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心律失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陈义汉院士文章
sciencepress 2017-4-24 15:37
为集中反映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的学术经历和主要学术成就 , 《中国科学 : 生命科学》英文版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自 2016 年起开设 “ From CAS Members ” 专栏(“新院士专栏”) 。 自创立以来 , 该专栏相继出版了 2015 年新当选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曹晓风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阎锡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周琪 、中国海洋大学 宋微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陈孝平 和清华大学 李蓬 老师的文章。 专栏于2017年第4期发表同济大学 陈义汉 院士题为“ Mechanistic and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 for cardiac arrhythmias: beyond ion channels ”的文章。 传统认为,心律失常是离子通道疾病。长期以来,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靶向离子通道。这篇文章指出: 靶向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存在着弊端。 这类药物临床有效率不高、副反应明显。更严重的是,循证医学已经证明,它们不但不会降低患者死亡率,相反还会增加死亡率。因此,亟待探索心律失常的关键发生机制和有效干预靶点并致力发掘改善预后的药物。作者认为, 线粒体等细胞器、RyR2阻断剂、CaMKII抑制剂和细胞物流系统在心脏节律稳态调控和心律失常发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它们可以成为潜在的心律失常药物干预靶点。 陈义汉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研究方向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和干预,先后发现三类人类遗传性心房颤动(遗传性心房颤动Ⅲ型、Ⅳ型和Ⅶ型)和一类致命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13的致病基因。这些发现已经成为国内外遗传性心律失常诊疗的部分依据。其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心肌细胞内抗凋亡蛋白的胞内小体分选、缝隙连接蛋白的内质网输出、线粒体前体蛋白的线粒体导入、核孔RNA的选择性输出、胞内蛋白合成的转录后控制、胞内蛋白的运输轨道-微管系统与通道蛋白的膜定位等细胞物流环节的缺陷促成了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该系统可以作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防治的潜在重要靶标。在国际上初步提出了心脏电-机械稳态的细胞物流调控理论假说。标志性成果发表在 Science,Nat Commun,J Clin Invest,Circulation,Am J Hum Genet,Cell Res 和 Circ Res 等刊物上,并被教科书、专著、诊疗指南和权威刊物广泛引用。 ❖ 陈义汉院士1987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至1992年在南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专业博士学位; 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2008年至2016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16年起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心脏医学部主任;2016年11月起任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 点击链接可读陈义汉院士文章: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7-016-9005-6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杂志社|3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咖会:2017高血压和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fqng1008 2017-2-22 22:00
左心室肥厚是 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的最明确表现之一,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或心衰患者)可能会出现室上性和室性 心律失常 。此外,一些降压药物,例如噻嗪类利尿剂,有可能造成电解质异常而导致心律失常。有效降压和保持血压平稳可以帮助预防这些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的发生。 鉴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密切关系,欧洲心律学会(EHR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委员会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同时集合了心律协会(HRS)、亚太心律学会(APHRS)和拉丁美洲皇家学会(SOLEACE)的专家,全面审查现有证据,于2017年2月份发表了关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联合共识。我们摘录了部分共识声明内容进行了整理。 评估、筛查和管理路径 1 、频发室上性早博和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性高,或许可考虑持续ECG监测及时发现房颤。 