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君子兰夹箭给人的启示
热度 1 xucq45 2013-11-26 21:40
这两天,我家的两支君子兰又开始开花了。一支生长空间很大,所以花枝招展,光辉灿烂;另一只夹箭严重,几乎窒息而亡。发现后,我每日早晚两次较长时间将夹箭两侧叶茎向外按压。3-4天后的今天中午,我发现她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几天后,也许也会山花烂漫。 1 2 3 4 5 6 博士后王天旭事件近来成为 科学网热议的话题 。许多人发表各自的看法,可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看见眼前这两种不同命运的君子兰,不由令人浮想联翩。一切事物都要一分为二。一方面,学校、社会和国家要努力给每个人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就像君子兰一样,浇水施肥促生长,阳光充沛花绽放。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要不靠天不靠地,一切靠自己,不要一根筋。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外面的天很蓝,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总之,我们对别人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自己要自立自强,做一朵迎风绽放的兰花。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052 次阅读|6 个评论
“杂耍”回放: “自立”和“自主”
liwei999 2013-4-7 18:09
“杂耍”回放,之十。“自立”和“自主”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05/2013 23:47:47 送交者 : mirror 于 July 01, 2003 05:34:58: 回答: 嘿嘿,什么叫其人之道?楼上说了,真相比立场更重要嘛。 由 密码23 于 July 01, 2003 02:20:46: 要紧的是站在自己的脚上、腿上,与“大众”的立场一致与否并不重要 。 这就是叫做“自立”和“自主”。 只能讲:有时“真相比立场更重要”。有时的确“立场是更重要”。因为这里有个“时间”的概念。知道“真相”是需要时间,而表明“立场”则不要很多时间。 套个句型:有“立场”、不唯“立场”,重在理解“真相”,站在自己的脚上。 送交者: mirror 于 July 02, 2003 00:33:27: 回答: 你说中医基本上是巫,我觉得不恰如其分 . 由 Fish 于 July 01, 2003 23:35:47: 阴阳、五行,所谓中医理论和道教有着切不断的干系。 “道教”只是黄土地特有的、“进化”了的产物的名称。其共同的原始态是“巫”。此乃“中医”的定位。 国家可以办“宗教”的学院,也就可以办“巫”的学院,没有什么不光彩的。本来这些都可以民间办。但是政府很不放心,就都“包”下来“御用”了。 不是讲“真相更重要”吗?表明否定中医的“反”的“立场”就不是要紧的了。同样,表明“反”宗教的“立场”也就不要紧了。 骨头断了,鼓一个包,少年自己又给按下去了。的确,单凭此不好断定那人在撒慌。有可能那位是患无痛觉症的人呢! ------------------------------------------------------------------------ 送交者: mirror 于 June 30, 2003 22:06:12: 还得“网开一面”。读《质疑中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个“置换”,文章就是{质疑宗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时,其不毛的“意义”就更明显了。 “中医”因为沾了个“医”字,总被人误解为“医学”。“中医”基本上是“巫”,也算是种“自然宗教”。可以参照江先生的意见:区别中国史书中的“天象”与“天文学”,来处理此事儿。 观国史上的农民暴动,都和某种“自然宗教”有联系。因此,为政的对“轮子功”的处理,有其“合理”的一面。对民间巫术的“招安”,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一个藤上的瓜。都属于“统治术”里的东西。就是网开了一面尚且如此,如果封了“中医”,天下就乱了。 没有“西医”,“中医”就不可靠了。恰恰是因为有了“西医”,“中医”反而可靠了。 送交者: mirror 于 June 29, 2003 12:34:49: 回答: 为什么有人不承认理科比工科难学? 由 HunHunSheng 于 June 29, 2003 12:10:25: 看人家养孩子都容易,自己养都难。 大凡“学的东西”,难不到哪里去。而到了“创”的境界,就都相通了。 每个专业都有其传统和难题,学过相对论的北大学子,就知道拿个“尺子”量世界? 送交者: mirror 于 June 27, 2003 22:34:10: 回答 : 北大改革,舍本逐末,伤筋动骨,质疑张维迎——不得不说的话 (ZT) 由 himax 于 June 27, 2003 17:43:08: 北大还是有聪明人嘛。比海龟的教授要有理解力。 2235人的教员对6000人的职工,这就是摆在书记面前的问题。 所谓一流,就是校长和书记在此2235人面前,没有多余的“威信”和“权威”。 不是“言必称哈佛”吗?