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地震前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地震前兆

相关日志

加州山火继续蔓延:大震不发山火不止
杨学祥 2019-10-14 07:45
加州山火继续蔓延:大震不发山火不止 关键提示: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2015年4月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JerryBrown)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请注意监测加州的天然气地表和地下浓度异常。它是大震发生的最可靠前兆。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加州山火拉响了灾害警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5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6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6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9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0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7353.html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 07 月 05 日 01 时 33 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纬 35.71 度,西经 117.51 度)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专家预测,未来几周发生另一场大于 6.4 级地震的几率为 9% ,一次大于 5 级的几率为 2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8156.html 7 月 6 日 11 时 20 分,美国加州又发生 6.9 级地震 ,大震预测初步得到证实。 事实上,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加州地震前兆,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本次加州山火是大震发生的前兆。 相关报道 美国加州又遭山火肆虐浓烟滚滚 房屋烧毁300万户轮流断电 2019.10.13 09:42:54 1 / 7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又发生大山火, 加州州长形容,林火周而复始,已经成了该州的“新常态”。 http://slide.news.sina.com.cn/w/slide_1_2841_403242.html#p=1 加州山火继续蔓延:过火面积超3000公顷,火势仅控制19% 趣味社会学 今天09:39 当地时间12日,美国加州的几处森林大火仍在肆虐,消防队员周六仍在继续灭火,目前过火面积已超3000公顷,截至当地时间上午7:30,火势仅控制了19%。这场大火导致高速公路关闭,数万居民被迫离开家园。 美联社10月12日称,加州萨德尔里奇山火是加州最近发生的山火中规模最大的一场,过火面积7552英亩(约3026公顷)。周五,大火迫使学校关闭,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 其他几处大火进展不同:布莱斯堡大火位于140号高速公路外,在马里泊萨县米德平以北,火势蔓延5190英亩,火势的49%都被控制住了。温图拉县的温蒂大火面积达91英亩,80%的火势已经得到控制。 洛杉矶消防局表示,有1000多名消防员正在救火,他们将在周六上午提供更多的疏散信息。洛杉矶警察局此前表示,强制疏散令影响了10万人和2.3万户家庭。 美国消防员希望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来控制蔓延的大火,官员们表示,稍低的温度和较弱的风将于周六晚些时候转向海岸,这将有助于消防员在从波特牧场到西尔玛的第三天灭火。 官员们表示,红色警告仍然有效,但预计圣塔安娜风力将在今天全天减弱,并在当天晚些时候被一股海岸海风取代。在火灾区域内,湿度从20%到5%不等。 官员称,火灾原因尚未确定。但调查人员正在对一份报告进行调查,该报告称,周四晚上火灾发生时,一根电源线冒出火花致火灾。 https://www.360kuai.com/pc/981309b077e39ebdb?cota=3kuai_so=1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5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山集中喷发预示地应力集中俄罗斯
杨学祥 2019-4-14 07:27
火山集中喷发预示地应力集中俄罗斯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白领还、俄罗斯东部、美国阿拉斯加异常变暖,俄罗斯火山频繁喷发,预示地应力集中此地区,不可忽视。 相关报道 2019年火山喷发频繁?3个月32起火山喷发,该火山最近喷5000米高 2019-03-26 16:18 富士 / 对比 作者:文/罗兆春 在科学中,火山喷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而随着气候的改变,我们可能看到的不仅只有火山喷发这一个自然灾难现象,例如还有地震,海啸,高温,干旱等较强的自然灾难。所以说环境确实变的是越来越糟糕了。根据科学最新预报显示,在2019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自然灾难问题,所以大家还是提前做好一些防御灾难的常识。 根据俄罗斯科学最新报告显示,在2019年以来,位于俄罗斯的火山喷发可以说似乎进入到了一个高度频繁的状态。根据纪录数据来看,在短短的3个月左右的时间,俄罗斯总计发生了32起火山喷发,主要是克柳切夫火山群火山喷发数量增多,这不得不说克柳切夫火山群就像是“吃了喷火剂”,出现这么多次喷发。 而根据科学报告显示,在在32起火山喷发中,其中22起都是发生于希韦卢奇火山,8起发生在卡雷姆火山,2起发生在别济米扬内火山。最频繁喷发的希韦卢奇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也是产生了非常高的火山灰柱,升至海拔5000米的高度,这是相对比较罕见的。火山周围如今也是指定为橙色航空危险代码。整周火山区都记录到“热异常”状态。 当然除了俄罗斯科学院说的火山喷发较多之外,最近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也比较厉害,近几个月都是在高度喷发的状态,最近一次是在3月24日左右,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再喷发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可谓是高度频繁, 并且产生的火山灰烬也是漂流数公里资源,科学家们也时刻关注,担心该火山产生大规模的喷发。 当然这按照科学的解释就是正常喷发情况,算是地球的一个正常变化吧,火山喷发的因素也比较多,其中地球内部移动变化可能是最为常说的,而在全球,我们最为担心的超级火山也是有的,那就是黄石超级火和日本富士山,如果这两座火山出现了喷发,那么产生的危机并不是表面和附近的影响,更多的是产生全球气候影响,科学家们也曾预报,我们需要注意这两座火山的变动,所以也在想办法进行这两座火山的危机消除,例如:抽取岩浆,进行水浇灌等,但是如今还没有一个办法可以确确实实的实施。 http://www.sohu.com/a/303905656_100158206 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3月 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地震的前兆? 已有 550 次阅读 2019-4-11 21:20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阿拉斯加 , 俄罗斯东部 , 异常变暖 , 冰川地壳均衡 , 地震前兆 推荐到群组 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 3 月 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地震的前兆 ?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地震和气候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冰川地壳均衡,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同样,地震火山活动释放了地下能量、火山灰和温室气体,形成深海巨震降温效应、阳伞效应和温室效应。 最近,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 3 月,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白令海峡海冰减少创纪录:这难道是地震的前兆 ?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我在 2013 年 12 月 22 日 指出,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热异常出现在美国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东部,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相关报道 全球气候异常?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3月,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 原创 中国气象爱好者 9小时前 2019年以来,全球很多地方出现了异常天气。比如2019年3月,位于北极圈边缘的美国阿拉斯加本应该是冬季,但这里的人们的感受似乎忘记了目前是冬季的事实——2019年3月阿拉斯加出现了异常的温暖天气,让阿拉斯加从冬季中期直接跳到了春季末期,甚至有夏日即将到来的错觉。 来自 美国宇航局 ( NASA )的卫星在2019年4月8日,在与阿拉斯加隔海相望的 俄罗斯 勘察加地区获得了一个对比十分鲜明但又十分诡异场景:这里发生的火灾正被冰包围着。这实际上时当地大块冰冻土地和湖泊之间,发生了从太空中都可以看到的大片火焰燃烧和滚滚的烟雾,以及地面被火烧之后产生的黑色瘢痕。 据当地林业局消息,该地区从4月6日起开始起火,火势不断蔓延,到4月8日当地已有4000公顷的土地被烧毁。关于这场火灾的原因知之甚少,森林大火虽然在这一地区并不算罕见,但也不会经常失控。事实上, 白令海峡 及周边地区的异常晴暖天气恐怕是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气象学家指出,2019年3月,阿拉斯加经历了非常罕见的“炎热天气”——卫星数据分析展示了阿拉斯加2019年3月1日至31日的地表温度异常。对比2000-2012年间的平均温度,红色高于平均值,蓝色低于平均值,白色代表正常,很显然,2019年3月阿拉斯加很多地方都异常的温暖。 据气象监测显示,2019年3月阿拉斯加19个地面气象站中有10个创下了新高记录。比如说巴罗( Utqiaġvik ),这个美国最北端的城镇,在100多年来遭遇了史上最热的三月。该镇三月的平均气温通常为-24.7摄氏度。但在2019年3月,平均温度达到-14.5 摄氏度,比常年平均升高了10度。 Delta Junction 、Fairbanks和许多城镇也打破了温度记录。 笼罩在异常温暖中很可能是导致勘察加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据气象专家分析称,2019年3月开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天气模式,给该州带来了温暖潮湿的风暴。到月中旬,一个高压脊发展并停留数周,产生大部分晴朗的天气和非常温暖的气温。这样的高压脊笼罩使得很多地方天气异常干燥。据报道称,2019年3月是有记录以来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第二次没有出现可测量的降雪量。 温暖的气温、暴风雨天气和晴朗的阳光除了对陆地产生了大量影响,对这一地区的白令海也造成了影响。通常,海冰在3月或4月初达到最大程度。然而,来自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图像显示,到2019年4月1日,白令海的海水已基本上没有冰,其偏低程度甚至比2018年的史上最低还要低,4月1日达到了创纪录的低点,白令海的融化在整个北极海冰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研究者对靠近北极圈的这一地区的一系列异常变化表示了担忧,异常炎热、干燥起火的3月-4月或是近年来该地区长期变暖趋势的一部分。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hpOyY0 美国三大断层有 99.7% 的概率发生大地震:灾害多发能量异常大震前兆明显 已有 261 次阅读 2019-4-11 10:11 美国三大断层有 99.7% 的概率发生大地震:灾害多发能量异常大震前兆明显 关键提示:根据 “ 地震研究快报 ”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区域就有这样一个现象,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该区域汇聚了全球最强的断层带,三条主要断层线 - 圣安德烈亚斯,海沃德和圣哈辛托是发生过历史性的强震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 该区域却在经历了一个异常平静的世纪不活动状态。在过去的 100 年里,大地震已经停止。事实证明,这种停顿非常罕见,只有 0.3 %的可能性发生。也就是说有 99.7% 的概率发生大地震。根据格拉夫科学报告指出,上个世纪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其他断层线的大地震。 https://www.toutiao.com/i6678177701259379203/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2018 年,美国先后遭遇极端寒潮、流感、大震 、暴风雪等重大灾害的袭击,大自然的能量集中是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1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578.html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5516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 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 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 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 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 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19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22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493.html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已有 1259 次阅读 2015-8-16 04:57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杨学祥,杨冬红 最近有两条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 其一是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将严控淋浴喷头促节水; 其二是罕见干旱美加州水库 “ 投球 ” 节水。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 4 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 2015 年 4 月 2 日 电据 “ 中央社 ” 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 (JerryBrown) 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 年 11 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 50 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 38 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 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 “ 这是历史性暴风雪 ” , 3 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 1.93 米 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3 日 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2015 年 7 月末,阿拉斯加地震连续发生:美国强震还有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84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5498.html 结论 2018 年,美国先后遭遇极端寒潮、流感、大震 、暴风雪等重大灾害的袭击,大自然的能量集中是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1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5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632.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72751.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3月 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地震的前兆?
杨学祥 2019-4-11 21:20
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 3 月 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地震的前兆 ?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地震和气候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冰川地壳均衡,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同样,地震火山活动释放了地下能量、火山灰和温室气体,形成深海巨震降温效应、阳伞效应和温室效应。 最近,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 3 月,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白令海峡海冰减少创纪录:这难道是地震的前兆 ?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我在 2013 年 12 月 22 日 指出,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热异常出现在美国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东部,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相关报道 全球气候异常?美国阿拉斯加迎史上最暖3月,俄罗斯东部暖得起火 原创 中国气象爱好者 9小时前 2019年以来,全球很多地方出现了异常天气。比如2019年3月,位于北极圈边缘的美国阿拉斯加本应该是冬季,但这里的人们的感受似乎忘记了目前是冬季的事实——2019年3月阿拉斯加出现了异常的温暖天气,让阿拉斯加从冬季中期直接跳到了春季末期,甚至有夏日即将到来的错觉。 来自 美国宇航局 ( NASA )的卫星在2019年4月8日,在与阿拉斯加隔海相望的 俄罗斯 勘察加地区获得了一个对比十分鲜明但又十分诡异场景:这里发生的火灾正被冰包围着。这实际上时当地大块冰冻土地和湖泊之间,发生了从太空中都可以看到的大片火焰燃烧和滚滚的烟雾,以及地面被火烧之后产生的黑色瘢痕。 据当地林业局消息,该地区从4月6日起开始起火,火势不断蔓延,到4月8日当地已有4000公顷的土地被烧毁。关于这场火灾的原因知之甚少,森林大火虽然在这一地区并不算罕见,但也不会经常失控。事实上, 白令海峡 及周边地区的异常晴暖天气恐怕是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气象学家指出,2019年3月,阿拉斯加经历了非常罕见的“炎热天气”——卫星数据分析展示了阿拉斯加2019年3月1日至31日的地表温度异常。对比2000-2012年间的平均温度,红色高于平均值,蓝色低于平均值,白色代表正常,很显然,2019年3月阿拉斯加很多地方都异常的温暖。 据气象监测显示,2019年3月阿拉斯加19个地面气象站中有10个创下了新高记录。比如说巴罗( Utqiaġvik ),这个美国最北端的城镇,在100多年来遭遇了史上最热的三月。该镇三月的平均气温通常为-24.7摄氏度。但在2019年3月,平均温度达到-14.5 摄氏度,比常年平均升高了10度。 Delta Junction 、Fairbanks和许多城镇也打破了温度记录。 笼罩在异常温暖中很可能是导致勘察加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据气象专家分析称,2019年3月开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天气模式,给该州带来了温暖潮湿的风暴。到月中旬,一个高压脊发展并停留数周,产生大部分晴朗的天气和非常温暖的气温。这样的高压脊笼罩使得很多地方天气异常干燥。据报道称,2019年3月是有记录以来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第二次没有出现可测量的降雪量。 温暖的气温、暴风雨天气和晴朗的阳光除了对陆地产生了大量影响,对这一地区的白令海也造成了影响。通常,海冰在3月或4月初达到最大程度。然而,来自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图像显示,到2019年4月1日,白令海的海水已基本上没有冰,其偏低程度甚至比2018年的史上最低还要低,4月1日达到了创纪录的低点,白令海的融化在整个北极海冰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研究者对靠近北极圈的这一地区的一系列异常变化表示了担忧,异常炎热、干燥起火的3月-4月或是近年来该地区长期变暖趋势的一部分。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hpOyY0 美国三大断层有 99.7% 的概率发生大地震:灾害多发能量异常大震前兆明显 已有 261 次阅读 2019-4-11 10:11 美国三大断层有 99.7% 的概率发生大地震:灾害多发能量异常大震前兆明显 关键提示:根据 “ 地震研究快报 ”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区域就有这样一个现象,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该区域汇聚了全球最强的断层带,三条主要断层线 - 圣安德烈亚斯,海沃德和圣哈辛托是发生过历史性的强震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 该区域却在经历了一个异常平静的世纪不活动状态。在过去的 100 年里,大地震已经停止。事实证明,这种停顿非常罕见,只有 0.3 %的可能性发生。也就是说有 99.7% 的概率发生大地震。根据格拉夫科学报告指出,上个世纪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其他断层线的大地震。 https://www.toutiao.com/i6678177701259379203/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2018 年,美国先后遭遇极端寒潮、流感、大震 、暴风雪等重大灾害的袭击,大自然的能量集中是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1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578.html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5516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中国谚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 西方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 .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 .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 30 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 300 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 1907 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 2001 年 5 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 2001 年的 4 月份再度发生了 123 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 8 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 150 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在 2005 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2000-2030 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 2005 年 1 月 4 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 10 厘米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 - 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 05 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 .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继 2004 年年 12 月 26 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 30 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 2005 年 8 月 30 日 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 5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 1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 9 · 11 ”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 1872 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 7988 平方公里,在 1978 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 90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 1500 米 ,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 2000 米 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 60 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 64 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 2.5 倍。   岩浆库长 88.5 公里 ,宽 48.2 公里 ,深 14.5 公里 ,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 - 史密斯 (Bob Smith) 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 64 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 - 法雷尔 (James Farrell) 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 1980 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 2000 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 70 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 210 万年前、 130 万年前和 64 万年前。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4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 世纪以来,全球大于 8.5 级以上地震在 190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4 次,在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7 次,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 2000-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 1906 年 1 月 31 日 在哥伦比亚发生 Ms 8.6 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500-1500 死亡。 1960 年 5 月 22 日 在智利发生 Ms 8.9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 1061 死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Ms 8.7 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 300000 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 160 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 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19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22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493.html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已有 1259 次阅读 2015-8-16 04:57 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地震不发大旱不止 杨学祥,杨冬红 最近有两条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 其一是美加州遭遇罕见干旱将严控淋浴喷头促节水; 其二是罕见干旱美加州水库 “ 投球 ” 节水。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 4 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 2015 年 4 月 2 日 电据 “ 中央社 ” 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 (JerryBrown) 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1 月 2 日 美国遭暴风雪袭击积雪成灾。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2012 年高温干旱和 2013 年极端天气, 2014 年将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2014 年 11 月,美国迎来历史性暴雪,创纪录的寒潮席卷全美国, 50 个联邦州气温全部低于零摄氏度,就连夏威夷也结了冰,创美国 38 年最低气温纪录。美国东北部更是遭遇最强暴风雪,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 科莫在受灾最严重的布法罗市称 “ 这是历史性暴风雪 ” , 3 天降雪量逼近年均降雪量。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部分地区可能打破 1.93 米 的单日降雪量纪录。 2012-2014 年美国美国从高温干旱到暴雪严寒,气象能量集中在美国发生,符合点源喷发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5136.html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3 日 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2015 年 7 月末,阿拉斯加地震连续发生:美国强震还有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84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5498.html 结论 2018 年,美国先后遭遇极端寒潮、流感、大震 、暴风雪等重大灾害的袭击,大自然的能量集中是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1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5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632.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俄堪察加半岛沿岸连续发生两次地震:32起火山喷发是前兆
杨学祥 2019-3-27 14:21
俄堪察加半岛沿岸连续发生两次地震: 32 起火山喷发是前兆 杨学祥 关键提示:据俄罗斯卫星网 26 日报道,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政府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边疆区的克柳切夫火山群火山喷发数量增多,自 2019 年年初以来,在堪察加境内已记录到 32 起火山喷发。 我在 26 日提出,是地震前兆吗? 27 日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部勘察加分部表示,堪察加半岛沿岸的太平洋水域连续发生两次地震,其中第二次地震震级达到 5.6 级。 实时扑捉地震信息非常重要。 关注28日潮汐组合。 相关霸道 俄堪察加半岛沿岸连续发生两次地震 居民点无震感 2019 年 03 月 27 日 11:1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3 月 27 日 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当地时间 27 日,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部勘察加分部表示,堪察加半岛沿岸的太平洋水域连续发生两次地震,其中第二次地震震级达到 5.6 级。根据初步数据,堪察加边疆区居民点没有震感。   报道称,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部勘察加分部此前曾通报称,当地时间 3 月 27 日 早些时候,堪察加半岛沿岸的太平洋水域发生了 4.6 级地震,震中位于乌斯季堪察斯克镇东南 160 公里 处。   之后,该机构又通报称,在第一次地震数小时之后,又发生第二次地震,震级达到 5.6 级。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部发言人表示,“第二次地震发生在同一地区,震级达到 5.6 级。”   根据初步数据,堪察加边疆区居民点没有震感。 责任编辑:李夏君 https://news.sina.com.cn/w/2019-03-27/doc-ihsxncvh5909128.shtml 俄堪察加火山 2019 年以来已记录到 32 起火山喷发:是前兆吗? 已有 394 次阅读 2019-3-26 18:23 俄堪察加火山 2019 年以来已记录到 32 起火山喷发:是前兆吗? 关键提示: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据俄罗斯卫星网 26 日报道,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政府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边疆区的克柳切夫火山群火山喷发数量增多,自 2019 年年初以来,在堪察加境内已记录到 32 起火山喷发。 是地震前兆吗? 相关报道 俄堪察加火山 2019 年以来已记录到 32 起火山喷发 2019-03-26 13:41 中新网 3 月 26 日 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 26 日报道,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政府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边疆区的克柳切夫火山群火山喷发数量增多,自 2019 年年初以来,在堪察加境内已记录到 32 起火山喷发。 据报道,在 32 起火山喷发中,其中 22 起发生于希韦卢奇火山, 8 起发生在卡雷姆火山, 2 起发生在别济米扬内火山。 此前俄罗斯堪察加火山应急响应小组曾发布通报称, 3 月 25 日 记录到希韦卢奇火山的最近一次喷发,火山灰柱升至海拔 5000 米 的高度。 该新闻处援引边疆区政府副主席谢尔盖·哈巴罗夫的话称:“飞机国际航线不通过火山区,郊区也未记录到有旅游团。火山被指定为橙色航空危险代码。整周火山区都记录到热异常。” http://www.sohu.com/a/303871912_123753 2015 至 2018 年特大地震排行榜: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已有 4912 次阅读 2015-9-14 06:59 2015 至 2018 年特大地震排行榜: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杨学祥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6 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4-2018 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 2005 年和 2008 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事实上,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已由 2 次增加到 6 次, 2015-2018 年还要继续发生(见表 1 )。 表 1 1890 年以特大地震和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 9 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30 6 ( 6 ) 0 ? 2 2000-2030 冷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注 : 括号内为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我在 2012 年 8 月 30 日 指出,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 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两大地震带的活跃表明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根据历史数据,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国也存在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在 2006 年和 2008 年相继指出,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活跃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期。 2010 、 2011 、 2012 年连续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2013-2018 年还将有特大地震来证实我们的预测。 2015-2018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5-2018 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时期,因而也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数据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交替时期一一对应: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9-1961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1950-1964 年发生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4 次;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2012 年发生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其中 9 级以上地震 2 次; 特大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 2018 年。其中, 2015-2016 年和 2018 年为强厄尔尼诺年, 2016-2017 年为强拉尼娜年。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判断根据: 一、相关国家进入强震的活跃期,美国和日本相关研究较多。 二、前兆明显:例如美国加州连续 4 年干旱,中国云南长期干旱。 三、相邻地区地震火山活动增强。 四、 2015-2016 年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期间发生概率大。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激发作用非常强。 早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就给美国同行发出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高温、干旱和地震是有内在联系的,孕育地震的能量也是高温和干旱的地下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96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54(4):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6,21(3): 1023-1027.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24(3): 287. 郭增建 , 郭安宁 , 周可兴 . 地球物理灾害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111-114, 146-15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27(1): 9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杨冬红,杨学祥。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学祥,杨冬红。 “ 太平洋十年涛动 ” 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9760.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黄石火山间歇泉喷发频繁与加州泥火山喷发对应不是巧合
杨学祥 2019-2-25 08:02
美国黄石火山最近不平静,间歇泉喷发频繁,我们应该担心吗? 原创 科学探一探 昨天 我要分享 文/涛声依旧 美国黄石火山 最近不平静, 间歇泉喷发 频繁,我们应该担心吗?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地球是一个地质活动非常频繁的行星,地震活动和 火山活动 也是屡见不鲜,而火山活动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过如今大部分的火山活动起影响的区域非常之小,但是历史上曾经存在一种 超级火山 ,超级火山的爆发所影响的范围可能是全球。 如今地球上存在很多已经休息了的超级火山,当然这些超级火山曾经都喷发过并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休息了的超级火山当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 美国 的 黄石公园 , 黄石公园 其实就是一整块巨大的超级火山,在很早之前,这块地方可谓是 旅游胜地 ,景色非常的优美,不过近些时间来,科学家却表示了担心。 纽约邮报 报道,美国黄石 国家公园 近来有些异常的活动,其中有一项令人非常的担心,那就是火山 间歇泉 的喷发,以往 黄石公园间歇泉 喷发是半个世纪一次,现在是每周喷出一次,其时间缩短的对数,令人十分的担忧,间歇泉的喷发如此的频繁,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人员表示, 美国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 ,目前依然没有异常的活动,他们依然在不停歇地监测着超级火山的内部活动,科学家表示,间歇泉喷发是由于火山岩石裂缝表层当中的水所聚集而成,而 超级火山 的岩浆依然在最深处,所以他们认为这次的间歇泉喷发和 火山活动 并没有任何关系。 尽管科学家表示,我们无需担心,但是间歇泉的喷发,也让 美国黄石公园 不得不下令禁止他们接触 间歇泉喷发 的这块区域,而很多人认为,或许 间歇泉 的喷发就是一个预兆,不知道各位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Lz9n9d 加州大震危险升级:2018年加州泥火山移动喷发验证地下能量 已有 691 次阅读 2019-2-4 12:30 加州大震危险升级: 2018 年加州泥火山移动喷发验证地下能量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2018 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因皮里尔县出现一座不断移动的 ” 泥火山 “ ,验证了地下能量的存在,也增大了加州大震的危险性。中国汶川 8 级大震前也发生了异常干旱和天然气异常喷发。 相关博文 会移动的泥火山,让美国人束手无策 张磊 2019-2-3 01:18 火山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滚滚岩浆搭上猛烈的喷发。不过既然有火山,当然也有会喷水的山。 泥火山可以说是温柔版的 ” 火山 “ ,它主要喷出的是水泥混合物。泥火山山口下面有泥浆通道,一般有几十米深,通道下面有泥浆房。 泥火山常发生于板块隐没与碰撞带沿线,地层压力过压地区,当压力足够时,就会喷出由泥土、气体和大量的水。泥火山中带有臭味的沼气、硫化氢等气体经常逸出,一星火光都能轻松点燃。 泥火山虽然名声不显,不过分布颇广。除了南极洲,全世界各大洲都有泥火山分布,但总体数量不多。 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泥火山,包括成因、喷发原理等。谁知道许多问题还没研究透, 2018 年又出现一座奇特的 ” 泥火山 “ ,不但给了科学家一个大难题,还闹得人心惶惶。加利福尼亚州的因皮里尔县一座 ” 泥火山 “ ,就是这次事件的主角。 这座泥火山忽然受到诗与远方的呼唤,点亮了新的技能树 —— 移动。速度虽然不快,但却多次战胜人类的阻碍。因此,这个与众不同的泥火山也被称作 “ 一场缓慢发生的灾难 ” 。 与其他泥火山比起来,这个泥火山只算是个小不点。 1953 年,科学家就已经记录了这个泥火山。曾经它也和美国黄石公园里的其他泥火山一样,安静而又认命。科学家推测它是在一场地震中诞生。 不过泥火山的成因,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没搞清楚,学术界也存在着争论,但大体上可分两大类型。 一种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 在地下存在着厚层塑性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蕴藏着大量水和碳氢气体。 它们具有很大压力,一旦遇到地壳运动出现裂隙,那些处在高压下的水和气体就会膨胀上升,带着周围的泥土岩屑喷出地表。 这类泥火山多形成在油气藏发育地区,因此也有人将泥火山称为 “ 气油火山 ” 。 全球大部分泥火山属于这种成因,有半数以上的泥火山分布在里海周边的油田区。 另一种泥火山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 由于火山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水和气体,因此这类泥火山往往喷溢出的水气较多,而泥浆很少。 例如美国的黄石公园中最奇特的景观是与泥火山有关的间歇泉,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 黄石公园实际上处于一个巨大的火山口里,大约 60 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同时形成了许多泥火山。 与火山相似,泥火山的活动也具间歇性,活动一段时间会停止,停止一段时间又会重新活动,这与当地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但这个泥火山会移动却是首例,科学家们也不清楚动力所在。 发生地在地图上的位置(红色) 有人认为这是地震带来的影响,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球物理学家 Ken Hudnut 却表示,近几个月该地区的地震比起以往都要少。 为了了解真相,科学家研究了过往记录。其实早在过去十年,它就静悄悄地移动 55 米 ,开始了它的旅行。旅行泥火山如此缓慢,加之又是在一望无垠的荒漠中移动,当然没有立刻引起关注。可是随后,它竟然花了一天时间又移动了 18 米 ! 因为它移动缓慢,也被称作 “ 慢速一号 ” 。其实说起来,一天 18 米 的速度,可能和乌龟都比不过。但在它前进道路上,是一条联合太平洋的货运铁路轨道,还有着能源公司的石油管道,一条光纤通信线路。如果任由它跨过这些设备,带来的影响可能超乎想象。 泥火山持续排出水和其他沉积物,天然气、二氧化碳或氮气也会不断逸散而出,传出臭鸡蛋的气味。 一般来说泥火山山口下都有着泥浆通道,表面只是沸腾着,气泡翻滚,如果出口较小,也会像水管一样喷出水来。 但如果地下泥浆承受压力过大,也会剧烈喷发,场面不亚于火山喷发。 在谷歌地图上也能看到这个移动的泥火山 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位于印尼西多尔佐的 “ 露西 ” ,就爆发出惊人的威力。它的直径能够达到 10 千米 之大,从 2006 年 5 月开始持续喷发至今。自从它开始喷发依赖,已经将一些村庄掩埋到 40 米 深的泥流之下。 60000 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 13 人因此丧命。露西不仅是最大的泥火山,同时扩张速度也极为惊人。 ” 慢速一号 “ 等于一个会移动的定时炸弹。除了可能喷发带来的风险,它还可能因为能够移动,带来超出预期的破坏性。不仅因为它自带的水、泥和气体,还有它与火山、油田和地震之间的隐性联系。为了应对这个不安分的泥火山,人们开始使出浑身解数。 为此皮里尔县发布紧急状态,务必阻止泥火山靠近铁轨等设施。官员们为了保护铁路,挖了一口井,试图释放驱动它移动的气体。又或是试图帮泥火山排水减压,但这些都没有任何作用。 联合太平洋公司为了保护铁路,也参与了战斗。它在铁路必经之路上,建造了一个 30 米 长、 22 米 深的巨墙。巨墙由巨石和钢筋构成,宛如 “ 植物大战僵尸 ” 里钢盔坚果。但泥火山却根本不上当,它潜入墙下,轻松就绕过了巨墙。 为了避免事故发生,联合太平洋公司不得不考虑建造临时铁轨。这一步退步步退,临时铁轨也依然面临着威胁。为了一劳永逸,联合太平洋公司将建造一座桥梁,绕过这个不服输的泥火山。 因为持续排出二氧化碳、天然气等气体,人们也得远离泥火山。但泥火山下一个目标却是因皮里尔县,好在它的移动速度很慢。人们在下一次交锋前,还有充足的时间应对。 自 2018 年 5 月到现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或许直到解决之前,这件事都将是因皮里尔县最大的问题。联合太平洋公司的负责人对此无奈地表示: “ 如果附近没有铁路,你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在沙漠一路前行的东西。 ” 或许下次面对泥火山的威胁,已经不是一个县与其交锋。毕竟对人类而言,已知的威胁还有努力的可能,未知的威胁才更可怕。唯一的方式,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泥火山依然不急不忙地逼近铁轨。 * 参考资料: Paul Seaburn. Mysterious Moving Mud Spring May Be the Start of California's Big One. 2018.11.3. Laura Geggel, Senior Writer. A Gurgling Mud Pool Is Creeping Across Southern California Like a Geologic Poltergeist.2018.11.2. Brandon Specktor, Senior Writer. A Geyser Erupted in Yellowstone and 80 Years of Human Trash Poured Out. 2018.10.8. Shannon Hall, Staff Writer. Why Do Geysers Erupt? It Boils Down to Plumbing.2015.3.2. A Moving Mud Pot Threatening Railroad A San Andreas fault mystery: The 'slow-moving Alejandra Rreyes-velarde. A San Andreas fault mystery: The 'slow-moving disaster' in an area where the Big One is feared. 2018.1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60491.html 美国灾难将进入峰值 加州干旱带来的思考 2019-2-1 09: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214.html 美国灾难将进入峰值 加州干旱带来的思考 杨学祥 受极地涡旋影响; 1 月 29 日 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寒潮,气温下降至零下 53 。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干旱、山火、暴雪、寒流,美国灾难源于加州地下能量释放,由此引发的点源能量喷发模式即将进入能量释放高潮。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密度变化,与单位时间扩散的大圆周长 C 成反比。设地震的总能量为 Q ,能量密度为δ,穿过的面积为 S=Cl = 2 π Rlsin φ, l 为单位弧长, R 为地球半径,则有 δ = Q/S = Q/ (Cl) = Q/(2πRlsinφ) (1) 其中,圆心角φ为震中和地心连线与大圆上任一点和地心连线的夹角。同样,在球壳中点源喷射造成的球面对流,也会有扩散、集中、返回的震荡过程(见图 1 和图 2 )。 由( 1 )式可知,在φ = 0 和φ = π时,能量密度δ为无穷大,在φ = π /2 时,即经过地表最大圆时,能量密度δ最小。这就是说,假定地震波能量在传播中无损耗,震中的地心对称点处的能量密度最大。该公式表明,能量密度δ在震中同一半球中,随震中与地心连线的长度增加而减少;在震中的另一半球,能量密度δ随震中与地心连线延长线的长度增加而增加。 举例来说, 2004 年 12 月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外海的强震,就在遥远的阿拉斯加、加州与厄瓜多尔引发了地震。厄瓜多尔(西经 80 ,南纬 0 )恰恰就是印尼苏门答腊(东经 100 ,南纬 0 )的地心对称点。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点源激发在球面上的震荡和对流对余震和强降水都存在激发作用(见图 1 和图 2 )。 2003 年 23 日 22 时左右,“重庆井喷”发生。井喷事故压井方案的实施时间从 26 日上午推迟到 27 日上午 10 时。整个井喷事件历时 84 小时,大约 17.5 至 21 百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喷入大气中,其环境效应不仅仅是硫化氢中毒。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消息, 2004 年 9 月 2 至 5 日,川东北地区的达州、南充、巴中等市普降暴雨,多数地方降雨量超过 100 毫米,这次降雨是今年以来四川境内雨量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达州市渠县累计降雨量已超过 360 毫米,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开县受灾最为严重——惨遭 200 年一遇特大暴雨洪灾,部分地区为 500 年一遇。由此看来, 2003 年 12 月 23 日 重庆开县井喷、 2004 年 9 月 2-7 日重庆开县又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 2006 年重庆大旱高温和 2008 年四川强震可能有因果关系(见图 2 )。 图 1 点源激发震荡在球面上的能量密度变化 ( 杨冬红, 2009,2014) 图 2 点源喷发在球壳中的全球对流 ( 杨冬红, 2009,2014) 潮汐震荡的特点是,在地球和月亮的中心连线上,面对月亮的地球球面上的点及其地心对称点的潮汐最大,与点源激发在球面上的震荡特征相同。这是潮汐易于激发地震活动的一个原因。本文在这里只是提出问题,并不是严格的论证。证据在于更多资料的积累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687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80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6746.html 地震造成的地球排气,根据其震级的大小,可造成局部的或全球的大气循环。地震前的喷气形成当地干旱,地震后的喷气增大影响范围,伴随气流在球面的传播和返回,可带来暖湿气流形成强降雨,也可以引来极地涡旋导致致命寒潮。 图 3 点源喷发在球壳中的区域对流 ( 杨冬红, 2009 , 2014) 2009 年以来的云南连续干旱是由于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地球强烈排气造成的, 7 级以上地震空区是地下热能积聚的原因,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影响值得关注。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导致地壳均衡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地震火山活动导致海啸和气候变冷,气候冷热异常导致大风、沙尘、雾霾、暴雨、暴雪、旱涝、流感。因为这一系列时空有序的灾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们称之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2007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204 。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 3 ) : 1023 ~ 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5. 杨学祥 , 杨冬红 .2008.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8-9.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8. 杨冬红,杨学祥。 2008.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3 (6): 1813 ~ 1818 Yang D H, Yang X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708.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6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近海惊现巨大乌贼,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
杨学祥 2019-2-23 14:47
日本近海惊现巨大乌贼,日本网友恐是地震前兆 02-23 09:25:01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2月21日,日本岛根县近海惊现巨大乌贼,引发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留言希望不要是巨大地震的前兆,甚至还有人担“心天地异变”。 其为雌性成年大王乌贼,一般生活在600米以下的深海内,体长3.4米,重135公斤,需要4人一起才能抬得动。专家称乌贼可能是因暖流从太平洋被冲到当地。 那么,巨型乌贼真的与地震有某种关联吗?曾有日本专家指出,巨型乌贼漂浮到日本海地域实属罕见,这很可能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存在关联,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为大地震的前兆,但是地球全体发生了某种环境变化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还是应该提前做好预防警戒。 http://www.cqcb.com/headline/2019-02-23/1454387_pc.html 日本近海惊现巨大乌贼#!日本网友担心天地异变…]2月21日,日本岛根县近海惊现巨大乌贼,引发广泛关注,由于最近日本近海接连出现巨大的海洋生物,网友纷纷留言表示会是地震前兆,甚至还有人担心天地异变。 责任编辑:张玉 https://news.sina.com.cn/w/2019-02-23/doc-ihqfskcp7794058.shtml 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 超级月亮激发7级强震 2019-2-23 07:45 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 超级月亮激发 7 级强震 杨学祥 关键提示:“‘超级月亮’ 2019 年会上演罕见‘三连发’,时间分别是 1 月 21 日 、 2 月 19 日 和 3 月 21 日 。第 2 次观赏效果最佳,也是年度‘最大最圆月’。” 1 月 21 日 超级月亮已经导致全球连续发生 4 次 6 级以上地震,导致 1 月 20-22 日强潮汐组合对强震的激发作用最强。请继续关注 2 月 16-19 日强潮汐组合和超级月亮对强震的激发作用。 超级月亮对地震活跃地带而言,不仅是欣赏美景的机会,也有激发地震的风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28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8276.html 2 月 19 日 超级月亮已经导致全球连续发生 6 次 6 级以上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537.html 2 月 22 日 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超级月亮激发 7 级强震已成为事实。 连续近两个月的实践检验表明,中强地震确实具有明显的潮汐周期波动性,准确地发生在事前预定的潮汐组合之内,对地震预测的时间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表明,潮汐激发地震的现象非常明显,证据和论证就在相关文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70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688.html 相关报道 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 2019-02-22 19:19:5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2月22日18时17分,在厄瓜多尔(南纬2.15度,西经76.9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千米。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2/22/c_1210065791.htm 表 1 2019 年 6-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2 月 23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6 级地震 11 4 15 5 级地震 31 31 62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70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688.html 表 2 2019 年 1-2 月 5 级以上地震 地区 印尼 日本 美洲 菲律宾 大洋洲 5 级地震次数 18 7 12 5 17 6 级地震次数 5 2 4 0 4 从 2019 年 1-2 月 5 级以上地震分布来看,印尼、大洋洲、日本和美洲是发生强震可能性最大的前四名,优势非常明显。 2019 年 2 月 19 日 超级月亮附近( 19 日后三天),发生 5 级地震 6 次, 7 级地震 1 次。 关注 3 月 21 日 2019 年第三次超级月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7.5 2019-02-22 18:17:21 -2.15 -76.91 140 厄瓜多尔 5.1 2019-02-22 06:17:31 -15.36 -73.13 60 秘鲁 http://www.ceic.ac.cn/speedsearch?time=1 5.5 2019-02-21 20:22:40 42.87 142.02 40 日本北海道地区 5.7 2019-02-21 14:34:39 -20.88 -178.71 610 斐济群岛地区 5.2 2019-02-21 02:23:30 39.65 26.45 10 土耳其 5.2 2019-02-20 08:10:41 0.72 126.25 50 印尼马鲁古海北部 5.4 2019-02-19 03:30:19 -9.56 112.96 10 印尼爪哇岛以南海域 6.4 2019-02-17 22:35:56 -3.36 152.12 370 新爱尔兰地区 5.0 2019-02-16 18:01:30 25.20 125.05 10 琉球群岛西南部 5.5 2019-02-14 22:33:17 -12.15 -74.28 20 秘鲁 5.2 2019-02-13 18:53:52 -24.04 -175.45 20 汤加以南地区 6.0 2019-02-12 20:34:14 19.05 145.95 140 马里亚纳群岛 5.3 2019-02-12 18:53:08 -15.02 167.81 2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2-10 22:33:33 9.85 126.55 2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10 18:54:48 27.05 55.65 10 伊朗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825113 5.2 2019-02-10 11:22:03 27.39 96.34 10 印度 5.9 2019-02-08 19:55:07 9.79 126.50 10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3 2019-02-08 11:11:04 -32.91 57.16 10 西南印度洋海岭 5.0 2019-02-07 18:03:06 2.33 128.84 20 印尼哈马黑拉岛海域 5.3 2019-02-07 12:15:28 1.51 126.44 10 马鲁古海北部 5.2 2019-02-07 09:41:33 -8.44 160.96 40 所罗门群岛 5.4 2019-02-06 18:25:20 15.85 120.55 130 菲律宾 5.1 2019-02-06 03:31:36 41.02 48.63 10 阿塞拜疆 5.4 2019-02-06 00:47:05 35.01 74.28 12 克 什米尔地区 5.1 2019-02-05 10:26:10 39.11 20.52 10 希腊 5.8 2019-02-05 03:29:53 -0.42 98.27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5 2019-02-05 01:45:46 -2.43 -79.89 50 厄瓜多尔 5.3 2019-02-03 15:36:49 -3.27 130.75 20 印尼塞兰岛附近海域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787601 5.7 2019-02-02 20:04:34 36.44 70.86 230 阿富汗 5.9 2019-02-02 19:01:39 -2.88 100.15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9 2019-02-02 18:59:27 -2.91 100.12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1 2019-02-02 17:27:34 -2.88 100.09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145202 5.3 2019-02-02 07:48:15 -23.67 -176.65 100 斐济群岛以南 5.2 2019-02-02 05:54:41 46.73 83.34 16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067460 6.5 2019-02-02 00:14:14 14.88 -92.18 100 墨西哥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054482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5.2 2019-01-30 13:21:34 23.77 122.43 20 台湾花莲县海域 5.3 2019-01-29 11:42:22 34.91 141.05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5.4 2019-01-29 05:07:123.05-75.73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9 00:00:16-17.94-179.2661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7 18:16:27-20.13-177.75550 斐济群岛地区 6.3 2019-01-27 03:56:44 -21.12 -178.90 59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6 20:32:26 3.11 -75.69 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6 16:23:05 40.47 141.97 5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0 2019-01-26 16:12:49 -5.56 133.91 20 印尼阿鲁群岛地区 3.0 2019-01-26 14:02:09 35.85 78.43 8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2 2019-01-26 11:51:38 -7.08 156.23 370 所罗门群岛 5.7 2019-01-26 10:07:23 -10.84 165.85 50 圣克鲁斯群岛 5.0 2019-01-24 22:30:56 36.05 28.10 40 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5.0 2019-01-24 16:34:54 19.50 120.71 10 菲律宾群岛地区 5.7 2019-01-23 19:38:59 -10.30 118.93 10 印尼松巴岛附近海域 6.7 2019-01-23 03:01:44 -43.03 42.26 10 爱得华王子群岛地区 6.5 2019-01-22 13:10:02 -10.40 119.17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6.1 2019-01-22 07:59:23 -10.45 119.05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5.0 2019-01-20 22:28:33 30.09 87.77 10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6.6 2019-01-20 09:32:49 -30.05 -71.34 50 智利 5.5 2019-01-19 05:26:58 -3.21 -76.67 100 秘鲁北部 5.7 2019-01-19 00:40:42 8.30 -103.53 10 东太平洋海岭北部 5.8 2019-01-18 21:18:29 -19.13 168.78 40 瓦努阿图群岛 5.4 2019-01-17 10:53:06 7.35 94.31 90 印度尼科巴群岛地区 5.3 2019-01-16 18:49:26 3.45 128.80 10 印尼哈马黑拉岛以北海域 5.7 2019-01-16 04:03:23 6.04 126.83 7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 2019-01-16 02:06:34 -13.33 166.70 30 瓦努阿图群岛 5.1 2019-01-12 12:32:02 39.57 75.59 10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5.4 2019-01-11 13:58:11 -21.36 -174.10 10 汤加群岛 5.8 2019-01-11 01:00:42 -27.03 -175.48 20 克 马德克群岛 6.2 2019-01-08 20:39:29 30.64 131.16 20 日本种子岛附近海域 5.2 2019-01-07 22:11:50 2.60 126.90 30 印尼马鲁古海 6.6 2019-01-07 01:27:19 2.25 126.69 40 马鲁古海北部 5.6 2019-01-06 21:42:04 34.12 45.60 30 伊朗 5.6 2019-01-06 06:54:13 25.81 144.55 1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6.7 2019-01-06 03:25:36 -8.11 -71.58 570 巴西 5.9 2019-01-06 02:47:10 51.35 -178.22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4 2019-01-04 14:22:38 -6.51 130.62 9 班达海 5.3 2019-01-03 08:48:06 28.20 104.86 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5.0 2019-01-02 11:12:53 42.49 104.49 15 蒙古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 关注2月2-5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9-2-3 07:38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发生 6.1 级地震 关注 2 月 2-5 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 2019年02月02日 18:00 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2月02日17时27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南纬2.88度,东经100.09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编辑 彭启航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2-02/doc-ihqfskcp2670013.shtml 阿富汗发生 5.7 级地震 阿富汗发生5.7级地震 震源深度230千米 2019.02.02 20:34:00 中国地震局网站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2月02日20时04分在阿富汗(北纬36.44度,东经70.86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23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 ) https://news.sina.cn/gn/2019-02-02/detail-ihrfqzka3287983.d.html?pos=3vt=4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附近海域发生 6 级地震 2019-02-02 21:12 来源 : 天水网    新华社雅加达 2 月 2 日 电(郑世波)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附近海域 2 日下午发生 6 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地震发生于雅加达时间 16 时 27 分(北京时间 17 时 27 分),震中位于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震源深度为 17 公里。 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此次地震震级为 6.1 级,震源深度为 10 公里。 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未就本次地震发布海啸预警。 印尼抗灾署发言人苏托波在推特上说,本次地震约持续 3 到 4 秒,震中附近乡镇有强烈震感,印尼抗灾署正密切关注地震影响。 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大小地震数千次。 2010 年 10 月 25 日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 7.2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至少 509 人死亡、 21 人失踪、上万居民无家可归。 http://www.sohu.com/a/293044719_119955 地震海啸将至?日本富山县一日出现3条“地震鱼” 2019-02-02 19:22 来源: 环球网 原标题:地震海啸将至?日本富山县一日出现3条“地震鱼” 【环球网综合报道】日本富山县渔民近一周内连续发现3条皇带鱼,由于过往在包括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等灾难前,也有多条皇带鱼(俗称“地震鱼”)冲上岸,令民众担心是海啸或地震先兆。 香港东网2月2日报道,富山县渔民1月28日在北海岸发现长达4米的皇带鱼。当时这条皇带鱼已经死,随后被送往邻近的水族馆研究。而9天前,同样在富山县,当地渔民也发现2条已死掉的皇带鱼。 皇带鱼俗称“地震鱼”,其平时活于深海中,有传言称只要当地质出现大变动时,皇带鱼就会游到浅水区避难。2011年,日本北部海岸线短时间曾发现20条皇带鱼,随后发生地震及海啸。现今仅在一周内就发现3条皇带鱼,日本网民纷纷发文担忧恐会有新一波的地震海啸袭击当地。 报道称,专家表示,目前并没有确实证据证明皇带鱼与地震之间的关联,但科学家承认确实有可能有感受到天然灾害的能力。英国安格里亚鲁斯金大学动物学讲师格兰特表示:“在地震前夕,地壳岩石会释放带电粒子,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带电粒子将水分子变成过氧化氢,动物生活环境因此改变,使动物被迫移动。” 不过,日本地质学教授荒牧镇雄认为不必如此忧心,并表示“在近期数周内,我并没有见到地壳活动增加的报告。” http://www.sohu.com/a/293027979_162522 表 1 2019 年 6-8 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 年 2 月 2 日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级地震 11 2 13 5 级地震 31 5 36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2.8 2019-02-03 02:01:15 39.40 116.66 17 河北廊坊市永清县 5.7 2019-02-02 20:04:34 36.44 70.86 230 阿富汗 5.9 2019-02-02 19:01:39 -2.88 100.15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5.9 2019-02-02 18:59:27 -2.91 100.12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6.1 2019-02-02 17:27:34 -2.88 100.09 10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145202 5.3 2019-02-02 07:48:15 -23.67 -176.65 100 斐济群岛以南 3.0 2019-02-02 06:00:54 46.72 83.31 6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 5.2 2019-02-02 05:54:41 46.73 83.34 16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 4.1 2019-02-02 05:26:06 27.11 100.93 15 云南丽江市宁蒗县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067460 6.5 2019-02-02 00:14:14 14.88 -92.18 100 墨西哥 2.6 2019-02-01 21:33:00 41.86 123.93 0 辽宁抚顺市新抚区(矿震) 3.8 2019-02-01 12:12:29 31.37 98.47 7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 2.5 2019-02-01 06:43:14 42.18 120.54 14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9054482 5.4 2019-01-31 22:34:00 -24.30 -179.75 520 斐济群岛以南 5.1 2019-01-31 13:50:19 -19.51 169.63 190 瓦努阿图群岛 3.1 2019-01-31 13:15:00 34.30 102.44 10 甘肃甘南州碌曲县 3.0 2019-01-31 11:30:23 39.98 75.28 10 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 3.2 2019-01-31 10:04:11 40.02 75.29 11 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 4.3 2019-01-30 23:14:54 22.02 120.37 8 台湾屏东县海域 3.0 2019-01-30 19:52:36 37.84 78.09 17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1 2019-01-30 19:07:12 28.47 99.36 13 四川甘孜州得荣县 5.2 2019-01-30 13:21:34 23.77 122.43 20 台湾花莲县海域 3.2 2019-01-30 09:53:37 32.28 104.97 18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 3.3 2019-01-29 22:57:37 44.75 81.47 10 新疆博尔塔拉州温泉县 5.3 2019-01-29 11:42:22 34.91 141.05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3.9 2019-01-29 09:22:23 44.66 115.63 13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5.4 2019-01-29 05:07:123.05-75.73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9 00:00:16-17.94-179.26610 斐济群岛地区 3.0 2019-01-28 17:53:0839.4377.1214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5.5 2019-01-27 18:16:27-20.13-177.75550 斐济群岛地区 6.3 2019-01-27 03:56:44 -21.12 -178.90 590 斐济群岛地区 5.5 2019-01-26 20:32:26 3.11 -75.69 20 哥伦比亚 5.4 2019-01-26 16:23:05 40.47 141.97 5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6.0 2019-01-26 16:12:49 -5.56 133.91 20 印尼阿鲁群岛地区 3.0 2019-01-26 14:02:09 35.85 78.43 8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2 2019-01-26 11:51:38 -7.08 156.23 370 所罗门群岛 5.7 2019-01-26 10:07:23 -10.84 165.85 50 圣克鲁斯群岛 2.9 2019-01-25 12:29:48 25.85 99.18 8 云南大理州云龙县 3.2 2019-01-25 09:55:40 39.07 75.42 10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5.0 2019-01-24 22:30:56 36.05 28.10 40 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5.0 2019-01-24 16:34:54 19.50 120.71 10 菲律宾群岛地区 3.2 2019-01-24 15:51:55 36.70 105.21 10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 5.7 2019-01-23 19:38:59 -10.30 118.93 10 印尼松巴岛附近海域 3.2 2019-01-23 14:40:37 29.50 104.49 5 四川自贡市荣县 6.7 2019-01-23 03:01:44 -43.03 42.26 10 爱得华王子群岛地区 6.5 2019-01-22 13:10:02 -10.40 119.17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4.5 2019-01-22 11:19:25 22.24 121.42 16 台湾台东县海域 6.1 2019-01-22 07:59:23 -10.45 119.05 30 印尼松巴岛地区 3.0 2019-01-21 21:37:31 28.91 105.44 5 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 4.6 2019-01-20 23:06:40 30.20 87.64 10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5.0 2019-01-20 22:28:33 30.09 87.77 10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4.4 2019-01-20 10:52:01 29.92 94.93 10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6.6 2019-01-20 09:32:49 -30.05 -71.34 50 智利 3.4 2019-01-20 08:35:49 30.83 103.20 21 四川成都市崇州市 3.4 2019-01-20 00:38:23 28.23 104.86 5 四川宜宾市珙县 5.5 2019-01-19 05:26:58 -3.21 -76.67 100 秘鲁北部 4.5 2019-01-19 02:11:20 44.85 93.07 7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 5.7 2019-01-19 00:40:42 8.30 -103.53 10 东太平洋海岭北部 3.7 2019-01-18 21:56:10 41.77 81.53 5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5.8 2019-01-18 21:18:29 -19.13 168.78 40 瓦努阿图群岛 3.4 2019-01-18 09:14:53 38.20 88.95 7 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 3.8 2019-01-18 05:25:48 35.03 81.79 13 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 4.3 2019-01-17 21:32:36 41.75 81.52 6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2.9 2019-01-17 13:36:30 23.10 104.15 27 云南文山州马关县 3.3 2019-01-17 12:24:15 37.06 77.92 29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5.4 2019-01-17 10:53:06 7.35 94.31 90 印度尼科巴群岛地区 3.2 2019-01-17 07:56:10 27.34 88.94 7 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 3.1 2019-01-17 05:08:00 26.72 102.68 8 四川凉山州会东县 5.3 2019-01-16 18:49:26 3.45 128.80 10 印尼哈马黑拉岛以北海域 3.2 2019-01-16 12:43:16 26.06 105.26 10 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5.7 2019-01-16 04:03:23 6.04 126.83 7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3.3 2019-01-16 02:26:52 21.16 101.78 7 老挝 6.6 2019-01-16 02:06:34 -13.33 166.70 30 瓦努阿图群岛 3.2 2019-01-16 00:06:10 33.90 90.72 6 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 3.1 2019-01-15 23:52:23 28.07 105.02 9 云南昭通市威信县 2.8 2019-01-15 18:44:49 37.68 114.54 8 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 3.9 2019-01-15 06:55:30 33.53 87.67 8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3.8 2019-01-14 21:49:40 40.40 77.12 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3.1 2019-01-14 19:37:32 21.17 101.75 11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4.9 2019-01-14 18:54:46 21.18 101.80 6 老挝 3.4 2019-01-14 11:40:41 51.51 124.02 9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 3.4 2019-01-13 17:01:46 39.58 75.51 11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3.4 2019-01-12 20:20:46 41.25 83.48 7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3.2 2019-01-12 13:40:52 39.62 75.63 10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3.1 2019-01-12 12:33:22 39.47 75.62 12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5.1 2019-01-12 12:32:02 39.57 75.59 10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 3.0 2019-01-12 04:03:21 45.24 124.65 9 吉林松原市宁江区 3.8 2019-01-11 17:49:50 31.77 102.27 18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 5.4 2019-01-11 13:58:11 -21.36 -174.10 10 汤加群岛 3.2 2019-01-11 04:20:47 41.94 83.92 15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3.2 2019-01-11 04:20:47 41.94 83.92 15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5.8 2019-01-11 01:00:42 -27.03 -175.48 20 克马德克群岛 4.2 2019-01-10 20:00:53 21.26 101.71 10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3.1 2019-01-10 17:08:13 21.29 101.71 8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3.0 2019-01-09 23:21:34 21.20 101.77 6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3.2 2019-01-09 21:55:29 38.22 94.75 7 青海海西州直辖区 6.2 2019-01-08 20:39:29 30.64 131.16 20 日本种子岛附近海域 4.7 2019-01-08 20:16:45 23.20 121.64 30 台湾台东县海域 2.9 2019-01-08 08:56:05 28.47 99.36 20 四川甘孜州得荣县 3.6 2019-01-08 08:49:24 28.49 99.38 21 四川甘孜州得荣县 2.1 2019-01-08 02:38:23 43.75 87.59 7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有感) 3.5 2019-01-08 01:15:36 26.09 100.23 5 云南大理州鹤庆县 5.2 2019-01-07 22:11:50 2.60 126.90 30 印尼马鲁古海 3.1 2019-01-07 19:13:05 29.44 104.46 4 四川自贡市荣县 5.2 2019-01-07 11:11:58 7.90 121.90 20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2.9 2019-01-07 06:31:34 23.09 100.94 5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3.0 2019-01-07 05:56:46 39.93 77.66 18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 6.6 2019-01-07 01:27:19 2.25 126.69 40 马鲁古海北部 4.8 2019-01-07 00:22:30 39.92 77.66 10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6 2019-01-06 22:46:32 23.09 100.94 7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5.6 2019-01-06 21:42:04 34.12 45.60 30 伊朗 5.6 2019-01-06 06:54:13 25.81 144.55 10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 6.7 2019-01-06 03:25:36 -8.11 -71.58 570 巴西 5.9 2019-01-06 02:47:10 51.35 -178.22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3.1 2019-01-05 20:37:30 30.65 99.60 7 四川甘孜州白玉县 3.1 2019-01-04 21:15:16 42.84 80.99 12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 3.2 2019-01-04 15:59:31 28.36 104.93 6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5.4 2019-01-04 14:22:38 -6.51 130.62 9 班达海 3.4 2019-01-04 06:17:43 25.86 99.16 12 云南大理州云龙县 3.3 2019-01-04 03:36:13 38.46 104.23 2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4.4 2019-01-04 02:02:49 22.90 121.04 10 台湾台东县 5.3 2019-01-03 08:48:06 28.20 104.86 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5.0 2019-01-02 11:12:53 42.49 104.49 15 蒙古 3.0 2018-12-31 20:46:51 23.23 101.64 5 云南普洱市墨江县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840867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48966657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087 次阅读 2018-11-8 14:55 2019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1 月 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5292 度, 1 月 6 日 为日月大潮, 1 月 9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1 月 1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50 度, 1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1 月 2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4350 度, 1 月 2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1 日 为日月大潮 ( 超级月亮 ) ,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1 月 2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3 度, 1 月 28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12.html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931 次阅读 2018-11-8 17:02 2019 年 2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9 年 5-6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9 年 2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2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1.54651 度, 2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2 月 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4 度, 2 月 13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2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1.58795 度, 2 月 19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 月 19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D : 2 月 2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163 度, 2 月 26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9 年 1-4 月进入地震高潮, 2 月南极海冰进入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30.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54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天堂到炼狱:被忽视的山火灾害和警告
