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录取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就外调指标事件给江苏省教育厅的建议
热度 20 bioxncai 2016-5-15 12:10
这次外调事件弄成这么大的动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处理不好,造成的影响将会很深远。教育公平问题很复杂,这次事件再次提供了例证。从大道理上讲支援中西部没有错,但有没有考虑过步子跨得太大会发生什么?作为江苏省的领导机构同时也应该兼顾江苏学生的利益,不能无节制地将家里的东西都送给别人。 江苏省作为一个教育大省,百强高校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而北京的一本录取率达到25%左右,江苏只有百分之9点几,全国排名第21,明显不匹配,上海、天津都在21%以上,江苏的比例起码应该在20%左右才能比较合适。今后几年,江苏省的奋斗目标应该能让本一的录取率逐步达到20%左右。 就今年来讲,江苏省的本一录取率可以参照这次外调事件的难兄难弟湖北,他们去年将本一录取率从10%提高到14%,今年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否则怎么向湖北的家长交代?江苏省将今年的本一录取率从9.6%提高到14%左右,一定要争取一下的。 关于调出指标,步子大了已经出了问题了,3.8万肯定不能让人接受,必须减下来,减多少?可以参考跟江苏差不多的上海,他们这次表现还可以,调出了5000个指标,江苏也调出5000个指标可以吧?北京一毛不拔,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之下,起码也应该拿出5000个指标吧?你北京自己看着办吧!江苏就拿出这么多了,已经够意思了。以后再根据情况,逐年适当增加援助中西部的指标。 总结一下:1.江苏省将今年的本一录取率从9.6%提高到14%左右,以后逐步达到20%左右;2.今年外调指标调整为5000名,而不是3.8万名,以后逐年适当增加支援中西部的计划。 参考阅读: 江苏考生难上本一以上院校引发不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89923-977230.html
7527 次阅读|39 个评论
江苏考生难上本一以上院校引发不安
热度 58 bioxncai 2016-5-14 23:38
江苏省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说成名列全国前茅,最近的一个大学排行榜也显示,江苏省进入百强的高校名列全国第二。本人也听过江苏省教育厅的领导做的报告,领导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江苏省是教育大省,听了以后,那是心潮澎湃。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是颠覆性的,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江苏省的考生很难考上一本以上院校,近三年的一本录取率分别为9%,9.38%,9.6%,在全国排名第21,与 百强高校名列全国第二反差太大了!而北京一本录取率一直稳在25%左右,其后为天津、上海,分别为24.05%和21.52%,即使是宁夏、青海这些地方也都能达到17%以上。江苏省计划生育搞得好,作为独生子女大省,近年来考生人数下降,家长们眼巴巴地等着一本以上(包括211、985高校)录取率能够上来,享受一下人口红利吧,现在招聘动不动就要求211、985,最起码一本啊,江苏学生大量拥挤在二本、三本、大专的层次上,找工作吃亏,所以家长们心情可以理解。今年偏偏要调出3.8万招生计划,调出数名列全国第二,一盆凉水泼下来了,这个动作太大了,家长、考生不可能无动于衷。有人查了今年各省的调出调入计划,没有发现北京老大哥的身影,本一25%的升学率(这里很多985、211牛校,含金量相当高)的北京不去支援中西部地区,却要小兄弟们去支援,北京真牛啊! 下面看看那个调出调入计划表,眼力好的看看能不能找到北京? 江苏、湖北教育部门昨天深夜出来说,录取比例没有下降,请问本一录取率增加了多少?为什么江苏省号称教育大省却享受不到优质资源,而北京、天津、上海能享受到呢? 啥叫教育公平?我糊涂了。 另一个调出大省湖北,他们调出4万个指标,全国第一,家长们直接提出:湖北985,211指标不能少。 参考阅读: 就外调指标事件给江苏省教育厅的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89923do=blogquickforward=1id=977317
20028 次阅读|198 个评论
[转载]机器学习期刊会议比较
hailuo0112 2012-8-3 21:03
computer vision(cv) 存在ICCV/CVPR/ECCV三个顶级会议,它们档次差不多,都应该在一流会议行列,没有必要给个高下。 ICPR会议很一般,录取率40%。 作模式识别的和机器学习,顶级期刊是。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Machine Leraning IEEE Trans PAMI 再低一些是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 然后才是 IEEE Trans SMC(B) Pattern Recognition 这些是纯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杂志。Data Mining和Visual Learning我没有算进来。(和IEEE Trans NN同级的还有IEEE Trans TKDE,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等等。和PAMI平级的还有IJ Computer Vision等等) (1)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isual Surveillance (2)ICPR2009 http://www.icpr2008.org/ ICIP (3): 图像处理方面最著名的会议之一, 盛会型. ICPR (3): 模式识别方面最著名的会议之一, 盛会型. (3)CVPR 2009 CVPR2008,总录取率为31.7% ============================================================================ 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最大特点在于:极度重视会议,而期刊则通常只用来做re-publication。大部分期刊文章都是会议论文的扩展版,首发就在期刊上的相对较少。也正因为如此,计算机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低到惊人的程度,顶级刊物往往也只有1到2左右----被引的通常都是会议版论文,而不是很久以后才出版的期刊版。因此,要讨论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首先必须强调的一点是totally forget about IF。 另外一点要强调的事,计算机科学的绝大多数期刊和大部分的“好”会议都规模非常有限。很多好的期刊一期只登十来篇甚至三四篇论文,有的还是季刊或双月刊。很多好的会议每年只录用三四十篇甚至二十篇左右的论文。所以,当你发现计算机的每个领域都有好几种顶级刊物和好几个顶级会议,不必惊讶。 整个计算机科学中最好的期刊为Journal of the ACM(JACM)。