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围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除夕的人血馒头
cgh 2018-2-21 11:51
除夕的人血馒头 鲁迅弃医从文,从身到心,从形到神。 小学里学里关于人血馒头的一文,记不得名字,当时似乎也没有读懂。 没关系,我们还是一个围观的年代,网络让围观难亦易。 从围观中看言行的逻辑基础、结论可靠性和引申的将来。 当没人围观了,是不是连鲁迅都会觉得心死了呢。 以下材料来自公开网络截图,以其发表先后为序,不代表本博观点。
个人分类: 自然感悟|2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给R1出难题了
热度 23 yangguoxue 2016-9-6 10:38
博主站在外行的角度看这件事,依然相信韩春雨,一个月可能时间太短,需要更多的时间。中国真正做事的人太少了,在博主看来韩应该算一个,对这样的人应该多支持鼓励。 但质疑者说的也不无道理,也不能一概无视,这件事发展到今天,真正分子生物专业的没几个帮韩说话,有的还是匿名,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不管谁来重复,都希望能有一个公正的调查和结果。 方舟子:调查韩春雨造假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 今年8月2日,对于公开韩春雨实验原始数据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学向《人民日报》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河北科大并没有如期公布对韩春雨实验做调查的结果。实际上,据我所知,河北科大校方并没有真正启动对韩春雨的任何调查程序,他们采取的是缓兵之计。在一片质疑声中,韩春雨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当上了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被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授予“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韩春雨和河北科大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河北科大基因编辑项目入选河北省“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河北省发改委在8月9日批复了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总投资2.24亿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安排,并于8月31日开始招标采购进口仪器设备。 而更多的迹象表明韩春雨的实验结果是伪造的。韩春雨在8月8日提交了一份更详细的实验步骤,与其论文里的实验步骤大同小异,但是在试剂配方上存在差别,这实际上已承认了原论文的实验存在问题。但是即使是根据其新的实验步骤,仍然没有人能重复出来。迄今为止,不管是根据原有的还是新的实验步骤,全世界实名宣称能重复出韩春雨实验结果的只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一人,而仇子龙在这个月内也躲到了幕后,全世界还在实名为韩春雨辩护的,只剩下一个对分子生物学技术一窍不通的名为岳东晓的物理学博士,因为其辩护理由过于荒唐,甚至被国外分子生物学家怀疑是韩春雨的马甲。 与一个物理学博士藐视全世界分子生物学家一样荒唐的是,韩春雨声称国内外众多实验室之所以重复不出来其实验结果80%是因为实验受支原体污染,剩下的20%是因为实验基本技能太差,好像他做过调查、统计似的,又好像世界各国的分子实验室条件都不如他那个简陋的实验室,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会做分子生物学实验——虽然他声称世界上有6家实验室重复出了其实验结果(从原先说的20家大大缩水),但是拒绝透露究竟是哪6家。他也拒绝按照学界惯例公布实验原始数据,把这比做韩寒公布手稿。2012年韩寒作品被质疑是他人代笔时,他为了“自证清白”出版了号称一气呵成的手稿,结果里面无数匪夷所思的抄写错误反而成了代笔的铁证。那么,很显然,韩春雨不敢公布实验原始数据,也是害怕成为造假的铁证。 因此,韩春雨的造假已是昭然若揭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有一个调查结果。《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编辑部虽然说要启动调查程序,但是按照惯例,具体的调查仍然只能是交给河北科大或其主管部门去做。但是河北科大及其主管部门的利益已经跟韩春雨紧密地绑在了一起,是不可能真正去调查的。怎么办呢? 韩春雨能在国内暴得大名,获得种种荣誉和利益,要归功于饶毅、鲁白、谢宇主编的《知识分子》对其成果给予的极高评价。除了饶毅、鲁白本人的大力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也撰文“呼唤更多的韩春雨”。这些评价在韩春雨的宣称材料中被反复引用。例如在《 韩春雨: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报道中,如此说: 【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生物学家饶毅教授如此评论:“韩春雨的工作是国际一流的技术推进。”他担任主编的科学类新媒体《知识分子》刊文,介绍了这项成果的学术细节和价值。……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表示,在一所不太有名的大学,在简陋的实验室,用极少的钱做出了这样的成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根据我对国内学术界惯例的了解,不难设想这几位学界大佬的评语也会出现在河北科大基因编辑项目的申请报告上,为该项目的获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调查韩春雨造假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就是由饶毅、鲁白、邵峰的实验室来尝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 第一,这三家实验室都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都有条件验证韩春雨的实验结果(《知识分子》的另一主编谢宇是搞社会学的,没这个条件)。韩春雨的实验其实是个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用一两周的时间就可出结果。 