稿啦
ultrachao 2011-3-2 14:19
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第5卷《统计物理1》前天刚发稿,估计月底可见书了,关于这套书的其他卷的出版进展情况,有兴趣的朋友,请给我发邮件 wangchao1@hep.com.cn ,(注意wangchao后面是数字1)。关于这套书的最新信息我会发邮件通知各位,同时,我也开通了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wangchaohep ,希望向我们推荐您感兴趣的选题,给我们出版提供建议。谢谢!
2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例子的重要性
josh 2011-2-21 18:31
为什么做理论会做到“文思枯竭”?没有例子。 原文如下: 桃太郎,我投降! 在巴西那年,快到年终的时候,我接到惠勒教授的信。   他说日本即将举行一个理论物理的国际会议,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战前日本出过几位大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例如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1907~1981)、朝永振一郎(1906~1979)以及仁科芳雄(1890~1951)等。但是,这个会议的举行,才是战后日本重新恢复生命力的第一个迹象; 我们都觉得应该参加,以帮助他们向前迈进。   惠勒在信中说,如果我们能先学一点日文会更好,他还附了一本军中使用的片语读本。我找到一个日本妇人为我矫正发音,自己也练习用筷子挟起纸屑,并且读了很多谈日本的书。 当时对我而言,日本是个神秘的国度,我想,能到一个陌生而奇妙的国家是件很有趣的事,因此我非常用功。   抵达日本时,有人在机场接我们,带我们到东京一家由名建筑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旅馆。这是一家仿欧式的旅馆,他们的欧洲风格彻底到连服务生都穿着全套的西方制服。感觉上,我们不像身处日本,简直就是到了欧洲或美国。带我们到房间的服务生走来走去,把百叶窗拉上拉下,等我们给小费——处处都是美国作风!   我们的东道主什么都安排好了。第一天晚上,我们在旅馆顶楼用餐,招呼我们的,是个穿和服的日本女人,菜单上写的还是英文。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学了一些日本话,所以晚餐快结束时,我跟女服务生说:“コ——ヒ——を持てきて下さぃ。”她鞠了个躬,然后出去了。   我的朋友马夏克叠声地问:“什么?什么?”   “我在说日本话”,我说。   “噢,你这骗子!你在乱开玩笑,费曼。”   “你什么意思?”我一本正经。   “好吧!你刚才在说什么?”他说。   “我请她给我们咖啡。”   马夏克不相信。“我和你打赌,”他说:“如果她端咖啡进来……”   女服务生端着咖啡出现,马夏克输了。    原来,我是唯一学了点日文的人,连要我们学日文的惠勒教授自己都没花工夫学,我简直受不了。 我读过一些关于日本旅馆的资料,日本式的旅馆应该和我们住的这家大不相同!                                       日本文化真奇怪                     第二天早上,我请那个为我们安排行程的日本人到我房间来。我说:“我想住到一家日本式的旅馆里。”   “费曼教授,这恐怕是不可能的。”   我在书上读到过,日本人都很客气,但也非常固执;你必须不断地下工夫。所以我决定要像他们一般顽固,而且一样的客气。这是一场心战,我们反反复复磨了半小时。   “为什么你要改住日式旅馆呢?”   “因为在这家旅馆里,并不能感觉到自己身在日本。”   “日式旅馆不好,你要睡在地板上。”   “我就是想这样,我要尝尝看那究竟是什么滋味。”   “而且那里没有椅子,要你直接坐在桌子前面的地板上。”   “没关系,这样很好,我就是要找这样的地方。”   最后,他才坦承:“假如你住另外一家旅馆,巴士要绕道接你去开会。”   “不!不!”我说:“早上我会自己来这家旅馆搭车。”   “好吧,好吧,这样就没问题。”结果就那么简单,只不过要花半个小时才能谈到真正的问题。   他正要走到电话旁,打电话给另一家旅馆,却又突然想起什么停下来。事情又触礁了。我又花了十五分钟才搞懂,这次问题出在邮件,万一会场有什么函件要传过来呢?   他们早已在这家旅馆作好妥善的信件寄送安排了!   “没关系,”我说,“早上我来搭巴士的时候,会先到旅馆看看有没有我的信。”   “好吧,那就没问题。”他打了电话,我们终于上路去日式旅馆。   一到旅馆,我就知道还是值得:那家旅馆真可爱,在它的大门前有个让你脱鞋子的地方,然后有个穿传统和服的女孩,脚上穿着拖鞋出来,拿起你的行李。你得跟着她行经走廊上铺着席子的地板,穿过纸门,只听得她“漆—漆—漆”地踩着碎步。一切都太美好了!   走进我的房间之后,为我安排事情的日本人整个趴在地板上,鼻子贴着地板,女服务生也跪下来鼻子贴到地板上。我觉得手足无措,我也该把鼻子贴到地板上吗?   原来他们是在彼此问候,他为我表示接受这个房间。   这真是个很棒的房间。今天大家都对日式房间的标准配备很熟悉,但当时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经验。墙壁上一小块凹下去的地方,挂了一幅画;花瓶里雅致地插着柳枝,地板上摆了一张桌子,旁边放了椅垫;房间的一头还有两扇纸门,推开后直接面向花园。   招呼我的女服务生是个中年妇人。她帮我脱掉外套,给我一件和服——那是一件蓝白相间的简单袍子,让我在旅馆里穿。   我推开门欣赏花园的可爱,然后坐在桌子前做点事。   十几二十分钟后,好像有什么映入我的眼帘。我抬头往花园的方向看去,看到一个很美丽的年轻日本女人,穿着很可爱的衣服,坐在玄关上。   我读了很多关于日本风俗的资料,晓得为什么她被派来我的房间。我想:“这可能很有趣!”   