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职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职业

相关日志

什么是最稳定的职业?
rongqiaohe 2020-4-4 15:05
世界上是否存在既稳定,又有发展前途的职业? 回答是肯定: 敬业, 这个行业 是世界上 最稳定的 又具发展前途的 职业
个人分类: 浅谈|1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讨论] 小保方晴子今后做什么职业较好?
热度 5 zlyang 2020-3-18 14:54
听领导说: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7/427909.shtm “要利用好 朋友圈 ,把自己的冥思苦想变成 集思众创 ,共同把冷板凳 坐热 。”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的关键创新技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人才的作用。” 小保方晴子 今后做什么 职业 较好? 2018年 小保方晴子 Haruko Obokata 的照片,乍一看,还以为是 刘若英 呢! 刘若英 (著名演员、歌手) 2018-03-29, https://nami55.xyz/topic/4031/ (1) (2) (3) (4) 下面是 2019-12-25 小保方晴子现在在哪里蛋糕店工作照片 http://www.suckinfo.com/archives/157822 (1) https://nami55.xyz/topic/13710/ (2) https://nami55.xyz/topic/13710/ 上面的图片来自互联网。感谢有关人员! 小保方晴子今后做什么职业较好? 贺玖成老师的建议: 改行做文艺文学(演员、科幻小说家)的事业,这样……,也可充分发挥你们的才能。 学了那么多的生物学,做蛋糕太可惜了。改做演员、科幻小说家,还真是个好主意。特别是,科幻,再怎么幻,也不是造假。很有可能启发未来的研究。 以上虽是娱乐,但也不是娱乐。小保方晴子有在未来美好生活的权利。无论什么事情,多请人出出主意,往往不是坏事。 参考资料: 2019-12-25,小保方晴子现在在哪里蛋糕店工作照片 http://www.suckinfo.com/archives/157822 2018-03-29, https://nami55.xyz/topic/4031/ https://www.hachi8.me/stapcell-obogata-haruko-genzai/ 相关链接: 2020-03-17,破除论文“SCI至上”:指标与实质(小保方晴子,越来越漂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3953.html 推荐武夷山老师的一组关于科幻价值的博文 武夷山,2020-03-11,科幻作家的预言本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22973.html 武夷山,2020-01-18,为什么科学家应该关心科幻?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14701.html 武夷山,2019-05-20,科幻让想象力插上翅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80046.html 武夷山,2019-04-07,科幻与未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71848.html 武夷山,2017-08-10,引你走上科学之路的10部科幻小说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7040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681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原生家庭的影响力-李家三代谱系
热度 1 JerryGZ 2019-9-28 01:20
近期《都挺好》这部剧热播热议,我倒还未曾看过一集,从一些剧照中看到金鱼眼袋爸爸苏明玉,葛优的片子中出现过。在剧中家庭三个孩子其实还是性格迥异,但又打上了上一代的烙印。于是想到我的原生家庭,我们兄妹虽然各自建立了小家庭,都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在生活着。 我家三兄妹,我们在父母家庭中都成长到17,18岁才离开。我的父母一辈子都在体制内工作,父亲老公安,母亲是乡村教师,我家三兄妹也就从小被教育,好好读书,找个铁饭碗工作,才能衣食无忧。于是乎,我哥读完中专就去了国营地质队,90年代国企改革人员分流,调回了六线城市老家公安局,算是接班了父亲的班,后来我哥娶了师范毕业的老师。我姐,中专毕业,分到了三线城市事业单位做统计员,和同单位技术员结婚了。我,大学毕业,在三线城市事业单位当技术员,娶了家在当地的大学女同学结婚了。工作3年后,我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考研读研来到一线城市,毕业后留校,和母亲一样做了老师。我家三兄妹,人生轨迹,基本上是原生家庭当年熏陶、教导的模式生活着,好好读书,找个铁饭碗,于是乎都是就职于体制内的单位。 我哥的儿子,读个本科分到外省建筑公司,做了半年,思乡情切,辞职考公务员,第一次冲公失败,又继续在建筑公司当施工员,据说还在准备下一轮冲公。 我姐的儿子,本科毕业后在家思考人生,看了半年书,备考研究生,因考研形势紧张他非常明智地提前放弃,去一个工程公司当技术员了。 我的儿子,高二完成全部会考后,为了出国读书放弃高考,独自一人去武汉读英国IFY预科,目前收到几所大学QS排名前100的有条件录取offer,还得继续阶段考,方可拿到最终offer。有关此项系统工程,后续发帖详细介绍。 清明回家,和亲戚聊起,一个老表的儿子,三本毕业后,在广东某厂工作几个月,被父母召唤回家乡去了。目前在家复习,目标是乡镇公务员。我的老表,是多年前退伍后一直居住于乡村,在他的世界里,乡镇公务员虽然条件艰苦点,起码衣食无忧,端着铁饭碗能行走于乡村,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了。 原生家庭就像一棵树,孩子就是树上的分枝,婚姻就是把另外一棵树上的枝条嫁接过来,长出新枝,孩子就是新枝上结的果,带有原树和新枝的基因的味道。一代代分叉,造就了孩子不同的生活,让世界更精彩。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会根据自己的眼界和格局,从小念念不忘给孩子一个目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时刻被父母设定的目标提醒,也会以父母为榜样,去达到超过父母的现状。 起草于 2019-3-26, 修改于2019-9-28
个人分类: 人生记事|32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大学岁月(下)—— 我与古生物学从偶遇到长相依的故事
热度 6 周浙昆 2019-9-1 15:09
我的大学岁月(下)—— 我与古生物学从偶遇到长相依的故事 如果说大学本科毕业,参加科研工作,就算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话,那么我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有三十七个年头了。我做的是生物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交叉的研究,是那种在生物学家面前,说自己是古生物学家,在古生物学家面前,说自己的生物学家的人,我还是更愿意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归为生物学。 生物学无疑的当今是最为炙手可热的学科,但是四十年前,流行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生物学绝对是冷门学科。我是如何误打误撞进入这个领域的,话还要从参加高考说起。在那个年代,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个人利益随时可以被放弃。那个时候有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被分配到边疆和基层,他们是打起背包就出发,而且一呆就是几十年。在那种大环境下,加上学校的教育极不正规,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尽管如此,我其实还是有一个小目标的,在少年时代我最想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当恢复高考的消息被做实的时候,对于迫在眉睫的高考,我的心情极为复杂,既有着对命运强烈的不甘,又有对受教育有着的强烈渴望,同时还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绝望。我们这一辈人从小学四年级起,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自我感觉不可能考上大学。在这个情况下,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就没有特别认真考虑,有点window shopping的感觉,觉得那个好就填上那个,根本不考虑是否考得上(买得起)。 然而,第一次高考我居然榜上有名,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最终没有被录取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志愿远远超过了分数。不管怎么说,第一次高考能够榜上有名,还是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如果说第一次高考是一种仓促上阵,撞大运的话,那么第二次高考则是有备而来,冥冥之中我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上。我在《晒晒我的准考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057793.html )的博文中提到过,当时我们的工厂有三个矢志要靠大学的青年,我们都参加了第一次高考,也都榜上有名而最终未被录取。在第二次备考之余,我们常常聚在一起研讨报考的专业。当时工厂里有一位哈军工毕业的老大学生,在铸造车间当工人。我们特别喜欢去找他聊天。有一次的聊天中,他劝我报考生物学专业,他说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那时是1978年,不知道他如何获得如此超前的认识。 他的建议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报考了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云南大学生物系,并最终如愿以偿。 事后看,我当年高考的分数,报一所医学院校是没有问题的。不知怎么我竟先入为主的认为,我考不上医学院。 由于当时生物学是冷僻学科,生物系录取的考生常常是调剂过来的。而我们这一届确都是第一志愿录取的。我们入学后,有一位老师还很骄傲地说起过这个事情。入学后从和大家的交谈中得知虽然各有各的的故事,但是大多数同学对生物学都没有什么了解。虽然对生物学一无所知,但是那时受干一行爱一行教育影响极深,在大学大家都认真的学习着学校安排的每一门课程。记得刚刚开始学习植物分类课程的时候,大家都记不住老师教的植物,为了尽快认识更多的植物,在假期我们几个同学,到昆明西山的华亭寺住了两个星期,每天去山上采标本,认植物。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国家又恢复了招收研究生,陆续有一些研究生进入了学校,继续读研究生的想法又开始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但是,对于考哪里的研究生,大家仍然没有概念,部分同学选择顺理成章报考本校的研究生,部分同学选择了科学院在昆明的几个研究所,我虽然倾向于报考科学院的研究生,但是对报考谁,学什么专业也没有主张。在这个时候学校一位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消息,说是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搞古植物的郭双兴老师,想从现代植物学专业的学生中,招收研究生,那个时候是我第一次听说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我打听了一下,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要求考植物学和生态学两门专业课,都是我能考的,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让我做出报名决定的除了两门专业课我比较熟悉外,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那年我26岁,确从未离开过云南省,祖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就这样误打误撞,一个接一个的意外和一个偶然接着另一个偶然,让我进入到了古生物学这个领域。然而,就是这些意外和惊喜让我收获了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古生物学是一门充满了惊喜学科,一个不经意间的决定,就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发现。记得一次在野外途中,经过一个岔路口,驾驶员说两条路都可以走,但是左那条窄一些,走的车比较少,我说我们走这条窄的路吧。结果在一个叫三章田的地方发现一套刚剥离出来的地层,在这套地层中,我们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竹子化石,发现了全球分布最南的水杉化石。还有一次苏涛他们希望去广西北海采集化石,但是在北海一无所获,我在电话里给苏涛说,你们去文山试试,结果发现了文山植物群,这个化石产地毕业了3位博士生。 而寻找化石的过程,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你无法预料一锤子打下去,你会发现什么。我特别喜欢这份刺激,在野外工作的时候,我最喜欢听学生们发现化石时的大呼小叫,甚至是略带着夸张的欢呼。就是我不在野外,学生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和我分享他们在野外的新发现。看着一块块从岩石中剥离出来的化石,幻想着这些化石将会带来人们对系统演化和地球环境演变的新认识,心中总是充满了欢乐。 古生物学又是一门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学科。古生物学是以发现为基础的学科,为了发现前人所未发现,化石在哪里,你就得去哪里,哪怕是人迹罕至,哪怕是无路可行。就是这份工作,让我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也到访过一些世界上的名山大川,享受过比别人多得多的快乐。作为古生物学家你需要盘古博今,上知天文地理,下懂鸡毛蒜皮。古生物形成演变的环境都是我们所完全所未经历的,需要我们将今论古以今天的经历去推演过去的演变。生物化石又大多数是支离破碎的,需要研究者从杂乱纷繁的化石中,去寻觅证据,迷失拼图,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地球环境演变和生物演化的奥秘。古生物学的研究让我们过足了福尔摩斯的侦探瘾。 古生物学更是一门需要长期坚守,方有所成的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古生物学出成果比较慢。化石的采集,采集整理鉴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写一篇论文要查询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古生物学和其它学科相比是一个小门类,这就导致了古生物的专业期刊,影响因子和引用率都不高,也导致了在不分学科的综合量化考核中,虽然辛辛苦苦也发了不少文章,经常却得不到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就需要古生物学家自己去消化那份内心的苦涩。虽说发掘化石充满了意外和惊喜,但是这些惊喜都是必然中的偶然,这惊喜也都是无数次的失败和失望累积起来的,虽然有意外,那也都是一榔头一榔头砸出来的。 科研的路走到现在,我算是品出一点味道来了,真正开始Enjoy Science了。回想起来,在大学平静接受命运的安排,干一行就准备去爱一行的生活态度,在大学毕业后的坚守,面对失败的阿Q精神,让我走到了今天。无限风光在顶风,多年爬山的经验告诉我,那山还比这山高,不要把目标聚焦在顶峰,很多时候路上风景就足够好。 图1. 在西藏班戈采集化石 图2. 在格鲁吉亚进行野外工作 图3. 在西藏南木林进行野外工作 图4. 研究组在云南马关开展野外工作 图5. 进入北极圈 图6. 在伦坡拉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椿榆化石化石,之前在北美,欧洲和云南以后报道 图7. 西藏伦坡拉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兔耳果的化石 图8 云南文山发现的樟科的化石 图9. 云南马关发现的豆科植物化石
个人分类: 随想|8853 次阅读|16 个评论
2030年第一个消失的职业是图书馆员?
libseeker 2019-7-22 18:06
摘编自 :阮炼.“美国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动态”学术报告—PPT. http://tzw.ynlibrary.cn/?q=node/244 2030年第一个消失的职业是图书馆员?且看图情教育协会董事会(ALISE Board)如何回应《美国今日报》( USA Today )第一个消失的职业是图书馆员。 USA Today career advice feature on October 13, 2017 entitled “Careers: 8 jobs that won’t exist in 2030,” which declared that “librarian” is the number one career among the eight jobs that will disappear in 2030.美国今日报2017年10月13日题为“2030年8种消失的职业”,提出职业发展建议,第一个消失的职业说是图书馆员。 ALISE Board’s Response 图情教育协会董事会的回应: 1 对图情事业的不理解 2 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纸质版、特藏多媒体和订阅的免费电子资源。这些资源需要图书馆员的管理。 3 高校图书馆为老师学生提供研究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找资料,评估和使用信息。 4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社区资源,为成人和儿童提供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宣传。 5 专业图书馆为企业、联邦和州立机构提供服务,注重于竞争情报,协助单位利用信息做商业或战略决定。 6 除了提供书籍、期刊、报刊和其他媒体等纸本或电子服务外,图书馆还提供计算机、电子笔记本、iPad或3D打印等技术支持服务。 7 很多图书馆还开展非纸本收藏和借还服务,包含工具、乐器、玩具、wifi热点及艺术品。 8 图书馆是人们接触信息和互相交流的社区中心和安全场所,受到高度赞扬。 9 图书馆也是国内受到信任和有价值的公共单位。 10 研究证明图书馆的纸本资源的需求并没有削弱。 延伸阅读: 到2030年这8种工作将不复存在. http://www.cbfau.com/cbf-201557360.html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以下8种工作到2030年将消失。 1、图书馆员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放弃平装书,并在其平板电脑和Kindle阅读器上下载电子书。图书馆也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这意味着如果成为图书管理员,将难以找到工作。
个人分类: 圕人堂|3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八岁那年骑上一头猪
热度 6 zhengyongjun 2019-2-16 10:15
八岁那年 骑上一头猪 以为是沙场策马扬鞭 十八岁那年 考大学立志搞科研 到现在一直天天做实验 八岁那年 抓住一只蝉 以为抓住了夏天 十八岁那年 喜欢读网络玄幻 就以为能一辈子混文学圈 八岁那年 拍死一只蚊子 以为消灭了四害 十八岁那年 跟人街头打架 以为那是行道替天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30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未来十年内最不易被替代的十大职业
热度 8 zywsict 2018-10-15 09:06
1956年夏季“人工智能”这一术语首次在美国达特茅斯会议提出,该会议由美国学者约翰·麦卡锡与马文·明斯基等人共同发起,会议重点讨论了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问题。此后,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寒冬。第一次寒冬由1973年法国数学家詹姆斯·莱特希尔所做的报告引发,该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第二次寒冬则是由于1982年日本智能计算机研制失败所造成。直到2006年,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顶级职业棋手李世石,该事件引发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必须会对传统产业,传统职业造成冲击,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就业。最容易受到人工智能冲击的当属那些标准化、流程化、机械性、事务性、常规性且工作门槛不高的岗位,比如送餐机器人将取代餐厅服务员;自动收银系统将取代收银员的工作;语音AI将取代客服人员;无人商店的出现将取代店员;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将取代驾驶员;无人送货机器人的出现将取代快递员;无人写稿机器人的出现将取代记者等。 尽管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不过有些岗位在未来几十年之内依然无法被取代。BBC以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卡尔·弗雷以及机器学习专家迈克尔·奥斯本的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了365项职业所需的工作技能,发现具备以下三种技能的工作最不易被取代。这三种技能为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能力;同情心以及真心帮助他人;创意和审美能力。根据具备这三项能力的程度,下表列出了最不易被取代的十项职业。 (参见FREYC OSBORNEM.Thefutureofemployment:howsusceptiblearecomputerization?) 职业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 所需主要技能 教师 0.4 社交能力、人情练达能力、真心帮助他人 心理医生 0.7 社交能力、同情心、真心帮助他人 公关 1.4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能力 建筑师 1.8 创意和审美能力 牙医、理疗师 2.1 创意和审美能力 律师、法官 3.5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能力 艺术家 3.8 创意和审美能力 音乐家 4.5 创意和审美能力 科学家 6.2 社交能力、人情练达能力 健身教练 7.5 社交能力、人情练达能力、创意和审美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尽管和其他新技术一样会对整个就业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不少人失业,但也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这些新的就业岗位都与人工智能相匹配,主要表现为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加工、处理等岗位以及生产、制造、销售等新的软硬件的工作岗位。除此之才外还会产生培训、教育、开发人工智能人才的就业岗位以及像机器人道德/暴力分析师前所未闻的新岗位等。 总之,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有挑战又有机遇,要想让自己在人工智能发展大潮中不被动失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之人。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精选|13490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世界正进入一个人工智能管理运作的时代
jiangjiping 2018-1-27 20:51
世界正进入一个人工智能管理运作的时代 蒋继平 2018年1月27日 现代科技领域的特飞猛进,使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因为人类天生的享乐主义心态, 这种有能力替代人类从事日常工作的机器和工具, 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因而,它从刚开始诞生就得到迅猛发展。 在最近人类历史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 人工智能的应用几乎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电脑和手机组成的现代网络系统,不但为民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 同时也开始提供实质性的服务。 现代的人工智能, 几乎已经到了与人同等智力的水平。AlphaGo 在棋类比赛中一再战胜世界顶尖高手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码头, 上海洋山港,全部人工智能运作, 没有一个人在管理运作。 由于人工智能的许多优点, 它在各行各业都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趋势还在加快发展。 在这种趋势下, 人类本身对社会的一些管理运作就显得无足轻重。几天前美国政府宣布关闭一些政府部门的运作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政府机关停止履行正常的功能, 这在过去会对社会和民众造成很大的不便。 现在因为有人工智能,电脑网络系统可以承担大部分政府机关的职能。因而,虽然政府机关宣布关闭, 但是, 不可能造成大的社会混乱。这是美国政府关闭政府部门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国家机关开销的一个尝试。 因而,人工智能的到来, 必将对人类的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不同的领域可能程度差异很大。一些领域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激烈。 我认为下列领域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一些。 银行。 自动取款和存款。 交通管理。远距离遥控录像。 邮局。网络已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快捷方面的信息交流工具。 一些安全风险比较大的工矿企业。 一些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 如港口码头和建筑行业的搬运工。 制造业和生产商,流水生产线可能由人工智能替代绝大多数工人。 大型综合农场, 产品加工包装,灌水施肥喷药全部人工智能操控运作。 出版行业。 现在大量的信息都可通过智能手机到达民众的手里, 所以,纸质的出版物已经显得可有可无。 一些政府部门的岗位职能。 我们应该根据这些信息, 帮助选择未来的生存培训。在选大学, 选专业,和职业技术培训时最好避免这些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行业。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2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从事的是破坏性的科研
jiangjiping 2018-1-8 07:16
我从事的是破坏性的科研 蒋继平 2018年1月7日 今早在朋友圈中读到华南农大园艺学院汪国平教授的一个微信, 他说, 他的实验是破坏性的。这是因为他从事蕃茄的抗逆性育种, 具体的说, 是抗蕃茄青枯病的研究, 现在又在对蕃茄裂口现象进行改良筛选。 读了他的微信, 深有感触, 回想起我一生的职业生涯,几乎全部都是这样的破坏性科研。 从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后,到现在的26年中,我一直在美国的私人种子公司工作。 因为我的专业是植物病理学, 所以, 我在公司的研发部门从事对农作物的抗病能力的实验。在不同的公司, 我一直是植物抗病筛选的主要科研人员, 有一段时间曾经负责公司在北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植物抗性筛选的科研工作, 实验基地和实验室遍及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许多地方。 我研究的农作物是所有瓜类和茄科(不包括烟草),加上洋葱, 胡萝卜和甜玉米。我用的病原菌含括四大类别:细菌, 真菌, 病毒和线虫。 为了检测植物的抗病或者耐病能力, 我就得给正常生长的植物进行人工接种。 所谓的人工接种, 就是在实验室培养菌种, 然后在实验室, 人工气候箱, 温室和田间对正常植物进行人工接种。 在26年的职业生涯中, 我用四大病原菌杀死了数千亿株植物。 当然那些被我杀死的植物自身缺乏抗病能力。 但是, 不管怎么说, 那些植物要是没有被我人工接种, 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可以安然正常地生长发育的。反过来想, 这不是对正常植物的破坏吗? 正因为如此, 我知道, 在对植物进行抗逆性研究时, 必须在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比如说, 我每年要在实验室制备大量的病原菌, 有细菌, 真菌, 病毒和线虫。 我把这些病原菌释放到温室和田间, 给这些环境人为地增加病原菌的种群数量。从这点上来讲, 是对环境的破坏。 鉴于这样的经历和知识, 我在给中国科学院建议成立一个生物抗逆研究中心时, 曾经建议这样的研究中心应该建立在人迹稀少,环境恶劣的偏远地区, 而不是繁华的大城市。 这个抗逆中心确实建立起来了, 可是, 它的实验室却在繁华的上海。 话说回来, 虽然我的工作是破坏性的, 只是指对被我用来做实验用的植物和进行实验的环境而言,我的这种破坏性的工作是出于无奈, 也就是说是必须的。在我长期的研发下, 现在的大部分瓜类, 茄科, 洋葱和胡萝卜的果蔬品种中, 都含有我选育的高抗病基因(当然也有其他许多科学家的心血在内)。 所以, 当你吃着桌子上的蕃茄, 西瓜, 甜瓜, 青椒等果蔬时,也许就有我的一份奉献。这种高抗病果蔬可以大大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从而减少人们被农药残留物毒害的风险。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3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者节,消除职业被歧视是核心
francy 2017-11-8 14:23
今天,2017年11月8日,一早看手机微信,收到了一条“节日快乐!”信息,才想起了今天又是一个“记者节”日子,而近几周有关记者、记者节的一些文章,让我这在政府新闻网站工作了18个年头(2001年1月16日正式入职千龙新闻网至今)的小编辑感到不吐不快。下面一一吐一回糟: 复制 搜索 启动快捷搜索 设置 中国首次为记者节发行邮票 1、“新闻从业人员”不应该只是有《记者证》的人 2017年10月19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出了《红基会和曾为呼格翻案的汤计,一起设了博爱新闻奖,快来申请吧》( http://www.sohu.com/a/199222874_203725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汤计博爱新闻奖 复制 搜索 启动快捷搜索 设置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汤计博爱新闻奖(以下简称“汤计博爱新闻奖”)由新华社高级记者汤计联合中国红基会发起,由中国红基会“汤计人道传播基金”资助主办,相关合作媒体和传媒研究机构协办,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设立的新闻传播奖项,旨在表彰为宣传传播人道救助事业而努力的新闻传播界人士和优秀新闻作品,弘扬新闻传播在促进人道公益事业发展和弘扬博爱奉献精神中所发挥的力量,倡导和鼓励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关注处于人道困境的最易受损人群的生存境遇。 不过,它的“参评对象”条件这么写 : (一)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传播和推动人道公益事业发展,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记者等新闻从业人员。 “新闻从业人员”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记者证的中国新闻从业人员为主,但不仅限于中国新闻从业人员。 (二) 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传播和推动人道公益事业发展,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等方面,在公开媒体刊发、获得突出影响的优秀新闻报道、影像等新闻作品。 新闻作品刊发平台应为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报社(报业集团)、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主办的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 本人看到这个内容后,在一个工作群中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领导提了几点建议,内容如下: “新闻从业人员”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记者证的中国新闻从业人员为主。只有他们才叫新闻从业人员、是你们自己定义吧? 编辑也是,全球都是这么认同。你们可以叫“博爱记者奖”,但是,不应该如此更改“新闻从业人员”定义,而且,中国十万网媒中、政府办的86家新闻网站、以每家50-250位编辑记者计算、目前也只有400人考了发证。 2、有《记者证》的人并非新闻工作者全部 2017年11月7日, 央视新闻《夜读》改编自“ 世界员工吐槽中心”公众号发布的《你这气质一看就是搞新媒体的》的《记者,记着心疼自己 》( http://www.sohu.com/a/202942232_576408 )一文为我们解读了“新闻从业人员”的代表声音,我们再看一下: 《记者,记着心疼自己 》 复制 搜索 启动快捷搜索 设置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中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记者,以他们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在突发事件、灾难和战争现场,总有他们不惧危险冲向前线的身影;当公众利益受到损害,总有他们深入调查寻求真相;在偏远贫困地区也总有他们不畏艰难,报道基层最真实的一面……何为新闻工作者?他们说 范长江说 :“我想世界上很少有像新闻记者这样有更多诱惑与压迫的。一个稍稍有能力的记者,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摆着: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社会的虚荣,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温暖美丽的女人,这些力量诱惑他出卖贞操,放弃认识,歪曲真理。另一方面摆着:诽谤,污蔑,冷眼,贫困,软禁,杀头,这些力量强迫他颠倒是非,出卖灵魂。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 邹韬奋说 :“作为编辑,我只是为读者服务,一生乐此不疲。” 普利策说 :“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记者,也请记着心疼自己 祝福与敬意 送给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 3、媒体人不全是跑时政和深度 无必要年龄歧视 “传媒圈”来源丨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蓝鲸传媒 黄晴缨在2017年11月8日 00:00 所写的 《“杀死老记者”,是中国当代最可怕的媒体病 》 复制 搜索 启动快捷搜索 设置 《“杀死老记者”,是中国当代最可怕的媒体病 》( http://www.sohu.com/a/202960495_570245 )一文提到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老记者”被歧视,不仅招聘记者如此,在一部分媒体人心中,记者这一职业已被打上“青春饭”的标签。前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表示,媒体行业应该靠积累 但中国记者只能吃青春饭。 媒体从业者需要靠多年的经验进行积累,但与之相反,“中国的记者吃青春饭已经吃了至少20年了”。张力奋同时举例称,两会采访时,很多中国记者除了工作以外,还会拉着人大代表拍照、追星,“像我们这种比较老派的记者,一方面看着他们玩的高兴,一方面觉得这好像不应该是记者做的事”。 此文涉及此问题表述其实也存在歧视无《记者证》的人。因为本人自认只是编辑、一个《劳动合同》岗位白纸黑字只是“编辑”的快退休快乐小编辑! 4、中国不缺记者但缺乏专业(家)型记者编辑 至于《“杀死老记者”,是中国当代最可怕的媒体病 》一文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本人的评论是:“中国不缺记者专业(学新闻相关)、但是缺专业记者。” 所以,才有了媒体行业近几年的全面整顿,这不仅仅是网络媒体问题。 5、记者节,消除职业被歧视是媒体人自救核心 社会流传关于“怕记者”段子,是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举个上周参加一次采访活动,同我一齐的一位来自“世界华人周刊”、“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等吓死人的执行主席,让我知道现在什么人都可以自称媒体的哭笑不得现实。 而我们这些在规范媒体中越来越规范工作的人,可能因为没了《记者证》,干的工作却在同行中、外行中受到歧视。 因此,本人呼吁,这个记者节,消除职业被歧视应该是媒体人自救核心! 沈阳(sz1961sy) 12:59 2017-11-8 写于北京 附:2016-11-8 9:09 写于北京开往石家庄G83列车上一文被中国日报网站转载了 复制 搜索 启动快捷搜索 设置 《沈阳:记者节感受——这几年11月成了最多出差月( http://column.chinadaily.com.cn/article.php?pid=23257bsh_bid=1560126686 )》阅读数(124528次 )
个人分类: 热点话题|2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无用的阶级——未来简史(50)
罗非 2017-11-3 10:22
无用的阶级 21 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纵观历史,就业市场可分为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大约公元 1800 年前,绝大多数人属于农业部门,只有少数人在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的人民就离开了田野和牧群。大多数人进入工业部门,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服务部门。到了最近几十年,发达国家又经历了另一场革命:工业部门的职位逐渐消失,服务业大幅扩张。 2010 年,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剩 2% ,工业人口有 20% ,占了 78% 的是教师、医生、网页设计师等服务业从业人员。但等到机械的算法在教书、诊断病情和设计方面比人类更在行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以前就出现过。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人类就担心机械化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然而,这种情况在过去并未发生,因为随着旧职业被淘汰,会有新职业出现,人类总有些事情做得比机器更好。只不过,这一点并非定律,也没人敢保证未来一定会继续如此。人类有两种基本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机器与人类的竞争仅限于身体能力时,人类还有数不尽的认知任务可以做得更好。所以,随着机器取代纯体力工作,人类便转向专注于需要至少一些认知技能的工作。然而,一旦等到算法在记忆、分析和辨识各种模式的能力上超过人类,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认为人类永远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无意识的算法永远无法赶上,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对于这种空想,目前的科学反馈可以简单概括为三项原则: 1. 生物是算法。每种动物(包括智人)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集合,经过数百万年进化自然选择而成。 2. 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算盘的算珠无论是木质、铁质还是塑料质,两个珠子加上两个珠子还是等于四个珠子。 3. 因此,没有理由相信非有机算法永远无法复制或超越有机算法能做的事。只要运算结果有效,算法是以碳来表现还是硅来表现又有何差别? 确实,目前还有许多事情是有机算法比非有机算法做得更好,也有专家反复声称,有些事情非有机算法 “ 永远 ” 都无法做到。但事实证明,通常这里的 “ 永远 ” 都不超过一二十年。就像在不久之前,大家还很喜欢用面部识别举例,说这项任务连婴儿都能轻松办到,可是最强大的计算机却无力完成。但到了今天,面部识别程序辨认人脸的速度和效率都已经远超人类。警方和情报机构现在已经很习惯使用这种程序,扫描监控录像机无数小时的视频资料,追踪嫌犯和罪犯。 20 世纪 80 年代讨论到人类的独特之处时,很习惯用国际象棋作为人类能力更强的主要证据。他们相信计算机永远不可能在国际象棋领域打败人类。但在 1996 年 2 月 10 日, IBM 的超级计算机 “ 深蓝 ” ( Deep Blue )就打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加里 · 卡斯帕罗夫( Garry Kasparov ),推翻了这个认为人类能力更强的论点。 “ 深蓝 ” 算是有些取巧,因为编写程序的人不仅写入了国际象棋的基本规则,还加入了详细的棋局策略。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更喜欢让机器自己学。 2015 年 2 月,由 Google DeepMind 人工智能公司所开发的一个程序,就自己学会了如何去玩 49 款经典的 Atari 游戏。开发者之一戴米斯 · 哈萨比斯( Demis Hassabis )博士解释道: “ 我们提供给系统的唯一信息就是屏幕上的原始像素,以及指示系统要努力得到高分。剩下的一切都是它自己解出来的。 ” 而这套程序也成功找出了交给它的所有游戏的规则,从《吃豆人》( Pac-Man )、《太空入侵者》( Space Invaders )到各种赛车和网球游戏。而且,这套程序得到的分数多半都能打平甚至超过人类,有时候还会使出人类玩家从未想到的策略。 13 深蓝击败卡斯珀罗夫 不久之后,人工智能又获得了更惊人的成就:谷歌的 AlphaGo 软件自学围棋这种古老的中国棋类游戏,而围棋的复杂度远超国际象棋,一般认为这并不在人工智能程序能够处理的范围内。 2016 年 3 月, AlphaGo 和韩国棋王李世石在首尔举行了一场比赛, AlphaGo 凭借出奇的下法、创新的战略,以 4 比 1 击败李世石,令各方大跌眼镜。赛前,大多数专业棋手都确信李世石能赢得比赛,但在赛后分析 AlphaGo 的棋路后,多数人的结论则是人类在围棋上已不再有希望能打败 AlphaGo 或其后来者。 近来,计算机算法也证明了自己在球类竞赛中的价值。几十年来,棒球队挑选球员靠的是专业球探和经理的智慧、经验和直觉。顶尖球员的身价高达数百万美元,自然财力雄厚的球队才能抢下一流球员,而经济拮据的球队只能勉强起用二线球员。但在 2002 年,预算有限的奥克兰运动家队( Oakland Athletics )总经理比利 · 比恩( Billy Beane )尝试要打破这个格局。他决定根据经济学家和计算机怪才所开发的一套神秘计算机算法,找出人类球探忽视或低估的球员,打造一支常胜队伍。在保守派看来,比恩的算法根本是玷污棒球的神圣殿堂,他们大感愤怒。他们坚决认为球员的选择是一门艺术,只有长期亲近棒球、相关经验丰富的人,才有可能掌握。至于计算机程序,因为它永远无法懂得其中的奥秘和棒球的精神,所以永远都不可能学会这一套。 但没多久,令这些人颇感意外的是,比恩用算法打造的这支低成本球队( 4400 万美元),不仅能与纽约扬基队( 1.25 亿美元)这种传统棒球强队平分秋色,甚至还成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史上第一支 20 连胜的队伍。只不过,比恩和运动家队没能得意太久。很快,其他球队也跟进使用同样的算法策略,而且由于扬基队和红袜队不管在球员还是计算机软件上能砸的钱都远远胜出,现在像奥克兰运动家队这种低预算球队,能打败整个体制的机会反而更小了。 14 2004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弗兰克 · 利维( Frank Levy )教授与哈佛大学的理查德 · 默南( Richard Murnane )教授发表了一份关于就业市场的全面研究报告,列出最有可能走向自动化的职业。当时讲到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实现自动化的职业时举的例子是卡车司机。他们表示,实在很难想象计算机可以在繁忙的道路上让汽车实现安全行驶。但才不过十几年,谷歌和特斯拉不仅想到了这一点,还在加紧研发。 15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因为算法变得更聪明,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类越来越容易。远古的狩猎者只是想要生存下去,就得掌握各式各样的技能,也正因为如此,想设计狩猎机器人的难度非常大。这种机器人得要懂如何把燧石磨出尖头,在森林中找到可食用的蘑菇,跟踪猛犸象,与其他十几个猎人协调如何进攻,之后还得知道怎么用药草来治疗伤口。但在过去几千年间,人类已经走向专业化。比起狩猎者,出租车司机或心脏病专科医生所做的事更为有限,也就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已一再强调,人工智能目前绝无法做到与人类匹敌。但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 99% 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就已足够。 就连负责管理所有活动的经理,也可能被取代。例如 Uber (优步),就因为有强大的算法,只要几位工作人员,就能管理数百万的 Uber 司机。大多数的命令都是由算法自动下达,无须人为监管。 16 2014 年 5 月,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的香港创投公司 Deep Knowledge Ventures ( DKV )另创新局,任命一套名为 VITAL 的算法为董事会成员。 VITAL 会分析候选公司的财务状况、临床试验和知识产权等大量资料,据以提出投资建议。这套算法就像另外五位董事一样,能够投票决定是否投资某家公司。 我们查看 VITAL 到目前为止的记录,发现它似乎已经学到了一个管理弊病:裙带关系。将较多权力交给算法的公司,就更有可能得到 VITAL 的青睐。例如在 VITAL 的支持下, DKV 最近就投资了制药公司 Pathway Pharmaceuticals ,该公司采用了一套被称为 OncoFinder 的算法来选择及评估针对个人的癌症疗法。 17 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在今天,人数达到数百万的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和卡车司机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每个人都在交通运输市场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如果集体利益受到威胁,他们可以团结起来、组织罢工、进行抵抗,形成重要的投票群体。然而,一旦数百万的人类司机都由单一算法取代,这一切财富和权力都将被拥有算法的公司垄断,放入这些公司的所有人,即极少数几位亿万富翁的口袋。 又或者,算法自己也可能成为所有人。人类法律已经能够认可公司或国家这种互为主体的实体,称之为 “ 法人 ” 。虽然 “ 丰田 ” 或 “ 阿根廷 ” 既没有身体也没有心智,但都受到国际法的约束,都能拥有土地和金钱,也都可能成为法庭上的原告或被告。可能在不久之后,算法也能获得这样的地位。这样一来,某一套算法就能自己拥有一个运输帝国或是创投公司资本,而不必服从任何人类所有者的命令。 只要算法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能蓄积财富,再用来做自己认定的适当的投资,或许是把你的房子给买下来,当你的房东。而如果你侵犯了这套算法的法定权利(比如不付房租),算法就会聘请律师,把你告上法庭。如果算法的收益持续超过人类基金经理,我们最后可能就得面对一个由算法组成的上层社会,地球的绝大部分都掌控在它们手上。在你觉得这实在是痴人说梦之前,请不要忘记,目前拥有绝大部分地球的正是各种非人类的互为主体实体,也就是国家和公司。事实上,早在 5000 年前,恩基和伊南娜这种想象中的神,就主宰着苏美尔的绝大部分地区。如果神也能拥有土地、雇用人力,为什么算法就不行? 那么,人要做什么呢?常有人说,艺术是我们最终的圣殿(而且是人类独有的)。等到计算机取代了医生、司机、教师甚至地主和房东时,会不会所有人都成为艺术家?然而,并没有理由让人相信艺术创作是片能完全不受算法影响的净土。人类是哪来的信心,认为计算机谱曲永远无法超越人类?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并不是出自什么神灵或超自然灵魂,而是有机算法发现数学模式之后的产物。若真是如此,非有机算法就没有理由不能掌握。 戴维 · 柯普( David Cope )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也是古典音乐界极具争议的人物。柯普写了一些计算机程序,能够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他写出的第一个程序名为 EMI ( Experiments in Musical Intelligence ,音乐智能的实验),专门模仿巴赫的风格。虽然写程序花了 7 年,但一经推出, EMI 短短一天就谱出 5000 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柯普挑出几首,安排在圣克鲁兹的一次音乐节上演出。演出激动人心,观众反应热烈,兴奋地讲着这些音乐如何碰触到他们内心最深处。观众并不知道作曲者是 EMI 而非巴赫,而等到真相揭开,有些人气得一语不发,也有人甚至发出怒吼。 EMI 继续更新,学会了如何模仿贝多芬、肖邦、拉赫玛尼诺夫和斯特拉文斯基。柯普还为 EMI 签了合约,首张专辑《计算机谱曲的古典音乐》( Classical Music Composed by Computer )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人红是非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的敌意也涌现出来。俄勒冈大学的史蒂夫 · 拉尔森( Steve Larson )就向柯普挑战,来一场人机音乐对决。拉尔森提议,由专业钢琴家连续弹奏三首曲目,作曲者分别是巴赫、 EMI 以及拉尔森本人,接着让观众投票是谁谱了哪首曲子。拉尔森坚信,一边是人类的灵魂之作,一边是机器人的死气沉沉,观众肯定一听就能判断出。柯普接下了战书。在指定的当天,数百位讲师、学生和音乐迷齐聚俄勒冈大学的音乐厅。表演结束,进行投票。结果呢?观众认为是巴赫的其实是 EMI ,认为是拉尔森的其实是巴赫,而他们认为是 EMI 的,其实是拉尔森。 还是有人继续批评,说 EMI 的音乐虽然技术出众,但还是缺了些什么,一切太过准确,没有深度,没有灵魂。但只要人们在不知作曲者是谁的情况下听到 EMI 的作品,常常会大赞这些作品充满灵魂和情感的共鸣。 EMI 成功之后,柯普又继续写出了更复杂的新程序:安妮( Annie )。 EMI 谱曲是根据预定的规则,而安妮则是基于机器学习,会随着外界新的音乐输入,不断变化发展音乐风格。就连柯普也不知道安妮接下来会谱出什么作品。而且事实上,安妮除了写音乐,还对其他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比如俳句。 2011 年,柯普出版了《激情之夜:人和机器所作的俳句两千首》( Comes the Fiery Night: 2000 Haiku by Man and Machine ),其中有一部分是安妮写的,其他则来自真正的诗人。但书中并未透露具体篇目的作者是谁。如果你认为自己一定可以看出人类创作与机器产出的差异,欢迎挑战。 18 19 世纪,工业革命创造出庞大的都市无产阶级,这个新的工作阶级带来前所未见的需求、希望及恐惧,没有其他信仰能够有效响应,社会主义因而扩张。到头来,自由主义是靠着吸收了社会主义的精华,才打败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到了 21 世纪,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2013 年 9 月,牛津大学的卡尔 · 弗瑞( Carl Benedikt Frey )及迈克尔 · 奥斯本( Michael A. Osborne )发表了《就业的未来》(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 20 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 47% 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例如到了 2033 年,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 99% 的概率会失业。运动赛事的裁判有 98% 的可能性,收银员 97% 、厨师 96% 、服务员 94% 、律师助手 94% 、导游 91% 、面包师 89% 、公交车司机 89% 、建筑工人 88% 、兽医助手 86% 、安保人员 84% 、船员 83% 、调酒师 77% 、档案管理员 76% 、木匠 72% 、救生员 67% 。当然,也有一些工作还算安全。到了 2033 年,计算机能够取代考古学家的可能性只有 0.7% ,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极精密的模式识别能力,而且能够产生的利润又颇为微薄,因此很难想象会有企业或政府愿意在接下来 20 年间投入足够的资本,将考古学推向自动化。 19 当然,到了 2033 年也可能出现许多新职业,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然而,此类职业可能会需要比当下日常工作更强的创意和弹性,而且如果收银员或保险业务员到了 40 岁中年失业,能否成功转型为虚拟世界设计师,也实在难说。就算他们真的转型成功,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再过 10 年又得重新转型。毕竟,算法也可能会在虚拟世界里打败人类。所以,这里不只需要创造新工作,更得创造 “ 人类做得比算法好 ” 的新工作。 20 由于我们无法预知 2030 年或 2040 年的就业形势,现在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等到孩子长到 40 岁,他们在学校学的一切知识可能都已经过时。传统上,人生主要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期,再加上之后的工作期。但这种传统模式很快就会彻底过时,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由于接下来的科技发展潜力极其庞大,很有可能就算这些无用的大众什么事都不做,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这些人,让他们活下去。然而,什么事能让他们打发时间,获得满足感?人总得做些什么,否则肯定会无聊到发疯。到时候,要怎么过完一天?答案之一可能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那些对社会来说多余的人,可以多花点时间在 3D 虚拟世界里;比起了无生趣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刺激,诱发更多情感投入。然而,自由主义推崇人类生命及人类体验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发展会是对这一信念的一记致命打击。这些人对社会毫无用处,整天活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这样的生命何来神圣? 尼克 · 伯斯特隆姆( Nick Bostrom )等专家和思想家就提出警告,认为人类大概还承受不住这样的退化,因为一旦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可能就会直接消灭人类。人工智能这么做的理由,一是可能担心人类反扑、拔掉它的插头,二是要追求某种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目标。毕竟,等到整个人工智能系统比人类更聪明时,要再控制系统动机,实在有如天方夜谭。 就算目前看来立意全然良善的程序,也可能带来令人恐惧的后果。常见的情节就是,某家公司设计出第一套真正的人工超级智能,对它进行了一个毫无恶意的测试,比如计算 π 值。但就在任何人意识到之前,人工智能已经接管整个地球、消灭人类、发动攻击征服整个银河系,把整个已知宇宙转变成巨大的超级计算机,花上几万亿年的时间,只为了算出更精确的 π 。毕竟,这正是它的创造者交给它的神圣使命。 21
个人分类: 科普|1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蜘蛛人
suqing1961 2017-10-14 08:55
蜘蛛人,通常是指那些攀爬在城市高楼外墙上进行清洁工作的工人。他们常常仅靠一根保险绳和一根作业绳就把自己悬挂在几层、十几层甚至几十层高的大楼外,凭借自身平衡能力,像蜘蛛一样缓缓下滑,清洗楼层的玻璃和外墙,因而被人们称作蜘蛛人。 前段时间,在楼顶上见到一群年轻的蜘蛛人,他们将帮助我们单位的大楼清洗外墙。通过交谈得知,这些蜘蛛人来自四川大足农村,为养家糊口干上了这份危险的活。看着这些年轻人快乐地工作,我写下下这首诗默默地为他们祝福:保重,一生平安。 蜘蛛人 把性命紧紧栓在腰上, 从此,工作变得飘飘荡荡, 亲人们的心总是悬在半空。 美其名曰:高空作业, 天天高高在上, 赞美你的人却没有谁愿意效从。 空作业或许是真的, 干了那么多玩命的活, 钱袋子经常还会空空瘪瘪。 说你是蜘蛛人比较贴切, 人,谁愿意整天在垂直的玻璃上爬行? 只有蜘蛛不知恐惧地在半空中吐丝营生。 即便是长了像蜘蛛一样多的手和脚, 一不留神,一家人的饭碗 搞不好也会摔碎在地。 更多文章请阅读本人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3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享教授’----我们如何应对?
热度 14 lin602 2017-9-20 11:56
近期‘共享’这个词非常热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医院’等纷纷出现,而且竞争非常激烈,甚至共享单车已经竞争到了国外。 大学的教授会出现‘共享’吗? 其实有些教授、院士、人才已经‘共享’了! 有的院士不但是本校的在职人员,还到其他学校去当校长、教授。许多所谓的人才在数校担任职务,拿薪水! 许多学校缺少师资,到其他学校聘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来上课,拿相应的讲课费。 不过,这还离大规模‘共享教授’有点点距离。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说北京大学的一教授,利用互联网授课,有十多万‘粉丝’网上听他课,一个听课者199元,网上说,这样计算一下,这教授可以有三千万的讲课费。而且这样的教授还不止一个。 这可能是慢慢到来且后面加速的教授‘共享’! 互联网,已经消失了许多商店,快速交通与物流,已经让许多生产厂家关门,这已经是现实。 好教授的讲课,会慢慢成为许多高校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我想,这些名师,即使在互联网上授课,总比许多大学老师要强吧。 可能现在有人会说,不会的,但这是一个‘势’,而且势不可挡。 至于考试,现在托福、雅思等不都是网上开考嘛,我想当一件事成为全社会需要时,所有的问题都会有公司或单位甚至个人来解决的。 当然,可能大学还需要‘助教’,需要‘指导实验的老师’,还需要组织与管理,但这都会解决的。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其他人或职业受到影响。我们现在的大学体系,现在的大学老师甚至大学教授,在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会有什么影响?还有这么多职位吗?还是这样考核吗?还是原来的职位要求吗? 滚滚江水向东流!
9060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Nature期刊:科学职业是否可预测【中文字幕】
humannet 2017-5-23 12:42
视频来源:自然杂志 字幕翻译:科学视觉 1928 年,一种真菌污染了一个表面皿,并杀死了其中的一些细菌。 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弗莱明调查了这一现象并发现了青霉素。意外幸运的发现。许多科学事业都是由偶然的成功和失败组成的。但这并不全是运气。 科学家的生产力和能力也很重要。那么,是否有可能预测谁将获得一个非凡的发现,何时呢?科学职业是可以预测的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个国际小组研究了来自不同学科的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出版物。 例如,理查德费曼因在量子电动力学上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费曼在物理综述(PhysicalReview)期刊上发表了32篇文章。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引用率来测量其发现的影响,引用率就是世界上其他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到此发现。让我们看看Fineman在出版后的前10年所收到的引用的数量。他的影响最大的论文,费米相互作用理论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放射性衰变背后的粒子物理的理解,得到了330个引用。你可以看到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发表了两篇被高度引用的论文。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团队重建了来自神经科学、生态学、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2万多名科学家的职业生涯。所有这些职业都看起来不同,影响因子有低谷和高峰。为了识别杰出的发现,研究小组将重点放在每位科学家发表的最高影响力的出版物上。这里用红点表示。数据显示,科学家在年轻时往往会做出重大发现。这个发现和之前关于创造力的研究相同。例如,这里的第一行代表了23年的职业生涯。这科学家在第5年发表了他的突破性论文。第二行代表了一份14年的职业生涯,在第一年中发表的影响最高的作品。但是当团队研究了早期创造性成功背后的原因时,他们偶然发现了一些让他们吃惊的东西。科学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更有效率,这使得他们在早年的时候有更大的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忽略时间,只看科学家发表的论文中最高影响论文的位置。我们发现,在发表论文序列的任何地方,影响最高的论文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它可能是第一份出版物,它可能出现在职业生涯中期,也可能是科学家的最后一份工作。换句话说,影响是随机分布在一个科学家的工作团队中,不管其纪律是什么,该团队命名这个结果为随机影响规则。但是科学的职业并不完全是随机的,科学家的能力也很重要。 这个团队开发了一个模型来理清运气、生产力和能力的影响。他们提出了这个等式: C是单个出版物的影响,p是运气,而q代表了科学家把一个想法转化为一个高影响力的发现的能力。 每个科学家都有一个独特的q值,可以像左边的科学家一样高,或者像右边的科学家一样低,运气或者p在科学家的职业生涯中波动。不出意外,伟大的发现似乎是运气和能力的结果。正如牧师所说,财富总是偏向有准备的人。当科学家变得更有经验时,我们可能会认为q会在职业生涯中增加,但它并不。一个人的q值似乎保持不变。这可以使Q成为比目前使用的衡量指标更有意义的,比如总引用量或h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问题。Q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否可以训练科学家去拥有高Q,我们应该用它来做对关于资助个体科学家的职业生涯的决定因素吗?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但要用心去做,你的下一个项目可能是你最成功的项目。 感兴趣可以关注本公众号,科学的视觉传达,让复杂变为简单。
个人分类: 科学职业|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热度 3 张海霞 2017-5-20 15:51
【题记】关于女性的家庭与事业的关系的讨论其实很值得深思,一个女性到底是要事业还是要家庭,还是二者得兼?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看法,人生也有不同的选择和走向,其实很多时候都源于我们早期的教育,到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篇博文里有一个成功父亲的教育理念: “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自己;人生也只有一种成功,也是成为自己。”因为:一个成为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他不仅这样做了,还坚持用这样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女 ,让女儿们从小便有自信,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在男人面前的自信,在那个时代,她们就仿佛莲花,当别的女人还活在重男轻女的泥淖里时,她们已经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开始绽放了。 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父亲教育女儿的理念,今天看这段话依然感慨万千:经济发展了,社会形态改变了,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可是女性的自信和平等依然是漫漫长路啊!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一次记者会上,记者问法国作家大仲马:“在您所有的作品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大仲马想起了前不久凭着《茶花女》名噪一时的小仲马,温情地说: “ 我最满意的作品不是我的成就,是我的儿子,小仲马才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成功之处一定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对于孩子的培养。 如果拿这个问题问宋耀如,他一定也会是一样的答案。 看看宋耀如的子女: 宋子文 ——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相当于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 宋美龄 ——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在政府内也多有兼职; 宋庆龄 —— 中华民国“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再看女婿: 孔祥熙 ——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相当于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 孙中山 —— 中华民国缔造者,大总统; 蒋介石 —— 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老大。 用今天的话讲, 三个子女,正国级(宋美龄相当于正国级);三个女婿,正国级;其余的也是非富即贵。 成为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在电影《宋家王朝》里面有一个片段,当宋耀如得知自己的女儿宋庆龄要和孙中山结婚的时候,怒不可遏:“我的女儿居然跟我的朋友谈起恋爱来了?!不可以!” 宋庆龄迎着宋耀如鼻尖回呛:“为什么不可以?!” 宋耀如:“什么为什么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这根本不是什么爱情,这仅仅只是偶像崇拜,知道吗?” 宋庆龄气得喷火:“我不跟你谈了,我明天回日本,叫逸仙(孙中山)来跟你谈。” 宋耀如:“我不跟他谈,也不准你去日本!” 宋庆龄:“我一定要回去,他在等我!” 宋耀如气得毛须发颤:“不准!我不准你去!” 宋耀如把宋庆龄锁在房间,让她不能自由活动,晚上,趁着月夜,宋庆龄居然从二楼阳台顺着水管爬了下来,私奔到日本,同孙中山结了婚。 气得宋耀如半死。 宋美龄写信给宋庆龄:“二姐,我完全支持你的行动,即使家人都反对,我也支持你的行动;私奔,多浪漫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国,自己创造也好,人家送的也好。” 事实上,宋氏三姐妹,没有一个是善茬,温柔漂亮,刚毅独立,敢想敢干,旁若无人。自己认准的事情,全宇宙都要让道。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事,宋耀如坚决反对,宋庆龄就敢和孙中山私奔;后来,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爱情,宋庆龄宋子文都一力反对,宋美龄不管不顾,硬是嫁给了蒋介石。 “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自己;人生也只有一种成功,也是成为自己。” 而成为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宋庆龄成了中华民国的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国家主席;宋美龄是威名赫赫的“第一夫人”。 宋氏姐妹如此刚烈坚毅的作风,也是源自宋耀如的影响。 教育学家孙晓云说:“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自己的人生。 ” 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生活;你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生活。 宋耀如原名韩教准,1863年出生于海南文昌。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人,19世纪的文昌,穷乡僻壤,当地很多人都出海去谋生,往美国、欧洲、东南亚走,韩教准一早就跟着舅舅到美国去了,东闯西荡,最后在波士顿的一个茶叶店当学徒。 有一天店里来了两个中国留学生,韩教准便和他们攀谈起来,一来二去,聊得很熟。两个留学生发现,韩教准虽然没有怎么念过书,但脑瓜子灵活,视野格局皆在上品。 于是他们怂恿韩教准去念书。 “ 去念书吧,不要在这里当什么学徒了,没出息;念了书,你以后一定能成功立业扬名万世!” 韩教准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心动了。 “ 谁甘心一辈子在这里当个小学徒啊!” 他决定去念书。跟舅舅讲。舅舅一听,恼了:“念什么书啊?念书有出息吗?不许去,就在这里当个学徒!以后继承我的家业。” 那个时候,韩教准已经过继给他舅舅当儿子了,取名宋耀如。 “ 可是我想去。”韩教准说。 “ 不许去!”舅舅斩钉截铁。 要么听舅舅的话,安心在这里当个学徒;要么不管不顾,听从自己的内心,一定去读书。 怎么选? 十四五岁的韩教准一筹莫展,这是在美国,他举目无亲,身无分文。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要去读书,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 人要有主宰自己命运的勇气,这种勇气是你唯一武器。” 于是,在某一个夜晚,韩教准消失了,离家出走。 仿佛日后为了爱情离家出走的宋庆龄。 后来,他遇到查理 · 琼斯和卡尔将军,这两位都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也正是这一次离家出走,成就了韩教准打造宋家王朝的基础。 顾城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 这条路,就是归心之路,成就自己的道路。 韩教准未必知道离家出走会遇到这些贵人,但他明白,留下来,就注定只是一个学徒。 所以他走了。 “ 认真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无须在乎别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成为你自己。” 这是韩教准给他子女们最成功的教育资源。 气质来源于你的才情,而不是外表 宋氏三姐妹,出类拔萃,当然有看脸的一面,但能长期活跃在中国政界商界顶层圈子里,更重要的,是才情。 宋蔼龄是宋氏三姐妹中最低调的一个,但她其实是宋美龄心目中最有“才干”的人,宋美龄像崇拜英雄一样崇拜着宋蔼龄。 “ 我姐姐比我更独立,更敏锐,她是一位真正杰出的女性,善于交际,一直都是社交领袖。她是我们家里人中最有才干的,非常机智、快活、富有活力。” 宋蔼龄早在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学院留学时,就展示了自己非凡的社交能力,本来,校长格里还担心这位来自中国小姑娘能否融入陌生的美国环境,为此,学校不仅安排她作为预科生注册,还让她第一年住在了校长家里。 结果,宋蔼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在用餐礼仪、衣着上完全融入了美国环境,与此同时,她也保持着看中文书籍的习惯。 于是,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宋蔼龄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给美国同学讲述古老的中国故事,——她不仅英文极佳,对中国历史文化也了然于心。 每一个有文化积淀的人,都有着非凡的魅力。 近代百年,中国羸弱,来上海的外国人个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非常嚣张,经常对中国人骂脏话,更甚者拳打脚踢,清朝政府无力管辖,这帮人就更是得寸进尺。 导致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怕外国人,站在一起,还没开口,心理上、气势上先矮了半截。 但宋氏三姐妹没有。 同时,传统“重男轻女”的理念尚未开化,女子地位天然低一桩,在男人面前低声下气, 宋氏三姐妹一样没有,今天提到宋家王朝,大家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宋氏姐妹,而并非宋子文。这几个姑娘,远比宋子文出色。 这也是宋耀如教育的结果。 宋耀如把房子建在上海郊区,除了想给孩子们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想让孩子们看到上海的乱象,接触到那些地痞流氓,尤其是洋人气焰嚣张,和中国人自卑自愧的氛围。 宋耀如早年在美国漂泊时,他就没少受美国人的欺负,故深知,培养子女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有多么重要。 他刻意隔开孩子们和外国人的距离,营造平等而自由的童年环境,后来,当宋蔼龄看到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时,并没有觉得习以为常,而是惊呼:“中国人怎么可以这样唯唯诺诺。” 自信之气场当下立现。 男女方面,宋耀如坚持男女平等,妻子倪桂珍也很支持。 “ 女子和男子一样,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公民。” 后来,宋耀如把宋蔼龄送出国留学,可谓是破天荒之举。当时富贵人家送孩子出国的人不少,但把女孩子送出去,却是闻所未闻。 “ 有那个闲钱,还不如留着置办嫁妆。” 但宋耀如不这么看:“让女儿学女红不是为了将来能嫁人,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心灵手巧的能力。出国去看看这个世界,对女孩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于是年仅14岁的宋蔼龄,便成了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日后宋美龄出国读书时,更是不到10岁。 “ 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是为了将你们造就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宋耀如心中,不平凡不分男女。 始终如一的平等教育,让宋氏三姐妹从小便有自信,在外国人面前的自信,在男人面前的自信,在那个时代,她们就仿佛莲花,当别的女人还活在重男轻女的泥淖里时,她们已经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开始绽放了。 宋耀如也尤为重视价值教育,能鼓励的绝不忽略,能认真的绝不敷衍。 倪桂珍经常会让孩子们创作,每一份创作宋耀如都会认真看,一一点评,很少敷衍了事,有一次,宋庆龄写了一幅书法,给宋耀如看,宋耀如看得极为认真,从笔锋、布局各方面进行点评,最后说了一句:“他日,郗璿亦可逮。” 郗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妻子,精于笔法,人称“女中笔仙”。 宋庆龄听到这个评价,高兴坏了,“从此,我决定坚持练习书法,笔耕不辍。” 宋耀如还在客厅专门开辟了一堵墙,把女儿们的毛笔字、英语作文和画作张贴出来,客人来了,便让孩子们自己介绍作品,发表演讲。 兴致来了,还在家里举办辩论会和演讲会。故而宋氏三姐妹,再加上宋子文,无一例外,都是演讲高手,口才了得。 宋美龄刚上初中不久,就已经会用双语演讲,毫不怯场。 幼时,有些口吃的宋子文,上学时,也是口若悬河。 1898 年,宋耀如为了锻炼孩子们的笔力,办了一份《上海儿童报》,是一份英文的打字小报,所有的文章都有孩子们完成,找人打字,然后印刷出来,后来连打字也由他们自己完成。 “ 价值教育”便成了宋耀如教育理念的一大特色,技能、才干对于孩子们当然重要,但让他们明白,无论你们做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一定都会有价值,这更重要。 多数人的迷茫,是因为价值迷失,不知道自己活在世上,所作所为有何价值, 宋耀如从小便肯定孩子们所作所为的价值,明白无误地传递一种挂念: “ 孩子,你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你的价值,举世无双。” 不能说宋耀如的教育没有目的性,他的目的是为了救国救命。 “ 一百个孩子里面,只要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害怕不能得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风云飘摇,从结果来看,宋氏三姐妹和宋子文虽然人生走向不尽然相同,但都取得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自信独立,追求理想与信仰,气质超凡脱俗,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也是宋耀如教育的基石。 当然你可以说,宋耀如是一方巨富,自然能给到孩子常人所不能给到的资源。 但抛开背景资源不谈, 让孩子成为自己,给孩子尽可能自然、包容、充满艺术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重视孩子创造的价值,坚信男女平等,这是大部分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也是宋耀如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转自微信:中国史上最强虎爸:两个子女正国级,三个女婿正国级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283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的雄心!
热度 24 张海霞 2017-5-20 07:46
现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的雄心! ——说说这些年我带过的女学生们 看看大家讨论的如此热烈,关于女性职业与家庭究竟应该如何兼顾,我也来再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故事:从这些年我自己接触和带过的三个 L 姓的女学生们写起吧! 大 L ,她读书的是其他研究小组的博士,那时候我还不能带博士,一天到晚跟学生们在一起,还当班主任,所以从她入学就认识,关系一直不错,这是一个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硕士毕业以后到北大来读博士,很勤奋也很懂事,到毕业的时候做的不错,顺利找到了一个在京非重点高校的工作,也找了另外一个院系的硕士男朋友(男孩去银行工作了),貌似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暑假的时候有一天孩子来找我:张老师,我还想再做博士后,正好学校离得不远,我青椒,很想在北大再提升一下,把科研做得更好一些,能不能到你这里来?我说当然可以啦,欢迎啊!于是她就跟我做博士后,不上课的时间就到北大来做科研工作,依然是很认真,很努力,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博士后结束以后这样的合作还持续了很久,后来她生了娃,出国交流了两年,做出了更大的成绩,两年前已经顺利评上教授了!今年五四她下课后还赶来参加聚会,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学校如何从一个青椒做到教授的经历,很励志,很感人。 中 L ,也是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一个来自 985 名校的学霸女生,真的是很厉害,读博士期间成果十分丰富,而且才思敏捷、口才一流,得过不少奖项,貌似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好苗子,没想到,她毕业的决定却是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她竟然选择了去一个不过科研的国营单位“养老”,男朋友原来在中科院的一个院所工作后来出来创业,校庆聚会也没见她回来过,同学们心中的女神就这样消失了,有一天,秘书跟我说:我在中关村见到中 L 一个人带孩子玩呢,现在真胖啊,你说她是咋的啦,真是可惜! 小 L ,也是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读书读得不错,长得也非常好,读博士期间还出国交流了两年,做的成果很不错,可是求职的却是一波三折,种种故事,最后几经周折去了一个航天研究所,一开始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单位里的气氛不是很友好,对于来自北大的美女博士可以说是非常地不看好,可是她真的是抗压能力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逐渐走上了正规,还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单位里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小宝宝也有了,去年见到的时候,她带着老公和孩子,很是意气风发 …… …… 这三位女同学,真的是三个现实的代表,一个原本资质平平看不出来能够怎样怎样的女生,却是十年如一日地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现在已经成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一个原本鹤立鸡群的高才生,却不知为何选择了“养老”,如今不用谈事业,带娃都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尽管自己条件优越,却是莫名其妙地受尽了折磨,在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成成果,如今事业和家庭也都蒸蒸日上! 其实,现实就像是一张粗粝的砂纸,不停地来打磨这我们的心性,这并不可怕,可怕是我们自己是否在这残酷的打磨中丧失了自己的雄心、忘记了自己的追求?!那些不愿意放弃的,始终会去寻找机会,在千百次的失败之后依然给自己可以站起来的理由;那些愿意放弃的,在困难还没有来临之前就“临阵脱逃”,在千百次机会面前依然会给自己无数个放弃的借口 …… 没有理想的现实,眼中是血淋淋的尸横遍野,除了束缚还是束缚; 有了理想的现实,看的是白骨森森的荒原上,还有人走过的小路! 生命中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正是这美丽的童话,在激励着人类向前跋涉,走出洪荒!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0191 次阅读|42 个评论
庄小威: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重要
热度 9 张海霞 2017-5-20 06:44
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巾帼英雄系列之三 庄小威: “ 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我都要!” 【题记】有网友说了“童话骗人,女人事业家庭不能兼顾”,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看看庄小威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是的回答:“ 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我都要!” 我 2012 年 8 月 22 日写的《邻家才女:庄小威》。童话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它是人类心目中对真善美的真实向往,就如同现实中励志的故事也永远都真实存在,相不相信,愿不愿意去努力,那是个人的事,你的成就可能不想这些人一样轰轰烈烈,但是拥有一份愿意投入的职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不矛盾,只要你努力去做,可以有!在现实粗粝的砂纸面前选择放弃其中一方也是你的自由选择,只是午夜梦回:是否愿意面对自己那个不甘的心?! 邻家才女:庄小威 2014年8月20日 昨天下午 2:30 ,庄小威在北大生科院的邓祐才报告厅做《科学人生》的讲座,预计人会很多,所以带着孩子 1:30 就到了会场,没想到,报告厅里已经坐了 1/3 的人!到两点钟,偌大的一个报告厅里已经没有空位了,讲座快开始的时候已经连走廊和过道都坐满了人,还有很多挤在门口的,这场面真是火爆! 也难怪主持人饶毅教授一上来就自嘲:“这个场面让我感觉很失败,因为上次庄小威讲座很火爆,我以为是我博客的功劳,因为我提前专门写了篇博客,可是,这次我没写博客,来的人更多!哈哈,看来,我的博客 …… ”哈哈,也算是见识了饶毅的幽默! 其实,真的不用过多介绍,庄小威老师的魅力有多大,看看台下来的嘉宾吧:庄教授的父母,还有谢晓亮教授一家,而且他也是带着孩子来的!当然还很多象我这样的外专业的老师!更不要说学生了,不仅是北大的,还有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因为我旁边的那两位就明显来自其他学校! 我是第一次听她讲座,很意外,站在台上的这位那个传说中的天才女学者竟像是邻家女孩一样亲切可爱! 庄教授的讲座主题是科学与人生,题目:从物理到生物,内容是由她读书和工作过程的小故事串成的,开始讲的就是她为什么会喜欢物理?大学选择物理专业?是一个爸爸鼓励女儿的故事,作为大学教授的爸爸在小威很小的时候,一句话“小威有物理天赋”给了小威很大信心,也促成小威对物理和做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她说她是“ Single-mindedness ”,认准了自己就要做一个科学工作者,所以在学习上永不放弃,也心无旁骛,以至于在大学的时候四大力学竟然都考了 100 分!这确实是个奇迹!她从这个故事里讲了专注和信心的重要性! 随后,她讲了读博士的故事,她说:“在国内学习的时候都是接受:接受所有书本的内容、接受所有教授的观点,而不怀疑也不质疑!”而她的博士指导教授 UC Berkeley 的 Prof. Shen ,教会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质疑,不要轻易相信,不惧权威、不迷信论文,一切要经过自己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证,勇于接受挑战,“ You See it , then you believe! ” 这就是她选择光学的理由,也是她今后工作的基础! 其实下面她接着讲的这个故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就是博士毕业后找教职,斯坦福几乎就给她了助理教授的职位,可是最后一刻改了:“ YOU NOT READY! 我们给你一个很好的博士后 FELLOWSHIP ,让你在 2-3 内可以跟任何教授合作,证明自己!”这不折不扣是个打击!小威说她哭了很久,但是决定接受这个 fellowship 而拒绝其他学校的教职 offer !最难得是,她意识到自己的伤心难过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太浮躁!她坦然地讲着自己的这一段心路历程,很平淡,其实有多么不平凡!试想:有几个人能够这样坦然地面对自己和剖析自己,而且能够勇敢地在大众面前说出来?!而小威娓娓道来,还很感谢这个失败:因为她从内心里发现自己确实没有 READY !她需要沉下心来做几年博士后! 当然,很幸运,她遇到了博士后导师 Steven Chu ,她给的那张照片很好:朱棣文和施瓦辛格在一起“咬耳朵”,她说这是 steve 在跟“终结者”面授机宜!并且用十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描述了 steve 对她科研选题的影响:要做有重要影响的课题( big impact ),不能盲目跟风!所以她选择了生物!用物理的方法去解决生物的问题,从一无所知到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不知道哭过多少次(小威说:女生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放开了哭!),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选题获得了 steve 的“扬眉毛”的鼓励、她的论文发表在了 Science 上!当然也推开了一扇门:用她擅长的光学去“看”浩瀚的生物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逐渐 READY 去做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去发现重要的问题、解决重要的问题! 当然,工作成绩这么出色,教职是不需要自己去找了,因为一大堆 offer 纷至沓来:选谁?!这时候,小威又一次讲到了她的父母,帮她在人生路上做重要决定:去哈佛!尽管那里有很大的挑战,但是也是最大的证明自己的机会!当然还有她的好同事:谢晓亮教授对她的鼓励和支持!这里要提的是,小威在讲座过程中多次提到帮助她的人,非常真诚,她说:“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及时学习!”这就是可爱的小威:她不傲慢,她坦诚虚心,而且很会表扬别人,这一点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包括我! 独立工作以后的庄小威的成绩大家都看到了, 刻苦的庄小威大家也都知道了,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回家,而且,她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先生和女儿!她讲述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洋溢的那张幸福和开心,真的就如她回答问题时说的那样: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我都要!只有院士这个头衔最无关紧要! 庄小威最后给她的科学人生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Single-Mindedness :专注,心无旁骛一心做科学 Vision(far-reaching ) :要有远见和想象力,这个需要一定的训练 Fearless :不拣便宜的做,要敢于迎难而上 Persistence :坚持,执着地做一件事,不轻言放弃 +someluck :也要有点小运气,这当然来自好的性格和品德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学生问题很踊跃,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 “你的成就有目共睹,你还这么年轻,你今后的规划是什么?是不是要得诺贝尔奖?” 小威回答得很快:“不,做好科研工作,解决更多有趣的问题,诺贝尔奖不是我的目的!” “你在科大读本科,出去读博士,你认为科大最需要改的地方是什么?” 小威很 Sharp 地回答:“怎么只有科大要改?北大就不需要改吗?我觉得科大挺好的,少年班的优点是前三年不选专业,你随便选课,所以那时候选了很多有兴趣的课,觉得很好!去美国以后发现,很多大学都是这样的。” “你是一个成功的女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到性别歧视?” 小威很爽直地回答:“在哪里都是工作成绩说话, you get good results ,不论男女,也不论国籍!” 当然,还有最无聊的问题:“你象谁?史湘云?” 小威很困惑:“为什么一定要像谁,我是我自己!” …… 两个小时的讲座就这样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庄小威,这位原本很遥远的名字,确如我隔壁的邻家才女,可爱、可敬也可亲!真的要努力呀,期待象庄小威、谢晓亮这样的邻家“才女俊男”教授在我们周围早日多多出现!那时候的北大一定是世界一流大学!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9703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不能歧视女性的道理必须讲!
热度 40 张海霞 2017-5-15 23:21
不能歧视女性的道理必须讲! 张海霞 2017-05-15 很高兴看到关于女博士找工作这个话题的讨论如此热烈,看看今天的几篇热文,真的很能说明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多么严峻: 文双春老师说 《【博士找工作】牛B的谈价钱,不牛的讲道理》 :别讲道理了, 因为爱讲道理的人不讨领导喜欢,最好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可谈价钱的人! 就像是在对所有期期艾艾的孩子们说:长不成范冰冰、学不成颜宁,还想啥呢?!快去想办法整容! 王兴云博士随后发的博文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博士的煎熬内心以及绝望 《 找工作的煎熬,没有道理可讲 》 ,最后这句很让人心碎: 我没有道理可讲,能说的是自己还是不够牛逼。 就像是一个被人强行摁在水里快淹死的人说:别救我,是我不好,真的是我做的不够好,不是这个人摁我有错! 再看看范运年《第三类人纪事》里写的:尤其是现在的女性就业歧视,几乎已经到了毫不掩饰的程度,就像百岁老人脸上的老人斑,再怎么涂脂抹粉遮掩,也是遮掩不住了。 女性就业,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结婚了吗?有孩子了吗? 30 岁没结婚,他们会感觉不正常; 结婚了,又怕要孩子; 有孩子了,又怕生二胎。 年纪还千万不要超过 35 岁啊 …… 还有博友留言说:女性已经承担了繁衍下一代的重任,就不要再工作了 …… 还有博友说:女性就不应该读博士,本来就不适合做科研 …… 这就是现实社会,残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在正式讨论在线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希望先就几个基本问题说明一下观点: 女性为什么要读书、要高学历? 这个话题似乎不需要讨论,读书是一个人进步的必经之路,读书多、学位高,是女性追求进步的表现,而且妇女社会地位的状况是社会进步的标尺(恩格斯语),更何况“ 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母亲的素质 ”,女孩子读书、追求高学历,无可厚非,有资质、有能力的要读应该鼓励,也不是每个人想 读都可以拿到博士学位的,能够拿下的,值得鼓励和赞赏。想想自己的孩子,如果她能够顺利读到博士毕业,有一份令人尊敬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想做父母的没有谁真的要反对的自己家千金追求进步(更多的担心是怕她不幸福)。 女性为什么要工作? 这个话题似乎不需要讨论,可是还是需要说下,因为在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大男子主义又开始抬头了,很多人称之为“男权癌”,大多数反对女性工作的大概心里都有这么一点点的“癌细胞”:媳妇,不用去上班了,我能养活你!可是一般后来都是这样的人背叛原配找小三的:我家里那个黄脸婆,跟社会不接轨,太落伍啦!一个人,无论男女,无论能力大小、学历高低 ,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有社会属性,一份职业、无论挣钱多少、地位高低,都是 TA 和这个社会联系的不可或缺的渠道,所以,无论男人怎样花言巧语,女性也不要放弃自己的职业,坚持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是家庭和睦、共同进步的必要条件! 女性从事什么工作? 至于女性到底应该从事什么工作,这个无定论,在科学界前有牛到三生三世全家都得诺奖的居里夫人,后有炒掉清华高就普林的颜宁大神,你如果是那块科研的料,那就好好干科研,有志同道合的就跟他结婚生几个孩子还得诺奖,也是光宗耀祖好风光,没有配得上你才华的就孑然一身也是让男士们望眼欲穿、高山仰止!当然更多的是找一个认同你、赏识你、支持你的踏踏实实的老公,把科研做的稳稳当当,把家里过的风生水起,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不想做科研的,那就去做适合你的职业也很多,爱好写作的当个写手、没准儿在自媒体时代还成了网红作家也未可知,做秘书、做编辑、做翻译、做导演、做领导、做歌手、做音乐人、时尚、自由职业者、旅行家、摔跤手 …… 哪一项都是女性优势!所以,无所谓到底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哪个位置,只要独立自主地工作就是好工作、只要自己积极投入的职业就是适合自己的职业! 女性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工作和家庭生活? 女性之于家庭是无可替代的,无论事业怎样的女性都渴望有个美满的家庭这是天经地义、人之常情,所以认真对待家庭、最好有孩子(当然没有孩子也不可强求)是每个女性的基本职责,不能逃避、也不能找借口,教育好孩子更是每个妈妈的第一要务,是不是一定要最会做饭、做会打扮倒不一定,但是能够把自己教育成女博士的妈妈基本都能够把孩子带的比较好,据我观察,学历高的妈妈教育好孩子的几率远大于学历低的。不能以工作为由放松对家庭的责任特别是孩子的教育,这是女性职业者比男性要考虑得多的地方,当然这绝对不是说女性就该放弃工作在家里专职养娃,这样的例子导致养娃失败和家庭出现问题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所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科学调理家庭和工作的矛盾是女性职业者的功课,本人经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超常努力是唯一出路。这么做的最大好处是榜样的力量会带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娃和家、赢得大家尊重。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真的很高吗?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还处在一个半封建的男权社会,尽管有人说现在女人在家里的地位太高了、啥都是女人说了算,我们男人都怕你们!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特别是逐渐富裕起来的这二十年,这个社会上各种奇葩事件多了去了:那些做小三小四的、那些嫁比爷爷还大的“ * 婊”们、那些拿着姑娘出嫁讨价还价的丈母娘们 …… 尽管不是我们这次讨论的主题,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女性的地位是明升暗降了,而且是降得很厉害,就像一位网友留言说的那样: 新中国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政策和成功,曾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尊敬和赞扬。但是,曾几何时,许多年轻妇女又沦为 “ 小姐 ” (包括高学历的知识妇女)和被贩卖的商品。谁能否认这样的事实?! 我们先从自身找找问题出在哪里? 你说这好好的,怎么来的就来了这些歧视了呢?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不说社会上这些说不清楚的各种奇葩,就说说看看这几个网友的留言,我们也可略知一二: 博主是北大教授,看到的都是优秀有事业心的女博士,观点难免一叶障目。事实情况, 普通高校研究所的女职工混日子的还少么?女职工聚在一起聊的话题,不用猜,多是房子、车子、孩子 , 和老公的票子。科学研究?人家根本不 care…... 我们本来并不排斥招大龄女生,但是最近入职一个那简直叫奇葩,在试用期的时候悄悄怀了孕也不说,刚刚一签正式合同马上就开始各种孕吐之类的,然后就请病假了,本来一次最多请 15 天,这个姐们儿就 15 天 15 天的请,请了三个月了,来打了 1 个月酱油,又突然说查不来自己有先天心脏病,需要继续请假到生完小孩,然后再连接半年多的产假。好了吧,从招进来已经 8 个月了,入职培训 1 个月,干活两个月,其他时候全请假了,产假完了今年也快结束了。在职的两个月那真是厉害啊,利用她的高智商把单位和国家各种保护孕妇和病假的政策搞得一清二楚。合同签了三年,我们就得一直养着,还占了我们的招人名额不能进新人,跟谁说理去。遇到这么一个奇葩之后,我们还敢不考虑女博士的生育问题了吗? …… 姐妹们,我知道他们说的都是个案,不能代表我们全部,我知道他们添油加醋,不是我们的真相和本意,可是扪心自问,如果我们身边多几个这样的女同胞,咱们的地位能高吗?!我们中很多人在结婚生娃以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 7、 男同胞和领导们也反躬自问一下自己的责任? 亲爱的男同胞们,我知道大家从内心里都是善良的人,大家绝大多数都渴望过着正常有家室的幸福生活,那么请您将心比心为女同事们设身处地想一下: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讲价钱,大多数都是要过一个正常人的日子,拥有一份正常的职业和正常的家。 咱们找个正常的媳妇都是福气,更别说找个女博士了,希望她能够有个班上(前文已经说过为什么了,当然更多时候是为了和你一起还房贷),那人家媳妇、人家姑娘也要啊,为什么不给机会呢?!咱家媳妇要结婚要生个娃、要休产假,那是正常的、应该受到照顾和保护,那别人家的媳妇 -- 你的同事也是啊;如果你觉得你的女同事生娃前后很不努力、耽误了很多工作、给单位多了后腿,引起了你和周围同事的不满,也就告诉你的太太不要这么做,尽力完成自己的份内之事是职业素养,她也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新来的女员工里娇生惯养的毛病你受不了,那就不要再娇惯你的心肝宝贝姑娘了,因为她将来到了单位里工作也是一个样!多一些理解和关注,多一些帮助、多一些支持,因为她们就是你的“家人”,只不过你的太太和姑娘是在家里跟你牵绊一生,而她们是在单位里跟你和谐共处。 8、 我们该怎样面对挑战乃至是歧视? 这个世界其实从来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什么时候都不存在,从来都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明规则”,而我们只是其中弱不禁风的一分子,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歧视跟我们本人无关,但是它一样会深深地伤害我们,就如同 “我是河南人” 这个话题一样,我离开河南已经几十年,可是谁说河南人坏话我跟谁急,尽管我知道他不是针对我。女性就业歧视这个话题一样,尽管我有工作、我积极敬业、工作很好、大家对我都很好,可是我不能忍社会上这么明显的不公和歧视,更不能装聋作哑、粉饰太平,让这样的不公继续下去!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努力: 第一就是呐喊、决不放弃 :就像我在王兴云博士 《 找工作的煎熬,没有道理可讲 》 文后留言一样: 千万不要因为那些不讲道理的外强中干者多咱们就灰心丧气,看看你的一篇博文都会引起这么多共鸣和关注,不是有很多人想听你讲吗?要相信这世界一定是有道理可讲的,而且只有大胆地讲出来才会有解决之道,加油,兴云,相信你是幸运的! 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一起喊,就像被强行摁在水里的我们要自救一样,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听到这不屈服的呐喊的声音,不管是否能够解决这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让全世界都听到这求救的声音、决不放弃! 第二就是努力、不懈努力 : 我同意文双春老师博文最后的话:“读博士,无论男女,虽然做的是讲道理的事情,但为了工作,最好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可谈价钱的人。” 广大的女同胞们,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具有竞争力是争取平等权益的最佳渠道,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朴素的真理:无论男女,无论能力大小、学历高低 ,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都要既有工作又要兼顾家庭,才能和谐发展! 第三就是探路、寻找方案: 关于减少和杜绝歧视的方案,大概现在大家都没有良策,但是我相信讨论就是好的开始,就像有的网友提的“让男性也休产假、承担义务”、“国家应当立法保证妇女的工作权利。在加拿大,至少没有任何一个大型机构在招聘时敢公开问结没结婚这类问题。因为那是犯法的。被人家举报了就要吃官司。妇女生孩子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国家要给企业相应的补偿使得企业愿意雇佣女性。”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希望有更多好的建议,我们去跟有关部门去提、去反映,探索可行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最后,感谢科学网对这一话题的重视,母亲节那天就在跟我讨论做一期在线访谈,这就真的要上线了, 在线访谈:女博士就业困境谁之过 ,期待有更多网友参与,问题不可怕、也不针对谁,要的就是大家一起来正视它、解决它,让社会一天天向好发展!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1677 次阅读|42 个评论
当卖水成为一种职业
热度 8 wxminmin1987 2017-3-30 22:50
1 、回乡见闻 前段时间回山东老家呆了将近一个月,这次回家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卖水成了一种彻头彻地职业。现如今已有许多人家以此为生。这里不是说供旅行方便携带的矿泉水,而是卖的井水。 现如今村里原本甘甜、哺育了无数代村民的地下井水,已经不再适合饮用。包括附近的很多村庄都开始买水喝;而卖水的一是住在蒙山脚下的几个村庄的人,一个是打有深水井的人。饮用水现如今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成了一种近乎无本的商品。 2 、地下水污染的政治经济分析 而地下水污染的源头,就是这三十多年以来引进的化学农业。因为我们当地的地下水很浅,一般村里打的井也就四五米深,不可能是外面的污染物。只可能是这些年来农药、化肥不断使用,致使其渗入地下积累所致。 如果而再追溯源头,则是我们的农业政策。当产量成了唯一的指挥棒,不追求农产品的品质(当然品质也很难衡量),那么只要能提高单产,一般都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这只会导致双输的局面。 当农民无法决定农产品价格,追求更高的产量,对单个农民来说原本是最为理性的选择;但当每个农民都如此,每户农民产量的增加,最终必将导致农产品供给量的增加,而供给的增加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其结果必然是“谷贱伤农”的局面。这是最为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中国一直是鼓励生产的,并没有刻意去纠正这一情况。 而中国的另一国情,则决定追求单产的提高,必然带来化学农业。了解农村的人都明白,现如今农村经济的繁荣,并不是来自农业本身,而是来自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是中国无数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打工收入,转移到农村消费带来的农村经济繁荣。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让农业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农业一直由老人和妇女、以及季节性的农民返乡人员在从事着,但由于农业比较艰苦,需要精耕细作,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以更多的外出务工。这就导致了农业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等。 对于农民,无论是追求更高的单产,还是节约务农时间(无论外出务工,还是追求更多的闲暇),都是理性的行为,但这种个人理性却导致了集体非理性。这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社会问题。 3 、农业污染的结果与反思 正因如此,中国的农业生产必然导致整个社会双输的局面。一方面,农业增产农民却不增收;另一方面,中国缺少高品质的农产品,以致整个社会的食品质量堪忧。而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地下水、土地都已经污染,最终可能影响中国农业的可持续性。 当卖水成为一种职业,这应该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农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一直强调农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但我们不仅仅要有足够的粮食吃,还要有安全的粮食吃,更要有可持续的粮食生产!
个人分类: 社会速记|6786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不敢相信!美国预测10年后的世界!
