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抗癌药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心脏激素和抗癌药物
热度 3 zhenyisong 2013-10-15 19:17
如果心内科医生具有抗癌药物的处方权,那么简直不可思议。然而,最近网络上的一则消息则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说法的可能性。网上有博客撰文,“ 揭开上帝终极底牌-癌症自愈源于心脏 ”。这篇文章在 Google 中可以搜到,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文中故事的英文版和原始出处。这文章文采不错,但是很多人在博客的回复中认为是无稽之谈。有一个不知名的人士给出了一个英文连接。我的好奇之旅终于开始了。 我首先搜索了文中的主角,大卫 . 威斯里。其实,在南佛罗里达大学( USF ),确实有位 David Vesely 博士(应该是主人翁的原型),不过,他应该在 University Of Arizona 取得的医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 1972 ),目前是 Morsani 医学院 JamesA. Haley Veterans 医院的教授。他在学术上也确实致力于心脏激素(特别是 ANF , BNP 和 CNF ),这些从他发表的文章可以确认 。不过,一名心内科的医生突然转向癌症治疗的研究,学术方向上的转换应该绝非出于一般的兴趣。而网上的资料表明,他致力于心脏激素用于癌症的研究,却主要是由于他的妻子,她死于乳腺癌。不过,思路的起源却来自于他的儿子 Brian 的灵感,他们合作的这篇工作发表在 Eur J Clin Invest ,即他妻子死后一年( 2003 )。 我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 Kalos Therapeutics ,它证实了 Vesely 博士的假说。这家公司具有独家专利技术,基于心房肽( ANF/NPPA ),将之缩短为有效的 37 个氨基酸肽段,而设计的生物蛋白药物( KT-220 ),主要救治对象是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等患者,据称药物的靶点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KP )途径。在 Youtube 上有这个公司的广告。 Vesely 博士最终通过学校将专利卖给 Kalos 公司,而他也聘为这家公司的科学顾问。 心内科医生应该知道,心房肽(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 ANF )最早是加拿大人 de Bold 发现的 ,随后他推测心房是一种内分泌器官,这个假说最近在 Olson 实验室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重复 。在心脏发育生物学中, ANF 基因( HUGO 目前指定的官方简称是 NPPA )是标记心脏腔室形成的指示分子 。不过,ANF在成年时期可是心脏病的指示剂,血液中,如果抗体检测到ANF蛋白的升高,则可能意味着心力衰竭(心衰)。是否在愉快的情况下大量分泌,似乎没有论文报道。此外, ANF 作为一种心房分泌的蛋白,它的受体是一种细胞膜定位的鸟苷酸环化酶 — 即利钠肽受体 1/2 ( NPR1/2 ),而受体 NPR1/2 主要在肾脏表达。国内的肿瘤医生也注意到了这些工作,从这篇文章我才知道 NPR1/2 受体在多种肿瘤细胞系表达 。 心脏激素是否是治疗癌症的终极手段?文学和艺术上的想象也许能给我们带来研究上的灵感。在最近的一次闲谈中,我找到了另外的一个线索,即在心脏心房中表达的分泌蛋白 BMP10 ,它在心脏形态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也能够抗癌 。或许,善于采用归纳法的肿瘤生物学家应该和心脏科医生谈谈,是否真的存在某种统一的抑制机制,用来治疗癌症,这也许是整合医学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Vesely DL.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 in pathophysiological diseases. Cardiovasc Res. 2001 Sep;51(4):647-58. Vesely BA, McAfee Q, Gower WR Jr, Vesely DL. Four peptidesdecrease the number of huma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cells. Eur J ClinInvest. 2003 Nov;33(11):998-1005. de Bold AJ.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atrial natriureticfactor: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emerging concepts. Can J Physiol Pharmacol.2011 Aug;89(8):527-31. Grueter CE, van Rooij E, Johnson BA, DeLeonSM, Sutherland LB, Qi X, Gautron L, Elmquist JK, Bassel-Duby R, Olson EN. Acardiac microRNA governs systemic energy homeostasis by regulation of MED13.Cell. 2012 Apr 27;149(3):671-83. Bruneau BG.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in the developing heart: a signpost for cardiac morphogenesis. Can J Physiol Pharmacol. 2011 Aug;89(8):533-7. 赵志龙 , 张佳 ,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 王健生 . NPRA 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医学综述 .2013.19(02):285-287. Chen H, Shi S, Acosta L, Li W, Lu J, Bao S, Chen Z, Yang Z, Schneider MD,Chien KR, Conway SJ, Yoder MC, Haneline LS, Franco D, Shou W. BMP10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cardiac growth during murine cardiogenesis. Development. 2004 May;131(9):2219-31. Ye L, Kynaston H, Jiang W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0suppresses the growth and aggressiveness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through aSmad independent pathway. J Urol. 2009 Jun;181(6):2749-59.
12387 次阅读|6 个评论
化学合成类似物,抗癌效果远胜稀有物
热度 2 zhpd55 2013-9-18 18:06
化学合成类似物,抗癌效果远胜稀有物 诸平 长春花碱或者长春碱 (vinblastine) 是 一种双吲哚型生物碱。分子式为 C 46 H 58 N 4 O 9 ,结构见图示,存在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 长春碱硫酸盐可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对肺癌、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急性 白血病 、 乳腺癌 、卵巢癌、睾丸癌、皮肤癌、肾母细胞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也有一定疗效。但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3 年 9 月 16 日 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简称 TSRI )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途径,可以使长春花碱( vinblastine )抗癌特性发生戏剧性改善。在过去几十年间,长春花碱作为最成功的化疗药物之一,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获得良好效果。而 TSRI 的科学家对于长春花碱的修饰和改进,使其疗效倍增,甚至要比目前临床应用的长春花碱的疗效强 10 到 200 倍。更重要的是 , 这些新化合物克服了治疗后出现复发再次治疗时的耐药性 , 但是对于长春花碱而言 , 应用于癌症复发患者的治疗、或者持续性的治疗时,并非对于每一位患者都有效果,有些出现耐药性,甚至根本就是无效的。 TSRI 的研究人员期待类似的修饰和改进也会促进长春新碱( vincristine )的治疗效果 , 长春新碱与长春花碱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药物 , 常用于儿童白血病、何杰金氏病( Hodgkin's disease )的治疗。 TSRI 化学部主任、理查德和爱丽丝克莱默教授( Richard and Alice Cramer Professor )戴尔 · 博格( Dale L. Boger )认为这些新化合物应该是对已经是一流的 抗癌药物 的改进。博格和他的实验室成员在《美国化学会医药化学快报》( 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印刷版出版之前已经在其网站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 TimothyJ. Barker , KatharineK. Duncan , KaterinaOtrubova , and DaleL. Boger . PotentVinblastine C20' Ureas Displaying Additionally Improved Activity Against aVinblastine-Resistant Cancer Cell Line . ACS Medicinal ChemistryLetters . DOI: 10.1021/ml400281w .Publication Date (Web): September 9, 2013. Abstract Aseries of disubstituted C20′-urea derivatives of vinblastine were prepared from20′-aminovinblastine that was made accessible through a unique Fe(III)/NaBH 4 -mediatedalkene 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 of anhydrovinblastine. Three analogues wereexamined across a panel of 15 human tumor cell lines, displaying remarkablypotent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ctivity (avg. IC 50 = 200–300 pM), being 10–200-fold morepotent than vinblastine (avg. IC 50 =6.1 nM). Significantly, the analogues also display further improved activityagainst the vinblastine-resistant HCT116/VM46 cell line that bears theclinically relevant overexpression of Pgp, exhibiting IC 50 values on par with that of vinblastineagainst the sensitive HCT116 cell line, 100–200-fold greater than the activityof vinblastine against the resistant HCT116/VM46 cell line, and display areduced 10–20-fold activity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matched sensitive andresistant cell lines (vs 100-fold for vinblastine). 