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90年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之问 - 新思想何处去了?
热度 5 benlion 2014-7-24 02:08
究竟什么是科学?(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AGHGF41xpos=1 ) 近代科学 - 建立在不同于古希腊的逻辑学和方法论上,即, 1)培根和笛卡尔论述的归纳和演绎逻辑;2)韦达和莱布尼兹的数学符号;3)实验仪器和观测方法等 ,这是晚到16世纪之后的发明。 我到科学网写博文就是开始于这个问题,几年过去了又见热烈的争论这同一个问题,李约瑟难题、中西医学之争论、钱学森之问,也同样存在这 一个周而复始的辩论现象 。 日本汤浅光朝有一本非常详细的16世纪-20世纪的科学文化史年表( http://www.amazon.cn/%E5%9B%BE%E4%B9%A6/dp/B00B5433CM ),20世纪80年代有中译本出版,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解说。 因此,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学术研究缺乏一个积累现象,或一步一个台阶的向前进的道路走呢? 李约瑟问的是16世纪之前的中国为何充满创造发明;但是,后来却几乎没有了呢? 刚到德国所在研究所的所长也这样说。 钱学森之问是那个年代诞生很多大学者、大科学家,为什么现代却没有见到了呢? 同样, 我的一个问题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很多学术辩论和学术很繁荣,可是,这些新思维现在又到哪里去了呢? 如,我个人,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思想,也是90年代的产物。 经历了几个过程: 1)1983年-1993年:发现欧洲对中国诸子百家和技艺等研究,形成模式转换(即 第3轴心时代 ),也就是近现代科学和工业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产物,于是,提出21世纪将带来系统医药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发展(即 第4轴心时代 ); 2)1992年-2002年:生物系统 理论与技术的整合 过程和国内国际通讯与交流; 3)1996年-2006年:从现代宗教和文化历史上溯到古代儒家与犹太教 - 古以色列南北分裂 时期; 4)2003年-2013年:印度-希腊神话和犹太教-儒家的历史起源(即 第1轴心时代 )和中国春秋战国的模式转换(即 第2轴心时代 )等。 附、在科学网开博之说明: 一、1994年-1997年在北京中关村中科院筹备中国转基因动物学会(现细胞生物学会转基因分会)和组织国际会议等期间,1994年提出系统遗传学和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并传播到日本、美国等; 二、2011年中科院征文,也恰好重到中关村忆起往事; 三、从而,回顾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世纪之交历史,其实,国际上已称之为一场科学革命,而且,国际上有将带来工业革命的观点和正在发生的重大技术突破。 注*:词汇分别于1968年和1910年提出;但是,直到21世纪重新提出为理论与技术整合的研究,才迅速发展。
个人分类: 随想|3016 次阅读|14 个评论
90年代的金陵十二钗彩瓷砖
黄安年 2013-12-12 17:08
90 年代的金陵十二钗彩瓷砖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2 月 12 日 发布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形象广为读者所喜爱 , 也为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们所塑造 , 如画像、邮票、艺术瓷版、艺术磁盘、艺术瓷砖,其中艺术瓷砖则是相当大众化的文化产品。记得 90 年代曾有一批金陵十二钗彩瓷砖面世,现在依然在一些学者家中可以看到镶贴于墙上,下面的三张金陵十二钗彩瓷砖就是一个例子。 照片 7 张为笔者即时拍摄的。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3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90年代和刘祚昌先生的交往
黄安年 2010-4-20 22:58