热度 1 lyxiang 2017-3-28 17:14
不敢相信!美国预测 10 年后的世界!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必将使现实人们所从事的一些职业逐渐成为历史、以致消失。 链接网址: http://www.000219.com/show-194-1223892-0.html 5-10 年后,医疗健保、自驾汽车、教育、服务业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1. Uber 是一家软体公司,它没有拥有汽车,却能够让你「随叫随到」有汽车坐,现在,它已是全球最大的Taxi公司了。 2. Airbnb 也是一家软体公司,它没有拥有任何旅馆,但它的软体让你能够住进世界各地愿出租的房间,现在,它已是全球最大的旅馆业了。 3. 2016 年5月,Google的电脑打败全球最厉害的南韩围棋高手,因为它开发出有人工智能(AI)的电脑,使用能够「自己学习」的软体,所以它的AI能够加速度的进步,达到比专家原先预期的、提前10年的成就。 4. 在美国,使用IBM 的Watson电脑软体,你能够在几秒内,就有90%的准确性的法律顾问,比较起只有70%准确性的人为律师,既便捷又便宜。 想看更多此类精彩文章请加微信:kkx1007 所以,你如果还有家人亲友在读大学的法律系,建议他们停学省钱,因为市场已大幅的缩减了,未来的世界,只需要现在10%的专业律师就够了。 5. Watson 也已经能够帮病人检验癌症,而且比医生正确4 倍。 6. 脸书也有一套AI的软体可以比人类更准确的鉴察(辨识)人脸,而且无所不在。 7. 到了2030年,AI的电脑会比世界上任何的专家学者还要聪明。 8. 2017 年起,会自动驾驶的汽车就可以在公众场所使用。约在2020年,整个汽车工业就会遭遇到全面性的改变,你再不需要拥用汽车。你可以用手机叫自动驾驶的车,来带你到你想去的目的地。 9. 未来的世界,你再也不必拥有车,或花时间加油、停车、排队去考驾照、交保险费,尤其是城市,将会很安静,走路很安全,因为90%的汽车都不见了,以前的停车场,将会变成公园。 10. 现在,平均每10万公里就有一次车祸,造成每年全球有约120万人的死亡。 以后有AI电脑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均每1000万公里才有一次车祸,约减少一百万人死亡。因为保险费和需要保险的人极少,保险公司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11. 大部份的传统汽车公司可能会面临倒闭。Tesla、 Apple、及Google 的革命性软体,将会用在每一部汽车上。据悉,Volkswagen和Audi 的工程师非常担心Tesla革命性的电池和人工智能软体技术。 12. 房地产公司会遭遇极大的变化。因为你可以在车程中工作,距离将不是选住房屋的主要条件之一。市民会选择住在较远、但是较空旷且环境优美的乡村。 13. 电动汽车很安静,会在2020变成主流。所以城市会很变成安静,而且空气干净。 14. 太阳能在过去30年也有快速的进展。去年,全球太阳能的增产超过石油的增产。 预计,到2025年时,太阳能的价格(低廉)会使煤矿业大量的破产。因为电费非常的便宜,净化水及海水淡化的费用大减,人类将能解决人口增加的需水问题。 15. 健保:今年医疗设备商会供应如同「星球大战」电影中的Tricorder,让你的手机做眼睛的扫瞄,呼吸气体及血液的化学检验:用54个「生物指标」,就可检验出你是否有任何疾病的征兆。因为费用低,几年后,全球人类都可以有世界级的疾病预防服务。 16. 立体列印(3D printing):预计10 年内,3D列印设备会由近20000美元减到400美元,而速度增加100倍快。所有的「个人化」设计鞋子,将开始用这种设备生产,其他如大型的机场,其零件也能使用这种设备供应,至于人类太空船,也会使用这种设备。 17. 今年底,你的手机就会有3D扫瞄的功能,你可以测量你的脚送去做「个人化」鞋子。据悉,在中国,他们已经用这种设备制造了一栋6层楼办公室,预计到2027年时,10% 的产品会用3D的列印设备制造。 18. 产业机会: a. 工作:20年内,70-80%的工作会消失,即使有很多新的工作机会,但是不足以弥补被智能机械所取代的原有工作。 b. 农业:将有 $100机械人耕作,不必吃饭、不用住宅、及支付薪水,只要便宜的电池即可。在开发国家的农夫,将变成机械人的经理。温室建筑物可以有少量的水。到2018年,肉可以从实验室生产,不必养猪、鸡或牛。30%用在畜牧的土地,会变成其他用途的土地。很多初创公司会供给高蛋白质的昆虫当成食品。 c. 到2020年时,你的手机会从你的表情看出,与你说话的人是不是说「假话」?是否骗人的? d. 数位时代的钱,将是Bitcoin ,是在智能电脑中的「数据」。 e. 教育:最便宜的智能手机在非州是$10美元一只。 f. 到2020年时,全球70%的人类会有自己的手机,所以能够上网接受世界级的教育,但大部份的老师会被智能电脑取代。所有的「小学生」都要会写Code,你如果不会,你就是像住在Amazon森林中的原住民,无法在社会上做什么。你的国家,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这场大洗牌,谁都逃不掉! 千万不要觉得这很遥远。上个世纪,已经有打字员、铁匠、电话接线员等很多职业消失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职业变迁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以下将盘点这些未来可能濒临消失的职业。 将要入行的人千万要当心。 ? 记者 也许有一天, 90% 的记者都会失业! 这不是危言耸听,美国的NarrativeScience公司,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利用软件开发的模板、框架和算法,瞬间撰写出上百万篇报道,《福布斯》杂志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客户。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出现让纸媒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继《万象》、《环球财经》,《他生活hislife》,《好运MONEY+》宣布即将停刊。媒体大佬何力、刘洲伟最近也离开传统媒体。 ? 银行柜员 商业周刊中文网称,未来10年,中国大陆80%的现金使用会消失,人们逐渐开始选择网银或移动支付。未来20年,绝大多数中 小银行如果不把前台业务外包,将难以生存 ——无论这个预言如何,传统金融业和科技行业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银行柜员要小心了。 金融领域将发生一场彻底的互联网革命,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 ? 司 机 如今看到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硅谷101高速公路上穿梭,或是自己停靠到旧金山大街上,都已经不足为奇。而 奥迪、丰田和奔驰等汽车厂商都计划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 因为汽车已经不需要人来驾驶,司机这一职业会消失。包括驾校老师、停车执法者等等职业也都随之消失。 ? 装配车间工人 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公布后引起外界瞩目。专家称一线工人短期内被挤占不可避免,一批生产工人将下岗成为共识。 目前富士康的机器人手臂还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未来,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和普及,装配车间的工作将不需要真人插手了。 未来富士康不用再发愁劳工问题了。 ? 有线电视安装人员 借助一个电视盒子,就可以让每一台普通电视升级为智能云电视机,同时实现与家庭其他无线终端(手机、Pad、电脑)的交互。只要身处带宽足够的WIFI环境,就可以在电视上免费观看在线视频内容。 有线电视这回事最终会消失。 甚至电视台的构建都会被打乱。相关产业链上的人都要当心,有线电视安装人员只是一个小小的代表。 ? 加油站管理和工作人员 加油这回事可能会消失。 因为石油在枯竭。未来,新能源充电站也许会遍布。 不过,充电站也会实现自动化。不需要人来服务。 而且,连驾驶都已经实现无人化了,当然也不需要人来负责加油充电等动作了。 ? 经纪人、中介商 实际上中介商这一职业的悄然隐退已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信息高速公路的无限发达必将“夺去”别一群人的饭碗———经纪人。原因很简单,他们将不会比别的普通人知道得更多。 已经有苗头出现了。譬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自选保险。 未来人们可能会需要更多专业的规划师 ,而不是经纪人。 ? 职业模特儿 未来,没有谁再会为自己的个子矮而愁眉不展,高技术含量的增高手术能给一个人延长原身高。这个医学项目目前已经在进行了。还有便是新兴美容业的发展。 “超微科技” 的运用使整容业更趋完美,已经有人在研发用电脑“勘测丈量”脸部细节,度身制作完美五官“零件”,以求“一劳永逸、完整美丽”效果的新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讲,漂亮的脸蛋与高挑的身材人人都可以拥有,职业模特儿失去存在的意义,时装秀真正地从T形台走向每个人身边的大街。 ? 各种工业样品、小商品制造者 3D 打印将颠覆制造业 。商品将不再通过制造和物流的环节来到达用户的手中,用户将购买从杯子到房子等所有产品的设计,然后就地3D打印出来,这种方式最大的革新之处在于成本将比供应链产品便宜,而且有些东西不需要专门的人来制造了,你只需要有一个程序就行。 所以,各种工业样品根本不需要专人制造了。打印出来看看对不对就可以了。 ? 个体商户 李宁实体店关掉一千八百多家, 电商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实体店的销售额。未来三至五年全国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书店将关门。 服装店、鞋店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将关闭。 结语: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人为变化而焦虑、为没赶上的好时代逝去而痛心,但也都会有人为变化而做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而兴奋,关键是,你想做哪一个?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15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做个让家庭升华的女人
热度 6 张海霞 2017-3-8 15:00
做个让家庭升华的女人 今天是 三八妇女节,早上她本营的子涵和她的小伙伴过来谈她们做的一个女性创业大赛合作的事,没想到大家竟然聊了整整一个上午,讨论中就不免说起女性创业与孩子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处理,她们两个都是刚刚结婚生娃的职场女性,都很有感触,我也跟她们分享了作为职业女性和做母亲的关系:做一个让家庭升华的女人,这里写下来,就做为三八妇女节送给大家的礼物吧。 首先来谈谈职业女性与孩子的教育,这似乎是最纠结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这么问:张老师你这么忙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教育你管吗?我非常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我管,我当然管,我必须管,而且我要对孩子的教育全权负责任,从小就是,不管多么忙,孩子的教育都是我的头等大事,只有管好孩子的教育才有后面的一切。但是我不是那种悉心照顾吃喝拉撒睡等琐事的妈妈,也不是那种对孩子的作业、考试、交友等大小事务都管且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妈妈,更不是那种牺牲所有时间为孩子准备材料、报各种课外班的妈妈,这些都不是我说的妈妈必须要管的孩子教育,我要管的孩子教育是:规矩的确立、兴趣的培养还有正确的三观的引导,举几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首先是养孩子的规矩:坚决不能娇惯、关键的事情上不能让步,这事大家都在说:孩子不能娇气,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甚至每每举国外的很多例子来佐证,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基本做不到,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就是舍不得放手锻炼。女儿三岁的时候,学游泳,开始是我教,教了一段时间不怕水了,就给她找了教练,每周去练。开始都很好,学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个周末到了要去游泳的时间,她怎么都不想去,开始说不想去,看不行,就说不舒服,再看不行,就开始哭,被我强行拉上车以后开始呕吐,就这样哭着闹着不想去,可是我很执着:“啥事没有,今天必须去游泳,今天说什么都必须去游泳,因为这是你必须要做的。”孩子爸爸已经跟我怒目相向,我妈也在旁边不知所措,貌似我也太狠心,不行,今天游泳必须去!就这样闹到游泳池,见到教练,还在哭哭啼啼,我跟教练说:今天她必须下水练,如果真吐在游泳池里,我赔钱清洁。撂下这句话,撂下孩子就走了。回家继续是两个人的战争:孩子爸爸说你简直不是孩子的亲妈!可是我也死不让步,今天她没有任何问题,必须游泳,不能让她养成不想去就不去的坏习惯。就这样坚持到一个小时以后去接她:没想到,孩子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就扑过来了:“妈妈妈妈,今天太棒了,我学会换气了!” 原来如此!不仅仅是我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更是让我们知道:每个孩子成长路上都有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关键点,坚决不娇惯、在关键的事情上不能让步、让TA去坚持才能突破,而这种成就感和成长的快感才是孩子内在真正的成长,任何的娇惯、借口和逃避就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甜蜜毒药”。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一重大规矩的养成,只有妈妈可以立(当然如果没有妈妈,爸爸也必须要这么做),其他人都是执行者,一个不能确立规矩并坚决执行的妈妈,是把孩子带坏的罪魁祸首。比如在我刚才讲的这个故事里的我和我的先生还有我的妈妈,角色可以互换吗? 如果我先生是那个狠心的“我”会怎样?战争,一场夫妻之间不可调和的家庭战争,而且在目前的中国没有几个先生是真的会这样去带孩子的! 另外,我妈妈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是那个狠心的“我”吗?不能,当然更不能,如果不是我下狠心要这样严苛地要求孩子的话,我妈如果这么做那就是一场更加激烈的家庭战争,不仅是我还是孩子的爸爸都会认为她太过分了、太不近人情、根本不适合带孩子。 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妈妈才是那个能够在家里建立并且贯彻养孩子的规矩的人,其他人都是执行者和帮忙者,都是看妈妈脸色行事的,包括公公婆婆。一个懂规矩、立规矩并不妥协的妈妈,才会有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那些抱怨老人把孩子带坏的妈妈们,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她们的责任和重要性,更加可怕的是她们还会以爱的名义绑架自己和家庭,从而亲手毁掉一个又一个好孩子,这些所谓的“慈母”正是那些貌似温柔善良、其实骨子里根本不懂得孩子教育和立规矩重要性的妈妈,又盲目推卸自己该负担的教育责任,才造成了孩子教育初期规矩的缺失和家庭的矛盾,这样的例子太多,而且这样的妈妈太多,正在每天抱怨带孩子累的妈妈们都可以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我刚才说的这样的正在以无原则的“慈母”心态在毁掉你的孩子……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987 次阅读|8 个评论
未来教师(8):回归学习的真谛
热度 3 qiaoqiao1980 2017-2-10 20:50
在未来教师(1)中,我指出20年以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判断已经被许多人认可,不是我自己的看法。关键的变化在于,在新一轮的技术下,我们的学习模式将会发生彻底变革,这是过去一百多年都没有发生的事情。我相信这是一种可以促进人类 进化 的变革,这才是关键。一种基于学习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将成为新文明的标志。这样也导致未来教师的职业性能发生巨变。 在未来教师(2)-(4)中,我指出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这场教育变革中都将会面临新的选择。而正确的选择,可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的更加顺利。 我们第一次,对一个未来的社会有了一个如此明确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准备可以去做的更好。 在未来教师(5)-(7)中,我指出学会学习是融入未来的根本,也是人类进化的前提。未来教师的职业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学英语、学物理等等知识。新技术和对于学习本性的研究,必然使得未来的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一个人不聪明,很多的时候是被已有的想法所束缚而已。而当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以后,人类自身的潜能必然会被极大的开发。 使我们停步的,是我们自己。但是面对学习的困难,很多时候勇气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很多帮助。 如 何让学习变得更容易,甚至很轻松,这就是学习研究要讨论的问题。 是一直不去做,使得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还是开始的时候用心一点,从而彻底的解决学习的困境呢?这就是一个选择。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会选择第一条道路,就是今天很多学生所选择的道路。但是新技术,可以让教师、父母甚至学生自己从一开始就会去选择第二条道路。 针对自己学习的问题,寻求有意义的帮助,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成为一个专家型的学习者,这就是学习的真谛。 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容易,但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句话,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这种经历。很多学习问题判断起来不容易,解决起来也不轻松,甚至许多学生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学习有问题。 九成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因为没有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再加上长时间的积累,最后就再也无法学习了。只有等到特殊的原因,或者成年后大脑成熟才开始重新学习。 事情其实就这么简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走下来就什么都有了。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那么不管多么用心,永远都是错的。
个人分类: 我爱我师|3517 次阅读|8 个评论
职业和事业
热度 5 zhgzhang 2017-1-3 13:52
最近科学网上有人一个劲低贬低教授或自贬为各种动物。其实教授也就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门槛稍微高一点而已。没有有人自诩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高尚,也不必自贬为动物那样萎缩(动物也许比人忠诚)。 记得很久前看哪 本书上写的,职业,就是你必须天天上班,一天不去就没有工资;事业就不一样了,你不必天天上班,你就是天天打高尔夫、天天爬山、到处游学,钱也能哗哗地来。大概王石那样的属于事业,而我们大多数人只不过谋了个职业。只要我们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也就是心安理得了。 也许当你坐在办公室打字,你的学生在实验室干活,为你打工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一点事业的味道吧。
2866 次阅读|4 个评论
原则与圆滑,职业与专业
热度 24 张海霞 2016-7-4 19:26
看到王云才老师写的【老马 38 】事故责任人,王老师把这个季节正在全国各大中院校上演的毕业答辩中的种种乱象以幽默剧的方式鞭挞得恰到好处,不得不佩服,其实这样的困惑现在很普遍,不仅仅是在毕业答辩这个环节: 在社会中,有很多需要有基本标准和原则的事情,在工作中有很多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眼光和标准来判断的事物,我们是应该坚持标准和职业操守,还是圆滑地无条件让步为了所谓的“和谐”让“稳定压倒一切”? 比如,上周组会上批评了一个学生,不是因为别的,安排他做大报告(每周的组会上轮流有一个学生讲 1 个小时左右),他的摄影技术不错,我之前安排他跟同学们讲讲摄影以及在科研工作中需要用到的 PS 技术,顺便也提高一下大家的艺术表现力,他资料准备得很充分,开始讲得也不错,从一些有价值的照片中总结出“点线面”等核心元素的表现形式,还列举了别人怎么用到科学论文的示意图的设计之中提升表现力的例子,可是,后面的半段,却变成了他列举摄影记者深入到社会底层生活人群中去拍摄反映社会问题等等的长篇大论之中 …… 我很生气,不是不可以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不应该在这个场合,我跟他说:同学,这不够 professional ,为什么?因为你现在是在我们 Alice Wonderlab 科研小组每周的例会上作报告,我们要讨论跟科研相关的问题,不是社会问题,你在浪费大家时间。 他很不服气,这是我关心的,愿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没有错。 可是,同学,时机不对,如果是在一个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上,你说的没错;如果我们是在业余时间(聚会、饭桌上等等场合),你说的也没有错;可是我们是在一个关于科研的讨论会上,这是一个我们已经界定好的“专业讨论场合”,你扯到这么远就有问题,最起码是表现出你很不“专业”! 利用这次机会,我们正好跟组里同学一起上了一次“ Professional ”的讨论课,在职场上就要表现出你的专业水准,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边界,都有自己的专业范畴,就像是在办公室的正常工作时间必须要做跟工作和专业有关的事情一样,那些婆婆妈妈的八卦就是你最不“职业”的宣言,我不希望经过我们训练的学生个个都没有这些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变成混世的八婆。 而这些基本的职业的精神和专业的素养都来自于平时貌似残酷的训练和苛刻的要求,这就是取得学位的价值:认真专注地做好一件工作,在这项工作里表现出你该接受的训练、该拥有的技能、该展现出来的才华,有了这些 Professional 的基础,你才会促进一个人的真正成长和进步、才配获得这个学位! 这些功夫都在平时,不训练是不行的,不要求更是没有希望达到,没有退出和淘汰机制也是不能把一个人的能力训练出来的。每每到了毕业答辩的时候,那些工作讲不出来内容、论文写的很不专业的同学,其实是根本都不应该走到这一步的。可是,问起老师和周围的同学,总有无数的借口和托词:据说他在外面搞得很好,要个学位就是个意思;他真的不喜欢这个专业,不愿意花功夫;他精神上受过刺激,不能过度要求 …… 总之,都是借口,我们也很少去追问这个求学位的过程:学生的职业和专业化的训练是否有可检查的系统性保证?是否有可操作的中间退出机制?是否有规范和负责任的导师的考察和考核机制? …… 可以说,很多都形同虚设,只是到了最后,我们要看到结果的时候,真的很不满意,很不满意,又能怎样? 通 过:水货泛滥,学位贬值; 不通过:寻死觅活,压力如山; …… 讨论的结果一定是“稳定压倒一切原则”,而我们最需要的具有专业精神的职场精英们,却在这样的没有专业和原则的“圆滑”环境中,失去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徘徊在低端的重复甚至是八卦的漩涡里 …… 其实,古人早就说过: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可是到了今天,我们怎么就忘了呢?!连这些基本的要求我们都要妥协,还能够指望培养出来逆天的人才,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976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科学研究与职业价值
热度 1 j6789 2016-6-27 13:10
科学研究与职业价值 周 健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先贤们的不少思想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根植到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底层意识之中,很多时候被植入者可能还很少知觉,于是在个体的言行中会显现出传统文化的痕迹来。当然,在这种传承之中,有好的、比较好的, 也有比较差的、甚至很坏的。在中国,人们对“做官”和“为士”的痴迷依旧。当代中国,无数人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就豪情满满地述说着自己的人生理想:“长大要当一名科学家!”。在一座座“高考工厂”生产出了状元,状元进入了世界名校,成为了学士、硕士、博士之后,其中的一些“士”进入了科学研究机构或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因此,“科学研究”在中国就成为了一头戴花环、光芒四射的高尚职业了。无论是在儿时充满梦想的时节,还是寒窗苦读的年代,或者已经“白袍加身”的岁月里,许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呼喊:我与一般人不同,因为我从事的(或将要从事的)是一种最高尚的职业。笔者曾在网络上看到,有现职科学研究人员就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业良好的同窗毕业后(已在商业领域取得骄人成就)没有从事科学研究而惋惜。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呢?我们不妨对此做一些分析。首先声明,笔者不是专业科学研究人员,所以难免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所致的偏见,所述仅供讨论。 职业分类 职业有高低贵贱的区别吗?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不是职业分类问题,而是人们对某种职业的价值判断与认知。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看,职业不过是一种工作的名称而已,它自然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异。科学研究工作者和清洁工都是完全等同的,没有差别。当然,这是从纯粹理论研究的立场来认识这个问题的。如果将这个问题拿来进行公众调查的话,那么答案一定会是一个大大的“ Yes ”。 职业的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部分生活方式,人必须依赖于社会来生存和发展。职业是人类社会体系的组成元素之一,旧的某种职业可能会消失,新的职业也会不断产生。一般来说,生活在社会中的某个成人,通常都有一个(或几个)职业与其相伴(这里要排除那些巨富们的亲友子女等)。很显然,不同的行业执业标准具有其相应的种种特征,对从事该职业的人在体力、智力、人格特征、性格偏好、认知偏好、知识和技能储备等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职业还是一个人保障自己生存的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从这方面来看,不同的职业是有差异的。另外,职业在社会体系结构中的存在也是无差别的,其所遵循的法则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尽管我们可以度量某个职业系统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然而我们却无法人为确定某个职业系统对于整个社会的有无。 职业与个人 职业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的至理名言早就指出,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职业是最佳决策。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业环境较差,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最佳选择很难实现。同时,眼下的中国社会中的职业体系,由于国家治理方针政策的种种制约,以及历史的、现实的种种诸多问题的影响,导致了不同职业体系在基本收入方面的较大差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严重影响了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加之,进入择业期的年轻人,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比如对自身人格特征、性格与认知偏好缺乏了解),对职业所需的性格特征、知识和技能储备的认识更匮乏,因此难以实现个人素质与职业标准的合理匹配。 职业与价值 站在社会宏观层面,要度量一个职业体系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然是要将该职业体系中所有个体作出的贡献集合起来进行计算。如果这个原则是合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出如下推论。第一,对于不同职业体系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的比较和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缺乏公认的参照系统。一般共识可能是适者生存,存在合理。社会的发展会必然会淘汰不适应新形势的职业,也必然会催生新的职业。第二,某个职业体系内的个体或机构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却是可以计量或定性评价的;而且个体或机构之间,在一定的规则约束前提下,其贡献度是可以相互比较的。第三,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不能认为他或她从事某种职业(比如典型的科学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就一定会比从事其它职业(比如乡村医生)的某个个体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大。第四,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任何职业、即使是为官(管理)职业本身也不存在什么优越的属性。值得关注的是,你在这个职业体系中所作出的贡献多少,与你的小同行在同样条件下相比较对社会的贡献率的高低。第五,对于个体来说,身处不同的职业体系,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无论你是使用智力更多,还是体力更多,二者之间都没有高下贵贱之分。第六,对于同龄人来说,你的受教育年限越长,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自己支付的教育成本也越多,社会为此支付的成本也更大。 总之,决定职业价值高低的不是职业本身,而是从事该职业的个体素质与该职业标准的匹配程度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努力程度和社会情景。 二 0 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作者联络: j6789@163.com
个人分类: 科学星辰|500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工农无缘
Mech 2016-5-15 16:10
先前《 不革命青年 》说因为不想与工农结合,而发现自己其实是不革命青年。至于我为什么不愿意与工农相结合,只是因为我自己不想当工农。如果说自己不想当工农,还能算愿意与工农结合,我觉得不合逻辑。为什么不想当工农?这个话就有些长了。 先说我不想当农民。其实我小时候基本不认识农民,除了偶来来家里卖大米或者换大米的。但我已经感受到,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人人都在设法逃避,除了报纸上宣传的人。我是独生子,按当时政策,可以不下乡。这样,不当农民,不仅是我的愿望,也有实现的可能。 再说我不想当工人,其实我也很少认识工人。我父亲是工程师,我母亲是药剂师,他们的同事就都不是工人。来往最多的邻居家,叔叔是工厂的供销员,阿姨是小学教员。连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也不是工人。在小学里最早的小朋友张炳伟,他父亲是鞍山市交通大队的副队长。交往时间最长的小朋友冯宝东,他父亲是鞍钢烧结厂的车间主任 ( 我觉得不是工人了 ) ,我们下过象棋;冯宝东的继母倒是工人,但没有打过交道。虽然当年做技术工人如车钳铆电焊,是很不错的出路,但我其实还是不想当工人。 既然对工农都不了解,为什么我认定自己不愿意当工人农民呢?我长时间没有想清楚的事情,与太太聊天时她说出了答案。只是因为我特别不喜欢干体力活。我一直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喜欢干体力活。但这其实是我的无知。确实有人喜欢干体力活,而且有些人不特别讨厌。其实我不喜欢干的原因也很简单,不会干。例如学农劳动时的锄草,我真是锄不来;寒假里捡粪,我也捡不到。会干的体力话,不仅不反感,还很有兴趣。直到上大学前,都在跟我爸爸一起修理自行车。读小学的时候,一起做了一对沙发带个茶几。如果不恢复高考,我或许是木工。直到现在,偶然我仍会遐想,如果我做了木匠,很可能是个好木匠,甚至比现在做教授做得好。毕竟小学的时候就入行,也算童子功了。 小时候真想得太多了。其实不管愿意不愿意,如果主席万寿无疆的话,我还是会实行与工农结合,成为革命青年的。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2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什么启发了你从事现在的职业?(已修改)
WileyChina 2016-4-18 16:30
你的工作所带来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在Wiley ,我们正在庆祝由我们的作者,研究员,评论家和编辑的日常工作带来的出色成果。我们想知道是什么促使你产生新的发现,克服挑战,最终有所作为的。这也是我们推出“# 因为有你”这一活动的初衷,我们期待着听到你的故事。 你为什么要做你现在做的事? 以下是几位名人和一些普通人的故事。 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启发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归说他的慈善精神是受到他母亲的启发:“我母亲致力于社区事业,她在非盈利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多过任何其他事。并且她认为鉴于盖茨基金在刚刚起步时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的责任感更要与其获得的成功相符。”如今,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已捐赠数百万美元用于改善全球人的生活。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当她因为宣传妇女教育权利而被塔利班袭击的时候,她只是个14 岁的学生。她说她的社会活动是被同样作为教育活动家的父亲启发的。她的父亲鼓励她成为一位政治家并且允许她晚上熬夜谈论政治。2014 年,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时她也成为了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说,她的女性职场互助小组(Lean In )是她的灵感来源,并且帮助她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我的互助小组成员总能帮助我坚持我的决定,而我也帮助她们坚持她们的决定。合作使得我们比孤军奋战时更加强大,也是因为有她们,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则来自# 因为有你 活动的故事表明,许多人同样也是受到来自家庭的启发: “我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几年前,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的父亲因为肺癌晚期去世。我的母亲是个文盲,但她不得不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她工作得非常辛苦以支持我的学业。读博士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我不希望让我的父母感到失望,并且我相信他们都想看到我拿到博士学位并在未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Chuck Chuan Ng 或者受到了老师的启发: 史蒂芬霍金曾说过他的老师为他打开了数学方面的大门:“他的课总是充满激情,每一件事都可以拿来辩论。我和我的老师共同制造了我的第一台电脑,它使用的是机电开关,”霍金教授说道,“庆幸有Tahta 教授,我才能成为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一个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提起过他的一位高中老师曾寄予他很大的支持和影响,使他坚信他具备管理和运行事物的能力,坚信他能成就所有他想做成的事情。 又或者是其他人的工作启发了你? 居里夫人受到伦琴和贝克勒尔在1896 年对于X 射线的研究的启发,决定将放射性物质作为她之后的研究主题。 查尔斯·达尔文的工作也深受其他科学家的影响,其中包括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在小猎犬的航行过程中,达尔文在莱尔的观点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提出关于南美的地质和珊瑚礁的重要发现。 我们在活动中收集到的故事说明了我们是如何被儿时的事情所启发的: “我在七岁的时候爱上了科学。当我在读我的化学书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任何东西都能变得如此美妙且如此有用。我现在从事腐蚀化学的相关工作,虽然这看上去没有医学那么高尚,可以拯救无数生命,但一想到对于飞机,汽车和桥梁的防腐蚀工作可以防止很多事故的发生,我又会充满动力。” ——Ruth Bingham 或者是你工作中遇到的人给了你启发? 奥巴马总统曾说道他在旅途中遇到的人给了他很多启发:“每当听到他们的故事,看到他们克服的困难,他们无限的热情和风度,我都会充满力量。” 另一个来自# 因为有你 活动的例子: “在急救医疗行业工作20 年之前,我曾做过厨师助理,护士助手,还做过20 年的护士。我的启迪者是我的母亲(一位社会工作者),其他的医生,护士,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服务当中,没有什么是比看到生病或受伤的人和他们的家人脸上重现笑容更让人感到欣慰的了。” ——Safia Rubaii ,印度卫生服务急诊医生 灵感可以来自任何地方——来源于我们认识的人和爱的人,来源于生活,音乐,艺术,教育,甚至是来源于改变世界的渴望。现在,你已经看到了是什么激励了他人,我们也很乐意去倾听是什么激励了你。 访问我们的网站,观看视频,然后分享您的故事,就有机会赢取价值200 美元的Wiley 图书。 你所做的事情正在改变世界,而# 因为有你 我们才去做这些事。
个人分类: All Sub|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为什么当教授?
热度 17 Mech 2016-4-5 16:59
对这个问题,我其实有两个答案,都是实话实说。 答案一,我当教授,因为我实在干不了别的。这个答案主要适用于回答学术圈外的人。当初我本科学机械工程,多数同学都没有选择当教授。我对从机械制图开始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和后面的机械专业课都没有兴趣。虽然考试成绩尚可以 ( 通常能得良,就是 75 到 89 之间 ) ,中分低能,当不好机械工程师。毕业就改行教书,慢慢当了教授。外国人 ( 应该是美国人吧? ) 有个说法,能干的干,不能干的教。因此我猜测这个答案大家觉得在情理之中,甚至也在预料之外。是个好答案! 答案二,我当教授,因为我喜欢当教授。这个答案,或许可以说给学生听。后果很严重。误人子弟,迄今我所有的博士生毕业后都当了教师,多数已经当了教授副教授。有的还需要我厚着脸皮给素不相识的院长写信推荐。当然,也有听了不上当的,例如我女儿,她觉得公司里面做更好。我自己喜欢看看书、想想问题、写点东西、各处走走,有时候也喜欢讲讲自己知道的事情。这一切,当然有个前提,有人为此给我钱。此外,我胆子比较小,责任重大的岗位有些害怕。我父亲中年后是颇有威望结构工程师 ( 至少在他那个单位中 ) ,据他说曾经看过同事因为设计出错,上着班就被抓走了。我母亲是很普通的医院药剂师,我从小就知道,医院中多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我非常有限的想象中,似乎只有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人为自己读书思考写作旅游说话支付薪水,而且一般出点错误也不要紧。当然,后来才知道,其他职业或许也符合我的期待,例如宾馆试睡员,饭店评论家。但要求感觉敏锐,这大概也不是我的强项。 严格而论,上面两个答案,只是说明了为什么当了教师。没有说明为什么是大学教师,也没有说明为什么是教授。当中小学教师其实没有机会,也没有信心。没有机会,因为读的不是师范。没有信心,因为我在中小学大多数时候不是好学生,似乎也难当好老师。读大学时,有些老师比较赏识我,觉得勉强还算好学生。至于大学教师当到教授就更简单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梯子往上走。时间到了,就是教授了。当然这是非主流的做法。主流观点,不想当教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也很幸福。选择很多,确实没有必要非当教授。不当教授不需要原因,当教授需要。例如,不会干别的,或喜欢当教授,或者是两种兼而有之。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0770 次阅读|44 个评论
都是卖菜的?
wonsure 2015-9-2 13:19
那个卖菜摊儿在哪儿至少有十多年了,我以前经常去买菜,我从这儿搬走也有四个年头了。 我早上上班要路过这儿,晚上回来也要路过这儿,所以经常看到那位卖菜的。 卖菜的是一个40来岁的青壮年,个不低,很壮,长得也不错,浓眉大眼。 10年前我在这附近住的时候,他就在那里卖菜,当时他更年轻。 每天早上7点左右,我从这路过时,他已经出摊了;晚上8点左右,我回来时,他还没收摊。只是过年那几天,大家都回去过年团聚时,他不在这儿,其它时间,好像风雨无阻。 他有时间陪伴家人吗?晚上9点左右收摊回家,做饭吃饭,算算收入,陪家人聊聊天,然后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出来摆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卖菜可以养家户口,也可以算是一种“职业”。卖菜是不是也算为社会做贡献? 我们是不是也是“卖菜的”? 我们是不是还不如卖菜的?!
6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国留学找兼职
Enago 2015-7-25 15:51
据说出国留学的同学中有一半会选择在课余时间打工,一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英语水平,二是可以扩大交际圈,积累人脉,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重要的是同时还可以挣点生活费。兼职工作的种类其实不少,比如下面列的几种,当然在选择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 --- 阅读原文 请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出国留学找兼职 --- 一、助研 在学校给教授做助研,主要负责收集教授做研究需要的信息和数据,或编辑文档之类的工作,如果是博士生一般需要帮本科生批改作业,或是教本科生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课。虽说收入一般,但是胜在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事情,压力不大,比较适合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 二、做餐厅服务生或者调酒师 这一类工作一般要求性格比较外向擅长与人交往,好处是工作时间灵活。餐厅服务生要求较低,不需要太多经验,很适合新手,当然收入也较低。做调酒师收入较高,但要求也高。不但要熟练掌握酒标、配方等还需要了解酒文化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要求英语流利,没有一定的天分是做不了的。 三、家教 家教实际上也是一个市场需求比较大的行业,只要在相应的网站贴出广告,清楚地写明自己的特长和专业,都还是有机会得到试用的机会。家教的工资相对来说是很高的,如果是教高中生,有的家庭愿意支付50美元或以上每小时。但这种工作中国学生得到的机会较小,主要还是一个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原因。 四、自由写作 如果你在写作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技能,那么可以在elance.com和freelance.com等网站找到合适的写作或翻译工作。优点是工作时间自由,缺点是收入相对较低,而且这些网站都还要收取差不多10%的介绍费。 五、教科书的编辑工作 教科书的出版商常常需要找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来完成教科书编辑和校对工作。虽然这种工作比较稀少,但是如果在学术会议上遇上有出版商的代表参加,也可以询问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机会。说不定就顺便把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给解决了。 留学打工是非常灵活的,比如有人会弹钢琴,就在国外当钢琴家教;有人会打羽毛球也能当羽毛球陪练,据说汤唯在英国的时候就干过,一个月3000镑的收入比一般人都高不少。当然,打工的前提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用业余时间去做。我们的建议是多留心当地的报纸,关注兼职信息,申请纯英语环境的工作对自己帮助更大。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如何看待同行协作评审? 2. 项目为什么失败了?---责任分不清 3. 科研与商业有多远 -------------------------------------------------------------------------------------------------------------------------------------
2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社会现象 - 科学与非科学
benlion 2015-7-5 06:52
因为,组织国际会议和筹备国际协会,以及接触到不同社会的不同类型学者的经历,探讨了现代到当代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现象。 中国社会,存在一类非常特殊的学者分类和“官科”与“民科”现象,其中,中国社会的民科,有几个基本特征:请求乃至祈求职业科学家和学者点评论文,这可能是中国“民科”的通常特征之1,之2是宣称问鼎诺贝尔奖或推翻了传统或著名的理论,之3缺乏基本概念、基本常识和基本文献的研究。 分析一下以上三个特征,之1)是求教或拜师行为或找导师 - 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如果换个情况,在欧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些“民科”可以通过平常或正常途径联系研究生导师;之2)与之1的行为模式相同,往往是请求学术权威对其“成果”评估或申报什么类型的大奖,涉及到我国评奖或评院士的体制,也需要改革,将推荐与申报制改为提名与审议制;之3)之1和之2是得不到指导和教育,导致3a)缺乏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识等和3b)缺乏对会议交流及论文发表的途径或方法等常识。 但是,这类现象用“民科”一词值得商讨;因为,其反义词是“官科”,官方或政府学术机构(如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对应的是民间或私立研究机构(如美国文特尔私立研究所)。 科学和学术研究,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学和语言学观念 – 如,同义词与反义词概念:1)科学与非科学、2)“民科”(私营)与“官科”和3)职业与业余科学家等。 中国社会现象:学科创始人、诺贝尔奖科学家、院士科学家、海外科学家、国内科学家、民间科学家,这个排序是等级观念的反映。一个理论或学说是否科学,判断方法是前段时间讨论爱因斯坦信件里描述的科学是什么?包括,1)逻辑推理和2)实验验证为评判标准,却并不存在依据教育背景、社会地位、职务头衔和期刊权威等评判标准。 古代“儒释道”准宗教的异化和当代科学的异化,导致脱离了人格精神的平等观念和科学方法的自身评判,不仅是导致中国社会的“民科”现象,也是导致中国社会缺乏创新的关键因素。 对于社会学研究或科学的科学研究,基本是科学网绝大多数博文的特征,在这个领域,科学网绝大多数属于“业余”和“民间”模式。关于什么是科学和科学是什么,以及对“民科”与“官科”的分析,都是属于科学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等范畴,那么,在这个领域里的绝大多数博文,又如何以“官科”与“民科”概念来划分呢? 也就是说:究竟什么是专业训练?究竟什么是专家? 结论:中国社会或华人社区,需要建立1)纯粹的学术共同体(科学)和2)纯粹的技术共同体(工程),能够形成的条件或前提是必须排除“名利权”的功利主义思想,需要展开1)科学的方法和2)人文的伦理2个方面的基本普及教育或形成文化环境。 也就是,从商业化运作和权力化管理的模式,回归到学会、协会的共同体交流与出版的本来模式。 - (30/06-05/07网络日记总结)-
个人分类: globalsociety|2975 次阅读|3 个评论
huangnigang1是职业网评员吗?
热度 22 outcrop 2015-4-13 10:18
huangnigang1这个ID匿名着,但似乎精力充沛,涉及话题领域宽广。 TA有个特点: 逢中必反 。 感觉只有职业评论员才有这精力、资料和耐心这么执着的反华吧? 反正我是没什么耐心去坚持反对一件跟自己关系不太大的事情。 当然,其观点正不正确,是另外一个话题。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4541 次阅读|49 个评论
[转载]社交礼仪——概述
a644861869 2015-1-26 16:11
人的三大角色: 1、职业角色(商务角色) 2、社会角色 3、自然角色 社交原则: 真诚尊重、平等适度、自信自律、信用宽容 社交禁忌: 1、交浅言深 2、口出恶言 3、得意忘形 4、厚此薄彼 5、蜚短流长 6、高谈阔论 7、触及隐私
个人分类: 社交礼仪|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听一位美国教授谈生物教授之路
liwei999 2015-1-12 00:10
这篇文字写得很实在,与我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悟非常符合。特转载分享如下。 读罢唏嘘。 科学网有多少老帮菜还是很积极地鼓励孩子去攻洋博士做洋教授么(孩子自己的兴趣不算)? 反正我不。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Seeking 俱乐部 】 发信人: meiguolaotu (美国老土), 信区: JobSeeking 标 题: 感慨!听一位美国教授谈教授之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3 21:55:48 2014, 美东) 感慨!听一位美国教授谈教授之路 (2014-12-13 04:45:22) [ZT} 瑞冬 BLOG Here is the link for the full article http://www.asbmb.org/asbmbtoday/201406/OpenLetters/ 在一本美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协会的会刊上,读到一篇Bill Sullivan写的文章,谈了 他教授之路的辛苦,以及眼下美国科研界的弊病。读后感慨良深。这是一封虚拟的写给 父母的信,陈述了当代科研工作者的抱负,奋斗,所受到的不公正,和为之作出的牺牲 。 现将他译成中文,大概会引起一些共鸣。Sullivan教授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爸爸: 我曾决定读研究生,拿生物科学的博士学位。我要为社会对我们身体细胞的了解作出与 众不同的贡献,希望有所发现,从而减轻痛苦,拯救生命。 这听起来是一个高尚的愿望。我被告知,没有挑战和成绩是达不到目标的。 比如,我的经济独立和建立家庭将比一般人晚。我将花五年多的时间取得学位,这时间 取决于我的实验是否成功,而这,却是很难预料的。自然科学是一个狡猾的野兽,我们 对事物的推测常常都是错误的。然而正是这些不可预知的结果,使事物变得诱人。我要 使自己身列前沿,取得突破。 我希望我的导师一直有基金,但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的基金主要来自 NIH,他们为筹金已艰苦奋斗了十几年了。如果我的导师失去资助或决定离开学院,我 将不得不另谋新路从头开始。 要说好事就是读博不用付学费。实际上还为此拿到钱。但先不忙将你的帐单置之脑后, 我取得的奖学金每年只有2万4千美元。对一个每周为课题工作80小时以上,而有朝一日 他的工作将造福于几百万人的人,只付这么一点钱,听起来真近于荒唐。但我不是为钱 而来。哦,别指望我周末或节日会待在家里!我照顾的细胞和小鼠是从不在乎今天是什 么日子的。我曾不知道我如何付得起房租,直到后来我在全市最不安全的地方找到住处 。管他的,就住这儿吧,反正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切都如意,在不到六年的时间内,我取得了博士学位。但我仍然没有 一个真正的工作。由于竞争太激烈,我还需要2或3年的博士后训练。博士后是什么?你 们会问。呵呵,那就像一个学徒,在这段时间里,我受到更多的实验技术的训练,学会 严密的思考,而且,很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介绍我的科研,吸引基金资助,从而使自己 可升级到课题领头人。作为一个博士后,我得比研究生时期更努力工作,不断将知识向 前推进,不断取得大的创新性的重要发现。 你也许会想这样的付出一定能得到相当好的报酬。嗯, 和读博时期比,确有明显的增 加。如果幸运的话,可拿到3.5到4万的年薪。有这笔收入,我大概终于可以考虑建立家 庭了。但是,如果我推迟这事,也请你们理解,因为我职业生涯的下一步是最具挑战性 的。 博士后结束后,我得想法找到一个正当工作。眼下这可是极端困难的。但由于我已经十 多年不在求职市场上了,我还是有点乐观,希望形势会好转。这时我已是30出头的人 了,也许有点烤糊了。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还得往下深挖。我所有的奋斗,多年的训 练和牺牲能没有回报?我难道不该建立自己的研究课题,争取基金,接受新人,用新的 发现造福社会? 但,我必须承认,失败率是高得叫人胆颤。85% 的申请都在NIH碰了钉子。因为他们钱 不够,尽管作为一个新人,我会受到某种优先照顾。我希望从今往后的十年里,我们的 政府能对花了那么多时间和财力培养出来的精英提供确实的资助。我们的政治家们喜欢 对癌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等疾病宣战。但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需要基金垫底, 就像面对真正的战争一样。 你们能想象得出吗,那个睁大眼睛喜欢将东西拆开,看看它们究竟怎样工作的孩子,那 个总喜欢用无休止的问题打扰你们的宝贝,会成了教授?教授的称号听起来似乎很安定 ,而且多少会令父母感到骄傲。但很多人大概没想到,我得自己付自己部分或大部分的 工资。大多数人都以为,大学会付她教员的工资,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工资来自我自 己的科研基金。增加工资是一件叫人又喜又忧的事。工资增加了,但必须更加倍地工作 ,以便拿到钱来付自己。这不是荒唐吗?我知道。但是,嘿,谁叫我爱科学的呢。 我真心希望,我们这系统能让我集中精力于科学发现,而不是考虑如何养活我家庭。我 得留住我的学生和博士后,付他们的工资是我的责任。我得完成我必须完成的教学学时 , 去培养下一代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我还得参加大学的各种服务。还有,得评审别人 的基金申请,论文。如果有人能第一个理清事情怎么会这样,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那种成就和欣快感,将是无法估计的。 写完这些,我感到问题的危险性是前所未有的。我有点担忧,甚至有点害怕。我知道有 很多轻松的生活方式,但我要研究生物学,要弄懂我们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我坚信取 得这些知识本来就是重要的, 它甚至会导致对危及千百万人的疾病的治疗,作出革命 性的发现。我不懂为什么这条路上会布满如此多的障碍。但是,你们了解我,我是充满 激情的人。我将尽力而为。 爱你们, 你们已萌芽的科学家 from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1929489.html 【相关】 金玉良言:资助是毒品,谈博士的陷阱 再谈留洋读博还是读硕 【留学资讯:博士无用论】 【留学资讯:过来人谈申请北美博士学位的种种(English)】 【留学资讯:北美移民、学位与职业前景杂议】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2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调查称12种职业15年后将消失-有中枪的没有?
gdn 2014-11-14 01:17
调查称12种职业15年后将消失 部分人生计受威胁 A - A + 2014年11月12日06:57 重庆晚报 4 条评论    十年后你的工作还存在吗   2035年,具有人工智慧的机器人已经成为人类的伙伴,甚至是家庭成员,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是10年前的好莱坞电影《机械公敌》中的剧情。在今天看来,也许这一天并不遥远。   顾问公司世邦魏理仕及中国启皓公司最近发表报告,预言现有劳工市场的工种中,有半数在2025年将因为被电脑取代而不复存在,部分人的生计或受威胁。    中层管理人员将消失   这一名为《2030年工作和工作场所》的报告访问了200名来自亚太区、欧洲及北美的专家、商界领袖及年轻人,其中美国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超过了就业率的增长,从而可以看出,技术毁掉的职业已经超过了其创造的职业。报告预计未来10至15年间,客户服务、加工及中层管理等工种将消失。   从自动驾驶的汽车到为老年人特地设计的看护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已经逐渐成为现实。长期以来,对于某些通常由人类完成的工作来说,技术的进步一直是潜在的威胁。专家们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对商业的不断改变,到2025年,有近50%的现有职业将完全多余。成排摆放办公桌的工作场所将变得完全多余,这不是因为不符合实际用途的需要,而是因为需要本身已不复存在。    新职位需更具创意员工   报告指出,丧失职位不一定等于丧失工作,只是改变人类负责范畴,届时新职位空缺将趋向要求应征者更具创意、社交技巧及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会有更多自由工作者,也会衍生出一些20至40人的小型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速度及固有技术,挑战大企业。   乐观的报告作者之一亚伦·史密斯认为,在未来,机器人和电脑创造的就业机会,比他们摧毁的要多。   报告中所列的高危工种包括电话推销员、下水道工、钟表维修员等;安全工种则包括脊椎指压按摩师、室内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摄影师等。 职业目标比财富成就更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认为工作中的幸福感、职业目标和工作的意义同财富成就比起来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许多亚洲的父母也在向子女传达这一观念。为了吸引人才,未来的公司不仅要小巧灵活,还要真实可靠:它们需要拥有真实的价值观,并真真正正地为社会福祉贡献力量。    未来工作场所啥样   受访的年轻一代清楚地阐述了他们脑海中未来工作场所将和现在的工作场所完全不同,他们认为应该有各种各样闭门静思之处和团队协作之地,人们可以在特定时刻灵活选择最适合他们工作的地点。专家、领导者和年轻人都表示未来的工作场所更需要支持员工全面的健康福祉。一贯变化缓慢的房地产行业,现在必须做出转变,即从一个单纯的空间提供者,转变成体验的策划者和社区的创建者,并与租户和其它参与者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谁能理解新一代的房地产解决方案并进行商业化,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   77%的受访者提到,尽管虚拟工作方式不断增加,物理的工作场所仍将非常重要;从“工作场所”的概念向“可以工作的地方”转变,并延伸到工作场所以外的空间;信息整合平台的出现为待开发的工作空间打开了市场通道。本组稿件据中新社    高危职业   1.电话营销员   2.房地产信息搜索员   3.下水道工   4.数学技术员   5.保险承销商   6.钟表维修员   7.货运代理人   8.报税员   9.摄影加工员   10.银行开户职员   11.图书管理员   12.数据录入员 安全职业   1.脊椎指压按摩师   2.生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   3.除电脑外的电子工程师   4.宗教及教育活动总监   5.狱警管理员   6.艺术总监   7.牙齿矫正医师   8.室内设计师   9.制片人和导演   10.摄影师   11.理疗师   12.时装设计师    20年后英国1/3工作    或将被机器人取代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日报道,一份由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接下来20年内,三分之一的英国工作将很有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其中低薪工人是最有可能会被取代的。   事实上,从2001年起,英国的图书管理员、文秘、推销以及旅行社等职业的岗位已经減少了40%。但与此同时,像健身教练、数据科学家、社交媒体实习生等新兴职业也从无到有,日益风行。   报告指出,行政、销售、服务、公共交通、建筑、中介及生产行业的职位是最有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的。 http://ln.sina.com.cn/news/shenghuo/2014-11-12/0657117345_3.html
1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业随想曲:语言学万岁
热度 1 liwei999 2014-9-16 18:15
松鼠好像说过,人这一辈子的工作,最幸运的事情就是: 入行做一件工作本来是为了 谋生,结果却上瘾了,感觉(也许是幻觉,但没关系)有创造性,有成就感,做了还想做。甚至 没有监工, 没有奖金,没有升职压力,还是忍不住要做工作狂。不知道多少比例的人有此运气,感觉不到10%吧。10%内的我们,应为此时时感恩。 除此以外的幸运应该是最终找到了一份轻松单纯的技术工作。虽然没有什么创造性,也不是做了还想做,但是算是一技之长,职业相对稳定,可以以此立足社会。得此幸运的人,生活不会像第一类人那样成为工作狂,他们会更多更好筹划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生活会更丰富。少了一些成就感,却多了生活情趣,总体与第一类人的幸运程度和美感体验难分伯仲。这类人比例不超过20%吧。 回想当年的惶惑,前途的渺茫,感觉命运很奇妙。研究生之前一片茫然,搞不清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一度想做文学家,拼命涂鸦写作,因为那是文傻最容易想到又可以自我安慰的自学成才之道。这与长得漂亮一些的姑娘别无所长,整天梦想成为明星的心态也差不多。现在想来,这些当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不可作为人生规划的。要不是为了考研究生,偶然撞进语言学的大门,我实际上是没有任何职业规划的。现在回想都捏了一把汗。20几岁的人充满能量和欲望,却没有目标,没有灯塔,在无尽的黑暗中欲行又止,真心伤不起啊。好在结局不坏,遵义会议遇到了毛委员。语言学万岁! 黑暗的日子中,也憧憬过一些感觉羡慕的职业。电台播音员是当年想的最多的一种。从小就喜欢高声朗诵,当年着迷夏青的广播,还特别欣赏和模仿广播电台的配乐朗诵。少年时代抓住任何一个纸片,都要高声念出来。哪怕是念人民日报社论和毛主席语录,也感觉抑扬顿挫,四体通畅,非常过瘾。这种感觉很像爱好京剧的北京街头的老头老太,拉着京胡,扯着嗓子唱段京戏,那叫一个痛快。不过,播音员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而已,没有那份嗓音的条件,物理条件就不及格。 有时候想,如果不搞语言学,我还能做什么呢?教师似乎是个可以考虑的职业,但尝试过中学老师和在大学做临时讲师,喜忧参半,感觉的好坏更多地决定于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似乎不能保证职业的愉快性或轻松性。 唯一可以与语言学媲美的职业,我感觉是网页设计或音影的后期制作。唯美主义加细节上的死磕精神,在电脑的时代,应该可以刺激我的工作欲和成就感。倘若下辈子需要做职业规划的话,如果不让再做语言学家,那就做一个 graphic designer 吧。 【后记】闯进语言所像是一个偶然,但做语言学家也不是完全没有下意识的准备的。冥冥之中也许有上苍的指引和眷顾,因为回想研究生前最喜欢看的都是什么书,猛然发现一多半都与语言和语言学有关。 20年不看书。20 几年前中学大学时代的书单 作者: 立委 (*) 日期: 09/07/2014 12:06:09 1 薄冰 《简明英语语法》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3 吕叔湘 《 语法修辞讲话 》 《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 4 李泽厚 《美的历程》 5 曹雪芹 《红楼梦》 6 大学文学专业教材 《中国文学选读》 7 八十年代图书馆里面的科普杂志 8 马克思 《资本论》 9 语言所的杂志 《中国语文》 《国外语言学》 10 世界语读物 书单什么意思? 就是自己反复读(有的差不多翻烂了)觉得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是回顾出的,不是谁事先开列的单子。 哈,一看就是“爱好科学”的文傻。当年在科普杂志上半懂不懂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说也与看曹禺戏剧一般入迷。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4468 次阅读|3 个评论
教师节快乐
numbfish 2014-9-10 11:07
今天教师节,qq群上有同学讨论到给老师送礼的现象,尤其以幼儿园和中小学最为严重,也许我的同学们的小孩都是在这个阶段吧。 甲: 多么高尚的一个节日,被你们这帮人送礼搞俗了 乙(回应): 不是我们搞俗了 是被你们这帮无良老师搞变味了 我们同学很多做老师的(乙同学的职业不是老师),也许是同学之间无所顾忌,说话比较直接,言语比较重。 但是看到“无良老师”这四个字,还是感觉到很刺眼。这也许只代表很少部分家长的看法,但是联系到某某校长,某某老师的问题,不禁要问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怎么了?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我们父子的工资收入看职业的重大差异
热度 25 jiangjiping 2014-8-29 21:33
从我们父子的工资收入看职业的重大差异 蒋继平 2014 年 8 月 29 日 这篇博文虽然会牺牲一些家庭隐私,但是也许可以给年轻人选择职业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前几天接到儿子 的来电, 说他就职的公司已经被一家上市大公司收购了。按照收购合同,他可以保证在新公司获得四年的高薪职位。 儿子学的是电脑工程 ( Computer Engineering ),属于工程领域。 他拥有硕士学位。 在快要拿到博士学位前,在 2012 年, 他毅然决定放弃博士学位, 进入这家当时还刚创业不久, 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任职。 为此, 我与他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有关这点,可以从我以前的博文 中看出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89601.html 我自己的专业是植物病理( Plant Pathology),属于生物领域。我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工作了20多年。 这是我们父子俩的学历和职业经历背景。 根据儿子的最新信息,他现在在新公司名下的年收入差不多是我年收入的 4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 论学历, 他比我低一个档次, 论经历, 他更是无法与我相提并论。论学校的排名, 他的学校和我的学校差不多。论工作表现, 我们也差不多, 我的科研业绩是受到雇主高度赞识的。我每年的年终评审都得到高分。我们父子俩最明显差异就是我们的专业。 他是电脑工程师, 我是农业专家。 所以, 我们之间在收入待遇上的巨大差异实际上反映了职业待遇上的差异。 在美国,总体上来讲, 医生的收入最高, 其次是律师, 工程师, 尤其是 IT和能源领域的工程师。农业领域的职业人员待遇最差。 从工资待遇来说,农业领域好像在世界各国都是最差的。 除了工资待遇低以外, 农业领域的工作环境也比较险恶。 经常的野外作业, 是农业领域职业人员必须面对的任务, 要不然, 在实验室是做不出多少成果来的。 当然,农业领域的职业人员也有自身的优势。 假如您是一位喜欢山水草木的人, 不怕风吹日晒和蚊蝇叮咬的人, 那您一定会喜欢这份工作的。 而且, 许多时候都是单身自由的行动,在旷野中呼吸新鲜的空气。 我的职业生涯虽然一直不能享受到高薪待遇, 但是, 却能够享受到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的公费旅游, 见识了世界许多真正的自然风光和乡村风情。 从我们父子的职业来看,他在办公室工作,我在野外作业, 他用的主要是脑筋, 而我付出的主要是汗水, 他的收入明显的比我高出许多, 不过, 我的工作比他自由,到的地方和见识比他多得多。 鉴于此种明显的职业差异,年轻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才能兴趣选择理想的职业。 俗语云: “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 这话很有道理。
个人分类: 工作环境|11053 次阅读|55 个评论
99.9%的人为了什么做科研?
热度 24 lin602 2014-8-22 08:12
大学教师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做科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可能会有不少回答,为了国家和科技发展,为了事业,为了国家经济富强,为了.........。 其实,这些大话说多是没有用的,客观地说,大学教师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99.9%的人是为了‘职业’而做科研的。 有个职业,拿着工资,养活自己与家人,有个体面的工作。 数千人甚至数万人之中,只有个别的人是为了纯科研,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为了科技事业,为了中国的富强与强大,为了世界科技要前进。 作为一种事业与梦想来做科研,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不会计较项目经费多少,不会计较自己的社会地位,不会计较名利,不会计较工作时间,甚至不计较生活条件,有个基本生活就行。 为了梦想做科研的人,快乐不是来自于经费多少、论文数量、在什么地方任个官、开会要坐主席台、经常吃香的喝辣的。他的快乐是只有来自于自己有所发现,证实自己的科研设想,甚至就是为了一个过程。不为自己做出来的成绩而在意并享受名利甚至沾沾自喜,而只会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自己的探索中。 这种人是‘大熊猫’级的,他们不见得都对科技的重大进步都有突出贡献。但凡是载入科技史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伽利略、哥白尼、甚至陈景润是其代表。 如果你问我为了什么做科研,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做科研是为了自己的职业。不过,只是不太在意名利,稍有点点追求而已。 科学网上不少人动不动来指责其他人‘科研不用功’,我在不少博主的博文下面见过这样的跟帖:‘你经常写博文,还有多少时间做科研’?其实大家都是按职业要求来工作与做科研的。而指责其他人的人,更是免不了俗。 还有千分之一甚至更少的科研人员,他们是为梦而活着的。 好的教授,在生活无忧后,不自觉地不为名利多做些工作,仅此而已。这些人越多越好!
5066 次阅读|48 个评论
科研不是一个好职业
热度 26 shn2010 2014-7-6 11:04
题记: 只有把投向高校的科研经费转向提高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教师们的基本工资,削减科研经费,才是改良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根本手段 。 1 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 社会财富的分配是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度成比例的:一个人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做出的贡献越大,所得到的社会财富越多。所以,择业时如果没有特别的兴趣和特长,就该考虑哪个行业适合自己的性格以及更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创造价值。一 个身体健全的成年人如果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他就是这个社会的寄生虫。 很可悲的是,现在许多人都想当寄生虫。 2 科研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度:为什么说科研不是一个好职业? 科研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么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要么毫无贡献。在科研界里面,只有那么少数的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名利双收名垂青史,而绝大多数人都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然后默默无闻地死去对社会发展毫无贡献。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科研中做出一些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发明和发现,那么社会一定会给他很高的回报。像牛顿、爱迪生、诺贝尔、比尔盖兹、袁隆平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都在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得到了社会给予他们的巨大回馈。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科研中毫无建树,对社会毫无贡献,那么他生活拮据也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经常听周围许多人每时每刻都在抱怨都在骂体制骂政府,却从没看到他们想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一个没有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其社会贡献甚至不如一个环卫工人一个农民工。 肯定会有人说,我从事的是基础理论研究,我的工作的价值并不能马上被社会所认识,也不能立竿见影地服务社会,那我就该被冷落吗?其实,这也就是我认为科研不是一个好的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科研的成果不能够立刻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得到物质及精神上的回报。比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却没有引起世人关注,直到他死去半个世纪才被人重新发现。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存在,比如中南大学刘路破解世界难题之后马上名利双收。但这终究只是少数。 有人说,我非常热爱科研,国家必须为我提供优越的条件让我潜心做科研。但是国家凭什么要为你的爱好埋单?你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你非常热爱足球,所以国家要为你提供优越的条件让你踢足球吗?如果国家向你投了大量的钱你一点有价值的工作也没有做出来,国家的钱不都打了水漂了? 所以,科研不是一个好的职业, 千万要慎重 把它当作终身职业。 处于社会中的任何成年人都要有一项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技能,以便换取社会给予他的物质回馈而养活自己。 除非一个人已经肯定自己能够靠科研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而养活自己,否则 科研应该是一个人具有一项谋生技能、生存无忧之后的爱好或者消遣。就好比孟德尔的主业是修道院院长种豌豆研究遗传现象只是个闲暇时的爱好,爱因斯坦成名前的主业是专利局审查专利,研究光电效应等物理现象只是他闲暇时间的爱好。 3 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及其社会回报 说到科研,自然就该提到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因为这是科研的主要群体。 高校教师对社会的主要贡献就是教书育人,把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年轻学子。 做科研应该是在教书育人这一主业之后的衍生拓展。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国家把大量的钱用于科研经费却只把少量钱用于发放教师工资,逼着所有高校教授都去申请课题做研究,这是逼良为娼、本末倒置的行为。这种情势下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根本无心教学,只热衷于申请经费拉项目赚钱了。 把投向高校的科研经费转向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教师们的基本工资,同时削减科研经费,才是改良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根本手段 。 4 政府对未来科研的调控方向 在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指引下,国家大量经费砸向科研界,举国上下大搞科研。现在中国的科研队伍之庞大可谓是世界第一了,然而科研水平呢? 仅仅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落后就举举国上下之力进攻科研,就好比我们国家的足球踢得很烂就举国人民都去踢足球一样的愚蠢。全民搞科研和全民炼钢铁的本质是一样的。 我相信,数十年后政府终究会理智到清楚该向科研界各个领域投入多少经费。那个时候恐怕在学术界里滥竽充数而又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的人会更难混。而这些人也是必须被清除出科研队伍的。
个人分类: 周末随笔|8570 次阅读|33 个评论
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wszszwang 2014-6-9 12: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信息化校园全面建成后,学院功能、服务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院各方各面的完善的数字化校园。通过信息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带来如下的意义: (1) 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信息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2) 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信息化校园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3) 建设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为智能化教学、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技术和资源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教学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远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学校的概念,为学校的跨地域传播知识和远程业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3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动作】【职业杀手 Contract Killers (2014)】【新西兰】
lcj2212916 2014-6-1 21:54
导演 : Mathew John Pearson 编剧 : Michael Yee 主演 : 勒妮·卡塔尔多 / Dallas Barnett / James Trevena-Brown 类型: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新西兰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3-11(美国) 片长: 95分钟 IMDb链接: tt1928144 在被最信任的人出卖后,一名菜鸟特工发现自己已成为世界最危险杀手的目标。无情的游戏已经开始,杀与被杀,结局将会如何......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5715446
2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行业职业分工和职业道路介绍
ailiyakong 2014-5-19 09:07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 buyside 和 sellside 两大类。 sellside 做的主要是把各种 asset 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 sellside 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 fixedincome 和 equity 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 IBD,salestrading , 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 (这部分和 buyside 性质是类似的)等。 IBD 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 corporate 一边; salestrading 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 marketmaker 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 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 IM(investment management) 或者 AM(asset management) ,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 mutual fund,hedge fund,pension fund 等等。 就 career path 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 IBD 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 sales 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 trading 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 Equity reasearch 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 IBD career path 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 tradercareerpath 风险很大,可能在 2 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 trader 从 associate 升到 director 只用了 2 年。 sellside equity research 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 regulation 越来越倾向让 research 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 总体来说 lifestyle 比 sellside 好,收入也超过 sellside 。不过,进 buyside 也远远难于进 sellside 。 hedge fund 中文翻译成 “ 对冲基金 ” ,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 hedge fund 往往做的不是 hedge ,相反很多 hedge fund 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 speculation (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 hedge 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 hedge fund 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 “ 私募基金 ” 。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 hedge fund 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 PE 翻译成 “ 私募基金 ” 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 hedge fund 通常是相对于 mutual fund 而言。其差别是: mutual fund 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 mutualfund 。而 hedgefund 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 在全球金融市场, hedge fund 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 hedge fund 的身影。由于 hedge fund 收益率普遍高于 mutual fund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 hedgefund 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 billion 的 fund 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 100 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 100 股的期权( put option )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 put option 的执行价( strike )卖掉手中的股票 .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 arbitrage )。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 8 ,门口黄牛的牌价是 7.8 ,你可以用 7.8 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 1 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 BOC 变成 8 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 0.2 元。 就职业而言 buyside 和 sellside link 最多的是 trading desk 。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 trading,structure 和 research 几块。一般来说 sellside 研究力量更为强大, buyside 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 sellside 取得。 sellside structure 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 buyside 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 trader 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 buyside 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 buyside 这时候一般是 “ 一切尽在掌握 ” ,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 takeposition ,这种时候双方都是 marketplayer ,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 link 讲完后,职业上的 link 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 trader 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 research 而言,投行的比较 focus 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 buyside 跳,不过 buyside 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 research ,跳槽并不容易。 structure 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 IBD (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 buyside 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 IBD 一般不容易转 buyside 。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 PE 。国内很多地方把 PE(private equity) 翻译成 “ 私募基金 ” ,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 “ 顾名思义 ” 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 hedge fund 的概念(相对于 mutual fund )。而 PE 是一个相对于 public equity 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 “ 非上市融资 ” ,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 “ 私人股权融资 ” 。现在 vc/pe 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 PE 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 public market ,导致 PE 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 vc/pe 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 VC 看成是 pe 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 target company 投资阶段的不同。 vc 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 pe 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 business model 比较成熟的公司。 PE 最经典的做法是 LBO ( leverage buyout ),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 go private ,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 PE 。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 “ 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 ” 。(注:这只是 PE 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 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 vc 做的是整天看 business plan ( bp ),从中找出有前途的 bp 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 vc 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 pe 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 vc/pe 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 VC/PE 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 IPO 之前,公司都是 private 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 VC/PE 。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 vc/pe 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 “ 股票 ” 。公开上市前后, buyside 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 hub ,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 private or public )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 “ 经济警察 ” 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1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中学生一起听课
chinese1man 2014-5-17 21:58
  今天有幸作为学生家长去城内那所最为著名的中学听了一堂职业指导课:由校外各领域的有为人士介绍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生存现状,就行业知识展开互动交流。看过学校家长义工团出的光盘,感觉内容不错,总会找到一堂自己感兴趣的。正好今日上午就有一次,于是和妻吃过早饭后赶往学校。   作为城里最牛叉的高中,该校的硬件建设有些寒酸,无论是宿舍还是教室以及饭堂。不过学习气氛和教学模式还算过得去,最主要是生源还是城里一流的。   在饭堂门口的海报上我们一家三口各自选择了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当然也是和小孩平常自诉感兴趣的类别。因为小孩说对人体健康有关的生物学基础感兴趣,且有意从事基因组学的肿瘤基础研究,所以我就选择去听本城癌症中心一位搞基础研究的教授的讲解。   教授的讲课内容还是能基本体现其作为一个资深肿瘤基础研究专家的修养的,对该领域的主要方面有自己的体会,认识也比较到位。期间我提了一个问题,询问未来三十年肿瘤治疗学的趋势。他的回答还是颇有自己的思考在内的。他回答说药物治疗是迅速发展的领域,既往主要关注了抑制增殖,很少关注如何控制转移,控制转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再一个关键就是提高早诊率,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肿瘤在局部病灶较小的时候是局限性,有极少数癌症甚至在原位癌阶段也会发生转移。关于抑制控制的研究,海外海内其实也是有人在做的,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学生的提问很活跃,大概癌症确实是一个普遍被关注的公共问题吧。有个家长甚至问了下心理宗教之类对肿瘤有何良性影响的问题,但是该教授的确算是一个资深肿瘤生物学家,对心理及社会问题所知不多的。不过值得欣赏的是,该教授对现代医学的整体性融合趋势认识颇深,他说现在讨论中西医之争毫无意义。现代医学的确已经是一个大系统,其开放性是毋庸置疑的,传统医学体系的多数有价值的观点正在新的哲学思维和前沿技术的支持下渐渐融入主流医学体系。      总体感觉,学生的问题很多,思维也很活跃,气氛很热烈。讲到最后该教授干脆走下台来交流,见识了90后学子的精神风貌,之前对之有些偏见。毕竟都是很优秀的孩子们,愿他们/她们最后都找到自己喜爱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抱负。
个人分类: 生活记忆|2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学位在一些美国职业人员心目中的地位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4-5-16 04:12
博士学位在一些美国职业人员心目中的地位 蒋继平 2014 年 5 月 15 日 我在前不久发表了 一文( 1)。 那篇博文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 有的网友要我继续谈谈美国在这方面的相关信息。 为了满足国内一些读者的希望,我今天继续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关信息, 以起到相互交流的作用。 今天谈论的是博士学位在美国一些职业人员心目中的地位话题。 在正式进入这个话题前, 我得首先声明一下: 我是根据对身边一些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事求是地发表在此,也许我的观察和记录很片面, 但是, 那是我的所见所闻, 不是编出来的。 还有, 我说一些职业, 而不是整个美国的职业范畴。 这是因为我的专业和生活接触到的范围所限。 首先来说说 博士学位在美国医生心目中的地位 。 我在美国生活了将近 30 年, 在4个不同的城市分别生活了至少3年以上, 接触到许多医生, 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医生, 还有专科医生, 儿科医生,牙科医生和眼科医生。 不过, 虽然医生种类很多,但是, 他们一般对博士学位是很看重的。当然, 我这里指的博士学位, 是广义的意思, 也可理解为医学学位。 这些医生的门诊室内一般都有他们的学位证书复印件用镜框的形式挂在墙上. 这些证书的学位可能是: 1。 Ph.D, 2. MD. 3. OD.等等。 除了学位证书外, 还有他们的行业执照和专职培训的证件。这些专业培训的证件上标明在那所医院做过实习医生。所以, 一般来说, 医学学位在美国医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这是因为他们必须向病人展示他们的身份, 以获得病人的信任。我这里特别提示心目中这个词, 意思是既在心中也在目中。 再来说 博士学位在美国教授心目中的地位 。 在我比较久远的记忆中, 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病理系一共有十几位教授。在他们的私人办公室和他们的实验室内很少看到他们把自己的博士学位证书挂在墙上。我想他们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博士学位是从那里来的, 是什么时候获得的这些与教育和研究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他们只要集中精力做好科研, 带好学生,上好课就行了。 我想这也许与美国大学的教授一般都必须是博士这个事实有关吧。 在这样的环境下, 即使博士学位仍然在教授的心中很重要,在他们的目中就无所谓了。 最后来说在 一般企业就职的科研人员对博士学位的重视程度 。 因为我在生命领域从事科研, 接触到的主要是在生物方面进行研究的科技人员,尤其是在农业战线的更多, 所以, 我这里谈及的是在农业生命领域工作的科技人员的情况。 据我观察, 在这些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的办公室内很少看到他们把自己的博士学位证书挂在墙上。他们墙上挂的一般是获奖产品的证书等。为什么他们不挂学位证书, 而挂获奖证书呢? 我想其中的道理可能是,搞科研, 搞产品开发, 主要要看科研的成果, 而不是看你的学位。 来访者想了解你的科研成果,不是凭你的学位来判断的, 而是看你的产品来判断的, 是不是? 所以, 博士学位在企业科技人员心目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根本无所谓, 他们重视的是科技产品和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我们去参加一个蔬菜新品种鉴评会, 我们在田间看到各种各样的新品种, 我们只会关心这些新品种具有那些特性, 是哪家公司研发的,或者是哪个育种家培育而成的,至于这个育种家有没有博士学位, 没有人会关注的。 而且, 这个产品的优劣与培育这个品种的人的学位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89601.html
个人分类: 万花镜|619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剧情】【极速风流 Rush (2013)】【英国】
lcj2212916 2014-5-3 11:11
导演 : 朗·霍华德 编剧 : 皮特·摩根 主演 :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丹尼尔·布鲁赫 / 奥利维亚·王尔德 /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 / 娜塔莉·多默尔 / 汤姆·拉斯齐哈 / 约瑟芬·德·拉·波美 / 杰米·西弗斯 / 皮尔弗朗西斯科·法维诺 / 克里斯蒂安·麦凯 / 阿利斯泰·皮垂 / 丽贝卡·沃尔什 / 科林·斯廷顿 类型: 剧情 / 传记 / 运动 官方网站: www.rush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 意大利语 / 德语 / 法语 / 日语 上映日期: 2013-09-13(英国) 片长: 123分钟 又名: 一级双雄(港) / 决战终点线(台) / F1双雄 / 冲刺 / 极速冲刺 / 竞速风流 IMDb链接: tt1979320 一直以来,尼基(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和詹姆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 饰)都是针锋相对的死对头。尼基认真严肃,对赛车的职业十分尊重,詹姆斯喜欢铤而走险,将赛车作为自己寻花问柳的筹码,虽然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但他们之间的较量却从未停止过。   为了改变自己不够成熟的性格,詹姆斯和偶然遇见的名模苏西(奥利维亚·王尔德 Olivia Wilde 饰)结婚了,尼基亦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并且加入了法拉利车队,而此时生活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的詹姆斯则加入了麦克拉伦车队,一对冤家再次站在了人生的战场之上。一次比赛中,天降大雨,尼基出了车祸身受重伤,詹姆斯因此夺得了冠军。可是,尼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极短的时间内,尽管受到了众人的制止,但他依然毅然地回到了赛场上。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3966056
1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梦想的乔布斯(140303)
热度 16 ymin 2014-3-3 08:33
梦想的乔布斯(140303) 闵应骅 这题目是开个玩笑,因为乔布斯在中国太著名了。实际上,题目是“ Dream Jobs ”(梦想的工作)。 新年伊始,IEEE Spectrum在2014梦想的职业栏目中,用几个实例诠释了一句话,“幸福的工程师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工程师各有各的不幸。” 这话不新鲜, 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那是说家庭,不是说工程师。但是,现实却与这句话恰恰相反。对工作或职位不满意的人拼命找更加热门而有挑战性的职位,满意自己工作的人用不同方式表达满意。满足可以来自与专业运动员的合作、探索科学奥秘、改进探空、解决再生性能源,或者实现你的幻想。这种情况,在中国好像也很普遍,特简略介绍如下 Brandon Pearce , 41 岁, IEEE 会员,航空航天电子设备设计者。他对探索人类没去过的地方感兴趣,喜欢看科幻小说,但他看近年来航空航天没有大进展,所以就学计算机,想当一名满意的计算机工程师。他说计算机工程师是航空航天电子设备高级总监。他读了一年大学就退学到一家咨询公司,与硅谷许多公司有联系,而认识到需要继续学习。拿到学士、硕士以后,他在 Xilinx 做电路板设计,直到 2006 年。他不忘航天的梦想,加入洛杉矶的 SpaceX 总部,开始进入管理层,而家住圣 . 克鲁兹,天天来回整整跑了两年。他的部门负责火箭和太空舱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传感器、通信设备、导航系统和发动机控制机构。每个部件都要耐高温、强烈震动和辐射,而且,要做到单个部件失灵,不致整个任务失败。现在他管整个的研发,下面有 60 个人。他说,如果你的老板有大梦想,你的工作就会特别激动而有挑战性。 JunRekimoto , 52 岁, IEEE 会员,自由研究人机交互。在东京的 Sony 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工作。他的研究兴趣是人和电气用具世界的交互。他屋里放个冰箱,里面没东西。但是,他不笑,这冰箱就打不开。他并不关心公司是否会把他的想法变成产品。 Sony 希望他发明一些顾客想不到的奇怪的想法。他在东京长大, 1971 年 10 岁的时候,买了一本编程的书,但那时既没有 PC 机,又不能上大学里的大型机,他就在记录本上写程序,就像咒语一样。今天,他除了在 Sony 的工作之外,坐在东京大学的办公室里当起了教授。桌上电子部件和工具,乱七八糟,一群学生在工作。他主要从事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他在 1980 年代在东京工学院读书的时候,发现 Xerox 公司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的 Alan Kay 博士的一篇关于图形计算机接口的文章,喜欢上了人机接口。拿到 BS 和 MS 以后,在 NEC 研发部找到了工作,做 Unix 的接口。他不像一般日本人,在一家公司做一辈子,而是在 1993 年,加拿大亚伯达大学做访问学者回来以后,他发现,由于日本的泡沫经济,使大公司不再有大量研发经费。在加拿大,他对虚拟现实系统有兴趣,需要现实的分层信息,现在叫增强现实。但 NEC 不可能支持这样的长期项目。他到 Sony CSL 的时候,他的老板告诉他可以自由研究,但自由研究不容易,要靠他自定目标,自己完成。他的第一个项目叫 NaviCam ,所谓近场通讯,就是 10 年以后 Sony 将推出的电子齿轮。现在他在研究浮动头盔,可以深入灾区。 LailaMadrone , 37 岁, IEEE 会员,研究廉价太阳能产品,把机器人引入再生能源。她最早的兴趣在航空和空间管理。她在 MIT 拿到两个学位以后,到了 NASA 的艾姆斯研究中心,设计机器人,用于火星探测车任务。可是,她并不满意,她希望她的工作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她转向可再生能源可用的机器人。她希望太阳能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像用煤一样发电。现在她在 OtherLab 追求他的梦想。她在 GreenVolt 工作了几年,设计高精度的机器人,以收集光量子。 2009 年的经济环境使 GreenVolt 解雇了她手下的大部分人,于是,她主动辞职,开始蜜月旅游。她发现,太阳能必须便宜才能推广。她的 MIT 朋友刚建一个公司,叫 OtherLab ,当时正在一个刚启动的公司和一个学术实验室的交叉路口,于是她参与了公司的开创工作。现在她在 OtherLab ,非常有文化的一个环境,不像那些硬件公司那么紧张、好斗和自大,这里的人们自信而不自大,有思想而不是那么张扬。她说梦想的工作就是你每天都对它有热情。 KarinSigloch , 38 岁, IEEE 会员,牛津大学,用地震数据探索印度洋。 6500 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印度还漂浮在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火山喷发,撞击了欧亚大陆,形成了印度洋。这只是一个假说, Karin Sigloch 想检验它是否对。她是牛津大学的地球物理学者。她用地震波的传播数据去影像行星内部。从工程领域去做这种研究,她认为很刺激,很少有人研究。她生长在德国,从小喜欢音乐。用 5 年在法国拿到电气和计算机工程 BS 和 MS 学位。 2001 年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在这 18 个月里,她做无线通讯。她 2008 年拿到空间和核科学博士学位以后,进入普林斯顿的地球科学实验室。她用计算技术把地震信号变成 3-D 地区内部图像,在 Guust Nolet 指导下,开发产生高分辨率图像的算法。数据来自美国从 2004 年以来的 400 个可移动地震仪。进入牛津大学以后, 2011 年她从法国和德国政府拿到更多经费去建立 57 个深海和 37 个陆地观测点。她承认,她要是在手机产业或石油公司,她会挣更多的钱。但是,她说那样的话她将没有那么多心理的激动,如果发现某些东西,就回答了那些东西是否存在过的问题。 MarkPerry, 30 岁, IEEE 会员,做专业棒球场上跟踪数据分析和电视图像系统。他看起来像个棒球投手,实际不是,但他加入了职业体协。他工作在加州山景城的 Sportvision ,这是一家做跟踪运动项目图形系统的公司。他是公司关于棒球的首席工程师,开发软件去分析投掷、击打、和运动员的动作。他在中学时擅长数学和科学,但主要兴趣是棒球。由于背部受伤,无法专业从事棒球运动。 2001 年进入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时,开始学习工程,而且学得很好。他说,“我喜欢棒球运动,但是,我不能一样一半,所以我选择了比较安全的路。”在大三的时候,他选了一条错误的路:到与 Cisco 合作的一个公司的工程师职位,做硬件测试。他觉得对他不合适。经他妈妈介绍,他找到一个实习的位置:写软件。到 Sportvesion 实习三个月。他对围绕着运动的工作很有兴趣。在这个假期,他开发了高尔夫球手统计数据库和图像显示装入电视广播系统之间的接口。这并不复杂,但都是他做的。 2006 年毕业后,他就到这家公司工作,为 印地赛车联盟的比赛做软件。它 22 岁就有机会周游全国看比赛,每年有 8 个月出差,晚上写软件,一早就要用,没有时间测试。 2009 年,他领导一个小组开发跟踪棒球投掷的软件,要在电视上显示出来。他现在是要把这套软件用在一流的球场上,也能用在小球场上,而且能实时收集和发送数据和视频到团队。投掷手需要 9 个参数来描述,包括初始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他们开发了一个软件,叫 Hitt/x ,跟踪击中过程。他并不为成不了投掷手而遗憾,他觉得他也是他们的一部分。 从这些例子,本人有如下看法: 1. 他们既不是先进,也不是模范,美国不给人戴这样的帽子。他们是普通人。他们的经历对我国的年轻人有参考价值。 2. 他们都跳过糟,但都是追求自己一个梦想,很具体,绝不是一个大方向而已。他们的追求主要不以发财、当官为目标,显得比较高雅。 3. 他们既不是为生活而工作,也不是为工作而生活。过去我们总是宣传活着就是为了干革命,现在的年轻人想着有房有车,他们追求的却是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梦想。 请不要误会,我不是说他们一切都好,而是说,他们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个人分类: 杂谈|8003 次阅读|34 个评论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引发的几点思考
leileely 2014-2-9 22:10
你对你的工作感兴趣吗?兴趣与职业的选择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我们很清楚 自己 不喜欢什么,但不知道我们到底要什么。我想 先 引用书中一段对话原文,是关于一个小城市的老师不满足当前稳定生活,怕步入与周围人群一样平凡无趣 的 生活,却又有诸多顾虑止步不前的纠结: ——为什么不努力一下考研呢? 你知道这是最好的方式了! ——是的,但是我不擅长学习。 ——为什么不尝试找一个能与你一起奋斗的另一半呢? ——是的,但是我听说男人都不喜欢妻子太好强。 ——为什么不尝试出去找找工作呢? ——是的,但是我听说外面工作很不好找。 ——为什么不就这样待下去呢,这样平平淡淡不也是很好吗? ——是的,但是我害怕与他们一样…… 因此可以总结,我们都不喜欢恐惧和不安 。 反之可以推测,我们都想要安全感。很多时候,我们都处于上述对话中类似的选择的两难境地。进,不敢;退,不甘。短暂的一生便浪费在原地,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庸庸碌碌。由于对自己的工作也没太多兴趣,因而整天郁郁寡欢。然后总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每天都兴高采烈,有做不完的事情却总是情绪高涨 , 不仅爱好广泛而且样样精通。这差距到底在哪里呢?这要从对兴趣的理解说起。以前我以为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是先天的,但后来才知道这想法太幼稚。不可置否,有些人存在一些天赋。但对几乎所有人来说,兴趣源自对该事物的熟知和了解。一个连象棋规则都没学会的人会对象棋有多大的兴趣呢?同样,你连事物的基本规律都没了解,就断言对此没有兴趣,是不是过于冲动和草率?因此兴趣产生的前提是你真正完全投入其中(inter-est-ing,以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去)。 那些每天生活都充满乐趣的人就是因为忙碌而觉得快乐。他们真正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去,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定有丰厚的物质回报。想想看,如果你爱好摄影,那还有什么比你为一家杂志社采集素材而日夜忙碌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呢?因为你投入了,所以你喜欢;因为你喜欢,所以你愿意投入更多。 我相信当你 也 这样思考的时候,兴趣与职业的选择 就 不 再 那么艰难。 你看到的就是全部吗?心智模式很关键 我们都像 是 带着具有不同过滤功能的眼镜在观察这个世界。这片眼镜抽象笼统的说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或者说思维定式(其实心智模式的概念含义更广)。它主要由我们直接从自然世界获得的经验(如感官体验,小时候被够咬过长大后怕狗)和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概念(如社会和文化教育,东西方文化差异也会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等决定。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想看到的。例如你买了一辆大众汽车,你就会注意还有多少其他人也选择的大众汽车,最终你就发现满大街都是大众的汽车,因为你的思维其实已经将其他汽车过滤掉了。再简单点说,其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以为“这个世界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有两种解释,一是事物本身的独特性,二是不同人看待同一事物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在作祟。大男子主义者认为自己 的 权力 至高无上,能 掌控 和决定 一切,从而伤害 女性权力和尊严 ;应试教育的体制使得学生从小在心中就滋生考试第一的信念,教师也忽略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慢慢的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天平从此倾斜;男人与女人关于爱情的不同理解也是导致他们无休止争吵的重要原因……有时候你真的需要反省自己的心智模式,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看问题,而这些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源于你独特的生活阅历——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及遇到的人和事。由此可见,你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选择。 成长是什么?只有经过提炼的金子才会真正发光 只要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最初听到这句话是在初中,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句话都深信不疑。然而,现在我更加明白, 如书中所说, 提炼出来的金子远比地壳中天然含有的金子多,这是一个多么显而易见的事实。因为只有含金量到一定程度后,你才是真正发光的金子。就像你要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你必须足够优秀才能闪光到被他人赏识。而提炼金子的过程复杂且繁琐——碾磨、冲刷、浸泡、打磨等等,就像我们成长过程中身上的杂质、缺点和诟病被慢慢消除,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甚至让人感觉痛苦难耐因而也印象深刻。成长就是让金矿变成金子的过程。杨澜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最终我们都要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并追求自己的那份幸福,同时抵挡平凡琐碎的生活。成长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艰难过程。庆幸且必然的是经历挫败后,你会更加优秀和勇敢,涅槃过后的你定会金光闪闪。 成功又是什么?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传统的或世俗的成功的定义似乎难以离开金钱或权力。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实现自己的价值,过得快乐充实就是成功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关于成功的定义和尺度。我们习惯将成功看作是一种完成时,常说“某某成功了”而不是“某某成功着”。其实“成功”跟“成长”是一样的——都可以是进行时。当今变化的时代里,不变的可能只剩改变本身了。假如第一年你的目标是年薪10万,你成功了;第二年你的目标是30万,可是只实现了25万,那么你就是不成功的吗?且不说成功的标准不会这么单一,你还会有更多其他的收获,仅仅10万到25万的进步就足以被称作成功。成长和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不只可以是一种结果的表述,还有更广泛更真实的意义。有两句关于成功的名言,“成功就是逐渐实现有价值的理想”和“成功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都很好的体现了成功是一种不断前进和成长的过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那不仅暗示着需要有阶段性目标的规划,也透露了完成预期目标的成就感,更意味着对未来的自信和希望。
个人分类: |3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喝嫖赌抽
热度 1 whoiswho 2014-1-24 03:51
前几年被拉去陪某某牛人吃饭,被笑话了一番。因为肠胃关系刺激的东西和白酒基本不沾,因为除了我大多是酒场牛人,没事难免拿我开涮。牛人教诲,我失去了做男人的乐趣,吃也不能吃,尤其辣的东西,少了主要的享受,喝当场就看出来了,自然不能喝。嫖赌抽用他的话说职业身份好像也不合适。既然酒桌的话不能当真,权当给给大家添乐。 不过男人的享受也好,女人的快乐也好,我从来不反对。但有个前提
个人分类: 生活经历|31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一说那个在心里充满敬意的职业
热度 16 mdzhao 2013-11-2 18:09
今天看到 陆俊茜 博友写的博文:“ 我还能说什么呢? ”,突然产生要写点什么的冲动,虽然陆MM在我的评论中回复:“ 姐姐还是低调为要! ”不过这也许是她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才说的话,我也没想高调,高调本不是我的旋律,但对医生这个职业,虽然没有切身体会,但每个人都生过病,都与医生接触过,还是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的。 其实在自己高考的时候,有同学报考医学院,自己的想法却是,肯定不去学医,虽然这是个救死扶伤的职业,而且当时医生普遍都受人尊敬,但我知道自己担不起医生的重任,我一直认为自己不够细心,也缺少耐心,这种特性是不适合当医生和教师的,所以即便读了师范大学还是选了个非教师的专业,虽然阴差阳错最后还是当了老师,不过我对自己当老师的评价并不高,一直认为自己算不得一个好老师,要是当医生的话,估计更将是个不合格的医生。到女儿报考大学的时候,因为她对需要物理的专业全部否定了,学医应该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但我也是一开始便否定了这个选择,其实想法却是比较自私的:当医生太苦了!但却半真半假地与她说:要和班里学医的那些同学搞好关系,以后保不准什么时候便要找他们帮忙呢! 看,医生就是这样一种职业:人人都需要却害怕自己去干。 所以,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其实真的是从心里充满了敬意,愿意投身其中是需要一定的牺牲精神的。 自己印象中的医生都是和蔼可亲、耐心细致的,当然,后来有几次到医院去看病人,看到挂号大厅那么多人,和候诊大厅里焦急等候的病人,真是感慨,什么时候医院竟变得那么拥挤!身边也有几个医生朋友,听他们说起每天要接待的那么多病人,连上厕所的空闲都没有,就很能体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出现的那些不耐烦、焦虑和疲惫。而医生在考评、升职称等事情上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聊起看病看得好没有论文却得不到升迁这样的事情,其实与许多研究做得好却没论文而不能晋升、书教得好但没论文而不能晋升都是一样一样的。也与关系比较好的医生朋友聊起过收红包的事情,几乎他们都表示,送不送红包其实不可能影响他们对病人的重视程度,当医生的都希望自己的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哪个医生会因为病人没送红包就不把病看好的?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医生与患者之间变成了互不信任的关系,患者总感觉医生在开过头药,做过度检查,在千方百计掏病人口袋里的钱,医生却总怕哪一个检查没做万一出现什么问题,病人会追究责任,说也说不清。虽然经常有医院和医生的负面报道,但我相信这只是极少的个案,而看到那些伤医、杀医的事件时,也会特别痛心。前几天看到“ 最近医务人员被杀被砍有许多,未见科网有人讨论 ”的博文时,便想写点什么的,最终放弃了。但我却一直相信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你对人抱以信任,其实便是给予对方一种责任,你对人送上好意,很少有人会回报恶意。虽然以怨报德、好心没好报之类的事情时见报道,但一定还是少数。所以,你既然去找医生看病,其实便是把自己的健康,更严重一点是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医生的手中,你要是不信任他,便别怪人也防着你,不能设身处地体会到对方的难处,又如何指望他全心全意为你着想呢? 当看到“每20张病床要配一名保安”这样的通告时,真的只有摇头,有时想想,这样的措施是医生们真的需要的吗?是病人们愿意看到的吗?真要有纠纷的时候,这样的保安真的能发挥作用吗?真不知道类似的东西究竟是如何出台的。什么时候让医生们别再那么累、那么苦,让他们得到尊重获得职业自豪感而不是疲惫感,让他们别为了收入去考虑给病人开什么药做什么检查,让他们别为了升职在看病的时候还想着写论文,比那配保安要有效得多。
个人分类: 杂谈|4059 次阅读|29 个评论
职业倦怠是时代的一种通病
热度 5 jlrlmylt 2013-9-27 22:26
今天看了科学网一博主写的博文“真的累了”,颇有同感。累其实是一种表象,其实质是一种在脑力劳动者中易发的职业倦怠症。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对工作的日常事务极为熟稔,因而在日复一日毫无新意的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这种症状就是职业倦怠。 一、教学之累 多年来,我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森林经营规划》、《环境法学》、《景观生态学》三门毫不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不消说,作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必须反映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每次上课之前查阅资料、更新案例、重新制作 PPT ,花去不少时间、心血。每当充满激情地登山讲台,望着台下或昏昏欲睡、或窃窃私语、或醉心于网游的听众,一腔热血马上冷却下来。教学不是对牛弹琴,而是一个交互性很强的工作呀。教学相长,若干个惊人的相似的一幕上演之后,师生都没有了激情,曾经的知识分享的愉快经历变成一个心灵煎熬的无奈之举。 二、科研之累 1992 年参加工作以来,也曾经拿过几个国基、省部级课题,各种论文也曾发表过七八十篇、专著也有好几部。然而,不惑之年之后,明显地感觉到科研项目申报的竞争越来越强、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课题申报难,完成亦难。科研协作难、数据共享难,科研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迅速增大,计划书的任务往往难以如期完成。财务管理制度越来越僵化,很多支出不能报销,能报销的支出又并非课题所需,搞得主持人左右为难。最为可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江郎才尽的感觉日趋明显,对数十年如一日科研价值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三、体制束缚之累 1992 年参加工作以来的 20 多年,也是教学、科研体制日趋僵化的时期。大到职称评定、教授分级、办公资源分配、干部选聘,小到年度课程安排、年度考核评级、限项课题申报,现行体制的弊端造成的难改积习,极大地打击了工作在象牙塔内的普通教师工作积极性。面对着这些与切身利益有关的不公的体制,普通的教师自然难以置身度外。然而,在现行的行政主导一切、赢家通吃的校园,逆来顺受自然心有不甘,投诉无门也无用,环境的改变更是天方夜谭。这种无奈、无助的感觉造成了体制束缚之累。 四、生活牵连之累 象牙塔不是远离尘世的一方净土,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 N 座沉重大山,也同样对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施加了诸多负面影响,极大地分散了他们的精力,造成了生活牵连之累。大男大女的青椒们自然要为婚嫁、购房、育儿等基本生存而奔波,中年教师则要为职称评定、孩子读书、老人养老而拼搏,老年教师则要为争取与在职教师同等待遇、子女留校工作、医疗费全额报销而奔走呼号。 其实,职业倦怠是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一种通病,每个行业都有,只不过是作为脑力劳动的教师,症状表现得更为明显了。其根源在于经济水平不发达、社会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功利化和浮躁文化氛围的影响、社会未来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正如伟人所说的 100 年不动摇一样,这个阶段还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调查表明,超过50%的教师患有职业倦怠症,而且正在呈现迅速蔓延之势。职业倦怠轻则影响教学、科研效果,中则破坏人际关系,重则危害教师身心健康,导致精神抑郁、心力衰竭等身心疾病。对于职业倦怠的副作用、产生原因及治疗方法,广大高校教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个人分类: 象牙塔生活|5950 次阅读|6 个评论
妓女和科学家是最好的两个职业?!
热度 2 liruzi 2013-9-26 18:17
霍金的这句名言还算有些道理。 不过,还是有失偏颇。 当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就强烈争辩!妓女和科学家所从事职业虽然可以给自己带来“快感”,当然,同时也会给其他人带来快感!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妓女,是有目的的,而科学家,通常可以说是“无目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但往往也是有目的的。 所以,妓女和科学家是不是最好的职业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 妓女和科学家都是一把双刃剑! 权力“惜败” 学术惨胜 李某某涉嫌强奸案8小时案情全程还原
个人分类: |671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转:为了GDP,好好打游戏 电子竞技的职业玩家们
ychf8130 2013-9-17 19:02
标签 电子竞技 游戏 GDP 李晓峰 韩国 卷毛(左)和诺言在场边等待比赛,他们是WE战队的主力。中国电竞俱乐部的训练模式已经职业化:一周七天,每天12个小时。为了出成绩、涨工资、吸引赞助商和体育部门注意,很多选手还会自己“加练”。 (张新燕/图) 电子竞技的确是一项体育运动:和传统体育同样艰苦枯燥,竞争残酷;同样“吃青春饭”,即便成为“顶尖”、世界冠军,职业寿命也基本只有五年;最要命的是,社会认可度的增长缓慢。 在韩国,电子竞技产业一度是GDP的第三大支柱。而在中国,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 从韩国仁川第四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夺银归来半个多月后,2013年7月23日,电子竞技国家队领队李晓峰和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坐在一起,为一个慈善项目,玩了盘英雄联盟——如今最火的电子竞技游戏。 电子竞技很少能和传统体育这么“和谐”。早在201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成立中国电竞国家队的时候,跳水运动员何超曾在微博上发牢骚:“电子竞技也算体育?玩游戏都可以拿奥运冠军,那我们这些项目练得这么辛苦真白干了。” 点根烟,开罐啤酒,戴起隔音耳机,一边嘴里骂骂咧咧,一边键盘鼠标十指翻飞——网吧里的“小混混”,就是人们对“电竞从业者”的想象。 电子竞技的确是一项体育运动,虽然有点特殊:和传统体育同样艰苦枯燥,竞争残酷;同样“吃青春饭”,即便成为“顶尖”、世界冠军,职业寿命也基本只有五年;最要命的是,社会认可度的增长缓慢,长期以来制约着这个年轻的体育项目——而在韩国,电子竞技产业一度是GDP的第三大支柱。 尽管如此,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已经成为韩国在世界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李晓峰(左)曾经是电竞圈里的神话。当《英雄联盟》取代《魔兽争霸3》的市场地位,李晓峰也不得不淡出一线。一款游戏盛行的时间一般是五年,电竞玩家的职业寿命也是如此。 (CFP/图) 英语游戏,不能“独孤求败” 现任电竞国家队领队李晓峰,如今是不少电竞玩家的“职业标杆”。早在十年前,他也是个经常被父亲从网吧拽着耳朵领回家的“坏小孩”。 1985年,李晓峰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在15岁之前,他和全天下的男孩一样做着“大侠梦”,生活并不出奇。 直到一款名为《星际争霸》的美国游戏出现。李晓峰发现,自己可以坐在电脑前,操纵虫族大军,建立超能力军团,争夺星际资源,成为宇宙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就像那些炫得人眼晕的科幻大片一样。不久,他就成了电脑游戏厅里《星际争霸》的“牛人”。 2001年,韩国举办了第一届WCG(World Cyber Games,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星际争霸》、《反恐精英》、《FIFA2001》等六款游戏被设置为比赛项目,来自37个国家的400余名玩家参赛。获得《星际争霸》世界冠军的,是22岁的韩国人林遥焕。广告、电视节目的合约像鸟群一样飞向他。 那一年,汝州的电脑房纷纷接上56K的MODEM,变成了网吧,这让“打遍身边无敌手”的李晓峰眼界豁然开朗——他可以跟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高手过招了。 他想做大侠,给自己取名“独孤求败”,却被系统告知不认中文ID。李晓峰选择了“SKY”这个“拉风的名字”。经年之后,这个名字叫响世界。 但那时,在父亲眼中,他这个中考落榜生有更重要的事情去操心——学一门“正当”的手艺,养家糊口。听从父亲安排去念医专,李晓峰对课程毫无兴趣。同学们所关心的买房、恋爱,在李晓峰眼里,“远得就像爪哇岛上的袋鼠”。网吧很快又成了他的“第二课堂”。 李晓峰的战术套路是“闪电战”,可以快速结束战斗,缺点是后劲不足,一旦被防守住就容易全盘溃败。这是先天不足逼出来的:家里那台电脑配置低,开一会儿机就气喘吁吁,游戏玩到后面像放幻灯片一样,只能求速胜。 终于混到毕业实习,在父亲眼皮底下,他只好改打“游击战”:白天是医院的实习生,晚上打游戏。他不停地在网上和高手过招,还参加了2002年的WCG中国赛区比赛,取得武汉赛区第三名的成绩,和1000块的奖金。 在那之后,李晓峰的命运迅速被电竞产业改变。 1.6万奖金?够我吃十年了吧 2003年,美国暴雪公司推出的新游戏《魔兽争霸3》大火,网吧不得不卖力宣传起这款新游戏,跟着市场走。 《星际争霸》的赛事减少了,哪怕是小比赛的冠军、数额不高的奖金,也成为玩家们争抢的肥肉,李晓峰“南征北战”到处参加比赛的日子停了下来。一家网吧开始每月给他100元,只要他在网吧里玩“魔兽”。这让他觉得,自己好歹也算个“准职业玩家”。 一家电脑游戏俱乐部签下了他,月薪1000元。作为交换条件,他参加比赛的奖金要分给俱乐部四成。 初期网游的盈利模式是“花钱买点卡”,让玩家既花时间又花钱。圈外人不了解,电子竞技一度背上了让人沉迷、砸钱的骂名。但业界的划分其实很清晰:网游在意的是练级、打怪、做任务;而电竞讲究有规则、公平对抗,完全不同。 2003年10月31日,电子竞技成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承认的第99个正式体育项目。此前几个月,CCTV5推出了一档节目,《电子竞技世界》。许多人这才意识到,电子游戏“居然也是一项体育运动”。 2004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搞了一个“首届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此后,各省体育部门开始签约一批职业玩家——北京大学的王若度就是其中一个。这名数学系本科生用数学知识写成的游戏攻略在网上一度成为传奇。依据合同,只要参加指定的比赛,他每个月能从辽宁省体育局领到2000元的工资。 另一家俱乐部的经理裴乐挖走了李晓峰,给他开出1800元的价钱,而且奖金全部归他自己。很快,李晓峰拿到了2004年WCG中国区第二名,冠军被一名叫苏昊的少年夺走。 第二名有1.6万元奖金,这笔钱让他的生活不那么吃紧了。“我觉得可以够我生活10年。”李晓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4年的他每天只吃10块钱不到乃至5块钱的饭。 名气带来了另外一些好处。一家网吧表示愿意提供免费训练场地。网吧圈出一块地,专供明星队员使用,中心位置醒目写着“2004年WCG中国区冠军苏昊训练专区”。李晓峰是亚军,位置偏一点。这是从韩国学来的模式。不少玩家慕名而来。 中国区前两名有资格参加世界总决赛。在李晓峰夜以继日准备的时候,美国领事馆却拒绝给他签证。理由是:李晓峰没有房子之类的不动产,被怀疑有移民倾向。 “话说回来,其实对于出国(比赛)还有点畏首畏尾的。”李晓峰没有感到太多遗憾,在他心里最隐秘的愿望——为中国拿一个世界冠军,这能让他从“大侠”变成一个“英雄”。 但在当时,他并没有把握。 他有把握的是这个行业本身——他用玩电竞挣来的钱买了第一部手机,这是他第一次向父亲证明,“我能靠电竞养活自己”。自己已不是那个沉迷网吧的小孩子了。 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柳仁村向玩家请教游戏。电竞是韩国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它对GDP的贡献一度超过汽车。卢武铉曾是WCG的名誉主席,并请韩国选手林遥焕到总统府厮杀过一把“星际”。 (CFP/图) 中国电竞玩家=韩国总人口 2005年5月,一家做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的美国公司注资进来,这家名叫IGE的公司给俱乐部改名叫“WE(World Elite,世界精英)”。“SKY”的传奇从这一年开始。他再度夺得WCG中国区亚军。公司出路费,他去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WCG总决赛“魔兽”项目。 一路过关斩将的李晓峰闯进最后一场决赛。对方的精灵族部队破釜沉舟地猛冲过来,铁蹄如雷,箭落如雨。李晓峰咬牙顶住,派火枪部队奇兵突起……最后,美国对手只好认输。 摘下隔音耳机走出玻璃房,李晓峰听到观众大喊,用的是汉语。有人递给他一面五星红旗,他披在身上。 那年春节,李晓峰邀请父母去西安旅游。比赛获得的十多万元人民币,也全部打到了父亲账上。父母并不清楚什么是“电竞”,但他们很享受——街坊邻居都以羡慕的口吻说,“你们家晓峰上电视了!” 李晓峰一朝成名,带动了整个俱乐部的兴旺。他参加赞助商组织的全国活动,走进大学,“受到远远超过自己想象的欢迎”。而在那之前四年,韩国的游戏高手就已经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2006年,李晓峰蝉联WCG魔兽项目世界冠军,受他鼓舞的少年更多了。“刀哥”吴松骏就是一个。高考结束,他以李晓峰为偶像,对爸妈“表决心”,成了职业玩家。后来,他在WE和李晓峰成为同事、也得了世界冠军。 好运气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在WCG的历史上,从未有人“三连冠”,所有人都相信李晓峰将改写历史。2007年的总决赛上,已经“击败了最大死敌”的李晓峰却倒在一个不起眼的挪威小伙子面前。 好运气似乎也整体离开了中国电竞行业。一些俱乐部为了抢选手,开出“天价”薪水。可是选手转过去没几个月就拿不到钱了。电竞产业膨胀太快,赞助少、收益更少,“泡沫”破灭了。 WE俱乐部总算艰难存活下来,没有像国内不少俱乐部那样倒闭、解散。它的主要资金,来自主板、内存条、键盘鼠标等电脑零部件厂商的赞助。而韩国电竞俱乐部的资助方是:LG、三星、大韩航空甚至韩国空军。 俱乐部逐渐开始发展自己的“造血功能”,如开设网店,卖键盘、鼠标。玩家“小苍”自己开网店卖零食,作为《魔兽争霸》两届女子世界冠军,她起初转型游戏解说,一些视频点击量甚至破了千万,这为她的网店带来销量。 尽管如此,一份业内报告仍然表明:2006年,中国参与电竞的人数超过4000万,接近韩国人口总数。 为了GDP,好好打游戏 巅峰期,李晓峰从俱乐部拿到的月薪一度接近两万,加上比赛奖金和广告代言费,一年有近百万人民币收入。而同一时期,韩国选手林遥焕仅年工资收入,就有上百万元人民币(2亿多韩元)。 在韩国,为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游戏练习环境,有家长“孟母三迁”,把儿子转到离职业电竞队宿舍更近的小学。 林遥焕在韩国电视上的出镜率并不比影视明星低,甚至还被邀请到韩国总统府,跟总统卢武铉打了把“星际”。 卢武铉曾是WCG的名誉主席。算上相关产业链,电竞对韩国GDP的贡献超过汽车,是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 此时的中国社会,对于“不务正业”的电子游戏依旧持有偏见。广告商更愿意在大众明星身上花数倍的钱。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联盟秘书长裴乐理解——电竞的社会地位不高。 体育部门承认电竞的地位,这个领域能成为他们新的工作业绩;广电部门却不愿放开对电竞频道的限制。 中国第一个电竞节目——CCTV5的《电子竞技世界》仅一年多就停播了。它的收视率一度超越频道王牌节目《足球之夜》。“收视率太高,家长打电话抗议,被迫关掉。”裴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SKY”神话逐渐淡去。2007年之后四年——直到2011年,他才取得了WCG魔兽项目的亚军。“魔兽争霸”已经不是最热门的游戏。它像当年取代“星际争霸”一样,被美国拳头公司(Riot Games)的《英雄联盟》赶下了王座。 这款风靡世界的游戏迅速成为市场主角,一切产业链都要围绕着它。WE俱乐部也组建了《英雄联盟》战队。队长不是李晓峰,是新明星“若风”。一款游戏的顶尖高手如改玩另一款游戏,很难再度问鼎。而一款游戏的辉煌期一般只有5年。这是电竞行业的残酷。 参与的人多了,成绩不好的队员会经集体投票被开除,以免拖累团队。 当爱好变成职业,游戏也逐渐暴露出它作为“运动”的另一面:艰苦、枯燥。中国大多数电竞俱乐部的训练模式已经职业化:一周七天,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新战术演练、团队磨合、模拟对手进行的战术对抗……基本是每天凌晨两点上床,十点醒来继续开机、战斗。业余时间可以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但这种行为不会被鼓励,因为每个电竞选手都有容易上瘾的性格。 每天训练过后,尽管大多数人已经累得半死,但总会有人自愿增加训练时间。他们必须靠成绩、奖牌获得人气,作为涨工资的筹码,吸引赞助商、当地体育部门的注意,延长自己的运动生命。在电竞行业,竞争的残酷性,远比一般体育项目更甚。 今天的李晓峰已经淡出一线,在WE俱乐部当上了经理。在他看来,自己的转型不仅是个不错的选择,更是中国电竞发展的需要。国内不少俱乐部只有一个领队,既管生活又管训练,还得操心技术和心理,“显得特别不专业”。 现在加入WE俱乐部的新人,除包吃包住之外,能领到3000元的月薪。据其他俱乐部负责人透露,新人拿到四千五千也很正常,还有更高的。 韩国顶尖游戏高手的宝座几个月就要易主。在中国仍有太多年轻人挤破头想成为职业玩家。他们大多具备两个特征:对读书、高考不擅长或没兴趣;喜欢玩游戏,希望有朝一日靠它名利双收。 从电竞选手变成韩国空军 爱玩电竞并且把电竞“做出名堂”的头号人物,当属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他成立了“IG”俱乐部,要“整合中国电竞”。 IG联络各大俱乐部于2012年2月9日成立了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联盟(ACE),国家体育总局派代表出席了这次成立大会。 ACE照搬一堆韩国的制度:选手擅自离开原俱乐部,会被禁赛;俱乐部擅自接收,会被处罚。俱乐部将一律从队员的奖金中抽成。不参加ACE的俱乐部,无权参加ACE举办的各类比赛。 但联盟收获的并非一片叫好。反对的人认为,它把工作重心全放在《英雄联盟》项目了,不顾曾经辉煌过的老游戏——这等于给许多顶尖选手宣布退役。担任联盟秘书长的裴乐对此很无奈,他在微博上感慨:“我们努力想让大众认可游戏人,可回头一看,我们自己人也瞧不起自己;我们对外宣扬电子竞技游戏的无国界精神,可猛然发现,游戏确实分了很多种。” 作为这个行业的标杆性人物,李晓峰有决心也有义务表态:要把电竞当作“一辈子的事业”。他写了一本自传,《当李晓峰成为SKY》。 曾因“数学分析”蜚声电竞圈的王若度,如今已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他没留在这个行业,理由是:电竞行业发展前途未卜;它影响身体健康,不如传统体育。当年曾经击败李晓峰,三次蝉联WCG中国区魔兽冠军的苏昊也已退出。 韩国俱乐部能为退役的电竞选手提供就业机会。三星电竞俱乐部的退役选手可以进三星公司,从事研发、测试工作。韩国空军也录用职业玩家,目的是将他们优秀的计算机能力用在空军战争模拟演习程序的测试上。为了应对数字战争时代,实用化迫在眉睫——电脑游戏和实战越来越难以区分。 林遥焕就是入伍者之一。“《星际争霸》和计算机模拟演习没有多大区别,”他说,“就连进行侦察、故意泄漏假情报的情况也相似。” 裴乐看音乐选秀节目,有选手说“我就是喜欢唱歌,唱歌就是我的梦想”,很多观众在台下哭。“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说,‘我就是喜欢玩游戏,我就是为了这个梦想’,也让大家认可而感动得哭。”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网络编辑: 李夏同 责任编辑: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葛佳男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龙健 陈延舟 记者 冯翔 发自:广州 2013-09-13 10:14:41 来源: 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250
个人分类: 观点|1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选的这个职业
zhc5128 2013-9-15 10:48
转眼间已经三十多了,人生已经过了多半。俗话说三十而立,可悲的是目前还不能算立业,连老婆孩子都很难养起。最近一直在彷徨,悲叹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在当下中国这个一切以金钱、权利来评判人个人身份地位的年代,不由地发现自己已经处在社会坐标的左下角。
个人分类: 社会|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节谈教师这一职业
热度 2 slp880 2013-9-10 15:15
教师节的到来,大家都在聊教师这个职业,从总理、工信部到学校校长都发表了祝贺节日或关注教师待遇的讲话,说明老师这个职业还是挺受尊重的。但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感觉要提高教师职业的地位,除了提高教师物质方面的待遇外,还应该提高精神方面的待遇,确保不会受到学校行政人员不必要的制肘和苛责。
20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师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热度 17 Taylorwang 2013-9-10 12:30
今天收到了许多毕业的学生,及在校学生发来的教师节快乐的祝福短信,我的心情也随着祝福短信快乐起来,想一想,教师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有人讲教师没有官员有权势,没有做老板赚钱,因为公务员招考,青年才俊都挤破了头,老板招亲,导致美女云集。其实这些只是一种表象,屈服于权势,是出于无奈,当一个官员,若权势利用过度,贪得无厌,随着民主化的进程,一定没有什么好结果。很多美女都是冲着老板的钱去的,谁都知道钱是身外之外,现在赚钱最快都是通过所谓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特点就是来得快也去得快。那些冲着钱去找老板的美女,也会追随着钱的转移而离开老板。 老师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虽然工资不算很高,但相对而言,也还算旱涝保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偏上的职业。还有一些比较合法的额外收入,如专家费,去其它学校讲课时的讲课费等。在高校,若将钱看得重一点,积极参加各种评审会,专家费的收入,都可以超过正常工资的收入。若有些老师,再有自己的专有技术,收入可能会更高。其实许多人也知道,现在要到好的学校做教师也不容易了。要进好的中学做教师,没有研究生毕业是不行的,有些中学,已开始招博士毕业研究生做教师了,如科学网半年前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件事,程教授就有一个博士生去北京的一所中学做教师了。而要进高校,象我们学院,一个教务员,就有数百个硕士毕业研究生应聘。更不用讲教师职位,其门槛更高,要求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最好是博士后,还要有不少研究成果,且求职的演讲要能打动教授评审委员会的一半以上的成员。 相对来讲,在物质生活条件已基本得到满足,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是一个精神回报率很高的职业。只要在学生身上多花点时间,对学生好一些,你付出了真诚,你就会得到长久的回报;另外,教师职业,还是一个比较容易使人心情舒畅的职业,我们可以从毕业学生的成功中,得到喜悦;最后,教师的职业,也是一个使人年轻的职业,常与年轻人打交道,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年轻。想一想,还有什么职业比教师职业更好呢?