抗癌药剂 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都是来自一种粉红色花的草被称之为长春花( Madagascarperiwinkle )的天然产物。虽然植物叶子一直被用于 传统药物 ,而且应用范围较广 , 从糖尿病到痔疮均有应用。但是礼来公司( Eli Lilly )药物研究人员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了这 2 种化合物,均在抗癌方面显示出卓越的潜在优势。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二者被研究发现,是通过一个许多其他 癌症治疗药物 都具有的机理来有选择性地杀死 癌细胞 。许多其他癌症治疗药物包括紫杉醇( taxol ) , 埃博霉素( epothilones )以及秋水仙碱( colchicine )等随后发现的一些抗癌药物。因为他们会与一种被称为微管蛋白( tubulin )的 细胞蛋白质 结合并形成化学键 , 以某种方式干扰含有微管蛋白的微管链条的形成和分解,细胞的这些结构元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他们的微管正常动力学受到中断或者陷入混乱状态时 , 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就会停止分化并死亡。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 长春花碱 已与其他治疗淋巴瘤( lymphomas )以及睾丸( testicular cancer )、卵巢癌( ovarian cancer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膀胱癌( bladder cancer )、肺癌( lung cancer )等 化疗药物 一起,成功地用于癌症的治疗。通常将长春新碱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lymphomas )的治疗。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这两种化合物目前是由人工栽培的植物中分离提取 , 但是其含量很少,大约只有干叶重量的 0.0001% 左右。 因为它们是来自植物的天然产物 , 无法使用现有的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方法来获得更多量,以满足开展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需求。在 TSRI 之前 , 对其通过实验室有机化学技术来进行制备被视为过于复杂,难以实现。但是 TSRI 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非凡的三步制备法,以商用化学品作为原料,使用化学方法即可合成 , 这种方法也是他们为了合成这两种天然产物专门发明的方法。 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一个重要的局限性就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 可能会引起一种很强的 耐药性 。这种阻力来自一种类似于看门者,被称为 P- 糖蛋白 (P-glycoprotein 简称 Pgp) 的分子 , 该分子将渗透性药物分子传输到癌症细胞之外。随着癌症细胞的逐渐形成会产生越来越多的 Pgp 分子 , 导致药物在细胞内无法达到有效浓度,使癌细胞的增长自由泛滥。多年来 , 药物化学家一直试图找到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修改的类似物 , 克服 Pgp 阻力 , 但没有获得成功。 开发非凡潜能 然而 ,2012 年在《有机快报》( Organic Letters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博格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一种广泛的修饰有机化合物如长春花碱等的新方法,并通过制备以前难以得到的长春花碱的变异型来演示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博格谈到,虽然这是一种通用的方法 , 但是我们特别对其进行研究开发之目的,就是为了制备以前根本不可能制得的长春花碱类似物,作为我们旗开得胜的标志。 当博格的团队使用这种方法制得更多的新长春花碱类似物时 , 科学家发现了对长春花碱药物的一种修饰类型,可以使其因为耐药性而导致药效下降的局限性得到改观,与无抗药性癌细胞相比较, Pgp 会过量生产癌细胞。对于此项新研究而言 , 研究人员探究了各种各样的修饰变化 , 最终发现了几种类似物对于杀灭耐药细胞有奇效,就如同长春花碱在杀死无抗药性癌细胞一样有效。 这些新型类似物对于癌细胞的灭杀效力是长春花碱对无抗药性癌细胞杀伤力的许多倍,而且被灭杀的癌细胞类型几乎在所有被诊断的病人体内都存在。百时美施贵宝( Bristol-Myers Squibb )药业公司的实验室已经在临床上进行了更多重要的人类肿瘤细胞系的重复试验,结果与以前的相一致。博格团队确认新型的类似物潜力越大,是与其与微管蛋白的键合能力越大相对应。博格认为:这些类似物的效力是非凡的,因为它们对某些细胞系显示出活性下降是在 100 皮摩尔( picomolar ,即 10 -10 摩尔)的水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的确 是独一无二的 ,其新型衍生物的 发现是只因为他们开发出了的新化学方法。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8330 次阅读|2 个评论
抗癌新药物的奇效需要进一步证实
zhpd55 2013-5-18 10:30
抗癌新药物的奇效需要进一步证实 诸平 据布伦达 · 古德曼 (Brenda Goodman) 记者为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3 年 5 月 16 日 撰文的报道,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研究人员的早期研究发现,他们研发的一种新药可以使几种形式的肿瘤生长得到遏制。这种新药是目前处于实验阶段的一种药物,其作用是提高癌症肿瘤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抗癌之目的。而且适用的对象是那些其它治疗方法无能为力的癌症患者。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与癌症细胞表面上的 PD-L1 蛋白质结合,因为 PD-L1 蛋白质可以使癌细胞伪装而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它就类似于一个隐形装置。 目前诸多研究表明,多种人类肿瘤大量表达的 PD-L1 分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紧密相关,成为肿瘤检出和预后判断的新的生物学指标。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 PD-L1 分子,与 T 细胞上的受体 PD-1 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 T 细胞的诱导凋亡和免疫无能,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 耶鲁大学医学肿瘤学首领也是此研究的作者罗伊 · 赫伯斯特( Roy Herbst )博士说, “ 这种 ( 蛋白质 ) 允许肿瘤细胞无限制地生长,对病人造成伤害。 ” 但随着此蛋白质被封锁 , 免疫系统能看到并摧毁癌细胞。接受试用安全研究的 140 名患者中 , 有 29 人 ( 占 21%) 至少用药治疗 3 个月后,首先看到显著的肿瘤收缩现象。在整个试用期间有 26 例有显效反应,其中有些人已经用药物超过一年 ; 而且有一例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这种药物显示出对于多种癌症有疗效,其中包括一些最难治疗的癌症如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皮肤癌、结肠直肠癌、肾癌以及胃癌等。赫伯斯特博士他自己一直测试癌症治疗新药有 20 年之久,他认为此药的确具备了一种神奇药物所具有的特点。这项研究是由 Genentech / 罗氏公司资助的,该公司正在开发这种药物。上述结果是周三( 2013 年 5 月 15 日 )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年会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提前透露的消息,该学会年会将在 2013 年 5 月 31 日 在芝加哥召开。 在医学会议上介绍的研究结果被认为是初步的 , 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未按照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要求经过严格审查。有人认为目前至少有 4 家公司即默克公司 (Merck)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Bristol-Meyers Squibb )、医学免疫公司( MedImmune )以及 Amplimmune 公司也正竞相开发以 PD-L1 为目标的药物或与 PD-L1 结合的分子( PD-1 )。但是美国巴尔的摩( Baltimore )的 Johns Hopkins Sidney Kimmel 综合癌症中心( Johns Hopkins 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癌症免疫学主任德鲁 · 帕多尔( Drew Pardoll )博士认为 , 在癌症治疗的历史方面,他并不认同已经有 5 家公司或者更多的公司大家几乎同时以相同的方式开发目标抗体的看法。帕多尔博士正在为百时美施贵宝测试一种以 PD-1 为目标的药物,但是他以前并没有参与这种药物的研发。 这些药物是一轮新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承担起肿瘤治疗的重任。这些药物是建立在成功药物的基础上 , 如普罗文奇( Provenge )作为第一个癌症免疫疗法 ,2010 年被批准治疗前列腺肿瘤 , 而 Yervoy 是 2011 年被批准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2010 年春天,美国 FDA 批准了普罗文奇( Provenge )的制售申请。普罗文奇是树突时代公司( Dendreon Corp. )研发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疫苗。它被誉为首个获批的癌症治疗疫苗,尽管这种药物本身主要是由病人自己的细胞组成的,普罗文奇还是为它的研发者赚了上百万美金。