她会讲一点英文。“你喜欢逛花园吗?”她问。   我穿上鞋子,披上和服就走出去。她勾着我的手臂,指点花园的景色给我看。   后来我发现,原来只因为她懂一点英文,旅馆经理觉得我大概会喜欢她带我去逛逛花园,就这么简单而已。当然,我有点失望,但我知道东西文化交流时,很容易发生误会。                                       让自己日本化                     过了一会儿,女服务生进来,说了几句日本话——跟洗澡有关。我知道日本式洗澡很有趣,我很想试试看,所以我说:“好!”   书上说日本式洗澡很复杂,他们在浴池里放很多水,从外面加热。大家不能把肥皂放进洗澡水里,把水弄脏——这样下一个人就没办法洗了。   我走到盥洗室,浴池就在那边。虽然中间有门而且紧闭,但我听得出来隔壁有人在洗澡。突然门打开了,正在洗澡的那个人出来看看是谁闯进来。“教授!”他用英文对我说:“其他人在洗澡的时候,你这样走进盥洗室是个很糟糕的错误!”居然是汤川教授!   他告诉我,毫无疑问,女服务生是问我要不要洗澡;要的话,她会先为我准备妥当,并且在浴室空出来时通知我。当我犯下这么严重的社交错误时,我实在很庆幸对方是汤川教授而不是其他人。   这个日本旅馆很宜人,有其他人来探访我时,服务尤其周到。有人来到我的房间时,我们就坐在地板上谈话。   不到5分钟,女服务生就端着茶盘进来,上面除了茶,还有糖果,就好像在家里招待客人一样。在美国,如果有人到旅馆房间来拜访你,没人会理你,你得打电话叫人来服务。在这里用餐也与众不同。你吃饭的时候,端食物进来的女孩会一直陪在旁边,所以你不是孤单一个人进餐;尽管我没办法跟这女孩深入交谈,不过没关系。食物也很特别,例如汤是用一个有盖的小碗盛着,打开盖子以后,呈现一幅美丽的图画:点点绿葱浮在美味的汤上,真是精彩。   对日本人来说,食物的外观也很重要。   我决定尽可能过日式的生活,但这却意味着我得吃很多鱼。从小我就不喜欢吃鱼,但是我发现,在日本不吃鱼实在太孩子气了,我在那里吃了很多鱼,而且乐此不疲。   (等我回到美国,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卖鱼的地方,但是太可怕了——就像从前一样,我没法忍受。后来我找出原因:原来鱼必须要非常非常新鲜,否则就会带有一些令我讨厌的怪味。)   有一次,我在日式旅馆吃饭,他们端来一杯黄色的液体,里面装着一个又圆又硬、蛋黄大小的东西。一直到那时为止,我什么都吃,但是这个东西把我吓坏了,它看起来盘盘结结,像脑子一样。我问女服务生那是什么,她回答:“枯里(kuri)。”这对我没多大帮助,我猜那大概是章鱼卵或其他类似的东西。我心里毛毛的把它吃了下去,因为我想要尽可能日本化(30年来,我一直记得“枯里”   这个词,好像是什么攸关性命的东西一样)。   第二天,我在会场问一个日本人“枯里”到底是什么。   我告诉他,我觉得很难下咽。   “那是栗子。”他回答。                                       我做错了什么?                     我学会的日本话,许多时候还真的发挥了极大作用。   有一次,巴士迟迟不启程,有个家伙说:“嗨,费曼!你懂日文,叫他们快点开动!”   我就说:“はゃく、はゃく、ぃきましょぅ、ぃきましょぅ!”意思是“快点!快点!走吧!走吧!”   我立刻发现,我的日本话大概不是平常用语。我是从军队的片语读本中学会这些话,而它们一定十分粗鲁;因为旅馆里的人都像老鼠般慌张地跑开,嘴里说:“是!是!”   而车子也立刻开走了。   在日本的会议一共分为两部分,一半在东京,另一半在京都。在前往京都途中,我告诉我的朋友派斯(Abraham Pais)关于日式旅馆的事,他也想试试。我们住在一家名叫“都城”的旅馆,那里有日式也有美式房间,派斯就和我共住一个日式房间。   第二天早上,负责照料我们房间的年轻女服务生为我们准备好洗澡水,洗澡盆就在房间里。过了一会儿,她端着早餐进来,我这时衣服还未穿好。她转向我,很有礼貌地打招呼:“ぉはょぅござぃます(早安)。”   派斯正好从浴室出来,身上一丝不挂而且滴着水。她转向派斯,同样泰然自若的说:“ぉはょぅござぃます。”   然后把早餐盘子放下。   派斯看着我说:“天哪,我们太不文明了。”   在美国,女服务生来送早餐的时候,如果看到男房客一丝不挂站在那里,保管会有尖叫和麻烦。但在日本,他们完全习以为常。我们觉得,在这些事情上他们比我们先进而且文明。   在这段期间,我在研究液态氦的理论,而且发现可以利用量子动力学的定律来解释“超流动性”(super fluidity)现象。我为此感到骄傲,而且将在京都会议中发表我的研究及发现。   发表报告之前的那个晚上,在餐会中坐我旁边的恰好是翁萨格(Lars Onsager)教授。他是固态物理和液态氦问题的泰斗,也是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学者。   “费曼,”他以沙哑的声音说:“听人家说,你自认已经了解液态氦了。”   “呃,是的……”   “哼!”那便是他整个晚上跟我说过唯一的一段话,内容实在不怎么令人鼓舞。   第二天我发表报告,说明我所知道的液态氦理论。末尾,我抱怨我对液态氦仍然有些弄不懂的地方:到底液态氦的相转换——从某一相转换到另一相——是属于第一级(first order)(例如当固体熔解或液体沸腾时的情形,其时温度不变)还是第二级(例如在磁铁中看到的某些现象,其中温度不停变动)的现象?   翁萨格教授站起来,以他冷冷的声音说:“费曼教授在我们这个领域还只是个新手,我想他需要一点指导。有些事情他应该知道,我们应该教教他。”   我心想:“天哪!我做错了什么啦?”   翁萨格说:“我们应该告诉他,从来没有人能从基本理论开始,研究出任何相转换的数量级。因此,如果他的理论不能让他正确计算出数量级,也并不代表他还未充分了解液态氦的其他层面。”原来他要说的只是恭维的好话呢!但是他刚开始讲话的语气,让我以为这次会被修理得很惨!                                       树大招风                     不到一天,我在房间就接到《时代周刊》打来的电话,打电话的人说:“我们对你的研究很有兴趣,你能不能寄一份报告给我们?”   