来篇文章,探讨一下哈佛教授和“长”们的关系。 送交者 : mirror 于 June 27, 2003 03:28:39: 回答: 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启幕 校园变法震荡未名湖 z t 由 最绿的青蛙 于 June 26, 2003 10:53:20: “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说的就是北大这班人。 拿教师层“试刀”是“高风险高回报”。但毕竟则不是个人的家当,赔了就赔了就可以结账。纸上谈兵容易得很。如果没有教员参与学校的决策,只是当打工的教员身份的话,这场“改革”的结局可以看得很明显。凭什么北大就那么有自信?以为导入一个“兢争”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学人? “试点”是个好办法。花上5到10年,积累一套办法,再全面推广不迟。全国人民谁也没有指望10年内北大能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食、住也是“试点”的好方向。可以讲,食、住是最好办的领域了。如果这点事儿也办不好,对教员、对学校的管理层、对党团组织等等就别去指望了。 科大校长能为此案叫好,也是科大办不好的理由之一了。 送交者 : mirror 于 June 27, 2003 02:54:32: 回答 : 也谈“王爱霞” 由 camspumc 于 June 26, 2003 06:17:54: 原则上可以支持一把。工程院士的事儿,以前讲过,不能单纯地按所谓的SCI文章。按理讲,如果有“学界”的话,谁成、谁不成都不该是问题。只有让“圈”儿里的人服了,这院士才有意义。 “劳动模范”的事儿,基本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物,是对单纯劳动分子的一种刺激,是为政的悬挂在劳动阶级面前的一根“胡萝卜”。 送交者 : mirror 于 July 01, 2003 12:42:40: 回答 : 北大改革是良药,还是儿戏?(转 ) 由 一北大学生 于 July 01, 2003 11:08:44: 也是北大命苦,工学系统弱,搞“改革”竟然要学“经济”人来干,命里注定要失败 。要知道,“经济”只有在校园外是“实学”,在校园内只是“虚学”。搞“虚学”的人,只怕是连“模拟”也不懂。从开始受教育,除了能得好分儿,就没有过“成事儿”的体验。这一点,清华就有优势了。搭桥修路,都是些“成事儿”的体验。那里有这种类型的人。如果论“改革”,更有希望的是清华。因为那里决不会让搞“虚学”的人来主持“改革”。 在当今的国体里,“太学”如何办?这不仅是“北大”的问题,它涉及的面更广,恐怕连教育部也把握不住。只有共产党的政治局才能够有“能力”做此决策。区区一个北大校长、书记还有助理,只怕是还没有这个“资格”呢。老一代校长还有个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这方面新一代反而不如老一代了。 没有经济的腾飞,并且在此腾飞中,国产的大学生们起着生力军的作用(而不再是外国资本、技术),成为“一流大学”只能是一个口号、一个“梦”。而实现这一腾飞,就不是几篇论文、搞搞教员的竞争能解决的事儿了。 说磁悬浮  通篇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技术”的信息。最高时速达到了321.5公里的是满载的“列车”还是车头加2节测试车厢?文中没有交代。花了大量的笔墨讲内装修,纯属花拳绣腿。  是车头的动力集中好,还是动力分散好?应该是各有千秋。从大量运输、振动和舒适的角度讲,动力分散有利。  看人不能看裙子底下。列车也一样。得看顶上的辫子。用的电压多高,耐久性、可靠性多大,这才是技术。别小看那个辫子,有那根辫子速度就上不去。  速度得从经济活动的需求和兢争对手的能力反推求出来。300公里时速,4小时到达,是个参考值。多少公里为“准高速”,多少公里以上为“高速”这类文字游戏没劲。  “轮轨技术有几家供应商”,文中作为一个优点列出。殊不知,这一来,就把令“中国人的骄傲的‘中华之星’”的地位搞得不伦不类的了。  高速铁路还具有全天候、安全性好、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的优点不假,可是“投资省、成本低”两项不对。投资比飞机大,总成本也比飞机高。不同的是,铁路可以是“财产”,而车辆,飞机本身不过是“消耗品”;机场不过是点分布,而车站就是线了。  直线马达列车大约是超高速列车动力的发展方向。浮力,还是空气动力学,有个防噪音的水泥槽,车辆上长个小翅膀,就可以“飞起来”,比那磁场浮力合理得多。  把磁悬浮看成是“先进”技术还是“流产”技术,这是个争论的分水岭。没有看到磁悬浮的“流产”性,只能讲国人的科学界,工程界还没有能够识别“好歹”的能力。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詹天佑---各出所学,各尽所知
zjzhang 2012-9-24 08:09
各出所学, 各尽所知, 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 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个人分类: 文学|3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围炉夜话(1):漫谈“自立”与“自主”
pww1380 2012-8-28 23:00