此刊物为ACM的官方学刊,受到最广泛的尊敬。但由于该刊宣称它只刊登那些对计算机科学有长远影响的论文,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论歧视(theory bias)。事实上确实如此:尽管JACM征稿范围包括了计算机的绝大部分领域,然而其刊登的论文大部分都是算法、复杂度、图论、组合数学等纯粹理论的东西,其它领域的论文要想进入则难如登天。 ------------------------------------------------------------------------------ 7: 另外一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刊物为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CACM)。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ACM比JACM要像Nature/Science很多。JACM上登的全是长篇大论,满纸的定义、定理和证明,别说一般读者没法看,就连很相近的领域的专家都未必能看懂。而CACM则是magazine,既登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综述,也登各种科普性质的文章和新闻。即便是论文,CACM也要求文章必须通俗易懂,不追求数学上的严格证明,而追求易于理解的直觉描述。在十几二十年前,CACM的文章几乎都是经典。但最近几年,由于CACM进一步通俗化,其学术质量稍有下降。 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为IEEE在计算机方面最好的刊物。但由于IEEE的特点,其更注重computer engineering而非computer science。换句话说,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s主要登载systems, architecture, hardware等领域的东西,尽管它的范围已经比大部分刊物要广泛。 就刊物的质量而言,ACM Transactions系列总体来讲都高于IEEE Transactions系列,不过也不可一概而论。大部分ACM Transactions都是本领域最好的刊物或最好的刊物之一。大部分IEEE Transactions都是本领域很好的刊物,但也有最好的或者一般的。 非ACM/IEEE的刊物中,也有好的甚至最好的。例如,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被认为是理论方面最好的期刊之一。 ------------------------------------------------------------------------------ 6: 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事实上起着比刊物论文更大的作用。大部分会议都是每年一次,偶尔也有隔年一次的。正规的会议论文需要经过2-4个甚至更多个审稿人的双向或单向匿名评审,并且所有被接收的论文会被结集正式出版。 大部分ACM的会议都是本领域顶级的或很好的会议。大部分IEEE的会议都是本领域很好的会议,但也有顶级的或者一般的。会议的档次通常可以通过论文录用率表现出来。顶级会议通常在20%左右或更低,有时能达到10%左右。我所知道的最低的录用率为7%。很好的会议通常在30%左右。达到40%以上时,会议的名声就很一般了。60%以上的会议通常很难受到尊敬。 但也有例外。大名鼎鼎的STOC(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录用率就达到30%以上,但它毫无疑问是理论方面最好的会议。造成这样的情形,主要是因为理论方面的工作者不多,而大部分人对STOC又有一种又敬又怕的心理。 下面列举网络方面的一些会议,供参考:(按reputation降序排列) 顶级会议----- SIGCOMM ******** MOBICOM ****** SIGMETRICS ***** INFOCOM ***** ICNP **** USENIX Internet **** 很好的会议---- MOBIHOC IC3N GlobeComm ICCC WCNC ... ........................................................................................................................... 看了上面关于CS的Publications,我来个狗尾续貂,写一点关于AI的Publications。 AI与CS的关系很特殊,大多数人把AI看做CS的一个子领域,但也有一些人把两者并 立起来,因为AI中还涉及到不少不属于CS的东西。例如在国外一些大学既有CS系又 有AI系。这就直接造成了AI的学术组织、刊物和会议的体系与CS其他子领域不太一 样。一般来说,ACM是CS最有影响的学术组织,CS的各子领域几乎都有对应的SIG, 象SIGGRAPH等等,而它们主办的会议往往是该领域最顶级的会议。但在AI这儿就不 一样了,虽然也有那么一个SIGART,但其影响远远小于AAAI。AAAI主办一个非常好 的会议,也叫AAAI,但却并不是AI最顶级的会议。这是不是很有意思?那么AI的最 顶级会议是谁办的呢?是IJCAI Inc.,一个从名字上看起来象公司的机构,其唯一 工作就是每逢奇数年办一次IJCAI会议。IJCAI从1969年开始,到现在中国大陆被录 用的文章总共大概也就10篇左右。之所以难度这么大,是因为AI下面包含的子领域 太多,能有10篇文章的子领域就算相当大的了。另一方面,是因为IJCAI名声大, 国外学者自己在投稿时会掂量分量,质量一般的文章根本不往那儿投。所以虽然 IJCAI的录用率一般是20%-25%,看起来并不低,但其录用难度却比很多好刊物还难。 除了IJCAI,AI里面最好的会议应该算AAAI了。由于AI本身发展很迅速,目前一些 子领域开始有点自立门户的味道,所以也有一些新的顶级会议出现,例如机器学习 的ICML、神经计算的NIPS等等,但总的来说,影响还是比IJCAI要小一些。一个很 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有IJCAI的年度,这些会议的录用难度会比没有IJCAI的年度小 得多。 在学术期刊方面,最好的应该是AI Journal和IEEE TPAMI,在杂志方面,最好的是 AI Magazine。一般认为最高刊物是AI Journal(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因为它创刊早,声誉高。但AI Journal以前完全偏重于基于符号化建模的研究,大量 文章都是非单调推理等方面的,其他的新兴领域尤其是基于实验方法学的领域想有 文章简直难于登天。但最近几年,该刊基调有点转变,计算智能等新领域的文章也 开始出现了,实验方法学也开始被接受。TPAMI的声誉也很高,但其范围更局限,几乎 完全放在模式识别及相关领域上,而且即使是模式识别,语音方面也几乎不包含。 因此更恰当地说,TPAMI是模式识别的最高刊物。如果说AI Journal相当于JACM, 那么AI Magazine就相当于CACM。 和AI方面的会议一样,一些壮大起来的子领域也有自己的顶级刊物,象机器学习的 Machine Learning,神经计算的Neural Computation,视觉的IJCV等。其他一流 但非顶级的刊物主要包括JAIR、IEEE Trans中相关的刊物等等。
个人分类: 期刊会议|8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河南考生上大学难、上好大学更难
热度 1 sums1996 2012-3-30 08:45