2 、大多数室上性早博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例如限制酒精、咖啡因摄入)和优化血压控制来管理,尤其是当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时。 3 、出现房颤时,应该考虑到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 4 、卒中预防对于房颤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高血压检测以及良好血压控制对于降低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降低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 5 、无症状性房颤比较常见,应该考虑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机会性筛查以发现潜在的房颤。 6 、高血压患者有提示心律失常疾病的症状,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类型对于心律失常的充分治疗至关重要。 7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有可能出现窦房结和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和睡眠呼吸障碍后更易出现。 8 、心房和心室传导阻滞都有可能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发生,可分别导致房颤和心源性猝死。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提示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 9 、静息心率增加(80-85bpm)不仅预示冠脉疾病和心衰患者的预后不良,同样也预示着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不良。对于无其他并发症(如左室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干预试验没有得出明确的证据表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降低心率的药物可带来获益。 10 、高血压患者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两药联用更易导致上述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要谨慎。慢性肾病患者的药物或活性代谢物易在体内蓄积,需要特别关注。 室上性心律失常 1 、有症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许可以考虑口服胺碘酮进行长期管理:不适合或者不愿意进行导管消融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维拉帕米等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有禁忌者。 2 、治疗房颤优先考虑的事情是预防卒中,因为患有高血压的房颤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至少为1,因此应考虑使用口服抗凝剂(OAC)以及良好控制血压来有效预防卒中。 3 、如果卒中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2,推荐使用OAC,选择容易控制的维生素K 拮抗剂(治疗窗内时间TTR70%)或者非维生素 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后者是优选。 4 、对出血风险的评估主要集中在可改变的出血风险因素,大多数可以通过HAS-BLED评分来确认。 (1)HAS-BLED评分应被用于确认“高危”患者(评分≥3),可进行更仔细的检查和随访,以解决可逆的出血风险因素(例如,未控制的高血压)。 (2)仅仅是HAS-BLED评分高,不能成为停止OAC的原因。 (3)对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出现有症状房颤复发,患者希望能加强节律控制治疗,推荐进行房颤消融治疗。房颤消融治疗也可作为某些患者的首选治疗,取决于患者的意愿、益处和风险。 (4)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峡部依赖性房补患者,推荐进行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高且并发症低。 室性心律失常 1 、频发室性早搏,成对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进行血液生化检查,12导联ECG检查,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2 、在评估有高血压的心律失常患者时,考虑经胸超声心动图来发现高血压性或结构性心脏病的迹象。 3 、疑似冠心病和有频发室性早搏或相关症状的患者,或许可以考虑运动试验或其他针对缺血的功能性试验,以评估室性早搏的抑制或加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如果有必要/需要,可以考虑非侵入性检测或冠脉造影。 (1)血清学检查,包括电解质水平、葡萄糖和甲状腺等检查,可用于评估心室异位活动增加的可逆性继发原因。 (2)确认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非医疗性原因,包括酒精、咖啡因、兴奋剂的摄入等。采集病史后进行记录,在需要时可提供适当的咨询和/或救助。 (3)发现患者有频发室性早搏和/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应该检查是否有结构性心脏病,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或心脏MRI。 4 、严重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例如严重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和心衰史,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的瓣膜病),应避免使用氟卡尼或普罗帕酮。左心室肥厚患者应避免使用索他洛尔。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禁用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 内容来源:Eur Heart J.2017;38(4):223-5. 下载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rticle/38/4/223/ 2981032/ Hypertension -and-cardiac-arrhythmias)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1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律失常是终结生命的第一病症