第二,这三家实验室不论按国内标准还是按国际标准都是生物学界顶级实验室,实验条件好,研究人员水平高(最早在《知识分子》上对韩春雨实验做出高度专业评价的就是饶毅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如果重复不出实验结果,韩春雨就不好再以受支原体污染、实验技能不过关作为借口。 第三,这三位大佬可谓韩春雨的伯乐,如果他们的实验室重复不出实验结果,向韩春雨请教,甚至请韩春雨现场指导,韩春雨也不好像对待其他实验室那样给予拒绝。 第四,这三位大佬德高望重,韩春雨本人也一再表示过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还向记者炫耀过饶毅加了他的微信。因此,他们的实验室做出来的结果,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大家都能接受。如果是阳性的结果,相当于验证了一项“诺贝尔奖级”成果,如果在韩春雨指导下仍然做出阴性结果,那么就可以认定是“诺贝尔奖级”造假。 在韩春雨论文刚刚发表之时,这三位大佬出于对中国本土人才的关爱之心,对中国本土出重大成果的殷切希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洋溢的推荐,虽然有过于心急、被人利用之嫌,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该成果遭到国内外众多专家的质疑,韩春雨在质疑声中获得许多荣誉和巨大利益的时候,三位大佬却默不作声,熟视无睹,《知识分子》不仅没有发过任何质疑声音,甚至对此没有任何报道(只是由其影响力低得多的姐妹刊《科学春秋》翻译了《自然》的报道),好像没这回事似的,这就非常不妥。三位大佬有责任参与对韩春雨的调查,利用自己的条件和声望,给这个事件一个结论,而不要让它像国内其他重大学术造假案一样不了了之。妖怪是你们帮着放出来的,你们就有责任帮着收回去。 2016.9.5. 原文链接 : 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613727 韩春雨事件表(网摘)  2014年2月,韩春雨看到荷兰科学家John van der Oost在《自然》杂志发表的TtAgo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体外切割DNA的文章,受启发着手开展利用Argonaut进行基因编辑的课题。   2014年5月中旬一天的凌晨3点,韩春雨在旁指导,学生高峰操作,确认了NgAgo符合他们的要求。实验结束后,因为校门已经关了,韩春雨翻过围墙回家。回到其58平方米的老房子后,韩春雨整晚失眠。后来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韩春雨说5月份已经“做出了主结果”。   之后的9个月,韩春雨投稿《科学》失败,他后来对《光明日报》说,“未收到任何退稿说明”。   2014年秋天,韩春雨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期间的同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沈啸,加入韩春雨的NgAgo课题。因为沈啸有“国外科学研究经历,有经验应对审稿”。   与此同时,韩春雨和硕士毕业未就业仍留在实验室的学生高峰等继续补充实验,“发现了更多关于NgAgo的特性”。   2015年6月3日,韩春雨向《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投稿。   2015年6月,韩春雨后来接受采访谈到此时“实验经费拖光了”,“拖欠试剂公司30万元试剂费”。   2015年12月21日,沈啸(第一申请人)、韩春雨作为发明人提交“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申请,申请单位是浙江大学。   2016年3月21日,《自然-生物技术》接收韩春雨的投稿。   2016年3月,韩春雨前往他的合作者沈啸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韩春雨后来接受《自然》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坐飞机。   2016年4月13日,沈啸、韩春雨的专利发表,并于5月11日进入实质审查。   2016年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论文,高峰为第一作者,沈啸为第二作者,韩春雨为通讯作者。   文章发表后,韩春雨因为“在条件不好的学校、多年默默无闻却做出一流的研究”的形象迅速得到学术界内部的关注。   5月5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表《我校教师韩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新闻稿,并迅速被转载到海外华人留学生为主的“未名空间mitbbs站”生物版,帖子被冠以“国内科研水平不得了”的标题。   5月8日,微信公众号BioArt和《知识分子》先后报道韩春雨,其中《知识分子》题为《韩春雨:“一鸣惊人”的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一流新技术》的报道被广泛转载到朋友圈和其它媒体,阅读量据称超过320万次。   5月10日,《知识分子》发文《海内外学者、读者热议韩春雨现象》,北京大学生科院教授饶毅称“韩春雨的工作是国际一流的̷̷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工作,让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随后国内几十家主流新闻媒体跟进报道韩春雨及NgAgo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被多家媒体描述为“诺奖级”。韩春雨对此曾表示,做研究,他要冲着诺奖的水平去,而至于诺奖本身,他也想过,但也就那么一想罢了。   5月10日前后,国内多家实验室从韩春雨处直接得到NgAgo载体,用于合作实验。   5月12日,《知识分子》又以“如何涌现更多的韩春雨”为题刊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邵峰院士的文章,探讨“小作坊与大科学”、科研体制改革和原始创新机制。   5月20日,非营利生物载体分享组织Addgene在推特宣布,得到了韩春雨的NgAgo载体并进入质量控制流程。   当所有媒体都在一边倒宣传韩春雨的个人魅力和NgAgo技术的重大意义并纷纷用“诺奖级”来报道时,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   5月26日,未名空间mitbbs站生物版ID为yyadam的人发帖称,“纯从science角度分析韩春雨的文章”,表示根据已知Ago蛋白家族的结构及功能,觉得NgAgo理论上行不通,并且ssgDNA在韩春雨的文章前后用法不同,很奇怪。