杨学祥 2018-11-18 15:33
美国加州山火致74死超过1000人失踪,特朗普:这是个耻辱 2018-11-18 09:37 中国之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持续燃烧了十天的加州山火依旧肆虐,根据加州官方当地时间16号公布的情况,加州北部山火目前已造成71人死亡,成为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致死人数最高的山火,仅次于1918年明尼苏达州北部的“克洛凯”山火。   当地时间8号清晨,这场被命名为“坎普”的山火在加州北部的比尤特县天堂镇附近燃起并迅速蔓延。16号,据比尤特县治安官办公室通报,当前登记的失联人数为1011人,这个数字比前一天激增了380人,从而引发各方关注。   当地时间17号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往加州视察灾情。他表示,当务之急是妥善照顾那些受到严重伤害的人们。特朗普说,发生在加州的一切令人难过,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这是个耻辱。失踪的人比任何人想象的还要多。他还称,将花大量时间与消防员、急救人员和地方官员举行会议。那么,这场山火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多人失联?   目前灾区情况如何?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是否又有增加?   央视驻美国加州记者傅小腾告诉中国之声记者,目前加州山火的情况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山火已经很快要被扑灭和控制了,但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的还呈现一个直线上升的情况。   北加州的坎普山火目前是55%被控制,南加州的伍尔西山火呢目前是82%被控制。两处山火现在一共的过火面积达到了一千平方公里,目前还有8000名消防队员正在两处山火现场工作。两处山火一共造成74人死亡,其中北加州的坎普山火造成71人死亡,南加州的伍尔西山火造成3人死亡。   这次坎普山火,也就是北加州的山火,到目前为止,还造成了1011人失踪。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大。所以目前,北加州的坎普山火已经成为加州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并且损失最大的一次山火。   这次山火为何造成这么多人失联?   央视记者傅小腾表示,加州山火现在造成了1011人失踪,这是让媒体和全社会非常担心的一个数字。在山火刚刚发生的前几天,还是报一百多人失踪,但是大约在14日就报200多人失踪,在15日就突然报600多人失踪。昨天,当地时间17日,就报一千多人失踪。   警方表示,人数上涨的原因有几个原因:一是说,几方面记录汇总在一起,所以失踪人数呈翻倍上涨的趋势。但警方也表示,失踪人数的记录里有重复记录的可能性。同时,还有一些人可能已经联系上亲人,但没来得及向警方销案并撤销失踪报告。   即便警方这么说,媒体和社会仍非常担心。大家都知道,坎普山火焚烧过的地区,有只有55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够购买的房屋社区。这些老人能否及时的撤出?我们并不知道。由于山火速度非常快,所以大家担心,即便失踪人数里包含可能再找到的人,但死亡人数也可能继续上升。目前,北加州的死亡人数是71人。而警方、验尸官、人类学家、国民警卫队的军人等大约几百人都在现场进行地毯式的搜查,重点搜查房屋和车辆中的残骸,去搜寻有没有失踪者的线索。   就加州山火的这种特点,一般来说,失踪人数和死亡人数要想凝固下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很多媒体表示,在如此大的山火情况下,很有可能很多人到最终仍然只能定性为失踪,很难找到他们的尸体。   天堂镇现状如何?    天堂镇是这次山火的重灾区之一,这个曾经生活着两万七千名居民、环境秀美的小镇,被誉为养老者天堂,而如今已沦为一片废墟。 谈及这场山火,当地居民都难掩悲伤。一位天堂镇居民告诉记者:我失去了一切,我拿上了衣服,大家都很好,都在帮助我们。所有人都尽力了,但是这场山火实在太疯狂了。我知道很多人没能逃出来,有人在我面前遇难了,这种感觉非常无助,眼睁睁看着别人在你面前遇难,而你却无能为力。   在这次搜救工作中,除了专业的消防队员外,很多的热心的志愿者也加入了搜救队伍。志愿者帕特里克表示:我们感到很痛心,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无法想象这是我家的话,我回来会是什么感受。我们的希望就是,能够找到那些失联的人,给他们的亲人一个交代。   为何这次山火的影响范围、造成损失会如此之大?   根据加州消防局的数据,“坎普”的过火面积已经超过590平方公里,约1万2000栋建筑物被烧毁,目前50%的火势已得到控制。为什么这次山火的影响范围、以及造成的损失会如此之大?我国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工作人员陈维奇 向中国之声记者介绍:加州是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偏少,森林火险等级一直比较高,而且加州林区腐殖质层比较厚,林区内储存了大量油脂落叶,一旦遇火极易燃烧,再遇大风的话,更是很难控制,这为发生森林火灾埋下了隐患。此外,加州的很多民宅及其他建筑建设在林区周边,甚至建在林区内,与大火火烧连营、火海成片有直接关系。我国森林消防队伍在灭火中有句顺口溜:打早、打小、打了。在大火初期,应尽早控制住火情。   此外,曾经在美国加州担任访问学者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郭宪纲 也向中国之声记者指出,美国木质房屋多,也是这次山火损失较大的原因之一。郭宪纲表示:我们知道美国的很多房屋是木质的,一旦起火就非常迅速,来不及扑救就整个都烧完了,当时我记得有一家着火就是厨房的炊具造成的,把一座楼很快就烧了,木质房屋也是一个这次房屋大量被烧毁的原因。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把原因归咎于薄弱的森林管理。当地时间17号,特朗普到访加州看望消防员和受灾民众,在出发之前,他重申了自己的立场,认为和气候变化相比,森林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他表示,现在我们知道必须要做好森林管理,但我们本应多年前就做好这一点。 图片来源:美联社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加州北部的旧金山湾区预计将在23号迎来25.4毫米的降雨,而南加州地区大概会迎来12.7毫米的降雨水平。美国国家气象局的预报员安德森表示,空气湿度的上升,将有助于消防队员更快扑灭火情。 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8-11/13576778.html 美国加州山火:天灾背后还有人祸 2018年11月15日23:57 我有话说(1437人参与) 11月8日起,名为“营火”的灾难性山火在美国加州北部迅速蔓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仍有三起山火正在加州肆虐,预计还需数周时间才能扑灭。加州常年遭遇山火,天灾的背后是否还有人祸? 文章关键词: 山火 美国 加州 http://news.sina.com.cn/c/t/2018-11-15/doc-ihnvukff5399771.shtml 加拿大发生史上最恐怖灾难:10万人逃离 城市一片废墟 2016-5-6 06:12 加拿大发生史上最恐怖灾难:10万人逃离 城市一片废墟 2016-5-5 22:56:00 来源:加拿大家园    这不是好莱坞大片拍摄现场,这可能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疏散和营救!   昨天,加拿大麦克默里堡(Fort McMurray)政府下令全城开始 强制疏散令!10万人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大撤离!    你先感受一下,Fort McMurray现在全城的情况有多危机!   阿尔伯塔省长 Rachel Notley 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5月3日是'毁灭性的一天',麦克默里堡的山火已失控,大火已经烧到了城市中心地带。消防人员被野火的速度和力量压倒了。“    火势蔓延迅速,已经失控    "现在全城市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无论你现在哪里!无论你是否自己开车,或是搭政府疏散车!跑,快跑(RUN!)"   让我们来看看Fort McMurray的具体位置。    Fort McMurray 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基地(最著名的石油城)。 当前几年全球油价飙升时,这里的油砂(oil sands)是全世界大公司眼中的"抢手货"。   当时,Fort McMurray 石油产量几乎高达加拿大全国石油产量的1/3。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大石油公司在这里投有投资。    2010年中石化出资46.5亿美元购买Syncrude百份之九的股份,仍然是至今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最大的一笔投资。(所以这里有不少中国人)   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下跌,这两年Fort McMurray人日子特别难! 这里现在的失业率可能是全加拿大之最了。    这场山森大火简直对当地人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BBC的报道称,"大火可能永远的摧毁这座城市。"当地居民Mary哭道:"现在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   不过,对于更多的人来说, 现在还不是停下来哭的时候!    跑!撤离!RUN,RUN。。。 (广播,电视里不停的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撤离!)    Fort McMurray 现在就像战场。。。   不要以为 Fort McMurray 的撤离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场的火势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你来感受一下。。。   官方说,17,000名居民向北逃离城市,35,000人向南驱车逃离城市,至少有一半人前往430公里外的埃德蒙顿。   冒着近在咫尺大火,路上行驶的撤离车辆会让你以为是"中东战争"的现场。。。   撤离路线中的63号高速公路严重堵塞,极度危险!    你需要在这样一条路上撤离!大火随时扑向你。。。    撤离时前方加油站爆炸。。。(这不是在伊拉克)暂不清楚有无人员伤亡。    消防队长Darby Allen说 ,笔架山(Beacon Hill)附近"已经失控",野火吞没城市,烧毁许多住宅。   他们预计5月4日情况可能同样糟糕,预计炎热干燥的天气将继续,气温高达30摄氏度,5月4日阵风可达50公里/小时,风助火势,进一步加大救援难度。    总理小特鲁多也停止"耍宝"了,紧急和内阁成员商讨应对之策。   很多人使用社交媒体公布遭到野火包围的城市的照片。   一位居民发推文说, "我出来了,我安全了,我从来没这么害怕过,为我的家祈祷。"    160个RCMP(骑警)在场协助居民疏散,同时为有医疗事故的市民,提供直升机送院服务。(好样的!)   疏散造成63号高速公路堵车,提供床铺和餐点的疏散点油砂营人满为患。。。   不过足以让加拿大人骄傲的是, 在如此紧急关头的撤离,没有一辆车抢道,加塞。所有人都井然有序,相互安慰,互相帮助。 (上图右边至少还有一个车道,没有警察现场疏导,没有一辆车抢道!)    在危难时刻,加拿大人更多的是选择帮助别人!为麦克默里堡的居民们提供临时床铺和饮食。    相互帮助,把水给最需要的人。。。    这个小姑娘在临撤离前救出了11只猫和6条狗狗。。。    面对灾难,加拿大人加入了帮助素不相识人的行列!   BC省列治文华裔市民李女士说,她的母亲移民麦梅利堡已33年,当周二接到疏散通知时,大火已烧近她母亲住的公寓。浓烟令她双眼流泪,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能以逃离火海。   现在,撤离仍在继续。阿尔伯塔省长Rachel Notley说,根据天气情况判断火势仍有扩大的趋势。 全省所有能调动的消防员都在第一线奋力扑救山火。 (向他们致敬!)    也许只有在最危难的时刻,我们才能感受到加拿大人相互之间的情感有多真挚!    让我们一起为麦克默里堡祈祷吧!    Don't cry,Fort McMurray!    We stand with you.    别哭,我们永远在一起! 【作者:】 (责任编辑:吴晓璐) http://vnetcj.jrj.com.cn/2016/05/0522562092156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213.html 亲近自然的代价:美国加州山火带来的现代城市发展思考 杨学祥 美国加州山火:天灾背后还有人祸 2018 年 11 月 15 日 23:57 11 月 8 日 起,名为“营火”的灾难性山火在美国加州北部迅速蔓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仍有三起山火正在加州肆虐,预计还需数周时间才能扑灭。加州常年遭遇山火,天灾的背后是否还有人祸? 为什么加州山火频发:既是天灾也有人祸 加州州长杰里 布朗:野火是加州的常态,这可能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近年来,加州面临的极端高温、长期干旱、强风和人口增长等问题都是火灾的诱因。 1. 据美国气象部门,如今的美国加州高温干旱季节已至少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延长了两个半月。 2. 因为加州气候冬雨夏旱,繁盛的植物在夏季大批死亡,森林和城市周边堆积了大量燃料,极易引发火灾。 3. 加州地处西海岸,来自内陆的气流在翻越高山后形成干热的梵风,直接助推加州的山火蔓延。 4. 数据显示, 90% 的野火都由烟头欧、篝火等人为因素引发,闪电等自然条件导致的火灾相对较少。 5. 近年大量人口涌入加州,住房供不应求, 38% 的新建住宅都在林区,即“野外城市交互区”,山火爆发时容易被毁。 http://news.sina.com.cn/c/t/2018-11-15/doc-ihnvukff5399771.shtml 亲近自然是当代的时尚,但是,原始生态并不适于现代人类生存。现代城市是经过数千年多种条件的考验才延续下来的,依山傍水是理想之地:有水源但不在水道,依青山而远离山火。洪水、干旱、山火、梵风、沙漠、高山峻岭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美国是一个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一些盲目兴起的城市尚未经历历史的检验。例如, 1906 年旧金山曾遭遇地震重创和 2005 年“卡特里娜”飓风导致海水倒灌淹没新奥尔良。 2005 年卡特里娜飓风事件,没有哪场灾难像卡特里娜飓风那样重创了美国人的傲慢,提醒他们灾难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新奥尔良对飓风很敏感,很多人多年来一直警告修筑防洪堤。卡特里娜飓风,让那些忽略这些警告的人吃到了苦果, 2000 多人遇难,城市几乎被淹没。就是否重建新奥尔良,国会中产生了激烈争议。尽管旅馆重新开张,难民也陆续返回。但目前的人口依然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城市、州政府、联邦政府之间依然为谁该为此负责争论不休。 1906 年旧金山大地震,发生于 1906 年 4 月 18 日 清晨 5 点 12 分左右,芮氏规模为 7.8 ,震央位于接近旧金山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上。自奥勒冈州到加州洛杉矶,甚至是位于内陆的内华达州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这场地震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在 3,000 人以上,更有人估计高达 6,000 人。大部分的伤亡集中在旧金山,而其他的旧金山湾区则约有 189 人死亡。圣塔罗撒、圣荷西以及史丹福大学也都遭受到严重的损害。   40 万人口中,约有 22.5 至 30 万人无家可归,其中约有一半的难民离开湾区到奥克兰。报纸形容在金门公园、 Panhandle 公园,以及从 Ingleside 到北滩的海滩上都布满的临时搭建的帐棚。 1906 年 4 月 18 日 早上 5 时 15 分,一场强度为里氏 8.3 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旧金山。这场大地震仅仅持续了 75 秒钟,之后的旧金山几乎一片瓦砾,更加可怕的是,地震过后不久一场大火燃起,使震后的旧金山雪上加霜。    2018 年 11 月 8 日起 ,名为“营火”的灾难性山火在美国加州北部迅速蔓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仍有三起山火正在加州肆虐,预计还需数周时间才能扑灭。这场山火带来的城市发展思考令人瞩目。 被忽视的警告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事实上,近年来加州山火范围越来越大,加州5次最大的山火有4次发生在2012年以后。 http://news.sina.com.cn/c/t/2018-11-15/doc-ihnvukff5399771.s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2015年4月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JerryBrown)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请注意监测加州的天然气地表和地下浓度异常。它是大震发生的最可靠前兆。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加州山火拉响了灾害警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5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6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6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9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029.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量蛤蜊尸体现身美国东海岸海滩:海底甲烷喷发是致死原因
杨学祥 2018-9-21 15:22
大量蛤蜊尸体现身美国东海岸海滩:海底甲烷喷发是致死原因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当地时间 9 月 13 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劳伦斯、安多弗和北安多弗三地出现多达 70 处火情,有些伴有爆炸。警方透露称,事故与天然气系统出现问题有关。 但是,笔者认为,这天然气不是来自天然气管道,而是来自地下甲烷流。 2016 年 8 月,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 90 吨温室气体。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东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当地时间 2018 年 9 月 19 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雷韦雷,成千上万只大西洋蛤蜊被冲上里维尔海滩,在海滩上堆积成山,并留下了难闻的气味。海底甲烷喷发是其致死原因:问题来自地下而不是地表。 相关报道 大量蛤蜊尸体现身美国东海岸海滩 堆积成山散发恶臭 2018.09.21 07:43:06 9月21日报道,当地时间2018年9月1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雷韦雷,成千上万只大西洋蛤蜊被冲上里维尔海滩,在海滩上堆积成山,并留下了难闻的气味。来源:视觉中国 http://slide.news.sina.com.cn/w/slide_1_2841_320537.html#p=1 紧急通报:地下甲烷喷发可能导致美国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已有 630 次阅读 2018-9-15 05:53 紧急通报:地下甲烷喷发可能导致美国马萨诸塞州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杨学祥 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时间13日,有三个居民社区里的至少70多栋房屋和建筑发生爆炸和火灾,警方怀疑这或许与天然气泄漏有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这天然气不是来自天然气管道,而是来自地下甲烷流。 2016年8月,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90吨温室气体。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东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相关报道和研究 美国马萨诸塞州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疑因天然气泄漏 2018年09月14日 14:57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衍龙】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时间13日,有三个居民社区里的至少70多栋房屋和建筑发生爆炸和火灾,警方怀疑这或许与天然气泄漏有关系。   美国福克斯新闻13日报道,当地提供天然气服务的公司已经关闭了燃气供应。当地居民接到撤离通知,至少4人受伤。 http://www.sina.com.cn/mid/hot/2018-09-14/doc-ifxeuwwr4276175.shtml 大量甲烷气体涌出美国东部海底 2016-08-05 10:37:47 来源: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 (北京) 举报 核心提示:这种矿物的数量表明,这种甲烷渗漏现象已经活跃了一千年,甚至更久。 (原标题:大量甲烷气体涌出美国东部海底) 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90吨温室气体。 研究人员说,在深海中,由于海洋底部的水温升高,可燃冰可能发生分解,估计有三分之二的气体来自深海沉积物。这些气泡流是否会对气候和海洋化学产生影响,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远远超出了气流自身。 声纳探测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哈特拉斯角至科德角的乔治海岸,一台海底声纳仪在执行海洋勘察任务过程中,扫描到有此气泡流。研究人员分析了覆盖面积达94000平方公里的一块弧形区域(相当于印第安纳州或匈牙利那么大的面积)的数据,该区域包括大陆架边缘及其向海陡坡,斯塔克维尔市密西西比州州立大学的地质学家Adam Skarke这样说,他也是这份研究的合著者。在950公里的范围内,他们发现了约570处气泡流,这一数量惊讶了研究者,因为此前在这一区域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处气泡流而已。 尽管气泡流从海床扶摇直上几百米,但这些从深水区冒出的气泡往往在上升过程中就溶解在了海水中,而无法到达海面,Skarke说。 甲烷溯源 “人们此前没见到这种事,对此我并不惊讶,”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海洋学家Tim Minshull(未参与此项研究)说。“这些气泡流很窄小,有时候只有几米的跨度,而海洋却很大。” 这份研究的另一位共同作者,马萨诸塞州伍德霍尔市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Carolyn Ruppet说,目前,研究人员还未收集到气泡样本。不过,从其源头来看,我们猜测这些气泡中含有甲烷。现在一些甲烷渗漏的浅水区可能就是最近一次冰川期时能生成甲烷的湿地,当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00多米。 然而,大路坡沿线的气泡源处在深水区,这些区域的气泡,在海床沉积物的高压下结冰,并封存了由微生物产生的甲烷。现在可能由于上层水域温度升高,这些冰逐渐慢慢破裂,Skarke说。至少,有一份研究曾暗示,变暖的海水正使美国东海岸南部的中等深度区的可燃冰变得不稳定。 海洋酸化 Skarke说,在气流区及其周围的水中提取的气泡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评估释放的甲烷产生的影响。甲烷会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反应而减少,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海水酸化。 “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研究,为后续更加深入的研究做了铺垫,”华盛顿特区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地质学家Ronald Cohen(未参与次研究)说。他指出,“科学家想知道,这些源头是什么,它们会产生多少甲烷,它们随时间又怎么变化。” Skarke和他的同事怀疑,暖化的海水加快了甲烷的释放速度,尽管如此,远程控制的探测车发现了某些深水区存在碳酸盐矿物(它们由甲烷微生物产生,通常每一千年所积累的高度不超过5厘米),这种矿物的数量表明,这种甲烷渗漏现象已经活跃了一千年,甚至更久。 http://discovery.163.com/16/0805/10/BTMTCVVT00014O6H.html 四川是加州的前车之鉴: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已有 2262 次阅读 2016-10-24 05:54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大震前兆,甲烷高压气体,旱震理论,高温山火 | 旱震理论 , 大震前兆 , 甲烷高压气体 , 高温山火 推荐到群组 四川是加州的前车之鉴: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杨学祥,杨冬红 提要: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源于天然气压力 2013 年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提出和论证了,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地震是由地壳深部一股海量异常高密度、高压甲烷天然气体突然破裂,逃出其闭圈围岩,再沿龙门山深大叠瓦状推覆断裂和不整合接触带,高速运移、膨胀、破裂和喷出岩层和断层造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四川 8 级地震造成逾 8 万人遇难,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经过 3 个月实地研究发现,灾区地层藏有 1.2 万亿立方米、珍贵的天然气藏在地底,造成气压囊,压力过大致引发地震,估计重灾区如北川、映秀等地区气压已释出,预计未来 100 年也不会再发生类似大地震。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自 2008 年 6 月起,联同 10 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专家,花逾 3 个月在四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北川等地勘察地质。结果发现,汶川地震的元凶是岩层之间储存大量高压天然气体,形成空气囊,气压不断增加而引发地震。他指地底蕴藏达 1.2 万亿立方米的可开采天然气,估计四川地震释出的天然气仅占总藏量 5% 至 10% 。四川地震发生一刻,有农民目睹映秀镇牛圈沟的地底喷出大量花岗岩、含煤的石头等。岳中琦解释,从喷出来的花岗岩发现有绿色化学风化腐蚀反应,证明岩层内有空间。他称,由于花岗岩与煤之间不断互相挤压逾数千年,将岩层间的空气囊形成巨大的气体压力,引发地震及喷出石头。 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如果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源于天然气压力的论断成立,那么地震前兆在 2003 年和 2007 年就有明显的表现。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据目击者称,井喷现场气雾笼罩,从井喷点中心喷出的气柱高达 20 余米,周边约 50 米 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均被熏死。据了解,最先发生井喷的“建盐 1 号”盐井,是恩施州地质大队于 1969 年所钻的一口卤水探井,地下深度约为 1000 米 ,该探井后交由利川盐厂管理。 1972 年,该探井因卤水耗尽而封闭 (http://www.cnhubei.com/200309/ca337811.htm)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15) 表明地下气体处于高压极值状态 , 是某种自然因素在起作用。如果相关部门及时通报信息,提高防护级别,加强安全检查和采取防护措施,重庆井喷是可以避免的。 2003 年 12 月 23 日 重庆井喷并非偶然,与 2003 年 9 月 15 日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件的时间同处于 2003 年 9-12 月的强潮汐时期。我们在《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 年第 2 期预报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在《西北地震学报》 2003 年第 1 期预报强潮汐可激发矿难。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现场一市民介绍,凌晨 5 点左右,伴随着“呯”的一声巨响,随后他又听到河岸上“哗哗”的传来水流声,经历了“ 12 · 23 ” 特大井喷后,他意识到又可能发生井喷。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中共双桥区委、区政府得知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疏散事发地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三千四百余群众,幸无人员伤亡。后经确认,井喷气体为硫化氢和甲烷的混合气体。据介绍,出事矿井业主为重庆金谷集团所属的龙湖旅业公司,由重庆长江地质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于二 00 五年开钻,后因未钻出温泉而废弃。该井已钻到地下一千六百四十二米处的嘉陵江石灰岩底层。现场指挥部专家认为,废弃时封井不规范,加之井内富含天然气、长期集聚增大压力,导致事故发生。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9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公元二 OO 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京时间二十一时十五分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黄泥垭口附近,正在施工的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 16# 井发生井喷, 2003 年 12 月 23 日 为日月大潮, 24 日为月亮近地潮。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时间间隔不超过 2 天。 我们在 2007 年 1 月 11 日 预警: 2007 年 1 月 17 日 月亮在南纬 28.44798 度, 19 日为日月大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差不超过 2 天,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较大, 22 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差不超过 3 天,因此, 17-22 日潮汐强度较大。 2007 年 1 月 30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为 28.5 度, 2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相隔时间不超过 3 天,因此, 1 月 30 日 - 2 月 2 日 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这两段时间可激发冷空气活动、暴雪、地震火山活动、矿难、空难。二十一日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提供了新证据。 重庆井喷的全球地震背景值得关注。 2003 年 9 月至 12 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所发生了一系列频繁灾害: 9 月 15 日 ,中国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 月 27 日 、 9 月 28 日 、 10 月 1 日 ,俄罗斯、蒙古、中国三国交界处先后发生 7.9 、 6.9 、 7.3 级三次大地震。 9 月 22 日 ,缅甸中部地区的勃固省和马圭省发生里氏 6.7 级强烈地震。地震的震中位于首都仰光以北大约 350 公里处。地震造成部分佛塔、房屋和桥梁不同程度的毁坏。 9 月 26 日 ,日本北海道东南约 80 公里海域先后发生里氏 7 级和 8 级两次强烈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至少造成 591 人在地震中伤亡。 12 月 22 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里氏 6.5 级地震,震中位于加州中部海滨城市圣西米恩市以东大约 11 公里处,至少造成 3 人死亡, 50 人受伤。 就在中国重庆开县境内发生天然气井喷的第三天,即当地时间 12 月 26 日凌晨 5 点半 左右,伊朗克尔曼省发生里氏 6.3 级强烈地震,始建于公元前 15 世纪的巴姆古城一夜之间被毁,造成至少 5 万人死亡, 5 万人受伤。 我们在 2006 年接连发表了两篇四川地震预警的文章。一篇为《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另一篇为《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文中指出, 2006 年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 2006 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 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 2006 年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是地球固体潮对 9 月 22 日 日与大潮和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回应,而重庆自 9 月 18 日 到 23 日的持续高温是对地下热能异常释放的回应。同期构造运动的异常也可以作为旁证。 自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之后,重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本次事故看似人祸,实际上主要是自然因素。印尼地震海啸和毒泥浆狂喷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底压力增大的结果。在海平面上升剧烈地区,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井喷事故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诗都阿佐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发泥浆事故仅仅是一个警示信号!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消减带(海洋地壳下沉潜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地震带。今后,堪察加 - 日本 - 菲律宾 - 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在全球变暖,海平面急剧上升,海底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强潮汐震荡将增大地震、火山、井喷活动的发生几率。井喷可以释放地下能量,降低大震集聚能量的风险。井喷和天然气采区降低地震风险的预测得到证实。 大量事实表明,大陆地壳的地应力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一经强潮汐激发,就会引起相应的异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呈现出的地热、地动、地震异常主要起源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海洋地壳在加载的海水压力下均衡下沉,挤压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下运动,并沿大陆断裂带上升,形成热异常区。 四川重庆热异常非常突出,形成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在于四川的特殊地形地貌。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是众多江河的聚集之地。剥蚀沉积作用使卸载的高山上升,加载的盆地下沉。山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一过程。 2003 年 12 月 23 日 的重庆井喷和 26 日的伊朗地震,预示大陆地壳已处于强应力状态。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表明消失了近 30 年的 8.5 级强震的重新回归,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时期,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井喷减压缓解地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9151.html 美国是否在重复“四川汶川地震模式” 我在 2014 年 1 月 14 日 指出,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12 月 23 日 发生重庆井喷。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井喷 - 干旱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 1 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 20 年未遇极寒。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2016 年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甲烷,这是美国大震的前兆。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 作者:徐徐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 2016/10/2311:52:24 甲烷正在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看上去,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州的整个海岸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源。”康涅狄格州海洋开发信托基金创始人、董事 RobertBallard 表示。 由该信托基金所属船只——“鹦鹉螺”号操控的深潜器共发现了 500 个新的甲烷源。此项发现在日前于纽约举行的美国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 不过,要确定来自这些甲烷源的气泡的具体成分,仍有很多工作待做。“我们的团队成员正在分析今年 6 月采集的大范围气体样本。”“鹦鹉螺”号首席科学家 RobertEmbley 介绍说。 Embley 同时表示,此前来自类似地点的样本主要是甲烷,但由水和甲烷构成的甲烷水合物也可以形成。 甲烷拥有加速全球变暖的潜力,因为它锁住热量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 40 倍。弄清楚有多少甲烷正在从这些喷口处涌出以及有多少进入大气层,会使估测其未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成为可能。“第一步是对目前有多少甲烷正从海底涌出获得一个基准值。” Embley 表示。 该团队认为,他们可能将在美国东部海底发现更多甲烷源。“我们希望能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几个考察季,获得关于相关地点的更加全面的基本信息。” Embley 说。 在此次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的,还有种类繁多的罕见和怪异的海洋生物。它们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所属的深海探险船——“俄刻阿洛斯”号操控的深潜器,于今年在马里亚纳海沟拍摄下来的。(徐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8983.shtm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 2014 年 8 月 18 日 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 3 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 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直到 2015 年 5 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 10 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1998 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四川地震前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美国加州的干旱已经连续 5 年, 2015 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拉尼娜,美国大震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关注 9-12 月强潮汐时期的地震高潮。 9 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雾霾与地震的关系值得研究:关注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150.html 岳中琦认为,存在地震的天然气爆发成因和雾霾的天然气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10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最新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参考文献 1 . 港大教授称四川灾区地下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 2008 年 09 月 16 日 08:35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9-16/083514454599s.shtml 2 . 杨学祥 . 从重庆井喷看天文常识普及的重要性 (2004-2-24).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ziliao/04-08,124.htm 3 . 杨学祥 . 强潮汐日应该规定为煤矿和钻井的安全日 .2007-9-5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79.htm 4 .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预测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3(2):155 5 . 杨学祥 , 宋冬林 , 陈震 . 灾害预报与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 西北地震学报 ,2003,25(1):93. 6 . 杨学祥 . 让科技之光照亮我们的时代。( 2004-5-11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5/11/1311001.htm 7 . 天然气泄漏万人大撤离。 2006 年 03 月 26 日 08:48 大众网 - 生活日报。《华西都市报》供稿。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26/08488531312s.shtml 8 . 杨学祥 . 压井提示:宣汉天然气井喷、压井失败与强潮汐 .2006-12-29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10217.htm 9 . 郭虹,郭晋嘉。重庆温泉探矿井发生井喷事故疏散逾 3000 人。 2007 年 01 月 22 日 17:00 广西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o/2007-01-22/170011060566s.shtml 10 . 杨学祥,杨冬红 . 关注 2006 年 9 月 22 日 日月大潮 .2006-9-1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492.htm 11 . 杨学祥 . 关注 9 月 22 日 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 .2006-9-2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554.htm 12 . 杨学祥 . 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2006-10-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629.htm 13 . 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 于 2006-10-0419:18:01 上贴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565882typeid=17 14 .重庆市地震局。重庆市地震局采取措施做好地震安全工作 http://www.csi.ac.cn/ymd/xgzhxx/dhy2006100401.htm 15 . 全球变暖破坏地壳均衡。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内外地震科技动态 .2006-9-11 源自:光明网。 http://www.csi.ac.cn/kjdt/kjdt/317.htm 16 .杨学祥。威胁世界的海平面上升。 2005-11-1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340 17 .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世界地质。 1988 , 7 ( 1 ): 43-48 18 . 杨学祥 等。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1-3 页。 19 . 杨学祥 , 陈殿友 , 李守春 .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 西北地震学报 ,1999,21 ( 1 ): 44-47 20 . 杨学祥,杨冬红。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加剧 ( 修改稿)。 2005-6-1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5896.htm 21 . 杨学祥 . 自然灾害警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与印尼毒泥浆狂喷 .2006-9-15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435 22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3 . 杨学祥,杨冬红。印尼地震海啸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2006-2-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7334.htm 24 . 杨学祥。关注灾害预警:全球进入强震活动时期。 2005-9-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531.htm 25 . 杨学祥,杨冬红。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灾害。 2005-9-2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619.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4884.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史上最强飓风登陆美国:飓风为什么聚焦美国?
杨学祥 2018-9-16 05:11
史上最强飓风登陆美国:飓风为什么聚焦美国? 杨学祥 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时间13日,有三个居民社区里的至少70多栋房屋和建筑发生爆炸和火灾,警方怀疑这或许与天然气泄漏有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这天然气不是来自天然气管道,而是来自地下甲烷流。巨量的地下能量释放造成北美洲大陆低压区,引来飓风频繁袭击美国。 2016年8月,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90吨温室气体。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东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488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490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史上最强飓风登陆美国,620 万人无家可归,佛州或遭毁灭性打击 .... INSIGHT CHINA 09-10 大西洋今年很不平静,美国南部人民遭了秧。德州前脚刚刚送走飓风 哈维 ,佛罗里达后脚就迎来了 艾尔玛 。目前,这一号称佛州史上最强大的飓风已经横扫古巴和加勒比群岛,将于明日正式登陆美国本土。 艾尔玛 究竟有多严重,佛州人民为迎战飓风都做了哪些准备?来和主页君一起看看。 9 月 6 日,佛罗里达全州进入紧急状态。 8 日,佛州气象局向全州居民发布了最后警告:9 号早晨是最后的时间,所有有条件的居民,抓住最后的机会,马上撤离佛罗里达! 为什么?因为……飓风 艾尔玛 来了。而它很有可能会成为 佛州历史上最具灾难性的飓风 。 面对飓风来袭,美国政府的建议,和大多数佛州居民选择,就是一个字:跑。 佛州州长 Rick Scott 在周六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你必须现在就走,不是今晚,也不是一个小时后——现在,立即,马上离开这里。 按照部署,居住在佛州南部和中部的超过 620 万居民被要求撤离自己的家园——这个人数基本上等同于佛州人口的三分之一。 某种意义上,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 难民潮 。 奥兰多,迈阿密等城市近乎成了空城。居民用木板,复合板和各种材料钉死门窗。 右边木板上的涂鸦:滚蛋吧艾尔玛! 成千上万的人携家带口,拉着行李,开着各种各样的汽车向北方转移。佛州通往临近州的多条高速公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 随着撤退人数增加,汽油成了紧俏物资。在迈阿密到 Fort Lauderdale 一带的地区,至少 40% 的加油站都出现了油料短缺,有相当数量的家庭因为缺油而不得不耽搁在半路上。 美联社采访一名当地居民,她说她花了 7 个小时,都没有在迈阿密找到可以加油的地方,最后她不得不购买了飞往奥兰多的机票。 另一方面,佛州各大超市都出现了抢购潮。决定走或留的民众都在疯狂囤积物资,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货架被居民一抢而空。 纯净水,肉类,零食和加固窗户用的木板越来越难买到。亚马逊上的一些佛州第三方商家趁机哄抬物价,一箱矿泉水价格竟涨到了 99.99 美元。目前该商品已被亚马逊移除。 公共机构也开始全面备战。 位于飓风登陆正面的 Key West 机场在星期五晚八点即宣布关闭,随后奥兰多机场在周六下午五点也停止运行。 佛州安柏瑞德航空大学将 40 余架教学用小飞机疏散向北方,以避免被飓风破坏。 佛州大部分学校从周三开始已经陆续停课,学校的体育场和大礼堂等坚固建筑物已开放作为避难所。 奥兰多的诸多著名景点: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和海洋世界在周六也陆续闭门谢客。 川普在北京时间今天早上十点发布了一条推特: 美国海岸警卫队,联邦应急管理局,以及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中的所有勇敢的人们已经准备就绪。艾尔玛来了,愿上帝保佑所有人! 可能有的小伙伴对这场飓风究竟有多大,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 一言以蔽之的话,它是近百年来登陆美国的最强飓风,很有可能没有之一。 目前,艾尔玛飓风的面积已经有整个法国那么大,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接近 300 公里每小时。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将艾尔玛评为五级飓风——因为飓风标准最高只有五级。 1992 年的 安德鲁 飓风与 艾尔玛 的对比,两者同属五级飓风。 艾尔玛在 6 日席卷加勒比群岛,直接导致该地区 95% 的房屋倒塌或受损。 首先遭到冲击的安提瓜和巴布达全国洪涝,圣马丁岛及圣巴特密岛电力完全中断,位于荷属圣马丁的茱莉安娜公主国际机场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在艾尔玛离开加勒比时,它留下的是 24 名遇难者的遗体和一百多万无家可归的难民,以及至少上千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而现在,它奔着美国而来了…… 尽管台风的移动经常飘忽不定,但目前各国气象学家对艾尔玛的路径预测已达成共识,它极有可能由南到北贯穿整个佛罗里达半岛,进入美国南部,穿越佐治亚,南卡和田纳西,最终在东北部的纽约华盛顿一带离境。 这意味着,这股飓风很可能会在美国境内释放它的绝大部分能量。 而这甚至还不是今年太平洋上的 气象大戏 的全部。 紧随艾尔玛其后,本周五,何塞(Jose)飓风也升级为四级飓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计,本周末何塞就会扫过加勒比群岛,沿着它的 前辈 的路线扑向美国。 而在墨西哥东海岸,时速 273 公里的凯蒂亚(Katia)飓风也将在周六登陆。 川普的那句 God bless everyone,还真是说得对啊…… 最后,主页君也啰嗦一遍已经被很多媒体重复过的安全提醒: 如果你现在就在佛州,尽快走吧。 如果决定留下,备好充足的物资,待在避难所里,注意煤气和电器,不要外出,远离窗户和玻璃,准备好被褥枕头一类的东西,在窗户破裂时保护自己和堵住缺口。并且,一定要穿好鞋,以便情况不对,随时可以撤离。 愿在佛州的小伙伴,也祝愿所有受飓风影响的美帝人民们,一切平安。 God bless you.... (部分资料来自 @中国气象爱好者)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9b560901bc8e0452e000090/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山火等自然灾害袭击美国的原因
杨学祥 2018-9-15 09:14
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山火等自然灾害袭击美国的原因 这个周末九大飓风台风袭击两大洋 专家都没见过 2018年09月14日 20:50 新浪新闻综合 作者:红星新闻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2   原标题: 这个周末九大飓风台风袭击两大洋 专家都没见过    来源:红星新闻     对于北半球许多区域来说,这个周末有些不太平——目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共有9股热带气旋正在同时上演,近乎连成一线,而其中两股危害性最大的“山竹”和“佛罗伦萨”将于周末同时登陆菲律宾及美国东部海岸多个城市。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大气科学研究员克洛茨巴赫指出,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充满风暴能量的情况实属罕见。“通常情况下,一边活跃时,另一边都会处于较为平静的状态,”   他推测,这一现象可能是海水变暖造成的后果,而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许多气象学家的赞同。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的网页资料显示,目前有9股热带气旋分布在东太平洋、西太平洋及北大西洋三个海域。 ▲飓风示意图 图据《每日邮报》    东太平洋:“奥利维亚”和“保罗”    “奥利维亚”威胁更大:夏威夷当地尚未脱离危险   目前,东太平洋方面有2股热带气旋正在移动,两者均临近夏威夷群岛,分别是热带风暴“奥利维亚”和接近墨西哥西海岸的热带低气压“保罗”。   此前在9月12日,热带风暴“奥利维亚”席卷了夏威夷的毛伊岛和瓦胡岛。强风和暴雨导致当地出现大规模的停电,不少树木被连根拔起。到13日,风暴眼已离开夏威夷向西移动,并将继续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但夏威夷市市长仍然称,当地尚未完全脱离危险,“今晚(14日)到明早,仍然可能会有暴雨和强风天气出现。”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表示,另一热带风暴“保罗”的威胁性较小,目前已经降级为热带低压。   西太平洋:“百里嘉”、“山竹”、马绍尔群岛附近低气压   “山竹”凶猛:菲律宾恐灾情最重,也会波及中国 ▲菲律宾工人正在紧急拆除可能被吹走,造成危险的广告牌 图据《每日邮报》 ▲菲律宾吕宋岛居民正在紧急加固房屋,以应对“山竹”可能带来的灾害 图据法新社 ▲菲律宾军方在马利金纳河一带进行台风灾害救援演习 图据东方IC   目前,西太平洋上有3股气旋,除“百里嘉”及“山竹”外,还有马绍尔群岛附近的一个低压区正在发展。其中“山竹”或将发展为今年地表最强台风,预估风力已经达到了5级。   专家预测,“山竹”风力有可能比去年造成严重损失的超强台风“天鸽”更强,中心风力达到每小时240公里。据日本气象厅预报,“山竹”中心预计9月15日将会直吹菲律宾,并在随后进入中国南海,趋向香港、广东沿海及台湾,其中首当其冲的菲律宾恐灾情最重。   因此,台风未至,澳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抢购生活用品的狂潮。截止到12日下午,已经有多家超市中的干粮和饮用水被大批涌入的市民抢购一空——由于去年“天鸽”造成的影响还历历在目,不少澳门市民对于这次“山竹”的来袭都严阵以待。   而在当地时间14日,“山竹”的“先头部队”已经掠过菲律宾北部,导致超过百万人撤离家园,其中吕宋和萨马岛最为严重。目前,吕宋岛各大区政府已经先后发出红色警报,称这一台风将给多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洪灾和泥石流等,估计沿岸地区或出现6公尺以上的巨浪。菲律宾减灾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称,这一天气灾害可能会破坏轻质材料的房屋。   因此,当地时间13日,菲律宾官员已经下令疏散民众,并关闭学校和办公楼,敦促农民赶快收割庄稼。菲律宾方面预计周六(15日)登陆时,“山竹”或将保持超强台风的风速。预计将对菲律宾农业造成超过2.5亿美元损失。   北大西洋:“佛罗伦萨”、 “海伦”、 “艾萨克”、墨西哥湾低压   “佛罗伦萨”被称为美国60年来最强“怪兽”飓风 ▲国际空间站拍下的“佛罗伦萨”风暴眼 图据《每日邮报》   而北大西洋,则是目前风暴最为“盘根错节”的区域,目前共有4股旋风正在形成,其中正奔扑美国东海岸的“佛罗伦萨”,被称为美国60年来的最强“怪兽”飓风。在此前,南、北卡罗莱纳州等地超过170万的沿海居民已经进行了紧急大撤退。据《纽约时报》介绍,飓风将在当地时间14日白天登陆北卡罗来纳州海岸,而在13日,当地已经开始出现大风及暴雨天气。 ▲“佛罗伦萨”逼近美国掀起强风暴雨 图据东方IC ▲“佛罗伦萨”即将登陆掀起狂风暴雨,纽斯河的河水倒灌淹没街道图据东方IC ▲“佛罗伦萨”逼近,人们外出都不方便 图据东方IC   而除“佛罗伦萨”外,目前还有2级飓风“海伦”,飓风“艾萨克”以及一股于墨西哥湾中正在酝酿的低压区。   根据目前的气象图显示,“海伦”有较大可能最终不会登陆陆地,转向大西洋海域;而热带风暴“艾萨克”已经于11日降级,但是仍在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向加勒比海沿岸靠近,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仍在对它的路径进行密切关注。   而墨西哥湾中的低压仍然盘旋在湾南部海域,目前只是带来一定量的阵雨和风暴,但是当地政府仍在密切关注这一低压系统,警惕其在未来几日内向墨西哥东部和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前进。根据目前气象预报显示,这一低气压有60%的可能性会加强,并转化为热带风暴“乔伊斯”。    气象专家分析原因    或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   据《每日邮报》报道,气象专家对这一现象分析称,两大洋同时出现飓(台)风的现象十分罕见,可能是全球暖化带来的后果。据此前科学家分析,2018年本应是太平洋活跃的一年,而当风暴活跃在太平洋时,大西洋一般不会出现同样情况,但是“佛罗伦萨”的出现打破了科学家的预测。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研究员洛茨巴赫表示,两大洋同时出现高于平均值的“气旋能量”现象,自1970年以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在1988年和2016年。   “现在,太平洋仍然和预期一样处在活跃状态,但有趣的是,大西洋也非常活跃,这是很反常的现象,”洛茨巴赫接受NBC采访时称,他认为这种情况是大西洋经过“冬眠状态”后的爆发,“在今年夏天以来,已经有9起气旋出现在大西洋上,这高出了往年的平均值。”   而就这种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少气象学家都认为,与全球暖化及海水温度的上升有密切联系。专家分析称,海水温度上升无疑会为海洋注入更多能量,可能会催生具有更强破坏性的风暴。但是,这一现象和全球变暖之间,是否有直接的确定联系,现在还无法下一个定论。   “这些变化正在发生,毫无疑问。但是,到底当中多少是人为的,多少属于自然变化,还未完全清楚。”美国资深气候专家达尔表示,“不少科学家都倾向于认为,两大洋的不寻常现况与全球变暖趋势具有一致性。” 责任编辑:吴金明 http://news.sina.com.cn/o/2018-09-14/doc-ihkahyhw9937824.shtml?cre=sinapcmod=g 紧急通报:地下甲烷喷发可能导致美国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已有 90 次阅读 2018-9-15 05:53 |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美国天然气泄露 , 地下甲烷流 , 地震前兆 , 灾害频发根源 , 汶川地震 推荐到群组 紧急通报:地下甲烷喷发可能导致美国马萨诸塞州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杨学祥 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时间13日,有三个居民社区里的至少70多栋房屋和建筑发生爆炸和火灾,警方怀疑这或许与天然气泄漏有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这天然气不是来自天然气管道,而是来自地下甲烷流。巨量的地下能量释放造成北美洲大陆低压区,引来飓风频繁袭击美国。 2016年8月,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90吨温室气体。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东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相关报道和研究 美国马萨诸塞州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疑因天然气泄漏 2018年09月14日 14:57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衍龙】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时间13日,有三个居民社区里的至少70多栋房屋和建筑发生爆炸和火灾,警方怀疑这或许与天然气泄漏有关系。   美国福克斯新闻13日报道,当地提供天然气服务的公司已经关闭了燃气供应。当地居民接到撤离通知,至少4人受伤。 http://www.sina.com.cn/mid/hot/2018-09-14/doc-ifxeuwwr4276175.shtml 大量甲烷气体涌出美国东部海底 2016-08-05 10:37:47 来源: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 (北京) 举报 核心提示:这种矿物的数量表明,这种甲烷渗漏现象已经活跃了一千年,甚至更久。 (原标题:大量甲烷气体涌出美国东部海底) 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90吨温室气体。 研究人员说,在深海中,由于海洋底部的水温升高,可燃冰可能发生分解,估计有三分之二的气体来自深海沉积物。这些气泡流是否会对气候和海洋化学产生影响,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远远超出了气流自身。 http://discovery.163.com/16/0805/10/BTMTCVVT00014O6H.html 四川是加州的前车之鉴: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已有 2262 次阅读 2016-10-24 05:54 四川是加州的前车之鉴: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杨学祥,杨冬红 提要: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源于天然气压力 2013 年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提出和论证了,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地震是由地壳深部一股海量异常高密度、高压甲烷天然气体突然破裂,逃出其闭圈围岩,再沿龙门山深大叠瓦状推覆断裂和不整合接触带,高速运移、膨胀、破裂和喷出岩层和断层造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四川 8 级地震造成逾 8 万人遇难,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经过 3 个月实地研究发现,灾区地层藏有 1.2 万亿立方米、珍贵的天然气藏在地底,造成气压囊,压力过大致引发地震,估计重灾区如北川、映秀等地区气压已释出,预计未来 100 年也不会再发生类似大地震。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自 2008 年 6 月起,联同 10 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专家,花逾 3 个月在四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北川等地勘察地质。结果发现,汶川地震的元凶是岩层之间储存大量高压天然气体,形成空气囊,气压不断增加而引发地震。他指地底蕴藏达 1.2 万亿立方米的可开采天然气,估计四川地震释出的天然气仅占总藏量 5% 至 10% 。四川地震发生一刻,有农民目睹映秀镇牛圈沟的地底喷出大量花岗岩、含煤的石头等。岳中琦解释,从喷出来的花岗岩发现有绿色化学风化腐蚀反应,证明岩层内有空间。他称,由于花岗岩与煤之间不断互相挤压逾数千年,将岩层间的空气囊形成巨大的气体压力,引发地震及喷出石头。 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如果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源于天然气压力的论断成立,那么地震前兆在 2003 年和 2007 年就有明显的表现。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据目击者称,井喷现场气雾笼罩,从井喷点中心喷出的气柱高达 20 余米,周边约 50 米 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均被熏死。据了解,最先发生井喷的“建盐 1 号”盐井,是恩施州地质大队于 1969 年所钻的一口卤水探井,地下深度约为 1000 米 ,该探井后交由利川盐厂管理。 1972 年,该探井因卤水耗尽而封闭 (http://www.cnhubei.com/200309/ca337811.htm)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15) 表明地下气体处于高压极值状态 , 是某种自然因素在起作用。如果相关部门及时通报信息,提高防护级别,加强安全检查和采取防护措施,重庆井喷是可以避免的。 2003 年 12 月 23 日 重庆井喷并非偶然,与 2003 年 9 月 15 日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件的时间同处于 2003 年 9-12 月的强潮汐时期。我们在《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 年第 2 期预报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在《西北地震学报》 2003 年第 1 期预报强潮汐可激发矿难。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现场一市民介绍,凌晨 5 点左右,伴随着“呯”的一声巨响,随后他又听到河岸上“哗哗”的传来水流声,经历了“ 12 · 23 ” 特大井喷后,他意识到又可能发生井喷。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中共双桥区委、区政府得知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疏散事发地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三千四百余群众,幸无人员伤亡。后经确认,井喷气体为硫化氢和甲烷的混合气体。据介绍,出事矿井业主为重庆金谷集团所属的龙湖旅业公司,由重庆长江地质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于二 00 五年开钻,后因未钻出温泉而废弃。该井已钻到地下一千六百四十二米处的嘉陵江石灰岩底层。现场指挥部专家认为,废弃时封井不规范,加之井内富含天然气、长期集聚增大压力,导致事故发生。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9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公元二 OO 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京时间二十一时十五分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黄泥垭口附近,正在施工的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 16# 井发生井喷, 2003 年 12 月 23 日 为日月大潮, 24 日为月亮近地潮。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时间间隔不超过 2 天。 我们在 2007 年 1 月 11 日 预警: 2007 年 1 月 17 日 月亮在南纬 28.44798 度, 19 日为日月大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差不超过 2 天,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较大, 22 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差不超过 3 天,因此, 17-22 日潮汐强度较大。 2007 年 1 月 30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为 28.5 度, 2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相隔时间不超过 3 天,因此, 1 月 30 日 - 2 月 2 日 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这两段时间可激发冷空气活动、暴雪、地震火山活动、矿难、空难。二十一日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提供了新证据。 重庆井喷的全球地震背景值得关注。 2003 年 9 月至 12 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所发生了一系列频繁灾害: 9 月 15 日 ,中国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 月 27 日 、 9 月 28 日 、 10 月 1 日 ,俄罗斯、蒙古、中国三国交界处先后发生 7.9 、 6.9 、 7.3 级三次大地震。 9 月 22 日 ,缅甸中部地区的勃固省和马圭省发生里氏 6.7 级强烈地震。地震的震中位于首都仰光以北大约 350 公里处。地震造成部分佛塔、房屋和桥梁不同程度的毁坏。 9 月 26 日 ,日本北海道东南约 80 公里海域先后发生里氏 7 级和 8 级两次强烈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至少造成 591 人在地震中伤亡。 12 月 22 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里氏 6.5 级地震,震中位于加州中部海滨城市圣西米恩市以东大约 11 公里处,至少造成 3 人死亡, 50 人受伤。 就在中国重庆开县境内发生天然气井喷的第三天,即当地时间 12 月 26 日凌晨 5 点半 左右,伊朗克尔曼省发生里氏 6.3 级强烈地震,始建于公元前 15 世纪的巴姆古城一夜之间被毁,造成至少 5 万人死亡, 5 万人受伤。 我们在 2006 年接连发表了两篇四川地震预警的文章。一篇为《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另一篇为《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文中指出, 2006 年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 2006 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 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 2006 年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是地球固体潮对 9 月 22 日 日与大潮和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回应,而重庆自 9 月 18 日 到 23 日的持续高温是对地下热能异常释放的回应。同期构造运动的异常也可以作为旁证。 自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之后,重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本次事故看似人祸,实际上主要是自然因素。印尼地震海啸和毒泥浆狂喷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底压力增大的结果。在海平面上升剧烈地区,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井喷事故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诗都阿佐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发泥浆事故仅仅是一个警示信号!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消减带(海洋地壳下沉潜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地震带。今后,堪察加 - 日本 - 菲律宾 - 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在全球变暖,海平面急剧上升,海底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强潮汐震荡将增大地震、火山、井喷活动的发生几率。井喷可以释放地下能量,降低大震集聚能量的风险。井喷和天然气采区降低地震风险的预测得到证实。 大量事实表明,大陆地壳的地应力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一经强潮汐激发,就会引起相应的异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呈现出的地热、地动、地震异常主要起源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海洋地壳在加载的海水压力下均衡下沉,挤压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下运动,并沿大陆断裂带上升,形成热异常区。 四川重庆热异常非常突出,形成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在于四川的特殊地形地貌。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是众多江河的聚集之地。剥蚀沉积作用使卸载的高山上升,加载的盆地下沉。山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一过程。 2003 年 12 月 23 日 的重庆井喷和 26 日的伊朗地震,预示大陆地壳已处于强应力状态。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表明消失了近 30 年的 8.5 级强震的重新回归,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时期,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井喷减压缓解地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9151.html 美国是否在重复“四川汶川地震模式” 我在 2014 年 1 月 14 日 指出,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12 月 23 日 发生重庆井喷。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井喷 - 干旱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 1 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 20 年未遇极寒。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2016 年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甲烷,这是美国大震的前兆。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 作者:徐徐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 2016/10/2311:52:24 甲烷正在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看上去,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州的整个海岸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源。”康涅狄格州海洋开发信托基金创始人、董事 RobertBallard 表示。 由该信托基金所属船只——“鹦鹉螺”号操控的深潜器共发现了 500 个新的甲烷源。此项发现在日前于纽约举行的美国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 不过,要确定来自这些甲烷源的气泡的具体成分,仍有很多工作待做。“我们的团队成员正在分析今年 6 月采集的大范围气体样本。”“鹦鹉螺”号首席科学家 RobertEmbley 介绍说。 Embley 同时表示,此前来自类似地点的样本主要是甲烷,但由水和甲烷构成的甲烷水合物也可以形成。 甲烷拥有加速全球变暖的潜力,因为它锁住热量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 40 倍。弄清楚有多少甲烷正在从这些喷口处涌出以及有多少进入大气层,会使估测其未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成为可能。“第一步是对目前有多少甲烷正从海底涌出获得一个基准值。” Embley 表示。 该团队认为,他们可能将在美国东部海底发现更多甲烷源。“我们希望能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几个考察季,获得关于相关地点的更加全面的基本信息。” Embley 说。 在此次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的,还有种类繁多的罕见和怪异的海洋生物。它们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所属的深海探险船——“俄刻阿洛斯”号操控的深潜器,于今年在马里亚纳海沟拍摄下来的。(徐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8983.shtm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 2014 年 8 月 18 日 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 3 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 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直到 2015 年 5 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 10 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1998 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四川地震前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美国加州的干旱已经连续 5 年, 2015 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拉尼娜,美国大震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关注 9-12 月强潮汐时期的地震高潮。 9 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雾霾与地震的关系值得研究:关注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150.html 岳中琦认为,存在地震的天然气爆发成因和雾霾的天然气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10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最新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4884.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紧急通报:地下甲烷喷发可能导致美国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杨学祥 2018-9-15 05:53