为了生产这种药剂,公司需要从病人的血液中获取免疫细胞,然后让这些免疫细胞接触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会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然后,公司再将这些带着前列腺癌 “ 通缉令 ” 的细胞重新注射到病人体内。免疫细胞会锁定已经扩散到全身的前列腺癌细胞。由于它们只会专一的攻击癌细胞,普罗文奇这种药物不会影响到健康细胞,能对化疗常见的可怕副作用有所限制。临床试验发现,普罗文奇能够帮助患者延长 4 个多月的生命。 2011 年 3 月 25 日 ,美国 FDA 发布公告,批准 Yervoy (活性成分为 易普利姆玛 即 ipilimumab 音译)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最危险的皮肤癌类型。经 Yervoy 治疗后,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时间将延长。 Yervoy 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已知可阻断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或 CTLA-4 等分子。 CTLA-4 可能在减缓或关闭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影响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Yervoy 可能通过让机体免疫系统识别、瞄准、攻击黑色素瘤细胞发挥作用。 通过一项纳入 676 例黑色素瘤患者的国际研究,确立了 Yervoy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患者的疾病已扩散或者无法手术切除。这项研究旨在衡量总生存状况,即从该治疗开始直到患者死亡的时间。经随机分组的患者接受 Yervoy 加上一种被称为 gp100 的试验性肿瘤疫苗治疗,或是只接受 Yervoy 治疗,或是只接受疫苗治疗。那些接受了 Yervoy 与疫苗组合治疗或者单独使用 Yervoy 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约 10 个月,而那些只接受试验性疫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 6.5 个月。 虽然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时间延长了,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与使用 Yervoy 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的常见副作用包括疲乏、腹泻、皮疹、内分泌不足(腺体或激素)和肠炎(结肠炎)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见于 12.9% 经 Yervoy 治疗的患者。当发生严重副作用时,应停用 Yervoy ,并开始皮质类固醇治疗。不过应该说明,并非所有患者都对这种治疗产生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产生反应的患者在几周时间内也并没有看到任何改善。由于存在与 Yervoy 相关的罕见和严重的副作用,该疗法被 “ 风险评估和减低策略 ” ( Risk 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y )批准,以告知医疗专业人员这些严重的风险。药物治疗指南也将同时提供给患者,以告知他们用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副作用。 “ 晚期黑色素瘤是毁灭性的,只有极少的治疗方案可提供给患者,而且以前,这些方案中没有一个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 , FDA 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肿瘤药品办公室主任 Pazdur 博士说。 “Yervoy 是第一个被 FDA 批准、并能清楚显示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用药后可延长生存时间的治疗方法。 ” 黑色素瘤是皮肤疾病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 2010 年,在美国估计有近 7 万例新诊断的黑色素瘤病患者,约 8700 人死于这种疾病。 德鲁 · 帕多尔博士说, Yervoy 在免疫反应初发挥作用,唤醒昏睡中的 T 细胞开始工作。而 PD-1 和 PD-L1 药物发挥作用较晚,而且是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他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 早期的数据看起来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 他认为这只是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型制药公司在这一领域研究中许多振奋人心的事件中的一项。为了理解为什么研究者们如此激动 , 就是因为大多数癌症治疗药物在早期试验中疗效不佳。 2005 年 8 月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早期试验的癌症药物中间派应答率( middle-of-the-road response rates )仅有 3%, 最好的应答率达到 18% 。在某种程度上,应答率如此惨淡是因为医生通常过于保守,拒绝给癌症患者试用未经证实的药物 , 直到他们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选择其他未经证实的药物进行尝试。 在这项研究中的所有病人尽管之前有过几次治疗,但是一直检测其癌症进展。大多数人已经被确诊他们的癌症扩散到原有病灶之外的其他位置。帕多尔说他对这些癌症患者服用新药之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生存期时间的延长影响深刻。病人中间的抗 PD-1 反应一直跟踪一年多 , 大约 2/3 的患者在一年之后还有响应,这是采用化疗难以看到的现象,当然就是采用当前的靶向疗法也是无法看到的。因此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免疫系统被重新唤醒所致。如果是这样的话 , 可以中止抗体 , 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接管并保持癌症陷入绝境吗 ?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有可能给出回答。尽管这些药物有巨大的希望 , 研究人员说他们也密切关注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 , 其中一些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有些病人有副作用 , 研究人员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所致,视友为敌,错误地攻击自己的器官和组织而引起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肺和肝脏炎症、皮疹以及低血糖等 , 也许是因为甲状腺的问题。 一项发表在 2012 年 6 月发行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的研究成果 , 其中涉及 3 个病人服用一种抗 PD-1 药物死于肺炎。研究人员说 , 他们正在努力研究为什么这些药物对于肺毒性特别强,以及如何来减轻它们的不良反应。罗伊 · 赫伯斯特说: “ 我们需要对其毒性小心谨慎 , 我们正在取得的进展是伟大的 , 现在我们需要去进行随机试验,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 ” More information: To find clinical trials that are testing immunotherapy drugs, head to the Cancer Immunotherapy Trials Network . Journal reference: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3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海洋深处的抗癌药物:曲贝替定(Et-743, trabectedin)
zhpd55 2013-3-3 15:55
来自海洋深处的抗癌药物:曲贝替定(Et-743, trabectedin)
来源于被囊动物红树海鞘 Ecteinascidiaturbinata 的ecteinascidi-743(Et-743,trabectedin)对直肠癌、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等有显著的疗效,2007年10月欧盟已批准该药(商品名Yondelis)用于晚期软组织肿瘤的治疗,成为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 【药物名称】曲贝替定(Trabectedin), Ecteinascidin 743, NSC-684766, ET-743, Yondelis 【化学名】(1'R,6R,6aR,7R,13S,14S,16R)-5-Acetoxy-6',8,14-trihydroxy-7',9-dimethoxy-4,10,23-trimethyl-1',2',3',4',6a,7,12,13,14,16-decahydro-6H-spiro isoquino benzazocine-20,1'-isoquinolin]-19-one 【CAS登记号】114899-77-3 【结构式】 【分子式】C 39 H 43 N 3 O 11 S 【分子量】761.8447 关于曲贝替定的研究进展以及作用机理请浏览: TRABECTEDIN: A NOVEL MOLECULAR THERAPEUTIC IN CANCER (2013-3-3 15:43:54); A Review of Trabectedin (ET-743): A Unique Mechanism of Action (2013-3-3 15:27:37)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18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2月12日
xupeiyang 2012-12-12 10:19
· PNAS:绿藻中的抗癌药物 (12-12) · Nature重要成果:幽门螺旋杆菌的致命弱点 (12-12) ·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在人与动物间反复传染 (12-12) · The Scientist:值得关注的基因组研究 (12-12) ·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新希望 (12-12) · 李恩博士PNAS癌症治疗新靶点 (12-12) · 山东大学医学院Cell子刊癌症研究新发现 (12-12) · 科学家开发乳腺癌冰球疗法 不开刀直接冻死肿 (12-12) · Science新闻:英国公布大型全基因组测序计划 (12-11) · Cell:果蝇如何趋利避害? (12-11) · 《癌细胞》:双管齐下,让抗癌治疗更有效 (12-11) · 研究显示男性患癌率与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 (12-11) · 研究发现常吃西红柿抑郁症减半 (12-11) · 英国拟为癌症病人绘基因序列图以研发新药 (12-11) · 科学家称癌细胞扩散类似于网页可预测和追踪 (12-11)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症攻坚:物理学家能做些什么?
热度 31 qpzeng 2012-12-4 05:16
癌症攻坚:物理学家能做些什么?
