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nasa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COMSOL Multiphysics入选NASA杂志年度最佳软件
NathanUFO 2011-2-26 11:05
伯灵顿,马萨诸赛州( 2010 年 7 月 30 日讯) ——COMSOL 公司今日非常荣幸的宣布,最新推出的 COMSOL Multiphysics version 4.0 入围 NASA Tech Briefs 2010 年年度最佳产品评选。最终的获胜者将凭借出色的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被 NASA Tech Briefs 的编辑们挑选出来,并被推荐给该杂志的 400,000 多位工程师和科学家读者。 详见: http://www.techbriefs.com/component/content/article/8181 “我们很高兴能够入围今年的年度最佳产品评选。COMSOL V4.0得到了NASA Tech Briefs的编辑们的认可,这感觉简直棒极了。”COMSOL公司负责市场营销的高级副总裁评价到,“V4.0是一个重要的版本,我们推出了全新的用户界面以提升工作效率,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OMSOL Multiphysics V4 时代,数值建模让您乐在其中 关于NASA Tech Briefs NASA Tech Briefs 是 NASA 推出的官方出版物,并且是美国 BPA 评出的发行量最大的工程杂志。目前, NASA Tech Briefs 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 190,000 份。 每月出版的杂志独家报道 NASA 及其行业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所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创新可用于产品的开发或改进、解决工程问题或制造工业。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techbriefs.com/ 关于COMSOL COMSOL公司是全球多物理场建模与仿真解决方案的提倡者和领导者,其旗舰产品COMSOL Multiphysics,使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模拟,赋予设计理念以生命。它有无与伦比的能力,使所有的物理现象可以在计算机上完美重现。COMSOL的用户利用它提高了手机的接收性能,利用它改进医疗设备的性能并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利用它使汽车和飞机变得更加安全和节能,利用它寻找新能源,利用它探索宇宙,甚至利用它去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关于公司的其他信息可以参见 www.comsol.com 关于中仿科技 中仿科技是中国内地、香港、澳门领先的仿真分析软件和项目咨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中仿科技公司是中仿集团旗下的旗舰公司,总部设在香港,目前在全国设有四个分公司,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和深圳。除了强大的销售和技术支持网络之外,我们还设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和培训中心,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客户,公司将陆续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设置业务分支机构。CnTech业务包括项目咨询和专业软件的集成和实施等,凭借多年来广大客户的支持和信任以及CnTech员工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已为国内外数百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专业软件系统及项目咨询等服务,服务领域涉及教学科研、机械工业、土木工程、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化学化工、冶金科学、汽车工业、电子电器、气象环保、采矿和石油工程等行业。将始终怀着谦虚、诚实、敬业关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的核心理念,始终遵循客户满意为止的服务准则,真诚地为客户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坚持不懈,及时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球最前沿最顶端的科技服务,力争成为仿真技术行业的典范!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 http://www.cntech.com.cn/
2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十大科学谣言:NASA“震惊全人类”
xupeiyang 2011-1-10 08:56
NASA震惊全人类   【谣言】   有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宣布,决定于美国时间2010年11月15日宣布一则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更详细的消息称,据NASA一官员透露,自2004年起,太阳附近相续出现外星舰队,经过多年的观察,其中一超级庞大的外星系飞船正停靠在金星和水星之间的地方,目标朝地球而来。 NASA紧急通知全球的天体物理学家、哲学家、教会以及社会研究学者,秘密在2008年研讨此物体对地球人类社会的影响。同时秘密与此外星访客取得联系,在一系列观察和确认并无敌意后,通过多方和长时间的讨论,NASA决定在11月15日对外公开这一重大事件。   【真相】   事件的引爆源于一条微博: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在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一则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随文还配发了NASA网站的截图,其上赫然是该机构的新闻发布会通告。一时间猜测四起,虽然有很多业内人士推测,NASA即将公布的消息与钱德勒X射线望远镜有关,可能是一个X射线源,但还是有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认为,当晚NASA将宣布外星人的存在。   关于NASA将发布新发现的误读,最早的来源可能是意大利一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Studio Aperto于11月14日播出一则报道。该则报道题为明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发布来自外太空的惊人消息。不过,这则新闻只是说NASA将发布关于由钱德勒所发现的位于地球附近的不寻常物体。   11月15日,这段新闻视频被国内的网友分别传上国内的视频网站,标题为明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对外公布一则可能令全人类震惊的消息。随后,一些探讨奇异现象、外星人及UFO的论坛里开始出现讨论NASA新闻发布会的帖子。在其中一个帖子里,有网友给出了发布会的前因:   据NASA一官员透露:自2004年起,太阳附近相续出现外星舰队,经过多年的观察,其中一超级庞大的外星系飞船正停靠在金星和水星之间的地方,目标朝地球而来,NASA紧急通知全球的天体物理学家、哲学家、教会以及社会研究学者,秘密在2008年研讨此物体对地球人类社会的影响。同时秘密与此外星访客取得联系,在一系列观察和确认并无敌意后,通过多方和长时间的讨论 NASA决定在11月15日对外公开这一重大事件。   相关消息最早于15日中午11时30分前后开始在新浪微博出现。当时,多位粉丝及关注数都很少的用户连续转载了NASA发布会的原文,且未进行翻译和任何的演绎。但到了当日13时32分,一个以翻译神秘事件、外星人、UFO主题作品的字幕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明天11月15日(北京时间11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于当地时间12时30分对外公布一则可能令全人类震惊的消息。   这则消息被转发超过5000次(截至发稿时),而更大的风浪随后即至。数小时后的16时38分,某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今天突然宣布,美国时间明天11月15日(北京时间11月16日)将宣布一则足以让全人类震惊的消息。同时配发了NASA相关页面的链接。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字幕组流言中的可能被足以取代了。这则流言被转发超过5万次,评论超过1万条(截至发稿时)。   当地时间11月15日12时30点(北京时间16日凌晨1时30分),真相大白于天下。美国宇航局(NASA)在发布会上淡定地告诉不明真相的群众:我们没有发现外星人,我们发现的天体是第一个由人类看着出生,并且成长了31年的年轻黑洞。闹剧落下帷幕。   (秋秋,果壳网谣言粉碎机)   【点评】   外星人永远是孳生谣言的温床。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进步,这一类谣言却很少有真正传布广泛,造成巨大影响的。NASA震惊全人类消息这个谣言算是其中一个异数。很明显,一旦具有巨大公信力的媒体机构介入推广这些谣言,它们就变得势不可挡起来。反过来,这些谣言破灭之后,对媒体机构公信力的损害,同样伤筋动骨。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029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国际空间站看夜景中的华盛顿特区
