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讨论活动发挥实效的几个基本前提
热度 3 陈龙珠 2012-8-3 23:43
在科研实力强的单位或团队,定期的内部学术讨论活动大多具有持久性。 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定期的内部学术讨论机制,不但有益于所在团队科研工作的推进,而且因研究生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还会对其学习和科研工作发挥督促作用,对其总结、表达和演讲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回顾所在团队近些年来在内部学术讨论活动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为避免这类活动走过场,本博觉得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重视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召开学术讨论活动之前,参与者中的大多数应对拟讨论的主题领域有所学习、思考甚至实践; (2)经过交流讨论,对主题内容应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的探索有所期待; (3)对所期待进一步探索的科研工作,经一定的努力后,在不长的时间内是能够展开的。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450 次阅读|2 个评论
蹚点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是非
热度 12 陈龙珠 2011-11-8 07:58
日前校研究生院院长带队来学院召开研究生教育座谈会,其中谈及博士生生活津贴水平逐渐向本科毕业生工薪水平靠拢、博士生生活津贴的导师分摊、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的严肃性、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途径等问题。 本博也谈了几点看法,大致意思是: (1)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加强监管,是应该的和刻不容缓的,当前这种混乱的教学秩序,对当代年轻人培养严谨治学的精神很有害,而且这种不良风气或许还会对他们今后为师时的教学产生传承效应,而影响到再下一代: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抓紧时间来纠正这个问题,影响的至少有两代人、20年以上; (2)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出现严重的灌水问题,根源在于现时学校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业绩核算,与本科教学相比,严重地被贬低了。不同于战争等非常时期讲奉献甚至牺牲生命,在和平时期,学校和社会对具体事务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人员的为事态度,这是客观事实。学校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应尽可能客观地处理好利益和精神的激励作用,而仅以教师的天职是搞好教学来抓工作已很苍白无力,其道理看看当前本应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责任的公务员队伍是不是经常加薪和存在大量腐败分子,一目了然。 (3)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在于基础扎实和求学精神等方面。在抓生源质量过程中,本人反对学校通过政策来限制非211、985高校的考生,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水平、扩大招生宣传,才是可取之道。试问,要是当年中国著名大学和中科院就有这么个类似歧视性的招生政策,目前多位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当年还能到中国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和后来还能当选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吗?当不了院士,他们又怎么可能现在做校长呢? (4)跨学科招生以促进学科交差,学校应在招生考试科目和入学后课程学习政策方面有所突破,即容许考生选考我校相关他们本科专业的课目,入学后部分学位和必修课可以选修我校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另外,本博赞同不断提高博士生的生活补贴数额直至与本科毕业生的工薪水平相当-记得我们自己1980年代中期读书时国家拨发的助学金大致就是这个相对水平,所以能相当安心、体面地攻读学业。尽管本博经费也不很充裕,但还是倾向于导师承担提高数额后的博士生生活津贴的绝大部分,因为用了导师大额的钱,利用权力或资格多招博士生、对博士生培养放任自流的现象,估计会大幅下降。印象中,在欧美科教发达国家,那里的教授对自己出奖学金和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管理,也会出现明显差距的。正因为如此,我对目前中国高校以晋升职称为条件逼迫大量教师公派出国进修半年或一年可能造成的经费和时间上的浪费,感到困惑。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047 次阅读|16 个评论
研究生签署“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必要吗?