尽管1975~2005年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抗癌药物多达59种,美国在癌症研究上投入的经费高达2000亿美元,但癌症死亡率却始终维持在2‰基本不变。 11月2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推出“展望”专栏,以《物理学家对付癌症》为题收入十几篇评论文章及背景文稿,集中介绍了在生命科学家与癌症搏斗陷入进退维谷之际,物理学家如何介入癌症研究。 为何邀请“外行”参与癌症研究?难道由生命科学家主导的癌症攻坚之路走偏了?物理学家能否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上完成纠偏? 路越走越窄 应该说,由生命科学家主导的癌症攻坚之路这些年来已经越走越窄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至今还没有找到癌症的起因,有人说癌细胞起源于干细胞,也有人说癌干细胞来自癌细胞,但癌细胞究竟如何起源仍然完全不清楚。不难想象,一个不明病因的疾病何以做到既能“治标”又能“治本”? 其次,癌症的治疗一是手术切除,二是放疗,三是化疗,其总的治则是根除癌细胞。可是,无论何种治法,病灶消失后,病因未消除,复发就是必然的。 另外,化疗药无靶向性,不仅无法根除癌细胞,而且还诱发癌细胞产生抗药性,最终必然让癌症患者陷入无可救药、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生命科学家缺乏物理学家的立体思维。那么,在此癌症攻坚之战中,物理学家可以有何作为呢? 攻坚需要“新思维” 40年前的癌症研究一直由物理学家与生命科学家共同承担,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法国维拉德发现γ射线、居里夫人因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放疗(包括伽马刀)就成为癌症的常规治法并沿用至今,但此后癌症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学而与物理学分道扬镳了。 尽管如此,物理学家仍然关注癌症。在美国圣塔芭芭拉的Kavli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每年都会举行10场物理学领域的前沿讨论会,时间长达两到三个月。今年5月21日至7月13日举行的研讨会主题是“癌症的物理学与数学”。 据物理学与癌症网站介绍,今年以来,物理学家们已在世界各地组织了5场专题研讨会,最近的一次是11月份的“癌症的药物与免疫抗性理论基础”小型会议。 据去年《自然》杂志发表的《物理学遭遇癌症:破解者》一文介绍,理论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在他65岁那年,接到时任美国癌症研究所副所长的安娜·巴克女士的一通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抗癌战争”的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便让肿瘤学家与物理学家碰出些新思维的“火花”。 巴克组织的这个研讨会最终促成了美国在2009年底成立12个物理学—肿瘤学中心,而戴维斯就是其中一个中心——“超越”科学基本概念中心的负责人,并且还是“物理学遭遇癌症”总体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最近,戴维斯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查尔斯·莱恩威弗合作,以进化观点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关于癌症的新理论——返祖假说。他们认为,癌症可能是一种古老生命形式的复苏。戴维斯说:“变异的积累破坏了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调控,因此重新激活一种用于预编程行为的古老的基因工具箱。” 物理学家看“癌”:旁观者清 在物理学家看来,以往的癌症研究过分注重基因“细节”,反而忽略了“主体”,人们不知道“生命机器”的崩溃究竟是哪儿出了错?事实上,如今有关肿瘤的基因组、转录物组、蛋白质组、代谢物组数据堪称海量,但它们并未帮助生物学家彻底厘清肿瘤发生的头绪。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整合数学、放射学、肿瘤学家罗伯特·葛特柏却不以为然。他反驳道:“对控制生物社会原则的了解不一定需要——甚至可以忽略——遗传学。”为此,他还以穴居鱼类为例,说明复杂的基因数据代替不了简单而直观的生物学观察。 许多癌症教科书都开宗明义地写道:“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但是,物理学家认为,癌症并非基因突变所致,而是一种发育病,其扩散是受作用于细胞的物理力影响的结果。在生物体内,细胞无时无刻不被暴露在物理力的作用之下,如收缩力、舒张力、流体静压力和机械剪切力等。 为此,他们倡议创立癌症力学及物理肿瘤学,专门致力于研究癌细胞分裂、互作、信号、运动和接触,从生物学家不擅长的三维角度阐释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理。 如何大显身手 纳米给药工具:用纳米技术制造的药物载体能将化疗药物准确地运送到病灶部位(器官靶向)。一种新发明的“通讯化疗”方法如下:1)给肿瘤注射金纳米棒;2)施加电磁波;3)纳米棒加热肿瘤;4)热量导致信号级联引起血液凝聚;5)载药纳米颗粒注射入血受信号级联吸引向肿瘤集中。 单细胞成像:基于物理学原理的诊断工具能在发病早期鉴定肿瘤所在。一种新型单细胞诊断工具——Cell-CT癌扫描系统的工作过程为:1)包埋在凝胶内的细胞依次通过玻璃毛细管;2)随着玻管旋转,每个细胞从各个角度被扫描,生成一套连续图像;3)计算机程序将全部图像合成细胞三维影像;4)根据最终细胞三维影像分析癌细胞的结构异常。 细胞弹性测定:让肿瘤细胞沿着一个两侧安装激光器及下层配备摄像头的通道移动,受两束方向相反的激光照射及离开激光束照射区后,细胞将发生从压缩到松弛的形态变化,从留下系列活动图像可判断肿瘤进展程度并预测实体瘤浸润及转移倾向。通常细胞弹性(收缩性)大小预示肿瘤进展期晚近,细胞越柔软,转移倾向越强。处于G1期的乳腺瘤细胞的弹性与正常乳腺细胞相近,而G3-细胞弹性增强,G3+细胞弹性最强。 肿瘤增殖数字模拟:计算机模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癌症研究中物理学、基因学和细胞学的相互作用。数学模型可以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滋生抗药性或肿瘤转移倾向)以及提供最有效的给药方案(防止复发和恶化)。 物理学家的介入目前只能改良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还不能治愈癌症。人类要彻底打败癌症,必须发起一场突破性思维革命,其前提就是首先回答癌症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若物理学家善用“立体”、“系统”的思维习惯,就可能从炎症微环境与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的角度找到炎症刺激与肿瘤发生的“蛛丝马迹”。 聪明的物理学家们,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你们准备好了吗?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2年12月4日5版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679 次阅读|67 个评论
有望开启新的抗癌药物的研究
热度 1 zhpd55 2012-9-4 10:59
有望开启新的抗癌药物的研究
据《科学日报》 ( ScienceDaily ) 2012 年 9 月 3 日 报道,西班牙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纳米级的新药,使光疗与化疗相结合,有助于对付癌症。 到目前为止 , 研究人员已经将这种新药应用于在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神经胶质瘤细研究,对于治疗皮肤癌 ( 黑素瘤 ) 和神经系统的实体肿瘤如神经胶质瘤的结果特别令人关注。这项工作是由西班牙埃尔切米格尔 · 埃尔南德斯大学( Miguel Hernández University of Elche )的 Eduardo Fernández Jover 教授和瓦伦西亚化学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f Valencia ) Pablo Botella 研究员负责,新药由混合微粒组成,包括含金纳米粒子簇,金纳米粒子是由一层多孔硅包裹,多孔硅包含了抗肿瘤药物 ( 喜树碱 ) 分子。金纳米微粒具有光热活性 , 吸收由生物医学激光器产生的光。 Pablo Botella 解释说 , 对于这种激光辐射而言,有机组织几乎是透明的 , 由金纳米簇 吸收后会 引起局部温度速升。 当这种现象在癌症细胞内发生时 , 内部的高应力导致其癌细胞毁灭。 这些纳米颗粒在癌细胞内的积累,在肿瘤的水平上大大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此外释放出的化疗药物穿过微粒的多孔覆盖层 , 消除那些激光尚未到达的恶性肿瘤细胞。 Eduardo Fernández 教授说 ,“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治疗效率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更高、更有效,而且抗癌药物对于其他组织的无副作用。这项研究已经完成了初始阶段进行的细胞培养相关试验 , 目前 在计划开发第二阶段的临床前动物模型皮肤癌和神经胶质瘤的相关试验。然而研究者总结认为,这项技术距离应用于人体临床研究,仍然处于起步的初期阶段。 其实这项成果 2012 年 5 月 4 日 已经在《道尔顿汇刊》( Dalton Transactions )网站公布 ——Pablo Botella, lida Ortega, Manuel Quesada, Roque F. Madrigal, Carlos Muniesa, Antonio Fimia, Eduardo Fernández, Avelino Corma. Multifunctional hybrid materials for combined photo and chemotherapy of cancer . Dalton Transactions , 2012, 41(31): 9286-9296. DOI: 10.1039/C2DT30381G .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4312 次阅读|1 个评论
BP-1-102: 新的抗癌药物
zhpd55 2012-8-18 10:04
BP-1-102: 新的抗癌药物
BP-1-102 由 James Turkson 博士领导的一个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 University of Hawaii Cancer Center )的科学家研究团队研发的一个新型抗癌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口服,针对目标是一种关键蛋白质 , 该蛋白质可以引发许多类型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和皮肤癌等。 BP-1-102 的独特特性就是既是口服同样具有高效抗癌效果。目前 , 大多数临床试验抗癌药物或者医院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都需要通过静脉 (IV) 注射,这无疑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会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身体和精神方面的负担。依据目前的试验结果, BP-1-102 显示出了对于治疗乳腺癌和肺癌有成功的希望。而乳腺癌和肺癌是目前被诊断出癌症中最为常见的两种,仅美国每年就有 50 万病例,有 20 多万人死于这些疾病(乳腺癌和肺癌)。美国夏威夷平均每年有 1500 例病人被诊断为患有乳腺或肺癌,每年有 600 余人死于乳腺癌和肺癌。 BP-1-102 的结构式 如下: BP-1-102的合成图解: 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13146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6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发现控制细胞自噬过程分子开关
crossludo 2012-8-3 11:18
英发现控制细胞自噬过程分子开关 可用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癌新技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日报道,最近,英国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发现了一种能调控细胞自体吞噬过程的关键分子开关,并研究了自体吞噬和细胞衰老过程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鉴别不同病人服用抗癌药物的效果,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癌新方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本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人体内部有一种叫做 “自体吞噬” 的内置系统,这一过程控制着细胞的生死。细胞自噬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可以清除受损和失去功能的细胞、细胞器,为细胞的重建、再生和修复提供必须原料,实现细胞的循环利用。如果违反这一系统规定的“程序”,人体就会生病,包括神经退化和癌症。 该研究由英国牛津的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分所王奕华(音译)和陆新(音译)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他们研究了成纤维细胞的生命周期(成纤维细胞是动物体内最普通的结缔组织),发现有一种叫做 ASPP2 的肿瘤抑制剂可作为分子开关,向一种普通癌症基因——RAS致癌基因发号施令,指示RAS致癌基因丧失功能或走向衰老。ASPP2蛋白含量减少时,会增加RAS致癌基因诱导的自体吞噬行为,从而遏制细胞走向衰老。如果没有ASPP2,细胞会不受控制地持续增生,由此激发肿瘤生长。 科学家已知ASPP2在遏制肿瘤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少这种蛋白或该蛋白出现故障的小鼠就容易患上肿瘤。当肿瘤患者体内ASPP2水平很低时,其预后情况不乐观,如大型B-细胞淋巴瘤。在高转移性乳腺肿瘤中,也能看到ASPP2表达减少。但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我们在具有RAS致癌基因的癌症中发现,ASPP2会和一种蛋白质复合物相互作用,由此导致了细胞出现自体吞噬。”王奕华说,“当ASPP2表达减少或不再表达时,就意味着细胞处于危急时刻。此时它的停止按钮已被破坏,能像癌细胞那样不受控制地增生。” 王奕华还表示,RAS致癌基因和ASPP2活动之间的平衡,是决定肿瘤是否被激发生长的关键。下一步是找出一种方法,能在关键开关位点改变ASPP2的活动。这在治疗那些与ASPP2表达减少和RAS变异有关的癌症方面,如乳腺癌和结肠癌,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陆新指出,最近开发出来的某些抗癌药物,都是自体吞噬的强力诱发剂,但药物效果在不同病人身上相差很大。新发现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身体内部也存在着指示自体吞噬行为的因素,影响了临床结果。这一发现也有助于医生鉴别哪些病人更适合用药。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机体一种蛋白影响抗癌药物功效