2012年高考临近, 河南省 省教育厅、省招办今年加大了推介力度,兵分多路赶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西安、武汉等中国高校集中的地方,奔波近5000公里,与160多所高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举行面对面交流,介绍河南教育发展现状,期待更多支持。 河南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 向上海参会高校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河南本科层次的录取率不足34%,其中能够上一本院校的学生不到5%,能够上“985”、“211”院校的学生不到2%,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作为一个河南人,我最恨两种人:一种是搞地域歧视的人,一种是北京人。
185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研究生报考热门高校及专业
热度 1 longtuteng 2012-3-28 20:40
2-1 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高校 图2-1-1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门高校(2011年) 图2-1-2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门高校的平均录取率(2011年)   由图2-1-1和图2-1-2所示,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高校前11名依次为武汉大学(24,986)、北京大学(20,136)、中国人民大学(19,089)、浙江大学(17,766)、厦门大学(17,482)、中山大学(17,009)、南京大学(15,964)、中南大学(15,709)、南开大学(15,675)、复旦大学(13,738)、清华大学(11,935)。   其中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平均录取率最高,均超过了24%;而北京大学平均录取率最低,仅为13.20%。 2-1-1 武汉大学 图2-1-3武汉大学历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2006-2011年,单位/人) 图2-1-4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2011年)   据统计,2011年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生源主要来自湖北、河南、山东、湖南、广东、安徽、江西等七个省份,占到总报考人数的79%。考生报名最集中的五个学院分别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其中,MBA、法律硕士(非法学)、传播学、金融学、内科学、公共管理硕士、新闻学、行政管理、外科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10个专业为报考热门专业。 2-1-2 北京大学 图2-1-5北京大学历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曲线图(2009-2011年,单位/人)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报名参加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到20136名,较2010年略微下降。最终录取2657名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仅为13.2%。北京大学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录取人数均保持在2600名左右,考生竞争压力较大。 图2-1-6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2011年)   据统计,2011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热门专业主要为MBA、法律硕士(非法学)、软件工程、金融学、传播学、应用心理学、行政管理、西方经济学、汉语国际教育等10个专业。MBA、法律硕士(非法学)、软件工程、金融学四个专业的报考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金融学(经济学院)录取比例仅为1.1%,竞争压力较大。金融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比例为2.9%。 2-1-3 中国人民大学 图2-1-7中国人民大学历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曲线图(2007-2011年,单位/人)   近五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及录取人数均保持稳定,2011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到19089人,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以及援藏计划。最终录取3501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93人,专业学位硕士1408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统考报录比达到13:1。 图2-1-8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2011年)   据统计,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新闻学院等十个院系。报录比最高为财政金融学院,统考报考比达到52:1,其次为商学院,统考报录比为30:1。   其中,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MBA、法律硕士(非法学)、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金融硕士等十个专业。 2-1-4 浙江大学 图2-1-9浙江大学历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曲线图(2007-2011年,单位/人)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报考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稳定,2011年报名参加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到17766人,不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强军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最终录取3080人,录取比例仅为17.3%。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一片扩招风气下,浙大从2009年后,研究生招生总量缓慢下降。 