shihesun 2015-6-30 06:39
心脏保养保健技术与产品,是预防医学世界空白,至今尚无技术与产品问世。 心律失常病症是世界临床医学难题,至今没有用于早期、中期、初期阶段恶性心律失常的对症医疗技术与产品。 国内专项研究结论: 1、心律失常患病症者中有中国1.8亿人。 2、心律失常不分年龄老幼,其中研究数据结论为:20岁以上75岁以下心律失常病症者占人口比例为11%至80%,其中心脏病患者均是心律失常病症者。 3、非心脏病患者也会是心律失常病症者。 4、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心律失常病症者越多。 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排位第一的病症。 心律失常是药物不治之症:心律失常是心脏生物电场的物理功能问题,不是生物化学产品可以解决的。 特别提示:心律失常患者勿采用射频消融术,即——采用阻断心脏电流传导通路(神经元)制止心律失常症状的临床技术,是错误的——至今天为止无一例康复病案。 心律失常治愈只有两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成熟技术产品,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治疗技术方法: 1、处于早期、中期、恶性心律失常初发阶段的心律失常患者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即可完全控制、或治愈。 此项技术产品符合预防医学理论与应用、为家庭成员提供保健心脏功能,预防心脏衰竭与心律失常,无副作用的保健功能。 2、已经处于恶性心律失常中、晚期患者,应尽快佩戴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可保心脏功能达到充分控制效果目的。
个人分类: 环境与心律失常|4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填补医学临床空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成果
shihesun 2014-4-3 15:33
北京中关村某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试验中心,目前已经完成早期、中期、恶性心律失常初期病症临床治疗核心技术,并开发出成熟的临床医疗应用设备。 有关专家评价: 1 、其成果,是一项具有临床治疗、预防功能的医疗设备。 2 、该成果与心脏起搏器共同构成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系列高科技临床应用产品。 3 、其核心技术领先于国际水平,填补了有关心律失常医学临床领域的空白。 4 、该成果将形成万亿社会财富。 5 、该成果应用规模化之后的 3 年内,我国的心脏起搏器进口总量将快速下降 60% 以上,稳定在目前市场应用总进口量的 30% ——是产业合理比例。 心律失常人人都“得过”,人人都可能成为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是生物化学药物产品难以治愈、难以控制的。 心律失常患者病症发展规律: 1 、轻微症状——有短暂的心搏异常,但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相关预防产品;由于症状不明显,多数人忽略;即使到医院也检查不出心律失常的试验依据,无法(也没有)给药。 2 、有较明显的心律异常症状,但不十分影响学习工作于生活,医院诊断为早期心律失常,但又由于查找不出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或给药解决症状反应、或无法给药。 3 、频繁、持续性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处于中期心律失常向恶性心律失常发展的严重程度阶段。天天以药控制各种症状,但仍然无法达到有效控制性治疗的临床目的。 处于此阶段的患者不宜采用射频消融术——促成手术成功的因素、条件 ....... 等太多。 4 、恶心心律失常症状越来越频繁,随时威胁者患者生命。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器目标患者人群成熟技术产品。 用于预防心律失常,有效控制、治愈的临床技术成果,即使是美、德、英、法、日 . 等医疗先进的国家都没有。 该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试验中心完成有:适用于各级医院临床应用(门诊治疗、住院治疗、社区医疗中心应用) YX2B 型,应用于家庭治疗和巩固预防的 JX2B 型。 该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试验中心正与国内、国外多家医疗设备公司洽谈产业化合作、核心技术转让。 (孙平)
2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治愈
热度 1 shihesun 2013-11-22 22:57
