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手抄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那些年,我们偷看过的手抄本
热度 9 zhengyongjun 2016-10-21 18:4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几个手抄本小说风靡全国。 八十年代初,我正在老家乡下的中学里读书。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差得很,考出来个大学生,相当于买彩票中百万大奖,所以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在混毕业证。那年快过元旦的时候,班里一名叫阿木的同学,忽然着魔一般开始抄书练书法。阿木抄书练书法的事,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在班里讲了讲,然后作为先进典型报给校长。在一次周末例会上,校长手拿阿木那本厚厚的摘抄本,强调说:“像阿木同学这样,抄点东西,练练字也很好嘛。”校长根本不知道,他手里拿着的是文革十年间传遍全国的手抄本侦探小说《一双绣花鞋》。半年后,受到校长表扬的阿木,抄书练书法上了瘾,开始偷偷抄写另一部闻名全国的手抄本小说《少女之心》。 其实手抄本《少女之心》在学校已经流传很久了。当那本被翻得破烂不堪的《少女之心》传到阿木手里的时候,他读后体验到与《一双绣花鞋》不同的生理感受。他像饥饿的人一下子抓到雪白的白馒头,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连下课铃响也浑然不觉。 几个早已经读过此书的男同学走到他跟前,嬉皮笑脸地说:“阿木,下课了,咱到外边溜达溜达吧。”说着就要拉他站起来。阿木的屁股与板凳之间,像物理老师演示的磁铁异极吸引实验一样,被神秘的力量牢牢地粘住,不能站立起来。几个男同学嬉笑着强行把他拉了起来。阿木虾米一般哈着腰,裤裆里的那个家伙,把裤子前裆顶得鼓鼓地,像掖了把具有杀伤力的手枪。绰号叫“老皮”的男同学伸出手,摸了摸阿木的裆部,一脸怀笑说:“阿木,你小子咋把学校伙房里的擀面杖给偷来了呢?” 阿木私下曾向班里的许多同学夸赞,说《少女之心》是一部伟大的旷世奇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像着了魔一样,对那本破烂不堪的《少女之心》母本进行抢救性复制。他怀着一种复杂的神圣情感,废寝忘食地誊录这本著名手抄本小说。他固执地认为,当他的精美手抄本《少女之心》在班里流传开来的时候,他暗恋的女生阿娇也一定会读到。他坚信,这本凝结着自己心血的爱情启蒙读物,一定能打动阿娇同学的芳心。 前几年,有次回老家同学聚会,酒桌上又遇见了老同学阿木。阿木现在县文化局工作,已经成为老家那个地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每平尺炒到一千多。席间回忆起中学时期的一些趣事,都说阿木得益于手抄本小说《少女之心》。阿木手抄《少女之心》,不仅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而且用这本爱情启蒙读物把校花阿娇搞到了手,成了他老婆。
个人分类: 故乡纪事|14618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動畫] [凯尔经的秘密(2009)][720p][爱尔兰][主演:布莱丹·格里
lcj2212916 2016-10-8 22:38
《凯尔经的秘密》是由Les Armateurs、Vivi Film、Cartoon Saloon等公司推出的动画片,由 汤姆·摩尔 , 诺拉·托梅 执导, 布莱丹·格里森 、米奇·拉里、 伊万·麦克奎尔 等参与配音。该片于2009年1月30日在法国上映 。 《凯尔经的秘密》取材于爱尔兰基督教插图手抄本《 凯尔经 》,讲述了一位怀揣理想的少年克服重重困难绘制经书的故事。 所谓命运,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十二岁的布莱丹 ( 伊万·麦克奎尔 配音) 显然并没有意识到,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一条充满着无尽的冒险、奇遇与危险的荆棘之路,迫使他不得不和北欧海盗以及一个用心险恶的暴君做殊死的搏斗,因为他肩负的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必须要寻找到一块水晶石,然后完成一本极具传奇色彩的书——《凯尔经》。 