图2-1-10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2011年)   据统计,2011年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MBA、企业管理、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律硕士(非法学)等10个专业。 2-1-5 南开大学 图2-1-11南开大学历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曲线图(2007-2011年,单位/人)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报考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幅增长,录取人数缓慢上升。2011年报名参加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到15675人,不含推荐免试研究生人数。最终录取2399人,录取比例仅为15.3%。 图2-1-12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2011年)   据统计,2011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MBA、金融学、世界经济、企业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等10个专业。 2-1-6 复旦大学 图2-1-13复旦大学历年考研报名及录取人数曲线图(2008-2011年,单位/人)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报名参加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到13738人,包括统考生 (含专业学位考生)、推免生、单考生3种类型。最终录取3708人,录取比例仅为27%。 图2-1-14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2011年)   据统计,2011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新闻、法律、计算机方面,理科基础学科有关专业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其中,MBA、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世界经济、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传播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金融硕士、西方经济学、国际商务硕士10个专业为热门报考专业。 2-2 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 图2-2-1全国硕士研究生十大热门报考专业(2011年)   据统计,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热门报考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硕士(非法学)、企业管理、金融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外科学、英语语言文学、公共管理、会计学。   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硕士研究生报考热与考试难度及未来就业趋向关联度很大。除一个医学专业,两个工科专业外,其他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中管理类有三个,经济类有两个。工商管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硕士(非法学)高居榜首。在前三名专业中,具有工商管理与法律硕士招生资格的单位实际数量较少,招生总量并不高。 2-3 专业硕士成为扶植重点 2-3-1 专业硕士发展情况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仅有少数专业实施全日制培养。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教育部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 研究生招生计划逐渐向新增专业学位倾斜。 图2-3-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单位/万人) 图2-3-2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单位/百分比)   如图2-3-1所示,2011年全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4.8万人,比2010年增加3.7万人,增幅33.3%,占全国硕士招生总规模的30%。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继续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其中各招生单位存量学术型计划招生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增至专业学位计划。如图2-3-2,所示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将达1:1。 获批年份 代码 学位类别 英文名称 1990年 1251 工商管理硕士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1992年 0851 建筑学硕士 Master of Architecture (M.Arch) 1995年 0351 法律硕士 Juris Master(JM) 1996年 0451 教育硕士 Master of Education (Ed.M) 1997年 0852 工程硕士 Master of Engineering (ME) 1998年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Master of Medicine (M.M.) 1999年 0951 农业推广硕士 agricultural extension master (MAE) 0952 兽医硕士 Master of Veterinary Medicine (VMM) 1252 公共管理硕士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 2000年 1052 口腔医学硕士 Master of StomatologicalMedicine(S.M.M) 2001年 1053 公共卫生硕士 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 2002年 1151 军事硕士 Master of Military 2004年 1253 会计硕士 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MPAcc) 2005年 0452 体育硕士 Master of Sci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MSPE) 