紧急通报:地下甲烷喷发可能导致美国马萨诸塞州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杨学祥 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时间13日,有三个居民社区里的至少70多栋房屋和建筑发生爆炸和火灾,警方怀疑这或许与天然气泄漏有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这天然气不是来自天然气管道,而是来自地下甲烷流。 2016年8月,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90吨温室气体。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东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相关报道和研究 美国马萨诸塞州突发70多起起火爆炸 疑因天然气泄漏 2018年09月14日 14:57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衍龙】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时间13日,有三个居民社区里的至少70多栋房屋和建筑发生爆炸和火灾,警方怀疑这或许与天然气泄漏有关系。   美国福克斯新闻13日报道,当地提供天然气服务的公司已经关闭了燃气供应。当地居民接到撤离通知,至少4人受伤。 http://www.sina.com.cn/mid/hot/2018-09-14/doc-ifxeuwwr4276175.shtml 大量甲烷气体涌出美国东部海底 2016-08-05 10:37:47 来源: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 (北京) 举报 核心提示:这种矿物的数量表明,这种甲烷渗漏现象已经活跃了一千年,甚至更久。 (原标题:大量甲烷气体涌出美国东部海底) 发表在《自然•地学》上的研究称,在北卡罗来纳州与马萨诸塞州海域之间,最新发现了数百处海底气泡流,其中可能含有甲烷气体,预计这些气泡每年将给大气层或上层水域,增加90吨温室气体。 研究人员说,在深海中,由于海洋底部的水温升高,可燃冰可能发生分解,估计有三分之二的气体来自深海沉积物。这些气泡流是否会对气候和海洋化学产生影响,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远远超出了气流自身。 声纳探测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哈特拉斯角至科德角的乔治海岸,一台海底声纳仪在执行海洋勘察任务过程中,扫描到有此气泡流。研究人员分析了覆盖面积达94000平方公里的一块弧形区域(相当于印第安纳州或匈牙利那么大的面积)的数据,该区域包括大陆架边缘及其向海陡坡,斯塔克维尔市密西西比州州立大学的地质学家Adam Skarke这样说,他也是这份研究的合著者。在950公里的范围内,他们发现了约570处气泡流,这一数量惊讶了研究者,因为此前在这一区域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处气泡流而已。 尽管气泡流从海床扶摇直上几百米,但这些从深水区冒出的气泡往往在上升过程中就溶解在了海水中,而无法到达海面,Skarke说。 甲烷溯源 “人们此前没见到这种事,对此我并不惊讶,”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海洋学家Tim Minshull(未参与此项研究)说。“这些气泡流很窄小,有时候只有几米的跨度,而海洋却很大。” 这份研究的另一位共同作者,马萨诸塞州伍德霍尔市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Carolyn Ruppet说,目前,研究人员还未收集到气泡样本。不过,从其源头来看,我们猜测这些气泡中含有甲烷。现在一些甲烷渗漏的浅水区可能就是最近一次冰川期时能生成甲烷的湿地,当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00多米。 然而,大路坡沿线的气泡源处在深水区,这些区域的气泡,在海床沉积物的高压下结冰,并封存了由微生物产生的甲烷。现在可能由于上层水域温度升高,这些冰逐渐慢慢破裂,Skarke说。至少,有一份研究曾暗示,变暖的海水正使美国东海岸南部的中等深度区的可燃冰变得不稳定。 海洋酸化 Skarke说,在气流区及其周围的水中提取的气泡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评估释放的甲烷产生的影响。甲烷会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反应而减少,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海水酸化。 “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研究,为后续更加深入的研究做了铺垫,”华盛顿特区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地质学家Ronald Cohen(未参与次研究)说。他指出,“科学家想知道,这些源头是什么,它们会产生多少甲烷,它们随时间又怎么变化。” Skarke和他的同事怀疑,暖化的海水加快了甲烷的释放速度,尽管如此,远程控制的探测车发现了某些深水区存在碳酸盐矿物(它们由甲烷微生物产生,通常每一千年所积累的高度不超过5厘米),这种矿物的数量表明,这种甲烷渗漏现象已经活跃了一千年,甚至更久。 http://discovery.163.com/16/0805/10/BTMTCVVT00014O6H.html 四川是加州的前车之鉴: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已有 2262 次阅读 2016-10-24 05:54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大震前兆,甲烷高压气体,旱震理论,高温山火 | 旱震理论 , 大震前兆 , 甲烷高压气体 , 高温山火 推荐到群组 四川是加州的前车之鉴: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杨学祥,杨冬红 提要: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源于天然气压力 2013 年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提出和论证了,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地震是由地壳深部一股海量异常高密度、高压甲烷天然气体突然破裂,逃出其闭圈围岩,再沿龙门山深大叠瓦状推覆断裂和不整合接触带,高速运移、膨胀、破裂和喷出岩层和断层造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四川 8 级地震造成逾 8 万人遇难,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经过 3 个月实地研究发现,灾区地层藏有 1.2 万亿立方米、珍贵的天然气藏在地底,造成气压囊,压力过大致引发地震,估计重灾区如北川、映秀等地区气压已释出,预计未来 100 年也不会再发生类似大地震。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岳中琦自 2008 年 6 月起,联同 10 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专家,花逾 3 个月在四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北川等地勘察地质。结果发现,汶川地震的元凶是岩层之间储存大量高压天然气体,形成空气囊,气压不断增加而引发地震。他指地底蕴藏达 1.2 万亿立方米的可开采天然气,估计四川地震释出的天然气仅占总藏量 5% 至 10% 。四川地震发生一刻,有农民目睹映秀镇牛圈沟的地底喷出大量花岗岩、含煤的石头等。岳中琦解释,从喷出来的花岗岩发现有绿色化学风化腐蚀反应,证明岩层内有空间。他称,由于花岗岩与煤之间不断互相挤压逾数千年,将岩层间的空气囊形成巨大的气体压力,引发地震及喷出石头。 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如果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源于天然气压力的论断成立,那么地震前兆在 2003 年和 2007 年就有明显的表现。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据目击者称,井喷现场气雾笼罩,从井喷点中心喷出的气柱高达 20 余米,周边约 50 米 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均被熏死。据了解,最先发生井喷的“建盐 1 号”盐井,是恩施州地质大队于 1969 年所钻的一口卤水探井,地下深度约为 1000 米 ,该探井后交由利川盐厂管理。 1972 年,该探井因卤水耗尽而封闭 (http://www.cnhubei.com/200309/ca337811.htm)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15) 表明地下气体处于高压极值状态 , 是某种自然因素在起作用。如果相关部门及时通报信息,提高防护级别,加强安全检查和采取防护措施,重庆井喷是可以避免的。 2003 年 12 月 23 日 重庆井喷并非偶然,与 2003 年 9 月 15 日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件的时间同处于 2003 年 9-12 月的强潮汐时期。我们在《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 年第 2 期预报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在《西北地震学报》 2003 年第 1 期预报强潮汐可激发矿难。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现场一市民介绍,凌晨 5 点左右,伴随着“呯”的一声巨响,随后他又听到河岸上“哗哗”的传来水流声,经历了“ 12 · 23 ” 特大井喷后,他意识到又可能发生井喷。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中共双桥区委、区政府得知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疏散事发地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三千四百余群众,幸无人员伤亡。后经确认,井喷气体为硫化氢和甲烷的混合气体。据介绍,出事矿井业主为重庆金谷集团所属的龙湖旅业公司,由重庆长江地质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于二 00 五年开钻,后因未钻出温泉而废弃。该井已钻到地下一千六百四十二米处的嘉陵江石灰岩底层。现场指挥部专家认为,废弃时封井不规范,加之井内富含天然气、长期集聚增大压力,导致事故发生。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9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公元二 OO 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京时间二十一时十五分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黄泥垭口附近,正在施工的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 16# 井发生井喷, 2003 年 12 月 23 日 为日月大潮, 24 日为月亮近地潮。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时间间隔不超过 2 天。 我们在 2007 年 1 月 11 日 预警: 2007 年 1 月 17 日 月亮在南纬 28.44798 度, 19 日为日月大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差不超过 2 天,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较大, 22 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差不超过 3 天,因此, 17-22 日潮汐强度较大。 2007 年 1 月 30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为 28.5 度, 2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相隔时间不超过 3 天,因此, 1 月 30 日 - 2 月 2 日 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这两段时间可激发冷空气活动、暴雪、地震火山活动、矿难、空难。二十一日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提供了新证据。 重庆井喷的全球地震背景值得关注。 2003 年 9 月至 12 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所发生了一系列频繁灾害: 9 月 15 日 ,中国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 月 27 日 、 9 月 28 日 、 10 月 1 日 ,俄罗斯、蒙古、中国三国交界处先后发生 7.9 、 6.9 、 7.3 级三次大地震。 9 月 22 日 ,缅甸中部地区的勃固省和马圭省发生里氏 6.7 级强烈地震。地震的震中位于首都仰光以北大约 350 公里处。地震造成部分佛塔、房屋和桥梁不同程度的毁坏。 9 月 26 日 ,日本北海道东南约 80 公里海域先后发生里氏 7 级和 8 级两次强烈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至少造成 591 人在地震中伤亡。 12 月 22 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里氏 6.5 级地震,震中位于加州中部海滨城市圣西米恩市以东大约 11 公里处,至少造成 3 人死亡, 50 人受伤。 就在中国重庆开县境内发生天然气井喷的第三天,即当地时间 12 月 26 日凌晨 5 点半 左右,伊朗克尔曼省发生里氏 6.3 级强烈地震,始建于公元前 15 世纪的巴姆古城一夜之间被毁,造成至少 5 万人死亡, 5 万人受伤。 我们在 2006 年接连发表了两篇四川地震预警的文章。一篇为《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另一篇为《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文中指出, 2006 年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 2006 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 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 2006 年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是地球固体潮对 9 月 22 日 日与大潮和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回应,而重庆自 9 月 18 日 到 23 日的持续高温是对地下热能异常释放的回应。同期构造运动的异常也可以作为旁证。 自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之后,重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本次事故看似人祸,实际上主要是自然因素。印尼地震海啸和毒泥浆狂喷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底压力增大的结果。在海平面上升剧烈地区,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井喷事故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诗都阿佐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发泥浆事故仅仅是一个警示信号!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消减带(海洋地壳下沉潜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地震带。今后,堪察加 - 日本 - 菲律宾 - 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在全球变暖,海平面急剧上升,海底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强潮汐震荡将增大地震、火山、井喷活动的发生几率。井喷可以释放地下能量,降低大震集聚能量的风险。井喷和天然气采区降低地震风险的预测得到证实。 大量事实表明,大陆地壳的地应力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一经强潮汐激发,就会引起相应的异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呈现出的地热、地动、地震异常主要起源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海洋地壳在加载的海水压力下均衡下沉,挤压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下运动,并沿大陆断裂带上升,形成热异常区。 四川重庆热异常非常突出,形成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在于四川的特殊地形地貌。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是众多江河的聚集之地。剥蚀沉积作用使卸载的高山上升,加载的盆地下沉。山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一过程。 2003 年 12 月 23 日 的重庆井喷和 26 日的伊朗地震,预示大陆地壳已处于强应力状态。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表明消失了近 30 年的 8.5 级强震的重新回归,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时期,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井喷减压缓解地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9151.html 美国是否在重复“四川汶川地震模式” 我在 2014 年 1 月 14 日 指出,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12 月 23 日 发生重庆井喷。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井喷 - 干旱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 1 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 20 年未遇极寒。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2016 年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甲烷,这是美国大震的前兆。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 作者:徐徐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 2016/10/2311:52:24 甲烷正在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看上去,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州的整个海岸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源。”康涅狄格州海洋开发信托基金创始人、董事 RobertBallard 表示。 由该信托基金所属船只——“鹦鹉螺”号操控的深潜器共发现了 500 个新的甲烷源。此项发现在日前于纽约举行的美国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 不过,要确定来自这些甲烷源的气泡的具体成分,仍有很多工作待做。“我们的团队成员正在分析今年 6 月采集的大范围气体样本。”“鹦鹉螺”号首席科学家 RobertEmbley 介绍说。 Embley 同时表示,此前来自类似地点的样本主要是甲烷,但由水和甲烷构成的甲烷水合物也可以形成。 甲烷拥有加速全球变暖的潜力,因为它锁住热量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 40 倍。弄清楚有多少甲烷正在从这些喷口处涌出以及有多少进入大气层,会使估测其未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成为可能。“第一步是对目前有多少甲烷正从海底涌出获得一个基准值。” Embley 表示。 该团队认为,他们可能将在美国东部海底发现更多甲烷源。“我们希望能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几个考察季,获得关于相关地点的更加全面的基本信息。” Embley 说。 在此次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的,还有种类繁多的罕见和怪异的海洋生物。它们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所属的深海探险船——“俄刻阿洛斯”号操控的深潜器,于今年在马里亚纳海沟拍摄下来的。(徐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8983.shtm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 2014 年 8 月 18 日 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 3 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 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直到 2015 年 5 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 10 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1998 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四川地震前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美国加州的干旱已经连续 5 年, 2015 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拉尼娜,美国大震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关注 9-12 月强潮汐时期的地震高潮。 9 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雾霾与地震的关系值得研究:关注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150.html 岳中琦认为,存在地震的天然气爆发成因和雾霾的天然气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10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最新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飓风、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参考文献 1 . 港大教授称四川灾区地下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 2008 年 09 月 16 日 08:35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9-16/083514454599s.shtml 2 . 杨学祥 . 从重庆井喷看天文常识普及的重要性 (2004-2-24).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ziliao/04-08,124.htm 3 . 杨学祥 . 强潮汐日应该规定为煤矿和钻井的安全日 .2007-9-5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79.htm 4 .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预测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3(2):155 5 . 杨学祥 , 宋冬林 , 陈震 . 灾害预报与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 西北地震学报 ,2003,25(1):93. 6 . 杨学祥 . 让科技之光照亮我们的时代。( 2004-5-11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5/11/1311001.htm 7 . 天然气泄漏万人大撤离。 2006 年 03 月 26 日 08:48 大众网 - 生活日报。《华西都市报》供稿。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26/08488531312s.shtml 8 . 杨学祥 . 压井提示:宣汉天然气井喷、压井失败与强潮汐 .2006-12-29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10217.htm 9 . 郭虹,郭晋嘉。重庆温泉探矿井发生井喷事故疏散逾 3000 人。 2007 年 01 月 22 日 17:00 广西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o/2007-01-22/170011060566s.shtml 10 . 杨学祥,杨冬红 . 关注 2006 年 9 月 22 日 日月大潮 .2006-9-1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492.htm 11 . 杨学祥 . 关注 9 月 22 日 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 .2006-9-2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554.htm 12 . 杨学祥 . 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2006-10-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629.htm 13 . 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 于 2006-10-0419:18:01 上贴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565882typeid=17 14 .重庆市地震局。重庆市地震局采取措施做好地震安全工作 http://www.csi.ac.cn/ymd/xgzhxx/dhy2006100401.htm 15 . 全球变暖破坏地壳均衡。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内外地震科技动态 .2006-9-11 源自:光明网。 http://www.csi.ac.cn/kjdt/kjdt/317.htm 16 .杨学祥。威胁世界的海平面上升。 2005-11-1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340 17 .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世界地质。 1988 , 7 ( 1 ): 43-48 18 . 杨学祥 等。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1-3 页。 19 . 杨学祥 , 陈殿友 , 李守春 .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 西北地震学报 ,1999,21 ( 1 ): 44-47 20 . 杨学祥,杨冬红。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加剧 ( 修改稿)。 2005-6-1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5896.htm 21 . 杨学祥 . 自然灾害警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与印尼毒泥浆狂喷 .2006-9-15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435 22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23 . 杨学祥,杨冬红。印尼地震海啸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2006-2-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7334.htm 24 . 杨学祥。关注灾害预警:全球进入强震活动时期。 2005-9-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531.htm 25 . 杨学祥,杨冬红。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灾害。 2005-9-2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619.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岛群岛发生6.0级地震:关注8月地震高潮
杨学祥 2018-8-11 07:03
千岛群岛发生6.0级地震:关注8月地震高潮 杨学祥 关键提示:大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表明地震能量已经积累到潮汐形变可激发的程度,是值得关注的地震前兆。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认真对待潮汐激发地震的科学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72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92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45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226.html http://fund.sciencenet.cn/index.php/item/view/295657/ 千岛群岛发生6.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2018年08月11日 03:47:2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1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11日02时12分在千岛群岛(北纬48.42度,东经154.8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原标题:千岛群岛发生6.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图片来源: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http://news.ifeng.com/a/20180811/59746119_0.shtml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经度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0 2018-08-11 02:12:05 48.42 154.80 10 千岛群岛 3.2 2018-08-11 01:17:30 27.23 103.89 14 贵州毕节市威宁县 3.7 2018-08-10 20:54:49 39.76 97.79 12 甘肃酒泉市玉门市 3.0 2018-08-10 18:30:56 27.25 103.95 20 贵州毕节市威宁县 2.3 2018-08-10 18:24:48 39.78 118.46 9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 2.9 2018-08-10 17:09:53 28.13 104.87 6 四川宜宾市珙县 4.7 2018-08-09 16:01:32 20.98 119.96 15 台湾屏东县海域 5.9 2018-08-09 13:25:32 -8.44 116.23 20 印尼龙目岛 2.8 2018-08-09 04:22:38 39.93 118.96 11 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 3.6 2018-08-09 04:19:28 39.12 74.05 7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2 2018-08-08 05:29:49 31.08 95.09 7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 3.0 2018-08-05 20:01:17 27.94 101.32 13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6.8 2018-08-05 19:46:34 -8.33 116.45 10 印尼松巴哇岛地区 3.3 2018-08-05 16:21:55 39.78 118.45 7 河北唐山市古冶区 3.7 2018-08-04 22:56:43 27.93 101.35 12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3.1 2018-08-04 21:46:30 40.34 77.67 22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5.2 2018-08-04 12:04:12 35.19 81.11 10 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 3.6 2018-08-04 03:41:19 40.12 104.60 1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5.1 2018-08-03 09:34:20 34.90 92.33 10 青海玉树州治多县 3.9 2018-08-03 05:18:00 47.54 89.55 6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 2.9 2018-08-02 22:34:21 32.97 105.59 9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 4.4 2018-08-02 21:38:18 23.67 120.67 18 台湾南投县 4.2 2018-08-01 23:46:23 30.33 87.72 8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3.1 2018-08-01 23:45:29 30.33 87.68 8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 2.9 2018-08-01 17:38:00 25.46 105.82 10 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 3.0 2018-08-01 10:39:19 41.11 78.81 9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5.3 2018-07-31 16:42:20 37.19 141.31 2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3.1 2018-07-31 05:38:02 21.25 121.26 56 台湾屏东县海域 2.9 2018-07-30 17:10:53 18.72 109.69 24 海南保亭县 3.4 2018-07-30 15:18:47 40.79 83.50 13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 3.0 2018-07-30 14:00:05 24.30 104.18 5 云南文山州丘北县 3.1 2018-07-29 15:42:49 24.31 104.21 5 云南文山州丘北县 3.0 2018-07-29 11:22:50 32.00 83.63 6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6.5 2018-07-29 06:47:36 -8.30 116.55 10 印尼龙目岛 6.0 2018-07-29 01:07:23 -7.18 122.72 580 弗洛勒斯海 2.0 2018-07-28 07:48:43 43.38 88.35 32 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 ( 有感)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33934803 2018 年 8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947 次阅读 2018-5-11 16:01 2018 年 8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6-9 月、 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8 年 3-5 月、 10-11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8 年 8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明显,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8 月 2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8 月 5 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B : 8 月 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0.4519 度, 8 月 11 日为月亮近地潮, 8 月 11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C : 8 月 15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 度, 8 月 18 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D : 8 月 22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0.4624 度, 8 月 23 日为月亮远地潮, 8 月 26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E : 8 月 2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8 月 26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7-9 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3472.html 2018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和厄尔尼诺发展 已有 1250 次阅读 2018-3-18 14:49 潮汐组合D:7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4516度,7月27日为月亮远地潮,7月28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7-9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4540.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州山火警报:地表和地下天然气浓度异常是大震发生的前兆
杨学祥 2018-7-29 15:07
加州山火延烧致5死17失踪 特朗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1 / 7 ) 全屏播放 查看原图 当地时间2018年7月28日,美国加州雷丁,森林大火持续肆虐。美国加州野火蔓延,死亡人数攀升至5人,超500人无家可归。28日,政府表示,大火已烧毁8万公顷土地,且在一夜之间扩大了一倍面积。特朗普宣布加州进入紧急状态。据报道,大火造成2名消防队员殉职,2名小孩及其曾祖母丧生,另有17人下落不明。同时,大火还摧毁数百栋建筑物,迫使逾38000名居民逃离家园。约3400名消防队员以及17架消防直升机和飞机,正与延烧32740公顷的“卡尔”大火(Carr Fire)搏斗,卡尔野火侵袭人口9万人的雷丁市,截至当地时间28日清晨,仅5%野火受到控制。 http://world.huanqiu.com/photo/2018-07/2902192.html#p=1 加州山火警报:地表和地下天然气浓度异常是大震发生的前兆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地表和地下天然气浓度异常是大震发生的前兆 在 2008 年 9 月初,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我提出了汶川地震是地下断裂带深部的极高压甲烷天然气造成的。从而,逐渐地建立了极高压天然气制造地震的假说与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16739.html 根据这一假说和理论,汶川地震前的天然气异常喷发和浓度提高应该是检测地震发生的特殊前兆。如果某一地区出现长期的地表和地下天然气浓度异常,大地震的发生就不可避免。 汶川地震表明高压甲烷天然气喷发是大震的前兆 如果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源于天然气压力的论断成立,那么地震前兆在 2003 年和 2007 年就有明显的表现。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据目击者称,井喷现场气雾笼罩,从井喷点中心喷出的气柱高达 20 余米,周边约 50 米 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均被熏死。据了解,最先发生井喷的“建盐 1 号”盐井,是恩施州地质大队于 1969 年所钻的一口卤水探井,地下深度约为 1000 米 ,该探井后交由利川盐厂管理。 1972 年,该探井因卤水耗尽而封闭 (http://www.cnhubei.com/200309/ca337811.htm)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15) 表明地下气体处于高压极值状态 , 是某种自然因素在起作用。如果相关部门及时通报信息,提高防护级别,加强安全检查和采取防护措施,重庆井喷是可以避免的。 2003 年 12 月 23 日 重庆井喷并非偶然,与 2003 年 9 月 15 日 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件的时间同处于 2003 年 9-12 月的强潮汐时期。我们在《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 年第 2 期预报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在《西北地震学报》 2003 年第 1 期预报强潮汐可激发矿难。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现场一市民介绍,凌晨 5 点左右,伴随着“呯”的一声巨响,随后他又听到河岸上“哗哗”的传来水流声,经历了“ 12 · 23 ” 特大井喷后,他意识到又可能发生井喷。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中共双桥区委、区政府得知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疏散事发地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三千四百余群众,幸无人员伤亡。后经确认,井喷气体为硫化氢和甲烷的混合气体。据介绍,出事矿井业主为重庆金谷集团所属的龙湖旅业公司,由重庆长江地质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于二 00 五年开钻,后因未钻出温泉而废弃。该井已钻到地下一千六百四十二米处的嘉陵江石灰岩底层。现场指挥部专家认为,废弃时封井不规范,加之井内富含天然气、长期集聚增大压力,导致事故发生。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9 月 11 日 为日月大潮;公元二 OO 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京时间二十一时十五分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黄泥垭口附近,正在施工的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 16# 井发生井喷, 2003 年 12 月 23 日 为日月大潮, 24 日为月亮近地潮。 2003 年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时间间隔不超过 2 天。 我们在 2007 年 1 月 11 日 预警: 2007 年 1 月 17 日 月亮在南纬 28.44798 度, 19 日为日月大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差不超过 2 天,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较大, 22 日为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差不超过 3 天,因此, 17-22 日潮汐强度较大。 2007 年 1 月 30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为 28.5 度, 2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相隔时间不超过 3 天,因此, 1 月 30 日 -2 月 2 日 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这两段时间可激发冷空气活动、暴雪、地震火山活动、矿难、空难。二十一日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提供了新证据。 重庆井喷的全球地震背景值得关注。 2003 年 9 月至 12 月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所发生了一系列频繁灾害: 9 月 15 日 ,中国利川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9 月 27 日 、 9 月 28 日 、 10 月 1 日 ,俄罗斯、蒙古、中国三国交界处先后发生 7.9 、 6.9 、 7.3 级三次大地震。 9 月 22 日 ,缅甸中部地区的勃固省和马圭省发生里氏 6.7 级强烈地震。地震的震中位于首都仰光以北大约 350 公里处。地震造成部分佛塔、房屋和桥梁不同程度的毁坏。 9 月 26 日 ,日本北海道东南约 80 公里海域先后发生里氏 7 级和 8 级两次强烈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至少造成 591 人在地震中伤亡。 12 月 22 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里氏 6.5 级地震,震中位于加州中部海滨城市圣西米恩市以东大约 11 公里处,至少造成 3 人死亡, 50 人受伤。 就在中国重庆开县境内发生天然气井喷的第三天,即当地时间 12 月 26 日凌晨 5 点半 左右,伊朗克尔曼省发生里氏 6.3 级强烈地震,始建于公元前 15 世纪的巴姆古城一夜之间被毁,造成至少 5 万人死亡, 5 万人受伤。 我们在 2006 年接连发表了两篇四川地震预警的文章。一篇为《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另一篇为《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文中指出, 2006 年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 2006 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 9 月 22 日 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 2006 年 9 月 16 日 的石棉地震和 9 月 22 日 的兴文地震是地球固体潮对 9 月 22 日 日与大潮和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回应,而重庆自 9 月 18 日 到 23 日的持续高温是对地下热能异常释放的回应。同期构造运动的异常也可以作为旁证。 自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之后,重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本次事故看似人祸,实际上主要是自然因素。印尼地震海啸和毒泥浆狂喷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底压力增大的结果。在海平面上升剧烈地区,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井喷事故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诗都阿佐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发泥浆事故仅仅是一个警示信号!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消减带(海洋地壳下沉潜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地震带。今后,堪察加 - 日本 - 菲律宾 - 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在全球变暖,海平面急剧上升,海底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强潮汐震荡将增大地震、火山、井喷活动的发生几率。井喷可以释放地下能量,降低大震集聚能量的风险。井喷和天然气采区降低地震风险的预测得到证实。 大量事实表明,大陆地壳的地应力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一经强潮汐激发,就会引起相应的异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呈现出的地热、地动、地震异常主要起源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海洋地壳在加载的海水压力下均衡下沉,挤压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下运动,并沿大陆断裂带上升,形成热异常区。 四川重庆热异常非常突出,形成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在于四川的特殊地形地貌。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是众多江河的聚集之地。剥蚀沉积作用使卸载的高山上升,加载的盆地下沉。山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一过程。 2003 年 12 月 23 日 的重庆井喷和 26 日的伊朗地震,预示大陆地壳已处于强应力状态。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表明消失了近 30 年的 8.5 级强震的重新回归,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时期,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井喷减压缓解地震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9151.html 燃煤起火、燃油燃气爆炸起火是地震火灾的主要原因 因地震引发的火灾。燃煤起火、燃油燃气爆炸起火是地震火灾的主要原因。地震火灾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 如 1906 年 4 月 18 日 美国旧金山发生 83 级地震 , 一刹那问有 50 多处起火 , 很快全城陷于烈火硝烟之中。由于道路被瓦砾、人群堵塞 , 供水系统瘫痪 , 无法消防灭火 , 以致连烧三天三夜 , 最后在火区外围用炸药炸出一条隔离带 , 才阻止了火势的蔓延。市区 106 平方千米的 28 万栋房屋被烧毁 , 死亡 700 人 , 直接经济损失 35 亿美元 ( 约合现今 50 多亿美元 ) 。 众所周知,日本关东大地震是 1923 年 9 月 1 日 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 7.9 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 15 万人丧生, 200 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 65 亿日元。 1923 年 9 月 1 日 晨,江户市(今东京市)的工人和机关雇员,急匆匆赶往工厂、政府部门上班,一切井井有条 . 神奈川县等关东县、市、府,平静如常。人们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还毫无察觉 .11 时 58 分,人们正在坚持午餐前最后两分钟的工作 . 突然,地动山摇, 8.3 级的关东大地震发生了,几分钟内,几乎整个日本都感受到了这次剧烈的震动 . 震后引起大火,火光冲天,蔓延整个东京 . 木屋居多的东京有 36.6 万户房屋被烧毁,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达 14 万人,其中多数人是被地震引发的大火烧死的;横须贺市有 3.5 万户房屋被烧毁;横滨市有 5.8 万户房屋被烧毁 . 估计财产损失 28 亿美元。 大地震发生时,恰值中午,东京等地的市民忙着做午饭,许多人家炉火正旺。大地震袭来,炉倒灶翻,火焰四溅,火星乱飞。位于关东地区的东京、横滨两大城市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房屋多为木结构,地震又将煤气管道破坏,煤气四溢,遇火即燃。居民的炉灶提供了火源,煤气、木结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几种因素的组合,使东京等地变成一片火海,爆炸声、火灾中人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地震后,火魔开始了在关东地区的肆虐。无独有偶, 1906 年旧金山地震后也发生了大火灾,但其悲惨程度远不及日本关东地区。 火灾发生后,本来火势就难以控制,可是地震带来的冲击波又在这一地区激起了巨大的狂风,失火地区马上变成了一片火海,风助火势越烧越烈。不仅如此,狂风还把火种向四面传播。火种传播到哪里,哪里便燃起冲天大火。工厂在燃烧,学校在燃烧,居民住宅在燃烧……统统都在燃烧。整个东京被烈火吞没,仿佛天在燃烧,地也在燃烧。烈火蔓延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烈火蔓延过程中,凡遇易燃、易爆物品,不是发生大爆炸,就是火焰冲天。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已在大火前被地震差不多夷平,所以大火可以畅行无阻。东京等地的消防队倾巢出动,准备同火魔搏斗,但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自然无法赤手空拳同大火搏斗,更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将各条街道堵塞,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消防车进入火场后也寸步难行。面对大火和面对地震一样,人们差不多束手无策,任其肆虐。 最为悲惨的是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这些人还有获救的可能。大火燃起后,许多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被大火活活烧死。一些逃脱地震灾难的人被大火包围。滚滚浓烟将他们熏倒,烈火将他们烧死。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被烧焦的人肉的刺鼻臭味。关东大地震时间并不长,可是地震后的大火却一连烧了三天三夜,直烧得天昏地暗,直到将火场内所有的东西都化为灰烬为止。好不容易逃脱地震的人们,在惊恐万状中又要躲避可怕的火魔。慌乱的人群离开居民区,离开火场,拥向室外的空旷地带。街道、广场、公园、海滩、学校的操场等地,都成为人们逃避大火的避难场所。一时间,许多空旷地带里挤满了人群。 一家军用被服厂拥有一个与体育场相仿的空地,里面挤满了几万名避难者。这里的四周还未起火,暂时还算是安全地带。挤到这里的人群还未来得及庆幸逃脱虎口,大火便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迅速扑来,大火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被服厂,包围圈越来越小。困在包围圈中的灾民乱成一团,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即使不被大火烧死,也被踩死了。所有的出口都被烈火封死,人们已无路可走。大火开始吞噬每一个人的生命。浓烟将这里完全笼罩,很多人缺氧窒息而死。在这里避难的 32000 人无一幸免,现场惨不忍睹。 东京全城在这场灾难里丧生的人中, 80% 死于震后大火,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在横滨一个公园区里,为逃避大火,几百人跳入水池中。人坐在水里,只有头露出水面,企图以这种方式逃避火魔。但大火袭来后,火星在他们头上乱飞,头发多被烧着。横滨公园里想逃脱大火的 24000 多人被烈火团团围住,活活烧死。连公园里的湖水也被大火烤灼得热气腾腾,跳进湖里的人被湖中热水烫死。大火把日本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充满杀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海滩上的人们也无法保全性命。几千灾民逃到了海滩,纷纷跳进大海,抓住了一些漂浮物和船的边缘。水火本不相容,跳到海水里躲避烈火似乎理所当然。可是,这时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几小时后,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 10 万多吨石油注入横滨湾。大火引燃了水面的石油,横滨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海。在海水中避难的 3000 多人被大火烧死。水中尚不能躲避火魔,那么在整个关东地区几乎无处藏身了。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屋 6 万多栋,约占全市房屋总数的 60% 。 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震后的次生灾害主要是木制结构房屋造成的陆地大火和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造成的海上大火。东京全城在这场灾难里丧生的人中, 80% 死于震后大火,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屋 6 万多栋,约占全市房屋总数的 60%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银川。 1739 年银川 8 级地震引起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大火烧了 5 天 5 夜,损失惨重。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1906 年 4 月 18 日 5 时 12 分,美国西海岸旧金山,一场 7.8 级的地震突然发生。天摇地动,大地如同海浪一般,拱起两三米高,再深深陷下,巨大的裂口吞下地面上的一切…… 70 秒之内,旧金山的大部分房屋被摧毁。 随着有轨电车缆线被扯断、煤气管爆裂、烟囱倒塌……甚至火炉的翻倒,一分钟之内,旧金山有 50 多处同时起火。 其中,也有一些是人祸。因为保险公司只对火灾而非地震损失进行赔偿,有些屋主就放火烧掉已被地震破坏的房子。 旧金山成了一片无法控制的火海,整个城市笼罩在摄氏 1500 度的高温下,钢筋受热下垂、大理石融化、沙岩裂开。火焰在 80 公里 外清晰可见,冲天浓烟高达 8 公里 。几小时内所有通讯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也无法协调整个救灾工作。 消防署署长在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年曾在市议会提出警告说:“旧金山处于地震带,未来某一天的早晨,如果地震发生,我们薄弱的消防系统水源很少,全市将因此陷于火海中。”但议会上却并未有人理会。 这座城市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 为了扑灭大火,旧金山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此时,有人建议使用炸药制造一个隔离带,消防署赞成这一疯狂的想法,芬斯顿也认为这是唯一的办法,市长最后也妥协了。 爆炸声从白天响到夜晚,轰隆声不绝于耳,越来越多的房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了一堆瓦砾。但这一做法在房屋众多的旧金山城内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地方,炸药反而加剧了火势的蔓延和扩大。 一队工兵试图炸掉一个药房,由于炸药用量过大,炸毁了半个街区。炸药炸毁了房屋,也把燃烧的被褥、床垫炸上天,散落到唐人街尚未起火的房屋上,华人们拥挤不堪的木屋被飞来的火种引燃,很快被烧得一干二净,这里的中国式庙宇、杂货店、大烟馆、赌场、戏院等所有木结构房屋也都被大火烧毁,连树木也被大火烧光…… 旧金山的 38 万余名幸存者熬过了一个可怕的白天,却迎来了一个狰狞的夜晚,不灭的烈火映红了夜空,将地震后剩余的部分财物化为灰烬。联邦广场挤满了难民,数以万计的人躺在草地上睡觉。政府提供的帐篷搭了起来,晚饭正在准备中。难民们排起了队,准备领取免费提供的晚餐。突然,大火向广场袭来,难民们只好又转移到他处。 地震和随后的 3 天大火,毁掉了旧金山占地 14 平方公里的 520 个街区、约 2.8 万座建筑、 3000 多人丧生,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到 5 亿美元,耗费数十年心血建起的一座城市就这样被摧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1/23/14164611_493951979.shtml 为什么汶川地震现场没有大量的燃烧或爆炸呢? 岳中琦教授的假说和理论提出后,不少关心地震成因和灾害防治的朋友们总是质疑地问他,“既然地震是大量甲烷气体造成的,那么为什么汶川地震现场没有大量的燃烧或爆炸呢?” 岳中琦教授的回答是至少有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 造成地震的大量极高压甲烷气体极快速地喷出地面到空气中。这种喷出时间极短; 第二, 在开阔与非封闭大气环境中,甲烷与空气中的氧气一般不能自动燃烧或爆炸; 第三, 甲烷与空气浓度比要到达一个很窄的范围,甲烷才可自燃或爆炸。这一般会发生在如矿井下的封闭环境; 第四, 人们常见到的,在输送天然气管道内部的天然气因管道破裂而漏出或喷出时候,甲烷天然气也没有自燃或爆炸; 第五, 在开采天然气井遇到高压甲烷气体时,可能会发生高压气体井喷。这一般也不会发生自燃或爆炸。 甲烷气体,在开放空气中,一般是不会自燃或自动爆炸的。除非遇到相应的火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16739.html 四川是加州的前车之鉴:美国是否在重复“四川汶川地震模式” 我在 2014 年 1 月 14 日 指出,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3 年 9 月 15 日 晚 20 时 30 分,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三组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随后三天每天又增加一个井喷点。 2003 年 12 月 23 日 发生重庆井喷。 2006 年 03 月 25 日 凌晨,在距离重庆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罗家 2 井 1 公里处的河面上突然冒出一些 15 — 20 厘米高的浊水柱。 2007 年 1 月 21 日 晚十九时五十分,重庆市双桥区通桥镇一旧温泉井喷出带有异味的水气混合物。 这五次井喷事故表明四川地下天然气的压力逐渐增高,已经达到自然喷发和人为激发喷发的程度。强潮汐也是激发井喷的重要因素。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井喷 - 干旱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4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 1 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 20 年未遇极寒。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2016 年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甲烷,这是美国大震的前兆。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 作者:徐徐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 2016/10/2311:52:24 甲烷正在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看上去,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州的整个海岸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源。”康涅狄格州海洋开发信托基金创始人、董事 RobertBallard 表示。 由该信托基金所属船只——“鹦鹉螺”号操控的深潜器共发现了 500 个新的甲烷源。此项发现在日前于纽约举行的美国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 不过,要确定来自这些甲烷源的气泡的具体成分,仍有很多工作待做。“我们的团队成员正在分析今年 6 月采集的大范围气体样本。”“鹦鹉螺”号首席科学家 RobertEmbley 介绍说。 Embley 同时表示,此前来自类似地点的样本主要是甲烷,但由水和甲烷构成的甲烷水合物也可以形成。 甲烷拥有加速全球变暖的潜力,因为它锁住热量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 40 倍。弄清楚有多少甲烷正在从这些喷口处涌出以及有多少进入大气层,会使估测其未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成为可能。“第一步是对目前有多少甲烷正从海底涌出获得一个基准值。” Embley 表示。 该团队认为,他们可能将在美国东部海底发现更多甲烷源。“我们希望能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几个考察季,获得关于相关地点的更加全面的基本信息。” Embley 说。 在此次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的,还有种类繁多的罕见和怪异的海洋生物。它们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所属的深海探险船——“俄刻阿洛斯”号操控的深潜器,于今年在马里亚纳海沟拍摄下来的。(徐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8983.shtm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山火、干旱和甲烷喷发是地震前兆吗?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 2014 年 8 月 18 日 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 3 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 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直到 2015 年 5 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 10 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1998 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四川地震前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美国加州的干旱已经连续 5 年, 2015 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 2016 年发生拉尼娜,美国大震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雾霾与地震的关系值得研究:关注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150.html 岳中琦认为,存在地震的天然气爆发成因和雾霾的天然气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10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最新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请注意监测加州的天然气地表和地下浓度异常。它是大震发生的最可靠前兆。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加州山火拉响了灾害警报。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4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主流地震学者能不能对国外的地震发布预报,预警,预测?!
yangxintie1 2018-7-19 19:15
现在有些事情就不明白,主流地震专家口口声声地震不可预报,却要坐在预报评审会议主人的位子上? 国家为了防止不良的地震预报引起很大的损失,也不允许其他人向社会进行预报。 总而言之,我们地震局的神仙跟随和依靠美国的经验和论断,是不承认能够预报的,也就是说搞预报的神仙不能够预报,只能够进行防灾教育和震后效果查证,既然是这样,就会有疑问,国家从河北邢台地震开始,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搞地震预报,李四光部长领衔受命,五十多年下来,国家为地震预报花了那么多钱,花到哪里去了?最后让这些养着的神仙随着美日的口风,给大家来了一个地震预报搞不得的结论,这件事情是不是有点奇葩,现在我们奇葩的事情见多了,但是对此还是很惊讶的。 既然是这样,还继续花那么多钱修楼修房子养着这些尊神就不必要了吧,不如只花一些震后测量的钱就可以了,干脆不如把这些知识老化的神仙的位子撤了,让敢于说地震预报可以搞的小鬼来搞点学术自由也好,讲讲话也好。 尊神为了封住小鬼们的口,搞了一个地震预报卡片,还附带一套评价标准,既然是声称按照这个标准报不出来,那么这个标准还有什么必要?为什么不搞一套可以使用的标准。 比如我是造高清电视机的,我提出了一套标准,让几乎所有的厂家在五年或者十年内都不可能有符合这种标准的电视机造出来,那么我搞这种标准的目的是干什么,目的是为了封锁和阻挡电视机厂家还是为了技术进步? 退一万步,国内地震预报标准超高,不允许报道,那么搞一个国外的地震预报、或者干脆改名,另起炉灶叫做预测,针对国外预测,行不行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让小鬼组织起来,发布预告,报一下外国地震行还是不行? 日本海沟,美国洛杉矶断层形势严重,让小鬼们用他练一下手,现在讲大数据,鼓励这一群疯子,把美国,日本的数据共享一下,什么地幔板块的流动,还有天文地理变化,什么磁极的移动,地磁的变化,太阳的黑子,磁暴,行星的天文潮汐,甚至彗星等近地点星体对太阳的扰动,都放到人工智能的锅里面烩一烩。并且参与与国际上的切磋,没准报准了,预测准了,提出预警有用了。 这样既不打到阎王和诸神,还让他们活着,但是把小鬼的热情也可以调动起来,没准小鬼成长起来,也可以代替阎王和诸神的。
个人分类: 地震前兆和预报|2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地质专家解析:地震来临前有6大异常征兆
杨学祥 2018-4-27 11:25
地质专家解析:地震来临前有6大异常征兆 2018-04-27 10:24:10 来源: 生命时报 作者:佚名   鱼儿上浮、翻白,动物纷纷逃窜,天上出现“地震云”……这些网传的地震征兆说得有板有眼,到底靠谱儿吗?   网传地震前会出现此类“地震云”   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如果我们能在震前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就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地震来临前真的会有征兆吗?《生命时报》记者在第一时间独家专访地质专家,总结6个地震征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 王根厚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高原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高原表示,地震前兆分为两类:   •   一类是微观前兆,须用仪器测量,比如地面变形、地球磁场、重力场等变化;   •   另一类是宏观前兆,人的感官即能觉察,比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等。   而“地震云”是否与地震相关,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地质专家总结6个地震征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王根厚,总结了地震来临前的6个重要征兆。   1   井水外涌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   动物反常   动物过度兴奋、惊恐不安或行动迟缓。比如牛、马惊慌不安、乱闹乱叫;鱼成群漂浮、跳出水面等。   3   雾气出现   地震前出现来自地下的雾气。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伴有怪味、声响或带有高温。   4   地声异常   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使空气振动发声,就像炮响雷鸣,或者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   5   地光异常   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形态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等。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6   电磁异常   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异常。   收音机失灵、日光灯自明、电子闹钟失灵等。还包括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   不过专家也提醒,地震并不是产生这些异常的唯一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震预测难在哪儿   高原认为地震预测的难点主要在于,地震的原因复杂,很难区分哪个因素是触发地震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说道:“有人形象比喻,地震就是地球的癌症,地震预测就是诊疗这个地球癌症的解决方案。准确的地震预测很难,套用一句常说的话‘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地震工作者在预测年度地震危险性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科学认识,但预测“何时何地有多大” 的地震可能性,难度太大,准确率不高。   王根厚认为,地震难预测跟下面3个因素相关。   第一,地震本身的复杂性   孕震过程是非线性的,其演化途径和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存在多种可能性。就好比给篮球打气,气体超过强度就会爆炸,但很难确定会在哪处破。   第二,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   地震发生在地下十几、二十几公里的深度,迄今我们只能通过地表观测获取震源信息,用这种不充分的资料反演地下的动态过程十分困难。   第三,大地震是稀少事件   一般而言,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数百年乃至数千年,限制我们对地震观测的资料积累。   如何提高地震预测能力   如何提高地震预测能力?高原坦言,全球的科技工作者还在探索中。   总之,只要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研究,有一支努力而富有求实探索精神的科研队伍,有一个开放宽松的科研环境,还有国家与民众对地震预测研究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地震预测终究有解决的时候。   此外,重视地震预警(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也是减少地震灾害的关键,日本开展地震预警比较早的国家,中国也在努力开展这项工作。   此次成都市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新疆地震与四川地震理论上无关   王根厚表示,四川地处印度河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本是板块活跃地带。九寨沟处于龙门山构造带,地处四川盆地周边,极为不稳定,因此地震高发。   从小的构造带上来说,新疆精河与九寨沟县处于不用的构造地带,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没有诱发因果关系。   地震之后,环境会有哪些变化   泥石流与岩石破坏、降雨密切相关。地震作用致使岩石更易破碎、松动,会提高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地震后更要注意余震、山体滑坡、建筑物垮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地震会引起环境改变,常见的多为河道移位、地下水系变化。但改变气候可能需要上百万年,时间较长。▲   本期编辑:张原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谭卓曌 http://news.cnfol.com/guoneicaijing/20180427/26361919.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新燃岳火山持续喷发 火山性地震次数增加:关注3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8-4-4 12:36
日本新燃岳火山持续喷发 火山性地震次数增加 发布时间:2018-04-04 11:30:31 | 来源:环球网 | 作者:杨子晴 据日本livedoor新闻网4月3日报道,继3月6日爆炸性喷发后,日本新燃岳火山一直处于持续喷发状态。4月3日,火山性地震次数骤增。 日本新燃岳火山位于九州岛宫崎县与鹿儿岛县交界处,自3月1日以来处于活跃状态,3月6日上午发生爆炸性喷发,其间烟尘高达2100米。据日本气象厅统计,4月3日0点至14点,新燃岳火山区域共发生239次火山性震动。虽说尚未达到地震预警程度,但因震动次数骤增,当地政府已对距离火山口约3公里的地区持续发布警戒,呼吁居民防备随火山喷发突降的大块碎石及火山碎屑流等。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杨子晴】 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4/04/content_50813096.htm 2018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已有 605 次阅读 2018-2-2 09:56 2018 年 3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6-9 月、 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8 年 3-5 月、 10-11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8 年 3 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 A : 3 月 4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3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B : 3 月 1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0.0642 度, 3 月 11 日 为月亮远地潮, 3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3 月 1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2 度, 3 月 17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D : 3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0.1234 度, 3 月 27 日 为月亮近地潮, 3 月 24 日 为日月小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次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次强)。 潮汐组合 E : 3 月 3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3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811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言家”新燃岳火山的喷发是会引发日本大地震的开关?
杨学祥 2018-3-11 18:33
“预言家”新燃岳火山的喷发是会引发日本大地震的开关? 去日本旅游注意了!日本鹿儿岛火山喷发,70多航班取消! 2018-03-08 21:01 来源: 日本旅游攻略 火山 / 日本 原标题:去日本旅游注意了!日本鹿儿岛火山喷发,70多航班取消! “预言家”新燃岳火山的喷发 是会引发日本大地震的开关? 3月1号以来 鹿儿岛雾岛连山・新燃岳 持续 火山喷发 并越来越活跃 今天早上6点过后喷起的火山烟 一时间冲到 3,000m 的可怕高度 ▲3月7号早晨 火山烟冲到3,000米时的瞬间 ▲3月7日早晨 火山烟冲到了3,000m的新闻报道 ▲新燃岳所在位置 鹿儿岛新燃岳喷火状况是在去年10月27日被确认,自此之后一直维持在 喷火警戒Level 3 的程度。 直到近年3月1号再次喷发,火山烟一度达到1,421m,当时气象厅发布说火山口半径2km以内会有落石,火山口半径1km之内会有碎火流石。 没想到没隔几天,火山像是彻底苏醒。3月6号,火山烟一度冲到了2,100m,并于下午2点左右发生爆炸性喷火,警戒范围也随之扩大到了3km和2km. ▲2018.03.06 新燃岳火山上空画面 6号下午的爆炸性喷火引起了当地居民极大地恐慌。 ▲新燃岳火山上空 新燃岳火山的爆发性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已经影响到了附近的温泉乡。依靠观光跟农业作为收入来源的当地居民非常担心,因为在7年前的火山喷发所造成游客减少,最后多家设施倒闭。 接下来春季的旅行季,收入肯定会大打折扣。农家的人说蔬菜一定会因此减产,喷发也会影响口碑,产量销量都很不乐观。 ▲温泉乡被盖上了厚厚的火山灰 ▲巡逻中的救助人员 ▲农家的情况 在火山口半径十公里内还有三处小学,喷火所伴随着的落雷声,校长非常担心学校的孩子们会因此受惊。与此同时,漂浮的大量火山灰,也不同程度的造成航班延误跟航班取消。 ▲越来越活跃的火山活动 ▲小学校远处喷发的火山 ▲统一佩戴防尘口罩跟头盔的附近学生 ▲3月6日 78班次航班被取消 ▲滞留旅客 ▲ 混有火山灰的雨水 新燃岳火山上次爆发性喷发是在7年前,上次是在2011年1月开始持续活动,直到3月1日爆发喷发。 2011年3月1日火山喷发时的照片▼ 没错,就是在上次新燃岳爆发性喷发的十天后,3月11日,9.1级并引发巨大海啸的东日本大震灾接踵而来。 ▲震惊世界的3.11东日本大震灾 我们把目光跳转回7年前的东日本大震灾。 雾岛连山 是在鹿儿岛县跟宫崎县之间的一片群山,这次爆发性喷发的 新燃岳 就是属于其中之一。 ▲雾岛连山 然而这片 雾岛连山, 很像是位可怕的“预言家” 因为在它爆发喷火之后的数月~1年以内 日本发生大地震或者富士山喷发的情况非常的多 雾岛连山与大地震发生连锁关系的举例: 1. 1677年: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677年4月13日:延宝八户沖地震、M7.2~8.0 →1677年11月4日:延宝房总沖地震、M8.0前后 2. 1678年1月9日: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678年10月2日:宮城县北部沖、M7.5前后 3. 1706年12月15日: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707年10月28日:宝永地震(南海版块全域) →1707年12月16日:富士山发生宝永大喷发 4. 1717年2月9日~22日:新燃岳(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717年5月13日:宮城县沖、M7.5、引发海啸土地液化 5. 1891年6月19日: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891年10月28日:浓尾地震、M8.0 6. 1894年2月25日~28日: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894年3月22日:根室半岛沖地震、M7.9、引发海啸 →1894年6月20日:明治东京地震、M7.0、31人死亡 7. 1896年3月15日: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896年6月15日:明治三陆地震、M8.2~8.5、 引发海啸、死亡・失踪2万2千人 8. 1914年1月8日: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914年1月12日:樱岛地震、M7.1、死亡29人 →1914年3月15日:仙北地震、M7.1、死亡94人 9. 1923年7月11日~20日:御鉢(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923年7月13日:九州地方南东沖、M7.3 →1923年9月1日: 关东大震灾 、M7.9、 死亡・失踪10万人以上 10. 1959年2月17日:新燃岳(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1960年3月21日:三陆沖、M7.2 11. 2011年1月~3月:新燃岳(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大量火山灰与石头、熔岩喷出) →2011年3月11日:东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 (东日本大震灾) 、M9.1。 2017年10月11日~14日:新燃岳(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2018年3月1~? 新燃岳(雾岛连山)发生喷火 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琉球大学的名誉教授木村政昭的观点对参考会有帮助。在之前很多次成功预测到地震发生的木村教授,对于“火山喷发”跟“地震”之间的联系的态度是肯定的。因为两者都是因为板块的挤压造成的,同样都是压力的“释放”。 2013年木村教授说“东日本大震灾在三路冲释放压力的结果,就是使得太平洋板块向南用力挤压,樱岛新燃岳之类的火山活动会变得更为活跃。所以不得不注意的就是内陆地震。”(Asa艺plus 2013年2月20日)。 3年后的2016年,熊本发生地震。 ▲木村教授的预测 2017年7月版本 2015年的著作《一定要为下次做准备,“喷发”和“地震”的危险地图》(青春出版社),其中提到“雾岛连山喷发”的危险度是最大的“5”,当时预测的时间是2011±5年。这次雾岛连山在2017年10月发生喷发,也是在预测的误差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教授在书里的“预测”还有: “青森县东方冲地震”(2019±5 M8.5) “伊豆诸岛冲地震”(2012±5 M8.5) “富士山喷发”(2014±5) 虽然教授的地震预测也备受争议,但我们绝不能放松。 下面是日本网友关于这次新燃岳的火山喷发新闻的留言。 希望不要诱发大地震 好像3.11数月之前发生过同样的喷火来着 新闻好像没怎么报到,但这规模一点都不小啊。 或许只是偶然,“2011年3月以来”这句有点吓人了吧... 环太平洋火山带最近太活跃了吧,感觉像是什么的前兆挺可怕的 有不好的预感。 新闻里在上空拍的画面看到熔岩增加了好多,这感觉挺吓人的。 发生巨大喷火也是很有可能的,尽快做好避难计划比较好吧。 “这次新燃岳的爆发喷火,是2011年3月1日以来观测到的” 感觉好可怕... 大地震跟火山喷发真的没什么关系吗... 富士山感觉不怎么喷发 但是一旦喷发了的话 一定是超级大型的火山喷发 一点都不奇怪 当然,在日本关于“地震”的预言跟传言就没有停过,至于雾岛连山是否是预言,我们也不得而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做好万全的准备。地震来袭的时候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另外近期目的地选择在鹿儿岛的朋友们,萌君在这里建议更改或者取消行程,在火山活跃期间选择接近,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图文 | 东京新青年 http://www.sohu.com/a/225156186_297007 2018年2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940 次阅读2017-11-25 16:16 2018年2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潮汐组合D:2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0322度,2月27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6794.html 2018年3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已有 605 次阅读 2018-2-2 09:56 2018年3月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年11月-2018年2月、2018年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年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年3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A:3月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3月2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3月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0642度,3月11日为月亮远地潮,3月9日为日月小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3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度,3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D:3月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1234度,3月27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4日为日月小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次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次强)。 潮汐组合E:3月3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3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811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93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张衡一号”来盆“晶晶亮”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8-2-3 15:10
今天,看到了两篇新闻【 1-2 】,报道说“张衡一号”上天了,监测地震有新招了,本来应高兴才是,但细分析觉得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Game ,这是为什么呢?听俺解释之。 一 正如报道中提到的“国外利用卫星进行地震前空间电磁异常现象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国家曾发射过同类卫星。 ”如果放卫星做法确实有用,应有成功的报道案例,但迄今未听说过。与其它异常监测一样,都是“事后均发现有异常,但事前均未发现”,这样下去,这个怪圈何时能打破? 这也提醒同志们,不从地震发生的具体物理机理入手,任何盲目的做法只能让银子白白打水漂。 二 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表明,在岩石损伤累积至体积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之间的阶段,确实有显著的物理量变化(图 1 ),但直接根据其变化能否预测大地震的发生呢?难! 图 1 Predicted changes invarious physical parameters (Scholz et al.,1973). (红线表示体积膨胀点) 这是因为: ( 1 )深部锁固段较小的膨胀量引起的地表观测变化量很小; ( 2 )目前断层锁固段都处在膨胀阶段,与基准点的差值更小; ( 3 )从体积膨胀点到峰值强度点的膨胀为数十年到数百年,短期监测的变化量很小; ( 4 )未解决变化到何种程度,能发生大地震的问题。 如监测电阻率变化,实际情况如图 2 所示。大家知道,裂纹的扩展是不连续的,即随加载应力或应变的增长,每一个加载步下,并非都有显著裂纹扩展或串接(较大地震)发生。如对震源体,在 AB 段断层呈现稳态蠕滑,可能有小地震发生,但震源体的物理状态几乎不变;到了 B 点发生一次较大预震,此时物理状态有显著变化,如监测电磁类物理量或许有显著变化,但这是 “震时”或震后短期内( BC 段) 的事儿啦,震前不可能观测到显著异常。 更为恐怖的事儿,是峰值强度点(点 D )的大地震,在显著前震发生后,一般会滞后数年乃至数十年,这期间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即震源体的物理状态长期“稳若泰山”。除非是上帝,能在事前观测到显著物理前兆,否则还是歇歇吧。 总结下,尽管从整体上(虚线)看,物理量呈下降趋势(总体有异常),但具体到每一次地震,事前不可能观测到显著物理异常。尽管全球地震学家寻找前兆的努力已经有几十年啦,但为何以失败告终呢?上述简短分析已经揭示了其根本原因。 我们的研究表明,天然锁固段在宏观破裂前,在体积膨胀点有显著地震发生(图 3 ),这可视为唯一的地震活动性前兆,但这是长期或超长期前兆;大多数地震区有显著前震发生,通常可视为长期或中期前兆,至于短期或临震前兆,从大地震发生机理上看,确实没有。 雪碧”饮料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早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我想把此送给盲目寻找前兆的圈内人士,早点醒醒吧,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用在刀刃上。 图 2 震源体物理状态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图 3 大尺度 “ 扁平状 ” 岩块原位慢速加载直剪试验(据 Ishidaet al. ( 2010 )修改) 参考 【 1 】跃太空 “ 看 ” 地震:专家详解 “ 张衡一号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2/402058.shtm 【 2 】 “ 张衡一号 ” :高科技打造地震立体观测天基平台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2/402051.shtm 相关: 关于“地震-电离层扰动”,日本学者梅野健的忽悠能力有多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07196.html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575 次阅读|6 个评论
1月27日6时新几内亚北岸近海发生6.0级地震:关注1月地震高潮
杨学祥 2018-1-27 07:50
1月27日6时47分新几内亚北岸近海发生6.0级地震 2018-01-27 07:24:52 来源: 地震局网站 (原标题:1月27日6时47分新几内亚北岸近海发生6.0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在新几内亚北岸近海()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千米。 (原标题:1月27日6时47分新几内亚北岸近海发生6.0级地震) http://news.163.com/18/0127/07/D951631300018AOQ.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6.0 2018-01-27 06:47:57 -3.54 145.84 10 新几内亚北岸近海 3.1 2018-01-27 06:35:54 24.87 98.94 9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 3.9 2018-01-27 00:31:30 22.96 120.98 8 台湾台东县 2.9 2018-01-26 13:30:33 38.96 103.44 7 甘肃武威市民勤县 3.2 2018-01-26 07:04:28 32.94 83.51 10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7 2018-01-26 04:42:56 33.20 83.32 7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6.3 2018-01-25 10:10:34 55.50 166.35 10 科曼多尔群岛 5.9 2018-01-25 09:15:58 8.30 91.79 10 尼科巴群岛 3.6 2018-01-25 04:54:54 41.22 83.71 9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6.1 2018-01-24 18:51:22 41.13 142.37 40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 8.0 2018-01-23 17:31:41 55.96 -149.13 10 阿拉斯加湾 3.0 2018-01-22 20:41:17 44.28 82.88 9 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 3.0 2018-01-22 18:53:34 38.36 74.97 131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6 2018-01-22 08:25:35 37.61 77.85 26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7 2018-01-22 08:19:48 37.62 77.88 26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3 2018-01-21 09:06:40 -18.89 -69.41 110 智利北部 2.3 2018-01-20 22:54:00 43.57 87.40 26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有感) 4.8 2018-01-20 21:50:50 43.57 87.42 24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 3.2 2018-01-20 08:36:52 32.05 104.42 11 四川绵阳市北川县 6.3 2018-01-20 00:17:46 26.75 -110.90 10 加利福尼亚湾 3.3 2018-01-19 22:41:15 36.42 76.85 5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3.1 2018-01-19 01:52:55 32.59 105.35 10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 4.2 2018-01-18 20:41:57 43.60 82.76 6 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 3.0 2018-01-18 08:00:15 21.98 101.17 5 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5.9 2018-01-18 06:56:58 -30.12 -177.76 20 克马德克群岛 4.1 2018-01-17 13:59:12 25.11 121.61 129 台湾新北市 3.9 2018-01-17 11:48:15 38.21 74.21 164 塔吉克斯坦 4.5 2018-01-17 09:25:18 35.01 87.01 6 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 3.2 2018-01-17 06:25:06 40.35 75.01 8 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 3.4 2018-01-16 13:52:12 21.11 99.89 5 缅甸 3.8 2018-01-15 17:05:57 46.59 129.68 8 黑龙江佳木斯市汤原县 3.9 2018-01-15 10:58:45 38.33 73.95 8 塔吉克斯坦 2.4 2018-01-14 18:23:48 39.16 106.06 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爆破) 7.2 2018-01-14 17:18:40 -15.70 -74.72 20 秘鲁沿岸近海 2.4 2018-01-13 20:59:03 43.53 118.40 10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有感) 6.2 2018-01-12 02:26:24 18.38 96.10 10 缅甸 3.1 2018-01-11 22:13:31 23.93 99.60 5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3.2 2018-01-11 09:58:20 46.57 129.68 7 黑龙江佳木斯市汤原县 3.0 2018-01-11 07:45:55 44.83 92.68 6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 4.0 2018-01-10 17:52:31 34.68 85.01 7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2 2018-01-10 17:33:08 39.62 73.56 8 吉尔吉斯斯坦 7.6 2018-01-10 10:51:29 17.43 -83.51 10 洪都拉斯北部海域 5.5 2018-01-09 08:05:43 38.00 72.59 7 塔吉克斯坦 3.4 2018-01-08 04:14:19 21.35 103.27 10 越南 5.7 2018-01-07 14:47:10 24.55 94.66 33 缅甸 3.6 2018-01-07 03:55:15 37.52 78.04 23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2.0 2018-01-06 21:03:17 39.68 118.30 11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 2.8 2018-01-06 18:51:36 39.66 118.46 14 河北唐山市滦县 2.0 2018-01-05 23:55:59 39.74 118.69 9 河北唐山市滦县 3.1 2018-01-05 19:28:50 29.90 106.40 8 重庆北碚区 3.1 2018-01-05 15:52:54 38.22 74.47 168 塔吉克斯坦 3.7 2018-01-05 03:53:52 38.66 73.78 26 塔吉克斯坦 4.3 2018-01-04 23:00:36 24.94 96.43 10 缅甸 4.3 2018-01-04 20:21:07 45.29 124.65 8 吉林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 4.6 2018-01-04 05:35:33 23.93 99.32 10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 3.4 2018-01-04 01:28:35 30.27 96.96 6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 4.1 2018-01-03 07:16:08 38.87 72.65 8 塔吉克斯坦 3.0 2018-01-01 22:37:15 24.80 115.62 6 江西赣州市寻乌县 2.5 2018-01-01 17:13:08 31.26 103.45 10 四川阿坝州汶川县 2.8 2018-01-01 13:02:38 39.41 95.69 8 甘肃酒泉市肃北县 3.3 2018-01-01 00:02:50 33.50 86.61 6 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 3.1 2017-12-31 13:47:47 29.77 95.16 6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 4.2 2017-12-31 07:23:59 39.29 72.68 7 吉尔吉斯斯坦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17009727 2018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1424 次阅读 2017-8-14 10:26 2018 年 1 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8 年 1-2 月、 6-9 月、 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8 年 3-5 月、 10-11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8 年 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及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 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1 月 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0.0323 度,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 B : 1 月 8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3 度, 1 月 9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C : 1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0.0257 度, 1 月 15 日 为月亮远地潮, 1 月 17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D : 1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1 度, 1 月 25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E : 1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0.0143 度, 1 月 3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1022.html 2016年4月20日的 警告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 2004-2008 年已经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强震(见表 3 ),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 2010-2012 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 8.5 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目前还有 2016-2018 年三年的最后期限,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 2016-2018 年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2010-2012 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 8.5 级以上强震,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 2016-2018 年爆发 8.5 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目前,地震灾害就在我国周围徘徊: 4 月 10 日 阿富汗 7 . 1 级地震、 4 月 13 日 缅甸 7 . 2 级地震、 4 月 16 日 日本九州 7 . 3 级地震。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高潮,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 2015 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66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675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远新与海城地震 陈建国(江西社科院)