忆 90 年代和刘祚昌先生的交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4 月 20 日发布 2010 年 10 月 15 日,我写了《忆 80 年代初和刘祚昌先生的交往》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247) , 80 年代后期以来,我刘祚昌先生的交往更加频繁了。 记得 1987 年 10 月 26-30 日 ,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举行了纪念美国宪法诞辰 200 周年中美学者学术讨论会,那次会是由梅仁毅和冯承柏教授联合主持的 , 黄绍湘、刘祚昌、杨生茂先生均有学术报告 ,26 日下午是刘祚昌先生在会上发言。(见《忆美国政治制度史资深学者李道揆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1414 ) 1989 年 4 月 15-18 日英国史年会在山东曲阜举行师大 , 我作为英国史学会的会员参加了年会 , 这是我唯一参加的一次英国史年会 , 我是 14 日日抵达曲阜师大的。第二天,一早散步时我惊喜地遇到刘先生 , 在这三天内有机会向先生请教治学和健身经验 , 他向我详细介绍在山东师大每天坚持锻炼 , 爬山散步的养生之道。 ( 见《难忘山东曲阜行,恰逢胡耀邦逝世( 1989 年 4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718) 1989 年 11 月 10 日刘先生写信给我道 : 你寄来的《二十世纪美国史》一书已经收到,多谢多谢。在面前摆着你这部宏制,看着真感到高兴,感到同行中有人才 , 感到美国史研究有光明的前途。这部四十余万言的大著问世,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领域内一件丰硕成果,它也是和你多年辛勤耕耘分不开 , 希望同行们都能向你学习。在曲阜时我们交换甚欢,发现你的许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也赞叹你的宏伟研究目标。希望再接再厉生产更多的成果以飨国内广大读者。 (见信件原件影印照片) 这里说的《二十世纪美国史》是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的带有教材性质的通史。是在拙编《美国历史纲要(现代部分)》的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纲要》做为油印教材近年来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及一些高等院校开设美国史选修课程的基本教材,较受重视。书中力图勾画现代美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实事求是地分析本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着重阐明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演变、详细评价美国政府在各个时期的经济和政治调整政策;系统论述现代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 具体分析美国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并且指出美国从海外扩张到全球扩张的发展道路;适当介绍美国史研究成果和最新学术动态。考虑到本书的主要对象是中国读者,并使国外了解中国的研究现状,在撰写本书时,凡是涉及美中关系部分和美籍华人问题都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时引述中国学术的有关论著,以飨读者。刘先生对于本书的过誉之词体现了老一辈学者对我们这些中青年学者的鼓励和支持。他在信中提到的曲阜之行的交谈,指的是 1989 年 4 月在曲阜举行的英国史年会上我和先生有机会深度交谈,经历了那场风波后再次通信 , 诉说知心话语,这封信件的含金量自不待言。 刘先生是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 此间美国三月有机会来北京开会 , 空余他往往和北师大的同行通话和见面。 1990 年 3 月 15 日接刘先生信告知 3 月 20 日 --4 月初来北京,将访北师大 , 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生作些讲座, 3 月 16 日,我复信十分欢迎先生来北师大讲学,得有机会向先生当面请教。 22 日晚在刘宗绪先生家见刘先生,我们一直畅谈到 22:40 。 23 日晚,我又和杨玉圣先生一起拜访刘先生 , 畅谈近三个小时 , 席间 , 先生还将我的《美国的崛起 17-19 世纪》书稿,申报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的资助推荐信交给我。 24 、 26 日,我两次和先生电话交谈, 29 日 , 玉圣和我宴请刘先生 , 我 31 日要去湘潭讲学向先生先行告别。 1990 年 7 月 2 日我写信给刘先生,谈到《美国的崛起 17-19 世纪的美国》一书已经获得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的资助,想请先生为书写序。 