1351 艺术硕士 Master of Fine Arts (MFA) 0953 风景园林硕士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LA) 2007年 045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 0551 翻译硕士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 2008年 0352 社会工作硕士 Master of Social Work(MSW) 2010年 0251 金融硕士 Master of Finance (MF) 0252 应用统计硕士 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M.A.S.) 0253 税务硕士 Master of Taxation (MT) 0254 国际商务硕士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IB) 0255 保险硕士 Master of Insurance (MI) 0256 资产评估硕士 Master of Valuation (MV) 0353 警务硕士 Master of Policing (MP) 0454 应用心理硕士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MAP) 0552 新闻与传播硕士 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JC) 0553 出版硕士 Master of Publishing (MP) 0651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Master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ology(M.C.H.M) 0853 城市规划硕士 Master of Urban Planning (MUP) 0954 林业硕士 Master of Forestry (MF) 1054 护理硕士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 1055 药学硕士 Professional Master of Pharmacy (M.Pharm) 1056 中药学硕士 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CMM) 1254 旅游管理硕士 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 (MTA) 1255 图书情报硕士 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MLIS) 1256 工程管理硕士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EM) 2011年 0257 审计硕士 Master of Auditing(MAud) 表2-3-1 我国39类专业学位硕士获批时间表(截止至2011年10月)   如表2-3-1所示,截止2011年10月,我国共设置39类专业学位硕士。 2-3-2 与英美相比,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还在起步阶段 图2-3-3 英国、美国、中国专业学位硕士占研究生学位总数比例   如图2-3-3所示,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非常迅速。以英、美为例: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二战后美国专业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专业性学位约占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Postgraduate taught)(专业学位)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2-3-3 成熟的专业硕士广受考生欢迎 图2-3-4热门报考高校报名前十专业中专业硕士数量   如图2-3-4所示,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热门报考高校中,以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为例。各高校报名数前十名的专业中,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有30%为专业硕士,南开大学有20%,复旦大学甚至有50%的热门报考专业均为专业硕士。部分成熟的专业硕士仍广受考生欢迎。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5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读研
dongzg101 2011-9-11 10:43
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读研 美国学校录取率提高 2011年09月10日 09:56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 关博元 译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美国《华尔街日报》原题:中国学生涌入美国研究院 根据美国研究生院产业集团上周二发布的一份调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进入美国研究院。 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上一个学年申请来美国留学的研究生增加了21%,美国学校的录取率也相应的提高到23%,这是中国学生连续第六年两位数字的增长。 这份报告分析了2011年秋季国际学生向美国研究院递交的总计591739份入学申请。根据这份报告,国际学生总体的申请率与录取率相对于2010年增长了11%。 特别是商学研究院正在接纳更多的中国及其他国际留学生。根据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提供的数据,与上学年相比,商学研究院计划为今年秋季入学的国际学生增加16%的录取率。这是策略上的重要转变,2010年,尽管申请人数增加了11%,录取率仅仅提高了3%。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是一个管理富布莱特奖学金项目和在世界范围内大力促进高校合作的非盈利机构,其高级顾问佩吉·布卢门撒尔认为,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可以承受美国的学费。不过由于经济不景气,筹集研究生教育的学费对部分美国学生反倒成了难题。 她接着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投资教育的财力和意愿。”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提供的信息,相比上一学年,在2009至2010学年美国大学与研究院录取的中国学生增加了将近30%。沙特阿拉伯于2006年发起了一个国家奖学金项目,因此来自那里的学生,在同一时期增长了大约25%,直至15810人次。这是国际学生迅速增长的两个重要来源。 巴西与中国都在为学生提供留学资助,希望他们能带着学到的新技术和新观念回国。