热度 2 yangxintie1 2018-1-1 11:25
毛远新与海城地震 陈建国(江西社科院) 1975年海城地震,是迄今为止,我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次有准确预报,并成功降低灾害损失的强烈地震。网上至今保留的信息是: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21公里。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了短临预报,及时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了伤亡损失。地震中1328人罹难,16980人受伤。 那么仅隔一年多的1976年唐山地震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也从网上看一下资料: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震级7.8,死亡24.24万人,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倒房屋530万间,经济损失100亿元。两相对照,差距巨大,确信地震预报与否根本不一样! 这些事情是公开的,但毛远新跟海城地震的关系却很少有人知道。前些年,我听到地震专业内部朋友告诉我一些情况,很令人感慨。现在社会风气好转,网上能看到毛远新“海城避震,功德无量”的一些具体事迹,说明朋友告诉我的事实是真实的。1975年2月4日凌晨,李伯秋和毛远新在听取辽宁省省委办公厅主任尹灿贞的情况汇报后,毛远新果断做出决定:“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地震预报。”辽宁省委做出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由于发布消息及时,海城地震伤亡人数较少,损失较小,挽救了10多万人的生命。最后一句话只能是估计。 毛远新是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伯秋是沈阳军区政委,除他们二人之外,在沈阳的高级干部还多,陈锡联还是政治局委员。当时地震预测专业机构观测到了“大地震即将发生”的一些征兆,即观测给出的只是可能性,并非必然性。对于何时发生地震,谁也没有绝对把握。如果预报错误,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所以领导们接到报告以后一直犹豫不决。毛远新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挺身而出,大胆拍板:赶快发布地震消息,出了问题我负责!正是这样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才让海城老百姓说毛远新功德无量。不然的话,这份功德应是省委领导集体的,或者是其他领导人的。 毛远新虽然不是学地震的,但他是哈尔滨军工毕业的,对于物理学有较深了解。地震机理和物理相通,甚至地震预报还离不开物理学的帮助。只有懂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专业人员向省委报告的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报告的可信程度有自己相对准确的判断。而外行人只能“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所以会左右为难,不敢下决心。当然,看任何事都不能绝对化。后来(1976年8月)九江发生的地区革委会不经省革委同意,擅自发布虚假地震预报一事,说明也存在“无知人胆大”的特例。也就是说,外行感到为难其实完全正常。 地震预报固然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在地震预报发布与否的行政管理方面。观测站领导和地震学家自己无权直接发布地震预报。而且你没有命令权,说了别人也不执行。躲避地震首先是社会行为。根据毛远新这一成功案例,我建议:在省地一级领导班子中,确定一位党政领导干部,专职负责灾害预警。如果有充足的地震观测资料作为依据,即使报错了,也是集体接受教训,弄清如何误解观测资料等等。不能简单地追究该领导个人责任。当然也要避免当年九江地革委那种无组织无纪律行为。 ———————————————————————————————————————————— 看完陈建国研究员撰写的此文,思考良久,既然现在的地震预报还做不到那么短临期震预报准确,人是活的,为什么我们还要死守这种预报方式,其实预报精度要求并非一定需要那么高的,对农村,对城市,对重点要害部门,以及灾害易于发生和难以应对的地区,应当有一定的应对的灵活性。和当年地震首席科学家梅某人(局长 处长 领导小组长 )呆板误事以及地震调研人员都被埋在废墟的唐山地震惨痛教训相比,当年毛远新作为辽宁的决策机构采取的措施,应当有很多可以吸取和借鉴的地方
个人分类: 地震前兆和预报|286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两岸专家联手研究地震前兆取得革命性突破
热度 1 杨学祥 2017-11-15 02:48
两岸专家联手研究地震前兆取得革命性突破 2017-11-14 16:3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原标题:两岸专家联手研究地震前兆取得革命性突破) 资料图:台湾高雄去年发生6.4级地震。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中新社台北11月14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14日报道,两岸专家联手进行地震前兆研究计划,证实大地震发生前会出现电场异常,取得革命性突破。 报道称,“利用电离层全电子含量和热红外遥测地震前兆研究”是台湾科技部门补助的项目,属于海峡两岸防灾计划的一部分。台方负责人为台湾“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教授刘正彦,研究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 刘正彦称,该项目结合两岸强项,以台湾“9·21”大地震、大陆汶川地震等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和时空统计,证实大地震发生前夕,除电子浓度和全电子含量异常等变化外,也会出现电场的异常,是革命性的突破。未来可减少地震的误报和漏报,对于防灾有重大贡献。 刘正彦表示,这是两岸顶尖团队的合作,也是竞争。台湾的强项是全球电离层、全电子含量,大陆的强项是热红外前兆。这次两岸进行区域防灾的数据交换,互相提供并检核对方的技术,主要目的是联合防灾。(完) (原标题:两岸专家联手研究地震前兆取得革命性突破)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http://news.163.com/17/1114/16/D37FBKNA00018AOQ.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变观测数据自洽与失洽的辩证法
热度 4 池顺良 2017-1-2 09:28
我国钻孔应变观测所用的四分量钻孔应变仪,采用四路径向测微传感器,相邻两路间交角 45 °,平面上呈米字型布置。美国 PBO 项目(板块边界监测计划)采用的 Gladwin 分量钻孔应变仪开始只有三个分量,相邻两路间交角为 60 °,之后又在 1 路与 2 路的角平分线上增设了第 4 路。 力学家潘立宙用带孔弹性平板模型推导了在区域应力作用下,圆钻孔径向位移的弹性理论模型。其中的一个结论是:任何两组互相垂直方向孔径相对变化测值之和都等于面积应变变化,于是有: S1+S3 = S2+S4 ( 1 ) 利用 4 个分量测值满足( 1 )式的自洽条件对数据进行自检,成为检查钻孔应变仪观测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自洽方程 S1+S3=S2+S4 牵涉到 4 个精密测微传感器的输出。要求 4 组数据满足自洽方程,要解决传感器格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探头与岩孔良好耦合等一系列问题。在 2000 年前,相关系数 k 少有超过 0.8 的,多年长期观测数据的 k 值更低。 经过 30 年的长期试验、改进,十五期间建设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 YRY-4 型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分项有 38 个观测台,已积累了 9 年多观测数据。其中大部分台站表征观测数据自洽性的 k 值超过了 0.99 ,我国的 YRY-4 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仪器已达到科学观测对仪器的基本要求。图 1 是上海佘山地震台的八年半观测数据, S1+S3 与 S2+S4 的相关系数达到 0.999 。 图 1. 上海佘山地震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 S1+S3 与 S2+S4 数据的相关系数 k = 0.999 。 大地震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的故障概率往往大于大地震发生概率。四分量钻孔应变数据具有的数据自检功能使这类仪器在判别异常与故障时比没有自检功能的前兆仪器有更多的判别依据。 如果某个台站钻孔应变仪器的 k 值多年来一直 0.99 , k 出现变化是异常还是仪器故障? 38 个台九年多观测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正常工作的仪器 k 值出现变化是很罕见的现象;第二, k 值出现变化有两种可能,一是仪器工作出现故障,如某路传感器工作超出线性区,未及时注意调整出现的 k 值变化(只要检查信号电压值就能判别);二是与附近地震活动加强有关。 出现 K 值逐渐偏离 0.99 ,同时四路应变的固体潮和地震波照常显现,就要考虑周围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的可能。 原来,在潘立宙的理论推导中隐含了一个前提:无穷大弹性薄板是均匀、连续的。均匀、连续假定是实际地层状况的近似。 我国分量钻孔应变前兆台网建成后,一批 YRY-4 台站多年观测的数据表明,无论是几天的短期数据还是多年的长期数据, k 值都能超过 0.99 ,说明均匀、连续性假定是足够精确的。 但正在孕育强震的地区却不会始终满足“均匀、连续”假定。强震孕育必定在“出现裂隙,并且裂隙系统在不断扩展”的区域中发生。 潘立宙模型是只适用于无大地震孕育、地震不活动地区的力学模型。大地震预测预报还需要“出现裂隙、并且裂隙系统在不断扩展”的“带孔平板模型”,才能为用四分量钻孔应变数据预测预报强震提供理论支持。遗憾的是,潘立宙理论推导完成后,已过去四十多年,带有裂隙模型的工作仍未出现。 潘立宙的“无限大、均匀、无裂隙模型”只有一种,而“出现裂隙、并且裂隙系统在不断扩展”的模型可以有无数种。也许这是这方面工作难以作出的一个原因吧。 本人没有作这方面工作的能力,曾委托某有限元公司就最简单的裂隙模型作了计算,结果证明出现裂隙前 k = 0.99 ,裂隙出现后 k = 0.96 。图 2 ~ 图 13 是有关的计算结果。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带圆孔有限元平板模型数据的 k 值达到 0.99 ,设置裂隙后 k 值降到 0.96 ;说明应变探头安装的地层附近出现裂隙或原先不活动的断层开始活动,会造成应变观测数据出现失洽现象。 在 38 个台近十年观测实践中,记录到 4 次数据失洽实例,其中前 2 次显示了数据失洽与后续发生的地震明显相关;后 2 次数据失洽已发生,后续会发生什么尚待观测。 1) 汶川大地震前,距离汶川最近的姑咱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仪在震前 550 多天中记录到 3600 多次压性脉冲和压性阶跃。这种持续时间长约十余分钟,叠加在固体潮背景上的应变脉冲和阶跃是摆式地震仪难以观测到的“慢地震”活动现象。脉冲和阶跃的幅度大致是应变固体潮幅度的 10 % ~ 60 %。初期,从固体潮背景上分离出的脉冲数据的 k 值在 0.998 ~ 0.999 ,随着大地震临近, k 值不断下降,临震前 k 值降低到 0.4 ,但固体潮数据的自洽性始终没有降低,临震前的 2008 年 5 月 4 日,离强震发生还有 8 天,是固体潮上没有出现脉冲、阶跃异常应变罕见的一天, S1+S3 与 S2+S4 固体潮曲线的相关系数 k 达到 0.99978 (图 14 )。大震发生 4 年后脉冲逐渐消逝。 为什么异常应变脉冲数据的自洽性随着汶川地震临近逐渐失洽,而固体潮应变数据的自洽性始终不变呢? 固体潮应变是日月对地球质量引潮力引起,地幔是地球质量主要部分,地壳质量贡献很小,在地表钻孔中观测到的固体潮应变主要来自地幔应变向上传递,经过大地震孕震裂隙生长区传递到测站的比例很小。而异常脉冲应变来自大地震孕震裂隙扩展区,汶川地震成核过程中伴随大量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活动的应变扰动要传递到姑咱台,必须通过微裂隙不断扩展的介质连续性遭到破坏的区域,数据失洽越来越严重。 其它,如大渡河水位变化、出露基岩温度应变引起的幅度不小的应变年变化,不经过孕震区就传递到仪器探头,其自洽性自然没有变化。(图 15-17 ) 图 14. 2008 年 5 月 4 日两路面应变数据曲线,未出现脉冲、阶跃应变异常, k 值达 0.99978 图 15. 姑咱地震台 2006 年 11 月 1 日至 2014 年 8 月 31 日的整点值数据, k 值达到 0.9996 。大渡河水位引起的年变是幅度最大的变化。固体潮和异常脉冲要在此图放大两次后才能看到。因幅度很小,异常脉冲数据失洽不影响长期整点值数据自洽。图 17 是图中放大框的局部放大图。 图 16. 姑咱地震台距大渡河岸约 400 米,水位变化对岸壁压力引起应变变化的 k 值为 0.9979 。图 18 是对一段记录再次放大后显现的固体潮及异常应变阶跃图形。 图 17. 再次放大后显现的固体潮及异常应变阶跃图形。 可以设计出一个有限元数值模型,包含有主要来自地壳下方传来的固体潮应变及来自汶川震源区因裂隙扩展发出的应变脉冲源。计算圆孔中四分量径向位移数据中的固体潮应变与异常脉冲应变数据的 k 值,应该会有随着裂隙扩展,异常脉冲应变数据的 k 值在降低,而固体潮应变的 k 值、因水位变化的年变化总是自洽的结果。当然,这样的有限元计算需用三维模型。 2) 2014 年 8 月 3 日,云南鲁甸发生 6.5 级地震。昭通台距震中 34km ,震前也出现了应变数据从自洽到失洽、震后恢复自洽的现象。图 18 是昭通台 2007 年 12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的分量应变观测数据。图 19 是昭通台和鲁甸 6.5 级地震及 2 年前发生的彝良 5.7 、 5.6 级双震及该地区主要断裂位置分布图。 图 18. 云南鲁甸发生 6.5 级地震前、后,昭通台应变数据从自洽到失洽、震后恢复自洽的现象 图 19. 昭通台及鲁甸 6.5 级、彝良 5.7 、 5.6 级双震及该地区主要断裂位置分布图 2014 年 8 月 3 日鲁甸发生 6.5 级地震,两年前昭通台两路面应变 1+3 与 2+4 出现分叉, k 值从 0.997 下降到 0.24 。昭通台数据出现不自洽,但固体潮与地震波仍记录清晰,究竟是异常现象还是仪器问题一直难以判断,直到鲁甸发生 6.5 级地震后,两路面应变又重合 k 值恢复到 0.999 ,对仪器故障的怀疑才消除。 为何鲁甸地震前昭通台数据失洽,鲁甸地震后为何又恢复自洽? 答案应该同该地区断裂构造和断裂活动方式有关,但问题的解答需要了解更细致的关于该地区地质断裂构造、区域应力场作用分布等方面更清楚的认识。 可以确定的是,鲁甸 6.5 地震前昭通台出现数据失洽现象与 6.5 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关。 3) 海原台位于祁连活动地块外缘边界带,褶皱和断裂变形强烈,其中尤以山盆交界构造-北西西向海原活动断裂带规模最大。台站周围人烟稀少,无明显干扰源。应变仪探头安装于灰岩地层36.5米钻孔底部。应变仪自安装运行以来,资料稳定,数据完整率99.5%。图20是该台2007年9月17日至2016年4月30日的整点值观测数据。 图 20. 宁夏海原台 2007 年9月17日至2016年4月30日的整点值观测数据。 海原台观测数据两路面应变从 2013 年 12 月 6 日开始出现分叉。检查仪器工作状态, 4 路应变都在线性区。数据失洽段 k 值降到 -0.9669 ,四个月后恢复自洽。在数据失洽时段,固体潮与地震波仍显示清晰。将失洽归于仪器故障缺乏根据。根据汶川和鲁甸震例,海原台数据失洽也有可能由台站所处地域地层出现连续性受破坏事件的影响而发生。这对于曾发生 8 级大地震的海原地区这种可能是不应排除的。必须加强观测,记录下变化过程,以积累更多经验。 果然,一年后的 2014 年 12 月 14 日开始,海原台原先光滑的固体潮记录曲线上突然出现大量“毛刺”(图 21 - 23 )。这种现象从来未出现过,台站人员先是关机检查仪器,没有发现问题,但脉冲和毛刺似乎越来越多,更换数采器,情况依旧。之后,毛刺一直不断,一直持续到 2016 年底仍未完全消失(图 24 - 25 )。 图 21. 宁夏海原台从 2014 年 12 月 14 日开始固体潮曲线上开始出现大量应变脉冲 图 22. 上图 21 中放大框 1 中图形的放大。 12 月 14 日之前的固体潮曲线光滑无毛刺。 图 23. 图 21 放大框 2 中图形的放大。 12 月 14 日之后的固体潮曲线上叠加大量应变脉冲 图 24. 到 2016 年 2 月,海原台固体潮曲线上仍有大量“毛刺”形状的应变脉冲。 图 25. 到 2016 年 10 月,海原台固体潮曲线的“毛刺”逐渐消失。由此证实,仪器并没有损坏。 根据地震学近年的观测和发现,这种时间周期在数十至数百秒,持续出现的应变脉冲属于一种“振颤”现象,通常在断层两盘间相互缓慢错动时发生,因其时间常数大,较少被摆式地震仪记录到。持续发生三年的“振颤”现象我们是第一次观测到, 2015 年 4 月,又在另一个台-腾冲台发现记录到“振颤”现象,至今振颤的幅度还在增大,腾冲台的“振颤”频率更高一些,台站同海原台一样也位于地震活跃地区。 海原台从 2013 年 12 月 6 日两路面应变分叉数据失洽开始, 2014 年 12 月 14 日固体潮曲线上出现应变“毛刺”,并一直持续了近三年时间,最近毛刺逐渐消散。这说明了什么呢? 一种有一定根据的解释是:海原台近旁的断裂系统在开始活动。我们仍不清楚之后会发生什么,加强对这个区域的监测,会更多了解我们的敌手-有关地震的情报。 4) 最近,华北北部地区某台站出现两路面应变分叉的数据失洽现象。检查仪器没有发现问题,固体潮和地震记录正常。到底是仪器有问题,还是这里的地层连续性出现问题了? 鉴于以上例子,在怀疑仪器有问题同时,要警惕是地层活动性增强的可能,加强对这个区域的监测。观测到更多能相互验证的资料,进一步搞清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根据更多的资料作出安排。一定要保证现有仪器正常工作,时刻关注观测数据变化和发展。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李四光开创地应力观测探索地震预测预报道路,组织力量攻关研制钻孔应力应变观测仪器以来,经过半个世纪两代人的努力,表征仪器达到科学观测要求的 k 值终于达到了 0.999 。随着大量仪器的 k 值满足自洽性要求,在使用钻孔应变数据时, k 值出现不自洽往往被认为是仪器故障,而忽略了另一种出现概率虽小,但与地震孕育有关的重要现象――地层的连续性出了问题。 先是关注仪器 k 值上不去;等 k 值大家都达到了 0.999 ,又关注起那些 k 值严重偏离自洽的事件。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是事物发展内在辩证规律的表现。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或肯定、否定规律)”。 这三个辩证规律中最核心的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关心的大地震孕育问题中,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区域的地层是如何在地应力作用下从连续体向发育大量裂隙的非连续体的演变,是作用力与抗力、连续与非连续的矛盾。 应变观测数据从自洽向失洽的转变及震后逐渐恢复,这种“肯定-否定-肯定”现象,正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矛盾对立面发展过程的反映。 在汶川震例中,随着异常脉冲数据失洽程度量变的累积,质变-大地震-终于发生! 参考文献: 池顺良、张晶、池毅,汶川、鲁甸、康定地震前应变数据由自洽到失洽的转变与地震成核 [J].国际地震动态,2014,(12):3 ~ 13 .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403 次阅读|7 个评论
对《Science》杂志公布的第55个科学难题的解答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6-11-16 12:14
在庆祝《 Science 》杂志创刊 125 周年之际,该刊杂志社公布了 125 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其中 第 55 个难题是: 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 http://mt.sohu.com/20160514/n449553376.shtml 经过近 6 年的探索,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能够对该难题给出科学解答了 。 一、 标志性地震事件前,有无唯一前兆? 对标志性地震事件,即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发生的地震, 如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和 2008 年汶川大地震,震群事件是唯一前兆。这是为什么呢?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表明, 锁固段被加载至体积膨胀点时,微 破裂丛集(图 1 ), 震群事件开始发生,震群事件是监测技术手段可识别的唯一地震活动性前兆 ; 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对应的标志性地震事件时间间隔,一般为数十年或数百年,因此该地震活动性前兆可视为长期或超长期前兆。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前震事件可作为临近大地震发生的物理前兆。遗憾的是,前震发生后,即使某地震区已接近或到达临界状态,标志性地震事件并不会短期内发生,而是滞后数年乃至数十年,因此前震可视为标志性地震事件发生前的中长期或长期前兆,仍不是短临前兆。 图 1 微破裂随机分布——丛集过程 ( Lockner et al. , 1991 ) 我们对全球62 个主要地震区(图2 )的震情分析表明,标志性浅源、中源与深源地震事件孕育过程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揭示的现象(图3 )完全一致,即在峰值强度点前的体积膨胀点必须出现显著震群事件 。 图 2 全球主要地震区划分图( 2.0 版) 图 3 花岗闪长岩 AE 能量特征(乔兰等 , 2014 ) (注:对实际震源体而言,在峰值强度点发生的标志性地震事件孕育过程中,其 Crack initiation ( ci ) 处的丛集不显著,难以识别) 二、 标志性地震事件前,有无可靠的短临物理前兆? 地震前兆复杂多样,根据感知方式不同,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 (吴中海和赵根模, 2013 ) 。 微观前兆指人的感官无法察觉、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现象 (张国民等, 2001 ) 。类比岩石破坏的临界现象,将微观前兆分为两类 (孙强等, 2014 ) :( 1 )与物理力学和结构特征变化有关的异常,包括应力异常、地形变异常、地下水异常、波速异常和地电异常等;( 2 )与能量释放及物理场参数变化有关的异常,包括电磁辐射异常和水氡异常等。 宏观前兆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知的地震异常现象 (张国民等, 2001 ) ,如中小地震、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和地光等。 多年来,前人基于诸多大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现象,总结出多种地震孕育模式和地震预测方法。但目前尚未发现可重复观测到的地震短临前兆,也没有可信的大地震短临预测成功案例,其原因在于: ( 1 )异常现象能否作为大地震前兆仍待考证。某物理量监测值在正常背景值范围内出现异常变化后,应首先鉴别其是否为地震异常 (张国民等, 2001 ) 。 秦四清等( 2016 a , b , c )的研究表明 ,每个地震区主震事件的孕育历时均很长,一般为数千年乃至上万年;标志性地震事件的时间间隔一般为数十年或数百年。目前各种异常现象的观测时间最长仅为几十年,通常多为几年甚至震前的几个月,因此我们对事后分析认为的异常是否为可信大地震前兆持严重怀疑态度,估计某些异常可能反映了大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的局部涨落效应,而不是大地震前兆。再次强调,判断某种物理异常是否为可靠的大震前兆,需进行长期观测才能得出明确结论。 否则,就会陷入“事后总能找到异常,而事前则难以判明某种异常是否为地震前兆”的怪圈,且难以自拔。 ( 2 )产生异常现象的物理机制不明确。若认为某种异常现象是地震前兆,必须严格论证异常现象的真实性,且阐明其产生机制,并接受可重复性检验,如此才能找到可靠的地震前兆。秦四清等 ( 2016 a , b , c ) 基于大量震例分析发现,前震事件后至标志性地震事件前,处于临界状态的大多数地震区再无较大地震发生,即震源体物理状态基本不变,相应地监测物理量也基本不变,故 不存在可识别的短临物理前兆 。 ( 3 )可能混淆了异常现象与大地震发生前、震时与震后的对应关系。以电磁或电离层扰动异常为例,若在某次大震震时或震后短期内观测到显著异常,容易从物理机制上给予解释。然而,根据上述分析知,标志性地震事件发生前,大多数地震区长期处于物理稳定状态,若大震前能观测到显著异常,不仅不能证明其是短临前兆,反而证明是太阳高能辐射扰动所致。 至于 preshock 事件,除个把能利用物理自相似性进行预测外,大部分为随机事件。对随机事件,若说其发生前有啥可靠前兆?能有人较为准确地预测?那绝对是神仙级的人物可以做到滴。不过呢,可以玩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猜猜看,猜 100 次偶尔蒙对一次的概率还是有滴。 上述研究结果,近期已发表在《地球物理学进展》,感兴趣的人士可下载阅读: 杨百存,秦四清,薛雷,等. 2016 . 究竟有无可靠的大地震短临物理前兆?. 地球物理学进展, 31 ( 5 ): 2020-2026 .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rog/CN/10.6038/pg20160518 http://manu39.magtech.com.cn/Geoprog/CN/Y2016/V31/I5/2020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5362 次阅读|6 个评论
雾霾与地震的关系:关注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
热度 3 杨学祥 2016-10-22 08:17
雾霾与地震的关系:关注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一则“严重雾霾预示将出现大旱和频繁地震”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引起种种疑虑。该观点认为,我国近期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与地球软流层的活动有关,出现大范围雾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也可能接踵而至。此说法科学吗?雾霾的成因与地质运动有关吗? 人民日报 记者查阅发现,该说法源自姜冬梅在“天大研究院”网站发表《雾霾之后警惕大旱多震》一文。   姜冬梅引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健的软流层活动理论认为,地球软流层的活动可以解释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据了解,王健在 2012 年 4 月份发表的《地球内部深层次动因及其影响与气候变化》提出,地球软流层的涌动推动了板块运动,进而引起了地震、火山爆发、干旱等灾害现象频繁发生。   记者查阅王健的文章发现,该文章没有提到地球软流层的涌动会导致雾霾的产生。   姜冬梅认为,依据王健的理论推导,在软流层活跃的情况下,地球软流层会使岩石圈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而水蒸气积聚在近地面,结合大量的污染物后就产生了雾霾。除了雾霾,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性现象也可能接踵而至,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准备。   对此说法,一位长期研究地震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研究还没有发现雾霾与地震的发生存在必然或显著联系。他表示,将雾霾现象与地震联系在一起比较牵强。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张东宁认为,通常所说的地球内部活跃期,往往表现为火山地震多发。从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监测看,最近十年火山地震比之前一段时间并无增加。“地球内部活动进入活跃期”的认定还缺乏证据,距离地表 100 多公里的软流层,目前也尚无研究证明其近期特别活跃。 王健的文章没有提到地球软流层的涌动会导致雾霾的产生,但是,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提出地球排气是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雾霾发生的条件和规律 雾霾发生的条件有两个:其一、污染物排放量达到一定标准,其二、静稳天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在污染物排放稳定的条件下,天气条件就是重要因素。天气变化遵循自然规律,因此,雾霾发生也与自然条件有关,存在自然规律。 雾霾的 18.6 年月亮赤纬角周期 学者蒋大和最近指出,中国“雾霾”的首要来源在“烧煤”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2014 年中国大陆消耗煤炭 1962.4 (百万吨油当量),美国 453.4 ,印度 360.2 。因此中国消耗煤炭是美国的 4.33 倍,印度的 5.45 倍。但是人口呢?中国 2013 年底 13.6782 亿,美国 2013 年 4 月 3.1574 亿,中国也差不多是美国的 4.33 倍。因此,从总量看,中国消耗煤炭惊人,世界第一。但从人均看,中国每人消耗煤炭和美国人持平。但是石油和天然气呢? 所以,他认为,不能简单指责我们烧煤多:我们人口多。美国人按人均算,烧煤和我们相当( 1:1 ),大大多烧了石油( 6.96 : 1 )和天然气( 19.7 : 1 )! 2014 年人均能源消耗比较(下载应用了联合国人口署 2014 年的数据),单位:吨石油当量 / 人。因为沙特和新加坡的人均耗油量太高,在图中去除了,以便和其他国家比较。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人均消费高是在意料之中,但韩国比较日本人均消费高是较少想到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9047do=blogid=935004 图 1 中国大陆 1965 年以来化石能源消费的年变化: 空气污染浓度与污染物排放量和空间大小有关,科学的划分应该以这两种因素为主。中国“雾霾”的首要来源在“烧煤”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 2014 年化石能源消费的年变化量计算,中国领土面积为 960 万平方公里,美国为 963 万平方公里,印度为 298 万平方公里,计算结果表明, 中国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美国的 4.33 倍,印度的 1.7 倍,是污染程度最大的国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4649.html 辽宁和东北的雾霾与冬季采暖有关,四川没有冬季燃煤采暖,也没有冬季雾霾增强的报道。 东北 2015 年 11 月雾霾新纪录为燃煤增加雾霾提供了证据。 http://www.ithome.com/html/it/188517.htm 图 2 2001-2014 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 从图 1-2 中可以看到, 2011 年以来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直线下降, 2014 年中国大陆消耗煤炭也进入抛物线的峰值,为什么 2013 年开始中国雾霾会更加严重直线上升? 从图 3 中可以看到,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 1995-1997 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中国雾霾的峰值, 1968-1970 年、 1986-1988 年、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中国雾霾的谷值。 http://news.sina.com.cn/green/sd/2015-11-16/doc-ifxksqiv8389165.shtml 图 3 1960-2014 年雾霾演变趋势图 2014 年气象主播宋英杰展示了一张 50 年以来的雾霾演变趋势图(见图 3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4cc2b0101sehs.html?tj=1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134826boardid=1id=9989754 比较图 2 和图 3 ,中国大陆 1965 年以来化石能源消费的年变化在 2001 年开始提速,在 2011 年达到峰值, 2012-2014 年持续下降,与雾霾“直到 2003 年之后开始“提速”,尤其在 2012~2013 年度,突然出现了一个可怕的直线增长并不一致。但是,化石能源消费的年变化不是直线式增长,而是抛物线式增长,在 2013 年达到顶点,三条曲线并非完全一致。这表明其他因素的作用非常强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7194.html 雾霾变化与地震周期相一致 数据统计表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9.1 级地震, 2005 年、 2007 年 2012 年又连续发生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 级地震,与图 3 中 2004 年至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相一致,表明特大地震释放的地下气体和能量,是雾霾产生的重要构造活动背景。 印尼苏门答腊和日本是中国邻国,其释放的气体影响中国是必然趋势。 最近中国雾霾高发和亚洲地震高发,值得特别警惕。 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值得特别关注。 表 1 全球 1890-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气象事件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三陆 8.6 厄尔尼诺 最小值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拉尼娜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厄尔尼诺 最大值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厄尔尼诺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最小值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拉尼娜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厄尔尼诺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最大值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拉尼娜 最大值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拉尼娜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8.9-9.0 拉尼娜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拉尼娜 冷位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956.html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 : 雾霾预示将出现地震说法无证据 2013 年 12 月 11 日 03:30 人民网 - 人民日报 地球软流层理论没有提到软流层的涌动会导致雾霾的产生,也没有提出雾霾与地震的发生存在联系。图示内容来自《地球内部深层次动因及其影响与气候变化》 制图:李姿阅   近日,一则“严重雾霾预示将出现大旱和频繁地震”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引起种种疑虑。该观点认为,我国近期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与地球软流层的活动有关,出现大范围雾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也可能接踵而至。此说法科学吗?雾霾的成因与地质运动有关吗?记者采访了观点的提出者和其他有关专家。   大范围雾霾与地质活动有关?   【回应】 仅是猜测;目前尚无研究证明近期地球软流层特别活跃,水蒸气不太可能因此突然增多并导致雾霾   记者查阅发现,该说法源自姜冬梅在“天大研究院”网站发表《雾霾之后警惕大旱多震》一文。 12 月 9 日 ,记者联系到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副院长姜冬梅教授本人。她认为,环境污染固然加剧了雾霾的外在表现,但却绝非雾霾根本成因。   姜冬梅引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健的软流层活动理论认为,地球软流层的活动可以解释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据了解,王健在 2012 年 4 月份发表的《地球内部深层次动因及其影响与气候变化》提出,地球软流层的涌动推动了板块运动,进而引起了地震、火山爆发、干旱等灾害现象频繁发生。 ( 如图示 )   记者查阅王健的文章发现,该文章没有提到地球软流层的涌动会导致雾霾的产生。   姜冬梅认为,依据王健的理论推导,在软流层活跃的情况下,地球软流层会使岩石圈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而水蒸气积聚在近地面,结合大量的污染物后就产生了雾霾。除了雾霾,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性现象也可能接踵而至,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准备。   对此说法,一位长期研究地震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研究还没有发现雾霾与地震的发生存在必然或显著联系。他表示,将雾霾现象与地震联系在一起比较牵强。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张东宁认为,通常所说的地球内部活跃期,往往表现为火山地震多发。从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监测看,最近十年火山地震比之前一段时间并无增加。“地球内部活动进入活跃期”的认定还缺乏证据,距离地表 100 多公里的软流层,目前也尚无研究证明其近期特别活跃。   张东宁介绍说,软流层又称为软流圈,温度在 800 ℃ 至 1500 ℃ 的范围,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漂浮”在它上面是一层低温、刚硬的岩石圈。目前的地震学观测和地热测量都显示,软流层的热量释放是一个非常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对地表的影响也是稳定的,水蒸气不太可能因此突然增多。由此,这次大范围持续雾霾也不太可能是这一因素导致的。   姜冬梅坦承,该理论到目前还是一种假说,尚缺乏足够的实践和事实依据。“把地壳运动等地理科学纳入雾霾等灾害性现象的研究是为了更全面地研究问题。”姜冬梅表示。   近期南方雾霾成因何在?   【回应】 雾霾不能简单用某个公式来表示;污染物排放量大和静稳天气是导致本轮雾霾的主要原因;雾霾需加强多学科研究   姜冬梅在文章中给出了雾霾产生的公式:雾霾 =(80% 以上的湿度 + 污染物 ) ×逆温层。她认为,内地今年发生多次大面积雾霾,不可能仅仅由污染物传播导致。   上海气象局有关专家介绍,雾霾不仅与大气中的水汽、污染物浓度和逆温层有关,还与大气扩散条件 ( 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 ) 、污染物输送条件和区域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所以雾霾天气不能简单用某个公式来表示。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银厂教授对雾霾产生的这一公式也不认同。“雾和霾是两个概念,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水汽充足、温度合适、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称为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 ( 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 浓度增高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冯银厂说,霾的形成简单说来有内外两种成因。内因是污染物的排放。颗粒物在大气中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工业的发展,能源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目前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足以形成灰霾天气,只要气象条件吻合,灰霾就会出现。外因就是气象条件,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上下运动形成湍流,这些运动有利于颗粒物的扩散。当这些运动幅度都很小时,静稳天气出现,大气中累积的颗粒物越来越多,灰霾天就形成了。“今年雾霾天气增加和大气扩散条件差于去年、静稳天气多于去年关系很大。”   对于近期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上海气象局专家介绍,首先从气候背景来说,冬季本身就是雾霾天气多发的季节。其次,近期北方冷空气弱,所以南方受冷空气影响也较弱。区域内长期受弱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大气扩散条件差,容易造成污染物积累;加之晴好的冬季,辐射降温容易造成近地层逆温,相对湿度高,更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据了解, 12 月 1 日 至 8 日,我国中东部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苏皖沪等地的霾最为严重。中央气象台有关专家表示,污染物排放量大和静稳天气是导致本轮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此次雾霾是今年入冬以来,我国范围最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气过程。何立富说,江苏、上海等华东地区此次出现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局地 PM2.5 浓度高达 300 微克 / 立方米以上的重度霾,确实比较少见。一方面是由于冷高压从华东一带入海以后,变性高压处在东部沿岸,使得地面湿度增加较快;另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弱的偏北风转为后期弱的偏西偏南风,比较有利于周边污染物在这一带地区汇集。   “虽然‘雾霾预示地震’的说法难以成立,但为我们研究雾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议我国有关专家可以从更大视野、多学科领域来加强对雾霾的研究。”一位专家评价道。    ( 本报记者朱虹李永宁喻思娈胡安琪曹玲娟刘毅 )   本期栏目统筹:吕毅品 http://news.sina.com.cn/c/2013-12-11/033028942465.shtml 杜乐天:对今年一月份我国霾雾重灾原因的浅见补遗 已有 3627 次阅读 2013-1-31 05:56 | 个人分类 : 学术争论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雾霾 潮汐组合 地球排气 潮汐形变 大气污染 推荐到群组 编者按:杜乐天教授最近发来文章指出,今年一月份在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出现了霾雾天气,其严重程度、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历史罕见。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说什么的都有。普遍的看法是此等霾雾全是工业和行车排放污染人为因素。但是除了人为因素是否还存在自然因素呢?本文现提出一下 6 点疑问。 事实上,在 2013 年 1 月 11 日上午 8 点 18 分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事故。目前已造成 42 人遇难、 2 人受伤。本博主在 1 月 10 日 指出,近两个月以来,降温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2 日全国大部回温,与 9-12 日强潮汐组合对应,这是值得关注的反常,增温显著地区可能与地下热能释放有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1712.html 我在 11 日早 5 时 41 分指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特别是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交界地区)、辽宁、内蒙、青海、甘肃、新疆增温最显著地区,与近期的地震频发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河北和山西的异常增温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51873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山体滑坡灾害事故发生在全国异常增温最高值地区,增温幅度为 4 -12 ℃ ,滑坡前的地缝开裂导致内能释放,是异常增温的一个原因。我们提出了警告,但被忽视。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652222.html 地球排气是地热释放和雾霾形成的自然原因,污染是雾霾形成的人为因素。除此之外,地震频发和气候异常等因素造成的地质和气象灾害也应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公布的材料表明此次重霾前后一共 4 次(到本文撰写的 1 月 30 日 为止),分别是 7 — 13 日, 16 — 19 日, 21 — 23 日, 26 — 30 日。与 1 月 9-12 日、 16-19 日、 21-23 日、 27-30 日四次潮汐组合一一对应,与地球潮汐形变、自转速度变化造成的“地球呼吸”相一致。计算表明,地球潮汐形变造成的地壳容积周期变化,可以形成地球的呼吸运动。异常规模的地球呼吸与地震火山活动相对应,与异常雾霾天气相对应,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宋秀环 , 刘淑琴 . 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1997,17(2):53-58. 杨学祥 . 潮汐形变的计算与厄尔尼诺发生规律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1999, 5 ( 11 ): 1448~1449 杨学祥 . 星体能量释放脉动机制与厄尔尼诺事件预报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1999, 5 ( 12 ): 1519~1521 杨学祥 , 陈殿友 .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20 ( 3 ): 39~48 杨学祥 . 地球自转与地球形变的轨道效应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 2000, 30 (增刊 ; 吉林省地球物理年会专辑): 112~117 杨学祥 . “地球呼吸”的气候证据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2001, 7 ( 2 ): 223~224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地球物理解释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2001, 7 ( 4 ): 509~510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21 ( 1 ): 15~2 正文: 对今年一月份我国霾雾重灾原因的浅见补遗 杜乐天 今年一月份在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出现了霾雾天气,其严重程度、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历史罕见。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说什么的都有。普遍的看法是此等霾雾全是工业和行车排放污染人为因素。但是除了人为因素是否还存在自然因素呢?本文拟就此做些不成熟的补充。对事物的认识应当实事求是,讲真话,不宜一边倒,现提出一下 6 点疑问: 1. 首先在灾害性质上有疑。如果重霾全部由于人为,那应当是逐渐积累的渐变过程。但此等重霾是突发事件。以前的天气都算正常,十一五期间大气污染总体还是下降趋势,但到了一月,一天之内突然竟是天昏地暗,来势极猛,极快,并不是渐渐变浓。 2. 在时间上也反常。本来一月份是隆冬,冷空气活跃,大气对流强,不至于使阴霾如此之浓和之久。然而实际上一直不散,前后闹了一个月。 3. 在空间上也有疑问,霾雾如纯为工业排放,可是为什么不管城乡、平原区,工业区、非工业区普遍浓浓霾雾? 4. 在霾雾成分上也有很多疑点。现在社会上把 PM2.5 作为大气污染主要指标。现在要追问:有何充分根据认为凡是 PM2.5 级微颗粒全部都是工业和汽车排放给的?在科学上早已发现大气中此等微颗粒有几十种,不同种有不同来源。此中的微颗粒到底有多少是人为来源?我们并不知道这一情况,就认为全部来自工业排放因素,显然是证据不足的。人们对事件可以提出这种那种疑问,但疑问并不是一次性的,对疑问仍然还可以再疑问。 5. 在霾雾的微颗粒量上也有疑问。现在公布的数据如下:各地的测量结果 PM2.5 是每立方米中含有几百到上千微克,霾雾分布面积是几十万到 130 万平方公里。现在假定平均 PM2.5 浓度为每立方米中 500 微克,浓霾的大气厚度为 2 公里,分布面积 100 万平方公里,则其中的 PM2.5 总含量大体是 1 × 1015 毫克,或者是 100 万吨!这么巨量的微颗粒难道都是工业排放的吗?更奇怪的是,公布的材料表明此次重霾前后一共 4 次(到本文撰写的 1 月 30 日 为止),分别是 7 — 13 日, 16 — 19 日, 21 — 23 日, 26 — 30 日。每一次之后就是晴天,霾雾全吹跑了。过了这几个晴天第二次霾雾重来,以下几次依此类似。这表明只是空挡的两三天就能积累起 100 万吨巨量浓霾,就更加令人不可思议。 1000 万吨 ( 公布数据 2010 年全国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也只有 1446 万吨 ) 是全国一年的排量 , 远远小于此次霾雾 . 再者 , 一月霾雾向西没过太行山 , 山西是晴天 . 这也证明霾灾主要发生于华北盆地 . 6. 人们尽可以把此次霾雾重灾归因于工业汽车排放污染。这就表明今后我们没有希望再来晴天,这不等于自设绝望吗?即使把中国东部的工业、汽车全停了,也解决不了问题。此等议论不仅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反而加重了人为的制造紧张。实际上,此次霾灾之后不久就会雾消云散大晴天的。当然,不排除霾雾再来。我们切切不要只寄希望过几天北方寒流来到把霾雾吹掉就好了。这不是理由。请见下述愚见: 1. 此次重霾具有地区性特点。主要发生在华北盆地和部分四川盆地。盆地是气盆,到处向上排气,不过时空上很不均匀。时强时弱,地区地质构造也不同排气强度也有异。此类盆地有很厚的土层,深部气流还可以使之更为疏松,很容易把土中微颗粒带上来。另外地球向上不仅排气,而且还排热、排盐、排碱、排硝等。盐碱皆易溶于水,气流也可以带上来此溶液微珠,在空气中水蒸发,就会出现众多盐、碱微粒。气象学家们多年持有固体地球观,不考虑地球内部排气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不能忽视的重大影响; 2. 此次霾灾之前是多天的暴雪,少见的寒冬。然而在 1 月初天气突然升温由原来的 -10 ℃ 突然升到 -2 ℃ (这种突发升温再用什么全球变暖解释实在说不过去。全球几十年变暖才会有 1 -2 ℃ ,为什么这里一下子增加 8 ℃ 之多?)这实际上是地球排气也排热。近期已有实测表明华北地热也增温。这和大气无关。为何霾雾多日不散,无风,也是排气排热造成的大气垂直运动。风是水平运动,易感知。 3. 当代卫星对大气中的 H2O( 水汽 ) 、 CO2 、 CO 、 CH4 、 NH3 、 NO2 、等都已有数十万张全球动态排气监测图像,早已证明地球时空及强度上大规模的不均匀排气。 4. 当代地球化学找矿深穿透( Deep Penetrating )早已破解地下气流向上携带μ m 级、 nm 级微固体颗粒带到地表。 5. 最后尚需说明,本文并无忽视今后要采取种种措施大力减排改善大气质量的必要性。另外地球排气强烈区在时间上是阵发的,会消减的;在空间上是移动的,不可能老在一个地区固定下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08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602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日本研究发现大地震发生前上空电离层会有异常
热度 3 杨学祥 2016-9-30 18:01
日本研究发现大地震发生前上空电离层会有异常 2016年09月30日16:21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日本京都大学梅野健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分析发现,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前后发生的里氏7.0以上地震发生约20分钟至1小时前,在上空大约300公里附近的电离层会出现电子数增加的异常现象。 人民网东京9月30日电(许永新)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京都大学梅野健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分析发现,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前后发生的里氏7.0以上地震发生约20分钟至1小时前,在上空大约300公里附近的电离层会出现电子数增加的异常现象。9月30日该成果发表在美国的专业杂志上。 据研究小组介绍,在发生里氏8.0以上地震时,电离层中的电子数会增加,这在以前就已经知道,研究小组这次的发现与以前不同的是,不需要与地震后的数据作比较,只要提高分析速度就有可能预测地震。 梅野健教授表示,现在用电脑分析需要一定的时间,将来可以把它可以运用到地震预警系统中去。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0930/c35466-28754098.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929 次阅读|3 个评论
特别关注:日本政府召开防灾会议 重启讨论地震预测可能性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28 01:42
特别关注:日本政府召开防灾会议 重启讨论地震预测可能性 问题提示: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地震预报必须同时包括时间、地点和强度,由于地震情况复杂,有些地震能预报,有些则无法预报,现在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只有20%多。目前,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近年来,国际上有一些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否定意见。有人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明确提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论点。但另有一些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认为地震发生地点、时间、震级的短期预报终将实现,而长期预报的成就则更加突出。 日本政府召开防灾会议 重启讨论地震预测可能性 2016年09月27日1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的专家会议本月26日开始重新探讨技术上能在何种程度上事先预测南海海槽大地震。 原标题:日本政府召开防灾会议 重启讨论地震预测可能性 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的专家会议本月26日开始重新探讨技术上能在何种程度上事先预测南海海槽大地震。 日本中央防灾会议2013年曾发表见解称:“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很难对地震进行高度准确的预测”。根据之后的研究进展,防灾会议将重新对预测的可能性进行验证,并在下月的第二次会议上汇总相关报告。 据报道,当天日本地震研究者等组成的小组召开首次会议,围绕即便不能准确预测发生时间和规模,能否根据地壳变动等前兆掌握地震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会议主席、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山冈耕春表示:“若在地震发生前得到某种消息,也可以减轻受害程度。我们将就(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能做到什么展开现实性的讨论。” 专家会议本月9日开始讨论彻底修改限于震源在骏河湾周边的东海地震的日本《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简称大震法)。会议正考虑将《大震法》覆盖范围扩大至从关东到九州的南海海槽大地震预计受害区域。 据了解,日本《大震法》以通过完善观测机制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东海地震为前提规定应对措施。在其对象扩大至南海海槽整体区域的情况下是否继续维持以地震预知为前提的法律框架成为焦点。 (责编:刘戈、陈建军)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6/0927/c35467-28743988.html 韩媒称庆州地震有预兆 震前地下水水位波动异常 2016年09月26日16:17来源:环球网 .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韩联社9月26日报道,12日,韩国庆尚南道庆州地区发生5.8级地震。有消息称,早在地震前1-2天,该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或许能用于日后的地震预测。   韩国釜庆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教授郑尚龙(音)26表示,11-12日和16-17日,庆北清州市山内面的地价税观测所地下水水位比平时有大幅上升。该观测所是韩国300多个观测所中距离震中庆州市内南面最近的。   郑尚龙表示,地震前,岩石受到强压导致地下水水位大幅上升,这只在4.5级以上的地震中受影响,期间发生小型余震时,地下水水位并没有大的变化。   釜山大学地质学教授咸世英表示,美日等国很早之前就开始研究地震给地下水造成的影响,通过地下水水位来预测地震是有可能的。(实习编译:虞许静 审稿:李小飞) http://news.dahe.cn/2016/09-26/107536961.html 日本將著手研究利用地下水變化預報地震 -------------------------------------------------------------------------------- 2003年1月5日 07:42 東方網1月5日消息:日本京都大學將於今年春天在高知縣西部沿海著手進行一項研究,希望通過當地地下水的變化掌握地震的前兆。 從紀伊半島到四國近海的海底,海洋板塊沉降到陸地板塊之下,陸地板塊受到拉伸,形變消失,引發地震。根據歷史考證,發生在該區域的所謂南海地震有8次,兩次間隔90-250年不等。 南海地震的震源在海底,想要預報很難。據4日的《每日新聞》介紹,以往的觀測記錄顯示,每次地震前,從紀伊半島到四國的太平洋沿岸廣大地區的井水水位都會下降,從地下湧出的溫泉量會減少,並且,井水水位下降的地區和地表被拉伸的地區幾乎一致。 對此專家們做出了假設,地震發生前,板塊和板塊的交界處會先行出現錯位,使震源附近地基的一部分被拉伸,因此地下水水位就下降了。這就像一個盛有水的容器,若容器底面積增大而水量不變的話,水位就會下降。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地震預報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梅田康弘教授說:“地下水和地震之間的關繫有好多還無法從科學角度解釋清楚,我們計劃收集數據,找到兩者間的確切聯繫。” 據悉,除了研究地下水水位的變化外,專家們還挖了3口深幾米到幾十米的井,以調查下雨、漲潮等因素對水位變化的影響。 編輯:陳志娟 來源:新華社 http://www.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148/20030105/class014800014/hwz859422.htm 地震前兆?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临震预报,也就是准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现在还作不到。虽然地震发生前可能有些前兆,但这些地震前兆同地震的关系并不紧密。现在人们掌握的地震前兆有: 临震预报地电场和地磁场的变化 地球本就有磁有电,由于地壳被挤压时可能引起压电和压磁效应,可使地下的电流和磁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测量出来的,这一发现本给地震预报以很大希望,而实际上影响地电和地磁场变化的因素很多,现在还无法准确地从这些干扰因素中,把孕震引起的地电和地磁场效应区别开来。 临震预报震情异常 一般说来,即使是地震区,震级越大发生的次数越少,用统计方法可以算出某个地区地震震级和发生次数(频度)的负相关的比例数(b值),在大地震发生前,有的地区这一比例数(b值)可能反常,邢台地震总结出来的“小震闹,大震到”就反映了这一规律。海城地震发生前,小地震异常活跃,我国根据这一规律成功地预报出了海城地震的发生,但在唐山地震预报时,这一规律就失灵了。海城地震是典型的前震——主震型地震,遗憾的是,多数地震实例不是海城类型的,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在主震发生前就没有明确的前震。国内有很多这样的实例,那就是小震闹了一阵后,偃旗息鼓,此后并没有发生大地震。由此可见,震情异常的规律不具有普遍性,无法用来准确预报地震。 临震预报波速异常 由于震动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因所受压力的不同而改变,孕震期间,地壳岩石所受压力通常是逐渐增大的,从而使波速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测量的。这也曾给地震预报带来一定的期望,但深入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大地震发生前都有波速异常发生,这样一来,这一前兆也无法在地震预报中得到有效应用。 临震预报地下水位的变化 1920年甘肃古浪——海原一线地下水异常喷出地面,当地老百姓说“海眼开了”,接着就发生了8.5级大地震,而1979年冬到1980年春,该地又一次“海眼开了”,地下水喷射一尺高,声响几十米外可闻,但这一次并没有大地震发生。海城地震也有地下水位显著变化的前兆,但实践上也有许多实例说明(例如唐山地震),大地震前并没有地下水位变化的前兆。 临震预报动物的异常反应 由于某些动物对于特定的物理现象感觉比较灵敏,所以在地震前,会有逃离、迁移、躁动等反映。动物的异常反应通常同声音、地下水位、地热变动、地磁和地电变动等因素有关联,若没有特定的物理前兆,则就不会有动物异常的前兆。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韩地震前或有前兆 上万条鱼游向大海
热度 1 杨学祥 2016-9-23 17:57
韩地震前或有前兆 上万条鱼游向大海 来源:环球网   作者:王雪   发表时间:2016-09-23 12:42 !--enpproperty 231009512016-09-23 12:42:49.0王雪韩地震前或有前兆 上万条鱼游向大海视频 鱼群 庆州 鲻鱼 大海25267国际热点http://img.ycwb.com/news/attachement/jpg/site2/20160923/0021976ebb3c194ef73701.jpg/picurl/enpproperty-- 据韩联社9月22日报道,9月12日庆州地区发生5.8级地震。在地震发生10天之前,与庆州交界的蔚山太和江中游,上万条鲻鱼像避难似的排成一列依次向大海游去。此情景恰好被录了下来。 录下视频的安某22日称,“看到太和江里鱼群排成一列在游,所以就照了下来。之前只觉得这个现象很罕见,现在回想也许是庆州地震的前兆。” 安某还称,“第二天又去了之前录像的地方,结果又看见了相同的场景。能看到的鱼群大概有2-3千米,两天连续出现这个现象,看来鱼的数量能达到上万条。” 视频中还出现了有一条鲤鱼在鲻鱼群周围游来游去,好像是在保护鱼群。 淡水资源中心研究员徐英锡看过视频后表示,“鲻鱼像云带似的游走于江海之间正常,但这样排成一列游还是第一次看到。学界也没有相关考究。” “目前并没有鱼类预知地震成列游动避难的案例,这可能只是对地震夸张的说法。因为这个现象很罕见,所以也给别的专家看了视频,得到的答案也是第一次看到此类现象。所以有研究价值。” 编辑:实习编辑2 http://news.ycwb.com/2016-09/23/content_23100951.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299 次阅读|1 个评论
究竟有没有临震前兆?【1】扑朔迷离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6-7-2 09:47
记得今年 6 月相当炎热的一天,一位朋友请我晚上去簋街吃小龙虾时,朋友说“你知道世界上啥事儿非常难吗 ? ”我心想“世界上难的事儿多了,还需要你来说。”但那天小龙虾做的样子“红红火火”,实在馋人,且我确实饿了,就敷衍道“你说吧,我洗耳恭听。”我于是边埋头苦吃,边心不在焉的听他说段子。 朋友说“第一件难事儿是把你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第二件难事儿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我抬头笑答曰“我早就知道了,别说了,赶紧吃吧。” 言归正传吧。 ================================================================ 多年来,地震学家们致力于寻找“确定性的地震前兆”,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在地震之前必定毫无例外地观测到,并且一旦出现必定毫无例外发生大地震的异常。但是这种期待中的前兆,始终是一个谜团。 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人们可以听到、感觉到的,如小震前震、气象异常、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等,称之为 宏观异常 。 通过仪器测定获得的异常,如地壳形变异常、地磁异常、地电异常、电磁波异常、水化学异常等,称之为 微观异常 。 根据已有的记载或传说,貌似这些异常通常发生在大震前数小时或数天,可视为临震异常。本系列剧的第一集先谈谈 微观异常 ,这些异常与大地震有无确定性的关联呢?临震前这些异常是否必然出现呢?别急,搞明白这些事儿,咱不能拍脑袋,得摆事实、讲道理。 断层运动导致岩石破裂发生地震,标志性地震事件是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或峰值强度点发生的地震(如 2008 年汶川地震与 1976 年唐山地震 等)。以地电监测(电阻率,图 1 )为例,从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电阻率长期持续显著降低,这可视为异常,但遗憾的是, 我们事先并不知道降低到何种程度能发生大震 。 图 1 岩样加载过程中物理量变化规律(据陈颙和黄庭芳( 2001 )修改) 以唐山地震区【 1 】为例,看看 1976 年唐山大震的孕育过程。由图 2 知, 1969 年 7 月 18 日渤海 M S 7.4 级地震是 1 次显著前震事件,该震发生后直至 1976 年唐山大震前,该区未发生 M S 5.0 级地震,即 CBS 监测值没有变化。换句话说,唐山地震区自 1969 年 7 月 18 日渤海大震后,处于临界状态, 1976 年唐山大震前该区的物理状态与 1969 年 7 月 18 日渤海大震后的物理状态一致。 图 2 唐山地震区公元前 1767-2015.11.21 之间 CBS 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 M S ≥5.0 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 4000 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若在震源体附近测电阻率,则会出现如图 3 所示的变化,即在 1969 年 7 月 18 日渤海大震后至 1976 年唐山大震前, 电阻率变化会呈现稳态特征 。 图 3 电阻率变化示意图 若有人把 1969 年 7 月 18 日前后的电阻率由持续降低变成平稳,看成平安无事的话,就毁了;若有人把 1969 年 7 月 18 日前后的电阻率变化的拐点视为异常,做短临预报的话,也不会成功。 若把电阻率换成波速,情况也一样。若选取 1969/7/18-1976/7/27 之 间的的监测数据,单独成图的话,相当于把局部的涨落放大了,则会出现如图 4 所示的情况。这样,事后根据某些突变点貌似也能找到异常,但若用于事前是不行的, 因为这样的局部涨落反映的是随机(受各种干扰)变化 。 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大震的孕育时间长(唐山地震区标志性事件 1888 年 M S 7.8-1976 年 M S 7.8 ),若根据波速变化预测大震,监测时间 得从 1888 年渤海大震后开始吧 ,如此,则会出现 图 3 所示的情况; 若从 1971 年后开始监测,则会出现图 4 的情况。这就是每次大震后总能找到异常,而事前不能当诸葛亮的根本原因所在。 图 4 唐山地区及其外围地区波速比的平面分布( 冯德益等, 1981 ) 再者,监测点位于地表或近地表,不但受各种干扰的影响,而且深部物理量的微小变化难以反映到地表。 根据电阻、电磁、热红外、温度、电离层、钻孔应变监测等得到的物理量变化,想事先短临预测大地震,至今未有成功的先例,根本问题就在于上述原因。 记得有大牛说过“这么大的地震,不可能没有前兆?”我们对诸多震例的分析表明,每个地震区通常会发生显著性前震,处于临界状态后的情况与唐山地震区类似。处于临界状态后的地震区,显著性地震活动不是处于“忙碌”状态,反而处于“睡眠”状态,在睡几年或数十年后,于无声处听惊雷——大震发生。 系列剧第二集将写: 究竟有没有临震前兆? 【2】事与愿违 ,着重谈宏观异常。 参考 【 1 】扒扒唐山大地震的 “ 内幕”( 2016-2-14 日更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54960.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3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光在某种程度上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一种标志
热度 2 杨学祥 2016-6-2 13:25
地震光在某种程度上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一种标志 杨学祥,杨冬红   最近,一组科学家有了新的成果,他们另辟蹊径找出了答案:地震光(即地光)并不是个超自然的现象,地震光在某种程度上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一种标志。 地震光其实很少在地震后出现,更多是在地震前或者地震时出现。这些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在地震爆发前,地底积聚着巨大的能量,岩石承受着很高的压力。在某些类型的岩石里,深层岩石所承受的压力可以电离氧分子,然后,氧离子会通过岩石夹缝溜出地面。 地震光和氧离子的检测有可能得到地震的可靠前兆。 我们在2016年1月6日指出,尽管近年来已出现一些有希望的线索,但地震预报的历史散落着各种错误的开始和伪科学。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地壳可能在破裂前以地下和大气中电磁辐射异常的形式给出线索,而这些异常会在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到几天内出现。近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秋季会议上,研究人员分享了对这些现象不断增加的了解,以及它们可能被用于预测致命性地震的方式。 当日本北海道大学地球物理学家 Kosuke Heki 在 2011 年 9 级地震发生前的约 40 分钟发现该国东北地区上空中带有电荷的大气最外层——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增加时,开始对地震预报产生兴趣。他一直利用 GPS 数据研究电离层对地震作出的响应。当地球地壳的突然移动反射到大气中时,这一现象便会发生。电离层的扰动则会妨碍 GPS 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通讯,从而在研究人员能分辨出的特定无线电频率上留下印记。 2011 年, Heki 还对电磁前兆持怀疑态度。但自此以后,他利用全球不断增加的 GPS 测量站阵列,确认了 9 场其他大地震发生前的类似信号。 不过,科学家尚未就地壳创造电磁信号的机制达成一致意见。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物理学兼职教授 Friedemann Freund 介绍说,一种观点是岩石在地震逐渐累积的过程中被加热或受到压力作用时会产生正电荷。“当你向一块岩石施加压力时,它会变成电池。” Freund 说,“当然,这并不是你在自家汽车里发现的那种化学蓄电池,而是一种产生电子和空穴的新型半导体电池。” 这些空穴是来自被称为过氧键的分子缺陷的正电荷。过氧键在大多数结晶岩中都会发生,是指两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同硅或其他元素相结合。在高温高压下,过氧键断裂,从临近原子中吸收一个电子,然后留下一个带正电荷的空穴。这产生了连锁效应:电子朝过氧缺陷处流动,然后大量正电荷流失到表面或更远处。 对于岩石而言, Freund 介绍说,“你向它们施加压力的速度越快,获得的电流便越多。”他认为,这种机制能解释地震前观测到的大量奇异事件,诸如神秘的光从地面射出以及所报道的罗盘针出现舞动迹象。此类正电荷还可能传播到大气中,引发 Heki 和其他人看到的电离层扰动,尽管这一现象发生的确切方式尚不明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948447.html 我们在 1995 年撰文指出,通过地表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对比,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一些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在整个地磁场与应力场的历史变化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这种因果关系是:地磁场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应力场的变化。这一研究对探求地应力与地磁场对应规律的物理原因和对地震的长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磁异常和重力异常的对应关系,以及由此导出的物理模型,可以使我们不仅能从重力异常变化中,而且能从地电、地磁异常的变化中发现地壳中的应力变化,为地震预报提供两个切实可行的检测手段。 事实上,地磁和地电的异常变化,已经作为地震的前兆,在地震预报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产生这些前兆的具体物理机制并不清楚。晶体压电磁场模型给出了这些前兆的一个可能的具体物理机制。 磁异常与重力异常的对应关系,地磁场与地应力的对应关系,是由电场来做中间媒介并使其中的规律性明朗化的,重力异常性质和电场极性的一致性,说明相同电场是由同种应力所产生。晶体压电磁场和带电离子的定向移动,可能给出了它们之间所发生的具体物理过程。这个物理过程不仅对物理学,而且对地质学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图 1 地应力、地磁场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杨学祥 等, 1995 ) 相关文献 杨学祥 , 陈殿友 , 寇艳春 . 地应力地磁场与地震 . 东北地震研究 . 1995, 11(2):23-30. 相关报道 地质灾害不可知?大气中电磁异常或可预测地质灾害 2016-1-6 10:57 | 系统分类 : 科研笔记 推荐到群组 科学家已在大地震发生前探测到电磁异常现象,比如这场在 2011 年袭击日本的 9 级地震。图片来源: U.S. Navy photo 当问地震学家何时能预测地震时,他们的回答通常是这样的:在遥远的未来和永远不可能之间的某个时间点。尽管近年来已出现一些有希望的线索,但地震预报的历史散落着各种错误的开始和伪科学。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地壳可能在破裂前以地下和大气中电磁辐射异常的形式给出线索,而这些异常会在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到几天内出现。近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秋季会议上,研究人员分享了对这些现象不断增加的了解,以及它们可能被用于预测致命性地震的方式。 当日本北海道大学地球物理学家 Kosuke Heki 在 2011 年 9 级地震发生前的约 40 分钟发现该国东北地区上空中带有电荷的大气最外层——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增加时,开始对地震预报产生兴趣。他一直利用 GPS 数据研究电离层对地震作出的响应。当地球地壳的突然移动反射到大气中时,这一现象便会发生。电离层的扰动则会妨碍 GPS 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通讯,从而在研究人员能分辨出的特定无线电频率上留下印记。 2011 年, Heki 还对电磁前兆持怀疑态度。但自此以后,他利用全球不断增加的 GPS 测量站阵列,确认了 9 场其他大地震发生前的类似信号。 Heki 说,现在他相信真的有一些事情在发生:“眼见为实。” 不过,科学家尚未就地壳创造电磁信号的机制达成一致意见。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物理学兼职教授 Friedemann Freund 介绍说,一种观点是岩石在地震逐渐累积的过程中被加热或受到压力作用时会产生正电荷。“当你向一块岩石施加压力时,它会变成电池。” Freund 说,“当然,这并不是你在自家汽车里发现的那种化学蓄电池,而是一种产生电子和空穴的新型半导体电池。” 这些空穴是来自被称为过氧键的分子缺陷的正电荷。过氧键在大多数结晶岩中都会发生,是指两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同硅或其他元素相结合。在高温高压下,过氧键断裂,从临近原子中吸收一个电子,然后留下一个带正电荷的空穴。这产生了连锁效应:电子朝过氧缺陷处流动,然后大量正电荷流失到表面或更远处。 对于岩石而言, Freund 介绍说,“你向它们施加压力的速度越快,获得的电流便越多。”他认为,这种机制能解释地震前观测到的大量奇异事件,诸如神秘的光从地面射出以及所报道的罗盘针出现舞动迹象。此类正电荷还可能传播到大气中,引发 Heki 和其他人看到的电离层扰动,尽管这一现象发生的确切方式尚不明确。 Freund 和包括圣何塞州立大学物理学家 JohnScoville 在内的合作者已经在实验室试验中展示了岩石的半导体行为。他们将一个 90 公斤重的物体扔到一大块火成岩上。虽然试验中创建的电磁脉冲要比地震前观察到的短一些且相对较弱,但 Scoville 将其归咎于规模上的巨大差异。“我们不可能重现地震期间活跃在地下的岩石量。” 不过,他们在实验室中看见的脉冲确实和实地观测到的拥有相同形状。在此次会议上,来自秘鲁罗马天主教大学的 Jorge Heraud 报告说,他的团队利用一对专门用于寻找地震前兆的地面磁力仪,在最近发生于利马附近的地震前两周便探测到磁脉冲。 尽管磁力仪可能在表面岩石中挑选出前兆信号,但它们有一个重大缺陷:必须位于震中约 100 公里 的范围内。这便是为何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研究主任 Angelode Santis 和其他人求助于卫星,以获得关于地震前大气中发生了什么的全局视野。通过一个名为“云集开展地震研究”的新项目, de Santi 和同事将把来自 2013 年发射的欧空局“蜂群”卫星的数据和来自诸如地震仪、 GPS 测量站等传统地震监控设备的数据进行匹配。 de Santis 介绍说,他们的目标是首先理解地球地壳和大气之间的联系。“如果你理解了这种物理现象,预测地震的几率便会加倍。”他们还将研究过去发生的地震,以确认已知断裂发生前的任何模式,然后研究这些相同的模式是否在未来地震发生前出现。此次会议上,他们已经报告说,在 2014 年智利伊基克地震和最近一次尼泊尔地震前发现了电离层异常现象。(宗华) 《中国科学报》 (2016-01-06 第 3 版 国际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948447.html 我们在 1995 年撰文指出,通过地表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对比,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一些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在整个地磁场与应力场的历史变化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这种因果关系是:地球的初始磁场可能是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的,地磁场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应力场的变化。这一研究对探求地应力与地磁场对应规律的物理原因和对地震的长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8480.html 相关报道 探索:地震光的出现是否属于超自然现象 2016-06-02 08:23   来源: UFO探索网   我有话说 2016-06-02 08:23:21 来源: UFO探索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杨帆 !--enpproperty 203800022016-06-02 08:23:21.0探索:地震光的出现是否属于超自然现象(1)_社会万象 _光明网地震光,超自然现象,地震活动,岩石,地震时211504社会万象/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最近,一组科学家有了新的成果,他们另辟蹊径找出了答案。他们收集了发生在过去1600年中65场的地震数据来寻找地震光的共同点,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他们发现,大约有95%的地震活动都发生在两个或者更多板块之间的边界上,还有5%发生在一个板块的裂谷地带上;而85%以上的地震光现象都出现在裂谷地带地震时,还有15%的地震光出现在大陆板块的潜没运动——一个板块冲到另一个板块的下面的俯冲运动——引发的地震中。 地震光现象都出现在裂谷地带地震时   地震光其实很少在地震后出现,更多是在地震前或者地震时出现。这些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在地震爆发前,地底积聚着巨大的能量,岩石承受着很高的压力。在某些类型的岩石里,深层岩石所承受的压力可以电离氧分子,然后,氧离子会通过岩石夹缝溜出地面。 导致形成带电的会发光的气体   这些漏出的高密度带电离子在上升过程中会使周围一些空气发生电离,导致形成带电的会发光的气体,即等离子体——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地震光了。因为在地震发生之前,构造力会不断积累一段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就会持续有光出现。 http://culture.gmw.cn/2016-06/02/content_20380002.htm 探索:地震光的出现是否属于超自然现象 2016-06-02 08:23   来源: UFO探索网   我有话说 2016-06-02 08:23:21 来源: UFO探索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杨帆 !--enpproperty 203800022016-06-02 08:23:21.0探索:地震光的出现是否属于超自然现象(2)_社会万象 _光明网地震光,超自然现象,地震活动,岩石,地震时211504社会万象/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这个模型成功地解释了为什么地震光会在地震前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出现。因此,地震光并不是个超自然的现象,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一种标志。   如果某一天你在天空中看到了这种光,而你住的地方又恰巧属于地震多发地段。那么,很可能不久之后这里马上会发生地震。因此,如果这个模型的解释是正确的话,地震光就是我们预测地震的工具。 地震光并不是个超自然的现象   地震光在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是十分神奇的,我们不知道是何种原因促使这种现象发生。但是这种现象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光来做好地震的预防措施。   地震光其实很少在地震后出现,更多是在地震前或者地震时出现。这些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在地震爆发前,地底积聚着巨大的能量,岩石承受着很高的压力。在某些类型的岩石里,深层岩石所承受的压力可以电离氧分子,然后,氧离子会通过岩石夹缝溜出地面。 在某种程度上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一种标志   这个模型成功地解释了为什么地震光会在地震前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出现。因此,地震光并不是个超自然的现象,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一种标志。   如果某一天你在天空中看到了这种光,而你住的地方又恰巧属于地震多发地段。那么,很可能不久之后这里马上会发生地震。因此,如果这个模型的解释是正确的话,地震光就是我们预测地震的工具。   地震光在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是十分神奇的,我们不知道是何种原因促使这种现象发生。但是这种现象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光来做好地震的预防措施。 http://culture.gmw.cn/2016-06/02/content_20380002_2.htm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20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揭秘1937年山东菏泽大地震震前灵异现象
热度 2 杨学祥 2016-5-28 13:42
揭秘1937年山东菏泽大地震震前灵异现象 菏泽生活圈 2016-05-28 12:54:37   在79年前的今天,1937年8月1日 (农历六月廿五),山东菏泽大地震 。   1937年8月1日(距今79年),山东菏泽一日之内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日本军队大兵压境,北平、河北、山东一带人心惶惶,对于此时的菏泽百姓来说,这场从天而降的大灾难无疑是雪上加霜。   震前的预兆   据当地地方史料记载及老人回忆,这次地震的震前预兆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象异常。大风忽起忽止,空中伴有黑红色云雾,大雨倾盆如注,震前天气闷热,房屋四壁烫如炭火,据说震中区热伤7人,热死牲畜13头。二是地下水异常。震区大部分井水变浑、变色、起沫、冒泡,水位忽高忽低甚至外溢、自喷,正如当地民谚所云:“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可见地下水的异常变化极有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三是生物反应异常。震前两、三天,震中区成群家燕露宿,驱赶不散;蝉出土比往年早一个月,而且数量特别多,四处乱爬;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牛不吃草,马不进厩,成群的狗狂吠不已,成群的老鼠向背离震中的方向逃窜。四是震前地声、地光、地气明显。临震前地声沉闷如雷,菏泽县城有多人看到东城墙外有红色火球升起,大如磨盘,明亮耀眼,在空中停留大约2秒钟后消失。随即一道白光闪过,大震来临,而有红色火球升起的地方,震后有东北向大裂缝,最宽处数十厘米。   地震造成的灾害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凌晨4点35分48秒,震中在北纬35.4°,东经115.1°,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为9度。极震区位于菏泽县解元集一带,震区内房屋几乎全部倒毁,地裂普遍,宽处可达一米,人畜陷落无数,内涌黑水及流沙。   第二次地震发生在当晚6点41分5秒,震中在北纬35.3°,东经115.2°,震级为6.3级,极震区位于菏泽县北吴油房、朱楼、大马庄、王堂一带,震中烈度为8度。该区震时房屋倒塌、破坏在一半以上,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影响范围与第一次主震相混。据民国年间的《地质评论》杂志第5卷第5期《山东菏泽地震述要》一文记录:“菏泽大震之后,当时下午六时许又有一次剧烈地震,其烈度仅次于前次。此后较轻地震,甚为频繁,截至九月十日止,计有四十余次之多。被灾百姓皆露宿田野,织席为棚以避风雨。据菏泽县报告,震后阴雨连绵,平地水深数尺,淹没田禾,灾民鹄立水中,为状至惨。东明县境地面则到处缝裂,陷落无数井泉,中多冒出黑水。”   这次地震的震中菏泽县受灾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3252人,受伤12701人,牲畜死亡 2719头,房屋倒塌32万间。县城城墙间有倒塌,南北城垛震翻,城内观音堂震倒。当时的菏泽农村多住土坯房,大部分村庄房屋落顶倒塌,所剩无几。地裂严重,喷沙、冒水和塌陷现象较普遍,有人和牲畜陷落坑中,后又被水喷出。震后大雨倾盆,秋禾被淹,交通梗阻,整个震灾区均成泽国,灾民露宿街头,无衣无食。   波及的范围   菏泽大地震波及范围广阔,北到北京,南至镇江,西起洛阳,东至黄、渤海沿岸,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与菏泽相邻的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也遭到了地震破坏,据中科院中南大地构造室等单位的调查资料介绍,河南省滑县、内黄南部、中部及汤阴东部,房屋间有倒塌,有的楼房(砖木结构房)也有裂缝,有些地方还有人畜伤亡之事;汤阴县城大南门城楼倒塌,内黄县裴村塔尖震歪;林县、安阳全境房屋多有明显裂缝,屋脊、女墙等多有圮倒,震时挂物强烈摇摆。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林县吉珍庄的《重修三大士殿碑记》(民国三十一年)记载:“6月25日(即公历8月1日)黎明,地球大震,翌日暴雨翻盆,七日不绝。”   江苏省徐州旧房坍塌50余间,死伤20余人,丰县、沛县有少数房屋倒塌。河北省肥乡、大名县有少数房屋倒塌。安徽省砀山倒毁茅屋三五间,另有数县也有震感。   当时媒体的报道   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大媒体均对此作了详尽的报道,介绍了震区人员、财产的损失情况,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赈济灾民。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南京的《中央日报》,该报在8月5日就对这次地震作了及时报道:“本月一日山东各县地震,然大都报告简略,而震源何在,亦多不明了……直至二日始略知梗概。缘该县一日间,连震数次,房屋倒塌,午后尤为剧烈,颠簸晕眩,恍如大海扁舟,更兼风雨昼晦,排山倒海,于是全县房屋,倒塌殆尽,交通机关完全破坏,妇孺冒雨直立街头,哭声震天,秩序混乱,官民忙于救灾,消息反传递不出。”   随后,《济南日报》、《大公报》、《申报》等报都先后报道了此次地震,对于大震后的惨景,《大公报》形象地说:“未死者均露宿街院,有席棚者百分得一,无衣无食,皆呆若木鸡,继夏大风雨经旬,平地水深数尺,田禾浸没水中,臭气冲天,瘟疫盛行,城内满街皆人,情形之惨,空前未有。”   微信公众号:菏泽生活圈 (cnheze) http://mt.sohu.com/20160528/n451866521.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386 次阅读|4 个评论
加州脱离干旱进程已达10%剩余的90%仍处于中等至严重的旱情当中
杨学祥 2016-5-25 15:10
加州脱离干旱进程已达10%剩余的90%仍处于中等至严重的旱情当中 杨学祥,杨冬红 【侨报讯】5月19日,美国旱情观察局公布数据表示,加州有10%的地方已经脱离干旱。虽然剩余的90%仍处于中等至严重的旱情当中,但是这毕竟是2013年初以来首次出现脱旱的情况。过去连续4年的大旱使得加州各地如临大敌,一直想法设法地考虑如何节水。这次的部分脱离干旱,上年冬季的强厄尔尼诺居功不少。厄尔尼诺在上年冬季降下了久旱甘露,润泽了加州大地。 美国旱情观察局表示北加州正在缓慢地脱离干旱。然而南加州旱情依旧,观察局确信当地将会迈入干旱的第五年。 http://sf.uschinapress.com/2016/0524/1065328.shtml 早在2012年2月20日我就给美国同行发出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美国专家表示,加州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对抗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将更将恶化的干旱。而且负面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科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加州将面临超级干旱。 如此看来,美国干旱不仅与大震有关,而且与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有关。地下的巨大能量蠢蠢欲动,是干旱、大震和超级火山喷发的动力。 我在2012年7月29日指出,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截至到2012年为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8972 2009年7月,美国黄石公园火山活动加剧,与黄石火山遥相呼应,进入2011年之后,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乌图伦古超级火山也有了“不安分”的迹象。据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乌图伦古火山近些年已进入活跃期,地下岩浆池正在急速膨胀,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当地的地貌。 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超级火山活动加剧值得关注。美国干旱并非只是气象灾害,构造干旱也在其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940.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加州脱离干旱进程已达10% 北加州正在缓慢恢复 2016-05-24 22:30 来源: 金山在线 作者:任子晟 加州在度过连续四年的大干旱后,似乎有了恢复的迹象。(资料图片) 【侨报讯】5月19日,美国旱情观察局公布数据表示,加州有10%的地方已经脱离干旱。虽然剩余的90%仍处于中等至严重的旱情当中,但是这毕竟是2013年初以来首次出现脱旱的情况。过去连续4年的大旱使得加州各地如临大敌,一直想法设法地考虑如何节水。这次的部分脱离干旱,上年冬季的强厄尔尼诺居功不少。厄尔尼诺在上年冬季降下了久旱甘露,润泽了加州大地。 美国旱情观察局表示北加州正在缓慢地脱离干旱。然而南加州旱情依旧,观察局确信当地将会迈入干旱的第五年。 http://sf.uschinapress.com/2016/0524/1065328.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州大量小红蟹布满海滩 南美动物死满海滩:地震前兆?