11032 次阅读|45 个评论
学业论文与职业论文不该共用
李子丰 2013-8-30 15:32
学业论文与职业论文不该共用 燕山大学 李子丰 论文在考核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论文是为了获取学位而写还是为了履行岗位职责所写,可以将论文分学业论文和职业论文两类。 学业论文是指学生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以及授予学位单位要求学生在学术、技术期刊上发表的期刊论文。学生在学术、技术期刊上发表的期刊论文,一篇论文仅供署名第一(导师第二)或第二(导师第一)的学生一人使用,且仅用于申请一个级别的学位(硕士或博士)。 职业论文是职工为了履行科学、技术、学术岗位以及职称晋级而发表的学术、技术期刊论文和自己指导的学生撰写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讲,一篇学术、技术期刊论文仅供署名第一的职工或所指导的学生署名第一(该职工第二)的职工一人使用。一般来讲,一篇论文可用于考核该职工在一个时期的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并仅可供一次职称晋级使用。 导师与学生合作完成的论文,对于导师来讲是职业论文,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业论文。 对于同一个人,学业论文不应该同时作为职业论文使用,职业论文也不应该同时作为学业论文使用。但如今,对于同一个人,一篇论文同时作为学业论文和职业论文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学业论文又作为职业论文使用。这类事情主要发生在先获得技术职称,然后攻读学位的人。在职称晋级的申报条件中仅写自任现职以来,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却不问这些论文的来源和用途;例如,某人取得副高级技术职称后,就去读博士,四五年下来,博士学位拿到手后,根据职称晋级的申报条件,其取得副高级技术职称后和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都可用于晋升正高级技术职称,但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履行过副高级技术职称的义务或履行职务过程中没有发表足够水平的论文。 第二种,一篇论文同时作为学业论文和职业论文。这类事情主要发生在在职攻读学位的人。对于在职攻读学位的人,一篇论文可以有三个用途:履行岗位、申请学位、职称晋升。但是在现今的制度中,没有任何单位规定一篇论文仅供申请学位或职业考核(包含晋升)使用。所以有的人就钻了制度的漏洞,才出现了同一篇论文既作为学业论文又作为职业论文使用的现象。 如果说,对于同一个人,学业论文又作为职业论文使用是制度设计的缺陷的话,那么在职学习人员将一篇论文同时作为学业论文和职业论文则可以说是一种腐败。整顿学术腐败,不仅要打击剽窃、抄袭、一稿多发(同一文种),而且要从制度设计上,杜绝类似现象。广东某大学校长,就是将自己所带的博士生学位论文,也是自己的职业论文,又作为自己的学业论文使用了 , 属于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第三种情况。 整顿学术不端,不仅要从道德方面进行约束,而且要从制度上,杜绝此类现象,还学术界一片净土。
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大“好职业”的残酷真相 梦想碎了一地
zywsict 2013-8-22 21:28
No.1 公务员 上榜理由:在这个经济颇不稳定的时代,公务员是最稳定的职业。似乎一旦捧上此饭碗,终生不需愁吃穿。没有业绩要求,不必疲于奔命,只要你不犯大错误,永远不会被撤职,裁员、被迫下岗。公务员的好处概括起来就三个词:稳定、高薪、轻松。这么好的职业,难怪网络上天天有人对着“公务员”三个字破口大骂,完全就是酸葡萄心理。 残酷真相:官衙门进去就不容易,要想出头就更难、做的永远是琐碎事,说的永远是谨慎话,领导一皱眉就够你琢磨上三天,进了这个衙门,大多数人便得学会忽略“梦想”、“激情”这些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词汇,没什么大展拳脚的余地。最可能的前景就是踏实地混上十来年,当个小官儿,管理一下新来的大学生,风平浪静、庸碌一生。 No.2 空姐 上榜理由:再没有另一种职业能让人有如此频繁的旅行经历了,就像《冲上云霄》里那样,优雅的制服,超高的薪水,轻松飞遍世界各地。动不动就出现在罗马、巴黎、佛罗伦萨……另一个梦幻之处在于,全世界的富豪可以不挤公车。不搭火车,可是他们都得乘飞机!在这个狭小的固定空间内,邂逅钻石王老五的机会也比普通女孩高无数倍。 残酷真相:我们姑且不讨论碰上一个钻石王老五,他爱上你,他想娶你,他成功地娶了你……这个梦幻过程中有多少道障碍需要跨越。切实摆在眼前的是,长期的高空作业会使人患上多种职业病:胃病、失眠、神经衰弱、肌腱炎、尿道炎、静脉曲张……这可既不优雅,也不梦幻。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坐飞机的就一定是“高素质人群”,碰上个把财大气粗蛮不讲理的乘客,也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啊。 No.3 记者 / 编辑 上榜理由:没错儿,这个职业看起来能满足所有人远离早晚上下班高峰的梦想。既不用每天上班,生活又充满新鲜刺激,甚至还能与那些遥不可及的大明星来个亲密接触。聊天、写字,做每一个会用中文的人都会做的事情。时间自由、地位高尚、轻轻松松把钱赚。走到哪里爆出“我是记者!”,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优待。 残酷真相:记者没有固定上班时间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也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无论你在干嘛,一个电话响起,就必须抛下所有事,直奔第一现场。如果你还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深度报道记者,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也不太能保证……而大部分编辑也正为选题而夜夜失眠。肝脑涂地。至于摆脱早晚高峰,哎,你没听说过有一种“坐班编辑”是要每天打卡的么? No.4 大学教师 上榜理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听起来真是又纯洁又美好。仿佛一旦步入这个行业,便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外面世界那些乌七八糟的玩意儿统统跟你无关,你只需在象牙塔里好好钻研,认真对待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就好。没课就不必上班,每年的寒暑假更是最吸引人的待遇。 残酷真相:“传道授业解惑”作为闲趣或许诱人,作为职业那可就颇为累人。了大学教师每年都有严格的论文发表和科研要求,没达到标准的,评职称加薪统统无份达到要求的,往往还需要里外活动套套关系。办公室斗争丝毫不逊色于外企白领。何况,现在的学生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上看领导脸色,下不能得罪学生……放假的时候一样得出去赚外快,否则单凭那可怜的工资,这辈子也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如果你真的立志于做学问,那一定得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 No.5 律师 上榜理由:拜 TVB 一部又一部法庭戏所赐,这个职业简直就是“社会精英”和“潇洒多金”的代名词。看看电视上那些身着阿玛尼套装的男男女女:开着小跑。住着豪宅,恋爱拌个嘴竟然能今天说移民明天就上飞机,偏还个个生得鲜艳多姿英俊不凡,简直占尽人间便宜。而获得这一切好处所需要做的,似乎不过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耍耍嘴皮子。 残酷真相:以上现象只是极个别超级大牌律师才有的待遇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堆起这些大牌的是成群结队的“小牌”。“小牌”们需要兢兢业业地抢占每个案源,决不放过任何出头的机会。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律师抢着帮新闻中的涉案人员免费打官司呢?至于那玉树临风的外表,有几个人能长成演电视剧的模样? No.6 医生 上榜理由: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想必是全世界最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里有一个医生,全家人都有了健康保障:不会被卖药的坑,不会被开方子的骗。头疼脑热的根本不用花钱上医院,自己随手就治好了。上班时间身着拉风的白大褂。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工资本就不低了,红包还哗哗地拿,谁摊上不觉得美得紧呢! 残酷真相:羡慕的声音多,抱怨的更不少每天和疾病、死亡打交道实在不是件让人心神愉快的事情。值夜班,做手术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时间表,碰上高风险的还要仔细掂量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遇上危险的传染病症,别人避之唯恐不及,医生还得义无反顾往前冲。运气不好遇上医患纠纷,哪怕你比窦娥还冤也鲜有人会同情。 No.7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 上榜理由:一听有人进了“四大”,那必定要竖起拇指称赞“牛人啊牛人”。入行一个月的工资就抵人家两个月的,每天跟钱打交道不说,混得好的还不乏海外实习上纽约巴黎逛个一年半载的机会。给某企业核算一下成本查对一下账务就能获得不俗的分成,一辈子赶上一次大的,下半生就再也不用愁了。真是标准的精英行业。 残酷真相:工资高的代价就是更忙更累,常有人说“四大”的人就是一个月内拿着两个月的工资干着三个月的活儿白天黑夜加班加点那是必修课,出差在外夜里 12 点了还要在宾馆内论业务情况也是应有的习惯每天面对着数据、英文字母和各种奇怪的客户,不仅需要做枯燥的计算,还需要打起精神和客户交谈。难怪有人说在“四大”工作,真是第一年赚车钱,第二年赚房钱,第三年就赚棺材钱了! No.8 模特 榜理由:每天能够变着花样穿最新最贵的漂亮衣服,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因为海拔高连呼吸的空气都比别人新鲜。上电视、上杂志、上报纸,出尽风头。只需要穿上别人设计好的衣服,走两步,随意摆个姿势,便可以换来白花花的大银子。结识的人物不是帅哥就是靓女,连恋爱都比旁人火树银花。 残酷真相:漂亮女孩子何其多,想当模特的好身材的漂亮女孩子何其多?单说保持身材一条,你真的能忍受顿顿白水煮青菜视奶油蛋糕为粪土吗?正规模特必须签约在某个经纪公司旗下,拿着比“你以为”少得多的工资,行为完全由公司控制,经历极其艰苦的一段时光只有在国际大赛上拿过大奖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超级模特”,获得明星般的待遇,可是放眼中国时尚界,能被称为“超模”的,咱们拿十个手指头来数,也绰绰有余了吧。 No.9 IT 从业者 上榜理由: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说白了就是 IT 时代。做个网站写写代码就可能一夜成名突然暴富。远有 google 、 facebook ,近有校内网、开心网,豆瓣网,都是最初几个人凑在一起写了些程序,来了一笔投资,从此就踏上了 IT 新贵的康庄大道,搞的是高科技,拿的是高薪水。 残酷真相:且不说写程序是一项多么复杂多么有难度的技术活儿吧,写出来还能拉到投资就是那极少数人,拉到投资还能稳赚不赔持续发展的更是凤毛麟角。倘若你不是怀着一颗火热的创业雄心,仅仅是一个打工仔,那每日的工作就更加枯燥,加班是常态,准时下班是变态。还常常会碰上这样那样的误解:“搞 IT 的怎么修电脑都不会?”或者“你是搞 IT 的?哦,我明白了,中关村卖电脑的吧?” No.10 自由职业者 上榜理由;一个真正脱离了“上班”的新鲜行当,俗称 SOHO 一族。所有的时间都由自己来掌控。高兴了便可依据个人特长写写字、拍拍照、设计设计首饰。接点散活儿赚些钱花,不高兴了便撒手不管海阔天空。不用担心玩游戏上论坛被老板逮到,不用抢在“黄金”时间和全国人民一块儿旅游度假回老家。可以尽情地宅,尽情地耍,尽情地发呆,尽情地文艺。 残酷真相;好吧,以上美好状态只会出现在你不需要靠这些“自由职业”的报酬养活自己或者你已经在业内有一定名望,找你干活的人源源不断踩破门槛儿,收益月月滚动到账的情况下。但是大多数时候,嗯,在你没“成名”以前,如果没有坚实的家底儿和自言自语的特长,你可能得过一段儿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拮据生活及忍受长期在家憋着不跟人交流所引发的失眠、抑郁、焦虑……还有,年底讨薪的时候,可能也并不比农民工容易多少。
个人分类: 转载|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ZT: 从思想到行为,表现出足够的职业,是能让自己生活和工作都主
zqzhang08 2013-8-11 07:38
http://cwufp.blog.sohu.com/170031911.html 研作为一个职业,和其它任何职业一样,本质是和社会做一个交换。更直接一点,科研人员所做的事情都是商品,只不过是比较特殊的商品 ---- 知识或者技术。职业生涯中能否做出高质量的特殊商品,决定了科研人员的价值。在获得博士学位那一刻开始,职业生涯就开始了,决定你人生价值的不再是考试成绩,而是成败。 如何提高自己所做的特殊商品 ---- 知识或者技术的价值? 积累或许是唯一的途径。在这之前,需要知道的是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从事这个特殊的行业,也就是拥有爱因斯坦说的那 1% 的天才。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拥有这个天才?非常简单,那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常说的兴趣就是指天才。因为兴趣决定了做事情的态度,而态度是人生哲学的反映。一个年轻人如果特别喜欢科研,对此非常感兴趣,必然会心无旁骛,并为此付出成功需要的那 99% 汗水。这就是成功的态度和人生哲学。 积累如何实现呢?估计很多年轻人会说要用功刻苦,要努力学习。不错,那都是积累的基础,是积累必要的过程,却不是积累的本身。 所谓科研人的积累是思考,是基于已知科学原理和事实,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所获得的与众不同的认识 。这种与众不同的认识绝对不是那些英雄所见略同的认识,出现和别人相同认识的时候,可以说那个积累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甚至是错误的积累。真正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只认可一条最合理的。做知识贡献的,只认可第一个发现者;做技术的,只认可最先进。没有第二。 认真为自己做积累的人,也就是善于思考的人,往往特立独行,是清高和孤独的。他们不会因为一篇论文不能发表而垂头丧气,也不会因为一篇论文获奖而沾沾自喜,不会因为一项技术能够产业化而兴高采烈,更不会因为思考不周失败而气馁。那种对官位、权力、金钱和荣誉拼命追逐的人,就没有科研的天才,不是做科研的料,很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科研工作的人,基本上不适合做科研工作,或许当个政治家或者管理者较合适。 这些职业是另外的学问,需要时刻关注他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并认真听取意见后修正自己的言行的。 认真积累的人生活是主动和乐观的,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积累而自信。当积累到很多的时候,只要拿出一点点,就能从社会上换得足够的生活和工作所需,从不会为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发愁。生存是第一需要对他而言应该是外星球语言,他听不懂这句话。他不会因为生存的需要去争抢资源或者荣誉,这些对他而言都是身外之物,无需为此付出烦恼。 只有积累足够的人才是真正的职业者。职业者与业余的区别是明显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从体育运动到演艺,到各行各业。常说的专家,本应该是指职业者中的佼佼者。职业还是业余不是自己定义的,更不是看职称或者官位的高低,而是根据表现。科研也是一样,职业科研人员表现出来的职业化程度,不是体现在申请到多少项目上或者一些非学术团体设立的奖项上,而是体现在做事情的态度和结果上。在体育运动中,没有一个职业选手会用一次比赛的结果来判断一个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其实科研工作也是一样的。社会认可程度或者说,科研人创造的特殊商品的美誉度,是判断科研人员是否较高职业素养或者具有什么特点的最终结果。诸多名人,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尔文等外国科学家,中国人老百姓都知道的名字与他所从事的职业,这是标准的职业科学家。中国人中,詹天佑、李四光、童第周、茅以升、邓稼先、袁隆平、华罗庚、陈景润等等,也都是这样的科学家。他们被社会认可并得到广泛的称赞,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和职业在老百姓的脑子里可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过,也有很多的中国“知名大科学家”,老百姓只知道他们很有名,却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这并不是老百姓的错,只是因为这些人不够职业。这些人被当成科学家出名也是我们国家科技落后的根源。年轻人还是努力成为前者而不是后者,不要别人都知道你是科学家,却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你到底做出了什么。 高度职业素养的形成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但是,这个长期积累与年龄无关。牛顿也好,爱因斯坦也好,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形成了良好的积累,在他们的后半生只是把原有的积累变成了可与他人分享的形式。 积累的多少,职业化程度的高低与有多少所谓的成果无关。最好的例子就是孔子和老子。这两位老人家都是最早期的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孔子自己写的书只有一本,是注了易经;而老子只写了那流芳千古的五千字。但是,他们的积累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过世而不能流传于世。譬如,孔子的思想就变成了论语,中庸,大学等;老子的思想在庄子那里得到了更好的宣扬。 当你拥有雄厚积累的时候,你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自然就更大,为社会贡献的也就越多,社会给予的回报也会相应的提高。认真做好积累,让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积累的科研人,是最终成为社会承认的科研人的基础。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不仅仅是口号,更应该是实力。 作为年轻人,每当我们去找工作屡屡碰壁的时候,每当我们为科研工作和生计发愁的时候,是否可以这样想一想:我一个博士都找不到工作,社会上那些猎头公司为何还能生存?为何有人博士毕业被人家抢夺,而自己却落荒? 或许,从思想到行为,表现出足够的职业,是能让自己生活和工作都主动的最本质所在 ​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剥夺教授职业权力,行政就能够把大学建成为国际一流?!
liyibo666 2013-8-2 09:39
剥夺教授职业权力,行政就能够把大学建成为国际一流?! 精选 已有 9369 次阅读 2013-8-1 16:08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 系统分类: 教学心得 | 关键词:大学 国际一流 行政 职业 教授 以 1995 年启动 211 工程为标志,在大学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的运动。 1998 年,又启动了 985 计划,要重点建设清华北大为“世界领先大学”,同时要建设几十所“世界一流大学”。今年,又在若干高校启动了“联合创新计划”(也叫2011计划)。 回顾这接近 20 年的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其步骤和中国教授职业权力的进一步逐步被剥夺,和校园进一步强化行政主导的趋势是一致的。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教授的职业权力本来保留的就不多了,但是,在这接近 20 年中,教授逐步沦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看客。这一过程,里程碑式的步骤有以下几个: 1. 以 SCI 收录论文数量评价教育机构和大学教师的职业成就。这一过程成为主导完成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叶,也就是 211 计划启动的前后。这一评价模式,把资深教授的职业意见排除于职称晋升和学术评价之外。 至此,中国大学剥夺了教授对年轻教师提拔和晋升的发言权。 2. 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博士论文申请的依据,剥夺了教授推荐博士学位的权力。这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在大学里的完成年代基本与 985 计划的启动时间相合。 3. 也是在这个 211 和 985 计划启动的时间段,相当多大学完成了另外两个步骤,一个是博士论文的盲审,一个是导师退出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一个是取消了导师建议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人的权利,一个是取消了导师对博士生论文质量评定的参与权。 至此,中国大学剥夺了教授对博士生论文质量的监督权,同时也剥夺了对博士论文的指导权。 4. 最近 3 - 5 年,这一过程还没有完成,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开始规定硕士生授予学位,必须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 这一要求正在推广到所有大学和学院,完成以后,中国的大学就完全剥夺了教授对硕士论文的质量控制和对硕士生论文的发言权。 5. 大概 5 年以前,中国的大学开始对新入学的硕士生贴上标签,“专硕”和“学硕”,或者表达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时也被称为“工程硕”和“专业硕”。这两个概念十分费解,不少教授有疑问,我们“工业催化”本来就是专业,它的“专硕”和“学硕”怎么区分?直接的、唯一的区分就是“专硕”只能以硕士毕业,不能转博士生。“学硕”则可以走到博士毕业。 这一区分的根本含义,是剥夺了教授对低年级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建议的职业权力。 这些年经常有欧美同行教授来访问,或者专程来参加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答辩。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怎么不是答辩委员会委员”?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今年答辩的王高伟同学看文件比较认真,答辩前问,导师不能做答辩委员会委员?那 Levi Thompson 合作导师能做吗?我说,好象没有规定。高伟说,那保险起见,我提交学位申请材料时,还是把提交学位委员会那几份论文上的 Thompson 老师的名字去掉。 剥夺教授职业权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看起来也比较成功? 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离世界领先和一流还有多远?论科研、教学投入和产出,北大和清华早就超越了世界名校 Princeton 和 Caltech 。那么,清华离世界领先大学还有多远?也许就是北大同行说的“出西门,向南 200 米?或者北大离世界领先大学还有多远? “出东门向北 200 米”? 2013 年 8 月 1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剥夺教授职业权力,行政就能够把大学建成为国际一流?!
热度 95 Nancyback 2013-8-1 16:08
以 1995 年启动 211 工程为标志,在大学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的运动。 1998 年,又启动了 985 计划,要重点建设清华北大为“世界领先大学”,同时要建设几十所“世界一流大学”。今年,又在若干高校启动了“联合创新计划”(也叫2011计划)。 回顾这接近 20 年的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其步骤和中国教授职业权力的进一步逐步被剥夺,和校园进一步强化行政主导的趋势是一致的。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教授的职业权力本来保留的就不多了,但是,在这接近 20 年中,教授逐步沦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看客。这一过程,里程碑式的步骤有以下几个: 1. 以 SCI 收录论文数量评价教育机构和大学教师的职业成就。这一过程成为主导完成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叶,也就是 211 计划启动的前后。这一评价模式,把资深教授的职业意见排除于职称晋升和学术评价之外。 至此,中国大学剥夺了教授对年轻教师提拔和晋升的发言权。 2. 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博士论文申请的依据,剥夺了教授推荐博士学位的权力。这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在大学里的完成年代基本与 985 计划的启动时间相合。 3. 也是在这个 211 和 985 计划启动的时间段,相当多大学完成了另外两个步骤,一个是博士论文的盲审,一个是导师退出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一个是取消了导师建议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人的权利,一个是取消了导师对博士生论文质量评定的参与权。 至此,中国大学剥夺了教授对博士生论文质量的监督权,同时也剥夺了对博士论文的指导权。 4. 最近 3 - 5 年,这一过程还没有完成,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开始规定硕士生授予学位,必须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 这一要求正在推广到所有大学和学院,完成以后,中国的大学就完全剥夺了教授对硕士论文的质量控制和对硕士生论文的发言权。 5. 大概 5 年以前,中国的大学开始对新入学的硕士生贴上标签,“专硕”和“学硕”,或者表达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时也被称为“工程硕”和“专业硕”。这两个概念十分费解,不少教授有疑问,我们“工业催化”本来就是专业,它的“专硕”和“学硕”怎么区分?直接的、唯一的区分就是“专硕”只能以硕士毕业,不能转博士生。“学硕”则可以走到博士毕业。 这一区分的根本含义,是剥夺了教授对低年级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建议的职业权力。 这些年经常有欧美同行教授来访问,或者专程来参加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答辩。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怎么不是答辩委员会委员”?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今年答辩的王高伟同学看文件比较认真,答辩前问,导师不能做答辩委员会委员?那 Levi Thompson 合作导师能做吗?我说,好象没有规定。高伟说,那保险起见,我提交学位申请材料时,还是把提交学位委员会那几份论文上的 Thompson 老师的名字去掉。 剥夺教授职业权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看起来也比较成功? 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离世界领先和一流还有多远?论科研、教学投入和产出,北大和清华早就超越了世界名校 Princeton 和 Caltech 。那么,清华离世界领先大学还有多远?也许就是北大同行说的“出西门,向南 200 米?或者北大离世界领先大学还有多远? “出东门向北 200 米”? 2013 年 8 月 1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341 次阅读|175 个评论
职业和人生
热度 1 baidawei 2013-7-28 05:44
有位安同学来信说:老师,我学物理,但过去两年对金融发生很大兴趣,打算毕业后去投行。可是一些博文对这个工作颇多微辞,您怎样看? 我这些天也在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反省,有些话可说,于是回封长信说: 安同学好!网上的那些博文我也看了,我觉得他们说得不无道理,可是有盲人摸象的感觉。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摸象,我在金融业工作,在我的角度摸象。我把我的一面之辞说给你,你把各方面的话拿来,做个综合分析吧! 首先,你为什么对金融感兴趣?是对金融数学感兴趣,对金融商业活动感兴趣,还是对金融业挣钱多感兴趣? 如果对金融数学感兴趣,谁也拦不住你。就像你当年选了物理没选生物一样,是个人的爱好。 有些科学家认为他做的科研才有趣,金融数学没趣,那是他们没做过金融数学,我觉得都是数学,都有引人入胜的东西。不过这属个人爱好,谁也说服不了谁。 再说意义,有些科学家认为他做的科研才有意义,给世界创造了价值,金融没意义,啥也没创造。我觉得这也是偏颇之词。我就看了很多无聊的科研课题,在我来说比金融数学更无意义。而且,咱不说制造原子弹,毁灭世界,就说发现上帝粒子,了解宇宙起源,就一定比把金融问题弄清楚更伟大?一个是人类探索的大问题,一个是人类社会目前阶段的现实“小”问题。大的问题当然要弄清楚,现实问题也不能不管吧? 而且, 没有几个人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他们离不开商业,离不开银行。比如当他们要买房子,开公司筹钱,把他们的产业做大的时候,他们需要谁的帮助?银行呗。还有一些声称自己这些都不做,一门搞科研,一辈子不和银行打交道,那他的仪器为什么那么高级,那些仪器是那个公司生产的,不需要投资吗?到处开会,坐的哪家航空公司,那些公司要不要投资?他们从政府要来的经费,没有商业活动没有银行活跃市场国家哪有那么多的钱? 哈哈,我有点抬杠,但这世界需要银行,几百年如此,存在并不总是合理,总是有些原因。 你可能说,商业是需要的,银行却可有可无。这也没道理,商业和银行没法独立生存。 你一定说,银行是必要的,但不需你们这些赌徒,用数学来骗钱。我说,赌场不是数学家开的,是政客。 先说这金融产品,真的是可有可无,离我们很远吗。不是,其实处处可见。现在还是夏天,电气公司就来信说,亲爱的客户,鉴于能源价格的变化,我们提供给您如下选择,要么啥也不做,听任价格的变化,冬天的电气费可能大涨,要么现在接受一个高一点,但不太高的定价,到时您的电气费有个保证,,,那就是期权。电气公司咋给出那个定价的,除了各种经济数据和天气的预测外,还就需要随机微分!你买房子那30年固定利率,你还有权利任何时候重新申请利率,那也是期权,你说银行不研究期权它亏钱怎么办? 也许你是对银行的商业活动感兴趣,那也无可厚非。不必要把商业看得那么低下。如果没有商业,我们现在不是封建社会,就是“大同”社会,都是没啥创意,有人不劳而获,有人累死也受人欺负的社会。 商业活动其实也是艺术。Being good in business is the most fascinating kind of art. Making money is art and working is art and good business is the best art. 别问我这是谁说的,你信则信,不信我也没办法。 为了多挣钱本身也无可厚非,你说那教授们为了多拿点钱打得不亦乐乎,为了拿到经费彻夜不眠地写那些无聊的申请报告也谈不上有多伟大。 只是现在的银行业不再能让你早早退休,年纪轻轻就坐拥千万。其实,以前也没那么多,大部分的金融工程师,干了二十年还是在工作。所以不要带着不切实际的梦想。真想赚大钱,去做高科技,去经商,也许还更可能。 不过,银行业的工资,还是有可能让人过一个“富足和自由”的生活。而这个,不好意思,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或者,如我个人来说,有很多的书可看就足以,可还有女人和孩子啊,他们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啊。我爱他们,情愿给他们提供这样的生活!女老师就幸福多了,可以埋头做科研,所以现在美国大学猛招女老师,就是这个原因,哈,开个玩笑!这也是因人而异。二十年以前读书的时候,见过一个天才,每日除了工作,就是玩电脑,对钱没有丝毫兴趣,最后老婆走了,他继续过他的理想生活。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再谈谈职业。写那些博文的老师,觉得自己做的才是有意义的职业,或者是个伟大的事业。金融是无意义的职业。其实大部分的我们,不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话,也就是选择了一个职业。教师教授就是个职业,替人授业解惑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有个好的人生。科学,文学,艺术,都是我生活重要的部分,和我做金融与否并不矛盾。 每个年轻人,某一个时间都面临着是选择一份工作还是投身于一个伟大理想的问题,英文分别是job和calling。有个有名的作家,专门写银行业的事,叫Michael Lewis。他说过这样的话:一份工作永远不会让你满足,但是他会给你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和机会让你寻求这份工作之外那些更让你兴奋,更有满足感的事。一个伟大事业( calling)正相反,它是一个你最为感兴趣,无法摆脱,整个身心都围绕它转,却经常对它之外的你的其它生活很不利的一件事。 哈哈,听起来很悲观,似乎和那些大学毕业式上的讲演背道而驰。那些名家们经常说的话是,做你最喜欢的事,你才能成功。我对你说,没几个人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也没几个人知道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个好的心态。 Michael Lewis继续说:可是,对选择工作还是选择理想感召都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各有利弊。工作可能没什么可兴奋的,你同样可以在工作之外去找到意义和乐趣,甚至自身的重要性-就看你怎样看人生。就怕你不客观,以为选择什么没有代价。在我们这行,研究的就是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过去的一些年,让银行业忘记了这一点,现在是在纠正的时候了。 为什么没有几个年轻人去做慈善业,那可是最有意义的事,因为他们第一要生存,第二如果你愿意的话,在做任何工作的同时,都可以行善。 至于骗子,按照舆论,似乎是银行界的专利。其实不,你看那科学界作假的,更是无数,不胜枚举。 银行的交易是不是个赌场,是有这个成分。可是只要随机事件存在,银行交易的赌场性质就无法完全摆脱,否则不需银行,不需商业,一切都是确定的。 老师们,其实也没什么可焦急的。有人说现在的学生都去做金融, 不搞科研了,我觉得这太夸大其词。全球总共就这么多银行,而且都在裁人,想都来这一行也难以容纳啊!少这几个学生,科研的太阳照样升起。另外,绝不能双重标准,一方面说金融不如科学,可是自己孩子要学艺术的时候,却把艺术说的一文不值。 有志的同学,如果你坚信自己的科研能力,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最好是选择自己的理想感召,因为那很不容易,但要对代价有充分的认知。不要感慨为什么国家不给我们提供一个象牙之塔,优越地度过一个科学家的学问生涯,因为第一不需要,比如解出划时代的质数定理的张益唐,第二,那是不公的,自私的要求,为什么你要过一个令人尊敬,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生活,又要求别人给你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呢?那和金融家贪婪的奖金要求有什么区别吗?世界就是这样无情。
个人分类: 教育|35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知识产权运营顾问,将是未来IP职业的持续热点
lgjszy 2013-7-24 11:03
我国知识产权运作和服务是新兴行业,中高端人才奇缺乏!并购和商业交易领域的知识产权顾问,将是未来在华跨国企业、外资和中资的发明投资公司与专利运营公司招揽人才的持续热点,大家可多加关注。 知识产权运营顾问,将是未来 IP 职业的持续热点 来源:智财黑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69a0101jyc0.html (2013-07-18 08:41:09) 【原题】跨国公司招聘 “IP 运营顾问 ” ,推荐给你! 美国著名化学公司招聘 IP Commercial Counse ( IP 运营顾问),下面是来自 Linkedin 友人的站内讯息,推荐给你。 Subject : IP Commercial Counsel Good Morning Cyfer, I head up our legal search practice at our firm. I specifically place in-house counsels for US and European clients. I am currently searching for a IP counsel with MA and commercial transaction experience with multinational experience to be based in Shanghai China . You were recommended as someone I should speak to. My client is a US Global Chemical company. Are you aware of anyone we should be speaking with in regards to this opportunity? As well would you be open to a call this week to discuss. Best Regards,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19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络时代职业记者更要有求证精神
热度 7 张显峰 2013-7-16 11:48
近日一则报道让中国科学院“躺着中枪”。该院新闻办紧急发布声明称:某报就“ 2013 全球腐败舆情表”相关新闻进行报道并表示“由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世研民意公司 (CRC) 代为调研”。经核查,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属企业中无此公司,此信息有误。( 7 月 15 日 《北京青年报》) 打开网络,类似的“辟谣”让人眼花缭乱,如坠云雾里。此前有消息称,北京市多家网络媒体联合打造“辟谣”平台,共同“狙击”网络谣言。 “谣言”成了网络时代最富集的一个信息产物,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专业媒体之痛,有的发端于网络,有的则是由于专业媒体的不严谨报道经网络传播而被放大。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我有时也不大能够分清哪句是谣言,哪句是真话了。” 谣言有时候也是被逼出来的,就像真相有时是被谣言倒逼而来的一样。在公众期待的信息极度匮乏,舆论求证极其艰难的时候,谣言便会遵循“无风不起浪”的原则变成新闻。这里当然有当事方的问题,尤其当谣言的对象是官方机构——它们总喜欢做鸵鸟,对舆论不理不睬;以为记者的求证是起哄,是找麻烦,能躲就躲,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岂不知头埋得越深、嘴闭得越严,谣言滋长的空间便越广阔,传播的速度便越迅速。 但有的媒体的浮躁客观上也使一些本可避免的谣言借势生长,比如让中科院“躺着中枪”的这条。有的媒体热衷于轰动效应,习惯于“网曝”,对网络上的信息不加求证便搬上版面,搬上屏幕,不经意成了谣言的传播机、假新闻的扩音器。传播谣言容易,但要消除谣言的影响却很难,专业媒体的信誉往往在这一次次“辟谣”中跌近临界。 专业媒体一定要守住真实客观的职业底线,越是碰到“猛料”,越要小心求证,而不应“先报了再说”。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专业媒体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说,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职业记者如何安身立命?显然,传播简单的信息和奇闻已无优势可言,而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求证才是其积攒良誉、竞争取胜的法宝。 网络时代最缺的是“有脑子”的记者。这个话听起来也许很无厘头,但它很严肃。我们常常强调“脚底板下出新闻”,但脚是不会思考的,脚体现的是脑子的意志。没脑子,脚步就会乱,脚下沾再多的泥也出不了有价值的新闻。有脑子,体现在作风上就是有求证精神。记者采访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这样吗”,在得到的所有信息之间构成完整的事实链或逻辑链之后,形成的报道才可能更接近真相。 专业媒体不被谣言裹挟,职业记者善于利用专业渠道、专业资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可能在网络时代不被淘汰,真正成为真相和良知的捍卫者。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295 次阅读|7 个评论
医师,本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现在中国却......,根子在哪里?
热度 2 zhuhong 2013-7-15 17:42
医生说出惊天秘密:癌症患者连死都不明白的事 出于求生的本能,每一个 癌症 患者都不甘心坐以待毙。殊不知,他们的求生欲望与求治要求,竟让自己成为某些不良医院各科室之间抢夺的“唐僧肉”.....一位年轻 医生 的自述,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 秘密 。 2009 年,某君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幸运地成为X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的 医生 。 工作第一天,我穿上白大褂,和主任一起查房。查房一上午,共有40多个 癌症 病人,他们病情各不大相同,相同的是,对我们的话都言听计从。 第二天上午,我接诊了一个肝癌晚期的老人。看他的影像片子,癌细胞已经全身转移,没有治疗价值了。再说,从老人的穿着来看,家境并不太好,更没有必要白花钱了。出于好心,我把老人的女儿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放弃治疗。老人的女儿放声大哭,伤心地把老人带走了。不料,一个星期之后,我意外地发现老人竟然被收住院了!护士长告诉我老人回家后不甘心“等死”,把自己的房子卖了30万,又挂了肿瘤科的一个专家号求治,当即就被专家收住院了。护士长还悄悄告诉我:老人还在病房里说你医德不行,自己没本事治他的病,就让他回家等死! 2009年11月底,我们肿瘤科发奖金时,平均一个人才2000多元!主任关上门给我们开了个 秘密 会议:“咱们医院实行的是绩效考核,收人减去成本再乘以提成的百分比,才是科室的奖金。”他故意顿了顿,说:“不需要我多解释了吧?你们用几元钱的便宜药,那是你们的自由,不过,你不能把自己当成菩萨下凡,让大家陪你喝西北风”主任的话音一落,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地投向我,我脸上立即火辣辣的......” 这件事没过几天,病房就住进一个患前列腺癌的离休干部,癌细胞也已经转移腹腔了。有了前面的教训,我试探性地找他的妻子谈话:“我建议用相对好一点的药物,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质......”我的话音未落,他的妻子就鸡啄米似点头:“什么药好就用什么药,我舍得给我们家老张花钱!”有了这句话,我放开了手脚,什么药贵上什么药。最后,老人在病房里住了两个月,共花费了40万元,最后还是死了。 我心里有鬼,自觉愧对老人。可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家属办完后事,经专门给我送来一面锦旗,说我把病人当亲人,努力提高了癌症晚期病人的生活品质。 各种名目的帐单 2010年7月,我接诊了一个早期肺癌病人,觉得有手术指征,就介绍给了胸外科一个医生。没想到,病人手术之后,胸外科医生专门请我吃了顿饭,并给了我一个500元的红包。我不要,他却说:“这是你应该得的。以后你那边有要做化疗的病人,也”介绍“给你。我们俩长期合作!”然后,他还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我:“你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现在摸清楚肿瘤科的工作流程没有?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来个癌症病人,先介绍到外科给他们做手术,让外科把手术的钱赚到了,再把病人转到化疗科化疗,然后再转到放疗科放疗,等着些科室的钱都赚到了,再把病人扔到中医科喝中药。” 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终于验证了这位外科医生的话。有一个胃癌晚期病人,癌细胞已经腹膜转移。可还是被转到普外科做了手术,术后又转到肿瘤科化疗,放疗科放疗,中药科喝中药,如此折腾3个月,病人就死了。我曾偷偷调出病人的影像资料,一看就发现没有手术指征更加可笑的是,有一回,有过一次合作经历的那位胸外科医生给我转来一个肺癌术后病人。病人70多岁,早期肺癌,即使不做化疗也可以长期生存。不料,我好心告诉他可以保守治疗的时候,他却质问我:“癌症手术后化疗放疗是常规治疗,如果听你的保守治疗,我的癌症复发了你负责?”其实,化疗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对这种年老体弱的癌症病人来说,副作用更是致命的。勉强挺过4个月疗程的化疗,老人的免疫力就急剧下降,肺癌也随之复发,并出现了脑转移。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又给老人做了伽马刀手术,结果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肿瘤转移.......如此折腾了一年多,老人终于在痛苦中死去了! 医院不扶伤,医生改经商。患者求活命,钱财被套光。 医师,本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现在中国却......,根子在哪里?
290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一夫人是职业还是被强迫干的一类活?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3-7-11 12:47
   虞左俊同学在魏东平同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6819-706636.html )文后留言(为啥不在我的博文后留言,怕我看不懂英文不成?)说:He is paid to be there.............    说的正是前北美正教授现北大某院长舍弃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而回到美国和老婆孩子团聚的本质。    嗯,YC认为这是目前所有评论里最到位的一个。    也正是前北美正教授之前每天嚷嚷的"Professionalism"。    什么专业精神、职业素养,莫非都是可以被随意践踏的?某些自称接受过西方教育又回来忽悠中国人的家伙们正是想把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包装成“美丽的神话”,永远正确,怎么做都是“ Professionalism ”,而糟糕的是,没读过洋博士的人其实也懂这个词的本真含义,不需要接受北美正教授的忽悠式解释。    ————————————————    有人还扯出奥巴马媳妇不见习主席媳妇的事情,认为是不是奥媳妇的这个做法也不太Professionalism呢?    我回头想了想,觉得应该还是得区分下,因为当院长是自己当年过五关斩六将乐意接受的,接受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了职位所代表的“负累”,该干的活就不能逃;而当第一夫人则不然,那是老公选择了当“第一”,自己才被动地成了第一夫人,尽管老公竞选的时候自己也确实去呐喊助威了,但是对于结果依然不是职位的要求。    所以,去不去和我的老乡歌唱家握手,都两可。从我们这边说是有点失礼,至少俺们觉得受到了某种意义的冷落;而从人家那边说是正当,至少也不算不该。    当然,松子曰: 拿奥太说事毫无意义。就算奥太也不够职业,也不能说明前北美正教授够职业。
个人分类: 人论|2126 次阅读|3 个评论
【留学资讯:北美移民、学位与职业前景杂议】
热度 3 liwei999 2013-6-29 03:23
限于知识面的局限,我对很多行业不了解,最多是雾里看花。不过岁数在这里摆着,耳闻目睹的印象有,分享出来,抛砖引玉,造福后辈。尽量减少他们在黑暗中探索北美求学就业的诸多问题,少走弯路。Again,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先说移民思维的变迁。我们那个年代,凡是出来的,就没人想回去,所有人都是奔绿卡来的,绿卡拿不到,甚至宁愿黑下来,也不要回去。后来中国经济腾飞了,到你们一代,我的观察是,多数人对移民不执着,多是机会主义。如果留学毕业顺利找到好工作,可以考虑留下来。否则留洋镀了金,打道回府。当然,移民生活和回国发展,的确各有利弊,一言难尽。 不过,如果国外定居是主要目标的话,不要忽略直接来美国留学的可能。主要是美国的留学机会(学校和programs的数量多)、工作机会和移民机会都比加拿大要大得多,没必要分两步走。表面上看,加拿大的移民门槛低,而美国的移民时间长而繁琐(不过奥巴马移民改革正在进行,今后会更加容易)。但是也要考虑两步走的时间成本以及加拿大整体机会不够。(我很喜欢加拿大。而且到了加拿大,美国大门也基本打开了。)不过,既然申请,还是要申请一下美国,然后看录取情况再定来美还是加拿大。 毫无疑问,美国机会和活力比加拿大强。如果真是读博士的话,最好到美国来。因为美国加拿大的博士都一样漫长,即便你已经有了硕士,也还是至少要耗费你4-5年的光阴(6-7年才拿到也多的是)。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你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筹划你的移民和工作目标。北美是这样,真要想留下的,一定能留下来。你想想,连非法移民都几百万几千万地留下来了,有高等学位的人想留下来怎么会不可能。 再说了,今后四五年的时间尺度里,你一定会找对象,筹划成家和定居。你在这边找对象的话,一多半会遇到美国人(包括亚裔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那么你的移民定居的目标根本就不是问题。结婚移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这么早自己筹划移民不是瞎操心吗。话说回来,如果你看中的对象没有移民身份,也不是问题。到时候是你们俩计划今后的生活的问题,不是你一个人的计划。也许是两个人共同筹划找工作和办绿卡,两个人的机会自然增加一倍(不管哪个先办成先立足,另一位就搭顺风车)。也许你的那一位决定回国,因为回国有更好的前景和机会,那么如果你认同他/她的能力和判断,很可能会自己改变主意,一同回去,也不一定呢。总之,不要为很多年以后过多筹划每一个步骤。关键是要先出来,出来了就好办。 多申请一些学校。虽然申请材料很繁复,但是很多资料稍加修改都可以重复使用。那么就选择不同档次的多申请一些,名牌的,次名牌的以及中上的各来两个。美国选八九个,加拿大选三四个。到时候看有没有multiple offers,以及有没有资助,再决定去哪里。 如果家里有经济实力资助两年,我觉得选择一个master的program更加合理,因为培训与工作市场更加紧密。会计专业硕士我见过一些,她们开始找工作也不容易,但最终也找到了。会计的好处是,一旦走上职业,以后再把注册会计师的证书考下来,那就是铁饭碗了。不管企业大小,哪一家离得开会计呢?会计是越有经验,工作年头越长,越容易挑选工作。缺点是工作有些沉闷琐碎,工资也不是很高(稳定的代价就是工资不如那些吃青春饭的IT工匠高)。我觉得对于女孩子,这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至于金融投资行业,我的印象是与会计的按部就班完全相反,那是一个竞争激烈但回报很高的行业。高强度、高节奏。有的人喜欢这种挑战和节奏,也有的人更喜欢安逸平淡一些的职业。 IT 中除了软件硬件工程师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方向工作前景也不错。一种是 DBA (data base administer 数据库管理员),还有 graphic design,包括网页设计、产品UI设计等,都是需要一定编程能力、operations support 或更多的设计技能,都是有职业市场的行当。DBA要保证DB的运行,要随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要做performance tuning。现在稍大的DB就是TB级的,而且很多都是要7x24不间断运行,这里面名堂多了。网页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也有很多才华、经验和技能成分。以前我们引擎开发出来以后需要做应用,就高价请过一个有名的UI设计家,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理解,他的蓝图做得那个漂亮,工程师实现的时候基本就是照葫芦画瓢。所以,DBA和图形设计在IT行业中也是收入比较高的。高级DBA和设计者都是稀缺人才。 MBA 其实没必要有多年工作经验。有更好,但是也有从学校到学校去修这个的。不过,MBA 在专业学位中,是属于万金油性质。将来的职业发展,主要是做项目经理、产品经理、marketing 宣传、sales 销售、物流管理、分析员等,也有做到高级管理CEO/COO/CMO等的(老中能做到的很少)。能把这条路走通,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严谨的办事风格,这些素质不是短短一年的 MBA 培训可以学到的。因此,职业顺利发达与否,一多半决定于本人的素质, MBA 最多就是一个敲门砖。后去更多决定于个人素质和实际职场上的磨练。有些人适合,有很多人不适合。(我就不行。)另外要注意的是,MBA programs 特别讲究牌子,名牌学校的很难进,但出来前景好。也有很多杂牌的 programs,混一个牌子而已,后去如何,看造化了。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5322 次阅读|3 个评论
虚拟特刊:中风治疗与职业疗法
WileyChina 2013-6-4 15:29
期刊: 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 中风是引起瘫痪的一大诱因,此类病患也是职业治疗师收治最多的。近一个世纪以来,职业治疗师对中风患者使用的治疗措施已有大量记载,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并不显著。 这期职业疗法国际特刊中的文章探讨了一些新方法,抽样调查显示运用这些新方法或许能提高职业疗法的成功率。 期刊 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 历史悠久,专注于为中风患者的职业疗法干预提供研究案例。 期刊: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期刊 Australian 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 也有一期特刊与此相关,欢迎大家阅读。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2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亟须逐步铲除“致富型职业乞讨”的土壤
热度 1 姜文来 2013-6-3 09:56
亟须逐步铲除“致富型职业乞讨”的土壤 姜文来 从2009年至今,南京地保办执法大队共处理乞讨行为10269起。据地铁部门调查统计,乞讨者80%属于“职业乞讨”,他们家庭并不贫困,现场检查他们的随身物品,曾发现有港澳通行证、护照、高档手机。大多行乞人员一天就可以收入四五百元,其中一乞讨者家人和自己都承认,家里面确实比较富裕,在南京有两套房,一天不停地乞讨收入大概在1000块钱。(6月2日《现代快报》)   乞讨者也叫“乞丐”、“叫花子”或“叫化子”,他们是依靠别人施舍为生的人,其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伍子胥曾经在吴国都城苏州身无分文,只好吹奏随身携带的长箫,靠乞讨勉强过日子,曾被尊称为“乞丐头”。分析乞讨者群体结构,他们来源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因为年老体衰或者肢体障碍失去劳动能力,通过乞讨来求生;有的是失去亲人,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如孤儿、鳏寡);有的好吃懒做不想劳动;有的想过自在的乞丐生活,享受乞丐之乐;有的因为天灾人祸无法生存被迫走向乞讨之路;有的通过乞讨致富,成为“致富型职业乞讨者”。根据南京地铁部门的调查,现代乞丐群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达80%的乞讨者为“致富型”职业乞丐,乞讨成了致富的途径,这是现代社会的“奇葩”,值得“围观”和探讨。   曾几何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叫花子”是最没有尊严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沦落为“叫花子”是人生最悲惨的结局,他们是“失败者”的象征,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常用话就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当叫花子”。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好运今天到你家,不是我不明白,是社会变得太快,快到我们一时都难以适应,现在“叫花子”社会地位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叫花子”居然成了“高薪阶层”,“日进斗金”并不是梦,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甚至个别“叫花子”具有国际视野,多次境外考察,其日子过得确实很滋润,不但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有的甚至挤入“上流社会”潇洒地走N回。“致富型职业乞讨”对社会的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冲击,他们为“乞讨者”争了光,彻底洗脱了“叫花子”是“穷人”的“污名”,他们成为新时代乞讨者的“模范”,彻底地改变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乞讨者形成的不好印象,他们打了一个大“翻身仗”,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致富型职业乞讨”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还在进行中,并且深度和广度仍在继续,其效应暂时还难以得到确定性评估。他们的存在,让人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和“新途径”,其示范效应极其明显,一个“致富型职业乞讨者”的成功可以带动一个村、甚至一个乡进入“致富型职业乞讨”队伍,“乞讨专业村”曾显现一时,村民“笑贫不笑乞”风气占据上风。这种“不劳而获”、靠乞讨致富的生活方式,对劳动致富价值观构成了极大的冲击,是极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靠“跪、‘自残’、可怜巴巴”等形式获得的金钱,即使富裕了,但生活得很没有尊严,靠这种通过施舍获得的富裕,即便享受起来也有一种“乞丐”者的味道,即便很有钱,依然让人“看不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靠“乞讨”致富,靠乞讨生活是最没有价值的生活,是没有脊梁的活着,永远“站立”不起来。   “致富型职业乞讨”过度地消费社会的爱心。人都有一种慈善之心,对弱者提供救助是社会健康的一种标志,让爱心在社会传递,生活充满了温暖。“致富型职业乞讨”通过各种欺骗的方式获取人们的爱心,最终“捐助者”发现上当受骗,面对真正有需要的救助者,也会认定他为“致富型职业乞讨”,出现了真正的麻木的心态,社会变得更冷漠,爱心的流淌被“致富型职业乞讨”所阻隔,“致富型职业乞讨”成为慈善心的“杀手”,其对社会的深层次影响不容忽视。   从整体来看,“致富型职业乞讨”弊远远大于利,他们冲击了“劳动致富”的价值观,渐渐地扼杀社会慈善之心,特别是对孩子的爱心的抹杀更加致命,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同时对城市环境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劳动致富才是真正的富。那些靠乞讨得来的财富,越多越穷,永远经不住阳光的照耀。   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逐步铲除“致富型职业乞讨”的土壤,让社会健康地发展。
2435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兴趣与职业选择
热度 3 jintuo 2013-6-1 06:05
王德 华 撰文:做好科研,我 还 是相信 兴 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695118 秦逸人商榷:嗓音好的光 腚汉 (或女)唱卡拉 OK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3948-695256.html 后者专门留言邀我观摩,那就涂鸦几句供读者斧正。 1 )做科研的第一要素确是 兴 趣。但第一不是唯一。人的 兴 趣有其 宽 度和 强 度,如果你 对 科研的 兴 趣极其狭窄而又无比 强 烈,那么光着屁股唱 卡拉 OK 就是你的幸福。你当 义 无反 顾 ,享 乐 其中。 2 )如果你 对 科研的 兴 趣不那么舍此无他,且有一定的 选 择 范 围 ,接下来最需要考 虑 的是社会需求,温 习 一下商学院教科 书 上的信条之一 Unmet needs (尚未 满 足的需求)。比如基 础 研究,特 别 是 谁 都会干的那种 为 一部字典填上几个 单 字式的基 础 研究,早就人 满为 患。人 们 津津 乐 道地数着那些社会主流全无感 觉 的影响因子玩,造就了海量的 论 文和极其有限的真知和 绝 技。从投入 产 出比来看, 这 一行 业 在整体上 对 当代人 类 社会的 贡 献 为 正 为负 似乎 还 待商榷。面 对这 一形 势 ,你 应该 在自己 兴 趣的 强 度和 宽 度能 够 容 纳 的范 围 内做些 选 择 :舍弃社会 过 剩的行当,投身社会亟需的 领 域。 3 )如果既 满 足自己的 兴 趣又 满 足社会需求的 职 业 生涯 选 择 仍然 满 足不了你的幸福感的 话 ,多半是由于你忘了思考自己 拥 有什么 资 源,包括你能 动 用的社会 资 源和基因 资 源:你最擅 长 干什么(或最能忍受什么)?你有多少爹可以拼?你若是时常在科学和技术上灵感泉涌,妙招连连,不在科研上比划两下可能有些浪费。否则,不干科研于自己、于社会都没有什么损失。 结论 :如果你的 职 业 生涯 选 择 是 对 自己的 兴 趣、社会的需求、和所能 动 用的 资 源三者的 优 化,那么,你 应该 得到幸福,除非上天要 灭 你。
1123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不为人知的职业:驱鸟员
Ripal 2013-5-24 19:34
PS: 文中的主人公是我的朋友,听说上报纸了,感觉职业很有意思,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驱鸟员:飞机跑道边的安全守护者 驱鸟员 4月11日早晨6点30分,蔡秀敏又一次扎起披肩的长发,脱掉漂亮的花裙,换上褐色制服,钻入“战车”,开赴“战场”。 那是一辆由皮卡改装成的战车。车厢上有一座白色的炮塔,两根10厘米口径的炮管斜指苍穹,炮管下面是两个高音喇叭,一挺15管“重机枪”从高音喇叭中间探出头,黑黝黝的枪口仿佛随时准备射出子弹。蔡秀敏驾驶着这辆嚣张霸气的战车驰骋在太原机场跑道边的战场上,已经与前赴后继的敌人战斗了半年多——她的敌人是侵入机场的鸟类。 蔡秀敏是太原机场场道管理部最年轻也是学历最高的鸟害防治员(简称驱鸟员)。她与全世界的机场驱鸟员一样,一直与鸟类进行着看不到胜利希望的鏖战。 驱鸟员 驱鸟员是为了保护航空安全,维护乘客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用各种措施驱赶鸟类的机场工作人员。除了上文提到的装备,驱鸟员还会使用驱鸟稻草人、自动激光驱鸟器、驱鸟猎鹰、探鸟雷达等手段驱鸟。 驱鸟员的七种武器 这辆嚣张霸气的战车名叫多功能驱鸟车,是驱鸟员最强大的装备之一。据蔡秀敏介绍,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战场战胜特殊的敌人,驱鸟员运用了多种高端武器,从猎枪到大炮,从声波武器到化学武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最常规的武器有七种。 先说这辆战车。太原机场现有两辆多功能驱鸟车,每辆车都经过专门改装,以达到多功能驱鸟的效果。为了让记者体验到何为多功能,蔡秀敏拉着记者上了战场。 刚刚走上场道(飞机跑道周围的道路),蔡秀敏抬手按了电脑操作屏幕上的一个按钮,顿时从头顶上传来一阵杂乱而凄厉的鸟鸣声。这绝对是记者听过的最难听的声音,听得久了,头皮都有点发紧。“这是各种鸟类死亡时发出的声音,有研究表明,同类死亡时发出的声音对鸟类有很强的恐吓作用。”蔡秀敏丝毫没有受影响,带着淡淡的笑容解释着。工作时,炮塔上的两个高音喇叭要一直播放着这段象征死亡的声音。 向前走了一段,蔡秀敏发现路旁的草坪中有几只鸽子,又抬手按了电脑屏幕上的另一个按钮。“轰、轰”接连两声炮响,鸽子四散乱飞,眨眼间越过机场围墙。看到记者担心的眼神,蔡秀敏连忙说:“放心吧,鸽子不会受伤。这是炮塔上的煤气炮,让煤气在炮筒中爆炸,发出巨响惊吓鸟类。这炮跟婚礼上的礼炮差不多,没有炮弹。” 见识了炮塔上两样设备的威力,记者不由得对那挺“重机枪”有了兴趣。“那是驱鸟炮,可以发射闪光弹、爆鸣弹、烟雾弹等多种炮弹,炮弹很贵又难买,我们一般不用。经常用的是这个。”蔡秀敏指了指立在旁边的猎枪。 这支五连发猎枪是驱鸟员的第二种武器。“用其他方法赶不走鸟群而飞机马上就要起降的时候,就朝着鸟群的方向放一枪。”蔡秀敏说,这支猎枪的后坐力很大,如果没支撑好会震得肩膀生疼。“参加工作以前我没打过枪,幸亏我们的目的不是射杀而是将它们惊走。” 还有几样武器布置在草坪中:10架太阳能煤气炮、5个超声波驱鸟系统、20个恐怖眼、两个驱鸟风车。太阳能煤气炮与多功能驱鸟车上安装的煤气炮一样,只是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按照设定每5分钟就会发出一声巨响。超声波驱鸟系统是一个大音箱,也装着太阳能电池板,不停地发出超声波,鸟类进入直径30米的范围内会感到很不适。驱鸟风车是用绳子串起来的一溜小风车,安装着彩色的圆形叶片,在风中转动时可以影响鸟类的视觉。 这4种设备中,记者最感兴趣的是恐怖眼。所谓恐怖眼,就是一个挂在架子上的金色皮球。皮球上画着鸟的脸和爪子,让人第一时间想起“愤怒的小鸟”。这玩意也能驱鸟?蔡秀敏对记者的疑问做出解释:“这是根据生物学原理制成的,在鸟类的眼睛里,恐怖眼就是鹰的眼睛。动物捕猎就是看眼睛,眼睛对上了,弱小的动物就跑不了。鹰是鸟类食物链的顶端,别的鸟类看到恐怖眼就不敢到附近活动。” 驱鸟员的第七种武器最厉害,它是——“化学武器”农药和“机械武器”割草机。草坪的草割得很短,可以避免结草籽,也避免了小昆虫的滋生,喷洒农药的目的也是灭杀小昆虫。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尽量减少鸟类的食物,食物少了,鸟类也就少了很多。 枯燥而没有尽头的战争 虽然使用了多种“高端武器”,但人类却还不是这场人鸟之战的胜利者。“赶跑了这边的鸟,那边又有鸟飞过来;赶走了这群鸟,那群又飞过来。我们只能一直这样赶来赶去。”蔡秀敏无奈地说。 上午8点半,绕着接近12公里长的场道走了4圈,另一位驱鸟员老王开着另一辆多功能驱鸟车上了场道,这意味着蔡秀敏可以下班了。关掉高音喇叭,凄厉的鸟鸣声终于消失了,记者有点不适应,用手指掏了掏耳朵。蔡秀敏也松了一口气,回头问:“难听吧,听得久了就习惯了。” 其实,驱鸟员的一个班并不是两个小时,而是24小时,蔡秀敏是从昨天上午8点半开始上这个班的。按照民航局的规定,驱鸟员要在机场第一趟航班起飞前半小时上岗,到天黑鸟归巢后下岗。太原机场的第一趟航班是7点20分,为了保证航班安全,蔡秀敏他们每天6点半就要开着多功能驱鸟车巡场。“下班的时间不一定,现在是晚上7点多,夏天要到8点多。”每天十四五个小时,他们一直在与鸟战斗,即使吃饭和上洗手间都要轮流去。鸟归巢后,他们也不能离开。上班的驱鸟员要睡在值班室里,夜里发现飞鸟会有人电话通知他们,他们披上件衣服就驾车重回战场。“上一个班可以休息一天,也不累,就是有点枯燥。”下车后,蔡秀敏边捶后背边说。这个“有点”换成“很”估计会更贴切些,两个多小时,头顶上一直回荡着凄厉的鸟鸣声,记者早已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她却要在车里呆十几个小时。而且她还要一直开车,绕着机场一圈一圈地转,每天要行驶200多公里! 面对记者的同情,蔡秀敏笑了。“这已经算不错的情况了。我们最怕的是夏天和冬天,一直待在外面,车里有空调也撑不住。” 她是个爱鸟的人 值班室里的设施很简单,靠门处摆着一台电脑,窗户边有一张单人床,靠墙放着衣柜和办公桌。电脑的桌面竟然是一只漂亮的野鸡正在草丛里觅食的图案,要知道这是驱鸟员值班室的电脑。 看到记者的惊讶,蔡秀敏主动解释起这张图片的来历。“为了更好地驱鸟,我们还要研究机场附近有哪些鸟类以及它们的习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这张照片就是我们设置的摄像头拍下的,看到它很漂亮,就做了电脑桌面。” 26岁的蔡秀敏其实是个爱鸟的姑娘。为了帮助鸟类,她大学读的是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时转为禽类疾病治疗和预防专业。“如果没有来机场,我现在或许正在研究H7N9禽流感的疫苗吧,读研究生时我就参加过禽类疫苗的研制。”她是去年9月成为驱鸟员的,当时机场招聘的岗位有20多个,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蔡秀敏一眼就看中了驱鸟员。“学的是禽类疾病预防,现在开始预防禽类。”蔡秀敏笑着说:“我们把鸟类赶走其实也算是救它们,要是发生鸟击事件,对飞机、乘客、鸟都不好。” 工作了半年多,她对自己的对手已经很了解,提到机场活动的鸟类情况如数家珍。“春秋两季鸟类最多,春天鸟类要搭窝、育雏,秋天鸟类要迁徙,还有幼鸟长成成鸟,是活动最频繁的时候。现在活动在机场内的鸟类大概有33种,家鸽、家燕、野鸡、野鸭等喜欢在跑道北端的草丛活动,麻雀、喜鹊、斑鸠等鸟类喜欢在跑道南端……喜鹊很聪明,被我们驱赶的次数多了,看到我们的车过来就飞走了。鸽子却笨笨的,人走到身边都不怕,只能用煤气炮或猎枪对付。”蔡秀敏现在还是很喜欢她的对手们,当然,她更喜欢这份枯燥但责任重大的工作。“你能不能帮忙呼吁一下,让附近的村民不要养鸽子了。一群群的鸽子穿越跑道真的很危险,而且根据相关的净空规定,机场附近也不能养鸽子。我们进行过很多次宣传,可是效果不是很好。我们不想伤害鸽子,更不能让飞机受威胁。”这个爱鸟却在驱鸟的姑娘最后向记者提出请求,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她很久。 ■现状 对飞机来说鸟就是炮弹 要想了解驱鸟员这个岗位的重要性,我们先要知道鸟类能够对飞机造成多大的伤害。 当鸟类与飞机相向飞行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极快,也容易产生巨大的伤害。有数据表明,一只体重为500克的鸟与时速为370公里的飞机相撞,将产生3吨的冲击力,相当于飞机遭到一枚炮弹的袭击!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有资料显示,全世界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有20%是飞鸟撞击飞机造成的,过去的20年间,共有220人死于鸟击事件引发的空难中。即使没有导致空难,鸟击事件也可能造成航班延误、飞机受损等问题,每年全世界约发生两万次鸟击事件,造成经济损失达100多亿美元。所以,鸟击事件被世界民航组织定义为A级空难的重大危害之一。 因为鸟击事件大部分发生在飞机起降时,驱鸟员逐渐成为绝大多数机场必不可少的工作岗位。我国民用航空局的《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中更是专门规定,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部门和人员负责鸟类危害防范工作。目前,在我国的上百个机场中,有千余名驱鸟员奋战在第一线。太原机场共有9名驱鸟员,分为三个小组轮流上班,以保证不间断驱鸟。 虽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直到目前鸟类入侵机场的问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的方法。驱鸟也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本报记者 张立宇 结束语 听漏员、催眠师、入殓师、网游代练、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微生物检验技师、爆破工程技术人员、驱鸟员,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对外界不熟知的八个职业进行了探秘。他们的工作或是默默无闻,或是惊天动地,或是平平淡淡,或是匪夷所思,旁观他们的工作,我们会时时感慨:原来这份工作是这样,原来这份工作可以这样…… 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如果脱离那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工作方法,他们和大多数的劳动者一样,会因工作的成就露出满足的微笑,也会为工作的苦累发出抱怨的牢骚。 他们都是普通人,只是选择了不普通的职业。 所以,五一劳动节前,我们以记录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向他们及与他们一样工作在其他鲜为人知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的敬礼!