发帖人特别强调,“不针对任何个人,只对science”。   5月27日,韩春雨应邀在北大生科院邓祐才报告厅做学术报告。据微信公众号BioArt报道,韩春雨称“我出来作报告实验室要停工,因为养细胞泡板子都是我自己做的......。”在报告最后韩春雨强调:“该版本是初级版,需要比较高超的实验技巧”,即将推出“2.0版和Smart版”。   5月27日,在未名空间mitbbs站,ID为zhouyangq的人发帖称,已经重复了一个星期韩春雨的实验,未能看到韩春雨《自然-生物技术》文章中报道的结果。据笔者向发帖人核实,其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一家专门从事基因编辑的实验室。这是目前网络上最早的通过实验质疑韩春雨工作重复性的报告。   6月2日,韩春雨应其合作者沈啸邀请,在浙江大学做关于NgAgo的学术报告。   6月2日,Addgene在推特宣布已经可以向科学界提供韩春雨的NgAgo载体。   6月4日,未名空间mitbbs站生物版ID为samalli的人发帖称,完全按照韩春雨文章的protocol(实验流程),未能重复出其文章的结果。关于韩春雨的NgAgo工作的重复性,特别是图4相关的基因组编辑重复性问题逐渐成为该论坛的热门话题,有更多匿名帖子表示未能重复。   6月7日,韩春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问及NgAgo的重复性问题。韩春雨未参加完全部日程,称“有事”提前退场。后来他在百度贴吧以“槐北路”的ID和网友交流时,声称自己在香山会议上遭到CRISPR研究者的恶意攻击。   6月22日,韩春雨应邀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做学术报告。有听众在问答环节问到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韩春雨回答,根据他的统计,“未做出来与做出来的比例是三比一,做出来的有20家。”   6月23日,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有匿名用户发帖询问“韩春雨的实验被其他实验室重复出来了吗?”。在早期的回答中,包括北大在内的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用实名回答未能重复并且因此已经暂停实验。之后韩春雨实验的重复性话题在“知乎”逐渐吸引大量非专业人士发表不同的意见,各种口水帖满天飞。   6月底,韩春雨在和第三军医大学一位学生的电话中回答其实验重复性问题和实验细节,并要求学生在微信群中公布其电话录音和谈话要点。韩春雨在电话录音中强调,做出来NgAgo实验的前提是“防止细胞污染”,并暗示对他的质疑是从事 CRISPR基因编辑研究的人士抹黑,因为NgAgo的出现将“导致黄军就、黄行许等CRISPR研究者损失几个亿”。   7月2日,方舟子发表文章《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询问有没有人能重复出其《自然-生物技术》论文的图4,韩春雨在遗传所报告会上说的能重复出的20家实验室是哪些,以及高超的实验技巧到底是什么。   同日,韩春雨在百度贴吧 “国际米兰吧”发帖做出了回应,说高超的实验技巧“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避免细胞污染,同时公布了一些实验细节。韩春雨同时称审稿人曾经重复过他的图3。之后一段时间,韩春雨不再对质疑做任何回应。   7月13日,为期三天的河北省科协第九次全省代表大会闭幕,韩春雨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   7月13日,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博士后蔡宇伽在未名空间mitbbs站发帖,指出“韩̷̷如果用cas9代替NgAgo的话,就有可能一不留神留下蛛丝马迹”,提出韩春雨论文图4的矛盾之处。   7月15日,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在推特发帖, 公开宣布初步数据显示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工作。在此前后,有多位国外科学家公开宣布初步数据显示能重复,后来又发表声明称之前的结果是假阳性。   7月21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发表声明,称能在基因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编辑,虽然效率较低。他呼吁韩春雨尽快发布NgAgo 2.0版和Smart版。(注:这是韩春雨之外全世界迄今唯一实名宣布加入NgAgo和ssDNA后可以看到基因编辑的研究组。)   7月29日,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发表长文,表示不能重复韩春雨Fig.4的结果;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给会员群发邮件,告诫大家“NgAgo无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基因编辑。看清楚,不要再浪费你的时间、金钱、人力和课题。”   7月31日凌晨,《赛先生》发表《多国科学家宣布:迄今未能重复韩春雨NgAgo实验结果》。此后两天,澎湃新闻、财经、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针对韩春雨的质疑,或发表评论,探讨如何正确报道有关科学发现的新闻。韩春雨回答媒体询问时称这些质疑“是非科学的,不会再作出回应”。   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回应人民日报驻英国记者表示,“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8月8日,《自然》杂志以“复制、嘲弄和一个隐士:NgAgo基因编辑的争议加剧”为题,报道了围绕着韩春雨实验重复性的争议。   8月9日,韩春雨应Addgene要求,发布新版的protocol(实验流程)。新版protocol大部分内容来自韩春雨发表的《自然-生物技术》论文附录,增加了防止细胞污染、实验用水的pH值、禁用EDTA和添加镁离子等要求。   8月11日,媒体报道,韩春雨接受采访称不会公开更多数据以帮助开展重复实验。   8月17日,蔡宇伽博士在科学网个人博客发布按照韩春雨的新版protocol重复实验的结果,称在他感兴趣的ccr5和aavs1两个位点未看到“基因组水平的敲除”。蔡博士坦承,尽管他严格地按照新版的protocol,确保了细胞无污染,无EDTA等条件,但由于实验室不同,无法确保实验条件100%的一致。他呼吁,更多的科学家们分享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真相的揭开。   8月18日,官方媒体报道,韩春雨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获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8月31日,媒体报道,河北省发改委已经批复同意建设投资2.24亿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而属于韩春雨的预算1958万元的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招标即将开标。   截至发稿,已知仅有仇子龙实验室宣称可低效率检测到韩春雨实验。