心脏搏动是心脏基本生物功能,而心律失常的症状人人都发生过无数次,早期心律异常 的 一般情况下,无论何种因素引发心脏搏动异常,均可以自我调整而恢复正常心律。如果心律频繁异常就已经是病症性质,不是症状那么简单了,则会 直接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的几率。 但是,以往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心脏跳动的异常问题,逐渐发展到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引发随时猝死的严重程度的阶段才知道治疗。 心脏的停跳,是生命的终结,重视解决心脏跳动,是每一个人要做的日常健康“功课”,解决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 、维持血液循环通畅: 心脏自身的供血供氧,是保证心脏功能的物质条件。如果发生心脏供血供氧降低,会直接导致心律早搏、心动过速等症状。 解决心脏供血供氧临床解决只有依据具体情况(心血管发生阻塞可用支架、搭桥等介入临床技术),服用或输入针对性药物,便可使心脏改善、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血液循环状态,一般可恢复。 2 、保持心脏生物电场供给和传导正常 心脏电场供给、传导异常,是临床解决心律失常症状的主要问题。目前解决心律失常的临床技术方法主要有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电除颤、安装起搏器等方法。但,射频消融术由于技术本身特点是阻断了心脏生物电主要的神经通路,因此,临床实践与理论上无一治愈案例。 3 、预防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在心脏病人中,发生猝死率最高当属冠心病了,占心源性猝死率的80%。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是全部心脏病患者死亡人数的40%~50%。猝死的病例中,有80%~90%的病人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其余10%~20%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和电机械分离。 因此,解除心律失常、预防猝死是临床治疗是第一位治疗目的。 心律失常症状按照早期、中期、恶性三个阶段划分,治疗达到充分控制、临床治愈成熟的临床技术主要是两种: 一、当心律失常患者处于临床早期、中期或恶性心律失常初发阶段,必须使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可使心脏生物电场生成功能恢复正常,心脏生物电量充足,会使得心律失常患者“关闭”的传导神经组织通路自动打开,保持传导正常状态。引导、激活心脏搏动的生物功能完全正常。 二、恶性心律失常,必须使用心脏起搏器,即可达到充分控制心脏搏动功能正常生理状态。 特别提示:不要轻易决定做射频消融术——无治愈、或充分控制效果的案例。 孙平
3084 次阅读|8 个评论
心律失常病症是导致人口减少的第一病因
热度 3 shihesun 2013-11-20 01:07
人类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产品只有两大类:一是药物类产品(无论是中医药,还是西医药;无论是吃的,还是抹的、熏的、输入的等等),属于生物化学类产品。二是仪器类产品(无论是小到针灸的银针、心脏起搏器、听诊器、拔火罐,还是大到核磁共振、高压氧舱),均属于生物医学物理类产品。 心动过速、心动过、心律紊乱、心动早博(心动间歇)等病症,人人都发生过,人人都可以成为患者,心律失常是导致人口减少的第一病因。 心律失常是心脏生物电场功能紊乱、是生物医学物理功能问题,而采用药物(生物化学产品)治疗心律失常是无效的,只可以起到缓解患者症状的有限作用——不对症。 物理疗法是临床医学三大治疗法之一,是以当代量子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物理学、细胞学、中医经络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研究以人体固有生物物理数值为依据,利用、作用于人体细胞、基因生物功能过程中必需的生物能量场。 目前临床解决心律失常病症只有两种生物医学工程学成熟的技术产品: 一、处于早期、中期心律失常患者和恶性心律失常初期阶段的患者,应使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均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目的。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具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治疗1次至2次显效病症: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紊乱、心动早博、房颤初期、房扑、心肌缺血缺氧。 二、凡是确诊为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中晚期心律失常患者),到三级甲等医院佩戴心脏起搏器——即可充分控制心律失常病症,可保患者心脏的生物电生理功能终生无忧。 心脏起搏器产品和手术技术均是成熟、安全、普及的临床技术项目,其效果:立竿见影。 特别提示心律失常患者勿采用射频消融术,即——采用切断心脏电流传导通路(神经)制止心律失常症状、以及手术众多不确定因素——是到今天为止无一例达到心脏生理功能(康复)案例。 (孙平)
个人分类: 环境与心律失常|352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学术活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新理念2013巡讲中国行(南昌站)
hucs 2013-9-14 12:22
学术活动 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新理念2013巡讲中国行 (南昌站) 时间:2013-9-14 13:30- 地点:南昌市八一大道138号赣江宾馆美食楼四楼大会场 大会主席:吴清华教授 (南昌大学二附院) 大会主持:郑泽琪教授 (南昌大学一附院) 巡讲讲师:郭继鸿教授,洪 葵 教授, Prof. Douglas Esberg , 于海波 教授 主办: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心电学会 中国AA联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 承办:步长制药 胡春松 (在职博士)投稿展示 Manuscript # CIRCULATIONAHA/2013/005588 Invited Current Revision # 0 Submission Date 08-09-2013 11:40:27   Title A Novel Program for Hypertension and Predictors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hort Title Hypertension 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Manuscript Type Contemporary