2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国家产业升级到职业选择--从一篇Science神文谈起
pkucarer4300 2013-5-24 15:41
如果你看到一张这样的图感到兴奋的话, 你多半会成为我的座上客。如果你马上想到了产业结构调整,恭喜你,很有慧根。这是从大名鼎鼎的science杂志上的经典论文里摘取出来的图。 论文的题目是“产业结构空间对国家发展的制约”(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Development of Nations, Science, 2007)。 这幅图描述的是一个叫产业森林的新鲜概念(其实叫产业网络更准,这里用森林是为了后面的比喻)。产业森林描述了一个由种类繁多的农业和工业产品组成的关系网。每一个产业即网络里面的节点,就象产业森林里的一棵树,例如图上标出的粮食生产,采矿,电子。森林中心是高级工业品,森林边缘是农产品和原材料等。森林中心树木密集,而边缘稀疏,值得注意的是, 树木密集的地方树木间也更盘根错节(连接密集),而树木稀疏的地方后来干脆连接也越来越少,在森林的边缘,有些树木基本上就是孤立的,比如说奶牛生产。 这个图颇为的像城市的交通图。市中心路网交错,而到了郊区的小村,你基本就到了路的尽头,开到那里你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这个网络如何理解? 首先,每个产业间的连接刻划两种产品间的在生产过程中的联系,外围的产品是内侧产品的原材料,当然内侧产品也可以给外围提供服务。 第二,连线的颜色对应两种产品的相似度。何为相似度? 这个概念用来刻划生产它们时候需要的生产要素的相似性(如劳动,技术,资本...)。 例如梨和苹果的相似度就很高,如果一个地方适合生产梨,那么它也往往适合生产苹果。因为生产梨和生产苹果的要素是差不多的,同样的气候和土壤,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同类型的产业被画成一种颜色。节点的大小代表年交易量。如下图所示。 如果重新回去看产业森林的地图,你立刻明白, 森林的边缘树木稀疏而中心树木繁密(树木的间距即产品的相似度,相似度小则间距大,注意树木的间距是颜色表明的!)边缘的树木果实稀少(小圆,贸易量小)而中心的树木硕果累累(大圆,贸易量大) 这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个国家的发展,被称作从森林的某个位置向其他位置跃迁的过程。一个国家被比喻成产业森林里跨越的猴子,它从一棵树,跳向另一颗树(产业升级) 。 当然猴子的目标都是朝着果实丰美的中心去的。而这篇文章的新颖之处在于,以往的文章往往重视研究猴子,如果一个猴子长期无法达到中心,那是猴子的问题。一个预先的假设是猴子只要跳的足够好,总能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并达到森林的中心。 而这篇文章则从另一个角度,森林的结构来阐述为什么有的猴子能够达到森林的中心而其他猴子就不行,并且提到其实森林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前面提到森林的边缘树木稀疏(产品的相似度小),而中心的树木密集(产品相似度大),而猴子的跳跃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知道, 猴子从森林外侧往中心跳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猴子所在的树周围树木过少而且树木间距过大,猴子就没法跳到下一棵树上。森林中心的猴子可以很轻松的在树木之间跃迁摘取丰美的果实,而边缘的猴子就没有什么选择。 这里面的意思也是显然的,一个生产农产品,原材料为主的穷国(石油类除外)很难进入到发达工业国行列,因为生产要素差的太远,产业升级很困难。复杂工业产品往往也高度专业化,如果不在相关类似领域积累经验,很难跳进去。 而如果你已经具备电视,电话的生产能力,那么转型电脑也是不难的。下面三张图显示了非洲,欧美日和亚太各自探索的森林区域。由图可见森林中心依然由欧美日把持,亚太猴进步不小仍需努力。 另外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是猴子能否进入森林的中心和它所在的初始位置和它选择的跳跃方向很有关,如果它开始所在的位置恰好树木间距不太大,而且存在能够达到森林中心的道路,那么它将很有机会进入中心,反之很难。 但即使如此,如果一只猴子没有选择好方向,不小心跳到了独木上,四周没有其它树,那么它被困在那个地方的概率就很大。这里其实也有不少例子,当然只考虑森林的结构肯定是偏颇的,但森林的结构的确是很多例子背后的隐藏变量。例如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除了于工业革命中预先崛起的发达国家(欧美)极少有国家跨入发达工业国家行列(日本+四小龙就没了,油老大不算),而且唯一几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无疑在生产模式上具有相似性,如亚洲四小龙,都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为契机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无疑构成了由森林边缘迈向中心的阶梯(分析见下图,由此看中国也是很有希望的)。而绝大多数的亚非拉国家,则一直困在农产品和原材料的生产中,从来没走出来过。以往的理论偏向从政治的角度解释问题,如新殖民主意,即使它们有他们的道理,也只是part of the story。这篇文章显示了科学分析的力量,而在国家的政策制定中,更是具备指引意义,例如你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满足于出口咖啡和可可,即使你能在一时发展很快。 下面两张图是产业森林的局部截图。由上图可见,劳动密集型工业(绿色圆圈)和电子工业(浅蓝色)是一条由森林边缘通往中心的捷径,品种繁多,相距很近,亚洲四小龙甚至日本,正是踏着这条由低附加值走向高附件值的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象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正是处在这样的通路上。劳动密集-电子)。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热带作物(由黄色圆圈表明)一直处在森林的边缘,与森林中心差距都较远(除绿色的橡胶与工业品联系较密切),各种热带作物间也差的较远。因此满足于咖啡和可可生产的国家(如诸多拉美和非洲国家)在发展了这类产品的出口贸易后就止步不前。 我喜欢看science文章的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极具启发性。 那坐森林不一定在产业空间,它可以是职业空间,而猴子也不一定是国家,它可以是你,我。 树木就是不同的职业,一种工作, 可以是另一种工作的基础,即职业之树之间的联系。你转工作, 就如同从一棵树跨到另一棵树 。而衡量两个职业的相似度,是看两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的相似程度。 那个圆圈的大小当然是每个职业所能提供的收入了。 猴子在森林里跳跃的过程就是你的职业生涯。 外层的工作多为一些简单培训后可做的初级工种而内部则为需要多年能力养成的职业, 从森林的外侧跳入森林的内侧往往有一层壁垒,而跨越他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森林的内层之所以树木密集,就是因为他们所共用的一些关键能力要素,具有以一敌百,高屋建瓴的特点。 如计算机语言和算法这种技能, 可以发展成为各个产业的软件工程师。而对某个特定工程软件的掌握就不行。如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就是很多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专业share的关键技能,通它的猴子就可以从一棵树跳过另一棵树,而且往往是果实丰美的树。这些关键技能拉近了很多职业的距离,使得森林的树木繁密,成果丰硕,而进入森林中心的猴子也可以有较多选择。 一个人在工作之初,起点和方向很重要, 远远重要于起薪。要尽量从靠近中心的地方开始(技术含量高的点)要找树木密集的地方去。这类的工作往往包含相当多的进入高端必要的能力要素,而这些工作即使开始不起眼,也锻炼了这些关键能力。要尽量去那些能和较多行业精英接触的职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树木之间的连线,他们还会帮助你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即把森林的地图摸索出来。 利用这篇文章的思想,我们可以回答一些关键问题: 1.未来的黄金产业-consulting(咨询服务) 我们可以在产业森林的结构图中看到,产业森林中心的区域呈现高度模块化和密集连接,如电子,冶金和机械产业基团,基团内部的各个行业距离极为接近,共享相同或类似的技术内核。那么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公司抓住这个技术内核,可以向整个产业基团提供技术服务,由于它具备能够以一敌百的技术而且在这方面的经验会随着客户数量越来越丰富,整个产业基团,甚至相近的产业基团内的企业将越来越依赖他的专业技术咨询,他也将因势成为产业内强有力的加速器。 因此面向产业基团的咨询服务将是王道。尤其是中国在向产业森林中心扩散的时候,先入关中者为王。 2. PhD的价值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PhD的头衔可以提高起薪,方便职业升级。这当然是对的,但不全面。PhD是提高了起薪,但是也缩小了可以选择的职业范围(可能走到了森林边缘的独木上)。 如果你不是那种迷恋于某棵树上的奇珍异果的人(做研究), PhD的价值就要体现在他对你的核心能力的提升上。因为PhD不至于要求你马上产生效益,还是不错的提高技能的机会,比如编程,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科学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当然还有对一个专业领域的广阔深入的了解,可谓高屋建瓴,这个正是前面提到的consulting的基础。 而这些好处如果都不明显,那么这个PhD往往弊大于利。 3. 学习基础学科的价值 学习数学物理语言等基础学科,虽然看似不一定与实际应用对口,但是他们的确为最多专业提供核心技能,提高这些基础学科的素质有助于提高在广泛学科领域跨越迁移的能力。这个道理当然尽人皆知,但是很多学习基础学科很好的人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多掌握几种专业,在职业森林里多一点自由度,可惜了。一个学好物理的同学很应该多接触学些经济学,生物学,甚至社会学,否则就算没有真正用起他的宝贵资源。 4大学生就业危机 今年北京半数应届生找不到工作,可谓危机。反应了大学的学科结构和“职业森林”的脱节 。猴子被预先设计好放到一颗树上, 结好果子的树上猴满为患,而这些猴子又不具备真正的核心能力即在树林里跳跃的能力,因此从树上掉下去,直接掉地上了。 当然大学教学结构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钩是根本。 5.关于万门大学 大家懂得,我写文章不能不提这个, 我觉得我分析了第三点,就想说第四点,万门大学不仅应该是一个共享知识的平台,还应该提供森林指路 和培养核心能力的功能。 因为万门已经凝聚了各个专业的精英,具备强大的智库。而他应该在多凝聚各个职场上的精英,亦或优秀的大学生将是3,5年后的职场精英。而万门大学这个凝聚了大学生和各行精英的组织也可以成为沟通“学术森林”和“职业森林”的桥梁, 进入职业森林就要给每只猴子量身定制好一张地图,让他不至于到了入口才慌张。 @童哲(41893570) 好的知识给人无数启发,希望大家积极讨论。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3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业
热度 1 metanb 2013-5-7 19:47
所谓职业,就是反反复复做些类似的事情。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409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师——高危职业
marietta 2013-5-6 20:17
师生冲突 硕士学生的素质 和对老师分配的科研任务的抵触 现在的社会舆论 很多都不利于导师 什么学生是导师的苦力 国外,怎么样?无知者无畏。比国内厉害多了。 不晓得为什么负面的不实 倒成了主流
1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业的“高低”之分
热度 8 heitiedan2012 2013-4-24 17:04
今天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有一篇文章,题为“请不要逼我‘成功’”。文中写道: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最近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彬自大二起,每天给学生寝室送桶装水,公司净赚逾百万,他也从受人白眼到受人青眼。尽管学业亮‘红灯’,无法按时毕业,呼维彬说他觉得值。”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观念,是把人的行业分成等级的,杀猪卖肉那是上不了高等级的。而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又是在北大这样的名校中受教育的,却干起了杀猪的买卖,按传统的观念,也是让很多人会对他产生怜悯的。 其实,这个事有那么严重吗?世上五行八作,干什么的没有?凭什么说大学毕业做某一种行就是适当的,而做另外一种行业就是不适当的?现在,人们划分职业的高下,自有社会声誉的成分,也有收入高低的原因。一般说来,收入高的,其职业声誉也就高一些,收入低的,其职业声誉也就低一下。但是现在已经有点不一样了。像这篇文章所提到的呼维彬,送桶装水一趟能挣多少钱,看上去收入不高,架不住积少成多,收入已逾百万。固然仍然会有人不认为这个行当的职业声誉有多高,但是它的收入已经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了。 其实,陆步轩卖猪肉,收入也并不差。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连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干这个行当是值得骄傲的。这种观念可能几千年来都一直存在着。这种存在性并不意味着它的合理性。一个人做什么行业,或者做怎样的职业选择,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陆先生去卖猪肉,一开始估计也非他所愿。但是他要生存,他还想生存的质量要高一点,那么在客观上没有允许他做他喜欢做的其他职业情况下,选择卖猪肉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而且他卖猪肉卖得也还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因此而出名。这种工作之所以被某些人所鄙视,无非干这个活比较脏,也比较累,劳动强度大,等等。要再想找出什么更多的贬义词,似乎也没有多少了。再要找,那就是社会地位低,不被人看得起,但这主要是某种主观评价,与其职业自身的属性没有什么关联。而主观评价从来就不是确定的和唯一的,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当然,陆先生愿意在意这一点,别人也无法改变。而呼维彬就不在意这一点,这让他轻松了很多。 记得在大学学英语时,看过这么一个段子。英国有一个清洁工,收入不算少,但是他总是觉得这个工作不体面,不好意思对自己的妻子说起自己的工作。后来,他千方百计找到一份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但这份工作的收入只及做清洁工的一半。虽然工资少了,可是他心里去踏实多了,因为这份工作要体面得多。我们很难评价这位先生所选择的改变是对是错,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别人再怎么评论和评价,也只是某种茶余饭后,对当事人起不了什么作用。不过,因为所谓体面的问题就宁可选择收入低的工作,不知道这种所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的选择如何理解。在这方面,美国似乎比英国要好一点。至少美国没有欧洲曾经有过的那种贵族等级的观念,但也不过是好一点而已。 当年,刘少奇握着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你做清洁工是为人民服务,我做国家主席也是为人民服务。”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种说法多少有点那个。不过,公平的说,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到了今天,至少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当年那种掏粪工的工种基本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还有一些清洁车辆到一些郊区的化粪池用一根大粗管子把池中的粪便抽到车上,从劳动强度与肮脏的程度已经与时传祥当年不能同日而语了。二三十年前,北京的清洁工,一到晚上都到市区各垃圾堆放站,抡起大板锹搓垃圾。王朔在一篇小说中写到这种情景,说他们就像一群为非作歹的日本鬼子。因为他们头上带着防护尘灰的遮挡帽,与当年日本鬼子戴的战斗帽十分相似。而现在,这种现象也已经看不到了。 我们其实只要把心理放得更平和、更宽松一些,那么对于人们选择的各种职业就都会采取更加尊重的态度。我们没有任何资格鄙视任何职业,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劳动者,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在为自己的生存而辛勤工作。这都是堂堂正正的职业。我有时也胡思乱想,想到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家长们不再逼着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到什么样的分数,一定要考上什么样的学校,这就意味着我们对职业上的歧视态度不复存在了,那么我们自然也就不会对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职业,特别是被传统认为不体面的职业而焦虑不安了,那么,我们大家全都轻松下来了。 哥萨克在柏林(这应该是指进攻到柏林城内) Казаки в Берлине.mp3
496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回国一周年反思:谁也不能阻挡你的脚步
热度 31 oninlotr 2013-4-20 01:37
我的微博: @Zorica曹然u科索沃 翻了翻去年的微博,发现到今天整整回国一年了。从一开始的万念俱灰,到焦灼、修炼和等待,怀疑过自身最根本的价值。发现人生必然要走过冰天雪地的冬天,但却不能失去等待花开的坚决。最真实的幸福并不是拥有一切,因为世间的一切终究是虚无;而是相信可以坦然走过很多个冬天:春天不是一种希望,而是必然。没人可以阻挡你的脚步,上帝终究会回报你的忍耐。 上个月,我离开了工作9个月的联合国教科文,本月已加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从事人道主义工作。上周的一次午餐中,我和监狱事务代表以及武装冲突事务代表一起坐在阳光下的咖啡馆,听他们讨论如何通过外交渠道在中朝边境开辟一个特殊通道,以便在朝鲜局势恶化时接收难民。听他们批评某些国际组织官员乱花各国捐赠的经费,滥用各种特权,我也深有共鸣。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坐在这里,是因为国际社会雇佣我们去减轻他人的苦难;滥用这份托付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罪恶,得过且过也不可饶恕。 面对人道主义工作,只有在这样的共识下,才能组成一支高效率的团队。遗憾的是,见识了这么多驻华国际组织,没有几个团队能达成这样的共识:为人类而工作的理念始终是天边遥远的奢侈品,多数人所求只是一份不太忙的工作和不错的待遇,甚至毫不内疚地享受公众给予的与他们工作水平不相符合的尊重。 混吃等死的老板不能配充满进取心的下属,同样,一心上进的老板也不能配勉强及格的助理。回国一年最幸运的是,上帝终于将我带到了正确的搭档身边,为共同的使命肩负责任与信任,同时保有充分的自主权。 我想说的是:不要屈从于惰性。不要因为懒惰和侥幸心理继续一份工作,不要因为缺乏信心而裹足不前。你所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值得最好的:一路旅途上,会不断有险恶人群企图摧毁你的信心,让你感到自己一文不值,让你相信有工作已是一种施舍,让你恐惧去追求更好。 不要因为一件事容易而选择它,因为这世间美好的事物从来不会容易——只有有勇气走过寒冬,坚信春天是一种必然的人才有资格得到最真实的幸福。选择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原因,便是它值得去拥有。没有人能摧毁你命定的道路,没有人能挫败你的决心。 虽然走过一段煎熬的时间,历经怀疑和否定,我庆幸自己从未考虑过随波逐流的人生,始终试图做得更多更好。我庆幸自己明白浪费宝贵的光阴是一种罪恶,人生的每天都应有新的成长和发现。 但我自己的力量过于微薄,人生际遇也令我充满感恩:不但有始终对我充满信心的家人和朋友,还有不断给我机会和平台的各大媒体———我并未刻意而求,上帝却让我们相遇,必然是对未来有所安排。你们令我的世界更丰富,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敢于想象人生各种新奇的可能。 还有,深深感谢现在的团队,帮助我构建了坦然走过未来更多的冬天的勇气和信念。 去年4月那个万念俱灰,欲哭无泪在科索沃搭上去伊斯坦布尔航班的断肠人,曾想象经此一别便是放弃了生命里最重要的内核。一年后,却发现生命的路途已经走得更远,曾经认为的终点只是一个正确的起点。我相信有一天仍会与那片土地相遇,但必然是以一种更合适的方式:背负属于我的使命,而非漫无目的地漂泊。
9265 次阅读|60 个评论
立此存照:科学网编辑再次突破职业道德底线
热度 7 chemicalbond 2013-4-16 20:04
通过博文《好湿:精选与热门》【1】,顺藤摸瓜,找到这篇精选博文,《梨花何须压海棠》【2】。 这篇精选文章的开篇是这么写的:“ 一树梨花压海棠源自苏东坡调侃张先的诗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比喻老牛吃嫩草 。” 实在不明白为何编辑MM又大脑短路了。我认为这是职业道德问题。在此表示强烈抗议。 参考: 【1】好湿:精选与热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0705-680267.html 【2】梨花何须压海棠 (全文及评论已经在4月16日晚上8点存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79933.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01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数据科学家: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
热度 1 bigdataage 2013-4-6 20:09
数据科学家: 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 Data Scientist: The Sexiest Job of the 21st Century by Thomas H. Davenport and D.J. Patil 2006 年 Jonathan Goldman 到商业社交网站 LinkedIn 工作,那时的 LinkedIn 还只是刚创业不久,网站注册人数不到 8 百万,但是很多成员会邀请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加入,因此注册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用户要找到已经在网站注册的用户不太容易,比例达不到管理人员的期望值。很明显,有些社交体验缺失了。如同一位 LinkedIn 管理者说的,“这就好像,你到了会议接待处,结果发现一个人都不认识,你只好站到一边,一个人小酌 ­ ——很可能你早早地离开了。” Goldman 是斯坦福物理学博士毕业,他非常着迷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关联和丰富的用户个人资料。这些原本只能带来一堆杂乱的数据和笨拙的分析,但是,当他开始探究用户之间的联系时,他开始看到新的可能。于是他开始组织他的理论,检验他的猜想,建立模型,预测用户愿意与谁建立联系。他感到,他正在开发的新功能,能带给用户价值。但是 LinkedIn 的工程师们当时忙于提升网站性能,没有理睬,有些同事则公开表示不看好 Goldman 的想法:为什么用户想要 LinkedIn 告诉他们该和哪些用户建立联系呢?网站已经有一个导入通讯录的功能,能导入用户的所有联系人。 幸运的是,公司的联合创世人兼当时的 CEO Reid Hoffman 根据自己在 PayPal 的经验,相信数据分析的强大力量,给予了 Goldman 高度的自主权。其中一项就是, Goldman 可以绕开传统的产品发布流程,而以广告的形式把这个小模块发布在网站最受欢迎的页面上。 通过这个模块, Goldman 开始了他的试验,用户可能认识一些人,比如和用户来自同一个学校或工作单位 , 却还没有在网站上建立起这些关系,如果把这些名字告诉用户,他们会作何反应。他根据用户在网站上注册时填写的背景资料,找出了每个用户可能最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三个用户,然后定制了一套广告。几天之内,很明显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广告的点击率前所未有的高。接下来, Goldman 根据“闭环理论”改进了他的推荐方法,闭环理论指的是如果你同时认识张三和李四,那么张三和李四很可能也相互认识。同时, Goldman 和他的团队让用户对每个推荐的操作可以一键搞定。 很快 LinkedIn 的高层开始认识到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并将其列为标准功能。从那时起,事情真的开始起飞了。“你可能认识的人( People You May Know )”广告获得了 30% 的点击率,比其他任何的站内推广广告点击率都要高,共计产生了数百万个新页面浏览。得益于这项新功能, LinkedIn 的成长速度大幅提升。 新新职业 Goldman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组织中的重要新成员——“数据科学家”。这是非常高阶的专业岗位,要有在数据海洋中寻宝的好奇心和相应训练。这个头衔存在有几年了,第一次出现是 2008 由 D.J. Patil( 本文作者之一 ) 和 Jeff Hammerbacher 提出的,他们后来分别成为了 LinkedIn 和 Facebook 的数据和分析团队的负责人。但现在已经有数千位数据科学家工作于创业公司和成熟的大型企业。他们在行业里的忽然走俏,反应了这样一个现状,企业需要处理的信息正以从未遇见过的规模和渠道涌现。如果你的机构存储了几个 PB 的数据,或者对于你的生意最重要的信息是表格式的,而不再是行列的数据,或者要回答你最大的问题需要各种分析手段的“混搭”,你赶上大数据时代了。 现阶段对于大数据的主要热情都集中在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上,比如,使用最广泛的分布式文件处理系统 Hadoop ,和相关的开源工具、云计算、数据可视化技术。这些突破性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程度就不亚于有能力与脑力运用好技术的人。对数据科学家的需求快速增加,已经超过了供给,事实上,人才缺乏开始严重制约某些行业。 Greylock Partners 是一家投资初创企业的风投公司,曾经投资过 Facebook, LinkedIn, Palo Alto Networks 和 Workday ,它非常担忧紧张的人才储备,因而建立了自己的招聘团队,负责给自己投资的公司输送人才。招聘团队的负责人 Dan Portillo 说,“这些公司一旦有了数据,就需要有人管理数据,发现真知。” 他们是谁? 从大数据中获利需要雇佣稀缺的数据科学家,管理人员面临三大挑战,识别人才,吸引人才,善用人才。和其他职责明确的岗位相比,这三项任务都不那么直接明了。首先,目前没有高校项目培养相关人才,同时,数据科学家在组织中处于什么位置,如何让他们创造最大价值,如何衡量他们的作用,这些都没有公认的标准。 因此,要想挖掘出数据科学家,首先要明白他们在业务中能干什么,其次,他们需要哪些技能?哪些现有的领域会用到这些技能? 数据科学家首要任务是在数据的海洋中探索发现,他们更喜欢用这种方式看待周围的世界。他们要在数字王国里游刃有余,把大量散乱的数据变成结构化的可供分析的数据,还要找出丰富的数据源,整合其他可能不完整的数据源,并清理成结果数据集。新的竞争环境中,挑战不断地变化,新数据不断地流入,数据科学家需要帮助决策者穿梭于各种分析,从临时数据分析 (ad hoc) 到持续的数据交互分析。 数据科学家会遇到技术的局限性,但不会让技术阻扰他们寻找新颖的解决方案。当他们有所发现,便交流他们的发现,建议新的业务方向。通常他们很有创造力的展示视觉化的信息,也让找到的模式清晰而有说服力。他们会把蕴含在数据中的规律建议给产品经理和主管们,从而影响产品,流程,和决策。 由于这中行当还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科学家常常会推广他们自己开发的工具,甚至进行学术研究。雅虎之前雇佣的一批数据科学家开发出了 Hadoop 。 Facebook 的数据团队开发了在 Hadoop 上编程的 Hive 语言。很多其他的数据科学家都丰富或者优化了这套工具,尤其是数据驱动的公司,比如谷歌,亚马逊,微软,沃尔玛, eBay , LinkedIn, 和 twitter 。 什么样的人有能力做这些呢?什么技能让数据科学家成功呢?你可以把他们看成是数据骇客,分析师,沟通高手,值得信任的咨询师,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极具威力,也极其少见。 数据科学家最基本最通用的技能是写代码。也许五年后不太会这样了,那时很多人都会在他们的名片上印着“数据科学家”。一个更保值的技能是用所有相关方面都能听得懂语言进行沟通,另一个是用数据讲故事的特殊能力,通过口头表达或者视觉效果,或者两者都有。 但我们觉得,数据科学家占支配地位的品质应该是强烈的好奇心,想要深入问题内部的渴望,找到最核心的问题,提取成清晰的结论,并要经得起检验。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一位数据科学家,他研究的是欺诈问题,但他发现这个问题和 DNA 排序问题非常类似,在融合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世界之后,他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一种能大幅降低欺诈损失的解决方案。 现在你大概清楚了为什么这个新兴的角色会被称为“科学家”。比如实验物理学家,同样也需要设计仪器,收集数据,反复试验,并最终展示结果。因此,很多公司寻找能处理复杂数据的人才,可很多招到的不错的人才都是有物理或社会科学领域的学习和工作背景。有些最好的最有前途的数据科学家是研究复杂科学的博士生,比如生态学或者系统生物学。 George 是硅谷 Intuit 公司的数据科学团队的负责人,本身是天文学博士毕业。更普遍的是,当今业界许多数据科学家毕业于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和任何数据和计算密集型的领域。 原文来自《哈佛商业评论》: http://hbr.org/2012/10/data-scientist-the-sexiest-job-of-the-21st-century/ar/1 http://select.yeeyan.org/view/350859/322105/author http://cn.hbr.org/2012-10-08/112171494.html http://www.36kr.com/p/157106.html 《哈佛商业评论》宣布,“数据科学家”是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所谓性感,既代表着难以名状的诱惑,又说明了大家都不知道它干的是什么。 不管老板懂不懂数据科学家是干什么的,反正最近几年这个岗位的需求数正在快速攀升, Indeed.com的数据可以为证 。 但是其性感在什么地方?什么是数据科学家?他们是科学家吗?还是工程师?程序员?抑或是一个商业决策与创新者的新血统? Indeed.com的数据没有反应出来的一个事实是,尽管这个职业对应的学科在学术界经过长期的酝酿,但终究没有成立为一个新的学科。而这段时间很长的学术孵化期,也许跟今天的数据科学实践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首先来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Peter Naur就首次提议要用“数据科学(data science、Datalogy)”来替代“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后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国际分类社团联盟所用。2001年,William S. Cleveland提议将其设立为一个新的学科,吸收“计算在数据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为统计学的延伸。《数据科学(Data Science Journal )》及《The Journal of Data Science》分别于2002年与2003年发行.2005年,国家科学委员会发表了《数字数据收集万岁:促进二十一世纪的研究与教育》,文中将数据科学家定义为“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家,数据库与软件工程师及程序员,学科专家,成功管理数字数据收集的关键人物。” 到了本世纪头十年的中期,数据科学不再屈尊于仅列为其他学科的细目清单,开始走出学术殿堂。从学术迈向新职业走出的这半步是Troy Sadkowsky于2009年完成的。他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学术性岗位工作,但却有一个“科学性程序员”的头衔,其职责是开发支撑大规模、“大数据”科学性研究的应用。2009年一月,数字化数据跨机构工作组发表了一份名为《驾驭科学与社会数字化数据之力》的报告,Sadkowsky从中了解到“数据科学家”这个词,认为该词是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最好描述。2009年6月,他在LinkedIn建立了一个数据科学家小组作为其datasceintists.com网站的辅佐。 但是数据科学从学术向行业的大规模迁移此前早就在美国发生了,那时候Web公司正在开发大数据技术,需要定量分析员对其收集得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利用。那些不愿呆在象牙塔里的数量分析专家都会跑到华尔街。不过2008年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诱惑力下降了。Greylock Partners的数据科学家D.J. Patil跟Jeff Hammerbacher一起在Facebook和LikedIn上建立了数据与分析小组,这一举动被视为是数据科学走向职业化的标志,小组的职能是致力于对业务能够产生即时的、大规模影响的数据应用。所谓数据科学家就是运用数据和科学创造新东西的人。 而数据科学家这个职位的头衔则是2009年由Natahn Yau首次提及的,他认为数据科学家就是能够从大型数据集中析取出数据,并提供某些可供非数据专家使用的东西的人。 数据科学家、创业家Mike Driscoll则认为数据极客有三个性感之处:建模、转换、可视化。而一种比较有诗意的表述方式是:数据科学家好比是哥伦布遇上科伦坡,目光如炬的探险家与怀疑一切的大侦探的合体。 而在《数据科学家: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一文中,设计LinkedIn的“你可能认识的人”功能的数据科学家Jonathan Goldman的工作也许是对数据科学家工作方式的最好诠释:首先构建理论、印证预感,然后寻找出模式,对应该推出某人的哪一个网络做出预测。文章最后对数据科学家的工作进行如下概括: 数据科学家做的,就是在数据中遨游的同时进行探索,其显著特点是强烈的好奇—他们渴望寻找问题核心,追究问题实质,并把这些东西提炼为一组非常清晰、可以验证的假设。这往往会让人联想到这些都是任何一个领域最有创意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特质,很显然,科学家这个头衔适合于这一新兴角色。他们实现价值提升并不是靠做报表或者PPT给高管,而是靠在面向客户的产品与流程方面所做出的创新。 不过,这一大段的阐述仍然不够简洁明了,在上述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来给出一个数据科学家的简明版定义: 数据科学家就是采用科学方法、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寻找新的数据洞察的工程师。 科学办法就是构思假设、测试想法、精心设计实验、经由他人验证,这些是他们从统计身上掌握的知识,经科学训练出来的经验。而工具的运用则是来自其工程经验,或者更确切地说来自于其计算机科学与编程背景。最好的数据科学家是产品与流程的创新者,有时候还是新的数据挖掘工具的开发者。 何谓性感,这就是。 http://www.36kr.com/p/157106.html
27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研究生就是为了‘职业’
热度 6 lin602 2013-3-31 16:51
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许多人赋予其为了‘科研’,为了科学。甚至有人在网上说,不是为了科研,就不要读研究生。 其实,如果不是为了职业,为了更好的生活与工作,还有多少人愿意读研究生做论文呢?其实不需要将读研究生的目的拔高。 如果有少数人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科研,为了探索自然,为了科学,我可以这样说那不占主体。 全世界皆一样。
302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职业与寿命
huailu49 2013-3-14 20:12
新快报讯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美国总统与副总统的寿命比参选总统落败的政治人物短5.3年。   报道称,美国总统堪称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但成为美国总统要付出代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针对进入篮球名人堂的退休球员、艾美奖得奖演员、美国元首进行研究,发现获得艾美奖演员的寿命比其他演员多2.7年,可是美国总统、副总统的寿命却比参选总统落败的政治人物短5.3年。   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通常寿命较长,可是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林克发现,担任元首的压力巨大,会使美国正、副总统的寿命明显比手下败将缩短不少。美国总统、副总统不但比参选总统落败者短命,也不如一般民众。林克发现,2008年前过世的15位20世纪美国总统,平均寿命比同龄美国男性短命1.9年。   林克发现,演技获得艾美奖肯定的演员比其他演员多活将近3年。有意思的是,获得艾美奖的编剧反而短命3年。进入美国篮球名人堂的退休球员并未比较长寿,可能是因为他们获选进入名人堂时年纪不小。   整体而言,成功后掌握的资源和机会可能比拥有的相对地位重要。艾美奖演技奖得主较长寿,原因可能是报酬会上涨、演出机会也会增加,但编剧为何短命还不清楚。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月展开第二个四年任期,常拿自己头发因工作压力而渐白开玩笑。但第一夫人米歇尔最近在电视访谈中表示,51岁的奥巴马是因为为两个进入青春期的女儿烦恼才多了白头发。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2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科学成为一种职业
热度 2 zhangjinami 2013-3-13 06:18
当科学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你还会热爱她吗? 做科学家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为什么要做科学那,科学家用智慧发现新原理,科学家改变世界,改变人类。做科学家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了,大部分科研只是一种工作,你做的工作也许非常的微不足道,你的课题也许不是你自己喜欢的,你要申请课题、你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你要学会写作。 当科研变成了一种职业,你还会喜欢他吗
3483 次阅读|2 个评论
职业意识
jixiangting 2013-3-5 18:09
好的职业意识是什么?在我看来更多地体现在一些工作细节之中。作为公司人,我每天都要接收、撰写很多邮件。有些邮件,让人赏心悦目,哪怕某件事情不能办妥,也能感觉到对方的诚恳与礼貌,好感顿生;有的邮件则目不忍睹,即使是自己可以马上完成的事情,因为格式、表达的粗犷甚至无礼,无形中便减少了我做这件事情的积极性。 收到过没有标题的邮件。 收到过没有称呼和落款的邮件。 收到过词不达意,表达冗长但实际上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清楚的邮件。 收到过只有三个字“不可以”,这样无称呼无署名惜字如金的回复邮件。 也常收到只有附件没有任何内容的邮件。 “因为没有时间。” “哦,不好意思忘记了。” “太着急,回复的时候正好在外面。” “啊?!真的吗?没有附件?” “邮件?我没打开邮箱,抱歉没看到!” 一些“问题邮件”的撰写人或者接收人,往往用上述回答来解释为什么邮件会没有标题、没有内容或者辞不达意,或者没有回复。 写一个标题、一个称呼、一个落款,需要多少时间呢? 把冗长的表达提炼出一二三四个要点,是在浪费时间还是在节约时间呢? 工作日里,一个上午都不打开邮箱查收邮件,是担心事情太多不愿意打开还是真的忘记了? 一句话,职业意识。或许自己在表达和阅读上有些许个人的“洁癖”,但更多的,我想还是今天许多年轻人的职业意识不到位。小至邮件撰写,大至一些公文的表述,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有的通知,写了地址却没有地图指示;有的邀请函,事情交待清楚了,却没有让收到的人有丝毫“被邀请”的感觉。 与港澳地区的公司人打交道,你会发现,其职业意识同样体现在诸多的细节表达之中。比如邀请函里标示:“时间: 20 : 00 ( 18 : 00 恭候)”——组织方体贴地告诉你,你可以在活动开始前 2 个小时的任意时间入场;又比如一些使用传统谦辞的邀请函:“ 倘蒙俞允,不胜荣幸。特专函奉呈,敬祈赐覆”,谦恭而有礼。 “无非是格式而已。”“无非是形式而已。”现代派的年轻人对此表示侧目。如今功利浮躁的世界,传统的仪式已经越来越少,职场中的“仪式感”也渐不被年轻人所接受, 且不说邮件“抄送”与“收件”的细致区分,仅是“需要对方做的事情最好用红色字体标出”“主要内容最好加黑、加粗”这样的期待,在普遍焦虑的职场语境中,似乎也只能“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了。 然而我认为,职业意识、工作效率正是存在于这无数的“格式”和“形式”当中。细看当下,那些进入我们职场记忆深处的,也大多是各种各样的仪式和细节。比如一次周到的会议恭候,一张手写的新年贺卡,一桌传统的公司年夜饭,以及某位同事给你发送的邮件。
个人分类: 观点|2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许倬云论研究与教学者的职业规范
Bobby 2013-2-12 19:57
许倬云《研究与教学者的职业规范》中提出研究工作者的职业规范:诚实不欺、谦顺容异、戒慎恐惧、慎思明辩、自强不息。 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厚植学力、传道解惑、因村施教、启发鼓励、言教身教。 学者的专业规范可以内化成:四毋(毋固、毋我、毋意、毋必。毋固,不要固执自己的意见,不要说我的意见一定对。毋我,不要说唯我为主。毋意,不要揣度,不要猜测,要有真正的数据。毋必,不要把话说的那么肯定,不要说出一句话,就说这句话百分之百正确。)、三戒(戒得、戒贪、戒满。“得”是获得利,获得名,我们不要有欲求。)、道问学与尊德性。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前职业健康之管见
热度 1 After50 2013-2-7 10:59
当前职业健康之管见 从广义上来说,安全生产应该经历一个由减少控制工伤事故到追求职业健康,再到追求工作的舒适,达到人机协调、人机匹配、审美等的更高层次追求的过程。与当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健康形势相比,我们国家至少落后这些发达国家 40~50 年,我们主要还处于集中经历减少控制伤亡事故的阶段。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健康了,但是发展极不平衡,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重视职业健康工作,还处于低端水平。 当前,我国职业健康形势依然很严峻,大约有 2500 万劳动者从事脏、乱、差的工作,在大多数作业场所存在不同程度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有毒有害气体、高温高湿等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威胁。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尘肺病患者累计 50 多万,并以每年新增 1 万多例的速度发展。而且,这个统计的数据还不完整,很多职业病患者没有纳入,国家相关部门也明确规定,到“十二五”末,地方要达到职业病 80% 的申报率,由此可见一斑。 职业危害较突出的主要是有色、冶金、煤矿、材料、建筑等行业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人口、企业众多,企业发展严重不平衡,除少数大型钢铁、矿山、冶金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状况较好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职业健康问题突出,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较差,存在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二是劳动保护设施很不完善,个体防护不全,职业危害因素点多面广,防治很困难,投入也很大。三是劳动者缺乏保护意识,职业健康知识欠缺,再加上职业病一般形成发展时间较长、难以发觉,因此劳动者本身也就容易忽视职业健康,而企业经营管理者更难自觉重视员工的职业健康。四是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申报、登记等制度难以落实,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者长期处于弱势一方,没有底气与企业谈条件,因此这也需要国家对劳动者加大保护力度。另外,部分企业采取轮换工制,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辞退或换岗,有的企业甚至直接作假,借此来逃避、推脱企业责任。 虽然职业健康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不断提高职业健康水平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矢志不移的工作。当前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全方位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国家应该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二是国家要尽快进行职业健康卫生全面调查,要像人口普查一样进行,对于采矿工业、石油开采与加工、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纺织工业、塑料工业等重点行业要重点普查,尽最大的能力摸清职业健康的底子。三是个体防护也要到位。 从长期来说,职业健康之路任重而道远,因此要明确职业健康长期任务。一是完善职业健康卫生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检查、登记、申报制度。二是要开展全员职业健康卫生知识教育。三是要严格实施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和“三评价”,大力治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四是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科学研究,主要研究职业病的发病模式及特点、作业环境的评定、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危机预警系统、个体防护装备技术。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2387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五十: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热度 5 老李 2013-1-28 17:37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五十: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五十: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李 侠 这几年由于教学的原因,看了几本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书,再加上最近正在做的一点东西,又翻看了一下涂尔干的著作。手头这本涂尔干的《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看书上的题字是 2004 年 9 月 16 日购于复旦北区小书店,算来已经有十个年头了,今天终于把它看完,不得不说这本 110 年前写的书( 1900 年左右),至今仍不过时,如此看来一本好书的生命力是持久的,换言之,文字的生命里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不付出辛苦的工作总是没有价值的。 涂尔干( Emile Durkheim , 1858-1917 ,有人把它译为杜尔克姆)是近代法国最伟大的社会学家,被称作社会学之父。涂尔干被认为是早期社会学的三大巨头之一(其余两人是马克思与韦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确立了社会学做诶一门学科的地位:社会学不是任何其他科学的附属之物,它自身就是非常清晰的、自治的科学( Sociology is, then, not an auxiliary of any other science; it is itself a distinct and autonomous science.—mile Durkheim ) 我印象中他的著作的中译本大多是渠敬东博士翻译的,译文质量很好。(说到渠敬东博士,还有一则旧事值得记录一笔,当年我读博士时,无意中从图书馆看到渠博士的一本著作,写得非常漂亮,就冒然去信索要,后来渠敬东博士真的寄一本他的著作来,一直无缘当面答谢,有机会相聚一定小饮两杯,以示感谢)涂尔干关于分工、自杀以及社会学方法论的研究都是开先河之作,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如今用的已经泛滥的“失范”概念就是人家提出拉的。手头这本《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是作者死后于 1950 年出版的。全书分三大部分:其一,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主要探讨了公民道德的起源、财产权、契约权等问题;其二,伦理学与道德社会学,通过对四个伦理学家观点的分析,开拓了一门新学科:道德社会学;其三,书评与讨论。这部分对一些争议与关键概念做了细致的阐述。具体内容就写不说了,留给读者自己品味。客观地说,这本书并不好读,但是越是这样的书,其营养越高。下面辑录几则读书笔记: 1 、 天才的观念,无需浇灌就能绽放,是快乐造成的结果,与长年累月的手工劳动相比,这种观念所蕴含的价值要大得多。 P224 【涂尔干在这里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的说法,他认为:劳动量并不能确定物的价值;物的价值是靠社会来估价的】 2 、 我们通常会区分两种迥然不同的义务:在我们看来,一种是由公平决定的义务,一种是由仁爱决定的义务。在公平中,也有进一步的区分,即分配公平与交换公平。 P227 【想想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的工作,主要在于通过正义原则保证分配公平,而他的同事哲学家诺齐克则要求机会公平。从这种线索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思想的进步都是有理论渊源的,最初的一个思想火花要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终于燃烧起来,只有在此基础上推进,文明才会成为可能】 3 、 社会和政治组织的整个体系是通过个人之间直接交流的作用与反作用而得以进化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种体系开始瓦解而没有其他体系取代它的时候,社会生活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返回到其原初的起源,即个体之中,另起炉灶。 P111 【社会组织与政治组织奔溃以后,短期内,社会重新进入霍布斯所谓的“自然状态”——即践行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的“丛林原则”,这种状况是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重建秩序就是整个社会唯一的选择,这种状况很容易达成共识,尤其是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不过,遭遇过渡阶段是异常痛苦的事情】 4 、 遵从法律的真正根源,实际上是对事物之间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明确表达。因为法律是一种善的东西,也就是说,法律与事实的性质是相称的,因为法律应该如此,我们信任它。 P113 【通常我们认为尊重法律是源于对惩罚的恐惧,其实这种认识仅是表层理解,最内在的原因是:法律是对事实的正确表征,遵守法律能够感受到善,而善是会带来内心幸福感的。同理,如果一项法律制定背离了对于事实的正确表征,那么这种法是邪恶的,我们有权利反抗它,这里的难题是如何界定法律是与自然相符的?谁来决定?所以,民主在这里又一次必须出场,我们不需要那些无授权的代理人】 5 、 我必须尊重同类的生命、财产和荣誉,即使他们不是我的家庭或国家的成员。在整个伦理学中,这是最为普遍的领域,因为它独立于任何局部的或伦理的条件。从概念上说,它也是最崇高的。 P115 【必须排除任何人为的设定,排除特殊的群体的特权。所以,阶级的划分是很成问题的。中国文化中缺少这一课】 6 、 随着文明的进步,杀人的事件越来越少。国家的文明程度越低,杀人的现象越普遍。 P119 【涂尔干的这个结论很有意思,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是落后的地区,犯罪率越高,好人越不愿意去,而好人越不愿意去,导致该地区越来越糟糕,这是一个悖论。再引申一下,贫困地区也是同样,因此,还富于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管理者而言,提升当地文明意义重大,所以统治者采取愚民政策是非常邪恶的念头,表面上易于治理,其实留下了更大隐患。从愚民到暴民只一步之遥。】 7 、 以国家崇拜为基础的情感本身反而会激发杀人的欲望。 P120 【集体感强的国家杀人率比较高,个人主义强的地方反而会很少。这也就是涂尔干统计天主教比新教杀人率高的原因所在。这种犯罪是由反思匮乏、本能的恐惧和冲动造成的】 【括号里文字是笔者当时的一些点评,黑体部分是涂尔干文字,以及页码】 关于书籍信息:涂尔干著,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出版。 难度系数: 3.5 定价: 24 元 适合人群:所有对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感兴趣的人 2013年1月28日傍晚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就是涂尔干教授,来自网络,没有任何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6575 次阅读|7 个评论
李娜: 真正的职业精神
ssglwu 2013-1-27 06:57
李娜: 真正的职业精神
吴国林 北京时间 1 月 26 日,在澳网女单决赛中, 中国金花 李娜先胜一盘的情况下 第二盘 和决胜盘两次遭遇扭伤脚踝危机,一度摔倒后脑,最终不敌阿扎伦卡痛失冠军。 (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不少人对李娜的一些观念有一些微词。有人说她,怎么没有在获奖时,把感谢祖国放在说词之中。事实上,她以她的行动而不是言词证明:她热爱她的专业,热爱她的祖国。正如科学没有国界,体育技术也没有国界。这种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 这次 李娜在一次救球中摔倒,头部重重着地,经过短暂的治疗后 , 李娜微笑着重新回到场上,她的笑容都会永远地留在人们心中,她展现了冠军的风采,她是一个真正的斗士。 在镜头前,听到记者说看到姜山挺高兴的的时候,李娜就再也忍不住了,足足哭了一分钟才开口说话: “ 其实怎么说,特别想赢得一个冠军当做结婚礼物送给姜山,但其实真的已经在场上尽力了,遗憾会有,但真的尽力了,可以原谅自己了。 ” 当听到今天多家电视台都在直播本场比赛时,李娜再次落泪表示: “ 其实能够从低谷在走到今天这样的舞台,是个特别漫长的过程,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心酸,比如我的团队,只知道是个不容易的过程,但是具体过程是什么他们没办法体会到。今天离冠军只差一小步,但是可以看出很多好的方面,毕竟自己有进步了,对冠军的渴望还在。 ” 我也希望李娜的这种职业精神,能鼓励中国的自主创新与创始创新!
个人分类: 追求真善美|2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加拿大最有发展前进的十大专业
brbaba 2013-1-26 22:26
第一:会计学 Accounting 会计学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都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专业,会计理论世界都是通用的,每个企业都需要会计,加拿大是一个税收十分完善的国家,学习会计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找到一份工作,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和家人每年保税。在加拿大学习会计,有三个发展方向CA(Chartered Accountants)特许会计师,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s)注册管理会计师,CGA (Certified General Accountants) 注册会计师。每一个方向针对不同的岗位,在公司中也发挥不同的作用。除了会计师,很多学会计的学生还有其他的选择方向去发展。 第二:金融学 Finance 同会计学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学习金融学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岗位比较多,例如: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在加拿大学习金融学的同学,也有两个发展方向,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许金融分析师,CFP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国际金融理财师。由于会计学和金融学在大学的前年,很多课程都是一致的,有一些金融学毕业的学生也去考注册会计。 第三:精算学Actuarial science 和前两个相比,这一学科是在数学系下面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的都是些大的金融和保险公司,政府退休养老基金部门,尤其是保险公司,需要大量的精算人才算出金融保险产品的回报比率。在加拿大学习精算的同学的发展方向是注册精算师(Enrolled Actuary),并分为两个阶段正式精算师(FSA)资格和准精算师(ASA)资格。 第四:统计学Statistics 和精算学一样,这一学科也是在数学系的下面,学生毕业后,大多首选政府部门。加拿大的许多政府部门都需要统计学的人才,例如:农业部,工业部等。由于数学对于北美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读下来比较困难,大多数的北美学生数学很差,而统计学是有大量数学组成的,所以每年毕业的本地学生不多,大多是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在学习这一科。所以有很多统计学毕业的学生被加拿大政府部门录用。 第五:酒店管理专业Hotel Administration 酒店管理专业适合数学不太擅长的学生,这一学科不会涉及太多的数学,只有一些基本的会计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论是本科的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专科的酒店管理专业,有设有实习,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工作。加拿大是一个旅游国家,拥有很多好的旅游景点,例如:班夫公园,魁北克城,温哥华,渥太华,尼加拉瓜大瀑布爱德华王子岛等。这些经典拥有很多的酒店,酒店的档次都在三星以上,一个酒店的大堂经理,薪水可以达到5W-7W加元。 第六:电子工程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Electronic Engineering 在北美学习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一个是建筑业,另一个是工业。这门学科更注重实践经验,大多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希望将来可以考取一个电工牌照,拿到电工牌照后,一小时的起薪大约在35/小时-45/小时。加拿大大学在这个学科上都设有实习Co-op,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信任,大多在完成了学业,就找到了工作。 第七: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 加拿大与美国相邻,美国是制造也发达的国家,汽车制造最为发达,不仅美国公司在加拿大开设生产厂房,很多日本的汽车公司也在加拿大设产,例如丰田Toyota。所以学习机械工程的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找到大型的汽车制造公司的工作,薪水非常可观。 第八:建筑学(Architecture) 加拿大的建筑学非常的严谨,这还来源于一个真实而又悲惨的故事。1900年,魁北克大桥开始修建,横贯圣劳伦斯河。为了建造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梁,原本可能成为不朽杰作的桥梁被工程师在设计时由500米忘乎所以得增长到了600米。1907年8月29日下午5点32分,当桥梁即将竣工之际,发生了垮塌,至少75人死亡,多人受伤。事故调查显示,这起悲剧是由工程师在设计中一个小的计算失误造成的。1913年,大桥的设计建造重新开始,可历史并没有给人以血的教训。1916年9月,由于某个支撑点的材料指标不到位,悲剧再一次重演。这一次是中间最长的桥身突然塌陷,造成10名工人死亡。1917年,在经历了两次惨痛的悲剧后,大桥终于建成通车,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悬臂跨度大桥。1922年,加拿大七大工程学院出钱将倒塌过程中的所有残骸一并买下,决定把这些钢条打造成一枚枚戒指,发给之后的工程学院毕业生。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那些钢条并没能被打造成戒指,于是学院重新寻找新的钢材代替。为了铭记这次事故,也为了纪念事故中的死难者,戒指被设计成如残骸般的扭曲形状。后来,这样的传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而那一枚枚的工程师之戒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戒指。它们被戴在工程师常用手的小指上,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告诫。它们不是金,不是银,却无比珍贵。它们是几十名死难者的血肉,是工程师心里的警钟。它们不及钻石珍贵与永恒,可是它们却随时提醒着工程师所背负的责任。工程师身上担负的他人脆弱短暂生命的责任。 建筑学毕业的学生,大多回去加拿大的建筑公司,由于中国移民的逐渐增多,中国人非常喜欢买房,炒房。有很多的中国房地产商看中了其中的利益,我在多伦多居住的时候就见到了好几处有中国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这些公司大多愿意雇佣中国学生。 第九:计算机科学专业Computer Science 对于计算机专业,一致都是中国学生比较喜欢的专业,不过大多数都在学习计算机编程专业,如果有过计算机编程工作经验的同学就会知道,编程类的工作十分辛苦,随着年纪的增加,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并且这一行业竞争十分大,总有新人补上,与你竞争。所以,建议同学可以选者偏向于研究的Computer Science,不仅可以一直读到博士,还可选者一些区别于编程类的工作,例如:QA(QUALITY ASSURANCE)。北美有很多大的软件公司和电脑公司,QA在其中的主要责任是给电脑编程人员挑错,找出软件中的BUG,使软件可以顺利运行。相对于编程工作,有上升空间,薪水也高,工作强度不大。 第十:护士专业Nursing 在加拿大,这一专业很受中国学生欢迎,主要是工资高,福利好,工作时间相对灵活。护士受人尊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有丰厚的工作报酬,起年薪一般为5W加币,工资会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护士工作时间很弹性,可以上夜班或白班,或者做兼职,加班有1.5倍工资,一般是工作四天,休息五天。由于美国护士待遇比加拿大还要高,导致大量年轻护士到美国工作,护士大量流失,所以在加拿大学习护士专业非常容易就业并且工作稳定,没有失业风险。但是对于国际生来说,目前此专业仍非上上之选,至少在申请加拿大院校初期,专业还是建议以相关领域为好,一是语言上的要求非常高,二是护士课程需要非常多的基础课程来支撑,对于初到加国的国际生来说,压力过大,很容易形成一些负面的效果。所以,选择需谨慎,择业要理性啊!
个人分类: 其它|3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师的黑色幽默
seawan 2013-1-14 12:24
昨晚回家,一民警迎面巡逻而来。 突然对我大喊:站住! 民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我答:师爱。 民警:新课改的理念是什么? 我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民警:你可以走了。 我答: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 民警:年底深夜还在街上走,寒酸窘迫的样子,不是小偷就教师。 ======== 1、早起的是教书的和收破烂的; 2、晚睡的是教书的和按摩院的; 3、不能按时吃饭的是教书的和要饭的; 4、担惊受怕的是教书的和犯案的; 5、加班不补休的是教书的和摆地摊的; 6、说话不能错的是教书的和主持节目的; 7、有人出事后半夜也要爬起来的是教书的和开救护的; 8、加入了就很难退出的是教书的和黑社会的; 9、放假不能回家的是教初三的和犯罪仍然在逃的。 哎……,教书的的你到底是干啥的? 谨一此文献给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全体同志。 Open in Google Docs Viewer Open link in new tab Open link in new window Open link in new incognito window Download file Copy link address Edit PDF File on PDFescape.com Open in Google Docs Viewer Open link in new tab Open link in new window Open link in new incognito window Download file Copy link address Edit PDF File on PDFescape.com
个人分类: 幽默|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愿每位农业科学家都敬畏职业伦理(新年献词)
热度 1 tongpingya 2013-1-2 15:32
祝全国农业科研人员新年快乐! 向农业科研人员表达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敬意,为新的一年共勉科研丰收。 第一,坚守岗位,忠于职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科学家最宝贵的是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迄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是沧海一粟。宇宙浩淼无垠,大自然丰富多彩,知识的旧领域深不见底,知识的新前沿层出不穷。 科学研究,贵在求真。虚心使人进步,务实赢得尊敬。 科学研究无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循序渐进。 第二,言而有信,言而求真。科学家既要敢言又要慎言,为正义而言的人才是真正的言者,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言者是不易的。不要谎言,不要放言。谎言与假话有一条铁律,只要你说了第一句谎话,你就要不停为了圆谎而继续说第二句、第三句。谎言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终有失控的一天。届时受到伤害的,往往是无辜的人,而更主要的还是你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人,会使你受益终生! 第三,廉洁自好,远离浮躁。农业科研领域充满浮躁和喧嚣,科学越来越难以找到宁静的圣坛。科研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坚守心灵、精神和生命的安静,特别是位高权重的科学家,莫要染指商业,莫要为产品宣传,莫要为利益集团佩带“光环”。科学家应该做科学家的事情,商业化的事情也要操心的话,科学家就不是科学家了,最后会不尊重科学欺骗社会。 科学家要远离游戏性,拒绝表演性,超越名利性。 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希望 这样的科学家越多越好,由于知识的去神秘化、普及化及科研的专业化,科学家的社会荣誉与社会地位,已越来越少来源于尊贵的身份和地位,而越来越多地取决科学家对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的持守。农业科学家的尊严,主要来自对职业伦理的敬畏。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先贤对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亘古常新的解读。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有些人读自己的历史读得何其草率!愿每位科学家都致力于专业主义、敬畏职业伦理,才能在科学研究事业上做出贡献。 在我们共向 2013 年迈进之际,祝愿身体健康,科研丰收!
个人分类: 农业评论|3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算命这一职业
热度 3 outcrop 2012-12-21 14:37
算命这一职业一直默默填充着我国心理咨询这一空白。——空空 我觉得很有道理,哈哈~~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353 次阅读|6 个评论
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censambao 2012-12-12 00:14
每逢毕业季节临近,毕业生们忙着准备简历,准备在大千世界里找到立身、谋生之地时,都要面对一个职业选择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时刻。很多人都分不清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在求学阶段就不清楚,也就导致了不少人盲目投资求学,随大溜追求高学历,致使后来所学的不是自己的专长,甚至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这种学习投资对个人职业发展帮助甚小,负面效应颇多。学不由衷必然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术业也难专精。学生阶段尤此,工作后岂能180度大转弯? 其实,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这个重要问题的考虑和认识不够,又是广大中国青年的普遍弊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博士还算不上科学家,当随性追求自己的爱好时又要面对外界的种种评论。中国的读书无用论,其实也源自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中小学的老师们不能慧眼识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在遗憾。 这么个重要的普遍问题,其解决关键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自我认识的教育,年轻人要多看书,多反思自己。但是,现阶段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实中,很难做到“个人的特长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后的职业还是做自己的特长方面的工作”。是这样的,我们都很难做到这样,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三种靠近一些,不要一辈子都这样。 我们说,特长与我们的出生天分有很大关系,有些人从小就能歌善舞,有些人从小就天资聪颖,擅长理数,等等。爱好呢,与我们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受父母的影响而喜欢琴棋书画,或者受影视的影响而沉醉于明星影视,等等。而职业,是我们最终要干的工作,理论上讲,是我们几十年来教育投资后所要厚积薄发的行业、岗位。如果说,在自己的职业上不能收获超过投资的回报,那还寒窗数载、血泪与金钱并投干啥? 因此,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我们不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我们千万不要就这样沉沦,对工作怨声叹气。我们依旧要有敬业精神,依旧要做好工作,努力使自己对职业发展产生兴趣,甚至形成新的特长。当我们的特长、爱好和我们的工作逐步融合时,那也就是我们职业发展成功之际。 后记:新年将近,以此文谨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有新认识,人人都有新气象,事事都有新发展。
个人分类: 科研教育|5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对职业怎么看?
热度 1 gl6866 2012-12-10 19:25
学以致用是中国一向所主张的。可是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最近一些年来却对这个传统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一味强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大学、考公务员等等。这些都是一些错误的理念。人们接受教育最终是要回报社会,在汇报社会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缘故,专业设置扭曲,往往让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怪圈。无论是对家庭或学生个人而言,都是很大的损失,更不用说对社会了。都说人才重要,可什么才是人才?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美国在这方面似乎做的要比中国更细致一些,尤其是它的统计数据,可以相信基本还是准确的。美国是个典型的民富国贫的国家,政府靠借债过活,美国人并不太倾向于当公务员。读博士似乎更是难有出路,倒是有些使用的技能在市场社会中能站稳脚跟。现在就来看一下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并非学科学才是唯一出路。从事科学研究是一种职业,而其他行业也是,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是很精彩的。 根据美国劳工部旗下劳工统计局(BLS)每年搜集的数据,本文找出了19种最令人吃惊的年薪达到六位数的工作。美国劳工统计局向各企业发函调查相关信息,由此统计出的《职业就业率与薪酬估测数据》报告在每年春季发布。要进入我们这份榜单,上榜行业至少要有10%的从业者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下面是全美最出人意料的20种高薪职业。 一、 舞台表演化妆师。 他们的工作是为表演者化妆,以反映他们所饰角色的年龄、设定与状态。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2.005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371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2,040 收入最高的州:纽约 二、 科技类撰稿人。 很好理解,这是一群能够撰写科技类材料,如设备说明书、附录或操作与保养指南,可能辅助布局设计工作的人,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写作技巧。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0.225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728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4.512万 收入最高的州:加利福尼亚 三、 赌场经理。 博彩业在美国也是相当发达的,拉斯维加斯、大西洋城等都有很有名的赌场,赌场经理虽然不是老板,但也算是职业经理人,主管筹划、指导或协调赌场内的赌博业务,可能参与赌场规则的制订。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684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7.478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3,570 收入最高的州:新泽西 四、 高等教育阶段家政教师。 说白了,这道有点儿类似于我国那些遍地都在办各种班。只不过他们的叫法不同而已。另外,美国是发达国家,教的东西也不同。诸如儿童保育、家庭关系、理财、营养和其他与家务管理相关的课程,包括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也包括那些教学和研究兼顾的人士。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065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808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5,490 收入最高的州:加利福尼亚 五、 船长、船副和领航员。 需要资质才能有资格上岗从事海事工作。他们指挥或监督船舶及拖船、渡船等其他水上交通工具的运营,必须持有美国海岸警卫队发放的执照。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928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7.176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3.022万 收入最高的州:罗得岛 六、 艺术指导。 所谓的艺术指导,主要是指为印刷、电视节目或广告等视觉沟通媒体制订设计概念与呈现方式,指导员工从事艺术工作或布局设计的工作。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6.662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9.55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3.068万 收入最高的州:纽约 七、 运输检查员。 这是个很重要的职业,检查与货物或人员的安全运输有关的设备或商品,包括货物检查员等铁路运输检查员、铁道检查员及其他运输工具(除非另有分类)的检查员。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021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577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2.481万 收入最高的州:华盛顿特区 八、 广播电视新闻分析师。 分析并非目的,而是通过分析、解读并播报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新闻为进一步潜在的客户如广告商提供宣传效果。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5.953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7.637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5,200 收入最高的州:佛罗里达 九、 农场主、牧场主及其他农业经理人。 农业在美国是第一大产业,虽然在土地上工作的人很少,但仍然需要有人做些诸如筹划、指导或协调农场、牧场、温室、水产养殖场、苗圃、林地或其他农业设施的管理或运营,或许会招聘、培训及监管农业工人或以合同方式获取服务,以完成所管理的农业业务的日常工作,或许会参与或监管种植、培育、收获、融资及营销活动。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215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7.001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3,340 收入最高的州:堪萨斯 十、 保险销售代理。 这类人直接面对客户,做好了相当不错。在中国卖保险的如果卖好了也是不错的。推销人寿、财产、意外、健康、机动车或其他类型保险,可能受雇于保险公司,也可能充当独立经纪人或将客户推荐给独立经纪人。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53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297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3.2178万 收入最高的州:罗德岛 十一、 小学与中学教育管理者。 这些工作不属于学校本身的工作,不过对课外活动则需要他们进行筹划、指导或协调公立或私立小学或中学的学术性、管理性或辅助性活动。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2.866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9.02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22.281万 收入最高的州:新泽西 十二、 撰稿人与作家。 编剧就属于这样的人,原创及准备剧本、故事、广告或其他书面材料。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574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806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4.093万 收入最高的州:加利福尼亚 十三、 电影与视频剪辑师。 剪辑电影、视频或其他媒体中的移动图像,或许会在剪辑图像的同时剪辑或同步声音。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2.625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669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2.073万 收入最高的州:加利福尼亚 十四、 人力资源经理。 管人的人,他们要筹划、指导或协调某个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类活动与人事。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6.931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10.86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8.175万 收入最高的州:新泽西 十五、 仲裁员、调停人及调解员。 庭外和解无论是在美国和中国都是一条不通过律师而解决纠纷的中介。尤其是在美国这个号称“律师治国”的国度,聘请律师和走法律的道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通过对话辅助谈判及冲突解决,在法庭体系之外通过各参与方的一致同意解决纠纷。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3.757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7.555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6,880 收入最高的州:加利福尼亚 十六、 多媒体艺术家与动画制作师。 使用电影、视频、计算机或其他电子工具及媒体,创作特效、动画或其他视觉图片,用于电脑游戏、电影、音乐视频或广告等产品与创造物。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0.937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806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2.84万 收入最高的州:加利福尼亚 十七、 电梯安装与维修员。 这可是地地道道的“蓝领”!他们的工作是组装、安装、维修或养护电动或水力货运或客运电梯、自动扶梯或升降机。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0.575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7.356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2.044万 收入最高的州:马萨诸塞 十八、 信贷员。 评估、批准或推荐商业性、房地产或信用贷款,就借款者的财务状况及还款方式提出建议。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信贷员和代理人、收款分析师、贷款服务人员及贷款审核专家。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1.545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6.796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28.453万 收入最高的州:纽约 十九、 高等教育阶段艺术、戏剧及音乐教师。 特殊技艺的教育,大都在文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他们教授戏剧、音乐和艺术方面的课程,艺术具体又包括美术与应用艺术,如绘画与雕塑、设计与手工艺。包括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也包括那些教学和研究兼顾的人士。 收入排在前10%的从业者平均年薪:12.488万美元 总平均年薪:7.266万美元 从业者总数:9.003万 收入最高的州:纽约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1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摔与不摔间的职业操守
热度 3 yllu 2012-12-10 12:45
昨晚看英超,看到很有趣的一幕,记下来(我这是要逆天了,竟然在科学网上谈足球,呵呵,好吧,为了表示对科学网的尊重,以及表明我自己很清楚这里不是某个足球论坛,我将来一点生拉硬扯的发挥,哈)。 但凡知道点足球或者英超的同志都知道现在曼联对曼城是个什么级别的比赛吧。同城死敌,英超一哥之争,新旧霸主碰撞。这是背景。 话说曼城主场,1:2落后,62分钟时曼城一个很好的反击机会,前锋特维斯拿球突入禁区,高速带球过程中受到曼联后卫贴身骚扰,曼联后卫有犯规的动作,特维斯也是踉踉跄跄,此时只要摔倒,必然点球。搞笑的是特维斯就是不倒,我跑,我闪,我躲,最后在身体已经失去重心的情况下完成了没有威胁的射门,射门后竟然还是跌跌撞撞没有摔倒。 连北京台的评论员也不淡定了,惋惜地喊,摔啊,摔啊,怎么不摔啊?曼城教练老帅哥曼奇尼更是在场边气得乱叫。 我对特维斯一直是不太感冒的,只是那个时候觉得这个阿根廷男人非常非常可爱。前锋在禁区里摔与不摔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假摔到处有,像这样可以摔却打死都不摔的却不多见,呵呵。 作为一名前锋,唯一愿意做的就是用脚把球送进球门,而不是其他,这股子单纯的倔劲儿是令人敬佩的职业操守。 从事科学研究的大牛、小牛、小青椒们,关键时刻,to be or not to be,你摔还是不摔呢?什么才是你最珍贵的坚持?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873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的心理准备
Bobby 2012-12-4 16:58
如果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就已经厌倦科研,不想“彻底的专业化”,对科研没有热情、没有迷狂,而且还在算计“读博还是不读博”对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更有利,那就可以放弃“学术研究”了。 马克斯 · 韦伯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说: “学术已达到了空前专业化的阶段,而且这种局面会一直继续下去。 无论就表面还是本质而言,个人只有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才有可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真正完美的成就。 凡是涉足相邻学科的工作——我这类学者偶尔为之,像社会学家那样的人则必然要经常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他充其量只能给提出一些有益的问题,受个人眼界的限制,这些问题是他不易想到的。个人的研究无论怎么说,必定是极其不完美的。 只有严格的专业化能使学者在某一时刻,大概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一项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成就。今天,任何真正明确而有价值的成就,肯定也是一项专业成就。 因此任何人,如果他不能给自己戴上眼罩,也就是说,如果他无法迫使自己相信,他灵魂的命运就取决于他在眼前这份草稿的这一段里所做的这个推断是否正确,那么他便同学术无缘了。他绝不会在内心中经历到所谓的科学“体验”。 没有这种被所有局外人所嘲讽的独特的迷狂,没有这份热情,坚信“你生之前悠悠千载已逝,未来还会有千年沉寂的期待”——这全看你能否判断成功,没有这些东西,这个人便不会有科学的志向,他也不该再做下去了。因为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不能让人怀着热情去做,那么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值得做的事情。 ” “ 我们每一位科学家都知道,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在 10 年、 20 年或 50 年内就会过时。这就是科学的命运,当然,也是科学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这种情况在其他所有的文化领域一般都是如此,但科学服从并投身于这种意义,却有着独特的含义。每一次科学的“完成”都意味着新的问题,科学请求被人超越,请求相形见绌。任何希望投身于科学的人,都必须面对这一事实。科学的伤口由于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肯定会在很长时间里继续有着“使人愉快”的重要作用。”(罗久蓉 钱永祥等译,详见《学术与政治》)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与职业选择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2-12-3 21:15
我们在小时候,总有很多理想。但是在我们长大了之后,做的职业又有多少是和小时候的理想相一致的?这里有很多因素,有些因素并不是我们个人能够左右的。但是人们最后从事的职业,有的是自己满意的,有的是自己不太满意的。我们在小时候的理想对于我们后来的职业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呢? 刚上小学的时候,正是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的时候。所以,那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把做科学家作为自己将来的理想。其实,当时的电影故事片都有很多打仗的情节,所以男孩子长大以后想当解放军也是主要的理想之一。说起做科学家,只是受到那个氛围的影响,并不真的了解什么是科学家,并不知道科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孩子们只是觉得科学家很了不起,很受尊重,别的也就不知道了。 经过想到科学家和解放军的阶段,再大一点,这类理想就有可能具体化一些了。比如,我在小学高年级时就想过长大以后当科学家、当老师、当考古学家。那时,其实不知道考古这个词,当时在写作文时是想当历史学家。作文里写道,在挖掘文物时发现一件瓷器,上头还写着“唐明皇某某年”之类。今天看来,这个作文写的这个情节何等可笑,根本没有一点历史知识。如果真是唐高宗时代的东西,应该会写“天宝某某年”之类,既不会有“唐”,更不可能会有“明皇”这样的字眼。 文革时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希望能够参加解放军。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不是所有的青年都能如愿以偿的。家庭出身只能是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的年轻人才是唯一的征兵来源。后来当了工人。其实当工人也曾经是我的理想之一。那还是在上初中时,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话剧录音剪辑《千万不要忘记》。话剧的场景发生在一个电机厂内,所以听了这个节目之后,我就向往到电机厂去当一名工人。中考时,第一志愿就报考了一个带有电机校名的中专学校。毕业后,虽然没有分配到电机厂,但也是在一座工厂里当了工人。这算是实现了理想了吗?看上去是,但实际上好象又不是。 后来有机会上大学了,这时反而没有什么理想了。什么事就都走到哪儿算哪儿了。上了大学,毕业后会干什么?在那个时候真还没想过。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原单位。工作很轻闲,可是没有意思。于是就想改变。曾经找过一个在大学里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看看能不能帮我调动到一个学校里当老师。但是光是找人说句话,肯定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就想考研。那时候,说是岁数不小了,可是在考研选专业上,还并不是很理性的。最开始想考任继愈的宗教学,可是那年宗教学不招生,于是就改专业,想考欧洲哲学史。可是这个专业招生人数少,我的专业课考试成绩也就那么回事,不理想。当然也就没戏了。后来,专门跟我写毕业论文的导师咨询请教,导师告诉我考原理吧。这么着,就改成考原理了。研究生毕业后,本来还要读博士,但是学校不同意,说现在缺师资,你还是留下来先教书吧。 话说到这儿,这个职业就算确定下来了。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我的理想与我最终的职业有什么关系呢?说没有关系吧,也不像是这样。毕竟小时候有过当老师的理想。说有关系吧,只是那时候的想当的老师只是中小学老师的形象,没想到要到高校当老师。所以,这里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也有外在的阴错阳差。 其实,人在早期确立的理想,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至于将来能不能实现,那是有很多因素来影响的。也许,我们原来想象的理想,并不一定真的适合我们。在我们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我们在选择,而社会上的各种行业也在选择我们。我们想做的,有可能做不成。我们不想做的,倒有可能落在我们的头上。当然,你面对不想做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做。但是当你面对生存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时,你即使想拒绝也难以下决心。无奈、违心,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选择职业时的心理状态。 有时候,也许你最终的选择并不是你最满意的,但是在你真的深入到这个职业之后,有可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有可能发现其中的惬意。那么这样的职业就有可能成为你的理想,你理想的职业和工作,而且甚至有可能成为你的事业了。 有的人可能最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干上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但是一到具体的琐事,也有可能产生某种厌烦,甚至最终可能离开这样的工作。当然,也有的人为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烦恼阻挡自己对工作的热爱。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过去说,干一行,爱一行。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一定的无奈的成分。因为那个时候个人的自主选择余地很小。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
66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数据科学家是最具吸引力的职业(五个理由)
xupeiyang 2012-12-3 14:28
5 Reasons "Data Scientists" are Sexy Data scientists have earned bragging rights to the moniker “world’s sexiest“ for many reasons. 五个理由 http://smartdatacollective.com/dashboard-advisor/87646/5-reasons-data-scientists-are-sexy?ref=node_related_posts
个人分类: 数据科学|23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辅导员:悲催的职业
热度 3 max674086970 2012-11-26 15:51
辅导员一个悲催的职业,集万千责任与一身,学生的点滴都凝聚着辅导员的辛酸与付出。可是,有谁理解辅导员心底里的苦楚与心酸?一切正常算是辅导员该做的,出一点问题,接踵而来的便是一连串的职责与谩骂。付出的时候,做事的时候,动不动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获得的时候,享受的时候,没有人想得到辅导员
232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79)中国政府对转基因政策很明朗
sz1961sy 2012-11-25 20:26
那位 jiaxing9 职业挺转基因人士又来留言了,不过,这次是搬出中国政府对转基因政策教训本人,好,咱们就有话直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0do=wallcid=2277238goto=new ): jiaxing9 2012-11-25 19:12 1. 博主回复(2012-11-25 10:31): 您这种职业挺转人士,除了讲不出专业外,就是网络恐怖主义的政治恐吓。别口口声声讲科学。 我知道的转基因真相比您多很多,那是您想象不到的事。 BTW 我一举笔可以删您这种恐吓式留言,但是:先留作一个标本 jiaxing9的回答 : 我这种跟贴也叫“网络恐怖主义的政治恐吓”?你们只许自己给别人打政治棒子, 不许别人反击的政治恐吓分子对我的事实求是有点不适应吧。。 你既然知道转基因真相很多, 作为一个媒体记者, 就要挺身而出公开揭露, 如果你揭露的是真实的, 我挺你。 但你一方面说知道很多什么转基因真相, 又不给出给出真相, 难道是在做舆论恐吓?你要删, 尽管删, 那是你的权利, 我不会因为你的恐吓而不表达我的观点。 注意:我在这里用恐吓这个词是因为你先用了这个词, 我多次声明过, 摆事实,讲道理, 举证据。 如果要攻击, 我奉陪。 2. 博主回复(2012-11-25 10:33):如果您是专业人士,讲解一下中国《粮食法》加了不允许GMO的不科学之处。 jiaxing9 回复 : 你最好先去查阅一下知道中国《粮食法》的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主席令第81号),这是江主席在1993年签发的,胡主席主政时的2003年修正后经全国人大立法批准的国家法律。这个由主席手令签发出台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了农业转基因生产的合法性。这是中国最高领导的手谕,明确指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及其他应用的合法性,即必须依照国家规定,严格实行各项安全控制措施”,意思就是说任何作物都可以做转基因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我的理解就是销售),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法规来执行。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一直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的,如果有违反这个母法的行为,欢迎你举报。 好了, 我已经看出来你没有胆量与我在摆事实讲道理据证据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 用”举手就可以把我的观点删除“的恐吓手段来威胁,来处理你回答不了的事实, 我没有兴趣与一个只会用恐吓手段,威胁辩论对手的人做讨论和争辩,也不想跟一个不肯回答对手陈列的事实做回答的人做争辩。 你如果心虚。不想让人看到我说的事实, 你尽管删, 反正截图和转换为PDF格式的2种保留方法我都做好了, 用你的话来说吧: 留证了。 拜拜, 小沈阳, 我已经知道你很恼火了, 我就不来了, 你自得其乐吧 ------------------------------------------------------ 博主回复(2012-11-25 20:20) : 一个匿名的挺转基因为职业人士,同俺讲国家法律,就您这几段说话法? 您干吗不学方舟子说法:反转基因就是反中央一号文件? 您干吗不敢说黄大肪委员在2012年两会上科技财经委员交流会上,成了温总理惟一批评,提醒他作为科学家可以研究转基因。但是,必须顾及公众的舆论,在中国要把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产业化是不可能的(旁边的农业部长连声不敢出,黄委员吓出了满头大汗!您敢现身,俺可考虑给您看一些材料)! 您想知道2011/12年两会提案中转基因主粮问题有什么变化吗?! 大言不渐,我会恼火?!就您这三角猫功夫,省省吧! 有本事学方舟子,去中宣部弄两份电文封杀光明网的转基因大视野专题,别来博客玩小把戏。 沈阳 2012年11月25日 20时26分 Res.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V演员的职业精神
热度 7 曹聪 2012-11-21 20:23
李宁兄写了篇“ 要强调理想莫如先强调职业精神 ”,令俺想起了不受CCP代表大会待见的某报的一篇报道, 说的是在美国此次大选时加州洛杉矶县加了个提案,要求AV演员在拍戏时戴套套。 但是,从业人员知道如果这个提案通过的话,对AV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该行业竭力反对这一提案的通过。 他们举出的理由很简单:从2004年以来,拍摄的35万个AV场景,没有发生一起艾滋病传播的例子! 所以,AV演员在脱衣之前,先要递交不超过14天的性病检验报告,制片人要到相关的数据库核对情况。 演员(要知道,顶级AV演员的每年可赚20-40万美元)都很自觉,因为一旦出了状况,片场要停下来,大家会迁怒于这位演员,而且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that’s unprofessional”!
个人分类: 其他|6937 次阅读|11 个评论
教师是个很卑微的职业
热度 5 controlhopeless 2012-11-19 19:09
教师是个很卑微的职业
写这个题目前,认真地查了下百度,考据何为卑微。它的意思是卑贱微小,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崇高、显赫,近义词:卑贱、低微。选了卑微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教师的职业,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的教师的确是个不崇高的职业。 网上很多文章讨论这个命题,他们的出发点是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这里,我要说说什么样的人使得教师这个职业很卑微。 1 教师们能力低下。在中国,什么人做了教师呢?郎咸平说过:“你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人在教么?在中国一般是无法适应社会的人才会沦为一个教师。”来自博主刘进平的博文: 郎咸平论教师 。虽然我不 care 他关于转基因的言论,但以上关于中国教师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是由一些无法适应社会的人来沦为的,注意是沦为的,也就是无可奈何、不幸地成为。沦为是贬义词,指道德、身份、地位、经济等方面的下降。比如,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科院优秀博士沦为中学教师。沦为教师,一方面教师地位低下,另一方面,你能说这些做老师的人很强吗?因此,结论一:教师们能力很差,差到无法适应社会。 2 教师们很龌龊,这里龌龊之意是不干净、心术不正。比如,众所周知,在高校逃课很普遍。教师在对待学生逃课这件事上,大致有两种态度:1)上课要点名;2)上课不用点名,爱来不来。我们首先分析第一种态度,点名意味着教师要强迫学生来听课,学生们为什么交了学费,拒绝享受教师的服务、选择逃课呢?这说明教师通过上课来为学生服务不被一些逃课的人认可。为了得到学生认可而不逃课,教师完全可以选则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学生认可进而上课,而不是通过点名强迫学生来听课。抱有第二种态度的老师不点名,这完全是对逃课学生的放纵。因此,点名的老师缺乏自信、讲课能力低下,点名就是心术不正的表现,而不点名的放纵意味着职业上的不作为、不干净。 3 教师们很猥琐,猥琐之意在于不阳刚,表现为不象个丈夫,做不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比如,对待这社科课的态度上,大家都知道,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对青年后生毫无益处(可能逆反),但教师们就默认这100多个学时的奇特景观。 以下教学内容(来自X部XX司2007年106号D)仅为参考,来自网络(还不能如实反映教学内容全部,担心被科学网和谐;既然已经被批评为不尊重读者,还是选择加上,以反映写此博文时博主的心情) 注:以上灰色内容是看了评论6后加上的。 4 教师很丑陋。这我就不多说了,从以下韩国电影《老师你好》可以管中窥豹、举一反三。 喜剧片《老师你好》是一部关于学生如何教导一个坏老师的故事。以下剧情介绍 (小字部分)来自百度并改写: 韩国电影《老师你好》,又名:我的老师金先生,是由韩国导演张圭成和朴秀俊于2003年导演的一部学校题材的影片。影片最大特点就是颠覆了经典模式。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坏老师如何在一群天真善良的学生群里“改邪归正”的。 KIM Bong-doo 是首尔初等学校的一个老师,尽管看起来一表人才,却实在没有什么师德。他无心任教,一心想的都是怎样才能从家长那里捞到好处,对待学生也是根据家庭的好处有偏有向。其结果就是被派往江原道的一个偏远乡村学校继续执教。这可苦了金老师,在一个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的地方,加上一群土里土气的孩子,他更没有心情教书,一心只想着怎么回到首尔,于是想尽办法让行政部门取消这个小学。没想到这些孩子各个都天真善良,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在学校被取消后,他发现自己居然有些舍不得这些孩子,而这些孩子也是一样。 下面是影片的一些截图。 金老师在索贿,嗯,瞧桌子上那熟悉的信封。 金老师为职业很骄傲。 校长要选派边远地区的教师,老师们装作不知。 学校终于被取消了,这期间,穷人家孩子的金老师从孩子们那里学到很多。 剧中的金老师由著名演员车胜元出演, 视频链接 。 以上本文已经指出和论证:教师这个职业非但不崇高,教师本人也是卑微的。因此,优秀博士成为中学教师,真的是一种沦落。 注:来自网络的图片与电影截图无其他目的。
个人分类: 教学新得|3420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当年企图“逃离科研”的经历
热度 30 cutefay 2012-11-15 16:38
看到大宝的“理想太贵,谈不起”的博文,我想起了当年我企图“逃离科研”的经历。 当时我在博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主要的准则就是:以后再也不做科研工作了。 为何当初会有这样的想法?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1、做实验科学的科研太累,每天需要做大量的实验,经常接触很多有毒危险品,而我又不是一个细致的人,做实验的时候经常犯各种笨笨的错误,以至于导致实验要重新做。我是个非常外向型的人,喜欢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此外我喜欢去思考,不喜欢动手。所以,我真的不想再做实验了。 2、看到导师做科研做得很辛苦,经常早上不到八点就到办公室,晚上10点多才回家,周末也经常呆在办公室。他工作非常敬业,主要是兴趣使然。而我对做科研又没有太大兴趣,要是我以后要天天这样干活,我受不了。 3、看到刚刚从事科研工作的师兄师姐们待遇不高,也要经常加班,科研压力太大,感觉他们做科研做得一点儿也不快乐。于是对做科研心生畏惧。 4、来自家庭的压力。虽然我父母以后有退休金,不需要我赚钱养活,但我的很多没有上过研究生甚至没有上过大学的表哥表姐们,一年收入几十万甚至更多,而我如果我做科研,那么这个全家最高学历的人毕业后才收入几千元,并且增长幅度不大,总是要忍受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虽然我本人不喜欢攀比,但是要考虑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很多朋友总以为读了博士怎么样一年也能赚个几十万,以后就是很有钱的人。他们总拿收入来攀比,有时候会让我父母在那群人面前不好意思说我的收入。 因此,当时希望找的工作特点是:1、能够发挥我的性格和能力特长;2、待遇好。因此,当时比较希望能从事管理咨询、开拓市场、行政管理类的工作。 而因为我的专业背景的问题,一个企业不大可能招一个生物工程专业的博士来做这种类型的工作。当时只有两家不大的管理咨询公司能给我offer,但由于这两家咨询公司有一些无法吸引我的原因,最终没有去。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机会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科研工作,从博士后做起。慢慢地发现,这个工作挺适合我的,因为我喜欢思考,并且爱与人打交道,所以无论是给政府部门做咨询项目,还是做一些理论研究,我都挺喜欢的,也很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以前读博士的时候,我最不喜欢周末和晚上呆在实验室里工作,而自从改行研究之后,会经常喜欢周末和晚上呆在办公室里做一些研究工作。因此,我这才感受到,我之前所谓的不喜欢做科研,只是不喜欢原来那个学科的科研,其实科研工作还是能吸引我的。因为喜欢上这类科研工作,并且喜欢做科研工作的其他一些优点(这在我以前一篇博文中具体谈过),后来博士后出站的时候,有几家管理咨询公司给我offer,薪酬都比做科研要高,但与现在的科研相比,对我来说都不具有吸引力。 所以,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改行都是可以的,不要怕晚,最重要的是改行后的工作是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此外,现在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女人,可以不必过多考虑赚钱养家的问题,所以,做自己擅长和有兴趣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赚钱最重要。 此外,现在做科研的人,大多数只是把科研当成一种职业,而不是理想,包括我自己。可能只有5%的人是真正只为了理想而做科研的;大概有20-30%的人是一部分为了理想,一部分当成职业。而剩下的大多数人,都是只把科研当成职业的。科学网上有些人看到现在年轻人因为待遇问题而不愿意做科研的时候,说年轻人没出息。我觉得,既然现在做科研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也没有必要对年轻人要求太苛刻。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17928 次阅读|81 个评论
努力挺一挺,幸福说不定很快就会悄然而至
sunbukuan 2012-11-11 18:59
20种职业,从健身教练做起,做到公务员。目前是勉强是心理学家和教师。以后我想当公务员,高管,飞行员,创业者,律师,工程师,作家,导游,理想太多了。怎么办 下辈子继续
2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点名迫使学生上课是对教师职业的侮辱
热度 31 shiganghe 2012-11-10 14:46
对我来说点名的唯一作用是让我认识学生,此外我不知道点名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翘课,有很多原因,当然会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据说现在国内最好的大学的最好的院系,最多也就70%的学生在认真学习。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翘课是因为课上得不好。回想我做学生时也翘课,尤其是政治课,但我们的政治经济学课,我从来没翘过,那时教我们的是个年轻教师,华民,现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我想那时的政治经济学,完全是可以教得极其枯燥乏味。 所以,下面我就想说老师的问题了。 1)教学内容比较难,比如1982年的政治经济学。那么老师就应该认真消化材料,努力把它们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听优秀教师的课,与其他老师探讨,倾听学生的反馈,都能帮助老师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2)教学技巧缺乏。不是每个人都会上课的,所以学校应该对老师进行辅导和培训,尤其的评教不理想的老师。如果多年努力依然没有明显变化,那么说明教师并不是适合此人的岗位,与其勉为其难,到不如让他们能找个更合适的工作。 3)教学态度敷衍。我觉得这是目前造成教学质量底下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你从不认真备课,上课是读PPT,那学生不翘课才怪!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大学老师,除了良心发现以外,很难有认真上课的理由。我们的评价体系是计算论文及其影响因子,获得的研究经费。所以花时间认真上课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傻子行为。 在我们埋怨学生不爱学习时,我们是否先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给他们热爱学习的理由,有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能不能先把菜做好,先把书写好,然后看大家来不来我这吃饭,来不来买我写的书,而不是说你们不来我这吃饭不行,必须买我的书?我们的领导在痛斥教学质量低下时,能不能看看老师辛苦一小时,学校给了几块钱?
个人分类: 随感|4988 次阅读|73 个评论
最具幸福感的职业
laizhouwan 2012-11-8 19:31
最具幸福感的职业
某日,我对10岁的女儿说:长大了做医生吧! 女儿瞥了我一眼说:你得了吧,,,打死我都不要做医生,,,, 我当时不以为然,心想:医生还是一门技术活,, 我最尊重的一位大学老师让我铭记至今的话就是: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但是,周围同事、老师、上级的孩子几乎都是不学医的,让我着实大吃一惊,写下了:医二代的绝迹——一点都不夸张,完全是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 我曾经提议,以医疗部门最高层次的院士为统计对象,看看他们的孩子有多少学医的? 中国古代儒医常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如果不是家传三世的医生,不敢吃他开的药,,, 依此为标准,没有一个医生的药敢吃,, 一边在批评医德沦丧,一边在喊天价药费,,于是乎,所有的问题都抛向了医护群体——因为他们一向被称为“强势群体”,于是乎医院暴力盛行,,, 可是现实是:大多数医生的工作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 我曾开玩笑说:能看见医生排队为自己或家人买药,却没看见银行职员排队取款的,,, 一位病人曾对我说:真羡慕你们医生,每天看这么多病人,一年要收入50多万吧?,,,我无语。 直到看见这份统计数据,我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大家看看排在前面的职业吧!
4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之职业:【图书管理员】
热度 5 outcrop 2012-11-5 12:12
神之职业,图书管理员;看图: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459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职业精神——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weixh 2012-10-14 18:44
职业精神——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从 4 月份卫生部制定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方案》迄今,层层落实,已涌现出不少实事求是的好文章;但《健康报》的专栏,刊登的文章多是从个人的行医感悟。“感悟”诚可贵,但如不能上升到理性层面,引发出医卫人员的共鸣, “大讨论”不可能期待象上世纪 80 年代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或“思想解放”那样的大讨论。 大多数医生处于失语状态,成为“沉默的母鸡”,因为全球的医生都发现,在新世纪“医师们越来越难以承担他们对患者和社会的责任”。( 2002 《新世纪医师宣言》)但医患关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基于医生奉献精神的信任和信托。这既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成的“实质法理”,同时也是被《摩西十诫》、《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论》、《中国医师宣言》( 2011 )所明文规定的“形式法理”。《医师宣言》的三要点是:患者利益、患者自主、和社会公平;《中国医师宣言》提出了“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实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的理念,很好。但医疗卫生的职业精神理念,其实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实践的转化形式。 医师的职业道德或职业精神受到巨大的挑战,是基于巨大的利益冲突和激励扭曲。在公立医院体制下的“以药养医”、“以检养医”、“以技养医”,以及种种所谓“养医”的制度,都是对医卫群体的伤害。医卫人员提供的是知识密度较高、高度关注和高风险的服务,所付出的巨大劳动和作出的巨大牺牲,理应获得社会合适的回报,古往今来、世界各国莫不如此;也理应得到社会的尊崇和适当的职业荣誉。 2012 年 1 月,卫生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如何建立体现医务劳动特点的工资福利制度,使医务劳动者有体面的收入和有尊严的收入来源,是医改实践需要回答的问题。 三年医改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十二五期间医改规划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医患关系取得了相当的改善,职业精神取得了较大的提升,但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原因之一是:医疗需求的全面快速释放和服务资源供应的刚性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性照顾需求已露端倪。医卫人员更加劳累,而收入来源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如何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医疗服务资源,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是医改成败的关键。 医卫人员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主体,应是医改政策的执行者,也应是医改政策的支持者,更是医改政策的完善者。胡大一教授说,“让患者和社会获益,才是医生的价值所在”,理念很好,如何执行?三个层面解决:个人自律、行业自律和改善制度环境。 作者从制度环境建言:以渐进改良、公私合作的方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利于职业精神的建设。公私合作是大多数国家推进社会事业的基本方式,如同混合经济是大多数社会的实际情形一样。 1 、对于医生是否是“自由职业者”的看法,因论者立场不同,看法各异;但可以让一部分有意愿的医卫人员,在本单位申请“自由执业”——所有的利润,让药物归药房,让检验归检验,让影像归影像,导管的归导管,诊疗费适当放开,医生“以医养医”,不可以吗?一定可以的,协和的医生用不着再为“号贩子”打工,供求一定会取得平衡的,职业精神一定会越来越高尚。 2 、允许医生、护士设立私人诊所,暂时不需要改变单位身份,这也是公私合作、也是“多点执业”,不可以吗?私人服务一定价格公道,医德进步。 3 、非营利性民营医院:鼓励,但是民间反应不热烈,因为仅有资本,对办医院而言,条件是远不充分的;更重要的条件,医卫人员的人力成本已经明显上涨,而且比十年前更紧缺了。让医卫人员从“小微企业”起步吧,他们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资本和资源。 4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但也要允许私立医院出来;大城市集中了太多的医疗资源,选择一些改作民营,是会产生“鲶鱼效应”的。行业自律和制度环境相辅相成,个人自律不是什么问题。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中,个人是及其渺小的;但制度环境合理,一盘散沙也能积沙成塔! 我的讨论和建议,归结为一句话:医卫人员更多的自由和尊严,是职业精神提升的前提。 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神经科 魏兴海2012-6-1
个人分类: 医改时评|2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自己的『成功』是什么?
seawan 2012-10-3 10:25
[转载]你自己的『成功』是什么?
这是一个日趋“功利化”和“任人唯才(meritocratic)”的社会,也是一个强调“人人平等”的社会。 但是,真正的平等是不存在的。 而个体所面临的压力(特别是职业压力)却真实地越来越大了。 苹果不会打到每一个人的头上。 就算你有足够的天分和努力,外加一个用来组装电脑的车库,你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可能也微乎其微。 偶然性的因素(或者说,“不依赖一个人努力的因素”)实际上在主宰着个人的发展。 当我们崇拜乔布斯和爱因斯坦的时候,我们已经上了老师、媒体和广告的当了。 老子也曾说过,“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 http://www.ted.com/talks/alain_de_botton_a_kinder_gentler_philosophy_of_success.html
个人分类: ted|1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音乐为乐趣的家伙和以音乐为职业的家伙
热度 21 陈安博士 2012-10-1 09:21
  一个交响乐队,小提琴有无穷多把,于是得分首席和非首席。   昨晚的音乐会,首席小提琴应该叫刘霄,是个个子高高的小姑娘,虽然整个嘴型有点前凸,算不得漂亮,可是看上去气质还真是音乐家的气质。   俺们大大地审视了乐队里所有女乐手的样子,发现有俺认为的所谓“艺术气质”的不到三分之一,在这方面甚至远远不如科学家杨晓虹同学的艺术气质。大、小提琴手们多数还显“呆”,不过,好在首席小提琴的高挑与气质很有气场,也就使真个乐队的精神面貌还算积极。   当然,最有气质和气场的还是站着演奏的33岁的李传韵先生,看介绍,他在11岁就在国外拿过16岁以下组的小提琴演奏冠军,这样的孩子基本可以认为就是天才了。   整场音乐会其实几乎是他一个人的表演。在演奏的高潮处,他大致踅摸了一个恰当的位置,整个人向后完全地倒下,引来一阵爆发性的掌声。   实际上,昨晚的观众并不多,上座率不到四分之三,被赠票的估计有不少,应该和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主角的他,够卖力了,也确实激情四射,我喜欢。   不知道那些在乐队自己位置上循规蹈矩演奏着的演员们被放置在李传韵先生同样的主角位置上,会不会引发一样的激情四射,我个人猜测,还是不能够的,以音乐为职业以及以音乐为乐趣,这两种人很容易区分,正如我做应急管理纯为兴趣,经费金钱方面的收益只是附带品,而更多的科学家做应急管理100%是应景以及为求拿到经费,这样的不同情况其间的区分度特别大,我一眼就能看出以此为职业的那些科学家的样子——内心疲惫不堪、只是充满金钱方面的欲望等待最后结账走人、但是却又在现场伪装成能有高潮的模样。这样的人和从事皮肉生涯只为混口饭的特殊女士人群是一个类型。   在演奏改编的《嘿,朱棣》这著名流行歌曲的时候,李传韵是一副调皮的样子,而在演奏《We are the world》的时候,则是很郑重很神圣的样子,其他的曲子他也都表情沉浸,很享受的模样。期间两次系鞋带,也许仅仅是为了噱头,但是也很好玩,音乐不是音乐家的盛宴,它只是音乐家的游戏罢了。   看着他的投入,我也就跟着享受着,期间自己屡屡感觉到热血上冲,我发现内心中冲动的内核要爆发的样子,只是环顾四周,还是深深地压抑下去。   世界上的人还是以谋生为主吧,即便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为生活的重担所压,兴趣之为兴趣也难得很畅快淋漓地表达。而这个人群,其实是中国相对富裕的一类了。   也许我们为吃饭而存在的时间实在太久了,就无法体会吃饭之外的其他快感的获取之更重要。而富人们在一起说话,所言及之事除了坐头等舱,也许就是吃了多少万的饭,或者竟然是自己在不同的地域拥有几座别墅,大致如此,总是无法完全摆脱那时常挨饿受冻的不久前的场景。   我们现在是想处处学,可是处处学不象,于是有时候就说还是追求“特色”嘛,中国特色。
个人分类: 艺论|6954 次阅读|51 个评论
做久了科研人员,可能不习惯从事其他职业
热度 53 cutefay 2012-9-26 12:15
做久了普通科研人员(没有啥官职),如果要改行从事其他职业,可能还有些不习惯。表现在: 1、在时间上不习惯。其他行业一般会天天坐班,朝九晚五的,想在上班时间办点事情,要请事假,还要领导审批,还要扣工资的。科研这个行业,虽然工作压力挺大的,经常晚上需要加班到很晚,但是时间的自由度比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支配时间。自由最可贵,在自由的情况下,虽然工作压力和强度大,但与坐班相比往往不会觉得太累。 2、一些外表事情的注重方面不习惯。科研人员一般比较朴实,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做ppt的风格,亦或者组织会议的档次等。而在外面很多单位,是很注重衣着打扮以及ppt的美观程度等外在的东西。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瞧不起那种外表绚丽的ppt,会觉得有些华而不实。 3、架子方面的东西不习惯。科研人员一般都很少有架子,待人随和,人与人之间平等性比较高。有的时候,老师可能也会跟硕士生用一种商量的语气说话,而不是命令的语气。所以如果到了一些人的等级分得很清楚的单位,可能会不习惯装孙子的感觉。 4、与同事相处可能不习惯。在科研这个圈子中,虽然也存在竞争,但因为同事之间从事的科研的内容大多不产生冲突,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好好发挥就行,同事之间的利益冲突比其他行业少(可能职称评定等特定时候才会有利益冲突),所以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单纯,非常好相处。而其他行业同事之间勾心斗角现象可能会比较严重。 从这个意义来说,一直做个简单的科研人员也挺好的,虽然待遇低了点(与其他去企业工作的同学相比),工作累了点。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13564 次阅读|57 个评论
职业、事业和事业心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2-9-15 22:11
现在不太常听人们说起事业心这个概念了。过去倒是听说过说某人事业心很强,或者说某人没有事业心。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不太常提起这个词了。现在的人们,为了生存,先要找一个谋生的职业,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涉及事业的问题。但是生存的问题在一些人们看来,是很严重的。所以生存不仅是第一位的,而且可能是唯一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事业心就可能完全谈不上了。 经常听到一些年轻人说,要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一般就是钱要多一些,工作要轻松一些,福利要好一些。在这些要求里,没有事业什么事。我不知道,用这样的标准安排自己未来的人,到底会不会有什么事业心。 说到事业心,首先就得有自己的事业。事业与职业应该是不完全一致的。当然,如果事业与职业能够达到一致,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我希望做个科学家,我以研究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为事业,那么这样的职业与事业就达到一致了。我在谋生的同时,也是从事我钟爱的事业,这难道不是最理想的生活吗?或者,我喜欢做一个教师,而且我也确实在从事教师的工作,这样的职业与事业也能够吻合,这是相当理想的。 但是,恐怕有相当多的人不一定能有这样的幸运。我想做一个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但是,我靠这个工作,不能解决生存问题,我不得不放弃这样的事业,去从事我并不喜爱的其他工作,这样的情况,就是职业与事业的分离。这对那些有事业心的人来说,是相当痛苦的。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有志者,会利用职业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也许他们能出来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也许他们的成果虽然出来了,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中有的人要么最终放弃了,要么继续坚持下去。这样的人虽然不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但是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也许有一天会最终成功,那当然最好。但也可能最终也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的一生也不会虚度,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而且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这就够了。 事业与职业不同,事业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一些人仍然会有自己的事业心。事业心与事业的大小本身也没有什么关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就会做成大事业,甚至连碰到做大事业的机会也不一定有。这仍然不会妨碍他有一颗事业心。比如,做一个教师,如果他有一颗从事教育事业的事业心,他会从很小的、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他会关注他的教学效果,他会关注他的学生们的反映,他会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改变和调整,他也会关注他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是需要改革,他会为解决这些工作中的问题做各种尝试。这些尝试也许会获得成功,也许不会成功。但是他会一直努力这样去做。他不会整天去混日子,不会只对着学生照本宣科,不会什么问题都不去想,也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想,这应该就是事业心吧。 有没有事业心,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有没有兴趣。如果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没有兴趣,那是不可能产生事业心的。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喜欢,兴趣就是把所做的事作为生活的乐趣,兴趣就是认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一件很好玩的游戏。他会为此面投入全部身心,会为此不惜投入时间和精力,也不惜为此投入金钱。如果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还要想着会通过做这种事能赚多少钱,那么这样的事业心是不是会打折扣呢?也许吧。 那么对于经商的人来说,事业难道可以不与金钱挂钩吗?这事我还说不好。因为我没有经过商,而且对经商从来也产生不起来任何兴趣,我不能妄加揣测经商者的心理。不过,我想象,一些经商者,如果有事业心,即使他并不会因此完全忘掉金钱,但是他一定不会只为金钱而斤斤计较。他可能会敢于冒险,做所谓大手笔的事情,他也有自己的事业,他做这些事业应该与赚钱也有关系,但是他不是只为赚钱而来做这样的事,只不过,做这样的事是会跟赚钱有关系而已。 一个作家,能创作出有分量的作品,是有可能赚到钱的。但是如果他一开始就只想如何赚到很多钱,那么他一定不太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他只有先放下这样的名利心,专心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才有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时也能赚到一笔大钱。很多事都是这样,你越想得到那些功利,你就越可能得不到。如果你放下功利,只去专心做你的事,那么无意间,你倒有可能得到那些你并没有看得有多重的名和利。
5249 次阅读|2 个评论
事业是什么?
热度 94 weijia2009 2012-9-14 10:23
事业是什么? 贾伟 前阵子写博文《单纯是一种美》的时候,我用了“事业”二字,但事后想想自己对“事业”的定义也是很模糊的,我甚至想不出“事业”在英文中准确对应的应该是什么词语。 90 年代末我回国做了几年企业,用我在国外同学的话来说,我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不过,我一面热火朝天地干着“事业”,一面发觉我自己心里还是不那么踏实。我觉得当老板的一天到晚忙前忙后,跟打工的也没什么两样,除了不会喝酒,不太爱应酬以外,那左一声右一声的“贾总”也让我听得从心里往外觉得别扭。别扭了好几年后的一天( by the way, 那是 2001 年的一个春天),我和几个好友一起去杭州游灵隐寺,到了大雄宝殿,大家都得在菩萨面前双手合什许愿。轮到我时,我有点茫然,不知该说什么,一着急,竟然默默地在心里喊了这么一句:我非常希望能有一天离开公司回到校园去工作。也许这就叫“心声”吧,时隔不久,正好就有这样的机会找上来,我就一口答应了,到学校当上老师了。再过了两年,干脆离开了企业,全身心投入到校园工作。后来几年里有一些国外制药和研发公司找上来,问我是否愿意出山帮他们运行在中国的企业(当然待遇是不错的),我想了想跟他们说,这些机会对我已经没太大吸引力,我不想放弃校园里的这份自由自在。 小时候从无数的革命故事中我们得知,“事业”就是从事有远大目标的事情。《易经》中也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但我总觉得这些定义太过高远,未免说得虚空。我在想,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而不喜欢,那也就是一个普通职业而已。你做一项工作,是因为喜欢,而不太在乎从中得益,这就有点像“事业”了。最好是既做了喜欢做的事,又能从中谋生,而且还“谋”得不错,小日子过得挺有尊严,那大概就算得上是“事业”了!所以说看一个工作能不能成为你的事业,一要看你对它是否有较浓厚的兴趣,它能否给你带来“愉悦感”;二是你是否在工作中(尤其在发工资的时候)感到你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也就是有“意义感”。 说得高雅一点, “ 事业 ” 就是你办公室里的那只青花瓷的茶杯,在这个容器里,你能日复一日地看见,热水倒进去,茶叶在快乐的翻滚中慢慢舒展开来,从开始的激情四射到最后一片缓缓落定;细细品味眼前的香茗,你能在悠然自得中感觉到杯中的茶色由初春逐步变到盛夏再转为深秋。 有事业的人过的日子其实不复杂,更可能是简单明快的。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人来。我有一次在底特律机场转机,在机场闲逛一阵后,找了个擦皮鞋的地方坐下来,但刚坐下来我就有点后悔,因为这个擦皮鞋的非裔美国人简直就是个话痨,这五分多钟的时间就像唱独脚戏般地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绵绵不断的说他在这里的十几年的辉煌的擦皮鞋历史以及他的伟大的太太还有他那可爱的三个孩子 …… 总之一句话,让我感到扑面而来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快乐和幸福。当然这还不是所有的,他还给我展现了对周边工作环境的热爱,因为在擦皮鞋进入尾声的时候,他一面帮我系鞋带一面神秘地告诉我:兄弟,你听这脚步声,我敢跟你打赌从我身后走过的是个黑人姑娘,哦!她长得绝对漂亮而且身材非常棒!我将信将疑地抬头看去,嘿,真是邪了门啦,这家伙说得一点也没错,真的是一个长得漂亮身材娇好的非裔美国女子从我们身边走过。这哥们儿不用回头看,从高跟鞋的脚步声就能准确判断女人的模样、身材、而且还有肤色,这是何等的听力水平和何等的愉悦感啊!活儿干到这个份上了,这种工作对他而言绝对称得上是伟大的“事业”了!
27007 次阅读|183 个评论
科学伦理问题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力关心的事,也应该是科学网大事
热度 9 王铮 2012-9-10 08:31
科学伦理问题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力关心的事 针对“黄金大米疑云”,许多公民参加了讨论,最近有一些学者说这是他们这些“生物学家”或者说“顶级生物学家”的事,公众不应该发言。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科学伦理涉及每一个公民。 伦理是什么,伦理是人的道德,而且是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荀子说:“人伦并处”。伦理就是使得人与人并处下去的准则。后来人们进一步发展到了人与自然关系,就像形成了环境伦理与科学伦理问题。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为生”。伦理的目的是社会的生存。 科学伦理涉及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如何确定“以人为本”的问题,这个以人为本,不仅是人的生命第一重要,而且还包括人的责任,因为环境或者自然是没有人类理解意义上的“伦”的,人要有更多责任感。在科学上,这包括科学要维护人的利益,要以不伤害人的存在为前提,但是要有庄子说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能动性,不过这个能动性是以敬畏生命为约束的。一个科学家不管别人或者别的民族危险而伤害他人,特别是伤害儿童,是科学家行为中最卑鄙的行为。指责某些科学家卑鄙,不是给他(她)定罪,而是道德谴责。有的人认为只要不犯罪就可行,是违背基本人性的。违背人性的科学行为,可能伤害人类,灭绝人类,必须用科学伦理来约束这种科学行为。如此,每个公众有权利就科学伦理发言。 科学伦理第二是如何“各得其和”地确定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科学家和公民要有各得其和,不能因为科学家的利益或者科学兴趣而伤害社会,因为这样社会整体就可能崩溃。老子认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伦理原则,当然适应科学伦理问题。对自然“利而不害”,对社会“为而不争”,这就构成了一个伦理主体。一项科学对自然破坏,是人类伦理反对的,实际上生态学就是坚持这个立场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转基因问题,有人说,转基因可能带来人类进化。问题在于非自然的基因重组演变的方向是无序的,人们不知道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出现更强大的人科动物,会不会消灭现代人?出现一些畸形人,现代人需要承担抚养他们,即使出现完全无害的,比如匹诺曹的撒谎、赖账时的长鼻子,人类的美学习惯,也要承担痛苦。维持一个“各得其和”社会和自然对人类“利而不害”。因此每个社会公民有义务关心科学伦理。, 科学伦理的第三个问题是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道德,包括把科学的危害忠实地告诉公众。例如根据某个生物技术成果没有物理危害,就说这个生物学产品无害就违背职业道德,因为你掩盖了这个生物产品可能有化学毒性、生态学危害,遗传性危害。这就是职业道德问题了。我认为在职业伦理方面有两条是根本的: 1. 忠诚。不仅忠于自己的机构或政治团体,而且在科学问题上,把人的利益放在最高地位,把对公众的忠诚放在首位。 2. 诚实,通过正常渠道郑重地向公众公开研究对象的危害状况,不以个人或集团利益参与掩盖环境、生态和对人生命破坏的事实。使公众及时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技术变革的真实状况。这两条原则是“以人为本”和“各的其和”的根本原则在职业道德上的具体表现。是每个科学家应该自律的。如果以为突破职业伦理可以获得利益,这个科学家是应该受得鄙视的和谴责的。 职业道德还有一个问题,自吹自擂说自己是**科学第一人,比如转基因热的时候吹自己是转基因科学第一人。对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人身攻击,都是伦理水平低下的表现。不过这没有欺骗公众,掩盖某些科学行为的方向和危害,相对轻一些,属于私德。 下面的条例 美国公共工程学会的职业伦理标准(引自 A. B. Mundel, 1991 ) ,供大家参考。 1. 工程师在履行他们的职业责任时应该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 工程师应该仅仅在他们能力可以完成的范围内供职。 3. 工程师应该仅仅客观、真实地向发表公报。 4. 工程师应该为自己供职的每一个雇主和顾客作可信的代理人或委托人,并避免向他们的利益挑战。 5. 工程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优点去建立他们的职业名誉并且不要不正当地与其他人竞争。 6. 工程师应该以建立和增进职业的荣誉、正直、尊严的方式工作。 7. 工程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应该始终不断地谋求职业水平提高(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并且为那些他们管辖的人员提供职业水平提高的机会。 科学伦理关系我们每一个公众的利益,所以公众有权力咨询科学伦理问题,更有义务监督科学家的职业道德。 我们国家好像太缺乏职业伦理教育了。 科学网作为科学的公共网络,应该把科学伦理问题作为大事讨论起来。一些记者,在这个问题上要放开视野,不要把科学伦理问题作为一家一户的问题。估计科学网不会推荐我的文章,希望广大博友推荐,把科学伦理问题讨论起来。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426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职业规划、研究方向、导师选择、中药研究——回答一个学生的困惑
qyu111 2012-8-18 12:11
俞老师:您好! 我是 XX 药科大学中药药理专业的学生 XXX 。当通过您的学生得知我能向您请教问题的时候,我很高兴。我的一些想法很不成熟,可能会让您见笑。 1. 中药研究和中医基础理论间的关系。我现在的专业是中药药理学,在周围的同学和我们课题组老师看来中药药理和药理没有区别。而我的大学教育认为“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应用的药物”。事实上,目前一些中药的研究很少提及中医理论指导,这一点,我很困惑。中药药理的研究——无论是中药复方还是单体提取物,是不是都该提及中医的理论? 2. 研究生该具备哪些素质?我周围有一种说法“硕士培养技术,博士才培养思维”。这种说法听起来不上进,但确实很务实。让我这种“想法太多,不太好管,眼高手低”的学生,确实无言以对。只有掌握好实验技能同时兼追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动态。相比之下,自己很累,又因有时做不好本职,被看成“眼高手低”。我很困惑,技术和思维在学习初期是否难以兼顾? 3. 通过在实验室之前感性的认识,我对神经再生方面很感兴趣。该领域相关的药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目前没有实现自己想法的能力。我很困惑,如果有幸读博士的话,是该先在神经药理学研究领域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开展实验,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后,以后有机会再从事该领域研究;还是转到神经生物学,进行学习。 以上,是我的几点困惑。很多想法在您看来很幼稚,请您谅解。 祝您工作顺利。真心地渴望与您沟通。 晚辈, XXX 小 X 同学,你好! 你的问题提的很好!有普遍意义。有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尽量回答。 1. 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读硕士还是读博士? 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生,他 / 她的目标是将来做研究。是读硕士还是读博士取决于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及其要求。美国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基本没有硕士了。只有在研究生读了一半发现自己不再想,或发现自己不合适继续做研究的时候才拿一个硕士学位结束研究生学习。 在决定是否要读研究生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你的将来是要做研究还是要做职工。做职工就是学技术,做研究就要培养思维。做研究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科学有兴趣,对科学问题有兴趣。如果对科学问题没有兴趣,那就没有必要读研究生。技术是必需的,因为技术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研究生既要有思维,也要有技术。 2. 读研究生是应该选导师还是选专业?如何选? 做研究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你没有兴趣的学科,哪怕再热门,你都很难学进去。如果你对神经生物学感兴趣,就应该选这个方向的导师,朝这个方向努力,哪怕是换专业。如果你还不确定研究方向,你可以先找一个好老师。一边学习,一边选方向。 什么是“好”导师? 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好”的定义和标准也不一样。找导师和找对象有相似的地方,以“合适”为标准。找你喜欢的人,找和你价值观念类似的人,找你欣赏和崇拜的人,找你认为是榜样的人。不仅仅是文章发的多的人、经费拿的多的人、社会地位高的人(如果那就是你佩服的榜样,当然一样可以)。一个导师不仅是业务上的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导师。 3. 中药研究和中医基础理论间的关系。 中药的定义: 你说的“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应用的药物”说的没错,中药确实是根据中医理论组成的药物,而不是按照现代药物(西药)的研发途径开发出来的。现在有些按照现代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研发出来的植物药和组合植物药是不合适定义为中药的。中药和中医理论是分不开的,不是按照中医理论开发出来的植物组合药定义为植物药比较合适。 中药的研究: 中药的研究是另外一码事。现在对中药的研究是试图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来理解中药、来解释中药的治病机理。药理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药的靶点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不管是研究中药还是西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找到药的作用靶点和了解其作用机理。 因此,中药和西药是不一样的药。而研究药物的方法,即药理,是一样的。我们现在都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在研究中药和西药。 中药研究和中医理论的关系: 你说的“在用现代科学的手段研究中药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医理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医的理论是一种经验总结和逻辑推理,不是用通常的科学方法,即用试验和数据证明出来的,没有量化和统计。根据中医的理论来研究中药,实际上是要研究中医的理论。具体来说,就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定义和表述中医术语和理论,或者用中医语言和理论来定义生物分子和现象。比如中医说一味药是“寒”药,你要研究的就是“寒”的意思,“寒”的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定义,“寒”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再比如说你可以把一个酶叫做“阳”酶或“阴”酶,“热”酶或“寒”酶。这样就能把两个系统,两种语言互相对应起来。把中医的理论用现代科学语言解释清楚了,中药的作用原理也就清楚了。 我个人觉得中医中药的研究就是做科学翻译的工作,在两种语言之间互做翻译,把中医中药的语言用现代科学术语表述出来,或把现代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概念用中医语言来表述。毕竟两种系统研究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人和人的疾病。 俞老师, 看了您的解答,我反思了下自己。您三个解答,分别反映了我三个问题: 基础不扎实;对自己人生定位不清晰;对自己的理想不坚定。 很高兴能和您交流。我知道下一步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祝您工作顺利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5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外甥女的职业祝福
热度 4 magictttt 2012-8-14 11:46
《来自外甥女的职业祝福》 前天姐姐打来电话,说是外甥女给我起了个名字 我:“我叫什么名字啊?” 外甥女:“沙和尚” 我:“再叫一遍,没听清楚” 外甥女:“沙和尚” 我:“应该是沙和尚舅舅” 外甥女:“沙和尚舅舅” 我:“声音太小了,叫大点声” 外甥女:“沙和尚舅舅” 买过一本《毛泽东传》,最近一直在看,他的故事,一个字一个字,触目惊心,看的人心惊肉条。看他的故事越久,越是能够找到和他的相似,价值观的相似,世界观的相似,行为,习惯的相似。他一直以农民自居,崇尚劳作,排斥智识,不守常规,打破常规。他不喜欢强迫和欺骗,但善于玩弄权术和心理,以退为进,以守为功。他喜欢自然不喜欢人文,北京城墙在他眼里一文不值。他对食宿要求不高,不修边幅,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我行我素,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看不清,摸不着。他有着超凡脱俗的智慧,同样有着神经质的偏执和对常识的无知。他富有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喜欢从宏观考虑问题,但落实到细节上他经常说不知道。他信仰中国的佛道文化,同时相信共产主义,他拒绝留学,对中国充满希望,坚信自己的未来在国内。他的兴趣广泛,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但兴趣无法持续长久。他总是处于变化中,而且享受着这种变化,安稳的北京执政生活让他脑袋一片空白,他说离开北京到外面走一走就会感觉活过来。北京紫荆城的他,经常坐在安乐椅上疲惫犹如一具僵尸,而长江畅游的他 62 岁高龄依然精力充沛。他的属性是水,喜欢游泳,水可以给他力量,他的所有相片中,水中的他,是精神最活跃的时候。他经常畅游天际,胡言乱语,但也经常忘记自己说什么,正反对他来说完全一样,正就是反,反就是正,只服务于利益。他的生活无拘无束,没有任何规矩和束缚,在变化中,从未有过患得患失,享受着变化。他喜欢革命和斗争,不喜欢中庸和稳定。他的个人是不幸的,缺乏稳定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经常生病,加上喜欢畅游天际的思考,很多次都处在精神和身体崩溃的边缘,有着神经质,晚年患有帕金森病。他不是一个好丈夫,第一任妻子是恩师的女儿杨开慧,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但他经常不回家。井冈山的时候,有了外遇贺子珍,延安的时候,有了外遇蓝萍(江青)。他的晚年开始怀念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他说他羡慕周恩来的家庭。他不是一个好儿子,年幼时经常和父亲吵架,关系无法协调,他父亲始终认为他“懒惰”和“无用”,他和他父亲很像,一山不容二虎。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林彪集团的档案来看,他的儿子毛岸青是被他逼疯的,我想,也许是因为毛岸青和他太相像的缘故吧,他和他儿子的故事,象极了他和他儿子故事的翻版。 整本《毛泽东传》来看,他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人,没有信任的人,没有朋友,没有敬佩的人。有三个对他来说特殊,一个是周恩来,他最信任的臂膀,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交给周去办”。二个是美国记者斯诺,斯诺是一个天才的倾听者,是毛泽东唯一称的上朋友的人。三个是邓小平,毛晚年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日不久矣,预料到死后会发生新一轮内战,国家陷入混乱,于是启用他并不喜欢的邓小平。很多事情,他会请教邓小平的意见,说的最多的是:“照着他说的办。”他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你是个务实的人。”从我的角度来看,他对邓的这番评价,在他的晚年,是对自己一生过往回忆以后的怀疑,充满着崇敬之情。邓小平身上,有着他身上最缺少的东西。 看完《毛泽东传》,准备订一本《邓小平传》,我和毛泽东太像,以后的生活,有着和他一样陷入混乱的风险。我将邓小平视为偶像,希望未来的路上,向他学习,做一个务实持重的人。 28 岁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可能有着普普通通的婚姻,不可能有着安定的工作,和平静的生活,因为那时的我,价值观中就排斥责任和规则,不喜欢稳定,享受着变化,我在迷茫中不断的调整着自己,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做到利益的最大化。 28 岁以后,心态和价值观确实变化了,可以说变了一个人,开始相信中庸与和谐,开始不再那么迷茫,开始拥抱着务实,开始学会倾听,开始有一种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意识,开始相信自己终于可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开始没有那么多的神经质和固执己见。和以前相比,我开始喜欢现在的自己。当然,目前来看,这种改变和成长还不够稳定,还处于一个历史和现在的交叉点和反复点上,但我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因为所有那些我曾经利用小聪明而不是个人能力达到的利益最大化,那些会在利益的诱惑下将我拉回到从前的种种枷锁已经解除。我个人,包括我的父母,正慢慢的朝着踏踏实实的方向发展,虽然不稳定,但大趋势已经很明显。 现在的我,除了年龄以外,基本没有重要问题摆在面前。当然,我一直相信着,年龄不是写在身份证上,而是脸上和眼神里。我看起来并没有身份证写的那么大,要小很多,从这一点上,我有理由去鄙视我的朋友中一个下个月要结婚的好朋友不运动的胖子“大叔”和踏实务实一门心思工作但也不运动的焉。当然,我也想鄙视一下我在温哥华的大师兄台湾人胖子 Jordan ,但考虑到我离开的时候,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了这样一段话:“做什么都可以,好好做,用心去做,都能做出东西来。”这个台湾人,我很敬佩,于是就不鄙视他了。虽然如此,社会意义上来说,我的年龄,确实有点大了,做事情需要着谨慎务实,这很重要。 扯得太远了,说回小外甥女的沙和尚。我不知道她为何给我起这么一个外号,但我确实高兴坏了,退学从温哥华回来国内的时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但对于要做什么样的一个人,想法是明确的,我要做的就是沙和尚。 我的性格里,唐僧悟空和八戒的成分都很重,唯独没有一丁点的沙和尚性格。在我的不同年龄阶段,遇到的不同的人,分别有过唐僧悟空和八戒的称呼,但从来没有人称呼我为沙和尚。思维中有着唐僧的罗嗦唯心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内心有着猴子一样的灵动固执己见打破一切不守常规的冲动,短期内有着八戒一样的勤奋厚重懒惰和务实。他们三个人,都是一种超强自我的人,个性很鲜明。唯独沙僧这个人,任劳任怨的无我状态,不去思考的执行力,阿甘一样的人物,我没有,一点都没有。 也许,我是真的变了,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沙僧的特点,虽然我自己还看不到。但从我小外甥女的角度,特别是上次回国 28 岁生日以后和她呆在一起的那段时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沙和尚的性格特征。 回国这段时间, 很多人关心,担心,设身处地帮助我,给我建议,祝福我,很感激。而最让我欣慰的是小外甥女给我起的这个外号,真好听啊。 再过两天,回国就一周了,最近在找工作,这段时间,和不同的人交流,包括家人朋友,已经刚认识的朋友,对于自己要找的工作,有了个大方向。当然,也需要更多的交流让这个方向更加具体,若是有热心的朋友,觉得我这人还行,愿意和我做朋友,有些交流,交换信息,我很开心欣慰和感激。 我的知识背景是这样,本科时学的植物和微生物,硕士时学的水生生物学,博士时学的生物医学,有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背景,掌握基因工程和蛋白表达技术,有过养殖经验,有留学经历。对于以后的职业预期,我想立足于生物行业,从技术做起。 如果你的公司或者你朋友的公司正好缺少我这样的人,你又乐于助人,我会很感激你的信息或者推荐,请你喝酒,虽然我酒量不大,但我爱喝酒和奶茶,最近经常请人喝奶茶和糖水呢。
2991 次阅读|8 个评论
送孩子出来做小留学生有哪些路可走?