热度 1 jiangxun 2011-1-10 07:41
作者:蒋迅 华盛顿特区 ( Washington, D.C. ) Source: WorldAtlas.com 早就知道美国首都 华盛顿特区 ( Washington, D.C. ) 大体上是一个等边菱形。它的面积很小,只有177平方公里 (北京市的面积是16410平方公里)。没有想到的是从太空中看华盛顿特区,竟然可以把它的边界看得如此清楚。 Source: Cities at Night: An Orbital Perspective 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员 Donald Pettit 从国际空间站对地球拍摄的。看过这张照片之后,我想问一句:大家注意到这张照片怎么能如此清晰呢?想象一下:国际空间站正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在340公里的高空中环绕地球运行。如果快门速度是千分之一秒,那么也有7米的位移。因此,即使是在白天拍摄也要把相对运动速度考虑进去。更何况夜间的暴光时间需要一两秒钟。答案是,Donald Pettit 安装了一个轨道跟踪系统 (orbital tracking system)。其实这个系统不是计划内的项目,而完全是他在空间站里突发奇想,利用休息时间和在空间站上备用零件和废弃零件自己组建的。下面是他正在拍摄地球时的一个镜头。 从本文的连接可以看到更多美丽的夜景, 包括北京和天津 。有人担心,NASA的卫星把大陆看的太仔细了。其实,真正的间谍卫星拍的照片应该比这个清晰的多,我们是看不到的。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没有必要费那个劲儿。请把北京天津的卫星照就当风景照欣赏吧。 Links: Russian cosmonaut Fyodor Yurchikhin, Expedition 24 flight engineer, works with High Definition Video (HDV) camera equipment in the Zvezda Service Module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City Light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NASA网站公布的北京和天津地区夜景照片
个人分类: 航天|8617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航空航天局LRO价值5亿美元
jlpemail 2010-12-1 10:23
Artist's impression of NASAs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LRO), which is shifting from an exploration phase to more focused scientific research. Image Credit: NASA/GSFC http://www.space.com NASA's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Gets New Moon Mission By SPACE.com Staff posted: 16 September 2010 NASA launched the $504 million LRO probe in June 2009 along with a piggyback probe that crashed into the shadows of a crater at the moon's south pole in October of that year in a hunt for water ice, which it found. The spacecraft is about the size of a Mini Cooper car and equipped with seven instruments to observe the moon. 图片为艺术想象效果, $504 million LRO probe 表明了LRO价格不菲,而起尺寸 不过接近于Mini Cooper car 。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2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快讯:美宇航局发现仅诞生30年的黑洞
cailong0518 2010-11-16 12:51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下午12点30分(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1点30分),美国宇航局宣称, 科学 家通过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距地球5000万光年处发现迄今最年轻的黑洞,这个黑洞仅诞生30年,它对于人们研究黑洞婴儿阶段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早在1979年,当时天文爱好者在旋涡星系M100里发现了一颗超新星,后来被命名为SN1979C。从1995至2007年的12年间,钱德拉望远镜,美国雨燕卫星、欧洲宇航局牛顿X射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以及德国伦琴卫星观测到的数据都显示这里的一个明亮射线源一直在稳定地发射X射线。通过对这种情况的观测以及对X射线光谱和带有能量的X射线的分析,科学家认为SN1979C内的物体是一个黑洞,其正不断吸收这颗超新星以及伴星落下的物质。 NASA科学家认为,SN1979C是一个比太阳大二十倍的恒星衰落后坍塌形成的。爆炸前恒星会喷射出一些富含氢元素的表层物质,但并非其全部表层物质,这颗超新星就是典型代表。人们有时会将超新星同伽马射线爆发联系起来,但这种情况只有在爆炸的恒星已经将表层物质完全丧失后才会出现。绝大多数黑洞都是恒星的核心衰落时就形成了,这样就不会出现伽马射线爆发。而SN1979C 是唯一一个人类全程见证它形成的黑洞,也是目前为止超新星爆炸能够形成黑洞的唯一的直接证据。 针对这次新闻发布会,国内有媒体大肆宣称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可能是宣布外星人存在、足以震惊全人类,消息在网络论坛和微博等多种途径快速传播,吸引大量网友关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官网也一度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量访问而陷入瘫痪。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是美国宇航局于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目的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其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进入了光谱时代。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2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NASA发布2010财年预算
weixiuping 2010-11-8 10:24
NASA 发布 2010 财年预算 美国国家航天局( NASA ) 2 月 1 日发布了《 2011 财年预算评估》,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1 与 2010 财年相比, 2011 2015 年将增加 60 亿美元预算,使未来 5 年的总预算达到 1000 亿美元。 2 重要而持续的投资项目包括 : 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关键技术演示 , 以发展新的空间探索方法;飞往太阳系多个目的地的机器人探索任务;研发重型运载器及推进技术;扩大美国商业航天飞行能力;提高未来发射 ( 包括航天飞机退役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现代化改造 ) ;延长和扩大国际空间站的利用外;跨领域技术开发,以提高 NASA 商业航天能力;加快下一轮气候变化研究和观测航天器的研制等。 3 提出取消作为重返月球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星座计划。 2011 年财年预算中,有 6 亿美元将用于确保航天飞机在完成现有飞行任务后安全退役;提供 25 亿美元用于接下来两年的设施关闭费用,其中包括由于星座计划取消而导致航天飞机转型所增加的费用。( 摘自《载人航天》 2010 年第 16 卷第 1 期)
个人分类: 健康|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号外】美国50枚洲际导弹失控!全球疯抢NASA的火星船票!