7 月 16 日 , 我收到先生 7 月 8 日的来信,信中说 : 为大著写序,当然义不容辞,在三个月内一定写好。不过希望来信把主要内容及特点告诉我 , 作为写序时的参考 . 特别请把独特的 , 与别人写的同类书的不同的地方写给我。拙著《杰斐逊传》不日即可成批出书 , 今天出版社寄来一本样书 , 感到满意。等出版社把我自购书寄来后 , 我一定赠送一书。 (见信件原件影印照片) 7 月 30 日 , 我写信给刘先生介绍美国的崛起一书的写作特点。 1990 年 9 月 29 日 , 刘先生写信给我说 : 我主编教材的工作目前告一段落,我正准备为您的大作写序言,但是您给我的那一分大纲找不到了 , 而我必须参考那一份大纲才能写。所以请特意写信请您再寄我寄来一份。我的《杰斐逊传》已经出版 , 等见面时送您一部。关于大作的特点,你在来信中告诉了我 , 这封信我尚保存着 , 惟有大纲怎么也找不到了。又及 (见信件原件影印照片) 10 月 4 日 , 我给刘先生寄大纲的复印件。(详见刘祚昌先生为《美国的崛起》写推荐和序言,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849 ) 1990 年 11 月 13 至 18 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开封和郑州召开第六届年会,刘祚昌先生参加了这次年会 , 会上被选为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在第一到四届均为理事),(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 (1990 年开封 - 郑州 ) 合影》博文 (2010 年 3 月 25 日 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06075) 。会议期间尤其是晚上,我和先生之间有较多机会交流 , 从治学到健身和国家大事、社会风尚无所不谈 , 还同游开封龙亭、铁塔,郑州邙山等地(见《 1990 年 11 月河南之行的七张照片》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4 日,其中有 1990 年 11 月 15 日我拍摄于开封铁塔的照片,是刘祚昌、刘绪贻及刘祚昌先生的研究生郭尚鑫、崔凤、韩慧、丁同珍、潘红敏五人的合影。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1970 ) 1991 年 2 月 2 日 1992 年 1 月底,我赴美国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 SUNYA )访学一年,重点研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问题 , 期间和先生保持书信联系。 1992 年 3 月 , 先生前来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 3 月 20 日(星期五)晚和先生通电话 , 他住中原宾馆,约定星期日上午 8 : 30 去接他来北师大。并且通知了马家骏、刘宗绪等老师。 22 日 , 上午在杨玉圣的陪同下 , 先生来到北师大,马家骏、刘宗绪来见 , 还有六位研究生,中午在我家便饭。随后我陪先生去刘家和先生家。晚上,我送先生回到宾馆时已经十点了。 3 月 24 日 , 我和先生通电话 , 约请先生下周四 (4 月 2 日 ) 来北师大作谈治学经验的讲座。 4 月 2 日晚 7 : 00-9 : 00 历史系春秋学社请刘先生做治学经验的报告 , 当晚 9 : 30 送先生回宾馆, 1992 年 4 月 5-8 日的济南行是令人难忘的。应山东师大和刘祚昌教授之邀 , 这次济南行是为山东师大世界地区史、国别史重点学科进行论证。这次会议关系到能否保住重点学科并继续获得拨款,因而学校当局格外重视,对于咨询委员的物色也很重视。早些时候刘先生和我谈起此事,但具体时间尚待最后确定, 4 月 2 日晚 23 : 00 先生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打来电话说,时间定在 4 月 5 日 , 会期三天 , 地点济南山东师大。这次会议关系到先生领军的地区国别史的评估,我即放下手中正在二校的美国的崛起一书 , 欣然从命。 根据当时我的记事本记载, 4 月 5 日 16 : 40 我抵达济南。晚饭后刘先生等来看我们。 4 月 6 日全天 , 山东师大地区国别史(美国 , 英国,拉丁美洲)论证会举行,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和论证最后认可通过,与会专家签字。这些专家中,外地的有南京大学著名教授王觉非先生、西北大学著名教授彭树智先生、世界史所的陈启能研究员和黄柯可研究员 , 和我。当天晚上学校宴请参加论证会成员。晚饭后 7 : 30-8 : 50 我与刘先生、祝明、黄柯可还商议 1993 年在山东举行美国史年会问题。 