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院副院长与教务处长帕特里克·欧斯莫说,“我很惊讶的看到这么多国家都认为这些(教育上)的投资对于他们的发展很重要,”并补充说,根据他自己的经验,这些学生回国后,将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学生,特别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学生现在都具有十分出色的 英语 (论坛)能力,这让他们自身对美国学校很有吸引力,录取官员表示。 美国的各个学校同样希望让学生接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和思想,通过提供“国际化”的教育来提高自身的声誉。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可以在国际大型联合企业中工作的求职者,对于商业学校来说,他们正在努力培养满足招聘人员要求的人才。 密歇根大学的玫瑰商学院希望这个秋季,国际学生参加其课程的总数,可以从去年的30%提高到34%。而在上一轮的招生工作中,国际学生的申请率已经达到了12%。 在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相对于去年的33%,今年已经有37%的学生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商学院都在调整其学生比例。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深资招生助理朱莉·斯通所言,尽管国际留学生的申请数量在不断提高,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近些年将其国际学生的比例控制在40%左右。 朱莉·斯通女士说:“我们是美国的一所研究院,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我们的项目中保留几分美国的味道。”(关博元 译) 相关新闻: 经济不景气 美国增发中国留学生签证 “吻瘫”美国机场 中国留学生被判社区服务 毕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录取率 美国学校 中国大学生
1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考150分上大学”的喜忧愁思
热度 23 lgmxxl 2011-9-3 08:53
2011年高考有了大转折,关键的转折点有:150分可以上大学;山东、河南等生源大省出现4-6万人的缺额,即有招生计划但招不到学生;录取率高,很多省超过70%,一些省份如上海、福建超90%。转眼之间,中国步入了高中生人人可以上大学,一些高校招不到学生的局面。但仔细品味这些“好”现象,又不免喜忧参半,甚至愁思不断。 喜:喜的是中国高中毕业生终于不用一起拥挤着过“独木桥”了。曾几何时,高中毕业为考上大学而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现在高中毕业生个个可以上大学了,总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生源大省的河南,今年计划招收65万人,实际只招到60.3万人,不能不说是一件喜事。一贯上学难的河南高考生甚至也体验到了“上帝”的感觉:高分的学生被“985大学”抢,低分的学生被专科学校、民办大学抢,甚至高考分不足150分的学生也经常收到名校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有学上总是好事情,此为喜。 忧:忧的是面对如此形式,我们很多高校并没有准备好,我国的高校基本上有类无型。没有准备好的重要方面是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定型,也没有针对性。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甚至是职业学院,都有点“泛本科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缺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用技能的有效举措。试想下,针对高考每门课只能考20分的学生,如果进行理论方面的传授,甚至可以说是对牛弹琴。而进行技能培养,大部分高校没有师资也没有实训场地,此为忧。 愁:愁之一是中国“三本”以下的高校如何生存。“三本”以下的高校主要有: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民办本科高校、普通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院以及成人高校普通高招高职高专等。这些学校在招生中已经出现一些十分危险的信号:给教师分招生指标、高价聘中介招生等,这些学校招生中“违规”现象是比比皆是。如此,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愁之二是这些学生将受到怎样的教育,他们的出路将会如何?真为这些学校发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这些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到底会有多少就业实力进帐,实在让人发愁。而面对与一往大不相同的学生,学校如何教育,如何培养,也着实让人发愁。 思:思考的是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政府、高校应该做那些准备。我想政府现在着力推行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力保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这是政治任务。但在完全政治任务的同时,政府至少可以做二方面的准备:一是促进中国高校的转型,力促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使高校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需要。二是继续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对高校来讲,可做的工作更多些。主要的应该是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质量,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根据定位做好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但高校的转型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没有外部环境的支持,高校就不会主动进行相应的改革。 虽然行文到此,总感到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为何150分就可以上大学?为何150分的人不想上大学?面对150分上大学,我们的各类高校该做那些准备?中国是不是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后成人高校还有没有生存空间,是不是该实行注册入学?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6955 次阅读|71 个评论
好孩子都生到谁家了?