热度 9 陈龙珠 2011-6-14 22:24
为抑制学术不端,众多中国大陆高校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正文前增加了“原创性声明”。我近来试问过一些导师:在这页原创性声明中,你记得是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签名的吗?遗憾的是,得到正确答案的比例并不高。事实上,这页声明仅由研究生一人签名的,而师生须同时签名的则是一页“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日前与熟人聊及此事时,他说起最近其所在学院学位委员会的例会上,刚好也有一个由学校研究生院需要下面表态的相关议题: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原创性声明”有否必要保留?由于讨论的结果是继续保留这个声明没有坏处,而且或许能在最后一刻会起到提醒研究生避免学术不端的作用,集体决议选择了不向学校研究生院提出取消的建议。 本博近期在质疑这个声明的必要性时,产生了如下几点疑惑: (1)这份声明仅是研究生一人签署的,但为何在授予学位后一旦发生学术不端时,不仅要追求当事研究生的责任,而且还要追究导师的责任,只有院校相关领导与此毫无干系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校签署授予学位的领导和导师难道不是一样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失察吗? (2)研究生学则、学校研究生管理文件和我国学位条例,都已倡导了良好的学德规范,无一处声明学位论文内容可以抄袭和弄虚作假且不受罚,在学位论文中再如此“原创性声明”,真很必要? (3)在进入答辩程序乃至获得学位之后被发现的严重学术不端,当事研究生难道没在学位论文中签署了这页“原创性声明”?即如此“原创性声明”真能杜绝学位论文的严重不端行为了吗? (4)导师既然在涉及责任的“原创性声明”中无须签字以表负责,哪有什么权利又在该学位论文的“版权使用授权书”上签字呢? (5)既然导师在这页“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上签了字,在该论文被揭露有学术不端时,与当事研究生一起被追责,又有什么好叫冤枉的呢?尽管研究生学术不端确实是诸多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总之,研究生对其学位论文无论是否签署“原创性声明”,其学术不端都是要根据严重程度被依章追究的,而且签署这一声明并未杜绝学术不端。因此,中国大陆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上的“原创性声明”,怎么看也觉得是一个逻辑混乱、形式荒诞的精神文明怪胎,还是早一点消失的为好!而且,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的文字内容和语气来看,也应该取消导师的签字。 ------- 附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13229 次阅读|7 个评论
研究生指导应重视发挥导师群体的作用
陈龙珠 2011-5-30 17:24
路过隔壁年轻教师办公室的门口,经常会看到两位年轻的同事在促膝指导他们各自的硕士生,令人感动和欣慰。 与他们相比,或许是精力有所减弱和其它事务过多,感觉自己近些年来在指导研究生的科研过程中,似已显得多在于领域和路线的把握上,而在计算或试验细节的指导上却有所疏忽了。 上述两种指导方法,对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如期完成学位论文所面临的难度,看似会有差别的。 然而,研究生的科研视野和完成具体科研工作的能力培养,两方面都很重要。鉴于每位导师的阅历和指导风格有着各自的长、短之处,要更全面地培养好研究生,在其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健全能够发挥所在研究所室导师的集体指导作用,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从本博自己的体会来看,除研究生养成主动向有关老师请教问题的习惯外,研究所室经常举行由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参与的科研工作报告和讨论会,应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集体指导方式,而且这也有益于教师们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议师生交流方式
陈龙珠 2010-1-22 17:22
期末和身边更年轻的同事交流大家指导研究生的学业情况及其遇到的问题,其中一位谈及自己的学生对课余科研活动及其安排的看法。咋听起来,尽管其中不乏欠妥之词,但我们觉得这位学生是勤于思考和总结的,其看法对我们导师们安排他们参与课余科研及其科研思路有所裨益。 据说这位同学是写了很长的一封书面意见给导师的。对此,我后来觉得这种方式似值得思考的。在对老师安排的事务有异议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与老师当面交流为好,因为对有涉及多环节关联的问题,书面表达自己的态度会出现演绎推理现象;而当面交流则会因使某个环节的问题得到解释或解决,后续的问题就没必要与导师继续争议下去了,而学生对这后续问题的态度假如又是有可能导致老师产生负面看法或彼此有所伤害情感的,面谈方式的交流就可以因此而得到避免。 研究生在校期间与导师的交往,虽然或许是整个人生涉及与人打交道的相对简单的一种,但培养与导师间能够默契交流的能力,不但能促进学业长进,而且对今后走上社会处理好更复杂的人事也是有益无害的。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8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会倾听往日学生们说话
陈龙珠 2010-1-10 12:50