4 月 7 日 8 : 15-19 : 30 学校组织我们往返 600 公里参观蒲松龄故居及狐仙园,齐故都及殉马坑。晚上我去刘先生家短暂回访。 4 月 8 日 , 上午我在山东师大历史系做学术讲演,题目是美国的发展和历史上的改革。 11 : 00-15 : 30 ,参加刘先生家宴,同桌的有王觉非先生、彭树智先生、陈启能先生、戚其章先生。晚上离开山师大, 4 月 9 日晨抵达北京 , 结束济南论证会之行。(请见《记山东师大世界地区史、国别史重点学科论证会济南行( 1992 年 4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786 ) 1990 年 9 月 29 日刘先生信中提到 我的《杰斐逊传》已经出版 , 等见面时送您一部 。不久 , 我收到了先生的签名赠书 ( 见刘祚昌著《杰斐逊传》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837) ,在 1992 年 4 月 5-8 日的济南行期间,刘先生和我谈到这本书要参加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但在评奖中有人搞小动作中伤《杰斐逊传》,想使获奖落空,所以准备约请省外专家评审。 1992 年 4 月 13 日 , 我收到 4 月 9 日刘先生来信,信中写道 : 您参加评审《杰斐逊传》最为合适。省社科联领导很赞成您参加评审,他们很快会派工作人员赴京办理此事。我想您一定会答应的 . 至于举行这次评审的重要性我已经和您讲过了 , 这实在是一种自卫的办法,处于不得已。 (见围绕 1992 年《杰斐逊传》评奖引发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186 ) 1992 年 4 月 26 日写给我的信中 , 除了谈要我写他的《杰斐逊传》意见和他为我的《美国崛起》一书写序言外 , 还写到 : 您在 4 月 13 日的信中谈到您希望参加我们准备编写的美国第一次革命史(即独立战争史)。我非常高兴和欢迎 , 如果有您参加那会大大为本书增色。不过 , 这只是一个计划 , 一个尚未开始实施的计划 , 是八五时期的一个写作计划 , 恐怕要等待明年才能开始。届时我一定请您到济南来共同商讨写作的具体办法。 后来 , 这一计划搁置,所以再也没有提起此事。先生还在信中写道: 我目前正积极投入翻译工作 , 这个工作非常艰巨 , 繁重。一天都不敢偷懒,必须到期完成。 (见信件影印照片) 1992 年 11-12 月间 , 刘先生三次来信谈到就 1993 年山东威海举行的 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年会(见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1993 年威海 ) 合影,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476 11 月 20 日 , 我收到 刘先生 11 月 16 日来信,信中说 : 祝明同志谈到您们在京会晤谈的情况 , 山东筹备此会 , 工作开展得还算比较顺利 , 地点特别令人满意,因为威海是全国的卫生城,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 , 最适于夏季开会。现在有一事和您相商。数日前严四光同志来信叫我推荐美国学者参加明年的年会 , 我已经推荐两位 : 一 ,Ralph Ketcham ( Syracuse 大学政治兼历史教授,曾多次来中国访问 , 邀请者有南开、山师大及川大等校,他有很多的学术成就,几乎每年都出国讲学 , 欧洲、日本、印度他都讲过学)二 , Jack Greene ( Johns Hopkins 大学)。我希望这两位都能邀请 , 特别是 Ketcham 教授,他最近来信表示 , 愿意明年来华参加年会。因此,我很希望,美国史学会能向这两位发出邀请信。您是秘书长,请求您多多关照这件事。 由此可见,先生对于威海会议的高度重视。 11 月 27 日收到刘先生 11 月 23 日来信,信中说 : 11 月 20 日的信刚刚收到。承询及两位美国教授的详细地址,现在奉告如下: 信中还专门谈到邀请留美博士满云龙参加威海会议问题。 现在还有一事相求 , 满云龙 , 原在山东师大是我的学生 , 毕业后到北大当齐文颖教授的研究生,北大毕业后 , 赴美留学 , 现在在 Johns Hopkins 大学攻读博士 , 即将完成博士论文 , 他专门研究美国史,颇有成就,是上面提到的 Jack Greene 教授的得意门生 , 也常在国内发表文章。他出国已七年 , 很想回国探亲。明年美国史学会年会在威海召开,正好是一个机会。他愿意参加会议 , 顺便回家看一看。因此,是否由美国史学会也向他发一个邀请信。此事只好求您了 . 他的地址与上列 Greene 教授的地址相同。目前国家正欢迎留学生回国,因此邀请满云龙参加此会 , 正合乎政策。 (见信件影印照片)对满云龙博士 , 我 1991 年 3 月 22-23 日在巴尔的摩和满云龙夫妇聚会过 , 他们还开车送我去马里兰大学参加中国留美学生的年会。中国美国史理事会十分欢迎中国留美学生参加威海国际学术会议。 