wqb 2011-7-21 10:20
我们已到中年,同学的孩子陆续参加高考。今天春节回老家,同学谈论孩子高考的多了。我们这届高中同学当时入学是180人,都是参加中考选拔来的“精英”,后来陆续转来13人,共计193人。1985年的高考也是我们这届最辉煌的日子,出了文科省状元一名,高考达线率99%,重点大学(比现在的一本要求高)录取率为60%以上,本科录取率为85%以上。按说“龙生龙,凤生凤”,同学的孩子应该学习不错,不说超过老爸老妈,保持老爸老妈在当年在市里的名称应该不成问题,但事实是:超过和保持老爸老妈水平(相对排名)的不多。同学们也很感慨:好孩子都生到谁家了? 其实我们当时录取到重点中学的人数是180人,但也不是绝对的前180名,很多农村的孩子很有潜质的,成绩很好但为了获得农转非的机会而提前选择了初中中专而早早参加了工作。我是来自农村的,这届我们同学中真正是农村户口而继续读高中的只有7人(其中一人还是由于色盲而中专学校拒绝录取而来到了我们高中),只占180人的3.9%。可见很多很优秀的农村同学都过早地上了中专而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这部分同学后来努力自修,考取硕士博士的比例也有一些,但大部分都分配到了工厂和小学从事教育工作,特别分配到工厂的有些效益不好的单位已经下岗了,很可惜的。所以我们在中学的排名不是绝对的市里的前180名。而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进初中中专了(好像也少了很多中专学校,老的中专学校很多都改职业学院了),进入高中考大学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孩子”退步了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其次,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抓的都很紧,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学龄儿童的数量也在增加。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当地的习惯是重视教育的,家境不好的孩子学习也努力些,只要有平等学习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总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再有,可能我们的同学都很优秀,家境也大都很好,望子成龙的心思重点,各种辅导班也没有少上,可能也适得其反了。其实你的孩子也很优秀,只要以平常心来看,抓住主流,其他随意一点。他们这一代也有很多的优点,情商比我们要高,生存的能力不比我们差,有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很满足了。
个人分类: 育儿教育|2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大门向西开!