转眼间,我离开老和山脚下的求是园,快10个年头了。 近期多次在杭逗留,分别见到了几位昔日的研究生:他们有的长期在杭州生活,有的则留学归来创业。虽然大家颇感工作压力,但看得出他们都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和信心,而这是最能令我感到高兴的。 大约10年之后,现在的他们已到了在我身边做研究生时我的年纪。但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他们却已显得比我那时更为成熟和睿智。因此,在大家一起聊天时,相比于以往,我开始选择了更多的是倾听他们各自对专业、对社会和对生活的观点和看法。 几次与往日的研究生相聚聊天,事后粗略地比较他们各自的观点和目前工作、生活处境的差别,觉得对一个人来说,在基本了解社会和工作单位属性及其近期变革趋势之后,尽可能按较为现实、适当超前的思路对待自己当前的工作和生活,是相当重要的;在工作和生活中,须谨防急于求成或理想主义。 土木工程行业与社会众多环节的联系错综复杂,欣慰的是我这些往日的学生们,至今能遵守职业操守和诚信底线,并在不懈地创造条件以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科技研发和工程技术服务。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生密切配合有益于如期完成学业
陈龙珠 2010-1-7 13:10
昨天上午到办公室不久,小H同学进来了,向我递过来的是一份2010年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时间真快啊,他到上海交大土木系攻读博士学位已经快满7个学期了。 这位颇为人高马大的山东小伙子,是因原导师长期出国在外中途转到我的研究所的。他的硕士导师是山东建筑大学从事既有建筑平移和抗震加固很有造诣的 张鑫教授 ,而我在结构工程方面则属于半桶水的量级。因此,当他申请转我名下继续学业的时候,我就声明过学位论文具体选题可以更多地考虑他本人的研究志向,而当时我自己感兴趣的事包括自筹经费来研究民宅煤气爆炸及其防范问题。 转导师一段时间后,他找我谈愿意将民宅煤气爆炸及其防范问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于是我们对实际事故现状查询、既有文献检索和综述、寻找试探性研究的切入点、深入研究的内容和手段等,经常交换意见和进行讨论,并鼓励他将阶段性收获撰文向学术会议和期刊投稿:不但练习科技写作和在总结中发现问题,而且从专家审稿中获得完善和进一步研究的意见。如此坚持了2年,他已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即截止到本周,已被中、英文期刊发表和录用文稿5篇,超过了上海交大规定博士生毕业前须发表期刊论文的基本要求。 小H同学在校第8学期的研究工作很是关键,他不但要对收集来的实际民宅煤气爆炸破坏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自己理论分析方法的可行度,而且还要将这几年的分项研究工作整合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并由此撰写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全文。对此,以其勤奋、耐心和专业基础,我有信心他能如期完成这些任务的。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859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份喜悦,一份内疚
陈龙珠 2009-12-25 23:59
今天下午接到一位毕业博士生的电话,得知他工作较为顺利,而且已在上海徐汇区火车南站不远区域买了房子、成了家。这位博士是在华北农村长大,在本省高校读完本科、硕士后,靠勤奋学习获得专项奖学金加勤工俭学,在上海交大于2年前如期完成了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后,又是靠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在上海谋到了一份教职。在电话里听到他工作和生活逐渐顺利、如意起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并为他感到高兴。 到今天傍晚,基本完成了2010年初应答辩的5位硕、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修改、定稿事务。这对2个月来很是辛苦的我那一双近视的眼睛来说,颇感如释重负的了。 接过毕业学生报喜的电话,再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交回改过的学位论文文稿后,我在办公室里静静地坐着,不禁又想起了今年已被结业的博士生来,心中未尽严管责任和无能为力的内疚感,油然而生。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364 次阅读|3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7)-及时详实记录文献资料
陈龙珠 2008-11-3 21:03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是在某个专题领域经历了文献查阅、试探性研究、深入研究并取得成果后,才开始动手撰写的,其历程短则2年左右,长的可能就是3~4年。因此,早期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时,不少便会变得较为模糊了。 近日与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同学聊起此事,彼此颇有感慨。在我攻读博士生的年代, 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还没有普及 ,有的文献还得从杭州到上海甚至北京去查找和复印, 每篇文献阅读的记录多是卡片的形式,其中包括文题、作者、来源(期刊、会议论文集、书、研究报告等名称)、出版年份、卷、期和页码、内容摘要和简评等 。在博士学位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随着文献阅读量的增加,这种卡片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多。到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时,根据内容的具体需要,就可以较为准确地从这些散装的卡片中集成所研究问题的文献综述和引用为自己研究工作的依据,文末参考文献清单的准确罗列也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但 若平时在阅读文献时没有做这种卡片,又未复印保存全部参考文献全文,则在博士学位论文撰写时,将会遇到较大的麻烦:要想综述全面、引用准确,复查阅读参考文献的工作量将会很大 。 