12 月 29 日 , 我收到刘先生 12 月 23 日来信,信中说 : 已经收到 12 月 14 日的通知及表格,我同意被推荐为写稿人 , 表格已经填号寄去。 (见信件影印照片)这里说的指美国历史杂志中国特邀编辑杨生茂、刘绪贻和我三人联合推荐刘祚昌先生为美国历史杂志( JAH )的书评人一事。 1993 年 8 月初威海会议期间刘先生正在美国 ,8 月 29 日返回山东师大。此前 , 我曾写信给刘先生 , 希望能够将他的论文《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收录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辑的《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一书中 , 该书所收论文大部分选自 1993 年 8 月威海会议论文 , 少数几篇是约请学者撰写的。刘先生曾通过他人答复 原来写的发言稿因答应给《历史研究》了 , 所以就不准备收入论文集了。 9 月 28 日 , 我收到先生 26 日写给我的信 , 信中说 : 安年同志 : 两次来函均已受见 ` 。今年年初《历史研究》编辑部来信谓明年二月为《历史研究》杂志创刊 40 周年,约我为纪念专辑写稿。我写的《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一文就是为此而写的 , 所以前些日子已经寄。既然来信谓不存在一稿两投的问题 , 那么我当然可以给您们寄去。但是该稿有 16000 字 , 内容已经很紧凑了 , 不容易再压缩了。如果您们同意不压缩 , 我就寄上。希望来信见告为盼。祝 刘祚昌 1993.9.26 ( 见原件影印照片 ) 信中不压缩三字加上三个圈。 11 月 26 日由我、李剑鸣、苏格、黄柯可和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王德树组成的五人编辑部在社科院世界史所举行会议 , 确定按照刘先生意见收录他的文章。 1994 年 6 月《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一书由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 自 1992 年起 , 刘先生即集中精力于《杰斐逊选集》的翻译工作,其间我们之间的通讯比以前少些。 1995 年 3 月 29 日收到刘先生 3 月 26 日的来信,信中谈到 : 早就收到您的大作《美国 2500 名人传略》,多谢 , 多谢!您最近很好吧!一定很忙吧!又数年未见面 , 时间过得真快。 是的 , 自 1992 年 4 月在济南聚会后 , 有近三年没有见面了。他在信中告诉我 我忙了二、三年 , 总算把《杰斐逊选集》译出了 , 由于出版社赠书太少 , 只有几本 , 所以谁也没有送。请多多原谅。 我现在正在写《杰斐逊总统》,这是《杰斐逊传》的续编,内容更多 , 头绪更乱 , 当然也更有趣。如果说前一部书是一个革命家的传记的话 , 那么这部书是一个政治家的传记,当政治家比革命家更难 , 因而更显示出他的风格。写此书并没有和出版社联系 , 等写好后再说 , 因为先联系 , 会受到许多束缚。现在无拘无束地写 , 不紧不慢地写 , 反而更自在一些。 我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注意力往往不集中 , 有时在环境的引诱下 , 也搞一些不务正业的东西。去年下半年山东沂南县开诸葛亮讨论会 , 我也参加了 , 既然参加就不能不写文章,结果浪费了许多精力 ; 影响我的正业,今后一定把心收一收,把全部精力用在《杰斐逊总统》上面来。 祝你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祝 全家快乐! 刘祚昌 1995 . 3 . 26 刘先生的这封信表达了一些重要的思想 , 即在他看来要集中精力于杰斐逊总统研究上 , 而这种研究 无拘无束地写 , 不紧不慢地写 , 反而更自在一些,写此书并没有和出版社联系 , 等写好后再说 , 因为先联系 , 会受到许多束缚。 这个思想说明 , 他已经深刻地体验到作者如果完全受出版社出于销售的考虑来著书立说,那么就没有个人的自由思想发挥了。他还认为 , 当政治家比革命家更难 ,这是千真万确的。像诸葛亮人物研究是他的爱好 , 先生对于中西文化对比 , 造诣很深 , 尽管他觉得 浪费了许多精力 ,这个相对于集中精力于杰斐逊总统研究而言的 , 但是我们后来从他的《杰斐逊全传》(上下)中看待诸葛亮人物研究也有助于对于杰斐逊研究。信中提及的《美国 2500 名人传略》是李世洞和我为主编的多人合作编译成果 , 由邓蜀生审校的这部 150 万字的编译著, 1994 年 10 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1996 年 7 月 6 日 , 刘先生给我写信,信中说 : 评审结果,日内即可寄上。我不能出席长春的盛会 , 理由上次信已向您谈过了。我虽然不能出席 , 但是对此次会议是很关心的 , 现在特寄去人民币 100 元作为赞助费用,再谈 , 此问 近好 刘祚昌 1996 . 7 . 