热度 1 杨学祥 2016-5-17 12:35
加州大量小红蟹布满海滩 南美动物死满海滩:地震前兆? 杨学祥 据中新网报道,当地时间 5 月 9 日 ,智利南部库考海滩爆发赤潮,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死亡的贝类遍布海滩,一片狼藉。 据有关专家说,此次赤潮的爆发与厄尔尼诺气候所引发的高温有关 。 美国中文网综合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橘郡( Orange County )的海滩,上周出现惊人场景!当地救生员发现海滩上竟然出现有数以万计的小红蟹尸体被冲上岸,就像在海滩上铺上红色地毯,蔚为壮观。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东太平洋海隆有加拉帕戈斯三合点,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有活火山分布。太平洋暖池与地幔热气排放相关,海底火山在秘鲁和厄瓜多尔西边海域的加拉帕戈斯三合点和热点喷出会加速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海底火山比大陆火山要强烈得多,平均每年至少有 100km 3 的岩浆溢出海底,释放的热能为 4.5 × 10 21 J 。模拟试验表明,冷水下沉和热水上升,都是沿类似热幔柱状的连续通道上下运动,与周围热交换极少,符合刘厚赞等模拟计算结果,即地幔排出的热液会很快覆盖海洋表面。海底探测资料表明,东北太平洋洋脊有两个地热排泄区,位于 12~24 o N , 110 o W 和 40~50 o N , 135 o W 。大量岩浆由洋脊轴部溢出形成海底火山活动带。 1982-1983 , 1986-1987 , 1991-1992 年 3 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前这两个地热排泄区( 1982-1983 年只有其中一个)表层海水均有持续发展的海面水温( SST )正距平区。 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 o S 到 40 o 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之间相关 . 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 , 巨大的能源在那里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 . 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地震群——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 , 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 同样 , Daniel A. Walker (1995) 发现 , 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 , 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同时发生 . 根据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 , 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地区是地球上有据可查的最活跃地区 , 在这个地区微小相同的变化或大气压力范围的转移对引发厄尔尼诺的作用是公认的 . 如果这个地区的热活动没有被海洋覆盖 , 这些活动将被认为是引起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加州大量小红蟹布满海滩,南美动物死满海滩。这些现象与厄尔尼诺气候所引发的高温有关,也是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异常活动的前兆。 相关报道 加州惊现怪象!大量小红蟹布满海滩 疑厄尔尼诺改变海流 中国气象局 2016-05-17 10:56:19 海滩 美国 救生员 阅读( 1222 ) 评论( 0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美国中文网综合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橘郡(Orange County)的海滩,上周出现惊人场景!当地救生员发现海滩上竟然出现有数以万计的小红蟹尸体被冲上岸,就像在海滩上铺上红色地毯,蔚为壮观。   纽波特海滩(Newport Beach)的救生员上周五发现沙滩上铺满小红蟹,拉古纳海滩(Laguna Beach)的情况也一样。 专家解释,这些小红蟹其实不时会被冲上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Baja California),但近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导致洋流改变,才让小红蟹被冲上较北的橙郡海岸线。   这种小红蟹又称为“远洋红蟹”(pelagic red crabs),或鲔鱼蟹(tuna crabs),乍看就像小龙虾,身长约3到8公分,近来因气候暖化,产生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水变暖,前年起牠们开始往北移动,近日大批被海浪冲上海岸后因无力游回大海,大多死在海滩。(来源:美国中文网)   责任编辑:春梅 http://mt.sohu.com/20160517/n449872351.shtml 厄尔尼诺爆发 南美动物死满海滩:狼藉 环球网 2016-05-1115:22 我要分享 1 据中新网报道,当地时间 5 月 9 日 ,智利南部库考海滩爆发赤潮,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死亡的贝类遍布海滩,一片狼藉。 据有关专家说,此次赤潮的爆发与厄尔尼诺气候所引发的高温有关 。 资料显示,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厄尔尼诺则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 。 3 月份,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赤道中东太平洋 2014 年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事件,是 20 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在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我国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非常严峻。 http://kid.qq.com/a/20160511/05071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汶川地震八周年祭-为了不让生命再被地震夺走
热度 2 池顺良 2016-5-10 12:01
汶川地震八周年祭- 为了不让生命再被地震夺走 2008 年 5 月 12 日 ,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瞬间就夺走了八万人生命。地震能不能科学预报,再次成为地震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50 年前邢台地震,周总理要求科技工作者:“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地震工作者努力攻关,工作中有成绩、更多的是失败和挫折。 在不能准确预报的情况下,漏报和虚报都会造成损失,而虚报往往多于漏报。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当前的地震预报,一旦预报不准,每一次都会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而政府则为每一次虚报造成的社会影响头痛。” 美国 Science 杂志在创刊 125 周年之际把“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列为 125 个最具挑战性科学问题之一。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应该与地震发生有确定的关系。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指出:“地震学家渴望探索、寻找到一种确定性的地震前兆-可以在所有大地震前必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并且一旦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必无一例外地发生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瑾院士指出:“地震是突发形式表现的构造变形,有一个由慢变快的物理过程,怎么能没有先兆呢? … 岩样压裂实验变形过程存在稳态、亚稳态、亚失稳态、失稳态 4 种状态 ( 见图 1(a) 和 (b) ) 。它们分别以应力 - 时间曲线上的偏离线性点 ( 屈服点 M ) 、峰值应力点 ( 强度极限点 O ) 和( 失稳点 B ) 分割。众所周知,在稳态阶段,断层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只要外力撤除,变形立即恢复。在亚稳态阶段断层处于偏离线性阶段,外力撤除,一部分应变立即恢复,另一部分以缓慢方式逐步恢复,而局部损伤区无法恢复,进入亚失稳阶段 , 即使外载不再增加,断层亦可进入自失稳演化阶段。随着变形程度增加,断层由准静态释放转变为不可逆转的准动态释放,最终失稳。 从亚稳态转变为亚失稳态的核心是发震断层进入了不可逆变形过程,它标志着地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可逆过程的存在是地震可预报性的基本逻辑基石。抓住亚失稳阶段的特点也就是找到了与地震发生有唯一关系的过程。 以往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角度的观测只是力学过程引起的结果,它们与力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唯一的,而断层所处的应力状态才是本质。” 图 1 一次黏滑事件中差应力 - 时间过程 (a) 及变形阶段的划分 . (b) 为 (a) 中红框所示时段的放大 ; (c) 断层结构、加载方式 ; (d) 沿断层不同测点应变随时间的变化 . 字母表示关键变形时刻 , L, 起始点 ; M, 屈服开始点 ; N, 强屈服点 ; O, 强度极限点 ; A, 准静态向准动态释放转换点 ; B, 失稳点(引自文献 ) 马瑾强调,识别地震前断层所处的应力状态是关键,观测地层应力、应变变化,识别 亚失稳阶段 极为重要。 马院士接着指出:“亚失稳态 (OB) 是断层发震前的最后阶段,亦是地震前各物理量变化最突出的阶段。因此,亚失稳阶段应是震兆最丰富,变化最激烈的阶段。”能够接收到这个变形阶段发出的应变(或其它)信号,就有可能寻找到“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问题是我们能否观测到断层进入自失稳演化阶段发出的信号,即使观测到了,又是否能识别。识别出已进入亚失稳阶段,距离破裂的时间究竟还有多长,是几分钟还是几个月都影响这种地震先兆“是否有助于预报”。 这些问题的解答只能在强震现场地震发生前后,连续应变观测获得的大量应变数据分析中获得。汶川地震前后,离震中 150 千米的姑咱台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了九年连续应变数据,从数据分析中认识到: 大自然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确实向人类发出了“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对此,我们经历了如下四个认识阶段: 1 )发现应变记录异常 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地震网络工程”在全国布设 38 个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台。离汶川震中最近的姑咱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仪于 2006 年 10 月 28 日安装,当年 11 月 1 日产出数据。图 2 是距汶川地震还有 15 个月时, 2007 年 2 月 1 日至 3 日的应变记录,固体潮记录十分清晰,只在 3 日的数据上有一个很小的不易发现的压性小台阶。 2. 姑咱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仪 2007 年 2 月 1 日 至 3 日的应变固体潮记录,曲线清晰而光滑。 离地震发生时间靠近,原先清晰光滑的固体潮记录变得不规则,固体潮上叠加了越来越多、幅度越来越大的脉冲和阶跃。图 3 是距汶川地震还有 11 个月时, 2007 年 6 月 24 日的应变记录。图 3 是将 4 路应变分量分离为球量(应变 1 +应变 3 )、(应变 2 +应变 4 )和偏量(应变 1 -应变 3 )、(应变 2 -应变 4 )绘制的。球量(应变 1 +应变 3 )、(应变 2 +应变 4 )都等于平行于地面的面积应变。(应变 1 +应变 3 )=(应变 2 +应变 4 )就成为检验四路应变数据是否自洽的条件方程。―只要观测数据满足自洽方程,记录到的应变就是地层中真实出现的应变变化。 图 3.2007 年 6 月 24 日的应变记录,阶跃数量增多、幅度更大。 1+3 面应变与 2+4 面应变高度相关,说明记录到的是地层真实的应变变化。 图 3 中 474 分钟出现的压性阶跃到 481 分钟完成,耗时 7 分钟,阶跃幅度 6.4 × 10 -9 应变。这类时间常数达数百秒的应变变化通常由经典地震仪监测不到的“慢地震”产生 。姑咱台应变探头安装在坚硬的花岗岩地层 40 米深处。在地面临近钻孔处施加载荷,让探头产生 6.4 × 10 -9 应变,需要施加上千吨载荷。如果当时认识到这种应变阶跃是地质、地震活动的反映,就会在附近地区增设分量应变观测点,加密观测,进一步对比确认是否异常,并获取更多信息。可惜,有关的分析报告将此异常归为水位干扰,未作进一步部署。但此后的发展表明,情况越来越严重。图 4 是 2008 年 2 月 14-18 日的应变记录。记录的固体潮曲线上叠加了大量脉冲和阶跃,就像患严重心脏病人的心电图,正常的固体潮记录已完全变形。 图 4. 距汶川地震不到 3 个月时, 2008 年 2 月 14-18 日的应变记录,正常的固体潮记录已完全变形。 姑咱台分量钻孔应变仪是博主设计、制作、安装的,仪器有没有问题?必须稿清楚。博主于 08 年 3 月 16 日携带外接数采设备到四川姑咱台检查,发现仪器无故障,工作正常。与有关方面联系,建议尽快增设比对观测,确认或排除异常。但不久,汶川大地震就发生了。 造成巨大灾害的汶川大地震没有成功预报,再一次引发社会和地震界内部对大地震能不能成功预报的争论,焦点之一是汶川地震之前到底有没有异常信号?有没有地震前兆? 2 )认识到姑咱台分量钻孔应变异常是汶川地震前兆 中国地震局反思、总结,局内科技人员根据汶川临近台站应变观测数据的科学分析、震后第一批关于姑咱台分量应变异常是汶川地震前兆的文章发表。 2009 年 8 月(收稿日期 2009 年 3 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上发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邱泽华、周龙寿的文章“用超限率分析法研究汶川地震的前兆应变变化”。文章指出:“汶川地震前,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频繁的周期从数分钟到数小时的脉冲变化,经过高通滤波,可看出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的脉冲异常变化与汶川地震有明显的相关性。 … 用超限率分析法,对这种前兆异常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的分析。这种前兆现象其统计特征与岩石破裂前的声发射现象类同。可能反映了地震前小尺度的岩层破裂。对姑咱台观测到的地震前兆信号的确认,可为地震预报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有特别实际意义的是:这种对短周期信号的超限率分析,避开了在长趋势变化分析中难以识别零漂的困难,并且容易与各种常见的干扰影响区分开,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分析方法。” 2010 年 5 月( 收稿日期 2009 年 9 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发表 邱泽华、张宝红、唐磊的文章“汶川地震前姑咱台观测的异常应变变化”。文章指出:“在全国 100 多个钻孔应变台中,姑咱台距震中最近,也只有该台记录到这种异常变化。该台钻孔应变观测的良好的自检结果,说明了观测应变变化的可靠性。这种持续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步,不是环境干扰因素造成的。异常变化与长期趋势变化以及同震阶跃变化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这种异常应该是构造运动的表现。这种异常变化在汶川地震主震前逐渐增大,震时特别剧烈,震后逐渐衰减,显示了与该地震相当密切的相关性。姑咱台的观测应变变化与唐山地震前观测到的应力变化有相似之处,说明这种异常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姑咱台观测到的异常应变变化可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应变地震前兆是这种形态的,那么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就有希望迈出关键的一步。这不仅因为这种应变变化包含丰富的信息,还因为它与正常变化以及众多干扰影响都不同,容易识别,并且是持续发展的,使我们有可能把握其进程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 2011 年 8 月( 收稿日期 2010 年 12 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上发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刘琦、张晶的文章“ S变换在汶川地震前后应变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文章引入时频分析中的S变换方法,“对距离汶川震中 1500km 范围内的 20 余个台站的四分量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姑咱台的观测记录在汶川地震前显示比较明显的异常,其特点为:在周期为 2 ~ 4 小时的背景信号的基础上,周期约 10 ~ 60 分钟的信号在汶川地震前开始大量出现,震后逐渐衰减;且频率越高的信号震前出现越晚,震后衰减越快;背景信号的能量最大,其能量值整体随着接近地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主震之后由于受余震的影响,使得部分时间点的震后能量大于震前能量,但能量值整体呈现逐渐衰减的趋势,与汶川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 … 通过仪器的自检关系,基本排除了姑咱台仪器故障的可能性; … 这类畸变信号应该是与地震密切相关的。这种异常变化可能与地震前区域应力调整,不同尺度的岩层破裂以及岩层中不断发生的次生裂隙有关。” 以上科技文献均认为姑咱台钻孔应变异常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确认汶川地震前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的频繁的脉冲变化,是地震前兆信号。” 距离汶川震中 1500km 范围内的 20 余个四分量钻孔应变台站,只有距震中 150 千米的姑咱台观测记录在汶川地震前有明显前兆显示,为之后地震前兆监测网建设台钻间距的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也有认为姑咱台分量钻孔应变数据不存在异常情况的文章。 2011 年 5 月 ( 收稿日期 2010 年 3 月),《地震学报》上发表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所长程万正等的署名文章“汶川 Ms8.0 地震前四川地区前兆异常及其统计分析”。文章的主要结论是:“震前仪器微观监测台或测项多数没有观测到突出异常现象。本文中其它没有提及的观测手段或观测项的资料,经过研究也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 … 震前仪器微观监测台或测项大多数没有监测到短临异常, … 与龙门山断裂带观测手段或测项少有关。” 但文章对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姑咱台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数据却没有作具体分析,归于“没有提及的观测手段或观测项”,与四川地区 21 个钻孔应变台一起,在文章表 1 中列为没有异常的测项。 文章对形变类仪器均采用日均值数据作异常分析,而姑咱分量应变异常主要是延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脉冲或阶跃信号,在日均值中这些信号均被抹去,这种不科学的分析只会得出错误结论,遗害无穷。 3 )姑咱台钻孔应变异常是汶川地震成核过程中发出的确定性地震前兆 历史地震记载及半个多世纪地震预报实践已经证明强震是有前兆的。但地震前兆种类繁多且常因地而异。既存在有前兆有地震、无前兆无地震;也存在有前兆无地震、无前兆有地震的情况。实现地震预报需要找到与强震孕育有直接关系的确定性地震前兆。 地震学研究指出,要发生大地震,必须存在成为地震“种子”的破裂过程。破裂首先在断层面的“脆弱区域”发生,随着区域构造应力增大,通过震前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活动等方式,脆弱区范围逐步扩大直到边界应力集中,微裂隙区域不断扩展,达到岩石强度时,地震发生。 地震发生前的这一过程称为“地震成核”。地震成核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地震失稳破裂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些作者认为,“脆弱区域”的发生和扩大的尺度可以达到强震破裂带长度的十分之一。按此估算,汶川大地震前,破裂脆弱区域的尺度可以达到 30 千米。 汶川地震的成核过程中伴随大量断层蠕动、静地震与慢地震活动的应变扰动要传递到姑咱台,就要通过微裂隙不断扩展的介质连续性遭到破坏的区域。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满足自洽方程: S1 + S3 = S2 + S4 ( 1 ) 钻孔应变观测的计算公式是在李四光力推钻孔应力应变观测年代,由力学家潘立宙根据弹性力学中无穷大弹性薄板中圆孔变形的模型导出。可由 3 个以上不同方向孔径变化计算地块应变变化,奠定了我国地应力地应变观测的理论基础。(潘曾任上海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是钱伟长) 半个多世纪来,无论是初期的压磁应力仪还是新型的电容式应变仪,都要依靠潘氏公式处理观测数据。 在潘立宙的理论推导中隐含了一个前提:无穷大弹性薄板是均匀、连续的。均匀、连续假定是实际地层状况的一种近似。 我国分量钻孔应变前兆台网建成后,一批在地震活动平静期多年观测的台站数据表明,无论是几天的短期数据还是多年的长期数据, k 值都能超过 0.99 ,说明均匀、连续性假定是足够精确的。 但强震孕育地区却不会始终满足“均匀、连续”假定。强震孕育必定在“存在裂隙,裂隙系统甚至在不断扩展”的区域中发生。那么,在强震孕育或邻近地区的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是否会出现 S1 + S3 ≠ S2 + S4 ,即自洽方程( 1 )遭到破坏的情况呢? 如果发现自洽方程随时间发展破坏程度越来越大,就能知道台站所在区域地层出现 “裂隙系统在不断扩展”的情况而引起高度注意。 2014 年 9 月,博主重新检查姑咱台原始观测数据,发现自洽方程( 1 )的确随着强震临近,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图 3 、图 5 、图 6 是 S1 + S3 与 S2 + S4 相关系数 k 值随强震临近逐步降低的情况。 图 5. 2008 年 2 月 18 日的应变记录, 1+3 面应变与 2+4 面应变的相关系数 k 已降低至 0.9745 。 图 6. 2008 年 4 月 24 日的应变记录, 1+3 面应变与 2+4 面应变的相关系数 k 已降低至 0.8824 。 到 2008 年 4 月 24 日,( 1+3) 和( 2+4) 两路面应变曲线差别更为明显, k 值已降到 0.88 。(图 6 )18天后,汶川大地震爆发。 姑咱台接收到的应变信号中包含了来自不同应变源的成分,强震到来前自洽性下降的是那些“脉冲和阶跃”异常应变部分,当观测数据中不含有这些成分时,自洽性并不下降。 图 7 是 2008 年 5 月 4 日的应变数据。 5 月 4 日,离强震发生还有 8 天,是临震前没有出现脉冲、阶跃等异常应变罕见的一天。两路面应变的相关系数 k = 0.99978 。说明造成应变数据失洽的是脉冲、阶跃等异常应变部分。 图7.姑咱台2008年5月4日应变数据,强震发生前夕固体潮上没有出现阶跃、脉冲罕见的一天。 两路面应变相关系数高达0.9998。 正是汶川地震成核区不断生长扩大,破坏了介于震源和姑咱台之间介质的连续性条件,导致了姑咱台观测到的应变脉冲和阶跃数据从自洽向失洽转变。 姑咱台应变数据中脉冲和阶跃成分从自洽向失洽的转变,说明附近地区地震成核过程正在进行中,失洽度快速增大说明成核过程即将完成,强震即将爆发。 如果我们在汶川周围有多个钻孔应变观测台(或及时增设观测台),同步记录到这些应变扰动,就有可能定出这些慢地震的位置,圈出孕震成核区的范围,把握成核区的扩张情况,对于确定未来的震中位置及震级大小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该地区仍只有姑咱一个钻孔分量应变观测台。根据陈运泰院士分析,汶川、芦山以南,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宝兴 - 小金一带存在发生 M W 6.7~7.3 地震的潜在危险性 。加强该地区的应变前兆观测迫不及待。 4 )姑咱台应变前兆正是地震界努力寻找的“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2016 年初,马瑾院士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从‘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说起”。岩样压裂实验变形过程存在稳态、亚稳态、亚失稳态、失稳态 4 种状态,进入亚失稳阶段 , 即使外载不再增加,断层亦可进入自失稳演化阶段。只要找到地层应力值达到强度极限点 O 的特征信号,就能确定强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捕捉到的地震前兆就是“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受马院士文章启发,博主重新检查姑咱台 7 年原始观测数据,果然找到了地层应力值达到强度极限点 O 的特征信号。 文献 指出, “ 这种前兆现象其统计特征与岩石破裂前的声发射现象类同。” 对岩石加载破裂全过程声发射现象的研究指出,在加载接近峰值强度时监测到的声发射事件率明显下降,出现声发射相对平静期,岩土工程据此预测工程灾害事件。 将汶川地震孕震过程与岩石破裂实验类比,应变脉冲异常事件看成岩石破裂实验中的声发射现象,出现脉冲异常事件平静阶段,表明加载已达峰值强度。此时段与马瑾先生岩石破裂实验中的“强度极限点 O ”对应。 平静期后事件计数恢复上升表明加载已越过峰值强度,进入“准静态向准动态释放转换点 A ”,最后不可避免进入失稳点 B ,岩石破裂。 在 2007 - 2013 年 7 年中,姑咱台附近发生了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 8.0 、 2013 年 4 月 20 日芦山 7.0 两次强震。在这两次强震前后,姑咱台每天应变固体潮上脉冲和阶跃都不少。汶川地震前 18 个月中,共出现阶跃、脉冲 3766 个。平均每天 6.9 个。但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的 2007 年 11 月,却出现连续五天固体潮记录曲线上没有一个脉冲和阶跃的“事件平静期”。在芦山 7.0 强震发生前的 2013 年 2 月,也出现了连续多天固体潮记录曲线上没有一个脉冲和阶跃的“事件平静期”。图 8 是芦山地震发生前 2013 年 2 月 10-14 日的连续记录数据,固体潮曲线十分光滑和规则,上面没有一个阶跃或脉冲。汶川地震发生前“事件平静期”期间的固体潮记录也是如此规则与光滑。 图8.姑咱台2013年2月10-14日芦山地震前事件平静期的应变数据,连续五天 固体潮上没有出现阶跃或脉冲。14日21:13记录到俄罗斯东北部7.3级地震。 就像大战前战场死寂般平静预示大战即将爆发,“事件平静期”出现,则告知我们地层承受应力的能力已达极限。平静期后,事件计数恢复上升表明地层加载已越过峰值强度,失稳已不可避免。 马瑾先生岩石破裂实验中从地层应力值达到“强度极限点 O ”到破裂发生的“失稳点 B ”,只有 6.4 秒钟时间(见图 1 )。汶川地震事件计数出现平静期到强震发生还有五个月,两者时间相差二百万倍。 岩石破裂实验应变加载速率为 10 -7 ╱ s ,大地构造运动的应变速率通常在 10 -13 ~ 10 -15 ╱ s ,两者加载速率相差也达百万倍。大自然和人类活动不同的时间标度,给了我们防备强震袭击的时间。 震前异常事件计数出现平静期,之后事件计数又恢复上升直至地震这一现象,是汶川、芦山地震发出的“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的又一标志。 汶川地震前后附近只有姑咱一个分量应变观测站,如果有多个观测站,记录数据就能互相比对,立即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而进入加强监测状态。多台仪器同步记录将能确定应变源位置及成核过程的动态发展,更准确地确定震源位置等重要参数。 我国是地震灾害很严重的国家,防震减灾工作时刻不能忽视。在掌握了地震孕育与发生的规律后,只要在地震危险区适当位置布设精密观测仪器,我们就能观测到,并能识别出“有助预报的地震先兆”,从而挽救人的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实验室岩石加载实验与强震发生现场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孕育地震的地质构造类型众多,从汶川、芦山地震观测实践中得到的认识,具有普遍性还是特例,还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充实完善。 地震科学是观测科学。在观测仪器性能达到科学性要求后,加速观测台网建设,布下“天罗地网”,不放过每一个强震震例并仔细解剖,总结出强震孕育的可相互验证、更为全面的认识和规律。世人关切的地震预报难题就能尽早破解。 参考文献 陈运泰、吴忠良、吕苑苑,地震学今昔谈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56~63. 马瑾,从“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说起 ,科学通报, 2016 , 61 : 409~414 川崎一郎,陈会忠等译,何谓慢地震-探索巨大地震预报的可能性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3 年, 25~38. 王迪晋、李正媛、吕品姬,慢地震研究综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 27(Spec.):21~28. 吴忠良.地震学中的“暗物质”—静地震与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 . 国际地震动态, 2001,(9):1~5. 邱泽华、周龙寿,用超限率分析法研究汶川地震的前兆应变变化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29(4),1~4 邱泽华、张宝红、唐磊,汶川地震前姑咱台观测的异常应变变化 ,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 2010,40(8): 1031~1039 刘琦、张晶,S变换在汶川地震前后应变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 , 31(4),6~9 程万正、官致君、苏琴、阮祥、张致伟,汶川 Ms8.0 地震前四川地区前兆异常及其统计分析,地震学报, 2011,33(3) , 304 ~ 318 宋治平、王裕昌,地震成核模型研究的由来、方法与进展 ,地震科技情报, 1996 年 12 期: 28-32 马胜利、刘力强、马瑾等,均匀和非均匀断层滑动失稳成核过程的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 D 辑), 2003 年, 33 (增刊): 45 ~ 52. 潘立宙,测量地应力的钻孔变形法,地应力测量的原理和应用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1 年, 1~47. 池顺良、张晶、池毅,汶川、鲁甸、康定地震前应变数据由自洽到失洽的转变与地震成核 , 国际地震动态,2014,(12):3 ~ 13 .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2013(6):1064-1072 李庶林,唐海燕 . 不同加载条件下岩石材料破裂过程的声发射特性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32(1):147~152. 尹贤刚、李庶林、唐海燕、裴建良 , 岩石破坏声发射平静期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第 28 卷(增 2 ) , 2009 : 3383~3390. 尹贤刚 、 李庶林 , 岩石受载破坏前兆特征—声发射平静研究 , 金属矿山 , 总第 385 期 ,2008 年第 7 期 ,124~128.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766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2004年开始地球已经连续发生了6次8.5级以上地震
杨学祥 2016-4-23 18:48
从 2004 年开始地球已经连续发生了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从 4 月 14 日前 后起,日本九州、熊本、柳川,甚至远在美洲的厄瓜多尔等地发生 7 级以上的连环地震,震级之强、发生之频繁引来全球目光,甚至有专家预言,这次熊本地震很有可能是下一次大地震的前兆。为此,网易新闻连线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为我们解读这次地震的成因,以及对未来短期的地震是否频发等焦点问题作出解答。 孙士鋐: 实全球从 2004 年的印尼 9.1 级大地震开始,地球地震的活动已经有明显增强的态势。从上世纪 1964 年阿拉斯加大地震后,地球已经整整 40 多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的地震。但是从 2004 年印尼地震以候,短短的 8 年时间里,地球已经连续发生了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地震能量的释放是有起伏的,从时间轴上来说不是随机的,可能在某个时间地震水平会高一点,某个时段地震水平相对第一点(注:地震水平呈波浪式发展)这个跟地球能量积累的过程有关。它的释放还受到天气、环境等因素所影响。从专业上,这叫地震的层重性。这是地震活动水平的基本特征。 http://help.3g.163.com/16/0417/16/BKSAIUJI00963VRO.html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 表 1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杨冬红等, 2006 )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06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 ( 3 ) 1 ( 1 ) 11 ( 7 ) 0 ( 0 ) 2 ( 2 ) 注:括号 () 内为国外数据。 2013 年的统计数据为: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 17 )次。在 1889-1924 年 PDO“ 冷位相 ” 发生 6 ( 1900 年以来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 PDO“ 冷位相 ” 及其边界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 PDO“ 暖位相 ” 发生 0 次,在 2004-2012 年 PDO“ 冷位相 ” 已发生 6 次。规律表明,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 郭增建的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是 PDO 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 8.5 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 4 ) 1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0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1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0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即 2004-2018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震活跃期)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事实上,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关于地震活跃期的讨论。在 2013 年芦山地震后,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时高时低,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帕森斯推荐了一篇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 2004 年印尼 9 . 0 级地震、 2010 年智利 8 . 8 级地震、 2011 年日本 9 . 0 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这是弥天大谎和颠倒黑白: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实际上,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 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让事实说话: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表 3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周期规律的警告 我们在 2008 年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 2004-2008 年已经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强震(见表 3 ),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 2010-2012 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 8.5 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目前还有 2016-2018 年三年的最后期限,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 2016-2018 年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2010-2012 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 8.5 级以上强震, 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 2016-2018 年爆发 8.5 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目前,地震灾害就在我国周围徘徊: 4 月 10 日 阿富汗 7 . 1 级地震、 4 月 13 日 缅甸 7 . 2 级地震、 4 月 16 日 日本九州 7 . 3 级地震。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高潮,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 2015 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 23 (6): 1813 ~ 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相关报道 连环地震引恐慌 专家 : 没必要 2016-04-17 16:43:09 分享到: 31536 . (原标题:全球多地连环地震引发民众恐慌? 地震专家 : 完全没必要) 从 4 月 14 日前 后起,日本九州、熊本、柳川,甚至远在美洲的厄瓜多尔等地发生 7 级以上的连环地震,震级之强、发生之频繁引来全球目光,甚至有专家预言,这次熊本地震很有可能是下一次大地震的前兆。为此,网易新闻连线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为我们解读这次地震的成因,以及对未来短期的地震是否频发等焦点问题作出解答。 网易新闻:孙老师,你认为这次日本九州等地的地震主要的成因是什么? 孙士鋐:这次地震的主要成因是整个太平洋板块在这个时段活动水平比较高,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 1 、 2 月份,全球的水平活动水平比较低。地球内部的能量长时间积累,所以从今年 3 月的印尼苏门答腊岛地震以后,就出现了(地质活动)相对频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还会持续一两个月,后面可能还会出现地震。从局部上看,这次(日本)地震的具体成因还不好说,但从全球来看,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积累过程,目前地震活动水平可能有抬升的趋势。 其实全球从 2004 年的印尼 9.1 级大地震开始,地球地震的活动已经有明显增强的态势。从上世纪 1964 年阿拉斯加大地震后,地球已经整整 40 多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的地震。但是从 2004 年印尼地震以候,短短的 8 年时间里,地球已经连续发生了 6 次 8.5 级以上地震。 近段时间从缅甸、日本、包括今天厄瓜多尔的地震频繁发生,相对而言是一个地震水平的正常起伏。 网易新闻:有消息称活断层横移导致九州进入了“振动模式”,请您解释下振动模式会有哪些影响?能预测未来当地会有高强度余震吗? 孙士鋐:其实“振动模式”是一种民间的调侃。地球到底是不是进入“振动模式”?其实从专业上是没有这样的说法。 网易新闻:您能预测未来日本当地会有高强度余震吗? 孙士鋐:从九州熊本地震的形式来看,我们定义为“前震 - 主震 - 余震”型, 4 月 3 日 的 6.5 级地震是前震, 4 月 6 日 的 7.3 级是主震,主震后会有一系列的余震,余震的量级也就 4-5 级的水平。从目前的来说,这个地区在未来数月内发生高强度地震的可能性,就我个人来说是比较小的。 网易新闻:自 14 日以来,日本熊本多地发生了连环地震,今晨开始厄瓜多尔也发生了 7 级以上的地震,为何地震会在短时间内持续发生?这些地震有没有关联? 孙士鋐:其实地球的所有地震,从大背景来说是相关联的,因为地球积累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无论是太平洋西岸还是太平洋东岸,或者其他地方,出现地震的大背景都是有关联的。 地震能量的释放是有起伏的,从时间轴上来说不是随机的,可能在某个时间地震水平会高一点,某个时段地震水平相对第一点(注:地震水平呈波浪式发展)这个跟地球能量积累的过程有关。它的释放还受到天气、环境等因素所影响。从专业上,这叫地震的层重性。这是地震活动水平的基本特征。 我们国家从 1966 年到 1976 年的这十年,是地震相对活跃的时代,这段时间我们大陆发生了 14 次 7 级以上的地震。从 1976 年到 1986 年,却只发生了一次。 网易新闻:这次连续地震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你觉得有必要吗? 孙士鋐:没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我之前说过这次地震我们初步判断是“前震 - 主震 - 余震”型,余震的活动水平一般来说不可能高出主震。另外,地震余震的分解有个过程,在未来这个地震还会发生中等地震,或者 5-6 级地震,发生更大级地震的可能性是比较小。 但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就比较难预测,可能会发生 7 级以上更大的地震。 但这个没有必要引起恐慌,因为这个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无论在地震是否活跃的时代,人们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发生以后,应该怎么处理是比较关键的。 网易新闻:日本此前已经解除了海啸警报,与 2011 年相比,这次地震的从震源深度、强度等环节最大的不同有哪些?为何能够迅速排除海啸危险? 孙士鋐:一般来说引起海啸的都是 8 级以上的大地震,像 2004 年的印尼特大地震。另外引发海啸还有个条件,地震需要发生在深海域,有大量海水资源,地震后出现(地震波)垂直运动,海底出现大面积的落差,会引起大量水的倒灌,就会引起海啸。如果地震是挫动行的,(地震波)是水平就不会发生海啸。简单说,海啸的发生于地震是垂直触动还是水平触动有关。 网易新闻:有专家预言,熊本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兆,你是否认同? 孙士鋐:我暂时不认同这种观点。是不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根据当地的地震历史的记录,以及现在对该地区的观察资料。日本肯定会有对当地地面形变资料,地球物理墙的资料包括其他地球化学墙的资料记载,如果观察资料显示有大背景的异常存在,来判断及后是否可能存在大地震的可能性,如果观察资料没有大的背景异常。但如果观察资料随着这次地震已经正常了,没有事了。所以要根据该地区几十年的观察资料来判断。 网易新闻:未来地震的范围会不会继续扩大? 孙士鋐:其实地震范围的扩大对于当地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我们如果在某个地方发生地震后,地震范围没有适当的扩大,说明该地区的地震能量还在高度集中。如果适当扩散了,说明地区地震能量已经得到大部分的释放。我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地区的余震能够适当扩大,反而是个好事,后面发生更大的地震可能性就更小了。 网易新闻:中国地震局有研究员曾表示,青藏高原特别是南部地区,地质活跃度高,正处于 7 级以上地震的丛集期,你认为该地区未来发生大地震几率有多少? 孙士鋐:这个要视乎检测的时间纬度来说,如果检测的时间维度是比较长,比如检测期是 5-10 年,概率上的确会比较高。 http://help.3g.163.com/16/0417/16/BKSAIUJI00963VRO.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识台灣留意:熊本地震恐是南海海溝大地震前兆
杨学祥 2016-4-21 15:35
共识台灣留意:熊本地震恐是南海海溝大地震前兆 杨学祥 熊本地震從 14 日的前震,到 16 日的本震,一直接連不斷的震。立命館大學歷史都市防災研究所環太平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高橋學在《現代商業》雜誌中發文警告,熊本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大地震的前兆。若發生巨大海溝型地震也可能危及台灣、沖繩、西日本和東日本的一部分。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4 月 17 日 07 时 58 分在厄瓜多尔(北纬 0.35 度,西经 79.95 度)发生 7.5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http://news.xinmin.cn/world/2016/04/17/29855330_2.html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4 月 16 日 00 时 25 分在日本九州岛 ( 北纬 32.75 度,东经 130.80 度 ) 发生 7.3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6-04/8811708.html 我们在 2016 年 3 月 14 日指出,日本大震风险:多地频发巨大地鸣疑是灾难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2565.html 2016 年 4 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2016 年 3-6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7182.html 我在 4 月 16 日指出, 4 月 16 日日本九州发生 7.3 级地震仅仅是强震发生的序幕: 警惕 8.5 级以上地震在此期间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41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754.html 17 日厄瓜多尔强震证实了这一趋势: 3-6 月地震活动逐月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754.html 特别关注: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后,中国 7 级以上地震也频繁发生,特别是台湾地区。 关注台湾地震的继续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6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577.html 相关报道 台灣留意!日專家:熊本地震恐是南海海溝大地震前兆 2016 年 04 月 16 日 16:56 黃菁菁 熊本地震從 14 日的前震,到 16 日的本震,一直接連不斷的震。立命館大學歷史都市防災研究所環太平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高橋學在《現代商業》雜誌中發文警告,熊本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大地震的前兆。若發生巨大海溝型地震也可能危及台灣、沖繩、西日本和東日本的一部分。 高橋指出,板塊的移動與內陸直下型地震、火山爆發、海溝型地震都息息相關。若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彈起,發生巨大的海溝型地震時,在那之前可能發生內陸直下型地震,也就是像這次的熊本地震,而台灣、沖繩、西日本和東日本的一部分都應該注意。 日本方面還應該留意,因板塊間的摩擦減少,造成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沈陷到北美板塊和歐亞板塊下面。如此可能引發兩種情形,一是,陷下去的板塊溶成熔岩,引起大型火山爆發,或是下沈的板塊速度過快,使得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斷裂,再度在海底引發大地震。 高橋推估,南海海溝地震將引發海嘯,受害人數可能達 47 至 50 萬人,故這次不能將熊本地震當成單獨的地震來看,而是應該當成日本整體危機的前兆,且有必要事先採取對策。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古村孝志指出,「熊本地震的本震是日本國內發生的內陸活斷層地震當中,最大的一次。」 熊本地震發生後後,熊本縣的阿蘇地方、大分縣西部和中部等其他地方接連發生地震。 橫貫九州東西的「別府-島原地溝帶」有許多活斷層,這些活斷層通過四國和紀伊半島連接到中央構造線斷層帶。 古村指出, 14 日起發生芮氏規模 6.5 級地震是在稱作「別府-島原地溝帶」的地區發生的,這個地帶有許多活斷層。不過,地震活動好像已經從引發「熊本地震」的斷層,轉移到附近的其他斷層了。 《朝日新聞》引述京都大學地震學名譽教授川崎一朗的話指出,震央漸漸向東移動,斷層一動,在其延長線上的斷層也容易跟著動,周邊的斷層便容易引發地震。 京都大學地震學教授,也是地震預測聯絡會會長平原和朗表示,「大分的地震離震央約 100 公里,不太可能發生餘震,但可能引發大分縣別府的萬年山斷層帶的連動。所以今後會發生什麼事,真的難以預測。假設中央構造斷層帶的某處震動的話,也許可能引發長期的南海海溝大地震也說不定。 ( 中時即時 )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416003810-260401 相关报道 环太平洋地震相对活跃期 熊本再次地震下个可能是菲律宾和台湾 2016-04-19 09:34 文章来源: 光明网   今早,汤加 6.1 级地震又一次霸榜网络,为什么日本地震后又爆发汤加 6.1 级地震,难道汤加 6.1 级地震跟日本地震是否有关联,最新监测显示,日本的地震板块有 2000 个以上,这次地震发现了一些新板块,让日本的地震学家困惑。难不成汤加 6.1 级地震是日本地震新版块中的一块。   美国地质勘查局表示,太平洋,岛国汤加今天发生 6.1 级地震。地震震央位于首都努库阿洛法东南偏南 277 公里,深度为 66 公里。暂时未有伤亡报告。 16 日凌晨,日本九州发生 7.3 级地震,据日本媒体统计,已经造成至少 15 人死亡、逾千人受伤。而日本九州 14 日晚发生的 6.5 级地震已造成至少 9 人死亡、 950 多人受伤。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本次日本九州地震震级为 7.3 级,震源深度约 12 公里。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陆地,震级高、震源浅,但目前地震造成的遇难者人数相对较少。而近年在日本发生的 6 级以上地震中,人员伤亡相对也都比较轻微。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是怎么做到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的?   据统计,地震灾害中近 90% 的人员伤亡都与建筑物倒塌破坏有关。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是保护民众安全的最直接措施。   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根据这部法律,建筑材料都要经过官方认证,不合格的建材很难在市场上流通。 4 月 16 日,在日本熊本县益城町,救援人员走过一处损毁的街道。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尽管地震难以准确预报,但地震发生时,如果有完善的监测网络发出警报,还是能为人们避险求生争取宝贵时间。此外,沿海地区的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地震监测网络的预警也有助于减少海啸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汤加 6.1 级地震跟日本地震是否有关联?日本气象厅在全国约 200 个场所设置了地震监测站,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全国约 800 个场所设置了地震监测站,上千个监测站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捕捉地震波的网络。一旦发生地震,有关部门立即分析由监测站传来的数据,推定震源和地震的规模,预测地震波到达各地的时间,并由气象厅迅速发布紧急地震速报。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 4 月 18 日报道,日本九州熊本县地震抗灾活动 17 日进入第三天,余震不断。由于出现了一些日本地震学家不曾知道的新板块,日本地震学家认为日本存在了更深的地震隐忧。同时,当局还未对当地重启的川内核电站叫停,也隐藏一定风险。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的地震板块有 2000 个以上,这次地震发现了一些新板块,让日本的地震学家困惑。   京都大学教授川崎一朗说:“ 14 日发生了 6.5 级地震之后,震源正渐渐向东移动,大分县的地震距离震中 100 公里,可能引发大分县别府的万年山断层带出现联动反应。今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实在难以预测。假设中央构造断层带的某一处震动的话,也许就会引发日本当局最为担心的南海海沟大地震。”   还有专家分析称,地球进入地震相对活跃周期,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全球范围内仍有多次发生 7 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专家称,熊本地震的能量也可能触发台湾、菲律宾等多个邻近国家发生连锁地震。 http://www.morningpost.com.cn/2016/0419/1370323.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日本地震监测可用卫星图像和潮汐组合对比发现地震前兆
杨学祥 2016-4-16 12:43
日本地震监测可用卫星图像和潮汐组合对比发现地震前兆 杨学祥,杨冬红 建议:日本地震监测可用卫星图像发现地震前兆。 2008 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有权威专家指出,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 我们在 2008 年 6 月 4 日 撰文指出,分析 NCEP 图像,马未宇和我们得到其时空变化的总体规律: 1 .起始增温: 2008 年 5 月 5 日 ,在汶川西南出现异常增温,位置是三板块运动形成的破碎带,较容易出现热异常。 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 。 2 .加强增温: 2008 年 5 月 6 日 ,运动加剧,热异常沿“ Y ”字型断裂右侧断裂继续发展,最高温度达到 7 摄氏度以上。 2008 年 5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 3 .高峰增温: 2008 年 5 月 7-8 日最高温度达到 9 摄度以上。 2008 年 5 月 8 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 4 .增温衰减: 5 月 9-10 日温度降低,进入临震状态。 5 .发震:北京时间 2008 年 5 月 12 日 凌晨 2 : 00 再次增温, 14 : 28 发震。 6 .发震后增温衰退,但仍然存在异常,表明其后仍有余震 。 我们在 2008 年 4 月 28 日 指出, 5 月 5-8 日强潮汐 B 组合: 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日月大潮 ** , 2008 年 5 月 6 日 为月亮近地潮 ** , 2008 年 5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 NCEP 图像显示的 2008 年 5-8 日增温过程与强潮汐时间一一对应,增温衰减与 9-10 日潮汐变弱一一对应,发震时间与上弦月相以及日、地、月在同一平面时间对应 。 如果在地震前及时监测强潮汐组合的卫星图像,就可以明显发现地震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4474.html 参考文献和附图见: 杨学祥,杨冬红 . 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的 NCEP 数据证据 . 2008-6-5 5:09:43 科学网论坛。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26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8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84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震前兆来报到:日本、美国、中国台湾该来的都来了
热度 2 杨学祥 2016-4-3 06:31
大震前兆来报到:日本、美国、中国台湾该来的都来了 杨学祥 一、 日本、美国相继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中新网 4 月 2 日 电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世界协调时 2016 年 04 月 02 日上午 5 时 50 分 ( 北京时间 13 时 50 分 ) ,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发生里氏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 6.7 千米 。 http://news.xiancn.com/content/2016-04/02/content_3085235.htm   中新网 3 月 28 日 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 27 日,美国阿拉斯加的一处火山突然喷发,火山喷出的灰冲入了 2 万英尺 的高空。美国航空部门也对过往航班发出了警告。   报道称,此次喷发的火山名为巴甫洛夫火山,位于阿拉斯加半岛尖端的弧形群岛——阿留申群岛。   阿拉斯加火山观测机构表示,当地时间 27 日下午,该火山突然喷发。随后,航空部门对过往航班发布了警报,直到当地时间 28 日早晨,警报依然为红色最高级别。 此外,在此次火山喷发时,美国地质勘探局也测到了当地发生了多次地震。 http://roll.sohu.com/20160328/n442557327.shtml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马丽】据日本《朝日新闻》 4 月 1 日 报道,据日本气象厅公布, 1 日上午 10 时 39 分左右,日本歌和山县南部地区发生里氏 6.1 级 ( 震度为 4 级 ) 的地震,出现强烈震感。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4/8795432.html 中国网 3 月 10 日 讯 日本 NHK 电视台 10 日援引一系列专家的最新报告报道称,日本目前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正在增强,或将引发东京新的大地震。 最近一年东京湾的地震活动强度较 2011 年 3 月 11 日 本州主岛东北沿岸 9.0 级地震发生前增加了一倍,而在某些地区甚至增强了 5 倍。专家指出,这一地区的情况在经历那次地震后至今未恢复正常。在此情况下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大规模地震。 目前还监测到火山活动强度日益增加。日本国家地震和气象局 10 日发布消息称,日本现有的 110 座火山中,最近 5 年有 30 座已经“苏醒”,火山活动强度较五年前增加了几倍。据了解,日本本州主岛东部 21 座火山分布区域的地震发生次数有所增加。专家预测,这一情况要求政府采取新措施保障居民安全。 日本 2011 年 3 月 11 日 的地震引发 40 米 高的海啸,为本州岛东北部沿岸带来了巨大损失。死亡、失踪人数超过 1.85 万人。 http://news.163.com/16/0310/14/BHQ6JNK800014JB6.html 二、2016 年 1-2 月地震集中环太平洋地震带 我们在 2016 年 2 月 11 日 指出, 2016 年 6 级以上地震分布:遍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中国。危险区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中强地震全来报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551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3462.html 图 1 2016 年 1 月以来全球 6 级以上地震分布:遍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中国 表 1 2016 年 1-2 月全球 6 级以上地震分布 2016 年 2 月 10 日 8 时 33 分智利发生 6.2 级地震 2016 年 2 月 9 日 0 时 19 分所罗门群岛发生 6.4 级地震 2016 年 2 月 6 日 3 时 57 分台湾高雄市发生 6.7 级地震 2016 年 2 月 2 日 22 时 19 分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 6.2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30 日 11 时 25 分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 7.0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6 日 11 时 10 分新不列颠地区发生 6.0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5 日 12 时 22 分直布罗陀海峡发生 6.4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4 日 18 时 30 分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发生 7.1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2 日 2 时 6 分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沿岸远海发生 6.7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1 日 1 时 13 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 6.4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4 日 11 时 25 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发生 6.7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3 日 4 时 4 分兴都库什地区发生 6.0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2 日 1 时 8 分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 6.5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2 日 0 时 38 分塔劳群岛发生 6.5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4 日 7 时 5 分印度发生 6.5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 日 12 时 22 分黑龙江牡丹江市林口县发生 6.4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 日 10 时 0 分 41 秒西印度洋发生 6.3 级地震 http://www.csi.ac.cn/publish/main/256/100024/index_11.html http://www.csi.ac.cn/publish/main/index.html 环太平洋地震带: 2016 年 2 月 10 日 8 时 33 分智利发生 6.2 级地震 2016 年 2 月 9 日 0 时 19 分所罗门群岛发生 6.4 级地震 2016 年 2 月 6 日 3 时 57 分台湾高雄市发生 6.7 级地震 2016 年 2 月 2 日 22 时 19 分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 6.2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30 日 11 时 25 分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 7.0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6 日 11 时 10 分新不列颠地区发生 6.0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5 日 12 时 22 分直布罗陀海峡发生 6.4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4 日 18 时 30 分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发生 7.1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2 日 2 时 6 分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沿岸远海发生 6.7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4 日 11 时 25 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发生 6.7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2 日 1 时 8 分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 6.5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2 日 0 时 38 分塔劳群岛发生 6.5 级地震 中国及周边: 2016 年 2 月 6 日 3 时 57 分台湾高雄市发生 6.7 级地震 2016 年 2 月 2 日 22 时 19 分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 6.2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1 日 1 时 13 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 6.4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13 日 4 时 4 分兴都库什地区发生 6.0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4 日 7 时 5 分印度发生 6.5 级地震 2016 年 1 月 2 日 12 时 22 分黑龙江牡丹江市林口县发生 6.4 级地震 三、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自 2016 年 1 月以来,中强地震遍布环太平洋地震带,为特大地震打通了道路,也展示了地震中心的大致位置。 强震的天文背景: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统计数据表明,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强震频发。 2008 年我们撰文指出,全球 8 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 9 年的变化规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1960 年智利 9.5 级地震发生在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 、 2005 、 2007 年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1004.html 强震的气象条件: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 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地震周期规律:我们在 2006 年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0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目前已达到 6 次)。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547.html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0440.html 目前处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15 年强厄尔尼诺爆发高峰时期,三者叠加将导致强震频发。 2004 、 2005 、 2007 年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6 年厄尔尼诺和 2007 年拉尼娜,这三者叠加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强潮汐对地震有激发作用。在地球地震能量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强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形成的地球潮汐形变、地球自转减慢或加快、地球扁率变大或变小,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性。 2015 年 10 月强震与潮汐组合一一对应,表明地震高发期正在到来(见相关资料)。 关注 10 月 25-27 日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944.html 巴基斯坦北部 26 日发生 7 . 7 级地震,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11 月可能有更大地震发生。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0769.html 危险区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中强地震全报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3462.html 2015 年发生了仅次于 1997-1998 年最强厄尔尼诺,亚洲地震频发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028.html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4771.html 2016 年 3-6 月强潮汐时期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942.html 特别关注: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5459.html 所以,除了日本、俄罗斯、中国,我们应该对美国和智利给于更多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8335.html 2016-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7325.html 四、 前兆频繁发生 与潮汐组合有关 美国和日本地震与 31 日潮汐组合有关: 潮汐组合 E : 3 月 3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24016 度。 3 月 3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2016 年 3-6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942.html 关注 2016 年 3-4 月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对应关系。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 经度 ( °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2 2016-04-0213:50:00 57.11 -157.91 10 美国阿拉斯加半岛 3.3 2016-04-0210:30:08 37.50 77.94 18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1 2016-04-0203:24:57 -3.39 144.94 10 新几内亚北岸近海 3.3 2016-04-0117:08:30 37.55 78.01 23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3 2016-04-0110:39:06 33.22 136.51 10 日本本州西部南岸近海 3.8 2016-03-3121:11:06 42.19 81.47 26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3.1 2016-03-3116:22:54 37.54 77.95 10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5 2016-03-3114:25:37 37.57 78.04 10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2 2016-03-3020:26:39 27.71 85.75 7 尼泊尔 3.1 2016-03-3009:14:12 31.41 103.82 12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 2.1 2016-03-3001:07:53 43.67 87.94 35 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有感) 4.3 2016-03-2922:57:12 41.35 89.45 21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 3.3 2016-03-2818:16:08 37.46 78.04 31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8 2016-03-2816:07:58 22.84 121.16 10 台湾台东县 3.0 2016-03-2812:13:13 38.74 75.09 8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1 2016-03-2712:12:57 35.57 117.69 0 山东临沂市平邑县 ( 塌陷 ) 3.0 2016-03-2707:40:06 23.76 114.63 8 广东河源市源城区 3.5 2016-03-2703:58:51 34.99 110.86 5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 2.9 2016-03-2601:47:32 35.72 99.22 10 青海海南州兴海县 3.6 2016-03-2506:03:53 29.63 102.02 14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3.9 2016-03-2402:23:29 39.81 106.36 1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3.6 2016-03-2401:55:38 29.63 102.02 14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3.2 2016-03-2222:54:47 28.10 95.93 7 印度 3.3 2016-03-2201:12:22 35.73 99.21 9 青海海南州兴海县 3.1 2016-03-2123:23:27 29.61 101.97 14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4.1 2016-03-2122:06:02 35.74 99.20 9 青海海南州兴海县 3.8 2016-03-2111:35:49 29.59 102.01 12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4.7 2016-03-2111:29:32 40.27 98.22 20 甘肃酒泉市金塔县 6.5 2016-03-2106:50:20 54.32 162.81 50 堪察加东岸近海 3.8 2016-03-2100:54:10 29.79 93.16 7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 5.9 2016-03-1919:26:30 18.10 -60.70 20 背风群岛 4.9 2016-03-1918:54:55 54.25 126.61 6 俄罗斯 3.0 2016-03-1910:54:56 29.63 102.01 13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6.1 2016-03-19 09:35:12 51.50 -174.20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4 2016-03-1900:11:04 37.88 72.58 92 塔吉克斯坦 3.1 2016-03-1822:21:29 40.97 115.14 10 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县 3.2 2016-03-1819:20:33 43.20 96.33 8 蒙古 3.8 2016-03-1801:19:51 29.61 102.01 5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4.0 2016-03-1800:53:45 51.40 123.04 7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 3.7 2016-03-1710:13:24 37.46 78.06 23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6 2016-03-1512:28:21 29.76 98.07 8 西藏昌都市左贡县 3.0 2016-03-1508:26:34 39.62 73.47 8 吉尔吉斯斯坦 3.0 2016-03-1500:14:24 35.01 110.88 5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 2.8 2016-03-1422:55:35 38.82 119.22 24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附近海域 3.1 2016-03-1410:56:26 39.39 117.95 15 河北唐山市丰南区 4.0 2016-03-1318:30:11 26.55 92.56 7 印度 3.8 2016-03-1313:15:37 27.78 84.88 6 尼泊尔 6.2 2016-03-1302:06:45 51.62 -173.94 1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5.0 2016-03-1212:00:34 18.56 119.88 50 菲律宾群岛地区 4.4 2016-03-1211:14:09 35.00 110.90 5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 4.3 2016-03-1122:44:25 36.54 83.93 5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 3.6 2016-03-1119:07:16 27.93 101.41 11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3.0 2016-03-1111:38:09 39.42 73.71 15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2 2016-03-1013:43:36 40.15 78.08 8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4.2 2016-03-1006:05:50 30.28 99.78 20 四川甘孜州理塘县 3.0 2016-03-0906:41:48 38.31 75.65 126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3 2016-03-0717:09:33 39.18 73.83 10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4.3 2016-03-0711:57:12 38.40 73.95 131 塔吉克斯坦 4.3 2016-03-0709:24:42 22.52 102.07 10 云南普洱市江城县 3.2 2016-03-0602:11:05 24.76 121.67 15 台湾宜兰县 4.6 2016-03-0519:20:22 21.71 101.35 6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3.7 2016-03-0322:52:47 33.33 81.47 5 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 3.0 2016-03-0319:32:53 39.48 73.07 10 吉尔吉斯斯坦 7.8 2016-03-0220:49:47-4.9094.2120 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 3.4 2016-03-02 12:17:1642.8696.327 新疆哈密地区哈密市 3.0 2016-03-02 08:20:5737.9683.8617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 3.0 2016-03-01 05:21:2027.00103.438 云南曲靖市会泽县 3.6 2016-03-01 02:37:5737.3778.0638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9 2016-03-01 02:37:1043.1080.3510 哈萨克斯坦 3.8 2016-03-01 02:35:4637.4378.099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3.0 2016-02-28 08:06:5738.3575.39137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http://www.ceic.ac.cn/ 2016 年 3 月潮汐组合: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已有 1920 次阅读 2016-1-17 11:57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3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2016 年 3 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寒潮,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3 月 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21039 度, 3 月 2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B : 3 月 10 日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 0.00005 度和月亮近地潮, 3 月 9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 C : 3 月 16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20517 度。 3 月 16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为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D : 3 月 23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 0.00015 度, 3 月 2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E : 3 月 3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24016 度。 3 月 31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2016 年 3-6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942.html 2016 年 4 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已有 687 次阅读 2016-2-19 09:53 2016 年 4 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4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 2016 年 4 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寒潮,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2016 年 3-6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A : 4 月 6 日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 0.0003 度, 4 月 7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8 日 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1714 度。 4 月 14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为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 C : 4 月 22 日 为日月大潮, 4 月 1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 0.0000 度, 4 月 22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强 ) 。 潮汐组合 D : 4 月 27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2259 度。 4 月 30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2016 年 3-6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718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加州地震:中国媒体能否互动交流提供中国科研信息