现在是 普及计算机和信息化的时代 ,大量期刊、不少著作、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文献实现了电子化,为文献阅读和记录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除用微机存储电子化文献全文供随时查阅外, 可以将上述纸质文献记录卡片变成一份份word文件 ,今后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便可以直接将相关内容拷贝过去,继而能够大幅减小了以往手写再打印所花的时间。当然,这种 文献阅读电子记录文件中的撰写格式应有所规定 ,尤其是文献出处记录格式最好 与自己学校对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排版格式的规定一致 ,以减少今后撰写论文时重排的工作量和避免出错。另外,在这种文献记录文件中, 其摘要内容及其优点(成果)、缺点(问题)评论也可做得更详细些的 ,便于今后科研参考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时酌情取舍。 随着自己研究工作的深入, 对部分重要文献的再阅读时有必要 。这时候,若发现前次阅读记录对该文献的理解欠妥甚至误解,则应该仔细斟酌,且在确认后及时予以修正。 由于涉及时间跨度较大, 对文献阅读电子记录文件做好备份 以防计算机恶性故障而丢失,也是经常留心要做的一件事。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641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6)-积极参加校外交流
陈龙珠 2008-10-30 13:08
或许大家更关注夏天北京的奥运会,我这个行业今年暑期很少开会,该召开的学术会议便相对集中到了最近的两个月。本月我课题组的师生便分头参加了在北京的国际地震大会和爆炸冲击会议、在大连的结构工程新进展会议、在西安的全国建筑振动会议和在杭州的全国土工测试会议,其中博士生与会5人次。 在西安会场,我又高兴地遇见了主编我国首部古建筑抗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报批中 )的潘复兰女士。79岁的她依然那样干练和精神,见到我便问你怎么长得还象个研究生啊?这话顷刻又将我的思绪带回了20多年前在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年代,也很感慨老先生们对较为久远的事还记忆犹新。当年在浙大读研究生时,导师们除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技术咨询外,还很热心于学术交流;而每当在浙大主办学术会议时,导师们就安排我们做会务工作,一方面 锻炼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又通过会务为我们提供 接触国内外著名专家 的机会。 凭我的感觉, 各单位的专家面对其他单位研究生请教科技问题,大多都会热心相待的,而不大在乎门派或与这研究生的导师是否熟悉甚至存在个人成见的 ( 同单位不同导师之间也有这种现象 )。对研究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把握这种机会,除由本单位举办的学术会议外, 走出校门参与全国性和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很重要的 。当年在浙大读研究生时,我们就在导师们的带领下,走出校门参加过一些这样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潘女士等许多学长当年就是在上述这样的场合下认识和记住我们的,并对我们当时的学位论文和后来工作中的科研给予了宝贵的指点和帮助。 作为当年导师如此综合培养研究生的受惠者,本人现在对自己的博士生也力图着提供这样的学习和锻炼机会。现在外出参加全国性和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虽然许多会议主办单位对研究生与会给予了1/3 ~ 1/2的会务费减免,但开支比以前还是有明显的上升了, 对研究生数量较多的导师来说,这将构成一定的经费压力 。好在我们的博士生们能够理解导师的难处,身体吃得消的就坐硬座,远途的也尽量不坐软卧和飞机。为能更多地提供研究生参会的机会,导师们外出尽量找便宜的航班和选择坐硬卧,住宿也尽可能地不住单间( 与同事或研究生合住 )。如此相互理解,师生在学习和科研上的配合便能和谐、相得益彰。 博士生参加校外学术会议,不但可以认识著名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工作者,而且还可 结识同龄同行朋友 ,为今后大家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甚至科技合作初步奠定基础。 尽管 学术会议论文 的严密性和学术水准整体比同档学术期刊论文的有所逊色,但这些论文所反映的科研工作 往往比期刊论文的要更近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这有助于更及时地了解相关科研动态和趋势。 博士生在校外参加学术会议期间,还可以 培养自己洞察问题、即席提问和参与学术讨论的能力和技巧 。在会议空隙和会后作适当的游览观光,对实地了解当地乡土风情和社会发展现状也是有益的。 参加校外学术会议的博士生, 回校后将会议学术交流情况进行适当的小结并在本课题组进行介绍 ,对未参加会议的其他师生了解相关信息和培养自己的总结综述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 * * 后记 :因到西安联合承办第五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上周未能回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参加今年的曾国熙教授讲座学术活动。藉以本文对导师、91岁高龄的曾国熙先生和其他已退休的浙大岩土所的教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436 次阅读|4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5)-注重学业动态检查实效