围炉夜话( 1 ):漫谈“自立”与“自主” 杨文祥 题记: 自立与自主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 自立与自主,这是一种独立面对人生挑战,把握自己人生命运的精神力量和现实状态。 这也许是一篇具有“与时俱进”意义的“忆苦思甜”文章,但其讨论的问题却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日前,一个往日的学生给我发来邮件,向我咨询关于如何实现自立与自主的问题。显然,这是一个在青年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此,在给这位同学作了回复之后,把这个回复邮件展开为一篇博文与网上的年轻朋友们做一共勉。 自立与自主,即老辈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上所说的立志。自然,老一代人对“立志”的这种用法,在严格的语义上来说是不够确切的,但却也是那一代甚至是上几代人约定俗成的共同用法。 “文革成果”仅存的八部样板戏之一的《红灯记》,有一句台词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年,“革命样板戏”的幕后充斥着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使我们这代人一看到样板戏就联想到“文化大革命运动”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红色恐怖——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平民百姓,整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人人自危,随时都有因一言不当,一事不慎就被告发、被揪斗,被打成阶级敌人进而遭致更为残酷的迫害的危险。尽管如此,这几部样板戏在艺术探索上却各有千秋。而《红灯记》中李奶奶的这句台词则道出了生活的真实。 我记得母亲在世时常说,穷人家五六岁的孩子就不吃等食。“不吃等食”的意思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最起码要做一些辅助性的劳动帮助父母维持家庭的生计。尽管这里的“当家”和“等食”在语义上与本文所讨论的“自主”和“自立”并非完全等值,但在基本语义上却是相通的——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依靠自己能力,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安排和处理。 这就是说, 在“万恶的旧社会”——旧中国那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下,穷苦人家六七岁甚至五六岁的孩子,就要面临“立志”、“自立”、“自主”这样一些难以承受的命运之重 。这对置身于幸福之中却浑然不知幸福为何物的今天的人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立志”、“自立”、“自主”这一类问题则是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就要考虑的事情。在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五六十年代,特别是接踵而至的全国性大饥荒,那是一个举国挨饿,“民有饥色,野游饿殍”,哀鸿遍野的年代。我们这代人就是在八九岁这个年纪上,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了争取一线的生机,出于求生的本能,来到城外,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采集山野中一切可食用的植物与家人共度时艰。 到了 21 世纪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的今日中国,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在社会经济急剧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失衡。于是,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在生活境遇上,与城市里的孩子大大地拉开了差距。 城里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家庭里的孩子,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也只有在书本上和课堂里才有机会接触到“立志”、“自立”、“自主”这一类词语,而对这些词语在生活实践中的确切内涵却无从体会 。有些大学毕业或硕士、博士毕业后已经就业的人,甚至在一些已经成家立业的年轻人当中,不但严重缺乏赡养和照顾父母的意识,反而需要父母为自己“排忧解难”甚至“哺乳”的人为数不少。这些人在社会上被称之为“啃老族”。 近些年来在年轻人中间反复讨论争论不休的一个议题就是在“生得好”与“嫁得好”两者之间作如何取舍。而隐藏在这个议题背后的,就是在家庭背景的权势、地位、财富一类所谓硬件方面的攀比。显然, 热衷于这种攀比的年轻人就是这些“啃老族” 。与城里的这些“啃老族”相比,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则完全没有条件来做这种俗不可耐的攀比。想到这里,一时还真不好认定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究竟是一种不幸还是一种幸运。 