热度 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0-10-28 20:55
【号外】美国 50 枚洲际导弹失控!全球疯抢 NASA 的火星船票! (特增设 火星船票代售点 --- 就在文章最后!) A. 新闻快报 【 据新华社电 】美国空军发言人韦斯利 米勒四世 26 日说,空军上周末莫名其妙地对 50 枚洲际弹道导弹失去控制近 45 分钟!这些核导弹大约占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 11 %! 这起事件 23 日早晨发生在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失去联系的是 民兵 III 型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现有 450 枚 民兵 III 导弹。这种导弹可携带多枚核弹头,部署在蒙大拿、北达科他和怀俄明 3 个州。这次失去联系的导弹由沃伦空军基地控制,部署在发射井内。 空军参谋长诺顿 施瓦茨当天向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 马伦报告这一事件。马伦随后通知国防部长罗伯特 盖茨。总统奥巴马 26 日收到简报。 一名了解 23 日事件的军方官员说: 从未发生过像这样大的事,偶尔会有一两枚(导弹 掉线 ),一些弹头可能因例行保养而暂时退出现役,但最多也就一次 5 枚至 7 枚,我们从来没有失去对 50 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指挥和控制。 美国空军极力消除负面影响,但这起事件仍让一些人疑虑核武器安全。 图 1. 美国民兵战略核导弹 B. 众说纷纭! 【 据环球时报报道 】这一事故在美国的网上引起热议,大部分的网友惊讶于此类国家安全机密的信息为什么会被公开。各种猜测五花八门,有人怪军队里有太多 大嘴 ,也有说与美国的党争有关,还有猜测说,是军队的人希望拿到更多军费以更新设备。 一名 中国军事 问题专家 27 日告诉《环球时报》,这有可能是核安全部门(包括军方和研发部门及生产核武器的公司)为了保住核武器原有的战略地位,制造一些事端,造一些舆论,给国会施加压力,要求增加核军费。这是一种要军费经常使用的招数。 【美轰炸机曾误携核弹飞越全美 】 2007 年 9 月 6 日亦曾发生一宗核武失踪事故。一架美军 B-52 轰炸机曾误装 6 枚载有核弹的巡航导弹,飞越美国全境。官员说,飞机从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起飞,降落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德空军基地时,才发现机上有核弹头,这意味着核弹头在 3 个半小时的飞行时间中处于失控状态。 【 六名前美国空军军官揭密外星人 接管核武器 事件 】 其实, 这样的神秘事件在美军基地曾多次发生过。最近 6 名美国空军前军官打破数十年来的沉默,于 9 月 27 日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他们曾经和 UFO 进行过 第三类接触 的惊人内幕和可信证据。 这场解密 UFO 内幕的记者会是由美国空军前上校罗伯特 萨拉斯带头筹划的,他是冷战时期一名美军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官。萨拉斯曾在 1967 年亲身经历了一起 UFO 光临蒙大拿州马尔姆斯特伦美军基地的事件。 这起 UFO 事件首先是由基地的地面卫兵向我汇报的。 萨拉斯告诉记者,当时我根本不相信,以为他开玩笑,随手挂掉了电话。后来卫兵又惊恐地再次打来电 话, 让我赶紧出去看一看 。萨拉斯随后看到, 一个亮红色的椭圆形飞行物悬浮在我们军事基地的前门上空,它的直径约有 9 米到 12 米。 当那架 UFO 出现 后,我们再也无法控制军事基地中的导弹发射系统,我们的 10 枚导弹全都失灵了。 一周后另一个核导弹基地也出现相同的情况。很显然,这种不明飞行物对我们的核导弹武器颇感兴趣,我们无法判断它们来自何处,但我个人认为它们并不属于地球。 其他的美军前空军军官都声称: UFO 曾经在许多美军核武器发射基地的上空出现过,只要这些 UFO 神秘出现,美军基地内的核导弹就会发生故障,无法被发射。这几位前任军官表示,自 1948 年以来, UFO 飞碟就曾盘旋在美国和英国核导弹基地上空,并使美国核导弹基地的武器系统瘫痪, UFO 还曾着陆在英国军事基地。然而,相关政府对外禁止公开这些消息。 这起事故发生后,萨拉斯的军方上司立即命令他签署保密协议,宣誓他必须就此事 永远保持沉默 。萨拉斯说: 我们事后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上司命令我们甚至不能和自己的妻子或基地中的任何人谈论看到的一切。 6 位美国前任空军军官和 1 位前任士兵 9 月 27 日出席新闻发布会,他们指出大约有 120 位退役军人可以证实外星人干涉美国核武器军事基地,最近的一次可追溯至 2003 年。萨拉斯说: 事实上,我们披露的 UFO 故事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从事 UFO 研究的罗伯特 黑斯廷斯解释,迄今为止外星人的地球活动多数出于 监控 ,但未来仍需警惕外星人的进一步活动。他强调称,这些 UFO 目击事件反映出外星人对地球核武器基地的长期监测,并有时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 图 2. 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将武器变成节日礼花 (一个失控的洲际导弹 --- 2009年12月9日,挪威 --- 奥巴马获得和平奖前夕) C. 事实真相?! Whatever - You know - Its what it is! 【 据天狼星星际快报 】 在2009 年,在天狼星特使 隔壁家的二傻子 的强烈建议下,猛傻俱乐部小小地运用一下反身性理论于奥巴马 --- 直接给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虽然这完全不符合他当时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可以给他一个 CALL FOR ACTION !!!( 注:本段有超链接 ) 但是,奥巴马违反了他当初所作的争取让地球成为无核世界的承诺! 本月 12 号,美国能源部在网上证实,今年 9 月 15 号傍晚,在内华达州地下约 300 米 的实验室内进行了代号为 巴克斯 的亚临界核试验 , 在不引发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范围内研究核武器的反应和变化。 这是自去年 1 月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美国首次核试验。 据悉此次亚临界核试验获得了成功,这是 3 次实验中的第 1 次。美国政府计划在 2010 年底和 2011 年初进行余下的两次核试验。 图3. 美国地下核实验基地鸟瞰 美国在迫使朝鲜、伊朗等国弃核的同时,却在执意保存本国的核战力。因此,美国此次展开的亚临界试验激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反核武器人士言辞激烈, 纷纷指责一向标榜 反核 的奥巴马政府所做出的 反常 之举。 本月 14 日,日本广岛市市长秋叶忠利发表讲话,称美国践踏广岛幸存者和全球人民对无核武世界的期待,令人 无法容忍 。此前一天,日本长崎和广岛民众举行集会活动,抗议美国实施亚临界核试验。 同一天,部分俄罗斯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国际安全问题专家集体发表文章称,为维护本国战略利益,俄罗斯必须保持适当的核潜力,以应对国际事务中仍然存在着的武力展示与实际运用武力等各种威胁。 由于奥巴马严重违反了对星际联盟的承诺,导致地球重新处于核末日的巨大阴影之下,星际联盟决定给予美国一个小小的警告 --- 短时间接管其 50 枚洲际核导弹!就像以前已经多次做过的那样。。。 D. 连锁反应 。。。 鉴于此事相当的重大,后续结果相当的不明朗,恐怕会引起朝鲜、伊朗等核发展中国家的过激反应,考虑到蝴蝶效应,全球众多有识之士开始疯狂抢购 NASA 的火星船票! 科学网的蒋讯最先抢到一张 真傻杨正瓴也抢到了一张 由于二傻是天狼星特使,有特别优待,星际联盟直接给发了三张免费船票,而且还是好吉利好吉利的号码嘢!哈哈哈哈! 。 。 。。。 。。 。 应广大地球难民的强烈要求 天狼星特使决定特别在科学网增设 【NASA 火星 船票 代 售 点 】 票价:每张门票 100,000,000,000 津巴布韦币
个人分类: 大开眼界|7806 次阅读|25 个评论
参与“名字上月球”和“名字上火星”活动
jiangxun 2010-10-28 08:36