陈龙珠 2008-9-25 21:18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的不同,除必要的课堂教学外,主要在于其通过亲身体验于完成学业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取得相应水平的科研工作成果。对于硕士生来说,在他们由接受知识向创造知识身份转换的过程中,科研方法性( 包括文献阅读总结、选题、科研计划编制、理论或试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分析总结、论文撰写等 )的指导必须重视。然而,博士生的这一素质理应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前已经基本完成训练,对他们在 博士学位论文科研中的指导,则应偏重于课题本身难点的选择、解决途径和成果潜力应用的挖掘 。 然而,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研究生导师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研究生本人对自已的学业不够认真和负责的情况下,不少硕士生的实际培养质量较严重地偏离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其中也包括少数名牌大学以两年制脱产培养的工科硕士和一些普通高校硕士点以在职研究生形式培养的教师。这类毕业硕士生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由于基本科研素质训练不足,除科研功底相对较弱外,在学习和科研态度等方面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利于较高水平地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不良现象。因此, 对这类博士生同学,导师对他们科研活动及其进展的检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 由于本人也是最近几年才面临一些博士生在校严重轻视自己学业,方觉得应该反身自己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检查方法是否合适的。早些时候,平时一般我是与研究生 以口头形式了解 其科研进展和存在的困难,对其中一时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再请其以书面形式陈述。后来招生数多了,便设计了 工作检查表 ,其中包括本检查时段( 如半个月或一个月 )学习、科研内容,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个时段工作计划及对导师工作的建议等。但一年下来,觉得实际效果仍然不好,少数同学将导师的例行检查当成了应付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下放的报表填好了事,对具体科研工作成果内容仍在较长时间内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对其存在什么具体问题导师根本无法知晓。于是,近来只好尝试变成要求各研究生不但要提交简表或工作情况的简要文字小结,而且同时要 提交检查时段内小结所述科研工作具体内容的草稿 ( 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分析或试验记录数据等原始资料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各自的科研实况,并及时发现具体问题和早日能够解决问题。暑假结束后第一次试下来,就发现个别博士生整个暑期根本就没有在科研上做任何工作。从这次检查的结果看,暑期近2个月从事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科研活动良好、一般和较差的同学比例,基本各占1/3。 需要变革对博士生同学科研工作的检查方法,意味着导师平时必须将有关工作做细;在检查工作必须注重监管实效的同时,对他们主动反映或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也必须尽快与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商讨和沟通来加以解决。对确实难以改变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且严重影响学业进度的少数博士生,早下决心走上社会或许更为明智;或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在基本学制届满时不予延期,也算是他们在校期间最后一次接受看似残酷的 因果关系教育 ,而这种因果关系意识又是每个人在社会上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必备的。 本人觉得,尽管对入学后表现各种各样的同学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地培养,但在有限的精力和科研资源下培养人才, 关键还是必须更严格地把好录取关 ,其中除学校管理的笔试外,面试和对其硕士阶段完成的科研工作经历( 包括学校、硕士导师、硕士论文及其发表情况等 )必须重视,并由此分析评估其对学业的态度、科研素质和培养潜力,以便 更有可能录取到那些确实对从事科学研究有兴趣或想由此提高自己水平的同学来自己身边做博士生 。最近我在疑惑, 作为成年人的博士生,若要 靠学校和导师用尽各种管理方法监督才能助其完成学业, 则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对社会来说, 我们如此培养出的高学历人才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 2008-9-26修改稿 )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046 次阅读|4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4)-重视在实践中提高
陈龙珠 2008-9-18 21:14