Review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nvited Manuscript Due Date  Category Arrhythmia/Electrophysiology Corresponding Author Dr. Chun-Song Hu (Nanchang University) Contributing Authors Qing-Hua Wu (Nanchang University) Yan-Na Liu (Nanchang University) Chang-Sheng Ma (Beijing An 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Tengiz Tkebuchava (Cardiovascular Division, Caritas St. Elizabeth's Medical Center, 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a-Yi Hu (Cardiovascular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Group Authorship None of the authors are group authors or consortia. Additional Key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 Paroxysmal, Predictors Keywords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trial fibrillation, predictors Subject Codes Hypertension: Clinical studies, Treatment: Other treatment Manuscript Items ...... ---- 博主简介: 胡春松,男,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南昌大学在职博士,医生,诗人。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 《青春诗语》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青春论语》 (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 《美丽中国》 (待出版)、 《青春私语》 (写作中),是“岭峰体”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 作品充满理想主义 、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 另有: 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颂子”,2013.3-),雅虎博客(2007.6-2009.9) 工作描述 :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 相关链接1: 致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委的推荐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7058.html ) 相关链接2: 颂歌与祝福—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2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6211.html )
个人分类: 博士学习|1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海教授:心律失常的一些新概念
hucs 2011-6-26 21:19
心律失常诊治新概念 参松养心干预策略专家论坛 (圆桌会议) 地址:南昌百瑞丽景酒店瑞景厅 时间: 2011 年 6 月 26 日上午 8 : 30 内容: 心律失常的一些新概念 主讲人:苏 海 教 授 南昌大学二附院 主办:以岭医药集团公司(江西 张旭东经理) 苏海 教授:心律失常的一些新概念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在职博士生 在这个热情偏高的夏天,有幸与数十位同仁共同分享苏海教授关于近年心律失常领域的一些新概念新进展的精彩讲座。苏老师图文并茂的展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各位听者收获不小。 苏海 教授系留日医学博士,曾多次赴日研修或访问讲学,是省内著名 、 省外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在无创性心血管领域,尤其高血压 、 心律失常方面颇有建树 、 著述甚丰。近年,他的研究成果已受到海外广泛关注。 本次讲座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从心律失常的“新波”开始,引人入胜。例如,苏老师展示并讲述了新近在临床发现的一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波形(位于 QRS 波后 、 波幅低 、 持续数十毫秒),可导致持续性房颤 , 已获欧美同行专家认可,并被称为巨大 Epsilon 波。接着,苏老师又一路讲解“经典老波”,包括 近年广为人们认可并接受的 J 波 , Osborn 波 、 Brugada 波 、 δ 波等,以及容易导致猝死的长 QT 综合征 (LQTS) 和短 QT 间期 (SQTI) 综合征-- 洪葵教授在美国的发现。苏老师还特别介绍了少见的 QRS 波与 T 波同时电交替现象,让大家很有收获。数十年的授课和讲座经验可谓炉火纯青啊。 接着,讲解了室性心律失常 Lown 分级( 0-5 级)和几种诊断试验与基因检测,包括直立倾斜试验( TTT ) 、 埋藏式心电监测记录器 — 环路记录仪( ILR )并已在二附院临床上应用。在遗传性心律失常及其检测的介绍中,苏老师专门提及家族性房颤致病基因的发现者 — 同济大学陈义汉教授,因这一基因而功成名就,并告戒大家,科研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咬住目标苦苦求索,才能有一鸣惊人的成就。 讲座的第二 、 三部分是心律失常的治疗和病理生理基础。重点介绍了药物治疗,特别是中药参松养心胶囊的临床试验成果和实际应用。 一堂两学时的精彩讲座很快就结束了,真是令大家回味无穷啊。
个人分类: 学术活动|2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创新:心肌病患者致命性心律失常磁共振成像的危险分层