布莱丹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男孩,他与叔叔艾博特·塞拉奇 ( 布莱丹·格里森 配音) 还有其他修道士,不断地加强着修道院围墙的坚固程度,以保护他们在北欧海盗的侵袭下能够安然无恙。但是,随着修士艾丹 (米奇·拉里配音) 的到来,为布莱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带领着他走上了与众不同的生命之旅。艾丹是一位非常具有开创思维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在他的启蒙下,布莱丹进入了一个精神层面的艺术世界当中,不仅挖掘出了自己潜在的能力,还将它们转化成了非凡的才华。 为了能够完成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的《凯尔经》,布莱丹不得不克服隐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展开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秘密的诉求,走出修道院象征着安全的围墙,进入周边拥有魔力的森林——据说那里隐藏着最危险的神奇生物。在这里,布莱丹见到了仙女阿斯琳 (克琳森·穆尼配音) ,一个能够化身为白狼的神秘女孩,她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和帮手。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凯尔经的秘密”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50644.html
1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手抄本
热度 22 mdzhao 2013-5-31 22:55
电脑时代的小孩大概难以想象手抄本这样的东西。明天儿童节,给孩子们讲讲那过去的事情? 手抄本大多属于违禁品,要偷偷地看,但就是这么偷偷地看才有味道啊!俺第一本手抄本是班里最调皮的一个同学悄悄借给我看的。那绝对是个不爱看书学习的主,坐我前排,经常上课影响我听课滴,某天竟安静地专注地看着什么。俺悄悄伸头过去一看,是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手抄本。哇,好东西!俺让他借我看一眼,他却说只有一节课的时间,下课就要还给人家。俺不断在后面用手指捅他的背,弄得他最后讨饶,让俺别影响他,等他看完如果还有时间便让我看。我便不住抱怨他,谁让你读书不好,看这么点东西花那么多时间,要我早看完了!最后在下课前3分钟他终于看完,把那破破烂烂的本子给了我,我一看,是“恐怖的脚步声”!当年非常流行的一个故事,偶听过好几个版本,却没有看过。现在还能记得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头:某天,一年轻人到一个陌生的小镇,在那里租了一间屋子,别人告诉他,那房子闹鬼,他却不信邪,还是住到了那屋子里。睡觉 的时候看到桌上放着一本书,便拿过来看,那上面写着:“深更半夜月黑风高的时候,一个年轻人住在一间阴森黑暗的屋子里,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清晰的脚步声:咯噔!咯噔!”刚看到此,便听到门外传来了恐怖的脚步声: 咯噔! 咯噔! 咯噔! 后来俺也一直在想后面的情节,不可思议的是,竟怎么也想不起后面故事是如何讲下去滴!而这本手抄本也没等偶看完,下课了,同学一定要把那本子拿走还人家,说否则以后便借不到这些手抄本了! 俺看过的完整的第一本手抄本是“基督山伯爵”,好像当时叫“基督山恩仇记”,不是后来小说那么多的,应该是一个电影剧本之类的,但主要情节与后来看的小说大致没什么差别。 后来看的手抄本就多了,都是那些捣蛋的同学借给偶滴,由此俺便与他们成了哥们,经常把作业给他们抄,记得有一本“第八个(或第十八个)是石膏像”?有点色情内容,看得心惊肉跳滴。。。 对了,小宝宝讲的“少女之心”,是当初最著名的手抄本了,却好长时间里只闻其名未见真身。记得老师都告诫我们说:这本书千万不能看,女孩看了都变拉三(上海话,女流氓的意思),男孩看了都变流氓。不过越这么说越好奇,偶还真不相信什么手抄本会有如此魔力!终于某天也把那书弄来看了,大概是以前被讲得太夸大了,看后发现:不过如此耳!俺也没变拉三啊,哈哈~
个人分类: 小说乱弹|6829 次阅读|47 个评论
关于《第二次握手》
热度 5 heitiedan2012 2013-1-11 15:46