我从来没有上过《时代周刊》,觉得兴奋极了。我很为自己的研究感到骄傲,研究成果在会议上也颇受肯定,因此我说:“当然可以!”   “很好。请把它寄到我们在东京的办事处。”他把地址给我,我觉得太棒了。   我把地址复述了一遍,那人说:“没错。很谢谢你,派斯先生。”   “噢,不!”我震惊地说:“我不是派斯,你要找的是派斯吗?对不起,他回来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你要跟他谈。”   几小时后派斯回来了:“嘿,派斯!派斯!”我兴奋地说:“《时代周刊》打电话来!他们希望你寄一份你刚发表的报告过去。”    “噢!”他说:“出风头准没什么好事!”   我十分震惊。   往后,我慢慢发现派斯说得很对;但在当时,我觉得如果自己名字能出现在《时代周刊》上的话,实在很棒。                                       愉快的日本之行                     那是我第一次到日本。我很想再回去,我告诉他们,只要有大学想要我,我都肯去。因此日本人就安排了一连串的地点,让我到每个地方待上几天。   这时候,我已经和玛丽露结了婚,而不管到哪里,我们都受到很好的招待。有个地方特别为我们安排了一套舞蹈仪式,通常他们只为大的团体表演。在另一个地方,所有的学生都跑到船上来见我们;还有一处地方,连市长都亲自来与我们会面。   有一个地方非常特别,我们住在树林里一个朴素的小屋里,那是天皇到这里住的地方。那地方很可爱,周围环绕着树林,有一种清幽之美。天皇会来这种地方小住,表示他对于大自然的感情,要比我们这些西方人强烈多了。    在每个地方,研究物理的人都会告诉我,他们正在做些什么研究,我再跟他们讨论。他们会告诉我,他们正在研究的大方向,然后就开始写下一堆方程式。   “等一下,”我说,“你讲的问题有没有什么例子?”   “当然有。”    “很好,那么就举一个例子。”这是我的作风:除非我脑袋里能出现一个具体的例子,然后根据这个特例来演算下去,否则我无法理解他们说的东西。所以很多人一开始时会觉得我反应有点慢,不了解问题所在,因为我问一大堆笨问题,像“阴极是正的还是负的?阴离子是这样的还是那样的?”   但是过了一会儿,当那些家伙写下一大堆方程式,停下来解释一些东西时,我会说:“等一下!这里有个错误!   这不可能是正确的!“   那家伙瞪着他的方程式,果然,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了错误,然后开始搞不懂这个开始时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的家伙,怎么有办法在这堆杂乱无章的方程式中找出错误?   他以为我是一步步地跟着他演算,其实不然。我脑中想的,是他正在分析的理论中某个特定、实际的例子,而根据过去经验和直觉,我很清楚这例子的特性。所以当方程式应该会如何如何,我知道那是一步错误的推论,于是跳起来说:“等一下!那里有个错误!”   所以,在日本时,除非他们给我一个实际的例子,我没有办法了解或者讨论他们的研究工作,但是大多数人都提不出这样的例子。提得出来的例子往往极为薄弱,用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由于我总是要求别人给我实际例子,而不是要他们写数学方程式,所以有一份在科学家之间流传的油印刊物(这是他们在战后设计出来的一种简单有效的传播信息方式),用“费曼的轰炸及我们的回应”的标题,来总结我在日本各地的访问。   到过若干大学访问之后,我在京都的汤川研究院待了好几个月。我真喜欢在那里工作,一切都那么美好:早上你去上班,把鞋子脱掉,想喝茶的时候,就会有人过来奉上一杯茶。真是令人愉快!                                       向日文投降                     在京都的时候,我拼命学日文,比以前下了更多苦功,后来进步到可以搭出租车到处跑、办事情。那段期间,我跟一个日本人学日文,每天一个小时。   有一天,他正在教我“看”这个字的日文。“好,”   他说,“如果你想说‘我可以看看你的花园吗?’你应该怎么说?”我用刚刚学会的字造了一个句子。   “不对,不对!”他说:“当你说:”你想不想看看我的花园?‘,你用的是第一个’看‘,可是当你想看看别人的花园时,你必须用另外那个’看‘字,比较有礼。“   基本上,第一种说法的含意是“你想不想瞄一下我的烂花园?”可是当你想看别人的花园时,你得说些类似“我能否参观你那漂亮的花园?”这样的话。因你必须用两种不同的字眼。   然后他又出了另一道题目:“你到庙里去,想看看那里的花园……”   我造了一个句子,这次我用的是有礼貌的“看”字。   “不对,不对!”他说:“寺庙里的花园更加、更加的优雅。所以你说话的语气应该好像‘我能把目光放在你那典雅无比的花园上吗?’”   同样的一项概念,却要用三四种不同的字眼来表达,只因为当我做这件事时,就很糟糕,但当做的人是你的时候,就很典雅。   我学日文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讨论专业上的东西,所以我打算看看同样的问题是不是也会发生在科学家身上。   第二天我在研究院里问我的日本同事:“‘我解了狄拉克方程式’的日文要怎么说?”   他们教我说。   “好。现在我要说:”请你解狄拉克方程式好吗?‘我要怎么说?“   “那样嘛,你得用不同的‘解’字。”他们说。   “为什么?”我抗议:“不管是我解方程式,还是你解方程式,我们做的是同样的鬼东西!”   “是,没错,但要用不同的字——这比较有礼貌。”   我投降了。我觉得日文不是我这种人学的,于是从此停止学日文。 《爱开玩笑的科学家——费曼》 SurelyYou'reJoking,Mr.Feynman! R·费曼/著,吴丹迪/等译 科学出版社,1989年2月
个人分类: The Art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女科学家(理论物理)——还真有这个人!