7768 次阅读|30 个评论
赏月,中国人的围观情结
热度 3 cgh 2015-9-27 10:03
赏月,中国人的围观情结 中秋节,好简单又好复杂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记忆中的习俗是,吃一顿好的!家里再穷,几个传统节日里打打牙祭是必须的,也是显得特别隆重的。中秋,也是仲秋,是一年的收获结束的季节,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冬天,还有年关。所以,这一天,被拿上来当节日特色的食物是这一年刚成熟的。月饼不必说,但其实都是买的,好像当年吃的那些散装货更有滋味一些。有粉蒸肉,是新收的糯米磨的粉、刚长成的芋头和某些人家刚出栏的肉猪的五花肉。说实话,在管子里吃的粉蒸肉大多没有什么味道。糯米的香软,五花肉恰到好处的油也是香软的,芋头也是。有刚收回来的花生。有刚成熟的柚子和橘子,到北方才尝到过不甜的柚子和橘子。当然,照样的,过节是三餐并作两顿。 当然,这一天的另外一个纯属于孩童的习俗是,村里的孩子们在月色下,自己搭个塔,然后捡来柴火给烧起来。很遗憾,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这是怎么一种讲究的习俗。 好了,记忆中的中秋节讲完了。因为记忆中,孩提时代还不懂得赏月。后来慢慢知道,别人都是赏月过节。可是,即使知道这么高雅的过节,似乎从来没有实践一次。所以,趁着这个中秋节,说说赏月。 所谓的赏月,只是遥望而已!月亮和你何干?即使说,这一天是月圆之日,代表秋天,代表节气。可是,所谓的节气和季节,完全是地球和太阳的关系,没有月亮什么事吧!只能说,我们对地球和太阳的事,插不上话,不如干脆当作一个闲散时间,去围观一个无关的事物,免得心生烦恼。 用当今的流行语,那就纯粹是月亮躺着中枪了。不过,中国人的围观还是很有特色的。有时候,围观代表一种立场,而有时候,不围观也代表一种立场。拿最近两个事情说一下,当然,这也是我的一种围观心态吧。 一个是安徽大学生和老太太的被围观。 很奇怪,媒体在围观,恨不得一天一个情节,能天天出点出乎意料的料;网民在围观,一会支持扶人的大学生,一会支持年老的老太太,甚至相互骂上了;公安、交警在围观,当事双方的事,给你们弄个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已经是破坏了围观的规矩了,要给出责任认定的依据那可真是要脱离围观的群体了;司法在围观,扶老被严格限定在道德范畴,和我司法何干;甚至老太太的家属都在围观,“看看她什么反应再说”。只有那个大学生,在一片围观中早就找不到北了!似乎,这种事情从来就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纯属围观。中国人,好自在啊! 一个是德国大众在美国发现尾气检测造假的不围观。 在美国人看来,造假是中国人的在全球自动获取的专利,现在德国人造假,中国人要中枪也算情理之中。从 9 月 18 日到现在快十天,仔细找还是能找到几个中文报道的,但是和一些数据比较下来,只能说,中国人民很忙,没有闲心围观。德国大众的 1000 万辆车三分之一在中国市场,德国大众的信誉危机却在中国没有一点波澜,难道中国人就真的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信誉这个东西吗?德国大众一年的利润可能还不够赔美国市场的涉事车辆,难道中国大众做好了德国大众的坚强后盾?德国大众敢在惩罚最严重的美国使用被认为是中国人特色的手段,难道在中国就是很正常到不值得一提吗?或者是一个永远不能揭开的盒子?我们的雾霾随着国标国际化的同时提高,难道也是在阳奉阴违的执行结果吗? 噢,天哪,还是赏月比较幸福!
个人分类: 杂谈|4436 次阅读|5 个评论
公务员辞职该不该围观?
热度 3 fqng1008 2014-8-10 07:38
刘燕资料图   好朋友兼同事告诉我,那年同他一起去汶川抗震救灾的美女官员最近辞职,看来现在官场确实不好混了。   我上网搜索:记者核实到,深圳“70后”正局级女干部日前已经向市委组织部提出辞职,昨日已交接完相关工作离开大鹏新区,此次变动据称是其家庭及身体原因。据说,大家都曾经认为刘燕的未来“不可限量”,因为她创造了多项深圳官场最年轻纪录:   2002年,32岁,当选为深圳团市委副书记,成为当时深圳最年轻的局级干部之一; 2006年,36岁,被任命为南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成为当时南山区11位区委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 2008年,38岁,当选深圳团市委书记,成为当时深圳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之一,深圳首个70后正局级女干部; 2011年,成为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2013年任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被外界认为是上调到更重要岗位上的必经之途。2013年5月8日,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虎等到新区宣布任命决定。王荣还表示,“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这既是对事业的负责,也是应该有的品质。”   有网友提出 , 一位正值事业上升期的女干部突然辞职,而且是在当前的这种特别官场环境下辞职下,自然引发人们的关注。到底其原因是什么?真的只是家庭及身体原因吗?此前也有多位官员辞职,但他们似乎还是有明确的去向,就是去往企业任职,或是想过一种另外的生活。目前为止,关于其辞职原因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明确的说法。在她的风光仕途里,有没有遇到过官场的巨大压力、郁闷、焦虑或迷茫,而这些有没有可能就是其选择辞职的重要原因?也许我们不该过多地去揣测或质疑,也许辞职只是人家个人的私事,但是对于一位如此重要的官员突然辞职,有没有必要向社会公开其真正的原因?   另一位“我是公务员”的网友,对新闻标题“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燕突然辞职”的“突然”两个字有意见。