热度 1 liwei999 2012-7-18 16:57
【立委按】中国起飞以后,国内亲友中有不同程度实力送孩子出来留学(或高中,或本科,或研究生)的已经不少见了,近年来小留学生留学北美和澳洲、英国等地的越来越多。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砸下去也都舍得,可是在这样大的教育投资前,在关系到孩子的人生道路的大问题上,多了解一些外面的情况和选项,还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就我观察到的情形,给各位做个大体的介绍。本篇是根据问答笔记整理的,前后有重复以及不连贯之处,请予谅解。大体信息在了。 来北美留学上本科最便捷的一条路也许算社区学院了。社区学院相当于两年制大专,然后再转本科两年,近年来很多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小留学生走这条路。 问:社区学院要高中毕业去吗 要 问:在美国读高中一年学费大概多少 很贵。公校免费,但不接受国际学生,只有本地居民(纳税人)才能享受。 加州私立高中,这边大约三万美元学费,也有两万多的。好的私校是是三万五,还很难进。 问:加上生活费要几万 生活费,一年一万五美元吧,一万居住(与其他同学合住宿舍,或合租公寓),5000 吃用。 问:哦,那加上生活费一年差不多要30万(人民币),真是不少啊。 上高中私校比上公立社区学院学费要贵。 当然贵,美国能上私校高中的也大都是阔人,至少中产以上。 一般人家都不舍得,也大多出不起。 高中在这边上一般没必要。因为,这边高中要求很严,跟国内一样紧张,甚至压力更大。课程负担重,加上还有适应过程,不能保证成绩好。成绩如果不在上游,那就去不了名校大学,也就失去了出来上高中的最大意义。因为出来上普通大学的话,从国内高中毕业即可。 国内来的小留学生上这边的高中,数理化一般没问题,但是文史就赶不上,阅读量太大,经常要求自己做研究项目,国内单一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更重要的是,美国上名校,成绩好(GPA 要求 4 以上,统考 SAT 要接近满分,越多的专科统考 SAT II 成绩越好,在高中提前上越多的大学AP课程越好)是必须的,但 academic 成绩只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另外还要看社区服务、领导才干和才艺等多项指标,这些方面,小留学生大都不占便宜,与本地孩子竞争起来处于劣势。因此,能上名校(全美排名前20)的可能真地不大。总之,不要以为花钱了就可以顺利进入名校。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的确听到很多上名校的案例,但是有更多的花钱了还是去了普通院校,他们自然就消声了,因为无所炫耀。这就给人错觉,名校也不难。其实是很困难的。 如果是国内高中,出来留学社区学院,它的两年,等同于本科前两年。所以,理论上,上完社区,转到本科上后两年,即可毕业。但是实际上可能要长一些。不少人头半年学英语强化(如果托福不够线的话)。另外,社区学院大多转到公立本科。而公立本科按期毕业的学生也就一半,不单单是课业负担,更主要的是,常常修不上课,学分攒不够。因为美国政府大学经费不断裁减,开课不足。 总结一下,大体上是 1. 基本不要考虑出来上高中,不值得 2 国内高考如果考上国内名校,基本不要考虑出来念本科,只考虑出来念研究生就好。 3. 如果国内高考不利,连普通院校都难,当然只有走留学社区学院比较稳妥。 如果国内高考可以上二本,就有三条路可选。 1 在国内上二本,四年大学以出国留学为主要目标,争取出来上一个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热门的比较难进,但是如果本科一开始就做筹划,考托佛,GRE,保证学业成绩单比较好看,等,还是可能的。家里需要供他/她两年硕士,以后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 2第二条路就是不愿意在国内上二本,那就直接联系美国的本科,不走社区学院的两步,而是一步本科到位。这条路一般可以走通,对于美国的普通院校来说。(上名校反正是不可能。国内二本的成绩,就是上了名校也很可能吃不消,何况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所以就安心出来上普通院校,也是留洋镀金。这条路就是要供孩子本科4-5年,如果继续念硕士,那就要供6-7年,也是相当不小的经济负担。但是如今没有硕士学位,是很难立足的。(如果念博士,有助学金,所以一般不要家庭负担)。但是硕士,除了冷门专业可能有助学金,稍微热门一点,有职业前景的,都很难得到资助。 3 第三条路就是走社区学院。这条路与第二类似,但是时间可能要长一年。优点是门槛低,比较稳妥,国内的留学助学机构做过很多例,提供全套服务,只要提供材料即可。缺点是两年换一个校园对于孩子的社交和大学体验不利。 好的社区学院,也有转到美国本科名校的例子。一般来说,好的社区学院的学生,如果成绩是全年级前5%,是可以顺利转到名校本科的。如果是前20%的,可以上中上的本科。如果是中或下成绩,但不要不及格,也大多可以转到普通院校本科。 如今小留学生多了。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可是都特别舍得在留学上花钱。其实结果也难保证,最终大多是拿了个洋学位回来。但是如果专业不好,将来还是难有前景。所以专业很重要。大学阶段就开始要注意专业方向。俗话是有道理的,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研究生一定不能入错行。 问:加拿大怎样 加拿大情况类似,也许入学门槛更低一些。但是加拿大的学校只是美国的零头。美国的选择机会多一些,将来毕业后就业和立足的机会也大一些。美加都是移民国家,留学多年,真想要留下来移民,大多可以办到。加拿大移民门槛更低一些。 总结得不错,很实用。 加拿大这边,可以在公立学校录取之后申请签证,不难 当然,要有一个本地人当监护人。 有点不同意见 作者: 吴礼 (*) 日期: 07/18/2012 07:05:02 1.公立学校也不是绝对不收外 国人。孩子有当地的监护人(如亲戚)的话,也是收的。要办正式监护人手续很麻烦,要上法院,还不一定批准。但除非特别热门的学区,一般学校也不在乎,你说是就是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是签证。公立学校不发学生签证。如果孩子另外有办法合法留在美国,这就不是问题。 2.私立学校也不都是很贵。有些教会办的学校还是便宜的,质量也不错。 3.留学的目的不一定是进前20名大学。除了北清等名校外,我觉得一般州立大学不比国内大学差,因此逃掉高考还是值得的。当然主要取决于孩子未来想在哪里发展。 4.中国孩子来了适应也不是那么困难。我认识一个上海来的小姑娘在这里上六年级,数学当然是遥遥领先,英语,历史困难了半年也没事了。现在国内(至少大城市)的孩子还是很与世界接轨的。 美国大学招收留学生的标准和招收本国学生有些不一样。 由 hotchili 在 星期三, 07/18/2012 - 13:08 发表 我认识两个小留学生,他们都是很要读书的孩子。他们都认为应该在初中的时候就到美国。 【立委:如果不是移民过来,也不是通过亲戚作为监护人过来,初中就来念书,那要花费多少银子啊。30万人民币一年,乘以13(初中3年,高中4年,本科4年,硕士2年),就是390万元啊!我觉得如果不是开银行的,怎么算怎么不值得。当然中国自从邓大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贯彻以来,确实有不少经商的和做官的,比开银行还来钱,钱多得不敢放在国内,花在子女教育上是最好的所在了。在改革开放之前,能够初中就出来留学的,除非极少数红色贵族,几乎没有其他人。如今这类案例可是逐渐多起来了。】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4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生物学研究室招募胃肠道疾病志愿者
热度 1 hongkuan15 2012-7-6 08:47
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生物学研究室招募志愿者 您正在遭受胃肠道疾病的困扰吗?您患有幽门螺旋菌感染、口臭、胃肠道功能絮乱、长期胃肠道不适或烦躁睡眠质量低下吗?如果您正在遭遇以上困惑,敬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给您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 志愿者要求: 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测试期间需要您配合我们进行几项简单的测试。周期为 3 个月,每月接受一次心理量表测试,两次血氨和呼气实验。整个周期,我们承诺无偿提供 NS 乳酸菌。测试期间,我们将承担很高的经费支出,因此要求被试入选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不得中途退出。 所有完成调查的志愿者将获得: 1 ,个性化的体检,包括心理测试和身体健康测试,尤为重要的是您将了解到自身共生微生物的情况。 2 , NS 系列乳酸菌产品(总价值 77880 日元,约合 人民币 6480 元)。 NS 乳酸菌胶囊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生物室研制,在日本生产,每克菌粉含 10 9 -10 10 活性乳酸菌,能很好的调节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肠道菌群、帮助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改善睡眠和情绪状态。详情可以参加 日本公司网站 以及 北京电视台的节目 报道。 测试时间: 协商确定。 测试地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东楼 302 室。部分试验在 306 医院完成。 报名方式: 罗佳,邮箱: luojia@psych.ac.cn ,手机: 13691157734 报名时请将自己的尽可能详细的基本信息一同报告给我,确定后我将电话联系您。 交通方式: 乘 510 、 466 、 81 路公交至奥运村西站下车后向北 20 米即可见心理所大门。或乘坐 83 、 85 、 328 、 379 、 419 、 425 、 484 、 518 、 607 、 617 、 628 、 630 、 751 、 913 、运通 110 至南沟泥河站,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大门进入后一直向北亦可到达心理所。 人体共生微生物及 NS 乳酸菌简介: 北京电视台 BTV 《健康大智慧》等栏目介绍 在线视频: 喝牛奶养细 菌 http://www.btv.org/btvindex/sssh/content/2011-05/31/content_2345299.htm 可治病的酸 奶 http://www.btv.org/btvindex/sssh/content/2011-06/02/content_2350672.htm 与菌共 舞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wMzE3NzEy.html 细菌博士解密微生物与疾 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xOTY0NDE2.html 可治病的酸 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zNzk0OTY0.html NS 乳酸菌介绍: 日本 NSBio 公司产品介绍: http://www.nsbj.jp/product.html NS 乳酸菌产品购物网站: http://www.morecare.cc/ 淘宝网站: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0768851461
57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最有前途的职业 现在做什么最有前途?
dongzg101 2012-7-3 17:01
最有前途的职业 现在做什么最有前途? 汤梦娟 职业规划 +关注 (706) 经常会有网友咨询一个问题:现在 做什么最有前途 ? 最有前途的行业 是什么? 最有前途的职业 是什么? 做什么生意赚钱 ?仿佛找到这类职业,自己就能轻易成功一样。越是这类笼统的问题,其实越难以回答出一个具体的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资源条件,怎么可能有所谓的: 最有前途的职业 呢? 前途 来源:汤梦娟 很多企业创业不过十年左右就能上市了,有的人工作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能拿年薪百万,这样的故事非常多,但他们做的生意或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别人跟着模仿就能同样成功的,甚至很多时候根本连模仿的可能都没有。 能倍速成长上市的企业,能三十而立就年薪百万的人,他们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与机遇,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而言,绝对属于小概率事件,跟中五百万彩票一样可遇不可求。所谓最有前途的职业对于每个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 当然,可能咨询这一问题的人是想了解,哪些行业发展得较快,更容易成功?其实,房地产业的富豪最多;IT人最容易创业成功;基金经理收入最高,等等,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但这些行业或职业,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与条件去做的。 况且,每个行业都有发展的高潮与低谷时期,如果行业发展得好,你进入了这个行业,等他进入低谷的时候,你离开吗?要知道 转行 是会有很大损失的。 当然,在自己兴趣与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可考虑门槛较高,进入的竞争壁垒较高的行业,如地产、金融之类,这类行业的竞争比起买白菜来可能会少很多,水涨船高,行业发展快,自己的成长也会快一些。 但不少成功人士,如北大的硕士陈生卖猪肉,进入这个以农民经营为主的领域,很快做成行业的翘楚,把肉摊开成星巴克;海归的张兰开饭店,同样在竞争激烈的领域内,把俏江南做成品牌,利用自己的高素质脱颖而出。 所以,最好找自己有兴趣、有能力做好工作,这才是相对于自己而言最有前途的职业。任何职业规划的起点,都是自己,都要衡量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自身的能力、兴趣与其他资源。在综合了自己的情况后,具备眼光的人,会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其他职业规划相关文章可参考: 职业规划越详细越好?兼论如何实现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四个关键时间点_何时做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帮你答:职场出头日 职业规划第一步_学会SWOT分析 职业规划的五个步骤 相关文章 职业选择第二步_选行业 如何敲开目标行业的大门? 跳槽案例_换几个行业都没做好,怎么办?(一) 相关文章 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如何找工作?(二) 大学生找工作问题 不知道想做什么工作怎么办 跳槽案例_换几个行业都没做好,该么办?(二) 大专生找工作 扫楼找工作是个可行的办法 外贸英语 找工作 外贸工作前景如何? 在北京找工作 北漂找工作难 应该怎么办? 前途 找工作 行业 职业装 职业规划 创意文具 职场工具书 职业装 职业规划 创意文具 相关产品: 职业装 职业规划 创意文具 职场工具书 标签: 前途 找工作 行业 关于 职业规划 的最新精彩文章: 大学生找工作_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校园招聘新观察_毕业生篇_找工作途径 北京找工作?西安找工作?跟男友去小县城?二 上一篇: 正在考注册会计师 该怎么职业规划呢? 下一篇: 女生求职 该不该从稳定但空虚的国企辞职?
个人分类: 就业|2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和尚的遗产能留给儿女吗?
is163 2012-6-28 11:54
云南玉溪市灵照寺方丈遇害后留有400多万个人存款,其女儿和寺院就遗产归属打起了官司。   2010年1月26日,住在云南玉溪市红塔区菜园街大悲普度寺的方丈释永修被前来投宿的两名男子杀害。案发后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释永修存有400余万存款和20余万的债权单据。释永修女儿张译云认为,她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不过该要求被灵照寺拒绝。26日,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该案,庭上围绕僧人子女有无继承权以及释永修的巨额存款来源展开了激烈辩论。   僧人具有普通人的权利和义务   释永修被害后,张译云曾多次到红塔区民宗局和玉溪市红塔区灵照寺佛教管理委员会协商,要求继承父亲遗产,但均被拒绝。于是,在今年1月16日,她一纸诉状把玉溪市红塔区灵照寺佛教管理委员会告上了法庭。   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把此案件列为“阳光司法工程”案件,于昨日早上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法庭上,被告辩称,僧人与出家前的俗家亲属不存在任何关系。佛教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形成了传统的丛林规制和习惯。释永修出家数十年,实际上形成了脱离家庭的一种契约关系,原告与释永修称呼只是方丈与施主,并非父女关系。从法律上讲,僧人出家即与其俗家亲属脱离了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灵照寺除对释永修负责日常供养外,其医疗丧葬费均由寺院支付。因此,原告没有诉讼主体资格。   对此,原告代理人认为,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宗教信仰可以改变亲属关系,释永修被害后,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时曾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等相关法律文书交给了原告,这说明公检法三机关都认可原告与死者有近亲属关系。因此,原告的近亲属享有继承权。   原告代理人还表示,根据国家民法等法律规定,僧人已具有普通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信仰宗教的僧人也是中国公民,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僧人可以享受超越一般公民的民事权利和义务。根据继承法,其子女有继承其遗产的权利。  僧人不能通过宗教活动拥有财产   法庭上,原告称,财产属于释永修个人名下,被告则认为该财产不属于释永修而属于灵照寺所有。被告表示,灵照寺不是一个生产盈利性的组织,寺庙的经济来源是信徒自愿布施和社会力量捐赠,僧人不得从事经营性的生产劳动获取报酬,其所用和所持有的财产属于寺院共同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僧人不能通过宗教活动拥有自己的收入和财产。   而释永修在寺院方丈、会计、出纳和管委会主任4种职务一肩挑,无视国家宗教法及市区两级民宗局对财务管理的三令五申,多年来把寺院的社会捐款等经济来源以个人名义存在自己名下。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原告所诉的财产属于灵照寺所有。   释永修的原妻涂女士介绍,前夫出家为僧后,平时常回家看望女儿,一直在尽父亲的责任,但她也无法解释前夫巨额存款来自何处。该案法院将择日宣判。   他在女儿2岁的时候出了家   玉溪人辛应恒生于1947年,1979年,毅然与妻子离婚到昆明筇竹寺出家,法号为释永修。当时,其女儿只有2岁多。1990年,释永修被聘为玉溪市著名寺庙灵照寺的住持,2005年升为方丈。   2010年1月26日夜间,吴雄和瞿永涛到大悲普度寺释永修住处要求投宿。凌晨2时许,趁释永修熟睡,吴雄二人用绳索将其勒死,并抢走5000元现金、一部银白色摩托罗拉手机和一些随身物品。当地警方不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9月10日作出判决,吴雄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瞿永涛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来源:重庆晨报 编辑: 一视网 李佳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性与职业无关——也说裸阻救人之女
热度 6 hcrm 2012-6-27 16:45
今天有这样一则新闻,即一名女子开车撞人后,不仅不施救,而且裸体阻挠他人救人,致使一名四岁女童死亡,此人据说系山东 临沂 某大学女教师。 我们注意到,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落脚点一是裸体阻挠,二是大学女教师,而最终还是在后者。这个开车撞了人的女司机,原本已有错在先,如有良知,自然是下车积极救人,可似乎受药家鑫事件的影响,反倒阻止医护人员抢救被撞者,且是一个年仅四岁的女童,当然会引发千人指、万人骂了。 开车撞人是事故,裸体阻止救人,不仅不知羞耻,而且涉嫌犯罪。这样一步步将自己推向绝境的人,丧失了一个作为人的基本人性。而她不知道,药家鑫就是因为错走了这一步,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那么,这位大学女教师呢?我们姑且不论结果,这由法律去审判。我们需要思索的是,她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怕承担“无穷无尽”的经济责任,这恰如过去的一句成语:舍命不舍财! 然而,不幸的是,有时“命”还真的保不住,因为人间自有道义在,还有看似无情的法律。 说了这些,言归正题,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媒体总喜欢放大他人的职业?譬如此事件中的“大学女教师”。其实,人性的善恶,原本是与职业无关的,什么“禽兽教师”之类的话题,辱没的不单是某个人,而是“教师”这一职业,让人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变得乏味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老师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教育战线上,所付出的心血与辛劳远远大于某些人的负面影响,我们为什么不能正确看待呢?教师是光荣的职业,岂能任由媒体践踏之?! 或许有人会说,笔者言重了。可是,如果在我们的眼前或耳边,经常看到或听见的,都是什么“最无耻的教师”之类的话,我们还能对“教师”表示尊重吗? 哪一支职业队伍里都会有“害群之马”,哪一个人都会碰到善与恶的人性拷量,我们可以批判某某人,却不可以诋毁一个群体,因为那是对“人性本善”的玷污。 我们都希望看到,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如果这样,就应多多宣扬它,从而荡涤掉那些丑恶的气息! 2012年6月27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329 次阅读|12 个评论
感受《一问一世界》,感受杨澜
zhangchunyu 2012-6-25 17:28
偶然的机会买了这本《一问一世界》,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让人的感觉不是累,是轻松,让人想继续读下去的冲动,利用小假期的一个晚上,读完了这本睿智而又让人精神振奋的书, 杨澜是个聪明人,她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如何做事。特别是其中关于女性与母爱的章节,让人觉得,不见得非得是天天不管孩子就是女强人,女强人能把家庭与事业平衡才叫本事,她也是孩子上钢琴课出勤率最高的母亲,也是天天需要打飞机的工作狂,但是她是幸福的,她没有因为事业失去了家庭,也没有因为家庭,放下事业,这才是我所敬佩的女人!有感于女同事中,把年幼的孩子放在千里之外的老家,而美其名曰,为了事业!这样的女人,我不敬佩也不羡慕,放弃了孩子不算本事,特别是年幼的孩子,正是需要母亲的时候,母亲的关爱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还有她 时刻保持着她的优雅,她的气质与修养为女性提供了榜样,她的着装更是白领女性参照和模仿的标准,相比之下,现在的越露越性感,不为我等欣赏,何为美?知性与感性相结合,才是美!但是我并不是说杨澜 完人,也知道她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因为她所称的年轻,想结婚就结婚,这与我当初的想法何等的相似,年轻的我,单纯地认为,人总是要结婚的,结了婚,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干事业了,可是回头一看,是不是太可笑了,事业不是自己的全部,结婚也不是结了就行了的,人生很漫长,需要经历的事情也很多,想不到的事更多,不变的是一点,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学到很多,也会长大很多,每天都是不一样的一天,用积极地心态去体会这不一样的一天,才是生活,对待家人,对待自己要学会宽容,不是一味地要求与索取,不会好好爱自己的人不会爱别人,传递爱、传递幸福、传递快乐吧 !
个人分类: 母爱育儿|2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专业的工作情况
热度 6 chemicalbond 2012-6-20 01:29
时常有网友问起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专业的情况,尤其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工作机会如何? 这里简单讲点个人的体会,也许对某些感兴趣的网友会有所帮助。 CADD目前的工作机会还算可以。在美国制药公司,现在是哀声一片,四面楚歌的时代,然而,CADD领域的工作机会却还不少,显然强过药物(有机)化学专业,比如默克现在就有好几个工作机会。当然这些通常都是需要一定工业界的工作经验,但是也不能经验太多,因为工资也高,3-5年工作经验的人应该会有不少机会。具体可以参考 http://www.ccl.net/cca/jobs/joblist.html 在中国,这个领域算是刚开始,也就是研发外包公司(CRO)不断地招人,使得大家对这领域开始熟悉。目前,各大外包公司也是时常有新的机会,好几家跨国制药公司都在招收海外博士学位,外加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另外,国内的民企也对新药研发加大了投入,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有了CADD人员的参与。未来3-5年,这个领域的机会应该还会增长。毕竟,离开了CADD,新药研发是很困难的事。大家都知道目前国内制药界的新药研发还基本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而政府也是非常的重视,给不少科研机构及公司砸进去不少银子:这个领域的泡沫会有吗?也许有,但是泡沫应该还没有开始产生。 不过,一般的学术机构(大学,或者研究所)都没有这个专业,很多在这个领域找工作的人也不一定有着足够的训练。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最对口的专业应该是理论化学或者计算化学专业的硕士,最好是博士,研究的项目涉及过蛋白的结构。而实际上,很多学生都是药学专业的,甚至是生物专业的,所以目前在国内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我个人觉得,一个优秀的候选员工,应该有这些领域的基础训练: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尤其是统计热力学和分子结构,生物化学。技能方面需要熟悉简单的script编程(如Perl)和Linux操作系统,熟悉常用的分子模拟软件。要是做过的课题中涉及蛋白和小分子相互作用(结构),还用过任何量子化学软件解决问题,那就更好了。即便如此,刚上班也不定就能掌握要领,很多细节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积累。不过,要是真正对药物设计感兴趣的人,这些都不会是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环境尤其是跟什么样的人合作,那绝对会是差别很大的事。我觉得一个好的环境应该给年轻人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年老人”(如我自己)和年轻人一起平等地干活(做项目),外加一些经验丰富乐意合作的药物化学家。要是读到这里,你有点心动了,愿意加入我们小组,那就请赶紧跟我联系吧。 谢谢阅读。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1045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很多职业需要综合学
热度 10 Wuyishan 2012-6-10 07:04
很多职业需要综合学 武夷山 《未来学家》杂志 2009 年 5 / 6 月合刊发表 Bruce L. Tow 和 David A. Gillian 合写的文章, Synthesis :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综合学:一门交叉学科)。文章说: 在许多职业中都出现了综合学的身影,如系统工程师、工业工程师、作业研究人员、中介人员、“把门人”,等等。 例如,美国 Georgia-Pacific 公司拟招聘一位 Operation Maintenance Gatekeeper (运维把门人),充任此职者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于沟通,能够在本单位的不同层次上进行沟通协调。 原文的开头部分如下( http://www.highbeam.com/doc/1G1-198715393.html ): Synthesis: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as the professional world becomes more and more specialized, it's time for today's--and tomorrow's--leaders to embrac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problem solving. The Futurist See all results for this publication Browse back issues of this publication by date May 1, 2009 | Tow, Bruce L. ; Gilliam, David A. | Copyright COPYRIGHT 1999 World Future Society. This material is published under license from the publisher through the Gale Group, Farmington Hills, Michigan. All inquiries regarding rights or concerns about this content should be directed to Customer Service . Create a link to this page Copy and paste this link tag into your Web page or blog: a href="http://www.highbeam.com/doc/1G1-198715393.html" title="Synthesis: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as the professional world becomes more and more specialized, it's time for today's--and tomorrow's--leaders to embrac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problem solving. | HighBeam Research"Synthesis: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as the professional world becomes more and more specialized, it's time for today's--and tomorrow's--leaders to embrac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problem solving. We are either the beneficiaries or the victims (depending on your point of view) of a data explosion. The amount of recorded data is growing at a staggering rate, and the knowledge required to process that data is becoming more complex. As a result, individuals and group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pecialized in various fields. Recently, the term "subspecialist" has become part of our language. For example, the physicist specialty has almost entirely split into subspecialties such as "astrophysicist" and "plasma physicist," whose practitioners typically make little or no attempt to keep up with advances in the other subspecialties. This trend toward greater degrees of specialization has been a natural, necessary, and generally healthy reaction to the world's growing complexity. After all, any individual or group has only a limited amount of intellectual capacity--and time--to apply to a task. Though it solves some problems, specialization unfortunately also has major drawbacks. For example: * Specialization has not been a planned or coordinated process, and as a result, there are significant knowledge gaps between specialties. As subspecialization proceeds, the number of gaps grows at a rapid and increasing rate because you have now to deal with the gaps between subspecialties. Consider the significant amount of knowledge available to a chemistry student, and then consider the slightly more limited world of biochemistry and the even-more limited amount of knowledge in the realm of space biochemistry. * Specialists create unique vocabularies to allow them to communicate more effectively among themselves, but this trend further restricts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outside their special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require specialists from multiple fields to tackle them. However, it i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achie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pecialists. Whenever resolution of a particular problem requires coordination between differing specialists or lies in a gap between two or more specialties, a serious challenge is posed: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are effective only as specialists; they require a narrow focus and a specialized language to perform their jobs effectively. The ideal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w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strengths inherent in specialization while finessing the pitfalls. Ideally, when faced with a multidisciplinary problem, there would be someone who could: * Identify which combination of specialties is likely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organize a team. * Motivate the individuals to work as a group towar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 Achie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between specialists. If enough people try this approach, and train others to do so, it will become a recognized discipline: Synthesi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ynthesis In the 1970s, SRI International (then called Stanford Research) asked some of its brightest researchers to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537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职业人生:在工作中融入一点个人愿景
热度 1 walkerwan 2012-6-8 08:46
这学期的博士英语课,分为学术写作(EAP)和外教的口语课,小班上课,还都是英语授课。这对英语听力和会话就有一个基础要求。英语作为学术研究的跨文化交流工具,在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和论文发表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真正掌握这一工具,又买了两个收音机,晚上遛弯锻炼的时候,就听听VOA和BBC,一举两得。不管结果怎样,这一努力过程还是有必要持续下去。有时候听的累了,随便换个中文台,轻松一下。 有一天晚上,就无意中听到了一段讨论个人与职业的一些广播讨论。其中,主持人提到了不妨在工作中融入一点个人愿景的观点,这立刻引起了自己的共鸣。想起了前段时间和旧友们饭聊时,一个朋友说过的玩笑话,说自己是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干自己想干的事,而他自己活着是为了吃饭,为了吃更好的饭。 其实,不管怎样表达,活着和吃饭都是共同的,同时也体现了各自追求的多样化,这也是时代特征的反应。这是当时自己的理解,收音机里的这段话,让自己更多地为自己几十年的工作职业经历找到了努力的答案。我这样做,更多的是在工作中,在职业中融入了一点个人的愿意而已。 也曾经在某个读书会上和某位老师交流,她谈到聚会时有个朋友对工作中的不公很是抱怨,而当时自己是想,这个人肯定没首先想到是为自己工作,或者说,忽略了自己的工作主因。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除了组织氛围(orgnazitional climate)很重要外,还是对自己思考不够。在过去,自己也曾经组织过下属们一起讨论“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在那种开放和真诚的气氛中,大家最终还是觉得我们是在干工作,根本是也是在为自己工作。 事实上,自己不管在哪个企业工作,不管是一个小兵的时候,还是走上管理岗位,从事市场经营,自己从来没有忘记在工作中融入一些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没人看的见的时候,自己不偷懒,没有利用职位权利和便利懒惰自己,很多领导看到自己工作的激情,但不知道自己觉得这样做事,是对自己的考验,为客户提供了优秀的服务,为员工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帮助,让他们在职业中少走弯路,这些愿景的实现都不是在工作中显然看出了的,但自己的愿景却让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价值感和激情,当然,这也是良性循环,我们无法改变一个组织的整体氛围,但在自己的范围内,实现了最优。这也是自己非常自豪的。 在工作中融入一点个人的愿景,要干很多别人看不见,甚至不理解的大量工作,但要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东西,很快就会觉得战胜工作中各种挑战的信心大增,越愿意战胜挑战,也就真的越能战胜挑战。自我激励是以自我愿景引导为驱动的。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这正是自己的经历。 职业人生路,在工作中融入一点个人的愿景,就会真正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路途,世上的路千万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最幸福,就像企业要用愿景凝聚人一样,一个没有个人愿景的人,也不会知道什么样的企业愿景吸引自己,那样也就只能在一个人云亦云,别人怎样我怎样的心态下工作,更有甚者把别人的成绩当成自己的,或者不让别人的成绩和能力显现出来从而证明自己,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不管为谁工作,大多数人总是要在工作中度过一生,工作中植入一点真正属于个人的愿景,没啥坏处,但一定会有好处,有时候确实急功近利还是长远布局自己的选择问题。而我们每天都在选择,在一个假信任真利用的乱象环境中,唯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远景会引领自己穿越迷雾,躲过诱惑和陷阱。。。。。。 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找到自己的愿景,做更好的和最好的自己!
个人分类: 随笔人生|2682 次阅读|1 个评论
遭遇猎头
chemicalbond 2012-5-31 00:34
今天有个陌生人的电话,原来是上海的一个猎头,说那边有个公司在招人,问我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有朋友可以推荐。 在我们这个行当,还真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一方面,本土的人士经验都非常欠缺,语言上更是有障碍;而美国那边的就业机会要比化学其它专业强,一般人都不愿意回归。据说上海的另一家公司招聘了一年多,那个位置还是空的。而目前至少有3-4家大公司在寻找有海外博士学位和工业界经验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人士。可见这个供求关系还是很明显。 如果读者里面有这方面背景的,可以私信交流:免收信息资源费。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自己工作--常怀感恩之心
suoweiwu 2012-5-28 08:49
为自己工作 -- 常怀感恩之心 吴锁伟 2012-5-26 今天的培训,主题选择得很好 — 为自己工作,打造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首先,作为一个人应该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培养我们长大成人。穿过时光隧道,往事历历在目:父母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长大,又供我们上学,随后成家立业,我们欠他们太多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在我也当了父亲,深深地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父母对儿女真正无私的爱!因此,为了父母家人的幸福,我们也必须努力和用心工作,把事情做对做好! 其次,我们一路走来,有无数的老师、亲友、同学等帮助过我们,我们应该对他们常怀感恩之心!无论是求学路上的帮助,还是生活中的支持,其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应该永记心间,涌泉相报!这些人脉关系,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绝对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恩情!人脉需要培养、维护,即使不经常走动、拜访,其实有时候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也会令人感到温暖和欣慰。 最后,走进职场,应该对给我们工作机会的企业和老板常怀感恩之心!李强老师说得很好: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企业是给你钱还教你知识的职业大学!不要一味抱怨企业给你的太少,而要多问问自己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企业的老板我会怎么做?我是否能够做到“认真、务实、求新、合作”?我是否真的有一技之长?我是否是企业的正资产?从而调整好心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自动自发,把自己负责的每一件事情尽量做到完美,以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2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制度导致垄断,腐败导致不公
热度 1 aaa0 2012-5-10 04:13
  提及中國的当代问题,笔者以为非社会不公莫属。社会不公,正以贫富不公、区域不公这两条主线展现于世人面前。   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实行的是公有制及其计划经济的模式,总体而言,整个社会还比较公平。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当政者推行的是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结果直接导致大部分人贫穷落后,社会出现了贫富不公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更令人气愤的是,先富起来的一小部分人的人员构成,一是高干子弟(太子黨);二是被当时社会所不齿的因各种原因没有固定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其中不乏曾被司法机关打击处理的违法犯罪人员,以两劳释放人员为主。   为什么是这两类人员搭上了致富头的班车?原因很简单,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太子黨借助其老子的权力和人脉之势,在当时非常不规范的社会环境下大施拳脚,大发时代转型时期漏洞百出之财;二是逼上梁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固定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尤其曾经被司法机关打击处理的违法犯罪人员,几乎成为社会遗忘甚至是唾弃的角色,他们的生活及其人生今后的走向只能靠自己,别无选择。因此他们只有死死抓住“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根救命稻草,甚至不惜再次违法违规,钻营法律和政策空子,最终攫取了他们翻身致富的第一桶金;如果说还有一种无形力量有意无意辅助了这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话,那就是三十多年来的计划经济养成了国人思想僵化,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恶习。人们大多安于国家为其提供的稳定的工作岗位,不想成为常被枪所伤的出头鸟。这样无形中就把上述那两种人推向了改革时代的前沿。造成了一小部分人借机大刀阔斧敛财,大多数人默默无闻,越落越远,最终演变成两极分化,出现了极为不公的社会现象。   至于区域不公问题,应该是发展中國家初期一个不可避免的伤痛,200多年前美国也是如此。它与地理环境直接相关。我国中西部交通闭塞,没有适宜进出口的大型港口,工业发展相对薄弱。中西部又是人口众多地区,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众多人口贫困落后。这对中國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了暗流涌动的社会矛盾。这股涌动的暗流出口,必将成为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对此,当政者亦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现在正企图从拉动民生入手,一方面加大整个社会财富平均再分配的力度,另一方面解决贫穷百姓的后顾之忧,以化解因社会不公导致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最终目的达到政权的平稳性、可持续性。究竟能否达到目的,有待考验当政者解决问题的诚意与魄力。   那么社会不公问题,除跟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有关,还跟什么有关呢?只要是有心人,答案就不难找到。那就是跟当政者的权利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社会不公这个问题上,我们说,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产生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日益加剧的权利腐败现象,又是激化矛盾的催化剂,社会不公这颗带有仇恨性质的种子正在腐败发酵的温床上变的像魔兽一般祸患无穷。腐败在社会不公的悲剧中扮演着官商勾结的丑恶角色。官商勾结的结果,一定是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损。它就像丑陋的吸血蝙蝠那样,紧叮住“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伤口,贪婪地吮吸贫穷大众即将干涸的血脉。因此整个社会痛恨腐败,斥责腐败。可以说腐败是一枚导致广大百姓受苦受难、贫穷落后、负担沉重的魔戒。人们仇恨它,想要砸碎它。黨和政府也意识到腐败的严重程度,声称解决不了腐败,将有亡黨亡国之灾。但从目前治理腐败来看并不乐观。似乎反腐败大有越反越腐之嫌。在反腐败方面,尽管黨报高调宣传,不断有腐败分子被依法制裁的报道,然而老百姓却并不怎么认可。给人的感觉是,腐败现象还随处可见,腐败分子似乎还充斥在政府各个部门中。人们不仅疑问,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腐败毒瘤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这既值得广大老百姓思索,更值得当政者好好深思与反省。现在反腐,似乎只停留在民举官纠,仅从个案着手,所以才显得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因为这种反腐方式不是从根本上剔除腐败的毒瘤。说白了,它还是滞留在运动战的打法上。运动战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它是一阵风,丝毫动摇不了拟要治理整顿的对象的根基。建国六十多年来,一些违法之徒、贪腐蛀虫已掌握和适应了运动战打法,他们总结出一条定律,运动之风总是一刮而过,风过之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这也许正是反腐败越反越腐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中國式反腐令人头疼的一大顽疾。不知当局为什么如此钟情运动战,特别是在大力宣扬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际上还是实行老一套运动战法。运动战绝不是法治,它是人治的惯用手段,当然法治不排除运动战。那么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运动战,是人治手中王牌式的运动战,还是法治政府特定时期内作为个案手段的运动战?这是一个值得执政者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我们说社会的不公问题首先是由改革开放初期执政者的政策使然,其次是权利腐败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权利腐败这棵毒苗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催生腐败盛行的激素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我们说总体而言,滋生腐败的大环境非垄断莫属。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只要研究一下腐败经常发生在哪些领域就可以得出明确判断出垄断直接导致腐败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社会上哪些行业容易产生腐败现象呢?只要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地球人都知道房地产、电信、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煤炭、石油化工、路桥建设、教育、医疗以及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煤气等国家高度控盘的垄断行业。看看近年来,一些落马的省部级高官,要么是直接来自垄断行业,要么是与垄断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几年来,我国房价为什么高得那么离谱,这难道与垄断没有关系吗?只有垄断,才会使某一产业变成稀缺,只有在稀缺的行业、产业里政府的行政寻租行为才成为可能,权钱交易才能应运而生。在一个非垄断的、开放的、透明的、利润平平的行业或产业里,腐败通常是难以产生的,譬如一些直接与弱势群体打交道的民政部门,一些非热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   那么我们再来进一步探讨社会上垄断行业或产业的性质,就不难发现,凡是垄断行业或产业均来自国有或国有控股。以上例举的各行各业不都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行业、产业吗?即使在西方的民主国家,涉及国家安全或国计民生的产业也大都是国有垄断,但实践表明,即使西方民主法治国家,垄断行业也容易招致腐败,就更不用说法治不健全的发展中國家了。那么就我国的垄断行业来看,它直接根植于我国的国体及其政治制度。我国宪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會主義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七条又明确规定:“国营经济是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垄断行业是直接受宪法保护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就是说,我国的政治制度为极易产生腐败的垄断行业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尽管垄断行业造就了社会不公,保全了腐败根须,尽管社会不公和权利腐败遭到国人强烈不满,却无法将其彻底根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体制上的悲哀,制度上的悲哀。   中國搞经济改革三十多年了,但是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改革却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掩面的感觉。这也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犹如半拉子工程一般。政治体制改革不先行的话,最终一定会掣肘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对此无论愿不愿意承认,也无论是否赞同,都是不可回避的。在这个问题上,得过且过、信马由缰、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做法,都是一种自欺欺人、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任何问题都是推不掉,躲不过的,最终需要人拿出勇气、拿出魄力去解决它。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制度造就了垄断,那么腐败滋生谈何容易,如果不是腐败在社会生活中为非作歹,那么社会不公又从何来?因此,中國执政者如果不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话,就无法彻底改变制度导致垄断,垄断导致腐败,腐败导致社会不公这一恶性循环的魔咒。
24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向高标准看齐——职业精神
imthere 2012-5-3 22:07
一个人一旦从事某一职业,就必须承担着职业责任。 做好简单的事情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得 完美的成果 ,需要技能熟练、耐心坚持,向高标准看齐更需时间和精力。 受多方面影响,当今人在挣钱的角色下担起了本职工作外的太多任务,成了业余的多职业工作者。 本职工作没有时间打 理,业余工作更是跑场似的。哪还有多少职业责任。更别提职业精神了。各行各业少有真正的进步。 整个就是业余的、兼职的职业社会。 但,社会进步需要职业责任、职业精神。
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义与职业--新闻评论员不是那么简单
热度 3 JRoy 2012-4-29 20:31
按:权利永远伴随着义务,扭结着两者的是利益。 其实正义都不缺,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就是正义。但是当它牵扯到更多的利益要害的时候,人的选择就要三思了。尤其是在不愁吃喝的今日,坚持正义看似简单其实更难。因为很简单,人的需要根本就不是吃喝那点事了。 人人都羡慕一种不愁自己吃喝,精神上也占据正义高地的‘双丰收’,往往没那么容易。更为严重的是,掌握不好度或者说方法的正义往往只是一厢情愿,到底只有伤害,对自己对他人。所以这个度又成了一个最关键的模糊了。在西方铁血民主的价值观里,他们认为这个度甚至不用掌握。然而并不是每次尝试都能成功,没有卡扎菲的利比亚好过了吗?民主的结果叙利亚接受了吗?而到了中国更复杂,循序渐进可能是幌子,但也可能把自己晃过去。 我之前也说过一次:对真理错误的维护就是最大的伤害。对正义也是! 说的很乱,转载一个新闻报道来自《南方人物周刊》 转播到腾讯微博 邱启明 邱启明言论: 如果没有人的安全,这样的速度我们要不要?当前中国的发展速度就和高铁一样令全世界羡慕。然而,我们在满足速度追求的同时,我们在满足速度激情的同时,我们可能会抛弃很多,忽略很多。比如说,能不能让我们喝一杯放心的牛奶,能不能让我们住一套屹立不倒的楼房,能不能让我们城市里条条大马路不要出现突然的坍塌,能不能让我们坐一趟安全抵达的列车,能不能在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时候先别把车头埋掉……能不能让人们的幸福享有最基本的安全感?中国,请你放慢脚步。走得太快,不要把人们的灵魂落在后面。 ——2011年7月26日,针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邱启明的一连串诘问后,被网友评价为“最具性情的央视新闻主播”。 3月23日,央视主持人邱启明在微博上怒斥制片人是傀儡,一时间引起广大网友及众多媒体的关注。最近他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谈及离职,他表示央视给了自己名和利,要摸着良心回报一些正的东西。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但面对体制不能硬碰硬,只能匍匐前进。 3月24日之前,他的评论是你半夜里能从CCTV里听到的这一天最爷们的声音——他是央视新闻评论部 《24小时》 节目主播,邱启明。 3月23日,邱启明发了一条微博:如果自己的权益都保护不了,评论部我要你何用?傀儡制片人,我活得比你们自由!再见了!无数人错愕。邱启明解释道,自己不是“突起”,而是“长期压抑,瞬间爆发”。 记者:在《24小时》,你的空间大吗? 邱启明:节目组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在一些重要评论或者活动时,他们会善意地提醒,“启明同志这方面稍微把个关”,这更多的是对我的一种爱护,但我没有接到任何说“你今天不可以这样”,不然的话,我早就反感了。 记者:但你心里是有根“红线”的。 邱启明:除非你真的不想在规则内混,或者说有可能会牺牲更多的东西,我这个叫改良;那个叫翻天覆地,我这个缓步推进、循序渐进。 做新闻20年,我敢说自己是一个有社会担当、有职业情操的人,但有时候去硬碰硬,真的不行。我曾经很困惑一个问题:每一个人都不去做,每一个人都把责任推给体制,我们的明天究竟在哪里?一个没有监督的社会,该是多么恐怖的一个社会。原新闻评论部负责人告诉我:不要着急,其实你的周围有许多人在匍匐前进。 匍匐意味着腰不会弯,头也不会低,整个人躺在地上,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后来我理解为“毫厘主义”。我们哪怕一毫一厘地往前走,也得走,千万不要止步不前,止步不前就是倒退。这个时候需要一些措施和智慧。 记者:你的智慧体现在《24小时》里吗? 邱启明:我是莽夫。当年的CCTV,尤其是孙玉胜那10年,真让人兴奋, 敬一丹 、 白岩松 、 崔永元 ( 微博 )、 柴静 ,这些人真的值得尊重,他们有更高的智慧,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去做更大的事。但我则是“别绕了,咱直接点吧”,我有一个非常单纯、幼稚的想法:每个人都不绕,这社会就好了。但不可能。我也无比崇敬这些迂回、匍匐、争取毫厘最终还能干成大事的人,但我能力不够,索性就不绕了。 记者:新闻评论部是CCTV转变的中坚力量吗? 邱启明:换个角度,看这十几年的迂回、匍匐到底为CCTV做了什么、作用几何?看看我们的《每周质量报告》就知道了,我在微博里说了:接到举报、派出记者、长期潜伏、捕获证据、编辑成篇、顶住压力、坚定播出。 CCTV毕竟是一个国家台,国家台是干什么的,就是干这个的。干多了我永远是崇拜它、效忠它。为什么?它是正义、是公平。一个男人要想尽一切办法养家糊口,如果同时又能得到开心,没有任何自卑,这就是我向往的地方。 白岩松把所有的官全辞了,在自己的平台上做事,他图什么?在中国的评论舞台上,尤其是在影响力巨大的CCTV这个平台上,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说一些别人不敢说的话,而且说得让你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他还不湿鞋。我和他差太远。 记者:难道是差在“湿鞋”上? 邱启明:我也没湿鞋。我的底线非常清楚:不反党、不反政府、不三俗。我还敢更多地说出问题:有五千多万留守儿童、医保社保、民众的幸福感、食品安全、教育制度。你能说我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不爱它吗?我恰恰是希望它越来越好。 我永远不跟风,不做墙头草。我的精神领袖是陈少敏(1968年第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惟一一位不举手表决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人),独立思想、独立作为、爱土地、爱国家,在太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她坚信自己的信念。 我们现在最大的毛病就是随风倒,太严重、太可怕了。这种病祸国殃民。怎么办?邱启明敢站出来吗?NO,NO。我得先看清楚界限在哪,但我绝不会原地不动,更不可能倒退。 记者:你一直没有失望过? 邱启明:我一直不失望。我在做《24小时》的时候,要求就是只要是这个社会的事情,都能在《24小时》看到,即便没有观点,我都客观评述。《南方人物周刊》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25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杨牧)
longxie1983 2012-4-27 13:51
文青一下~~~,也算是为曹大侠的寒门问题助兴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杨 牧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写在一封缜密工整的信上,从 外县市一小镇寄出,署了 真实姓名和身分证号码 年龄(窗外在下雨,点滴芭蕉叶 和围墙上的碎玻璃),籍贯,职业 (院子里堆积许多枯树枝 一只黑鸟在扑翅)。他显然历经 苦思不得答案,关於这么重要的 一个问题。他是善于思维的, 文字也简洁有力,结构圆融 书法得体(乌云向远天飞) 晨昏练过玄秘塔大字,在小学时代 家住渔港后街拥挤的眷村里 大半时间和母亲在一起;他羞涩 敏感,学了一口台湾国语没关系 常常登高了望海上的船只 看白云,就这样把皮肤晒黑了 单薄的胸膛里栽培著小小 孤独的心,他这样恳切写道: 早熟脆弱如一颗二十世纪梨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对着一壶苦茶,我设法去理解 如何以抽象的观念分化他那许多凿凿的 证据,也许我应该先否定他的出发点 攻击他的心态,批评他收集资料 的方法错误,以反证削弱其语气 指他所陈一切这一切无非偏见 不值得有识之士的反驳。我听到 窗外的雨声愈来愈急 水势从屋顶匆匆泻下,灌满房子周围的 阳沟。唉到底甚么是二十世纪梨呀—— 他们在海岛的高山地带寻到 相当于华北平原的气候了,肥沃丰隆的 处女地,乃迂回引进一种乡愁慰藉的 种子埋下,发芽,长高 开花结成这果,这名不见经传的水果 可怜悯的形状,色泽,和气味 营养价值不明,除了 维他命C,甚至完全不象征甚麼 除了一颗犹豫的属於他自己的心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这些不需要象征——这些 是现实就应该当做现实处理 发信的是一个善于思维分析的人 读了一年企管转法律,毕业后 半年补充兵,考了两次司法官…… 雨停了 我对他的身世,他的愤怒 他的诘难和控诉都不能理解 虽然我曾设法,对着一壶苦茶 设法理解。我相信他不是为考试 而愤怒,因为这不在他的举证里 他谈的是些高层次的问题,简洁有力 段落分明,归纳为令人茫然的一系列 质疑。太阳从芭蕉树後注入草地 在枯枝上闪着光,这些不会是 虚假的,在有限的温暖里 坚持一团庞大的寒气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关于 公理和正义。他是班上穿着 最整齐的孩子,虽然母亲在城里 帮佣洗衣——哦母亲在他印象中 总是白晰的微笑著,纵使脸上 挂著泪;她双手永远是柔软的 干净的,灯下为他慢慢修铅笔 他说他不太记得了是一个溽热的夜 好像彷佛父亲在一场大吵后 (充满乡音的激情的言语,连他 单祧籍贯香火的儿子,都不完全懂) 似乎就这样走了,可能大概也许上了山 在高亢的华北气候里开垦,栽培 一种新引进的水果,二十世纪梨 秋风的夜晚,母亲教他唱日本童谣 桃太郎远征魔鬼岛,半醒半睡 看她剪刀针线把旧军服拆开 修改成一条夹裤和一件小棉袄 信纸上沾了两片水渍,想是他的泪 如墙脚巨大的雨霉,我向外望 天地也哭过,为一个重要的 超越季节和方向的问题,哭过 复以虚假的阳光掩饰窘态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关于 公理和正义。檐下倒挂着一只 诡异的蜘蛛,在虚假的阳光里 翻转反覆,结网。许久许久 我还看到冬天的蚊蚋围着纱门下 一个塑胶水桶在飞,如乌云 我许久未曾听过那么明朗详尽的 陈述了,他在无情地解剖着著自己: 籍贯教我走到任何地方都带着一份 与生俱来的乡愁,他说,像我的胎记 然而胎记袭自母亲我必须承认 它和那个无关。他时常 站在海岸了望,据说烟波尽头 还有一个更长的海岸,高山森林巨川 母亲没看过的地方才是我们的 故乡。大学里必修现代史,背熟一本 标准答案;选修语言社会学 高分过了劳工法,监狱学,法制史 重修体育和宪法。他善于举例 作证,能推论,会归纳。我从来 没有收过这样一封充满体验和幻想 于冷肃尖锐的语气中流露狂热和绝望 彻底把狂热和绝望完全平衡的信 礼貌地,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 写在一封不容增删的信里 我看到泪水的印子扩大如干涸的湖泊 濡沫死去的鱼族在暗晦的角落 留下些许枯骨和白刺,我彷佛也 看到血在他成长的知识判断里 溅开,像炮火中从困顿的孤堡 放出的军鸽,系着疲乏顽抗者 最渺茫的希望,冲开窒息的硝烟 鼓翼升到烧焦的黄杨树梢 敏捷地回转,对准增防的营盘刺飞 却在高速中撞上一颗无意的流弹 粉碎於交击的喧嚣,让毛骨和鲜血 充塞永远不再的空间 让我们从容遗忘。我体会 他沙哑的声调,他曾经 嚎啕入荒原 狂呼暴风雨 计算着自己的步伐,不是先知 他不是先知,是失去向导的使徒—— 他单薄的胸膛鼓胀如风炉 一颗心在高温里溶化 透明,流动,虚无 (一九八四‧一月)
个人分类: 书摘|2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年轻时最幸运的是什么
热度 6 Xinliangzhu 2012-4-16 12:18
这篇文章是在我今天读到的一篇关于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工程系的创始人A. Wayne Wymore的怀念文章后结合自己以前的问题,做得一个 初步的回答。 首先叙述一下我自己的问题,我记得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就盘算着我读研的话是读哪个方向的研究生(主要是为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个思路,其实后来知道硕士研究生没必要分得太细,硕士还是为以后研究打基础的),当时就想着如果能找一个正处于萌芽期而且以后会有大发展的行业(研究方向),那么就有非常大的希望一辈子都处于上升期(当然这个方向要自己感兴趣,且有基础),因为我觉得大多现在繁荣的行业都会在我退休前衰落的,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繁荣。 首先读到的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何毓琦的博文:Control is dead?(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344686),这篇文章是建立在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13)-replies to requests and questions(1)(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do=blogid=45898)基础上的,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篇文章的主要思想: 首先是,关于教育和研究的那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何老首先介绍了一般科学领域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下文红色标记): Most scientific fields and topics go through historical cycles. It starts with a breakthrough or new demands from the real world, e.g., the aerospace and landing-on-the-moon race during the late fifties and early sixties for the control and system field. There were flurry of activities, discoveries, and applications. This is the first generation. From this point on, the real world are more or less satisfied but continues to support additional research since the subject has yield fruitful results and the real world needs trained workers. The theorists take over, refine and deepen the results, and erect a framework and foundation for the topic. Textbooks were written, faculties were hired , more students educated, and the field continues to bloom. In control and systems this approximately covers the 70s and 80s. However, sooner or later, the field reaches maturity 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stage. At this point, jobs become scarce for new entrants because both the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area are already well staffed with trained people not yet retired. Whatever problems that remain are either very hard or irrelevant/unimportant to the real world. People are either doing work amounting to “gilding the lily” or, trying to find new application areas or busily looking for new topics to invent. There are little cross pollination between the theory and the applied domain. Everything is in steady state. This is where control and system field are now. When a new breakthrough happens or new demand arises, the cycle will repeat. 通俗地讲就是,首先有基础科学的突破或真实世界有新的需求,然后有理论家开始研究,著书,最后很多老师和学生涌入开始传授和学习知识,该领域进入成熟期。而当到了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这个领域就已经dead了,不过何老也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或说是对在这个阶段进入这个领域的人的建议:一,可以努力寻找二次突破,进入新的循环;二,如果不能继续搞研究了,那就去传授知识吧,毕竟还是有人需要这些知识的;三,请工业界或学术界的专家提发展方向的建议。以上三点分散于以上说的两篇博文中。 今天读到了王飞跃所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怀念Wymore的文章,里面Wymore的关于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工程是怎么创建的回忆里的一句话触发了我的思考, I had just begun to appreciate the possibilities for more complex systems because computers were certain to become available with much faster performance, more memory and cheaper cost. 这句话是Wymore对计算机以后发展趋势的展望。读到这儿,我一个一直藏于心底的结终于解开——原来他们早就认识到(1958年)计算机的局限性及计算机功能的强大性(当然他文章其他部分的内容也暗示了这点,下文标红)。也就是,当时计算机正处于萌芽期(而系统工程还没有),而且有非常大的新的需求,既处于何老说的第一个阶段。难怪Wymore后来成绩斐然:) 总结起来,人年轻时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今天做个简单的回答(待斟酌): 人最幸运的就是,能在年轻的时候找到一个正处于萌芽期而又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从事一辈子,而这个行业又是自己擅长的(需要的基本功),这样就可以开心地工作一辈子,因为它一直是处于上升期的。 下文是Wymore关于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工程创立的简短而深邃的回忆: ------------------------------------------------------------------------------------------------------- I was alone in my office completely absorbed in what, I don’t now recollect. I was busy all the time: I gave lectures to individuals and groups on how the computer could be used by research faculty in diverse fields; I wrote computer programs; I developed and taught courses in programming, numerical analysis, statistic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I wrote proposals to upgrade the computer equipment. I must have been engaged in one of these activities when Dr. Thomas L. Martin, then Dean of Engineering, came into my office, sat down and immediately began talking: “I have just returned from an exciting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where I heard a paper on the new disciplin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It is no longer sufficient for engineers merely to design boxes such as computers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y would become components of larger, more complex systems. That is wasteful because frequently the box component is a bad fit in the system and has to be redesigned or worse, can lead to system failure. We must learn how to design large-scale, complex systems from the top down so that the specification for each component is derivable from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overall system. We must also take a much larger view of systems. We must design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s and even the system-society interfaces. Systems engineers must be trained for the design of large-scale, complex, man-machine-social systems.” This quotation is vastly abridged, I am sure, but it communicates the tone and some of the principal points as I recollect them. I was not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still absorbed in what I had been doing, and besides, when I heard the words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 am sure that my eyes began to glaze over. Then the Dean, undeterred by my lack of attention or perhaps so absorbed in his monologue that he didn’t notice, continued: “The next big developmen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will be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s an engineering discipline.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is going to have a Department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 want you to develop and head up the Department.” Upon hearing that last sentence, I came fully to attention wishing I had listened more closely to his previous words. I sometimes characterize my intellectual life from that day to the present as trying to recall and to make sense of what the Dean had been trying to tell me that day in 1958. I was captivated by the grandeur of the vision invoked. I had just begun to appreciate the possibilities for more complex systems because computers were certain to become available with much faster performance, more memory and cheaper cost. I had glimpsed some of the interesting, even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the structure of computer programs but had yet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for research in what was to become computer science. I had already come to realize it wasn’t the computer or the programs or the user, it was the system. From: Systems Movement: Autobiographical Retrospectives Contributions to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A. Wayne Wymore Professor Emeritus of System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4301 North Camino Kino Tucson AZ 85718 wayne@sie.arizona.edu, http://www.sie.arizona.edu/faculty/wymore.html 王飞跃所长原文: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74do=blogid=419601 写于2011年4月19日
个人分类: 一点想法|4148 次阅读|13 个评论
科学研究和科学事业杂思
热度 1 qianlivan 2012-4-8 23:38
曾经,科学,尤其是实验科学是贵族在闲暇时进行的活动,和茶余饭后写写字、画画画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在人们发现科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之后,贵族式的科学活动就逐渐消失了。科学研究不再是业余爱好,而是成为了一种职业。 任何活动,作为业余爱好可以简简单单。公园里跳舞、唱歌的人不需要什么专业标准,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贵族式的科学研究也是如此。但是任何活动,职 业化之后就有了各种限制和要求,所谓“行有行规”。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职业也是如此,它已经成为了科学事业的一部分。 在科学研究作为贵族的业余爱好时,科学可能谈不上什么事业,研究科学就像画画。但是正如出现职业画家之后就有了画廊、拍卖行、经纪人一样,科学成为一种事 业之后,科学研究就不是唯一和科学有关的活动了。和科学相关的各种机构和职业都出现了。这些机构有研究所、基金会、研究生院、图书馆、出版社等等,职业包 括科研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员等等。 艺术机构的出现是为了服务职业画家以保证他们可以以画画为职业,科学机构的作用也是如此,它们的出现是为了服务科学工作者使得他们可以以科学研究为职业。 在理想的情况下,艺术机构应该可以做到让一个纯粹的画家可以正常工作,科学机构应该可以做到让一个纯粹的科学工作者可以专心研究。 什么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一个画家只会说本国语言可以画画么?这方面我不太清楚,但我猜想可以。什么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工作者?一个只会说母语的科学工作者可 以进行科学研究么?原则上是可以的,曾经在日本和俄罗斯就有不少这样的科学家。日本还有过不会说外语的诺奖得主。那么,为什么现在要求科学家会说英语呢? 这当然是出于交流方面的原因,但是,这是必须的么?如果有人对英语完全没兴趣,此人是不是应该被排除在科学研究的大门之外?我认为当然不应该如此。那么怎 么解决语言的问题呢?当然应该从科学机构上想办法,既然有中央编译局,那么科学机构中也可以有科学编译的机构。语言和科学研究是不大相干的事,不应作为选择科学工作者的标准。除了语言问题,为了让纯粹的科学工作者可以专心研究,应该的事还有不少。但是应该的事都是不太会发生的,这里只是对此问题有思考,记上一段。
38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如何医治“医患之伤”
热度 1 tuliming 2012-4-2 20:32
2012年4月2号,天气晴。心情不好。下班回家已是下午4点了,写护理记录不断的错,写了一张又一张。静不下来! 我开始怀疑我们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了?今天的我依然是如此的冲动,同样的没有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年少轻狂么?这样的词语真的不适合我,我们不欠你任何东西,凭什么不被尊重,你有什么资格?就因为你是“病人”,说你还是个人,那真是太高抬你了。你连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真的是很可悲。我以为我经过那么多的事情之后,我能成长些,我能淡定些,我能坚强些,我能快乐些,到最后我发现,原来我也生病了。对着长长的走廊大声的同你争吵,那不是我的形象,我觉得你这样的垃圾就是吃软怕硬,我们的职业操守这样要求,救死扶伤,很开心的是,我没有被气哭。呵呵! 白岩松的新闻1+1,我看完后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3月23号,哈一大杀害医生事件,彻底的触动着每个医务工作者。 不到30岁,182,阳光帅气,风华正茂,生命刚打开,却戛然而止了,博士已被录取,今年6月结束研究生课程就要赴香港工作了,王浩同学,他还是实习医生,我们学医的都知道,只有学医的在实习期间没有任何的工资收入,即使是这样,还有多少人都在坚持着自己当初的梦想。从穿上白衣时开始,我们就发誓要做个好医生,做个好护士。我 们不想,有一天这一身向往的白衣被鲜血染成红色,请让我们找到继续坚持的勇气!网上发起了对这起残暴性的事件做了组调查投票,怎么看待此事件?6161人参与投票,有4018人表示高兴。有的人跟贴说:“杀的好,现在的医生,没有医德,没良心,大家拍手叫好。”还有的人说:“我也很高兴,就和贪官杀了一样的高兴!”充满仇恨的偏激之言,让这样的事情一夜消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疾病,还是传染病,是这个社会病了!我觉得悲凉,或许天堂需要好医生。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患者是弱势群体,被无限放大,我们本来是共同抵御疾病的合作关系,可是双方敌对化,医护不容易,患者不容易,社会不容易。频繁的医患纠纷,是我们的制度出了问题,杀人者最终会得到惩罚,残暴事件的背后,伤了医生,伤了自己和家人,伤了更多的医i生,伤了每一个医生。医患关系恶性循环中,我们谁能保证我们不生病,我们都是潜在的患者,今天不管我们多么的健康,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一生的规律,我们怎样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各种委屈,各种不解,救死扶伤,谁还能被伤?人与人之间缺少的是人情,多的是仇恨。 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不是我们医护的责任,而是“以药养医”的制度造成的,职业生涯要求我们,要有医德,要有精湛的技术,要有良好的沟通,不同的对象,每个人的职业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医疗行为沟通?安全怎么样保证?硬件跟软件,如何协作?这起残暴的杀人案件也表明,有必要加快推进医改,否则,这一体制性的问题极易被转嫁到一线辛苦工作的医疗人员身上! 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察言观色,及时应对,见机行事,量力而行! 我们希望这个社会上相信理想的人还是应该多一点,这个社会才会有希望,明天的阳光可否再亮点,可否再温暖点!
2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倡议书:促请科学网同仁就我国所欠缺的行业精神展开讨论
duke01361 2012-3-13 20:03
我乐见科学网敢于“仗义执言”的同仁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围绕我国科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所必需提供的现代职业精神和行业规范展开深度的“轰轰烈烈”的讨论。 种种迹象表明,当代的中国非常缺乏“现代职业精神和行业规范”,改革开放30十年来,相应的观点和价值观念依然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除了自然或不自然地接受了“拜金主义”之外,我国国民亟需在现代职业精神和规范上加以提升。作为当代学人的您啧则应该责无旁贷! 我促请同仁们开展“大鸣大放”的实名讨论,如果这样的“大讨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现状,提升各位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那么自当是在载入史册的一次壮举!
个人分类: My Ideas|2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臭小子,想学化学今晚就没有饭吃!
热度 20 chemicalbond 2012-3-10 09:13
我曾经在博文里面提及阿斯利康决定关闭加拿大的一个研发中心的消息。【1】今天,又传出他们在波士顿也要大量裁员。【2】 看到这种家常便饭似的裁员消息,大概业内很少会有人感到奇怪。减少开支,大规模裁员,把研发交付给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研发外包公司,这种商业策略在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纳。 不过,让我感到难受的是,一位曾经混迹于化学界的网民在网页【2】里面的评论。原话是这么说的: “ David Formerly Known as a Chemist on March 9, 2012 4:51 PM writes... If one of my kids tells me he wants to be a chemist when he grows up, he'll have no dinner that night!” 意思很明显,要是他家的孩子告诉他长大了想从事化学领域的工作,那天晚上就别想吃饭。 这确实是反映了目前美国的现实:学化学很难有出路。 国内如何? 现在正是黄金时代,因为大量的工作机会潮涌而来。要是您是学习有机合成的,恭喜了,无论您的学校在中国排名有多么多么的靠后,毕业时,您就别担心工作机会了,很多公司在等着聘请您,到时候就慢慢地挑吧。。。。。 不过,这会是一个巨大的职场泡沫吗? 大概很少有人清楚。不过,要是你喜欢化学,又善于把分子的某些化学键打断再换个花样把分子碎片们重新接起来,那么化学应该是个好的选择,即使10年后中国制药界大裁员也不一定能轮得上您,而饿肚子更是你们全家老小不用担心的事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346do=blogid=533801 【2】 http://pipeline.corante.com/archives/2012/03/09/bad_day_at_astrazeneca.php#comments
6887 次阅读|43 个评论
走上科研岗位的第一天!
热度 1 dophin107 2012-3-5 11:43
工作的开始,也是职业的起点,褪去了学生气,穿起了职业装,真正切切的职业生活从此即将开启。那些过去的努力和拼搏正是为了此刻,而此刻显然已成为了奋斗的号角。向前进,向前进,为老百姓谋幸福,为祖国的农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3050 次阅读|2 个评论
太宗论弓矢--志业论
jiyipeng 2012-2-9 13:54
太宗论弓矢--志业论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济慈的人总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叫做志业,自己是志工。开始想的不明白,以为是台湾人和我们叫法不同,也就是我们的事业和义工的意思。就像电脑和计算机同样指代computer一样;后来仔细一品,才发现证严上人的不寻常。事业和志业,叫法差之毫厘,但是最终结果可能谬以千里。我们常常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一件事情,做得时间长了,几十年,一辈子如一日,即可成为事业。品而下者为职业。但是这些东西究竟是不是我们的志向之所在?是不是能够融合我们整个身心去追求和奉献,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体会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永恒真理的合一。那就另当别论了。当追求的事业是我们人生的“皓的”之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需要自己常常审视自己这一张工“木心是否直?”是不是“脉理 皆邪?”是否“虽然强劲但是发矢不直?”。 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马克思韦伯在给哥廷根大学学生演讲的时候是“以学术为志业”"以政治为志业”,因为“志”实为“良弓”的“木心”,离开了志,所谓的业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失去了志,所做的工,是没有价值的,不是生命庄严的铺陈,而是生命的铺张。 比尔盖茨,乔布斯,刘皇叔 贞德所从事的都是自己的志业,志业是前方有光明的黑夜远征!不知者以为危途,前行者视为人间正道!不管有多么艰难凶险。
个人分类: 境界提高|2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制药界求职:西方不亮东方亮
chemicalbond 2012-2-3 00:03
在当今的西方制药工业,不断出现公司先裁人后关门的事。在美国,东部的大费城地区是重灾区;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跨国公司也几乎全部撤光。 今天阿斯利康宣布关闭两个研发中心,【1】其中之一便是在蒙特利尔,而他们在Wilmington(也算是大费城地区)的那个基地几年前就关门了。 在中国,各大跨国公司却在不断地招兵买马。猎头们也四处挖人,其主要战场基本还是在上海的张江。而近日,默克决定在北京建一个研发中心,计划投资约15亿美金。最新的自然杂志(药物发现)还采访了默克负责亚太地区的领导,科学网编辑MM们的精神领袖饶毅博主的大学同学董瑞平博士,请他介绍了默克建立这个研发中心的背景。董博士提及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创新能力,比如CNS论文的发表情况,想必很多读者会有兴趣去读那篇文章。【2】 刘莉莉同学说过:“中国发展这么快,再不回来都要变傻了。” 这句话对于很多生活在海外的制药界人士来说,好像也挺合适。 网络参考消息 【1】 http://www.fiercebiotech.com/story/astrazeneca-cutting-2200-rd-jobs-slashing-neuroscience-restructuring/2012-02-02 【2】 http://www.nature.com/nrd/journal/v11/n2/full/nrd3668.html?WT.ec_id=NRD-201202
31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刘莉莉是谁?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2-2-1 21:49
刘莉莉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好像有人在电话里面提起过,我因为太忙就没有任何关注。今天,读到《刘莉莉好得很》这篇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15774do=blogid=533325 ), 就好奇地看了一下里头链接的视频。 我与文章的作者很有同感。从头到尾没有看出刘莉莉有啥不合适的地方,她表现出的仅仅是自信,大方和可爱。而张绍刚之流,基本就是几个纯猪头级的猥琐小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堆变态们异样地评估一个的正常人。 这个社会的悲剧便是有着大量的张绍刚之流,更大的悲剧是他们还将长期存在下去,腐蚀者着这个社会。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52 次阅读|5 个评论
成功择业的一些基本原则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2-2-1 08:47
成功择业的一些基本原则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1 日 人生的道路上, 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 首先是选学校, 然后是选职业, 找对象也是一种选择。 美国已故知名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人生除了家庭出生不能选择外, 其他的都可以选择。” 我认为林肯总统的这句话说对了一半, 另一半是错误的。 有关家庭出生这一点他说对了, 其他的方面他说错了。 试想他愿意被谋杀吗?换句话说, 他选择了被谋杀吗? 他被谋杀, 根本不会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对不对?所以,很明显, 人生是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 选择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但是, 选择的结果往往取决于社会的决定。 弄清楚了这一点, 对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地面对各种选择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来简要地谈谈一些人比较关心的话题, 如何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 第一个原则: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 选择职业, 就好像找对象。 找对象是为了组成一个家庭, 找工作是为了加入一个团队,道理是一样的。 找对象时, 每个人都尽量显示出自己的美好的一面, 希望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同样的道理, 找工作时, 我们也必须尽量展示我们的知识才能和已经取得的成就, 让招聘单位认识到我们的价值。 找对象时, 当我们面临几个选择的对象, 有的美丽英俊, 有的富有才华, 各有特色, 但是, 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找工作也是一样, 有的招聘单位工资高, 福利好, 但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安全感; 而有的单位比较轻松, 前途比较明朗。 面对这样的处境,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和特长来做正确的选择, 那就是, 选择一个更加能够发挥自己价值的单位。 反过来说, 要是选择一个跟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合不来的单位, 那你即使去了那个单位, 也可能做不出成就来,那样的话, 你就会被解聘的。现在让我用我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我在 2005 年之前的几年内一直在 Syngenta ( 先正达 ) 公司任职, 我的职务已经是本专业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负责人( Manager, Plant Pathology, NAFTA ) . 这个公司的福利和待遇都不错。 可是, 2005 年我面临另外一个机遇, 我原来在 Syngenta 的一位老板要我和他一起在另一个公司新建一个研究机构。 在他一而再, 再而三的恳求下, 我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后, 认识到在新公司任职更能体现我的价值。 因为在新的公司, 我可以利用中国人的身份和优势, 为公司在中国开辟合作做出特殊的贡献。事情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到新公司上班后, 公司就派我作为全权代表, 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和安排各种合作事宜, 与此同时,我也趁机为自己的兄弟建立了一个中外合作的公司。 虽然这次职业选择,对我本人来说,并不一定有好处,因为到中国出差, 尤其是到大西北的荒凉农村, 是一种苦差使。 但是,它确实更能体现和发挥我的价值, 对公司, 对中国,对我的兄弟都是一种贡献。 第二个原则:学以致用 。社会始终在不断地变化, 一些行业变得过时了,一些行业变得很吃香。 一些职业的报酬高, 一些职业的福利很差,这就必然导致职场上的动态变化。 一些人出于生存的需求, 必须根据职场的变化重新调正自己的职业。 在这些变化中, 有的人离开了原来的专业, 改行了。 我的观点是, 不是万不得已, 千万不要随便改行。 俗语云:隔行如隔山。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改行就等于把以前学的东西当成垃圾扔掉了,这岂不是大大的浪费。 即使逼不得以一定要改行, 也一定要与原来学的专业知识尽量接近一些。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我的忠告是:一定要首先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以便于学有所用。 第三个原则: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考量 。 有的单位的报酬明显高于另一些单位, 一般来说,外企要比国内同样的单位的福利好一些。在面对去外企还是选择国内的单位时, 一定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因素。 有些外企可能不是长久之地, 这一点一定要好好地考虑进去。再拿我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例子。 1991 年底,在我获得博士学位的前几天,我同时收到了两个单位的聘用通知。 一个是我的博士论文导师之一的博士后工作。这个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席, 国际知名的植物生化专家。他要我做他的博士后。另一个是位于加州中部的一家种子公司,也是一个博士后的工作。 我经过反复考虑后,觉得从长远来考虑,应该去种子公司。 这是因为在学校做博士后, 做完以后还是要到公司找工作。因而,直接到公司做博士后,只要做得好,说不定可以聘用为正式雇员。 所以,我毅然地选择了到种子公司做博士后。事情果然不出我的所料,由于工作极其出色,不到半年时间,公司就无条件地主动聘用我为正式雇员。 第四个原则: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要有自知之明, 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在做职业选择时, 要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单位, 尽量避免自己的缺点。比如说, 在大学当教授, 必须语言表达能力很好,要不然, 一定不会很称职。 而在企业搞科研, 就不一定要能说会道,只要能够认真搞科研就行了, 是不是? 还是拿我自己的事来说,我的听力很差,这肯定不适应在学校当教授, 所以, 我选择到企业工作, 而不是在学校工作。 在学校工作,当不了教授,永远只能作助手, 在企业, 就可以独当一面, 是不是? 成功取决于正确的选择。 优秀的人能够正确面对被选择。成功的人就是那些懂得选择和被选择的人。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4878 次阅读|18 个评论
那些人儿
热度 1 skdhf 2012-1-29 09:02
匆匆岁月,一晃童年已逝,唯独留下的就是记忆的碎片和那些人儿。过年回家和儿时的伙伴相聚,有些已经多年不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某个短暂的时段相聚,又分道扬镳。几杯酒下肚,微醺的我们又回到了童年,即使如今我们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有工厂打工的,有做生意的,有当警察的,还有还在上学的,但聚在一起发现我们还是一样,“发小”这个词真的是神圣的。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们也不断在感叹长大的烦恼和不断沧桑的脸,彼此鼓励和祝福。酒到兴时,尘封的记忆也都栩栩如生的呈现出来,即使有些已经为人夫为人父,此刻也都回到了当初,成了一群小孩。 再美的舞台也有落幕的时候,再绚的烟火也有燃尽的时刻, 此一别,又不知何年能再聚。
23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内 Faculty 的日子很煎熬
热度 4 Valentina 2012-1-27 14:14
国外大学的Faculty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高薪自由,在一个高雅的环境中教书做科研;假期还可以到国外度假, 国内的Faculty们活得很没有尊严,经常迎接各种考评,还要被迫参加学校和系里的各种垃圾会议,低工资,成天灰头土脸,跟奴才似的!!
356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
热度 1 tangminqian 2012-1-15 17:17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http://techjs.niit.edu.cn/readnews.asp?readid=1417 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 作者:匡瑛出处:《江苏高教》2010(1):131-134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活动。让学员获得特定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是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任何院校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那么什么是职业能力?它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是否有过变化?它在不同国家的含义是否一致?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理性地分析与借鉴他国的职业教育经验,才能从根本上厘清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取向。 一、职业能力内涵的纵向发展 能力是心理学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同心理学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根据心理学的不同学说,可以把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归纳如下: 1.基于行为主义(Behaviorism)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即职业技能。华生(J.B.Wason)、斯金纳(B.F.Skinner)、费兹(P.M.Fittes)通过不通角度的研究和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来记录人的行为,意识由于无法观察所以不包括在内,因此是否具备职业能力完全依赖对外在表现性行为的判断;(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因此归纳了动作技能的三条规律,即练习律、强化律和反馈律,这也是职业教育在学徒制阶段奉行的原则;(3)个体的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因此,职业教育能够赋予学员相应的职业能力[1]。由此,职业能力被界定为职业技能或职业行为,该职业能力观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学员是否能够完成明确的、操作性的、可测量的职业行为,即聚焦于“应会”。加拿大等国家所实施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中可清晰地看到它的痕迹[2]。 2.基于认知主义(Cognitivism)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即职业知识。认知主义心理学总体上认为学习是个体内部复杂的认知过程,强调认知、意义理解和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的重要作用。如布鲁纳(J.S.Bruner)提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人是直接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与评价,他还特别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3]。根据这种观点,职业能力就被理解为职业认知,即了解、理解、掌握了职业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学科知识),就能够顺利应用,也就是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能力。这就是学科体系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 3.基于人本主义(Humanism)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即职业潜能。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Rogors)和奥图(H.A.Otto)。该学派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的本性中蕴含着积极向上、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潜力;并认为人应该是自由的,完全能对自己所作的选择担负责任[4]。由此,职业能力被定义为完成某工作任务时可能的行为表现。基于这种职业能力的理解,对学生的培养就重在发扬其长处、张扬其个性,满足多样化的需求,顺应个体自身的发展趋势。 4.基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即情境性的综合能力。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维特罗克(M.C.Wittrock,1983)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因此学习是一个生成过程(generative proccess)[5]。作为建构主义一支的“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认为,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6]。由此,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从单纯的知识转向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综合的心理表征,且更注重不同情境对职业能力获得的特殊意义。德国近期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源于此,该理论特别强调工作情境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各个学习领域中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来展开教学。 综上所述,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职业能力的内涵逐渐从强调单一方面转变为强调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二、职业能力内涵的横向比较 “能力”的概念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区别。在英文中有多个词,比如ability,facul-ty,capacity,competence等,并且它们之间的含义差别较大。各国的职业能力内涵也具有显著差异,这里以学历职业教育为例比较各自的特点。 1.美国:人格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在美国,职业能力是从个体充分、自由发展的角度被理解的。一方面,美国深受罗杰斯和奥图等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人的自主成长;另一方面,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又直接反映在其职业教育身上,他认为,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问题”。他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带着职业倾向、充满着真正“自由”内容的教育,它既包括训练有关之职业技术,又包括开启民众之智慧;既使他们更加富有成效地工作,又使他们能够领会到职业的社会意义,形成民主主义社会的态度;既使他们掌握熟练的技能,又使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7]。由此,在教育体系上美国采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把职业教育看做是个体自主发展中一个选择项,因而其课程具有普适性特点[8]。 2.英国:资格本位的职业能力观。英国的职业能力观是从职业本身出发,但它并不是直接指向岗位能力,而是通过职业资格这一中介实现教育与工作的对接。因此,在英国,获得职业能力最贴切的理解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是通过功能分析的方法,包括确定每一工作领域的主要目的或目标,然后进行细分直至确定达到目标所需完成的任务,并通过确定标准来设计相关的单元和要素[9]。但是,职业资格证书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是一种功利取向的劳动力管理手段,它所能表征的职业能力仅仅是局限于能够显性化、行为化的静态知识与技能,并且它通常把职业能力与生活背景严格割裂开来。 3.德国:从岗位能力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到复杂关系中的职业能力观。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著称。在双元制中,学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又是某企业的学徒。作为学徒,他们有自己专门的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在院校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岗位的任务。所以,德国的职业能力非常明确地指向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其职业能力获得与否的判定标准也是依据学徒是否能够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确定的。在德文中用来表示“能力”含义的词是“komptenz”,其含义是“能够……”,包含默会的、情感的成分。因此,“德国人并非仅仅关注操作技能本身,而是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影响操作技能养成的诸多方面。因为具体的操作技能至少是知识、心理运算过程和操作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同时也涉及职业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素质和智力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提高等。”[10]事实上,德国人眼中的职业能力远比英国资格本位的职业能力的内涵要丰富得多。 近期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向我们彰显了一种全新的趋势,即从完全的岗位能力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向更为复杂的关系中的职业能力观转变。有学者认为,“能力发展作为才能、方法、知识、观点、价值观的发展涉及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对其的学习和使用。”[11]现代技术工人既要有能力完成定义明确的、预先规定的和可展望的任务,与此同时,他们又要考虑到自己“作为在更大的系统性的相关关系中”所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具有灵活性和以启发性的方法解决限定的问题。例如,近期改革所提出的学习领域课程就把职业能力的范围扩大化,不仅仅局限于岗位,而是综合的职业能力,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能力性质的角度,划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由此我们看到其职业能力观向着复杂性和综合性方向转变。 4.日本:从素质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到注重适岗的职业能力观。就日本学历教育体系内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同企业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素来就以强大的企业内培训闻名遐迩,也正是由于其企业内培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使得行业企业根本不相信学历职业教育体系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不指望他们来培养,转而要求他们送进企业的毕业生只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即可。由此,日本的职业院校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更加注重个体全面素质的养成,即包括基础性素质、创新性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作为公民的道德素质等。 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劳动关系中终身雇佣制度的逐步瓦解,日本企业难以承担或者不愿继续承担巨大的培训费用,因此,企业开始关注就业前的学校职业教育,并期望学校能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对个体职业能力的培养。于是2004年4月开始推行的日本模式“官产学结合的双元制”[12],通过“在学习中工作”和“在工作中学习”的形式,实施企业的实践培训和学校教育机构的理论学习双元并重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学校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观的变迁:从强调素质到强调适岗能力的转变。 5.法国:知识本位的职业能力观。法国的职业教育是典型的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不断加强产学合作。但总体上,其职业学校的教育仍然保持着学科课程的特点,试图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能力,毕业后可以获得就业导向的学历文凭和学衔[1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国的职业能力观是知识本位的,认为了解了关于职业或关于工作任务的相关学科知识,就等于获得了职业能力。当然,这同法国一直以来深受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有关,这些思想家主张学习全面的知识,构成了“百科全书派”,并编撰了《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édes sciences,des arts et desmétiers)。事实上,在这些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认同博学各种人类文化遗产对于获得职业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6.澳大利亚:整合能力本位的职业能力观。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母国是英国。因此,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有许多方面同英国非常类似,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训包、新学徒制等。但在职业能力观方面,同英国既有同源之处,又存在差异。同源在于双方都注重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判断职业能力的标准,其开发方法也基本一致;其差异在于,资格证书的指向有所区别,英国的资格证书明确地指向某个岗位,证书所包含的标准也直接指向岗位要求,虽然提出了关键能力,但在认证过程中并不作为必需的认证要点,而澳大利亚的资格证书除了注重单一岗位外,还考虑了岗位群的需求,因此在认证过程中,把岗位群对应的整合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一起考虑进去了。可见,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职业能力观比英国的更为宽泛。 三、若干启示 通过纵横两个维度对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职业能力内涵具有历史发展性,并且呈现出逐步丰富与宽泛的趋势。从上述对职业能力内涵沿革的分析和归纳来看,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同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上对“能力”的认识演变息息相关。职业能力所涉及的要素从单一趋向复杂,最初无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还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都从单一的维度来看待能力以及理解职业能力。随着建构主义以及情境理论的兴起,职业能力所涉及的要素开始增多,包括知识维度、技能维度、态度维度、情境维度等,而且从行为表现性的维度拓展到默会的、潜能的维度,从聚焦于职业岗位本身扩展为职业群、甚至生活领域的相关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且职业能力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 第二,学习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前提是把握该国的职业能力内涵。从对各国职业能力的研究可以得出,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之所以千差万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职业能力内涵理解的差异。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体系、模式、机制等做法看做是一棵树的枝叶的话,那么职业能力内涵或职业能力观就是树根。因此,我们在借鉴看得见的国外职业教育经验时,有必要先分析蕴含在其中的职业能力观或者职业能力内涵,再去判断这种模式或制度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值得借鉴,以及更好地从根本上开展学习、汲取其成功之处。 第三,有必要把握我国职业能力内涵,并使之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共同规律。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来看,一直以来我们都采取类似于法国的做法,在学校中开展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知识本位的职业能力观。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课程改革,人们更多地把关注点投向了工作岗位,强调“工作过程”[14],突出了实践技能的地位,同时开始注重情境的创设,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使得原来的知识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向岗位本位进行迁移,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的改革在职业能力内涵的复杂、多元维度中只关注到部分维度,特别是关于默会的维度、情感态度的维度等方面关注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国职业教育要进一步科学发展,有必要关注世界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并跟进最新的发展趋势,从更为复杂的关系中来理解职业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内涵关注的广度,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知识或者操作技能上,从更多元的维度来构建职业能力观,以便更科学合理地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观是任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只有根基是适宜的、符合发展规律的,才能使得职业教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7. [2]Kerka,Sandra(1998)“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Myths and Realities”,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ED),Washington,DC. [3]张爱卿.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放射智慧之光:布鲁纳的认知与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8-85.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J].心理学报,2006,36(2). [5][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Cognitivism)到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 [7]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5-36. [8]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6. [9]Gilbert Jessup.(1991)Outcomes:NVQ s and the Emerging odel ofEducat ion and Training.London:The Falmer Press. [10]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比较研究研究,1996,(6). [11]Elsholz,U.(2002)Kompetenzentwicklung zur reflexiven Hand-lungsfaehigkeit.In:Dehnbostel,P./Elsholz,J./Meister,J./Meyer-Menk,J.:Vernetzte Kompetenzentwichklung:AlternativePositionen zur Weiterbildung.Berlin:edition sigma.35. [12] http://www.mhlw.go.jp/topics/bukyoku/syokunou/dual/index.html . [13]安延,姜大源.法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1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3239 次阅读|2 个评论
驳人社部部长解读公务员热原因:职业稳定声望较好
热度 2 slideicy 2012-1-12 19:24
人社部部长解读公务员热原因:职业稳定声望较好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12/153523789843.shtml 对于公务员热,说是 职业稳定声望较好, 窃不以为然。 要说稳定,当农民最稳定了。没听说谁哭着喊着当农民。谁都知道农民苦,连总理都知道。可见,稳定,不是原因。 要说声望较好,得看声望如何解释。词典里是这么说的: 众人崇仰的名声、威信。这年头,贪官一串串的,荒唐事,那能把人埋起来。这样理解的话,我不认为其声望较好,只能是较差,如果不是最差的话。倘若是待遇高,有保障,可以办小百姓办不了的事情,还有不菲的这收入那补贴的,还可以把老婆孩子整国外的话,这么理解,公务员声望确实高。高校里的穷教授,送孩子出国的话,恐怕得掂量一下。 总结下,热的原因: 工作不好找,有前途的工作更不好找。 实业不兴,岗位有限。老板都不好过,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创业不易,市场环境恶劣,抽税缴费如此重,风险很高。 公务员钱多,福利好,不会失业。 公务员灰色收入多。 可以官商联合,找钱容易,有时候钱找你。 。。。。。。 能想到就这些,欢迎补充。我们的官员不用费心去解释公务员如何热,大家心里明镜似的。用心想些办法,让公务员不热了,对社会才是福。 遥想理想的八十年代,火热的九十年代, 蹲在机关看报纸混日子找老婆都难。 窃以为,社会的发展程度,应该把公务员热不热作为一个指标,不热了,大约我们的社会就正常些。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1820 次阅读|2 个评论
企业怎样进行安全管理(1)
Greg66 2012-1-9 22:01
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安全(含职业健康)管理业绩,必须(至少): 1. 有正确的概念解释,以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工作语言。 安全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很多名词都还没有学术界、企业界公认的解释,实务工作、学术讨论缺乏共同语言。所以在一个企业的内部,至少使用的名词、术语及其理解必须是统一的,而且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典型的名词有:事故、隐患、危险源、风险、安全管理(management,administration)、安全技术、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等等。 2. 有良好的指标体系衡量管理工作的进步; 目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指标有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等等,过于绝对,由于考核等压力,有时会出现瞒报现象,不能准确统计。改善统计指标、准确统计安全状况是预防事故(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一些企业的安全负责人或者主要骨干工作人员,一方面不愿意说自己的安全状况,一方面根本不了解自己企业的真实安全状况,这是没办法取得外部帮助的,也根本做不好安全工作。比如,只用死亡人数一个指标的话,企业一旦发生死亡事故,则与 上一个年度相比(安全管理尚好的企业,一般不太可能连续两个年度都发生死亡事故), 安全业绩指标的突变足以使企业员工的信心丧失殁尽及完全迷失工作方向,这就是指标太过绝对带来的严重问题。原因是事故的发生的确有偶然性的一面。 3. 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以指导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这里的文化是指具体的一条一条的理念,即对安全健康工作的认识,每一条都是一个具体的工作指导,每一条都是对安全工作有用的思路)。目前,一些企业做安全文化,特别讲究样子好看,在图片、图案、框架等上面下了很多功夫,仿佛这样企业就很有文化了,但是忽略了所形成的安全文化体系对安全工作的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只起到一个形象上的宣传作用,这就完全曲解了安全文化的作用,也白浪费了很多资源。 4. 有正确的风险控制方法,以便做到预防型管理; 这是事故预防、事前管理的重要内容。 5. 有应急管理方法。 这就是事故发生后该怎么办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应急预案。 上述内容,不但要有,而且需要全体员工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要能知道接受程度),这就需要大量的培训。培训过后,要扎实地实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安全业绩。
5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学评论家不是一种职业
xuxiujiang 2012-1-4 10:13
文学评 论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兼职的业余爱好。之所以申明这个问题,是因为一些文学爱好者把它误认做了一种职业。如果有人把文学评论家作为一种职业去追求,就存在可能混不上饭吃的危险。 职业是什么?用中国人的传统说法,职业就是饭碗,是人们从社会中持续谋取生存资料的手段,是社会食物链的稳定一环。职业的要素是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养活自己及家人这是作为一种职业的起码要求。 文学评论家的主要收入就是撰写文学评论的稿费,这些收入数量小,且极不稳定,不足以支持一个人靠此维生,不是社会食物链中的稳定一环,因此,不是一个职业。 生活中,客串文学评论家的主要有编辑、记者及大学教师。他们撰写文学评论,主要是想抒发自己的见解,其实,这种企图表达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想法很难实现。所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实际上都是被媒体所操纵着的,作者的作品只有符合媒体编辑们的想法,才有机会公开发表,所以,作者就成了编辑手中的木偶,不可能具有独立的思想。比如文学评论,只有那些替媒体宣传造势,甘当文托的人,才会通过写作,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 作家很难成为一种职业。尤其是当代,传播遇到了巨大的屏障,想通过写书赚稿费发财概率极低,不能说没有,比如,韩寒、于丹之类,但绝对是个别现象。很多人写书,实际上是赔本赚吆喝,从别的方面获得经济补偿。 写书的直接经济收益很小,甚至很可能是不小的一个负数。但综合收益很大,因为写书是与作者的声望联系在一起的。写书就有可能出名,出了名的人 就会有更多的赚钱机会,图书的公信力一旦转化成个人的名望,就成了一种有效的赚钱工具。
2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好,2012
热度 10 chemicalbond 2012-1-1 21:02
2011年终于滚蛋了。 那是一段疯狂的日子,虽然它也只有365天。 2011年第一天,家里厨房的下水道就给人添堵。粉碎垃圾的小马达转动了几分钟也不管用。我决定把管道拆了,换上衣服,带上手套就准备动手动脚了。可是,太太把我拦住了:她有2个似是而非的理由,一是我的小脑不如大脑好使,笨拙的手脚没法干这种handyman 的活;二是新年第一天,淘垃圾那是犯了大忌,很可能会把霉运带进家门。 也许我那天是固执得可怕,不过,看到这种事情不把它给做了总是觉得别扭 ----- 那管道里面也许是积累着多年的污垢呢。就这样,费了不小的劲,我还是把那个小水道给疏通了,虽然是些又脏又累的粗活,但是干过之后,心里就踏实多了。 不幸的是,太太的理论在2个星期之后就得到了验证:我把工作给丢了。 那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份正式全职工作。我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也创造不少独特的价值,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委屈,心里堵得慌。有那么十多天,除了收发电子邮件,我几乎没有任何网上生活。 那时正好遭遇一场严酷的暴风雪,我的生活和外面的野地同时陷入冰点以下,看不到坐标的尽头。 后来,我渐渐地找些途径来疏导自己,包括继续和一些从未谋面的网友的线上交流。下面是刚才找到的一段文字,那就是当时的窘境: 你说丢了啥不好,在经济衰退人到中年的时候,我偏偏把 工作给丢了? 本来不想说这种私事,不过,十多天都没有网络生活,心 里确实堵得慌。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学校和单位给托管着。 而现在,突如其来的决定,我感觉自己就象被这个社会遗 弃了似的。我使劲地让自己忙碌着,准备好应付未来的机 会,可是内心深处却是从来没有过的空虚。 我觉得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个合格的 员工,容易相处的同事。尽管如此,我又能抱怨谁?  也许我还应该感恩,应该庆幸,因为我还不算太老,因为 我还有健康的身体。 也许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的时间。那又算什么? 也 许生活就是这样,总有起起伏伏,高高低低。 既然如此,那就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吧! 当然,2011年初的那场暴风雪之后,天气再也没有那么恶劣过,至少我不记得还有更加糟糕的时候。 确实,我是应该感恩的,因为在美国制药工业最黑暗的年代我还是有一些自身的条件。我还算年轻,身体健康,有积蓄,有美国的学位,合法的身份,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有家人与朋友的支撑。我没有选择改行,比如象很多人一样去华尔街,即使那样会有更多的机会,而我的很多邻居也是每天去曼哈顿上班。我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兴趣,继续在新药研发方向寻找工作,因为这确实是自己喜欢的领域,而且我的工作将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善他人的生活质量,我觉得这种信念非常给力,尤其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 我后来的运气还不是太坏,不到半年,我就经历了6个正式的面试。3个在美国的面试都很有意思。第一个工作没有拿到,也许是背景不太合适,因为那是个软件公司,而我好几年前就从技术开发转为应用了;第二个工作来自政府的一家研究所,但是军队管制的几个蛮横的领导让我受不了,面试当天,在回家的途中我就给他们发了邮件,告诉他们不要继续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因为跟那帮人在一起肯定会是非常压抑的人生。 第三个面试来得很迟,我手头都有了几个国内的职位,而那个公司的状况和员工的进出流量让人心惊,所以我没有等他们面试完其他应聘者就做了选择。3个中国职位的面试都是在空中进行,感谢因特网和长途电话的帮助。 也许是我的领域在国内还算是准处女地,我得到了所有3个职位,选择了一个,也是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也选择了候鸟般的生活。 几乎是在被裁员的半年之后,我又重操旧业。之后的日子虽然是非常的忙碌,但是很充实,因为半年之内我做的项目超过了在美国N年的总和,而且我的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那些多数是抗癌药的研发项目。能够在短期和大量的国际同行进行专业上的合作与交流,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很多项目施加积极的影响,这至少应该是一种准理想的工作。 所以说,我需要感恩。2012年已经到了,我招聘的新员工就要开始上班了,我也有了自己的 New Year's Resolution。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培养好新的员工,帮助他们也帮助自己为公司做好更多的新药研发项目,为了自己的兴趣,也为了无数的病人及他们的亲人。 这里感谢众多朋友的帮助和网友的支持。我也要感谢科学网博客的工作人员,虽然我对你们的工作常常有 critical 的言论,但是,象我这样一个四处漂泊的人,科学网才是我的精神家园:你们的工作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和广大科学共同体的人能够方便地交流。谢谢你们,祝你们把网站办得更好,也祝贺科学网5周年的生日! 谢谢阅读,并祝新年愉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50 次阅读|22 个评论
【comments】交叉学科盛行时代生物信息人的职业发展规划
热度 8 hjanime 2011-12-27 06:47
交叉学科盛行 时 代生物信息人的 职业发 展 规 划 拜读了Lab 严大师手笔的文章,也手痒想一吐心中对自身所在领域的看法 【bio】交叉学科盛行时代生命科学研究者的立足点 本人在武大 bachelor 学 计算机软件工程 , Master 和 Ph.D 改 bioinformatics , 一直希望是成为 computional bio 。在 这 个 块 前后摸爬 滚 打了 3 年左右, 发现 自己 虽 然在技 术 方面也算是略有 积 累了,但在文章 这 方面做得再努力, 能有篇不依 赖 pure 实验 的 BMC 、 bioinformatics 、 Genome bio 这类 期刊上下 也 就是功德 圆满 的(至少 龙 星 计 划中某位大牛 Prof.Liu XL Shirley 是 这样 启 发 我的)。 这 个 时 候技 术 做得再多,也就是个量的 问题 , 职业发 展方面很 难 有 质 的突破。 对 于一个 20 中旬以搞科研 为 本 职 的人来 说 , 还 有什么比思 绪 枯竭,没有生 长 点, 发 展潜力达到瓶 颈 更 为 可怕呢? 现 在 到一个 纯 生物学的 实验 室,生物技能 锻炼 方面 虽 然 还 不好 说 ,但至少思 维 开 阔 了不少。 我承 认 有人能靠几 项 独 门 的、 计 算方面的技 术 吃 饭 ,但大多数人做不到那 样 。 因 为 行 业 里的人越来越多,你会的大家都会。而且高通量技 术 在不断 发 展,技 术 更新太快。 6 年前,也就是 04-05 年那个 时 候。做 bioinformatics 的会分析几种 microarray data 那就算是高手了,而 现 在如果 还 只是做 这 个, 求做 technican 都不一定 够 格。 现 在 发 展的关 键 ,我个人 认为 是怎么 样 把 计 算方面技 术 找生物学切入点,融合 进 去,最 终 在 这 个点上占上一角。 当然我也不否 认 有一些大牛,完全靠 计 算也能做得很棒 , 如 David Haussler. 现 在真正做 bioinformatics 做得好的人中,十个有九个是在考 虑计 算和生物学的共同点。如 Christopher Burge, Job Dekker 他 们 整天在思考如何把两个 领 域融合起来,而不是在争 论 它 们 的分歧。 在 这 行里也混了几年了, 这 点 发 展的大 趋势还 是能看出来的。 1. 编 程,文本 处 理 这 个是入 门 的基 础 ,我 认为这 个最倒是好 办 。 在有人 带 的情况下,如果自己 对电脑 比 较 感 兴 趣,那么 linux+Perl 有 2 ~ 3 个月就入 门 了。 之后再学其他 语 言要看 课题 需求、 编 程 习惯 和 对 学科的理解。比如 JAVA , C++ 等。 这样 做各种比 对 、文本 处 理 应该 没 问题 。 再熟悉了各大生物学主流数据 库 ,那么就可以先摸爬 滚 打了。 只是 进阶 比 较难 。一方面靠 积 累,另一方面看悟性了。 2. 统计 学、数学方面, 我 还 是主 张 先学 统计 ,再 结 合 这 学 语 言。 我当年是概率 统计 , 线 性代数 基础都比较好 ,之后再 结 合学的 R , 这样 之后做起来的 时 候完全是在 先 解决 统计 学 语 言的技 术问题 ,不 纠结统计 学本身的 问题 。 这样 一年下来, R 学了个大概,画 图 凑合 发 文章 够 用了。 但 还 是那句 话 , 进阶难 ,去想深 讨统计 学本身太漫 长 。 3. 数据 库 , webserver 这 个相 对 来 说还 是性价比比 较 高的。学起来快,出 东 西也快,不太 费脑 子,运气等其他不可 预 知因素小。 缺点就是做生物的不能只靠 这 个吃 饭 , 这 不是做生物信息的核心 竞 争力。(当然如果你 们实验 室有能力能搞出并 维 持那些大型 综 合性数据 库 ,算我没 说 ) 这 方面可以搞点 东 西凑合 毕业 ,但也 别 做得 过 多。不然就成了 码农 ,失去作 为 生物信息自己的核心 竞 争力了。 4. Hihgthough-put sequencing, Omics 包括基因 组 学、 转录组 学等等分支。需要做各 类 高通量分析,序列分析,功能注 释 ,按各种条件分 类 等等。 另外要 时 刻关注当今一些新技 术 , 让课题 的瓶 颈 在数据解 释 方面,而不是在你的分析和速度方面。 5. 生物学着力点 对 于做 bioinformatics 的,我 认为 最 难 ,最有前途的,就是从几个 G 的 data 里面,整理出来个各方面面都 说 得 过 去的、又容易 验证 的 story 来。 完全考 验 人的思 维 和科研背景,靠 积 累。 以上几点,在有人 带 的情况下, 2 ~ 3 年就能入 门 ,再来 1 ~ 2 年凑合着做点 东 西运气不差 应该够毕业 了。 头脑 灵活又运气好的,可能 4 年之内就能弄出点 东 西出来。 和打游戏练级一样——进阶 比 较难 ,看个人了。 这 个行 业虽 然交叉,繁 杂 ,但也不是那么 难 入 门 ,不需要耗那么 长时间 。 我个人建 议 先从某些 简单 的分析入手,之后再学 别 的。 少林 72 绝 技,你只要会那么一两手大家都 欢 迎的主流技 术 , 够 你 闯 江湖的就 够 了。 关 键 是需要一个比 较 成型的 实验 室,或者有熟手 带 你。如果自己摸索就会很迷茫。至于 经验 、 视 野、科研思 维这类 真正重要,靠却 积 累的事情, 毕业 之后慢慢来吧。 总 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 继续 成 长 。 这 里生物信息泛指生物信息学 + 计 算生物学,本文 仅 是 职业 技能上的浅 谈 ,希望能 够 抛 砖 引玉~~ 我 觉 得 职业发 展 应该 是广、深必 备 。 广:熟 练 各种 编 程 语 言,能 够处 理各种数据,同 时 学 习 相关生物知 识 ; 深:在某一生物研究方向深入,熟悉从 实验 到数据及 结论 的各 项环节 。 广而不深的后果是没有确定的研究方向, 总 是 给别 人 实验 作工具,做嫁衣; 深而不广的后果是在当今数据爆炸的 时 代 发 展机会少。 难 点有以下几点, 难 度依次增加: 1. 各种 类 型 编 程 语 言的熟 练 使用:并不是指掌握所有 语 言,而是根据数据 对 象 选择 那 么几种有代表性的 语 言。理 论 上 C/C++ 可做任何事情,但会用 R/Matlab/Perl 等会在一些 场 合更高效一些。 2. 学 习 各种生物知 识 :一方面是 书 本知 识 ,其主要功夫是在 业 余 时间 的利用上;另一 方面是 实 践知 识 ,来自于生物 实验 室,交流 为 主。 3. 同 时还 得学 习 相关数学知 识 : 这绝对 是个 难 点,会 编 程不等于懂数学。 4. 某一个方面深入。 这 里 说 的方向必 须 是生物 Biology 研究的方向,而不是生物信息的方向。 我 觉 得以上几点都达到的 话 ,从 读 博士起大概需要 3 - 5 年 时间 。 生物信息全才=生物 + 统计 + 建模 + 数据 库 + 软 件。 全观上述,给出生科人职业发展的金字塔模型,为晋级而努力中... Jie Huang 12-26-11
个人分类: 生物信息|8286 次阅读|8 个评论
谈谈 职业 学院 招生(一)
dongzg101 2011-12-27 02:31
以前在学校听学校负责招生的领导谈招生总结。我都觉得好笑!她们每年总结总说因为我们广西有个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和和我们同名它们是私立的,影响了我们的招生,所以,我们对外宣传,要强调我们是公立的。这招生和公立私立有关系么?这些领导啊!都是乱扯因果关系。每年招生,我们补录三轮都还差点。 大概是今年三月,来北大听好几个老师的讲座,北大团委书记组织的,结束后。他和一些同学聊天,因为几个老师说完就走了,也不和学生交流,有些不满就说,这些老师应该等学生提问到最后一秒。我听了,那我也等到最后一秒,等他和学生聊完,我在门口陪他边走边聊。聊到了我们学院的招生情况,还给了他一张我的招生专干的,还从来没用过的名片,反正系里面每个老师都印了。上面有北大青鸟班等等。 结果,今年招生,第一轮招生我们就满了。不知道今年学院的招生总结是怎么总结功劳的! 我想,哎,广西副省长陈章良原来是北大副校长,北大青鸟只在广西三所学生招生,广西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我们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这个资源都不会用,广西的选调生,领导干部都是一批批到北大培训!不过这帮家伙有可能真的不知道! 我六月面试过了,申请出来读书,结果人事处长表态,学院要扣留我的工资,等读完回来,申请上课,他们讨论通过了,才发给我,我见十一月份的发了,我还以为这帮家伙良心发现了。没想到是忘记了! 我面试回去后,跟教务处的老师说,我高中师妹是陈章良老师的博士。有的老师还戏称我是陈章良老师在我们学院的“卧底”! 不过,估计也只是教务处知道!还有我们系的老师知道!院长知道!