作者:蒋迅 NASA为了提高民众对航天事件的关注,搞了一个“把名字送到月球” ( Send Your Name to the Moon ) 的 活动 。如果你在NASA的网站上签了名字的话,那么你应该有一个证书,就像上面的那张。而你的名字就随着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 LRO ) 到达了月球轨道。这个数据库 有一百六十万个名字 ,它被存入一个小小的微芯片 (microchip) 上,然后放入一个防止辐射的容器里。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于2009年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它是10年来美国首个目标为月球的航天任务。这个飞行器一共搭载了六个仪器和一个技术演示: CRaTER ─ 测量辐射效应的宇宙射线望远镜,目标是将给出月球辐射环境的特征,确定其对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 DLRE─月球辐射计实验,目标是对月面进行热绘测量,为未来的试验和探测提供资料。 LAMP ─ 莱曼阿尔法测绘项目,目标是通过紫外线探测环形山中的永久阴影地区,并寻找水冰。 LEND ─ 月球探索中子探测器,目标是测量月球,绘制地图,发现有可能含有水冰的地区。 LOLA ─ 月球轨道飞行器激光测高仪,目标是提供整个月球的精确地形模型和地理上的测量。 LROC ─ 月球侦查轨道器照相机,目标是提供登陆地认证的测量要求和月极地区的光照情况。 Mini-RF ─ 微型射频技术显示器雷达,目标是展示新的轻型合成孔径雷达以及通信技术,并找出有可能含有水冰的地方。 LRO送回的照片中 包括了 阿波罗11号、12号、14号、15号、16号、17号降落点,以及测量员1号和3号降落点的照片。特别是阿波罗14号降落点的照片上甚至有宇航员脚步留下的痕迹。 后来NASA又搞过类似的活动,比如 MSL 。看到有科学网的 杨冠灿签名 ,我也跟着签了名。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这里: http://marsparticipate.jpl.nasa.gov/msl/participate/sendyourname 。这个探索火星的项目“ 火星科学实验室 ”最早要到2011年12-12月发射,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它将携带的火星车“好奇号”是一位美籍华裔小孩马天琪命名的。这也是NASA为了提高民众对航天事件的关注搞的一项活动。 火 星科学实验室搭载的“好奇号”探测车将会比2004年登陆的火星探测车机遇号和勇气号重三倍长两倍。比起之前其它火星任务,它将携带更多先进科学仪器。它 是NASA唯一现有的火星探索项目。NASA认为,目前不具备载人火星之旅的技术,而MSL将是大载荷火星项目的关键一步。 我在想, 中国的嫦娥计划中是否也能搞一些类似的活动呢?
个人分类: 航天|7607 次阅读|5 个评论
梵高·星夜·再创作
jiangxun 2010-10-5 12:41
作者:蒋迅 Starry Night Scavenger Hunt 来源: 原作: 梵高 (Vincent van Gogh); 数码加工: Ronnie Warner 原文: APOD 你知道梵高 ( Van Gogh ) 的油画“星夜” ( Starry Night ) 里有一颗彗星 海尔-博普彗星 (Hale-Bopp) 吗?旦愿你不知道,因为它根本没有在梵高的画面上。但是,上面的图片上却有这颗彗星。 上面这幅作品初看起来象是梵高的“星夜”的数码复制品,其实它是“星夜”的一个再创作,你可以在上面 寻宝 。看看你能否找到一颗彗星,一个螺旋星系,一个放射状星团,一个超新星遗迹?找一找 超新星1987A ( Supernova 1987A ) 的光环, 爱斯基摩星云 ( Eskimo Nebula ), 蟹状星云 ( Crab Nebula ), 雷神的头盔 ( Thor's Helmet ), 车轮星系 ( Cartwheel Galaxy ) 和 蚂蚁星云 ( Ant Nebula )。 还有吗? 许多人说“有” :比如有人说看到了“ 爱因斯坦十字 ”( Einstein Cross ),“ 阔边帽星系 ”( Sombrero Gallaxy ), 马头星云 ( Horsehead Nebula ), 女巫星云 ( Witch Head Nebula ),甚至“ 暗物质 ”( dark matter ),等等。这些都是见仁见智了。但我无论如何没有看出此画中隐藏着 维梅尔的蒙太奇照片 ,而这据说是为了庆祝 NASA的每日一图 15周年而特意植入的。 一幅画如此地与天文学相关联,真是奇迹! 最后,李泳写的“ 画家眼中的色彩 ”里有梵高的原作。
个人分类: 航天|11236 次阅读|1 个评论
鼓励“剽窃”
jiangxun 2010-9-8 11:56
作者:蒋迅 Source: NASA ASK 有一天在阅读NASA的一篇文章“ Ten Systems Engineering Lessons Learned ”(系统工程的十条经验) 时看到了下面的一段话: When you are in college and you copy someone else's work, it's called plagiarism, and it can get you kicked out of school. In the world of engineering, this is called good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t often results in awards and promotions. 在学校里,如果你抄了别人的作业,那叫剽窃,你可能会被开除。但是在工业界,那是一个受到鼓励的良好习惯,而这个良好习惯却被工程师们忽略了。每天,我们看到工程师们在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设计,或者写出别人早就写过得程序。他们为什么不查一查文献呢?为什么不请教一下有经验的老专家呢?你可以说别人技术保密。但至少从软件工程方面来说,我相信网上免费的程序和开源代码、开源软件足够软件工程师们日常使用了, Google Code 上有许多。如果软件工程师不能利用这些资源,那结果将是浪费时间和经费。 利用开源资源的另一个好处是,你可以比较容易地使人确信你的应用是建立在一个可信的基础上的,因为大型开源包往往是有许多人(包括名人)参与的,许多结果已经被验证过,或者有理论研究作后盾。而且这些开源包打都充满活力,新的功能不断出现,已有的错误不断被修正。这些因素都帮助软件工程师们节省了精力和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说,这里我们鼓励的“抄袭”并不是学校里的“剽窃”,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学校里的“剽窃”是将别人的工作算作自己的工作,并声称是自己的工作。而我们要鼓励的“抄袭”则是在承认前人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别人的工作。这一点体现在开源的协议上:你必须承认别人的工作并在转卖自己的应用时把自己的原程序开源。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写给做系统工程的带头人的,而且十条经验都是非技术性的。它们是: 大多数问题都是非技术性的 要了解并定义你的团队 找好一个导师 不要重复发明 注意完成工作的是人而不是职位 打破障碍以便开诚布公地交谈 与做实际工作的人沟通 警惕“统一思想” 建立并保持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继承人
个人分类: 科技|4038 次阅读|1 个评论
NASA的大气层照片显示大气的层次
zlyang 2010-9-1 10:40
NASA的大气层照片显示大气的层次 蒋迅 老师《从航天器看地球大气层》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4650 里第一张图片的大图,以及最后一张图。 下载 它们。 可是,从照片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气层的不同层次是怎么看出来的? 相关:Take a deep breath and then read this http://astrobob.areavoices.com/2010/06/16/take-a-deep-breath-and-then-read-this/ 以下图片无商业用途。 (1) Sunset from the ISS http://www.internet-d.com/?p=9581 Explanation: What are these strange color bands being see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The Sun setting through Earths atmosphere. Pictured above, a sunset captured last month by the ISSs Expedition 23 crew shows in vivid detail many layers of the Earths thin atmosphere. Part of the Earth experiencing night crosses the bottom of the image. Above that, appearing in deep orange and yellow, is the Earths troposphere, which contains 80 percent of the atmosphere by mass and almost all of the clouds in the sky. Above the troposphere, seen as a light blue band with white clouds, is the stratosphere, part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where airplanes fly and some hardy bacteria float. Above the stratosphere, visible as a darker blue bands, are higher and thinner atmospheric levels that gradually fade away into the cold dark vacuum of outer space. Sunset is not an uncommon sight for occup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because it can be seen as many as 16 times a day. (2) Infographic: Earth's Atmosphere Top to Bottom (infographic by Telescopes for Beginners) http://www.ouramazingplanet.com/earth-atmosphere-layers-atmospheric-pressure-infographic-0326/