在本博短文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3)-从小而杂的事中成长 下看到一位朋友的评论谈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收效问题。今天在此谈谈本人的看法。 对工科(如土木工程)的研究生,尤其是从应届本科或未曾工作过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或节假日 参与导师或社会企业承担的实际工程部分环节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对其深刻掌握已学课本知识、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必备技能等,都是很有好处的 。 在校研究生参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类型并不局限于 现场检测、监测 ,还可涉及 工程设计和计算、施工组织和管理及其相关技术咨询等 。当然,受时间和机会的制约,每位同学在校期间能够参与的工程实践类型可能只是其中的某一、两类。 在工程实践的具体内容上,是会出现理论和技术难度不大的现象、甚至还会有做这类事情简直就是重复劳动、消耗体力而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感觉。因此,有的同学几天下来便失去了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耐心;日子再久点的话,甚至还会以为是为导师挣钱而与其发生严重冲突。 我曾留心过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声称所做之事太简单的同学,他们在参与工程实践的每一阶段,其实并没有 认真地比对具体技术工作是如何体现了已学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对其中 一时疑惑的问题 也没有 及时、很好地查阅已学过的知识并独立思考解决途径 。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体验到工程实践的真谛。在这样的心态下,要想他们 在实践中及时捕捉既有理论尚未涉足的新现象、继而日后开展研究并创造出新知识 ,一般来说又将谈何容易啊? 当然,由于研究生在校时间较短而相当的宝贵, 类型相似甚至相同的工程实践确实是不能过多安排的 。在此原则下,近些年结合实际条件并适当顾及各人既有专业知识结构的不足( 个别情况是为了强行纠正其日夜作息倒置问题 ),我也对自己的部分研究生分别安排了工程实践环节。尽管少数同学当时也有不满情绪,但经判断并不会影响其学位论文研究的精力和进展,相反会有益于今后毕业应聘工作,便仍劝说甚至督促他们认真完成计划的实践环节。我想,只要导师安排参与工程实践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且安排得当( 包括相关专业指导 ),一般是能够获得研究生的理解,并积极参与而最终取得较好的收效的。 对研究生同学来说,当面临的工程实践活动经自己 慎重评估确实严重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时 ,建议首先还是与导师 耐心沟通 , 精心协助 导师做好后续工作的接替安排( 对参与那种导师承担实际工程技术服务性项目 ):在一时无人接替的情况下,更应该与导师周密商定完成已承担工程任务和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的综合计划。虽然这可能很辛苦,但同时能妥善处理好这两件事,将会很好地锻炼自己的 综合处事能力 ,而这种能力又是毕业工作后很需要的。 。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2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3)-从小而杂的事中成长
陈龙珠 2008-9-6 22:32
.. 我的少儿时代在安徽安庆地区最东部的贫困农村度过,在刚过17周岁生日后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读本科前,几乎没去过本县以外的地方,以至于至今我还不清楚安庆市是个啥样。我们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招生的第三届,那时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加上自己从小见识少、家境贫寒,每学期从当时杭州城西郊区的浙大校园到湖滨闹市区逛街购物一般也就一二次。如此这般,到本科毕业时,虽然通过自学免修考和加选数学、力学课程而比同班同学多拿了一个学期多的学分,但从综合素质和能力上自己似乎仍未获得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次高校院系调整中,厦门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部分教师调到了浙江大学土木系,其中包括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在软粘土力学及地基处理领域很有造诣的曾国熙先生 ( http://www.ccea.zju.edu.cn/ccea_new/redir.php?c=1m=118id=2506 )。 到我们读本科时,浙江大学土木系岩土工程比结构工程、水工结构专业在国内的影响相对更大,且第一批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们报考本校硕士生专业的首选( 尤其是经过当时《土力学》任课老师王铁儒副教授的宣传 )。1983年春本科毕业论文期间我便申请到了该学科从事实验研究,并跟随曾先生和其他老师到宁波、舟山地区工程调研和收集资料;经过入学考试,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此攻读硕士学位。曾先生 在做学问上强调理论-试验-实践相结合,科研工作必须为了解决当前和未来的实际工程问题 , 并要求我们从小事和杂事认真做起 。1984年初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回母校工作的吴世明博士( 非常有才华,可惜在市场经济初期于政策模糊域中折戟, http://www.zjsjw.gov.cn/fanfubai/detail.asp?id=479 )需要人手开展土动力学研究,我被同意由他担任副导师,在这个当时在国内还较为新颖的专业领域学习和摸索着开展科研工作,其中还须要承担和处理许多看似与学习和科研无关的小事和杂事,如实验仪器维护、零配件外加工或采购、学术会议会务、为老师到财务处排队报销等,其中尤以出差或替客人返程购票为难事。这些小事、杂事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白天时间,但因要与多种多样的人打交道,做事能力和面对困难的耐心也就逐渐地培养了起来。同时,只要自己对钻研专业不松懈,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将会更加珍惜。我个人的经历是,经过近两年的综合训练后,在1985年初由首次试行政策被选拔为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并于1987年底提前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博士毕业 20 周年同学聚记 )。 