1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艺批评就是“文托”
xuxiujiang 2011-12-21 11:45
我总觉得文学是个没有绳的风筝,飘得太远,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这是因为文学失去了职业的依托。其实,现代文学的真实职业依托是编辑和记者,作为脱离了依附皇权专制制度下官僚体系的自由知识分子,卖文为生是民国以后的文化生态, 文学鉴赏的源流是通过作对品的评论和造势,引起受众的注意,达到推荐作品的目的。应该说,文学评论时一种文化产业的营销,他们推销的是思想和信息。 文学有两重含义:一为文化之学;一为文字之学。即所谓大学和小学的区别。文字之学是文学的本分,文化之学是文学的延伸。文字之学就是研究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如何表达和传播的学问 总结传播规律和写作规律,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市场,这是我对文学的理解 欢欢 12:13:37 大学里面,老师讲授文学往往是将文学封闭起来,深入到文本里面去,不太给我们介绍文学是怎样在社会里面存在的,文学工作者、研究者是怎样与经济社会连接起来的,从编辑的角度,确实对文学有新的、很不一样的认识 xuxiujiang 12:17:42 我去年辅导一个朋友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问我就给他讲怎么样理解文学讨论的话题,他们的源问题是什么,通过给文学找一个职业依托,很多文学思想的演化问题就变得清晰了,结果这个朋友专业课考了80多分
1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长沙或将在试点职业院校开展四年制应用本科教育
tangminqian 2011-12-17 01:10
湖南中小企业网 网站首页 时事纵横 省内新闻 正文 http://www.xqw.gov.cn/html/2011-11/261470.html 长沙中高职学校的学生今后有望在本校读本科了,今日,长沙市高等院校教研活动月正式启动,同时公布了《长沙市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将开展中高职招生改革试点,在试点院校职业院校开展四年制应用本科教育。   “争取政策支持,选择1-2所示范校和3-5个示范专业开展四年制应用本科教育试点,与2-3所区域内重点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专业硕士培养点,进一步拓展中高职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上升空间。””《方案》指出,长沙将扩大中职对口招生规模,建立中职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逐步推行注册制,适度扩大高职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的招生比例。引导和鼓励中高职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到2020年,建设3—5个省级、国家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新增2—3个职教集团。   如何保障经费,《方案》提出了三种方式。一是设立中高职教育协会发展专项资金。   二是确定高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实行依据生均经费基本标准核定高等职业学校经费的制度;建立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将高等职业学校财政预算纳入高等学校系列,省级、国家级示范高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按本地区同类本科院校标准执行。示范性中职学校达到同级别示范性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标准,逐步缩小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差距。   三是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地方教育附加总额的50%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编辑:董晓娟)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成功是一种等待--贾伟
wido 2011-12-12 17:32
刚刚看到贾伟老师的一篇文章,成功是一种等待,写的很好。本来想分享了事的,但是又想到分享的东西不容易被人看见,因此,就将他的原文转载了过来。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能够看到。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5898do=blogid=517285 ) 成功是从金字塔的底端爬上金字塔的顶端,越往上,越难。有时候时机未到,我们只能等待;有时候时机到了,我们还需要等待。 当年“三下三上”期间,毛泽东问邓小平,这些年你在江西都干了什么?邓小平说,等待。 === 这几天科学网上都在谈院士遴选的结果,上个月我在芝加哥大学学术交流,晚饭桌上一群华人教授就已经聊起了这次海归正教授候选国内院士可能全军尽墨的结果。当时没有确切消息,大家的猜测是基于国内学术界惯有的“排他”现象。 对于这次的院士增选结果,我沿袭自己的“不凑热闹”习惯,不予置评,但想说几句有关人才成长的个人观察。这些年来看的多了,我感觉个人职业的成长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其一是这个成长过程非匀速、非线性,你可能在某一个时期(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时)发展很快,但无法保持全速而在职业生涯中一路登顶,而越往上走则越慢,越是到了关键的“几步”往往走得越久;其二是任何职业越到高处,在决定上升的诸多因素中politics成份越多,因而也越不可预见,所以说“高处不胜寒”;既然事业上的进步轨迹不是线性的,那么它是什么呢?我觉得它应该是阶梯式的 - 跟我们认知的进步是一样的或者说其实就是认知这种阶梯式进步的结果,我们的事业越是上到高阶梯,那个平台段就越长,平台的长度跟我们需要化多长时间补足我们认知上的某一块短板呈正相关。 写到这里,我还想到了另一个故事。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介绍一只人工喂养的豹子放归大自然的情景。这只豹子回归野外后非常缺乏捕猎技巧,只会像以前一样采取直线攻击的方式,也不会挑选敌人,结果不幸殒命。它不是死于猎物的反击,也不是死于人类的捕杀,而是死于自己的同宗同类。因为他到了别的豹子的活动领地,没有意识到对方在树根下留的那泡尿的“警示”作用,还不合时宜地在旁边留了自己的尿 ―― 被理解成上门索战,结果毙命了,死于自己同类的剿杀。 人类社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其固有的(而且是“版本”不断升级的)丛林法则。不论你事业的上升把你带到哪一个新的工作群体,这个群体客观存在着“排外”意识,它不以你的意志和认知所转移,所以了解自己的“短板”所在,尊重你的同行和对手,才可能在竞争尚未显露之前就摸清你有几分胜算,而这一个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你事业上升的“平台期”或者“瓶颈期”!这一切是需要等待的。我们每个人远没有伟大到可以一眼之间窥破万物真相,一嗅之下破解树根下“那泡尿”的破绽之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有时是很长的)等待期,直到用时间和忍耐来注满自己的精神世界,直到我们ready 或者almost ready。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也看到有些同行们太过努力去“上位”,希望每一步都走到别人前面去,而并未意识到他们自己工作中的那块短板还没有补齐,自己还缺乏一个健全的心态。等待的确是痛苦的,但“平台期”的长短其实取决于自己的修炼。当成功无须等待时,很多发自心底的痛快(痛苦+快乐)也就缺失了,那么,我们的幸福也就随之被剥夺了。而不论等待有多痛苦,有多么大的挫折感,我们的价值会在等待中与日俱增,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贬值。 生命是一个过程,滚滚红尘中的万千变化都是常态。让生命去等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和自己预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愿意面对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如此你就会更宽容,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更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主体也是一种等待,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不断自我提升中的等待。
个人分类: 青春无处安放|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个人职业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geneculture 2011-12-12 11:48
只有愿望,没有能力,抓不住机会; 只有能力,没有愿望,看不见机会。 ----邹晓辉的感悟(供大家分享) http://blog.csdn.net/geneculture/article/details/7058943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是一种职业
hyperchaos 2011-12-10 13:07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中学老师课余非法营运 肇事后反复碾压行人致死 http://news.sohu.com/20111210/n328537048.shtml 对于此事跟帖中一个主流观点就是谴责犯罪嫌疑人的教师身份. 其实,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师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 过去大家闺秀被成为小姐,现在失足妇女为小姐. 过去有技术和知识的长辈成为师傅, 现在不认识的陌生人成为师傅. 很多场合不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都被称为老师了,好像还有一个地方称呼陌生人都为 老师,星光闪耀的舞台上很多人都被称为老师了,老师这个词已经被烂用了,现在只是 一种职业称呼了,与修养和学识关系不是很大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细数十大越来越吃香的职业:技术工人工资飞涨
dongzg101 2011-12-8 05:24
http://blog.baby.sina.com.cn/s/blog_56c922450102e3mp.html 我的更多文章: 女孩正确的生活方式 (2011-11-16 07:55:50) 研究生MM的五年奋斗经历:工钱从8万涨到80万 (2011-11-16 07:33:10) 如果你痛苦不堪(写给正在走弯路的你) (2011-11-15 08:22:09) 一个同济的女孩的就业之路,人生感想 (2011-11-13 07:27:37) 大学到底怎么过?过来人给出的16点建议 (2011-11-10 08:26:07) 为什么有才华还会失败?克服职场弱点12招 (2011-11-10 08:12:24) 俞敏洪: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 (2011-11-08 08:09:28) 俞敏洪:何必为现在的“无能”而纠结 (2011-11-07 07:13:58) 成功者不比你我更高明 (2011-11-06 06:55:51) 过好属于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2011-10-31 07:21:20)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
10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前博士毕业的困惑,如何选择职业?
热度 10 zhangpengbo 2011-12-3 21:39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俺想和大家浅谈一下对毕业后如何选择职业的问题。 简单作一下自我介绍,河北石家庄人氏,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材料学博士,预计明年此时毕业。现在一年一度的招聘高峰期已经过去,由于以下几个原因,目前还是待签。 第一,学校制度改革了,博士入学必须年满三年才能申请论文送审。所以本来六月份毕业的俺只能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毕业,找工作不是很着急。第二,想去高校工作,但大多高校工资比较低,还看出身( 211 或 985 院校),提示俺河北师范大学的本科。第三,对工作前景比较迷茫,不确定是毕业工作还是出国做博士后。 大家都知道,应届博士生毕业年龄一般在 27-30 岁之间。一旦工作,就面临两大问题,住房和婚姻,这都需要 money 。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博士生如何选择职业呢? 1 )去高校,据我了解,北方的大多高校工资较低,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其实我还是是想去一个差不多的高校,以后还想做一些科研;南方高校工资是比较高,但乡情难舍,不太想去。 2 )去研究所,工资高一些,但很难进。 3 )去企业,工资比较高,对于我们搞计算的,企业几乎没有需求,希望很小。 4 )就是继续深造读博士后,到时可能能找到一个好的位置,但不确定。 毕业后的几个出路,都让我感觉很抉择。读了 20 年书,大部分的青春花在了学习上,接受了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资源),花了几乎父母挣的所有钱。相信好多博士也有同感吧?目前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很多,大多博士找到的工作,工资应该都不高,多年努力付出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现实,究竟是自己的选择错了还是选择错了呢还是选择错了呢?我不知道。 希望好心的前辈们给迷茫的博士指点迷津 ? !
7453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图书管理员是否可以成为阅读指导专家?
zhengxuejun 2011-12-2 17:23
来源: http://a.xhsmb.com/html/2011-11/04/content_35992.htm 图书管理员是否可以成为阅读指导专家?俄罗斯图书管理员的阅读经验及职业活动 相关:阅读,指导还是不指导?( http://a.xhsmb.com/html/2011-11/11/content_36446.htm ) □ 马骊/编译 自俄刊《图书馆研究》8102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正在进行一项名为“阅读是图书管理员个人和职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的社会研究。该研究将图书管理员业余时间阅读的书籍文献全部纳入职业阅读范畴,把阅读类型大致分为:职业阅读、社会阅读、美文-文学阅读、家庭-生活阅读、消遣-娱乐阅读、兴趣-爱好阅读几种类型。其研究任务是明确图书管理员个人阅读经验在职业活动中的应用。工作岗位、文化水平、工龄、家庭环境不同的324名公共图书馆管理员参与了这项社会研究活动。 图书管理员个人阅读经验在职业活动中的应用 图书管理员在职业活动中是否以个人阅读经验为荣?66.4%的员工表示肯定;11.4%的员工表示模棱两可;9.9%的员工表示否定。后两者工龄较短的年轻员工占多数。很多员工坚信“图书管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不可能脱离个人阅读经验”,13.9%的员工承认会借此炫耀个人的阅读经验,置读者阅读需要于不顾;6.2%的员工拒绝向读者推荐图书。图书管理员以不干预读者阅读活动为原则。“向读者推荐图书”虽然是读者服务公约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必须做不可。部分员工不愿或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 部分员工认为在根据个人阅读经验向读者推荐图书的同时,还应提出一些明确建议,以增强“必要性”的说服力:推荐图书是理性的,偶然的行为;推荐图书是应读者本人之约,有求必应;推荐图书一定要先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向经常性访问图书馆的读者推荐图书,图书管理员甚至需要阅读在先、推荐在后,来不得半点儿马虎。 结论:有必要根据个人阅读经验向读者推荐图书,但需要职业道德约束。 图书管理员能否成为读者阅读指导专家 图书管理员在指导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俨然是业内高手,但有些问题还是躲不开的。87.9%的员工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读者想阅读的那本书的作者不为他们所知。21%的员工承认这种情况相当普遍;47.8%的员工说这会偶尔发生;19.1%的员工表示很少遭遇这种尴尬;11.7%的员工表示没有碰到过。多数图书管理员认为不是他们的知识不给力,而是现代图书市场发展得太快,图书市场产品种类繁多。 专家认为,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图书管理员个人阅读经验不够丰富,读者的需求信息超越了他们的知识范围;另一方面,任何一名图书管理员在其职业活动中不可能做到万事皆通,面面俱到,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重要的是图书管理员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结论:图书管理员必须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阅读。 图书管理员是否了解定期出版物公布的畅销书、新书排行榜、本馆新书入藏情况 对此,11.1%的员工表示否定;85.8%的员工表示肯定,其中23.5%的员工表示“有时”了解,22.5%的员工表示“很少”了解;39.8%的员工基本做到了如指掌。尽管了解程度不高的员工占多数,结果还是值得赞许的。应答“请列出您按期阅读的定期出版物”和“哪种定期出版物最能满足您的职业需要”时,只有部分员工作出明确答复,定期出版物的名称是:《书目世界》(4.9%)、《图书评论》(4.9%)、《图书市场》(0.6%)、《图书事业》(0.3%)等。 问及是否了解近期新书排行榜,47%的员工没有答复。他们的年龄、工龄、接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还有一个统计令人费解: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些员工竟不明白“新书排行榜”是怎么回事,更说不出排行榜列出的书目,答案中出现了“不关注”、“没兴趣”的字眼。 关于是否了解本馆新书入藏情况,95.1%的员工表示肯定。表示肯定的员工中有59%的人表示非常了解,有21%的人表示有时了解,有5.6%的人表示只了解个人或家庭成员感兴趣的那部分藏书。个别员工表示,全面了解新书入藏情况做得到,但需要时间。不关心此类问题的员工只有4.9%。 结论:图书管理员是图书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对图书信息应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图书馆是否应该推广图书管理员的阅读经验 48.5%的员工对此表示肯定;28.7%的员工没有表态;18%的员工表示否定。这个问题的分析结果令人郁闷。同一馆的员工回答同一个问题时答案百出,部分员工先否定后肯定,部分没有表态的员工后来也改说肯定,调查结果真实性受到质疑。种种事实说明:提高员工阅读水平、推广员工阅读经验的现状令人不满意。在此引用一位图书管理员的话:“应该向图书管理员解释清楚,我们工作的核心不是研究计算机,也不是图书借与还,而是阅读。” 如何提高员工阅读水平?回答看图书评论的占49%,回答参加培训的占36.1%。有人还提出可以参加高校名师讲座、广泛阅读报刊和广交朋友等观点。 结论:图书馆应重视提高员工阅读水平、推广员工阅读经验。 图书馆用于图书管理员阅读的时间安排 图书馆是否安排了部分工作时间专供员工阅读?43.2%的员工肯定;10.5%的员工否定;剩余员工没有表态。图书管理员需要多少工作时间阅读?回答1小时或1小时以上的占20.7%,回答20~30分钟的占6.4%。答案还有:无需安排工作时间专门阅读,阅读是工作、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应尽可能去做,在家里也可以阅读。 员工的答案自相矛盾,甚至同一部门员工、部门管理者及其下属员工的答案也存在着分歧。一部分员工的回答是真实的,一部分员工的回答带有粉饰色彩。许多图书馆为员工安排了阅读的时间,每周1~6个小时。这段时间冠名“内务整理”,包括阅读新书和职业出版物。事实证明这个时间,特别是读者服务部门安排的这个时间被挪用做其他事情了。肩负工作重压、家庭负担、低收入的图书管理员是否愿意为了工作一天花费几个小时进行阅读?这种可能性不大。长期以来,这段工作时间逐渐被员工侵占而满足个人之需了。 结论:为员工安排工作时间阅读,一定要落到实处。 将图书管理员阅读经验应用到其职业活动中,使读者服务达到最优化,这只有在图书管理员个人业务水平得到系统提高和个人兴趣得到日臻完善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对图书馆职业者来说,必须制订工作计划,给员工的阅读时间一定要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员工职业知识的系统发展,开发馆员的创造潜能。
1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梦想的研究生生活
热度 51 genetick 2011-11-25 12:43
这该死的活跃度,让我下载不了我想看的书,既然书是拿来共享的,为何还要这些来限制它的传播。为了增加活跃度,只好花时间写篇博文。 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钱 = 尊严 ? 没有钱,会把人的尊严剥夺掉。 人尊严都没有了,活着,那是啥滋味? 酸甜苦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我梦想着的研究生生活是这样的: 这是一份职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每个人可以专心投入的搞科研。 硕士每个月有1000的工资收入,博士有3000的工资收入,每天八小时上班制。 在保证吃饱饭的前提下,有点积蓄,可保急需,如生病,职业病检查,物件维修。 可现实是 硕士每个月400-800的补贴,博士1000-1500的补贴。每天没日没夜的干活。各种职业病跟着而来。 在紧急状态,看着空瘪瘪的钱袋发愁。每个月省吃俭用,只为了有点积蓄,好回家过个年,或着应付着各种急需,如买火车票。 研究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群。 没有钱,没有尊严,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给导师廉价打工。换来的是各种职业病,甚至是生命。 有些毕业的师兄师姐还来不及开展他们的美好生活,就因各种职业病住院,导致父母负债累累,学校,学院,导师,就慰问而已或弄个募捐。 写到这我想起了两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 我的师兄胡文波,本科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转过来读生物信息学,09年,我刚上完研一,他毕业了,暑假工作了1个多月,8月份就住院到南方医院,每天1000多块的住院费和1000多的治疗费,5天就要1万,可想而知,这坑爹的医院,不但没治好我师兄的病,反而让他家负债20多万,我师兄就这样带着他的恨他的悔他的不孝离开了人世。家里就一个孩子,他母亲眼睛都快哭瞎了,他父亲以前是个村长,现在退休了但为了还债还要继续干活下去。 谁来改革研究生体制,谁来让我们这一群体辛苦的付出有个经济保障?
个人分类: 研涯心路|8020 次阅读|49 个评论
[转载]当科研成为一种职业(剑桥科学素养读本)
keylabteam 2011-11-22 15:30
who wants to be a scientist.pdf 在科学网上看到这本书,共享!
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热度 1 charly507 2011-11-18 22:57
教师 的良好形象是基本素养的综合反映。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育人形象。那么教师从那些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呢?根据教师职业特点,我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 最基本的 ,也是 最本质的 。 1. 德可正其身 。德高为节,身正为范。凡是优秀教师,都是思想品德高尚,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的 教育 工作者。学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圣地,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不仅是为了让其 学习 知识,而且是为了让其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只有既当好“经师”,又当好“人师”,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身教重于言教,立身是立言的根本,亦是每位人民教师如何看,如何做,才能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 2. 才可称其职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除了加强师德修养外,还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育人的能力。凡是称职的教师,在学识和才能方面一般都有如下的深厚功底: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精通所 教学 科的知识和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能够及时化解和排除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心理障碍等。教书育人是一门 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练好基本功,不断探索教育 技巧 的奥秘,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 言可明其志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是通过讲授这种方式进行的。因而学会说话的技巧,掌握语言的艺术,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具有简明、形象、亲切、风趣等特色。凡是语言修养高的教师,状物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望春风;言志能使学生精神抖擞;说理能使学生眼明心亮。教师一旦具有了高超的语言技巧,不仅能增添自身的人格和知识魅力,而且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事半功倍,春风化雨的良好效果;即时印入既深,课后耳熟能详,几乎无需 复习 而颇具“高保真”的效应,有时真是终身难忘。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的奇迹奇观,往往发生在这里,诞生在这时。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能有“其言也,约而达,微而威,置譬而喻”的效果,达到“以声传情,以言攻心”陶冶学生的性格和情操的目的。 4. 挫可增其能 。吃一堑,长一智。挫折和逆境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考验,是锤炼,是增长才干的良机。一个思想、业务都很成熟的教师,总是抓住一切机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胜不骄,败不馁,泰然处之;而且总是牢牢把握学问有短长,求知无先后的尺度,永葆求知创新的热情和追求。即使犯错误,也不就此消沉而丧失斗志,且他(她)会深知,如果为师者斗志殆尽,那么不仅使求学者碌碌终生,暗沉消退的将是整个社会;他(她)深深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道理。即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是为“有容”;不时地抵制各种诱惑的侵袭,是为“无欲”。如果传道者不通道遵法;为师者不遵节德,解惑者不自身先解惑,那么这样的“授业者”只能授人以笑柄,难以有所成就。这就是教师通过教书育人的实践,在为人、为学、为师中显露出哲人的睿智,折射出理性的灵光,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风采,是每位教师应当追求的处世治学的境界 5. “慎独”可严其行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独处时,总是谨慎地遵守师德规范。这种处世观古人称之为“慎独”。东汉时期,有个叫杨震的人,被任命为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想得到晋升,深夜只身送上黄金十两,杨震很恼怒,便责怪王密,王密说,深更半夜无人知晓。杨震怒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晓?”后人把杨震这一言行称之为“慎独”。其内涵是独处活动无人监督时,仍能坚持自己道德的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事。 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慎独”。教师与一般工作人员不同,在公开场合,他不但有组织、同志的“监督”,而且有“几百双精敏的,富有敏感的,即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她)”,这样,自然而然地要注意自己言行的规范,可是在非正式场合,在学生看不见,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时,能否按师德标准办事,就要看能否“慎独”了。教师的“慎独”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注意“慎独”,在内心深处为不合师德的东西保留一块小天地,天长日久,必将在同志或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丧失自己在同志与学生中的威信。因此,师德修养,贵在“内省”,重在“慎独”。优秀的教师不仅注重“慎独”,而且在“慎独”中使“为人师表”的形象更加尽善尽美。 6. 笔可成其文 。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教改能力。教改方案的制订,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表述,都需要教师具有笔可成其文的素养,敢于且善于将其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笔论述出来。动笔的过程是深化认识的过程,即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育人。同时,教研教改经验的推广,教育教学论文的发表,既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社会声誉。丰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学者型教师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这样的教师,已不再是只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而是既照亮别人又能照亮自己的火炬。这是优秀教师的风度,这是每位教师应当求索的目标,这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1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催化剂的手绝对不能洗碗
热度 2 jinkai719 2011-11-18 11:03
在威孚催化剂厂实习,得到的是什么: 是一种对这个传统的职业的尊重, 如炼金术大师的在我身上的再次复活, 就像一个哥们跟我打趣的说:做催化剂的手绝对不能洗碗! 但是,但是,我已经入魔了。。。。。。。 我已经很久不洗衣服了,哎,老婆也对我是宠爱万分, 拉着我的手,说没有想到这是一双做催化剂的手。 最爱催化,最爱当下,最爱生活, 也爱其他人,首先我的父母,我的爱人,我的亲人, 再次我的朋友,老师们,当然还有你, 博爱是什么?仁者无敌是什么? 做催化剂的手绝对不能洗碗
2370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全美最佳职业一览,都需要数学
热度 9 jiangxun 2011-10-26 08:09
作者:蒋迅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在网上看到“ 最新评估排名:2011全美最佳、最差职业一览 ”,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最好的工作都跟数学有关。前六名是:软件工程师、数学家、精算师、统计学家、电脑系统分析师、气象学家…(见 The 10 Best Jobs of 2011 )。 最差的竟然是石油钻井工人 ,这让我想起了铁人王进喜。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他吗? 这篇报导说,作为求职者指标,从事评选美国最佳职业和最差职业排名已有15年历史的 Career Cast 网站,其每年都对约200种不同职业,按照技能和薪资水平等要素进行评估,排名结果分别获得《福布斯杂志》、《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引用。 在评估过程中,Career Cast网站收集来自美国劳工部、人口普查局、行业协会及其他来源的数据,采用薪酬、就业前景、工作环境、从业压力和体力要求5项标准来评估每种职业。登录2011年上榜最佳职业名单者,收入丰厚且危险性不大,工作过程中所花费的体力不大,但需要精通科学、数学或电脑技术,且拥有大学文凭。 没说的,学好数学吧。 后记: 下面是网友的评论。觉得很有意义,所以补充在这里。 美国数学的人工资较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数理基础可以移植到其他行业上(如金融分析等), 而不是仅仅进行数学研究工资会更高。 当然,如果研究数学成为tenure track faculty的话,应该会有7-9万的收入。 与生物相比,数学家成为tenure track faculty的概率高很多。 但如果只是博士后,收入应该不会超过5万。 生物学家这儿7.4万的收入和历史学家6.3万的收入估计都是tenure track faculty以上的收入。这个工作收入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把博士后考虑为工作。而实际上,大部分生物学家的工作是博士后,而大部分历史学家的工作是临 时教员。这些工作的收入都在3-4万左右。 那里的数学家主要是做运筹学,系统工程之类的应用工作,大学的数学老师未必紧缺,还要细分一下。
个人分类: 谈数学|8687 次阅读|19 个评论
时代的职业特征和晴雨表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0-20 10:39
时代的职业特征和晴雨表 杨学祥 时代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职业特征:创业阶段和军人;积累阶段和工农;科技阶段和知识分子;文化阶段和演员。社会演员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附件: 时代的职业特征:时代发展的晴雨表 已有 3779 次阅读 2009-2-16 06:5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职业特征,时代发展,晴雨表,诗,文化 推荐到群组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宋朝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题目为《题临安邸》。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尽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重用奸臣秦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迫害忠臣岳飞;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当时社会背景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的君王虽然有“卧薪尝胆”的勾践和“乐不思蜀”的阿斗之分,但左右历史发展的不是少数英雄,而是人民大众,社会文化和社会生产是靠人民大众推动的,时代发展的职业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的。 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历史争论了几千年,至今未找到清晰的答案。不过从英雄的最原始定义,打破旧的腐朽制度,创造新的进步社会,军人都是新时代英雄的职业特征。开创新世界的英雄毫无例外的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人,无论后世的评论如何变幻莫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世界的是军人,而不是文人。 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因此当一个新社会建立以后,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焕发了社会劳动阶层的生产积极性,使社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工人和农民是时代的主力军,是当时的英雄人物。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例,建国初期涌现的模范人物是织布女工郝建秀,钢铁工人王崇伦,掏粪工人时传祥,石油工人王进喜,新型农民邢燕子和董加耕等。 社会财富的积累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伴随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知识分子也加入时代英雄的行列,从早期的知名数学家华罗庚到近期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两弹三星的功臣到中国宇航英雄,科学也融进了职业的特征。 文化的发展是时代进入鼎盛时期的象征,罗马的繁华与没落,为世人敲响了历史的警钟。与历史相比,早期文化人的囊中羞涩与当代文化人的一掷千金形成鲜明对照,选美不再是君王的专利,选星成为上万粉丝的追求。名人摆脱了千年道德的羁绊,成名即换妻,能公开誓言不换妻者寥寥无几。世风日下,莫不与明星的道德沦落息息相关,商人破产和官员腐败多源于明星情人的奢侈无度。当缺乏思想的娱乐明星成为时代的职业特征,这至少是时代没落的早期征兆。宋朝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不过是这种时代的一个写真。诗的没落,恰是文化没落的象征:老生不谈丑角红。 君昏犹可谏, 臣佞不能留: 孔孟贵有道, 治乱写千秋。 时代的职业特征,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1526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
xuxiaxx 2011-10-14 08:54
2011年11月16日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是一项全球努力,目的是要扩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了解并倡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2004年,有6400万患者。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将成为全世界第三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是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以及接触职业灰尘和化学品。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是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议组织的,由世界各地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团体开展各项活动。 主题解释: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阻塞来自肺部的气流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该疾病是一种阻碍正常呼吸且诊断不足、威胁生命的肺病,而且不是完全可逆的。我们熟悉的术语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将不再使用;它们现在包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之中。 来源:WHO网
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这个职业
热度 5 tingyy 2011-9-21 15:01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贴子是这样描述中国当前的教师工作的: 【 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 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 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 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的快。 教师的生活现状 :校长贵族化,领导多员化, 教师奴隶化, 学生祖宗化, 人际复杂化, 加班日夜化, 上班无偿化, 检查严厉化, 待遇民工化, 翻身是神话。 】 对教师这个职业,网上有人认为就是一般的职业,干活拿钱,养家糊口。不要提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安贫乐道”的要求。 据说教师是 “人类灵魂工程师” 的说法是从前苏联传过来的,作为 49 年以后向老大哥全面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个附带品,在中国流传多年。其实按照无产阶级的思想是不认为人有 灵魂的,所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概就是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人吧。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呢?最近看了一些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书中对教师这个职业作了一些论述。其中 金一鸣的 《教育社会学》一书,讲得比较通俗易懂些。对教师这个职业大概有三个方面的主要观念: 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教化就只是一个具有自然属性的人,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才能成为一个能够被社会接受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接受社会教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场合。 二、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个专门的职业——教师。教师职业是促成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职业,是以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为工作目的的一种职业。 三、 教师所扮演的这种职业角色对于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没有教师职业就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此,社会对教师形象有着特别的要求,教师的职业形象总是被人们理想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夫子是教师的祖师爷,他的学说非常重视人的自我道德修养。在儒学思想中教师 被期望在道德观念上最正统,教师的行为甚至代表了一种公认的社会道德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现代教育中知识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师也被 期望在学识上最渊博,要多才多艺,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即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甚至比父母更加权威的人,希望教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安贫乐道”的要求等就是这些教师 职业形象理想化的代表 。 而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却没有那么理想。在中国长期以来 人们对教师职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对教师所从事的职业表示敬重,但对从事教师职业则表示畏惧。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现实,使得知识分子在寻求职业中,即使做教师,也要做以“官为本位”的“官师”,求品阶,吃棒禄。中国历史上只有落第之士才会去做私塾教师,做童子之师。“穷教书匠”,“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样一些社会俗语也说明了这一状况。 在现代社会中,因为充分认识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教师的经济待遇比起同样是需要经过比较长期专业培训的一些职业,如律师、医师、工程师等相对要低。更不用说在“官本位”思想浓厚的社会,比起政府公务员来也是永远要差的。加上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求富心切的心态,这种差距在心理上可能比起实际的经济差距更大。 如何正确处理这种教师职业形象的理想化和实际社会经济地位不理想的矛盾,我认为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充分认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意义。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为和知识水平,使自己能够真正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另一方面,社会,尤其是管理这个社会的政府要进一步认识教师这个职业是对社会发展起到长期、决定性作用的职业。不仅仅要对教师加强管理,提高水平,同时也要采取切实手段满足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只有存在一支真正有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教师职业队伍,社会才会长期 稳定、健康地发展。
个人分类: 社会学学习心得|3454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学不应该成为职业
热度 11 shiganghe 2011-9-17 11:30
昨天和好友刘国松一起从日本回来,一路聊天谈了很多事情。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他说他前老板说:what is science,science is a job!我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了。教书应该是职业,看病应该是职业,但科学研究不应该是职业,只能是爱好! 我们应该以教书为业,以治病为业。所谓敬业,就是敬畏你的职业。科学是被你热爱的,被你追求的,不是被你敬畏的。从事科学研究,只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实力和高度,让自己能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但问题是如何评价教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卷或参数就能解决的。同样,评价医生的水平,也是比较复杂的。其实,评价科学也是很复杂的。但自从SCI被误用为评价科学家的指标后,评价科学就成了全世界最简单的事了。会英文的小学生都能做了。导致对所有的人,都用一个小学生都能熟练运用的指标来评价。 如果哪天,我们开始考虑用教学水平来评价教师,用医疗水平来评价医生,那么我们的科学就会开始有希望了。
个人分类: 随感|4049 次阅读|21 个评论
我的第二职业理想
热度 20 cutefay 2011-9-9 21:50
我的第一职业理想是能够做一份有成就感、受人尊敬、有挑战性、时间自由性高、收入高的工作。目前搞科研的职业符合我第一职业理想的前四条,但就是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实在不怎么样,所以,现在做的工作还勉强可以吧,只能期待着自己以后能够多赚点钱了。有句话说面包总会有的,就先这么期待着吧! 我除了第一职业理想之外,还有第二职业理想,即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有机会从事的副业。 我在初中的时候,我的第二职业理想是以后要当一个业余漫画家,能够把自己脑袋里编的好玩的故事情节画成漫画。那时候有这个第二职业理想也是有基础的,还不算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那个时候我很喜欢画一些漫画人物,画画还算同学中比较有水平的,并且想象力也是超级丰富的。当时还自编了两部漫画,这两部漫画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是故事情节在现在看来还都是很不错的,虽然我现在想象力也算挺丰富的,但比起初中的时代差远了。 可是当我上了高中之后,由于学习紧张,就没那么多时间画画了,结果,这个兴趣就慢慢地冷淡下来。现在是根本就懒得画东西,我研究生时被同学拉着报名参加了校园的书画协会,结果只完成了半幅作品就再也懒得完成了。 虽然如此,但我现在仍然有我的第二职业理想,只不过不再是当业余漫画家了。 我现在的第二职业理想有两个: 1、当老师。 当老师是指偶尔能够给大学生、研究生上课,或者给一些公司或政府的人员做培训。为何我会把这个当成理想?这是因为我性格属于外向开朗的人,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很喜欢当老师的感觉,也很有成就感。并且我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还是可以的,当老师应该能够成为一位还不错的老师。为何我没有吧当老师看成第一理想?这是因为如果真当了高校中的老师,那么时间会被课程给限制死,如果自己想去参加个学术会议,而这个时间刚好和某门课冲突,又很难调课的话,那只能放弃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这也是我更喜欢在研究所里搞科研而不喜欢在高校搞科研的原因。所以,偶尔哪段时期能够有讲课的机会是我喜欢的,但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课,我就觉得太限制我的自由了,会让我觉得不爽。 2、当演员。 我以前在大学以及之前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文艺方面的天赋,尤其是表演天赋,因为自己从未参加过任何表演,也不知道该怎样表演。后来上了研究生,在学生会里老师要让我做文艺部长,元旦晚会要组织节目,因为报上来的节目中小品类的节目太少,我就从我们班抓了几个壮丁临时排一个小品,我这个抓壮丁的人也要起到领导模范作用,于是我就在小品里演主人公——嫦娥。这个小品后来成为当时晚会上最成功的节目之一,从这个小品中我发现自己还是挺会表演的,把小品里塑造的嫦娥的那种傲慢气质给很好地表现出来了。再后来,在其他一些文艺晚会上,我还演过林黛玉、潘金莲、《天下无贼》中的小叶、白素贞、秦香莲、一位盛气凌人的妻子。虽然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相差迥异,但通过观众们的评价感觉到,每个角色我演得都挺好的,能够把每个人物的气质给表现出来。我觉得表演一个人物的时候,去揣摩这个人物的内心,并用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过程就像是体验了一把这个设定人物的人生。我记得以前演林黛玉的时候,当我做出那种忧郁可怜的表情的时候,其实我真的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转眼之间又要表现出见到宝玉之后喜悦的表情,就又要立刻收回那种可怜忧郁的感觉。总之,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所以,我很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参加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拍摄,当个乖巧的小丫鬟就行,也算是体验了一把拍电视的感觉。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82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关于业余选手有没有可能胜职业选手的讨论
热度 1 JRoy 2011-8-31 21:42
关于业余选手有没有可能胜职业选手的讨论 下面的讨论是来自和一个博友的讨论实录,讨论领域是体育。事实上这个也可以放在任何领域讨论。宽泛的如,业余歌手水准能否胜专业人士?还有客串演员?即使包括科研,如非全职科研人员能否胜过一个全职科研人员 (如什么农民科学家),一个物理学 家 在化学领域的贡献能否超过化学家本身?记得好些诺贝尔奖大家都不是本行?etc.... 注意,讨论点在有没有可能,可能性多大?而不是绝对. sailwing 2011-8-22 23:20 中国的专业运动员到了大运会的时候身份就变成了大学生 博主回复(2011-8-24 00:04) : 这是不争的事实~ dunkelblau 2011-8-27 23:44 这样的认识其实不全面。国外也有这样的想象。我现在所在的大学也有人在大运会,冬奥会拿奖牌的。统统是体育学院。难道你认为国外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会是物理系化学系的真学生? 博主回复(2011-8-29 10:20) : 我没别的意思,新闻本身至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dunkelblau 2011-8-29 18:26 实在没有时间。而且,其实我是不想多发这样的议论了。还是多谈些学术问题更有意义。不过看到些观点始终忍不住要说几句。其实清谈无益。 补充说说。体育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像大运会奥运会这样的赛事是纯粹的竞技体育,一个普通人无论平时多注重体育锻炼都是不可能跻身其中的,只有专职运动员才行。外国是没有中国这么明显的举国体制,但其实也是培养专职运动员的,以多种形式(私人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如果以你我为“真”大学生的标准,参加大运会的外国学生也没有一个够得上的。 博主回复(2011-8-29 19:07) : 这个也没那么绝对,有些项目确实有天赋"文化"人能够超过专业的。或者说并不是训练时间和强度决定一切的。比如,击剑 再者,我这边一个中国移民过来的老师的孩子国际相棋很厉害,能拿全英哪个年龄组的冠军,但是这个老师跟我讲:要去欧洲参加比赛请教练什么的都是要自己自己掏钱or联系赞助商,没有国家队这一说。。。所以不否认他们也有专业,但是和封闭式举国体制不是一回事 dunkelblau 2011-8-29 19:47 我说得直接一些,你对现代竞技体育有一个根本点不了解。普通人跟职业选手差距在哪里?体力和力量!这个两样东西要练出来,就要每天长时间地积累。跟你读书考试要好,一个道理:不仅要理解好知识原来,还要大量做题,才能达到那种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所以我可以说,击剑是不可能的。业余选手再有天赋,如果上场跟职业选手打正规规则下的比赛,开始可能能够顶一阵,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完全招架不住,力量跟体力是不在一个数量级的。 我本人爱好踢足球,在业余来说也算有一定水准。但只要跟专业一点的过招,还不是职业运动员,只是体育学院的学生,你就会发现整个人像不会踢球一样。没有体力和力量做保证,你的技术动作完全做不出来的。这就是职业和业余的差距。 说到举国体制,这是个大问题,不是这里能讲得清楚。我简单说一下,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没有举国体制,就没有中国体育的发展。到了今天要怎样改革需要讨论,有些项目也已经部分市场化了。就以李娜为例,她能够在1980年代开始就接受最专业的网球训练,一直参加国内国际比赛获得最好的指导直到成年,如果不是有举国体制,国家支持,出身普通家庭的李娜怎样打上这种在今天还未在中国普及的网球运动? 象棋的例子就有点特殊了。本身就是个人项目,也偏重于脑力,训练花费相对少(跟足球,网球、游泳等等来比)。但如果他要成为职业棋手,也必然要全天在对局复盘中度过,不断参加各种比赛。你认为外国没有封闭举国体制?那外国的足球队,篮球队是怎么备战世界杯的?受人关注少,很难获得商业赞助的体操队、举重队,没有国家资金支持,怎么维持?这些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举国体制。 体育项目是很多的,很广泛的。很多人就盯着容易获得商业赞助的网球,顶尖田径运动员(冷门项目的就不是了,比如推铅球)都是个人拿奖金赞助养活自己,就以为可以完全靠商业支持体育,这是一种错觉。即使你看到现在他们能那么风光,那他们在青少年时代训练成长的巨额花费又是谁来承担的?商家是不会捧未成名的人的。完全靠私人家庭,那得人人都是丁俊辉的家庭才行。 即使外国没有中国这么强大的体育总局,没有国家这么直接的资金投入搞体育。但国家还是要做很多担保,组织安排工作,否则私人投资者谁敢往里面投钱啊?如果以国家参与作为举国体制的标准,那这些都是举国体制的行为。所以,关于举国体制需要深入分析讨论,不是简单否定。 博主回复(2011-8-29 20:46) : 实在觉得你的观点值得纠正,就跟我说的 对真理错误的维护是最大的破坏 一样。 不是故意对抗,而是就事论事。 观点1:普通人跟职业选手差距在哪里?体力和力量! 答:不见的,因素太多了(不解释,你踢足球就多提些足球的例子吧。中国足球队哪个人的体力和力量比梅西弱?) 观点2:跟你读书考试要好,一个道理:不仅要理解好知识原来,还要大量做题,才能达到那种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答:你说的可能很对,但是偏偏我还真不是这样的方法。 观点 3: 业余选手再有天赋,如果上场跟职业选手打正规规则下的比赛,开始可能能够顶一阵,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完全招架不住,力量跟体力是不在一个数量级的。 答:街头篮球不算是职业的吧,你拉过来美国的街头篮球王,比如 山羊,全世界80%的职业篮球运动员玩不过他吧。小艾也是这么出身的 我现在这个电脑打字很不方便, 关于后面赞助商之类的就更不说了。前段时间,荷兰1岁半足球神童签约职业足球俱乐部。如果,你觉得是炒作,然而关于足球神童签约也不是一两件的事拉。 博主回复(2011-8-29 20:22) : 麻烦请你反驳别人之前先看清别人的观点。请问我的观点是什么?(注意,我博文和回复只字没提竞技体育,更没有将其与文化对立 。怎么看出我一点不懂呐,你这逻辑我不喜欢哈,难道知道的东西都说说出来才好)我的观点最多也就是,我相信一些真正在校的大学生也可以体育技能很强,也完全可以在竞技体育里面取胜。 事实上,业余也可以竞技啊,职业也有水平很业余的啊。 职业,业余,竞技和举国体制有个鸟关系啊。 举国就职业了,就竞技拉? 据我所知,剑桥牛津两校真正注册学习的大学生组成的赛艇由于每年都要比赛(百年传统),所以水准很高,很多人拿过奥运牌。 就说李娜吧:李娜祖籍湖北孝感,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女子网球界的领军人物,6岁开始练习网球,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曾经在2002年退役两年。2002年,李娜进入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就读,还曾担当2004年华中科大校园女生节形象大使。姜山与李娜同一年就读于同一学院同一班级。随着世界排名迅猛提升,李娜很难按时回校参加考试,只能在有限的空余时间通过补考的方式修学分,于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复出重返国家队。2009年初,网管中心作出允许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的决定。新措施实施后,李娜被纳入“单飞”名单,开始自己花钱聘请教练、安排训练、支付参赛费用,她的网球事业也一路飞进,成绩上不断取得突破。 上面来自百科,未核实。但是一点,事实上,李娜的后来水准就跟中国,就跟举国体制没啥关系,人家自己走出去闯的,没听她捧法时候的获奖感言?和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味道完全不同啊 说象棋并不特殊,你先了解了解国外再说吧。但是,实在不想说后面的言论是在胡扯一样。你踢足球是吧,南美的足球难道是欧洲举国体制给搞出来的? 另外,我是一个国家公派留学生,我本人任何时候都没有过对祖国的攻击。但是我知道对真理错误的维护是最大的破坏 dunkelblau 2011-8-29 20:30 我们没什么好说的了。请便。 博主回复(2011-8-29 20:50) : that is fine... dunkelblau 2011-8-29 20:44 手贱,还是回一下。 业余永远打不过职业。这个就不要吵了。这个是针对你说比如击剑,可以业余有天赋打赢职业。我跟你说不可能。牛津剑桥的划艇队,你有时间的话找出个确定的资料给我也看看。看看有哪个学物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的博士,至少是硕士拿过奥运奖牌。本科的话不好说,有可能学校为了招进来拿奖发个证书,博士证书就不敢了。 以上是针对你第一段对我的回复“这个也没那么绝对,有些项目确实有天赋"文化"人能够超过专业的。或者说并不是训练时间和强度决定一切的。比如,击剑” 于举国体制那段,是针对你第二段回复。象棋有特殊性,以及外国,国家也是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发展管理的,尤其在青少年培训阶段,以及商业薄弱的运动队。 再回应一下李娜的问题。即使李娜是单飞后出了成绩,那她前面十多年打下的基础就可以被否定?你晚饭吃两碗,能不能直接吃第二碗就吃饱,省下第一碗?在80年代打上网球,受到国内最好的专业训练,一直参加国内国际比赛,国家至少投入了2,300万,肯定不止。那这笔帐就不用算了? 博主回复(2011-8-29 20:52) : In addition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5191.htm (Chinese language for easy understand) dunkelblau 2011-8-30 06:32 根据你的百度网页上的两个中文名(乔尼和格莱格·希尔),我查到最接近描述的两个英国划艇运动员Jonny Searle和Greg Searle。他们是两兄弟,在92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首先根据维基百科和两校划艇赛网页的名人录可知道,只有Jonny是牛津学生,Greg不是。再看两人的中学,均为Hampton School,这所中学的划艇部非常出名,出过包括这两兄弟在内的多名著名运动员。Jonny是牛津 Christ Church的学生,并担任过牛津划艇会主席。 在维基页,没有提及Jonny的毕业头衔。从他参赛时间可以看出不会是graduate student(他69年出生,在88——90年参赛)。我可以先假设他最后本科毕业。而且他从一所划艇名牌中学毕业。我推断他就是凭借体育专长被牛津录取,专门参加比赛,应该不算过分。我也看过Christ Church的课表,感觉他们本科生就是接受专业很淡化的教育。再加上他88年入学,连续三年参赛,92年又参加奥运会,实在很难相信他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 综上所述,我推断他实质是一个职业运动员,在牛津纯粹挂名而已。我前面说过,我不相信一个自然科学或工程科学专业的真大学生,能够参加奥运会夺奖牌。这个人并没有超出我说的范围。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g_Sear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nny_Searle 博主回复(2011-8-30 12:34) : 这才回头详细看你的回复和留言。 首先,我开始给你贴网页时也说了,未核实。好吧,现在你核实了,Greg不是牛津的,但是也是一个大学的啊, 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我恰恰正在这个学校访问。 博主回复(2011-8-30 12:14) : 看来你喜欢看英文啊,早说早给你英文了,其实你自己可以查的。没必要在哪儿推论,而且在英国这面都清楚的是:这个赛事对参赛者也有严格的要求,桨手必须是学生身份。 这就是我所说的,对真理错误的维护是最大的破坏。你老是这种思维方式 (推论,可知,应该。。。。)而不顾事实就让人导致一种反感。你可以回头看看我所有的回复,本来我开始没有什么偏激的观点,对你的观点也未置可否。但是,现在真的很反感,其实随便一搜就是证据,而且很多都是常识,如牛津剑桥boating race,如南美足球,甚至击剑,骑术,甚至李娜。。。。。要注意一点,我的观点是有业余也可能很强,拿冠军,而你的观点是绝对不可能。我实在觉得没辩论的必要。。。。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Boat_Race#Academic_status 里面有比赛规则介绍, Academic status There are no sporting scholarships at Oxford or Cambridge, so in theory every student must obtain a place at their university on their academic merits, but there have been unproven accusations that these students are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ies for their rowing skill without meeting the normal academic standards. From 1978 to 1983 the race was won every year by Oxford crews that included Boris Rankov, who was then a graduate student at Oxford and recognised as a powerhouse of the crews. Although Rankov was a bona fide student (and is now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thi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formal "Rankov Rule", to which the teams have adhered ever since, that no rower may compete in the boat race more than four times as an undergraduate, and four times as a graduate. 不排出有体育技能水准高而招入的,但是你觉得他们200多年都这么干,可能吗?就是中国也不可能吧,再者了,就是体育技能好而招入的,也不是职业的啊,难道学习好的学生都不能身体很好 (人上面都有一个当教授了)?我在国内西工大认识很多羽毛球,乒乓球全国冠军同学,人家学习真的很好,西工大羽毛球乒乓球每年全国大学生赛不下2金牌。(篮球队倒是确实比较职业而挂名的。这一点,我从没否认啊) 还需要更多例子去阐述常识吗? dunkelblau 2011-8-30 17:50 没错我的观点很简单,业余绝对玩不过职业。你最好去问问你那些乒乓球、羽毛球的冠军同学,跟真正职业运动员比,他们能不能比。你随便问,我对答案很有信心,可以跟你打赌。你知道一般全国大学生赛,比如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正式的体院学院(比如北京体院、广州体院)是不参加的吗?而体院学生还比不上真正省市运动队的运动员。中国乒羽国家队曝光率很高,你认识里面哪个人是来自大学的真学生?我不再多说,请你直接去问你那些冠军同学,职业跟业余的差别是什么。 你那段话我昨天就看过。but there have been unproven accusations that these students are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ies for their rowing skill without meeting the normal academic standards.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吧。我可以说,这个划艇队的确相当部分是真学生,但从这个划艇队走出来的职业运动员,都不是真学生。这个跟我的话不矛盾,我说过真要参加奥运队这样级别比赛的人,不可能是真学生。 four-times Olympic gold medallist Matthew Pinsent (Oxford 1990, 1991 and 1993), 1992 Olympic champion Jonny Searle (Oxford 1988-90), Sydney Olympic gold medallists Tim Foster (Oxford 1997), Luka Grubor (Oxford 1997), Kieran West (Cambridge 1999, 2001 and 2006), Andrew Lindsay (Oxford 1997-99)and Athens Olympic gold medallist Ed Coode (Oxford 1998). 这些都是牛剑出来的世界冠军。你有兴趣就搜搜他们哪个当了教授,那个有工程科学或者自然科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我就是说这一批人,不是真学生。 你不要用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挤兑我,说我那些都是推论猜测。我从可在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合理推论。你又有什么实质证据证明你的观点啊?有本事就在上面那些世界冠军里面搜一个工程自然科学毕业的真学生给我看啊。你搜不出来我就说他们是挂名。 博主回复(2011-8-31 13:38) : 我们学校非职业乒乓球球高手并不是每个职业选手都打不过,省队的行吧,更不用说怕。这一点真的很难理解嘛?职业的水平都很高嘛?(再强调一遍,我只是说有可能业余强过职业,这基本上在任何领域都出现过。而不是一定) 再者,我没有挤兑,是你自己的言语在明明讲不确定,还死咬。 真服了你了,180度大转弯。 oxford 是牛津不是剑桥。那句话说的很清楚个屁啊。。。。自己都说, 我可以说,这个划艇队的确相当部分是真学生,。。。那就行了呗,还有什么好再纠缠的? 什么以后 走出来是职业的,还关人家当教授,必须拿的是博士硕士,,,,faint,这就是典型的揭斯底里啦,根本不在开始的讨论范围,加那么多条件干啥啊。你说人家当时是学生的时候是不是很强吧,难道后天都职业拉? 印巴人和不愿意讲道理的人会说:对不起,我错了,你是对的。 我承认任何美国街球篮球小混混都打不过任何中国职业篮球手;清华大学的胡凯也是假的,世界上更本就不该出现Amateur Olympic Champion这个头衔, 牛津剑桥的哪些家伙全是职业的,近200年来一直如此,没有一个例外..... You r completely right!!!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2394 次阅读|2 个评论
[请问] “科学网”博主里的职业中医,都有谁?谢谢!
热度 7 zlyang 2011-8-16 10:20
“科学网”博主里的职业中医,都有谁? 请您告知。谢谢! 张焱 的博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 沈晓雄 的博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5993 许培扬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 何裕民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00 蔡子微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764 马锡明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1240 江志超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0580 聂广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293 湛韬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1345 雷钧涛 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051 哪些 职业中医 对“ 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 ”有兴趣? 传闻 何宏 先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892 对中医基础研究有兴趣,正在筹建 “非功利”研究小组 。 真傻 希望大家支持 何宏 先生。 中医到底怎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爱因斯坦谈科学的起源 ----------- 1953年,在致斯威泽(J. E. Switzer)的信中,爱因斯坦写道: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has been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 Euclidean geometry)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at the Renaissance). ”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 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 相关链接: “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quickforward=1id=476442 浅论中医方法在人类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587
5500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他山之石的精华之一:刺猬概念
genevalley 2011-7-27 22:42
刺猬概念 ,认为无论是公司还是一个人,在选择要做什么的时候,要考虑兼顾三个基本要素。所谓注意集中在三个圆圈的交界处:   首先你要做你自己非常感 兴趣 的事。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本身不感兴趣,纯粹是为了赚钱,为了谋生,那你不可能做的很好。所以你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在那 里,激情在那里。 但是你感兴趣的事情不一定是你做的最好的事情。 比如:你对唱歌特别有兴趣,但你天生是个破锣嗓,你能成为歌星吗 ? 所以,第二点你要考虑的 是你的 长处 ,你要做你擅长做的事情。有些人擅长和动物打交道,有些人喜欢分析,有些人喜欢看书,有些人喜欢和病人打交道。所以你必须要找到你自己特别喜欢 又特别擅长的东西。这是两个基本要素。 还有第三个基本要素。你自己喜欢并且也很擅长的是不一定 有价值,有意义 。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对人类对社会提供价值, 能不能对你个人发展提供价值,这是第三条要考虑的。刺猬概念要求三条都要兼顾,缺一不可。   所以你从现在开始时时刻刻都要想,我有没有 做自己最感兴趣的 东西,有没有了解你自己的个性特长 做自己最擅长的 东西,做的这些事情能不能 对自己对社会产 生价值 ,这些问题是我们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听过一句孔夫子说过的话 “choose a job you love, and you wi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翻译一下,即从事你喜欢的工作,就没有一天让你觉得是在工作。因为你在 enjoy 。你自己会很开心。我在想,孔夫子讲过这话吗 ? 后来去查原 文,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概是翻译把自己的想法套在上面了。不过也没关系,大意就是做你喜欢的事情 。 全文照抄自KSG大佬 鲁白 的演讲。
个人分类: 它山之石|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职业
sstone2009 2011-7-23 20:32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说长大后的理想,大家的理想有科学家、解放军、工人、老师……大概,这是我最早接触的关于职业的教育。在整个学校生活里,我会经常想到自己未来的职业,会选择什么?会做到什么程度?在大学里,由于基本确定了医生这一职业,我和要好的同学偶尔也会谈及做一个名医的向往! 我的许多关于职业的考虑,虽然都是纸上谈兵,但无疑在一步步诱导着我往前走。直到大学毕业,我来到兰州报到,当时有两个去处,一是留在学校,当一名教师,这也是我向往的;一是到附属医院去,就可以实现许多年来的梦想,当一名医生。在一位89届学长的帮助下,我如愿去了医院,这才真正奠定了我作为医生的职业。 在我做着转业打算的时期,我的一位88届的学长,跟我郑重地说了一句话,“不同的专业,都只不过是一份职业”,职业,不过是养家糊口的工具,或者是谋求功名利禄的工具。因为学长的这句话,当年,我毅然选择了手外科,并且从这个新的专业出发,努力地拓宽自己的职业范围。 回顾这十多年的职业之路,我可以感到欣慰的是,我除了达到了养家糊口的目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最大的目标),我还收获了一份额外的愉快。这些年里,我如同在大学里一样,一直在努力坚持阅读,我从中理解了关于职业的含义。我把对职业的理解和追求,看成是自己对人生观的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这样,我可以始终平静地面对成败得失,并且始终努力地前行;这样,我可以在灯下、旅途中、尘世杂乱里都可以坚持阅读,细细品味自己内心里的安宁和躁动,让自己不至于停滞、不至于迷失。 关于职业,我确信,只不过是人生舞台的一枚道具,对我们个人而言,随着谢幕那一刻的来临,这枚道具,再亮丽,也要放归到库房里,最终积满灰尘! 关于职业,我确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有,只是我们心底还有许多偏见,还得我们还在努力地争取什么、回避什么,到头来,茫然无措! 关于职业,我确信,如果可以为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一定是在你捂着自己良心的时候,你的脸上可以露出了无牵挂的微笑。 关于职业,我希望,看到一本好书,我可以买下来,而不必顾虑下月的伙食!