热度 1 seawan 2011-2-13 14:46
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时空接触》(Contact),印象很深,其中的台词也记得很清楚: “如果宇宙中只有我们人类这种生命的话,岂不是太浪费了!” 里面执着追求低外生命探索的女科学家艾薇: 我还在我的英语学习材料中加入了这部电影( 见这里 )包括中英文对照的剧本。我当时在内容简介中特别加上了一句从网上抄来的评价:蛙井之外,精彩无限!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提到有一位美女科学家 Lisa Randall 验证了灵魂的存在,深入一查,竟然发现: 简直是神似形也似! 原图配文: "It took a while for people to be convinced of the significance, or even to believe infinite-dimensional theory," says Lisa Randall of MIT. "It was actually quite a radical idea that you don’t have to compactify space." 再来一张: 哦对了,忘了说有个关于灵魂的帖子了: 震惊物理学界的事件——哈佛大学女科学家发现灵魂存在的证据 (不过有人说这是一个假新闻。有点象。不过她确实是研究第五维的;至于灵魂等等,不好说是否有其事)
个人分类: 杂感|5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极力不主张一般学生读理论物理的研究生
wliming 2010-12-18 11:54
现在全国有不少考研大户,为全国科研机构输送了大量的研究生。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许多研究生并不是真的对他考的这个专业感兴趣。他们的目的是混个文凭。可是,他们中有不少人却有胆量走进了一个高难度的领域:理论物理。 我不是看不起这些研究生,我实在是觉得,这个专业不是一般学生能读的,是需要一点点神经不正常的,是需要下苦功的,是很难混过去的。你如果想混,为什么不去读个什么课程论啊之类的专业,怎么也不至于毕不了业。而且,课程论之类的教育学专业对中学教学多少有点作用。 往年我们的学生毕业,找工作都有相当的难度。大部分还是去了中学做教师。可是,中学哪里用得上理论物理的研究生。 问题当然还出在研究生考试上。一些二流三流院校,唯恐招不到学生被减少名额甚至取消硕士点,就故意降低考题难度,致使很多学生的专业课随便一考就是一百三四十分,尽管如此,最后还是因为考生不多,只要过线都勉强录取。所以,二流三流院校生产了大量硕士次品。我们常常宁愿招那些被物理所等机构刷下来的调剂生,这些人质量反而更高些,神经更不正常些。 每年我们招生面试的时候都奉劝一些考生放弃这个专业,可惜,每年还是有不少人上当,上了理论物理这只贼船。活受罪啊。 嗐,同学们啊,选择专业要三思啊。
个人分类: 物理学|2391 次阅读|4 个评论
黑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songshuhui 2010-11-16 18:49
Sheldon 发表于 2010-11-16 6:13 霍金 霍金(S.Hawking)是个研究黑洞的物理学家,可是却总在黑洞的问题上输掉赌局。据说最近一次赌输是在2004年,为此霍金还赔上赢家普雷斯基尔(J.Preskill)一本《板球百科全书》。赌局的内容是信息是否会在黑洞中消失。1997年的时候,霍金认为黑洞会让落入其中的信息丢失,不过最终他收回了自己的想法,承认被黑洞吃掉的信息应该还会被吐出来。 如果写成科幻故事,大概是这样。 1997年的一天,霍金给一个黑洞写了一个封信,黑洞没理他。于是霍金认为黑洞把信息弄丢了(吃了)。结果到了2004年,霍金打开垃圾箱,发现黑洞给他回信息了!因此霍金愿赌服输,承认了黑洞不会吞噬信息。完。 这个科幻故事太简单,太直接,太诱人了,我真的希望做理论物理研究就是这样。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人能够从霍金赌输的新闻中获得的最有逻辑性的想法。但遗憾的是,霍金并没有办法从黑洞接收信息,而且信息丢失也不是故事所描述的意思。那么,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难道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仅仅凭借思考,就知道黑洞对信息做了什么吗? 霍金辐射带来问题 说起黑洞,人们往往会倒吸一口冷气。黑洞太厉害了,无论什么东西掉进去都出不来。假如有个人站在黑洞里面(还活着的话),向黑洞外面照手电筒,那么手电筒发出的光全部会被黑洞强大的引力吸回来,不漏出一粒光子。所以,黑洞真的是一个绝对黑的无底洞。 从经典引力的角度讲,以上说法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考虑到量子理论,黑洞就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冷血了。1974年霍金用复杂的计算证明,如同任何有温度的物体一样,黑洞也会发光发热,我们称之为霍金辐射。霍金辐射会带走黑洞的能量,这样黑洞的能量就有可能减少。如果宇宙大爆炸初期产生了高温的微型黑洞,那么它们可能很快就蒸发干净了。于是,人们明白了黑洞并非只进不出,还是会吐一些东西出来的。然而问题又出现在吐出来的东西中。 霍金辐射源自真空涨落产生的虚粒子对 我们知道,有序的物质中包含着信息。例如葡萄糖和蔗糖当中含有C、H、O三种化学元素。但葡萄糖和蔗糖分子当中的CHO数量和结构都不相同,因此,我们认为葡萄糖和蔗糖携带了不同的化学信息;而单纯的把CHO三种元素随机混合在一起,并不携带这部分化学信息(可能携带其他信息)。在量子理论当中,携带量子信息的纯态比作葡萄糖,而丢失了部分量子信息的混态(会携带另一部分信息)比作随机混合。黑洞发出霍金辐射通常被看做是一个随机过程,那么霍金辐射就是一种混态。于是,问题自然而然的出现了。黑洞又不挑食,你往里扔纯态它就吞纯态,你往里扔混态它就吞混态。可是黑洞蒸发的时候,吐出来的只有混态,那么,吞进去的纯态所携带的那部分量子信息究竟跑到哪儿去了呢? 纠缠态是最著名的一种纯态。假设一对光子形成了纠缠态,即使令它们相隔很远,由于纠缠的存在,它们的物理状态会有所关联。如果一对纠缠光子中的一个不幸被吸进了黑洞。很久之后,由于黑洞辐射,光子又被黑洞吐出来。问此时这对光子的物理状态之间是否还有纠缠(关联)?如果我们认为此时的光子是随机辐射出的,与另一个光子没有纠缠,它们就是一个混态。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幺正性)不允许一个纯态演化为一个混态。 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霍金输掉的赌局,霍金一开始认为这些信息在黑洞中丢失了,数年之后,霍金又相信这些信息没有丢。黑洞不但能把吞进去的物质吐出来,应该还能把物质携带的信息也吐出来。那么,如此矛盾的说法,为什么能得到理论物理学家们认同呢? 黑洞可以貌相,引力不可斗量 我们要从黑洞的又一奇特性质说起。1972年,著名黑洞专家惠勒(J.Wheeler)的弟子,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贝肯斯坦(J.Bekestein)提出,黑洞的热力学熵和它的面积成正比。这一结论遭到了霍金的反对(当时未提出霍金辐射)。我们知道平衡态的热力学体系应该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 dU=TdS+ 其中dU是能量的变化,dS是熵的变化,T是体系的温度。黑洞肯定是有能量的,假设黑洞有热力学熵的话,那么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它必然有温度。有温度的物体必然产生辐射。因此,有热力学熵的黑洞必然产生辐射。这个结论在当时太过超前了,连霍金本人都不能轻易接受。(也许是抱着证伪贝肯斯坦结论的态度,未经证实)1974年,霍金发现从量子场论的角度讲,黑洞视界附近的弯曲时空中真的有辐射产生,反过来支持了贝肯斯坦的理论。 