自己读书时代的经历虽然验证了认真做好小事、杂事有益于提高自己的能力,但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小事和杂事过多了,也觉得对研究生的正常学业和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有鉴于此,在晋升副教授、教授后,面对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 尤其是他们到高年级阶段 ),主观上是尽量自己去做小事和杂事,以便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科研、思考和写作。 当代的在校研究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高。或许自幼在家很少做学习和游乐以外的杂事,面对导师所在课题组的杂小事务,包括他们自己办公室的公共卫生,主动承担的研究生经常也是并不多见的;对导师委托的事,有的同学做起来也会敷衍塞责,更不要说是课题组其他暂无利害关系的老师了。而另一方面,对导师或委托其他同学去处理相关杂务而为其腾出的时间,一些研究生又未很好地在专业学习和做科研上加以利用,学校优越的电子网络资源竟然成了他们在飘渺世界中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的乐园,想起来也甚是可惜! 因此,面 对具有不同水准专业基础、工作能力和身心体质的研究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如何合理地安排他们从事小事、杂事以培养其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导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而 师生良性互动和沟通 对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或许是很有帮助的。 .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6110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2)-培养尽职尽责之心
陈龙珠 2008-8-29 12:07
做事认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出当事人责任心的高低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三方面的责任心对教育质量均有密切的关系。从以往请教解放战争时期上大学的老学长的学习经历、我自己读书时的体会和近10年来指导近百名脱产、在职硕博士生的经验教训,在此想重点谈谈自己对研究生责任心重要性的肤浅看法。 随着社会民主、公平、公正程度的逐步提高,人的社会地位与其才能和对社会的贡献也逐渐密切关联了起来。名门甚至伟人的后代以普通百姓身份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大地上,现在已是大有人在且逐渐司空见惯。在高等学府, 名师出高徒,虽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它并不是真理。 名师的优势主要在于他 / 她对自己的学科领域具有高水平的前瞻性和影响力,并且一般还具有较强的获取社会和科研活动资源的能力。因此,在名师手下攻读学位,对研究生来说,其科研视野和起点乃至可能获得的成果水平、今后就业去向及其发展机遇,相对来说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日益讲究实效的现实社会中,上述优势是否能够得到体现, 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这些研究生们的实际能力和成绩。 因此,即使是到名校、名师学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同学,对自己在校学习和走上社会后的定位及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也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高等教育的主要成果是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之思想和行为潜力的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可见,他们实际观察、决策和行为能力和质量的高低,就构成了日后评价这个时期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个人的实际观察、决策和行为能力主要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形成的, 学校和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这类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基本条件和入门知识,后者以及家长、亲友是无法替代前者来完成这一使命的。 翻开研究生工作手册,导师职责条款十又好几( 上海交大导师职责条例 ),但我觉得主要还是在学习和科研方法的指导、解惑及其基本条件的保障上。 导师应该通过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来引导研究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行和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试问,对已是成年人的研究生来说,在经历过漫长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本科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教育之后,再指望 从事于科学技术研究的导师对研究生承担过多的政治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非正常的生命保障责任,科学而且明智吗? 导师职责主要在于对研究生的引导和帮助,而 研究生本人则必须亲身体验并完成其整体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任务 。