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学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老师遭遇英国学生第三集:果然小喜剧收场
热度 17 laserdai 2015-8-19 07:40
书接上回: 中国老师遭遇英国学生第二集:双方都崩溃了! 按照一般戏剧的发展,这个第三集(下集)就应该圆满收场了。 刚刚粗略看了这个下集,果然,有点小喜剧结尾。 其中还有一些冲突,是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开导/训导,甚至电话给家里,但是没有大的起伏;个别好的学生,老师也给点加餐。老师们在课堂上照样时不时吼,让学生们注意听讲,看黑板,课堂上学生们照样扔纸飞机,严肃活泼同时内在,真是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个月之后进行了一场对比测验,中国班和英国班的学生参加相同的测验,一场大考!测验结果出来后,中国老师当场发试卷,英国学生们看了自己的结果后,更多的是喜悦。 晚上, 校长当众宣读对比测试结果,中国班的学生平均成绩,各科都比英国班高了几分,中国老师们很高兴,欢笑雀跃。这跟PISA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 校长最后说了几句评语,其中一句好像是,中国班成绩好点是必然的,中国班的学生好像在监狱中一样。 中国班的学生应该是高兴的,通过测验,他们知道自己分数有了明显提高,会让他们得到自信,只要多认真点学习努力点,成绩就会好一些!这一条,我相信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的旁白(?)的意思,至于那种教学效果更好,值得大家认真思考:按照中国式教学,短短一个月内,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了,长此以往,进步肯定大,同时,学生们整天被关在学校苦读,必然少了很多童年/少年乐趣。 其实,我的观点还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开始跑在前头的,往往不是最后能赢的,但是也不会是最后的那些才冲刺的。 中国的学校教育,口号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学习都很紧张,人生马拉松跑在了前头,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开始有点松弛,很多优秀的出国了;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都没有劲头了,况且学习环境明显落后于西方(教育管理,导师水平都是制约因素);之后到了社会上,只能根在西方的后面跑,科技领域就是特别好的例子。 而西方的教育,小学到中学都是正常速度跑着,每人都随意,整体看前后拉得很开,到了大学开始紧张,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开始猛烈赶超,况且学习环境明显很好(教育管理, 导师水平都是有利因素),之后到了社会上,就会跳出一些领头羊,在各个方面代表人类往前走,就是说,走在世界最前列。 对比下中西方科技发展, 这种差别非常明显: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总指导思想是跟风山寨,谁要是想在申请基金的时候声称世界上还没有过,肯定被毙掉,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基金委等的内幕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况,我调侃过是: 偏激的猴子吃不到香蕉 。 但是在西欧和美国,报基金项目和技术开发的时候,如果要跟风和山寨,肯定被毙掉,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申请人恐怕还要在背地里被同行嘲笑。所以,他们总是挖空心思,说是世界上没有的,或者已有但是很糟糕,需要大幅度提高。这样的情况是, 偏激的猴子才能吃到香蕉 。 这就是中外科技的最重要差别,由此导致中外社会的差别,进而成为文化现象:外国的就是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些论述,在新文化运动时代已经探讨很清楚了!多情应笑我,又落索了一遍! 如果中国不满足世界上做二流国家,甚至在二流到五流之间震荡,那就需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而不是现在的情况:面对一帮根本没有创造性的科技人士,给帽子, 给钱,拼命跟风制造垃圾论文,舍命去山寨人家。 有人说,在台风口,猪都会飞起来。 我说,把猪放在台风口飞起来就算接近光速,它也是猪!况且,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台风总要过去,之后立即直接摔下来,猪肯定会受伤不轻。 某国过去三十年做小生意制造地摊货,赚了点小钱,所以就飞了起来,然而它的本质没有任何改变,因此产生不了重大科技创新,从而也就突破不了某个瓶颈。现在经济开始拉美化,10年20年以后,就会看清经济直直摔下来,肯定会受伤不轻。 走着瞧!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甜,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国家的发展是更长的马拉松。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7067 次阅读|38 个评论
中国老师遭遇英国学生第二集:双方都崩溃了!