谚语云,“千金难买少时贫”,这其中的生活哲理足以令人深思,更足以警世与醒世 。 记得 2002 年的春天,我带队去河北唐县白求恩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这种名之为传统教育的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次春游的机会。这与国内的各种会议无不选择在风景名胜所在地召开是同一个道理。 那里是一个山区,有些地方的贫困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与无限精彩的山外世界似乎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最令我震惊的是,我亲眼看到一家三口在山坡上的一块仅有二、三分地(合公制二十平方米左右)大小的平地上耕作的情形。 显然是父亲的一个略显苍老的中年男子扶着一张足足有数千年历史的老式弯钩犁——这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弯钩犁我曾在一个博物馆里见到过相关的介绍,它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民族对铁器的使用同样悠久。拉犁的,既不是适用于小块土地耕种的手扶拖拉机,也不是牛马等牲畜,而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是姐姐,约摸有十一二岁,小的是弟弟,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看到这个情形,母亲早年对我说的“穷人家的孩子五六岁就不吃等食”这句话立刻回响在耳畔。我心中一酸,禁不住失声惊呼,“看,这里在用人拉犁,拉犁的还是小孩子!”可是车上随我同行的那些年轻人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之后,便若无其事地继续说说笑笑。我只得默然。 也许同车的这些年轻人有不少就是从这些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他们对人拉犁这种事情并不陌生,因此对我的惊呼的反应肯定是暗自在心里嘲笑我这个老头子竟然如此地不谙世事少见多怪。而他们中的 那些在城里长大的同事们,则完全体会不到拉犁的沉重和没有机会上学的痛苦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此时此刻,我的这些年轻同事绝对不会有人为此而联想到“立志”、“自立”、“自主”、“谋生”、“把握命运”这些沉重的词语。我禁不住在沉默中为这两个拉犁的孩子感到悲哀,为与我同车而行的这些年轻的同事感到悲哀,更为我们倾举国之力颇费周章的“革命传统教育”而无语。 “立志”、“自立”、“自主”、“谋生”、“把握命运”这些无比沉重,我们又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既是常规性问题和常识性问题,又是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今天,暂且以我给一位学生的邮件回复作为讨论这一问题的起点。 附件: ●● 同学: 今天我刚刚从外地旅行归来。当然,在归来之前就已经通过手机短信知道你给我发来了邮件。 自立与自主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自立与自主,这是一种独立面对人生挑战,把握自己人生命运的精神力量和现实状态。 与此同时,自立与自主这种精神力量和现实状态又是一种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情。凡是急于求成,急于自立,急于自主的焦虑心态,只能使自己走向自己初衷的反面。 在我看来, 现在的年轻人,只要心中怀有自主和自立这两个强烈的意识就足以了,不必一事当前就刻意去自作主张而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诸方面的现实基础 。因为 这种刻意而为的做法往往并非真正的自立和自主,只不过是一种不乏逆反心理的盲目的冲动 。 另外, 能否实现自立与自主的决定因素在于内在的心理素质方面,主要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分析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而非人云亦云 。而自立的外在表现方式,即你的言行,就是在拥有这种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溢于言表的 。 那种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刻意而为的所谓 “ 自立 ” 和 “ 自主 ” 的言行,恰恰是不成熟、不自信、更不具备基本的自立能力的表现 。这种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备的标志。不幸的是,目前大多数年轻人正是处于这种盲目而迷惘的状态。希望你不是这个样子,如果不幸被我言中,就尽快走出这个误区。 作为你们往日的任课教师, 只要你需要我作为一个老师的建议和忠告,那么,在我的眼里,你就仍然是我的学生 。 祝你早日成熟起来,早日自立,早日成才。 杨老师 2012--8-28
个人分类: 千虑一得|2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药文化当自信自觉自立!