这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具体行为才是这段教育活动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任何一个时代,社会和学校不可能担保每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者今后在社会都能真正成才。虽然其中原因多而复杂,但本人觉得, 现在尚处于学习阶段的研究生们,千万不要让自己早早地淘汰了自己 。在自愿选择研究生专业的情况下,若仍不能对自己现在承担的学习任务尽职负责,则想自己能真正成为未来社会一位优秀的建设者抑或还是重要的管理者,容易吗?( 虽然也有个例,但不具有普遍性 ) 另外,在有限的条件下,学校和导师控制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责任措施。同样, 对不愿或不能认真承担常规学业任务 ( 因 过于 对学业失去兴趣或目标、不务正业-含挂网和花前月下、挣钱、准备出国外语或国内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等 ) 的研究生,尽早纠正不当行为或选择退学,对家庭、导师、学校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持自己的良心来说,都是一种负责的表现。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6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反思录(1)-珍惜青春年华
陈龙珠 2008-8-20 21:10
引言: 高等教育主要涉及教、学、管三方,大家各自乃至相互间对过去的功过是非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都将是有益的。本人拟在此不定期地写一些感想和认识,欢迎自己的研究生和其他博友们讨论和批评 ! ------------------- 近几周一直忙于全国建筑振动会议论文集审编,目前基本告一段落。再过一周就要开始新的学年了,虽然身心不乏疲惫,但是面对多位严重超期不能完成学位论文的博士生,对自己这些年来在上海交大指导博士生的得失还是不得不进行反思的。 为了兼顾提高SCI/ EI检索论文的全国排名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海交大自2000年前后起对工科博士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规定了至少发表(含录用)1篇SCI/EI源英文期刊和2篇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在满足此项条件下,尚须经历学科内部由至少5位教授参加的预答辩,论文进行修改合格后才能正式送报研究生院进行全国同行专家的双盲(原3位现改为2位专家与博士生、导师双方相互匿名)评审,只有全部双盲评审通过,方能进行正式答辩。即便如此,各学院学位委员会在每次无记名表决授予博士学位名单时,还要参考双盲评审中的学术评分和对上交存档学位论文的审阅,向学校学位委员会给出定性成绩排序,以便学校派专家重点核查处于最后排名的1~2篇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提出是否能够授予学位的建议。或许就是确实实施了这一系列的质量监管措施( 本学院相关学科近3年内就有2位博士生在授予学位环节被否而重新修改论文约达1年 ),近许多年来,上海交大博士生能在原来3年学制下完成学业的人数比例大幅下滑。目前博士生的学制已调整为4年( 再可 延长 1年,但 学校不再发放博士生基本生活费和不计导师教学工作 量 ),但到底博士生应该几年必须离校,上海交大研究生院至今没有加以明确,而对此导师也只能是一头雾水。 调入上海交大后,2001~2003年间我在固体力学专业招收了7名博士生,其中4位博士生在入学后3.3~4.7年(平均4年)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但现在尚有3位博士生在校满6年,且目前仍不能提交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尽管他们中的2人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基本达到了期刊论文发表要求。 在上述已毕业的4位博士生中,只有一位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土木工程名校和名师。但他们在攻博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明白自己当前的主要职责,时间紧迫感强(催着导师做事),科研较为专心和钻研,能及时将科研所得整理成文并提交给导师和其他相关老师评阅,勤奋写作、不怕退稿。 从他们进校前的学术水平来看, 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尤其是博士生的自身努力),按期完成上海交大博士生学业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我觉得,这些 同学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研精神,不但有助于早日完成学业,而且对今后工作取得较好业绩也是十分有益的。 令我欣慰的是,我在上海交大指导和与之合作研究的第一位博士生,毕业时即以出色的成绩被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学科聘为教师,成为近几十年来首位能到该校任教的上海交大土木工程方向的应届毕业生,且已于去年晋升为副教授和获得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第二位毕业生(原来学机械工程的)去年在宁波大学也已晋升为副教授和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在严重超期的3位博士生中,除我作为导师或许存在监管、指导不力外,在时间紧迫感、科研主动性、钻研精神、作息规则性、师生互动性等方面,他们自己似乎更应值得反思。我觉得, 在社会工作竞争程度不减的形势下,将在高校攻博当成是社会的避风港,不但不可能是一种长久之策,而且对自己今后必须面对社会、参与竞争更是十分有害的。 另外,现实也表明,这种对学业涣散现象的存在,对本学科群体后续博士生们的学习压力和风气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的,理应按照有关规定尽快予以纠正。 。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626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