那么熵又是什么呢?通俗的讲,熵体现了一个物理体系的混乱程度。如果你不小心把一盒火柴打翻在地,或不小心把一麻袋火柴打翻在地,试问哪种情况更混乱?当然是一麻袋的火柴扔地上更乱。因此,我们说后一种情况的熵更大。火柴越多,熵越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熵的大小同时还体现了物理体系的自由度多少(这个比方里是火柴的多少)。1立方米火柴的数量大约是1升火柴的1000倍,那么1立方米火柴扔地上的熵大约是1升的1000倍。可见,熵和自由度跟物理体系的体积成正比。 你看黑洞的熵还是蛮大的 再回头说贝肯斯坦的理论。黑洞的热力学熵体现了黑洞的自由度,黑洞不是火柴,这些自由度从哪儿来?黑洞的热力学熵和自由度跟视界面积成正比,而不是跟体积成正比,跟普通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完全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在这几朵乌云的笼罩下,物理学大家庭迎来了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传言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高手特胡夫特(GeraradtHooft)看不下去了,开始进军黑洞领域。特胡夫特在他的研究生时期就以解决了量子场论中规范理论的重整化问题而名扬天下,因此他和导师维尔特曼(M.Veltman)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大家为他的未来捏了一把汗:完了完了,特胡夫特要被黑洞吸进去了。 1993年,特胡夫特不但没有被黑洞吸进去,还从黑洞中得到了大名鼎鼎的全息原理(最先提出的是人C.Thorn,在特胡夫特后给出弦论表述的是L.Susskind): 一个量子引力体系的自由度可以由其边界上的自由度所描述。 这句话看起来极其平常,远不如E=mc^2之类的公式看着过瘾。但它能够被看成一个原理而非定理、定律,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 设想有一个绝对刚性无质量球形房间,我们可以往里面扔火柴。用火柴把房间装满了,房间里面的自由度还没达到最大。如果此时硬往房间里再加入火柴,火柴可能就折断了,变成粉末。越加越多,粉末中的纤维素分子都断裂了。再往里加火柴,最后原子中的电子都被压进质子,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了中子。继续增加火柴,中子都支撑不住最终坍缩成了黑洞(也就是进入量子引力的范畴)。此时,整个房间里的自由度达到了最大,和它的表面积成正比。 有人问,凭什么说房间里的自由度达到了最大?如果再往里加入火柴呢?这个时候,房间里黑洞的自由度确实会增加。但是由于黑洞的自由度和面积成正比,黑洞的面积增大,黑洞视界的半径也增大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此时的黑洞比房间还要大。房间被黑洞整个吞进去了,我们也就无法讨论房间的自由度了。所以,在黑洞吞掉房间之前,房间所能够容纳的自由度和它的表面积成正比。 定量的来说,如果把普朗克长度看做时空中最基本的长度,那么黑洞熵就等于1/4的黑洞面积和普朗克长度平方之比。这样看来,量子引力中的黑洞,表面上看是一个3维的物体,但从动力学自由度的角度看,怎么看都是2维的。反了反了,黑洞可以貌相,引力不可斗量,这简直是离经叛道旁门左道胡说八道。 对偶和对应 黑洞对偶 任你全息原理怎么说,可是关于量子引力我们只知道个大概。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自洽的把爱因斯坦引力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这岂不是意味着,我们无法验证全息原理了吗? 斯特罗明格据说以前是驻香港的记者 1996年,英雄出场。哈佛大学的斯特罗明格(A.Strominger)和瓦法(C.Vafa)用量子引力的候选者弦论发现,一种4维的黑洞可以对偶地看做数个重合的D膜,把后者的动力学自由度数出来,大小恰好正比于4维黑洞的3维边界的面积!这不但给全息原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还给弦论支持者们一种莫名的激励弦论很有用!一些理论物理学家也从圈量子引力(量子引力的另一个候选理论)当中得到一致的结果。 大功告成了吗?让我们再把全息原理念一遍:一个量子引力体系的自由度可以由其边界上的自由度所描述。好像有点儿不对劲。假如我们换一个说法:人可以上天。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人当然可以上天,问题是如何上天,光说不练就是废话。全息原理的关键也在于,一个量子引力体系的自由度如何由其边界上的自由度所描述呢? 马尔达希纳 1997年,哈佛大学的马尔达希纳(J.Maldacena)提出了一种猜想。他发现,4+1维的反德希特(Anti-deSitter)时空当中庞加莱代数(Poincarealgebra)完全等价于它的3+1维边界上的共形代数(conformalalgebra)。我们知道反德希特时空是一种存在负宇宙学常数的常曲率时空,是爱因斯坦方程的一个解(参见《 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 》),而共形场(conformalfieldtheory)是一种不含引力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这个对应简称AdS/CFT对应。一个N+1维的引力理论竟然有可能等价于其边界上的N维的非引力理论!这个猜想简直是量子引力乌云下的惊天霹雳! 胆小的人会被霹雳吓住,勇敢的人趁着霹雳照亮的一瞬间找寻前进的道路。威腾(E.Witten)、坡利亚科夫(M.Polyakov)等人在多种情况下证实了马尔达希纳的猜想。例如,威腾曾证明,N+1维反德希特时空中的黑洞等价于其N维边界上的热辐射。热辐射的熵本科生都会算,它恰好等于全息原理所预言的大小。于是,全息原理光说不练的问题,在AdS/CFT对应的指导下,被大家解决了一部分。 威腾本科学的是历史 哪一个更真实 全息原理的巨大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区分两个等价的理论哪一个更真实。对于这个问题,霍金刚刚写过一篇文章,见《 环球科学 》。 黑洞心里想的啥,全写在了脸上 简单的说来,我们就像宇宙舞台剧中的观众。量子引力是舞台上的演员,为我们奉献比梦境更为神奇的演出。渐渐的,我们发现每个演员身上似乎都有看不见的细线连着房顶上的机关。演员们每做出一个动作,机关也相应的运动。 这时,保守的观众说:我发现了演员的表演和机关的运动完全对应,这是两个等效的理论。 不!激进的观众跳了起来:这根本就是一出木偶剧,舞台上的表演完全由房顶的机关控制。这个房间里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演员! 保守的观众肯定是对的,但激进观众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量子引力有没有可能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原本是机关运动的结果,并不真实存在呢?顺着这样的思路往下想,便是2010年年初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佛林德(E.Verlinde)提出的熵力(参见《 引力不过是一种幻觉? 》)。 在熵力的想法中,N+1维的引力来源于N维上的热力学。这是一个非常巧妙,具有原创性的想法,但还比较粗糙,不能称之为一个完备的理论。佛林德的论文问世后,并没有发表在任何学术期刊上。按照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这样的工作不能使博士生毕业,博士后出站,更加不用说找工作和评职称了。不过,欧洲研究委员会刚刚授予佛林德200万欧元的进步基金(新闻 见 ),可见其奖励科技创新人才的决心。 