xuexuling87 2012-8-1 19:38
日本科研人员在7月29日的英国《自然—免疫学》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承担机体免疫系统“司令部”功能的树突状细胞在癌细胞的作用下会生成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影响抗癌药物的功效。 树突状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它们担负着检测进入体内的异物并向淋巴细胞发出攻击指令等功能,被称作免疫系统的“司令部”。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和人体癌组织进行实验,发现树突状细胞在机体抗击癌细胞的过程中会“自乱阵脚”。 他们发现,在实验鼠及人体的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生成的蛋白质TIM-3的数量要比健康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多得多。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种蛋白质的大量存在导致树突状细胞失去识别癌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能力,其结果是不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也影响了抗癌药物的功效。 研究人员将患大肠癌的实验鼠分成两组,给一组实验鼠同时注射抗癌药物和抑制TIM-3蛋白质作用的药物,给另一组实验鼠只注射抗癌药,结果前一组实验鼠的肿瘤大小不到后一组实验鼠的一半。 研究者认为,上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 树突状细胞生成的TIM-3蛋白质会抑制抗癌药物的功效 ,同时也表明抑制这种蛋白质提高抗癌药物疗效的可能性。
1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7月5日
xupeiyang 2012-7-5 10:37
· Nature:癌细胞不死之谜 (7-5) · 中科院《PNAS》获抗癌药物研究进展 (7-5) · Nature:绘制孤独症神经通路 (7-5) · 千人教授沈炳辉Cell子刊细胞周期调控新机制 (7-5) · 研究发现与口腔癌相关蛋白质 (7-5) · 英发现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 (7-5) · 全球首个艾滋病自检器获准在美销售 (7-5) · 基因测序技术可实时分析疫情病菌类型 (7-5) · 美研究人员发明纳米级护肤乳液 或可预防皮肤 (7-5) · Nature:抗感染的新策略 (7-4) · PNAS:基因治疗药物攻破皮肤屏障 (7-4) · Blood:诱发癌症的罕见蛋白 (7-4) · Science新闻:徐鹰教授获癌症生长新观点 (7-4) ·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7-4) · 新型“四合一”艾滋病药物可简化服药过程 (7-4)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然抗癌药物Fusarisetin A的全合成
热度 1 zhpd55 2012-6-27 09:23
Fusarisetin A 是由韩国和日本科学家 Jong Seog Ahn, Hiroyuki Osada 和 Bo Yeon Kim 等人 分离并鉴定的一种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 ( J. Am. Chem. Soc. 2011 , 133 , 6865 ) , 具有 6,6,5,5,5 的并环结构。与常见的抗癌小分子不同 , 该分子显示了较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和渗透的作用 , 同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昂等报道了 ( - )-fusarisetin A 的首次全合成( J. Am. Chem. Soc. 2012 , 134 , 920-923 . )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圣迭戈分校 化学与生物化学系 Emmanuel A. Theodorakis 等人合作,随后也完成了 ( − )-Fusarisetin A 的全合成 ——“ Nature-Inspired Total Synthesis of ( − )-Fusarisetin A ” ( J. Am. Chem. Soc.. 2012, 134, 5072 − 5075 )。华东师范大学高栓虎( Shuanhu GAO )等人合作,以 (R)-(+)-citronellal 为原料,也可以实现 (+)-Fusarisetin A 的 全合成,此研究结果 2012 年 6 月 18 日 在德国《应用化学英文版》(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杂志网站发表。 李昂等人对于合成成为 通过对比旋光方向更正了该天然产物的绝对立体构型。其合成路线含 13 步转化 , 其关键步骤包括路易斯酸促进的分子内 Diels-Alder 反应、钯催化的烯丙位氧碳置换、位置选择的 Wacker 氧化以及 Dieckmann 缩合 / 半缩酮环化的串联过程。该工作不仅确定了天然 fusarisetin A 的绝对立体构型 , 而且为合成该天然产物的类似物并研究其作用靶标和机制做好了准备 , 同时部分合成策略有望应用于其他结构相关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对于 fusarisetin A 合成的意义,以及对于立体化学和合成化学的影响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更多内容可以参看: http://cen.acs.org/articles/90/i26/Anticancer-Prospect-Made-Scratch.html
个人分类: 新科技|113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盘点2011年最畅销的10种抗癌药物
nooney1986 2012-5-17 15:33
通常药物需求的增加原因包括:国家对医疗健康预算的增加、中产阶级的增多与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日趋加剧。然而癌症药物有自己的特点。它们所治疗的疾病是人类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因此患者对药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即使有些药物卖出天价,也会有自己的市场。新近被批准上市的癌症药物多数针对某一特定基因进行治疗,因此这类药物往往有自己的“最适”患者,在这些患者身上药物的疗效可以被最大化,药品本身也容易卖出高价。 第一名:Rituxan(美罗华) 所属公司:Genentech 现被Roche收购 2011年销售额:30亿美元 研发公司:Genentech与IDEC公司共同开发 FDA批准的适应症:1997年,非霍奇金淋巴瘤;2006年,类风湿性关节炎;2008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症;;2010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11年,魏格纳肉芽肿。 Rituxan是首个用于治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在此之前,这类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药物市场低迷。Rituxan在癌症领域应用的成功改变了这一现状,为其他单克隆抗体治疗方法的研发扫清了障碍,包括它的姐妹产品,同样由Genentech公司研发的药物Campath和Avastin。尽管进入市场已有14年,Rituxan的销量依然在持续上涨。2010年其销售额为27.6亿美金,比2009年增长了5%。而2011年与2010年相比,销售额又增长了9%。这可能是Genentech公司不断扩大市场的结果。Rituxan最初被批准用来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又获批准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也拓宽了自身的市场。 第二名:Avastin(阿瓦斯丁) 所属公司:Genentech 现被Roche收购 2011年销售额:26.6亿美金 研发公司:Genentech FDA批准的适应症:2004年,转移性结肠癌;2006年,非小细胞肺癌; 2008年(后于2011年撤销),乳腺癌;2009年,脑癌与肾癌。 在过去的几年里Avastin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但是成为焦点的原因却好坏参半。FDA曾批准其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后续的实验数据却引发了公益团体、医生和患者的不满。最终导致FDA于去年撤销了之前对Avastin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批准。但与此同时,Avastin在另一应用领域却大获成功,在与年龄相关的湿性黄斑变性(AMD)中,带来了比起姐妹药物Lucentis更好的效果。有眼科医生认为相比使用Lucentis 的疗法,Avastin注射疗法价格低廉,且对湿性AMD效果更好。Avastin是否更适用于AMD的治疗仍在争论之中。国家眼科研究所最近开展了一项针对这一争论的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或多或少与大众的认为一致,但是Avastin可能带来的更大副作用使得其具体应用仍被质疑。 第三名:Herceptin(赫赛汀) 所属公司:Genentech 2011年销售额:16.6亿美金 研发公司:Genentech FDA批准的适应症:1998年,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2006年,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辅助治疗;2008年,额外的辅助治疗;2010年,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 Herceptin虽然仅仅上市14个年头,但它已经为药物市场带来了一场变革。这是首个针对患者的遗传特征开发出的药物,它的靶向疾病带有明显的遗传性。其目的群体是肿瘤HER2基因过度表达的患者。Herceptin的上市,标志着个性化医疗时代又离我们进了一步。从Herceptin上市开始,具有遗传针对性的药物开始逐渐市场,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的Iressa,安进(Amgen)公司的Vectibix,以及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的Erbitux。截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有42万名妇女被Herceptin治愈。研究证明HER2基因的表达是癌症的关键因素,这也使得Herceptin的需求再度增长。在2010年,Herceptin被FDA批准用于治疗HER2过量表达的胃癌。 第四名:Gleevec(格列卫) 所属公司:诺华(Novartis) 2011年销售额:15.1亿美金 研发公司:诺华(Novartis) FDA批准的适用症:2002年,胃肠道间质瘤;2006年,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隆起状皮肤纤维肉瘤、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2011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12年,胃肠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Gleevec是一种革命性的药品,它的存在将白血病从一种必死的疾病转变为可能的慢性病。根据Science Life的一项调查指出,在Gleevec出现之前,仅有3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以活过5年。而Gleevec将这一数字改写为89%。值得一提的是,诺华公司与参与研发的科学家一起,因Gleevec的研发成功获得了著名的拉斯克奖。但目前Gleevec正面临与印度政府的一场产权之争。印度政府拒绝授予Gleevec专利。几年来诺华公司一直在争取这一专利,近期诺华公司决定就此上诉,但上诉的结果依然悬而未决。 第五名:Eloxatin(乐沙定) 所属公司:Sanofi(赛诺菲) 2011年销售额:12亿美金 研发公司:Sanofi-Aventis(赛诺菲-安万特)与Debiopharm FDA批准的适应症:2002年,大肠癌;2004年,大肠癌的辅助治疗; Eloxatin的销量在2011年成功跻身前五之列,但在2012年前景则未必乐观。Eloxatin的药品专利将于8月到期,而关于Eloxatin的生物仿制药也已被批准上市。这大概正是2011年Eloxatin的销售额比2010年增长三倍的原因。2009年美国法院认为Eloxatin的仿制药不会损害专利药的利益,生物仿制类药物公司如Teva、Hospira、Sandoz等的产品也随之进入市场。赛诺菲不满这一判决,2010年4月与主要的生物仿制药公司签订协议,要求其产品在当年的6月30日前撤出市场。也正因如此,在一年半以后的今天,Eloxatin必须再次面对生物仿制药的竞争。 第六名:Alimta(力比泰) 所属公司:Eli Lilly(礼来) 2011年销售额:10.4亿美金 研发公司:Eli Lilly(礼来),基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 FDA批准的适应症:2004年,恶性胸膜间皮瘤;2008年,非小细胞肺癌;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治疗; 2004年Alimta刚刚获得批准时,其主要针对是间皮瘤的治疗。