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气候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丝绸之路上的雨峰东移现象
热度 2 zhangxw 2015-3-29 12:12
丝绸之路上的雨峰东移现象 张学文 最近丝绸之路又掀起了一股热潮。我这里谈个与它有关的气象话题: 地中海雨峰沿丝绸之路的东移现象 (气候学现象)。 这是说地中海气候的著名特点是冬季是雨季(冬季降水量占有%大)。但是人们可能没有注意这个冬季降水量大的特点是沿着丝绸之路而缓慢地东移的。它不仅与阿富汗、塔什干、阿拉坦图的春雨联系而且是我国华西秋雨的体现。 下表中的黄色月份是当地降水最大的月份(阶段),地址从丝绸之路沿线之西向东排列。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但是统计年代不齐,而我们关心的不是降水量的绝对值而是当月在年降水量的权重。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塞浦路斯 尼科西亚 74 43 37 17 21 9 1 2 7 21 32 75 339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94 58 66 48 36 33 43 38 58 97 104 124 648 伊朗 马什喀德 20 25 56 46 30 8 3 0 0 10 15 28 231 阿富汗 喀布尔 30 36 94 102 20 5 3 3 0 15 20 10 338 乌兹别克 塔什干 49 51 81 58 31 12 4 3 3 23 44 57 417 伊宁 17.2 18.3 25.6 27.4 27.8 27.2 23.6 14.1 12.6 19.9 24.9 20.9 259.5 乌鲁木齐 6 6.3 18.4 25.4 23 25.8 17.6 16.4 15.7 16.9 14.3 7.4 193.2 哈密 1.7 1.1 1 2.5 2.7 6.2 5.8 4.8 3.2 1.8 1.6 1.5 33.9 酒泉 1.6 2.5 3 5.3 9.1 10.7 20.6 17 10.5 1.7 1.8 1.3 85.1 兰州 1.3 2.3 8.4 17.4 36.1 32.5 63.8 85.3 49.1 24.7 5.2 1.3 327.4 西安 7.6 9.5 24.6 52 63.3 52.2 99.4 71.6 98.3 62.4 31.5 6.7 579.1 注意我是说这个气候现象是沿着丝绸之路而连贯,缓慢东移的!它从地中海的冬季延续到兰州的夏季和西安的秋雨! 下面的图是数年前做的一个草图,它给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降水最多月份与所在纬度的关系。图不太美观,遗憾了。 参考资料: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4589 跨欧亚的“降水最大月份”东移现象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 年3期2卷8-11页 张学文,孙祥彬
个人分类: 气象|271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对新疆变湿假说的几点思考 (4)
热度 2 zhgatcl 2014-8-17 07:47
各位老师: 我从2008年开始 研究向西北调水 ,我的研究结论是 每年向 西北超深盆地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调水 100 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 1000 多亿方;每年向超深盆地调水 200 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 2000 多亿方,即调水能起到 “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 的作用;每年向西北调水几百亿方最多 1000 亿方,若干年以后整个西北的年平均降水量就能达到甚至超过 500mm ,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 为证明以上论点,我一共写了10篇预印本论文,详见我最初的9篇博客。 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研究员倡导创建《盆地气象学》和《盆地地理学》。我的研究刚好是《盆地气象学》和《盆地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我的研究与张学文老师的研究有很多交集,张学文老师对我的研究感兴趣,在审查我的预印本论文《 柴达木盆地与青海湖盆地气候环境的差别、原因探析和联想 》以后,写了一篇博客,标题是《 征答:气候学中的一个思想实验 》。现把这篇博客做如下转载,请把 张学文的博客 、 我的博客 和我的 预印本论文 三者结合起来审查,期待您审稿以后的宝贵意见。 征答:气候学中的一个思想实验 张学文、(檀成龙), 2012-10-23 20:31 原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625482.html 征答:气候学中的一个思想实验 张学文、(檀成龙), 2012/10/23 今天我回答檀成龙先生的一个关于青海 2 盆地对比问题的稿子时,我的思想触及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对气候学、地理学以及对热心提倡引水解决干旱问题的学者、官员都有意义。现在提出来向大家征答。我的问题大致是这样的: 青海省有两个大盆地即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盆地。它们位置接近,海拔高度接近,但是青海湖盆地的年降水量超过 400 毫米(而且在盆地中间形成了青海湖),而柴达木盆地十分干旱,年降水量小于 25 毫米。 问 如果 我们把青海湖的水抽走,它是否会变成与柴达木盆地一样的干旱;反之,如果我们为柴达木盆地注水,并且达到青海湖的类似面积比例,柴达木盆地气候是否会变成与青海湖类似,即也有 400 毫米以上的年降水量?从而成为一个湿盆地而形成农业、牧业? 附言:我需要感谢檀成龙把他的一稿寄来让我提意见,而启发出本博客的思想内容。如果这个问题变成个大家重视的重要问题。我愿意认可它是由檀成龙和我共同提出的。 又思想实验在物理学中曾经在推进物理学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现在把这个思想用于气候学。再就是这也可以进行气候模拟的实数实验!