热度 1 zhanghuatian 2012-5-17 19:31
自觉、自信、自立 ,不仅中医药文化如此,属于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应当如此。 编者按:5月13日,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藏书楼)首届“国子监大讲堂: 中医 药文化论坛”上,各方大家围绕“繁荣文化,引领发展”的主题各抒己见。 张伯礼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伯礼:以文化自信、自觉、自立为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的人格。在此,我还想加上一个文化自立。   文化自信。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面对国际上的文化竞争应该有自信;而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我们也应对中医药有自信。《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把中医药的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中医”理念,第一次把中医药纳入国家战略。世界 卫生 组织也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集中于疾病,应以人类的 健康 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把钱花在重大疾病的救治上不如用来预防疾病,而这正是中医的优势。在国际上,屠呦呦教授研制青蒿素获奖和丹参滴丸在美国通过二期临床评价,都说明传统中医完全可以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首先是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其次是要有世界眼光,能理解别的民族的文化。因此,从国家到知识分子再到老百姓,都应有文化自觉。比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就在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过程中积极进取,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为50多个国家培养了中医药人才千余人,这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文化自立。优秀文化应该通过标准引领世界,此前韩国申请针灸标准的事情要引以为戒。近几年,我们组织了世界中医本科教育标准的制订,并于2009年宣布执行,这是全球第一个中医教育标准,以解决全球中医教育五花八门的乱象。下一步会开展中医教育的认证,培养中医国际人才。 陆广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   陆广莘: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1999年世界科学大会提出两个任务:对20世纪的科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21世纪的科学要站在全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因此说,20世纪以来在科学迷信下打击中医的历史应该结束了。   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命题。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受的教育是“以物为本”的科学教育。   35亿年以前 宇宙 间出现了单细胞生命,细胞膜(边界)隔开了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不能随意干预膜内的生命世界。这就出现了,生命以物质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问题。而我们100年来忽略了这个独立性。   中医最早重视生物边界的全息效应是砭石疗法、推拿按摩,刺激局部和体表来影响内脏功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药物疗法、诊断思想、证候、药性都是物质作用于人身之后的主体性反应。而我们现在的研究,忘掉了人的主体性反应。   现在中国人为何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除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问题之外,甚至有文化自卑,拜倒在物质脚下,就认为这是科学的。这就是“研究中医”却缺乏“中医研究”,缺乏“研究中医”主体性的原因。所以当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时,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中医教育、科研缺乏主体性的问题吗? 苏叔阳 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   苏叔阳:不要用辩证唯物论来阐释中医   首先,中医药学这些年的状况,与我国思想界的状况有极大的关系。近一百多年来,我国思想界对自己优秀的传统文明,否定多于肯定。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思想模式,认为中国应该换一个文明、换一个文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我们有5000年悠久的、腐朽的文化,因此全盘西化的思想在中国大行其道。我们对中医的看法正是受制于整个思想界的氛围。   今天,中医处在相对落后的境地,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实证科学所造成的人的思想惯性,给中医药带来的戕害。二是中医药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曾有人说中国科学不发达,就是因为中国形而上的思想太多,但这句话不对。中国形而上的思维方式不是极度发达。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取类比象的典型代表。它和实践经验一起造成了这样一种简单而准确的诊病方法,这是世界上的一个大智慧。中医学和实证科学不一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是建筑在生命的基础上,西医是建筑在解剖的基础上,而活人和死人是不一样的。   其次,多少年来,我们对中医的宣传有很大的问题。中医说五行是“木火土金水”,这排列是不可更易的。但社会上谁都说“金木水火土”,这里面就没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了。甚至在很多国家级的大型活动中也说“金木水火土”。可见中医知识的普及是多么的不到位。   再次,曾有人想以辩证唯物主义改造中医理论,但最终都没成功。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相对的,斗争(运动)是绝对的,斗争的转化需要有条件,从量变到质变。而中医讲阴阳平衡,平衡是健康,不平衡才得病。这两种体系的出发点刚好是相反的,不可能用辩证唯物主义改造中医理论。因此,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要严格地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药的理论先继承再发展。中医药界要吸取以前的教训,不要再企图用辩证唯物论来替代或阐释中医。   总之,传统哲学体系是中医生存的基础。发展中医药必须放弃用辩证唯物论改造中医药的观点,由掌握传统中医药真谛的老先生培养出一批年轻学者,不仅继承中医药的衣钵,还要扬弃。这里的弃,不是单指常说的中医药之糟粕,也包括现存的、对中医药不合理的认识。如此,才能由点及面,由弱到强,切实发展中医药文化。(记者 王韬)
420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游记-3】 你以为你是谁
热度 6 yuncai 2011-10-21 06:01
【美国游记-3】 你以为你是谁