他认为,辞职,或者不辞职,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状态。只要辞职手续一办,就算辞了。根本不存在什么“突然”辞职、“缓慢”辞职的区别,但一用上这个词 就有引人遐思的作用。就媒体而言,仅仅追求新闻效应,这样用词不够客观、公正。   个人感觉,现在的公务员辞职,大致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本身有问题,廉洁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怕继续呆下去要倒霉,在事发之前尽早退出,上岸,以保平安。这种,一般以有一定实权的中高级领导职位公务员为主。第二,属于“裸官”,老婆(或老公)、小孩都入了外国籍或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国家现在正在对这个事进行清理,凡是裸官的,都不能担任重要职位,但可以转同级别的非领导职务。但做惯了实权领导的,一般都不会再看得上非领导职务,所以,干脆辞算了。这一类,也是以中高级领导为主。第三,大形势在变。一边抓贪官抓得凶,一边形形色色的福利又取消了,加的那点儿工资远远补不上这两方面的损失。所以一些人看到做公务员这行,今后没什么搞头了。干脆提前退出,另做一番事业。这种,以年轻的中低级公务员为主。   最近,公务员队伍出现了以下趋势:(1)辞职的人逐渐增多;(2)申请提前退休的人逐渐增多(男的,只要工龄满30年且满50岁的,就可以申请退休);(3)申请转非的人逐渐增多(从实职转非实职,比如某区的副局长转为副调研员);(4)申请调去既无实权但工作轻松的清水衙门的人逐渐增多(实权部门工作忙,但捞好处的机会也多,但现在捞好处的危险急剧增大,所以还不如去清闲部门拿份工资省心)。   也许,这是公务员队伍大改革的序幕。正因为如此,围观也是正能量。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297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伙伴们,我们才是真真切切的受害者啊!
热度 3 cgh 2013-7-19 22:58
小伙伴们,我们才是真真切切的受害者啊! 李某某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们成了被告,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围观,忍不住对某某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们表现得极其愤慨。 后来,李某某小朋友说,他和小伙伴们轮流过家家,不要大惊小怪的啦。 再后来,李某某小朋友实在忍不住委屈,说都是那个婊子害了一干纯洁的青葱少年,我们才是真真切切的受害者啊! 小伙伴们,我们是不是该围观出个结论了,否则,我们才是真真切切的受害者啊! 我们围观在一个法制空间…… 法制要求讲究“谁主张,谁举证”逻辑; 当李某某小朋友说轮流过家家时,我们还在愤慨,忘了看风。 所以,围观的小伙伴们,请现在看看风向,否则,我们才是真真切切的受害者啊! 检方的有木有? 侦查的有木有? 难道都是和我们一起围观的小伙伴打成了一片吗? 围观不动脑,我们才是真真切切的受害者啊! "嘘……,请不要告诉别人,我当时在围观,拜托了,小伙伴!!!" 李天一遭提审,称嫖娼后遭勒索 50 万
个人分类: 杂谈|422 次阅读|9 个评论
围观:科学网上再现奇观
热度 5 陈龙珠 2013-6-27 08:48
在林中祥教授博文下的评论,再现奇观: 林中祥:好学者对年轻学人是谦逊的 (2013-06-26)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62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围观和看客的历史图像
Zhanglincn 2012-1-1 07:19
中国,遥远的上古年代,有这么一个时期,百家争鸣,人们思想活跃,偶尔通过历史典籍的残破碎片,你可以窥视百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所孕育的民众,他们个个充满了原始的热情奔放、敢做敢当的血性之气,这个时期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几乎创造了中国文化全部的思想根源。 中国,古代,历史已经相当久远,许多是是非非都难以说清,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儒家思想夺取了思想的垄断地位,在历朝历代更替不断的演变中,汉民族逐渐失去了原始的血性之气,通过史书的文字,偶尔你只有在少数民族的血液之中才能感受到那种敢作敢当、敢爱敢恨的男儿阳刚之气。凝固在历史灰尘烟雾中的汉人形象,是一个个麻木看客围观的场面,一张张低头被杀戮时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饥黄面孔。 中国,明代末年,菜市口,抗击后金的著名将领袁崇焕被处以剐刑。刑场四周人山人海,围满面无表情的民众,可是今天却有稍许的不同,麻木的看客们忽然间爆发出一股可怕的力量,他们一拥而上,痴狂般捡起地上散落的刽子手切下的肉片,纷纷生吞入口、和酒以啖。如果你能够穿越历史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时,他们也许都会抬起苍白的脸愤恨地说:“袁崇焕他是个汉奸”。 哈哈,汉奸,的确,汉奸这个词对中华民族的汉文化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 中国,清代末年,去菜市口的路上, 依然围满了围观的看客,人们老远就把臭鸡蛋、烂菜叶咸菜酱等东西扔到谭嗣同的身上,谭嗣同仰天长叹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时,刑场外看热闹的人们一脸的讪笑。 中国,近代,我喜欢看小说,其中有一个叫鲁迅的人他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舻鱼”。于是在我的眼前,刑场周围,围满了扎着小辫的看客,他们垫起脚尖,伸长了脖子,看着刽子手把革命者的头颅象切西瓜一样咔嚓切掉,咕咚一声滚到了地上......然而我庆幸的是围观被杀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 中国,当代我喜欢上网看新闻,新闻就是新闻,不用到小说的文字中去尽力想象,它永远都这样具体地发生着: 中国,当代,一名年轻女子疑因感情纠纷坐在五楼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被楼下大批围观群众拍照起哄。最终,该女子在起哄声中纵身跃下,头部和脸受伤,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当问起为何围观起哄,有人说:那女的是在炒作自己....... 