杨学祥 2015-10-23 06:30
关于加州地震:中国媒体能否互动交流提供中国科研信息 杨学祥 最近,美国南加州将要发生地震的国外新闻被中国媒体争相报道: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 10 月 22 日 报道,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 (JPL) 地震学家日前在一篇论文指出,南加州未来两年半内,有 99.9% 的可能性会发生五级以上大地震。而发生地震的断层就是导致 2014 年 3 月 28 日 圣盖博谷拉哈布拉 (La Habra) 地震的断层,圣盖博谷再次面临地震威胁。根据论文作者 Donnellan 的研究,这两个断层未来还将发生碰撞,将会导致里氏规模 6.3 级左右的地震。拉哈布拉位于圣盖博谷南端,而此次预测又将给华裔聚集的圣盖博谷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而南加大地质学家郦永刚的预测更为严重。他说,惠提尔断裂带还好,最多产生规模六级地震,但朋地丘断裂带非常糟糕,可能产生规模 7 至 7.4 级的大地震。朋地丘断层覆盖的区域从洛杉矶市向东到蒙市、圣盖博等向南至富乐顿和安那罕。郦永刚表示,因为这一断裂带基本都是住宅,尤其是华人聚居区,而且许多地方房屋老旧,一旦有大地震,将会造成很大伤亡。朋地丘断裂带平均每 2000 年发生一次规模七级左右的地震,目前已满 2000 年。 http://news.sina.com.cn/o/2015-10-22/doc-ifxizwti6893205.shtm 2015-10-22 07:53:48 中新网报道,地处几十条地震带上的南加州面临着“迟早要大震”的事实。郦永刚教授用“前有狼,后有虎”来形容目前的形势。 郦永刚介绍,这条断裂带很令人担心,在过去的一万两千年里边,发生过六次 7.3 级地震,平均周期两千年。根据研究,上次地震就是两千年以前,所以它也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了。 根据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的数据, 在未来 30 年内,南加州地区发生 6.7 级地震的可能性有 99% , 7.3 级地震的可能性有 80% 左右,而 7.5 级到 8 级的大地震,在南加州发生的可能性为 7% 。 强震的中心很可能在南圣安德烈斯断裂带经过的帝王谷一帶。“这个 7% 以上,数字并不高,但是 8 级地震,对于我们学术界来说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郦永刚说。 郦永刚 教授表示,目前准确预报地震具体发生时间仍是世界性难题,但对于地震可能发生的位置和产生的破坏程度,地震研究人员已能够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这为人们提前做好预防,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5102200000245.shtml 中国是地震研究的大国,也是地震预测的强国,早在 1975 年中国就首次成功预测了海城地震。面对美国迫在眉睫的地震预测研究,中国地震研究有何反应?中国媒体是否可以发布中国的声音?是否能给美国地震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地震研究信息? 我在 2015 年 9 月 21 日 指出,国外媒体观点长期垄断科技新闻:中国为什么缺少创新? 中国科技新闻的开放性需要更多中国学者和记者来开拓。必须提高新闻记者的科技水平和职业责任,让实践检验科技新闻的正确性,勇于开拓对科技新闻的争论和讨论,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发现科技创新的创新观点。 我在 2006 年 04 月 29 日 指出,新闻媒体对基础科学的冷落,恰恰是一面镜子,折射了公众对基础科学的冷漠,反映了政府官员对基础科学的忽视。收视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来源和资金投入,新闻媒体无法逃避公众的视点。如果学校教育引进基础科学史,如果各种考评涉及基础科学史,如果管理人员懂得基础科学史,如果政府官员熟悉基础科学史,那么,违背科学的政策、措施、方案、条令、规则和行为就不会一再出现,依法行政,科技先行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341574.html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 4 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强震的天文背景 :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统计数据表明,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强震频发。 2008 年我们撰文指出,全球 8 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 9 年的变化规律。图 1 是根据公元 1896 年至公元 1980 年全球 8 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05-1906 年、 1923-1925 年、 1941-1942 年、 1959-1960 年、 1977-1979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896-1897 年、 1913-1914 年、 1931-1932 年、 1949-1951 年、 1968-1970 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8 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 9 年变化周期: 1897- 1906- 1914- 1923-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 年。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频发期, 1925-1946 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 8 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1960 年智利 9.5 级地震发生在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2005 年 3 月 29 日 、 2007 年 9 月 12 日 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1004.html 强震的气象条件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地震周期规律 :我们在 2006 年指出,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0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国外数据 4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目前已达到 6 次)。 统计结果表明,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2018 年是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547.html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和 7 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0440.html 目前处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15 年强厄尔尼诺爆发高峰时期,三者叠加将导致强震频发。 2004 、 2005 、 2007 年印尼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6 年厄尔尼诺和 2007 年拉尼娜,这三者叠加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强潮汐对地震有激发作用。在地球地震能量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强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形成的地球潮汐形变、地球自转减慢或加快、地球扁率变大或变小,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性。 2015 年 10 月强震与潮汐组合一一对应,表明地震高发期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944.html 我们在 9 月 12 日 指出, 2015 年强厄尔尼诺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导致大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276.html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 2010 年 2 月 27 日 发生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发生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2015 年 5 月 30 日 日本发生 8.1 级地震,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 ,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我们在 9 月 14 日 指出,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15-2018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 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 6 级以上地震频发, 2012 年 -2014 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2015 年 9 月 17 日 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回归点智利发生 8.2 级地震,并可能发生更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24.html 美国准备好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0003.html 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 (JPL) 地震学家日前的一篇论文验证了我们的协查通报,南加州未来两年半内地震几率达 99.9% ,就在我们预测的 2015-2018 年特大地震活跃期。 希望媒体能及时向美国传送这一重要信息,以便加强监测,提前防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为美国人民和华侨的生命安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大国责任在于在重大问题上有观点、有研究、有行动、有担当。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的教训和前兆:关东大地震与日本侵华战略
热度 1 杨学祥 2015-8-26 16:01
历史的教训和前兆:关东大地震与日本侵华战略 杨学祥 我在2013年12月23日指出,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日本著名地理学家志贺重昂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但这样的美丽,是建立在不稳定的火山和频繁的地震之上的,日本民族的坚韧也来源于此。   关东大地震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人危机意识,向海外扩张甚至成为日本的国策,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石原莞尔,就宣称要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所谓的新国家,来解决日本社会问题的。   很多日本民众认为九一八事变给日本民族争取到了生存空间,就是这种本土危机意识的结果。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是否会步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7.9级强烈地震的后尘成为新的前兆? 崇尚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生存规律,这是人类历史的最大教训,也是世界永无安宁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永远牢记,早做预防。 相关报道: 地下暗流:关东大地震与日本侵华战略 先锋话题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5-08-26 11:03:04   突然,海底像饼干一样被掰裂成两半,一半迅速地抬升,而一半迅速沉陷,随之而来的地震波,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冲向了东京。   此时,在东京最豪华的酒店帝国饭店里,正在举行着帝国饭店新店的开业仪式。这座酒店建设预算达到900万日元,飞速发展的日本,需要足够的奢华,来证明她的成功。   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让日本有了一大批暴发户。就是在这座帝国饭店,一个叫做山本唯三郎的暴发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的主菜,是他去朝鲜猎杀的老虎,宴会后,灯光昏暗,山本便点了一把一百元面额的纸币来照明,服务员们被惊呆了,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也只有每月五六十元而已。   然而,在山本这样的人背后,这座城市有着她的另一面。   号称为世界五大国之一的日本,这个时候,其实仍然是一个梁启超所言的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这集中表现在他的贫富差距上,也带了很多社会矛盾。   曾经有日本作家写到,去了日本东北的农村,发现那里的孩子冬天都赤脚在雪里跑,脚冻得像红萝卜一样,却买不起一双鞋子。   每年都有大量从日本海沿岸和东北等地来东京讨生活的人,他们做着各种最辛苦的工作,成为数十万的工人、数十万的佣人、乃至数以万计的卖春者,换取每月几十日元的薪酬,只为了给在家乡赤脚的孩子买一双鞋子穿,给父母买一身没有补丁的衣服。   就在富豪们在帝国饭店品尝老虎肉时,很多民众们连饭都吃不起了,因为米价不断上涨。   绝望的主妇们发起了哄抢大米的风潮,这场被称为“米骚动”的运动,卷入了上千万人,日本政府出动了比对付苏联还要多的十万士兵,逮捕了二万五千多人,风潮暂时得以平静,但是愤愤不平的人心无法压制。   很多日本人认为人心不平会感召地震,果然地震如期而至。   帝国饭店里的人们感受到了脚底的震动,日本传说里那条背负着大地的鲶鱼,终于承受不住日本的沉重压力了。   在帝国饭店门外,居住着220多万人,号称世界六大都市之一的东京,像一块从空中摔下的豆腐那样,破碎了。   大地就如同沸腾一样,将身上的房屋和人群抛向空中,数万人和数万栋房子同时在烟尘中灰飞烟灭。泥石流掩埋村庄,将列车冲进大海。而火灾给东京带来了更大的恐怖,数千幸存的人们跑到空地,但还是被火焰包围活活烤死,跑到海里的人们被煮热的海水烫死,更多的人们在废墟中,同自己的家园一起化为灰烬。   关东大地震造成了十万五千多人死亡,仅东京市就有63%的房屋,即30万5千多栋倒塌或被烧毁,而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日本全年GDP的三分之一。一个美国记者看到地震后的情景,不由得感慨,东京和横滨那样繁华的城市,可能将永远毁灭了。而日本当局开始考虑迁都的可能性。   巨大的损失和地狱般的景象,让谣言开始在民众间广泛流传。有的谣言说,东京将沉入海底、日本政府全部在地震中覆灭,而另一个谣言,则给在东京的朝鲜人和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日本当时存在着很多的社会问题,民众间存在着非常强烈的不满,将社会仇恨倾泻到朝鲜人身上,让朝鲜人、中国人当替罪羊,在日本统治阶级中有相当市场。   社会上流传着“朝鲜人要暴动了,朝鲜人在井水里都下了毒,还在不断放火”。日本当局没有出来辟谣,反而放纵了这个谣言的传播。   日本的街上出现了众多暴徒,遇到长相像朝鲜人的人,暴徒们就截住他,让他说带有浊音的日语“五十元十五钱”。朝鲜语中没有浊音,暴徒们就这样利用口音来判别朝鲜人,发音不标准的立即被杀。大量的朝鲜人和中国人就这样被杀死。日本政府在事后宣称只有二百余人被杀,但民间有调查称有几千人被杀,1959年韩国政府则表示,有数十万朝鲜人被杀,而遇难的中国人,确切的数目更是难以知晓了。 http://www.cb.com.cn/life/2015_0826/1147786.html 地下暗流:关东大地震与日本侵华战略 先锋话题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5-08-26 11:03:04   日本著名地理学家志贺重昂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但这样的美丽,是建立在不稳定的火山和频繁的地震之上的,日本民族的坚韧也来源于此。   关东大地震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人危机意识,向海外扩张甚至成为日本的国策,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石原莞尔,就宣称要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所谓的新国家,来解决日本社会问题的。   很多日本民众认为九一八事变给日本民族争取到了生存空间,就是这种本土危机意识的结果。地震后日本为振兴经济,实行了经济刺激政策,导致了二十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进而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危机,日本统治当局希望通过侵略中国,转移日本国内的矛盾。   日本历史上,每逢天灾便认为是老天的惩罚,而此次关东地震后,日本朝野并没有像古人那样,心生反思和忏悔,没有向自己内心去寻求解决方法,却将目光投向了本土以外的地方,于是军国主义逐渐抬头,将日本带向了对中国及亚洲诸国的侵略战争。   如同地底的暗流引起了地震,日本社会地底的暗流,让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   从天灾走向人祸   这是一条不归路!   关东大地震相关数据统计,现存数据有差异,本文引用的数据是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冈崎哲二的权威调研数据。 http://www.cb.com.cn/life/2015_0826/1147786_2.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4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州未來30年大地震的幾率增加:前兆频发积极应对
热度 1 杨学祥 2015-8-1 05:27
加州未來30年大地震的幾率增加:前兆频发积极应对 杨学祥 中新社舊金山7月30日電 (記者 劉丹)美國地質勘探局7月30日宣布,向位於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區的4所大學提供400萬美元,推動地震預警系統進入生產階段。另花費100萬美元增加升級版的預警傳感器。   加州位於地震帶上,未來30年大地震的幾率增加。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2015年4月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JerryBrown)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专家表示,加州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对抗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将更将恶化的干旱。而且负面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科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加州将面临超级干旱。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2015年7月末,阿拉斯加地震连续发生:美国强震还有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9170.html 相关报道: 美國再投資500萬美元推動地震預警系統 2015年07月31日14: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美國再投資500萬美元推動地震預警系統   中新社舊金山7月30日電 (記者 劉丹)美國地質勘探局7月30日宣布,向位於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區的4所大學提供400萬美元,推動地震預警系統進入生產階段。另花費100萬美元增加升級版的預警傳感器。   地質勘探局表示,美國國會今年初通過了500萬美元撥款,用於推動地震預警系統的開發。   四所大學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學院、俄勒岡大學和華盛頓大學,每所學校各得100萬美元。   由這些大學主導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利用地震發生后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間的時間差發出信息。傳感器在破壞相對較小的第一波P波之后將地震信息傳遞出去,人們可以在破壞性大的第二波S波來臨前有數秒的寶貴時間將正在運行的火車或電梯停止,關閉煤氣或天然氣管道,消防官兵做好救急准備。同時,人們能夠有機會執行“蹲下、掩護、抓牢”的地震自我保護三原則,增加生存機會。   加州位於地震帶上,未來30年大地震的幾率增加。地質勘探局說,預警系統曾在去年夏天加州北部納帕酒鄉6級地震中提早9秒發出警報。地震發生在2014年8月23日凌晨3時20分左右,距離納帕約77公裡的舊金山預先收到了預警提示。   今年5月3日,洛杉磯發生3.8級地震,預警系統在地震第二波,也就是最強烈的S波來臨前3.3秒發出警報。   另外,地質勘探局還將花費100萬美元新增150個升級版的傳感器,能更快更可靠地傳遞地震預警信息。   地質勘探局和它的這些合作伙伴還將繼續為現有的70個測試用戶提供培訓和教育,並繼續增加測試用戶的數量。目前,這些用戶分別來自大型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緊急事務管理組織、州和市一級政府機構和工業企業等。(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n/2015/0731/c1057-27392840.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鸡有没有上树,猪有没有在圈里乱跳每天QQ上向地震部门汇报两次
杨学祥 2015-7-2 04:14
鸡有没有上树,猪有没有在圈里乱跳每天QQ上向地震部门汇报两次(组图) 2015-07-02 02:58:10 来源: 现代快报 分享到: 0 观测点饲养区设有猪圈,可观察猪是否有异常反应 观测点饲养区拥有上千只鸡鸭供监测研究 还可以观察池塘里鱼类的异常反应   本版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 邱稚真   鸡在窝里闹,猪在圈里跳,鱼在水里跃,狗叫羊也跑,地震快要到……   根据《南京市地震宏观观测点管理办法》和《南京2014年地震宏观观测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从去年开始,南京陆续在六合、浦口、江宁、溧水、高淳、雨花台、栖霞等区设立地震宏观观测点,观测点的饲养员们变身“地震观察员”,通过QQ,每天向地震部门汇报动物表现;同时,一旦出现鸡上树,猪在圈里跳等反常情况,就及时向地震部门汇报,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诊断”。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去年,经南京市地震局认定的地震宏观观测点有7家,今年还将设7家,其中包括红山森林动物园后方养殖基地。现代快报记者 吴怡 胡玉梅   探访   鸡、猪、鱼都是“地震预报员”   板桥生态园是今年5月,被南京市地震局,正式挂牌确立为南京市地震宏观观测点的。   这个观测点距离市区需要40分钟的车程,观测点内饲养着200多头黑猪、2000多鸡,还有220亩鱼塘。这几天大雨,鱼塘的水漫到了园区的马路上,抬眼望去,一片汪洋。不远处,便是饲养基地,200多头黑猪分栏饲养,每个栏里饲养着六七头猪,有的正在玩耍,有的躺在地上、看上去懒洋洋的;2000多只鸡散养在园区里,它们看上去很快活,有的正在觅食,有的“唱着歌”……   您可别小看了这些动物,在这里,它们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地震预报员”。在园区里,饲养屋、山上都有摄像头,动物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中。观测点的观察员周红兵介绍说,在挂牌前,他们都在地震局培训过,一旦动物有异常,比如:园区里的鸡群不好好吃食飞到树上了;猪不安宁了;鱼塘的鱼大面积跳跃;园区的蛤蟆大面积搬家……这些都要及时汇报到地震部门。“是不是地震前兆,地震局的专家会来进行诊断。因为,鸡上树有可能是天太热,鸡上树乘凉的。”   不管有没有异常,这些动物的表现,每天都要通过QQ上报到地震部门,一天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动物园后方养殖基地也将成为观测点   说到以动物作为观察对象的地震观测点,老南京人一定记得玄武湖内的动物园。曾经,玄武湖内的动物园就是一个观测点,饲养员在经过培训后每天将不同动物的现象进行记录并定期汇报。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地震局工作人员就会对此分析。但随着动物园的搬迁,该处观测点也就没有了,之后,南京进入了地震宏观观测点“空窗期”。   不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南京正在酝酿的地震宏观观测点中,就有红山动物园后方养殖基地。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说,“用动物来观测地震,其实几年前我们就想过了。”原来,早在2010年左右,红山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曾在广州、深圳的动物园中,见到了饲养员观测记录动物的敏感行为,并每天上报的做法。“当时也想引进到南京来,但后来不了了之。”   目前位于南京栖霞龙潭的红山动物园后方养殖基地,占地面积100多亩,养着30多种700多只动物,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动物园住不下而暂时搬迁过去的,包括梅花鹿、野驴、禽鸟等。   “如果要建立宏观观测点,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架多少仪器,主要是通过动物饲养员,每天观测动物的敏感异常行为,从而及时向上方汇报。”沈志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此监测点的建立,并不会对动物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而对地震起预报作用的动物,必须要对地震波带来的超低音波非常敏感。“一般以禽鸟类为主,这些动物很‘神经质’,如果出现‘鸡飞狗跳’,就得注意了。”之所以不选在热闹的红山森林动物园里面,沈志军认为,可能是由于这些动物不但对地震波敏感,对于环境、气候的变化反应也很大,“如果当天受到了游客的挑逗,也可能会上蹿下跳不得安生。”   追问   动物行为和地震真的有关系吗?   每一次地震,动物真的都能提前感知吗?专家说,地震前地壳会发出一种声波,动物们对这种声波很敏感,受到感官刺激后,会出现行为异常。   上世纪70年代,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做了一组调查,调查显示有58种动物在震前确实有异常反应。这些动物既有野生的,也有家畜,比如猫、狗、熊猫、鱼、蛇、老鼠、蚂蚁、蜜蜂等。其中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比地面上的动物感觉灵敏,小动物比大牲畜感觉灵敏。   而在每一次地震前,动物也确实表现出了异常。1975年,中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地震前的一个半月,许多动物都有了异常表现:冬眠的蛇出洞,到了晚上鹅乱叫着不肯进窝,有的还飞起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人们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一些地方还出现100多只黄鼠狼大转移……   “动物反常,可能是受到惊吓,也可能是地震前应力场的变化导致的。”南京市地震局科技监测处处长赵兵说。为了更好地监测地震,动物们的行为也被地震专家们密切关注。目前,江苏已经有了几百个动物观测点,一些养鸡场、养牛场、养鱼场等等,也都是地震观测的宏观观测点。   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观测点?   南京市地震局科技监测处处长赵兵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过去,由于经费的问题,宏观地震观测网在南京是空白。去年,南京市地震局申报了防震减灾经费,于是开始建设地震宏观观测点。   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观测点呢?赵兵解释说,地震宏观观测点的要求很多,比如:宏观观测点内,养殖的动物要有3种以上,如果有鱼塘,鱼塘面积要有几百亩。“之所以要有3种以上的动物,这是因为动物的行为可以进行互相印证,而单种动物有点单薄。”同时,观测点要远离矿山、工厂等干扰源,环境要相对安静。最后,地震观察员要有防震减灾知识,观测点要有独立的观测室,每天要上报观测情况等。   每一个观测点,都是依托养鸡场、养牛场、养鸽基地等,一次性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帮助添置电脑、照相、录音录像设备,建一个单独的工作室,建立监控手段,形成汇报机制。去年,南京在六合、浦口、江宁、溧水、高淳、雨花台和栖霞共挂牌7个观测点,这些观测点都离市区比较远。“地震预报员”非常多,有鸽子、猪、鸡、鸭、鹅、狗、鱼、梅花鹿、袋鼠、金丝猴、山鸡、狍子等。   海底世界有没有可能变成观测点?   目前,南京已经建成了地震强震台网、烈度速报台网、前兆台网以及宏观观测台网,有关地震的观测台网基本上全了。其中前兆台网有地应变、地电阻力、地形变、地倾斜、水动态等,在模范马路,就有一口深达七八百米的地震观测井,主要通过水温、水位的变化,来观测地震前兆。   至于地震宏观观测点,赵兵说,去年建成7个,今年将再建7个,建成后就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之后,条件成熟还会发展一些,主要瞄准特殊养殖,类似于畜牧所之类的。“南京海底世界、鳄鱼城,也都商谈过,条件成熟,不排除把海底世界纳入其中。”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http://news.163.com/15/0702/02/ATG43TN000014Q4P.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尼泊尔2015年4月25日7.8级地震的前兆信息
热度 2 seisman 2015-4-26 02:28
陈 立 军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在尼泊尔(北纬 28.2 度,东经 84.7 度)发生 8.1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该地震震级为 7.8 ,震源深度 15km 。 图 1 为 2010.1.1 ~ 2014.12.31 研究区内的壳下地震活动图像,红色圆圈为 2011 年以来 6.5 级以上的壳内强震(表 1 )。 表 1 研究区内 2011-2015 期间的壳内强震目录(据 ANSS 地震目录) 日 期 纬 度 经 度 震 级 震源深度 (km) 20110324 20.6870 99.8220 6.8 8 20110918 27.7300 88.1550 6.9 50 20111227 51.8420 95.9110 6.6 15 20120226 51.7080 95.9910 6.7 12 20121111 23.0050 95.8850 6.8 13.7 20130420 30.3080 102.8880 6.6 14 20130924 26.9708 65.5198 7.7 15 20130928 27.1825 65.5052 6.8 12 20140212 35.9060 82.5865 6.9 10 20150425 28.2 84.7 7.8 15 由图可见,多数 6.5 级以上的壳内强震之前,周边地区的壳下地震都有活动迹象。尼泊尔地震也不例外。 这种前兆显示,是由于兴都库什地震柱与缅甸地震柱活动的综合效应。因此,壳下地震活动的研究,是有希望打破地震预测研究的壁垒的。作者深信于此。至于有关“碰撞”的说法,是很含混的,因为迄今没有任何人知道哪些地方何时会发生碰撞的。然而,本文的方法,却是可以预知的。仅此而已。 实为纪。 图 1 中国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壳下地震活动 (地震目录据 USGS , 2010.1.1 ~ 2014.12.31 , M ≥ 4 , h ≥ 35km ) ( 2015.4.26 02:20 初稿)
3740 次阅读|9 个评论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的前兆现象
热度 1 seisman 2015-4-16 00:45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的前兆现象 陈立军 2015 年 4 月 15 日 15::39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 5.8 级地震。 作者按照地震地热说的地震预测方法,从 2014 年 8 月起开始关注这个地区,并向多位朋友谈起过该地区可能会有地震。地震前兆图像如图 1 所示。 图 1 为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研究区内的壳下地震分布图。该图表明, 2014 年的一年内,在 5.8 级地震震中区周边出现的壳下地震密集分布,而 2015 年以来则未见壳下地震活动,完全符合作者一直倡导的地震地热说预测方法的原理。 那么,图 1 范围内别的地方也发生过地震,比如 2014 年 10 月 7 日云南景谷 6.6 级地震,为什么又没有同样的前兆现象呢?这只能说明宁夏和内蒙地区的地震目录是满足地震地热说方法要求的。北疆地区 2012 年新源 6.6 级地震也出现过壳下地震活动的前兆显示,说明北疆地区的地震目录也是很好的。作者为此感到庆幸。 图 1 这个西部及周边地区壳下地震活动分布图 (2014.1.1 ~ 2014.12.31 , M ≥ 1.0 ,h≥35km,据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 ) ( 2014.4.16 00:39 初稿)
6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加州遭遇严重干旱: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杨学祥 2015-4-2 11:29
美国加州遭遇严重干旱: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杨学祥 中新网 4 月 2 日 电 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 (Jerry Brown) 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据媒体此前报道,依据气象预测,加州连年的干旱似乎将持续下去,当局警告,加州将出现前所未见的水源短缺、森林野火威胁升高、农作物收成和农民收入锐减、更高的电费,以及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面临庞大的经济损失。 专家表示,加州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对抗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将更将恶化的干旱。而且负面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科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加州将面临超级干旱。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早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我就给美国同行发出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3 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美国专家表示,加州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将对抗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将更将恶化的干旱。而且负面的冲击更加严重,因为科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加州将面临超级干旱。 如此看来,美国干旱不仅与大震有关,而且与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有关。地下的巨大能量蠢蠢欲动,是干旱、大震和超级火山喷发的动力。 我在 2012 年 7 月 29 日 指出,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4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4 次(截至到 2012 年为 6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8972 2009 年 7 月,美国黄石公园火山活动加剧,与黄石火山遥相呼应,进入 2011 年之后,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乌图伦古超级火山也有了“不安分”的迹象。据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乌图伦古火山近些年已进入活跃期,地下岩浆池正在急速膨胀,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当地的地貌。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超级火山活动加剧值得关注。美国干旱并非只是气象灾害,构造干旱也在其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940.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大震未发灾害不止
杨学祥 2015-1-30 05:36
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大震未发灾害不止 我在2012年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 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 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干旱是构造干旱,2013年美国继续大旱,大震未发,干旱不止,干旱趋势与2012年相同,大震将在2014年前后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4355.html 2014-03-10 13:18:14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 2012-2014年美国极端灾害频发,是巨大能量周期震荡的结果。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2009年7月4日地震灾区遭遇“7.14”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地震-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年1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20年未遇极寒。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 未引发海啸 2015-01-29 10:43: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旧金山1月28日电 (记者 刘丹)当地时间28日13时零8分左右,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附近海岸城市有震感。   美国地质勘测局网站发布的消息称,震中距离最近城市芬代尔西南约40公里。   芬代尔位于加州北部太平洋海岸,距离旧金山417.6公里。   之后,该地区又发生了两次4级以下余震。   洪堡郡巡警办公室和市政府对媒体表示,尚未有人员受伤或财物损失的报告。   市府员工对媒体说,地震持续大约几秒,并没有很强烈晃动,但的确有震感。   远在400多公里以外的硅谷,有人表示感受到了地震,并在地质勘测局网站上留言。   美国国家海啸预警中心网站发布消息说,预计地震不会引起海啸。   2014年3月9日晚21时18分12秒,加州北部海域曾发生6.9级地震,未引发海啸。 (责任编辑:UN660) 原标题: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 未引发海啸 http://news.sohu.com/20150129/n408166661.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大震未发灾害不止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30 05:30
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大震未发灾害不止 我在2012年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 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干旱是构造干旱,2013年美国继续大旱,大震未发,干旱不止,干旱趋势与2012年相同,大震将在2014年前后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4355.html 2014-03-10 13:18:14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 2012-2014年美国极端灾害频发,是巨大能量周期震荡的结果。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2009年7月4日地震灾区遭遇“7.14”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地震-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年1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20年未遇极寒。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 未引发海啸 2015-01-29 10:43: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旧金山1月28日电 (记者 刘丹)当地时间28日13时零8分左右,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附近海岸城市有震感。   美国地质勘测局网站发布的消息称,震中距离最近城市芬代尔西南约40公里。   芬代尔位于加州北部太平洋海岸,距离旧金山417.6公里。   之后,该地区又发生了两次4级以下余震。   洪堡郡巡警办公室和市政府对媒体表示,尚未有人员受伤或财物损失的报告。   市府员工对媒体说,地震持续大约几秒,并没有很强烈晃动,但的确有震感。   远在400多公里以外的硅谷,有人表示感受到了地震,并在地质勘测局网站上留言。   美国国家海啸预警中心网站发布消息说,预计地震不会引起海啸。   2014年3月9日晚21时18分12秒,加州北部海域曾发生6.9级地震,未引发海啸。 (责任编辑:UN660) 原标题:美国加州北部外海发生5.7级地震 未引发海啸 http://news.sohu.com/20150129/n408166661.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居民认为干旱可能是地震前兆:美国加州大旱局势严峻
热度 1 杨学祥 2014-8-30 15:58
居民认为干旱可能是地震前兆 2014-08-24 18:32 来源: 侨报网 【侨报实习记者8月24日帕洛阿图报道】周日凌晨3时20分发生的6级地震,震中位于距旧金山市35英里的纳帕县,造成上百居民受伤,部分建筑物受毁。 地震发生后,硅谷所在的南湾市民表现普遍冷静。定于每周日清晨6时在山景城市中心举办的农贸市场并没因当天地震而暂停,现场民众反而比往常多。从南湾各农场、果园赶来的商贩均表示,由于南湾距纳帕震区约80英里,所受震感并不强烈。虽然半夜感到轻微晃动,之后也得知发生6级地震,但没影响他们清晨5时下地采摘,并于7时装箱打包,将新鲜瓜果蔬菜运到农贸市场。 家住洛斯阿图斯(Los Altos)的华裔居民赵平说:“睡梦中被左右摇摆十几秒,蒙胧中猜想是地震,本不想理会,但几秒后,被又一次摇动得坐了起来,赶紧跑进洗手间躲避。随后又入卧房倒头就睡。早晨开窗察看,附近并无邻居出来,也无断电断网,房屋完好无损,就直奔这里的农贸市场来了。” 纵贯湾区的加州列车(Caltrain)与前往南湾新建的李维斯体育场轻轨列车中转站的山景城, 考虑到安全问题,从旧金山驶来的列车上午被暂时取消,而轻轨列车正常运行。 不过,南湾很多居民对这次地震仍然表现出一定的担忧,认为地震与气候异常有关联。自去年加州大旱以来,气候表现异常。气候异常原因有多种,地震的因素也包括在内。 当局地震研究所的官方网站提到:干旱与地震有一定物理关系。因压力不断累积,引发地质裂隙;随着裂隙不断增长,会促使地下深部流体往上冲并扩散。该过程中会导致局部增温,最终引起干旱一类的异常气候。 还有居民认为,近期加州有大批海洋动物集体搁浅死亡,担心这一现象或许是大地震预兆之一。 (编辑:郭剑) 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4/0824/990037.shtml 下文2014年1月29日发表在科学网,最近被转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096.html 美国加州大旱局势严峻:高温、干旱、寒潮是地震前兆 2014-08-25 杨学祥 Civil Rights CivilRights,凝聚海内外华人力量的微信平台,欢迎订阅、投稿和分享传播! 当地时间2014年1月21日,美国加州干旱局势严峻。2013年是加州1849年有纪录以来最干的一年,踏入新一年水量持续减少。为数百万亩加州农地用水来源的内华达山脉,降雪量目前仅正常数的17%。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2009年7月4日地震灾区遭遇“7.14”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地震-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年1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20年未遇极寒。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当地时间2014年1月21日,美国加州干旱局势严峻。2013年是加州1849年有纪录以来最干的一年。 强震不发,干旱不止。高温、干旱、寒潮是美国地震前兆。 相关报道: 美国加州大旱局势严峻 成有纪录以来最干一年 2014-01-24 09:49:33 来源:天气网   当地时间2014年1月21日,美国加州干旱局势严峻。2013年是加州1849年有纪录以来最干的一年,踏入新一年水量持续减少。为数百万亩加州农地用水来源的内华达山脉,降雪量目前仅正常数的17%,州内各水库水位亦低于正常,河流水位也不足以让三文鱼回归产卵。   州长布朗上周五(17日)宣布加州进入干旱紧急状态,呼吁民众、商界和政府部门减少两成用水。   美国气象专家鲁尔(JanNull)指出,加州和其它西部州受一股高压脊长期徘徊影响,阻挡暴风雨进入这区。尽管美国气象局预测本月底或有降雨,但以现今情况,加州需要多场大暴雨才能缓解旱情。   更多国外天气预报最新消息,尽请关注天气网国外天气频道 http://www.tianqi.com/worldcity.html http://www.tianqi.com/news/22369.html 美国七个州正面临干旱威胁 中国经济网  2013-03-26 18:58:00   美国农业部气象学家和干旱监测小组成员Brad Rippey近日称,美国目前正面临近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根据最新统计,美国本土48个州中超过一半都严重缺水,至少是中度干旱。   这次美国的干旱始于2012年,目前最严重的地区在美国东部,如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和密执安州的玉米种植带上。自2012年秋季,干旱继续向西部蔓延至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和俄克拉何马州。   上周这七个州中有超过80%的面积严重干旱,造成玉米和牧草减产、供水短缺。目前最为担心的是冬小麦的种植,这七个州是冬小麦的重要产区,干旱的延续预计会使冬小麦大幅减产。 编辑: 新华报业编辑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3/03/26/016692543.shtml 美国的旧金山将因地震而消失:高温、干旱、寒潮是前兆 已有 521 次阅读 2014-1-15 06:4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寒潮 高温 干旱 地震 能量积累 美国的旧金山将因地震而消失:高温、干旱、寒潮是前兆 杨学祥 人民网莫斯科1月13日电(记者 刘旭 屈海齐)据俄媒体援引Naked Science的消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拟定出一个将在近100年内消失的城市名单。列入这个名单的有7座城市,其中不但有小城市,而且还有国际化大都市。造成这些城市消失的原因可能是人口外流、自然灾害、气候条件变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其中,美国的旧金山,消失原因—地震。 美国逾30州发布寒流预警,局地最低气温打破近一百多年来的低温纪录;明尼苏达-36℃,体感低至-50℃;印第安纳波利斯宣布开车违法,芝加哥的北极熊都进屋过冬了;记者裹被子出镜 ;连越狱的囚犯都因天太冷而重返监狱……这不是科幻大片,也不是喜剧片,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美国大范围特大暴雪极寒天气。专家们分析,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一种叫“北极涡旋”的天气系统。 让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2008年1月的那场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当时,北极涡旋分裂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倾泻到亚洲高纬度东部地区,源源不断的强冷空气和同样稳定的暖湿气流汇聚我国,导致从2008年1月10日到当月月末,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罕见的暴雪天气。而且持续的低温和冻雨,又让我国南部大范围遭受冰冻。 2011-2012年美国的高温干旱,2013年美国的极端事件频发,是“北极涡旋”2014年袭击美国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0361.html 2006年重庆高温干旱,是“北极涡旋”2008年袭击中国的原因。 “北极涡旋”是遵从点源激发的大气环流规律,向极端事件发生的方向倾斜。 美国可能在重复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模式,大能量的积累将表现出一系列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9094.html 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9230.html 美国是否在重复“四川汶川地震模式” 已有 571 次阅读 2014-1-14 11: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高温干旱 地震 暴雨 极寒 灾害链 美国是否在重复“四川汶川地震模式”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1686 次阅读 2012-2-20 15:18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 See more at: http://www.weidb.com/p7377#sthash.xJ8d4Zdq.dpuf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EwOTIyMA==mid=200784740idx=5sn=b733a165e573a3087d493ec3ed85acf8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5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几则我所知道的地震临震前兆
热度 3 yangxintie1 2014-8-14 11:06
地震前兆,关于老鼠和黄鼠狼的表现在上一篇已经说过了 70年代云南昭通地震前,在曲靖野外作业的5022厂机动连电工班的一群工人和配合施工的人们(昆明船总六局),在寻甸的山岭野外休息,约40-90人都看到天上西北方向出现三角状的五彩云,寻甸刚好也是在今年鲁甸的那个断裂带的南边,因为傍边是个导弹发射基地,有人认为火箭发射激波,但是大部分都认为是地震云,因为是有点像极光一样的跳动闪动着的五彩云,呈三角状,亮度极高,而且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不动。就好像天外或者地下发射的一族电子束打到天幕上呈现一样。画的是几色条带,颜色是均匀过度的, 实际上看起来样子像三角形的彩虹,彩虹是半园型,我们看到的却是三角形,当时是大晴天,没有雨和雾。 很多人认为要有地震发生了,第二天凌晨就得到了昭通地震的消息。 人们都在说地震云什么样子?我把我们看到的样子发上来,也许对以后人们辨别有用。当年人还在,也许有人记得更清楚。 汶川地震发生之前,远在千里以外的陕西阎良的试飞基地,试飞飞机的大队长在空中遇到不明来源的强电磁干扰,请示返场,飞机落地后一段时间后,汶川地震就发生了。这些资料都很宝贵,如果有人研究这些,可尽快向试飞基地索要细节。 我承认是现在还是偶然现象,因为只有少数人看到,但是所有的规律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间提取出来的。关于震前出现地光,出现五彩云,说法已经很多了,所以希望更多的人把偶然现象报出来,偶然现象多了,就不是偶然了。 关于电磁干扰,恐怕用偶然现象解释就不对了,八所的飞机还从来没有在汶川地震前那次那样因为特设仪器异常而返回地面。另外汶川学校学生的指南针都不指北了,当地发现的异常会更多。根据四川省地震局震后的报告(2008年6月),在四川省境内发现有15项前兆异常,其中地形变类异常5项,地下流体类异常9项,地电磁类异常1项。根据中国地震局各前兆学科的报告,在震中距1000 km范围内,共发现有85项疑似异常,其中地形变类异常10项,地下流体类异常39项,地电磁类异常36项。此外,还发现为数不少的鼠、狗、牛、鸡、鸭、乌鸦、野鸡等多种动物异常与地光、地气、地声、地下水与地表水等地象异常,数量达70多项。为什么这么多的异常要等到发生了巨大灾害以后去收集,就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报的,要不是汶川灾难,恐怕到现在也没有很好收集。 下面这张图是 梁光河的博客 里面的,觉得地震前的云彩也是扇形或者三角形,和我们看到的很相似 另外那个汶川地震前的磁针乱摆,和阎良飞机试飞遇到的也相同,故引用在此
个人分类: 地震前兆和预报|5520 次阅读|29 个评论
地震前兆:预防地震的重要手段
杨学祥 2014-8-6 03:51
点评:特大地震是有前兆的,如果多种异常现象不断集中发生,地震发生的概率就会逐步增大,值得特别关注。即使现有理论不足以预报地震,但明显的地震前兆可以弥补不足,准确收集前兆现象是科学预测的前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166.html 地震前兆 地震 目前仍无法准确预测发生时间,但通常地震发生之前都会有一些自然现象,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 地光 、地鸣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 地磁场 、 重力场 、 地温梯度 、地应力的异常与氡气异常等。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仍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 基本信息 地震异常 目录 1 宏观异常 1.1 地下水异常 1.2 生物异常 1.3 气象异常 1.4 地声异常 1.5 地光异常 1.6 地气异常 1.7 地动异常 1.8 地鼓异常 1.9 电磁异常 2 微观异常 3 观测方法 3.1 恐怖极了的鱼 3.2 识别方法 4 唐山大地震 4.1 植物异常 4.2 失去理性的飞虫、鸟类和蝙蝠and死人 4.3 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 4.4 不可捉摸的信息 4.5 大毁灭前的7.27深夜 1 宏观异常 编辑本段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 地震 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 地声 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 气象 异常等 。 1.1 地下水异常    地震前兆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1.2 生物异常    动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和。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 、 马 、 驴 、 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 、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地震前兆   古语动物反常的情形,也有几句 顺口溜 :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 植物 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地震谚语20首:   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3.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4.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5.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6.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7. 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8.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9.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11. 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12. 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13. 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14. 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15. 女儿墙,房檐围,地震一来最倒霉。   16. 地基牢一点,离河远一点;墙壁好一点,连结紧一点;房子矮一点,房顶轻一点;布局合理点,样子简单点。要想再好点,互相多学点。   17. 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18. 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19.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20.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见到了,要报告。为什么?闹预报。 1.3 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 地震预报 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如: 地震前兆   射线云:浮云在天空会呈极长的 射线 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震云: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地震云的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   地震云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所在地。   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 电阻率 的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从而形成了地震云。   地震云详细形态简易分析:   如果地震云的长度很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如果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很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很深;如果地震云持续的时间很长,则所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如果地震云得颜色为灰色,则说明地震很严重。    大旱   纵观历史上我国发生的大旱和大地震,就会发现他们是相伴相随的。从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至公元1971年, 大旱 在这2202年间,华北及渤海地区共发生6.0级以上大地震69次,其中除1337年9月8日河北怀来6.5级地震,震前二年大饥,灾因不详及1368年7月8日山西徐沟6级地震,震前一年大风雹外,67次地震都是旱震震例。其中,震前一年大旱者为27次,震前二年大旱者为15次,震前三年大旱者为16次,震前三年半大旱者为9次。总之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大旱为67次,占地震总次数的97.1%。   究其原因有3个方面:   1)通常即将发生地震的区域,地壳活动加剧,释放大量的热量,加快区域水分蒸发,高空极易形成局地高压控制,从而造成久旱无雨。这就是构造干旱。   2)或者是由于气候异常造成久旱无雨。这是气象干旱。   3)当构造干旱、气象干旱发生时,会造成土壤圈层干旱,改变处于临界平衡的地壳应力场,诱发大地震发生。这也是修建大型水库改变地应力场,诱发地震的原因。 1.4 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1.5 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中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1.6 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1.7 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 丹东 、宽甸、凤城、沈阳、岫 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1.8 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 甘孜县 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1.9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 辽宁 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2 微观异常 编辑本段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 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地形变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 地壳 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震逃跑时间经验方程:T = 9/68 * sqrt(a^2 + h^2) 其中T为预计逃跑时间,单位为s;h为震源深度,a为距震中地面距离,单位均为km。 3 观测方法 编辑本段    地震前兆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   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 地震台网 ,、包括四川省在内,中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解放前, 旧中国 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 成都 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 周恩来 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中国已建立了I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3.1 恐怖极了的鱼   据蔡家堡、 北戴河 一带的渔民说,鱼儿象疯了一般。在7月28日前后,各种鱼儿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7月24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7月25日,鱼塘中一片哗啦啦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 天津 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7月27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蛰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3.2 识别方法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的特点:   第一,这些前兆都受 地质构造 控制,呈条带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4 唐山大地震 编辑本段 4.1 植物异常   在26、27日间唐山某竹林的竹子突然大面积开花衰败,松树叶也大面积的掉落。唐山某个地震研究所发现他们养的几棵含羞草出现了白天叶片闭合晚上舒展的异常情况,直到27日9时许他们养的含羞草全部闭合,28日3点42分53.8秒发生地震。 4.2 失去理性的飞虫、鸟类和蝙蝠and死人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7月25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唐山大地震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   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7月25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像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7月27日,老燕带着剩下的两只小燕飞走了。   7月27日, 迁安 乡社员看到,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一百多米,自东向西,持续约15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地响声,气势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4.3 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   7月27日,唐山地区 滦南县 王盖山的人们亲眼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惶奔蹿,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们则相互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着打,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是要发水   7月25日上午,抚宁县,有人看到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或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从古墙洞钻出,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5只,其余的则在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的恐慌感。26日、27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慌气氛。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4.4 不可捉摸的信息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一下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象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在25、26、27日晚秦皇岛北戴河一代出现了海火从25-27日日渐增强最后出现了更神奇的海火,有几个渔民看到了几个圆柱形的生物发着蓝色的光排成整齐的一列迅速游动着,渔船驶过海面时溅起的海水真的像跳动的火苗。   据当时在 秦皇岛 附近水域中作业的一位潜水员说,他看见了一条彩色绚丽的光带,就象一条金色的火龙,转瞬即逝。   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有一口水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7月27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经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绳,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干了,有些地方又腾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类传递大自然的什么信息呢?   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1350米的延庆县佛爹顶上的一台测雨雷达,以及附近一台空军警戒雷达,26日、27日,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一种奇异扇形指状回波,这种回波与海浪干扰、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样,使监测人员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们就在这个强大的磁场中毫无知觉的穿行。   7月27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在京、津、唐地区,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   在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一股淡黄色的烟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悲剧。如果这些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采集、被集中、被传送、被处理,那么对这场灾祸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遗憾的是机会丧失了!人们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蒙蒙、不知不觉地走到7月27日深夜。 4.5 大毁灭前的7.27深夜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在深夜12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4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摇摇晃晃地扑来,王财走到哪儿,它们就追到哪儿,拼命地用嘴拧他的裤腿。唐山市郊栗园公社的王春衡,亲眼看见他二大爷家里的猫隔着帐子挠人,非把人挠醒不可。   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唐山市殷各庄公社大安各庄李孝生养的那只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让他睡觉,狗叫不起他,便在他的腿上猛咬了一口,疼得他跳起来,追打这条忠实的狗。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深夜被狗叫吵醒;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家的狗也叫个不停,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床,狗在张洪祥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像引路似的,奔向屋外。   丰南县阑高庄公社于北大队王有才妻那天晚上由公社回家,刚走到门口,家里的公狗突然在门口向她扑来,阻挠她进院。   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他养的415只貂,象炸营一样在笼里乱跳,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白官屯公社苏官屯大队养鸡场也出现一片混乱:1000多只鸡来回乱串,上窗台咯咯怪叫。   3点多,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的一百多匹马全部挣断缰绳,争先恐后跑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昌黎县 有几个看瓜员,看到距离他们二百多米远的上空忽然明亮起来,照得地面发白,西瓜地中的瓜叶、瓜蔓清晰可辨。怎么,天亮了?但是一看表才3点多钟。正奇怪,天又变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接着,唐山多个地区出现了红色,蓝白色的地光。闪来闪去。地下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在唐山站买票的张克英被隆隆声吓得不轻,而在屋子里睡觉的许和平大脑中只有一个印象:不是雨不是雷是地震。在医院值班的李洪义听到了像撕布一样的地声,一个农民在忙完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地下冒出的火球,接着他就像挨了一个扫堂腿倒在了地上。天边闪现出电弧地光。电弧地光击中了一个变电站,半个唐山都没电了,“唰”的一声,天边出现了一条光带,周围一片寂静。惊天动地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参考资料: 1. 专家谈地震宏观异常 . 中国地震信息网 . 2009-01-013 . 2. 地震之前都有大旱这些说法科学吗? . 饭见 . http://baike.so.com/doc/2321858.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3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唐山大地震前兆:纪念唐山地震38周年
热度 3 杨学祥 2014-7-28 05:48