刘玉平 2008-8-23 12:45
(歌曲给未来的孩子 词曲:虹 演唱:齐秦) ** * * * 又是一年入学时,几家欢喜几家哀?何时盼得公平至, 高校大门向西开! 刘玉平 2008-08-2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根本在于人的素质的进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是国际通用的评价社会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接受高等教育对于个人而言是从少年走向成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社会而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文明程度、促进人口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对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倾斜,促进了这些地区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阶段,西部地区不但作为东部地区廉价物质资源的重要供给地,而且明显的优厚待遇吸引了西部地区的很多人才孔雀东南飞、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重要输送地。 虽然中央在 1999 年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将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以受教育程度为例,高考录取率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之一。由于多方面原因,本文仅仅对 2006 年、 2007 年两年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搜集、统计和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 ;搜狐教育 http://www.sohu.com )。 表 1 2006 、 2007 年高考招生 / 录取情况简表 地区 报考人数(万) 录取人数(万) 录取率( % ) 录取率排名 2006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7 年 北京 11.03 10.99 8.00 8.09 72.56 73.60 6 6 天津 8.36 8.85 6.00 6.40* 71.78 72.32* 7 8 辽宁 27.00 29.00 20.00 22.00 74.10 75.90 3 4 吉林 17.20 20.10 10.66 13.80 61.98 68.70 15 13 黑龙江 21.92 22.40 16.00 17.40* 73.00 77.68* 5 3 河北 55.76 56.18 27.32 29.86* 49.00 53.16* 27 24 河南 78.00 87.88 42.00 46.00 53.85 52.30 24 25 山西 32.00 33.10 15.00 14.60 46.86 44.10 29 29 内蒙古 20.00 23.90 11.90 13.83 59.50 57.90 17 17 陕西 37.32 41.17 22.00 19.75* 58.96 47.97* 19 28 甘肃 24.80 27.20 9.67 11.69 38.99 43.00 30 30 宁夏 5.00 5.65 3.20 3.90* 64.00 ~69* 12 12 新疆 12.81 15.40 7.98 8.05 62.31 56.60 14 20 青海 4.00 3.80 2.80 2.80* 70.00 73.68* 10 5 西藏 1.37 1.50 1.00 0.98 73.10 ~65 4 14 四川 45.33 49.88 26.00 26.70* 57.76 53.53* 21 23 重庆 19.00 17.73 11.10 12.34 58.42 69.50 20 10 贵州 19.40 22.57 7.50 9.71 38.67 43.00 31 31 云南 18.14 20.00 9.00 10.07* 49.62 50.34* 26 27 广西 27.49 30.00 13.70 16.26 51.68 54.20 25 22 湖南 48.00 51.88 23.00 28.46 47.92 54.90 26 21 湖北 53.30 50.33 31.68 28.90* 59.44 57.42* 18 19 上海 11.38 11.05 9.10 9.29 80.04 84.10 2 2 山东 80.00 77.75 50.00 47.81 62.50 61.50 13 15 江苏 49.50 53.00 35.00 37.00* 70.71 69.81* 8 9 安徽 46.35 56.40 26.40 28.96 56.96 51.50 23 26 浙江 35.00 35.88 24.70 25.70 70.57 72.50 9 7 福建 25.00 30.93 15.14 18.44 60.56 60.00 16 16 江西 35.00 38.43 20.00 22.10 57.14 57.50 22 18 广东 51.74 55.38 36.00 38.40 69.58 69.30 11 11 海南 4.10 4.23 3.60 3.60 88.00 85.10 1 1 注: * 由于没有检索到实际招生数,按计划招生数计算。 青兰色底纹的为西部省区。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文件所涉及的十二个省区市,根据表 1 的有关数据初步分析, 2006 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 60.23% ,而西部为 53.59% ,西部低于全国约 7% ,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仅有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四个省区; 2007 年,全国为 59.68% ,而西部为 51.84% ,西部低于全国约 8% ,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仅有西藏、青海、宁夏和重庆等四个省区。当然根据这些数据,还可以从很多侧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但讨论问题必须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 西部地区的发展,根本在于提高人口素质,关键需要有一大批人才。固然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引进其他地区的人才,但实际上引来的凤凰寥寥无几、杯水车薪。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在于立足西部,提高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 也许某些人可以找出许多条理由来反驳。我只想说,同在五星红旗下,本应该人人平等,可为什么就要分个三六九等?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的事实表明,进入高校后,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西部地区的学生并不在所有的方面都落后!现在的关键是,西部的孩子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其他的又何从谈起?!上面的 这些数据和现象,难道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暗含了一种地域歧视吗?难道要让一代又一代的西部孩子无奈地接受不平等的宿命吗? 当然,涉及的其他相关问题和解决的途径都很多,在此就不多谈。但是,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大幅提高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不失为一条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 以高考录取率为着眼点之一,切实推进西部大开发。 在此大声呼吁: 高校大门向西开! * * * * * * 同样是渴望知识的眼睛,同样是可爱的小天使,却面对着不同的人生命运,年复一年,代继一代 图片来源: blog.sina.com.cn 图片来源: www.cnetnews.com.cn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6644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