个人分类: 人类的宇宙环境|8941 次阅读|3 个评论
彗星和行星的结合:叫“彗式行星”如何?
jiangxun 2010-7-30 11:38
作者:蒋迅 Source: Super Hot Planet With Unique Comet-Like Tail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 Jeffrey Linsky 团队用NASA 的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宇宙起源频谱仪 证实 了 一个可以被称为彗行星的天体 (HD 209458b) 的存在,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星球,由于它的气体被抛出大气层,看上去就好像是一颗彗星。原来,这颗行星距离它所围绕的恒星特别地近。恒星把其大气层加热, 并使得被加热的表面物质脱离了行星,又受到母恒星强烈的恒星风吹拂,而呈现彗尾般的构造。这棵行星位于飞马座,距离地球153光年,重量比木星略轻 (木星的0.69倍),但轨道距离它自己围绕的恒星近一百倍 (只有700万公里),这颗被烤的发焦的行星公转一圈只要3.5天。相比之下,在我们太阳系中最快的水星公转一周要88天。 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把这类行星称作彗行星(cometary planet)。也许称为彗式行星(comet-like planet) 更为贴切。
个人分类: 航天|3820 次阅读|1 个评论
My (old) notes after severing on a NASA review panel (before 2005)
zuojun 2010-7-21 08:08
Who should read this Blog? Any first-time PI, who intends to write a proposal to NASA for funding. Or 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knowing how a U.S. funding agent decides on which proposals to fund or not. Background for posting these old notes: A friend of mine is serving on a review panel to decide the fate of 350 proposals. This reminded me of my past experience as a panel member, which I shared (reluctantly) with some of my colleagues. If you dont know some of the abbreviations in my notes below, you may assume its a government agent (such as NASA, NOAA, NSF), or a program (such as ESE/NRA), or an institute/center (such as JPL, APDRC), or an ocean model (OGCM), or a data product (such as ECCO). Dear colleagues, Toni (not her real name) encouraged me to forward my notes to you, the notes I took during and after I severed on a NASA panel to review proposals. I am reluctant, because I don't like to put things in writing. However, I trust her good intention, so here it is, with some additions in bold-faced fonts. Regards, Zuojun 1) For this panel, there were 128 proposals. No mail reviews conducted. 2) Each of the 20 some panel members received a FedEx package a month before the panel meeting. 3) There were about three weeks of time for reviewers to read the assigned proposals, to write the reviews, and to submit them electronically. The web site was closed for review submission one week before the panel met in D.C. In theory, each reviewer should have enough time to finish the assignment, working on one proposal per day (meaning reading a proposal and writing the review). In practice, I read on average two proposals per day, some read 4-5 proposals per day just before the deadline for web submission, and some never submitted much writing before the deadline. My point here is that the proposal has to be very well written to convince the reviewers of its value. 4) When the panel finally met, each proposal was given about 15 minutes of time for the primary reviewer to have the opening remark, followed by the two secondary reviewers, questions and comments were then welcomed by the panel members before their votes were counted. The reviewers were allowed to change their original scores for many reason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as triggered by the exercise the program manager di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nel meeting: He started the meeting with Group 0 proposals, about five of them all together. When Group 0 was finished, we realized that they were post child for Excellent, Very Good, Good, Fair proposal ratings. Following that exercise, some of the reviewers adjusted their scores during the rest of the week.) 5) The panel's votes were calculated into one score, which was entered as 1/4 of the final score. So, a dynamics primary reviewer in favor of the proposal was critical, so were the opinions of the secondary reviewers, because the rest of the panel did not read the proposal in discussion. Each panel member was given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the 128 abstracts before the meeting, and one may request a copy of a proposal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him. There was a copy available for the panel at the time of discussion as well. 6) The role of the program manager: He read all the 128 proposals and made notes of his opinions. He also spoke of his views whenever he wanted to, and sometimes quite authoritatively . 