热度 9 laserdai 2015-8-12 07:23
英国BBC别出心裁炮制出一个节目,请五位中国老师(两位来自国内,三位来自英国本土)给英国一大班九年级(国内初三)学生上课,按照BBC的精心设计(挖坑,设机关),五位老师尽心演出( http://www.bbc.co.uk/chineseschool ) 。共分三集播出,刚才看了第二集,竟然是高潮的一集: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崩溃了,引发了很多冲突。这居然完全符合戏剧的套路,完全应验了我几天前的预言。 博主回复(2015-8-5 20:46):这首先是艺术,其实是英国导演的一出生动的现实剧 ,所以表演者都认真入戏而没有任何故意的表演成分。 老牌的英国当然知道照搬照抄外国经验是根本不行的。以前英国也有过一个类似的文化冲突的节目,把英国的一些下层家庭的孩子送到世界各地上层家庭中生活两周。 由于按照中国国内学校的一般情况进行(学生在校12个小时),一位随学生听课的当地年轻老师都受不了,英国学生们更受不了,天性爆发,课堂纪律一片混乱,课堂泡茶,化妆,交头接耳,不理会老师等等;中国老师们有的嗓子哑了,有的流下了生动的眼泪(英国学生太难教了!),有的大发牢骚。在几乎不可能把教学进行下去的情况下(高潮点),校监(维护纪律的副校长)出现了,站在讲台上,寥寥数语,镇住了学生,随后校长也出现,和校监联手维护课堂纪律,事态平息下去。最后,召开了学生家长会,五位老师给大家认真讲解,家长们用掌声鼓励他们。至此,这集结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集分解! 这的确就是戏剧。把一帮英国学生突然放进地道道的中国方式的学校,的确就象是把一篮子青蛙突然扔进热水中,不出现乱扑腾才是怪事。英国学生比较自由散漫,加上活泼的天性,严格的课堂教学和烦闷的学习,当然让孩子们崩溃,这跟《音乐之声》中的情节完全相同。英国的课堂,没有中国式威严的老师管理班级的任务很重,中国老师当然没有经验,必然会出现情况(这坑挖的! )。其实这个是很好的英国公立学校,如果换作平均水平甚至更低的学校,校监和校长的重任就是课堂秩序。今日BBC新闻,一位老师被学生用刀子捅了 ( Teen detained for teacher stabbing , Stabbed teacher 'feared he would die ),很多这样学校的老师常年忍受学生的侮辱而的了心脏病,有很多年轻老师干脆一走了之,告别教坛。 (另,英国有很多私校,其学生来自社会中层的上层或者更高,这样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 其实,中国老师很幸福,基本上不用整顿班级秩序,只管认真教书就行。学校,社会和家长已经把孩子的在校行为约束得很本分老实了。 这个节目播出后,在英国媒体也很火爆,若想 认真了解英国人声音, 下面是这个节目的专用连接,供英国人发表看法/评论: http://www.open.edu/openlearn/education/debate-what-can-british-schools-learn-the-chinese-education-system 导言说:Recent studies would seem to suggest that China boasts one of the best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and that the once acclaimed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is trailing a long way behind. With long days of studying, competitiveness amongst peers and strict discipline in the classroom, it's clear to see why the Chinese system is deemed world-clas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so been reported that China is turning to a British-style education because Chinese parents find it more creative. But what do you think? 我扫了一眼,所有评论都很认真或者深刻,跟国内跟贴评论风格大象炯异!莫非英国网管很厉害么? 相关博文: 当穷孩子的老师去教富孩子。。 ; 给师扑生跨求导:当求生存的中国教育遭遇求生活的英国学生 ; 英国BBC反驳《中国学校》节目中“造假”和“妖魔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7405 次阅读|23 个评论
英国BBC反驳《中国学校》节目中“造假”和“妖魔化”等质疑
热度 12 laserdai 2015-8-11 18:27
最近,英国BBC挖空心思炮制的一个节目终于引起了英国特别是中国媒体和大多数人的关注和热烈议论,有关的一些报道收在上篇博文中,我特意使用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当穷孩子的老师去教富孩子。。 ,后来又对此给出了解释( 给师扑生跨求导:当求生存的中国教育遭遇求生活的英国学生 )。 这里也有很多博主关注了这件事情: 当中国式教育遭遇英国学生 我们的基础教育付出了什么代价? 对于这个节目的来由/初衷的推测,我在博文后回复一位网友(吴云鹏)的评论中给出了; 博主回复(2015-8-5 20:46):这首先是艺术,其实是英国导演的一出生动的现实剧 ,所以表演者都认真入戏而没有任何故意的表演成分。 老牌的英国当然知道照搬照抄外国经验是根本不行的。以前英国也有过一个类似的文化冲突的节目,把英国的一些下层家庭的孩子送到世界各地上层家庭中生活两周。 面对网络上议论的各种观点,BBC 回应对《中国学校》“造假”和“妖魔化”质疑 觅云, BBC记者 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在国际性的评估中落后于亚洲国家和地区。 BBC 二台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自8月4日播出第一集以来,引发了大量的关于中英两国教育的关注和讨论。纪录片讲述了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博航特(Bohunt)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有观众给BBC中文网留言,问讯此片的灵感何来;有中国媒体和网友质疑BBC的这部纪录片“造假”;也有批评此片“妖魔化”中国教育的声音。