中国,当代,杭州西湖新天地水域有一女子轻生跳水,引来围观,没想被美国一女游客跳水施救打断,事后网友热议:老外不懂国情,如被诬蔑怎么办...... 中国,当代,海宁丁桥街头,两名女子当街打架,路人围观,最后一名学生上前劝架。网帖在论坛热议,纷纷谴责围观,似乎大家都不曾是看客。 中国,当代,东莞一公共汽车上,一小偷当着围观者的面偷窃一乘客,司机忍不住提醒乘客,遭歹徒围攻,车上乘客无一人援助。事后当事人也说:当时他拿着刀,我怕.... 中国,当代,福州台江南公园附近的万寿桥下,一名年轻女子裸着身体,慢慢地走进冰冷的内河中,直至河水没过胸口。许多在桥上围观的群众不仅不施救,反而纷纷拿出手机争相拍摄。事后有人说:这发到网上不是火了吗..... 中国,当代,苏州一公交站台,一小偷行窃时被一名女大学生揭穿,作案未遂的小偷掏出刀片,光天化日之下,当着很多围观者的面,从容地扇了女大学生多个耳光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站台。 中国,当代,桂林三里店甲天下广场附一名全裸的女人,从一辆红色的士上被推下,跌坐在马路上。该女子呼喊救援,但只引来围观,之后网上有照片,并在网上继续围观议论:说此女是妓女,有精神病,是游客被抢等等。 中国,当代,贵定洛北河中学一14岁女学生被多名男生强奸,20多人围观无人制止...... 而这些人都还只是孩子 中国,当代,江苏一个孩子不慎跌入河道,引来七八十人围观和议论,孩子最终溺水而亡。当记者问及围观者该事情时,有的人说:这得怪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也来围观过,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救,还能怪谁...... 中国,当代,山西怀仁县的街头一名男子拉住一位过路女子,持续连捅28刀将其杀死,期间2路人经过,没有任何表示,不远处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市民,但无一人上前制止。 中国,当代, 浙江临海杜桥镇的肯德基店里,一名女顾客在用餐过程中突然死亡,遭遇千人围观...... 中国,当代, 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一名叫悦悦的女孩被多次碾压,路过的人逐次围观,后女孩死去。网络一片哗然,谴责之声一片,似乎上网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现实中的看客一样理直气壮地谴责! ......... 后记:最近几年没有血性的人拍了部有血性的电视剧叫亮剑,我非常喜欢,2012年了,看看亮剑,觉得很痛快!
个人分类: 人文历史|2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选择的围观
热度 21 cwufp 2011-10-8 09:44
有选择的围观
围观是人特有的,没有任何其它动物有围观的习惯。两个动物结婚也好,打架也好,动物们要么参与战斗,要么事不关己,一走了之。而人,尤其是俺们中国人,喜欢围观。马路上打架的被围观,交通事故被围观,科学上的荣誉,院士、炸药奖被围观,政治和政策只能围观。 动物中,昆虫与一些爬行类是生而知之者,它们的一切秉性和本能与生俱来,虽然也会学习,大多数的能力不是学来的;哺乳动物则非生而知之者,大多数从小开始学习,本能和天性有一些,而学习可以改变一些习性;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甚至区别于其它灵长类,就在于人会克制,所谓的克制其实是学习后的结果,天才的部分只是决定了人学习所获得能力的速度与程度,而教育和学习则是起着主要的作用,教育的本质是围观的一种,通过这种有组织的围观可以改变和提高人的认识和能力。我不是研究动物的,不知道这么说是否正确,却是我对人和其它动物区别的认识。 大家一直在围观,围观院士评选,围观炸药奖,这是一种学习和交流。 我却很不欣赏这些围观,因为这些围观往往都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学会一些不好的东西,在潜意识中,会把结果与目的搞混。譬如,做科研的俺们,会把科研的结果当成目标或者目的,这在俺看来是一件悲剧的事情,不仅对民族、国家有害、对个人也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大家都在围观乔布斯成为往生者的事情,很多的评论,俺能同意一些,但是,大多数的看法俺都不赞同。在俺看来,乔布斯的意义在于,在认识到没有一个人和一件事情是完美的基础上,努力践行建造一个服务帝国,它提供了在乔布斯看来是卓越的服务,是一种他能想到的而被服务者却从来没有想到的服务。为顾客和用户着想,却不必去讨好他们。这种服务的特点就是简洁和高品质,但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你只能依赖于它的服务才能完成你想要的服务。这种服务帝国的霸权,在温柔中获取了财富。而作为科研人,俺从中的体会就是做自己的科研,努力践行科研的使命,并不需要去考虑是否有可能获得什么荣誉或者赞美。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并服务于社会,将是获得生存资源和尊重的最好方式。 围观的人群中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围观学习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围观一些东西是有好处的,不仔细的甄别,人云亦云,貌似正义,却会给自己的价值观带来很消极的影响。譬如,那些洒狗血的事情,我看年轻人围观未必有什么好处,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网友黄老邪经常围观,俺是比较赞成这种围观的,在这个有智慧的社会中坚说话算个屁的年代,黄老邪式的围观是一种民意的表达,也是一种力量。这也是俺一直不尊敬一些院士,却尊敬黄老邪的原因。 我倒是希望年轻人多围观一些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生存的问题,而少一些凑热闹的围观,更不要围观那些洒狗血的事儿。科学网上俺那几位网友就是很清醒的博主,俺很赞赏,他们从来不围观这些无聊的事情。谁说中国知识分子都是砖家?谁说我跟谁急。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特立独行的人,绝对不会是那些人云亦云的跟随者,科研的那点事儿更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从一定的角度看,成片的紫色狗尾草中也有能展现个体特点的。
7886 次阅读|51 个评论
围观:奇怪的沉默,莫名的激动
lix 2011-7-12 05:30
奇怪的沉默 : 乌有之乡的上海公诉团 骨干被当地警察抓捕 _ 网易新闻论坛 莫名的激动 : 任羊成赞重庆 " 唱红打黑 ": 干部群众有信仰有追求有意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彩误入,谁被强奸?