这是一种与石棉接触过多会导致的恶性疾病。但是对于雄心勃勃的制药公司来说,对于这一罕见疾病的治疗显然是不够的。肺癌是美国第三普遍的癌症,仅次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在2008年Alimta被批准应用于肺癌的治疗后,市场得以极大的扩展。从那时起,Alimta的销售额持续增长,2011年达到的10.4亿美金比2010年增长了5%,但礼来公司显然希望Alimta为其带来更大的利润。礼来公司一直在尝试使用Alimta结合其他癌症疗法治疗各种癌症,但是这些研究多以失败告终。2010年,在头部和颈部癌症的实验中Alimta在临床三期阶段宣告失败。2009年,该药获FDA批准用于某些肺癌的维持治疗。 第七名:Erbitux(艾比妥) 所属公司:Eli Lilly(礼来)与Bristol-Myers Squibb(百时美施贵宝) 2011年销售额:7.03亿美金 研发公司:ImClone公司 FDA批准的适应症:2004年,EGFR阳性结肠癌;2006年,头颈癌的二线药物;2011年,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药物。 Erbitux的历史存在另一个标志性事件,2009年,ImClone公司(现已被礼来收购)和其市场合作伙伴百时美施贵宝向FDA提出限制Erbitux的使用。制药公司通常很少提出对自己的药物进行限制。但是确实有一些患者使用Erbitux完全不会产生药效,Erbitux所针对的患者是KRAS基因未突变的群体,对于KRAS基因变异的患者,Erbitux毫无作用。FDA最终决定改变Erbitux的用途,确定其作为一种抗EGFR药物,需要基于KRAS基因正常这一前提。现在Erbitux的海外销售公司默克(Merck)公司希望获批Erbitux用于进行EGFR阳性的肺癌治疗。科学家们也推测Erbitux可能对EGFR阳性的脑瘤也有帮助。另一方面,礼来和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收到FDA关于Erbitux的完整答复信后,最终决定放弃申请Erbitux作为一种肺癌治疗药物。 第八名:Velcade(万珂) 所属公司:Millennium(千年制药公司),现是Takeda公司的一个子公司。 2011年销售额:6.927亿美金 研发公司:Millennium(千年制药公司) FDA批准的适应症:2003年,多发性骨髓瘤;2006年,套细胞淋巴瘤;2008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药物。 如果没有Velcade,千年制药公司可能还不会成为Takeda公司的子公司。Takeda公司在2008年支付88亿美元,购买千年制药公司与Velcade,用于替代当时上市的产品Actos和Prevacid,作为一枚投入药物市场的重磅炸弹。当年的晚些时候,Velcade就不负众望的完成了Takeda公司的预期。在美国本土,Velcade的销售额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0年销售额达到5.8亿美金,超过2009年21%,2011年的6.927亿美金超过了2010年19%。这一药物今年或将迎来一个新的FDA批准,显然又会对其销售额的增长提供积极因素。FDA批准Velcade可以进行皮下给药,这不仅使Velcade的吸收更为容易,也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对Velcade的耐受性,减少了副作用。之前难以容忍Velcade的患者现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接受Velcade的治疗。千年制药集团CEO Dunsire指出,这一批准可能是在明年销售增长的原因之一。 第九名:Xeloda(希罗达) 所属公司:Genentech 2011年销售额:6.476亿美金 研发公司:罗氏(Roche) FDA批准的适应症:1998年,转移性结直肠癌;2002年,转移性乳腺癌;2005年,辅助结肠癌的治疗。 希罗达是第一个获FDA批准的口服型化疗药物,是这一名单上的“老药”之一,在美国上市的十多年其销量增长日趋放缓。但在2010和2011两年,由于竞争对手在乳腺癌药物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其销量分别得到了13%和19%的增长。希罗达主要因FDA批准的联合疗法中获益。希罗达可以与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的TYKERB协同对乳腺癌起到很好的疗效,也可以与Genentech公司自己的药物赫赛汀共同治疗胃癌。但该公司最近表示,其正在研发中的治疗乳腺癌的新药T-DM1将很快取代TYKERB-Xyloda组合。 第十名:Tarceva(特罗凯) 所属公司:Genentech 2011年销售额:5.642亿美金 研发公司:OSI制药、Genentech、罗氏(Roche) FDA批准的适用证:2004年,非小细胞肺癌;2005年,胰腺癌;2010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Tarceva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途径(EGFR)的另一种药物,但最近监管部门对其的批准并不仅限于EGFR受体阳性癌症的治疗。去年9月欧洲的药品监管部门批准Tarceva作为EGFR阳性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作为二线药物,其适用于普通肺癌,与患者的EGFR状态无关。目前公司正在致力于向FDA申请并进行对不同EGFR状态患者的临床实验,以期获得针对同一目标人群的批准。
个人分类: 生物实验室|1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两项研究揭示癌症治疗的一些弊端
热度 2 王汉森 2012-4-5 05:41
抗血管生成药物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最近,两项分别发表在《Cancer Cell》和《PNAS》杂志的研究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会降低其它抗癌药物的效能,增强肿瘤的侵袭性。这两项研究强调,在癌症治疗中要谨慎权衡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利与弊。 《自然》杂志今天发表文章,对这两项研究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价。 Nature | News Views Cancer: Limitations of therapies exposed Oriol Casanovas Nature Volume: 484 , Pages: 44–46 Date published: (05 April 2012) Published online 04 April 2012 Certain drugs that are used to treat cancer affect blood-vessel formation in tumours. But it seems that these antiangiogenic drugs can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other anticancer agents and increase the tumours' aggressiveness. Tumour growth depends on angiogenesis, the formation of new blood vessels, to ensure a continuous supply of oxygen and nutrients. That is why antiangiogenic agents are used to treat certain cancers,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raditional cytotoxic drugs. However, the mechanistic details of how these combination therapies work are far from clear, and accumulating evidence is exposing their limitations. Writing in Cancer Cell , Van der Veldt et al . 1 report that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can decrease the delivery of cytotoxic drugs to tumours in patients, and hence hinder the drugs' 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Conley et al . 2 find that tumours can adapt to antiangiogenic therapy by accumulating particularly aggressive cells. The main target of current antiangiogenic agents is a protein call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hich has a central role in angiogenesis. Although it has been known for several years that VEGF inhibitors provide additional antitumour effects when combined with cytotoxic drugs ( Fig. 1a ),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has been a mystery since the early positive results of drug-combination trials 3 . The most widespread explanation for such a mechanism, the 'vascular normalization' theory, was proposed in 2001.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4 , 5 ,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duces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tumour blood vessels — which have abnormal features — to make them more similar to normal vessels and, as a result, blood flow is increased and cytotoxic drugs can more easily enter the tumour. Figure 1: Drawbacks of anticancer therapies. a , Certain cancers are treated with antiangiogenic drugs (which affect blood-vessel formation),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ytotoxic agents that inhibit the growth of cancer cells. Some of these cells (green) are particularly dangerous because they can be more resistant to cytotoxic therapy than the other tumour cells and can spread to other organs to seed new tumours. b,c , A decreased blood supply to the tumour, which is the main benefit from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s also the basis for the therapy's limitations. b , It can reduce the distribution of cytotoxic agents in the tumour, and hence their efficacy. Van der Veldt et al . 1 report one such undesirabl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 , By reducing oxygen levels in the tumour, antiangiogenic drugs can in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more aggressive cells that have an increased capacity to spread to other organs. Conley et al . 2 document this phenomenon in mouse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absence of a cytotoxic agent. To test the theory in a clinical setting, Van der Veldt and colleagues 1 studied the uptake and retention of a cytotoxic drug (docetaxel) in 10 patients with advanced-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By using radiolabelled docetaxel together with a sensitive imaging metho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VEGF inhibition with a drug called bevacizumab induces a fast and sustained decrease — not increase — in the penetration of both water and docetaxel in the tumours ( Fig. 1b ). These results contrast with those of previous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6 and in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a brain tumour) 7 , which showed that bevacizumab treatment induces vascular normalization and increased glucose uptake in the tumours. However, glucose uptake by tumour cells does not, in my opinion, necessarily correlate with cytotoxic-drug delivery and penetration into tumours.