唐山大地震前兆:纪念唐山地震 38 周年 杨学祥 特大地震是有前兆的,如果多种异常现象不断集中发生,地震发生的概率就会逐步增大,值得特别关注。即使现有理论不足以预报地震,但明显的地震前兆可以弥补不足,准确收集前兆现象是科学预测的前提。 相关报道: 唐山大地震前兆 (2008-05-18 17:27:57) 转载▼ 标签: 四川大地震 地震前兆 杂谈 1978 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情报通报》中,刊印了一张幽默照片——一只闭眼张口、惊恐惨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写着:“为什么我能预报地震,而地震学家们不能?” 这是人类的自责。然而人们常常忘了: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各自为战的时候,也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能,人甚至远不及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范的整体,没有相应的通讯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他们怎能不被突降的恶魔各个击破?以下是本人收集的一些唐山大地震的前兆 , 是否真实也待考证 , 但汶川大地震前兆 , 本人可以说是见证者 , 多次奇怪新闻报道 , 让我今天一早好像感悟到什么 , 便一发不可收拾 , 我有责任把它写出来 , 让后人去参考 , 别再重复今天的历史 ! 1976 年 7 月 28 日 ,北京时间凌晨 3 时 42 分 53.8 秒,如有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的地地壳中猛然爆炸,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这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正是这些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唐山大地震—— 30 周年纪念版》全景式记录了当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种种表现,追溯了地震前后扑朔迷离的事实与现象,反思了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问题。 唐山大地震预测时间表: 1967 年 10 月 距唐山大地震 9 年 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 ( 属唐山地区 ) 做些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6 年初 距唐山大地震不到半年 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综合唐山市 40 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 50 公里 内, 1976 年 7 、 8 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 5 到 7 级强震发生。 1976 年 7 月 6 日 距唐山大地震 22 天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做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预报。 1976 年 7 月 7 日 距唐山大地震 21 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 7 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 6 级左右地震。 1976 年 7 月 14 日 距唐山大地震 14 天 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出现七大异常,要求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和渤海沿岸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近百名中国地震界官员、专家到唐山二中参观地震科研小组的工作。唐山二中田金武老师郑重发出地震警报: 1976 年 7 月底 8 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 7 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 8 级。赵各庄矿地震台姜义仓在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会商会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将发生 5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1976 年 7 月 16 日 距唐山大地震 12 天 乐亭红卫中学向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发出书面地震预报意见: 7 月 23 日前 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 5 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976 年 7 月 22 日 距唐山大地震 6 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 7 月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 6 级左右地震。 1976 年 7 月 26 日 距唐山大地震 2 天 国家地震局汪成民等一行 15 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北京队提出,发现临震七大异常。 1976 年 7 月 27 日 10 时 距唐山大地震 17 小时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等的汇报。之后,查志远决定,下周一开会研究一下,让汪成民等先去廊坊落实水氡异常。 1976 年 7 月 27 日 16 时 距唐山大地震 11 小时 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的赵声和王守信两人通过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做了紧急震情汇报:第二个峰值一直在上升、上升、上升…… 1976 年 7 月 27 日 18 时 距唐山大地震 9 小时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 7.3 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1976 年 7 月 28 日 3 时 42 分 53.8 秒 唐山发生里氏 7.8 级大地震,超过 24 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看完这些精确数据 ,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 天灾 ? 人祸 ? 最近 中国新闻周刊 报道了这件埋藏在当事人心里 29 年的 秘密 , 唐山大地震前的预兆 唐山大地震也是完全可以预测,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但是历史没有这样上演,一群白痴专家啊! 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别人的经历,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善待动力,了解动物,也许更多的人可以逃过浩天劫难。 恐怖极了的鱼 唐山八中教师吴宝刚、周萼夫妇: 1976 年 7 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他们只是奇怪,多少日子里难得买到新鲜鱼,为什么今天特别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这是哪儿的鱼?”“陡河水库的。”卖鱼人告诉他们,这几天怪了,鱼特别好打。”这一对夫妇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一场灾难已经临头。几天后,他们于地震中失去一儿一女。 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打渔人: 鱼儿像是疯了。 7 月 20 日前 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 7 月 24 日 ,他家里的两只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又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农场四分场养鱼场霍善华: 7 月 25 日 ,鱼塘中一片哗哗水响,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 7 月 27 日 那天,不少船员挤在舷边垂钓。油轮周围的海蜇突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钓钩,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有一位船员用一根钓丝,拴上四只鱼钩,竟可以同时钓四条鱼。鱼儿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咬鱼钩。 之二:失去“理智”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 据船员们目睹: 7 月 25 日 ,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一动不动,任凭人去捕捉驱赶,一只也不飞起。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一次避难的团聚会。最后飞来的是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它傻了似地立于船尾,一动不动。 河北矿冶学院教师李印溥: 7 月 27 日 ,他正在唐山市郊郑庄子公社参加夏收,看见小戴庄大队的民兵营长手拿一串蝙蝠,约有十几只,用绳子拴着。他说:“这是益鸟,放了吧。”民兵营长说:“怪了!大白天,蝙蝠满院子飞。” 唐山地区迁安县平村镇张友: 7 月 27 日 ,家中屋檐下的老燕衔着小燕飞走了。 ( 同时,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屋檐下的老燕也带着两只剩余的小燕飞走了;据说,自 7 月 25 日 起,这只老燕就像发了疯,每天要将一只小燕从巢里抛出,主人将小燕捡起送回,随即又被老燕扔出来。 ) 宁河县板桥王石庄社员: 7 月 27 日 ,在棉花地里干活的社员反映,大群密集的蜻蜓组成了一个约 30 平方米 的方阵,自南向北飞行。 ( 同日,迁安县商庄子公社有人看见,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 100 多米、自东向西飞,持续约 15 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的声响,气势之大,足以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 之三: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王盖山: 7 月 27 日 ,他亲眼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打着,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要发水,耗子怕灌了洞。” ( 同时,距唐山不远的蓟县桑梓公社河海工地库房院子里,那几天有三百多只老鼠钻出洞子,聚集在一起发愣。 )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徐春祥等人: 7 月 25 日 上午,他们看见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五只,其余的则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时的恐慌感。 26 日、 27 日两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惧气氛。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之四:不可捉摸的信息 大自然确实是在警告人类。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 7 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被海水吞没了呢?海滩上过去能晒三张渔网的地方,怎么如今只能晒一张渔网了呢?海滨浴场淋浴用的房子进了海水。常年捕鱼的海区,也比过去深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 唐山地区丰润县杨官林公社一口深约五十多米的机井,从中旬起,水泥盖板上的小孔“嗤嗤”地向外冒气。 7 月 25 日 、 26 日,喷气达到高潮, 20 米 外能听见响声,气孔上方,小石块都能在空气中悬浮。 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也有一口神秘的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 27 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井水又猛然回升了,不但用不着扁担,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几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的地方,池塘的水忽然莫名其妙地干了,有的池塘却又腾起济南趵突泉那样的水柱。 人类有时也收到了大自然的信息,可这些信息是那样的不可捉摸。 在北京、唐山,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了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在通县,有人发现一支卸下的 20 瓦日光灯管在闪闪发光。 27 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日子。在唐山林西矿矿区,飘来了一股淡黄色的雾。这是一股散发着硫磺味的“臭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茫。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一场什么样的悲剧。 人们眨着大惑不解的眼睛,迷迷蒙蒙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 7 月 27 日深夜 。 之五:大毁灭前的“七·二七”深夜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 深夜 12 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出门前总赶不进院子的四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篬撒着羽毛,摇摇晃晃地扑上前。王财走到哪儿,它们追到哪儿,拼命用嘴拧着他的裤腿。 滦南县东八户大队张保贵: 7 月 27 日 深夜,久久睡不着,老听见猫叫。他以为猫饿了,起来给它喂食,猫不吃,依然叫声不绝,并乱窜乱跑。 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 7 月 27 日 夜里,他是被狗叫吵醒的。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 他家的狗也不停地狂叫起来,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了床,狗在张洪祥的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像要引路似的,奔向屋子外。 大厂回族自治县陈福公社东柏辛大队李番: 他亲眼看见他家的母狗把 7 月 15 日 生的四只小狗,一只一只从一个棚子里叼了出来。 夜越来越深了。这是一个充满喧嚣的夜, 7 月 28 日 就在这不安的气氛中来临了。 1 时 30 分,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的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全场 415 只貂,像“炸营”似的,在铁笼里乱蹦乱撞,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饲养员陈富刚,在一个马车店里正起来喂料。他发现骡马在乱咬乱踢乱蹦,怎么吆喝也不管用。 3 点多钟, 60 辆马车的 100 多匹马全部挣断了缰绳,大声怪叫着,争先恐后跃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与此同时,唐山地区昌黎县虹桥公社马铁庄大队的李会成亲眼看见:邻居家的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飞入房顶上空,盘旋着,冲撞着,久久不肯下落! 显然,在唐山地震前,许多人都接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具有“不唯一性”——天气闷热也会使鸡犬不宁,连日多雨也会使井水突涨,人们也正是用最寻常的经验解释了那些“异常”。知识使人类变得敏锐和坚强,知识也使人类变得聋盲和脆弱。 1978 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情报通报》中,刊印了一张幽默照片——一只闭眼张口、惊恐惨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写着:“为什么我能预报地震,而地震学家们不能?” 这是人类的自责。然而人们常常忘了: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各自为战的时候,也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能,人甚至远不及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范的整体,没有相应的通讯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他们怎能不被突降的恶魔各个击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6eea101009h8l.html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112/2e7d7d31-a540-4d32-8609-4c43cd439ac2.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873 次阅读|3 个评论
近四十年前搞地震预报的感慨
热度 9 yangxintie1 2014-5-10 19:06
近四十年前,就是四川松藩地震那年,远在云南曲靖的深山也不安宁,好多家属反映老鼠好像吃了迷魂药,呆头呆脑,蹲在灶台,发痴,用火筷子一敲就打死一个。还有老乡反映黄鼠狼搬家,一个咬着一个尾巴,去向不明。 大家知道地震来了,总工找我和一个搞电的技术员。希望我们负责给厂里弄个测量地震的台站,我是管厂里非标准设备设计的,凡是买不到的都要自力更生一下,我们就先到兄弟厂参观一下。 没想到这天到厂刚住下晚上就震了!梦中惊醒,大吼一声,我本能的一跳就跳出了招待所房间大门,跳出去,发现同伴没出来,觉得很掉价,又一跳,跳了了回去! 拉着同伴出来,当时就看见哨兵在鸣枪,但枪卡壳了,于是哨兵看到有人拿警报器开过来,扔下枪,疯狂摇着警报器走了、我把枪捡起来,看看毛病在那里。 后来,经过此教训,我们回到自己厂里,为了生命安全,也慢慢搞起地震测量仪器。土法上马,安装了地应力,土地电,以及倾斜记录仪器,和微震检测仪。那时各车间很好说话,说需要高倍显微镜,一句话送来了,用它观察大地倾斜度变化,为了提高灵敏度,并且把震动记录下来,还把晶体管破开,用光射的办法量重锤线的微小位移,通过晶体管光照射的强度把位移反映出来,换成电信号,用波动记录仪来。热处理有好多台,听说我们要用,马上那个包装都没有拆就送来了。土地震仪还真能记录地震信号。后来为了能报警,又搞了可控硅逆变,别人是做电源用得,我们直接把逆变信号加到全厂高音喇叭上,放了一下,还行,起到了四邻不安的作用! 后来打了100米的山洞,准备安装磁秤。其实,很多东西重要的是敢于钻研,自己搞都能熬出来,那时,起初我们还在开山,搞基建,我是负责打炮眼和埋炸药的,讨厌的是有时候一数,有一炮没有炸,那么还需要立即把哑火的雷管掏出来,这可有点麻烦,也习惯了,麻痹了,我的抽屉里面铺了一层雷管,有的臭小子甚至把废雷管随便就扔在山坡上,把技术科杨组长的脚都炸了,得亏他穿的劳保鞋厚,没炸断。由于有这些时间,我们还把电子电路学了一遍,刚好为制造和配备地震台站垫基础。 回忆那时候情景,尽管时间很短,但至今还历历在目,觉得有几点感慨 地震是有前兆的,人是可以掌握这种规律的!现在也在讨论地震,觉得四十年后甚至有些倒退,没有多少发展。 应变仪器是一定深度地应变测量的极好方法,现在西安非线性所做得地应变仪,大地潮汐,都很精确,但是真的使用的地方不多,另外 数据报送需要自动化,无人管理化,几个手机就可以解决的组网问题,却要变成一个项目,层层卡拿,最后还是近乎取消。 测量要弥补现在零散而非系统性现状,才能逐步提供足够精确的地震三要素。一个大地震的孕育,它的异常现象具有时间长达数年,地域广于数省,而形式千变万化,临震前由突然加密又发生突变的特点。如何用人工智能的统计方法把信息最集中的地域筛选出来,按照异常强度给予定义,需要组织庞大的业余测报和专业测量相结合的统计分析队伍,这点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倡公益无偿劳动才能做到,我们最近这些年代片面学习西方,自己的武功废了的还真需要恢复。 另外地幔应力的变化还有激振声波测量的手段,在地震临界发生期间,总有一部分地壳地幔的声音传播发生激烈变化,有一块区域会对于小信号不但不衰减,而且扰动会扩大传播,这些都是临界失稳的最好讯号,这些有效的方法什么时候能够从书斋里面走向应用? 还有磁场测量的手段,太有用了,汶川地震那天,震前学校指南针都变了,电磁场的突变使得千公里以外的阎良试飞的飞机都感到不能再飞行了,紧急返场降落,这些变化如果有测量和记录该多好!资料汇总都显得十分重要。 图1 70年代昭通地震前一天看到的地震云 图2汶川地震前远在陕西的飞机受到强大电磁干扰 这些异常,有很多是不通过仪器可以观察的。 比如汶川震前,电离层在本该处于平静区的时候出现200%的波动,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释,2008年5月9日18时出现的扰动较为特殊:汶川以东南20度范围均出现了电离层TEC明显增加,在南半球磁力线共轭区域也有增加现象,而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地区则无明显增加。整个扰动时间持续了七八个小时,武汉可能是这段时间内电离层TEC最高的地区。这些电磁异常一方面会在高精密仪器电磁扰动方面留下痕迹,另一方面也会以放电,类似极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仅仅用偶然现象来概括恐怕就太轻松了 除了测量以外,对于这种地幔流动的失稳分析也需要新的数学方法。恐怕现在地震队伍学习新知识的人不多。用得更少,很需要学科交叉协同作战。 当然这深入研究也包括地球物理及生物物理异常现象数据库的统计处理方法,要么,地震异常的时候群众都互相问,今晚你家的狗叫了没有?谁也不会相信自称地震不能预报的人却来预报不地震。 关于预报,足够精确的三要素得不到,进行不精确的预报也是好事情!不能美日说不能预报,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总不能花大价钱养一堆专管震后资料整理的群体,临震预报不能做,还不能研究了?!中长期,或者带有一定模糊程度的预报也不能期望了?!总之就是不做预报,也应当设法把信息仅量清楚的告诉人民群众,相信群众真英雄,信息就是财富,收集信息,设法使得尽量多的人使用和分析这些信息,显得十分必要,海城的经验就是地震信息给大家共享。另外唐山地震,有个地方就把信息坚决告知群众,别的地方却不行,信息被当时的梅某专家组长否定,而扣着信息不发,连地震工作者都震灾身亡,而发布了信息的这个地方却很少伤亡。所以信息适当透明,走出少数人占有,不信这样我国地震事业不突飞猛进 现在怕就怕拿了钱的人宁肯盖楼房,修喷水池子,也不愿意在地震预报上投入,我道听途说这么一件事情,中航工业据说有人开发了一种用核磁共振测量为磁场的技术,类似于氦光泵磁梯度测量仪吧,希望和某省的地震局合作一下,也就是用一下他们原来安装磁秤的某个山洞,先搞测量,以后考虑这种磁力仪可以安装到全国飞机上面,形成磁变化预警网络。这个省刚好有一个山洞,那里磁干扰非常小,但是这个合作一直没有开展,为什么,地震局需要拿钱来,才能开山洞的门。没钱?门都没有! 补一个研究者发的地震云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彩云也是扇形的 ,只不过观察点的距离不一样
个人分类: 趣味科普|8300 次阅读|27 个评论
秘鲁南部乌维纳斯火山频繁喷发:关注28-31日潮汐组合
热度 2 杨学祥 2014-4-1 19:57
秘鲁南部乌维纳斯火山频繁喷发 来源: 新华网 2014年04月01日 12:40:37 新华网利马3月31日电(记者张国英)位于秘鲁南部莫克瓜省的乌维纳斯火山近来异常活跃,自3月31日清晨起已3次喷发火山灰,灰柱高达1.2公里。 秘鲁地质矿业冶金研究所31日宣布,当天早晨7时42分,乌维纳斯火山突然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1公里。随后莫克瓜以南的塔克纳省于7时53分发生5.7级地震。11时19分和13时6分,乌维纳斯火山又先后两次喷发。当地民防部门已向居住在火山附近的居民分发口罩和眼镜。 研究所火山观测台负责人赫尔西·马里尼奥在接受秘鲁官方安第斯通讯社采访时说,乌维纳斯火山目前处于活跃期,3月29日已两次喷发过火山灰和气体,随着火山持续喷发,该地区地震活动也随之活跃。 马里尼奥表示,虽然乌维纳斯火山近日喷发频繁,但其喷发力不是很大,火山观测台研究人员将继续全天监测乌维纳斯火山活动。 海拔5672米的乌维纳斯火山2006年曾发生过喷发,此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最近一次持续喷发是在去年9月初。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4/01/c_1110046103.htm 2014年3月潮汐组合:强潮汐组合可能导致倒春寒 2014-1-31 2013年12月、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3月是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趋于强烈。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潮汐组合B:3月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9.08122度,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3月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5度,3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潮汐组合D:3月24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943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1度,2014年3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0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5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64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01 次阅读|2 个评论
3月进入地震高潮:日本美国前兆明显
杨学祥 2014-3-14 05:39
3月进入地震高潮:日本美国前兆明显 杨学祥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3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792.html 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美国和日本最近地震频繁,前兆明显,值得特别关注。 相关报道: 美本土范登堡空军基地附近连发4次地震 最高4.4级 小大打印 2014-03-13 15:03:24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12)条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13日上午10时2分46秒,美国加州西海岸附近地区发生里氏2.9级地震,震源深度0.2公里,震中距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西南43公里。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其后同样位于加州西海岸的科恩威尔东北部又连续发生3次地震,这三次地震分别为里氏4.4级,里氏2.8级和里氏3.0级,震源深度分别为0.1公里、0.0公里(地表)和0.1公里,震中分别距离科恩威尔52公里、51公里、51公里。 这3次地震分别在北京时间13日上午10时11分至26分之间发生。 (责任编辑:CM013) 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40313/18392484.html 日本九州岛发生6.0级地震 震源深度80公里 2014年03月14日01:4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4日1时06分,日本九州岛(北纬33.6度,东经131.9度)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80公里。 (责任编辑:UN643) 原标题:日本九州岛发生6.0级地震 震源深度80公里 http://news.sohu.com/20140314/n396572127.s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5 2014-03-14 02:17:19 33.9 92.6 9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地区 6.02014-03-14 01:06:5233.6131.980 日本 九州岛 3.7 2014-03-13 21:05:01 33.2 103.8 15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3.0 2014-03-13 14:27:51 37.7 77.9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2.9 2014-03-13 11:22:06 40.5 123.2 6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 4.5 2014-03-13 01:55:42 35.9 82.3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3.0 2014-03-12 21:48:03 34.9 80.9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0 2014-03-12 20:42:21 24.6 99.5 5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3.6 2014-03-12 08:30:48 37.6 102.3 4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3.0 2014-03-12 07:49:12 34.8 81.0 11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6.12014-03-12 06:03:11-3.1148.510俾斯麦海 3.9 2014-03-12 04:12:43 38.5 93.1 8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行政委员会 3.2 2014-03-12 04:12:23 38.5 93.1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行政委员会 6.32014-03-11 10:44:06-60.8-20.010南桑威奇群岛附近海域 3.0 2014-03-10 21:09:11 38.9 74.7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3.1 2014-03-10 19:17:20 31.6 104.0 18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 7.02014-03-10 13:18:1440.8-125.010 美国 加州附近海域 6.02014-03-10 08:38:1816.1-98.320墨西哥南部附近海域 3.1 2014-03-08 21:08:59 34.4 80.0 8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0 2014-03-08 14:52:51 31.3 103.6 17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4.2 2014-03-07 16:41:59 31.5 91.2 5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3.0 2014-03-07 06:57:53 35.9 82.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6.12014-03-05 17:56:58-14.7169.9640瓦努阿图 3.2 2014-03-04 07:10:14 36.2 82.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3.2 2014-03-04 03:54:32 36.2 82.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2.9 2014-03-03 11:30:04 40.5 122.3 5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 6.72014-03-03 04:11:1927.4127.4110 琉球 群岛 3.2 2014-03-02 22:47:54 41.3 102.2 8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3.7 2014-03-02 22:08:45 30.9 85.1 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 3.2 2014-03-02 19:53:00 41.7 78.1 7 吉尔吉斯斯坦 6.22014-03-02 17:37:5412.7-87.660尼加拉瓜附近海域 3.2 2014-03-02 05:08:27 35.7 98.1 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3.5 2014-03-01 04:30:50 32.7 85.6 6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2 2014-02-28 23:36:34 22.8 99.1 9 缅甸 4.9 2014-02-28 16:10:39 43.0 96.6 11 蒙古 3.1 2014-02-28 11:11:47 34.9 80.8 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0 2014-02-28 03:59:47 39.3 106.7 8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 3.8 2014-02-28 02:52:59 39.3 106.7 7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 http://www.ceic.ac.cn/ 2014年3月潮汐组合:强潮汐组合可能导致倒春寒 2014-1-31 2013年12月、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3月是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 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趋于强烈。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潮汐组合B:3月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9.08122度,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3月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5度,3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 潮汐组合D:3月24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943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1度,2014年3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0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304.html 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大地震:专家呼吁做好防灾准备 已有 193 次阅读 2014-3-12 19:1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 拉马德雷冷位相 统计规律 推荐到群组 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大地震:专家呼吁做好防灾准备 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11日举行定期会议后发表预测说,日本仍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对此,应继续保持警惕。 根据全球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时间间隔频率,日本今后2-4次8.5级以上地震可能在2011年3月11日后的3年、4年半、7年、8年、11年发生,即2014年-2016年、2018-2019年和2022年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5386.html 日本大震: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 2013-12-13 07:36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已有 839 次阅读 2013-6-5 14: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环太平洋 俄罗斯 日本 美国 特大地震 推荐到群组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频发:日本、俄罗斯和美国需警惕 杨学祥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美国发生特大地震有明显的前兆:2011-2012年特大干旱和高温,已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据徐道一等人的预测,在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在2013年5月24日发生了8.2级地震,不能排除其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 总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继续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3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679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海沿岸频现“巨型乌贼” 或系地震前兆(图)
热度 1 杨学祥 2014-2-15 12:46
日本海沿岸频现“巨型乌贼” 或系地震前兆(图) 2014-02-15 10:31广州日报 日本海沿岸频现“巨型乌贼”或系地震前兆(图)   近来,日本海沿岸相继发现了“巨型乌贼”,被捕获后拿到市场上售卖。   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14日报道,2013年冬天,日本海沿岸的大部分海域相继发现了“巨型乌贼”。据悉,“巨型乌贼”又称“大王乌贼”,通常栖息在深海地区,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软体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一。据此前相关报道称,该现象引发了许多海洋学者的关注。更有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天地异变,尤其是一种与地震有关的前兆。   据报道,日本全国各地的渔民都对突如其来的巨型乌贼惊呼不已,纷纷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乌贼”。有专家分析称,“日本海2014年的水温低于往年,因此可能由于海洋表面水温较高,乌贼才漂浮在海面上。”   据担任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负责人的水产学博士洼寺恒己介绍,巨型乌贼栖息于水深600米、水温6至10摄氏度的深海中,喜欢小笠原诸岛冲之鸟礁等温带海域。但是不知为何,它们还经常穿过对马海峡而误入日本海中。   日本海中被称为“日本固有水”的水深达300米以上,水温较低,达0至1摄氏度。而巨型乌贼多被认为能够生活在水深200米的海域内。不过,据日本气象厅介绍,每年1月起,水深200米的海域内水温会达到7摄氏度左右,而2014年只有4摄氏度左右。   洼寺还表示,“巨型乌贼不适应低温海水,因此游向水温较高的海面上,但可能因没能控制好在水面上的漂浮,才受季风影响被冲到了海岸附近”。(宗禾) 责任编辑:乌元春 http://world.huanqiu.com/regions/2014-02/483343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张掖5.1级地震前,门源台的强烈受压应变记录
热度 2 池顺良 2013-9-20 21:27
2013 年 9 月 20 日 05:37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东经101.5°,北纬37.7°)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7km。震中距青海省地震局门源地震台约40km。 关心地震预测的读者一定关心这次5.1级地震,距震中仅40km的门源台的钻孔应变仪有何反映? 门源台位于中国地震局《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的“甘青交界至甘东南地区”,有发生7级左右强震背景。 图1标出了门源地震台与这次5.1级地震的位置及附近活动断裂的分布。 图1.黑色五星为应变观测地震台,兰色圆圈为张掖5.1级地震震中。 门源台 台址基岩为中厚层砂岩 ,钻孔深 40 米,岩芯完整。仪器于 2006 年 8 月 12 日安装。仪器安装后第 8 天就显示了清晰的应变固体潮(图 2 )。图 3 是 2007 年 3 月 1 日到 5 月 21 日五十天连续记录数据。( 1+3 )=( 2+4 )的数据自检条件很好地满足,说明记录数据能反映地层真实的应变变化。 图2 门源台仪器安装第8、9天的应变固体潮曲线 图3.门源台2007年3月1日到2007年5月21日的体应变和剪应变数据 图4.门源台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20日8时的应变记录 很可惜的是,2007年11月11日该台仪器因雷击将第2应变分量击坏。剩下3路应变不再能作数据自检,但剩下的3路应变仍构成完整的应变数据集。已有的一年多满足自检的数据,则证明了该台 记录数据能反映地层真实的应变变化。 2012 年 7 月 10 日 , 3 路应变同步发生大幅受压,到 2012 年 12 月后速率减缓,各应变分量累积降幅约 1.2 × 10 -4 (图 4 )。但减缓的压缩并未结束,又持续了 9 个月,终于在今日早晨 05:37 在距门源台约40km处发生5.1级地震。这一事件应该让我们对应变观测中出现的强烈受压现象引起重视。 张掖5.1级地震后,回弹释放的压缩应变仅7.8×10 -8 ,不到总压缩量的千分之一,大量弹性应变能尚未释放! 图5是9月15日至20日12时,门源台1路和4路应变记录图。 图 5. 由 张掖5.1级地震震时应变阶知,回弹释放的压缩应变仅7.8×10 -8 ,大量弹性应变能尚未释放,周边地区需提高防震意识。 根据中国地震局《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的“甘青交界至甘东南地区”有发生7级左右强震的预测意见,周边地区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防震意识。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377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研究的误区【7】:被“试验事实”误导的地震学家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3-6-25 17:42
有人说,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怎能会误导专家?其实,有些事实是表象,不反映本质;有些事实不能随便套用到不同性质的对象,若死搬硬套地“张冠李戴”,会闹出笑话。 话说上世纪 50 年代,兴起了探索地震奥秘的热潮,物理学家们也凑热闹,想做点力学试验看是否能找到破裂前兆。正好,库房里有一堆玻璃块,将之加工一下,放到试验机上做单轴压缩试验,试样上贴上了应变片、 AE 传感器等,试验的结果让 TA 们大吃一惊,哇塞!主破裂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于是乎得到结论:地(强)震不能被预测。 为啥没发现前兆呢?原来玻璃、松香等是非常均匀的介质,在主破裂前没有或基本没有任何微破裂发生,只有在峰值强度点时,发生主破裂。但岩石与玻璃、松香等介质的属性不同,是非均匀介质,对非均匀介质加载,丰富的破裂前兆出现了,看看下图就神马都明白了。 图 1 不同均匀度介质的声发射 该试验确实误导了部分地震学家,在加之不考虑孕震区域而只考虑主震发震断裂的“就事论事”做法,还貌似得到了震例的验证,如此主震型地震序列的概念被“创新”出笼了。此概念以讹传讹已好多年,不知处于混沌状态的地震学者何时能清醒? 上述分析说明,不同属性的介质有不同的力学行为,不能混为一谈,张冠李戴的做法不可取。 参考 Mogi, K. Earthquakes and fractures, Tectonophysics, 5(1), 35-55, 1967. 相关阅读: 科学研究的误区【 1 】:眼见为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8441 科学研究的误区【2】:有些东东无法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8946 科学研究的误区【3】:熟视无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9791 科学研究的误区【4】: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80513.html 科学研究的误区【5】:众说纷纭的【地震预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84180 科学研究的误区【6】:好高骛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87140.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044 次阅读|2 个评论
鄂霍次克海发生8.2级地震:北美强震风险增大
热度 1 杨学祥 2013-5-24 16:01
鄂霍次克海发生8.2级地震:北美强震风险增大 杨学祥 我在5月21日指出,拉尼娜正在形成使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智利、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日本、中国的黄海和台湾海域在5月18-21日先后发生5-6级地震,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和美国阿拉斯加巴甫洛夫火山在此前相继喷发,这是构造活动高潮的前兆信号。 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拉尼娜转换期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导致海洋地壳反向升降13-20厘米,引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 我在3月30日指出,2013年5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鄂霍次克海在5月24日发生8.2级地震,5月强震高潮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107.html 鄂霍次克海在5月24日发生的地震没有达到8.5级,不能排除其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美国干旱高温等的明显前兆,鄂霍次克海在5月24日发生8.2级地震后,北美强震风险增大。根据地震路线图(见表1),2004年以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北美是8.5级以上地震的空区,有很高的发生概率。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17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18 2013-201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或北美 8.5-9.5?? 相关报道: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1176 次阅读 2012-2-20 15: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 地震 暖冬 干旱 推荐到群组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具备相应的地震构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干旱异常和暖冬异常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肯塔基州巴杜卡(Paducah)地方分局,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 Girardeau)2012年2月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在吉拉多角的一座公园,许多孩童穿着短袖玩耍打闹、家人沿着湖畔散步、没穿外套的幼童笑着追逐一只不理人的狗。典型的春天美景,只不过现在才2月。   2月以较往常温暖的天候展开,在此之前,吉拉多角经历了史上第5热的1月,诡异天气也让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遭遇历来第17热的1月、凤凰城(Phoenix)迎来第3热的1月,密执安州的安埃布尔(Ann Arbor)则出现第13热的1月。   气象学者约克(Mike York)指出,吉拉多角今年1月平均气温为华氏39.2度(摄氏4度),比历年平均气温的华氏32.7度(约摄氏0.4度)高出超过华氏5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4/100423881117.shtml 2011年中新社华盛顿8月5日电 美国中南部地区的干旱呈现愈演愈烈的迹象,气象专家预测,旱象将持续到今年10月底。如果“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则干旱更可能持续到2012年。 几乎席卷全美的38摄氏度以上高温热浪到5日已经持续34天,美国气象部门预计,热浪可能要到8月底才能缓解,而由此带来的干旱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南部平原和密西西比河谷的旱象造成当地电力和水短缺,并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国家气象局专家指出,这种反常天气是由2010年的“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即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水温比正常偏低,从而引发今年的严重干旱。“拉尼娜”现象通常会使降水减少1成。干旱最严重的得克萨斯州,从今年1月以来的降水只有往年的4成,官方有可能宣布这是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根据美国气象频道的估计,今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美国48个州的32%土地,严重干旱覆盖了48个州的11%土地。从4、5月份的山火蔓延300万英亩,到农牧业生产初步估算遭受60亿到80亿美元的损失,干旱已经给美国受灾地区带来严重损失。由于许多河湖干涸,下一步一些地区还将面临缺水问题。气象专家盼望飓风季能给美国中南部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象。 气象专家说,热浪与干旱互相作用,使得高温不退,降水困难。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美国中南部多个州的干旱到今年10月底之前都会持续,甚至加剧。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观察,刚结束两个多月的“拉尼娜”现象有可能再次生成,如果“拉尼娜”卷土重来,则美国中南部的干旱天气将持续到2012年。 http://news.163.com/11/0806/06/7AOMHJTK00014JB6.html   2012年2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堪萨斯州以及中部平原的许多区域出现了反常的温暖天气。上周堪萨斯州的温度远高于60华氏度(约15.5摄氏度)。根据美国气候学家玛丽?克纳普(Mary Knapp)说,在堪萨斯州,全州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5.2华氏度(约1.8摄氏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水平高7.9华氏度,比1895至2011年平均气温高6.2华氏度。1月12日从而成为1895年以来1月份最热的一天。   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日前,局部大雨横扫德克萨斯州北部、俄克拉荷马州东南部和阿肯色州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使干旱状况得到轻微缓解。但在1月31日以来的一周里,德克萨斯州全州范围内出现了最高级别的特殊旱情,其覆盖区域从25.27%升至27.36%。德克萨斯州今年很可能会创下高温和缺水的双高记录。   根据德克萨斯州及国家气候专家的研究,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10月31日的一年是该州历史上最干旱的时期,而该州的6到8月这三个月和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州的记录相比都是最热的。   干旱监测报告显示,加利福尼亚州的旱情由前一周的41.23%升至57.33%,为中度干旱。而异常干燥状态从该州80.88%的地区进一步蔓延至88.91%的地区。内华达州处于中度干旱的地区从前一周的64.59%升至81.16%。此外,新墨西哥州处于例外和极端干旱水平的地区由23.37%上升至24.74%。(贺娇) http://www.epciu.com/Html/1202/18/B11D89A4F34CEFB7.html 动物异常频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6日消息,这个冬天有点不太正常。根据记录,北美大陆1月份的降雪量是有记录以来历史第三低值,近几周来的温暖天气让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感到舒适。但是美国大陆的这种异常暖冬天气打乱了动物们的生物钟,让它们的冬眠行为受到影响。美国很多地方都报告有黑熊出现在居民区附近,让出乎意外的居民们大吃一惊。按照正常的年份,这个时候它们应当还在呼呼大睡呢!因此,正如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报中心副主任麦克·哈尔伯特(Mike Halpert)所要问的那样:“这个冬天怎么了?”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8/17526698014.shtml 根据美联社报道,单单在科德角就有177只短喙海豚搁浅在海岸而且有124已经死亡。这个报道接着写到:“在过去12年中每年搁浅在海滩上的海豚平均是37只,而这个数字几乎是它的五倍。” 根据《The Blaze》报道,在秘鲁奇克拉约海滩上有超过200只海豚搁浅并死亡。与此同时,也发现死去的凤尾鱼。既然这些小鱼是海豚的食物,那么吞食它们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海豚生病,但是死亡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不管怎样,异常气象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虽然它导致了一些其它的次要问题比如病原体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去等待进一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2-02-18/1154361.shtml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012年2月2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7次强震),2012年同样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5次强震)。 1964年3月27日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9.2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2 1922-11-11 智利 8.5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8 1960-03-22 智利 9.5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15 2010-02-27 智利 8.8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旱震理论: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对唐山地震提前提出了告急,成功预测了1990年代以来的若干次地震。旱震理论描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在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万有摩擦力的作用下,地下岩浆是流动的,流动的岩浆有时会形成旋转上升的岩浆旋泉,岩浆旋泉会在这一地区的下面形成一个高温岩浆洞,使得这一地区的地温长时间较高,地温升高会将地下水蒸发,并会使这一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上升,阻碍高空冷暖空气的汇合,造成这一地 区无法降雨形成干旱,同时还会使这一地区的地壳变薄,承受力变小,容易破裂。 在高温岩浆洞的底部,流动的岩浆容易再次形成岩浆旋泉,这时形成的岩浆旋泉阻力小、威力大,它能将地壳顶破,引发地震,因此干旱后容易发生地震。   在地震前,由于地下岩浆的旋转带动着地上空气的旋转,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较小,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最低的现象。由于岩浆旋泉会把温度很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输送到上地幔,热量会扩散到大气中,会使气温升高,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最高的现象。又因旋转的岩浆会产生磁场,当磁场较强时,磁场中的分子容易放热,这又会使气温降低,所以会出现日最低气温最低的现象。由于临震前气温的降低,空气会下沉,冷暖空气在此汇合会形成降雨,因此会出现日降水量最大的情况。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0123.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美国加州北部发生5.7级地震 或造成较大损失 2013-05-24 13:30:51 中国新闻网 【大 中 小】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4日11时47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发生里氏5.7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路透社说,5.7级地震并不强烈,但有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http://news.china.com/international/1000/20130524/178531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82 次阅读|2 个评论
陨石与地震:陨石事件与地震关联的证据和机制
杨学祥 2013-2-16 16:46
陨石与地震:陨石事件与地震关联的证据和机制 杨学祥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车里亚宾斯克州 15 日降下陨石雨,造成逾百人受伤。 美国航天局马歇尔航天中心流星体环境办公室首席科学家比尔·库克认为,这块陨石其实是大约一年前脱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存在了30多秒,随后飞到地球上空19公里至24公里时发生剧烈爆炸并碎裂。 美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埃米·迈因策尔估计,这块陨石的大小与一辆公共汽车的大小差不多,重量却有7000吨。它在地球上空爆炸时的威力相当于20颗原子弹,但幸运的是,“大气吸收了绝大部分能量”。 http://news.sina.com.cn/w/2013-02-16/162626274254.shtml 俄罗斯内务部新闻中心 15 日晚宣布,根据最新数据,莫斯科时间 15 日早晨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的陨石坠落已造成 1200 人受伤,主要是挫伤、骨折、割伤和脑外伤。 另据车里雅宾斯克州卫生部门宣布,到莫斯科时间 21:00( 北京时间 16 日晨 1:00) ,共有 1142 名伤者寻求医疗救助,其中包括 13 名孩子在内的 48 人住院接受治疗,两人伤势严重。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2-16/4564338.shtml 陨石与地震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人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陨石与地震是什么关系,是否是地震的前兆? 大块陨石撞击可以直接引发地震 据维基百科介绍,地震 ( 英语: earthquake)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则会发生地面移动。震动可能引发山泥倾泻甚或火山活动。如地震在海底发生,海床的移动甚至会引发海啸。 一般而言,地震一词可指自然现象或人为破坏所造成的地震波。人为自然地形的破坏、大量气体(尤其是沼气)迁移或提取、水库蓄水、采矿、油井注水、地下核试等;自然的火山活动、大型山崩、地下空洞塌陷、 大块陨石坠落 等均可引发地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9%9C%87 中新网 2006 年 6 月 12 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挪威七日凌晨,一枚陨石拖着浓烟坠毁在挪威北部的一座山腰上,据专家称,这枚陨石可能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撞中挪威的最大一颗陨石,它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就如同一颗原子弹发生了爆炸。据报道,当地时间七日凌晨 2.05 分,挪威特罗姆斯县北部地区的居民仰望夜空时,看到一个明亮的火球划过天空,几分钟后,他们就听到远处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仿佛发生了大爆炸。位于挪威卡拉斯约克的地球物理学和地震研究站都监控到了强烈的地震波。 http://news.qq.com/a/20060612/000959.htm 6500 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到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美国最近的计算机模拟也表明了这一点。直到 12 年前,这个巨大的陨石坑才被发现。从 2001 年 12 月起,德国波茨坦地理研究中心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这个天体可能以相当于 100 亿颗原子弹的冲击力在地球表面撞出了几公里深的裂缝。撞击的碎片纷纷散落,引起了强烈地震、海啸、大洪水和大火灾。这次碰撞产生的大量灰尘和气体混合到大气中,遮天蔽日,使气候出现反常。先是大火,再是冰川期,接下来又是难以忍受的炎热。这场生态灾难造成了植物群和动物群的灭绝,其中包括恐龙。 http://baike.baidu.com/view/147823.htm 陨石撞击可激发大震发生 对于具备地震爆发条件的地震带,陨石撞击不仅能直接引发地震,而且能激发大震的发生,陨石事件与大震的关系值得关注。 吉林陨石雨是 1976 年 3 月 8 日下午发生在中国吉林市北郊的一次流星雨天文事件。一个大火球在白天从天而降,随即分裂成许多小火球,随后许多陨石落地。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吉林 1 号陨石冲击地面造成蘑菇云状烟尘,并且砸穿冻土层,形成一个 6.5 米深,直径 2 米的坑。而这块陨石重达 1770 千克,属于 H 球粒陨石,是世界上已知最重的石陨石,现陈列于吉林市博物馆展出。在这次事件中,收集到的陨石总重量达 2 吨以上。 1976 年 3 月 8 日 15 时 1 分 50 秒左右,一颗重约 4 吨的陨石从地球公转轨道的后方以每秒 15 - 18 公里的相对速度追上地球,在吉林市郊区附近县镇,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一个大火球在白天从天而降,由于受到高温高压气流的冲击,吉林陨石不断发生破裂,在 19 公里的高空发生了一次主爆裂,大大小小的陨石碎块散落下来,形成了吉林陨石雨。吉林陨石雨降落在吉林市、永吉县及蛟河市近郊附近方圆 5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雨。当时共收集到陨石标本 138 块,碎块 3000 余块,总重 2616 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吉林 1 号陨石冲击地面造成蘑菇云状烟尘,并且砸穿冻土层,形成一个 6.5 米深,直径 2 米的坑。这块陨石重达 1770 千克,属于 H 球粒陨石,该陨石呈棕黑色,上有气印。 这也是世界最大最重的石陨石。一号陨石溅起的碎土块最远达 150 米,造成的震动相当于 1.7 级地震,这个震波被吉林和丰满地震台记录下来,使得吉林陨石雨的陨落有了准确的时间记录: 1976 年 3 月 8 日 15 时 2 分 36 秒。吉林陨石就其数量、重量、散落范围以及科技含量,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经测定,吉林陨石雨的母体原是太阳系火星与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一颗行星,年龄约为四十六亿年。大约 800 万年前,在一次剧烈的天体撞击事件中,吉林陨石从距母体表面约 20 公里深处被撞击出来,改变了运行轨道,形成了一个新的椭圆形轨道,近日点 1.4 亿公里,远日点 4.1 亿公里,同地球轨道有了交叉,使其同地球相撞成为必然。 http://baike.baidu.com/view/285072.htm 吉林陨石雨降落时,铺天盖地,呼号之声几百里以外清晰可闻。落地的巨响和震波,震碎了无数居民住宅的玻璃窗。场面之宏大,威力之巨猛,如同原子弹。然而,竟无一人一畜的伤亡。可谓一奇。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 4 个月后,千里之外的唐山市在 1976 年 7 月 26 日发生了 7.8 级地震,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死亡2 4 万人,惨烈的灾难使人们开始关注陨石撞击和大地震的关系。 1976 唐山地震前天象征兆 : 吉林陨石雨之谜。 http://www.56.com/redian/MTQzODA4OQ/Njc0NTg4Nzk.html 无独有偶。 2004 年 12 月 11 日 23 点 36 分,夜空中一颗疾驰而过的大火球打破了兰州市的宁静。据目击者介绍,当时一颗太阳大小的火球拖着长约 3 米的“尾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飞去,火球所经过的地区都豁然变亮,感觉如同白昼一般,随即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很多市民发现连他们的窗户在嗡嗡作响,许多人以为发生地震了。甘肃省地震局专家称,当时地震测控台网确实监测到一种奇异的地震波,然而根据波形的特点,可排除自然地震的可能性。稍后一些天文专家发表看法,认为爆炸声可能是一颗大陨石在兰州附近坠落所致。 正当整个陨石事件显得扑朔迷离的时候,本月 6 日上海静电工程师张丰对媒体表述了他对这次陨石事件的惊人结论。他认为兰州陨石事件的主角并不是从外空进入地球的陨石,而是宇宙场空间在静电变异作用下,暗物质变为亮物质,并产生强光和巨响的现象,而且那就是印尼地震的前兆。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9.1 级地震。 http://www.qzkj.net/qxkjb/2005/01m13d/qxkjb/1501.htm 陨石事件与地震关联的机制争论   张丰工程师介绍,这是因为印度洋板块积储能量变异的“边缘”位置就在兰州,大地震是由于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同时他根据自己的“空间静电说”预测,在东、西经 96 °,经线± 15 °范围内可能发生后续灾害。并称,他的理论已经在 5 日四川马尔康发生的地震和巴西飓风等一系列自然现象中得到验证。   这个结论到底是理论上的巨大创新还是谬论,一时间在天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专家和爱好者们对此看法褒贬不一。 福建天文学会前会长庄天山教授表示这种理论成立的可能性不大,他说目前只认为地震的诱因与太阳活动周期、月球起潮力等因素有关,不过最近也有学者提出,流星暴雨与地震可能也存在某些内在联系,比如 1999 年的狮子座流星雨与当时的台湾南投地震等。但这种说法目前还只是数学上的概率问题,还没有在物理上得到验证。 http://www.qzkj.net/qxkjb/2005/01m13d/qxkjb/1501.htm 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院士):对“新说”也表示出多处不理解。首先,两地距离相当远,大概有 3000 公里。兰州在北纬 36 °,而印尼在北纬 6 °,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其次,引起海啸的原因有多种,比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大型滑坡等,海底地震引起海底地形急剧抬升或下降,从而引起海水强烈扰动。海水先向低洼地方涌去,随后翻回海面,形成一种特别长的大浪。当波涛到了滨海一带,就会形成巨浪,冲上陆地。不管什么原因引起海啸,都与地震有关。但至今还没听说,地震海啸的发生和宇宙空间静电有关。这个“新说”纯属一家之言,有些牵强。 http://tech.163.com/05/0119/14/1AFFA9CG00091537_3.html 地震专家徐道一等人在《天文地质学概论》中指出,很早就有人观测到地震与陨石共同出现的一些现象,但它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偶然巧合的。随着陨石资料的丰富,使人们又去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可能联系。 1976 年 3 月 8 日下午在我国东北吉林市附近降落了一场世界上罕见的大规模陨石雨,分布面积约 480 平方公里,总重量月 3 吨。 1976 年又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一个高潮时期,在 4 个月内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6 个。这与 1976 年吉林陨石事件似乎有对应关系。有人企图从高能粒子和电磁作用的角度来解释彗星、陨石和地震的关系。 笔者认为,仅从撞击力而言,大块陨石对地球的撞击不仅可以直接引发地震,而且可以间接激发地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能自圆其说。 2013-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活跃期,俄罗斯车里亚宾斯克州 2013 年 2 月 15 日 降下陨石雨,它对特大地震的激发作用值得关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59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前动物有异常反应的争论和科学根据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0-23 09:38
地震前动物有异常反应的争论和科学根据 删除 回复 程正明 2012-10-23 06:04 地震前人和动物的异常反应都是因受到强大的地声的刺激同时出现的,没有任何区别!西方国家的科学界很少有相信所谓的地震前只有动物才有异常反应都说法,因为,这找不到科学根据。 博主回复(2012-10-23 09:24): 区别存在,例如,狗的听觉与人类不同,可以听到超声波。 狗笛的频率是在5.4KHz~12.8KHz之间,信号产生器产生出来这样的频率人耳是听不到的.每种狗对于频率的厌恶不同,但也都在5.4KHz~12.8KHz之间。鲸鱼可以听到次声波,次声波在海水里要比在空气中传播快得多,它们在数千米外可以定向的相互联系。 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人耳感受不到,但蚊子、蝙蝠、猫、狗能听到。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人类感受不到,但鲸鱼和海豚可以感受到。大洋彼岸的风暴、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次声波,数千里之外的鲸鱼能感知得到。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Hz~20Hz。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7 000 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动物可以听到人类不能听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地震释放的次声波,人类感觉不到而动物能感觉到,区别确实存在。 删除 回复 程正明 2012-10-21 14:22 地震前只有动物有前兆的见解给人一种神秘感,肯定是错误的。正确的见解应该是:有的地震前由于因地下持续数天的岩浆气体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使人和动物都发生了与晕车一样的恶心、头痛感,进而导致了人和动物在地震前的烦躁不安的异常反应。而有的地震前由于没有出现过持续数天的地下气体爆炸产生的轰轰隆隆的地声,就没有出现过人和动物的异常反应。 博主回复(2012-10-22 03:55): 人的反应随科学的进步而不断退化,都会有反应,区别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24640 动物预测地震 科学家深度揭秘 发布日期:2011-12-02查看次数:1213 次来源: 爱狗网 【摘要】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发现生活在池塘的动物可以预测地震。 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的发现刊登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上。他们在论文中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非常敏感,可能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动物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出现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一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零度,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很难做到。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她回忆说:“非常具有戏剧性。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零。”在《动物学杂志》上,格兰特公布了她的观察发现。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联系。” 站长统计 动物预测地震 科学家深度揭秘 发布日期:2011-12-02查看次数:1214 次来源: 爱狗网 【摘要】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研究。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弗伦德指出可能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站长统计 http://yahoo.aigou.com/discovery/9761.htm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97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汶川地震的应变前兆(下)
热度 1 池顺良 2012-6-22 21:35
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龙门山强硬的彭灌杂岩阻挡了来自西部高原的推力(来自印度板块推挤或高原的自重流变),如果测站位于青川那样的震源区,记录到近场应变过程又会是另一番模样,反映恐怕会比姑咱更激烈。但经历平稳-紊乱-恢复的过程应该是共同的特点。 姑咱台位于汶川大地震近震源区,观测到的应变前兆属于源兆。 汶川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有没有离震源较远的台站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前的应变场兆呢? 检查整个观测台网的记录资料,发现格尔木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比较清晰的应变场兆。 图 7 是在姑咱台西北方向的格尔木台的应变记录,在汶川地震前 4 个月时两路差应变转向,记录到指向东偏南方向的附加主压应力增强,方向对着龙门山断裂带。 图 7. 格尔木台五年应变记录。汶川 8 级地震前 4 个月,格尔木地块向东偏南方向施压。 2007 年 1 月后,格尔木台两路差应变已稳定下来,记录中还显现出了微弱的年变化,使之后出现的应变分岔十分明显。另一个玉树台,因本地与临近地区的地震活动较频繁,应变本底不是很平稳,但仍能看出汶川大地震前 2-4 路差应变明显的转折,差应变转折表明出现指向东面的附加主压应力,方向正指龙门山。 图 8 是在汶川正西方七百公里的玉树台的应变记录,在汶川地震前差应变出现转向,附加主压应力方向指向正东,表明玉树地块在汶川地震前开始向东方向施压。 图 8. 汶川 8.0 级地震前两个多月时,玉树地块出现指向东面的附加主压应力 由此可见,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既有源兆也有场兆。说明高精度的钻孔应变观测能够捕捉到强震孕育中的源兆和场兆。我国的分量应变观测网到 2007 年底才布设好,测点数量少,只有一个姑咱台在汶川震源区外围,没有一个台位于震源区。这就象对付敌方的空袭,我们少量的防空炮火没能布设在敌机经过的航线上。 强震是岩层应力应变积累所致。反之,没有应力应变积累就不会发生强震,震前岩层材料进入应力-应变强非线性状态,强震必定有应变前兆。如果在某一强震孕育区,有多个应变测点接收到可相互印证的应变前兆信息,分析预报人员就不会出现象对待姑咱台异常那样的狐疑不决。痛定思痛,我们可否设想,除了姑咱我们如果还在青川等震源区有 2-4 个测站,汶川地震变成伤亡轻微的“第二个海城地震”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呢? 多台仪器的同步记录,将有助于圈定源区,估计震级。为实现地震数值预报积累数据和经验。 力武常次在他的“地震预报”一书中写道:“地震预报,的确是件不仅为地震学家也为广大公众所深切关注的事。像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人民长期蒙受着地震的磨难,要求实现预告地震的愿望真是望眼欲穿。” 地震有前兆,因此地震是能够预报的。但经历了数十年地震预报实践的地震工作者很清楚,地震预报是个难攻克的堡垒,尤其是确定发震时刻即临震预报的难度更大。不能攻克临震预报关,悲剧就难避免。地震科学家要全力攻克临震预报关――也许侦听来自地下的极微震和地声是一条很有希望的技术路径。 汶川8.0级地震8万生命遇难。之后是玉树、日本东海地震,又有数万生命遭灾。居安思危,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调动国家力量,拿出攻克两弹壹星、嫦娥登月的决心,攻克强震预报难关的时候了。 2012-06-20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463 次阅读|4 个评论
汶川地震的应变前兆(中)
热度 2 池顺良 2012-6-22 10:31
4. 汶川地震的应变前兆 汶川 8.0 级地震发生前的 2008 年 5 月 6 日,地壳应力研究所郭启良团队在位于龙门山地震带青川一带作工程项目。在多个 420m 深的钻孔中开展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在 300 ~ 400m 深度上测得最大水平主应力值高达 21 ~ 22MPa ,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 13 ~ 14MPa ,均大于垂直主应力。主应力方向 NW 至 NWW 向,与构造应力方向符合。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此时水平构造应力强烈。青川正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一个星期后汶川大地震发生。 大震发生后的 7 月初,郭启良团队又到青川测孔的各相同测段复测,发现大震前后的应力变化显著,大震后主应力值降低约 30 %。 地震是由贮藏在地壳硬岩层中的弹性应变能释放所致。汶川地震临震前,郭启良在发震断裂带上观测到的地应力高值异常是强震孕育和发生的警示标志,是汶川大地震在震源区被观测到的应变异常源兆。但原地应力测量的数据不能形成连续数据流,难以跟踪应力的变化。若在汶川地震震源区布置有多台能连续测量的分量钻孔应变仪测点,多台仪器同步的异常一定会引起地震监测部门的高度重视,海城地震 7 级地震成功预测避免数万人伤亡的事绩可能再次出现。 2003 年美国公布 “ 地球透镜 ” 计划,计划在美国西部部署 200 台分量钻孔应变仪,监视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消息传到中国, 2004 年在有关专家、院士建议下,确定在我国 “ 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 ” 中列入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分项。 2005 年中国地震局对 YRY-4 型分量钻孔应变仪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测试,该型仪器入选。 2006 - 2007 年,在各方协作配合下 38 台 YRY-4 型分量钻孔应变仪在全国布设完成。图 1 是汶川周围地区 20 个钻孔四分量应变台站的分布。离汶川最近的是姑咱台。 图 1 汶川周围 20 个钻孔四分量应变台站的分布 ( 三角形标识 ) 。离汶川最近的是姑咱台(图件引自中国地震局钻孔应变学科管理组) 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钻孔应变学科管理组对 “ 十五 ” 期间安装的 38 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震中最近的姑咱台显示有明显前兆异常。 姑咱台处于北西向的鲜水河断裂带、北东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北南向的安宁河断裂带复合部位靠北的地段,座落于姑咱镇西面鸡心梁子山背斜的核部。 姑咱台离汶川 140 公里(图 1 )。仪器 2006 年 10 月 28 日安装,几天后就记录到清晰连续的固体潮汐。(图 2 )是任意截取 2007 年 2 月 1 日到 3 日,连续 3 天的固体潮曲线,曲线光滑、规则。表明姑咱台应变记录在汶川地震发生前是 有正常背景的 。 图 2. 汶川地震十五个月前,姑咱台固体潮曲线光滑而规则。图为 2007 年 2 月 1 日到 3 日的记录。姑咱台应变记录在汶川地震发生前是有正常背景的。 从 2007 年 4 月中旬以后,原先光滑的固体潮曲线上,不时出现 “ 压性脉冲 ” 和 “ 潮汐畸变 ” 。随后,压性脉冲越来越严重。一直到 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几乎每一天的固体潮曲线都有 “ 压性脉冲 ” 和“潮汐畸变 ” 。这种现象持续了 13 个月。(图 3 )是 2007 年 6 月 22 日到 24 日连续 3 天的纪录。 (图 3 ) 2007 年 4 月以后,固体潮出现畸变和大量“压性脉冲”,图为 2007 年 6 月 22 日到 24 日的纪录 通常情况下,记录数据出现不规则变化我们首先要排除是否仪器故障。但四分量应变仪具有检验观测数据真实性的自检功能。自检条件为: 1 路数据+ 3 路数据 = 2 路数据+ 4 路数据 + 任意常数 = 面积应变 ( 1 ) ( 1 )式满足时,表明 4 路观测数据反映了地层真实的应变变化。 (图 4 )是从(图 3 )数据计算的( 1+3 )和( 2+4 )两条面应变曲线图,两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 0.996 ,据此判断异常应变记录并非仪器故障,确实是地层真实的应变变化。 图4. “压性脉冲”和“潮汐畸变”在(1+3)和(2+4)体应变同步,相关系数达0.996 随着 5.12 临近,固体潮曲线畸变和 “压性脉冲”越来越频繁,幅度越来越大。直到 5 月 12 日 8.0 级大地震发生。(图 5 )是震前三个月时, 2008 年 2 月 14 日到 18 日 5 天的连续记录。地层中大量的应变突变将正常的应变潮汐几乎完全掩盖,就像心脏病发作前后杂乱的心电图记录。 图 5. 临近汶川地震,姑咱台 2008 年 2 月 14 日到 18 日 5 天的连续记录。 尽管在 5.12 之前 13 个月,就发现了姑咱的“压性脉冲”和“潮汐畸变”应变异常。由于以前没有见到过这类异常,这样高精度的仪器用于地震应变前兆监测的历史很短,分析人员无法肯定是地震前兆,是否仪器性能变化或某种未知干扰源所致?曾经怀疑应变异常由地下水位变化所致,但分析同步的水位记录,两者变化完全不相关。对周围环境条件的调查,也未发现可能的干扰源。分析人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更多人认为是某种不明干扰所致,判断是否异常耽误了大量时间。和刑侦需要旁证一样,如果有几台仪器记录到同步的异常,分析人员就容易判断“案情”。为判断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的“压性脉冲”和“潮汐畸变”异常,只有再在附近增设仪器比对观测来进一步分析。但还未落实钻孔地点,汶川大地震就发生了。 5. 对汶川地震应变前兆的再认识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 8.0 级大地震发生,全国震惊。被赋予地震监测预报重任的中国地震局倍感压力。 2008 年 9 月初,中国地震局召开专门技术会议,分析各项前兆观测技术对汶川地震的前兆响应。 中国地震局《汶川 8.0 级地震总结与反思地震预报工作组》在“ 2008 年汶川 8.0 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报告”中写道:“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技难题之一,汶川 8.0 级地震的大量资料不仅是今天地震预报研究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的宝贵财富;不仅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地震预报研究的宝贵财富。为此,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科学家,都希望通过对汶川 8.0 级地震总结与反思,为历史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姑咱台从汶川地震一年多前就记录到的,随着大震的临近越来越强烈的应变异常究竟是不是汶川地震的应变前兆呢? 中国地震局钻孔应变学科管理组的研究人员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经历一次认识的转变。 2008 年底,中国地震局钻孔应变学科管理组的邱泽华、唐磊等在“2008年汶川 8.0 级地震前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台网观测的变化”一文中叙述了这一转变。 文中谈到:“我们对汶川地震区周围‘十五’期间新建立的分量式钻孔应变台站的数据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没有可靠的明显异常。” 但在“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后,得到了较为可靠的震前异常信息。” 邱泽华等用他们提出的“超限率分析法”,对钻孔应变仪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离震中最近的姑咱台资料的短周期变化,确实与汶川地震有相当明显的相关性”。 2009 年 10 月,邱泽华、周龙寿等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确认 汶川地震前 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的频繁的脉冲变化,是地震前兆信号” 。文章还将姑咱的前兆异常“与唐山地震前钻孔应力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变化比较,引人注意的是,二者都是以周期比较短的频繁的脉冲为特点”。 若地震后,这些异常又逐渐消失,固体潮又能逐渐恢复光滑,那么就有更大的把握可以下“这就是汶川地震应变前兆”的论断。 地震发生后,姑咱台钻孔应变仪的“压性脉冲”和“潮汐畸变”仍未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压性脉冲”和“潮汐畸变”的频度和幅度逐渐减少。在汶川地震一年半后,固体潮曲线果然又慢慢开始恢复光滑了。 (图 6 )是 2009 年 10 月 6 日到 8 日三天连续记录。固体潮曲线逐渐恢复到光滑状态。 图 6. 姑咱台 2009 年 10 月 6 日到 8 日的记录曲线,固体潮曲线已大体恢复正常。 2010 年 8 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刊登了邱泽华等“汶川地震前姑咱台观测的异常应变变化”一文。该文指出:“汶川地震前一年多开始,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的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异常应变变化。这种异常变化以短周期(数分钟至数小时)的“毛刺”形态为特征。在全国 100 多个钻孔应变台中,姑咱台距震中最近,也只有该台记录到这种异常变化。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良好的自检结果,说明了观测应变变化的可靠性。这种持续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步,不是环境干扰因素造成的。异常变化与长期趋势变化以及同震阶跃变化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这种异常应该是构造运动的表现。超限率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异常变化在汶川地震主震前逐渐增大,震时特别剧烈,震后逐渐衰减,显示了与该地震相当密切的相关性 。这种变化的机制可能是当地附近的小尺度岩石破裂。小波分解结果表明:主震前,比较长周期的异常成分出现得比较晚,这是破裂尺度在增大的表现。” 文章又指出:“在钻孔应变观测资料中发现姑咱台观测到的这种震前异常,这是第一次,但是, 1976 年唐山地震之前,位于震中区内的赵各庄台和陡河台钻孔应力(电感法)仪,也曾观测到类似的异常变化.尽管赵各庄台和陡河台的钻孔应力仪精度不高(比姑咱台钻孔应变仪约低 3 个量级),观测记录也只有日均值,但是因为同时有两个台站记录到类似的变化,因此具有相当大的可靠性.这两个台站观测到的异常变化同样表现为频繁的跳动,并且这种跳动也是震前一年多就开始了.” “这样可比的两个震例的观测资料,说明这种异常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姑咱台观测到的异常应变变化可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应变地震前兆是这种形态的,那么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就有希望迈出关键的一步,这不仅因为这种应变变化包含丰富的信息,还因为它与正常变化以及众多干扰影响都不同,容易识别,并且是持续发展的,使我们有可能把握其进程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针对这种难得的观测资料,要做的研究工作很多,特别是应结合震源机制建立应变场变化的模型进行对比.我们的这种时间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可靠的基础.” 因为有 正常背景、非干扰影响、与地震相关 ,姑咱台的异常应变被认证为汶川大地震的应变前兆。 我国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台网第一次在一个观测点上捕捉到了一次8级特大地震近场应变经历平稳-紊乱-恢复平稳变化的完整过程。这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次。 2012-06-20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711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可疑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