热度 1 xqhuang 2011-6-12 13:51
精彩误入,谁被强奸? 科学网第一首席顾问饶海先生的口号是: 欢迎误入或偷窥 ,相信“误入”饶教授私人空间“偷窥”者不少,所幸并无风险。不过最近发生在上海的误入强奸案提醒人们:误入有风险,偷窥需谨慎。 【 上海白领夏小姐状告常州陈先生强奸一案最近开庭,由于案件的复杂性法庭没有当庭宣判。上海白领夏小姐于2月14日与男朋友入住上海某酒店8607号房间,并于当晚和男友一同到酒吧喝酒娱乐,期间与男友发生争吵后男友先行离开回到房间。夏小姐继续在酒吧饮酒直到2月15日凌晨回到酒店,由于当时夏小姐饮酒过量,误按同层领一房间常州陈先生所住房间8609号, 夏小姐醒来时已经是早上11点,发现身边的陈先生,以及另一张床上的王先生立刻大叫,并报警。110到达现场后立即将三人带往派出所做调查。    记者通过手机采访到了当事人陈先生,陈先生向记者叙述了当时的情况。 陈先生与王先生受公司派遣一同出差到上海,并入住8607号房间。 下午客户请陈王二人共进晚餐餐, 用餐完毕后客户提出去ktv唱歌,陈先生因为饮酒头晕就先行回房休息, 王先生和客户一道到ktv唱歌。 凌晨陈先生睡梦中听到门铃,以为是王先生没带房卡,黑暗中开门后立刻转身摸索到床上继续睡觉。并听到有人洗澡的声音,一直以为是王先生,陈先生没有在意并很快进入了梦乡。不想没过多久陈先生就被一个炙热的女性身体紧贴全身而弄醒,随后陈先生自述由于按耐不住诱惑而与夏小姐于黑暗中发生了性关系。随后又开灯发生数次性关系。陈先生最后激动的声称手上有夏小姐的手机视频可以证明整个过程夏小姐都是意识清醒的,并在其间数次要求变换做爱姿势。如果夏小姐如不撤诉,陈先生将在二审中向当庭法官出示手机视频。至于该案中的王先生于凌晨回到酒店后洗漱后上床休息,并未发现陈先生床上多出一个人。】 “由于案件的复杂性法庭没有当庭宣判”?这起案件复杂吗?如果我是法官,判决如下:夏小姐误入在先,陈先生误入在后,夏小姐主动诱惑,陈先生被诱惑,判原告夏小姐犯强奸罪,赔偿被告陈先生精神损失费1万元人民币。王先生作为陈先生的同事,在陈先生屡遭夏小姐伤害的情况下,佯装不知,犯偷窥罪和围观罪,王先生二罪并罚判赔偿王先生和夏小姐精神损失费各1万元人民币。。。一点联想:如果是陈先生饮酒过量而误入夏小姐的房间,后果如何?一条建议:酒店应该与时俱进,除了“请勿打扰”“请即打扫”提示牌,应该增加“欢迎误入”。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科大的学生们,你们咋这么有才呢
seko 2011-6-9 10:4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d73dbe0100ssgk.html 这些孩子们不得了了。 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问什么说又呢,其实里程碑时的事件还真不多呢。 教育为大,你们真有才啊。 —————————— 流行围观,不能落伍
3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老邪学习,围观!