7) Final show: three blocks for each subject, core physical oceanography, air-sea fluxes, new instrument development, etc. The program manager went over each block, citing his reasons for the placement (ranking of proposals) and asking for advice. My notes/hints taken during the panel meeting: 1) Write well; including logically organizing the proposal, giving detailed work plan (year by year ), and using larger fonts and italicized or bold-faced fonts to highlight the hypothesis, etc. (Toni asked:How about the English? Yes, good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This remark is not directed to non-native speakers, because I read some poorly written proposals by English-speaking colleagues.This was before I became a freelance English editor.) 2) Emphasize the proposal's relevance to ESE/NRA, especially what the PI can give back to NASA! 3) Know the past literature well, including citing seminal papers in the field as (30-year-) old as they may be; 4) Attach unpublished manuscript and pubs in press (so the reviewers can't complain, even if they don't have time to read any). Also, some reviewers were critical about PIs' past experience (in terms of pubs in the proposed field), they might give a low score to a proposal simply because the PI never before did any work on the subject (say biology, or numerical modeling); 5) Don't propose new field research, use existing fund instead to get at least one pub out first); 6) Don't assume the reviewers are from the same field (unlike NSF's mail review process); e.g., some satellite people reviewed a numerical modeling proposal, and gave a low score because he didn't know what penetrative shortwave radiation meant in an OGCM, and didn't see an equation for it nor any explanation for how to implement the term; the last two points were valid criticisms though; 7) Validation, validation, validation; some numerical modeling proposals without validation component by field observations can be rated down; 8) Follow the budget rules (1/4 million dollars/year for this NRA); 9) Disclose related funding (especially those from NASA for similar type of work); 10) If collaborating with NOAA personnel, one should be extremely cautious about the relevance with NASA (why should NASA fund this proposal, not NOAA?) and ask for NO money for buying NOAA computing facility). My other thoughts/observations: 1) The primary reviewer is very important, but the secondary reviewers with strong-opinions are also critical because each casts 1/4 of the overall score; 2) Consensus form: Wording was required to match the overall score, the only score that the PI will see, especially for those at 3 or lower; more weaknesses were asked for proposals on the bubble in case they are turned down at the end due to limited funds available; 3) Two okay proposals may help to bring one UP for funding? 4) ECCO is considered NASA product/investment, so someone should validate/use it. Right now, ECCO is mostly used by ECCO people at JPL; so you should write a proposal using ECCO; 5) If one might lose his job when this proposal doesn't get funded, the manager might want to save his career. My advice for NOAA researchers: One should look at the statistics: How many NOAA (related) people actually get funded by NASA (before spending any time on writing NASA proposals).
个人分类: Thoughts of Mine|30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宇宙中的两个龙状星云
jiangxun 2010-7-3 23:20
Abell 370星系团中的龙状星云 第一个是上面位於Abell 370星系团中的龙状星云,距离太阳系大约有50亿光年。龙状星云其实有一点欺骗人类的眼睛。Abell 370星系团(菊黄色椭圆的那些) 产生了引力透镜效应,由於恒星的巨大引力而使光线弯曲,於是放大了背景中的星系。龙头 (红色的,其中有蓝色的恒星) 就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在龙头的上面有三或四个星系,它们实际上是龙头星系的镜像。 我想介绍的第二个龙状星云是一个由红色和绿色的宇宙烟尘装饰而成的,它的编号是NGC 5189。那些彩色的“烟雾”是一颗恒星正在死亡的标志。对这个星云科学家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因为它和一般的即将结束寿命的恒星有所不同。垂死恒星所产生的恒星羽状物几乎是圆形的,就像巨大的肥皂泡或者巨大的行星一样。但这个行星状星云看起来像一个奇怪的“S”形状。中心位置有一横杠,极有可能是由这个恒星的气体放电形成的内环投射而成的。从一个简单的球形恒星转变为一个如此复杂的对称物。 广阔无垠的宇宙真的是很奇妙。还有多少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个人分类: 航天|4370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校队的板凳队员到NASA工程师
jiangxun 2010-5-12 22:33