此片的第二集将于英国当地时间周二(8月11日)晚间九点播出,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BBC中文网为此专访了BBC电视时事部的创意总监巴格诺尔(Sam Bagnall)。这部纪录片有两位执行制片人。他是其中之一,也参与和见证了片子从提案、拍摄、编辑和播出的全过程。 “并非科学实验” 巴格诺尔首先向BBC中文网解释了拍摄这篇记录片的初衷。 巴格诺尔解释道,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在国际性的评估中落后于亚洲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韩国、新加波和香港都在排名中远超英国。 而他本人之前也拍摄过一些中国的学校,因此发现中国学校的学习氛围和英国的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所以他想尝试探索东方的教育方法是否可以嫁接到英国课堂。 这个试验项目由BBC和英国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联合执行。 他表示:“这部片子是一次试验。节目的简介里开篇就告知了观众这点。当然,它不是一次科学性的证明谁对谁错的实验。” 自节目第一集播出后,该片引发了中英两国的媒体和网友对两国教育情况的讨论。巴格诺尔说这也是制作方希望看到和产生的效果。 “设定场景的纪录片” ”我们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了在为期一月的试验课程中发生的所有事实。“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于8月5日发文,援引一位曾两度赴英交流的上海教师吴云的话说:“我们去的小学,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纪律,纪录片可能作秀和炒作的成分更大。” 她还表示:“我的想法,它是假的,只是一个媒体的炒作手段而已”。 巴格诺尔回应“造假”质疑时称:“BBC这部纪录片全部是真实的记录和呈现。孩子们和老师们可能最开始对摄像机不适应,但是一两天后,就忘却了机器的存在。” 他向BBC中文网记者进一步解释了中国媒体和网友关于此片的疑惑。 “我们称它为设定场景的纪录片(formatted documentary)。我们会设计场景而且观众完全是意识到构建场景这点的。然后我们用记录片的拍摄手法来记录真实发生的情况。我们也确信,我们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了在为期一月的试验课程中发生的所有事实。” “妖魔化”中国教育? 在中国的社交网站微博上,网友们对于此片有几处镜头颇有争议,以及对接受试验的学生每天12小时的学习时间表示“不合理”。 第一集里跑步受挫的英国男生蹲在地上哭,但镜头只显示英国体育助教安慰孩子,中国老师却在一旁“袖手旁观”。 巴格诺尔回应称:“我并不觉得这是故意把中国老师刻画成没有同情心的形象。或者故意抹黑中国老师。这是当天的真实记录。相较于刚来的中国老师,英国助教更熟悉自己的学生。她去安慰并不奇怪。” 巴格诺尔补充到,看完三集纪录片,观众会发现中国老师其实是“非常有同情心”的人物。 在中国,有的私立学校放学很早。下午4点学生就放学离校。但纪录片里,孩子们每天要上12个小时课。网友评论说,这“不合理”。 面对这样的质疑和“批评”,巴格诺尔解释道:“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区间的教育差异也十分明显。我了解有很多学校放学很早。” “但也有学生放学后要请家教补课,以及周末也要上课。有的学生每天要上15或者16个小时。而我们并没有要求博航特学校的学生们这样做。” 巴格诺尔表示BBC此部纪录片里选择的中式教育,是比较“典型”和“传统”的。而“刻苦学习”也是中国学生的普遍现象。 巴格诺尔表示,博航特学校和参加实验的中国教师都“卓有成就”。所以确信,这是一次比较“公正”的对比。 参加实验的5名中国老师,有两位分别来自中国的南京外国语学校和杭州外国语学校。它们都是中国国内知名的学校。 而博航特中学也是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也是英国第一所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学校。 专挑“乱”的播? 第一集里有镜头描述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李爱云老师用英文跟学生说“现在不要讲话,不要问问题,听我讲。”以及在预告片中看到孩子哭泣,中国老师跟孩子对峙的情况。李爱云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从最初最乱状况里挑了最乱的”。 ”中国老师开始慢慢适应,并开始掌控课堂。“ 巴格诺尔回应称,如果看完全部三集片子。中国观众会感到“惊讶”和 “开心”。他透露,后两集里,有更多温馨的场景出现。尤其是第三集。 而在后两集中,第一集里的“残酷”问题,会被慢慢解答和展开:中国老师开始慢慢适应,并开始掌控课堂。也有了跟孩子们一对一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巴格诺尔也希望观众看完整部纪录片后,会觉得它是一部“聪明”又“吸引人”的电视作品,而非一部“耸人听闻”或者“令人愤怒”的片子。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8254 次阅读|23 个评论
未来中国学校将以军队或监狱的形式而存在
famingkuang 2010-4-30 08:53
接二连三的砍杀学生事件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唯有尽快将学校建成军队形式或监狱形式,我们才能放心的让孩子上学了! 因为在知识重要还是生命重要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任何正常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生命。 接二连三的成功让对社会心怀不满的人找到了理想的泄愤方式屠杀儿童。中国人无疑是世界上最最聪明的人,连实施恐怖事件都计算得如此精确,没有炸弹的自己只有在幼儿园、小学等场所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轰动,这也算是市场化以来,利益最大化开的花结的果吧。 我们的政府看来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将学校都改建成军队或监狱形式严加看守;二是让恐怖分子随心所欲地拥有炸弹,这样他们就能利用手里的武器去杀贪官、成人而不是儿童了。
个人分类: 反思|291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