6 刘先生此事集中精力于杰斐逊研究上 , 尽管如此 , 他还是认真地承担了作为万心蕙奖学金第一届评审委员的评审任务。 记得 1992 年 4 月 5-8 日,我应山东师大和刘祚昌教授之邀去济南,为山东师大世界地区史、国别史重点学科进行论证。四年半后的 1996 年 10 月 22-24 日 , 我再次应山东师大和刘祚昌教授之邀去济南,为山东师大入选下届世界地区史、国别史重点学科进行论证。这次济南行同样是令人难忘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786 ) 根据当时我保存的信件和记事本记载, 这次济南行的活动安排如下 : 1996 年 10 月 3 日我收到 9 月 30 日 , 刘先生写信给我说 : 现有一事想麻烦您一下。我系重点学科 ---- 地区、国别史将在十月下旬由省教委评定下届重点学科,届时请国内专家学者 临参加评定。您是否能在百忙之中抽暇驾临敝校参加评定工作 ? 如蒙玉诺,不胜感谢之至。随即回复,表示参加。 10 月 10 日 , 我收到刘先生 7 日信 , 信中说 : 来信收到,我向系里问了日期,说是已确定为 10 月 25 日 , 系主任讲 , 如果您在这里开完会后继续留在济南也书欢迎的。如果认为是浪费光阴 , 先回北京过几天再来也可以。总之,一切由您自己决定。 10 月 22-24 日的济南行有机会再次向刘先生和山东师大同行学习 , 也有机会和张友伦、陆镜生、祝明教授广泛交流和沟通。 1992 、 1996 年的两次论证使我看到了山东师大地区国别史后继有人,前景看好 , 如果团队紧密团结合作 , 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见《 记山东师大世界地区史、国别史重点学科论证会济南行( 1996 年 10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264 ) 1996 年 12 月 10 日,我收到 7 日刘先生写给我的信 , 信的全文如下: 安年 : 您好! 12 月 3 日的大札今天刚刚收到。像片也一并收到了。多谢多谢。 朋友分散各地 , 大家在一块聚首,是很不容易的事,因此这次早济南小聚,实人生一大快事。而且,诸位莅临,也给鄙专业帮了很大的忙 , 我谨代表大家向您表示深厚的谢意。 看了这些像片 , 更增添了对于这次会议的怀念之情。 我和内子可望在明年三月左右前往加拿大探视女儿几新生的外孙女 , 准备在加拿大滞留一年左右 , 可望在次期间写完 《杰斐逊总统》一书 , 在加查书可能更方便一些。过去写书都是赶任务 , 是出版社加在身上的任务 , 所以写得匆忙,缺乏从容思考及融会贯通的功夫。这本书我有很大的自主权,因为不时约稿,可以慢慢地写 , 多下些涵脉的功夫。好了 , 等有暇再谈。 向 全家问好! 刘祚昌 1996 年 12 月 7 日 (见原信影印照片) 这风信再次强调了写书 自主权,不赶任务的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 , 具有重要意义。 1997 年 1 月 ,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 49 万字《当代世界五十年( 1945-1955 》, 4 月 7 日上午批量的书寄到北师大 ,4 月 21 日晚 , 陈海宏、刘文涛老师来北师大 , 和刘北成及我聚谈 , 席间,我将《当代世界五十年》书赠陈海宏、刘文涛两人 , 并托他们带一本给刘祚昌先生。 1997 年 5 月 17 日 , 我收到刘先生 1997 年 5 月 11 日写给我的信,信中说 : 安年 : 您好 ! 陈海宏、刘文涛二同志带来您赠送的新著《当代世界五十年》,多谢多谢。您不断出新著,写作之快 , 令人佩服。这部大著颇有实用价值 , 对我的用途也很大 , 销路一定很好,但是才印 3000 册,希望再多引一些。我写杰斐逊后半生,进度很慢 , 尚需至少一年才可望完成。即问近好 刘祚昌 1997.5.11 。 从信中可以看出 90 年代中期以来,先生集中精力于杰斐逊全传的研究和写作。刘先生在加拿大探亲后 1999 年曾回山东师大 , 那一年我却去了美国探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没有谋面的机会 , 记得 2004 年他回济南小住 , 但那时我又在美国 , 直到他 2006 年 3 月 11 日病逝于美国西雅图,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竟是 1996 年的 10 月 24 日 , 尽管以后在美国和他多次通话 , 但是已经没有信件往来了 , 所以 1997 年 5 月 11 日是我保存刘先生给我信件中的最后一封了。 附有关信件影印照片和照片共 25 张,其中第 23 幅是 90 年代初刘先生和我拍摄于我家中。第 24 幅是 90 年代初刘先生拍摄于我家中。第 25 幅是 90 年代初,马家竣、刘先生、刘宗绪、我拍摄于我家中。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5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