作者:蒋迅 Jerry Woodfill (左) 和阿波罗13号宇航员Fred Haise 写完“ 现象丛生的阿波罗13号 ”一文后,我感觉余言未尽,我觉得应该说一说介绍阿波罗13号获救有13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的NASA工程师Jerry Woodfill。 Jerry Woodfill 原来是Rice大学篮球队的队员,他就是靠这一项篮球奖学金上的这所大学。所以可以说他就是一个靠体育上大学的特招生。但是他的篮球技能并不出色,也就是一个板凳队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保持着Rice大学投篮命中率最低的一位。Jerry Woodfill 上的是电子系,他的学习也不是太好。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了。Jerry Woodfill 也不例外。 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总统肯尼迪到Rice大学给了他的著名演讲“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我们决定在这个十年间登月,…,不是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困难,…。”我不知道为什么肯尼迪选择了在Rice大学做那次演讲,而不是在近在近在咫尺的NASA控制中心。肯尼迪一定不知道在下面的听众席上有一位正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的Rice大学篮球队的板凳队员Jerry Woodfill。他深深地被肯尼迪的演讲打动了。于是他决定从此高挂战靴,努力学习,希望自己能亲自加入这个令人振奋的登月计划中。 终于,他成功了。他在Rice大学电子系获得了两个学士学位。在他毕业的时候,他进入位于休斯顿的NASA宇航控制中心。在阿波罗计划中他被分配开发宇航员的预警系统。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用了这个系统,阿波罗13号上更是他的这个系统通知了宇航员。他参与了解救三位宇航员的行动,并最终得到了总统的奖励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如果我能开句玩笑的话,我想说,阿波罗13号获救有第14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是:肯尼迪总统选择了在Rice大学做他的那次著名演讲,而在听众中正好有一位为前途而迷惑的大学生Jerry Woodfill。 这是笔者【NASA人的故事】系列中的一篇。请到 这里 继续阅读
个人分类: 航天人|6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下)
jiangxun 2010-4-25 01:04
作者:Phil Plait,翻译:蒋迅 注:第一部分在 这里 6. 哈勃观测过太阳系中除水星以外的所有行星 前面说过,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哈勃的仪器上的话会把那些仪器损坏。由於这个原因,人们不允许将哈勃对准任何靠近太阳的区域。水星由於太靠近太阳而不能让哈勃去观测。但这不妨碍我们去了解水星,因为我们有 信使号 探测卫星 ( the MESSENGER spacecraft ),它已经两次飞越水星表面,预计将在2011年进入水星轨道。它将得到比哈勃所能得到的更清晰的照片。 7. 哈勃不使用透镜 哈勃发射已经19年了,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有记者在说哈勃的透镜。其实,哈勃不使用透镜 (lenses),它使用的是反光镜 (mirror)。伽利略 (Galileo) 用透镜制作了太空望远镜,后来牛顿发现用反光镜更好。哈勃的主要反光镜的直径是2.5米。尽管这是在空间上最大的直径,但相对地面上的太空望远镜来说还是 太小了。在夏威夷的两个望远镜的直径达到10米。当然,哈勃也有透镜,装在精密导引感测器 (fine-guidance sensors) 上,被用于给哈勃锁定目标。 8. 并不是所有哈勃看到的都是有目的地看到的 这个不是太难理解。哈勃有数个照相机,当天文学家用其中的一个观测宇宙中的某个地区时,其它的照相机就在拍摄相邻的区域。天文学家们每天都会仔细研究当天 的照片,看能否找到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现象。上面的图片就是这样的一个副产品。图片中央靠上处有一个模糊的黑点,放大后的图片在左下角。这是一个正在死亡的 恒星发射出的气体,也就是一个行星状星云(planetary nebula)。 9. 你可以在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看到一个哈勃的照相机 哈勃太空望远镜会周期性地更新它的仪器。当新的仪器替代了旧的仪器以后,旧的就会送到博物馆去。上面就是曾经在哈勃上使用的暗天体分光成像仪 (Faint Object Spectrograph) 退役后的照片。当它被改装时正好被普莱特看到。它现在就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里展出。 10. 你可以看到哈勃拍摄过得所有照片,只要超过了一年的时间 自哈勃发射到空间以来,它已经围绕地球运行了十万次以上,发回了五十万张照片。这些照片在一年后会放在一个对外开放的 数据库 里。 比如你可以找到你的小孩出生时哈勃拍摄的照片。当你看到原始图像时可能看到的并不怎么漂亮,你还需要做一些处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随意去提取数据,否则 服务器会承受不了。为什么有一年的限制呢?获得原始数据的人需要时间去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如果这些数据被别人先足而登的话,那就可能在原始数据持有人之 前发表成果。当然也不应该让数据保密一辈子。所以就定了这个妥协的方案:一年。 结束语 选择出十项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哈勃所做的,也是能做的是让人们看到了宇宙是多么美丽。 参考文献: Ten Things You Don t Know About Hubble
个人分类: 航天|69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上)
热度 2 jiangxun 2010-4-24 07:08
作者:Phil Plait,翻译:蒋迅 本文被 solidot 资讯 引用。谢谢! 译者注: 今年4月24日是哈勃太空望远镜20周年,据 solidot 资讯 ,1990年4月24日,天文史上最重要的观察仪器 哈勃望远镜 发射升空。20年来,哈勃拍摄的壮观天文图像愈来愈为人们所熟知,它难以置信的长寿也为人所惊叹,事实上它在其漫长的道路上 经历了多次濒死体验 。 在哈勃望远镜发射数星期之后,传回来的图片显示在光学系统上有严重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於哈勃2.2米直径的主镜形状被磨错了。镜面与需要的位置差了微不 足道的2微米,但这个差别却造成了严重的球面像差。来自镜面边缘的反射光,不能聚集在与中央的反射光相同的焦点上。NASA和哈勃随后成了大众嘲笑的对 象。宇航员在1993年12月的首次维护任务中成功修正了有瑕疵的主镜。2年后,哈勃望远镜让我们看到了宇宙在创世大爆炸10亿年后的景象。哈勃一共经历 了5次大修,最近一次安装了第三代广域照相机、宇宙起源频谱仪(COS)等设备。预计它将能服役到2014年后,在2014年开始,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 镜(JWST)将发射升空,逐步接替哈勃的工作。今特选译本文以纪念。 引言 1990年4月24日,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把哈勃太空望远镜 (Hubble Space Telescope) 送上了太空,这是有史以来发射过得最大的最敏感的太空望远镜。这次发射带来了天文学界的革命,它发回了一些人们见到过的最令人惊讶最美丽的天文照片。可以 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大多数人可以叫的出名的唯一的天文望远镜。作为十项系列的一部分,天文学家菲尔普莱特 ( Phil Plait ,国内许多网站说他是宇航员,这是误传) 发表了这个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他相信几乎可以100%地说,没有人事先知道所有这十项秘密。下面就是这十项秘密: 1. 哈勃拍摄了最深层空间可见光的照片 2003年天文学家汤姆布朗 (Tom Brown) 把哈勃对准了(Andromeda Galaxy) 的边缘并在那里停留了三天半。他是为了获得那里微弱的恒星的数据。他同时发现了最深层空间的光线的图像,即亮度为31等星。 2. 月球没有亮到不能用哈勃观测 有些人声称有些物体太亮了以至於不能用哈勃观测。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哈勃上的一些相机对紫外线非常敏感,过强的紫外线会把仪器烧毁。但多数相机并不那 么脆弱。事实上,哈勃观测过空间中的一些很亮的星体,包括月球。就月球而言,哈勃的困难在於它运动的太快了。所以必须事先把哈勃对准月球将要经过的一个 点,并在月球到达时准时按下快门。操作的难度是我们很少看到哈勃拍摄的月球的照片的真正原因。 3. 哈勃经常观测地球 如果月球太亮的话,那么地球呢?当然亮的多。哈勃不仅观测过月球,而且还数千次观测过地球。其实,哈勃观测地球并不是真的观测,而是为了校正 (calibrate) 数码探测器的数据。不必担心它能看到人,月球的转动都快得难以跟上,那么地球就更是这样了。 4. 哈勃曾有一次观测等等再等等太阳 哈勃本来是不能观测太阳的,但曾经有一次它确实有意地观测了太阳。原来,它的一些电子检测器上积累了过多的电子,除去这些多余的电子的一个办法是让电子检 测器接收紫外线。广角行星照相机 (Wide Field/Planetary Camera) 就是其中一个。正好,宇宙中有足够的紫外线。所以工程师们在照相机外面专门安装了一个指向哈勃后部的接收紫外线的镜片,这样哈勃对准太阳相反方向时,这个 镜片正好对着太阳,使得太阳的光线射进广角行星照相机里。上面就是拍摄的太阳的照片。 5. 哈勃看不到月球上的阿波罗的人造物 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把哈勃对准月球上的阿波罗落地点,让那些说美国人登月是谎言的人们闭嘴?第一,美国宇航局和天文学家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 做。第二,哈勃不能看到那些人造物,因为他们实在太小了,直径只有4米。唯一的办法就是返回月球。(译者注:事实上美国航天局已经找到了一些遗留在月球上 的设备,甚至连宇航员的脚印都可以见到。) 待续 。