热度 8 xqhuang 2011-5-29 14:28
向老邪学习,围观! 相信有不少人不知道、甚至没有听说过贵阳市,虽然它是贵州省省会,但你一定听说过贵州遵义和遵义会议!政治书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因而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昨天老邪邀请大家: 围观:遵义百姓跟政府火拼 砖头大战( 视频 )。两个字: 震惊!为了方便大家围观,我对视频进行了剪辑。我在想,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还活着,看到这段视频后是什么感受?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3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围观”与“微观”的另类解,应吕老师的话题
热度 1 liwei999 2011-4-22 14:29
“围观”与“微观”的另类解,应吕老师的话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1/2011 22:43:27 吕老师有“精选”话题 “围观”与“微观” ,其中的引子是 Quote 两个粒子在发生碰撞“合并”成一个粒子的碰撞过程中,会不会发出声音?如果不会,为什么? 吕老师是从介质的存在与否来说明“不会有声音”的。镜某的看法有些不同。首先是要想到两个粒子尺度及其能量档次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提问问题的时候,不是抽象地提问,而是要有个具体的事例、模型。 “会不会发出声音”是说一种观测形式。与此相对应的应该是“能不能看得见”?微观的粒子是否可以通过“围观”达成可视化的效果?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在本质上,这是个信号的放大过程。如何能放大信号?是个“围观”技术的根本。 事情做得漂亮的话,就可以得奖了。N十年前,威尔逊因为发明了观测粒子轨迹的云雾室,被授予了物理的炸药奖。云雾箱是个把带电粒子轨迹可视化的道具。一个粒子,比如说α,β粒子的轨迹,可以通过云雾箱看到。 作为一个估算问题,这个可视化的放大倍数是多少呢?也就是说,被放大了多少倍后,α,β粒子的轨迹才被看到了呢?知道这个倍数后就可以理解给个炸药奖一点儿也不过奖的道理了。因为生物上的增倍不过是一千倍,也就是说,一颗种子播下去,秋后是1千倍的收获。显微镜的倍数不过是一千倍,2的20次方也不过一百万倍(10E6)。 有人问为什么国人的试剂、试药不好用?理由在于试剂分离的纯度。这也是一类“放大”的事例。因为生化过程的“增益”都是百万倍以上的,因此对试剂的初始纯度要求极高。试剂的生产中有许多非文字、非论文形态的知识积累,后来者很难立足。 冷战的模式是拼军备,苏联为此而消失了。今天的模式好象是拼“炼丹”,通过廉价的“劳工”给蛋白数据库提供原始数据。更可怕的是这类赔钱的买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得越多就越有“本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围观”与“微观”
热度 12 boxcar 2011-4-22 08:37
前几天,一位初次讲《大学物理》课的“青教”在 QQ 上给我提了个问题:两个粒子在发生碰撞“合并”成一个粒子的碰撞过程中,会不会发出声音?如果不会,为什么? 我的看法是基本不会。原因在于,我们所说的“声音”是弹性介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传播的机械波,如果弹性介质不存在,那“声音”也就失去了来已存在的物质基础,当然也就不会有声音了。在这种高度模型化的问题中,系统是被最大限度简化的,说是两个粒子,绝对不会再有第三个或者更多粒子出现在附近,更不要说那种由大量的粒子组成的弹性介质了。话说到这里,我又半开玩笑地说“碰撞过程不会有其他粒子在旁边‘围观’”。而这“围观”二字,立刻触动了我那根敏感的“撷英神经”,立刻想到了“微观”,于是有了今天这个博文的题目。 经常“围观”我的博客的朋友都知道我最近一年的写作风格,那就是喜欢用“撷英”这种手段来说事儿。次数多了以后,大家可能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就知道我要说什么话,有时也懒得点击开博文凑近点儿来“围观”了。 “围观”是一种行为,“微观”是一种尺度,二者除了发音接近,本来没啥联系。我在这里一番咬文嚼字、牵强附会(这些都是匿名网友的评论语,俺虚心接受)就能建立联系么?当然能!试想一个“围观”的场景:街上(包括互联网上)有人发生纠纷,最初远远看去只是有两个人不太友好地“面对面”,模模糊糊地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不友好的声音,要想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得凑近些去听、去看,观察的距离从上百米尺度缩小到几米这个量级,想冲过去看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围成一个直径数米的圈子,就形成了“围观”。在这个过程中,空间尺度上是从比较“宏观”到发展到了比较“微观”,目的只是为了能“探测”(探听和探看)到更清晰可靠的“信号”,也就是关于掐架的信息,包括为啥掐架、如何掐架的过程,以及掐架导致的最终结局。实验研究何尝不是如此?人类发明显微镜,目的不就是想凑近点儿看看一个很小的微观区域的形貌和现象么?在物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被物镜涵盖的立体角范围越来越大,不也正是在一步步地趋近围观的条件么? 照这么看,人类对“微观”的观测,其实离不开“围观”的思维。之所以要花很大的气力发明仪器、建立实验装置去探测微观世界,是因为我们对未知的或者知之有限的事物总是很好奇,总想去“围观”;因为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也就不难形成“围观”的局面。在具体做法上,“围观”也很有好处,如果能获得多角度甚至全方位的观测结果,对微观现象可以描述得更清晰,避免一个盲人瞎摸象的缺憾。 “围观”虽然有这么多好处,但也有风险。如果被围观的掐架者都不是“善茬”,要武斗不要文斗,甚至各自亮出兵刃火器搞械斗,靠得很近去“围观”的人难免会被误伤;如果围观者觉得自己责任避免冲突,可能会出手“拉架”,如果觉得自己有切身利益在内,还很有加入战团(例如现如今的利比亚战争)。这时,围观者和被围观者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围观”的现场就会发生混乱。这就如同在进行微观现象的探测时,探测仪器影响了被观察对象的局面。 以上本来是给下周一晚上给本科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准备的一点儿内容,昨天下午突然接到通知,本周日要去北京出差(可以顺便拜见各位仰慕已久的博友),周一的讲座取消了,就决定把这些想法写成博文,提前发布。
个人分类: 科普|4768 次阅读|2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