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authors' observations 1 and previous results 6 , 7 could also be due to differences in blood-vessel networks and in the response to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between the three cancer types, as it is known that these agents can affect blood vessels in different ways in different tissues 7 , 8 . In any case, the finding 1 that, at least in patients with NSCLC, antiangiogenic therapy does not improve cytotoxic drug delivery to tumours — but rather has the opposite effect — exposes a perturbing drawback to such treatments. Indeed, this could be the cause of the modest benefits of these combination therapies in NSCLC and other tumour types 9 . Such a potential shortcoming could be circumvented by optimizing the scheduling of the therapeutic agents. For example, rather than administering both types of drug to a patien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reatment with blood-distributed cytotoxic agents could be followed by antiangiogenic therapy. Other limitations of the use of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derive from the fact that tumours are highly adaptable. Although their ability to become resistant to cytotoxic drugs and radiation — another common anticancer therapy — has long been known, it was initially postulated 10 that antiangiogenic drugs would not suffer from the same problem because they target blood vessels rather than tumour cells. Yet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evidence 11 , 12 has revealed that tumours can indeed adapt and become resistant to antiangiogenic therapy. As if that was not bad enough,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have been shown 13 , 14 to make some tumours more aggressive in animal models ( Fig. 1c ). To explore this issue, Conley and co-workers 2 implanted human cancer cells (derived from established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in mice. They then treated the animals with the antiangiogenic agents sunitinib — which inhibits VEGF's main cell-surface receptors — and bevacizumab. The treatment induced an accumulation of certain cancer cells that expressed the enzym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and that, like cancer progenitor cells, could initiate tumours when reimplanted in other mice. Similar cell popula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issue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15 and in glioblastoma in mice given combination therapies 16 . Conley et al . 2 go on to delineate a possibl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the increased aggressiveness and spread capacity of tumours treated with antiangiogenic drugs. They find that the drugs, by inducing oxygen deficiency (hypoxia) in the tumours, activate not only a hypoxia-response program but also the Akt/β-catenin signalling pathway, which regulates cell growth and adhesion between cells. This pathway has been previously implicated in the regulation of breast-cancer progenitor cells 17 .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drug-induced hypoxia response activates the Akt/β-catenin pathway, which in turn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specific, more aggressive, cancer-cell populations. How could this drawback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ies be overcome? One possibility would be to combine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with drugs that suppress the cancer cells' response to hypoxia, or with inhibitors of the Akt/β-catenin pathway. Another alternative could be the use of molecules such as modified semaphorin proteins 18 , which can exert dual (or multiple) anticancer effects by simultaneously targeting angiogenesis and blocking tumour spread. Overall, the papers by Van der Veldt et al . 1 and Conley et al . 2 emphasize the need for a carefully balanced 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ies. As mentioned above, such treatments could be improved by sequential scheduling of cytotoxic and antiangiogenic drugs, or by smarter combinations of these drugs with others targeting progenitor-cell pathways. In any case, despite many open questions, there is hope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rapies' weaknesses will translate into therapeutic gains. References Van der Veldt, A. A. M. et al . Cancer Cell 21 , 82 – 91 ( 2012 ). CAS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Conley, S. J. et al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 , 2784 – 2789 ( 2012 ).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Hurwitz, H. I. et al . J. Clin. Oncol. 23 , 3502 – 3508 ( 2005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Jain, R. K. Nature Med. 7 , 987 – 989 ( 2001 ). Article Show context Jain, R. K. Science 307 , 58 – 62 ( 2005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Willett, C. G. et al . Nature Med. 10 , 145 – 147 ( 2004 ). Article Show context Batchelor, T. T. et al . Cancer Cell 11 , 83 – 95 ( 2007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Kamba, T. et al .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90 , H560 – H576 ( 2006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Sandler, A. et al . N. Engl. J. Med. 355 , 2542 – 2550 ( 2006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Boehm, T. , Folkman, J. , Browder, T. O'Reilly, M. S. Nature 390 , 404 – 407 ( 1997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Bergers, G. Hanahan, D. Nature Rev. Cancer 8 , 592 – 603 ( 2008 ). Article Show context Rini, B. I. Atkins, M. B. Lancet Oncol. 10 , 992 – 1000 ( 2009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Pàez-Ribes, M. et al . Cancer Cell 15 , 220 – 231 ( 2009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Ebos, J. M. L. et al . Cancer Cell 15 , 232 – 239 ( 2009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Charafe-Jauffret, E. et al . Clin. Cancer Res. 16 , 45 – 55 ( 2010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Folkins, C. et al . Cancer Res. 67 , 3560 – 3564 ( 2007 ). CAS ISI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Korkaya, H. et al . PLoS Biol. 7 , e1000121 ( 2009 ). CAS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Casazza, A. et al . EMBO Mol. Med. 4 , 234 – 250 ( 2012 ). CAS PubMed Article Show context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4/n7392/full/484044a.html#/references
个人分类: 学术园地|4252 次阅读|4 个评论
药剂学泰斗顾学裘教授去世享年100岁
热度 4 windlight 2011-8-3 08:29