个人分类: 航天|10284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矗立发射场(组图)
quaternary1 2008-9-24 20:0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新浪科技 美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矗立发射场。左侧为亚特兰蒂斯号,右上角为奋进号 亚特兰蒂斯号(近处)和奋进号(远处) 一道彩虹出现在发射场上空 发射场全景照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网站最近刊登了一组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的鸟瞰图,在发射架上奋进号航天飞机和亚特兰蒂斯号同时矗立在发射架上。这是自2001年7月以来,两架航天飞机第一次同时出现在发射架上。   这两架航天飞机将于今年10月执行STS-125任务,以修复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由于哈勃望远镜围绕距离地球更高的轨道运行,与空间站的轨道交角不同,因此如果亚特兰蒂斯号受损,它上面的宇航员将无法到达空间站。为防不测,美国宇航局将随时准备发射第二架航天飞机奋进号。   据悉,奋进号将在39B发射架上待命,必要时将在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修复任务时上演太空大营救。在告别营救者身份后,奋进号将被转移到39A发射架,而后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STS-126任务。(秋凌) 美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矗立发射场。左为亚特兰蒂斯号,右为奋进号 夜幕中的两架航天飞机   今年10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发射升空执行哈勃望远镜的维修任务。由于哈勃望远镜围绕距离地球更高的轨道运行,与空间站的轨道交角不同,因此如果亚特兰蒂斯号受损,它上面的宇航员将无法到达空间站。为防不测,美国宇航局将随时准备发射第二架航天飞机奋进号。以上图为发射场上整装待发的两架航天飞机。
个人分类: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Astronauts Train in Florida for Atlantis Liftoff
quaternary1 2008-9-23 23:18
Astronauts Train in Florida for Atlantis Liftoff Sept. 23, 2008 The seven STS-125 astronauts continue their last prelauch training at NASA's Kennedy Space Center in Florida today. After meeting with members of the news media this morning, the crew will practice emergency egress at the launch pad, with briefings scheduled for the afternoon. During their first day of activities, the crew members practiced driving the M-113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as part of their training on emergency egress procedures. On launch day, an M-113 will be available to transport the crew to safety in the event of a contingency on the pad before liftoff. Monday evening, Commander Scott Altman and Pilot Gregory Johnson flew simulated landings in the Shuttle Training Aircraft. Image above: STS-125 Mission Specialist Megan McArthur successfully practiced driving the M-113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Other crew members behind her are Mission Specialist John Grunsfeld, Mike Massimino, Michael Good, Gregory C. Johnson, Andrew Feustel and Commander Scott Altman. Image credit: NASA/Kim Shiflett View larger image While the astronauts activities are centered at Launch Pad 39A, space shuttle Endeavour is nearby at Launch Pad 39B where it be on standby in the unlikely event that a rescue mission for the Atlantis's crew would be necessary. After Endeavour is cleared from its duty as a rescue vehicle, workers will move it to pad 39A in preparation for liftoff on mission STS-126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n November.
个人分类: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1往天上去
墨人刘 2008-8-24 23:42
1往天上去 NASA 这个发音近似Lese(垃圾)的机构为太空送去了最多的人造机械,但它并不孤独,很多国家都成立了类似部门,争抢太空垃圾的发射业务。有些人认为他们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以密布外太空的垃圾,作为抵挡外星人入侵的第一道防御阵线。这可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构想,这可真是一件抢手的活,这可真是一个烧钱的主。 火箭 您要是屁股着火了,能不跑得飞快吗?火箭科学家受此启发,就利用这股火气来获取高速。火箭们一路逃逸一路甩尾,结果却让它十分无奈:只有当染料耗尽之后,前级箭体才能甩脱。这当然不是快乐的体验,但火箭只能默默承受,谁叫它自己放的屁这么容易燃烧呢? 航天飞机 一种往来天地的交通工具,动力来自于燃烧钞票释放的热量,所以一度传说它只是处理过剩金钱的碎纸机。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没有任何一台的碎纸机的烧钱速度能够赶上它。 空间站 不要再抱怨房价飞涨了,抬头看看头顶那两房一厅吧。80平米的使用面积耗费高达上百亿美元,每年超10亿美元的物业管理费却只换来遥控服务,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吗?物业管理公司还远在千里之外,当洗手间出问题时,空投管道工是唯一的解决之道。房地产公司真应该用空间站来反衬自己的无上厚道。 宇航员 唯一可以通过玩过山车收获工资的职业。宇航员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体验失重和超重,偶尔示范一下太空饮食,不管是鸡肉、汤圆、还是泡菜,看上去都跟吃牙膏类似。他们就用这种枯燥的方式让普通人打退堂鼓,其实心里正在暗自得意,因为可以在所有人的头顶发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公众将宇航员视为英雄,这当然有利于维护大多数人的自尊。 太空游客 当钱的惟一作用只是挤占空间时,您肯定也想成为太空游客。即使在长期训练中饱受呕吐和头晕的折磨,升空时则有随时成为高空礼花的风险,但为了寻觅存放钞票的适当地方,您都会心甘情愿地展开飞天之旅。 太空漫步 人类对子宫内生活的一种回归。漫步时以一条维生管道维持在失重空间的活动,前者如同脐带,后者模拟羊水。既然太空漫步是向子宫致敬的象征手法,那么那种不需要脐带的自由行走似乎有点误入歧途啦。 逃逸速度 移民地外空间的起码要求。必须达到这一速度,才能离开地球;只要达到这一速度,就能离开地球。这和国际间的投资移民如出一辙,个人资产既是必需标准,实际操作中也常常成为惟一条件。 旅行者号 浪迹天涯是旅行者号们的最终归宿,之所以有个们字,是因为旅行者号其实有两艘飞船,而且2号比1号先行发射,常常在各种探测活动中占尽先机。除了人类征服宇宙的贪欲之外,它们现在已经是离开人类最远的人造物,目前正徘徊在太阳系的最外缘,犹豫着到底是撒手前行呢,还是撞上一个什么东西给人类送上爆炸声作为临终礼物。 地球名片 试过给邻居介绍自己的时候附上地址吗?先驱者10号飞船搭载的地球名片就来上了这么一招。镀金铝片上铭刻的地球和地球人的信息,其实都是无奈的同义词--要等到宇宙邻居的回执,至少得百万年之后。前提有两个:地球坚忍顽强到经受住人类长达百万年的蹂躏;以及对方没有拿这块金属板作为反光物来吸引异性。
个人分类: 科学魔鬼词典|6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