个人分类: 转载专家观点|1706 次阅读|3 个评论
气候学的“盛唐气象”与水文学的“战国水场”
热度 1 hillside 2011-9-1 20:30
气候学,今日在各类媒体中的锋头之健,除经济学外,眼下似乎无多少学科可以匹敌。哲学,按科学网前几天一则新闻(关于浙大哲学毕业生)介绍的境况,似乎一日不如一日,渐已成了市场经济下的明日黄花。昔日高居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角色——“哲学”一至于此,令人唏嘘。    气候学由于“气候问题”由民生问题升格为政治问题,摇身一变,鸟枪换炮了,稳居全球气候发言人首席了,“盛唐气象”当非过誉。    我想到了曾与气候学难分高下的水文学。水文学多年来,尽心尽职地为水利建设服务,随着生态水利、资源水利口号日响,传统的优势学科分支——工程水文学后继乏力。    传统水文学的颓势日见明显,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向何处去?水文圈内外的人士都在思考。经过一些年的沉寂与积淀、借鉴之后,水文学的新面貌逐渐亮丽,逐渐进入我所称的“战国时代”。何以为据?由于水文文献的英文阅读量有限,暂以中文为主,加之中国对水利用的高度热情,对外文原著的翻译并不落后。战国犹如水泊梁山,战国水场需要计谋,出谋划策,各显才智。我列举部分水场竞技的作品以供一观(排名不分先后)。    1、《物理水文学》(张济世等著)、《统计水文学》》(张济世等著)。两部大著先声夺人,以一种踢场(只是一种比喻,取积极含义)的姿态横空出世, 以炫目的标题吸引了我等的眼球。且不论内容是否获致公认,尝试就有很大的意义。开句玩笑话,至少在替水文学占场子。    2、《空中水文学初探》(科学网博主张学文先生等著)。撇开内容不论,选题就体现了水圈、气圈不分家的系统观念,引导了一个新方向。    3、《水科学概论》(谭绩伟等著)。本书标题“概论”看似平淡,其实是建立“水科学体系”的大胆探索。20多位作者联合撰写,里面有不少独到见解。    4、《生态水文学》(美Peter S.Eagleson著,杨大文等译)。此书在《生态水文学》方面堪称探索性、理论性的大作。   关于1、4两部著作,1之作者与4之译者都用了“震惊”、“难以想象”等赞叹或感慨之词(1之“震惊”见本博前期博文“拿来主义”)。现摘录4著译者之语如下:爱因斯坦曾说过,“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Eagleson教授建立的生态水文学理论使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壮丽。  我认为气候水文学、生态水文学以及其它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地球系统科学式的系统融合、集成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尺度上可能如当代物理学相似,至宏、至微方向,中观可能只能应用性的研究。宏可以是全球水文学、宇宙水文学,微可以是量子水文学、分子水文学、基因水文学。    知识爆炸在量上似乎已无异议,但所谓数据发掘等有助于科学瘦身的举措还大有用武之地。这也与爱因斯坦以及钱学森先生的设想是一致的。科学并没有这么复杂,瘦身具有广阔的空间。上帝可能既不爱掷骰子,也不喜欢如此的复杂(此处与自然界的所谓复杂性不同)。
个人分类: 水文科学|30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圈水文学框架设想(图)
热度 1 purplelab 2010-5-5 21:45
个人分类: 水圈水文学|4164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圈学知识体系结构
热度 1 purplelab 2010-5-5 21:40
1 :建立水圈学 2 :水圈学包括 3 个层次 2 . 1 :常规涉水学科; 2 . 2 :建立常规涉水学科内在交叉与联系的新学科; 2 . 3 :水圈历史演变及原因。 3 :各学科如下: 2 . 1 常规学科里加入《蒸发水文学》,目前该部分内容散见与生态水文,陆地水文,气象,生态学等。 2 . 2 :水循环交叉新学科:《水循环动力学》,《水循环四圈伴生作用》 2 . 3 :水圈历史演变学科:《古气候水文学》,该内容第四纪地质有大量文献,与气候变化有关。 4 :《水循环动力学》大概提纲 1 水循环静力 1 . 1 太阳热辐射 1 . 2 重力 1 . 3 潮汐引力 1 . 4 大洋异重力(密度梯度力) 1 . 5 分子力 2 水循环运动学 2 . 1 水气扩散 2 . 2 大气环流 2 . 3 降雨时空分布 2 . 4 产汇流 2 . 5 达西下渗 2 . 6 植物水循环 2 . 7 大洋环流 2 . 8 冰川消融 3 水循环动力学 3 . 1 蒸发热力学定律 3 . 2 空气流体动力学 3 . 3 海洋流体动力学 3 . 4 汇流方程 3 . 5 土壤水动力学 3 . 6 植物水循环动力学 4 水循环动力模型
个人分类: 水圈水文学|3793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圈水文学框架设想
purplelab 2010-4-21 22:11
水圈水文学及框架设想 最近1个多月,一直思考着我的一个灵感(远大理想),从开始的宏观水文学,后来改为地球水文学,现在又更名为水圈水文学。 自大可能来自无知,但敢于让大家指出无知,对自己就是进步。 水圈水文学,是拓展陆地水文学的研究限制,以水圈水循环为研究主题,分析其循环机理。 水圈水文学涉及四个方面: 1:水循环动力学 2:古气候水文学 3:水循环伴生作用 4:大尺度水文预报及开发 欢迎大家拍砖,指正。
个人分类: 水圈水文学|274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