黑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除了熵力之外,全息原理和AdS/CFT对应还有许许多多的产品。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法宝是微扰论,假设整个体系可以大致的看做是自由的(无相互作用),然后将相互作用看做一种扰动。可是许多物理体系有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微扰论就不灵了。此时,人们意识到AdS/CFT是一种从强耦合到弱耦合的对应。(在规范群很大的极限下)当N+1维引力有着很强的相互作用时,它等价的N维非引力的理论中的相互作用就很弱;反之,当N维非引力的理论相互作用很强时,它等价的N+1维的引力理论又变成弱相互作用的了。 于是,微扰论又活过来了!当我们要研究强耦合的引力时,我们就先用微扰论计算它的非引力等效理论,算出来的结果再从引力理论中找对应。当我们要研究强耦合的非引力理论时,再反过来用这个办法解决!于是,引力和量子场论这两个本不相容的理论,在物理学家的手中又如胶似漆的纠结一起了。AdS/QCD,这是在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对应;AdS/CMT,又对应到了凝聚态物理(最近LHC被炒作的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就与此有关);AdS/CFTsuperconductor,全息超导,听听,多科幻;Kerr/CFT,RN/CFT(这两个是AdS/CFT的推广),转圈的黑洞和带电的黑洞也按捺不住啦! 不知道霍金在考虑黑洞信息丢失的时候,有没有受到了全息原理的启发。但如果应用全息原理考虑黑洞信息丢失,比直接研究容易的多。在AdS/CFT对应的词典中,AdS时空对应于边界上0温度的量子场;而有温度的黑洞对应于有温度的量子场。这样,AdS时空中产生一个黑洞的过程,可以等效的看做在其边界上给量子场加热的过程。弦论学家泡钦斯基(J.Polchinski)在2010年11月的一场公众演讲中总结到: 表面上看物质的信息被黑洞视界遮住,看不见了;可是在AdS时空的边界上,对应的信息仍然存在 我们知道在量子场论中,一个纯态最终仍然是一个纯态,因此,对应的看来,落入黑洞的信息不应该丢失,而最终应该会被黑洞吐出来。只是我们还不清楚这些信息将如何被黑洞吐出来 因此,量子引力是全息的,它的自由度是非局域的,而(经典引力的)时空局域性是演生出的(emergent)。 黑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参考文献: 霍金新解黑洞信息丢失之谜 博客李淼 世界是一张全息图 何为实在 Polchinski的公众演讲 维基百科 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 经典物理中并没有纯态的对应,因此本文的比喻并不能完全反映其量子性质。相关问题欢迎大家提出批评。 感谢王一老师和张之白同学的意见
个人分类: 物理|1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与跟风
xiaomaclever 2010-6-11 13:12
我的专业是理论物理,所以只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来说说。 国内的自然科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是不争的事实,各学科所谓的大牛自然就少之又少。所以是下的风气似乎是国外的牛人引领潮流,国内的科学家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几篇文章。牛人嘛,他做的工作不是热门也是热门,身后肯定会有大批追随者。于是,大家都有事可做了,有的收获名,有的收获利。但是国内也总是强调原创、创新而不能总是跟风。可事实是挨着大树好乘凉,只要动作快,跟风的工作往往能得到不错的引用率。而国内评价一个理论工作者水平的标准就是看他的文章的引用率。那些真正的原创工作别说国际上连国内同行都无人问津。虽说我们不是大牛,但我们自己人的工作未必就差。没引用率,没经费,没学生于是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所以,个人觉得应该改善评价体制。国内经常会有这样的统计,年中国的SCI文章数量超过某某国或跃居第几位...。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应该更重要。据我所知国内物理学家在高能物理理论方面唯一一篇SLAC上500+的文章是吴咏时先生的《 Perturbation Theory Without Gauge Fixing 》。跟风是跟不出大作的,跟出10篇100+的文章还不如自己做出一篇500+更重要,尽管后者更难。
个人分类: 科研|3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错误的理论也有其应用
zhangshufeng 2009-10-4 09:07
我和一位物理教师讲熵理论是不存在的理论时,他说熵理论有很多应用,如果熵理论不存在,那么什么什么将怎么办(为了不影响该老师,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当然我们可以写出很多类似的内容),而且,在做什么什么研究时,熵理论很巧妙很有用。给我的感觉熵理论就象锤子扳手等工具,没有了怎么干活啊! 其实,错误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理论同样有很多应用,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正确的理论更有用,比如,我们现在也经常说的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山了,这就是地心说嘛!曾经的热质说就能够简易地解释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热学现象,例如,认为物体温度的变化是吸收放出热质引起的;热传导是热质的流动;摩擦或碰撞生热现象是由于潜势被挤压出来以及物质的比热变小的结果。在热质说观点的指导下,瓦特改进了蒸汽机。19世纪初,基于热质说,傅立叶还建立了热传导理论,卡诺从热质传递的物理图像及热质守恒规律得到了卡诺定理。热质说的成功,使人们相信它是正确的。热质说在把一系列实验事实和个别规律用一个统一的观点联系起来加以系统化方面还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象这样的理论还有燃素说、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理论等,都有广泛的应用,能解释很多现象,因为理论的功能是统一解释各种现象的,那么,一般而言,就不一定有哪个理论是终极正确的,被广泛认可的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最多现象的理论,即使这个理论可能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我认为存在混乱、难以理解、自相矛盾的理论不可能是正确的理论,无论这个理论存在多久影响多大,都终将被淘汰掉!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生于80后的华人理论物理学者——又一次受刺激了
热度 2 hep 2009-4-7 14:03