个人分类: 随笔|2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业微笑
lhj701 2011-7-9 19:20
职业微笑 终于有机会看到职业微笑,从餐厅的服务员到机场的辅助登机人 员,尽管看到他们的确也很累的样子(也许也很烦),但在工作过 程中仍然能够做到面带微笑----这也许是他们的职业要求,但面对 那么多顾客仍然能够做到这点,真是让人佩服! 职业微笑也许不是完全满足于自己的一种感受反映,但即使是职 业性的习惯化的笑容,却完全能够给人(顾客)带来满足的暖意--- 正是这些笑容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我能够做到敬业(很多机场 人员都是站着很久处理登机)!而敬业看着如此简单,但做起来, 做到很久,却又是那么难。 职业微笑,做给顾客,也做给自己!即使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但 却使我们生活的空间更欢乐、更健康、更美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Top25 护理和卫生职业Nursing and Health Professions 2011
xupeiyang 2011-6-2 11:03
爱思维尔出版集团公布了SCOPUS数据库2011年1 - 3月各学科热门文章25篇,有每篇文章的被引用量。这些论文代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subject/nursing-and-health-professions/19/archive/31/ Nursing and Health Professions January to March 2011 RSS Blog This! !-- /span -- Print Show condensed 1. !-- /a-- The'five rights'of clinical reasoning: An educational model to enhance nursing students'ability to identify and manage clinically'at risk'patients • Article Nurse Education Today, Volume 30, Issue 6, August 2010, Pages 515-520 Levett-Jones, T.; Hoffman, K.; Dempsey, J.; Jeong, S.Y.S.; Noble, D.; Norton, C.A.; Roche, J.; Hickey, N.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 2. !-- /a-- Working memory and language: an overview • Articl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Volume 36, Issue 3, May 2003, Pages 189-208 Baddeley, A.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219) 3. !-- /a-- Comparative Validation of a Novel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Bleeding Risk in Anticoagulated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2, January 2011, Pages 173-180 Lip, G.Y.H.; Frison, L.; Halperin, J.L.; Lane, D.A.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5) 4. !-- /a-- Leadership styles and outcome patterns for the nursing workforce and work environ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 Review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Volume 47, Issue 3, March 2010, Pages 363-385 Cummings, G.G.; MacGregor, T.; Davey, M.; Lee, H.; Wong, C.A.; Lo, E.; Muise, M.; Stafford, E.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7) 5. !-- /a-- Antihypertensive Efficacy of Hydrochlorothiazide as Evaluated b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5, February 2011, Pages 590-600 Messerli, F.H.; Makani, H.; Benjo, A.; Romero, J.; Alviar, C.; Bangalore, S.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4) 6. !-- /a-- Central sensit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 • Review article PAIN#174;, Volume 152, Issue 3, March 2011, Pages S2-S15 Woolf, C.J.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2) 7. !-- /a--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2, January 2011, Pages 160-166 Weerasooriya, R.; Khairy, P.; Litalien, J.; Macle, L.; Hocini, M.; Sacher, F.; Lellouche, N.; Knecht, S.; Wright, M.; Nault, I.; Miyazaki, S.; Scavee, C.; Clementy, J.; Haissaguerre, M.; Jais, P.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2) 8. !-- /a-- Novel Anticoagulants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6, Issue 25, December 2010, Pages 2067-2076 Schirmer, S.H.; Baumhakel, M.; Neuberger, H.R.; Hohnloser, S.H.; van Gelder, I.C.; Lip, G.Y.H.; Bohm, M.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3) 9. !-- /a-- 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pdating the 2006 Guideline)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2, January 2011, Pages 223-242 Wann, L.S.; Curtis, A.B.; January, C.T.; Ellenbogen, K.A.; Lowe, J.E.; Estes, N.A.M.; Page, R.L.; Ezekowitz, M.D.; Slotwiner, D.J.; Jackman, W.M.; Stevenson, W.G.; Tracy, C.M.; Fuster, V.; Ryden, L.E.; Cannom, D.S.; Le Heuzey, J.Y.; Crijns, H.J.; Lowe, J.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3) 10. !-- /a--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eart Failure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2, January 2011, Pages 119-127 Kasai, T.; Bradley, T.D. !-- Bookmark article/a -- 11. !-- /a-- A Randomized Active-Controlled Stud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ernakalant to Amiodarone in Recent-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3, January 2011, Pages 313-321 AVRO Investigators; Camm, A.J.; Capucci, A.; Hohnloser, S.H.; Torp-Pedersen, C.; Van Gelder, I.C.; Mangal, B.; Beatch, G.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4) 12. !-- /a-- 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pdate on Dabigatran)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11, March 2011, Pages 1330-1337 Wann, L.S.; Curtis, A.B.; Ellenbogen, K.A.; Estes, N.A.M.; Ezekowitz, M.D.; Jackman, W.M.; January, C.T.; Lowe, J.E.; Page, R.L.; Slotwiner, D.J.; Stevenson, W.G.; Tracy, C.M. !-- Bookmark article/a -- 13. !-- /a-- Clopidogrel-Drug Interactions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11, March 2011, Pages 1251-1263 Bates, E.R.; Lau, W.C.; Angiolillo, D.J.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 14. !-- /a-- Critical Thinking 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 • Article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Volume 21, Issue 6, November 2005, Pages 364-371 Profetto-McGrath, J.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22) 15. !-- /a-- The Evidence for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for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in Adults •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Volume 110, Issue 12, December 2010, Pages 1852-1889 Franz, M.J.; Powers, M.A.; Leontos, C.; Holzmeister, L.A.; Kulkarni, K.; Monk, A.; Wedel, N.; Gradwell, E. !-- Bookmark article/a -- 16. !-- /a-- Stress, coping and burn-out in nursing students •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Volume 47, Issue 10, October 2010, Pages 1299-1309 Gibbons, C. !-- Bookmark article/a -- 17. !-- /a-- Manual therapy and exercise for ne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 Review article Manual Therapy, Volume 15, Issue 4, August 2010, Pages 334-354 Miller, J.; Gross, A.; D\'Sylva, J.; Burnie, S.J.; Goldsmith, C.H.; Graham, N.; Haines, T.; Bronfort, G.; Hoving, J.L.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7) 18. !-- /a-- 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s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11, March 2011, Pages e101-e198 Fuster, V.; Ryden, L.E.; Cannom, D.S.; Crijns, H.J.; Curtis, A.B.; Ellenbogen, K.A.; Halperin, J.L.; Kay, G.N.; Le Huezey, J.Y.; Lowe, J.E.; Olsson, S.B.; Prystowsky, E.N.; Tamargo, J.L.; Wann, L.S. !-- Bookmark article/a -- 19. !-- /a-- 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57, Issue 6, February 2011, Pages 672-684 Held, C.; Asenblad, N.; Bassand, J.P.; Becker, R.C.; Cannon, C.P.; Claeys, M.J.; Harrington, R.A.; Horrow, J.; Husted, S.; James, S.K.; Mahaffey, K.W.; Nicolau, J.C.; Scirica, B.M.; Storey, R.F.; Vintila, M.; Ycas, J.; Wallentin, L.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4) 20. !-- /a-- Critical thinking: A two-phase framework • Article 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Volume 7, Issue 5, September 2007, Pages 303-314 Edwards, S.L.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5) 21. !-- /a--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Eating Behaviors • Articl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Volume 102, Issue 3, March 2002, Pages S40-S51 STORY, M.; NEUMARK-SZTAINER, D.; FRENCH, S.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276) 22. !-- /a-- Manual therap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or knee - A systematic review • Review article Manual Therapy, Volume 16, Issue 2, April 2011, Pages 109-117 French, H.P.; Brennan, A.; White, B.; Cusack, T. !-- Bookmark article/a -- 23. !-- /a-- The evidence for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 Article PAIN#174;, Volume 150, Issue 3, September 2010, Pages 573-581 Finnerup, N.B.; Sindrup, S.H.; Jensen, T.S.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9) 24. !-- /a-- Generalization i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yths and strategies •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Volume 47, Issue 11, November 2010, Pages 1451-1458 Polit, D.F.; Beck, C.T.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3) 25. !-- /a-- Shoulder impingement: 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 Article Manual Therapy, Volume 16, Issue 1, February 2011, Pages 33-39 Ludewig, P.M.; Braman, J.P.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商人最高尚
热度 8 seawan 2011-5-31 11:38
课堂上我问学生: 大家认为 什么职业最高尚 :教师,商人,工程师,科学家,医生? 大家七嘴八舌: 教师。。。医生。。。科学家。。。 就是 没有学生认为“商人”这个职业是高尚的 。 我看美国的科幻,《星球大战》《天渊》。。。有很多以“贸易者”(商人)及商业活动为背景的,曾很奇怪,为什么他们这么“尊重”商人这个卑微的角色?(我在 【科幻书评】自由贸易模式对文明的重要性 ,也提出了这个疑问)。 当然中国社会还是尊重 富商 的—— 但 我们尊重的,实际上是他们的钱, 不是他们的职业。 而我的内心深处,“无商不奸”的观念还是像长城一般牢固。 经过一番思考,我突然认识到自己的观念原来是几千年封建文化,以及几十年偏颇教育的毒害的结果。 而 真正的商人,一定要公平的买卖、竞争,合理合法的双赢、赚钱,才能真正的持久的成功。 我突然认识到赵本山的“忽悠”的巨弊: 它给几亿中国人的,是一个“奸商”的形象, 并把这个形象深深的刻在大家的笑声中。 而实际上,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 商人最高尚。 上网搜搜,相关的文章不多,下面是其中两个: 我们都是 商人 我们 最高尚 营销人-- 最高尚 的人 还有谁能勇敢的发出这样的声音呢? 我的思维基本已经“定型”了, 我既不推崇也不羡慕商人。 还是老老实实做教师吧。 但是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去掉这个偏见。 如果这个班里, 能出三两个正直的商人, 我的这次课,就算很有成果了。 (注:本文只是针对国民现时的观念而提出的一个矫正性“口号”, 相当于美国黑人们喊的“ Black is beautiful ”, 没有定义某种职业的道德水平的意思,特此说明~~~) (附记:科学网的地位真是强,我刚刚修改完毕,竟然已经上了Google了)
个人分类: 历史与文化|305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开题讲话
tangminqian 2011-5-26 15:32
陈光副总干事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课题中华职业教育社分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中华职业教育社 首页 课题研究 正文 http://www.zhzjs.org.cn/SubResDetail.aspx?id=2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中华职业教育社分课题开题会议,首先,我对大家给予本课题有关工作和长期以来对中华职业教育社理论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相信大家能在今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取得理论研究和实验上的双丰收。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深入学习,准确理解,把握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我社常务理事、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余祖光同志牵头组织,我社作为一个分课题组,是本课题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组织大家参与研究,是因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又比较薄弱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和新途径。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产业、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一类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和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多年来,为了鼓励和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都给以高度的重视,大力推动,多次在规划中、文件中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也出台了一些支持和鼓励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和学校也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尤其是与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目前一些法规、政策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执行办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和权利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的分担机制,构建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互利互赢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好的经验和做法还有待研究推广。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源上来说,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另一方面,从学校来说,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可以有效吸引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我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最大动力是可以获得技能过硬、文化素养较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人才,以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更新技术做大做强。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培养学生过硬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今后也还要一如既往地强调和重视,但是要更进一步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们可以尝试从如何提高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在企业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入手进行研究。   2.强化工业文化对接为加强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转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的工业领域也可以理解为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各领域,自身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包括工业布局、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内外部市场、人力资源等都在随时进行调整,企业会在这些调整中不断地做出变革,引发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内容等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诸多变化之中,只有一种因素会日趋成熟和稳定,那就是文化。大到工业文化,小到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都会随着时间的洗礼、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并形成规律性的内涵。因此,强化校企之间的工业文化对接,在众多的变化之中抓住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内在客观规律、具有普适性的因素来开展工作,无疑是为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视角。强化校企之间的工业文化对接,按照鲁昕副部长提出的要求,让“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可以使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提前感受、理解和适应工业文化,减小就业后由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带来的心理冲击与文化冲突,增强毕业生在企业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而如前所述,增加人才在就业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目前企业界所普遍呼吁的,可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鉴于文化差异对于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在我国职教界的关注度还比较低,而这个问题在引起教育部领导的重视后,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对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对接进行研究与实验,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项创新,为此,大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学习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深刻领会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 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体现我社科研工作组织优势   近年来,我社开展的多数课题都是直接与职业院校对接来进行运作的,本课题是我社继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之后又一个通过我社组织系统动员的课题,尽管各地方社组建子课题的力度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今后在课题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但总的说来都比较重视。因此,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其意义不仅在于课题的学术价值方面,也涉及我社的影响和形象,为此,大家一定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充分体现我社科研工作的组织优势。 1. 有关地方组织要认真做好各子课题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有关地方社在前期组建子课题的基础上,要尽快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在总课题提出的原则性安排下,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具体研究方案,健全组织架构以及充实研究队伍,指导、督促子课题及实验学校按照各项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经验,总结上报研究成果。要指定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同志,定期与分课题组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做好协调工作。 2. 各实验学校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体现我社系统学校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精神风貌。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学校大都是我社的团体社员学校,与我社各级组织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本课题是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十一五”末期开题,“十二五”期间进行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不仅体现在对宏观政策的建议上,也会直接惠及于学校的校企合作和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工作,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以后,大家要马上行动起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抽调业务素质好、科研能力强、善于创新的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究人员组成研究队伍,要与企业密切配合,共同展开研究和试验,努力体现我社系统学校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精神风貌。在此,我希望各学校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能够给予本课题大力支持。 三、 把握重点,完善方法,确保本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在总课题的设计中,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共涉及了七大方面,经过与总课题组协商,我们将重点放在提供工业文化对接的典型案例上,从典型案例中总结经验,找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观点。因此,本课题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课题,我们也要重视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完善,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多开展实验工作,这样在实验中总结和探索出的经验才更加有学术价值。 1. 把研究重点放在准确把握工业文化内涵和如何向学生渗透工业文化上。工业文化内涵是一个普遍性概念,是所有工业企业共同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对此,总课题组负责人余祖光副所长将做专门指导。具体对于学校来说,准确把握工业文化内涵就是在普遍性概念的指导下,结合与学校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的企业文化,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工业文化向学生渗透的实验。我想,这种渗透起码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整合和重构,使工业文化进校园;第二是通过职业指导课程,使企业文化进课堂;第三是通过加强实习期间的企业文化熏陶,巩固实验效果。在确保完成研究重点基础上,也欢迎各子课题组根据自身的科研特点,在本课题的其他研究内容上有所涉及和建树。 2. 要调动企业参与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双元”研究模式。本课题是教育科研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课题,它需要企业的直接参与和配合,因而课题组提出了学校和企业必须“结对”参加的要求,企业也是基本研究单元之一。在进行课题研究、提炼企业文化时,需要和企业合作,在向学生渗透工业文化时也需要企业的帮助,甚至在评价实验效果时更离不开企业的发言权。因此,大家要通过各种办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要使企业变成只挂名的研究伙伴,既要力争通过本课题的工作,使参与研究的企业成为学校更亲密的伙伴,也要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出一种适应性更广泛的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才是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和核心意义所在。在此,我也向出席今天会议的企业代表对于本课题所给予的关注、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3. 要确保课题工作按照预定的进度顺利开展。根据课题的总体要求和进度,本课题今天开题,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工作,并将于2011年6月举行中期研讨会,2011年12月参加总课题组的结题研讨会。因此,各子课题组和实验学校在制订自己的研究计划时,也要务必把握好这两个时间结点。为了便于我们掌握各子课题组的研究进度,这次会议以后,尚未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学校和参研单位务请于2011年1月20日前把子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报上来,以便我们回复课题研究的正式批件。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将通过简报的形式来沟通各子课题的研究情况,同时传达总课题组的重点信息。请各研究单位及时将课题研究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发送到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部的电子邮箱中( yjb@zhzjs.org.cn ),我们将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网站”上的“课题研究”栏目上发布。课题研讨会后,课题组将进一步整理、提炼研究成果,于2012年上半年完成结题工作,届时将评选出一批优秀的课题研究单位及个人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同志们,课题研究使我们有缘成为一个团队,把我们聚在一起,我相信大家通过研究工作,不仅能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还能彼此加强感情、深化合作。   过几天,2011年的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在这里,我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2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开题讲话
tangminqian 2011-5-26 15:18
陈广庆总干事在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 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开题会上的讲话 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 陈广庆 2010年12月26日 中华职业教育社 首页 课题研究 正文 http://www.zhzjs.org.cn/SubResDetail.aspx?id=31 同志们:    今天,由中华职业教育社承担的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正式开题。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课题组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和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课题是2009年国务院委托课题“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的延续课题,以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行政学院和国家纳米产业化基地为课题指导部门,旨在以职业院校为载体构建支撑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创业教育体系,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从而为我国有效应对“创业时代”的新挑战探索新路径。此项研究,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未来,必将为我社继续发挥联系广泛、群策群力的优势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应勇担历史重任、发扬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借此开创职教社工作的新领域。   下面,我将从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课题的组织实施安排以及下一步课题的推进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方面,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新世纪人才战略需求、破解就业“瓶颈”的重要举措。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科技的飞跃发展、产业的迅速升级以及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国家迫切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于创新的创业者去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和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今年6月初刚刚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作为促进人才发展的重大政策,进一步彰显了国家以创业为途径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   现阶段,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正趋上涨之势。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就业形势之严峻,是前所未有的。应该说,这些接受过系统的学院专业教育和训练、拥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学生,是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后备力量,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起创造就业岗位的社会重任。为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各类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路径。   21世纪是国际公认的“创业时代”,创业活动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以资本、劳动力、资源为支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以知识、人才、信息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变。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在发生改变,创业型经济正在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发展创业型经济,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它呼唤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从世界各国的企业结构和就业规律来看,65~80%的人员在创业型企业就业。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也表明,75%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在各个领域自主创业的企业提供的。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没有自己的商标。可以说,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创业活动还处于较低水平,生存型创业仍占据主导,由于大多数创业行为具有被动特征,创业活动中孕育的创新元素必然大打折扣。从创业实践的一般规律来看,成功的创业活动离不开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有力支撑,为此,在我国高校、特别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率先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通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支撑。因此,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支柱的高等院校,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重要选择。   从世界教育领域看,早在1998年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而今,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我国新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未来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二、充分发挥我社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做好课题研究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课题进展顺利   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一个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职业教育团体和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成员,自1917年成立之时起,就始终倡导“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和“敬业乐群”的教育理念,以“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为目的,追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崇高理想。近些年来,依托于全球性“创业革命”的大背景,中华职教社积极将研究、实践和推进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2002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任务,联系并发动400余所职业院校参与课题研究及实验;2008年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中国创业教育恳谈会”和“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广泛汇集国内外前沿信息、理念和科研资源;2009年参与国务院“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课题研究,形成的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获得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同时客观推动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2010年成功举办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聚焦于“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主题搭建起“官”、“产”、“学”、“研”深度探讨并共享经验的平台。这些都无疑为我们本项课题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反过来,本项课题研究也必将为职教社丰富和发展黄炎培职教思想、进一步扩展创业教育实践做出积极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国26个省市区建立了地方组织,拥有3.1万多名社员和近1900个团体社员学校,他们是我们长期以来开展科研工作所倚重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本次课题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因此许多地方社和团体社会学校参与课题的热情非常高涨。更为可喜的是,本次课题还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中国市场营销学会等社会重要专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基于它们广阔的联络平台,组织了其下众多的职业院校、教研机构或培训机构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之中,成为课题研究的支柱力量。这无疑也开创了我社科研工作依托社会动员机制的先河,必将在更广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   从课题的管理角度看,我社网站上现已专门设立了“课题研究”栏目,定期和不定期地发布课题研究动态,以便于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单位共享研究信息与经验。   各地方社和社会专业机构等课题组织单位,要尽快按照课题精神提出组织协调原则,确定专门人员负责课题研究事务,积极动员、广泛联系,一方面主动指导、督促子课题单位依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及时与总课题组沟通信息,确保研究成果得以充分实现。   各参研单位要严格按照总课题组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本着“指导、组织、督查、服务”的工作职责组建强有力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尽快明确研究或实验的思路和具体部署。同时,各参研单位应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研究或实验工作的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监督,从而确保课题进展顺利、成果丰硕。   三、以结果为导向,采用科学方法,兼顾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前瞻性   当前的课题研究,普遍以结果为导向,同时又要努力寻求实现理论突破,为此,必须要紧密围绕研究主题,遵循科学的研究路径,突出重点,大胆创新,从而确保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的双丰收。   下面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第一,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围绕着创业教育主题开展研究,不仅是对教育自身发展的探索,而且关联着劳动、科技、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深化改革。落实到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全身心投入、刻苦钻研,致力于以全新理念引导人们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产品、职业岗位和商业模式;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教育、人力、科技、财税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共同营造全社会主动学习、自主实践的良好氛围,使得个人的创业激情与国家的创新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有力推动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要始终坚持实践理念,把工作落到实处。一切研究的最终目的都不是研究本身,而是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既为实践服务又接受实践检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立足于职业院校的实际,结合经济社会与创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对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和反思,惟此,才能使各类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地应用和推广,进而为促成产、学、研一体化提供经验和借鉴,加速推动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进程。   第三,要有前瞻性视野,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当前,瞬息万变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秉持前瞻性的视野。更要有国际的视角,要主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我们在研究中要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积极把握理论与实践前沿,未雨绸缪,力争为政府决策提供高水平咨询建议、为职业院校有效践行创业教育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第四,要通过研究及教材开发促进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参加课题的职业院校要组成精干的研究队伍,要通过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组织研究,要肯花精力和费用,从而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推动职业院校的办学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的精心组织下,在教育部、财政部 科技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纳米产业化基地等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下,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让我们携起手来,奋力开拓,为推动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以创业教育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实现新飞跃! 何丕洁副理事长在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开题会上的总结讲话 中华职业教育社 首页 课题研究 正文 http://www.zhzjs.org.cn/SubResDetail.aspx?id=30 全国政协常委、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 何丕洁          2010年12月26日 北京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开题会”今天上午的全体会即将结束了,会上,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课题组组长陈广庆同志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国家行政学院博导、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许正中同志作了开题报告,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分别作了专家指导报告,义乌工商学院等子课题负责人也先后介绍了各自子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课题框架设计。从各位专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是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入手,紧扣时代脉搏,不仅对课题充满热情,而且具有很强的使命感。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推进课题研究、明确任务、开阔思路、促进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发言中汇聚了大量的前沿信息和学术主张,深入探讨了推动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的路径与功效,这对于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关心、重视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在课题研究中要全面、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把握好创业教育的导向,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理论。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多方寻求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积极采取各种办法解决就业难题,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在此背景下,我们以职业院校为重点,组织有关创业教育的课题研究,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努力探索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深入探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树立我国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新思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业带动创造,努力为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创业型、创新型、创造型人才。可以说,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创业的实践要早于创业理论及创业教育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许多人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形成了我国的第一次创业浪潮。但那些创业活动多是生存型、低水平的。近年来,我国的创业实践活动已经从稚嫩期走入了成熟期,过去那种完全凭借创业者个人自发创业的种种不足凸显出了创业教育的薄弱。为此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十分迫切,十分重要。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通过企业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直接采取创业行动,利用自已的知识、才能和技术创办经济实体,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未来更多的是就业而非创业,为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全面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把握好创业教育的导向。   2.要以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这对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外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创业教育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与创业活动的实施,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彼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仅从美国来看,从1990年以来,美国每年都有100多万个新公司成立,即平均每250个美国公民就有一个新公司,创业高潮在美国一浪高过一浪。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每12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期望开办自己的企业,91%的美国人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可以说创业为美国经济增添了活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支撑了美国经济几十年的持续发展。事实上,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创业教育及创业精神的倡导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些著名的学者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创业精神和创业过程是美国经济的秘密武器。   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分析研究外国在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研究创业教育如何在发达国家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体系;如何涵盖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研究其创业教育思想怎样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让所有教学科目都体现出创业教育的思想,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教授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培育出良好的创业创新意识;研究国外如何重视不断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等等,特别是其创业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怎样支撑了其创业教育的发展。这些必将会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3.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项重要职能。多年来,我社所建之言、所献之策先后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曾对我社的建言献策材料作出重要批示。另外“支撑决策”、“推动改革”也是国务院委托课题的基本要求。因此,希望各子课题组在组织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积极提出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如政府应如何支持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改革;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创业;创业教育如何在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创新型大学和学校等等。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和配合。尽管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相对落后,学生的创业活动也普遍停留在一种创新实践活动层面,但其发展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成长空间,我们应当在认真分析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努力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从理论高度正确指导创业教育的实践,以后发优势实现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从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我相信,本课题的研究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必能荟萃各方的经验和智慧,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志们,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借此机会我衷心地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加紧修订《职业教育法》 完善相关制度
tangminqian 2011-5-24 10:16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新闻 政府新闻 新闻资讯 http://www.cvae.com.cn/www/xw/zfxw/2011/10476.html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 来源: 新华网 从5月10日在上海开幕的“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获悉,中国正加紧修订《职业教育法》,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力争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即“一形成、两满足”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 在10日举行的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介绍说,为实现“一形成、两满足”的战略目标,教育部等近期已着手开展多项重点工作,其中加紧着手修订《职业教育法》尤为重要。 王继平说,自1996年中国颁布实施《职业教育法》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已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近一段时间以来,根据实际情况,中国又颁布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在此基础之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组织修订《职业教育法》,制定有关法规规章等,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推进依法治教。 他还介绍说,教育部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订《职业教育专题规划(2010-2020年)》和《 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与此同时,在职业教育管理方面,教育部已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和《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的调研和起草工作。此外,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全国已经确定并启动了56个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将探索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途径。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专项资金超过12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5年间,中国职业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800多万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1.5亿人次。 王继平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实施职业教育重大建设项目,并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教委协办。论坛吸引了海外内300多名职业教育专家和相关工作者参与。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合成致死”研究国际文献分析报告 1969 - 2011年
xupeiyang 2011-5-22 13:53
刚才读了 李福洋 博友的博文,看到 “合成致死”( synthetic lethal )的理论。GOPUBMED信息分析平台检索到相关文献469篇。1969年至1991年,此研究领域发展比较平稳,从1992年开始文献量上升,1999年到高峰,以后又趋平稳阶段,2008年开始研究趋热,近年的文献量还在增加。 “合成致死”( synthetic lethal ) 最早是源于模式生物酵母研究中的遗传学概念,基因间功能性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比如, A 基因,和 B 基因,如果不同时发生突变,无论突变哪一个,对细胞的存活都没有影响;如果 A 和 B 基因同时突变则对细胞是致死性的,那 A 基因和 B 基因之间就是互为合成致死关系,也互为合成致死基因。 李福洋 癌症细胞的阿基里斯之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066do=blogid=446595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kOWEB10O00h0010009000000h001000j100300.y 文献的主要研究主题分布如下,全部数据见附件或查看信息分析平台。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Mutation 326 ‍ Genes 322 ‍ Proteins 281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53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roteins 216 ‍ Phenotype 184 ‍ Saccharomyces 172 ‍ Fungal Proteins 140 ‍ Genes, Lethal 123 ‍ Alleles 112 ‍ Amino Acid Sequence 110 ‍ Genes, Fungal 105 ‍ Humans 103 ‍ DNA 100 ‍ Animals 92 ‍ Phosphotransferases 80 ‍ RNA 79 ‍ Genomics 74 ‍ Temperature 73 ‍ Neoplasms 72 附件:信息分析报告 synthetic lethal.doc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5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学导式理论创新及实践【刘学浩选载 18511
ljkf 2011-5-18 12:53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 学导式 理论 创新 及实践 【刘学浩选载 18511 学导式创新人才】 ==================== 【 zjiao520360 的主页 学导式 是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与 创新 ,它用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军事训练、部队院校和各地小学、中学、大学、继续教育等,可全面提升智能素质和 人才培养 水平, ... home.51.com/?u=zjiao5203602011-1-20 】 2007-11-0913:37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 学导式 理论 创新 及实践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03 级( 1 )班 9 号周娇 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 “ 做学合一 ” 、 “ 谋生与做人并重 ” , “ 具有自主之能力 ” 。当前职业教育 培养 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既要有一技之长,还要具备五元智能-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的 学导式 用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可全面提升智能素质,发挥劳动者的自主 创新 能力,以便建设 学导式 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在启发式上发展 创新 学导式 教学模式优化五元智能 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要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利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的时机,强烈要求 培养 新型的技术和管理 人才 。这使我国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1916 年 9 月,黄炎培认为: “ 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名曰职业教育 ” 。他受到实用主义教育影响,不仅有职业教育的理想,而且身心力行,开创了职业教育的新天地。 1917 年 5 月 6 日,黄炎培在上海首创中华职业教育社,他同蔡元培等 48 人署名《宣言书》指出:中国教育之最大危机在于毕业即失业,就业者所学不适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不久,黄炎培即提出职业教育目的有四条: “ 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 而其最终目标是 “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 黄炎培职业教育讲求实用,为发展生产和民族经济服务。这反映了职业教育 培养 人、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客观规律。 从此,他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不断 创新 ,解决了职业教育许多新矛盾,表现出伟大的职业教育先驱者的高尚风范。 1949 年夏,黄炎培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 32 年发现的新生命》(原题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过去和未来》)指出:职业教育,在今后建国大计的需要上必然很广大、很急迫;是今后实施增加生产的国策必须采取的措施。繁荣经济需要大量 人才 --除一部分毕业于大学以外,绝大部分必然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中等技术人员。需要迅速、切实地训练,以技术的性质和需要急迫的程度,定训练期间的长短。新社会职业教育,不仅在量的发展上是空前的,就在质的进化上,也将史无前例。 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是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事业便具有这一特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规模最大,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黄炎培宝贵的思想遗产,落实 人才 强国战略,在实践中拓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二、按需施教、学以致用、适应生活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应以适应需要为原则。 “ 职业学校程度和年限,是完全根据社会需要和该科修习上的需要 ” 。在设置上不可 “ 拘系统而忽供求 ” 。办职业教育. “ 须绝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 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 “ 备人生处事不可少之件;于己具有自主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 ” ; “ 替学生谋服务社会的准备;替中国和世界谋增加生产的准备。 ” 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类社会之进步,这都体现了他锐意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开拓前进的精神--直到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应该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必须按需施教、适应生活、学以致用。 目前我国城乡每年有 1000 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 人才 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社会对各类技能型 人才 需求量却很大,我国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 培养 更多的高级技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 它包括技术教育与培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从而使职业教育关注人人成为可能、成为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 我国经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显然,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着力 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 人才 ;接受职业教育的求学者不仅要为眼前的谋生而具有一技之长,还要能成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技能型 人才 ;职业教育要为他们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这就要开发他们的智能:首先是自学探索能力、职业操作能力、自主 创新 能力以及不断自能优化的品行。 (一)提升自学探索能力 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必须 “ 备人生处事不可少之件;于己具有自主之能力 ” ;办职业教育. “ 须绝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 。当前,面向城镇和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可充分利用广播电大、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方式。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要学会一技之长,--还要具备五元智能,才是高素质;而五元智能的核心是自学-探索能力。为此,要及早教会求学者能自学、肯探索,这应当是检验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现实标准。通过职业教育,不断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自学探索能力,这是把我国人口的巨大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人人具备自学探索能力,进而就能立足社会,成为有用 人才 。 (二)提升职业操作能力 黄炎培主张: “ 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井用 ” 。 “ 今科学之昌明,皆人类手与脑二者联络发达之成绩 ” , “ 故手、脑二者联络训练,一方增进世界之文明,一方发展个人天赋之能力,而生活之事寓其中焉。 ” 。 “ 手脑联合训练,确是人类生活教育上最基本的工夫 ” ;黄炎培亲自确定职业学校的教育方针、教学原则: “ 双手万能 ” 、 “ 手脑并用 ” 。 当前,我国要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必须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 人才 的竞争。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需要拥有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 人才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缺乏动手操作能力。这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改变劳动用工、 人才 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制定和完善涉及技能型 人才 的政策,重视技能、重视技工,提升健体操作能力,才能及早就业、独立创业、转换职业,提高城市就业率。 (三) 培养 自主 创新 能力, 黄炎培认为, “ 人各有特别之才能,本之天赋,苟一一用之于适当之途 ” 。职业教育要因材施教,发掘每一个人的特别才能--尤其要发展自主 创新 能力,这是五元智能--高素质的关键。 当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但,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距离成为制造业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与从业人员的自主 创新 能力欠缺、技术水平偏低、高技能 人才 匮乏有直接关系。要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 培养 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 创新 精神和自主 创新 能力的高技能 人才 。还要从法律与政策上鼓励和保护技能型 人才 的发明创造。要尊重那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专家。现在最缺乏、最急需的是大批具有突出的自主 创新 能力的 人才 。 (四)养成自能优化的品行: 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的道德规范,一是 “ 敬业乐群 ” ,一是 “ 劳工神圣 ” 。所谓 “ 敬业 ” 指 “ 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会之事业具责任心 ” 。即敬重其所从事的职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所谓 “ 乐群 ” 指 “ 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 ” 。要有 “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 。 “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 的高尚情操。他提出:职业教育 “ 一方授与学生以谋生的知能,一方仍注意社会服务的道德 …… 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重,不具谋生能力,人固无从做起,具有谋生能力,而不知做人之道,必将成为自私自利之徒,更违教育之本旨矣。 ”“ 既得应用之知识,纯熟之技能,而无善良之品行,仍不足以立身社会。故本校特重学生自治,提介公共作业,养成其共同心,责任心,及勤勉诚实克已公正诸美德,俾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 ” 。 “ 养成守规则、有礼貌、耐劳苦的习惯 ” 。中华职业教育社又制订和完善了职业道德标准:为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中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的改革精神,养成对所从事职业的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黄炎培针对社会上以 “ 读书做官 ” 为荣,以 “ 读书谋事 ” 为耻,重士而轻农工商、 “ 以职业为贱 ” , “ 以职业为苦 ” 的思想提出了 “ 劳工神圣 ” 的主张:劳力与劳心都是神圣的, “ 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 ” ,号召青年应 “ 对于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 ” . “ 人生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等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 ” , “ 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 ” 。同时,通过职业教育使每个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从而 “ 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 ” 。他试图从职业道德教育人手, 培养 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使 “ 中国制造 ” 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 人才 培养 、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三、职业教育用 学导式 理论优化五元智能 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职业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培养 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职业教育根本任务是 培养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 人才 和高素质劳动者,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学生勤奋好学、健康成长。为此,要改革职业教育 人才 培养 的模式,以全面素质-五元智能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用 学导式 教学模式优化五元智能 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 用 学导式 教学模式优化五元智能,这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教师刘学浩, 1982 年首倡开发 人才 智能的 学导式 教学法时提出来的(见黑龙江省版权局 082005A027 ); 学导式 理论研究(包括 学导式 人才 、 学导式 组织、 学导式 社会) 2006 年已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 学导式 是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与 创新 ,它用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军事训练、部队院校和各地小学、中学、大学、继续教育等,可全面提升智能素质和 人才 培养 水平, 1984 、 1988 相继两届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985 年 3 月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 学导式 实践成果、同年被排在国内教学改革新教学法之首,后被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比起美国的发现法、德国的范例法、苏联的问题法、保加利亚的暗示法来,确有独到优势。现在仅据互联网有关 学导式 研究报告、文献,从 2000 年以来已多达 600 篇以上。 学导式 创新 的教学原则有以下 6 条 : 自学为主、积极主动;学在导前、及时求导;借鉴模仿、能者为师;因材施导、以导利学;学可促导、相互启发;体验成功、 创新 超越。显然, 学导式 博采众长、体系开放;它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用 学导式 创新 教与学模式,可为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 学导式 组织和 学导式 学习型社会= 学导式 社会做贡献。 学导式 在职业教育中,不仅是把教学基点移到了 " 学 " 上突出四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育思想和学习、生活方式。 学导式 的基本定义是: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工作与管理及生活方式、人生理念:突出运用自学 - 解疑 - 精讲-演练或借鉴-模仿- 创新 -超越这四个环节不断深化。 学导式 在实践中充分展现 10 条开放的本质特征,同时实行 学导式 创新 的职业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组织、设计、过程、方法、管理、考核与评价;使求学者在学习生活全程中发挥主动性,主动地提出、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探索;职业教育的 学导式 基本目标也是优化五元智能。 " 五元智能 " 是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的有机综合体,既是人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时须具有的 5 种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潜能同时又是现实的人本元素与能量。五元智能结构以知识、技能做基础,以智力--突出独立思考和 创新 思维、能力--以提升自学探索和自主 创新 能力为突破口、品行为主体。其中 -- 知识结构:从人材就业前以一门专业为中心的蛛网式结构,向本行业务为主干的树形结构发展。--技能结构:主要是身体器官重复操练形成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智力结构: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处理信息的方式、水平、层次的不同组合 , 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及其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的有机统一。--能力结构:智力结合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的方式、水平、层次的不同组合,主要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自主 创新 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及其深、广、精、强、敏、效度等的有机统一。--品行结构:包括实际应用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质与量和行为、品行、人格等的品质差异的不同组合。 优化五元智能,这是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实际经验)、技能(着力提高职业技术服务与操作技能)、智力(突出思维力)、能力(重在行动)、品行(人品、感悟等的实践表现)的交互作用,要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学导式 促进学生的自觉行动、自我调节,师与生合作互助去活学--要在行动中整体地学习和 培养 。 四、以就业、创业为导向 创新 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的实践方式 (一)职业院校学生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 为此,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的实践方式需要: 1 、明确 培养 目标: 培养 五元智能--明确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 人才 的综合能力重在能实践会 创新 、肯学习会生活、能合作会适应)等智能素质要求;突出 培养 职业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 2 、落实 培养 方案、建设实训基地:体现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职业需求,实施理论与实践交替互进式综合教学;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 培养 职业技能,将课堂搬到企业,学生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边工作边学习;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工厂实践,带着任务上岗,提高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和毕业设计的质量、效果。 3 、以掌握核心技能为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 “ 双证 ” 教育的量化基础,教材建设是内涵载体,应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及时编制、充实专业教材。 4 、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按够用、实用的原则将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中;将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代表的各个技能考核模块,形成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要加强演练-实操训练、综合训练,掌握本专业技术的应用技能。 5 、完善双证型 人才 的技能考核鉴定:考核评分、评价以鼓励为主,使学校、师、生明确方向、树立信心。要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地域的特殊性及行业的 人才 需求,及时调整考核要求,以提高就业档次,实现校企双赢。 6 、建设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要有教师资格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 每年不少于一个月进厂工作,以提高操作技能、技术应用水平和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保证学生获取 “ 双证 ” 资格。 ( 二 ) 企业欢迎的几种在职培训的实践方式 1 、 “ 专题研修 ” 班:是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实际最密切、服务最直接的培训方式,侧重解决某个技术和管理难题。可分高级研修和专题研修。专题研修主要解决生产难点;消化吸收引进新技术;结合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技术攻关;结合新技术应用、推广以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等。选择的课题,必须是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研修达到既 培养 人才 、又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目的。 2 、 “ 导师制 ” :是充分发挥老企业 人才 优势开展继续教育,经济实惠 培养 “ 三高 ” 人才 的好办法。要选好导师和学员 -- 须爱岗敬业,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有 培养 前途的中青年骨干。要签订合同:实行使用-分配一体化管理;要便于把握进度、方便检查考核。 3 、 “ 自学考试 ” :是提高职工文化、技术、 培养 复合型高级 人才 的理想之策。可分: 1 )外培类-- 1 公助型(单位根据规划和 人才 需求,经挑选而确认的 “ 三高 ” 人才 候选人,鼓励他们参加成人自学考试与第二学历进修、研究生委派,允许其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学费公助一半或三分之二,不合格者自费且学习期间只发基本工资);- 2 自费型(职工自费业余进修),单位一次性奖励,鼓励青年职工参加成人高考,自学成才,一视同仁使用。 2 )内培类--主要是工人技术等级培训和一般管理干部培训,坚持自学与辅导结合,业余自学为主。 4 、 “ 岗位练兵、比武 ” :是紧贴实际,促进生产的岗位培训、岗位成才的激励方法,坚持以在岗为主、实践为主、配合生产为主普遍培训,人人参与,竞技比武,提高技能、创造效益,注重实践中增长才干和全员快速提高。 5 、 “ 名师带高徒 ” --突出 “ 高、难、新 ” :起点要高。师傅须敬业爱徒,乐于奉献,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技术等级达到技师或是主要工种的技术尖子;徒弟须爱岗尊师,刻苦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文化水平中专以上,有中级工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有 培养 发展前途的青年职工,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达到的技术水平要高。难--善于解决本工种生产难题。新--技术上,师傅可教徒弟,徒弟也可教师傅,坚持能者为师,建立新型的同志式的师徒关系。 上述方式有利生产发展与 人才 成长、适合企业特点灵活多样,其共同特点:紧贴生产、经营、技术、管理实际,适应企业发展;办学投资少,见效快;淡化了工学矛盾,克服了经济困难;反映自学并求得指导的 学导式 ,提升自学探索能力的客观实践;符合国情厂情,深受领导与职工的欢迎。这些当然也是增强职业教育活力,振兴职工教育的良策。 (三)职业教育实践方式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要着重从生产实际所需要的 “ 学 ” 来考虑教学; “ 教 ” 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贴近职业和生活实践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能在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职业教育既有科学、艺术,又有专门修炼。职业院校只有成为 学导式 学习型组织--不断 创新 、持续发展,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优化五元智能素质,发挥自主 创新 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多层次 人才 和劳动力的需求。 综上所述,黄炎培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结合中国国情,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职业教育思想与理论。我们要系统地研究,继承和发掘其思想精华,充实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本文读者参考文献: 尚丁 . 黄炎培 . 人民出版社, 1986. 陈选善 . 中华职业教育社建社 15 周年纪念文集〔 C] , 1933. 黄炎培 . 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320 ;人民日报 ,1949-10-15. 刘学浩 . 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2 ( 3 ) . 北京师大高校干部进修班 .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育 . 东北师大 . 高等教育学参考资料 . 刘学浩 . 教学与课程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刘学浩 . 学导式 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 1982 年东北三省教育学理论讨论会论文 ; 社会科学动态 ,1983 ( 3 ) . 刘学浩 . 浅谈 学导式 教学法成人教育 ,1983(1) 、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 . 教育学 ,1983(6) 、解放军报, 1983-11-20. 刘学浩 . 学导式 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重大突破〔 J]. 职业教育研究, 1984 ( 2 );教育文摘, 1984(2 ) ; 中国教育报 ,1984-10-16. 刘学浩 . 学导式 教学法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与 创新 . 成人教育论文集(二) ,1984; 教育情报参考 (15),1984(4); 教育管理 ,1985(1). 刘学浩 . 高等教育结构与管理 .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6. 刘学浩 .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 教育与职业 ,1986 ( 3 );职业教育研究, 1986 ( 6 ) . 刘学浩 . 新时期 培养 人才 的 学导式 教学理论 . 教学研究, 1987 ( 5 );中国人大 . 教育学, 1987 ( 12 ) .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研究室 ." 学导式 " 教学法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 黑龙江宣传(半月刊) ,1987(12). 刘学浩 . 学导式 教学理论研讨综述成人教育, 1989 ( 3 ) ; 教育学 ,1989(4). 吴文侃 . 比较教学论顾明远总主编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 2003. 薛福连 . 几种深受现代企业欢迎的培训方式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 33 ) . 汤大莎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研究 , 互联网, 2005 - 12 - 12. 郑兆志等 . 以就业为导向 创新 双证型 人才 培养 模式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 36 ) . 刘学浩 . 创新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实行 学导式 促进 学导式 学习型社会建设〔 J 〕互联网:刘学浩 学导式 国际文库 ljkf.blog.edu.cn 刘杰科 . 美国加德纳 " 多元智力=智能理论 " 同刘学浩 " 五元智能结构优化 " 理论比较(之一)--兼谈五元智能结构理论对成人教育的启发 , 同上 . 文才 . 德国 “ 行为导向教学 ” 与中国 学导式 项目教学的对比 -- 学导式 职业教育研究( 1 ) , 同上 . 刘杰科 . 彼得 · 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局限性 , 同上 . 刘学浩 . 提倡推广 学导式 人才 开发与管理〔 J 〕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国老年 人才 论坛论文集, 2005 ( 10 ) 刘杰科 . 学导式 是学、教、工作、管理、社会生活的 创新 方式,《经纪人 · 科学与教育探索》 ,2006 ( 8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人才|1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7)
kejidaobao 2011-5-12 13:58
上文 谈了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之六:汇报进展,本文谈谈其之七:作口头报告。 在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导师一定会让你作口头报告,也许还不会止于1次。在更好的情况下,导师会让你在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我能作好口头报告吗?”一开始你总会因此而有些许的紧张。《科技导报》在2007年第16和17期已经讨论过有关“口头报告”的注意之处 ,你不妨看一看这两篇文字。这些注意之处有:先想明白在口头报告中讲什么;充分了解所讲课题的各方面知识;计划计划如何作口头报告;多一点专业和职业意识;口头报告之前练一练;对口头报告要有信心。也许你已经看过它们,但是作口头报告时还是忐忑不安,好像效果也不好。这不奇怪,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途径是多参加几次口头报告,这是一个被训练的过程。 有的博士生会认为口头报告只要作好幻灯片就行了。这是一个误解,你自己想想,会有人只是因为你的简历做得不错就录用你吗?换成你,你会仅仅根据这一点就决定聘用一个员工吗?当然,不做好幻灯片的准备绝不会让你吃到好果子,在极端的情况下,有的连PowerPoint都没做,拿着论文照本宣科读一遍,这是口头报告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学术报告并没有经过充分的构思和精心的组织,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重点不突出。第三个问题是PowerPoint的制作质量太差。第四个问题是论文宣讲支离破碎,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这些问题要充分避免。你可以看看文献 ,其中介绍了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作好口头报告。 一些博士生中常有的是仅仅把口头报告看成是一次“交差”。有的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宣读看成一回事,觉得自己论文写得好,只要照此读一遍,就可以交差了。这样的心态和“读一遍”是不可能显示出你的学术水准的,而且极有可能正好相反。先不说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宣读是两回事,你要是真的只把论文宣读一遍,那么会议上的所有听众都会对你生气。口头报告对报告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是你的宣讲要有“听众”意识。听众都有一种本能——他总会在心里提出问题:“我想在你说话的内容中获得什么?”了解你的听众,是你的报告得以成功的重要规则。你得让听众听得进你讲话的内容,对不对?如若不然,听众的注意力就不会在你的报告上。反过来,若你在说话时,也把大家的目标考虑在内了,甚至更好一点,你明确地告诉大家你报告中的信息能够帮助他们达成某种目标,那么你的报告就会深入他们的心中。对自己有利是任何一个人会集中精力听别人说话的首要原因。即使某次口头报告你的听众也就是导师和学科组的同事们,你说的话也要想着有他们想要的、关注的、期望的内容。很直接地跟听众说“这对你会有好处的”起不到任何效果。你可以反过来问自己,这种口吻对你有没有起过作用? 不像只能依赖语言的书面交流,口头交流只有一部分依赖语言,而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演讲者本人。你的仪态,肢体语言,说话速度,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说话的节奏、力度、措辞、停顿,兴奋度,情绪变化——所有这一切现在都成了你真实的声音(语言)。虽然在书面写作中要强调某件事可以用排比句或重复,口头报告中有效强调的途径包括选择单词、声调、停顿以及重读。有效的强调会使听众欣赏报告人的风格,并能更好地理解幻灯片。热情、友好、大方、诚实的演讲者使听众感觉自在、没有拘束,而且演讲结论也容易得到听众的认可。相反,轻柔、小声的讲演则标志着演讲人不够确定,听众有可能怀疑演讲人所说内容的真实性。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在讲演中推导公式。演讲时在座的听众并不知道什么是应该说的,他们是随着报告人的思路走的,为此你的报告切忌陷入繁琐的细节,以至于淹没重要的内容。 口头报告应当是讲,而不应是念。在幻灯中任何地方使用完整的句子都极少能做出好的幻灯片,甚至在结论中也是这样。幻灯片中完整的句子使你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因为你被迫向听众大声地阅读(念)。给有文化的听众阅读句子(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的冒犯。有文化的人在你阅读完毕之前就已经看到并读完这些单词。因此你的声音听起来重复和无趣,听众的注意力也会在你最需要他们集中的时候走神。注意只使用关键词和短语即可,然后让声音来补充完整的信息,增加趣味和细节。 参考文献 冯长根. 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6) . 科技导报, 2011, 29(11): 83. 冯长根.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VIII) . 科技导报, 2007, 25(16): 89. 冯长根.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IX) . 科技导报, 2007, 25(17): 89. 周立伟. 科学研究的途径——一个指导教师的札记 .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43.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2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生最长寿
热度 13 fs007 2011-5-5 09:53
医生最长寿
寻正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一位学者甲指责某乙全文抄袭其硕士学位论文。乙在辩护中挑战甲,称甲的论文可能也有剽窃。甲公开表示,如果他的论文也包含如此多的剽窃,以致于他没有资格获得相应学位,他将自动放弃学位。随后乙就指着甲论文中的一个注释,认为其文字与另外的作品雷同,要求甲按照承诺自动取消学位。 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乙的逻辑谬误。如果乙的指控属实,他就在对轻微过犯要求极刑处理。这种争论并非中国人特有,全世界各种骗财方式都用到它,其中之一是哇啦浠( Joel D. Wallach )医生。 哇啦浠的一个著名论调是“死了的医生无法圆谎”,为此他出版了录相、音响、书籍等针对现代医学展开了猛烈攻势,同时宣传他的针对病人与健康人的治疗方式。他的疯狂谎言让许多人着迷,他随之致富。在一个叫马兰( Ma Lan 音译)的中国人的帮助下,他的谎言也飘洋过海到了中国,以致于我的一位读者询问我是否医生比普通人要短寿。 哇啦浠的主张是现代医学全错了,医生导致病人早死,医生肯定在系统地消灭病人,因为他们也同时导致自己更快地死亡。不知道哇啦浠的主张时,人们难免会犹豫,因为美国医生吃苦耐劳、高度紧张的印象会浮现于脑海。精神紧张会影响到寿命吗?也许吧。医生寿命短吗?我们研究一下。 这位哇啦浠肯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医生,因为他专治别人治不好的看不出来的病。你有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癌症?找哇啦浠吧。你完全健康但想知道自己差不差矿物元素?哇啦浠能帮你。你满足于一钱不值的矿物水,他则满意于你为“药物”、讲座、书籍、以及其它材料而付出的现金。他是什么样的医生呢?他是宠物医生,动物医生,那种通常不太好意思自称医生的医生。更糟糕的是,他还不是一个好的宠物医生。你有老年痴呆症吗?让哇啦浠医生给你治吧,他治好过许多老年痴呆猪!可惜,哇啦浠医生,猪不得老年痴呆!科学家用动物模型研究老年性痴呆,模型包括小鼠、果蝇、与海七鳃鳗(一种吸血寄生鱼)。科学家还得诱导产生相应病变。目前在动物医学,类似于老年性痴呆的认知障碍综合征( CDS )正逐渐在狗身上被确认,而猫是下一个怀疑存在此病的对象。 哇啦浠是如何确定他的主张的呢?著名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会发布医生的讣告。哇啦浠在其中一期 (JAMA Jan. 20, 1993 Vol. 269 No. 3) 统计了当月死亡案例,平均一下,得到了神奇的 58 岁。于是他宣布,医生的平均寿命只有 58 岁,比起所有人的 75 岁就差远了。医生会比普通人平均少 15 年寿命吗?如果你是 乙 ,你当然希望所有人的论文都有剽窃了。一个有常识的人会统计更多的讣告,也会检查 A 的论文其它部分而发现他的论文是自己写的。如果你检查哇啦浠所采用的那期杂志的前一月的讣告,就会发现医生平均寿命有 83 岁,比普通人群高多了。 有多少人信这种传言都不足为奇,哇啦浠的说法是很荒谬的。那么,究竟医生跟大众平均寿命相比是高还是低呢?肯定更高。 在 1975 ,骨德曼( Goodman )发表了一个详细研究医生寿命的文章。 他证实了此前几十年其他学者的研究,医生比普通人群有更长寿命,下面是他的一些数据。 表一、 1969-1973 医生寿命 年龄段 男性寿命 (剩余年) 女性寿命 (剩余年) 医生 美国白人 差异 医生 美国白人 差异 25-30 49.7 45.9 3.8 54.7 52.7 2.0 30-35 44.9 41.3 3.5 49.8 47.9 1.9 35-40 40.0 36.6 3.4 44.9 43.1 1.8 40-45 35.3 32.1 3.2 40.2 38.4 1.8 45-50 30.7 27.7 3.0 35.8 33.8 2.0 50-55 26.3 23.5 2.8 31.2 29.4 1.8 55-60 22.1 19.7 2.4 26.8 25.1 1.7 60-65 18.2 16.2 2.0 22.6 21.1 1.5 65-70 14.7 13.2 1.5 18.6 17.2 1.4 ( 数据来源 - Goodman 1975. 注:美国白人寿命高于所有人平均寿命 ) 骨德曼的数据表明:在医生入行之后,他们就比普通人有 2-4 年的寿命差异。这一结论还为美国医学会在 1988 年发表的研究所证实。 该研究证实医生有 75-88 岁的寿命,高于大众平均水平。 在最近的研究中,比较难于发现专门研究医生寿命的文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弗朗克( Frank )医生等人的研究。 在男性中,他们发现医生寿命超过律师、专业人员、以及所有人平均寿命。他们的结果再现在表二中。 表二、 1984 – 1995 男性医生死亡寿命 职业 白人 ( 年 ) 黑人 ( 年 ) 死亡年龄 与大众平均差异 死亡年龄 与大众平均差异 医生 73.0 2.7 68.7 5.1 律师 72.3 2.0 62.0 -1.6 所有专业人员 70.9 0.6 65.3 1.7 所有男性 70.3 - 63.6 - ( 来源 - Frank E. et al. 2000.) 因此,再次证实在西方医生更健康长寿,其中少不了医学知识的贡献。医生寿命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收入效应,西方的医生拥有更“健康”的收入与生活水准。除少部分人外,这种奢侈还不为大多数中国医生享受到。不过,我仍然会打赌中国医生也远比普通人长寿。中国人群寿命平均较低,因此,医学知识产生的边际效应会更大。 英国布兰 - 江恩生全国统计办公室( Brian Johnson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提供了最新的数据。他们的研究发表于 2011 年年初,对比了各种职业的寿命。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尽管大的雇主及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收入比医生等高级专业人员要高,他们的寿命却要低一些,医生寿命高于其它职业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表三、英国 2002-2006 年各职业寿命 职业类别 范例 男性 女性 寿命 差异 寿命 差异 基础类 理发师、司机、一般劳工 74.4 - 79.0 - 半基础类 灭虫师、农民工 74.9 0.5 80.0 1.0 低阶监工与技术员 面包师、水管工、电工 76.4 2.0 80.5 1.5 个体户 农民、小商业者 77.7 3.3 82.2 3.2 中间类型 设计师、医技师、一般职员 77.9 3.5 82.0 3.0 低级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护士、社工、电脑技工 79.2 4.8 83.3 4.3 大企业家与高管 高管、总裁、大老板、高官 79.9 5.5 83.7 4.7 高级专业人员 工程师 ; 物理学家、医生、律师 80.7 6.3 84.9 5.9 ( 来源 - Brian Johnson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11) 众多的重复于不同时期的研究表明现代医学也为医生寿命做了贡献,医生有比普通人更高的寿命,也超过其它高级专业人员。作为一个职业,医生可能是寿命最长的。 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More on Wallach claims, see Stuart Adams, Youngevity Australia, Colloidal Minerals Dr Joel Wallach, http://nutra-smart.net/al.htm#doctors , Accessed May 3, 2011 Louis J. Goodman: The Longevity and Mortality of American Physicians, 1969-1973 The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Health and Society, Vol. 53, No. 3 (Summer, 1975), pp. 353-375 AMA "Expected life and work life of active USMG physicians" in Physician Supply Utilization By Specialty, AMA, 1988; Cited in DEAD DOCTORS DON'T LIE! BUT THIS LIVING VETERINARIAN DOES! NCAHF News, March/April 1996 Volume 19, Issue #2, http://www.ncahf.org/nl/1996/3-4.html , Accessed Apr 28, 2011 Erica Frank, Holly Biola, Carol A. Burnett: Mortality Rates and Causes Among U.S. Physicians. Am J Prev Med 2000;19(3): 155–159 Brian Johnson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Deriving trends in life expectancy by the National Statistics Socioeconomic Classification using the ONS Longitudinal Study. Health Statistics Quarterly 2011; 49: 8-51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1255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之路
wmy9039 2011-4-28 16:26
多形式参股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http://zqb.cyol.com/html/2011-04/27/nw.D110000zgqnb_20110427_7-06.htm?div=-1 校企双方正走上“一体化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五个一体化”,即: 生产、育人、研发一体化, 校企共建产、学、研平台,促进双方可持续性发展; 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 学院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可实现“岗位互换 ”;“输血和换血”一体化, 企业为学院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而企业员工则可接受学院提供的职业培训;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一体化, 校企文化互相融合,学生和员工在彼此的文化氛围内共同提高文化涵养; 经济效益一体化, 学院在企业发展中获得收益,而学生和老师在校企合作中又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这“五个一体化”彰显了中山火炬职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特质。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1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赵志群: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
tangminqian 2011-4-22 12:41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研究 教学研究 新闻资讯 http://www.cvae.com.cn/www/yj/jxyj/09-09-11/791.html 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 赵志群 一、从双证书谈制定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必要性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对教育和劳动就业事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长期以来,这两种制度在实施和发展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和制度方面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还有技术和操作方面的问题,这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管理层面,目前我国还缺乏一个能够被教育和劳动主管部门同时接受的、有效的技术支持系统。一方面,职业院校在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无法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及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设计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直接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劳动管理部门也缺乏手段,无法判断学校课程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符合程度。   在微观教学层面,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知识技能的“迁移性”(Transfer)困难。至今,仍然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 ”、“做中学”(1earning by doing)和“在岗学习”(1earning on the job) 进行有效地整合,以缩小教育培训与实际职业活动之间的差距。其结果是:职业院校的课程和教学脱离生产实际,难以与国家职业资格和岗位实践要求直接对应;劳动部门是否给予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部门和领导人之间沟通和协商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客观事实。   要实现基于制度而不是协商结果的、真正意义上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实现高水平的“双证书”管理并在职业院校中实施“双证书课程”,职业院校应有能力开发和实施同时 符合学历要求并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 。然而在如伺判断是否达到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问题上,却往往遇到操作性的困难:大家不愿意通过对教学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估的方式来判断,即重复进行科目考试和技能资格鉴定,这也是教育和劳动部门至今难以沟通之处。解决问题的重要、甚至是惟一出路就是采取基于技术标准的过程管理方法,即制定一个同时被双方认可的课程开发技术标准。按照这一技术标准,职业院校能够比较容易地开发出既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又能体现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地方和行业发展特点的课程;劳动主管部门能够比较容易判断出职业院校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符合程度。   二、课程开发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一)教育部与多部委合作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技能型紧缺人才工程是一个基于一揽子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基础之上的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和能力建设工程。它在尝试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同时,提出和试验了开发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方法和程序,即一种“权威性”的国家课程开发程序,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为:明确社会需求,即大规模收集某一领域(如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该领域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包括重点支持的专业(职业)及其相关内容和要求的工作假设;案例分析,即委托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华中数控、ATA等)对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工作内容及其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并对其进行结构划分;广泛性调查,即通过专家研讨会的形式,将案例分析中获得的职业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获得一般性的知识;课程设计,即对确定的内容进行时间、顺序和内容上的划分,开发课程计划(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专业名称、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   技能紧缺人才工程通过一个个具体专业的案例,“含蓄”(implicit)地确定了我国目前中高职示范性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要点,如把提高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 高层次实践技能(如技术敏感性) 的培养,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并积累初步工作经验。这些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打破学科体系,代之以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项目。然而,该工程是一个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性工程而非研究项目,没有在理论上“明确”(explicit)地刻画出一个课程开发的程序并进行推广。上海的相关科研项目对这一点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范式研究”   上海市在“10181工程”基础上,通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范式研究”课题,探索开发规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即专业教学标准。这个标准试图帮助学校确定 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 等内容,作为学校组织专业教学和评估以及用工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依据。课题最具价值的成果是从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开发产品3个维度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范式进行了界定,使整个开发过程有了操作性较强的完整流程,见图1。   该课题通过规范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过程,帮助职业学校开发细致、标准的文本,形成系统、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文件,从而提升其专业建设与教学水平。仅在这一方面,课题研究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上就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系统工作。当然课题也有局限性。如按照图1所示的开发范式,教学标准的开发过程分为两大部分,即职业资格研究(含工作分析)和教学设计,其中教学设计部分相对较为成熟,而资格研究部分对研究的程序、质量标准等还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项目“职业发展变化趋势与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研究”   该课题涉及本文主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阐明了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研究与课程开发之间的紧密关系。明确了 职业资格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点” 这一重要特征,职业资格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职业资格研究与课程开发是一体化的过程;职业资格是科学研究与职业教育实践结合的产物,是专家设计出的社会产品;资格研究在方法上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其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定资格标准的政治体制的影响;资格研究的结果只有在被大众接受以后,才能得到劳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可以利用职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资格研究并保证研究的质量。   (四)基于以上项目成果得出的结论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已经(直接或间接)开始尝试确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程序,即一种国际上所谓“权威性”的政府主导的课程开发程序(Benner,1996)。这一程序可能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方法,而带有很多 政策协商 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体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提交的课程开发申请首先要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等。   从总体上说,目前的课程开发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数据收集和加工”的过程,特别是在职业资格研究部分,因为它还没有做到遵守资格研究的 “内容主导” 原则(Mayring,1990)。如在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数控专业人才需求主要是通过较随机的企业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而护理专业的需求则主要通过国际比较等标准化的社会实证方法得出,这就增加了课程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比性。同样,上海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范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尽管提到新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但在工作任务分析过程中,却仍然没有找到或提供相应的工具来保证真正按照“工作的结构”来进行工作分析。   三、课程开发的技术标准的未来展望   应当研究和开发一套科学的职业资格分析、课程开发及考核鉴定的技术标准,对课程开发各环节的工作方式、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规范,这些环节包括: 行业分析、案例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估 等。   在国际上,此类技术标准也称为课程开发的“工具包”,其内容涉及课程开发的方方面面,如相关概念、标准程序、实施方法、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以及典型案例等。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工作过程的构建行动,而工作过程的许多环节是隐蔽的,因此,这个标准应同时将 隐性的工作过程知识 的获取过程进行显性化和明朗化处理,帮助人们在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找到现代职业工作的标准特征,并对此作出恰当的描述,同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及为考核鉴定提供技术指导。   这一技术标准应具备以下功能:在职业教育培训宏观规划方面,能帮助职业院校设置符合劳动力市场和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在课程开发方面,能使职业院校开发的课程计划符合学习者的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应,或能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完全融人到课程目标中去;在教学培训过程设计方面,能够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1earn situation);外部机构(如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借此对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进行简便而有效地控制。   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是,如何把基于不同学科基础之上的职业资格研究和课程开发方法进行整合,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化,将中国的成功经验一般化,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方法体系。   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它从多方面探讨职业工作的内容、形式、要求、发展变化以及它们与职业教育培训过程设计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在方法上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折:   在职业分析方面:传统的职业分析多属于心理学范畴,分析重点多是主观性和社会性问题.如果将分析结果直接运用到教育培训中,会有很大困难,主要是职业工作缺乏专业内涵或深度不够,不足以支撑课程(在职业教育意义上)的专业性;以 课程开发 为目的(即职业科学范畴的)的职业分析,关注的重点是技术、职业活动和教育培训间的关系,认为工作是可设计的行动,是情境相关和整体化的,其核心分析 对象是工作任务 , 内容是工作过程 (Becker,2004)。   在教学设计方面:传统的教学设计针对普通教育,主要是在对教学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何克抗, 2002);而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除一般学习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人的 “职业成长规律”,即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过程 (Rauner,2004)。职业教育应当在学习者不同的职业成长阶段为其提供符合其职业发展特征的学习内容,其关键是提供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的案例学习材料。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Becker,W./Meifort,B.Ordnungsbezogene Qualifikations for schung als Grundlage fuer die Entwicklung beruflicher Bildungsgaenge.Bielerfeld:Bertelsmann,2004. Benner,H.Ordnung der staatliche anerkannten Ausbildungsberufe.Bielerfeld:Bertelsmann,1996. Mayring,P.Einfuehrung in die 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Eine Anleitung zu qualitativem Denken.Muenchen:Psychologie,1990. Ranner,F.(Hg·).Qualifikationsforschung und Curriculum.Bielefeld:Bertelsmann,2004. 赵志群: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pdf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pdf
1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业和职业,理想与现实逼迫下的人生抉择——一个硕士的自我救赎
热度 13 billelion 2011-4-19 13:15
学业和职业,理想与现实逼迫下的人生抉择 ——一个硕士的自我救赎 这是我在科学网的第一篇博客。在这篇博客里,我将记录下这几年我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 2009 年 6 月 23 日 ,我登上了从广州开往上海的 T100 列车,开始了我的新一段人生旅程。转眼间,我已经在这个医药研发公司工作了近两年时间。而今,我又要努力开始我的另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这期间经历了太过的事情,我认为这是命运给我的提醒;也正是这些提醒让我觉悟,让我重新去找回昔日的理想,并继续为之奋斗。 两年前,我来到这家公司不久,就负责一个技术攻关:分析一个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含量。原来针对这个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不管是什么基质,都采用蛋白沉淀作为前处理手段。蛋白沉淀对于血浆,全血和肝脏等基质是可行的,但对于脂肪组织,实在是不可能。后来,我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将药物从脂肪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分析方法成功建立。这个方法是原创性的,我查过文献,没有人用过这样的方法,甚至类似的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对于新人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大领导知道了会赏识你,坏事是有的同事甚至小领导会提防你甚至给你使坏。后来这些东西都真的兑现了。所以啊,新人如何去把握这个度,很重要。 从那个技术攻关以后,领导安排给我的任务都是非常难的检测方法的建立。比如重金属药物的检测,超不稳定化合物的检测及羧酸代谢物的高灵敏度检测等。这些方法之所以难以建立,是因为文献中都没有报道过相关或类似的方法。要建立这些方法,只有靠自己去思考,去一步步试验。当然,或许我比较幸运,这些方法都成功建立了。我硕士期间是做分析化学的,所以对这些方法的科研价值有一定的了解。要是在学校或者研究所,这些方法每一个都可以发很好的文章。但是在公司,这些东西只能永远被雪藏。 我知道有一天,我创造力不行了,不能解决那些难题了,或许那时就是我不得不离开公司的时候了。到了那时,我怎么办?我有深刻的危机感。我该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了。 想起我在科学院读研究生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帮助,我做出了一些成绩,并发表了三篇第一作者 SCI 和两篇中文核心论文。到毕业时,我已经能够独立撰写和发表英文 SCI 论文,对于一个硕士毕业生来说,我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直博,也没有考博士,更没有想过要去国外拿一个 PhD 学位。一毕业我就参加了工作,因为当时,我只能这么做。那时我弟弟马上就要考大学 (他现在中山大学),我不能再让我的父母用辛劳的汗水去换取那高昂的大学学费 , 我必须去工作以承担这份责任。而今,我在省吃俭用之后,给他存够了上大学的费用,我是该考虑一下我自己的前途了。 前不久看到一外企女硕士过劳死的新闻,我心里的触动很大。我们的工作也好累,经常加班到深夜,凌晨,甚至有时候还得通宵。由于工作环境也不好,实验室有毒气体弥漫,我工作一年后体检,有的指标已经有变化了,一些同事也是。当跟我一起入职的同事,朋友一个个离职,我是该重新考虑我自己以后的路了。 我现在已经确定我今后的奋斗路线,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我在中科院时做的那些成绩,也才不会辜负自己内心对理想的渴望。 这是我在科学网的第一篇博客,可能写的有点散,因为有的东西我不方便说出来。要是能给跟我一样处在奋斗中的青年提供一些启示,我就很满足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73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程方平:站在更宏观层面设计职业教育制度
热度 1 tangminqian 2011-4-18 13:55
作者:程方平 出自: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5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资讯 http://www.chinazy.org/models/adefault/news_detail.aspx?artid=42383cateid=1539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有了多方面研究与实验的积累,而要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除了局部的创新探索,包括微观的专业调整、课程改革、评价改善、需求引导,中观的学校定位、校企合作、区域服务、行业参与等之外,宏观的制度建设、法律修订、舆论引导,以及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确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等也至关重要。而在上述各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探索中,任何一项变化都极可能产生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程方平   要想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激发出内在的创新活力,必须要有兼顾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问题的系统制度设计及相关建设。   通常,制度建设是需要有系统设计的,今天的设计和建设绝非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而是要面对和正视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的历史和已经获得的成绩与经验。也就是说,首先要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做一番客观、深入、系统、涉及制度建设根本原则的反思与研究。既要看到现行制度的不足和问题,也要看到这些制度曾经作出的贡献和基础价值。   比如,我们现在意识到“双轨制”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形态已经大大地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现代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有许多不相适宜的地方,对于学习者而言,职业教育之轨更是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的双轨制是为适应当时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合理选择,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起到过重要的奠基作用。   为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制度建设不应是割断历史的开创,而应是对历史的发展、对制度的完善。近年来在欧洲得到普遍重视和实行的“现代艺徒制”,就是对传统师徒制职业教育的传承与发展,而这些国家相应的制度与法律建设就是其职业教育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曾经回顾和继承了自己优良的传统,有了职业教育本土化建设的明确意识;曾经花气力学习过苏联、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重要经验,作过局部的实践实验探索。但作为制度建设和相应的社会文化积淀,我们的基础还是薄弱和不完善的。所以,难以在历史发展和国际比较的交汇点上找到实实在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支点,特别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全方位的基础。   第一,要明确职业教育并非单纯的教育,而是与经济、科技、产业、市场、财政、民生、就业、劳动人事及人力资源发展融合互动的重要社会实践领域,因此仅有对教育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教育主管部门来管理协调也是力不从心的。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来自上述各方面的共同支持,需要在制度规定和制度实施中具有相关的保障。   第二,从最初级到最高级的职业教育,从规范的学校教育到不规范的职业培训,其时间跨度到覆盖人群都是极大地超越其他类型教育的。从现实和长远、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必然要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划相融合。因此,不能只把职业教育局限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范围,而要将其有意识地融入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划与思考之中,从领导体制上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规范。   第三,制度建设的依据需要来自社会、来自基层、来自民众的学习需求、来自人们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包括阶段性的和长远的发展目标)的认同。如果说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个人、学校和企业(包括民办)等四方面的支撑,则这四方面的责权利都应该在制度中得到较明确的体现,并通过法律的形式给予严格的规定。   第四,为使修订后的制度不是一纸空文,能够发挥作用,有关立法、执行、监督、评价和奖惩等制度和机制也须到位和完善,特别要使各相关部门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制度不是教育部门的制度,而是国家的制度,需要各方面从自身的角度积极维护、各尽其责,而不能自画界限、消极对待,构成相关的体制性障碍。   第五,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应以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目的,所以,在充分研究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发展、就业、人才培养、为行业和地方服务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要使相应的制度支持更有针对性、更加到位。与此同时,还需关注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的融合与渗透,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会与各式各样的职业息息相关,因而不应疏远和轻视职业教育,而应将此视为人生必经的途径。   第六,要充分认识到,任何制度的确立与真正发挥作用,都需要经济、经费和物质的保障作重要的基础,在相应的基础保障之下,对应的制度才会有权威性和可行性。当然,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仅有经济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基础、行业基础、研究基础、社会舆论和需求基础等也都是非常重要和缺一不可的。因此,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要有多方面的关照与认同,相关各方参与与责任、义务的规定都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既需要跳出“双轨制”中一轨的局限,也应该拓展至学校教育之外,在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社会发展系统中确定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意义与价值,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特点、产业和民众需求的角度确立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基准,为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引领和制度的规范。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5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专一的努力会杯具吗??
jinybao 2011-4-17 21:59
很多人都喜欢专一的人,特别在感情方面!但你能不能接受是关键,如果对方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一定备具!!职场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 业精于“专”——专访硕士研究生叶靖 叶靖,食品学院研究生, 2009 年底成功应聘宝洁管理培训生。 “专”是“专业”之“专”。身为研究生,叶靖师姐无疑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整天呆在实验室的生活让这位长相清秀的师姐眉宇间更多了一份坚毅的气质。 “专”是“专一”之“专”。毫无疑问,师姐对理想和目标的专一绝对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因为专一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获得更多,因为拥有的比别人多所以脱颖而出。 由于这个成功的例子引起了多方关注,食品学院职业规划中心的工作人员谭燕坤和廖欢特地对叶靖师姐做了专访,让后来之人得到一些含金量高的经验。 职规中心: 师姐在以前有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呢 ? 叶靖: 老实说,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也跟现在很多师弟师妹那样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标,甚至也是有点迷茫的,只能就先努力读书。一直到毕业前夕,才开始考虑人生的发展方向,本来也没想要考研,最后是在老师的劝说下考的。但一考上研究生之后我就坚定了要进宝洁的决心。 职规中心: 这么说师姐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了,您认为这对你有什么帮助吗? 叶靖: 当然!有了这个决心后我就开始关注宝洁的发展动向,读研期间我收集整理了宝洁基本所有的重大事件,还有近期的大小变动,并且思考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任何东西的熟悉都不是两三天的事,当日积月累出熟悉的感觉,在面试中的谈话中时不时显露出来,相信任何企业都会看得见,自然就增加对你的满意度啦。所以我很建议师弟师妹们早点设立目标,那样就可以从长计议,多做准备。 职规中心: 但是毕竟这么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不多,很多人甚至连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上还是社团活动上都不清楚。 叶靖: 就算没那么明确也不要紧,选择一个大致方向走下去就好了,比如说想考研的就当然多下功夫在学习上,想得到多点工作经验的就多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去干些兼职咯,然后就会慢慢有明确的目标了。 职规中心: 很多人都说进入大学就是一只脚踏入社会了,师姐你认为大学时期到底应该做点什么来融入社会,提升人格魅力呢? 叶靖: 是的,只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当然是不够的,在大学这个比较开放的地方当然要找机会锻炼自己一下各方面的能力。至于干什么就看个人兴趣或者看你想提升自己哪方面能力咯。像我就在南方日报做过兼职,当过级委,当过院艺术团的副团长。大学虽然比中学自由,但毕竟时间也是有限的,要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就看自己咯。 职规中心: 这次应聘宝洁成功我们都很为师姐高兴,能跟我们分享下在面试中的宝贵经验吗? 叶靖: 谢谢。其实真正能胸有成竹地去应聘一个企业的职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例如前期对企业文化和发展史的了解,然后从简历到面试中的说辞都必须是为那个企业特别准备,让他们知道你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能让他们获得什么利益,要说一些能让他们动心的话。其实我们整个面试过程也是在写一份简历,那是你在说实话的过程中透露出的各种人生经历。所以说在回答他们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说实话,用有关经历来说明,他们阅历比我们丰富,是真是假一看就出来了。再者说话还要挑重点,针对企业的价值观。像宝洁,他们不在乎专业,只在乎你的人生经历,他们想知道的只是事情的过程、结果和你得到的收获;他们更重视个人素质,例如领导能力、反应速度、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你的表现都符合要求,他们自然看在眼里。 职规中心: 那么在面试中有什么常见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吗? 叶靖: 面试一般分为群面、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二面。顾名思义,群面就是很多人一起面试,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让面试官注意到你。要敢于突出自己,表现自信,扬长避短地表现自己的优势。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要多动脑筋,及时表达自己观点,注意每个观点都要加论据。更重要的是这个环节一定不要表现得像个领导者,大家是平等的,要顾及每个人的感受。最后在做总结的时候适当地提醒所有人讨论中你做的贡献,这样就算面试官没看见也能有所了解。我那时就是跟几个高大的男生一组,要是我不说我的观点在整个讨论结果中的重要地位,估计考官们就会把我忽略了。 至于二面就是表现逻辑的时候了,他们有可能问些刁难你的问题考你的应变能力。这时说话就要把握住关键词,在表达任何观点的时候都必须在后面加上事实论据,不然空泛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回答问题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考官脸色,从中你可以看出你该停止正在说的话题还是得换一个,毕竟每个人的兴趣是不一样的。 职规中心: 谢谢师姐的宝贵经验。您对师弟师妹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叶靖: 我是觉得吧,在参加应聘之前要是能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自发组团,然后平时大家信息共享,时不时组织个模拟面试等都是很好的。在拥有巨大信息量的同时自然就自信多了,而模拟面试也能让我们熟悉面试的场景,到时候就没那么慌了。 最后我推荐两本参考书吧,《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和《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你》。这都是很有用的书,我说的经验里面都有,甚至更多,相信对你们会很有帮助的。 说在后面的话: 这个学生成功应聘宝洁后,有一次与毕业生分享求职经验时讲到了她怎么搞定宝洁的。这时我才知道她从研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就业的目标——宝洁。之后就会定期不定期地关注宝洁公司的动态、招聘人才的要求等,同时确立及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如果简单讲,就是她暗恋上了宝洁,然后觉得自己不够理直气壮,因此就不断充电树立信心,三年后她终于开口了,并以良好的表现被对方认可!! 其实这是她定位相对清晰的结果,因此在努力过程中自己乐此不疲,效率也高。这不仅让我联想到杨丽娟,大家一定不熟悉这个人,但大家一定知道刘德华,尽管年华已老。杨丽娟从 16 岁开始痴迷刘德华,她不顾自己的父母劝阻,卖方甚至卖肾以筹资多次赴港及赴京寻见刘德华。 2007 年 3 月 22 日,杨利娟赴香港参加刘德华歌友会,实现生平愿望,跟偶像合照。不过,其父最后由于杨丽娟的“追星”行为而跳海身亡。杨丽娟倒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不够刘德华和朱丽倩结婚了。 其实努力不一定有收获,因为选对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所以杨丽娟不能成功!! 像宝洁,他们不在乎专业,只在乎你的人生经历。这些人生经历无非让你有:相应的能力! 所以叶婧用专一的努力证明了自己可以配的上宝洁,宝洁当然会觉得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于是她成功了!但是专一的努力并不一定成功,尤其是方向错了:)就如杨丽娟选刘德华一定杯具!!专一的努力可能会杯具,别忘了有个东西会让你更加有信心——职业规划。
3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研究生成功应聘名企的求职实录
热度 2 jinybao 2011-3-17 23:28
小 P 的求职纪实 个人情况:男,汕头人,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党员,有学生干部经历 求职时间: 2009 年 8 月 ~2010 年 5 月 求职总结 个人感悟 1 找工作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写简历,面试等这些求职技巧固然重要,但平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业务素质和基本素质)才是你求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所以,请各位师弟师妹注意时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求职过程中,也许你以前一个小小的努力就是给带来一份理想工作的闪光点。 2 学游泳时,教练常会跟我说,水喝够了,就会游泳了;找工作也是这样,求职者谁先经历了足够多的失败,谁就占有了先机。这些失败的经历普通同学通过真正求职失败来获得,而优秀的同学在学校期间通过学生活动,兼职,面试大公司的假期实习生就已经提前获得了,所以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大家有机会要参与,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参与。 3 求职季节其实从大三,研二就已经开始了,大家应该多多留意各大公司的实习生招聘信息(可以从“我是应届生”获得),争取能够取得实现的机会,为自己正式求职争取先机。 求职目标 其实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明确的求职目标是什么,但是自己心目中还是有个大概的范围。 一、行业上主要限定在快速消费品(食品、日化)、医药及医疗器械、生物科技与工程、当然也找过银行、咨询公司、培训机构,当然还有政府机关; 二、企业主要限定在大型外企,国企,还有知名的私企,这样的选择主要因为这些企业可以给我提供更高的平台,当然还有更好的福利待遇; 三、职位上我主要限定在管理培训生、研发类职位等职位,当然也面试过销售、、咨询师、辅导机构培训讲师这样职位; 四、工作地点上我主要限定在广州、深圳和汕头三个地方,因为我是汕头人所以回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也可不必面对广州、深圳高企的房价及其他生活成本,但是广州、深圳毕竟是一线城市,机会成本虽然大,但机会比较多,所以不在汕头,在广州、深圳也是较好的选择。 求职方式 主要是通过网投的方式,招聘会去过一两次,效果很差,基本上都没有回音,而且很容易给自己求职带来畏难情绪,其他诸如上门求职等非主流方式就没试过,我也不赞成这样的方式。 网投主要是通过 3 大求职网站,即中华英才网 \ChinaHR 、智联招聘、前程无忧 \51job 来进行投递的,同时我也将“我是应届生网”设为 IE 主页每天都留意一下招聘的信息。网投了很多企业,基本上是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通过求职搜索引擎搜出来之后,狂点鼠标,狂投递。 求职情况 投过简历的企业名单 金光集团研发部、安利(中国)、 Global Market 、绿石碳资产管理、如家快捷酒店、葛兰素史克、海天、嘉吉、 Colgate 、 Kimberly 、乐天、卡夫、沃尔玛、广东联通、中一药业、阿通利康、味可美、三环知识产权、建智投资、赛默飞世尔科技、红星美凯龙、精锐教育、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凯普生物、嘉里大通物流、 Kappa 、 AVON 、百威英博、雀巢(东莞工厂)、味可美、太阳神、贝因美、广东发展银行、箭牌、威莱日用品、强生、蓝月亮 进入笔试的企业名单 安利(中国)、嘉吉、建智投资、精锐教育、箭牌、贝因美(网络笔试)、广东发展银行(网络笔试) 进入面试的企业名单 安利(中国)、建智投资、箭牌、味可美(不需笔试)、凯普生物(不需笔试)、雀巢(东莞工厂)(没有去参加) 得到 offer 的企业名单 箭牌、凯普生物 具体的笔试、面试经历 安利(中国) - 管理培训生 我应聘的是安利(中国)的管理培训生,要通过总共笔试、一面、二面、博思考试、精英训练营、实习试用这 6 轮选拔,才能拿到最终的 offer 。 笔试:印象深刻, 11 月 8 日华农百年校庆那天,在华工北校区进行。我中午在生科院吃完自助餐之后,回宿舍稍作休整就和彩霞同志,匆匆赶去考场,可惜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兜了远路,差点迟到。笔试主要是智联招聘的人组织的,只有几个安利的人,试题都是公务员行测试题真题,而且是原封不动的抄过来,看来智联招聘的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好在我是一直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所以 60 道题 60 分钟内,大概完成了 53 道左右,剩下的就都是蒙的了,总体上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不出所料过了 2 个星期左右就短信通知我去中信参加一面了。 一面:形式是群面。由于我是第二批面试的,第一批面的同志神速地在应届生网上贡献了面经,所以具体流程在面试前我就已经了然于胸了。获得这个信息之后我把《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群殴的部分仔细地进行研究,并把各种群殴题目进行突破和总结答题套路,经过这次之后,遇到群殴我就都比较有把握了。 面试当天, 8 个人群面,只有我一个男的,同时也是华农的唯一代表,题目大概是说公司举办一个优秀员工评比,从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个,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和难处,所以要我们 8 个人进行 25 分钟的讨论后给出一个评选结果,比进行 5 分钟的 presentation ,告诉考官我们的结果和根据。 这次群殴,我认为自己的闪光点在于我提到了“表格化操作”和“优秀员工是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而不是慈善活动“。群殴完每个人还发了一瓶安利的雅蜜润肤露,而三天后就有智联招聘的人通知我去二面了。 二面:单面,全中文, 3 个女 HR 单面我一个人。 这次面试属于清谈式的面试,相对于群面,这种方式压力不强,但放而让我很不适应,而且关键我对自身特点与职位的要求没有进行很好匹配和总结,所以注定了这次面试失败的结果。 这次面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问得非常细: 3 个 HR 就着我的简历,一条一条的问,而且很多问题还有追问。印象最深是学生会经历上,就问了 7 到 8 个问题,而且都是追问,问得非常仔细,所以如果你说了假话,很快就会在暴风骤雨般的追问中崩溃掉。 建智投资 - 投资顾问 这是一间国企,主要负责帮助外企落户广州开发区的,据说福利待遇超好(买车买房,单位报销一半)。这间公司也是我在招聘会上获得的唯一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面试机会。一面是在招聘会上进行的,先是 1min 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再是回答 HR 提出的一个挺辩证的问题:怎样看待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 第二次笔试是三道大题,一道中译英,一道英译中,还有一道中文的 OQ 。另外这家人比较特别就是笔试时会穿插进行面试,也就意味这你正在做题的时候,你随时有可能会被叫出去面试,这个面试方式我也是第一次遇到。 味可美 - 生产管理培训生 这次面试是在新学活进行的,分成两面,第一面是群面,可能是我群殴经验多了,那次题目其实我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还是很幸运的通过了,而一组 7 个人也只剩下 1 个人了。第二面是单面,与公司经理还有一个 HR 进行清谈式的面试,中英文都有,所有问题都在我准备的范围之内,自我感觉还可以,但面试完之后,我等了很久都没有录用的通知,很是不解,也许真的是有缘无分吧。 精锐教育 - 管理培训生 这次面试机会是我在华工招聘会获得的,跟 HR 聊得比较投机,而且关键我在工资问题上开得比较低,当时那个 HR 还猛夸奖我工作态度好呢,并相约进行第二轮面试。第二面试是在广州总部进行,就在较场东路,新东方跟他们家同一栋楼,看来跟 KFC 和 M 记总要对着开是一个道理。由于是这家培训机构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所以笔试内容竟然是高考模拟卷,个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一科,我选的生物,很多内容都已经忘记了,所以大概把有点思路的试题都先做了,一点 feel 都没有的就用概率学和自由发挥来解决了,大体上感觉发挥还可以,毕竟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该忘的基本上都忘光了。而且那次我考试前考试后还很懂事的帮 HR 发试卷,收试卷,应该这个是可以加分的,哈哈,虽然比较臭屁。不过可惜,笔试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回音了,可能是真的是笔试成绩太惨不忍睹了。(那天我还感冒了,恰好碰上那段时间是甲流,出入都带着口罩,眼镜上不时泛起水雾,印象深刻。) 箭牌(中国)糖果 - 质量管理培训生 笔试 还是在中大举行,笔试分 IQ 测试和英语阅读两部分, IQ 测试比较新颖完全不同于公务员的行测,英语阅读比较简单,处于四六级水平之间。 一面 在华工五山校区,这是一次非常奇特的面试,因为这次面试是用广州话进行的一次面试, HR 跟我说希望用我最舒服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对我的了解。 二面( AC 面) 二面其实就是 AC ,分成两天两部分:单面和模拟测试。第一天是单面,也是如其他外企那样问得很细;第二天是模拟测试,其实是一个集体游戏,虽然规则有点复杂,但非常有意思,而且我觉得很能考察人的能力。 整个游戏包括三轮比赛(每轮 5min )和最终的总结( 3min ),游戏总共由 14 个人分成 2 组对抗进行的,具体的游戏内容就是模拟企业接收订单,生产,检验,发货这样整一个流程。每一组 7 个人,每个人都各有分工,同时还配备了桌子这样的道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东西都是要成本的,如一张桌子是 300 块,每个参与到工作的人是 200 块的劳务成本,而每完成一张订单是 50 块,而如果没完成的订单或错误的订单则要倒扣 50 块。 第一轮: 2 每组人马进入房间后分别坐在两张长桌旁(如图 1 ),当天差不多有二十几个考官盯着我们,估计整个工厂的管理层都来了。进入房间后每个人要编号入座,同时座位上都会有一个密封的信封,里面的字条会告诉你,你这个岗位的工作,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可以说话,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工作任务,因此其实第一轮就是单纯考察每个的对规则理解能力和个人的工作能力。结果,这种情况下,我们组以 400 块的优势赢了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一轮和第二轮之间会有 15min 的讨论时间,这段时间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知道其他人的工作内容,同时可对第一轮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按照箭牌工作人员的说法就是“除了考官和工作内容不能该外其他一切都可以改“。这 15min 分钟,我们做的改进是对资料按拼音首字母进行分类,对工作任务有工作量不均匀的情况,进行了重新整合。第二轮比赛,我们再次以 900 块的优势获胜。 第三轮 第二轮与第三轮之间也有 15min 的讨论时间。第二次讨论,我再次主张把桌子撤掉,因为桌子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成本负担(一张桌子 300 块,很辛苦完成一张订单才 50 块),所以这一个决定也成了我们最后获胜的关键,可能也是令箭牌给我 offer 的一个闪光点吧。 我的更多文章: 旭日阳刚如何从职场的流星变恒星? (2011-02-15 07:32:11) 职场的华丽转身:医生走向职业规划师的道路 (2011-02-09 14:01:13) 职场里有个硬原则:1万小时 (2011-01-28 09:36:20) 大学生就业与英语的亲密关系 (2011-01-20 22:57:51) 网瘾大学生揭开“被就业”真相 (2011-01-10 07:56:07) HR揭秘职场招聘潜规则!! (2010-11-13 23:53:34) 【“先”人指路】做过保洁实习生的毕业生面试遭遇 (2010-10-18 12:46:41) 【“先”人指路】(视频)大学里别把自己弄丢了!! (2010-09-29 22:03:15) 食品专业学生的未来之路该如何继续? (2010-07-14 22:58:38) 如何找到你职业生涯中的贵人? (2010-06-11 20:42:58)
35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该不该读研究生?
热度 7 jinybao 2011-3-14 22:42
大学四年后,毕业生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部分人就业,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不同的路径,同样的都是在探索自己的生涯之路。很多人都会比较一下毕业后直接工作和读研究生这三年内到底有何不同?下面就彻底晒晒: 一、读研的三年 1 、状况 研究生第一年: 带着好奇新鲜踏入研究生阶段,不料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课,要么也就是一些集体活动。而且上课与本科没有两样,就是人少一些!积极一些的学生就去了实验室,把自己关起来,研究研究,发现:挺累! 研究生第二年: 真正开始涉及自己的科研课题,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被师兄师姐指导,有时由于操作或研究思路不对被骂。身体虚弱就去运动,生活相对枯燥,对外交流也少了。有时被实验的失败打击一下,有时被成功刺激一下,喜怒哀乐更多以“论文”为中心。 研究生三年级: 刚刚享受了两年的校园生活,不料又要找工作了!很疑惑,那什么去拼?拼什么?论文还是一道大山。 2 、收获:理论文凭? 一级收获(最高级): 读研就是为了三年以后的就业!这个工作需要:学历 + 专业技能 + … … 三年后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甚至有了爱情,,,, 二级收获: 具备了硕士的知识技能,专业应用能力良好!!但找到的工作恰与专业并不太相关,此时憾言:三年前就业就好了!还好收获了爱情,,, 三级收获: 硕士顺利毕业,拿到了文凭。但求职十分困难,没有目标,定位不清!甚至开始不用别人 BS 自己了,自己来就行了!! 四级收获: 毕业都困难,纠结于论文中。延迟吧,,来不及想就业的事情!!老师别催我就业!! 五级收获(最差): 杨元元们! 3 、困惑 大部分人不会去做职业规划,因为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在读研过程中“被”的角色较多。 有的为了好考, 还是读自己不太爱的专业,拿个文凭就好,但读研太难熬了!发现很多求职广告都是招大专以上水平。 有的为了换专业, 考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但发现太难读了!! 有的 ( ˇˍˇ ) 想~做研究, 但发现市场上要博士,这种苦受够了!恐惧! 有的不想从事研究, 但害怕自己没有竞争力! 找工作时,还是采取“海投”, 结果基本是没有“葬身之地”,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 有的拍拖,关系很好,想毕业后两人在一起,发现很难!! …… 二、工作三年 1 、状况 第一年: 初来咋到,听说“少说多做”为妙,于是多做,什么事情都自己来,甚至成了办公室杂物员!有时不因工作而忙,而是帮别人而忙!慢慢发现工作没有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好!过着蚁族的生活,思念校园的环境,以前没水没电还可投诉,现在,只能忍受,因为没钱!(有的人可能不满工作,不到半年就做跳槽族,漂泊的日子开始了!) 第二年: 慢慢整理自己的工作状态: 有的发现工作不太适合,自己很疲倦。因此就 360 度换工作,,又开始求职旅程;有的挺满意自己工作,考试思考怎么进步,培训、教育、绩效等都是提高的路径;有的觉得社会险恶,还是校园好,选择考研 …… 第三年: 谈买房,谈结婚,有时是别人跟你谈,应该基本都是。这时掂量自己的工资,发现:很难,蜗居和裸婚行吗?这时也发现职业很重要,因为职业的不断进部和镀金才会有经济基础!也会慢慢去给自己的 5 年, 10 年定目标了!!如果第三年还不太稳定,没有什么基础,这时日子应该很难过! 2 、收获:经验文凭? 一级收获(最高): 找到自己爱做的工作,慢慢去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拥有财富了,车和房都在考虑了,结婚的事情不用别人谈了!! 二级收获: 工作自己喜欢,但赚钱不多,工作技能慢慢积累!! 三级收获: 有了一些财富,能养活自己,也能给别人资助(如家人)!但工作不是自己的喜欢的!! …… 3 、困惑 老觉得别人的工作好,自己的要么太累,要么没钱!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兴趣 + 价值”还没搞清楚! 三、读研 VS 工作 1 、你是否开心? 不管哪一个,要问问你是否开心?不管是哪一个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职业、事业,以及自己的生活!如果生活不开心,说明不能满足自己的价值需求 ! 选择终将酿成苦果!因为不开心,就睡不好、吃不好,严重一些瘦了、没精神!!再严重一些,精神分裂了!! 2 、是否是增值的? 研究生 = 本科生 + 三年学习。 工作生 = 本科生 + 三年工作。 其实要比较就比较三年学习 VS 三年工作! 似乎就业市场上学历高的初始工作都要高些!要不然没有去考了!! 真正需要比较的是,一个选择读硕士的大学生,是不是比他的同学,同一年本科毕业,又有了三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值钱?到底谁更加值钱?假设本科生工资 2000 元 / 月, 3 年后升到 5 000 元(大约好吗?)那么这么多年的平均工资就是 ( 5 000+2000 ) /2 = 3500 元; 3 年的总收入就是 114000 元!约 11 万吧!!(当然这个是在职场上比较好的状态,如上一级、二级收获等)。 而读研的人,三年仍是消费者,没有太多收入,一些学校补贴,就算去做兼职,也是和导师之间在捉迷藏!三年的专业知识能立即用到实践上吗?我看很难!有时这些知识很快就被淘汰,现在的论文更新很吓人!!两天不上网就有点跟不上了!!如果是去关注具体能力的单位和企业,学历造成的起步优势会在三年之内慢慢消失。只是出道的时候市场价高一些,说起理论来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掌握了系统的研究方法!!然而,工作的人 ( 如果懂得有意识的管理自己的职业生命,成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问题不大 ) 有了具体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人脉资源! 看来 读研三年 VS 工作三年:适合才是硬道理。学历高才开心,你就去读研吧!要不然就好好确认一下自己的职业价值!! http://t.sina.com.cn/invite/att_reqback.php?code=1509586534 我的更多文章: 年前一女研究生4个月闯入500强企业的感人经历 (2010-01-08 09:18:44) 2010打准职业“三枪”! (2010-01-01 00:19:38) 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的模糊职业规划让她不自在? (2009-12-13 10:57:39) 应届毕业生看看《蜗居》,让求职定位不再烦恼 (2009-12-11 15:53:0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帮学生智慧选择 (2009-08-04 18:09:39) 考研热潮下应冷静思考 (2009-04-29 23:50:45)
5973 次阅读|7 个评论
昔日故人今何在?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1-1-30 13:40
昔日故人今何在?
近日,为了找寻一位老朋友的联系方式,把这些年收集起来的名片给翻了个底朝天。让人感叹的是,很多人显然是不知下落了,要么是因为公司被收购多数人遭遇的是裁员,要么是因为本来就是临时的职位,如很多学生和博士后。 巧合的是,几天前还收到来自LINKEDIN的一条信息,提示我在2010年我的链接里面有三十多个人换了工作。 人海浩瀚,能够通过LINKEDIN等网络保持联系的同行与朋友仅仅是很小的比例。 夜深人静,真想问候一声那些不知下落的故人:你们在哪里?生活还好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曝光老板最不爱听的九句话
anan 2011-1-14 19:43
置身职场,如何跟上司更有效地合作是自我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许我们忘了自己是在跟老板说话,也许是老板的记忆力超人,往往一句不起眼的话可能透露出更多的说话者压根就想不到的重要信息:       1、不是我的错       当公司或团队中发现一个问题,即使与你毫不相干,也千万别说不是我的错。因为这个问题肯定和老板有关。此时应该尽量帮助出出主意。这也是表现能力的一个机会。       2、这事没法做或这事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面对难以应付的工作应该努力寻找处理途径,帮助老板理清思路。       3、目前境况令我很高兴       此类话语的潜台词是:我不愿尝试新的任务。       4、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头衔       在如今的职场中,头衔不能直接体现你对公司的贡献和价值。做出业绩应摆在首位,寻求位置则应放在最后。       5、我效率很高,从不加班       员工应该从来不计较投入的时间,埋头工作,了解公司和客户才最重要。很多重要信息及策划通常都是在非上班时间发生的。       6、我只认识本部门的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务必了解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其理念及做事方法以及你的团队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7、这次该轮到我晋升了       在现代职场中,资格不再是值钱的古董。贡献的大小,特殊技能及与公司各部门的协调能力等,才是个人进步的关键。       8、我没啥新内容要汇报       对自己从事的事情保持沉默或言语不多,给老板的信号是你工作投入不够。老板欣赏的是创新和效率。       9、技术我不在行       要明白科学技术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的道理。一方面,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加强学习,另一方面,过分谦虚就是骄傲。要积极表现自己,随时跟同事们露几手。       还要注意的是,面对老板时,一言不发也不会有任何裨益,因为老板期待的是信息、观点和想法。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715016
个人分类: 工作学习|1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最理想职业是公务员
xupeiyang 2010-12-15 16:59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16:34 法制晚报    社会蓝皮书:最理想职业是公务员   尽管被指压力大、竞争激烈,但公众对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职业,首选仍是公务员。   今天上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在职业满意度方面,约半数居民对自己的职业表示满意,对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职业,他们首选公务员。   蓝皮书指出,在具体的调查当中,公务员以较大的优势(21.4%的提及率)成为城市居民的首选职业,其后依次是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医生。   蓝皮书分析,当前城镇居民的职业心态,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两成以上城市居民首选公务员,这一结果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公务员群体的羡慕,工作稳定、收入高、社会保障充足、有更多的踏入仕途的机会。   蓝皮书同时指出,但同时也应意识到,人们将工作目标定位于安稳地获得优厚报酬,缺乏锻炼能力、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利泽整个社会的考虑。这会影响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记者 王永生)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没有理由不把科研做好
xiegming 2010-12-9 00:28
不管其他人如何,我发现我自己没有理由不把科研做好。 首先,科研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想,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更别谈做别的了。虽然我也看到这样那样的丑恶现象和不平事,心里也很不平衡,甚至暴怒,但是我并没有过多的精力付出,比如我都很少去bbs上跟着骂。其实,如果每个人都真正把自己的本职作好了,可能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社会问题了。为了在我这个环节上,少给社会添加问题,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 其次,科研是我谋生的手段。就像出租车司机拉活,医生看病,演员拍电影,农民种地一样,我的谋生手段就是以科研为主。比如我刚刚察看了我12月份的收入,最后转卡是三千多。这就是目前科研给我的回报,这就是谋生的直白体现。虽然我也有一点自信,即使从现在开始不做科研了,自己仍然能够生存下去,甚至也有不错的发展。但是,毕竟代价太大了,风险太大了,还是做科研的好。科研做的好了,就像农民的收成好了,演员拍的片子多了,相应的收入自然就多了。为了更好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 再次,科研是我喜欢的事情。目前这个社会,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能够干自己喜欢的事,同时还能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从小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都转化为了目前科研中的活动。有所进展,非常快乐;遇到挫折,也为之懊恼。探索的感觉,非常美妙。然而,探索永无止境,喜悦之感要想持续,必须要不断有所突破。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更持久的快乐,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 再次,科研活动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就要对纳税人负责。我目前大部分经费来源是政府机构,而政府来的钱不就是纳税人交的钱吗。虽然我的经费还不是很多,但是不管是几十万,还是一分钱,都不是掏自自己的私人腰包。别人的钱给你花了,而你没有任何表示,也没有什么结果,这怎么说的过去呢。人家还能继续给你钱吗? 为了对纳税人负责,也为了能从纳税人那里获得更多的钱,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 再次,科研其实也是在培养人。科研虽然和教育有显著不同,但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教育。科研是在培养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能力,比单纯的传授些知识要复杂综合的多,但也有意义的多。我们教会了学生如何捕鱼,自然比只给他现成的鱼要强得多。所以,科研做好了,其实往往相应的学生也就自然培养好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生,也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 再次,科研某种程度上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虽然现在我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研制的样机,还一时半会儿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可能永远也无法应用。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是众多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着的人们中的一员。我们所取得的成果,既是对已有工作的改进,也是为后来者提供的参考,即使是错误或者失败的参考,仍然是有意义的。为了更快更好的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 最后,我的科研是北大科研的一部分。北大的名气在国内很大,并不代表我的名气很大。而北大的科研水平,不就是由所有在北大工作的科研人员展现出来的么。如果我的水平低于北大的平均水平,那么我就是在拖后腿,影响了北大的分数。如果我的水平高于北大的平均水平,那么至少我或多或少做了一点贡献。为了北大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 不管最后能否是真正做好,我的所有意愿和所有行动都是为了要把科研做好。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74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己的“享受”与他人享受的一致性
liwei999 2010-12-1 17:24
引用: 今天我跟老板说: (71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02, 2008 11:52AM This is the best thing of the job I love. I start everyday knowing that today is better than yesterday and tomorrow will be even better. 这种感觉很好。一步一个脚印,也许进步是缓慢的,点滴的,但明确知道明天更美好,这种明确性让人宽心满足。 并不是每个工作都有这样的确定性,学文的,学理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差,如果是搞表演的,搞体育的,达到一个高峰以后,因为人要老要丑,体力要下降,几乎肯定是江河日下,只能做一场没有希望的挣扎。 相比之下,做工程的就比较好。除非是傻瓜设计的系统(譬如微软的操作系统),质量可能与时间成反比,一个正常的系统总是越来越好。万一路走错了,至少可以倒回来。 因此,我主张孩子学工,或者学一门手艺(医匠,牙匠,木匠,管道工,美容师都成)。因为,我的观察,学工的,有手艺的,生活得单纯幸福。 自己的享受与他人享受的一致性。 (91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02, 2008 07:09PM 有朋友研究历史,而且是近代史。看文献就是种享受了。看的结果分析出来讲给学生们听、出书,就是他人的享受了。利益来自他人的享受。 在今天会开车不算是什么技术了。早年喜欢开车的人当司机,拉客载货,也是一种乐趣。生活得单纯幸福的要点是会麻痹自己--能够容忍周围的人活得比自己更好。但是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并不多,没有办法才借出家的方法来加强这种超脱世俗的能力。 温饱问题是个物理上的事儿,好办。而幸福是个感觉的问题,不好处置。各类宗教的存在理由也就在此。更复杂的是幸福的感觉还是个时间的函数,会发生变化!新婚时代,幸福与快感是重合的,学术上叫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与快感就发生分离了。所谓非线性就是:虽然幸福与快感是独立的,但还有个coupling--幸福感转变快感以及快感转变成幸福。转换的阈值、转换的频率、转换的持续时间等等也因人不同。 开拓型与重复型是两种模式。对一个系统(集团)而言,两者的平衡、调和很重要,但对个人,大约只能是一个型。到了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地步,就是堕落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tips for job hunting
putin24 2010-11-19 16:38
After a long struggling period of job hunting, and also read a huge number of interview books, finally I came to WETFEET website and found some good advices for seeking job successfully. First of all, we should know what's your information that interviewersinterested? What your interviewer is seeking? 1. Analytical ability 2. Structured thinking 3. Intelligence 4. Ability to work under pressure without breaking into hives 5. Common sense 6. Ability to think on your feet 7. Interest in problem solving 8. Business intuition 9. Facility with numbers 10. Presentation skills 11. Communication skills 12. Ability to sort through information and focus on the key points 13. Ability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14. Creativity 创造力 15.Enthusiasm 热情 What's the sort of the questions? Ace Your Case 三个角度的提问: 1. Market-Sizing Questions 2. Business Strategy Questions 3. Business Operations Questions What's the steps for you to answer? 回答面试问题的步骤: 1.what is the interviewer asking? 2.Everthing there? 3.think before you speak. 4.Frameworks. 5.explain your thinking. 5.evaluate your case so far. 6.take action. Examples and Tips 面试问题举例 1.How many pieces of luggage fly through the San Francisco airport in a 24-hour period? Candidate: The best way to approach this is to define luggage. Can we assume were just talking about personal luggagethe carry-on and checked bags of airline passengers traveling to or from San Francisco? Tips: (1)When answering a complex question, start by defining parameters to narrow the scope of the problem. (2)Dont worry about getting the exact figures right. All you need are reasonable numbers that will let you work through the problem. (3)Dont be concerned if the interviewer asks you about a topic or industry you dont know well. Just be sure to ask questions about areas you need clarified. (4)Be ready for the interviewer to challenge a few of your assumptions, and dont panic when it happens. Revise your assumptions if necessary. (5)Its always okay to ask questions if something isnt clear. Make sure to articulate any assumptions youre making. (6)Before moving on, take a moment to summarize your progress and state your next steps. (7)Its fine to start a case with a working hypothesis. Just be sure to explain your hypothesis and why youre pursuing it. (8)Be sur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and stay with the interviewer in case the conversation changes direction. (9)Be prepared to move beyo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At some point, you may have to show off your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business intuition. (10)Showing youve taken the time to learn some of the intricacies of how a particular role operates i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simply saying you want the job. (11)Use frameworks only if theyre helpful. You may not need them all the time. some popular words Clarification n. 解释,澄清 clarify vt. 澄清,阐明 Ask the interviewer for clarification. 向面试考官问清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就业咨询遇到的新情况/问题
wangxh 2010-11-3 16:33
虽然不是专职做就业咨询的工作人员,可是平时愿意多管闲事儿,学生也愿意与俺聊上一聊。这样每年到这个时候,俺就成了本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喽,前几天回连就是老领导一个电话叫回去的。通过与学生交流,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说出来,供求职的同学参考。 第一,专业不等于职业。 虽然说招聘单位都要求专业对口,但不是绝对的。这个时期到各大学招聘的单位大多数都是大型企业,他们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或强势的企业文化,在专业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我跟学生说过一个极端的假设:世界上哪所大学开设专门的总统、总理或省长专业,那为什么有人能够做总统、总理或省长呢?如果是相对较小的企业,可能会更注重工作经验等。再这里稍稍显摆一下俺的学生【显摆的是学生,不是俺自己,真的!学生不出息,是老师的责任;学生有出息,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哈哈,这是俺的生意经】。本科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是材料学,课题方向非常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经过几次与招聘单位会晤失败后,总结了经验,屡败屡战,终于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某行业国内数一数二的企业,但是岗位肯定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偏重于金属材料或材料加工。学生自豪地对我说:招聘人员说,说不定以后也搞一些技术管理工作,俺俩都乐得嘴都合步拢。【俺的博文中经常提到这小子,学校足球比赛进2球俺奖励200元的那小子】 第二,千万不能降档签工作 。这里说的是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或研究生,要花费数十万元,家庭也为之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比如一个学生问:老师,去工作单位从事混凝土工作就是天天和水泥吗?俺立马火气涌上心头,恨不得劈头盖脸臭骂他一顿国家、学校、老师、家庭培养了这么多年,要毕业参加工作了,就问了这么一句农民工找工作的问话!【没有歧视农民兄弟的意思,只是说事儿,俺也是农民,永远是】心里想:你呀,让你去天天和水泥一点不屈才。虽然和水泥的具体工作与混凝土工程技术是什么样的关系这里就不说了,真正的大学生是明白的!当然,也不是说工程技术人员就可以不懂或不会作具体的工作。我从来没有听说一个不会蒸馒头的高级厨师,能够指挥别人蒸出高档次的馒头! 第三,要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强项在哪里?弱项又在哪里?你们的强项在于拥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接受新知识、新方法的潜力与能力;弱项在于对某一具体工艺或操作过程的不了解、不熟练。所以如果已经签订工作,千万不要急于补充弱项而忽略了强项,可以想一想:人家看中你的是弱项指标吗? 第四,简历要认真编写 。有的同学编写简历千篇一律,投递时连想都不想就扔进去。那么人家也就连看都不看就扔进垃圾桶的!要知道,这是你真正给人家的第一印象。我知道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是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开始把自己的准备好的简历投递到一家根本不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企业,人家当然对其不予理睬。当他打电话询问时,一句难道贵公司连个谈谈的机会都不给我吗使对方心软,让他多说几句。他就补充了一些除本专业外的知识与能力。也不知道哪句话打动了招聘人员的心,立即答应可以补交一份简历,结果工作到手了。这绝对不是欺骗、作假,而是找工作的智慧与技巧。
个人分类: 社会|3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文欣赏(2) 吴宓《我之人生观》之“职业志业论”
热度 1 caotiansheng 2010-10-26 23:02
一日,读到刊登在《中华读书报》 2004 年 12 月 8 日上吴宓先生之《我之人生观》( 20 世纪 30 年代著) 中的一段话,云: 职业者,在社会中为他人或机关而作事,藉得薪俸或俑资,以为谋生糊口之计,仰事俯蓄之需,其事不必为吾之所愿为,亦非即用吾之所长。然为之者,则缘境遇之推移,机会之偶然。志业者,为自己而作事,毫无报酬,其事必为吾之所极乐为,能尽用吾之所长,他人为之未必及我。而所以为此者,则由一己坚决之志愿,百折不挠之热诚毅力,纵牺牲极巨,阻难至多,仍必为之无懈。职业与志业合,乃人生最幸之事。 吴宓: 1894 - 1978 ,陕西泾阳人早年负笈清华,留学哈佛,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此段话,余谓之职业志业论。 此段话,恐怕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余有限的经历中,看到许许多多的能人志士不能实现自己职业与志业一致的愿望,这样造成了生活方式的紊乱和心灵的痛苦,一辈子东奔西颠。于国,不利;于家不利;于己,不利。眼见得一位熟人,研究一个著名历史人物极有成就,论文著作比一般教授,只在其上,但却不在教学研究部门工作,我为其感到可惜,如果他在教学研究部门工作,那就可能出一个杰出的教授;上篇博文中提到的王大庆是个工人,我曾经给有关部门推荐作为特殊人才调入哪怕做资料室的工作也行,然而,我的想法显然是与制度不合的。。。。。。。 一切的浪费中最大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从道理上说,一个社会做到人尽其才才是对人负责的社会,当然,个人也要尽力做到在职业中尽量主动变职业为自己的志业。 现在,就业不能充分(我丝毫没有鄙薄谁的意思,社会可能需要一个蓄水池嘛),恐怕将有更多的人不能实现二者的统一了。但职业有问题时,志业何谈呢?问题更在于: 人生最幸之事少了,就要拖和谐社会建设的腿了!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研究|4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抓个站街女还那么兴师动众!
gaojianguo 2010-10-23 09:10
( http://msn.ynet.com/pic.jsp?oid=70579087pageno=2 ) 附: 史上最上进的淫女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妥,应该改成史上最敬业的性工作者。职业,英文可以表达为 Professional,即专业化。维基百科对Professional的定义(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fessional ),现摘录如下: 1.A professional is a person that is paid for what they do. 2.Expert and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 field which one is practicing professionally. 3.Professional is a expert who is master in a specific field. 试看各行各业又有多少人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小姐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定义1)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并深有体会(定义2)发愤图强,从这点意义上讲应该给小姐个职称(定义3),譬如教授什么的。虽然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尊重诚实劳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但我们恰恰欠缺的也是这种常识极其执行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701 次阅读|2 个评论
哦,方舟子原来是职业打假人呦!
liweiyin2009 2010-10-14 10:56
昨天,从北京法制晚报上得知,方舟子原来是 职业打假人 呦!以此为生,怪不得那么执着!职业么,就和职业打假人王海一样,选择这样一个工作为职业,就要有思想准备,就像我们从事的所有行业一样,就要有所奉献,就像居里夫人,为了她的事业(她可真是事业),最后还是把生命奉献给了放射线。达到目的,告诉大众这里有假就行了不就行了,然后就该有法院和科学院和相应机构出面处理。个人职业打假,行为和语言都和个人修养有关,容易引发个人之间的恩怨,这在选择职业时就应有所准备。作为职业道德,职业打假人,如果国家承认这样一种职业,也应规范此职业的道德标准和打假个人的行为范畴。商品打假从王海开始,现在消协成了国家的行为主体,更何况对科学家的监督,政府赶快行动起来吧!个人有言论自由,也可以在网上发言,甚至建立网站,但是最后的仲裁和决断应该有专门的政府机构。
个人分类: 未分类|54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专家为美女科学家职业发展支招
boxcar 2010-9-29 10:34
这几天没时间也没心情写有深度的原创博文,但又不能让自己的博客荒芜,只好整一篇半转载半原创的。 刚才看到科学网的一篇文章美专家为女科学家职业发展支招,内容不错,但100分钟的点击量才20多次(很可怜哦!)。忽然感到机会来了,我来做把好人好事,帮忙拉抬一下人气,办法很简单,把原来的句子拆了,只调一个字的位置,或许就能受到奇效。把美专家简化为专家,隐去国籍,其实无碍。把这个美字调整到女科学家之前,让她们都立马获得美女称号,估计不会有人反对(知识女性本来就是美丽的)。这么一来,标题就成了专家为美女科学家职业发展支招,估计能吸引不少眼球过来。 ========================================== 以下是原文转载: 美专家为女科学家职业发展支招 找好导师;敢于讨价还价薪水高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女性研究人员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科研生涯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话题。美国科学促进会近日联合欧莱雅公司针对科学家发起了一场有关职业发展的线上调查,共有1300余位科学家(57%为女性)参与其中。参与的科学家均抱怨工作难找,资助难获,其中女科学家面临的职业发展障碍似乎更多,比如,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如何寻获好导师等等。 9月24日,美国一组科学家在华盛顿就这份调查报告举行了研讨会,来自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众多专家学者就女科学家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找一个好导师 耶鲁大学分子生物学家Joan Steitz认为,拥有一个好导师对女科学家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跟单位商谈薪水高低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Sara Seager说,女科学家入职时往往羞于就薪水高低跟单位讨价还价,但如果你的薪水高一些,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就会减少很多。 善加利用有关法律条款 法律中有许多保障女性参与各种活动(包括科研)的条款。 除了为女学家提出建议外,专家小组还为研究机构如何吸引和留住女科学家出谋划策。包括主动防控、处理各种性别歧视,在小细节上注意变通以更为人性化(比如不在放学时间安排学术座谈会以方便女科学家接孩子)等等。(科学网 梅进/编译)
个人分类: 科学网|4271 次阅读|8 个评论
聪明就不读博士
wujingzhi 2010-8-20 23:51
有没有人读博士读了一年或一段时间后,有了放弃的想法? 据说,很多人有这个想法。理由很多,但是共同的就是:想放弃 当我刚入学的时候,听导师说有的学生读到半截就不想读了,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会想放弃呢?然而,事实是,我也不幸地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具体的理由,或许并不重要。最紧要的原因我觉得就是怀疑自己能否按时毕业!很多人开题时候,信心满怀,豪情万丈,梦想着自己的paper published in Nature/Science,奠定自己在该领域的地位。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题目进展缓慢,迟迟难见结果。更不幸的或许就是进行到半截发现方案或方法行不通一个个挫折和打击,将梦想一个个打破进而,导师开始push harder,别人接连发文章,时间转瞬即逝,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山穷水复疑无路,心里开打退堂鼓 现在,我已经没有放弃的想法了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个选项。开始读的时候,已经注定是背水一战了~虽然这场战是无形的,但并不比沙场拼命轻松有意思的是,我们有更有效的战术:坚持! 无论从前对科学研究或者所谓博士有什么美妙幻想,现在都搓的粉碎扔到火星上去了,残余下的就是能干啥就干点啥,虚无缥缈的东西少提吧。不管是博士,还是N士,无非就是每天在这摆弄点其他人不屑(不想/没时间/)摆弄的东西罢了。时间长了,做出点东西来写个稿子给别人看,别人说没错误,然后把它印成册子这就是N士们的生活。每天可以重复这样的过程,意味着还可以维持生活。不能维持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大家就拼谁在这个领域混的时间长,美其名曰:research track record!这就是教化的结果。从研究生开始,大家都开始积累,慢慢的就在这棵树上越缠越紧,最后就逃脱不了了。 博士是保证这个教化的最后一个正式站口。所以要保证教化效果,一定要确保博士们明白坚持和研究记录的生命线意义。如果没有这些,就很难顺利毕业了。反过来,做到这两条,应该就可以顺利毕业。 有人总结的很好,这么说:Whenever I felt depressed in grad school--when I worried I wasn't going to finish my Ph.D.--I looked at the people dumber than me finishing theirs, and I would think to myself, if that idiot can get a Ph.D., dammit, so can I. 我现在就这么劝自己的 我很少听到有人特别享受博士生活,认为特别轻松。如果有,我只有两个反应:一怀疑。二顶礼膜拜。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真的那么聪明,就不读博士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2637 次阅读|9 个评论
技能偏科
caoman 2010-8-18 11:12
在学校,高分低能;在职场,高学历低技能。在中国,高考怕偏科,应届生找工作难,毕业后的再教育(企业培训)蔚然成风,博士的工资不如技工的高。这些都是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也是中西方教育体制不同的表现。问题出在哪里?有人说是忽视了技能教育,具体说应是忽视了技能。对技能重视不够,理解就不会到位、全面、深入,技能出现偏科,水平自然打折。 技能可分为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专业技能主要是指对某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学校中获得;职业技能主要是指对所拥有知识应用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获得。从这个方面说,中国擅长的是专业技能,忽视的是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的主要表现是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按规则办事。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是靠利用关系成功的话,未来企业家要靠利用职业技能成功。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全民平均职业技能将是一个重要指标。 彻底改变技能偏科应从教师入手。 为改变高分低能的局面,中国教育体制已进行了改革,如鼓励学生勤工俭学。但教师队伍的职业技能没有根本变化,严格意义上讲,师范专业的学生才可当教师,而实际上大部分师范毕业生到了中小学任教,许多大学教师没学过教法,也没有社会实践。对大学教师进行教育学培训,象西方国家一样把社会实践作为提升教授的一个标准,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大学任教。 快速提高职业技能应从员工入手。 为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中国企业进行了空前浩大的培训活动,并出现了许多明星培训师,曾仕强、余世维、姜汝祥等,但这些培训往往局限在高管和经理人层面,出现总经理越来越孤独、经理同员工职业技能断层、内部沟通成本越来越高、工作效率低的现象。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普及的再教育,是企业负责人必须要支付的一项投入,也是经理人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商战中,要生存的话,就要锻就一身职业技能;要成功的话,就不要出现技能偏科。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2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事业与职业
caoman 2010-8-16 09:46
职业指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价值并获取合理报酬、满足个人需求的活动; 事业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活动。事业与职业既有区别亦有联系,搞清楚很有指导意义。 职业与事业都源于个人需求,但需求的层次和目标不同。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职业主要源于生理与安全的需求,以更好的生存为目标;事业主要源于自我实现的需求,以更好的发展为目标。故选择职业时更看重薪资的高低,选择事业时更看重发展的前途。 职业与事业都属于人类活动,但活动的范围和程度不同。职业通过职场中的某一个岗位来实现,履行该岗位职责不一定要尽个人全部所能;事业是在职业的基础上,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尽个人全部所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故有找一个工作容易,谋一份职业难,干一番事业需要一生的奋斗。 职业与事业都创造价值,但价值的大小和意义不同。职业创造的价值首先在于让自己立世生存,实现衣食无忧;其次在为企业或组织创造效益,使企业或组织正常运转;事业创造的价值首先在于让自己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其次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社会的进步。故《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职业是事业的基础,事业是职业的升华。以事业为目标,职业只是手段和过程。树立个人信仰,明确事业目标,选择有关职业,融入有关团队 ,使自己的理想、兴趣、意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成就一番事业,度过有价值、有意义的快乐人生!(在工作中发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真谛、世界的精彩,在生活中回味奋斗的故事、伙伴的友好、事业的成就)。
个人分类: 产业经济学|2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生灭绝的迹象出现了
longfo 2010-8-3 19:16
孩子们终于想开了啊哈哈~ 社会认同感差、付出多回报少、压力大工作累 医学院校生源断档医生吸引力锐减 当前正值高校招生的关键时期,但广东今年高考招生中,15所医科院校中有10所断档,其中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十年前相比,临床医学类分数线在下滑,曾经非常吃香的医学院校遭遇冷门。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十年之后中国可能再无好医生。 据南方一家媒体报道,广东今年高考招生,医科类院校意外断档。北京协和医学院计划广东招10名理科生,但批次投档只有4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理科生1808人,只投出674人,招文科576人,只投出140人,断档2/3;南方医科大学文科计划招200人,实际投档50人,断档3/4。与这些院校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沈阳药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温州医学院等院校。 虽然出现这种大家都不愿报医学院校的情况已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对此非常担忧。据他分析,医学院校之所以断档,主要原因还是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一是社会对医院和医生的认同感相当差,医生所受的尊敬程度远不如前;二是医生是一个需要奉献终身的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学习任务也相当重,成为一名好医生难度大;三是医院和医生的工作量不断增大,医生的工作压力大;四是医患矛盾让医生觉得精神压力太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则认为,医学生的出路问题也是导致现在医学报考冷门的重要原因。其深层问题还在于医疗体制,医改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光买设备,要让医生活得有尊严,待遇好。但他认为这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希望大众媒体和舆论不要再哗众取宠,将医生妖魔化,应通过如实报道展现医生的真实形象。此外,政府要帮助医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例如,如果政府答应医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工作每年可以补助10万元,很多医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到基层,有了这样的保证也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报考医学院校。 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国家不尽快作出引导,未来十年从事治病救人这一崇高职业的医生或许都将不再是精英中的精英。 http://bbs.fudan.edu.cn/bbs/tcon?bid=310f=315577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139 次阅读|3 个评论
唐骏事件的启示
Nancyback 2010-7-18 04:13
不久前,方舟子先生经过细心分析查证,发现打工皇帝唐骏的文凭有假。一时间网上沸沸扬扬,有很多评论发表。认真看来,确实十分值得推究。蹊跷的事件发生了,明晰了多个社会科学命题,应该分析透彻,以汲取教训,促进发展。这些命题是: 1. 持有假文凭的唐骏何以在中国如此成功? 2. 唐骏的成功何以出现在著名的跨国公司? 3. 如此成功的唐骏为什么需要一个假的文凭? 4. 唐骏为什么要把一个假的文凭炒作成名校文凭? 5. 唐骏为什么能够如此低估方舟子先生等的责任心和智商? 6. 唐骏为什么能够跨单位获得公派出国机会? 7. 政府曾为唐骏等等一批人承担巨额学费,这些人为国服务状态如何? 8. 唐骏当年花纳税人的钱,相当于同年中国一般公民收入的 10 倍以上,这笔钱不当使用为什么无人关注? 9. 唐骏是欺骗了民众还是欺骗了雇主? 10. 唐骏的几任雇主为什么一致沉默? 11. 唐骏的雇主为什么需要唐骏到中国主持一个专业公司的工作? 12. 唐骏从业的公司是著名的专业公司,相同专业大批的优秀人才为什么在与唐骏的竞争中失败? 13. 这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严肃教育体系的失败案例吗? 14. 唐骏如不回中国,会在美国持续成功吗? 15. 唐骏在美国受聘,而后被派往中国,是美国雇主没有认识到唐骏是银样蜡枪头,还是认为中国的分公司就需要这个领导? 16. 严肃的教育机构应该从中汲取什么? 17. 发展中的中国应该如何减少被骗的风险? 2010 年 7 月 18 日于瑞士洛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职业规划的经验——转自小木虫
wangen994 2010-7-15 21:18
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业的这个技术的专家;最好就是去国内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学到东西,能够给你培训的机会;如果大公司进不去,先到小公司练技术,找机会再到大公司去镀金,学高深的技术。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要做也是对这个行业熟悉了,再去做。 3 .积极争取机会。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比如,做技术,就需要多锻炼,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门技术,只要有机会去学习,都能学的会;要是没有机会,天才也没有办法学到这个技术。柳传志就说,杨元庆就是哭着喊着要进步,实际上,就是争取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强烈的进步欲望,也是领导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积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了。 4.积累个人的信誉。从你的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要做到,当人们提起你的名字的时候,说,这哥们还不错,做事还行。 5.注意利用资源。如果你有有钱的亲戚、成功的长辈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前景。 6.注意财富的不断积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财富是很关键的。否则,永远仰人鼻息,永远看人脸色。人都是势利眼。今后的家庭、职业生涯,金钱的积累很重要,没有钱,永远不能开张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的机会;财富要做到逐年积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没有钱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脉的积累。最终,事业要靠在社会上的人脉的资源。要注意认识在你这个行业的人,结交他们,最终他们会成为你事业上的助力。 8.寻求贵人相助。要找大老板来帮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赏识。想想看,大蛋糕,切一点就够了,小蛋糕,都给你也吃不饱啊。 9.多听听成功的前辈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见。注意少听家里长辈的意见,尤其是都已经退休的长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而这个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呢。最重要的是,长辈有时候会强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他们是不负责的。
个人分类: 工作研究|3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目睹国外怪现象(四)----几种特殊的职业
schuetzenhof 2010-6-27 05:34
奥地利有几种职业是其特有的,很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特色的,比如: 贵妇人 奥地利人不仅生活风格多姿多彩,最特别的是其职业的划分别具一格。比如:上班族和坐家族享受同等的待遇。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女博士们宁愿把自己的多年修炼投资在家里。 更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有全职做家务的家男。因为,奥地利人思维观念是这样的,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生活,而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家庭生活有序化,就必须有一个家庭工作者,特别是有大房子的家庭,家里事务之多甚至不亚于一个小小的公司。所以,全职家务的她(他)们,任务一点也不轻松,除了买菜、做饭,她(他)还必须负责孩子的照顾和培养,还要为庞大的家务活儿操劳。 中国有一句古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么,奥地利人已经把这句话变成了切实存在的生活状况,无论男人(女人)成功与否,都得让他的生活离不开一个女人(男人)的尽心呵护。所以,为这个家庭作出辛勤劳动的全职太太(全职家务男)也同样地被社会所认可,并享有了与其他职业的同等待遇。 其实,当然不是所有做家务的都是贵妇人,然而贵妇人基本上都是全职太太。如果您某日拜访咖啡馆,或者餐馆,您不知不觉地就在与很多的贵妇人和博士先生打交道。您会经常听到:尊贵的夫人,请允许我亲吻您的手这类话语,尽管是古旧的习俗,却在维也纳一点儿也不过时。这个传统源自于帝国时期的皇家风俗。 马车夫 行进在维也纳最繁华街道上的漂亮马车的驾驶人,被叫做菲亚卡,就是马车夫,是一种终生的职业。目前大概在维也纳不超过 100 名,他们带着黑色茄子形状的帽子,这种帽子的名字就叫:黑茄子。他们带着旅游的人穿过维也纳的观光大道,并向游客们解释着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观和景色,他们的解说幽默诙谐。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还没有汽车,所以维也纳曾经有超过 1000 辆马车。菲亚卡这个名字一写出来,人们就知道它不是德语,令人吃惊的是,它是巴黎土话。早在 1662 年,巴黎率先使用了交通工具菲亚卡,在爱尔兰圣徒大街上菲亚卡曾经川流不息,引领整个欧洲的风潮。 演员 某些诗人曾经说:整个维也纳就是一个大剧院。奥地利人用他们的一生在这个城市剧院里充当演员,一会儿喜剧,一会儿悲剧。维也纳人酷爱逛剧院,观看剧场演出。电影院在维也纳基本上只是年轻人的乐园,卡拉OK则被谢绝。在维也纳最高规格的演出一定是在皇家剧院。那里曾经是宫廷剧院。如今,维也纳市内有大大小小 28 个真正的剧院(不包括歌剧院、音乐厅)。 值得一提的是,维也纳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即兴剧场,这可是维也纳的宝贝,是维也纳的文化特色。在即兴剧场演出的演员都是普通的市民(包括外国人、家庭妇女、工作者、退休人等各种人士)。在演出之前,导演只给你讲出剧情大意,具体该怎么表演,就依着你随心所欲了,这就是即兴,地地道道的即兴表演,你的感觉就是一部伟大的剧作。即兴剧场的演员几乎没有一个学习过表演,但是每一个人在那里都能成就自己的明星梦想。 葡萄农 奥地利每年都盛产很多葡萄酒,年年葡萄酒节上,都会有人享受酩酊大醉的体验。在国家的东部有许多葡萄酒农,德文的名字是葡萄酒豪尔,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造出来上好的葡萄酒:冬天要剪切葡萄杆,为制造冰葡萄酒做准备,在春天拔除杂草,在夏天要把葡萄藤栓挂起来,在秋天要摘葡萄,然后把做出来的葡萄酒储存在地窖里。奥地利的葡萄酒大多数不甜,而是有一点点苦味儿。在糟糕的年景里,生产出来的葡萄酒被叫做贝瑟,因为太酸了。 泡咖啡馆的单身汉 17 世纪,奥地利人驱逐了土耳其人,但是却保留了土耳其人喝咖啡的习俗。并从那个时候开始,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其他城市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咖啡馆。在咖啡馆里,奥地利人不仅仅是喝咖啡,他们还阅读各种各样的报纸,下棋和打牌。咖啡馆的特别服务是服务员可以不断为您免费送水,因为喝咖啡时,人们常常也同时喝水。很多作家都是在咖啡馆里完成他们伟大著作的。他们中一个人曾经说:咖啡馆是给这么一些人准备的,他们是那么喜欢单身生活,却有如此地渴望着社会交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8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世界最烂职业
edwina 2010-6-8 22:13
你的境遇真令人同情,但不管你干的工作有多操蛋,你还是应该庆幸,因为你比很多人干的香多了。要不要看看这个,你会知道为什么要心怀感激: 1. 清理公路上被撞死的动物收尸人 为了确保公路安全,国家专门雇佣人来清理公路上被机动车撞死的各种动物。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工作人员还没来得及清理,这些死尸早已被汽车轮子和炎炎烈日折腾的支离破碎腐烂生蛆了。 2. 闻气味员 在新的除臭止汗露进入市场前,厂家会雇人测试这种产品是否真的起作用。妈呀,这些人一辈子就是把脑袋贴在别人腋下靠闻味道过活的。 3. 垃圾清理员 我啥也不说了,看看垃圾箱里都有什么东西。你就会怀疑这群人一天到晚看着这玩意怎么吃得下饭? 4. 粪尿巡检员 你觉得科学家的职业太有魅力了吗?一看你就没见过世面,不知道科学家怎么杀灭像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之类要命的传染病菌的,要想杀灭它们,首先要找到它们,它们在哪儿?人畜粪便。想象在没膝深的粪坑里蹒跚跋涉,全为了一点标本,为了科学这算哪门子献身啊。 5. 性玩具工厂员工 他们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尊重!