通常,地位越高,就越常强调自己的身份。 教授与人打架,还要高喊“我是教授” 老师当久了,就会经常说:我告诉你们 ……. ; 出过国的人,经常会说:兄弟在国外的时候 ……. 面对硕士生,有些人会强调:我是博士生 …… 。 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要呆十余天,因为住的旅馆距离学校较远,学校每天派车接送我们。 给我们开车的是位 24 岁的华裔小伙子小朱——北卡州立大学昆虫学专业的博士学生。小朱这次开车是勤工俭学,一小时 10 美金,另外他还在餐馆兼了一份工。加上导师给的一份津贴,这样,小朱可以用 4 万美金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跑车。 小朱的父母上世纪八十年代来美,已回国发展,父母将自己的大房子租出去。而儿子小朱则自己与另一个同学合租一套公寓,与同学分摊每月 700 美金的租金。另外,小朱在 14 岁时就开始打工赚钱,上大学后,就完全自立。在他上大学的时候,有两年是做为交换生在日本学习,他发现在日本打工的报酬早晚差别很大,就选择在深夜打工。其结果是,两年后,带了 2 万美金回到美国,当然也顺利地上了研究生。 如果对比学科分类,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算二级学科,“人”、一个独立的人,才是一级学科。但我们的周围,太多的人在强调自己是博士生、是硕士生,要求过多的津贴与照顾,而忘了如何去做一个独立、自立的人。同样,我们周围许多的同事——无论你是教授或讲师,院长或书记——都很少去想:如果你现在下岗,你有何能力,保证你可以短时间找到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 去掉你身上所有的标签,半年后,你能给自己贴上什么标签? 你以为你是谁?先锻炼去做一个可以自立的人。 24岁的博士生小朱
个人分类: 游记|4297 次阅读|6 个评论
来到新环境的一个月
liuxuanxuan1 2010-10-13 21:26
不知不觉,来到温州一个月了,回想起来挺快的,其实想想刚来的十几天也还蛮漫长的。 比较讽刺啊,我这么大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写博客,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就说说我来到新环境的生活跟感悟吧。如果写的不好请读者见谅啊,毕竟是第一次嘛,而且自己本来也不擅长写东西,呵呵。 本人是九月八号到温州的,刚下车这边就在下雨,本来自己也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以前也从来没出过省,这下一下子跑这么远,心情其实也还蛮沉重的,又加上这边的天气刚来不适应,几乎天天下雨,心里也老是跟着阴天。 刚来到一个新地方,应该满是充满希望与激情的,可是这次我没有。刚来到这边,看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声音,又加上自己遇到的几件事。。。不过现在好多啦!这大概就是平时常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吧!风雨过后会有绚烂的彩虹! 通过这次这么远的离家,让我知道自立自信的重要。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有自信,勇敢大胆的去做! 生活或学习中,你肯定也彷徨过、不自信过,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告别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勇往直前吧!!爱拼才会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生是成年人,不要忘记!
pony911 2010-9-4 23:17
在我们觉得学生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成熟时,不要忘记,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是那么成熟,我们都要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意识和判断力。不要总是以导师的身份去指导他们接受各种观念。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是更好的方法。我们要做到我们该做的,但要学会放手,也许他们不能够成为我们想象的那样,但他们确实体会到了自己选择的一切。 这也是保证人类不断进化的基础吧。把基因研究透了,想改变什么,就改变什么,让所有人不得所有病,应该是一件很可怕,且很无聊的事情。 不要手背后,脚并齐的良好课堂模式,大家都理解,但还有一些变化了的题型,可能还没有被理解透。 我们可能还不习惯critical thinking的同学。但一定要习惯,并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否则,出来的都是老师的好学生。 成长有时候是需要走弯路的,我们不要总把弯路给他们拉直了。这其实可能也是一种SPOILING。看起来似乎指导的很到位,但却束缚了他们的思路,减少了磨练的机会。 可能。真的。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842 次阅读|3 个评论
研究生要想成就自己,主要靠自己!
xinliscau 2010-4-28 18:26
到本篇文章为止,关于研究生和师生关系之间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今天在这里做一次总结。前面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研究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以及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用的相关博文,旨在说明一个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要想真正成功改变自己,主要是靠自己。导师所起的作用只是引路人,提供平台及指导正确的科研方法。所以,导师自身能力水平只是外因而已,真正要改变自己,还必须靠内因来发挥作用。其实,在我看来,能走到博导这个位置上,起码还是有点水平的,一个博士生,在博士博业时能把导师的水平学到家80%,再加上自己自身领悟和自学到的,已经是非常好的。所以,我认为做学生的,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去评论导师水平,导师给学生提供平台以及把自己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了。所以,做学生的,应该心存感恩,行在自力,少一份对导师的依赖,多一份劳动,少说多做,在行动中感悟科研的真谛。谨记:研究生要想成就自己,主要靠自己。 分享 视频 : 成功靠自己 卓依婷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0MTUzNg==.html 相关博文: 最差的导师是什么都帮学生设计好的导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235 能教给学生"欲"的老师是好教师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3953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科研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196 能教会导师的研究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5259 导师的作用仅此而已!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675 好的本科生强于差的研究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2163 优秀的学生必须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6493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29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