读了之后,又一次受刺激了,发现了自己的差距。 其中翟荟我还听过一次他的报告,在KITPC。很年轻啊 ------------------------------------------------------------------------------------------------- 发信人: gcj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Berkeley), 信区: TheoPhys 标 题: 生于1980后崭露头角的华人理论物理学者 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pr 7 09:44:02 2009), 站内 尹西,中科大少年班1996级。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师从Strominger研究弦论,黑洞理论。2006年博士毕业。两年的博后经历后,他回到哈佛物理系,成为助理教授,当时仅仅只有25岁。已发表论文20余篇,被人引用800多次。 翟荟,祁晓亮,徐岑科等毕业于清华基科班的学生,在冷原子系统,凝聚态理论方面有很出色的工作。翟荟是杨振宁先生在清华招收的关门弟子,本科1998级,基科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念博士期间就指导本科生发表了一篇PRL。博士两年多就毕业了,现在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做博后,已在PR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被人引用200多次。 祁晓亮,1999级基科班学生。毕业后师从翁征宇,且与张守晟合作发表了几篇有影响的工作。2006年底毕业时曾获香港大学的教职,他放弃了,选择前往斯坦福大学跟随张守晟做博后。博后期间,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及相关领域做出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在Science,Nature Physics,PR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已被人引用300多次。2009年获UCSB,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名校教职,仅仅只有26岁。 徐岑科,1999级基科班学生。毕业后求学伯克利,跟随文小刚的直系弟子做研究。2007年毕业。前往哈佛做博后,在铁基超导体理论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工作,在PRL,Nature Physi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被人引用200余次。2009年,获密歇根大学等学校教职。 全海涛,1998级湖南大学经济系学生。2002年毕业后考入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师从孙昌璞。博士期间在量子相变,量子热机等方向上做出一系列工作,引起比较大的反响,2007年毕业后前往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跟随Zurek做博后。已在PR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被人引用近200次。另外,2008年作为第二完成人,与他导师孙昌璞研究员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U.C.Berkeley changing the world! ※ 修改:gcja 于 Apr 7 09:44:16 2009 修改本文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
个人分类: 物理相关|16763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圈圈坐3/13-李淼
eloa 2009-1-5 15:23
B_Monkey 发表于 2008-12-21 12:00 李淼,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被姬十三归为松鼠之友行列,桔子对他敬重有加,连我们发信时抄送到他都要娇嗔一声:哎呀,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点事都要烦李淼老师。跟李淼联系上后,他说:我们谈话的主题,应该从职业开始,到爱好结束。但在MSN开始对话之后,才发现两个人都跑题不止。 丁茗茗 :那你列几个你心目中的2008关键词? Miao : 哦 大型强子对撞机。乱,乱也是一个关键词 。 丁茗茗 :这次这个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跟丁肇中以前工作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项目有关系么? Miao :有关系 都在欧洲:) 。哈哈,其实物理上几乎没有关系,欧洲核子中心主要是叫LEP的加速器,他是LEP的几个小组之一 。 丁茗茗: (外事不决问谷歌)1981年起,丁肇中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合作组L3组,准备在欧洲核子中心预计在1988年建成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将在质心系能量为1011eV能区中寻找新粒子,特别是电弱理论预言的黑格斯粒子(见黑格斯机制),并研究Z0及其他粒子物理新现象。L3组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400名物理学家参加。 Miao : LEP的隧道就是现在LHC的隧道。所以,物理上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太大。大型强子对撞机决定了粒子物理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走向,因为从90年代中期开始,粒子物理界基本没有新发现了。我是研究弦论的,是粒子物理更深层次上的东西,也希望LHC能够推动弦论的发展。如果不能,也许就我个人来说,会逐渐放弃弦论作为我研究的主要分支。还有 我也研究宇宙学。LHC也和宇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关,例如暗物质 。但我个人持怀疑态度,因为那种物理实验的结果往往和预计的不一样,很多时候,发现了和计划完全无关的东西,但也是重要的进展。 丁茗茗 :嗯,明白。 丁茗茗:LHC是后来出故障了么? Miao: 对。冷却系统出了问题 丁茗茗:我爷爷也是物理教授,我还是关注这些事情的。 Miao: 真的?你是哪儿人? 丁茗茗:我出生在青岛。 Miao:爷爷在哪里任教? 丁茗茗:我爷爷先后在西交大和青岛海洋大学教书。你看我的名字:丁肇华,跟丁肇中就差一个字,我们是一个家族的,我爷爷奶奶和丁肇中父母关系很好的。。。。。。 Miao:我一位同学也该是你们家族的。他叫丁明洲,现在在美国,比我大两岁,他父亲也是教授。 丁茗茗:啊。。。。。。他是我大爷爷的孩子。 Miao:我同班同学,北大天体物理专业78级? 丁茗茗:对的。。。世界太小了,六度分离。。。。。。 Miao:他在美国佛罗里达,生物物理实验,偶然也看我的博客,很豪爽的一个人。我会跟丁明洲说,你有个很酷的侄女,我认识的。 丁茗茗:哈哈。丁明洲的父亲丁履德,我大爷爷,以前是山东工学院的校长。 Miao: 文革中去世的。 丁茗茗:文革前被打成右派,据说是放出来之后去看戏,好激动,心脏病发作。很可惜。 Miao:哦,这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非常恨文革。 丁茗茗:恩,丁履德跟钱学森是同班同学,都是交大机械系的。我爷爷那时候在同济。(丁茗茗很黯然的补充道:现在看一些回忆录还能看到,那时他们系成绩第一是钱学森,第二是丁履德。后来他和钱学森又一起去意大利留学,据说履德先生能说五国语言,假如不是去世得太早,学术上肯定还会有大成就。) 丁茗茗:好吧,回到LHC。LHC这个项目最新的情况是? Miao: 最新的情况是没有新情况,计划是明年夏天运转,推迟了些,一个大计划出点这种事很正常,几乎明年年底出初步结果。LHC可能是最后一代加速器了,或者是倒数第二代吧,而且,很可能发现令人兴奋的东西,我个人的看法。