热度 7 杨学祥 2012-3-10 15:54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可疑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 杨学祥 NCEP图像显示的2008年5-8日增温过程与强潮汐时间一一对应,增温衰减与9-10日潮汐变弱一一对应,发震时间与上弦月相以及日、地、月在同一平面时间对应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6209 马未宇的论文为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提供了NCEP数据证据,这表明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5月5-8日的强潮汐组合使地壳断裂带张裂,释放出地内的地震热能;伴随潮汐强度减弱,释放的能量也减少,在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时,地震发生。 观察活动地震带在强潮汐组合时期的热能释放,是发现地震前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判断地震最可靠方法。以前也有人用过这种方法,但不在强潮汐时期,效果不显著。 尽快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可疑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 做遥感的学者请注意在以下强潮汐时期观测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或许能有重大发现: 2012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12年8月-9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2年3月-7月,2012年10-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3月是上半年第1个强潮汐月,3-7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5月进入地震高潮。今年冬春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2012年3月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2.14870度,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 潮汐组合B:2012年3月8日为日月大潮,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85度,3月10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3月1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2.0326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D:3月22日为日月大潮,2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36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21.89075度,3月3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48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970 次阅读|13 个评论
评《科学通报》发表的一篇有关地震前兆的论文
热度 8 qsqhopeiggcas 2011-5-28 19:56
看了在《科学通报》发表的一篇“ 颗粒介质中探测地震前兆和前兆应力 - 应变传播模型 ” 论文( 2011,56 ( 6 ), 383-390 ),觉得其错误百出,不是一个科学家写的东西,竟然在代表中国科学水平的《科学通报》上发表,更是觉得不可思议。我想没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其错误所在。 1 、原文说“ 在地震前兆应力 - 应变传播准静态力学问题中 , 地壳岩石层应作为大尺度的颗粒体系处理 . ”我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地壳岩石是一种非均匀固体介质,固体介质哪能简化为“颗粒”呢。假设条件错了,以后的各种分析还有何依据呢? 2 、原文说“ 使用上述在颗粒介质中进行探测的方法 , 尽管以前只在辽宁和北京埋设了 1 ~ 2 个可工作的试验测量点 , 仍多次成功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 所获取的 1999 年辽宁省岫岩 5.4 级地震 , 2004 年印尼 8.7 级地震和 2008 年汶川 8.0 级地震等地震的前兆信息数据较完整 , 且具有规律性 . 其中 , 1999 年 11 月 2 9 日发生的岫岩 5.4 级地震 , 离探测点很近 ( 在营口的探测点距震中仅 43 km ), 所得前兆信息确实无疑 . 2004 年 12 月 2 6 日印尼 8.7 级和 2008 年 5 月 1 2 日 汶川 8.0 级两次大地震 , 在距离震中数千公里处也探测到明显前兆信息 . ” 你的仪器埋设在辽宁和北京,中间有多条断裂带的阻隔,怎么证明您能探测到印尼和汶川的临震信号呢?怎样排除不是人工震动或其它地震的信号呢?这是不是巧合呢?这也太神了吧。即使能证明是印尼和汶川的临震信号,那么依靠这种信号,强震的三要素如何预测?哪为何根据这种临震信号预测不了以后的玉树地震及日本 9.0 级地震呢?科学研究需要找到共性规律,而不是不靠谱的个性规律。 3 、从作者绘制的形变 - 时间图上可以看出,其时间范围尺度仅为震前后的几个月。大家都知道,一个强震的孕育需要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时间,在长时间的尺度范围内,依靠形变“上升或下降”或“陡升或陡降”预测强震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在长时间的尺度范围内,形变“上升或下降”或“陡升或陡降”可能会发生多次,根据这种变化,谁敢预测强震是否发生及其三要素呢?充其量作者提出的方法只能用于事后检验。 悲哀,科学的悲哀。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926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滁州拟建地震前兆观测网 郯庐断裂带可提前2天预警
热度 3 杨学祥 2011-5-12 14:12
滁州拟建地震前兆观测网 郯庐断裂带可提前2天预警 2011年05月12日 来源:市场星报 浏览次数:331 我来说两句(0)大中小 关键字:地震观测网 郯庐断裂带 地震前兆 地震 核心提示:可以监听半径150公里范围内地区地下的动静,主要监测目标就是大名鼎鼎的郯庐断裂带。并且可以提前两天以上就能发现地震前兆,做出分析,发出预警。 地震发生,能提前两天发出预警!这是吹牛吗?不,这很快将在我省成为现实。在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获悉:我省拟在滁州建立全国规模最大的地震前兆观测网,覆盖半径150公里。也就是说,如果南京、合肥等地可能将发生地震时,这一观测网就可以提前两天发出预警。 世上仅存的一台整体摆倾斜仪 地震发生前其实有迹象可循 地震发生时究竟有没有先兆?安徽省滁州市地震台陈台长告诉记者,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滁州地下将密布“地壳听诊器” 据陈台长介绍,TJ-2型体应变仪这个被称为“地壳听诊器”的装置,就是洞察地震先兆的有效工具。在地震监测实际工作应用中,钻孔体应变观测具有其他观测手段不可替代的优点。 如:能绘出小区域内地壳应变场时空分布细微变化的图像; 观测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与高灵敏度的兼顾性; 能有效地降低气象的和人为的地面干扰,较深钻孔能削弱地表大量裂隙带来的干扰与不稳定性; 容易选点,占地面积小,有助于布设合理的台网;观测仪器易于日常维护等。 这也将成为滁州地震前兆观测网的主要手段之一,滁州市将在所有市、县装下7个这样的“地壳听诊器”。 可以做到提前两天发出预警 “这个‘地壳听诊器’已经在我国地震部门开始装备,但大都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形成网络,得到的数据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所以滁州就决心建设一个覆盖所有市县的观测网络,一旦建成将成全国最大规模的地震前兆观测网。可以监听半径150公里范围内地区地下的动静,主要监测目标就是大名鼎鼎的郯庐断裂带。并且可以提前两天以上就能发现地震前兆,做出分析,发出预警。” 滁州市地震局局长于明辉对记者说道:“当然,预警并不是预报,不可能很精确,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这些新技术还需要时间去检验,去加以完善。” 责任编辑:王伟伟 分享到: 《滁州拟建地震前兆观测网 郯庐断裂带可提前2天预警-合肥热线》 http://news.hefei.cc/2011/0512/020016909.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375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海玉树地震一周年祭
热度 4 readnet 2011-4-13 14:40
青海玉树地震一周年祭
青海玉树地震一周年祭 在武汉“大陆地震成因与强震预测学术研讨会 (2010年11月5日-6日)上, 李志平同志做了“利用卫星红外云图‘震象云’ — 预测青海玉树7.3级地震”的报告。 经李志平本人许可,本文转载其报告中的部分卫星云图资料。 扩展阅读 利用卫星云图预测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32035 谁预言了日本海啸? 作者 早报讯 发表于2011-04-12 04:42 袭击日本北部沿海的巨大海啸几乎震惊了所有人。   早报讯袭击日本北部沿海的巨大海啸几乎震惊了所有人。但宍仓正展对此却早有预料。他说,浮现在自己脑海里的是一句日语“yappari”,意思是“差不多”。他说,果然,海啸真的来了。   在日本“3·11”特大地震海啸发生一个月之际,41岁的地质学家宍仓正展对华尔街日报说,这就是我以前曾预想到的自然现象。现在,他已成为了日本的灾难预言家。   宍仓正展博士对古老地球层的研究使他相信,每隔450年至800年,太平洋的板块碰撞就会引发海啸,冲毁日本宫城县仙台市附近地区及福岛县。早年有一次海啸为历史学家所熟知。据一部编年史的记载,那次海啸由公元869年Jogan地震所引发,1000人丧生。宍仓正展博士曾找到有力证据,说明在同一地区后来又发生过一次海啸,时间很可能是在公元1300年至1600年之间。   宍仓正展与同事在2010年8月的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不能否认,此类海啸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会再次发生。这篇文章刊登在筑波活跃断层和地震研究中心出版的一本刊物上。该中心是一个政府资助机构,宍仓正展就在那里工作。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宍仓正展原本准备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他所在的研究中心当时也开始制定向民众分发地图的计划,好让人们知道哪些地区存在风险。他原定于3月23日向福岛县官员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宍仓正展的老板冈村行信甚至早在2009年一个官方委员会召开的讨论核电站安全性的会议上就提到过上述研究成果。冈村行信说,当时加强预防海啸的准备这一想法没人认同。   3月11日地震时,宍仓正展在位于八层楼高的办公室里,书架和电视都砸到了地上。他已经找到了七层临时办公区,他曾在这里讨论过海啸预警,但却没能引起注意。宍仓正展说,很不幸,这个预警未能及时被通报。但他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冷落也不奇怪,他记得一位当地官员不愿帮他为这项研究挖地洞,还把这种努力称之为“讨厌的行为”。他的研究属于一个叫做“古地震学”的新兴领域。这个专业的前驱西耶说,从事这个行当的几十个人注定是默默无闻的。人类的天性是相信自己亲眼见到或熟人亲眼见到的东西。西耶说,人类并不是生来就能够理解这些500年一遇的事件。西耶曾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现在是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所长。   报道称,宍仓正展打小喜欢收集东京郊外山上的化石。他说他在高中就意识到,地质学是可以回答有关过去的问题的。他的研究方法比较简单。宫城县土壤丰富,但土壤中间夹杂着砂砾层,宍仓正展说,这些砂砾肯定是被海啸从海岸冲过来的。通过对砂砾层的研究,他的团队得以估计出这些海啸发生的大致日期,其中最早的是在3500年以前。   在3月11日的9.0级地震中,一些住在远离海岸的人们以为自己是安全的,于是不紧不慢地换衣服或打电话。另一些人目睹灾难上演,却不向高地逃命。他们印证了宍仓正展去年有关当地海啸的文章:公众几乎完全不知道,过去8级以上地震引发的强烈海啸曾经淹没深入陆地最远三到四公里的地区。   现在,宍仓正展的团队正在研究位于日本南部的南海海槽。这个海槽有可能引发海啸袭击四国岛和纪伊半岛。宍仓正展说,这个地区似乎每400到600年就发生一次大海啸,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707年。   这些粗略的计算说明,发生大海啸的危险至少是一个世纪过后的事情。但宍仓正展说,“我们最好是注意一下。” 美籍教授认为日本地震预测毫无效果 应立即停止 2011年04月14日 11:2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T | T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4/14/5738069_0.shtml 中新网4月14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14日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网络版刊登了美籍东京大学地震学教授罗伯特·盖勒一篇论文。盖勒在文中写道,“日本政府应立即停止毫无效果的地震预测。” 盖勒认为,“日本全国(始终)置身于地震的危险中,无法评估特定地区的风险”,他希望日本国民与政府为“意料之外”的危险做好准备。 此外盖勒提议,“眼下正是(政府)坦白告诉国民地震无法预测的最佳时机。”这篇发表于全球性科学杂志的论文可能将对地震多发国日本的预报政策带来影响。 文中就作为预测根据的地震前兆现象指出“使用现有的测量技术还无法发现”,并分析道“1979年以后日本国内造成10人以上遇难的地震,都是发生在预测结果显示概率较低的地区。”日本还预测东海、东南海和南海面临发生里氏8级以上地震的风险,但该预测方法在理论上存在缺陷。 此外,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盖勒认为“1896年东北地区遭最高38米海啸袭击的明治三陆地震全球皆知,核电站当然也应做好应对措施,所谓‘意料之外’的说法不值一提。”
个人分类: 地震探秘|5212 次阅读|23 个评论
从地球物理仪器看地震预报的极端困难性
热度 13 chrujun 2011-3-12 23:50
日本最近(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8.9级特大地震,尽管地震在海底发生,但地震产生的强大海啸和地震波还是造成了惨重人员伤亡。每当大地震发生后,地震能否预报的问题又被大家争论不休。在这里我从地球物理仪器角度分析地震预测的极端困难性。即使我们假设地震是能够预测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地震预测还是一个梦想。 请看我从地球物理仪器角度的分析。 为了预测地震,我们需要对地震发生前可能产生的物理因素变化进行观测。从专业术语上讲叫地震前兆观测。所谓地震前兆,主要指地震发生前产生的各种物理变化的总和。 当前的地震前兆观测参数包括自然电位、地磁场、大地电阻率、地应力、地震波等等。 在这里我们假设通过观测这些参数能够预报地震,仅仅从地球物理仪器观测角度,看看准确观测这些参数的极端困难性。 由于地震发生在地下数公里至地下数十公里的地方,我们在地球表面观测的地震前兆信号就非常微弱,其难度相当于用望远镜观测银河系内其它恒星的行星。 这就需要非常精密的地球物理仪器,能够对微弱前兆信号进行可靠观测。但仅仅温度变化一度对仪器观测结果的影响,就足以比地震前兆信号大数十倍。 如果我们要克服温度变化的影响,就需要将观测仪器布置在温度变化很小的大山内部或地下深部,再加上恒温装置。这就要非常巨大的成本,如果我们在全球以10Km X 10Km布置地震前兆监测网络,把观测仪器全部布置在地下150米或海底,对全部仪器进行不间断供电及全部联网。光是施工费用就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这在目前根本做不到! 更可怕的还是人类活动对仪器观测结果的影响。人类用电和汽车活动会影响自然电位、地磁场和大地电阻率观测,这些因素可能比地震前兆信号大数万倍至数亿倍。我们知道光污染导致天文望远镜只能布置在山区或太空。对于地震前兆观测来说,必须布置完善的测网才有效果。但人类活动让全球的很大一部分陆地基本不具备观测的可行性。由于干扰的存在,国内布置的地震前兆观测仪器实际上测量不到地震前兆信号,全部成了摆设。 如果想要让现有的前兆观测仪器有可能观测到有效信号,必须要将仪器搬到偏远山区,但供电、组网、施工和管理都是大问题。 海底前兆观测目前也不可行。目前的做法是将仪器沉到海底观测半年左右再收回。这类仪器研究地震机理还行,但无法进行地震预报。因为地震预报需要仪器长年不间断观测,同时将测量数据实时返回。这就需要解决海底供电和海底数据传输网络问题,施工成本也相当惊人。 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地震前兆仪器由于人文干扰大、温度变化影响、测网空白区多、海底无法实时观测等因素,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地震前兆监测能力。没有可靠的观测数据,任何地震预测都不可能。 如果我们想要在全球布置可靠地震前兆监测网络,大致需要200万亿美元投入,这在目前根本不可能做到! 可能要等待数百年后,人类才有可能开展这方面尝试。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6389 次阅读|17 个评论
日本地震早有预警,竟然置之不理,老虎很生气
热度 5 sheep021 2011-3-11 16:15
zdlh 2011-3-11 15:04 日本这次算是被震碎了,电视画面上海啸蔓延到陆地深部的画面象是灾难片一样!一群科学蠢货,告诉他们有地震,非不信! 去年世博会我特意到日本馆去告诉他们,我可以非常精确地至少提前24小时告诉日本应灾单位,请他们给我一个电话号码,等我得到重大地震前兆后立即通知他们(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日本馆的人非常鄙视地告诉我:我们日本不需要你提供地震预报。 博主回复(2011-3-11 15:24) : 他们“非常鄙视”你是应该的。 因为中国官方都说“地震无法预测” 人家还能相信谁? 详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21037 地震无法预测论,害死人啊 人命关天,如果是我,宁愿信其有 慰问日本人民哀悼死难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7 次阅读|9 个评论
地震前兆和受力分析: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2011-3-11 09:47
地震前兆和受力分析: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现在的地震预测只注意到当地的地震前兆,很少对全球的地震形势做宏观的受力分析。受制于全球的断裂构造带和地震火山带,一处地震往往可触发千里之外的地震发生,使得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有序性。通过受力分析查找地震有序性的原因,对地震预报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中国地震主要受两个方向的巨大挤压力:印度洋和印度板块向北移动的挤压力和西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的挤压力。如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强震先后发生,中国强震的发生就增大了可能性。 2001年11月4日中国青海昆仑山口8级地震、2008年3月21日中国新疆玉田7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地震都具有这样的统计特征。当然,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地应力的积累。天文引潮力和外力的激发是第二位的因素。 2011年1月19日巴基斯坦发生7.1级地震和3月9日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发生7.3级地震,增大了中国发生中强地震的几率。事实上,该地一直小震不断。 2001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目录 序号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震中位置 001 2001-01-01 14:56:00 07.0° 127.4° 7.0菲律宾 002 2001-01-11 00:02:00 57.0° 153.0° 7.4 阿拉斯加湾 003 2001-01-14 01:33:00 13.2° 88.7° 8.0 萨尔瓦多 004 2001-01-16 21:24:00 05.7° 101.1° 7.2 印度尼西亚 005 2001-01-26 11:16:00 23.3° 070.0° 7.8 印度 006 2001-02-14 03:28:00 06.1° 102.1° 7.4 印度尼西亚 007 2001-02-24 15:23:00 01.9° 126.5 7.1 印度尼西亚 008 2001-03-01 02:54:00 47.2° 122.5° 7.0 美国华盛顿州 009 2001-05-25 08:40:00 44.0° 147.9° 7.0 千岛群岛 010 2001-06-03 10:42:00 27.3° 179.7° 7.0 克马德群岛 011 2001-06-24 04:33:00 16.0° 73.7° 7.9 秘鲁 012 2001-06-26 12:18:00 17.6° 71.4° 7.0 秘鲁交界沿海 013 2001-07-07 17:38:00 17.1° 72.5° 7.2 秘鲁海岸近海 014 2001-08-03 07:41:00 55.1° 161.9° 7.0 勘察加 015 2001-08-21 14:52:00 34.8° 179.8° 7.0 新西兰东北海中 016 2001-10-09 02:14:00 52.8° 160.2 7.0 勘察加东海岸近海 017 2001-10-12 23:02:00 13.5° 144.6° 7.2 马里亚纳群岛 018 2001-10-19 11:28:00 4.0° 123.9° 7.1 班达海 019 2001-10-31 17:10:00 6.4° 151.2° 7.0 巴布亚新几内亚 020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021 2001-12-12 22:02:00 42.8° 125.0° 7.1 澳大利亚以南海中 022 2001-12-18 12:02:00 23.9° 123.0° 7.5 琉球群岛西南海中 023 2001-12-24 06:52:00 09.2° 160.0° 7.0 所罗门群岛 http://www.eqsd.gov.cn/manage/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_content/09_04/30/1241101266605.html 2008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目录 序号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001 2008-02-09 17:38:00 10.7° -41.9° 7.3 中大西洋海岭 002 2008-02-20 16:08:00 2.8° 96.0° 7.7 印尼苏门答腊 003 2008-02-24 22:46:00 -2.3° 100.0° 6.6 印尼苏门答腊以西海中 004 2008-02-25 16:36:00 -2.4° 100.0° 7.6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005 2008-02-26 02:06:00 -2.4° 99.9° 6.7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006 2008-02-26 05:02:00 -2.2° 99.8° 7.0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007 2008-03-03 22:11:00 13.3° 125.8° 6.7 菲律宾群岛地区 008 2008-03-21 06:33:00 35.6° 81.6° 7.3 新疆于田县 009 2008-04-09 20:46:00 -20.2° 168.9° 7.3 洛亚尔提群岛 010 2008-04-12 08:30:00 -55.6° 158.4° 7.1 麦夸里岛地区 011 2008-05-02 09:33:00 52.0° -177.6° 7.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012 2008-05-08 00:45:00 36.1° 141.6° 7.1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013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014 2008-05-19 18:08:00 42.4° 132.1° 6.2 东俄罗斯东海岸近海 015 2008-06-01 09:57:00 20.1° 121.3° 6.3 巴士海峡 016 2008-06-08 20:25:00 38.00° 21.40° 6.1 希腊 017 2008-06-14 07:43:00 39.1° 140.8° 7.0 日本本州东部 018 2008-07-05 10:12:00 53.9° 153.1° 7.6 鄂霍次克海 019 2008-07-19 10:39:00 37.5° 142.3° 7.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020 2008-07-24 09:34:00 50.9° 157.8° 6.0 堪察加东海岸近海 021 2008-08-08 14:37:00 -3.9° 100.9° 6.0 印尼苏门答腊以南海中 022 2008-08-10 16:20:00 10.95° 91.80° 6.1 安达曼群岛地区 023 2008-09-01 12:00:00 -25.2° -177.5° 6.4 斐济以南地区 024 2008-09-11 08:20:00 41.8° 144.0° 7.1 日本北海道地区 025 2008-09-29 23:19:00 -29.7° -177.5° 7.2 克马德克群岛 026 2008-10-05 17:12:00 -30.2° -177.1° 6.2 克马德克群岛 027 2008-10-05 23:52:00 39.5° 73.9° 6.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028 2008-10-06 06:56:00 34.1° 69.7° 6.2 阿富汗 029 2008-10-06 16:30:00 29.8° 90.3° 6.6 西藏拉萨市当雄县 030 2008-10-11 17:06:00 43.5° 46.1° 6.0 俄罗斯 031 2008-10-11 18:40:00 19.15° -64.75° 6.0 维尔京群岛 032 2008-10-19 13:10:00 -21.7° -173.8° 7.1 汤加地区 033 2008-10-22 20:55:00 -18.4° -175.5° 6.6 汤加地区 034 2008-10-23 18:04:00 -2.5° 145.8° 6.3 阿德默勒尔蒂群岛 035 2008-10-29 09:57:00 30.8° 67.4° 6.6 巴基斯坦 036 2008-11-02 21:48:00 51.7° -174.4° 6.1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037 2008-11-10 09:22:00 37.6° 95.9° 6.3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 自治州 038 2008-11-17 01:02:00 1.3° 174.4° 7.1 印度尼西亚米纳哈萨半岛 039 2008-11-23 00:01:00 -22.4° 170.7° 6.7 洛亚尔提群岛地区 040 2008-11-23 00:01:00 -4.2° 101.2° 6.8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 041 2008-11-24 17:02:00 54.2° 154.3° 7.2 鄂霍次克海 042 2008-12-06 18:55:00 -7.4° 124.7° 6.2 班达海 043 2008-12-09 02:39:00 -53.0° 106.9° 6.3 东南印度洋海岭 044 2008-12-09 14:24:00 -31.0° -176.9° 7.0 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045 2008-12-07 18:56:00 -17.7° -178.2° 6.0 斐济群岛地区 046 2008-12-20 18:29:00 36.5° 142.4° 6.4 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 047 2008-12-21 17:16:00 36.7° 142.5° 6.1 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 048 2008-12-25 11:20:00 5.8° 125.6° 6.0 棉兰老岛             http://www.eqsd.gov.cn/manage/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_content/09_05/01/1241107932729.html (2011-03-11 01:47)印尼巴厘海发生6.2级地震 (2011-03-10 13:10)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 ( 2011-03-10 06:29)新不列颠地区发生6.3级地震 (2011-03-10 06:42)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发生6.8级地震 (2011-03-10 06:09)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发生6.2级地震 (2011-03-10 03:14)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发生6.1级地震 (2011-03-10 02:46)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发生6.2级地震 (2011-03-09 13:10)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发生6.0级地震 (2011-03-09 11:18)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发生7.3级地震 (2011-03-08 00:31)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交界发生4.3级地震 (2011-03-07 08:52)所罗门群岛发生6.3级地震 (2011-03-07 02:01)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发生4.2级地震 (2011-03-06 23:26)南桑威奇群岛地区发生6.5级地震 (2011-03-06 21:33)智利北部地区发生6.0级地震 (2011-02-22 08:25)新西兰南岛发生6.2级地震 (2011-02-21 19:33)斐济以南地区发生6.6级地震 (2011-02-21 06:34)勘察加半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 (2011-02-15 15:40)台湾南部海域发生5.1级地震 (2011-02-14 12:29)智利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 (2011-02-13 02:43)汤加群岛发生6.1级地震 (2011-02-12 08:38)智利中部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 (2011-02-12 05:00)智利中部附近海域发生6.9级地震 (2011-02-10 23:30)西里伯斯海发生6.4级地震 (2011-02-10 23:06)西里伯斯海发生6.5级地震 (2011-02-08 04:28)所罗门群岛发生6.2级地震 (2011-02-04 22:17)缅甸、印度交界地区发生6.4级地震 (2011-02-01 16:32)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5.3级地震 ( 2011-02-01 15:32)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4.8级地震 (2011-01-29 15:49)扬马延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2011-01-27 17:15)伊朗发生6.3级地震 (2011-01-27 00:09)印尼苏门答腊北部海域发生6.0级地震 (2011-01-24 11:14)塔吉克斯坦发生6.0级地震 (2011-01-19 12:18)安徽省安庆市市辖区、怀宁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2011-01-19 05:01)巴基斯坦发生7.1级地震 (2011-01-18 20:22)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 (2011-01-18 03:51)苏门答腊南部海域发生6.0级地震 (2011-01-15 08:54)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发生4.2级地震 (2011-01-14 01:07)洛亚尔提群岛地区发生7.2级地震 (2011-01-13 05:55)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6级地震 (2011-01-12 09:31)南黄海发生5.0级地震 (2011-01-10 02:07)瓦努阿图发生6.2级地震 (2011-01-09 18:43)瓦努阿图发生6.8级地震 (2011-01-08 07:54)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发生5.6级地震 (2011-01-05 15:14)洛亚蒂群岛地区发生6.3级地震 (2011-01-03 05:05)智利中部发生7.1级地震 (2011-01-01 18:30)阿根廷发生7.1级地震 (2011-01-01 1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发生5.1级地震 (2010-12-30 03:38)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发生4.4级地震 http://www.csi.ac.cn/manage/html/4028861611c5c2ba0111c5c558b00001/_SUBAO/index.html 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已有 6881 次阅读 2008-5-9 07:2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627 5至6月达到高峰: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的预测继续得到证实 已有 1061 次阅读 2008-3-25 07:4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935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专家又闹大笑话——南京出现“天坑”与巨云圈,与地震无关
热度 6 sheep021 2011-3-11 09:35
呵呵,地震专家又闹大笑话,侃侃而谈,自相矛盾。 一边是 : 不确定 , 可能是, 没有明确定论, 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 一边却是 : 这一切与地震前兆无关 , 肯定不是,近期南京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前兆 我真想问问这位地震专家,让我信你那一句话好呢? 既然 一切都不确定 ,您有 何来如此肯定 呢? 既卖矛又卖盾,话全让您说了,可惜听众越听越糊涂啊 能不能说点肯定的话呢,您就是认死了“ 肯定不是,这一切与地震前兆无关 , 近期南京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前兆 ”,并且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也好啊,那也是您的工作所在啊。也是您的专业之处。 别自己心里都没底,却还要大声嚷嚷。岂不是害人害己啊 另外,既然地震专家说“ 近期南京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前兆 ”,注意,不但没有,而且连级别都说明了。说明啥,说明地震还是可以预测的吗,而且还可以预测到级别,精度不低啊。 俺虚心求教一下 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前兆 啥样子? 不是说地震不能预测吗,看来还是有标准的啊 以后谁再瞎说不能做【地震预测】,俺…… 不过这个预测也很滑头,万一失误了。人家就说,最高4.9级。哈哈。万无一失。 相关: 这门科学,不但在倒退,而且即将消失 南京市板桥开发区上空出现两个罕见的园圈子形态的云彩 云南盈江地震致25死250伤 官方称或有更大地震 . . 南京出现“天坑”与巨云圈 专家称与地震无关 中新网南京3月10日电 新街口闹市区出现长5米、宽深2米的“天坑”,板桥上空出现奇怪巨型云圈……10日,南京出现的现象引起民众关注。 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徐徐告诉记者:这一切与地震前兆无关, 近期南京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前兆 。 “真正意义上的地震,是地球内部原因造成的,震源来自地表以下很深的地方,而地表几米太浅了”,南京市地震局科技检测处专业人员说,经常被人们提起的“天坑”,指的是云南、贵州地下溶洞,这些溶洞有的直径达几公里,坍塌时造成小型地震,但这与地球内部应力释放造成的地震有着本质区别。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闹市区地表坍塌,与地表承重有关系 ,可能是 施工空洞造成的。 而对天上出现的巨云圈,江苏省地震局副巡视员龚寿荣说:“ 肯定不是 地震云”。“地震云 没有明确定论 ,我们也不以地震云作为依据,因为 气象上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 ”,徐徐说。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有能量交换, 大气层的情况是不可复制的 ,而多大地震能对大气层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 都没有明确定论 。”徐徐解释道。 至于地月距离达到19年来最近,徐徐倒是认为地月引力可能诱发地震。“每天,海边、湖边涨潮、落潮,地月引力使岩石圈受到影响,地球、月球越靠近,引力越大,是否发生地震,要看地壳是否达到临界状态,月球最多起到诱发地震作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4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美国加州海湾突现数百万条死鱼:新西兰百余头鲸搁是地震前兆?
热度 4 杨学祥 2011-3-9 14:22
新西兰南岛有百余头鲸搁浅死亡是地震前兆? 2011年02月24日19:56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地震发生前一天,有人发现新西兰南岛有百余头鲸搁浅死亡。鲸鱼死亡是否为此次地震的先兆?为此,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邹和平教授。   邹和平教授认为:动物界在地震前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曾经发生过,但是否与地震有必然联系,还无法确定。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做过相关的研究,但是没有定论。可以说,这样的现象有时的确存在,但是否可以作为地震的预报,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地震可否提前预报?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台北大学地质系副教授吴逸民研究完成了灾害性地震预警系统,通过辨识传递速度更快的垂直震波,可抢在震波扩散到各地前的10到30秒发布警报。   对此,邹和平教授透露,有学者曾做出提前4.1秒的地震预警系统并在日本试验,其减少人员伤亡的作用十分明显。假若吴逸民教授的预警系统可以提早10到30秒,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也有相关地震专家从事类似研究,不过,邹和平教授指出:“预警系统最有效的是减少震中附近及外围地区的损失,如果所在地域离震中有一定距离,提早30秒的预警就可以较好地帮助人们减少损失。”(刘玮宁) (责任编辑:刘然)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3999966.html 美国加州海湾突现数百万条死鱼(图) 已有 89 次阅读 2011-3-9 09:37 | 个人分类: 死亡日记 | 系统分类: 生活其它 | 关键词:美国 加州海湾 突现 数百万条死鱼 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加州洛杉矶以南的海湾区突然出现数百万条死鱼,包括凤尾鱼、鲭鱼、沙丁鱼和其它小鱼。当地一名警方发言人说,死鱼大约有一英尺那么深,国王码头(KingHarborMarina)几十条私人船只周围到处是死鱼。 更多图片见: http://news.qq.com/a/20110309/000429.htm#p=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20322 点评:真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172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注美国加州海湾突现数百万条死鱼 —— 是否为大地震前兆
热度 4 readnet 2011-3-9 09:54
【 郑重声明 : 本文仅仅作为 学术讨论案例,在于积累地震前兆信息,属于非正式研究成果 , 不具有任何实际地震预测预报意义,也不承担任何法律后果责任,一切均以官方发布消息为准】 Nothing happens, and nothing happens and nothing happens, and then everything happens 用谷歌卫星地图看易发地震灾害地点之构造形迹分析 谷歌美国加州及墨西哥太平洋一侧线性构造分析 (此图左下方即为夏威夷群岛,其基拉韦厄火山前几天刚刚喷发) (另据报道,此次 火山喷发 中有大量 硫化氢 ( H2S ) 气体溢出) (从夏威夷群岛有走滑断裂直接指向南加州海湾,推测加州将有可能会受其影响触发地震) 谷歌美国加州地图线性构造分析 早前对美国夏威夷群岛做的大地构造分析 ~~~~~~~~~~~~~~~~~~~~~~~~~~~~~~~~~~~~~~~~~~~~~~~~~~~~~~~~~~~~~~~~~~~~~~ 科技导报 地震前兆难解预测之困 已有 86 次阅读 2011-2-28 15:49 |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新华社消息 新西兰 土耳其 地震前兆 科学家 本刊记者/李 娜 据法新社报道,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6.3级强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当地民防官员表示,此次地震对克赖斯特彻奇市的破坏程度要比去年发生的7.1级地震更大。由于临震预测无法实现,所以每次地震发生后地震学界都倍感无奈。不过,4天前传来一个好消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这至少展示了科学界一直在努力。 地震前兆尚处于研究中 据新华社消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011年2月18日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1999年8月发生在土耳其西北部城市Izmit的地震造成近1.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 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是迄今为止有最完整地震仪记录的大地震之一,震级为里氏7.6级。地震科学家Michel Bouchon及其同事对上述地震记录进行分析时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地震中,与断层比邻的2个板块向水平方向相互错位移动了大约3米。这一板块的突发性移动发生在地壳的脆性部分。他们发现了一种源于该脆弱地壳基底部的靠近“震源”的早于大地震的地震活动模式——断层在地震之前不规则但持续性地滑动了近44分钟。据悉,这种滑动的声音十分微弱,不但当地居民毫无察觉,此后的研究中也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忽视,此次研究人员重新整理录音时发现了这个地震前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的Science杂志。文章作者称,接下来要开展的步骤包括重新检查其他大型的、记录完整的地震靠近断层的地震记录以寻找类似的信号。 “土耳其地震的这种前兆属于大地震前的小地震小扰动,这种现象在其他的地震中也出现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告诉《科技导报》。据悉,在海城地震、玉树地震前都出现过小地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地震前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次关于土耳其地震这种前兆的研究做出了精细的结果,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这方面的完整资料较少,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但是还需收集更多的例证才能论证它所具有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地震预测服务。” 此外,地震前兆是人们乐意讨论的话题。据许绍燮院士介绍,目前人们关注的常规前兆有几十种,最基本的是地震活动性,如地震活动性的涨落、震前和震间的小地震小扰动。第二大类是地壳形变,表现为应力应変的变化,比如地面的倾斜、伸缩;第三大类是电磁变化,主要指的是地电、地磁波形、电磁辐射、热红外长波、高空电离层的变化等;第四大类是水化、水位的变化。但是现在这些前兆与地震的关系都处在研究中,都还不能提供具有足够精度的可靠预测信息。 预测难题何时破解 1991年,地震学界开始争论关于地震预报能否实现的话题。1997年,地震学家Robert Geller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地震不能预测(指临震预测)”的观点,在国际上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加激烈的讨论。 目前尚没有一种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被科学界公认是成立的,地震预测的确是世界公认的科技难题。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科技导报》出版的“汶川地震专刊”中刊发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的专访文章,文章阐述了地震预测的困难和趋势。 陈运泰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归纳起来有3点: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人类目前还不能深入到处在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台站、安装观测仪器对震源直接进行观测。大地震是一种“非频发”事件,限制了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地震学在对现象的观测和对经验规律的认知上的进展。地震是发生于极为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 关于地震能否预测之争,西方专家认为,在物理学中自组织临界现象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他们认为地震作为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也是不可预测的。陈运泰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指出,半个世纪来,地震预测研究还是有可以看得见的、可圈可点的进展。至于何时能够破解难题,陈运泰认为地震预测难度很大,“地震学家只能在地球表面(在许多情况下是在占地球表面面积仅约30%的陆地上)和距离地球表面很浅的地球内部(至多是几千米深的井下,而地球的半径是6371km)、用相当稀疏、很不均匀的观测台网进行观测,利用由此获取的、很不完整、很不充足、有时甚至还是很不精确的资料来反推地球内部的情况”,还需要科学界迎难而上付出更多努力。 许绍燮也告诉《科技导报》,虽然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科学界目前也在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比如研究地震跟日月运行、太阳活动、太阳风的关系等,“就像气象预测一样,早期由于观测资料不够多,古人也由靠农民积累的宏观经验来预测天气,但是经过几代气象人的努力,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卫星气象资料给出精确的、可重演的、客观的数据,可以很有效地预测天气,地震预测也不应是不可能的。但是地震又与气象不同,气象的变化往往有一个持续的过程,比如寒流从北方到南方,但是地震的暴发往往是一种突发状况,因此对地震的预测就更有难度(其实对于突发性灾变天气的预测也是较难的)。现在的地震预测不仅仅依靠台网,也开始关注依靠卫星监测。卫星监测很有前途,科学家寄望其从更广阔的范围监测地震活动,迅速提供全球范围的数据。”■ 评论 ( 3 个评论) 举报 zdlh 2011-3-1 01:45 提醒你几句: 不要把我在08:01发布的五大连池市地震预警约40分钟后, 在08:43:42发生了实际地震这个时间简单理解为是最早或最迟的预警时间。 ——其他的你可以随便胡说八道,只要不让我看见即可。 ——特别提醒: 请你们和其它所有媒体注意: 不要报道我的研究,不要在任何报道中使用我的观察、预警和研究结论,否则算你们侵权! 真的老虎 01:42 2011-03-01 举报 zdlh 2011-3-1 01:33 看来这个记者是想把我活活气死, 我在科学网论坛上发布了这么多地震预警 ,居然还去采访不能预报的专家来说事 。 你干脆去采访小学生:他们会告诉你——高等数学是错误的!是无解的! 如果嫌帖子里的案例太多,会把你的眼睛看花了,那么看一个单独的案例总不会糊涂吧? 2011-01-15 08:43:42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发生了4.2级地震 我在08:01在杨学祥先生的帖子下提前发出警告: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4628 zdlh2011-1-15 08:01 您那个方向也有一个预警(这个或有10度偏差),正在监测,可能是在加拿大地区发生。 (注:“您那个方向”指吉林) zdlh2011-1-15 11:08 杨老师所在方向的地震已经发生了(损失报道尚未检索到),这个预警的方向测定偏差还算可以接受。 http://www.jfdaily.com/a/1885907.htm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我爱放牛 时事 正文 黑龙江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发生4.2级地震 发布者:Cooooper 时间:2011-01-15 09:46:15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核心提示: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月15日8时43分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北纬48.6,东经126.0)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 readnet 2011-2-28 22:39 地震前兆难解预测之困 ============== 目前搞地质预测的人知识面太窄, 自己不知道的未必别人就不知道, 认为自己看不见的未必就不存在。 ~~~~~~~~~~~~~~~~~~~~~~~~~~~~~~~~~~~~~~~~~~~~~~~~~~~~~~~~~~~~~~~~ http://news.qq.com/a/20110309/000429.htm#p=1 美国加州海湾突现数百万条死鱼(图) 新西兰南岛有百余头鲸搁浅死亡是地震前兆?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3999966.html 2011年02月24日19:56 来源: 《羊城晚报》 地震发生前一天,有人发现新西兰南岛有百余头鲸搁浅死亡。鲸鱼死亡是否为此次地震的先兆? 为此,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邹和平教授。   邹和平教授认为:动物界在地震前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曾经发生过,但是否与地震有必然联系,还无法确定。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做过相关的研究,但是没有定论。可以说,这样的现象有时的确存在,但是否可以作为地震的预报,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地震可否提前预报?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台北大学地质系副教授吴逸民研究完成了灾害性地震预警系统,通过辨识传递速度更快的垂直震波,可抢在震波扩散到各地前的10到30秒发布警报。   对此,邹和平教授透露,有学者曾做出提前4.1秒的地震预警系统并在日本试验,其减少人员伤亡的作用十分明显。 假若吴逸民教授的预警系统可以提早10到30秒,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也有相关地震专家从事类似研究,不过,邹和平教授指出:“预警系统最有效的是减少震中附近及外围地区的损失,如果所在地域离震中有一定距离,提早30秒的预警就可以较好地帮助人们减少损失。”(刘玮宁) 关注地震研究者(1) 关注地震研究者(2) 关注地震研究者(3) 关注地震研究者(4)
个人分类: 地震探秘|649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郯城大冷天现蛇群疑是地震前兆 专家揭开真相
杨学祥 2011-3-5 12:18
郯城大冷天现蛇群疑是地震前兆 专家揭开真相 2011-03-05 09:25:00 作者:张纪珍周广聪 来源:齐鲁晚报   天气还寒冷,郯城县沙墩镇株柏村的坟地中却出现了蛇群。大旱之年,费县上冶镇许家庄的一口百年老井水位却突然上升。今年2月中旬,这两个村庄出现的奇怪现象,让村民担心不已:“这会不会是地震前兆?” ▲3条冻僵的蛇(将蛇集中在一起所拍)。 ▲许家庄观测井南侧(约6米)水沟沟底水溢出现象。 ▲许家庄观测井周围环境。   天气还寒冷,郯城县沙墩镇株柏村的坟地中却出现了蛇群。大旱之年,费县上冶镇许家庄的一口百年老井水位却突然上升。今年2月中旬,这两个村庄出现的奇怪现象,让村民担心不已:“这会不会是地震前兆?”   村民们发现了异常后,迅速上报给了临沂市地震局。市地震局非常重视,派出专家到村里去调查。3月4日,记者从临沂市地震局了解到,这两起异常现象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    大冷天,郯城出现蛇群?   “现在是蛇冬眠的时候,俺村一片坟地中却出现了蛇群……”2月12日早上7点40分左右,市地震局值班室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电话是郯城县沙墩镇株柏村村民张满金打来的。   按正常情况,冬眠的动物得到“惊蛰”前后才会出来活动,而当时刚刚立春,气温仍然很低,冬眠的蛇出了洞,着实有些反常,难道真是地震异常?   市地震局立刻派出技术人员前往落实。据当时在现场调查的市地震局监测预报科科长刘莉说,不到9点,他们就在村民的带领下到了那片坟地,但在那里只发现了3条蛇,而且已经冻僵。   市地震局技术人员前去调查时,现场聚集了20多位村民。有的村民说,早上还有七八条,大小不一,现在都不知去向了。另一位年长的村民则说,早上赶集经过这里时看见此处有蛇群,最大的蛇有碗口那么粗,十几米长……   越说越离奇,技术人员也开始半信半疑。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当时也在现场调查。他说,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地面上有好几个小圆洞。听村民说,这片坟地有不少年头了,坟中藏有蛇群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有十几米长的蛇出现,也过于离奇了。于是技术人员便扩大了调查范围,挨家挨户调查。   后来,技术人员在一户村民家中,听说他邻居的孩子拆房子曾拆出蛇来。技术人员迅速赶到拆房的地点。经过市地震局技术人员的调查,拆房的村民叫张秀峰,那几天家里要翻盖老宅子,2月10日,他们在老宅墙体基地两侧发现了两窝冬眠的蛇,一窝7条,一窝4条。   “要是我把蛇埋地里就没这事了……”3月4日,记者联系到郯城县沙墩镇株柏村的村民张秀峰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因为风俗讲宅中的蛇不能杀,于是,他就用筐提着,分两次将宅中的十余条蛇放到阳光较为充足的坟地,希望能将其放生。   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正是这11条蛇引起了村民的恐慌。他们调查后认为,这是人为所致,不属于地震异常,并通过村委的大喇叭向村民澄清了这一事件。 高娜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103/t20110305_6198043.html 郯城大冷天现蛇群疑是地震前兆 专家揭开真相 2011-03-05 09:25:00 作者:张纪珍周广聪 来源:齐鲁晚报   天气还寒冷,郯城县沙墩镇株柏村的坟地中却出现了蛇群。大旱之年,费县上冶镇许家庄的一口百年老井水位却突然上升。今年2月中旬,这两个村庄出现的奇怪现象,让村民担心不已:“这会不会是地震前兆?”    费县一水井水位突然上升   2月15日,又一起异常事件上报到了市地震局。正是大旱之年,费县上冶镇许家庄的一处百年老井,却突然出现水位上升的现象。上升最厉害的时候,水位比平常上升了3米。   这口百年老井,也是地震部门的宏观观测水井,发现这一变化的,正是该村的观测员许永全,他马上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费县地震局,接着又上报给市地震局。   2月15日,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又带着技术人员前去调查。而调查到的结果,也让他们感觉颇感异常。   据闫洪朋介绍,当时,除了这口百年老井出现水位上升,井南侧的一条干枯多年的小沟渠内也有水渗出,并有流动趋势。但在对水井附近的上冶水库、泄洪道和地形地貌进行勘察后,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最让技术人员不安的是,这个村子正是蒙山山前断裂带经过的地方。难道水位上升真是地震异常?临沂市地震局的技术人员又迅速上报省地震局,2月16至17日省局预报中心主任专家又亲临现场对异常变化进行落实。   闫洪朋介绍,一般来说,如果排除了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但仍未找到异常现象原因的话,就要考虑水井是否受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了,于是,由省、市、县地震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扩大范围继续开展调查落实。   但随后村中的另一个怪事,让调查组找到了谜底。24日,村里查水表时,发现住在这口百年老井10米之隔的村民柴世中,近期家里竟然用了300多立方米的水。但据柴世中说,现在家里只有母亲一人生活,而她根本没用过这么多水。   刘莉说,根据他们的调查,这个村里通有自来水,一般来说,村民只有吃喝才用自来水,平时洗衣服则用家中的压水井,多数村民同期的用水量也就8至10立方米。   住在百年水井附近的村民,家中用水突然异常增多,这个现象引起了调查组的注意,他们随即将柴世中家中的水闸关闭,结果发现这口百年水井的水位,自2月24日开始下降,后逐步恢复正常水位。   3月2日,临沂市地震局作出了分析结论,认为该井水位异常变化与其西邻自来水变化有对应关系,目前该水井水位已经恢复正常,所以判断前一阶段异常是由于水管跑水造成的,初步排除地震异常。   三年接上百起“怪事”,均排除地震异常   这两年,受全球地震消息增多的影响,公众对地震的关注度升高,一些人也容易将一些异常现象与地震结合。据临沂市地震局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至今,他们共接到群众上报的各类异常事件或现象近百起,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上报的尤其多。   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介绍,地震前兆观测、宏观异常都是地震预报的方法。常见的前兆监测手段包括地下水观测、电磁场观测等。宏观异常主要包括动物的习性异常,地下水水位的涨落、水井翻花冒泡、地光、火球、果树重花等。   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介绍,从接到群众上报的异常现象来看,地面隆起、水井温度上升、水井突然变浑等相对常见,但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时间及地点比较分散,并且均找出异常原因,并非地震异常。   “一个地方要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它的孕震构造达到方圆60公里的范围,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会呈区域性分布,而不会仅仅出现一两个异常现象”,闫洪朋说,个体的、孤立的异常事件,是不能做为地震前兆来看的。但如果大面积、短时间内大量出现异常现象,则可能是地震来临的信号。 高娜 郯城大冷天现蛇群疑是地震前兆 专家揭开真相 2011-03-05 09:25:00 作者:张纪珍周广聪 来源:齐鲁晚报   天气还寒冷,郯城县沙墩镇株柏村的坟地中却出现了蛇群。大旱之年,费县上冶镇许家庄的一口百年老井水位却突然上升。今年2月中旬,这两个村庄出现的奇怪现象,让村民担心不已:“这会不会是地震前兆?”   多数异常现象没那么神秘   其实,群众发现异常现象迅速上报给地震部门,地震部门是非常欢迎的。闫洪朋介绍,群众的关心,发现异常现象后的积极上报,有利于地震群测群防。   接到上报的异常现象,地震部门也会非常重视,会迅速派出技术人员前去调查。不过,调查清楚原因并向群众进行科学解释后,群众也会觉得其实让人担忧的异常现象并没有那么神秘,比如兰山区曾有一个澡堂老板,反映抽出的地下水水温高达40℃,非常奇怪,但调查后发现,是潜水泵漏电将水“烧热”。   闫洪朋介绍,像郯城出现蛇和费县水井水位上升的情况,一开始群众也是非常惊慌,到郯城的现场去调查时,很多村民马上围过来诉说。但后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是虚惊一场,村民也就不再害怕。   闫洪朋说,一些异常现象如果找不出其原因,自然会让不明就里的人们,与地震等自然灾难联想在一起,这就需要调查落实,并把结果公开透明,让人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才不会胡乱猜测、恐慌。   据了解,临沂市的地震群防群测工作,在全省都是靠前的。临沂市共有包括国家基本台在内的5个专业台站,66个群测群防观测点,其中有深水井观测点、浅水井观测点、泉水观测点、动物习性观测点。   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均配有地震观测员,个别县区已经覆盖到村,像发现费县水井水位上升的许永全,就是费县上冶镇许家庄的地震观测员。 高娜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103/t20110305_6198043_2.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前兆难解预测之困
热度 2 kejidaobao 2011-2-28 15:49
本刊记者/李 娜 据法新社报道,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6.3级强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当地民防官员表示,此次地震对克赖斯特彻奇市的破坏程度要比去年发生的7.1级地震更大。由于临震预测无法实现,所以每次地震发生后地震学界都倍感无奈。不过,4天前传来一个好消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这至少展示了科学界一直在努力。 地震前兆尚处于研究中 据新华社消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011年2月18日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1999年8月发生在土耳其西北部城市Izmit的地震造成近1.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 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是迄今为止有最完整地震仪记录的大地震之一,震级为里氏7.6级。地震科学家Michel Bouchon及其同事对上述地震记录进行分析时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地震中,与断层比邻的2个板块向水平方向相互错位移动了大约3米。这一板块的突发性移动发生在地壳的脆性部分。他们发现了一种源于该脆弱地壳基底部的靠近“震源”的早于大地震的地震活动模式——断层在地震之前不规则但持续性地滑动了近44分钟。据悉,这种滑动的声音十分微弱,不但当地居民毫无察觉,此后的研究中也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忽视,此次研究人员重新整理录音时发现了这个地震前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的Science杂志。文章作者称,接下来要开展的步骤包括重新检查其他大型的、记录完整的地震靠近断层的地震记录以寻找类似的信号。 “土耳其地震的这种前兆属于大地震前的小地震小扰动,这种现象在其他的地震中也出现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告诉《科技导报》。据悉,在海城地震、玉树地震前都出现过小地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地震前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次关于土耳其地震这种前兆的研究做出了精细的结果,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这方面的完整资料较少,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但是还需收集更多的例证才能论证它所具有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地震预测服务。” 此外,地震前兆是人们乐意讨论的话题。据许绍燮院士介绍,目前人们关注的常规前兆有几十种,最基本的是地震活动性,如地震活动性的涨落、震前和震间的小地震小扰动。第二大类是地壳形变,表现为应力应変的变化,比如地面的倾斜、伸缩;第三大类是电磁变化,主要指的是地电、地磁波形、电磁辐射、热红外长波、高空电离层的变化等;第四大类是水化、水位的变化。但是现在这些前兆与地震的关系都处在研究中,都还不能提供具有足够精度的可靠预测信息。 预测难题何时破解 1991年,地震学界开始争论关于地震预报能否实现的话题。1997年,地震学家Robert Geller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地震不能预测(指临震预测)”的观点,在国际上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加激烈的讨论。 目前尚没有一种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被科学界公认是成立的,地震预测的确是世界公认的科技难题。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科技导报》出版的“汶川地震专刊”中刊发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的专访文章,文章阐述了地震预测的困难和趋势。 陈运泰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归纳起来有3点: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人类目前还不能深入到处在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台站、安装观测仪器对震源直接进行观测。大地震是一种“非频发”事件,限制了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地震学在对现象的观测和对经验规律的认知上的进展。地震是发生于极为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 关于地震能否预测之争,西方专家认为,在物理学中自组织临界现象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他们认为地震作为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也是不可预测的。陈运泰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指出,半个世纪来,地震预测研究还是有可以看得见的、可圈可点的进展。至于何时能够破解难题,陈运泰认为地震预测难度很大,“地震学家只能在地球表面(在许多情况下是在占地球表面面积仅约30%的陆地上)和距离地球表面很浅的地球内部(至多是几千米深的井下,而地球的半径是6371km)、用相当稀疏、很不均匀的观测台网进行观测,利用由此获取的、很不完整、很不充足、有时甚至还是很不精确的资料来反推地球内部的情况”,还需要科学界迎难而上付出更多努力。 许绍燮也告诉《科技导报》,虽然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科学界目前也在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比如研究地震跟日月运行、太阳活动、太阳风的关系等,“就像气象预测一样,早期由于观测资料不够多,古人也由靠农民积累的宏观经验来预测天气,但是经过几代气象人的努力,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卫星气象资料给出精确的、可重演的、客观的数据,可以很有效地预测天气,地震预测也不应是不可能的。但是地震又与气象不同,气象的变化往往有一个持续的过程,比如寒流从北方到南方,但是地震的暴发往往是一种突发状况,因此对地震的预测就更有难度(其实对于突发性灾变天气的预测也是较难的)。现在的地震预测不仅仅依靠台网,也开始关注依靠卫星监测。卫星监测很有前途,科学家寄望其从更广阔的范围监测地震活动,迅速提供全球范围的数据。”■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8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家发现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前兆:与2011年的相似性
热度 1 杨学祥 2011-2-20 05:03
科学家发现1999年 土耳其大地震前兆 2011/02/20 00:2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记者 李学梅)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8日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   据科研中心介绍,土耳其地处地壳断层,是世界上地震高发国之一。20世纪,土耳其共发生9次震级在里氏7级或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包括1999年8月发生在西北部城市伊兹米特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近1.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为查明这次地震成因,法国和土耳其专家在这次灾后即开始勘察灾区,并详细研究了地震的相关资料。   专家小组日前在分析地震发生前后的录音时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板块在断裂前曾发出连续震动声,这种声音十分微弱,不但当地居民毫无察觉,甚至在此后的研究中也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忽视。震动声共持续了44分钟,并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一直到地震发生的一刻。研究人员认为,声音是由板块缓慢而不稳定的滑动造成的,也就是说,它是地震在“准备阶段”发出的信号。   科研中心表示,此前的研究认为,地震存在先兆,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直到今天,这种说法只存在于理论和实验室的模型中。如果科学家能从其他地震中发现类似前兆,并加以总结、归纳,将大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792912 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2011年与1999年的相似性 2011-2-6 13:28 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2011年与1999年的相似性 我在2010年就提出2011年与1999年的相似性,得到的认同也越来越多。 气象机构: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 www.stockstar.com 2011-1-26 0:00:00 中华油脂网 据Commodity Weather公司表示,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结束,它已经给澳大利亚造成了洪涝灾害,给南美农业产区造成了干旱,制约美国和中国的玉米和大豆产量。 该公司称,太平洋地区连续第二年发生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今年六月到八月期间美国发生高温干燥天气,与1955年、1956年、1971年和1999年相当。 1971年和1999年美国玉米单产出现下滑。 在中国,今年六月到八月期间,多达一半的大豆作物以及近三分之一的玉米作物可能受到高温干燥天气的威胁。 过去一年全球玉米价格大涨了80%,大豆价格上涨了48%,因为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部分地区干旱,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降雨过量。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 http://futures.stockstar.com/IG2011012630000628.shtml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拉尼娜现象持续全年 2011-2-3 05:0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拉尼娜现象持续全年 杨学祥 澳大利亚气象局(Bureau of Meteorology)2月2日表示,澳大利亚近期遭遇的史上最严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已经进入稳定期,有明确迹象显示,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不过拉尼娜现象可能将持续2011年全年 。 我在2010年12月18日指出,1997年4月-1998年6月发生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紧随其后,1998年6月-2000年8月发生了持续两年的最强的拉尼娜事件,1999年气温跌入近10年的低谷。2010年前10个月的高温意味着2011年将跌入近十年气温低谷。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 。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我在2011年1月31日指出,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1999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 我在2011年1月28日指出,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 2010年11月18日-2011年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这个阶段刚刚过去,这也是国际气象组织检测到拉尼娜强度减弱的原因。2011年1月4次7级以上强震发生在1月1日至19日不是巧合。 2011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这是拉尼娜事件至少持续到2011年4-5月的原因,日本、俄罗斯、印尼三大火山喷发集中在1月26日至27日也不是巧合。伴随拉尼娜强度的增加,全球灾害的强度会继续上升 。 如果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能够顺利度过2011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拉尼娜持续全年就会发生,请注意观察检测。 参考文献 1. 孙海琴。澳气象局:拉尼娜现象或持续2011年全年.2011年2月2日 12:30世华财讯。 http://content.caixun.com/NE/02/f2/NE02f27n.shtm 2. 杨学祥。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3. 杨学祥。1998至1999年和2010至2011年对比:气温暴起暴落。发表于 2010-12-7 7:58:07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079 4. 杨学祥。千年极寒PK最热年:前冬暖后冬冷暴起暴落可能性大。 发表于 2010-11-28 6:57:3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132 5. 杨学祥。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2011-1-31 04:29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6. 杨学祥。2011年1月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潮汐组合和拉尼娜。 2011-1-28 09:34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857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061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7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汶川地震的可信应变前兆
池顺良 2010-10-12 13:04
汶川地震的可信应变前兆 1. 前言 地震能否预测决定于地震是否有前兆。汶川 8.0 级大地震发生前我国地震工作者记录到了两例应变前兆。这是人类第一次在 8 级地震发生前记录到的应变前兆。 地应力变化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震是由贮藏在地壳硬岩层中的弹性应变能释放所致。地层应力应变是 与地震孕育关系密切的本质物理量,抓住本质物理量 地震预测将从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推进。 2. 汶川地震前观测到的两例应变前兆 一例是在汶川 8.0 级地震发生前的 5 月 6 日,地壳应力研究所郭启良团队在位于龙门山地震带青川一带作工程项目。在多个 420m 深的钻孔中开展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在 300 ~ 400m 深度上测得最大水平主应力值高达 21 ~ 22MPa , 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 13 ~ 14MPa ,均大于垂直主应力。 主应力方向 NW 至 NWW 向,与构造应力方向符合。 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此时水平构造应力强烈。图 1. 是龙门山断裂带上原地应力测孔位置。 一个星期后汶川大地震发生。大震发生后的 7 月初,郭启良团队又到青川测孔的各相同测段复测,发现大震前后的应力变化显著,大震后主应力值降低约 30 %。图 2. 是汶川发震断裂大震前后水压致裂原地应力重复测量原始记录曲线。 图 2. 汶川发震断裂大震前后水压致裂原地应力重复测量原始记录曲线 图中兰色为汶川地震前的测试曲线,红色为地震后测试曲线 地震是由贮藏在地壳硬岩层中的弹性应变能释放所致。汶川地震临震前,郭启良在发震断裂带上观测到的地应力高值异常是强震孕育和发生的警示标志,是汶川大地震的确定性地震前兆。这一观测事例告诉我们,寻找地应力异常高值的构造带,可以成为我们圈定强震危险区,进行跟踪监测并进而进行强震预测的科学依据。 另一例是 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分量钻孔应变项目中最靠近汶川的姑咱台,在汶川地震前后观测到反映汶川大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层破裂发展过程的应变信息。图 3. 是我国十五期间在西南地区布设的 20 个分量钻孔应变台站的分布图。姑咱台距汶川 140 公里,其它台的距离都超过了 300 公里。 图 3. 汶川周围地区 20 个钻孔四分量应变台站的分布。三角是应变台站,红圈是汶川地震及余震(图 2. 和图 3. 引自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 2008 年汶川 8.0 级地震科学考察图集》,地震出版社, 2009 年 5 月) 2010 年 8 月,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刊登了邱泽华 汶川地震前姑咱台观测的异常应变变化一文。 该文摘要指出:汶川地震前一年多开始,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的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异常应变变化。这种异常变化以短周期(数分钟至数小时)的毛刺形态为特征。在全国 100 多个钻孔应变台中,姑咱台距震中最近,也只有该台记录到这种异常变化。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良好的自检结果,说明了观测应变变化的可靠性。这种持续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步,不是环境干扰因素造成的。异常变化与与长期趋势变化以及同震阶跃变化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这种异常应该是构造运动的表现。超限率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异常变化在汶川地震主震前逐渐增大,震时特别剧烈,震后逐渐衰减,显示了与该地震相当密切的相关性。这种变化的机制可能是当地附近的小尺度岩石破裂。小波分解结果表明:主震前,比较长周期的异常成分出现得比较晚,这是破裂尺度在增大的表现。姑咱台的观测应变变化与唐山地震前观测到的应力变化有相似之处。 文章在结语中说: IASPAI ( 国际地震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对地震前兆的检验表明,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方法,可以最终证明地震前的某种变化是地震前兆。研究人员只能使用归纳法的逻辑推理来进行这种讨论。如果所有面前的事实都指向可能,而不可能已变成小概率事件,那么这就有意义了。 姑咱台观测到的异常应变变化可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应变地震前兆是这种形态的,那么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就有希望迈出关键的一步。这不仅因为这种应变变化包含丰富的信息,还因为它与正常变化以及众多干扰影响都不同,容易识别,并且是持续发展的,使我们有可能把握其进程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 针对这种难得的观测资料,要做的研究工作很多,特别是应结合震源机制建立应变场变化的模型进行对比。我们的这种时间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可靠的基础。 这两例震前应变异常告诉我们:导致地震发生的,在 14 公里震源深度使地层破裂的构造应力是能够传递到断裂带地壳表层的;在离开震中一百多公里地方,埋设在数十米深基岩钻孔中高灵敏应变探头能够接收到大地震孕育过程中发出的具有特征性的高频应变信息。地球的不可入性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3. 结语 地震监测是地震预测的基础。地震预测的成败取决于地震前能否捕捉到地震前兆及捕捉到前兆的品质。最有价值的地震前兆是确定性前兆, 即可以在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并且一旦出现必将发生大地震的异常变化。这类前兆观测量的另一特点是:物理意义清楚, 与地震孕育关系直接。应力应变前兆就具备这样的属性而首先为李四光倡导。 汶川地震 8 万生命遇难。地震工作者为没有能够及时作出预测而深感内疚。地震工作者要努力工作,设法捕捉住灾害来临前大自然发出的前兆信息,为人民站好岗放好哨。 参考材料: 郭启良、王成虎、张彦山、丁立丰, 汶川大震发震断裂带临震前的地壳深部绝对应力异常分析 ,国际地震动态, 2009 年第 4 期, 27 ~ 29. 邱泽华、张宝红、池顺良、唐磊、宋茉,汶川地震前姑咱台观测的异常应变变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年 8 月,第 40 卷第 8 期, 1031 ~ 1039. 邱泽华的博文: 令人吃惊的汶川地震相关异常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248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8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河北大名两水井惊现流水声 专家表示非地震前兆
杨学祥 2010-9-26 01:44
河北大名两水井惊现流水声 专家表示非地震前兆 2010-09-25 18:38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石家庄9月25日消息(记者杜震 通讯员冯军兵 冯振海)当您走在静悄悄的田间小道上,忽然听到高山流水的声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您相信吗,会是什么感觉?   这奇怪的一幕日前就发生在大名县大街乡苏庄村东头路旁的玉米田里。9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事发地现场,果真大老远就听到水流的声音,循声而去,原来声音是从路旁的一口机井里传出来的。   据当地村民介绍,一周前,一位姓乔的村民在路旁放羊的时候最早发现了这个秘密。苏庄村支部书记苏文忠说,这口机井已有十几年的井龄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不仅如此,据此井50米外的另一口井也出现了这种异常情况,只不过声音相对小一些。该村85岁的乔善同老人告诉我们,他活这么大岁数啦,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据邯郸市地震局一位王姓专家介绍,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地下水补给造成的,和地震前兆没有什么关系。 村民倾听机井里发出的声音 专家对井水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