顾老是我国建国后最早的当家教授,沈药国家重点学科药剂学的元老。可惜在校10年未曾一睹真容。百年仙逝,传奇人生。致哀。 zt 沈阳药科大学顾老简介 http://www.syphu.edu.cn/yxy/jsjj/yaoj/gxqjj.html http://www.syphu.edu.cn zt 药剂学泰斗,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终身教授顾学裘2011年8月2日去世。 顾学裘,药剂学家和药学教育家。长期致力于药学教育和药学研究,培育了几代药学科技人才。他在药物制剂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对我国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尤其在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1978年以后,他先后任沈阳药学院药学系主任、沈阳药学院副院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药剂分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民盟副主任委员及《药学学报》等5种全国性杂志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等职。在1978年至今的10余年间,他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6名;他领导制剂研究室和研究生,并与校内外广泛协作,进行了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开发了10余个系列品种,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参加了7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交流;主编出版了《药物制剂注解》(再版)、《药剂学》(全国教材)、《药物制剂新剂型选编》、《药物制剂专利手册》、《英拉汉药学词汇》等7部著作,近500万字。198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沈阳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http://www.dxy.cn/bbs/topic/20749833?ticket=ST-173015-LopxPlwi1E5iwjgjepYmrbiRiMB1ZkfKKCc-20 还没有官方消息发布,已经电话证实,以上消息为丁香园报道 zt   http://baike.baidu.com/view/311803.htm 顾学裘 顾学裘(1912-2011 ),教授。 江苏 青浦 (今属 上海 市)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在国立药专任教。1945年考取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194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副教授。1949年任浙江医学院教授,药学系主任,并兼任浙江第一制药厂首任厂长。1955 年调至沈阳药科大学工作至今。首批辽宁省优秀专家。   顾学裘教授为全国科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辽宁省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政协三、四、五、六届副主席,省民盟副主任委员,省医药局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性五种药学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和顾问等职务。   顾学裘教授是国家药典委员会首批成员, 新中国第一个药剂学硕士生导师,第一批药剂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惟一药剂学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一个药剂学博士后流动站的核心,是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药学教育家 ,1990年被国家教委、科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工作者”称号。   顾学裘教授从教70年中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著作30余部,1956年出版的《制剂学》是我国第一部药剂专著,为卫生部指定对外交流的10部医药专著之一;120万字的《药物制剂注解》是一部巨著,为全国药学工作者首选必读; 《中国多相脂质体研究》对我国医药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数十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几十年科研工作均处国内外领先水平,脂质体的研究1986年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1987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脂质体研究及药品生产领先于国外十多年,为脂质体医药应用的奠基人。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6511 次阅读|4 个评论
即使存在诱发严重高血压、大出血的风险,安维汀也不会退市
sheep021 2011-7-1 20:40
抗癌药“安维汀”在美受拷问 来源: 天山网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一个专家委员会6月29日投票表决,要求瑞士罗氏制药公司修改抗癌药物“安维汀”(Avastin)标签所示用途,停止使用这种药治疗乳腺癌。    建议停用    美国药管局一个6人专家委员会经过两天听证,29日以全票通过的结果,建议停用安维汀治疗乳腺癌。   委员会的理由是,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安维汀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 存 在诱发严重高血压、大出血的风险,总体而言无法延长患者生命 。   安维汀化学名称为“贝伐珠单抗”,曾用名“阿瓦斯汀”,是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它抑制能刺激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使肿瘤组织无法获得所需血液等养分,达到抗癌功效。   这是专家委员会不足一年时间内再次得出相同结论。委员会去年要求停用安维汀治疗乳腺癌,但罗氏方面请求再次听证。   不过,委员会这一结论不具约束力和强制力,是否停用的决定最终将由药管局局长玛格丽特·汉堡作出。    不会退市   药管局方面说,无论最终决定如何,安维汀将继续用于治疗结肠癌、肺癌、肾癌和脑癌。   “换句话说,无论最终是否批准它用于乳腺癌治疗,安维汀将继续留在市场上。”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即便药管局下令停用安维汀治疗乳腺癌,医生仍可为患者开出这种药。不过,美国医疗保险系统可能拒绝为乳腺癌患者支付这种药的药费,患者个人因而须自行承担每年大约8.8万美元药费。   委员会的建议招致一些患者及其家属不满。“自由使用药物”创始人特里·凯利现身说法,称妻子是乳腺癌晚期患者,得到安维汀“莫大帮助”。   “委员会就事关乳腺癌患者生死的议题作出决断,成员理应由乳腺癌专家和肿瘤学家组成,”凯利说,“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这类专业人士。”    药商力争    一旦药管局最终决定停用安维汀治疗乳腺癌,罗氏制药的利益将蒙受损失。   “我们对委员会的建议十分失望,希望(药管局)局长作出决定,不要让患者在面临较少治疗选择的情况下再失去一种重要药物,”罗氏首席药物官、全球产品部负责人哈尔·巴伦说。    “我们准备继续与药管局合作,找到一种解决办法,以求最符合需要安维汀的患者利益。”   法新社等一些媒体援引的数据显示,一旦药管局下令安维汀不得用于治疗乳腺癌,罗氏制药的年收入可能“缩水”10亿美元。(闫洁)来源新华网) 时空评论: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但商人的目的是赚钱,只要能赚钱,管他“伤人”,还是“救人”呢,呵呵。一件商品,只要有利润,就不会退市。只有那些降价降到无利可图的药物才会退市。 由此可见,市场化不是解决医疗问题的良药。 相关链接: 药物降价能否跳出“降价死”怪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树形大分子应用到抗癌药物研究中
lixianchuan 2011-1-6 22:42
树形大分子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高度支化结构 ,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望应用到 抗癌药物研究中。树形大分子的 铂复合物显示出强的抗肿瘤活性 , 而单独的铂却没有这种性能 , 而且这种复合物的毒性低。 树形大分子 可以包裹小分子药物 , 并且可以通过修饰树状分子的外围立体拥挤程度选择性释放客体分子 , 可以作为药物的可控释放体系。末端为胺基的树枝状大分子其树形空腔和对 DNA 的亲和能力,在生理 pH 条件下为聚阳离子 , 且有很好的溶解性 , 非常适合作为 DNA 的载体 , 能有效地在不同的细胞类型间转移遗传物质 , 转移效率随代数的增加而升高。同时,生物活性分子连接在树枝状大分子表面 , 能够增强其生理活性。树枝状大分子的另一优势在于它可以与抗原形式的流感病毒通过静电结合。 DNA- 树状大分子复合物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很稳定,这就使得 DNA 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延长。如果设计不同的树状大分子,使其在进入靶向细胞时既发生降解又失去电荷,这样就可避免转录活性的减低。在树形大分子上接上肿瘤表面的叶酸受体就能够特异的高亲和性结合到肿瘤表面,对肿瘤细胞更具有靶向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树形大分子以其独特和更优异的性能 , 在抗癌药物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树枝状大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应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化学角度谈癌症的产生及治疗
lixianchuan 2010-11-8 22:55
在所有的药物研究当中,抗癌药物可以说是最热门也是最难真正研究明白的药物之一了。当今世上真正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屈指可数,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抗癌药物的研究从以前低效高毒的氮芥到如今高效低毒的金属配合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真正治愈癌症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笔者作为一名化学科研工作者,投身于抗癌化疗药物研发工作中已有一段时间,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目前科研上很前沿的的抗癌药物研究也只停留于如何高效低毒地杀死或者说抑制癌细胞的复制和繁殖。这些研究在医学上可暂且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当然,有些癌症(如血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辅助适当的治疗方法几乎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并不是真正的治愈)。国内有些医院甚至有不少专家说可以完全治愈癌症,笔者不知道这是否是为了安慰广大的癌症患者还是为了其他的商业目的,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和从化学药物设计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很显然我们目前研究的所有化疗药物中还没有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癌症,并不是我们不想开发出哪怕就是一种药物来治愈癌症,关键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癌症产生的原因。连癌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都弄不明白,光是从手段上解决一些表观的现象无异于盲人摸象。以目前技术的水平,我们也只能是处于能够控制癌症进一步恶化的阶段,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认识事物很容易,认识人类本生确很难。这句话在哲学上可以辩证的看待,但在自然科学上人类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认真对待了。 那么,癌症是怎样产生的呢?医学家说原因很多,我们吃的、穿的、住的等等凡是能接触到的或者没有接触到的都可能是病原;生物学家说是细胞,是基因,是DNA,好像体内所有的物质都可能是病因;物理学家说有可能是辐射等等;化学家则可能说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导致的。也许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也都有可能。笔者不去评论这些说法对不对,就从笔者所从事的行业,就单单从化学的角度和笔者个人的观点来谈癌症产生的原因。。。未完待续 美发布20大癌症可能诱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5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穿透肿瘤肽合用增强疗效的抗癌药物
penny227 2010-4-27 13:37
2010 年 3 月份的《自然》上发表一篇由美国科学家近期完成的一项关于癌症治疗方面最新成果。 抗癌药物是否渗透到肿瘤中是肿瘤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限制了其疗效发挥的关键。通过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我们证明了先前的肿瘤穿透肽,增加了肿瘤特异性和依赖性,它通过血管和组织渗透,使药物渗透到血管外的肿瘤组织中。 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并不需要药物进行化学偶联的肽。生物体系与注射了药物从而改善了各种成分,包括小分子,纳米粒子,以及单克隆抗体作用。因此,药物合用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方法,以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其副作用,是癌症治疗研究的主要目标。 原文地址: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science.1183057v1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