个人分类: 科学评论|2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同学们,请自问这24个问题
andyco 2010-4-22 18:05
职场发展当然有很多问题,但很多问题是非常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做好了不能保障你有好的职业发展,但如果没做好则会受到同事与领导的恶评。 对新单位你会说我们公司,还是会说公司,还是说你们公司? 进公司知道怎么称呼你们单位的老总么? 第一天上班应该穿啥? 作为一个工作人员,接电话的说法与自己个人以往的说法有啥不同? 你觉得作为一个新职员应该印名片么? 在新人介绍会上你会怎么介绍自己的特色? 你会主动与老同事搭话还是等他们主动与你招呼? 作为新同事,对办公室里有人不讲卫生、走时不关电灯等如何反应? 起草文件的基本格式你知道么? 起草文件用怎么样的纸张? 文件的订书钉应该钉在啥个位置? 会做文件PPT么? 如果你有自己的手提电脑,上班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电脑么? 领导让你把今天的谈话写个纪要,你知道怎么写纪要? 20个单位报来情况,要列个表形成一目了然的情况,你知道怎么列么? 领导让你订个餐馆,你知道本地有多少个合适的餐馆? 你考虑过在其他人面前发言如何形成自己的表达特点么? 开个小工作会,你会做个5分钟小结么? 不喜欢领导的一些做法,你如何与领导沟通? 领导长得很胖了,你怎么描述他的体型? 不满意同事的做法,你如何给领导反映? 你如何向领导毛遂自荐? 你如何向领导查询自己的奖金与待遇水平? 在一个薪资不公开的单位,有同事想和你交流薪资信息,你怎么对待? 这些东西有些是你会在单位里得到培训的,如果你在校时就解决了,那么进入单位一开始就能得到好感。这些东西用点时间大半可得到满意结果动点脑筋,花点功夫吧。 【转自袁岳的博客】分享给各位同学朋友学习。
个人分类: 他山经典|1964 次阅读|1 个评论
普通高校的女研究生何去何从?
botnet 2010-4-15 14:56
我GF刚刚硕士毕业,一个普通的211北京高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和她的姐妹们就全力投入找工作的战斗中。近一年的时间,各种的辛酸和艰难,得到的却是较为惨淡的结果。 她们班19个女生,3个读博,5个签到了工作,另外的11个还在焦急地求职。其中,我GF是第3个拿到offer的,而且是唯一工作地点在北京的。她的师弟师妹都纷纷邀请她做求职经验讲座,可他们哪知这份工作压根不需要研究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现在实习期,我GF还需要和工人们一起上夜班(晚8点到早8点的那种),跟着一个90后工人师傅学技术,汗颜了。她说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公司能够解决户口(上一届来的就解决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我。 我GF算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了,有现场实习经历,有EI的文章,她挺希望能够继续自己专业的工作(她学机械电子,风电方向),但是这个专业非常地重男轻女。有的用人单位直接就说:如果你是男生的话,我们毫不犹豫就签,女生干这个不行。而很多专业都有类似的情况。结果就是,前一段时间我有师兄去参加招聘会,看到现场80%的都是女生。 更郁闷的是,之前水电科、国电下属的企业都给我GF口头offer了,最后要签的时候,竟然玩躲猫猫,千呼万唤的结果是:人家招到男的了,不想要女生。泪奔~~~,一点也不夸张。惨痛的经历和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女生读研究生的含金量都多少?很多女孩子不满现状,把研究生学历当做一个梦想来追求,但毕业时,她们中的很多还是被打回原形,甚至比不上之前参加工作的同学。 现在的社会,研究生已经掉下神坛,80后女研究生们更是面临着工作和爱情的双重压力,何去何从,令人深思,不得其解。 这样说来我GF算是幸运的了,至少还有一份不太满意的Job和一个不太满意的M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98 次阅读|6 个评论
研究生毕业择业之我见
baoyongli800 2010-4-6 08:56
又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时节,又一批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要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了,可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向左?向右?成为此刻最大的问题。 前几天一个我替别的老师带的 硕士 生突然来找我,说想延迟一年毕业,他理想的工作是做中学教师,年薪十万以上的那种。而在去年年底的 南方几个中学的 面试中,他认为准备比较匆忙,没有发挥好,暂缓一年毕业是觉得应届生找工作会少许多麻烦。对此我只是建议他慎重考虑这个问题,另外要想清楚几件事:一是 去 年为什么没有通过面试? 仅仅是因为没准备好吗?今 年就一定能通过吗?如果还是通不过怎么办?二是这是不是一个慎重的决定?有没有和家人、朋友在这件事上达成共识?三是在今年的面试中延迟毕业该如何解释?会否成为就业的障碍?如果想清楚这些事了,再和自己的导师商量,做出最后的决定。 虽然我无权对别人的抉择指指点点,但我还是想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自己适合的职业,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能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一种明智。正所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一个人对自我的定位应该建立在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果说从事自己不喜欢的 工作 是一种无奈的话,那么从事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则是一种煎熬,二者选其一的话,答案不言自明,每个人都知道孰轻孰重。 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研究生一般毕业有四种去向:一是继续深造,硕士毕业选择读博,博士毕业选择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二是留在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三是去中学当生物老师(这种情况在硕士生中比较常见);四是进入企业的研发部门从事研发工作。 每个人适合于哪种去向自己必须进行慎重的思考。我认为作出前两种选择的人 至少 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清晰的头脑和缜密的思维 。 没有清晰头脑的科研工作者是不可想象的;二是要有孜孜以求、刻苦专研的精神 。 因为科研之路是荆棘丛生的,不乏暗流与险滩,没有一股韧劲儿将寸步难行;三是要有出色的实验技能 。 因为这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如果你的实验技能欠佳,在你还需要自己上阵拼刺刀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好的工作积累,就少了许多被赏识以及提拔的机会;四是要有较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要想做好科研,首先要掌握科学的前沿, 所以要有很好的阅读能力 ,科研的最终结果是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能够写得清楚、说得明白是你发表论文以及申请到科研经费的必要条件;五是 要能够承受若干 年之内 的 艰苦 生活。 尽管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待遇在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还是很有限,初入科研院所工作的年轻教师,情况也不会好很多。 做出第三种选择的人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教师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传授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很难胜任这份工作;二是要有较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 中学生不是谁都能教得了的,如果不能很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他们做朋友,没人会买你的帐;三是要与时俱进,不要落后于时代 。如果你和那些中学生所说的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语言, 你 就没有机会 和 他们 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那你很难 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学教师。而相对来讲实验技能等其它方面不是十分必要的条件。 做出第四种选择的人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十足的耐心和坚韧的个性 。 因为企业的研发部门是以应用研究为主的,不像基础研究那样富于挑战性,而且周期比较长,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二是要深谙与人相处之道 。 企业不像学校的环境那样单纯,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三是要有较好的实验技能 。 因为应用研究本身周期就比较长,如果实验技能欠佳,工作迟迟没有进展,那你的薪水估计就没有上涨的机会了;四是 要能够忍受商业手段中一定程度的夸张。 企业总是把追逐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名不符实的事情发生,如果不能正视这些事实,还是远离为好。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供参考,不过我还是希望每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都能够慎重选择自己的去向,选择好了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选择错了,或者愤世嫉俗、怀才不遇,或者重新来过,这样会虚度许多的大好时光,而一个人事业的黄金期其实很短。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都能 够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个人分类: 师道杂陈|11151 次阅读|7 个评论
mirror - “泼冷水”也需要艺术
liwei999 2010-3-24 05:55
泼冷水也需要艺术。但能让年轻人听进去很不容易。 (106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29, 2008 09:42AM 不负责任地说一个人有才很容易,而负责任地说一个人无才就很难了。有才和听话很多时候是trade off的东西。创业时要有才的,守业时要听话的。家母就讲过这个苦恼。孩子出息了就往往不在父母身边,好看不好用、有面子没里子。因此,父母盼望孩子出息、出国时,要作好失去孩子的心理准备。 利用今天的技术,可以判断一个人是保守的性格还是冒险的性格。根据这个特性测验选专业、预防疾病,很可能可以成为一个发财的机遇。 准备好到22岁的费用,对孩子交个底,给孩子个生活压力、乃至生存压力,要比选个好专业的问题要有用得多。对于女孩子,校长的话虽然俗些,但是有真理性。选个有升值潜力的原始股比自己学好要实际得多。但是选配偶的难度并不比考大学、选专业低。因此,通过提示更多的有难度的课题,可以缓解选专业的忧愁。 有条件的话,到大学里走走看看也好。论咨询,镜某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起名字,咨询了老一辈里的名人。名人就是名人,不服不行。老人家的咨询条件是:用则劳神,仅作参考就免了。对此事印象很深,也很受教益。 理想的职业应该是与天使打交道的工作了。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是很快乐的一种职业。而与成年人打交道的各种行业就比较肮脏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变产业结构vs“合理转变就业观念”
xiaxin00 2010-3-20 13:50
现在盛传的现象是:企业出现用工荒,但是社会的各个角落却还存在大量的待业蚁族。为什么会这样?用专家的观点是社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么多的高学历劳动力没有合适的岗位;砖家的观点是大学生没有合理转变就业观念,所以没法找到工作。 问题在于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念。是不是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的毕业生就是已经合理转变就业观念了?是不是没有找到工作的就没有转变?是不是看到工作便做的就是合理转变了就业观念?而还在为寻求一份心仪的工作还处在等待中的就没有转变? 一个十分显然的问题是我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有没有让人信服的要合理转变就业观念的证据?要不然,是不是有一种找个理由搪塞的嫌疑?问题更在于我们的社会根本就没有对于职业的系统研究的机制与体系。这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据我了解,在一些国家对于职业有很明确的界定,一个职业适合什么样的学历的人来做在职业手册上一看便知。以美国劳工部的《职业前景手册》( 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为例( http://www.bls.gov/oco/ ),对目前全美的各种职业进行了详尽地描述,包括所需的培训与教育、薪资、工作内容与前景、工作环境、从业人员数量及变化趋势。这样,你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了。一个高中生看了就可以对自己做一个合理的评估了。 我们的国家的状况呢?一个职业好不好,没有这种真正权威系统的资料可查。所以我们决定前途的时候往往要根据家人的经验,当然也有偶尔的砖家宣传。如果我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去看看学校的相关专业的招生信息时,它们会告诉你以后可以做什么什么,但是几乎没有高校会把刚过去的几年毕业生去哪里做什么了的情况给列出来。一句话总结,你不大可能可以客观地了解到一个专业的系统信息。结果就是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学校,过不了几天就彻底失了望,过了几年就彻底晕了头。到了毕业才发现一切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满心荒凉,却发现冤头难找、债徒难寻,有曲难伸,有雪难昭。 对,毕业了,非得找个万人艳羡的工作是不对的。勿容质疑,不论谁都应该设法养活自己,做啃老族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但问题是,国家让我读大学,最后要我们面对的就是大学生跟其他劳动力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状况?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我现在大学毕业,比我少读了七年书的堂弟,已经是个制衣厂的师傅了,而我一个在本专业找到对口工作希望不大的人,我不知道自己可以用什么方式找到一种平衡感,除了心中涌起读书无用。 所以,转变就业观念既无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对个人没有多大的良性意义。 如果回到大层面来讨论,现在社会十分重视科学发展,但让我首先想到就是我们对于大学生比例的发展算不算得上是科学发展?新的教育中长期规划更是提出了 40% 的目标,而这只是十年后的就要达到的。的确,公民的素质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问题是教育真的就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公民素质?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提素质教育,莫非我们当下的教育还是不怎么教素质的?既如此,教育无法确定提高公民素质,又无法保证带来就业优势。那延长公民受教育的平均年限的意义又在哪里? 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学历的劳动力比例也很高,他们也有不少人找不到学历对应的工作,他们称其立 未充分就业的状况,但他们的比例也就在 10% 左右。但在我们国家,你只要看看考研的和考公务员的这两项,就知道已经远超过这个比例了。 用市场的观点来说,只有劳动力的岗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高了,那提高公民的受教育年限是合理的。我们情况是政策强调十来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今年的用工荒就知道成效几何了。我只知道经济结构转变会自然地促发公民提高教育水平,但是反过来,提高教育水平就一定会促进结构转变吗?还是只不过是用延长教育年限的做法来缓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委随笔:文学艺术不能当饭吃》
liwei999 2010-3-9 08:54
昨天晚上看了一场演出CCTV《梦想之旅》(央视栏目明星综艺团梦想之旅走进美国大型综艺晚会: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61547,61547#msg-61547 ),见到了当年的偶像歌手郑绪岚。虽然岁数大了,嗓子远不是那会事儿了,郑绪岚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回忆是极其美好的。昨晚在台上她非常亲和,演唱了《少林寺插曲》,还与观众互动即兴清唱了《大海啊故乡》,《小街插曲》等脍炙人口的老歌。当然还有她的成名曲《太阳岛上》,是与粉丝共同演唱的。她问粉丝去过太阳岛么,粉丝说可惜没有。她笑着说,我唱这歌的时候,也没有去过,不知道那里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岛,就是名字好听,后来很多人慕名而去,失望而归,还有点怨气,怪她误导。这是一个很有传奇性的故事,是一首歌改变了一个地区。记得当年在大学时期看电视,那《太阳岛上》的MV是如此的漂亮迷人,加上那阳光优美的歌声和美好的歌词,让无数人向往不已。最后,当地政府就势把太阳岛开发成了旅游区,搞活了了当地的经济。郑绪岚最后说,现在可以去看了,已经建设得很漂亮了。一首歌改变了一个地区,这就是艺术(特别是通俗艺术)可能的力量和价值。不过,这样的奇迹是可遇不可求的。 武老师科学网博客最近有文《诗人和诗歌值多少钱?》: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812 谈到很多大诗人穷困潦倒。其实,在文学艺术界,古今中外,这是常规,而不是个案。即便这样,投身文学艺术的人还是前赴后继,不愁断了香火。 我硕士阶段学妹学姐二人,在美修外国文学博士,临近毕业终于醒悟过来,文学博士当不了饭吃(仅有的职业是当教授,那是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不能指望)。痛下决心,临阵换炮,重修 MBA 和 accounting. 结果后来都事业有成,生活安逸。不料师姐的女儿是个天生的好写手,高中作文让老师惊叹。老师说,你应该做专栏作家,我会是你的忠实读者。受此鼓励,女儿立志学文,要做作家。母女大吵了一顿,母亲坚决不让学文,见过太多的文科生学富五车走投无路的事例,没有丝毫商量余地。还好,女儿在百般不情愿,欲与其母抗争到底的挣扎中,偶然在理工课程中崭露头角,受到理工老师的嘉奖。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就同意父母走上了工程师之路。后来进了名校工程系,如今顺顺当当做了一名工程师。故事没有结束。这孩子确实是一名天生的作家,高中语文老师是货真价实的伯乐,火眼金睛。如今,她开了自己的博客,人气冲天,在无数博客中脱颖而出。去年还出了专集。 我博士生阶段有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学妹,如今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她写的小说还得了奖。她本来是学计算语言学的,事业也颇有发展,人到中年决定放弃专业去搞文学。她这么做是有了保障以后才敢这么做,following her heart, 做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的事。保障就是她的老公是个勤勤恳恳的工程师,愿意为她每日挖煤不止,养家糊口。在生活没有稳定之前,侈谈酷爱艺术,是极不可靠的。 所以,当我的孩子搞不清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就给她灌输,艺术是不当饭的,但是可以是终身的爱好。有一段时间她着迷日本动漫,整天做梦要到东京上那所全世界唯一的动漫大学,出来做一个动漫美术师。后来,她自己在网上做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爱好动漫的人入不了行,入行的绝大多数都拼命工作,每周80个小时,也仅得温饱(这是她自己跟我说的,不知道在哪里查到的资料)。我就因势利导,你喜欢美术,喜欢写作,很好,但是绝不可以以文学艺术为安身立命的目标。还是做个工程师匠人比较稳妥和踏实。你擅长电脑,喜欢美术,将来可以做产品设计,或者其他工程上的工作。等生活安逸了,再发挥你的文学艺术潜能不迟。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没有工程师的职业做后盾,能在网上挥洒文字么。吃饭是硬道理,温饱而后艺术,才是正道。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通俗艺术和文学也可以赚钱,而且赚得很凶,可那是怎样的极小概率事件,绝对不能把儿女的前途赌在上面。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考博研究生的建议:凡事问一个为什么
qyu111 2010-1-16 11:03
最近面试了不少准备考博的学生,面试的结果都不是很满意。为什么?还是老问题,来面试的学生多不知道为什么要读博士,更不清楚为什么要读他、她所选择的这个专业和这个导 师的 博士。博士,是一个做研究的生涯。研究人员的一个根本素质就是喜欢问为什么。不仅对你自己手上做的课题要问为什么,对身边碰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现象都喜欢问为什么。哪怕你的问题和想法很幼稚,当你喜欢对任何一件事情喜欢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就具备了一个当科研人员的潜质,就表明了你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如果你对你要找的导师、你要研究的领域一无所知,并且也没有欲望想去了解,你怎么能让你想报考的导师相信你会是一个好的研究人员呢?这是我给考博和找研究工作的人的一点建议,希望对你有用:当你去找一个导师,去找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先做一点家庭作业,了解一下你要报考的导师和导师的研究领域,然后问问自己是不是喜欢,为什么要报考他、她。选择研究做你的生涯,一定要对问题有兴趣,有欲望想去了解它和解决它。这样你就选对了职业,就会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乐趣,就会享受你的职业生涯。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师生间的职业规划问答
kksonne 2010-1-13 23:17
盛弘强 2010-1-13 注:两位学生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按照课程的设置要求,需要采访一位成功人士。我说,如果特别要求是成功人士,那就不要采访我了,我算不上。但我可以作为普通教师的身份接受同学的采访,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希望给学生们一些启示。 采访对象(S):盛弘强 采访时间:2009年12月31日 采访地点:医学院 采访者(J):叶昕,王旭昞 采访内容 根据对话录音整理而成,谢谢两位同学的采访以及文字整理。 J :老师如果要像您一样留校做一位医学院的教师,需要具备那些条件呢? S:首先需要通过浙江省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但这个是远远不够的。现在许多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领域要有一定的学术积累与提升,需要有博士学历甚至是博士后经历和出国留学的经历,否则就进不了这个队伍。如果要留校任教,那么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去读博。同时要发展自己的特长,在某个领域里有研究特色,当然一切要根据自己的精力量力而行。对于专业知识,一定要努力夯实,不断积累。此外,如果在博士或者硕士时就已经有明确的方向,那么最好是在相关领域继续下去。 J :老师,您现在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教学和科研,那么您是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S:我上课的原则是把自己所做过的研究内容、工作体会与书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照搬书上的内容,我觉得对同学帮助不大(书上的文字内容同学有时间自己阅读就可以了,老师重要的是指点),所以,我觉得科研对我的教学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一件事。我会把我做实验的结果发现、经验心得以及一些新的想法都和同学分享,我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J :老师您喜欢自己工作的哪一方面? S:我觉得给学生上课可以分享学习的乐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我还有一个想法,我给同学们讲讲自己以前作为学生在学习上走过的一些曲折,希望我的经历能让他们走得更顺利一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医学这个专业的学习。此外,我希望能够和我的学生一起继续完成一些我在学生时代没有完成的想法。在科研方面,目前主要是把国外的先进理念观点与经验引入国内,结合自己的实验工作,为以后做更深入的尝试做准备。 J :老师您目前的研究是胃肠道肿瘤领域,那么您会不会在今后一直从事这个领域,您对这个领域今后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S:研究不能仅守着一个观点去做,应该不断有新的突破。选择一些新的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它的机制,也可以运用模型对药物的疗效、毒性进行研究以及评价。对肠道肿瘤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不断进行细化,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研究精神病人与肿瘤的关系等等(如精神病患者的实体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低是一个百年之谜)。另外,不断融合更新知识,进行相关的宣传与普及,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与其他老师翻译了一些日文的医学科普书籍(总计80万字),这些工作不被列入科研教学业绩,对晋升也没有任何帮助。只是觉得所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书在社会上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响,这就够了。所以,我觉得科研以外,科普领域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普通老百姓更关注科研的实际转化与应用,高校教师应该有服务社会的义务,如果连他们都不做了,哪一些人更适合做科普的宣传? J :老师您对您自己和工作有什么期望? S:我希望能够不断地积累,无论教学上还是科研上。同时,按自己的节奏做一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希望能不断有进步。经常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看看目标完成了多少,然后再仔细规划一下以后的路,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希望外部环境更加宽松些。 J :老师您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S:当然我要兼顾家庭与工作。我上班的时候效率会很高,尽量把当天的工作都在办公室里完成。回家后陪孩子玩一会,然后再阅读一些文献,上网。我会经常写点博客,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我的学生经常会通过浏览我的博客和我进行交流,我希望他们看了能有一些启发,这也是一种教学互动、教学改革。有时间我也会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认识一些不同领域的朋友,因为和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交流是一种蛮有趣的事情,我常常能在交谈中获得一些新的理念。 J :您是怎么看求职这个问题的? S:找工作不能单单考虑薪酬问题,也要注重工作的发展机会、能够利用的资源、再学习的机会等等。选择一个职业,如果能和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相匹配,那样是最理想的。如果说,只有兴趣没有能力是不行的,有能力但没有兴趣的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同时,对于收入这个问题,关键是看你自己的价值观。教师这个职业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点但是也有竞争性的。目前我的职位一般,收入也一般,按部就班的完成大学中许多教师都在做的事情:做研究、发文章、申请项目、上课、协助指导学生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等,我对我现在的状态相对还是比较满意的。 J :您能谈谈您对于创业的看法吗? S:不能盲目地去创业,这样成功率很低。应该先去锻炼,先进入一家企事业单位,慢慢地去学习和积累,等自己定位好自己的人生后,思想比较成熟了,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而且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创业要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后,再去承担一系列的风险。 J :您的工作对你的身体状况、社交活动等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S:身体锻炼基本上没有了,平时最多散散步、骑骑车,当然如果要专门抽出时间和一些朋友去运动也是可以的。有时候我会突然接到任务,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那么只能加班加点,可能会辛苦一点,但这也是能力的锻炼,尤其平时需要储备一些信息与资料。我自己的交友范围还算比较广泛,这主要与以前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有关,认识一些行政、科研等方面的朋友。也会与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交流。但目前更多的还是工作范围内的同事。 J :老师您觉得您在日本留学的那段经历对您之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S:主要是思想上的认识。国外目前能发表文章的华人留学生很多,但是具有独立意识毕竟不多,许多需要依赖所在的实验室以及教授。至少目前看来在海外当学生、博士后的华人留学生不少但是当教授的比例不高。我觉得留学不仅仅是专业学习,我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担任了当地留学生会主席这一工作,还担任了『在住外国人と共生社会検討委員会』委员,参与了相关的调查,结交了一些异国朋友。留学生会与国内学校里面的社团很不一样,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留学生中的民族问题、台湾学生问题等等。在我们留学生会举办、参与的一些外交场合活动中,尽管我会日文,但我都会使用中文,再同时请翻译。因为某些时候需要代表中国(对方也会这么认为的,认为中国学生、中国人如何如何),因此分寸的把握是很重要的。此外,日本人做事情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谨,不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的。 J :老师您的收入来源或者说结构怎么样? S:主要来自学校,即个人的薪水,也有学院和系里的一些补贴,比较固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博,读什么
liudongyang 2010-1-7 17:55
母亲有位远亲,据说在英国,八十年代终于回国探亲。母亲第一次和我说起人家是博士,当回国看到国内的烟囱冒着黑烟时,很有感叹称黑烟中可以提炼出好多东西,这样冒出去白白浪费了;还有不可考证的是英国人在他体内注射了药物,如果不按时回去,就会发作而死。童年的印象很深刻,现在还有记忆,一是知道了有个“博士”这个名称,二是听到到“西方外国”就联想到从烟囱里提炼东西,感觉人家好聪明。 农家孩子上学没有太多的想法,五岁多,在生产队解散后的牛棚里上了育红班(我们是钦定的红色接班人了),在出粪口爬来爬去,好玩。上小学,目的很简单:省的到城里认不出男女厕所,让人家打出来。小学读完,身子骨没长成,到初中再读几年,长长个子,为以后说媳妇学泥瓦匠做准备。表兄四位,均是泥瓦匠,大表兄称瓦刀已经给我准备好了,后来没有用上,可惜了。祖母在1949以后扫盲时认了几个字,又忘掉了,她对读书没有感受,只给我念叨“三代不读书,赛过一窝猪,”读书有啥用?她也说不清。念了初中,下一步怎么办?父亲是高小毕业,母亲初中毕业,儿女要比他们高一点。那就向上走吧,高中,本科,硕士,博士。 求学,由被动到主动,由农村到城市,由儿童到而立。我也跌跌撞撞迈入这个行当,那么,读博士,读的是什么? 一读寂寞。没有读博的本科同学,已经有房有车,事业根基也已扎稳。没有上大学的儿时玩伴,房子是二层小楼,孩子是两个绕膝,虽然每年还要为钱发愁。人家是过日子,博士是盼日子。街头灯红酒绿,不是你的;林下爱人密语,不是你的;试验室的瓶子,没有生机的罐子,是你的。人的七情六欲,都隐藏在乱发遮掩的脑袋里。外在的就是一个看文献,做试验,写文章,偶尔叹气的老学生。仿一句网络语: 哥做的不是学问,是寂寞! 都在批世道浮躁,博士要在这浮躁中寻求寂寞,博士很可爱。 二读专业。博士非博学之士,乃是专了又专之士。读完博士,在自己研究的这个小课题内,因该是是个“专家,”此专家不是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这样中国式称呼的专家,乃是基于对本课题的国内现状,国际前沿,历史渊源有详细、系统的掌握的才俊。把专业泛化,在这过程中掌握的对学科把握的能力也可以迁移到相近学科或方向,在博士毕业之后可以自己不受原来课题方向之限向其他方向转移。最终,在这个学科内成为专业人士,某圈子内必须提到的某些人,你很可能名列其中。 三读关系。这个关系,是指博士生个人对于师生关系的体悟,对于同窗关系的建立。从导师身上,学习他如何处理实验室事务,如何管理这个团队,如何应对风险与危机。也许不远的一天,学生也会成为导师,未雨绸缪,先把导师的招法学过来。师生关系,近乎上下级,又带些亲情在里面,可以认为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预演,处理好这层关系,到了工作岗位不如鱼得水,也不至于太磕磕碰碰。同窗关系,一是学术上的互相帮助,大家都要活下去,实验室的老人带新人,论文的署名,教材的编译,更别提基金、项目了。二是人脉(很“俗”的提法,但实情又是如此)是个人以后行走于学术,业界江湖的有力资源。三进一步锻炼情商,要和来自五湖四海背景不同人打成一片,真要点能力。君不见,某些同志在实验室是香饽饽,谁都喜欢;而一些同志离群索居,孤独求败。孤独并不是一种美,除非你是大哲学家思考宇宙人生,我辈俗人团队作战还是要混在一起,怎样粘,也是学问。 四读语言。在 SCI满天飞的时下,英文很关紧,中文更关紧。写汇报,整总结,要基金,都是用中文在说话。写的漂亮,从立题,展开,收尾,让别人跟着你的思路走,而不是让别人挑你的刺。笔头子厉害,嘴巴还要好,怎样说比说什么重要。站在几位大腕面前,可以侃侃而谈,把自己的工作完美地展现给他们,请他们由挑剔的目光转为赞许的微笑,这是一种功夫。要练,勤写,多说,每一次公开讲话都是历练。胸有千岩万壑,口吐绕梁之音,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若别人评论:还是博士,讲话怎么是这样?就是读博的失败之一。 五读坚强。坚强在今天是否稀缺?我不知道。只是从读博开始,就踏上了慢慢征途,顺利反而是稀缺。要面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要应付必发论文的死限,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处理大小事务。这个时候真的要坚强。社会的进程在走向逆淘汰,博士不是过上体面生活的保证,没有根基,只有自己奋斗。冷静的认识这个现实,自己激励自己。在经历中慢慢的坚强。 “谈谈你对博士的认识?”在考博的面试现场,一位教授问。应答者不假思索,“博士就是向科学家迈进的一个阶段,”考官微笑,不置可否。考官解到:读了博士,只是说明你在专业上取得了一个学位,不一定就能成为科学家,很可能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仔,最多就是一个高级技术人员。博士,它就是一个门票。在某些地方很有用,在某些地方啥也不是! 博士,读的是自己的一点想法,读的是几分好奇,读的是二两苦涩,读的是家人多重期待,读的是儿时的一个传闻。 来了,就读下去。 20170517下午隐藏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23886 次阅读|61 个评论
Faculty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研究生次之
Synthon 2009-12-16 13:45
看到武夷山老师的博客 成功就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还有人付钱给你 ,不由得想起我的一次经历。 去年的时候,MIT教授Edwin (Ned) Thomas来我们系访问,由我和另外两名同学陪同吃午饭。席间聊到职业选择问题,Ned说到,Faculty is probably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because you get paid to learn. 稍过片刻后又说,graduate student is the second best, because you are paid less, but you still get paid to learn. 当时席间气氛很轻松,还聊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但是到现在为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了。如今临近毕业的时候再回头一想,真希望一直当学生啊:) 注:Ned Thomas,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学家,在嵌段共聚物方面的工作非常有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315 次阅读|5 个评论
职业病人-----你可能没听说过的职业!
hongkuan15 2009-12-15 17:01
中国的文字很奇妙,同样的字,不同的断字法有不同的解释,最近看到职业病人这个词,一开始的理解是职业病病人,也就是患有职业病的人,是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患的疾病,这样的病人是真病人,需要我们同情和救治。 那职业病还有假病人不成? 的确是这样,职业病人除了上面的解释之外,还可以理解为以做病人为职业的人。哪位说了,还有以病人为职业的人?您别奇怪,有人花重金请人看管小岛,有人花重金请人购物聊天旅游。只要有钱赚,只要能赚钱对一些人来说从事什么职业还真不是那么重要。以病人为职业的人也不是都是病人,有的是真病也有的是假病。 真病职业病人。 我们先来说说以真病作为职业的职业病人吧。这类人是本身患有某种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不常见,具有研究价值。于是某些研究机构或者医院请他们来做各种检查和测试,以研究为目的。当然,都不是白干的,得给钱。于是又了一些这样的人,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简称为H.M.的病人。因为他一直只有短时间的记忆而成为脑神经学科中最著名的病人,H.M.生前唯一的职业是病人,而他死后,却享受了和爱因斯坦一样的待遇解剖大脑进行分析。这次大脑切片的整个过程都在网络上全程播放,3天的直播过程中,全球有超过40万人观看了现场直播。收视最高的时候,有1.8万人同时观看。 最出名的职业病人H.M.生前照片。 假病职业病人 除了真病的职业病人,还存在一种假病的职业病人,自己本身没有病,需要扮演病人作为职业的人。当然,这种扮演不是为了演戏,而是为了医学研究和医学实习。医学院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需要临床实习,都要到医院去接触病人,跟随真正的医生去旁观或者辅助诊断和治疗,由于没有行医资格证,因此不能够自己动手。但毕业需要实习啊,所以出现了一类人,专门为了实习的医学生去作诊断和治疗的。这样即使技术不精也不会有什么纠纷,否则拿真病人去实习,致死了算谁的。假病的职业病人就出现了,学校或医院定期花钱给一些人来模拟各种病人,当然这些人需要一定的演技。 另类假病职业病人 还有一类假病的职业病人就比较可耻了。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享受着国家公费医疗的待遇,没病没灾总在医院住,还招呼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来住院,乐此不彼!这样的假职业病人最近出现在一些民营医院,他们去医院并非他们真有什么严重到必须住院的病或民营医院的医术多么高超,而是可以刷医保卡的民营医院利用医保的监管空隙、以开几百元药和免费三餐的优惠诱惑持有医保卡的老年人住院。而老人每住一次院,医院就可以骗取国家医保基金1400-1600元。可以请医生开一些与自己的病不相关的医保药品,且不花费自己的钱。 民营医院则从中获取非法暴利。 下面是这些病人和医院骗钱的流程:持医保卡到医保定点医院作病情诊断定点医院出具需要住院治疗的证明医保病人持证明到所在单位开出证明到省、市医保中心审批,经同意后即可住进定点医院住院后医院把病人的医保卡卡号输入电脑系统每天,医保病人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将每日产生的医疗费输入系统上传给医保中心,但可能出现多开少用或开药不用的情况,这就是医院套取医保资金的手段之一住院10余天后,病人出院再刷医保卡结账,系统自动生成病人自付和医保统筹金额病人并不需要付自付部分,反而可以开出与医保治疗疾病不相关的药品定点医院提供系统生成的住院结账清单和明细表让病人签字定点医院每月将该月的医保住院情况汇总并书面上报医保中心经医保中心审核确认最后应支付给定点医院的金额到季度末医保中心开出汇票结账结算。至此,定点医院当初垫支的医保病人自付部分、伙食费、与治疗疾病无关的药品等费用都得到清偿,还可从虚开药品中套取可观的资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真是什么职业的都不新鲜。什么怪事都有可能发生。不过在选择职业时还是要凭良心,昧良心的事绝对不能干。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为教师之后的思考
metalglass 2009-11-28 15:42
成为教师之后的思考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时我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熟知的一句话,这也奠定了我对教师这门职业无限向往的基础。如今,我也有幸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在不断思索:教师是什么?我该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门艺术。 以前,一位相声大师讲: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我要说,教师其实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的也是说学逗唱。说,指的是要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学,指的是要孜孜不倦地不断求知,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养分。逗和唱,指的是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讲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前,自己是一名学生,不明白教师这门职业的内涵,现在,我也是一名教师了,我必须不断揣摩,不断探索,增加艺术,增加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后增加自己的讲课能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科研,热爱学习。教师,不光是在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视野,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为了造就人才,就要教会学生自学。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肚里有货,而且能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能尽快抛开自己,超越自己。这门艺术需要自己不断揣摩,需要我学习一辈子。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成为了一名教师之后,我在不断思考:什么是一名教师的内涵,也就是,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也许,科学网上的一个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132 )给了我答案。这个博克里面讲到导师的内涵,其实,这同时也是一名教师的内涵。教师,体现在四个方面:教导、引导、劝导、领导。教导重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播,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必须要完成的事,明白其已知与未知的知识范畴,了解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所必须遵循的社会和道德规范等等;引导立足导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主要关注教师如何让学生提高思考力,将懂得的道理变成自己思想库中的闪光点,将学生培养成为 独立的人 。劝导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凸显学生必须具有健康而高尚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领导突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一方面是教师如何提升学生的执行力,将其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另一方面是教师必须慢慢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提升他们树立 领导是一种服务 的理念。 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我该如何规划我的教师之旅? 首先,要富于创新,敢为天下先 。在教学岗位上,要将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思路不断创新,在科研岗位上,要紧跟时代潮流,同时也要甘当弄潮儿,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要想别人所未想,干别人所未干,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要有不断求知的态度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求知的态度是谦逊而勇敢的。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自以为是。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知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气馁,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对知识的基本的态度。 要海纳百川,心胸开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韧,无欲则刚 是清代林则徐百年来令人们推崇备至的一句话,心胸宽广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成事者应有的内在涵养和精神境界,是品德高尚的外显,宽容大度,则易被人接纳,受人尊重,也能赢得朋友,团结同事,激励部下,在干事创业中凝聚人心、整合力量,拥有成大事的可能。 要淡泊名利,坐得住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 。联系自己而言,我主要侧重于基础研究,这方面短期之内很难出好的成果,需要不断的积累,勤练内功,这就需要克服当前社会上普遍浮躁的心理,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才能有所成就。 要有合作精神,要有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学校,小到一个科研或教学团队、一个课题组,都如同一艘行驶在大海上的船,只有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共同向着同一个目标划桨,船才能更快更好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是我所在的学校的校训,我在努力!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556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年美国最火的30种职业
wangyk 2009-11-21 05:44
王应宽 转载 2009-11-20 UTC-6 CST UMN, St Paul 2009 年美国最火的 30 种职业 博主按: 金融危机和经济萎缩改变了原先的优势职业现状,华尔街的萧条迫使银行家们转向其它行业寻找就业机会。常言道,机遇在危机之后来临( Out of crisis comes opportunity, ),当一道门关闭的时候,另一道就会打开( When one door closes, another opens. )。机会总会有的。但往往表现得与众不同而不易被发现,稍纵即逝。新能源和保健行业孕育着巨大的就业机遇,但目前还不是时候,尚需假以时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归纳总结出了 2009 年美国 最火爆的 30 种 职业。无论你在岗或下岗,工作市场的变迁都值得大家密切关注。您的行业景气吗?是否在这 30 种之列? The 30 Best Careers for 2009 U.S. News's annual list of 30 Best Careers gets updated for a rapidly changing economy. By Liz Wolgemuth Posted: December 11, 2008 Full list of Best Careers 2009: Audiologist Biomedical equipment technician Clergy Curriculum/training specialist Engineer Firefighter Fundraiser Genetic counselor Ghostwriter Government manager Hairstylist/Cosmetologist Health policy specialist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Landscape architect Librarian Locksmith/Security system technician Management consultant Mediator Occupational therapist Optometrist Pharmacist Physical therapist Physician assistant Politician/Elected official Registered nurse School psychologist Systems analyst Urban planner Usability/User experience specialist Veterinarian 资料来源: The 30 Best Careers for 2009 http://www.usnews.com/money/careers/articles/2008/12/11/the-30-best-careers-for-2009.html?s_cid=related-links:TOP Some Points about the scoring criteria: So how did we select the Best Careers of 2009? We scored hundreds of careers on five criteria: Job outlook, which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bove three factors Average job satisfaction Difficulty of the required training Prestige Pay Check out how the 30 Best Careers scored on each criterion. Add and Subtract As a result of that scoring, we removed four of the careers that were on last year's list of 31: Investment Banke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ollapse has decimated its job market. Dentist: We have received too many reports of burnout and back problems. Editor: Much as we like our jobs , we dropped that career because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s consolidating and using more volunteer and low-pay freelance editors. Some editing work is even being offshored. Professor: Although at its best, a professorship can be a wonderful career, even many highly qualified people report being unable to land a tenure-track position. And with research-productivity requirements ratcheted up, job satisfaction often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So, we have moved Professor from a Best Career to Overrrated Career . Then we added three careers: Health Policy Specialist. Healthcare reform is a high priority for President-elect Barack Obama and Congress. That should create many jobs in developing a plan we can all live with. Physical Therapist. In previous years, this career just missed inclusion because of its difficult training requirement and a job market dampened by the increased use of physical therapy assistants. But its score rose this year because two national surveys rated physical therapy as very high in job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e job market will likely improve as aging baby boomers are ever more likely to suffer weekend-warrior injuries and worse. Veterinarian. In tough economic times, people seek comforts, and pets are among the most treasured. So, it's perhaps not surprising that income among small-animal veterinarians is up. And as the profile explains, veterinary medicine offers many advantages over being a physician.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6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副业、职业、专业和事业
zhouqy 2009-11-16 20:31
副业、职业、专业、事业,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实际含义却相去甚远,代表了四种全然不同的职业操守和人生态度。 副业是一种最消极的职业态度,干着这份活,心思却不在这儿,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态度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大学老师不坐班,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完全有条件在工作之余找个第二职业,但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若把第一职业当第二职业,把第二职业当第一职业,就是不务正业。根据目前的工作强度,中小学教师想要在教书之外再谋份差使,恐怕有点难。至于是不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还是工作一带而过,主要是相夫教子,却大有伸缩余地。但总的来说,随着效能建设和绩效考核的健全,今后要想混饭吃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如果说把工作作为副业的人还是少数的话,那么对工作持职业观点的人肯定大有人在。对很多人来说,工作只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上班是为稻梁谋,是为了取得一份收入谋生活命。既然干活是冲着饭碗来的,是冲着人民币来的,就难免比较功利,有钱就干,没钱不干,钱多就多干,钱少就少干,一旦发现有待遇更好、收入更高的工作,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跳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静下心来想想,这样的态度也无可厚非,毕竟人非圣贤,不能免俗。 干活是一回事,把活干好却是另一回事。专业就是不满足于把工作作为例行公事,不满足于场面上过得去,而是把工作当一回事来做,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工作,钻研进去,想进去,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边摸索,总结出一些经验来,想出一些道道来。专业与职业的区别是专业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撑的,大家都认可医生是一个专业,就是因为从事这份工作需要足够的理论背景。但事实上,任何职业只要钻研进去,都有理论,都是一门学问,都可以成为一门专业。扫地是一份最普通不过的职业,但扫地也可以扫出名堂来,比如晴天怎么扫,雨天怎么扫,灰尘怎么扫,树叶怎么扫,里面大有讲究;同样,售货员是一个普通职业,但倘若你了解不同类型顾客心理,卖钢琴懂钢琴,卖照相机懂照相机,那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专家。有时,虽然你干的是粗活,但只要你想得细,想得深,照样可以成为一位能工巧匠。 从事职业,可能会下岗,从事专业,却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因而,无论是对于群体,还是对于个体,都有一条铁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地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这个职业肯定没有社会地位。举例来说,教师想要达到医生这样的社会地位,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一定要与医生齐肩;在学校内部也是一样,专业水平越高的教师,他在学校里的地位也一定越高,有的特级教师为什么可以跟校长抬杠,连校长也怕他三分,就是因为他的专业化程度高,学校少不了他,他有资本跟校长讨价还价,校长也拿他没办法,说不定还要讨好他,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在高校,除了圈地、圈钱以外,还时兴圈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人一来,就给他这个待遇,那个待遇,有的本校老师就不服气了,校长一句话就把他顶回去了,因为引进专家的专业化水平高,要是你的专业化水平也达到他的层次,我也给你同样的待遇。 还有一种人,他们把工作作为事业来做,不为钱,不为名,而是出于一种非功利的信念和理想。一旦有了这种事业心,干工作就有了强大的力量,就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你说,解放前那些革命先烈,宁可牺牲生命,人头落地,也不出卖,不投降,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放着坦途不走,宁可选择畏途,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深信,他们所从事的是革命事业,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们觉得值。我们看电视新闻,经常可以听到巴勒斯坦妇女身绑炸药,充当人弹,在以色列闹市区引爆炸弹,进行自杀式袭击,她们的方式是有问题的,但我想,她们之所以会义无返顾地这样做,心中肯定装着一份信仰,不然是不会有这样的勇气的。无论如何,我是尊重那些有信仰的人的。而且,一旦一个人有了事业心,他肯定会花工夫去钻研,他的专业水平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现在,有的人把工作当副业,有的人将工作当职业,有的人待工作如专业,有的人视工作为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属于哪一类,我们应该成为哪一类。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3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是哪类职业?吃香的、危险的、劳累的?
xupeiyang 2009-11-3 09:41
建议你自己去看看这个地方吧: http://edu.ifeng.com/news/200909/0910_6978_1343473_5.shtml 中国十大危险职业(组图) 09年十大最稳定最吃香的职业(组图) 中国十大职业劳累排行榜(组图) 揭秘:美女最多的14大职业(组图) 富豪们最青睐的职业女性(组图)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已经不清楚最初来源)HP大中华总裁的退休感言
aqliyongyue 2009-10-27 21:47
无意中看到这个帖子,我已经找不到原始的帖子的信息,但我对这篇帖子的内容还是有共鸣并且同意其大部分观点的,感觉挺受用,转到这里。根据帖子内容信息,可能来自天涯。如果转载有违科学网博客转载的要求,随时可删! HP大中华总裁的退休感言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 茫 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 25-35 岁的白领, 40 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 40 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 40 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 90 %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 40 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 40 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 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 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 500 强公司,大概能拿到 3k-6k/ 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 8k/ 月,可问题是, 5 年以后拿多少?估计 5k-10k 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 2 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 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 bbs 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 500 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 500 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 你不干有得是人干 ,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 500 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 很多事情就像看 A 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 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 999 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 500 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 30 %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 65 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 现实 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 50 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 50 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 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 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 HR ,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 薪情快报 又是 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 。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 90% 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 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 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 你觉得 。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 30 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 3 年,少则 1 年, 30 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 20 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 3 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 35 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 35 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 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 35 岁的时候大概只有 5 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 10 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 2-3 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 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 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 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 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 ,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 JerryMaguire 》,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原贴里伊吉网友的话我很喜欢,抄录在这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   含着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 1w 月薪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   红军长征两万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牺牲尊严去奋斗,最好留给祖辈父辈和别人   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人都会得到回报   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   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至于问到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我只能问:为什么物种竞争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   物竞天择。猴子的灵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后有几十万年的类人猿进化积淀。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业余的才是美好的
gl6866 2009-10-18 12:59
凡是业余的,才是美好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他毕业之后在专利局当个小职员,有相当多的空闲,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就是在专利局期间,他发表了几篇著名的论文,包括狭义相对论。后来,他告诫年轻人,要他们不要急于确定专业,先找一份有充足思考空间的工作来干干,然后再决定是否进入专业研究的行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与一位从事科学史研究的学者谈起爱因斯坦的这个观点。但他却认为当今科学已非常专业化,业余的再如何努力也很难为专业研究者所承认。科学研究已壁垒森严,没有经过正规的科班训练、没有融入科学共同体、没有相应的科研条件的保障,业余人士几乎不可能成为一鸣惊人的大家。也就是说,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明日黄花,以后不可能再有这样幸运的事情了。 直到现在,我对上述观点依然持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态度。的确,从把科学作为一种职业来说,上述观点绝对没错。真要想要得到专业人士承认,你就得职业化,否则便谈不上科学研究。在我读博士时,一位经济学家在给我们讲宏观经济学时也说,经济学中用的很高级的数学工具在实践当中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但是,要想成为经济学家,就得会玩这套花活。否则任何人都可以就经济问题发上一通议论,人人都能成为经济学家。股票市场上的人可以说都有一套自己的经济见解,但是却不能把他们看成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而那套繁琐的数学工具,便是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的槛儿。这套数学工具除了是他们交流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家追求高雅的表现,是他们的学术包装。这种说法不管对也罢,错也罢,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颇有点金喇叭的意味,只有拥有金喇叭的人才能对学术问题发表见解,政府也只听这些有金喇叭的人的意见,其实不仅是政府,就是广大民众,也是在听金喇叭的声音。这大概便是所谓专家治国的道理。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所谓业余的,并不一定就出不了大成绩。那些职业化的人物,果真就那么可靠吗?在我看来情况也不尽然,由于过份的职业化,把人都搞痞了,因而有的时候也就有一种不在乎的意味在其中。尤其是埋头于事务堆中的专业人员,那种好奇、惊赞、敬畏的心情似乎都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丧失掉了。这大概就是许多科研人员平庸的缘故吧。就拿那位经济学家说的那套高雅的数学工具而言,有多少掌握了它却又无所作为的经济家呢?我想一定不少,这或许便是职业化的悲哀吧。 爱因斯坦曾把搞科学的分成三种人。第一种是具有献身精神的,这种人他认为为数极少,但贡献极大。第二种人是运动员型的,从事科学研究在于表现他们自己的才智,如果不是从事科学活动,他们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做出出色的工作。而第三种人则是把科学活动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把科学研究当成一种职业。整个科学队伍基本上就是由这类人物组成。 对于第三种人而言,很难说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对于他们来说,科学活动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人为了生存,总得做些什么,而从事科学研究不也是一种营生吗?他们并不是没有成绩,但也不用指望他们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举措。许多人碌碌无为一生,终未有所成就,对于他们而言大概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搞点业余的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闲暇是最为珍贵的,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稻粮谋。一天下来已经疲惫不堪。真正业余时间总是希望有所放松、有所娱乐、有所休息。又有谁乐意将自己的闲暇用于吃力的研究活动呢?所以说,如果真有人把闲暇用于科学研究,他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果真对某门学问有真正的兴趣。因而,除了判定某人不是疯子之外,凡是业余的研究活动我想或多或少都是值得称道的。就是在这种业余活动中有着闪光的火花。而这种火花却往往是那些做痞了的职业研究人员所缺少的。其实,就连那些职业人员如果真对某课题着了迷,也会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上的,并不是从纯粹的功利目出发。我想每个曾经从事过科研活动的人都会有同感。 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美好的业余活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5583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事业与职业
famingkuang 2009-9-1 10:27
你的生命轨迹在第几象限? 百度百科对事业和职业是这样说的: 职业: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事业: 《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像现在随便开个公司赚点钱,那只能算作职业。真正的事业,是为天下之民的利益干的,否则都是职业而已。简单地说,就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帮助了他人,这个就是事业 。 你做某项工作,如果只是为了谋生,并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它就是你的职业;反之如果你做这件事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考虑它能不能养活你,那么它就是你的事业。 生活在第一象限的人是幸福且快乐的,因为将会是事业与职业双丰收,当然能走多远与自己的能力有关。 生活在第二象限的人,生活可以很富有,但不会有真正的幸福,生活已经亮起了黄灯,因为这与他的事业将会渐行渐远,最后会轮为金钱的奴隶,生活的枷锁。 生活在第三象限的人是职业与事业双重流浪的人,生活已经亮起了红灯,如果不及时回头,只怕与人生的目标背道而驰,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一无是处。 生活在第四象限的人是疯狂的,可以为了事业不顾一切;但是努力到最后往往是南柯一梦、家破人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职业不论高低贵贱!?
hongkuan15 2009-8-16 22:15
昨晚参加亲戚聚会,有三个小孩正读初中,一位姥姥教导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要不就只能送报纸,当服务员了。一位某局长开玩笑说:送报纸怎么了,那也属于文职啊,没事也做做办公室呢,您那什么观念啊,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都是为人民服务!,另一位老革命也说了:是啊,都是劳动有什么高低贵贱?我们那时候干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祖国需要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于是,大家对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段讨论,我没有经历过老一辈所经历的革命时期,不知道当时的人们对工作的认同是什么样的,但是现在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确实工作是被人们分了类的。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的情况下,工作是有区别的,不以高低贵贱区分,但还是有好坏的,主要差别就是一个收入! 什么是好工作?首先想到的是高收入,其次是名誉地位什么的。从收入这一项考虑,职业就会被排了名次,优等生受人追捧,极力讨好,差等生,受人白眼(可能是一些素质待提之辈才会如此),不被尊重。 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很多家长都灌输了这种思想,我不知道是不是会对职业的认识形成误导。总觉得这种认识是不合理的。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职业只分适不适合自己!劳动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出版职业资格登记与注册
zhaodl 2009-6-30 15:27
谈谈出版职业资格登记与注册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总署 37 号令),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 ,全国出版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登记管理,并对责任编辑实行注册管理。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做好 2009 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新出人事 455 号)要求,各省于近日陆续开始进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和注册工作。结合我对相关规定的学习和本单位的组织工作,谈点认识,以便与大家讨论学习。 ( 1 )意义 出版职业资格登记,是出版工作职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保证出版的质量和水平来讲,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出版质量的关键是出版队伍,出版队伍的关键是出版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另外,出版职业资格的登记与注册,无疑也提高了进入编辑出版队伍的门槛。这一方面提高了现有出版者的利益利益保护职业化可以提高其职业的含金量,而另一方面则迫使现有编辑出版队伍中一部分不符合登记和注册条件人员将被迫参加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或者离开出版行业。出版职业资格登记和注册,也是为下一步出版物的出版管理奠定一定的基础具有规定数量的、登记注册过的编辑出版人员将成为出版物申请和出版的必要条件。 ( 2 )兼顾现实 此次出版职业资格登记和注册工作,是在去年 3 个省市试点的基础上开展的,总的来说:兼顾了职业资格要求和出版现状两个方面,分三批进行登记和注册:第一批是通过全国出版中级资格考试的;第二批是取得高级编辑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的、第三批是取得与出版内容一致的相关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时还有编龄和年龄的限制。第三批中文件明确规定: 1 )具有与本出版单位出版范围相一致的非出版专业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职称。 2 ) 40 周岁以上(含 40 周岁),参加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两科(《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当年成绩合计达 180 分或单科(免考一科人员)成绩达 90 分。 3 ) 40 周岁以上(含 40 周岁), 2002 年底前已取得编辑专业中级职称。 4 ) 40 周岁以上(含 40 周岁), 2002 年底前已取得与本出版单位出版专业门类相一致的非出版专业中级职称,且从事编辑专业工作 5 年以上(含 5 年)。 本条第 2 )、 3 )、 4 )款仅适用于本次注册,今后不再放宽要求,所指年龄和专业工作年限均截止到 2008 年 12 月 31 日 。 这既考虑了资格的要求,又照顾了现实。但是,只限于本次登记注册。 ( 3 )有待明确 有一个问题,文件通篇没有规定没有见到明确的规定:专职与兼职的区别。但是在口头咨询的时候明确:只面向专职出版工作者。如果是这样,问题就来了。首先,目前在我国的期刊出版中,特别是学术期刊的出版中,存在着大量的兼职出版者,大量的学术期刊是兼职人员编辑出版,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第二,未来的学术期刊的出版体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出版模式?如果兼职人员不能参与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这不仅与国际出版惯例不一致,也是我国现有出版力量所不能承担的。即使是进行彻底的出版体制改革,学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学术部分也不可能有专职人员全部承担,特别是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出版。 所以,出版职业资格登记和注册,不得不面对学术期刊出版的特殊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条件。目前的规定中没有明确的安排。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3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兽医职业概述(完)--职业预测和收入
liudongyang 2009-4-12 17:54
就业 2006年,美国有 62000个兽医职位,根据美国兽医协会的统计,3/4的兽医受雇于个体或者合伙的诊所,其他大多数为另外的从业兽医。在美国联邦政府,有1400名兽医,主要在农业部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国土安全部的兽医人数也在逐步增加。此外,兽医也供职于州或地方政府,兽医学院,医学院,实验室,动物食品公司,制药公司。在动物园也有少量兽医,但很多私人兽医与动物园签有协议,通常以钟点工的形式为动物园服务。很多兽医同时也是学院和大学的教师,可以把他们划入教师行列。 兽医工作的未来预测 (1) 就业的变化 在美国,预计兽医工作职位十年间将增加 35%(2006-2016),快于其他职业的增加速度。猫的饲养量在持续增加,对猫相关的兽医服务量需求也在增加,同时狗的兽医服务需求也将维持着上升的态势。很多宠物主人相对富有,把宠物看做是家庭成员。和过去相比,主人们对先进的诊疗技术接受的较快,趋向于在兽医服务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宠物主人购买宠物保险的数量在上升,也意味着将有大量的金钱用于兽医服务。非传统的兽医服务也让主人们从中受益,像癌症的诊治和牙科疾病的预防。现代的兽医技术逐步向人类医学靠拢,如髋关节置换术,肾移植,以前只在人类医学应用,现在动物医学也开始采用了。 对公共健康和动物安全的支持,国家疾病控制计划,人类健康问题的生物医学研究,均要兽医的参与,尽管这些领域提供的职位有限。国土安全部要保持食品供应安全和减少本国和外国动物疫病,也提供了兽医就业岗位。 (2) 工作的展望 美国仅有 28所经认定的兽医学院,每年激烈的入学竞争,每年仅毕业 2700人,这些保证了兽医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大量的毕业生除了进入宠物医疗行业以外,从事大动物兽医也是不错的选择,从事农场大动物收入虽较低,工作在乡村,较为偏僻,竞争不太激烈。 兽医收入 2006年 5月的统计表明,美国兽医的平均年收入(以下均指年收入)为71,990美元,中间的50%收入在$56,450-$94,880之间,最低的10%收入低于$43,530,最高的10%收入高于$13,3150.在联邦政府工作的兽医(2007)年平均收入$84,335。根据美国兽医协会的统计,2006年的新从业兽医学院毕业生按从业对象不同,年均收入为:大动物(完全)兽医$61,029.小动物(主要)医生$57,117.小动物(完全)医生$56,241。私人诊所从业$55,031. 大动物(主要)兽医$53,397。综合动物医生$52,254。马医$40,130。(全文完。翻译:江城沙皮)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1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兽医职业概述(4)--执照
liudongyang 2009-4-10 20:38
( 2)执照 美国所有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要求兽医在开业前必须取得执照,工作在联邦或州政府的兽医可以不受执照限制。执照由各州来控制,所有的州要求有兽医学博士学位(或者相同的教育背景)和通过北美兽医执照考试,但并不是严格单一的。执照考试为时 8个小时,360道多选题组成,涵盖了兽医学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有视觉材料来测试考生的诊断技能。外国兽医毕业生需要展示他们的英语语言和临床能力符合美国的要求,如果合格,外国兽医毕业生教育委员会给在美国以外接受兽医教育的个人授予证明。这个证明可以满足所有州的申请执照的教育经历要求。大多数州还要求候选人通过一项包括了本州法律和章程的州法律学考试。州与州之间很少有相互认同的协议,兽医希望在不同的州开业,首先要通过该州的考试。 ( 3)其他资格要求 当兽医学院决定录取某人时,校方将重点考虑申请人的兽医和动物相关经历。例如:申请者同兽医或科学家从事过临床工作、农业业务和研究,或者健康领域的科学,这些经历对于申请是有优势的。若在农牧场,马厩,畜舍与动物有过相处的经历,对于申请也有帮助。学生应展示其愿意从事动物工作的志向和热诚。未来的兽医应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对动物有亲和力,善于与主人相处。打算进入私人诊所领域从业的兽医需要有杰出的沟通和商业技巧,这些技巧有助于管理雇员,促进、营销和出售诊所的服务。 ( 4)提升 很多兽医刚开始在已建的合伙诊所里面做雇员,尽管在设备、办公空间和人员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有了经验以后,多数人会建立自己的诊所或者购买现存的诊所。新受训的兽医可以成为美国政府的肉蛋检查员,疾控工作者,动物福利和安全工作者,流行病学家,研究助理,以及公共健康服务机构的委任官员,军方各个分支机构的雇员。几乎所有的州都有执业兽医的继续教育要求,各州不同,可以参加一个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来获得新近的医学和兽医学的进展。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兽医职业概述(3)--教育与培训
liudongyang 2009-4-9 22:22
(续)培训、其他资格和提升 (1) 教育与培训 兽医必须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和各州的执照,而且兽医学院录取时的竞争很激烈。 在美国的 26个州,有28所通过美国兽医协会认证的兽医学院,取得兽医学博士学位需要在这些学院学习4年。申请进入兽医学院的先决条件有所不同,许多项目在入学时并不要求具有学士学位,但都要求一个重要的学分,范围在45-90学期课时之间,即与本科生的水平相当。实际上,很多申请者完成了本科学习具有学士学位,没有学士学位者在申请时将面临一些困难。 兽医学预科课程强调与科学相关。兽医学院要求申请者学习过以下课程:有机和无机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动物营养学、遗传学、脊椎动物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和系统生理学。一些还要求:算数、统计学、大学数学等。还有学院要求学生学过英语语言,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时,一般的商务管理和职业发展也逐步成为标准课程的一部分,开设这些课程有助于新毕业生有效地运行业务。 除了满足兽医预科课程以外,申请者还要提供 GRE成绩,兽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和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这取决与所申请学校的偏好。目前,22所要求GRE,4所要求兽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2所接受医学院入学考试成绩。兽医学院的录取竞争很激烈,自1983年以来,经过认证的兽医学院的数目保持稳定,而申请者的人数却大大增加,2005年只有1/3的申请者被接受。 获得兽医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一旦获得执照既可以开业,但很多毕业生选择为期限一年的实习,在实习时的薪水较少;与其他兽医相比,有了实习经历可以使他们后来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要获得专业认证,兽医必须有 3-4年的住院医生经历,进行诸如:内科、肿瘤学、病理学、口腔、营养学、放射学、外科、皮肤科、麻醉学、心脏病学、眼科学、预防医学和外来小动物医学等兽医专科的强化训练。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1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兽医职业概述(2)--工作环境
liudongyang 2009-4-9 17:25
(续前面)兽医使用听诊器、外科器械、放射和超声设备来进行诊疗,兽医进行研究则使用各种高级的实验室设备。 兽医保护的动物健康,同时也致力与人类健康。一些兽医与医生、科学家一道探寻预防和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方法。例如:战胜疟疾和黄热病,揭示肉毒素中毒的秘密,生产抗凝血药来治疗人类心脏病,确定和开发了一些人医学的外科手术(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肢体及器官移植手术)。今天,评估一些药物疗法,抗生素,新外科手术的影响都需要在动物体上进行测试。 兽医也参与了食品安全和检查。作为家畜检查员,要检查动物性传播疫病(如大肠杆菌病),建议主人对动物进行治疗,或着对动物检疫。肉禽蛋检查员,职责是检查屠宰和加工场,检查活体和尸体的疾病(病变?),同时强调政府对于食品纯度和卫生的调控。更多的兽医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更多的机会,以保证国家大量和安全的食品供应。兽医在国境从事动植物检疫,对进出口的动物产品进行检查,预防本国和他国疫病。很多兽医受雇与美国国土安全部,或美国农业部的动植物检查服务分支机构。 兽医的工作环境 在私人诊所和临床工作的兽医多处于嘈杂的室内环境,工作时间较长,又时还要处理主人的情绪问题和要求。而面对动物时则处于惊恐或者痛苦之中,又有被动物咬伤、踢伤和抓伤的危险。大动物医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奔波在办公室和农牧场之间,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均要工作,有时不得不在肮脏的环境下为动物诊治和手术。在非临床领域,入公共卫生和研究机构,其工作环境与其他专业工作环境类似,可以享受干净明亮的办公室或实验室,花大量的时间与人打交道,而不是动物。兽医的工作时间往往较长,在大一点的合作型的诊所,兽医可以轮班来应付晚上和周末的业务,单干的医生只好延长工作时间,或周末时间也用来应付急诊或意外任务的压榨了。
个人分类: 读书买书|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兽医职业概述(1)--工作性质
liudongyang 2009-4-9 11:30
美国兽医职业概述( 1)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网站(最后更新 2007 年 12 月 18 日 ) 要点 1. 兽医应具备:对动物亲和力,与主人融洽相处的能力。 2. 毕业于经过认定的兽医学院,并具有州颁发的执照。 3. 进入兽医学校的竞争较为激烈,毕业生拥有优异的工作机会。 4. 近四分之三的兽医在私人诊所工作。 兽医工作的性质描述 兽医的工作在于呵护宠物,家畜,动物园、赛场、和实验室的动物。一些兽医应用他们的技能来防控人类的动物源性疾病,同时进行临床研究人和动物的健康问题。其他工作有:基础研究,拓展我们关于动物和医学的知识;应用研究,开发应用知识的新方法。 大多数兽医诊疗动物的健康问题,免疫预防诸如犬瘟热和狂犬病的疾病,用药物使动物摆脱感染和疾病,处理包扎创伤,整复骨折,外科手术,给主人提供关于动物饲养、行为和繁殖方面的建议。 根据美国兽医协会的统计,超过 70% 的兽医工作在私人诊所,主要诊疗小动物。小动物医生工作对象通常为狗、猫、鸟类、爬行动物、兔、雪貂和其他作为宠物的动物。近 1/4 的兽医工作在混合诊所,在诊治小动物的同时,还为猪、山羊、牛、绵羊、野生动物提供服务。也有少数的兽医在私人诊所完全诊治大动物入牛、马及其他食用动物。这些兽医开车到农牧场给畜群或个体提供兽医服务。多数工作是预防性的保持畜群的健康水平,检测动物并进行免疫,对农场主提供动物生产、饲养、和圈舍等方面的咨询。还进行创伤处理、整复骨折、外科手术、剖腹产等工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兽医从事动物园,水族馆,或实验室动物的健康服务。在需要时,所有类型的兽医均可以对动物实施安乐死。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博士生的职业规划
hnhuizi 2009-3-6 13:09
博士,就业, 迷茫, 关键是没给自己定位好, 快奔30 的女人, 该怎么给自己定位? 高校,低薪,稳定; 企业,高薪,压力大; 博士生活,苦闷;与社会接触少,思维,性格固执; 30岁的女人, 更应该去高校; 同时社会国家培养博士也是为了基础教育,为了培养有科研能力的人; 坚固本学科基础知识; 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授课能力;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4079 (写给准备读博士的) http://www.sciencenet.cn/m/Print.aspx?id=46416 (博士生招生规模与博士生定位) http://sciencenet.cn/htmlnews/2008513870984206501.html (中国博士培养规模势不可挡)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503 (博士求职不再高枕无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2491 ( 不想当教授,读博士干什么?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213174841796196669.html (可塑性变弱 中科大博士生遭遇就业难发帖 诉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684 (博士生的就业春天并不遥远 )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6529 (: 学位越高越贬值?美国博士毕业生2006年薪水调查 ) 因此,博士生就业不能的以工资水平的高低来选择,现在面临的一个事实就是,博士毕业可能不如硕士毕业拿的钱多!
个人分类: 求职|8183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转)
zylaser 2009-2-9 10:22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 一、为了心态平和,我们不随别人喊口号,不给自己戴高帽。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   在这世界上,有些话就是正确,正确得你一方面做不到,恨得牙痒痒,另一方面又找不到一点毛病,找不到一点理论上的缺陷,圆不溜秋,看来看去找不到缺口,这句名言就是其中一例。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个双向的过程,那么就不要让老师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扛,中国的师生比例,教育程度先天地决定了教育必然有一定的粗放性。美国人精耕细作都免不了校园枪击案,何况我们?我想,这世界上可能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教不好的学生可能有人能教好。或者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能做到被教育的学生比他的昨天好,大众化的结果评价式的好我们很多的时候做不到,否则怎么会有朽木不可雕也的古训。有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假期里孩子拼命打游戏,他管不了,让我管教一下,替她打一顿,我没那么傻,我只是给那个学生打电话告诉他,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他的妈妈,他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违背了孝道。我们尽力而为,练好我们的内功,但我们没有某些大师的万能功法。   2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电视剧《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一个女教师好好干将来提拔你做售货员。现在看起来觉得滑稽,但却映射出了当时的现实。只是从道德层面上提一些口号,类似颁发贞节牌坊的形式,不仅伤害了教师,更重要的是伤害了教育。让我们依然嗅到了君主时代的味道,感觉到了等级思维。对教师的一味拔高,用超道德来要求,把老师送上了神坛,而神坛和祭坛一般是同义词。   3. 享受收获和快乐,也享受辛劳和无奈。   选择教师作为职业,我们就选择了它的职业规范,法律是我们的底线,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恐怕做不来,因为灵魂不是高楼大厦,我们没办法设计,我们最多在灵魂的自我构建中适时的提些建议,唤醒未眠的良知,对那些良知已尽的人我们同样回天乏术。但是,我们的言行的确要慎重,改变一个学生很难,伤害一个学生却很容易,我们在有意无意间创造永恒,伤害也是如此。 我们不是园丁,因为学生不是任我们掐尖打杈的花木;我们不是春蚕,当然也不想作茧自缚;我们不是蜡烛,燃烧还不够吗?还要流泪。我听到过的最好的比喻教师是蓄电池,假期里接受了霍益萍(全国中学校长培训班的总课题负责人)老师的培训,霍老师也对教师做了个比喻,她说硬要给老师做个比喻,我想老师更应该像蓄电池,要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输出,如果不充电很快就会报废,如果不输出也会很快老化   只要是比喻就有局限性,我们是教师,社会对我们的人格要求高一些是很正常的事。加入这个群体我们至少需要过三关递简历、面试、试讲,真正成为一名比较合格的教师还有许多功夫要练,就物理教师来说,至少有逻辑思维及其表达的能力、操作与设计实验的能力、数理运算及解题能力、学法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与自我更新能力。世俗点说:吃这碗饭,不容易呀!。我们毕业的时候叫分配工作,教学干不好的可以少教课,进实验室,或者不教物理课,我的一个同学就改教体育了,还有教不了课的当了乡镇干部,据说他们中间有人成了主管教育的副乡长、副县长,类似这样的滑稽事儿,今天很难发生了,现在的学校录用毕业生都很看重你的工作能力,在一所学校能否站得住,主要看你能否被学生认可,我不否认有极少数人靠社会关系维持。美菱集团的老总对他的外甥说你有本事我用你,你没本事我宁愿养活你,这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打铁还要自身硬,下面就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开始。 二、练好基本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官话是这样说的   具有一定的普通文化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 ?   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 ?   具有敬业乐群的精神 ?   具有为学生、学校和社会服务的责任心 ?   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 ?   具有相应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未来和全球的意识   传道、授业、解惑是三个层次道是为人为学之道,业是谋生谋幸福之业,具体小事之不解为惑。   1.师德是第一基本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前几天一个我只在高一带过半年的学生,准备去南大读书了,走前他送我一本他自己的随笔集,集子里说他写我就像他在写自己。我读到了很多已经被我遗忘了的故事,我把他记录的关于我的故事归纳一下,是什么使他记住了一个没有和他共同奋斗高三的老师。    (1) 真诚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他讲了我向学生认错,承认自己哪些方面不行),    (2) 对专业要求精(讲了上课的花絮,对他作业的点评),    (3)对学生错误宽容(讲了他忘带书钱的故事),    (4)对学生生活的关爱(讲了吃饭的故事)。    (5) 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讲了修正教改项目,提供选班建议)   我们的对象是人,人文关怀应该是我们的自觉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三思而后施于人。   2 知识基本功读书      沈克奇先生说:学生是把物理老师当成万能通的。    (1) 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理科;(2) 物理技术的应用工科;(3) 物理文化的传播文科 (4.)幽默笑话的穿插儿科   物理学的任何知识, 不论是现象、事实、概念、物理量、定律、理论等, 都必然涉及实验基础、逻辑体系、数学表述、思想方法、应用价值五个基本因素, 即使是描述一个简单物理事实, 都涉及实验测试手段、物理观点、方法、数据、曲线, 以及实际应用等, 这里实验事实是基础, 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是主干, 而数学起着表述形式与推理工具的作用. 事实上, 始源于伽利略, 奠基于牛顿的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 正是由于找到了实验、逻辑思维和数学的正确结合途径, 才得以发展成为今天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伟大生产力,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可见, 要使物理学的知识结构能够包含上述这样丰富、广阔的内容, 特别要反映出物理学知识上述特点和本质特征, 反映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之间的具体相互关系, 单纯的理论知识结论或理论知识逻辑结构模式是难以胜任的 , 对于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总体上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要求对现代物理知识的观点、思想、方法要明, 普通物理知识( 含实验技能) 要精, 中学物理知识( 含实验技能) 要熟. 对于具体基础知识来说, 要求明确该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 它的发生、发展过程( 含所采用的观点、思想、方法) , 理解该知识内涵和外延( 含数学表述) , 明确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普通物理知识,开路有磁通量吗?洛仑兹力到底做不做功?变压器和变速车有什么关系?近代物理实验有几种经典的速度选择器?月亮为什么总是这一面朝向地球?地球年平均降雨量大约多少?一片孤城万仞山,飞流直下三千尺,高下能否出平湖?细雨为什么如丝?守株能否待兔?在劫难逃,劫是什么?有人说:长城是在月球上用肉眼能看见的唯一的人类建筑,你相信吗?僵尸扛麻袋会感觉累吗?   自然哲学知识,什么是对称性?什么是科学之美?老子的道德经和近代物理有关系吗?李约瑟难题是真问题吗?民族自豪和祖先伟大有什么联系?伽利略为什么和亚里士多德过不去?苹果掉在我头上会如何?   应用数学知识,一支铅笔的摆放方式和试题的数学难度,圆筒里放球方式和数学难度,不定解方程的判断。   物理和生活,眼镜需要增透膜吗?微波炉能空载吗?煮饺子是开锅煮馅吗?为什么每个人眼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彩虹?高清晰电视和普通电视有什么不同?   物理应考知识,过去考过什么?依据什么?   实用心理学 知识,   新型师生关系不是桶和杯的关系,是流淌的江河与小溪的关系   江河湖海和孱孱小溪特点: ①平等、民主、和谐   ②互注式、互动式、多向开放式   ③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新知不断更新   ④重在流动的过程,即教与学的过程中知识与情感的动态交流   思想来源:主体教育思想,还教的主体以教师,还学的主体以学生。   传统的桶杯式师生关系弊端: ①不平等   ②教学方式为注入单向封闭式   ③无源之水,死水一潭,知识没有更新   ④只是容量不同,并无本质区别   思想来源:传统的容器观教育思想。   总之,要改变现状,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要勇于实践,勇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否定,只有这样教学上水平才会实质性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   3 实验基本功模仿与创新   创造冲突使认识深刻。绪论中有瓦碎蛋全的实验,我把他做成砖碎头全。自感实验中断电闪亮,我先把他做成通电闪亮,断电不闪亮。向心力的课去跑弯道,机械波的课去操场模拟,学生们用拔河的大缆绳甩出了四个波节的驻波。力的分解教学时用一根线提不断还是用两根线提断了.   不代劳充分发动学生自带、自制,各种饮料瓶、罐头盒   4 语言基本功逻辑与色彩   逻辑性善于使用物理术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描述语言要准确无误。 Hi ,都听着了啊,俺家今儿个丢了一只鸡,夜里个又丢了一只鸡,谁拿了俺家那个小铁铲了?学会归纳与分类,把课本语言不分逗号句号的列出了 1.2.3.4. ,很整齐连贯的被撕散了,分类必须有分类的标准,而且要尽量避免交叉,不能避免也要侧重点明显。乌鸡黑蛋非洲,黑夜黑眼睛。鸟儿驮着夕阳归去,不小心把他抖在湖里。   感染力清晰,宏亮、语速适当、足够的停顿、生动幽默,语言的磁性是先天的,语言的真诚是可训练的。教师讲课力求讲普通话(猩猩的运动)、无方言土语(真不着掉),讲课时要巧设悬念,联系实际、注意应用,启发得当、给学生留有思维余地,有话好好说不要学菊萍。(在精英中学听试讲)   文采善于对比、类比和比喻,注意情感效应。偶尔用上生动、幽默、形象化的语言,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物理教师同时还应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把积累的教学经验,整理形成材料,以文字表达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与夸奖的滥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大力水手跳势井,吃牛奶还是吃菠菜光电效应。   如何设问和提问。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 好不好怎么说呢?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没有思维的深入,想当年听评述津津有味,没有问答那也是一种交流。一次公开课上 师:这个大,是不是? 生:是。 师:那这个就小了,是不是? 生:是。 师:所以这个就是不大不小了,是不是? 生:是。 师(一回头,停了一下):是不是? 生:是。   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从比值定义法到科学之美是阳春白雪,学生瞪着眼看我,我问我说错了吗有学生问老师,阳春白(学)雪是什么学?是物理的分支吗?。师说:整流二极管长的就像小绿豆。生说:老师我见过二极管,没见过小绿豆。不同的听课对象有不同的知识前馈,要找到和学生交流的语言接口,才能顺畅交流。   寻找妙点内字藏大,外字藏小,内大测大偏大,外小测小偏小, er 小无猜, e 相情愿。吃点酒,要要点儿,要留点吃。   5 学法教法基本功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 -- 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年第 7 期)在倾听中,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中,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在倾听中,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些什么。在倾听中,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了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   怎样设计课堂结构   怎样总结, 怎样考试,    6 、板书板图的基本功   规划版面,一次到位,一目了然,少抄课本。好的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每节课的板书计划,教师在备课时都要予先设计好,板书简洁有序,布局合理,板书内容尽量不擦,一目了然,字体清楚规范、成行、大小适当,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重点内容可用彩笔突出。特别是物理符号(常用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书写要规范,读音要准确。物理教师还应具有画笔画的能力,板画准确、逼真,能突现物理过程。    7. 解题命题的基本功 三、个性和教师类型   1 、天马行空的搞表演   语言表达能力强,联想丰富,善于抓住教材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产生广泛联想。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活跃。这种教师具有表演天才,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每堂课听了反映都说很好。容易在评优课中获奖。然而,他们教的学生参加考试,往往效果不佳。原因在于这类教师为了使课堂显得活跃,只注重了概念内涵的探究,忽略了概念指导下的题型训练;只注重了定理的发现过程和证题思路的分析,忽略了定理指导下的题型归类训练;一句话,他们只注重了课堂形式上的表演,忽略了知识点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教师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一堂课的时间是一个定值,如果在讲述概念,讲述定理和公式的推导时,用较多的时间去讲述概念的起源,去分析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那么,运用概念,运用定理,运用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就少了,很多知识点没有得到训练和落实。因此,学生一上考场,总感觉这也是新问题,那也是新面孔,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呢?   这种表演型教师的成功范例往往不是物理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因为他们善于表演,能够在说课、赛课活动中获奖,但是,如果你教的学生一考就栽,效果不佳,既使学生喜欢听你的课,学校也不会对你作出好的评价。上课不是自我陶醉。   2 、中规中矩的搞应试   这类教师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点的落实,注重题型的训练,注重公式定理的运用。他们上课的特色是:概念表述清楚为止,概念的起源一带而过。定理的发现过程很少探究,公式的推导思路很少分析,只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述,一般不作题外发挥。他们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应用上。在他们心目中一堂课的核心不是概念的多角度理解,不是定理公式的全方位探索,而是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哪几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与概念、定理、公式有关的哪几类题型。他们从来不会在概念的起源,公式定理的发现与探索方面兜圈子,花时间,他们的概念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基本会用;公式定理的教学目标是能记住,会运用。他们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概念、规律的应用方面。借用林彪元帅的话那就是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因此,他们的教学把知识的应用作为主要目标,把各种题型的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主要手段,把知识点的落实作为教学的重点。他们向学生传授知识不绕圈子,直截了当,单刀直入,因此,他们的课堂教学时时处处都体现在知识点的落实,体现在方法的介绍和运用,体现在典型题型的反复训练。学生感觉到堂堂课有收获,愿意跟着老师的感觉走。因此,这类教师的教学效果一般都很好。这类教师在学校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很受学校领导的赏识。他们一直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中坚力量。   由于应试型教师他们专注于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整天思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产生最佳效果。因此,他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表演艺术很少考虑,对如何去撰写教研论文,设计科研课题很少思考。所以,这类应试型教师在赛课活动中,一般是放弃或被淘汰,失去了获奖的机会。在教育专家们眼里,会教书,能教出好成绩,只能算作一个好的教书匠,不能算作一名优秀教师。在评定高级别的职称时,专家们规定,必须要有赛课获奖,必须要有学术论文,必须要有科研成果。在这种规定之下,应试型教师就被入另册了,因为专家们不欢迎这种类型的教师。   需要提醒的是随着考试的改革,应试型教师的应试型教学效果要打折扣,今年高考的数学题就提出了这样的警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职业生涯规划
cutefay 2008-10-12 20:43
最近有很多朋友给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提建议,有教授、HR总监、职业培训师、公司的部门经理,还有其他一些阅历很深的朋友,并且这些人的行业背景不一样。他们给我的建议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想,对于朋友们给的建议,应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要理性地判断。 一、对于这些职业生涯的建议相似的地方,如果是自己以前也一直是这样想的话,那就是对自己想法的肯定,自己会增强自信心;而如果这样相似的建议是自己以前没想过或者自己不想这样的话,那么就要好好问问自己,自己之前的想法是正确的吗?这些阅历深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给自己同一个建议,那这个建议肯定有道理的,是自己应该考虑的。 二、对于这些职业的建议各自不相同的地方,自己也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那个建议适合自己。可能这个不是自己一时能够想清楚的,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感悟。 三、职业规划得再好也是规划,人生道路具体会怎么走一是看自己的努力,二是看机遇,职业规划可以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地调整,这样就会逐渐明朗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2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Intel中国区第一任总经理陈朝益先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cutefay 2008-9-27 09:37
去年听过 Intel 中国区第一任总经理 陈朝益 先生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对我最有启发的一些话有: 1 、 这是我的选择,我负责。 当自己做出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都要这样对自己说,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要后悔,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在面临着金钱、家庭、职业、权力、健康的选择的时候,要先考虑好哪个对自己更重要,然后做出决定,做出决定之后就不要后悔了。例如,选择一份长期在外地的高收入工作还是选择一份离家很近的收入低一些的工作?这个正是我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要做一个选择:有一份工作,收入不错,但是却常年出差在外,去还是不去? 2 、要坚持写日记,经常做总结和规划,随身带着本子,有想法就立刻写下来。这个我自己一直在坚持在做的,只要有想法,就会写日记,从高中一直写到现在,把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一些规划写出来,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做记录,我觉得是很有用的。 3 、爱自己但是不要溺爱自己。要爱自己,注意自己的健康等等,但是不能溺爱自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我经常太溺爱自己了,经常一懒或者一有点不舒服就很多事情想退后再做,自己的毅力不强,这一点一定要改正。 4 、要经常和朋友联系。这一点我做的不是很好,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好多都好久不联系了,慢慢就会疏远的,还是应该经常联系。 另外,我被 陈朝益 先生那种平易近人的性格所感动,讲座上他非常和蔼,他最后还把他中国的手机号和邮箱都留给在场的同学们。第二天,他还特意打电话过来感谢我们组织者。一位这样牛的人物能够做到这个样子,真叫我们感动!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70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