有媒体说,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要出版所谓终极版。这个终极版是什么意思,没有看明白。是指最后一版,还是指最完美的一版?搞不太懂。不过,这让我想起当年在文革中的各种手抄本的小说来。 《第二次握手》即为当时最为广泛流传的一部手抄本小说。其实,在见到此书前,我不知道手抄本中有这样一本书,当时听到最多的是《曼娜回忆录》和《少女的心》。我似乎见过这两部中的一本,但是没有时间详细阅读,只是大致翻看了一下。主要是性描写很多,不知算不算是毛片的文字版。毛片大部分没有什么情节,就是一张床,二人在一动也不动的镜头前来回折腾。这样的东西,可能初看起来,觉得新鲜,毕竟以前没看过,看过几次后就发现乏味得要命,甚至会让人昏昏欲睡。 但是《第二次握手》完全不同。它描述两个科学家在青年时代开始的非常纯真的爱情故事。虽然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多灾多难的中国,让人总有点世外桃源之感,但是毕竟其中的描写是非常美好的。两个大学生,男方是齐鲁大学的苏冠兰,女方是金陵女子大学的丁洁琼。他们一次在火车上相遇。主要是因为几个流氓看到美丽的丁洁琼,便欲施不轨。幸好碰到见义勇为的苏冠兰,他也会一些武功,救出了丁洁琼。二人由此相爱。但因丁在南京下车,苏在济南下车,便彼此分手。在小说里,这大约是发生在1929年的事。二人分手后,再没有见面,只是书信往来,等再次见面,就已经是1959年了。三十年过去了。所谓第二次握手,即为1929年为第一次,这1959年两人才第二次握上手。 书中的爱情描写自不待说,主要是书中很多人物,用的都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的真名实姓,这一点尤为有吸引力。如在火车上,除了苏与丁之外,还有两位著名的中国科学家吴阶平和竺可桢。一个医学家,一个气象学家。他们目睹了苏冠兰打败流氓,救出丁洁琼的全过程。在全书里还有很多知名的中国科学家先后露面。也许在故事的主要情节里,他们都是龙套,可是他们的名字的确给这本书带来不少奇光异彩。 书里提到两人的书信来往几乎没有用中文写的,不是法文就是德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我当时并不清楚。现在想来,可能当时他们怕这种倾吐情愫的书信被他人看见,会有不好的影响,二来,两人也可能通过用外语写信来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反正在我记忆里,他们的情书没有中文写的,也没有英文写的,估计当时在大学里懂英文的人也不少,所以还是用德文或者法文保险一点吧。 丁洁琼滞留海外近三十年,还改了名字,叫吴梦鸿,让人感觉作者好像要把吴梦雄的事迹搬在她的身上,因为书里提到吴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衡的实验做了验证的事情。这恰恰是吴梦雄做过的事。 丁去美国后,由于内战爆发,丁与苏失去了联系,美国的麦卡锡主义也让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的通信完全断绝了。苏后来与一个叫叶玉涵的女子结了婚,叶也是一位科学家,大约是搞药物研究,而苏则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丁经过反复曲折,终于回到了祖国,但她得知苏已结婚,心灰意冷,决意离开北京,到昆明的宇宙射线研究所工作。苏极力挽留,也未能成功。 在这个时候,周总理出面了。他给丁做了很多工作,最终说服丁留在了北京。这本书就是以这样的情节结束了。 这本书被江青等人视为大毒草,作者因此也受了很大的迫害。我想主要是书里提到了一大批中国的老科学家。以及周总理对科学家的关心和爱护。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这本书才不能为江青所容忍。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在手抄本时代,这本书原名叫《归来》,在传抄的过程中,有人把它改名为《第二次握手》。改书名的人还真有水平,《归来》的名字略显平淡,而《第二次握手》就让人浮想联翩,更有诗意了。只是我看到正式出版的书之后,兴味顿时丧失得一干二净。主要是因为原来手抄本里提到老科学家的时候,用的都是真名实姓,而正式出版的书里,全都改成化名。所以原来这些科学家都是干什么的,是哪个领域,哪个专业的,在正式出版的书里,就完全不为人所知了。就让我觉得这本书虚假了不少。自然兴趣也就没有了。也许,这是出版社对作者提出的要求,作者本意没准并不想这样改动。但是如果不做这样的改动,出版社就不可能出。而且,如果这本书一开始就不用真名实姓,还不会让我有这样的感觉,但我相信,如果是那样,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可能也就很有限了。