最有可能出我们都没有想到的结果,然后大家就真的打了鸡血了。这个我最期待。 丁茗茗:对了,是不是物理界也有很多年没有发现新的粒子了? Miao:对,从顶夸克之后就没有了。 丁茗茗:说说你研究的弦论吧。 Miao:弦论,我目前花不到一半的时间在做,另一半时间研究宇宙学,其实是一多半的时间研究宇宙学。我最近给环球科学写的专栏就是谈研究弦论。 丁茗茗:你的那篇文章《一个理论家的自白》里有这么一段, 我开始想做一些与物理实验直接相关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弦论目前处境导致的,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年龄渐大,已经没有本钱来享受纯粹思维的乐趣了。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不甘一辈子只做了也许根本与现实世界无关的研究,想乘还能够做研究的时候打几个赌,翻点本钱回来。 这里再讲一下吧,你还是希望你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对现实做出指导? Miao:弦论处于比较困难时期,主要是发现可能的真空太多,不能做精确预言。我们不知道LHC会不会发现超对称。我现在研究宇宙学,一部分和弦论有关,一部分无关,这样就有了保险。 丁茗茗:研究纯理论的人,逻辑一般都十分严谨? Miao:那是啊! 丁茗茗:但你犯过错么? 特指决定性的 。 Miao:逻辑上没有犯过错,至于物理那得看将来的实验了,有些模型就是模型而已,数学上没有问题,但对不对,要等实验。 丁茗茗:理论物理学家比实验物理学家更苦? Miao :是的,可能一辈子竹篮打水。所以我决定写点科普。 丁茗茗:那你有没有智力上的优越感,说实话! Miao:哈哈,有点儿。 Miao:至于乱,一言难尽。乱,就是乱,我出生以来没见过这么乱的。我对文革没有印象,所以今年对我来说是最乱的一年:大雪、地震、火炬传递、抗议家乐福、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处于一个乱七八糟,天要亮的关口。 丁茗茗 :天要亮?这个怎么解释? Miao : 也许是万劫不复的关口,我不知道。天亮,就是我们经济上度过金融危机,政治上开始和世界接轨;万劫不复,我不太明白,但有人说09年我们要变成拉美国家,那就太可怕了。 丁茗茗:但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金融大环境不好,中国无法说什么自善其身。拉美国家我觉得不会,中国人骨子里缺浪漫主义气质,这个浪漫主义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中国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一直是以稳健为主要特征(不包括几十年前)哈哈哈哈。这些乱,对你自身有什么直接影响么? Miao: 有啊。经济是直接的,对吧?闹运,浪费我一个月时间,虽然我也看了。闹运告诉我年轻人多肤浅: ) 。是嘛,很多人觉得中国人牛了,多风光啊,开幕式,扔了多少钱啊,咱家多有钱,还有50块金牌。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所以,肤浅。上过天涯的奥运板块么?还有新浪? 丁茗茗:没有。。。奥运之后我才重新焕发了对体育的爱 。 Miao:哦 那你没有看到他们是如何兴奋的,跟打了鸡血一样,现在估计都蔫了。 丁茗茗:顾拜旦老师说:体育啊,你是天神的欢愉!他没说:体育啊,你是城邦的荣耀!!他的意思是:enjoy and have fun!! 哈哈哈哈! Miao:罗格大概会说:体育啊,你是摇钱的树。事实如此,政府为了展示,花了钱,做个大广告吧,但是一大半被三聚氰胺毁了。 丁茗茗 :承认的政治,承认的焦虑。 后记:这个对话录摘录了两天聊天的部分内容。其实两个人所谈内容远不止这些,虽然偏轨得厉害,但我也很享受这种谈话的乐趣,希望李淼老师也一样。
个人分类: 科学圈圈坐|2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原创]电荷潜能
lixie6110532 2008-8-17 17:38
电荷潜能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李燮 1. 质电方程 万有引力定律表述。假设二个质量同为 M 的质点相距为 R ,每个质点作用于对方的万有引力分别为 F 和 F ,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 F │ =│ F │= GM 2 /R 2 式中, G 为万有引力常数, G = 6.67 10 -11 米 3 / 秒 2 千克。 库仑定律表述。保持距离 R 不变,把质点系统换成二个电量同为 Q 的点电荷,每个点电荷作用于对方的电性力分别为 f 和 f ,由库仑定律可得 │ f │ =│ f │= KQ 2 /R 2 式中, K 为比例系数, K = 9.00 10 9 牛顿米 2 / 库仑 2 。 我们知道,电性力与万有引力的数学表达式有些相似。但是万有引力总是相互吸引,而电性力却随电荷的同性或者异性而有吸引和排斥之分。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针对万有引力和电性力的上述特点,引入一个突破传统力学思维的全新定义,即吸引力定义为正,排斥力定义为负。 按照这个定义,万有引力总是相互吸引,所以万有引力表达式不变,即 F = GM 2 /R 2 电性力则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二个点电荷同为正电荷,其相互作用力是排斥力- f ,即 - f = KQ Q/R 2 f =- KQ Q/R 2 第二种情况,二个点电荷同为负电荷,其相互作用力也是排斥力- f ,即 - f = K (- Q )(- Q ) /R 2 f =- KQ Q/R 2 第三种情况,二个点电荷同为一正、一负,其相互作用力则是吸引力 f ,即 f = K (- Q ) Q/R 2 f =- KQ Q/R 2 三种情况下电性力的运算结果都是同一个表达式,即 f =- KQ Q/R 2 当质点系统相互间的作用力与点电荷系统相互间的作用力相等时,本文认为二个系统对宇宙的作用等效。即 F = f GM 2 /R 2 =- KQ Q/R 2 简化上式得 M = i ( K/G ) 1/2 Q 或者 Q = i ( G/K ) 1/2 M 式中 i 为虚数,即 i =(- 1 ) 1/2 令 Y =( K/G ) 1/2 ,并代入 K 、 G 的值得 Y = 1.1616 10 10 千克 / 库仑 令 y =( G/K ) 1/2 ,并代入 K 、 G 的值得 y = 0.861 10 - 10 库仑 / 千克 于是 M = iYQ 以及 Q = iyM 这就是质量与电荷之间的换算关系,本文称之为质电方程。 在作用力等效的模型下,质电方程具有二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引力质量和库仑电荷互为虚实;第二,每库仑电荷相当于一百多万吨引力质量。 2. 电荷潜能 按照相对论的质量与能量的等效关系,质量潜能 E = MC 2 代入 M = iYQ 得 E = iYQC 2 上式即为电荷潜能的表达式。 电荷潜能表达式同样具有二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电荷潜能与质量潜能互为虚实;第二,每库仑电荷的潜能相当于一百多万吨引力质量的潜能。 业余研究,水平有限,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电荷潜能的论述不管是对是错,我都恭敬地欢迎各位老师指教,恭敬地期待各位老师点评。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李燮 1999 年 7 月 19 日 2008 年 8 月 17 日 星期日发表于本人博客
个人分类: 业余研究论文|2581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