xupeiyang 2010-7-23 13:37
该研究项目创新点: 1 通过对比研究提示出,与未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心肌病患者相比, 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什么特征性的磁共振表现; 2 通过回归分析提示预测心肌病预后的磁共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3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影像学检测指标诊断价值评估; 3 先将各种类型心肌病作为一个整体评价磁共振检测指标预测心律失常的 危险度,再针对不同的心肌病亚型评价磁共振检测指标预测致命性心律失常 的危险度; 4 根据研究结果所遴选出的危险因素将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探索患者发 生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 2009423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2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入装置治疗心律失常(指南要点)
hucs 2010-6-9 21:47
植入装置治疗心律失常 ( 指南要点 ) ――主办机构: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心律学会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注:编译于 2008 年 6 月) 背景和目的: 自从 2002 年发布更新的指南以来,日渐增多的新证据已经拓展了安置永久性起搏器( PPM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装置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等植入装置治疗,特别是心脏猝死和心衰的一级预防的适应证。因此,当心脏猝死和心衰的危险因素更加明确时,植入装置治疗的适应证也显露出来。 指南要点: 一、 PPMs 单腔和双腔起搏的适应证有了一些变化: 1 .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治疗延伸至有症状的心动过缓 ; 2 .无症状心动过缓患者的起搏治疗,只适合于心率 40 次 / 分钟,或有 3 秒窦性停搏或 5 秒长间歇的房颤。 二、 CRT 1. CRT I 类适应证:理想药物治疗的 NYHA III 级或动态 IV 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35% 和 QRS 时限 120 毫秒; 2. CRT IIa 类适应证:房颤患者和依赖心室起搏患者,且符合上述心衰级别和 QRS 时限条件; 3 . CRT IIb 类适应证:需要经常心室起搏的 NYHA I 级或 II 级心衰患者,即将接受 PPM 或 ICD 植入。这种情况是 NYHA II 级或更低级心衰患者的唯一适应证。 三、 ICDs 1. 除了晕厥电生理研究期间诱发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不再推荐为 ICDs 选项外,推荐 ICDs 作为心律失常二级预防的适应证变化不大。 2. 推荐 ICDs 作为心脏猝死的一级预防适应证相应地有所变化。 下列新的 I 级适应证大部分是基于 MUSTT 、 MADIT II 、 SCD-HeFT 和 DEFINITE 研究。 ( 1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 如果 30%=EF=35%, 并且是 NYHA II 级或 III 级心衰,适合 ICDs 治疗,心梗超过 40 天和血运重建超过 3 个月,仍适合 ICDs 治疗; ( 2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若 EF30% ,不考虑 NYHA 分级,均适合 ICDs 治疗 ; ( 3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EF36%-40%, 如果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颤或室速,适合 ICDs 治疗; ( 4 )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EF35% ,心功能 NYHA II 级或更严重心衰,适合 ICDs 治疗。 3 .以前 IIb 级 ICDs 植入适应证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ARVD )、     长 QT 综合征( LQTS )以及 Brugada 综合征 , 如果符合某种临床标准,属 IIa 级适应证。 4. 新的 ICDs 植入 IIb 级适应证: EF=35% 和没有心衰症状的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简要评论: PPM 和 ICD 新指南的制定是依据大量新的临床试验证据,包括前瞻性的和回顾性的,如遗传性心肌病患者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关于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已进行的适应证修订,主要是 EF 的下降以及结合 EF 和临床心衰表现,考虑植入装置治疗。未来进一步的修订肯定有待于收集更多的临床资料,然而目前的指南是较为合理且容易理解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策略高峰论坛 洪 葵 博士 教授
hucs 2010-4-28 19:45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策略高峰论坛 内容: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 SS-CAT 循证医学研究 主讲:南昌大学二附院心内科 洪 葵 博士 教授 地点:站前路锦峰大酒店 2 楼锦轩厅 时间: 2010-4-29 星期四 15:40PM-17:00PM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 河北以岭医药集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