564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蜀韵书香书博会,遥想当年手抄本(图&文)
热度 1 tangchangjie 2010-4-25 21:24
蜀韵书香书博会,遥想当年手抄本-- 书博会有感(图文) (唐常杰) 周日,阴。上午10点,爱书的朋友打来电话,说第二十届全国图书博览会正在成都举办,早早处理完办国际会议的邮件,急急赶到书博会。(这里 先发一张组合照片) 未到书会,先见书韵,广场上停着许多从外地,如阿坝 、凉山州来的贴着“书博会专车”横幅的大巴,广场上,“蜀韵书香,悦读天下”的大牌为川人爱书做了一个恰当的注脚; 场内人潮涌动,新书目不暇接。如今,爱书的年轻人不愁找不到书,发愁的是如何从书海中筛选适读书籍。羡慕年轻人读书的好日子,羡慕得有点嫉妒。思书丰之甜,禁不住要忆书渴之苦。 遥想当年,在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的日子里,年轻人渴书。那时候,为了跟踪国外科技文化、政治经济,国家引进了一些好书。分级别阅读,17级以上干部能看到一些新引进的 书,13级以的干部能看到更多的书。 有一次,一位同学从有关方面借到了“第三帝国的兴亡”,讲希特勒集团的兴亡史,几大本,只有星期六一个晚上的时间;没办法,找了几位同学,两人看一本,一人 上半夜,一人下半夜,略做速记,熬到天明,看完、还书、睡觉。 以后的几个星期天,同学们亢奋地轮流讲故事。那时二十多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记忆力较好,大情节不会漏;有位同学,好像是出自评书世家,一个晚上看的,可绘声绘色讲一两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法西斯,居然还能 把某些著名句段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后来流行手抄本。由于是无政府状态的,在技术上退到了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以前,质量良莠不齐,内容鱼龙混杂。见过一些中学生和知青的手抄本,稍嫌潦草,字迹有点张牙舞爪;而大学生的手抄本也许高明一些,选题也高雅一些,例如,有手抄的基督山伯爵,手抄的福尔 摩斯探案,手抄的战争与和平(梗概),等等。 笔者手抄过“第二次握手”,用复写纸写五份, 三天时间,写得那个手腕子痛;因字迹较流畅规范,被评为“像大学生抄的”。 复写5份,最下面一份比较淡。装订时,为使每份的浓淡分布平均,想了一个算法:用幼儿园的“排排坐,吃果果”方式(计算机科学中称为round rabin),,第二页从第二份 开始散发, 第三页从第三份开始散发,用数学语言描述,即 第m页的第n份copy,作为第((m+n) mod 5) 本的第 m 页。 (第5本 即第0本) 后来,有关方面曾追查“第二次握手”手抄本,捏了一把汗,没有被举报;民心如此,四人帮怎能不垮?那完全是一本写青年学子出国学习,回国报效祖国,强我国防的书,故事中也许能看到某些前辈科学家的影子,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查禁。 今天的年轻人或许会认为这些故事太过匪夷所思, 这也是为什么那一辈人羡慕年轻人的书运的原因之一。 诗歌散文旅游系列 其他博文 唱给天堂母亲的一首歌 那些异乡赏月的情怀 (诗、歌、文、图) 震撼与感动,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满----国庆看阅兵 看蜀韵、闻书香、遥想当年手抄本-- 书博会有感(图文 ) 春运时节在飞机上的遐思 (现实与科幻) 久违了的巴蜀夜雨、灌区黄花和水利设施 (现实与科幻 ) 农家乐里看博客-国庆大假见闻 ) 香港WISE2010照片 忙碌的十一月--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几张照片) 绿色照片(摄于南昌及庐山) 火热春运今又是,换了空间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清明看花 兰花草、年轻朋友来相会与毕业生晚会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观察感悟|95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